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质检员工作报告

质检员工作报告

时间:2022-03-22 17:09:13

质检员工作报告

第1篇

一年来,认真学习并实践公司质量管理控制流程,通过一年的工作与学习,工作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对于冲压件质量问题处理,都有明显的进步,有了一定的判断、分析能力。以下,对于一年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1.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知识含量。

今年主要工作是针对冲压件质量检验,对于更深的了解该种零件特性,班组专门对冲压件知识和质量检验进行了详细的培训,并且在外协加工厂实地学习、了解生产工艺和流程。从而在检验工作中,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判定。

2.努力工作,积极主动完成工作任务。

12个月以来,共完成检验1015批,分别检验冲压件1001批,各种铸件104批。对每一批零件外观、尺寸对照工艺设计要求进行详细、准确的检测并做出报告。更对领导安排的随时工作任务,有效、快捷的完成。

3.默契配合,利用团队力量。

在同质检室其他同事的工作协调上,做到互相理解、互帮互学。一年来成绩的背后有我们质检室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和辛勤的汗水。不仅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务,更因此增加了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的顺利工作垫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自身检查

回顾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虽然在工作中,积极有效的完成检验任务。但是仍然有许多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表现主要是:在工作中由于经验不足,对待一些问题的分析方法过于单纯;看待问题有时比较片面,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无法更准确的冷静解决。因此,对于曾经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做出以下规划。

三:2016年工作规划

1. 积累经验,学以致用。

利用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工作当中。解决分析问题时,运用专业知识,多角度分析可能影响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到准确的结果。

第2篇

关键词:原始记录和报告;审核;职责及工作要求

中图分类号:X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2-0254-03

1 概述

τ谖颐撬行业检测机构来说,水质检测报告是我们最终产品,它直接关系到用户、消费者、经销者、生产者和国家的利益,也关系到检测机构的科学性、公证性和社会信誉。目前许多水司监测站虽然通过了实验室资质认定或实验室认可,平时的检测工作也严格按照相关的评审准则执行,从采样到发报告实行了严格的质量监督和质量保证,甚至有些监测站对检测工作质量制定了明确的质量目标,但检测报告审核不严而出现质量申诉和投诉的事时有发生。如何做好水质检测报告的审核与签发?如何杜绝水质检测报告质量申诉和投诉问题呢?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不但要对样品的采集、接收和检测实施质量监督和质量保证,而且要对样品检测报告的格式、内容、编制、审核、签发及修改等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与质量监督,确保向客户提供准确、可靠、有效的检测报告。

2 水质检测报告常见几种问题

2.1 有“职”无“责”,相互推诿责任

检测员做完实验后,原始记录不做检查即交给校核员,校核员没有履行职责,拿起笔就签字;同样资料员完成报告编辑后不作检查即交给审核员,审核员则存有同样的依赖性,拿起笔就签字,因此所谓的报告三级审核实际上只有一级把关。

2.2 职责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

采样员、接样员、检测员、资料员、校核员、审核员与授权签字员无明确的分工,各自的检查没有重点。三级审核大都重复核对原始记录、检测方法,检查出来的主要是一些标准值错误、数字修约错误、缺少签名、缺少盖以下空白章、检测记录不全等问题,造成简单的重复,严重影响了出检测报告的效率。

2.3 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不足

检测报告的审核要求审核者精通检测工作,对所审核的检测项目应熟悉其检测原理,操作规程。对相关检测方法标准,仪器操作使用有一定了解。否则,就有可能不知道发生错误的原因甚至对发生的错误浑然不觉。因此审核员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应经常参加检测工作,能指导检测员的技术工作,在工作中要注重知识、经验积累和更新。一般来说,检测报告审核人员,应具备一定工作经历和专业技术职称。

3 分级审核制度及审核要求

检测中的数据审核是保证检测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认真细致地审核数据可以发现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到及时的解决问题,以确保检测数据达到“五性”(检测样品的代表性、完整性,检测结果的精密性、准确性和可比性)质量指标要求。这也说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何提高检测数据审核工作的质量及效率是个重要的问题。研究表明,在检测数据审核工作中必须紧紧围绕检测数据质量指标要求,对整个检测活动的全过程中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各个环节进行审核,才能确保检测数据的正确、可靠。为了规范检测数据审核工作,必须实行分级审核制度。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审查可分为:首先是采样员、接样员、检测员、资料员自查;一级审核为校核人员审核;二级审核为采样和检测部门负责人审核;三级审核为质量控制负责人员审核,四级审核为授权签字员审核(如图1)。在具体审核过程中,各级审核人员均应尽心尽职,但审核的重点各有侧重。

3.1 采样员的职责及自查要求

采样是关键环节,我们只有采到有代表性的样品,分析出来的数据才有使用价值和代表性。样品的采集是全部分析工作的基础。因此采样员必须严格按有关标准、作业文件的规定进行采样,认真并如实填写《采样记录表》,并对采集样品的有关技术资料等负保密责任。

3.2 接样员的职责及自查要求

(1)负责接收检测样品及相关资料,执行样品标识系统管理规定:1)样品接收。接样员在接收客户送检样品时,应认真检查和记录样品的外观,样品的性状是否适于检测要求,样品是否完整。属于委托采样的样品还应检查样品状态等是否符合采样记录,封样部位是否完好等。2)样品标识。接样员应对接收的样品在样品或其包装上贴上样品标签,给予唯一性标识(包括检测状态标识),不致混淆,并填写《样品接收登记表》。如果需要将样品分开用于检测不同的特性,此时二次采样样品应代表原始样品,检测样品标识应确保样品取样、制样、分组、检测和留样保存等各个环节,样品标识应包含原始样品和分样品的标识,并始终保留。(2)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样品,执行“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有权拒收。(3)按要求妥善管理检测样品和相关资料;监测、控制和记录检测样品流转、保存的环境条件。(4)负责对留样的样品进行统计和保管,并标识好保管位置和状态。(5)负责对样品保管超过备查期的备份样品进行清理,并做好清理样品的登记。(6)及时向技术负责人汇报样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7)对所管理的样品缺失损坏而造成的后果负责。(8)接样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对客户的样品、技术数据及有关信息负保密责任。

3.3 检测员的职责及自查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

(1)检测完毕,检测员应认真核对所检样品、检测结果与《样品发放记录表》信息是否一致。(2)原始记录的书写应字迹清晰、无错别字、内容准确规范,没有内容填写的地方要划“/”或加盖空白章,签名要清晰可辨。(3)进修、实习人员无签字权,也不能代替带教老师签发检测报告;未取得上岗证的员工可以在原始记录“检测人”一栏签名,但要有带教老师签名确认。(4)检测员按照作业指导书的技术标准进行自我检查,并对检测数据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5)检测员必须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 水质分析质量控制》(GB/T5750.3-2006)、《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中“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水样测定值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允许差”的要求确认所检项目结果受控,并按《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值的表示和判定》(GB/T8170-2008)标准的要求进行有效修约。(6)检测员必须认真核查异常结果,判断其技术误差的可接受性。有疑问时必须进行复测,不得草率发出检测结果。复测包括:核查样品性状是否符合要求,样品与样品编号是否对应,检测方法是否正确。复测后仍有疑问必需报告部门负责人处理。(7)检测员核查无误后在原始记录上签名。(8)检测员必须对自已的检测数据负责。(9)主检人员必须认真核对检测样品与检测报告一一对应的唯一性,确认无误后在检测报告中主检栏签名。

3.4 校核员的职责与工作要求

(1)校核员必须校对所有样品的以下信息:1)数据计算是否正确;2)数据修约是否符合要求;3)核查整批检测结果的质控数据(主要是自控的质量与数量),判断是否受控及误差的可接受性;4)复核最低检测浓度(最低检测限或测定下限)等信息。以上信息均无异常,校核T签名确认,如有异常,校核员报告给相应的主管(如微生物室主管、理化室主管、仪器室主管)。主管分析可疑结果原因,确定复测方案,并督促复测。(2)复测后仍有疑问,主管报告负责检测工作的部门负责人,由其组织复测,必要时可联系负责质量控制的部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查找异常原因,确认复测结果后,发出报告。

3.5 资料员的职责及工作要求

严格按照有关要求编写检测报告,确保检测报告的编制质量。

具体要求如下:

(1)严格按照检测报告编制规范的要求编制检测报告。(2)检测项目及所引用的标准、标准值应准确、客观,符合标准和检测合同的有关要求。(3)检测结果应准确、客观,与原始记录保持一致。(4)检测报告的分类,编号按检测报告编制规范执行,保证检测报告识别号的唯一性。(5)在确认检测结果及评定结论正确无误后,在编制栏签字,之后按流程交给主检人、审核人、授权签字人分别审核签名。(6)检测报告的电子版由资料人员输入电脑,签名贮存、保管。其它人员不能改动。

3.6 检测负责人职责及工作要求

对检测报告编制的工作质量实行跟踪考核,校核检测项目的完整性,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以及检测报告的规范性,确保检测报告的编制质量,并对审核领域内检测报告的准确性负责。

具体审核内容如下:

(1)完整性:对照《检测任务通知单》检查是否完成了所有检测工作:每份原始记录反映的信息是否齐全;各项检测结果的原始记录是否齐全。(2)一致性:检测结果与原始记录是否一致;所引用的标准方法、有效位数是否正确;检测结论与标准限值是否一致;检测报告中有关信息与《采样记录表》、《样品接收登记表》、《检测任务通知单》是否一致。(3)规范性:依据检测报告编制规范,审查报告的格式、编号、结论用语、装订等是否符合要求。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通知编制人员进行更正,对报告的“三性”确认无误后,在审核栏签字并把原始记录和报告交给质量控制负责人审核。

3.7 质量控制负责人的职责及工作要求

对检测报告校核的工作质量实行跟踪考核,对检测报告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作出审查,围绕着“五性”对检测过程中前后制约的各个环节进行审核,并对审核领域内检测报告的准确性、可靠性负责。

具体内容如下:

(1)标准引用的正确性。(2)各项检测是否符合检测方法的要求(环境条件、检测参数的设定、检测次数、检测精密度、平行样等)。(3)原始记录的完整性。(4)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包括人、机、料、法、环、测六大要素)。(5)检测结果的精密性和准确性。审查每批样品的检测是否有按技术规范要求,大于或等于10%的样品插入平行双样分析、加标回收率分析、密码样及密码样平行分析等。除了审核分析过程的精密性、准确性之外,还应审核相应的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内容,如校准曲线、检出限和空白实验值。(6)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检测数据的可比性审核的范围很广,且专业性很强,不仅要运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国家颁布分析标准,还要运用各项目指标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在不同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和浓度变化范围等知识,才能对比各项目间的关系,对异常值进行合理分析。如在地表水监测中,阴阳离子平衡,pH影响金属离子的存在形式,同一份水样化学需氧量的浓度大于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浓度,同一水样的BOD5浓度高,则CODcr浓度必然高,但反过来CODcr浓度高,BOD5浓度未必高,CODcr浓度高,水中溶解氧必然低,反过来溶解氧浓度高,CODcr浓度未必低,TN>NO3-N、NH3-N、NO2-N三者之和等,反之为异常;这种变化特点在审核中要加以注意。审查中发现问题通知有关人员进行更改,当对检测数据的可靠性有疑问时,应作出复测的要求。对报告的“五性”确认无误后,把原始记录和报告交给授权签字人审核。

3.8 授权签字人员的职责及工作要求

对检测报告的质量负全部责任。

具体要求如下:

(1)对检测报告的技术性进行全部复核。(2)对检测报告审签的工作质量实行跟踪考核。(3)对检测报告的质量目标进行评价、必要时组织采取相关措施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与持续改进。(4)严格执行评审准则、计量认证政策和要求,特别是获计量认证实验室的义务及带计量认证标识检测报告的使用规定。(5)严格按授权签字范围的检测标准方法,授权签字范围的检测项目的限制范围,对相关的检测结果进行评定,签发带计量认证标识的检测报告。(6)对不符合的检测数据和结果有否决权,对检测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

4 结语

在水质检测工作中,加强原始记录和报告的审核,是确保检测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审核人员应当不断提升专业知识,熟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掌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精通检测方法和各项指标的特点,发扬敬业爱岗精神,增强正确执行规范和标准的自觉性,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环节的检测数据审核,保证数据审核的质量,这样才能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更好地为公司、为客户服务。

参考文献

[1]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S].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10.

第3篇

1受监资料整理 监督机构在接到建设工程注册监督申请后给建设单位 发放《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注册登记表》,建设单位据此填写 此表,并提交土地证、规划证、中标通知书及参建各方责任 主体的资质证、营业执照、人员上岗证、技术成果以及图审 报告和整改报告。合格后,监督站成立监督小组,制订监督 计划,进入工程质量监督。注册登记表和申报材料、监督计 划进入监督档案.

2监督交底 一个监督工作方案,一个交底记录。监督工作方案要有 针对性,对于特殊工程,可制定详细的监督方案作为补充。另 外,编制日期要及时,不应超过受监15日,要由站长或总工 审批。监督交底记录应填写交底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会议 议程、会议明确的主要问题、各方反映的问题及要求,还要 有各方负责人签字.

3责任主体质量行为资料监督检查记 录 由质监员进入工地检查时填写监督手册,监督手册应如 实填写工程概况、工程规模、监督组成员名单、监督重点、停 检点。质监人员在检查时,就检查中发现各方责任主体存在 问题,要如实填写,并填写质量隐患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

对于行政机关要求提前介入的工程,也应及时如实填写,提 出处理意见。这样更具真实性,且能反应出质量行为完善的 过程.

4监督巡查记录 应有质量行为巡查情况和工程实体质量的检查情况.

质监员在做记录时,往往实体质量写得多,质量行为内容不 写或写得少。参建各方质量行为要检查的内容很多,在质量 监督手册中已有体现,但在监督巡查记录中仍要有该部分内 容。主要管理人员在岗情况及执行法律法规情况应如实记录。对实体质量的巡查记录要详细,检查哪个部位,存在的 问题要记录清楚,以便反馈参建单位进行整改。监督巡查记 录一式四份,各方签字后,发放给各责任主体三份,一份存 档。在巡查记录中已经写清,发放责任主体便于整改。对于 问题较多或较严重时,下发《整改通知单》或《局部暂停通知 单》.

5质量监督抽检记录 建筑工程抽检内容有:主要材料、构配件抽检、现浇混凝 土强度、构件尺寸。每年制订抽检计划,最低保证每一季度 一次,成立专门的抽检小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必须熟悉 操作规程。所有的工地都要抽检,抽检不流于形式,增大监 督抽检的权威性.

6反馈、整改、停工通知单及不良行为 记录 我站《抽测通知单》签发的问题主要来源为:①日常监督 发现有可疑构件或问题,签发《抽检通知单》;②工程质量大 检查中发现问题,需签发《抽检通知单》;③参建单位或社会 反映的问题,经核查属实的,需签发《抽检通知单》。《抽检通 知单》签发要及时,经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应把检测报告 复印件附于《抽检通知单》后.

《整改通知单》是在日常监督中发现质量问题要求责任 单位整改的通知,整改有时限,责任单位应在时限内完成并 回复完成报告书。完成报告应有总监和施工项目负责人签 字并加盖公章,监督员接报告实地回访。这里应注意的问题 是有的质监员认为“我发过《整改通知单》就没有我的责任 了”,不去认真地责成有关单位整改,无整改完成报告.

工程《局部停工〈暂停〉通知单》是出现严重问题,质监 员认为必须停工,向站领导汇报后,质监站加盖公章下发通 知单。责任单位对质监机构提出的质量问题整改后,上报 《工程质量整改报告》和《工程复工申请报告》,质监机构下 达《工程复工通知书》后方可复工。这里通知单和报告环环 相扣,问题处理要闭合、对应.

责任主体不良记录是质监机构处理较薄弱的方面,有 些质监员不作此项记录。根据建设部建质[2003]第113号 《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不良记录管理办法》对 责任单位出现113号文规定的情况,应作不良记录,并向站 长提交材料由站长审核。填写不良记录后,向建设行政主管 部门汇报,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做统计汇总及网上等工 作.

7主要分部、子分部及专项验收监督记 录 主要是桩基、地基处理、基础、主体、钢结构、玻璃幕墙、 建筑节能等比较重要的环节的监督验收记录,各责任主体要 报送相应验收记录并加盖法人章或业务专用章作为附件.

这部分资料整理难度在于大部分工程工期较紧,主体工程完 成后,就要进行主体验收,以便进入装饰阶段。施工单位不 可能等到试块全部到龄期后再验收。所以验收时,因为有些 质量控制资料不到期,参建单位有的不能签字盖章。导致验 收记录提交滞后,有的参建单位拖拖拉拉不能及时提交,监 督员填写监督记录应在提交验收记录后,所以使监督记录 填写也滞后。监督员要及时向参建单位催要相关验收记录.

8质量事故处理监督记录 这部分记录也是监督人员较为忽视的,有的监督人员认 为只要下发整改或停工通知单问题已处理就行了,写事故处 理监督记录太麻烦,于是事故处理部分一片空白。这是不对 的。质量事故发生后,应要求责任单位报送《工程质量事故 报告》,初步了解事故情况、经过、发生原因的初步分析、损 失情况、临时措施。然后进行事故调查,摸清事故情况,填写 《质量事故调查报告》,报告中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报站领导 审核签字。最后,填写《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监督记录》.

9竣工验收监督记录 竣工前7日建设工程项目部向质监站书面提交《工程竣 工通知书》,约定时间进行工程验收,其中《竣工验收通知 书》还有竣工验收组成员名单、竣工验收方案。监督人员应认 真审核竣工资料,对工程实物抽测和观感检查,并对验收过程 进行监督,最后填写竣工验收监督记录。在这里应注意的问 题是有的参建单位业务素质差,在竣工资料中填写不规范、 不认真,监督员应严格按要求填写.

10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是单位工程监督工作的总结, 是竣工备案的依据之一,是监督档案中最重要的资料。监督 报告应在竣工验收合格7个工作日内提交,这是时限要求.

第4篇

关键词:软件;检测;监管;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试验软件和网络监管软件在赤峰地区全面启用,使检测管理工作步入新阶段,实现了现代化管理目标。2011年3月1日在赤峰地区全面启用了建设工程检测试验软件和网络监管系统,其主要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本版检测试验软件启用实现了赤峰地区检测报告格式、检测标准、检测方法的统一,并通过监管软件全部实现数据上传、统一分析、统一查阅、实时查询等功能。已成为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查阅检测进度、数据、检测报告的快速通道,同时也方便了主管部门的远程管理。二是本版检测监管软件启用使检测工作更加完善、科学,加强了检测工作和行业管理工作的快速结合,更有效地提高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更好地实现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

1实现了数据采集自动化

通过启用检测试验软件,各旗县区检测中心、企业试验室、搅拌站试验室大部分检测项目数据实现自动采集;市检测 中心90%的项目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其中在现场检测的项目如静载、动测、回弹法无损检测,在完成数据自动采集情况下实现了适时远程传输。保证了数据的科学性及报告的及时性。本版软件同时实现了地区网上委托、网上报告查询。网上委托业务的开展,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检测委托工作程序,实现随时随地的办理委托工作,完全实现了网络办公和无纸办公,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委托时间,给委托客户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2提高了检测行业管理水平

2.1通过启用检测网络监管软件,对各检测机构的上传曲线、数据及报告进行分析,查找存在问题,并将存在问题以“情况通报”形式及时发给问题单位及其主管局。比如,钢筋屈服点定的是否准确,抗压件是否中途控制荷载等 ,还可以发现报告出具的是否正确。市检测中心针对出现的问题到该单位进行核查,要求其查明原因,以书面形式上报备案,并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分别做出停止该试验项目业务、对责任人建议批评或调整工作岗位等相应处罚。并要求相关检测机构限期纠正错误操作,对提高检测试验水平和检测数据的准确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服务于工程质量。可控制不良检测单位、不良工程施工 、不良监理单位及监理、不良生产厂家。比如,当发现检测机构具有不良行为,可通过检测信息监管系统,停止检测机构使用检测软件出具报告;当发现有工程施工具有不良行为,需要对其停工处理,可通过监管系统,将其列入黑名单,该工程就不能在赤峰地区范围内送样检测 。

3检测信息监管软件功能的具体体现

3.1检测机构资质控制。

1)对检测机构无资质项目可以屏蔽,不允许其超资质开展检测业务。

2)对检测机构增项资质、新申报预拌混凝土资质的企业进行初评审。市中心派检测人员到申请检测机构(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考核,对试验场所设施环境、仪器设备进行核查,所有资质内容符合要求后,向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厅申报。

3.2检测 人员资质控制

检测人员取得了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厅组织的岗位培训证书后,由市中心组织考核组,到现场进行应知应会的理论与实际操作考核,考核内容针对检测人员将要从事的检测项目,只有考核合格,市中心通过检测信息监管系统平台备案授权控制,才允许上岗做检测。在赤峰地区检测人员上岗证书,由检测机构统一在市中心存档备案,这样控制了检测人员无证上岗的混乱局面。

3.3非正确使用现行标准控制

在启用检测 信息监管系统前,各检测机构存在执行标准是非现行或作废的,甚至有错误使用标准的。自从启用检测信息监管系统,实现了从检测标准、检测方法、报告格式等方面的统一,使检测工作正规化。

3.4检测工作控制

1)检测行为控制。对于具有力学指标等自动采集项目,进行自动采集监管控制,通过检测信息监管系统可设置哪些检测 项目必须自动采集,如没有使用自动采集就不能做检测 、出据报告。

2)检测工作防止弄虚作假。通过检测信息监管系统,我们可以通过采集曲线发现试验是否已做到位,是否存在未完成检测就出报告。比如,有些检测人员在检测时,如混凝土试块,一组三块,有可能检完两块后,第三块不检测 ,只以两块检测数据为准,后一块未经检测,人为臆造。启用监管系统后,用曲线的方式记录试件检测过程,无采集曲线,为异常报告。

3)防止出据假报告。利用检测信息监管系统可以随时查询到赤峰地区报告防伪纸的使用发放情况,防止滥用防伪纸,有效防范出具假报告。

3.5提高服务水平

1)方便查询检测报告 。在2011年3月1日启用检测 信息监管系统后,检测 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已上传至检测信息监管系统平台,所有检测报告具有唯一性编号,通过市中心网站输入唯一性编号可以查到具体报告。客户有怀疑的检测 报告,有档可查。

2)数据共享、工程统一备案。工程信息全市统一备案,一处备案,赤峰地区可用,集中所有检测数据,可供后期赤峰地区检测数据分析,有助于各级单位参考,可使各级单位在有权限限制的前提下,查询分析与自己相关的检测数据。

3)方便客户。市中心已实行自助式网上委托查询系统,允许委托客户在网上委托、查询费用、查询检测状态及检测报告结果。并实行一卡式刷卡收费及检测报告打印系统,方便了委托客户,减少原来检测机构二次录入委托信息的人为差错。同时缩短出据检测报告时间,及时为委托客户提供检测报告 。

4)方便建设主管部门的管理工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通过检测信息监管系统网,查询自己行政管辖区内的工程施工进度及检测报告。同时,各监督站也可查询自己监督范围内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

4结束语

第5篇

特种设备的检验机构是我国法定的检验检测机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是强制的,要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一批技术水平高、检测装配精良、管理机制科学、核心竞争力强的检验技术机构,以实现权威性、公正性;要按照法规规定的要求,面向社会提供安全把关和技术服务,为安全监察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质量运行管理模式要依据《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一是要建立、实施、保持、持续改进与其行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文件化。二是,检验检测机构的最管理者应对外公布其检验检测服务,满足《要求》的承诺;对内应确保检验检测机构的内部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以有效地落实并开展评审活动。三是,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有必需的资源,以满足和保障其履行检验检测服务,建立、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和持续改进的有效性,不断增加政府和部门的满意程度。四是检验检测机构应当确定检验检测实施过程,并控制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以确保其有效运行。五是在制定了对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程序后,应按计划开展全要素和个别要素内部审核活动;处理客户的投诉与抱怨,确立预防措施,以防止不符合项的发生。

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是由最高管理者组织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确定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确定必要的资源和信息,确定对过程实施控制的系统和方法,并将策划的结果形成文件的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服务于机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所以它没有统一的模式,注重的是有效性和适用性。首先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结合本机构的自身特点,明确本机构的检验检测流程(质量环),识别报告或证书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主要的识别过程是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和维修的检验及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支持过程的识别是文件的控制、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人力资源、仪器设备的资源管理、资源配置、标准信息资源、分包、外包、培训等。其次建立组织机构,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技术管理、支持服务工作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如《组织结构图》、《质量保证体系图》、《隶属关系图》等。再次,控制过程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包括:检验标准和方法、检验人员资格、仪器设备是否合格、报告的审核批准。最后,检验检测机构要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表格、报告》。

检验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要设置机构、编制文件、宣贯文件、统一认证、质量管理体系的试运行,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接受外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质量管理模式由“检验员(师)——责任工程师——质量管理工程师”组成的“报告签审系统”和由各类技术人员组成的检验质量督查组组成的“质量督查系统”,两大系统并列组成检验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充分发挥人类资源优势,把好检验检测的质量关。“报告的审签系统主要由责任工程师对检验员(师)出具的检验报告进行审核,对检验员(师)存在问题数量及问题率,进行统计并提交审核报告。所里安排一名副总工程师对责任工程师审核后的报告进行复审签发。“质量督查系统”的作用是对经“报告审签”系统“审核签发后的检验报告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必要时进行现场督查检验或查找产品技术档案,以查找存在的问题,最后提交督查报告。对存在的问题定期在质量工作会上向所有检验人员公布。

由“报告审签系统”和“质量督查系统”组成的,由全所的检验人员参与质量管理,对检验质量存在的问题,责任师当时即可发现。督查组也可及时发现。同时对在用检验仪器设备的配制情况,设备状态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督查,保证检验检测工作正常运行,使质量控制具有时效性、严密性、连续性。

质量管理模式要能够正常运转,先是要有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有质量控制的真正效果。技术素质的全面培养,实施人才强检“战略”,加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队伍建设,多层次、多渠道、多种机制地加快培养急需紧缺人才,实行检验能力提升定期规划制度,实行检验人员执业资格管理制度。检验人员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具有理论水平,同时又具有检验实践经验。作为检验人员能够检出缺陷,作为质量管理人员能发现问题。多参加现场检验实践,定期按专业轮岗,是快速提高检验经验的有效途径。在轮换岗位时,各专业均留一半资深的检验员(师)担负起指导教师的任务和作用,确保检验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稳定过度,确保检验质量,确保队伍素质,确保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持续快速发展。后是要有能满足质量体系正常运行的检验检测装备和办公设备。精良的检测装备必须建立仪器设备的校准,管理和使用的规范性程序,确保在用检验检测设备的完好性,适用已有的特种设备检验质量模式的运行。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具有一种或多种高效稳定的物理、化学和计量特性的物质或器具,用来对此材料赋值,验证评价测量方法,校准测量器具等。 [科]

第6篇

建设局领导和中心主任的领导和关怀下,本人于年6月任检测中心主任助理[兼任中心质量负责人、结构检测部部长(从2011年3月开始高级工程师]以来。按照中心主任助理、质量负责人、结构检测部部长、高级工程师的工作岗位职责,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现在向各位领导作如下汇报:

使中心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向前推进:一、协助中心主任做好内部管理、业务管理和计划工作安排。

极大提高员工的工作热忱和积极性:一协助主任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中心主任按照局的统一部署,检测中心在局的直接领导下。从去年至今在全局范围内开展纠正作业不正之风,开展机关服务年活动。中心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开展“四个提高”活动,即提高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提高服务水平等活动。通过组织广大员工认真学习有关文件资料和省、市、区、局领导的重要讲话,使大家增强思想信念和服务意识,并落实到各项检测工作中去,使中心的面貌焕然一新。一个讲文明礼貌,讲遵纪守法,讲勤政廉洁,讲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风气正在中心形成。

二协助中心主任做好管理和计划工作:

做好主任的参谋和助手,积极参与中心的领导决策工作。例如中心的年度发展规划、中心的学习培训计划、中心的扩项计划以及规划计划的落实,迎接省建设厅、省技监局、广州市建委每年的历行行业专项检查,抓好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发挥其中枢神经作用。

负责维护《质量手册》现行有效性,三组织《质量手册》贯彻实施。为实现质量方针、目标,对检测工作实施监督:

中心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中心检测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为了充分保证本中心管理体系与实验室资料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相一致,以进一步保证检测工作的质量,确保为社会提供科学、公正、准确的数据。中心主任的领导下,年9月我负责组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改版工作。于年11月完成第Ⅵ版的出版工作。年12月1日由黎主任签发实施。实施过程中,首先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宣贯、学习、讨论,做到人人都明确中心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今年7月份我负责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第Ⅵ版进行编制和修订。于2011年8月底完成。于2011年9月1日由黎主任签发实施。由于部分新规范、新规程的出台和中心扩项的需要。

协调和解决各部门指出的问题,四负责策划和领导质量监督工作。保证质量监督有效实施:

对仪器设备、环境条件、样品的符合性进行日常监督。发现不符合现象,检测质量监督是确保检测工作顺利完成的重点机制。中心已建立全面的质量监督网。每个班组均设有监督员。要求每个监督员都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监督工作。负责对检测工作程序、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正确性进行监督。有权提出改正,必要时有权终止检测,勒令整改,每个班组均做好监督记录。由于质量监督工作做得及时、全面、卓有成效,保证了检测工作结果科学、准确、规范。

五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做好中心的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工作:

并确保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为了确保管理体系持续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中心管理层根据预定的计划和程序,定期对中心的管理体系和检测活动进行评审,即管理评审。负责协助中心主任做好管理评审的策划、组织工作,编写管理评审计划和报告。年5月,协助中心主任进行了一次管理评审,评审结论是中心质量方针、目标及质量体系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具有充分性、适用性、有效性。实施效果显著,可以持续实施。对于存在问题(4点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并限期整改。

促进管理体系自我完善的重要机制。负责编制年度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计划,内部质量审核是验证管理体系的符合性、运行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的重要手段。并落实实施。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编写内部审核报告,将审核结果及时报告中心主任。按计划08年3月进行一次内部审核,共发现存在问题10个(其中办公室2个,桩基部3个,建材部1个限期进行整改,并进行检查验收,同时把存在问题及时报告中心主任;为了迎接省建设厅进行的检测机构资质审查;年5月我又组织了一次临时内部审核,共发现问题6个,限期进行了整改,并进行检查验收,同时及时报告中心主任;2011年6月按计划进行中心内部审核,共发现存在问题共计6个,限期整改,并进行检查验收,同时把内审结果报告中心主任。

监督管理体系文件的受控管理,六负责管理记录的有效维护与控制。确保管理体系文件现行有效性:

并妥善保管和及时归档。受控管理体系文件必须加盖受控章,对于各检测项目的监督记录进行审核。登记在册。新版体系文件前收回旧版文件。

七妥善处理质量抱怨和不符合检测工作的分析处理:

组织办公室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熟悉相关问题的资深技术人员等成立调查小组,根据客户提出的申述和投诉。对事件进行深入的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以查清事实的真相,判定申述和投诉是否成立。

有被动错误和主动错误。对桩基部的抱怨较少。中心的客户满意度>98%今年的情况较去年好,08年来自客户的申诉和投诉主要集中在前台和建材部。客户申诉和投诉较少。

八负责检测仪器设备的校准标定及标准物质的溯源管理工作:

并对该计划进行审核,督促办公室制订仪器设备的校准、标定及标准物质的溯源年度计划。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两年来,中心的所有在用仪器设备均按计划进行校准和标定,对标准物质进行溯源,保证仪器设备的有效性和合格率达到100%对于不合格者均帖上停用标识,对暂停使用者均帖上暂停使用标识。仪器设备的使用状态均记录在册。

并监督其正常使用:九负责检测报告专用章的安全保管。

报告专用章已落实办公室专人保管,按照分工负责制的原则。正常使用时,按申请、审批程序进行,并记录在案,以便监督检查。两年来均未出现滥用检测报告专用章的现象。

工作十分繁忙,十协助中心主任把好建材试验报告质量关。由于黎主任兼任职务较多。经主任授权,由我代为签发建材试验报告,并对报告出现的主动和被动错误按照纠正措施对应程序进行纠正

中心主任支持和重视下,二、作为结构检测部部长。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从筹建到成立,从试验练兵到对外开展结构检测的过程,所做工作归纳如下:

一督促中心办公室做好结构检测部办公场所(包括部长室、检测室和设备仪器室装修和办公用品的购置安装。现在正在进行芯样保管室和芯样加工室的装修工作。

通过调研、优化比对,二据检测项目的需要。确定需购置的仪器设备数十台件,督促中心办公室向局提交购置申请报告。现已基本购置齐备。

其中正、副部长各1人,三提出合理的人员架构。现有工作人员6人。现场检测人员4人;计划本部工作人员为12人,其中现场检测人员8人,室内资料处理人员1人,芯样加工人员(杂工1人,正、副部长各一人。

组织本部人员反复学习讨论,四制订结构检测部廉正制度和工作纪律。每个人均应作出廉正表态。用廉正制度严格规范我对外行为,用工作纪律规范我日常工作行为。做到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吃的不吃,不该说的不说,遵守劳动纪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必须请假。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按中心提倡的4个提高”要求自己。

将职责落实到每个岗位上。五制订本部各种岗位责任制。如部长职责、检测组长职责、检测员职责、质量管理员职责。

通过组织学习,六制定本部各种检测管理制度:如现场检测管理制度、取样管理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报告管理制度、不合格检测结果(报告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使大家工作起来有章法可寻,不得违背。

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七将结构检测部的软件和硬件纳入中心质量管理体系中。做到全中心一盘棋,中心主任的领导下步调一致,上下一条心。

运行过程中不断完善。从检测立项到签订检测委托书现场准备工作现场检测工作现场质量监督和现场多方鉴证认可芯样加工(若有取芯项目试件强度试验和各种检测数据的计算、分析、整理不合格项的评审、批准、通报编制检测报告报告的校核、审核、批准报告的发放报告及原始资料归档客户的申诉和投诉,八建立和运行结构检测质量管理流程。对申诉和投诉的调查、处理,对错误的纠正,纠正后的检查验收等。对检测项目进行统计,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有效跟踪,对不合格项进行统计分析,做到报告的准确率99%以上,报告的及时率96%以上。

走出去向省监督总站和兄弟单位(如顺德站学习取经,九本部自今年3月份成立以来经历了从学习理论知识、学习规范、获取上岗资格证。自己动手实践,大家用较短的时间,掌握了混凝土钻芯法、回弹法、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隔检测、楼板厚度检测和饰面砖粘结强度检测以及贯入法检测砌体砂浆强度等结构检测方法和技术。当然我绝不能满足于现状,这只是刚入门,要不断地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不断学习和领会规范规程,使我检测技术不断提高、做到精益求精,更好地服务于番禺区基本建设。目前为止,本部共完成回弹97组,饰面砖6组,混凝土钻芯597钢筋扫描663组,楼板厚度1235点,完成产值约59万。检测出不合格工程项目2项。

第7篇

一、背景

1988年,AICPA对会计师事务所开始实施强制性同业检查制度,但检查结果不对外公布。从此,业内外就一直在为向公众公布同业检查结果做努力。2004 年5 月AICPA 的同业检查委员会(PRB)做出决定,支持外界提高同业检查结果透明度的要求。AICPA理事会还要求其工作人员开展对会员的教育并反馈信息以便了解市场和监管环境,提高会员对提高同业检查项目透明度的接受程度。2005年5月AICPA组建了一个专门工作小组(以下称工作组),研究如何改善注册会计师行业同业检查制度,以满足AICPA 提高同业检查结果透明度的愿望。AICPA理事会要求工作组的研究应在明了AICPA在2004年和2005年实施的同业检查改进措施的基础上进行。2003年10月,PRB批准了对同业检查的实施与报告准则所做的修订,2005年以后实施的同业检查都执行修订后的同业检查标准。同时,PRB还完成了对同业检查的管理、实施和报告目标以及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制度检查和业务检查的整体效率的评估项目,提出了包括严格检查时限、改进检查报告形式、强调检查以抽查为基础、加强对检查过程的监督等措施。在这个基础上,工作组应关注会计市场和监管环境发生的变化以及针对这些变化提出新的建议。可见,该工作组的成立以及它所担负的使命,的确应该被看作是AICPA关于确保同业检查达到预期目标的继续努力。

二、工作组的建议及评述

工作组在2006年提交的报告中,肯定了同业检查制度积极作用,并提出了提高同业检查结果透明度的若干建议。工作组认为,提高同业检查透明度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来说是正确的方向,因为会计师事务所是面向社会公众承担审计责任,公布同业检查结果信息是会计师事务所向公众证明自己的审计质量的手段,可以提高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正直性和客观性的信心。在执业过程中,注册会计师无疑希望客户能够提供透明的财务报告,反过来,注册会计师也应该将自身的规则公诸于众,这样才能显示注册会计师是一个诚信的行业。工作组在其提交的报告中提出了如下八项建议。

(一)建立新的报告模式

现行同业检查报告模式中含有模糊的信息,报告中使用的一些措词对某些报告使用者来说涵义不清。如“无限定意见”(unmodified)、“有限定意见”(modified)和“反面意见”(adverse)。现行同业检查报告中还另有一个“评语函”(Letter of Comment),使得读者更难以了解事务所的执业质量究竟是“好”还是“需要改进”。由于报告的表达方式存在模糊性,有时就会被第三方有意无意地加以曲解或不恰当地使用。为此,工作组建议PRB对现行报告模式重新进行评估,充分考虑环境的变化对提高同业检查报告的可理解性和有用性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修改同业检查报告使之更加简练;修改报告的用语使之更加简明易懂;在可能的情况下,设计同业检查中的内部控制审查、业务审查和审计报告审查的措词,使之在内容和格式上都尽可能统一。

2.改变诸如“无限定意见”、“有限定意见”、“反面意见”和“审计报告检查的重要评语” (significantcommentson a report review)等执业质量的等级描述术语,改用一些更易懂、更能准确反映执业质量的术语。

3.评语函中所述事项并不影响意见的种类,因此,建议不再将评语函作为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在整个同业检查过程中对这些事项进行沟通。

4.保持现有的同业检查报告的概念,使之成为只反映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影响意见类型的重大事项的独立文件。

工作组的这一项建议首先反映了他们对同业检查制度的肯定态度。正是因为同业检查制度具有积极的作用,才有必要让同业检查报告具有更高的可理解性。同时也反映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对公众利益的关注和积极回应。只有在同业检查结果能够被准确无误地传达给更多的人群时,它才会变得更加有用。

(二)强化年度监管报告

工作组在这个问题上的具体建议包括:

1. PRB其对注册会计师管理机构(指州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监督的年度报告,说明它所执行的监督过程,在监督管理机构方面实施了什么措施以及本年度的总体监督效果。

2. 各管理机构其对同业检查过程以及同业检查员进行监督的年度报告,说明其监督过程、在监督被查事务所和同业检查员方面执行的措施以及本年度的总体监督效果。该报告还应包括一些分类信息,如按接受检查的事务所的规模、接受检查的数量和种类、关于低质量业务概述和事务所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3.PRB应就每次对各州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巡视单独报告。

上述报告均应使用通俗的语言描述监督的结果,报告的内容应包括监督的目标、内容和操作及具体过程、监督的组织等。另外,还应编制有针对性的报告,包括专门为税务执业者、工商界的会计从业者、服务于教育机构的会员、政府部门和监管者提供的信息等内容。

该项建议清楚地向人们传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同业检查是一种质量监督活动,而对同业检查活动的监督是同业检查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予以加强。而上述报告的,显然有助于加强对同业检查活动本身的监督,提高同业检查制度的效率。

(三)增加与会员和行业外部的沟通

工作组建议AICPA继续保持其与会员关于同业检查结果的沟通,并开始着手建立长期的与同业检查结果使用者的沟通和教育战略。同业检查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的客户和监管者。

工作组提出此项建议的依据是,对于同业检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它的作用和局限性是什么,并不是每一个信息使用者都有清楚的认识,甚至有的会员对公开同业检查结果的益处也缺乏全面的了解。因此,通过沟通,让各级监管者了解同业检查的作用和局限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监管效率。客户在聘任审计师时也可以把事务所接受同业检查的结果作为判断其职业勤勉性的一个依据。这种努力可以极大地促进同业检查行为的规范化,让社会看到同业检查制度的价值。

(四)提高同业检查报告的透明度

工作组建议,所有加入AICPA同业检查项目的事务所均应增加检查结果的信息披露,至少,那些连续两次得到“有限定意见”或“反面意见”的事务所应将同业检查报告向公众。PRB应要求管理机构向州会计协会(State boards of accountancy)通报连续两次接到“有限定意见”或“反面意见”的同业检查报告的事务所,或采取措施保证州会计协会可获取该信息。因为AICPA就此与会员之间有保密的条款,该项建议可能需要会员投票表决。

注册会计师行业开展同业检查的初衷是将其作为一种补充的教育手段,目的是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而并非将其作为一种行业行政监管手段。随着监管机构对同业检查制度依赖程度的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必须考虑该制度之于监管者的利用价值,只有透明度提高了,同业检查报告的有用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五)为事务所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工作组认为,为事务所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是有益的,也应该看到用统一的规定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活动的好处。因此,工作组建议各州会计协会应将同业检查结果作为颁发执照的条件。在该项报告时,已有39个州的会计法规要求将同业检查结果作为颁发执照的条件。《统一会计法案》中一直有该项规定。所以,工作组建议没有该项规定的州也应吸收该项法律条款。

(六)为接受同业检查的事务所提供自愿结果的公众档案

工作组建议,AICPA应为事务所履行州会计协会的要求提供一个机制,允许有关的事务所在AICPA的短期档案中公布其接受同业检查的结果。执业质量高的事务所肯定愿意将自己良好的同业检查结果公布于众,正面的同业检查结果无形中将成为事务所开拓市场的工具。实施这样一种机制,自然会对执业质量差的事务所产生一种压力,促使其改进工作以便获得好的同业检查结果,同业检查制度的效力便可得到提升。因此,注册会计师行业应扩大公共信息体系以便于事务所自愿公开同业检查结果。

(七)建立同业检查人才库

工作组建议AICPA开展一次广泛的招募高品质同业检查人员的活动,吸收新的合格的同业检查员。有证据表明,同业检查员的数量在下降而年龄在老化,如不立即着手补充检查员队伍,缺口很快就会凸现,这意味着现有同业检查员必需加大工作量,提高劳动强度。工作组提出,招募活动要伴随着宣传教育工作进行,要让事务所认识到其合伙人和其他人员担当同业检查员的好处,同时还要提高全社会对同业检查员的尊重度,让大家都知道只有具备条件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成为同业检查员,让同业检查员优秀的工作表现得到关注,这样才有助于吸纳更多合格的同业检查人员。

(八)确保同业检查人员的质量

工作组建议,PRB应继续努力保证同业检查人员的质量,可考虑适当提高作为同业检查人员的最低条件。如要求他们在本所完成最低数量的会计和审计业务的工作时数。同时还应继续标准,加强对同业检查员的培训和对同业检查过程的监督。同业检查员的水准将直接影响同业检查制度的效果,同业检查员要想有效地执行检查业务,本身必须精通现行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在本所担任业务合伙人、协同复查人或其他类似角色,否则,他们就不能及时了解和熟悉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最新变化。因此,要求他们每年完成一定时数的会计和审计工作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工作组的建议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同业检查过程的最终受益人范围正不断扩大,过去只有事务所受益,现已扩大到监管者和社会公众。因此,提高同业检查结果透明度,是提高行业监管效率的需要,也是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需要。但同时承认,要想取得大多数会员的认可,AICPA也必须考虑会员关于同业检查过程的意见。因此,工作小组在报告中建议继续推行同业检查并对其进行完善,逐步扩大同业检查结果的公布范围。

三、几点启示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全国性的执业质量检查也有两年的经验了,这项制度为保证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质量,提高整个行业的地位与声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改进必然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参考美国同业检查制度的改革进程,有助于对一些问题形成更明确的认识。

(一)关于同业检查制度的存在价值

受行业特征的决定,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律是必需的。而同业检查制度是行业自律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其他监督所不可替代的。这一点应予以肯定。至于近年来该制度受到质疑,笔者认为,除了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的不足外,还说明行业内外对同业检查制度也存在着较大的“期望差”。业外指望同业检查活动能发现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活动中存在的全部缺陷和不足,所有的同业检查活动和结果的报告都应该完全处于同一个质量水平。而事实上这是一种不现实的认识。注册会计师业务本身就是一种高程度的职业判断工作,同业检查活动同样需要高度的职业判断。加之在一定期间内要保证相当数量的检查,无法要求同业检查活动去发现事务所全部的质量缺陷。另外,由于参与检查的人员数量必需有一定的保证,让不同的个体所使用的标准毫无差异也是难以做到的。但是,只要不断地完善制度的设计,采取得当的措施,同业检查制度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没有必要试图彻底打破这种制度而去尝试建立一种新的制度。我们应该做的是进一步完善这种制度,以最小的成本提高同业检查制度的效率。

(二)关于同业检查制度实施效果的改善

要提高行业执业质量检查制度的效果,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要明确同业检查的业务范围。美国的同业检查业务范围是保证业务,即按照审计准则、政府审计准则、会计和复核业务准则和鉴证业务准则执行的业务均在同业检查的范围之内。应当结合我国事务所业务活动的具体情况来考虑执业质量检查的业务范围。根据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的执业质量检查范围也应限于保证服务,重点是审计业务,在这个范围内审查部分业务活动和审计报告。当然,执业质量检查活动不应只检查具体的业务,也要检查和评价事务所的整体内部质量控制情况,并出具一份关于事务所的整体质量控制制度的报告。

第二,在检查对象的确定上,可采取随机抽查与重点审查相结合的方式。即在对事务所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选择事务所的部分业务和审计报告加以检查。对此,各级注协应该研究和制定具体的办法,以规范检查对象的选择过程。

第三,要理顺监督关系。在美国的同业检查制度中包含了AICPA与各州注册会计师协会之间的关系、各州会计协会与PRB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州注协对同业检查人员的监督关系。在我们的监管框架内,也需要理顺中注协与地方协会的监管关系以及行业监督与政府监管的关系。在行业内,中注协应发挥主导作用,也要有地方协会的参与,双方的职责要有比较明确的划分。注册会计师行业不但要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管,行业内部也要有对检查活动的再监督。

第四,要保证检查人员的素质。人员的选聘和使用应遵循一定的制度,包括选拔的标准,这个制度应与其他相关制度,如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有所照应。检查队伍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不断进行培训和评估,优胜劣汰,保持检查队伍的先进性。

第8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试验检测; 资料探讨

1. 前言

建筑工程试验检测资料是建筑工程归档技术资料中及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是反映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施工质量的基本数据和原始、法定依据;是反映工程质量的客观真实的见证资料;是评价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依据;是建筑工程综合评定质量等级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竣工交付使用的资料的核心。做好建筑工程检测资料管理工作,对于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和工程的使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试验、检测资料不齐。 建筑工程项目中,规范对各项原材料、分项工程的检测数据都有明确的试验和检测要求,所有的质量检测数据都应按照规程、规范要求进行送检、见证、取样和抽检。通过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相应的检测,详细、准确地予以记录并妥善保管。原材料及成品、半成品进场时的质量一般是通过进场检验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反映,但由于供应商不规范,出厂检验报告和合格证常常不能与进场材料同步到位并保持证物一致,导致检测、证明材资料不齐全、实际使用的材料与出厂证明的质量、规格等不一致,无法归档。如某工程进户门出厂合格证明上为丁级防盗门,而实际使用的却是普通的钢质门、钢板厚度也不足产品合格证上的规格;又如工程中经常会碰到送检的材料质量是正品,而使用的则是质量不同的材料,这类材料大多发生在电线、PVC管材;钢材送检中的炉批号很少能物、证对号等。

2.2 资料信息不详、不全。现场所抽样检测的分项工程部位、样品规格、取样地点等信息不详细,样品规格不明确、负工差已被生产商利用,资料中半成品未说明加工单位或加工企业无企业名称,导致无从追朔。

2.3 取样频率、试验频率、检测数量不足。对于原材料试验、取样频率,桩基工程的检测数量等现行工程施工、验收规范都有明确规定。但施工现场极少能做到按规范的要求进行取样、检测,或取样不及时、少取样、取样代表性差等现象。如钢筋进场时分期分批、少数量进,而且炉(批)号不同,生产厂家、直径和钢种也不同,有时虽然生产厂家、炉号、直径等相同,但重量超过规定的数量只取一组试样、少于60t的漏取、数量更少的则不取等;桩基检测中为了节省检测费用,随意减少静载检测、动检中的三桩只检测一桩,且在检测中选择表观质量相对较好的桩等,代表数量的不确切,检测频率不足和有意识的选检等,若将些材料用于工程的重要结构或部位中、在这些选检、少检、漏检的桩基中却却是质量不合格的产品,都会给工程留下事故、安全隐患。

2.4 资料书写和格式不规范。规范对试验、检测资料的书写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应按规定的格式填写、字迹清楚,采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字迹清晰,如填写错误需更正时采用“双杠改”并加盖改正人的名(章),空白项目用“/”划掉,不能用涂改液进行修改。在很多施工资料中,有的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有的用圆珠笔书写;有的错了用涂改液随意改写等。

2.5 试验、检测资料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内容,就是签字程序的合法性,所有试验、检测结果都必须是签字齐全并具有法律效率。对于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不得有改动,如确实是检测单位改动的,必须加盖单位公章,对施工资料中采用的复印件应当加注原件的存放处。

2.6 检测试验的取样及资料管理。 随着高层建筑和大型建设项目的出现和增加,建筑工程施工期从开工到竣工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建筑用材的复杂性增加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使检测试验项目增多。所以建筑工程检测试验资料的数量不断地增加和内容增多、复杂,这从某些方面也增加了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难度,要求检测项目的多。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的检测资料繁多、跨时长,检测、试验人员变动和检测报告、取样数量、试验科目没有统一的编号和专人的管理则成为检测、试验资料管理不善的主要问题。

2.6.1 影响检测试验资料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检测试验人员专业水平低、不按规范要求进行取样、测试导致检测试验数据失实;检测试验人员主观上存在某些不正当的要求,有意对送检材料进行刁难,人为控制检测试验数据;检测、试验人员对试验结果判定依据、标准及设计、技术文件未进行正确细仔地对照,特别是发生变更后技术文件对照,或对检测结果的数据不能按正确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对检测试验报告的正确填报导致检测报告错误;检测、试验资料管理人员对国家档案法规和工程资料的质量标准、规范不了解,重要性认识不够,造成资料管理丢失、随意补办,失去检测试验报告的不正确。如某工程系国家免检钢厂,第一次送检的钢筋检测报告中有二组不同规格的钢筋被检测为不合格,尔后在第二次见证送检后又被报告均为合格质量。

2.6.2 资料管理制度不完善。建设工程施工时间长,在此期间检测试验人员的变动、施工过程中检测资料的收集、整编、归档不及时、保管不妥,使检测试验资料发生中断、遗失等。检测试验人员调动时,资料不能完整地交接,接手人员对前面的检测试验实施情况不清楚;随意补办、人情检测试验报告;检测试验报告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签发将造成检测试验报告的失实。

3. 提高检测试验资料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3.1 提高检测试验人员的职业道德基准和专业技术水平能力。检测试验的正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测试验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水平能力。首先要按照规范进行检测、试验;其次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分析、统计计算,得出科学正确的检测试验结果;最后按法定程序进行签字报告。公正、科学地检测试验,程序化、规范化地统计、计算、分析,结论合法、负责任地报告。

3.2 检测应当按照施工质量标准规定的项目内容、频次进行,完成试验记录资料,确保检测试验结果正确、资料及时性、真实性,通过检测试验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3.3 健全完善检测试验资料管理制度。法定检测试验单位在一定范围内对建筑工程质量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工程质量监理、监督、施工单位均根据检测、试验结果判定工程的质量,所以检测试验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正确性决定着工程的生命。检测试验报告、资料的管理极为重要,完善检测试资料的管理对保证对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有着更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应该禁止伪造检测资料,复印资料和报告应当加盖检测试验报告单位原章,需要在复印件上加盖原章的报告必须要有原始检测试验报告的依据或经查阅原始报告后才能加盖原章,做到检测试验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确保工程检测资料权威性,为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修提供真实可靠信息。

第9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根据《关于印发广东省20**年公共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的通知》(粤卫函〔20**〕155号)要求,我厅决定20**年下半年开展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专项监督检查。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检查对象

20**年12月前取得省卫生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各级技术服务机构。

二、检查内容

(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主要检查内容:是否按照认定范围开展工作;监测报告、评价报告及体检报告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职业卫生技术人员、仪器设备情况;相关档案建立情况;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有效运行及20**年度技术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主要检查内容:是否取得职业健康检查资质;人员、设备、场所是否适应检查项目开展的需要;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对发现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人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情况;有无超范围开展职业性体检,有无存在项目转包;职业健康体检表、体检项目、体检报告、总体评价报告是否符合卫生部的规范要求;20**年度职业健康检查的人数及其结果。

(三)职业病诊断机构主要检查内容:是否取得资质认定;机构、人员、制度是否健全;仪器设备的使用是否满足工作开展的要求;职业病诊断工作程序是否符合规定;20**年职业病人诊断的情况;是否按要求建立职业病诊断档案;是否超范围(资质)开展职业病诊断工作;职业病诊断上报情况。

三、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20**年8月,为自查阶段。

取得甲、乙级资质的单位对照监督检查内容和国家有关规定认真开展自查,于8月30日前将自查表和工作总结报告连同电子版报省卫生监督所。工作报告须包含本机构的技术人员、设备配置、质量管理体系和20**年、20**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工作开展情况等内容。

各地级以上市卫生行政部门在自查阶段应加强对辖区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于9月15日前将监督检查及行政处罚情况以附件3形式报省卫生监督所。

第二阶段:20**年9月,为监督抽查阶段。

我厅将组织检查组对各地进行抽查。检查方式:

(一)听取汇报:听取地级以上市卫生行政部门关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自查阶段的情况汇报;现场决定抽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名单。

(二)查阅资料及现场检查:到抽查单位抽查评价报告、质量体系文件、相关档案等,检查仪器设备,填写监督检查表(每个市抽查2~3家企业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及职业性健康检查评价资料)。

(三)交流座谈:召开座谈会或征求意见,听取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阶段:20**年10月,为总结上报阶段。我厅对督查情况进行汇总后上报卫生部,并进行全省通报。

四、分组情况

我厅将派出三个检查组对各地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组人员名单另行通知。

第一组负责:第二组负责:第三组负责:五、工作要求

(一)省各检查组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根据检查内容从严检查,找出存在问题;要认真听取被检查单位的意见、建议,详细记录,并形成报告。

第10篇

关键词:检测机构;检验报告;质量

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检测机构,其出具的检验报告可用于产品质量评价,具有法律效力。而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结果以检验报告的形式出具,它包括客户要求、说明检测结果所必须的和所用方法要求等的全部信息,因此说,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产品”就是其出具检验报告。现在,我想结合多年从事质量检验工作的实践,谈谈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产品”质量问题及其保证措施。

一、“产品”易出现的问题

“产品”质量是质检机构全部工作最终体现,从抽样计划的下达、抽样、样品处置、检验、原始记录、数据处理、检验报告编辑、校对、审核、批准、报告的打印到正式报告的发放都会影响检验报告的质量。比如由于检验人员素质偏低,抽样没有按标准规定的要求执行,导致样品没有代表性;需要在冷藏条件下保管的样品,却放置在室温中保存导致样品变质;使用过期作废的标准;仪器设备的精度不能满足检测要求等等都会导致检验数据不准,结论错误,甚至由于一份错误的检验报告将质检机构推向“被告席”,承担败诉或赔偿损失的法律责任,损害质检机构自身的权威形象。

二、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措施

首先,从事产品质量检验的人员必须具备合格的技术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是质检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机构的“产品”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人员素质的高低是确保检验报告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质检机构重点应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的培养。检验机构可以根据产品标准、检测方法变更,设备更新和开拓新检验领域等工作的需要,通过外派人员培训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新的检测方法等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方法,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理论和技术水平。笔者单位近3年来先后派出多名管理人员、检验人员到南京、沈阳、徐州等区外对口单位学习,参加针对性较强的实际操作培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且邀请资深专家到我所讲课。通过以上不同方式的学习,我所的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没有因为检验报告质量问题使企业的产品质量受到影响,维护了质检机构的权威形象。另外,就是加强对检验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教育,提倡实事求是、钻研业务,不谋私利,并有相应的约束纪律。

其次,要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的管理。仪器设备是实验室的“机”,实验室的数据通过它们加工出来,所以,凡是对检验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影响的检验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检定或校准,对于那些使用频繁的,不稳定的仪器设备还要进行定期核查,定期核查也是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另外,在检验工作中,必须按检验方法标准要求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对于修复后的仪器设备一定要通过重新检定或校准等方法来表明其处于正常状态。再就是要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条件,结合本机构的实际情况武装设备。以我所为例近几年我所先后购置了液相色谱仪、脂肪抽提检测仪等仪器设备,再加上上面谈到的人员培训,今年,我所顺利通过了实验室资质认定,产品检测能力有原来的400多种增加到700多种。

第三就是积极参加实验室能力验证。能力验证是提高质检机构检验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这种比对试验可以通过质检机构和实验室检验能力的外部措施改进,提高质检机构内部质量控制的能力。以我所为例,近几年,我所根据国家认监委和国家认可委能力验证计划制定我所的监控计划,先后有16种产品中的32个参数参加了国家认监委或国家认可委组织的能力验证,通过实验室能力验证即验证了本所的检验能力水平,也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个别检验数据出现偏差的情况从人员技术水平、仪器设备情况、环境条件、样品处理等逐项进行客观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弄清了检验数据偏差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进行了纠正。

第四是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拥有全部受检项目的现行有效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判定标准及有关配套技术资料。没有标准检测方法或标准检验项目的,可通过引用、制定实施细则,同行高级专家认定立为合法依据,要求检验人员正确执行检验程序。正确选择标准的一般原则是:首先选择国家强制性标准,无强制性标准时,应选择被检产品采用的行业标准、国家推荐性标准,若上述两种标准都没有,则应选用被检产品企业经备案的企业标准。

第五是对检验报告形成的全过程制定相应配套的管理制度。如在《程序文件》中制定抽样程序、样品管理程序、质量控制程序、检验报告管理程序等做到从样品的抽取到检验报告的发放都层层把关,明确其相应的质量责任,制定检验报告质量评定细则,建立检验报告质量通报制度,并按评定细则对检验报告进行抽查、考核,将检验报告出现的性质和后果分为缺陷报告、不合格报告、严重不合格报告,每月进行评审并通报,并根据检验报告性质和后果给与一定的经济处罚。

参考文献:

[1]郝夕军:浅谈如何加强产品质量检验[j]中国西部科技 2010(9).

[2]马宝兴、李军虹:当前形势下质量检验机构发展的几点看法[j]现在经济信息2010(17).

第11篇

关键词: 工程质量检测;现状;行业自律;政府监管

0 前言

检测市场也从当初由各地政府质量监督机构下设的检测部门区域性垄断,转变成只需具备相应检测资质就可以跨区域参与竞争的开放型市场。在这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建筑市场和检测市场出现了僧多粥少、市场竞争过度,施工企业(工程承包商)和检测机构为获取工程业务采取了许多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工程承包商在采取压价、垫资、带资等手段获取施工项目之后,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就会在节约成本(建材的采购、检测费用等)方面做文章。检测机构为了获取检测任务,也采取压价甚至违规操作等方式迎合施工单位的一些不正当要求。在检测市场放开的过程中,由于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还未完善,确保检测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还未健全,造成目前检测市场无序竞争的状况,严重损害了检测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1 目前工程质量检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检测机构弄虚作假,出具虚假报告

有些检测机构为了占有检测份额,在通过低价竞争获取检测业务后,采用偷工减料、减少检测内容、缩短检测时间、降低检测标准等手段来提效增利,甚至不做检测,只卖假报告。也有些检测机构为了经济和其他利益屈从于委托方的不正当要求,随意编造数据,出具虚假报告,由其提供的检测报告,从未有不合格情况出现,这与目前建材市场的质量状况及工程施工实际管理水平是不相符的。

1.2 检测机构内部管理混乱,检测行为不规范

检测机构规范、严谨的自身管理和检测人员资格是检测工作质量的基本保证,但是,还有部分检测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违法违规操作。如有的检测单位检测数据随意涂改,报告与原始数据不符,检测资料不全,归档混乱;有的检测单位还存在无证人员上岗检测,冒充有证人员在检测报告上签字的现象;有些检测机构的设备仪器计量校正有漏检、超期、自校无制度、记录等问题;甚至有些检测机构默许那些社会人员承接到检测业务后给予挂靠,并为其出具报告,从中谋利。

1.3 施工单位(工程承包商)行为不规范

有些施工单位在采用低价竞标方式获取工程项目之后,为了降低工程“成本”,就采购那些便宜的伪劣产品,在送样检测时却用优质品代替,这样的检测也就失去了根本意义。也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节省一些检测费,未按有关规范标准取样送检,出现漏检、少检的情况。有些施工单位甚至要求检测机构为其出具的报告必须是“合格”的,否则就中断检测业务,出现了一旦在原有的检测单位有不合格报告之后,施工单位就换检测机构的怪现象。

2 造成工程质量检测中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检测市场机构过度饱和

近年来随着检测市场的放开,检测机构纷纷成立,造成检测市场机构正日趋饱和。以上海为例,目前从事工程材料检测的机构有7O家,桩基检测的有42家,混凝土非破损检测的有23家,建筑物沉降检测的有26家,钢机构检测的有19家,室内环境质量检测的有43家,检测市场可以说是僧多粥少。在这个过度饱和的市场中,有些检测机构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为了生存竞争,在采用一些不正当手段承揽到检测业务后,降低检测质量标准进行违规检测,甚至不检测,出假报告,严重扰乱了检测市场。

2.2 现有的检测委托机制不利于保证检测工作的质量

现有的检测委托机制是施工单位可以自主选择检测机构,所有的检测业务由施工单位委托检测并支付检测费用。作为施工单位(工程承包商)出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他不会过多考虑对方的检测质量,而是会计较检测费用的多少,甚至为了避免检测不合格而造成麻烦以及复检的费用,要求检测机构为其提供的检测报告必须是“合格”的。供需双方利益权衡的结果,使得检测机构必须在公正和生存之间作出抉择,检测工作的质量无法保证。

2.3 检测结果难以复查、追溯和客观的评价

对于材料检测来说,基本上是采用破坏性试验,被检样品无法恢复原状进行复测。对于工程检测,如桩基检测,检测对象检后基本上很快被上部结构永久性覆盖,也不存在被复测的可能。那些经工程现场实物抽检发现有不合格而检测报告却是合格的,也不能由此判定检测工作质量是否有问题。拿混凝土(砂浆)来说,影响试块报告强度的因素除了检测的准确性外,还有其自身质量、现场取样、试块制作及养护等环节。拿钢筋来说,检测机构也可以质疑见证取样这个环节是不是存在漏洞。由此可见,即使是由于检测工作质量出偏差,引起检测报告的不准确性,却也没办法追究检测机构的责任。这样很难打击某些检测机构为了某种目的而出具虚假报告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纵容了那些检测机构的违法行为。

2.4 存在对跨区域承揽业务的检测机构如何监管的问题

相关法律、法规中规定,当地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质量检测活动的监督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例如,现在检测机构跨区域承揽检测业务很普遍,那么就会出现作为当地行业监督机构对这些非注册在本行政区域却在本区域承接业务的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如何进行监管的问题。因为在日常监管过程中,仅检查其为工程提供的检测报告是根本不够的,还得通过检查检测机构内部的原始检测数据、人员资格、设备状况、环境条件、管理体系等情况的综合,才能恰当地判定它的检测工作质量。但是,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没明确地方行业监督机构是否可以跨行政区域检查检测机构内部工作质量的权力,从而造成地方政府对这些内容的监管缺乏措施和力度。

3 解决目前工程检测中存在的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为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检测市场,确保工程检测质量,除了要完善行政执法监管体系外,行业自律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作为鉴证类行业的建设工程检测行业协会,除履行服务、协调等职能外,更重要的是充实行业管理的职能,制订行规行约,加强自律管理,以维护行业的整体形象,协助政府保持行业的健康有序。建设工程咨询行业协会应该要求监理单位切实提高监理人员责任心,使其切实履行好见证取样方面的职责,把好建筑材料的进场验收关及使用前的检测关。

3.2 改变现有检测委托机制

工程质量的检测业务应由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建设单位与检测单位签订书面合同之后报当地政府监督机构备案。解决由于施工单位可以自主选择检测机构,而检测机构为了生存或者为了盈利,而不得不屈从于施工单位的一些不正当要求的问题。

3.3 加大对检测机构工作质量的监管力度

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通过对检测机构的资质管理、技术比对、专项检查、业绩考核等方式进行监管,使大部分检测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建设工程检测的法律、法规,按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开展检测业务。但是,由于检测机构跨区域承揽检测业务的现象很普遍,政府监督机构是否可以或者如何跨行政区域对检测机构的检测工作质量进行监管就成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由此造成政府监督部门对检测机构的日常监督、动态抽查方面不是很有力。同时,又由于对检测结果存在难以复查、追溯和客观评价的问题,造成部分检测机构心存侥幸,放松管理要求,降低了检测工作质量。为解决以上问题,本人认为,作为政府监督机构可以采取以下办法作为应对措施:一是采用备案制,当检测单位承揽到某工程的检测业务后,需到该工程受监的政府监督部门进行备案,接受监督部门对其针对该工程检测质量的监管。监督部门可以通过暗中送样、飞行检查等形式考核其检测工作质量,一旦发现检测机构在该工程项目的检测工作中存在违规行为,就可以对其查处,情节严重者可报有关主管部门建议注销检测资格。二是在工地上设置留样室,要求施工单位需将送检的试样在工地留样室备份。监督部门在对工程日常监督到位过程中,可以从中抽取留存的试样进行比对试验,以此考核相关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

3.4 加强对工地现场的监管

政府监督部门在对工地进行日常监督抽查时,应加强对工地原材料与内业资料的核对工作,检查有无漏检、少检的情况,防止未经检测合格的材料用到工程上。同时,应对工地所用原材料(特别是那些外观质量有明显问题的)作必要的抽检,防止个别施工单位为了降低工程“成本”,将那些价格便宜的伪劣产品使用到工程上去,给工程结构质量安全埋下隐患。一旦发现有类似违规行为的,就要对相关责任单位进行严肃查处,提高其违法成本。对于那些没有切实履行见证取

样职责的相关责任人也要追究其违规行为,直至吊销其个人执业资格。

3.5 加大对监理见证人员的监管力度

监理见证人员是见证取样检测中样品真实性的见证保证,在实际过程中,由于见证人员的素质(见证人员好多都是招聘,简单培训就上岗,对监理单位的依附不强)和被施工单位收买等原因,见证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落实不到位。材料取样由施工单位自行取样制作,见证人员基本不参与,而有些检测机构为迎合施工单位的需要,直接去工地接收样品,这种做法是明显不合规范的,见证员是有理由拒绝签字或送样,但都没做到。所以本人以为政府也应加强对监理单位和其人员的管理。对人员加强素质教育和加大处罚力度,一经发现见证人员失职,要吊销其证书和不良记录不准几年内再考证。

4 结语

检测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基础,检测数据是评判工程内在质量好坏的依据,一旦在这个环节上出现了偏差,其危害是无法估量的。对目前检测市场不很规范,检测工作还存有弄虚作假,试样做假、漏检、少检的行为时有发生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已经成为政府监督部门当务之急的一项重要工

作。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工作,确保检测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使检测数据能真正反映现场实物的实际状况,发挥其

第12篇

数据服务系统不仅能实现标准的有效管理和准确调用,且可在检验流程管理与检验报告形成过程中达到实时控制与即时修正的协调统一。

1.1标准服务国内现行的标准体系包括国家强制性/推荐性标准、产品卫生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类别。选用规范有效、合适准确的检验标准是检验有序开展的前提,也是报告管理模式中的重点。我们建立了涉及1000余项现行各类检验标准、检验方法的标准库,按检验服务类别分为医学和与卫生检验两类,并利用种类、来源、范围、特征、使用频率、认证/认可类型和受控状态等要素创立了集合模式。所有标准及相关集合作为独立数据源,有目录、索引及关键词搜索功能,可在样品受理到检验报告出具的全过程随时浏览、联机查询或复制,在提升检验效率的同时节约了管理成本。

1.2流程服务在检验流程中,原始记录收集、实验数据汇总、检验报告形成、报告内容审校、合格报告签发的系列过程涉及的人力物力成本巨大,也是管理的难点与重点;常规管理模式往往无法实时发现错误、有效判定责任。系统采用一样一编号、一号一流程的数据管理模式,与样品受理、样品交接、样品流转工序有机结合,实现全检验流程委托书、流转卡、交接记录、原始记录、检验报告单等关键性材料的数字化更新,并提供了便捷的实时查询功能。

1.3报告服务对常规检验,报告服务模式继承了标准服务、流程服务的特点,以样品编号为标识核心,将相关样品信息、流程信息、项目依据信息、检验结果信息等打包集合,报告编制时直接调用集合内容,系统自动匹配相关栏目、更新流转内容,形成完整报告。对需标示检验过程、检验方法特征、环境参数等有效信息的健康相关产品、消杀产品、保健食品、农用产品等的注册检验,或格式化要求高的洁净控制效果、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等的卫生学评价报告,因报告内容较复杂,多采用自定义模板(另行编辑的标识封面、方法依据、检验内容、结果评价等格式),配合报告服务模块按需组合修订相关检验信息要素形成报告。报告编制人通过原始记录汇总、结果数据核查后(对委托检验样品参比全部检验数据后评价检验结果,对委托测试样品直接出具实测结果)将报告初稿交付相关责任人批准审核后出具正式报告。另外,通过健全报告的修改程序,使报告的修改与原报告相关联,实现了报告修改的可追溯性。

2质量控制

落实样品检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提高检验报告质量的核心与关键。落实质量核心内容(人、机、料、法、环)的具体措施反映在采用电子印章责任到人、全程监控关键控制的管理摸式:将有资质检验相关人员签名信息作为责任标识的电子印章分类保存、自动调用、实时更新;将样品接收、标准选用、信息采集、样品交接、设备管理、环境参数管理、实验员资质管理、实验相关物料管理、结果汇总、数据校验和报告编审全程纳入监控范围;以流程中交接环节为关键控制区,通过文本签名与电子印章的互调互校,对流程即时复核查验,对责任事故追溯与重现,达到对所有检验相关内容的质量控制。

3综合管理及查询

通过新增、删除、检索、调用等手段,达到认可/认证标识确定、检验依据/标准状态受控、检验项目/参数变更、电子印章运用废止等综合管理目的。查询模块即可嵌入质量控制模块,调用不同模块中标识信息,利用流程追溯、流程回退、错误更新、信息重置等方式,达到质量监控、错误纠正的目的;也可作为独立模块,利用模糊检索、关键字检索、时段检索等手段,对样品基本信息、数量、来源、状态、分配、存管、交接、报告流程、检验进度和工作量等记录进行综合掌控。

4特点与优势

4.1工作效率提高系统将报告质量控制关口前置,结合样品特点,对常见项目打包集合,按样品属性分类调用,实时确认,避免多次录入,方便信息调用和确认,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管理成本。

4.2标准使用准确系统采用配置标准集合方式,将不同属性样品按项目分类集合管理,做到确定项目时有关信息同窗排列与模糊查询时有效分辨标准适用类别,克服了标准引用错误、配套错误和选取失误,提高了标准利用率,保证了报告质量。

4.3检验流程规范系统实现了对检验全程实时监控,对流程错误及时修正,对交接程序关键控制,有效防止了人为错误与系统失误。尤其在质量管理上的信息录入、交接确认、数据整理、结果审校、报告编制、审校签发全流程关键控制区的电子印章与文本签名双落实的控制措施,对样品受理和检验过程所涉及人员和操作实时跟踪、全程监控,实现交接过程明确分工、明析责任、及时追溯、实时更正,规范了检验流程。

4.4实验数据安全系统通过电子印章授权限制,检验更正自动保存,使无资质人员不得参与检验,无关人员无法接触检验相关信息,保证了实验数据安全,符合“保护客户隐私”的服务理念。

5不足与改进

5.1标准库标准有时效性,针对标准的变更、升级与废止,标准库的维护非常重要,但工作复杂而艰巨,此外还需进一步开发与市售相关标准管理服务软件兼容的接口。

5.2认证认可标识的选择目前是由报告编制员在报告编制过程中人工选用,如何做到随检验项目的变更自动更替、如何对选用失误自动预警尚需改进。

5.3数字修约正确读取实验结果并输入原始记录由实验员完成,有效数字的确定与检验方法、实验仪器的选用密切相关。如何在管理体系内伴随标准、设备的选用自动对录入结果数位进行修约判定预警亦是尚待改进的内容。

5.4纠错预警对检验报告中的逻辑性错误系统有一定自动纠错能力,但在检验结论自动生成环节还不能纠正所有的检验内容,对需要进行人工拟合检验结论的纠错预警需要改进。

6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