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跟教育相关论文

跟教育相关论文

时间:2022-08-20 12:23:45

跟教育相关论文

跟教育相关论文范文1

关键词:跟进式教育;国际贸易;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146-0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21世纪以来,我国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及国际金融等领域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成绩。从理论上来讲,作为目前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出口国,我国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仍然很大。然而,相关机构对我国近几年国贸专业毕业生的追踪调查显示,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并不理想。地方综合性大学国贸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国际贸易行业的只有20%左右,约30%的学生选择考研或出国,接近50%的学生毕业后基本从事与国际贸易相关性不大的工作,如文秘、销售、金融、行政管理等。第三方教育咨询研究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已连续多年将国际经济与贸易列入高失业风险型专业,即该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且薪资较低[1]。学生的就业现状让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高校开始深层次思考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模式。事实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生源成为追求个性、自我的“95后”,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理念开始侧重对全方位、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地体现和落实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因此,本文认为无论怎样的教学模式,教学主体受众是教育的根本,是人才培养中最不能忽略的环节。

二、“跟进式教育”理念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启发

“跟进式教育”模式是在现时教育的层次上,融入互主体及多元主体理论的思维,同时囊括了以往教育研究中已取得的经验成果,在此基础上推进教育向“人本化”方向的新发展[2]。近年来,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高校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教育模式,且取得突出的成果。所谓“跟进式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学生的思想、需要和兴趣走到哪里,学校的育人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3]。目前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就业所面临的窘境是:一方面,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脱节,学生得不到企业的认同;另一方面,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素养缺乏自信,一开始择业时就放弃了自己所学的专业。究其根本原因,不难发现,部分高校在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定位时忽略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目标和兴趣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对国际贸易专业的职业认同,忽略了学生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和选择;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被动接受者,使学生没有任何自主性地接受学校、社会、家庭给他们安排的一切。试问一个缺乏职业热情、缺乏对所从事职业正确认识的员工怎么可能会被企业接受和认可,怎么会相信自己未来会拥有美好的职业发展前景。“跟进式教育”理念打破了忽略学生个性、由教师一味“灌输”、培养“标准化”学生的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强调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行业的需求、发展的方向,然后以积极饱满、不断进取、开放学习的状态投入到未来经历的每一个角色中。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而言,“跟进式教育”理念与其他的教育理念相比,更着眼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和培养、着眼于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着眼于对学生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的认可。这一理念更侧重于培养一个能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需求的、成熟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

三、“跟进式教育”理念融入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构建

1.大一阶段――“引导式跟进”。大多数高校大一的学生,对大学、对专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层。加之,大多数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一的课程以通识教育课程为主,只接触微观经济学等一两门学科基础课程。很多大一学生对自己的大学学业缺乏一个清晰的认识,更不要说了解自己的学习兴趣、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了。因此,大一阶段,“跟进式教育”应以引导为主,把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引向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逐步理顺国际贸易专业与其未来发展的关系,合理规划学业进度。

2.大二阶段――“培养式跟进”。随着学科基础课程的陆续开设,国贸学生与专业课老师的接触增多,通过与老师课上、课后的交流,学生对国际贸易专业的认识会进一步清晰,学生对自我需求的分析更趋理性,对自我能力的认识更趋客观,思维方式也更趋成熟。因此,这一阶段,应发挥专业老师的专业特长,通过教学授课、课后交流,以跟进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激发学生学习国际贸易知识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思维习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

3.大三阶段――“以学生为主导的跟进”。当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后,完全以学生为导向的“跟进式教学”正式展开,由此给专业老师的教学带来巨大的挑战。这一阶段,学生的个性越发突显,学习的兴趣爱好各有不同,老师的教学内容不可能完全符合每一位学生的口味,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这一阶段老师应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引入案例教学,鼓励学生合理分配时间,使其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等。

4.大四阶段――“以反馈为主的跟进”。国贸专业大四的学生不仅要完成获得学位所需的学分、课程,还需完成毕业论文,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这个阶段,学生或多或少会对未来产生焦虑、迷茫的情绪,尤其是当面对写毕业论文和进行毕业实习时,学生会因为陌生、不适应等情况而产生自我否定,从而选择逃避。因此,大四学生思想状态、学习态度、学业进程的跟进不能由学工辅导员完全承担,专业老师也应始终跟进学生。因为,无论是论文完成需要的专业学术性还是企业用人需要的专业技能性,学生都需要正视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进行毕业前的检验。专业老师专业性的解惑和建议,正是焦虑、迷茫的学生最需要的。专业老师在跟进大四学生的同时,会发现很多以往没有遇到的问题和情况。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又可以为跟进新一届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提供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因此,这一阶段的“跟进”是在跟进中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完善跟进的过程,是强调反馈的重要性的过程。“跟进式教育”理念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融入,尤为突出“互主体”的概念,即除了以学生的思想、需求和兴趣为基本出发点外,更强调专业老师在整个跟进过程中的参与。由于学生在大学四年不同阶段中对学习、对专业、对职业的认识不同,作为教书育人第一线的专业任课老师就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学生成长的初期阶段引导、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问题、客观认识自我、理性分析问题、敢于直面挑战的综合能力,从而确保“跟进式教育”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教学中能真正的实施,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四、结束语

“跟进式教育”理念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系统,其对培养满足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急需人才有着积极而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引入“跟进式教育”理念,推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需要国际贸易专业老师的积极参与,需要不断改变老师已有的教学思路和模式,需要不断探索学校、学生、企业、老师之间的关系,需要寻找这四者最佳的契合点。“跟进式教育”理念不是把学生和老师推到对立面上,而是让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让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更趋合理。

参考文献:

[1]方丽,毛小明.地方综合性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5,(3):188-122.

[2]浦玉忠,韩晓庆.“跟进式教育”理念的实践模式浅析[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10,11(2):84-87.

[3]韩晓庆,浦玉忠.“跟进式教育”理念的内涵解读[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7,24(2):111-115.

[4]王莉,于丹,胡彩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72-75.

[5]浦玉忠,薛健飞,李萍.“跟进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Research on "Follow-up Education" Concept Appling to Talent Training of International Trade

LI Ying

(Business School of 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Jiangsu 213164,China)

跟教育相关论文范文2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97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087-02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1],尽管药物治疗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手段,但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健康教育才是高血压防治方面十分重要并且行之有效的根本手段。基于此,尝试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开展了关于健康教育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对娄底乐坪办事处街心社区的100名60岁以上的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教育组和跟踪组,每组五十人。对教育组的老年人进行一系列的健康教育,再通过电话回访,上门辅导等措施,跟踪监测健康疗程在该组成员中的实施情况。而跟踪组的成员,则只跟踪,不进行健康教育,在跟踪的过程中记录该组老年人不符合健康疗程的行为与习惯,统计并归档。

1.1 设置健康教育课程、发放宣传手册、设置宣传栏。通过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人们宣讲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起到科普宣传的效果。

1.2 开设有针对性的健康课程

1.2.1 健康饮食:注重家庭对患都的支持更有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控制疾病,尤其是饮食控制方面,要进行合理的膳食调理。教育老年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注意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饮食;肥胖者要限制总热量的摄入,使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多食纤维素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戒烟,控制饮酒。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2]。

1.2.2 健康心理:举例说明精神因素与本病的关系,对疾病产生错误认识是老年人容易发生的事情,老年人过分担忧高血压疾病,害怕有朝一日患上脑中风,对此整日忧心忡忡,过度紧张情绪导致其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过度兴奋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平衡失调,引起血压升高[3]。根据老年人不同阶段不同的健康问题及时指导,应针对患者情况讲解疾病知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疾病。指导老年人训练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做到稳定情绪,培养宽容的态度,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暴怒、焦虑、忧郁、悲观等负面情绪。

1.2.3 健康运动:鼓励老年人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根据老年人的爱好和条件安排适当运动。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打太极拳、慢跑、爬山、游泳、降压舒心操等。提倡循序渐进,按运动前后脉搏变化及自我感觉来调整运动量,运动时心率一般控制在102~126次/min,如运动中出现心悸、胸闷等应立即停止运动。

1.2.4 高血压病并发症的教育 如心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眼的病变、肾脏病变的防治。向老年人及家属详细介绍并发症的可能性和风险性,使其认识到良好的血压控制,可极大延缓并发症的出现并改善预后。

2 结果

跟踪回访,统计归档,数据对照:

2.1 对教育组的跟踪回访则重于教育课程在老年人的生活中的持续情况,并统计教育课程持续情况最好的老年人的数据。

2.2 对跟踪组的老年人则侧重于数据的统计,记录不良习惯的发生率。

2.3 结果:

3 讨论

根据一年半的跟踪统计,以及数据对照,我社区的五十名高血压老年患者在经过精心设计的教育疗程中,不良习惯得到了相当不错的改善,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而另外没有接受教育疗程的五十名老年人的不良习惯改善率,复发率都明显低于前者。

对高血压老年患者的教育疗程展现了它预期的效果,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起到了非常好的辅助作用,减轻了老年人的病痛,增强了体制,健康教育是基层高血压病防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干预措施[4]。为我社区后续的高血压教育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M].(6).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47

[2] 李洁琼,李亚茹,伍宏艳.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行为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4.1(2):9

跟教育相关论文范文3

关键词: 拉尔夫・泰勒 八年研究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相互滋养

当前在我国,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处不甚“和谐”,“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是教育学理论屡遭诟病的重要原因。近来,学界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关系的讨论非常热烈,①学者们多从教育学理论、哲学理论、社会学及文化学理论入手明晰两者关系、探寻解决路径。我赞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滋养说”,对于教育理论研究者来说,实践具有滋养个人内在理论的价值,而不只是被指导、被改造的对象,对于实践者来说,应避免自己的实践和理论脱离,就要把“研究性的变革实践”作为自我发展的、释放创造潜能的途径。[1]本文拟从历史考察入手,对教育历史上理论与实践相互滋养的成功案例进行研究,以期为教育界正确处理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关系提供借鉴。

1.八年研究概述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大萧条的影响波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学校也不例外,1930年劳动力市场失业率达25%,刚刚跨入社会的中学毕业生几乎100%找不到工作,[2]大批找不到工作的青年无处可去,只好在中学注册学习,然而事实是,中学以升入大学为目标而设置的课程根本不能为不上大学的中学生提供任何教育经验,课程改革也难以进行,因为大学入学要求不易更改。大萧条将教育者置于了“两难困境”,一方面,“许多人都赞成重建中学课程和教学计划,以满足经济大萧条时期年轻人的需要”,但另一方面,“他们(教育者)又不想危害那些准备上学院的学生的入学机会”。[3]

进步教育协会(Progressive Education Association)接受了“两难困境”的挑战,1930年成立了中学与大学关系委员会(the Commission on the Relation of School and College),对中学和大学的关系进行研究,制定出了旨在理顺中学与大学合作关系的实验计划,1932年,进步教育协会成立了指导委员会(the Directing Committee),1933年,八年研究正式启动。

这一实验起于1933年,终于1942年,目的在于重新定位中学与大学的关系,验证进步教育所提出的教育目标,以期建立新型的中等教育模式.整个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学教育实验阶段(1933.3―1936.9),参与实验的中学在专家指导下进行课程改革;第二阶段是大学跟踪研究阶段(1936.9―1942),对升入大学的实验中学学生进行跟踪考察,并为每位被考察学生挑选一位非实验中学毕业学生,同样进行跟踪研究。

八年研究最终证明:实验中学的毕业生从整体上看比对照组要稍胜一筹,证明了中学和大学可以建立良好的关系,中学课程并非一定要由大学入学标准主导,大学可以将选择权给予中学。

2.理论滋养实践:拉尔夫・泰勒在八年研究中的理论指导

拉尔夫・泰勒是20世纪著名教育学家,著作等身,被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和“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泰勒于1934―1942年参与“八年研究”,担任评价委员会(the Evaluation Staff)主席,在研究的第一阶段,为实验中学的评价工作提供指导;在研究的第二阶段,担任大学跟踪委员会”(the College Follow一up Staff)主任,领导了对实验中学升入大学学生的跟踪研究工作。

2.1合作中学实验阶段

从实验一开始,中学与大学关系委员会与合作中学就意识到必须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评估,最初,委员会打算采用一般文化测设(General Culture Test),但是,这只是一种考查学生对基础学科广泛使用的教科书知识记忆的测试,合作中学以退出实验为要挟反对这种使用测试方法,引发了1934年夏天的实验危机。在紧要关头,指导委员会中的一员博伊德(Boyd Bode)向委员会推荐了泰勒。[4]

泰勒当时在俄亥俄大学任教,并主持该校教育研究所的成绩测验室的工作,在教育评价方面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评价委员会的任务是帮助实验学校编制评价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工具和有效途径。这种评价不单纯是评价委员会成员的工作,而是合作式的,学校的教师均参与设计评价方案。

首先,泰勒和评价委员会的成员协助学校分析了中学教师自己列出的的教育目标。例如,泰勒组织了专家和教师们围绕文学课程目标进行讨论。在讨论开始前教师对文学课程目标的回答很多是“使学生学会欣赏文学”,泰勒针对这一回答提出下列问题:“什么是‘欣赏’?‘欣赏’是指学生知道文学作品的作者还是指他能做出批判性的评价?”经过讨论,“欣赏”的目标的得以清晰:读者在阅读作品后会有情绪上的反应,因为这些反应,他的生活得到了充实。[4]

此外,他们设计了约200种测试,其中一些因不合适而被弃用,一些证明行之有效的测验被用于对数千名学生进行测试,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泰勒认为,评价应该有多种形式,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面测试,在“八年研究”中,评价委员会将观察记录、轶事记录、调查问卷、面谈、活动记录、创作的作品等纳入评价的技术和手段。在研究探索的同时,泰勒和评价委员会成员也非常重视对教师自己设计测试的培训,这种培训曾在进修会、评价委员会总部和实验中学开展。[5]

2.2大学跟踪调查研究阶段

1936年7月,泰勒亲自挑选5名成员组成了“大学跟踪委员会”,对升入大学的实验中学学生及其对照组进行跟踪调查研究。

首先,大学跟踪委员会通过咨询大学和中学教师、采用问卷形式调查许多大学毕业生,从而提出了一个有关大学成功标准的建设性报告,提出9个方面的标准,每一标准又被分成详细的指标,以便用来收集数据;然后,跟踪研究人员通过面谈、咨询、问卷调查、大学辅导员的报告、咨询处、家政辅导站、大学出版物和公众媒体这些渠道搜集信息,对实验学生的学业成绩、智能、团体与个人活动、学生与社会、如何看待学校教育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所有合作中学的毕业生以及配对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据此绘制表格;最后由采集信息的跟踪研究人员分析和解释,得出实验结论:实验中学的毕业生从整体上看比对照组要稍胜一筹。

3.实践滋养理论:八年研究与泰勒原理

泰勒在1986年回顾自己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承认:八年研究对他的影响最大。[3](P16)一方面,泰勒的评价原理在八年研究中得到了检验和完善,另一方面,泰勒的课程原理就是在八年研究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

3.1八年研究与泰勒评价原理的深化

在进入八年研究之前,为帮助俄亥俄州立大学教师改进本科生课程,泰勒从研究生物学课程入手,不断和教师讨论,编制出了新的测验,用以评估出学生达到各种学程目标的程度,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和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最终改进学程。八年研究开始后,泰勒发现在俄亥俄大学形成的评价模式具有普遍效用,因而撰文立说,使其理论化、系统化。

泰勒的评价原理包括七步,分别是:(1)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2)根据行为和内容来界说每一个目标,对于目标的界说不能过于具体;(3)确定使用目标的情景;(4)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5)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除了书面测验,学生的作文.演讲或艺术作品本身也是记录;(6)确定评估时使用的计分单位,在这一步骤中,需要认真考虑的是:采用什么样的评分项或评分单位才能正确反映所期望的学生反映特征;(7)设计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为了获得某样东西的代表性样本,必须确定这样东西的范围,然后从中随机抽样或随机抽样。[7](P158)

泰勒的评价原理影响深远,1938年,成为芝加哥大学编制综合性考试及“普通教育的合作研究”所属的22所学院编制评价工具的基础。1943年,泰勒担任美国三军学院考试部主任,评价的基本原理指导了军队数百种测验和考试的编制工作。[3](P152)

3.2八年研究与泰勒课程原理的形成

为了给予各中学以更好的指导,八年研究指导委员会组织了暑期研讨班,由各中学的教师代表与研究组成员、教材顾问一起研究课程编制,泰勒也参与了其中的工作。当时,泰勒主要负责的是评价委员会的工作。在1936年的一次会议上,30所实验学校校长普遍反映,评价委员会对他们的指导和帮助比课程组更大些,因为泰勒制定的评价原理在实践中起了指导作用,而课程组则没有提供类似的原理,就在这次会议午餐时,泰勒萌发了课程原理的灵感,经过进一步的理论阐释,最终形成了泰勒的课程原理,著成《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4]

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泰勒指出课程编制主要要解决四个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目标?提供哪些学习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在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中,泰勒并没有规定学校应该实现的某种目标,而是提出了如何确定教育目标的方法,他指出,教育目标的选择应该来源于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以及学科专家的建议,同时,教育目标还要经过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的筛选;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泰勒首先阐明了“学习”、“学习经验”的概念,以及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学习经验”是学生与环境中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发生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要通过构建情境来控制学习经验,进而他提出并解释了选择学习经验的5条原则;对如何有效的组织学习经验,泰勒提出了3条主要准则: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在组织课程内容时,首先必须确定作为课程组织线索的课程要素,课程要素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在此之后,还须确定把这些要素组织在一起的原则;在对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中,泰勒认为应用评价来确定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他反对将评价看作“纸笔测验”的同义词,评价过程是从教育目标入手,因此评价第一步就是界说教育目标,第二步确定评价的情境,此后再考察运用现有的各种评价手段。

泰勒课程原理的影响程度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的评论中可见一斑,瑞典学者胡森等人说:“泰勒的课程基本原理已经对整个世界的课程专家产生影响……不管人们是否赞同‘泰勒原理’,不管人们持什么样的哲学观点,如果不探讨泰勒提出的4个基本问题,就不可能全面地探讨课程问题。”[3](P20)在教育事业中,只要有课程存在,就离不开课程编制,只要有课程编制,就无法绕开对《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的学习和借鉴。

4.反思和借鉴

泰勒为八年研究中实验中学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八年研究为泰勒原理的成熟完善提供了实践养分,可以说,在这一历史事件中,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成功实现了相互滋养,分析起来,这种成功首先应归结于泰勒本人的研究行为方式。在八年研究中,泰勒的身份是专家,居于指导地位,但他的“指导”并非局限于单向度的指导,他尊重实验中学老师们的工作能力和知识构成,他认为,教师有很多合理的教育方法,只是他们没有为这些方法命名而已,[4]泰勒常常与教师进行讨论,在了解到教师的思维方式后,找出症结,给予指导。因而,泰勒的指导往往切中要害,使教师们的视野豁然开朗,同时,泰勒的理论构想也在充分接触实践的过程中一步步臻于完善。

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合作也为八年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物质支持方面,在整个八年研究期间,前期的实验研究工作由卡内基基金会支持,总计7万美元;1933年后,八年研究引起了普通教育委员会的关注和兴趣,在以后8年中一共资助了150万美元,其中622 500美元直接资助中学与大学关系委员会。[2](P43)智力支持方面,中学与大学关系委员会成员来自社会各界,包括中学和大学的教师、中学校长、大学系主任、学院院长、教育行政官员、评估专家、教育哲学专家和新闻记者;大学的信任和支持也是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

反思历史是为了走好现在的的道路,八年研究和泰勒的研究经历给后人有这样的启发: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能够实现成功的相互滋养,并且,教育理论要主动从实践中汲取养分,正是在这一主动汲取的过程中,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合作下,研究型的变革实践得以实现,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有效指导得以实现。

注释:

①刘钦腾.21世纪初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研究新进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

参考文献:

[1]吴黛舒.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本土反思[J].教育研究,2004,(5):24-29.

[2]W.M.Aikin. Reflecting on the Eight-Year Study[J].Journal of Thought(1).转引自杨捷.重构中学与大学的关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33.

[3]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跟教育相关论文范文4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班级管理学

[基金项目] 2012年度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资金项目(201202033)和2012 年山东省教改一般项目“新课改视域下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践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001-2

班级管理学以研究班级管理过程中成员个体及群体的行为特点及其规律性,以促进班级管理科学化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取得其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师,轻学生”、“重形式,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没有很好将教学跟实际结合起来,不能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该课程的重要性,课程讲完以后,学生也就很快忘了所学内容,不能很好达到教学目标和效果,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决定了在课程教学中应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并以此来推动教学法改革,这既是遵循课程教学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形式和手段。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采用典型案例为教学材料,将学生置于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通过讨论、启发方式使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跟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对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有效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基本的特征。第一,生活情境性。在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基本上是选取跟教学主题高度相关具有真实生活情境的案例,引入课堂,营造一种真实的生活情境,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能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行讨论、分析甚至论辩,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学生主体性。案例教学法一改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性。第三,内容综合性。教学使用的案例比一般的举例内涵更深刻更丰富,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第四,深刻的启发性。对于选取的案例,一般都没有标准和正确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循循善诱的启发性和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自己建立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第五,过程动态性。使用案例教学进行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师跟学生、学生跟学生之间进行互动的过程,正是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得以养成,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得以呈现。

二、在班级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选择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教学的起点,因此,选择恰当的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的选择应兼具针对性、时代性、启发性。在班级管理学课的教学中,可以选为教学案例的材料和资料很多。具体而言,可用作案例的资料有以下几种。

(一)文本类

文本类的案例主要指的针对我国有关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的文本资料等,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手册,《班主任之友》杂志上面的典型案例和一些论述班主任工作出版专著等。

文本类案例资料在班级管理课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在讲授班级管理学的理论基础时以具体现实的案例为素材进行论述。班级管理学的核心是探讨班级中的个体和群体的行为特点和规律,因而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主观性,如何将这些实践中的具体案例来解释理论运用与理论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班级管理的关键。涉及班级管理理论教学需要以具体的实例或者特定情境为蓝本,才能使教学生动和有较强的针对性。

第二,在讲授班级管理的原则、内容和设计方案时以文本为案例。在班级管理的原则、内容和方案设计时,需要讲具体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设计方法等,这一切的教学需要进行训练,可以以基础教育的实际作案例,阐述班级管理的方案设计,否则很可能纸上谈兵。

第三,在讲授班级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时选用经典的教育案例。如以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案例来设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以此加深理解,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

第四,在考试时也可以案例内容作为考试题目。在班级管理学的考试中,我们可以在试题的设计上做了尝试,将以往的偏重理论和记忆的题改为结合班级管理中的具体案例内容来设计题目,改变以往学生只背答案的局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二)视频资料类

我国的大学教学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家采用了各种手段进行教学改革,比如实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等政策,在国家精品课程网站中,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好的视频资料在网中得以呈现。在教学备课过程中,笔者就不断搜集这方面的质量优良的视频资料,为班级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再如,在讲授班级管理学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方法时,可以通过视频资料加以阐述。

教学案例的选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案例选择要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就是所选择的案例必须与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紧密相关,不能选择与教学主题关系不大或者没有关系的案例材料,否则会适得其反。

第二,案例选择要有典型性。案例的典型性是指选取的案例在班级管理的教学中具有代表性,能真正反映价班级管理的本质属性。教学中以典型案例为主线,设计课堂教学,让设计的案例能涵盖所要教学的知识,呈现与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班级管理情境和事件,通过师生互动来完成对案例的共同研讨。

第三,案例选取要有实用性。案例教学选取的案例必须切合时展的主旋律,必须将具体的班级管理内容跟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和前沿,跟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并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逐渐学会运用班级管理学的理论、方法或者观点来深入分析教育发展中的评价问题。除此之外,选取的材料还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即案例必须是师生都能驾驭得了的,教师能娴熟和灵活地运用这些材料,学生也能将这些案例材料作为训练的材料。

三、案例教学在班级管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一)在导言课中的使用

每一门课的前言或者导言部分对师生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导言课讲授得好有利于该门课程的进一步深入讲授和展开,导言课上好了,能让学生产生悬念,诱导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反之,则会影响后续课程的进展是否顺利和课堂教学有效性。

按一般的常规教学来说,大多数老师在讲授班级管理学的导言课时,基本上是先介绍班级管理学的概念,再讲班级管理学的的主要内容,然后讲学习班级管理学的方法和意义,最后强调学习班级管理学的要求。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没有什么新意,而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导言课则会收到良好效果。

第一堂课,我让学生先观看视频资料――《魏书生的班级管理艺术》,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思考视频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和启发,希望以此来完成班级管理学的导言课的讲授。魏书生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家,其班级管理的理念和思想很值得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的借鉴,魏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根据教育规律和班级管理的理论及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能将一个大家认为是后进的班级带成现金班级。这样的案例切合学生的关注点,引起学生的共鸣,能提起学生兴趣。看完后,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你如何看待魏书生老师的班级管理?”并告诉学生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一番讨论,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立场可能会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笔者针对讨论结果趁热打铁引出班级管理的概念问题,跟大家一起归纳出班级管理的内涵和核心,告诉大家班级管理的目的是教育的发展。这样,学生接受起来也不会觉得突然和乏味枯燥,大家也乐意参与讨论,课堂也充满了活力。接着,笔者又讲了这门课的教学环节与学习方法。“下面,我们就看一看班级管理学的任务和目的是什么?”“班级管理学的作用是什么?也就是说,为什么要通过班级管理学来促进教育的发展这一根本目的呢”……就这样,班级管理学的第一节导言课在师生互动和理解中过去了,笔者感觉这样的上课方式是成功的,学生也很认同这种教学方式。

(二)在课程教学中的使用

在讲授班级管理的方法和具体的基础班级管理过程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和课程特点使用教学案例。第一,在讲授班级管理的方法和方案设计时候,选取一些典型的成功班级管理设计教材上提供的案例跟学生一起进行讨论,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怎么设计班级管理方案;第二,在讲授班级管理的基本理念的时候,以《班主任之友》上面的典型案例,让学生首先了解评班级方案设计的基本框架,使用设问诱导学生进行教学工作的思考,让学生理解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方法等;第三,在讲授班主任工作时候,选取正反两方面的班主任工作教育现象为案例,例如,最近几年的最牛高考班等来解释说明班主任工作的要求等。通过这样的案例设计,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颇丰,通过让学生根据案例设计各种基础班级管理方案的内容、方法和原则等,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学案例一旦选取,就具有相应的权威性,师生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案例解决教学中各种班级管理问题,教学案例不在多,而在精和透。第二,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第三,教师对所选取的教学案例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就好像对某一个问题有一定的答案一样,惟其如此,才能完成对学生有效指导。

杜威曾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践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然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联系。因此,上述的班级管理学中案例教学就是在寻找理论与实践相接触与相互联系的一种有效尝试。

参考文献:

[1]傅永刚,王淑娟.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33.

[2]伦肇亮.案例教学法浅谈[J].西江教育论丛,2009,(3):40―41.

跟教育相关论文范文5

【关键词】服务型专业 合作教育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2-0174-01

校企合作是一种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的有效教育形式。随着合作教育在我国各地展开,配合地方优势产业、支柱产业(机电、电子),积极开展特色专业学校,实施支柱产品、主导产业的学历教育与职业(执业)能力教育相结合的模式,通过产学双方建立职业背景较强的实训基地,组织学生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实地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促进地方企业的发展。

一 服务型专业概念

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为第一次产业,如农业、牧业、采矿等。加工取自自然界的物质的生产部门为第二次产业,如制造业、建筑业、电业等。从第一次、第二次产业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的非物质生产(提供劳务的)部门划为第三次产业。第三(次)产业指广义上的服务业。如储运业、通信业、餐饮业、财经、商贸、教育、文化、卫生等行业,由此产生相对应服务型专业。本文从财经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讨论服务型专业的教学思考。

二 财经专业的教学思考

1.财经专业教师的理论更新与技能培训

第一,财经专业教师素质。(1)基础能力:须具备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的觉悟;具备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的主动性。(2)专业技能能力:为达到理实一体化的要求,要主动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争取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及上岗证。

会计系列资格技术含金量比其他如劳动部门的考证大许多,难度大;专业课教师周课时多,工作量大,根本没有时间去准备;即使个别教师通过私人渠道取得证书,每年的各种培训费用都要自己承担,又不能真的去企业做账,建议对本专业的“双师制”的要求应具体考虑;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应该多沟通、多协调。

第二,到企业实践。由于专业特点,财务数据对每一个单位都非常重要,因此财会专业的师生要想做到顶岗实践存在很大难度。建议由上级行政部门出面安排一些企业、公司、银行等,建立模拟实践基地。

第三,培训模块。(1)专业理论方面:会计新准则,税收方面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两税合并,土地增值税的改革等。(2)专业技能方面:到企业实践,了解工业企业、商业、银行等实际业务操作。

2.财经专业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的培训

第一,基础能力:须具备财经纪律方面知识与做账的基本理论;具备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的主动性。

第二,专业技能能力:为达到理实一体化的要求,要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需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及上岗证。

三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思考

第一,教师需要通过培训,提高专业素质。(1)需要教育教学理论培训教改新理念,教学法跟上形势步伐。除骨干教师外,其他教师学习时间少、内容少,应多加强。(2)教师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知识培训和提高。目前职教教材跟不上形势,希能借助行业,校本启动。(3)教学课件偏少,各校同一课程教师分工开发课件,网站或论坛上交流共享,公开课观摩交流学习。(4)教师每年的培训应提前做好计划。

第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理论技能与培训融为一体。培训要有针对性,邀请企业一线管理者做培训老师。采用项目教学法,理论培训内容能以操作、示范形式展示效果更好,理实一体化。

第三,参加社会实践方式。顶岗实习,统一安排,实行人性化管理。学生见习、实习时,教师跟岗,时间可延长,一两个月甚至半年,不仅管理学生、指导学生,同时能够跟上时代形势,起到反馈、反思,提高教学能力。

第四,需注重新教师的培训,特别是非师范类新进教师培训,应重听课、评课、讲课和组织教学方面的内容。

专业老师可以进酒店,在岗位上深入实践,获取最新管理模式和岗位流程,担任见习领班、见习主管、助理经理。跟岗以听、看为主,不评议,留在岗后评议,作为案例教学使用。这样既不影响企业的内部管理,也能取得实践经验,为专业教学提供参考。

第五,除了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外,导游方向的学生实习时,跟岗时间可延长,一两个月甚至半年,学生顶岗带团,能够跟上时代形势,起到促进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目前,职业学校服务型专业的职业教育与社会需要相脱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学校培养的人在社会上无用武之地,学校培养的人才不符合社会需求。只有加强校企合作,才能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职业学校服务型专业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赵志群编著.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跟教育相关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职教育;数据库;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现在的高职院校对教学都是遵从“能力本位”的原则,深刻贯彻邓小平同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理论,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教育学生理论知识,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理论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并且将实践运用放在理论教学之前,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数据库教学,正是尝试把这一课程的教学思想结合到实践教学的方式中,将注重实践融入计算机软件开发,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强调实际项目开发中去,用动手做来弥补理论知识的局限。将整个课程的设计分为五个步骤走:首先最基础的就是理论;其次就是在理论基础上老师指导下的课堂实训;第三个部分是学生在教学课程结束后自己独立完成的课程设计;接下来便是将学生放在企业中进行就业前的实习工作;完成所有的这些过程才符合毕业生的要求,进行毕业设计就可以正式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了。有了这样的思路,接下来我们具体的谈谈关于数据库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关于数据库教学内容的改革

改革最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按照培养需求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设定,不但要将之前的教学经验加以总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课堂学习深深融入企业的需求来培养社会的有用之才。最佳的方式就是,选用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开发项目,放在课堂之上,贯穿项目始终,总结和编写相关的书籍,按照知识点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并且穿插相应的课堂训练,课后练习,巩固课堂知识,加入技能训练。我们现在用“人事管理系统”为实例来加以说明,因为这个项目可以体现数据库教学中所有重点知识点。在教学时,我们一般会把这个项目按照层次分成四个模块。

1.1需求调研

这个部分换言之就是给出整个项目的表结构,将整个项目中的数据模型进行整理和相关关系设计,给出关系系统的流程图,把数据库的学习与软件工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2数据库设计

这个部分要将完整的数据表结构、所有的逻辑设计和视图、以及数据的存储都要包括,给出明确的设计文档。通过这个部分的工作,学生应该学习到基本的数据库知识点,并加以应用,多次练习,将知识点牢牢掌握。

1.3选择项目开发模式

“人事管理系统”可以采取B/S和C/S的模式开发。B/S就是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C/S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通过数据库技术的加入,完成这一步骤,学习连接数据库的技术。

1.4总结

最后一个部分,我们要学会的是总结项目。通过测试已完成的项目相关功能,找出其不足之处,加以完善和改进。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将项目反复的浏览和操作。最后的目标是能够独立完成类似项目。

二、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学质量好坏的决定性因素。要想改革教学质量,方法的改革必不可少。经过我们的社会调查,只有接近27%的学生会对目前教育方式表示赞同。余下的部分中也只有26%的人认为目前的教育方法对个人并无影响,个人的学习与教育方法无关。而大部分的人都认为目前陈旧不堪的教育方法早已不适合社会的发展需要了,老师讲课、学生听讲的方式虽然有一些表面的改变,却也是换汤不换药,老师并没有倾听学生的心声,学习也无法及时的将自己的创意和疑问反馈给老师。导致学生不愿意再勤学好问、思考创新。我们同样以“人事管理系统”为项目实例加以具体阐述。

2.1跟进项目法

在教学的时候,给所有的学生规定同一个项目进行操作和实训。将所有的同学按他们自由组合分成多个小组,小组内部推举一个小组负责人。在之后的项目实施过程中,都由他们自己来进行分工合作。

2.2跟进任务法

所谓跟进任务就是在每一个课时,都设计一个任务,课程结束每个小组都需要完成。并且还要跟进知识点的学习掌握情况,由小组每个学生自己总结和填写。

2.3讲解实例

在教育教学时,老师讲解的知识点要通过不同的案例来进行说明。并且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自己尽量多的去设计和完成不同的项目设计。

2.4改革考核制度

当代学生教育体制正在面临着课程改革的问题,该改革决策诞生之后,便出现了一个明确的基本思路:过程化成为关键字,出现在知识教育上,尤其强调高职专科学校的教育要将过程化知识放在重要位置。我们通常会用“懂不懂”来判断一个学生是否有好的学习成绩,其实并不应该只是这样,更加重要的是学生“会不会做”。传统的考核课程都是任课老师出卷,进行笔试考试。通过笔试成绩评判学习成果,新的教育方式下,应该采取更多的形式进行考核工作。机试和随机抽题的结合方式也不失是一个可取的方式。任课老师还可以通过学生自愿,带领他们承接企业的项目,成立项目小组,进行实战演练。积累开发经验,为以后的正式工作打下基础。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数据库技术教学的改革应当从多个方面着手,首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和斟酌,选取适合时展要求、能够学有所用的技术内容进行教学的设计和开发;其次还要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运用跟进项目法、跟进任务法等多个方法来辅助教学,使得教学内容能够被普遍接受,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柳佳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4:78-80.

跟教育相关论文范文7

关键词:德育;育德;腐败教育

一、德育是一门行为课

下面我们讲关于德育和育德的思考,先讲第一个问题,德育是一门行为课。

在学校里头如何实施关于如何做人的教育,通常都是用关于如何做事的教育一样的办法,通过课程教学进行知识传授,因此在我国高校,就产生了所谓“两课”的建制。

所谓两课,就是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保证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人才,“两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两课的质量只能提高,不能下滑,这是坚定不移的立场,鲜明彻亮的观点,永远高扬的旗帜。否则就不叫社会主义教育,就不叫社会主义办学。然而,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必须弄明白:德育又叫做育德,它不是说教,而是品行筑垒,其基本途径不是课堂讲授,而是行为示范。行正为范,见贤思齐,这是育德的根本方法。教育反腐,既是生动的品行教育,又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实举措。

我们来回忆一下,自从设置了德育课程以来,德育课只是课堂讲授和学生临考的一门知识课程而已,就是讲授和临考嘛,它对学生的思想内化,融入品德,提高做人境界,奠定服务民众的心灵,炼就见义勇为的大节究竟起了多大作用,可以去调查,可以去问卷,也可以测试。别的不论,发生在考场中的“”事件,买卖学历学位的交易,甚至凶杀致人死命的大案,都相继发生,骇人听闻。其中固然应该多从管理上寻找原因,但与口是心非,言行相悖的品德教育不无关系。

行正为范,见贤思齐,这是古训,讲出了品德教育全靠行为熏陶、不凭嘴巴说教的真谛。“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这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讲的名言。虽然外界会把某个口号当作旗帜去识别某个政党或者某个社团,但是,一旦跟着这面旗帜走过一段行程以后,只要看清这个举旗人的所作所为和打在这个举旗人臀部的那个印迹,立即就会作出去留的判断并采取相应行动。这是历史和现状的真实。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关于“社会主义批判”这一章中,在批判封建的社会主义这一节里头,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因为当时,也就是在19世纪中叶的时候,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一面旗帜,一种时髦,大家都打出来,其中就有封建主义者,封建主义头子也打社会主义的旗帜,而且是拿着讨米袋,在讨米袋上绣上“社会主义”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吸引一批要饭吃的人跟着他跑。但是一旦跟着他跑的人看到这个举旗人的臀部打上的是封建印章以后,立即就哄堂一笑,纷纷离去。这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说的话啊,今天不还是这样嘛。也许我们某个人可以举一个旗,可以暂时纠集一批人跟着他跑,但是跟着他跑的人只要发现了他臀部上印的章子是肮脏的,不是照样就哄堂一笑,就离开了他嘛。

为什么“孟母三迁”?为的是给孟子提供一个仿效的楷模。孟子开始是住在卖肉的店子旁边,孟母看到孟子天天学做生意,去称称杆,很痛心啊,就搬家了。搬到哪里啊?搬到一个荒郊野外,满是坟堆的地方。结果那个地方天天有人去朝拜,吹吹唱唱,孟子又跟着人家吹吹唱唱,不思读书,不思习文啊,就是学当吹鼓手。孟母又搬家了。第三次搬到哪里啊?搬到学校旁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些人的行为融入环境中就成了改变另一些人的色彩的染缸。为什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啊,因为崇高不仅使人感受到美,而且由于悲壮而令人感动,从而叫人把这种崇高输入血液或流进心田,感化成崇高的再生或复造。

跟教育相关论文范文8

[关键词]德育;育德;腐败教育

一、德育是一门行为课

下面我们讲关于德育和育德的思考,先讲第一个问题,德育是一门行为课。

在学校里头如何实施关于如何做人的教育,通常都是用关于如何做事的教育一样的办法,通过课程教学进行知识传授,因此在我国高校,就产生了所谓“两课”的建制。

所谓两课,就是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保证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人才,“两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两课的质量只能提高,不能下滑,这是坚定不移的立场,鲜明彻亮的观点,永远高扬的旗帜。否则就不叫社会主义教育,就不叫社会主义办学。然而,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必须弄明白:德育又叫做育德,它不是说教,而是品行筑垒,其基本途径不是课堂讲授,而是行为示范。行正为范,见贤思齐,这是育德的根本方法。教育反腐,既是生动的品行教育,又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实举措。

我们来回忆一下,自从设置了德育课程以来,德育课只是课堂讲授和学生临考的一门知识课程而已,就是讲授和临考嘛,它对学生的思想内化,融入品德,提高做人境界,奠定服务民众的心灵,炼就见义勇为的大节究竟起了多大作用,可以去调查,可以去问卷,也可以测试。别的不论,发生在考场中的“”事件,买卖学历学位的交易,甚至凶杀致人死命的大案,都相继发生,骇人听闻。其中固然应该多从管理上寻找原因,但与口是心非,言行相悖的品德教育不无关系。

行正为范,见贤思齐,这是古训,讲出了品德教育全靠行为熏陶、不凭嘴巴说教的真谛。“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这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讲的名言。虽然外界会把某个口号当作旗帜去识别某个政党或者某个社团,但是,一旦跟着这面旗帜走过一段行程以后,只要看清这个举旗人的所作所为和打在这个举旗人臀部的那个印迹,立即就会作出去留的判断并采取相应行动。这是历史和现状的真实。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关于“社会主义批判”这一章中,在批判封建的社会主义这一节里头,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因为当时,也就是在19世纪中叶的时候,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一面旗帜,一种时髦,大家都打出来,其中就有封建主义者,封建主义头子也打社会主义的旗帜,而且是拿着讨米袋,在讨米袋上绣上“社会主义”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吸引一批要饭吃的人跟着他跑。但是一旦跟着他跑的人看到这个举旗人的臀部打上的是封建印章以后,立即就哄堂一笑,纷纷离去。这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说的话啊,今天不还是这样嘛。也许我们某个人可以举一个旗,可以暂时纠集一批人跟着他跑,但是跟着他跑的人只要发现了他臀部上印的章子是肮脏的,不是照样就哄堂一笑,就离开了他嘛。

为什么“孟母三迁”?为的是给孟子提供一个仿效的楷模。孟子开始是住在卖肉的店子旁边,孟母看到孟子天天学做生意,去称称杆,很痛心啊,就搬家了。搬到哪里啊?搬到一个荒郊野外,满是坟堆的地方。结果那个地方天天有人去朝拜,吹吹唱唱,孟子又跟着人家吹吹唱唱,不思读书,不思习文啊,就是学当吹鼓手。孟母又搬家了。第三次搬到哪里啊?搬到学校旁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些人的行为融入环境中就成了改变另一些人的色彩的染缸。为什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啊,因为崇高不仅使人感受到美,而且由于悲壮而令人感动,从而叫人把这种崇高输入血液或流进心田,感化成崇高的再生或复造。

反映论当中有一条千真万确的准则,说尝到的梨子的味道比书本中描述的梨子的滋味要具体得多,真实得多,因而才是可信的。所以,唯物论的认识论坚持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的著名论断,并因而与唯名论划清了界限。

跟教育相关论文范文9

【关键词】多媒体;外语教育;音乐社团;必要性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韩贸易的不断扩大,两国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也变得丰富多彩,“双赢”共识为两国经济、文化等领域带来了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90后为代表的韩语学习群体每天接触大量的韩国电视剧、电影、歌谣,对韩国大众文化的热情可见一斑。此外,利用网络媒体,紧跟韩国潮流尖端,也是现90后甚至是00后学习语言的一种普遍方式。在韩语教学过程中,应摆脱传统式教学方式,从学习者的兴趣为切入点,尝试更多新颖且迎合时代变化的教学模式。

在外语教学中,很多年轻老师都在努力尝试着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但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具有代表性的两个问题,一是教学进度缓慢,二是学习者的多样性。现就自身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举例。

首先,以教材内容为主,多媒体运用为辅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寻找相关的辅助学习材料,在实际学过程中,本人使用过韩国歌曲、广告、电视剧片段等媒体资源,一堂课下来,目标教学量未完成现象居多。

其次,学习者的多样性,由于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不同,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不一,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模式是几乎不存在,以活用韩国音乐进行韩国语学习的课堂为例,虽然大部分老师都认同这种方式很新颖,在提升学生兴趣度方面会有显著效果,但是考虑到紧张的课堂时间、与教材的关联度以及学生多样性等现实问题,活用媒体资源还是有限制的。

因此,基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把多媒体资源完全放在课堂上是不现实的,这让我们不禁思考课余学习的重要性,这也为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2.通过音乐社团活动进行韩国语教育

从本质上来看,音乐社团应由学生自主组建运营,但在短期间内,考虑到中国国内韩语学习的特殊性,为更有效地组建音乐社团,从组建音乐社团到社团活动、评价,教师应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运营音乐社团分为社团准备阶段、社团活动期和社团活动后阶段。

在社团准备阶段,老师在课堂上可多宣传音乐社团,积极鼓励学生自发报名。音乐社团组建完后,社团成员汇聚一堂,为第一次社团活动做准备,首先是歌曲的选定,制定好一个问卷调查,内容为大家想学及喜欢的歌曲清单。整个准备过程要以社团成员为中心,老师起引导作用。

社团活动阶段应根据教育顺序,周期进行。教学顺序分为活动前-活动-活动后三个阶段,书写朗读歌词,学习相关语法和表达方式,一起跟唱。跟唱后,互相交流听歌感受,之后观看歌曲相关音乐视频,写下感想文。

社团活动后阶段,作文活动,互相交流评价。不仅提高理解度,且能寻找改善社团的方法。

3.通过音乐社团活动进行韩国语教育的实例

为使得课堂效果达到最佳化,通过听、说、读、写四方面语言技能来展开语言教育活动,具体如下。

3.1 听力

听力是专注于声音,认知、解析、记忆及应答的过程。听力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的比例最高。

通过音乐社团活动的听力活动如下。

(1)边听歌边找出自己知道的单词

这是导入阶段可采用的方式。在此阶段,无需提供完整歌词,学生基于已学过的单词,找出自己听懂的,这种导入方式可提升学习兴趣,凝聚课堂集中力。

(2)边写歌词边跟读

初级阶段的听力目标是准确发音,掌握变音规则。老师可用正常语速阅读,让学生能准确听到每个单词的发音和音变现象。

(3)边听歌边填空

这是初级至中级学习过程常使用的方法。准备一份不完整的歌词,挑出重要的词汇和语法,以单词填空的方式,让学生练习,该练习可提升学生对单词、语法的掌握度。

3.2 阅读

阅读在韩语学习过程中,是扩展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源泉。通过阅读,掌握正确的发音和音调。通过音乐社团活动进行的具体阅读活动如下。

(1)跟读

大声跟着老师朗读歌词,注意各种音变现象。

(2)准确读出每一个单词

老师朗读一遍后,单独点学生朗读。由于唱歌社团里的学生水平不一,可先让抄写完的学生独自朗读,反复练习,纠正错误。

3.3 口语

口语不仅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识,还要能充分理解对方的意识,这也是个相互交流的过程。

(1)谈谈听歌感受

这一阶段可不提供歌词,播放伴奏,先听旋律,让学生谈谈对旋律的感受。这时需自由发挥,各抒己见。让学员们尝试着自己作曲来配合旋律,也不为是个开拓思维的方法。

(2)写句子&故事

让学生活用单词语法或模仿原歌词造新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一些趣味性,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会提升不少。

(3)唱歌大赛

举办唱歌大赛,大家积极参加,意义非凡,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4)歌曲连连看

在社团活动中,以5~6名同学为一组,在规定时间内,每组唱一句,前组唱完,后一组就要紧跟其上,如跟错,就要受到惩罚。寓教于乐。

(5)skit电视剧

成员们观看完MV,让其分组,制作一个5~10分钟的MV故事后续小短剧,即skit电视剧,即确定一个后续主题并进行表演。

3.4 写作

写作能体现出学生在词汇运用、句子构成、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对于语法指导、短文写作及写作指导在初级学习阶段也是有必要的。通过音乐社团进行韩语写作活动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书写歌词

采用PPT展示歌词,让学生一个字一个字拼写于练习本上。

(2)续写MV故事

跟唱完毕后,一起观看MV,让学生尝试续写故事。通过这样可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创造出更多丰富多彩的后续故事。

4.结论

近十年间,随着韩语学习者人数的不断上升,开设韩语课程的大学、教育机构也大量增加。学生的韩语学习动机也更加多样化。大部分学生接触到韩语都是通过大众文化(电影、电视剧、歌谣等),这也成为他们学习韩语的动机。因此,本论文活用韩国音乐作为语言学习辅助资料,运用于课堂中,提升学生学习韩语的兴趣度,并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高旭在,就大学生社团活动研究业余生活和学校生活满足的关系,江源大学,2007

[2]姜宝幼,中国大学的韩国语教育和教授法,国际韩语教育学会第12届国际学术论坛发表资料集,2002

[3]金京智,以中级学习者为对象,通过电影和歌曲进行韩国语教育,庆熙大学,2001

[4]陈基浩,语言教授理论和韩国语教育,韩国文化史,2006

跟教育相关论文范文10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智能答疑;支持;拓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2-5391-02

The Research of Building the Teaching Resources Platform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CHEN Jin1, ZHAO Chun2

(1. Research Department, Sichuan Economic Information Center, Chengdu 610016, China; 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Sichuan University Jincheng College, Chengdu 611731, China)

Abstract:Building the teaching resources platform in network can overcome those defects in tradi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such as narrow range of knowledge, lacking of guidance, and poor application extensibility etc. The platform mainly achieves those goals of supply, assist and support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ncludes courseware, audio and video, task allocating and tracking, discussion and intelligent question answering. Realizing the centralized management for teaching resources base on network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resources; intelligent question answering; support; expand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使培训者获得所需要的职业知识与技能,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职业培训一般与行业相结合,注重提升在有限时间内的培养效率。因此职业培训具有目标明确、时间短、内容多、强度高,以及主动性强等显著特点。

从培训时间和成本等因素考虑,培训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区别于普通教育。因此在培训内容的选取上重点考虑了能够保障培养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核心知识,而在教学方法上则以讲授和课堂应用为主体。这样的培养模式注重实效,但弊端也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知识集中于点,无法满足行业应用的面的需求;授课时间短,不便于对培训者较为全面的指导;培训集中于课堂,时间和空间无法拓展。

扩展和丰富教学资源,构建网络化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于对职业培训则显得尤其重要。

1教学资源平台构建目标

结合职业培训的特点和缺陷,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应该实现补充、辅助和支持的目标。

1)补充:通过构建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

对紧凑、有限的培训内容进行补充,以适应行业对从业者较为宽泛的知识构成要求。

2)辅助:利用网络平台对课堂讲授等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辅助和拓展,以充分发挥培训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支持:通过在线互动、智能答疑等形式支持培训者课后的学习实践活动,以多渠道指导和调整培训者的学习过程。

2教学资源平台构建内容

职业培训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内容主要包括课件资源子系统、音视频资源子系统、任务跟踪子系统、讨论区子系统和智能答疑子系统。

课件资源子系统:收集、整理培训课程所涉及的所有课件,并统一上传;通过限制下载和在线阅读等方式实现课件资源的共享。

音视频资源子系统:对优质教学课堂进行录制,并进行。培训者可通过音视频下载、在线顺序播放或点播等形式选择性浏览、复习。

任务跟踪子系统:实现课后任务布置和拆分、任务进度跟踪和评阅指导的功能。课后任务是培训者对于短时间内所学的大量知识进行巩固深化和应用实践的有效途径。任务跟踪子系统可将任务拆分成多个子任务,通过培训者分阶段提交的子任务方案来实现对其学习过程的跟踪和评价,以便于及时指导、调整其学习进程。

讨论区子系统:该系统为教学双方的实时交流搭建了一个在线平台。可通过对相关讨论贴的回复、评论来实现多方交流,从而起到释疑、指导、共鸣的作用。

智能答疑系统:该系统主要通过对以往问题、答案和评论的收集、分析和聚合,以构建庞大的问题与答案数据库,并提供多种搜索策略。用户提出问题便能够得到若干合理答案。这些答案将根据其相似度、准确度等因素进行排序,以方便用户浏览。用户可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补充、扩展和完善,亦可进行评价,以利于整个答案系统的准确性。

3教学资源平台构建策略

教学资源平台中的若干子系统可通过B/S结构的网站来予以集成和实现。通过采用三层架构的模式,教学资源平台的扩展性可得到良好的保障。

图1教学资源平台架构示意

表示层通过JSP视图技术,提供与用户的交互界面。它负责收集用户请求,并将最终响应结果渲染到客户端浏览器;表示层采用了基于MVC模式的Struts框架实现。服务层采用JavaBean对业务逻辑处理的代码进行封装;数据层结合iBATIS的DAO模式和SQL映射,根据业务逻辑层的需要实现数据到数据库的持久化工作。三层之间通过接口隔离,并相互调用。层次之间的整合采用Spring实现,通过控制反转模式来实现层次之间的低耦合、高内聚。

图2教学资源平台组件时序示意

课件和音视频资源子系统将起到补充的作用;它的实现较为简单,主要是需要对相关的资源文件进行格式上的检查、处理和转换,以保证能够实现在线查询和浏览的需求。任务跟踪子系统较为复杂,需要在多个子任务之间提供联系;针对每个子任务都必须提供任务成果提交和评阅的功能。作为辅助教学的讨论区将搭建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并为智能答疑系统提供大量问答数据。智能答疑系统是对培训教学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的核心构件。它将根据用户所提问题在海量数据库中进行查找,因此其关键之处在于搜索引擎的效率和问题答案评价机制的合理构建。

教学资源平台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机联系,因此在构建过程中将采用三阶段策略逐步实现。第一阶段,实现教学课件和音视频资源子系统;第二阶段,实现任务跟踪和讨论区子系统;第三阶段,实现智能答疑子系统。其中任务跟踪和讨论区子系统是实现智能答疑子系统的基础和前提。

4结束语

职业教育由其特殊性决定了它的若干弊端。通过构建教学资源平台,可以有效地提升职业培训的教学效果,保证学生在集中短暂的学习过程中自主、正确、完整、有效地实现知识的建构,更加深入地展开应用实践活动,也将有利于对被培训者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及时跟踪和合理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郭春燕,杨波.基于网络的教学支撑平台的设计与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72-75.

[2]刘红菊.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探析[J].情报探索,2010(5):96,97.

[3]赵春.面向切面的教学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2009(10):34,45.

跟教育相关论文范文11

关键词:教材建设 专业课教材

所谓“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选的,供教学使用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材料。是教学的主要教学素材,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教材可分为文字教材,如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等;视听教材,如图像、投影(幻灯)、音带、录像等多种形式。本文所讲的教材主要是指我们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教材――教科书。教材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从长远看甚至会影响学生以后从事的长远发展,对将来可谓影响深远。

一、教材的意义

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任务之一,是每个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一部好的专业基础课教材,对学生的直接作用不仅是使他们了解专业知识及与本专业相关的领域,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从而深深地爱上本专业,并奋发学好本专业,它将专业思想基因植入青年学生的头脑中,将影响他的一生,进而影响一代人,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这让我不禁想起了谭浩强先生以及他的计算机专业的系列教材,相信无论你是否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只要你学习过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对“谭浩强”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而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更是意义非凡,谭浩强主编的计算机系列教材可谓是影响了几代计算机人。教材为何能有如此巨大的力量?我想这是主要是因为:一,教科书的正统性,人们对它有信任感;二,课文的样板性,有示范放大作用;三,课堂教学是制式教育,有强制性;第四,学生可塑,而且量大。

因此,教材对于教学来讲十分重要,尤其是高等院校工科类专业,教材如不能反映当前的先进理论与技术,跟不上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前沿的研究成果,则对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十分不利。教材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二、当前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校使用新出版的教材都有明确的要求,教育部早就有明确要求:“理工科、财会政法类和农林医药专业使用近3年出版新教材的比例应达到50%左右。”应该说这一要求并不高,但有不少专业都未能达到此要求。有些专业使用的部分教材还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的;有些专业尽管近几年出了一些新教材,但有的教材质量不太高;有些专业有新教材,但教师却没有及时选用。以上问题在计算机专业而言尤为严重,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毫不夸张,每年都有新的技术产生无论是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如果不能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就无法使知识跟得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我们培养的学生也只能与社会脱节。目前我国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几乎都没有做到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相信绝大多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会面临这种无奈可困惑,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太陈旧,和社会严重脱节,根本无法胜任相关专业岗位。其他专业岗位或多或少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高等学校教材建设和选用的任务还很重,高质量教材的建设更加迫切。

三、教材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教材建设应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

一门专业课的课程很多,如果单靠某个学校来建设,是很难在短期内做好的,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或行业教育主管部门来协调进行,学校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要有针对教材建设的相应政策,经费上要予以资助,时间上充分保证,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并不断健全、完善对教材评审、评价和选用的机制,提高教材成果的分量,调动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鼓励甚至激励有条件的教师编写教材,确保教材的质量。

(二)教材建设应集思广益

编写教材需要多方面听取意见和建议,需要集众人之智慧,博众人之所长。要在教材中全面、准确地阐述本学科先进理论与概念,充分吸收本学科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科学系统地归纳本学科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与发展规律,富有特色,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富有针对性、实用性,注重素质教育,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编写教材的教师固然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归纳能力,但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没有众多相关教师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指点,教材难成“精品”。因此从教材大纲、目录的撰写时,就应注意广泛听取相关教师、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不仅要听取本校相关教师和专家的意见,还要充分听取有关兄弟院校相关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编者对收集的建议和意见要进行认真整理,选取其精华,博采众长,凝练特色。

(三)将教材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材建设是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要能培养出更多的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教材的内容必须能跟上本学科发展的前沿。

(四)为教材建设建立评价制度并纳入考核范围

跟教育相关论文范文12

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教育心理学一方面的含义就是指研究教育和实践中的各种心理动态和行为规律的科学研究实践,包括的心理学有下面这几种心理学:社会教育心理学、学校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心理学;另一方面的含义就是指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就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跟教的最基本的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它属于应用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就是怎么教会别人和怎么学会别教的,并且包括教跟学的相互作用。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教学心理学研究内容大多数围绕教跟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开展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一下几种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还有教学环境这五种要素。把所有学习的过程、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的评价和反思的过程的三种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大多数对教育实践拥有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这四种主要作用。这四种主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

(1)描述用来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明白要解决的问题。

(2)解释用来为实际教学提供比较科学的理论性的指导工作。

(3)预测能帮助教师预测并且帮助干预学生们的心理活动。

(4)控制能帮助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来进行下一步研究。

二、教育心理學课程结构

教育心理学当前属于优化的结构体系。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生怎样学习的特点、学习时的心理规律和学习的条件的科学研究,他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一般的学习心理、分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与教师的这些部分。在这些里面“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描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发展的理,“学习理论与教学”一部分主要关注学习基础知识,从古至今需要压缩旧的理论,然后再突出新的观点。“一般学习心理”一部分关系到学习的目的性、学习的改变方法、学习的实质性和类型、学习的生理机制的内容。“分类学习心理”一部分关系到知识的建构、技能的形成、学习的新策略、问题的解决、社会规范和品德等方面的学习过程以及它的促进条件。“教学心理与教师”的部分关系到教学的设计方法、有效的教学新策略、个别几个的差异、教学的评价、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主要内容。在整个优化的结构体系中,学习跟教学的心理部分前后相互照应,相互辅助而成,教育心理学课程结构浑然一体。

三、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改革

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主要内容是应该和日常教育教学联系非常紧密,对于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的作用。但是目前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不具体还特别的枯燥乏味,因此应该在保持教材体系科学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在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增强教育心理课程的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对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进行的整合和优化。

1.改变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材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教材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就是比较强调服务实际生活,是一种重点研究基础。之前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的教材。绝大多数强调从面相教育事业的实际点作为基础点,重点注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此昂是教育过程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规律”,所以教育心理学教材一般都是从知识方面的学习、各种技能的培训、良好品德的教育、各种审美教育、其他的体能教育、心理学科教学、个别差异等各个角度进行组织改革。

2.尝试改变教育心理课程的实践教学

在现在的课程改革中大多数课程设置较多的实践课程,可以更加的扩展传统教育心理学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教师的礼仪和沟通等实践内容,并且会让每个学生亲自编写教案材料并且开展讲课比赛;并对学生们进行专业的讲课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只有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两个方面的共同学习,才能够成为市场上竞争的专业人才,在选择就业的时候会具有更多更好的选择结果。

四、总结

教育心理学课程作为心理学专业的一门最重要的心理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会通过了解在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教学改革会围绕着整个教学的目标、优化教学的基本内容、改革教学的方法、扩展反馈平台、革新评价机制五个大方面进行下一步,取得比较好的成就,也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龚少英,刘华山,郭永玉.基于建构主义的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尝试[J].《教师教育论坛》.

[2]伍新春,姚梅林,刘儒德.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D].《中国大学教学》.

[3]吕娜.关于教育心理学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探究[J].《亚太教育》.

[4]杨颖.教育心理学课程及教学改革探索[D].《东方教育》.

[5]国云玲.主体性创新性主动性师范性——关于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