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生品德评语总结

学生品德评语总结

时间:2022-12-18 13:11:28

学生品德评语总结

学生品德评语总结范文1

关键词: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48-01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科学的艺术的系统工程,在德育的各个要素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规律、原则、方法及途径是相互依靠、相互作用的大整体。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遵循品德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对教育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1.善于把握品德教育的时机,应努力做到及时、准时

学生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受着学校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和影响,另一方面也受着社会生活中各种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必须做到及时、准时。

及时,每次活动以后,或做完某件事后,发现有好的思想、好的现象,应不失时机地加以总结,使好的思想、好的作风得到肯定和强化。失去了这个时间,当学生离开了这个环境,时过境迁,再来做评价,就难于形成正气,效果会大打折扣。

准时:针对某个情景中偶然出现的某个现象,果断、正确地给出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应注息环境效应对弘扬正气、抑制不良倾向所起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就不能贸然下结论,不然品德内化受阻, 由于社会品德环境因素十分复杂,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受到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品德基础不一定符合社会的道德要求,作为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品德认识、品德行为作出评价。

2.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效果品德教育的成功主要体现在教育者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

2.1 交谈。交谈是品德教育的一种好方法。老师与学生亲切交谈,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特别对感情脆弱和性格内向者、性格固执者,如果对其品德认识、品德行为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就能促使其原有的品德要求得到融合、顺应。

2.2 讨论、总结,讨论和总结是利用集体舆论的品德评价,使德育进行内化的方式,通过讨论分辨是非,将学生的思想认识,调节到德育内化目标的方向上来,运用讨论这一品德评价方式,应明确两点,一是对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学生,适宜在高年级进行, 二是讨论的内容、主题须明确,教师应让学生清楚地判断是非的标准、依据。总结,既有学生对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自我改正的品德评价,又有在集体舆论力量引导下,对集体内部的思想、行为和某种现象,进行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这两种形式是同时进行、相互包容、相互促进的。近年来,一些学校采用每周定期总结、学生代表总结和各组长总结,对某一段时间的品德认识、品德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善于总结,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

2.3 评比、奖励。这两项措施是品德教育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评比是调动集体舆论对学生品德要求同化的肯定和强化,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手段,通过评比褒扬先进、激励后进、弘扬班内正气,使后进学生找到思想差距,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如果只重视评价学生外在的行为,效果往往欠好,所以我们应从学生的品德结构中,进行全面了解、分析,学会寻找、发现学生思想的闪光点、情感和热点,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比如,如果学生的动机、愿望是好的,而事情的效果却是糟糕的,我们在对其品德评价时,就不能全盘否定,而要寻求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弄清前因后果,注意其品德认识、品行意志、品德信念所具有的方面,在肯定表扬中有更高的要求,在批评中有更热情的关心和期待。另外,品德教育的语言要生动、感人、有吸引力、态度诚恳、姿态语言可以说是一个动作、一个表示肯定的眼神、一个期待的目光。有声语言更具有魅力,天生活泼好动的学生需要老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在交谈中,一个肯定的动作,就是对学生品德教育的催化。恰当地运用这些手段,都是品德评价艺术性的体现。运用交谈和眼神,以及一个拍拍对方肩膀的动作,都可能对品德评价作出肯定和强化,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

处理问题一定要弄清谁是谁非,在没有调查清楚之前,不要轻易批评一个学生,否则只能使学生"口服心不服"。而且长此以往,还会激化学生之间的矛盾,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表扬、批评相结合。这样能够使学生乐意接受老师的观点和意见。具体说来如果同学之间发生冲突,如果那个同学全然不对,那就首先指出他平时的优点,拉近与他的距离,然后再批评;如果冲突双方都有责任,那就首先肯定这个学生正确的做法,再批评其错误之处,这样,他就会觉得老师理解他当时的处境和心情,就会乐意接受批评,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学生品德评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思想品德教育;缺失;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2C-0057-02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我国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公民。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必须“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说明思想品德教育在我国初中英语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已经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也积极呼吁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中,但初中英语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仍然处在缺失状态。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初中英语教学目标落实中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目标集中体现了人们对教学的设计、实施的价值理解。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育是多重目标的全面教育,即英语教育应对人的思维、语言能力、品质、意志、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进行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多元化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般能按照新课标要求,从英语语言能力、品质、意志、情感态度、文化意识方面设计教学目标,但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目标和智力发展目标的实现,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高尚道德情操、人格素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目标的落实,把学生看成被动机械接受知识的容器。英语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形同虚设,造成缺失。

(二)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忽视对思想品德教育因素的挖掘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与教学实施的中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注重单词、短语、固定搭配和句子等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对思想品德教育内涵的挖掘,更忽视了对学生运用英语的思维思考问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只注重教材知识的学习,没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致使初中英语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缺失。

(三)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采取的教与学方式的总称。教师只有综合考虑教学各有关因素,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合理加以组合运用,才能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选择运用教学方法较多地为语言法中的讲解法、重复练习法等传统的方法,教学的顺序也是程式化的课前预习――单词学习――短语学习――语法讲解――课文翻译――重点语句的语法分析――课后作业(单词、短语、课文背诵,语法理解等)。即便有教师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互联网选择翻转课堂、对分课堂、自主学习法等现代教学方法,也只是蜻蜓点水,将重点回归到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上,忽略了现代教学方法的内涵。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主要靠升学和排名,没能充分合理地挖掘教学方法的内涵,发掘思想品德教育因素,致使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四)初中英语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管理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律行为的过程。通过课堂组织纪律的管理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管理上由于班额较大,学生人数较多,管理存在得过且过现象。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中,怕影响教学进度,没能很好利用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品德教育,而是草草了事。管理中没能用足够的时间详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即便发现一些思想不端或行为不端的苗头,在教学管理中也是无暇顾及,或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及时引导处理。有些教师为了充分运用课堂时间,课堂常规中应有的规矩礼貌也被忽略,对成绩好的学生的一些不端行为网开一面,视而不见,致使初中英语教学管理中思想品德教育不够充分,造成初中英语教学管理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缺失。

(五)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的考核忽略思想品德教育的成分

教学工作的考核,是指对学生学习获得的知识和对教师教学工作态度与质量进行的检查和评定。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上级部门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考核,以升学率,获得学习、竞赛奖励等为准;学校对教师、班级工作考核同样以学生考试成绩为准,教师、学生评优评奖仍然以学习成绩为主要依据,这就形成思想品德教育在学校工作考核中处于“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紧张起来不要”的软指标行列,导致初中英语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不受重视。教学工作考核,大多依赖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绩以外的因素涉及较少,形成教师学生只看重学习成绩,而忽略思想品德教育、体育、美育,造成初中英语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缺失。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

(一)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参与者,是青少年人生的设计师,教师的思想境界、道德品行、行为表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教师有高尚的生活旨趣和良好的认知风格,其言传身教就能深入学生心灵,引起学生强烈的情绪体验,使学生确信教师的教育,并转化为自我要求。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生活旨趣脱俗。因此,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通过初中英语教学多重目标的实现,加强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初中英语教学目标提出应对人的思维、语言能力、品质、意志、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进行教育。初中英语教师不仅在教学设计中实现目标的多样化,也在教学中,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每一个环节,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每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将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落到实处;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目标,以加强对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通过发掘初中英语教学内容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加强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教学过程之中,要研究和掌握教材的特点,发掘其思想教育的独特功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交际用语中的文明礼仪,不同的问候语“How do you do ?”“How are you ?”“Thank you very much.”“Can I help you ? ”“Could you please ...?”等的正确运用及内涵,不仅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友好待人、相互信任。固定搭配中的乐于助人的help sb. do / with sth,甘于奉献的devote oneself to,诚实守信的be honest with sb.等,蕴含思想品德教育成分。语法教学中,学although/but 时可以教育学生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学because/so 时可以教育学生了解付出和收获的关系等等。教学中教师不能就讲知识,而应充分发掘蕴含的思想品德成分,并作为教学重点加以突出,以加强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四)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加强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选择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应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同时要发挥好不同教学方法的作用,将不同教学方法本身包含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加以积极运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倡导运用自主学习法、“对分课堂”等现代教学方法。在选择运用自主学习法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中的效果,主要不是由教师教多少决定的,而是由学生如何接受,如何学决定的。只有在初中英语学习中“能学”“想学”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在选择运用“对分课堂”时,不仅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对分课堂”进行学习,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确“对分课堂”不仅仅是学习时间上的对分,还包含学习责任的对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责任感、担当意识、自律意识,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五)通过教学管理,加强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和课堂常规,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并把执行规章制度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思想作风、组织纪律及安全教育,把耐心细致的说理疏导和必要的严格纪律约束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律的良好习惯。教学组织管理中,对学生一视同仁,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严格要求,规范日常行为。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教师要认真处理,通过突发事件的处理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以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六)通过对英语教学工作的全面考核,加强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的考核中,应全面考核学生的英语学习,做到“长其善而救其失”。既考核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评价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表现;既考核学习结果,又评价学习过程;既考核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又评价情感因素。既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考核,也强调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和学生互相之间的评价,还可以让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从而实现学习考核的全面性和多样化。评优评奖也进行全面多样的评价,这样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又有利于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通过全面考核评价学生,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智力水平,还能完善和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三、结束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初中英语教学要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教学始终,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合格公民,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落到实处,绝不能缺失。

参考文献:

学生品德评语总结范文3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这些论述为我们加强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要高度重视德育

之所以要高度重视德育,是因为:

(一)各国为了迎接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挑战,都把教育改革作为突破口。而在教育改革中,无论何种意识形态、无论何种社会制度的国家,都在加强德育,无一例外。当然叫的名称不尽一致,我们叫德育,而有的国家叫道德教育,有的国家则叫公民教育。1992年,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后,进行了教育改革,共有五项内容,其中第四项就是加强德育。连资本主义国家都要加强德育,更何况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呢?

(二)人的成长发育有个关键期。科学研究发现,人学语言的关键期是0―6岁,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幼儿园、小学阶段,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期是中学、大学阶段,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关键期是青少年阶段,发展身心健康的关键期也是青少年阶段。这就是说,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良好思想品德、掌握必要科学技术知识、发展身心健康的关键期。如果中小学生在这些方面被忽视了,将造成终身的遗憾。

(三)根据最新统计,我国现有小学生10070万,初中生5440万,高中生2430万,幼儿园的孩子2658万,中职生2206万。这就是说,现在中等及中等以下学校学生已达到2.28亿。再过10年,又将有2亿多青少年进入中等及中等以下学校接受教育。再过20年,这4亿多人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素质将决定我们劳动大军的素质,进而将决定我们的民族素质。如果不加强德育,我们的未来堪忧。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加强中小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正因为这样,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就曾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今年还将召开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就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锻炼、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探索课程德育等问题展开研讨。

这说明,德育是首位,德育是方向,德育是灵魂;德育是教育之本,德育是教育之基,德育是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德育,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二、要把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要探究课程德育

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共上课9522节,由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共上课13000节,这说明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加强德育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将德育渗透到课堂和课程之中。加强德育与搞好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是盐和水的关系。因为有水,盐才溶解融化,无形无痕;因为有盐,水才有滋有味。我们要建立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过去,我们上课往往就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现在,我们要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一起通过课堂来教给学生。这是新课程、新教材的灵魂,我们要通过课堂和课程达到学知、立德、做人三个目的。

(二)要加强社会实践锻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与过去的教育方针相比,它增加了“为人民服务”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特别强调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这是我们加强德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中国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

加强社会实践锻炼,要做好一系列工作。

其一,升降国旗要做好,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国旗下讲话。

其二,要过好团日、队日,开好班会。要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准备充分,给学生留下长期印象。

其三,要请英模人物给学生作报告,要用英模人物亲身的经历、感人的事迹、无私的风格,有血有肉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曾给青岛高中生作报告,他用他在青岛港工作30年,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事迹,用他从一个初中生,成长为一名掌握现代技术的“桥吊专家”的经历,用他带领他的桥吊队两次刷新集装箱单船装卸作业效率世界纪录的壮举,告诉学生: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可以没有知识;一个人可以没有进入高等学府,但不可以不学习;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事业。学生听了,内心震撼很大。

其四,要搞些参观活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城里有条件的学校,每年要组织学生参观一个农村,参观一个社区,参观一个工厂。

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意义重大。其一,有助于中小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理解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意识。其二,有助于中小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绩,更加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其三,有助于中小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个人和集体、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这正是独生子女所欠缺的能力。其四,有助于中小学生开阔眼界,增长才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三)要改进思想品德课与思想政治课

思想品德课与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这两门课要改革,要加强建设。首先,要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传统精神、革命传统精神作为有机的内容融入课程。其次,两门课的目的是传授知识,陶冶情操,养成习惯,这三者是有机的整体,不能只是传授知识。再次,授课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群体实际,要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还有,要采取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最后,要综合考核,改变过去单纯笔试,单纯考知识的做法。

(四)要改进操行评定,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其一,由写给家长改为写给学生,由第三人称改为现在第二人称,就是由过去写给家长的“该生……”改为现在写给学生的“你……”。其二,由主要是对学习成绩的评价,改为对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其三,由粗糙的、枯燥的、雷同的语言(不看名字听不出来是说谁的)改为色彩斑斓的、突出学生个性的语言(不看名字也能听出来是说谁的)。其四是由终结式的评语改为形成性的评语,要把学生的发展进步变化写出来,主要是和他的过去比。

山东烟台一位老师给学生写下了如下操行评语:

小家伙,你的画画得棒极了!教师节时你送给老师的礼物,我至今还挂在书桌前,每当看到它,就似乎看到了你天真的大眼睛。每天中午,我总是默默地观看你分饭时那不太熟练的动作,那认真的表情,那穿梭于食堂与班级的忙碌的身影。你总是最后一个吃完饭。一个学期过去了,孩子,你辛苦了。老师多么希望你在学习上也能像画画一样专心,成绩也能像画画一样出色,对待学习也能像分饭一样认真,那你远在日本的父母和养育你多年的祖父母将多高兴啊。

家长对老师的评语又写了评语:

班主任对学生的评语写得何等好啊!这篇评语没有一丝的说教,完全以平等谈心的方式成文。读来亲切感人,并充满着老师对学生的浓浓温情。这篇评语,是在老师仔细观察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写成的。文中通过分饭与画画两件事,把学生的特点写得生动、具体、准确,一个活生生的形象跃然纸上。评语中因材施教,教他以自己之所长,克服自己之所短,鼓励中有希望,希望中有要求,一字一句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字里行间饱含着老师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如果没有总是默默地观察的高度责任心,无论如何是写不出如此切合实际的评语的。评语点燃了孩子心灵的火花,必将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放出光彩。

(五)全员育人

学校德育工作不仅是班主任、德育课老师的事情,也是全体教师的事情,是全体员工的事情,全体教职员工都要负责。

三、要创新德育

(一)按照德育总的要求开展工作

德育总的要求,是“四个做起”和“四个统一”。“四个做起”即从增强社会主义情感做起,从树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总的要求。“四个统一”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根据上述精神,教育部构建了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系统工程,分学段、按年级确定德育内容的重点要求。小学要着重进行“五爱”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初中要着重进行国情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品格修养教育和青春期教育;高中要进行初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思想教育,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

(二)根据四个原则改进工作

德育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坚持培养“四有”新人;二是坚持“三贴近”,即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群体实际;三是坚持知行一致,把学习理论和投身实践统一起来;四是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

根据这些原则,要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注重针对性、故事性、实效性,克服形式主义倾向;要针对新形势下中小学生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品格修养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要加强团队和学生会工作,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建设,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要学习借鉴国外开展德育特别是养成教育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实际,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

(三)德育要为学生幸福奠基

学生品德评语总结范文4

基础教育科

各区县教育(教体)局,高新区、文昌湖区地事局,局属各单位、各学校:

为充分发挥考试评价与招生制度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导向作用,根据教育部有关中考招生改革的具体思路,按照政策稳定、逐步改革的总体思路,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2015年起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意见。

一、指导思想

本着有利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原则,深化考试评价和招生制度改革,继续实施以学业考试取代升学考试、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主要录取依据,探索基于普职一体化的多元录取形式和多渠道育人模式。充分发挥招生制度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在规范办学行为、有效落实学生“减负”、破解择校和大班额等招生难题上实现突破,维护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稳定,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招生制度。

二、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自初中2012级开始,将按照《关于印发〈淄博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通知》(淄教基字〔2013〕30号)要求,建立和完善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对学生实施过程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身心健康状况主要是学生反映体质状况和心理状况的各项指标;基础素养评价为道德素养、交流与合作、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创新与实践六个维度的基础性发展目标;日常行为评价主要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日常行为管理量化评价结果;学业成绩主要是各学科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或随堂检测成绩;标志性成果是反映学生成长的标志性成果记录。其中,基础素养、日常行为、标志性成果三项评价的具体评价指标可由学校根据学校实际自行设定,以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思想品德学科评价按要求纳入道德素养评价中。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不同批次考生录取的限制条件使用。

三、改革初中学业考试和高中录取办法

初中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测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引导学校全面贯彻课程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考虑到各学科知识特点和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考虑到学生知识体系的全面构建和合理的课业负担,考虑到对高中学校合理的文理科人数比例的调控,考虑到招生政策对规范办学行为和素质教育的引领,将学业考试和录取办法做出如下调整:

1.学业考试科目设置

从初中2011级(即现在的初三年级)开始,将初中学业考试设置为考试科目、会考科目和考查科目三种类型:

(1)考试科目:语文120分(含书写卷面分5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含口语听力30分)、物理90分(含实验操作10分)、化学60分(含实验操作5分)、体育50分,总分560分。按原始成绩和等级两种形式予以公布。

(2)会考科目:历史50分、地理50分、生物50分(含实验操作5分)、信息技术30分(自初中2012级始,调整为50分),按等级形式公布。取消思想品德纸笔考试,将采取日常品行评价与课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评价结果纳入基础素养评价。

(3)考查科目:地方课程、学校课程、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由初中学校自行组织。

2.调整命题内容

推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突出考查学科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注重试题素材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还要结合学科特点,改革命题方向。

语文:注重对学生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注重语文试题同其他课程、同生活实践的联系;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把历史、地理、思想品德三门课程所学内容作为依托和背景材料,适度融入语文命题中,引导学生重视相关课程内容间的联系,发展综合性学习能力。

数学:要突出主干,加强对基础的考查;试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阶段心理特征,要让学生利用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解释生活学习中遇到、观察到的简单数学问题。

英语:考查范围限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增加口语测试。英语口语听力采取人机对话模式进行测试。

物理: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真实的生产、生活情境,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能力、利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关注学生化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适当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素材,考查学生分析化学问题、解释生活中简单化学现象的能力。

体育与健康:重点进行考试方式、内容改革探索。考试内容将分为必考项目(男1000米、女800米)、抽测项目和学生自选项目。抽测项目范围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项目;自选项目按学生申报、学校汇总、区县统一组织考试的程序进行。

历史:注重对主体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学会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提高处理历史信息、表达历史问题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既要视考查学生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侧重于考察学生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生物:以学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灵活应用为基本内容,考查学生生物科学探究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重点考查学生信息技术基本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初步的信息素养。

思想品德:取消纸笔考试,由学校将思想品德学科知识评价纳入道德素养评价具体指标,并作为道德素养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重点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日常品行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3.调整录取依据

自2015年开始,将考查科目评价合格作为录取的基本条件,将会考科目等级作为不同批次考生录取的限制条件,依据考试科目原始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即,录取时,按照报考志愿,在满足基本录取条件的考生中,首先从会考科目等级至少2B2C的考生中,按考试科目原始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录取学校有空余计划时,再依次从会考科目等级至少4C、4C以下的考生中,按照考试科目原始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直至录满计划。若考试科目成绩相同,则会考科目高等级多者优先。各会考科目A、B、C、D、E五个等级按5、4、3、2、1进行赋分,实现不同等级组合的转换可比。

4.适度调整优质高中指标生分配录取办法

将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招生计划调整意见,对指标生分配录取办法做适度调整,以充分发挥招生政策对促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本意见自2014年5月12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9年5月11日。

(规范性文件号:ZBCR—2014—0120002)

学生品德评语总结范文5

学科德育特点及其实施

(1)学科德育有共同特点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

学科德育的共同特点:一是以知识为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各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门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历史学科以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为载体,尤其是通过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理学科通过祖国的地理环境、辽阔的疆域、丰富的资源、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运用我国灿烂的科技文明史,我国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解放后我国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以上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联系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二是面广量大时间长。仅以必修课来说,小学有10门学科,初中有13门学科,高中有12门学科。这些学科遍布所有知识领域,其延续时间,短的一年两年,长的贯串12年。授课的时数,义务教育九年,23门学科7792课时,高中三年,12门学科2513课时,普通教育12年35门学科共10305课时。各门学科都具备德育渗透的功能,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三是有切实保证。学科德育有固定的课程、相对稳定的教材、排进课表的课时、专职的教师和评价考核的制度,而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学科的学习上。这些条件切实保证了各学科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实施德育。

四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各学科教学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学科德育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这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中小学所有必修课20门学科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详见《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显性课程,担负着比较全面和比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既是学科德育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学校德育体系中的一条主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文科类,包括语文、英语、历史、地理和作为史地综合课的“社会”,具有广泛的德育内容和很强的感染力,既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性。

理科类,包括数学、自然、物理、化学、生物和理化生的综合型课程“理科”,结合自然科学知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最具特色,说服力强,效果一般都比较好。

技艺类,包括体育与保健、唱游与音乐、美术、生活与劳动、劳动技术、职业导向和计算机,这些学科的德育都同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其德育内除共同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外,在思想、品德、行为等教育方面又各具特色。

(2)学科德育的实施

课程改革方案是学科德育实施的依据。

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在总的培养目标中,规定了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目标,并相应地规定了思想品德素质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分阶段、有层次的目标;设计了显性与隐性结合的“三线一面”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课程体系,要求面上各门学科、各个领域都要渗透在贯穿德育工作,落实到各科课程标准和各科教材中去,使显性德育课程外的各科,都作为德育的隐性课程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

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有明确的德育要求和内容。

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依据,这次我们分析了中小学20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和部分教材德育渗透的情况。总体上看,课程改革方案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得到了贯彻和实施,各学科的课程目标、教材编写要求、实验操作和练习、教学评估,都有相应的学科德育要求。各学科课程教材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我们在《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已作了归纳。这里仅举高中数学的课程标准为例作为说明。

学科德育渗透在教师的教学中逐步得到体现。

课程改革方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所有关于加强德育、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要求,都必须通过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来实施,而对教师是否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最有发言权的则是学生。为此,我们于6月底、7月初在10所小学(一师附小、二师附小、虹口区三中心、复兴东路第三小学、长宁区实验小学、江宁路小学、青浦县实验小学、金山县实验小学、控江路第二小学、曲阳路第四小学)作了1000份学生问卷调查;在11所中学(大同中学、育才中学、曹杨二中、向明中学、松江二中、梅陇中学、娄山中学、尚文中学、罗店中学、青浦中学、下沙中学)作了1006份学生问卷调查,了解中小学各项德育内容在各科教学中的体现。调查问卷显示,在小学各类课程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显性课程,学生认为是最直接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其次为小学社会学科、小学语文学科,而学科之间在德育渗透方面的不平衡性也不同程度地在调查中得到进一步了解。中学学科德育的问卷调查则比较清楚地反映了各学科德育的特点和实际。详细请见《中学学科德育调查问卷》汇总表。从调查问卷的汇总表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一)思想政治课在20个德目中,除“审美能力”占40%,其余都在50%以上,“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占到90%,显示出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并为学生所公认。(二)语文和历史是学生所接受德育内容最广泛的学科,地理相对次之。(三)音乐、美术学科在德育方面审美教育和情操熏冶最为突出,而体育学科在爱集体、团结互助和顽强意志锻炼方面的教育作用就比较显著。(四)纵向看,在理想志向、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尊重事实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等四个方面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等方面则为文科、特别是理科所共有。(五)职业导向、中学社会、综合理科等三门课程,由于试点的学校不多,尚不能充分反映实际和说明问题。调查结果清楚地表明:课改方案中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课程教材在实施学科德育任务方面的要求,在各学科教师的教学中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落实;而学科德育渗透所具有不同的学科个性和侧重,已为广大教师所认识。

实施学科德育渗透的成效

一、不少学校的领导重视并组织教师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专题研究,取得可喜成果。例如虹口区教育局总结了该校学科德育渗透的三条经验:一是具体内容的直接渗透;二是思想方法和观点的渗透;三是结合课堂和学生实际的随机渗透。南市区尚文中学。对初中各门学科的教材,逐课排出了德育点,并印发给全体教师,使学科德育扎扎实实地进行。青浦县青浦中学组织各科教师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发挥新教材德育功能的做法,各科都总结出各具特色的经验。

二、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学科德育渗透的经验,一些教师对此作了总结,有的还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写出文章”仅从最近几年不完全的搜集,就有40多篇文章。市、区县教研部门自1992年以来,多次组织市和区县的发挥学科德育功能的经验交流和研讨会。市教研室1990年编辑出版了《中学各科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参考资料》生物、历史、地理分册和数学、物理、化学分册,1994年出版了《中华传统美德教学资料》、《情系中华》两史一情教学经验等书。在组织全市学科优秀课教学评选中,重视学科德育渗透和教书育人的贯彻。

三、学科德育应根据学科教学内容,自然、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但同时还要注意学科之间在德育上的相互配合,密切合作以形成“合力”。在一所学校,有计划地确定若干教育主题,组织各学科共同配合进行教育是一种好形式。就全市来说,近几年在全国或全市重大教育活动中,如贯彻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纲要、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教育、迎接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教育等,都注意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协同作用,使孤立、分散的教育化为整体有序的教育。

四、通过学科德育的落实,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许多中小学校都作过总结。

学科德育渗透中的问题及原因

课程教材改革几年来,本市中小学各科的德育渗透虽然取得不少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一)学科德育内在联系尚未得到充分揭示,难以形成“合力”。

各学科智育的任务和内容各不相同,因而德育的“载体”也就不同,学科德育往往容易强调自身特点,各行其事,难以形成合力。以中学为例,同一年级学科一般都在十门或十门以上,但所面对的都是同样的学生。如果不去研究学科之间德育横向的有机联系,就很容易重复,或有的过深,有的过浅,有的可能缺漏,就不能综合实现它们的德育功能,使德育工作难成合力,不利于学校德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同一门学科,在不同年级面临着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同样需要研究它们德育之间纵向有的机联系。

(二)学科德育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留下“断裂层”。

一是教师之间的不平衡。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强,才能在钻研教材中注意发掘其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相反,教师育人意识薄弱,即使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德育要求,教材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会视而不见。同一所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甚至同一个学科不同的教师之间,学科德育渗透与否,成效如何,差别是很大的。对学科德育渗透重视并积极实践和研究的,总的来看尚不如智育方面,随意性尚未能得到克服。

二是年级之间不平衡。小学的低、中年级,初中、高中的非会考年级、非毕业年级,教学改革、德育渗透比较注意;不管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到了会考、升学考,教学改革、德育渗透就相对比较弱。这种现象还比较普遍,连一些名牌学校、重点学校也不例外。不少校长对此也认为无能为力。

三是学校之间不平衡。全市看,只重视智育成绩、不重视学科德育的学校当不在少数。

这些不平衡性的存在,就使学科德育的纵向(年级、学段)之间,横向(教师、学校)之间的衔接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断裂层。

(三)学科德育评价滞后,缺乏制约机制。

目前较普遍的状况是,学科教师在上分开课时,参与评课的领导和教师还较重视对该堂课学科德育渗透的状况进行客观地评价,除此外就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和评价手段,对学科德育状况进行管理和评价。广大教师较习惯于应用现有的评价方法测量和评价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科德育的评价既缺乏可实用的评价方法,更缺乏这方面的观念,学校领导往往仅关注于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科知识的教学状况,对学科德育落实状况缺乏刚性管理;班主任对学生的品德评语,与学科德育教和学之间,呈现着的是松散的无序的联系;学生毕业、升学、就业依据的是学科知识考试分数,本来仅作参考的操行评语还常被“从宽处理”得难以反映学生操行的真实状况。显然,学科德育评价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学科德育的健康发展。

(四)学科德育理论研究的不深刻性。

从全市来看,在有了课程改革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有了较注意体现德育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下一步需要着重从总结实际教学经验、学校管理经验,引向深入研究:如学校如何形成德育综合网络,使“三线一面”落到实处?学科德育如何有分工又有协作,发挥整体效应?学科德育的规律性和方法论如何?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德育、学科德育的评价问题,建立既有科学性又有可行性的评价机制?等等。

对于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我们还来不及作深入的探讨,初步分析,是否有以下几点:

一是整个教育体系尚未彻底摆脱单纯应试教育的模式,新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体系尚未完整地确立,突出表现在考试评价、招生、招工的机制上,教书与育人在一定程度上割裂,学科渗透德育有时就变得可有可无。

二是学科德育总体协调不够,除了课程标准制订中的问题外,编写教材、培训师资、教学研究三者之间也有脱节现象存在。

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德育的投入、研究队伍建设、教学软件的开发方面,都远不如像智育那样的重视。教育手段相对比较贫乏,这直接影响了教育的形象性、感染力。

对策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各不同类型座谈会的研讨以及课题组的综合,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加快素质教育新体制建设的步伐。课程教材改革仅是第一步,还需有德育运行机制和升学考试改革的相应配合,否则新的课程教材也会被纳入升学应试教育的轨道,而使改革有名无实。

(二)建立学科德育运行机制,解决分散、孤立、无序的问题。在市和区县两级,需解决教材编写、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的协调机制问题,使其相互协调、配合、衔接。在学校一级,要有健全的德育组织领导,统一协调“三线一面”在学校中的实施,协调各学科德育的相互配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形成综合效应。在学校德育的关系上,作为学校德育主渠道的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学科,从教材编写组,教学研究人员到教师,尤其要主动了解各学科德育渗透状况,主动与各学科教师配合,使主线与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建立学科德育的评价机制。

从学科采取必要的教育措施到青少年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得到明显的发展,这过程不是立刻完成的,而是以他们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或掌握为其中间环节,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步发展过程。学科德育有其近期效应,但也有许多效应将在远期逐步显现出来,基于这样的状况,目前应用于学科知识的评价手段很难直接用于评价学科德育的状况。

德育作为一个系统,既从属于社会学系统,又从属于心理学系统,受两方面规律的双重制约,所以不能把德育建成象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那样的精确评估模式,也不能把它建成象哲学、文学、伦理学那样的模糊评估模式。它需要模糊与精确相结合。模糊论并不完全反对数学测试与数学统计,但是,由于学科德育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就象数学中的“集合”。因此,应当象模糊数学对待“集合”运算那样,更多的采用“描述”的方法。

学科德育的评价,如何既借助于传统的统计数学进行测试,又采取综合总体模糊识别方法,建立起一套操作上易行,能客观描述学科德育状况的评价机制,显然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非常重要又非得急于花力气解决的课题。

(四)加强学科德育的投入,用于课题研究和软件建设。

学科德育渗透一览表学科课程教材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与学科特点思想政治课类思想品德课进行以“五爱”为中心的社会公德教育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内容包括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热爱集体团结友爱、遵纪守法、努力学习、礼貌待人、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爱护公物、诚实正直、同情宽容、认真负责坚毅勇敢、惜时守信、知耻自爱、热爱科学等17个德目,由浅入深地贯彻于小学五个年级教材中,初步养成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能力和健康心理。属德育显性课程和主要渠道。思想政治课初中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包括道德品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和爱国责任教育,涵盖了初中阶段培养目标中德育目标的基本内容,使学生知识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社会主义理想和社会责任,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集体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高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的教育,初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的基本观点,初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志向,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本,能初步运用所学观点观察分析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指导自己的思想行为。属德育显性课程和主要渠道。文科类语文根据语言思维密切联系、文道统一的原则,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和文章过程中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结合文章主题思想和形象感染,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良好道德、心理教育;在指导课外阅读和作文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操。每册语文都有三十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某种程度上成为一本思想政治、道德、伦理、历史、生活的百科全书,给学生以多角度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和印象深刻的影响,既具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性。英语通过反复地进行学习英语的目的性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在英语教材的内容和语言训练中,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国际主义以及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小学通过看图识字、看图说话、对话游戏、唱歌等教学活动进行爱祖国、爱学校、爱父母家庭及文明礼貌教育。初中主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高中增加了法制、纪律、安全、心理品质和理想、情操教育的内容。其特点,主要是隐性教育。历史通过按时间顺序叙述历史,揭示历史发展规律,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通过对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了解,近代落实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历史是如何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进行热爱党和社会主义教育;通过近现代中国国情的了解,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给中国指出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通过世界史学习,加深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认识,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国际主义义务的认识。历史人物的高尚品德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内容。历史学科的德育任务和内容是多方面的,具有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特点。地理通过讲解我国的自然国情(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和我国的人文国情(政治、经济、人口、文化、教育等)提供我国人口、土地、资源、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大量资料和数据,使学生既了解乡情、国情、基本国策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又了解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基础薄弱的现状,从而加深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的认识,激励起自力更生、艰巨奋斗精神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高中阶段进一步使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人类与环境、国情与国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社会本学科是社会历史、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学科,融经济、政治、历史、地理、伦理、法制、科技、文化等基本知识于一体,具有丰富的政治思想道德及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等教育内容,是一门具有自身特色的德育课程。小学三年级“认识周围社会”进行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道德教育;四年级“认识祖国和世界”,进行心中有祖国、有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五年级“了解世界与中国的变化”,形成现代意识世界意识。中学第一册了解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责任;第二册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第三册隐含社会发展史的基本观点,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第四期振兴中华,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第五、六册,开阔视野,培养改革开放意识,树立“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思想。具有德育显性课程的特点,涉及内容广泛。理科类数学小学阶段结合数学知识,选择有说服力的数据,通过例题、习题、统计图表及阅读材料(“你知道吗?”)等形式,渗透教育(如计算祖国疆域、海岸线,许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体积、南浦大桥的长度等)。中学阶段通过数与形、常量与变量、静止与运动、直线与曲线、有限与无限等等进行辩证关系教育;从实际问题引出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认识论教育。用有力的数据、百比分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用我国数学发展史料介绍祖国数学科学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成就,弘扬历代著名数学家的优秀品格,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自然结合自然现象的探索进行相信科学、破除迷信教育,通过我国古代、现代科技成就(如地震预报、四大发明、煤和石油的最早使用等等)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实验等实践活动进行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等道德品质教育;通过科学家的创新精神、科学技术对社会的重大影响,自然环境的保护等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物理通过种种物理现象,揭示其规律,进行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的教育,通过物质存在形式的多样性、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波粒二象性、物理定律的普遍性和局限性等内容和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通过我国古代和当今物理科技成就和科学家事例的介绍,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优良品质的教育。结合实验操作进行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互助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等教育。化学介绍我国古代工艺成就和我国当今化学工业、化学科技成就以及著名化学科学家业绩,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高尚品德的教育。结合化学知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如在物质结构学习中进行物质无限可分观点教育,在化合与分解的学习中掌握对立统一观点,在元素周期率学习中掌握量变质变观点,在溶解平衡中掌握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观点等等。结合化学实验操作进行科学态度和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互助等品德教育,结合我国自然资源和国情教育,增强历史使命感教育。教材中大量关于我国古代和当代化学工艺及建设成就照片图表,增强了德育感染力。生物在“人体与卫生”中,通过我国解放前后流行病的不同遭遇,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养成卫生习惯,吸烟有害,禁止吸毒等教育。在介绍我国生物资源、我国古今在生物栽培和生物科学方面的成就中,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献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志向。在生命起源、生物体内部矛盾,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和环境的统一,生物的进化等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此外还在生物遗传与人口教育中进行婚姻法和计划生育等有关的政策教育;在生物实验与观察中进行品德纪律和科学态度教育。理科本科学是理、化、生等自然科学学科的综合课程,包含有这些学科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的德育内容,强调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的法则,了解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重视人口、能源资源和环境等与人类相关的问题,重视观察实验能力和综合考察自然的能力,并结合着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如克服偏食、抽烟、喝酒、不良习惯,培养文明卫生习惯和安全意识等)。体育与保健通过介绍新中国建立以来发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造就一大批运动员创全国和世界纪律的有力数据和运动材料,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自信心教育。结合体育运动和训练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行为训练。如遵守纪律和社会公德,尊重爱护他人、集体主义精神,爱护体育器材和场地等公共财物的教育。体育在培养良好心量素质方面,如诚实正直、积极向上、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竞争进取,严格要求,不骄不馁,自我锻炼和自我管理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技艺类唱游音乐强调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音乐教学与思想情感教育的紧密联系,从认知、操作、情意三方面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祖国音乐文化、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教育。通过编选教材《国歌》、《我爱你中国》、《红星照我去战斗》、《祖国颂》、《丰收之歌》、《我们的中队》等寓意深刻的歌曲,欣赏高雅的音乐作品,进行高尚情操,活泼开朗、爱美弃恶的品德情操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于歌曲的演唱、评述、音乐家的介绍等教学活动之中。美术通过绘画、欣赏、创作等培养学生爱美、追求美的思想感情,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从爱自然美到爱家乡美、祖国美,为祖国悠久灿烂的绘画文化而自豪。通过古今中外优秀美术家生平作品的介绍,用他们的创作态度、追求真理、向往光明、严谨认真、辛勤劳动的精神,启发、教育学生,并在实际的绘画练习中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生活与劳动劳动技术小学“生活与劳动”、中学“劳动技术”在德育方面担负着劳动教育的任务,其突出的特点除劳动技术的学习,主要是结合劳动操作进行教育训练。“生活与劳动”中的德育渗透,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如爱惜粮食,爱惜学习、生活用品,节约水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家务劳动,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等。“劳动技术”课加强了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纪律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高中,进一步明确劳动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职业观念和质量意识以及劳动中好品德、好作风。让学生在劳动技术的学习和操作过程中直接感受劳动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培养热爱劳动、爱护工具、勤劳节约等良好习惯,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最大特点。职业导向通过社会分工和职业形成等内容,使学生“了解职业,了解社会”,懂得各行各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行行光荣的思想,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为参加劳动和工作,献身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计算机通过世界和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激发学生开拓进取精神,在wps中选用具有爱国主义等思想教育的文章段落;通过计算机的操作训练,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遵纪守法(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法),团结协作等品德行为。在高中还渗透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教育。

中学学科德育调查问卷

学生品德评语总结范文6

摘 要: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内涵深远,外延较广,要在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应注重教学设计艺术,语言评价艺术和情感艺术。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88-01

一、注重教学设计艺术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前的精心设计。教学时如照本宣科或随心所欲,取得的效果肯定甚微,这就要求我们在上课前必须认真地进行教学设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设计,首先应遵循课堂结构形式。如由“明理”、“激情”、“导行”演化而成的“四段式”的基本结构应是:导入新课――学文明理――辨析导行――总结延伸。然后再考虑教学设计中的整体意识和创造意识。

1、在教学设计中应有整体意识。思品教学应与其它学科相结合,以达到统一思想,统一步骤。思品课的课文教学,可以适当选用语文教学中的相关教学方法,完成思品课的教学目的。如教学时注重对重点句、重点段的朗读(或背诵),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思品课中有的语文的教学要与历史及其他德育工作、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如:教学《诚信做人到永远》(八年级)一课时,就要联系《中学生守则》第十条:诚实勇敢,不说谎话,有错就改。在导行时,还可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了解自己行为的偏差,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做到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的目的,养成良好的习惯。

2、在教学设计中应有创造意识。其一,在思品教学中,应时常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有些内容要有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如:在教学时,增添一些有趣的故事等。其二,要时时关注社会上典型的事例,及时有机地结合到教学中,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学有所得。

二、注重语言评价艺术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要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好的思想,好的品德养成好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时作出的反应,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1、评价应及时、准确。教师及时、准确地给学生肯定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乐,诱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在教师否定的评价中,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方向。相反,如果教师的评价模棱两可,学生即使学了新知识,但对自己的行为究竟是对的还是错的,是应该发扬的还是要改正的都模模糊糊,取得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2、评价要看到学生的希望。每个学生除了已有的水平外,都还有一个潜在的发展水平,要他自己去努力或靠别人的帮助才能达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带着希望的目光,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语言评价,让他们的思想水平更进一步。

三、注重情感艺术

在思品课中,情感教学也占着一定的位置,应用的好,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播放录像、录音、歌曲、挂图等创造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促使他们养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语言形态,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优良品德,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学生品德评语总结范文7

一、优化评价内容

品德教材的每一课内容都指向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品德课程的学习评价也应该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设计最优化的评价内容,将综合性评价落到实处。

1.在“总结巩固”中拓展

在完成一节课的学习后,评价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判断能力的达成度是品德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巩固”为评价内容,引导学生梳理本课学习成果。

例如,在教学《小心“电老虎”》一课时,笔者将教学目标定位为:1.树立安全用电意识,培养良好的用电习惯。2.能安全使用家用电器,在发生触电等事故时有自救和救人的能力。3.学习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确保用电安全。了解违规用电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和灾祸。为了解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课后,笔者要求学生通过查资料、观察了解、说心里话等方式,根据所学的“安全用电小常识”“我家的用电安全隐患”“我想对( )说”等内容,在《我的成长册》中制作一期手抄报。学生们兴趣浓厚,积极筹备并精心制作,很好地完成了手抄报。手抄报内容紧密结合学习内容,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并在生活中举一反三。如此,不仅帮助学生总结和巩固了学习成果,也考查了学生在生活中的认识水平和运用能力,反映了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为科学评价学生的品德课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2.在“诉说心声”中内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品德课程重要的学习目标,对其考查也一直是难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从中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父母――我特别的朋友》一课后,学生已初步意识到加强沟通是解决与父母之间摩擦的重要方法,许多学生也意识到自己曾经在处理与父母摩擦问题上的不妥之处。于是,笔者顺水推舟,让学生在《我的成长册》中给父母写一封信,可以向父母道歉,也可以向父母说说其他心里话,以此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状况。这样的评价内容聚焦儿童的日常生活,为孩子们提供了宣泄情感的通道。孩子们有话可写,有话想写,情感自然流露,甚至一些学生写着写着就哭了……此时,“诉说心声”已不仅是一项评价内容,更成为促进学生情感内化与升华的推手。

3.在“实践活动”中践行

知行统一是品德课程重要的学习要求,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和质量,是品德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可尝试以“实践活动”为评价内容,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在行动中体验和践行道德认知,同时,为品德学习评价积累重要的实践资料。

例如,在教学《我是文明家庭一分子》一课后,笔者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帮助学生建立了“家庭图书室”,向全班同学进行“好书推荐”,并以照片的形式在《我的成长册》中呈现成果;在教学《诚信真可贵》一课后,则号召学生开展寻找“身边诚信的人”、搜集“诚信名言”活动,并以文字描述的方式在《我的成长册》中呈现成果……以此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行动中践行道德认知,实现知行统一。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和内容,选择不同的“实践活动”作为评价内容,如作品展示、演讲、宣传稿等。如此,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深化学习成果,而且可为评价积累素材,使品德评价体现“综合性”“科学性”。

二、引入多元评价主体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评价应关注过程,追求多元。为此,我们在评价中,应注重采取多元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等多主体、开放性评价,从不同维度关注学生的道德体验、感悟和进步。

1.用自我评价表达道德感悟

让学生学会客观地自我评价学习表现和成果,能帮助学生回顾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表现,以及付出努力的程度,从而在反思中不断进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回顾,通过表达自己的学习体验、感悟,进行自我评价,在反思中实现道德成长。

例如,在教学《诚信真可贵》一课之后,笔者请学生在《我的成长册》中写一写“我的诚信小故事”,以此评价学习成果。学生们或回忆自己诚实守信的经历,在字里行间中流露自豪感,更坚定了做人要诚信的信念;或回忆起自己因不守信用而造成的后果,坦诚写下自己的悔恨之情和改过的决心,让人感动,更让人感受到了一份诚实与成长。这样的评价引领学生回到道德现场,回顾成长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在反思中实现新的成长。

真正的品德,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自律。因此,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品德评价中不可或缺。为此,对于学生的自我批评,教师应该充分地予以呵护与肯定,并作出适当引导,以保护学生自我评价的积极性。

2.用同伴评价期待道德成长

同伴是儿童道德成长的重要他人,尤其是同班同学,每天学在一起,玩在一起,最了解对方的成长过程,在评价中具有真实、客观的优势。为此,我们在品德评价中,可积极引入同学这一评价主体,为儿童的道德成长提供一面镜子。同时,也为教师把握每一个孩子的道德成长状况提供参考。

例如,在教学《退一步海阔天空》一课后,笔者在《我的成长册》中设置了“同学眼中的我”和“我眼中的宽容之星”两栏,请同学们结合具体事例,评价自己是否是一个懂得宽容的人,同时,自选眼中的宽容之星,表达对身边真实事例的感想。孩子们认真回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反思自我,写下了“同学眼中的我”;并以宽容的眼光,重新看待自己的同学,寻找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这样的评价将自评与他评自然融合,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过积极、愉快的生活。评价之余,教师提出:评价不仅是为了总结过去,更为了给未来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由此,孩子们立足自己的成长实际,畅想未来的自己,期待更美好的成长。

3.用家长评价激活儿童生活

家庭是儿童品德养成与发展的重要场所,蕴藏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品德评价要特别注重结合家长评价,链接儿童的家庭生活,激活儿童家庭生活的价值。

例如,在教学《父母――我特别的朋友》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回顾了生活中与父母交往的点点滴滴。孩子们或幸福、或悔恨、或遗憾、或期待,有许多话想要对父母说,有许多情想要向父母倾诉。于是,笔者顺势在《我的成长册》中开辟了“我想对父母说”板块,并请家长作出回应,为学生提供倾诉平台,更为父母提供与孩子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也借此评价学生的品德成长。学生们尽情倾诉,在手册中写下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父母深受感动,也写下了自己的感想和希望。看着父母的评价,孩子们都动容了,纷纷表达了改进自己的决心。这样的评价,还原了儿童的家庭生活场景,激活了儿童生活,让儿童在与父母的互动中体验亲情,深化道德体验,促进了自身的成长。

三、综合使用评价方式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都强调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评价方式,并提出了观察、描述性评语、作品评价等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实际,灵活选用多种评价方法。

1.多主体描述性评价

描述性评语的评价方法具有系统性与概括性的特点,能将评价结果明确、直观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及时纠正。这种评价方式适用于一课教学后或某一学习阶段结束后。在实践中,我们可适当“修改”这一评价方法,将同伴互动引入评价主体,会收到更好的评价效果。

例如,在教学《让我们同行》一课后,笔者请同学们用描述性语言对同学互帮互助的情况互评,老师则据此作出总结评价。其中,吴同学在《我的成长册》中讲述了自己学骑自行车摔倒受伤后,杨同学及时帮助和照顾她的感人故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感动和感激。杨同学看到这一故事,眼眶湿润了,拿起笔写道:“帮助你,我很乐意,我们是最好的朋友呀!”此情此景,笔者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在吴同学的《我的成长册》中写道:“从故事中,徐老师看到了杨同学的善良与乐于助人,她是你我学习的榜样。而从你的文字中,我更看到了感恩之心,你同样是所有同学学习的榜样!”引入事件、人物的描述性评价还原了学生的生活场景,强化了评价的激励功能,更为学生的品德发展提供了指引。

2.单元测验式评价

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对应试教育的批评之声日盛,许多小学品德课教师开始排斥测验。实际上,合理使用测验这一评价方式,有助于巩固学生的道德认知,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尤其是品德课程中一些常识性及认知性内容,很难凭借一般的观察来实施评价,而通过单元测验或期末教学评估的方式进行评价,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共有四个单元,分别是“亲情树下我成长”“成长的摇篮”“交往是堂必修课”“安全伴我行”。其中,“安全伴我行”单元知识性较强,涵盖用电安全、交通安全、交往安全等内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很难系统地在学生生活中通过观察来了解,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测验式评价,系统了解学生认知等方面的能力。如此,既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又可以借助测验,巩固学生认知,引领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践行,实现安全生活。

3.活用量化评价

量化评价是指在品德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等进行的数量化评价,它能整体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适用于单课教学后和期末量化评估。为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教师应细化每一课量化分值,明确每一分值的达标要求,合理分配平时表现和纸笔测试的分数权重,形成期末综合评估成绩。

例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材时,笔者把全册13课内容分别赋以4分左右的分值,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在学期末将每课所得分值相加,即为每位学生的过程性总分,满分为50分;再将测验式评价成绩以50分制计。两项合计满分100分,即为对学生学期品德学习的综合评价。这一综合评价反映了学生品德学习过程中方方面面的能力和表现,实现了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同时,在这一评价过程中,学生们品德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实现了以评价促进学习。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属于自己的天地。这要求我们必须保护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生命活力,不断优化、创新评价方式,真正用评价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学生品德评语总结范文8

【导语】

考试时间

1、考试科目考试时间为2018年6月20~22日(其中体育与健康考试时间为2018年4月)。

2、考查科目考查时间为2018年4月。

3、考核科目考核时间及综合素质评价由各学校结合本校情况自行确定,2018年4月底以前结束。

考试形式及内容

学业水平考试分为考试、考查、考核及综合素质评价。考试、考查全市统一组织实施,考核及综合素质评价由各县(市)区组织学校实施。

(一)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测试)、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合卷)、文科综合(思想品德、历史、地理合卷)、体育与健康。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单科单卷,每科卷面总分为120分;理科综合卷面总分为130分,其中物理60分、化学40分、生物30分;文科综合卷面总分为130分,其中思想品德50分、历史50分、地理30分;体育与健康30分。考试科目满分为650分。

(二)考查科目:理化生实验技能、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技能考查以现场测试为主,信息技术能力考查以上机操作为主。理化生实验技能考查为30分,信息技术考查为100分,考查科目成绩按比例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

(三)考核科目: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含劳技、职教)、地方课程(含“三防一献”、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人口理论教育、国防教育、书法教育、经典诵读、《襄阳好风日》等)。考核科目可采取笔试(开卷或闭卷)、成果展示、才艺表现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科目成绩按A、B、C、D、E五个等级进行评定。

(四)综合素质评价:按照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纪实性评价。每个方面分A、B、C、D四个等级进行评定。

学生品德评语总结范文9

  考试时间

  6月28日—30日考试

  锦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市教师进修学院,市招考办,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市直各初中: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教基[2008]6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教基厅〔2018〕5号)和《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辽教办发〔2018〕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以下简称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它既是初中学段学生学业的水平考试,又是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选拔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学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二、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要有利于巩固和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要有利于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有利于高中教育同初中教育的衔接,在连续性基础上有效提升教学水平;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有利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有利于平时的教学,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三、考试(考查)科目设置及考试方式

  1.考试科目:

  (1)九年级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综合、思想品德和历史综合、体育与健康。

  (2)八年级考试科目:生物和地理综合。

  2.考查科目:理化生实验操作、英语口语及听力。

  3.考试方式: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综合、生物和地理综合、思想品德和历史综合均实行书面闭卷考试;体育与健康实行开卷考试。

  4.2017年6月30日以后转入市直、松山新区、古塔区学校的考生及回市直参加中考的考生,若未参加过2017年锦州市生物和地理综合闭卷考试,则中考时须参加2018年锦州市生物与地理综合闭卷考试,分数计入中考总成绩。市直、松山新区、古塔区学校2016年6月30日以后休学且参加过2016年锦州市生物与地理综合开卷考试的考生,可以在重新参加闭卷考试和成绩换算两种方式中选择其一,选择后不得更改。成绩换算公式为:换算后成绩=2017年市直考生生物与地理综合闭卷考试平均成绩÷2016年市直考生生物与地理综合开卷考试平均成绩×该生2016年生物与地理综合开卷考试成绩。各县(市、区)可自行制定转入学生、休学学生以及回本地参加中考的学生的相关考试政策,但不得有悖于国家及省市的相关文件精神。

  四、试卷分值及考试时间

  1.各学科试卷分值: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00分、理化综合140分(其中物理80分、化学60分)、思想品德和历史综合60分(思想品德、历史各30分)、生物和地理综合60分(生物、地理各30分)、体育与健康60分(含平时成绩20分)。所有考试科目均计入中考总分,中考总分660分。

  2.各学科考试时间:语文150分钟、数学120分钟、英语120分钟、理化综合150分钟、思想品德和历史综合100分钟、生物和地理综合100分钟;体育与健康考试时间另行通知。

  五、考试日程

  考试时间为6月28日至6月30日,具体安排如下:

  6月28日

  语文8:30—11:00;理化综合13:30—16:00。

  6月29日

  数学8:30—10:30;英语13:30—15:30;

  思想品德和历史综合16:20—18:00。

  6月30日

  生物与地理综合9:00—10:40。

  六、试题命制

  1.命题制卷工作由市教师进修学院负责。

  2.试题的命制应严格按照学科《课程标准》以及各学科的《考试说明》的要求,体现我省义务教育新课改的精神和要求。考试内容要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相联系,重视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要适当控制题量,杜绝偏题怪题。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严格控制试题的难度,易、中、难题的比例掌握在70%、20%、10%左右。同时要兼顾高中阶段学校选拔学生的需要,要有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选择题分数不超过学科试题总分的20%(英语学科不超过40%,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学科不超过50%)。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实验性试题分数不少于20%。语文试卷中要设置考查汉字书写能力的试题,分值为2-5分。思想品德学科增加民族团结教育知识考查内容,占思想品德学科总分的5%。

  3.命题范围

  命题范围原则上以各学科毕业年级所学内容为主,具体要求详见各学科《考试说明》。

  4.试卷印制要保质保量。试卷每袋30份,每袋均配座次表。

  七、组织考试(考查)和阅卷

  1.各级招生考试部门分别负责组织本区域内的考试工作。

  2.理化生实验操作由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负责,英语口语及听力由市教师进修学院负责。英语口语及听力考试,有条件的地区可试行人机对话方式考试。

  3.阅卷工作由市招考办统一组织实施。

  4.组织报名。由各级招生考试部门负责组织中考报名工作。中考报名时间为每年的三月份。

  5.考点设置。考点应设置在办学设施和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学校。

  6.组织监考。加强监考工作管理,规范监考程序。选拔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身体健康、工作认真负责的优秀教师担任监考工作。监考教师及工作人员实行亲属回避制,凡有直系亲属及其子女参考的教师及工作人员不得参与考试工作。

  7.监察巡视。教育行政部门抽派巡视员监察巡视考试工作。

  8.实行网上阅卷。阅卷工作应确保客观、公正和公平,特别要加强对主观题阅卷质量的管理,实行双阅制,并设置适当分差,超过分差要进行仲裁。凡有直系亲属及其子女参考的教师不得参与阅卷工作。

  八、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由各初中学校负责。

  综合素质评定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各县(市、区)和学校要提高对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的认识,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定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基本内容

  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以教育部提出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内容。在具体操作中,每个方面可分为若干要素,每个要素可列举若干关键表现,根据学生日常表现,通过成长记录袋、发展性评价手册等实证材料,对学生进行等级评定。

  (二)方法与程序

  1.方法

  (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三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自我描述,写出描述性评语。

  (2)同学互评:全班同学(包括本人)进行等级评定。

  (3)教师评价:教师进行等级评定,并写出描述性评语。

  (4)家长评价:对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的结果签属意见。

  (5)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在学生综合表现评定中所占权重分别为25%,10%,55%,10%。

  (6)对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的结论,要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提交校评定委员会,经广泛和深入调研讨论后作出决定。

  (7)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等级为“优秀”(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优秀”比例不得超过班级学生总数的40%,市级以上(含市级)“三好班级”“优秀”比例不得超过50%;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定为“不合格”时,应慎重。特别对“道德素养”一项更应慎重。评定时要注重原始资料(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发展性评价手册等)的分析与概括,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避免以偏概全。

  2.程序

  (1)由各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委员会”制定实施细则,在校内公示后,于4月底前报送本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方可组织实施。

  (2)向教师、学生及家长宣讲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标准和办法,搞好动员工作。

  (3)每个班级成立一个评定小组,制定评定计划,征求学生意见,报校委员会批准后,进一步向学生及家长宣传,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评定工作。

  (4)根据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发展性评价手册等实证材料组织评定工作。

  (5)评定结果向班级学生、家长公示。

  (6)班级将公示的结果报校评定委员会。

  (7)校评定委员会在公示一周内承办学生、家长、教师投诉与举报,而后进行审核批准。

  (8)学校将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于5月底前报本级招生考试部门。

  (三)评定结果的呈现和使用

  1.评定结果的呈现

  (1)等级表达。分为“A”、“B”、“C”、“D”。

  (2)学生自我评价(描述性评语)。

  (3)学生成长记录袋。

  (4)学生发展性评价手册。

  (5)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报告单。

  2.评价结果的使用

  (1)通知学生本人及家长。

  (2)作为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依据之一。

  (3)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措施保证

  1.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成员由副校长、主任、团委书记、班主任代表、任课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等组成。委员会负责制定本校实施细则,对校内各班评定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接受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解决评定工作中的问题。

  2.班级成立评定小组。班级评定小组由学校委员会提名,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班主任担任组长,人数一般不少于5人。名单向所在班级学生公示。班级评定小组负责进行班级评定工作,处理本班学生和家长的质询、投诉与举报。

  3.要建立和健全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复议制度,通过制度创新保证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杜绝营私舞弊等现象。

  4.要注重对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宣传教育。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使教师、学生及家长明确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掌握评定的标准和办法,加强对师生的诚信教育,客观、真实、公正地进行评定,推进学校诚信文化建设。

  九、成绩管理

  1.由各级招生考试部门负责中考成绩管理工作。

  2.成绩统计。各级招生考试部门要将考查科目和考试科目成绩纳入统一管理。考查科目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要按照相关要求报送本级招生考试部门。

  3.成绩统计完成后,招生考试部门要及时以适当方式中考成绩。

  十、保障措施及相关要求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中考工作的重要性,要在政策、管理、人员和经费上予以保障,要认真做好中考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管工作,要会同有关部门,逐级、逐环节落实责任制,确保试卷命制、运输、发放、回收等各管理环节的安全;要配合有关部门,加大考区周边环境的检查和整治力度,预防和打击各种形式的考试舞弊,尤其是高科技舞弊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考试安全、平稳、有序进行。

  2.要进一步发挥中考对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维护中考工作秩序和安全。要加强对命题工作的检查指导,制定严格的命题、审题和阅卷制度,完善各种管理措施,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防止发生泄密等事件。

  3.严肃考风考纪,加强考务管理和督察巡查工作。要进一步明确考区、考点负责人,监考人员和巡查人员的工作职责;一旦出现试卷泄密、丢失,考纪不严,考场失控,发生治安案件等重大事件,应第一时间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4.做好中考期间值班工作。我局在基础教育处设立中考工作总值班室,并建立日报告制度,以加强对中考工作的统筹协调。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也要设立值班室,安排好值班人员,及时向总值班室沟通、报告有关情况,切实做好值班工作。

  请各县(市、区)于6月5日前将本地值班室联系电话、联系人等相关信息报送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并于考试结束两日内将本地中考考区、考点、考场、考生数等数据信息(详见附件)报送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基础教育处值班电话:2121405,2126878。

  5.市教师进修学院在中考结束后开展评价工作,对试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形成试题分析报告,于8月20日前报送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

  6.各级招生考试部门要适时汇报考试管理工作,并将考试管理工作总结于8月20日前报送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

学生品德评语总结范文10

1.安德森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简介

安德森等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进行修订,提出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把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一维修订为“知识”和“认知过程”二维。知识是指学习时涉及的相关内容,知识维度包含四个类目十一个亚类,① 事实性知识:术语知识,具体细节和要素知识;② 概念性知识:分类或类目的知识,原理和概念的知识,理论、模型和结构的知识;③ 程序性知识:具体学科的技能和算法的知识,具体学科的技术和方法的知识,决定何时运用适当程序的知识;④ 元认知知识:策略性知识,包括情境性的和条件性的知识在内的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自我的知识。认知过程涉及学习时要掌握的学业行为表现,包括六个认知类目十九个认知过程亚类,认知过程的复杂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是:① 记忆,包括再认、回忆;② 理解,包括解释、举例、分类、总结、推断、比较、说明;③ 运用,包括执行、实施,执行是把某程序运用到熟悉的任务;④ 分析,包括区分、组织、归属;⑤ 评价,包括核查、评判;⑥ 创造,包括创新、计划、建构。

2.安德森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的意义和作用

安德森等对教育目标分类的修订围绕四个问题展开,即学习问题、教学问题、评估问题和一致性问题,安德森等认为“分类学的修订版将会帮助教师在课程潜在的目标相一致的前提下去理解课程、计划教学、设计评估、最终改善教学质量;此外,分类框架提供一种普遍的思考方式和词汇,促进教师之间和教师、教师培训人员、课程协调者、评估专家、学校行政人员之间的交流”。[1]分类表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目标。分类表为分析教科书和教学活动提供了操作性的工具,依据其分类,可以分析教科书、教学活动中涉及的知识类型与认知过程,从而把教学目标具体化、明晰化,为教与学、教学决策和评价等提供便利。教师、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需要学什么(是需要关注具体的事实性知识,还是需要评价、创造),教师可以更好地有针对地选择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把教学、学生、评估紧密联系起来,突出其一致性,对目标的理解、教与学、评估和一致性问题大有裨益。

教科书改革与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教科书重要组成部分的练习系统其作用不容小觑。运用安德森认知能力分类学,从知识类型和认知维度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外国作品的“研讨与练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教育目标分类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以期为语文教科书建设和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与工具

研究对象: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外国作品的练习,六册共35篇外国作品。研究工具:安德森的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

2.研究方法和内容

“泰勒提出:‘陈述目标的最有用形式是按照行为类别和内容两个维度称述,行为类别指意欲通过教学发展的学生的行为类型,内容指被学生的行为加以运作的教材内容。’一个目标称述包括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动词一般描述预期的认知过程,名词一般描述预期学生要学习或建构的知识。这里用‘认知过程’替代‘行为’,用‘知识’替代‘内容’。”[2] 本文运用安德森目标分类学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外国作品的课后练习进行分析,具体做法是把题目中的每一个行为动词划分为一个认知活动点,依据认知过程维度的六个层级十九个亚类对题目的认识活动点的类型、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参照知识类型对练习题的知识类型进行归类,进而描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外国作品的课后练习的知识类型和认知类目状况,参照《 语文课程标准 》和统计结果进行反思讨论与运用探索,以期为语文教科书建设、教学以及评估提供参考。

三、研究概况

1.知识维度的概况与分析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外国作品共有35篇,依据知识维度,练习中的题目可以细分为220个子问题,统计如下,详见表1。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外国作品的练习题中,四种知识类型的比例不均,概念性知识比例最高,为39.09%,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分别为24.09%、21.36%,事实性知识比例最低,为15.45%,详见图1。每种知识类型在各册教科书中的数量、变化趋势不一致(详见图2),程序性知识变化最小,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元认知知识呈递减趋势变化。

2.认知过程维度的概况与分析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外国作品共有35篇,依据认知过程维度,练习中的题目可以细分为229个子问题,统计如下,详见表2。

安德森等认为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目标是促进保持和迁移。认知过程类目中,记忆与保持密切相关,其余五个类目与迁移联系紧密。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旨在促进保持的记忆类题目占7.42%;与迁移联系密切的认知过程类目中,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五个认知类目的题目各占总题数的比例分别是38.43%、10.04%、24.02%、8.30%、11.79%,详见图3。其中,理解类题目比例最大,分析类题目次之,运用类和创造类题目比例差别不大,记忆类题目比例最小。练习中六个认知过程类目在各册教科书中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在各册教科书中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详见图4。

四、结果分析与运用

1.结果与分析

采用目标分类表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外国作品的练习题的知识类型和认知过程分析发现,四种知识类型的数量变化大、比例分布不均,四类知识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事实性知识。四种知识类型在六册教科书中的数量、变化趋势不一,程序性知识变化最小,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认知过程维度上,旨在促进保持的记忆类题目占7.42%,与迁移联系密切的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五大认知类目的题目各占总题数的比例分别是38.43%、10.04%、24.02%、8.30%、11.79%,理解类题目比例最大,记忆类题目比例最小。如果说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代表“什么”类知识关注“结果”,那么程序性知识则关注“如何”类知识看重“过程”,涉及到怎么做的知识。[3] 关注“结果”的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共占练数的54.54%,关注“过程”的程序性知识仅为24.09%,外国作品中的习题注重结果性练习,过程性练习较少。练习注重训练学生的“理解、分析”认知能力,“记忆、评价”认知类练习数量偏少。

各知识、认知类目的练习分布不均,这种不均势必影响习题的设计和学生相应的能力发展。三维教育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体现不明显,如关于如何做关注“过程”的程序性知识比例最低,仅占总数的24.09%;在认知过程维度中,着重考查学生运用能力的练习仅占9%,评价类目下评判注重判断、评价,侧重结论的分析判断,核查偏重操作,教科书中此类练习比例也较低。从外国作品练习的知识类型和认知过程类目来看,更能体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的题目偏少,致使“过程与方法”训练缺位。

2.运用举例

安德森目标分类把教学、学习和评估等问题联系起来,参照教育目标分类对语文教科书中练习的知识和认知过程进行分析,教师可以据此理解、设计和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教学评价。

以九年级下册《 变色龙 》一文的练习为例,分析如下。

(1)自然界中的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而奥楚蔑洛夫几次变色又是为了什么?作者通过他的言行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事实性知识—具体细节和要素的知识;概念性知识—原理和概念的知识;理解—说明,理解—推断)

(2)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体会讽刺小说的这种写法及其作用。(概念性知识—理论、模型和结构的知识,概念性知识—原理和概念的知识;理解—说明,理解—推断)

(3)根据课文内容画漫画或制作电脑动画,也可以编演一出话剧小品。(程序性知识—决定何时运用适当程序的知识;创造—建构)

以上练习的目标可称述为:目标1理解事实性知识、目标2理解概念性知识、目标3理解概念性知识、目标4理解概念性知识、目标5创造程序性知识。运用二维目标矩阵可以如表3所示。

参照表3,可以明晰学习、教学、评估的目标,师生知道需要学习什么,教师可以理清、准确把握和设计教学目标,准确作出教学决策,有针对性地选择分析方法策略,也为评价提供了依据,实现教与学、评估一体化。

五、讨论与建议

安德森等修订的目标分类,旨在为教、学和评估提供框架。语文教科书练习的设计、教学、评估可以适当参照认知过程维度发展规律以及知识类型。

建议一,练习编写中尽量涵盖知识类型和认知过程的各个维度,均衡不同认知类目和知识类型的练习。可以考虑适当增加事实性知识类的练习题,保持练习中四大知识类型的均衡。适当增加记忆和评价认知类的练习题,认知过程亚类目中应增加“再认、分类、核查、计划、区分”类练习,各个知识类型和认知过程类目的练习题在各册教科书应该有所变化。

建议二,教学目标和课标的理解、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决策以及评价也可以参照分类学来实践。依据教育目标分类学可以把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教材的知识转化为教师共同的语言,指导教师作出课程决策。依据教育目标分类对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中外国作品的练习进行分析,可以明确练习中涉及的知识类型和认知过程,教师据此安排教学、选择教学策略和组织评价。如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外国作品的练习中概念性知识比重大,教师安排活动时可以考虑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概念性知识,具体到知识的关注。不同类型的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此运用二维矩阵教育目标分类表对教科书中的练习分析,在此基础上可以系统地规划、有效地促进学生达标的教学策略,并选择合适的评价的方式。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

参考文献:

学生品德评语总结范文11

关键词:创新教学;解放;主题;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08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052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要使学生的思想有较大的改观必须上好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可以从上好思想品德课做起。过去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注重传授一些概念和现成的思想、观点,如今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上努力进行创新,这促使思想品德课教师也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创新教学。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大胆“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

思想品德课教学如果采取传统的说教式,则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所以我们必须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遵规蹈矩”模式,注意在学习时空、学习心态、学习地位上大胆解放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互动交流

如教学《对不良诱惑说“不”》一课时,我出示了5种常见的诱惑:(1)作业没能及时完成,早上到校会把同学的作业拿来“参考”。(抄作业)(2)上网查找学习资料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挂上qq,玩小游戏。(上网)(3)常常因玩电子游戏而不能按时入睡。(电子游戏)(4)遇到喜欢的电视节目时,往往不看完就无法安心做其他事情。(电视节目)(5)下定决心少吃垃圾食品,却控制不住自己的嘴,见了就想吃。(美食)然后我提出问题:你的情况如何?简要描述出你当时的想法。接下来组织学习小组讨论:分别针对其中一种情况给出具体抗拒诱惑的方法。讨论结束后,引导学生归纳出战胜诱惑的一般方法,采取小组长汇报的形式将观点汇集。最后由我归纳提升:(1)明确危害,提高认识;(2)掌控自己,学会自制;(3)充实生活,适度好奇;(4)主动求助,他人监督。

为了便于师生互动交流,教师备课时就要设计好互动交流环节,有时根据教学需要,也可将学生带到校外某一现场进行实地教学。从时间和空间上解放学生,不仅可以让学生、让师生有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而且可以在活动化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思辨能力。

(二)趣教乐学

有时我们到餐厅吃饭,常常有这样的感慨:同样的饭菜,为什么有的餐厅做得好吃,而有的餐厅却做得很难吃呢?我想这主要是由于厨师的厨艺差异造成的。同样,在教学上,课本也就是教材只是给教师提供了原材料,这道菜好吃与否,适不适合学生的口味儿,却要看教师的个人教学水平了。我们要从“教师在课堂上一本正经地教,学生在下面认认真真地记笔记”这种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育、举止规范文明的前提下,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师趣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氛围。如我在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的第二课第二框《忠实履行义务》时,针对班里的学生纪律松散、班内学生不够团结、班干部责任心不强、偶尔有损坏公物和骂人现象等情况,自己先起草了一个《关于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倡议书》,上课时先读给学生听,倡议书用比较幽默的语言简单例举了班级中的不良现象,引发了学生会心的微笑。然后提出了自己的倡议,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爱护校园环境,讲文明礼貌、做品学兼优的学生。倡议书很接班级的地气儿,使在座的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了班级和自身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端正思想和学习态度、学习新知识埋下了伏笔,整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异常浓厚,学习效果非常好。

(三)活学活用教材

教材只是我们教育学生的载体工具,很多时候,社会和生活也是很好的教材,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要活学活用好社会和生活这本教材。如教学思想品德课《自信》一课时,我以一个真实的生活小故事导入:一个女孩儿总是低着头走路,她是对自己的不漂亮而自卑,一天她走进饰品店,选中了一个蓝色的头饰戴在头上,饰品店老板不失时机的夸奖她戴上蓝色的头饰显得非常漂亮,非常有气质,于是她买了下来,昂起头来让人们欣赏她的头饰,结果路人拥挤,头饰被挤掉了,她并没有察觉仍然昂着头走路,路上遇到的教师和同学都说:“你抬头走路真漂亮”。这句话树立了她的自信,从此她再也不低头走路了,走路时总是很自信地昂着头,面带微笑。这个生活小故事真实可信,把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了,避免了思想品德课上的呆板说教,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思想和情感上就受到了感染、熏陶和教育。

二、加强引导监督,提高育人效果

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很强,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引导,提高课程的育人效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一)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

结合教材,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榜样激励或具体道德案例的诊断评析,使学生明确该怎么做和不该做什么的行为准则。也可以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提一些可操作性的准则,要求学生遵守。

(二)时时事事处处要求学生践行行为规范

如“诚实守信”“宽厚待人”“与邻居和睦相处”“勤劳节俭”等内容的教学,先提出明确的要求,再在课内、课外严格要求学生践行;设置校内校外实践监督小组,督促帮助学生学会待人、学会处事、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尽快成长。

三、改革评价机制,为发展正确导向

思想品德课中的教学评价创新,要着重解决好导向和定位两个问题。建立以学生为主,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综合量化评价机制十分必要。其做法及要求有以下三点:

(一)加大平时道德行为考核的力度

结合新的《课程标准》及相应学段的教学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项目和评价标准,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参评、教师审评的综合评价方式,加强日评、周评、月评、期评检测记载和行为校正工作,将思想品德课中道德教育贯穿于平时的教育管理过程之中。

(二)改革品德成绩记入办法

学生的品德成绩,采取卷面测试成绩和平时的行为表现两方面相结合进行评价,做到全面、客观、公正评价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品德行为。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树立科学育人、全面育人的教学观念,真正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主动自觉地改革教学方法,实现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永锋.浅谈语文课前有效预习的重要性[J].新课程,2014

学生品德评语总结范文12

在县教育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德育目标

通过三年的教育,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实,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品质和一定的道德判断力及自我教育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三、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各年级德育工作重点

(一)初中阶段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3、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遵纪守法的教育

4、进行劳动教育

5、进行道德教育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

(二)各年级德育工作重点

初中一年级德育工作的主题是“迈好中学第一步,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初中一年级着重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他们热爱新老师、新同学,热爱新的班集体、新学校,着力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通过教育活动,加深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他们为祖国、为四化学习的积极性。新生入学初,着重抓好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入学教育。

初二年级德育工作的主题是“迈好青春第一步,使德智体全面发展”。初二年级把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教育作为主要内容。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能区别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荣与辱,能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学习责任感,以顽强的意志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减少两极分化的现象。

初三年级德育工作的主题是“听从祖国的召唤,做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初三年级要把理想前途教育作为重点,通过教育,使学生初步懂得生活的目的和意义,把自己的理想、抱负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注意培养他们的志趣和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热情。教育他们勤奋学习,立志成材。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

四、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

(一)成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韦绍松

副组长:吴志乾

成员:韦德波廖显安韦继红吴德高覃振谟

韦海燕林雪峰

(二)抓好学校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明确各岗位职责。

学校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都要在不同的岗位上担负起育人的职责。

1、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德育工作。

2、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在校长领导下具体组织、指导德育工作方案的实施。其任务是:调查分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制订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确定和协调思想政治课、年级组、团组织、学生会等各方面的任务分工,组织和协调各教研组、各科任教师的德育工作,争取家庭、社会各种教育力量的支持,形成学校、家庭互相配合的教育网络等。

3、学校党支部支持校长工作,发挥促证、监督作用,并通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教职工做好德育工作。

4、年级组要定期组织年级教师分析研究本年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沟通信息,协调各方面关系,组织本年级教师贯彻学校德育工作方案。

5、班主任是班级实施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并负责对学生的品德评定。

6、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同日常的思想品德教育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改革教学方法,引导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7、各科教师、全体教职工都要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8、共青团组织、学生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德育工作,团结广大学生走健康成长的道路。

9、教育工会要在本职范围内做好教师的工作,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三)要建立健全具有活力的科学管理制度,形成有目标、学期初有计划、平时有检查、学期末有总结及评估的管理体系。

五、德育工作实施的途径和措施,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一)德育工作实施的主要途径

1、思想政治课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应适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避免空洞说教、简单灌输。

2、其他各科教学

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德育工作看作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风和意志品格。

3、班主任工作

班级是进行德育工作的基层单位。班主任工作是进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最重要途径。班主任要根据《中学德育大纲》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要加强班级管理。组织和建设班级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班风。班主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还要协调好本班各科教师的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

4、共青团、学生会

团组织、学生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一支最有生气的力量。团组织、学生会应根据各自任务和工作特点充分发挥组织作用,通过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活动,把广大青少年吸引到自己的周围,配合学校落实德育工作的各项要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继承革命传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5、劳动和社会实践

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服务和必要的家务劳动、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在劳动中切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6、课外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民和身心健康的一条重要途径。学校和班级应有计划地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等活动(包括课外兴趣小组和各科竞赛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法制教育。每逢重大节日和纪念日,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专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通过课外活动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意志性格和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7、家庭教育

家庭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家庭教育是贯彻德育要求的重要渠道,学校通过家访、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联系,了解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的情况,向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知识,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帮助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帮助家长增强对德育重要意义的认识,使家长了解学校对学生的德育要求,争取家长与学校教育的配合。

(二)德育工作措施

1、进一步优化校内外育人环境。

学校的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有着替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师生在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要充分发挥良好的校风、校纪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利用黑板报、广播、图书室等多种形式和专用场所,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我校班班有学习园地,每两周由学生出一期。

2、开好校会、班会,组织好每周一、周五全校集队。开学初开好开学典礼,学校领导在会上提出学期德育工作要求,学期中召开期中工作小结会,总结前半学期德育工作情况,提出下半学期德育工作要求,学期末在散学典礼上总结一学期德育工作情况,表彰先进。各班要开好每周的班会,对本班一周工作进行小结,表扬好的,批评差的,提出下周德育工作要求。每周星期一早读时间举行升旗仪式,然后学校领导或值周老师提出本周工作要求,星期五放学集队值周领导和值周老师小结本周工作,指出本周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加大值周工作力度,按值周教师工作评分表对值周教师工作进行考核。

4、切实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教师肩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必须具有坚定的工人阶级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每一位教师都要以此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政治学习和思想道德修养,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健全教师政治学习制度。学校利用每周一例会和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总结一周工作情况,对下周德育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把教书育人列入教师岗位责任制的职责内容,作为评价教师工作、评聘教师职务、表彰奖励、晋级的重要依据之一。对教书育人作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进行表彰奖励。

5、做好学生品德的评定和优秀学生的评比工作

对中学生品德进行评定是中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定,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促使学生不断进步,并检查教育工作的情况,促进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品德评定的基本方法操行评语和评定操行等级。

学生品德评定内容与标准以《中学德育大纲》规定的教育目标、要求、内容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操行评语由班主任负责,在学生个人小结和小组评语的基础上写。每一学期来,班主任对学生个人小结,小组评议签署意见,学期末写出评语。

6、奖励与惩罚,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学校每学期开展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十佳学生的评比工作。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和纪律处分。

7、对学生个人和班级进行量化管理。把学生个人量化分作为学生操行评定、评优的重要依据。以班级量化分确定当周流动红旗得主,把班级量化分作为评定文明班级重要依据之一。

8、进一步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9、学校德育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注意防止简单粗暴行为,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10、学生毕业离校前,学校要进行升学、就业教育并组织他们为母校做一件以上有纪念意义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