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图示法论文

图示法论文

时间:2023-05-05 17:03:21

图示法论文

第1篇

1.运用图示法把教材内容制成投影片,起到浓缩教材,突出重点的作用

图示法投影教学的关健是要设计好图示,其实是把用文字来叙述的历史知识结构,用图示的形式加以表现。它的最大特点之一是简约性。图示除用符号以外也用文字,一般用词组,因此比长篇的文字叙述要简约。有些过程省略了,有些过程用符号来表示。

如讲到“殖民主义罪恶”时,其中“奴隶贸易”可用下图表示:

附图{图}

图1

欧洲殖民者的商船在欧洲装上少许廉价商品前往非洲(出程),在非洲海岸购进或掠得成群奴隶运往大西洋(中程),用这些黑奴在美洲换取巨额的货物运回欧洲(归程)。在这三角贸易中,黑奴成为真正的商品,累累白骨给西方世界带来了灿烂的黄金。

这幅图示就形象地反映了贩卖黑人奴隶的“三角”贸易。

学历史既需要形象思维,也需要逻辑思维。使用图示时,必须配以教师生动具体的讲述,这样就可以达到省时省力,又取得好效果的目的。

2.运用图示法把复习课内容制成投影片,纵横串连,进行知识归类

图示法投影教学的第二大特点是系统性,图示能表示历史事件之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

复习课中,为了把知识学活,教师要打乱教材章节,割块连线,纵横联系,把同一类型同一性质,同一意义的历史事件联贯起来进行专题复习。

如我在复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抗斗争”时,按背景、经过、纲领、失败原因、意义、教训等方面自制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4张投影片。一节课复习一个专题,容量大、节奏快,而且知识系统性强。

3.运用图示法把复杂的历史问题制成投影片,使复杂问题条理化

图示法投影教学的第三大特点就是条理性。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内容错综复杂,高一的学生学起来很吃力,我利用图示法把这个问题简化成纲要信号制成投影片,可以起到统摄全貌,提示全章的作用。

附图{图}

图2

这样,学生在阅读教材,了解本章的节、子目基础上,思考法国革命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再读图,这个复杂问题简单多了。

4.运用图示法把练习制成投影片,巧设问题,培养能力

近年来,历史高考愈来愈注重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投影片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有独特的优点。我在用图示法制作习题投影片时(复合片),利用投影片的文字、图表的可遮性和可加性的特点,首先将要解答的题的“主干”用投影片映出,然后将所有解答的题的“支干”先后依次映出,逐步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综合、评述等能力。通过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不仅防止了题海的泛滥,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增强了记忆的效果。

第2篇

如今,大家对电脑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有时提起笔来,有的字甚至都不会写了,更不要提能写出一手好“书法”,那么在网络社区中,有没有办法打造个性张扬的签名呢?答案是肯定的,使用ougishi能让你写出具有坡、王羲之这些古代的大书法家风范的书法字体,还可以将你书写的文字美化成各种风格的书法作品,比如行书、草书、怀素等,而且转换的效果非常逼真!你可以将这个“书法”保存下来,用于论坛或者社区的个性签名。

1.个性签名 “名家”风范

软件安装完成后运行开始菜单中的“ougishi汉化版”程序,启动完毕后大家可以看到一个软件主窗口和两个“书写窗口”(分别为“书写窗口A”和“书写窗口B”)。

你可以在其中任何一个书写窗口中用鼠标书写文字。比如输入“论坛高手”,接下来我们可以将这四个由自己写的字进行风格变换了,选择“字体”菜单,这里提供了行书、草书、假名、假名连绵、王羲之、怀素、苏轼、黄庭坚、宋徽宗、连绵草、山人、刘庸、道风、良宽等风格,你可以任意选择一个,该软件具有实时预览的功能,你只要选择一种风格,在窗口中马上就会显示出效果,如图1所示:

提示

使用该软件书写汉字时,单笔画请一定要一笔完成,不要修改,否则经过转换后的效果将非常不好,同时最好用正楷字体书写,如果过于潦草,软件识别你输入的字可能出现差错。

2.为你的签名美化润色

上面的操作只是模仿了名家的风格,如果你对这种效果还不大满意,你还可以手动进行调整,在软件窗口的右边,直接通过拉动滑动条,你可以设置“草书”、“笔脉”、“轻笔”、“连绵”、“宽度”、“抑扬”、“飞白”等参数,设置完毕后点击“变换”按钮即可生效。你还可以更改书法字体的颜色,选择“色彩”菜单,在弹出的窗口中勾选“单色”按钮,并在“更改颜色”栏拉动滑动条设置想要的颜色。(图2)

我们还可以将两个书写窗口配合起来使用,比如在A书写窗口中书写的文字要转移到B中,我们可以选择“编辑复制数据AB”菜单,这时候软件会弹出一个“复制数据”的设置窗口,我们勾选其中的“文字数据”一项,单击“设置”按钮。(图3)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窗口B中已经有了和窗口A一样的文字。

3.保存个人“签名”

由于ougishi并没有像WORD等办公软件那样提供撤消操作功能,所以大家在操作的时候最好看清楚再进行。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编辑临时保存数据保存”菜单来将当前任务暂时保存起来,如果遇到问题我们再选择“编辑临时保存数据读取”来恢复。(图4)

对于某个书法“作品”,我们可以选择“文件另存为”菜单将其保存为*.wdf格式的工程文件,以便下次打开调用。所有的都设置好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文件输出”菜单,你可以导出为bmp、png等多种图片格式,从而发给你的朋友们一同分享,或者用于邮箱和论坛中的个性签名。

头像要个性 在线来搞定

以上我们介绍了如何打造个性的签名,方法比较简单,比用Photoshop实在简单多了。那么,要制作个性的头像,有没有简单快捷的方法呢?很简单,借助网站,你也可以恶搞一个头像,在线就能轻松搞定。说不定你就是第二个网络小胖哟!

1.三步制作恶搞图片

第一步:首先进入恶搞站点/,在左侧的缩略图显示的是一些动画模板,有西部牛仔、跳郎等。你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种,然后点击“PICK&CUSTOMIZE”按钮进入下一个页面。这里你可以点击“浏览”按钮来上传图片,需要特别提示的是,该网站只支持PNG、JPG、GIF格式的图片,而且对容量大小也有限制,不能大于2MB。(图5、图6)

第二步:在接下来的页面中,需要选择人物的头像范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不规则的框,通过拖动的方式移动到人物头像位置,细微调整的时候可以使用左上角的绿色的圆点,右下角的方形按钮则可以任意缩放截取框。基本与头像吻合后,点击左侧的“DONE”按钮。(图7)

第三步:在接下来的页面中可以选择人物的搞笑发型和帽子等,设置好后点击“READY”按钮进入完成页面。这里的几个按钮可以设置人物的各种搞笑动作,比如踢腿、旋转等,还可以设置几种背景音乐,设置完毕后,你可以直接点击“E-mail it to your friends”来将恶搞的成果直接发给朋友欣赏。当然,如果你想用于论坛和社区,只需要将该形象截取为一张图片即可,是不是很简单!(图8、图9)

2.轻松制作个性拼图

除了前面的恶搞图片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在线网站轻松制作个性拼图,你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你喜欢的图片来制作,操作比较简单。

首先进入/i网站,在网站首页我们可以看到个性拼图制作的三个步骤,这里点击“我来试试看”按钮,在打开的窗口中你可以点击“浏览”按钮来上传照片,这里特别提示的是,该网站只支持JPG格式的图片。(图10、图11)

提示

为了缩短上传时间, 网站建议图片尺寸最好不要超过100KB;同时为了保证拼图质量,图片高宽比应为3:4或4:3,你还可以用图像处理软件在你的图片中添加一些文字,会让你的个性拼图更有趣。

在接下来的窗口中,需要选择拼图规格,网站提供了四种规格供大家选择,分别是12片、36片、54片、80片,分得越多,拼图的难度就越大。(图12)

设置完毕后,点击“下一步”按钮即可完成拼图制作,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图片已经被分成了很多片了。(图13)

在拼图下面有相应的文字说明,并同时显示了拼图的网络地址,将以上链接复制并粘贴到你的电子邮件、个人网站、博客、或者论坛的帖子中,然后发送 , 大功即可告成。通过这一地址,其他人都可以打开来玩你的拼图游戏。当然,你也可以将拼图截图来保存,并用于论坛和社区。你还可以用自己创作的个性拼图做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向别人展示你喜欢的图片,给朋友出个小小的难题,传递你的祝福,发送邀请,向朋友道谢或者致歉等。

此外,该网站还允许用户在该面留下你的名字和邮件地址, 网站会将这个连接和使用说明发送到你的信箱。

3.将图片加入到论坛

通过前面的方法,我们已经打造出了个性的图片,接下来我们就要将图片添加到论坛中,具体操作也很简单,我们这里只进行简单的介绍。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在论坛中可以设置个性头像,登录论坛后,通常进入“个性资料编辑”菜单即可设置个性化头像。在此菜单中,可以点击“浏览”按钮来选择你制作好的图片,这里可以设置图片的高度、宽度等,上传到网站后,个性头像也就添加成功了。

提示

除了将个性头像加入论坛,还可以将这些头像添加到我们常用的QQ、MSN聊天软件中,比如在MSN中,只要点击“更改显示图片”菜单即可。在QQ中还可以将图片设置为QQ表情,让你个性十足。

文字酷玩 火星文来帮忙

“火星文”由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冷僻字等非正规化文字符号组合而成。乍看像是乱码或打错的字,用法也不同于汉字那么规范,从字面上根本无法了解。其实,“火星文”几年前就作为一种游戏用语在泡泡堂流行,接着又通过QQ资料及聊天快速散播,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共用语言,一批批新生代“90后”网友更是热衷于此。如今,很多用户将火星文用在论坛和社区中以张扬个性。

1. 火星拼音输入法

火星拼音输入法也是一种输入法,其使用方法跟普通的拼音输入法一样,显示的异形字即现在所谓的火星文字。下面我们简要看看具体的应用。

软件安装完成后,在输入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增加了“火星拼音输入法”,切换到这种输入法下,输入汉字后将显示“火星文”,我们举例说明:

比如输入“输入法”,火星文显示则为“”;输入“感谢”火星文显示为“憾f”……

提示

火星拼音输入法的特色在于与正常输入的文字有所区别,这也正是这些“90后”所追求的目标。比较典型的几个火星文的含义如下(大家可以多在网上看看相关知识,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ORZ=跪拜(五体投地)(利用了象形法,仔细看那三个字母,像不像一个人跪倒在地?)

3Q=谢谢(THANKYOU)(利用了形声法,把八个字母缩成了两个,讲的还是外文咧!)

4I(O)=吓死偶(利用了指示法,连箭头都用上了!)

2.在线转换火星文

除了自己手工输入火星文外,其实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在线转换火星文,只要将正常的文字复制到网页中,即可得到火星文的拼写方法。

进入/网站,这里提供了火星文转换器、火星文翻译器、QQ签名美化等多种工具,这里我们看看火星文转换器:(图15)

在火星文转换器中,我们只要在左侧的窗口中输入文字,或者直接从其他地方复制文字,然后点击“开始转换”按钮即可在右侧窗口中得到结果,比如我们常见的“超强”两字,经转换后可以得到火星文“走召弓虽”,你可以将之复制下来,用于论坛中。当然,如果你有不认识的火星文,那么可以用“火星文翻译器”来帮你转换为正常的文字。(图16)

技高一筹 论坛灌水新玩法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个性的签名、头像、文字,这些都可以为你在论坛中“脱颖而出”加分,而论坛的实际操作方面,同样存在很多新玩法,比如多马甲灌水、批量上传、下载隐藏文件等,下面就为大家一一道来。

1.论坛灌水 我用“速填助手”

经常泡论坛的朋友总要重复填写很多表格,比如登录帐户、密码、邮件地址等,每天都重复同样的事情势必浪费很多时间,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使用“速填助手”来解决这个问题。该软件能帮助你更轻松的实现键盘输入。具有热键速填功能、拖动快速填表功能、IE右键菜单填表功能、文字方阵生成器、IE浏览器窗口快速隐藏等功能,下面我们与大家一同分享。

该软件的安装很简单,需要注意的是在安装完毕的时候,提示你安装附带的IE-Bar工具插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是否安装。(图17)

运行该软件,未注册用户会弹出提示注册的窗口,并且提醒用户剩余的可使用次数,用户可以免费使用500次,感觉还是基本够用了,一旦用完则必须注册软件方可继续使用。(图18)

(1)填表助手

点击“继续试用”,在打开的窗口中,我们就可以领略速填助手的强大功能了。首先打开“数据编辑”页面,我们可将经常填写的信息如个人姓名、地址、邮政编码等信息存入速填助手Quickfill中,右边的几个按钮功能依次是:新增记录、前一条记录、后一条记录、删除记录、保存修改。在“标题”选项中显示在拖动窗体列表或热键弹出菜单列表中的项目的名称。在“内容”选项中,是我们向表单或窗体中实际填写的内容。(图19)

要想自动填写表格,就要先在软件中编辑好填写条目,并激活“热键快填”和“拖动快填”两个功能选项。

接下来,切换到“填表助手”选项,点击拖动快填按钮,把拖动快填功能打开,切换到网页上面,把条目拖到要填写的表格里就OK啦!按照类似操作,如果把常用到的填表条目都输入到软件里,然后就可以一条一条拖动了,特别适合爱在网上泡论坛的网友。(图20)

(2)文字方阵制作

在论坛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由中文字生成的大字,那么这些字是怎么弄出来的呢?速填助手就可以生成这种字,具体操作如下:

点击“文字方阵制作”选项,然后依次选择方阵字字体、方阵字、填充字、甚至还可以设置背景字,最后点击“生成方阵字”按钮,即可在右边的窗口中看到效果了。(图21)

此外,该软件还可以生成IE右键自动填写项。这个功能可以向在IE点鼠标右键弹出的菜单里添加选项,点选了之后就会填写自定义的内容,十分方便。本功能需要关掉所有IE重新打开才能生效。另外,在该软件的“选项”菜单中,还可以设置使用热键快填时用的热键,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配置。该软件作为IE辅助软件可以说功能非常专一,使用起来也非常简单,是大家“灌水”的好帮手!

2. 批量上传文件

经常在论坛上传文件,有没有办法实现批量上传呢?这里为大家推荐一款绿色小软件“Discuz论坛通用批量上传附件工具”,通过他你可以轻松的无限制的上传自己需要的图片。

第一步:打开论坛,登录论坛,并且打开你需要上传附件的帖子。(图22)

第二步:运行“Discuz论坛通用批量上传附件工具”绿色软件,将第一步开打的论坛地址粘贴到“帖子编辑链接”选项中。

第三步:现在开始点击“添加附件”按钮,可多次重复添加,知道将自己的图片添加完毕位置。(图23)

第四步:最后点击主界面下方的“开始上传”按钮,软件即可将你的图片附件全部上传到你指定的论坛贴子中。(图24)

这里上传附件的速度与使用者的网络速度和上传附件大小息息相关,如果附件较大则上传速度较慢,如果附件较小,则上传速度较快。

3.下载被用户隐藏了的附件

不少论坛的朋友为了骗取其他网友的回贴数,将自己上传的附件隐藏起来,提示论坛其他朋友需要回帖后才可以下载,其实我们也可以利用“BBS RAR资源下载器”这个软件帮忙解决,直接将隐藏的附件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中。

第一步:首先打开一个论坛,找到被隐藏了的附件帖子的网络地址。打开“BBS RAR资源下载器”这个绿色软件,将帖子的地址复制并粘贴到第一空白栏中。(图25)

第二步:选择好我们需要保存的路径,并点击确定按钮即开始了附件的下载。(图26)

是不是很简单呢?再也不用必须回帖才可以下载隐藏了的附件了。

4.自动更换马甲灌水

学习之余,大家常常去逛论坛、发帖子,出于各种原因,可能不少用户在同一个论坛中有多个ID,大家会选择不同的ID来不同的帖子,但是如果想要用多个马甲轮番发言,则需要不断地“退出、登录、退出、登录……”,有没有快捷高效的办法来实现快速切换呢?“马甲切换器”就是这样一个工具,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一款Firefox插件,可以让你同时使用多个ID登录论坛,并在其中快速切换。

该软件与通常的软件不同,安装的时候,只要将下载的插件拖到Firefox浏览器窗口中即可,此时浏览器会提示你安装插件,你只需要点击“立即安装”即可将该插件安装在浏览器中,安装完成后重新启动Firefox浏览器即可。(图27)

安装完成后,下面我们看看如何使用这个插件来在论坛快速切换ID进行灌水:

首先使用帐号登录论坛,然后鼠标右键点击论坛右下角的状态栏,选择“新建马甲配置文件”选项,这里我们可以为我们的新马甲命名。(图28)

重复以上的操作,我们可以设置多个马甲,方便我们以后的切换操作进行灌水。当我们需要切换帐户的时候,可以点击窗口右下方的状态栏,在弹出的选项中选择其他马甲,论坛即开始自动切换,第一次切换时,需要你输入新马甲的帐号密码,设置好后,以后就可以点击右下角的状态栏来实现快速切换了,再也不用为了反复切换帐号而烦恼。(图29)

结语:

第3篇

(第四军医大学,陕西西安710032)

摘要:网络图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电路网络的使用中,将其拓扑成计算机对信息的接收。研究分析了控制算法理论及网络图计算机算法显示,主要对图的存储结构进行分析,结合网络图屏幕上的显示方法,建立网络图的显示和查询系统。对网络图计算机算法和显示方法做了主要的分析,并总结了实际运用中计算机算法和显示方法的改进过程。

关键词 :控制算法理论;网络图;计算机算法;显示

中图分类号:TN71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5)17?0151?02

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图论之间的有效融合,不仅仅存在定量上的优势,同时也存在定性上的优势。网络图计算机算法的显示过程更是结合控制算法理论和网络图的核心部分,其实现了现代化计算机算法显示的过程。因此本文对控制算法理论及网络图计算机算法显示研究不仅仅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图的存储结构和网络图的显示

1.1 图的几种存储结构

关于计算机图的运算和存储,主要是结合存储图的基本结构,不仅仅存在关联矩阵和邻接矩阵的结构,同时也存在邻接表和十字链表的形式。对于关联矩阵和邻接矩阵的结构而言,主要是一种数组结构;对于邻接表和十字链表而言,主要是一种链表结构。邻接表有不惟一的表示,在边表节点的连接次序的表达中,往往需要结合邻接表的算法形式。对于网络图的表示而言,邻接多重的形式有较好的效果。

1.2 网络图的显示

网络图的计算机显示理论基础主要结合C 语言实现网络图的绘制。在网络图点与点之间的连线分析中,往往存在错综复杂的一种顶点和边的关系,并在屏幕的网络图绘制中将各个顶点画出,物理坐标系的确定如图1所示。

在x 轴和y 轴的计算过程中,更要保证取值为整数。通过在屏幕上画边,将顶点坐标找出,屏幕上对顶点任意添加中,需做好方法的根本绘制。

图的显示算法完成中,通过对网络图绘制,将若干条边和顶点添加,将若干条边和顶点删除,并在历史的查询中对时间进行记录。网络图显示和查询系统的基本框图,如图2所示。

网络图显示的算法结合中,通过对网络图进行绘制,并在网络图相关信息的输入时,对邻接多重表进行修改,关于新加的顶点将其标记为visited,同时也是True。新的边节点生成之后,在图中P 位置的对应中,将新增加边的顶点找到,如图3所示。实际的操作如下所示:

网络图显示中涉及的一些功能算法实现需要结合一些辅助性的功能将网络图画出并做好网络图的调整,及时地存储网络图,并对若干条边和相关顶点添加之后,做好图形的显示,进而构建出网络图计算机显示和查询的基本系统。

2 网络图计算机算法和显示方法

在现代化网络图的广泛应用中,结合计算机算法和实际的显示过程不仅仅存在点符号全控制一种算法,同时也存在边符号控制算法。对于网络图的显示方法而言,需要做好多种显示方法的一种不断分析和应用。

2.1 点符号全控制的一种算法

点符号的基础理论,主要是结合了全控制算法的一种发展变化模式。这种符号全控制算法在将相关理论中,是结合符号控制算法的一种形式,是基于闭领域的一种组织结构,在符号全控制算法中,将极限度引入,并做好最大最小度的限定,这种网络图的符号控制算法下限过程中,实现下界之间的根本更新过程。在符号全控制算法图像的进行中,结合下界问题的更新角度,对下界的具体网络图进行根本上的满足。网络图符号的全控制算法的进行中,保证符号有着一定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网络图算法的研究,更要做好思路的不断拓展,实现算法的根本完善和改进。

2.2 边符号控制的一种算法

在2001年符号边控制算法被首次提出,其在m 边的最小符号边控制算法的确定中,实现了网络图控制算法理论内容的全面丰富和完善。2002年,网络图的符号控制算法在对上界和下界进行确定中,结合特殊网络符号边控制算法的确切值,实现了网络图符号边控制算法界限。

2.3 网络图的显示方法

对于符号和边符号的显示而言,通过结合网络图的一种显示方法,在屏幕对相关网络图进行绘制中,就要做好数据的输入和点的添加。数据的输入,要求使用者将指令在计算机输入网络图中输入,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输入。这种相关数据信息,不仅仅包括顶点的个数N,同时也包括边的数目M 以及顶点的坐标。通过对邻接多重表创建,在邻接双重表中将数据输入,进而将网络图的数据输出环节完成。这种对边和顶点的输入过程中,做好边和顶点指令的添加并输入新添加的数目。顶点新添加的过程,有着孤立性的特点。在网络的不完整连通中,往往要结合基础性的环节,做好网络图的根本绘制。

因此,在网络图计算机算法和实际的显示中,以点符号全控制算法和边符号控制算法为基础,在网络图的控制算法应用中,做好网络图的完善性设计,实现计算机算法和显示系统的更高工作效率。

3 实际运用中计算机算法和显示方法的改进

现代化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网络图的广泛运用推动了现代化社会进程的全面发展。对于计算机网络图中的符号全控制而言,结合边符号控制系统的完善,对计算机的显示进行控制,实现查询和显示相结合的网络图系统的完善。

计算机算法和显示中,结合网络图显示和相关的查询系统,在系统的不稳定设置中,注重系统中网络图的多次修改。通过对顶点和边进行不断修改,这种多次的修改操作实现了数据的实时查询,不仅仅将图像的古板有效避免,同时也避免了图像的模糊。结合数据库的形式,在数据库存储中对相关数据进行操作,将数据查询的基础需要有效解决,实现对系统的不断完善。在不同对象的分析中,做好系统的全面改进。基于在交通网络中的应用,实现了计算机算法和显示方法的有效性。

在现代化社会的全面发展中,计算机算法和显示方法的应用,不仅仅需要更多人力和知识的投入,同时在多次的实践应用中,更要结合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结合各个领域的实际需求,对网络图技术进行根本上的完善。对计算机算法和显示方法的不断完善,更要本着时代经济发展的主题,实现计算机算法和显示方法的基础性完善。

第4篇

关键词:语法教学;图示理论;教学实例

一、问题产生的背景

不少英语教师简单地认为交际法就是培养交际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倡淡化语法教学,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然而,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脱离了扎实的语法功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犹如一座风雨中飘摇的危楼,禁不起推敲,随时轰塌。语法其实是语言表达的基础,也是框架,只有先打好基础支好框架,学生才能把听说读写展示得如同一座坚固的华美大厦,也才能让语言交流变得更加丰富、准确。威尔金斯(交际教学法的主要奠基人)曾经明确指出:“语法是学习的中心,是保证表意的必要手段。”Thompson说过:“学习语言必须学习语法是不言而喻的常识,这一点在几年前受到一本正经的质疑是不可思议的。”其实,交际教学法和语法教学并不冲突,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其他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教师不能一味盲从地淡化甚至无视语法教学,而应该正确定位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思考如何积极创设高效的语法教学课堂,为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固的语法基础。笔者在多年来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图示理论指导下的语法教学在这方面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图示理论

图示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解释人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的一种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康德于1781年首先提出的。所谓图示,是存储于长期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是构成认知能力的单元模块。按照图示理论,所有的知识都组成一定的单元,这个单元就是图示,每一种图示都是对同类事物典型特征的高度提炼和概括。Anderson认为,图示是对范畴的规律性做出编码的一种形式。

图示理论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理解力。在这种认知心理活动过程中,人们在理解事物之前,会将新事物与已知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输入到大脑中的某种信息使图示发挥作用,与已有的图示匹配或使人产生灵感,激活并建立新的图示。也就是旧知识作用于新知识,新知识被加工处理,并建立起新的图示。

目前,许多英语教育工作者关注图示理论,主要将其运用于指导阅读教学和听力教学。很多学生困惑于语法的学习,感觉语法抽象、枯燥,花了很多时间却还是毫无头绪,这样的挫败感严重地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图示理论指导下的语法教学,能帮助学生弄明白英语语法的构成和规律,在学生脑海中建构起条理清晰的语法系统。

三、图示理论指导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践

高中语法覆盖着十几个专题,要条理分明地理顺每一个语法专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根据图示理论,抓住语法核心,以旧带新,激活新图示,形成规律,语法就容易被掌握并且有序地存于头脑中,不易被忘记。下面笔者将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从基本句型结构入手,对三大从句和非谓语动词这些语法图示的激活和构建的具体方法进行阐述,探讨图示理论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可行性。英语句型完整结构:主+谓+宾/表+定+状+补,主干部分是:主+谓+宾/表。这个常见的句型构成就是激活新知识的关键。

1.名词性从句

在上述的基本句型中,我们知道,主语、宾语、表语通常是由名词或指代名词的代词充当。如:He likes apples./ The boy is a student. 然而,如果句子要充当本来由名词充当的主、宾、表语成分,我们就需要把句子名词化,因此就有了新的语法知识――名词性从句。然后就引导学生在句子中发现名词性从句的规律,总结句子名词化二句诀“缺什么补什么,不缺成分补口气。”

例:(1)____I need is a lot of money.(2)We believe____ you will win the match.(3)We doubt_____ you will win the match.首先判定这三个句子主句的谓语分别是is,believe与 doubt,它们前后的成分分别为主语和宾语,根据二句诀把位于这些谓语前后的句子名词化,(1)I need缺宾语,所以补what. (2)you will win the match依据意思不缺成分,补充表示肯定口气的that. (3)根据doubt的意思,语气是怀疑、不肯定的,所以填whether.

2.定语从句

上述基本句型中的定语通常由形容词充当,如“She is a beautiful girl.”中的“beautiful”。同样,如果是一个句子要充当定语来修饰一个名词,那么就得把这个句子形容词化,也是定语从句。然后归纳总结发现规律,句子形容词化按5步走:①判断主句;②根据主从句意思在主句中准确定位先行词;③把先行词还原于从句中;④判断先行词在从句中的成分;⑤由先行词充当的成分选择相应的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

例:She is a girl______ everybody likes.主句she is a girl,先行词为girl,还原后的句子:Everybody likes the girl. 先行词girl还原后充当句子的宾语,所以选用指代人的关系代词who,whom,that或者省略不填。

3.状语从句

基本句型中的状语部分通常由副词充当,如果句子要当副词做状语就要把句子副词化,也就是副词性从句或状语从句。相对之前提及的名词性从句和定语从句,从句副词化就相对简单多了,就是主句+从属连词+从句,只需记下各种表示不同情况的从属连词即可。例:I met Mary yesterday. I met Mary ____ I was on my way home. I was on my way home是从句用于表示主句动作发生的时间,因此只要填上表时间的从属连词when.

4.非谓语动词

再次追溯到上述最基本的句型,这次要先提到谓语这个成分。众所周知,谓语是由动词充当,可是如果动词充当除谓语之外的主+宾/表+定+状+补成分,这个动词就可以冠以非谓语动词的称号了。动词非谓语化最常见的三种形式是: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可以以主+宾/表+定+状+补这些成分常用词的词性为切入点,转化动词的各种非谓语形式。归纳以图表呈现对应的变化。

围绕基本句式中各种成分基本词性这一核心图示展开,利用这一图示把句子、动词充当这些成分的新知识进行同化顺应,进而构建所学三大从句以及非谓语动词的新图示,再通过实战练习巩固加强,从而达到对上述语法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理解。

四、结语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从而理解各种英语语法现象背后的思维方式是一个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本文旨在把图式理论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践相结合,以探索更为有效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方式。当然,在将图示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时,我们也应该注意避免一些牵强附会或者繁琐而随意的图示。在更多的实际运用中,笔者发现图示理论在其他的语法专题梳理中同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都能善于发现,善于总结,以帮助学生更为有效地构建系统、全面的语法体系,为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提升提供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龙.语用学视角下的英语语法教学[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4).

第5篇

【关键词】 控制算法 计算机

一、控制理论下的网络图计算机算法显示

现代化网络图的广泛应用中,结合计算进算法和实际的显示过程中,不仅仅存在点符号全控制的一种算法,同时也存在边符号控制的一种算法应用。对于网络图的显示方法而言,更要做好多种显示方法的一种不断分析和应用。

1.1点符号全控制的一种算法

关于点符号的基础理论,主要是结合全控制算法的一种发展变化模式。这种符号全控制算法在将相关理论提出中,结合符号控制算法的一种形式,基于闭领域的一种组织结构,在鼓号全控制算法中,将极限度引入,并做好最大最小度的限定,这种网络图的符号控制算法下限过程中,实现下界之间的根本更新过程。关于符号全控制算法数图像的进行中,结合下界问题的更新角度,对下界的具体网络图进行根本上的满足。网络图符号的全控制算法的进行中,保证符号有着一定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网络图算法的研究,更要做好思路的不断拓展,实现算法的根本完善和改进。

1.2边符号控制的一种算法

关于变富豪控制算法的发展而言,在2001年的时候,符号边控制算法首次提出,在m边的最小符号边控制算法的确定中,实现网络图控制算法理论内容的全面丰富和完善。对于2002年的时候,网络图的符号控制算法在对上界和下界进行确定中,结合特殊网络符号边控制算法的确切值,实现了网络图符号边控制算法界限。

1.3网络图的显示方法

对于符号和边符号的显示而言,通过结合网络图的一种现实方法,在屏幕对相关网络图进行绘制中,就要做好数据的输入和点的添加。数据的输入,使用者就要将指令在计算机输入网络图中输入,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输入,这种相关数据信息,不仅仅包括一下顶点的个数N,同时也包括边的数目M以及顶点的坐标。通过对邻接多重表创建,在邻接双重表中将数据输入,进而将网络图的数据输出环节完成。这种对边和顶点的一种输入过程中,做好边和顶点指令的添加,并输入新添加的数目。顶点新添加的过程,有着孤立性的特点。在网络的不完整连通中,往往就要结合基础性的环节,做好网络图的根本绘制。

因此,网络图计算机算法和实际的显示中,结合点符号全控制算法和边符号控制算法基础,在网络图控制的算法应用中,做好网络图的完善性设计,实现就是算计算法和显示系统的更高效率工作。

二、控制理论下计算机算法显示的有效改进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更是实现了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网络图理论的基础性应用中,通过结合理论的不断控制性发展,做好相关理论性的一种创新发展,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在计算机网络图的相关人才的培养中,将网络图的应用领域范围不断扩大,并做好知识系统的一种综合性吸收和发展。本文则对控制算法理论和网络图计算算法显示分析。现代化生活中以及各个领域中,网络图的广泛运用,更是推动了现代化社会进程的全面发展。对于计算机网络图中的符号全控制而言,结合边符号控制系统的完善,对计算机的现实进行控制,做好查询和显示相结合网络图系统的完善。

计算机算法和显示中,结合网络图显示和相关的查询系统,在系统的不稳定设置中,注重系统中网络图的多次修改。通过对顶点和边进行不断的修改,这种多次的修改操作,更是实现了数据的实时查询,不仅仅将图像的古板有效避免,同时也避免了图像的模糊。结核数据库的形式,在数据库存储中的相关数据操作中,将数据查询的基础需要有效解决,实现对系统的一种不断完善过程。在不同对象的分析中,做好系统的全面改进。基于交通网络中的应用,实现计算机算法和显示方法的有效性。

现代化社会的全面发展中,计算机算法和显示方法的应用,不仅仅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知识投入,同时在多次的实践应用中,更要结合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结合各个领域的实际需求,对网络图技术进行根本上的完善,在计算机算法和显示方法的不断完善中,更要本着时代经济发展的主题,实现计算机算法和显示方法的基础性完善,更好的促进计算机控制算法理论及算法显示的良好应用。

三、结语

总之,近些年来,信息技术和数学技术的紧密结合,进而出现了各种数学模型,同时网络图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电路网络的使用中,将其拓扑成计算机对信息接收。

第6篇

关键词:UML图表,XMI,OracleJDeveloper

 

统一建模语言(UML),是由对象管理组织(OMG)建立的一个规范,是一种可视化建模与设计语言,它在近几年来发展成为复杂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应用程序提供说明和编写文档的事实上的标准。

UML建模通过使用图表可视化地表示业务过程流程以及软件和数据组件之间的交互作用。标准的UML图表包括类图表、用例图表、状态图表、活动图表、协作图表、顺序图表和部署图表。

XML元数据交换(XMI),旨在简化数据集成的另一种OMG规范,用于表示UML对象的一种流行格式;UML图表可以以XMI格式存储,相反,UML图表也可以从XMI文件中创建。为此,XMI简化了UML图表数据的传输,许多UML工具支持这种交换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用一个示例EnterpriseJavaBean(EJB)部署描述符ejb-jar.xml生成一个XMI文档。

如果没有自动以XMI格式存储UML图表的工具,那么可以使用XSLT生成XMI文档。由示例部署描述符创建的XMI文档显示一个UML类图表;该图表将表现部署描述符EJB的分析视图。论文检测,OracleJDeveloper。论文检测,OracleJDeveloper。该XMI文档将在JDeveloper 10g中被转换成一个UML图表。

1. 预备设置

需要oracle.xml.parser.v2.oraxsl类来从XML文档中生成XMI文档。首先,下载Oracle XML开发人员工具包(XDK),并将<XDK10g>/lib/xmlparserv2.jar添加到Classpath中。<XDK10g>是安装XDK的目录。然后,下载并安装JDeveloper 10g。

2. 生成UML类图表

如上面所述,UML类图表显示一个类中的不同实体。在本部分中,我们将通过示例EJB部署描述符为一个UML类图表创建一个XMI文件。

容器管理的持久性(CMP)实体EJB的示例ejb-jar.xml部署描述符指定了一个EJB类中的不同的字段和查询方法。由ejb-jar.xml创建的UML类图表将显示EJB Bean类和EJB接口中的不同属性和方法。分析视图UML类图表包含一个具有三个水平区域的矩形。较上面的区域显示类名,中间区域显示与EJB中的字段相对应的类属性,较下面的区域显示EJB bean类和EJB接口中的方法。图1中显示了一个示例类图表。

图1 UML类图表

UML类图表中的XMI表示包含与UML类图表中的类、属性和操作相对应的XML元素和属性。下表列出了一个XMI文档的一些元素。

 

元素 应用程序 常用属性 XMI XMI 文档的根元素 xmi.version='1.2' xmlns:UML='org.omg.xmi.namespace.UML' XMI.content 包含传输的实际数据  

 

XMI.header 代表 XMI 文档  

 

UML.Model 代表 UML 模型 xmi.id、isSpecification、name、isRoot、isLeaf、isAbstract UML:Namespace.ownedElement 包含 UML:Class、UML:Attribute、UML:Operation、UML:Package 和 UNL:Stereotype 元素  

第7篇

论文关键词:三维立体显示,LED旋转屏,DLP,三维图像源制作

 

0引言

尽管有大量的计算机生成图像来建模和重现3D,绝大多数的3D图像仍是以2D显示方式呈现的。至少一百年前人们就构建了许多3D显示结构,但最近在数字获取、计算机和显示方面的发展才可能出现实际实用的3D显示装置。所谓立体显示是指能显示图像深度(第三维)效果,就像我们看真实世界一样,是立体的[1]。人观测空间物体时产生的立体感源于空间物体在左右眼视网膜上成稍微有差异的两幅图像,这种差异称为视差,它是产生立体感的重要因素[2]。大脑在对比视差后,会让我们感觉到“景深”的差别,也就是物体与我们距离的远近。而大部分的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就是基于人体这种生理机能进行视觉欺骗,利用两幅略微不同的画面使大脑误以为我们看到的是具有一定景深的3D画面。现代的三维显示方式希望能通过一个物理三维立体的显示器来直接显示三维图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真三维显示。本文将介绍实验室已经制作完成的LED真三维旋转屏和DLP背投的显示机理,并研究基于这两种显示方案的图像源制作方法。

1 LED立体旋转屏及DLP立体显示系统

实验室研制的低成本LED真三维旋转屏,它将传统的二维平面表现手法拓展到三维空间中,形成的真三维图像目标可以从全方位加以观察科技小论文,无亮度损失。DLP背投显示可以利用多台DLP的大屏幕拼接成自由立体显示墙,再经过特殊的漫反射屏材料分光,获得了高亮度的超大屏显示效果。

1.1 LED立体旋转屏显示系统

真正的三维立体显示首先要摒弃传统的二维显示空间,实现在物理三维空间的显示,也就是不采用虚拟显示眼镜这类辅助设备的光学方法产生双目视差,而是依靠显示设备周期性运动构造成像空间[3]。LED立体旋转屏通过使LED平板高速绕轴旋转,形成具有一定直径和高度的圆柱体。同时,将立体空间切割成360度平面,每一平面采样不同的二维图像信息。当屏幕转速高于人眼的分辨率,且写入信息与原始三维数据相对应,信息总量足以表现原始图像的细节时,由于人眼对亮度高的物体比较敏感使得屏幕材料不可见,而瞬时显示的二维图像序列由于视觉滞留效应,将被复合、感知为三维图像。在这个柱状空间内的任何一点都可以由平面中的某一点经旋转到某一角度或时刻来表征。如果旋转速度足够快则可以认为柱状空间内的任何一点都是独立的在亮,通过控制空间每一个LED的亮暗来显示三维图像。

由于需要高速的IO口控制速度,每个LED由一个引脚单独控制,首先整个平面等分成32*32个独立部分,每部分(8 × 8) 由一块芯片单独控制,不同部分间通过SPI总线通信,并有一块主控芯片控制时序和数据,而何时亮灭则由每部分独立控制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当LED高速旋转,每一时刻显示不同像素信息,由于POV(视觉暂留),可观察到立体的图像。另外要介绍的是供电系统。可以在底盘上或者在屏幕背后绑上蓄电池给屏幕供电,但由于LED数量较多,耗电较厉害,蓄电池的电能有限,因此可以在轴上安装一电机,由于屏幕的不断旋转可以带动电机发电科技小论文,从而给LED及芯片供电。图1为实验室LED立体旋转显示器。

图1 1024点阵模块(反面、正面);LED旋转显示器

1.2 DLP背投显示

DLP即为数字光处理,也就是说这种技术要先把影像信号经过数字处理,然后再把光投影出来。基于DLP的三维显示器包括完整的通信接口,通过DVI或USB接口向DMD驱动电路中的数据处理模块传输用于显示的数据。数据处理模块包括一片高性能FPGA和大容量DDRRAM,高性能FPGA用于对传输的立体数据进行解码,完成用户接口设计和后续数据处理,为后级DMD时序和复位电路提供信号。2G容量的DDRRAM为立体视频文件提供储存。DLP背投采用漫反射屏幕作为空间像素的载体。屏幕向各个方向反射DLP投射的光束。这样的屏幕适合制作真三维显示器,但不能为基于视差的全角光场显示提供空间分光。实验室设计一种各项异性的全息漫反射屏幕,其在横向上具有镜面反射特性和纵向漫反射特性,用以形成视差影像。被镜化的表面反射投影机投射的每个像素到狭窄的光平面上,全息屏幕的特性控制光平面的厚度和高度。横向与纵向漫反射系数比需小于1:200。纵向提供较宽的像素反射光线,可让各个高度人眼获得立体影像。

2 三维立体显示片源的制作方法

2.1制作LED旋转屏片源过程

基于LED旋转屏的片源制作很好的将市场上已成熟的三维软件与硬件显示系统结合起来。原始图像制作采用3ds Max是Autodesk公司推出的面向个人计算机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它所定义的大多数对象都可视为参数化对象,便于我们提取数据信息。首先用3ds MAX制作好需要显示的三维模型,加密模型的网格点数调整位置坐标后,从软件中导出ASE文件格式。文件包含了模型的色彩、网格点以及空间像素的笛卡尔坐标信息等。接着通过VB制作的图像引擎读取并处理数据。图像引擎的功能就是将原始空间的图像数据转换成既符合显示单元的几何特性,然后输入显示单元[4]。由于最终要在LED旋转屏上显示立体图形,空间内每个体像素都必须映射到某个时刻的平面坐标上。首先把三维笛卡儿坐标转换为三维极坐标,再对均匀化前的体像素归一化:

对于所有亮像素(x,y,z):

(1)

(2)

循环式(1),(2)以记录均匀化前所有位置需显示的信息。3ds Max制作的三维图像主要是为旋转屏提供像素坐标,因此所获取的是点的数据,制作过程中须注意像素的个数要适中。若像素数严重不足,会导致图像没有立体效果。若像素数过多,由于LED板上LED像素个数有限,则不能显示完整的图像。用模拟软件估计图像像素个数是否合适是最简单的方法,可以高效便捷的在三维软件中修正。图2为模型DNA在LED旋转屏上显示的效果图。

图2 DNA模型在LED旋转屏上的显示效果

2.2基于DLP的图像制作

为了生动显示立体效果,DLP屏外加了一层各项异性的全息漫反射屏幕,抽样图在漫反射屏幕上可以显示三维效果。抽样图是由两幅以上的视差图象按一定规则抽样合成的特殊图象,全息漫反射屏幕利用横向上的镜面反射特性和纵向漫反射特性科技小论文,使视差图象分离,分别进入人的左右眼,通过大脑的综合作用形成立体影像。

制作DLP图像与LED旋转屏图像处理截然不同,它的显示原理主要依赖于人的视差,因此应多角度获取片源。可以用3d软件的摄影机模拟拍摄,或用摄像机提取现实图像。立体成像的拍摄可分为静态景物拍摄和动态景物拍摄两大类。静态景物的拍摄,只需要使用一部照相机,在某一个位置角度先拍一张照片,然后将照相机平行移动一段距离或转动一定角度再拍一张,多次拍摄,这样就得到了一组具有视差的立体照片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动态景物的拍摄,则需要利用特殊的立体相机(如双镜头相机),或者两部照相机一次同时拍摄两张照片。

获取多幅图像后,将其按照一定算法合成再经过分光才可以获得立体效果。这里选择四幅图像,因为至少两幅图像合成才能利用视差形成立体图,但仅两幅图像,通过漫反射屏欣赏立体图的视角有限,图像太多在合成过程中会出现大量重复的信息量,浪费了立体显示屏的存储空间。所以均衡考虑,选择四幅,侧重效果不同,图像数目可以不同。下面讨论两种立体图像的合成算法:

竖插是一种简单的算法,即第一幅图取竖着第一列像素点,第二幅图取第二列像素,第三幅图取第三列,第四幅图取第四列,接着第一幅取第五列像素,第二幅图取第六列,依此类推的取下去,最后用MATLAB程序合成一幅新图像。竖插算法简单科技小论文,调试容易,漫反射屏竖直放置。但由于各像素点列难以和圆柱面透镜漫反射屏精确对准,一旦匹配有误差会出现条纹影像效果。

斜插算法相对复杂,适用于将漫反射屏略微倾斜,与DLP列像素形成一定角度叠加。倾斜漫反射屏避免了对像素点与漫反射屏精确对准的要求,但以牺牲图像清晰度为代价。因为DLP像素的矩阵结构会使某个像素处于两条柱面透镜之间,而使得像素难以辨认。以图3来说明算法:一个单元格代表合成后图像的一个像素。1、2、3、4分别代表对应图像一、二、三、四上相同位置的像素。

图3 插图算法及DLP投影的效果图

以上的算法是针对静态3dsMax做出的画面处理,动态的与此类似,将制作好的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AVI格式动画经过软件拆分成一帧帧BMP格式图片,再经过每一帧的插图合成后,进一步合成可以在漫反射屏下显示立体效果的视频。

3总结与展望

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克服了传统立体显示技术需要借助辅助设备的缺陷,更具真实性,在国内属于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4]。本文研究了基于LED真三维旋转屏和DLP的三维图像源制作,为三维图像源制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方法。目前LED旋转屏已经可以显示单色的静态立体图像和简单的三维立体动画。下一步将研究提取三维软件模型色彩的最佳算法以便应用于彩色LED旋转屏。基于DLP的图像处理需要研究图像校正补偿,动态影像的压缩处理。

参考文献:

[1]赵仁亮,赵悟翔.狭缝漫反射屏自由立体显示器立体可视区域的研究[J].光子学报,2008,37(5)

[2]刘文文,杜江.3DMAX自由立体显示功能的实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8,31(4)

[3]姜盈,王惠南.真三维立体显示系统中平移体扫描技术研究[J].计算机应用, 2006-1

[4]丁琴,王惠南.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中体扫描技术的图像引擎研究[J].光电子技术 2006-6

第8篇

关键词:压缩感知;图像快速重建;稀疏表示;小波分解;正交匹配追踪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1-0065-02

1 压缩感知概述

1.1 压缩感知理论

美国工程师奈奎斯特于1928年提出,又由信息论创始人香农于1948年将压缩感知理论加以说明并将其以定理形式进行引用。奈奎斯特理论认为,在转换模拟/数字信号时,如果采样频率2倍于信号最高频率时,那么采样后的数字信号就能够对原始信号的信息进行完整保留。在这种背景之下,近年来,美国科学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信息获取理论,也就是压缩感知。压缩感知理论认为,如果利用远低于奈奎斯特标准的方法实现对可压缩信号的数据采样,仍然可以将原始信号进行精确恢复。压缩感知理论一经提出,便解决了一系列发展与应用瓶颈,使其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巨大发展。

1.2 压缩感知原理

(1)基本原理。压缩传感信号x?Rn*1测量过程的公式为y=Ax?RM*1,M??N式中A表示测量矩阵,y表示所获取的信号测量矢量。而信号重建公式则表示为min||x||0,s.t.y=Ax式中||·||0表示x中非零值元素,即信号的稀疏度。信号重建公式属于组合优化问题,压缩感知理论的提出者认为,能够使用11范数的最小化对矩阵测量进行求解,其公式为min||x||1,s.t.y=Ax。

(2)组成部分。信号恢复算法,即以M个观测值对N长度的原始信号进行无失真恢复、矩阵测量,即保证当原始信号在维数降低时,维持在最小的信息损失量、信号稀疏表示这三部分组成了压缩感知的理论。

1)信号恢复算法。与奈奎斯特理论中线性感知特点不同,压缩感知理论中要复原信号,就要将非线性优化问题进行求解。目前压缩感知重建算法有三种,一是贪婪算法,它的特点是精度低且测量数据多,二是凸优化算法,其特点是精度高且测量数据少,三是统计优化算法,这种算法介于其他两种算法。2)测量矩阵。当信号x为长度N时,其在M??N个测量中进行重建,如果非零系数位置为已知,只要K?M,那么这个公式就有解。目前在采样方式上,较为常见的有JITTER采样、随机采样以及均匀采样等,而在测量波形上,则包括正交函数、随机波形以及高期随机波形等。3)信号稀疏表示。在可压缩信号的基础上,压缩感知可通过两步骤实现,即先设计不相关于变换基的测量矩阵并对其实施观测,得到测量向量后,从维度测量向量进行信号的重建。

2 基于压缩感知的图像快速重建方法设计

通过设计一种基于观测矩阵与多稀疏变换基的组合并利用正交匹配追踪计算法来重建图像,同时通过实验使用一级小波分解图像,将相似的分子量图像进行提取,而后应用于压缩感知技术实现对其的恢复操作,最终借助小波逆变换得到图像的快速重建效果。

2.1 观测矩阵、稀疏变换基与算法

在本实验中选取了不相同的稀疏变换基5种,分别是离散傅里叶、离散余弦以及三种各不相同的小波变换基。而观测矩阵则包括非常稀疏投影、局部哈达玛、非相关测量、BERNOULLI随机以及高斯随机矩阵5种。所采取的恢复算法则是贪婪算法中的正交匹配追踪算法。

从表1的数据结果显示,基于观测次数相同的条件下,本文提出的方法与直接将压缩感知重建技术应用于整幅图像相比,显著提升了其运行的时间与效率,另外对于重建图像的也有了相当明显的改善效果。

3 结语

将压缩感知理论应用于重建二维图像上,已获得较好的重建图像质量,本文在此基础上,利用观测矩阵、稀疏变换基的相关算法,并引入小波变换,设计了一种经改进后的图像快速重建方法,在获得同等重建质量的图像同时,还能够将程序运行时间明显缩短,使得图像快速重建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具备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天荆,郑宝玉,杨震.基于自适应冗余字典的语音信号稀疏表示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33(10).

第9篇

以往的研究表明,有关图书馆学热点的文献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个别专家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进行分析判断,从主观上得出。如,柯平先生通过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百年回顾,分析其所处的内外环境,提出图书馆事业中应该重视的7个热点,其实也可视为图书馆学未来研究的7个热点;另一类则是采用信息计量学等实证的方法,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得出。如,邱均平先生等通过对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中七种代表性学术期刊(1999一2008)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当前我国图书馆学的九大研究领域。

上述两种研究,一种是定性的,一种是定量的,在图书馆学研究中都很常见。华薇娜曾抽样统计中美图书馆学情报学部分论文的研究方法并进行比较,发现美国学者定量研究方法的使用超过定性方法,而国内学者则以使用定性研究方法居多。

本文则把两者结合起来,既有定量统计,又有定性分析。

1.研究目的与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对2006—2010年间CNKI中优秀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我国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方向。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新颖,理论性、系统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深度〔4〕,样本量不大不小,适合作为统计分析的对象。本文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即词频分析、共词分析、网络图谱分析。研究路线如图1所示。

2.数据采集

2.1数据库选择和样本采集

选择2006—2010年CNKI中的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CNKI的信息内容经过深度加工、编辑、整合,有明确的来源、出处,具有相当的可靠性其次,据CNKI优秀学位论文库显示,全国设置图书馆硕士学位点的院校和研究机构一共有64家,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一定的保证。最后,文献信息都具有半衰期,图书约为5年,期刊约为3年,因图书馆学发展的速度较其他信息科学缓慢了一些,邱均平教授认为图书馆学研究文献半衰期定为5年较合适,故本文选择2006—2010的五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2.2样本采集

对CNKI优秀学位论文库中“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类的硕士学位论文进行检索,得到64所院校、研究机构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共2903篇(截止到2011年3月),其中前15名见表1。

从表1可见,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15所院校的优秀硕士论文数都超过60篇,总计为2130篇,占到全部论文的73.37%,基本上与文献信息分散的“二八定律”吻合,说明数据在概率分布上是有效的。经过年限二次检索,得到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共计1993篇,占到收录论文总数的68.65%。这其中还要进行交叉领域的进一步选择。图中:丄属图情交叉主题的论文;U属图档交叉主题的论文;W属情挡交叉主题的论文;IV属图情档交叉主题的论文

从图2中可以看出,2006—2010年的优秀硕士论文中既有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单独学科主题的论文,也有两两交叉甚至三者交叉的论文。我们把纯情报学、纯档案学和属于I的范围的论文予以剔除。共得到图书馆学主题的硕士论文820篇,占2006—2010年图情档优秀硕士论文总数的41.14%,见表2所示。

据表2可以得出2006—2010年间图书馆学优秀硕士论文的增长率,并得出2006—2010年间图书馆学优秀硕士论文占图情档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比例。

3样本初步统计分析

3.1样本统计

论文集选定后,从820篇学位论文中提取出每篇的题目及关键词,然后利用WPS表格软件进行统计,得到未经过处理的原始关键词共1887个,出现总次数为3462次,即平均每篇论文约有4至5个关键词。其中出现次数超过10次(包含10次)的关键词共有38个(占总个数的2.01%),总计出现783次(占总次数的22.62%)。所有关键词中频次超过10次的初步统计如下:

                                          

因关键词是非受控语言,在选取的时候有一定的随意性,所以在统计时需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关键词用不同语言进行标记,如“博客”与“Blog,,、“图书馆2.0”与“Library2.0”等;二是关键词的语义相同而字面却不一致,如“高校图书馆”与“大学图书馆”、“语义网”与“语义网络”、“公共图书馆”与“省图书馆”等;三是有些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没有实际意义,需要剔除,如“图书馆”、“服务”及“模式”等。

第一类问题比较简单,直接将英文的关键词替换为汉语的关键词,再进行统计即可;第二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则是根据关键词及文章的标题选择合适的关键词或重新拟定关键词,而后将所有的关键词用统一的关键词代替进行统计;第三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是直接将关键词剔除。经过分析、替换和剔除后出现次数超过15次(包含15次)的关键词共有22个(见表4),总计出现903次(占总次数的26.08%)。

                                         

3. 2初步分析

处理后这22个关键词共出现了903次,占全部关键词出现总次数的26.08%,符合集中分散的“二八定律”,表明这22个关键词属于高频关键词,能够说明2006—2010这5年间我国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

观察表5,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信息服务、公共图书馆、开放存取、语义网、信息检索和知识服务均占到关键词总频次的1%以上,尤其是“信息资源”和“高校图书馆”出现频次达到总频次的3%左右,表明有关“信息资源”和“高校图书馆”的研究属于我国图书馆学硕士选题的热点。在列的有些关键词排名不是特别靠前,如Web2.0、图书馆2.0等,但这些词也表明了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的某种新动向。而一些关键词,如用户、网络环境等,仅从字面上观察无从判断其研究的确切方向,但在后面通过共词分析和组配后可发掘其中隐藏的信息。

4.多元统计和我国图书馆学硕士论文选题分析

通过初步统计分析得到一些简单、明显的结论,这还不够,因为每个关键词都是孤立的、分散的,不能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而运用共词分析法可以将关键词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获得论文的主题方向。这里有以下四个步骤:一是抽取代表图书馆学研究主题或研究方向的高频关键词,也就是表6中所列关键词;二是统计关键词在论文中两两出现的累计次数,组成共词矩阵;三是绘制代表关键词间关系的点线图,揭示高频关键词间的联系;四是对绘制的点线图作进一步分析。

4. 1建立共词矩阵

通过先前的建立“标题一关键词组数据库”,对820篇学位论文中出现的高频关键词进行词间的两两统计,得到一个共词矩阵(部分数据如表5所示)。共词矩阵为一对称矩阵,两关键词相交的数字代表其一同出现的论文的篇数,如“高校图书馆”与“用户”相交的12,表明有12篇论文同时使用了“高校图书馆”和“用户”这两个关键词。

4.2高频关键词的图谱分析

高频关键词的图谱分析是共词分析的关键所在,对图谱中“点”、“线”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得到我国图书馆学硕士论文研究的热点及各研究主题之间的微观关联。

4.2.1绘制高频关键词间的“点线图”

高频词间的点线图原型来源于陈超美博士的“QteSpace信息可视化,,〔,根据共词分析得到的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关系矩阵,用大小不同的点来代表出现次数不同的高频关键词,用粗细不同的线来代表关键词之间的紧密程度,这样就形成一个高频关键词之间关系的网络图谱(见图3)。

图中:1信息资源;2高校图书馆;3用户;4知识管理;5数字图书馆;6评价方法;7本体;8信息服务;9公共图书馆;10个性化服务;11开放存取;12语义网;13信息检索;14知识服务;15知识产权;16Web2.0;17网络环境;18数字36422点线图分析可以看出图中较大的点为信息资源、高校图书参考咨询;19知识组织;20危机管理;21图书馆2.0;22图书馆员。馆、数字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与信息资源关联紧密的有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与高校图书馆关联紧密的有用户、信息服务;与数字图书馆关联紧密的有知识产权;与公共图书馆关联紧密的为信息服务、个性化服务;与图书馆20关联紧密的有Web2.0和信息服务。从个别情况来看,信息资源的点最大,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高校图书馆,二者之间具有最强的联系,表明有关信息资源的研究最主要是关于高校图书馆方面的;信息资源和高校图书馆虽然出现的频率最高,但是二者所联系的其他关键词并不是最多的,说明有关二者的研究在主题的散布上并不是最广泛的。也有个别关键词比如危机管理,与其他关键词发生极少关联,表明所代表的选题比较专门,研究领域狭小。

5.我国图书馆学硕士论文的选题方向分析

通过对CNKI中图书馆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关键词的词频分析、高频关键词的共词矩阵和图谱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图书馆学硕士论文选题取向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领域:

一是知识管理下的图书馆学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管理成为研究热潮,图书馆学研究顺应了这个潮流。硕士研究生们也在思考如下问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深层挖掘,参考咨询及知识服务,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和服务创新,以及馆员知识共享,等等。

二是高校图书馆研究。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读者量一直是稳中有升,它承担着整个图书馆界新管理理念的引入、新技术应用、新服务方式试验等的重任,因此,有关高校图书馆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这也在图书馆学硕士论文中体现出来。

三是和谐诉求下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时下,和谐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诉求,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也不例外。和谐社会讲究以人为本,公共图书馆对外服务则提倡读者第一、读者至上,对内管理则应以馆员为本。只有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让公众满意,只有其内部管理让大多数馆员满意,图书馆建设才能谈得上和谐。而如何让公众满意,如何让馆员满意,如何让图书馆成为社会的公共知识管理与服务中心这些重要议题,仍然将吸引众多学子的研究目光。

四是法治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在数字化浪潮中,几乎所有图书馆都无法回避资源的数字化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问题,包括:特色资源的优先数字化,所需关键数字资源的外部采购;数字图书馆如何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如何处理知识产权保护和免费使用的关系问题;如何组织数字信息资源,以便于检索利用,等等。

五是信息资源建设与保护。如何使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采集至少达到基本保障的水平,拥有自身的特色,并且组织得井然有序,使用便捷且得到长期的保存成为图书馆学硕士论文选题的又一热点。文献的开放存取、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和保护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第10篇

1.读准字音,掌握重点词语。

2.把握节奏和押韵,感知本词的声韵之美。

3.体悟词中包蕴的情感。

4.赏析本词精巧的艺术构思。

5.体会本词写景的技巧。

教学重点:

1.体会词中包蕴的情感。

2.赏析本词精巧的艺术构思。

3.体会本词写景的技巧。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诵读法

教具: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一定听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样一的句话吧?这是古往今来人们对杭州这样一座美丽城市的赞美。

同学们去过杭州吗?(没有)很可惜啊!我也没去过。

我准备了几幅杭州的图片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幻灯片展示)

这是现在的杭州,那一千多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想知道吗?

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幅“文字的图画”柳永的《望海潮》,来领略千年之前杭州的魅力。

二、梳理

1.大家几分钟的时间来梳理课文内容,关注字音和重点词语。(学生自由讨论)

2.们来一起讨论大家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3.决了这些问题,我们来齐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师生齐读)

三 、品读

1.是一种合乐而唱的诗体,既然是合乐,就要讲究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节奏和押韵)

2.家思考一下这首词押的什么韵?韵脚是什么?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思考后回答:押a韵,韵脚是华,家,沙,奢古音读shā,嘉,花,娃,牙,霞,夸。词人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和艳羡之情。)

3.首词有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这四种句子分别怎么读?(引导学生读一读这几种句式并概括出规律:短句为主,多是两字一停顿,读起来更有气势。) 4。们常说吟诗作画,下面我们来一齐朗诵一遍,要读出节奏感和韵味。

四、赏析

1.解题:望海潮,词牌名,柳永开创的。词牌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联系,本词写作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杭州的美景)

2.我们说文有文眼,诗有诗眼,那么词也有词眼,大家思考一下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学生思考后回答:望,胜,奢,清嘉,好,夸等,教师带领学生一一进行分析最后确定本词的词眼是夸。教师板书:夸。

3.作者要夸的是什么?杭州的好景。教师板书:好景.

4.作者夸了哪些好景呢?我们且看第一幅好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幻灯片展示)我们知道这首词的基调是夸,怎么样的夸呢?我们给夸加一个状语。学生讨论后举手回答,教师展示自己的理解:轻快地夸(幻灯片展示)指导诵读:要读出轻快之感,师生带着轻快之感齐读第一幅图并讨论命名,教师板书第一幅图名:十万人家图。

5.我们再看第二幅好景,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幻灯片展示)这幅图是怎么样的夸呢?我们也给夸加一个状语。学生讨论后举手回答,教师展示自己的理解:磅礴地夸(幻灯片展示)指导诵读:要读出磅礴的气势犹如钱塘大潮夺面而来。师生带着磅礴之感齐读第二幅图并讨论命名,教师板书第二幅图名:天堑无涯图。

6.来看第三幅好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幻灯片展示)这幅图是怎么样的夸呢?我请一个同学来给它加一个状语。学生讨论后举手回答,教师展示自己的理解:艳羡地夸(幻灯片展示)据说金后主完颜亮读后即想“投鞭渡江,立马吴山”指导诵读:要读出垂涎之态,师生带着羡慕之感齐读第三幅图并讨论命名,教师板书第一幅图名:列玑罗绮图。

7.再来看第四幅好景,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幻灯片展示)这幅图是怎么夸的呢?我们给夸加一个状语。学生讨论后举手回答,教师展示自己的理解:灵动地夸(幻灯片展示)指导诵读:要读出灵动之感,尤是一个桂子,灵动之情一览无余。师生带着灵动之感齐读第四幅图并讨论命名,教师板书第一幅图名:重湖叠巘图。

8.好,看第五幅好景,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幻灯片展示)这幅图是怎么夸的呢?我们给夸加一个状语。学生讨论后举手回答,教师展示自己的理解:欢快地夸(幻灯片展示)指导诵读:要读出欢快之感,师生带着欢快之感齐读第五幅图并讨论命名,教师板书第一幅图名:钓叟莲娃图。

9.来看最后一幅好景,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幻灯片展示)这幅图是怎么夸的呢?学生讨论后举手回答,教师展示自己的理解:惬意地夸(幻灯片展示)指导诵读:要读出惬意和闲适之感,师生齐读第六幅图并讨论命名,教师板书第六幅图名:千骑高牙图。

10.教师提问:这六幅图景共同概括出了杭州的哪三个特点?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板书:形胜 都会 繁华。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有没有这种手法呢?(学生自由讨论)

11.我们大家都知道景观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是带有人类活动痕迹的景观,那请大家看看本词是描写自然景观多还是人文景观多呢?思考一下为什么呢?学生自由举手发言,老师概括总结:自然景观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而人文景观才是人类的贡献,其别是身为两浙转运使的孙何的“政绩”,这首词是柳永去京城开封应考途经杭州为了拜谒两浙转运使孙何所作的投赠之作。

12.文本共描绘了六幅图景,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六、课堂小结

江南胜景自古叫人魂牵梦萦,展开柳永的《望海潮》满眼一派商肆繁荣的承平景象;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如果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汹涌的黄钟大吕;那西湖美景就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人间天堂”的富庶与美丽,为我们现代人提供

了和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极好范本。

七、尝试背诵

我们大家对照黑板提示一起来试着背诵本词。

八.作业

第11篇

在高度信息化、国际化的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技术交流不断扩大,人们大量使用英语来传递和交流各类科技信息,科技英语得到广泛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许多高校开始纷纷开设科技英语课程,以提高学生对科技文献的阅读能力。然而,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倾注的科技英语阅读教学,其教学效果却难尽人意:面对相对晦涩的阅读主题,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大量的专业、半专业词汇更叫他们“知难而退”,拿起文章就开始查生词,分析句子结构,做翻译,却无视文章整体内容和结构的学生比比皆是;以语法知识讲解、课文句子翻译为主,把阅读课上成翻译课的教师也屡见不鲜;过多关注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忽略阅读技能的培养,过多采用“一堂言”的灌输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都成为阅读能力提高的“绊脚石”。

如何转变教学思路,有效化解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要想切实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就要从了解人的认知过程和特点开始。认知心理学派提出的图示理论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对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图示、图示理论与阅读理本文由收集整理解

图式(schema)实际上指的是一种知识的认知模式,人脑中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就是图式。图式一词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后经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不断衍伸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经过大量研究,把图式的概念发展成一种完整的理论。他把图示解释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存储于长时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识能力的建筑砌块”。

图示理论解释了人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过程:当新信息输入人脑时,人们会在记忆中寻找与这些信息相联系的图示,再用这些图式去同化新知识,或者改变旧图式,重新构建成一个新图式,并形成较为稳定的记忆结构。人们在阅读时,需要用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激活读者头脑中已有图式,当读者头脑中的图示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时,就能获得作者所要传达的意义,实现读者与作者的交流,阅读理解就产生了。可见,图示的激活和重建对阅读理解至关重要。阅读理解就是运用图式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加工和评析过程。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建立相关图式,激活他们头脑中的图式知识网络;引导他们对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正确分析和推理。

二、图示理论在科技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科技英语作为英语的一种功能变体,应用于科技专业领域,与一般用途英语有相通之处,但有其鲜明的特色:文章的主题学科性强;用词和造句正规、表意力强;段落和篇章逻辑严密、系统性强。对阅读主题不甚熟悉、词汇量大、长难句多,等等,成为学生在进行科技英语阅读时的难点。教师要针对科技英语的这些特点,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激活头脑中的相关图示,并重建新图示,提高阅读能力。可以从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等图示的三种类型,分别探讨图式理论在科技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 激活内容图示

内容图示就是学生所掌握的有关文章的背景知识。“理解课文就是读者的背景知识与课文之间的互动交流过程”。读者对文章主题越了解,就越有助于对文章的正确理解。科技英语文章大多涉及某个特定科技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对于背景知识的有效导入对于帮助学生激活已有图示,激发学习兴趣,增进阅读理解就更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自由想象和发挥,通过“放——收”两个步骤,有效激发学生已有的相关内容图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参与教学过程,并积极重构新图示,促进长效记忆。

第一步,“放”:教师最大限度地“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激发其旧知识图示。教师在阅读前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反映文章主题的关键概念(key concept),以集体讨论的方式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列出与之相关的词语,并一一展示出来。例如:题为the renewable energies(可再生能源)的阅读文章,其关键概念是energy(能源),课堂导入时不是直接向学生介绍有哪些能源,而是让学生不管正确与否,尽可能多地列举所知道的能源并写出其英语表达。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他们会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由参与讨论;另外再设计一个竞争环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讨论的结果写出来,写出数量最多的小组取胜,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会

更加高涨,课堂气氛热烈。在“放”的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图示被完全激发出来,与此同时,学生由于不同的知识背景还实现了交流和共享。

第二步,“收”: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新图示的重构。头脑风暴式的讨论重视的是学生思想的自由发挥,学生列举的是与主题相关的零散的知识,这些纯要领性的无序的知识,很难实现长期记忆,这就需要教师设计活动来强化记忆。例如,在上文提到的有关能源的课堂上,学生通过自由讨论,了解到不同的能源,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能源按不同方式分类,进而讨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优缺点,以及如何节能等一系列环环相扣的话题,使学生在头脑中的知识点逐步连成网络,从而建立新的图式网。要达到最佳效果,教师还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输入语料的难度和数量加以控制,对学生旧图示中的错误的或不准确的概念进行修正和完善。

2. 完善语言图示

语言图式指的是读者已经掌握的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是阅读的基。基础知识越牢固就越有助于阅读理解。而科技英语中大量的专业词和半专业词却总让学生望而却步,死记硬背只能是短期记忆,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科技英语词汇特点,积极调动大脑中的相关图示,快而牢地记忆单词,不断完善其语言图示。实际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第一,可以把单词按主题分类联想记忆。例如,在记忆有关能源的单词时,就可以分成renewable energies(可再生能源)包括wind energy(风能)、water energy(水能)、solar energy(太阳能)、geothermal heat(地热能)、biomass(生物能),等等;以及划分non-renewable energies(不可再生能源)包括fossil fuels(化石燃料)等来记忆。第二,可以利用构词法的知识联想记忆单词。科技英语词汇较多使用合成词,例如,合成词laptop(笔记本电脑)如果联想lap“膝部”,top“上”,笔记本电脑放在膝部上;而对应的desktop(台式电脑)联想desk“桌子”top“上”的电脑,相信这两个单词会被大家记得又快又牢。第三,针对科技英语出现的大量派生词,可以根据派生法同时记忆相关一系列的同族词。例如,学习conduct)传导)这个单词,可以罗列派生词conduction(传导)、conductor(导体)、semi-conductor(半导体)、superconductor(超导体)、nonconductor(非导体)、conductibility(传导性)、conductible(可传导的)、conductive(有传导力的),等等,与之一同记忆。

3. 巩固形式图式

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结构的了解程度,这些语篇、修辞、文体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读者有效建立理解预期,从而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科技英语的语篇大都主题鲜明,逻辑严密,写作规范。在写作方式上,常采用标题加小标题、主题句加拓展句的模式;文章的结构也常用definition-classification-description(定义——分类——描述)、problem-solution(提出问题——解决问题)、causes-effects(原因——结果)等;另外,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连贯性强,常用明显的逻

辑连接词。形成较好的形式图示记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强化训练,才能逐步建立和巩固。

教师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列提纲,逻辑连接词学习等活动,让学生不断加深记忆。课堂教学可以以讨论的方式展开,例如,学习causes-effects发展模式的课文,教师在阅读前讨论该话题产生的原因和结果以及相关因果关系连接词的学习,并以结构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初步的结构图示。继而,通过阅读课文再次体会因果关系的发展,其结构图示得到强化;最后,通过布置缩写或改写课文的作业进一步巩固。

第12篇

【关键词】科技英语翻译 图示理论 教学策略

近年来,我国对外经济的繁荣兴盛致使社会需求大量的翻译人才;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设置起了翻译专业,其培养层次从大学专科到硕博士研究生级别不等。基于市场大环境的要求,应用类文本的翻译能力是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英语语言类的翻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科技英语翻译》或《科技翻译》等课程正是基于此培养目的而设置的。

此类课程涉及各种自然科学和技术类专业文本的英汉互译练习,而语言专业类的本科学生大多缺乏这类理工知识,课程教学中,笔者发现,若直接让学生阅读练习文本,他们常常会难以理解文本大意,以至于翻译练习时即使查阅了工具书也无法选择恰当的词义,只能依靠教师讲解才能克服阅读障碍完成练习;这导致学生长期处于一种“恍惚”的、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此时并不是学习的主体,缺乏自主激活学习动机的诱因,整个课堂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帮助学生自主克服阅读障碍是突破《科技英语翻译》课堂被动教学模式的关键,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难点之一,近年来在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被大量运用的图示理论对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图示及图示理论

图示(schema)一词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康德(1781)提出,经英国心理学家Barlett发展成为“图示理论” ,后成为心理学及认知语言学等学科领域的重要概念,其定义在各领域及各学者间各有不同,一般指人脑对“已知知识进行归类并将其构建成网络的行为”或 “组织和理解未知信息的系统” ;认知语言学认为,图示是人类进行认知活动的基础;图示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人类的信息输入过程首先就需要理解未知信息,而对新输入信息的理解则必须基于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网络,即图示,将预输入信息与图示相联系,激活图示,才能完成信息输入的一系列过程[ibid.]。《科技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中,许多学生最大的困难便是无法将文本中的预输入信息与自身已有图示相联系,也就无法激活已有图示,从而无法理解预输入信息,造成阅读障碍,无法开展翻译活动。那么帮助学生激活图示就成了科技英语文本翻译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二、图示在科技英语文本理解的作用

依据不同的学科领域和研究者自身观点,图示从不同的角度可有不同的分类,从语篇理解角度来讲,一般分为语言图示(语言知识)、内容图示(文章内容背景)和形式图示(语篇结构)三类;从翻译实践的角度来说,翻译过程是译者利用已有背景知识和语法词汇等知识获得文本大意,再选取恰当的双语转换方法和技巧行成译文的过程,所涉及到的图示主要为知识图示和语言图示,笔者将前者理解为译者理解文本信息所需的背景知识,例如,“It died suddenly,in a terrible rain of fire and ash. The tragedy struck on the 24th of August,A.D.79. Mount Vesuvius,which had slept quietly for centuries,erupted with savage violence.” 这段练习,从内容看应是某科普文章的截取部分,因为脱离语境,缺少必要的上下文信息,句首引导词“it”指代的事物需要学生据有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理解到是指历史上著名的因火山爆发而毁灭的庞贝古城;了解此历史的学生理解起句义来会事半功倍,并且会将“it”转换为它所指代的具体事物,从而向读者传达出语句隐含的准确的外延信息;而缺乏此知识的学生多半会将“it”直译为“它”,无法向目的语读者传达出精准的信息。对于后者,笔者认为就科技英语翻译而言,除了指必要的语法规则、词汇知识和双语转换策略知识之外,还包括了对科技文体特有语言风格的把握能力,因为“科技语篇代表一种将现实概念化的方式,一种为保持其科技属性而必须独立于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外的交流方式”。如,学生看到“The bottom layers are rich in nickel,a strong and tough material.” 这句话时,虽然能懂得大意,但翻译“strong and tough material” 时必须先要清楚,汉语科技文献用语习惯一般是要在表示材料性能的形容词前加上表示性质的名词,才能给出“强度高、韧性好”这种较为规范的译文。

三、基于图示理论的科技英语翻译教学建议

既然图示对于提高学生文本输入与输出能力的作用如此关键,那么课堂教学设计中就应当恰当运用它来帮助学生。本文将从知识图示和语言图示两个方面来探讨相应的教学策略。

1.知识图示。前面提到,知识图示主要指译者理解文本信息所需的背景知识,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克服文本输入过程中的理解障碍。翻译本科专业的学生并不一定具备自然科学和技术制造等理工类常识,更谈不上理解精深的知识了,而这些领域恰恰是科技文本常会涉及到的,是课堂教学中无法回避的难题。那么教师在处理这一教学难点时,一是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人才培养的方向来分解难度,二是要让学生在接触练习文本前先建立相关知识图示。

首先教师应明确,翻译本科专业培养的应是适应社会日常对外活动需求的人才,而不是某一专业领域的译者,毕竟这些译者通常来说应由有较高外语水平的专业人员担当,《科技英语翻译》这门课程的目的不是要让学生懂得更多艰深的科技知识,而是教会他们处理科技英语文本的规律、技巧以及有助于自身专业能力发展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首先应尽量避直接选择有较高专业等级的文本,如科技专著、医学论文等,而应先让学生接触普通科技文体,如产品说明书、科普类文章等较为容易理解的文体,再循序渐进加大难度;这样既可以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促进学生提高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知识图示,使学生在处理较困难文本时可自行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让学生接触医学类文本时,可先给出下面这段话供学生翻译练习:

For most kids,Morse’s Disease isn’t bad. You get a pimply skin which itches. During the next couple of days you may feel almost too weak to cross the room. Then it’s over. But some kids aren’t that lucky. Morse’s Disease sometimes leaves behind a slow poison in the body which...(对大多数儿童患者来说,莫尔斯式症的病情并不严重,只是皮肤发痒、出疹。几天以后,患者感到十分疲惫,连在房间走动都感到体力不支。过后症状随即消失。但有些孩子情况不一样,莫尔斯式症有时会在他们体内留下一种慢性毒素……)

这是一段明了易懂的科普介绍,难度较低,学生读后可对“Morse’s Disease”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脑海中对这一概念建立起了一个简单的图示,知道它是一种看似寻常、但对特定患者具有严重危害的疾病,并能较好地完成翻译练习。此时教师可加大难度,出示一段更为正式的练习:

Despite a common belief that Morse’s Disease is a minor childhood ailment,medical research has uncovered the serious damage which often sneaks up on the victim after the mild primary symptoms have vanished. Weakened vision,slowed-up reflexes,and even brain damage may occur,but slowly that heretofore they have been ascribed to other causes.(尽管人们普遍认为莫尔斯式症是一种轻微的儿童疾病,但是医学研究揭示了这种疾病的严重危害,这种疾病是在较轻微的初期症状消失以后潜入患者体内的。此时,患者的视力减弱,反应迟钝,甚至出现大脑损伤。但这类症状常因出现缓慢而被误诊为其他疾病)[ibid.]

这段练习传达的内容进一步解释了“Morse’s Disease”的具体危害,是一个新的信息,但是可以与学生先前建立起的图示融合,形成一个初步的知识网络。最后,教师可将“Morese’s Disease is one of a small number of know di-viral diseases in which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tages are caused by two different viruses...”[ibid.]这样更为专业的文本作为课后的拓展练习布置给学生,学生因为前两段练习的铺垫,初步具备了独立解决难题的能力,他们可通过查阅资料读懂文本,明白“Morse’s Disease”的致病原理,使脑海中新形成的图示更为完善,并可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熟悉到此类文体在汉语中对应的写作规范,使自己今后的译文能更为贴合原文风格。

2.语言图示。语言图示主要涉及的是基础的词汇、语法知识、翻译技巧和对文体风格的熟悉程度。对学生而言词汇通常是最大的困难。科技英语翻译理解环节的一大难题就是文本可能涉及到大量艰涩且不常用的词汇,这些通常是某一科学研究领域的术语,只有专业学者才需要接触并熟悉,甚至有些词汇在常规类的工具书中无法被查阅到。而学生一旦遇到此类文本,就会感到茫然无措。其实这类词多半由来自于希腊语或拉丁语的前缀、后缀和词根组合而成,其构词方法及常用词缀实有迹可循的。如 therm-(热的、热力学的)、chron- (时间)、quasi-(类似)、pseudo- (假的、伪的)等前缀,Coma(肿瘤)、Cectomy(切除术)等后缀。教师应注意有意引导学生积累此类知识,构建相应图示,使学生面临未知信息时能成功激活脑海中的知识网络,成功获取信息含义。其次,虽然学生的母语都是汉语,但他们的语言图示中通常还缺少汉语的某些语言规则。如汉语中表达“减少”概念时通常不与倍数搭配,而采用分数,英语则无此要求;例如 “Single-mode operation could be achieved by reducing the length of the laser tube by 5.5 times.”这句话通常应译为“把激光管的长度缩短9/11,就可以进行单模工作。”,而学生已有图示中若无此知识,则会把其中的 “reducing the length ... by 5.5 times.”译成“把……的长度缩短4.5倍”这种不规范的汉语。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还应填补学生翻译时涉及到的汉语知识涉的空缺部分。

图示在人认知过程中的关键性毋庸置疑;而关于《科技英语翻译》这门课程,教师在关注学生译文产出质量的同时,也需要同样关注学生的文本信息输入过程,运用科学规律帮助学生完善认知过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服务于社会经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Barlett.F.C.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Schema:http:///wiki/Schema.

[3]周相利.D示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10).

[4]周红民.翻译图示解析[J].上海科技翻译.2003(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