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法翻译教学法

语法翻译教学法

时间:2022-11-22 20:49:42

语法翻译教学法

语法翻译教学法范文1

关键词:翻译技巧;词汇;句子;篇章

        翻译技巧教学是翻译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通过有效的翻译技巧教学来提高法语本科高年级学生的翻译能力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从原文的词汇、句子、篇章三个层次逐步解读原文继而用译入语再在这三个层次上表达的过程。所以翻译技巧可以从这三个层次着眼:

        1 词汇

        在词汇层面上,常见的翻译技巧有词义的引申、词类转换、增词法、减词法、反译法。

        (1)词义的引申

        汉法两种语言除了词的客观意义基本相似之外,其延伸意义基于两民族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自然条件、生活经历而大大不同。因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要根据上下文翻译词的引申意义。如:

        j'ai les idées en salades.

        “salade”在这里思绪混乱的意思,如果译成生菜就说不通了。

        (2)词类转换

        汉法两种语言句子结构不同,译文为了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必需进行句子结构的调整,因此必然导致词类的转换。如:

        la paleur de son visage trahit sa douleur. (名词转换为形容词)

        (3)增词法

        文化背景不同的读者对同样的文字产生的联想不同,因此有些文字背后的文化信息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够充分传递,这时需要增加译入语来补充缺损的信息。如:

        le divorce entre 《edouard》et 《jacques》,consomme dans l'épique présidentielle de 1995; la calamiteuse dissolution de 1997; enfin l'abracadabrantesque défaite municipale de paris…

        以上这句话中“dissolution”只译成“解体”显然对不了解法国政治的汉语读者是不够的,它指的是1997年希拉克为了避免国内罢工恶化而解散国会,所以在翻译这个词的时候要补充为“国会的解散”。同样,后面的“défaite”只译为“失败”也会让汉语读者摸不着头脑,它是指右派在巴黎市政议会选举中的失败,所以在翻译中也应将信息填充完整。

        (4)减词法

        无论是法语还是汉语,由于表达习惯的不同,一些出于强调或其他目的而重复语义的表达方式在译入语读者看来是多余的。在翻译过程中,这种文字可以减掉。如:

        goriot garda le silence pendant un moment,en paraissant faire tous ses efforts pour rassembler ses forces afin de supporter la douleur.

        这句话中“faire tous ses efforts”是竭尽全力,“rassembler ses forces”是集中所有力量,意思重合,只译一次就可以了。

        (5)反译法

        由于汉法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不同,有时对于同样语义的表达可能会采取相反的表达方式(一个用肯定形式,而另一个用否定形式),这时为了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需要调整表达方式,如:

        réponds-moi sans mentir.

        这句话的状语“sans mentir”是不说谎,但是译成“不说谎地回答我”显然是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而译成“老实回答我”就非常地道了,同时又准确的传达了原文的意思。

        2 句子

        在句子层面上,常见的翻译技巧有分拆法、合并法。

        (1)分拆法

        汉法两种语言句子结构不同,法语句子长,限定成分后置且手段众多(分词、补语、副动词、关系从句等)。而汉语因为限定成分前置而通常句子短小,因此在法译汉过程中通常要拆分句子。如:

        il se rencontrait en lui un persistant besoin de jouer une partie avec les autres hommes,de leur gagner légalement leurs écus.

        上句只是一个简单句,介词“de”引导了两个“besoin”的补语,但汉语要表达同样的信息的话是没法用一个简单句完成的,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对原句进行了拆分:“他非跟人家勾心斗角,把他们的钱合法的赚过来不可,这在他是一种无时或已的需要。”

       (2)合并法

        为了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有时原文结构相似的句子可在翻译过程中合并在一起。如:

        on y discute,on négocie,on argumente,on parlemente,on complimente,on flirte,on poétise… mais on ne se bat jamais à coups de fourchette!

        上文中有若干个以“on”做主语结构相似的短句,如果翻译成汉语不断地重复主语就显得繁冗,所以合并成一个含有并列成分的单句就更通顺:“就餐者们在餐桌上探讨、商谈、高谈阔论、讨价还价、道贺、吹捧、诗兴大发……但是,谁也不会舞刀动叉地打斗起来!”

        3 篇章

        翻译的视角仅仅落在词汇、句子上是不够的,公认的理想翻译单位是篇章。只有在语篇层次上,译者才能从整体上认识理解原文的语篇内容,形成整体概念,最终完成译文的最佳“等值”。“语篇翻译”的基本标准是衔接性、连贯性。为了保证译文的连贯,这一层面常见的技巧有句序调整、关联词的处理。

        (1)句序调整

        汉法两种语言在句序上有差异(一个顺序,一个逆序),翻译时,必须对句子作适当的调整,以更符合汉语的习惯。如:

        cette arrestation fut accueillie par les rires des employés de commerce et des petits gar?ons. mais,s'étant frayé un passage à travers le cercle populaire,un vieillard très triste,vêtu de noir et coiffé d'un chapeau de haute forme,s'approcha de l'agent et lui dit très doucement et très fermement,à voix basse

        译文:围观的店伙们和小孩子们看见要拘捕克兰比尔,都开心得大笑起来。可是有一个神情凄苦、身穿黑衣服、头戴大礼帽的老人,拨开人群挤了进来,他走近警察,和气而又坚定地说……

        上例中原文“s'étant frayé”构成的分词句在状态描写之前,而译文中却和后文的“走近”“说”连在一起,更体现了情节发展的连贯性。

        (2)关联词的处理

        汉语是意合语言,不必须用关联词就能表达完整的语义。而法语是形合语言,上下文的连贯性必须由关联词来体现。为了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译者翻译时要对关联词做删除或增补的处理。如:

        bérénice se sauva sans que lucien p?t savoir par où elle avait passé; car,il faut le dire à sa louange,cet argent lui br?lait la main et il voulait le rendre; mais il fut forcé de le garder comme un dernier stigmate de la vie parisienne.

        译文:贝雷尼斯一溜烟走了,吕西安来不及看清她走的方向,我们还得说句公道话,吕西安天良未泯,觉得那几块钱烫手,想还给她;结果他不能不收下,这是巴黎生活的最后一块伤疤。

        上例译文中,省略了原文的全部连词和连词短语,但并未影响语义的完整性,反而显得更简洁明了。

        以上是法语笔译中常见的翻译技巧,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翻译技巧在此不再一一罗列,在翻译实践中,翻译策略的选择和技巧的应用都是灵活的。教授学生翻译技巧无疑对学生的翻译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许钧.法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冯百财.新编法译汉教程[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3.

语法翻译教学法范文2

    作为翻译法,首先要理解和记忆句子的构成、语法规则以及不规则用法,而且要背诵单词。掌握了这些知识,对照实际的课文,逐句翻译成母语(还有逆向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活动不断重复。所以,即使读解能力有可能提高,但是其它能力的提高却难以期待。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给予语法上的解释以及确切的翻译。虽然也进行原文的读音,但对其发音不够重视。其特征为:

    (1)重视文章语;(2)面向智力高的学习对象;(3)教师需要有学习语言的知识,但不需更高的教育技术;(4)可以同时教授大量的学习者;(5)有利于外国文化的吸收;(6)是一种精神活动的训练。

    翻译法所遵循的教学基本原则:(1)语音、语法、词汇教学相结合;(2)阅读领先,着重培养阅读与翻译能力,兼顾听说训练;(3)以语法为主,在语法理论指导下读译课文;(4)依靠母语,把翻译既当成教学手段,又当作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翻译法教学的教师,不必有流畅的外语口语,一般只要按照课文,逐词逐句地进行翻译讲解,用母语解释清楚所学语言的准确意思即可。

    二、翻译法的长处和短处

    翻译法的教学活动是以翻译为主,几乎没有说和听的练习,其长处是:(1)对于用外语阅读文学、翻译研究资料等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2)使用字典、参考书等工具书,可以自学;(3)由于忠实地按照语法的规则进行翻译,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其准确性是可以期待的;(4)即使不会听也不会说的教师,也可以教外语。而且其教授法不需掌握较难的技巧;(5)对于一次性教授很多学习者的场合,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其短处是:(1)这种教学法主要是依赖翻译,听和说的能力无从获得,所以对于为掌握实用外语能力的学习者,不是一个恰当的方法;(2)由于把文字一个一个地翻译成学习者的母语,所以就会养成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翻译就不放心的习惯;(3)不能掌握正确的发音,语音语调较差;(4)不会主动讲话,外语口语表达能力弱。

    在某种意义上,没有比翻译法更简单的教授方法了,而且不浪费时间。但是,考虑到学习者的将来,这种方法含有若干危险性:

    首先,只是满足了内容的理解,而始终没能理解文章构成上的问题点,这样是无法应用的。偶尔只是学到了根据原文翻译过来的,带有强烈母语色彩的、只言片语的外语。

    其次,经常会养成不逐字逐句翻译成母语就不能理解的习惯。“用外语去思考”究竟有大可能性,虽然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不要把学习者培养成不去理解语言的使用状况,不把外语置换成母语就觉得心里不安的学习者。到了中级以后,在理解不能完全翻译成母语的外语的微妙的差别时,就显得非常窘迫。

    学习翻译技巧和依靠翻译学外语是两个不同的事情。在本国学习外语知识,为了从事将来的工作,多数情况翻译能力是不可缺少的。此时,发挥作用的翻译技巧必需通过高级或专门的培训班的培训。翻译水平的高低,与其说是依靠外语的能力,不如说是依靠母语的能力。在课堂上过于频繁地使用母语,会给学习外语的学习者带来很多误解。这种观点应该让学习口语的学习者事先清楚地了解为好。

    三、直接法的特征

    所谓直接法就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语言生活场面,从中把场面和表现(语言)结合在一起,也就是,掌握在什么样的场面怎样去说。在课堂上,根据场面和表现的结合,把所使用的语言教给学习者,这种方法就叫做直接法。其特征如下:

    1.词汇以及表达的意思等,用实物、绘画、照片、动作去传达;语法以及用法等,不加以解释,而是通过例句,使学习者在归纳中得以理解。

    2.教师不使用学习者的母语(所以,教师没有必要了解学习者的母语)。

    3.学习者的母语不一样也没有关系,因为它不作为媒介而使用,所以没有障碍。

    4.在初级阶段,不能教授抽象意义的词汇。即使到了中级以后,让学习者正确地理解概念也是很难的。

    5.文字在会话能力达到相当的程度以后再教授。

    使用直接法进行教学的过程应体现如下几项基本原则:

    1.直接联系。每教一个新词语,应把该词语所代表的事物、意义及客观表象直接联系起来。

    2.模仿为主。不是先学习语言规则,而先听周围的人说话,模仿着说。以模仿多练为主,语言理论为辅。

    3.归纳途径教语法规则。让学习者先实际掌握语言材料,再从他们积累的感性语言材料中总结出语法规则,用以指导以后的学习;

    4.以口语为基础。先口头实际掌握语言,然后再学习文字符号的识记和书写。

    四、直接法的长处和短处

    直接法的长处是:(1)因为不使用媒介语,所以学习者能很快地习惯目标语;(2)因为不翻译,所以能够养成用目标语言去思考的习惯(但是,也有一种说法,就是即使受教于直接法,学习者也用母语去思考);(3)因为是以口语训练为中心,所以是针对听的能力和说的能力的培养;(4)因为采用各种直观教具,教学方式接近实际生活,所以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强。

    其短处是:(1)因为不使用媒介语,解释意义时需要转弯抹角,因此有时会不能正确地传达意思;(2)为了解释和例句提示,教师说话的时间过长,而学习者说话的时间减少;(3)在意义的把握上有时会变得含糊;(4)因为不使用媒介语,而只用目标语言进行语言处理,使得教师的负担加大;(5)在外语教学中偏重经验、感性认识,而对人的自觉性估计不足。

    语言学家及心理学家认为:(1)语言是一种熟巧、技能或习惯。习惯的养成,主要靠大量的重复练习和模仿。(2)语言是一种技艺,而不是科学。精通一项技艺,全在于刻苦多练。如学游泳。使用直接法进行外语教学的途径一般为言语语言言语。也就是说,从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4种言语活动入手,以学习言语的单位——句子开始,实际掌握外语,然后再通过归纳途径,学习一些语言理论知识,用以进一步指导今后的语言实践,即语言的实际使用,也就是言语。采用此法的教师要在一定程度上实际掌握外语,并领会直接法的实质。所任课班级的人数以20人为宜,人数太多影响教学效果。课时要充足,最好每天都有使学习者接触外语的机会。

    五、结语

语法翻译教学法范文3

一、翻译法

早在古罗马时期,翻译法就已经被应用于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教育交流之中。其作为一种传统的教授法,时至今日,仍被使用于外语的教授过程中,其历史之长久,使用之广泛,无论在哪一个国家,无论多少种新的教授法产生,翻译法依旧盛行。

翻译法是一种以母语为基础教授外国语言的方法,透过外语语法的讲授,采用熟记外语的语法规则的变化和词形的变化,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特征,通过将外语翻译成母语,进而去理解内容加强词汇的记忆。它其实就是一种比较具有典型性质的语法翻译法的授课模式,是通过对语法规则加以解释,是通过对翻译过来的单词加以理解进行的翻译训练。这种授课模式的主要目的即是通过外语的学习解决阅读问题。因此,翻译法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习者在动词的使用上,语法规则的变化上,单词意义的记忆上,外语和母语能够相互自由翻译。在对外语理解时,也会加深对母语的理解,对智力的提高也是有所帮助的。可以说外语教育也是一种对提高智力有益的教育形式。

(一)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利与弊

翻译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的特征是:翻译句子、分析句子、讲解语法。通过对学习者教授语法规则构成的系统链,学习者在掌握了“语法链”的基础上对外语的学习事半功倍。

在常规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一直在沿用这种方法进行授课。在进行词汇解释时,通常会将日语词语翻译成汉语说明解释。例如,教师在教授词语过程中,通常会将日语的词性及相应的词义教授给学生,学生记忆单词。如此一来,学生在语法、词汇方面的能力会有所突破。然而这种翻译方法,以读写训练为特点,却忽视了学生对于口语的口头练习。因此,学生的听、说方面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学生会习惯性地将外语逐个翻译成母语,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就是无论任何情况,都会不由自主地在脑子中进行翻译工作。对于发音的掌握能力不足,语音、语调感较弱,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不会主动讲话。

(二)在课堂教学中翻译法的教学基本原则

1.语音、语言、词汇教学相结合。

2.阅读领先,着重培养阅读与翻译能力,兼顾听说训练。

3.以语法为主,在语法理论指导下读译课文。

4.依靠母语,把翻译既当成教学手段,又当作教学目的。即在使用翻译法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能力水平要求相对宽松,不需要较流畅的外语口语水平,通常只是按照课文内容,逐字逐句来进行讲解和翻译。通过翻译,运用母语解释外语的具体意思即可。

二、直接法

日本语教学直接法的使用开始于1896年,出自曾追随伊泽修二以第二届讲习员的身份来到台湾执教的山口喜一郎。山口通过对国语教师桥本武的“グアン氏教学法”的研究,与传统对译法的对比分析,经过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探索、理解和总结,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可以说对台湾地区乃至后期对于朝鲜、中国大陆等地区的日本语教育具有尤为深远的影响。

在外语教授过程中,口语应成为重中之重,这也是直接法使用意义,直接法的使用原理来自“幼儿学语”理论,根据语言文字的发展史来分析,口语的产生应先于文字的产生。文字只是以一种标记符号去证明语言的存在。直接法的真正意义是:不以学习者的母语为媒介,在教授过程中不介入母语,采用日化的形式来实施教授。整个过程中完全采用纯日语化模式,使学习者在听中学会说。

(一)课堂教学的利与弊

直接法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的特征是: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语言生活场景,需要我们能够将一些特定的语言场景与所需表现出来的语言联系起来,做到语言和场景的相互配合,直接法的教学过程就是把语言教学巧妙地运用于其中。

在直接法的教学过程中,因为不以学习者的母语为基础,所以在进行解释说明的时候就不会那么清晰明了,有时学习者可能会将错误的信息误认为真,或会产生模糊概念。对教师而言可能会增加教学负担,过于依赖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习者而言,在接受语言方面会略显容易一些,通过这种教学法可以使学习者更多地用目标语言去思考问题,因为是运用情景与语言的结合方式进行授课,比较接近实际生活,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及参与意识。因为直接法的教学手段是以口头训练为主,也就是比较注重对学习者听和说的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读的能力和写对学习者的重要性。

(二)直接法的基本方法

1.直接联系法:将词与词语的表象意义直接联系起来。

2.模仿为主规则:以模仿为主,语言理论为辅

3.归纳语法原则:掌握语言材料为先,后通过积累去总结分析语法规则。

4.以口语为训练基础:掌握语言的口头表达,然后学习文字符号的标记。

三、直接法和翻译法的比较

通过一些参考资料及与学生的交流,根据学习者接受直接法教学和翻译法教学的不同,各自体现的优点和缺点也不同,部分差距较大。

接受直接法授课的学习者:对于语音的掌握能力比较突出,反应速度较快,对于句子的结构掌握也是很准确的,其准确性基本上来自对语感的掌握程度。而在翻译能力方面明显略差,对语言转换的掌握能力还不够足。

接受翻译法授课的学习者:在语法结构上和翻译方面的能力相较于接受直接法授课的学习者略胜一筹,尤其在翻译方面较为得心应手,准确率高,完整性强,耗时短。在听力方面,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对于句子的衔接记忆能力很差,通常会显现出思绪较乱的状态,在选择答案方面也比较茫然。

对比之下得出结论,接受翻译法教学的学习者在各项能力的表现中略显参差不齐,在翻译方面能力很强,而在听力方面的能力显得比较差。而从整体上看接受直接法教学的学习者在各项能力的表现中显得比较均衡、各方面水平比较同一。

语法翻译教学法范文4

论文摘要:语法翻译教学法曾是我国外语教学的主要方法,由于交际法、自然法和听说法等教学理论的出现,语法翻译法教学受到了排斥。文章就语法教学状况,从语法的本质,语法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传统语法教学的弊病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对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

一、对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回顾及评析

语法翻译教学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是外语教学实践中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法,它产生于一千多年前,兴盛于第二世界大战前,在后一百年的历史中,随着语言学、心理学的发展,从理论上奠定了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科学基础,直到上世纪60年代前一直是外语教育与学习的主要方法。在我国70年代以前培养出的一大批英语工作者、精通英语的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大多受益于语法翻译教学法。语法翻译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对文法的理解,通过翻译手段进行教学。从中世纪为读懂用拉丁语写的着作而使用了翻译教学法,到18、19世纪,人们沿用此法教授英语和法语,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当初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和翻译希腊文和拉丁文的书籍,因此在课堂上借助母语进行教学,通过翻译来学习这两种语言就显得非常必要,而且也非常有效。语法翻译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并顺应了人们认识和学习目的语的客观规律,有利于学习者掌握好目的语的语法体系”[9]。人们对语言学的研究也为语法翻译教学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首先,语言学关注的是语言的整体,为具体的语言教学提供科学的方法。18世纪的语言学家对词类的研究和划分为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语法翻译教学法正是依赖这些语法术语和词类划分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讲解;同时语言学家还认为学习者应该通过学习书面语来掌握语言,因此这一认识为语法翻译教学法的教学内容确定了相应的范畴;而语法被语言学家看作是粘合剂,语言学习者只要掌握语法就可以表达思想,从而掌握语言。因此,语法被当作语言教学的核心内容。同时,在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中,心理学更关注语言的使用者和学习者。乔姆斯基的心灵主义(generativism)认为人类与生俱来就有形成某些概念的能力,而概念形成是人类习得词汇意义的先决条件。因此,心灵主义的观点支持语法翻译法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说,18、19世纪语言学家对语言的认识以及当时的社会需求有助于语法翻译教学法的产生,同时随后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也为语法翻译教学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语法翻译教学法在外语教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10]把翻译即当成教学手段又当成教学目的;主张讲授语法知识,重视理性,强调在学习中发展学生的智力;通过阅读外语原着学习外语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直到二战以后,由于社会急需大量能用外语进行听说交际的人员,用传统语法翻译教学法培养出的学生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加之当时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转换生成语言学已代替结构主义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理论的主流,心理学方面的认知主义也促使人们在认知能力上得到较大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传统语法翻译教学法的某些弊病。

上世纪70、80年代以后,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和自然法(Natural Method)理论占据了语言学的主导地位,语法教学受到严峻的挑战,几乎被抛弃。上述理论认为,教语言不必解释,学语言不是推理过程,而是在合适条件下,人们内在自然能力的作用,学语言要有人对话,有内容可谈等等,从而把语法教学降低到了极次要的地位。以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交际法,主张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教学不能局限在语言的形式上,即语法上。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认为,学习者可以不用理解语法规则,因为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语言学习就是句型的学习。听说法认为通过基本句型来学习外语是重要的途径,在外语教学里培养语言习惯要靠反复操练,语言知识和理解力在这里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自然法(Natural Method)则强调直接学习外语和直接应用外语,认为语言学习是潜意识活动,学习者可以逐步地学会语言规律并能组织自己的语言。

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变迁也体现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上。由于50、60年代受前苏联外语教学模式的影响所采用的语法翻译法,一直使用到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诸多国外语言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加之对学生交际能力的要求愈加突出,语法教学逐渐从外语教学的主导地位退出。近几年出版的各类英语教材中,语法的比例在逐年降低,各类考试中语法的比例也只占到10%左右。人们似乎把语法能力和交际能力对立起来,语法教学成了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甚至成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障碍,情况果真如此吗?泰勒(Taylor)在1988年就说过:“在交际教学的总框架中,最近又出现了强调语法形式的倾向,似乎人们已经觉得语法是被过分忽视了”[6]。

二、语法翻译教学法的优势

语法翻译教学法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都保持着自己的特点:1)在教学内容上它以语法为主,结合词汇的讲解以及大量的翻译联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而且语法的介绍是由易到难,这一教学步骤较好地体现了外语学习的本质功能。让我们从“技能学习模式”(skill-learning model)中得以验证。“技能学习模式”从行为主义和认知发展的角度,强调运用练习(行为方面)来实现预期的计划(认知方面),即掌握某一种语言技能。而且一项整体技能的习得是需要融合各部分技能训练来得以实现,这是由语言使用的顺序本质决定的。[7]也就是说,语言学习者在低层次学习中所掌握的信息量越大,即语法、词汇及句法结构的掌握,他就会越主动地完成高层次目标。因此,语法翻译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通过语法和词汇来进行二语学习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2)从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上看,语法翻译教学法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双语翻译来掌握语法的规则、词汇和句型结构。这种教学形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根据教师所讲解的语法规则对材料进行翻译,通过双向翻译和交流使得外语学习者清晰地辨别母语与目的语的异同,从而加深学习者对目的语的理解和掌握。3)语法翻译教学法的教学特点对教师和学生的语言水平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教师需要对母语和目的语都要有清晰的了解,才能向学生输入目的语的语法知识和语言结构系统,才能讲评学生对双语的语言输出,即翻译。其次,学生需要对语法规则和语法内容进行熟记熟背,才能保证语言输出的质量。这样,老师和学生都在学习和记忆目 标语的语法规则,并通过大量的翻译练习掌握目标语。

三、语法的定义及语法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

Paul Procter主编的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对语法的定义是“the rules by which words change their forms and are combined intosentences”[1].Crystal的AFirst Dictionary of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里的定义是“thewaywords,and their component parts,combine to form sentences”[2]。这两个定义的界定范围虽然是有限的,但它们都告诉我们,组合正确的句子离不开语法,至少对有意识的学习是如此。Bowen指出语法是我们把有意义的词和词组组合成句子,用以交流可以理解信息的规则[3]。Bowen的解释更为明确,语法的句子组合不能脱离意义,只求语言形式,脱离了实际环境的句子不会产生任何意义,语法不仅是形式,它还制约着意义的形成。有些语法学家把语法的范畴界定得更大,如Gribbin就把语法解释为对语言无意识的知识,对语言有意识的知识,语言的规则和用法等三个部分[4]。

毫无疑问,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即交际能力,那么,语法能力的教学是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对立,这是个需要明确的问题。一般来说,语言能力包括两个部分:语言知识(语音、词汇和句子)和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而语法能力是语言知识和能力中最重要的部分。交际能力一般被认为是综合运用语言和非语言(身势语、面部表情等)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能力。语言是实现交际能力的主要手段。交际能力一般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5]。语言知识和技能是构成交际能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能力和素质都是构成交际能力的辅助因素。语言的学习过程应遵循三个原则:语法原则,交际原则,文化原则。由此可见,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法教学只要运用得当,不仅不会成为培养交际能力的障碍,而且还会促进交际能力的形成。因为语法除了是组合词语和句子的规则外,多种多样的语法形式还可起到调节词语的意义、调节上下文的关系等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关系更为密切。可以说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形成的重要条件,而语法能力又是语言能力(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法能力差必然会影响交际能力的形成。

语法教学和培养交际能力大可不必相互对立,它们之间存在着多种联系和互补性。语法———翻译法强调的是语言的理性知识和规则,重语法、翻译和对比,依赖母语,强调语言知识,轻视语言技能。交际法的特点是以语言功能为纲,重交际、实用、不重视语法,即所谓“流利优于正确”,“教语言而不是教关于语言的知识”。翻译法可以弥补交际法和听说法在语法和阅读方面的不足,交际法反过来可以弥补语法———翻译法在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方面的不足。在学习的中后期阶段,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的情况下,交际法的运用将会有效地巩固深化已学过的知识,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但也不排斥对语法———翻译法的运用,一些难度较大的句子,语法———翻译法往往会有一箭中的的作用。

四、对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再评估

应该承认,传统语法教学存在许多不足,不做调整和改进,就难于适应时代的需要,更难于振兴语法教学。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过分强调文字翻译的训练,教学手段和过程较为单一,忽视听说能力的训练;单纯通过对脱离语境的语言材料进行分析,使学生只学会理性的句法分析,不利于培养学生听说方面的交际能力。外语教学成了为语法规则和形式而进行的活动,失去了语言教学生动有趣的一面,学生学到的只是枯燥的概念和规则。其实这些规则只是语法的一部分,学生学会有限的概念,却没有足够的机会去感悟和实践多种语言形式,使得这些规则难以成为无意识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的交际应对中仍难免困难重重。这种弊病的形成,主要原因还在于人们对语法的理解只停留在语法的规则上面,没有把规则、形式与意义、交际功能结合起来。

尽管传统语法教学存在以上诸多不足,但并不是说语法教学就不重要了,恰恰相反,语法一直是、今后也将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这一点不存在疑问。韦德尔(Wedell,1990)说:“往往有这种情况,经过多年的学习之后,学习者仍然不能在各种情况下始终如一地写出符合语法规范的句子,说出能被理解的简单话语。使学习者能够表达和理解简单意义的办法之一,就是从一开始就讲清语言的句法规则”[4]。问题是如何改进当前语法教学现状,使之更能适应英语教学培养目标的需要,这是极为必要的。首先,把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的习得相结合,为学习者尽可能多地创造语言习得的自然环境;改变语法规则的讲解与实际语境相脱离的状况,将语法规则运用到话语环境中去,达到语言和交际功能相结合的目的。其次,语法教学要抓好形式、意义和用法三个环节,让学生掌握语言形式是基础,了解意义是关键,学会使用是目的。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把学生以感性符号为基础的认知学习上升到以理性、概括为基础的认知学习阶段。再者,语法教学要根据学习者不同的认知层次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初学者,在其感性认识不足的情况下,避免过多的规则讲解;到了认知的高级层次,学习者的语法系统基本已形成,单靠对语法知识的补充复习无助于他们交际能力的提高。这时就要采取新的办法,更加强调语言的运用,在运用中强化语法知识。最后,教师应该了解最新的语法动向,多向理论语法求教;善于对学习者已接触过的某一类语法现象进行归纳,由点到面,建立系统,从整体上把握语法结构。同时教师也要善于比较鉴别,把英语中结构有联系的语法现象,英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综合归纳基础上进行比较,比较的范围包括功能、结构、位置、关系、文体等等。提高对语法教学的要求,重视在交际中运用语法,强调交际语篇语境的连贯,语法规则正确与否要在运用中体现,同时,语法教学也要与听说读等技能学习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一些外语教学改革者认为语法翻译教学法过于依赖母语,认为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所犯的错误都缘于母语的干扰。必须指出,学习者的错误在母语习得和外语学习中都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些错误不仅来自母语,还来自目标语或文化等其他方面。我们应把错误作为语言学习的策略:即利用错误检测学习进展,制定学习计划。所以,把母语学习作为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使它在语法翻译教学法中扮演肯定角色。语言学家H.H.Stern认为母语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是一种参考语言,非常重要。[6]而在我国的外语学习环境不甚理想的情况下,借助母语知识教授与学习外语是十分必要的。其次,外语教学改革者还认为在语法翻译的课堂上,过于强调语法规则的讲解及训练,而忽视语音和口语的教学,使得学生对目标语听不懂,说不出。但是,“任何语言都是一个连贯性的系统或结构”[6],而语法知识正是语言结构和语言规则的总结。没有系统的语法知识作为基础,语言的其他技能只是空谈,对成人的外语学习 尤其如此。而在语法翻译教学法的课堂上,围绕课文进行的语法分析,包括语法形式和词汇的变化,即有助于学生理解、翻译该目标语,又加强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实践中,正是因为有详细的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才使得外语学习者有着很强的阅读能力,也正是因为有大量系统的翻译练习才使外语学习者有着很强的翻译能力。总之,从长远的角度看,在非语言环境下的外语教学,系统的语法知识的传授,以及通过语法结构对双语进行比较会使目标语的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法翻译教学法范文5

摘 要:  外语教学中翻译训练本身就是培养语言能力的一部分。强化翻译训练应该与外语教学目标的重新设定结合起来。翻译教学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翻译训练指向语言能力的综合提高。翻译训练本身有很多积极的效果,所谓“母语负迁移”也并不都是负面的。正迁移和负迁移本身是一种忽视迁移正向作用的划分。将迁移分为自我意识迁移和非自我意识迁移更有利于调动迁移的积极因素。翻译作为外语教学的必要手段是有效的,但还需完善。翻译训练应做到经常性、系统性、趣味性,应注意跨文化的特点。

关键词: 翻译能力;语言能力;母语负迁移

一、翻译实践与外语教学的互动互助关系

大学外语教学目标是一定时期内制定的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外语教学的目的是教师主体进行描述的,是对教师的活动的一种期望,也是对学生完成学业后整体品质的评价,比如培养各个专业从事国际交流的双语人才、培养具有世界公民意识的国际交流人才,等等,这样的人才在语言方面要求至少是双文化的语言能力。这种能力不是母语加外语的拼接,它需要强化训练。同时,双语能力培养具有阶段性。中国人学习外语的进程,可以说大致有三个境界。第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依靠本族语(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汉语) 学习外语的境界,如借助本族语的讲解、注释,依靠口头、笔头或心头的翻译,使用带有翻译的词典及参考书等来理解外语。这时的翻译活动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即便是有意识的翻译也是缺乏系统意识、敏感意识和批判意识的非自主行为。第二,通过外语学外语的境界,如阅读外语的注释、讲解、参考书、原著、外语讲解的词典等等,提倡用外语思维,体会外语的精神,利用外语建立外语的规则系统。第三,能在外语和本族语两种语言系统之间建立联系(不是孤立的词语对号) ,在两种语言间自如地来回转换的境界,这是外语学习者终生追求的目标。一般认为,以上三种境界虽然可能有交叉或平行,但是大体上可以代表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阶段。但是,外语教学通常在前两个阶段尽可能地避免翻译。具体的作法是,代表第一个境界的阶段,可以尽量缩短,有人甚至主张跳过或绕开直接进入第二境界。大多放弃第三阶段的追求,认为第三个阶段严格说已经属于翻译专业修养的范围,唯有第二境界是英语学习者的中心。这个发展模式将翻译放在最高的阶段,这就人为地划定了学习者的禁区。我们认为只要控制适当,各种能力训练可以交叉进行。它们可以互相促进,根据学习者特定的学习任务通过有意识地控制而避免干扰。大学阶段所达到的基本能力目标表明,大学生完全具备向第三境界跨越的条件。因此,大学外语教学要重新审视翻译训练。

二、翻译训练既是手段又是目的的证明

在外语教学法的历史上,翻译法是最早的教学方法。19 世纪后期开始了外语教学法改革,同时对翻译法加以批判,翻译法逐渐退居次要地位或被融入其他方法(如自觉对比法、自觉实践法、认知法等)之中,因而成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近些年来有人开始为翻译法正名,但基本观点仍然是把它作为有效的辅助手段来认识的。这是一个重大的误区。翻译在外语教学中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我们要论证三个相互关联的假设:外语教学离不开翻译;翻译有助于语言学习; 语言学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翻译教学。

第一个假设涉及和内部两个方面。所谓就是涉及外语教学的文化目的性及语言的文化认同等方面。第一,外语教学不可没有翻译,立论基础是原有文化身份的保持和再认识。证明翻译在外语教学中的有效性,必须假定这样一个前提,即不管这门语言掌握得如何,已经掌握了一门语言(如母语)的学习者并不准备放弃这门语言,因为放弃一门语言等于放弃这门语言的文化,也就是放弃了原来的文化身份或文化认同。基于这样一个前提,翻译成为跨越文化认识自身和他者的主要手段。第二,只有翻译才能深切体会和定位自己的文化身份。不管我们学习语言还是翻译,都有主方语言( host lan2guage) 和客方语言(guest language) 的差别。汉语对大部分中国人是母语,域外民族的语言则是我们的目的语。我们学习另一种语言时,内心自觉或不自觉地翻译这种语言,或明或暗地替代、对应、置换。这一过程伴随着校正、调整对自身和对方的认识。学习语言的镜像作用就是通过学习语言了解和定位自身。学习者在外语中看到差异便会深入反思差异。

第二个假设“翻译有助于语言学习”一直是有争议的,特别是在教学领域。这应该从两个方面思考:(1) 翻译有助于外语的学习; (2) 翻译有助于母语的学习。关于前一个问题,我们知道翻译法是最古老的外语教学方法,我们不能说这是个失败的方法,因为自古以来很多人都借助这种教学方法成功地掌握了外语。但是15 世纪中叶,越来越多的欧洲人认识到语言的多样性,拉丁

语法翻译教学法范文6

关键词: 语法翻译法 交际法 中职英语教学 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语法翻译法最早出现于18世纪晚期的欧洲,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该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德国学者麦丁格(Johann Valentin Meidinger)和费克(Johann Christian Fick)。它是外语教学法中最古老的,影响最深远的一种外语教学法。

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一直以来语法翻译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大多数老师采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教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对外交流和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人们掌握英语水平要求的提高,以及其他一些教学法和教学教材的改编,语法翻译法暴露了自身的一些不足,因此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和排斥,认为语法翻译法不再符合现代教学的发展,取而代之的是交际法、直接法、听说法、任务教学等其他的教学方法。

语法翻译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提倡用母语教授外语,在教学中以翻译和机械练习为基本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以翻译为基本的教学手段。外语翻译成母语,然后将母语翻译成目标语。外语知识的讲解、练习、巩固和阅读技巧的培养等都采用翻译的方法。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是通过运用外语本身进行教学的方法,也叫自然法或口语法,主张力求在外语教学中创造与儿童习得母语的自然环境相仿的环境,并采用与儿童习得母语的自然方法相一致的方法。

交际教学法是根据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一个外语教学方法。其核心思想主要有三: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用结合,根据学生的需求确定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大纲,鼓励学生多接触和使用外语,采用“通过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through language”)的方法,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在真实的情景中,以及符合实际的交际过程中进行外语学习。交际法作为一种教学法,一种理论,要使它转化为一种教学实践,关键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要以学生的英语水平为依据,提供难易程度适合学生水平的学习材料,使学生吃得下、消化得了、吃得饱、吸收得好。

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育部2010年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在学习基础模块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学生的相关专业学习内容为依托,以能基本完成相关行业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学习内容为参考依据,选择确定教学内容。对话和课文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职场,例如,涉及售后服务的对话、数控机床控制面板的解读、车间布置等课文内容的选取,是课本与生活、职场的无缝对接,利于学生适应就业岗位。”

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很多中职学校不同程度地减少了英语课课时,在缺乏语言环境、课时量又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单纯采用交际法教学只能使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严重脱节,除了少部分对英语有特殊需要的专业以外,很多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提高阅读能力,能看懂与本专业相通的英语资料,从而为将来更好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我认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在职业模块的学习中,将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教学与交际法有效结合,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生的学习现状与分析

近几年来,由于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中教育普及步伐的加快,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锐减,招生陷入困境,录取的学生中考分数较低已经是普遍现象。许多职校生没有最基本的文化基础,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理解、接受能力较差,学习缺乏热情,对英语课兴趣低,没有了应试教育的压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比较复杂、层次偏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焦虑现象较普遍。上课迟到、旷课或者睡觉,教师普遍感到组织教学难度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英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少企事业单位将英语水平作为录用人才的必备条件,这对职业学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英语教学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注重学生的能力与就业市场的对接,应该成为每一位中职学校英语教师都思考的问题。

三、解决的思路和办法

1.根据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使用的英语教材是由省厅组织编写的,每单元由听、说、读、写和语法五部分组成,层次分明,目标明确。教材中的话题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贴近生活、时代气息浓,堪比中学教材。毫无疑问,编写的初衷是要夯实基础,为终身学习做准备。没有哪一种教材内容能够完全适用于某一个班级的学生,同一所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接受能力也不完全相同,因此,我认为,对于教材,教师应根据每一个模块的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一定的选择,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

2.采用语法翻译法教学与交际法教学,增强课堂效果。

语法翻译教学法范文7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英语的学习和教学变得愈加重要。长期以来在中国英语教学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语法翻译法,而自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了交际法后,“交际”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的核心概念,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写入各级教学大纲。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法翻译法是否过时、是否违背素质教育的原则?其实,自有语言教学和教学法以来,语法翻译法一直颇多争议。无疑这一方法有其弊端,但迄今目前尚无普遍适用的教学法,因为好的方法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况且实践证明,交际法教学并没有带来预期的良好效果,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法。本文拟探讨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如何灵活地运用翻译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1语法翻译法理论

    刘润清[1]指出:“语法翻译法认为,文学材料中的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语言是由一组描写规则构成的,规则规定着如何组音成词,组词成句。衡量一种语言的知识就是看学习者是否熟知这些规则,是否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母语翻译成第二语言或把第二语言译成母语。”语法翻译法在外语教学法方面的主要成就是:①创建了外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既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②主张讲授语法知识,重视理性,注意磨练学生的智慧,强调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③主张通过阅读外语名着学习外语,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外语的能力。

    束定芳[2]认为:“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点是:①外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阅读其文学作品或从外语学习中获得思维能力的训练。翻译法主要通过对语法规则的详细分析,把语法知识应用到翻译外语句子和文章的实践之中。②阅读、写作是学习的重点。③词汇选择主要根据课文,课后所列词汇表。④句子是语法教学中的基本单位。⑤强调精确性。⑥语法通过演绎的方法向学生传授。⑦学生的口语为教学用语。”

    在课堂上,适当的母语解释,尤其是具有抽象意义的词汇和母语中所没有的语法现象,既省时省力又简洁易懂,同时将英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比较,也可以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2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

    就英语教学本身的内在规律来说,以英语进行课堂讲授是培养学生英语思考的习惯,是提高和巩固运用英语技能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因而是必须提倡采用的。

    但是,医学专业英语课程毕竟有它自己不同于基础英语的特点。医学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科学,它不仅要求学生牢记大量专业名词,而且还要有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专业英语课程的教材多选自原版材料,不经任何加工和删减。在专业英语教程中遇到的许多抽象概念和阐述过程常常使人感到艰涩难懂。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和思维模式的不同而造成的。这就给授课者的讲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抽象的概念或关系,有的可以通过比喻和举例等手段来加以说明,帮助学生理解,而往往有许多东西很难找到简单浅显的比喻或事例来说明。有时候,为了说明一个问题,你得花相当多的时间,费很大周折来解释,其结果是喧宾夺主,偏离了课堂授课的主题,效果反而不好,而且从课堂时间的运用来讲,也是很不经济的。即使课堂活动表象上完全以外语进行,但大多数学生在思维活动过程中仍存在母语与外语之间的转换。

    杨明山[3]指出:“医学英语文献阅读必须与翻译技巧结合。因为有时句子能意会,却难以言传。”如果通过翻译的方法将某一术语的中文译名直接交待给学生,或者将某个问题的陈述直接翻译成中文供学生比较,所收到的效果会更好。学生对于有关的专业知识本来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只是缺乏对英文表达方式和习惯的感受经验,因此在单纯的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难以迅速形成正确的概念和联系。在这种情况之下,一经老师适时适度的提醒,则会谜团顿解,一切释然。原本沉闷呆滞的课堂气氛立刻可以活跃起来。

    3语法翻译法在医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①在医学专业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大学生英语水平还不够高,专业储备较少,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教师对某些句子、词汇、短语、句型能够进行英汉对比,学生对此就会印象更深刻一些,然后再做一些巩固翻译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一语言点。通过翻译,教师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对于某些句型、词组短语等的掌握情况,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及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医学英语教学中应把握好英语讲授与中文翻译之间的度。也就是说什么情况下应当坚持以英语讲授,什么情况下需要适当加以中文翻译呢?一般来说应从词和句这两个层面上加以把握。医学英语和普通英语比较,在词汇、语法现象、句型结构等方面有其独有的特色。因此,对医学英语词汇与句型结构的了解和掌握,就成了医学资料阅读的重点。在医学英语阅读的词汇层面,要了解医学英语词汇的特点,明确其医学语境;在语法层面,要判断基本的英语句型结构,注意医学英语的句型结构特点;语义层面,要利用医学知识,逻辑连接词的语义关系;同时要充分利用功能词、构词法、结合专业知识对所读材料,从单词到结构,从一般语义到医学语义,进行仔细推敲,才能顺利地理解医学资料。

    在词这一层面上,医学英语从语体特点来分,可分为普通词汇和正式词汇。普通词汇大部分是英语本族语,常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正式词汇大部分是外来词,常用于科技、政治和经济等较正式的文章中。医学英语是一种正式语体,因此,经常使用比较正式的词汇。这可能是医学英语阅读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从普通英语向医学英语过渡的一座桥梁。举例说明:普通词汇/正式词show/demonstrate;things/objects;make/manufacture;often/frequently;buy/purchase;about/approximately;find/locate;finally/eventually;help/assistance;enough/sufficient;change/convert;so/therefore在具体的文章表达中,体现为同一个意思,可以用正式词汇和普通词汇两种形式来表达,例如,要表达“改变”这个意思,在普通英语中,通常用的是change,而在医学英语中则用con-vert,如果不注意医学英语应用正式词汇的文体特点,将会给阅读和翻译造成很大困难。

    在从句的层面上,英文原着中经常有一些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的不同,造成英语学习者的理解带来很大的困难。如果一味地强求以英语解释,则费力又费时。所以对这样的句子或段落加以适当的翻译,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特别注意医学英语在结构层面的这些多用分词短语、被动语态、名词化现象以及经常出现分隔等的特点,并以此为图式来处理医学英语材料,逐步适应医学英语的阅读。

    ②从教师方面来讲,医学专业英语教师有必要给自己定位,为bilinguist。如果课堂上只讲英语,则是把自己退化成monolin-guist。作为医学专业英语的实施者,教师的素质和双语能力是极为关键的。教师不仅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外语基础和英语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上,要做到娴熟自如,确切无误地表达其意,否则学生不知所云、受到误导。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针对性地扫除词汇上的障碍,尽量避免课堂上的尴尬。

    综上所述,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适度地采用英汉翻译的手段,不仅不会冲淡英语教学的氛围,相反,由于消除了课堂的沉闷气氛,提高学习效率了,教学效果也自然会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11-512.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际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98-102.

语法翻译教学法范文8

第二作者:黄钰(1989-),汉族,江西赣州人,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2级学科教学(英语),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摘要: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和目前流行的交际教学法是影响我国英语教学最深远的两大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随着交际课堂的日渐被接受,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呢?本文提出将语法翻译法融合入交际英语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为课堂增光添彩。

关键词:语法翻译法;交际教学法;交际英语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交际法主张教学交际化,把教学过程和培养交际能力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和强调在真实环境下的语言交流,注重课堂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口语,强调交际能力。随着这种轻松愉快的交际英语课堂日渐被接受,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由于刻板、枯燥而受到越来越强烈的攻击,并且被指出培养出来的英语人才交流能力欠佳。在许多人眼里,这种以语法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一无是处,应该从现代英语课堂中彻底消失。本文将从语法翻译法的特点优势出发分析其继续存在的必要性,并对语法翻译法与交际法进行分析,指出其相互结合使用的可能性,并且在文中指明在新的时代要求下把语法翻译法融合进交际英语课堂的有效途径。

一、理论背景

1.1 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是我国英语教学中最传统的教学法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并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起到了长期深远的影响。语法翻译法认为学习一种语言就是要学习它的词汇和语法,并且掌握它的语法规则和一定数量的词汇,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语言。因此,语法翻译法的核心就是词汇和语法。在处理语法与词汇的关系上,语法翻译法把语法置于首位,并且母语在语法翻译法中是关键的中介,所要阅读的资料都是被直接翻译成母语,然后再用母语进行讨论。语法翻译法认为外语学习即识记语法规则,教学着眼与学习者的“读”和“写”的能力,强调准确性。

1.2 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于80年代初被我国著名学者如胡文仲等人把交际教学法引进进中国,此后在中国外语教学领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提供恰当的交际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交际水平。在教学中,主张教学交际化,把教学过程和培养交际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创造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外语交际情境,使得交际课堂轻松愉快,而这种轻松氛围的交际英语课堂也日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二、语法翻译法的特点分析

诚然,在语法翻译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可能会出现教师一味地传授、讲解,而忽略了语言学习者的技能培养的情况;而且也可能出现在课堂中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母语过份依赖的事实;整个英语学习中过分地注重语法的准确性,学生们的创造力得不到重视,影响其在学习各方面的全面的发展。

除此之外,尽管由于交际法重听说,重交际,重实用的优越性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但是在我们国家它仍然遇到了许多障碍和阻力,如:学生对目标语言的实际掌握与所期待的之间的差距,课堂时间的分配的分配问题等。因此交际法并不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严格地得以实施和应用。

我国新修订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也特别强调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由此可见,语法翻译法所大力推崇的方面也是我们学习外语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是我们学好英语的前提条件。经过长期的发展,语法翻译教学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进行了一定的革新。它开始关注读音,注重语音、语法、词汇等的结合,阅读能力的训练被放在首位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由此可见,面对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的语法翻译法,我们并不能全盘否定,语法翻译法还是有其存在的重要价值,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将其运用到交际英语课堂,为其增光添彩。

三、将语法翻译法融入交际英语课堂的有效途径

语法翻译法强调的是语言知识,是规则、框架,而交际法强调的是语言的实际运用。语法翻译法可以弥补交际法在语法和阅读方面的不足,交际法反过来可以弥补语法翻译法在语言的运用能力的不足。因此,把传统语法翻译法融入交际英语课堂,将语法翻译法与交际教学法结合是新时代外语教学的必然要求。如何有效地将语法翻译法融入交际英语课堂呢?

1.语法翻译法融入交际英语课堂的程度要根据学生认知阶段的不同而选定。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应避免过多笼统规则的讲解,以交际法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勇于用英语与同学交往,在这一阶段语法翻译法处于辅助地位;在英语学习的中级阶段,教师可将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运用传统法和交际法;而在英语学习的更高级阶段,英语课堂可偏向应语法翻译法法为主,以交际法为辅,鼓励学生大量进行阅读,使自己的英语水平往更高层次发展。

2.语法翻译法融入交际英语课堂要注意扬长避短,真正做到语法翻译法的融入可以起到增光添彩的作用。彻底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现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灌输词汇语法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创造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并且放弃以往阅读、听力、口语等课程各立门户和单独开设的做法,采取一课多型、相互渗透的新模式。

四、结论

在外语教学中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完美无缺的,虽然传统语法翻译法在很多方面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但是从其特点优势、及其与交际法之间的互补性可以看出,语法翻译法还是有其存在的价值,并不是一无是处,将其有效融入交际英语课堂还能为其增光添彩――不仅可以满足习惯和依赖语法翻译法的学生系统学习英语知识的需求,而且可以实现学生英语向更深层次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范振东.语法翻译法与交际法的对比研究[J].人文社科,2012.

[2]牛涛.交际教学法与语法翻译法的比较及在中国高校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

[3]王才仁.语言教学的流派[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语法翻译教学法范文9

    论文关键词:语法翻译 交际法

    论文摘要:提出用语法翻译与交际并重的方法来提高外语教学效果.认为由于年龄差异将产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的不同.在外语教学中,成人教学与儿童教学应有所不同。

    从中世纪的欧洲人学希腊文和拉丁文所产生语法翻译法起,在外语教学方法上已经历了语法翻译法(脚mmar一ranslationmethod)、直接法(directme小od)、听说法(theaudio一lin只ualmethod)、认知法(theeo即itiveapproach)、交际法(theeommunieativeapproach)、功能法(thefunctional即讲oach)的演变。在现阶段笔者认为,高校的外语教学应从语法翻译和交际法两项入手,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语法翻译法是用本族语讲解,强调语法的作用,强调对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记忆和背诵,侧重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其长处在于利用文法和学生的理解力着重阅读,着重使用原文,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笔者认为这是比较适合有思考力的外语学习,者的方法。丹麦语言学家OttoJes沐rson在他的《为什么母语学得这么好》的文章中曾对学语言的婴幼儿和成人作了一番比较研究,得出的结果是:在孩子这方面无论孩子有多愚笨,对语言都有一个完全的掌握,而在成人那方面,无论成人在其它方面的天赋有多高,大多数情况下,对语言的掌握,都是漏洞百出而且不正确的。如果从这个结果看,我们似乎应采用直接法,也就是以口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强调模仿,主张用教儿童本族语的方法,模仿、反复练习,直到养成语音习惯。讲述中只用外语加手势、实物、图画等直观手法。但直接法恰恰忽略了人的理解力的不同,儿童语言和成人语言的不同。一个儿童头脑的“知识”含量是绝对比不得成人的,成人由于长期思考习惯的养成,已难以象儿童一样运用直接法,因此,针对成人的教学法与针对儿童的教学法不应相同。

    对于学外语的成人来讲,使阅读理解成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是一个更重要的目的,而语法翻译法恰恰给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研究空间。成人可以利用学到的语法知识,对原文进行深入的理解。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主谓宾的结构来分析一个较难理解的句子,这时候,就会发现面前的句子似乎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理解的难度减弱了。可是,我们光能理解是不够的,还要进行书面或口头形式的交流。因此,必须培养由汉语再翻译成外语的能力,才可以说对外语有了初步的掌握。应用语音学家H·G·Widdowson在谈到“语法”和“学会”时说:“对学习者而言,欲知晓语意,则应知晓语法在单词与语境之间所起的作用(what15erueialforleamerstoknow15气how脚nunarfunetionsinallianeewithwordsandeontextsfortheaehievementofmeaning)。”由此可见,语法翻译法忽视了语教学,忽视了语音和语调的教学,过分强调翻译而不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交际法产生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它主要是在社会语言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既要求语言形式和使用规则,还要求学会具体运用,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比如说新闻报导、广告、通知、表格、新闻广播、电话谈话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因此,交际法可以弥补语法翻译法所带来的口语练习方面的不足,我们也可以尽可能地利用直观教学带来的各种好处,列如: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所学与他们每日的活动息息相关。而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会在各种交际中的语音,知道怎样去说,说什么,这恰好迎合了J·A·Fishman等提出的社会语言学的任务“谁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对谁讲话(从小。SpeaksWhatla眼u眼etowhomandwhere)。”所谓交际能力正如MiehaelGanale在其文章((从交际能力到交际语言法(FromCommunieativeeompetenCEToeonununicativeLa雌u职eped眼。盯)》中所说,是“知识和技巧:在交际能力的运用过程中,知识指的是人们对语音和交际语音运用的其它层面的自觉和非自觉的认识;技巧指的是人们在真正的交流中对这种知识运用的程度有多高。”可见交际法的最终目标是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要以人们的知识积累作为基础。同时,我们在学习中还要分清语言和语言知识的内涵,语言内涵是指能够与不同语言的人进行简单的交流,那么你已经掌握了这种语言的某种法门;而语言知识则不同,语言知识是指系统的规则,这规则可以使一句话听起来语序正确,合乎这种语言的特点。因而,对大学生来讲,仅仅靠浅层次的交际是无法在语言的掌握和运用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的,只有掌握了包括语法翻译的语言知识,才能弄懂深层次的交际内容。

    综上所述,在外语教学中,应采取博采众长的态度,既让学生对语言能够流利地运用,使之成为有效的交际手段;又要让学生懂得语法翻译的知识,在不断的理解领悟中去体会语言的更深层次的作用。为此,教师在教授一、二年级学生时除了正常的教材,还应让他们多读些各个领域的原着,以适应不同语体的特点,这个阶段也是词汇量积累和扩大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是以语法翻译为基础的,其目的就是让他们尝试地进行部分运用;在三、四年级时可以利用视听手段让学生自发地学习在各种交际场合中的语言运用,提高听说能力,使其对语言的掌握从稳健中走向灵活。

    参考文献

    IH·G·稍ddowson.语言教学面面观.上海教育出版社

语法翻译教学法范文10

[关键词] 翻译课; 顺向教学; 逆向教学;模式创新。

翻译课是外语专业开设的一门主要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目前外语专业的毕业生,除少数从事语言、文学研究和外语教学工作之外,大多数都要从事文化科技交流、经济合作和对外贸易等领域的外语工作。较强的翻译能力是从事外语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翻译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就业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着眼于社会的需求,高等院校外语专业重视和加强翻译课的教学,无疑是实现对学生进行目标培养的重要保障。尤其是我院针对社会需求,专门设立了高级翻译专业,旨在培养合格的笔译人才。而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培养出翻译水平高、能力强的外语人才,更值得探讨。

1、翻译课教学现状及改革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院校在外语专业的低年级阶段不设专门的翻译课,有一部分学校大三阶段开设翻译课,一般开设一学年。但有一些院校大三年级翻译课也是空白,只在大四年级开设专门的翻译课。在这样短的学时内要完成一门必修课的教学,使教师难免顾此失彼,使学生在翻译课上收效甚微。鉴于翻译课对学生就业的必要性,我院从大一入学就设立了高级翻译班,重点培养现在社会紧缺的笔译人才。可见是必要的,及时的。要想培养出合格的翻译人才,首先我们就要重视课堂教学。教师必须集中精力研究新的教学教法,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创新。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

2、翻译课的“逆向全过程”教学法。

翻译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双语能力,其重点为比较语法和两种语言的基本特点及其在表达方式、习惯用语等方面的异同。我们的翻译专业是为培养翻译人才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即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翻译工作者,其重点为培养正确的翻译观和提高翻译能力。我们要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双语获取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又不排斥培养学生正确的翻译观,提高学生翻译外语、应用文等能力,使之最终能够成为比较合格的、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

目标明确了,就要有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法,把它叫做“逆向过程教学法”。即以逆向教学为出发点,从实用感官的陌生信号刺激开始,启动学生的好奇心并上升为求知欲。以过程教学为特色,让学生从被动的听变为主动地做,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具体的步骤应该如何实施呢?

2.1 课前作业,初次感受。翻译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实践。

因此,翻译课每周布置课外作业,以篇章翻译为主,内容由短到长、由易到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听为虚,手到为实。实际的翻译能力只能在不断的、经常的、具体的翻译实践中获得。因此,这就决定了翻译课的特点是“精讲多练,实践为主”。

不在实践的基础上讲授翻译技巧与方法,无异于“隔靴搔痒”。

2.2 对比讲解,分析纠错。教师的讲解内容是学生课前作业的问题点,以多种答案对比为主,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语法、文化、外汉语言差异等专业知识判断作业译文优劣。在对翻译作业的讲评中,教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同时充分发扬民主,对重点句子充分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的译文及课堂讨论中的评语以鼓励为主,同时有理有据地提出不足之处以利今后改进。收集各种典型的错误,组织开展讨论,分析这些错误原因,并提出改正方法。也可以提供各种译文,让学生分析、比较,讨论最佳译法,从而也接触到了比较翻译学的理论和方法。典型错误可能是学生在翻译中出现的,也可能是在书刊或其他媒体中出现的。通过讨论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学生中共同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同时这些需要在课上进行讲评或讨论的问题还必须能与我们准备向学生介绍的翻译理论和技巧有目的地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以保证达到预定的教学要求。[ hi138/Com]

2.3 课后验证,再次练习。再次验证练习就是对教师的讲解内容进行验证(验证的求知欲),教师通过作业讲评,讲授了必要的理论和技巧,但学生对所学的理论和技巧掌握的程度到底怎样,能否运用,还需要通过必要的练习来进行检验。因此,再次验证,安排学生再次进行一次练习是翻译课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对这次练习材料难易度的掌握,可以略深于初次接触时的练习材料,在练习过程中对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技巧要求也应高一些。练习最好当堂限时完成,以检验学生的翻译能力。教师可用符号标出学生哪些句子译得好,哪些译错或需要改进。也可以发下参考译文,让学生对照自己进行分析、比较,自行修改、提高。

2.4 学生总结,教师概括。自己总结出该节课内容的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切忌由教师一人作灌输式的讲演,应采取边讨论边总结的方法进行。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中好的译文或典型的错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评论,各抒己见,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介绍,也先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事实证明,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活,掌握得牢。

教师进行再次概括辅导,完成理论技巧的讲授。这样可使学生在动态、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翻译理论一般把翻译看成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而现代翻译理论则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翻译问题。要使学生认识到,翻译课绝不只是两种语言之间的变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文化意识,必须在总结课中注意从文化高度引导学生学习翻译理论与技巧,如文化的概念,与语言和翻译的关系等。

3、结束语。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翻译课也要注重创新和改革,改变传统的模式。翻译课“逆向全过程”教学模式,以直观性和实用性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调动学生自我学习意识,有效地缓解目前翻译课课时严重不足的问题。突出了翻译课的实用性,在课堂上完成翻译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突出实用又不偏废理论性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从教学开始就将学生摆在了中心位置,跨学科展开,把学习心理学巧妙地应用于教学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强调成就满足感教学,拉近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距离。切实现了教师为辅导,学生为主导的教改理念,当然一切教学手段和目的都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级笔译人才和复合型翻译人才,放眼其他国家的翻译教学,虽然没有统一的固定不变的模式,但找到一种效果最佳的模式才不失为明智之举。好的教学模式会大大提高课堂质量,进而提高翻译课的质量,有利于学生顺利通过翻译证的考试,并为将来的翻译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语法翻译教学法范文11

1、翻译课教学现状及改革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院校在外语专业的低年级阶段不设专门的翻译课,有一部分学校大三阶段开设翻译课,一般开设一学年。但有一些院校大三年级翻译课也是空白,只在大四年级开设专门的翻译课。在这样短的学时内要完成一门必修课的教学,使教师难免顾此失彼,使学生在翻译课上收效甚微。鉴于翻译课对学生就业的必要性,我院从大一入学就设立了高级翻译班,重点培养现在社会紧缺的笔译人才。可见是必要的,及时的。要想培养出合格的翻译人才,首先我们就要重视课堂教学。教师必须集中精力研究新的教学教法,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创新。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

2、翻译课的“逆向全过程”教学法

翻译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双语能力,其重点为比较语法和两种语言的基本特点及其在表达方式、习惯用语等方面的异同。我们的翻译专业是为培养翻译人才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即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翻译工作者,其重点为培养正确的翻译观和提高翻译能力。我们要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双语获取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又不排斥培养学生正确的翻译观,提高学生翻译外语、应用文等能力,使之最终能够成为比较合格的、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

目标明确了,就要有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法,把它叫做“逆向过程教学法”。即以逆向教学为出发点,从实用感官的陌生信号刺激开始,启动学生的好奇心并上升为求知欲。以过程教学为特色,让学生从被动的听变为主动地做,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具体的步骤应该如何实施呢?

2.1 课前作业,初次感受

翻译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实践。

因此,翻译课每周布置课外作业,以篇章翻译为主,内容由短到长、由易到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听为虚,手到为实。实际的翻译能力只能在不断的、经常的、具体的翻译实践中获得。因此,这就决定了翻译课的特点是“精讲多练,实践为主”。

不在实践的基础上讲授翻译技巧与方法,无异于“隔靴搔痒”。

2.2 对比讲解,分析纠错

教师的讲解内容是学生课前作业的问题点,以多种答案对比为主,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语法、文化、外汉语言差异等专业知识判断作业译文优劣。在对翻译作业的讲评中,教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同时充分发扬民主,对重点句子充分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的译文及课堂讨论中的评语以鼓励为主,同时有理有据地提出不足之处以利今后改进。收集各种典型的错误,组织开展讨论,分析这些错误原因,并提出改正方法。也可以提供各种译文,让学生分析、比较,讨论最佳译法,从而也接触到了比较翻译学的理论和方法。典型错误可能是学生在翻译中出现的,也可能是在书刊或其他媒体中出现的。通过讨论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学生中共同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同时这些需要在课上进行讲评或讨论的问题还必须能与我们准备向学生介绍的翻译理论和技巧有目的地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以保证达到预定的教学要求。

2.3 课后验证,再次练习

再次验证练习就是对教师的讲解内容进行验证(验证的求知欲),教师通过作业讲评,讲授了必要的理论和技巧,但学生对所学的理论和技巧掌握的程度到底怎样,能否运用,还需要通过必要的练习来进行检验。因此,再次验证,安排学生再次进行一次练习是翻译课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对这次练习材料难易度的掌握,可以略深于初次接触时的练习材料,在练习过程中对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技巧要求也应高一些。练习最好当堂限时完成,以检验学生的翻译能力。教师可用符号标出学生哪些句子译得好,哪些译错或需要改进。也可以发下参考译文,让学生对照自己进行分析、比较,自行修改、提高。

2.4 学生总结,教师概括

语法翻译教学法范文12

关键词: 科技英语 翻译标准 教学方法

引言

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合作交流不断增加,随着国内外在科技方面的协作与交流越来越频繁,大量先进技术引入国内,人们开始认识到科技英语翻译的重要性。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产品说明书,还有专业英语,如机械英语、计算机英语、医学英语、化学英语等,均属于科技文体。科技英语翻译在科技成果交流等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在传统的翻译教学中,无论是针对翻译标准、翻译策略的探讨,还是翻译教学中的翻译实训材料,基本都很少涉及科技英语,往往更加侧重文学翻译。这就导致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实践工作中从事科技英语翻译时,由于对科技英语特点及翻译技巧知之甚少,而出现错译、漏译、句子不通顺、表达不严谨等问题。科技英语翻译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水平,引导学生掌握翻译理论与技巧在科技文献翻译中的应用,避免学生毕业后与实际工作脱节。

一、科技英语语体特点

科技英语不同于文学文本,不以语言的艺术美为追求目标,它在遣词造句上讲究逻辑的条理性与思维的准确性。科技英语用词准确、简洁规范、陈述客观、结构严密、逻辑性强。其显著特点有:被动句多,名词化结构多,长句多。

长句的大量使用是科技英语的一个重要特点。科技英语在叙述上真实客观、思维严谨、逻辑完整。在事实推导过程中,为了完整说明理论的来龙去脉,往往采取一气呵成的方式陈述,这样,从句叠加的复杂句式结构在科技英语里极为普遍,修饰语的使用较频繁。并列结构、从属结构、倒装语序等是长句特点。因此,长句翻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译员要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拥有精准的专业知识,准确把握句子主干,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翻译出通顺精准的译文。

被动语态在科技英语文章中被广泛应用,是科技英语的另一个特征。科技论文很少使用人称描述某个客观事物,科技英语注重客观陈述、逻辑推理,避免表露个人感情,行为的执行者一般要隐身以避免主观臆断。这与文学作品的文体特征有很大区别。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是叙述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对于科技文体,文章内容、观点与思想才是读者关心的内容,行文的客观性与可信度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被动语态普遍应用于科技英语中。更重要的是,科技文献强调研究成果、客观理论、科学规律,引导读者把注意力投放在科技现象与过程上,而不是偏向于介绍发明者。

科技文章结构严密、用词简洁、数据精确、表达确切。由于其专业性强,逻辑严密,表达明晰,因此对译员的要求非常高。译员应该把握信息的逻辑关系,提高译文的客观度,力求译文表达简练无误、流畅严谨,不随意改动数据。

二、科技英语翻译标准

在翻译界,“信、达、雅”是人们首先想到的翻译标准。对于科技文本的翻译,译者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翻译能力,还要把握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及科学研究前沿工作,把各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因此,译者要有扎实的英语阅读能力、丰富的科技知识,并进行长时间的训练,保证译文忠实于原文。

1.准确无误

译员应该对原文进行语言与专业分析,吃透原文,对译文内容不断推敲,确保译文简洁明晰、准确到位、忠实通顺,并与原文风格对应。原文与译文应该具有等价性,即信息是如实转换的,同时要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使信息无障碍地传递原文信息。

2.连贯通顺

英汉语言在词汇与结构上有较大差异,译员除了要把握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句式结构、语法规则等方面的差异外,还要具备科技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及快速的逻辑思维能力。译者要把握科技英语表达特点,注重逻辑缜密,使译文具备极强的说服力。译文上下衔接应流畅通顺,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

3.科学规范

科技英语专业性强、简练无误、客观真实。科学规范的术语表达可以提高译文的质量与可信度。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不同于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再创造,译员不能天马行空地自由翻译,也不能发挥主观想象,而应该用心钻研,熟悉科技英语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用词规范。

三、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信息与文献资料的频繁交流,科技翻译工作的重要性日渐突出,这就对大学翻译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很多高校英语专业都开设了科技英语翻译课程,但由于教师基本都是文科出身,对科技知识了解不足,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社会对翻译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必须能够胜任科学资料、合同与技术会谈等的翻译工作,由此看来,学校科技翻译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

1.教学内容改革

加强与理工科专业的教学合作,邀请理工科专业教师任教,传授科技专业知识,同时为老师提供机会,进行相关科技专业的学习与培训。教材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首先利用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使用难度稍大的专业论文增加学生的科技专业知识。

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应用于翻译训练中。教师实施任务教学法,让学生进行分组翻译训练,在团队合作中相互学习与切磋,完成任务后,进行小组互评。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提高对科技英语翻译的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国际会议与报告讲座,积极参加翻译公司的实习,负责一定量的科技翻译工作,尽量为学生创造实践翻译机会与环境,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2.逻辑思维训练

为了透彻清晰地表达事物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科技文章里的长句频繁出现。翻译专业学生多为文科生,思维方式趋于感性。因此,在翻译训练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开始学习阶段,引导学生讲评译文,相互讨论,推导句子、段落、文章的层次与逻辑关系,在合作与相互帮助中,让学生进行思维的引申和发挥。这一方法既可以让学生在枯燥乏味的专业词汇中感受到乐趣与意义,又可以让学生逐渐习惯理性与逻辑思维。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在不断训练与强化中得到提高。

3.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由于具有信息量大、图文并茂、教学效率高等特点而深受教师欢迎。网络技术的应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可迅速了解和掌握科技讯息与前沿资讯。同时,学生利用网络快速查找相关资源,了解专业词汇的意义,熟悉科技英语句式结构特点,拓宽知识面,提高翻译综合素质。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英语翻译程度与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身水平的科技英语翻译资料,在网上与同学进行课下心得交流。教师也可在线回答学生问题,监控学生学习进度与质量,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在线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可通过网上不同层次的翻译训练,进行自我评价和检测,充分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

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双语基础,还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深度与广度的科技专业领域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深入理解和吃透原文,按照汉语表达习惯,准确无误地对原文进行翻译。教师应把握科技英语特点与翻译标准,注重学生逻辑性的培养,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应用任务型教学法和网络学习,提高学生在实践工作中的素质与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赵萱,郑仰成.科技英语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郑仰成.电力科技英语翻译方法与技巧[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3]郑春苗.中西文化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