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

时间:2023-04-10 11:04:10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范文1

[关键词] 创新券,科技服务机构,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9-66-3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InnovationVoucher

创新券是指政府用财政资金设计的一定形式的权益凭证,由创新需求的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提出申请,管理部门向其发放,用于向科技服务机构购买科技创新服务,服务完成后科技服务机构凭创新券及相关材料到财政部门兑现。创新券政策是以中小企业创新需求为基础的一项政府创新投入政策,是政府科技公共服务的一项模式创新,是政府购买服务和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创新的有机结合。

1 创新券设立的意义

随着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在神州大地上激流涌动。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鼓励大众创业者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市场、打造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1]。9月23日,国务院了《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53号),这是继《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5〕9号)又一重大政策推动创新创业国家工程。总理说:“创新不单是技术创新,更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中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本身就是规模宏大的创新行动,今后创新发展的巨大潜能仍然蕴藏在制度变革之中。打破一切体制机制的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2]”。创新券的设立就是为万众创新提供剂,疏通创业者与科技公共服务机构之间管道,同时,创新券本身也是科技机制的创新,创新券是一种科技资金使用模式的创新,改变了现有以项目为主导的科技资金使用模式,凸显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低门槛、普惠式方式向企业发放创新券,由创新主体自主选择科技服务机构进行购买所需的创新产品,有利于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

2 创新券设立的原则

2.1 普惠制原则。原有科技研究经费基本以项目的形式资助给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很容易被忽视,许多创新项目因为缺少资金而夭折,而创新券的显著特征就是普惠制,只要创新创业主体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就可以申领使用创新券,有利于激发社会创新动力。

2.2 低门槛原则。支持对象为广大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对企业申请要求体现低门槛,对初创企业基础条件薄弱,资金缺乏,通过创新券可以直接获得政府科技创新支持。

2.3 广适性原则。创新券不同于一般的项目资金,在使用范围上十分广,既可以用于中小企业的技术咨询、技术合作、检测检验,也可以用于专利申请、咨询培训、成果购买及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等,全面提升中小企业能力。

2.4 配套性原则。创新券设计时一般均要求企业在使用时配套一定比例的创新资金,这有利于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政府资金起到牵引、撬动作用,以引导性为主的方式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和成果转化,促使企业合理高效使用创新券,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2.5 整合性原则。首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降低创业创新成本,科技部门提供的创新券,支持他们的创业创新。其次,有助于提升科技服务机构服务能力,科研机构的部分仪器设备价值很高,没必要每家企业都买,通过资源整合,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充分发挥科技服务机构的人才优势和硬件资源优质。

3 创新券按功能来分的主要种类

3.1 通用普通型。面向所有创新券可使用的技术领域,不指定特定科技服务的提供者,创新创业主体根据创新活动所需进行独立使用,创新券一定时间内有效。

3.2 技术合作型。企业事先与科技服务提供机构有合作意向,这类创新券属专项经费后补助的改良,可以通过规定渠道来申请,专项使用。

3.3 专项资助型。政府部门根据科技、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特定的技术领域设立。此类型具有定点性,针对性,临时性特征。

3.4 扩展创新型。主要侧重于创新主体软实力建设的创新能力方面,更多侧重于科技金融服务、科技咨询、经济、法律事务等间接服务用科技创新服务。

4.创新券在使用中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创新券工作各地仅仅刚开始试水,实施经验尚不足。创新券确实能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支付能力,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为中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接收科技服务机构不足,创新券使用面比较狭窄,企业往往有钱花不出去,创新券申领预算和兑换结算差距很大,一方面属于科技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区域内科技服务机构能提供的科技服务有限,创新券一般又不支持跨区域使用。二是创新券设计的突破性不够,使用范围较多的还是传统的科技项目资助方式的变异,缺乏新经济条件下企业需求的应用范围突破,同时部门间协调不足,创新券的使用范围和现有科技经费使用有一定政策冲突。三是创新券的运行管理系统和机制尚不完善,部分地区还采用纸质券形式或者仅仅是使用后补助方式,创新券的使用很不方便,财政预算与使用兑现差异很大。

5 对我国推广创新券政策的建议

5.1 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

创新券实施的效果与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密切相关。创新券的实施国外虽然已有相对成熟的经验,国内一些城市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我国中小企业群体大、行业区域差异明显,需要进行多样化的设计,结合各地方科技、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就创新券资金来源、发放对象、支持方式、资助额度、创新券形式、发放与兑换等问题提出科学系统方案,并建立诚信体系和监督机制,确保政策顺利实施。

5.2 注重提升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科技服务机构作为科技服务产品的提供者和创新券的接收者,是创新券实现支持科技创新活动成效的基础。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各类科技中介服务组织,拥有众多的科技人才队伍,通过提升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一方面可以为创新券提供优质的科技服务“产品”,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在使用创新券购买技术服务的过程中,将有效带动研发、设计、咨询等的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创新券设计的主旨就是购买科技服务。创新券可积极引入科技中介服务组织,能提高运营效率,进一步发挥科技服务业在科技活动中的作用。创新券依托已建成的科技资源服务体系,积极引入科技中介服务组织,通过服务专业服务机构和企业用户,这些中介机构给不同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创新券使用支持,在申请和使用过程中提供协助,帮助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同科研机构建立联络,改变其一切都要自己动手的现状,并通过不断引导和培育等工作,形成科技创新依托科技资源的良好生态环境。通过创新券政策的持续执行,逐步覆盖更多区域、更多领域的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并推进更多的科技组织对外开放,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科技创新的氛围,支持企业的创新活动和创新创业团队建设,提高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5.3 重视需求为导向的多样化创新券设立。

创新券应根据不同使用类别和各地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创新券设计宜为“通用券”和“组合券”。“通用券”指专门提供单个企业或创新创业团队申请的小额度创新券,使用范围广、使用灵活;“组合券”根据企业成长阶段和科技创新的需要,针对不同用途设定的大额度专项券。如天津滨海新区设定创新券的6个用于不同方向创新服务包。小额度创新券最好要求企业少配套或不配套,组合券根据用途进行一定比例的配套。同时创新券与其他科技经费资助项目分工明确并衔接到位。既能满足中小微企业创新需求,又能在企业成长壮大后能有其他科技经费支持企业创新。

5.4 扩大创新券使用范围。

国内创新券使用范围设计上主要侧重于研发设计、检测检验、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较多的属于传统科技服务的范畴,随着新经济的发展,创新券的使用覆盖面要广、使用范围要创新、有突破,应尽可能涵盖到不同的创新活动上。发达国家的创新券不仅支持设计"产品开发"内部技术转移,还支持创新管理"商业流程塑造和市场研究等。如爱尔兰创新券支持范围包括:新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创新管理专门训练、新的商业模式策划、新服务交付和客户界面、新服务开发、新研究或生产过程改善、创新或技术审核、试验测试、测量等[3]。

创新券应用范围应涵盖科技研发设计、科技企业孵化、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特别是创新能力提升服务应该拓展外延,包括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咨询、法律经济专项等领域,让创新券能发得出,用得上,真正成为初创型企业科技创新的加油机。解决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先期研发资金不足问题。

5.5 构建创新券服务平台。

创新券工作流程要基于信息化系统以提供便捷服务为核心要素设计,创新券服务平台是创新券实行电子券形式的基础,创新券使用和管理的信息枢纽。创新券从计划、申请、审核、发放、评估、支付、兑现、统计、信用管理等流程均通过服务平台实现全过程管理,所有数据均做到可见、可用、可追溯。提高了创新券运营的透明度和公平性[4]。所涉及的资金确认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广泛的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者开展科研活动的成本进行确认,并针对所产生的科研成本进行财政补贴。创新券使用者可以通过服务平台查询、在线预约开放共享的科研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和技术服务。通过服务平台规范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科研院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服务机构在创新券服务平台公开服务内容、收费标准、联系信息,推动科技服务机构的标准化服务。

5.6 完善创新券管理办法。

从国内外实践来看,推行创新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大学等多个主体,资金、人才、创新成果、政策等多种要素相互交叉。因此,需要创新券主管部门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职能,重视科技、财政、教育等相关管理部门组织协调,不仅做好创新券与原有科技经费支持政策的相互衔接配合,同时要加大宣传和指导作用,提高创新券的使用率和使用质量。

创新券管理办法的制定,主要是通过制度明确创新券资金来源、支持对象、适用范围、使用流程等,从设立之初就做好规范,有利于创新券有效实施。通过制度鼓励中小微企业积极共享使用科技创新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为中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5.7 加强创新券使用指导,保证创新券有效利用。

创新券管理部门要强化监管机制,优化诚信体系建设。创新券服务平台信息系统将记录创新券从申请、使用预约、支付、兑换、评价等运行的各个环节,作为企业、创新创业团队和各类服务机构的信用记录,并设立组织评价制度,对创新券运营过程中非诚信行为和机构实时进行监督,并及时加以提醒和整改。

建立三级监督机制:其一,资格监督――中小微企业申请时原件审验。创新创业团队由创新创业综合体、众创空间、孵化器等推荐时资格监督.其二,使用监督――符合条件的服务机构公示服务内容,在使用时指导使用者正确使用创新创业券,一次性使用超过一定额度的大额单在使用时进行备案。其三, 验证监督――管理机构通过用收双方复验、电话抽查,实地调研等方式验证性监督。

创新券基于社会信用体系下一种授信科技服务工程,在支付、服务、兑换等各个方面其价值实现是以社会信用体系为基础,利用信用体系的记忆功能、预警功能、揭示功能,通过透明且有约束效应的管理机制和科技手段,强化诚信机制和监督效果,在提供合作方相互选择机会的同时,对一切非诚信行为产生较好的约束和震慑作用。

参考文献:

[1] 万钢.以改革思维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N].光明日报,2015-3-26.

[2] 万众创新潮涌荆楚释放万千草根创新活力[OL].新华网,2015-3-8.

[3] 曹爱红,伊彤,李功越.关于北京市实施创新券制度的思考[J].商业时代,2013(12).

Yang Yong

(Zhe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Zhengzhou Henan 4500000)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范文2

1.1主要问题

1.1.1人才短缺矛盾十分突出。笔者于2014年对贵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贵阳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27家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数据显示,贵阳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短缺矛盾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第一,高层次人才依然十分紧缺。27家企业共有员工2375人中,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3人,省、市科技创新人才7人,博士23人,高级职称114人。第二,中级专业技术员、掌握技术的熟练工以及懂市场的营销专员严重不足。第三,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仅2013-2014年,27家企业人才外流79人,其中研发人员外流共49人。

1.1.2科技创新资金严重不足。调研结果显示,贵阳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企业自身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少;政府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面窄、经费少;企业科技创新基金来源渠道单一;金融、投资机构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信心不足。

1.1.3科技创新信息渠道不畅。工信委、科技局、商务局、财政局、人社局以及各开发区管委会等都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直接管理、服务部门。中小企业要从众多的部门中了解和掌握政府支持中小企业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相关政策较为困难。调研数据显示,贵阳市中小企业对国家、省市出台科技创新政策了解程度,“非常了解”的仅7.7%,“比较了解”的占30.8%,“基本了解”的占53.8%,有7.7%的“不了解”。

1.1.4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不健全。贵阳市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政府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措施较少;企业对员工从事科技创新的激励不重视。调查的27家企业中,获得“科技成果奖”的占了50%,获得“收益分红”和“岗位技能工资”的占45%,获得“科技项目承包奖励”的占20%,采用“技术入股奖励”不到10%,没有任何激励措施的企业占11%。

1.1.5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大。贵阳市中小企业对自身知识产权保护难主要体现在企业自身没有申请商标、专利或版权等;核心人员流动,导致核心技术流失;维权周期长,成本高。

1.1.6扶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执行不到位。第一,政策受益面相对较小。调研数据显示,在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上,27家企业中仅11家享受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上,27家企业仅15家获“专项资金支持或财政补贴”支持,6家获“减免部分税款”支持,2家获“人才引进与培养”支持;第二,科技人才后续服务力度小。27家企业仅7家获“技术经纪人培训、咨询服务”,有4家获“引进外地高层次人才的服务”,有1家获“科技人才评估服务”,有11家企业没有得到任何服务;第三,由于政策制定与执行部门较多,在具体执行时存在职能部门推诿,不落实现象。

1.1.7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目前贵阳市仅有《贵阳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创新绩效的量化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1.2主要原因

1.2.1政府层面的原因。①政府行政干预手段依然存在。由于政府行政干预手段依然存在,如存在定指标,下任务的现象,在人才引进政策上“重引进、轻服务”、“重外地人才、轻本地人才”,在技术创新项目资助上的不平等性,均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②政府的服务意识不强,协调功能弱。政府的一些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很多工作流于形式。部门间各自为政、政府的多头管理现象较为严重,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③政府制定政策的缺位。政府在人才引进政策的制定上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政府比较注重高端人才引进,而中小企业不仅需要高端人才,更需要大量中、初级人才。企业急需的中级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熟练工却得不到人才引进政策的支持。

1.2.2企业层面的原因。①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中小企业对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优惠政策达不到其期望的待遇,同时,企业给员工个人的发展空间不足,福利待遇没有跟上,员工稳定性较差,使企业科技研发缺乏核心领军人物,团队研发能力较弱。加上企业负责人对企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对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以及激励机制对调动员工工作效率的作用认识不足,最终导致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不足。②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手段单一。中小企业技术研发平台相对较少;政府、高校、研究所的研发机构相互独立,资源共享少;产学研合作不到位,即使实施了产学研项目,很多企业在实施产学研合作时舍近求远,缺乏与本地高校的合作,产学研的成本较高,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有限。③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第一,现行政策使得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不像大型企业那样具备发行债券、股票上市等融资手段。第二,政府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的支持力度远不及对大型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第三,银行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缺乏信心以及长期以来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歧视,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比贷款给大型企业要承担更大的风险。第四,政府虽有科技创新基金,但是,有限的创新基金难以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④中小企业维权意识弱。中小企业对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较弱。企业的科技创新往往依赖某几个核心技术人员,一旦核心人员离开企业,技术就会流失,企业的研发就没有保障;多数中小企业因对专利、商标的申报时间、费用和申报流程不熟悉而选择放弃;在中国的法律框架下,不少企业也因为高额的维权成本放弃维权。

2推进贵阳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对策

2.1优化人才培养与引进措施,完善人才社会保障体系

2.1.1制定特别人才引进计划。①制定企业年度紧缺人才特别引进政策,完善人才引进配套措施。第一,建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制定企业年度紧缺人才引进计划。由市(区)财政、科技创新专项基金、中小企业三方共同出资,建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鼓励院士、长江学者、入选者等作为兼职人员来企工作,对企业紧缺人才实施特别引进政策。第二,完善人才引进的配套政策,稳定引进人才。制定贵阳市紧缺人才特别引进计划配套实施方案,该方案包括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入学以及个人职称等问题的实施细则,同时在住房、职称评定、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优惠。②通过间接的人才引进战略,建立贵阳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库。制定间接人才引进考核方案,考核入围的考生,一律进入贵阳市中小企业人才库,档案由贵阳市人才市场免费保管,先进入指定中小企业工作1-2年,工作期满,考核优秀的,可享受当年贵阳市的特别人才引进计划的优惠政策。如参加当年的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招考,给予加分的政策照顾。如考核不合格,签订合同失效,考生须重新择业。

2.1.2发挥本土人才优势,服务中小企业。①鼓励本土人才供职于中小企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大型企业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到中小企业去工作或兼职,特别是到民营中小企业去工作或自主创业。②制定贵阳市人才绿卡服务计划。在保障贵阳市人才绿卡持有人获得相应待遇的同时,制定贵阳市人才绿卡持有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要求取得贵阳市人才绿卡的高级人才必须到中小企业从事科技研发或管理指导工作,并将其工作绩效作为其评职和晋级的主要指标,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③实施科技特派员计划。配合贵州省实施的科技特派员计划,建立贵阳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专家咨询组,制定中小企业科技咨询以及科技创新指导的工作计划,定期开展企业科技创新指导与咨询工作,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进行诊断,以提高科技创新成功率。

2.1.3借助优势平台,培养储备人才。借助市属高校良好的办学条件,建立示范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中小企业员工提供岗位、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培训;申报贵阳市SIYB创业培训基地,既可将市属高校学生纳入GYB、SYB培训范围,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储备,也可为全市有创业意愿的人员提供SYB培训。

2.2加快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建设,拓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融资渠道

2.2.1强化政策支持。制定贵阳市中小企业地方债券发行及管理条例,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发行地方债券。设立贵阳市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制定贵阳市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管理办法,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资助。借鉴贵阳银行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的成功经验,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其他银行,进驻产业园区,建立以金融与科技两要素高度融合的一体化、专业化的渠道和平台。

2.2.2完善科技创新信用担保体系。①建立各类信用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服务。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注入,鼓励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和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为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提供贷款担保;通过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引导社会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②建立贷款担保补偿机制。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补偿机制,对担保机构当年形成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损失,在追索程序终结后,给予适当补偿。

2.2.3选点试行“创新券”计划。在贵阳市选点,发行“创新券”。具体由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市新兴产业引导资金、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以及县区财政配套资金等转化为“有价证券”即“创新券”,以无偿资助形式向企业发放,其中创新券的发放要求企业按不低于四分之一的比例进行资金配套,且创新券使用的有效期不超过2年,逾期不可兑现。

2.3加快多层次的科技创新联盟,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2.3.1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与高校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平台,借助高校的科研优势,建成一批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共同研制创新产品,实现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借助企业平台,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探索“人才培养前置化”模式,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项目考评办法,对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考核,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纳入考核范围。

2.3.2进一步加快和完善孵化器建设。进一步完善已建成的部级综合孵化器贵阳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部级行业孵化器贵阳火炬软件园、省级综合孵化器贵阳科技大厦、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等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孵化器的作用,不断强化孵化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投融资平台等为重点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提高创新效率,打造创新集群。

2.3.3建立企业间的技术创新联盟。借助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贵阳合作站,011、061、083三大民基地优势,以优势产业为龙头,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积极构建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共性技术平台,形成中小企业间、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间的技术创新联盟;为集群内的各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技术发展、产品检测服务、加强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协作与互动。鼓励中小企业主动出击,积极寻找优势平台,与之建立合作研发机构,实施科技创新策略。

2.4建立科技创新评价机制,实施科技创新奖励

2.4.1建立科技创新能力和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定期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经费使用情况及效率进行评价,制定奖励、补偿以及处罚措施,对于人为因素造成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失误的,除追回已投资经费外,还应对该企业进行相应的处罚,取消今后创新项目申报资格。制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以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财务效益为定量评价指标。

2.4.2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建立科技创新的物资与精神激励措施。鼓励个人、高校、科研所和企业设立科技型公司、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对申报成功的,经认定,给予奖励和运营经费补贴,允许将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参与投资;鼓励创建新型研发机构和研发基地,对新开办的研发机构和研发基地给予一定的开办经费补贴,对于技术创新联盟,给予研发经费补贴;对企业研发的新产品,经鉴定后给予免税减免优惠政策;对于知识产权“零”突破企业首件发明专利给予个人奖励;通过股权方式,奖励科技型领军人才和团队。

2.5优化服务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服务

2.5.1强化政府的执行力,服务科技创新。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政府主管部门及时在部门网站上公布国家、地方政府有关扶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并做好相应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不要等企业来索要政策,而是政府送政策到企业。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主管部门多,发文部门多,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各部门科技创新经费分散,有些政策企业不知道找哪个部门落实。政府应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明确部门职责,协调部门关系,构建和谐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范文3

【关键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风险青海藏区

青海是除以外全国最大的藏族聚居区,藏区总面积69.6万平方公里,占青海全省总面积的96.6%;人口181.85万,占青海全省总人口的32.8%。青海藏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但是,青海藏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又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特点

科技创新意识缺乏。青海藏区中小企业起步较晚,许多中小企业是由传统的民族手工业发展而来,属于传统型中小企业,所处行业及生产产品对技术需求不是很大,科技创新压力较小,缺乏科技创新意识。据调查:已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企业其科技创新动力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和竞争压力。

在对有助于企业创新成功的因素调查中,“厂级领导的作用”在重要性排序中排在第二,说明厂级领导的作用是决定企业创新成功与否的关键。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管理者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惧怕科技创新风险,害怕失败,求稳怕乱,图个安稳日子;部分中小企业小富即安,不谋做大做强,不注重创新,科技创新的主动性较差。

科技创新水平不均衡。青海藏区中小企业分布在青海省6个藏族自治州。由于各州自然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生产总值最高的海西州为273.11亿元,占全省的28.4%,最低的玉树州只有12.66亿元,占全省的1.3%,相差20余倍;人均GDP最高的海西州为62583元,与最低果洛州7391元相差8倍有余。同时地理位置、交通运输等条件不同,使得青海藏区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及规模也不相同,科技创新水平差异较大。

科技创新模式多样化。科技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采用的相对稳定的一般创新行为倾向和样式。根据科技创新方法分为自主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①。中小企业应根据企业性质及企业所处的发展时期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模式,降低风险,获取收益。据调查:青海藏区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模式选择中52.80%的企业选择了自主创新,29.85%的企业选择模仿创新,17.35%的企业选择了合作创新。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困难较大。青海省目前共有研究与开发机构49个,其中有40个集中在西宁市及海东地区,青海藏区只有9个(其中海北州2个,黄南州2个,海南州1个,果洛州1个,海西州3个),占22.5%②。青海省仅有的8所普通高等学校均在省府西宁市。这对地处偏远的藏区中小企业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产学研合作的困难程度。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够完善。据对青海藏区中小企业2006~2008年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采取的措施调查:38.7%的企业只是进行了企业技术秘密内部保护;只有13.7%的企业申请了专利,31.8%的企业注册了商标。由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强,创新企业的一些科技创新成果不能得到很好保护,被别的企业或个人“搭便车”,挫伤其创新积极性,影响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

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风险类型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但科技创新受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风险较大。科技创新风险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科技创新项目的难度与复杂性以及创新者自身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的科技创新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其后果③。理论上讲,科技创新是具有创造性的过程,整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有风险存在。

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技术方面的因素及其变化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创新失败的可能性。青海藏区经济发展滞后,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技术力量弱等特点,使得技术风险在所难免。一方面由于技术基础薄弱,技术积累不足,缺乏相应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能够达到预期的创新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对引进技术的有用性和先进性不能正确评价,无法产生预期收益;对引进技术不能消化、吸收及进一步创新、开发,导致低水平重复引进④。同时,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相应的科技创新成果保护措施,致使科技创新成果以公开或隐蔽的方式流向企业外部。所有这些都可能引起技术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青海藏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而当地国民素质较低,因此青海藏区中小企业职工素质普遍较低,尤其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更为缺乏。据调查:青海藏区中小企业中本科以上学历的职工只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8.20%;企业科研人员只占到总人数的7.46%,科研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只占科研人员的47.70%,甚至有许多企业就没有专门的科研人员。科技创新活动离不开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缺乏势必给科技创新带来不确定性,并可能成为风险。

资金风险。青海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中小企业科技资金的投入力度不大,青海藏区科技资金投入更是严重不足。青海藏区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由2007年的0.39%(最高海南州0.50%,最低黄南州0.22%)增加到2008年的0.44%(最高果洛州0.74%,最低黄南州0.18%),但远低于青海省的1.09%。总体来说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总额少、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低,且不稳定。由于财政科技投入严重不足,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主要以自筹和银行贷款为主。由于中小企业自有资金规模小,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又比较困难,因此青海藏区中小企业资金缺乏,很难保证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影响科技创新活动的正常进行,形成风险。

市场风险。市场是企业科技创新的起点和终点。企业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从而可以选择适合市场需要的科技创新项目,通过加强管理,取得创新成果,最终满足市场需求,获取科技创新收益。但由于青海藏区中小企业地处偏僻,非常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使得企业很难及时、准确地收集到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变化,科技创新盲目性较大;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市场信息,创新成果也很难推向市场获取收益,风险较大。

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风险防范对策

技术风险的防范对策。培育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技术积累;在科技创新项目的引进上尽量选择与企业自身能力相匹配的项目;同时回避风险较高的科技创新项目。加强产学研合作,主动寻求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由它们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解决企业技术难题,降低企业创新风险;同时积极与其他企业合作,联合攻关,减少研发风险。实施科技创新多元化策略,选择合适的科技创新项目进行组合,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建立相应的科技创新风险预警系统,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频率;同时建立“科技创新风险基金”,增强风险承受能力,减少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程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通过申请专利权、注册商标权及技术保密等措施切实保护企业科技创新成果。

人力资源风险的防范对策。积极加强人才引进,通过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招聘高校毕业生及各种高素质的人才到企业工作。注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素质;同时加强“科研团队”的组建和培养。改革用人机制,“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引进“候鸟型”高素质科技人才;同时,聘请本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到企业做顾问或者咨询人员。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留住人才。

资金风险的防范对策。积极争取政府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确定适合自身状况的融资途径,寻求和利用外部资金。转移科技创新项目的投资风险,如向保险公司投保或吸收风险投资。

市场风险的防范对策。加强市场调查,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及时掌握市场信息,通过了解、分析,发现市场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抓住市场机遇,使科技创新活动“有的放矢”。加强与同行的技术协作,与用户建立密切联系,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加强市场营销,组建“营销团队”,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注重营销沟通,使科技创新成果能快速推向市场并迅速转化为企业利益。(作者为青海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本文系青海省社科规划项目《青海藏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09008)

注释

①林迎星:《自主创新与区域建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第279页。

②青海省科学技术厅:《青海科技统计数据(2008)》。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范文4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较弱

科技型中小企业倾向模仿式的再次创新,这就造成企业内部研发能力持续疲软的状态,也让企业陷入了“技术引进――技术落后――技术再引进”这样的怪圈,从而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很难找到合适的发展环境与机遇;而且在知识与信息的收集、处理、保存等方面的能力较弱,使得创新产品与市场不相适应,进一步造成创新效率变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的结果。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源基础薄弱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受到企业内外部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人力、物力、财力等创新资源基础相对薄弱,并且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支持方面仍有待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只依靠自身较为薄弱的创新资源开展高成本的技术创新,如今很难

做到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以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模式亟需改变

创新模式正在由传统的封闭式的逐渐转向为互联网时代的开放式的。在这种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去吸收有利的资源而只是通过自身不断地积累是很难做到创新投入的持久。经济全球化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着不小的竞争压力,想要生存下来并且有一个好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往的创新模式亟需转变。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必要性

(一)适应外部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只关注内部资源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持续创新这种状态是困难的。若想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不断整合内外部资源以及不断得到有用知识是有效手段,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到外部寻找创新资源必不可少。开放式创新模式,不仅可以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与新兴技术以及科学和市场前沿接触机会,而且能增加对外界知识的了解,从而降低投资不确定性,可以更好地让其把握正确创新机会,提高它的外部竞争力。比如与技术标准机构合作,将技术标准转化为储备知识资源,能有效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想更好的成长必须要进行开放式创新。

(二)优化企业创新成本结构的必然选择

开放式创新一方面能够让企业以一种更为广泛的开放性渠道来取得外部有用资源,从而与内部创新资源进行协同合作,另一方面能够让企业将相关技术外包研发或出售,降低企业创新风险成本。比如通过与技术中介机构合作,能够减少科技交易费用与获取有效信息成本。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只通过内部有限资源实行高风险、高成本创新行为来顺应飞速变化的需求是越来越难,只有将其部分地交还给市场才能够为创新成本结构带来新的下调动力。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通过合作能将技术失败或淘汰的风险降低。

(三)破解“创新困境”的重要途径

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中,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创新平台等方式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帮助,形成自己的“智囊团”,为企业出谋划策和提供相应的支持。通过和消费者密切沟通能够帮助企业把握准确的市场需求从而改进或设计合适的产品;通过和供应商合作的方式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通过和界内其他科技型中小企业合作寻求战略联盟伙伴,实现在研发、生产与营销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以及能力互补等等。开放式创新为企业成功破解它的“创新困境”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可行性

(一)开放式创新已被实践证明为确实可行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内部研发,技术许可,网络合作,外部利用知识等方面较其他类型的中小型企业以及大型企业,特点更突出,偏向更明显,许多学者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了研究,开放式创新已被实践证明为确实可行的创新模式。开放式创新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已普遍存在,并且被实践证明为确实可行的创新模式(李文元,梅强和顾桂芳,2011;陈艳和范炳全,2013)。匮乏的资源和自身孱弱的实力,迫使企业去外部寻找能够进行补充的资源,促使它们加强和外界的联系与合作(Braun,A.,Mueller,E.,&Adelhelm,S.,et al.,2012)形成了促进开放的推力。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与开放式创新范式相匹配的群体(Salvador,E.,Montagna,F.,&Marcolin,F.,2013),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开放式创新,开放式创新理论也需要科技型中小企业。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的特质也牵引着其朝着开放式创新方向前行。

(二)“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开放式创新提供了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思维越来越宽泛,当今世界已然进入了大数据的时代,使得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广,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快。从“封闭式――半开放式(即产学研合作)――开放式”创新模式逐渐转变,开放式创新将成为主导模式。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开放式创新提供了条件,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愿意接受开放式创新并为之付诸行动。虽然开放式创新这种新模式有提高成本的风险,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开放式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趋势,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企业意识到如果不能与外界良好的联系沟通和合作共享,如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很可能会被淘汰。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仅要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并且要面临稀缺的知识、资金储备以及更多知识外泄带来的风险,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积极的开展联合研发,进行技术许可的意愿。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实施策略

(一)开放思维拥有开放意识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思维拥有开放意识,突破以往传统的创新思维是走向开放式创新之路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认识到:当今,创新资源和创新思想不可能全部内生,善于发现、将外部有用资源逐步内部化才是取得成功且做大做强的重要核心能力;创新活动受行业边界以及时空的界限等影响越来越小,以何种形式与选择何种创新源达到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将是决策的重心。在内部,从经营管理的众多方面仔细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创新需求;在外部,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及时有效的关注与之有联系的各个领域,来寻找创新机会以及可利用的各类创新源。

(二)开放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在开放的环境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强自身学习能力特别是技术方面的学习能力十分重要。技术能力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核心能力里面是最重要的,而技术学习与企业的创新绩效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中小企业技术能力偏弱是事实,但长期内若不能改变这种局面,企业就不可能有持续的生存发展空间。从长期来看,若是缺乏技术发展作支撑,各类创新活动成效就无法长久。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学会在开放创新的环境中寻求更多的学习渠道,尽可能地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培养起技术方面的人才队伍,特别是要学会多从外部知识源汲取各种所需的知识营养成分,在外部创新源流入或者和外部创新主体合作的过程中积累知识与经验。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范文5

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综观当今世界,中小企业已经是社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最新资料显示,在欧盟的1800万户企业中,雇员在2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有1792.4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新增产值的76.6%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还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资金短缺、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也逐步显现。提高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发展潜力,已是非常紧迫的问题。由于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在生存与发展环境以及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创新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其技术创新活动表现出一些独具的特点:

1.中小企业有着人员少、机制活、贴近市场、应变能力强等特点。大量的实践表明,众多的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最初都是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与科技创新有着必然的密切联系。由于中小企业有着人员少、机制活的优势,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化经营中,思想束缚少于大企业,其科技创新具有明显的贴近市场、应变能力强的特点。在中国,通过技术创新发展成为行业巨人的成功范例已屡见不鲜。如北大方正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已占到国内汉字印刷排版系统市场的80%以上。此外,在中国53个科技工业园区中,众多的民营高新科技中小企业活跃在“0孵化器”中,提供着高新科技产品和实用新型产品。

2.技术转移是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形式。大量的资料表明,小企业比大企业更适于进行技术转移活动,更容易它与外界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密切合作。在美国,在没有大学参与的R&D活动中,大、小企业R&D支出的回报率均只有14%,而在有大学参与的R&D活动中,R&D支出的回报率则分别约为30%和44%,表明中小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大学或研究机构提供的条件与合作。

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表现出较大企业更高的效率。我国中小企业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始终扮演着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力量的角色,成为推动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据统计,我国65%的发明专利是由中小企业获得的,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也同样如此。美国约50%~60%的科技进步发生在小企业身上,80%以上新开发的技术是中小企业来付诸生产。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应用型产品出口国,其中,出口额的60%是由中小企业取得的,而且这些中小企业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和产品。

4.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在很多行业占有重要地位。美国学者阿科(Acs ,Z.J .)专门对1982年创新最多的34个行业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其中14个行业中小企业占优,尤其在一些新兴产业(如计算机等) ,中小企业的优势更明显。几年前,以美国工程科学院凯瑞塞( Kressel ,H.) 博士为首的一个研究小组曾对先进显示和可视系统、可植入器具和外科医疗器械、软件、环境测试服务、网络服务和进网设备、室外运动用品6 个产业进行的调研表明,在其中3 个产业,小型高技术公司(包括小实验室) 几乎处于垄断地位,在余下3 个产业,小型高技术企业也占据着重要位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的消费市场(如室外运动用品) 里,中小企业往往是惟一的产品和技术的提供者。

尽管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有众多的优势,但由于受其自身规模的制约,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很多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来源不足。首先是市场资金来源不足。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较难获得贷款,我国的中小企业中,约有三分之二以上企业的创业资金主要是靠所有者本人的积蓄以及向朋友和家庭其他成员的借款。再次是政府资金支持不足。中小企业从政府所获得的支持与其贡献份额在很多方面都是不相称的。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新增产值的76.6%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占GDP的份额超过50%,而其所得到的政府资金支持约为30%左右。资金的缺乏,导致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不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低于1%,而日本企业研发投入一般相当于市场销售额的10%。

2.技术、人才、信息缺乏,自我开发能力较低。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在技术、人才、信息方面都处于劣势。而且由于自身开发能力有限,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得不借助于外来技术,通过技术转移等方式获得技术成果,但即使如此,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缺乏基本的技术人员,在技术转移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甚至在政府部门或有关组织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的情况下,一些中小企业仍然因为缺少能理解和接受这些技术支持的人力条件而难以利用。

3.技术创新风险大。由于规模限制,中小企业的产品品种和设计都难以适应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即使是已经生产出的新产品,由于投资规模不足或是由于技术力量不足,产品的可靠性和质量也常缺乏必要的保障,这些因素极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方面的活动空间。虽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回报率一般高于大企业,但风险往往也更多些。原因之一是中小企业很难同时从事多种途径的替代研究,以相互补充,降低风险;之二是由于中小企业很难将技术成果大规模推向市场,获得投资回报;之三是中小企业还常常承担大企业无法承担的风险,消费者和企业往往依靠中小企业去探索那些潜在的市场,当然这些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通常是较大的。

4.知识产权保护面临难题、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面临两个主要困难:一方面是中小企业不像大企业那样多用专利注册来保护其发明创造,原因是它们难以承担申请专利所需的较多成本,以及更担心技术秘密的泄露等;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知识产权纠纷所需的巨额诉讼费用。为鼓励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近几年国家及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税收政策、人才流动、政府采购等。但由于一些政策的实施会影响到当地财政收入,导致很多的政策没有得到落实。有时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宣传、执行得不够,有些企业根本不知道,有一些就是知道了,也因存在很多问题而无法受益。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范文6

摘要: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以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在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现状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著名学者芮明杰对管理创新的定义,提出了5点管理创新举措。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 在管理思想方面,由于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是技术人员出身,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理论的训练,因而不太精通经营管理之道;加上这类企业受规模和财力等条件的限制,几乎不能外聘到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经理人,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很容易陷入困境。

2. 在管理制度方面,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深受产权不清和制度不健全之苦。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主要靠自筹资金建立起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曾经为了寻求政治上的安全感和获得公平的经营环境和优惠的政策而纷纷挂靠国有或集体单位,造成产权不清并进而导致责权不明和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此外,相当一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会、分配、劳动人事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管理很不规范,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常处于混乱状态。

3. 在管理方式方法方面,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泰勒式”、“军队式”等管理方法。这类方法在企业成长的初期可能会有一定的成效,但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它们具有的先天性缺陷就逐渐显现出来了,成为发展的桎梏。

二、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措施

我国著名学者芮明杰认为,“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管理创新至少包括以下几种情况:“提出一种新的经营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基于这一观点,再结合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笔者认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管理创新。 2. 推动企业内部成员学习,探索建立学习型组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知识尤其有关技术、技能的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要求企业积极推动内部成员的学习行为,建立 “学习型组织”。从整体上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企业中所有或一部分人共享的知识,如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共有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另一部分是个体成员的知识储备,保留在成员的头脑中,并可以再分为两部分:与组织有关并直接为组织所用的部分以及潜在的难以被组织调动和利用的部分。因此,为了使组织中的知识尽可能多地被利用和发挥作用,企业可采取以下几种途径:(1)扩大共享的部分。具体有两种方法:一是将个人先进的经验、工作方法和观念等广泛推广宣传,使之上升为共识;二是借助信息沟通过程和决策过程把个别、零散的知识综合加工成为系统知识。(2)扩大个体成员储备的知识。这一途径是基于“分配比例不变而总体增大同样能增加各分配方利益”的原理。鼓励企业成员学习并为之创造条件是该途径的具体实施方法。(3)扩大个体成员知识储备中能为企业所用的部分。具体方法是借助有效的激励手段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改变个人对企业的态度和加大个体与企业的一体化程度。

3. 建立健全企业各项制度,实施规范的制度化管理。鉴于目前相当一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的仍是“家族式”、“泰勒式”管理方式,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通过逐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来实行制度化管理。其实质是以科学的制度规范作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其实施的前提是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完善的制度体系并承认这些制度规范的权威性;其优越性不仅体现在克服了以往管理方式的随机性、易变性、主观性等弱点,使管理具有了精确性、连续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而且由于制度化管理依靠的是一整套严密而科学的制度体系,从而充分发挥了管理的科学性。但是,由于纯粹的制度化管理只强调规律、科学和理性,在实施中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最好以制度化管理为基本手段,同时辅以文化管理等其他手段。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控制手段,它起作用的力量来源于人们对于归宿感和认同感的需要。具体而言,企业文化是通过一套价值标准来规范成员行为的,由于惧怕受到其他成员的孤立和谴责等惩罚,企业成员会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企业的价值观。这就使得依靠企业文化进行管理可以弥补纯粹的制度化管理的不足,实现制度化与人性化的平衡,从而达到理想的管理绩效。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一方面要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找到为大多数人普遍珍视的、适应企业管理需要的基本价值观,并将其与时代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注意中西文化的交汇与兼容,最终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将其用作一种有效管理手段。 5. 实施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针对产权不清这一难题,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加快企业制度改革步伐,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指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即治理结构)、管理制度(如:财会制度、分配制度、劳动人事制度等)以及企业的各种制度环境(如社会保障制度、政府职能的转换等)的统称。其中,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是企业制度的核心,需要企业给予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以四通、联想等为代表的一些科技型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实行股份制改造,组建各种类型的股份制企业是比较符合我国实际的解决产权问题的好方法。科技型中小企业只有在结合实际建立起明晰的产权制度后,企业的利益、管理者的利益才会清晰,企业才有长远的发展动力,进而在此基础上才能够组建出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有关所有者、董事会、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表现为明确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员职责和功能的一种企业组织结构。其本质是企业产权安排的具体化,是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制度归根到底只不过是提高经营效率的手段,其本身并不值得作为追求的目标。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制度建设应该从实用出发,应该着重内容,而不是纠缠于形式,毕竟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在环境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既使已经在形式上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也不等于这一制度就能正常发挥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行为应该是时机成熟时的水到渠成之举,而不应该是不分青红皂白的盲目之举。

目前,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在进行第二次创业,它是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以产业规模化、组织集团化、资产股份化、融资多元性、管理现代化、运营国际化为目标的群体创业实践。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坚持以制度创新为前提、以技术创性为途径、以管理创新为保证,通过运用好这驱动企业发展的3只轮子来实现二次创业的成功。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范文7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互助担保;创新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由来已久,虽然信用担保机构的设立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契机,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仍存在着配给现象。本文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杨凌示范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区内唯一的担保机构)2009年上半年在保及新申请担保企业进行调查,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模式及其获得担保的能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担保创新对策。

一、调查企业担保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现状

杨凌示范区是部级农业高新区,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众多。此次调查的样本企业共30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占比13%,其余87%均为民营有限公司。行业类别上,生物技术类企业包括生物制药、生物农资等,占比33%,加工制造类企业占比23%,地产、园林建设类企业占比10%,教育类占比7%、其他类占比13%,分散在能源、印刷、商贸等领域(见图1)。样本中,生物技术及部分加工制造类企业均为高新技术企业,有较强的科研团队,拥有较多自主知识专利,在示范区众多科技型企业中均有行业代表性。

申请担保的企业发展潜力较大,经济效益明显。新增申请担保的企业17家,其中有14家处于上升扩张时期,其2008年的平均产值为2800万元、平均销售为3100万元、平均利润为350万元、平均纳税为65万元,对示范区经济发展贡献作用较大。由于生物技术类、食品加工类、农资类等涉农科技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较强,对于及时满足这些企业短期担保融资需求(短期流动资金需求占比达70%)显得意义重大。

(二)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中存在的问题

从本次调查中可以发现,科技型企业在融资担保申请中遇到了诸如信贷配给、知识产权及动产难以作为反担保资产、担保机构也存在着收益与风险不对称、政策性与商业性不兼容等突出问题,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仍存在着瓶颈。

1、贷款担保配给问题突出,获贷能力弱化。2009年上半年示范区新增的17家申请企业,担保贷款需求量为2.04亿元,但最终核准的企业仅9家,金额6700万元,担保满足率仅33%,担保投向上呈现出向大型企业集中的态势。同时,65%的新增企业获得担保贷款前已获其他类别的银行信贷,平均水平为900万元,担保资源存在明显的信贷配给现象。

2、反担保创新程度较低。样本企业的主要反担保措施中:涉及房地产抵押占比56%;涉及设备抵押的占比20%,涉及股权、存货、收费权质押的占比仅16%(见图2)。由于土地、房产、通用设备抵押率较高,存货、专用设备、受益权等标的物抵质押率较低,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因动产及无形资产占比较大而获得较少的贷款额度。而知识产权的具体交易尚未形成规范,其流通变现能力较弱,加之知识产权价值的变现与专用生产设备、科研人力资本紧密联系,因此难以实现以知识专利质押作为科技企业反担保措施,限制了其担保融资能力。

3、担保的收益与风险不对称。目前担保公司采取统一的定价策略,而风险分担上采取的是银行分担20%、省再担保公司分担24%、担保机构自身分担56%的分担比例。对于不同的抵质押反担保费率制定了较低的统一价格容易刺激出于降低资金成本目的的大企业的担保需求,反而排斥了真正需要担保的企业。单一定价也降低了担保收益覆盖风险的范围和程度,而风险分担机制的不完备则导致担保机构抗风险能力的进一步下降。

4、政策性与商业性不兼容。金融危机过后担保投向受政府“保增长”政策目标的影响较大,获得担保的主要焦点在于企业是否为重点及规模企业,而非科技含量、发展潜力的高低。加之担保与银行机构的审批权限不兼容,导致总体的审批周期较长,贷款无法及时发放到位,影响到科技型企业的资金周转。

总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虽有一定进展,但其整体融资发展步伐因为上述几个问题而受阻,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和进一步的科技创新投入。

二、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发展受阻的深层原因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

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及配给现象,担保或信贷决策者与申请担保科技型企业管理者的专业知识不对称,前者注重信贷制度及风险控制上,而后者可能更注重科技创新与品质管理。信息上的不对称会导致信贷投放更偏向于技术含量易于观察的生产加工型企业而非高技术企业,另外动产及不动产担保物变现的信息不对称,更促成了对企业的逆向选择,使那些靠规模化加工获利企业的融资条件优于潜力大的科技企业,使得科技企

业信贷配给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担保制度的不完备

杨凌示范区担保公司的融资机制安排,在解决科技企业担保问题上,因难以有效区分企业是否有发展潜力致使交易成本增加,也因业务开拓的步履维艰而使获利能力下降。经济发展结果因制度不同而异,制度总是向着节约交易成本的方向发展。示范区担保公司在政府对企业融资支持政策要求和公司自身发展的双重压力下,必然导致诱致性制度变迁,创新现有担保制度体系,使担保机构与科技企业均能从中获得收益,既扩大业务覆盖面,支持企业发展,又能提升担保业务质量,降低因信息机制不完备造成的潜在风险。

三、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模式的借鉴与创新方案

(一)模式借鉴

在信息机制优化和担保制度变迁上,有两种模式可资借鉴:自发的企业互助担保的“李庄模式”;构建包括政策性、商业性及互担保在内的担保机构体系。

李庄模式中并没有正式的担保中介机构,但众多小企业依赖于互助担保机制仍为自身谋得了发展机会。解决企业担保问题最关键的是建立一种担保制度体系,而非简单的机构体系,因而在市场容量不大的杨凌示范区无需设立过多的担保机构来组成正规担保体系。本文在调查中发现示范区科技企业(如生物医药行业)之间已经有互助合作的雏形,只是仍停留在共享厂房设备等生产资料上,还未达到资金融通上的合作,但已为互助担保合作奠定了一定基础。李庄模式对于解决小规模、小范围的担保融资作用明显,但由于企业互助担保组织自身实力有限、无法抗击较大风险。因此,只能借鉴,不可照搬。示范区中小企业大多有高科技、高集群程度、高附加值的特征,示范区也有相应的正规担保支持机构,且区内金融体系对于科技主导产业发展有倾向性的支持。因此,区内企业融资面临的境况与李庄的中小企业有天壤之别,需要采用符合本地特色的新模式来解决。

(二)混合协同担保模式创新

科技企业由于其知识创新的属性,企业家与担保决策者之间,尤其在研发及生产专用设备、知识产权的担保价值信息掌控方面,存在着难以逾越的专业知识鸿沟,目前迫切需要的是一种中介组织或机制作为二者的桥梁而存在,而担保制度也会在原有正规担保体系发展的路径上因担保的风险收益不对称而产生诱致性变迁。基于上述原因,在示范区建立一种由担保机构、合作银行、互助担保协会合作的混合协同机制(见图3),采取信息机制创新、风险分散机制创新和业务创新机制的联结:信息上除担保机构的政府信息优势及银行的金融交易信息优势外,引入行业动态技术及市场信息;风险分散上,除利用担保机构的再担保分散机制和银行风险资产管理机制,引入行业互助协会风险共担机制,由协会及企业分担部分担保风险;在发挥信息和风险处理机制前提下,实现行业互助担保合作创新、反担保创新及银行担保贷款创新。

混合协同担保模式的作用机制如下:

1、建立互助担保基金。设立科技行业互助担保协会,与正规担保机构联合发起设立互助担保基金,提高生物技术等科技行业通用设备和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质押率,解决信贷配给问题,同时也能建立起担保机构与再担保公司、合作银行、互助合作企业的风险共担和分散机制。

2、创新反担保措施。充分发挥行业互助协会在信息处理和行业监督方面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创新担保业务种类,如行业通用设备抵押反担保,技术专利、行业通用存货、商业票据、收费权质押反担保,并根据不同风险程度制定差异化的价格,由行业担保协会的信息和自律机制保证资金安全性,即使发生代偿,也可由协会成员承接反担保资产。

3、整合信息与资金。将金融机构、政府、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利用正规担保机构的资本金及管理优势,能够对企业的持续性的科技创新提供充足、便捷的资金支持,促成科技企业担保的政策性与商业性、合作性的兼容,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生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湘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理论发展、实践与借鉴[J].中国金融,2007(5).

2、Douglass,C.North.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growth:An historical introduction[J].World Development,1989(17).

3、吴群.金融支持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经济学分析[J].上海企业,2006(6).

4、Thomas,Hellmann and Joseph,Stiglitz.Credit and equity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adverse selection[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0(44).

5、李虹.激励、合作范围与担保制度创新:李庄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06(3).

6、王晓杰.依托互助担保协会(公司)化解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题[J].统计与决策,2008(7).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范文8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 新三板 风险投资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由科技人员创办,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科学研究、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中国加入WTO之后,为适应宏观金融环境的要求,国有银行加大了对信贷制度的改革,信贷要求更为严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不容乐观。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融资难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且严重限制了其发展。因此,对创新融资模式的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重点是寻求企业新型的融资渠道,进而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直接融资是指直接与资本所有者协商融得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主要包括企业所有者直接的资金投入,以及各种借贷资金的投入等。直接融资的方式主要有资本、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但是由于国内对上市企业要求严格,而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又较小,因此很难在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上市。间接融资方面,中小企业外部融资中的间接融资主要是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获得资金。在美国和英国,商业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但是在我国,由于金融体系不够完善,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遇到阻碍,并且由于中小企业自身体制尚有欠缺,使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具有较高的成本和风险。内源融资是指企业不依赖于外部资金,逐步将自有资本转化为企业资本的过程,它主要是通过企业的利润留存、折旧及定额负债等进行资本的纵向积累的一种融资方式。其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企业自身的积累;二是某些暂时闲置的可用来周转的资金。但是内部融资的资金规模有限,企业若完全依赖内部资金周转,很难有长足的发展。

二、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创新融资模式

(一)政府扶持模式

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基础较差,抗风险能力较弱,不能及时获取有效资金,从而错失了很多发展的机会,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产多是新兴科学技术,发展潜力巨大。美国小企业管理局是独立于美国联邦政府的小规模的政府机构,其使命是向小型企业提供资金援助与多方面的问题咨询,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普通民众更高效、更快捷地创办小企业,以促进小企业及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该机构是美国小企业最强大的财政支柱,有总额超过450亿美元的商业贷款、贷款担保以及风险资金。

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税收方面给予税收优惠:优惠税率或宽松的税收政策;其次,划拨财政资金,促进地方财政鼓励政策,或者获取社会资源的支持;最后,可以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发放低息贷款。

(二)新三板融资模式

过去的10年,我国的主板和中小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未来的10年,随着结构调整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主线之一,有助于推动结构调整的创业板和场外交易市场必然会获得强大的增长动力。新三板企业的资金需求,常常体现出规模小、速度快、频率高的独特性,而高效、便捷、低成本是新三板融资的特点,也因此形成了其独特的投融资功能。而新三板从开办之初就坚持“为高科技高成长企业提供投融资平台”,试图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它不仅仅是搭建一个供非上市股份公司实现股份流通的平台,而且是加强挂牌公司信誉度、优化挂牌公司治理结构、促进挂牌公司私募融资的平台,试图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新三板运行的这几年,挂牌公司数量稳步增长,其中不乏久其软件、北陆药业等登陆主板和创业板的优质企业。可以说新三板正在逐渐成为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基础和前台,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表1为新三板市场2012―2014年融资情况。

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制造业在新三板的行业中占比最高,共883家挂牌公司,占总挂牌企业数的56.17%,总股本为339.73亿股,占比51.6%;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60家挂牌公司,占比22.9%,总股本为84.85亿股,占比12.89%;其余行业的挂牌公司家数均未过百,建筑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业分别为57家、55家和38家。

其次,科技型中小企业也可以进行风险投资,由于中小企业很难取得信贷支持,他们需要一种可适应周期长、高风险与高收益共存的股权资本为之服务,这种资本称为风险资本。风险投资主要是由风险投资公司进行风险判断、资金投入、经营管理的综合工程,其投资对象一般为高新技术项目(产品)、起步不久、急需资金的新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周期长,高风险高收益,风险投资不在于不断地获取股息和红利,而在于一次性为投资者带来的巨大的市场回报。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风险投资,首先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其次规模小更能适应市场的发展。因此,风险投资也是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

(三)自我改革融资模式

企业自身制度不健全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想改善企业融资难的状况,从企业内部出发,诊断企业内部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企业的信用意识淡薄,常常发生失信行为,造成企业信用不足,使得企业难以满足银行的担保条件,很难在银行取得贷款。因此企业应该加强自身信用管理,及时偿还银行贷款,在各个金融机构取得良好的信誉口碑,使债权人对企业有足够的信任。其次,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造成财务报表信息不完整等,使投资人和银行无法准确地了解企业的内部信息,从而造成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此,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财务部门,并配备专业的财务、审计人员进行财务核算。最后,科技型企业自身的性质决定了企业经营风险较大,经营风险虽不能完全消除,但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尽量规避风险,企业自身拥有的创新高端技术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能够引导投资者进行风险投资。

(四)银行支持模式

银行是中小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而我国的企业更是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但是银行较为严格的贷款条件总是将很多中小企业拒之门外。因此,若银行能够降低融资门槛,使更多企业融得资金,将会大大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尽管银行为中小企业贷款要承担较高的风险,但是如果后期企业发展好,银行的利润也是比较可观的。银行在前期贷款时可以规定较高的利率来规避一部分的风险,但利率也不可过高,中小企业本身规模较小,过高的负债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其次,政府应鼓励商业银行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针对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提供相对应的金融产品,并且在原有金融产品的基础上提供新的信贷业务、金融衍生品,探索应收账款抵押的方法,将知识产权、商标权纳入质押范畴,丰富商业银行放贷类型。进一步推广知识产权抵押贷款,利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有知识技术、专利许可以及版权等知识产权,作为商业银行贷款的质押品,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抵押品不足的缺陷。

(五)国有大型企业带动发展融资模式

我国的国有大型企业规模大,资金充足,国内外的融资渠道广泛,而且政府的支持力度较大,因此国有大型企业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投资发展形势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型企业良好的管理理念和完整的财务制度也可以改善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的局面,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当前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加强战略管理创新、提高市场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必然选择。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管理对国企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国有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时刻把握时代的脉搏,制定相关的政策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结束语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少到多、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发展历程,逐渐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而且中小企业的存在缓解了就业压力。中小企业的发展虽然目前举步维艰,尤其融资情况不容乐观,限制其自身的发展,但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来自社会、政府的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一定会实现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X

参考文献:

[1]刘光超.直击新三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范文9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一、前言

所谓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由科技人员办和创办,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科学研究、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作为行业的新进入者和弱小者,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长期的竞争中如何以弱胜强是其成长中面临的一大难题,而选择合适的创新战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当中,只有坚持技术创新战略,研究技术创新的规律,加强创新活动的管理,保持旺盛的创新活动,才能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SWOT分析

(一)技术创新战略的优势分析

1、创新动机较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权结构相对简单,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使得企业家有明确的利益激励和强烈的创新倾向,把创新作为竞争战略的核心,通过技术创新以获取生存和发展,创新的主观主动性较大。另外,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员工数目较少,员工工作绩效易于显现化,比较容易通过短期薪酬和长期股权等激励手段来调动科技人员的创造性。

2、创新效率更高。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相对较少、设备有限,导致其在技术创新方向的选择上比较重视应用型技术创新,强调技术上的适宜性。因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速度相对较快。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简单的组织结构有利于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和人员的沟通,有利于企业内部的分工和协作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形成企业共同的创新价值观,也有利于创新效率的提高。

3、创新成果市场化导向性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小,与用户容易保持密切的接触,因而他们的技术创新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能及时跟踪市场和技术上的变化,及时地推出新产品。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更擅长于进行产学研合作研究,更好、更多地利用大学的研究成果,促使大学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大学的研究成果对其创新产生的贡献相对更大些。这种灵活性强、适应性高的组织特点,能够使企业很快捕捉到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及时反馈回研发创新活动中。

4、创新成本较低。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方式灵活,管理成本小,生产规模小,技术创新成本相对低。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而及时调整企业的技术战略,即使是技术创新中遇到困难和阻碍,也能够做到及时的技术战略调整而从容推出,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技术创新的巨大投入。

(二)技术创新战略的劣势分析

1、创新资金短缺。科技型中小企业综合实力较弱,缺乏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技术创新作后盾,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研发资金的筹集相对困难,资金筹集渠道比较单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筹集主要有自筹和贷款两条路,依靠自我积累解决资金困难收效甚微,对企业的发展壮大缺乏足够强的支持力。另外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业务规模比较小,不具备规模经济,信贷的信息成本和监督成本比较高导致了银行融资困难。中小企业从政府获得的技术创新活动资金支持也极为有限。

2、科技创新信息匮乏。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获取的渠道相对较少,信息资源相对匮乏。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小型化和个体化,缺乏规模经济和集群效应,在信息的搜集和获取方面缺乏合作和企业间的共享,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信息获取方面始终扮演着单兵作战的角色,信息的获取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上来说,都比较狭窄和单薄。

3、创新管理水平较低。从组织管理来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多数是科技人员出身,他们大多没有受过正规的管理培训与学习,管理的思想和意识相对薄弱。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较低,组织上呈现非规范性和集中性,十分不利于对创新活动进行科学组织管理。大多数企业未能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一些企业不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没有明确的知识产权战略方向,这对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甚至偶有泄露机密,将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三)技术创新战略的外部机会分析

1、市场空间巨大。改革开发以来的国内经济的较高速度增长,国家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扩大内需创造的国内巨大的市场环境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同时,加入WTO更是打开了通向国际市场的大门。

2、我国中小板和创业板证券市场的出现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2004年5月27日成立的中小板证券市场针对成熟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效果显著;而2009年10月30日开市所谓创业板市场作为服务于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的创新股票市场,其设立可以为具有增长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中小高科技公司提供筹集资金渠道,鼓励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3、国家相关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出台。2009年9月19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文,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29条意见。该文件涉及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缓解融资困难、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加快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市场、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加强对中小企业工作的领导等政策措施。这些都将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和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抗风险性。

4、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更及时、准确和迅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信息平台,使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运作和业务流程更具开发性,为企业的经营管理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电子商务的出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技术创新战略的外部威胁分析

1、市场竞争加剧。科技型中小企业要面临国内大企业的竞争压力,另外我国加入WTO以后公司直接面临国外市场的竞争压力。

2、现代技术升级换代速度加快。现代技术进步加快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既是机遇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企业不得不面临投入巨大创新资金的成果生命周期缩短的风险。容易使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还没有收回时该项技术就有可能被市场所淘汰了,增加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

3、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我国现行专利法对侵权行为制裁不力,专利侵权成本相对较低。由于专利侵权案涉及复杂的技术和法律问题,往往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技术鉴定,从而延长了诉讼周期,以致专利侵权案往往伴随专利无效宣告程序而中止诉讼。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现模式

技术创新模式,按照不同的范畴可作不同的分类。按创新的技术来源与创新活动方式基本上划分为模仿创新、合作创新与自主创新三大类。模仿创新、合作创新与自主创新三种模式对于企业综合实力的要求是逐渐递增的,一般而言对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按照从模仿创新到合作创新,最后自主创新的创新模式顺序。当然也要根据具体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创新模式。

1、模仿创新。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行为,吸取率先创新者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购买或破译率先创新者的专利技术或技术秘密,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进一步开发。在创新过程的中后期阶段投入主要力量,生产出在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与率先创新的企业竞争,此确立自己的竞争地位,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行为。模仿创新虽以模仿为基础,但并非单纯机械模仿。不少模仿创新虽以技术引进为基础展开,两者并非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术引进不一定导致模仿创新。模仿创新主体只要按照相应的知识产权法律,适当的形式给予技术提供方以符合法律、双方认可的物质与精神补偿就不会构成侵权行为。通过知识产权的合法交易,节约了模仿创新者在技术反求方面的资金和时间耗费,模仿创新者能更快地接近和掌握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模仿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模仿创新具有低投入、低风险、市场适应性强的特点,其在产品成本和性能上也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成功率更高,耗时更短。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水平普遍薄弱。因此,模仿创新不失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战略的现实选择之一。

2、合作创新。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间或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不同主体之间进行重大联合技术创新,使得外部技术资源内部化,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创新效益,最终使合作各方共同获益。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的技术力量大都比较薄弱,合作创新是其最现实、最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通过合作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有效地利用外部技术力量,缩短技术创新时间,迅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此外,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合作创新可以采取多个企业与一个或多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的方式,尽可能地降低创新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在整体上选择合作创新战略,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行的。

3、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实现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而获取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自主创新也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最高境界,是企业成为技术领袖和市场先锋的根本标志,因而具有很大的企业微观战略意义。自主创新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掌握和控制某项产品或工艺的核心技术,并可以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行业的发展,从而赢得竞争优势。另外自主创新企业还可对该创新成果进行合理的转让。选择适当的需求者对技术进行适当的转让,有利于培植一批理想的同业竞争者,这些竞争者的出现不仅不会削弱自主创新者在行业中的地位,反而由于动力和压力的双重存在有助于创新者核心地位的提高。但是由于自主创新需要企业投入大,自身科技实力强以及创新周期长和成功率低等特点,对于中小科技型企业一般而言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内外情况慎重地选择此创新模式。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科技型中小企业走技术创新战略之路必然对于资金有较大的要求,所以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包括银行和民间债务融资、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种融资方式。各类融资方式各有利弊,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各融资方式特点和企业面临的现实和未来情况进行灵活选择,组成融资组合,形成合理的融资结构,形成融资成本、股权结构、资本结构的最佳结合。

第二,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技术创新战略成功在于全体员工的绩效合成,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绩效。探索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对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至关重要。首先要建立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其次还要建立针对员工工作成就和成长的激励机制等等,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等两个方面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创新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保证企业技术创新正常进行的必要手段,没有保护的创新,企业将缺乏长久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赤东,郑垂勇.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SWOT模型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2(3).

2、谭静,戴开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与知识产权保护[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3).

3、罗卫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J].管理世界,2008(8).

4、罗红松.合作创新――中小企业的创新战略[J].科技创业月刊,2007(3).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范文10

关键词:投贷联动;新疆;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5.046

1引言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供给侧改革下的重要战略。总理在多个重要会议上都强调过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无可否定的是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下,中小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需求在加大,投资风险也在加大,而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我们采取新的模式和方法,尽力为企业,特别是中小科技型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工业基础较差,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金融发展不充足,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也比较落后,整体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4年以来新疆管理当局采取了积极的政策措施,不断鼓励支持各地州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通过创新创业等大型赛事活动的展开、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级风险投资专项资金的设立以及商业银行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的增加,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得到了些许改善,发展势头也在变好。据统计,单就2015年上半年来说,新疆的专利申请数量增速较快,达到5412件,同比增长了49.46%,其中工矿企业占比最大,申请量为3010件,占到总量的50%以上,科技型企业在提升新疆创新能力的任务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通过随后一系列的变革,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主要表现为“引流”和“放大”两大作用,而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活力都在涌流,呈现出较好的趋势。

“投贷联动”作为新兴的融资服务模式,在扶持中小科技型企业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有助于扶持该类企业获得融资扩大规模,在种子期及成长期得到有效的资金配置,进而实现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做大做强目标的实现。当前,关于“投贷联动”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但仍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广大专家学者以及实践领域的工作者就“投贷联动”的内涵、模式、风险控制、流程监管以及应用推广等问题展开了详细的讨论和研究,如周驷华、倪涛(2015)前瞻性地从理论分析的角度论证了商业银行在发展“投贷联动”模式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机遇与挑战;蔡苓(2016)探索了采用商业银行牵头采用“投贷联动”模式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张慧(2016)则紧密结合当前的国家政策形势,研究了供给侧改革中“投贷联动”模式在我国的应用;此外,魏国雄(2016)以及郑超(2016)分别从“投贷联动”模式的风险防范与控制以及运作模式的改进与发展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的观点很看法对本文的研究有参考价值,但是当前研究者并没有专门对新疆的“投贷联动”模式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在分析新疆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的基础上,对投贷联动这一名词进行解释还阐释了投贷联动的应用范围及益处,同时,还分析了新疆当前推行该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实现新疆科技、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对接,增强区域经济竞争优势、促进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献计献策。

2投贷联动的内涵及应用

在2016年的两会上“投贷联动”这一名词开始正式出现,专家学者对这个概念进行了推广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的关注。首先,解释一下它的内涵:字面上来看,投贷中的投字主要指的是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而贷字主要指贷款,与商业银行有关,这个模式的本意就在于发挥股权和债权的作用,打破原来股权和债权不互动的局面,形成一个股权和债权有机联动的新模式。与以往模式相比,我们不难发现“投贷联动”有着较大的优越性,它融合了债券和股权这两个原本未能融合在一起的东西,实现了历史性的进步,在风险和收益的天平上找到了更好的平衡,实现了双赢,这可能也是大家关注和看好这一模式的原因所在。

尽管投贷联动试点还没有在新疆开始试点实施,但国内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探索相关的业务。总结起来,当前主要存在四大类模式。第一类是依托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这一类以中国银行最为突出,出现比较早的就是其境外子公司与境内母公司一起联合开展实现投贷联动。第二类主要依托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例如南京银行通过附属的投资公司开展此类业务,南京银行已找到了“小股权+大债权”这一具体开展模式,实现了更好地为科技企业服务的目标。第三类是开展“认股期权贷款”,以江苏银行为例,该行推出来一款“投融贷”模式的业务,该模式通过优先选择创投机构并签订相关协议,在所投资企业上市获得融资后,就超额收益部分按比例进行划分,最大可能地保证自身利益。第四大类是共设科技创业基金,这一模式往往是银行和创投机构一起完成的,主要就是为了帮助那些成长空间大,盈利可观的创新型小微企业,有利于破解其融资难的问题。

从应用层面来看,“投贷联动”的模式主要针对的就是中小科技型企业。由于该类企业自身存在的科技含量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以及创新能力强等主要优势属性,同时还具有投资风险高、资金需求量较大、稳定性较低等问题,上述这些属性及问题导致中小科技型企业成为“投贷联动”模式的“宠儿”。“投贷联动”模式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必将促进新疆乃至全国的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壮大,而该类企业的走强也将给相关金融机构带来可观的风险投资回报,进而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

3存在问题

“投贷联动”的模式虽然有优越性,但是运用初期还是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不断探索才能进行试点的拓展,目前,新疆尚未正式发展该类业务,但要积极学习先进模式,未雨绸缪。现阶段,新疆试点及推广“投贷联动”的模式可能遇到以下阻碍:

首先,金融生态环境落后,金融机构的服务意识较为淡薄。新疆的金融发展是比较落后的,金融机构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效率都有待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新疆发展“投贷联动”的模式就遇到先天不足、后天缺失的局面,如何打破这些障碍和困境是必须首先面对并解决的问题。其次,信贷评价体系缺失,投贷联动机制不健全。以商业银行为例,当前全国乃至新疆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信贷评价体系以及投贷联动机制,这也就导致前期工作开展困难,很难想象,商业银行在没有信贷评价的基础上去给中小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因此发展投贷联动机制就更加不现实,因此,必须要把完善的信贷评价体系以及投贷联动机制放在首要位置来做。再次,风控管理水平较低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呆账坏账严重侵蚀着国有资产,阻碍着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稳健经营提高风控水平将有助于商业银行降低不良率,促进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健康化阳光化。而当前新疆商业银行整体的风控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这必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投贷联动”模式的发展及投贷联动机制的建立。此外,专业人才缺乏,队伍建设不足。投贷联动模式是一个新事物,也是专业事项,因此人才资源是保证该模式顺利试点、推广的关键因素,要吃透投贷联动机制及各个模式,建立风控模型测算、预计风险监管水平,才能更好地为中小科技型企业进行融资,提升服务质量以及风险投资的回报水平。当前新疆的高端金融人才匮乏,也没有形成核心的建设行动队伍。因此,引进人才并进行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都需要得到尽快的解决。现阶段,新疆各商业银行还没有较高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能力,不能全面解决中小科技型企业从种子期、成长期到成熟期可能遇到的各种融资难题。同时面对相关产品的开发能力欠缺、信贷评价水平低、定价水平不高以及风控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新疆各商业银行当前还没有承接“投贷联动”模式试点的必备条件,更不要谈推广发展该模式了。因此,全面提升新疆商业银行的服务能力是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4对策及建议

综合前文提到的新疆在承接“投贷联动”模式试点前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先提出以下五点对策建议:

第一,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增强服务科技型企业的意识。要提高新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的金融服务配套设施,增强金融支持力度。为中小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多的信贷资金和融资渠道,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进而加速技术创新进程的作用加大银行业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第二,完善信贷评价体系,优化模式的联动机制。由于受到传统信贷文化及信贷模式的影响,现有的信贷评价模式较为单一,信贷评价体系并不健全。而信贷评价在发展推广“投贷联动”模式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从操作层面来看,信贷评价关系到是否给具体的某家中小科技型企业进行融资。因此,做好信贷评价体系的完善是模式发展的基础,同时,在试点及拓展推广该模式的同时,还要积极进取,稳中求变,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投贷联动”模式的联动机制,更好地为科技型企业服务。

第三,加强风险监管和控制。我们知道,由于中小科技型公司经营状况可能是不稳定的,不排除有财务危机或经营危机的出现,为保证参与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或第三方公司、机构减少坏账、呆账损失,尽可能促进科技型企业在初创期和种子期的发展,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相关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要加强风控意识和水平,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监管模型。对中小科技型公司企业进行跟踪监督,努力维护审慎经营目标的实现。

第四,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投贷联动的过程需要经过很多复杂的程序,如市场评估、法律咨询、会计核算等,应该建立与之相对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领域配置,打破金融约束瓶颈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吸引更多资金的投入,让支持中小科技型公司的资本涌流。

第五,要增强中小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这一点尤为关键,要加快中小科技型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提高新疆科技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努力实现科技、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落实供给侧改革政策,进而为促进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周驷华;倪涛.商业银行“投贷联动”的机遇与挑战[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5,(12).

[2]蔡苓.破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基于商业银行“投贷联动”视角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6,(03).

[3]张慧.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投贷联动机制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03).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范文11

一、我县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1、信息的缺乏,技术相对滞后。原因之一是小企业信息渠道不畅、质量不高。企业管理层对科技信息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原因之二是缺乏科技人才,不知从何处得到科技信息,也缺乏鉴别技术信息的能力。园区72家企业,员工三千多人,科技人才不足百分之七。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对科技创新信息的吸收和转化。原因之三是技术市场发育迟缓,缺乏对企业有针对性的有效实用技术。使小企业技术搜索和获取成本过高、过难。原因之四是科技创新信息渠道不够通畅。工信局、科技局、商务局、财政局、人社局以及开发区管委会等都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直接管理、服务部门。中小企业要从众多的部门中了解和掌握政府支持中小企业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 相关政策较为困难,各相关单位对企业服务有待加强。

2、融资难问题仍普遍存在。民间融资在企业融资中占有重要比重。调查显示,企业获得民间融资的主要方式按其获得资金的多少依次为“民间借贷”、“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民间票据融资”和“内部集资”。企业融资以短期、超短期融资为主。融资难问题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一是制约了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在融资成本高企的背景下,企业融入资金规模受到严重制约,特别是对于长期融资更为慎重,从而对企业扩大再生产形成障碍。二是增大了企业生产经营负担。有时企业在销售收入大幅增长情况下,经营利润反而出现一定程度下降,很难将有限的财力投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

3、政策支持的力度不足。自金融危机以来,各级政府的扶持政策频密,然而,无论是担保基金、技改扶持亦或是各种补贴,大部分都被大、中型企业甚至是明星企业收入囊中。但是对于数量巨大的小微企业,专门的政策专注比较少,范围比较小。就我县而言申请成为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只有欧通一家。

4、社会对中小企业的偏见。社会普遍对中小企业重视不够,然而许多成功经营的事例表明:小企业、小公司一样有生存的空间,一样有潜在的实力,能够做优做强并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二、推进我县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对策思考

1、优化人才培养与引进措施,完善人才社会保障体系

(1)从政府方面制定特别人才引进计划。①制定企业年度紧缺人才特别引进政策,完善人才引进配套措施。第一,建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制定企业年度紧缺人才引进计划。由财政、科技创新专项基金、中小企业三方共同出资,建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鼓励高新科技人才等作为兼职人员来企工作,对企业紧缺人才实施特别引进政策。第二,完善人才引进的配套政策,稳定引进人才。 制定紧缺人才特别引进计划配套实施方案,该方案包括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入学以及个人职称等问题的实施细则,同时在住房、职称评定、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优惠。②通过间接的人才引进战略,建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库。制定间接人才引进考核方案,考核入围的考生,一律进入中小企业人才库,先进入指定中小企业工作1-2年,工作期满,考核优秀的,可享受当年的特别人才引进计划的优惠政策。如参加当年的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招考,给予加分的政策照顾。如考核不合格,签订合同失效, 考生须重新择业。

(2)从企业方面发挥本土人才优势,服务中小企业。①鼓励本土人才供职于中小企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大型企业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到中小企业去工作或兼职,特别是到民营中小企业去工作 或自主创业。②实施科技特派员计划。结合省实施的科技特派员计划,建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专家咨询组,制定中小企业科技咨询以及科技创新指导的工作计划,定期开展企业科技创新指导与咨询工作,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进行诊断,以提高科技创新成功率。

(3)各科技创新有关部门打造开放优势平台,培养储备人才。借助各高校良好的办学条件,建立示范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中小企业 员工提供岗位、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培训;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储备,也可为全市有创业意愿的人员提供培训。

2、加快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建设,拓宽中小企业科技新融资渠道

(1)强化政策支持。设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制定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管理办法,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资助。借鉴银行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的成功经验,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其他银行,进驻产业园区,建立以金融与科技两要素高度融合的一体化、专业化的渠道和平台。

(2)完善科技创新信用担保体系。①建立各类信用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服务。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注入,鼓励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和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为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提供贷款担保;通过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引导社会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②建立贷款担保补偿机制。建立中小企业 贷款担保补偿机制,对担保机构当年形成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损失,在追索程序终结后,给予适当补偿。

(3)选点试行“创新券”计划。在中小企业选点,发行“创新券”。具体由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新兴产业引导资金、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以及县区财政配套资金等转化  为“有价证券”即“创新券”,以无偿资助形式向企业发放,其中创新券的发放要求企业按不低于四分之一的比例进行资金配套,且创新券使用的有效期不超过2年,逾期不可兑现。

3、加快多层次的科技创新联盟,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1)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与高校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平台,借助高校的科研优势,建成一批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共同研制创新产品,实现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借助企业科协这个平台,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探索“人才培养前置化”模式,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项目考评办法,对产学研合作 项目进行考核,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纳入考核范围。

(2)充分借助现有孵化器的作用,不断强化孵化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投融资平台等为重点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提高创新效率,打造创新集群。

(3)建立企业间的技术创新联盟。借助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平台 以优势产业为龙头,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积极构建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共性技术平台,形成中小企业间、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间的技术创新联盟;为集群内的各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技术发展、产品检测服务、加强集群内企业之间 的协作与互动。鼓励中小企业主动出击,积极寻找优势平台,与之建立合作研发机构,实施科技创新策略。

4、建立科技创新评价机制,实施科技创新奖励

(1)建立科技创新能力和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定期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经费使用情况及效率进行评价,制定奖励、补偿以及处罚措施,对于人为因素造成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失误的,除追回已投资经费外,还应对该企业进行相应的处罚,取消今后创新项目申报资格。制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以创新能 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财务效益为定量评价指标。

(2)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建立科技创新的物资与精神激励措施。鼓励个人、高校、科研所和企业设立科技型公司、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对申报成功的,经认定,给予奖励和运营经费补贴,允许将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参与投资;鼓励创建新型研发机构和研发基地,对新开办的研 发机构和研发基地给予一定的开办经费补贴,对于技术创新联盟,给予研发经费补贴;对企业研发的新产品,经鉴定 后给予免税减免优惠政策;对于知识产权“零”突破企业首件发明专利给予个人奖励;通过股权方式,奖励科技型领 军人才和团队。

5、优化服务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服务

科技中小企业创新范文12

关键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融资困难;政府待遇;资源短缺;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1-0006-04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获得竞争优势和取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是一个中小企业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内在变量。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单靠内部拥有的固定资源来获得竞争优势已经日趋困难,这样就促使中小企业要将提高竞争能力放在首位。

1 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1.1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原因,决定了其资金不足的状况。而且,由于资金不足,导致了科技创新能力不能够及时得到提高。银行贷款是目前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来源。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具有资产小、素质低、经营能力弱等特点,所以,在进行科技创新融资时,就会遇到很大困难。资料显示,全国有一半以上的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信用等级方面还不能够达到各大银行贷款的要求。特别在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上,由于管理混乱,导致银行在确认信息方面很难获得有关企业经营和财务的准确信息,这样,在银行给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方面就有影响。而且,在银行贷款,需要固定资产作为抵押,而中小企业并没有能够用于抵押的资产。为了促进中小企业贷款的方便,我国建立了许多担保机制,但是,效果没有理想中好,其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资产少、风险大,作为担保的机构就会有更多的选择。

1.2 享受政府待遇和法律保护太少

为了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正常有效进行,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针对性法律来保证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法律制度起步较晚,一些相关的法规还不健全,只能够在大层面上起到推动作用,但是在一些细节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在科技方面的法律依旧非常单薄,我国一直只在行政方面对科技进行立法规范,但是,法律的约束力依旧不能够起到决定性的推动科技发展的作用。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各地银行和政府有限考虑的依旧是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能够获得的投资和贷款就非常少,只能靠自己自力更生地发展,而这却往往导致了其发展的速度变缓,真正的法律保障并没有落到实处。

1.3 缺乏创新人才且利用不足

人才是企业的保障,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所在。但是,我国中小企业优秀人才不多,而且,很多企业由于管理经营等各种问题,都不能够吸引到优秀的人才。中小企业在人才方面,不仅很难自己培养人才,而且,也很难留住高素质人才。对于具有一定先进技术的人才,由于企业环境的因素,这些人才在发挥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兼顾公司其他事务,不能够起到专才专用的效果。而且,由于企业背景以及每个地方改革进度的不同,导致了人才在思想上有所束缚。另外,由于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和发展状况的原因,优秀人才不可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人才资源浪费。由于企业发展问题,许多优秀人才很难在中小企业中长期工作。这样就造成了中小企业优秀人才大量流失的现象。

1.4 信息资源短缺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在企业经营中,信息成为能否在商战中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导致两个竞争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胜负立判的现象比比皆是。中小企业如果想要生产出质量过关、工艺精湛的产品,就必须获得足够多的信息。信息的先进是科技创新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很多企业都处于封闭式的发展状态,没有获得信息的良好渠道。在有关融资信息、科技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信息都没有足够的渠道,更没有组建和形成自己的信息渠道。由于信息化的加快,中小企业却无法对市场信息进行有效掌握,导致了中小企业的落后以及发展的缓慢,这样,针对于科技创新的投入往往都不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中小企业要想取得明显的发展,就必须以市场信息为前提,建立起关于自己的信息网络,了解市场的需求,才能够适应市场的发展。

1.5 知识产权保护及创新动力不足

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风险要高于大型企业。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是由于中小企业实力小、资金投入少,导致了技术研究方面只能够对专一技术进行研究,而不能够系统地研究技术,一旦所投资的技术失败,整个企业的技术研究就面临失败的局面,而大型企业由于可以全方位地研究技术,所以可以很好地弥补一旦某项研究出现问题而产生的资金和技术困难;第二是因为在技术研究与市场产品之间还有一条很艰难的路要走,所以,尽管中小企业能够将技术研究成功,在产品真正上市并且取得相信经济效益还是要遇到很大困难。而且,创新的技术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小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经验保护自己的科研创新技术,在商业化的道路上也无法与大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没有成立专业的机构去保护自己的科研成果,而且,科研人员也很难从自己所研究出来的新技术中获得更好的收益。在维护知识产权方面,中小企业依旧面临以下两方面的困难:一是由于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去申请和维护自己的专利,也没有时间去对专利申请进行深入研究,而且,一旦人才流失,就会导致核心技术流失;二是一旦中小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科研成果被盗,就会导致中小企业由于没有足够投诉费用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可以想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将有更多的企业进入科技创新的领域,那么,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

2 我国强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对策

2.1 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创新氛围,实现人力资源产权化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鼓励员工创新,在各自岗位中进行竞争,要形成基于自身企业的企业文化。弘扬员工创新文化,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把握机遇,在挑战和困难面前充满自信。个人创新取决于个人的天赋和受教育程度,一个企业、一个群体的创新能力就取决于企业整体的核心文化氛围。对于中小企业良好文化氛围的创造,各企业负责人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中小企业文化氛围的创造是整个经济市场的重中之重,是我国整个中小企业体系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且也是我国国家教育业、我国企业管理业的挑战。为了鼓励技术人员进行科技创新,很多企业实行了公司技术股份制度,对于在技术上取得创新、取得成果的工程技术人员,公司实行股份奖励制度。自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相继实现了股份制度,但是在融资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却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我国政府要将股票市场进行完善,长期有效、灵活良好运作的股票市场可以成功地反映出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而且,也能够对技术人员和经营者进行适当

评价。

2.2 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分析全世界各国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案例,能够有效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是鼓励科技人员在技术研发的道路上取得进一步成果的关键因素。科技研发事业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而且,要想在已有的技术上取得创新和突破则更加需要毅力与勇气。在技术创新方面,企业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包括资金、人才和各种资源方面。科技创新能够取得成功,需要投资很长的时间成本。在巨大的投入之后,还需要面对很大的风险问题,一旦技术研发失败,企业就会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问题。而且,一旦创新结果取得成功,市场上就会出现很多的仿制品,有些企业甚至会将现有的技术稍加改动,然后变成自己的技术而运用到生产上面。所以,一旦研究者的知识产权不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那么研究者因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而获得的利益就会打折,所以市场上就会出现“逆淘汰”的现象,其原因有两点:第一是由于从事科研创新的人员不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而无法再进行下一个科研创新活动;第二是因为仿制者会以非常快的速度仿制新的技术,然后迅速占领市场,既不必向创新者支付报酬,也不必为使用创新技术而支付技术费用。然而,如果企业能够对创新者的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保护就能够给予创新者相应的回报,增加创新者的工作积极性,企业也能够从创新的技术中获得更高的收益,这样就能够保证有充足的资金、技术人员和时间投入到进一步的研发之中,从而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给社会也带来相应的进步和财富。只有在信息相对平等、资金相对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快地推动技术的进步,更广泛地迎来企业的技术革新和社会的进步。如果技术创新者不能够很好地运用自己已有的技术或者是不公开自己的技术,其他企业在资金技术方面仍然会在已有的技术方面进行资金和人才的投入,这样就会造成技术、人才、资金和时间的浪费,给全社会的经济进步带来阻碍。所以,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志在必行,对技术创新者的鼓励不能停缓。这样就能够给技术创新提供一个公平的平台,打破技术封锁、信息封锁,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同时也提高了创新者的起点。

2.3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中介服务机构

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中介机构能够起到桥梁和传播的作用,是企业科技走向商业化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国政策鼓励进行科研的相关机构转变为中介结构,服务于科技人员。科学技术是核心竞争力,大力发扬创业服务机构、科学技术发展中心等服务机构,在中小企业的人才、信息和技术方面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法律援助,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市场的技术和资金问题,同时,增加我国科技创新数量,建立科技信息共享平台。不仅国家如此,各地政府和民间企业机构也应该相应成立相关的具有地区特色的科技产业中心。在各科研单位、各大学之间建立起科研技术平台以及信息化网络共享平台,合理分配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使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2.4 加强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基础研究

科技创新是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以目前的经济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科技发展飞速,为了能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企业就必须在战略的层面进行技术改革和技术创新,而且,基础研究也要不断加强。在国家政策上,一定要引导国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继续大力支持,使科学技术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在发展经济的条件下,科学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也要不断增加。在各科研院校和重点大学中的科研力度依旧要加强,使得科学队伍能够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人才。国家在各重点院校建立重点实验研究基地、科研创新基地,能够确保我国科研人才在经济发展的第一线上为国家服务。

2.5 加快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实业的发展

只有让金融系统的资金和技术转而融入到企业的创新技术研发之后,才能够很好地解决金融业对科技创新的阻碍。金融系统应该争取加大各大商业银行与企业合作的力度,给予中小企业足够的资金进行各自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民营企业的发展应该借助国家银行的资金以及民间合法的投资机构的融资,在多元化的投资中降低风险,为中小企业上市奠定良好的资金和技术基础。而且,我国在风险投资中的力度和改革方案应该更加明确,保证政府对企业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进行大力支持。国家的政策在财政支出方面,对于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要加大,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方面,进行鼓励和风险罚款。在中小企业中高技术高风险项目中的优惠政策力度要加大,使更多的可用资金运用到风险投资中。在中小企业的财政支出和风险投资方面应该进行大力扶植,而且对于企业税收方面应该给予优惠。中小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国家优惠的企业政策向相关银行进行申请资金贷款和资金融资。在存在高风险的高新技术方面,国家应该进行担保,申请相关的银行贷款。

参考文献

[1] 肖国华.科技创新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 陈斌.技术创新[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0.

[3] 冯伦.科技创新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4] 吴强.科技创新中外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