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经验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经验

时间:2022-04-17 13:05:42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经验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经验范文1

教育工作,德育为首。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新挑战。为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和改进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和实施方案,结合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确定具体的工作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班主任校本培训为突破口,坚持三个贴近的教育原则,不断拓宽德育工作新思路。为迎接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对我区德育工作的检查,连山区教育局对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我区德育工作做以总结汇报。

一、 德育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加强德育工作,建立德育保障机制。

1.加强网络建设,建立组织保障机制。我区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各类学校也相应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校长负总责、党政工团少齐抓共管、教职工人人参与的学校德育管理机制。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管理保障制度。教育局在构建德育网络的同时,加强了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德育工作十项制度》、《连山区中小学管理细则》、《连山区中小学综合量化评估细则》《班主任工作常规》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同时,还引入评估激励机制,先后出台了优秀教师、师德标兵、骨干班主任等多项评先管理制度。各个学校还针对自身实际,制定了如《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学校卫生管理标准及评比细则》、《红旗班级评比标准》等各项评比制度。通过这些德育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不仅形成了有效的管理保障机制,而且充分地发挥了德育工作的导向、调控、激励作用,进一步规范了学校德育工作。

(二)“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月”活动丰富多彩。

根据省、市教育局文件精神,制定了我区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方案,并要求基层学校做好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广泛利用葫芦岛教育专刊、连山教育信息报、连山教育网和各个中小学的校报、墙报、开展专题报道,扩大影响面,提高认识,宣传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部分学校开展了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抗日战争60周年”教育活动。有的学校就近到塔山烈士陵园、山神庙凉水井子革命烈士墓等教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学校组织观看了具有历史** 国主义影片,进行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有的学校组织了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的班队会。

我区组织了迎接国庆的大型文艺汇演。《我和我的祖国》大合唱歌颂了我们祖国的美好,我们国家正在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使我们的学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尽而增强了爱国情感。

通过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月”的活动的开展,从教育局机关到基层学校,从局领导到基层领导,从教师到学生,掀起了人人参与德育、人人重视德育、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热潮,全区8万多名中小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通过设立点校和各种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使学生真正懂得什么是民族精神,并且懂得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以此鞭策自己,努力学习,争取为我中华民族做出贡献。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喜见成效。

利用期初视导的机会,对基层各中小学的德育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尤其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了重点的检查指导,为迎接市里检查评估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分四个步骤进行:第一,对市里下发的评估检查细则进行了进一步的解读,明确了检查的事项和具体的操作方法;第二,对申报A、AA、AAA级的学校进行了初检,对存在的问题和模糊认识进行指导,并对各校的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第三,针对检查的市级情况,发现各个基层学校心理健康的档案建设还不成熟,我们就根据细则的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档案分为块,协助他们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管理档案和过程性档案。第四,进行复检,迎接检查。

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申报的20所学校当中,有17所学校被评为A、AA、AAA级学校,只有高桥中学、高桥小学、老官卜中学未被认可。获市级AAA级学校的有:六中 实验小学。获市级AA级学校的有:化工中学 虹螺岘中学 金星中学 站前小学 渤海小学 胜利小学 炼化一小 化工一小 化工四小 锦郊小学。 获市级A级学校的有:锦郊中学 兴工小学 曙光小学 金星小学 钢屯小学。

我们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部门,对所取得的成绩深感欣慰并受到鼓舞。

(四)养成教育和班主任校本培训工作初见端倪。

2004年5月11日市德育部以“葫芦岛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为主题的德育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参观了寺儿卜中学的“养成教育展厅”和曙光小学“班主任校本培训展厅”;两位校长又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做了经验介绍。这两所学校将档案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大型教育活动展厅建设搞得尽善尽美,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从无型到有型、从无声到有声,将德育工作活生生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为其他兄弟学校提供了一次借鉴和学习的机会,在德育工作中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我区德育工作的开展搭建了有力的平台。2005年9月26日,我区召开了中小学“班主任校本培训和养成教育”现场经验会,为各个兄弟学校提供了一个借鉴和学习的机会,在此基础上,他们会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五)构建了骨干班主任和新班主任培训模式。

1. 培训方式:主要采取“走出去、请近来、自主研究”的培训模式,分校级、区级、市级、省级、部级五个层次进行逐级培训。

2. 培训内容:包括师德教育、班主任教育理念和自身素质课程改革、班主任工作艺术、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3. 培训对象:骨干班主任和新班主任。

4. 培训周期:三年为一周期。

5. 跟踪考核:每年跟踪考核一次。根据考核方案进行年度考核。

6. 培训过程:

(1)进行专题培训。每学期利用假期进行集中培训。自德育部成立以来,组织了三期骨干班主任培训工作。第一期培训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教育政策法规——孟凡成、师德与马车声——张玉山、如何做好新时期的班主任——张楠;第二期培训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优化办公环境,提高自身素质——张玉山、课程改革的过程就是教育融合的过程——张楠;第三期培训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班主任工作的感悟——张玉山、我是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李志鹏、爱是教育之灵魂——赫东明。

(2)编辑《骨干班主任成长的天地》期刊。内容广泛,为各位骨干班主任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期刊内容包括五章:第一章——申报骨干班主任的基本条件;第二章——骨干班主任跟踪考核方案;第三章——骨干班主任业务提高培训专题(师德教育篇、班主任工作篇、课程改革篇);第四章——德育工作点滴经验会萃;第五章——典型课改示范课教学设计。李校长和张书记分别为这本书撰写了前言和后记,为这本书增加了光彩,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3)组织竞赛活动,树立典范。组织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提高他们的师德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参赛的班主任教师有179名,进入决赛的有143名,最后被录取的有130名。获团体奖的有以下单位:

城市小学组:

一等奖:实验小学 化工二小

二等奖:水泥小学 曙光小学

三等奖:炼化一小 站前小学

城市中学组:

一等奖;炼化一中

二等奖:世纪中学

三等奖:七中

农村小学组:

一等奖:孤竹营小学 高桥小学

二等奖:金星小学 寺儿卜小学 开发区小学

三等奖:钢屯小学 虹螺岘小学 锦郊小学

农村中学组:

一等奖:锦郊中学 钢屯中学

二等奖;台集屯中学 沙河营中学 高桥中学

三等奖:山神庙中学 虹螺岘中学 寺儿卜中学

7. 培训目的:用新的教育理念丰富他们的头脑,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来指导教育实践,教会他们科学地管理班级,不断提高新班主任的工作技能,采取“专题指导——学习检测——经验交流”互动式的培训方式,目标是建设一支“让家长满意、学生欢迎、学校放心的班主任队伍”。

(六)承担德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德育课题牵动德育工作发展。

1. 承担部级德育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进行省、市、区级德育科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于2004年10月份,我区有六中、世纪、化工、高桥等8所学校承担了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课题的部级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我们德育部三位成员分别参与到各个子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本学期我们对个别学校的课题研究进行了检查指导,发现德育课题研究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 主持省级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班主任校本培训工作研究》。此课题已经准备一年之余,现在已经申请立项。

(1) 实验目的:是构建班主任校本培训模式。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班主任教育理念和师德教育的研究;班主任工作方法、艺术的研究;班主任业务素质和自身修养的研究;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3) 实验方式:以班主任为本,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网络。采取“走出去、请近来、自主研究”的培训模式。

(4) 培训类型:分三种,岗前培训、通识培训和骨干班主任提高培训。

(5) 实验周期:为三年。2004年9月——2007年3月。

(6) 实验对象:曙光小学全体班主任。

(七)营造育人环境,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六中与38610部队、实验小学与市交警大队、曙光小学、渤海小学、连山小学、炼化一小与北大营,水泥小学与海军飞行学院的“警民共建”、“军民共建”活动;曙光小学的家长学校、化工二小和社区进行的联手共建活动等,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了德育工作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形成了教育合力。

(八)树典型、抓全面,搞好我区德育工作。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的教育原则,兼顾农村和城市、既有中学又有小学,根据办学有特色的宗旨,我们先后确定了两个德育工作点校。分别是养成教育点校——寺儿卜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点校——虹螺岘中学。他们的德育管理模式已初见端倪,从档案建设、大型德育教育活动展厅、德育管理经验材料等不同的视角展示出来,值得各个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和借鉴。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搞得有声有色,已经被列为葫芦岛市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点校。其他几个德育点校正在发展之中。老关卜中学的班主任校本培训工作搞得很有特色,已经被列为葫芦岛市班主任校本培训模式点校。

总之,我区德育工作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将德育工作与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活动相结合;将德育工作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将德育与学生人性情感教育相结合,建设和利用德育基地,深入开展德育活动。从理论上,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区开展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坚持了“三个贴近”和“三个坚持”的教育原则;提出了“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是合格的德育工作者”的口号;营造了人人参与德育、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良好育人氛围。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地推行了“三项工程”。即推进了师德教育工程,提高教师师德教育新理念;推进了德育科研工程,提高德育工作科学性;推进了课堂德育工作,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

二、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 领导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要真正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落到实处。

(二) 缺乏德育管理经验,还需要进一步去开拓视野,学习再学习,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头脑,用丰富的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

(三) 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待于加强。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起色,但还存在着形式主义现象,要进一步落实和提高。主要问题是缺乏心理专职教师,心理设施不健全,心理档案建设不够规范。

(四) 班主任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工作缺乏新理念,缺少时代感和科学性。需要进一步搞好班主任的校本培训工作,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他们的头脑,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来指导教育工作实践。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经验范文2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 现状 焦点 

 

目前,我们中小学德育研究异常活跃,形形色色的研究实验此起彼伏,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为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总体而言,中小学德育研究的形势令人振奋,研究问题日益集中,研究焦点正在形成。实际上,这些研究焦点就客观地展示着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的现状和水平。 

一、德育工作的整体化创新 

受全球化、信息化、价值多元化等社会思潮的冲击,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正朝着四面开花、各放异彩、不拘一格的方向发展,各种德育理论与实践层出不穷,相继呈现,不断丰富着我国中小学德育的研究领域。从德育理念上来看,德育体验论、对话德育论、交往德育理论、生活德育论、德性论等各领风骚,为德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厚的观念智囊;从德育实践上来看,网络德育、生态道德教育、校本德育、叙事德育、活动德育、欣赏型德育等都是德育工作者创造出来的德育实践样式。由此可以说,我国的德育理论深化了,德育实践丰富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视野与思路拓宽了。然而,与之并行不悖的是,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离心”倾向日益明显,到底什么样的德育形态最适合我国中小学的需要开始成为令所有德育工作者头疼的问题。如若对该问题给不出一个科学的答案,德育工作者极有可能在这五彩缤纷的德育理论面前无所适从、乱了阵脚。所以,在吸收、统整、综合所有德育理论形态与实践样式的优势和智慧的基础上对德育工作进行综合创新、整体转换,就成为摆在我国德育研究者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进而言之,这种“整体化创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以德育工作为中心对各种德育理论进行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学校校情的德育思路;以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为纽带来协调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培育学生应对特定社会境遇、道德问题的道德智慧;以学校德育工作为线索来协调社会德育、家庭德育、网络德育,构建立体交叉、合力最大的德育网络,为学生品德的发展建立一条高速公路等等。这些工作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德育工作者与教育者思考的重点问题。 

二、德育工作要回归生活 

在90年代以前,德育工作者一直将德育视为一项道德规范、道德认识的传达活动、道德理论的教授活动,甚至认为它与一般的学科教学活动别无二致。其结果,德育工作沦为课堂教学事件,沦为一种游离于生活之外,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毫无关联的事情,学生对道德教育产生了一种无言的抵制情绪,导致德育影响难以深入学生的心灵。近年来,随之德育研究的深入,研究者越来越多地认为:德育源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是德育的基础和源泉;一种合理的德育活动应该时刻保持与学生生活间的血肉联系,必须回归生活,获得德育活动的生动形象;德育必须在走进生活的同时将自己“隐藏”起来,着力构建一种“无痕”、“无言”的德育形态。正是在此背景下,德育回归生活成为德育研究者们炙手可热的一个课题,并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现实生活出发,使道德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儿童在生活中认识到道德法则对生活的重要性,认识到道德就在自己身边,是为保障自己生活服务的”。[1]关注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去感悟、去经历,努力构筑一种社会与个体发展所期待的道德教育,这正是德育回归生活的真正目的所在。在当前,德育到底回归什么样的生活?是日常生活还是非日常生活?怎样回归生活?回归生活与联系生活、面对生活的区别何在?到底是德育要回归生活还是面对生活等等,这都是让德育工作者绞尽脑汁的问题,是需要德育工作者给出创造性答复的问题。因此,德育回归生活这一问题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德育研究的现实和状况。 

三、德育观念现代化 

当前,现代化是许多社会领域追求的目标之一,是社会实践追求创新和自我超越的表现。与之同理,德育也需要现代化,德育现代化的基础就是德育观念的现代化,德育的其他现代化内容,如德育手段、德育管理、德育内容的现代化等都是德育观念现代化的表现与延伸。德育观念现代化是推动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稳步前进的引擎,是实现德育工作科学化、合理化的必由之路。当前,学者们对德育观念现代化的研究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面认识德育在社会、经济

[1] [2] [3] 

、文化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把德育视为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的一个能动因素来认识;对中小学德育的科学性进行反思和深究,提高德育目标、德育功能在人们心目中的认同度,切实转变德育工作的思路,创造一种服务于学生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增进的德育观念形态;认识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摆正学生与教师间的地位,实现从灌输型德育向学习型德育、从规范性德育向发展性德育、从道德知识传授向道德素质提升的转变;推行全员德育、全程德育、全面德育的观念,贯彻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教学的所有环节都渗透德育、全面关注学生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发展的德育理念,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顺利成长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四、从“大德育”走向“小德育” 

中小学德育不是一项面面俱到的教育工作,而是有其特定的关注对象、目标定位的,那种将对学生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都一股脑地放进德育工作的做法,即所谓的“大德育”,日益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所拒绝。中小学德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础品德,如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关爱他人、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关爱社会等品德。一句话,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道德的方式去做人、做事、处世,学会用自己的道德“心”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非用一定的政治标准、法律准则等去参与社会生活,处理社会关系,这就是“小德育”。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的《学校道德教育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这一转变的发生。这一转变必将促使中小学德育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基本道德素养的培育上,促使德育工作者更加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叶澜教授指出,德育具有四个层次的内容:最基本的是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其次是责任心,再次是爱国,最后是追求自我完善的“立身之德”。应该说,这一概括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小德育”的基本内容。德育是一个从爱己到爱人,从爱家到爱社会,从爱国到爱人类依次推进的过程,推己及人、爱及社会是当代德育应该具有的一种视野。因此,那些基础品德的培养正是德育的重中之重、立根之基,正是中小学德育的直接目的、核心使命所在。从“大德育”向“小德育”的转变体现着德育研究者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认识的深化,体现着中小学道德教育正步入一个科学的轨道。 

五、德育工作者专业化 

在中小学中,德育工作者主要包括两部分:德育课程的授课教师和学校的其他专职德育教师(德育处、团队专职教师)两部分。所谓德育工作者专业化就是指按照专业的标准来培养、管理上述人员。德育工作者专业化的基础是德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源自德育教学和德育工作自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以及学校德育工作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按照综合性、高水平的德育教师专业标准来要求德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者专业化的实质。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是德育教师的职前与职后培训、德育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与其在德育实践中的积累。同时,德育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的德育专业化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在西方,伴随着品格教育运动的兴起,开设专门德育课程的问题再一次被提出,德育专业化问题随之出现。因此,教师德育专业化是德育教师专业化的前提。要实现德育教师专业化,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努力:其一,确立“将德育作为教育目的与教育任务同样重要”观念;其二,建立对所有教师的德育素养专业标准;其三,对狭义德育教师(即专职德育工作者)的专业标准提出有更高要求。 

六、德育实验研究活跃 

要推进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开展德育实验是一条有效路径。在探索中认识德育、开展德育、改进德育是当代我国德育工作的一大优势。同时,随着国家德育类课题申报、立项工作的有序化,一批有识之士、专业德育研究人员对德育实验研究青睐有加,倍受关注。随之,德育实验研究在我国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理性认识。在这些实验研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有:中央教科所开展的“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体验德育研究”实验、“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开展的“欣赏型德育模式研究实验”、肖川教授等人开展的“主体性德育研究实验”、山东师范大学戚万学教授主持开展的“活动德育模式研究”实验、江西省黎川一中开展的“”德育改革、黑龙江省小学开展的“德育整体改革”实验、广东省小学的开展的“信息化条件下德育课程改革”实验、重庆石柱中学校的“开发人性化德育校本教材的实验研究”等等。这些实验的开展为开拓我国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路径提供了可贵的探索和尝试,值得所有德育工作者重视和借鉴。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经验范文3

——2017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灵宝市创建立德树人先进县市区工作发言稿

近几年来,在三门峡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市学校德育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制,拓宽德育途径,夯实学校德育常规,创新德育载体,加强中小学德育研究,打造德育队伍,落实"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有效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感染力,有力促进了我市广大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市立德树人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

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为落实立德树人提供组织和领导保障

近几年来,我局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摆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立足我市学校德育工作实际,着眼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德育顶层设计,精心部署,加强领导。

一是将德育工作纳入年度教育重点工作安排部署。我市每学年的教育工作会议上,教体局都要对全市学校德育工作进行重点部署,系统设计,精心安排,提出目标,强化措施。近年来,我市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德育文件,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生及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通知》(灵教〔2014〕61号)、《灵宝市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示范学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灵教〔2014〕92号)、《关于在全市中小学进一步深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的通知》、《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主题系列活动的通知》(灵教〔2016〕10号)等,对我市学校德育重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和安排。

二是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领导机构。教体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主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局普教科牵头负责学校德育工作。对全市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下达责任目标,明确任务,制定措施,加强管理,分类指导,强化督导。

三是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加强督导考评。每学年初,教体局都要研究制定印发德育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行事历和德育工作考核细则,明确德育工作目标和任务。定期安排普教科等科室对学校德育重点工作进行督导,每期末,要组织对全市各学校德育工作进行量化考评,在全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占据100分的比重,结果纳入全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

二、坚持"四结合四融入",使广大中小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加强对全市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市坚持做到"四结合"和"四融入"."四结合"指的是:

一是与课堂教学主阵地相结合。我市各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和挂图放置于学校醒目位置,各学校还通过学科教学渗透、主题班会、宣传标语、校报板报、校园电视、专题报告会和讲座等形式,向广大师生公布、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基本内容,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浓厚的氛围。

二是与"中国梦·我的梦"实践教育活动相结合。2014年,教体局举办了"诵读中华经典,唱响中国梦"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与灵宝市委宣传部联合组织举行了"胸怀中国梦,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电视大赛。全市各学校还组织广大学生举行了"中国梦·我的梦"征文竞赛、演讲比赛、读书交流活动、讲故事比赛、诗歌诵读比赛、手抄报展评、书法摄影绘画展等,让学生在"读梦"、"写梦"、"讲梦"、"绘梦"中去奋力"圆梦".

三是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育活动相结合。我市各学校在广大学生中大力开展了"感恩父母、尊敬老师"实践活动、"谈谈我的家风""优良家风培育我成长""我爱我家"等家庭优良传统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华古典文学名著阅读周、汉字书写比赛、中华成语群英会等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培养学生热爱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怀。

四是与重大纪念活动相结合。各学校利用清明节、烈士公祭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等纪念日,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函谷关、窄口水库、杨公祠、红色革命旧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德育教育基地12个,每年受教育师生3万余人次。

"四融入"指的是:

一是融入先进人物学习宣传。各学校组织广大师生学习弘扬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感动中原十大人物和身边的"最美教师"、"最美职工"、"道德模范"及"出彩学生"、"文明学生"、"美德少年"等先进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德。

二是融入文明校园创建。各学校组织学生大力开展"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活动、"两创两争"活动、阳光体育大课间和学生社团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各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出新成果。

三是融入书香校园创建。为深化《道德经》进校园进课堂活动,教体局组织编印了高中、初中、小学不同阶段的《道德经》校本教材下发各学校,各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道德经》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函谷关镇成立《道德经》研习社,制作《道德经》数字故事60余集,"三读四讲一展出",使全体师生能熟练记忆《道德经》。

四是融入"新时代·新雷锋"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多年来,我市各学校坚持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市三中、实验二小的"爱心书摊""爱心茶摊";实验中学、市二小的"爱我灵宝,清洁家园"行动;市二中、市一小、河滨小学与聋哑儿童做游戏、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捶背剪指甲、为困难学生送去慰问品;一高、市三小等学校为19岁白血病患者杨瑞东捐助爱心款,形成了一幅幅灵动的爱心画面。实验小学十多年来坚持的"红领巾一条街"更是早已成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多措并举,创新载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效显著

抓实养成教育,为学生人生奠基。2014年,教体局党委提出在我市中小学幼儿园大力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工作思路和学校"六项创建"、学生"十大养成"的工作布局,从幼儿园到中小学,从普教到职教,在各学段全面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一是发挥主渠道作用,实施课程育人。教体局组织编印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地方教材《灵宝市中小学生幼儿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全市学生人手一册,安排班主任和校本课程教师上课,每学期不少于8课时。

我市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研究开发了本校的养成教育校本教材,如:实验高中的《养成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市一中的《雨露计划》、实验小学的《习惯·健康·学业》、市二小的《静听花开》、尹庄中心学校的《好习惯伴我成长》、五亩一中、阳平一中的《好习惯,好人生》等。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育人。各学校在校园、教室走廊、楼梯等处悬挂有关文明、卫生、励志、节约、感恩等挂图和宣传标语;每个班级建立有班级名片、班歌、班训、班级管理之窗,每个小组设有组名、组规、组歌,制定有考核、评价、奖励制度。

实验小学、川口乡中心小学编制《行为习惯三字经》,与大课间跳皮筋相结合,通过朗朗上口的三字经使学生熟记于心、外化于行;西闫一小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写字特色教学和经典诵读中,使学生在体验中受到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三是细化养成教育,实现管理育人。实验中学以深化"明星工程"为载体,通过精准帮扶潜能生活动落实"十大养成";实验小学以"班级服务周"、"童心协力"自主服务中心活动为载体,实现学生自主管理;朱阳二中以励志教育为切入点,以"文明礼仪、学习习惯养成、寝室文化建设、文明餐厅创建"为载体,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

四是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实现活动育人。河滨小学开展文明礼仪知多少知识讲座;川口乡开展"日学一语,日行一善"活动;实验二中大力推进"入室即静,入座即学"专项养成教育活动;故县镇秦岭中学开展文明餐桌评选和节水节电教育;豫灵希望小学开展"我为家乡添片绿"环保口号大征集活动等;五亩乡中心学校举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周,多层次多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五是完善考评机制,实现激励育人。全市各学校建立完善德育考评机制,市三中开展"十大养成"达标班级和"十优小组"评比活动;市四中评选出五届校园明星学生,登上校园的星光大道;市一小定期评选"美言美行少年""美德少年""文明形象代言人";市三小定期评选"校园小绅士、小淑女"、"行为习惯十星班级"、" 十大习惯养成之星"等,多元评价,树立典型,激励先进。

三年来,我市各中小学围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校"六项创建"和学生"十大养成",争创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示范校和达标校。目前,全市已有62所学校被评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示范校。为探索中小学养成教育的规律和新路径,教体局组织各中小学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 2016年11月,教体局的德育研究课题《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获批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在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的引领下,我市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深入。

四、面向全体,积极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稳步推进

为促进全市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2012年3月,教体局研究出台了灵宝市《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灵教【2012】90号),全市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铺开。

一是加强阵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市80%以上的学校已经建立起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有心理咨询室、情绪发泄室、心理放松室、心理活动室等,配备有多种相应的心理健康设施器材,为我市各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和环境。

二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几年来,教体局多次组织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业务学习培训,目前,我市学校已有86位教师取得部级心理咨询证,还有50余位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正在努力学习考证。2016年9月29日,教体局组织举行了题为《给的再多,不如懂我》的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题报告会,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全市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每两周坚持上好一节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游戏活动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保证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案、有活动。

四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教体局通过组织举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日宣传活动,助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全市各学校也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共舟共济"、"心有千千结"等生动有趣的团体心理游戏活动;五亩乡中心学校从2015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全乡中小学"心育节"主题活动,在我市城乡学校产生广泛影响;川口乡开展"我与校长有个约会——午餐有约"活动。各学校还关注家庭困难的学生、进城务工子女、青春期女生、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一对一谈话、专题讲座、趣味游戏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健康辅导。

五是积极争创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我市各学校以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评估标准作为工作目标,采取多种有力措施,积极扎实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市于2014年评为河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实验中学、五亩一中相继被评为河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并有6所学校被评为首批三门峡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灵宝五高杨丽莉等17位教师被评为三门峡市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

五、夯实基础,完善常规,将德育常规工作做实做细做活

多年来,我市各学校重视德育常规,创新德育常规工作机制,将德育常规工作做实做细做活,富有实效。

一是狠抓德育常规管理。实验三小利用升旗仪式的机会,进行班级风采展示;灵宝一高、市一中坚持上好主题班会示范引领课;市四小建立"班级小管家",落实"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灵宝职专坚持组织学生开展德育综合实践周活动。

二是发挥家校合作育人作用。全市各学校组建家长委员会,举行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为家校合作育人搭建有力平台。市四小成立"智慧家长工作坊",开设家长沙龙、家长讲堂、家长志愿者行动、家长助教、家长开放日五大工作体系,全面优化构建家校沟通模式。

三是扎实开展主题德育活动。全市各学校充分利用大型纪念日和节假日,大力开展特色鲜明,生动活泼,富有实效的德育活动。三月份开展学雷锋实践教育活动,四月份开展清明节祭奠烈士活动,九月份开展"老师,你好"感恩教育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十月份开展"我为祖国添光彩"主题活动;利用端午、中秋、元旦、春节,开展"我们的节日"实践教育活动;以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为契机,我市各学校开展丰富多样的纪念活动,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经验范文4

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因此,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十分关注教育的道德文化层面,强调儿童品德的培养,道德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倍受重视,从而促使品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加强道德教育研究,加快德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为我国小学品德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丰厚的借鉴经验。例如,1989年日本文布省颁布的新教学大纲,对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均进行了调整。为培养具有"自主性的日本人",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现适切性,力求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相吻合;道德教育的实现方式体现阶段性,由低年级体验性活动逐步向高年级反思性活动推演。1994年,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将品格教育列为各国教育应进一步努力的首要方面之一。1996年美国的第二次教育高峰会议和1997年总统的《国情咨文》都强调了青少年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英国在1999年9月颁布的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应肯定真理、正义、诚实、信任、责任感等美德。

我国一贯有重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传统,从1981年开设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以来,品德教育改革无论在理念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始终没能有效地实现理念和操作的实践性整合,成为导致品德教育实践中的知识化、简单化、去生活化、成人化倾向的原因之一。课程作为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中介,必然承担着改变德育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偏低的责任。值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加强小学品德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势在必行。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研究将以在实验区试教的新教材为依托,围绕小学品德课程建设展开,验证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探索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体系。

(一)品德教育的模式

目前国外影响比较广泛的德育模式有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行动模式、体谅模式等,对于这些模式我们应合理地进行借鉴,使其成为我国品德课程改革的推动力量。国内现已被实践证明比较成功的道德教育模式有情感道德教育模式、活动道德教育模式、体验道德教育模式等,各实验区应灵活地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任何一个模式不可能就道德教育的全过程进行阐释,因此,在小学品德教育中不能采用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任一德育模式,而应以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将德育模式运用于具体的儿童品德培养中,并在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品德教育模式。

(二)新教材的编写和实施新教材是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所依存的物化表现形式,又是教学实践工作的工具,因此,本课题将借助新教材推动实验区的课程改革,同时积极吸取实验区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推进新教材的编写,使实验区工作和教材的编写实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对品德课程本质特征研究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德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以及新进展

(2)现阶段品德课程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

(3)适合我国国情的品德课程的构建方式

2、小学品德教材编写研究

(1)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方式的研究

(2)教材的形式问题研究

(3)教材综合资源体系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3、小学品德教材实施研究

(1)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新教材与生活性特质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主动参与、自主建构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完全生命投入、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民主参与的品德教学研究

(2)教材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

教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

教材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对教材的评价

学生对教材的评价

不同实验区对教材的评价

4、评价研究

(1)品德评价的理论研究:

品德评价的本质研究

品德评价的基本理念研究

品德评价的功能研究

(2)品德评价实施工作的研究:

明确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标准

收集和分析数据与证据

设计评价工具

明确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四)品德师资的培养和培训

新课程非常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本课题将探索有效师资培养和培训的内容、途径,提升教师的品德课程开发参与意识,确保培养培训工作与新教材开发实施的同步进行。

(五)品德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被列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和课程形态,在品德课程开发中也应突出地方品德课程和校本品德课程的有效开发,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

1、品德地方课程的开发

2、品德校本课程的开发

(六)品德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品德课程资源是品德课程建设的基础,除去教材以外,还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多种资源。

1、品德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

2、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机制

(七)品德课程内部以及与其它课程的衔接研究

1、《品德与生活》与《品德与社会》的衔接研究

2、小学品德课程与中学品德课程的衔接研究

3、品德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衔接研究

三、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由于我国的课程开发一直存在"大一统"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理论研究,目前国内关于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成熟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虽然国外已经有一些相关研究可以为我们借鉴,但对于国内课程领域的研究而言,本课题的研究是全新的,我们将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研究涉及品德教育理念、品德教学、品德教育过程中的师生角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育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以期填补我国课程研究领域的空白。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促进我国教材开发的多样性、灵活性和丰富性,增强教材的适应性,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四、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的调查获得新课程开发实施的情况和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不断完善新教材。

(二)行动研究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使新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实验区的工作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系统。

(三)个案研究

研究分析典型的品德教学个案,通过个体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实现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优化。

(四)经验总结研究

对品德课程改革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五)比较研究

比较分析国内外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从中获取可供借鉴的经验。

(六)实验研究

按照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教材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效果。

五、研究步骤

2002年12月,开题会。

2003年1月~2003年2月,各实验区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2003年3月~2005年6月,各实验区根据子课题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整理典型课例和品德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体会分别成集。各实验区每半年报送一次研究成果。

2005年7月~2005年12月,各实验区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相应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组以此为基础撰写"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一)"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总结报告

(二)小学品德的实验教材系列:

教材

教师教学用书及相关辅助材料

教师备课系统(CD-ROM光盘)

研究课(VCD光盘)实验教材通讯

(三)系列论文

(四)教师培训资料

(五)典型课例集

(六)品德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精选集

(七)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的调查获得新课程开发实施的情况和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不断完善新教材。

(八)行动研究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

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使新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实验区的工作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系统。

(九)个案研究

研究分析典型的品德教学个案,通过个体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实现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优化。

(十)经验总结研究

对品德课程改革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十一)比较研究

比较分析国内外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从中获取可供借鉴的经验。

(十二)实验研究

按照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教材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效果。

五、研究步骤

2002年12月,开题会。

2003年1月~2003年2月,各实验区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2003年3月~2005年6月,各实验区根据子课题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整理典型课例和品德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体会分别成集。各实验区每半年报送一次研究成果。

2005年7月~2005年12月,各实验区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相应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组以此为基础撰写"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一)"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总结报告

(三)小学品德的实验教材系列:

教材

教师教学用书及相关辅助材料

教师备课系统(CD-ROM光盘)

研究课(VCD光盘)实验教材通讯

(三)系列论文

(四)教师培训资料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经验范文5

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加强道德教育研究,加快德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为我国小学品德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丰厚的借鉴经验。例如,*年*文布省颁布的新教学大纲,对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均进行了调整。为培养具有"自主性的*人",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现适切性,力求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相吻合;道德教育的实现方式体现阶段性,由低年级体验性活动逐步向高年级反思性活动推演。1994年,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将品格教育列为各国教育应进一步努力的首要方面之一。*年*的第二次教育高峰会议和*年总统的《国情咨文》都强调了青少年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英国在1999年9月颁布的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应肯定真理、正义、诚实、信任、责任感等美德。

我国一贯有重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传统,从*年开设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以来,品德教育改革无论在理念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始终没能有效地实现理念和操作的实践性整合,成为导致品德教育实践中的知识化、简单化、去生活化、成人化倾向的原因之一。课程作为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中介,必然承担着改变德育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偏低的责任。值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加强小学品德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势在必行。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研究将以在实验区试教的新教材为依托,围绕小学品德课程建设展开,验证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探索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体系。

(一)品德教育的模式

目前国外影响比较广泛的德育模式有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行动模式、体谅模式等,对于这些模式我们应合理地进行借鉴,使其成为我国品德课程改革的推动力量。国内现已被实践证明比较成功的道德教育模式有情感道德教育模式、活动道德教育模式、体验道德教育模式等,各实验区应灵活地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任何一个模式不可能就道德教育的全过程进行阐释,因此,在小学品德教育中不能采用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任一德育模式,而应以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将德育模式运用于具体的儿童品德培养中,并在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品德教育模式。

(二)新教材的编写和实施新教材是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所依存的物化表现形式,又是教学实践工作的工具,因此,本课题将借助新教材推动实验区的课程改革,同时积极吸取实验区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推进新教材的编写,使实验区工作和教材的编写实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对品德课程本质特征研究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德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以及新进展

(2)现阶段品德课程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

(3)适合我国国情的品德课程的构建方式

2、小学品德教材编写研究

(1)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方式的研究

(2)教材的形式问题研究

(3)教材综合资源体系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3、小学品德教材实施研究

(1)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新教材与生活性特质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主动参与、自主建构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完全生命投入、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民主参与的品德教学研究

(2)教材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

教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

教材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对教材的评价

学生对教材的评价

不同实验区对教材的评价

4、评价研究

(1)品德评价的理论研究:

品德评价的本质研究

品德评价的基本理念研究

品德评价的功能研究

(2)品德评价实施工作的研究:

明确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标准

收集和分析数据与证据

设计评价工具

明确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四)品德师资的培养和培训

新课程非常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本课题将探索有效师资培养和培训的内容、途径,提升教师的品德课程开发参与意识,确保培养培训工作与新教材开发实施的同步进行。

(五)品德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被列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和课程形态,在品德课程开发中也应突出地方品德课程和校本品德课程的有效开发,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

1、品德地方课程的开发

2、品德校本课程的开发

(六)品德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品德课程资源是品德课程建设的基础,除去教材以外,还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多种资源。

1、品德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

2、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机制

(七)品德课程内部以及与其它课程的衔接研究

1、《品德与生活》与《品德与社会》的衔接研究

2、小学品德课程与中学品德课程的衔接研究

3、品德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衔接研究

三、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由于我国的课程开发一直存在"大一统"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理论研究,目前国内关于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成熟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虽然国外已经有一些相关研究可以为我们借鉴,但对于国内课程领域的研究而言,本课题的研究是全新的,我们将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研究涉及品德教育理念、品德教学、品德教育过程中的师生角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育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以期填补我国课程研究领域的空白。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促进我国教材开发的多样性、灵活性和丰富性,增强教材的适应性,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四、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的调查获得新课程开发实施的情况和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不断完善新教材。

(二)行动研究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使新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实验区的工作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系统。

(三)个案研究

研究分析典型的品德教学个案,通过个体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实现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优化。

(四)经验总结研究

对品德课程改革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五)比较研究

比较分析国内外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从中获取可供借鉴的经验。

(六)实验研究

按照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教材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效果。

五、研究步骤

20*年12月,开题会。

20*年1月~20*年2月,各实验区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20*年3月~20*年6月,各实验区根据子课题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整理典型课例和品德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体会分别成集。各实验区每半年报送一次研究成果。

20*年7月~20*年12月,各实验区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相应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组以此为基础撰写"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一)"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总结报告

(二)小学品德的实验教材系列:

教材

教师教学用书及相关辅助材料

教师备课系统(CD-ROM光盘)

研究课(VCD光盘)实验教材通讯

(三)系列论文

(四)教师培训资料

(五)典型课例集

(六)品德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精选集

(七)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的调查获得新课程开发实施的情况和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不断完善新教材。

(八)行动研究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

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使新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实验区的工作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系统。

(九)个案研究

研究分析典型的品德教学个案,通过个体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实现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优化。

(十)经验总结研究

对品德课程改革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十一)比较研究

比较分析国内外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从中获取可供借鉴的经验。

(十二)实验研究

按照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教材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效果。

五、研究步骤

20*年12月,开题会。

20*年1月~20*年2月,各实验区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20*年3月~20*年6月,各实验区根据子课题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整理典型课例和品德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体会分别成集。各实验区每半年报送一次研究成果。

20*年7月~20*年12月,各实验区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相应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组以此为基础撰写"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一)"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总结报告

(三)小学品德的实验教材系列:

教材

教师教学用书及相关辅助材料

教师备课系统(CD-ROM光盘)

研究课(VCD光盘)实验教材通讯

(三)系列论文

(四)教师培训资料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经验范文6

中小学德育实效性方法德育工作是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核心工作。“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说教育人即德育的重要性,现在,由于受到各种不良思潮、社会现象、环境的影响、增加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难度,而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加强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际成效,就必须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方法研究,总结自己二十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从以下四方面探讨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方法。

一、以德育为首,强化思想教育

抓好学生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开展德育工作学校领导无疑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领导重视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保障。任何一项工作,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推进是难以做好的。领导特别是校长要重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只有领导重视了,德育工作才有针对性,才能创造出德育的实效。

1.从学校层面而言,就要探索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行动指导,要求教师做出承诺,严格遵守“八条禁令”严禁发表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方针或对学生有不良影响的言论;严禁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教学期间以收费为目的举办各类辅导班、在校外兼课或给自己所教班级学生做有偿家教;严禁向学生或学生家长索要财物或礼品;严禁在课堂内吸咽或使用手机;严禁酒后上课和在校园酗酒;严禁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或其它物品;严禁参与或从事封建迷信活动。严格遵守“三条处罚措施”对情节轻、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当事人在全校教职工会议上作出书面检查,推迟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两年;对情节较重、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当事人在全校教职工会议上作出书面检查,待岗一年,停发津贴及其他奖金福利,当年考核直接确定为不称职,并根据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对情节特别严重、触犯法律的,交由司法机关处理,并根据《教师法》规定对其教师资格作出相应处理。学校要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要求具体、考核严格、执行彻底,使八条禁令及三条处罚措施落到实处、这样才会形成求真务实、高效廉洁的工作作风。增强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自觉地讲师德、树新风。

2.学校教育不应该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学生品德培养,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校”。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要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创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方法,就要依靠学科特点和各学科蕴含(特别是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教育内容进行生动的教育活动,塑造学生优秀品质;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加强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配合,形成协调齐抓共管的局面。

3.开展学生及家长评价教师师德师风新机制。学校增设“班务日志”和“学校日志”专栏,具体由班级值日干部记录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每一天的教学情况及师德师风情况。为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学校要要求各班班长把“班务日志”和“学校日志”专栏笔记上交学校教导出,教导处进行归类整理,并在每周的教师例会上及时公布,反馈信息。促使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和行为,增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最后为适应学校教育工作的需要,学校要确立每月的第一周为家长接待周,邀请家长走进校园,与老师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首先,请家长到校参加观摩活动,让家长们在观看活动中发现自己子女的优缺点,从而引起重视,增强育人的责任感。其次,教师与家长彼此接触,沟通交流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从中互通有无,在教育方法上取得共识,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教育的成功创造条件。最后,召开家长会,让优秀学生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让优秀学生家长介绍自己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既提高了家长的自身素质又配合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增强育人效应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是点燃求知欲望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鉴于此,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课堂德育教学工作。具体做法是:

一是立足教材,找准切入点,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中,把德育目标和任务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在每个学科的讲授中都要挖掘教材蕴涵的德育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体主义、基本国情,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树理想、立志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利用多媒体设备、拓展教材内容,增强德育效果。充分利用多媒体,能对学生进行更直观更形象的教育。在教学时、主要在思想品德、语文、历史、地理学科中,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看录像、讲故事、听歌曲、朗诵等,展示我国古代、近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在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孕育的优秀传统美德和优良革命传统,对自己民族的勤劳勇敢、聪明智慧以及由此而获得的辉煌成就感到光荣、自豪,激励学生为祖国、为民族的发展和强盛而努力奋斗。

三、以育人为本,进行特色教育

教育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素质教育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让学生的个性、天赋得到发展,进取性得到增强,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交流、学会审美、学会做人的目的。作为教师就应该随时把握教育时机,把德育体验、德育实践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尽可能的使每个活动都能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动和启迪。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以德育体验、德育实践活动来增强德育实效性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源泉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体验教育。教师应经常组织学生体验生活,有计划地给学生布置体验题目。如“我当教师讲堂课”“我当法官断回案”等模拟体验。组织学生进行家庭实践活动。家庭的实践活动主要是自我服务性劳动和家务劳动以及家庭范围内的人际交往锻炼。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家庭内搞“周末我当家”“我是妈妈的小帮手”“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给爸爸妈妈过生日”“家庭理财我能行”“走亲访友讲礼貌”等活动,以指导学生的家庭实践锻炼。比如,“周末我当家”,教师要要求学生从买菜,做饭到洗碗、擦桌子,洗衣服、叠被子、打扫卫生等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到学校在品德课上让学生说过程、谈体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养成了独立生活、同时也让学生学到了生存的本领,体验到了工作的辛苦,成功的喜悦。

2.实践教育。各学科的实践课,都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完成并开展与其有关的的系列活动,在品德、政治学科上、可开展丰富多采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语文学科上可进行演讲比赛、办手抄报、成立文学社、学生自己主持策划这些活动,自己成为时间的主人。还有自然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实验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从而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在活动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性情得到陶冶。再有学校要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陶行知先生说得好,“生活及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师要指导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从社会创造活动中感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例如,让学生去帮爸爸卖菜,体会一下挣钱是多么不容易;让学生进行劳动,体会一下劳动的艰辛;让学生接待外地的同学,锻炼一下他们的交往能力……让学生到社会上去经风雨、见世面,受磨难、受挫折,从中得到锻炼。

四、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其它方法

一是进行家访。通过家访活动,让学校德育走进家庭。学校发动教师定期家访,使学校的教育要求及时为家长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中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二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各中小学要积极创设优美的学习环境。利用校园广播、板报、横幅等多种形式,进行品德修养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国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努力营造浓厚的德育教育氛围让校园内的棵棵草木、面面墙壁都变成无声的语言,成为德育的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教育,从而净化心灵,提高素质。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经验范文7

一、服务性学习概念界定

服务性学习的概念,可谓是众说纷纭。1990年肯德尔(Kendall)考察教育文献后,就发现了147种不同的定义。人们既可以把服务性学习看作是一门课程理论,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学习方式。在1990年美国《国家和社区服务法案》中,服务性学习被理解为一种学习方式,指的是学生主动参与精心组织的服务,满足社区的需求,并在服务中得到知识技能提升和公民意识的培养。1993年美国服务行动(Service Action)认为,服务性学习是一门课程体系,通过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将社区服务与学科课程相结合,有着固定的时间安排,让学生在服务行动和反思中满足社会需求并培养社会责任感。[1]马里兰大学负责社区服务的雅克比(Bar-bara Jacoby)认为:服务学习是经历教育(experiential education)的一种形式,学生通过参加旨在满足人们和社区需要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精心安排的结构性的机会的活动中而得到全方位发展。[2]美国社区服务协会认为:服务学习是传授公民意识、学科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方法,是一种主动学习方法,学生从服务工作的经验中获取未来的知识和技能。[3]

笔者认为,服务性学习是一种结合课堂学习与社区服务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和开放式的学习方法。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将社会服务和知识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知识,并从经验的反思中获取新知识,并在关注社会和关心他人的过程中,使之成为富有责任感并有能力服务于社会的人,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理念上强调“服务”与“学习”并重。服务性学习强调“服务”与“学习”并重,并不单纯地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全部,认为社会是个大舞台,学生可以在社会服务中汲取多种养分,学生的学习包括在学校的理论学习,也包括在社区服务中的经验总结。服务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为社会服务,充分满足社区需求,促进社区发展。同时,在服务过程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又得到很好的检验和补充,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巩固了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使生涯规划按部就班完成。“服务”与“学习”并重的理念,确立了两者同等的地位,保证服务性学习的顺利实施,这也是当代美国基础教育中影响深远的教育改革理念之一。

2.在实施中强调结构性反思。反思是提升服务性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是服务与学习沟通联系的桥梁,也是协助学生将“服务经验”转化为“学习心得”的酵素。[4]服务性学习中的反思贯穿于服务的整个过程,从服务前的背景、能力反思,到服务中的阶段性反思,再到服务后的总结反思,这些对于学生每个阶段的服务性学习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反思将学习内容与服务经验在头脑中进行整合,加深对问题根源的理解,促进学生自身知识与技能系统地构建。由于服务性学习需要教师的组织引导,社区的大力支持,而在服务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社区人员也会一步步反思,如何实现服务性学习的最优化发展。通过结构性反思,可以给参与服务性学习的各方以充足的时间思考、平衡和解决在服务性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使各方在服务性学习实施过程中保持服务与学习并重的局面,在不打破服务性学习发展原则的基础上,推动服务性学发展。

3.在目标上强调实现学生的成长与满足社区真正的需要。服务性学习的目标是整个服务性学习的核心,是一切服务性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思性和交互性是服务性学习的核心概念,服务性学习的目标是双重的,于学生而言,是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并在经验反思中获得新知识,从而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于社区而言,就是在学生为社区服务后,能切实解决社区中存在的真实问题。服务性学习是一个互动过程,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社区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目标制定上,不能由单一的一方完成,需要各方通力协作,共同商讨完成。通过服务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实践中检验了自己的知识,认识和了解了社会;社区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优化发展;国家的公民教育也有了有效的载体。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双赢甚至多赢的目标,对社会的和谐进步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目前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和缺憾

当前,虽然每个小学都十分注重德育,有专门的德育课程,也组织教师进行德育方面的进修,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关注。

1.德育方式过于简单。目前我国的小学德育教育主要还是沿袭主修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当前小学课程中主要有《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这两门课程,主要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内容相对枯燥,激不起学生听课学习的热情,师生形不成互动。也有教师通过班会活动、校园活动方式开展,比如“祖国山河”书画展、“理想信念”方面的写作演讲比赛,虽有一定效果,但形式老套,没有创新,缺乏韧性与活力。学生都是通过教师说教、同学榜样示范等方式被动地接受德育教育,而非主观体验,由此个性受到抑制,能力得不到发挥,德育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

2.德育资源不够丰富,缺乏与社会、家庭的有机联系和互动。社会的进步,网络的发展,目前很多学校现有的德育资源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而对于社会、家庭里这种丰厚的德育资源学校并未拓展开来,德育缺乏与社会、家庭的联结和互动。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大环境,社会成员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小学生产生影响。家长是小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方方面面。当前学校考虑到学生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很多的德育活动都限制于校园内部,很少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社区的作用得不到发挥。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也缺乏研究,长时间以来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主要停留在学校把学生的信息向家长反馈,要求家长如何配合,缺少双方的互动,家庭教育的资源没运用到位,德育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挖掘和加强。

三、服务性学习是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服务性学习有着显著的德育功能,服务性学习过程也是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当前,美国利用服务性学习进行学生的公民教育,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态度的确立,公民技能的提高。事实上,我们也可以把服务性学习作为一种载体,一种工具,来促进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我们可以把德育目标内隐在服务性学习中,通过服务性学习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服务性学习作为德育教育工作的载体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体现。

1.服务性学习创新了小学德育形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德育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要求,我们一直在寻找德育的新路径。服务性学习打破传统德育空间和学习方式的局限,在学习空间上,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把空间扩展到社区,使学生在服务社区、服务他人的真实体验中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在学习方式上,也不是局限于传统的教师教和学生学,服务性学习的始终,都是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了他们思考实践的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服务性学习是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社会背景下,通过自身的体验实现道德的内化和升华,它创新了小学德育形式。

2.服务性学习丰富了小学德育内容。传统的小学德育基本都是局限于德育教本,通过课堂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传统道德教育等等,这些内容已经让学生熟记于心,但具体的实效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内容缺少深度和广度。服务性学习把道德学习的内容放到社会中去,学习社会中直接的道德文化和道德要求,学习最直接的做人做事道理。在体验式教育模式下,把所学的大道德融入到生活实践中,真实地面对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接触道德模范,并针对社会上出现的道德败坏现象引发自身思考,审视自身,慎独躬行。社会是个大的课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内容更为丰富,德育效果也得到切实增强。

3.服务性学习增强了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小学德育目前已经由灌输式向体验式教育迈进,服务性学习也是体验式学习的一种类型,这种教育方式必须针对学生这个主体而存在。其一,服务性学习的教育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与接受能力,让大家有热情参与其中;其二,服务性学习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具有学习性、互补性与反思性特点,能够有效地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其三,教育的实效是以学生实践为中心,而不是以灌输式的作业为中心。[5]服务性学习始终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理念,使德育教育工作能够在其中深入有效地开展,使外化内化的德育过程得到有机的结合和统一。

目前,一些国家利用服务性学习来填补道德教育的空缺,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国也可利用服务性学习,挖掘德育深度,拓展德育广度,我国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也许会展现出一派新的气象。服务性学习在解决社区真实需求的同时,也使学生在这种开放性的学习中获得了技能提高、品德发展,它是德育教育的一种新途径。

参考文献:

[1]Meyers,Susan,Service Learning In Alternative Education Settings[J].ClearingHouse, 1999,73(2).

[2]陆为群.服务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比较及其对区域高校实践教学的启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2).

[3]刘大为.美国高校服务学习课程评述[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4]卢浩,杨海燕.美国中小学“服务学习”课程:内涵、方案、实施及评价[J].外国教育研究,2005,175(1).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经验范文8

从机制创新到科研引领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2002年3月,辉县市教育局在全省率先成立德育办公室,职责是对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进行管理、指导和协调。各乡校也成立相应机构,并由专人负责学校德育工作。辉县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制订了《辉县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价方案》,创作了《辉县市中(小)学生道德之歌》,在全市唱响道德教育主旋律。结合辉县市实际和学生身心特点及成长规律,制订了《辉县市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以“近、小、实、亲”的道德要求,规范学生行为,融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一体,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

2002年7月,辉县市加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区,全市33所实验校承担36项子课题,从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方面,对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实验。经过几年的努力,辉县市学校德育在逐步形成“科研引领,分层推进,以校为本,整体构建全市学校德育体系”基本模式的过程中,转变了观念,锻炼了队伍,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明显增强,辉县市也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实验区。

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各乡校以德育活动课为主要载体,围绕学生身边的热点、难点、疑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加深道德认知,提高对道德情景的自主判断力,并逐步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观念,固化为道德品质,从而使道德认知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经过近十年的探索与研究,德育活动课已成为班主任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主要手段,每年春季的德育活动优质课评比已成为校园内最热门的话题。

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

在学校德育工作实践中,辉县市各乡校结合实际,“各美其美”,积极探索德育新途径、新模式,全市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德育工作典型。

城北中学以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宗旨,卓有成效地开展“自主策略”育人特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围绕一个核心(德育为首)、突出两条主线(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打造三个亮点(特色文化、主题活动、社团建设)”的育人模式,涌现出了以“爱心天使”宋宇宁(河南省第一届“美德少年”)和“救火英雄”杨森日(河南省第三届“美德少年”)为代表的优秀学生群体。

高庄乡中心学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挖掘和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学校的走廊随处可见图文并茂的经典诗文、名言佳作、励志故事,让学校的墙壁“会说话”,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走廊文化”。教室里则可看到每个班级的班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改革小组分配及评分细则等,班级制度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学生的归属感;而墙壁上的“书画苑”“国事要闻”“逸闻趣事”“读书驿站”等版面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成为学生展示个性的空间,也让教室成为“一个能够耕出春天的村庄。”

南村镇曹红东中心小学是由原新乡市教育局曹红东老师倾其毕生积蓄捐资300万元兴建的,学校依据建校背景,确立了以“感恩社会,报效祖国”为主题、以“培养具有博爱之心、博爱之才的社会有用之人”为德育目标、以曹红东老师塑像和纪念馆为德育活动基地,让学生“感恩社会的关爱、回报父母养育之恩、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他人(同学、亲友)的帮助、感恩自然的赐予”,从而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付之于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中,培养关怀他人、道德高尚的有用之才。

地处贫困深山区的拍石头乡中心学校,以“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为教育理念,坚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深入开展后进生转化工作,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660名学生中外县市、外乡镇的学生就有300余名。由于这些学生90%以上是留守儿童、问题学生,为了让孩子在学校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快乐,学校为孩子创设了快乐成长的空间: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每天晚上30分钟的看新闻联播时间、每天4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每天一小时的兴趣爱好学习时间等,使每一位孩子在校都能快乐学习、幸福生活。虽然拍石头乡中心学校位置偏僻、校舍简陋,却吸引了来自周边乡镇、市区乃至邻近县市大量学生来此就读,这与山民大量外迁形成强烈对比,被教育专家称之为“拍石头教育现象”。

常村镇中心学校则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教育师生“不合礼仪不行事,不动笔墨不读书,开口要讲文明语,提笔就是练字时”,开发学生多元智能,培养学生特长。在这里,学生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无所不能,教师也是张口能唱歌,提笔能作诗,学校的素质教育搞得有声有色。该校师生自办的校刊《晨风》自2000年创办以来,成为倡导文明礼仪、弘扬传统美德的主渠道,2009年在全国校报校刊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百泉镇初级中学、上八里镇中心学校等诸多学校,以国学经典教育为切入点,通过晨读、午诵、暮背等环节,让学生“品读名著似饮清露,鉴赏圣书如含甘饴”,从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辉县市德育工作在学校各具特色的基础上,谱出德育和谐之音。在第十四届、第十六届的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系列活动中,辉县市教育局两次被教育部关工委表彰为先进单位。

从以校为主到合力育人

就德育工作而言,学校教育是龙头,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依托。为此,辉县市在发挥学校德育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动员组织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的德育体系。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辉县市已有52名校长、德育副校长、政体(德育)主任及优秀班主任获得了部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有2260名班主任接受了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培训,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咨询中心”。全市城区学校、乡镇中心学校全部建立了家长委员会,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经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辉县市冀屯镇褚邱初中位置偏僻、信息闭塞,毋兵南校长2010年到任以后,在寒风凛冽的腊月18日召开了全乡第一次家庭教育报告会,与会的380名家长才了解到家庭教育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家庭是孩子成人成才的重要基础。褚邱初中随后又举办了家长学校,开设了家长学校课程,家长的育子观念、育子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经过三年的努力,毋兵南校长把一所无人问津的农村初中办成了当地知名的学校。

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辉县市有26名教师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有60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全市的德育工作人员和班主任两千余人接受了市县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且在2011年成立了“心理健康指导咨询中心”。目前辉县市在乡镇初中以上规模的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课(间周一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在2011年考试前夕,“心理健康指导咨询中心”组织国家心理咨询师10人专门研究学生情况,制订专门教案,对褚邱初中、苏门中学等十余所的考生进行了“体验式”考前心理辅导,收到了很好的辅导效果。苏门中学的一名女生考试结束后专门给心理教师发送短信,感谢老师帮助她克服心理障碍,顺利通过考试。

注重开发地方德育资源。将辉县境内的抗日战争英烈潭、回龙村“三个代表”教育基地、百泉革命烈士陵园等作为德育实践基地,组织老干部、老教师成立讲师团,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及传统文化教育。2011年辉县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大型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分为军事训练、生活体验、实践课程和心理拓展四大区域。每年全市学生可以在这里通过活动增强体质、磨炼意志、规范行为、学会合作,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又让他们体验劳动的艰辛,享受成功的快乐。

从传承美德到播撒文明

为继承发扬传统美德,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培养言行文明的一代新人,2008年以来,辉县市教育局在全系统开展了“日有善念,月有善行”活动。活动以“善心、善言、善行”为主要内容,以“善在学校、善在家庭、善在社会”为载体,通过“习善、积善、扬善”的过程,将善念善行融入师生的工作和学习之中。教育局每年在全市教师和学生中分别评出一批“善行楷模”和“善行标兵”,并在教育工作会上进行隆重表彰。同时,组织“善念善行演讲团”在全市各乡校进行巡回演讲,宣讲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教师“楷模”和言行文明、学习刻苦的学生“标兵”,用身边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老师和学生,在教育系统树立典型,弘扬正气。

张锦文是位于太行山深处拍石头乡寨洼村小学的教师,家在山上,学校在山下,8公里的山路基本上是悬崖峭壁和羊肠小道,赶上雨雪天气,还要背孩子们上下山。爬山只能穿家人做的千层底鞋,他一个月至少需要一双鞋,25年,他穿烂了350双鞋,走了近6万公里路。“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才,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多年的坚守,换来的是桃李满天下。不足300人的寨洼村,大学生、研究生就有30多名。

北云门镇南姚固小学以“孝亲敬长,勤学报国”为育人宗旨,以“新孝道”教育为切入点,从三篇小作文入手:通过《我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教育学生孝敬父母,通过《听爸爸妈妈讲敬老故事》引导家长孝敬老人,通过《我们大家一起来敬老》营造孝亲敬长的社会风尚。“新孝道”教育不仅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而且有效改变了当地民风。

吴村镇中心学校结合读书活动,确立“与圣贤为友,与孝道同行”的读书主题,印刷了35万字的《孝经》和4000字的《劝报亲恩篇》作为校本教材,师生人手一册,早晚诵读。学校还将《劝报亲恩篇》发放到辖区各村,一户一册,让学生给家长背,家长给学生讲,实现母子共读、父子共赏,此举不仅使善念善行誉满校园,而且还使全乡充满了崇善、向善、行善的氛围。

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针对高中生正处在心理素质的培育期、习惯养成的巩固期、思想道德形成的可塑期的特点,开设“文明礼仪大课堂”,设计礼仪鉴赏、礼仪规范、礼仪实践、礼仪拓展四个栏目板块,内容涵盖了礼仪概述、语言礼仪、行为礼仪、校园生活礼仪、家庭生活礼仪、社会实践礼仪、涉外与民族礼仪、道德与修养八个方面。课堂摒弃传统的听讲式授课模式,通过情景剧、小品、相声、快板、名言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和礼仪风采展示、礼仪知识竞答、现场采访、即席发言等别开生面的活动,加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解读,礼仪课教师的精彩讲解,寓教于乐、寓礼于乐,不仅使礼仪内容入脑入心,而且为同学们提供了张扬个性、展示才艺的舞台。“讲文明、懂礼仪”在校园内已蔚然成风,学校真正成为传统美德的辐射源。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经验范文9

良好的德育环境有助于初中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因此,在初中教育中,德育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中学德育年度工作总结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学德育总结报告1一年紧张、充实的工作,在上级领导和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大力支持下,在教导处和团委的配合下,即将画上圆满句号,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更好地做好明年的德育工作,现对今年的德育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认真贯彻落实区局德育工作精神,开拓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以区德育工作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我校德育工作实际,开拓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为了适应新形式下教育改革和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挑战,构筑一个养成性德育、情感性德育相统一的德育新模式,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宗旨。在对学生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增强诚信意识、环境意识、责任意识,提高守法、守规自觉性,倡导“未雨绸谬”式的德育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使之成为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素质,优化德育过程。

1、通过不同途径,提高班主任能力

本学期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制度,规范班主任工作管理,坚持每周的班主任例会,通过例会上对前一段工作的总结反馈、对下一阶段工作的布置安排,培养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并通过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不断拓宽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思路;规范《班主任工作记录》的检查,不仅规范了班主任工作行为,也不断提高了班主任的理论素养,检查中班主任的笔记,不仅内容全面、记录详实,而且字迹工整、美观,还有的老师把自己的工作心得、工作体会记录在自己的手册上,通过不断地总结提炼,不仅为自己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财富,事实上这些老师的工作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2、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各位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注重投入更多的情感,更新德育观念,一切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注重工作方法的创新,工作中善于思考,肯动脑筋,不断改进班级管理或教育学生的新方法、新思路,使班级管理更具特色,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

3、建立完善的班主任考核机制。

采用校领导、政教处、值周班多方反馈信息,对班主任工作给予全面细致的考核评定。年终考核奖励采用了平时、民主测评、德育工作小组考评的综合考评方法,这样既比较公平地反映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同时又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强常规管理,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1、开学初,学校针对初一新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行为规范训练,在全体初一班主任和值周班的大力支持下,使初一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很快,加深了全体学生对常规知识的了解,增强了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此外政教处还组织违纪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博文中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同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提高思想意识。

2、通过班会、大课间会、升旗,强化了德育功能。

继续完善班会制度,每月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主题班会。每次班会,绝大多数班级能认真准备、认真组织,因为每班会对每一个学生都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每周的升旗和课间会制度不断规范,每一个升旗手都是严格把关,每国旗下讲话都要精心准备,每课间会都力争触及每一个人的心灵,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做人,其次是让学生树立爱国意识、集体主义意识、忧患意识、环保意识、抗挫折意识及理想意识等等

3、在做好值周班的基础上,加强了仪容仪表(特别是校服、发型)的检查,每天公布扣分情况,对督促学生的自觉性起到了显著的成效。

同时也加大了校园环境卫生管理、自行车摆放、教室卫生、午休、早操、升旗仪式等常规管理评分的量化考核力度,实行每天一小结,一月一评比的制度。在校园各处进行设岗,对检查处理有关事件和问题,起到了督导的作用。

4、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及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组织后进生进行思想汇报,被处分的学生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学期末写出个人总结,对思想积极要求进步,表现非常好的学生,分别给与解除处分,以此激励那些后进生,在校园内形成一种向上的舆论氛围。通过努力,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取得很大成效。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1、严格组织了初一、初二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始终把学生的社会实践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把社会实践作为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小局服从大局意识的第一课,纳入我校的德育教育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今年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积极组织,认真实施.

通过实践培养了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遵守纪律、雷厉风行的好作风;养成了吃苦耐劳、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2、国家书法实验学校验收成功。

“校园有了文化,就有了深厚的文明底蕴;校园有了艺术,就有了灵动的精神升华。”书法实验学校的验收成功是我校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盛会,更是对全校师生精神风貌,文化艺术水平的大检阅。

隆重召开了创品牌大会。活动不仅为学生特长的发展搭建了平台,活跃了校园气氛、增进了校园和谐,同时也展出了大量作品,浇灌出了鲜艳的校园文明之花,更是大开了家长、社会的眼界。大家慨叹:博文中学是“人才的沃土,文明的摇篮”!3、成功组织了10年度博文中学校园运动会暨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各年组跳绳、踢毽子和拔河比赛。丰富了师生的课余文体活动,增强了集体凝聚力。

4、参与市里组织的手抄报和昆虫标本制作比赛,______荣获市一等奖。

5、组织学生参加田径运动会。

荣获大会精神文明奖。

五、丰富校园文化,创建育人环境。

1、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走进楼内浓重的文化氛围立刻映入眼帘,使人置身于优雅而又充满童真的文化环境之中。走廊内名言、警言、学生作品涣然一新。每班门边的个性化班级宣言内容新颖。名言警句和自己的作品起到了警示、宣传的作用,同时还陶冶了学生情操。

2、教室内每班后墙上的特色学生成长天地,各有特色而又绚丽多彩,有知识屋、智慧树、心灵驿站等等,展示了学生的美术、写作等方面的才华。

各班的黑板报内容丰富,做到每月更换。在每期制作中,学生主动参与,各尽所长,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同时开阔了视野,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对生活的体验。

六、抓好安全工作

一直以来,我校都对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积极进行宣传教育。本学年政教处在关部门的支持下,举办了两次大型法制专题讲座,加强了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同时还通过组织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了对学生安全教育,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及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有效防止了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和意外事故的发生。本年度,安全方面的主题班会召开了6次。

为了加强学校各项设施的安全状况检查,我处与总务处签订了协议书,属学生人为损坏的,一律由班级负责,落实到人赔偿。并且班主任对本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及时汇报,消除。每月的安全排查,对教室等学习场所的设施安全,精神安全和人生财务安全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排查情况详细登记并反馈给了学校相关部门,使我校在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

中学德育总结报告2半年来,我校严格按照教育局“抓规范管理,树行业形象,办优质教育”的方针,制定我校的教育方针为“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在学校党政正确领导下,德育办与各处室密切配合,紧紧围绕学校工作中心,遵循学校整体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工作方针,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工的理解支持、关心帮助,在全体班主任老师的积极配合、全面参与、扎实工作下,认真地开展了一些工作,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按照学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

全体教职工都能自觉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结合本职工作,认真履行了育人职责,学校制定实施了《关于实行全员班主任制》的规定,落实了优生、边缘生、心理障碍生生的帮辅与承包。全体任课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自觉渗透德育教育,全校上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真正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做到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逐步形成了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2、加强了班主任队伍建设

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实施了《班主任工作条例》、《班级管理考评实施方案》,继续实行班主任工作制度,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制度、例会制度、优秀班主任评选制度。强化了班主任的管理和指导,加强了班主任工作的责任心、上进心、事业心教育,强化“三精”意识,即精心、精细、精品。召开了两次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并下发了典型经验材料,举行示范班会观摩。

3、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

(1)在班级内部继续推行值周班长制和班干部竞选轮换制度,各班级均成立班级管理量化小组,对每一位同学的日常行为进行量化管理。

(2)实施了自主与责任教育工程。在自主方面做到“三主四层次”,即以学生为主体,自主管理,主动发展,实施学生会、值周班、班级自治、学生个体四层次管理。在责任方面做到“五点五学会”,即以对家庭负责为起始点,学会孝敬;以对自己负责为立足点,学会诚信;以对学习负责为基本点,学会求知;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以对社会负责为升华点,学会报效祖国。

通过以上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学校每学期对涌现出来的一大批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文明学生、学习尖子、体育尖子、艺术尖子、各类标兵等在全校大会上大张旗鼓的进行表彰奖励。本学年共评选出25名“五星学生”。

4、德育办自身组织建设。

根据学校要求,制定了德育办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努力争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德育办。德育办人员分工明确,努力做到“团结协作、真诚善良,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主动学习、提高能力,开拓创新、有所作为”。

二、狠抓学生养成教育,认真落实一日常规

继续开展以争创示范班集体为龙头的常规管理达标活动,真正将《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落到实处,制定了《学生管理一日常规》、《学生管理奖惩制度》,对学生纪律、学习、三操、卫生、安全等一日常规,从严管理,精细管理。在常规落实上,由学校领导、德育办、班主任、全体教职工、学生会参与管理,实行一日一反馈,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比,使常规工作落到实处,严格落实“每天十个道德好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多渠道开辟育人阵地

1、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把升旗改为分年级轮流升旗,增强了对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全面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每学期开展一次法纪教育月。

邀请乡派出所领导作了生动的法制报告,经常组织学生观看法制录像片、安全教育片,不定期进行违纪检举。通过作法制报告,落实后进生跟踪帮教,对违纪学生公开处分。将“一法一例”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当中,通过以上形式有效地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

3、加强了住宿生和上学放学乘车学生的安全管理。

学校协同派出所,交通管理部门,定期与不定期对学生宿舍和乘坐车辆进行检查,确保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万无一失。经过严格管理,各班级的积极配合,学生宿舍管理和乘车两方面没有出现一次问题,更进一步地加强了网络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了心语信箱和心理咨询室的教育实效,得到了师生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4、利用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地震、南部地区干旱、向见义勇为英雄辛艳志通知学习、为陈思源小同学捐款等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感恩教育。

5、利用国家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开展我为母亲做件事的感恩教育,利用清明节开展缅怀先烈从我做起等感恩系列教育活动。

6、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倡导学生争做文明市民,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和“做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积极推进五城建设工作。

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以活动为载体,在学生汇中广泛开展“五个一百”、“中华诗词进校园”、“爱国主义读书”等教育活动。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寓教育于活动中。本学年学校先后组织了班级篮球赛、排球球赛、广播体操比赛、拔河比赛、趣味健身运动比赛。学校还先后组织了“颂歌献给党”歌咏比赛、“学法、懂法、用法,争做合法小公民”征文与演讲比赛、书法绘画比赛、举办了“科技艺术”绘画展、“我爱家乡”征文比赛等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五、问题与不足

1、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多,学习不够,理论水平和决策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德育科研及特色创新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2、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及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的养成教育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总之一年来,我们做了一些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是我们深知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与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虚心学习、勤奋工作、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为加快学校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学德育总结报告3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今年,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研究

1、组织师德理论学习本学期,我们利用教师政治学习的机会,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市县教委有关师德教育和建设的文件资料等,以教育行评为契机,有效地加强了师德建设。

2、开展德育科研活动我们以新课程理念努力转变班主任的角色,并通过小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案例撰写等形式开展德育科研活动。

本学期,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提高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

(1)本学期继续抓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意识。

(2)开展好“祖国明天会更好”读书活动,并根据学校有关要求,组织了征文比赛。学生通过读书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爱国热情。

2、安全法制教育

(1)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

(2)继续抓好学生校内、校外的安全工作,签定有关责任书,规范制度,落实好各种措施。本学期此项工作运行良好,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3)各班继续深入学习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一些苗头性现象及时加以教育,杜绝学生违法犯罪现象。

(4)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黑板报、专题广播等,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3、环保教育通过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上好《环境教育》课。

我们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4、文明礼貌教育

本学期,我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开展“文明班级百分赛”活动,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红领巾督察队为阵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学校认真开展了关爱“留守孩”教育工作。

三、切实加强家校联系为真正提高家校联系质量,本学期制定了家长学校各种制度并开展活动,还对班主任或其他任课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学校、家庭、社会联系更为紧密,构建立体的教育网络。

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利用教师政治学习等机会让教师明确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个个有责任参与德育工作,树立“大德育观”,增强德育力量。

2、继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组织了班主任联系座谈会,通过交流取长补短,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

以上是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的简单回顾,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务实创新,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中学德育总结报告420____年,德育办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各级行政部门德育工作总体部署,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以德育科研为先导,创建和谐优化的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环境;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努力建立适合我区实际的德育特色化管理体系。在德育办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较圆满地完成了今年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常规管理,夯实德育工作基础。

1、加强各项计划及活动的制定与落实。

依据上级德育工作精神,结合我区工作重点,从整体出发,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并根据计划,出台各项具体活动方案。我们坚持执行德育校长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德育校长工作会议,及时布置德育工作,使我区德育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2、各中小学根据学校的实际,把《守则》、《规范》等教育内容具体化、细目化,分年级制定学生思想道德评价标准。

改变以往单一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通过学科教学、德育活动课等途径,以及开展主题教育、进行各种方式评比、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使之最终内化和形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

3、以“我们美丽的校园”评比为契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在各学校开展以“文化班级、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在不断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把校园文化建设引向深入。

参加市校外办“和谐校园”评比活动。

4、做好一年一度的评比表彰工作。

5月份我们评选了区优秀班主任、三好班级、市、区级三好学生,表彰先进,树立典型,通过评比表彰,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竞争意识。

(二)丰富德育活动,强化思想道德建设。

1、今年三月开始,我们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广泛开展了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各中小学分别通过班、队会、板报、体验、实践及调查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学习和牢记文明礼仪常识,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同时,我们组织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征文活动,进一步巩固了活动成果。

2、四月份在全区中小学中开展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活动,并从中选择优秀作品参加了“第十六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

我区共有79篇作品分别获得国家、省、市级一、二、三等奖。

3、五月份组织学生参加了市教育局举办的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年”故事演讲大赛,我区共派出5名选手,取得了特等奖一名,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两名的好成绩。

4、为使少年儿童更深刻地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盛,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培养热爱祖国、崇尚科学的道德情感,今年4月,德育办组织全区七百多名学生远赴沈阳雷锋纪念馆、千山等地进行道德实践体验活动。

这次活动的开展,不仅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5、六月份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开展了“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共有10600名学生参加了此项活动。

通过活动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美好祝福,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6、今年五月举办了龙潭区中小学生第四届中国象棋“棋王争霸赛”。

全区78名学生参与了本次大赛。共评出一、二、三等奖27人。使象棋这一传统益智活动在我区进一步普及,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7、建国六十周年之际,我区召开了“光辉历程,灿烂的明天”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活动。

旨在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乌拉街满族中学等学校高度重视,统一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区实验学校、乌拉街中心校等学校与本校学生教育紧密结合,上交学生作品分别为671份、440份。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同时我们号召所有学校以此为契机广泛开展纪念活动。如板报展览、主题班团会、故事演讲、书画展览等。

(三)深化德育科研,打造特色化管理机制。

1、本年度继续加强了“十一。

五”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评价体系的研究》工作,各中小学校科学运用“十五”科研成果付诸于德育实践工作,深入进行“十一五”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工作。多数实验校均能编写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德育教材,丰富了德育资源。

2、开展了龙潭区中小学德育特色活动征集,努力打造一校一特色。

共收到特色活动24个,我们于十月份进行了实地考察,年底将评选出特色鲜明的学校在全区开展观摩、交流活动。

3、进行了“十一五课题”阶段性小结,组织部分课题先进实验校参加了中央教科所“20____年德育工作年会”。

本届年会我们共申报优秀科研成果93份,在年会中取得较好成绩。十二月将根据我区“十一五”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编撰《德育活动课集锦》

4、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育德水平。

十一月份将对全区德育工作者进行理论培训,并组织德育工作者到德育工作先进校进行参观与交流,促进德育队伍整体素质的普遍提高。

5、加强对各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与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10月份德育办对全区中小学德育科研课题工作及德育常规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督导。

6、年底将召开“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谐谐研究与实验’龙潭实验区20____年年会”。

对“十一五”课题开题以来我区的德育常规、德育科研、家庭教育等诸项工作做以全面展示、总结及表彰;同时,对今后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四)加强与家庭、社会的交流与互动,构建和谐德育体系。

1、今年我们加强了家长学校工作的管理。

协助学校聘请心理学专家进行家庭教育讲座。

2、组织部分学校德育副校长参加省德育办和省妇联联合举办的家庭教育培训班。

培训结束后将根据学习内容进行分层培训。

3、继续在新安街道“少儿成长乐园”开展活动。

校外教育部积极搭建平台,与我区关工委、龙潭二实验小学共同策划、组织新安街道与吉安社区的学生校外活动。

4、协助关工委开展了“祖国颂”诗歌朗诵比赛活动。

我区双语学校两名学生的表现尤为突出。

(五)开通龙潭德育工作博客,建设德育工作交流的平台。

9月份,我们利用新浪网站,开通了龙潭德育工作的博客。博客依据全区德育工作的需要,划分了计划总计、经验论文、活动通知、案例分析等多个栏目。及时上传领导部门和学校层面的宝贵资料。为德育工作的宣传与交流提供了平台。

(六)进行全区德育工作调研与督导。

10月9日至10月22日,德育办领导一行四人深入全区城乡19所中小学校,对各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从规划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德育机构的建设;德育活动的开展;德育师资的培训;德育课程的实施;德育科研的提升;校园环境的建设;校外基地的拓展等全方位进行了指导与量化。为基层学校的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可持续性与规范性提出了指导意见。

二、取得的成绩:

1、本年度科研课题工作成绩斐然:在中央教科所“十一五”科研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评价体系的研究”20____年年会中,德育办连续第六次被中央教科所评为科研课题先进实验区,40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22人被评为优秀实验教师,所申报的课题成果中14个被评为一等奖,38个被评为二等奖,42个被评为三等奖。

2、在第十六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德育办荣获组织优秀奖。

3、在全省青少年“改革开放三十年”读书教育活动中德育办荣获组织优秀奖。

4、今年德育办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参与范围比较广,活动效果比较好,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

5、各校对德育科研工作越来越重视,我区各中小学校已形成浓郁的科研氛围。

用科研带动德育工作,使基层学校德育工作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各基层学校更注重理念的确立,特色的打造。部分学校已形成了鲜明的德育特色,正逐步树立德育品牌。

三、存在的不足:

1、各校家长学校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校外实践基地还需进一步拓展。

3、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缺少工作的连续性。

4、学校德育工作的宣传力度需要加强。

各校利用媒体、德育网站和博客宣传的意识淡薄。

20____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与指导下,在全体德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自感还存在许多不足,德育队伍的建设及校外德育环境的拓展与利用将是我们明年的工作重点。相信在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德育办领导班子的通力协作及德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定会不断求索,开拓创新,创造龙潭德育新辉煌。

中学德育总结报告5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中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中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一学期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研究

1、组织师德理论学习本学期,我们利用教师政治学习的机会,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市县教委有关师德教育和建设的文件资料等,以教育行评为契机,有效地加强了师德建设。

2、开展德育科研活动我们以新课程理念努力转变班主任的角色,并通过小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案例撰写等形式开展德育科研活动。

本学期,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提高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

(1)本学期继续抓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意识。

(2)开展好“祖国明天会更好”读书活动,并根据学校有关要求,组织了征文比赛。学生通过读书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爱国热情。

2、安全法制教育

(1)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2)继续抓好学生校内、校外的安全工作,签定有关责任书,规范制度,落实好各种措施。本学期此项工作运行良好,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3)各班继续深入学习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一些苗头性现象及时加以教育,杜绝学生违法犯罪现象。

(4)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黑板报、专题广播等,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3、环保教育通过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上好《环境教育》课。

我们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4、文明礼貌教育

本学期,我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中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开展“文明班级百分赛”活动,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红领巾督察队为阵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学校认真开展了关爱“留守孩”教育工作。

三、切实加强家校联系为真正提高家校联系质量,本学期制定了家长学校各种制度并开展活动,还对班主任或其他任课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学校、家庭、社会联系更为紧密,构建立体的教育网络。

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利用教师政治学习等机会让教师明确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个个有责任参与德育工作,树立“大德育观”,增强德育力量。

2、继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经验范文10

一、做好德育工作计划,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增强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并能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带领全员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注意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学期坚持开好“四种会”即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月一次班主任会议;每学期2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学期1次家长会。多年来坚持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让班主任在实践中互学互进,共同提高,由于长期开展这项活动,使我校班会课质量得以较大的提高。定期举行班主任例会,通过学习有关经验文章、经验介绍等方式,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并组织班主任参加了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国教育报主办的“班主任话细节”征文;对于一些初当班主任的,学校则采用“帮、扶、带”的方式,以使他们尽快胜任班主任工作。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精心布置宣传阵地。加强对墙报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在把好舆论导向的同时,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

2.规范教室布置。各班教室的布置体现了各班的特点,营造了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

3.大力推进“书香校园”进程,以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少先队活动室等。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活动,践行“日行一善”“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活动。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

1.丰富德育活动促进养成教育。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新店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同时深入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等。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我们要求班主任积极思考,加强班级制度建设、班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开展三评活动,争创“文明班级”。各班的学习园地布置精美,中队角规范实用,富有教育性,各班的中队活动、好人好事都有记录。

3.加强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德育处要求各班对后进生转化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措施,并比较及时地了解掌握有关情况,协助班主任做好个别学生的帮教工作。

四、做好德育教学工作计划,拓宽德育渠道,发挥“三结合”教育优势。

1.办好家长学校,增进家校联系。我们坚持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听讲座、随堂听课等形式,丰富家长学校活动。同时,坚持通过电话联系、家访、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推进家校联系,提高了家教水平。

2.我校一直注重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开展了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定期观看教育片;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努力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教育的氛围。

3.我校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定期开展活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步调一致。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介绍学生基本情况、学校发展规划及对学生的要求和对家长的希望。希望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好孩子。提高家庭教育效果,转变家长中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五、存在的问题

1.家长对学生教育理念有待更新,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工作仍需加强。

2.需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六、今后工作设想:

1.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突出全员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育人作用,真正做到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全方位育人观。

2.加强德育科研,探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加强德育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把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学校教育工作中去。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经验范文11

    一、做好德育工作计划,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加强了德育工作领导,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由校长负总责,少先队具体抓,实行校长室----班主任二级常规管理的制度,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增强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并能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带领全员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注意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学期坚持开好“四种会”即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月一次班主任会议;每学期1-2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学期1次家长会。多年来坚持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让班主任在实践中互学互进,共同提高,由于长期开展这项活动,使我校班会课质量得以较大的提高。定期举行班主任例会,通过学习有关经验文章、经验介绍等方式,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并组织班主任参加了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国教育报主办的“班主任话细节”征文;对于一些初当班主任的,学校则采用“帮、扶、带”的方式,以使他们尽快胜任班主任工作。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精心布置宣传阵地。加强对“红领巾广播站”、墙报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在把好舆论导向的同时,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

    2、规范教室布置。各班教室的布置体现了各班的特点,营造了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

    3、积极做好了迎接“区域现代化”迎检工作,使校园文化具备与教育要求相适应的吸引力和情感号召力,逐步形成了以“红色精神”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凝聚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精神。

    4、大力推进“书香校园”进程,以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少先队活动室等。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活动,每天中午广播站定时播音,每天下午的“操前讲话”已形成我校的特色。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

    1.丰富德育活动促进养成教育。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茅山中心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坚持每天十分钟的养成序列教育。同时深入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等。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我们要求班主任积极思考,加强班级制度建设、班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争创“文明班级”。各班的学习园地布置精美,中队角规范实用,富有教育性,各班的中队活动、好人好事都有记录。    3、加强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德育处要求各班对后进生转化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措施,并比较及时地了解掌握有关情况,协助班主任做好个别学生的帮教工作。

    4、开展了普及小康知识学习宣传活动,开展一次主题中队活动,出一期“我与小康同成长”黑板报,学校还利用“小灵通”广播站进行了宣传,真正做到了小康知识“进课堂”。同时,少先队组织队员开展了“我与父辈手拉手,小康知识我来教”活动,要求队员把自己在校学习的小康知识带回家,让他们的家长对小康知识也有所了解,让小康知识“进家庭”。通过开展普及小康知识学习宣传活动,让全校教师切实增强了教育工作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学生也了解了小康,更体验感悟到祖国、家乡、家庭的变化,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学生心中树立了“为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的理想。

    四、做好德育教学工作计划,拓宽德育渠道,发挥“三结合”教育优势。工作总结

    1、办好家长学校,增进家校联系。我们坚持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听讲座、随堂听课等形式,丰富家长学校活动,家长参与率达70%以上。同时,坚持通过电话联系、家访、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推进家校联系,提高了家教水平。

    2、我校一直注重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开展了以“激情奥运、阳光校园”、“奥运精神伴我成长”等为主题的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定期观看教育片;布置宣传橱窗,让学生及时了解了国际、国内及校园大事;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努力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教育的氛围。

    3、我校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定期开展活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步调一致。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介绍学生基本情况、学校发展规划及对学生的要求和对家长的希望。希望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好孩子。提高家庭教育效果,转变家长中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存在的问题

    1、全员育人方面,教师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2、家长对学生教育理念有待更新,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工作仍需加强。

    3、需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今后工作设想

    1、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突出全员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育人作用,真正做到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全方位育人观。

    2、加强德育科研,探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加强德育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把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学校教育工作中去。

    3、继续抓好班主任“老青帮带”工作,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树立全体教师皆为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思想,使全体教师能共同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以严要求、高标准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经验范文12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048-01

小学德育课是实施小学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在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网络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主阵地。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我们的教育都是一种唯理性的教育,德育往往背离了人自身,脱离人的生活世界,唯知识论,小学德育课遵循知识的逻辑,无视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内容比较抽象空洞,方法单向单一,由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交流网络化、文化发展多元化的新形势,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冲击和挑战,小学德育课何去何从?我们认为,唯有源于生活的思想品德教育,方能有效引导儿童去沐浴生活中的阳光雨露,享受健康快乐的道德生活,实现德性的整体和谐发展。

1.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德育工作形式化、表面化现象严重。目前,许多小学德育工作只注重形式,无实质内容,只注重教学质量,轻视德育工作,甚至疏于管理:一些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不注重教材中德育因素的挖掘;一部分学校德育工作不考虑学生实际,不注意德育工作的研究和探讨,使德育工作流于形式。

1.2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对德育工作信心不足。一些教师既无爱心,又无耐心,缺乏感情投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出言不逊,举止粗野;一些教师平时不注意维护教师的形象,行为习惯和老师身份极不相称;一些教师打骂体罚学生,失去了一名人民教师应有的师德,在学生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1.3 社会对学生良好的德育环境的创设重视不够。随着经济大潮的涌动,一些人为了赚钱,把黑手伸向了童稚的小学生。学校周围的各种摊点,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以充满凶杀、色情、恐怖、的图书来吸引学生,使学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一些地方上的广告招商牌、招商语的语言、画面低级卜流,对小学生的负面影响极大。

1.4 家庭教育的极端性和片面性问题突出。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由于父母经商、离婚、参与犯罪活动等原因,造成家庭教育失衡,使孩子处于无人管理、游离社会的境地。更多的家长则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驱动下,用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子女,在家中实施棍棒教育。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失误,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阻力,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成效。

2.回归真实的道德生活

道德与道德教育既源于生活,又为了生活。正是在此意义上,道德教育应回归生活。然而,道德教育应回归什么样的生活呢?只能是学生真实的道德生活。当前的道德教育之所以没有真正回归生活,就在于它没有回归学生的真实道德生活。立足于儿童的生活原型或适合其生活经验的那些生动、活泼、真实的道德事件、冲突与场景,由于与其切实的利益关系相涉,故能吸引学生的道德兴趣、省思与判断。借助于师生、生生的对话与讨论,真实的道德生活事件就可以引发学生的道德需要、热情及道德行为,真实的道德生活流露出、折射着学生自在而真实的德性。对于儿童来说,儿童自己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立足于此的道德教育才是真实的道德教育。因此,学校德育课程生活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应尽可能以儿童的真实道德生活为主要资源和参照,将现实的社会生活转化为贴近儿童直接生活经验的事件,引导其从中自主地发现真善美,自然地流露出对道德的亲近与理解。

如近两年"创建节约型社会"是现在大家关注的热门问题。学校开设"低碳生活我先行"主题课程,组织开展了"26度空调节能行动""'小调查,大收获'用水用电情况统计、分析""'梦想在我心中,创造在我手中'变废为宝制作""'家庭节能,现在出发'节能知识竞赛""楼道里的'节能个性标语'设计大赛""节能生活方式创意写作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树立节约意识。学生经历了观察比较、收集资料、合作交流等多种体验,通过体验他们不仅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带动社区,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学生的文明素质在活动中养成,道德意识在活动中得到了加强。同样,毒奶粉事件、网络成瘾等社会热点问题,也被拓展成课程资源。这样的课程紧扣社会热点,学生高度关注,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形式又多样,学生参与度非常高,效果很好。

3.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教师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教师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教师,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例如: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一定要溶入学生的生活,时而把自己当老师,时儿把自己当学生,得到学生的信任,走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德育生活化必须延伸到学生在家的生活,为此,学校应协调社会力量,办好家长学校,想方设法与家长进行多方面的沟通,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从而使学生有个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威著,土承绪等译,道德教育原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