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校长跟岗研修总结

校长跟岗研修总结

时间:2022-03-09 12:18:07

校长跟岗研修总结

第1篇

为此,在新一轮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中,我们针对以上问题调整了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等,采取专家引领、“师带徒”经验分享、自主探究、远程学习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培训模式方式。其中,“三位”指的是培训院校、教师工作室和市县培训机构。在“三位一体”培训体系中,培训院校负责理论培训和专业引领,促进工作室主持人与骨干教师的共同成长;教师工作室负责骨干教师的实践培训,侧重在经验分享和教育教学实践;市县培训机构负责教师工作室的业务管理与地方课程培训。

新一轮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实行任务驱动和目标管理,以更新教育观念、增长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和提升教育科研能力为重点,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院校专家引领与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指导相结合,脱产学习与岗位实践相结合。为了解决参训教师的工学矛盾及提升培训效果,将整个培训分为理论研修、跟岗研修、在岗研修和结业研修四个阶段来进行,为期共一年。

一、理论研修,学习正宗心法

第一阶段――理论研修阶段,为期十天。学员分批集中在培训院校进行理论学习、理念更新和专业技能训练。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前沿、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学科新进展、学科技能训练、现代教育技术等。培训形式主要采用专家讲座、工作坊、小组交流、合作研讨、案例教学、课例分析和现场互动等方式。培训院校的专家教授们,就是教育界的武当少林、玄门正宗,学员们学习了这些专家教授们的正宗心法,有了这些教育理论的支撑,他们的教育教学就会目标更明确,方法更科学,效果更显著。

二、跟岗研修,学习独门绝技

第二阶段――跟岗研修阶段,为期十五天。学员按学段和学科分别进入“教师工作室”跟岗学习,采用师带徒模式由工作室主持人进行传、帮、带。跟岗期间,参训学员的中心任务是拜师学艺,学员与主持人一同备课、上课、评课,一同开展课题研究。同时也协助工作室完成一定的教学和研究任务。

如果将培训院校比作武林的泰斗,那么工作室的主持人就是各门派威震武林的掌门,他们都是各地的名师,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独到的教育见解。跟岗期间,骨干教师们看名师课堂,听名师讲座,学名师做课题研究,学习他们的独门绝学,受益匪浅。

跟岗研修阶段也是三位一体模式的最佳体现阶段。教师工作室负责指导学员制订专业发展计划,通过集体备课、双向听课、说课评课、案例分析、课例开发、专题研讨、问题解决、课题研究和名师讲堂等形式,引导学员进行业务提升,同时负责对学员进行跟岗学习期间的考核。市县教师培训机构负责协调与安排学员进入工作室,并为学员开设介绍地方教育发展状况、地方教研活动的课程。培训院校指派导师进行跟踪指导,指导工作主要围绕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情况展开,指导形式包括现场指导、网络指导等。

三、在岗研修,打通任督二脉

第三阶段――在岗研修阶段,为期十个月。有了第一阶段专家教授们传授的内功心法,第二阶段工作室主持人传授的独门绝技,各位骨干教师回到自己所在单位进行在岗研修,将学习到的内功心法和独门绝技运用于自己的岗位实践中,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参悟理论,自觉进行教学改革,总结教学实践,提炼个人教学风格,结合个人教学风格继续完成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许多学员都有一种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感觉,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教学教研水平明显提高。

在本阶段,培训院校指派导师进行远程学习指导,并组织开展“南粤名师大讲堂”活动,组织工作室主持人们到学员所在地区进行示范教学。开展“南粤名师大讲堂”活动时,培训院校负责安排专家教授进行评课与教学指导,市县教师培训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召集参训学员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

四、结业研修,举行华山论剑

第四阶段――结业研修阶段,为期五天。学员和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集中到培训院校进行成果展示,具体活动有:论文答辩会、专题学术研讨会、说课比赛或录像课评比等。在这次活动中,各个工作室的弟子轮番上场华山论剑,展示成果,展示论文,各有各的收获,各有各的特色。而专家教授们和工作室主持人们,则坐在台前一一检阅,悉心指点。

第2篇

精心组织实施 明确目标任务

4月6日晚上7时,此次参训学员刚刚抵达重庆,大家还来不及修整片刻,遵义市教科所副所长王文霞就组织召开了该次培训学习的第一次会议。

为了加强培训管理和增强培训实效,会议的第一项任务就是选举班干部,选举了班长、学习委员和宣传委员,以及8个跟岗学习小组的组长。

在会上,王所长首先代表遵义市教育局作了主旨讲话,对确立“红色遵义 多彩校园”特色学校建设项目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创建特色学校的内容和方法作了具体深入的阐述。

然后,遵义市特色学校创建项目办的李昌云校长和重庆课堂内外(集团)新课堂教育的老师就本次培训的具体要求作了说明,并对参训的学员、本次培训班班长、班委、各小组长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任务。最后,各与会班干和小组长对如何完成本次培训任务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纷纷表示将珍惜本次与专家面对面交流请教的机会,争取多学知识、更新观念、学有所获、完善各自学校的创建方案。

严守培训纪律 高层次专题讲座

4月7日上午9时,参加本次研修培训的学员在重庆市人和街小学会议室举行了本次培训的开班典礼,开班典礼由重庆新课堂教育项目执行总监李莉萍主持。

开班典礼上,重庆市评估院的胡方所长代表专家组成员向学员们介绍了培训安排,遵义市项目办主任王文霞副所长代表遵义市教育局作了重要讲话,强调了培训的纪律要求。

为了让本次跟岗研修培训更有针对性,开班典礼后,举行了三场专家讲座,三位专家从各个层面、不同角度就特色学校建设理论体系进行了阐述。

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人和街小学肖方明校长作了题为《培育学校文化、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的专题讲座。肖方明校长以重庆市人和街小学特色学校建设过程这一成功案例分析了什么是学校文化,为什么要培育学校文化,怎样选择和构建学校文化……让学员们豁然开朗,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往特色学校的创建之路。

重庆市育才中学教科室杜东平主任以《生活教育模式是重庆育才中学的办学特色》为题介绍了重庆市育才中学如何以生活教育模式把学校办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的校园。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刘云生用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案例幽默风趣地阐述了为什么要建特色学校、特色学校是什么样子、怎样建设特色学校、成功特色学校的标准等四大各位校长朋友们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

跟岗学习 走进课堂 体验特色学校内涵

4月8日至12日,遵义市特色项目学校第一批管理干部分成8组分别到重庆各特色基地学校跟岗学习,各学校针对跟岗学员的学习要求,对学员的学习日程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利用座谈会、参观学校和阅读学校管理书籍等形式让学员尽快熟悉环境,了解学校的特色文化。

遵义市育新小学一行到重庆市谢家湾小学跟岗学习,首先让他们感受到的是谢家湾小学的整个校园文化特色凸显,到处都彰显着“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的主题文化,不管是校园外显环境的布置,还是师生的文化理念,到处都渗浸着“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在校园参观中看到校园到处都有洋溢着一张张笑脸的照片。过道上,走廊里一幅幅红梅花儿的图案,都散发着特色之花的芬芳,深深感受到学校精神文化在各个领域的引领。

遵义市十五中和道真自治县民族中学一行到的是重庆市铁路中学,铁路中学恪守“和谐发展、群星灿烂”的办学理念,以“多元活动、多元评价、多元交流、多元发展”作为星光教育的特色体现,使铁路中学成为全国的优秀特色学校之一,也是全国首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听了黄其力校长对学校整体工作的介绍和随堂听课, 让大家初步了解铁路中学在学校管理和教学环节中如何贯彻特色教育。

赤水一小和道真玉溪小学一行5人,来到珊瑚实验小学开始了跟岗学习。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美术活动中心”“百草苑”“科技馆”等校园文化。整个校园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枇杷、桃子挂满枝头,太阳能路灯、风车发电机、电子借阅图书等高科技设备,让大家大开眼界。四层楼的“科技馆”让人体验到科学的奥妙与乐趣,更让人感受到科学无处不在。学生自己的“开心农场”种满了蔬菜,养殖了小白兔,艺术课上古筝琴声飞扬,国画课堂温文典雅。

红花岗丰乐小学一行到的是杨家坪小学跟岗学习,杨家坪小学将写字文化做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初期的理解是很朴实的两句话: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经过数年的努力打造,提炼出了“立字立人,字立人立”的办学理念。

桐梓四中、正安三中一行到重庆市第九十五中学进行跟岗学习,当学员们步入该校园,立刻就被《重庆九十五中赋》所吸引,激情飞扬的词句,蕴含丰富的寓意,让大家感受到该校厚重的文化底蕴。漫步饱览了整个文化墙,让大家感慨于该校众多的荣誉和丰硕的办学成果,更让大家不能忘怀的是“立己立人,至善至美”的办学理念,彰显了九十五中人深邃的办学理想和高超的特色办学智慧。

通过几天的学习,各组学员参观了基地学校,走进课堂听课,和老师们、学生们面对面地交流。学员们收集信息,对学校的特色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学员们纷纷感慨,“特色”不是花俏表面的东西,而是以特色为突破口,持续深入的渗透一种人文的情怀及办学理念到学校的各个环节。

答辩过程精彩纷呈 培训成果丰富多样

在跟岗学习后,创建特色学校项目组又为学员们安排了一场精彩的答辩会。

第3篇

——某县教师继续教育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在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师培科的指导下,在县教育和体育局的领导下,既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又真正把培训工作做细做实,成效显著。

一、基本情况

梓潼面积1443.92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辖16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全县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45所,其中县城学校7所,乡村学校38所。共有中小学教师1600余人,县城教师440人,乡村教师1200人。

二、领导高度重视,指导督促到位

县教体局范晓彬局长、张仁宝副书记、政工股赵国邦股长特别重视教师培训提升工作,对教师培训作出了重要指示和决定,多次主动参加师培会议,给予指示;积极参与培训活动,给予督促和指导;多次亲自策划县级专项培训。县教体局成立了教师培训领导小组,由范晓彬局长亲自担任组长,张仁宝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相关股室和县教师进修学校领导为成员,负责全县各级培训的组织领导,同时将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师培工作目标年度考核内容。近年来,县教体局大幅度增加师培经费,确保各项培训活动顺利开展;师培设备设施投入持续发力,极大地改善了培训条件。市教体局师培科刘成福科长关心我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多次莅临我县指导师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好的培训建议;多次带领我县教师和领导参加国家和省级短期集中培训;多次组织我县教师参加市级培训。

三、近年来我县师培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认真开展“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1.工作措施。

2018年10月我县申报“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成功。为圆满完成国培计划,县教体局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多次召开“国培计划”专题研究会议,统筹规划、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充分整合、利用县局机关股室、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站、学区、学校等多方培训资源,制定了《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梓教体局〔2018〕271号),成立了梓潼县国培领导小组(梓教体局〔2018〕272号)。同时制定了各类管理办法,认真按上级要求组织开展各项国培活动,切实做好“五到位五落实”。

(1)宣传到位,职责落实。通过会议、新闻报道、简报、活动开班动员等多种形式加大国培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校长、教师充分认识到国培工作是国家扶持教育事业、关心教师成长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国家教育意志的体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机会和平台,是推动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动力。校长、教师提高了认识,就能明白自己在国培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妥善处理好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校长的管理督导职责才能落实,教师参加学习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缓解工学矛盾、确保学员安心学习,县国培办、各学校实施了本校同学科教师顶岗、以空间换时间、分解化小培训时段等办法。

(2)重视到位,人员落实。为确保国培工作有序、有效地顺利开展,县教体局领导高度重视,统筹规划、精心安排,建立健全了国培工作的良好运行机制。

一是成立了县“国培计划”领导小组、国培工作办公室、国培工作督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职责。

二是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的职责及管理考核制度,权责清析,分工明确、责任到头。制定并实施的主要方案、办法、制度等如下: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送教下乡、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方案;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团队研修成员考核办法;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送教下乡学员考核方案;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工作坊坊主、辅导老师、学员考评办法 ;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小学教师线下集中研修活动方案和考评办法;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经费管理使用制度。

(3)管理到位,活动落实。建立健全县、校管理网络体系,管理工作细化到每个项目、每次研修活动。建立健全国培工作管理制度;完各项考核评估细则,确保国培工作管理到位、研修活动开展实施落实到位、考评奖惩到位;坚持并完善对外出研修活动的训前培训、训中跟踪、训后考评的管理机制,使培训成果不断巩固、延伸和扩大。一是对学员外出集中培训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进行管理;二是积极配合四川师范大学集中培训。如组织学员教育教学研讨、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三是返校后,将学员出勤、记录、心得等情况交进修校进行考评;四是学员回校后,要在学校内进行二级培训或汇报交流后,学校凭考核等级报销差旅费。

(4)督导到位,奖惩落实。加强并完善县、校督导网络体系,层层落实督导责任,传导压力、传递动力,强力推进督导工作。严格考勤考核,做到资料记录详实、情况通报及时、逗硬奖惩落实,保证国培工作制度有力、推进有序、措施有效。如教师工作坊网络培训阶段,除了电话、短信、QQ群、微信群督导外,县管理员、辅导员每周至少两次情况通报,重点加强对学习进度、线下实践研修活动的督促和指导;根据考评细则和督导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5)服务到位,保障落实。为保证培训顺利推进,县、学校均努力为教师学习提供热情周到的后勤服务,落实好学习条件保障。一是保证教师的学习时间;二是保障通畅的网络条件;三是建立返岗实践研修、总结反思的学习舞台;四是搭建成果展示的交流平台;五是营造良好的研讨互动的学习环境;六是解决好教师学习的困难和经费补助,让学员能安心学习、积极学习、认真学习,提升学习效益。

2.国培实施方式

(1)团队研修培训

教师团队研修小学的语文和数学各20人,初中的语文、数学和英语各10人,分别由张先树,何清萍,杨秀蓉,罗晓蓉,敬纪作为学科牵头教师。

教师团队研修成员每年由四川师范大学组织到院校集中研修20天,到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校“影子教师”跟岗实践研修10天,返岗和自主研修30天,同时参加网络研修80学时的培训,从师德修养、教学、教研和培训四个维度提升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和培训能力,并在返岗实践中至少完成送教下乡和教师工作坊两类项目中的其中一项主持任务。期间县教师进修校与培训机构共同管理考核,多方搭建展示平台,推动骨干教师迅速成长。

(2)送教下乡培训。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结合对乡村教师需求的调研分析、在四川师范大学首席专家的指导下,以我县教师团队为主体,按照《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送教下乡实施方案》及“问题诊断、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环节认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每年4次,每次2天,共计8天/年。有力缓解了我县教师工学矛盾突出的实际问题,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自我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两年来,各学科送教团队已共计开展40班次国培送教下乡活动, 3500余人次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培。

(3)教师工作坊研修

按照《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教师工作坊实施方案》面向乡村教师遴选参坊学员,组建6个学科10个教师工作坊,每坊50人,完成每年不少于80学时的网络研修;并在参加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的学员中遴选工作坊主持人和“三人行”团队,主持工作坊开展线上线下研修活动。一是根据培训计划,各工作坊每年集中培训两次,由四川师范大学学科首席专家根据学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和收集的典型问题进行现场答疑,对工作坊研修活动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解决策略的指导;二是在专家、辅导教师和坊主的指导下,各研修组长主持日常研修活动,开展以教学中的问题为主的学科专题研究,并督促学员完成网络研修任务;三是督导各研修小组教师切实开展好线下实践应用研修活动,积极推广研修成果,优化教师的日常教研行为,为我县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学辅导与研修管理团队,并极大地推动了区域内教师的研修活动。两年来,各坊已共计开展42班次国培线下研修,3500余人次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培。

3.国培取得的成效。

到目前为止,近七千人次参与了培训,培养出了70人的本地教学专家队伍,我县圆满实现了预期的培训目标,促进了全县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增强了国培研修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积极应用,推动了我县教育事业提质升位。

(1)促进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通过两年的国培,我县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坚守教育、奉献教育、引领示范、为人师表,专业快速发展,很多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

(2)打造了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的本土培训专家团队。我县和四川师范大学、中国教师教育网的密切配合,通过集中培训、跟岗研修、返岗实践研修、教师工作坊研修和送教下乡等系列研培活动,使70名培训团队教师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培训能力上得到大幅提升。2018、2019两年,我县开展的县级培训和送教下乡培训活动中,教师培训团队有96人次通过上示范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培训教师3000余人次,收到了“名优示范、全员提高”的良好效果。教师培训团队现已逐步成长为一支组织者依赖、受训者欢迎、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用得上、干得好”的一线本土培训专家团队,是我县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力量。

(3)形成了特色鲜明、实用有效的研修成果。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为将我县国培资源利用最大化、最优化,宣传最大化,2020年春季学期,根据县国培办安排,我县国培项目负责人和小学语文、数学、科学;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六位学科老师精心整理了两年国培活动资料,精选学科优秀教学设计、教学PPT、典型例练卷、优秀教学反思、特色活动、优秀小论文、研修感悟等编撰成学科研修书籍26本(其中项目县6本,小学语文3本,数学4本、科学3本,初中语文3本,数学3本,英语4本);设计制作了29张项目县及学科展板;编辑宣传视频6个;录制了50节示范课;规范建设好了6个教师工作坊。

(二)认真参加市级及以上培训

近两年,我县精心组织参加了市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暨艺术领域教育教学成果展评活动,我县文昌二幼郭桂华老师执教的《糖乐乐糖画》、何金梅老师的论文《浅谈梓潼折席在幼儿园美工活动中的运用》双双荣获市级一等奖,东风幼儿园园长白莉萍在全市作交流发言。认真参与绵阳市“文轩教育杯”小学语文和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暨优质课展评活动。积极参加市教体局组织的幼儿园和特教学校教师提高培训、中小学校长和培训者培训、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及紧缺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疫情期间网络研修、网上全员师德培训等。凡有市教体局师培科安排给我县的省级、国家级培训,县教体局和进修校及时安排参训人员,认真督促,确保完成参训任务。

(三)县级培训持续发力,努力提高全县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1.以生本互动专题研修为载体,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采取同课异构、集众智慧,同课异上、互助提升,骨干示范、专家引领,同课竞赛、打造名师等方式,创新课堂模式,提升教学技艺,打造高效优质课堂。活动组织严实,计划落实,过程扎实。全体参研教师共同感受到:研修长真知,评导识灼见。

2.积极推进教师工作坊工作。根据梓教体局〔2016〕175号《梓潼县教师工作坊实施与管理办法》精神,全县 21个教师工作坊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上示范课、上研讨课、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网络交流研讨、指导青年教师、送教到薄弱学校等,教师工作坊真正成为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中老年教师的加油站。

3.督促各校规范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根据梓教体局〔2016〕194号《县、校区域整合常态培研项目规划》精神,县教师进修校认真督促各校开展校本研修培训工作,要求活动要有方案、有记录、有总结,既要有集体资料,又要有个人资料。校本研修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教研活动的开展,让学校充满了学术研讨的风气。

4.积极组织新教师培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增强新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规范他们的岗位行为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县坚持每学年开展一次新教师培训,培训形式分专题讲座与跟岗培训。参培教师专心听讲,受益匪浅,整个活动氛围庄重而热烈,有声有色,如沐春风。

5.持续开展专项培训。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时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培训、副校长培训、教务主任培训、语言文字工作管理培训等,及时提高管理者水平,为我县教育教学水平上档升位提供管理人才支持。

四、我县教师继续教育今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借助国培,加强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和培养,促使他们很快成长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2.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作用,进一步建好教师工作坊,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为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平台和展示的空间。

第4篇

构建“大学区”,打造优质、均衡教育

2014年10月开始,合阳县教育局全力推行“大学区管理制度”。以城乡联盟、对口帮扶、协作研修为抓手,立足合阳教育发展实际,按照“优质带动、合作共享、提升内涵、共强共进、捆绑考核、集约发展”的实施要求,从管理机制创新着手,加快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优质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缩小校际差距,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效能和内涵发展水平,实现全县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上好学”的需求。

合阳县教育局结合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和学校分布状况,按照同类型、同层次学校和名校引领、相对就近、城乡捆绑,优势互补、区域联动的原则,组建成立11个大学区,其中普通高中1个、初中3个、小学4个、学前3个。全县所有初中、中心小学、幼儿园全部纳入大学区管理,实现大学区管理全覆盖。学区长由学区内优质学校校(园)长担任,大学区在学区长学校(园)带领下,积极探索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培训、轮岗交流等新思路、新方法,整合优质资源,带动成员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快速提高。计划用2~3年的时间,以优质学校为龙头,通过示范引领、输出理念、共享资源、集团化发展等办法,引领带动成员学校实现捆绑式集约运行,通过互通互补、合作共赢,促进全县教育办学水平整体提高,逐步实现全县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高水平、高层次均衡,较好地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美誉度。

“八个统一”是管理理念的核心

“大学区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学区内学校相对集约的“八个统一”:即“统一学校管理、学管理、统一设施共享、统一课程资源、师培训、统一学生活动、统一质量监测、统一校园文化”。(1)统一学校管理:学区内成员学校共同研定学校的发展定位、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与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方式等方向性管理策略,建立系统性制度及运行机制。(2)学管理:学区内建立共同的教学管理机制并确定相同的教学目标、任务和具体内容。对备课、上课、作业及教研活动等提出具体的要求并进行落实和评价。(3)统一设施共享:各成员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科技室、功能活动室等硬件设施互通有无,合作共享,有效利用,资源增值。(4)统一课程资源:各学区学校在全面贯彻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在校本特色课程开发、教学设计、试题库和各类电子平台等方面相互借鉴和利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交流共享。(5)师培训:以国家、省、市、县、学区五级培训计划为依托,倡导以学区为单元的课程理念和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学区内教师的综合素质,打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师资团队。(6)统一学生活动:学生活动由学区长学校统一安排实施,旨在提高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7)统一质量检测: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实施要求,对教学质量形成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跟踪监测和分析诊断,并按照质量发展目标和指标要求,全面考量成员学校教学质量的增幅变化情况。(8)统一校园文化:学区内成员学校共同挖掘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地方文化、人文精神、国学经典等,形成富有特色的学区文化、校园文化。

“时间表”是合阳立下的军令状

1. 探索试行阶段(2014年9月―2015年8月)。

借鉴西安市大学区的做法和经验,并结合合阳县工作实际,制定全县“大学区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学管理、师培训、统一学生活动、统一质量监测”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典型引路、实践推动。各学区根据县局实施意见制定好本学区“大学区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尝试、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运作模式。

2. 有序推进阶段(2015年9月―2016年8月)。

在总结探索试行经验的基础上,2015年秋季,全县各学区按照方案实施步骤,结合实际,重点在“统一学校管理、统一共享设施、统一课程资源、统一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层次探索尝试,树立典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打造特色。

3. 完善提升阶段(2016年9月―2017年8月)。

按照“八个统一”的总体要求,完善“大学区”管理运行机制,总结推进“大学区管理制”工作经验,实现大学区管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

考核是为了更好的管理

1.实施学区长负责制。

每个学区设视导员(兼职)一名,视导员由县局确定;学区长一名,由学区长学校校(园)长担任;副学区长若干名,由成员学校校(园)长担任。学区长领导学区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学区发展规划,每月召开一次“大学区管理制度”工作联席会议,协调学区内成员学校管理工作,研究解决学区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学区内先进管理经验共享、优质教师资源共享、教育教学研究共享和现代化设施设备共享。各学区每月召开一次成员学校分学科或分学段教师工作例会,确定研究课题,研究讨论本学科本年级教学工作。学区长学校每学期总结汇报大学区工作进展情况,每年召开一次大学区工作总结会。

2.实施“一体化管理、集团化发展”。

在探索试行的基础上,学区长学校通过输出优质教育资源,教师资源,实施一体化管理,集团化发展,扩大办学效益,发展壮大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提升内涵发展水平,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3.建立校长、教师交流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学区内教师、校长交流和轮岗力度,实现教师队伍的双向有序流动。学区长学校每年向成员学校选派管理干部,带动成员学校发展。二是建立学区内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缺科教师校际间送教、兼课制度、名师带徒制度、名师课题研究制度等,发挥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三是建立城乡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学区长学校满6年的专任教师原则上应进行交流,每年流动人数不低于学校教师总数的10%,其级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高级教师、一级教师应占到交流总数的30%以上。

4. 实施“大学区”捆绑式考核。

大学区工作实行学区长学校和成员学校捆绑考核机制,由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具体实施,按照“八个统一”的总体要求和年度工作规划,提出具体考评方案,对学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捆绑式”综合考评。对学区长、副学区长的考核结果,将作为绩效考核、评优树模、校长任用的主要依据。

开展学区研修,共建共享教研成果

借助大学区管理平台,遵循“面向全员、整体推进,聚焦课堂、注重实效,区域协作、资源共享”的原则,该县成立了11个学区教研组,结合学区和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推出了学区研修模式。该县教育局成立了业务指导、学校包联和督导检查三个工作小组,明确各自职责、夯实主体责任。业务指导组包括教研室、电教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分别负责学校教学管理和教育科研、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教师培训、体艺活动、劳动实践培训等工作;学校包联组由局领导学段包抓,以股室为单位分学区包联,股长为包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督导检查组由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主要任务是督导检查大学区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大学区实施过程中,三个工作组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强力推进。

该县教研室指导学区长学校成立了学区教研组,组织开展了学区间送教送培,校本研修、学科研修活动;活动中心组织开展了以学区为中心的科技节、艺术节和各类比赛;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开展的体艺教师培训、班主任技能大赛等活动。举办学区校长课改论坛,每月一个主题,扎实推进课改取得新成效。各校长根据本月研修主题,认真梳理交流学校课改点滴做法,分享经验,查找问题,研究对策,达成共识后,对下一月学区研修工作进行安排,引导成员校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研修工作。成立学区大教研组,开展学区研修。中小学大教研组以高效课堂为主题,分学区开展讲座解读、“听――评――议”课例研讨、跟进培训等系列研修活动。学前教研组主要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开展研修活动,先后开展了现场诊断、五大领域“课例研修”和大学区管理制下的精品课观摩研修等活动,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

城关小学区提出“引领、协作、共进”的学区发展理念,组织学区优秀教师“7校滚动授课”,提升了课堂教学水平;财力倾斜、承担学区学生活动全部费用,调动了成员学校参与的积极性。城关二小学区提出学区管理的“8大目标”,建立了学区管理QQ群,实现了学区管理信息化。第三小学学区开展的“需求式”送教下乡和“相约星期五”师训工程,赢得了成员学校的一致好评。城关中心学区提出的大学区管理“例会、教研、活动、宣传”四项制度,提出质量检测“6统一”要求,推动学区学校实现了4个转变。城关中学学区利用教师资源优势,组织成员学校骨干教师来校跟岗实践锻炼;发挥远航文学社辐射带动作用,在学区学校开展了“彩云之南”作文竞赛,在《意林》等全国学生刊物发表习作600余篇。实验中学学区,以1268德育工程为抓手,在学区学校教师成长和传统文化教育上下功夫,组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德育活动,承担了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场会;第三中学学区发挥学校省级学科带头人工作室的作用,在教育科研、质量监测上加强统一协作,以考促改,以考促教,增强教师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达到有的放矢、共同提高之目的。

校园艺术月让学区更富有特色

今年5月以来,合阳县教育系统在全县范围开展以“激情五月 礼赞文明”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展示活动。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均举办了校园艺术节活动,活动以班级、学校、学区、县级四个层面自下而上逐级开展,多所农村学校校园艺术节活动为首次举办。各校园立足校情,举办了各具特色、内涵丰富的校园艺术节活动,如城关二小的“乐德教育”艺术成果展、甘井镇中学的“我梦最美”梁山校园文化展、县幼儿园学区的“七彩童心中国梦”、县中心幼儿园的“乡土文化润泽童心”等。

第5篇

关键词 装备教学 教员队伍 知识结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9.039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Troops and Actual Combat

LOU Shuli, HAN Yanli, LV Junwei

(Department of Control Engineering, Naval Aeronautical and Astronautical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1)

Abstract Teaching is implemented by the teacher, and teacher's ability determines the success of teaching. Improving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equipment with the need of troops and actual combat is the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is paper,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eaching ability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faculty are described, and ide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equipment teaching; faculty; knowledge structure

0 引言

为贯彻强军目标重大战略思想,落实军委总部首长关于院校教育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院校教育需要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培养出适应部队各个实战岗位要求的人才。近些年随着海军迅速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大量列装,装备的使用操作、维修保障有了全新的变化,对部队官兵的装备应用和保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部队急需懂装备、懂指挥的人才队伍,而这种人才队伍的培养要求院校必须加强装备教学,对教员队伍提出了更高、更全、更严格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员装备教学能力以适应面向部队、面向实战教学的需求,是目前院校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针对装备教学对教员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的要求,实施有针对性的建设措施,提高教员装备教学能力,从而培养出岗位合格的军事人才。

1 装备教学对教员队伍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的要求

装备教学是一种面向实际工作岗位、实际装备的专业性教育,必须面向任职岗位需要,培养学员在素质、知识、能力上能够满足部队任职的需要,因此不仅要求教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还要有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创新能力。

1.1 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

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是教学工作的基础。①每一个新装备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综合知识和新技术,因此装备教学要求教员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深厚的基础理论、丰富的专业知识。②要求教员具有扎实、宽厚广博的知识功底,具有渊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践知识和新兴科技知识;要求教员既要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又应具有娴熟的装备维修保障实践知识,既要有深厚的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又应具有较强的组织训练、指挥管理能力;要求教员随着装备不断的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不断更新补充、知识,不断改造和更新知识结构。教员只有具备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优化自身素质,才能优化育人功能。

1.2 丰富的实践经验

装备教学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表现在教学上就是教学内容要针对部队装备保障和训练,培养目标是使学员具备岗位任职能力,因此装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贴近岗位的工程实践。承担装备教学的教员,首要条件是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联系与规律,达到“上台能讲授,下台能操作”,③能够胜任相应装备的教学实验、维修保障、综合演练和装备科研等方面工作,并能及时跟踪部队新装备、新技术。

1.3 较强的教学研究及创新能力

装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多样化,④并且装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化,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不能遵循以往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须不断地研究、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装备教员必须研究装备教学规律和特点,充分研究教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针对不同装备和教学对象,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2 院校教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现状

从目前军队院校教员队伍现状看,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实践能力都还存在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部队经历和实践经验不足

目前,军校教员主要是来自院校博士、硕士毕业研究生,理论基础知识相对比较扎实,但普遍缺乏部队经历,不熟悉装备情况。虽然各军事院校有意识地加强教员的部队任职、代职经历,但是由于多数教员部队任职、代职的时间短、两次代职间隔时间长,代职专业面小,装备实战训练保障的复杂性、多样性,部队装备更新速度快等问题,教员短期代职、任职学习获得的感性认识,不能满足部队装备保障训练全面要求,也不能满足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需要。能够熟悉部队装备,掌握部队建设情况,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员数量较少。

2.2 知识结构不够合理

由于大部分院校教员常年置身于学历教育的模式体系中,虽然学科专业知识扎实,但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大多重理论轻实践,对于实际部队装备训练保障了解不足,缺少对部队训练保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理论、新方法的应对能力,创新不够,对于新装备的科研、学术研究不活跃,从而导致院校新装备教员的知识面不够广博,实践知识缺乏,新装备知识更新不够,直接影响了装备教学的效果。

2.3 由学历教育向任职转型不够

目前从事装备教学的院校大多从学历教育转型或者是任职与学历教育并存,一方面院校的新装备保障不够,另一方面教员教学的理念、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向任职方面转变不够。教学理念上,不能充分考虑部队岗位任职需要,教学的重点仍然是侧重于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对于新装备教学不够重视;教学方法上,仍然习惯采用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研讨教学等教学方法重视不够;在教学内容方面,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与部队装备及岗位结合不紧,教学内容随装备发展变化更新不够及时,教学内容不能跟踪装备发展的新技术、新理论,不能反映部队装备训练保障实际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适应部队装备岗位的新变化新要求。院校教学中,教员是主体,教员队伍的这些不足严重影响着新装备教学的效果。

3 教员装备教学能力建设研究

装备教学对教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员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知识、能力的培养提高,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使知识得到更新,调整知识结构,丰富实践经验,使教学能力和学术科研水平不断提升。

3.1 深入实际部队,丰富实践经验

装备教学的实质是培养学员具备装备应用的能力,因此从事装备教学的教员,必须贴近部队装备及岗位实际,把部队装备的训练保障知识及实践经验,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而部队装备的训练保障知识及实践经验的获得,需要教员不断深入实际部队,了解部队新装备的发展动态,理解部队装备训练及保障模式、理念,丰富自身实践经验。要进一步完善部队与院校之间的联教联训制度,充分发挥部队在装备保障和训练考核方面的优势,弥补院校装备方面资源匮乏的缺陷。要充分发挥院校教员和部队干部之间双向交流作用,鼓励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部队一线干部、士官骨干到院校交流,拓展教员到部队代职、任职的专业层次、范围,提高教员到部队任职、代职的质量,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员参加部队装备保障、训练、演习等重大任务,拓展院校教员理论研究实践视野,了解部队装备保障训练动态,丰富院校教员的装备实践经验,从而提高院校教员的装备保障实践能力。

3.2 加大岗位培养力度,提高教员装备教学业务水平

目前军事院校从事装备教学的教员较少,装备型号教学任务繁重,同时院校教学及科研对教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院校应该加以倾向性的指导,加大岗位培养力度,提高教员装备教学业务水平。一是院校要创造条件,有针对性地加强装备条件、技术资料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教员队伍装备岗位培养的指导与监督,建立和完善装备岗位教学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二是鼓励教员自学,适当组织集训。要在教员自学的基础上,利用新装备交装工厂培训、联教联训、部队服务等时机,有计划地组织教员进行业务学习培训,提高装备教员的教学业务水平。三是教员之间广泛开展互助互学,发挥教授、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借助教研室和教学组的集体备课,不断完善装备教员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水平和授课技巧。

3.3 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提高教员队伍的知识水平

有计划地安排教员到相应的部队院校、地方大学和科研机构进修学习,或者参加总部、海军以及部队训练结构组织的新装备培训、技能培训,到新装备研制试验单位参加装备的跟产跟试,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最新发展动态信息,了解和掌握当前本学科、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前沿知识,了解和掌握新的教学手段、方法和形式。通过学习培训,充实知识内容,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3.4 积极扶持和引导,提高教员科研学术水平,调整知识结构

学术、科研是教学的必要支撑和逻辑延伸,是教员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学与学术、科研,有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⑤院校教学与科研工作与海军新装备的建设和发展有密切的联系,装备教员要充分认识学术科研对于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和学术研究,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院校应该通过政策、经费等方面积极扶持和引导学术科研,要从基础理论研究向新装备的应用、保障和技术发展方面转变,营造良好科研环境,调动教员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大对中青年装备教学骨干的学术科研能力培养,鼓励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参观见学、进修学习、出国深造,跟踪装备技术发展前沿趋势,拓展视野,更新知识内容。同时,鼓励教员要善于总结学术科研成果,并及时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真正使学术科研成为提高装备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

4 结束语

随着海军高新装备的加速发展,装备训练和保障要求越来越高,对院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院校教员需要不断提高装备教学能力。因此,院校教员一定要面对部队、面向实战,以对人才培养高度负责的精神,增强教学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研究装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装备教学能力,培养出岗位合格的军事人才。

注释

① 贾云.优化教师知识结构之管见[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② 柳鹏,郑思龙,魏保华.提高新装备教学能力生成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2013(2).

③ 孟藏珍,闫抒升,王晓军,等.强化装备教学实践环节研究[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9(3).

第6篇

大家下午好!时光流逝,恍然间自己走上校级管理岗位已近三个年头。首先真心感谢大家三年来对我分管工作的鼎力支持!记得三年前局领导跟我谈话,让我走上校级管理岗位时,我就暗暗对自己提出了一些工作中为人处事的要求,下面我就针对三年前自定的要求逐条对照进行述职。

要求一、做一个作风正派的人:

三年来我时时以一名党员的身份来规范自己,尊重领导、团结同事、关心学生,乐于接受领导和老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以一颗真诚的心与同事沟通交流。坚决服从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事事处处以学校的全局利益出发,竭尽全力为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提升、学生的成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要求二、做一个踏实能干的人:

在任职的三年中,对待每项工作我都能做到:提前规划、落实跟进、反思提高。在师资培训上,我从我校教师结构出发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二年一度的中老年教师比武、一年一度的师徒结对研讨活动、一年一度教研组精品课展示活动等,并积极联系引进市级教研活动,使老师们不出校门就能听到名家课。此外我还积极组织各类课堂调研,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针对性地为教师的业务提升提供帮助。在教学质量上,我首先从考试环节入手,建立单元成绩上报、中期调测、期末统测等制度,定期表彰学习优秀学生,进一步加大教学质量在教师考核、评优评先中的所占比重。在学生活动上,我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以学生写字、读书活动为载体,每月扎实开展活动。此外还进行每学期两次的数学竞赛、每学年一次作文现场创作比赛、轻童话创作比赛等。在常规检查上,我推行每月一查,定期抽查制度,每月检查教师的业务进修情况,定期检查教师备课本、作业本等教学内容,对发现问题能直言不讳地指出。通过细致的提前规划、扎实的行动跟进,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教学常规工作日趋规范;教师比武获奖的人数、档次有了明显提高;年度考核中教学质量取得了满分;学校一部分学生写好字读好书的习惯已经养成;学校也被评为市校本教研示范小学、代表上虞唯一一所农村小学迎接绍兴市新课程实验评估,还被推荐参加浙江省教师培训工作先进集体的评选。

要求三、做一个高度负责的人:

三年来我对待每项工作都能够做到尽心、尽责。在教学工作中我总是和教务处的老师一起共同协商,认真组织落实每项赛事及教研活动。对于一些教学赛事或业务进修,我不仅在会上大力倡议,还经常私下鼓励教师参加。在教师请病假、产假无人代课时,身为专职教师的我总是率先兼任;在备战市运动会期间,我会经常性地进行督促管理,定期为体育教师或运动员召开会议,几乎每天都和体育老师一起参加训练。在蹲段工作中,我会热心地帮助一些刚接触班级管理的青年教师,发现年段中一些学生在学习行为上有偏差,我每天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进行跟踪谈心,使他们树立学习的目标和信心。在自己分管的工作出现疏漏时,我总是一口承担,从不把责任推卸给其他教师。因为我明白领导一定得是一个肯负责、敢负责的人。

要求四、做一个廉洁自律的人:

一直信奉一句话:“律人必先律己”。三年中,我时时以“廉洁自律”四个字来要求自己。在主管的教师考核及评优工作上,我能做到一切从制度出发,以量化说话的原则,公正、公平、公开地开展工作,从不以职务之便干私事、某私利。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必率先垂范,从不应管理工作的繁杂找借口。在一些外出会议活动中,我从不利用职务之便报销一包香烟、一顿餐费。因为我觉得廉洁自律是对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

要求五、做一个远离安逸的人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电视片。讲的是熊猫和北极熊有共同的祖先,由于气候变化,同一祖先的熊,一批移到中国四川的温带地区,另一批移到北极的寒带地区。由于环境好,熊猫由以前比较凶猛的物种变成好吃懒做、濒临灭绝的动物。虽然食物多,但食肉、食草动物也多,熊猫抢不过它们就吃其他动物都不吃的竹子。这下它犯了致命错误——它选择了唯一的食物来源。当竹子越来越少时,大批的熊猫被饿死,最剩下的屈指可数。北极熊却在北极生活得很好,比当地的任何动物都更凶猛,体重也比熊猫大两倍。它本来是陆生动物,但最后能在海中游泳长达几小时,且能捕食水中生物,实在没东西吃时,还能在零下四十度的北极冬眠,北极生存环境的恶劣反而造就了北极熊强健的体魄和强大的生存能力。

这个电视片给我的震撼是巨大的,因此在工作中我摆脱了这个年龄段容易产生的安逸想法,在扎实管理工作的同时,丝毫没有放松对自身业务的要求。有比武活动了我倾注所有休息时间积极参加,有研修班了我总是率先报名……因此在业务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至今已连续3次代表学区参加市优质课比武,其中两次获一等奖,开出市级公开课8节,省级公开课1节,市级汇报讲座2次,有四篇论文、案例在省级发表或获市一等奖。开设日志数量尽60篇的教学博客一个,被聘为中央教科所小学科学网络研修班管理人员。

对照要求的同时也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我想这是我整份述职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本次述职述廉活动真正的目的所在:

第一:扎实过多,放手过少。对待每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总放不下心,免不料要插手、询问,这其实是个性使然,致使有些老师不能放手工作。

第二:想法过多,协商过少。我是一个爱琢磨事的人,有时想法一来,就忙着实施,缺乏必要的讨论商量,致使有些工作出现掉链、脱节的现象。

第三:务实过多,宣传过少。对于一些工作虽然在扎实跟进,但缺乏必要的宣传,导致出现有些工作虽颇具亮色,但校外无人知晓的现象。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习党建 跟踪培养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事业,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工程。做好大学生的党建工作对于壮大党员队伍、增强党的战斗力、改善党员结构、提高党员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党建工作的有序进行,也是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力保障。

一、做好实生党员和积极分子顶岗实习前的教育工作

1.加强顶岗实习前的教育,明确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召开顶岗实习前的教育大会或实习班会等方式,对实习学生党员进行思想和组织上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深入社会、深入企业是一种很好的开展党的先进思想传播的社会活动,是把政治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增强自身党性修养的难得机会。学生党员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具有学生和企业实习员工的双重身份,要注意了解民情民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树立起榜样的意识。

2.在实习离校前安排党员和积极分子上一次党课

通过组织学生重温入党誓词、回忆成长历程,教育学生牢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时刻严格要求自己。通过组织专人的谈话,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制定出具体发展目标和计划。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实习党员和积极分子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党员意识,加强党性修养,使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在实习期间能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机构设置,建立党员培养长效机制

笔者根据实习学生分散到长三角等地多家企业的实际,把实习的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党小组,实施老党员带动新党员、党员带动普通同学的模式。把实习小组编为一个学习小组,根据工作特点,通过定期、制度化、广泛的政治理论学习,让学生把握时代脉搏,始终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做到理论学习与时俱进、思想认识不断提高。以党小组为核心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加强了实习学生管理,又提高党员政治素养,增强了学生党员和非党员学生之间的凝聚力。

三、顶岗实习过程中进行跟踪培养

1.成立顶岗实习指导小组

根据专业技能训练和就业导向等要求,制定及完善顶岗实习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实行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双导师+辅导员制”,明确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及学校指导教师的责任。针对顶岗实习学生越来越分散的实际情况,除保证每个实习学生党员有企业指导教师外,还安排校内教师和辅导员对学生党员顶岗实习进行管理和监督,要求学校指导教师定期进行现场指导。

2.建立档案,通过多种形式做好思想教育指导工作

要对每位实习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去向、联系方式进行登记,建立起详细的档案。为深入做好思想教育指导工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式,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网络等多种方式,如寄发学习资料或在学院的党建网络平台学习信息,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为学生答疑解惑,对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进行及时教育。

3.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建立定期巡访和督察制度

学校思政工作者要及时收集企业、学生、教师的反馈信息,通过制订计划和定期定点组织专人巡访,深入企业,走进学生党员,将先进的思想、学校的信息、国家的方针带给学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工作,及早发现问题,并深入分析,共同商量解决办法,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能持续改进的顶岗实习管理机制,使顶岗实习质量不断提高。

四、严格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

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加强对高职实习党员、积极分子的跟踪培养,必须进行严格的评价与考核,通过建立学生考评和自评制度,使学生党员们在实习过程中,严格自律,提高能力,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学生党员强化党性观念、宗旨和党员先进性意识。

参考文献:

[1]杨劲艺.高职生顶岗实习中的党建工作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2).

第8篇

近年来,遵循职业学校的教学规律,学校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对我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构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学生跟岗实践。作为财经类职业学校,我校在会计专业学生跟岗实践上做了大胆的尝试这种跟岗实践教学模式,既区别于一般工科学校的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也不同于订单式的办学方法,而是施行了适合于会计专业特点的短时间的跟岗实践。

一、学生跟岗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

顾名思义,所谓跟岗实践,是指学生下到企业,跟随相应的岗位进行的专业活动实践。会计人才在每个单位的需求量不像生产一线的工人,也不像从事服务业人员,需求量很大,每个单位都有需求,但是人数都很少,因此不适合搞订单式教学模式;会计职业的私密性,也不适合搞半工半读模式,经过社会调研和实践摸索,我校近年来实行了会计专业学生跟岗实践的教学模式,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跟岗实践的学生是在学校学习了一部分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大部分学生取得了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但是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个时期的专业实践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专业实践和学校学习理论的差距提供了机会,认识到自我的不足,从而为下一步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认识到了会计岗位的实际情况,有目标有计划的完成后续的学业;另一方面,通过跟岗专业实践,也让企业了解当前学校教育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指导学校教育,加大校企合作创造了条件,通过跟岗实践的进行,老师走进企业,企业专家走进学校,密切了校企的交流沟通,为学校的校企合作发展拓展了思路。

二、学生跟岗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

2011年和2012年的上半年我校顺利完成了2008级2009级两届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跟岗实践的施行。实施的时间是学生在校的第三学年的第二个学期,此时大部分学生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会计岗位有了以一定的认识,校内学习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具备了一般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参加了校内课程的模拟实习,对会计的核算流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实际动手处理问题的能力尚不够熟练。跟岗实践的时间安排为期两周。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寻求合适的单位,安排适合专业的岗位

专业系部组织老师联系徐州市区规模较大、会计核算制度比较健全的大中型企业单位的财务岗,作为学生跟岗实践的岗位,力求学生的跟岗实践能够有所成效。并且各岗位的学生人数比较科学合理,太少太多都不利于达到跟岗实践的目的。我校先后与徐州锻压机床有限公司、江苏四方铝业集团公司、彭城五交化、青岛啤酒厂、徐州日报社、徐州宗申摩托有限公司、徐州市全球通精密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徐州金鼎恒立液压件有限公司、徐州煤矿机械厂、徐州华阳机械制造厂、三环产业布厂、新华印刷厂等十家单位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单位,以上单位接纳了我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跟岗实践,安排了合适的财务岗位,并予以随时指导。

(二)制定实习计划,设计实习内容

实习前专业教研室制定合理科学的实习计划,安排学生的实习岗位。每组实习学生推选了组长,安排了实习指导老师,岗位指导师傅。为了让学生在跟岗实践中学有所获,每次实践安排一个班级,大约50人到60人,每个单位2人——10人,根据各单位的规模及财务核算内容的繁简安排合适的人员到岗,均安排在财务有关的岗位进行实习。实习过程中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走出校园,走进会计岗位,在各自岗位上先从看听开始,了解跟岗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知晓职业素养,然后去做力所能及的业务活动。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知识的欠缺,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增长专业实践知识,让学生对会计知识从书本到实践,从校内模拟实习到现场亲自处理,从抽象到具体的去认识会计,认知会计职业人。每位同学实践结束后,需要认真撰写实践报告,及时总结学习心得和体会。实习报告中列示学生需要跟从的岗位,该岗位的岗位职责是什么,在该岗位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实践,实践的目标明确。

(三)适时的跟踪辅导检查,做好学生安全保护和专业指导

学生离开校园,走进社会,由于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需要校方对学生的安全负责。在每位学生为期两周的跟岗实践中,我们安排三位老师跟踪指导。校内班主任和实习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出勤和安全随时跟踪掌握,实习指导老师还负责与企业指导老师随时联系,掌握学生在单位表现及实习安排任务。合作企业安排实践岗位工作人员对学生现场实践予以指导和督促,作为企业单位实习指导老师。实践结束,汇总收集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跟踪表,企业单位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意见,从而作为考核学生实践活动成绩的考核依据。

(四)及时反馈实践信息,修订实践方案

学生信息反馈,在学生为期两周的跟岗实践活动结束后,召开学生座谈会,反馈学生在单位实践过程中取得收获及出现的问题,作好记录,为下一个班级实践前的提醒做基础,随时调整实习方案和安排。比如有的单位没有给学生安排合适的岗位,学生处于无所事事状态,随时与企业联系,改变现状,要不更改实习单位,让跟岗实践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跟岗实践的优势和不足。从两届学生的反馈信息看,大部分学生从本次实践中加深了对会计岗位的认识和了解,也感受到了企业的文化氛围。

系部召开会计类专业学生跟岗实践校企合作研讨会,聘请企业专家代表参加。系领导对学校会计类专业学生跟岗实践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校企合作和学生跟岗实践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企业专家就如何提高学生跟岗实践的质量、合理安排学生跟岗实践的时间、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计划,开设特色班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实质性的交流和探讨,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及方案。

三、学生跟岗实践教学模式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跟岗实践取得的成效

学生找出自己的差距,通过为期两周的会计岗位的跟岗实践,充实了学生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到会计专业实际各岗位的要求,找到自己存在的差距,从而更加珍惜学校专业课程的学习。

企业更加了解学生的现状,从而指导我校的专业教学活动。通过跟岗实践,让企业了解我们的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为学校毕业生的出口畅做好了铺垫。加强了校企深度合作。

(二)学生跟岗实践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安全管理存在着隐患。学生一早从学校出门,晚上返校,这一天的时间需要学生的自觉自律,约束自己在企业进行跟岗实践,但是实际总有一些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在岗位不严格要求自己的现象也有出现。

企业招架不住的接待任务。由于我校会计专业学生人数较多,一个学期安排六个班级去实习,一个班级实习两周,共有十二周在企业跟岗实践,影响了企业的财务岗位的正常运营。

四、解决跟岗实践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第9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顶岗实习 有效性 工作导向

近年来,各地职业学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顶岗实习的方法和途径,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调查中发现,中职学校的顶岗实习工作,存在着重管理轻教学、重形式轻内容的情况,学校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应有发挥,因为环境陌生、工作生疏、心理不适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学生对顶岗实习兴趣不浓、畏惧甚至厌倦,离职跳槽、违规辞退等现象屡有发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顶岗实习改革,核心内容包括:实习教学模块建设、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机制建设、双向选择机制构建、教学方式方法探索和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等。

一、实习教学模块构建

职业教育的服务宗旨,要求中职学校的顶岗实习教学活动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服务地方的经济建设――这就需要通过对培养目标和岗位要求的重新梳理,构建科学的顶岗实习教学实训模块。

以机电类专业为例。笔者学校在“机械加工与电气维护技术实训基地”(省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围绕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省示范专业),对现有的加工制造类专业群(含机械加工技术等7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应职业岗位进行了重新归类,按照“专业群―培养方向―职业岗位群―顶岗实习教学模块”的思路进行梳理,形成了普车技能(含车工、铣工、磨工和组合机床操作工)、数控技能(含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钳工技能(含机修钳工、装配钳工、工具钳工)、电工技能(含维修电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值班电工)、营销装调技能(含机电产品营销员、设备安装工)等五大类顶岗实习教学模块,为顶岗实习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指导教师团队组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教育经验丰富、职业实践能力强、“能文能武”的指导教师团队,是确保顶岗实习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笔者学校大力实施“专业课教师能力提升工程”,通过“送出去培训,请进来指导;下车间顶岗,进实验室研发;到高校培训,出国门进修”等途径,促进专业课教师“内外兼修、理实兼备”。学校还依托高职院校、职教集团,实施了“百名技师进校园工程”,把120多名机电、建筑、旅游、会计等专业领域中德艺双馨的教授、工程师(技师)请进了校园,聘任为学校技能实训、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

以笔者学校“机械加工与电气维护技术实训基地”的实习教学指导团队建设为例,“五大类顶岗实习教学模块”的指导教师都是教学一线的骨干、生产一线的精英(其中:教师40%、技师60%),这种“理实一体”团队的组建,增进了教师与技师的交流互动,促进了产教活动的深度融合。

三、工作导向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是顶岗实习教学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笔者学校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团队的作用,深入企业调研,及时总结提炼,开发了一套具有地方特点、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1.按照工作门类编制实习教程

如在“机械加工与电气维护技术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顶岗实习基地的典型生产岗位、工种进行了科学梳理,构建了五大顶岗实习教学模块,开发了《普车技能实习教程》《数控技能实习教程》《钳工技能实习教程》《电工技能实习教程》《营销(装调)技能实习教程》等校本教材。顶岗实习时,根据学生自选的岗位工种进行归类编班。学生则在顶岗生产的同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2.按照工作岗位设置教学单元

顶岗实习,既是学习又是生产。为实现做、学、教的有机统一,在每个“顶岗实习教学模块”中,以“工种”为单位设置“教学单元”。如在《普车技能实习教程》中,设置了车工、铣工、磨工等多个教学单元,各单元之间既联系又独立。顶岗实习时,按照计划,每个学生至少完成一个模块(含2~3个工种)的顶岗实习任务,每工种3~6个月。

3.按照工作内容开发教学项目

每个“教学单元”由若干个教学项目组成。顶岗实习教学项目,包括项目名称、主要任务、项目分析、相关知识、顶岗生产、质量监测、工时定额、项目报告等,各项要求非常明确。顶岗实习中,学生按照任务进程完成相应项目的学习,熟练技能,内化知识,提升经验,形成智慧,指导今后的实践。

四、双向选择机制建设

双向自愿选择,满足“学”、“用”需求,是提高顶岗实习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企业有需求,就会提供真实的岗位和待遇;学生有愿望,就会立足岗位立志成才。双向选择的操作流程为:

1.收集信息,编印会刊

每年实习前,学校实习就业处组织各专业教研组,深入企业,收集用工信息(岗位工种、劳保待遇等),汇总编印《实习生供需洽谈会会刊》,学生人手一册,深入了解,选择自己理想的工作。

2.就业指导,应聘准备

学校专门开设了职业指导课,进行系统指导;定期邀请企业领导开办讲座,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开展顶岗实习的预备教育,熟悉岗位要求、工作内容;组织应聘专题辅导,指导学生做好应聘前的各项准备。

3.设摊招聘,自主应聘

每年六月上旬,学校都会举办一次大型的实习生供需洽谈会。企业设摊招聘,学生自主应聘。通过洽谈会,学生展示自我,竞聘理想的岗位;企业则通过洽谈,招聘到适合的“员工”。

4.编印手册,明确要求

洽谈会后,根据签订的《实习就业合同》,将学生按岗位(工种)进行编班、分组,汇编成《××技能顶岗实习教学手册》,明确任务、安排和要求。

5.分类培训,实施教学

各实习教学指导组则按照校企联合制定的实习教学计划,开展岗前安全教育、劳动纪律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确保顶岗实习教学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

五、教学方式方法探索

顶岗实习,具有实习地点分散、工作内容多样、任务要求不一的特点,教学实施难度大。针对这一实际,采取三种形式灵活开展教学:

一是定期集中教学。按照实习教学进程安排,可以计划、预见的教学内容,采用定时、定点、集中的形式进行教学,时间一般安排在双休(节假)日。如项目任务布置、项目总结交流等。

二是不定期集中实训。主要针对学生顶岗实习中碰到的实际案例,指导教师组认为非常具有典型性,有必要组织学生进行现场“会诊”的。这种形式的实训教学,时间、地点、内容都是临时确定的,对于提高学生处理、分析、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很有帮助。

三是实时网络交流。顶岗实习,更多的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实时交流。按照岗位工种编班,每班建立一个QQ交流群,每个群每天安排1~2位指导教师跟踪信息,实时指导。实践证明,利用网络开展交流,信息,即时处理遇到的问题,效果很好。

六、评价注重多元与发展

1.注重发展评价

充分征求实习单位意见,制定完善“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考评细则”,从职业素养、工作态度、纪律表现、工作实绩、创新品质等方面进行考核。既重知识运用、技能提升、工作效益的考评,也重积极主动、团结协作、遵规守纪、沟通协调等的考评,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2.多元参与评价

采用学生自(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参与的多元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20%),包括每月一次实习汇报、每工种一次岗位自评以及实习结束时的总结等。通过自评、总结、反思,促进个体经验和智慧的生成。

学生互评(10%),安排在两次集中返校教育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习小组内进行。通过互评,发掘典型,进行表彰和奖励,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企业评价(50%),由跟班师傅、车间主任等,按岗位要求,参照企业劳动制度进行考核。每次学生自评后,在自评表上签具师傅评价、单位意见,做到跟踪指导、跟踪考评。

指导教师评价(20%),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态度表现、学习状况、工作实绩、创造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教师、技师共同参与。

社会参与评价(加减分),是指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获得的各种表彰奖励、评先评优、竞赛获奖、工考晋级等,按奖惩级别采用加减分,计入考核成绩。加减分由学生申报,指导组审核,实习就业处审批。

七、实践体会

顶岗实习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学生的职业能力明显提高

经过规范的顶岗实习教学,强化了知识技能,提升了实践能力,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代表上虞市参加绍兴市青工技术大赛的职工选手,几乎都是笔者学校的毕业生,而且连续两年包揽了一等奖,受到了绍兴市、上虞市两级大赛组委会领导的高度赞扬。

2.学生的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一年的顶岗实习,学生在自主选择、轮岗实训中,既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也真正了解了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工作特长,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到了属于自己的待遇与报酬,体面就业。对于来之不易的工作和岗位,他们也就更加懂得珍惜,就业稳定性明显提高。

3.毕业学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环境适应快,合作精神好,技术基础扎实,岗位能力强,发展后劲足,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供不应求。

参考文献:

[1]黄雪泉.浅析中职生“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J].中等职业教育,2010(10).

[2]王理香.中职生顶岗实习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1(19).

[3]谢洋,董兴生.中职生顶岗实习为何频频跳槽离职[N].中国青年报,2013.

第10篇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真正的成长不在于岗前培训,也不在于岗后的脱产培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在教学实践中实现的。由此校本教研这一方式应运而生,其重要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而日益凸显出来。当前,不断深入摸索、实践、完善、创新校本教研格局,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笔者认为,立足校本教研三大方式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团队教研

在日益倡导高效的今天,校本教研如何实现高效成为学校领导者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刚步入课改的那几年,校本教研工作成效不大,是活动的形式单一、陈旧老套、过于模式化,还是活动的策略不合理、不规范、不科学,这些都是值得学校深思和辩证地剖析的。《中国教师报》曾有人发文提出“以教师最需要的方式进行校本教研与培训”,发人深省。教师最需要的方式,即校本教研一切要以教师为本,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教师缺乏什么?最需要什么?有专家说:“要想让校本教研的方式成为一线教师最需要的,就得‘还权’于各年级学科备课组、教研组。充分发挥备课组、教研组这一最基层的职能机构,才能激活并彰显其巨大潜能与无限魅力。”学校“还权”,并不是任备课组、教研组自由散乱,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指各年级备课组、教研组在组长的带领、安排下,结合学校发展总规划及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商讨、制订出切实可行、彰显本组特色的工作计划。这工作计划不是组长一人的臆想,而是全组教师积极思考、主动商议后的智慧结晶。以某个年级备课组的活动为例。全学期安排16次教研活动,次次有研讨专题,回回有中心主持。备课组结合学段特点、学科特点及组内每个教师的特点,合理、科学、有计划性地安排活动。可以有全校性的名师的观摩、讲座,可以有组内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介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指导策略,可以有年轻教师上课题实验汇报课,也可以有专题研讨……这些活动安排,绝非备课组长一人能考虑周全、安排合理的,需要全组教师出谋划策、同心协力。如此,备课组、教研组活动就不再是昔日的“纸上谈兵”或是组长的“独角戏”,而是全组教师展示智慧和能力的舞台,组内教师的整体专业能力因此而得到了提升。

二、自主教研

“教研培训部门要真正以学校发展为本,端正身份,摆正位置,能不能做些统筹、优选,一切从学校出发,真正以教师为本,重在对校本教研的指导和帮助,让教师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自己学会研究。”这是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成尚荣在《让校长、教师安静一点》一文中阐述的一段话。学校不妨大胆地将成尚荣先生的前瞻之语改为:“学校要真正以教师发展为本,端正身份,摆正位置,一切从备课组、教研组出发,真正以教师为本,重在对备课组、教研组教研活动的指导和帮助,让教师基于备课组、教研组,在备课组、教研组中自己学会研究。”

学校在“还权”于备课组、教研组的基础上,还应激发教师自主教研,积极发挥个人的作用。如笔者学校语文备课组对略读课文教材的解读与处理陷入了困惑,于是,在组长的组织下,确定了由组内两位教师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上略读课文的研讨课,组内其他教师全程参与上课前的聊课、上课时的听课、上课后的评课和辩课活动。同时请了特级教师参与整个过程。困惑是教师发现后提出的,教学研讨的过程是教师在组长的带领下自发进行的,在专家的指点与总结下,大家找到了有效的方法与策略。语文备课组的教研活动真正实现了自主、高效,并总结了“‘四合一’套餐”教研模式,即:课前聊课+同课异构+专家评课+组内辩课。其他备课组、教研组的内驱力被调动起来了,从中真切地尝到了自主教研的甜头。自主教研让教研成为一种自由的探索,一次灵魂的壮游。

三、特色教研

所谓“特”,绝对不仅仅是与众不同,而是“特”中求实,“特”中求新,并要紧紧抓住如下两方面的工作。

特色教研,其一是“周跟踪听评课”。每年暑期开学初,大量新教师加入学校教学第一线,面对小学生,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他们眼花缭乱、措手不及,急需得到帮助。根据这一现状,学校可以开展“周跟踪听评课”。即要求上课教师连续上一周的公开课,每上完一节课,以学校领导、备课组长、学科骨干组成的跟踪听评课团队就要对该课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研究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然后上课教师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结合自己课中的感受、课后的反思,再第二次上课。上完课,团队再评课。这样,上课――听评课――再上课――再听评课……几轮反复,几回剖析,几番完善,几次提高,最终使上课教师能熟练掌握教学技能,灵活运用教学新理念进行教学。这种紧紧依据校情提出来的“周跟踪听评课”校本教研活动,可让招聘入校的大批高学历、高学位、高素质的新教师能很快适应中小学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并迅速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除了把新上岗的教师定为被跟踪听评课的对象外,学校还可以把有培养潜力的学科骨干以及理念相对滞后、教法相对陈旧的教师作为被跟踪听评课的对象。这样范围更广,针对性更强,使学校各层面的教师专业能力都能得到质的提升。

特色教研,其二是成立“名师工作室”。有的学校有特级教师,他们专业成长有时会出现“瓶颈”,学校可以发挥名师的效应,给他们一个再发展的空间。如笔者学校成立了“名师工作室”,组建了一支由16人组成的小团队,由特级教师汪智星领头,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提倡“两条腿”前行:一条是抓扎扎实实、高效创新的课堂教学;一条是寻求不断突破、修炼内功的教育科研。在工作室活动的推进下,汪老师有了自己的新愿景和新规划,同时为工作室的16名成员设立了短期和长期培训规划。对学校而言,有了一支德才兼备的生力军;对汪老师而言,既提升了自己,更成就了别人。“名师工作室”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活动,提升了科研品质,实现了内涵发展。“名师工作室”成员中有些教师成长为省、市、区级教学骨干,学校又安排他们在各自学科备课组带徒,呈现了师徒共促进、同成长、齐快乐的局面。如今,全体工作室成员在特级教师汪智星的引领下,幸福地开展着“课题研讨、师徒共研、同课异构、红蓝辩课”等各项校本教研活动。

学校在求“特色”中不要一味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而要依校情、师情,合理、科学地提出符合学校教师专业能力快速提升的校本教研活动。活动以校为本、以师为本,彰显特色,凸显质效,这样才能实现教师专业能力迅速成长。(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邮政路小学)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行政干部;轮岗;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6-129-2

1 概述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与政府机关行政工作有较大的不同,高校行政工作中,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相辅相成,在人事、教学、科研部门,对专业性要求较高,一些职能也比较集中,如考核评价、评估认定,这些工作都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因此在高校行政干部中开展轮岗工作,具有其独特性。高校行政干部都具有较高学历,同时兼具学术能力,在高校教育管理方面有较广泛的接触。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主要是服务全校师生,是与全体教职工密切相关的,每位教师都要参与各项行政服务工作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在高校行政干部中开展轮岗工作,是有先天优势的。

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升本不到十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中,专家曾提出要加大行政管理干部培养力度的建议,从2014年开始,武夷学院开展了行政干部轮岗,在18个职能部门和11个二级学院各设置1个轮岗岗位,轮岗时间为1学年,全校每年有约30名行政干部在轮岗。轮岗不仅是更换了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同时也带来新的工作方法和理念,与以往的做法形成一种经验交流。从2年多的轮岗实践来看,开展轮岗工作,对提高学校行政管理和服务质量具有促进作用。

2 在高校行政干部中开展轮岗的积极意义。

在同一单位,对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有计划地调换任职岗位,是干部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式,对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后备人才有积极意义。各类人才在经过多岗位锻炼,不仅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各部门运行情况,也能锻炼工作人员全方位的工作能力。

2.1 有利于轮岗干部的成长成才

通过在高校行政人员中开展轮岗,促使轮岗干部学习新知识、适应新环境、提炼新方法。经过不同岗位的轮岗锻炼,能拓展干部视野,提升干部适应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尽快掌握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有利于全面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在岗位轮换中,轮岗干部在新岗位上,要快速掌握岗位工作内容,在短时间内就要“独挑大梁”,有利于发现轮岗干部特长,发掘人才潜力,组织部门能通过干部轮岗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人岗匹配,有利于发挥人才专长和优势,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2 为职能部门带来活力

通过岗位轮换,新成员带来新的工作方法和经验,能激发部门活力,提高工作效率[1]。新人员的加入,打破原有的人员结构和分工,促进干部主动融入,适应新环境,同时能发挥“鲶鱼效应”,促进行政干部队伍形成不断学习的良好局面。各部门之间的人员交流,还能增强部门间的了解,打破认识隔阂,行政干部通过岗位轮换,切身体会对方工作,让大家能够形成良好的换位思考意识,促进各相关部门间的友好沟通,增进理解。

2.3 对高校发展的积极作用

通过开展岗位轮换,有助于勤政廉政建设,干部轮岗能打破不良利益关系和裙带关系,打破少数人的利益链,形成互相监督的良好风气。轮岗能促进部门间的沟通,加强部门间的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强部门活力,轮岗干部带来的经验和做法,能激发改革创新能力,促进学校整体健康有序发展。在组织人才培养上,通过开展轮岗,优化人才结构,形成专业人才梯队和人才储备,有效防止“岗位离不开、单位舍不得”的狭隘人才观念[2]。开展干部轮岗,还能有效解决人才流失的后备人才问题。

3 在高校行政干部中开展轮岗的基本原则

在高校行政人员中开展轮岗工作,是提高高校行政服务整体水平的一项尝试,对培养行政管理干部队伍、提高学校整体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积极影响。在具体组织开展中,要把“好事做好”切实发挥实效,提升行政服务工作水平和质量。

3.1 统筹安排原则

人事管理部门要主动介入,结合学校发展总体要求,做好人才队伍轮岗总体规划,服务于学校的发展需要。要明确轮岗目的,制定合理的轮岗范围、周期和人员选择条件等,同时要做好配套后勤服务和机制建设,为开展轮岗提高制度保障,合理选派机制、帮扶机制,做好轮岗前的交接和培训。岗位设置要科学安排,根据当前学校发展中心工作,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轮岗工作,在轮岗人员选择和岗位匹配中,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轮岗工作应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成为帮助干部成长成才的一项有效举措,让轮岗成为一种常态化,成为多数人积极参与到人才队伍建设模式。在开展干部轮岗时,要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面向轮岗对象公开轮岗岗位信息,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沟通,统筹安排,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通过开展合理的干部轮岗,实现人才队伍的动态平衡,保持人才队伍的活力。

3.2 要坚持人岗匹配的原则

人岗匹配,就是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实现个人能发挥专业优势和特此,即“人尽其才”。可以借助人才测评工具,了解轮岗干部的能力要素(包含性格特点、经验、学历等),以及以往工作成效和个人发展规划,对照岗位需求要素(包含岗位职责、任职要求等),进行轮岗人才选择。对一些“热门岗位”实行竞争上岗,根据人才测评报告和实践业绩,选拔与岗位任职要求匹配度高的人员。在实践工作中,要对轮岗干部动态跟踪,及时了解轮岗干部工作开展情况,对应评价指标,考核轮岗干部是否胜任岗位职责,切实做到人岗匹配和动态调整。

3.3 动态跟踪管理原则

轮岗是一个大炼炉,通过不同岗位的锻炼,能基本掌握一位轮岗干部的特长和个性。通过综合分析、考核评价,就能对轮岗干部的综合情况有了整体的了解。在轮岗中,要密切关注轮岗干部动态,一旦发现有不适合岗位需求,或者无法胜任岗位的情况,组织部门应及时介入,在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及时介入帮扶或进行轮岗人员调整,如介入帮扶、开展教育培训或是替换轮岗干部,确保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如果在轮岗中,发现岗位设置不科学、人员配置不合理的情况,应反馈到人事和规划部门,以便进一步优化岗位设置和人力资源规划。

4 轮岗工作的评定及结果应用

轮岗工作要持续开展,必须要得到大家的认可,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配套的激励机制是基础和保障。评价结果的应用则是轮岗工作的重要目的,组织部门要按照综合评价结果,做到“能上能下,有为有位”,切实发挥轮岗干部特长,发挥干部轮岗工作的积极作用。

4.1 要建立一套轮岗考核评价体系

一套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开展轮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是公平评价的基础。在编制轮岗考核评价体系时,要结合轮岗目的和当前亟待改进的重点工作,评价指标要具体而明确,为轮岗干部开展工作提供明确方向。在评价权重分配时,核心工作和重要任务应该占主要成分,在常规工作得到保障的基础上,鼓励改革创新。对于不同岗位,要体现岗位特点,实行差异化评价指标。考核评价应贯彻轮岗工作始终,只有通过多次观察了解和调查反馈,才能得到信度较高的评价结果。考核评价结果的信度,也是持续开展轮岗工作的根本保障,只有大家共同认同的轮岗考核评价体系,才有利于培养出公认的好干部,才能保证轮岗干部培养模式的持续开展。

同时,轮岗配套机制要跟进。轮岗配套机制是持续开展干部轮岗工作的重要保障,没有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做好做坏一个样,干部晋升与业绩没有直接挂钩,不仅不利于干部成长,还会滋生其他腐败和不良风气。没有配套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轮岗干部就会缺乏动力和后劲,因此,在开展轮岗工作中,要形成帮扶机制,相关部门要主动介入帮扶,并始终贯穿轮岗工作。在轮岗前,应与轮岗对象充分沟通,结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实现规划目标,同时做好轮岗前的培训和交接工作;轮岗时,要鼓励改革创新,并予以相应支持,客观对待创新和改革上的失败,遇到困难时应及时帮扶,解决轮岗干部的后顾之忧。要发挥相关配套的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引导和帮助轮岗人员健康成长。

4.2 对于开展轮岗,最重要的是轮岗成效和结果应用

对能很好胜任工作岗位的干部,要予以激励,晋升;对于无法胜任的要及时帮扶和培训,可以安排专人“一对一”教练式指导,也可以送到专门机构或专业岗位学习锻炼,帮助其提升工作能力;对于经过多岗位轮岗,仍然无法找到胜任岗位工作的,或因工作能力欠缺,无法应安排的岗位,应考虑淘汰机制。同时,要针对轮岗中反馈的问题,对岗位设置进行优化,对轮岗工作进行全面修正改进。

在轮岗中,发现轮岗干部无法胜任,一些专业问题难以攻克,以致带来的不良后果,如业绩和服务水平下降、团队人际关系混乱等。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要提前做好规划,充分考虑各类因素及应对策略,做好培训和轮岗交接工作,各工作岗位要形成对应岗位工作手册,确保轮岗过渡阶段工作顺利开展,为轮岗提供基础保障。

5 结语

通过2年多的轮岗实践,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在高校行政干部中开展轮岗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要引入先进的理念。要整合全校资源,以高校整体利益为出发点,摒弃陋习,形成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展所长、有序流动的健康理念,创造一个机会均等、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二要强化制度建设和工作落实。学习和引进现代化的人才管理制度和做法,将人才资源视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机制建设是能促进教职员工成长和发展的,时能实现学校和个人共同发展的好制度。三要重视反馈,及时修正[3]。没有哪项制度是完美无缺的,只有通过不断修正改进,通过实践-反馈-修正不断循环,才能形成一个适合组织发展的好制度。因此,要认真对待轮岗中出现的问题和反馈,并积极主动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的根源,针对问题及时修正,采纳合理建议,只有循环往复地不断改进,才能真正做好干部轮岗工作。

我国高校发展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在高校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中,要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实现人才队伍和高校协调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刘晓萌,等.关于高校行政管理干部轮岗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6(07):126.

第12篇

【关键词】校企协同;汽车保险;人才培养;无缝衔接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和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我国汽车保险业务近几年发展迅猛,汽车保险行业对保险人才需求迫切[1~2]。而汽车保险业务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别强,尤其在查勘、定损、理赔环节,对人员专业能力要求高,导致保险公司期望尽快补充既有学历又能快速胜任岗位的专业人才,同时压缩岗位成长周期[3]。目前,一些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来缩小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差距,一定程度提升了学生第一岗位任职能力。但在汽车保险人才培养方面,校企合作模式存在流于形式和可持续性不强的问题,需要探索深度协同的新模式。为此,坚持“企业向人才培养环节前展、学校向人才岗位发展后延、共筑人才培养使用命运共同体”,信阳学院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信阳中心支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产险信阳中支)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关系,探索形成了校企双方协同培养应用型汽车保险人才的创新模式。

一、开展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背景

企业始终青睐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踏实肯干、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培养满足市场需求、受企业欢迎的人才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校企协同的教育模式是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创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其根本目标就是满足市场需求[4~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结合地区和行业发展特点的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研究与实践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以信阳市为例,通过调研,信阳市保险行业对汽车保险专业人才5年需求量超500人,信阳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作为信阳市保险人才输出主体,只能提供不足100人,人才缺口很大,专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为更好满足信阳市汽车保险行业人才需求,学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经过多年探索,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总结提出了“三合一”教学模式,即“理论与实践合一、课堂与车间合一、实习与顶岗合一”。在此基础上,与信阳、十堰两地20余家汽车关联企业达成合作培养协议,初步走开了校企合作的路子。但在人才培养具体实施中,一直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合作培养手段方法单一。合作培养流于表面,过于形式化,还在组织学生赴企业参观学习的低层次徘徊,有时甚至仅停留在纸面协议上。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没有固化形成,并不能真正体现行业岗位需求。从企业用人反馈看,学生因专业技术生疏、岗位适应力弱等问题,毕业后基本不能满足岗位实际需要,需企业重新组织培训,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二是企业合作培养的驱动力不足。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多为驻地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其更关注合作带来的附加成本,却忽视合作产生的长远效益,校企不能达成人才培养与使用“命运共同体”。因此,深化校企协同合作,促进企业参与深度,成为学校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二、校企协同培养汽车保险人才的实践探索

平安产险信阳中支作为学校合作对象,高度认同校企共筑人才培养与使用“命运共同体”,对参与汽车保险人才培养表达了全方位、全过程、深层次的合作意愿。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常态化组织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科学研究等活动,逐渐固化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汽车保险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模式(见图1),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岗位需求的无缝衔接:平安产险信阳中支前展进入人才培养与评价过程,协同改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条件;学校向人才使用阶段后延,全过程跟踪人才培养成长,建立校企双向反馈机制,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一)联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保险公司专家骨干参与汽车保险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瞄准保险岗位需求,联合论证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修订与岗位实际需求不符的教学内容,融入更多基于协同培养的实践环节。如:在修订后的培养方案中,汽车保险与理赔专业课程在原有的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保险与理赔(36学时理论教学)基础上,增加了车险查勘与定损课程。针对上述课程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建议。

(二)协同指导理论实践教学。1.聘请企业专家进校讲座。汽车服务行业日新月异,不断涌现的新思想、新技术很难第一时间通过课堂教学传递给学生,毕业后学生将很难跟上行业潮流,缺乏岗位的深入了解和认同。为此,学校举办专家讲坛,聘请企业专家定期进校讲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社会上最流行的思潮,最前端的技术,第一手的行业信息,学生普遍收获启发很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胜任未来岗位的信心。2.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授课。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技术人员是企业拥有的独特资源,能很好弥补学校教师缺乏岗位实践经历的不足。学校聘请了多名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到校参与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等课程的理论及实训环节的授课,过硬的专业技能、丰富的案例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职业规范、职业道德方面得到滋养熏陶。3.搭建顶岗实习平台。企业选拔有意向的应届毕业生进行6个月的顶岗实习,目前已有两届毕业生完成顶岗实习,有8位学生留下来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16级有15位学生成为企业重点培养对象。这为校企进一步合作及汽车保险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企业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学习企业先进的技术、企业文化,操作使用企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深入开展学术技术合作交流。学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教师基本是高校毕业的研究生,且多数是毕业后即从事教学,无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工程实践及对行业前沿的深入了解,而车险行业条款改革频繁,导致教学与行业发展脱节。为强化教学团队与企业的联系,定期组织教师团队深入企业集中实践学习,不断更新专业实践知识,定期组织校企人员开展学术技术交流,为学校教师和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共同探讨研究教学内容和方法、行业前沿问题提供了平台,并打造了一批“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协同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在学校共建汽车保险理赔实训基地,校方提供实践场地,企业提供教学实物、教具,实现了资源共享共用。该实训基地承担了二手车鉴定与评估、车险查勘与定损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会未来岗位的必备技能,还能提前熟悉工作环境,有助于进入保险行业及其他汽车服务行业工作后快速胜任岗位。(五)建立岗位成长反馈机制。针对毕业后留到合作企业工作的学生,学校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密切跟踪其在岗表现及成长,如,每学期定期组织毕业生座谈会、问卷调查、走访岗位等活动,并对每名毕业生建立岗位成长记录档案。通过分析学生岗位成长过程,能够发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差距,更精准定位企业岗位需求,促进学校和企业共同改进协同培养模式,反过来也使得学校和企业联系沟通更顺畅,实现全过程的协同培养。校企协同培养汽车保险人才实施两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18、19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95%以上,并同时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其中19届有8名毕业生进入平安保险公司工作。另一方面,汽车保险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通过在企业挂职锻炼以及同企业技术人员的深入交流,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的能力显著提升。此外,汽车保险理赔、查勘、定损等校内实训环节的实训环境、实训条件不断改善,为培养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应用型人才创造更优越的条件。

三、校企协同培养汽车保险人才的发展展望

现阶段学校与平安产险信阳中支开展的校企协同培养汽车保险人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随着新一轮合作的开展,将进一步深化:

(一)继续开展校内实训基地共建与共享。共建仿真实训室,加大实验设备投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训条件。同时,利用校企双方的距离优势及学校的场地条件,将基地打造成企业员工培训交流中心,既让企业收益,也加强了校企互动。

(二)建设汽车保险与理赔案例库。汽车保险与理赔、车险查勘与定损课程的教学以大量案例为基础,而教学参考书中的案例众多,有些颇为陈旧,甚至出现相同案例不同参考书给出不同的结论。针对这一问题,收集保险公司理赔实例,提炼出典型案例,形成案例库,并不断更新,用于课堂教学,丰富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

(三)构建订单式培养模式。企业对有兴趣、有潜力的学生组建兴趣班,有针对性地进行订单式培养,提升职业教育强度和比例,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岗位工作环境,为其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打下基础。此外,学生入校开始就给予关注和指导,企业不定期地选派相关优秀员工进入校园开展职业选择、基本沟通和服务礼仪等方面的讲座。

(四)加强科研合作。校企双方已共同申报并立项教改项目一项,随着合作深度的增加,将继续加强双方的科研合作,争取在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方面都能有更大的突破,为课程教学和行业发展提供更多服务。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