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行政季度总结

企业行政季度总结

时间:2022-10-09 23:03:34

企业行政季度总结

第1篇

一、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从2015年9月15日到10月15日期间进行,由上海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按照中小企业标准,在一季度、二季度调查样本基础上,在食品、家居、软件信息、电子商务、居民服务、餐饮、零售商业7个行业,补充30家样本企业。有效回收285家,有效回收率85.4%,其中食品45家、家居36家、软件信息40家、电子商务42家、居民服务40家、餐饮40家、传统零售商业42家。总体上,样本企业行业分布、地域分布、规模分布较均衡。

根据以上指标体系,品牌行业知晓度、美誉度两个指标数据,我们调研所在行业商会、协会,以协会商会出具报告的方式取得;其他数据,由企业调查问卷数据取得。我们以2014年第一季度数据为基础100,依据样本企业数量(50%权数)和平均企业销售额(50%权数)进行加权平均,以保证每次调查的可比性。

二、三季度和前三季度本市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总体情况

1. 市场竞争力指数。2015三季度本市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指数为94.46,环比2015第二季度94.67下降0.21,同比2014第三季度下降2.26;2015前三季度本市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指数为94.90,同比2014前三季度 下降1.99。

这里有两个明显的结论:第一,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还在下降通道,说明中小企业市场经营遇到的困难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根据我们调查,目前本市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排前10位的因素包括:市场不景气、应收款多、市场恶性低价竞争、流动资金困难、融资困难、人力成本上升快、高级人才引进和管理难、国家扶持政策不落地、出口困难、结构调整和创新有心无力。排名较前的主要是市场因素,也有国家政策因素和企业自身经营因素。第二,下降幅度继续趋缓,2015三季度指数环比第二季度下降0.21,下降幅度明显收窄。说明影响中小企业经营的一些市场因素正处在改善当中。经过我们调研,第三季度有一定改善的因素主要有:1、原材料成本明显下降,这得益于国际国内大形势;2、库存压力有一定下降,说明企业生产和市场在调整后局部指标在改善,分析原因一是企业开工率同比还是略有下降的,说明企业通过压生产控制库存,二是企业进一步加强市场销售,特别是针对性的库存销售起到了一定作用。3、劳动力成本同比上升0.52%,上升幅度明显趋缓,说明一是工资福利水平处稳定状态,二是企业在主动控制人员成本。4、结构调整和企业创新成果有一定体现。尽管在总体指标上我们还较难反映企业在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成果,但在调研中发现的确有不少企业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明显体现优势,财务数据向好,企业竞争力增强。

下面分别考察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三大核心指标。

2. 市场销售竞争力指数。2015第三季度中小企业市场销售竞争力指数为90.15,环比2015第二季度下降0.75,下降幅度趋缓。2015第三季度销售或营业收入指数为90.67,环比2015第二季度下降0.9,比起二季度环比一季度下降2.2,下降幅度明显趋缓。2015第三季度中小企业利润指数为89.71,环比2015第二季度下降0.59,利润指数还是处在下降通道。

2015前三季度市场销售竞争力指数为91.21,同比2014前三季度市场销售竞争力指数下降1.51;2015前三季度中小企业销售或营业收入指数91.94,同比2014前三季度下降2.83;2015前三季度中小企业利润指数为90.47,同比2014前三季度利润指数下降1.54。

总体上,中小企业市场销售竞争力下降,销售或营业收入指数下降幅度较大,利润指数下降但下降幅度小于销售指数,且下降幅度在逐渐收窄。这说明一方面市场平淡的大格局没有改变,产品销售困难,利润继续下降,一方面也说明企业在努力调结构,降成本,控制利润水平,从而减小销售和利润下降幅度。

3. 品牌影响竞争力指数。2015三季度中小企业品牌影响竞争力指数为103.23,环比2015第二季度上涨0.28,继续保持增长势头。2015第二季度品牌行业知晓度指数为102.65,环比2015第二季度上涨0.25。2015第三季度品牌行业美誉度指数为103.8,环比2015第二季度103.50上涨0.3。

2015前三季度中小企业品牌影响竞争力指数为102.83,同比2014前三季度增长0.97。2015前三季度品牌行业知晓度指数为102.25,同比2014前三季度上涨1.44,保持继续增长。2015前三季度品牌行业美誉度指数为103.40,同比2014前三季度上涨0.94。

以上数据说明,中小企业在品牌经营方面持续投入,对品牌影响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也说明品牌影响竞争力需要持续经营,持续投入,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

4. 企业营运竞争力指数。2015三季度中小企业营运竞争力指数为93.37,环比2015第二季度93.92下降0.55。市场营销投入与销售收入占比指数94.50,环比2015第二季度下降0.80,继续呈下降趋势;科研投入与销售收入占比指数为91.80,环比2015第二季度92.70下降0.90。企业成本费用与销售收入占比正向指数为93.69,环比2015第二季度93.80下降0.11。

2015前三季度企业营运竞争力指数为94.03,同比2014前三季度下降2.36。2015前三季度市场营销投入与销售收入占比指数为95.50,同比下降2.02。2015前三季度科研投入与销售收入占比指数为92.6,同比下降4.21。2015前三季度企业成本费用与销售收入占比指数为94.00,同比2014下半年增长2.37。

综观2015第三季度和2015前三季度企业营运竞争力指数,企业营销投入、企业科研投入继续下降,科研投入下降幅度较大;成本费用正向指数下降,说明企业的成本费用继续上升,但三季度企业成本费用的上升幅度不大。调研发现,由于企业经营出现困难,企业在营销、科研方面压缩了投入;尽管企业经营成本有上升的压力,但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加上企业严格控制成本支出,使得成本费用与销售收入占比正向指数三季度环比略有下降,基本持平,遏制了较快的下降趋势。

三、三季度各行业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情况

以食品、家居、软件信息、电子商务、居民服务、餐饮、传统零售商业中小企业在上海市统计局企业数据库中的企业数(50%权数)和销售额(营业收入,50%权数)加权平均,在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分析中各行业分别所占权重如下:食品16%、家居12%、软件信息14%、电子商务15%、居民服务14%、餐饮14%、传统零售商业15%。

纵观各行业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分布,总体上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同时各行业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指数差别较大。

食品行业2015第三季度市场竞争力指数维持在100.31,2015第三季度环比第二季度已经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这主要是季节原因,一季度食品行业是旺季,二季度相对要淡,三季度更淡一些。

家居行业2015第三季度市场竞争力指数为86.3,仍旧处下降通道,但下降幅度在趋缓。一方面今年上海一手房地产有回暖的迹象,一方面总体经济不景气,二手房装修热度一般,装修标准上升乏力。

软件信息行业、电子商务行业继续高速增长,市场竞争力指数领先于各行业,增长较快。这与这两个行业处于高新技术行业、成长速度快的行业特性有紧密关联。

居民服务业略有下降,但还是比较稳定。主要是居民服务业市场需求比较稳定,同时相对一、二季度,三季度市场会略微清淡。

餐饮行业继续下降。一方面政策影响依然存在,高端餐饮继续低迷,不少高端餐饮正在谋求转型和调整,一方面三季度是餐饮最淡的季节。

传统零售商业指数77.07,比一季度有下降,比二季度有提升,出乎我们的意料,但查询上海市统计局三季度上海市商品零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呈现低增长态势,说明我们的调查还是可信的。原因分析:一是有上海市商务委官方组织的上海市购物节主要在本市传统零售渠道实施,发动和响应面较广,加上临近国庆,带动较多的消费,说明商业造节营销的重要性;二是零售商业特别是传统零售商业的自救调整,不断升级,像徐家汇商圈的整体调整,加上嫁接互联网实施营销;三是电子商务主动依靠传统商业落地,如一些体验性的电子商务落地到具体商场;副食品电子商务与传统批发市场、零售菜场、生鲜超市、菜店对接,把销售额留在了传统商业渠道。

四、问题

1. 2015第三季度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指数94.46,指数偏低,且仍旧处下降通道。说明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是在下降,没有得到根本改观。这应该引起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同仁关注和重视。

2. 根据问卷调查,企业反映市场景气度持续下降,并认为是企业市场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市场景气取决于投资、消费和出口。目前来看这三块都增长乏力。

3. 关于国家出台支持中小企业政策情况。中小企业对营改增和微型企业一定额度内免营业税反响较好,认为企业是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好处。而其他相关政策措施,要么不知道,要么落实不够,弹簧门、玻璃门依然存在。

4. 从企业家经营信心调研,信心指数继续下降。企业家反映一方面市场不景气,一方面中小微企业大都为商业、服务业,生产性的也是依附性较强、劳动密集型行业,起点低,创新难,碰到困难束手无策。

5. 从各行业分析,传统零售商业、餐饮、家居等行业市场竞争力下降较快,零售商业市场竞争力指数跌进80,这是令人担心的。目前传统产业市场还是占了大半壁江山,但受到市场景气和新兴业态的挑战,影响最大。他们又是保障市场和保证就业的主力,如何让传统产业改革创新,焕发活力,这是个大课题。

五、相关建议

1. 努力营造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大环境。一是社会舆论的宣传,鼓舞企业家信心,造成全社会支持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氛围;二是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从目前情况来看,适合面上的普惠制政策、行业性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比较容易落地,能够较快产生效果。三是对企业家重点关心、培训,鼓励信心,提升能力。应从国家、地方政府、社会、行业、协会、舆论等全社会作为一个战略来做。

2. 发挥科研、中介、协会作用,搭建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中小企业规模小、能力低,碰到公共的、行业性的问题没法面对解决,从而会导致整体企业的经营困难。所以政府、协会等机构要从政策性、市场化等多种手段搭建中小微企业科研、人才、市场营销、管理等公共平台,解决企业的切实困难,让企业一心一意谋发展。

3. 支持政策要务实,要落地。近年来国家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花了不少功夫,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还有较大的潜力。特别是在服务机构发挥作用、企业家培训、商机交流共享、产业链合作、联合研发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4. 努力促进行业、产业融合发展。我们发现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行业发展非常快;食品、家居服务业主要是受季节影响,总体稳定;传统零售商业、家居、餐饮等行业下降幅度较大。除了行业和企业自身的调整和创新,管理部门应努力引导产业链合作、供应链价值发现、线上线下联动等,发挥各自优势,挖掘存量价值,实施产业整体发展和提升。这在传统商业和电子商务等行业是可以专题研究和推动的。

结论

第2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地方政策法规,依法规范市场行为,促进了全市各类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市工商局在企业登记和监管工作中,秉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这一主题,以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坚持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执法相统一,年上半年统计情况分析如下:

一、总体情况

年上半年,我市有各类企业共户。其中,国有企业户,占总户数的;集体企业户,占总户数的;股份合作企业户,占总户数的;公司户,占总户数的。企业注册资本(金)万元,户均注册资本(金)万元。

1、行业分布情况。农林牧渔业户,占总户数的;采矿业户,占总户数的;制造业227户,占总户数的;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户,占总户数的;建筑业户,占总户数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户,占总户数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户,占总户数的;批发零售业户,占总户数的;住宿和餐饮业户,占总户数的;金融业户,占总户数的;房地产业户,占总户数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户,占总户数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户,占总户数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户,占总户数的;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户,占总户数的;教育业户,占总户数的;卫生、社会保障机制和社会福利业户,占总户数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户,占总户数的;其它行业户,占总户数的。

2、新登记企业情况。年上半年新登记企业户,其中,新登记国有企业户,集体企业户,公司户。新登记企业注册资本(金)万元,户均注册资本(金)万元。

二、相关数据分析

1、内资企业实有户数趋于稳定。随着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的进一步重组,市场资源的进一步优化,全市内资企业数量逐步趋于稳定,全市内资企业现存户,比一季度增加户,其中企业法人户,比三季度减少户。

2、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浮动较小。全市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实有万元,比一季度减少万元,减幅,其中公司实有注册资本万元,比一季度增加万元,增幅,占内资企业实有注册资本(金)的。内资企业户均注册资本(金)达万元,比一季度减少万元。

3、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低耗能新型产业增幅明显,传统行业趋于稳定。为相应国家保增长、调结构的政策,今年上半年市局对淘汰落后产能、调整经济结构方面进行了积极引导。年上半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户,比一季度增加户;金融业户,比一季度增加7户,占新登记企业比重较大,采矿业、制造业本期注销3户,占本期注销户数的。

第3篇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三大产业方面。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为46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8.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0.9亿元,增长2%;第二产业增加值2315亿元,下降3%;第三产业增加值2146亿元,增长11.4%。一是农业生产稳步增长。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其中农、林、牧、渔业分别增长2.6%、3.8%、0.6%和1.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9.6%。春季农作物生产形势较好,播种面积为770.9千公顷,增长2.7%,其中。春粮播种面积增长5.8%。牧、渔业生产基本稳定。二是工业生产、出口和利润下降。一季度,工业增加值为2088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4%。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1542.7亿元。下降5.6%,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别回落19.1和15.7个百分点;出货值1639.8亿元,下降18.4%,分别回落31.2个和26.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60.4亿元,下降20%,降幅比去年四季度和今年1~2月分别缩小23.8个和7.2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下降0.2%,实现税金总额和营业利润分别下降15%和21.2%。三是服务业增长较快。客运、邮政电信、住宿餐饮、金融、房地产、旅游等服务业保持增长。一季度,全社会铁、公、水路客运量与去年同期持平,客运周转量增长1.4%;邮政、电信业务总量389.3亿元。增长3.8%,增幅同比回落22.8个百分点;住宿餐饮零售额增长15.3%,高于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2.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贷、存款余额分别增长26.9%和30.4%;商品房销售额增长29.6%。接待入境旅游者114.3万人次,同比增长2.2%,旅游外汇收入6.9亿美元,增长4.5%;接待国内旅游者6080万人次,增长23.3%,实现旅游收入615.2亿元,增长26.6%;组织出境旅游人数13.5万人次,增长77.9%。但货运、贸易、保险等服务业有所下降。一季度,全社会铁、公、水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下降3.4%和10.1%:批发零售贸易商品销售总额下降1.3%:保费收入下降3%。工业生产和出口下滑趋势向部分生产业延伸。

(二)三大需求方面。一是投资增速加快。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7%,实际增幅比去年同期和全年上升7.9个和11.7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投资1539亿元,增长1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6%,实际增幅比去年同期和全年上升8.9个和12.4个百分点。施工项目16531个,同比增加1465个,增长9.7%,其中新开工项目2998个。增加729个,增长32.1%。本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978亿元,增长54.4%。二是市场消费平稳增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20亿元,同比增长13.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6%。三是进出口和利用外资总体下降。一季度,全省进出口总额372.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9.3%,其中:出口270.6亿美元,下降17.6%,进口102亿美元,下降23.6%。占出口份额较大的机电产品出口下降22.7%,比重从2008年的44.1%下降到41%。

(三)财政、居民收入和民生保障方面。一是财政收入降幅减小。一季度,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049.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59.8亿元。同比下降1.4%,其中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5.9%和0.3%,但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分别下降5.8%和26.1%。二是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增长。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7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97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1.6%,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20.3%。三是民生保障继续改善。一季度,地方财政对科技、医疗、环境保护支出分别增长40.9%、70.4%和86%,教育、文化、公共安全、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分别增长13.8%、14.8%、14.4%和8%;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支出分别增长84%和147.1%。3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全省企业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319万、1067.3万、735.1万、1231.8万和688.6万人。

(四)市场价格方面。一是消费价格持续回落。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2%,降幅比1~2月略扩大0.1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为0.5个百分点,其中,3月同比下降2.3%,环比下降0.3%。类价格呈四涨四跌,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分别上涨1.1%、1.1%、1.4%和1.7%,居住、交通和通信、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下降7.7%、6.6%、4.2%和2.1%。二是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连续创2002年以来的新低。一季度,两项价格同比分别下降5.3%和7.7%,3月份环比分别下降0.2%和0.4%。一季度,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3.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同比下降1.8%。三是房屋销售价格基本稳定。3月份,全省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2%,已连续第6个月环比下降,其中新建房下降0.6%,二手房上涨0.4%。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3%,我省4城市2涨2降,金华和宁波分别上涨3.3%、0.9%,居第5和22位;温州和杭州分别下降0.5%和0.7%,同比降幅小于全国,分别居第36位和第41位。从环比看,仅杭州下降0.2%,金华、温州和宁波分别上涨0.6%、0.5%和0.3%。

二、经济运行中呈现的积极变化

(一)经济下行初显减缓趋稳迹象

生产经营状况向好。一是工业生产、出口和利润降幅收窄。3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比1~2月回升7.2个百分点;出货值同比下降17.6%。比1~2月回升1.5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8.7%;利润同比下降9.8%。比1~2月回升17.4个百分点。二是企业库存趋降,产销率上升。一季度,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品产销率为97.5%,比去年同期提高0.24个百分点。三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状况总体良好,用电量降幅减小。在已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的57662家企业中,3月份未开工的826家,比2月份减少211家,仅占1.4%。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4.5%,工业用电量下降7.9%。分别比1~2月回升2.5和5.6个百分点:3月份工业用电量同比出现增长,增长0.65%。四是小型企业、私营企业渐趋活跃。一季度,小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1%。降幅比大中型企业小6.1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下降1.5%,降幅比规模以上工业低4.1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增长3%,是各种所有制经济中增长最快的。五是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9%,降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

市场信心提振,不少企业调整发展战略,蓄势待发。据企业景气调查,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97.9。比上季回升9.1点,是大幅回落后的首次回升。企业景气指数107.5,仅比上季回落0.5点,工业和房地产企业景气指数重回景气区间,工业产品订货和劳动力需求指数比上季分别回升9.7点和15.6点。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为16.2%,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纺织、服装、皮革、家具、电气机械、通信设备和仪器仪表等出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大中型企业中有50%以上的企业正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部分大中型工业企业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收购、兼并其它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国际竞争力。

与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相关的行业和具有刚性需求的行业走势向好。从规模以上企业工业生产增长情况看,一季度,食品、农副食品加工、饮料、烟草、化纤、塑料制品业工业增加值保持增长,纺织、服装、化学、黑色和有色金属、电气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降幅较小,钢材、汽车、船舶、发电设备产量分别增长8.2%、6.5%、28.7%和23.1%。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情况看,一季度,食品、烟草、服装、家具、文教、塑料制品行业利润分别增长30.6%、7%、33.8%、34%、114.9%和1.9%,纺织、饮料、医药、电气机械等行业利润降幅相对较小,石油加工行业盈利27.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扭亏为盈,若扣除石油加工行业影响,全省利润要下降30.1%。从出口商品结构看,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降幅相对较小,一季度出口79.4亿美元,同比下降10.3%,其中服装出口仅下降3.6%;船舶、轻工产品出口形势较好,船舶、塑料制品出口分别增长13.8%和7.7%,鞋类、家具、伞、灯具、箱包出口分别下降2.3%、5.3%、7.2%、13%和13.3%,降幅较小。从限额以上投资项目看。一季度,食品、造纸、文教体育用品、化学、石油加工、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等行业投资分别增长25.1%、9.3%、15.7%、49.2%、11.8%和32.8%: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9.7%,占工业投资的55.4%:交通运输、信息传输和软件业投资增长38.6%和35%。从实际引进外资金额看,交通运输、通信电子设备制造分别增长51.4%和15.3%,家具增长1.8倍,电力、交通运输业分别增长85.7%和82.6%。

投资、消费需求回升,出口需求降幅减缓。一是投资实际增幅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和安居房投资增长加快。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扣除价格下降因素的实际增幅(12.7%)比去年同期和全年上升7.9个和11.7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投资(13.6%)上升8.9个和12.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3,5%,增长贡献率达69.6%,是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住宅投资下降2.2%的情况下,经济适用房和90平方米以下住宅投资分别增长8.2%和29.8%。二是消费市场销售实际增幅提高,农村市场销售增幅高于城市市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幅(14.6%)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别上升4.8个和1.9个百分点。农村和城市市场零售额名义增长13.5%和12.9%,农村高出城市0.6个百分点。去年同期是低于2个百分点。农村市场所占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3.3%上升到33.5%。三是出口有回升迹象。3月份,出口下降8.8%,比2月回升29.5个百分点。一季度。对美国、欧盟、日本出口分别下降13.3%、16.3%和2.9%,降幅低于出口总额,也低于1~2月5.6个、2个和1.7个百分点,表明三大出口市场对我省的出口产品有刚性需求,且有回升迹象。

地方财政收入出现增长。3月份。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2,7亿元,同比增长2%,扭转了去年11月(-7.1%)、12月(-6.4%)和今年1~2月(-2.7%)连续下降局面,环比增长7.2%。

(二)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和外部条件正在改变

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省切实加大帮扶企业和金融保障等工作力度,实施减税减负让利,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经济救援政策的实施或部分显效,使我省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和外部条件正在改变。一是自去年下半年针对外需回落重启上调出口退税政策以来已6次上调出口退税率,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今年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对提高出口竞争力产生积极影响。二是企业融资困难有所缓解,资金使用成本降低。一季度,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比年初新增3868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新增贷款的82%,同比多增2425亿元。3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银行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2%,而利息支出下降5.7%。三是工业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降幅大于出厂价格。呈现“低进高出”的格局,一季度两项价格指数之差为2.4个百分点。企业成本负担有所减轻。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的比重从去年同期的87.3%下降到85.8%,下降1.5个百分点,是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四是G20峰会后各主要经济体联手推出新一轮提振经济措施,对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经济下行趋势还在延续,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工业生产和效益进入去年下半年后回落加速甚至负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6%,利润降幅

(-20%)虽小于去年四季度,但比去年全年扩大8.3个百分点:有亏损企业1.73万家,亏损面达30%,比去年同期扩大6.6个百分点,亏损113.6亿元,上升55.1%。经济下行是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与我省经济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叠加作用的结果,也是企业主动根据市场需求不振状况有意压缩生产的结果。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出货值下降18.4%。而去年同期增长12.8%,出口下降影响工业销售(-11.3%)下降4.5个百分点,影响率达39.7%。从内需拉动看,中央在基础设施方面增加投资对我省的受惠程度相对较小,而我省受房地产业不景气影响相对较大。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只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7%,比全国份额低6.2个百分点。与房地产行业关联程度较高的皮革、木材、家具和金属制品业,一季度增加值分别下降11.3%、8.4%、12.3%和9.4%,降幅较大。

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增幅偏低,消费需求短期难以进一步扩大。受经济下行、企业困难等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增收难度加大,消费行为和习惯更加谨慎和理性,促进消费的政策空间也有限,扩大消费难度较大。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5.4%,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下降2.3%,外出务工收入下降0.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5.9%和3.7%,增幅仍然较低。由住房、汽车、通讯器材等商品消费快速增长拉动的上一轮消费高峰已基本过去,而新的消费热点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

民间投资、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增长下滑幅度较大。民营资本投资谨慎,一季度,以民营资本为主的非国有投资仅增长2.6%。制造业投资下降1.9%,同比回落20.8个百分点。由于商品房销售、资金压力加大,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增长4.8%,同比回落10.1个百分点,新开工房地产项目计划总投资下降6.1%。

就业形势严峻。经济下行带来企业经营困难,用工用时减少,部分企业停产歇业。一季度末,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同比减少1.6%,减员33.1万人。从去年12月初至今年2月底,规模以下工业关停0.96万家,为2月末营业单位数的7.2%,从业人员同比减少22.3万人。

第4篇

深市一季度运行大致呈现“U”型走势,1月大幅下跌,2月触底反弹,3月冲高后震荡回落,股指宽幅震荡调整。截至3月31日,深证综指较本季度初下跌2.88%,中小企业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较本季度初分别下跌6.32%和11.37%,深证成指微涨0.84%。

截至3月31日,深交所上市公司总数1246家,本季新增7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8.75万亿元,流通市值5.4万亿元,分别较本季度初上升了1.23%和6.99%;投资者期末累计开户总数9653.21万户,本季新增219.65万户。深市平均市盈率35.26倍,较上月上升6.22%。深市股票一季度累计成交金额5.66万亿元,较本季度初下降了34%;股票累计筹资1853.26亿元,较上季度增长43.45%。深沪两市合计总市值27.7万亿元,流通市值20.8万亿元,深市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占比分别为31.48%和26.12%。

一季度,共有35家公司在中小企业板挂牌上市。截至本季度末,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总数为566家,总市值3508亿元,流通市值16628亿元。季末中小板股票平均市盈率43.34倍,较本季度初下降了23.87%。中小企业板股票本季累计成交金额为2045.87亿元,较上季度下降了32.87%;累计筹资485.48亿元,较上季度下降27.23%。

一季度,共有43只创业板股票上市交易,IPO融资361.82亿元。目前上市的创业板股票共196家,在本季共成交4292亿元。季末总市值7963亿元,流通市值2297亿元,分别较本季度初上涨8.12%和14.55%,收市平均市盈率为55.5倍,较本季度初下降29.33%。创业板指数收市报1008.3点,季度跌幅11.37%。

二、市场运行特征

1、创业板和中小板大幅下跌,出现风格转化迹象

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末出现了风格转化的迹象,表现为创业板与中小企业板大幅下跌,而以金融股为代表的大盘股表现良好。3月份中小企业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较月初分别大幅下跌4.98%和8.32%,同期深证成指仅下跌2.63%。一季度最后一周,中小企业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跌幅达到3.97%和5.24%,远超过深成指1.87%的跌幅。一季度跌幅居前十的有7只为创业板股票,2只中小板股票,涨幅居前十的则有9只都是主板股票。

2、周期性行业走强,医药等消费类股票领跌

一季度A股市场结构性调整态势明显,行业板块走势分化明显,一方面,金属、房地产、造纸、采掘行业、金融服务等相对较强,分别上涨13.46%、8.85%、8.64%、6.88%和5.84%,对大盘形成支撑;另一方面,医药等消费类股票大幅下挫,医药行业下跌幅度达到7.36%,传播和信息行业分别下跌5.34%和3.99%。

3、机构在市场下跌的1月份和3月份大幅减持

由于货币政策趋紧及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第一季度基金等投资机构以持续减持为主,合计净卖出670亿元,其中投资基金净卖出567.6亿元,一般法人机构净卖出209.45亿元。从月份来看,机构投资者体现出追涨杀跌的交易特点,股指下跌的1月份和3月份,机构分别大幅净卖出375.06亿元和482.42亿元,而股指上升的2月份,机构则净买入182.42亿元。与此形成对照,个人投资者则体现追跌杀涨的特点,股指下跌的1月份和3月份,个人分别大幅净买入375.06亿元和482.42亿元,而股指上升的2月份,则净卖出182.42亿元。

4、年报预计整体基本符合预期,但是低于预期的公司明显比超预期的公司多

据统计分析,截至3月31日,已公布年报的251家重点公司整体业绩增长36.1%,略超预期0.9%,整体基本符合预期。从公司数量来看,低于预期的公司明显比超预期的公司多,显著低于预期的公司数量占比为49%,显著高于预期的公司数量占比仅为24%,值得关注。

从板块来看,中小盘板块相对要差。中小盘股票低于预期4.8%,比其他板块超预期情况要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申银万国的统计,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年报利润分别低于预期4.7%和4.4%,并且分别有60%和100%的公司显著低于预期。

三、下阶段影响市场运行的因素

2011年中国经济将面临复杂局面,宏观政策总体偏紧,通货膨胀压力、经济转型进展、美国经济复苏进程、欧洲债务危机演变以及中东政局动荡都可能将成为影响市场运行的重要因素。

宏观层面来看,随着2010年以来逐步紧缩政策的效应,加上四万亿政策退出因素,多数机构预期经济增速将下降。政策方面,目前货币政策基调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2010年1月起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0月起3次加息,2011年2月将M2增速降至16%的目标之内。统计数据方面,3月27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4.3%,增幅比2010年1-11月回落15.1个百分点。2011年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4.3%,比上月环比上升1.2个百分点,回升幅度较平缓,表明需求不旺盛。因此,初步分析,今年市场运行可能将继续呈现平衡振荡格局。负面因素相对较多,但市场整体估值不高,权重股估值已经达到低点,年报披露完成估计全市场静态市盈率在16倍左右,指数下跌空间不大。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通胀走势决定市场节奏。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受通胀治理政策影响,初步判断紧缩货币政策会持续到年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多家投资机构预测,2011年通货膨胀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第二,宏观紧缩传导至微观层面,上市公司业绩增幅将下降。2010年的紧缩政策将于2011年在微观层面产生效果,受制于准备金率上升、信贷规模缩小的大型银行类上市公司,以及周期性较强的汽车、煤炭、石化等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增幅或显著下降,制造业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也不容乐观。

第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良好,中小市值股票估值可能维持高位,但是高估值累积的风险值得关注。2011年战略新兴产业面临良好发展前景,中小企业板与创业板股票将继续受到资金关注,但是,一旦有部分高估值的创业板股票成长性无法兑现,市场风险释放导致的下行风险值得关注。

第5篇

200*年4月10日,××市委、市人民政府召开200*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暨第二季度经济调度会,通报××市200*年一季度城市经济运行情况和全市重点项目落实情况,了解各乡镇经济工作进展情况,认真分析200*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特点,安排部署200*年第二季度的各项生产任务,促进城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确保今年国民经济17.5%增速的顺利实现。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副书××出席了会议。

××市长作了重要讲话,原创:市委副书记××总结了第一季度经济工作并安排部署了第二季度经济工作,市委副书记许文贵主持了会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各乡镇、办事处汇报了200*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和第二季度经济工作安排,经贸委通报了全市200*年第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第二季度工业经济发展思路,计委通报了200*年第一季度项目进展情况及第二季度全市国民经济计划情况和项目推进工作思路,统计局通报了全市200*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招商局通报了200*年第一季度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情况及第二季度招商引资工作发展思路及安排。

××市长在讲话中说,一季度,××市实现地域国内生产总值6.3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一产1.2亿元,增长5.2%;二产2.6亿元,增长6.2%;三产2.5亿元,增长14.6%。市属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11亿元,增长21.6%。工业增加值2.11亿元,增长22.5%。乡镇企业营业收入4.8亿元,增长23.1%。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3.43亿元,增长40.2%;增加值7335万元,增长5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16万元,增长29.3%。进出口总额3841万美元,增长96.7%。财政收入7198万元,增长25%,财政支出5182万元,下降0.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6亿元,增长17%。呈现出六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城市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城市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达到81%,起到了应有的拉动作用。二是招商引资工作已经激活了市、乡、街道办事处、社区等各个层面的积极因素。全市上下合力抓招商的大招商格局形势喜人,特别是作为基层一线的社区已积极主动融入全市的经济发展,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阵地。三是乡镇工业企业增速较快。四是固定资产投入大幅增长。五是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六是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针对第二季度的各项工作,××市长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抓好骨干工业企业,确保优势企业再创新优势。要围绕实现地域工业总产值59亿元的目标,坚持集团化战略,着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大集团。二是要狠抓项目工作。根据年初制定的项目责任制,各分管领导和各乡镇、各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项目工作,加强领导,将项目工作纳入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工作位置,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牵头抓,确保项目工作落到实处。三是要狠抓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工作要坚持以吸引大企业集团、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工业项目为主攻方向,突出以“优势项目招商,以市场潜力招商,以高回报率招商,以诚信招商”,鼓励和吸引区内外大型企业集团进入我市开发建设优势项目,整合优势产业。四是要着力改善投资环境。着重把优化投资软环境放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降低非经济因素所形成的市场成本,对外来投资的项目,认真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和各项优惠政策,健全和完善项目引进过程中全方位服务和项目建成后的经常服务体系,全方位做好跟踪服务。五是要认真抓好乡镇企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放宽中小企业登记条件、经营范围等规定,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清理取消乡镇企业不合理收费项目,严肃查处“三乱”行为,为全面推动乡镇企业发展奠定基础。要按照调优一产,调大二产,调活三产的目标,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榆树沟工业园,引导各种所有制资本向关键领域、特色产业、原创:重点企业聚集,培育、发展、壮大一批“专、精、特、新”的优势乡镇企业。要加大非公有制经济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六是要抓好节日期间安全保卫工作。“五一”节即将来临,各部门、各单位、各企业要提前做好节日期间的安全工作,公安、司法等部门要保持“严打”态势,严厉打击抢劫、盗窃等刑事犯罪活动,对重要部门、重点部位和事故多发地,要严查、严防、严控,确保节日期间安全稳定。

各乡镇、办事处领导,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经贸委、计委、建委、工商局、财政局、招商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局、体改办、环保局、劳动人事社会保障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国税局、地税局、科技局、统计局、交通局、公安局、社保局、督查室、企业工委、政务中心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还邀请中国银行××州支行、中国工商银行××支行、中国农业银行××州支行、中国建设银行××州支行、××市农村信用联社、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及20家重点监控企业领导参加会议。

第6篇

一、正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进一步坚定信心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和冲击,面对经济过快下行的严峻形势,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认真落实“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各项举措,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积极成效。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总的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是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二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消除,经济运行中困难和问题依然突出,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一)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10044亿元,增幅由一季度的3.4%上升到上半年的6.3%,提高了2.9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当季的增幅为8.9%,比一季度的增幅提高5.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经济企稳回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实现止跌回升目标。在上次全省电视电话会议上,我们明确提出“稳定一产、主攻二产、提升三产”的工作方针,特别是对于工业增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全省上下特别是广大企业的努力,应该说这一目标实现得比较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一季度的同比下降5.6%到上半年增长0.3%,实现了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实现零增长以上的目标,其中4月份增长0.2%,5月份增长3%,6月份增长7.1%。工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由一季度的负2.6个百分点转为上半年的正0.3个百分点,由此使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一季度的负47.4%转为上半年的正16.1%。

二是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第三产业增加值由一季度增长11.4%提高到上半年增长12.2%,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了45.2%,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3.5%,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了5.3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

三是投资增速继续加快。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87亿元,增幅从一季度增长10.7%提高到13.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9%,实际增幅比去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分别提高12.3和5.2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是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032亿元,增幅从一季度增长13.1%提高到1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9%,实际增幅比去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分别提高5.7和1.3个百分点。

经济总体向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

一是宏观调控政策不变。最近中央对当前形势做了分析研判,明确提出了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就是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不变。从货币政策看,上半年全国新增贷款超过7万亿元,其中我省新增贷款6363.5亿元,同比多增3829.8亿元。尽管下半年信贷增加可能不会像上半年这么迅猛,但信贷对经济的支撑力度不会明显减弱。从财政政策看,国家将继续增加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方面的投入,同时还将加大对企业在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引导和支持力度,这些都为下一步经济持续向好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二是结构调整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工作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上半年,我省地方预算收入仅增长2.6%,各级财政的科技投入增长却达到15%;企业的利润还是负增长,但科技投入增幅却达到两位数,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11%;限额以上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93.2%和20.5%,装备制造业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长34.5%,这将极大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

三是企业经营环境继续改善,市场预期趋好。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企业负担进一步减轻。今年上半年,通过各种税费减免,行政事业费取消、暂停和降低标准,企业社保费临时性下浮和养老保险费率下调等措施,减轻企业负担290亿元。加上去年8月以来国家7次提高出口退税率所增加的企业退税款110亿元,合计达400亿元。应该说,我们减轻企业的负担工作上半年的力度是大的。第二,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呈现“低进高出”格局。上半年我省原材料购进价格下降8.8%,降幅大于工业品出厂价格降幅2.7个百分点,这对加工型为主的我省经济总体有利。第三,企业去库存化基本结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幅同比降低25个百分点,为工业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第四,企业经济效益逐步得到改善,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进一步提高。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753.3亿元,同比下降7.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2.4个百分点;6月末亏损企业数比一季度末减少3696家,亏损面下降6.5个百分点。二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比一季度分别回升13.3和11.8个点;工业产品订货和劳动力需求指数比一季度分别回升24.2和19.5个点。

四是民生改善、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到13365元和6468元,增长7.6%和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和7.9%。就业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区域发展进一步协调,社会公共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异常复杂和严峻的形势下,上半年我省经济能够出现企稳回升、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实属不易。这是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系列政策举措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结果。从年初开始,省委、省政府就按照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坚持抓早抓实抓主动,加强对经济形势的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围绕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工作主线,特别是针对一季度经济加速下滑的态势,及时召开市长座谈会和全省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提出“稳定一产、主攻二产、提升三产”的工作方针,把拓展市场作为保增长调结构的基础和依据,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把加快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健全机制、配套政策、狠抓落实。各级各部门、广大企业积极响应和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实践证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是正确的,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特别是企业家的应对工作是卓有成效的。这也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大力弘扬浙江精神,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化解不了的危机,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对此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消除,经济运行中困难和问题依然突出,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一是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从投资看,目前政府性投资项目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体。上半年,全省占比超过六成的非国有投资仅增长6.4%,实际利用外资同比下降13.5%。同时政府性投资项目也遇到资金配套等问题,很难支持更大规模的投资项目,投资快速增长的后劲不足。从消费看,在现行分配体制和格局没有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消费增速的难度也比较大。从外贸出口看,全省出口累计降幅从4月份起逐月扩大,外需严重萎缩的局面仍在持续,预计全年外贸出口较大幅度负增长的格局难以改变。

二是产能过剩和市场约束的矛盾十分突出。虽然目前企业去库存化基本结束,生产逐步恢复正常,但由于需求不足特别是外需萎缩,使得产能过剩的矛盾非常突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96.99%,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据对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调查,约有四成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在70%以下,工业大幅回升的难度很大。

三是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加大。上半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仅增长2.6%,全省财政支出却增长18.8%,保障民生、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支出都是刚性的,各级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还将加大。

此外,在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下,经济利益纠纷和矛盾增加,潜在金融经济风险仍不容忽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因此,必须正确把握当前形势,既要看到积极的变化,进一步增强信心,也要充分估计未来形势和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复杂局面的思想准备和各项工作。

二、努力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好势头,更加着力推动调整转型和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能否走出低谷、实现持续平稳回升,下半年是关键;能否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和形成的倒逼机制促进经济调整转型,下半年也是关键。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在总体思路把握上,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坚定不移地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转型升级不畏难、苦练内功不浮躁,按照“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总体思路,扎实做好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各项工作。具体来说,一是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要把调整结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进一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努力为我省经济在更高水平、更长时间的平稳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抓发展与促改革相结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和创新,充分激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努力为科学发展奠定体制机制基础。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靠的是全省人民的拼搏、探索和创新。现在,我们应对危机、实现更高水平更长时间的平稳较快发展,也必须把全省人民、全省企业家和企业员工的聪明才智、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必须把改革开放30年来形成的最宝贵的经验和浙江精神坚定不移地传承下去。三是抓经济与促稳定相结合。要进一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集中有限财力保障年初确定的各项民生工作有序推进,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在工作重点把握上,要着力在“一个巩固、两个更加”上出实招、求实效。

(一)努力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好势头。必须清醒地看到,上半年生产总值增长6.3%很不容易,但距离实现全年9%左右的增长目标还有不小距离。据省统计局初步测算,要实现全年9%左右的增长目标,三、四季度当季生产总值增速必须从二季度的8.9%提高到10%以上,如果服务业继续保持上半年12.2%的增长水平,那么三、四季度当季工业增加值增速必须从二季度的5.3%提高到1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相当艰巨。为此,要继续“稳定一产、主攻二产、提升三产”,尤其要主攻工业,力争工业对经济增长有更大的贡献。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特别是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进一步加大支持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的力度。工业要上去,关键靠市场。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市场需求不足,但不是没有市场,关键是在有限的市场需求总量中我们能拿到多少。所以,企业要千方百计、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研究分析市场、开拓市场,这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广大企业不仅要对现有产品市场的需求和趋势了解得一清二楚,还要善于发现新的市场,开拓潜在市场,同时更要掌握市场的竞争态势,加强对竞争对手竞争优势的分析比较,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相应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当前要重点做好这几项工作:第一,要千方百计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积极稳妥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对外产业投资和转移推动我省产品出口,稳定和扩大出口。特别是一些出口龙头企业,必须要学会“走出去”。第二,要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必须国外国内市场一起抓,省内省外市场一起抓,城市农村市场一起抓。加大浙江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是我们调整的一个主要方向。要发挥大型骨干企业和浙江商会作用,组织企业抱团营销,抱团构筑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在全国重点城市组建浙江产品贸易(展示)中心,实施“浙江名品进名店”工程,积极发挥网上市场和电子商务平台的优势,努力提高我省产品国内市场的占有率。第三,要抓住当前投资高速增长的机遇,抢抓扩大投资形成的市场份额。要想办法把浙江的商品打出去,抓住机遇,把全国的、中西部的投资拉动变成我们的市场拉动。第四,各级政府和部门都要进一步支持企业开拓市场,要落实好现有的有关政策,还要研究新的举措来加大支持力度。

二是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投资拉动需求仍要发挥巨大的作用。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要抓好在建、开工、前期等“三个一批”项目,努力解决这些关系到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长远目标、战略性的基础设施,以及涉及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保障、改善民生等重大建设项目的“落地难、配套难”问题,要在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加快重点项目的推进。要积极争取国家各类专项资金和央企来我省投资。第二,要花大力气支持、鼓励和激活企业投资,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各级政府特别要花大力气来推动企业围绕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降耗、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省政府今年专门安排5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的贴息补助,国家还要在这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我们要抓住机遇。第三,要围绕当前的消费热点加大投入。要稳定城市住房发展,同时要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这既是投资拉动,也是解决城乡统筹、保障改善民生的一项政策。我们要认真落实好省里的工作部署,力争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第四,要加强中心镇的规划建设。这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要研究制定推进中心镇规划建设的政策意见。

三是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力度。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要继续减轻企业负担,继续“减、免、缓、停”一批行政事业收费和服务业收费,进一步规范中介服务类收费,健全减轻企业负担的长效机制。二要继续加大金融对企业保稳促调的支持力度,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各类金融机构都要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三要继续为企业搞好服务。

(二)更加着力推动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结构调整优化是实现经济调整转型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举措,要花更大的力气、下更大的功夫。

第一,加快提升产业竞争优势。要提升产业价值链,拓展产业链,通过产业提升和结构的提升,加快构筑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住机遇加快服务业发展,尤其是要大力发展生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服务外包产业、信息和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金融业等生产业。二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11个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抓好石油、化工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三是进一步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政策,抓好145家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工作和21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试点,积极推进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四是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完善落实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创新载体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推动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项目对接,使创新具体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实施中。运用好工业转型专项资金,进一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

第三,继续推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上半年,全省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了7%左右,COD排放量下降了3.04%,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了6.4%。这也是这两年来节能减排推进效果比较明显的地方。我们要继续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结构的突破口,特别要在创新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求突破。要研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动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

(三)更加着力推动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越是在经济困难的时候,越要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

一是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工作。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就业对象等重点人群的就业。

二是着力解决社保、就学、就医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保险的参保覆盖面,全面推进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研究制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切实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制定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政策,继续加强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

第7篇

关键词: 经济筑底企稳;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稳中求进;稳增长;扩大内需

中图分类号:F124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走入第五个年头,还尚未走出困境。世界经济复苏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更加明显,我国经济也因此面临了比较严重的下行压力。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世界经济复苏希望在哪里,如何正确判断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以科学决策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物价、结构和经济速度之间的关系,始终把稳增长放在重要目标位置,适时、适度加大宏观预调微调力度,扩大国内需求,支持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及惠民生等各方面均取得了新的成绩,保持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一、国际经济形势分析

目前,世界经济形势扑朔迷离,世界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前景不容乐观。

(一)经济增长普遍失速,扭转低迷态势比较困难

从发达经济体看:美国2012年GDP增速一、二季度环比折年率分别为2%和1.3%,比去年回落2.1个和2.8个百分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三季度经济增速为2%。欧元区一季度经济是零增长,二季度环比下降0.2%,经济下行态势逐渐由边缘国家向核心国家蔓延,德国的二季度的经济环比增长0.3%,比一季度增速下降0.2个百分点;法国的经济增长两个季度连续是零增长。日本的经济二季度环比折年率增长为0.7%,低于一季度的5.3%。与此同时,发达经济体失业率总体上仍处高位,美国失业率已经连续43个月维持在8%以上,9月虽略降至7.8%,但依然处于较高水平;欧元区失业率5月以来一直保持在11%以上,其中西班牙和希腊是全球失业率最高的国家,分别达到25.1%和24.4%。从新兴经济体看:巴西、俄罗斯二季度经济同比分别增长0.5%、4%,比一季度回落0.3个和0.9个百分点;印度和南非经济二季度同比分别增长5.5%、3%,比一季度小幅度提高0.2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

(二)欧债危机依然高危,短期内有效缓解比较困难

欧债危机加深的两大“引爆点”尚未拆除。首先,希腊债务违约退出欧元区存在较大的风险。虽然欧盟夏季峰会的一揽子计划暂时缓解了希腊局势,近日希腊政府也与欧盟委员会、欧洲央行和 IMF就最新财政紧缩措施与延长实现财政目标期限达成一致;但有关协议和预算尚需希腊议会批准,从现在的情况看,希腊要在2014年底前把赤字占 GDP的比例从9%降至3%,仍面临很大困难,能否按时获得急需的315亿欧元援助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依然很高。其次,西班牙和意大利亟待救援。西班牙陷入银行业坏账和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双危机”,西班牙银行业8月坏账率已达10.5%,总额达1780亿欧元,创下历史以来新高。意大利作为欧元区救助机制的出资国之一,在本身债务高垒的情况下,还得为救助其他欧元区成员支出大量资金,到7月底意大利政府债务已达19670亿欧元,年度预算赤字预估占 GDP的比重由此前的1.7%上调至2.6%。欧洲央行虽然宣布在二级市场上开展“无限量冲销式国债购买”计划,欧洲稳定机制(ESM)也已启动,欧盟领导人最近又就欧元区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达成共识,这些举措暂时降低了欧元区成员国的发债成本,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欧债危机的焦点问题。一方面,欧盟成员国的债务程度很难削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除德国之外,其他欧元区主要国家债务占GDP的比例都呈持续上升趋势。在经济低迷、财政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欧洲央行的购债计划和欧盟的救援计划能否得到有效落实,需要进一步观察。另一方面,欧盟成员国内部分歧较大。德国坚持要求重债国实施严厉紧缩和向欧盟让渡财政自,欧洲央行要求重债国先申请救助并服从附加条款,而重债务国均对此持强烈反对意见。比如西班牙一直坚持“无条件援助”,所以没有获得欧洲央行购债举措的支持。德国2013年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将举行大选,因此,德国反对提供援助的声音正在增强,今后德国政府能否排除政治干扰继续进行危机救援工作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三)国际市场加剧震荡,实现平稳运行比较困难

金融市场大落大起。欧元与美元之间兑汇率二季度下跌5.1%;三季度又比二季度末上涨2.4%。贵金属价格也从7月起回升,其中,黄金价格从1528美元上涨到目前的1710美元左右。欧美股市震荡上涨。与年初相比,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7.7%,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2.9%。新兴经济体跨国资本流动剧烈变化,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据美国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报告,一季度新兴市场股票基金吸引了255.96亿美元资金净流入,二季度净流出104.93亿美元,三季度在美欧日实施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后又净流入44.9亿美元。从今后一个时期看,扰动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的各类因素仍然较多,包括地缘政治、全球需求和主要经济体调控政策取向的变化等,国际市场仍将大幅震荡。

(四)外部干扰因素作用叠加,消除不利影响比较困难

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的经济性和非经济性干扰因素导致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大。一是保护主义仍然肆虐。在欧美多国选战纷争持续、失业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和限制投资合作的做法仍将呈现多发、频发态势。世贸组织日前表示,由于各国政府将会更频繁采取贸易限制措施保护本国生产者,2012年全球贸易预期增长率将由此前3.7%调低为2.5%。二是美国“财政悬崖”问题悬而未决。2013年1月1日起美国大批减税政策到期,强制减赤方案也会自动实施,客观上将迫使美国的财政政策转向严重紧缩,这不仅会冲击美国经济,也会拖累美国的信用等级,并进一步恶化全球信用环境。三是周边国家和地区在我南海、东海等方面的动态也需要高度关注。以上诸多因素叠加重合,将严重打击全球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给世界经济复苏增添更多的变数。

二、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经济形势的分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中国2012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回顾总结其特点,其次对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对中国金融市场运行状况进行了总结。

(一)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

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特点是经济增长逐步由“缓中趋稳” 转变“筑底企稳”;经济结构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倒逼机制作用下调整升级;改革开放稳步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经济增长减速背景下取得新成效。

1.经济增长逐步由“缓中趋稳” 转变“筑底企稳”

中国经济一度面临比较严重的下行压力,一季度经济增长仅为8.1%,比上年第四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相当于去年全年经济增速回落的幅度。5月份以后,中央政府审时度势,逐渐加大预调微调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稳增长的政策举措,相关措施成效显着。二季度GDP增长7.6%,三季度GDP增长7.4%,降幅收窄。1季度至3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9月份,经济企稳势头趋于明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2%,比8月增速上升0.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2%,上升1个百分点;出口增速9.9%,上升7.2个百分点;货运量增长11.8%,上升2.2个百分点。9月份PMI指数为49.8%,比上月份回升0.6个百分点;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0.8,比8月回升1.4个百分点。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区经济先行指标普遍回暖。考虑各方面的综合因素,预计全年7.5%的经济增长目标实现没有问题的。

在经济增长动力中,内需发挥了主导支撑作用。2012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投资、促消费的政策措施,进一步释放了需求潜力。在2012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7.7%中,资本形成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5%和55%。一方面,落实并不断完善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使得消费保持了较好势头。1~3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942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1%。另一方面,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56933万亿元(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2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为18.8%)。投资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民间投资的增速和比重继续提高,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增长25.1%,占比提高到62%。从区域上看,东部地区实际完成投资额14368亿元,同比增长20.3%,中部地区实际完成投资额12989亿元,增长33.7%;西部地区实际完成投资额7245亿元,增长29.2%。从行业上看,第一产业实际完成投资额742亿元,同比增长7.6%;第二产业实际完成投资额23875亿元,增长30.8%;第三产业实际完成投资额9994亿元,增长19.6%。

2.经济结构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倒逼机制作用下调整升级

始终把调整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导方向。在市场环境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进一步完善政策,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抓住发展机遇,把握发展方向,加快技术进步,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2012年1~3季度,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增加值中,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轻工业增长10.4%,在41个大类行业中,其中就有40个行业增加值均呈现同比增长。特别是“一快一慢”的态势与前两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快”指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前三个季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出1.7个百分点;“慢”指高能耗行业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前三个季度,六大高能耗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的0.8个百分点。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研发投入大幅度增长,财政科技支出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3.1%,比去年同期提高16.8个百分点。企业也更加积极主动立足创新实现转型发展,前三季度,全国改建和技术改造完成投资34610亿元,同比增长26.8%,比去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含农户)为13.5%,比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科技支撑作用继续增强,航天、海洋、信息技术等领域都取得重大创新成果,高性能中央处理器、核电超大型锻件等填补了多项重要产品和装备空白,特别是“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首次实现载人交会对接,“蛟龙号”创造载人深潜新纪录,这标志着中国在空间技术与深海勘探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服务业发展势头保持较好。2012年1~3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9%,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3.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进一步提高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质量,也逐步加快创意、设计、信息、咨询与科技服务业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

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对口支援新疆、和四省藏区工作扎实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取得积极进展,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均高于全国主要经济指标发展平均水平,顺利推进主体功能区的战略发展,加快东部地区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步伐。

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在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和重工业增速减缓的综合作用下,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降幅比去年同期明显扩大(3.4%),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明显下降,为实现全年预定目标打下了较好基础。

3.改革开放稳步推进

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进一步增强,以及“十”前后一系列改革举措带来的制度红利,将成为投资稳健增长的重要保障。2012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继续深化。在财税金融、行政审批制度等方面改革均取得了新的进展,科技、文化、事业单位和农村改革深入推进,与职能密切相关的价格、医药卫生、民间投资等领域的改革也取得新的成效;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方面,顺利实施居民阶梯电价制度,积极推进电煤价格、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并轨改革,启动并实施电力交易试点,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措施;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基本完成医改三年目标任务,在“十二五”发展关键时期,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有序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启动实施全科医生服务模式和执业方式改革试点,出台了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建立新药物采购机制,新药物采购价格制度比实施前平均下降30%左右;在民间投资体制环境改善方面,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新36条”的42个实施细则出台,对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铁路、金融、市政、医疗卫生等领域均明确规定,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4.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经济增长减速背景下取得新成效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与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相伴而生的,是一些国家的高失业率,经济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相互推动。在今年政府分析经济形势时,始终有一个担忧,就是怕经济增速回落会导致就业减少、大批农民工返乡。从实际情况来看,今年就业、居民收入等民生领域的形势均要好于预期。

就业形势总体比较稳定。在经济增速连续7个季度出现下滑的情况下,新的就业岗位需求仍然持续增加,2012年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24万人,提前超额实现全年目标。毕业生就业保持稳定,困难人员就业13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32万人。目前,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失业率都在10%左右的历史高位徘徊,9月底,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控制在预期目标范围之内。

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比经济增速要快。城镇居民1~3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18427元,同比实际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比城镇(已连续11个季度)要快,前三季度,人均现金收入6778元,同比实际增长12.3%(扣除价格因素),转移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22.4%。

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展顺利。2012年国家财政预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1787亿元,比去年增长24.8%。9月末,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480万套,占年度计划96%,新开工保障房720万套,开工率达到97%,已有20个省份的开工率达到或超过100%;农村新开工324万户,危房改造竣工197.7万户。

(二)中国金融市场运行分析

中国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主要体现在货币供应明显加快,新增贷款明显增加;财政收入明显回升,可实现全年预算目标。

1.货币供应明显加快,新增贷款明显增加

2012年 1~3季度,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带动下,货币供应加快。9月末,M2、M1、M0同比分别增长14.8%、7.3%和13.3%,较1~6月分别提高1.2、2.6和2.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新增信贷6.72亿元,其中:9月单月新增信贷6232亿元;社会融资规模较上月和2011年同期增大。据信贷的增长和融资规模显示,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已产生明显效果,金融政策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逐步加大。但后期在稳增长以及全球量化宽松的背景下,我国信贷政策不应过度放松,仍应保持“紧平衡”。预计我国全年信贷规模保持在8.5万亿元左右。

2.财政收入明显回升,可实现全年预算目标

受经济增速放缓以及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影响,同时,受价格涨幅回落因素和结构性减税影响,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增幅逐季放缓,同比增长10.9%。9月份,在连续三个月以来财政收入呈现个位数增长后,增速回归至两位数,达到11.9%。地方本级收入增速明显高于中央,非税收收入增速高于税收。归属中央的进口环节税收、车购税、消费税持续走低使得中央本级收入仍延续8月以来的负增长态势,同比下降2.4%。东部沿海省份税收回升带动地方本级收入高位增长,9月增长26.8%,其中广东税收增速连续6个月回升。企业消费税与所得税增速回落的影响,9月份税收收入增幅同比回落18.8个百分点,非税收收入增速大幅提升,主要是受到石油的影响。预计2012年四季度经济小幅反弹,四季度财政收入增速将持续攀升,能够实现预期全年财政收入增速9.5%目标。

(三)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国内来看,社会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目前,转方式、调结构目标任务依然艰巨,迫切需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资源环境方面约束压力较大,体制上障碍较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存在。

1.经济企稳、但基础仍不牢固

从外需看,短期内难有明显改观。受外部经济不景气影响,全球贸易增幅呈现明显下降,促使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统计显示,2012年1~7月中国共遭遇贸易调查救济案件46起,总涉案金额为38亿美元。我国产品部分出口竞争优势明显减弱,对外贸易出口形势十分严峻。前三季度中国出口同比增长7.4%,增幅比2011年同期下降15.3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5.6%。尽管9月份出口增速有所回升,但受外需持续低迷、部分订单流向周边国家等因素影响,未来出口稳定增长的难度仍然很大。

从内需看,有效需求扩大存在明显制约。一是稳定投资困难因素加大。预期收益有所下降、受市场约束、融资成本较高等因素影响,促使企业增加投资的意愿明显不足。鼓励民间投资的“新36条”细则已按期出台,该政策效应还需要时间过程。二是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但仍然存在有障碍。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收入增长提升需要时间,短期内,群众的消费意愿不能有效转化为现实需求。有待培育消费的新增长点,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消费需求潜力增大,但有效供给不足。

经济企稳基础还比较薄弱。9月份PPI同比下降3.6%,连续7个月负增长,为近35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全国铁路日均请车量比2011年同期下降。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9%,增速比8月份下降0.7个百分点。

2.企业经营困难加重

市场需求低迷不振,产能过剩矛盾加剧。当前面临的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在生产成本上涨压力情况下,2012年1~3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为85.42元/百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了0.35元。二是小微企业存在融资贵、融资难问题。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与大企业要高出平均5个百分点。三是企业抵卸风险能力较薄弱。受技术、人才等因素的制约,相当一部分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缓慢,国内外市场环境稍有变化,企业生产经营就会处于被动局面、遇到很大困难,企业盈利水平普遍下降。2012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8%,企业的亏损额同比增长60.9%,比去年同期增幅上升9.2个百分点;企业亏损达15.6%,与同期同比扩大3.5个百分点。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小微企业经营状况更为艰难。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9月对4.2万家规模以下小微企业的调查,前三季度,小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5%,增速比2012年上半年回落2个百分点;出口产品销售收入增长8.3%,增速回落1.6个百分点;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2.8%,增速回落8.2个百分点;2012年前三季度,小微企业就业人员同比减少0.3%。由于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因此,生产经营困难将会对宏观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3.结构调整任务相当繁重

结构调整任务具体表现:一是部分产品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暴露,特别是前期扩张过快的钢铁、建材、家电、纺织等行业,受市场需求萎缩影响,产能过剩问题尤为突出。二是产业技术水平偏低,创新体系还不健全,人才、技术储备出现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产业升级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企业研发投入比重占销售收入比重不足1%。三是新兴服务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潜力不能得到完全释放。我国服务业比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43%左右,低于新兴经济体国家服务业水平,也低于发达国家服务业7的平均水平,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当滞后。我国现代服务业在工程设计及研发、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与软件服务等增加值仅为服务业的40%,比发达国家水平低了20多个百分点。

4.财政收支压力较大

财政收入持续回落。2012年前三季度我国财政收入增幅同比回落18.6个百分点,中央财政收入出现连续两个月下降,8月份和9月份降幅分别为6.7%和2.4%。从经济增长、企业效益、物价涨幅、结构性减税等因素看,预计未来一个时期财政收入形势仍不容乐观。而财政对教育、科技、医疗、社保等方面的支出具有很强的刚性,对“三农”、生态环保、结构调整等领域的支持力度还需要加大。同时,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量还在增加,逾期数量增多,部分地方财政运行的风险隐患可能进一步暴露。

5.“三农”问题不可忽视

从农业生产来看,稳产增产的基础依然不是很牢靠。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业生产投入,成效显著,但对土地、水等资源投入越来越紧,农业科技贡献率不高,水利、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十分滞后,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弱,没有解决“靠天吃饭”的问题。 从农民增收来看,困难依然突出。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并存,对农业生产收入产生“两挤效应”。1~3季度,全国生猪出厂平均价格为15.12元/公斤,同比下跌11.6%;每公斤棉花19.05元/公斤,同比下跌25.1%;磷酸二铵、三元复合肥、尿素零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4%、6.5%和9.1%。特别是经济增速放缓和企业困难对就业的影响已逐步显现,农民进城务工可能面临减薪减员的困难,务农务工的收入增长都会有所放缓。

三、全球经济展望

全球经济的展望部分,主要包括各权威机构对世界经济形势预测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预测观点。

(一)世界经济的预测

世界经济的预测,主要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标准普尔、国际货币基金、欧佩克、国际劳工组织等机构对世界经济形势的预测观点。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目前,IMF 再次下调全球2012-2013两年的经济增速,分别调低至3.3%和3.6%。 IMF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3%,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6%,低于今年7月份预测值,是今年以来第二次下调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由于新兴经济体政策没有恢复市场对中期前景的信心,致使全球经济前景出现继续恶化,进一步加剧风险。

2.标准普尔

欧元区下行风险加大,是亚太经济主要威胁。目前,欧元区应对基本面失衡改革政策还处于初期阶,投资者认为如果欧元区出现政策重大错误、以及政治家失去继续改革意愿,将会对全球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和金融震动。不断增加的政治压力和持续恶化的经济形势将制约政府决策空间,西班牙的融资风险加大,将长期债务评级 BBB+下调两级至 BBB-,比垃级仅高出一级,前景判定为“负面”。

3.国际货币基金

欧元区正面临严重的资本外逃风险。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称,由于全球金融稳定下行风险进一步加剧,欧债危机是全球投资者最重要的根源。现在银行预期盈利低,经济状况恶化关联的亏损更高,融资压力加大,预期资本外逃规模为4.5万亿美元,比今年4月份预测的3.8万亿元高出18%。大量资金外逃将令2013年希腊、意大利、爱尔兰、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欧元区边缘国家的经济增长下降4个百分点。并指出,除了外逃大量资本避险外,还从欧元区流向美国和日本的“避风港”,就像一把“双刃剑”。促使美日政府融资成本大大降低,也造成两国财政风险加大。

4.欧佩克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最近下调今年的世界石油需求以前预期目标。欧佩克报告称,由于全球经济的持续疲软,今年世界石油需求量估计日均将增长80万桶,低于石油输出国组织之前预测的10万桶。全球石油因受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影响,工业生产逐渐放缓,中美两国的石油需求也出现进一步削减,加大了冬季石油需求的不确定性。预计2013年全球石油日均增长为80万桶,基本与上次预测持平。

5.国际劳工组织

西班牙失业问题日趋严峻。国际劳工组织,由于经济衰退,西班牙陷入高失业率状态,尤其是在西班牙南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失业问题日趋严峻。目前,西班牙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但这一政策没能提振西班牙的经济与创造就业,社会公共财政状况没能进一步改善,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以出口为导向、提供更优质就业,以及将经济转为更为均衡发展模式,并指出,如果政府能选择正确政策、集合农民团体以及国内工会的力量,并积极参与经济复苏的进程,才有能摆脱困境。

(二)中国经济的预测

对于中国经济的预测,主要包括世界银行、德意志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与瑞银等机构对中国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测观点。

1.世界银行

2012年10月8日调降中国2012-2013两年GDP增速预估0.5个百分点,2012年为7.7%,2013年为8.1%。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有高于目前预估的可能性。

2.德意志银行

中国经济将经历类似于1998-2000年的 U型复苏轨迹现象,调整期或将于2013年中期结束,到了2013年中期,因产能过剩将退出市场,多数企业产能利用率恢复正常水平,盈利增长,拉动经济复苏,企业开始出现自主投资。预计2012年中国GDP增长7.7%;2013年上半年增速将至7.9%左右,2013年下半年可达8.5%。

3.中国人民银行

易纲在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和世界银行年会时预计,中国今年全年经济增长GDP在7.8%左右,高于官方经济增长7.5%的目标。

4.瑞银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谷底”,2012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7.2%左右,2013年经济增幅可接近8%。第四季度投资处于高位;基础设施投资将会增长。政府可能不会出台新的刺激经济增长政策;在房地产调控上,预计不会有大的放松政策,但也不会有房地产新的打压政策出台。

5.中金公司

下调中国GDP增速预期,2012 年为7.6%,CPI上涨2.7%,2013 年GDP增速8.0%,CPI 上涨3.0%。

参考文献:

[1] Haizhou Huang and S.Kal Wajid.金融全球化下的金融稳定[J]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季刊)金融与发展(中文版),2002,(3).

[2]冯丹.从宏观角度看当前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J] .商场现代化,2008,(4).

[3]孙录友.金融危机背景下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研究[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4]严婷.欧债危机进入新阶段[N] .第一财经日报,2011-3-25.

[5]马骏.欧债危机和对中国的影响[N] .中国观察,2011,(8).

[6] 季仙华.以金融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J] .红旗文稿,2012,(10).

[7]欧阳志刚,史焕平.后金融危机的货币供给过剩及其效应[J] .经济研究,2011(7).

[8]余文健,傅勇.资金流量表视角下的货币政策:国际实践及其在中国的潜在应用[J] .国际金融研究,2012,(7):12-19.

[9] 巴曙松,孙兴亮,顾磊.CDS对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影响[J] .国际金融研究,2012,(7).

[10] 张伟.当代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实施的效果的实证研究[J] .国际金融研究,2012,(7).

[11] 陈静,陈若轻.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与公司治理研究[J] .国际金融研究,2012,(7).

[12] 季仙华.金融业保持较快增长[J] .国际金融,2012,(12).

第8篇

一、经济增长持续回升,经济主体信心日益加强

初步统计,2009年GDP增长8.7%。从同比增速看,一、二、三、四季度GDP分别增长6.2%、7.9%、9.1%和10.7%,经济增速在逐季加快。从季节调整后环比数据看,2008年四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为4.3%,是2003年三季度以来的最低点,2009年一季度开始明显回升,折年率为9.5%,而同比GDP增速则在去年二季度开始反弹。2009年二至四季度GDP环比折年率分别达11.4%、11.0%和11.3%,平稳较快增长。

人民银行5000户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去年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80.7%,比上季度上升5.3个百分点,自前年四季度探底到近十年来的最低值(60.9%)后,已累计提升19.8个百分点,达到了2007年3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去年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60.7%,比上季上升2.6个百分点,连续3个季度出现上升。企业家对宏观经济信心显著增强。

二、工业生产增长强劲,企业利润状况不断改善

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增幅较上年低1.9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增幅比上年同月高12.8个百分点;季节调整后12月份工业月环比为1.15%,增幅比上月低0.54个百分点。

重工业生产加快,轻重工业增速差扩大。去年12月份,重工业增加值增长21.4%,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2.1%,重工业生产增速比轻工业生产增速快9.3个百分点,创1998年以来历史次高水平,预示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提升。

企业存货余额持续增加,增势放缓,存货指数连续四个季度回升。人民银行5000户企业调查显示,2009年12月末,5000户工业企业存货余额较上月上升56%。

5000户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指数变化趋势亿元,延续了7月份以来的上升趋势,但环比升幅有所下降,企业存货增加幅度减缓。2009年4季度,5000户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指数较上季上升0.4至49.6,连续第四个季度回升,并连续两个季度超过48.9的历史平均水平,同样显示增加产成品存货的企业比例持续上升。

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大幅度回升。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在连续下降10个月后,在11月份实现正增长。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现利润25890.8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较上年同期高2.91个百分点,较前5和前8个月的增速分别提高30.65和18.41个百分点。人民银行调查的5000户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在2009年12月份也呈现大幅回升。

三、国内需求稳定增长,国外需求有所改善

投资快速增长带动GDP企稳回升。在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速回升,2009年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30.5%,为2006年8月以来投资增速首次超过30%,此后,去年5~12月投资累计增速均在30%以上。全年累计,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4139亿元,同比增长30.5%,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35.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2009年城镇新开工项目344769个,比上年增加87694个。

2009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67.2%,增幅比2008年提高61.8个百分点。尽管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累计增速在下半年出现回落,但全年增速仍处于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实际消费和居民消费意愿平稳增长。2009年全年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15.5%,实际同比增长16.9%,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季调后月环比增长基本稳定。居民消费意愿平稳回升。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去年四季度有38.0%的居民认为本季消费支出较上季增加,已连续3个季度平稳增长;有39.3%的居民预期下季消费支出增加,比上季提升7.9个百分点。

进出口持续回升,贸易顺差收窄。从2008年10月份以后,进出口形势急转直下,出现负增长。2009年一季度形势最为严峻,5月份以后,进出口降幅开始减缓,12月份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7.7%,出口规模相比危机前的最高水平,已经恢复了96%,外需进一步回暖;进口同比增长幅度连续下降12个月后,11月份增长26.7%,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12月份快速攀升至55.9%,国内需求增长强劲。

从季节调整后的环比增速看,进口在去年2月份就表现出复苏迹象,之后一直保持正增长,并且在9月份以后环比增速逐渐走高;出口在下半年也表现出稳定的复苏迹象,12月份进出口月环比均达到历史高位。

2009年全年累计,出口同比下降16%,进口同比下降11.2%,贸易顺差为1960.6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020.7亿美元。去年四季度5000户企业景气调查中的进出口企业订单指数为54.1%,比2009年一季度的最低值高24.8个百分点,预期下季订单指数为52.9%,仍处于扩张区间。进出口企业销售情况和总体经营状况在逐季好转。

四、就业形势趋于好转

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国内经济快速回升和国际经济步入复苏过程中,沿海省份许多企业订单回升,并接近金融危机前水平,劳动用工出现了短缺现象。

2009年4季度,人民银行城镇储户调查问卷显示,居民未来就业景气指数从去年1季度的42.2%,逐步上升到4季度的53.1%,连续2个季度高出50%景气值。12月份PMl分类指数中的从业人员指数为52.2%,其中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6月份以来一直位于景气区间,显示制造业的就业情况好转。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统计显示,2009年城镇新增就业较2008年减少102万人,达到1102万人,远超过全年新增就业900万人的目标。

五、物价全面企稳回升,房价快速上涨

CPI、PPI等主要物价指数,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从高位持续回落并出现负增长。从季节调整后数据看,CPl月环比在2009年2月份进入正增长区域,PPI月环比在6月份进入正增长区域。2009年下半年,主要物价指标先后触底回升。CPI同比在连续下降9个月后,11月份首次转为上涨变化,12月份上涨1.9%,较11月份高1.3个百分点。全年累计下降0.7‰PPI同比在连续12个月下降后,12月份首次转为上涨变化,上涨

1.7%,全年累计下降5,4%。人民银行监测的企业商品价格(CGPI),其同比在连续12个月下降后,11月份转为正增长,12月份同比上涨3.4%,全年累计下降5%。CGPl月环比提升,下半年月均上涨0.7%,12月份上涨了1.4%。

从结构上看,去年12月份CGPI中的投资品价格同比上涨3.5%,环比上涨1.4%;CGPI中的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7.7%,环比上涨2.7%;CGPI中的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3%,环比上涨1.5%。

2009年3月份以来,房屋销售价格环比已经连续10个月正增长,同比房价自去年6月份转正后加速上涨,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8%,涨幅比11月份扩大2.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5%,涨幅比11月份扩大0.3个百分点。

200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比上一轮房地产价格高涨时期的2007年高20.8%,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2007年同期高7.4%。目前,一线城市房价已超过2007年下半年的高点,部分二、三线城市房价也接近或超过2007年的高点。

六、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信贷投放总体宽松

货币供应量增速加快。2009年12月末,M1同比增长32.4%,比上年同期提高23.3个百分点;M2同比增长27.7%,比上年同期提高9.95个百分点。M1和M2已经分别连续6个月和10个月在25%增速以上运行。12月末货币流动性(M1/M2)为36.3%,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为2008年2月份以来最高水平,货币流动性明显增强。消除季节因素后,12月份M1季调后环比折年率为14.4%,比上月末下降4.7个百分点,M2季调后环比折年率为5.2%,比上月末下降14.9个百分点,增速均呈高位趋缓态势。

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9.97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1.7%,比上年末加快13个百分点。全年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元,同比多增4.69万亿元,其中12月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798.3亿元。从结构上看,2009年新增人民币中长期贷款6.7万亿元,同比多增4.18万亿元;新增人民币短期贷款2.15万亿元,同比多增5241亿元;新增人民币票据融资4563亿元,同比少增1898亿元。

七、中国经济运行趋势展望

从总体来看,2010年中国经济继续向好的趋势有望不断得到巩固。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经济增长趋势

依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测算的经济景气指数,目前工业增加值的一致合成指数、先行合成指数都已经显著回升,显示出未来经济将延续企稳回升的趋势(参见图18)。

在投资方面,在国家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政策推动下,企业投资意愿继续上升。人民银行5000户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企业投资意愿也逐步恢复,去年4季度企业固定资产、设备和土建投资指数分别为51.2%、50.5%和48.1%,比上季回升0.8、0.7和0.4个百分点。

在消费方面,去年四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消费意愿小幅回升,居民投资意愿略有增长,储蓄意愿有所回落。城镇居民判断收人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2季度的12.6%,回升到4季度的17%,并预期2010年1季度上升至22.1%。同时,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居民消费贷款需求景气指数从2008年4季度的51.8%(2004年以来最低点),逐步回升至2009年去年4季度的66.5%,达到2007年以来较高水平,居民贷款消费意愿已回升至较高水平。

在外贸方面,2010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我国对外贸易将出现恢复性增长,但也应看到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频发,我国贸易条件重新恶化,我国对外贸易形势仍比较严峻。

(二)物价变动趋势

依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测算的物价景气指数,2009年四季度CPI-致合成指数已经触底回升,与先行合成指数在2009年上半年的触底回升形成呼应。目前,CPI先行合成指数继续上扬(参见图19)。

人民银行监测的5000户工业企业产品销售价格景气指数,从2009年三季度的48.8%上升至四季度的51%,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上升。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显示,2009年四季度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达73.4%,已经连续四个季度上升。

从影响物价变动的因素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货币信贷存量较高、国内需求继续回升和资源性基础产品价格调整等因素,对2010年最终物价水平产生上涨压力。同时,近6年来粮食连续增产,对稳定食品价格涨幅起到积极作用,部分行业产能相对过剩、消费市场供给充裕也将对物价上涨产生一定抑制作用。

第9篇

1、工业生产增速止降转升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尽管受到外需不振等不利因素影响,工业生产增速有所放缓,但是无论是与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相比,都是一个比较高的增长水平。另外,从连续四个季度运行情况看,从去年三季度到今年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季度增速分别为9.1%、10%、9.5%、9.1%、9.6%,增势总体平稳,未出现大的波动和起伏。分三大门类看,9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制造业增长11.1%,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3%;分行业看,9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9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

2、工业企业效益有所好转

2003年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5240亿元,同比下降1.8%。9月当月实现利润4643亿元,同比增长7.8%,一举扭转了连续5个月同比负增长的趋势。分行业来看,受益于铁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稳增长政策,上游行业中钢铁行业盈利水平显著改善,相较于去年同期扭亏为盈;中游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利润总额也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下游行业中,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表现较好。此外,由于8月气候炎热,电力热生产和供应业新增利润规模较大。

3、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按照“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要求,我国加大了对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造船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治理力度,列入2013年公告的19个行业落后生产线已实现关停。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继续快于整体工业。节能技术改造和重点行业能效对标达标行动稳步推进。工业空间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转移有序推进,三季度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二季度,实现率先企稳,中西部地区三季度增速环比也均有所加快。

4、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2013年以来,国务院出台和细化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截至9月底,有关部门已制定60个配套文件,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出台了实施意见。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支持力度加大。

5、工业由去库存转为补库存

9月份,铁矿石进口数量同比增长达到15%、铜达16%,原油达28%,显示出企业在三季度有较明显的补库存动作。从9月份市场价格情况看,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降幅连续两个月收窄,环比连续两个月回升,PPI—PPIRM(工业企业原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扭转了4个月以来出厂价格与投入品价格之差为负值的状况。这说明,工业总需求水平回升,企业盈利能力逐渐呈现出改善趋势。

第10篇

[关键词]美国经济;经济复苏;进口需求

一、美国经济持续缓慢温和复苏

进入2012年,美国经济继续保持缓慢温和的复苏态势。2012年第二季度,美实际GDP增长1.3%,增速较第一季度的2%有所放缓,上半年美经济平均增速仅为1.7%。进入第三季度,在个人消费、政府开支和住房建筑投资增加的支撑下,据美国商务部10月底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美实际GDP增长了2%,经济较第二季度有所提速。

2012年前三季度,美GDP主要构成指标的具体表现为:

1. 个人消费开支温和增长

2012年第二季度,美个人消费开支增长由第一季度的2.4%放缓至1.5%,其中耐用品消费增长由第一季度的11.5%大幅削减至第二季度的-0.2%,汽车的销售额仅增加了0.2%,而计算机的销售额则下降了0.1%。第三季度,受耐用品消费增长显著回升8.5%的带动,个人消费支出较第二季度强劲增长达2%。

2. 国内私人投资显著放缓

2012年前三季度,美国内私人投资增长显著放缓,由第一季度的6.1%显著放缓至第二季度的0.7%,第三季度则只有0.5%的微幅增长。其中,非居民住宅投资增速下滑明显,由第一季度的7.5%下降到第二季度的3.6%,第三季度则呈现1.3%的负增长;非居民住宅投资中的建筑投资增长收缩最为显著,由第一季度的12.9%下降至0.6%,第三季度则收缩至-4.4%;软件及设备投资增长从第一季度的5.4%微跌至4.8%,第三季度呈现零增长。低迷的企业投资可能反映出,随着美国大选及财政悬崖的逼近,在政策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及海外需求放缓之际,企业不愿增加开支的暂时观望心理。

3. 出口波动,进口放缓

2012年上半年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出口的温和增长,第二季度美出口增长由第一季度的4.4%小幅增加至5.3%,但进入第三季度以来,由于欧洲及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放缓影响,美出口环比下降了-1.6%,拖累经济增长减少了0.23个百分点。

2012年第一至第三季度,美进口环比分别增长3.1%、2.8%和-0.2%,呈现递减趋势,反映了美国内市场需求的疲弱不振。

4. 美联邦政府开支增加,地方政府开支削减减缓

美联邦政府开支2012年前三季度环比分别增长-4.2%、-0.2%和9.6%,第三季度美联邦政府开支出现正增长中国防开支继此前连续三个季度下降后大幅增加了13%,非国防开支增加了3%。仅国防开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64个百分点,如果除去国防开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将为1.36%,与第二季度基本持平。

同时,美地方政府开支削减也有所减缓,由2012年第一季度的-3.0%放缓至-0.7%,第三季度则只减少了-0.1%。美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开支的增加对经济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使经济在制造行业放缓、企业投资减速、自主增长十分疲弱的情况下不致显著放缓。

二、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内生动力正逐步增强

美国经济从2009年第三季度企稳回升以来一直处于持续的温和复苏之中,实际GDP平均年增长率2.2%,虽然复苏之路缓慢艰辛,但经过金融危机以后三年多来的调整,美国经济已经出现了若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转强迹象,具体表现为:

1. 私人部门的去杠杆化取得了长足进展

金融危机三年多来,美国家庭和金融部门的杠杆率都在持续下降。根据美联储的统计,美国家庭债务总额已从泡沫最严重时的顶点下降了6%。目前美国家庭债务已经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0%下降到87%,正逐步接近其长期趋势水平。银行部门杠杆率也已经从危机时的25倍以上,下降至15倍以下。目前美国企业部门的现金流和利润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小企业信贷活动正日益增强。

2. 房地产市场持续改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渐显现

2012年第三季度,美住宅类固定投资大幅增长14.4%,增幅大于第二季度的8.5%,而第一季度增速为20.5%。自2011年第二季度恢复正增长以来,美住宅类固定投资已连续6个季度保持增长。

目前美国所有主要的房地产价格指数都处于上升趋势,Case-Shiller房价指数一年前就开始上涨,在每一个大都市地区这一指数都呈现逐月上涨之势。房屋销量在上涨,销售速度在加快,房屋建设也有所恢复,表明美国楼市或已见底。根据美国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房地美)最新的报告分析,2012年以来美房地产市场持续复苏,开始承担起传统的引领经济复苏的角色,成为美国经济增长中的一大亮点。在2012年上半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1.7%的增速中,房地产业贡献了0.3个百分点,预计下半年仍会提供相同动力。

3. 制造业回流美国

由于新兴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在显著收窄、美国能源成本优势扩大,考虑到知识产权风险和供应链的脆弱性以及奥巴马政府推出振兴制造业计划(考虑对美国公司的海外业务利润课以重税),美国制造业企业有调整全球业务布局的迹象。金融危机后,相当数量的跨国公司将原本在海外进行投资的项目转投美国。从行业部门来看,这些“回巢”的公司不仅涉及IT电子等高科技产业部门,也涉及机械、电器、汽车等传统产业部门,甚至还包括一些普通日用消费品制造部门(例如筷子、咖啡)。从数量比例来看,据波士顿咨询集团2011年的调查显示,总部设在美国的、收入超过100亿美元的跨国公司中,有48%表示愿意“回巢”美国。据波士顿咨询集团估计,回巢可能为美国带来200万到300万个就业机会。回巢过程才刚刚开始,两到三年后(2013-2014年)有望达到高峰。

4. 美国内能源供给能力迅速提高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2012年美国天然气产出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美国石油产量曾一度自1970年高点下跌了48%,至2008年仅500万桶每日。而得益于对页岩油的开采,从2008—2012年,美国的石油产量提高了20%。据美国剑桥能源咨询公司(IHS Cera)预计,美国的石油日产量将继续增长300万桶,并于2020年前创下新高。未来五年内,单单石油收益就能给美GDP增长多贡献一个百分点,并能够带来300万个工作岗位。

三、影响美国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因素及潜在风险

1. 美国内“财政悬崖”的不确定性成为经济持续增长最大隐忧

2013年初美国将迎来“财政悬崖”。即2001年以来,美国多项减税和刺激经济增长政策在2012年底集中到期,同时2011年国会超级委员会达成的“自动支出削减机制”启动,这一系列财政政策将于2013年1月集中到期终止或开始启动,使美国财政赤字水平呈现断崖式下跌。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局的预测,由于减税政策到期和政府自动开支削减计划启动,美“财政悬崖”的总规模约在6000亿美元左右。在美国经济内生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大规模财政紧缩或将导致美国经济在2013年上半年面临“失速”风险。

为避免这一幕的发生,美国人和共和党人将不得不达成一个折衷方案以尽快消除“财政悬崖”威胁,并提高债务上限。在2013财年预算提案上交后,必须分别经过两院的数轮听证、审核和投票,方能生效执行。由于财政政策是选举中要辩论的话题之一,因此美国两党迄今尚未采取共同行动来缓解“财政悬崖”问题。2011年的先例表明,玩弄边缘政策会使不确定性一直持续到最后一刻。如果国会两党态度强硬,互不让步,则可能会重蹈2012财年预算提案的覆辙,国会最终只得以临时紧急拨款的方式让联邦政府保持运行。这一政治僵局在短期内带来的主要风险是财政可能出现过度紧缩。在极端情况下,如果决策者无法就延长临时性税收减免和扭转大幅度的自动支出削减达成共识,美国 2013 年结构性财政赤字的下降将可能超过 GDP 的4%。下一年的美国经济增长将出现停滞,同时会对其他国家产生严重的溢出影响。

此外,推迟提高联邦债务上限会增加金融市场出现动荡的风险,并挫伤消费者和商业信心。根据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财政悬崖”已给美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预计到年底将导致国内生产总值损失0.6%。根据该协会的调查,55%的制造业主和其他一些小企业主都不愿意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开展经营。企业信心处于低位,对明年的经济预期尤其悲观。

2. 欧债危机是影响美国经济复苏的最大外部不确定性因素

美国经济与欧盟经济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受欧债危机影响,欧元区经济活动明显放缓,并通过各种渠道冲击美国经济。一是外需减少,美元升值。美国对欧盟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近1/4。欧盟经济减缓,全球经济回落,美元升值,将抑制美国出口和经济增长步伐。二是信贷标准提高。欧洲银行约占美国工商贷款总额的1/5。欧债危机加大了美国企业融资难度,流动性将进一步缺乏,从而加重了美国经济复苏的风险。据美联储高级信贷员调查,2012年第一季度,因对欧债危机和银行业危机蔓延扩大的担忧,有90%以上的银行将提高信贷标准,其中外资银行尤为明显。三是引发金融市场动荡,打击投资和消费信心。美国金融市场与欧洲市场高度相关。如果欧债危机进一步升级,美国金融市场将逆风而动,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将打击投资和消费者信心,对正在缓慢复苏中的美国经济造成冲击。

3. 就业增速逐步加快,但劳动力市场尚未摆脱低迷

自2012年春季以来,美国就业增速出现逐步加快的趋势,但制造业就业恢复有限,新增就业主要体现在政府以及金融等服务业部门,整体失业率仍小幅上升。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美国10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7.1万人,失业率较9月上升0.1个百分点,至7.9%,仍处在2001年以来的高位。目前劳动力市场仍未摆脱低迷状况,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约15%的劳动力因为找不到全职工作处于半失业状态;长期失业(失业持续时间在27周及以上)问题尤为突出,接近一半的失业人口已经有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没有工作。本轮金融危机过后,美国经济产业结构或已开始悄悄发生变化,但劳动力结构似乎还没有能够跟上这种变化。这种结构性失业一般很难用货币政策来改善,美国内就业市场的恢复仍然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

四、美国经济前景展望及进口需求的变化

美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后三年多来一直处于持续地缓慢复苏之中,目前房地产市场已经趋于稳定,私人部门的去杠杆化也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未来几个季度经济仍面临考验。首先,因为“财政悬崖”风险犹在,不少美国企业宁可持有现金也不愿增加投资和雇佣,将羁绊经济前进脚步。其次,鉴于目前国内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消费支出疲弱。在消费和投资支出乏力的情况下,严厉财政紧缩措施可能使经济面临重陷衰退的风险,美国政府或有必要继续拿出短期财政支持和结构财政改善的计划以支持经济进一步持续复苏。美国经济要在跨过“财政悬崖”之后才可能摆脱目前平淡的增长态势。再次,受欧债危机的影响,2012年上半年欧洲经济陷入衰退和各新兴市场经济体等重要海外市场的增速放缓,美国制造企业无法大幅增加出口,这是拖累经济增长的另一个不利因素。欧洲的政策制定者是否能够采取相应政策,进一步缓解边缘经济体的财政状况以避免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衰退的加剧,对于未来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也至关重要。

对于未来的经济增长预期,据美联储2012年10月最新的经济预测报告, 2012年美国经济增长将为1.9%~2.4%;2013年将逐步增至2.2%~2.8%;2014年将达到3.0%~3.5%。 关于就业市场前景,美联储预计,2012年美国失业率将为8.0%~8.2%;2013年将为7.5%~8.0%;2014年将进一步下降至7.0%~7.7%。 在通货膨胀方面,美联储预计,2012年核心个人消费支出指数将上升1.2%~1.7%;2013年通货膨胀率将为1.5%~2.0%。

美国经济虽然已经度过最差时期,6月份以来各项经济指标有所改善,但由于尚未走出“财政悬崖”和“欧债危机”的阴影,投资和消费需求不振,经济在2012年第四季度和2013年第一季度仍难以有很大改观。受此影响进入2012年以来,美国进口增长放缓到一位数。根据美国统计调查局的统计,2012年1-8月,美国进口总计15390.6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仅小幅增长了4.3%(参见表1)。

总体来说,2012年以来美国内进口需求呈现以下特点:

1. 汽车及零部件进口增长最为迅速。2012年1-8月,美汽车及零部件进口总计1994.6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1.1%。

2. 工业原材料进口增速大幅放缓。工业原材料是美最大的进口大类商品,占美国进口总额的32%。2012年以来由于原油进口减少和油价相对趋稳,工业原材料进口增速大幅放缓,同比下降了1.3%。

3. 资本设备进口平稳增长。资本设备2012年1-8月进口总计3662.14亿美元,是美第二大进口大类商品,占总进口额的23.7%,同比增长了9.1%。

4. 消费品进口减少。消费品是美第三大类进口商品,2012年以来进口减少,1-8月同比下降了0.4%,是美国内消费不振的反映。

5. 食品与饮料增速与整体进口增速基本相同,属于刚性需求变化不大。

6. 其他商品增长较快,达到11.6%,但只有480.65亿美元,金额很小仅占美进口总额的3.1%。

7. 在机械设备方面,2012年以来美机械设备的进口仍保持了较快增长。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统计,2012年1-6月,美机械设备进口总计835.5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1.6%。其中中国对美出口达201.66亿美元,占美机械设备进口总额的1/4,同比增长15.3%。机械设备进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过去两年来美国内设备和软件投资增长相对较快,继2009年为GDP增长贡献了负1.23个百分点后,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当年GDP增长贡献了0.56和0.72个百分点。2012年前2个季度分别贡献0.39和0.35个百分点,但第三季度为零增长,显示投资趋缓,预示进口需求也将随之放缓。

[参考文献]

[1] 美国经济分析局.美国总统经济报告[R].2012.

第11篇

房企信心指数独树一帜创新高

二季度以来,北京总体经济延续了一季度平稳运行态势,但受国内外经济环境严峻形势的影响,市场需求回升缓慢,部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北京市企业家对宏观形势和经济发展的前景判断更加趋于谨慎,信心指数比上季度回落2.5点至121.5。调查显示,对经济持平稳运行和不乐观判断的企业家比重有所上升,其中,判断平稳运行的企业家超过半数,比重为53.6%,较上季度提升1.6个百分点;判断“不乐观”的企业家比重为12.5%,上升0.5个百分点;对宏观经济持“乐观”判断的企业家占33.9%,较上季度下降2.1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除房地产业外,工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等七大行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均在景气区间运行。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企业家的信心指数继一季度回升8.6点后,本季度继续提升16.8点至97.8,虽连续五个季度位于100以下的不景气区间,但已是去年一季度楼市调控以来的新高。

压力之下经济企稳基础正形成

二季度,北京市企业景气指数为127.5,较上季度微幅回落0.1点,显示出北京市经济发展虽有下行压力,但经济企稳的基础正在形成。由于本季度工作日增加,再加之季节因素对部分行业开工影响减弱,故调查结果反映出企业生产、订货、投资等多项分类景气指数环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但产能过剩压力加大、流动资金紧张、企业效益下滑等问题持续影响企业经营发展。

生产总量和产品订货指数重回景气区间

二季度,随着天气转暖和季节因素影响的消退,企业开工逐步恢复,重新进入生产服务的相对活跃期,生产总量景气指数环比大幅提升32.5点至123.4,重回“较为景气”区间。从环比看,八个行业的生产总量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扬。其中,第二产业生产季节性较强,生产提速最为明显,制造业和建筑业的生产总量指数环比提升都超过了40点。第三产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住宿餐饮业业务量景气度水平也高位运行在140点以上,提升幅度在20点以上。从同比看,除批发零售业以外,其他行业的生产总量指数均呈现下行趋势,减少幅度在5~21点之间。表明北京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部分行业活跃度低于上年,但受季节因素影响,生产总量有较大提升。此外,当季的产品订货指数环比回升20.6点至112.3,也重回景气区间。

值得关注的是,相对于生产增速,需求回升仍显缓慢。产品订货指数虽已回到了景气区间,但仍落后生产总量指数11.1点,差距较上季度扩大了10.3点。表明企业需求增长相对偏弱无法消化加速生产而产生的供给,造成供需差距扩大,产能过剩压力加大。应在“稳增长”的同时,提振市场的有效需求,防止因需求增长回落过快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企业盈利变化指数揭示企业效益不容乐观

二季度北京市企业盈利(亏损)变化景气指数为85.4,尽管较上季度小幅提升0.5点,但不改连续2个季度持续不景气的局面。行业中,除住宿餐饮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外,其他六个行业的盈利(亏损)变化景气指数均处于78.3~90.7的不景气区间。

影响企业盈利状况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各类经营要素成本上升明显。1~5月,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6.6%,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0.8个百分点,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增速更是高达64.2%、14.8%和11.2%,均大大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企业增加的成本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无法完全从终端销售中追回。调查显示,自上年以来,工业、建筑业等六大行业的成本费用景气指数一直低迷,二季度景气度水平较一季度又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均处在57.3~83.3的不景气状态。二是企业用工成本的刚性增加。随着劳动力价格持续上升,福利保障的不断提高,用工成本高成为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部分企业反映,目前工人工资的年平均增长幅度在10%~15%,加上五险一金的购买、工作环境的改善等原因,每年的用工成本增长幅度超过20%,使得企业生产经营不堪重负。

小微企业用工需求低于上季

二季度,受经济增速稳中趋缓,市场需求回升缓慢,以及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等因素的影响,北京市企业的用工更趋谨慎,劳动力需求有所减弱,当季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为109.6,环比小幅下调3.1点,同比下降8.1点,两年来首次回落至“微景气”区间。

分企业规模来看,大中型企业用工状况明显好于小微型企业。二季度,大中型企业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为115,与上季度基本持平。而小微型企业在市场把握、生产要素竞争、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处于劣势低位,用工需求环比有所回落。当季,小微型企业景气度水平为98.7,低于上季度4点,跌至不景气区间。其中,微型企业当季度的劳动力需求指数只有78.3,尽管小幅回升3.3点,但仍不改连续两季度在“较为不景气”区间低位徘徊的局面。

通胀压力已显著减轻

进入二季度以来,全球经济复苏步伐艰难,前期坚挺的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再加上基础原材料的需求不足,购进价格上涨缺乏有力支撑。景气调查显示,二季度工业企业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景气指数、批发和零售业商品购进价格景气指数较上季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回升幅度在13.5~24.3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景气度水平回升明显,从上季度“较为不景气”区间的84.7大幅提升了24.3点至109,重新进入景气区间,达到连续13个季度以来的高点。说明在国内稳物价的宏观调控政策逐步显现和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等因素带动下,企业采购成本涨势明显减缓,通胀压力已显著减轻。

第12篇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前三季度,浙江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7.7%,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2.1%、6.8%和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9%,但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0.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2.3%,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0.1%,销售额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2%;出口增长3%,进口下降4.1%,进出口增长0.9%。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增长5.1%和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11.7%和1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1%和8.4%。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分别下降2.7%和3.2%。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1%,新增贷款4935亿元;存款余额增长9.4%,新增存款4672亿元。

经济增速止跌企稳、小幅回升。去年下半年以来,浙江经济增速逐月下滑,特别是今年1—2月回落幅度较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2.9%,同比回落9.6个百分点,一季度GDP增长7.1%,为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新低。与全国二季度以来经济增速继续下行趋势不同,我省二三季度出现了止跌企稳、小幅回升的态势。全国GDP增速由一季度的8.1%回落至上半年的7.8%,前三季度为7.7%。而我省上半年回升至7.4%,前三季度回升至7.7%。前三季度与一季度相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4.8%回升至5.9%,与全国差距由年初低8.5个百分点缩小到9月份低2.1个百分点;工业利润累计降幅由20.3%缩小至16.1%(1—8月),与全国差距由年初低25.6个百分点缩小到低1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一季度的17%加快至23.5%,商品房销售额由下降38.1%转为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由9%回升至10.8%;9月份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出货值增长0.9%,改变了4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下降的态势。货运周转量、地方财政收入、存贷款等指标在二季度加速下行之后也出现企稳回升迹象,前三季度,货运周转量、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6.7%和6%,比上半年回升1.8和1.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回升2和0.2个百分点。经济预期指标开始回暖,订单指数回升。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为今年5月以来连续4个月回落后的首次回升,新订单指数和出口订单指数分别回升至49.8%和48.8%,是拉动PMI回升的主要动力,反映全国经济正在由缓中趋稳向筑底企稳转变,我省经济先于全国出现止跌企稳、小幅回升态势。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8.9%和6.2%,比重上升至24%和32.6%。民间投资、工业和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民间投资增长26%,比重为63.3%,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工业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7.2%和17.8%。服务业发展较快。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2%,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交通、信息、商务、科技、文化、居民服务及其他等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1.9%,营业利润增长4.3%,利润增速比上半年回升1.5个百分点。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6.4%。服务业投资增长27.3%。农业生产基本稳定。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基本与去年持平,粮食产量稳中略降。花卉苗木、茶叶等效益农业稳中有升。前三季度,肉类总产量增长2.7%;水产品产量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

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形势良好。一是创新驱动作用有所增强。前三季度,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同比增长20.7%,高于财政支出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8.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新产品产值率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1—8月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16.9%。二是节能降耗成效显著。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下降6.4%,为近两年最好水平。预计前三季度下降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1%。三是污染排放减少。据省环境保护厅预计,全年有望完成年初确定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减少2.5%、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3%目标。

民生稳步改善。一是居民收入保持增长。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为26682和1372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1%和8.4%,均高于GDP增速。二是地方财政对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前三季度,地方财政对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文化体育与传媒、公共安全等支出分别增长20.5%、20.1%、17.7%、16.4%、15.6%、12.5%、12.3%和9.1%。三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社会保险参保面进一步扩大。9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2%,比去年末的3.12%有所下降。前三季度,新增城镇就业72.7万人,企业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去年末增加213.1、118、62.4、90.5、79.6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618.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有1285.6万人。四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平稳回落。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落1.2和0.5个百分点。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同比六涨二跌,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烟酒、居住、衣着类价格分别上涨6.5%、2.6%、1.6%、1.6%、1.5%和0.6%,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跌0.4%和1%。五是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展良好,商品房价跌幅居前。前三季度,全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建设14.29万套(不包括货币补贴和购买),已超额完成本年目标任务。9月份,温州、杭州、宁波、金华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6.4%、8.8%、8.6%和7.6%,跌幅居全国70个大中城市前4位;与上月环比,温州下降0.8%,跌幅居70城市之首,金华、宁波分别下降0.3%和0.2%,环比跌幅分别居第5位和并列第6位,杭州上涨0.3%。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场需求减弱特别是出口形势严峻成为影响当前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仅增长3.6%,其中出货值下降0.5%,内销也仅增长4.6%。对外贸易下滑。前三季度,外贸出口同比增长3%,同比回落18.8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低4.4个百分点,也低于广东、福建、江苏。对占我省出口市场近1/4的欧盟出口下降9.5%,对日本出口仅增长1.3%。机电产品、箱包和纺织品出口增长较低,服装、鞋类等传统大宗商品出口下降,船舶、光伏产品大幅下降。消费依然不旺。居民消费支出增长低迷,消费倾向下降。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实际增长4.3%和2.6%,低于收入增速。从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分类商品零售额看,前三季度,汽车类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从去年同期的19.5%下降到6.9%;家电零售额下降,影响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0.6个百分点。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出现大面积亏损和负增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38个行业大类中,增加值增速在5%以下的有15个行业,其中负增长的有7个;利润降幅虽逐月略有收窄,但降幅大于全国10个多百分点,利润下降的行业有25个;企业亏损面18.3%,同比扩大5.4个百分点,亏损增长83.2%。前三季度(利润或亏损数为1—8月,下同),石油加工、化学、化纤、钢铁、建材、通用和专用设备、船舶等行业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利润下降17个百分点,是利润下降的主要因素,其中化学和建材影响率高达35.1%和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