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扬州红色文化社会实践

扬州红色文化社会实践

时间:2022-04-30 12:33:03

扬州红色文化社会实践

扬州红色文化社会实践范文1

【关键词】台州文化 红色资源 职业指导 现状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度校级课题《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探索》(课题编号:2013YB09)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也是2013年度台州市教科规划课题《地方文化与高职生职业指导的有效融合探究――以浙江台州为例》(课题编号:GG1304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55-02

在历史的积淀下,一个地区所形成的文化,既能反映该地区特定的人文历史境遇,又凝聚了这一地区的人文特点。近年来,许多地方性高校都认识到依托地域文化开展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要想增强办学内涵和特色,就必须挖掘“地方性”,融入地方先进文化,有效拓宽地方高校的发展道路。结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职业指导教育也可以从中得到提升和加强。我们发现浙江台州地方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指导过程中,可以提炼融合台州本土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资源,做到为我所用,并使之成为地方性特色发展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以及爱国精神的重要教育手段。高职生在大学生群体中又有一定的特殊性,应充分根据高职生的特点调动高职生的积极性,利用高职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接受爱国爱业教育,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形成以热爱祖国、热爱专业和岗位、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荣,以损害国家及就业单位利益尊严为耻的良好风尚。台州九十余年的党建历史,也是一部生动的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史、创业创新史。利用红色资源培育大学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克服社会经验不足、吃苦精神不够、抗挫折能力低下等缺陷,培养愈挫愈勇、自强自息、坚忍不拔的意志。

台州文化作为浙东文化的组成部分,既符合浙东文化的共性,又拥有台州本土的文化个性。其个性在精神层面主要表现为义利并举思想、冒险开拓精神、变革首创精神等。从台州现当代的革命抗战到解放前期再到改革开放等各个时期来看,台州的红色文化精神也正是体现这三方面的精神风貌,是非常值得在高职生的职业指导教育中进行倡导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地方党史研究及地方政府长期而有生命力的研究课题,对于政府及民众都富有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各高校十分重视的育人重要工作,现也正在从条条框框的说教和事务管理工作中,往更深远的方向发展。台州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党史胜迹和革命遗址普查情况,我市共有革命遗址211处,包括重要机构旧址、革命领导人故居、烈士墓等。

因而,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高职院校,有必要提炼地域文化中像红色文化资源这样富有时代意义的精髓,自觉接纳优秀地域文化的熏陶,早日融入地方经济社会,走出特色化发展的新路。尤其是在台州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职业指导教育中,认真吸收和弘扬台州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将两者结合起来,开展实践教育并做深化研究,以红色文化资源的精髓来充实高职生的职业忠诚精神内涵。现就台州本土红色文化精神内涵与高职生指导教育相融合之处,略述一二。

第一,在职业指导过程中鼓励自主创新。

台州人民是白手起家、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典范。自古以来,台州人靠自己的力量与严酷的环境搏斗走上富裕的道理,同时也在克服体制瓶颈,不断开拓创新,才走上康庄大道。台州人草根经济的特色就是凸显出以人为本和自下而上制度变迁的驱动力,因而更应尊重、保护、发挥这种首创精神,这也是台州经验最为宝贵的地方之一。台州当代的红色文化精髓也正是台州草根经济发展的精神力量的提醒。台州高职院校底子相对薄弱,积累沉淀不足,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指导过程中,应总结台州人创业创新的经验之路,解放思想,打破窠臼,形成人才培养多方面的特色化发展。在台州文化精神中,有着异乎寻常强烈的改变落后面貌和生存困境的意志、冲劲和智慧,这是激励台州本土高职院校事业发展的动力,提振拼搏奋进的精神气。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可将首创精神传达给学生,鼓励高职生学习这种精神,开展创业创新,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开展相关创业实践,为今后就业拓宽视野。

近现代以来,无数能工巧匠在台州这片土地涌现出来,并在民间工艺、日常器物等多方面均有新奇灵巧的变革和创新,既方便了人民大众的生活生产,又同时占领着较广的日用工业品市场。因而在台州的高职院校应该不断汲取并总结台州人的创新性智慧,研究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教学机制,培育成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智力优势引领当地的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应遴选并聘用台州当地企事业单位里富有经验的技术能人兼职任教,并研究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不断激发师生的发明创新热情。

第二,在教育教学中融入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

一方面借鉴台州人的“硬气”,以坚持价值理想和人格操守的精神血脉,塑造高职生坚韧独立的人格。《台学统》中曾准确地概括了台州历代士林人物的共同特点是“气节为本”。这“气节”即鲁迅所说的“台州式的硬气”,表现是执政廉明,耿直率真,嫉恶如仇,讲究生存权利的争取,对人格尊严坚决维护。而事实上,若没有这种坚忍不拔、独立不迁的精神,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台州经济自主化发展的局面则不可能形成。在当今的台州本土高职院校中,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必要创造性地批判继承台州文化中的这一积极向上的成分,并在高职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传承完善自我人格的理念,成为敢于担当、维护合法权益的现代公民。在现目前这个功利消费主义甚嚣的社会里,以台州人的“硬气”传统,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促使其成为人格完善的一代有用之人。

另一方面,在学生中倡导合作精神,形成包容和谐的人文氛围。自古以来,儒释道在台州融合发展,显现出台州的传统思想文化有着兼收并蓄、雍容大气的特色。同样,互帮互助的风气,在台州民间也是普通存在,传递着人性温暖。靠海而居的台州人民非常善于协作,深知和气生财之理,这正是缘于台州渔民们对共同征服动荡不羁的海洋之需。台州人为了克服和突破各种要素、资源等匮乏的局限,创造性地衍生出了股份合作制这一新生经济事物。同时在外经商的台州人面对背井离乡的各种困境,团结互助的意愿则更为强烈。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台州企业内部的股份合作越来越深入,劳资关系也愈来愈和谐。不仅如此,台州的政企、银企合作也颇具台州特色,支持民办小微企业的政府政策和金融体系也趋于明朗,并走向成熟。而且台州人通过发展异地商会,拓展各种走出去的渠道,让台州经济不仅仅局限在台州本地,让台州本土的“草根经济”变成枝繁叶茂的“青藤经济”,这些同样是台州人合作精神的体现。正因如此,提炼总结并弘扬台州人在伟大的社会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协作品格,既可以教导高职学生学会从以自我为中心走向和合包容,学会合作,又可以指导学校本身的内外工作走上和谐包容、合作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进一步来说,作为有志于与台州经济社会共生发展的地方高职院校,应以本土有意义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可利用的资源和特色化发展的切入角度,通过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促进高校对地域文化的吸纳与对接。

一方面,搭建有效平台促进台州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育对台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吸纳。以台州高职院校师生为依托,积极搭建校园文化和地方社会文化交流的有效平台。可以从以下措施入手:一是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文化长廊、校内刊物等校园文化载体宣传地方特色文化和红色资源;二是开办校园文化节活动、学术论坛或讲座等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张扬台州文化及其中的红色资源,扩大在高职学生中的影响面;三是图书馆、资料室也应大量采购和收集台州地方文献和文化研究著作资料,辟专室或专架,供师生学习研究;四是开发台州本土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介绍台州红色文化资源,比如历史文化、民间文艺和商业文化特色,在教学中渗透地方文化精神;五是组织教学科研力量,编撰地域文化读物,如台州民营经济文化系列读本、台州历史文化系列书籍等。

另一方面,开展社会实践推进台州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育对台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对接。台州高职院校应积极鼓励、引导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接台州文化:一是可以组织高职学生参观红色文化遗迹等人文景观,增加对本土红色文化的感性认识;二是组织与专业相关的文化实践学习,比如;建筑装饰类、工艺美术类等专业学生到户外开展实习采风、写生;餐饮旅游类专业的师生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并开展景区导游业务培训,搜集民间风味小吃,对菜系进行发掘推广和品牌助推等;三是积极参与政府机关、学术文化研究团体及其他学术机构对台州文化发展战略的规划研究,以实际的研究成果提升台州高职院校在推动台州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应重视更加重视高职生的爱国爱业教育,利用地域文化优势,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加强调查研究分析,开拓教育路径,通过高职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仅可以达到真正育人的目的,还可以促进高职院校自身地方性特色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夏丽丽.文化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初探[J].人文地理,2000(8).

[2]王.台学统(叙录)[A].续修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中共台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台州党史要览[M].浙内图准字[2011]第105号.

[4]中共台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台州党史胜迹图志[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

[5]付林、龚田波.地方文化融入高职德育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6]刘争先.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5).

[7]葛昌.融入区域文化的高校特色化发展路径―以浙江台州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

扬州红色文化社会实践范文2

   关于弘扬红旗渠精神培训心得

   河南省林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1960年,以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誓言,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并给这条渠取名为“红旗渠”。红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红旗渠精神以其雄浑博大、荡气回肠的魅力,融入我们的民族精神,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有时代精神。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条件好了,但前进道路上还有高山险阻,还有激流险滩。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仍需呼唤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要把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同向的讲话学习结合起来,教育广大领导干部树立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密切联系群众,改变工作作风,为群众排忧解难。读一读红旗渠的故事,想一想我们今天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要弘扬红旗渠精神,努力作好本职工作,为鸡冠区的发展建设作出贡献。

关于弘扬红旗渠精神培训心得

   在林州学习了“红旗渠”蕴含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感悟了谷文昌沙漠变绿洲的精神,体会了石板岩供销社的扁担精神。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要发扬红色精神,向楷模学习,以本职工作为轴,讲党性讲原则,克服一切困难。我们的家乡有北大荒精神、兴凯湖文化、造福百姓的兴凯湖饮水工程、虎头要塞、有各种优良的农产品(大米、黄豆、玉米、豆角、煎饼等),为什么我们留不住人才,发展不起来,是什么原因?红旗渠的农产品没有我们丰富,而我们的产品没有品牌文化的市场?是我们没有把精神文化做强做大吗?我们的文化怎样能吸引来金凤凰?众人拾柴火焰高,宏伟的工程离不开众志成城和核心领导,我们要以为核心领导,在打造鸡冠区幸福梦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旗渠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林州人民在以县委书记扬贵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率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历经十年时间劈开太行山,引来了漳河水,解决林州人民世代未解决的缺水历史。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等都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也是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学习红旗渠精神,就要求我们广大共产党员要率先垂范,做到知行合一,心中有责。弘扬红旗渠精神,必须落实到具体工作实践中。要勤勉工作。面对纷繁的工作必须锐益进取,横下一条心,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不断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成效;要忠实履职。坚定四个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传承好红旗渠精神,必须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用行动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弘扬红旗渠精神。必须做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我们作为新时代共产党员,基层党组的带头人,不但自己要时时刻刻用红旗渠精神鞭策自己,同时,要带好班子和队伍,按照区委全会精神要求,扎实推进财政各项改革;提高政治站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到迎艰克难。在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的条件下,做到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积极想办法,群策群力,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为完成好全年财政各项工作,向区委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用实际行动践行好红旗渠精神,为开创新时代鸡冠区发展新局面贡献财政党员干部的全部智慧和力量。

   非常荣幸参加“红旗渠”精神党性教育培训班,历时三天的“听、观、感”,使我心灵受到震撼和洗礼。通过听申军昌老师图文并茂的生动讲解及全面解读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使我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永不褪色的伟大旗帜,历久弥新。通过徒步“人工天河”红旗渠,感受到“红旗渠”的宏伟壮丽,不仅为建设者们的超凡智慧、顽强毅力、无私奉献所惊叹和敬仰。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与群众同修、同吃、同住、同劳动,体现了共产党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作风和品格。

   作为党员,不仅要将红旗渠精神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做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实践者、发扬者。作为法官我将以“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法院和法官的良好形象,时刻用党章确立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检视自己,警示自己,矫正自己。

   为期三天的“红旗渠”参观学习已经结束,但当地人民的那种吃苦耐劳、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让我刻苦铭心。历经十年,当地人民在没有现代化施工工具,没有充分的后勤保障的情况,以最原始的手段,修建了这条1500公里长的水渠。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让我感动,现如今,“红旗渠”宛如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淌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之上,它将“红旗渠”精神永远的携刻在了太行山之上。我省号称拥有“大森林、大平原、大湿地、大石油、大煤炭”。可是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经济滑坡、人口外流。可以说大自然赋予龙江人的自然资源远远丰富于林州,我作为一名干部,要切实进行深刻反思。古语说的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龙江人,应该居安思危、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把我们的“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

   林州人民用勤劳的双手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用坚韧的意志孕育、形成、发展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用拼搏的激情建设了今天繁华富强美好的林州。红旗渠工程的浩大令人震憾,林州人民战天斗地的豪情令人倾倒,林州的领导集体“敬业、为民、踏实、奉献”的党风正气更令人折服。

   学习、弘扬和践行红旗渠精神没有终点,关键是把红旗渠精神落实在行动上,贯穿到日常工作中,运用到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上。用昂扬的斗志、奋进的态度去开拓创新,求真务实,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兢兢业业干好每一分钟,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多做好事、多做实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半个世纪前,中国林州的十万开山者,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巅。今天,凝望着《千军万马战太行》的巨画,注视着画中展现的上百人在湍急的河水中奋力堵龙口的壮观场面,我们迫切需要这种凝聚民族力量的信仰和精神,在新的征程中,红旗渠精神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宝贵精神财富。进入新时代的今天,虽然不用像修红旗渠一样开山,但发展中的无形之山,如何开凿,怎样翻越。煤城儿女勇敢拓荒创业,迫切需要精神支撑,变内力为动力。 让我们接过红旗渠的大旗,把精神举得更高,把梦想也举得更高,激流勇进、破浪前行。要以红旗渠精神为镜子,认真对照检查,加强党性修养、党性锻炼,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为开创新时代鸡冠区发展新局面贡献力量。

关于弘扬红旗渠精神培训心得    七月的红旗渠,绿树茵茵,***学院**名老师,怀着对党的崇高敬仰,不远千里来到河南省林州这片土地,伴随着波澜壮阔的历史和激情澎湃的革命精神,接受红旗渠精神主题教育培训。

   专题培训的第一天,在开班仪式上,红旗渠教育教育培训基地张磊主任致辞,介绍了河南的历史人文,追溯了红旗渠精神中蕴含的光辉党性;学院**书记做了开班动员,希望我们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学有所悟、学有所获。随后在王希安教授关于红旗渠精神的专题培训中,我们对先辈们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铸就的人间奇迹,以杨贵为代表的林县共产党人的忠诚担当和奉献精神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红旗渠是在经济困难的20世纪60年代,投入30万人力修建的非常艰巨的工程。全长70多公里的穿山干渠,渠底纵坡只有八千分之一的落差,而且还保证水能顺利流到分水岭而又不淤积泥沙,这是何等的人间奇迹!何况当时全国正值自然灾害困难时期!红旗渠共计通过200米以上的悬崖绝壁50余处,削平了1250个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挖砌土石方1818万立方米,遭遇了数不清的艰难险阻。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从红旗渠中学习不怕艰难险阻革命精神和说干就干的、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坚定艰苦奋斗的信念,要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对目标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不懈进取、对困难的勇于担当。

扬州红色文化社会实践范文3

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全国少工委第四次全委会提出的“实现宏伟蓝图,作好全面准备”及省、市少代会要求,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积极探索少先队教育现念,创新少先队教育内容和形式,坚持引导少先儿童在实践中体验的教育思想,适应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切实服务素质教育,努力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

具体工作:

一、抓住纪念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四十周年契机,推广校少先队“希望之星”品牌,建立红领巾志愿者队伍,继续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少先儿童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今年是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四十周,校少先队组织以“弘扬雷峰精神,做新时代的小雷峰”为主题,组织全校少先队员参与学雷锋实践活动,以“希望之星”红领巾志愿者的形式,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组织少年儿童到社区、社会开展志愿者活动,围绕助人为乐、环境保护、法制宣传、弘扬社会公德、倡导家庭美德、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等方面组织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

继续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活动,以“雏鹰争章”活动为载体,继续开展“争做合格小公民”评选活动,积极引导少年儿童认识道德标准,培养道德意识。借助“希望之星”广播台,电视台,进行“十佳道德好习惯”评比推广活动,开展“新道德中队”、“新道德小队”评比,同时借助不道德规范的反面素材,在校园开展“不文明行为”曝光、规劝活动,激发全体少先儿童共同健康成长进步。

积极组织参加市少先队“绿色行动”系列活动。在3月12日当天组织红领巾志愿者走上街头宣传“绿色行动”,认真开展植绿护绿活动,发好一张环保宣传单。积极参加“苏州市红领巾绿色学校”的评选和苏州市绿色环保创意大赛,积极参加市少工委举办的“保护地球、爱我家园”手抄小报、绘画、摄影图片展评。

二、以“实现宏伟蓝图,做好全面准备”为主题,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健康成长。

以“实现宏伟蓝图,做好全面准备”为主题,联合学校教导处、德育处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诗歌诵读比赛、“创新创造我能行”四小发明竞赛、“争奖章,做准备”等实践活动,开展爱国主义及民族优秀传统教育,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把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雏鹰争章活动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意识,提高少年儿童的实践能力,为他们的全面成长成材做准备。

三、以“苏苏、州州和我一起成长”为主题,加强少先队特色文化建设,增强少先队组织对少年儿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苏苏”和“州州”是苏州市第四次少代会树立的苏州市少年儿童卡通形象,发挥少先队的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广泛开展文化、体育、艺术活动,以“手拉手”义卖活动形成我校少先队的特色活动项目。全面实施“少先队小干部轮换制”,“升旗手轮换制”让每一位少先队员都能体会到成长锻炼的快乐,培养小公民的责任感。进一步重视少先队队室的使用,让学生参与对队室的管理;坚持训练、培养、使用鼓号队,做好下半年苏州市鼓号队比赛的准备工作;健全校“希望之星”广播电台,使其成为校少先队工作的先声,传播少先队文化的窗口和广大少先儿童接受教育和锻炼的舞台;继续出好每一期黑板报,加强评比考核。

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少先队理论研究,进一步提高全校少先队工作整体水平,推动少先队工作持续发展。

一支素质优良的辅导员队伍是少先队事业持续发展的保证。近期市少工委将举办学校团队工作论坛,加强少先队工作的对外交流。建立和完善大、中队辅导员定期培训制度,切实提高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组织大中队辅导员积极向《苏州少先队》杂志投稿,扩大我校少先队工作的知名度。踊跃参加市级少先队科研课题的研究,积极申报具有本地特色的少先队课题研究方案或成果。

本学期少先队工作一览:

二月:

u 总结寒假生活

u 制订少先队工作计划

三月:

u “我和雷峰叔叔有个约会”学雷锋活动

u 3月12日“红领巾志愿者环保日”活动

u 全面开展“争创苏州市红领巾绿色学校”活动

u 各中队队干部开始在队室轮流值班

u “希望之星”广播站全面启动

u 黑板报主题:“我为妈妈唱首歌”(庆祝三八妇女节)

四月:

u 祭扫革命烈士陵园(爱国主义诗歌诵读比赛)

u “争创苏州市红领巾绿色学校”活动评比

u “争做合格小公民”活动第三批评选

u 联合德育处开展“十佳道德好习惯”评比活动

u 继续加强各中队队干部队室轮流值班制度,出好队报

u 继续做好“希望之星”广播站工作,扩大在全校的知名度

u 黑板报主题:“保护地球,爱我家园”

五月:

扬州红色文化社会实践范文4

近年来,我市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在市委宣传部的协调,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下取得明显成效,红色基因在革命传统教育、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助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不断迈上新台阶。革命遗址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一笔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在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和“红色领航”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总书记强调:“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福州是福建省最早建立地方党组织的地区,是闽东土地革命的策源地和活动中心、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地、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城市运动和游击武装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是党领导福州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历史见证,是激励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之源。保护好、展示好、传承好这些红色资源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红色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近年来我市保护利用革命遗址发挥“红色领航”引领作用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底数进一步摸清,分类保护更加细化有序

在2010年普查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近几年督导各县(市)区对本地区革命遗址情况进行了再摸底再补充,先后更新普查数据5次,对全市革命遗址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掌握。同时,分清权属,区分优劣,进行分类综合保护。比如,相当数量的革命遗址经与宣传、文物、民政等部门沟通,申报成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许多遗址列入到挂牌保护,有的在遗址处建立了纪念碑、亭和石刻,不少遗址通过修缮建立了纪念场馆,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从目前统计的情况来看,全市调查登记统计的革命遗址共290余处,其中保存状况较好以上的达179处。

现有革命遗址中,列为部级和省、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共102处,列为市级党史教育基地的47处,市级党性教育基地的14处,特色教育基地如国防教育基地、廉政建设教育基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50余处。保存状况较差,确实无利用价值的遗址,暂时建档留存,定期派人巡视,防止被非法占用。

通过有效管护,革命遗址的挖掘建档、分类分属、定性申报、保护利用开发等已形成较规范的流程。有的革命遗址列入历史文化名街或船政文化街区一并修缮保护;有的在城市改造、农村建设等过程中因而免于毁坏。如仓山区高湖小学,原名“茭湖小学”,早在抗战时期,就成为福州红色摇篮,解放战争时期,不仅是中共福州市委机关所在地,而且还是省委、城工部、福州市委、五县中心县委多次召开会议的地方,2017年高湖村拆迁建设中,区委区政府认真听取有关方面的反映,及时终止了该旧址的拆迁。此外,一些党史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遗址保护过程中得以妥善整理和留存,对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总之,地方政府重视和保护革命遗址的氛围日益浓厚,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促进遗址保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力度不断加大。

2017年,原市委党史研究室还成立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研究处,定期总结好的经验作法,对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整改和落实措施,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

(二)基地作用发挥明显,教育示范功能不断体现

近年来,全市通过打造的党史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基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地、廉政建设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特色教育基地,连同已经授牌的部级和省级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等基地,开展各类示范教育,有力配合了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提高了党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发挥了革命遗址在红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品牌效应日益突显。

利用特色基地开展红色教学逐步推广。比如市委旧址纪念馆党性教育实践基地及各县(市)区的不少基地场所都相应列入市、县(市)区党校教学计划和各类大中小学校的爱国主义教学安排中,逐步成为全市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接受红色洗礼,继承革命传统的教育场所。

利用重大节庆和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形成。充分利用全市革命遗址资源,每逢“七一”

“八一”

“国庆”

“清明”等重大节日,部队、大中小学校、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都组织人员到各类纪念设施等革命遗址现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推动革命遗址宣传教育功效的扩展。

组织参观学习、加强革命教育已成常态。通过参观革命旧址和各类教育基地,组织“重走长征路”等体验活动,观看珍贵历史照片、塑像,以及战争实物如炸弹、手雷、枪械、大刀、马灯、织布机等,生动再现革命前辈和革命老区人民的英雄事绩,让前来瞻仰的人对先辈的革命精神肃然起敬,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和奉献使命。

推进红色文化“六进”,特别是进校园工作全面铺开。编纂出版各类红色书籍和《福州史志》期刊,利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方式,送阅社会各界人士,发挥红色教育功能。组织开展“弘扬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等主题活动,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中小学校有重点、分层次地全面展开。

(三)宣传平台全面发力,红色名片的特色效益积极彰显

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手段、方法和载体,不断增强红色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利用“福州史志”互联网、“福州史志”微信公众号、“福州史志”微博平台等现代传媒创建宣传教育专栏,开辟红色胜迹、红色故事等栏目,实现革命遗址中红色资源宣传教育的网络化、信息化。充分利用党史大事、纪念日开展各类征文比赛、图片展、书画剪纸作品展,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比赛,让革命遗址蕴含的民族精神充分张扬。充分利用革命遗址中的党史资源著书和拍摄专题片,最大限度地发挥革命遗址的宣教作用。

(四)红色旅游大力跟进,经济社会效益开始显现

发展红色旅游,可谓顺应民意、合乎民望、关乎民生。首先,它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民众通过参观红色景区、瞻仰革命遗址,能深受先烈们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感染,从而激发爱国热忱,产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献身民族伟业的责任感。其次,发展红色旅游能扶贫富民,是对革命前辈和先烈们最好的告慰和纪念。我市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近几年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打造红色旅游精品,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了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扩大了就业并增加了民众收入,经济社会效益开始显现。

全市近年来打造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发挥作用较好的有:

永泰县青龙瀑布全域旅游+红色文化精品示范景点区。景区中的红军洞已成为青龙瀑布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永泰县红色旅游4A级景区之一。

福清一都红色旅游区。福清一都是中央军委确认的“撑起南方一片天”的15个独立游击根据地之一。一都镇先后修复罗汉里红军学校、游击队司令部旧址和宋代廊桥、古驿道、东关寨等古迹,打造了红色+古色(迹)+绿色(自然景观)的红色A级旅游景区。

此外,马尾船政、三访七巷历史文化名街、福清漈头、斗垣、长乐南阳省委旧址、马尾牛项、连江透堡等景区在发挥红色教育宣传上也都形成了一定规模。通过精品旅游线路的“以红带古、红古结合,以红推绿、红绿相映”,让游客在品味福州山水的同时铭记红色传奇,在享受生态氧吧的过程中感悟红色精神,促进了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

二、当前我市保护利用革命遗址发挥“红色领航”引领作用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革命遗址在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和发挥“红色领航”的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但从进一步推进我市“红色领航工程”,助推有福之州高质量发展要求来看,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媒体界、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有识之士或刊文或提案,对我市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室也组织人力物力加大对全市革命遗址相关课题的调研。从调研情况来看,当前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主要存在以下3个方面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一是联动机制不完善。2016年7月,市委召开协调会,决定成立由市民政局、市文物局、原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编办、市文旅局等多部门参与的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定期开会研究红色文化传承中的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制定有关规章制度,针对问题采取相应整改和落实措施。通过联席会议的部门联动,强化责任分工,搞好部门协同,推动包括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在内的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的深入实施。但目前这项联动机制还未形成,联席会议还未建立,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二是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近年来,各省市对革命遗址在红色文化传承弘扬中的引领作用越来越重视,不少地市制定并推动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走上法治化轨道。我省龙岩市2017年制定了《龙岩市红色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将红色文化保护、红色基因传承纳入法制轨道,列入龙岩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项目。三明市2017年也出台了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于3月1日起施行。而我市目前虽有组织制定《福州市红色文化生态保护开发规划》《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但尚未制定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管理的法规性文件,不利于革命遗址保护管理走上法治化轨道。

三是队伍还不够充实。从史志干部队伍来看,县(市)史志部门党史专业人员还相对比较稳定,但各区力量比较薄弱,史志室主任多为办公室兼职,专业人员编制存在被占用或挪用情况,一部分兼职人员对党史业务还不够熟悉,不利于革命遗址的挖掘保护利用。

(二)保护措施还不够有力

有的地方对革命遗址的管理重视不够。比如,闽侯县南通镇十八重溪风景区中的老爷洞,是中共福建省委机关1945年7月至1946年11月的驻地,因保护措施不力,洞口长期被

“道路年久失修,湿滑有危险”的标牌封闭。鼓山镇鼓一村的松山革命烈士陵园也因管理不善,杂草丛生,比较荒凉。

有的权属私人的革命遗址,因未受到保护管理上的指导、监督,遗址内设施损坏较重。比如,马尾区亭江镇象洋村的王助烈士纪念馆,里面的照片、字画、展板脱落掉地,有的都霉变看不清了,损毁程度令人震惊。

有的革命遗址宣传力度不够,红色基因在传承中存在被忽视、被戏说等问题。闽清县宏琳厝景区的项南住所暨《抗日救亡》周刊旧址,许多导游解说员对项南、舒诚、张徽等同志在此干革命的历史不清楚。连江县琯头镇青芝山景区里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二七烈士林开庚纪念碑亭等景点也是这种情况。晋安区铁坑村是曾被敌人三次血洗、焚村的老区村,但村革命史展厅说明词对该村地下党组织隶属关系、重大事件的表述等均出现较多错误。

此外,不少革命遗址在郊县山区,复杂的地理位置和福州地区常年多潮湿暖热的气候对遗址保护带来不少困难,现有革命遗址中,保护一般和较差的达100余处,占遗址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多。

(三)开发利用还不够充分

有的革命遗址利用简单、展示形式单一。主要是陈列布展模式简单,特色不够突出,缺乏对革命历史内涵的深度挖掘,社会影响力不够。有的革命遗址场所利用率不高,如林祥谦陵园场馆面积比较大,但除了重大纪念日或重大活动,平时多闲置。

利用革命遗址开发的红色文化精品还不够多。比如中小学校乡土教材中的红色故事比较缺乏,展现我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图文影像资料不足等。

打造红色旅游经典线路不够丰富,虽有一定成效,但总的来讲,数量不足,挖掘不深。还要进一步树立大资源、大手笔、大市场、大发展的红色旅游理念,特别是在突出地方特色,进一步开发特色旅游线路,丰富红色内涵、提高红色品位上要加大创新力度,挖掘更大空间。

三、进一步保护利用革命遗址发挥“红色领航”引领作用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制

尽快启动联动机制,建立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联席会议。通过联席会议,推动红色文化为建设有福之州提供强大的“红色动力”。从职能和作用发挥上看,建议由一位市领导主抓,由市委宣传部(或市委办公厅或相关部门)牵头并处理日常工作,市委办公厅、文旅局、名城委、民政局、文物局、数字办、史志室、财政局、编办、规划局、文联、建委、教育局、科协、社科联、市属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媒体等部门共同参与。同时,要求各县(市)区也成立相应机构,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有效机制。

通过联席会议,制定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的短、中、长期发展规划,订立规章制度;精心部署各项工作,抓好分工落实,并强化主动作为、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在革命遗址的挖掘保护利用上,通过联席会议抓好监督检查和定期评比,对挖掘保护利用开展较好的革命遗址试行星级评比,授予星级牌匾。注意抓典型引领示范,比如,近年来连江县在全面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全方位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全力创建红色文化宣传平台等方面做得有声有色,走在全市前列,宣传推广他们的经验做法将起到很好的以点带面作用。

(二)出台法律法规,推动革命遗址走上法治化管理轨道

建议由市委史志室或民政局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着手编制《福州市革命遗址挖掘保护利用规定》,对革命遗址遗迹的范围、保护管理模式、经费保障、保护管理的措施(包括革命遗址遗迹的普查、认定、公布、保护规划和保护方案、日常巡查及报告制度、责任人的确定等)、开发利用的规定、处罚办法等进行立法,推进红色文物的保护、利用和提升。

在保护措施制定方面,特别注意根据不同的产权归属采取不同的政策。有的权属国家、集体的革命遗址,按所有权归政府、管理权归相关部门、经营权归公司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管理,对管理不善的,如前文提到的老爷洞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旧址、松山革命烈士陵园等革命遗址,必须追究相关单位的责任。权属私人的革命遗址,如王助烈士纪念馆,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协调做好与业主的沟通,监管与奖励相结合,促其接受保护管理的指导、监督,鼓励其捐赠或投资保护。

(三)进一步更新观念,加大革命遗址宣传利用力度

开展多点宣传。通过联席会议,精心设计制作我市红色旅游宣传视频、图册、展板等,在我市重要交通要道、机场、火车站、公交站、地铁等人流量多的地方展示,扩大红色文化影响。

加大革命遗址在“福州史志”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宣传力度,发挥革命遗址在“红色领航”工程中的作用。

打造“の福州红色文化”平台,开设闽都红色讲坛,以革命遗址为依托,定期举办以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为题目的红色论坛,邀请党史研究专家登台宣讲,讲好红色故事,传播正能量。

加大红色精品旅游线路挖掘。建议由文旅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加快打造更多有深度、有广度的福州特色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当前,重点做好降虎、贵安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地沿线遗址,三坊七巷历史文化名街+红色旅游,永泰青云山+红色旅游,永泰嵩口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红色旅游,永泰庄寨古韵+红色旅游,连江琯头青芝山红色旅游,黄岐畚箕山战备遗址等红色旅游线路的研究。此外,尝试举办一些高规格、有一定影响力的全国性、全省性重大旅游文化节,提升我市红色旅游品牌影响力。加大对导游解说员的红色文化普及,提高导游自身素质和解说质量,防止在红色旅游景区出现“一问三不知”的情况。

对新生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技术活”,红色旅游如何打造出新意、吸引离那段历史越来越遥远的年轻人,考验着官方的智慧。一些深度游项目,比如上海推出的以角色扮演、密室逃脱等形式体验有故事性、互动性的“红色一公里”游,以及当前比较热的VR/AR

实体体验游,利用新技术让观众仿佛置身枪林弹雨、实现“沉浸式”游览项目,都是值得借鉴的创新探索。

(四)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让红色基因种子成为青少年人生成长的强大动力

坚持活动引领,注重抓细抓实。多开展“我们的节日3+N”等道德教育示范活动,强化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福州故事”系列主题活动,引导青少年弘扬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以实际行动争做时代先锋。

大力开展“红色义务小小宣讲团”宣讲活动,充分发挥“红色义务小小宣讲团”队伍作用,通过走进“学校课堂”“社区礼堂”“爱国学堂”等宣传阵地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活动,构筑全市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体系。

坚持德育创新,注重教育实践,开展爱国主题教育。依托全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红军墓等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传统美德、革命传统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红色传承教育,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传承红色基因

奋进筑梦征程”、网上祭英烈、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系列主题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此外,建议教育部门在中小学校乡土教材中增加我市红色故事教育题材。继续打造特色教育基地,不断提升革命遗址的教育示范功能。

(五)发展影视动漫等产品,壮大红色文化产业

福州市红色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长期以来缺乏震撼人心的红色影视动漫等产品,红色文化的宣传普及功能一度比较弱势。实际上,能搬上影视屏幕的福州红色文化资源内容非常多,比如,位于福州市西洪路边的鸡角弄,被市民称为“福州的雨花台”,先后有180多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此英勇就义,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事迹长年不为多数人所知。再比如,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征战福州,血战降虎,解放罗源县城,特别是600多位英烈遗骸长眠于连江桃源梧桐战场,惨烈的战斗和红军战士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同样不为福州人民所熟知。等等红色文化故事都是搬上荧屏的有力素材,文旅局、史志室等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去推动这些红色文化走上荧幕,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让红色精神润物无声。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电影和电视连续剧作品

电影作品如《先驱者的足迹》《征途》《红色闽东》等;电视连续剧作品如《为了解放》等;

2.纪录影片

如拍摄制作《福州解放》纪录影片,引入各级党校、大中小学校和全市各类教育基地,作为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生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电教片长期使用。

3.微视频作品

以福州市革命遗址为素材,或以福州革命英烈为素材,拍摄50-100集革命故事微视频作品,每集1-3分钟,在电视台、大型户外LED屏、海博TV、网站、公众号、微博等渠道播放推广,推动红色文化传承深入人心。

4.主题快闪活动

编辑特色红色文化类节目,依托大中小学校,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的主题快闪活动。

5.话剧或舞蹈剧作品

如《福州“雨花石”》《地下航线》《暴动》或《方尔灏》等人物话剧作品。

6.戏剧、音乐剧作品

如《根据地》《红色记忆》等。

7.动漫、动画、VR、AR等产品

从群众需要出发,精选红色文化成果,开发形式多样的作品,以适应互联网、手机、广播电视等不同载体的传播需要,以动感内容激发群众动心动情,让群众在短时间内能够基本了解福州红色文化。

8.开发红色游戏项目

让网民在游戏中了解福州革命历史,体验革命情怀和革命经历,接受红色洗礼。

(六)提升服务功能,扩大革命遗址教育场所的品牌效应

首先,各类纪念馆、纪念设施等革命遗址在提供优质服务上,要强化服务理念,完善服务规范。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在接待咨询、参观引导、讲解宣传方面尽心尽力。在参观人数比较集中的重要纪念日、节假日,通过强化保障措施、延长开放时间等方式,做好观众引导、安全保卫、参观服务工作,营造庄严肃穆、秩序井然的和谐氛围。要坚持用公众至上的服务理念,多为游客提供免费停车、免费导游、免费讲解、免费饮水、免费用药、免费发放宣传资料等服务。

第二,在做好阵地接待宣传的同时,坚持把流动展览、移动党课、文艺演出送到工厂、农村、学校、军营、机关、社区,让百姓欢迎,让青少年受鼓舞。

第三,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上,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积极主动地建立与周边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驻地部队的文明共建和文化共享机制,开展缅怀祭扫、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队入团仪式,入党和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冬令营、夏令营、体验营等活动。通过各类活动,增进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

第四,在拓宽教育范围,扩大爱国主义教育影响力上,下大力气建设网上纪念馆和智慧景区,利用互联网高速公路和数字化手段,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全方位传播红色文化。同时通过微展览、微党课、微访谈、微视频和微信二维码语音导览系统平台,增强观众互动积极性,培育参观兴趣,营造学习氛围,努力把纪念馆建设成为文化殿堂、生态景区和精神家园

(七)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源动力活力

扬州红色文化社会实践范文5

关键词:红色文化 传承 赤水 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372-02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精神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一、赤水市红色资源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因神秘美丽的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因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名扬中外。

赤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其中,红色是赤水的代表性符号,同时,红色文化也是赤水的宝贵财富。1929年,贵州省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赤合特支”在此Q生;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此发动了闻名中外的“四渡赤水”战役,留下了多处战斗遗迹和红色印记。是贵州省委、省政府划定的“革命老区”。

1.红色资源现状

至今止,主要红色基地有:

赤水红军烈士陵园;黄陂洞红军战斗遗址;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元厚红军四渡赤水渡口、纪念广场;贵州省的第一个中共地方党组织――中共赤合特支旧址;丙安红军文化长廊,耿彪将军陈列馆等,成为开展党课教学的主要场所,发挥了重要的红色教育功能。

2.取得的成效

赤水红军烈士陵园于是全国第一个纪念“四渡赤水”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而修建的陵园,以其展现“四渡赤水”长征文化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独特性,是其它烈士陵园无可替代的。作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部级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较好地发挥了“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功能与作用;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赤水市委、赤水市人民政府在赤水红军烈士陵园修建了一个全国最大的(占地70亩)、独具特色的不忘初心・赤水长征文化主题碑林,既可缅怀红军先烈,又让赤水市的子孙后代永远铭记这段历史。

2005年2月,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交通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批准,赤水市黄陂洞战斗遗址、红军烈士陵园、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被列为全国100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二、在挖掘、传承、发挥红色文化方面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

1.主要做法

1.1红色文化的挖掘整理方面

在长期收集整理考证中,编撰了《红军长征在赤水》一书,将四渡赤水期间,红军在赤水迂回穿插中涌现出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对丰富赤水红色文化,传承赤水红色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

1.2基础设施方面

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列入了全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军烈士陵园列入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渡赤水纪念广场、黄陂洞战斗遗址、元厚红军渡纪念广场、风溪渡口等均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打造才能满足红色教育需求。

1.3红色文化传承方面

一是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地方党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红色旅游需要,开展红色文化讲座,制作宣讲资料等。将红军渡口、红军烈士陵园、中共赤合特支旧址、红一军团纪念馆等作为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基地。

二是创新红色文化宣传。创办《红色赤水》刊物。先后编撰出版《大同古镇》、《红红的元厚》等。《追踪红色遗迹――中共赤合特支》荣获贵州省党史系统影视音像制品类二等奖。编撰《赤水党史人物》段雪笙、秦川、梁业广等30多位赤水党史人物资料。

三是举办红色纪念活动。近年来先后召开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四渡赤水座谈会,积极参与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四是加大红色宣传力度。多形式宣传烈士英雄事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扎实开展党史知识讲座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军营、进农村等六进活动。

2.在传承、利用、发挥红色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历史文化保护不够,对红色文化自觉的底气不足。

二是对文化人的作用发挥不够,对红色文化传承的自信不足。

三是对文化投入不足,对红色文化发展缺少展示交流平台。

四是对文化氛围营造不够,对红色文化传播缺少应有推动力。

五是对城市精神提炼不足,红色文化精神提振号召力减弱。

三、对发挥红色文化感召、精神激励和实践推动,推进“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1.红色传承的对策及建议

1.1红色文化的挖掘整理

第一,必须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解决红色文化基础设施及其发展的瓶颈问题。文化和经济发展同等重要,我们更应对红色文化加以重视,充分考虑红色文化工作的特殊性,切实解决好涉及红色文化的软硬件方面的问题,为赤水红色文化繁荣发展创造更好的平台和空间。

第二,建立赤水红色文化发展研究机构,提升赤水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是建立红色文化发展的研究机构。不仅要系统研究和梳理赤水红色文化的根、红色文化的魂、红色文化的精神。还要研究与周边有其脉络连线的区域和范围。

二是组建专家库,吸纳各方面的人才。有计划、有项目地安排进行,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红色文化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提高对赤水的关注度。

三是主动对接市场,扩大影响空间。在尊重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对一些传统的红色故事进行再加工、再创作,生产出在市场叫得响、有特色的、人们喜爱的文化产品,在周边市场上放射覆盖和扩大化,增强对世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2红色精神的总结提炼

探索红色文化发展的新思路,为繁荣红色文化夯实坚实的基础。

一是要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发展的新理念。红色文化要围绕“五大发展理念”,增强文化自信与自觉。红色是独特的标记和精神符号,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和发展符号。“红色传承、绿色发展”,就是要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享受绿色发展的成果。文化是灵魂,是软实力,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切身的理解,特别是对赤水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价值的认识、开发与利用,显得十分重要其意义也越来越深远。

二是要确立城市精神体系,打造精神文化的新高地。红色是精神的象征,应该赋予时代的特征。昔日,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创造的四渡赤水精神概括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敢于牺牲”。而今,赤水在发扬和传承中开拓创新创造了“敢于突破、敢于碰硬、敢于担当、敢于创优”的“四敢”精神、迎难而上的申世遗精神、抗洪抢险的忘我精神、服务奉献的旅发精神。

提炼出的赤水城市精神体系,进一步激起和增强全市人民凝心聚力、风雨同舟,自强不息、务求必胜信心和决心,在守牢底线、走好新路、奔快小康的伟大实践中迸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1.3红色基因的宣传引导

要把践行红色文化,作为武装头脑的新手段。要根据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践行内容,讲好红色故事,让每个赤水人和来到赤水的参观者都知道“四渡赤水”,知道长征精神,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坚定“四个自信”,争做绿色发展的推动者。

一是提高红色文物保护意识。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红色文物保护的宣传,加大红色文化文物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红色遗迹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全社会自觉保护红色文物意识。

二是扩展红色教育,建立红色知识引导,增强文化感召力。将红色文化作为党员干部政治学习内容,结合红军“四渡赤水”革命史,多形式开展红色宣讲。将红色文化学习教育作为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编写红色教育读本在学校开设红色文化课程;利用“五・四”、“一二・九”等纪念日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活动;通过开展“红色之旅”夏令营等活动创建红色队伍,加强少先队的内涵建设。

通过学习红色历史,宣传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在学校、机关、企业、农村、社区根深蒂固,让红色精神在实现“文化自信”中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2.加快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2.1提高J识,深化“红”与“绿”的融合发展。

2.2科学编制规划,确保“红”与“绿”协调发展。

2.3加快推进红色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

2.4探索红色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形成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

2.5配套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2.6红色旅游项目策划建议

2.6.1一个红色广场:通过雕塑、声光电等手段还原和展示红军长征在赤水经典场景,增强对普通游客吸引力。

2.6.2一台红色会:通过歌舞音乐等形式艺术再现赤水历史和红色史实,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统一,打造一台叫好又叫座的红色会。

2.6.3一个红色体验平台:选择适当地点,建设和打造一个大型水上红色体验基地,让游客亲身参与和体验红军抢渡赤水河的那段峥嵘岁月。

红色传承是赤水的使命担当、动力源泉。我们要按照“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的要求,学好红色经典、讲好红色故事、传递红色力量、开展红色体验、展现红色风采,用红色精神补精神之钙、聚发展之力、尽为民之责,把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长征精神融入赤水大地,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情感依附、精神归宿和前行动力,让红色记忆永续留存、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新跨越中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遵义年鉴》

[2]《赤水百科选编》

[3]《赤水县志》

扬州红色文化社会实践范文6

4月24日下午,省委宣传部巡视员、省文明办主任顾作义同志参加梅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会时指出:把握创建之道,建设文明客都。顾作义指出,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文工作,站位高、决心大、行动快、干劲足、工作实。他指出,梅州市今年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要承担使命,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举全市之力建设文明城市,确保创建成功。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明

要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任务,通过文明创建,培塑人们的心灵之美,建设梅州的人文之美、灵魂之美。一是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梅州是我国客家人主要聚居地。客家人普遍具有强烈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正如客家谚语所说:“人在四方,爱国爱乡”“失去家人,痛苦一生;失去祖国,痛苦万代”。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中,客家社会特别是梅州地区的客家人氏涌现出许多著名的爱国民族英雄,如新中国开国元帅同志,清末抗日将领丁日昌,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抗日烈士谢晋元等,还涌现了张弼士、曾宪梓等爱国商人。这里还是革命文化资源聚集的地方,留下了中央苏区、红军长征、民族抗战的光辉印记。对红色革命遗址、纪念设施要加强保护修缮和有效利用,要抢救一批、保护一批、巩固提高一批。要丰富科技化展陈手段,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要对革命先烈加强事迹挖掘、加大宣传力度,建设好三河坝纪念馆等红色革命遗址,拍摄好三河坝战役纪录片,及时谋划纪念建军90周年系列活动,深入开展群众国主义教育,引导全社会崇敬英雄、弘扬阳刚正气,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要建设一批记录中华民族时代光辉、反映时代精神成果的纪念馆、革命旧址、名人故居等时代精神教育基地,建设梅州先贤馆或主题公园。二是要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长期的迁移迁徙中,客家人形成了拼搏进取、勇于开拓的品格,积淀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要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创造等时代主题宣传教育,积极营造有利于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的舆论环境、文化环境和政务环境,为梅州地区加快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三是要加大公益广告的创作和推出力度。除了用好中央和省里的公益广告以外,也可以创作一批有客家文化元素的公益广告,如客家谚语,这些谚语通俗易懂,有思想,有哲理,接地气。接下来,省里将选择一批客家谚语、潮州谚语设计一批有文化品位的公益广告。公益广告的展示,既要有高大上的,在城市显要位置有所体现,又要深入基层,要解决一些镇街、村居处于空白的状况。要做好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工作,融入主题公园、广场建设之中,如建设梅文化园;融入政策法规之中,修订村规民约、企规厂训;融入日常用品、传统节日和生活场景。要在落细落小落实到基层上下功夫。按照“一行业一重点”的要求,持续推进企业、社区、农村、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建设,做到有鲜明主题、有具体内容、有实践载体、有建设标准、有地方特色。建设友善社区、美德学校、仁爱医院。

二、以中华美德涵养文明

今年年初,两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一是要弘扬兴文重教美德。中国人历来重视子女文化教育,这一点在客家人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所谓“唔(不)怕一时穷,就怕唔读书”“细仔(小孩)莫学懒,石头变金山”“唔(不)怕难字拦路,就怕懒字缠身”,崇文重教、耕读并举的理念在客家人聚居的梅州地区广为传扬。要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全面开展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企业创建活动,建好用好村居、企业、学校书屋,为人们常读书、读好书创造良好条件。要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立德养德需要从小抓起。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好“我的中国梦”“圆梦未来,关注未成年人成长”活动,广泛征集童话、客家童谣、童诗、童画,让青少年在参与中发现、感受、追求真善美。要开展德润校园行动,以校史、校训、校徽、校风建设为重点,开展“立校训、挂校徽、学好人、敬英雄”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校园法制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不断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二是要弘扬勤俭节约美德。“勤俭唔(不)穷,坐食山空。”客家人传承了刻苦勤俭的中华传统美德。要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告别陋习,树立新风”主题教育,倡导丧事简办、喜事新办、厚养薄葬,遏制大操大办、封建迷信、二次葬等不良习俗。注重改革传统礼俗,注入时代精神,增加文化内涵,做到既庄重,又节俭。党员干部要带头文明节俭办事,发动引导村民制定婚丧嫁娶的操办规范和消费标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要弘扬仁爱互助美德。志愿精神所倡导的“奉献、有爱、互助”精神,是对中国传统的“仁爱”“兼爱”“泛爱”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要大力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在医院、车站、关口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建立站、岗、点、室等志愿服务网点,加大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力度,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同时,要把培育志愿服务组织和支持慈善组织结合起来,结合梅州实际,充分发挥公益慈善的组织力量,倡导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活动。常态化开展公益之星、慈善之星表彰,对在扶贫、养老、防灾、助残、救弱、促进科教文体卫体事业、防污环保等等慈善公益领域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予以褒奖。三是要弘扬和亲睦邻美德。传承“家和万事兴、忠厚传家久、百善孝为先”等传统治家理念,弘扬孝亲爱老、和睦邻里的传统美德。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深化延伸“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品牌,常态化推进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挖掘弘扬优秀家训,建好中华客家家训馆,建立一批好家风墙和好家风街。广泛选树孝老爱亲先进典型,以邻里守望、邻里互助为主题常态化开展村居志愿服务活动,着力倡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四是要弘扬遵规守礼美德。大力开展“礼貌行动”,围绕“言、谈、举、止、衣、食、住、行”这八个方面的内容,推动文明礼仪普及教育,引导群众养成优雅得体、节俭卫生、谦和礼让的行为习惯。要持续深化“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网络”文明引导行动,让广大群众在工作生活中受到监督、接受教育。梅州是旅游名城,要加大高铁站、客运站、公园景区等场所文明旅游方面的宣传。

三、以中华文化和客家文化滋养文明

文化是城市的底色,代表着城市的深度和厚度。梅州文化独具特色,保留了客家山歌、采茶戏、排瑶长鼓等许多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和客家围屋等大量历史建筑、文物古迹、古村落、古巷道。要挖掘自身文化特质优势,打造客家特色历史文化品牌,用文化催生文明、滋养文明。一是要打好名胜古迹牌。梅州文物一流,名胜古迹众多。有岭南四大名寺的灵光寺、神光寺,有梅县学宫、黄遵宪故居、元帅故居,还有被誉为华夏一绝的客家民居建筑。积极创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着力加强对历史建筑、古村落、历史街区的整体性保护,延续传承好地方的根脉、文脉。要围绕文物古迹、红色遗址打造一批纪念园、旅游风景区,设计好红色革命文化、围屋文化、禅宗文化等旅游路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等重点文化产业,着力增强地方文化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二是要打好千年文风牌。梅州文风鼎盛,自北宋刘元城谪居梅州创办第一所书院开始,一千多年以来,梅州兴学之风长盛不衰,正如《梅州院试》所载:“自宋以来,代产伟人”。至清代中期,蒙馆、社学、义学、书院数以千计。清代状元吴鸿督学广东时,盛赞梅州“人文为岭南冠”,乾隆年间嘉应知州特设“人文秀区”牌坊于衙前大街,以志梅州学风之盛。自唐至清光绪一千多年间,梅州登科者众,计进士121人,举人1645人。要深入挖掘梅州千年学风文风故事,编撰一批教育读本、名士传记、演义小说,维修一批旧址,建设一批纪念馆,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使崇文重教、兴学育才之风代代相传。三是要打好客家名人牌。梅州地灵人杰,特别是近现代以来,梅州更是人才辈出。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战场上,还是文化思想界、商业界、体育界,都涌现了不少赫赫有名的人物,如洪秀全、都是客家梅州籍人;又如学问文章“为粤东最”的李象元,广东“第一才子”宋湘,岭东诗派代表黄遵宪,“诗界革命巨子”丘逢甲,中国画现代大师林风眠,“亚洲球王”李惠堂等,旅外创业的客家人更是不胜枚举,如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领带大王曾宪梓,助学慈善家田家炳等。要深入挖掘这些名人的奋斗故事、爱国故事、励志故事,拍摄人物传记,要保护好他们的故居,将之建成旅游景点、爱国主义和改革开放教育基地,彰显客家人爱国爱乡、勤劳俭朴、勇于开拓、重义轻利的高尚情操和美好品质。四是要推进城市公共艺术空间建设。建好用好“三馆一站”,梅州可规划建设上档次的剧院、音乐厅,打造城市文化地标。保护好梅州的生态资源,完善城乡公园绿地系统和开敞空间,加强环境整治。加强城市人文景观塑造,把建筑规划高度融入客家民居特色,融入艺术美术元素,做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打造怡心怡性怡情的公共艺术空间。五是要大力开展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加强梅州地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和宣传推广,创造条件,打造平台,引导群众广泛开展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着力办好一批有影响力的客家品牌文化活动。如梅州人爱唱山歌、汉剧,有对歌、斗歌之风。可以打造“山歌节”“汉剧节”“汉调音乐节”等活动平台,建设一批山歌公园、对歌广场、汉剧广场等特色文化场所,点燃群众文化创造活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要构建好面向村居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做强做优村居文化阵地,有意识地培养一批本土中青年文艺人才,推动各类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基层、常态化开展。

四、以全域创建拓展文明

文明创建已经进入新的阶段,要求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因此,文明创建是全城、全程、全员的创建。一是要推动城乡环卫工作一体化。梅州的卫生保洁工作总体还是有较大的提升,但是还是存在死角盲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存量垃圾的清洁处理还有待加强。提高城乡环卫工作一体化水平,大力推广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建立健全村镇长效保洁机制。要继续抓好城乡主干道保洁工作,特别是要全面清理城市出入口、国省道沿线、内街小巷的卫生死角。提高环卫保洁巡查频次和覆盖面,强化客运站、医院、商业街区、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卫生整治。全面开展清“癣”行动,严厉打击制“癣”贴“癣”行为,加强各类便民信息的规范引导,消除“牛皮癣”小广告滋生土壤。二是要推动城乡公共秩序规范化。加强城乡交通管理。要优化交通组织方式,加大堵车点治理,建设安全顺畅的通行环境,完成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综合考虑车辆、行人的通行需要,合理划定路边停车位,下大力气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在县区、村镇也要规划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停车位,规范路边车辆停放。加强市场秩序建设。大力整治占道经营、占道停放现象。对照标准,对农贸市场进行规范化整治。加强城市、乡镇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线路杂乱问题整治,积极推进城乡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暂不具备改造条件的也要进行规范、整理。三是要推动城乡生态建设长效化。客家有句谚语:“人要衣裳,地要绿装。”梅州有着众多的天然风景名胜,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发展经济、发展产业的同时,坚决保护好这里的江河湖泊、森林山川、自然风光。加快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资源,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建立健全生态保护机制,抓好城市黑臭水体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工业、种养业污染治理,切实保护好韩江、梅江、东江等水文水质和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安全。沿城市道路沿线、生活街巷、景观河流等线性空间拆违复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提高城市绿视率。四是要推动城乡面貌改造美观化。加强城市窗口美化。在高速公路口、机场、车站、码头设置一批体现梅州城市文化的雕塑、造型景观。加强街路美化,全面清理违法违规和有不良价值导向的商业广告,修复美化沿街建筑立面。加强门店美化,规范商铺招牌设置,相对统一制式,可用书法等艺术手法提升招牌的文化品位,打造城市新的景观线。加强村居美化。中央和省里都已明确,在文明城市测评中突出以城带乡的要求,实地考察过程中也加大了对镇乡村居的考察力度。我们一定要按照四级同创、全域创建的要求,把创建重心放在基层、拓展到乡村,统筹推进城乡文明创建。要以美丽乡村为引领,大力开展美村行动,加强村居规划,以“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为目标,融入思想文化和特色文化元素,如广州花都、从化结合旅游产业打造童话小镇、桃花小镇等特色小镇,亮点突出,值得学习借鉴。接下来全省将会开展“十百千特色文明创建工程”,希望梅州在镇、村两级打造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成为省里示范项目。五是要推动城乡社会管理精细化。今年在参加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的文明是养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一方面要严管,要严格落实城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铁腕治理,敢于碰硬,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人员要予以重罚。另一方面要善管,探索建立数字城管系统,建立健全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字创新的数据管理新机制。特别要落实城市的“网格化”管理,做到“定格、定人、定责”。推进实施“互联网+社会治理”行动计划,建成具有梅州特色、时代特点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发展民生服务智慧运用,建立健全城乡微管理制度,提高城乡精细化、常态化管理水平,破解城乡管理乱象,根治创建固症顽疾。六是要推动城乡平安行动常态化。要加大执法力度,保持对城乡黄赌毒、电信网络诈骗、黑恶势力、非法宗教活动等的高压打击态势,强化出租屋、旅店业和娱乐场所的监管,清理校园周边违规网吧、娱乐场所,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群防群治,控制和减少社会矛盾爆发源,争取把不稳定因素遏制在萌芽状态。还要抓好安全生产,依法做好安全生产的检查,严防发生大的火灾、食药安全等安全生产事故,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梅州市要主动承担起创文的历史重任,理清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扬长补短,全面推进,确保创建成功,为广东实现“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做出应有的贡献。

扬州红色文化社会实践范文7

   党员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在建党xx周年之际,公司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分子于7月中旬奔赴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

   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修建的,从太行山的山腰引漳入林,这项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的精神震撼太行,感召岁月,巍巍太行山记录着林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丰功伟绩。当年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还有三年的自然灾害也给林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缺衣少粮十分艰苦。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畏艰险、不畏困难、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历史又一奇迹。红旗渠的建设不仅仅是建设了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树立了中华民族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伟大精神丰碑。

   如今走进林州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世界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走在干渠的堤坝上,看着绵绵流淌的红渠水,感受着红旗渠的宏伟壮丽,惊叹和敬仰红旗渠的建设者们。他们经过不断的艰苦奋斗,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穿越太行山的悬崖绝壁,险滩峡谷,遇山凿洞,遇勾架桥,开山劈路,历时十余年,于1969年修建完成。

   身临其境参观了红旗渠,结合本职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红旗渠之所以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历经十年艰辛最终修筑成功,团队精神是基础。要想把事情干好,没有清晰的思路、团结的集体不行。红旗渠是当年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带领一群有梦想、有信仰的.人共同建设完成的。这个团队很好,这是成功的基础。做任何事情,必须具有团队精神。保险理赔工作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公司客服部的员工是核心团队,公估公司和公司的代查勘人员也是团队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大的团队,只有团队各方面人员团结协作、同心协力,才能把分公司的客户服务工作做好。

   二、红旗渠的建设体现着创新精神。红旗渠引的是山西漳河之水,把山西的水引到河南的想法,首先就是思路的创新。在整个修渠过程中,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也不断的涌现出各种创新的举措。所以做任何事情、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创新。目前我们公司处在发展初期,理赔服务基本上依靠代查勘,很多其他大公司的管理办法在这个阶段无法照搬使用,只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新出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并不断的修正和完善。

   三、红旗渠在建设过程中分工明晰、职责明确、人尽其才,充分体现了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的核心就是“明确分工和提高效率”。一个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必须分工明确,我们公司也需要这样。每个岗位、每个小组、每个科室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和岗位职责。分工明确了,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效率就提高了,科学管理就收到了实效。

   通过这次参观红旗渠,使我身心倍受鼓舞,激发了对工作的热情,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坚持发扬红旗渠精神,坚持学习文化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力。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时刻牢记党员身份,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时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党员积极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倾情奉献自己的力量,热情的为党和人民服务,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深刻领悟红旗渠精神的内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力,为祖国发展和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党员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红旗渠将神使我体会到: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复杂的环境,越是困难的事业,就越是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今天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的局面。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必将在亿万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化为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改革开放的xx多年,让我们沐浴春风,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幸福生活。但是,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部分党员,尤其是部分党的领导干部,不愿再做艰苦的工作,不能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了,不能密切联系群众了,甚至有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现象。如果不坚决防范和克服这种现象,党的事业就不能向前发展,甚至会遭受挫折。不论我们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宗旨,密切联系群众,不断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内容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与目前进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员干部弘扬正气、抵御邪气、廉洁从政的有力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国家公务人员,都应当把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作为自己的成事之基、立身之魂。

   实践证明,什么时候保持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党就有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就能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地干事创业,就能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新胜利。当前,面对各种歪风邪气的侵袭,更需要积极倡导、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红旗渠精神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我们要充分发掘和运用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使红旗渠精神不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论是坚韧的愚公,还是填海的精卫,不论是石大沟的郭变花,还是把最美的笑留在桃花洞的原海生,他们最美的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一名老师,更应该让祖国的花朵绽放在未来,为祖国的建设奉献他们的力量,为祖国的明天开启新的篇章。

   党员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10月16日至20日,我参加区委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红旗渠精神教育专题培训班,在观看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的访谈纪录片和关于红旗建设的讲解后,个人感到深受教育鼓舞,我被林县人民“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战天斗地、气吞山河的精神折服,受到一次红旗渠精神的洗礼。

   林县人民把红旗精神归纳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正是当前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当时县委领导下不向国家要钱要物,自力更生生产修渠物资,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十几万林县人民用肩挑手扛,硬是在太行山深处的山腰上修筑了一条“天河”这就是不计个人得失,勇于奉献自己的全部,只要横下一条心,任何困难都打不垮,向着确立的目标前进的红旗渠精神。

   我们应将红旗渠精神融入到我们本职工作中,我们在街道办事处工作就是为社区居民服务,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群众中,我们要以红旗精神为标杆、榜样激励自己,不计个人得失,想尽办法做好本职工作,坚决打赢党中央部署的脱贫攻坚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10月16日至10月20日,我参加了由中共鸡冠区委组织的专程赴林州市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培训。短短几天时间,通过现场实景教学、专家讲座、专题片播放等教学形式,使我对新时期如何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启发。红旗渠风景区内,我们一边观看红旗渠的历史资料一边了解红旗渠的艰苦故事,让我们瞬间回忆起当年那个红色年代。红旗渠精神展现了林州人民不怕困难、战天斗地改造世界的精神风貌,这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精神的真实写照。

   青年洞是红旗渠在太行山山腰悬崖峭壁上的一段干渠,由于这里地势最为险要,工程修建最艰难,是红旗渠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干渠。为早日将浊漳河水引入林县,建渠干部群众坚持“宁愿苦战,不愿苦熬”,改由各公社挑选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继续施工。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于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政府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广为流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我们要紧紧抓住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示范农业,促进种植业向绿色、有机、可持续方向大步迈进。积极落实党的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壮大集体经济的途径和方法。探索出了壮大集体经济的新出路,结合自身的特色找出路,做文章,走出了一条适合本乡经济发展的道路。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基层法院的法官,我有幸在鸡冠区委员会组织安排下,于10月16日赴河南省林州市参加了第三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红旗渠精神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学习期间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我心灵上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红旗渠是1960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苦战10年,用苦和累、智与慧、血和汗,用铁锤、钢钎,硬生生地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了全长1500千米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精神虽然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但它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学习、弘扬和践行红旗渠精神,关键是把红旗渠精神落实在行动上,贯穿到日常工作中,红旗渠的“发扬自力更生、创新求实精神,用知识和智慧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的碑文,是林州人民“敢教天地换新颜”的豪迈心声,也应当是我们用昂扬的斗志、奋进的态度去开拓创新、求实求效、构建未来美好篇章的坚定信念。我作为一名党员法官,定将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兢兢业业干好每一分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把每一件案件都办成铁案,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为鸡冠地区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学习红旗渠精神,我被修筑红旗渠的壮举所感动和震撼,林县人民当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战天斗地的勇敢精神使我受益良多,深受感动,对发扬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要坚定理想信念。学习红旗渠精神就要坚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把握好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性质和宗旨。服从和服务于为人民的事业,进一步提高党性觉悟,增强四种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都不为风险所惧,不被干扰所惑。要强化服务意识。红旗渠的建设实践说明,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司法为民、服务于民,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使正确的决策变成现实。今天,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期,处在决战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作为一名基层法院党员干部,更应该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把抓审判工作与服务结合在一起,在日常工作中体现服务理念、展现服务热情、做出服务效果。始终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发扬创新精神。作为新时代共产党员,要靠我们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医梦。更要求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不墨守成规,积极进取,主动作为,热情服务,公正司法。

  党员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红旗渠精神,我被修筑红旗渠的壮举所感动和震撼,林县人民当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战天斗地的勇敢精神使我受益良多,深受感动,对发扬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要坚定理想信念。学习红旗渠精神就要坚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把握好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性质和宗旨。服从和服务于为人民的事业,进一步提高党性觉悟,增强四种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扬州红色文化社会实践范文8

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全国少工委第四次全委会提出的“实现宏伟蓝图,作好全面准备”及省、市少代会要求,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积极探索少先队教育现念,创新少先队教育内容和形式,坚持引导少先儿童在实践中体验的教育思想,适应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切实服务素质教育,努力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

具体工作:

一、抓住纪念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四十周年契机,推广校少先队“希望之星”品牌,建立红领巾志愿者队伍,继续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少先儿童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四十周,校少先队组织以“弘扬雷峰精神,做新时代的小雷峰”为主题,组织全校少先队员参与学雷锋实践活动,以“希望之星”红领巾志愿者的形式,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组织少年儿童到社区、社会开展志愿者活动,围绕助人为乐、环境保护、法制宣传、弘扬社会公德、倡导家庭美德、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等方面组织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

继续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活动,以“雏鹰争章”活动为载体,继续开展“争做合格小公民”评选活动,积极引导少年儿童认识道德标准,培养道德意识。借助“希望之星”广播台,电视台,进行“十佳道德好习惯”评比推广活动,开展“新道德中队”、“新道德小队”评比,同时借助不道德规范的反面素材,在校园开展“不文明行为”曝光、规劝活动,激发全体少先儿童共同健康成长进步。

积极组织参加市少先队“绿色行动”系列活动。在3月12日当天组织红领巾志愿者走上街头宣传“绿色行动”,认真开展植绿护绿活动,发好一张环保宣传单。积极参加“苏州市红领巾绿色学校”的评选和苏州市绿色环保创意大赛,积极参加市少工委举办的“保护地球、爱我家园”手抄小报、绘画、摄影图片展评。

二、以“实现宏伟蓝图,做好全面准备”为主题,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健康成长。

以“实现宏伟蓝图,做好全面准备”为主题,联合学校教导处、德育处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诗歌诵读比赛、“创新创造我能行”四小发明竞赛、“争奖章,做准备”等实践活动,开展爱国主义及民族优秀传统教育,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把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雏鹰争章活动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意识,提高少年儿童的实践能力,为他们的全面成长成材做准备。

三、以“苏苏、州州和我一起成长”为主题,加强少先队特色文化建设,增强少先队组织对少年儿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苏苏”和“州州”是苏州市第四次少代会树立的苏州市少年儿童卡通形象,发挥少先队的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广泛开展文化、体育、艺术活动,以“手拉手”义卖活动形成我校少先队的特色活动项目。全面实施“少先队小干部轮换制”,“升旗手轮换制”让每一位少先队员都能体会到成长锻炼的快乐,培养小公民的责任感。进一步重视少先队队室的使用,让学生参与对队室的管理;坚持训练、培养、使用鼓号队,做好下半年苏州市鼓号队比赛的准备工作;健全校“希望之星”广播电台,使其成为校少先队工作的先声,传播少先队文化的窗口和广大少先儿童接受教育和锻炼的舞台;继续出好每一期黑板报,加强评比考核。

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少先队理论研究,进一步提高全校少先队工作整体水平,推动少先队工作持续发展。

一支素质优良的辅导员队伍是少先队事业持续发展的保证。近期市少工委将举办学校团队工作论坛,加强少先队工作的对外交流。建立和完善大、中队辅导员定期培训制度,切实提高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组织大中队辅导员积极向《苏州少先队》杂志投稿,扩大我校少先队工作的知名度。踊跃参加市级少先队科研课题的研究,积极申报具有本地特色的少先队课题研究方案或成果。

本学期少先队工作一览:

二月:

u 总结寒假生活

u 制订少先队工作计划

三月:

u “我和雷峰叔叔有个约会”学雷锋活动

u 3月12日“红领巾志愿者环保日”活动

u 全面开展“争创苏州市红领巾绿色学校”活动

u 各中队队干部开始在队室轮流值班

u “希望之星”广播站全面启动

u 黑板报主题:“我为妈妈唱首歌”(庆祝三八妇女节)

四月:

u 祭扫革命烈士陵园(爱国主义诗歌诵读比赛)

u “争创苏州市红领巾绿色学校”活动评比

u “争做合格小公民”活动第三批评选

u 联合德育处开展“十佳道德好习惯”评比活动

u 继续加强各中队队干部队室轮流值班制度,出好队报

u 继续做好“希望之星”广播站工作,扩大在全校的知名度

u 黑板报主题:“保护地球,爱我家园”

五月:

u “校园十佳道德好习惯”评选揭晓,在全校推广共2页,当前第1页1

u 在校园开展“不文明行为”曝光、规劝活动

u 开展“手拉手,庆六一”活动(以义卖的形式开展)

u 继续加强各中队队干部队室轮流值班制度,结合“六一”开展队报评比活动

u 继续做好“希望之星”广播站工作,形成少先队工作的先声力量

u 黑板报主题:“做一个文明的实小队员”

六月:

u “争做合格小公民”活动第四批评选

u 六年级“当我走向明天”主题队会

u 表彰首批“校级优秀小公民”

u 做好期末少先队评优表彰工作

u 布置暑假少先队工作

u 黑板报主题:“我们进步了!”

扬州红色文化社会实践范文9

近50年来,在雷锋精神的召唤下,一批又一批扬州商校学子奉献爱心、挥洒真情。学校结合专业,依托技能,坚持不懈开展“学雷锋、献爱心”系列活动,涌现出众多先进集体和个人,其中“小红帽”志愿者协会就是远近闻名助人为乐的优秀品牌。

助人为乐、奉献爱心,学习弘扬雷锋“五种精神”

学校每年都围绕“学雷锋、献爱心”这一主题开展志愿者活动,以“小红帽”志愿者协会为主要载体,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切实加强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为目标,结合专业,依托技能,奉献爱心。

1.学习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校开辟学雷锋专题网站,利用LED显示屏、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雷锋日记读后感、雷锋肖像画比赛等活动形式,教育学生自觉学习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精神,结合“国庆节”、“五四”青年节、红十字日、助残日等开展活动,发扬雷锋精神,指导学生学习与生活。在汶川地震发生时,学校每位同学都奉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樊荣同学捐出了平时捡饮料瓶攒下的530元钱,刘江等23名同学奉献出自己全年的国家助学金。同学们意识到,国家有难,我们要向雷锋同志一样,尽自己微薄之力,与祖国一同共渡难关。

2.学习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近50年来,“小红帽”志愿者奉献爱心,风雨无阻。他们秉承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结合自身专业,依托所学技能,走进社区,走进福利院、走进聋哑康复中心,展示精湛的技艺、提供良好的服务、面带诚挚的微笑、送去贴心的关爱。一个又一个“小红帽”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一批又一批志愿者,奉献爱心,造福千家万户。“小红帽”以自身的行动,成为雷锋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近50年来“小红帽”志愿者协会收到近100件来自社区、福利院、聋哑学校等社会各界的感谢信、表扬信、锦旗;近60名“小红帽”志愿者获得省市优秀学生、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近50年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助人为乐、服务社会的优秀志愿者。旅游系“小红帽”志愿者协会,定期走进敬老院,提供理发、修脚、保健等服务项目,扬州晚报、扬州电视台等媒体多次进行报道;志愿者钱诗宇同学主动帮助荷花池社区的一位空巢老人,每周帮助打扫卫生、整理家务,带老人洗澡,帮老人做饭,老人已把钱诗宇当成了亲孙女;志愿者刘桂玲同学多次无偿献血,5年间共献血2000毫升,她还主动请“扬州好人”张德兵做指导老师,利用节假日跟随献血车进行义务宣传,并组织同学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目前,学校义务献血小分队已有160多名志愿者,扬州市血站多次表扬学校志愿者义务献血的行为。

为民服务、助人为乐不仅仅表现在广大学生志愿者身上,学校教职工更是身先士卒,主动奉献爱心。学校每位校领导主动结对两名特困生,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为他们订牛奶补充营养;耿春霞老师连续10年,每年资助两名贫困生完成学业;有私家车的教师自发组织了“爱心车队”,主动接送顺路的学生上学、放学,还送生病的学生去医院治疗;宿管员周玉华5年如一日,坚守岗位,雨天主动收回学生晾晒的衣被。2011年5月的一天夜晚,一名学生突患阑尾炎,周玉华将学生送进医院进行紧急治疗。学校成立爱心基金,及时资助家境困难学生,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学校与中国妇联儿童基金会合作,实施“春雷计划”,学校成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春蕾计划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学校与江苏省残联长期合作,免费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

3.学习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

学校常年组织师生开展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活动。每月评选优秀社团指导教师、优秀早读课指导教师、优秀晚自习指导教师等专项优秀个人;每学期评选十佳优秀学生、十佳优秀学生干部、技能之星、道德模范之星;学期末评选“雷锋式”班级、“雷锋式”志愿者、“雷锋式”教职工。通过教育活动的长期开展,全体师生已逐渐形成了学习不止、实践不止、奉献不止的“螺丝钉”精神。

正是由于广大师生充分发扬“螺丝钉”精神,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井井有条,各项竞赛活动屡创佳绩,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校美誉度不断提升。

4.学习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创业创优是学校常年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主题。历年来,学校每周评选节能减排先进系科、先进班级、先进部门,每月评选勤俭节约先进学生,每学期开展“爱惜粮食、珍惜用水”,“合理使用、变废为宝”主题团日活动,饮料罐已成为学生装饰宿舍的花盆;废报纸变成了美丽的千纸鹤,塑料盒成为适用的肥皂盒。

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植。2005年,学校正式启动校园学生创业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学生创业一条街已有26家公司入驻,同学们在创意生活园中体验创业的快乐,感受创业的成功,分享创业的喜悦。施人玫瑰,手留余香,创业成功的同学不忘回报学校、回报同学,他们为贫困同学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邀请他们一同参与创业活动,解决了部分贫困同学的生活困难。朱盈月、吴虎等同学积累创业经验,毕业后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可以说,创业园已成为小老板的孵化器,成为“雷锋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实践舞台。

5.学习弘扬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

雷锋不仅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而且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他在学习和工作上永不满足、永不懈怠,体现了一种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历年来,学校师生努力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奋勇争先,锐意改革,在省市创新大赛中屡获佳绩;在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书写辉煌;在国家技能竞赛中摘金夺银;在全省创意论坛中保持领先;在省市级“两课”评比中拔得头筹;在信息化大赛中获国家金奖。

拓宽形式、丰富内容,学雷锋活动做到“三个结合”

近50年来,学校不断开拓学雷锋的活动域面,不断拓展学雷锋活动的形式,不断丰富学雷锋活动的内容,形成“三结合”的特色。

1.学习雷锋精神与实现培养目标相结合

学校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思想境界、一种行为规范,在实现“职业道德好、职业素养高、专业技能强、就业(升学)创业能力优,且具有一定特长”人才培养目标中,教育引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推进课堂教学建构素质、社团活动拓展素质、习惯引导规范素质、劳动训练强化素质、社会实践提升素质等“五维”素质教育,建构“基础证书、专业技能证书、素质拓展证书”三维证书体系,通过吃苦耐劳训练、综合才艺训练、沟通能力训练、合作相处能力训练、奉献社会实践训练,强化技能训练,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2.学习雷锋精神与建设校园文化相结合

学校将弘扬雷锋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主题,以雷锋精神陶冶师生情操,以雷锋思想净化师生灵魂,以雷锋人格塑造师生健康人格,引领校园学雷锋活动有声有色、推动雷锋精神薪火相传。学校建立了学雷锋专题网站、开辟了“雷锋园”和雷锋宣传廊,编写了学雷锋校本教材,组织了学雷锋系列活动,形成了知雷锋、讲雷锋、学雷锋、做雷锋的“雷锋行动模式”。

3.学习雷锋精神与打造德育特色相结合

扬州红色文化社会实践范文10

扬州民间剪纸工艺在工艺美术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早在隋炀帝时期已经盛行,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门类,像张秀芳、张慕莉等传承人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然而,剪纸在现代人生活中已经不是家家都需要的绣花的花样子,正逐渐走出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样具有文化气息和地方特色的工艺门类怎样被推广,让所有来扬州旅游的游客都要像买扬州牛皮糖那样买扬州剪纸。

扬州剪纸风格清新秀丽、线条流畅见长,又小巧精美,便于携带,非常适宜作为旅游纪念品而进人市场。这就大大拓宽了民间剪纸的应用范围。但是,当前民间剪纸作为旅游纪念品开发,远远没有达到理想境地。一方面,旅游纪念品市场对剪纸的需求量很大,而现在扬州仅一两家剪纸工厂或生产剪纸的民间工艺社、所除个别一两家外,其余的都举步艰难;一方面游客渴求买到包含深刻的扬州文化内涵的剪纸,而现在的产品又不对路,有不少摊主经常为积压的大批剪纸而发愁。可以说:当前的扬州剪纸旅游纪念品生产缺乏地方特色,无法吸引游客购买。

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觉得总体思路应考虑如下几点:

(1)积极找出特色的扬州剪纸,开发投放旅游市场。扬州剪纸“秀、柔、雅,作品取材广泛,花鸟、人物、动物、亭台楼阁等等, 著名的剪纸艺人张永寿是扬州剪纸的优秀代表,他剪下的每支花朵、每只虫蝶、每幅图案都显示出勃勃生机。三部剪纸集《百菊图》、《百蝶恋花图》《百花齐放》, 充分展现了扬州剪纸的特色。就扬州剪纸传承人的剪纸作品而言,这些各具特色的民间剪纸作为旅游纪念品都是非常难得的珍品,但是现在旅游纪念品市场上的剪纸,虽不说全部,可以说绝大多数是外地成批用机器制作的,据了解,各小作坊找一些常见的剪纸图样制作成模版,就可以大量生产,然后大包小包地背到各旅游点以较低价格批发给零售商。这种毫无特色的剪纸产品销量一般,无法吸引游客的目光,只有家里办喜事或过春节的当地人会买一些剪纸作为装饰品。怎样使最具特色的扬州剪纸推广到市场,需要我们不断地挖掘、整理、推荐、加工。扬州剪纸纪念品市场需要营造一种好的氛围,文化媒体等领域要加大对扬州剪纸的宣传力度。早在五、六十年代特别是郭沫若先生,就为张永寿写了一首诗:“扬州艺人张永寿,剪出百花齐放来。请看剪下出春秋,顿使东风遍九垓”。使扬州剪纸名声大噪。 极大地推动了剪纸进入市场、扬州剪纸博物馆不但展出特色的扬州剪纸大师作品,也把剪纸的创研、生产、出口搞得风风火火。

(2)制作不同档次的剪纸作品和剪纸衍生品,薄利多销与厚利少销并举,逐步形成剪纸的市场价格。剪纸作品的价格是否能得到游客的认可,作品本身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如张秀芳、张慕莉等大师的作品应该定价几千元一幅,他们的艺术品还有收藏价值,今后还会有增值的空间,这样可吸引一些投资文化艺术品的游客。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的剪纸,而对于仅供一般游客作纪念或作小小礼品赠人的剪纸。则应薄利多销,因此建工厂或小作坊大量复制完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实践证明,剪纸作品既可以成为独立的工艺消费品,又可以与灯彩、邮品、刺绣、漆艺、玉雕等其他工艺门类相结合,转化为新型的工艺品,也可与旅游相结合转化为旅游纪念品,以满足多层次、多种类消费群体的需求。与多种形式的结合启发我们要不断拓展扬州剪纸的传统题材,扩大应用范围,加强创新设计,挖掘扬州剪纸的多重价值,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在制作传统题材作品的同时,创作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作品,推动传统产品功能转型和审美价值的提升。扬州剪纸衍生品的制作应当尊重其形式和内涵,保持本真性。2010 年,剪纸博物馆推出剪纸艺术灯。其表面采用红色的皮绒布制作,内装有阻燃隔板,耐高温,易清理,运用剪纸的表现手法,在灯内设计出各种吉祥图案。产品适用于家庭装饰,新材料和个性化制作该产品一经问世便广受好评,年销售产值达 100 万元。

扬州剪纸博物馆特别为何园景区纪念130周年设计了

2000 张剪纸纪念门票,这在国内也是首创。纪念门票正面图案为寄啸山庄著名景点水心亭及复道回廊,剪纸效果的通透性将天下第一亭和天下第一廊刻画得栩栩如生,两旁的山石、树木映衬着主建筑,图案下方簇拥着牡丹花,图案的右下角有“何园

130 周年”字样的落款。成本仅 5 元左右,既是参观门票,又可以当做一件值得收藏的纪念品。

近年来,扬州剪纸经过电视节目宣传,有了更大的市场影响力,发挥非遗资源的特殊优势,以有效传承非遗的工艺流程和核心技艺为前提,努力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推动扬州剪纸融入当代社会、融入民众、融入生活,在合理利用和振兴发展中实现对扬州剪纸最有效的保护。大力发展扬州剪纸产业,打造扬州剪纸品牌,使扬州的文化优势为老百姓创造更多的财富,为国家的文化产业大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做出更大贡献。

剪纸艺术灯

何园建园130周年纪念门票

扬州红色文化社会实践范文11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最核心的素质,师德养成教育是师范生培养的重要内容。结合当代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师德认知发展水平,加强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不仅能促进师范生综合道德水平的提升,而且有助于增强师范生的职业信仰和规范师范生的职业道德行为。然而,不同学科专业的师范生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认知倾向,其师德养成教育也呈现不同的特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师德养成教育越来越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成为学科教学的内在目标。当前体育师范生的培养也突破传统的重视专业技能的教育层面,更加关注体育师范生的道德与知识的有机融合,不仅培养体育师范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提升他们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技巧。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师范生是民族地区未来的体育教师,他们同样需要进行师德养成教育。但与其他地区高等院校师范生相比,他们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入学成绩、专业志向、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体育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应结合这个学生群体的特点,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本文以地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百色学院、河池学院和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阐述如何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环境教育等途径,开展体育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高尚师德的体育教师。

一、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师范生的特点及其师德养成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民族地区高等院校体育师范生与其他院校师范生相比较,具有显著而鲜明的特点。这个群体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个性、过于注重自我、集体观念淡薄、喜欢拉帮结派、争强好胜、忽视纪律约束等特点,文化学习缺乏竞争意识,行为容易过激,法纪观念淡薄,吃苦精神不足,纪律涣散,时有打群架、酗酒晚归、旷课旷考、考试作弊、嗜睡贪玩、网聊玩游戏等行为。针对以上行为特点,笔者认为,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遵循普通高校师德养成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又要根据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师范生所特有的、不同于其他区域体育师范生的特点[1],特别是针对这一群体个人行为、师德养成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师德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二)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原则

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师范生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该学生群进行传统的德育理论教育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让他们在有经验的教师的引导下,在实践教学中规范教学行为、增强集体观念,并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考核环节,促使学生摒弃投机应付的行事作风,养成严谨规范、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

(三)常规教育与地方特色相结合的原则

民族地区往往有着丰富的区域特色文化,这些文化是体育师范生所熟悉并认同的,在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中,将民族特色文化渗透进来,与常规师德养成教育融为一体,激发体育师范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增强其师德养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充分利用扎根民族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先进教师的优秀事例,感染体育师范生,使他们坚定从事教育事业的理想信念,并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自觉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

二、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途径

(一)以课程教学为主阵地,引导体育师范生将师德知识内化于心

第一,加强师德养成教育相关课程建设。课程内容既要体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又要有义务教育法、体育法、教师法等法律知识。既体现教师专业化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又符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体现地方经济社会特色。同时,要注重在现实生活中、在教师职业生涯中产生的道德情境,在学习具体的道德情境中体验师德,把师德知识应用到现实体育教师职业生活中,以帮助他们适应和处理教师岗位中产生的道德问题。[2]尤其要针对民族地区区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特点构建特色课程。如,以“弘扬传统、团结务实、奉献拼搏、争先创新”的百色精神为引领,自编红色微型课程,充分发挥红色示范和辐射作用。第二,强化学科的德育渗透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识课程教学渗透。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和形势与政策课等通识课程教学,引导体育师范生自觉学习师德知识,将师德规范转化为行为习惯,养成师表品行和爱生情操,树立终身从教的理想信念和奉献、清廉的道德追求。二是教育课程教学渗透。把师德养成教育贯穿于师范教育全过程,将师德规范要求融入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教学法、班主任学等课程教学,开展师德相关问题研讨,引导体育师范生在研讨、辩论、解决师德问题中提高对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促使师德理论要求潜移默化地内化成体育师范生个人的师德理念。三是专业课程教学渗透。开设体育专业课,在专业理论和技术课教学中,尤其是在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的传授和技术训练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引导体育师范生树立清廉、进取、奉献的价值观,弘扬“更快、更高、更强”奥运精神,造就热情、负责、幽默的人格,树立敬业爱生、求实创新的师德观。第三,坚持“四年一贯”不间断的师德养成教育。要以民族地区对师德的要求为依据,既考虑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又注意情感态度、人生价值观,一年级传授师德知识,二年级培养师德情感,三年级培养师德意识,四年级培养师德实践能力,以培养体育师范生师德的知与行,为其将来从教时能知行一致奠定基础。

(二)发挥课外活动的实践功能,帮助体育师

范生把师德规范外化于行民族地区体育师范生的实践活动要突出民族性。活动方式除了传统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教育见习,还要结合民族地区特色民俗和民间体育活动多样化的特点,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体育实践。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体育师范生可以全程参与活动的策划、筹备、组织和裁判,协助当地县体育局、团委组织全民健身志愿者服务百县千乡项目活动,在实践中磨炼师德意志。同时,民族地区体育师范生的实践活动还应突出思想性,使体育师范生在实践中了解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关爱,坚定其服务地方、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如,通过参加调研团队参与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保护调查等“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体育师范生亲眼目睹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变化,深入理解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挖掘、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了解社会对体育教师的期待与要求,感受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的现状与诉求,在体验、经历、感悟、理解中明确社会的需要和体育教师的责任,增强对体育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坚定从事体育教师职业理想信念。此外,要加强与民族地区相结合的科技文化活动。一是体育科技文化活动。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体育专业健身技能实训等基地,利用参加全国、西南高师和区市体育运动会,以及主办学校体育运动会、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学院体育节等机会,开展师德自信培养,在训练与比赛中培养信心、磨炼意志和自控情绪,在竞争与协作中塑造体育师范生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师德习惯。抓好学生科技知识竞赛、学科知识竞赛、科技制作比赛、红城学术沙龙、科普创作展示活动,加强与体育局、民委的合作,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和传承保护基地,指导体育师范生成立体育学院民族民间体育文化推广、体育舞蹈等科技型协会,开展有益的科技竞赛和教学研究活动,推动其良好师德的养成。二是红色基因传承活动。组建弘扬“百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等体验宣讲团队,宣讲百色起义、龙州起义革命先辈英雄事迹;利用清明节、青年节、建党节、新生军训和寒暑假等节假日,组织体育师范生参观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纪念馆、纪念碑、革命旧址,向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烈士敬献花圈;重走小平路,参观红军码头、邓小平旧居;重走运枪小道,访问红军村革命前辈及其后人。在经历红色体验教育后,开展重温入团、入党誓词,以百色起义、龙州起义革命先辈为榜样,传承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先辈革命信仰,坚定用青春书写新篇章的理想信念,在情感和道德震撼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师德。

(三)发挥环境教育潜功能,促使体育师范生

进一步强化师德意识一是发挥校外环境教育作用,帮助体育师范生树立师德理想。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有着辉煌、丰富、深厚的红色资源,这对地处其中的民族地区高校,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和可用资源。因此,地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百色学院、河池学院和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等民族地区高校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社区拥有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纪念碑、纪念馆等100多处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加强同社区各界的联系,协调社区各方面力量,整合社区各方面资源,发挥社区红城的教育作用,营造有利于体育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良好社区氛围。二是凸显校园环境教育功能,强化体育师范生师德信念。校园环境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通常把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称为一种“潜课程”。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师范生的师德养成,同样需要凸显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学校可以通过校门区景观、办公区景观、教学区景观、运动区景观、生活区景观等的精心布置,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如百色学院,在校门区,修建融入壮族风格和现代气息的大门,设立体现红色精神的全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艺术剧照和百色起义精神电子学习屏幕;在办公区墙壁刻写“志远行敏,德高业精”“弘扬传统、团结务实、奉献拼搏、争先创新”“团结合作、艰苦奋斗、克难攻坚、磨砺成才”及“培养具有百色精神特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等办学特色标识;在教学区、文化墙和长廊张贴瓦氏夫人、韦拔群等壮族爱国英雄,孔子、蔡元培等教育家和爱因斯坦、牛顿等科学家名言,悬挂他们的画像、照片和生平介绍;在运动区,设置李宁等广西籍奥运会冠军的画像或雕塑,配以“更快、更高、更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及“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3]等口号;在生活区,张贴体现师范特色的格言和民族传统体育精神的图画,设立石碑镌刻教师名字的万名廊,以志远、行敏、德馨等校训名词命名食堂楼,食堂内张贴李绅、朱柏庐等思想教育家画像和勤俭节约名言警句等。总之,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不同于一般高校体育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具有其鲜明而独特的特点,应在坚持普通高校体育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民族地区红色文化、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和民族特色体育等特点,激发体育师范生师德养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体育师范生培养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四得”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1]农彦.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原则分析[J].人力资源开发,2016(14):31.

[2]邱其荣.民族地区高校体育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课堂教学探究[J].新教育时代,2015-10(总第2辑):30.

扬州红色文化社会实践范文12

运用中华民族优秀、健康的民间文学作品来进行幼儿体、智、德、美的和谐发展的教育,将传统的民间文学作品内容与现代的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从多元的角度出发,将幼儿民间文学活动合理有效地与幼儿园各领域教学、与幼儿的游戏、日常生活、家庭、社区资源等进行整合,凸现幼儿民间文学活动的多元价值,使幼儿民间文学活动呈现全方位、立体化的局面,以丰富幼儿素质教育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民间艺术,培育自信心和民族精神,促进师、幼、园的共同发展。 那么,如何让民间文学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焕发生机呢?经过多年来的教育实践,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点优化策略:

一、 民间文学的“教育策略”,优化幼儿园的课程实施

民间文学往往来源于人们现实生活中,贴近于儿童的现实生活。幼儿教育先行者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理念,继承与发扬民族文化是做中国人的基本要求。事实上,民间文学非常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协调组织、合作竞争的人,而民间文学中恰好蕴含着这些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它能促进幼儿对幼儿民族意识、民族自豪感的激发作用以及对幼儿某个性品质(如创造力)、思维品质(如记忆力)等的提高作用。

民间文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天文、地理、人情世故、民间习俗……只要社会生活中涉及的内容都有可能出现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幼儿民间文学作品,如古诗、民间童谣、民间故事、神话故事、传说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形式的作品,有许多是取材于儿童生活实际,旨在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文学作品,让幼儿感知理解作品所展示的丰富生活,增长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对幼儿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作用,它所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崇高品质和顽强斗争的精神不仅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启发智慧,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优秀品德。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集思广益,以多平台多手段教育为基础,以潜移默化的引导或直接表达的情感为媒介,进行幼儿民间文学教育策略的研究,如营造幼儿民间文学教育氛围,利用情景再现法开展幼儿古诗教育活动,或者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幼儿民间文学的教育活动。 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民间故事,通过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故事情节,向幼儿讲解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道理;又如古诗《悯农》《游子吟》等情感教育类作品,通过一幕幕的情景再现,让孩子身临其境,从而逐渐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寓意。《悯农》教育小朋友爱惜粮食、不乱倒饭菜、不挑食的良好品德的。《游子吟》让幼儿体会到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幼儿从小体贴父母、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又如,民间童谣《拍大麦》:“一箩麦,两箩麦,三箩麦,噼噼啪啪拍大麦,大麦熟,大麦香,磨面粉,做馒头,馒头熟,馒头香,雪白馒头送先生。”麦子装于箩筐,手工拍出谷粒,磨成面粉,做馒头,送给尊敬的客人吃。讲述了当时艰苦的生活,同时更描述了人们的淳朴、好客。幼儿受到了“分享”的教育,懂得了盛情招待客人。神话《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所塑造的大智大勇、调皮可爱、刚正善良的美猴王形象,已深入小朋友的心中,成为孩子们行为的榜样;寓言故事篇幅短小、故事生动有趣、语言简洁,对幼儿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如《拔苗助长》教育幼儿做事情都要有耐心,《画蛇添足》教育幼儿做人不能自以为是,节外生枝,卖弄自己,结果往往会弄巧成拙。

幼儿在学习民间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仅感受了民间文学的丰富和优美,增长了知识,而且初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个性特征与独特精神,萌发初步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使幼儿初步具有了勤劳勇敢、诚实善良的良好品德。

二、 民间文学的“本土策略”,优化幼儿园的课程实施

当前,重视民族文化教育,强化本土知识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学前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幼儿民间文学作品是不同区域、时代,以及个人特点的作家所创造的语言作品,既蕴涵着构成语言风格的多样性,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我们应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地理风貌、物产特点、传统工艺、民俗习惯等资源,积极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地方特色活动,学习和传承地方文化。比如积极争取家庭、社区的支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场所、材料和其他资源。在与本土民间文学作品的互动中,园本化课程得以完备、充实。

我们扬州本土文化是民间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其生活性、审美性、实践性和教育性决定了其对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我园地处扬州著名的古运河畔,这里风光秀美,每年的世界运河博览会都在这里召开,广大劳动人民在劳作、生息过程中,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民间文学,它们极为鲜明地显示了扬州本土特色,集中抒发了人民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劳动群众超凡的智慧和幽默,而且本土民间文学来源于生活实践,来源于幼儿周围的人和事,贴进幼儿的生活,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好素材。

我们查找了大量有关扬州民间文学课程资料,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师幼互动,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有机地选择、加工部分民间文学作品作为教育内容,运用扬州方言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乡土特色。我们开展说扬州民间童谣、唱扬州小调、打扬州号子、听扬州评书、玩扬州民间游戏等,让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周围的人、热爱自己的家乡。

比如,扬州民间童谣: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汤圆,先生不放学,学生不把钱这首童谣道出了扬州人过大冬的一个习俗吃汤圆,“汤圆”是大冬必备的食品,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圆满,让幼儿也从中感受到过节团圆的气氛。还有如《七脚七脚搬搬》《扬州的“十怕歌”》《月亮歌》《牵磨歌》等扬州民间童谣,琅琅上口,童趣盎然,富有节奏,声韵美。再如扬州民间童谣游戏:《城门城门鸡蛋糕,三十六块糕,骑花马带把刀,走你家门前砍一刀》。孩子们不仅喜欢说,而且喜欢玩此游戏,通过游戏,幼儿树立了团结协作的意识,克服任性、独享等不良习惯,教育幼儿要平等待人。

又如扬州民歌《茉莉花》《拨根芦柴花》《杨柳青》等小调有着优美流畅的旋律,用富有特色的扬州方言演唱,不仅抒发扬州的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且别有一番风味。扬州号子《栽秧号子》《放鸭号子》《赶牛号子》《渔民船工号子》等,铿锵有力,粗犷豪放,特点鲜明,道出了劳动者工作的艰辛及劳动人民的勇敢勤劳等优良传统和品德,包容了水乡生活方面长期形成的风尚礼仪、民俗习惯,凝聚着人民群众丰富深刻的文化记忆,具有巨大的民族文化和民俗价值。扬州评话是以扬州方言说表的古老曲种,它描写细致入微,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语言生动有趣,孩子们听了十分喜欢。

扬州本土民间文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了幼儿和谐全面的发展,初步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

三、 民间文学的“创新策略”,优化幼儿园的课程实施

民间文学的创新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形成良好的人文意识的好形式。我们应积极探索,挖掘资源,对民间文学的内容进行改造和创新。

民间文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民间文学教育也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既有预设的课程内容,又有生成新内容的空间;既要重视显性课程,又要重视隐性课程;既重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又重视幼儿与家长的互动。教育内容的选择、活动网络的编制、活动时间的编排、活动资源的利用等都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开放性。

目前幼儿文学活动仅仅局限于“语言”领域,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我们应进行整合,使幼儿的文学活动呈现全方位、立体化的局面。根据幼儿的兴趣倾向、对文学作品不同呈现方式的敏感度及多元表现形式,促进幼儿自主表达与创造,充分凸显幼儿文学活动的多元价值。

孩子对美的理解是需要成人去开发、去点拨的。在开展“三句半”的文学活动中同样如此,它需要老师的精心呵护,积极引导,才能发挥孩子的主动性。我们应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挖掘有价值的因素,让幼儿在寻找、探索、发现中创造出具有自己生活价值的现代民间文学。如我们努力为幼儿创设相宜的活动环境,增强幼儿对文学作品――“三句半”美的感受,激发幼儿学习创编“三句半”的兴趣。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用本地方言和民间乐器(鼓、锣、钹)和我们一起自编自演了三句半《假如我是孙悟空》,表演得非常热闹、有趣,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深受小朋友的喜欢,本地方言和民间乐器(鼓、锣、钹)的敲打深深吸引了幼儿。

在童话《乌龟飞上天》的活动中,幼儿通过角色转换,充分发挥了的想象创造力。在体验角色的过程中,心理、行为,自然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我向幼儿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如果你是一只乌龟,你会怎样飞上天,会看到什么?”又如,在文学活动《三只蝴蝶》中,可这样提问:“如果你是红花黄花、白花,你会怎么帮助三只蝴蝶?”“如果你是蝴蝶,你会想什么办法避雨?”这些问题,可以调动幼儿体验到的情感意识,发挥想象,用创造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有丰富的生活环境,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幼儿才会有创造的源泉。民间文学教育的素材来源于幼儿周围的人和事,贴进幼儿的生活,如在“家乡的特产”系列活动中,我们带领幼儿参观了具有扬州特色的玉器厂、酱品厂、绒花厂等实践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并产生交流的愿望,教师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相互关注与自由表达的机会,为幼儿的想象、创造提供条件。由于,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理解、朗诵了大量的民间童谣,了解了童谣的语言、节奏、韵味,理解了童谣的意境、主题、情感,有了丰富的词汇,孩子们就能仿编、创编童谣了。因此,参观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创编了很多童谣,如《夸扬州》《酱菜呱呱叫》《乖乖龙得冬》等扬州方言童谣。由此将民间文学教育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体现玩中学、玩中乐的新理念。通过创编童谣,抒发了幼儿内心的美好情感,同时,使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民间文学是人民共有的知识财富,许多谚语、故事、歌谣都是广泛流传,经久不衰的。许多家长在不同程度上都受过民间文化的熏陶,因此民间文学教育为孩子与家长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共同话题。如学习了民间歌谣后,我们请幼儿回家后念歌谣给家长听,第二天就有孩子对教师和小朋友说:“我奶奶也会念这首儿歌,我们一起念儿歌还一起编故事呢!”然后他就把所编故事讲给别人听,这样幼儿在与家长、教师、同伴的交往中通过相互作用,不断主动地创造、调整自己的语言,从而获得主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