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监控技术论文

监控技术论文

时间:2022-12-14 00:04:01

监控技术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无线通信;油田;监控系统

一、引言

在油田偏远油区生产过程中,对相关生产参数及油井视频进行远程监控对偏远油井的安全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偏远油区装置远离油田总部,应用有线的通讯方式,施工困难且周期长、灵活性差。而无线通讯方式由于其建立物理链路简单易行,成本低,可以根据现场需求及时调整项目方案,灵活性好,系统的功能扩展方便,因此特别适合偏远油区对通信链路的要求。

二、常用的无线通讯技术

目前在油田现场广泛应用的无线通讯技术主要有GPRS/CDMA、数传电台、扩频微波、无线网桥及卫星通信、短波通信技术等。

其中GPRS和CDMA技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公司的主营数据传输业务,在数据传输方面有着很强的优势,即信号覆盖范围广。对于陆上油田生产区域基本完全覆盖。但由于海上油田地理位置特殊,远离陆地的基站,因此很多海上生产平台还无法为GPRS/CDMA信号完全覆盖。此外经过测试,GPRS的平均速率为20kbit/s~40kbit/s,CDMA的平均速率为80kbit/s~100kbit/s,可以满足传输小数据量的生产数据要求,但无法满足大数据量的信号(例如视频信号)远程无线传输。虽然有利用CDMA技术进行视频信号传输的案例,但效果并不理想。

数字电台用于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工作环境,能够提供标准RS-232接口,可直接与计算机、RTU、PLC等数据终端连接,实现透明传输。数传电台的传输速率从1200~19.2Kbit,传输距离20~50公里。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接收灵敏度高等特点。数传电台技术比较成熟,标准统一,一直以来广泛用于油田的数据遥测/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项目中。但随着GPRS/CDMA技术的日渐成熟,相应的设备价格的降低,使得在很多应用场合中数传电台被GPRS/CDMA所取代。但同时,数传电台的相关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智能化、网络化、高带宽的数传电台也不断涌现。结合数传电台误码率低、信道可靠的特点,数传电台必将成为海上油田通信技术应用的可靠选择。

扩频微波和无线网桥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门数据传输技术。扩频微波最大优点在于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及保密、多址、组网、抗多径等,同时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面广等特点,特别适合野外联网应用。而无线网桥是无线射频技术和传统的有线网桥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无线网桥是为使用无线(微波)进行远距离数据传输的点对点网间互联而设计。它是一种在链路层实现LAN互联的存储转发设备,可用于固定数字设备与其他固定数字设备之间的远距离(可达50km)、高速(可达百Mbps)无线组网。这两项技术都可以用来传输对带宽要求相当高的视频监控等大数据量信号传输业务。

例如,对于远离陆地且无法进行中继的海上平台,通讯链路只能通过卫星通信和短波通讯。其中卫星通信范围大,只要卫星发射的波束覆盖进行的范围均可进行通信。不易受陆地灾害影响,建设速度快,易于实现广播和多址通信等等优点。但其运行费用相对昂贵,且系统维护要求高。短波通讯以往只在军事通信、专业通信、业余通信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其传输速率低、噪声大,电离层反射天波为主,通常不能稳定的使用固定频率工作等缺点,因此在其他领域已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尽管短波通信存在一些缺陷,但对于海上油田而言,短波通讯作为可靠性高、覆盖区域广的通信方式,用于海上平台的紧急通信及小数据量传输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三、环境因素对技术应用的影响

偏远油区的环境因素以以海上油田最为特殊。海上油田除了考虑信道带宽,传输数率,传输距离,发射功率,天线要求等通信设备本身的技术参数外,在应用无线通讯技术的过程中,还必须全面地考虑海上平特的地理环境与地理条件对无线通信技术应用的影响。

3.1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可以通过选取性能好的设备或应用抗干扰措施以减少甚至避免干扰。但无线通信过程中的信号衰落问题则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海上油田远离陆地,与陆地之间的广阔的海域、多变的气候使得在陆上应用效果很好的技术在海上应用时没有了用武之地。

微波在空间传播中将受到大气效应和地面效应的影响,导致接受机接受的电平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起伏变化,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衰落。从衰落的物理因素来看,可以分成以下几类:吸收衰落、雨雾衰落、K型衰落、波导型衰落、闪烁衰落等等。在各种衰落因素中,吸收衰落、雨雾衰落及K型衰落对海上油田的无线通信应用影响较大。

3.2对技术应用的影响

各项通信技术在海上油田应用中还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其独特的现场环境。海上平台一般空间狭小,还要考虑海上多风,平台最高点一般较低的特点。

首先是对天线安装的限制。海上微波通信受地形地貌影响,相同的通信距离要求两端天线的高度更高。对于卫星通信、扩频微波、短波通信等天线体积较大的应用,由于海上风力较大,抗风性的要求也使得设备在小平台的安装变得十分困难。

此外,对于无人值守的平台,设备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可自动维护、参数远程设置等功能。而对于卫星通信、短波通信等要求平台上配备专业管理操作人员进行设备的管理维护,这一特点也为技术的应用带来一定的限制。

四、无线网桥技术在海上平台视频监控中的应用

在实际的现场应用中,我们选取了基于5.8G无线网桥设备进行了现场应用测试。测试地点为浅海油井,测试内容为4路视频监控图像的传输。该系统具体解决方案是利用摩托罗拉Canopy5.8G无线网桥建立通信链路。在平台一侧首先通过视频服务器将模拟视频信号转化为可在网络传输的IP数据流,之后由无线网桥将信号传输到陆地端。陆地端一侧通过无线网桥进行接收后由视频监控服务器处理后,对视频信号进行录像存储及Web。相关用户可依据相应权限在局域网内进行视频图像的浏览、录像等操作。

系统通讯链路建立后,可远端对设备参数进行设置,设备维护方便。监控视频图像清晰、连贯,满足监控要求。从系统的链路冗余可以看出本次测试的应用距离已接近5.8G无线网桥技术在海上应用的最远距离。从系统的稳定性出发,在更远一些的类似应用中应谨慎选择这项技术。

结论

无线通信技术在偏远油区的应用已逐渐成为各种监控系统的主要链路方式。在选取相关技术时除了要考虑包括传输距离、信号带宽、天线安装条件、发射功率、设备功耗、系统成本等各方面因素外,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环境对通信的影响。信号的衰弱会使很多通信技术达不到理论标定的距离,因此无法适应现场需要。面对大量的数据传输管理的需求,在选择无线通信技术手段方面还应统筹计划。特别是要对采用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及系统的可扩展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王一平、肖景明.微波传播..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

[2]许东.网络化的全数字图像监控系统.北京:有线电视技术,2002:27-56

第2篇

本县治安视频监控系统于2008年开始构建,09年正式投入使用,它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县政府牵头建设的平安城市“天眼”工程;二是公安机关内部自建的监控系统,用于对枪弹库及局机关下属各部门的重点部位进行监控(红外定像监控头);三是社会单位自建自用的监控系统(正在建设属于第三期工程尚未投入使用),其中包括金融系统、公共娱乐场所、及厂矿企业安装的监控系统。

二、当前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我县“天眼”视频监控系统是一期工程建设的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共有35个视频探头,以单独立杆标准安装在县城各个重要路口及位置,该视频探头虽可360度旋转,并自动记录图像,但因建设模式采用的是“电信建设,公安租用”,所以在设备选型、配套设施等方面都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目前电信采用的前端摄像机和编码器等设备型号较早,参数、性能等不能满足我县安全监控工作需要,有些监控录象机的参数、性能等在相关网站上查找不到。其次对监控点安装时没有考虑到辅助光源,造成白天图像效果尚可,夜间因光源不足或缺少光源、监控摄像头防护罩未及时清理灰尘,造成视频监控成像模糊,无法辨认,大大降低了实战效能。如所安装的35个视频探头在夜晚光源不足或缺少光源、监控摄像头防护罩未及时清理灰尘时,造成视频监控成像模糊,无法辨认。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严重影响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实战效能,我们建设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目的不是为了看,现在连看都看不清的一个监控系统,更谈不上服务于实战、更深层次的应用了。

2、现有技防监控系统覆盖面虽高,但单位值班人员落实不够好。监控室内值班人员不足,无法保证夜晚值班质量,因值班人员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值班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认真观察监控图像,不能及时发现犯罪,只能亡羊补牢。

3、对已建的技防监控系统使用及后期维护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乏具有熟悉监控系统的专职人员对技防监控系统进行监控;二是日常线路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没有及时得到落实,导致许多监控点出现图像不清及黑屏等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

4、视频功能本身不合理,虽可以360度人工旋转,但无法自动定时定角度旋转,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监控。

5、监控器的位置摆放不合理,观察不到关键位置和必经之路或摄像机易被破坏。主要体现在监控点施工不规范,安装质量大打折扣,施工中直接将摄像机安装在建筑物、路旁电杆或其它附属物上,既不安全,也不利于全方位监控,有的监控点安装时没有考虑辅助光源,造成白天图像效果尚可,夜间图像效果模糊,大大降低了实战效能。

6、多个新建住宅小区及重点部位未安装视频监控。从目前我县社会面监控系统使用情况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虽然起步较早,但与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加快建设、动态治安控制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建设速度仍然滞后,监控探头总量还不多、密度不大,部分重点单位、企事业机关、道路街面、公共复杂场所、居民住宅小区等还存在监控盲区,金融单位、加油站等内部监控设备安装还没有完全到位。特别是居民小区、企业事业等单位重点部位在主动落实技防措施上显得力度不够,仅靠公安机关一家“单打独斗”,导致社会面监控系统覆盖率不高,根本无法与当前日趋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相适应。

三、对技防监控系统的建议

1、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图像存储质量、有效画面抓录、图像保存时间等,最大限度地满足实战需求

在技术层面上,要广泛应用无线传输、网络传输、移动监控、人像自动识别等高端技术,并积极协调电力部门配合支持,确保夜间监控区域光亮度达到要求,提高监控图像清晰度。在后续维护上,要建立一支设备维护队伍,在各个点确定一至二名维修人员,负责日常检查督导定期维修,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转。要组织相关维修人员对监控设备的视频功能进行合理调整,使它们自动定时定角度旋转,达到全方位自动监控。对监控器的位置摆放不合理的地方,进行重新安装和调整,使关键位置和必经之路等都能得到有效防控。

2、统一规划,在建设布局上实现全覆盖

县委、县政府要结合我县实际,出台全县治安监控实施方案,限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采取单位筹资、县奖励的办法解决投资经费,并严格落实奖惩制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全面推进。在治安保卫重点单位、集镇街道、车站码头、公共复杂场所,治安卡口、治安复杂地区等,要突出重点,全面安装视频监控。在县道、省道要合理布建监控探头,要合理布局,并且定时抓拍。各监控系统、监控点之间要互为补充、有机衔接、联成网络,做到跟踪接力、连续拍录,不留空白和盲区,做到全面覆盖。

3、健全规章制度

进一步建立健全设备维护制度、值守人员工作制度、监控信息调阅复制制度、监控信息分析制度、业务培训制度等一整套监控系统管理工作制度,把设备运转、安全维护、服务运用、信息调阅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用制度强管理,确保系统高效运转、发挥作用。对运用系统预防制止犯罪、发现重大线索证据破案或提供重要情报信息的要及时给予奖励,并坚持监控成效与奖金福利、评先评优、年度考评相结合,激发值班及维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因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落实责任倒查,严肃责任追究。

第3篇

关键词:煤矿通讯;GPRS;GEPON

引言

在我国建设煤矿现代化的过程中,煤矿经历了从单一重要参数单机监控到多参数全方位监控并最终实现综合自动化过程。目前各个地方也根据自己的相应特点开发出了很多适合自己应用的监控系统,而监控系统中的贯穿之处在于各个系统中的通讯子系统。基于此,本文着眼于当前各个系统中通讯方式的差异性和共通性,将煤矿安监通讯系统从有线方式和无线方式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详尽阐述。

一、有线通讯方式

当前煤矿安监系统中所使用的有线通讯方式集中于现场总线方式(如cAN总线,PROf-bus总线等)、RS232总线方式、RS485总线方式以及当前流行的GEPON通讯方式等。这些方式优点是通信可靠,信号稳定。不足之处在于前期组网比较大,成本较高,易损坏。

现场总线通讯方式特点。现场总线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全数字、双向、多站的通信系统。主要解决工业现场的智能化仪器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间的数字通信以及这些现场控制设备和高级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

现场总线使得现场控制设备具有通信功能,通信标准的公开、一致,也使系统具备开放性,设备间具有可操作性。另外功能块与结构的规范会使得相同功能的设备间具有互换性。其在一对双绞线上可挂接多个控制设备,便于节省安装费用;节省维护开销;为用户提供了更为灵活的系统集成主动权。

从现场总线技术本身来分析,它有两个明显的发展趋势:

一是寻求统一的现场总线国际标准;

二是IndustrialEthernet走向工业控制网络。

RS485通讯方式特点。RS485采用差分信号负逻辑,+2V~+6V表示“0”,6V~-2V表示“1”。RS485有两线制和四线制两种接线,四线制只能实现点对点的通信方式,现很少采用,现在多采用的是两线制接线方式,这种接线方式为总线式拓朴结构在同一总线上最多可以挂接32个结点。在RS485通信网络中一般采用的是主从通信方式,即一个主机带多个从机。很多情况下,连接RS-485通信链路时只是简单地用一对双绞线将各个接口的“A”、“B”端连接起来。而忽略了信号地的连接,这种连接方法在许多场合是能正常工作的,但却埋下了很大的隐患,这有二个原因:(1)共模干扰问题:RS-485接口采用差分方式传输信号方式,并不需要相对于某个参照点来检测信号,系统只需检测两线之间的电位差就可以了。但人们往往忽视了收发器有一定的共模电压范围,Rs-485收发器共模电压范围为7~+12V,只有满足上述条件,整个网络才能正常工作。当网络线路中共模电压超出此范围时就会影响通信的稳定可靠,甚至损坏接口。(2)EMI问题:发送驱动器输出信号中的共模部分需要一个返回通路,如没有一个低阻的返回通道(信号地),就会以辐射的形式返回源端,整个总线就会像一个巨大的天线向外辐射电磁波。

GEPON通讯方式特点。GEPON(GigabitEthemetPassiveOpticalNetwork)将以太网(Ethernet,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链路层协议)与无源光网络(PON,接入网的最佳物理层协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能很好适应IP数据业务的接入方式。由IEEES02.3EFM(EthernetfortheFirstMile)提出.已形成标准802.3ah,可以环形,星形,也可以是井下巷道的树形,更利于煤矿现场特殊环境。不但集成了无源光网络的低成本优势,而且与数据网络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以太网技术无缝融合,光缆使用少,传输带宽高,后期扩展容易,费用低。可以实现真正的“三网合一”。

综合几种通讯方式特点,可以看出以上单一有线通讯方式难以满足当前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速度和质量方面的要求,但是如何合理布局组合,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网络构建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达到要求。这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特点。

二、无线通讯方式

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无线网络越来越多的被用在工业控制网络组建中,他们以低成本,易维护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地位。但是也存在信号不如有线网络稳定,容易大面积瘫痪等问题。当前,煤矿通讯系统中存在的方式主要有GPRs移动通信方式,GSM短消息方式、RFID以及Zlgbee等通讯方式。现简单陈述一下特点。GPRS通讯方式。GPRS的英文垒称是:“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译作“通用分组无线服务”),它是利用“包交换”(Packet—Switched)的概念发展起来的一套无线传输方式。所谓“包交换”就是将Data封装成许多独立的封包,再将这些封包——传送出去,形式上有点类似邮局中的寄包裹。其作用在于只有当有资料需要传送时才会占用频宽,而且可以以传输的资料量计价,这对广大用户来说是较合理的计费方式,因为像Internet这类的数据传输大多数的时间频宽是闲置的。

GPRS网络是基于现有的GSM网络来实现的。对原来GSM的电路交换数据传送方式,GPRs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由于使用“分组”技术,用户上网可以免受掉线的麻烦。此外,使用GPRs上网的方法与WAP不同,用WAP上网就如在家中上网,先“拨号连接”,而上网后便不能同时使用该电话线,但GPRs则较优越,下载资料和通话可以同时进行。

Zigbee通讯方式。Zigbee的基础是IEEE802.15.但IEEE仅处理低级MAC层和物理层协议,因此Zigbee联盟扩展了IEEE,对其网络层协议和API进行了标准化。Zigbee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速率的无线网络技术,主要用于近距离无线连接。它有自己的协议标准,在数千个微小的传感器之间相互协调实现通信。这些传感器只需要很少的能量,以接力的方式通过无线电波将数据从一个传感器传到另一个传感器,所以它们的通信效率非常高。Zigbee是一个由可多到65000个无线数传模块组成的一个无线数传网络平台,十分类似现有的移动通信的cDMA网或GSM网,每一个Zigbee网络数传模块类似移动网络的一个基站,在整个网络范围内,它们之间可以进行相互通信;每个网络节点间的距离可以从标准的75米,到扩展后的几百米,甚至几公里;另外整个Zigbee网络还可以与现有的其它的各种网络连接。

第4篇

关键词 高职专业 教学质量保证 教学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在国外,高职被称之为职业技术教育,这种教育更关注如何进行技术的培训,学到的技术在工作中有多大用途。本文对高职专业教学质量保证文献进行了回顾。

1 国外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监控没有和其它高等院校分开讨论,是糅合在一起讨论(张耀嵩,2009)。他们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是分开讨论的。

有研究者对现行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了论证。早在1996年,Segers和Dochy就对荷兰第一次实施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了理论上的思考,并进行了实证研究。Yarmohammadian等(2011)用学术质量提高计划的9个维度对伊朗四个医科大学的学生进行抽样评价,发现这几学校的平均分方面相互之间没有显著差别;但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分是有显著差异的:教师认为教学质量比较高,学生认为一般——这说明教师在理解学生的需求方面还不够。芬兰的Kettunen(2012)研究了关注过程的外部质量鉴定与内部质量鉴定对教学质量保证的影响,研究认为这种基于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有助于院校取得教学目标。

有的学者从理论上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进行了详细探讨。Morley(2003)系统探讨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控制)的起源、效果、商品化等方面,认为促进学生职业发展是质量保证应用之意,从这方面来说,保证体系只有更好,没有最好。Mukhopadhyay(2005)对教学质量保证的看法是以人为本、要长期规划、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2 国内文献回顾

在中国,有一部分学者从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的研究,把高职教育从其它高校中分离出来讨论。有的学者专门研究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监控问题,有的关注教学质量评价问题,有的进行综合研究。有学者对现行质量监控进行全面分析之后,建议了一些监控模型。

黄秋明(2008)在研究中指出,我国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落后,部分教师教学理念滞后(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轻技术和重知识轻技能)。田亚芹(2010)以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为例详细剖析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他提出了拓宽质量监控思路、扩大监控范围等建议。程金良(2012)采用文献方法、对比法法等对当前教学质量监控进行了分析。还有学者对新型质量监控方式进行了探讨。姜桂娟和孙绍年(2007)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认为ISO9000完全可以被用来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国内的部分学者把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进行了综合探究。有的感性出发,利用科学手段规划处监控与评价体系。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2002)在分析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质量观、监控与评价特点之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权重,最终制定出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监控体系与评价体系。有的推广某种监控与评价方式。

3 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国外学者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讨,给我们的启发很大。但是,他们没有把高职教育分开讨论,在这方面可以找到的文献很少。不可否认,高职教育和其它高等教育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不过,由于面对的对象不一样,高职学生主要是从事技术工作,强调的是运用,故而实践不能太少。所以说,高职教育有自己的教育教学规律,需要单独探讨。除此之外,有的研究只是在理论层面上进行探讨,并没有实证(Morley,2009)。他们的研究虽然也有实证,但只是用来发现某个体系的问题。比如Segers M.和Dochy. F的研究。

国内研究也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不足:理论思考多,实证研究少,比如陈旭东(2012)等。其次,很多研究提出的体系没有建立在科学的依据上面,缺乏可信度,比较感性(比如张耀嵩,2009)。最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探讨的文献质量缺乏理论指导。

综上研究发现,高职专业质量保证与质量监控侧重点略有不同,国外侧重教学质量保证,国内侧重教学质量监控。国外研究重在实证,国内重在理论。国外文献不足在于没有区分高职专业教学与其它高等教育教学,而国内研究缺乏实证。

基金项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省重点学科资助

参考文献

[1] Kettunen J. External and internal quality audits in higher education[J]. The TQM Journal, 2012.24(6):518-528.

[2] Yarmohammadian, M. H., Mozaffary, M. & Esfahani, S. S. Evaluation of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Academic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 (AQIP) Model[J].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1(15):2917-2922.

[3] 陈旭东.基于ISO9000的高职课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8).

[4] 程金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5] 黄秋明.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6] 姜桂娟,孙绍年.基于ISO9000标准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5).

第5篇

关键词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电力行业;技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4-0069-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领域都在普遍使用计算机来提高工作效率。种类繁多且方便的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不同行业的宠爱。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电力行业同样也需要自动化技术的帮助。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使整个电网建设不断趋于科学合理化。本文通过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系统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探讨,以得到更完整更系统科学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

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简称EE)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主要以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作为主要技术手段,包含系统分析、系统管理等研究领域。控制理论和电力网理论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基础。控制理论是研究如何通过信号反馈来改正动态系统的行为和性能,以达到预期的控制的目的。控制理论由最初的萌芽形式发展到如今渗透到各个科学领域包括数学、自动化技术、通讯技术、电子计算机、物理学等学科。在信息接收、传递与反馈中达到控制的目的。控制理论与电力网理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是基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提高电力工程的工作效率,节约资源与时间,不仅改进了生产技术提高了运行质量,还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2 自动化技术在电气系统中的应用

2.1 发电厂自动化

发电厂作为整个电力系统的源流,它的自动化技术发展及使用情况决定着整个电力工程的自动化程度。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三种发电方式。

火力发电是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作为燃料的发电厂。它的自动化一般由监控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运动系统、故障管理系统、继电保护系统以及故障信息系统、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等构成。

水力发电厂是利用水的重力或运动势能为能量的发电厂。水力发电自动化一般由集调速系统、励兹、控制、保护、信息收集与监控系统于一体的自动化系统构成。主要对机组的测量、控制、调节、保护等功能,进行调速,调整机组的功率以及对电压的转换调节,从而保证使用水力发电厂的正常发电。

风力发电厂是比较新型的发电方式,主要通过风力进行发电。风力发电厂主要由叶片、主发电机、塔架、自动迎风转向设备、叶片旋角控制以及监控保护等功能组成。通过自动化技术,调整最佳迎风位置,保护监控发电装置,实现清洁稳定发电。

2.2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电网监控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结构按其功能可分为信息采集和命令执行子系统、信息传输子系统、信息的采集处理和控制子系统以及人机联系子系统。通过计算机系统对现有的电力系统运行状况、电力负荷状况、完成自动发电和调度等工作。自动化技术对整个电网电镀有着相当关键的影响,它不仅要分析现有的电力系统运行状况、电力负荷状况以及可能发生的电力问题外,还要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做好电力的调度与自动发电,接受回馈的实际使用状况,保证电力的合理安全使用。

2.3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

变电站自动化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的使用,实现变电站功能最大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采用分布式系统结构、组网方式、分层控制,其基本功能通过分布于各电气设备的远动终端和继电保护装置的通信,完成对变电站系统的调整和保护,对变电站进行实时的监控,发送和接受信息,是控制中心可以时刻保护变电站。利用新的计算机设备替代原本的常规设备,不仅是在满足了变电站的整体运行需要,对于整个电力系统更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3.1 对电力调度系统的监测将从传统的稳态监测全面向动态监测发展

目前电气系统自动化监测还是处于传统的监测,不能实时的进行同步监测。下一步发展方向便是要从对电力调度系统的传统稳态监测逐步向动态监测方向发展,可以更好的保证电力调度系统的安全使用,最大化保证系统工作效率。

3.2 全面建立DMS系统

DMS系统是提高电气管理水平,适应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需要。提高各个分系统对各自设备的保护,从而保证电力的供应;建立科学的事故处理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电力事故所带来的损失;使管理者能够更加全面、准确的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的状况,如电力配备、电流电压的情况、设备使用情况、功率等,DMS系统也能进行详细精准的计算,对电力平衡、设备负荷等问题都能起到监控作用。通过这些功能的应用,真正达到无人看守自然运行的状态。

3.3 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

由于电力系统之间的互相影响,一般情况下,电力的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相隔几十米,而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就是将二次设备具有的部分功能通过一次设备实现,减少设备的使用和电信号的使用。电力一次设备只要具有在线自动监测功能和保护功能就基本上可以不借助二次设备,实现真正的自动化。目前这是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目前电力工程中的自动化技术使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重要。社会发展的趋势使得电力系统对自动化的需求不断提升。只有开发更实用、更全面的自动化技术,提高能源使用率、提高工作效率,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自动化技术不仅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更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保护了环境。所以对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张伟国.浅谈电气工程管理[J].中国-东盟博览,2011(04).

[2]冯彬.浅述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5).

[3]赵传文.浅谈发电厂的电气综合自动化应用[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04).

第6篇

关键词: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诊断与维护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4.225

0 前言

高速动车组的远程监控系统主要是指车辆段和远程服务中心对列车进行的实时监控系统,而且支持多个地面站点与多个列车之间同时进行监控。对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能够及时分析高效的分析出故障原因,为系统的维护工作提供保障。

1 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网络的构建

Internet/Intranet和LON网络是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在远程地面站点与列车设备之间传输监控信息的主要网络。具体先由远程地面站点发出监控指令,后经Internet/Intranet传输到各高速动车组的监控主站;然后再由主站通过LON网络,按照地面站点发出的监控指令查询需要的信息,再通过Internet/Intranet将查询到的信息发送出去,最后到达地面站。

高速动车组的远程监控系统采用WinSock通信来传输监控数据,监控系统的通信协议选择TCP。系统在进行通信时首先需要为通信双方建立连接,并由一方请求另一方。本文中远程监控系统的通信双方是指远程地面站点和列车,其中请求方为列车。由于不可能做到让每列车都拥有自己固定的域名或IP地址,所以在这个系统中会引入网络通讯服务器使其通过Internet节点直接接入网络。列车中的自动门控制系统、照明设备、空调设施等都属于被监控的列车设备,同时列车中设有监控从站和主战,其中从站负责列车每一节车厢内的设备,主要设在每节的车厢的乘务室;主站主要负责监控列车所有车厢的设备情况,设在列车的总控室内,同时接受地面站点的远程监控。

2 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的诊断

从多学科理论发展来看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其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如现代人工智能学科的不断发展、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加强、控制理论和模式识别理论的逐渐成熟,这些现代先进科学理论的迅速发展和成熟为解决远程监控系统的故障诊断问题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随之产生了各种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所以有关远程监控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技术进步和需求扩大的驱动下,一些动态系统的诊断专家系统已经达到了实际应用的水平。但是随着高速动车组的远程监控系统也在日趋先进化和复杂化,且目前我国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比较滞后、其参数时变性和非线性、祸合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和加强。同时监控系统的数学模型也越来越复杂,所以此时已经不在适用传统的基于系统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了。因此本文主要选择人工智能作为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诊断的技术方法,人工智能已经成功的故障诊断领域进行实际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系统故障诊断的结合,将其提升到了更高的技术水平,远程监控系统的智能化诊断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诊断方法存在的一些的局限和问题,和复杂监控系统的故障诊断问题。专家系统、古樟树、神经网络、实例推理等都是目前比较常用的远程监控系统故障诊断的智能方法和技术。

3 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的维护

对于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的维护,首先需要在故障诊断过程中具备扎实的远程监控系统故障诊断知识,还需掌握系统中各设备的设计知识,另外对于诊断出的监控系统故障问题利用维护知识去科学有效的排除故障。本文采取故障树的远程监控系统诊断方法,为列车建立起高速动车组故障树。从而很好的实现远程监控系统出现复杂故障时的快速及时查找和科学的定性分析。但故障树的方法过程仍比较抽象,所以可以考虑将其与先进的三维Catia模型相结合,对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各级子系统和最小的维护单元进行开发。

将故障树远程监控系统分析方法和高速动车组系统的三维模型库进行科学的结合,以实现一一对应关联。通过三维模型将动车组的各系统部件进行层次化显示,然后运用系统程序将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中的三维数据库调用出来,再随着故障树系统诊断方法分析过程中的一级级展开,就可以对应的将高速动车组的内部结构单位部件进行可视化的显示,为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的诊断和维护提供了方便。本文在对三维模型的处理上选择了Crotona3DRapidAuthor来进行轻化处理,有效的提高了三维模型系统的数据读取和展示速度。同时也使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的故障维修维护更加精确,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从而实现了三维模型与故障树分析的结合,形象、动态、可视地查找到动车组故障部件,并显示了个部件和子系统在各自上一级系统的中相对位置,有利于更快速、更准确地完成故障诊断和排查。

4 总结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目前的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的诊断和维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其中对于远程监控系统的诊断和维护,都是基于先进科学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来讨论的。对于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中出现故障采取的诊断和维护方法仍需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视频监控;技术应用;研究;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8-0000-02

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可归结于用户需求。视频监控技术经历传统视频监控系统时期(模拟时代、数字时代、网络时代),进入如今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时期。虽然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但是由于其价格偏高且存在不足,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其未来研究前景可观。

一、传统视频监控技术的不足之处

传统视频监控系统尽管在功能和性能上都取得了极大的提高,但其弱点仍然导致了整个系统在安全性和实用性方面的问题。它仍然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制约因素如下:

(一)人类自身的弱点

目前,很多视频监控系统还需要人工监控,但由于人类自身生理上的弱点(易疲劳,注意力无法完全集中,判断失误等),人工监控不可完全信赖。无论是现场监控还是回放录像,人类常常会不小心忽视安全隐患。

(二)监控时间和响应时间长

由于大部分视频监控系统都不会按照1:1的比例配置监视器以及视频监控价格昂贵,所以对于机场、港湾等大型的视频监控系统来讲,监控时间存在漏洞:监控点不足,各监控点并非时时刻刻都处在监控时期。

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通常都由人类对安全威胁做出响应和处理,而人并非是实时响应的,对于处理非实时响应的安全威胁来说可能足够。但大多数情况下,当危机发生时,安全部门需在最短的时间内协调配合并及时处理。此时,监控系统的响应时间将直接威胁到用户的人身或财产的安全。

(三)误报和漏报问题

误报和漏报是当前视频监视系统中最常见的两大问题。经常出现误报和漏报现象会降低人们对监控系统的信任度,从而降低监控系统的实际应用价值。漏报是指监控系统或安全人员没有发现安全威胁。误报是指安全的活动被误认为是安全威胁。前者可能导致非常危险的后果,后者导致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四)数据分析困难

传统视频监控系统对录像仅仅是打上时间标签,无法对它进行有效的分类存储,缺乏智能分析,而经常发生的误报漏报现象使得无用数据进一步增加,有用数据经常缺失,很难获得全部的相关信息,因此数据分析工作变得极其困难,及其耗时,安全人员工作负担加重。

二、加强视频监控技术的研究

专家和业内人士进一步对传统视频监控技术的技术创新、发展状况、应用情况及发展方向等进行探讨分析,研究并推动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了加强视频监控技术应用的研究,我们必须从用户需求和统视频监控技术的缺陷两个方面着手分析,我们做出以下技术改进和创新措施:

(一)智能化、全天候可靠监控

从被动、人工分析和判断模式进入主动、自动分析和判断模式。改进传统视频监控中被动式的编码、保存以及人工发现后的报警和事后查询的不足之处,通过在前端设备里嵌入的智能视频模块对正在监控的画面进行不停的解析和分析,实现对异常事件以及疑似威胁的主动式的编码、保存以及报警。

(二)实时化、提高响应速度

首先,能够很快的识别可疑活动或物体,能够提前警示监控人员使其做好准备。其次,用户可根据监控系统内部设定好的危机处理步骤采取精确的行动,还可以在特定的安全威胁出现时更快的更加准确的做出对策。

(三)提高报警精确度

监控设备的前端设备(数字摄像机以及视频服务器)高技术化、智能化,能够通过高智能算法分析并处理海量数据,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提供有用信息,让用户能够迅速、准确的发现安全威胁的特征,并能够及时有效的捕捉异常、报警事件,减少误报漏报现象。

(四)有效的扩展视频资源的用途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包括公共安全监控、交通管理、医疗看护、顾客服务等。除了安全类相关的高级视频运动检测、运动跟踪、人物面部识别、车辆识别等技术应用之外,非安全相关的应用也有许多:人群控制、注意力控制、交通流量控制等。随着视频监控技术在商业、国防安全和军事应用领域中需求的日益增加,它越来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用。

三、研究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视觉、图像视频处理、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高端化发展,视频监控技术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它将会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视频质量向数字化、高清化发展

随着网络的世界化,传统的模拟视频应用逐渐被淘汰,监控技术进入数字网络时代。与模拟技术相比,数字技术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实现高质量远程视频监控、监控没有盲点、监控系统更可靠、更充分地利用现有网络、系统能够持续平滑升级和扩展等。

视频高清化成为一种主流趋势。随着视频采集、处理技术的发展和显示器件的高端化,随着视频压缩技术的进步,高清晰度的视频监控得以实现,高清监控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市场。当然高清化视频的传输、存储技术得益于高速宽带网络的建设以及海量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

(二)传输方式向网络化、无线化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全球化发展,越来越多得国家选择网络监控。无论是军事、工业还是金融、交通和教育行业,都明确趋向于优先选择网络监控。网络监控便捷、成本低廉、易控制、方便管理。毫无疑问,网络化已经成为视频监控的首要选择。

无线视频监控成为视频监控技术的一个创新亮点。在传统的有线网络视频监控中,首先,有线线路户外架设、维护以及远程接入、传输成本非常高。其次,由于某些场所地域广、监控点非密集等特点,直接影响了其在这些领域和场景的应用。而无线网络视频监控可以利用无所不在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接入和传输,克服上述问题,突破传统弊端,使视频监控技术更上一层楼。

(三)视频监控技术向标准化、普及化发展

尽管至今仍缺少统一的国际和国内视频监控技术标准,但这项具有相当大困难的工作已经在艰难中启动,在某些行业或者运营商领域内已经制定了一些规范制度和不成形的标准。网络化推动了视频监控标准化的发展,随着网络化的到来,不同厂商的各个环节逐渐相互兼容和互联互通,这将给网络化监控带来更为迅猛的发展和更为广阔的市场。

网络化促进视频普及化发展,随着全民网络化的发展,视频监控的普及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视频监控逐渐向商铺、家庭以及个人等民用市场渗透,且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3G和无线视频监控应用,民用市场将成为视频监控下一个爆发性的增长点。

(四)视频监控技术向集成化、智能化发展

网络化不仅带来了开放性、可扩展性,还带来了统一监控、统一存储、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可能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视频监控系统将成为全社会的公共资源,能够实现跨区域的整合与集成,同时能够融合3G流媒体、可视通讯、会议电视等多媒体业务。视频监控的集成和整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狭义安防系统的整合集成,例如楼宇对讲、防盗报警等;二是与第三方行业应用系统的整合集成,例如公安行业要与110、119报警系统整合等。

智能化是未来视频监控领域至关重要的核心业务。到如今,智能化产品已经充斥整个市场,而智能监控技术也逐渐走向成熟,主要体现在:图像识别功能、图像分析功能以及与应用领域业务相关的安防联动等方面。智能化监控系统改变了传统的被动防御模式,进入如今的主动防御模式,把监控人员从繁琐乏味的操作、海量多变的信息中解脱出来,使他们可以更准确、更高效地管理监控目标。

(五)视频监控技术向远程化、移动化发展

远程管理可以实现远程监控、远程维护、远程配置等功能,减少了大量现场维护工作。传统的模拟摄像机必须安装同轴电缆,而现今,有网络的地方就能构建网络监控系统,这样会节省传统的布线和线路维护费,使成本及大降低。网络监控还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使用便捷,在授权的情况下可以随时按需监控,实现即插即用即看。

移动化监控也叫无线化监控,它伴随着网络视频监控发展而来,意义非常深远。随着3G商用化进程的开启,它的高带宽可以从真正意义上满足视频监控的无线传输需求。因为3G具有覆盖广、移动性等特性,所以我们可以任意部署监控点,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这些特性使得移动化监控不仅可以满足特定的需求,而且还可以在家庭和个人民用市场中拓展领域。

参考文献:

[1]劳晓波,丁晔.浅议建筑工程中施工管理的创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7:156

[2]孔晓东.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08,3

[3]官清珍.视频监控技术的概述与发展[J].中国安防,2010,1-2:51-54

[4]朱秀昌.视频监控技术的智能化趋势[J].中兴通讯技术,2010,6:32-34

[5]陈敏,时学伟,李春春.视频监控技术业务的发展趋势[J].哈尔滨铁道科技,2010,3:1-2

第8篇

关键词:连续梁;悬浇;施工工艺;关键技术

Abstract: based on the high-speed rail bridg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arge bridg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summed up the high speed railway suspended pou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of continuous girder bridge, and the key technology of for some construction made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Including detection method for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stations arrangement and observation method is introduced and the control of the linear beam body, etc made some reviews, expectations for later engineering can play a guiding role.

Keywords: continuous beam; Suspension pou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 key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U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施工监测方法

1.1 施工监测理论

实际工作监测理论是指通过施工控制理论与方法严格控制和调整连续梁在施工的每一个阶段[1-4]。通常情况下,理论计算应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计算得出连续梁施工中桥梁的变形,包括梁所受内力作用、梁体所受挠度、梁墩的沉降量等等;通过实际检测,可以得到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控制参数,如主梁线形、主梁应力等等。分析理论与实测参数之间的误差,从而来指导实际施工过程,并采用合理的方法来控制。

进行施工监测流程:首先对现场安装实时监测体系,得出实时监测值;与此同时,对于现场进行相关实验验证,通过实验得出现场测试参数。比较这两组参数,再进行参数识别与修正,得出施工控制参数。通过设计方案,按设计参数通过相关理论计算出施工参数,与测试值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分析和修正,最终确定下阶段的施工资料,指导施工。

施工监测的原则为:第一、根据相关连续梁的实际施工特点,来确定实施监测;第二、实施监测所需要测得的主要参数为桥墩的变形和梁体内力两个方面;第三、施工阶段不同对于监测的侧重点不同,最开始进行桥墩施工时,所需要重点监测的是桥墩的内力与变形,同样的,梁体施工过程主要是监测梁体。

施工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其一、控制前期理论分析。即通过理论来模拟连续梁的施工全过程,得出各施工阶段下理论的结构预期状态,计算分析出理论上各施工阶段的变形和受力预期情况;并对施工误差进行相关理论分析,确定出理论上减小误差的施工方法,整理出内力与变形的调整方案。其二、现场测试得出实际参数。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设计相关试验,以一个尽可能真实的环境来模拟施工,得出现场测试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所得参数与第一步的参数比较,综合分析,使得施工控制与实际情况相符。其三、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测。主要监测数据为变形特性和力学特性,通过监测进行反馈分析。其四、实时控制分析。对于上面三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体考虑,结合实际施工环境,制定出最有效的施工方案。

当遇到实际测得参数与理论参数偏差较大时,应立即检差施工流程,看是否是施工过程所导致的较大误差,在则进行理论分析指导,综合考虑,协助施工方一起解决问题。

2 监测方法与检测点布置

建立现场监测网

通过现场勘测,确定出现场控制点,以现场控制点为基础,组成监控网络。监控点的布置原则是连续梁的每段桥梁都必须布置两个及以上监测点,原则上为三个不在一条直线的三个观测点。使用全站仪对每一个观测点进行观测控制,保证整个观测网络的稳定性。观测频率依据施工情况来定,开始施工时,需要进行每天监测,施工完成之后,时间间隔可稍微长些。监测网的等级要求与监测距离有关,一般来说,平面控制网监测按一级标准实施监测,高程控制网监测使用二等水准技术进行检测。

布置监测点与检测要求

目前连续梁的施工大都采用悬臂挂篮技术,这种施工方法的监测点一般布置在挂篮上的主梁以及底篮所浇筑梁体上,通常情况下,梁体的监测点位于梁体的端部与梁体中部位置,特殊情况下依据具体情况而定。现浇边跨的观测点主要布置在两侧梁体、腹板与底模上。对于梁体的监测主要采用钉入式的方式布置监测仪器,端部布设点设置在实际端部的50cm处,防止脱落;中间的布置点尽可能布置在中轴线上,防护墙的内外各布置2个;腹板上的布置点主要作用是验证梁体两端是否发生扭曲。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梁体每施工一段,就要进行及时观测,开始的观测点应该多设置几个,对于腹板的翼缘处设置辅助观测点,监测各阶段施工。

3 梁体的线性控制

为了保证通过线性理论的计算值能够直接指导实践,对于梁体的各种因素必须要综合考虑[5],综合识别修正梁体的一些参数,设置合理的梁段立模标高,对于梁段立模标高的定义公式如下:

式中:表示梁段立模标高;

表示第i段梁体的设计标高;

表示其他梁体自重对于第i段所产生的挠度值;

表示由于张拉预应力对于第i段产生的挠度值;

表示由于外界因素(收缩、徐变)对第i段所导致的挠度;

表示梁体上的活荷载值对梁体所造成的挠度;

表示梁体所受机械重力所导致的挠度;

表示挂篮变形值;

表示温度的修正后的挠度值。

通过上式,可以看出梁段的立模标高的影响因素,分别为自身影响因素与外界的影响因素;因此对于实际情况下,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外界因素,对于理论值进行及时修正。

实践表明,对于张拉预应力值、管道的摩擦系数值以及温度应力所导致的徐变值等等都与设计值有较大偏差,这种偏差所导致的挠度计算值偏差也会很大,因此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因对这些关键性因素格外注意。

4 温度影响与观测对策

对于一些受日照情况好的桥梁,其混凝土凝结时间会比较短,因此前期对这种桥梁的监测频率要比较高;与此同时,有些地段的日夜温差较大,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影响就会比较大,因此这种情况应当每隔一个小时进行一次观测,若发现混凝土由于热胀冷缩导致桥梁结构不稳定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补救。

结束语:对于悬浇连续梁的施工过程,没有真正能够知道实践的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各种外界影响因素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根据经验来进行即时的指导显得非常的重要,对于桥梁的检测手段与检测频率也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各种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施工方法。

参考文献

[1]孙树礼.京沪高速铁路桥梁工程[C]//2008中国高速铁路桥梁技术国际交流会.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刘名君,曾永平,戴胜勇,等.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悬臂浇筑连续梁线形控制探讨[C]//2008中国高速铁路桥梁技术国际交流会.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373-377.

[3]张文建,郑景文.京津城际铁路大跨度连续梁徐变及线形监控[C]//2008中国高速铁路桥梁技术国际交流会论文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390-399.

第9篇

作者:刘世超 李永喜 沈玉秋 单位: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黑龙江旭隆工程经济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技术应用:处理施工技术的问题、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施工组织与管理:编制与审核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技术管理。(3)相关课程: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建设工程监理实务。质量监控:施工现场质量控制、进行工程质量评定。质量管理:质量事故原因分析、质量事故处理。(4)相关课程:建筑工程计价与计量、工程经济、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撰写合同文件:撰写一般经济合同、书写合同文件、招投标管理。编制工程造价:工程计量、编制与审核工程计价文件。编制招投标文件:编制招投标文件、编制招标标底、编制投标报价文件。(5)相关课程:建设工程投资控制项目,经济分析评价:工程经济分析、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经济预决策。

课程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从职业能力角度出发,围绕培养目标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技能素质结构的要求,按专业岗位的需要,工程监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等三大领域。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前4个学期在校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够用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第5~6学期把学生分散到建筑企事业单位在监理、预算、施工、测量等实际工作岗位参加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既能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强化实践技能,又能让学生展示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使学生与企业之间充分相互认识、了解,为学生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教学模式工程监理专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主体、以产学结合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体现项目引导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特色课程体系。通过情景教学,导入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和专业技能训练等教学内容,并将其进行深度融合,实现教、学、做合一。

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本专业共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占58%,选修课占42%。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专业课包括:建筑制图与CAD、建筑工程测量、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建筑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地基与基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建设工程监理实务、建设法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整理、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专业拓展课包括:演讲与口才、公共关系学、管理学、大学生健康教育、美术鉴赏、摄影技术、应用文写作、数学文化、普通话基础、文学鉴赏、工程经济、城市规划原理、建筑节能技术、钢结构、建筑结构抗震、专业英语、建筑工程信息管理、房地产开发概论、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数学建模、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建筑企业管理、建筑机械。课程考核主要方式公共基础课主要通过考勤、学习态度、调查报告、实践操作、期末考试来检验学生学习情况。专业课需要考勤、作业、模拟训练、现场考核、学习态度与期末考试等结合进行考核。专业拓展课以考勤、作业、学习态度与期末考试等结合进行考核。值得注意的是,方案的制定需要以《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等国家先关文件为依据,以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跟建设行业发展步伐,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育,体现工学结合特点,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

第10篇

目前,《金融监管研究》发行量约为1.5万本,被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评为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在中国知网公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金融类期刊中综合影响因子排名第三,在学术界、政策层和金融业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

围绕当前国内外金融风险、金融监管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金融监管研究》2017年将主要刊发以下方面的文章: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2.实体经济去杠杆率与金融风险防控3.资产价格泡沫和房地产金融风险防控

4.金融周期与金融风险防控5.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与宏观审慎监管

6.金融监管改革与监管有效性

7.金融科技创新(Fintech)发展、风险与监管

8.金融市场化改革和金融结构优化

9.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债券市场风险、影子银行风险、政府债务风险等专项风险防控

第11篇

关键词:视频监控软件,现状,技术分析

 

一、概叙

众所周知,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毕业论文,视频监控软件。

在2000年以前,主要是以模拟设备为主,含摄像机和磁带录像机的全模拟电视监控系统,称为第一代模拟监控系统;这一阶段监控系统中基本不使用视频监控软件。

2000年以后到现在,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和视频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计算机的高速数据处理能力进行视频的采集和压缩处理,利用显示器的高分辨率实现图像的多画面显示,从而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由于传输依旧采用传统的模拟视频电缆,所以就叫着第二代半模拟半数字本地视频监控系统;这一阶段使用的监控软件基本上都为PC单机DVR软件。

从2004年开始,随着网络带宽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硬盘容量的加大和中心存储成本的降低,以及各种实用视频处理技术的出现,视频监控步入了全数字化的网络时代,由于它从摄像机或网络视频服务器下来就直接进入网络,以数字视频的压缩、传输、存储和播放为基础,依靠强大的平台软件实施管理,所以称之为第三代全网络视频监控管理系统。毕业论文,视频监控软件。在第三代视频监控系统中,视频监控软件是必不可缺的,普通用户需要使用视频监控软件进行日常的监控功能应用,系统管理员更需要使用视频监控软件对监控系统中所有的硬件软件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维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视频监控软件是第三代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

二、现状

现在国内视频监控市场中存在两种类型的视频监控软件,一种免费的视频监控软件,由监控设备制造商免费提供;另一种是专业的视频监控软件,由专业的视频监控软件开发商收费提供。近几年来,虽然市场中各品牌的专业视频监控软件已经很成熟,但是在全国却没能够普及,国内大多数的视频监控系统仍然在使用免费的视频监控软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中国的监控工程地域性太强

每个地区的监控工程通常都是由本地的工程商进行设计、施工和维护的,一般的工程设计时就只是以本地区监控为目标,不会考虑以后接入上级地区监控的扩展,所以各地区使用监控设备的类型都是各不相同的,而且由于一般的地区监控工程都只是小型的监控工程,监控的范围和设备的数量都有限,使用监控设备厂商提供的免费本地监控软件就可实现日常的基本监控需求。

2、监控工程商“重硬轻软”的思想难以改变

造成这样的结果,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对软件缺乏足够的认识。毕业论文,视频监控软件。监控工程所用的硬件包括摄像机、视频服务器、硬盘录像机、云台、视频矩阵、报警主机等,这些东西是有形的,实实在在摸的着看得到的,而对于它们的价值是可以评估的。但是对于软件就比较抽象了,它是无形的东西,看不到也摸不着,只有我们用电脑监控视频、回放录像、控制云台等,才会感觉到他的存在,再加上硬件设备厂商通常都会免费提供一些软件,因此很多监控工程商总是认为,只有硬件才需要付出成本,而软件则是免费享用的午餐。

在中国的许多安防专业媒体中,每天充斥着的几乎都是某某厂商发布什么新的硬件产品,具体参数是什么,并列出同类产品的对比参数。而这类网站也往往相当的火爆,在讨论硬件的产品的同时,却鲜有媒体和网站讨论哪款软件如何如何。这反映出来的是整个社会对于软件的意识形态,软件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综合以上两点,就不难理解监控工程商为什么不愿意花钱购买功能更强大的专业视频监控软件了。

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的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城市以及全国这样的大型监控联网应用需求越来越多,目前国内正在兴起一股应用全网络监控系统的热潮,尤其是在机场等大型市政项目,城市的综合治安管理平台等等,所以大力推广和应用专业监控软件是目前监控终端生产商的首要任务。无论是远程还是本地的大中型监控系统都需要一套完全整合的解决方案。但是传统的模拟方式和免费的本地监控软件都不能很好的解决大中型监控系统的问题,如机场监控,银行监控,大型小区,智能大楼,学校,还有一些诸如边防,基站监控等远程应用。

三、技术分析

现在市场中已有的免费视频监控软件主要有以下几个缺点:

1、采用的是本地单机软件架构

单机软件最大的缺点就是部署、管理和维护困难,由于没有服务器,所有的配置信息都只能保存在本地,每添加一个监控客户端都需要重新进行一次配置,在监控客户端很多的情况下工作量极大,并且如果软件需要升级时,必须在每个监控客户端都重新进行安装和配置。毕业论文,视频监控软件。另外在对监控客户端进行管理时也会有很多问题,由于没有管理服务器,根本无法确切的知道当前有多少监控客户端在运行,当设备资源发生冲突时也没有办法解决,如多个监控客户端同时操作一个云台时。

2、只支持特定的监控设备

免费视频监控软件都是由硬件设备厂商提供的,按照惯例,硬件设备厂商自然不希望出现客户只使用其提供的免费软件而不购买硬件设备的情况,所以免费的视频监控软件都只能支持其硬件设备厂商一家的监控设备。毕业论文,视频监控软件。这样就使得监控工程系统的兼容性和扩展性非常差,一旦需要添加不同厂家的监控设备,或与其他监控工程系统进行互联的情况,就必需使用多个视频监控软件,各种的软件使用各种的设备,这样将使得系统的使用、管理和维护进一步变得困难。毕业论文,视频监控软件。

3、功能相对较弱

由于是免费的软件,不能给设备厂商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鲜有设备厂商为免费软件进行太大的投入,所以免费软件一般都只能实现基本的实时视频播放、录像回放、云台控制等功能,并且还有技术支持差、软件的更新速度慢、扩展性不强等问题。

综合以上几点可以得出,免费视频监控软件只适合于监控设备种类单一、设备数量不多、监控客户端少和只需要用到基本的监控功能的小型监控系统。

四、解决方案

要解决大中型监控项目中存在的监控范围广、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多、监控终端多、用户管理困难、使用过程中的扩展等多种需求问题,就必须使用由专业视频监控软件开发商提供的专业视频监控软件。

新的网络视频监控管理系统是结合了现代音、视频压缩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流媒体传输技术,采用模块化的软件设计理念,将不同客户的需求以组件模块的方式实现;提供为不同用户订制的多种组件模块组合,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需求。提供了强大的、灵活的网络集中监控综合解决方案。

本系统采用最新的.Net、WebService、XML等技术,使用(C/S)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分布式组件进行设计,具备专业化、个性化、人性化的软件功能,它从可操作性、可定制性、兼容性、稳定性等方面直接影响集中监控系统的应用。

五、结语

对用户而言,免费软件确实是低成本方案,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不仅仅是硬件是商品,软件也是实实在在的产品。软件是电脑能够存活的血液,我们所需要的数据、信息,都是通过软件而获得。相对而言,电脑仅仅是一个工具,一个我们工作和娱乐的工具,软件才是关键的东西。我们需要做的是改变“重硬轻软”的思想。

如果您仅仅是因为免费视频监控软件是免费的而一直坚持在使用,而不考虑功能、稳定性、易用性、扩展性等其它的因素,那么你为免费午餐买单的时间即将来临。

第12篇

【关键词】电子;自动化技术;保护控制;安装调试;调度

【中图分类号】 TM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156-01

引言

电子自动化技术包括继电保护、集中监控以及远方调度管理部分,智能化开关与智能化开关柜,以及综合自动化系统及远方调度于一体,在自动化设计中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用。

1 电子自动化技术应用方向

1.1 智能保护与综合自动化技术

对电子自动化保护的新原理进行了研究,将国内外最新的人工智能、综合自动控制理论、自适应控制应用理论、网络通信、微机新技术等应用于自动化保护装置中,使得新型保护装置具有智能控制的特点,大大提高电子的安全水平。对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多年研究,研制的分层式综合自动化装置能够适用于各种等级下的电子设备。基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电子市场发展需要电子工业技术经济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了电子市场的运营模式,深入探讨并明确电子运营流程中各步骤的具体规则,提出了适合我国现阶段电子市场运营模式。

1.2 电子自动化实时仿真系统

对电子负荷动态特性监测、电子实时仿真建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引进了电子数字模拟实时仿真系统,建成具备混合实时仿真环境的实验室。真系统不仅可提供大量实验数据,并可以协助科研人员进行新装置的测试,从而为研究智能保护及灵活输电系统的控制策略提供了一流的实验条件。

电子自动化仿真系统是针对我国电子企业的迫切要求,将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最新成果和传统的电子分析理论相结合,利用智能系统理论,进行电子知识教学、培训的一种强有力手段。

1.3 电子配电网自动化技术

电子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在中低压网络数字、配网模型、高级应用软件、信息配网一体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其中,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提高了载波接收灵敏度,解决了载波正在配电网上应用的衰耗、路由等技术难题。高级应用软件将输电网的理论算法与配网实际结合起来,采用了最新国际标准公共信息模型,采用配网递归虚拟流算法进行潮流计算,应用人工智能灰色神经元算法进行负荷预测。对在线测量技术、实时相角测量、电子稳定控制理论与技术、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电子振荡机理及抑制方法、发电机跟踪同期技术、非线性励磁和调速控制、潮流计算的收敛性、电网调度自动化仿真、电子负荷预测方法、基于柔性数据收集与监控的电网故障诊断和恢复控制策略、电网故障诊断理论与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线性理论、软计算理论和小波理论电子应用方面,以及在电子市场条件下电子分析与控制的新理论、新模型、新算法和新的实现手段进行了研究。

1.4人工智能在电子中的应用

结合电子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了将专家系统、模糊逻辑以及进化理论应用到电子及其元件运行分析、故障诊断、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实用研究。在上述实用软件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电子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的研究,以提高电子运行与控制的智能化水平。在现代电子技术在电子中的应用,开展了电子装置控制理论和控制算法、各种电子装置在电子中的行为和作用、灵活交流输电系统、直流输电的微机控制技术、动态无功补偿技术、有源电子滤波技术、大容量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和新型储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2 电子自动化技术方案设计思想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与电子通信,从信息流的角度看,保护控制、测量的信息源都是来自现场,只是要求不同而已。保护主要采集设备的故障异常状态信息, 总控单元直接接收来自上位机或远方的控制输出命令,经必要的校核后可直接动作至保护操作回路,省去了遥控输出、遥控执行等环节, 简化了设备, 提高了可靠性。

2.1 电子自动化技术系统选型

主要从电子自动化系统监测与远方调度方面考虑,对于电子自动化系统保护而言,应优先考虑选用微机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电子自动化选型接线比较简单,应以常规继电保护为主,选用价格低、性能可靠的智能化开关,可以取消常规继电保护。对于集中监测与远方调度来讲,有集中式与分散于开关柜内的集散系统两种形式,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一种最先进的分散安装于开关柜内的集中监测与远方调度系统。集中式变配电站计算机监测与远方调度系统需要安装各种电量变送器,测量、信号与控制电缆要由开关柜内引出, 外部电缆数量多,设计一般不宜再推广使用。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末端数据采集与控制单元直接安装于开关柜内,大都采用交流采样从电流或电压互感器直接进行测量,省掉了电量变送器,有些还可以省掉开关柜上的指示仪表。外部电缆只有一根通信电缆与供电电源电缆,设计与施工简单,所以应积极推广选用。智能化开关与智能化开关柜本身已经具备集中监测与远方调度功能,只要设计一根通信电缆引到中央控制站计算机就可以实现集中监测调度。

2.2 电子自动化技术设计原则

电子自动化的电气主接线方式按原设计不变,在单线系统图的设备型号说明中应注明采用计算机监测与控制系统后所增加的设备数量与型号,如电量变送器,电子监控器等。对于需要通过计算机监测与控制系统进行远方遥控操作的开关,一定要选用能进行远方分、合闸功能的自动开关。

开关运行状态要进入计算机监测与控制系统的开关, 一般要有一对独立的常开接点引入计算机监测与控制系统。低压自动开关的型号设计时一定要注意满足这一要求,多选一对常开辅助接点。对继电保护设计来讲供电系统可以考虑选用变压保护,而且应优先考虑采用变压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

对于测量回路设计而言,需要进入计算机监测与控制系统的测量参数由设计者根据有关规定与实际需要来确定。对于信号回路设计,所有需要计算机监测与控制系统进行监视的开关状态, 均应有一对常开接点引到计算机监测与控制系统,所有常开接点可以共用一个信号地线, 但不能与交流系统地线相连接。所有信号继电器均应有一对单独的常开接点引到计算机监测与控制系统。控制回路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计算机监测与控制系统都有合闸与分闸继电器输出接点,将其并连接到开关柜的合分闸开关或按钮上就可以进行远方合分闸操作。计算机监测与控制系统的合分闸继电器,接点与开关柜上合分闸开关之间应设计手动与自动转换开关。

3 结束语

以上针对目前我国电子运行现状,阐述了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思想,并从系统选型、电气设计原则等方面对设计过程作了相应的说明和简要介绍,也是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对于同样的工程,不同的设计人员,由于考虑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可能设计方法会有一定的差异,但基本内容是相同的。

参考文献

[1] 王仁.电子自动化技术处理中应用思考 [J].北京技术,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