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埋考试总结

地埋考试总结

时间:2022-02-24 06:01:08

地埋考试总结

地埋考试总结范文1

关键词:客运专线路基沉降监测元器件埋设

1 前言

无砟轨道的出现对我国传统铁路设计、施工、检测、养护维修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许多方面深化和改变了传统的设计观念和思想。由于普通铁路路基工程是按强度破坏设计的,而无砟轨道路基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变形问题。无砟轨道路基在达到强度破坏之前,可能已出现不允许的过量变形。因而无砟轨道路基在设计、施工、检测等方面必须比普通铁路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对无砟轨道路基进行沉降监测的仪器和方法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快速、准确地满足施工的需要。

2 石武客运专线路基沉降监测原则及元器件埋设方法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路基变形控制十分严格,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15mm,路桥或路隧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过渡段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或隧道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分析评估沉降稳定满足无砟轨道铺设要求后方可铺设无砟轨道。下面对现场采用的几种监测方法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作一简单介绍。

2.1 路基面沉降桩

对于基底压缩层较簿且填筑不高的路堤及路堑地段,主要在路基面布设沉降监测桩进行路基沉降监测。

(1)元器件埋设

采用φ20mm底端带弯头的钢筋,钢筋原长不小于40cm,底部做成带弯钩状。一般路基填筑至基床表层顶面,加载预压路堤填筑到基床底层顶面后,挖坑埋置于设计位置,坑深30cm,边长15cm,采用砂浆浇注固定。

(2)数据采集

采用闭合或符合水准导线网测量。采用标称精度为0.3mm/km的电子水准仪及配套的铟钢条码尺进行测量,按二等水准测量。

2.2 沉降板

用于测试基底沉降。由钢底板、金属测杆(φ40mm厚壁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直径不小于φ75mm、壁厚不小于4mm的硬PVC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1 cm;具体按设计图样焊接组装。采用水准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

(1)埋设要求

①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试验设计测量确定,沉降板埋在褥垫层顶部并嵌入其内10cm,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沉降板与沉降桩的工作原理: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进行。利用底座位置的变化来测定土体的垂直位移。即当土体发生沉降或隆起时,埋设在土中的底座或沉降桩也跟随一道移动,测定观测杆的顶面高程,即可推算出待测点的沉降值。

(2)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方法见沉降桩。

2.3 单点沉降计

在路基压缩层较厚(≥20m)处,为测试基底沉降、或路基填料为改良土时或基底为膨胀土时为测试隆起值,采用单点沉降计。单点沉降计是一种埋入式电感调频类智能型位移传感器,由电测位移传感器、测杆、锚头、锚板及金属软管和塑料波纹管等组成。采用钻孔引孔埋设,钻孔孔径Ф108,钻孔垂直,孔深应与沉降仪总长一致,孔口应平整。

(1)埋设要求

①当地基采用桩处理时,单点沉降计应埋置于桩间形心处。

②采用钻孔引孔埋设,钻孔孔径Ф108mm,钻孔垂直,孔深应与沉降仪总长一致,应达到硬质稳定层(最好为基岩),孔口应平整密实。

③安装前先在孔底灌浆,固定底端锚板。

④沉降计安装时,锚板朝下,法兰沉降板朝上,注意要用拉绳保护以防止元件自行掉落,采用合适方法将沉降计底端锚板压至设计深度。

⑤每个测试断面埋设完成后,位移计引出导线套钢丝波纹管进行保护,并挖槽集中从一侧引出路基,引入坡脚观测箱内,注意导线应适当松弛。

⑥元件埋入之前应采取措施保证孔径满足安装要求,一般埋设完成后3~5天待缩孔完成后测试初读数。

(2)数据采集

采用测试仪,测试每次的绝对沉降量和相对沉降量,不同时期测量的数据之差,为该段时间该点的沉降。

2.4 剖面沉降管

由于现场实践证明,现场测量数据变化较大,建议不采用。

3 几种方法的优缺点

监测方法 优点 缺点

沉降桩 可以测试基底沉降,成本低,在防护好的情况下精度可以满足工程需要 干扰施工,而且容易遭到破坏

工作量大。

沉降板 测试基床表层以下总沉降,成本低 无法测得路基填筑过程中的沉降

单点沉降计 不影响地表以上的施工、不破坏上部结构的完整,操作方便。测试时工作量小 埋设过程复杂,成本较高,长期稳定性需进一步研究

静力水准仪 精确确定埋设的的差异沉降,测试时工作量小 埋设过程复杂,成本较高,长期稳定性需进一步研究

剖面沉降管 不影响地表以上的施工、不破坏上部结构的完整,能连续测试断面沉降 测试时工作量大,对小变形其精度难以满足要求

4选择合理有效的观测方法

客运专线沉降观测工作量较大,种类繁多,变形观测点设置比较密集,因此,观测方法的选择也直接影响到观测成果的可靠性。

(1)选择合理的观测时间

观测时间应选在标尺分划线呈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2)坚持“五定”原则

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线路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固定;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5 选择合适的沉降评估预测模型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对路基的工后沉降要求很严格,要求工后沉降不小于15mm,在进行无砟轨道施工前,必须进行沉降评估。沉降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沉降预测,本文研究范围内采用双曲线模型。

6 结论

(1) 在各种沉降监测方法中,沉降板法适用条件最广,而且由于其成本低,在武广客运专线上得到大量应用,沉降桩埋设在基床表层,其沉降量很小,可以与沉降板一起作为校核作用。静力水准仪用于路桥过渡段,由于其成本高,长期稳定性需进一步考虑,应与沉降桩一起作为校核用。剖面沉降管在由于其精度限制,建议只用于沉降量较大(≥50mm)地段)。单点沉降计由于其成本较高,可以考虑用于重点监控地段。

(2)在客运专线施工中要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的路基沉降监测方法,使之既能满足工程所需的精度,又要操作简便,经济合理。

(3)无砟轨道对路基工后沉降要求严格。因此需要对路堤施工的全过程实施沉降与稳定监测的动态控制,合理确定土部结构铺装时间,以获得高标准稳定路基及平顺线路。

参考文献

[1]陈善雄、宋健、周全能、李明领. 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评估理论与实践。

地埋考试总结范文2

关键词:浓缩液;回灌;填埋体;水位;稳定

中图分类号:TU4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4764(2012)02-0126-06

Effect of Concentrated Leachate Recirculation on Leachate Level and Slope Stability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ZHAN Liang-tong1, LAN Ji-wu1, DENG Lin-heng1, LV Guo-qing2, CHEN Yun-min1

(1. MOE Key of Laboratory of Soft Soils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P. R. China;

2. North 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Tianjin 300074, P. R. China)

Abstract:260 tons concentrated leachate per day is produced at the leachate treatment plant at Changan landfill, which is considered to be recirculated into the landfill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s. The effect of leachate recirculation on the slope stability of the landfill should be evaluated. The results from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hydrogeology survey were firstly presented. Three-dimensional unsaturated-saturated seepage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by using GMS software to predict the change of leachate level as a result of the leachate recirculation. Based on the leachate levels and pore-water pressures obtained from the seepage analyses, slope stability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the landfill. Some control measures were proposed to eliminate the adverse effect of leachate recirculation on the landfill safety. The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factor of safety (FS) for the landfill with the current leachate level is slightly greater than the safety requirement (FS=1.3), and the current leachate level happens to be the critical level. Direct leachate recirculation will result in a significant rise in leachate level, which will cause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landfill safety. The landfill is likely to fail after a direct leachate recirculation. If the leachate recirculation is executed after the current leachate level is lowered down by 3 m and the resultant leachate level will be lower than the current leachate level, the landfill can remain safe. Vertical pumping wells are proposed to implement the drawdown work, and if 45 wells are used and pumping is conducfed for 3 mouths, the leachate level will decrease by 3 m, which meets the safety requirement.

Key words:concentrated liquid; leachate recirculation; landfill; leachate level; stability

中国2008年修订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1]提高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排放标准,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后须满足二级污水排放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2]推荐采用纳滤和反渗透作为渗滤液的深度处理工艺。这2种工艺产生的浓缩液具有污染物浓度高、难处理的特点,现有处理方法包括蒸馏、固化、焚烧、回灌等。其中浓缩液回灌处理是在渗滤液回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有效降低浓缩液中污染物浓度,同时加速填埋体生物降解的稳定化过程[3-4],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处理方法。欧美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浓缩液回灌工艺研究及工程应用,例如,德国从1986年开始尝试浓缩液回灌填埋场,目前约有15座填埋场采用浓缩液回灌工艺。1997年哥伦比亚Dona Juana填埋场实施渗滤液回灌时填埋体发生了失稳事故[5-6],实施回灌工程时垃圾填埋体的稳定性开始得到重视[6-8],中国许多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位较高,填埋体存在安全隐患[9]。因此在实施浓缩液回灌之前,必须评估回灌对垃圾填埋体稳定的影响。

成都长安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反渗透处理工艺日产260 t浓缩液,拟在填埋场回灌处理。由于垃圾填埋体内现状渗滤液水位较高,浓缩液回灌可能会导致水位进一步上升,威胁垃圾填埋体稳定安全,故开展该填埋场回灌工程的安全性及可行性评估工作。首先进行该填埋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然后利用GMS软件进行垃圾填埋体非饱和-饱和三维渗流分析,模拟和预测了浓缩液回灌前后填埋体内渗滤液水位变化;基于渗流分析结果,利用Slope/W软件分析了浓缩液回灌对垃圾填埋体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回灌工程安全稳定控制措施。

1 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如图1所示,成都长安填埋场为山谷型填埋场,场底地形为U形山谷,谷底峡口设置高约30 m的浆砌石垃圾坝,坝顶高程为598 m,坝底设置有垂直防渗帷幕,深度18 m。该填埋场典型填埋剖面及场底地质剖面如图2所示,垃圾填埋体自下游垃圾坝起始直到上游680 m高程,形成了一个约80 m高的垃圾填埋体边坡,其中630~650 m和650~680 m两个高程间陡坡坡度分别为1∶0.9、1∶1.6。现场勘察时680 m高程平台仍在填埋作业。现场钻探表明填埋体物质组成主要为城市生活垃圾,地表下约0~4 m内垃圾较为干燥,降解程度低;4 m以下垃圾降解程度较高。场底主要分布第四系坡积土,谷坡处厚度为0.3~2.5 m,谷底处厚度为1.5~5.2 m。坡积土下覆土层为侏罗系蓬莱镇组泥质类岩石,渗透系数介于1.0×10-8~1.0×10-7 m/s,形成相对隔水层。

图1 现状地形示意图

根据现场水位监测结果,该填埋场内渗滤液水位较高,现状渗滤液水位线如图2所示,上游680 m高程平台局部水位埋深只有1~3 m,陡坡处水位埋深大,在650 m高程处及610 m高程下游坡体发现有渗滤液溢出。

图2 典型地质剖面图

2 现场渗滤液回灌试验

为了研究回灌可行性,笔者在680 m高程平台上开展回灌试验。由于当时渗滤液处理厂还未建成,没有浓缩液,因此利用该场高浓度的渗滤液进行回灌试验。试验采用回灌塘方式,回灌塘平面尺寸为6.0 m×6.0 m,深度约为1.8 m。试验过程中回灌塘内渗滤液水位高度维持在1.0~1.8 m,当渗滤液入渗导致塘内水位下降至1.0 m即补充渗滤液至1.8 m高度。每日补充到回灌塘内的渗滤液总量即为日回灌量,同时在回灌塘周边布设水位监测井监测周边水位上升情况。其中2个回灌塘的日回灌量时程曲线见图3,可见初期日回灌量大,4 d后日回灌量趋于稳定值,介于28~30 m3/d。日回灌量稳定值反映了浅部垃圾的渗透性,由Green-Ampt公式估算垃圾体饱和渗透系数Ks约为7.5×10-6 m/s。

图3 日回灌量变化曲线

3 回灌前后填埋体中水位模拟与预测

填埋体中渗滤液水位模拟与预测采用GMS(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软件中Femwater模块,Femwater是三维饱和非饱和多孔介质中渗流分析有限元软件,它拥有强大的前后处理功能,能方便的利用地形及地层信息生成三维数值模型。渗流分析中暂不考虑垃圾体及渗滤液自身压缩性与渗滤液中化学溶质对渗流的影响,并假定垃圾填埋体为各向同性介质。Femwater模块中非饱和饱和渗流控制方程:

kw2hx2+2hy2+2hz2+kwxhx+kwyhy+

kwzhz+q=Fht(1)

式中:h为总水头,是位置水头和压力水头之和;kw为非饱和渗透系数;q为汇源项,如降雨补给量、回灌量等;F为储水系数,可从介质的土水特征曲线获得。

垃圾水力参数见图4,暂不考虑浓缩液对水力参数的影响,土水特征曲线参照中国类似组分垃圾的测试结果[9],并采用van Genuchten公式拟合得特征参数值:θs=0.59,θr =0.25,α=4.62,n =1.456;由土水特征曲线与现场回灌试验得到的垃圾饱和渗透系数计算垃圾非饱和渗透性曲线[10],如图4(b)所示。三维渗流分析模型见图5,填埋体顶面为现状填埋面,面积约20.6万m2,填埋体底面为泥质类岩石,填埋体最大厚度约60 m,全场共划分3 594个三棱柱单元。

3.1 现状渗滤液水位模拟

根据水文地质勘查结果确定模型的边界条件:上游680 m平台处水位埋深约为1~3 m,因此模型西侧边界ABC段和南侧CDE段均设为定水头边界。其中AB段总水头值为地表高程减去1 m,即水位位于地表下1 m;BCDE段总水头边界值为675 m。由于渗滤液在610 m左右高程处溢出,故东侧边界按溢出点划分为2段,GH为溢出段,设为定水头边界,总水头值等于节点高程;HE段设为不透水边界。模型北侧和模型底面为不透水边界。指定模型顶面允许最大积水深度为零,此边界条件含义为:迭代过程中当顶面处的节点的孔压为零时,软件自动将此节点的边界条件重置为定水头边界,总水头值等于节点高程。考虑到现状渗滤液水位是填埋体长期渗流的结果,采用稳态渗流分析模拟现状水位。

图6 流速矢量图

填埋体稳定渗流分析得到的流速矢量图(图6),1-6号剖面为下文垃圾填埋体稳定分析剖面。可见渗流场主要分布在2-5号剖面之间,这与填埋场底部为中间低两侧高的山谷地形有关,此区域垃圾体厚度大导致渗滤液汇集。图中W1、W2、W3三点实测水位埋深分别为2.3、3.2 m和4 m,模拟水位埋深为3.6、4.7、3.6 m,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一致。

剖面1、3、6现状水位线分布见图7,可见剖面1渗滤液在630 m高程溢出,3号剖面在650 m和630 m高程2处溢出,6号剖面溢出点高程为650 m,与实际情况相符。对比3号剖面与图2中水位分布,可见在680 m平台上模型西侧水平距离为0~100 m内的填埋体模拟水位与实测水位差别较大,但下文稳定分析表明该填埋场危险滑动于620~650 m高程,此处局部水位差异对稳定分析影响可以忽略。

在3号剖面上取A、B两点绘制孔隙水压力随深度分布图,这两点分别位于680 m和650 m高程,距垃圾体上游为160 m和320 m,如图8所示,可见两点水位埋深分别为17.2、7.4 m,由于分析中假定填埋体各向同性,水位线上下的孔隙水压力均随深度呈线性减少,呈静水压力分布模式。

3.2 浓缩液直接回灌后水位上升预测

从稳定安全考虑,渗滤液回灌区域设置在680 m高程平台西南侧2/3区域,距填埋体陡坡顶有35~65 m的距离,如图5中BCDF所围成区域,面积约40 800 m2。设计回灌总量为260 t/d,回灌模拟分析时假设渗滤液均布在回灌区域,即在BCDF区域内施加定流量边界条件,单位面积入渗量为6.37×10-3 m/d,模型其它边界条件同前。考虑到渗滤液回灌的长期性,采用稳态渗流分析预测直接回灌后水位上升情况。

在现状水位条件下直接实施回灌后渗滤液水位线分布见图7,可见,填埋体内水位均有明显上升,1-6号剖面水位最大上升高度分别为:2.2、2.2、3.2、3.8、4.54、3.66 m,1-4号剖面水位上升最大处位于为650 m平台附近。各剖面水位上升规律为:680 m平台水位上升约1.3~2.0 m,其余高程点水位上升程度随高程减小而增大,渗滤液溢出点位置明显抬升。浓缩液直接回灌后A、B两点孔压随深度变化曲线见图8,A、B两点水位上升高度为2.0 m和3.2 m。回灌前后孔压对比表明B点孔压上升较A点明显。回灌工程对650 m平台水位影响更明显。

3.3 先降水再回灌后水位上升预测

上述渗流分析结果表明在现状水位条件下直接实施回灌后渗滤液水位上升明显,下文稳定分析表明该回灌方法不能满足填埋体稳定安全控制要求。 通过研究,笔者建议了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回灌工程安全问题:预先将全场渗滤液水位降低3 m,然后再实施回灌,并且回灌期间持续实施降水。笔者对此工况进行渗流分析预测全场降水3 m后再回灌可能导致的水位上升情况,渗流分析模型与边界条件类似于3.2节,只是改变ACE和GH段的定水头边界值来模拟全场水位降低3 m,即将ACG和GH段总水头值降低3 m。同样采用稳态渗流分析。

预先降水3 m再回灌后水位上升情况见图7,可见此工况的水位低于现状水位,渗滤液溢出点位置有所下降。6号剖面的680 m平台局部水位高于现状水位,但上升程度明显低于渗滤液直接回灌的工况。

3.4 渗滤液水位迫降措施

为了实现回灌前将渗滤液水位迫降3 m的要求,根据相关工程经验,建议采用竖井抽排渗滤液降水。根据场底地形条件及上述的渗流场模拟结果,建议在680、650、630 m高程平台各布置15口竖井,680 m高程竖井间距为40 m,从平台边缘起呈正方形排列,井深为10 m;650 m和630 m高程的竖井布置在2-6号剖面之间,沿等高线呈单排布置,间距取10~15 m,井深为8 m,竖井设计抽水量取24 m3/d[11]。根据填埋体渗流分析结果,采用上述设计时预计在3个月内可将全场水位降低3 m。水位下降3 m后可实施浓缩液回灌,回灌过程中630 m和650 m高程的30口竖井应持续工作以控制填埋体边坡中水位。竖井结构设计及施工必须采取防淤堵措施,保证其长期有效性。

4 回灌对垃圾填埋体稳定性影响分析

采用Geoslope软件进行垃圾填埋体稳定性分析,图9显示了具有代表性的3号剖面的分析模型。根据现场勘察结果,模型中填埋体分为4 m厚的浅层垃圾,4 m以下为深层垃圾;土层包括3 m厚坡积土和泥质类岩石。各土层的材料特性参数如表1所示,城市生活垃圾抗剪强度特性复杂,与垃圾组分、应变水平及龄期有关[9],强度参数变化大。目前美国推荐的垃圾强度取值为:深度0~4 m内,c=24 kPa,φ=0°;4 m以下,c=0 kPa,φ=33°;英国推荐取值为:c=5 kPa,φ=25°。从该填埋场钻探取样的三轴剪切试验结果表明:该场填埋垃圾的c值介于18~61 kPa,φ值介于21.9°~29.5°。参考类似工程经验,分析垃圾强度的参数取值如表1所示,表中其它材料强度参数取值来自地质勘察报告。

填埋体稳定分析剖面包括图6中1-6号剖面,其中3号剖面如图9所示。模型中渗滤液水位线采用上述两种工况条件下水位模拟结果,即现状水位和浓缩液直接回灌后水位。利用Slope/W软件搜索危险滑动面,采用Morgenstern Price法计算安全系数[12]。填埋体稳定安全评价标准采用填埋场工程常用的稳定安全控制标准:即整体稳定安全系数Fs≥1.3,局部稳定安全系数Fs≥1.1。

在现状水位下3号剖面的潜在滑动面及对应的稳定安全系数见图9,可见,在现状渗滤液水位条件下,填埋体整体稳定安全系数Fs=1.308,滑动面穿过垃圾体底部,属于深层滑动;局部稳定安全系数Fs=0.867,滑动面位于650 m高程的陡坡处,属于浅层滑动,可通过削坡处理解决该局部稳定问题。其它剖面的稳定分析结果见表2,表明现状水位条件下垃圾填埋体恰能满足稳定安全控制要求,现状水位线即为安全控制水位。

如前所述,渗滤液直接回灌后水位明显上升,对应水位条件下填埋体稳定分析见表2,可见整体稳定安全系数明显降低,尤其是2、3号剖面从1.358、1.308分别降到1.028、1.059,明显低于整体稳定安全控制要求的Fs≥1.3;局部稳定安全系数也降低,3-5号剖面低于局部稳定安全控制要求Fs≥1.1,因此浓缩液直接回灌填埋体的安全储备不足,在现状高水位条件下不宜实施直接回灌。如前所述,如果预先将全场渗滤液水位降低3 m后再实施回灌,回灌后水位低于现状水位,垃圾填埋体能够满足稳定安全控制要求,因此上述的先降水再回灌的措施具有安全性,可以实施。

5 结 论

根据成都长安填埋场的现场勘查、填埋体渗流分析和边坡稳定性评价结果,得到以下结论及建议:

1)该填埋场现状渗滤液水位高,多数区域埋深只有1~3 m。若直接实施浓缩液回灌,回灌后全场渗滤液水位明显上升,各剖面处上升幅度达2~5 m。若预先将全场水位降低3 m后再实施浓缩液回灌,回灌后水位低于现状水位。

2)现状水位条件下垃圾填埋体能满足稳定安全控制要求,现状水位线可作为安全控制水位。浓缩液直接回灌后,填埋体整体与局部稳定安全系数均明显降低,不能满足安全控制要求。若采取本文建议的先降水再回灌的措施,回灌后垃圾填埋体仍能满足稳定安全控制要求,该回灌工程措施具有安全性。

3)建议采用竖井抽排渗滤液降水,在680、650、630 m高程平台各布置15口竖井,预计3个月内可将全场渗滤液水位降低3 m。水位下降3 m后可在680 m高程平台实施浓缩液回灌,同时建议630 m和650 m平台的30口竖井持续实施降水。

4)文中现场试验及理论分析结果是基于现场高浓度渗滤液的流体特性获得的,必须采用渗滤液反渗透处理工艺产生的浓缩液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S].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HJ 564—2010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S].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3] 陈军. 矿化垃圾处理垃圾浓缩液[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 32(12): 109-112.

CHEN JUN. Treatment of strong sewage from refuse with mineralized garbage[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2007, 32(12): 109-112.

[4]刘研萍, 李秀金, 王宝贞,等. 渗滤液的反渗透浓缩液回灌研究[J]. 环境工程,2008, 26(4): 89-93.

LIU YAN-PING, LI XIU-JIN, WANG BAO-ZHEN, et al. Study on infiltration of leachate concentrate from ro into landfill[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08, 26(4): 89-93.

[5]BLIGHT G. Slope failures in municipal solid waste dumps and landfills: a review[J]. Waste Management & Research, 2008,26(5): 448.

[6]KOERNER R M, SOONG T Y. Leachate in landfills: the stability issues[J]. 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 2000,18(5): 293-309.

[7]EPA. Bioreactor Performance[R].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2007.

[8]HETTIARACHCHI H, GE L. Use of geogrids to enhance stability of slope in bioreactor landfills: A conceptual method[C]//Contemporary Topics in Ground Modification, Problem Soils, and Geo-Support(GSP 187) Proceedings of Selected Papers of the 2009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Congress and Equipment Expo., ASCE, 2009.

[9]ZHAN T L T, CHEN Y M, LING W A. Shear strength characteriza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at the Suzhou landfill, China[J]. Engineering Geology, 2008, 97(9): 97-111.

[10]VAN GANUCHTEN M T. A closed-form equation for predicting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unsaturated soils[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1980, 44(5): 892-898.

[11]刘钊. 填埋垃圾渗透特性测试及抽排竖井渗流分析[D]. 杭州: 浙江大学,2005.

[12]MORGENSTERN N R, PRICE V E. The analysis of the stability of general slip surfaces[J]. Geotechnique, 1965, 15(1): 79-93.

[13]詹良通,刘钊,顾高莉.成都长安垃圾填埋场浓缩液回灌现场试验测试报告[R]. 杭州: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8.

[14]詹良通,兰吉武.成都长安垃圾填埋场浓缩液回灌工程渗流稳定分析报告[R]. 杭州: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9.

[15]朱伟, 程南军, 陈学东,等. 浅谈非饱和渗流的几个基本问题[J]. 岩土工程学报,2006,28(2): 235-240.

ZHU WEI, CHENG NAN-JUN, CHEN XUE-DONG, et al. Some fundamental problems of unsaturated seepage[J].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06, 28(2):235-240.

[16]冯世进. 城市固体废弃物静动力强度特性及填埋场的稳定性分析[D]. 杭州:浙江大学,2005.

地埋考试总结范文3

某工程由主楼、裙楼、酒店及其附属设施组成。其中主楼地上48层,高度I68m,基础埋深12m,筒体一框架结构,基底压力l100kPa。裙楼与酒店4-8层,高度1224m,基础埋深6m,框架结构,基底压力80150kPa,总建筑面积80900m2。由于该工程为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除了搞清一般高层建筑工程勘察规定的要求外,还需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要求野外钻探时进行全断面采芯,以便对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多方面论证分析。

(2)采用桩基时。应提出合理的桩基方案,预估单桩承载力及群桩视为实体基础时承载力和沉降计算。

(3)对上部结构和地基基础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必要时提出深基坑开挖的支护方案。(4)判断基坑开挖降低地下水的可能性和对已有建筑的影响。

2勘察工作的布置

2.1勘探点的布置

该工程勘察时,对主楼地段共布勘探点5个,深度90110m(考虑桩基下沉降计算深度和进行石层分析确定的假基岩面深度),原位测试手段有标准贯入试验(3点、每点深度要求达到80m),静探(4点、每点深度30m),波速试验(3点、深度100~I10m),常时微振动(3点)。对于裙楼、酒店地段共布勘探点l7个,其深度1525m,原位测试手段主要有标贯、静探、波速。抽水试验,主楼和酒店各布~深度为30m和15m的抽水井,在垂直和平行地下水流向上布置了6个观测孔,深度分别为1525m。

2.2室内试验

除一般常规试验外,为了计算地基承载力、验算边坡稳定性和支护设计等的需要,选做了直剪(快)和静三轴试验(不固结不排水)、固结不排水试验;为提供抗震动参数,按不同时代、不同岩性进行了动三轴试验;为了解地基土的应力历史选做了高压固结试验。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处于河西岸I级阶地,场地堆积物呈较明显的水进沉积的韵律旋回,据此把本场地第四系地层划分为22层,具体划分如下:

3.1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地层(Q)底部埋深在地表下15m左右,分两个层次,上部:第(1)层松散的人工填土及(2)层稍密的粉土,埋深在0-5.0m。下部:第(3)~(51层,地基土由褐黄色、饱和的粉土、粉质粘土及稍密的砂土交互出现,埋深在5.015.0m。

3.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地层(Q)底部埋深在地表下65m左右,分三个层次,上部:第(6)~(8)层,由灰褐色的粉质粘土、粉土与薄层中密砂土交互出现,埋深在15.0~33.0m。中部:第(9)~(11)层,由褐黄褐红色粉质粘土、粉土与中密~密实砂土交互出现,埋深在33.0-40.0m。下部;第(12)~(14)层,由褐灰~褐红色的粉土、粉质粘土与密实砂土交互出现,埋深在40.0~65.0m。

3.3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地层(Q,)底部埋深在地表下65m之下至终孔深度,分两个层次,上部:第(15)(191层,由褐黄~黄色的低压缩性粉质粘土、密实的砂土组成,埋深在65.094.0m。下部:第(20)~(22)层.由密实的砂卵石层夹棕褐色坚硬的粉质粘土组成,埋深在94.0~110.0m。

4地基与基础方案分析

4.1天然地基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主楼基础埋深12m,其基础底面将位于第(5)层粉质粘土上,裙楼与酒店埋深6m,酒店基础埋深将位于第(3)层粉质粘土上,局部地段位于第(2)层粉土与第(3)层粉质粘土的交界部位。为此下面采用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分别对上述三地段采用天然地基方案的可行性作较详细的分析与计算,计算结果见表1:

4.2桩基方案的论证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主楼采用天然地基不可行,考虑到该建筑层数多、荷载大、稳定性要求严格及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也很敏感,经分析排除了预制桩和扩底墩等桩基方案,建议采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提出了主楼桩基按不同的桩径(0.8m、1.0m及1.2m)、桩长及考虑桩基施工工艺按正方型布桩,桩距按3D、桩端持力层宜选择在第(15)层及其之下土层进行的单桩承载力估算及复合桩基竖向承载力设计值的验算,同时还对建议的桩基方案提出了群桩持力层强度、沉降及倾斜值等参数。(1)单桩承载力的估算及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验算见表2、表3。(2)建议的桩基方案综合考虑施工难度、桩长及地层特点,选桩径为0.8m、桩长56m、按正方形满堂布桩,桩的中心距为3d,桩端置于第(15)层粉质粘土较为适宜。(3)群桩桩端持力层强度验算群桩承载力按桩顶承台应力0/4扩散的计算办法应满足:F+G/A≤f式中:卜作用于桩基上的竖向荷载设计值;G——实体基础自重;A——实体基础底面积;卜桩尖平面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经计算0=18.8。;F=1320000,G=1383069.6kN,A:1954.35m2,按规范(JGJ94—94)计算f=1664kPa,把数值代入F+G/A=1383kPa<f=1664kPa,满足要求。(4)桩基沉降计算桩基沉降分析:按照JGJ94—94桩基规范要求,把群桩视为实体基础采用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计算主楼各点沉降,知其最大倾斜值为0.00026,小于桩基变形值0.0015。

5基坑开挖与支护问题

应用泰勒图解法计算本场地垂直开挖的稳定坡高为2.3m.再者从钻探过程中深度2.5m之下普遍出现缩孔、塌孔现象,故开挖时需考虑放坡或者做好坑壁支护。对于裙楼及酒店地段.基坑深度6m,场地周围比较开阔可采用天然放坡。主楼地段基坑深达12m,经综合分析各支护方案的利弊,认为本工程宜采用悬臂灌注桩支护,具体来说,基坑上部5m采用放坡,坡底离开基坑边的距离a≥5m;基坑下部7m采用悬臂灌注桩支护,见图1。经计算支护桩长20m。入土深度25m.最大弯矩M:777kN•m。

6结语

(1)本工程勘察对野外钻探给予了高度重视,对搞清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岩土工程分析评价起了重要作用。

(2)本工程对桩基评价尤为重要,本次勘察除提供准确的桩基参数外,对采用桩基方案进行了分析和论证。但由于超高层建筑及超长桩承载力计算方面,目前当地积累经验不多本工程所提参数尚需进行试桩验证。

地埋考试总结范文4

关键词:BOP厂房放射性厂房结构设计深埋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目前,我国在役的核电厂通常由核岛、常规岛和电厂配套设施(BOP)三部分组成。相对于核岛和常规岛,BOP厂房部分由于在系统中的设防等级相对较低,所以结构自身较为接近一般重型工业建筑的厂房结构,在遇到重大灾害或袭击时,BOP厂房部分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相对较低。因此,对BOP模块中的土建结构本身应考虑适当方案,来增加其安全储备。

近年来,在中国发生的历次震级超过6级的地震的中,特别是对汶川地震的震后调查结果表明:对于一些生命线工程,例如公路和桥梁均损毁严重,而隧道等深埋结构受损程度则相对轻微,其震后使用功能基本得到保障,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工程设防思路。从安全设防角度来讲,在上述核电三大类厂房的工程设计初期,如果能够有效吸收其他工程的类似经验,加大土建结构的埋置深度,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地震过程中的震动损害,而且一旦事故出现,还能够很好地防止反应堆中的放射性废水向外界溢出,做到有效收集和管理事故废液排放,增加处置、存储和缓冲空间。

随着我国核电布局由沿海逐步向内陆发展,核电站场地地形、地质条件也变得更加复杂,对于具有山地特征的厂址,出于安全性和经济型的考量,往往需要将部分厂房基础进行深埋处理,这种形式在国外核电站中己有多处使用,我国在建的广东阳江核电站也采用此种处理方式。因而,考虑基础埋置深度增加后的对应工程措施和对整体造价的影响具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2某核电厂址上的BOP厂区工程地质条件简介

2.1地层岩性

某厂址中BOP区场地内在钻孔深度12m 范围内揭露地层主要为:

①素填土:杂色,以灰、灰黑色、黄褐色为主,主要为开山块石、碎石,母岩主要为白垩系莱阳群水南组页岩、粉砂岩、细砂岩及脉岩辉绿玢岩、霏细斑岩,夹杂粉质粘土。

②粉质粘土:灰黄色-褐黄色,含少量褐色铁、锰质斑点,含较多的砂类土成份,见植物根系,砂类土粒径一般0.5-1.0cm,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可塑。

③基岩:地层岩性上主要页岩、粉砂岩、细砂岩,它们以互层、夹层、夹薄层等形式沉积而成。

2.2地下水

厂区地下水主要以线状流,局部面状流的形式流入大海,勘察期间测得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0~4.83m,相对于标高2.97~11.20m,地下水按环境类型或渗透性分别叙述如下:

(1)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在整个BOP区均有分布,主要赋存于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挖方区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填方区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厂区基岩裂隙水的渗透径流补给。

(2)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BOP区的西部填方区,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与基岩裂隙水融为一体,具有统一的水头压力。

2.3 岩土物理力学指标

综合确定坡残积粉质粘土、各风化程度基岩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

表1 物理力学指标、承载力特征值参数表

3BOP厂房深埋试验设计及分析

在根据上述某核电厂厂址地勘资料,对某一具有深埋处置必要的BOP子项厂房进行深埋设计试验,并根据子项厂房的结构设计资料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案例模拟分析,评估深埋设计条件和分析基本技术措施。

3.1某放射性车间基本结构形式简介

BOP厂房中的某放射性车间包括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1层(局部2层),地下1层,初始埋深-6.55m,建筑基底面积3466.72m2,建筑面积7552.96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086.24 m2,建筑高度18.85m,其基本结构形式如剖面图1所示。

图1放射性车间基本土建结构剖面示意图

3.2厂房结构深埋后的荷载变化分析

对于本例中的埋深状态,在结构分析软件PKPM中建模后,求得结构荷载为:

活载产生的总质量 (t): 6219.349

恒载产生的总质量 (t): 15929.925

结构的总质量 (t):22149.273

静水浮力Fw――累加计算为:

3466.72×(6.55+0.6)×1000=24787048kg;

则Ra≥1.2×24787048-22149273=7595184.6kg,按单位基底面积计算,约折合2.2t/m2,可通过设备自重、覆土和结构面层基本平衡。

图2放射性车间厂房基础平面布置图

如图2所示的厂房基础形式,在进一步加大埋深后,地下水浮力进一步增加,原设计中的部分厚度为450mm的底板的配筋和混凝土厚度可能无法满足作用于基底的水浮力引起的反弯矩荷载要求。

在现有埋深条件和结构设计成果下,增加一层(5m)地下空间,估算可提供15000m³的地下缓冲空间;增加两层(10m),估算可提供30000m³的地下空间。其所需要提供的主要抗力核算为

Ra+1≥1.2×(24787048+3466.72×5×1000)-(22149273+3466.72×0.4×2500)

=24926185kg,折合单位面积净浮力7.2t/m2;

Ra+2≥1.2×(24787048+3466.72×10×1000)-(22149273+3466.72×0.8×2500)

=42256145kg,折合单位面积净浮力12.2t/m2。

依次类推,可知厂房结构增加N层时,所需提供的抗力计算为:

Ra+N=1.2×(Fw+A底×5N×1000)-(G+A底×0.4×N×2500)

3.3放射性车间结构深埋的抗拔构件设计

基于以上探讨,对埋深增加后,厂房的荷载变化和对应的抗拔措施做进一步分析。

不同埋深条件下的基底地质条件变化如图3所示,从其初始埋置深度开始,基岩条件已稳定进入强风化页岩层。故无需考虑地基承载力问题,只需考虑深埋后的地下结构抗浮稳定问题。

图3 放射性车间场地地质剖面图(非比例图)

现以直径600mm的嵌岩抗拔桩、直径150mm的岩石扩底抗拔锚杆做为抗拔构件分别对联合泵房地下结构底板进行加固设计。

①抗拔构件的抗拔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a.直径600mm,长度10m的嵌岩抗拔桩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计算: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 5.3节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相关计算公式(3.18),其中孔点编号:zk121、普通灌注桩-抗拔桩、A600-10m、桩顶标高:-3.15m、周长:1.884m

根据桩身截面和配筋条件,综合取其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1400kN。

b.直径150mm的岩石扩底抗拔锚杆抗拔承载力计算:根据《岩土锚索技术规程》中的单锚极限抗拔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其中孔点编号:zk121、扩底岩石抗拔锚杆、A150-8m、顶标高:-3.15m,带入得:

根据配筋条件,对基岩抗拔锚杆取2.2的安全系数,综合取其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N。

②深埋一层(5m)条件下的抗拔构件设计:

如前述分析,考虑荷载效应组合后的单位面积净浮力约为7.2t/m2,总计抗浮面积约3460m2,合计抗力Ra≥24912t,即:

需要布置直径600mm,长度10m的嵌岩抗拔桩178根,布置间距4.5×4.5m;

需要布置直径150mm,长8m的岩石锚杆500根,布置间距2.6×2.8m。

③深埋二层(10m)条件下的抗拔构件设计:

如前述分析,考虑荷载效应组合后的单位面积净浮力约为12.2t/m2,总计抗浮面积约3460m2,合计抗力Ra≥42212t,即:

需要布置直径600mm,长度10m的嵌岩抗拔桩300根,布置间距3.4×3.4m;

需要布置直径150mm,长8m的岩石锚杆845根,布置间距2.0×2.0m。

4结语

我国目前核电厂的选址主要在沿海地带,内陆地区核电建设也已启动。由于核电厂生产和生活都需要大量循环水,所以厂址选择一般临近大海或大江、大河,且地域人口密度较低,此类地区往往地下水丰富、场地水位较高,上述加大埋深设计思路若要实施,则首先要考虑埋深增大后需要采用工程措施予以保障结构稳定,深埋后的系列设计和施工问题都需要细致的研究和分析。

在核电三类主要厂房中,核岛主厂房和常规岛厂房一般都开挖坐落至基岩上,由于岩体强度高、自稳性好、透水性差、一般统一采用爆破开挖的方式,所以进一步增加埋深的控制措施和成本变化计算是相对较为成熟的问题;而BOP厂房部分一般埋深相对较浅,增加埋深后需要考虑结构自重和地下水浮力二者变化带来的一些工程措施变化,其经济性比选和分析论证也将是一个下步需要细致研究的问题,希望本文的试验性设计能够为此类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秀清. 中国未来核电站发展建议. 国际电力. 2004(2).3-5

[2]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full report 2010.7

地埋考试总结范文5

[关键词]垃圾土;动力触探;静力触探;静荷载试验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用地日趋紧张,各类垃圾数量也随之急剧增加。如何利用老城区大型垃圾填埋场场地,是许多城市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垃圾土填埋区域采用动力触探、静力触探、静荷载试验方法,对垃圾填埋场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进行探讨,为今后类似垃圾填埋场地基评价提供参考。

1、工程概况

某垃圾填埋场位于武汉市“两轴两环,六楔多廊”生态框架中的生态内环武汉市繁华市区古田路,拟在现有垃圾填埋场堆山形成荆山景区,荆山景区填方约为150万方,其中主峰高度15m,次峰分别为6m、7m、8m。为了确定山体地基(垃圾土)的承载力和沉降变形特征,在堆山区域范围进行了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载荷板试验。

2、垃圾土的工程地质特性

垃圾土主要成分为生活垃圾,含少量粘性土及建筑垃圾,成分杂乱。主要由厨渣、纸张、果皮、塑料、毛骨、橡胶皮革、纺织纤维、木质杂草等有机物垃圾和少量的煤炭、玻璃、陶瓷砖瓦、粘性土等无机物垃圾组成。根据调查,填埋场垃圾填埋期间,垃圾直接填埋到未经防渗处理的地表上;垃圾进场后被碾压压实,每2.5m 覆盖一层0.2m厚的粘土,直至达到设计填埋标高。垃圾填埋至设计标高后加0.5 m厚的建筑垃圾和0.5 m厚的粘土层,再进行封场植草绿化。垃圾堆填时间约15~23年。根据已有的勘察资料,填埋场内垃圾仍未达到稳定,有沼气逸出及废水渗出,该层呈稍湿~湿、松散状态、稍密状态。由于垃圾堆积条件、堆积时间以及堆积物质成分的差异,造成垃圾土的性质很不均匀。垃圾土是一种欠压密土,颗粒间生活垃圾的腐烂及堆填的随意性,导致孔隙较大,使垃圾土压缩性大,强度低。

3 试验方法

3.1 在静荷载试验前,在静荷载试验区域对垃圾土进行静力触探试验 和重型Ⅱ动力触探N63.5试验。

3.2 通过现场对垃圾土进行静荷载试验,确定垃圾 土承载力特征值, 并估算垃圾土的变形模量。

3.3 静荷载试验条件

3.3.1 荷载板尺寸为0.5mx0.5m、0.8mx0.8m、1.0m X 1.0m。

3.3.2 试验深度为地表以下0.5~1.0m,清平槽底后 回填2cm厚细砂层找平。

4 承载力和变形模量确定方法

4.1 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方法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附 录C的规定和现场静荷载试验结果Pi曲线,确定垃圾土承载力特征值时遵循的原则如下:

当p-s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无比例界限但压至极限荷载的,取极限荷载的 1/2值;未压至极限荷载的,取s/b=0.01-0. 015所对应的荷载值。

4.2 变形模量的确定

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4版)提供的变形模量 计算公式:

(1)

式中:E0为垃圾土的变形模量(MPa) ;v为垃圾土的泊 松比,当fak > 100kPa时取0. 4,当fak ≤100kPa时取 0. 45 为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或所取承载力特征值fak所对应的荷载(kN) ;s为与荷载P相应的沉降 (cm) ;d为承压板直径或边长(cm),I0=0.886(方形承压板)。

4.3 现场原位测试统计结果

各个试验点区域的垃圾土承载力特征值和静力触探比贯阻力和 重型Ⅱ动力触探N63 5试验锤击数如表4.3所示。

现场原位测试和静载试验结果 表4.3

5 线性回归分析

5.1 承载力线性回归分析

从表4.3可以看出,垃圾土土承载力特征值与静探比贯阻力和重型Ⅱ动力触探N63 .5试验锤击数总体呈线性增长趋势,即Ps、N63 .5越大,越高,则假设fak~Ps,fak~N63 .5曲线呈线性 关系。

经对表4.3所列对应关系进行不同子样数(即删除 部分异常值后)的线性回归,回归公式及相关系数如表 5.1所示:

表 5.1

从表5.1可以看出,垃圾土层Ps、N63.5与静荷载试验结果对比关系总体较好,全部子样数下的相关系数R可达0. 69~0.90,在删除部分异常指标后的相关系数可达0.84~0.90,由此可得出用静探比贯阻力Ps和重型Ⅱ动力触探N63 .5击数确定垃圾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是可行的,其结果也是比较可靠的。

5.2 变形模量线性回归公式

从表5.2可以看出,变形模量与静探Ps、动探N63.5的线性相关性较差,但变形模量E0与承载力特征值fak线性相关性较好,在剔除部分异常值后的相关系数可达0.82,得出依据承载力特征值fak计算的变形模量E0,其结果比较可靠。

6 结束语

6.1本次研究的垃圾土是以生活垃圾为主的,从每个孔的静探Ps、动探N63.5可以看出,同一个孔的测试结果变化较大,在上、下各舍去10%及 异常值后统计的变异系数一般都在0. 43左右,,反映垃圾土的不均匀性是比较明显的。

6.2 用静探Ps、动探N63.5估算垃圾土的 承载力特征值及用承载力基本值估算垃圾土的变形模量时,推荐如下相关公式:

fak=41.566Ps-20.815 ( 2.5 ≤ PsQ4.5 ) R=0.84

地埋考试总结范文6

关键词:机电安装;配合要求;土建施工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fessional obligate embedded and civil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cooperation and requirements, debugging and trial run with other professional cooperation and requirements.

Keyword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Cooperate with requirements; Civil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建设单位对大型民用建筑工程的机电施工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机电总承包单位要求对机电专业的各个系统及甲供设备的安装等进行综合协调和管理,包括机电各专业管线综合平衡的深化设计及施工中机电各专业管线综合平衡协调和管理,并对机电各系统工程联合调试及竣工验收实施管理。

1、工程进度控制与工序协调配合

1.1工程进度控制配合, 包括:遵照确定的总工期制定的工程总进度计划和分阶段进度计划, 核对并落实与我司工作范围内的图纸进度计划、分阶段计划和月进度计划;

1.2工序协调配合, 包括:配合明确其他指定分包单位的施工次序、时间进度, 确保计划有序的施工。

1.3配合协调所有工程施工面交接, 加强工序间的交接验收, 对专业间、工序间互相提供条件的内容严格控制, 杜绝遗漏、避免扯皮。

2、机电专业预留预埋与土建的配合

机电各专业工程预留、预埋主要有:电气专业的电气管路预埋,强、弱电井,桥架、线槽过墙、楼板的预留洞,基础型钢固定件及嵌入式安装的配电箱预留洞;给排水与消防专业的管道井,穿楼板的预留洞,外墙套管,人防套管的安装及穿混凝土隔墙套管的预留预埋;通风空调专业的风井,基础型钢固定件的预留预埋。

2.1在施工准备阶段,对设计图纸充分消化吸收,标出所有预留预埋点,作以标记,将电气专业的管路、过墙楼板预留洞,给排水及消防专业的管道、设备、孔洞,通风空调专业的风管过墙、楼板洞等标示清楚,便于预留预埋,绘制各系统设备预留孔洞图,并进行会审,确保位置准确,符合各专业工程需求。

2.2在预留预埋施工中,严格按图纸要求或标准图集加工制作模盒、预埋固定件、穿墙的各种套管、风管及桥架过墙的预留洞。施工人员必须随工程进度密切配合结构、建筑专业作好预留检查工作。预埋工作完成后,按施工设计图纸核对尺寸、位置等,与事先作好的标记相对比,查看有无遗漏之处。土建浇注混凝土时,专人进行看护,防止浇注混凝土时,预埋管、预留孔洞模盒被打脱移位。

2.3在预留的部位,制定相应的保证措施,绝不能遗漏、偏位或堵塞。管道井、电气强弱电井、通风井一般由土建专业进行施工,各机电专业提供各种井的尺寸及平面位置图,施工中配合土建专业。

3、机电专业安装与土建的配合与要求

3.1地下室施工:

1)地下室施工顺序安排要求:

(1)土建单位与安装单位进行前期预埋线管、套管复核、移交,预留洞口、防雷接地端子等的复核移交;

(2)安装单位进行地下室顶部无吊顶部位管线、设备支吊架的测量定位安装;穿隔墙部位管道或套管安装;隔墙内暗埋管线施工;

(3)土建进行无吊顶部位装修(最后一层面层除外),隔墙砌筑(部分设备预留通道除外)粉刷(最后一遍面层除外),设备房内设备基础浇筑。

(4)安装单位进行管线大面积施工。设备间设备就位,管线安装。

(5)安装单位管线安装完成及大型设备就位后,土建单位进行设备间预留墙体补缺及大面积地坪施工。每处墙体抹灰粉刷前一周通知安装单位对墙体的管线、预留洞、设备进行验收,避免返工。

(7)安装单位系统调试完成后,土建进行预留安装孔洞的封堵(需防火封堵的除外)及各装饰面的最后一层面层施工。

3.2隔墙留洞及暗配管线要求

(1)风管穿墙洞以风管为中心,周边各加大50mm;

(2)楼梯间加压送风口及前室加压送风口、风机房隔墙留洞,机电单位给出具体留洞位置及尺寸图,土建单位按图施工;

(3)桥架穿墙洞要求桥架四周各预留100mm(机电单位现场配合,土建单位提供每天隔墙砌筑计划;

(4)水管配合预埋套管,确保管道位于套管中心;

(5)墙体内电气暗配管安装单位先行配管,土建后砌墙,过程中不得破坏机电管线,确保机电管线墙面保护层不低于15mm,安装单位监督实施。

3.3水管井隔墙施工要求

(1)土建单位首先对预留洞进行清理,保证预留洞位置及尺寸符合设计要求,隔墙定位经安装单位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墙体砌筑;

(2)考虑管道安装时的操作空间,管道井须预留一面较宽墙体后砌,其余三面墙体应一次砌筑完成,施工时安装单位给出各个管井具体预留墙体要求;

(3)如果隔墙需抹灰,则三面墙体砌完后应抹灰完成后移交安装单位施工;(管道安装需设置支架于隔墙上,考虑承重要求,隔墙最好将圈梁设置在中部附近,便于支架生根)

(4)安装单位管道安装完成后通知土建单位进行最后一面墙体砌筑,砌筑时注意对管道及附件的成品保护。每个管井每层应设置检修门。

3.管井隔墙施工

无风管风管井施工要求:

无风管的风管井,即建筑风道,砌筑前土建单位应对预留洞进行清理,安装进行预留洞尺寸复核,确保洞口尺寸达到设计要求。管井壁留洞位置由安装给出图纸。管井内壁抹灰应平滑,抹灰后应确保管井内净空尺寸。

有风管风管井施工要求:

(1)管井隔墙砌筑前土建单位应对预留洞进行清理,确保洞口尺寸满足风管安装要求。隔墙构造柱、圈梁先行施工,完成后交安装单位安装风管。

(2)风管安装完成(有保温层的保温完成)并经隐蔽验收合格后,土建砌筑隔墙进行封闭。

3.5卫生间施工土建工程配合要求

(1)土建单位先在混凝土楼板面上弹出卫生间各墙体线,包括墙体的厚度(墙体内外线),尤其是对于有弧度的墙体。安装单位复核无误后进行隔墙砌筑。

(2)隔墙砌筑完成后,土建单位进行隔墙抹灰工作、地面防水工作。

(3)土建单位在墙面弹出墙砖铺贴网格线、50标高线、在地面弹出地砖铺贴网格线。安装单位进行墙面开关、小便斗感应器、小便斗和大便器给水接口定位,地面清扫口(地漏)定位。确保地漏安装在地砖装饰板中间位置处,地砖铺贴时地漏四周有顺水坡。

(4)墙体内套管,应配合机电单位把位置放好放正,现场安装人员与土建人员积极配合。

3.6高低压配电室土建配合要求

(1)机电施工前,高低压配电室电缆沟及设备基础施工应完成,地面、墙面、顶面装修完成(最后一道面漆除外),出入口防火门安装完成,具备上锁条件。

(2)变压器室除靠走廊一侧墙体暂不砌筑(变压器就位后砌筑)外,其余土建及装修工作完成(地面及墙、顶面最后一遍面层除外),变压器基础(确定变压器柜外形尺寸后)完成。

4、调试与试运行与其他专业的配合与要求

4.1与总承包方的配合要求

4.1.1做好调试前的总体策划,总体策划的内容:

4.1.2与总包方协调调试的开始时间和总体进度计划;各阶段调试与相关方的协调措施;

4.1.3各阶段调试的各项保证措施;

4.1.4与第三方检测单位之间的协调措施;

4.1.5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措施;

4.1.6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预案的应对措施;

4.2调试过程中的协调

4.2.1对于交叉作业的预见与协调;

4.2.2多专业、多工种同时作业之间工序协调;

4.2.3调试完成后,与总承包单位协调交工验收的程序和计划。

4.3对机电安装专业分包方的管理配合

机电安装专业分包单位如:电梯工程、建筑智能化等分部的调试工作也是机电安装工程调试工作中重点部位;

4.3.1督促专业分包商,严格按机电总承总商的施工进度计划,分区段完成安装工作,并制定调试计划,进行自检工作;

4.3.2督促专业分包商在调试工作开始前按机电安装总承包商的框架内编制切实可行调试方案,并对其方案进行审查;特别是针对本工程超高的特点,协助分包商确认调试的重点;

4.3.3督促专业分包商在调试工作开始前在机电总承包商体系下建立专业调试工作小组;

4.3.4督促专业分包商在调试工作开始前对调试工作人员进行配备和培训;

4.3.5调试用机具、仪器、仪表的审查;确保投入本工程调试用机具、仪器、仪表合格、安全、可靠,以保证调试质量;

4.3.6调试用电源:总承包商在调试开始前为各专业分包商提供合格安全的正式用电;不得以临时用电代替;

4.3.7调试各项安全保证措施的制度与落实;

总结

预留预埋工程是机电工程施工起点,是整个机电工程质量保证的基础,是保证机电管线准确性、结构完整性、实现建筑标高和功能要求的德一项精细化工程。

参考文献

[1] 白华章.安装与土建相互配合消除常见质量通病[J].建筑.1998(05)

[2]杨国.深化设计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7(S1)

地埋考试总结范文7

【关键词】地源热泵;热平衡;问题;分析

引文: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地表浅层的低焓热能,是不可缺少的利用的技术,具有高效节能、低运行成本、环保等优势。下文介绍了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分析了该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一、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简述

地源热泵系统是利用浅层地能进行供热制冷的环保能源利用系统。地源热泵系统通常是转移地下土壤中热量或者冷量到所需要的地方,还利用了地下土壤巨大的蓄热蓄冷能力,冬季系统把热量从地下土壤中转移到建筑物内,夏季再把地下的冷量转移到建筑物内,一个年度形成一个冷热循环系统,实现节能减排的功能。具有高效节能、稳定可靠、无环境污染、一机多用、维护费用低、使用寿命长、节省空间、实现地热资源循环利用等优点。

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1)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在现场测试中存在的问题:1)如果按照每延米换热量进行系统设计,测试过程应该模拟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哪一种工况,单独模拟一种工况是否具有足够的代表性;2)如果按照每延米换热量进行系统设计,测试孔的孔数应该如何确定;3)在某一特定工况下测试所得的每延米换热量的数据是否需要做相应的修正以用来作为系统设计的依据,如果需要修正又该如何修正;4)实测过程测试仪器的制热及制冷功率、地埋管换热器内的水流速度该如何确定。

(2)当前每延米换热量法存在着较多问题,即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耦合性,表现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浅层土壤的温度场分布受室外气候因素的影响很大;地埋管部分的进出水温度与建筑负荷之间联系密切,即地埋管部分的实际换热量与建筑负荷的变化直接相关。

(3)无论是原浆自然回填还是机械回填,施工质量的检测即回填密实性的检测都是必须的,但目前还没有检测回填密实性的方法,因此施工技术环节的现场质量验收还无法操作。

(4)地源热泵系统只是将地下含水层、土坡、岩石、卵石作为热泵吸排热的蓄热体,从地质构造上来讲,地下30-300m 间的地层是一个受太阳照射、气温影响、地核导热及对流影响的恒温层,这个恒温层的温度与当地全年平均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但完全不受当地四季气温变化的影响。并且,由于地壳的导热系数小,热容量大,短期内此恒温带的温度恢复不可能由地表太阳照射或深层地热资源来补充。

(5) 土壤热平衡问题带来的危害:根据建筑热工我国可分为 5个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和地区。巨大的地域差异使得大部分地区的建筑物在一年之中的冷、热负荷相差甚大。而近年来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形式多采用在一定区域密集布置的竖直单U甚至双 U型地埋管换热群,还有利用建筑物地基内的工程桩或灌注桩密集布置地埋管换热器群的新方式,这些密集型竖直埋管的方式虽然能较好地适应中国地少人多的国情,但是也带来地埋管换热器布置范围内的土壤热失衡问题,已经引起了各方面对此技术长期运行效果越来越多的担心。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周期运行后土壤温度出现上升和下降是土壤热量收支失衡的两种后果,都对系统持续稳定运行不利。Rottmayer S P等相关研究表明,夏季向地下累计释放的总热量与冬季从地下累计吸取的总热量均衡时孔深不随运行时间变化,不均衡时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下降。

三、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在某一特定工况及气候条件下测试得出的每延米换热量,若没有科学合理的方法被修正为设计值,就不能达到利用现场测试来确保设计精确性的目的,这样的测试是没有必要的。通过分析现场测试数据计算出的应是某一相对固定的设计参数,这一参数应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及系统运行工况的影响或影响较小,否则即使该参数是通过分析实测数据计算所得也必须经过修正。实测得到的每延米换热量不能够直接用于换热器系统的设计,而应首先做科学合理的修正,因此,获取的现场测试数据应被用于计算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及系统运行工况影响或影响较小的参数,这也就是岩土的热物理参数,包括岩土的导热系数、比热容以及岩土的密度等。

(2)与每延米换热量法不同,动态负荷模拟设计法完全体现了土壤源热泵耦合性的特性,影响地埋管换热器换热量的岩土热物理参数是实地测试得出的,且热物理参数在岩土组成成分一定的前提下是相对固定的,在模拟设计软件中建立的系统模型考虑了建筑负荷及室外气候条件对地埋管换热器的影响。动态负荷模拟设计法更全面地考虑了地埋管换热器系统的影响因素,工程现场实测随时间及测试系统运行工况的变化相对固定的土壤热物理参数,现场实测更加科学合理。在没有科学合理的修正计算方法将每延米换热量的测试值修正为设计值之前,动态负荷模拟设计法是解决每延米换热量设计法存在问题的惟一途径。

(3)应明确U形管换热器成孔孔径的最小值;对原浆自然回填的效果进行评估,若评估认为自然回填的质量隐患很大,会对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量产生巨大不利影响,则应禁止使用原浆自然回填且必须采用机械回填;应尽快建立一套检测回填密实性的测试方法,并且建立根据回填密实程度评定地埋管换热器施工质量的评定体系。

(4)要发挥地源热泵作为新的、更高效的冷热源优势,显现其节能、环保优势,就要解决地源热泵存在的热平衡问题。解决的方法在于减小地埋管换热器群的密集度和冷热负荷的不平衡率。前者可以通过增大地埋管换热器布置的间距、减小地埋管换热单位深度承担的设计负荷等措施进行,而后者可以通过设置系统调峰、采用热泵机组热回收技术减少夏季排热等措施实现。减小地埋管换热器群的密集度需要增加地埋管换热器布置面积,其实施受实际情况限制。

(5)新出现的桩基埋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埋管面积不足的问题,即把地下U型管换热器埋于建筑物混凝土桩基中,使其与建筑结构相结合,充分利用建筑物的面积,通过桩基与周围大地形成换热,从而减少钻孔和埋管的费用。配合采用桩基地埋管换热器将大幅缩小占地面积。

结束语:

要进一步推广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良好的节能效果和环境效益,就必须注意该系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要对土壤热失衡问题足够重视,尤其是高度密集的竖直埋管方式,如果热平衡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必将影响到系统的效率和长期稳定运行。地埋管地源热泵的热失衡问题还危机到周围生态环境,特别是现在地源热泵系统也在逐步引入到农业生产中,必须考虑到热平衡问题引起土壤温度变化后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加强此方面研究。

参考文献:

[1]于明志,方肇洪,李明钧.土壤冻结对地热换热器传热的影响地理地质[J].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16(1):42-46.

地埋考试总结范文8

[关键词]家居智能化 安装 调试 技术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居家的生活质量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当今智能建筑或建筑智能化已成为建筑业今后发展的一大主题,目前许多智能大厦、智能小区正在兴建之中。建筑智能化技术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与传统建筑设备安装技术在建筑中的综合运用,建筑智能化施工具有各种信息点数多、分布面积较广、应用功能变化大、各种信号指标要求比较严格等特点;而且工程中还有与其它专业如给排水、暖通、电气等的管线与槽道的平行或交叉等问题,与土建结构工程、装修工程的配合问题。所以,在智能化安装施工过程中,每个阶段、每个质量控制环节,都需要专业人员实时把关,确保质量和功能的实现。

1.家居智能化系统背景

家居智能化系统涉及到视频、语音、数字信号的传输,传输媒体的频率特性,数据通信协议,区域中心服务与物业管理模式,家庭空调设备与电器控制性能及接线方式标准化等广泛的技术性问题,这些技术的发展将会推动我国智能家居智能化系统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智能化系统一般采用RS485和现场总线(现场总线在家居智能化系统中应用较多的是Lon Works总线和CAN总线)等低层控制总线将家庭控制器 (或称网关)与物业中心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报警、自动抄表等功能;其缺点是功能过于简单,专用网络无法扩展和改进,可靠性差,建设费用偏高,不适应网络化发展趋势。目前国内较先进的系统(如深圳交大推出的网络智能控制数据终端NDT系统)采用局域网连接家庭控制器,该方案解决了系统可靠性的问题且能与用户上网合用局域网;但是,控制器只使用了基本的TCP协议进行简单的数据包传送,其本身不是Web服务器,不能支持Internet浏览供用户进行远程查看和控制;同时也不能与宽带网直接融合,实现社会化的物业管理体系。此类系统未充分利用宽带入户优势,不符合智能小区的发展趋势。现代家居智能化系统引进了美国和欧洲等地许多住宅尤其是别墅采用的比较完善的安防系统和控制系统,此就是围绕智能化网关构建一个完全基于宽带网和Internet的智能化住宅系统。

2.系统的安装

2.1预埋工作

预埋管道施工阶段,这个阶段占整个安装工作量的一半以上,预埋管道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日后线缆敷设、设备安装的质量与工作量。因此必须着重考虑以下五点:

(1)在智能化施工前根据施工经验若发现某些重要部位需多预埋管道多预留洞口而在设计中又未体现的,应尽量建议设计增加预埋管道和多预留洞口,以便将来线缆增加和功能扩展时使用。预埋管道预留洞口所费无几,却可以节省将来扩容时因原有可扩展性考虑不足而带来的高昂费用。如:进户总线管,因扩展性需要,或因强弱电由不同设计单位设计没有充分配合造成电源管的遗漏,可建议设计时多预留管道或扩大管道等级;一些竖井穿楼板过梁处,可建议设计时对有些大管道可放大一级或多预留洞口,以便施工。

(2)与土建专业配合施工时,应注意根据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在不影响土建结构下,可走捷径的走捷径,可避开结构薄弱处的尽量避开。如一些穿主梁处,各种专业管道都由此通过,对结构应力影响较大,可建议设计考虑使用转接箱或地面线槽等办法处理;卫生间、厨房的防水部位,可能要经常敲开楼板检查处理,预埋管道时应尽量避开这些部位,如果图纸设计标注从此通过,我们可建议设计绕道,虽多预埋一些管道,多穿一些线缆,但后期安装就省事许多;管道在地下室应穿过止水层,应在砼浇捣前就及时将管道预埋,当土建做止水层时就同步配合做好相关工序,以免今后安装时破坏止水层。

(3)与其他专业如给排水、暖通、电气管道平行或交叉施工时,应注意互相屏蔽,防水防潮等问题;智能化管道应尽量与其它管道按规范要求保持一定间距,并尽量在上方,还要兼顾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mm的要求。

(4)管道预埋完后应注意将管道口进行封堵保护,管道弯曲处多及敷设长度超出规范要求或按经验预计将来拉线有困难的,中间可给予加设过线盒或预留拉线;还必须特别考虑到管道弯曲半径要求,一般规范要求须不小于6~10d。

(5)不管是什么样原因引起的现场实际管道预埋与原设计图纸不一样,应在施工后及时标注,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否则若发生堵塞、有设计变更或竣工后维护,则可能到处开肠破肚的找管,费时费劲又可能影响结构强度与美观;有时甚至找不到管道,须重新打混凝土去埋设管道或只得明敷等办法,此时花的代价就更高了。

2.2线槽安装

智能化系统的线槽中基本上敷设的都是弱电线缆,安装时应与电气、给排水、暖通的管道线槽保持一定间距,基本上要求是不小于30mm,交叉敷设时应安装在上方,与梁底或其它障碍物间距应不小于50mm,垂直偏差不大于3mm,水平偏差不超过2mm,安装固定间距为0.5~1m穿越楼板或墙体时,应有防火措施,金属槽道整体接地应良好。

2.3线缆敷设

智能化系统的线缆敷设除应注意其型号、规格应与设计相符,布线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外,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1)线缆中间不允许有接头,否则容易造成信号严重衰减,如果单根线缆确实长度超过市场供应统一长度,应考虑中间加装转接配件。

(2)线缆两端的标签编号要明显,并应该边施工边做标记,而且应与图纸相对应,不能等全部线缆敷设完成后再去做标签,否则很容易造成混淆,这对以后的安装维护都非常重要。

(3)线缆终接的余量应按设计与规范要求及施工的工艺要求给予充分预留,否则如果线缆短了几公分,则整根线缆都要重新敷设,耗材费力,事倍功半。还应注意智能化系统各种线缆敷设要求的弯曲半径不同:如非屏蔽4对对绞线大于等于4d,屏蔽4对对绞线缆不小于10d,同轴电缆大于等于10d,主干电缆不小于10d,光缆应超过15d。

2.4设备安装

设备除应注意符合设计及合同规定的厂家、型号、规格、性能指标外,安装时还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智能建筑中的子系统多,包括设备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结构化布线。各系统新设备、新型号层出不穷,安装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充分了解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与安装注意事项,严格按照设计与厂家的要求安装。

(2)设备安装的位置与标高应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垂直偏差不超过3mm,水平偏差应不大于2mm,设备表面应注意保护,各种零件不得脱落碰坏,标志应完整清晰,安装应牢固,各种螺丝应拧紧,同时应按要求就近做好接地连接工作,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各类线缆跳线和插接件接线应无误,接触良好,标志齐全。

(3)设备的各种标识,端接线缆的来源去脉应标注清晰明了,否则调试时无从下手,维护时不知所终,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设备调试和竣工资料应注意备份及存档。

3.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分现场设备调试和系统联动调试两种调试方式。

3.1现场设备调试

由家居控制器本身可对数字量/脉冲量进行就地处理,所以只要通上电源后,便可对末端设备进行调试。对每一户家居控制器的线路检查无误后,插上保险丝通电后,对末端设备调试。

红外探测器调试:通上电源后,探测器指示灯亮说明电源已接通。用键盘布控15秒后,人在探测器探测范围内走动,若蜂鸣器响叫正常,否则检查线路和探测器是否有问题。

门磁开关调试:用键盘布控后,15秒钟后打开房门,若蜂鸣器响叫正常,否则检查线路及门磁开关上、下部分是否对正。

感烟探测器调试:通上电后,看探测器指示灯是否有节奏闪亮,否则查电源接线及探测器是否有问题;判断探测器正常后,用烟进行模拟试验。蜂鸣器响,则正常;否则更换烟感器。

煤气探测器调试:通上电后,指示灯亮,则表示有电源到,再用气体打火机放气,探测器内置蜂鸣器响,则正常;同时检查电动阀有没有动作。

紧急报警按钮调试:按下报警按钮,蜂鸣器响,则正常;否则检查线路。

3.2系统联动调试

在对末端设备逐一调试后,便可系统联动调试。控制中心设备正常工作后,便可联机调试,在网络控制器中检查各个回路的信号是否联系上。检查正常后,便可对每一个家居控制器联网调试(调试步骤与现场调试相同),发现不正常时,首先查干线,再查现场的家居控制器,直到查到问题为止。由于“三表”中,在现场家居控制器不能直接调试,能在联动中调试,调试时,通过放水、放气或通电一段时间,在控制中心观察,水、气、电的数字源有无变动,否则检查末端线路及水表、煤气表、电表是否有问题。

结束语

智能建筑产生于信息社会,其开发应用是一项涉及到多学科跨行业的系统工程,但其最终是否达到令人满意的各项功能要求,还是必须落实到与建筑相结合的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尤其体现在智能化系统的安装和调试方面。

参考文献

1.徐兴声,智能大厦建筑的智能化与系统集成,工程建设与设计,2003(6)

地埋考试总结范文9

关键词:水厂,污泥处置,综合利用

 

1.污泥处置方法

1.1脱水泥饼的陆上埋弃

脱水泥饼的处置是污泥处理的关键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陆上埋弃。泥饼的陆上埋弃应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目前,大部分是利用附近较充裕的空地、荒漠、土坑、洼地、峡谷或是废弃的矿井等来埋置泥饼。如果水厂附近没有适宜的泥饼埋置地或不允许在附近埋弃,就需要考虑将泥饼运到适宜的地方埋弃。泥饼陆上埋弃时,应注意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l)有充沛的埋弃场地。

(2)泥饼从水厂送到埋弃地,应有安全可靠的运输方案。

(3)对泥饼的承载能力进行测定。如泥饼的承载能力不佳,还需对其进行各种处理,以提高其承载能力。

(4)泥饼作陆上埋弃后,会产生压密沉降,因此泥饼的埋弃深度以3m左右为佳。

(5)泥饼埋弃后,对其含水率,承载能力要作定期试验,并详细记录。

(6)泥饼埋弃场地最好属水厂所有,以免出现种种麻烦。如委托其它单位

完成泥饼埋弃工作,则在埋弃之前须签定合同,保证泥饼能正常埋弃。

1.2泥饼的卫生填埋

所谓泥饼的卫生填埋,就是将水厂内的脱水泥饼同城市垃圾处理场中的生活垃圾一起填埋,用作垃圾处理场的覆土。泥饼卫生填埋也是水厂污泥处置的一个被广泛采用的方法。垃圾填埋场对覆土的上质要求,一是要达到卫生填埋的要求,二是要兼顾填埋垃圾的土地的最终利用,恢复土地的利用价值。水厂脱水泥饼土质一般能够满足垃圾填埋场的覆土要求。

2.水厂污泥处理的综合利用

水厂污泥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对自然水体的污染,保护环境。污泥处理费用昂贵,会大大增加水厂的投资和制水成本。因而,如何在污泥处理过程中综合利用污泥处理中的各种副产物,回收部分污泥,是一个极有益的课题。

2.1再生铝盐

约有70%的水厂使用硫酸铝作为混凝剂来去除原水中的浊度,硫酸铝的消耗量依据水源水质的不同,从30mg/L到60mg/L,甚至更高,因而混凝剂费用在制水成本中占很大的比重。免费论文。沉淀池的底泥中一般都含有较多的氢氧化铝沉淀物,尤其是低浊度原水的污泥中氢氧化铝的比重更高,氢氧化铝的存在往往给污泥脱水带来困难。从污泥中回收铝盐,可以使污泥更容易浓缩和脱水,同时可以大大减少污泥的总固体量,降低后续污泥脱水设备的规模,减少投资。回收的铝盐可以用作给水处理的混凝剂,从而可以抵消部分污泥处理运转费用。

从沉淀污泥中回收硫酸铝,国外自60年代就己进行了很多试验研究。免费论文。早期的较为成熟的铝盐回收工艺首先从沉淀池排出的污泥首先应经过适当的浓缩,回收硫酸铝较为理想的污泥浓度应该在20%以下,然后向浓缩污泥中加入硫酸,氢氧化铝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而再次溶于水中,最后加酸反应后的泥水进行固液分离。

1972年美国纽约州进行了一次中试规模的回收硫酸铝试验,通过试验他们得出了以下结论:采用回收铝盐作混凝剂,能够达到同商业硫酸铝相似的净水效果;使用回收铝盐的滤后水浊度约升高0.1JTU;滤后水中的铝含量稍有升高;回收的铝盐可以作为净水混凝剂使用。由于混凝剂的循环使用而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在加酸溶解氢氧化铝的时候,污泥中的其它杂质,如金属沉淀物铁、锰、铬等,各种有机物质,也可能重新溶入水中,而这些从原水中或硫酸中进入该系统的杂质,经过多次的循环,可能得到富集和浓缩,从而影响到出厂水的水质。出于这样的担心,在1972年前采用这种铝回收工艺的多家水厂在1972后都放弃了这种工艺。为了克服用酸直接再生铝盐的缺点,美国于70年代初进行了一种离子交换萃取法从沉淀污泥中回收铝盐的研究。经过试验得到如下一些结论:

(l)用离子交换萃取法可回收沉淀污泥中卯%以上的铝盐,且再生硫酸铝的浓度很高。

(2)用离子交换萃取法获得的硫酸铝,在质量上同新鲜硫酸铝相仿。

(3)由于萃取剂的选择性强,所以再生而得的硫酸铝纯度很高,污泥中的其它重金属不再混合在再生液中。

但是,离子交换萃取法还需解决一些问题,如:价廉,毒性小的萃取剂的选择;萃取过程太复杂,从而使污泥处理的系统变得也很复杂。由于离子交换萃取法回收的硫酸铝的纯度和浓度较高,铝的回收率也较高,如果通过进一步研究能够降低其成本,简化工艺流程,它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2.2再生铁盐

在给水处理中,铁盐也常被用作混凝剂。铁盆经使用后,基本上变成沉淀物,混合在沉淀污泥中。如何对水厂的沉淀污泥进行适当处理,回收其中的铁盐,是给水工程中长期没有解决的一大研究课题。铁盐的回收和铝盐的回收一样,对水厂污泥处理具有相似的优越性。有资料报道,以类似于铝盐的再生办法,用酸来再生铁盐。在用铁盐作混凝剂的沉淀污泥中加入一定量的酸,使污泥的pH值降低,此时污泥中的氢氧化铁会溶于水中。当pH值控制适宜时,溶液中会有一定量的再生铁盐。用酸来再生铁盐,再生率最高可达60%-70%。免费论文。但是要达到这个再生率,需向沉淀污泥中加入大量的酸,使沉淀污泥的pH值降到1.5-2.0,该法的缺点是酸的用量大,因而回收铁盐的成本很高;酸处理后较低pH值的剩余污泥的化学调节费用也高。此法的应用还

存在一些问题,如再生液中存在剩余还原剂(Na2S),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将其取出再使用,如何进一步降低处理成本等。

3.总结

脱水污泥也是一种资源,但目前大都还是花钱请环保部门统一处置,这里有一个行业合作和市场开拓的问题。将给水脱水泥饼作填地埋弃处置是一种消极方法,而通过对泥饼进行加工制作成有用的物品则是积极的,值得推广的变废为宝的资源化工程。但是,目前污泥的资源化利用还存在着制造过程复杂,成本较高,难以实现市场化以及由于污泥的性质不断变动,造成产品质量不够稳定的问题。但是从环保长远的观点来看,会有广阔的前景。因此,如何将污泥资源化利用过程简单化、实用化、商品化,是一个函待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刘辉,许建华. 自来水厂排泥水处理的国内外发展概况[J].中国给水排水, 2001,(08) .

[2] 许建华. 自来水厂排泥水处理技术的若干问题[J].中国给水排水, 2001,(12) .

[3] 王勤华,贺俊兰. 净水厂产泥量的确定和相关参数的选择[J].中国给水排水, 2002,(08) .

[4] 刘辉,张玉先. 自来水厂的污泥处置与综合利用[J].给水排水, 2001,(11) .

[5] 叶辉,乐林生,鲍士荣,许建华. 自来水厂排泥水处理污泥量的确定方法[J].给水排水, 2002,(04) .

[6] 沈裘昌. 水厂污泥脱水设施建设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给水排水, 2003,(06) .

[7] 陶君. 北京市第九水厂污泥处理运行介绍[J].给水排水, 2003,(06) .

地埋考试总结范文10

关键词:港口 工程施工 强夯地基 试验区 监测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055-02

1 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海南省西部某地,原场地为滨海地带,陆域采用开山上石同填形成,为了适应港口仓储建设的需要,要对新填上进行强夯处理,地基处理的总面积约3×104 m2,根据钻探资料,该区上层自上而下分别描述如下。

(1)素填上,主要成分为块石、碎石及砂砾,较松散,厚度为3.5~5 m;(2)中粗砂,稍密,厚度约为5 m;(3)粘上,灰褐色,可塑,含有机质及少量贝壳碎屑,为海相成因,厚度为12.5 m;(4)粘上,黄褐色,硬塑,为陆相冲洪积形成的老粘上,该层未穿透。

需处理的上层为素填上及中粗砂层,总厚度约8.5~10 m。采用3000 kJ能量进行强夯处理根据公式H=a(Mh/10)0.5算其有效加固深度为8.6 m(a取0.5)。

2 强夯地基处理方案设计

强夯采用两遍点夯,一遍满夯。

点夯单击夯击能为3000 kJ,夯锤底面直径2~2.4 m,锤重200 kN、夯点正方形布置,夯点间距为6 m×6 m。第2遍夯点选在上1遍己夯点间隙。

强夯击数及收锤标准:每个夯点夯击数大于10击,最后2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 mm每遍夯击间隔时间为1~2 d。

满夯:满夯能量为1000 kJ,夯锤底直径2~2.4 m,要求锤印彼此搭接,且搭接部分不应小于锤底面积的1/3~1/5。

3 试夯及监测

强夯的目的是通过强夯试验来确定强夯最佳施工参数,并根据试夯的结果确定施工方案进行大面积的施工、试夯监测项目主要包括:孔隙水压力观测、地下水位观测、夯坑及其周边地表变形观测、每遍点夯及兴夯前后的地表高程测量等监测项目。试夯后还需通过载荷板试验、标准贯入等效果检验来计算经强夯加固后地基上的承载力和密实程度。整个流程如图1所示。

试夯区面积为30 m×30 m,在试夯区边线以外10 m处埋设水位观测孔1个,孔深10 m,地下水位的监测与孔隙水压力观测同步进行。并埋设孔隙水压力观测点1个,孔隙水压力仪器采用钢弦孔隙水压力计。孔隙水压力和水位观测孔每天观测1次。

在试夯区内选择3个夯点作单点试夯,每个试夯点位置附近埋设3组孔压,每组设7个测头。在地面以下4.5 m左右往下每隔2 m埋设1个孔压传感器,共21个。单点夯开始,3组孔压、地下水位同步观测。并进行夯沉量、夯坑及其周边地表变形观测。根据孔隙水压力监测确定强夯的夯击击数、有效加固深度等。

3.1 孔隙水压力监测方法与要求

为防止强夯时剪切波对孔隙水压力测头的破坏,须对孔隙水压力仪地面以下的电缆加装钢制护管。孔隙水压力仪的埋设在强夯前采用钻孔方法进行埋设。埋设完成等孔压值稳定后,方可作为初始读数、观测时随强夯每一击进行同步观测,求出距夯坑不同距离、不同埋设深度上体的孔隙水压力,并绘制孔压增量与距离关系曲线图、孔压增量与深度关系曲线图、孔压与夯击击数及消散过程曲线等相关图表。

遍夯间歇时间按孔隙水压力消散80%所需时间确定。强夯处理的主要上层是表层的开山上石和下部的中粗砂,上颗粒间空隙较多,渗透性很好,孔隙水压力消散速度较快、经观测,一遍夯间歇时间为3小时40分钟,两遍夯间歇时间为7 h,大面积施工遍夯间歇时间按7 h考虑。

3.2 地下水位监测方法与要求

随同孔隙水压力观测同步进行,掌握地下水的变化情况,确定静水压力。

3.3 强夯前后地面高程测量和夯坑及其周边地表变形监测

为了判定夯实效果,在试夯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夯坑作为观测点。沿夯坑2个垂直方向分别设置8个观测桩,设置间距为距夯坑印边1 m,2 m,3 m,4 m,5 m,6 m,8 m,10 m。每个夯坑周边共计16个观测桩。每夯击一次观测夯沉量和每个观测桩的沉降和降起情况,绘制夯坑周边地表沉降、降起曲线。各夯点每击夯沉量如表1所示。强夯后夯坑周边变形以降起为主,降起量较小,基木无沉降、从表1可看出,单击夯坑总夯沉量为1.35~1.46 m,点击击数为10~11击时满足设计提出的标准:最后2击平均夯沉量≤50 mm。

为了确定地面沉降量,在每遍夯前、夯后均对试验区进行地面高程测量,按4 m×4 m的方格网进行、结果见表2,从表2可看出,地表平均总沉降量为62 cm。

3.4 标贯孔

在强夯前、后各进行1个标贯孔,每1 m做1个标贯测试,绘制地基处理前、后标准贯入击数对比曲线,分析确定各层地基上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

夯后标贯值明显提高,在影响深度范囚内夯前的标贯击数平均值为:N=13;夯后的标贯击数平均值为:N=28。平均增长约2.0倍。

3.5 载荷板试验

强夯完成并碾压整平后,进行载荷板试验,载荷板面积为1.5 m×1.5 m,最大荷载加至使用要求的3倍,每级加荷后按间隔10、10、10、15、15 min,以后每隔半小时读1次沉降。载荷试验技术要求按照《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进行。此地基经处理后的容许承载力达250 kPa。

4 强夯质量保证措施

(1)严格控制夯点测放位置,允许偏差为±5 cm;(2)严格控制夯锤就位,允许偏差为±15 cm;(3)严格控制场地整平高差≤±10 cm;(4)严格控制夯坑回填石料粒径≤30 cm,夯坑回填石料粒径较大时容易导致翻锤;(5)严格控制夯击能,强夯前需要校核落距;(6)下雨天不宜进行强夯,采取抽排水等措施将夯坑内或场地积水及时排除,地下水位较高影响施工时,采取井点降水等措施降低地下水位;(7)夯锤起吊不平时,应采取措施纠正,当坑底倾斜度≥30°时应整平再夯。

5 结语

在素填上形成的新填上区采用强夯处理地基是简单、有效的施工方法、可根据填上厚度选择合适的夯击能量。从孔隙水压力观测资料以及标准贯入对比曲线上反映出,在此类上层中,以300 kJ夯击能进行强夯施工时,其影响深度约为9.5 m,有效加固深度约为8.0 m。木工程土质条件比较好,孔隙水压力消散较快,大面积施工可分区穿行,大面积强夯作业可不考虑遍夯间歇时间。

参考文献

[1] 张营营,温国利.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0(1):28-30.

[2] 卜明慧,胡未.在地基处理中强夯法的有效影响深度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3):139-140.

[3] 刘维民,赵文英.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0(3):99.

[4] 张义丹.强夯法在港口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0(4):204.

地埋考试总结范文11

【关键词】防渗材料;天然材料;人工合成材料;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技术指标;应用

1. 工程概述

(1)浙江省仙居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见图1)工程总占地约159.25亩,填埋容积约85万m3,服务年限月24年。其中一期填埋容积约27万m3、总投资约为0.75亿元人民币,服务年限8年。建设地址位于仙居县南峰街道东坑村三亩湾,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适中,年降水量约1250mm,集中在7~9月份,冬季降水量相对较少。填埋场属丘陵区,场地岩土层自上至下为填土、粉质粘土、砾土、强风化岩、中——微风化岩。场地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水位埋深一般在0.6~1.0m,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雨季地下水位略有抬升,旱季略有下降。

(2)该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包括主库区与进场道路、垃圾挡坝、排水系统、防渗系统、渗滤液收集及处理系统、气体导排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等。施工工期为2011年7月21日开工,2012年3月26日竣工。

(3)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计必须控制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防止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为防止滤液、填埋体对附近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垃圾卫生填埋场一般应按地形修建,并采取不同的防渗体系及结构设计。防渗体系一般包括防渗层、地表水径流排水系统、地下水排系统和垃圾渗滤液排放系统。其中核心体系防渗层可分为黏土层与柔性膜复合层等。

2. 防渗设计

相关技术规范规定:1填埋场必须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同时还应防止地下水进入填埋区。按该规定,在该工程的设计中,采用了压实粘土天然防渗材料,人工合成土工膜防渗衬层(聚丙烯有纺土工布、GCL土工聚合衬垫、各类型HDPE土工膜、长丝针刺无纺土工布)等多种防渗材料。

2.1 填埋场主库区工程。

(1)垃圾场场底设计坡度≥0.02,5640m2的场底清表后,平整压实,铺设GCL土工聚合粘土衬垫、2mm厚光面HDPE膜、600g/ m2无纺土工布、上填300mm厚d=40~100mm砾石垫层、200g/ m2编织土工布,见图1。

(2)场区边坡面积30350m2,清表后平整压实,铺设GCL土工聚合粘土衬垫、2mm厚单毛面HDPE膜、600g/m2无纺土工布、上填300mm厚袋装编织粘土,见图1。

(3)坡面锚固平台1390m2,采用GCL土工聚合粘土衬垫、2mm厚单毛面HDPE膜、600g/m2无纺土工布粘土,断面800*800mm。

(4)场区主导排盲管320m,采用De250HDPE穿孔管。支导排盲管68.5m,采用De160HDPE穿孔管。导气石笼C20砼底座、De200 HDPE穿孔管、d=20~45mm碎石、钢丝网(10@300竖向钢筋、18@1000环箍)。地下水监测井2座,采用砼管封底、De110UPVC穿孔管、d=10~25 mm级配砾石、200g/m2土工布、2mm干净砂土、C20砼井座、250*250mm不锈钢上锁保护外壳。

2.2 封场覆盖等配套工程。

(1)17210m2封场覆盖导气层,采用30cm厚d=40-60mm砾石;29300m2封场覆盖350g/m2编织土工布、1mm厚LLDPE膜;39130m2封场覆盖DN1土工复合排水网格;20228m2封场覆盖450mm厚耕植土;6743m2封场覆盖150mm厚营养土。

(2)渗沥液调蓄池工程占地面积约2578m2,土方开挖后,平整压实基底,铺设130g/m2土工布支撑反滤层,上填300mm厚碎石层,再铺设一道聚丙烯有纺土工布隔离层,上填300mm厚实粘土;再铺设GCL土工聚合衬垫次防渗层,上铺1.5mm光面HDPE土工膜主防渗层,其上20mm厚PE塑料垫板。

(3)调蓄池集液井1座,采用 GCL膨润土衬垫、2cm厚HDPE防渗膜、2cm厚PE塑料垫衬(4.3*6.0m)、2cm厚HDPE膜、土工复合排水网(网孔尺寸不大于10mm)、碎石、4*6m土工复合排水网(网孔尺寸不大于10mm)。渗滤液测管长35m,采用De500、PE100级、SDR17,使用60mm宽HDEP绑带@2000mm,焊接宽度不小于100mm固定。

(4)C30 P6抗渗砼集水井1座,深11.55m,内径1.6m,壁厚25cm,底板厚30cm并外挑30cm。集水井地下水导排管长171m,采用De200mm,PE100级、SDR17。导排盲沟长4.2m,排水沟、截水沟长度215m。

(5)垃圾挡坝占地面积4560m2,中心轴线长95m,坝高10m,顶宽4m,坡度1:2。土石方开挖深度约6m,土石方量约1800m3,坝体土方填筑约21850m3,坝面方格形M7.5浆砌片石骨架内铺草皮护坡4248m2,坝面内侧面积2124 m2,采用GCL土工聚合粘土衬垫、2mm厚单毛面HDPE膜、600g/m2无纺土工布。坝顶锚固沟断面800*800mm,长95m,采用GCL土工聚合粘土衬垫、2mm厚单毛面HDPE膜、600g/m2无纺土工布粘土。卸料平台填方4000m3,回填15cm碎石13.9m。

3. 主要材料指标

该工程所需材料主要有HDPE膜、HDPE管材与无纺土工布等,所有材料在使用前应有质量合格证书、检测报告和出厂说明。

3.1 HDPE膜(见表1)。

4. 防渗工程技术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运行对周围环境安全控制的关键,是控制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层的施工质量。该工程有填埋场库区及调蓄池防渗膜铺设等工程,因此防渗膜的铺设质量、防渗膜间的连接,包括防渗膜与其它引出管道的穿膜连接是该工程的施工重点。由于砾石渗沥层在防渗结构上,施工时要注意保护下层防渗膜结构,防止破坏防渗结构,保证防渗结构完整无损亦是该工程的一大重点。该工程对土工膜铺设的基层工作、铺设工艺、和焊接技术要求严格,对焊接设备、焊缝位置与热压角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对施工单位技术管理与操作作业人员都是一个考验。

该工程场地地下水丰富,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导排方法降低地下水位,对防渗系统如HDPE防渗膜及GCL土工聚合衬垫等,采取分区导排降水并分区铺设的施工方法,防止了地下水浮力顶托开裂而影响施工质量。

4.1 针对该工程的技术重点,我们在设计与施工方面,制定了保证防渗工程技术措施要求:

(1)在材料选择方面选择符合资格的厂家生产的土工膜材料,从材料包装、运输、贮存到现场铺设,均派专业质量管理人员负责,使土工膜在每个施工环节都得到合适的保护。在人员安排上调配有丰富经验的施工人员进行土工膜的铺设与连接,并有足够的人员配合施工。配备先进的施工机械(如自动爬行焊接机等)进行土工膜的焊接,所有焊缝均进行检测,保证接缝质量符合要求。

(2)根据垃圾填埋场工程的特殊性,对场地平整提出如下技术质量要求:对原山坡进行清坡或清基处理,清理淤泥、树根、草坡等不符合要求的杂质,清基深度一般不小于50cm。基面清理完成验收后应抓施工,若不能立即施工,应做好基面的保护,并且在下一次施工之前应进行再次检验,必要时需重新清理。该工程除库底外,库内场地基本已经形成了填埋所需要坡度,但需处理表面植被和部分岩石。对于土质边坡,清除所有植被、坡积物,形成相对平滑的坡面,极少部分底洼处采用原土回填夯实。对于岩质边坡,消除高于坡面的部分岩石,坡面上有阴、阳角时,应修圆,使其半径大于0.5m,然后用M5砂浆将岩石面摸平。处理后的边坡坡度宜小于1:2,特殊情况不得大于1:1.8。

(3)施工进场后,首先由施工技术人员对场地进行仔细的勘察,制定施工挖运计划,修筑施工便道,保证施工时大量土方运输车辆行驶通畅,确保土方施工顺利进行。

(4)GCL土工合成材料膨润土垫在该工程中主要用于密封和防渗。

4.2 理论上,土壤颗粒越细,含水量适当,密切度高,防渗性能越好。

(1)膨润土是一种以蒙脱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黏土岩,膨润土是一种比较昂贵的矿物,且土壤如果过分加以筛选,会增大投资成本。因此该工程的实际做法是:选好土源,检测土壤成分,通过做不同掺量的土样,优选最佳配比;做好现场拌合工作,严格控制含水率,保证压实度;分层施工同步检验,严格执行验收标准,不符合要求的坚决返工。

(2)土工膜全面铺设施工前,我们计划选择有代表性的施工区段作为试验段,进行试验铺设和试验焊接。试验段经过验收合格后作为样板段,才进行土工膜全面的铺设与焊接施工。对试验段,在操作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制定土工膜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与验收标准。通过试验,总结经验,完善作业指导书与操作规程与验收标准,以此作为土工膜全面施工和验收指导。

(3)试验焊接应由两片土工膜接合而成,用于熔化焊接试验的试件长度不小于4.5cm,热压焊试验接缝至少需1.2cm长。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土工膜焊接试验,在所有开始阶段与即将关机前,或在设备出现故障需中断休息至少四小时才能重新起动时,或者当气候条件发生变化,或检查出存在焊接问题时,都应进行试焊。所有的试验焊接将在与实际相同的焊接条件下进行,一旦试验焊接质量被确认合格,焊接技工不得改变焊接参数(温度、速度等),直到进行下一个试验焊接为止。

(4)竖向引出管穿越土工膜,该部位的连接施工质量措施,首先从基础上保证引出管周围的填土与其原填土表面相平,并与周围填土的密实度相同,避免填土下陷造成土工膜破坏。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熟悉施工操作和技术质量要求。膜与管道连接后在规定的固化时间内,对固化位置直径10m范围设置指示,禁止任何人员在土工膜上行走。连接完成后进行检测,如检测不合格时重新进行加强焊接。

(5)为保证不损坏已完成防渗系统,铺砾石导渗层要求采用专门改装的宽履带推土机,减少推土机对地面的压力。运输通道将防渗层上的填土厚度增加为0.5m以上,保证导渗层碎石料的运输车辆行驶不损坏防渗膜。

5. 结语

(1)GCL土工聚合粘土衬垫是两层合成材料之间压封膨润土粉末(或其他低渗透性材料),通过针刺、粘接或缝合而制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在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中,具有较好且廉价的密封和防渗效果。

(2)人工合成土工膜的施工中,一旦开裂、遭到机械性破坏或植物根系穿刺,将会产生漏水,失去防水效能,又会产生冻胀,继而破坏防水层保护层,降低使用寿命,按该工程的施工经验,发生的缺陷往往是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针对该工程的施工重点,我们制定相应的措施,确保了人工合成土工膜的施工效果。

(3)HDPE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具有防渗性好、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性高、气候适应性强、使用寿命长、敷设及焊接施工方便的特点。其防渗技术的核心是HDPE膜的施工质量,而关键环节是HDPE膜的产品质量及专业队伍的资质和水平,包括使用机具的有效性、工序验收的严肃性和施工季节的合理性等。

参考文献

地埋考试总结范文12

关键词:地下室;井点降水;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上海闵行区一写字楼。建筑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主体建筑总面积28000平方米,其中地上25900平方米,地下2100 平方米。主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16层(局部17层),主体16层,裙房5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60.600米(裙房高度20.900米)。建筑分类1类。设计使用年限50年。耐火等级一级,抗震烈度6度,抗震设防烈度7度,地下室1层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结构标高为-5.80米,本工程地下水位在0.6至3米左右,同时随季节的变化对水位也有较大影响。地下室结构标高为-5.80米,局部电梯井标高-8.30米,-7.30米,-6.80米,底板厚度500豪米。基础土方开挖深度最深达10 米左右,基坑开挖时,将有大量水涌进基坑,故采用井点降水方案。在局部电梯井处采用二级井点降水方案。井点降水法即施工中先把水降下来,降到设计标高以下500,在施工中无水。其优点:开挖时无水,施工方便;不会产生流砂现象;减少挖土量。

2 工程水文地质

拟建场地势较为平坦,交通便利,现大部分为空地,该场地地面标高地面高程在2.35米至3.03米(黄海高程)。本工程地基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粉质黏土、粉质黏土、粘质粉土、砂质粉土、粘质粉土、砂质粉土、粘质粉土、黏土、粘质粉土、砂质粉土、粘质粉土、粉质黏土、粉质黏土夹粘质粉土、粉砂、粘质粉土、粉砂。天然地面标高为-0.30米,地面至-3.00米为杂填土,-0.30米至 -9.50米为粉砂层(渗透系数K= 4米/昼夜),-9.50米以下为黏土层(不透水),地下水离地面1.70米。

3 井点降水计算

3.1 井点管埋深计算

总管直径选用100毫米,布置于天然地面上,基坑上口尺寸58.45 米×24.9米,井点管距离坑壁为1.0米,则总管长度为2×[(58.45+2×1.0)+(24.9+2×1.0)]=174.7米。

井点管长度选用6.0米,直径50毫米,滤管长度1.2米,井点管露出地面0.2米,基坑中心要求的降水深度S=5.20-0.30-1.70+0.50=3.7米。

井点管所需的埋置深度H=5.20-0.30+0.50+26.9A2×1/10=6.745>6-0.2=5.8米,将总管埋于地面下1.0米处,即先挖1.0米深的沟槽,然后在槽底铺设总管,此时井点管所需长度为6.745-1.0+0.20=5.945米

3.2 基坑涌水量计算

按无压非完整井考虑,含水层有效厚度H0计算: H0=1.85(5.045+1.2)=11.6>9.5-2.0=7.5 米。

取H0=7.5 米抽水影响半径: R=1.95×3.7×7.5×4=39.52 米。

环形井点的假想半径X:X=60.45×26.9P=22.76 米。

基坑涌水量Q:

Q=1.366×4×(2×7.5-3.7)×3.7lg39.52-lg22.76=953.5 m³/d。

3.3 井点管数量与间距计算

单根井点管出水量q:q=65×P×0.05×1.0×34=16.2 m³/d。n=1.1×953.5/16.2=65根,井点管间距D=174.7/65=2.69 米,取D=2 米。

n=174.7/2=88根。

3.4 抽水设备选用

1)选择真空泵。根据每套机组所带的总管长度为174.7/2=87.35 米,选用W5型干式真空泵。真空泵所需的最低真空度按公式求出:H=10×(6.0+1.0)=70 Pa。

2)选择水泵。水泵所需的流量Q:

Q=1.1×953.5/2=524.43 m³/d=21.85 m³/h。

水泵的吸水扬程H:

H=6.0+1.2=7.2 米。

由于本工程出水高度低,只要吸水扬程满足要求,则不必考虑总扬程。根据水泵所需的流量与扬程,选择3BA-9型离子泵即可满足要求。

4 井点降水施工

(1)井点降水,沿基坑周围布置井点降水系统。井点沿基坑周围环状布置。井点管距离坑壁一般不小于0.7米至1米,以防局部漏气。井点管间距应根据现场土质、降水深度等在施工前计算,一般不超过2米,在总管拐弯处或靠近河流处,井点管间距应适当减小,以保证降水效果。井点管平面布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2)安装程序:先埋设总管(挖地槽,坡度1/1 000至1/800)—埋设井点管—弯联管连接总管与井点管—安装抽水设备—抽水试验(解决漏气—井口到地面下0.5米至1米深度范围内,用黏土填塞封孔)。

(3)在井点系统使用时,应连续抽水(特别是开始阶段),若时抽时停,滤管易堵塞,也容易抽出土粒,使出水浑浊,严重时会引起附近建筑物沉降开裂。同时,由于中途停抽,地下水回升,会引起边坡坍塌或地下室地板上浮等事故。

(4)施工顺序:井孔成孔—灌0.5米砂—井点就位—灌砂1.6米—黏土封口—布总管—用弯联管连接井点与总管—安装水泵—试抽水。

(5)井点的埋设水冲成孔法:在井点管底部装上冲水装置(射水式井点管)进行冲孔,冲孔直径为300毫米,冲孔深度比滤管深0.5米,随即拔出冲管,插入井点管,井点管与孔壁之间立即填土、粗砂至滤管以上1.0米,上部用黏土捣实封口,确保其密封性,防止漏气。

(6)死井0出现的原因为滤管被泥砂堵塞。如出现死井0,处理方法采用高压水反向冲洗或拔出重新埋设。

(7)井点管的拆除:±0.000以下验收结束,土方回填前拆除。

5 边坡护坡及土方开挖

(1)为防止基坑滑塌及下雨冲刷而产生滑坡现象,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采用以下方法对边坡进行护坡处理,其护坡做法为:基坑开挖后在坡面上铺6×200双向钢筋网片,然后喷筑100 毫米厚C20细石混凝土,表面抹光。

(2)待降水5分钟至7钟后,进行土方试开挖,观察降水是否满足要求,确认后再进行大面积挖土。根据标高控制,应严格分层开挖。每层开挖厚度不大于1 米,开挖时不超挖,一般预留300毫米,待底板施工前一次开挖修理完毕,原则上以不扰动原状土为宜,产生超挖情况用C15素混凝土垫层材料垫平。

6井点设置与使用阶段的注意事项

(1)如果套管采用的是钢筋笼外包的尼龙网,那么井底尼龙网与钢筋笼周围尼龙网必须要建立可靠的连接,来防止砂土颗粒进入钢筋笼;施工中,套管与土壁间的填充滤料应该采用豆粒砂,而不应该采用棱角状石碴料或风化料,并且严禁用粘土岩、泥灰岩等软质岩石。

(2)在洗井时可以通过空压机进行自上而下的清洗直至水清以及井底不存在泥砂。洗井后安装的水泵井需要进行单井的试抽测试,试抽水量要大于设计的水量,并做好水位和抽水量的相关记录。因为基坑的排水量较大,井点施工及排水工作必须提前进行,且需保证保持连续的供电抽水,降水周期在以不影响地下室施工时终止。

(3)降水过程中应通过定期取样来测试含砂量,并且保证含砂量不大于百分之零点五。对降水井需进行保护,开挖基坑时不可以受到损坏,井中不可以掉入杂物,否则会影响降水效果。同时需要加强对地下水位和基坑支护的严密监测工作,来确保基坑处于干燥状态,边坡支护处于稳固状态。

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的地下室施工中,设计施工部门在制定降水方案时不仅要了解当地的地质情况和地下室施工图纸要求,还需要相应的了解桩基施工记录。通常在桩基超送较多区域,应该尽可能的布设密集点降水井。在制定降水方案后,试抽测试必不可少 ,看看是否需要及时调整降水方案,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深井井点降水法在该建筑工程和其他工程中均得到了较为成功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建筑施工手册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M].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