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骨干教师推荐意见

骨干教师推荐意见

时间:2023-04-28 08:40: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骨干教师推荐意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骨干教师推荐意见

第1篇

为认真落实《江苏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至2020》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十三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大乡村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提高乡村教师业务素养,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一支本土化的乡村学校骨干队伍,“十三五”期间,在全省各市、县建设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开展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

“十三五”时期,是江苏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胜期,是建设教育强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让乡村所有适龄儿童享受优质教育,是我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体现,而优质均衡的师资队伍最为关键。因此,乡村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必须符合江苏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必须适应发展阶段的新变化。

在全省开展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是我省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我省深化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的切实举措。通过培育站的形式,计划每年为全省乡村学校培育2000名市级骨干教师后备人选和4000名县级骨干教师后备人选。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事关我省乡村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和乡村教育发展全局,各地要从全省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保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 规范程序,优化方法,建立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良好运行机制

建设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是一项开创性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和机构认真研究,建立规范的工作程序,探寻优化建设的路径,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1. 关于导师组的建立。每一个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由主持人和2名成员组成导师组。其中,市级培育站导师组原则上由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大市学科教研员和高校(或省级教科研机构)专家组成;县级培育站导师组原则上由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大市学科带头人和县级学科教研员组成。鼓励跨地区共享教育资源。导师的遴选实行自主申报,同级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市级教师发展学院)推荐,同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可,上级管理部门同意。所选导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心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在时间和精力上能保证培育站工作需要。导师原则上从本地区教师中选拔。

2. 关于学员的选拔。所有学员均从乡村教师中推荐选拔。(根据《江苏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2020年〕》,乡村教师包括县级人民政府驻地以外的乡镇、涉农街道和村庄学校的教师。)市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学员原则上应是县级中青年骨干教师,每个培育站25名学员;县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学员原则上应是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每个培育站30名学员。学员的遴选程序为自我申报、学校推荐、导师组同意、同级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备案。

3. 关于培育形式。各培育站要根据学员专业发展的实际水平,确立年度培育主题,采取集中研修、岗位研修、跟岗学习、网络研修等多种形式,组织学员开展研修活动,促进学员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

4. 关于考核制度。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每期周期一年,通过一年的学习,培育站学员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发挥骨干作用,展示学习成果。导师组对学员进行中期考核制,对没有达到考核要求的学员实行淘汰制。各大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市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终期考核,省教师培训中心对全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进行终期抽样考核。各市县出台相应保障措施,要将终期考核优秀的学员列入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县级骨干教师评选优先考虑人选。

三、 省市合作,分项管理,全面提高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水平

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由省教师培训中心统筹管理,以省市县合作的方式开展工作。市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省市合作、以市为主,县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省市县合作、以县为主。

1. 确定设站需求。全省每年设立市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80个、县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约133个。省教师培训中心根据全省情况和各市乡村教师规模,确定各地培育站建站具体数量。各市、县根据本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专业发展需要,确定培育站的性质(如学段、学科等,但不含校长类)。通过招标方式,遴选导师组,确定报审的对象。鼓励各市、县自筹经费增设培育站。

2. 上级部门评审。各大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申报评审工作,省教师培训中心对全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进行抽样评审。对方案着重进行现实性、科学性、可行性评审,提出评审意见。评审意见分三种情况,即通过评审、修改重审、不予通过。对没有通过评审的,取消当年该培育站设立计划。

3. 明确工作任务。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工作由主持人自主安排。其工作既要定位高远,又应务求实际和实效;其目标任务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培育站学员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建站宗旨和要求,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切实完成研修内容。

四、 加强管理,保障经费,全面加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力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业务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管理,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培育站开展工作,全面加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的力度。

1. 加强过程管理。在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运行过程中,教师培训管理机构要加强过程管理。省教师培训中心要深入调研,组织专家团队对各地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进行业务指导,通过专题培训会、座谈会、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各大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管理机构要有专人负责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工作,定期组织本区域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开展业务交流,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第2篇

一、选拔培养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办法(粤科干院办字 [2000]26 号)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 建设一支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队伍 , 根据制干院党字 [1998]39 号文关于加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精神 ,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的条件 :

( 一 )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 政治表现好 , 工作积极负责 , 教学水平高 , 科研能力强 , 身体健良 , 年龄一般不超过 45 岁。

( 二 )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一定专长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三年以上 ( 含三年 ) 者。

第三条 鼓励具有较好教学科研发展潜质的青年教师申报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申报者须明确所报专业 ( 或方向〉 , 以近 8 年来的教学科研成果及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为申报依据 , 并按不同类型和等级评分累计 ( 评分标准见附件一〉。今后四年内不以教学科研工作为主的校级领导和行政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原则上不参与申报。

第四条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每两年评一次。隔年九月接受报名。选拔程序如下 :

( 一 〉个人申报或所在部门推荐。申报者向所在部门办理申报手续 , 附送申报材料一式两份 ,抱定 2 至 3 项成果为代表作。

申报材料包括 :(l 〉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评审表 :(2 〉本人近八年来的教学科研成果 ( 复印件 ):(2 〉本人近四年来的教学工作量统计表 :(3 〉近年来的奖项、荣誉称号统计表 ;(4 〉本人近年内承担上级批准的科研或教学试验示范任务。文件用 A4 纸打印 , 并同时附电子文档。

( 二 〉申报者所在部门集体评议初审。申报者所在部门须认真组织本部门集体评议审核。审核内容至少包括:(1) 申报者成果或任务的真实性 , 是否为学术论文 , 审核须在复印件上加盖部门公章 ;(2) 成果是否符合其申报专业(或方向):(3) 申报者思想品德、教学科研能力等。初审通过者由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后统一报学院。各部门初审后上报人数控制在本部门在编专业技术人员的 15% 以内。

( 三 ) 公示成果。将初审通过者的成果向全院教工展示。

( 四 )演讲汇报。召开全院教工大会 , 由初审通过者向全院教工汇报过去的教学科研成果和今后的工作目标 , 并组织全体教工进行民主测评。

( 五 ) 院学术委员会评审。

( 六 ) 学院党委审批。

第五条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实行任期任届制 , 每届任期 4 年 , 滚动管理。

第六条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受聘期间 , 必须履行下列工作职责:

( 一〉每年都要承担 1 一 2 名青年教师或科研人员的指导任务

, 其主要职责包括师德建设、指导和检查备课 ( 教案〉情况、听课和指导科研等。

( 二〉承担 1 一 2 项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和规定的教学量。

( 三〉科研工作完成下列成果之一 :

1 、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或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论文 5 篇以上 , 其中在核心期刊 2 篇以上 ( 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

2 、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奖以上、省部级教学法研究成果三等奖以上、省教育厅教学研究成 果二等奖以上的奖励一项 ( 排前三名 ); 或完成横向科技开发项目 ( 硬技术〉一项 , 该项目通过省 部级鉴定 , 学院拥有知识产权 , 划入学院的科研开发经费 30 万元以上 ( 基础研究与软课题另定〉 : 或获得专利一项。

3 、主编并出版高校教材、教科书、译著 , 本人撰写 15 万字以上 : 或独立完成公开出版专业〈或相近专业 ) 著作 10 万字以上。

( 四 〉不以教学工作为主的教师和研究人员 , 需完成科研工作

量为上款各项中的两项 ( 内容不重复 ) 以上或各项成果数的两倍以上 : 获奖等级必须是省部级三等奖或厅级一等奖以上。

第七条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受聘期间享受以下待遇 :

1 、在评定职称、学术会议、进修提高、出版学术刊物等方面享受优先权。

2 、每年提供 5000 元教学科研活动经费。

3 、每年发 2000 元教学科研津贴 , 随工资按月发放。

第八条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教学科研活动经费申请程序 : 申请本经费的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需提出书面申请 ( 申请表格见附件三〉 , 填明理由 , 经所属系、部领导签章 , 由教科处签署意见 , 报分管院长审批后办理。

本经费实行专款专用 , 用于课题启动、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和出版学术刊物等。该项经费当年使用的结余额可接转下一年度使用。

第九条 受聘期间的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业务工作的安排 ,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的所在 单位要努力支持和保障他们完成第六条所规定的职责。由所在单位领导提出意见与教科处共同商定 , 由所在单位负责实施和管理。

第十条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业务考核办法 :

1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在受聘之后 , 须根据第六条工作职责有关规定 , 拟定本任期四年内

的教学科研工作总体目标 , 在此基础上具体规划每年的教学科研工作。每年 12 月份将下一年度的 教学科研工作计划经所在部门领导签章后 , 由教科处签署意见 , 报分管院长审批后实施。

2 、教科处不定期地对其教学科研工作情况进行检查 , 并建立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专业技术档案。

3 、每年 12 月份 , 向院学术委员会报告教学科研工作情况 , 由院学术委员会进行业务考核 ( 考 核表格见附件囚〉。当年考核不合格 , 取消下一年度的教学科研津贴和教学科研活动经费: 连续两 年考核不合格 , 取消聘约 , 收回聘书。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院长负责解释。

第3篇

一、评选时间

2012年9月1日至2012年11月30日。

二、奖项设置

2012年拟表彰全国中小学(园)优秀骨干教师、教学名师、优秀学科带头人;中小学(园)十佳班主任、班主任之星、全国优秀班主任;中小学(园)十佳校长、校长之星、全国优秀校长(负责人);组织奖若干名。

参评单位名额:全国各大、中、小型学校优秀骨干教师(或教学名师或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名额原则上不超过3、2、1人,或按教师总数的的1/100、班级总数的1/50推荐(边远的只有几个班级的学校可以推荐1名);全国各大、中、小型乡(镇)优秀校(园)长名额原则上不超过3、2、1人,或按学校总数的1/50推荐(边远的只有几个学校的乡可以推荐1名)。

三、参评对象及评选条件

参评对象:基础教育、幼儿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及和民办教育等学校的骨干教师(或教学名师或学科带头人)、班主任、校(园)长(负责人)。

参评基本标准:

(一)优秀骨干教师(或教学名师或学科带头人):1.近几年来,连续担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工作;2.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科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热爱学生;3.具有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4.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工作水平;5.公开课(优质课)、教研论文(经验材料)、教学指导(辅导)成绩突出,且受到过乡(镇)级以上(含乡级)表彰奖励。

(二)优秀班主任:1.自2009年以来,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2.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班主任工作,热爱学生;3.具有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4.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工作水平;5.积极调动校内外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关注每个学生健康成长;6.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坚持家访,指导家长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学生;7.注重班集体建设,个人和所带班级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且受到过乡(镇)级以上(含乡级)表彰奖励。

(三)优秀校长:1.自2009年以来,连续担任校(园)长(负责人)工作;2.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治理论素养高,依法治教,模范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认真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循教育规律,具有开拓创新精神;3.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公正廉洁,管理有方,作风民主,团结协作,注重学校干部教师队伍建设;4.掌握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具有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5.教改意识强,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教育质量高;6.在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方面成绩显著,得到县级以上(含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好评,具有较高的威望和知名度,有一定影响力,且受到过县级以上(含县级)表彰奖励。

四、推荐程序、办法和要求

(一)评选工作必须坚持政治坚定、事迹突出、群众公认、优中选优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评选推荐要采取自下而上,逐级审查、考核、申报的办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对推荐对象要经过必要的民主程序。各县、乡、校在推荐时,必须将评选通知、候选人名单和先进事迹材料在当地有关新闻媒体或单位内部公示,公示的时间不得少于7天,公示结果不影响推荐的方可上报。

(三)县辖所属的各级各类学校(含厂矿子弟学校、职业学校),可以各学校为单位上报(骨干教师、班主任由学校加盖公章,优秀校(园)长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加盖公章)。

(四)为保证评审工作顺利进行,各地、各单位务于2012年11月30日前将有关材料上报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报送的材料包括:

1.《第八届全国优秀骨干教师申报表》、《第八届全国优秀班主任申报表》、《第八届全国优秀校(园)长申报表》(自己从http://之“7论文大赛教师评优”下载,均粘贴个人一寸半身免冠照片);

2.全国优秀骨干教师(或教学名师或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优秀校(园)长推荐人典型事迹材料(要求准确、生动、翔实,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时代感),事迹材料原则上控制在3000字以内;

3.全国优秀骨干教师(或教学名师或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优秀校(园)长的个人相关教育教学教研论文1-2篇。

申报表、典型事迹材料、教育教学教研论文均用电子版和纸质版两种形式上报。

首先报没有盖章、贴照的Word文档格式的电子版材料,发送到。

经初审合格后挂号邮寄已经盖章、贴照的纸质版材料一式三份,为Word文档格式、A4纸打印。

报名及纸质版材料、个人彩照1-3张、评审费邮寄地址:广西南宁明秀东路185号丰业国际城C-2116苑;邮编:530001;收件(款)人:唐佳琪;联系电话:0771-5769401(兼传真);信箱:;QQ:931441090;评委会官方网站:中国教育科学学会网站()。

五、表彰办法

评委会拟于2012年12月底在北京(或其它地方)召开表彰大会,或者直接向获奖的全国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班主任、校长挂号颁发证书和奖牌,并在相关媒体公布获奖名单。

六、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此次评选表彰工作的组织领导,主办单位特邀中国教育家协会、中国教育家大会、《中国教师报》、北师大等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评选委员会和全国优秀骨干教师(或教学名师或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优秀校(园)长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评选优秀骨干教师(或教学名师或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是激励广大教师、班主任和校长献身教育事业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要在当地党委和单位组织的领导下,认真做好评选推荐工作。要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在推荐过程中,既要面向广大教师、班主任、校长,又要突出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主体作用和校长的管理服务作用,向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班主任和校长倾斜,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班主任和校(园)长倾斜,尤其是要向在大力倡导、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班主任和校长倾斜,向条件艰苦地区的学校倾斜,防止单纯用升学率去评价教师、班主任和校长工作的倾向。各地、各单位要坚持条件,择优推荐。要进一步增加评选工作的透明度,保证奖励工作的公正性,有效地发挥表彰奖励工作在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中的教育作用和激励作用。

本次活动具体由南宁市汪广仁中外教科文研究院承办,参与评选的优秀骨干教师(或教学名师或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优秀校(园)长每人交98元评审费。初审合格者的个人简介及典型事迹可以优先录入《中华优秀教师名典》丛书,优秀教育教学教研论文可以优先发表于《中国教育科学》月刊。

中国教育科学学会 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国教育科学》编译部

第4篇

一、选派对象

区在职教师,其中援滇教师须为男性。为拓宽骨干教师的培养渠道,支援的教师优先从历届区教育局学科带头人、局中青年骨干教师、骏马奖、耕耘奖、育人奖及三奖提名奖获得者中选拔。

二、选派条件

1.思想、政治素质好,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业务能力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3.具有3年及以上教龄的中学教师。

三、选派地区、人数、学科和时间

1、援滇6人,其中1人必须是中学行政管理人员,其余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中学教师。援滇时间为1年。

2、支援本市区10人,为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中学教师。支教时间为1年。

四、选派原则

对口支援工作是一项光荣责任,是锻炼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重要渠道,是展示教育工作者风采的良好平台。各单位党政领导要予以充分的重视,作好宣传动员,按照选派人员的条件和要求,采用自愿报名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做好选派人员的推荐和把关工作,为组建高素质、代表教育水平的支教队伍打好基础(有优先选拔对象的单位,至少从中推荐1位支援的教师)。

五、相关政策

在各级教师职务评聘工作中,申请人的支教经历是评聘的优先条件之一。

1、到云南等西部地区或上海郊区支教一年以上并经受援单位考核合格,担任中级教师职务满四年者,可以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务。

2、到云南等西部地区支教一年以上并经受援单位考核合格者,支教期间在当地所写的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调查报告以及论文被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可视作在区(县)级刊物发表。

3、到云南等西部地区支教一年以上并经受援单位考核合格者,其外语和计算机成绩可不作为必备条件。

4、根据《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进修规定》,“中小学教师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师职务培训任务,否则不能聘任高一级教师职务”,到云南等西部地区支教一年以上并经受援单位考核合格者,在当地开展培训进行带教或开设公开示范课等,可视其具体工作的情况,折合成相应的学分记入其本轮参加教师职务培训的学分中。

5、选派到上海郊区县教育系统所属不设在城镇的偏远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以下简称农村学校),支援本市农村教育工作连续满2年及以上的中学高级教师,在农村学校支教达到正常退休年龄,身体健康,能继续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可以按照规定适当延长退休年龄。(详见沪教委人【2007】84号文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财政局关于适当延长中心城区选派到郊区工作的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年龄的通知》)

六、选派人员的待遇

1、援滇人员:享受国拨工资和学年本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教育局的年人均投入标准;享受教育局奖励津贴每月1200元;享受一次性日用品购置费2000元、每月享受生活补贴1100元、每月享受电话费补贴300元、每年享受一次探亲假;援滇一年并经受援单位考核合格者,另给予一次性援滇津贴2500元。

2、支援本市郊区教育工作的人员:享受国拨工资和学年本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教育局的年人均投入标准;享受教育局奖励津贴每月1000元;享受一次性日用品购置费1000元、每月享受生活补贴400元、每月享受电话费补贴50元、每月享受交通费100元。

七、选派工作日程安排

1、5月12日(星期一),通过教育信息网下发文件;

2、5月14日(星期三),各单位在骨干、党员教师中先行进行动员;

3、5月16日(星期五),各单位在全体教工大会上作动员;

4、5月23日(星期五),各单位将选派人员推荐表交人事科。

第5篇

1.优化管理体制,促进学校良性发展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序、民主、科学是学校工作开展的保证。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学校突出制度管理、民主管理、文化引领的特点。

坚持制度管理。制度化管理是人本管理的前提,所以我们每年都根据工作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和修改各项规章制度,为教育改革提供保障。此外,教师的评优、评先、考核、聘任、晋级与教职工量化直接挂钩,体现了制度管理的科学性。

坚持民主管理。学校每学期都组织教职工开展“我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活动,形成人人为集体、集体为人人的良好氛围。认真梳理教职工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及时落实。此外,我们广泛开展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征集活动,及时解决提出的问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坚持文化引领。学校坚持以责任教育为核心,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梳理、总结、改进。本学期,通过全体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讨论,进一步明确了“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确定了校风正、教风实、学风活的“三风”建设;提炼了“自信、感恩、创新、坚持”的学校精神。在此基础上,通过师德建设及德育活动,重视文化引领,突显学校管理的软实力。

2.更新教育理念,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首要体现。学校要求全体教师牢牢树立为“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把服务学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抓好学校班子队伍建设。努力建立一支讲政治、懂业务、会管理、敢担当的领导班子。一是思想上要有活力,要善于学习、善于钻研,追求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二是工作上要有创新力,要勇于思考、善于思考,形成创新意识;三是管理上要有凝聚力,要以身作则,做教师的良师益友,使学校成为具有坚强战斗力的集体。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一是重视教师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邀请知名专家到校讲学、指导,开展心理辅导、技能讲座等,帮助教师更新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此外,我们选派教师到外地学习,开拓视野。二是分类制定目标,采取措施。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骨干教师工作室和骨干教师工作完成情况档案,将档案完成情况、履职情况、师德表现、近三年获奖情况作为推荐新一届骨干教师的重要条件;成立“山花绽放”新教师成长工作室,组织新教师演讲及课堂评优活动,并选派新教师参加部分山区校的连片评优活动,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以“一班一品”建设为抓手,开展班主任交流研讨及实地参观活动,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3.构建生本课堂,推进课程改革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在中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学校重视课程建设,整体构建学校课程,积极推进课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模式。

深入探索生本课堂。做到“五一、三有、一倡导”,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五一”即一次课前精彩3分钟展示、一次主动提问、一次学生独立思考探究、一次小组合作交流、一次展示汇报;“三有”即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责任教育内容、有多学科穿越融合体现、有生态课堂理念(即快乐、平等、尊重、宽容、批判思想);“一倡导”即倡导教师运用体态语言辅助教学和学生实践。

第6篇

(2008年)

[概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和国家课程方案,积极进行教研方式改革,组织指导全省教研系统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教学研究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在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指导与管理、课程改革实验与教材建设、课程教材培训、教学评价、教育质量监测,以及组织指导校本教研工作、促进师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尤其是在加强教学业务管理,建立全省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和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等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

[课程改革] 1.组织了2008年全省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工作。抽调100多位专家,组成17个小组分赴各市,对50多所高中学校进行了评估。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是教育厅的一项制度性工作,由省、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分三级组织实施,由同级教研部门具体承担,每年按计划进行,原则上每3年进行一轮。2.研究制定了《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以及普通高中15个学科教学实施意见。从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计划、教学管理、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评价等方面,对高中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3.调集了部分省内外专家,研究制定了地方课程必修科目传统文化、环境教育、人生指导和安全教育4门课的课程大纲,为课程建设、教材审查和学科教学提供了依据。

[教学管理] 1.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我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作业改革的意见》、《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和《关于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管理及使用意见》。2.贯彻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意见》,开展了2008年度监测工作。进行了全省8个样本县区、144所学校、5760名学生数学和心理健康情况的监测工作。3.参与了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的筹备和组织工作。负责进行了先进经验的推荐和审查,并主持了素质教育教学改革论坛。4.根据教育厅的统一安排,组成检查巡视组,参与厅里统一的巡视活动,查处违规办学行为。5.开展了第三批省级教学示范学校的评审工作。6.开展了全省先进教研室和优秀教研员评选活动。共评出山东省先进教研室93个,优秀教研员370名。

[教学指导] 1.研究制定了《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教学跟进式指导制度的意见》,确定了首批省级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改革联系学校和骨干教师团队,并制定了日常工作方案。每个学科确定了10所联系学校和50名骨干教师。通过与教师和学校的信息交流与教研合作,及时了解掌握学科教学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指导工作。2.召开各种形式和规模的课程教学改革学术报告会、研讨会、工作会、经验交流会,开展远程和现场辅导,研究、指导并引领全省的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召开的全省中小学暨职业学校综合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会议,研讨部署了素质教育工作背景下的教研工作。3.开展多种规模和形式的调研、视导活动。2008年,开展学科调研活动10余次、科室集中调研活动5次,平均每人听课80多节,共撰写调研报告20多个、30多万字。

[教师培训] 1.各学科每年暑期坚持开展骨干教师培训研讨活动。2.参与了两次全省高中校长的全员培训工作。3.配合有关处室组织了全省高中教师的全员培训。组成15个学科团队、100多人的学科教学教研骨干,进行了网上在线培训活动。4.开展送课助教、送教下乡活动。部分学科组织了省级教学能手、优质课获奖教师的省内西部巡讲活动。5.利用多种渠道培养教研骨干。坚持按期进行省级教学能手、优质课、全省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在全国组织的优质课、优秀论文和优秀课例评选中,我省取得优异成绩。

[教材建设] 1.进一步修订了语文、数学、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科学等国家课程标准教科书,编写了上述学科的教师教学参考用书。2.开展教材比较研究,帮助基层学校选好、用好教材。3.完成了初中和小学《寒假生活指导》的立项和编写工作。4.完成了《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系列教材的编写、审查和出版工作。5.参加了教育部职成教司组织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课程与专业课教材及教学大纲编写修订工作。

[评价与考试] 1.开展综合性、发展性评价研究,无分数评价研究,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研究,中考、高考命题研究,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衔接研究。加强评价方式改革,落实评价改革目标,规范评价考试管理,探索构建整体规范、可操作的评价体系。2.制定了《山东省实施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方案》,利用人员、专业、活动等资源,开展课程教学评价指导与管理。3.在对每年全省中考试题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中考命题质量,顺利完成2008年中考命题工作。考试结束后,对自主命题市的中考试题进行分析研究,写出评价报告。4.修订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改革了命题组织办法和审题环节,提高了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质量。5.组织完成了高职对口升学考试命题工作。6.组织修订了2009年高职考试纲要和语文、数学、英语三科高职考试辅导资料。

[课题研究与管理] 1.进行了部分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工作。2.承担国家和省级教育教学课题23项,完成各类课题报告10个,共 40多万字。

[教学服务] 1.教研员深入基层,帮助学校和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2.对山东教学研究网进行了改版,完善了网络教研的交流平台、备课平台、培训平台和展示平台。3.组织了中学生数、理、化、生、英语竞赛活动。4.举办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选拔赛,组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5.提供教学工作参谋咨询服务。(审稿:王景华胡振华撰稿:孙立春王运贵)

第7篇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践行党的十精神,激励广大教师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全国优秀教师班主任校长评委会和中国教育科学学会、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国教育科学》编译部等决定联合举办第十届全国优秀教师、班主任、校长评选活动。

一、评选时间

2014年3月1日起接收申报材料做宣传,12月6日起大众评选,12月18日起评委会终评。

二、奖项设置

2014年拟表彰全国中小学(园)优秀骨干教师、教学名师、优秀学科带头人;中小学(园)十佳班主任、班主任之星、全国优秀班主任;中小学(园)十佳校(园)长、校(园)长之星、全国优秀校(园)长(负责人);组织奖若干名。

参评单位名额:全国各大、中、小型学校(园)优秀骨干教师(含教学名师、优秀学科带头人,下同)、优秀班主任(含十佳班主任、班主任之星,下同)名额原则上不超过3、2、1人,或按教师总数的的1/100、班级总数的1/50推荐(边远的只有几个班级的学校可以推荐1名);全国各大、中、小型乡(镇)优秀校(园)长[含十佳校(园)长、校(园)长之星,下同]名额原则上不超过3、2、1人,或按学校总数的1/50推荐(边远的只有几个学校的乡可以推荐1名)。

三、参评对象及评选条件

参评对象:基础教育、幼儿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及和民办教育等学校的骨干教师、班主任、校(园)长(负责人)。

参评基本标准:

(一)优秀教师:1.近三年连续担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工作;2.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科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热爱学生;3.具有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4.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工作水平;5.公开课(优质课)、教研论文(经验材料)、教学指导(辅导)成绩突出,且受到过乡(镇)级以上(含乡级)表彰奖励。

(二)优秀班主任:1.近三年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2.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班主任工作,热爱学生;3.具有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4.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工作水平;5.积极调动校内外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关注每个学生健康成长;6.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坚持家访,指导家长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学生;7.注重班集体建设,个人和所带班级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且受到过乡(镇)级以上(含乡级)表彰奖励。

(三)优秀校长:1.近三年连续担任校(园)长(负责人)工作;2.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治理论素养高,依法治教,模范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认真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循教育规律,具有开拓创新精神;3.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公正廉洁,管理有方,作风民主,团结协作,注重学校干部教师队伍建设;4.掌握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具有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5.教改意识强,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教育质量高;6.在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方面成绩显著,得到县级以上(含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好评,具有较高的威望和知名度,有一定影响力,且受到过县级以上(含县级)表彰奖励。

四、推荐程序、办法和要求

(一)评选工作必须坚持政治坚定、事迹突出、群众公认、优中选优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评选推荐要采取自下而上,逐级审查、考核、申报的办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对推荐对象要经过必要的民主程序。各县、乡、校在推荐时,必须将评选通知、候选人名单和先进事迹材料在当地有关新闻媒体或单位内部公示,公示的时间不得少于7天,公示结果不影响推荐的方可上报。

(三)县辖所属的各级各类学校(含厂矿子弟学校、职业学校),可以各学校为单位上报,由所在学校和该学校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加盖公章。

(四)为保证评审工作顺利进行,各地、各单位务必于2014年12月6日前将有关材料上报评委会办公室(6日以后的申报材料转入下一届评选)。报送的材料包括:

1.《第十届全国优秀骨干教师申报表》、《第十届全国优秀班主任申报表》、《第十届全国优秀校长申报表》(自己从http://之“论文大赛教师评优”下载,均粘贴个人一寸半身免冠照片);

2.全国优秀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推荐人典型事迹材料(要求准确、生动、翔实,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时代感),事迹材料原则上控制在3000字以内;

3.全国优秀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的个人最新相关教育教学教研论文1-2篇。

申报表、典型事迹材料、教育教学教研论文均用电子版和纸质版两种形式上报。

首先报没有盖章、贴照的Word文档格式的电子版材料进行初审,发送到。

经初审合格后挂号邮寄已经盖章、贴照的纸质版材料一式三份,为Word文档格式、A4纸打印。

报名及纸质版材料、个人工作彩照1-3张(标准5英寸)、评审费邮寄地址:广西南宁明秀东路185号丰业国际城C-2116苑;邮编:530001;收件(款)人:汪小铃;联系电话:0771-5769401(兼传真)、13026912021;信箱:;QQ:1901969508;评委会官方网站:。

五、表彰办法

评委会拟于2014年12月底在北京(或其它地方)召开表彰大会,或者直接向获奖者挂号颁发证书或奖牌,并在相关媒体公布获奖名单。

六、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此次评选表彰工作的组织领导,主办单位特邀中国教育家大会、《中国教师报》、北师大等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评委会和全国优秀教师、班主任、校长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评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是激励广大教师、班主任和校长献身教育事业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要在当地政府和单位组织的领导下,认真做好评选推荐工作。要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在推荐过程中,既要面向广大教师、班主任、校长,又要突出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主体作用和校长的管理服务作用,向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班主任和校长倾斜,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班主任和校(园)长倾斜,尤其是要向在大力倡导、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班主任和校长倾斜,向条件艰苦地区的学校倾斜,防止单纯用升学率去评价教师、班主任和校长工作的倾向。各地、各单位要坚持条件,择优推荐。要进一步增加评选工作的透明度,保证奖励工作的公正性,有效地发挥表彰奖励工作在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中的教育作用和激励作用。

本活动每年一届(可以随时报名参评),具体由南宁市汪广仁中外教科文研究院承办,参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者每人交188元评审费。初审合格者的个人简介(含照片)及典型事迹可以优先录入《中华名人大典》(教师)丛书(定价486元)出版,优秀教育教学教研论文可以优先发表于《中国教育科学》月刊(定价8元)。

全国优秀教师班主任校长评委会 中国教育科学学会

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国教育科学》编译部

第8篇

走进安福县中小学校,你会发现这里的课堂真正成了“学堂、趣堂、思堂、辩堂、乐堂”。这是安福县在全县中小学课堂大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一年多来发生的可喜变化。

“五管”齐下,更新教师观念

为改变全县大部分教师满足传统教学经验的现状,安福县教体局通过国培计划、集中培训、外出考察、读书活动和答题竞赛五管齐下,积极促进全县中小学教师转变思想,更新理念。一是依托“国培”提升素养。县教研室依托“国培计划”,每年组织全县中小学800余名教师参加远程、脱产置换、短期集中等12个项目培训,参训教师通过在线听专家讲座、与名师交流,在线日志、同行讨论等形式,保障教师培训质量,切实提升教师自身素养。二是集中培训更新观念。同时,各校利用每周教研活动及固定学习时间抓好高效课堂的专题培训工作。三是外出考察观摩学习。全县实施高效课堂课改一年多来,先后组织了校长、教师赴外地学习与观摩。同时,为帮助学校有计划组织实验教师到省、市内外考察观摩,县教研室积极牵线搭桥,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四是推进教师阅读工程。在每一届的全县教师读书活动中,各学校以高效课堂教改为契机,人手一册为教师配置了课改相关书籍,并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讨论,结合学校校情、学情写出学习体会,教师传统的经验性“教育学”得到充实与修正。五是答题竞赛夯实功底。自2013年起,县教体局每年组织一次全县各学校在编在职教师参加的教师答题竞赛活动。

“五措”并举,稳步推进课改

一是试点先行。2013年6月,县教体局印发了《安福县推进高效课堂实施意见》,确立15所学校为全县高效课堂试点学校,要求各校根据本校学科师资情况确定实验年级和实验学科,试点先行,在不断积累和完善中逐渐铺开,全面推广。二是实施教研员引领。2013年年初,县教体局出台教研员挂点促教制度,要求每一位教研员挂点3至4个乡镇中小学,每月到校蹲点两天,深入课堂听评课,检查教学管理与教学常规工作。2014年3月,县教体局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区教研共同体建设,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通知》,将全县划分为四个片区――县城片区、东北乡片区、西乡片区、南乡片区,每2位教研员负责一个片区,每个片区每学年举办一期主题教育培训,组织一次教学竞赛,开展一次专题研讨活动,召开一次高效课堂现场观摩会,并带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下乡送课、走校开讲等。三是强化日常管理。各学校以工作周为单位制订了推进高效课堂工作安排表,明确每周需完成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同时,各校还聘请学校行政和教学骨干成立“高效课堂评价小组”,深入课堂听评课,并逐周在学校公示栏中公示课堂验评结果,以强化课改工作的日常管理。四是完善评价考核制度。增加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考核权重,做到课改先行者先加分,不改者不加分,并根据实验教师的高效课堂验评情况,将高效课堂达标分为无效、低效、有效、高效四个等级纳入专任教师年度考核。五是深入调研破解难题。局领导带头时刻关注全县的课堂动态,经常带领机关各股室干部先后深入全县19个乡30余所中小学课堂听课调研,通过集体评课议课,师生座谈等形式,引导学校主动反思,深刻剖析,正确审视高效课堂建设中的问题,认真研究,精心思考谋划,破解课改难题。

“五课”并进,打造高效课堂

一是示范课引路。县教研室每年组织10余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下乡送教送讲活动,以此推动乡镇校际教学交流。各学校行政、各级骨干教师带头上高效课堂示范课,课后及时组织教师研讨;二是常态课指导。各学校积极实行推门听课,听课结束针对个体的课堂教学,现场进行点评,并跟踪指导。同时,县教研室将全县180余名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36支教学视导队伍,分赴全县33所中小学开展教学视导活动。深入课堂推门听课与评课,及时发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积极研究对策。三是评优课激励。县教研室每年组织开展了以推进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大比武活动,每次比赛从各校选拔赛、片区预赛到全县决赛历时两个多月,参与教师达600余人,获奖160余人。同时,通过竞赛活动推出了一批高效课堂观摩课,每年推荐70余位教师参加省、市两级教学竞赛均获得了优异成绩。四是过关课考核。根据“选帖读帖”“临帖入帖”“破帖出帖”的课改历程,各学校通过临帖、破帖过关课考核,促进教师不断提升推进高效课堂的实践能力。五是研讨课提高。各校教师每人在校本研修小组内上一节专题研讨课,课后围绕主题进行专题研修,从研讨课中提炼课题深入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课改进程。

第9篇

关键词:规范办学行为 探索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省、市有关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为依据,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为目标,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学行为,构建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具体措施

(一)转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课程的要求。”教师需要重新定位,必须做个长期有效的学习者,以学习来促进发展。新课改中教师最需补充的知识是:现代化教学设备运用的知识(例如;互联网、多媒体资源等)、广博的文化知、与学生、同事沟通的知识、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所教学课的知识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优化知识结构,我们平时要做阅读广泛,多读书看报上网,丰富自己知识结构,在生活中多听多看做一个博闻识广的人,平时多记多思,做一个勤劳睿智的人。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加强师德建设,教师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书育人,只有教师自己品德高尚,才能作为学生的模范。首先,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就应该根据教师的特长和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岗位。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以点带面,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带动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制定骨干教师队伍培训的长期和短期规划,加大培养力度,并建立骨干教师业务学习档案,实行登记制度,跟踪考核、动态管理,并为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教改实践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经费补助。

(三)加强教学教研,建立高效的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是受地域、环境、习惯、生源、师资等各种因素影响的,很多学校照搬杨思中学的模式但没有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即使是同一所学校,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间有效教学的设计模式也应是不同的。如不同学科间在设计导入性学习活动,体验性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活动,练习性学习活动,欣赏性学习活动等课型时应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同一学科在概念课、知识技能课、复习课等的教学设计上也一定是不一样的。

(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学校环境

健康的成长环境包括两方面,一是周边健康安全环境,另外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发展,学生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不可忽略的。校园文化,常指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在这四个方面,都有必要下功夫去研究和建设。精神文化指学校成员内心世界的品质和水平。权衡精神世界有无文化修养首先要注意价值取向。具有公益服务精神的学校拥有高洁的本质,而不择手段和不顾质量去捞取经济利益的学校已经被玷污;具有爱满天下品质的学校肯定和谐向上,而津津乐道于个别学生的成绩而对其他学生较多放弃的学校难有优良的校风;善待学生和熟知学生的教师为后进指示了前方的道路,并培植着智慧和勇力,而平庸和低趣味的教师却可能耽误学生一生……精神世界的内容丰富,程度可能悬殊,也可能只有细微的差别,色彩更有不同,其文化意义绝对难以历数,很能吸引研究者。

(五)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

教师评价又是教育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工作价值判断,左右着教师的发展,甚至教育发展的方向。公正、权威的教师评价是一根“指挥棒”,具有极强的导向功能。长期以来,素质教育之所以成为“叶公好龙”,我以为与不健全的教师评价制度密切相关。建立健全的教师评价机制,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师发展的有力保证。因为教师评价具有导向、激励、鉴定等功能,健全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为教师成长和发展指明了方向。物质激励是目前许多学校内部使用的一种主要激励模式。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教师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扣发奖金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些学校还一味地错误认为只有教师福利提高了、教师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三、落实规范各项办学政策

(一)严格落实课程,计划按计划编排开课。

(二)严格规范教学时间,不得增减少课时

(三)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上课不拖堂迟到,国家法定节假日,学校必须放假;寄宿制学校可视情况实行月假制度,但必须补足法定节假日时间。

(四)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对学生进行减负。

(五)严格规范考试次数和科目。学校每学期统一组织的考试不得超过两次(期中和期末);严禁年级组织统一考试科任教师可根据学科单元(模块)学习完成情况进行必要的单元测试。

(六)严格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除保证日常的课间操、眼保健操正常开展和开足、开好体育课外,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

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教育局幼教工作要点的要求,在市教育局、教培研中心的领导和上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下,,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核心,以创建苏州市优质幼儿园为契机,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保教队伍,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保教质量,不断丰富办园内涵,提升办园品位。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1.注重师德建设,形成良好园风

倡导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组织教师重温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增强工作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要求教师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团结互助,关心集体,弘扬正气,形成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良好园风。

2.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重新解读《纲要》理念,仔细地研读五大领域的教育目标、内容要求和指导要点,引导教师树立幼儿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在活动中注重幼儿完整人格的培养,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各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来设计、安排活动课程,注重活动的开放性和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充分自由、轻松的活动中积累经验。

(2)加强新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了解最近发展区、多元智能、课程建设、预成与生成教育等相关理论,结合幼儿园具体的教育实际,灵活地、有选择地、恰当地进行引用。逐步让教师适应优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学会选择、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3.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育实效

(1)组织教师开展园本培训学习,围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做到一课多研,一课多磨,为每个教师提供表达自己观点、思想的机会,形成教学互助,博采众长,使教师在研、磨的过程中学会评价、学会反思,从而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和教研能力的提高。

(2)做好新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要求骨干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注重教改经验积累,立足教育教学、进行课题研究,在园本教研中,勤于思考、善于笔耕、勇于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为其他教师做好示范和榜样作用。对于工作一年的新教师,继续采用师徒结对,互帮互学,从方法上给与指导,提供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提高她们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在工作中勇挑重担,积极参加市、片的各类竞赛,从而带动全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强化内部管理,提升保教质量

1. 健全、规范各项规章制度,狠抓落实,责任到人,从基础、小处着手,规范教师的言行,使幼儿园的每一项工作都符合《规程》、《纲要》的精神。开展小型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树立“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思想,增强服务意识。

2.对教职工的每日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评比,奖惩分明,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幼儿园的管理,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管理水平。

3.做好班级调研督查工作,听教师的随堂课,定期不定期地检查教师的半日活动组织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交流沟通。认真做好教师备课、教学活动准备情况的检查工作,督促教师扎扎实实按要求做好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4切实有效的开展教研活动,在“研”字上下功夫,要求每个备课组围绕主题活动计划,轮流说课,通过教学观摩、疑难问题讨论,做到一课多磨、一课多研、一课多上,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5.扎扎实实开展教科研活动,“十一五”太仓市级课题《因地制宜,优化农村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形式的研究》经过前一阶段的准备,本学期开始实施研究。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理论知识,鼓励教师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勇于尝试,形成科研的氛围。课题组成员认真制订课题阶段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做好记录,积累第一手资料。

6. 加强家园联系,实行家园互动,通过“家长园地”、“家校路路通”、家访等途径建立与家长联系的桥梁,倾听家长的要求。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开发、利用优质的社区资源,促进园本化课程的构建。

7.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对照《卫生保健合格单位》的细则整改落实,确保幼儿的安全。

(三)加强幼儿管理,促进幼儿发展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和午睡时间,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育成长。

2. 注重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求教师将“幼儿行为规范要求”内化为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同时发挥“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的作用,积极性家长宣传科学的,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3.认真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要求教师认真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管理好幼儿的一日生活,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的环境,组织幼儿开展各项活动。同时加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一丝不苟地做好班级的安全工作,确保幼儿的安全。

4.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让幼儿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使幼儿产生自豪感,树立自信心,养成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

三.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做好开学工作,按规定收取幼儿的各项费用。

2.制定各项工作计划,组织实施。

3.全园安全卫生检查,大型玩具维修油漆,厨房设施整改。

4.组织教师参加“师陶杯”论文评比。

5.推荐一名教师参加太仓市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比。

十月份:

1.《因地制宜,优化农村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形式的研究》开题活动。

2.骨干教师教学活动展示。

3.教研组二磨课。

4.参加太仓市园本教研观摩活动。

十一月份:

1.参加太仓市幼儿园有效教学研讨活动。

2.新教师汇报课。

3. 中、大班半日活动调研。

4.教研组二磨课。

十二月份:

1.小班半日活动调研。

2. 教研组二磨课。

3. 小班涂色、 中大班绘画、手工比赛。

4. 课题汇报活动。

一月份:

1. 班级元旦联欢活动。

第11篇

走进清水路小学,流水潺潺,绿竹依依,艺韵、棋韵、书韵交相辉映;内蕴清水品质——上善若水、以水为镜;外扬竹子精神——清新、和谐、蓬勃、向上的学校力量荟萃积聚。清水品质、竹子精神引领着师生成长,同时也为学校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如《竹韵课程》蕴含“清新、和谐、蓬勃、向上”的竹子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不怕困难、坚强自信的精神,并且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发展。因此,学校在竹韵课程中设置了“雅-艺术表现、美-语言运用、韧-运动竞技、活-科技创新、勤-劳技创作”五个不同的学习领域,开设丰富多彩的科目,为全校师生提供双向选择性学习。《清水课程》以阅读文化为引领,以沪剧文化、三棋文化为“双翼”的校园特色文化。清水课程以校本特色文化为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在阅读、沪剧、三棋方面开设了呈螺旋上升结构的拓展内容板块和相应的科目内容。

1.内蕴清水品质,丰盈课程内涵。学校围绕着“净水育才、厚德载物、共享清水幸福”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隐性课程的品牌文化,力争让每一个空间体现清水特色,塑造有声、有形、有色的课程文化。学校课程内蕴清水品质。清水品质源自老子的《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学校围绕水传递给人的纯洁善良的品质鼓励学校师生,编写《水——生命之源》《上善若水》等相关课程。

2.外扬竹子精神,提升课程张力。教师是否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决定了其发展的厚度,而是否具有专业精神则决定了教师发展的高度。外扬竹子精神是清小教师专业精神的形象表征。君子爱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盘根错节,大雨压不垮,狂风吹不倒,启迪着清小师生的团结和谐,激励着清小师生的蓬勃向上。

竹子精神的激发依托校本教材的教学,如《竹韵深深》、《紫竹申曲》。同时,学校结合特色打造,设立了校园内、外网、知识管理平台、“清水之声”广播台、“竹韵”电视台。学校利用电视台报道校园活动、师生感人事迹;在广播台播放感恩故事、校园新闻。

二、实施校本创新,课程开发有序

学校以招标的形式组织教师先后开发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丰实了课程建设,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1.挖掘内涵,构建体系;2.制度保障,加强管理;3.设立目标,注重评价。

三、孕育课程文化,课程领导有度

学校努力加强课程领导,积极孕育清水课程文化。为教师构筑成长平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1.乐于学习,促进文化自觉

校长把平时看到的文章以“套餐”形式推荐给相关教师阅读。课程教学部定期把优秀教育杂志以“主题套餐”的形式推荐给教师,学校还通过赠送相关书籍、免费订阅教育报刊,及时给教师送上精神食粮。

清小老师乐学向上是同行口口相传的美誉与鼓励。老师们跨校诚拜学科带头人为师,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他们虚心请教各级专家,在专家引领下成长。教研专家全程参与每年的课程与教学活动,及时为教师听课把脉,使老师们明确了课改方向,提高了课程与教学能力。

2.勇于实践,鼓励勤耕善研

学校加强课程与教学的实践研究,提高学校教师整体的课程教学研究能力。邀请区科研室老师蹲点指导,定期来校作专题讲座,对教师做一对一的辅导。成立学习小组,组织召开“让理论转化为教育智慧”系列研究活动。定期召开青年教师科研工作例会。要求教师每月结合实际撰写教学反思。学校要求新教师填写《新教师成长手册》,要求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档案袋》,其他教师填写《教师专业发展记录手册》。相关手册内容包括相关职责、计划、论文、教案、反思、体会、评价等内容,让教师明确努力方向和实践内容,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保障。学生

3.诚于批判,要求持续改进

学校要求教师诚于批判,持续改进课程教学方式。平时要对感性的课程教学现象作理性教学分析、归纳和升华,以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师的主题反思,共同切磋,解决难题。

四、立足课堂教学,课程管理有力

孕育课程文化必须立足课堂。几乎所有关于课程的弊端和困惑,最终都能从课堂上找到症结;几乎所有关于课程的改革和探索,归根结底也都要回归到课堂中去——因为,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锁定课堂掘金,可谓纲举目张,瞄准课程挖潜,可谓一树百获。

1.加强课程管理。学校加强课程管理,管理制度齐全,管理网络完善,管理过程严格、规范,运作顺畅。教学部每周组织行政及教学骨干加强课程与教学随访。通过看、听、问、查等形式,寻找问题,与教师一起共同分析原因,提出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改进意见,意见注重合理性、针对性、层次性,倡导课程间相互评价,强调多元评价,重在过程评价,旨在促进提高。几年来,清水路小学的课程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共享课程资源。学校要求教师结合自己对课程的分析、学情的分析,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记录在册。课程教学部组织人员进行搜集整理,学期结束要求各课程负责人对课程设计与教学进行评价,并在集中组内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把课程资源与教学设计上传,逐步形成清水路小学课程教学资源库。做好资源库积累工作,不断充实每个年级、每个课程的资源库,达到资源积累、共享、改进提高的目的。

第12篇

一、品德教研中存在的问题

品德课在小学中往往没有像语文、数学课那样受到重视。在校长眼里,它常被视为“小学科”,在教师心中,它常被视为“副课”,即使在教学实际中遇到问题、困难,重视的程度也不够。为了解具体情况,笔者做了一个关于小学品德学科教研状况的调研,调研发现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喜忧参半:师资队伍的特殊。小学品德学科在每周课表中仅占两课时,因此在师资的配备上,学校往往以语数教师兼课为主。在参与问卷调查的125名品德学科教师中,有124名为兼课教师。从年龄分布来看,教龄在3至10年的有38人,占30.4%,教龄在11至20年的有48人,占38.4%。从学科分布来看,除了品德学科,担任语文教学工作的有106人,占84.8%。可见,品德学科教师队伍是学校一支年轻而重要的生力军。然而,兼课导致的后果是教师对教学兼顾不够,有28.5%的教师反映,由于精力不够,无法深入开展品德学科教学研究。

雾里看花:教学方法的错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感觉最大的困惑是,作为活动型综合类课程,对于其教学方法、学科特点难掌握,而相应的培训与研究却没有及时跟进,在参与问卷的125名教师中,最近一年内仅有44人参加过学科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的缺失导致教学方式难以有效跟进。有的教师以语文课的教学方式上品德课,读读、议议、记记,学生索然无味;有的教师以声色俱全的教学媒体占据课堂主体,教学目标、行为指导难以有效体现。

形同虚设:教研组织的无序。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单位,然而在调研所涉及的18所学校中,仅有5所学校反馈有品德学科教研组。在与几位分管校长的交流中获悉,由于任课教师兼教其他科目,因此品德教研组难以建立。在问卷上,有28.5%的教师反映,由于精力不够,没工夫深入开展品德学科教学研究。此外,由于较多学校缺乏骨干教师引领,所以教研组活动难以开展。随着市局要求的联片教研活动的开展,学校在推荐教师参与活动的人员选择上随意性较大,人员不固定,获得的信息比较零散,起不到回校再培训的作用。

高耗低效:教研方法的无效。由于较多学校缺乏骨干教师引领,教研组活动难以开展。另外,受传统教研活动方式的影响,所谓教研活动就是听课、评课,活动主题散漫、随意,活动形式粗放、离散,甚至成了个别教师的作秀。这样的教研活动,效果甚微。从调研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渴望有经验的骨干教师的引领,希望能观摩到学科带头人的优秀课例,或提供优质教学录像;或以课例为载体,倾听专家对教学问题的多方会诊。不少教师也希望以教研活动的途径开展“同题异构”等教学评比活动,或借助网络的优势,设立相关交流平台,开展及时性的咨询、问答,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反思。

二、提高品德教研的具体策略

根据调研所获得的结果,按照课改的要求,我们根据区域的特点和小学品德教研活动的具体实际,着力于“四三模式”,努力实现品德教研的务实和创新。

1.“三基”让教研成为教师的内需

教研活动应该走进一线教师的内心,使“要我研”变为“我要研”,教研活动应该是教师获得成长、体现自主并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为此,我们以“三基”促使教研成为教师的内需。

第一,基于教师成长。品德教研活动要以促进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才能够激发教师参与的兴趣和动机。小学品德学科教师以兼职教师居多,他们的初始专业以语文、数学为主,为此,可用“一转三式”引导他们由其他学科意向转向品德学科,把品德教学和教研视为一种必须、一种生活。“一转”就是引导一部分教师把专业意向转向品德课程,或者转为品德专职教师,把教研的兴奋点转移到品德课程上来。“三式”则是对具体对象分类、分层,并加以引导培养的方式。一是“天女散花式”,即面向全体品德教师,围绕小学品德教学的各个方面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为每位教师的发展创设平台;二是“锦上添花式”,即面向骨干教师,组织开展以总结、提炼骨干教师经验、教学特色为主的教研活动;三是“雪中送炭式”,面向某些在业务上存在不足的教师,采取缺啥补啥的办法,助推他们成长。

第二,基于主体角色。品德教师是品德教研活动的主角,在教研活动中笔者首先做到维护教师的“三权”,使他们成为主角。一是规则制定权,包括教研活动的组织过程、评价方式等,都充分听取品德教师,尤其是中心组成员的意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二是话题确定权,教研活动的主题和话题都来自一线教师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以调查表的形式充分征集研讨主题;三是话语权,尤其是对课堂教学的点评,充分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与心声,尊重个性化思考与建议。每位教师都有参与交流、表达自我的机会。在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再引导教师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共性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将对问题的分析和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作为教学研究的载体,进行连环跟进的指导与研究。

第三,基于“有我”意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研活动组织中,教师的兴趣与意愿是决定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要想使教研活动取得实效,问题必须真正来自教师的体验,因此,“有我”应是教研的关键。故在教研活动中应做到“三以”。一是以研究教学生活实现“有我”。以“教学生活”为研究内容,关注学生、解读教材、教学设计、优化课堂等都成为着力研究的内容;二是以行为跟进,从而实现“有我”。在教研活动中引导教师将获得的感受和启发化作行为跟进,使其得到成长;三是以自我表达实现“有我”。引导教师善于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用自己的话语阐述教育现象、规律,形成自己的观点与风格。

2.“三联”让教研更有宽度

“三联”教研是我市品德三级教研方式的有效体现。更重要的是“三联”教研具有民间性质,更真实,更实在。

第一,联校教研。近年来,我

市小学根据地域就近或办学特色相近的原则,每两三所学校结成“友好学校”,轮流承办、定期开展学科业务交流活动。联校教研活动对于以兼职为主的品德学科教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交流机会,不仅通过听评课、沙龙等业务活动提高学科教学水平,还能开阔眼界,汲取他校之长,推动学科之间的有效互补,实现共赢。

第二,联片教研。就是以视导片为活动单位组织校际教研,它有效弥补了市级活动参与面受限、校级活动专业引领不够等缺点。联片教研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方式,有新的管理组织与机构,成立了由视导片片长为组长,各校分管校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采取逐级管理,分层落实,促使每一次活动组织有序。从时间上看,由于视导片内各学校地域接近,所以减少了路途的奔波,增加了教学研讨的时间。联片教研,有效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不仅充分挖掘了本片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还通过外请其他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作讲座的形式,有效引进了教师资源。

第三,联区教研。就是将交流学习的视角与范围进一步放大,与其他县市区的学校缔结交流关系,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收益。吴江市与太仓市就缔结为“互学县区”,双方教研员制定了协作交流计划,采用互访的交流方式,组织骨干教师交流团,以课堂教学、讲座的方式开展互访活动。

3.“三微”让教研更有深度

小学品德教师的教研活动应该是以解决教学的具体问题为主,因此,我们以“三微”来引导教师,力求深度研究。

第一,微型课题。就是教师为解决一个具体的、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确立的小课题。“微型课题”的研究对教师来说是一种自觉的教育教学研究,它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与提高教师的工作方式,甚至改善教师的专业生活状态,让教师在充实而快乐的实践中提升生命质量。

第二,细微枝节。以往听评课,教师关注的往往是教学环节,记录的都是教师的教学组织活动,而对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细节却很少关注。如我们在教研中发现的“30多个‘是不是’的口头禅”,“上课时我总是离不开讲台”等都是被人熟视无睹的细节。而关注有教学意义的细节,却需要一双慧眼。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和艺术往往通过一个个的教学细节表现出来,所以组织教研活动就要对其课堂进行仔细分析,将细节放大,细细琢磨、耐心品味,从而领会其中的教学奥秘。

第三,微格研究。课堂观察是一种微格研究,可以使教研活动由粗放化向精致化转变。作为一种新的听评课活动,以其明确的观察目的、细致的观察分工、详尽的观察分析、求实的策略建议,赢得教师的欢迎,从而成为吴江市品德教研的有效方式。课堂观察的过程,是教师积极反思的过程,不仅反思课堂的教训与不足,也反思课堂的经验与成功。课后交流既是听课者的集体反思,更是开课者的个人反思。课堂观察活动改变了教研方式,也改变了教师的教研态度。“改进学生的学、改变教师的教、改善教研方式”是课堂观察的独特功能。

4.“三精”让教研更精致

为切实改变小学品德教研中存在的粗放化、随意性问题,我们力求做到“三精”,使教研活动更精致。

第一,组织精心。“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通过教研活动,能使参与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而要实现双赢,则需要精心组织教研活动。对于活动组织者来说,要选择恰当的活动方式与内容,活动方式也要因教师而异。如我市在组织品德学科核心组教师活动时多以论坛、沙龙的形式,围绕某一主题,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个性化阐述。而对于青年教师则多采用案例式、同课异构等研讨方式。对于参与教师来说,则要进行客观评价与讨论,杜绝人云亦云的现象。

第二,过程精细。教研活动的过程管理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为此,要精心设计活动,引导教师全程参与。首先,在活动前,通知和要求教师提前熟悉听课内容,并根据活动主题做好相关材料的准备工作,了解这一研究主题目前获得的研究结果、存在不足等。其次,在活动中以分组交流、教师代表交流或每人填写听课评议表的形式,为每位教师评课议课提供机会。最后,在活动后利用QQ、论坛的形式对活动或研讨主题开展后续讨论,弥补了现场研讨时空和参与人数不足的劣势,有效拓展教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