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

时间:2022-04-16 06:52:35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范文1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经济社会;贡献;建议

一、前言

科技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大小在很大程度取决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程度。“十一五”时期,湖南省先后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取得丰硕的成果。湖南省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数目达109项,列全国前五位。涌现出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系统、C/C航空制动材料、超级杂交稻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A型地铁、世界上第一只4000A/8000A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6英寸晶闸管、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六轴电力机车、国内首台5兆瓦永磁直驱海上风力发电机、国内首个治疗丙型肝炎的中药新药、大倾角离子注入机等重大成果。特别是2010年三一重工获得“企业自主创新工程”类国家科技进步奖,使湖南省在该奖项上实现零的突破,目前全国仅有21家企业获此殊荣。因此,如何进一步推进湖南省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更好的发挥科技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显得非常重要。

二、湖南省“十一五”科技计划立项情况

(一)重大专项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立项按照省委省政府“四化两型”的建设要求和重点,进一步加强科技重大专项管理,促进产学研结合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科技发展的需求,省科技厅共组织实施49项科技重大专项作为科技融入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作为突破重大关键技术、提升湖南省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增强湖南省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力推进器,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1.项目类别。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立项上针对农业领域科技、高新领域科技、社发领域科技、成果市场领域科技、国际合作领域科技等5个方面进行立项。从项目类别来看,湖南省重大专项主要集中在高新领域科技、社发领域科技,分别为18项和15项,其两类计划约占立项总数66%;农业领域科技为12项,约占立项总数的24%;成果市场领域科技和国际合作领域科技两项总数最少,约占立项总数的10%,其中,成果领域科技在2006年、2007年、2010年均无立项,国际合作领域科技在2006年、2008均无立项。

2.所属技术领域。湖南省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产业、文化创意等七大战略性新产业组织实施30个重大专项,占到重大专项总数49个的60%以上。

从所属技术领域来看,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最多,为15项,约占总数的31%;其次是新能源与节能9项、资源与环境7项、新材料6项、高新技术传统产业5项,分别约占总数的18%、14%、12%、10%;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技术和高技术服务业三个领域占约占总数的14%,有待进一步加快发展进度,壮大规模,优化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结构。

3.承担单位。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从第一承担单位来看,其中,企业25项,占总数一半以上;高校14项,占总数的29%;科研院所9项,占总数的18%;其他1项,占2%。其中,高校和企业占到了项目总数近8成。

(二)重点项目

1.立项时间。“十一五”期间,湖南省科技计划共立项支持重点项目388项,平均每年78项。年度立项分别为69项、68项、73项、83项、96项,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2010年立项最多,为96项,占24.7%,较2006年立项数增加27项。

2.立项类别。“十一五”期间,根据湖南省科技计划申报指南,对高新技术关键技术及产品、农业关键技术及示范、社会发展关键技术及产品、国际与区域科技合作、应用基础研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与先进适用技术成果推广等6个专题388项重点项目进行分类分析。科技计划重点项目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关键技术及产品与农业关键技术示范,分别为127项和75项,其两类计划约占立项总数一半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与技术成果推广计划项目最少,约占立项总数的9.8%;应用基础研究、国际与区域科技合作、社会发展关键技术及产品均差距较小。

3.所属技术领域。“十一五”期间,从湖南省科技计划立项的388个项目(软科学研究计划除外)分布中,农业新技术与新材料技术领域相对较多,分别为84项、61项,约占总数的38%;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领域项目数较多,分别为49项、54项,约占项目总数的27%;先进制造37项、资源与环保42项、新能源高效节能34项;其他领域27项,约占项目总数的7%。

4.承担单位。“十一五”期间,从湖南省科技计划立项的388个项目(软科学研究计划除外)中,独立科研机构立项49项,占成果总数的12.63%;高校完成153项,占39.43%;企业完成157项,占40.46%;其他完成29项,占7.47%。其中,高校和企业占到了项目总数近8成。

三、科技计划立项项目成果转化对经济社会贡献分析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范文2

自主创新成果喜人

在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高校主持自然科学奖项目13项,占总数的44.8%;技术发明奖项目20项,占总数的48.8%;参与科技进步奖项目104项,占总数的56.5%。南京大学闵乃本院士等完成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和香港大学支志明院士完成的“金属配合物中多重键的反应性研究”同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哈尔滨工业大学完成的专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高等学校囊括了体现我国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的全部3项一等奖,充分展示出高校科技工作的突出成绩和巨大潜力。

2006年高等学校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教育部科技委评出的“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就是集中体现。在基础研究领域,上海交通大学邓子新教授在井冈霉素的基因识别与组装合成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率先获得了完整的井冈霉素基因簇,该工作成果在《细胞》系列之《化学生物学》上发表后,被多家国际权威杂志报道,受到高度评价,并在Nature系列杂志之一的《自然生物技术》专栏撰专文特别报道,这是我国在重大生物技术成果及潜力方面的首次专题报道。在应用研究领域,华东理工大学于遵宏教授主持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气流床气化技术开发方法,获得了2006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2006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奖。在国防科技领域,西北工业大学张定华教授围绕整体叶盘研制突破了18项关键技术,系统解决了研制全过程的主要工程技术难题,实现了5个方面的集成创新和复杂整体结构件加工技术的跨越,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具备整体叶盘制造能力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由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2所高校完成的“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重大专项研究的总体设计和关键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由清华大学等高校完成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CERNET2,第三军医大学完成的治疗性乙肝疫苗研究和中国科技大学完成的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的隐形传输等3项成果入选200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CERNET2建设位列十大科技进展之首。

南京大学等单位精确测量银河系英仙座旋臂距太阳系的距离,中国科技大学发现一种可有效通过皮肤传送大分子药物的透皮短肽,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在光纤通信中成功实现一种抗干扰的量子密码分配方案,上海交通大学研究证明人类干细胞可存活于山羊体内 ,4项成果入选2006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进展。

产学研结合实现突破

2006年高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成果鉴定丰硕。中山大学牵手企业、地方政府,“零转让”十项科研成果(所谓“零转让”,就是校方转让科研成果的着眼点不局限于转让时的“瞬间”效益,而是以知识产权在企业中占有股份的形式,把教授们的科研成果成功地转化出去,学校更加关注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可以少要甚至不要回报),力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海淀区人民政府分别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签署了联手共建“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的合作协议,以充分发挥中关村地区科技资源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促进产业界和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同济大学与苏州市政府签署校市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共同建设现代化创意设计产业园,力求使同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走出小循环,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循环,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高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06年,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举办“2006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论坛”,推动我国高等学校与大型企业开展科技与人才培养合作,全面提升产学研结合的范围、力度和层次。

2006年初,教育部与广东省启动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成立了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探索省部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广东省投资1亿元设立产学研合作基金。一年来的实践表明,这种在政府推动下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是行之有效的。

2006年末,教育部分别在浙江和河北召开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工作会议”和“高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座谈会”,进一步组织和动员高校科技力量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发展提速

2006年10月,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通知》,新认定了1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至此,全国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已达到62个。清华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7家依托高校建设的技术转移平台在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6年11月15日,教育部召开推进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视频会议,周济部长发表重要讲话,对规范化建设工作提出的指导意见:要进一步提高对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产业规范化建设列为学校的“一把手工程”,各高校党政“一把手”要齐抓共管产业改革改制工作,更好地促进高校产业的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会议的召开将高校科技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承担重大科研能力显著增强

全国科技大会之后,《纲要》提出的16个重大专项相继进入论证阶段。教育部作为成员参与全部16个重大专项的领导小组。目前,各重大专项正在进入实施方案编写和专家论证阶段。教育部已就部分重大专项的实施方案,组织相关高校认真研讨。

2006年,“973”计划项目教育部作为第一依托单位立项数为21项,占当年项目总数的32%;高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并任首席科学家的项目29项,占总数的45%。2006年国家启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设立蛋白质、量子调控、生殖与发育、纳米等4个计划。高校立项总数占全国64%,项目经费近1.3亿,占全国的66%。高校共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06人,占当年总数的66%。

2006年,高校承担的“863”项目也比“十五”同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牵头承担的重大项目课题数量占到21%,重点项目课题数量占到34%,专题课题数量占到63%。

2006年,高校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上实现了新的突破,由教育部牵头组织实施的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共有16项通过了国家组织的论证,其中包括“现代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村镇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关键技术研究”2个重大项目。截至到2006年底,共有高校牵头的6个项目,近200个课题正式启动,获得国家专项资助6.3亿,占总数的21%。

2006年高校承担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专项经费)项目94项,占全国总数的34%,共获得资助专项经费 1.2亿元。承担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指令性项目61项,占全国总数的60 %。

2006年“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计划”和“高校科技创新工程培育项目计划”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共立项16项,资助率为27%。重点项目共立项326项,其中直属高校156项,资助率为74%;地方高校170项,资助率为65%。培育项目共立项59项,资助率为53%。

科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根据国务院部署,教育部牵头制订9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纲要》(下称《纲要》)配套政策实施细则。其中,将于近期出台的《关于加强研究型大学建设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主要措施,将推动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促进高校科技工作协调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发挥高校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还联合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外专局等研究制定了《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高校作用,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管理办法》、《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2006年,教育部科技司牵头完成了“国家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和宣传普及”和“2020教育发展纲要信息化”专题研究;参与编制《生物产业“十一五”规划》,参与完成高等教育专题研究;支持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开展的2个重大战略研究项目――“面向创新型国家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并取得标志性研究成果;配合部内有关司出台《教育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受理多项有关学风问题的举报,逐项查清了事实,研究处理意见,既有力打击了学风不端者的不良行径,也恰当保护了不同学者间的学术分歧。

创新平台建设迈上台阶

2006年国家实验室扩大试点10个,依托高校建设的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技术等进入试点范围。农业国家实验室也在争取依托高校进行建设。先期试点的清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北京大学与中科院联建的分子科学、华中科技大学光电等国家实验室进展良好。

北京科技大学“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评价试验装置”、 华中科技大学“强磁场实验装置(脉冲强磁场部分)”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共同参与的“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等 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正式批复立项,总投入6.5亿元。 “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和“蛋白质研究基础设施”等项目正在积极争取。

2006年高校承担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共享平台、材料环境腐蚀网、材料科学数据共享网、中国数字科技馆、岩石和化石标本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等一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取得良好进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共有198个,其中依托高校建设的有125个,占总数的63%。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45个,占总数的36%,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37个,占总数的27%。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352个,其中开放运行的187个,正在建设的16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共171个,其中2006年启动建设的126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共4个,其中2个为2006年新建。一些学校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科研组织形式,成立了研究院、工程技术院、国防院等,深化了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了学科交叉和资源共享。

团队培养和人才计划稳步推进

2006年是实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的第二年。当年共受理64个项目申报。经专家评审,确定了51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列入本年度资助计划。这些基地共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2名,10个国家的院士40名,以及29个国家和地区的教授及同等职位者近400名。基地的国内合作研究人员500余名,包括17位院士、72位长江学者。目前,引智基地总数已达77个。

2006年“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项目经通讯评审、会议答辩和现场考察程序,共遴选优秀创新团队63个立项资助。63位团队带头人中,有两院院士4人,长江学者31人,33人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创新团队项目3年共资助182个优秀创新团队,其中有的通过评审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的资助。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共受理申请1378人。经专家会议评审,共资助937人。其中自然科学领域740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197人。2004年以来,该计划共资助新世纪优秀人才2800余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服务国防和国家安全建设成绩裴然

高校通过充分了解需求,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在国防基础科研、预研、军品配套、型号研制、重大项目研制与创新等方面,承担了一大批国防科研项目。项目几乎涵盖了军工科研工作的所有领域和若干国防科研计划。通过项目的实施,完成了一大批创新成果,对于加快我国新军事变革,推动国防科技现代化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国防科技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6年12月,教育部召开了“高等学校国防科技工作会议”,总结了“十五”期间高等学校国防科技工作成绩与经验,全面部署“十一五”期间高校国防科技工作。

教育信息化建设生机勃勃

2006年9月,由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网络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5所高校共同建设的CNGI-CERNET2/6IX通过项目验收和技术鉴定。由10位院士组成的项目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CNGI-CERNET2/6IX是我国自主设计和以国产关键设备为主的大型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主干网。该项目起点高,实现难度大,特别是“建设纯IPv6大型互联网主干网”、“基于真实IPv6源地址的网络寻址体系结构”和“IPv4 over IPv6网状体系结构过渡技术”属国际首创,在总体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06年7月,由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2所大学联合研发的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 Grid”通过成果鉴定。该项目,整合了全国20所高校的大量网格资源,建立了资源共享、配置灵活、跨学科、跨地域的高效网格环境,系统总体设计和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地位凸显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范文3

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09.85亿元,同比增长32.6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6.69%,比年初增加了1.31个百分点。按产业结构分:电子信息42.59亿元,占产值构成的13.7%,增长12.46%;生物工程19.28亿元,占产值构成的6.2%,增长26.63%;新材料32.07亿元,占产值构成的10.4%,增长29.39%;先进制造52.22亿元,占产值构成的16.9%,增长31%;交通装备116.87亿元,占产值构成的37.7%,增长45.56%;新能源与节能完成36.18亿元,占产值构成的11.7%,增长33.02%;其他领域10.64亿元,占产值构成的3.4%,增长27.79%。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一是高新技术产业骨干企业持续发展,重汽集团、浪潮集团、山东松下、齐鲁制药等过亿元企业效益都有较快的增长,其中山大华天、山东松下等企业收入增幅均超过了50%。二是随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增强了产品竞争力,拓宽了市场,提高了产品销售能力,重汽集团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70%以上。三是一批重点高技术产业投资项目加快建设步伐,如青年汽车、吉利汽车、浪潮产业园和科技园等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正在加快施工建设,这些项目的加快实施,必将增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后劲,增强产业竞争力,不断壮大我市支柱产业。

二、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一季度,全市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建设项目247个,项目总投资720.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22个,投资499.97亿元,新开工项目57个,投资74.9亿元,拟开工项目68个,投资145.67亿元。247个项目中,过亿元项目116个,过10亿元项目13个。

在建的重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情况。①吉利汽车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61亿元,主要生产轿车整车和零部件,达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19.3亿元。②浪潮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0.1亿元,主要生产服务器、PC、税控机等,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利税40亿。③浪潮集团浪潮科技园项目:总投资12.8亿元,主要从事软件应用及产品开发,项目达产后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实现利15.5亿元。④青年汽车项目:总投资13.2亿元,主要生产轿车整车,达产后实现年销售收入71亿元,利润4亿元。

三、高新区工业经济运行平稳

一季度,高新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5.4亿元,同比增长22.3%;完成工业增加值20.3亿元,同比增长14.1%;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6.4万元,同比增长11.1%;实现税收2.1亿元,同比增长69.1%;实现财政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67.3%;实际利用外资1283万美元,同比下降2.2%;实现出口创汇5228万美元,同比增长18.5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9865亿元,同比增长73.5%。

高新区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一是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产品销售收入实现同比增长的企业有113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8.5%,较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松下电子、齐鲁制药等企业利润较去年同期增幅达到了106.8%和94%,企业发展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二是工业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出口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0%。三是工业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将军烟草一期、青岛啤酒一期、轻骑标致等项目已基本竣工,已进入设备投入和试生产阶段。浪潮产业园、浪潮科技园、吉利汽车、青年汽车等项目目前进展顺利,均已展开土建施工,部分项目已进入质检验收阶段。四是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高新区区级收入增长快速,税收收入继续保持较高比例,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内收入的比例达到90%,预算外收入和融资工作也有了较大的进展。

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仍然存在着问题和不足:一是和全省其他地市相比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依然滞后,一季度,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排在烟台(720.5亿元)、青岛(702亿元)、淄博(369.5亿元)、潍坊(327.6亿元)之后,列第五位,仅比威海多了16亿元,形势紧迫。二是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自身发展不够平衡,从内部产业结构分析,仅重汽一家企业就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多,其他重要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规模还不够大。三是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投资情况也存在着问题,主要是已开工和续建项目中扩建土建成分多,投入开发的新产品少,科技含量低,能够形成产业链优势和集约化产业群的项目不多,难以发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强化我市产业优势的作用。四是招大引强还没有实现实质性的突破,项目储备还不多,在招商引资上,引进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集团少,缺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大项目储备不足,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招商引资向招大引强的转变。

五、主要对策和措施

一是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科技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城市大会的部署,各级各部门要把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政策和措施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继续抓好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的考核工作,确保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二是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以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强化企业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导作用,通过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活力,增强我市的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政府、产、学、研、金、介等各方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合作,加快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提高产品水平,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三是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资金投入。要以政策为导向,鼓励企业增加对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资金投入。要积极沟通银企合作,加快推进企业创业板,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外招商引资的步伐,吸引国内外更多的资金、项目培植高新技术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四是发挥大型骨干企业的产业链龙头作用。发挥重汽、浪潮等企业产品优势,延伸具有我市优势产业的产业链,既扩大优势产业规模效益,又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具备龙头带动作用、具有高新技术产品优势的中小企业,也予以重点扶持,尽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的中小骨干企业。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R&D;自主创新;成果转化

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一直是社会各界关心的重要问题,截至2012年宁波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93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2008年的1156.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42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由2008年的13.22%增加到2011年的28.7%。高新技术企业对宁波市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但是在金融危机给全球带来的创伤还没消除、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作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宁波,出口受到重创,只有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带动经济的转型升级。

一、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

(一)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情况

2012年,宁波市655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达到83.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的53.5%。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4.8%,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4倍。由于这三年高新技术企业家数不同,不能做绝对值比较,从科技活动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看,2012年同比提高了0.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比重2011年较2010年有所回落,但2012年大幅提升7个百分点。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带动下,2012年宁波市R&D经费支出同比增长25.11%,占GDP的比例为2.04%,比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1.98%)高出0.06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二)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产出情况

近几年,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产出成效明显。从2009年专利授权量成功突破1万件以来,宁波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实现快速增长。2012年,宁波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首次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首位。专利申请量为73647件,同比增长54.8%;专利授权量59175件,同比增长58.5%,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065件,同比增长27.1%;全部纳入统计的712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年专利申请数量963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778件;获得专利授权555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00件;企业累计拥有的有效专利总量达到18021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2103件;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每家有效专利和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到25件和3件。

(三)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明显。2012年全市纳入监测的664家工业高新技术企业,全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960.3亿元、工业销售产值1904.3亿元、新产品产值1091.7亿元、出货值50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5.0%、6.9%、1.6%,实现利润总额171.6亿元,同比下降12.8%。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出货值分别高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个百分点、5.2个百分点、3.8个百分点。 664家工业高新技术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新产品产值、出货值占全市664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同类指标的比重分别达到16.8%、16.8%、45.2%、19.1%,实现利润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利润的33.0%。虽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利润率同比下降12.8%,但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同比下降15.2%。

二、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困境

(一)传统产业结构制约创新

宁波市的企业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形成了“轻、小、集、加”的产业结构基础和框架,目前已形成服装、文具、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精密仪器仪表、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纺织、家用电器、精细化工与生物、模具等优势制造业。宁波市工业经济中高档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较低,工业经济大而不强。从高新技术企业产业领域分布情况看,主要集中在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产业聚集明显,而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其他高新技术领域所占份额很少。因此,尽管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数目不断增加,但总体规模仍然偏小且技术含金量偏低。从高新技术企业产值、R&D、发明专利、新产品销售率等指标来看,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其创新较少有产品创新,多是模仿式的工艺创新和结构创新;较少有重大突破性的创新,多是渐进式的改造。由于受本身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与深圳、杭州等城市相比,宁波市发明专利占比较低,在专利结构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二)企业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宁波市以民营企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积极性不高,不愿意承担科技研发的高风险。调查统计显示,近三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仅占总销售收入的4.5%,而R&D经费支出更只占销售收入的1.7%,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强度明显偏低。而且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中,R&D人员仅占总从业人员的7.6%,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仅占总从业人员的1.7%,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只占总从业人员的0.8%。经费、人员的不足导致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能力薄弱,技术储备不足,许多产业只是低水平、简单的重复和集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研发链。从高新技术企业评审材料可以看出,在知识产权这项指标中,大多企业没有发明专利,都是实用新型。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较容易通过,且从申请到授权时间短。因此,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宁波高新技术企业受影响很大,复审不能通过的企业大多是因为成长性没有达到指标要求,宏观因素影响较大,但根本原因在于企业自主创新不足,缺乏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

(三)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尽管宁波市近两年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位居15个副省会城市之首,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科技产出低。宁波市科技成果(含专利)的总体转化率为66%,其中高校转化率不足20%。其原因是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不够完善、转化过程风险高、市场导向性不足、成果供给方和接收方信息不对称、为申报科技项目而申报专利,科研与产业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在科研体制层面,科技人员服务产业的创新动力机制不完善,研发成果与市场的结合度差,一般实验室里出来的成果最多只进行到小试阶段,在这一阶段,技术虽然比较成熟,但能否进行产业化大批量生产还是一个未知数,造成转化困难。高校、科研机构往往只关注技术的先进性,忽视市场需求,成果本身离商业化应用有较大差距,而企业需要的创新成果则是工程化的成熟技术。

三、提升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宁波市2013年年初下了发《关于实施“科技领航计划”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意见》,根据该意见,到2016年,宁波市将培育1350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年产值超50亿元的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以上。要达到上述要求,必须尽快提升宁波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宁波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建设工业强市的决定》、《关于推进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推动宁波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型。为实现该目标,应鼓励全市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和大型项目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对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金量和附加值。积极推进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及重点工业的产品改造。在新兴战略性产业方面,通过税收、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政策引导企业向新能源、新材料、医药生物、信息等产业的发展。同时,加速新兴战略产业与现有产业的融合发展,如新兴战略产业与重化工业的融合发展,信息产业与工业的融合发展,通过支持重点产业信息技术应用、嵌入式改造、系统集成的重点信息化示范项目,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力度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因此要千方百计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加强自主创新宣传教育。支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和落实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创新创业,特别是大学生创业,他们往往有很好的科技项目,但是需要孵化培育。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资合作,对产学研资合作共建的研发机构及其研发项目优先资助;对高校和科研院所走进企业定向开展科研或技术攻关的项目实施财政奖励政策、资金支持、人才鼓励;加强人才支撑,统筹各类人才发展资金,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业人才。鼓励企业发展自主品牌,以科技为基石,以质量和品牌为两翼,实现从科技、产品到品牌的腾飞。

(三)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为了促进成果转化,宁波市2014年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从三方面提出11条重要举措。首次,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优先奖励已在宁波市实现成果转化并取得明显经济社会效益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宁波市将加快发展技术市场,启动建设集合科技成果展示、技术评估、成果交易、科技金融、创业服务等五大功能的“一站式”科技大市场。同时,应引导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培养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优势企业,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制开发,加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投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队伍,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实施科技领航计划,加强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指导,扎实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复审工作,重点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生命健康、研发与创意设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前发掘与培育高新技术后备苗子企业。强化科技计划导向,大力扶持重点研发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及联合攻关项目,优先支持高成长性产业和优势制造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科技创新,加快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帮助各级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支持企业以各种形式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研发机构。构筑多层次创新平台,完善区域创新支撑体系。重点建设高新技术园区,引导创新要素向园区集聚,使园区成为各类研发机构的集聚基地、高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输出基地。进一步加快科技创业中心和创业服务中心等科技孵化器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创办综合性或专业性科技孵化器,增强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卜庆军.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证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Z].杭州市科技局科技情报调研课题,2010.

[2]陈月艳.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J].商业文化,2011(09).

[3]吕友利,刘斐.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9(12).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范文5

今年36岁的刘升传来自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2012年,刘升传请缨参与援疆工作,来到兵团建工集团任总经理助理兼北新路桥公司副总经理,在完成第十三批博士服务团工作基础上,又主动要求继续作为第十四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延长援疆服务一年。

“刘升传能迅速地融入企业,心里时刻想着兵团建工集团、北新路桥的发展,在科技参谋、培养人才和桥梁纽带方面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兵团建工集团董事长雷毅说。

刘升传援疆的两年时间,正逢建工集团所属北新路桥公司申报公路桥梁特级资质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行业特点及企业重经营的局限性,导致北新路桥技术基础薄弱,科技成果可以说少之又少。

2012年12月,刘升传一到北新路桥公司,就承担起推进企业科技创新的攻坚战。他在到子公司和项目部进行多次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产学研项目带动公司技术和科研力量升级、以技术装备改造升级走向高端技术服务”的思路,得到了企业高管层的认同和响应,并开始具体实施。

从2013年开始,刘升传针对北新路桥公司的行业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10余项科研课题的申报和立项工作,其中3项获得批准立项,主持的《高填方路基与土石坝变形无线实时监测系统》项目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申报的另外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也已被受理。

“两年来,在刘升传的穿针引线下,积极架起了北新路桥公司和高效、地方之间沟通的桥梁”。北新路桥副总经理汪伟说。

援疆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期间,刘升传就利用与交通运输部、贵州、青海等地的人脉、资源、地理位置等优势,加大了对北新路桥公司科学技术力量的推进力度。一方面针对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积极联系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与北新路桥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先后促成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合作制定一项国标《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地图板装置标准》、一项行标《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2部分:高粘度添加剂》、一项发明专利《一种高粘度沥青添加剂》;另一方面还架起公司和高校、地方之间沟通的桥梁,先后搭建平台促使北新路桥与贵州、青海等地交通部门沟通交流,建立起了初步合作。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到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进行交流访问。又先后邀请美国德州交通厅陈达豪教授、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宋二祥教授到北新路桥公司进行技术交流,有力提高了北新路桥公司知名度和技术人员的眼界。

科技的大门打开后,2014年7月,北新路桥经过5年的努力,终于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领回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证书。这标志着该集团今后可以参与国内所有公路招投标工程。至此,北新路桥集团成为新疆乃至西北地区第一家拥有这一资质的企业。

“刘升传博士非常敬业,在我们项目部一住就是数十天,和技术人员同吃同住,对工程上关键技术图片给予了很大帮助。”北新路桥南方事业部经理韩征平说。

刘升传博士作为公路方面的技术专家,注重实地调研,给予技术支撑,并解决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在北新路桥施工的湖北、湖南以及新疆各地数十个项目部都留有他的身影。他以重点工程、重点难点技术为着眼点,针对企业特点,深入挖掘内含的科技科研与技术课题,并改进施工工艺,积极创新,充分利用新材料、新设备,运用科学的、先进的检测手段,提高企业产品和工程项目的科技含量,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总结先进技术和创新。

期间,刘升传主持申请了《深水基础研究》、《粉砂层大桩径超长灌注桩施工技术》、《悬臂浇筑主跨150m连续梁线形和应力监测及控制技术》等3个立项项目。先后完成了《连续梁施工监控技术》、《深水基础施工技术》和《芙蓉大道路面结构咨询建议》等咨询和技术报告,提出了项目技术建议,解决了项目上的技术问题。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范文6

关键词:设计院 工程总承包 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O引言

工程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的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工程总承包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近年来,在国务院及建设部一系列关于勘察设计院转企改制和开展工程总承包工作的文件精神指导和推动下,设计行业积极向工程公司方向转换,尝试和拓展工程总承包业务,一些设计院也取得了优秀成绩。但是,整体来看,设计院进军工程总承包业务时面临着很多困境。如何在开拓总承包市场初期扬长避短,如何打造适应工程总承包业务的核心竞争力,逐步转变为工程公司,成为设计院急需解决的难题。

1设计院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优势

设计院从事工程总承包在人员配备、技术创新、工程造价、项目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整体综合优势。

(1)人员配备方面。设计院拥有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配套齐全,可以使工程项目实施具有技术保证。

(2)技术创新方面。设计院对制造和施工中的技术要求比较清楚, 并能直接将发生的问题和教训运用到后续工程设计的持续改进中,可以使工程设计水平不断提升。

(3)工程造价方面。设计院掌握着很多专有技术和专业技术,可以通过技术方案的优化,降低投资。

(4)项目管理方面。设计院可以把握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的进展情况,同时设计者在施工现场迅速作出判断与处理的优势也是施工总承包单位所无法比拟的。

2设计院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不足

与国际工程承包商相比,设计院在工程总承包项目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按照战略管理的结构学说来分析,这些差距与内部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人力资源有紧密的联系。

(1)组织架构。国内传统的设计院通常是职能式或不健全的矩阵式组织结构。由于历史原因与业务稳定的考虑,与总承包项目关系最为密切的设计部门却没有纳入到统一的项目管理体系中来,这就割裂了设计业务单元与 EPC 总承包项目管理的其他部分,必然造成项目统筹与控制中会发生一系列问题,进而影响项目的价值创造。

(2)业务流程。对于国内大多数设计院而言,项目采购、施工、开车等模块内部的管理制度与流程规范已经比较完备,但由于设计模块没有纳入项目管理体系之下,设计与EPC 项目其他业务单元之间的配合就成为问题的多发区。

(3)人力资源。设计院的主要业务骨干都在设计领域工作多年,而对 EPC 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经验却不是很丰富。

(4)总承包业绩。设计院开展总承包业务初期,缺少该业务的实际业绩,因此在招投标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3扬长避短开辟新的总承包市场

设计院开展总承包业务要顺应市场规律,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技术优势,同时避开施工力量薄弱的环节,以服务业主的理念贯穿项目的始末,寻找总承包市场切入点,积累经验,培养具备总承包管理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在具备了施工管理力量后,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做EPC工程总承包了。

(1)设计院可先进行PMC即工程项目管理承包。

PMC工程项目管理承包是指具有相应的资质、人才和经验的工程项目管理承包商,受业主委托,代表业主在项目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项目定义、融资、招标、选择EPC承包商,以及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整个过程对项目进行全面有效的五大控制(即质量、进度、安全、造价、合同),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PMC模式可以充分发挥设计院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参与了施工管理,锻炼了队伍,同时规避了直接进行施工的风险。

(2) 设计院可与有经验的施工承包商组成联合体

针对特定项目,与有经验的施工承包商组成联合体开展总承包业务,通过联合体间合作机制的科学设计,可以使设计、采购、施工密切配合,无缝衔接,创造了工程价值。同时也锻炼了设计院的总承包管理队伍,树立了总承包业绩,为以后单独开展总承包业务打下基础。

4打造适应工程总承包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1) 实施体制与管理创新战略

积极探索适合设计院总承包业务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完成主营业务流程的整合与再造。按照国际工程公司的模式,逐步建立或完善设计院的项目管理体系、报价与估算体系、商务和合同管理系统、设计体系、采购体系、施工管理体系、开车管理体系、成本控制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融资功能和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2) 实施强化市场开发战略

建立和完善市场开发机制,在全院形成适应市场、管理科学、高效统一的市场开发机制,营造全员参与的竟争氛围。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化市场开发队伍。瞄准行业及地方重点市场,加大开发力度,扩大市场份额。

(3) 实施科技兴企战略

① 技术创新是形成EPC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EPC企业不但要在工艺技术还要在施工技术上不断地创新,以持续满足社会进步的需求。

② 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演化动力。技术创新的成果在企业各部门和各EPC项目部迅速扩散,同时技术创新促进EPC项目管理方法的创新,并最终为市场所认同,企业将逐渐形成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优势,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4)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建立完善“吸引人才、尊重人才、开发人才”的激励机制,优化人才结构,深化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大力建设技术专家和经营管理两支队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建设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为实施人才战略提供智力支持;抓好专家队伍建设。

(5) 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战略

努力建立包括视觉文化、行为文化和理念文化在内的公司企业文化体系,形成完整的视觉形象、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共同的价值观。

5结语

实施工程总承包是设计院业务转型、发展的必然方向。设计院不能局限于能够顺利组织完成一个或几个工程总承包项目,而应着眼于设计院在发展战略、思想观念、组织结构、资源配备等方面的改造,着眼于企业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努力提升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能力,推动企业转型为通过组织项目实施来创造价值并获取合理利润的国际性工程公司。

参考文献

[1] 韩 孜. 浅析设计院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优势与不足 [J]. 企业技术开发,2010,(2): 146-147.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范文7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总论

(一)申请项目概述

包括项目已有的核心技术,本次申请需中试、转化的主要内容、创新点、技术水平,项目在农业生产中确切的主要用途及应用范围(限200字以内。如果申报单位同意“*”信息公开,此内容应属可以公开部分)。

(二)项目预期目标(此栏目各项指标是项目立项后,签订合同的主要内容,也是项目验收的主要依据。)

1. 总体目标:包括项目执行期间(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期限内)计划投资额;项目完成时达到的成果熟化程度、项目执行期结束时达到的主要技术与性能指标(需用定量的数据描述)、执行的质量标准、通过的国家相关行业许可认证及企业通过的质量认证体系等;转化后可获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

2. 阶段目标:(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是项目后续资金划拨的重要依据)在项目执行期内和结束时,每一阶段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进度指标、技术工程化指标、资金落实额、生产建设情况、实现的销售收入和示范规模等。每一阶段目标应进行比较详细的、可进行考核的定性定量描述。阶段目标完成时指标应与“总体目标”条款中的“技术、质量指标”一致。

3. 资金投入及使用计划:包括在项目执行期内计划投资额,其中已到位投资额和需新增加的投资额;列表说明项目执行期内由单位负责完成的新增投资资金到位时间和到位金额。

二、项目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分析

(一)简述

简述本项目所涉及的具体的农业生产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近期发展趋势,并将本项目技术成果转化后在克服生产中现存的主要问题方面与国内、国外同类技术、产品进行质量性能等量化比较,描述项目实施前后技术经济指标将发生的主要变化。(可以表格方式说明)。

(二)项目创新点

论述项目创新点,包括技术创新、产品结构创新、生产工艺创新、产品性能及使用效果的显著变化等。申报单位应在不泄露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尽可能详细地说明本项目的创新点、创新范围、创新难度,并附上权威机构出示的近期查新报告、检测报告、实验报告或其它能说明项目技术水平的证明材料,已有样品的可附照片。

(三)知识产权状况

详细描述项目的技术来源、合作单位情况;说明项目知识产权,尤其是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归属情况。合作转化和委托转化的科技成果,及购买的科技成果,需附上相关的合作转化协议书和成果转让说明;引进技术再转化的成果,需说明再转化的主要内容并提供相应的技术资料;单位自主转化的成果,需提供相应的技术资料或技术鉴定报告。

三、项目实施方案分析

(一)项目的转化内容与技术路线论述

详细说明本项目开展中间性试验,或技术组装、配套、集成,或生产性试验示范的具体内容,以及所采取的技术路线与技术方案。

(二)项目组织实施方案

说明本项目开展中间性试验或生产性试验示范的具体地点与规模;各参加单位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和分工(需附相关合作协议);论述开展本项目各项工作所需设备、原辅材料的来源、供应渠道,工程建设已具备的条件和需新增加的基本建设内容;简述转化过程中的“三废”情况及处理的措施和方案;如果是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审批的技术成果,说明是否已获得批准或许可,如果还没有获得,需描述目前申请、审批进展情况以及预计何时可以获得。

(三)项目产品市场调查与竞争能力预测

确切说明本项目成果转化后技术或产品在农业生产中的用途,分析本项目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份额等。

(四)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投资预算——根据项目需要转化的内容和目标,估算本项目在资金资助期内计划投资额,至项目申报时已到位的投资额、需要新增投资额,并对已到位投资部分分项说明资金来源及主要用途。

新增资金的筹措——对新增投资部分,需阐述资金筹措渠道、预计到位时间、目前进展情况。具体包括:利用银行贷款并已获得贷款的,在附件中须提供贷款合同,尚未取得贷款的,需说明目前贷款的进展情况;自筹资金部分,须详细说明筹措渠道、筹集额度;地方政府配套部分,应说明拨款部门、资金使用方式、资金到位时间,已经拨款的,须附相关证明文件;申请农业技术成果转化资金部分,需明确说明申请种类及其金额。

资金使用计划——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和筹资方式,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部分,需单独列出明细表说明主要使用方向。

(五)项目实施风险评价

对项目的风险性及不确定因素进行识别分析,提出降低风险的措施。

(六)项目实施计划

详细描述项目各项工作的进展计划,以甘特图(注)的形式列出,并明确标出完成各项工作预计所需时间及达到的阶段目标。此处列出的各项指标应与“总论”中“阶段目标”的描述相吻合。

四、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一)成果转化目标分析

分析经中试、组装、工程化后,成果可以达到的熟化目标,如经转化后技术可以满足大面积推广或产业化生产的程度等。

注:甘特图(GANT)——是查看项目进程最常用的工具图,也叫线条图或横道图,由二维坐标构成,其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任务。申请单位应将转化资金项目执行期内的各项任务分解,每项任务用一条横线表示,其长度是完成这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将横线按任务的启止时间放在图内。

(二)经济效益分析

1.产品成本分析

按财务制度的规定,估算项目产品的年生产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制造费等)和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及相关财务费用),并提供计算生产成本的基础;说明对生产成本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因素以及可采取的对策。

2.产品单位售价与盈利预测

根据产品的成本和市场分析,预测本项目产品进入市场的单位销售价格,并编制该项目五年内的产业化生产和推广应用预测,包括收入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上述预测分析要求列表计算。

3.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销售价格和市场占有情况的分析,预测本项目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期限内累计可实现的销售收入、净利润、缴税总额、创汇或替代进口情况。

4.项目投资评价

计算项目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

(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分析

分析本项目实施后对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影响,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态效益的影响,对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影响,对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能力的影响,以及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影响等。

五、项目支撑条件分析

(一)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包括单位名称、通讯地址、注册时间、注册资金、登记注册类型、主管单位(部门)名称。

(二)单位转化能力论述

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能力情况,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业绩和投入情况(企业应说明科技转化投入占企业年销售收入的比例);科研转化队伍情况;与本项目相关的技术储备情况等。

项目技术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学历、所学专业、主要工作经历、技术专长和工作业绩;项目技术负责人与单位之间的任用关系。

(三)单位职工队伍情况

单位法定代表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学历、所学专业、主要经历、技术专长、创新意识、开拓能力及主要工作业绩。

单位人员基本情况,包括人员总数、大专以上人员数;主要管理人员数、文化水平、年龄结构;技术开发、生产、销售人员比例等。

(四)单位管理情况

申报单位管理制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产权明晰情况,其中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需说明股东(联营单位)的构成及各自所占的股份(合作关系);企业信用等级、企业商誉、企业获奖情况等。

(五)单位财务经济状况

企业应说明上年末单位总资产、总负债、固定资产总额、总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净利润、上交税费、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事业单位应详细说明本单位的资产负债和从事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技术开发性收入。

(六)合作单位研发能力

简述本项目合作单位的科研开发实力,合作单位与本项目开发内容相关的技术储备和开发优势,合作单位在本项目相关开发内容方面已取得的阶段成果。

附: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各类可行性研究内容侧重点差异较大,但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投资必要性。主要根据市场调查及预测的结果,以及有关的产业政策等因素,论证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

技术的可行性。 主要从事项目实施的技术角度,合理设计技术方案,并进行比选和评价。

财务可行性。主要从项目及投资者的角度,设计合理财务方案,从企业理财的角度进行资本预算,评价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进行投资决策,并从融资主体(企业)的角度评价股东投资收益、现金流量计划及债务清偿能力。

组织可行性。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设计合理组织机构、选择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等,保证项目顺利执行。

经济可行性。主要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衡量项目的价值,评价项目在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增加供应、创造就业、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效益。

社会可行性。主要分析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包括政治体制、方针政策、经济结构、法律道德、宗教民族、妇女儿童及社会稳定性等。

风险因素及对策。主要是对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组织风险、法律风险、经济及社会风险等因素进行评价,制定规避风险的对策,为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一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基本情况: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名称、法定地址、宗旨、经营范围和规模;合营各方名称、注册国家、法定地址和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国籍;企业总投资、注册资本股本额(自有资金额、合营各方出资比例、出资方式、股本交纳期限);合营期限、合营方利润分配及亏损分担比例;项目建议书的审批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负责人名单;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概况、结论、问题和建议。

(二)产品生产安排及其依据。要说明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和市场预测的情况,以及国内外目前已有的和在建的生产装备能力。

(三)物料供应安排(包括能源和交通运输)及其依据。

(四)项目地址选择及其依据。

(五)技术装备和工艺过程的选择及其依据(包括国内外设备分批交货的安排)。

(六)生产组织安排(包括职工总数、构成、来源和经营管理)及其依据。

(七)环境污染治理和劳动安全保护、卫生设施及其依据。

(八)建设方式、建设进度安排及其依据。

(九)资金筹措及其依据(包括厂房、设备入股计算的依据)。

(十)外汇收支安排及其依据。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范文8

第一条为鼓励职工积极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促进企业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结合我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范围版权所有!

第二条以下范围的建议是应鼓励的: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围绕提质增产、节能降耗,而提出的具有进步性、可行性和效益性的办法和措施。如围绕有效利用蒸发量,促进原盐提质增产;深化制盐工艺改革,提高制卤效果;减少雨化损失,增强抗灾能力;提高盐田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减轻劳动负荷;促进隐患整改,保证安全生产等。

第三条以下范围的建议不予受理:夸夸其谈、无实质内容的;为完成任务而毫无新意的;公认的事实或正在改善的,已被采用过或前已有的重复建议等。

第三章组织机构

第四条总场成立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建议和成果的征集、登记、整理、评审、总评和存档等日常工作。各分场(厂)也要成立相应组织。

第四章管理程序

第五条总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领导小组负责将《海化盐场合理化建议报审表》和《海化盐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成果报评表》下发到全场各工区(车间),保证职工可随时取到空白表格。

第六条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只有建议设想而未实施或和验证的填写《盐场合理化建议报审表》,已在一定范围内实施并验证成功的项目填写《盐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成果报评表》。“建议内容”一栏应先对现状加以说明,对其存在的不足或将导致的隐患加以分析,再具体说明应采取的措施和步骤,最后还要有经济效益分析和预期目标,必要时应附图纸、数据、专业资料等。

第七条职工完成的《海化盐场合理化建议报审表》或《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成果报评表》,及时上报工区(车间)、科室,工区(车间)、科室认为符合要求或有价值的,应及时上报分场(厂),分场(厂)经过把关、筛选后,由各单位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签字后,于每季度末一次上报总场工会办公室。

第八条每季度末,总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领导小组及时对全场上报的合理化建议,通过召开评审会的方式,根据建议的经济性、安全性和时效性,进行评审,作出采纳与否的结论,通过后由领导小组组长签字后实施。对不采纳的意见,应作出具体的原因解释。版权所有!

第五章奖励

第九条年终总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领导小组对全年所有的建议和革新项目进行总评,根据效益大小取前项为受奖的技术革新项目,其次项为受奖的小改小革项目。技术革新项目评出一等奖名、奖金元,二等奖名、奖金元,三等奖名、奖金元;小改小革项目前项为一等奖、奖金元;后项为二等奖、奖金元。

第十条特别重大的技术进步项目或对全场乃至整个行业有重大技术推进作用的项目,可给建议人一次性特别奖金。具体数额由总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领导小组提出建议后报场长批准发放。

第十一条对所有受奖的项目,总场将在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上与评出的各类先进一并奖励。奖金以现金形式发放,各单位不得扣留或另行分配。

第六章附则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范文9

第一条 为鼓励职工积极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促进企业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结合我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范 围

第二条 以下范围的建议是应鼓励的: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围绕提质增产、节能降耗,而提出的具有进步性、可行性和效益性的办法和措施。如围绕有效利用蒸发量,促进原盐提质增产;深化制盐工艺改革,提高制卤效果;减少雨化损失,增强抗灾能力;提高盐田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减轻劳动负荷;促进隐患整改,保证安全生产等。

第三条 以下范围的建议不予受理:夸夸其谈、无实质内容的;为完成任务而毫无新意的;公认的事实或正在改善的,已被采用过或前已有的重复建议等。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四条 总场成立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活动领导小组,组长:___,副组长:____,成员:___。领导小组负责建议和成果的征集、登记、整理、评审、总评和存档等日常工作。各分场(厂)也要成立相应组织。

第四章 管理程序

第五条 总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领导小组负责将《海化盐场合理化建议报审表》和《海化盐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成果报评表》下发到全场各工区(车间),保证职工可随时取到空白表格。

第六条 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只有建议设想而未实施或和验证的填写《__盐场合理化建议报审表》,已在一定范围内实施并验证成功的项目填写《__盐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成果报评表》。“建议内容”一栏应先对现状加以说明,对其存在的不足或将导致的隐患加以分析,再具体说明应采取的措施和步骤,最后还要有经济效益分析和预期目标,必要时应附图纸、数据、专业资料等。

第七条 职工完成的《海化盐场合理化建议报审表》或《___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成果报评表》,及时上报工区(车间)、科室,工区(车间)、科室认为符合要求或有价值的,应及时上报分场(厂),分场(厂)经过把关、筛选后,由各单位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签字后,于每季度末一次上报总场工会办公室。

第八条 每季度末,总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领导小组及时对全场上报的合理化建议,通过召开评审会的方式,根据建议的经济性、安全性和时效性,进行评审,作出采纳与否的结论,通过后由领导小组组长签字后实施。对不采纳的意见,应作出具体的原因解释。

第五章 奖 励

第九条 年终总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领导小组对全年所有的建议和革新项目进行总评,根据效益大小取前6项为受奖的技术革新项目,其次15项为受奖的小改小革项目。技术革新项目评出一等奖1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800元,三等奖3名、奖金600元;小改小革项目前5项为一等奖、奖金200元;后10项为二等奖、奖金100元。

第十条 特别重大的技术进步项目或对全场乃至整个行业有重大技术推进作用的项目,可给建议人一次性特别奖金。具体数额由总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领导小组提出建议后报场长批准发放。

第十一条 对所有受奖的项目,总场将在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上与评出的各类先进一并奖励。奖金以现金形式发放,各单位不得扣留或另行分配。

第六章 附 则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范文10

力求体制创新发挥技术优势

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2004年,我站紧紧围绕农业生产的各项目标任务,以确保全县粮油优质高产及农民增产增收为目的,积极探索管理体制的创新,真抓实干,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层层办好示范、以典型示范引路、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农业适用配套增产技术,提高科技含量,着力推动"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在保障我县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取得的成绩,

1.全县粮油生产再获丰收。

我县粮油生产在2003年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2004年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着力抓好以种子为龙头的配套组装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全县粮油生产再获丰收。全县粮食总产量56.4万吨,比上年增长7.25%。其中水稻面积45.5万亩、总产24.4万吨、单产536公斤,总产和单产分别比上年增加0.29万吨和12公斤,增长率分别为1.18%和2.29%;玉米种植面积38.3万亩,总产15.04万吨,比上年增2.4万吨,增幅18.94%,平均单产393公斤、比上年增长6.79%;马铃薯面积24.4万亩(其中秋马铃薯21.2万亩、春马铃薯3.2万亩),总产5.7万吨(5∶1折粮)、比上年增加0.5万吨,增幅为8.6%,平均单产234.9公斤(5∶1折粮);红苕面积23.58万亩,总产6.1万吨,较上年增长13%、平均单产257公斤(5∶1折粮);小麦播种面积23.95万亩,比上年减少6.08%、总产3.6吨、比上年减少6.16%、单产149公斤;油菜种植47.37万亩,总产6.45万吨,比上年增加0.12万吨,平均单产135公斤。

2.良种普及率进一步增大、单产稳步提高

2004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45.5万亩,其中杂交水稻推广面积44万亩,除糯谷外基本实现了杂交良种化,全县水稻平均单产536公斤,较去年增长2.29%,其中杂交水稻单产541公斤、比上年增长2.27%;玉米种植面积38.26万亩,平均单产393公斤,比上年增长6.79%,杂交玉米面积36.56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95.6%,杂交玉米的推广率较去年高2.4个百分点,平均单产400公斤,比上年平均单产377公斤增长6.1%;油菜种植面积47.67万亩,单产135公斤,其中双低优质杂交油菜面积47万亩,占油菜面积的98.6%、平均单产136公斤;马铃薯种植面积24.36万亩,平均单产(折粮)234.9公斤,其中脱毒洋芋8.9万亩,占马铃薯面积的36.5%,平均单产247.4公斤。

3.示范点效果明显,带动效应较强。

今年,我站举办水稻、玉米、油菜、洋芋高产栽培及配套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点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示范带动交应较强。

(1)南白镇青山村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准两优527"百亩连片示范点效果显著。该点示范面积132亩,平均亩产741.9kg,比全县2004年水稻平均亩产531kg增210.9kg,亩增值379.62元。9月27,省委副书记率省农业厅、科技厅、贵州大学、省农科院、遵义市委市政府、市农业局、市农科所和县委县政府领导专家亲临现场验收,当天验收两块稻田平均单产达812kg,参加验收的领导和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产生了极大的轰动效应。同时,著名世界水稻专家袁隆平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2)团溪水稻新技术综合示范点取得成效:示范区实际完成面积3017亩,其中核心示范带面积512.3亩。经县农业局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项目核心区及一般示范区分上中下三类田块进行测产验收,示范区3017.0亩,平均亩产609.2公斤,其中核心示范区512.3亩平均亩产655.6公斤。示范面积和单产指标均圆满完成项目任务。示范区平均亩产稻谷609.2公斤,其中,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稻谷655.6公斤,分别较当地常年水稻单产550公斤增产59.2公斤和105.6公斤,增幅达10.8%和19.2%;项目区共增产稻谷178606公斤,以当地稻谷市价1.80元/公斤计,项目区1685户共增加收入32.15万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3)龙坪玉米新技术示范点取得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经验收:项目区平均单产510.9公斤,比计划单产指标450公斤超110.9公斤,比当地农民常年玉米平均单产380公斤增长31.8%,当地农民纷纷要求继续在该村搞示范。示范区实施的超高产栽培示范经全田验收:2亩遵玉8号单产758.3公斤,0.8亩"奥玉3102"单产785公斤,平均亩产765.9公斤。示范区实施的10亩玉米宽厢宽带套作辣椒试验示范研究:玉米平均单产459.5公斤、超计划单产(400公斤/亩)59.5公斤、超14.9%;辣椒平均单产56.3公斤、超计划单产50公斤的12.6%,按当年当地市场价计算、平均亩产值达1131.6元,获得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为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收入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子。

(4)渝黄一号千亩连片示范点:分别在三合、石板、新舟、团溪、乐山等五镇举办了杂交油?quot;渝黄一号"千亩连片示范点,经验收,新舟点平均单产达172.4公斤,其余点单产均在145公斤左右。

(5)马铃薯高产示范:完成5.7万亩,项目区马铃薯平均亩产1438公斤,超计划指标(20%)8.6个百分点。

4.试验示范研究课题的实施,筛选出了一批有推广前景的新品种(组合),探索出了粮油优质高产栽培的配套新技术措施。

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可靠依据,全年共完成10个水稻新品种三次重复区试1组,11个水稻新品种展示一组,3个水稻新品种示范,水稻生态旱育秧(沼渣沼液在水稻上应用)区试2组,水稻抛秧简比试验1组,水稻抛秧1个;玉米品种区试二组共17个品种(组合),宽厢宽带示范点2个;引进花生品种一个进行试种;10个主推杂交油菜品种示范及简比试验,杂交油菜渝黄一号示范点4个。通过新品种试验初步筛选出了一批有推广前景的水稻、玉米新品种(组合),如玉米新品种渝单8号、东单60等;杂交水稻新品种(组合)准两优527、k优2020、冈优2009、q优1号等。

5.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重点农技推广项目任务。

(1)粮食增产工程。我县实施的贵州省粮食增产工程项目-"20万亩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项目"和"26万亩玉米增产工程项目",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水稻旱育稀植增产技术项目,实际完成面积22.64万亩,超计划任务13.2%,项目区水稻平均单产612.5公斤,全面完成了项目的各项目标任务。玉米增产工程项目,实际完成面积28.9万亩,超计划任务11.2%,项目区玉米平均单产达416公斤、比计划单产增长23.3%。

(2)完成了贵州省优质稻示范项目1.1468万亩,平均亩产517.6公斤,亩产值1023.64元,比全县水稻平均亩产值955.8元亩增67.84元,增长7.1%,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完成了玉米宽厢宽带示范1.6851万亩,平均亩产值1436.78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4)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结构调整项目-10万亩"遵玉系列"杂交玉米技术应用,实际完成面积11.8万亩,平均单产达510.8公斤;13个镇共办示范点3000亩,平均单产657.7公斤,比计划单产亩增107.7公斤增长19.58%。

(5)完成水稻抛秧及免耕栽培技术推广项目任务2.2354万亩,平均单产552.3公斤,比全县水稻平均亩产增长3.04%,每亩节省劳动力3.5个、折款60元、节省畜力折价50元、增加除草剂投入15元,每亩增收节支达134.34元,项目累计增收节支300.3万元,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6)推广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15.2万亩,平均亩产421公斤,比全县玉米平均亩产393公斤增产7.1%。

(7)完成了"贵州省2003-2004年度100万亩脱毒马铃薯高产示范示范"项目5.7万亩,超计划任务14%,项目区马铃薯平均亩产1438公斤,超计划指标(20%)8.6个百分点,比全县马铃薯平均单产1174.5公斤亩增产263.5公斤,增长22.4%。

二、主要作法和基本经验

1.提高认识、当好参谋、争取领导重视。

全站人员通过不断加强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政治理论的学习,认真领会中央1号文件和各级党委政府政府关于农业发展的政策精神,提高了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了热爱农技工作的思想,积极深入生产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试验示范结果,及时反馈信息,为领导对农业生产工作的重要部署和指导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从而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搞好整个农技推广工作提供了保证。

2.积极探索管理体制的创新、提高推广工作效率。

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技术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由农业局组织对技术人员技术职称实行评聘分离,竞聘上岗,定岗定位,打破了技术职称的评聘论资排辈和职称终身制的传统,极大地调动了技术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每个职工都尽责尽职地开展技术推广工作。同时,通过竞聘上岗,改变了农推站的人员结构,使业务素质高工作负责的技术干部充实到农推站工作,技术力量明显增强。为了建立健全全县基层农技推广网络,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镇(乡)、村农牧技术推广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县府发〔2004〕34号),在稳定和加强镇(乡)农牧技术队伍的基础上,建立村级农牧技术服务网络,每个配备1-2名农业技术员,负责本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通过县、镇(乡)、村农技推广体制的改革创新,促进了全县农业新技术的推广。

3.以项目为载体,认真开展新技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研究,为大面积推广作好技术储备。

积极争取实施好省、市下达的技术推广项目,,紧紧依靠项目,以项目为载体,结合项目实施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研究,确保各项试验课题数据完整、真实、准确,为大面积推广作好技术储备,促进全县农技推广工作。

4.积极培训、办好示范点、促进大面积生产平衡发展。

全年共开展农技培训1879期,培训农技人员234人次,层层培训农民15.8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5万份。同时为镇(乡)农技站订《中国农技推广》、《耕作与栽培》40份,以不断提高县、镇(乡)农技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全县县镇(乡)两级共办各类作物示范点141个,面积4.97万亩,其中县农推站在团溪办水稻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3017亩、在龙坪办玉米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1063.2亩、在南白镇办超级杂交稻"准两优527"示范132亩,获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产生了轰动效应,受到各级的好评。

5.做好"四个结合",办好示范样板,推动面上推广。

今年在办新技术示范点工作中,尽力做好"四个结合",即①行政与技术结合,在办示范点时得到县镇村各级党政领导和行政干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县委书记和县长办指挥田,,有力地推动了示范工作;②县、镇、村各级技术推广组织紧密结合;③县级县级各专业技术队伍紧密配合,协同作战;④技术与配套物资结合。通过这一措施,举办新技术示范点得以顺利进行。

6.建立健全农推站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使全站技术干部团结奋进。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范文11

第一条 为了奖励在xxx范围内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做出一定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创新奖励暂行办法和xxx省广播电视局科技创新奖奖励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xxx内的集体和个人。

第三条 本办法奖励的范围包括:广播电视技术领域内科技创新成果及与广播电视事业有关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推广及转化等。

第四条 申报总台科技创新奖的项目,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 应用与广播电视事业有关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等)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省内首创的;

2、本行业先进的;

3、经实践证明具有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二) 在推广、转化已有的科技成果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并同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三)在工程建设、设备研制和技术改进中,采用新技术,并同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四)在广播电视技术运行、维护、管理中,编制科学的、先进的规范、规程、标准,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第五条 申报科技创新奖的项目,必须应用于实践一年以上,证明其功能和性能可靠,并持有使用单位、部门出具的证明。

第六条 拟申报科技创新奖一等奖的项目,应经过有关部门鉴定。

第七条 对成果有明显争议的项目,在争议未解决前,不得申报总台科技创新奖。

第二章 奖励标准及办法

第八条 总台科技创新奖按其所奖励项目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技术难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

一等奖项目在技术上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指标应达到或接近同类项目的省内先进水平,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作用很大,并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二等奖项目在技术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达到或接近同类项目的省内领先水平,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作用显著,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三等奖项目在技术上有创新,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指标应达到或接近同类项目的台内先进水平,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较大,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第九条 获得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的项目,由xxx授予奖状、证书和奖金。奖金如下:

一等奖:8000元

二等奖:6000元

三等奖:4000元

第十条 获得一等奖的项目由总台择优推荐申报省局科学技术进步奖。

第十一条 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其业绩记入本人档案,作为业绩考核、职务晋升、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三章 申报和评审程序

第十二条 申报科技创新奖,由总台内各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择优申报;总台下达或委托的项目可直接申报。申报单位每年于7月1日至7月31日向总台技术管理部申报本年度科技创新奖项目,逾期不予受理。

第十三条 凡申报总台科技创新奖的项目,须打印填写《xxx技术创新奖申报书》(见附件),报齐应有附件,同时以电子文档格式储存于软盘中。技术管理部审查合格后予以受理。

第十四条 几个单位共同完成的项目,由第一完成单位组织联合申报。

第十五条 总台科技创新奖由技术管理部归口管理。评审委员会由主管台长、技术管理部主任和各专业评审小组组成,评审委员会主任由主管台长担任,技术管理部主任任评审委员会秘书长。

第十六条 评审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将所有项目分类为广播中心、电视中心、无线发射与传输、网络传输四个专业。

(二)在总台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中按专业抽取5—7人组成评审小组,组长由评审委员会主任指定。

(三)评审小组组长向评审小组成员介绍情况,若需要项目完成人代表应到会答辩。

(四)评审小组应根据项目的水平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写出评审意见及建议等次,报评审委员会评定。

(五)技术管理部对评审结果复核后行文上报主管台长批准。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经评审委员会评定和主管台长批准的拟授奖项目即在总台内予以公告,项目异议受理期为自公告之日起五个工作日。若无异议,即行授奖。

第十七条 获奖项目,如发现有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者,经查明属实,即撤消其奖励,追回其奖金,并建议有关单位、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新技术新项目总结范文12

抓导向,引领创新

区委、区政府以观念更新为先导,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区域经济争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的重要突破口来抓。一是政策引导。近年来,鲤城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科技进步有关政策措施,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实施“科教强区”战略的决定》、《鲤城区“科教强区”战略实施方案》、《鲤城区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意见》、《泉州市鲤城区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鲤城区促进科技进步激励办法》、《鲤城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资金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今年鲤城区又在全首率先出台《鲤城区科学技术奖励暂行规定》和《鲤城区鼓励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暂行规定》,促进政策资源投向科技创新,使自主创新成为鲤城区发展的主导战略。二是土地引导。土地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鲤城区出台《关于提高江南高新园区土地使用率、工业用地公开竞价出让的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规定经省主管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和电子信息类企业,可以切、议供地,并优惠地价10%,其他传统型企业一律竞价出让土地或入驻标准厂房,起到了明显的引领作用。三是机制引导。落实科技工作年度目标责任制,逐步建立完善科技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将全社会R&D经费占GDP的比重和科技进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评标准,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抓主体,促进创新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是主体。近年来,鲤城区把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是注重研发创新。引导企业立足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整合创新资源,加快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全区拥有省、市级星火行业技术开发中,C,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这些研发机构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头,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海天轻纺公司致力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的导湿快干针织面料项目,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星火计划办公室评为“部级星火计划项目”,也是福建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及泉州市星火计划重点项目。金太阳电子科技公司着力研制太阳能无线音响,申请全球专利,开拓了2亿美元的市场。二是注重合作创新。鲤城区企业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拥有的科研和人才实力,深入开展产学研结合,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目前,全区2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与全国50多所院校结成对子,建立合作关系,取得明显成效。福建光微(雷克)公司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设立专项资金,从事数字微波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制,筹建并启动了部级射频微系统芯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射频技术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项目,《低损耗高选择性大功率多腔滤波器》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优秀发明专利(泉州仅此1家)。文创科技引进2名院士常驻企业,带领研发团队,开发27个专利产品。三是注重引进创新。引进先进技术是为了吸收后再创新,不断增强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鲤城区企业以外向带动促进产业升级,在引进外来资本、设备与技术后,积极消化吸收再创新,抢占核心技术制高点,拥有了立足国内外市场的“杀手锏”。天宇化纤公司通过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软件,自行研发多个具有国际水平的差别化锦纶产品,今年来,组织实施年产33000吨的锦纶FDY、HOY以及年产22000吨的锦纶6DTY、ATY加弹锦纶生产线改造项目,投产后将成为国内最大(年产值可达20-28亿元)、技术水平最高、装备最先进的“锦纶6”生产厂家。四是注重技改创新。鲤城区在鼓励企业抓好外延扩大再生产、进一步做大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内涵式扩大再生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03-2005年全区实施技改项目60项,总投资12.25亿元,可新增产值34.64亿元,新增税利7.34亿元。宝峰鞋业公司投.A,5792万元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花色品种,企业竞争力得到快速提升,成为沃尔玛等世界跨国连锁集团的定点生产商,是当今中国规模最大的EVA专业拖鞋厂。五是注重品牌创新。鲤城区积极鼓励企业将品牌创建与自主创新紧密结合,依靠创新创造新产品,大力争创国家、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加强专利申请,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经济效益。2003-2005年全区开发新产品60项,总投资1.92亿元:可新增产值8.7亿元,新增税利1.7日亿元;创建中国名牌产品1个、国家免检产品3个,省名牌产品6个、省著名商标14个和市知名商标20个;2005年鲤城区申请发明专利28件,申请专利总量449件,分别居泉州市各县(市、区)第一名和第二名。鸿星尔克公司争创自主品牌,尔克牌运动鞋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称号。六是注重管理创新。鲤城区引导企业引进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管理系统,促进企业管理向信息化发展,提升企业生产、经营、销售、市场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目前,全区共有市级以上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9家,其中省级1家。火炬电子公司作为福建省第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通过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显著提升了运作效率,优化了客户服务水平,获取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抓平台,推动创新

鲤城区坚持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统筹规划,积极引导各类科技资源向公共服务卑台集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一是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与中国电信四所合作建设无线通信技术服务平台,通过技术转让、标准制定、项目合作、人才输入等方式,为微波通信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提供服务。投资1120万元建设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大楼,打造以电子信息专业孵化器为主要特色的科技创业品牌,孵化培育一批初创型科

技企业,促进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目前该中心孵化面积达1.2万平方米,有19家企业入驻、35个项目进行孵化;正积极创建省级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鲤城区实施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二是构建园区平台。鲤城区把泉州高新园区作为承载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累计投入4.8亿元,完成批准征用工业用地5000多亩,初步完善一、二期基础设施建设,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发展载体。先后荣获“国家火炬计划泉州微波通信产业基地”、“中国汽车工程机械配件产业基地”、“福建省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重点示范区基地”和“福建省信息产业8个产业园之一”等称号,创新型园区品牌进一步塑造。三是构建投融资平台。组织企业参加泉州市一、二、三届银企洽谈会,达成贷款意向8.8亿元;探索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组建园区贷款担保公司,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急需研发资金企业的信贷投入。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建立5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主动与省创业投资基金、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建立沟通合作渠道,为入驻园区中小企业研发和产业化提供资金支持,三年来争取到上级科技经费937万元。

抓项目,激发创新

项目是实施自主创新的重要抓手。鲤城区以项目带动科技资源的优化整合,着力在科技项目申报、投入、对接上下功夫,使科技创新的巨大推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是抓项目申报。2003年以来,共实施各级科技项目156个,有4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其中有11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部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和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促进了科技优势项目的进一步发展。二是抓项目投入。投入是科技创新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随着鲤城区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科技创新投入,保证创新项目资金需求。2003-2005年区级科技三项费用1257万元,占本级财政决算支出的2%,增幅均高于财政经常性增长幅度。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2003年以来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用于技术研究开发的总投入为2.26亿元,占全区科技投入的90%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和龙头科技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占产品销售额的比例分别达到5.31%和7.3%。三是抓项目对接。组织企业参加省“6・18”项目成果交易会,2003-2005年先后组织28家优秀成果企业参展,累计跟踪落实对接项目67个,总投资13.02亿元;推出企业技术需求项目61个。定期不定期举办科技信息会,邀请上海技术交易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电信科学四所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和教授到会科技项目信息,签订了50多项技术合作协议,促进科技成果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发展技术市场,加速科技成果的对接转化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