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鲜采购工作总结

生鲜采购工作总结

时间:2022-04-25 06:01:51

生鲜采购工作总结

生鲜采购工作总结范文1

目前在连锁超市的生鲜经营中,由于采购和作业管理等种种原因,分拆类生鲜商品成本核算多采用分类核算方式,单品核算的尝试在诸多困扰之下进展不大。

一、分类核算方式

由于分拆类生鲜品多以整片猪、牛、羊等畜产屠体和整禽形式采购进超市,在卖场加工分解,分类核算就是以采购单品的批次采购总成本与分解后各对应单品销售额总和作对比,核算采购单品的批次销售毛利。核算可以细化至采购单品的批次,也可以大而化之成为一定期间内(月、半月或周)的肉类或者水产部门的分类核算。

1、分类核算的基本计算方式

假设我们按照采购单品批次为核算基础,分拆类生鲜品分类核算主要依据以下基本计算公式:

总采购成本 + 总损耗成本 + 毛利额 = 总销售额

在这个基本公式中,有几项为已知或者事先可以采集到的标准数据,其中:

[1]“总采购成本”是指采购单品的本批次采购成本总和(例如生猪采购金额),此项数据应该为已知项目;

[2]“总销售额”为采购单品分解成销售单品后销售额合计(例如本批次生猪分割成排骨、瘦肉和五花肉等销售单品之后的销售额总和),其计算公式为:

总销售额= (销售单品价格×销售单品重量) +……其中:单品价格是参照市场单品价而定的本超市销售单品定价

销售单品重量 = 总猪重量 × 销售单品出品率

[3]“总损耗成本” = 总销售额 × 标准损耗率

最终销售毛利可以通过上述公式和已知条件计算得出:

毛利额 = 总销售额 - 总采购成本 - 总损耗成本

毛利率 = 毛利额 ÷ 总销售额

2、分割试验与标准核算参数提取

在分拆类生鲜品的整个核算过程中,在采购单品的品级规格,以及转化到部门商品结构中的销售单品数量确定之后,有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要进行一定批次和数量的分割试验,从中提取核算标准参数,这些参数包括:销售单品出品率、标准损耗率和预算毛利率。

[1]通过分割试验详细记录每个分拆后的销售单品占单位屠体重量的百分比,由此累计得出销售单品出品率;

[2]通过分割试验详细记录屠体分解过程中加工损耗、在卖场加工销售期间内的脱水损耗、合理的过期报废损耗和废料损耗等占单位屠体重量的百分比,累计得出标准损耗率;

[3]按照各销售单品的预定价格所得的销售额合计,可以计算出预算毛利额和预算毛利率。

当分割试验中累计出核算标准参数比较稳定时,管理人员可以在一定盘点周期内,直接使用这些经验参数推算出与采购单品量对应预算销售额和预算毛利(预算毛利额 = 总销售额 × 预算毛利率)。

由于这些核算参数属于需要不断累计的经验数据,也会受到来自采购单品质量状况和屠体分解作业管理的影响,因此连锁超市还需要在生鲜经营过程中定期进行分割试验,以便监控和修正核算参数,越是成本核算偏差较大,问题多发,分割试验的频率也要加大,以保证核算参数的准确性。

3、分类成本核算平衡

由于分拆类生鲜品加工和成本分解过程难以做到随时采集数据,所以部门内定期盘点作业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标准核算参数相对准确而稳定,分拆加工作业规范能够保证,那幺定期盘点可以监控运营中的毛利状况,此时毛利率可能呈现出四种情况:

[1]实际盘点毛利率与预算毛利率基本吻合,误差值在合理范围内,或者实际盘点毛利率持续稳定地高于预算毛利率,此类盘点结果可以说明标准核算参数准确,加工作业稳定,损耗控制有效,整体运营处于良性状态。

[2]如果定期实际盘点毛利率持续偏低于预算毛利率,则需要依次检查以下几个管理环节,以便决定是否需要调低毛利率预算:

采购单品的质量品级是否符合采购标准要求;

是否因为采购单品成本偏高导致整体毛利率下降;

标准核算参数是否准确;

分拆加工作业管理流程是否存在偏差。

[3]如果定期实际盘点毛利率持续在预算毛利率曲线上下跳动,则有必要加大盘点核查的频率,缩短盘点周期,重点检查各项作业管理流程的执行情况。

[4]当以上方法仍无法找到毛利波动原因,则可以参照分割试验的方式对每一次分拆作业进行详细的分割出品记录,全面采集相关数据,这种方式繁琐,工作效率较低,但有利于比较全面地查找原因。

二、单品核算的可行性

由于各个连锁超市的生鲜经营管理水平不同,实际生鲜分类核算的执行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使人萌生出以单品核算方式一劳永逸地解决核算问题的想法。

1、单品核算的基本计算方式

分拆类生鲜品的单品核算的基本公式中,四项数据至少三项要准确把握,公式才是完整的、可以成立的,单品核算的基本方式如下:

单品采购成本 + 单品损耗成本 + 毛利 = 单品销售额

公式中的四项数据,“单品销售额”可以作为已知条件:“单品损耗成本”可以按照比例分摊方式提取;关键问题是如何准确计算“单品采购成本”和“单品毛利”,如果无法把握两者中的至少一项,那幺这个基本计算公式就是不能成立。

2、单品核算的难点:单品采购成本计算

在上述计算公式中的主要难点是如何将“总采购成本”准确地分解为各个“单品采购成本”?如果成本不能有效分解,那幺“单品销售毛利”也难以准确计算。

现在的总采购成本可以两种分解计算方法:

[1]平均分摊计算法

将采购单品的“总采购成本”按照销售单品出品率,平均分摊到各个销售单品上,进而计算出各销售单品采购成本。这种方法十分简便,但会出现高毛利单品和负毛利单品同时并存的现象。例如:肋排等单品的销售毛利会很高,而肥油、五花肉和肉皮等单品的销售毛利就会出现零毛利或者负毛利的情况,所以平均分摊计算法并不是一种准确的成本分解法,也不能达到单品核算的真正目的。

[2]比例倒推计算法

以各个销售单品的零售价为基准,以分割试验中积累提取出的分类预算毛利率为依据,向回倒推出各个销售单品的采购成本,最后按照如下公式寻找动态平衡:

总采购成本 = (单品成本价×重量) + (单品成本价 × 重量) + ……

这种核算方式在理论上为单品核算提供了一种便捷方式,但对现场管理配合的要求非常高。

三、未来分拆类生鲜品成本核算的解决途径

现场加工是中国连锁超市生鲜经营吸引顾客的一大亮点,有企业经过销售数据分析发现,现场切肉的销售方式比用托盘包装肉的销售方式,在销量上要好很多。这说明现在中国的消费者对于饮食安全性越来越关注,而个别超市中过期肉类重新包装销售的作法所产生的顾客心理影响,更将顾客推向现切现卖的柜台。随着超市生鲜经营现场加工作业的增多,难度和复杂程度不小,对企业加工作业流程及其管理提出了高要求,反之现场管理水平又直接影响着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但是任何一位同业人员都应该认识到:第一,目前超市现场加工作业远远赶不上规模化专业肉联厂的管控水平和专业性,未来一段时间内也很难达到或者赶超;第二,在未来连锁店铺不断增加的趋势下,分拆类生鲜品在各连锁店铺分散经营和管控的难度可想而知。所以有必要调整连锁超市生鲜经营的思路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解决这类核算问题的指导思想应该立足于以下几点:

[1]目标:逐步降低超市现场分拆加工的工作量和复杂程度,在卖场最大程度上实现加工和销售的适度分离;

[2]连锁超市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建立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对分拆类生鲜品加工进行集中作业管理,然后将分解后的销售单品(部位肉)配送到各连锁店铺销售,把核算问题放在更为集中和专业化的加工管理环境下解决;

[3]在生鲜供应链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社会化大生产的专业化分工方式,争取扩大销售单品(部位肉)从规模化专业肉联厂直送卖场的比例;

[4]在按照部位肉单品陈列的前提下保留现切现卖柜台及其销售方式,以适应现阶段顾客的消费购买习惯。

从国外的情况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生鲜供应链和相关产业已达到相当高的分工配合程度,屠体分解加工中的成本分解已经在生鲜供应链上游的饲料、养殖、屠宰场等环节逐步得到分解转化,大量的销售单品(部位肉)能够做到直供卖场,卖场只保留配合销售所必需的简单加工处理,从而大大简化现场管理,零售终端也不在为麻烦的成本核算问题所困扰。

生鲜采购工作总结范文2

一、先简单的回顾生鲜从筹备、启动、和顺利进展

生鲜自采从采购、加工、配送在没有任何经验和任何能复制的模式的情况下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记得在自采未正式启动前2个月的筹备阶段,为了学习生鲜采购流程和采购技巧当时我们共有四个人每天凌晨1点多钟起来到蔬菜批发市场做调研主要了解蔬菜批发市场的采购流程、市场变化规律和商品交易流程等夜间调研完批发市场行情后白天再到竞争对手和农贸市场等做商品加价率的分析回头再在一起做总结交流,这样的市场调研工作一直持续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后来将本地市场商品行情、采购技巧及交易流程掌握了以后公司领导又安排我们去了郑州、合肥、南京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调研差异化商品为后来自采正式启动打下基础。2009.12.20生鲜自采正式启动,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做的比较充分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和领导的帮助下慢慢建立了从采购、入库、出库、配送等各环节操作流程,使的后来的工作越来越顺畅。

生鲜是整个超市的灵魂,是带动整个超市客流的核心,自采启动初期已是临近春节了,记忆最深刻的就是2010年的春节了春节前2个星期在公司领导的大力帮助下从外地市场采购大量的水果和蔬菜储存在仓库为春节期间备足了货源,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初八本地蔬菜批发市场没有几个农户去卖菜的这样的情况给农贸市场和竞争对手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那段时间由于我们的货源准备的比较充足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那段时间不光农贸市场蔬菜比较少竞争对手的地堆和陈列架有一半之多都是空着的没货卖,再看看我们超市品种齐全、货量丰满、客流耸动极大的拉动了超市的人气,提高了卖场的销售,同时也得到了顾客们的一致好评,2010年销售和毛利与同期相比都得到了大幅度增长。这些成就都是同事们不怕吃苦、团结创新共同努力以及公司领导的大力帮助得来的。通过一年来的运作在领导的指导下生鲜采购、加工、配送等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流程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流程的健全完善和专业知识的学习

2010年下半年主要对生鲜各岗位职责的完善、业务流程、采购谈判能力、生鲜现场管理、损耗控制、采购技巧、商品毛利核定、生鲜配送、熟食加工、新品开发、促销商品组织、生鲜早市的实施、供应商和联营商整体实力的评估分析、以及市场的洞察能力…….等等,都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和学习。通过以上的学习之后生鲜采购人员的整体工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进步。同时通过对两大卖场的改造升级后卖场布局和动线比以前更合理流畅了,调整后卖场形象、人气、销售和毛利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更加提高了超市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三、工作中的不足和今后发展方向

通过一年的运作生鲜采购人员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还有许多地方需要继续完善和加强:

1、在原有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加强学习,完善自身工作的不足之处。

2、优化商品品项提高商品品质要求,现在顾客关注的不只是商品的价格,更加关注的商品质量,只有优质、丰富的商品、合理的价格,才更具长久的优势竞争力。

3、加强损耗控制降低采购运营成本严格控制采购、加工、配送、门店陈列和日常维护等每个环节的流程来操作将损耗降到最低,因为每降低1元钱的损耗就等于多为公司增加了100元的销售。

生鲜采购工作总结范文3

业界有句话说得好,果蔬堪比生鲜的灵魂,生鲜则是超市的灵魂。2009年第一季度是连锁零售业发展十多年中,最为困难的时期。超市业态销售整体同比增长7%左右,利润增长5%左右。专家认为,在这特殊时期,靠“生鲜”走出困境,不失为上选。

掀起的“热潮”

在全国范围内,生鲜已被诸多超市提高到战略和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有些开始转型,例如从联营向自营转型。生鲜不仅是聚客商品,也是盈利商品。试水生鲜超市的案例比比皆是。

家乐福2004年曾引入生鲜超市“冠军”;由于规模不够、成本过高、选址不当、消费者习惯等因素,2005年亏损1000余万元;2006年水土不服,撤出中国市场。

2008年家乐福以“express(便捷)超市”卷土重来,再次试水生鲜食品板块,力争在生鲜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TESCO也在上海开了6家express门店,主打生鲜食品,门店选址靠近社区。中国区副总裁庄南滨称:“我们将通过1至2年时间,依托TESCO的采购、价格、配送体系,获得竞争优势;积累经验,总结出好的模式,然后在上海等大城市推广,以几百家的速度扩张。”近日,TESCO宣称将聘请第三方公司对更多生鲜品项开展市调比价,足见其侧重生鲜经营的程度。

本土企业方面,物美、北京华联等超市企业采取农超对接、基地直采、建设生鲜配送中心、改善冷链物流等手段,提高了生鲜商品的经营能力。

北京超市发2008年开办京城首家超市化菜市场农达菜市场,之后又开办蓝天菜市场和天通苑东区菜市场,这是继2007年推出超市早市后,将社区菜市场升级为超市化管理的大胆创新。行政总监刘莹称,超市发在北京有70多家店,2008年销售额为23亿元,生鲜发挥的作用不可埋没。

天津家家幸福生鲜超市作为现代化生鲜专业市场的实践者,总经理穆爽表示,虽然盈利点在于租金和物业管理费,以超市形式来经营农贸市场,但将在1至2年后实现自己的全套采配、销售体系。

据了解,山东家家悦通过生鲜基地采购、自有中心加工的生鲜食品已达到了物流值的50%,接近美国67%的水平。而苏果超市2008年生鲜销售为24.7亿元,其中从农户采购的农产品销售达5亿多元,预计今年苏果生鲜销售突破30亿元。

由此可见,生鲜的“浪潮”已在超市经营中掀起。

“永辉”的模式

近年来,生鲜加强型超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永辉超市可称典型成功案例。六里桥店是永辉进军北京的第一家超市,该店营业面积约8000平方米,一层为生鲜区,二层为食品区和日用品区。

为了给顾客提供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生鲜经营区域,随时都有保洁人员进行地面的清洁工作。

永辉的北京地区生鲜采购部经理吕飞学说:“我们在北京只有一家店,受规模限制,暂时无自建生产基地。但我们在福建与重庆已实现采购优势,在管控、物流、陈列、损耗、销售等各环节的‘专业化’操作下,降低成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问及生鲜定价比农贸市场便宜,是否有利润时,他说:“生鲜总体上毛利率在10%。每天推出一定品种以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销售,有效带动了其他品种的销售。”

据了解,2008年永辉的生鲜销售额30余亿元,占整体销售的45%。永辉生鲜的取胜得益于连锁规模,在全国特派50名采购员。网点分布在全国各地六大片区,以“网罗”全国优质资源,丰富整个超市的品种品项;同时在全国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农产品采购基地、食品加工中心和生鲜配送中心。

永辉错位经营,以生鲜占领市场,有效提高了本土超市的竞争力。

“瓶颈”的突破

生鲜超市对产品的保鲜与配送要求高,需要一定规模来摊销巨大的成本。多数状况是,肉类毛利率较高,也仅为10%;鸡蛋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专注于生鲜,则难以和既不开发票、人员负担低的商贩抗衡。这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这些超市难以痛下决心建立以自身为主体的生鲜供应链。由于有了供应商经营的中间环节,生鲜的价格、新鲜度、品种不如农贸市场,经营难度系数加大。

长期钻研于超市生鲜经营的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方昕表示:“对于提高客流量、客单价,生鲜是首当其冲的关注点。”

他认为,部分生鲜不一定要盈利,以亏损策略来拉动整体销售,也是突破口。如家家悦通过供应链上游,寻求利润来源。华润万家试水高端超市,提供有机生鲜,虽消费群定位于窄众,但利润高。沃尔玛的惠选店,生鲜尝试满足于社区服务。

生鲜采购工作总结范文4

“卷烟上水平”,原料是基础。目前,从全国烟叶库存水平看,在总量上基本能满足卷烟生产需要,但从库存结构看,有很大比例的烟叶是低次等烟、上部烟等不适用烟叶,出现供需失衡。随着重点品牌的加速发展(,重点品牌销量占全国总销量61.6%,同比提高6.75%)和卷烟结构的快速提升(1至三类烟销量比重占45.6%,同比提升6.88%,五类烟比重下降4%),对高等级烟叶需求量加大,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如何优化烟叶等级结构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已成为各烟区当前一个重要的紧迫任务。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既是转变烟叶发展方式、推进“原料保障上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更是关系烟草长远发展的大计。只有通过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才能确保优化烟叶结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实现有效供给。

一、抓组织领导,强化组织协调

优化结构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技术性高、时间紧,任务重的复杂工程,需要政府、烟草部门、烟农等多方达成共识,密切配合,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层层抓落实,才能取得实效。

1、成立领导小组,抓组织协调。由领导小组负责贯彻落实省政府、省局(公司)关于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工作要求;组织和指导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工作,对重大事项进行科学决策、统一部署和指导,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工作,确保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落实到位。

2、建立逐级负责制,齐抓共管促落实。以签订责任状为手段,由市级公司与分公司、分公司与烟站及烤烟生产技术服务协会、烟站与烟叶收购点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任务,各负其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3、实行“442”工机制,以激励促落实。实行分公司领导挂钩联系乡(镇)、烟叶站挂钩联系村委会、烟站职工分片负责村组、承包到片,实行“四定四包两挂钩”(简称“442”工作机制),即工作制,“四定”:定片区、定人员、定职责、定目标,“四包”:包技术、包服务、包产量、包质量,“两挂钩”:工作业绩与工作经费挂钩、与个人收入挂钩。用激励的办法把优化烟叶结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抓政策宣传,统一思想认识

优化烟叶等级结构、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烟叶生产发展方式的一次变革,这次变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广大干部职工是否能够严格管理,广大烟农是否能够规范操作。因此,要坚持宣传到位、影响到户的原则,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切实将政策、措施、标准和要求及时宣传到每村每社、每家每户,使改革意识和观念深入人心,让烟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充分发挥烟农的主观能动性,确保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目标任务的完成。

1. 政策宣传到位。逐级召开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会议,从全局、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优化烟叶结构、提高烟叶质量的重要性,将国家局、省委、省政府及省局公司优化烟叶等级结构、提高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会议精神、政策措施、收购价格、补贴标准等迅速传达、宣传至乡镇、村组、烟农,做到家喻户晓,让烟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国家局、省委、省政府和省局的决策部署上;通过精心测算优化烟叶等级结构前后各项成本费用,以算账对比的方式,帮助烟农算清增收账,让烟农充分认识到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一项惠农政策,积极争取烟农的理解和支持,让烟农自觉、自愿参与到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中来,切实保障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在田间。

2. 宣传形式多样。要强化宣传力度,及时将政策宣传到每村每社、每家每户,做到“四有四到位”,即每村有一条宣传标语、每组有一张海报、每片有一块公示牌、每户有一本宣传手册,确保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把政策真正交给基层和烟农,确保每个干部职工清清楚楚、每户烟农明明白白。同时,要丰富宣传形式,根据基层干部、烟草职工、烟技员、烟农等不同群体的特点,各地要结合实际,找准宣传发动与其自身利益的结合点,灵活运用分析形势、算账对比、新闻媒体、培训教育、广播电视、张贴海报、悬挂标语、发放小册子和告烟农通知书、手机短信、召开群众会、组织宣传工作组等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参与优化烟叶结构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抓方案制定,确保有序推进

各地要结合历年烟叶生产实际,在充分调研和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出台了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实施方案》,明确不适用烟叶田间消化的责任主体,明确田间消化不适用烟叶的部位、标准、操作方法、考核管理办法及补贴办法。各乡(镇)党委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系统制定工作方案,以村组为重点,以烟农为关键,因地制宜、实事 求是,充分考虑山区、半山区和坝区等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乡镇、村委、村组三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具体措施、责任和考核管理办法。全州上下做到“镇镇有方案、村村有措施、户户有责任”,形成市、县、乡、村四级上下呼应,前后关联,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各层各级都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案、有部署、有考核、有验收的有利工作局面,为确保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抓培训指导,提高技术水平

以优化结构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为目标,以烟草公司系统全体干部职和烟农并重的原则,实行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引导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直接培训与间接培训相结合,组织开展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专项技术培训,为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从分公司领导、干部、职工到烟叶站站长、点长、技术人员及烟农的培训体系,制定具体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主题,编制培训材料,并将培训任务计划分解到乡(镇)、烟站。积极创新培训方式,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提高培训质量。通过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广大烟草科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做到技术服务到田、到户、到人,确保烤烟生产各项技术指导到田;通过对烟农的培训,使广大烟农户户知政策、人人懂技术,确保田间烟叶处理措施落实到位。

五、抓计划管理,规范合同签订

1. 合理安排生产量和收购量。根据优化结构需要,实行生产量、收购量两个计划安排,收购量和上等烟比例是考核考评和兑现生产扶持、专项补贴、工作经费的主要依据。生产量是作为保证收购量和优化等级结构完成的前提和基础,用于指导性种植面积落实。因此,应根据当地实际生产水平,围绕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目标任务,科学测算生产量,合理安排种植面积。严格执行“控制总量、适度从紧”的烟叶工作方针,把好落实面积、分解计划、安排物资和育苗、供苗等关键环节,按照下达收购计划层层分解、明确责任,落实种植面积,安排物资供应,确保育苗数量。

2. 完善合同内容、规范合同签订。根据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需要,修改完善烟叶种植收购合同内容,在合同中明确需要在田间消化的鲜烟叶部位、标准、数量和时间、补贴标准、兑现方式、考核指标、出口备货等级和数量等内容,引导烟农种好烟、交好烟。同时,规范合同签订严格按照烟农申请、资格审查、签订合同、合同公示、面积核实、建立档案、录入微机的合同签订程序进行。

3. 强化合同管理。坚持以合同制为主线,结合实际和结构调整,合理约定单产、签订株数,做到面积、地块、收购量、种烟农户“四落实”,严把用种、物资供应、商品化育苗、合同签订和大田面积落实“五道关口”,强化过程控制,切实把合同制作为落实计划的根本措施,贯穿于烟叶生产收购全过程,确保生产量落实到位,确保收购量、优化结构目标圆满完成,做到既控得住、又稳得住。

六、抓标准生产,强化科技支撑

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核心是优化烟叶结构,提高烟叶质量,满足知名卷烟品牌配方需求,基础在生态,载体为品种,保障在技术。围绕“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目标,紧扣特色优质烟叶主线,根据不同卷烟品牌的需要,把产区布局、烟叶品种、关键技术有机统一,抓好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

1. 以卷烟需求为导向,优化布局,优化品种。重点骨干品牌的发展需要以不同产区、品种、部位、高等级、风格更显著的烟叶为基础。因此,要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品种优势在烟叶质量中的作用,把生产布局及品种结构调整与卷烟工业原料需求结合起来,与基地单元建设配套起来,根据卷烟对烟叶风格特色的需要,把产区布局在最能彰显该种风格特色的生态环境区,选择能充分彰显出这种风格的烟叶品种。

2. 以科技为支撑,把技术落实到田。培育壮苗高茎,为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奠定物质基础。确保在最佳节令移栽,以利于烟株在最适宜条件下生长发育和成熟。在田间管理期间,突出抓好以揭膜提沟培土为中心的中耕管理。适时封顶,合理留叶。通过科学合理地改变打顶时间、打顶高度和留叶数,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叶片的大小、厚度、重量和烟碱含量等,优化烟叶等级结构,提高烟叶品质。田烟确保在摘除3片不适用烟叶后、烟株留叶数19片左右(红大17片),地烟要确保在摘除3片不适用烟叶后、烟株留叶数17片左右(红大15片)。坚持成熟采收,科学烘烤。烟叶成熟度是制约烟叶质量的关键要素,成熟与否决定烟叶质量的优劣。为了提高下部叶的质量和上部叶的可用性,在成熟采收时严格执行成熟采收标准,全面实行成熟采收“看守制”、“准烤证制”和“锁长制”,坚持“下部叶适时早收,中部叶成熟稳收,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的原则,杜绝抢青采烤现象。推广密集烤房烘烤,提高烘烤质量。

3. 以“三化”建设推进调结构。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是解决烟叶生产深层次矛盾、提升优质烟叶供给能力、实现原料保障上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提升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重要保障。只有深入推进“三化”建设,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对烟叶生产过程的有效掌控,才能保证大批量烟叶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才能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才能适应“532”、“461”品牌发展的原料需要。

4. 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是将烟叶生产的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关键环节统起来的有效载体,可以提高先进适用技术到位率,推动了烟叶标准化生产,有效促进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的提升和质量的提高,进而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促进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七、抓规范操作,做好消化处理

把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在生产环节是优化烟叶结构的主要措施。要根据国家局、省局对田间消化不适用鲜烟叶的要求,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消化处理办法,确保不适用烟叶消化处理工作取得实效。

1. 正确把握不适用鲜烟叶标准。不适用鲜烟叶主要是指底部两片光照不足、发育不良、病斑较多、长度达不到要求、烤后品质较差的脚叶,和发育不良、开片不好、长度小于35厘米、病斑较多、烤后品质较差的顶叶。

2. 科学把握摘除不适用鲜烟叶时机。消化处理时,要科学把握摘除不适用鲜烟叶时间,确保不影响整株烟叶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成熟,消化的两片底脚叶在封顶后10天左右开始摘除、销毁,消化的一片顶叶在上部4-6片烟叶充分成熟采烤时统一摘除销毁。

3. 科学摘除不适用鲜烟叶。摘除不适用烟叶时,要选择晴天或阴天无露水时进行,有利于伤口愈合。为避免接触病株传染病害,要先摘除健壮烟株,后摘除病株。在底脚叶摘除后,及时喷施一次杀菌防病药剂,防治病害发生。

4. 严格按照消化处理流程进行操作。田间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总体要求是:直接、方便、快捷、经济、有效,定时、定点、定量,用最简单经济的方式处理。依据片区连片规模,按照不污染环境、不影响田间卫生、同一片区5天内完成消化处理任务的要求,适当设置鲜烟叶露天切铡消化处理场及作业组数量。按照“烟农采摘不适用鲜烟叶运送至露天切铡消化处理场过磅员称重开单员登记造册烟农签字确认开单员开单切铡手切铡毁形再利用”的消化处理流程进行操作。

5. 明确不适用烟叶消化处理责任主体。坚持“三为主”,不适用烟叶消化处理的时间、地点、数量、标准、检查验收、补贴兑现以烟草为主,组织实施以乡(镇)、村、组为主,采摘以烟农为主。由乡(镇)、烟叶站负责辖区内不适用鲜烟叶田间消化工作;村、组、合作社和服务协会负责具体实施,组织烟农将不适用鲜烟叶清出田间、核实数量、现场称重、造册登记、统一处理、集中销毁。烟叶站点技术人员包干到片、责任到人、检查验收到户,确保田间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工作落实到位。

6、做好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监督工作。专卖管理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切实做好田间消化不适用鲜烟叶销毁的现场监督以及销毁现场的文字、影像、补贴公示等痕迹资料的备案工作。

八、抓专卖监管,提高市场净化

专卖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监督工作的执行力,确保专卖管理监督职责的落实到位。一是做好将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政策列入《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的补充条款的检查监督工作,杜绝空合同、假合同现象的发生;二是掌握烟农不适用鲜烟叶采摘进度和合同履约率,检查是否有未交售不适用鲜烟叶的烟农;如有则调查其原因,防止烟农违约和不适用鲜烟叶外流,确保不适用鲜烟叶真正消化在生产环节;三是组织人员认真做好田间消化鲜烟叶堆捂销毁的现场监督,销毁现场的文字、影像,不适用鲜烟叶补贴兑现的张榜公示等痕迹资料的备案工作。四是建立烟叶市场监管评价体系,积极协调公安等各方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打击活动,严厉打击擅自收购、囤积、加工、贩运烟叶等行为,从源头加强控制,不断提高市场净化率,为田间消化处理鲜烟叶营造良好氛围,保障不适用烟叶消化处理落到实处。

九、抓聚约收购,强化收购管理

严格坚持聚约式烟叶收购模式,规范收购管理。一是抓好入户预检。认真抓好烟农、预检员、验级员、质检员四个层面的收购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分级扎把技能。完善预检工作制度,按照分片包户、预检到级、的要求,统一预检工作流程,统一预检签封办法,不断提高预检效率和质量。健全责任考核机制,加大责任考核力度,提高预检到位率,提高分级纯度,做到部位清、色组清,确保入户预检工作有实效。二是严格规范收购工作流程。全面推行封闭式收购和编码验级,坚持逐级收购和逐把定级。牢固树立等级质量意识,强化质量观念,高度重视烟叶收购等级质量,做到质量和总量两手抓,坚决把提高烟叶收购等级质量摆在烟叶收购的首要位置抓好、抓实。按照“入户预检、批量交售、集中运输、验证入点、密码收购、承诺服务”的聚约式烟叶收购模式,规范聚约式收购程序。所有进站烟叶,一律按照“验证、发号、排队、初检、编码、定级、过磅、确认、复秤、入库”流程进行收购。三是强化收购质量管理。按照“入户预检、考核到人,进站初检、编码定级,入库验收、逐包检验,定期巡视、及时反馈”的收购质量控制程序,实现质量全程控制。坚持“扎把不纯不出户、预检不过不出村、等级不清不进站、三混烟叶不入库”的烟叶收购“四不质量保障底线”,全面加强烟叶收购管理。同时成立收购入库质量管理组,负责烟叶收购点(组)收购眼光的平衡、收购指导样品、等级合格率进行检查及烟叶入库过程出现的质量争议进行处理。

十、抓检查考核,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为使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与考核,检查考核注重严、细、实,实行分环节、全过程检查,确保工作“四落实”,即落实到乡镇、落实到村组、落实到农户、落实到田块,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检查内容应包括宣传培训、组织发动、面积落实、规划种植、技术方案、操作要求、鲜烟叶销毁处理办法、痕迹管理、实施质量和实施效果等。检查形式多样化,集中检查与分散检查相结合、政府与公司检查相结合、实行州对县、县对乡、乡对村、村对户检查,实行州公司对县公司、县公司对烟站、烟站对烟农检查。通过层层检查,层层验收,建档立案,切实做到监督到位、核实到位,严格考核、严格奖惩,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生鲜采购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水果生鲜;电子商务;竞争分析;消费者分析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8-74 -03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开始“触电”互联网,“互联网+”无疑成为水果生鲜行业发展与创新的必然。那么,如何从市场供求、竞争情况以及消费者特征入手,分析与把握我国“互联网+水果生鲜”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便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现实课题。

一、水果生鲜电商市场竞争分析

(一)水果生鲜电商市场的总体竞争势态

目前,各类水果生鲜电商以不同形态蜂拥而入。2010年前后,“本来生活”“沱沱工社”“天天果园”等水果生鲜电商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此后,水果生鲜电商的销售量和销售额迅猛增长,如“不到一年时间‘一米鲜’日销量突破300吨”“2014年‘天天果园’销售额破5亿元,年增幅达150%”。各大电商巨头、VC投资积极布局和投资网络生鲜业务,也充分表明了资本市场对水果生鲜电商发展前景看好。在“全民创业”的大背景下,许多直营农户、水果批发市场摊商通过网络销售产品,以小型水果生鲜电商公司或工作室创业则更多。因此,我国水果生鲜电商市场目前处于初级竞争阶段,市场机遇和空间较多。但一项研究发现多数水果生鲜电商仍然处于亏损状态,销售净利润率不足10%。亏损的原因主要来自仓储冷链、物流、价格波动、产品标准化管理等方面。因此,目前并未形成某种可供学习借鉴的水果生鲜电商商业模式。

(二)竞争者细分

按照企业运营模式不同,可将水果生鲜电商行业的主体分为五大类:综合平台型水果生鲜电商、垂直销售型水果生鲜电商、物流主导型水果生鲜电商、产地直销型水果生鲜电商、鲜切型水果生鲜电商。五类电商的具体运营模式和竞争优势具有差异。

综合平台型水果生鲜电商,主要是以提供电子商务交易的平台为主,商家入住佣金费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另外也自采直营水果生鲜,如天猫、京东、一号店等。垂直销售型水果生鲜电商主要是靠整合零散的水果资源,赚取进销差价。具体来说又可以细分为两类垂直销售型水果生鲜电商,一种业务环节主要是“采购―销售”,不负责物流配送;另一种的业务范围则涵盖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从种植、采购到销售再到物流配送。物流主导型水果生鲜电商是依托于已建立起的高效、低成本的物流链,自采自销;盈利优势主要在低价、高效的配送服务上。产地直销型水果生鲜电商直接立足于水果生鲜产地,更具品控和成本上的优势。鲜切型水果生鲜电商则主要瞄准都市白领、商务人士等消费人群,提品附加值较高的水果鲜切服务。五种类型的水果生鲜电商模式对比如下表1所示:

二、水果生鲜电商市场消费者分析

(一)调研概述

本次调研拟发放问卷400份,实际回收389份,问卷有效率为97.25%。其中,性别构成:男性138人(35.48%),女性251人(64.52%)。年龄构成:“60后”(10人,2.57%)、“70后”(24人,6.17%)、“80后”(116,29.82%)、“90后”(239,61.44%)。地域分布:来自广西地区的被调研者有189人,占总人数的48.84%;其他地区被调查者200人,占总人数的51.16%,包括广东、北京、河南、浙江、重庆、四川、上海、湖南等地。职业结构:被调研者主要分为“工作人群”(259人,66.58%)和“学生群体”(130人,33.42%)两类。收入结构: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有139人(35.73%),2000元~3000元有85人(21.58%),3000元~4000元有66人(16.97%),4000元~5000元有40人(10.28%),5000元~6000元有22人(5.66%),6000元~7000元有7人(1.8%),7000元以上有30人(7.71%)。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消费者的水果消费状况与购买行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水果的购买频率选择“偶尔一次”的所占比例为20.82%,其余的均分布在“1~2天一次”和“一周1~2次”。因此可以认为消费者对水果的消费需求比较稳定。但水果生鲜被认为是粘性高、重复购买率高的品类,但目前已形成网络高频购买习惯的用户并不多,“偶尔购买”的用户占大多数(65.8%)。因此,实际上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购买水果生鲜的习惯尚未充分建立,水果电商市场仍处于培育消费者阶段。

将被调研者的收入和支出进行交叉分析(表2),发现被调研者收入越高每周购买水果的支出越多,其中收入区间在6000元以下的被调研者每周水果支出在50元以下,收入在6000元~7000元支出则主要在50元以上,收入在7000元以上每周购买水果的支出则更多在百元以上。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水果消费水平基本成正相关关系。每周购买水果支出在20元以下的主要人群为在校学生和工作人群中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被调研者。但在校学生中也仍有43.08%的人每周购买水果的支出为20元~50元。因此基本可以认为学生群体消费水果基本稳定在每周50元以内。工作人群的水果消费则在每周50元~100元,其中月收入在7000元以上的消费者每周水果的开支超过100元。详细数据见表3。

生鲜采购工作总结范文6

[摘要]当越来越多的国外大型超市进入我国的时候,如何发挥我国超市和配送中心在流通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在给出以超市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优点的基础上,分别对采购模式、配送模式和销售模式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结论。

我国连锁超市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超市主要经营日常生活用品和加工食品。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连锁超市竞争的加剧,超市经营理念的变化,以及国外超市进入我国市场,连锁超市从开始涉足生鲜农产品逐渐转变成以生鲜农产品为主打,生鲜农产品成为超市与超市、超市与农贸市场竞争的“兵家必争之地”[1]。超市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我国传统的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模式。因此,在我国的大城市、个别经济发达地区建立以超市为核心的供应链,不但能借助供应链管理提升农产品的产品价值,还可以为我国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未来发展做出有益的尝试。

    一、以超市为中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优点

1、以超市体系作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流通模式的核心,能够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比如大型超市或配送中心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配送等增值业务,一方面能第一时间对消费者的需求做出反应,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超市的加工质量和卫生安全认证,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在现代化的超市中,通过配备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等,能对销售终端市场信息的采集、分析、加工等做出及时、准确地分析和总结,直接传递给上游的供应商,缩短了流通渠道,减少了信息失真,有效地保证了信息快速、安全、准确地传播。超市信息平台的建立还能增加超市和上、下游企业之间交易的透明度,有利于在供应链内部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超市体系的农产品供应链不存在批发体系中供应链信息成本的问题,整个流通中的信息成本、交易成本、物流成本都较低。因此,某种程度上超市体系的建立可以弥补批发体系的不足,能够解决流通中的信息流效率问题,使农产品流通更具有稳定性、确定性[2]。

    二、以超市为中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分析

1、超市生鲜农产品采购模式。目前,我国超市销售的生鲜农产品主要有3种采购模式,它们代表超市向农产品供应链上游延伸的不同程度。第一种模式是超市采用供应商供货形式;第二种模式是超市直接从批发市场采购;第三种模式是超市直接从农产品产地采购。

    (1)生鲜农产品由供应商供货模式。通过专业的供应商来采购生鲜农产品是国际上比较普及的模式。生鲜农产品品种非常多,批量小,储存和保鲜的技术各不相同,直接同农户打交道的交易成本高。

    超市通过专业的供应商来供货,就可以避免很多矛盾。超市一般选择有资质、有一定资金实力、信誉好、具备运输能力、能提供增值税发票的供应商。超市与供应商之间签订购销合同,超市向供应商提供年度供应计划,并在每天晚上向供应商发送具体的购货清单。

    超市通过供应商采购生鲜农产品的优点是:①有利于供应商之间的分工和专业化,提高供应商的专业化生产、加工和管理水平。当供应商把超市确定为主要的目标客户后,他们有信心进行投资,采用先进的设备,或者建立自己的种植和养殖场来满足超市的需求。②超市同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供求关系之后,可以减少搜寻成本和管理成本,降低交江苏商论2010.6·商业经济·易费用。③超市经销农产品的数量和品种不断增多,通过供应商供货可以避免超市采购部门过于庞大,有利于降低内部管理成本、提高效益和分散风险。④经营农产品需要很多专业知识,通过供应商供货,使得超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专业人才不足的压力。⑤超市可以通过供应商在上游的农产品加工和生产阶段执行自己品质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2)超市直接从批发市场采购模式。超市直接从批发市场采购农产品模式的最大风险在于不能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在正常情况下,超市在两种情况之下才会到批发市场采购。一种是超市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在供应商供货后,出现生鲜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临时不足的情况之下,超市为了应急从批发市场采购部分产品作补充。另一种情况是,超市以低收入消费群体为目标市场,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同农贸市场竞争,超市也同个体商贩一样,在批发市场购买生鲜农产品。超市直接从批发市场采购农产品的模式在超市发展初期比较普遍。随着政府部门对超市经营农产品安全性检测的加强,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超市直接去批发市场采购生鲜农产品的数量正在逐渐下降。超市直接上批发市场采购农产品还存在财务和税收方面的问题。一般批发市场不提供销售发票和增值税发票,使得采购人员难以报账。因此,很多财务制度严格的超市,如家乐福等,是无法通过批发市场采购农产品的。

    (3)超市直接从产地采购农产品模式。部分超市为了减少中间环节,达到降低经营生鲜农产品成本的目的,他们派遣采购人员直接去产地采购农产品。

    由于我国农户的生产规模非常小,所以超市在产地采购的模式,一般通过同当地的农民协会,或者有一定影响力的经纪人合作。

    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有很大的局限性。

    超市直接从产地采购农产品的模式虽然可以削减流通环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采购费用,但还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①超市主要通过当地农民协会或经纪人收购农产品,但目前我国农民协会及经纪人缺乏严格的行业规范约束,与超市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长远的合作关系。②产地农户生产品种较单一,超市依靠其自身的采购能力难以协调农产品的品种,难以满足超市多样化商品的需求。③农产品生产受季节性影响较强,超市采购部门受自身经营规模、采购能力、成本核算的制约,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协调、调配农产品,不能满足超市对生鲜农产品周年平稳的需求。④并非所有的农民都能提供农产品自产证,超市用农产品自产凭证抵扣部分增值税受到限制。

    2、超市农产品配送模式。超市采购的农产品,主要通过两种模式运送到超市门店。第一种模式是通过供应商配送,第二种模式是全部或部分农产品经由超市配送中心配送。

   (1)通过供应商配送农产品。各超市于当天晚上向供应商发送订货单,由供应商于次日早晨按照订货单的品种和数量向超市各门店配送农产品。通过供应商配送农产品的好处主要是:在超市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超市受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的制约,由供应商配送农产品,可以降低超市在配送环节所需要的人、财物方面的投入。但是供应商配送农产品与现代化的超市配送中心相比,其自身的不足显而易见。首先,由供应商向超市各门店配送农产品的配送次数远高于由超市配送中心配送。配送网络的优化,能够带来超市配送中心更低的配送成本。其次,供应商配送农产品到超市各门店,超市各门店仍需按照超市的要求进行选拣、分拣,这样会造成同一产品在不同门店内的质量不统一。

    (2)经由超市配送中心配送。超市配送中心处于整个供应链的中间环节,是供应链资源整合的关键。超市配送中心的典型特点是:拥有一个总部信息中心这样的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超市各门店的农产品需求信息传递到总部信息中心,总部信息中心再将汇集、处理后的数据传递给各供应商,供应商按照总部信息中心的数据要求,整批组织送货,总部信息中心按照各超市门店的需求,依项经过集货、储存、分拣加工、配货、配送,最后送达各连锁门店。此外,对于一些本地生产的、具有统一标准的产品,也可由总部信息中心指挥供应商直接送往各门店。

    3、超市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模式。超市销售农产品有两种主要的模式,一种是自营,另一种是联营。

    在影响超市采用经营模式的多种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超市经营农产品的能力和资金实力。

    (1)超市农产品的自营模式。超市农产品自营模式是指超市买断供应商的农产品,然后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在商场销售,对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统一管理。自营农产品的销售价格是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上一定毛利,销售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损耗归超市。

    大部分超市愿意采用自营的销售方式,主要原因是:①所有的超市都认为,采用自营方式便于超市对生鲜农产品进行统一检测、统一管理,使产品品质、质量有一定的保证。②采用自营方式可以体现超市的经营特色,使超市的生鲜经营与其他经营自10·商业经济·成一体。③采用自营方式超市能掌握生鲜的自主经营权,有利于培育超市自身在生鲜经营方面的竞争力。④采用自营方式便于超市对生鲜产品经营进行统一核算,控制生鲜经营成本。而采用自营方式,也有一些缺点:①采用自营方式,使得超市人员费用增加,增加了人工成本。②对于进价较高的绿色、有机农产品,自营方式难于分散经营风险。③采用自营方式难于对农产品依据其新鲜度随时做出相应的价格调整。

    (2)超市农产品的联营模式。超市农产品联营模式是指超市与供应商共同管理和销售农产品,一般情况是在超市商场内划出一块场地让供应商或者经销商销售他们的产品,超市对产品价格规定最高限价。超市对所出售的农产品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即所谓的“流水倒扣”。这个比例因超市和产品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联营模式中凡是发生的损耗和损失全部由供应商承担。

    根据调研,目前还有部分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较弱的超市采用生鲜农产品的联营模式[3]。主要原因是:①采用联营机制经营方式灵活,对市场反应快,生鲜农产品价格可随产品新鲜度随时做出调整(有些超市调整经销商品价格的手续比较繁琐)。②联营方的专业性较强,对所销售产品的特性有清晰的了解,可以利用他们的技术和经验使产品损耗率降到最低。此外,对于一些属于“引进期”的有待于消费者认可、市场风险比较大、宣传成本较高的产品,如绿色、有机农产品,采用联营的方式有助于分散超市的经营风险。目前,对于大部分超市来说,绿色、有机农产品以及主食厨房的经营形式主要为联营的方式。

    对于联营的缺点,超市对联营产品缺乏自主经营权,难以对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进行有效的监督。一旦出现了问题,超市会首当其冲地遭遇麻烦,影响对超市来说是“致命”的信誉。

    三、对策

1、在采购方面,培育大中型农产品流通企业。随着超市的发展和消费者对优质与安全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农产品供应商开始逐步成为超市农产品的主要供应者。超市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程度,农产品的流通和加工成本的高低与农产品供应商的生产和管理能力有直接的联系。大中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有条件成为农产品进入超市销售的主要承接者和流通主体。政府可以通过财政和金融政策支持,培育大中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使这些流通企业能够成为有效连接农产品主产地和超市的采购桥梁。

    同时应鼓励供应商和超市企业鼓励农产品供应商和超市企业在农产品原产地进行直接采购,以此降低流通成本和减少损耗。

    2、在流通方面,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超市建立物流配送中心,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降低配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因此,建议在政策上鼓励和财政上支持超市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和冷链系统。在建立农产品配送中心的用地方面,也能够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调研还表明,国内超市的物流配送与管理信息系统落后是造成成本偏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议政府支持超市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3、在销售方面,由联营转自营。在超市发展初期,由于超市经销生鲜农产品的数量不多,缺乏管理技术和人才,经营生鲜农产品的风险大,所以超市普遍采用联营的模式,利用外部力量和技术来经营生鲜农产品,同时也有利于转嫁风险。然而,随着超市的壮大,经营实力的增强,特别是面对外部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强,超市逐渐地由生鲜农产品的联营转变为自营。

    [参考文献]

[1]胡定寰.超市的迅速发展对中国奶业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04,(7).

生鲜采购工作总结范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__31号),《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落实《山东省生鲜乳收购站发展布局规划(20__—20__)》,《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关于加强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的通知》(鲁牧畜科发20__5号),围绕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三个关键环节,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非法收购行为,规范生鲜乳收购秩序,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监测,强化监测与执法联动,开展法规培训和技术服务,推进基层畜牧部门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日常执法监管,增强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全面巩固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标

依法规范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行为,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生鲜乳持证收购和运输;严厉打击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环节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生鲜乳收购站检查率达到100%,生鲜乳质量安全违规单位查处率达到100%,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100%。

三,整治重点

以生鲜牛乳为重点整治产品;以生鲜乳收购站为重点整治环节;以我省奶牛主产区,事故多发区,省际交界区和目前整治工作进度相对缓慢的市为重点整治地区;以强化产品质量监测,加大日常监管力度,查处违法添加禁用物质行为为重点整治手段。

四,整治任务

在20__年生鲜乳质量安全整顿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基础上,今年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确保完成以下任务。

(一)强化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与监督执法

开展例行监测,掌握质量状况。组织实施20__年全省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以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和碱类物质为重点,开展生鲜乳违禁添加物专项例行监测,掌握生鲜乳质量安全状况,及时发现质量安全隐患。

实施监督抽查,严格监督执法。以三聚氰胺和β-内酰胺酶为重点,配合农业部对奶业主产地区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飞行抽检;对例行监测等发现的问题和隐患,重点实施监督抽查;依据抽查结果,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二)规范生鲜乳收购站日常监管与标准化管理

严格审批准入,优化奶站布局。严格执行生鲜乳收购许可和运输许可申请,审核,审批制度,对不符合条件要求且限期整改仍不合格的奶站和运输车辆严禁收购运营;服务奶源基地建设,遵照奶站规划要求,通过引导迁移,合并转化等手段,不断优化生鲜乳收购站布局,促进奶业健康发展。

完善检查制度,防范非法反弹。建立健全生鲜乳收购站日常检查,分片驻站,不定期巡查,监督抽查等监管制度,畅通社会监督举报信息渠道;继续保持高压态势,防范非法收购站(点)出现反弹,严厉打击非法收购行为,规范生鲜乳收购秩序。

加强标准化管理,提高运营水平。严格按照《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技术规范》等要求,对收购站的基础设施,卫生条件,机械设备,检测手段,操作规范和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检查,(来源:文秘站 )推动"三表一单"使用和保管,提高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水平。

(三)加大生鲜乳质量安全生产与检测技术培训

开展技术培训,提高质量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开展《奶牛场卫生规范》,《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试行)》,《乳品安全标准》等培训工作,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和检测技术推广,提高从业者质量意识和安全生产能力。

引导标准养殖,夯实安全基础。结合奶牛良种补贴,生鲜乳收购站机械设备购置补贴,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补贴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等项目,积极引导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夯实生鲜乳质量安全基础。

五,工作安排

20__年生鲜乳专项整治从2月份开始,至12月份结束,通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支撑全年整治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一)2月份,印发整治方案,部署全年活动;加快清理整顿进度,月末实现全部奶站持证经营;印发《20__年全省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

(二)3月-4月,召开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暨奶业生产形势座谈会;

(三)4月份,开展一次生鲜乳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培训;

(四)3月-5月,开展上半年全省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

(五)4月-6月,开展羊奶生产收购情况摸底调查,研究制定羊奶收购管理办法;

(六)3月-6月,联合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省物价局等,对生鲜乳收购环节进行联合执法检查;

(七)3月-9月,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培训;

(八)4月-11月,配合农业部开展重点地区飞行抽检;

(九)4月-5月,对重点市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工作开展督导检查;

(十)7月-10月,开展下半年全省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

(十一)12月,全面总结20__年生鲜乳质量安全专项整[:请记住我站域名/]治行动。

六,工作要求

在遵照全省《20__年深化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总体工作要求的同时,生鲜乳专项整治活动还需做到:

一要明确职责,抓好落实。各地要根据省里方案和当地实际,细化生鲜乳整治方案,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 ,具体环节和具体人员,明确具体目标和责任,强化执行考核和督导。

二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要充分调动各级畜牧行政,执法,检测,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构建行政执法和技术服务支撑体系;要积极会同卫生,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加强沟通,齐抓共管,共同推进整顿工作开展。

生鲜采购工作总结范文8

[关键词]生鲜果蔬;连锁经营;环节;产销衔接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9-0112-03

生鲜果蔬连锁经营是指经营生鲜果蔬商品的若干经营单位,以特定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总部的统一管理下,通过对企业形象和经营业务的标准化管理,实施规模化经营,以实现规模效益。生鲜果蔬连锁经营受到经营商品的自然特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企业实力等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生鲜果蔬连锁经营的主体局限于大中型连锁超市商业集团,生鲜果蔬连锁经营发展缓慢。连锁经营主要包括生产、采购、物流配送和销售四个主要环节,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直接影响连锁经营的效果,而各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同时能促进生鲜果蔬的产销对接。

1 生鲜果蔬连锁经营的主要环节及问题分析

1.1 采购环节

对于连锁经营企业来说,企业经营的源头便是商品采购,采购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是否拥有可靠的货源,关系着后续商品经营活动能否正常开展。生鲜果蔬采购是指连锁企业总部或门店为了完成销售计划,从适当的供应商那里,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价格、购入适当数量和适当质量的生鲜果蔬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生鲜采购是做好其销售的关键,果蔬类商品的鲜度、稳定的货源、有吸引力的价格是其具有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目前生鲜果蔬连锁经营的主体主要是大中型连锁商业集团,生鲜果蔬的采购渠道主要有生产基地、中间商、农户组织、批发市场等。

连锁经营企业的生鲜果蔬采购渠道有多种,各渠道中又主要从采购供应商、产地批发市场或销地批发市场采购,调查统计发现,2009年连锁零售企业果蔬生鲜基地采购比例为39.4%,批发市场采购比例为57.6%,果蔬采购渠道依旧以批发市场为主。这种采购渠道模式增加了生鲜果蔬流通的中间环节,导致生鲜果蔬因环节过多层层加价,失去了连锁经营规模经营的价格优势,相对农贸市场缺乏竞争优势,并且不利于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1.2 物流配送环节

物流配送环节是搞好生鲜连锁经营的关键环节,目前连锁企业生鲜果蔬物流配送方式有三类:占了最大部分的是供应商自理物流,就是由供应商直接进行商品配送。如国内的一些大卖场和综合超市,由总部确定统一的供应商,店铺向供应商要货,由供应商直接将商品配送到店铺。第二类是零售企业自有物流配送中心。由企业有关部门负责对生鲜产品进行多品种、少批量的采购,经过生鲜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生鲜加工后,再进行配送到各销售网点。第三类是借助第三方物流。

目前我国生鲜商品物流配送的成本很高,但未必利润就高。由于生鲜果蔬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大大限制了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要求。现在,我国的生鲜果蔬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很大。有数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也就是说,1/4强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了,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

目前,我国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冷链物流设施整体规模不足,人均冷库容量仅7千克,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此外,我国商业企业的物流配送74%是由供货方完成的,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的企业仅占商业企业总数的13%,而理念更先进、对资源利用更合理的第三方物流的应用却很鲜见,国内的零售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合作也还不尽如人意。

1.3 销售环节

销售环节是指连锁企业采取各种销售策略将生鲜果蔬及时销售完毕,控制最小损耗,获取最大利润。该环节经营效益直接影响到生鲜果蔬经营的积极性和后续发展。目前很多连锁经营企业的生鲜经营是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主要是生鲜果蔬虽有集客作用,毛利高,其果蔬毛利高达21%~25%,但较难达到预期目标。生鲜经营是连锁超市的一个亮点,同时又是个黑洞,主要是因为存在生鲜果蔬本身为非标准商品、存在“时间价格”问题、损耗不好控制等问题。

1.4 生产环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果蔬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产业,2001年我国就成为世界第一大果蔬生产国。果蔬生产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果蔬类农产品流通的“瓶颈”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成为制约当前果蔬生产和2.6亿户果蔬生产者增收的关键性因素。在生产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农户分散化的小规模生产和盲目生产、农民处于市场相对弱势地位,“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果蔬类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产销衔接联系不紧密等。

2 生鲜果蔬连锁经营各环节的相互关系

2.1 生产与采购环节

果蔬生产的特性,如小规模生产、生产的季节性、产量的不可控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采购决策,影响连锁企业是否能按时按量地采购到其所需要的果蔬产品。生产与采购的衔接点在生产的果蔬是否正好是连锁企业需要采购的商品。

2.2 采购与销售环节

采购什么卖什么,商品采购的时间、品类、数量、品质直接影响到销售结果,因此果蔬采购与销售是两个衔接紧密的环节,其衔接点主要是根据销售情况来进行果蔬的采购。

2.3 物流配送与销售环节

当前我国生鲜果蔬主要是常温物流,这导致物流环节损耗严重,影响商品在销售环节的品质。此外,生鲜果蔬在物流配送环节对商品进行分级、包装、储存、运输等加工环节,有利于提高生鲜果蔬销售效益。因此,物流与销售的衔接在于果蔬的冷链物流配送,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减少果蔬损耗,提高利润。

2.4 生产与销售环节

生产与销售环节的直接对接是当前我国果蔬农业发展的关键点,当前,果蔬的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是制约果蔬产销衔接的主要原因。果蔬产销直接对接,能减少中间的流通环节,也能降低产品的最终售价,提高连锁企业果蔬经营的市场竞争力。生产、采购、物流配送、销售环节之间相互影响;四大环节衔接的核心是产销衔接。

3 生鲜果蔬产销衔接策略

针对生鲜果蔬连锁经营的几个主要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别就各环节提出一些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实现产销直接对接的策略。

3.1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当前果蔬农产品分散生产经营的情况下,要提高果蔬流通组织化程度,必须使分散的农户通过中介组织联合成一个整体,取得跟企业平等的法人地位,这种中介组织最好的形式就是农民合作组织。国内外农业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农民合作组织对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把握市场的能力,特别是提高农民在产销对接中的地位和话语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提高果蔬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和规范果蔬农民合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小规模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更好地促进产销衔接。

3.2 有计划地投资生产果蔬

当前,由于农民对市场把握不准,通常根据过去的市场销售情况来确定生产,农户的分散化生产极易跟风,容易导致某类果蔬供过于求,“果贱伤农”、“菜贱伤农”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湖南的柑橘经常有烂在树上的现象,2011年4月湖南宁乡有个农户的西兰花价格降到几角钱一斤也无人采购。农户无视市场需求,无计划地生产果蔬,导致供给严重失衡,一方面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另一方面老百姓也并未因此而购买到便宜的果蔬。在地方政府或农民合作组织的引导下,组织农民有计划地进行投资和生产,并组织和帮助农民与大型连锁商业集团等进行对接,解决产品销路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供需均衡,减少市场风险,增加农民的收入,更好地做到产销有效衔接。

此外,政府通过加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投入,并鼓励和帮助农民自发组织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发挥各类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来传递相关信息,帮助果农和菜农消除和减轻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信息不对称的现状,有利于提高农民对市场的认识和把握能力,减少农民生产的盲目性,提高农民的收入。

3.3 建立自有基地或发展协议流通

通过建立自有基地或发展协议流通能减少果蔬流通的中间环节,实现直采。有条件的连锁企业建立自己的果蔬生产基地,这样能减少很多中间环节,实现果蔬从基地直接到卖场销售,目前有许多大型连锁企业都有自己的生产基地。

建立自有基地受到企业经营实力的限制,很多连锁经营企业采用协议流通方式与农户或农民合作组织建立产销协议合作关系。果蔬协议流通模式是指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中各利益相关方以各种协议的形式明确各自的分工、责任及权利,使得农产品的生产要素和流通要素依据各自在生产和销售中的优势重新组合形成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提高流通效率而产生更大的效益,该模式将果蔬的生产与销售紧密联系起来,提升了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安全性与可追溯性。

建立自有基地或协议基地,实现直采,能方便连锁企业执行商品标准前移,即从基地品种的选择、各种标准的推广、技术培训、参与种植管理到采购验收,进行过程控制,建立农产品的可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3.4 建立生鲜配送中心,发展冷链物流

生鲜果蔬的易腐烂性要求使用冷链物流,冷链物流能保证果蔬全程的低温环境,如采摘后急速遇冷、冷藏库存放、冷藏车运输、展示柜冷藏等,这有利于减少果蔬损耗,保证果蔬品质。同时低温冷藏能保证果蔬较长时间品质不受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果蔬季节性供应的问题,做到均衡供应,削弱明显的淡季和旺季之分。

连锁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生鲜配送中心,对农副产品实行“采购、加工、配送”三统一,减少了流通环节,实现了“早上在田里,中午在店里,晚上在锅里”,建立了稳定的农副产品流通渠道。目前,国内大型连锁集团在实力允许的情况下都建立了自己的生鲜配送中心,如北京京客隆超市连锁集团、山东家家悦超市有限公司等。

对无实力建立自己的生鲜配送中心的企业可借用第三方冷链物流,目前我国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如北京顺鑫首联绿色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利群集团胶州生鲜物流配送中心等。

3.5 灵活运用各种果蔬销售策略

连锁企业果蔬的主要营运目标应该是以高质量、低价位的商品吸引客流、带动消费,创造高的营业额。围绕这一目标,果蔬的营运风格是“短、平、快”。“短”即是周转周期短,周转得越快,商品就越新鲜。“平”就是价格低廉,并经常有轰动性的低价出现,极大地刺激销售,强烈地建立平价形象,因此准确的市场定位是生鲜经营的关键。在准确市场定位的基础上,采取灵活价格策略和促销策略,如等级价格、时间价格、低价促销等,使果蔬能以最小的损耗最大的利润及时的销售出去。

发展果蔬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形成真正的地方特色产品是果蔬产业化发展的趋势。目前消费者在选择果蔬时愿意为果蔬的安全、新鲜度、优质等支付更多的货币,因此,运用品牌策略建立果蔬品牌,可以是销售品牌或生产品牌,这样既方便消费者选购,又能树立销售企业或生产者的品牌形象,并利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总之生鲜果蔬在连锁经营各环节的衔接效果最终均会影响到产销衔接的紧密度,针对各经营环节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衔接策略能更好地促进产销衔接。

参考文献:

[1]何卫华.果蔬生鲜连锁经营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贸,2011(7).

[2]姜刚,周树华.连锁集团主导性果蔬类农产品协议流通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10(10).

[3]宋微.生鲜农产品流通现状与对策探讨[J].农业经济,2009(5).

[4]刘普合,申东华,王勇.从“链态”看我国果蔬农产品流通渠道[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11).

[5]方昕.怎样做到生鲜品配送有行有市[N].连锁超市导报,2011(2).

生鲜采购工作总结范文9

尊敬的曹副省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春节刚过,省政府决定就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烟叶工作的关心重视,也说明了这项工作十分重要。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2月12日国家局、总公司局长(总经理)办公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局关于在田间消化不适用烟叶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安排部署全省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为开好这次会议,2月14日,曹副省长听取了省局的专题汇报,今天又亲自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刚才,云东局长传达了国家局姜局长在听取云南省局(公司)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汇报后的重要指示精神,请大家认真学习贯彻。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推动“卷烟上水平”的战略任务

国家局非常关注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水平。在全国烟草工作会和烟叶工作座谈会上,姜局长反复强调,要下力气解决好等级结构和地区结构平衡问题,实现当年烟叶供给总量与需求相平衡、上等烟和优质烟区烟叶供给与需求相平衡。1月13日,姜局长在听取云南省局工作汇报后,明确要求云南省局“要把不适用的烟叶处理在田间地头,今年一定要启动,一定要突破”。2月12日,国家局召开局长(总经理)办公会,专题听取云南省局工作汇报,姜局长认为:云南省局对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高度重视、深入调研、精心谋划、措施有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建设工作,1月26日,专门听取了省局的工作汇报,白书记、秦省长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认真做好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省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精心组织,迅速启动,省局党组先后五次召开会议,学习姜局长的重要指示精神,统一思想认识。余局长提出要充分调研,在广泛听取烟农和基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省局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6个主要烟区州(市)公司制定初步方案;研究印发了具体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7个项目组,明确分工,排定工作进度;组织8个调研组分赴7个主要烟区州(市)和全国23家工业企业进行调研。2月8日至11日,连续召开了三次办公会,专门讨论修改实施方案。2月10日,省局召开了由有关州(市)、县(市、区)、乡(镇)政府领导,村委会干部,烟农代表和州(市)烟草公司局长(经理)、县级分公司经理、烟站站长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基层政府、烟草公司和烟农意见,大家一致对该项工作给予支持认可,对实施方案基本认可,座谈收到了很好效果。通过学习领会精神、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反复科学测算,掌握了基本情况,明确了目标任务,理清了工作思路,研究了政策措施,制定了实施意见。

优化结构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国家局高瞻远瞩、顺应行业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省委省政府要求烟草勇攀高峰、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部署。各级各部门要认清形势,加强对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推进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

(一)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转变烟叶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十一五”期间,特别是近三年以来,全省烟叶生产实现了快速增长,烤烟收购量从的1520.73万担增加到1877.59万担,增加356.86万担,增长23.47%。“十二五”期间,国家局将实行“控制总量、适度从紧”的政策,年烤烟种植收购计划控制在4800万担左右。在收购总量增长空间有限的前提下,依靠规模扩张支撑发展的方式将难以为继,发展方式的问题逐渐成为制约云南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转变烟叶生产发展方式已成为全系统面临的重大课题。充分发挥卷烟品牌对优化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把优质烟叶有效供给作为衡量烟叶生产水平和原料保障能力的重要标准,积极开展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建设,有利于加快由依靠数量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转变,有利于推动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转变,提高烟叶生产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二)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促进“原料保障上水平”的重大任务。随着行业“卷烟上水平”不断推进,“532”、“461”知名品牌的加快发展,烟叶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总量供过于求和结构供不应求矛盾突出,优质烟叶有效供给已成为制约“卷烟上水平”的最大瓶颈。截至6月底,全国烟叶库存总量高达8548万担,可以满足31个月卷烟生产需要。而全国上等烟消耗比例每年递增4个百分点,去年达到55.4%,超出了41%的收购比例,中部烟消耗比例每年递增2个百分点,去年达到60%,上等烟,特别是中部上等烟供不应求。云南是烟叶原料生产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全国知名品牌的原料保障任务, 从全国23家卷烟工业企业对云南烟叶需求的初步调研结果看:一是上等烟需求旺盛。20xx年度,全国卷烟工业对云南烟叶需求1902.1万担,其中,上等烟1286.9万担,占67.7%,占云南20xx年烟叶收购总量的68.8%;中等烟604.6万担,占31.8%;下等烟10.6万担,占0.5%。红塔集团、上海(烟草)集团、湖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广东中烟等主要工业需求上等烟比例均在70%以上,部分工业需求上等烟比例超过80%;二是中部烟叶需求量大。各工业企业计划采购中部烟叶量占总量的68.5%;三是需求等级集中度高。91.7%的需求量集中在“6c、3b、1”十个等级上,其中,c1f、c2f、c3f、c4f、c2l、c3l等6c等级需求占比高达66.5%,b1f、b2f、b3f等3b等级需求占比达19.7%, 2f需求占比5.5%,其他等级需求总和仅占8.3%。全国工业企业明确提出不需要的等级有9个,分别是b1r、b2r、b3r、b3k、h1f、s1、s2、gy1和gy2;对b2k、b2v、b3v、h2f、2v、4l、4f、c1k、c2k等9个等级的需求非常少。当前,“532”、“461”知名品牌的快速发展,最突出的要求是必须保持配方稳定、质量稳定。如果云南烟叶结构不能满足知名品牌规模扩张和价值提升的需求,导致知名品牌配方发生变动,质量出现问题,损失将无法估量。在保持总量平衡前提下,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已成为烟叶生产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推进“原料保障上水平”的迫切要求。

(三)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巩固提升云南烟叶竞争力的新路子。行业“卷烟上水平”战略的实施,对烟叶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据统计,全省-四年烟叶收购平均上等烟比例为54.63%、中等烟为34.26%、下低等烟为11.11%,中部烟叶比例为55.98%、上部烟叶为29.33%、下部烟叶为14.69%。按四年平均比例测算,在不优化结构的情况下,今年预计产出上等烟1021.6万担,只能满足工业需求的79.4%,相差265.3万担;产出中部烟叶1046.8万担,只能满足工业需求的80.3%,相差256.1万担,上等烟和中部烟叶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努力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和质量水平,进一步优化烟叶等级结构,增强原料保障能力,已经成为巩固提升云南烟叶优势地位和竞争力的根本需要。通过优化结构,预计今年全省产出上等烟1215.5万担左右,比例达65%左右,增加上等烟产出量193.9万担左右,进一步提高了优质烟叶市场占有率,巩固提升了云南烟叶在知名品牌配方中的核心地位。

(四)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促进烟农增收的新途径。烟叶生产是我省农村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全省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优化等级结构,提高烟叶质量,有利于促进烟农增收。通过优化结构,全省烟叶生产量将上浮10%左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稳定烟区烟农种烟需求,有利于推动烟叶生产规模稳步发展,有利于稳定烟农种烟积极性。根据全省近四年烟叶收购等级结构情况分析,结构提升后,20xx年全省上等烟比例提高到65%左右,烟叶收购均价将增加0.78元/公斤左右,烟农交售收入将增加7.3亿元左右,政府将增加烟叶税1.6亿元左右。从种烟纯收益看:优化结构前,烟农亩均售烟收入2290元,亩均生产成本1881元,亩均纯收入409元;优化结构后,亩均售烟收入2182元,亩均生产成本1823元,加上不适用烟叶田间消化专项补贴60元/亩,亩均纯收入419元,比优化结构前每亩增加10元。此外,再加上今年提高烟叶收购价格,烟农综合收入还会有一定幅度提高。

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建设,是烟叶生产的重大改革和重大调整,推进这项工作,必将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一是统一各级干部职工和广大烟农对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二是生产量适当上浮,新增种植面积的物资准备、育苗、地块落实等工作时间紧迫;三是田间消化不适用烟叶统一处理、补贴资金管理、监督验收办法等配套政策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四是田间鲜烟叶消化量大面广,地区间差异较大,确保消化到位任务非常艰巨;五是如何将田间消化的鲜烟叶变“废”为“宝”,不污染环境,需要创新思路、妥善处理;六是确保优化结构中不适用的烟叶真正消化在生产环节,不进入烤房,不流入市场,专卖监督工作面临较大压力。对这些困难和不确定的因素,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的战略任务,贯彻落实“控制总量、适度从紧”的烟叶工作方针,切实转变烟叶生产发展方式,坚持工业企业品牌需求导向,着力优化等级结构,有效提升供给水平,努力做到“一增加四保证”,即增加烟叶生产总量,保证计划完成,保证结构优化,保证出口备货,保证烟农收益,推动云南烟叶原料保障上水平,为行业“卷烟上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综合应用政策、科技、农艺、经济等措施,把不适用的下低等烟叶消化在田间,优化烟叶结构,有效提升烟叶质量和供给水平,增强云南优质烟叶原料保障能力。全省烟叶收购量1870万担,上等烟比例达到65%左右,生产量按2060万担安排,田间消化不适用烟叶200万担左右;下等烟重点保障出口备货,收购比例控制在6%左右,只收购4f、c1k、c2k、b1k、b2k 5个等级;烟叶收购等级质量符合国家要求。各州(市)计划分配数量及优化结构目标会后下达。

(三)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控制总量,科学安排生产量,做到既完成计划任务,又优化结构,烟叶种植不失控,不出现较大波动。二是坚持需求导向,围绕知名品牌发展需要,田间消化不适用烟叶,增加上等烟产出量,实现总量供给与需求平衡、结构总体平衡,提高烟叶配置效率。三是坚持服务烟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烟农利益作为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烟农意愿,合理确定补贴标准,保障烟农种烟收益不受影响。四是坚持合理留叶,在标准化留叶数基础上,在不影响整株烟叶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统一清除不适用烟叶,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可用性。五是坚持严格操作,在不污染环境、不影响田间卫生的前提下,适度集中,统一就近、就地处理,确保不适用烟叶消化在田间。六是坚持科学调拨,统筹安排,合理配置,有效供给,既要保重点,又要兼顾一般,努力提升优质原料保障水平,满足卷烟知名品牌发展需要。

三、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建设

(一)严格计划管理。根据优化结构需要,实行生产量、收购量两个计划安排,收购量和上等烟比例是考核和兑现生产扶持、专项补贴、工作经费的主要依据;生产量是作为保证收购量和优化等级结构完成的前提和基础,用于指导面积落实。各地要根据实际生产水平,围绕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目标任务,科学测算生产量,合理安排种植面积;严格执行“控制总量、适度从紧”的烟叶工作方针,把好落实面积、分解计划、安排物资和育苗、供苗等关键环节,按照下达收购计划层层分解、明确责任,落实种植面积,安排物资供应,确保育苗数量。

(二)严格合同签订。把合同制作为落实计划的根本措施,贯穿于烟叶生产收购全过程,确保生产量落实到位,确保收购量、优化结构目标圆满完成,做到既控得住、又稳得住。要充分发挥合同的导向作用,修改完善烟叶种植收购合同内容,在合同中明确需要在田间消化的鲜烟叶部位、标准、数量和时间、补贴标准、兑现方式、考核指标、出口备货等级和数量等内容,引导烟农种好烟、交好烟。要结合实际和结构调整,合理约定单产、签订株数,做到面积、地块、收购量、种烟农户“四落实”。要抓好电子合同的推广应用,实现计划在线分解、在线监管,杜绝平均分配计划等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三)严格标准化生产。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核心是改善烟叶质量、满足知名卷烟品牌配方需求,前提和基础是提升烟叶生产整体水平。一要围绕“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目标,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气候特点,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集成推广标准化生产,抓住节令,统一育苗、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植保、统一专业化烘烤、统一专业化分级,提高烟株群体和个体生长发育均衡一致性,提高烟叶整体生产水平。二要围绕“深耕深翻高起垄、高茎壮苗深栽、适时揭膜促管理、适时封顶留足叶片”四项关键实用技术,抓好重点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行“一乡一品”、“一站一品”的品种布局。紧扣提高质量和烟叶可用性,遵循烟叶生长规律,细化技术措施,把握封顶时机,最大限度留足有效叶片,促进烟株协调生长,提高烟叶内在品质。田烟要确保烟株留叶数22片左右(红大20片),地烟要确保烟株留叶数20片左右(红大18片)。加强成熟采摘指导,做到烟叶成熟采摘指导到田,实行下部叶适时采摘,中部叶成熟采收,上部4-6片烟叶充分成熟一次采收;加大分类编杆入炉挑选力度,剔除病残叶和素质较差烟叶,做到成熟一致、颜色一致、部位一致。加强烘烤技术的培训与指导,做到技术指导到户、采收指导到田、烘烤指导到炉,提高烘烤水平和质量。加强密集烤房群的组织管理,全面推行专业化烘烤;认真做好叠层加密技术推广,提升烘烤水平,提高烤房效能,降低烘烤成本。三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推行站点技术人员包片、包户、包社指导和服务,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管理,责任到人,考核到片,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实用技术落实到位率。

(四)严格落实田间消化不适用烟叶要求。通过调查和分析,卷烟工业不适用烟叶主要产生在底脚叶和顶叶两个部位。今年优化结构总体原则是每株烟下部两片底脚叶(原有生产习惯封顶时扫除的两片奶脚叶除外)、上部一片顶叶不采烤。重点是在田间消化掉底部两片光照不足、发育不良、病斑较多、长度达不到要求、烤后品质较差的脚叶,和发育不良、开片不好、长度小于35厘米、病斑较多、烤后品质较差的顶叶。据此测算,平均每亩田间消化鲜烟叶数量在120公斤左右,具体消化鲜烟叶数量,各地可根据不同区域、田烟和地烟等生产实际科学测算,合理确定。

(五)严格规范操作。田间消化鲜烟叶总体要求是:直接、方便、快捷、经济、有效,定时、定点、定量,采取适度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要按连片种植面积适度集中定点销毁,精心选择鲜烟叶销毁地点,在不污染环境、不影响田间卫生的前提下,500亩左右的连片,以连片为单元,就近选择鲜烟叶统一集中销毁点,地点选择在荒山、荒坡、空闲地;500亩以上的连片,以500亩左右为一个片区,就近选择适宜地点集中销毁。科学把握摘除不适用烟叶的时间,确保不影响整株烟叶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成熟,消化的两片底脚叶在封顶后10天左右开始采摘销毁,要求一个连片生产区域在3天内统一采摘销毁;需要消化的顶叶,在上部4-6片烟叶充分成熟采烤时,统一清理销毁。统一工作流程,田间处理的鲜烟叶,要认真核实数量,造册登记,烟农签字,销毁确认。积极探索田间消化鲜烟叶的再利用,集中处理的鲜烟叶堆捂腐熟后,作为农家肥使用;分散处理的鲜烟叶捂入秧田、果园,发挥杀虫、肥土作用,变“废”为“宝”。

(六)严格执行补贴政策。为切实维护烟农利益,保证优化结构后烟农亩均纯收入稳中有升,省局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多方听取意见,反复科学测算,报请国家局确定对不采烤烟叶按合同约定种植面积进行补贴,每亩补贴标准60元。各州(市)可根据不同区域、田烟和地烟等生产实际,确定具体补贴标准,亩均不得超过60元,补贴方案上报省局备案。不采烤烟叶补贴必须专款专用,直接兑现给烟农,切实保护烟农利益,严禁截留、挤占、挪用。要充分发挥补贴政策引导作用,合理确定补贴兑现方式,补贴兑现要与总量控制、田间消化鲜烟叶结果、计划完成、上等烟比例四个方面挂钩,各地可根据情况,采取田间消化鲜烟叶环节和收购结束后两次考核兑现,或收购结束后一次考核兑现的方式,兑现补贴必须进行公示。

(七)严格合同收购。加大入户预检,认真抓好烟农、预检员、验级员、质检员四个层面的收购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分级扎把技能。完善预检工作制度,积极推广专业化分级、集中预检、聚约收购等有效办法,统一预检工作流程,加大责任考核力度,提高预检到位率,提高分级纯度,做到部位清、色组清。严格合同收购,广泛宣传收购政策,特别是下等烟收购等级和数量,让烟农清楚种烟、明白交烟,引导烟农将不收购的不适用烟叶消灭在生产环节。严格按照合同签订等级和数量组织收购,杜绝超合同收购,确保优化结构目标任务完成。

(八)严格落实防灾减灾措施。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总结近年防灾减灾经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各项防灾抗灾准备工作,做到科学应对。建立气象灾害预测预警系统,实现农业气象灾害实时动态监测、精细化准确预警预报,增强全省烟叶生产抗御气象灾害能力。密切关注苗期倒春寒天气的发生,加强苗期防冻防寒工作,确保培育出量足质好的适龄高茎壮苗。切实抓好病虫害的统防统治,重点防控好病毒病、两黑病、赤星病、根结线虫、蚜虫“三病二虫”,减少病虫害损失。进一步完善防雹体系,提高冰雹灾害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早预报、早防范,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九)严格专卖管理。各级烟草专卖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开展专项监管工作,加强田间鲜烟叶消化过程监管,确保不适用烟叶真正消化在生产环节;要建立烟叶市场监管评价体系,协调各方力量,有针对性开展专项打击活动,严厉打击擅自收购、囤积、加工、贩运烟叶等行为,从源头控制下低等烟流入市场,不断提高市场净化率,为田间消化鲜烟叶营造良好氛围。

(十)严格检查验收。省局将对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进行重点督查,在计划分解、合同签订、田间处理底脚叶和顶叶、烟叶收购等关键环节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结果作为年底评优评先的依据,对实施效果较好的给予奖励,对政策把握不准、措施执行不实,完不成目标任务的严格问责。各州(市)公司要逐级签订责任状,落实工作责任,制订检查验收办法,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流程、职责分工和考核措施,加强对田间消化鲜烟叶的监督和考核。明确田间消化鲜烟叶责任主体,坚持“五为主”,即时间、地点、数量、标准以烟草为主,检查验收以烟草为主,补贴兑现以烟草为主,组织实施以乡(镇)、村、组为主,采摘清除以烟农为主。州(市)烟草公司、县级分公司要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做好田间消化鲜烟叶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检查验收;乡(镇)、烟叶站具体负责辖区内鲜烟叶田间消化工作;村、组、合作社和包片技术员具体实施。建立销毁时间、销毁地点、销毁数量、责任人等内容档案,实行痕迹化管理,做到过程可控、可追溯。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目标任务完成

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烟叶生产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涉及各方利益调整,困难多,压力大,抓好这项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调动和保护烟农积极性,必须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烟叶生产宏观调控,必须高度重视工商合作,必须高度重视组织协调,必须高度重视宣传引导。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省局高度重视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成立了以余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从烟叶处、财务处、专卖处、进出口公司、烟科院等部门抽调骨干组成办公室,组建7个项目研究组,负责此项工作。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烟叶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的重要性,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国家局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狠抓烟叶生产结构优化不放松。各州(市)也要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挂钩联系的工作制度,逐级分包县(市、区)、乡(镇)、村,深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确保烟叶生产顺利推进。逐级成立田间鲜烟叶处理组织机构,固定人员,明确职责;烟站技术人员实行包村、包片、包户负责。要加强调研指导,随时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措施,在推进中完善;要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优化结构与促进烟农增收的关系,处理好生产总量与完成收购计划的关系,处理好优化结构与保证出口备货的关系,处理好优化结构与提升质量的关系。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增强服务意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强大合力。

二要科学制定方案。省局在充分调研和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全省实施意见,得到了国家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会后将下发各州(市)。各地要按照省局的安排部署,根据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目标任务,结合产区实际,加强调研、深入分析,准确测算、研究对策,逐级制订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并认真抓好落实。

三要注重教育培训。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涉及面广、环节多、要求高,必须加强教育培训,统一思想认识,掌握政策措施,严格规范操作。省局将组织专题培训,重点培训州(市)烟草公司分管生产、财务、专卖的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县级分公司主要领导,由烟叶处牵头,烟科院负责制订培训方案,财务处、专卖处、质检站等部门协同实施。各级烟草部门要根据省局要求,制定具体的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主题、师资来源等内容,认真准备培训材料,采用喜闻乐见的培训形式,精心组织培训。

四要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发挥政策对优化烟叶等级结构的激励作用,通过新闻媒体、告烟农通知书、张贴告示、召开群众会等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烟叶生产政策、各单位优化结构的做法和典型经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浓厚氛围。尤其要注重做好烟农宣传发动工作,通过算账对比、宣讲政策,调动烟农积极性,自觉自愿参与到优化结构工作中来。

生鲜采购工作总结范文10

关键词:干茧缫丝;鲜茧缫丝;成本与利润;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缫丝业已经建立起完善的工业化体系,以干茧为原料,采用自动缫丝机组,效率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随着近年来市场的不断细分,蚕茧原料旺盛的需求与生丝产品的出口压力,使得许多缫丝企业加入到鲜茧缫丝行业中来。

“鲜茧丝”并不是新生事物,历史上我国所产生的栽桑、养蚕、收茧、缫丝生产环节都应属于“鲜茧丝”范畴[1]。作为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结合体,农民以自己生产的少量蚕茧,在鲜茧出蛾之前短暂几天时间,用极其简陋的生产工具,将鲜茧加工为蚕丝。在我国,随着近代技术的进步,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式的鲜茧缫丝逐渐被工业化的干茧缫丝所取代。

鲜茧缫丝相较于干茧缫丝,工序简化,成本低,同时间接促使蚕茧价格提高,也提高了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是维护行业发展的一种形式。但是鲜茧缫丝的部分质量指标与干茧缫丝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左右鲜茧缫丝大力发展的瓶颈。

本文主要针对广西区内缫丝企业鲜茧缫丝的情况进行阐述,并对目前鲜茧缫丝现状进行分析。

1 广西鲜茧缫丝的成因

利用鲜茧缫丝可以省去鲜茧烘干的中间环节,可以完整地保全鲜茧质量,这是缫丝技术路线的改变。苏联曾经做过研究,鲜茧缫丝对于降低缫丝成本、提高产品重量、提高蚕茧副产品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自2011年开始,广西有少数丝厂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蚕期开始鲜茧缫丝,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尤其是2012年至2013年间,鲜茧缫丝的副产品鲜蛹的价格持续高位,基本保持在1.2万元/吨,给一直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较大的广西缫丝业注入了一剂猛药。短短两年时间里,广西鲜茧缫丝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据了解,截止到发稿之日,广西近90%的缫丝企业已经开展鲜茧缫丝。

1.1 受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全球的纺织行业呈现整体下滑的趋势,尤其是国内的服装制造业出口订单减少,又或者订单利润减少,影响到缫丝行业的发展。另外,我国的生丝产品在丝绸消耗大国印度市场上无法掌握定价权。从印度缫丝生产的调研报告以及近几年的情况我们基本可以看到,虽然印度国内缺乏高质量的生丝原料,而且生丝有固定的缺口,但在进口中国生丝的活动中,往往能够抄底买进。这不仅降低了我国下游丝绸厂的国际竞争力,也减少了我国缫丝企业的利润。我国茧丝行业的大幅波动也深受印度的影响,造成生丝产品短时间内大幅度的挤压,大量的资金被囤积,企业生存较困难。采用鲜茧缫丝,吨丝成本比干茧缫丝成本降低2万元左右,对企业的正常生产提供一定的资金便利。

1.2 广西缫丝企业大规模扩张

据统计,广西2013年的桑蚕茧总产量为32.34万吨左右,缫丝生产企业达92家,自动缫丝机总规模31万绪,年消耗各类蚕茧达25万吨左右,生丝总产量在3万吨左右,生丝加工已经消化全区蚕茧总量的80%左右,加上广西全区分布着800余家茧站大量收购蚕茧,远远不能满足缫丝企业的生产需求。原料的短缺,势必会导致阶段性抢茧现象的出现。自2010年来,广西缫丝企业都出现3―5月份原料青黄不接的情况,缫丝产能过剩势必导致竞争扩大,竞争势必是从抢占原料开始。鲜茧缫丝从收茧到出丝卖丝的时间更短,更容易控制风险,只要缫丝企业保证生产规模与蚕茧收购量之间能够相匹配,再辅之以相匹配的冷冻处理及库存设施,就能够短时间最大量缫丝生产,以获取缫丝业最大的利润。

1.3 鲜茧缫丝的副产品具有高价值

缫丝过程中除了产生生丝以外,还产生蛹、蛹衬和条吐等。鲜茧缫丝的下脚料不会有数量变化,其最大特点在于鲜茧蛹可作为食品原料,可以深加工为昆虫食品,如清水蛹、油炸蛹、香酥蛹等,或者由专门的工厂提取蛹油、蛹络素、蛹蛋白质制成品等。自2012年至2013年间,鲜茧缫丝的副产品鲜蛹的价格持续高位,基本保持在1.2万元/吨,应该说这是鲜茧缫丝的最大经济潜力。而干茧蛹主要用作饲料,价格保持在0.6万元/吨,并且鲜茧缫丝产生的鲜蛹的重量要远远大过干茧蛹的重量,这中间的差价成为缫丝企业逐利的主要因素。

2 广西鲜茧缫丝成本与利润分析

2.1 生丝的缫制成本

一般而言,鲜茧比干茧解舒率可提高5%~10%,而且有的地方如山东,鲜茧煮茧更容易煮透,蛹子又圆又重,有利于提高缫丝的工作效率,而有的地方如广西,鲜茧直接采用真空渗透然后进行缫丝,吨丝成本将可以大大下降,同时蚕茧未经烘烤不会损耗和变性,蚕茧未经煮练[2],丝的重量损失几乎没有,最后丝的产量会有所提高。

我们以缫制1吨生丝为例,以宜州茧的平均烘折为2.7,缫折为315进行计算,缫制1吨生丝(干茧丝)需要8.5吨鲜茧,缫制1吨生丝(鲜茧丝)需要8吨干茧,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 3A的生丝价格在35万元左右,缫制1吨干茧丝能得到干蛹0.7吨,干蛹的市场价格为0.6万元/吨,其他副产品如蛹衬绵等0.1吨,蛹衬绵的市场价格为20万元/吨;缫制1吨鲜茧丝能得到鲜蛹2.5~3吨,废蛹0.5吨,鲜蛹的市场价格为0.6万元/吨,废蛹价格在0.1万元/吨左右,其他副产品如蛹衬绵等0.1吨。

鲜茧丝价格比干茧丝价格低1万~2万元,我们按照33.5万元计算,根据以上数据,按照鲜茧的收购价格38~42元/kg,我们以同为3A丝进行计算:

干茧缫丝:茧本8500×40=34万元;

生丝1×35=35万元;

干蛹0.7×0.6=0.42万元;

其他副产品如蛹衬绵等0.1×20=2万元。

鲜茧缫丝:茧本8000×40=32万元;

生丝1×33.5=33.5万元;

鲜蛹2.2×0.6=1.32万元;

废蛹0.5×0.1=0.05万元;

其他副产品如蛹衬绵等0.08×20=1.6万元。

注:以上数据遇范围计算取平均值进行计算,收集的价格为截至2014年6月10日的价格。

2.2 劳动力成本

据了解,在广西雇用一个“普工”的日工资大约在100~120元/天。以一个每一收茧期2万公斤的蚕茧收购站,每一收茧期需雇用用于蚕茧烘干处理的劳动力3人、每一收茧期5天计算,即需支付人工工资1500~1800元。以广西每年收茧9~10期计算,如果在蚕茧收购期间,能采取蚕茧烘炕处理之外的其他方法(如冷冻杀蛹、贮藏)处理鲜茧,在支付人工工资上则可节省1500~1800元/期的支出;鲜茧缫丝每年可节省1.35万~1.8万元/年的人工工资支出。以2.1中缫丝成本中8.5吨鲜茧计算,如果烘制干茧将产生637.5~765元的人工成本,而这一部分人工成本在鲜茧缫丝是不需要支出的。

干茧缫丝每组机台需要6个熟练工,每个人工150元/天,车速150转/分钟,每天每台机缫制干茧180kg,按照1.1中所列8.5吨鲜茧缫丝数据计算,1台机需要工作17.5天,总计人工成本为1.575万元。

鲜茧缫丝每组机台需要6个熟练工,每个人工150元/天,车速200转/分钟甚至更高,每天每台机缫丝干茧850kg,按照1.1中所列8吨鲜茧缫丝数据计算,1台机需要工作9.4天,总计人工成本为0.846万元。

2.3 能源成本。

现在鲜茧烘炕处理常用能源有煤、电和干柴等,按照8.5吨鲜茧的量,采用连续化自动烘茧机需要工作24小时,消耗电费为267元,消耗干柴或煤的费用为0.4~0.6元/kg,总费用为3667~5367元。如果采用热风烘茧等设备,每天能烘制1.5吨干茧,消耗干柴或煤的费用为0.14~0.2元/kg,总的费用1190~1700元。

缫丝过程中缫制干茧需要17.5天,需要消耗电费而缫制鲜茧仅需9.4天,缫丝机的功率一般为10千瓦左右,按照企业两班制计算,总计工作时间16个小时,电费0.8元/度,缫制干茧所消耗的电费为2240元,缫制鲜茧所消耗的电费为1504元。

鲜茧缫丝由于以冷冻法处理[3]、贮藏蚕茧,一般冷藏4天左右,需要耗费费用每天0.015元/kg,按照8吨的量计算,耗费电费480元。

2.4 固化成本

采用干茧缫丝,首先要建设规模化的鲜茧烘烤处理设施,目前有推进式炕灶、热风烘茧和连续化自动烘茧机等设备,缫丝企业建设成本估计在30万~50万元,甚至更多。而鲜茧缫丝由于需要冷冻存放,存放周期短,可以建设一个冷冻流转库,预计存放40吨,造价为60万元。

采用的鲜茧烘炕处理设备,无论推进式炕灶还是热风烘茧,多以煤炭做燃料,都存在煤烟及粉尘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以及与之伴生的治理问题。这部分还需要考虑环保成本,我们按照20万元折算。由此可见,干茧缫丝和鲜茧缫丝的固化成本基本一致。

3 广西鲜茧缫丝的发展趋势

自广西缫丝企业开展鲜茧缫丝以来,商务部茧丝办、中国丝绸协会及各地方茧丝管理部门、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实验室等部门专门针对广西鲜茧缫丝开展过研讨会及专题学术会。其中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实验室对鲜茧丝质量进行了专门研究,指出鲜茧丝抱合指标明显比干茧生丝低,鲜茧丝在织造过程中易断不适合做经线用丝,且容易出现丝条纰裂、绸面起毛、面料染色容易出现色花等问题。另外,由于目前鲜茧丝与干茧丝鉴别缺乏有效的方法标准,加上鲜茧缫丝企业往往在产品包装上不直接标注鲜茧丝,导致后道织绸企业原料采购时很难识别,直接影响绸缎产品加工质量,国内外生丝贸易企业对鲜茧丝质量负面反映较多[4]。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尽管鲜茧丝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但是企业的生存压力及整个茧丝行业的发展状况,促使广西的鲜茧缫丝将继续保持热度。但是随着市场行情的波动,鲜茧缫丝的优势也逐渐降低,届时鲜茧缫丝可能会逐渐茧缫丝取代。笔者近期一个月的调查发现,目前广西鲜茧缫丝发展趋势受几个因素的影响。

3.1 副产品因素

2011年至2013年底,鲜蛹的价格持续高位,保持在1.2万元/吨,按照文中的成本计算,鲜茧缫丝的利润巨大。但是随着今年上半年鲜蛹价格持续走低,鲜蛹价格已经跌破0.7万元/吨,虽然鲜茧缫丝得到的鲜蛹的重量是干蛹总量的3倍左右,但是仅仅只能补足鲜茧丝与干茧丝的差价,利润所剩无几。如果鲜蛹的价格继续走低,跌破0.5万元/吨,缫丝企业更倾向于回归干茧缫丝。但是,如果鲜蛹的价格回涨的情况出现,鲜茧缫丝将继续保持甚至扩大。

3.2 蚕茧质量因素

广西目前的主产区为南宁、柳州、河池等地,各地的蚕茧的质量有一定的区别。南宁产的蚕茧由于气候原因,所产生丝品级一般在3A左右,鲜茧丝与干茧丝的质量等级差别不大,在南宁的缫丝企业更倾向于缫制鲜茧丝,主要是鲜茧丝未经烘烤,缫丝过程中解舒率高于干茧缫丝,增大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间接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而对于能够缫制高品位生丝的柳州、河池部分地区,缫丝企业会根据原料茧的质量情况选择干茧缫丝或者鲜茧缫丝,对于质量好且稳定的蚕茧,缫制干茧丝的利润明显比鲜茧丝高。目前5A的生丝价格在38万元左右,并且高品位干茧丝的市场行情远远高于鲜茧丝。

3.3 成本的转嫁

广西地区遍布着800多家茧站,大部分茧站都是由个人及私营企业所建,仅有部分茧站是由缫丝企业直接进行管理和运营。干茧烘烤过程中的成本一部分已经转嫁到茧站的运营成本中,对于缫丝企业来说,缫制干茧丝比鲜茧缫丝仅仅多投入一倍的人工成本。况且由于鲜茧收购的特点,目前茧站没有雄厚的资金建立大型冷藏仓库,茧站烘制干茧的情况仍然会继续。因此,在原料的供给上干茧也能占一席之地。

3.4 原料的抢购

广西是桑蚕茧种养大区,蚕茧产量连续6年全国第一,2013年蚕茧产量和桑蚕丝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40%和23%,但同时全区遍布800多家茧站与92家缫丝企业,广西的蚕茧量不能满足茧站与缫丝企业的生产能力,抢购蚕茧的情况比较突出,这势必会演变成干茧缫丝与鲜茧缫丝的直接较量,尤其是今年的气候导致蚕茧上市批次减少,茧站和缫丝企业争夺桑蚕茧原料的情况预计会愈演愈烈。这正是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如果茧站收购量大,干茧的量将增大,倒逼缫丝企业进行干茧缫丝,如果缫丝企业收购的量大,缫丝企业将继续开展鲜茧缫丝。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看,广西的鲜茧缫丝也是迫于整个纺织行业的不景气,尤其在经历了2010年的茧丝倒挂情况,广西众多缫丝企业苦不堪言,缫丝企业有的在观望、有的在关停、有的在改行。就在这茧丝倒挂严重时刻,广西本地的缫丝企业从山东的缫丝厂学习到鲜茧缫丝技术,犹如一根救命稻草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表1中可见干茧缫丝的吨丝利润在1.53万元左右,鲜茧缫丝的吨丝利润达3.57万元左右。本次计算是按照成本控制最优的方案进行考察,如果一个缫丝企业仅仅只生产干茧丝,而成本控制无法最优化,那么企业的生产利润无法保证,有的甚至会产生亏损。而鲜茧缫丝由于解舒率较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人工费用降低和茧丝成本的降低,广大缫丝企业对此趋之若鹜,促使市场资源重新配置,缫丝生产企业从企业的大环境与追求利润化角度考虑,更倾向于投产鲜茧缫丝。

(3)按照目前的情况,广西鲜茧缫丝将继续保持现有规模,甚至扩大,尤其在广西蚕茧质量不高的主产区尤为明显。虽然各个方面对鲜茧丝的质量状况争论不休,但是不能阻止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继续开展鲜茧缫丝,这样的情况还需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并且鲜茧缫丝将增加茧农的收益,进一步调动茧农的积极性,对确定市场的竞争机制、淘汰落后产能都将有积极的意义。

4.2 建议

鲜茧缫丝的出现具有很强烈的市场特性,笔者认为,鲜茧缫丝需要各行各业重视,不能听之任之,应该规范鲜茧缫丝行为,为缫丝行业的发展提供清洁的环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

(1)引导生产企业树立诚信观念。缫丝企业对所生产的生丝进行标注,鲜茧丝与干茧丝分类别包装。确保下游丝绸企业能够根据生丝品种调整产绸工艺。

(2)希望国家纤维监管部门对鲜茧缫丝的整个行业进行跟踪调研,确定生丝制造业发展方向。

(3)加强科研技术开发。尽快研究出简便高效地鉴别干茧丝与鲜茧丝的检验技术。

(4)适时修订生丝国家质量标准,将生丝含胶率、茸毛检验列入理化检验中,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茧丝交易网.关于鲜茧缫丝及鲜茧丝的对话[EB/OL].[2013-06-04].http:///newsPageUI.action?id=2c9082e43f08a4d7013f0e098fb62639.

[2] 张国兵.鲜茧直接缫丝工艺研究与探讨[J].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1,(04):7-8.

[3] 陈树明,杨小芳.积极探讨鲜茧缫丝的系列配套技术[J].四川蚕业.2002,(01):44-45.

生鲜采购工作总结范文11

几天前,蒋生接到的两个大订单忽然被取消,电话里广州市某政府机关的客户表示,“活动不摆花了”。之后的一周,蒋生很清闲,只接到为几家公司准备庆典用花的零散活儿,“去年这时还有很多部队的订单,都是迎接领导视察的,现在完全没有”。他说。

而蒋生遇到的情况并非特例,他的北京同行们也受到影响,像这样少为人知的围绕着政府的小生意还有许许多多……

鲜花“大单”在路边

政府开会用花只是一些“小小生意”,真正的大单在“路边”工程。大到国庆春节,小至地方歌会活动。

一个多月后,四川广安市的思源广场入口、广能广场市政府一端等处就将布满鲜花,其中一处还将由鲜花组成“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拜年”的字样——在四川招标网列出的标书中,在这些“显要位置”目前的照片上,还加上了春节百花相映的效果,花团锦簇。

招标人广安市园林局在标书中要求细致,除了应标者的资质,就连植株大小也都精确到厘米:一品红要求三个头及以上、口径16厘米以上;仙客来要求口径16厘米以上、以红色为主。其他如,摆放期间(含霜雪等恶劣天气)有植株萎蔫或花朵凋谢必须及时更换,更换产生费用由中标方负责等细节,也在招标书中规定得一清二楚。

而这项“2013年春节鲜花摆放工程”标明使用的是“财政性资金”。“所有这种市政绿化项目,都是园林局做的方案,然后财政批。5万元以上的由我们负责采购。”广安市公共资源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四川省政府采购中心工作人员也证实了5万元这个门槛。

“我们不采购机关开会之类的用花,那可能是政府的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我们只采购电脑之类的办公用品。”天津市政府采购中心综合部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市政绿植摆放,按相关法规100万以上的都必须走招标程序”。

这些通过园林部门委托,由地方政府采购机构招标的路边摆花工程价格不菲,如西南某城市一区2013年元旦和春节的摆花资金就计划74万元,而且为预算内资金;还有一区政府官网显示,2011年该区国庆摆花工程共计栽摆花卉达几百万株。

不过,为了响应中央“八项规定”,2012年12月20日下午,广安市40位人大常委表决同意,在即将召开的市人大会议上不摆鲜花,不放水果,不封路,不悬挂气球标语。一周后,广安“人代会”的现场非常简朴,与会人员面前只有一个装会议材料的简易环保纸质文件袋和一个环保纸杯盛装的茶水。

政府“采购”保安与“农家乐”

事实上,维持政府运行,柴米油盐,一个都不能少,但这些围绕政府采购的“小生意”,鲜为外人知,且丰富多彩。

比如四川达州市环卫处把果皮箱列为采购对象,山东济南的采购目录则详细到大灶锅、炒菜灶、电饼铛以及炸锅。

现在,就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出差,都要先到财政部专门设置的“党政机关出差会议定点饭店查询网”上,根据出差地点、会议类型等预订指定酒店。因为出差定点饭店也早已纳入政府的采购名单中,并有明确规定:原则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政府所在城市的定点饭店客房套间协议价格应控制在600元以下,标准间的协议价格应控制在400元以下。浙江省还将“农家乐”纳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召开或承办小型会议、培训的场所,也需统一招标、采购。

2012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央预算单位2013-2014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的通知》中,活生生的保安、保洁人员也是政府采购目录中的“商品”。

最近,北京神之盾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就正忙着2013年新一轮的政府采购,公司业务经理刘先生的电话频频处于占线状态。国家行政学院、团结湖公园、北京顺义区妇幼保健院等国家机关,曾是神之盾保卫的“领土”。

“眼下第一关过了,也算没白忙活。”刘经理说,公司刚刚入围北京市政府采购的第一轮,“一共100多家企业呢,还有一些是北京市公安局体制内的保安公司,我们作为民营企业能够入围确实不容易”。他透露,第一轮100多家公司经过竞争后入围招标的公司只有20家。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这种类型的采购只是一桩小生意,但是对于神之盾这样的民企而言并不“小”。“每年政府采购的业务量大概占公司总业务量的30%左右,公司对政府采购这一块非常重视。”

“招标过程其实很复杂,排除与体制内的保安公司竞争不说,招标单位在考察公司资质的同时,还会到驻勤单位现场考察人员素质等各方面情况。”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朝阳门外街道办事处公开的一份2012年保安公司选聘招标公告显示,投标人必须具备较完善的安保工作规章制度和素质较高的管理队伍,投标方选派的安保管理负责人应在50岁以下,其他人员应在35岁以下,并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

马上要开标了,刘经理丝毫不敢大意,入围的20家保安公司个个藏龙卧虎,谁能中标还是个未知数。

批条子时代过去了

尽管小企业竭尽全力想和政府采购攀上“亲”,但如果相关制度监督、保障没跟上,负责采购其实并不是个好活儿。

“某县采购办主任在一次采购项目中由于坚持原则,不被供应商左右,遭到不法供应商的人身攻击,被砍三刀,险丢性命,而凶手被判刑后,仍扬言出来后要报复。”湖南省财政厅政府采购办公室郭晓钟曾在文章中谈到这一惨案。

此外,如果国家对政府预算约束力小,就难防范政府的随意采购,一些供应商对政府采购的公正性、透明度产生怀疑。

生鲜采购工作总结范文12

对于生鲜经营企业来说,无论其超市业态是生鲜食品超市还是大型综合超市,准确而清晰地认识和把握生鲜区的基本定位,对其后的采购商品结构、生鲜区的布局设计、生鲜销售管理和标准体系建立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一看有关生鲜经营的定位问题。 一、生鲜经营产生的背景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流通领域逐步形成了以大型农业批发市场为中心、城乡集贸市场为依托的批发市场网络。但以数量型指导思想为主的农业生产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质量型生产的转变过程中,产销衔接问题仍是农业流通体系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

第一,随着农产品的产量增长迅速,产销之间的“小生产、大流通”的瓶颈问题日益突出,新鲜产品的损耗和浪费巨大,已超过生产总量的20%,部分单项大类产品如水果、蔬菜等,损耗率更达到了25%的水平,农业的产业链结构调整和流通体制的改革日渐紧迫。

第二,大中型城市原有的国有蔬菜副食销售体系逐步向连锁商业转型,但面向居民的零售网络尚未形成,而更多地被无证商贩或不够规范的街头农贸集市所取代。

第三,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白菜萝卜过半年”已不能满足现在居民的消费水平,流动摊贩和街头农产品集贸市场虽然方便,但对质量、服务、环境的担心和不满却始终挥之不去。

超市生鲜经营在这个时期的出现和发展可谓是应运而生,但问题在于多数连锁超市经营企业在生鲜经营初期没有真正清晰地找准自己的位置,有效地建立生鲜经营的专业管理标准和管理方式,以至经营效果和潜力始终未能充分表现出来。 二、超市生鲜区的定位分析

对于超市生鲜经营的定位分析中首先要弄清楚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在超市中经营生鲜产品截然不同于在菜市场或者集贸市场中的销售行为。

生鲜区经营从表面上看就是在超市里卖菜,卖鱼肉和生鲜商品,换句话说就是把菜市场搬进超市经营。其实情况远非如此简单,开辟生鲜区的关键是要在超市的环境里经营生鲜商品,以生鲜经营吸引顾客,再将顾客的购买行为引导向超市的包装食品和家庭日用品。那么,在生鲜经营管理中大量地引用了超市管理的标准和要求:特别是充分体现了超市对基础管理的要求,新鲜、高质量的商品,卫生、良好的购物环境,严格的商品管理、时尚的消费引导等等。

一般来讲,超市生鲜区在蔬菜水果、鲜肉和水产等初级生鲜商品的价格竞争优势并不明显,但消费者购买需求中对购物环境和生鲜品质量保证的要求明显较高,因此,超市生鲜区能否经营好?能否达到超市生鲜经营的目的,就取决于高水准管理和商品组织保障,否则将失去超市经营生鲜区的真正意义,同时超市的整体形象也会受到影响。

生鲜品的品种,相对超市包装食品和日用品来说虽然不多,加之商品受季节性影响,品种不过千余种,但这样的商品总量规模如果加上对商品的单品管理和严格的有效期管理,再加上要求达到超市的陈列标准、卫生标准、损耗和库存控制等一系列管理要求,这样一来,生鲜区采购管理、现场经营管理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无形之中被放大了好几倍,要达到这样的水准,就势必要加大设备、人员和管理力度的投入,经营上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这些是超市的决策者在生鲜经营立项之前就应该充分估计到的。 三、消费者购买动机的比较分析

在一项消费者购买动机的比较分析资料中,反映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中对传统菜市场或集贸市场和到超市的选择倾向。其中,一方面顾客到传统农贸市场采购鲜肉、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四类商品的购买动机依次为:26%、25%、25%、14%,而其他食品和南北干杂货等仅有10%。另一方面,到超市食品区采购的顾客,购买目的主要倾向于肉类生鲜品、水产品、蔬菜类产品、冷冻调理食品和水果类产品,购买动机依次为:14.5%、14%、10%、9.1%、2.1%,而其他包装食品、饮料、家庭日用品等比重则有50.3%。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发现,传统农贸市场里的鲜肉类产品、水产品、蔬菜类和水果类产品为生鲜经营范围的主项,超市生鲜区里的肉类生鲜品、水产品、蔬菜类和水果类产品以及冷冻调理食品等项属于生鲜经营的范围。通过对以上经营主项购买动机的分析不难得出以下分析结果:

1、消费趋向变化

消费者到传统农贸市场以购买生鲜商品特别是初级生鲜商品为目的的占绝大部分,合计占到了90%左右;而到超级市场生鲜区购买生鲜商品仅占一半,合计为49.70%。从几年前没有超市生鲜经营,到如今有近一半的顾客到超市购物的目的是为了生鲜商品,这个变化是很大的,它反映了生鲜经营在超市中的地位和顾客的消费趋向的变化,超市生鲜经营的崛起对大中城市传统农贸市场形成相当的冲击已是不争的事实。

2、商品品类分析

在超市食品的经营品类上,无论是生鲜类商品还是包装食品都比传统农贸市场从整体上得到充分的加强,品类和品种要丰富齐全得多,生鲜类商品中加工半成品和制成品及其集成度高,而超市包装食品的商品配置则是传统农贸市场所没有的,而包装食品在顾客的购买动机中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超市通过生鲜商品、包装食品和家庭日用品的合理配置,将顾客到超市购买生鲜品的趋向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转化,使超市的食品和日用品也可以具有相当的销售比重,所以才使生鲜商品的购买动机比传统农贸市场明显偏低,超市经营项目上的设计目的就在于这三者之间的合理平衡。

3、超市生鲜区的经营优势分析

目前大中城市中的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正处于从农贸市场购物逐步转向大型超市购物的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中,经营良好的超市生鲜区在面点、肉类及其制成品、熟食凉菜、主食厨房等几个产品类别特别是深加工产品方面具有很大的集客能力和竞争优势。而在超市生鲜初级产品经营中则优势不明显,例如蔬菜水果部门,蔬菜由于价格敏感,销量是在毛利很低的条件下实现的;水果毛利相对高一些,所以水果销售对于部门毛利贡献上比较重要。

两种市场在水产品、鲜肉和蔬菜水果类销售上的反差很大,城市居民到传统农贸市场购买此类商品的动机很强,反映出顾客生鲜初级产品消费上的传统习惯仍在延续和保持。

基于以上分析,超市生鲜经营一定要在自身定位利弊分析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对集客性商品和盈利性商品、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经营和销售策略,最终扬长避短,争取达到超市生鲜区应有的销售业绩和份额。 四、超市生鲜区的经营优势

在超市生鲜区的定位分析中,经营良好的超市生鲜区之所以能快速发展,主要是有效发挥了它在几个方面的经营优势:

1、消费信任度:超市生鲜区吸引顾客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其所经营的生鲜商品在卫生、安全和产品质量上的保证,加上生鲜区良好的购物环境,这对于超市生鲜区经营的成败至关重要,因此除明示服务承诺之外,对生鲜商品的顾客投诉、退换货及其赔偿等问题都会给予认真对待。

2、产品集成度:从上述定位分析中,超市生鲜区比传统农贸市场生鲜品的集成度大大提高,从消费者需求出发的商品组合满足了消费者方便快捷、一次性购足的购物方式,特别是生鲜深加工产品的创新和多样化,使超市生鲜区在经营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同时这类商品的经营也是生鲜区获利的真正增长点。

3、产销专业化:超市生鲜区,特别是大型连锁超市的生鲜区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深加工方式的专门化,生鲜区的产品营销已经逐步成为沟通农产品产销环节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流通渠道,它对于平衡生鲜产品的季节性波动,引导顾客合理消费,满足人们逐步提高的消费需求会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产销专业化也是超市生鲜区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