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

时间:2022-11-05 20:47:34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1

一、职责调整

(一)新增的职责

1、市重大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重点项目建设

办公室职责。

2、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投标工作,对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工程招投标进行监督检查的职责。

(二)划入的职责

1、原市物价局的物价政策制定和价格政策监督实施,制定、调整市管重要商品价格和重要收费标准等职责。

2、原市经济委员会承担的除工业和通信业以外的节能减排综合协调、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职责。

(三)划出的职责

1、将工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职责,划给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包括研究提出全市工业发展战略,拟订工业行业技术规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工业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执行;按规定权限审批、核准或审核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工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2、将库区移民工作职责划给市水务局。

3、将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职责划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四)加强的职责

重点是拟订和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年度计划;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维护经济安全;加强投资宏观管理,调控全社会投资总规模;完善价格宏观管理,做好价格总水平调控;加强产业政策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强化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增强全市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统筹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协调推进专项经济体制改革;加强能源宏观管理,推动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全市开发区建设发展;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二、主要职责

(一)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分析经济形势,提出国民经济发展、价格调控和综合平衡、优化重大经济结构的目标和政策建议,提出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提交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二)负责监测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承担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的职责,研究经济运行、总量平衡、经济安全等重大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三)承担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推进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职责,研究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定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审定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指导协调全市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

(四)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价格和收费政策及管理目录,依法进行监督管理;负责制定和调整市管价格和收费标准,组织开展全市价格与收费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和价格垄断行为;组织开展全市价格成本调查和监审、市场价格监测、涉案财物价格鉴定和价格认证;承担全市价格评估机构资质和人员资格审核;指导全市价格和收费管理工作。

(五)承担规划重大项目和生产力布局职责,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安排市级预算内建设资金,研究确定和管理重大建设项目,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建设中的问题,组织开展重大建设项目稽察;按照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备案、审核重大建设项目、利用外资项目、境外投资项目;按照规定权限负责全市政府投资类项目(工业和通信业项目除外)即全部或部分使用了中央预算内投资、省市级预算内和预算外、国家批准设立的基金(债券)等建设资金以及政府承担偿还或担保责任的国外贷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审批、核准、备案、审核、竣工验收工作;引导民间投资方向,指导全市工程咨询业发展。

(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组织拟订综合性产业政策建议,负责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并衔接平衡相关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做好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平衡,协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服务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建议,拟订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组织拟订高技术产业发展、产业技术进步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建议。

(七)贯彻落实国家、省上关于西部开发的方针、政策,研究提出全市开发战略、发展规划、重大问题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建议;承担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并协调实施和进行监测评估的职责;组织拟订全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建议,研究提出城镇化发展、工业结构调整、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战略和重大政策并协调实施;负责地区经济协作的统筹协调;统筹规划、指导全市开发区建设与发展工作。

(八)研究分析市场供求状况,做好重要商品供求的总量平衡,组织制定重要农产品、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发展规划、调控政策;搞好粮食宏观调控,制定市级粮食储备和物资储备计划。

(九)负责全市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衔接,组织拟订社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参与拟订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教育、卫生、文化、广电、旅游、体育、民政等发展政策,推进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牵头负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协调全市国民经济动员工作。

(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负责节能减排的综合协调工作。组织拟订并协调实施发展循环经济、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及政策措施,参与编制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规划,协调生态建设、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重大问题,综合协调环保产业和促进清洁生产有关工作;组织实施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规划和政策。

(十一)起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规范性文件草案,制定部门规章;负责协调参与分析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情况,参与提出财政金融政策建议;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投标工作,对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工程招投标进行监督检查。

(十二)提出全市利用外资战略、规划、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政策建议;提出全市利用外资的总规模和投向,指导和监督国外贷款资金的使用。搞好各类项目的前期储备,推介招商项目,职责权限范围内的项目评估、咨询服务工作。

(十三)拟订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搞好项目方案的审查、上报及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验收,促进扶贫开发工作。制定全市贫困乡村、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十四)承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物价局)设9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组织协调机关日常政务,负责文电处理、秘书事务、会议组织、机要、信息、督查等政务工作,承担电子政务、档案、保密、、接待、机关安全保卫等工作,组织办理人大、政协建议和提案;负责机关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机关财务、财产管理等工作;负责办理机关及所属单位人员工资、干部考核、人事调配、编制管理、学习培训以及车辆调度等后勤服务工作;负责机关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负责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

(二)国民经济综合科

提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生产力布局的建议及目标和政策;研究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协调需报市政府审批的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并组织评估;提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安排意见;研究并编制、分解、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提出全市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和措施建议;组织开展经济形势分析和宏观经济预测、预警;组织研究提出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对策建议;提出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总规模及投向和结构优化目标,编制利用外资、外贸和境外投资年度计划;负责政府国外贷款项目审批和全过程管理工作;按照规定权限申报、核准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负责审核办理内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确认申报工作;负责审核办理外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确认申报工作;协调财政金融工作,组织推进资本市场发展;负责委内重要文件、报告的起草。

(三)固定资产投资科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有关投资宏观调控政策、规定,积极引导投资方向;提出投资宏观调控政策和投资体制改革建议;拟定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编制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及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计划;负责全市基本建设计划和项目管理工作;负责城镇基础设施、党群机关、政法系统、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及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的审批及管理;汇总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省下达的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省资本金基金计划,申报或安排国家投资、预算内和预算外投资项目;向省发展改革委汇报、争取、落实建设资金;综合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投标工作,核准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方案。

(四)社会发展科

研究提出全市社会发展战略,组织拟订和协调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衔接国家和省上安排我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文化、文物、教育、卫生、体育、民政、广播影视、旅游等社会事业项目专项资金。协调社会事业发展政策,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协调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的重大问题;负责安排和管理政府投资的社会事业项目;负责综合分析全市就业与人力资源、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情况,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建议;推进相关体制改革,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

(五)工业经贸科

组织拟订需上报审批或跨部门的综合性产业政策建议,协调解决第一、二、三产业发展重大问题,提出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的重大思路和政策措施建议,协调推动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和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负责工业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编制及跨行业、跨领域重要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负责组织拟订科学技术及高技术产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及政府投资的重大信息化设施建设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建议;负责申报和审批、核准、备案自主创新、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项目;负责全市经贸流通等计划和建设项目;负责全市粮食宏观调控,协调粮食购销政策和储备库建设;负责权限内服务业项目的核准、备案、审批;监测和分析市场状况;提出全市经贸发展战略和规划;负责粮油、成品油等商品的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编制重要农产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总量计划;提出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负责全市粮油储备宏观管理;负责全市加油(气)站、油库的规划和布局建设;核准、备案、审批、上报权限内经贸流通项目。

(六)交通能源科

提出全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和改革思路,编制交通中长期规划,衔接平衡相关行业规划,研究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产业政策及改革措施,监测和分析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建设状况,规划重大交通项目的布局,组织协调全市综合交通运输项目前期及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等。研究编制全市综合交通运输、邮电、农村能源中、长期规划,上报下达年度综合交通运输计划;编报综合交通运输、邮电、能源建设项目计划,农村能源建设计划;申报、审批、核准、备案综合交通运输、邮电、能源(含水能资源开发)建设项目。协调有关综合交通运输、能源、邮电等业务工作,收集分析综合交通运输、能源、邮电信息,提出全市能源的发展和改革思路,编制能源专项发展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衔接平衡相关行业规划,研究产业政策及改革措施,监测和分析能源发展建设状况,规划重大能源项目的布局;研究节能措施,指导协调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农村能源发展、水能资源开发、能源行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七)农村经济科

研究分析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及政策建议;组织编制和实施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农村小康建设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战略。衔接平衡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发展规划和计划,衔接统筹全市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及资金支撑。负责权限内项目审批、指导、协调、建设项目实施。负责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

(八)经济体制改革科

依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提出全市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投资宏观调控政策建议;组织、协调汇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情况;负责研究提出全市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议等。

(九)地区经济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科)

拟订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区域经济协作,协调制定国土开发和保护政策,参与编制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规划,组织实施重点流域综合整治规划项目、主体功能区规划,参与编制申报、下达农用地转用和基础测绘计划,协调空间地理信息系统;负责编制申报、下达民族乡村专项资金计划,组织实施资源型城市申报、转型方案及接续产业政策协调;承担市开发区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拟订实施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规划、年度计划和政策措施,参与编制环境保护规划;负责城镇道路排水、垃圾污水处理及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重点污染治理和重大节能减排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协调环保产业发展和清洁生产促进工作;拟订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规划和工作方案建议,组织实施清洁发展机制工作。

纪检、监察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四、人员编制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物价局)机关人员编制37名,其中行政编制30名、事业编制7名。

领导职数:主任1名、副主任5名,纪检组长1名,科级领导职数14名。

非领导职务职数按有关规定另行核定。

五、其他事项

(一)将市以工代赈办公室(市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办公室)更名为市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办公室(市生态移民办公室),事业单位,正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业务科。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主任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副主任2名、科级领导职数2名。

(二)市项目办公室(市重点项目稽查办公室、市铁路航空项目建设工作办公室),事业单位,副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业务科。核定事业编制7名,其中主任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副县级副主任2名、科级领导职数3名。

(三)保留市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事业单位,副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业务科。核定事业编制4名,其中主任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副县级副主任1名、科级领导职数2名。

(四)保留市经济动员办公室,事业单位,副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业务科。核定事业编制2名,其中主任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副县级副主任1名、科级领导职数1名。

(五)将市物价局价格监督检查分局更名为市价格监督检查局,副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综合科、物价检查科、案件复议审理科。核定人员编制13名(行政编制7名、事业编制6名),其中副县级领导职数3名(局长1名、副局长2名)、科级领导职数5名。

(六)保留市工农业产品成本调查队,副县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综合科。核定人员编制7名(行政编制4名、事业编制3名),其中副县级领导职数2名(队长1名、副队长1名)、科级领导职数1名。

(七)保留市灾后重建办公室(市深圳对口援建办公室),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定事业编制21名,其中科级领导职数2名。

(八)保留市经济信息中心(市经济信息管理办公室),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科级领导职数1名。

(九)保留市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隶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科级领导职数1名。

(十)保留市价格认证中心,人员编制执行陇机编办〔〕70号文件的规定,自行聘用,自负盈亏,自主管理。

(十一)将市库区移民办公室整建制划给市水务局。

(十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1、工业行业规划的职责分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承担工业行业规划职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工业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编制及跨行业、跨领域重要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负责工业规划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

2、工业结构调整的职责分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提出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的重大思路和政策措施建议,组织拟订需上报审批或跨部门的工业发展政策、综合性产业政策建议,提出并组织协调跨县(区)、跨部门的重大生产力布局和重大产业基地建议;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通过制定实施行业规划等推动结构调整。

3、节能减排综合协调、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的职责分工。工业、通信业的节能减排综合协调、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的职责,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承担;除工业、通信业以外的节能减排综合协调、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的职责,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

4、成品油库的网络布局和成品油市场监管的职责分工。全市加油站、成品油库的网络规划和布局建设职责,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成品油市场监管职责,由市商务局承担。

5、指导、监督和管理市级粮油储备、轮换和投放的职责分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市级储备粮油的宏观管理;市粮食局负责储备粮油的收储、轮换和投放。

6、与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职责的分工。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批、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对全市铁路民航进行行业管理、以工代赈扶贫交通建设项目的立项、计划、实施管理的职责,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组织实施。二是在全市铁路民航建设和行业管理方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全市铁路民航发展专项规划,衔接国家和省上相关部门争取国家铁路民航项目支持,组织协调铁路航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承担市铁路航空建设工作办公室的工作;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制综合运输体系规划。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2

二、基本原则

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支农资金整合的文件精神,围绕我县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确定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为平台的资金整合方案和工作重点,作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依据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按照县域农田水利发展规划和重点县立项建设要求,积极归并性质相近、使用范围相近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集中使用。

二)坚持集中投入、重点建设的原则。围绕重点县建设,集中投入、连续投入,打造重点区域,建设重点项目,达到投资一项,建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农田水利建设目标。

三)坚持创新机制、提高效益的原则。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原则,上级扶持政策不变,有关单位资金项目管理权限不变,资金来源渠道不变,通过创新投资方式方法,提高整体投资效益。

三、资金整合范围

按照《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实施办法》除救灾、国债、退耕还林等特殊用途资金外,通过财政部门下达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和县财政预算中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以及其它相关部门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全部列入资金整合范围。重点整合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型高效节水农业建设为主的项目资金,主要包括农林特产财源建设资金、农业产业化建设资金、农技推广及基地示范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田水利专项建设资金、水利信息化建设资金、农田整理项目资金等。

四、资金整合方法步骤

一)统一申报立项。县直涉农主管部门结合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资金整合平台,建立重点建设项目申报档案。对申报的项目按照集中项目、集中地点、集中投入的要求进行可行性论证后,报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领导小组会审核决定,需要联合上报的由财政局会同有关主管部门联合申报,以确保重点县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统一下达计划。县财政局要会同相关项目的主管部门,依据上级批复的项目以及县本级预算安排的项目,按照支农资金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统一下达项目计划并将项目名称、实施地点、投资规模、预期效益等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三)统一项目管理。项目确定下达后,财政局会同县级有关部门按照“五统一”原则,对项目实行严格管理,即统一项目实施、统一协调项目建设、统一管理项目资金运行、统一项目竣工验收、统一实施财务报帐制。对政府采购目录中要求采购的物资材料按有关规定实行政府采购。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推行项目公示制、项目法人负责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制、项目建设监理制,确保整合项目顺利实施。项目的竣工验收分为自验、初验和复验三个环节,县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对整合资金作用绩效进行监测评价,以进一步规范项目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四)统一整合使用。对需要实行县级报帐的项目资金,县水务局设立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报账专帐,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原则,将中央、省、市下达的财政支农资金和县级安排的支农项目资金,按照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进行管理和使用,同类项目之间根据实际需要,可重新调整资金的分配,以利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资金整合方案

根据县近三年项目建设情况,提出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为平台的三年资金整合方案。

一)年资金整合方案。计划整合水利、财政、农牧、土地、科技等部门管理的农田水利设施及节水项目资金812万元,计划整合的具体项目是

1.红沙梁乡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重点建设内容为水利措施、农业措施、田间道路、林业措施和科技措施等,项目概算总投资1286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是红沙梁乡化音、建设、花寨、复指挥等四个村,配套机电井10眼,衬砌斗农渠26.12公里,衬砌农井渠24.68公里,扶持农民用水者协会3个。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11月底完工。计划整合水利措施资金662万元,由县农发办和红沙梁乡政府负责实施。

2.县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现有的智能化设施基础上,依靠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全面建设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网络,七干灌区红沙梁乡的孙指挥、复指挥等村先行开展试点,研发地下水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建立水资源信息数据库,具备信息处理、查询、上传、统计和辅助管理等多种功能,为全县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建立基本模型。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10月底完工。计划整合项目资金40万元。由水务局负责实施。

3.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年项目。全县发展高效节水技术推广面积22.5万亩,主推滴灌、垄膜沟灌、垄作沟灌三项重点农田节水技术,项目投资190万元,计划整合项目资金50万元,集中在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红沙梁乡和泉山镇两个乡镇实施,农艺技术在年4月底前实施,工程技术在年9月底前实施。由农牧局负责实施。

4.县泉山镇西陆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泉山镇西陆村修建农渠3.2公里,整理土地面积1500亩,计划整合农田水利项目资金6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11月底完工。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实施。

二)年资金整合方案。计划整合水利、财政、农牧、科技等部门实施的农田水利设施及节水项目资金810万元,计划整合的具体项目是

1.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年项目。全县发展高效节水技术推广面积37.5万亩,主推滴灌、垄膜沟灌、垄作沟灌三项重点农田节水技术,项目投资260万元,计划整合项目资金90万元。集中在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大滩和双茨科两个乡镇实施,农艺技术在年4月底前实施,工程技术在年5月底前实施。由农牧局负责实施。

2.大滩乡0.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大滩乡衬砌渠道10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180座,改良土壤0.5万亩。项目投资590万元,计划整合项目农田水利资金28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11月底前完工。由县农发办和大滩乡政府负责实施。

3.县节水灌溉试验示范项目。依托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节水灌溉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大滩乡上泉、下泉村综合节水示范点,研究示范生态-经济型绿洲优化种植结构模式、节水型储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分化学调控技术、免储水灌注水播种等新技术,研发大田粮经作物节水灌溉新技术、节水高效型大田经济作物农业技术新模式,集成节水高效设施农业技术新模式、灌区水资源管理新技术等,发展高效综合节水农田0.5万亩,衬砌渠道6.2公里,计划整合项目资金17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农艺技术在年4月底前实施,工程技术在年10月底前完工。项目由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配合县水务局负责实施。

4.温室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双茨科乡发展标准化日光温室0.05万亩,重点内容以配套完善输配水工程等基础设施为主,计划安装输水管道15公里,计划整合项目资金6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8月底前完工。项目由农牧局负责实施。

5.双茨科乡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双茨科乡中路村和二分村两个综合节水示范点,衬砌渠道6.2公里,主推垄膜沟灌、一膜两用免耕、干播湿出、标准小畦灌等田间农艺节水技术,革新灌水方式,有效落实科学的灌溉制度,建设高效节水农田3000亩,计划整合项目资金12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8月底前完工。由水务局负责实施。

6.县大滩乡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大滩乡东大村修建农渠3.4公里,整理土地面积2000亩,计划整合项目农田水利建设资金9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7月底完工。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实施。

三)年资金整合方案。计划整合水利、财政、农牧、科技等部门管理的农田水利设施及节水项目资金820万元,计划整合的具体项目是

1.东坝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计划在东坝镇衬砌渠道30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892座,示范农田节水技术600亩,改良土壤6万亩。计划整合项目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7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10月底完工。由县农发办和东坝镇政府负责实施。

2.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年项目。全县发展高效节水技术推广面积37.5万亩,主推滴灌、垄膜沟灌、垄作沟灌三项重点农田节水技术,项目投资260万元,计划整合项目资金100万元。集中在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东坝和夹河两个乡镇实施,农艺技术在年4月底前实施,工程技术在年5月底前实施。由农牧局负责实施。

3.县节水灌溉试验示范项目。计划建设夹河乡中坪村、东坝镇连丰村两个综合节水示范点,示范垄膜沟灌、一膜两用免耕、干播湿出、标准小畦灌等重点田间农艺节水技术,革新灌水方式,有效落实科学的灌溉制度,计划示范面积0.5万亩;衬砌斗农渠及农井渠12公里,示范以渠道衬砌为主的工程节水技术,配套完善项目区末级渠道,项目资金从全县科技三项费中安排,计划整合项目资金15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10月底完工。由科技局和相关乡镇政府负责实施。

4.温室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东坝镇发展标准化日光温室0.05万亩,重点内容以配套完善输配水工程等基础设施为主,计划安装输水管道15公里,计划整合项目资金6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8月底前完工。由农牧局负责实施。

5.东坝镇拐弯村农民用水户协会项目。东坝镇拐弯村衬砌斗渠1.2公里,农渠1.6公里,修建建筑物8座,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00亩,计划整合项目资金5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7月底前完工。由东坝镇负责实施。

6.县东坝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东坝镇中岔村修建农渠3.2公里,整理土地面积2000亩,计划整合项目农田水利建设资金9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7月底完工。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实施。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为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工作顺利开展,县上成立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监察、发改、财政、审计、扶贫、水务、农牧、林业、畜牧、国土、科技、农机、统计等部门和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由县财政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处理整合资金工作的日常工作。

二)强化部门配合。为切实建立起财政部门以管理资金为主、涉农部门以管理项目为主、审计监察部门以监督为主的资金整合工作新机制,县财政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召开资金整合项目协调会议,各部门要明确职责,相互联系,相互支持,重大项目相互通报,信息资源共享,逐步探索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新体制。被整合项目单位要统一思想,服从安排,县财政局要跟踪监管,确保整合工作顺利推进。

三)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整合资金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帮助各部门、各单位正确认识资金整合对我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推进作用,引导其积极配合农田水利资金整合工作。通过宣传力争使各部门、各单位就资金整合工作达成共识,相互理解,互相支持,共同促进资金整合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四)建立整合机制。

1.建立项目统一管理机制。由财政局牵头,各部门参与,专家评审,编制资金整合方案,做到规划科学合理,计划切实可行。建立项目“打包”申报机制,避免项目和资金的分散和“跑”冒”滴”漏”等现象。

2.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制。项目实施单位要做到一个项目有一套实施方案,确定专人负责,项目建设中,切实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公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工程责任追究制、工程审计监督制。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3

实心粘土砖是一种资源消耗型产品,不仅大量破坏土地、消耗能源,而且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因此,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对利废、节能、节地和改善建筑功能,以及对墙体材料行业的结构调整,实施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各部门、各单位要从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开展“禁实”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分工,坚定不移地推进“禁实”工作,千方百计提高新型墙材占墙体材料总量的比重。

二、精心组织,确保“禁实”工作落到实处

(一)“禁实”范围及时间

县城市规划范围内的建筑工程(含建筑工地的临时设施、工棚、围墙等),自2012年7月1日起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具体范围为:县城规划区及工业区。

(二)“禁实”实施步骤

我县城市规划范围“禁实”工作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2012年5月底前)

由县工信委、县规划建设局、县城管局、县墙革办等单位组成调查组,各相关部门配合,对县城市规划范围范围内建筑工程墙体材料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为“禁实”工作提供全面准确的基础资料。

第二阶段:宣传发动(2012年6月)

1、县墙革办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宣传国家、省有关“禁实”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新型墙体材料节能、利废、环保和改善建筑功能的优点,宣传“禁实”对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介绍新型墙体材料有关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发动全社会参与和监督“禁实”工作。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要积极给予配合,并结合各自特点进行深度宣传报道。

2、以县政府名义《关于县城市规划范围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并在有关媒体上全文刊播,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

3、县政府召开由县直有关部门、房地产开发商和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负责人参加的“禁实”动员大会,宣传国家和省、县“禁实”政策,部署“禁实”工作。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2012年7月1日起)

县城市规划范围“禁实”工作领导小组从县工信委、县国土资源局、县规划建设局、县城管局、县公安局、县质监局、电视台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禁实”督导组,对县城市规划范围建筑工程“禁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违反《条例》和《通告》规定,继续使用实心粘土砖的建设单位,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并由工信委依法进行查处。对建设单位强令设计单位设计使用实心粘土砖的,或设计单位违反国家和本省的建筑设计标准设计使用实心粘土砖的,责令改正,并对责任单位按照《条例》规定依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齐抓共管,形成“禁实”工作合力

(一)组织领导。成立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工信委、县规划建设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城管局、县公安局、县环保局、县交通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科技局、县中小企业局、县质监局、县工商局、供电公司等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城市规划范围“禁实”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城市规划范围的“禁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墙革办,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工作。同时,由县工信委牵头组成“禁实”联合执法队,相关职能部门派员参加,负责查处“禁实”违法案件。

(二)职责分工。“禁实”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要求紧的系统工程,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工信委负责组织实施“禁实”工作的监督管理,对违反“禁实”有关规定的行为联合有关部门进行查处;协调解决“禁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支持和引导企业开发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适销对路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积极做好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工作。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禁实”区域内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的清理整顿关闭工作,对限期关停、拆除的砖瓦企业,依法注销临时用地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

规划建设部门负责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节能技术,严格把好设计、审图、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环节的新型墙体材料使用关,对在“禁实”区域继续使用实心粘土砖的各类建设工程项目不予通过设计(或施工图)审查,不予办理规划、施工手续和竣工验收备案。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墙体材料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查,杜绝劣质产品流向县场。

城管部门配合工信委负责查处“禁实”后违反使用实心粘土砖的建筑工程。

公安部门负责提供必要的警力保障,对拒绝、妨碍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或使用暴力抗拒执法的单位或个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工商部门根据国家和省人民政府对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要求,负责在“禁实”区域内,吊销实心粘土砖企业的营业执照。

供电部门对“禁实”区域内应关闭的实心粘土砖企业停止供电。

四、加大力度,推广应用新型墙材

(一)加大开发新型墙体材料。组织开发适应县城市规划范围“禁实”需要的适销对路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利用好墙材革新政策,鼓励全社会加大对新型墙体材料生产项目的资金投入,加快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和开发步伐。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产品结构调整,重点推广混凝土多孔砖、蒸压灰砂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各类轻质板材以及利用粉煤灰、煤矸石、页岩等为原材料的蒸压粉煤灰砖、烧结煤矸石空心砖、烧结页岩空心砖、烧结粉煤灰空心砖等新型墙体材料,用于替代实心粘土砖。

(二)引进扶持新型墙体材料企业发展。在招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引进生产工艺先进、产品上规模和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墙体材料企业。对新型墙体材料企业要帮助落实国家和省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并在专项基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采取补助、贴息办法予以扶持,鼓励其发展壮大,为深入开展“禁实”工作提供物美价廉适销对路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4

 

根据《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发改环资规〔2019〕695号)、《<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分工方案》(发改办环资〔2019〕754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新政办发〔2019〕125号)及《昌吉州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昌州政办发〔2020〕72号)的要求,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结合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需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关于新疆水利“蓄水是基础、节水是关键、调水是补充”重要论述,聚焦落实自治区党委“3+1”工作部署,牢固树立水安全意识,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统筹蓄水节水调水、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围绕昌吉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将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优化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夯实治水基础,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形成一批示范成果,为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水利基础。

二、主要目标

2021年昌吉市各行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41139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用水总量为25508万立方米(水量计量点为支渠出口);地下水用水总量为14582万立方米(水量计量点为井口);其他水源(中水)1049万立方米。农业用水总量为31822万立方米(地表水20008万立方米、地下水11654万立方米、中水160万立方米);工业、生活用水总量为9317万立方米(地表水5500万立方米、地下水2928万立方米、中水889万立方米)。

到2022年,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节水产业初具规模,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地下水超采得到有效遏制。推进非常规水利用,逐步调整用水结构,节水效果初步显现,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40700万立方米以内,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5%以上。

到2025年地下水水位变化趋于稳定,到2030年,实现地下水资源采补平衡,实现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格局。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37094万立方米以内,农业用水量控制在29200万立方米以内,地下水用量控制在9700万立方米以内,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全面巩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成果,2024年做好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复验准备工作。

三、重点行动

(一)严格总量和强度双控

1.强化用水指标刚性约束。健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科学制定用水计划,工业企业、服务业用水严格执行自治区和行业先进用水定额标准。实现计划用水信息化网上管理模式,做到计划用水行政管理、计划管理、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实现节水工作全覆盖及全流程管理。根据昌吉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差别化管控措施,充分发挥已建工程效益,实施配套延伸调水输水工程,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矛盾。提升中水回用率,实现水资源综合配置,加快实施县域水系连通工程。实施人工降雨,增加降雨量,涵养地下水、修复水生态。建立完善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到2030年,全市一、二、三产业用水比例调整至70.75︰12.05︰17.2,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气象局、各乡镇(街道)

2.严格用水全过程管理。贯彻落实国家重大规划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严格落实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落实用水统计调查制度。编制昌吉市地表水、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和计划用水制度,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特殊用水行业的用水过程监督管理,全面执行计划用水。推动年用水量20万立方米以上企业开展管网漏损自查,对漏损供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到2022年,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初步建立,非常规水利用占比进一步增加,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教育局、统计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

3.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昌吉市2020年已通过自治区县域节水型社会验收,为做好3年一复验,从2021年开始,在验收达标基础上按照每年递增20%各类载体创建达标,到2025年,全市各类载体达标创建初步完成,基本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参与单位:市商务和工信局、财政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教育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

(二)加强农业节水增效

4.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按照“稳粮、优棉、强种、扩畜、精果、增饲草、兴特色”的总体思路,根据自治州“两区”划定和建设工作要求,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加快种植结构调整。通过选育推广耐旱品种,推广抗旱保墒技术,压减高耗水作物,扩大低耗水、耐旱作物种植比例等综合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亩均灌溉定额,提高亩均收入。到2025年,全市农业综合灌溉定额控制在345立方米/亩以内,2030年控制在337立方米/亩以内,创建一批节水型灌区。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水利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涉农街道

5.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自治州水利项目,加快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对大型灌区骨干渠道、各类渠系建筑物、水源及渠首工程实施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对中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021年重点实施三屯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昌吉市生态引水工程、三屯河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等项目。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参与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

6.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田间节水工程的提升改造,田间节水(滴灌工程)由“规模扩张”转向“提标升级”。实施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科学合理确定灌溉定额。到2025年,全市斗(农)渠渠道水利用率和田间水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高效节水面积达100%,普及大首部、推广示范低压小流量灌溉、磁化水增产技术、智能化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水利局、各乡镇、涉农街道

7.推广畜牧渔业节水方式。实施规模养殖场节水改造和建设,推行先进适用的节水型畜禽、水产养殖方式,推广节水型饲喂设备、机械干清粪、渔业水体高效增氧等技术和工艺,推进养殖污水无害化处理和适度再利用。发展节水渔业、牧业,加强牧区草原节水,推广应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技术、绿色高效养殖模式技术等。到2022年,建设一批畜牧、渔业节水示范养殖场。发挥灌溉农业优势,大力支持农业、渔业、水利协调、融合发展,提高养殖尾水灌溉利用率。加强渔业环境生态调度保障,落实渔业用水计量收费制度,强化节水渔业政策扶持。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参与单位:市科技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各乡镇、涉农街道

8.推进农村生活节水。

(1)在实施农村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工程和保障饮用水安全基础上,加强农村生活用水设施及配套管网改造,推动计量收费,力争改造后,村级管网的漏损率不高于10%。将漏损率纳入农村供水中心和乡镇年终考核,将乡镇公共管网维护、维修纳入所在乡镇年终考核等。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参与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卫健委、发改委、财政局、住建局、科技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各乡镇、涉农街道

(2)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强化农村改厕技术支持与培训,2021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4%,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和村容村貌明显提升。

牵头单位:市卫健委

参与单位:市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发改委、财政局、住建局、科技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

(3)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排污管网建设,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引导村民树立节水意识,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不断提高农村污水处理水平,确保达标排放。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财政局、住建局、科技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卫健委、水利局、各乡镇(街道)

(三)工业节水减排

9.推进工业节水改造。大力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对超过取水定额标准的企业分类分步限期实施节水改造。建立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推进企业实施全方位节水技术改造,重点监控企业要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用水审计及水效对标,年实际用水量超过年计划用水总量30%以上的,必须开展水平衡测试,查找超量原因,制定节约用水方案和措施。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用水计划管理实现全覆盖。完善工业企业供用水计量体系和在线监测系统,强化生产用水管理,到2025年,30%以上市重点用水企业水耗总量实现在线采集,到2035年,市重点用水企业水耗总量全部实现在线采集。

牵头单位:市商务和工信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水利局、科技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10.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增效。严格控制高耗水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推进工业企业向水资源条件允许的园区集中,实施节水管理和改造升级,采用差别水价以及树立节水标杆等措施,促进高耗水企业加强废水深度处理和达标再利用,对采用列入淘汰目录工艺、技术和装备的项目不予批准取水许可,未按期淘汰的,相关部门要依法严格查处。到2022年,按照每年递增20%各类载体创建达标指标,完成全市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

牵头单位:市商务和工信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水利局、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

11.积极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推进现有企业和园区开展以节水为重点内容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和循环化改造,加快节水及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促进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新建企业和园区要在规划布局时,统筹供排水、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动企业间用水系统集成优化。落实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实施要求,组织工业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及自治区水效领跑者,推动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树立节水先进标杆,到2022年全市重点行业建成不少于2家节水标杆企业。

牵头单位:市商务和工信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水利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

(四)城乡节水降损

12.深入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提高城市节水工作系统性,将节水措施落实到城市建设和管理各个环节,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编制2021—2025年昌吉市城镇供水及节水实施计划,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提高雨(雪)水资源利用水平,制定促进再生水利用的鼓励支持政策,实施再生水利用工程,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具备再生水替换条件的城市杂用水要全部使用再生水,符合利用条件的工业用水、景观环境用水以及林业用水要优先使用再生水。到2022年,城市杂用水要基本完成再生水替代工作。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商务和工信局、水利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科技局

13.大幅降低供水管网漏损。制定并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建设实施方案,持续推进供水老旧管网改造,减少供水管网“跑冒滴漏”和“爆管”等情况的发生。加强新建居民小区二次管网的监督管理,加强公共供水系统运行监督管理,市城镇供水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供水管网减损制度和管控体系,将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纳入城镇供水考核体系,通过“合同节水”等模式,引进社会力量,协同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规范化管理。完善计量设施校验及轮换制度,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到2022年城市供水管网远程自动化监测管理实施范围至少达到城区供水服务范围的50%。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水利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清源水务公司

14.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

(1)园林绿化宜选用适合本地区的节水耐旱植被,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建立和完善绿化用水计量管理、定额管理。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公共建筑必须安装节水器具,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应当安装建筑中水设施,鼓励引导居民小区中水利用。推动城镇居民家庭节水,普及推广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鼓励对生活节水用具主动进行水效标识。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为重点,开展“节水六进”行动,即“节水行动进机关、进单位、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推进节水型居民小区建设,到2022年,昌吉市节水型居民小区达标率建设全部完成。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水利局、教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局

(2)推动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到2022年,全市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成率不低于50%。开展节水型学校建设,将节水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树立节水理念,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或年用水量超过20万立方米的学校全部创建节水型校园。

牵头单位: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水利局、教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局

15.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从严控制洗浴、洗车、人工滑雪场、洗涤、宾馆等行业用水定额,加强洗车、人工滑雪场等特种行业用水计量监督管理,严格取水许可审批,要求其使用节水器具和产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在安全合理的前提下,优先利用再生水。建立完善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户名录,开展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控制,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体制,带动全市高耗水服务业节水。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住建局、商务和工信局

16.鼓励使用非常规水源。

(1)强制推动再生水、雨水和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住建局、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气象局

(2)提高污水再生利用建设和改造,鼓励构建城镇良性水循环系统,建立独立的再生水供水管网,再生水管网与其它城市配套设施同设计、同实施,新建工业企业优先利用中水,城市生态景观、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和建筑施工优先使用中水,生态用水优先使用非常规水,具备使用非常规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建设项目不再新增取水许可。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水利局、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气象局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一)政策制度推动

17.建立节水制度体系。落实国家及自治区节水标准,规范和约束用水行为,推动各行业向高标准对标,向国内、国际先进标准对标,加大节水标准贯彻落实力度,按国家和自治区要求做好农业、工业、城镇及非常规水利用等各方面节水标准的转化工作。逐步建立节水标准实时跟踪、评估和监督机制。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参与单位:市水利局、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18.严格执行用水定额。规范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管理,执行国家、自治区和行业用水定额标准。落实节水评价技术要求,开展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从源头上把好节水关。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参与单位:市住建局、发改委、自然资源局、商务和工信局、农业农村局

19.加强用水计量统计。推进取用水计量统计,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配备工业及服务业取用水计量器具,加强水利部门对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环境补水四类用水户涉水信息管理。2021年,地表水取水计量管理、地下水“井电双控”计量设施实现信息化管理和在线监测,全市用水总量和农业灌溉用水监测预警机制基本建立,对全市地表水国有计量点、河流入河口测量断面,制定明渠计量智能监测管理技术规范并进行升级改造,确保地表水精确计量和监测控制。到2022年,完成全市地下水计量设施升级改造,建立州、市两级统一监管平台,加强地下水位、水质监测分析能力,确保地下水高效利用和精准管理。强化农村饮水安全计量管理,对全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厂、供水节点、管道和用户计量表进行普查,纳入水利信息化监管体系,实现“千吨万人”农村水厂的市级监管,保障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参与单位:市商务和工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局、国网昌吉供电公司

(二)创新市场机制

20.加快推进水价改革。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基本建立“国有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末级渠系维护费”的终端水价形成机制。积极推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建立健全“准许成本+合理收益”的城镇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全面建立农业初始水权制度,加强水权交易监管,规范交易平台建设和运营,推行节水量跨区域、跨行业转让。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参与单位:市水利局、商务和工信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

21.严格落实水资源税政策。协调落实水资源税改革政策措施,确保水资源税差别化税(费)率政策贯彻执行,充分利用税收杠杆,发挥税收刚性作用,加强水资源税(费)征管。

牵头单位:市财政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水利局、住建局、税务局

22.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创新节水服务模式,在公共机构、公共建筑、高耗水工业、高耗水服务业、农业灌溉、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等领域,引导和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建设合同节水管理试点示范工程。2022年,试点建成1家“合同节水型学校(医院)”,到2025年,建成3家“合同节水型学校(医院)”。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参与单位:市发改委、商务和工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教育局、卫健委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对节水工作的领导和组织,统筹推动节水工作,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全面推进节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1),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制定昌吉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确保节水行动各项任务完成。

(二)保障资金投入。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重点支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水资源节约保护、节水标准修订、节水宣传教育等,落实节水产业发展的价格、投资、融资等政策,落实节水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在节水技术研发、企业节水、水资源保护和再利用等方面的支持作用。

(三)实施综合考评。完善监督考核工作机制,建立节水目标责任制,将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指标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作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市级水资源督查和责任追究制度,以问题为导向,以问责为抓手,推动节水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四)提升节水意识。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节水和洁水观念,普及节水知识和技能,推广使用节水产品。将节约用水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和中小学校教育活动,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

 

附件:1.昌吉市全面推进节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

      2.昌吉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任务清单

 

 

 

 

 

附件1

 

昌吉市全面推进节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节约用水工作的领导,成立昌吉市全面推进节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马红军    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组长:赵  磊    市委统战部部长

海拉提    副市长

成  员:刘晓泉    市委办公室主任

孙君杰    市政府办公室主任

陈丽华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徐源泽    市文旅局党组书记

刘永新    市统计局局长

王丰涛    市发改委主任

于  涛    市商务和工信局局长

高  群    市财政局局长

丁世亮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王艳明    市科技局局长

张兆智    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局长

毛冬梅    市自然资源局局长

马金龙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袁  勇    市住建局局长

刘  磊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陈文涛    市水利局局长

杨  军    市卫健委主任

陈  静    市教育局局长

高彦兵    市气象局局长

廖宏鹏    市融媒体中心主任

  马哈沙提·赛比都拉   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

吴  琛    六工镇镇长

常建国    三工镇镇长

吴  磊    大西渠镇镇长

高一豪    榆树沟镇镇长

谭永吉    二六工镇镇长

杨  亮    滨湖镇镇长

陈晓航    佃坝镇镇长

齐文强    硫磺沟镇镇长

叶尔江    阿什里乡乡长

阿得力    庙尔沟乡乡长

梁  瑞    宁边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顾卫华    延安北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王  磊    北京南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狄晓娟    绿洲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王晓明    中山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魏小星    建国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席  洋    清源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张  峰    昌吉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办公室主任由海拉提同志兼任,副主任由陈文涛、王丰涛、袁勇、马哈沙提·赛比都拉同志兼任,主要负责全面推进节水行动工作的日常事务。以上成员如有变动,由所在单位接任领导接替。

一、领导小组职责

统一领导昌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决定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重大事项,确定建设任务,解决节水型社会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部署全市年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下达节水型社会建设年度工作任务;审定成员单位节水型社会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安排部署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进行检查、考核;筹措节水型社会建设专项资金。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承办领导小组日常管理事务;负责召集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督促成员单位落实会议决定事项;编制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按领导小组审定的年度目标,督促成员单位完成年度工作任务;指导创建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小区等载体建设;制定有关制度、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承办相关检查、考核;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市委宣传部:组织协调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宣传报道,配合做好昌吉市节水公益活动宣传报道,普及水情知识和节水知识。

市商务和工信局:落实工业节水减排各项工作,推动节水型企业创建。支持工业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会同相关部门对使用国家明令淘汰、落后工艺设备的工业企业,依法依规关停和淘汰。鼓励高耗水工业企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支持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间接冷却水循环率、锅炉蒸汽冷凝水的回用、工艺水回用,依法依规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制定与节水相关的招商引资计划。负责节水企业和项目的引进落实。

市发改委:负责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有关经济政策。根据水资源条件和经济水平,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水资源费供水价格标准,并进行监督检查。

市财政局: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资金,并加强监管。落实支持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财税政策。利用现行政策,加大对重大节能、节水技术开发、示范和改造项目投入力度。

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负责落实生态环境基本制度。监督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水体断面水质考核。开展生态红线相关监管工作。

市自然资源局:负责将水利局编制实施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按照节约高效原则,配合水利局做好年度林业生态用水计划。负责耐旱节水树种的推广应用。指导林农、果农适时、适量节水灌溉。

市住建局:负责新建楼房生活节水设施的强制性推广。负责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审查阶段节水技术应用。开展节水型小区创建活动,建设节水型小区示范点。负责城市供水管网节水改造。建立完善供水管网减损制度和管控体系,修订昌吉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中水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污水再利用等工作。负责制定并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建设实施方案,持续推进供水老旧管网改造。通过中水管网新建和改造项目实施有效置换自来水为中水。

市农业农村局:加强农业节水增效,组织制定并实施全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规划。加大田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利用率。负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节水技术推广与应用。推广节水型农作物品种和工艺。推广先进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

市水利局: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方案,落实各项水资源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取水许可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强取用水监管。负责节水型社会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组织实施灌区节水改造,组织检查验收项目工作。强化落实各行业用水定额。指导开展节水型单位、企业、小区创建活动。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确保资料完备。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建立市级节约用水激励机制。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节水产品认证工作,执行节水强制性标准。规范节水产品市场,建立节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制定推广节水型器具相关措施。对新改扩建工业项目,推广采用先进适用节水技术、装备和产品。对我市供水价格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市文旅局:负责指导辖区内酒店、旅游景点的节水设施改造升级,创建节水型酒店和风景区。

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负责加强对公共机构领域用水户的监督管理,完善公共机构节水监督考核机制,健全公共机构节水制度,引导和推动公共机构合同节水管理,推动公共机构领域节水工作开展,鼓励公共机构开展节水型社会和节水型单位等创建活动,在公共机构组织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

市统计局:配合相关单位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数据统计、。

市审计局: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工作。

市科技局:负责科技节水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负责指导各级科技兴水、科技节水项目的组织申报。负责落实节水科研计划。

市卫健委:负责全市城乡饮水水质监测监管工作。负责全市医疗机构的节水工作。

市气象局:实施人工降雨,增加降雨量。负责非常规水源利用的研究、开发和实施。

市教育局:负责在全市中小学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想教育,并组织开展相关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节水型学校创建活动。

市城市管理局:负责制定明确的节约制度和再生水利用项目申报工作。下属园林绿化中心和环卫中心根据上年度实际用水情况,申报本年度项目中水置换项目。

清源水务公司:负责对供水管网进行维修、维护及保养,对管网进行巡查。对接住建局及时改造老旧管网,减少供水管网“跑冒滴漏”和“爆管”等情况的发生。

 

 

 

 

 

附件2

昌吉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任务清单

 

序号

类别

分类

任  务  内  容

节点

要求

牵头

单位

参  与  单  位          

1

总量

强度

双控

强化指标刚性约束

健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科学制定用水计划,工业企业、服务业用水严格执行自治区和行业先进用水定额标准。

持续

推进

市水利局

市发改委、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气象局、各乡镇(街道)

2

根据昌吉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行差别化管控措施。建立完善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持续

推进

市水利局

市发改委、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气象局、各乡镇(街道)

3

一、二、三产业用水比例调整至70.75%、12.05%、17.2%,全市地下水实现釆补平衡。

2030年

市水利局

市发改委、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气象局、各乡镇(街道)

4

严格用水全过程管理

贯彻落实国家重大规划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严格落实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 落实用水统计调査制度,编制昌吉市地表水、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和计划用水制度。

持续

推进

市水利局

市发改委、教育局、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统计局、各乡镇(街道)

5

建立完善县、乡两级工业企业、大型服务业企业、公共机构和城市管网供水企业、农业灌区重点用水户名录。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特殊用水行业的用水过程监督管理,全面执行计划用水。

2021年

市水利局

市发改委、教育局、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统计局、各乡镇(街道)

6

推动年用水量20万立方米以上企业开展管网漏损自査,对漏损供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

持续

推进

市水利局

市发改委、教育局、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统计局、各乡镇(街道)

7

总量

强度

双控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在验收达标基础上每年递增20%各类载体创建达标,到2025年,全市各类载体达标创建基本完成。

2025

市水利局

市教育局、商务和工信局、住建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各乡镇(街道)

8

农业

节水

增效

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加快种植结构调整,通过选育推广耐旱品种,推广抗旱保墙技术,压减高耗水作物,扩大低耗水、耐旱作物种植比例等综合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亩均灌溉定额,提高亩均收入,创建一批旱作农业示范区。

持续

推进

市农业

农村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及涉农街道

9

全市农业综合灌溉定额控制在365方/亩以内

2021年

市农业

农村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及涉农街道

10

全市农业综合灌溉定额控制在345方/亩以内

2025年

市农业

农村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及涉农街道

11

全市农业综合灌溉定额控制在337方/亩以内

2030年

市农业

农村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及涉农街道

12

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

对大型灌区骨干渠道、各类渠系建筑物、水源及渠首工程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对中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持续

推进

市水利局

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

13

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田间节水工程的提升改造,田间节水(滴灌工程)由“规模扩张”转向“提标升级”。实施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科学合理确定灌溉定额。

持续

推进

市农业

农村局

市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水利局、各乡镇及涉农街道

14

全市斗(农)渠渠道水利用率和田间水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

2025年

市农业

农村局

市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水利局、各乡镇及涉农街道

15

高效节水面积达100%,普及大首部、推广示范低压小流量灌溉、磁化水增产技术、 智能化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

2021年-2030 年

市农业

农村局

市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水利局、各乡镇及涉农街道

16

农业

节水

增效

农业

节水

增效

推广畜禽渔业节水技术

实施规模养殖场节水改造和建设,推行先进适用的节水型畜禽、水产养殖方式,推广节水型饲喂设备、机械干清粪、渔业水体髙效增氧等技术和工艺,推进养殖污水无害化处理和适度再利用。

持续

推进

市农业

农村局

市科技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各乡镇及涉农街道

17

发展节水渔业、牧业,加强牧区草原节水,推广应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绿色高效养殖模式等技术,到2022年,建设一批畜牧、渔业节水示范工程。

2022年

市农业

农村局

市科技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各乡镇及涉农街道

18

发挥灌溉农业优势,大力支持农业、渔业、水利协调、融合发展,提高养殖尾水灌溉利用率。加强渔业环境生态调度保障,落实渔业用水计量收费制度,强化节水渔业政策扶持。

持续

推进

市农业

农村局

市科技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各乡镇及涉农街道

19

加快推进农村生活节水

在实施农村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工程和保障饮用水安全基础上,加强农村生活用水设施及配套管网改造,推动计量收费。力争改造后,村级管网的漏损率不高于10%。

持续

推进

市水利局

市农业农村局、卫健委、发改委、财政局、住建局、科技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各乡镇及涉农街道

20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强化农村改厕技术支持与培训,2021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4%,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和村容村貌明显提升。

持续

推进

市卫健委

市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发改委、财政局、住建局、科技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

21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排污管网建设,完成示范村、具备条件的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村占比达到35%以上,全市独立建制乡镇具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城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0%、95%以上。

2021年并持续推进

市农业

农村局

市发改委、财政局、住建局、科技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卫健委、水利局、各乡镇(街道)

22

全市行政村每年30%比例重点推进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带动全市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建设一批较高标准的美丽宜居乡村。

2021年

市农业

农村局

市发改委、财政局、住建局、科技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卫健委、水利局、各乡镇(街道)

23

工业节水减排

推进工业节水技术改造

大力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对超过取水定额标准的企业分类分步限期实施节水改造。

持续

推进

市商务和工信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科技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24

工业节水减排

工业

节水

减排

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增效

建立工业用水企业名录,推进企业实施全方位节水技术改造,重点监控企业要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用水审计及水效对标,年实际用水量超过年计划用水总量30%以上的,必须开展水平衡测试,査找超量原因,制定节约用水方案和措施。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用水计划管理实现全覆盖。

2021年 并持续推进

市商务和工信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科技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25

完善工业企业供用水计量体系和在线监测系统,强化生产用水管理,至2025年,30%以上市重点用水企业水耗总量实现在线釆集,至2035年,市重点用水企业水耗总量全部实现在线采集。

2025年

市商务和工信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科技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26

严格格控制高耗水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推进工业企业向水资源条件允许的园区集中,实施节水管理和改造升级,釆用差别水价及树立节水标杆等措施,促进高耗水企业加强废水深度处理和达标再利用,对釆用列入淘汰目录工艺、技术和装备的项目不再批准取水许可,未按期淘汰的,相关部门要依法严格査处。

持续

推进

市商务和工信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

27

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增效

按照每年递增20%各类载体创建达标指标,完成全市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

2022年

市商务和工信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

28

积极推进水循环梯级利用

推进现有企业和园区开展以节水为重点内容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和循环化改造,加快节水及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促进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新建企业和园区要在规划布局时,统筹供排水、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动企业间用水系统集成优化。

持续

推进

市商务和工信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

29

落实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实施要求,组织工业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及自治区水效领跑者,推动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树立节水先进标杆,到2022年全市重点行业建成不少于2家节水标杆企业。

2022年并持续推进

市商务和工信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

30

城乡节水降损

深入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

提高城市节水工作系统性,将节水措施落实到城市建设和管理各个环节,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编制2021-2025年昌吉市城镇供水及节水实施计划。

2021-2025年并持续推进

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

市发革委、商务和工信局、水利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科技局

31

城乡节水降损

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提高雨(雪)水资源利用水平,制定促进再生水利用的鼓励支持政策,实施再生水利用工程,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自2021年起,具备再生水替换条件的城市杂用水要全部使用再生水,符合利用条件的工业用水、景观环境用水以及林业用水要优先使用再生水。到2022年,城市杂用水要基本完成再生水替代工作。

2021-2022年并持续推进

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

市发革委、商务和工信局、水利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科技局

32

大幅降低供水管网漏损

制定并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建设实施方案,持续推进供水老旧管网改造,减少供水管网“跑冒滴漏”和“爆管”等情况的发生。加强新建居民小区二次管网的监督管理,加强公共供水系统运行监督管理,县(市)城镇供水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供水管网减损制度和管控体系,将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纳入城镇供水考核体系,通过“合同节水”等模式,引进社会力量,协同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专业化管理。

持续

推进

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清源水务公司

33

完善计量设施校验及轮换制度,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到2022年,城市供水管网远程自动化监测管理实施范围至少达到城区供水服务范围的50%。

2022-并持续推进

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清源水务公司

34

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

园林绿化宜选用适合本地区的节水耐旱植被,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建立和完善绿化用水计量管理、定额管理。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公共建筑必须安装节水器具,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应当安装建筑中水设施,鼓励引导居民小区利用中水。

持续

推进

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教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局

35

推动城镇居民家庭节水,普及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鼓励对生活节水用具主动进行水效标识。

持续

推进

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教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局

36

推进节水型居民小区建设,到2022年,昌吉市节水型居民小区达标率建设全部完成。

2021-2024年并持续推进

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教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局

37

城乡

节水

降损

推动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到2022年,全市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成率不低于50%。

2021-2022年并持续推进

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市发改委、水利局、教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局

38

开展节水型学校建设,将节水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树立节水理念,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或年用水量超过20万立方米的学校全部创建节水型校园。

持续

推进

市教育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教育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局

39

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

从严控制洗浴、洗车、人工滑雪场、洗涤、宾馆等行业用水定额,加强洗车、人工滑雪场等特种行业用水计量监督管理,严格取水许可审批,要求其使用节水器具和产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在安全合理的前提下,优先利用再生水。

持续

推进

市水利局

市发改委、住建局、商务和工信局

40

建立完善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户名录,在全州率先开展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控制,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体制,带动全市高耗水服务业节水。

2021年

市水利局

市发改委、住建局、商务和工信局

41

鼓励使用非常规水源

强制推动再生水、雨水和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生态用水优先使用非常规水,具备使用非常规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建设项目不再新增取水许可。

持续

推进

市水利局

市发改委、住建局、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气象局

42

提高污水再生利用建设和改造,鼓励构建城镇良性水循环系统,建立独立的再生水供水管网,新建工业企业优先利用中水,城市生态景观、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和建筑施工优先使用中水。

持续

推进

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气象局

43

政策制度推动

建立节水制度体系

落实国家及自治区节水标准,规范和约束用水行为,推动各行业向高标准对标,向国内、国际先进标准对标。加大节水标准贯彻落实力度,按国家和自治区要求做好农业、工业、城镇及非常规水利用等各方面节水标准的转化工作。逐步建立节水标准实时跟踪、评估和监督机制。

持续

推进

市发改委

市水利局、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44

严格执行用水定额

规范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管理,执行国家、自治区和行业用水定额标准。落实节水评价技术要求,开展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从源头上把好节水关。

持续

推进

市水利局

市住建局、市发改委、自然资源局、商务和工信局、农业农村局

45

政策制度推动

加强用水计量统计

推进取用水计量统计,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配备工业及服务业取用水计量器具,加强水利部门对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环境补水四类用水户涉水信息管理。

持续

推进

市水利局

市商务和工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局、国网昌吉供电公司

46

地表水取水计量管理、地下水“井电双控”计量设施实现信息化管理和在线监测,全市用水总量和农业灌溉用水监测预警机制基本建立,对全市地表水国有计量点、河流入河口测量断面,制定明渠计量智能监测管理技术规范并进行升级改造,确保地表水精确计量和监测控制。

2021年

市水利局

市商务和工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局、国网昌吉供电公司

47

完成全市地下水计量设施升级改造,建立州、市两级统一监管平台,加强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分析能力,确保地下水高效利用和精准管理。强化农村饮水安全计量管理,对全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厂、供水节点、管道和用户计量表进行普查,纳入水利信息化监管体系,实现“千吨万人”农村水厂的市级监管,保障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

2022年

市水利局

市商务和工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局、国网昌吉供电公司

48

创新市场机制

 

加快推进水价改革

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基本建立“国有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末级渠系维护费”的终端水价形成机制。积极推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建立健全以“准许成本+合理收益”的城镇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全面建立农业初始水权制度,加强水权交易监管,规范交易平台建设和运营,推行节水量跨区域、跨行业转让。

持续

推进

市发改委

市水利局、商务和工信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

49

严格落实水资源税政策

协调落实水资源税改革政策措施,确保水资源税差别化税(费)率政策贯彻执行,充分利用税收杠杆,发挥税收刚性作用,加强水资源税(费)征管。

持续

推进

市财政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住建局、税务局

50

推动合同节水管理

创新节水服务模式,在公共机构、公共建筑、高耗水工业、高耗水服务业、农业灌溉、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等领域,引导和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建设合同节水管理试点示范工程。2022年,试点建成1家“合同节水型学校(医院)”,到2025年,建成3家“合同节水型学校(医院)”。

2021-2025年并持续推进

市水利局

市发改委、商务和工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教育局、卫健委

51

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委(组)和政府对节水工作的领导和组织,统筹推动节水工作,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节约用水工作协调机制(见附件1),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持续

推进

市水利局

市发改委、商务和工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统计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自然资源局

52

各乡镇、街道是节水工作的责任主体,对本辖区节水工作负总责,成立相应机构,制定乡镇、街道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确保节水行动各项任务完成。

持续

推进

各乡镇、

街道

 

53

保障资金投入

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重点支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水资源节约保护、节水标准修订、节水宣传教育等,落实节水产业发展的价格、投资、融资等政策,落实节水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在节水技术研发、企业节水、水资源保护和再利用等方面的支持作用。

持续

推进

市财政局

市发改委、水利局、商务和工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税务局

54

实施综合考评

完善监督考核工作机制,建立节水目标责任制,将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指标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作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持续

推进

市绩效办

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发改委、教育局、科技局、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住建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局、卫健委、审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气象局

55

建立市级水资源督察和责任追究制度,以问题为导向,以问责为抓手,推动节水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持续

推进

市水利局

其他所有成员单位

56

提升节水意识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节水和洁水观念,普及节水知识和技能,推广使用节水产品。将节约用水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和中小学校教育活动,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

持续

推进

市水利局

市委宣传部、党校,市教育局、发改委、商务和工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5

一、坚持依法治税,大力组织收入,实现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

年初,市局下达给我局的税收计划是万元,比上年实际入库增长了%。税收形势依然严峻,为确保收入的稳定增长,全局干部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全年税收任务。截止11月底,我局各项收入累计入库万元,同比增长%,增收万元。其中税收收入累计入库万元,同比增长%,增收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比正常进度快了个百分点。同时,实现了各级次的稳定增长,共组织入库区级税收收入万元,完成年计划的%;市本级入库万元,完成年计划的%。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坚持依法组织收入原则,做到应收尽收。我局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受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扎扎实实地做好组织收入工作,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努力挖掘新的收入增长点,强化收入质量考核,做到依法征收、依法缓缴、依法减免,确保了税收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二)认真分解落实税收计划。2010年市局下达给我局的税收计划为万元,10月份,又追加市本级计划万元。我局克服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对征管范围重新确定的不利因素,及时调整并下达了年度税收计划,并重新与各税务所签订收入目标责任书,保证了税收收入超进度完成。

(三)强化收入分析预测,深化税收调研。我局按月通报税收计划完成情况,认真分析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化的因素,及时发现组织收入中存在的问题和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科学预测收入。今年,国家为了抑制房价过快攀升的势头,出台了国四条、国十条,对购房贷款者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等宏观调控房价的措施。为了了解区房地产经营业发展变化情况,我局深入房地产企业了解楼市新政对企业的影响,深入金融企业了解放贷情况,同时,积极组织力量撰写税收调研文章,为税收科学发展提供参考。截止目前,共完成税收调研文章23篇。

(四)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控管理。年初,重新筛选了重点税源户,将年度年纳税额在10万元以上的企业纳入我局的监控范围,共上报户,比上年新增户。认真审核重点税源监控数据,按月分析、按季通报,并结合税源管理专业化试点工作,实施重点税源集中管理,强化了对重点税源的有效控管,把握了税收收入的主动权。截止目前为止,重点税源入库税款万元,占税收收入总额的%,保证了全盘税收任务的完成。

(五)严格欠税管理。严格应征欠税会计核算,建立欠税台帐,执行欠税催报催缴制度、定期公告制度及滞纳金加收制度。截止11月30日,累计清理欠税万元,加收滞纳金万元。

(六)深化财税库银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及网报工作,保障税款的及时入库。我局在巩固原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按照去年11月份制订的扩面实施方案,稳步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的扩面工作。截止11月底,我局共签订三方协议户,通过验证的达户,其中:企业通过验证的达户,为企业实际管户的%,累计征收税费万元。共签订企业纳税人网上申报户数户,占企业总管理户数的%,

二、紧紧围绕“巩固深化年”发展主题,务实进取,开拓创新,实现各项税收工作的新发展、新突破

年初,区局党组将2010年确定为“巩固深化年”,我局紧紧围绕“巩固深化年”这一发展主题,积极探索,不断进取,在规范中求提升,在巩固中求深化,促进了各项税收工作快速发展。

(一)坚持信息管税工作思路,积极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暨数据清洗试点工作,实现税收征管上的新格局

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区、市地税局按照国家税务局信息管税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税源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具体要求。作为试点单位我局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人员研究讨论,反复修改,制订出了《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实施方案》及《数据清洗实施方案》。通过实施业务职能调整、管户调整、重新设置岗责体系、合理进行人员调配、大力组织学习培训、扎实开展数据清洗,经过半年多的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完善,税源管理专业化暨数据清洗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征管数据质量得到了保证。通过开展数据清洗试点工作,对税务登记信息、计会信息、社保费等信息进行了全面核查清理,确保了系统数据的质量,为信息管税提供了基础保障;二是建立了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科学管理的税源管理新格局。通过实施税源管理专业化,我局确定了“重点税源抓规范,中小税源促增长,零散税源挖潜力”的税源管理工作思路。重点税源管理所突出重点税源的专业化管理,采取强化分析、动态监控,结合行业税种特点,制定科学分类管理的措施,有效提升了重点税源管理质效。新模式改变以往税收管理员统揽税源管理全部职能的状况,通过流程细化、环节控制、业务职能调整、岗位职能分工,真正建立了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科学管理的税源管理新格局;三是提升了重点税源管理水平。四是深化纳税评估,强化风险管理。通过实施税源管理专业化,我局将纳税评估列入日常工作,定责定岗,使纳税评估步入日常化。通过开展纳税评估,一方面使税收管理员清楚管户基本信息、缴税信息、欠税信息和未申报信息,加强对管户的纳税辅导和服务管理,提高了税收管理员的依法征收意识、程序合法意识,另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纳税遵从度,防范了税收风险。截止11月30日,共评估企业户,评估税款万元,已入库万元,实现了“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查、以评促收”的工作目标。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6

一、“三项措施”夯实监管基础

1.健全监管网络。该局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分管和主抓社保基金监管,并设立规划财务与基金监督科,专职履行监管,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设立了内部稽核股室,实行常态督查。同时,成立了用人单位、参保人员代表、工会、有关部门组成的社保基金监督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县人社局负责日常工作,实现社会保险监督社会化,编织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

2.加强监管力量。人社局选调了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的5名同志组成规划财务与基金监督科,配备了1名专职基金监管员和4名兼职监管员,成为专业内审队伍。所有内审人员均参加了上级组织的内审专业知识培训,确保公正、严谨开展监管工作。

3.完善监管方案。每年初,县局都把基金监管与年度工作同筹划同布置同考核,拟定年度监管工作方案和预案,明确监管的重点险种、重点时段和重点部位,财务和业务并行稽查,时点与年度衔接,确保每个账套在两年内都核查一遍,不留死角。同时,加强年度计划执行考核,每季度科室报告完成情况及下季度工作安排,报分管领导审定或调整,增强计划的执行力。

二、“三项制度”力保监管推进

1.严格基金预决算制度。每年初,规划财务与基金监督科参与各经办机构基金收支预算编制,全面了解编制原则、依据和工作组织,及时掌握执行中收支完成序时。针对预算情况,向局主要负责人提出基金使用管理建议,年度决算时重点把握年终清理事项,决算政策,与地税、财政及相关单位对账,强化了财务监管的预警功能。同时,围绕会计工作规范、票据管理、财务审批等三方面重点,推进财务核算规范,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确保基金预决算制度执行到位。

2.强化经办内控制度。出台了宝应县人社局《社会保险基金内部审计暂行办法》和《社会保险基金要情报告制度》,突出收、支、补、发等节点,强化流程设计和风险控制。各社保经办机构根据自身的特点明确业务流程,确定风险点控制措施,将风险点控制从财务延伸到业务申报、审批环节,同时着力强化信息技术支撑,基本实现了“钱从银行走、数据网上流、业务走流程”,保证了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相对独立、相互支持。同时,全面推行“阳光工程”,对退休审批、工伤鉴定等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单位、经办机构、局业务科室三级把关,审核与审批相分离,并向社会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切实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3.完善信息监管制度。提升计算机信息支撑水平,通过计算机对各业务环节编制成程序,对不同的岗位设立自控、互控、监控三道防线,优化信息系统,实现业务人员与计算机系统管理员分离,确保业务数据安全完整。至目前,各经办机构已全面升级计算机信息系统,避免人为操作。

三、“三项检查”提升监管实效

1.策应联合检查。主动配合县审计、财政等部门开展上门检查,查看基金是否进入专户管理,查看基金收支、结余、运行状况等,定期会商和分析基金运行中存在的不足。主动接受省市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汇报基金监管工作开展情况。针对上级部门提出的不足,认真梳理分类,做好对接。

2.组织现场专查。通过听取汇报、查看账户凭证、监盘货币资金等方式,对五项保险七项基金开展了现场监督检查。在收入上,突出分部门查序时,不同区域查扩面,始终把基金征缴作为增强支付能力的重要环节。支出上,重点审核社会保险待遇执行情况,明确所有待遇支付应履行经办、审核、审批手续,针对不同险种确定不同重点,养老保险突出对退休人员年龄、工龄、缴费年限审核;医疗保险对用药清单和药品目录比对;失业保险查看合同解除领取失业金合规性;工伤和生育保险把好先参保后享受的时间关口,始终把业务和财务两条线紧密联系起来,相互比对,相互支撑。货币资金现场监盘,核实存放状况,并函证。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7

一、加强节能工作和发展循环经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资源生产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强化全社会的节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有效的激励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市场主体的自觉性,加快构建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坚持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加快循环经济建设;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能源节约、综合利用、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坚持科技先导,自主创新、技术进步、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加强节能工作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3、发展目标: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全市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标准体系、政策扶持体系、指标评价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监督管理机制;资源生产率大幅提高,能源高效利用,万元GDP能耗有显著下降,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总体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型、资源节约型示范县(市、区)、园区、企业、社区、乡镇。以2005年为基数(万元GDP能耗0.86吨标煤,万元GDP电耗889.8千瓦时,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48吨标煤),到201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20%,万元GDP电耗下降20%,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下降30%,万元GDP的COD、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8.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

二、着力抓好加强节能工作的关键环节

1、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要把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作为政府科技投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点,支持开发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加大新型照明、节能型空调、余热回收利用、建筑保温等领域的研发力度,鼓励、支持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以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组织制订和实施分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计划,推广应用节能技术、节能设备、节能工艺、节能材料,组织实施绿色照明、热电联产、炉窑改造等重点节能改造专项工程。有关行业协会要及时跟踪该行业国内外的能耗水平,做好信息、咨询等服务工作。扶持节能服务产业,鼓励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对铁合金、小钢铁、建材、化工等高能耗产业中的高污染、低效益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县(市、区)政府要制定计划,有步骤地实行关、停、改。要强制执行国家制定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

2、强化节能监督管理。做好钢铁、电力、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工作。年用能量在3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单位,要定期分别向市、县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报告能源利用状况。各级统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能源统计工作,完善统计指标和统计网络体系。各主管部门要对能耗下降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建立工作通报制度。用能单位要按照国家《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配备必要的能源计量器具,依法搞好能源计量管理。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和《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中有关建设项目节能管理的规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应当包括合理用能的专题论证或者节能篇(章)。其中,年耗能3000吨标煤以上的项目,应当经有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评估,对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项目,不得审批、核准;项目建成后,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不予验收。

3、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以科学的发展观搞好工业结构调整,推进我市产业高度化、集聚化、信息化、绿色化、集约化。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突出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二是提升做大传统支柱产业,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是加快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特色产业。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农产品资源和旅游资源的组合优势,大力发展工艺、玩具、食品等低能耗、污染小的特色产业;四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重点抓好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集聚一批LED核心企业,建成全国LED产业技术中心、国际LED产业重要基地;五是严格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切实提高高耗能产业市场准入条件。同时,淘汰高耗能落后生产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六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加快调整产品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实现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4、加强节能宣传教育。各县(市、区)、各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企业、社区、学校等活动。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对浪费能源的行为进行批评曝光,形成节能光荣、浪费可耻的文明风尚。以县(市、区)和重点用能企业为重点,开展节能培训;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能源资源国情和节能教育;利用社区等平台,普及节能知识和措施,引导居民在改善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培养科学的用能方式,使用节能产品,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节能的良好氛围。

三、努力做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工作

1、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编制“十一五”规划和各类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规划,对资源消耗、节约、循环利用、废物排放和环境状况作出分析,明确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经贸、环保等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研究能源节约利用、清洁生产,以及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方案。

2、依法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着力抓好我市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市的各项工作,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示范企业。以冶金、电力、医药、石化、建材、轻纺等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量较大、污染较重的行业为重点,推动企业积极开展能源节约和原材料节约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工作;启动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工程,主要围绕节能、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生态农业园区示范、新能源建设、废弃物回收处置和综合利用等各项重点项目工程组织实施,在全市起试点示范带头作用。

3、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加快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方案。对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或者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要依法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监督实施清洁生产方案。要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创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环境友好企业活动,引导企业加快实施清洁生产。

4、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围绕核心资源、核心企业通过产业链、产品链之间的延伸和耦合,引导企业集聚、发展产业集群。通过不同企业、行业之间形成的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同组合、建立二次资源、再生资源,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形成资源高效利用的产业链和区域循环经济生产模式。加强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引导企业向“三废”治理条件完备的园区集中,使主要污染物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再利用,降低企业治污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强化节能工作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组织领导

1、建立领导和协调机制。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建立健全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导。各级政府都要成立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经贸委(局),负责推进本地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的统一协调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听取汇报,研究部署工作、召开工作会议、检查落实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搞好协调配合。

2、落实工作责任制。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度,将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责任和成效纳入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体系中。节能主管部门制定市节能目标考核实施细则,并负责推进落实。市经贸委、商贸局分别负责工业和商贸业节能工作;市建设局负责建筑领域的节能工作;市交通局负责交通领域的节能工作;市旅游局负责宾馆、旅游行业节能工作;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分别负责教育、卫生系统节能工作;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落实市级机关节能目标。市经贸委会同环保局负责全市的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市经贸委、农业局、发改委分别负责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三产的建设规划。各县(市、区)政府负责推动所属区域内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配合行业主管部门提出节能和循环经济规划并推进落实,同时,负责落实本级政府机关节能目标,并明确相应的管理机构;市科技、财政、统计、规划、环保、国资、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按照职责,协同做好相关工作。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8

一、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确保收支核算真实性。按照国家统一的财经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各项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根据《新疆邮政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达标考核计分标准》的有关要求,在全地区开展会计基础规范达标工作,使会计工作秩序规范有序,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

二、继续发挥统计优势,为邮政实行产品量核算提供依据。对以往年度相关统计指标进行原始记录和台账的修订。在产品量结算单价的测定、干线运费结算、损益核算等方面充分利用统计指标,建立成本计算模型,为成本定价和经营决策服务。

三、提升管理手段,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继续做好量收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深入挖掘量收系统的管理和分析功能,充分利用量收管理系统加强收入管理、欠费管理、资费管理、业务稽核和经营分析等方面的工作。

四、继续围绕业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加大计财支撑力度。在成本安排上,配合专业化经营步伐,将有限的资金向重点业务和营销环节倾斜,以适应业务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对业务宣传费和业务发展奖励继续实行集中归口管理,统筹安排,集中支付,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效果。在投资建设上,以提高重点业务发展能力为核心,有效益的追加增量资产。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局所改造、营投终端以及干线项目建设,尽快形成生成能力,并转化为增收优势。集中采购工作在现有邮政业务用品、信息化项目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考虑进一步尝试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妥善解决好缓解资金紧张与业务发展实际需要的矛盾,并逐步扩大集中采购范围。

五、继续配合专业化经营,强化损益核算应用。损益核算工作要在进一步夯实基础工作,细化核算的基础上,强化对核算结果的分析和应用。逐步将损益核算分析制度化、常规化,明确各专业成本控制的重点,引导业务部门关注和应用损益核算成果;在专业考核中逐步采用损益核算数据进行成本收入率等指标考核,提高专业考核的科学性;通过对营投、网运、综合管理等环节进行损益核算,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六、以预算管理精细化为目标,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对重点成本项目继续加强管控力度,实时监控,严格考核。

在不断的发展中,我们得到了更多的进步,在以后的路上,我们邮政局全体员工将会继续不断的努力,相信我们邮政局的财务工作在2009年一定能够做的更好,相信我们一直会走到最好!

编辑推荐与《邮政局2012年财务工作计划》关联的文章:

公司销售助理工作计划

2012年公司营销党支部工作计划

公司2012年工作计划安排

10年银行办公室工作计划

2012年医院党委工作计划范文

2012年社区计划生育工作计划范文

医院市场部工作计划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9

一、工作任务

2015年市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任务共1759批,其中:食品生产环节909批(含风险监测100批),食品流通环节500批,食品消费环节350批(含风险监测115批)。食品生产环节以粮食及其制品、炒货及坚果制品、糕点、食用油、茶叶、肉制品等为重点品种,食品流通环节以婴幼儿配方乳粉、豆制品、糕点、炒货、节令食品(粽子、绿豆糕、月饼)等为重点品种,食品消费环节以熟肉制品、凉拌菜、盒饭等为重点品种。保健食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任务另行安排。

二、工作分工

市局承担风险管理的科室负责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方案制定,收集、汇总全市食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问题样品或不合格样品后续处置情况及结果等相关信息,负责全市食品抽检工作考核;相关科室、直属单位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市局食品相关科室负责涉及本环节食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计划制定及抽检工作的协调、落实,收集、汇总本环节食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相关信息。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负责国家省市三级抽样、送样统筹工作,收集填报抽样信息和检验数据;汇总全市监督抽检结果,形成分析报告;组织问题样品或不合格样品的核查与查处;负责县区级(开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抽样业务指导、培训。各县区(开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落实本辖区食品流通消费环节抽样、送样任务。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及有关承检机构负责食品生产环节抽样,并实施相关样品收样、检验、结果报送等工作,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安排专人负责配合稽查支队做好相关抽样工作。

三、抽样检验

(一)时间安排。原则上全年均衡分配,部级、省级抽样时间拟安排于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的首月即4月、7月、9月三个月抽样(节令性食品,如绿豆糕、粽子、月饼除外),市级抽检食品生产、流通环节分季度安排,食品消费环节分月度安排。2015年12月10日前完成全市食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任务(附件1、2、3)。季节性生产销售的食品或存在季节性质量安全风险较高的食品在相应季节增加采样量。节令性食品应在节前1个半月开展。专项整治抽检及抽检计划调整,由市局按有关要求另行发文通知。

(二)区域分布。抽样区域应覆盖全市各县区(开发区)以及25%的乡镇和行政村。同时,突出食品生产聚集区、食品及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食品问题多发区、大型集体餐饮场所,以及农村、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及周边等重点区域。生产环节抽样应对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92家(获证共601张)至少覆盖1次。食品流通环节采样涵盖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小食杂店等不同业态。食品消费环节采样重点为学校和托幼机构食堂以及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小型餐饮、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等。抽样时,除了乳制品外,其他抽样品种应避免出现与部级、省级重复抽检。2014年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中发现的不合格或问题样品,2015年实施跟踪抽检。餐饮食品以餐饮服务单位加工自制产品为主。

(三)样品规定。采样时应严格遵照省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规范(试行)》以及《省2015年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实施细则》规定,采样量应满足检验、复核、留样需要。抽样时,原则上1个食品生产企业在同1个获证单元内抽取1批次样品,最多抽取3个不同产品各1批次样品;对于乳制品生产企业可根据任务情况合理安排增加抽样频次。1个食品经营单位原则上最多抽取3个不同产品各1批次样品。1个餐饮服务单位只抽取1批次样品。

(四)检验单位。食品消费环节样品检验全部由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承检,流通及生产环节样品检验由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及相关机构承检(附件4)。承检单位应严格按照省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规范(试行)》以及《省2015年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实施收样、检验、结果报送等工作。原则上应在收到样品20日内出具检验报告,节令性食品检验应在收到样品10日内出具检验报告,承检单位对其出具的检验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五)后处理。承检单位发现不合格样品或问题样品中含有非食用物质或其他可能存在较高风险的,应当在确认检验结果并签发检验报告后24小时之内报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局应在24小时内启动核查处置,及时开展执法检验,对存在违法行为的,依法严厉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涉及重大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及时报告省局。对于其他不合格样品或问题样品,市局收到承检机构的报告后,涉及监督抽检项目的,5个工作日内组织对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企业进行核查处理;涉及风险监测项目的,按照省局《食品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问题样品核查处置流程(试行)》有关要求组织开展问题样品核查处理工作。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分别于2015年7月10日、12月10日前向市局相关科室报送《不合格产品查处情况汇总表》(附件7)。

四、工作要求

(一)各县区(开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市局食品相关科室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明确责任分工、抽样程序及信息上报时间节点,确保采样及后续处理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各单位应以问题为导向,提高问题发现率、处置率和上报率,切实发挥抽检监测的监管实效。市局将对抽检监测工作适时督查,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二)抽检工作应严格执行省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规范》和《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实施细则(2015版)》,对于仅涉及风险监测项目的品种,采样过程可简化执法相关程序。食品抽样结束后,应按要求填写《样品抽检信息登记表》(附件5)分别报送至市局相关科室及检验单位(电子版以Excel表格形式报送)。餐饮消费环节每月采、送样应提前和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业务室联系,原则上必须在当月10日前完成。承检单位应严格按照抽检计划完成检验工作,并将检验报告书(合格为一式三份、不合格为一式五份)、《样品抽检信息登记表》(附件5,填写完整)、《不合格产品信息汇总表》(附件6)及结果分析报告以纸质和电子件两种方式报送至市局承担风险管理的科室。

(三)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执行部级、省级抽样任务时,应与县区(开发区)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及时(一般食品每月,节令食品每周)上传抽样信息(包括被抽样单位、样品名称、生产批次等信息)以供县区(开发区)食品抽样人员查询,避免同企业、同品种、同批号食品的重复抽样。各县区(开发区)根据企业生产许可证副页及实际生产的食品品种,补差补缺,负责辖区食品生产企业的全覆盖。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10

【计划一】

1、财经整顿贯彻一个“实”字

按照国家局《五条纪律》要求,针对XX年财经秩序专项整顿自查出来的薄弱环节,如扎账时间不规范、原始凭证不合法、资产管理不科学、财务收支不合规、核算不实、手续不全等问题,积极进行整改和自查自纠,进一步深化会计基础,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明年的重点要放在区局和基层网点,要规范会计核算、原始记录、财产清查的操作、传递、交接手续,落实资金、商品、资产的管理责任,强化内部控制,使管钱管账管物严格分工,相互核对,相互监督,防止经营活动中的失误差错,保障各财务环节安全运转,全面推动财务管理规范运作,通过专项整顿建立起规范、守法、诚信的财经秩序,确保在明年二至五月的省局复查和五月以后的国家局重点检查中全面过关。

2、财务集中实现一个“流”字

全省“集中财务、资金中心、电子商务”三位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已由省局项目组完成,明年一季度将正式运行。该系统将统一会计科目与科目级次,统一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方法,统一存货分类与单据格式,实现省局对分、县公司会计业务的跨单位审核、联查,直接进行预算表单的审批,为适应省局新管理方法的要求,我们将对目前的核算流程进行重组,资金每日上划,费用按预算按月核拔,与省局、网点上下联网,会计报账一天一报,财务、资金数据及时上传,让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实现数据共亨,建立“集中财务、分级控制、全面预算、责任会计”的财务管理体系。

3、资金管理突出一个“零”字

一是零资金运营,零运营资金并非真的零资金,而是用尽可能少的流动资金推动企业的生产经营运作。明年由于省局要搞全省资金中心,企业资金帐户开在省行,货款按合同合同执行划帐,留在企业周转的钱将非常少,我们将尽量利用各种应付款、应交款、预收款、未交税金、未交利润等负债资金进行负债经营,实现零资金成本。

二是零库存管理,对各单位实行库存定额,超定额的单位将按超出比例扣减其经营得分,反之则增加得分,让库存定额与工资挂钩,促进各单位勤进快销,加速资金周转。

4、费用开支坚持一个“降”字

坚持费用管理“算、控、降”三字诀,算是全面预算,将费用按预算分解到各单位、各科室,按销量制定单箱卷烟的费用定额标准,销多少烟给多少费用。控是严格预算管理,超过预算的一律从个人月奖中扣回,实行“定额包干、责任到人、超支自付、节约奖励”的管理办法。降是按上年实际费用,每年下浮一定比例确定费用总额,进一步完善财务公开制度,逐项剖析费用成因,将费用与同期、与定额、与先进单位对比,通过分工明确,层层把关,促使各单位挖潜节支、堵塞漏洞。

5、会计核算落实一个“真”字

一是摸清“家底”,开展全系统的“清仓、清产、清资、清债”活动,对现有资产存量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找出潜在薄弱环节,组织整理各单位历年的会计档案,指导各网点会计基础达标,促进分公司的会计基础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是科学理财,学习聚财、生财、用财之道,在深度上从事后反映转变到事前控制、事后考核分析的管理会计上来,在广度上把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职能渗透到商品的进销存诸环节,推进会计电算化甩帐验收达标,使会计信息更加具有时效性和真实性。

6、审计监督强化一个“严”字

结合财经秩序专项整顿要求,加强审计监督,审查各单位的资金、商品、财产、损益、收支是否真实合法,计算国有资产管理是否保值增值,审定各单位负责人的任期和介中完成的主要财务指标和经营成果,公正客观的评价各单位经营业绩,严格考核管理,严肃查处小金库、赊销挪用、潜亏挂帐、虚开发票等违规违纪行为,坚决抵制假凭证、假规范、假审计弄虚作假的作法,推动审计监督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

7、人员素质保证一个“高”字

在思想素质上,通过学习《会计法》、《审计法》,强化会计人员实事求是,如实反映的工作作风,学习“两个务必”,加强会计人员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理财作风;在业务素质上,学习财务、审计准则制度,税收法律法规,保证知法、懂法、用法、护法,学习行业、省局有关规定,保证依法理财、依法监督、依法审计,学习新的财务会计管理方法、微机操作技术,适应企业管理新形势发展要求,并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检查、考核、评比,评“理财能手”,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计划二】

一、制定岗位职责、完善业务操作规程、加强各项制度落实工作

1、制定信用社会计、出纳、储蓄操作规程

今年,我们财务科将按照新编财务制度和信用社日常会计、出纳工作实际,结合省联社下发的各项制度文件,制定出适用于我辖的会计、出纳、储蓄日常操作流程。在财务管理和支付结算上,优化会计、出纳操作的各个环节,使各项操作统一口径,统一标准,让信用社会计、出纳工作真正步入规范化的渠道,切实杜绝盲目操作和操作方式多样化这一现况。另外,我们还着重抓一个试范点,由我们财务科牵头,现场指导,及时解决信用社在运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待规范化之后,再组织信用社会计、出纳人员进行学习和交流,从而,彻底统一会计、出纳操作流程,使信用社会计、出纳工作逐步向高效科学的方向发展。

2、建立信用社业务操作考核办法,完善奖罚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信用社措施落实力度,提高内勤员工业务操作能力,切实促进员工按操作规程办理业务,今年,我们财务科将全面建立、健全信用社业务操作考核办法,将日常业务和微机处理充分结合,加强内勤员工在制度落实上的考核力度,制定出详细的奖罚办法,以此来有效提高员工按规程进行业务操作意识,确保我辖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转和全年业务操作安全无事故,促进我县年底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

3、建立信用社内勤各岗位职责

为了使信用社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财会人员岗位职责更加明确,今年,我们财务科将依照市办精神,制定出《县农村信用社内勤员工岗位职责》,职责中,对会计、储蓄、微机、出纳等内勤岗位制定出明确的权责范围,规定出各岗位的业务范围,同时在岗位职责中对各岗位的协同操作提出要求,以此,进一步规范了会计操作、统一了操作口径;提高员工的职责意识和思想觉悟,指导员工按权操作、按规定办理业务,提高了内勤员工的自律性

二、搞好信用社费用核定,继续做好信用社各项常规检查

1、科学核定信用社财务费用

信用社费用指标及各项财务经营指标核定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信用社全年目标计划的完成。今年,我们将按照上级行和联社办公会要求,认真测定、科学核算各项财务费用指标。为此,我们财务科将着重从三方面入手

(1)以年终决算报表数字为基础,认真分析上年财务数据,合理核定当年各单位费用支出。

(2)组织信用社进行一次全年经营情况预测,并结合有关金融。

【计划三】

为全面搞好XX年全面预算治理与财务治理工作,我们计划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根据上级公司下达的预算指导意见,进一步搞好预算治理工作。预算治理作为财务治理中的重要一环,与全面做好财务工作息息相关。在明年的工作当中,要进一步加强对科室、站所的费用预算指导与预算治理,认真做好预算的分析、分解与落实工作,使全面预算治理真正成为全员预算治理,让预算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结合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当好领导的参谋,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随着公司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经营质量不断提高,企业资产得到进一步净化与整合。结合绩效考核治理,本着“严、深、细、实”的原则,全面强化责任制的制定与落实,在售电收入增收的基础上,千方百计研究节支,力争完成各项任务指标。同时,围绕盘活资产,对现有闲置的资产进行盘点;加大电费回收力度,保证每月电费回收真正结零;减少资金占用率,提高企业资产周转速度。

根据上级公司物资采购的要求,进一步健全物资比价采购制度。

(三)继续开展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活动,进一步搞好财会基础工作,提高治理水平。企业越发展进步,财务治理的作用就越突出。所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财务治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就必须继续开展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中国电力资料网会计从业人员的水平。在提高会计人员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检查督促与指导,搞好会计的基础治理工作,为更好的参与企业的经营治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11

关键词:烟草工业精益采购采购计划管理现状方案优化

一、背景概述

2013年,国家局出台了《烟草企业采购管理规定》,对烟草行业的采购行为从采购范畴到采购计划,从采购实施到采购全过程监管,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014年,是烟草行业全面推行精益管理的开局之年,精益管理已成为行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之行,成为企业能否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举,其中,也对作为精益管理的重要一环——精益采购,提出了更为明确的方向:烟草企业应以质量、价格、技术和服务为依据,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为切入点,建立健全物资采购保障体系,实施科学决策和有效控制,着力推进精准预测、精准采购与精准供应。因此,精准预测采购需求,科学合理编制采购计划,是企业开展采购工作流程的第一步,也是确保企业实现精益采购的关键一步。

二、福建中烟采购计划及实施的整体情况分析

1.采购计划管理组织运作模式。经过近年的实践与摸索,公司已基本建立省公司董事会审议批准省公司本级及所属企业宏观战略及计划、省公司管委会审定省公司本级及所属企业具体制度和实施方案、各级企业管办和其他业务部门负责落实细化的三级管理体制;建立以《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及其《实施细则》为流程核心,以《采购管理程序》为流程依据,以信息系统为流程载体的三大管控体系,确保了全省采购工作的有效运行。2.采购计划管理与过程管控。在计划管理方面,采购办要求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年度采购计划及其实施方案确定的采购项目、采购方式、采购金额实施采购计划。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确实因为生产经营需要调整的项目,采购办及时组织调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分析评审,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申报、审批。在过程管控方面,采购办以全国烟草行业贯彻落实《烟草企业采购管理规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指导,严格执行行业、企业采购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实施环节关键节点的控制,重点做好招标文件评审、拦标价格设置、评标办法、评标标准、定标原则、评标过程管理以及档案管理等工作。充分利用采购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按照采购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实施环节关键节点的控制,严格把关,严格落实“上一个环节没有通过不得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工作要求,不断强化程序的硬约束作用,确保董事会和管委会会议各项决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无偏差、不走样。

三、采购计划管理中的差距

1.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的衔接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卷烟工业企业的发展而言,技术改造起着相当关键的推动作用。以福建卷烟工业系统为例,十年来,公司投资项目量多面广,投资量大,先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和信息化投资近百亿元,技术装备、基础设施、科技研发和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因此,投资计划中的采购项目是公司年度采购计划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1.1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编制范围不同。根据《烟草行业采购管理规定》要求,采购计划编制的范围为以合同方式取得的物资、工程(含信息化项目)和服务的所有采购项目,由各级公司的采购办进行编制汇总;投资计划编制的范围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整体改造、局部技改、生产设施、工艺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动力设施、科学教育设施、后勤保障设施、烟叶仓储设施等)、信息化投资项目、多元化投资项目,不含建筑物的维护加固、设备的大修理等维护性工程及工器具、车辆、办公家具、计算机软硬件购置项目,由各级公司的投资管理部门进行编制汇总。

1.2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管理流程不同。投资项目管理流程为:投资项目按照行业投资项目管理要求实行计划管理,各级公司在每年9月份启动投资计划编制工作,省公司的生产制造中心、信息中心于10月份对新增项目中与生产相关的项目、信息化项目进行职能评审,投资管理处11月初汇总、初审各单位提交的年度投资计划,经总经理办公会、管委会、董事会审议后于12月上报国家局。国家局于次年2-3月份下达投资计划,投资管理处根据国家局下达的投资计划及时进行投资计划分解,经总经理办公会、管委会审议、董事会审批后下发投资计划。采购计划管理流程为:省公司于每年12月下发采购计划编制通知,各单位根据下一年度生产经营目标于次年1月份报送采购计划,采购办汇总、初审全省采购计划,并由财务、审计、法规、监察等职能部门进行集中评审后,经管委会审议、董事会审批后下发采购计划通知,全省采购计划方可生效实施。

1.3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信息传递相对滞后。由于全省的投资与采购计划,在计划的编制起点、审批的权限、编制的范围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基层企业投资管理部门与采购管理部门间对投资计划调整的沟通相对滞后,信息化平台尚未实现两个系统的关联,使得投资计划与采购计划目前无法实现实时的对接,无法在第一时间将审批后投资计划的调整情况及时传递到采购计划编制部门进行更新分解。

2.尚未建立采购计划进度跟踪与采购计划执行情况考评体系。采购绩效评估是指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全面反映和评估采购政策功能目标和经济有效性目标实现程序的过程。我司采购计划实行按年度编制,分月实施的原则;在年度中期可对采购计划进行半年调整,对下半年度拟新增、采购金额拟变更、采购方式拟变更及拟取消的项目在总计划盘子中进行相应调整。虽然在采购实施方案的审定中对采购进度安排一并进行了评审,但对是否完成及是否按进度完成并未考核,尚未建立一套符合公司特性的采购计划进度跟踪与执行情况的考评体系,缺乏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时间上的约束及奖惩激励措施。某些项目,尤其是货物及服务类项目,部分子公司或承办部门在项目实施中存在时间上的松散性和随意性,导致某一月份采购项目扎堆实施,某一月份采购项目零实施,或者到了年末才决定不予实施或结转至下年度实施,进度计划形同虚设,给采购办工作人员组织采购带来了不便,也为全省精益采购目标的实现和绩效的提升带来的阻碍。

3.采购计划管理信息化仍存在可提升空间。

3.1尚未建立采购绩效评估模块。对于采购计划执行环节的评估,最直接的标准便是采购计划执行的进度。目前省公司的采购管理信息化平台尚未建立绩效评估模块,未能直观、客观的来衡量各采购部门的采购目标是否达成,缺乏对子公司采购计划执行情况的实时比较与观测。

3.2尚未建立采购计划趋势预测模块。采购预测是指企业在商品采购市场上调查取得的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测算未来一定时期内商品或服务市场的供求及其变化趋势,从而为采购决策和制定采购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信息化手段预测采购需求在公司的采购管理中尚属空白,若能借助信息化平台,对以往的采购信息进行整合,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发现市场供求变化和规律,对各子公司、各类采购的项目的需求趋势预测做到心中有数,将有助于提高采购计划编制的准确性,确保全省采购策略制定的合理性,从而提高采购计划编制精度,降低采购风险。

四、烟草工业企业采购计划管理的优化策略与方案

1.通过专案调整,实现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的有效对接。目前我司采购计划实行按年度编制,分月实施的原则,除个别零星应急调整的项目外,均在年度中期对全省的采购计划进行一次全盘的批量计划调整。在采购计划半年调整的现有模式上,针对投资计划下达后所带来的采购计划的增减情况,可在每年的11月份将由各级公司的投资、采购部门将投资与采购计划先行对接,于次年2-3月份投资计划下达后及时进行一次采购计划的专案调整。由各级公司的投资管理部门与采购部门共同牵头,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对采购年度计划中涉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及信息化投资项目的项目数,项目金额,调整理由等进行对接与核实,由下至上汇总,由省公司采购办向公司董事会统一申报专案调整计划;由各级公司采购部门及时在系统中进行分解、录入与维护,加快企业内部信息流的高效流动,以此实现投资计划与采购计划的无缝对接。

2.通过绩效评估,建立采购计划考评体系。

2.1对采购计划考核标准进行界定。将采购计划执行率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合理设置审批环节。明确各节点业务办理和审批所需耗用的时间,测算出五种采购方式的采购项目从启动实施采购计划直至完成采购所有流程所需耗用的时间,以此作为采购计划进度考评的依据,促进各承办、职能部门提高工作效率。经公司董事会审定的采购项目执行计划,应于当年全部完成。对于招标采购项目执行情况以招标公告送为项目完成节点;对于招标以外的其他采购项目以商务文件发送至谈判对象为项目完成节点;对于已经完成招标所有程序但招标失败或流标的项目,视同完成。

2.2对采购计划进行进度分解。省公司各部门及各子公司要严格按照制定的采购进度计划完成采购的各环节工作,如无法按进度计划完成的需向采购办提交书面说明进行进度调整。在编制采购计划时应注意:根据采购物资、工程或服务的规模和数量,具体的技术规范与规格,使用性能要求,对每批货物、服务或工程从准备到交货或结算需要多长时间做出安排。

2.3将采购计划执行率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对于没有按照年度采购计划完成计划实施也未进行进度调整的子公司或省公司相关部门(政策性因素或不可抗力因素除外),可由省公司采购办通知企业管理处,企业管理部根据实际情况对责任部门绩效进行考评。

3.通过优化信息化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作业流程。

3.1实现与投资系统的及时对接。每年在国家局下达投资计划后,由省公司严格按照国家局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和拟建项目自主审批权限额度进行明细分解后,各级公司投资部门便可同时在投资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录入维护,形成本年度准确的投资计划。通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与投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与关联,由项目实施部门在采购信息系统的计划管理模块上直接对数据进行更新,实现针对投资计划变更带来的采购计划变更的线上专案调整。

3.2实现绩效考评。采购绩效指标体系包括采购计划完成及时率、采购周期、采购从启动实施采购计划直至完成采购所有流程所需耗用的时间等。通过上述数据在系统中的体现,建立子公司或部门的绩效评估体系,与采购实施过程关联,在系统中动态、持续的进行评价,正确及时反馈考评结果。

3.3实现采购需求趋势预测。采购计划是对未来计划期内采购管理活动所做的预见性的安排和部署,以确定从组织外部采购哪些产品和服务,以最好的满足企业内部的需求,而采购量与采购计划金额提供的是代表采购支出情况的数字预报。为了使这些预测的数据体现出最大价值,采购管理系统中应当建立一个趋势预测模块,建立采购需求趋势模型。以系统中存储的现有历史数据资料为基础,通过指数平滑法等定量的分析方法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结合卷烟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宣传促销计划,反映采购需求,市场行情的变化,形成采购计划编制的初步依据,为企业的采购决策提供支持。

五、结语

采购计划是在企业的战略目标框架之内提出的,应服务服从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只有趋于精准、科学、合理的采购预测与采购计划编制,才能从源头上推进采购实施的规范与高效,为实施精准采购、精准供应提供最基本的依据,杜绝采购中的各种资源的浪费,从而真正实现精益采购。

参考文献:

[1]孙丽.采购管理实操手册.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2]梁雪贤等.现代采购管理实务.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孙佩红,唐磊等.企业采购控制精细化管理全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4]李育蔚.采购人员标准化工作手册.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5]成毅.工厂采购精细化管理手册.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6]程淑丽.采购部业务关键点控制手册.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工信局节能科工作计划范文12

一、基本情况

县公路局计划财务审计科是直接服务全县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公路规费征收、路政管理的综合窗口。现有职工6人,其中女职工5人,占全科总人数的83.3。科长由总经济师范丽(女)兼任。该科担负着全局13个科室和全县193公里干线公路的计划、统计、交调、审计、财务及固定资产管理等项管理与服务工作。近年来,计划财务审计科以创建文明行业、构建和谐公路为目标,把“巾帼文明岗”争创活动作为一面旗帜,严格制度,热情服务,顽强拼搏,不断改革创新,创造出了一流的工作业绩。连续五年保持了全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单位”;在全市公路系统创建文明行业竞赛活动中,连年获得“财务丰收杯”、“计划管理杯”、“财务审计杯”;连年被县交通局、公路局授予“先进集体”,在全县公路建设中展现了巾帼风采。科长范丽被市公路局授予“‘十五’创建文明行业先进个人”,20__年被县交通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__、20__年被评为县“‘三八’红旗手”,连年被县交通局评为“先进工作者”。

二、发扬“四自”精神,岗位建功立业

为了认真抓好“巾帼文明岗”创建工作,该科从提高全体女职工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入手,动员全体女职工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科室一把手具体负责“巾帼文明岗”创建规划和日常工作的安排落实,创建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在局党总支统一部署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始终坚持把搞好服务与计划统计、财务审计、管理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创建制度,巩固创建成果。

一是制定具体的创建规划。年初同科室人员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分解任务,把创建“巾帼文明岗”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作为加强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使全体女工人人肩上有指标。建立健全了“科长、副科长职责”、“会计员职责”、“出纳员职责”、“审计工作职责”等岗位责任制度,统一了上墙图板,把每项工作落实到岗、到人,使创建工作有章可循。为抓好全面管理,每年都与全局各科室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服务标准、任务目标,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障了公路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加强教育学习,树立新时期财会女工新形象。计财审工作面对的是全局各科室,自身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大局。女职工们坚持把每周六下午作为学习日,常年坚持开展“三义”、“三德”、“四有”、“四自”教育、“学政治理论义务知识竞赛”、“做人与做事”、争做“职工的贴心人”、“争做岗位明星”等为主题的学习与讨论,人人坚持撰写读书笔记,取得了形式与效果的完美结合。定期开展谈心活动,及时了解和解决科室女职工家庭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形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激发了女职工的爱岗敬业、岗位建功的自觉性,展现了新一代财会女职工的巾帼风采。

三是加强培训,提高服务技能。建立了规范、科学的检查、考核、监督体系,认真坚持新时期计统财审工作方针,规范管理、搞好服务、团结拼搏、争创一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业务学习培训,针对新时期财会工作要求,她们进行了以自学为主要形式的微机培训,苦练基本功,巩固学习成果,全面提高女职工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目前,科室女工都能熟练操作微机,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凭和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会计师资格,为全面做好计划财务审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遵纪守法,树立形象。为了培养女职工良好的工作作风,她们自觉将自己的一切工作行为都置于公路职工的监督之下,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干部职工建议和批评,对职工反映强烈的焦点、热点问题,不回避,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剖自己,规范工作程序和服务标准。她们从小事入手,从点滴入手,认真养成日常文明行为。女职工们常年坚持着装仪表、待人接物、文明用语、卫生习惯等日常行为的养成,并以此作为创建巾帼文明岗、树立文明服务形象的基础。

五是坚持原则,公道办事。在搞好服务的同时,她们努力塑造严格制度,公正廉洁、文明服务、优质高效的公路财会新形象。工作中她们不让须眉,坚持财务监督、审计制度,针对公路工作特点,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在认真做好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规费征收、基建维修、车辆管理等全面监督审计的同时,创新审计监督方式,开展了向技术员、材

料员、保管员、施工员等“小人物”方向的延伸,预防在前抓源头,事中控制保平安,事后审计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圆满完成,促进了我县公路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六是团结协作,舍小家顾大家,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计划财务审计工作单调枯燥,要求极高、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疏漏。在这个科室里,女职工占83.3%,她们都全身心地扑在事业上,为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她们舍小家、顾大家,常年放弃星期天、节假日,奔波在工程建设和公路养护第一线,指导财务管理工作,审计工程养护项目,负责交通量情况调查,起早摸黑的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准确统计各类上报数据,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干事业难,女人干事业更难,她们要付出比男人一倍,甚至几倍的努力和牺牲。既然她们选择了这一行,就选择了奉献。科长范丽同志是个心细的人,她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是大家共知的,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个人工作干得好不好,关键在于他是否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出个样来”。20__年,她带领本科女同志,顶着炎炎烈日,先后完成了市公路局下达的三次应急任务。6月15日,在辖区干线公路的6个点进行了OD调查,完成车辆调查

3.85万辆;11月5日,分两个点进行了车辆比重一次性调查,观测车辆2695辆;11月9日至13日,对县内5条干线公路跟踪车辆60台,进行了车速调查。

三、诚实守信,积极参与社会各项公益活动

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们还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植树造林、“春蕾计划”等社会各项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各项救助活动。今年,科室女职工放弃休息日,积极参加办公大院和家属院的绿化美化;两次参加公路局组织的全县机关干部绿化荒山活动;每年坚持参加公路局组织开展的“送温暖、献爱心”、“爱心献春蕾”、救助下岗职工、捐资助学等活动,今年先后捐款千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