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动力圈拓展心得体会

动力圈拓展心得体会

时间:2022-05-18 09:35:58

动力圈拓展心得体会

动力圈拓展心得体会范文1

拓展训练项目大全2019【1】:信任背摔一、游戏简介: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经典拓展项目,每个队员都要笔直的从1。6米的平台上向后倒下,而其他队员则伸出双手保护他。每个人都希望可以和他人相互信任,否则就会缺乏安全感。要获得他人的信任,就要先做个值得他人信任的人。对别人猜疑的人,是难以获得别人的信任的。这个游戏能让使队员在活动中建立及加强对伙伴的信任感及责任感。

二、游戏人数:12—16人

三、场地要求:高台最宜

四、需要器材:束手绳

五、游戏时间:30分钟左右

六、活动目标:培养团体间的高度信任;提高组员的人际沟通能力;引导组员换位思考,让他们认识到责任与信任是相互的。

拓展训练项目大全2019【2】:坐地起身一。项目类型:团队合作型

二。道具要求:无需其他道具

三。场地要求:空旷的场地一块

四。项目时间:20分钟—30分钟

五。详细游戏规则:

1、要求四个人一组,围成一圈,背对背的坐在地上;

2、在不用手撑地站起来;

3、随后依次增加人数,每次增加2个直至10人。

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引导同学坚持,坚持,再坚持,因为成功往往就是再坚持一下。

六。活动目的:这个任务体现的是团队队员之的配合,该项目主要让大家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拓展训练项目大全2019【3】:县太爷参与者围坐一圈,先指定一人做县太爷,嘴里“啊啊”出声**股上下颠簸作威武状,坐其左右之人分别用手作打扇状;县太爷突然指某人,则其马上变成县太爷,要马上嘴里“啊啊”出声**股上下颠簸作威武状,坐其左右之人马上分别用手作打扇状。反应速度跟不上者罚一节目。

拓展训练项目大全2019【4】:伦敦大桥倒下来参与者围成一圈,双臂搭在前者的双肩,距离紧密。边绕圈子边唱:“把椅子拿来坐”,一起坐下,坐在后者的大腿上。站起来;

“拿椅子给我坐”,再一起坐下,坐在后者的大腿上。再站起来;

“拿来拿来给我坐”,再一起坐下,坐稳。

一起唱“伦敦大桥倒下来倒下来”或“当我们同在新华”或“依比压压”,边唱边摇,直至有人被摇出圈外,罚节目。

拓展训练项目大全2019【5】:连环呼拉圈1、参加人数

每组6人以上

2、时间

15分钟

3、游戏规则

在游戏开始时,让同组的人手拉手向内站成一圈。其中两人的手松开,把一只呼啦圈套在他们之间,然后恢复原来围成的圈。任务是把呼啦圈顺次通过同组的每一个人,最后回到开始时的两人之间。活动过程中不允许同组的任何相邻两人之间松开手,否则犯规。

拓展训练项目大全2019【6】:盲人方阵一。项目类型:团队协作型

二。道具要求:长绳一根

三。场地要求:空旷的大场地

动力圈拓展心得体会范文2

项目介绍:

一半或选择全部学员的眼睛被蒙上眼罩,在搭档的引领下爬坡涉水,完全将自己的生命交到了同伴的手上。当然,这些朝夕相处的兄弟姐妹们自然不会辜负对方的信任,或背或抱,齐心协力,在长达四十分钟的“生命之旅”后, 所有选手都毫发无损地回到了原地。

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一路前行。感恩犹如心灵的泉水,源源不断,它滋润心田,免于干涸,它让生命充满生机,洋溢朝气,遍洒阳光,享受生活的美好的幸福;它来自我们的心灵。

在限定时间内,队友互助扶持走过坎坷的路

项目目标:

1、感悟沟通协作的重要性,资源整合

2、换位思考、助人助己

3、感恩的心是人生的助推器,爱是一切的动力

拓展项目——卓越圈

项目介绍:

卓越圈是拓展训练中训练团队沟通与协作的经典项目。所有队员用最短时通过一个身体大小的绳圈,用时最短的队获胜。胜利的队伍接受失败队伍祝贺。

项目目标:

1、领导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意思能力;

2、团队共同目标的认同与执行;

3、领导在实现团队目标中敢于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4、员工在执行任时的标准性、力度性、 有效性;

拓展项目:地雷阵

项目简介:

所有人依次从出发点通过雷区从终点出来。同一时间,雷区内只能有一个人,其他人不许踏入。只得沿相邻的格子进行,不得跳格、轧格。

项目意义:

1、谋事在先的办事程序;

2、突破思维定势;

3、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4、服从指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动力圈拓展心得体会范文3

合作才是硬道理,创业者把一个企业从小做到大的过程,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所以上次李善友老师在讲其从搜狐出来创办酷六的经历,也遇到许许多多的新情况,这会是每个创业者都必经的过程。

一、中国历来是个圈子社会

中国是个圈子社会,不用鳌叙,大家肯定都深有体会。而且从一个圈子到另一个圈子,跨度是很大的,因为每个圈子都有自成体系的一套语言和规则。

不懂技术,是不是要融入技术圈子里面呢,借助他们的力量呢,这样你招人和寻求合作伙伴是不是变得简单些?从来没融资过,你说是不是要融入投资圈里,否则你的BP别人看3分钟就决定了,甚至根本不看,能约见并且融资成功,有相当大的运气成分。这两天微博上不是说北京的一个创业者被投资人几次忽悠时间,就上去在微博上发了个牢骚,搞得大家都看到了,这样的例子我想不是个案。创业者或许也不懂得包装,那或许得借助媒体圈、学术圈、政府圈,多次在媒体上曝曝光,在学术界发几篇有影响力的稿子,或得到几个知名教授的推荐,或让政府引导基金出具投资意见等。

二、要混哪些圈子呢?

(一)投资圈的人脉帮你在融资方面助力,同时也可以让你的项目融资获得信任背书。

(二)媒体圈的人脉可以让你吸引到更多的注意,而且可以利用事件营销让你的产品迅速升温,引起社会关注,并可以通过一连串精美的策划让产品及服务理念迅速传播开来,到达目标用户,并提升品牌美誉度。

(三)学术圈可以让你冠冕堂皇,并且借用学术圈的力量可以向政府要政策扶持。

(四)政治圈的力量不可小觑,比如各地政府引导基金,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等都能给项目带来很好的实惠,如果有强大的政治圈,基本上可以撬动任何圈子。

(五)互联网圈可以让你不再担心技术上能不能实现完美的用户体验,同时也不再担心技术人才的流失,同时借用互联网的营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要混这些圈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要符合创业过程的发展变化。

三、混是一种策略,最根本是对人性和规则的理解

(一)每个圈子的语言和规则不同,要学会适应,学会经营。

1、在哪儿可以找到这些圈子

(1)互联网圈子的朋友们,可以通过你的人脉或者直接在微博上搜索那些互联网的群,当然还有你通过互联网创业论坛,创业吧等公共论坛来结识和拓展人脉。(2)媒体圈的朋友,可以通过自己的人脉转介绍,或者参加媒体圈的群或参与他们的聚会等,还有可以通过百度或谷歌搜索查找自己的目标媒体群,再慢慢拓展。(3)建议多参加老乡聚会,多参加些行业论坛及聚会等,还有留意身边的朋友。其实找到这些圈子并不难,不是有六度人脉的说法么,关键的是你如何去融入

2、如何经营

(1)坦诚:不要抱着过于功利的心态交朋友,即便是有目的性,但是仍然要学会坦诚,放下自己的FACEBOOK,用真诚去沟通和交流。

动力圈拓展心得体会范文4

满足公众“宣泄情绪”的心理需求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白领上班族工作压力增大,社交方式贫乏。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交需求等较高层次的需求就开始成为自身行为的主要动因。以娱乐和好友交互为核心的SNS网站恰好可以满足人们“宣泄情绪”的心理需求。如开心农场作为SNS网站应用中最热门的游戏之一,可以让参与者享受播种、收获果实的乐趣,转移对现实重压的注意力,虚拟实现归隐田园的“农夫梦”。同时,垦地面积、果实数量等虚拟价值的排行,也造成了用户间的攀比,让部分用户产生“成就感”,满足虚荣心。可以说,开心农场、狗狗、好友买卖等互动游戏,有利于转移释放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成为用户“宣泄”的虚拟场所。

以互联网为媒介,扩大用户的人际关系网

SNS网站是以社会网络关系系统思想为基础,通过互联网创建和扩大用户的人际关系网络,进而满足其在人际交往中的各方面需求。“SNS的最大亮点就是能够拓展用户的真实交际圈,满足用户的发展需要,积累人脉资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是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在网络上的一个延伸”。[1]仍以SNS网站的开心农场为例,好友之间可以相互给作物浇水、除草,甚至可以“偷窃”果实,这种互动游戏在心理上增强了好友的熟稔程度。可以说,这种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社交方式是对传统的以血缘、地缘以及业缘交往的有益补充,它形成的是一种以人缘为基础的网络社交方式。“SNS以现实社会关系为基础,模拟或重建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力求回归现实中的人际传播。”

二、SNS网站的传播特征

SNS网站源于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创立的六度分割理论,即“你和任何陌生人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可以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通过“熟人认识熟人”的方式,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能得到无限放大,这是对传统社交方式的有益拓展。SNS网站以实名制为核心,因此,相对于其他网络传播,具有自身的传播特征。

实名制为核心,强调真实

强调真实是SNS网络传播的一大亮点,它的出现打破了“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的虚拟规则,加强了人们对网络的信任程度,防止垃圾信息的任意传播。SNS传播需要通过好友认证。例如,在开心网注册一个账号,若想添加好友就必须通过点击“邀请好友”,然后将链接通过QQ、邮箱或者MSN等发送给好友,而好友必须通过自己的认证才能添加成功。因此,SNS传播链是以“通过熟人找到熟人”的方式进行扩展延伸,它的传受双方都具有双向选择性。用户往往依据相似的兴趣爱好、生活工作圈以及地缘关系添加好友。好友圈一旦确定,用户就必须对自己传播的信息负责,一旦虚假信息,就会受到社交圈内好友的孤立与排挤。

以人为本,从“网络信息”到“网络人信息”

SNS网站的出现,使得人们上网不再仅仅是搜索信息,而是搜索“人信息”。通过SNS,用户不仅能够“通过认识的人找到需要的人”,而且还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以及个人社会关系的管理,拓展个人的真实社交圈。以人为本,可以说是SNS网络传播的集中价值体现,它将虚拟的“信息网络”转变成真实的“人脉信息网络”。

动力圈拓展心得体会范文5

半天拓展训练心得体会500字一:

由专业团队打造的拓展活动,内容丰富生动,寓意深刻。教练们以体验启发的教育手段,亲身参与的训练的方式,使得每一系列活动中所寓意的深刻的哲理和合作理念,能牢牢地植根于团队和每个队员的潜意识中,为每个队员职业生涯的开始提供了丰盛的大餐。

首先体验的“信任背摔”,极大地挑战了成员的心理极限。站在两米的高台,后仰背摔,只有同事徒手搭建的“肉网”承接高空坠落的成员的重量。有恐高症的成员,在同事和教练的鼓励下,走上高台,除了教练给予精准的动作要领指导和心理建设,最重要是,团队内部建立起的信任感,相信信任和承诺的重要性和力量。在第一名同事背摔成功后,每个人的自信心都大大增强,原来事情不像想象的那样恐怖,勇敢的接受挑战,突破自己,信任他人。由此,我们不断的克服自己心理障碍,并且学会了换位思考,更好地理解他人。这也使得接下来的拓展活动进行的非常顺利。

拓展训练项目有效地拓展了我们的潜能、创造力和创新力;提升和强化了个人心理素质,锤炼了我们的细节关注度。同时让团队成员能更深刻地体验个人与企业之间,下级与上级之间,团队成员之间的唇齿相依的关系,增强同事之间的信任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激发出团队更高昂的工作热诚和拼搏创新的动力,使团队更富凝聚力。

半天拓展训练心得体会500字二:

九月份又迎来了公司的拓展旅游,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公司的拓展旅游了,每一次拓展给我的感受都是不同的。这一次拓展又将会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惊喜尼?

九月份的下旬我们来到了广州笑翻天乐园参加拓展旅游,在这边我们的第一个陆地项目“有轨电车”。这是一个团队的游戏,考验团队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以及领导的指挥能力的游戏。我们所有被分成了三个队伍,其中我们团队叫做“雄鹰队”,以争取第一名为目标。我们“雄鹰队”有40人,“有轨电车”每一次可以乘坐5个人,所以要进行八次才可以完成。为了赢得这一次的拓展的第一名,我们将会在八个小队中选取一个大队长,每一个小队选取一个小队长,大队长指挥全体团队,小队长带领小队进行竞争。在竞争过程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磨合团队员之间的默契。每完成一回的“有轨电车”,我们的大队长就会聚合我们一起总结上回的经验。虽然在三场输掉了10秒钟,可是后来我们“雄鹰队”越战越勇,团队默契配合越来越好,最后我们获得了第一名。

在这一次拓展旅游让我们感受最深就是我们的大队长。游戏的开始到结束他对我们的鼓励、照顾就没有停过,每当我们玩完游戏回来他是第一个递水给我们解渴的人。在竞争过程中也是因为有他明智的指挥我们团队才能发挥得更好,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在我们现实工作也是一样的,一个公司要想运营的更好,就要打造高效率的团队:第一,将团队团结起来,让每一个队员发挥自身的优点、各尽其职,第二,就是有一个有远见、有责任、有团队精神等的领导人。

半天拓展训练心得体会500字三:

本周周四周五我们学校组织了“学生拓展训练”。

这是学校组织同学们共度的一段难忘之旅。那一天早上,我们都早早的到了操场。我们沐浴着晨风,再加上沁人心脾的甜丝丝的空气,使人身心顿时感到很轻松。

随着教练的哨声响起,各队高举队旗,展示队列。依次介绍队长、政委。我们班的队名是逆战队,队呼是:”逆战逆战,背水一战!“大家各有千秋,各显英雄气概。虽然比赛才刚刚开始,队与队之间王者之争的“火药味”就已经很浓了。

我们第一个玩的游戏是“水果拼盘”。我们队和”雷霆队“一起比赛,每队的男生女生分开,再分别围成圆圈,这样就有四个大圆圈。大家互相搭着肩膀,每个圆圈想一个水果的名字,分别是:柠檬、椰子、榴莲、火龙果。先从”火龙果“那个圆圈开始,只见他们说:“火龙果蹲、火龙果蹲,火龙果蹲完柠檬蹲!”这时就该我们“柠檬队““蹲”了,我们便说“柠檬蹲柠檬蹲,柠檬蹲完椰子蹲!”这样一直轮流下去,但是不能叫错,不能同时让两个队”蹲“这就要凭我们队员与队员之间的默契了。每个同学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我们第二个玩的游戏是“背摔”。一个队友爬上背摔的平台,在教练的指导下,捆住手臂,背对着团队向队友们用手臂搭建的“保护网”平倒。在一声声的“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请相信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队友们的自信心,也能够感受到队友们对整个团队的信任。

动力圈拓展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素质拓展 学生干部培训

素质拓展又称拓展训练、外展训练,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素质拓展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本次素质拓展活动参与人员是学生干部,参与规模48人;活动地点在学校田径场,设计了7个小活动,活动任务都以团队挑战形式合作完成,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干部沟通交流、协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一、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

1.拼图组队

按照参与人数,提前准备6张完整的图片,把每张图片剪成8张小纸片,然后把所有的纸片混在一起,随机发给参与学生每人一张。要求学生在2分钟的限定时间内找到手中持有的纸片能与其组成一张完整图片的其他同学,组成一个临时小组。活动一开始比较混乱,随着一些比较积极的学生跳出来组织,大部分学生能在限定时间内找到自己的组,但是由于现场比较吵杂,仍然有一些学生没有能在限定时间内找到自己的组。这个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组织的能力,所用时间为5—8分钟。

2.组内交流

限定时间进行小组内成员互相交流,每个人都做简短的自我介绍。每人都介绍完毕后组内成员选出一名小组长,商定小组队名、小组口号。最后由各个小组组长代表本小组向全体同学介绍本小组的人员构成、队名、口号等。

3.全体热身活动:人浪

每小组排成横队,组长排头,上下左右对齐,全体成体操队型散开。选出一名跑得快的同学当旗手,全体同学蹲下把重心放低,看旗子的动向。旗手高举旗子在队伍前从一边快速跑向另一边,再跑回来,旗子飘到哪个纵队面前该纵队必须向上跃起又迅速蹲下去,以此形成人浪。

要求一定要听从旗手指挥,整齐、步调统一,做出人浪的效果。活动做第一次不够整齐,没有达到人浪效果,不过随着团队之间形成默契,成员能放开,听从指挥,做好动作,会越来越整齐。这个活动是整体配合,团队参与意识和积极性训,同时作为后面活动的热身,所用时间5—7分钟。

4.组间竞赛:长蛇潜行

小组保持纵队队型,队伍前后靠拢,相邻的两个小组合成一个大组。大组左右保持一定距离,调整方向。所有成员蹲下,后一名同学必须抓住前一名同学的脚踝,所有队列在同一起跑线上排好,保持蹲着并前后相互连接的队型比赛行进速度,比赛距离50米。完成后请获胜的组发表感言,谈取得胜利的经验。

这个活动因为要整体蹲着前进,比较耗体力;还需要速度和团队的动作协调,才能顺利完成,两个小组合成一个大组是增加了活动的难度。所需时间5—10分钟,活动为团队配合、友谊竞争,坚持精神的训练。

5.组内放松活动:不倒翁

以原来的小组为单位,选出一名组员站在中间,再选出其他5名组员紧密围成一个小圈。用布条把中间成员的眼睛蒙上,让其全身放松,身体不能用力,放心往任何一个方向直直倒下,围成圈的其他成员要托住中间倒来的同学再把他往其他方向推起来,让中间的同学像不倒翁一样往不同方向摇摆却不让他倒下。可以换人当中间的不倒翁。请几个当过不倒翁的同学谈体验。

放松身体的活动。当不倒翁的学生因为看不到,心情应该会比较紧张,但是适应以后会逐渐投入角色,围在旁边的学生要提醒他们负起责任,保护中间同学不颠倒。所需时间8—10分钟培养信任他人,信任团队的信念。

6.组间竞赛:你帮我忙

小组内每两人配合,一人手拿三块薄木板负责铺路,另一人负责踩着木板前进,50米距离来回,再由另两人接力,直到8人全完成,比速度。前进者有踩不到木板脚触碰到地面的罚后退3米。

由于之前没有做过练习,一开始各组做的都比较慢,而且失误较多,随着活动的进行,学生会吸取经验,行进越来越顺利。所需时间7—10分钟,活动为团队配合、友谊竞争精神的训练。

7.最后的整体活动:围圆圈、坐凳子

所有人紧密围成一个圆圈,朝同一方向侧着身体对圆心,要求后一个同学的脚尖碰到前一个同学的脚跟,调整缩紧圆圈,让它尽量紧密并成一个比较规则的正圆。每一个同学,尽自己最大努力伸展身体,双手穿过前一个同学的腋窝,扶在再前一个同学的肩膀上并紧紧抓稳。每个人都必须做到并扶稳,听主持人号令,全体保持队型和姿势一起坐下,前一个人正好坐在后一个人弯曲的腿上。主持人激励同学们一定要坚持,保持稳定队型3分钟,队型足够稳定还可以让同学们左右小幅度摇摆。

8.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请参与的学生做经验的分享,点评整体的表现。分享经验的学生干部代表表示活动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活动任务的完成过程大家一起去解决问题,使得整个学生团队更为团结。

二、活动的效果、总结

1.本次活动制定了整套完整的活动计划和活动规则,使得整个活动进行的比较顺利,学生参与积极,全心投入。

2.活动时间的预计上出现一些偏差,学生由于需要适应性的练习,完成活动比预定的时间长,导致最后总结的环节时间不足,各个小组能上来分享活动体会的人不够多。这点可以通过活动后每个参加的学生按照要求写好活动总结和体会来补充。

3.由于是新老干部一起参加的活动,在小团队里担任小队领导的都是推选老干部,新的干部在领导能力方面得到的锻炼可能会比较少,活动中发现能站出来发号施令,有突出的号召力的新干部不多。

动力圈拓展心得体会范文7

关键词:逻辑框架;项目执行

一、背景资料

广州市黄埔区夏港街西区员工楼企业员工家庭服务中心于2014年12月由广州市协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立项,该有功楼周边是工业区,居住人群主要由外来务工人员。通过数据得知,居住的外来务工人口70%以上为单身,主要从事流水线工作,经济水平较低,社交圈子狭窄。

二、服务对象界定

中心参考了肖水源的《社会支持量表》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支持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员工楼聚居的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支持分数较之社区居住的外来务工人员低,社会适应情况较差。调查的对象的婚姻状况、年龄、人际状况、对社区熟悉程度,是影响外来务工人员社会支持的主要因素。

三、问题/需求界定

外来务工人员最重要的特性是地域变迁。在进入并逐渐融入社区的过程中,其必须不断地在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社会心理上做出种种调节,从而顺应他们自身所处的生存环境。这一过程也就是外来务工人员的社区适应。

调研数据表明,社会支持越高,其适应水平越高。社会支持可划分为客观支持、主观体验到的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外来务工人员进入新的环境,由于其熟人网络的瓦解,他的社会支持状况会降低。而在新的环境中,需要重新构建起熟人圈子,提升个人社会支持水平。于新环境中,外来务工人员需要通过再社会化的过程,不断学习新的社会技能(social skills),以适应新环境。

四、理念

在服务设计中,我们坚持“能力为本”的理念,从外来务工人员适应新环境中需要掌握的技能出发,从个人发展、群性发展、社区融入三个维度,提升其社会技能。

个人发展:包括个体的自我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我管理等方面。自我概念,即强化对自己生理及心理的认识,懂得自我欣赏,知道人是独特而有价值的;锻炼外来务工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新的环境中遇到困难能寻找周边的帮助,发展个人资源;自我管理,包括管理自己的情绪、管理个人职场生活;群性发展:目的在与发展个人的“社会圈子”,学习与人相处,掌握合适的社交技巧,提升客观支持;社区融入:主要协助外来务工人员增加与本地人的接触及社区参与,熟悉社区环境,了解当地文化;感受社区关怀,丰富个人生活,让外来务工人员在工作之余,享受良好的社区氛围。

五、服务目的与目标

(一)目的。协助外来务工人员习得适应环境的社会技能,提升个人社会支持指数,促进其融入社区。

(二)目标。1.协助外来务工人员习得适应新环境所需的个人发展技能(个人);2.促进外来务工人员社交技巧提升,拓展个人社交圈子(群性);3.增加社区参与的机会,丰富个人的社区生活(社区)。

六、服务程序设计

(一)个人发展。目标:协助外来人口习得适应新环境所需的个人发展技能。子目标一:协助外来人提升个人自我管理能力;内容设计:1,外来人口适应训练营;2,外来人口适应自助手册。子目标二:协助外来人提升个人自我管理能力;内容设计:1,情绪小管家小组;2,个案服务;3,心理教卫(宣传);子目标三:提升外来人口个人自尊感,肯定自我价值;内容设计:1,榜样的力;2,外来工义工队伍;3,周末厨房。

(二)群性发展。目标:促进外来人口社交技巧提升,拓展个人社交圈子;子目标一:外来人口的社交/人际沟通技巧得到提升;内容设计:1、人际大闯关小组;2、团康培训;子目标二:在活动中,结识新朋友,个人社交圈子得到拓展;内容设计:1,同路人小组;2,羽毛球协会;3,书友会;4,一期一会聊天室。

(三)社区融入。目标:增加社区参与的机会,丰富个人的社区生活。子目标一:透过活动,增加外来人口对社区的J识及了解;内容设计:1,社区观光日;2,新鲜人手册派发;3,义工服务;子目标二:增加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的接触与互动;内容设计:1,同一片天空―居民为外来人口送祝福;2,周末厨房;子目标三:外来人口在活动中获得关注、关怀,社区生活得到改善;内容设计:1,电影播放;2,节日应节活动(元宵游园会、中秋嘉年华);3,金龙鱼体验之旅。

七、预计成效

有500名外来务工人员参与到社会技能――个人发展服务,60%的参与者至少习得一种个人发展技能(个人发展); 90%服务对象在参与活动中感到被尊重(个人);有200名外来务工人员参与到社会技能――群性发展服务,其中50%的参与者在活动中结识了新朋友,30%在服务中习得至少一种社交技巧(群体);有至少800人参与到社区活动中,其中80%的参与者感受到被关怀与接纳,50%参与者增加了与本地居民的接触。

动力圈拓展心得体会范文8

[关键词]自然的进化 人类文明的发展机制 资源深层化与新工业化

〔中图分类号〕K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07)05-0031-05

如何把握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这依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探索的问题。我们必须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根据科学发展提供的新事实新材料,不断深化我们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入地认识当代人类发展的困境,才能更正确地把握人类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人类发展与自然发展的统一性

把握人类文明演进的机制,要害在于拥有什么样的人类观和人类发展观。在人类发展观上,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对待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悠久的思想史上,占支配地位的一直是一种“孤立的人类发展观”。在这种人类发展观看来,人类虽是大自然的产物,但人类由于具备种种优越特性而远远高于自然界,人类的发展似乎只是人类自身的事情而不再与自然的发展相关联,自然界充其量只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孤立的人类发展观”在20世纪下半叶由于生态问题的凸显而受到冲击,人们开始提出“人类发展与自然发展相协调”的生态伦理观点。但这种观点至今仍显得苍白无力,究其原因就在于人类发展与自然发展仍是只有外在关系的“两张皮”,远没有把二者内在地统一起来。所以,人们一方面拒斥“人类中心主义”,另一方面则仍然只从人类自身的立场去评判自然价值及保护自然的必要性。现在看来,要想真正冲破“孤立的人类发展观”的藩篱,就必须在更广大更深远的背景下建立人类与自然相统一的“大发展观”。“大发展观”的根本特征是把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的发展相统一,但要真正做到统一,就不能再把人类与自然看成两个相互脱离的事物,必须形成把二者内在结合起来的人类与自然相统一的“大自然观”。在这个“大自然观”看来,原来所讲的自然属于“狭义自然”或“低级自然”,人类本质上仍是一种物质形态,只是处在更高层次上的“高级自然”。“狭义自然”或“低级自然”与人类或“高级自然”相结合便形成了统一的“大自然”,把“低级自然”与“高级自然”的发展统一起来就形成了“大自然发展观”或简称“大发展观”。

在“大发展观”看来,自然的进化在本质上是物质形态的进化。大自然的物质形态进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 场与基本粒子的物理物质;(2) 原子、分子的化学物质;(3) 细胞、机体的生命物质;(4) 人及其创造的文化。这是一个由小到大或由里到外的个体进化历程。各种物质形态还都有其相应的宏观群体形态,如宇宙弥漫物质(物理物质)、各类星体(化学物质)、生物群落或生物圈(生命物质)和社会(人的群体)。各种物质形态形成了大自然由低级到高级的物质层次和台阶(图1)。

从物质形态进化的历程看,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及太阳系起初是作为一团物理物质和化学物质群体存在,在演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地球及太阳系,地球自身则又经历了若干演化而形成了它的宏观结构,从性质上又形成了生命物质和人类。从地球表层的宏观物质结构上看,它可区分为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人类及其智慧圈等六个圈层。这六个物质圈层中的前四个圈层,从物质性质上讲都属于物理和化学物质圈,在它们的基础上则又生成了生物圈,并进一步生成了人类及其智慧圈。低层次的物质圈是高层次的物质圈赖以生成、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实质上讲,大自然的演化就是物质形态和物质圈层的进化,即新的更高级的物质形态和物质圈层的生成。所以,大自然观和大发展观本质上就是物质形态和物质圈层的进化观。人类只是一种高级的物质形态和物质圈层,人类的产生和发展都是遵照物质形态的进化规律而实现的。坚持人类与自然相统一的“大发展观”,就是坚持物质形态进化的发展观,这其中包含了物理进化、化学进化、生物进化以及人类进化等若干具体环节。

把人类及其发展统一于物质形态进化的大发展观,绝不是要抹杀人类的特殊性,只是要把人类的特殊性放在大自然的统一发展中去审视去把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人类与自然相统一的认识,才能真正揭示人类的特殊性。事实证明,以往的那种把人类与自然相割裂的“孤立的人类观”和“孤立的人类发展观”,不可能真正把握人类的本质与特征,更不可能真正揭示人类的发展规律。从大发展观上看,人类属于大自然演化出的一种物质形态和物质圈层,但人类不是普通的物质圈层,人类与普通生物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创造出一个智慧圈或文化圈,它是比其他物质圈层都要高级的独特圈层。所以,人类在地球(甚至在宇宙中)的诞生,其实质就是生成了大自然的崭新物质圈层即智慧圈。进一步讲,人类在大自然演化历史上的进步意义就是实现了自然的质的飞跃。人类的发展,从实质上讲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圈的演化和发展。智慧圈是各种自然物质(生命物质、化学物理、物理物质)经由人的认识与实践改造而生成的,是自然物质的质的再生与升华。所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及智慧圈的存在与演化就是以大自然的其他物质层次为基础的。但是,不能否认人类所拥有的认识与实践能力的独特作用尤其是创新作用。由此可见,大自然观和大发展观并没有忽视人类存在与发展的特殊性,而是更深刻地把握了这种特殊性。

总之,“大发展观”是人类与自然相结合的统一发展观,是大自然演化观,是物质形态和物质层次的进化观,是宇宙进化观。从大发展观看来,人类的发展是大自然发展的一个特殊的高级的环节和阶段,是大自然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和阶段,人类的发展将为大自然的发展发挥独特的作用,将促使大自然实现更大的新飞跃。

二、人类发展的方向、特点和基本线索

从人类与自然相统一的大自然观大发展观审视人类发展的机制,将获得许多新的认识,这包括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特点及历史线索等方面的新认识。

首先,大发展观表明,人类发展的方向和实质是:不断创造和开拓智慧圈。从人类自身讲,人类的发展似乎只是为了满足自身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然而,这种人类自身不断增长的需要本身就是一种内在的发展机制,它促使人类不断地能动地为满足自身的需要而努力地创造和开拓智慧圈。智慧圈是文化性事物系统,它是自然资源(物理、化学、生物资源)经由人类改造而形成的更高级的文化圈层。这是自然物质自身的进化所不能产生的事物。但从本质上讲,这仍是大自然普遍存在的生成论法则在发挥作用,只是增加了人的智慧创造的生成环节,这应被看成大自然生成法则本身所固有的一个机制。所以,人类的发展不论其具体目标、内容是怎样,归根到底总是在创造和开拓文化圈,总是在对自然物质进行认识和改造,否则文化圈不能拓展。人类发展的这个方向和实质,是人类发展机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决定其他环节的因素。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决定力量。生产力是什么?生产力就是人类改造自然、创造和开拓智慧圈即文化圈的力量。

其次,大发展观表明,人类发展或者说文化圈发展的特点是:循着对自然物质层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认识与改造而不断深化和拓展。自然科学的材料揭示了宇宙中自然物质的进化历程:元宇宙场与基本粒子的物理物质原子、分子的化学物质细胞、机体的生命物质拥有智慧与文化的人类。人类直接诞生在生物层面上,并直接依赖于生物圈而生存和发展。所以,对于人类而言,表层是生物层,依次向下深入是化学物质层和物理物质层。生命物质虽然是处在比原子、分子的化学物质、场与基本粒子的物理物质更高层次上的物质形态,但对于人类的生存时空尺度来讲则是表层。对生物层的认识,主要是指对动植物的宏观活动及习性的认识,尤其是它们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中显现出来的特性的认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人类的生命活动首先就需要人自身对各种作为食物来源的生物环境有一个最初步的了解,这种认识甚至在人的本能层次上就开始了,后来形成了人类早期的经验性认识,只是在最后才形成了科学性认识。人类在对生物层次的认识与改造的同时,也对化学物质的宏观群体即通常的宏观物体进行认识和改造(如岩石、土壤、河流等)。但这属于从宏观尺度上对物质群体的认识与改造,并未涉及化学物质的质的规定性层次即个体层次(原子、分子层次)的认识与改造,对化学物质的真正认识与改造是在经历了对生物的表层认识与改造之后才开始的。所以,人类对自然物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与改造,表面上体现为空间尺度上的由大到小,但从本质上讲则是表现了由生物机体层面到原子、分子的化学物质层面,再到场与基本粒子的物理物质层面的不断深化。人类创造和开拓的文化圈层,也是伴随认识与实践的深化而不断发展的,例如由生物文化层拓展到化学文化层,再拓展到物理文化层。文化圈层由浅入深即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表现为:认识的由浅入深,对物质认识的日益深化,知识日益丰富、深刻,从经验不断上升到理论;实践上的由浅入深,对自然物质改造的日益深化,各种物质产品日益丰富,知识含量不断增大。由此可见,自然物质的进化是由小到大或由里到外生成的,而人类对自然物质的认识与改造则是由大到小即由浅入深进行的,文化圈层的拓展本质上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改造的不断深化,是对自然物质层次的由浅入深的触及。

再次,大发展观还表明,人类对自然物质层次的由浅入深的认识与改造机制,可以成为重新审视和把握人类文明演进历程的钥匙。按照由浅入深不断深化发展的机制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改造的全过程将经历三个大的历史阶段,这三个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的三个物质层次决定的并与之相对应,这就是:对生命物质的认识与改造时代对化学物质的认识与改造时代对物理物质的认识与改造时代。简称人类发展的生物文明时代、化学文明时代和物理文明时代。每个时代又可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小阶段:在初级阶段,人类活动主要是对天然存在的某类物质形态的采集和利用;而在高级阶段,人类则能够生产该类物质形态。这样一来,三个大时代共可分为六个小阶段或小时代,即:天然生物时代与人工生物时代――天然化学时代与人工化学时代――天然物理时代与人工物理时代。

当我们把这六个时代的文明演进线索与通常讲的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人类文明历史相对照时,就不难发现:采猎文明实际上就是天然生物时代(采集渔猎自然存在的动植物),农业文明实际上就是人工生物时代(人工生产动植物),工业文明实际上就是天然化学时代(采掘和利用天然化学物质);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还将经历人工化学时代、天然物理时代、人工物理时代等三个文明形态(图2)。待到人类文明进入人工物理时代,就能够创造各种基本粒子的物理物质,原则上讲也就是能人工创造质量与能量了,实际上这也就是能够再造宇宙了(现代宇宙学在理论上已允许再造宇宙),人类的使命到此为止了。

在这里,需要我们特别予以关注的是:工业文明的实质是“天然化学时代”,即“采掘和利用天然化学物质的时代”;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将进入一个“人工化学时代”,即“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时代”,由于它和工业文明都属于化学文明时代,与工业文明相对应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新工业文明”或“新工业时代”。显然,获得这样一种关于工业文明和未来新文明走向的深刻解释,对于我们进一步分析和认识当代工业文明的困境与新文明革命的实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三、人类生产发展的本质:从自然生产到人类生产

人类物质生产的发展,本质上是从自然生产向人类生产的转变,是人类生产资源的逐步深层化。当代工业危机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开拓深层化的更高级生产方式――新工业化生产。

历史表明,不同人类文明时期的主导资源是不同的,它们之间有着深刻的历史联系,它们是遵循自然物质形态的结构层次而分为不同层次的,人类生产即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由浅入深而不断推进的。简而言之就是:采猎时代――主导资源是天然生物,主导能源是人的体能;农业时代――主导资源是土地和草原,主导能源是薪柴和畜力等生物能源;工业时代――主导资源是天然化学物质即各种矿产,主导能源也是各种天然化学能源即矿物能源;显然,未来的人类新文明即新工业时代――主导资源应是元素物质,主导能源应是太阳能、核能等各种物理能源(见表1)。

主导资源的深化过程,实际上就是把原本属于自然生产的环节逐步转变为人类生产的环节。人类文明已经和正在发生下列四种生产方式的转变。

1. 生物文明的生产方式。

(1)采猎生产――采集渔猎天然动植物的生产:

土地、草原自然繁殖天然动植物人工采集、渔猎采猎物废弃物

扩大采集、渔猎天然动植物匮乏

(2)农牧生产――种植养殖动植物的生产:

土地、草原人工种植、养殖人工生产的动植物废弃物循环利用

扩大种植养殖土地、草原丰富(相对原生态农牧业)

2. 化学文明的生产方式。

(3)工业化生产――采掘和利用天然矿物资源的生产:

元素物质自然生成矿藏采掘和制造工业制品废弃物环境污染

扩大采掘制造矿物资源匮乏

(4)新工业化生产――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生产:

元素物质深层制造人工材料及制品废弃物深层循环利用

扩大深层制造元素物质丰富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类物质生产发展史就是从自然生产向人类生产转变的历史,直到人类生产触及到自然的最深层秘密,能够“再生产整个自然界”(马克思语)。

面对当前的资源危机,出路在哪里?资源演进的规律告诉我们,发生危机的资源只是特定形态的社会主导资源,而绝不是所有形态的资源,人类必须开发和利用更深层次的新资源并使之逐步转变为新的主导资源。在今天,人类则必须开拓出比天然矿物资源更深层次的新资源新能源,才能最终走出工业资源困境。

动力圈拓展心得体会范文9

随着“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东北振兴”、“泛北部湾”、“武汉城市圈”等一系列名词的出现,中国进入区域经济时代的潮流已不可逆转。区域经济呼唤区域媒体。如何在区域经济时代寻求新的发展坐标,做实、做透区域媒体的区域联合。已成为媒体发展的关键。省级地面频道SNG协作体、全国都市频道民生新闻协作体、全国体育联播网的相继成立,共同反映了电视媒体跨区域合作的大趋势,并且这种趋势越来越强化、越来越深入。

2008年5月,“1+8”城市电视台在黄石召开了一次城市圈电视业界的交流与合作的大会。随后的“欢歌热舞l+8”活动,拉开了武汉城市圈九城市电视台区域合作的大幕。

合作,大势所趋。

合作:融入武汉城市圈

武汉城市圈作为国家“两型社会“的试验区,它在本质上追求经济利益的城市经济共同体,是一体化的共谋行为。2008年8月22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整体方案获批,武汉城市圈建设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随着武汉城市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深入,“l+8”九城市在经济、科技、金融、文化等各方面都走在向联合互动,实行一体化战略。互动背后深刻的意蕴在于它提供了电视媒体融合互动的可能。面对城市圈新形势下面临巨大的市场挑战和机遇。作为主流媒体,有义务开拓创新。扮演先行者的角色,承担更大的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在九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广电媒体。应当主动融入武汉城市圈,充分发挥舆论先导作用,同时通过区域联合,把新闻合作融入区域合作。联合打造“1+8”城市圈的舆论强势。

合作:参与市场竞争

中国经济发展到区域经济时代,市场竞争已充分展开。抓住区域经济发展机遇意味着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武汉城市圈电视台不仅仅只是一种地域上的聚集,而是一个经济利益共同体。我们要从过去的竞争关系中找出一种全新的合作关系和合竞机制,不要将对方视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而要更多地看到媒介之间所存在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协作、共进共荣的可能机会和空间。

媒体的“战国时代”也是媒体的合作时代。在现阶段,加强跨区域合作,在本区域内。利用熟悉本土文化的特长,利用本土文化的亲和力,不仅能有效整合媒介资源,实现资源的共性与互补性,稳定已有的传播区域和传播优势。另外,通过合作还可为地市级广电媒体创新机制。打造核心竞争力,培植新的增长点。

合作:重构产业蓝图

合作是手段,发展是目的。从经济层次上看,武汉城市圈广电媒体合作的动力在于看到的或者可以预见的经济利益。武汉城市圈广电媒体在求同存异。相互包容的基础上,实行区域合作,实施集群营销,发挥协同效应,促进多层次、多方位的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带动城市圈广电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从而获得新的发展能力,形成一种携手并进的共赢局面。

合作可以形成规模经济。通过合作,城市台之间通过广电资源的相互聚集和扩张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用同一个声音说话,发挥集群式效应:合作可以实现协同效应。通过合作形成一个联合体,在统一调配下协同作战,发挥协同效应,参与媒体内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合作可以带来新的赢利模式。城市圈广电媒体的合作,可从宣传业务、人才交流培训、技术支持、节目共享、大型活动等多方面进行多种形式、多层次的联合协作,同时使联合体内各成员单位明白各自权利和义务,让参与协作的单位都能增加造血功能,宣传和节目质量得到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增强,从中得到切实利益,共享联合发展的改革成果。

合作:战略与层次

武汉城市圈电视台大多是地市级媒体,武汉台是一大,其它8城市台实力发展也不平衡。实行格局基本是“一强众弱”。省级媒体处于优势,二级城市圈回应能力较弱,这种实力的不对等不对称格局下的联合协作让“弱势”一方深怀忧虑。首先在合作中省会媒体会不会弱化其他8个城市的媒介发展?其次是即使省会媒体不弱化8城市的媒介发展,但在合作中的回应能力较弱,会不会逐渐被边缘化,也是大家普遍担忧的问题。武汉城市圈广电媒体合作思路应该实行“两头抓战略”。把经济实力强和相对较弱的城市台作为重点,实行以强扶弱,融合贯通携手并进。谋求共赢。武汉台作为具有极核作用的中心。应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区域性中心的比较优势,通过设施共享、市场共享、资源共享等途径为周边城市台的发展提供机会和便利,而周边城市也要抓住和把握这难得的发展契机。

武汉城市圈广电媒体的区域合作不仅要注重融合。还要注重互动协作,做到融合贯通资源共享。从合作层次上来讲,分为战术协作和战略融合两大层次。

一、战术协作。各成员台在准确找准自身定位的情况下,制定稳定高效的合作机制,勾画区域媒体发展战略与规划,在传播内容、传播渠道、采编技能设备甚至重大活动、营销领域等方面以区域视角切入进行互动协作。

二、战略融合。打破广电按城区条块侵害管理的限制,制定广电产业集群化发展新战略。创新产业集群合作机制。按产业发展方向和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产业制度的要求来组建公司,并探索共同频道(如城市圈频道)的企业化经营,开拓合作的经营空间和运作空间。就目前而言,城市圈电视台许多可经营的资产、资源和业务依然没能从事业体制中分离出来,所以武汉城市圈电视台的战略融合必须突破地域上的聚集和表层意义上的融合。合作首先必须坚持自愿、平等、市场的原则。九城市广电媒体不论主体、不论级别、不论大小,重大事情平等协商,而且在整合资源时要按市场经济规则办事,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其次,通过市场原则搭建合作平台(比如即将成立的武汉城市圈电视频道),在资讯采集、广告获取、人才管理、资本运营等方面力求实现完全的市场化操作。大家共同管理共同运作,获得跨越式发展。

动力圈拓展心得体会范文10

关键词:全媒体;共青团工作;发展

如今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仿佛一夜之间,人们相互之间的交流从最初的电话、短信、QQ瞬间变为微博、微信、飞信、陌陌等,且影响范围之大,覆盖年龄层次之广,在五年前根本不可想象。人们常说:我们如果不改变,就将被时代淘汰。如今,社会已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共青团工作也面临着诸多考验,如何拓展共青团工作,如何打造共青团新形象值得我们进行思考。

一、转变观念,用新思维解决新问题

提起90后、00后群体,很多时候会不自觉的将他们与"非主流"联系在一起,他们从一开始就受到空前的关注和质疑-- "自我"、"冷漠"、"缺乏责任和理想"…当整个社会都为这些新生一代贴上"异类"的标签时,有谁知道他们心里真正的想法呢?你可知道,他们中,有长江大学90后英雄群体,他们舍生忘死搭起了令人肃然起敬的"生命之梯"。有马鞍山放弃高考,不顾一切为母寻医,割肝救母的"最美女儿"杨蓉。他们已不再娇生惯养,并且拥有独立的性格、独特的判断,他们坚忍不拔、热情有爱、不怕苦和累;在灾难面前,他们不慌乱、不躲避,献血、捐款、志愿服务,他们永远都在最前线。

事物都在前进和发展,每个人都不会停滞不前。共青团作为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应竭诚将服务青年作为全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个发展的新时代,共青团组织更要转变观念,勇于尝试,用新思想、新方法切实维护好青年的具体利益,帮助青年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真正把青年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

二、利用新社交工具,拓展共青团工作

如今,青年一代们之间最频繁的交流工具是QQ、微博、飞信、微信等,这些也是拓展共青团工作最好的工具。

各级团组织除了建立QQ群、微博账户、微信账户等用来官方通知、新闻外,还可针对团员青年一代们猎奇、晒生活的心理,建立各种兴趣"圈",如:养生圈、读书圈、美拍圈、晒幸福圈等。组织者可定期邀请专家权威信息,与圈内网友进行交流,并解答大家的问题。经过宣传和组织者的经营,这些"圈"将会逐渐成为诚信的、权威的交流平台,青年一辈们可以在圈内畅所欲言、汲取知识、结识好友、并获得鼓励。

在建立"圈"的同时,各级团组织也必须做好"圈"的监管,建立制度,清除广告和不良信息,确保"圈"内的文明并保持正能量。"圈"的健康成长将有利于引领青年公益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健康成长,利用新社交工具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广的辐射范围传递爱的正能量,让广大 "圈"友能积极参与全民公益活动,尽自己所能帮助有困难的人实现梦想。

三、借媒体之光,探索共青团工作新方向

近年来,各大卫视都将收视争夺焦点瞄准了各类"真人秀"节目,竞争已进入白日化阶段。其中,有才艺展示类节目代表《中国好舞蹈》,亲子类节目代表《爸爸去哪儿》,旅行类节目代表《花儿与少年》,闯关类节目代表《活力大冲关》等。这些节目的宣传激发了人们的表现欲望,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晒自己","晒家庭"。节目的火热播出让人们跃跃欲试,希望能有个平台,有个地方能让自己和家人"秀一秀"。

有了这个铺垫,各级团组织可以利用媒体的宣传及人们被刺激的心理,开展类似的活动,激发青年的斗志和拼搏精神。如:学校可鼓励学生集体参加体育闯关类节目,让学生在游戏中增强拼搏精神,增强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各单位可开展"单位好桑俊单位好才遥康饶诓炕疃惫ふ故咀晕业奈杼ǎ岣辉惫さ囊涤嗌睢8餮!⒌ノ灰部梢宰橹峦А⑿略惫た够馑刂释卣够疃梢匀ゴ蛞罢剑嘌哦右馐叮部梢韵孪缣逖樯睿嘌杩嘧鞣纭

媒体之光是拓展共青团工作的一个契机,当人们热衷于某件事之后,所能达到的效果往往事半功倍。当团组织的某项活动能够被媒体大力宣传时,参与者本身也会变的更加积极、主动。共青团可借此良机,弘扬拼搏、向上的青年文化精神,让共青团与媒体共同发展,达到双赢。

四、应用新媒体新文化产物助力共青团工作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那部纪录上海世博会志愿者行动的纪录片,这部片子将世博会期间遍布申城每个角落的190多万名城市文明志愿者们的故事展示给了广大电视观众,让世人记住了他们微笑和热情背后的酸甜苦辣,将中国志愿者行动推上新的台阶,也留下了宝贵的社会思考。许多有着热血之心的青年们也正是因为这部纪录片而义无反顾的加入了这个充满青春充满爱的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机构。

2013年,网络上播出了一部名为《妈咪》的微电影,影片以一个误入夜场工作女孩若诗的人生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三个性格迥异的陪酒女孩的生活和梦想以及自我挣扎。这部影片折射出了现代青年人喜欢泡夜店,在理想与现实中自我迷失的状况,在各大视频网站有很高的点击率,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思。很多青年朋友们都能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影片中主角的经历随时警醒着青年们已经迷茫的人生之路。

纪录片、微电影都是新媒体和新文化的产物,它们是一种能快速传播的宣传工具,共青团需要这样一件工具来引领青年们积极向上的发展。现在已有小部分青年自发拍摄有社会公益效应的微电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深圳志愿者们拍摄微电影《传递爱》来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献血献爱心活动,展现了"参与、互助、奉献、感恩"的志愿精神,表达了"传递爱共建志愿者之城"的美好愿望。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推崇的正能量,共青团可组织开展以"青春"为主题的微电影或纪录片比赛,反映年轻人的思想活动,也可以讲述青年身边的故事。

五、就如何开展针对工作后的团员青年的活动进行思考

在职员工共青团工作开展的难度相信很多单位团组织都深有体会。在职员的集体荣誉感远远低于在校学生,员工不再像学校的学生那般听从指挥、服从管教,他们更加独立、自我。对于团组织的活动,他们更看重实惠和效果。所以,各单位的团组织必须拓展思路,探索在职青年员工的需求和兴趣,积极寻找适合单位团组织的发展之路。

首先,各单位团组织必须放低姿态,与青年平等对话。单位团组织不是青年员工的上级组织,而是一个开放的、公平的,并且具有亲和力的大平台,是青年员工心灵的港湾,爱的大家庭。在这个家庭里,团委书记是大家长,关心和帮助家庭里的每一位成员,青年们可以在团内畅所欲言,开展多种兴趣活动,也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好友,寻求工作中心灵的慰藉。在青年员工心中,团组织永远是最知心的朋友,最专业的导师,最开心的家。

动力圈拓展心得体会范文11

经过几年的努力,合肥经济圈正在加速崛起,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对此,吴存荣表示:“像这样的发展速度,15—20年就能赶上现在的法国。”“圈”时代

时间倒回到2009年11月15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了一份《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向广大公众征求意见,“合肥经济圈”的概念被首次提出。

2010年10月26日,在安徽省赴香港开展经贸交流活动的一次休息期间,时任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与其他市领导就合肥经济圈“十二五”发展大计等话题进行交流,然而短暂的休息时间让各位谈兴未尽,定下了深入交流之约。

打铁趁热,当年11月30日,合肥经济圈党政领导第一次会商会议就在当时的巢湖市召开了。围绕“共建、共享、同城化”主题,会议讨论通过了构建一体化的规划体系和推进通信同城化建设等问题。这是“合肥经济罔”第一次在公众视野中的盛大亮相。

构建合肥经济圈是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将被努力打造成为安徽加速崛起增长极。随着2011年安徽省行政区划的调整,作为安徽的核心增长极,合肥经济圈进行了东扩,定远县顺利入圈。目前,新的合肥经济圈包括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桐城市和定远县,总面积36519平方公里,总人口1836万人。“城市经济圈是空间结构优化的关键阶段。”4月23日,著名经济学家、安徽省政府参事程必定在接受《徽商》记者专访时表示,城市经济圈是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新阶段。“城市经济圈打破了行政区划限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地企业将分享更多的资源,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开拓市场空间;老百姓也将得到更便捷的交通、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物美价廉的生活资料。”

就在本次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会商会议召开的前一天,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三次市长联席会全体会议在肥举行,包括安徽省芜湖、淮南、滁州在内的8个城市正式成为长三角“新成员”。会议大力促成了长三角区域内的企业、科研院校和政府更好地发挥各自在产学研合作的一系列举措,长三角城市群未来将被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都市圈。

在普遍的合作之外,长三角个性相似的城市也将以“小圈子”的形式展开合作,长三角协调会办公室主任姚新认为,“合肥经济圈是长三角城市群次都市圈的很好例子。”“安徽的市场发展是东向的,长三角的龙头上海足以辐射整个城市群。”程必定介绍说,上海能够为整个城市群提供优质的市场、丰富的信息、高质量的订单,在产业梯度转移和技术溢出方面也将首选群内城市。据统计,自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立后的这几年,示范区承接的投资总额,长三角地区占70%以上。

同样,合肥作为合肥经济圈的首位城市,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进,合肥在资金、技术支撑和市场等方面给圈内城市的辐射将更加明显。

作为合肥经济圈的成员,合肥与淮南同时又是长三角经济协调会的成员城市;而作为省会城市,合肥也是皖江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同时还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组成成员。对此,吴存荣表示,“不要怕平台多,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推动生产要素低成本的高效流动和配置,提高发展效益,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对于处在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安徽省,加入不同的区域经济组织,对扩大视野、提高自身水平都有好处。”“圈”生活“我们最大的优势是集聚功能,且江淮地区本来就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发展的城市群。”吴存荣对合肥经济圈的未来充满信心,他为合肥经济圈找到了发展坐标,相比需要保护环境的皖南、土地资源比较紧张的皖北,“江淮地区是最适合发展工业、建设大城市的地区,若干年后很可能是都市圈概念,是高度分工的经济集合体,类似大洛杉矶都市圈。”

在本次会商会议上新签署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中就包含了11个合作项目,将新建、改建道路共628.25公里,总投资约220.4亿元,“半小时通行圈”雏形初现。

经过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之后,合肥通江达海,发展空间不断扩大,也为圈内城市提供了更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圈内城市也在不断的交流互动中发掘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找定位、寻互补。“未来三年,合肥将打好巢湖、创新、产业三张牌。”合肥市发改委纪检组长牛和湘详解了作为经济圈首位城市的合肥未来的发展重点:“巢湖牌”即利用温泉、湿地等资源,加快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和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建设;“创新牌”则是充分发挥合肥的利教资源,以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项目为重点,将合肥打造成创新高地;“产业牌”就是加快推动合肥的新型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汽车制造等产业的发展,力争到2015年,家电和机械装备制造工业产值分别超过200亿元。

淮南是以煤电化产业为主导的国家亿吨煤基地,是合肥经济圈的动力源。背靠淮南,合肥经济圈将加快局域电网布局和直购电试点建设,打造成本洼地,加快产业集聚。据淮南市发改委主任胡东辉介绍,目前淮南市有7个点可以为直购电的实施提供能源保障,装机容量可达到240万千瓦,下一步还将进行直购电局域网规划,将各个发电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局域网。“根据计划,将首先考虑在合淮工业走廊进行直购电试点,为工业发展提供能源保障,随后会考虑在圈内其他城市进行拓展。”

在“绿色发展”渐成趋势的今天,六安在经济圈生态保护、水资源供给方面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未来,六安将加大对大别山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启动经济圈水源保护项目,并期盼通过经济圈城市共同努力,积极争取国家启动大别山生态补偿试点。

动力圈拓展心得体会范文12

一、成都城市圈休闲体育产业需要重新自我定位

作为国家四大体育产业基地之一,近年来,成都城市圈在内部圈层着力培育和打造出“一核一圈六区”,并确立了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培训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业和体育旅游业等五大发展重点。但由于相近的地域特色,“一哄而上,大而全,小而全”产业发展模式与急功近利的扩张状态,城市圈内、外各地区的不同城市间同质恶性竞争表现的尤为明显。明晰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方向,避免因邻近区域内产业同构带来资源浪费或利用不足,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统筹布局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政府制定符合体育市场发展实际,科学有效的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有利于激发成都城市圈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建立具有区域要素禀赋特色、满足区域发展要求、适应区域资源环境、利于区域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体育产业体系。从而提升区域休闲体育产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二、影响成都城市圈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因素分析

随着成都城市圈经济态势的所呈现出的良好发展,从目前来看,成都城市圈居民的需求已经呈现出了一种多元化的需求模式,人们对于体育的需求不仅仅是停留在传统的体育健身方面,同时还将体育作为一种娱乐和休闲的模式,但由于成都自身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限制,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成都城市圈对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并没有呈现出一种完全合理的状态,其在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侧重点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除自身因素的限制外,成都城市圈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不仅仅受到周边地区的影响,还受到我国的其他地区的影响,乃是国际休闲体育产业的影响,这些影响使得成都城市圈休闲体育产业重心无法均衡。此外,不同的休闲产业争相上市,比如说成都城市圈主导性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再如成都市各级规模的文化休闲场所,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市民对休闲的需求。在这些休闲产业的发展中,许多人的休闲得到了满足。在这种情况下,休闲体育产业以一个“新人”的姿态出现在成都城市圈的文化产业中,无疑会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

三、因素合力视角下成都城市圈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趋势

经济因素是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自然资源、环境资源、市场机制以及社会、政治、文化等非经济因素也是区域体育产业发展需要考虑的因素。为进一步推进圈内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使圈内休闲体育产业能够实现科学的呈现,需调动有利于成都城市圈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积极因素,促进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整体配合,有效地设计产品,同中求异,在“休闲”中显“体育”,在“体育”中现“休闲”,以文化为切入点,加强“体育、文化、城市”三者间的融合度。以成都城市圈现实资源禀赋条件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目标导向为基础,根据体育产业不同行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明确成都城市圈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定位,从市场需求、文化战略、产业战略和空间战略来勾勒优势体育产业的价值诉求,进一步明确成都城市圈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势项目,在已确立的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培训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业和体育旅游业等五大发展重点中确立重中之重。借助文化旅游资源,认清成都城市圈休闲体育发展的新趋势。

四、成都城市圈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路径

(一)规划优势项目,与时俱进,重新自我定位

体育产业不同行业发展条件的差异性是优势体育产业选择的重要依据。成都城市圈优势体育产业的选择要重新拓展“休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充分认识区位条件、产业基础、投资效率等因素的差异及资源因素的约束,寻求异质化的发展视角,重新审视自身竞争优势,“旧题新作”,明确优势体育产业。同时,集群型和创新型的发展思路应是培育成都城市圈优势体育产业的关键点和着力点。体育产业的发展和集聚效应的形成,绝不是简单的企业扎堆,而是通过具有一定水准的企业间协作,灵活运用各机构间的经营资源,形成良好培育环境,促进新企业、新业务的不断产生,形成优势产业。可依托专业体育院校如成都体院的科研实力、打造产学企的发展网络。

(二)重视文化引领,实事求是,构建产业发展链条

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可分阶段、分步骤确立体育产业的优化升级,体现发展的持续性和动态性。以融资能力为基础,使休闲体育产业拥有较为强大的资金支持和资金储备,根据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制定相应的融资政策,强化政府的政策支持,激励社会中的其他资金能够积极的融入到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中来,使休闲体育产业能够获得更为强大的资金支持。将更好的带动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重视文化对产业的引领发展,打造文化品牌优势和核心体育项目,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休闲体育产业集群链和价值链。

(三)利用特色产业资源,因地制宜,促进体育休闲旅游业产业化

结合四川省重点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和当前城镇居民正日益扩大的运动休闲需求,以体育旅游的发展作为旅游业结构调整及旅游产品开发的新举措,以发展旅游地户外运动作为全民健身的新时尚及体育产业开发的新取向,对成都城市圈体育旅游资源从文化和内涵上进行包装开发,以体育旅游设施及活动的配置作为一种投资小、见效快的景区资源转化的新途径,拓宽休闲体育发展内涵,促动其产业技术的换代升级及包括旅游业、体育产业、娱乐业在内的整个休闲产业的全面发展。

(四)强化政策支持,统一认识,完善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政策

针对目前休闲体育,项目单一、缺乏精品和特色观赏性等问题,应弄清成都城市圈休闲体育项目的数量、质量、类型、分布特点以及开发的程度和开发潜力,根据国内外旅游市场的需求和当地的基础设施现状反复论证研究,合理规划建设,对精品的打造和布局做出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政策规划,防止一哄而上,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大力发展本地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来发展,充分认识体育休闲多元化项目开发的可用性、重要性、价值性,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钟诚、朱创业等,青年旅游者乡村旅游消费行为实证分析――以成都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5):475

[2]朱玲等,发展壮大四川省体育旅游产业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2):18-21

[3]方春妮,基于本土资源的城市体育赛事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以武汉市为例.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5):43

[4]杜志刚,旺爱娟,郑欣欣.休闲体育产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机遇与挑战[J].商场现代化,2008,(54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