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保统计工作总结

社保统计工作总结

时间:2022-07-21 07:08:13

社保统计工作总结

第1篇

第二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城镇化、工业化、产业化和特色经济、民营经济、园区经济、劳务经济及环境保护和社会事业发展等重要任务,促进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实现富民强县。科学运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结果,调动各县市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促进我市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建设西部强市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步伐。

第三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坚持经济与社会事业统筹发展的原则,突出经济监测考评;坚持全面和重点相结合的原则,突出重要工作监测考评;坚持近期和长远相兼顾的原则,突出各县市区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实绩;坚持科学真实、公正可比的原则,推动和引导县域经济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加快发展。

第四条县域经济社会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社会。根据全省确定的范围,我市的11个县市参与全省县域经济社会监测考评,秦都区、区参与全省城区经济社会监测考评。

第五条全市监测考评指标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指标、经济结构指标、社会发展指标、生态环境指标四大类,其中县域经济监测考评指标为31项;城区经济监测考评指标为30项。

第六条经济发展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总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财政总收入增长速度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等。

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指标,是一个地区社会生产活动成果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具体反映县域经济规模、综合竞争能力、项目带动和发展后劲,是监测考评县域经济的基础性指标。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总收入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采用人均指标体现监测考评工作的可比性和公正性,是经济指标监测考评工作的重点。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财政总收入增长速度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主要反映各县域单位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工作实效。

第七条经济结构指标包括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比重、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城镇化率、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等。

第八条社会发展指标包括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城镇社会保障覆盖率、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财政支出中农、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比重、公众安全感满意率、有线电视入户率、初中毕业升学率、人均城镇维护建设资金支出等。

第九条生态环境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总量减排、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农村安全用水普及率、常用耕地面积指数等。

第十条直接采用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结果,对比上年考核位次确定当年的位次变化情况。

第十一条年度监测考评结果经县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进行通报,并向社会公布,公布时间为次年7月15日前。

第十二条监测考评指标数据除来自统计部门外,还涉及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环境保护、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卫生、广电、安全生产监督等多个部门。监测考评指标数据统一由各级统计部门组织进行采集、审核、汇总并上报。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相关指标数据的采集、审核,并按要求报同级统计部门。

第十三条对于监测数据质量,各县市区统计部门要严格审核把关,对填报的源头数据要进行认真核实,确保基础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上报前,须经政府主要领导签字认可。市统计局每年按一定比例对各县市区上报的监测指标数据进行质量抽查,抽查结果将作为评定监测数据质量的依据。

第十四条市统计局组织市级相关部门,对各县市区上报的有关指标数据进行联合审核,数据审核无误后上报省统计局。

第十五条在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考核中,与前两年排名中最好年份相比位次前移者,给予进位奖,分别授予年度“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和“市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称号,并以市政府名义进行通报表彰。

从年起,设立工业化发展监测考评单项奖,对县域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快的前2名县市区,进行通报表彰和奖励。

对在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人口和计划生育、节能降耗等某一方面被“一票否决”的县市区取消表彰奖励资格。

第十六条市政府设立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奖励专项资金,对年度通报表彰的争先进位奖和工业化发展单项奖前2名县市区进行奖励。奖励办法分别为:对首次进入全省“十强县”和“五强区”的县市区各奖励500万元;对保持在“十强县”和“五强区”中的县市区,以奖励100万元为基数,对照上年位次,每进1位增加奖励20万元,每退1位减少奖励20万元,减完为止。在全省县域经济年度考核中,与前两年排名位次最好的年份相比,排名在11-20名的,每前移1位,奖励20万元;21-30名的,每前移1位,奖励10万元;30名以后的,每前移1位,奖励5万元。在全省城区经济考核中,与前两年排名位次最好的年份相比,排名在6-10名的,每前移1位,奖励20万元;11-15名的,每前移1位,奖励10万元;15名以后的,每前移1位,奖励5万元。对进入全省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快的前10名的县市区各奖励20万元;对在全市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快的前2名县市区各奖励10万元。以上奖励资金列入市财政年度预算,市财政局按照市政府通报表彰决定和审定的奖励金额及时下达、拨付。

第十七条全市的监测考评工作由市统计局组织实施,市级各相关部门配合。市统计局设立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办公室,具体负责县域经济监测考评的日常工作。各县市区统计部门成立相应机构或指派专人负责行政区域内监测数据的搜集、审核、汇总和上报工作。

第十八条县级统计部门次年3月底前将本级监测考评数据上报市统计局,市级统计局审核、汇总后于次年4月15日前上报省统计局。

第十九条各级政府应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整体规划。不断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在监测考评工作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监测考评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以确保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正常进行。

第2篇

一、社区党政建设

1、我社区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水平。在社区建设中,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社区居委会紧密团结在社区党组织周围,带动社区干部以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首先,立足本职,一心为民,坚持每周二政治学习制度和社区例会制度。社区党支部结合当前形势,用先进的理论思想激励每一位社区干部,奋发向上,努力工作;用严格的制度约束每一位党员,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团结协作,增强凝聚力。其次,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发展党员方面我社区党支部始终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在今年四月份我社区有两名入党积极分子在区委党校参加了培训学习,对已发展了的党员做到了保质保量。

2、自从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千峰北路社区党支部按照兴华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部署,在兴华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按照《兴华街道党工委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安排》,以“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社区”为主题,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学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认真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查找班子和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改进思路和措施,形成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并及时召开了民主评议会议,对评议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社区会认真研究,充分吸收,并体现到修改后的分析检查报告中。我社区党支部借助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利契机,紧紧抓住“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社区”这一发展主线,同心同德,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团结和带领广大社区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社区这块阵地上发光发热!

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社区的繁荣和稳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我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大力宣传各种有益居民的信息资源。

其次,我社区党支部不断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整合社区力量,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文艺队。社区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有很多专业技术人才生活在社区,形成特有的人才优势。我社区把他们动员起来,积极鼓励各年龄段的志愿者加入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以他们为骨干,一方面让他们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做出贡献,另一方面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取得锻炼人、培养人的双重效果。我社区将多才多艺的社区居民王建华吸收进社区文艺队,以其为队长,努力将社区文艺队发展成为自我创作、自我表演的新型文艺队,并将活动场所定在辖区内的漪汾公园,让老中青三代社区人,在社区里就能找到并参与适合自己口味的活动,激发出居民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的热情。此外,我社区聘请住在本社区的文体教师,举办各种门类的讲座、培训班、学习班,指导、服务社区开展文化活动。让社区居民在这里找到了一片充满活力的沃土。

三、社区的环境与卫生

搞好社区的环境和卫生,是一项合民心、顺民意、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工作,也是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塑造社区形象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我社区把环境卫生当作社区工作的重头戏来抓。 关于2012年度社区居委会工作总结的文章 >>

2012年社区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景区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党委宣传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要点

武装保卫处工作总结

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工程技术公司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县教育体育局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返回 部门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

我社区以建设创新型城市,实施绿色转型为主线,以促进和谐,全面改善城市环境为目标,多次组织青年志愿者、低保户,由社区干部亲自参与“靓丽星期五”活动。今年在历次活动中我社区组织居民志愿者及低保户共200人次,对16个院落及各街面铺进行了认真清理整治,共清理无人管辖区垃圾五处,30车,很好的完成了整治清洁和清除垃圾死角的任务。此外,粉刷千峰北路道路侧旁树木约180棵,美化了社区周边环境,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我辖区内周边环境的整洁,使各居住院落的卫生条件有了显著的改观。

四、社区服务

社区居委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党和政府与居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社会工作是我们社区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最终目的。我社区建立和完善各种服务制度和社会体系,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以广泛服务居民为宗旨,以为老弱服务、助残帮困服务为侧重点多方位地开展工作。

1、社区志愿者注册工作

我社区认真履行了关于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条例规章,整合社区资源,健全社会服务体系,积极动员大量社区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口,纳入我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中来,组织起来,以服务于居民,造福于社会,切实为建设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目前已注册了约占社区总人口8%的志愿者,总计250人。

2、社区治安工作

良好的治安环境是建设和谐社区以及保证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我社区在综合治理方面花大力气,发动社区志愿者组成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巡逻队,定期定点对辖区内各楼院、各驻地单位进行巡视,有效地维护了社区治安。此外,我社区下大工夫制定有效措施,在社区内部实行分片管理,责任到人,严密组织,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在今年“两会”期间,我社区也有领导带班,有专人值班,并强调值班人员要明确责任、坚守岗位,全面率领安全稳定状态,做好值班记录,坚持每天零报告。

3、扶老助残帮困工作

我社区在扶老、助残、帮困方面下大工夫,不遗余力地帮助辖区内的弱势群体。尊老、敬老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体现,更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社区坚持发扬和宣传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理解和尊重老人,关怀和爱护老人。我社区60岁以上老人有400多人,由于多数老人子女不在身边他们时常感到孤独空虚,针对这一情况,我社区干部经常登门随访进行精神慰藉,并为老人提供免费体检的同时开展三免费、三无偿活动即:免费开展健康咨询服务、免费赠送有关保健书籍、免费提供法律援助;向老人无偿开放活动设施,无偿进行生活照料、无偿代办生活事宜。

此外,今年我社区干部先后慰问辖区内的残疾家庭三次,慰问困难居民三次,困难老党员四次,为他们提供服务多次。在国庆节和中秋节来临之际,我社区成立联合慰问小组,深入贫困居民李秀敏、残疾人韩天璟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了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对省电大退休老党员申有堂、任凤兰进行慰问,为他们送去党的温暖和关怀。

4、社区低保工作

在低保工作方面,我社区始终以“应保尽保”为原则,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服务居民群众为已任,脚踏实地,全身心地投入到低保工作中,不辞辛苦,不计报酬,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实行听证制度,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为困难群体提供最佳、最便利的服务,实行窗口化服务、以电脑网络化管理为手段,对每位享受低保的家庭,建立了家庭信息档案。通过近半年的不懈努力,较好地完成了街办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在今年的廉租住房工作中,我社区深入宣传,准确把握国家政策,严格把关,认真审核,做到公平合理,应享尽享。

5、社区医保社保工作

6、社区计生工作

计划生育是一项长久国策,我社区始终给予了高度重视。计划生育服务是计生工作的主要内容。此外,计划生育服务是计生工作的主要内容。今年6月份我社区联系区计划生育指导站免费为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b超、乳腺及妇科检查。同时我社区也非常重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经常开展送技术、送服务、送资料、送药具等活动。今年上半年,我社区在兴华街办的统一部署下,对辖区内的流动人口进行全面的摸底登记,截至目前已登记30余人,目前此项工作还在进行中。

7、统计工作

关于2012年度社区居委会工作总结的文章 >>

2012年社区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景区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党委宣传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要点

武装保卫处工作总结

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工程技术公司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县教育体育局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返回 部门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

今年5月份,我社区积极配合太原市城市规划局,对辖区内45户居民进行了居民一日出行调查。

今年6月份,我社区工作人员陪同区委统计局及街道办事处统计口的领导干部对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个体门面房进行经济普查的收尾核对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社区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终于如期将辖区内69家法人单位及77家个体门面房核查完毕。

五、社区班子建设

多年的社区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加强班子建设十分重要。我社区在本着人尽其才,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分工,使每个社区干部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工作中做到了分工不分家,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并形成了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对社区各种制度进行不断的规范和完善,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以上是我社区一年来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十七大”会议精神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扬“团结、奉献、争优、创新”的兴华精神,以服务居民为宗旨,以共创和谐为目标。努力使千峰北路社区的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居民营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而奋斗。关于2012年度社区居委会工作总结的文章 >>

2012年社区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景区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党委宣传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要点

武装保卫处工作总结

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工程技术公司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第3篇

总结一年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为了更好的完成明年的工作,你是不是要写年终总结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社区工作者年终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社区工作者年终工作总结1区x街道办事处地处x区中部,南山脚下,明泽湖畔,面积 3.18平方公里,现有居民15073户,48102人。下设6个社区居委会,驻有企事业单位1285个。近几年来,在市区两级民防部门的正确指导下,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高度重视社区民防工作,始终坚持以社区居民最广泛的参与为根基,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不断提高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架构,不断夯实社区民防工作的基础

长期以来,街道党工委始终把社区民防工作放在街道整体工作一盘棋中通盘考虑,集聚力量,整体推进。将社区民防工作列入社区建设考核内容,每年定期听取民防工作汇报,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实行季度例会、半年考核和年底总结。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为总指挥,城管主任、人武部领导和党工委副书记为副总指挥,相关科所长和专干为成员的街道民事防护指挥部,下设指挥协调、疏散掩蔽与防护、消除空袭和灾害后果、物质保障、车辆运输、维护治安和动员支前7个指挥组,每个指挥组设正、副组长各1人。战时平时指挥程序、战时人口疏散、战时人员掩蔽、消除空袭后果、平时防灾等都得到具体落实。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对民防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街道、社区由专人负责,各支队伍人员大多由机关干部组成,并在组训时间上予以保证,每年用于民防工作的经费都达到万元以上。去年年初,街道又投入1.3万元,为应急抢险队和消防队装备了服装、各种工具等。街道还为指挥室配置了有线、无线通信设备器材,为通信情报室配置了计算机、传真机、电话交换机和报警器材等。6个社区居委会分别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居委会综治干部任队长、物业职工和社区居民任成员的社区民防志愿者队伍,分抢险、巡防、医疗、消防四个工作组,具体承担应急预警、抢险、医疗救护、消防等应急任务,包括以城管和行政后勤人员为主组成近13人的抢险抢修队伍,以司法、片警和物业保安为主组成的26人的治安消防队伍,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为主组成的14人的医疗救护队伍,从而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社区民防组织及应急队伍体系。相对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广泛稳定的人员队伍为社区民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建章立制,拟制应急预案,规范完善社区民防工作的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民防预案,是民防工作规范运作的基础。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x街道民事防护预案》、《x街道民事防护保障方案》等,并制定了社区民防志愿者活动制度、值班预警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民防演练制度等,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民防建设工作机制。在制定预案过程中,我们坚持既体现上级要求,又结合社区实际,抓好预案细化,实现可行性、操作性和规范性的统一。比如,我们在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就建立了包括抗震救灾、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火灾消防等13项具体应急预案。我们还建立起灾害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通报制度。加强与主管部门联系,保障灾害信息的畅通;及时传达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要求;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及时为居民提供灾情信息,督促居民做好防灾工作。各社区能够根据上级预警预报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对可能受到自然灾害威胁的地点做出灾情预警,并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及时上报灾害信息、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灾民的需求。各项制度和工作预案的建立,保证了整个灾情处理流程的有条不紊,提高了社区民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三、发动群众,加强宣传教育,大力营造社区民防工作的氛围

社区民防工作应以不断满足居民安全需求、鼓励市民追求安全文化、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宗旨,因此,我们注意寻找社区民防与生活和工作的结合点,注重发动群众,不断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提高社区民防工作的普及性。一是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充分利用社区艺术团、秧歌队、锣鼓队等文体活动队伍,组织他们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向市民宣传民防知识。充分利用板报、标语、书画展、分发宣传资料以及通过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出简报等形式,对社区民防工作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加以宣传和推广,增强社区和居民群众对民防宣传工作的认同感、向心力。每年在《防空法》颁布实施纪念日的一周内,街道民防办都要对市民开展民防知识宣传活动,每年夏季街道民防办都举办一次以民防内容为主题的大型乘凉晚会,通过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提高市民对民防工作的认识和对减灾救灾的重视。多年以来,x电视台、电台、大报和晚报等多家媒体先后对我街道民防工作的报道达到近20件次。二是拓宽渠道深化教育。坚持民防教育社会化,将防灾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去,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系统,坚持政、校、企、社四结合,实施全方位的减灾教育宣传。在望海社区建立民防教育基地,制定和完善相关教育计划和教育制度。

社区工作者年终工作总结2一、制定了x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

为了确保x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年初根据“六普”资料对进入婚育期的育龄妇女数量进行了科学预测,统计年终工作总结:社区统计年终总结。结合x年底的抽样调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了x年工作目标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客观真实的依据,为白石桥社区计划生育工作上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提高统计报表质量

为提高统计报表质量,挤干统计报表水份,我社区对各协会企业使行每月10号召开统计报表例会制度,对上报的统计报表进行认真的审核、汇总。不定期的对上报的出生、新婚、节育等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有瞒报、漏报、错报现象的进行及时更正。

三、加强生育证管提高生育证的合格率

x年全年在生育证的发放管理方面,我们严格按照《乌鲁木齐市人口计划生育条例》的要求,认真审核有关资料,做到严把关细审核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不予审批杜绝“人情证”、“关系证”做到了政策面前人人平等执行政策公开、公平、公正。x年全年办理跨省生育服务证1人,特批生育服务证1人,流动人口生育服务证4人,常住人口生育服务证31人。

四、加强依法管、规范生育秩序

今年全年社区继续开展生育秩序整顿工作,重点在生育指标的审批、发放、管等方面加强核查,严格把关生育政策。对群众举报的线索认真排查取证,坚决禁止“放水养鱼”现象杜绝多孩生育净化生育环境,年终总结《统计年终工作总结:社区统计年终总结》。

五、高质量完成pis录入

区人口计生委要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省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会议精神,对信息录入的质量和进度提出新的要求、改进措施、强化责任、鼓舞干劲、明确任务、保证质量。各街道社区及单位,增强人口数据信息录入工的紧迫做到月结月清不能遗留上月问题。按时更新pis系统变更表,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六、扎实开展日常工

统计工作是计划生育工的一个窗口,为使之成为一个文明窗口,我们兢兢业业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勤于学习提高素质。从事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必须熟练掌握生育政策,全面精通计划生育各项业务工作,能及时准确地解答各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学习,潜心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工能力。二是坚持则秉公办事。三是坚守岗位优质服务。统计工作工作量大,要求高,各方面联系比较多,就要求我们坚守岗位服务到位。

虽然我社区x年全年统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统计员队伍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责任性还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各单位计生专兼干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发挥用不强现行计划生育统计工要求相差较远。三是统计质量不高。部分单位仍然存在统计错、漏报现象。

七、下一步工计划

1、搞好统计求实工作,加大督查力度,每季度搞一次解剖调查。

2、认真做好报表分析。

每月10号、审核、汇总、上报月报表做好考核工作,定期公布计划生育统计主要数据(如:出生率、性别比、自增率)并对统计工作中实事求是、准确及时的全面完成统计任务的单位进行表扬和鼓励,对有瞒报、漏报出生的乡镇在人口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考核中加重扣分。将统计工作质量纳入年终考核细则。

社区工作者年终工作总结3x年度,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计生局的精心指导下,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紧紧围绕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的各项指标任务,结合社区工作实际,狠抓基层落实,圆满完成全年的工作目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建立健全家庭户卡,实现“四清”

一是分片包户、社区基层情况清。

针对各社区户多、面大、工作任务繁重的实际,为全面了解每家每户基本情况,把原来社区干部实施的按部门工作对口分工负责的单一工作方式,转变为“互帮互通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对各社区实施分片管理,社区干部全员参与,分片包户,责任到人,包片的社区干部负责对本片的出生、现孕、流动人口、失业、低保、特殊家庭及再就业每家每户的信息变动情况进行了解排查,使社区各项工作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反映快,为下情上达,上级及时掌握基层情况,正确决策,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是分户建档,社区户户现状清。

在分片包户、了解社区基本情况的同时,建立了《已婚育龄妇女卡片》、《居民家庭档案》。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各片各户的基本情况,甚至连夫妻双方的就业情况、健康状况、专业技能,以及二人家庭、三人家庭、空巢家庭、特殊家庭的情况,项项清、户户清,更好地满足工作落实的需要。

三是协调相关部门排查,社区人口数据清。

社区人口统计求实工作是稳定低生育水平,衡量人口计生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人口统计数据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人口计生政策的制定、贯彻和落实。为此,各区办事处领导主动协调公安、卫生等相关部门,配合提供各辖区所在地的出生人员名单,使人口管理更有效、统计管理更准确、责任管理更到位。

四是计划生育户卡数据录入清。

按照计生局关于《户卡》数据录入的有关工作安排,各区办事处领导高度重视,本着抢前抓早,分工明确的原则,组织业务人员学习、培训4次,解决录入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首先,区办事处要求各社区对已填写的《户卡》册进行准确入户核对,为录入工作提供详实的基础数据;其次,各社区请专业人员为每台微机安装了规范的系统软件,并多次对录入人员进行操作规程培训。

录入过程中,社区针对录入时间紧、数据量大、社区微机配备少的情况,积极协调社区的业务骨干共同录入。请计生局业务骨干对各区办事处的录入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区办事处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强调备份数据妥善保管,确保录入数据无一丢失。各区办事处还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录入工作充分倾斜,集中全部力量统筹安排时间,打好了此次户卡录入的攻坚战,为城市社区全面启动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的稳步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已婚育龄妇女普查普制治工作,做到“二个到位”

一是领导重视到位。确保各区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各市直单位部门的主管领导、主要负责人人员到位,明确专人负责,保证复查工作的良好开展。

二是宣传方式到位。通过新闻媒体、电子屏幕、街头巷尾分发传单等方式营造宣传氛围,向广大育龄妇女宣传生殖健康普查普治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数码电子检测宫内疾病、利用远红外线控测乳腺疾病、利用b超检查子宫附件疾病等活动,今年,参加生殖保健咨询、普查的妇女5130人次,查出妇科患者3210人,及时治疗2552人,复查接受治疗痊愈率达95。

复查活动中,我们把优质、实效放在普查普治工作的首位,在形式上,注重宣传与服务相结合,有利地推动了城市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稳步地向前发展。

社区工作者年终工作总结4今年,全区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紧紧围绕省、市人口计生委工作要求和全区人口计生中心工作,按照“大联合、大宣传、出精品”的工作要求,不断拓展载体宣传,深化活动宣传,突出阵地宣传,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创新模式,拓展载体宣传

1.做靓《吴中人口》。

认真做好《吴中人口》第六期的编印发放和第七期的资料整理工作,通过严把文字关、图片关和设计关,不断增强刊物的可读性和艺术性,有效提升刊物的整体质量和品味。

2.做优公益广告。

为扩大人口计生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我局在东吴北路增设了一块大型人口计生公益广告牌,并利用苏州生活广播fm96.5《吴中之声》栏目,每天早上定时播出人口计生公益广告。

3.做实宣传资料。

结合“生育关怀 服务到家”活动的开展,我局修改制作了“生育关怀服务到家”折页、服务指南等宣传资料,并通过试点乡镇发放至育龄群众家庭。同时,设计制作政策法规、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科学育儿、青春期教育系列宣传折页,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人口计生综合宣传。

二、丰富形式,深化活动宣传

1.举办“最美计生人”事迹宣讲活动。

为全面展示人口计生系统中的先进典型,树立新风貌,今年“7.11”期间,我局将与相关部门联合举办“身边的感动——x区‘最美计生人’事迹宣讲活动”。目前,已完成“最美计生人”评选、演讲对象确定、演讲材料撰写等相关前期准备工作。

2.举办“5.15”国际家庭日宣传活动。

在“5.15”国际家庭日期间,走进城南街道东湖小学开展了青春期健康知识讲座,走进新苏国际购物中心参加了由区机关妇工委举办的“绿色吴中·美丽家园”——纪念“5.15”国际家庭日宣传活动,在全区营造了“关注人口服务家庭”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明确重点,突出阵地宣传

1.依托人口文化阵地开展宣传。

上半年,协助城南、临湖、香山等有建设意向的乡镇,高标准、严要求地开展人口文化园建设,有力地倡导了文明新风,强化了人口意识。同时,指导甪直、横泾等地完成人口文化园简介,使人口文化园在人口文化展示、生育文明宣传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2.依托“青苹果之家”开展宣传。

按照国家、省、市人口计生委关于推进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的相关要求,通过x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青苹果之家”阵地,继续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和青少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提高青春健康意识和水平。同时,将《青春期健康手册》(少男篇、少女篇、心理篇)发至部分需要开展活动的乡镇,指导他们因地制宜地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活动。

社区工作者年终工作总结5在平时工作中,始终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维护单位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敢于坚持原则,顾全大局,作风正派,严守纪律,团结同志,尊重领导,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做到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同志们的真诚支持和帮助下,取得了干部职工对我的高度信任,使我的工作能一步一个台阶地前进,使我的思想也更加成熟了,也使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了锻炼。

几年来,一直从事办公室工作(虽然有时分工不同),对办公室业务熟悉,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基层工作经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综合、组织、协调能力较强。任党政办负责人期间,能够结合实际,在业务上遇到难题时,能虚心向同事请教,业余时间认真学习有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工作业务能力,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及领导交办的具体事项(特别是办文办会、部门协调等工作),保证了办公室工作的正常运转。认真履行工作岗位职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对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都能尽职尽责、按时按质完成,不管任务有多重,工作有多忙,都毫无怨言,并能准确领会和把握领导意图,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使领导感到得心应手,得到领导、同志们的一致肯定。对转变职能加强服务和如何把办公室“三服务”工作做得精益求精,大量浏览和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有关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业务能力。

在任团委书记期间,能带领街道全体青年团员投入到街区的各项建设中去,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组织全体团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吸收外地好的经验,此举得到了干部职工以及街道领导的好评,街道团委也曾被评为市、区两级“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在纪工委部门期间,能积极协助纪工委书记做好街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fubai工作,认真做好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教育,多渠道挖掘案源,共协助办理案件7宗。

第4篇

科学发展观是系统论

“发展”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建国时期,主席在总结中外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的沉痛教训时得出的结论是“落后就要挨打”,于是提出了“抓革命、促生产”的工作方针,“促生产”其实就是促“发展”。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十年”的历史教训时得出的结论是,建国近三十年,我们“始终没有把工作的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因此提出必须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并强调“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同志要求全党始终要做到“三个代表”,其必须的前提仍然是依靠发展。党的三代领导人和领导集体对“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和表述都非常准确和精辟,并付出了积极的探索和艰巨的努力,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个人的理解是未能形成一整套系统的理论。以同志为总书记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又好又快地实现找到了最准确、最科学的发展答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尽管只有四十个字的表述,但只要认真去琢磨、去思考,就不难发现,每一句话的内函都非常丰富,每一句话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而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庞大而复杂系统工程,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宝贵经验的高度总结和高超提炼,是一个理论系统,所以我们的学习也必须做到是系统的。它既是一个独立的系统理论,又是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更在其基础上实现了升华和跨越。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全局。

科学发展观是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理论尽管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博大精深,但只要在你认真学习之后,再进行总结和概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发展观”其实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首先教育全党同志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入手,到思维方式的较变,再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操作务实的科学方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县城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加强对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等重要论述,既是教育全党同志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的根本方法,又是如何做到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和评判标准。所以这种方法既有理论上提炼,又有操作上的引领;既有宏观上的战略,又有微观上的战术。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处在什么层次,总能从中找到“对号入座”的方法和要求。所以,“科学发展观”不是纯理论的,而是可以运用到实际工作上的一种根本方法。审计工作同样能从中找到方法和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实践论

“科学发展观”是理论,也是方法,但更是实践。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工作,核心在实践,所以”科学发展”又是实践论。作为审计部门的干部,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发挥审计在经济运行中“免疫功能”,确保中央和地方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到实处,为社会的科学发展尽职尽责,深感任重道远。

――在做好财政同级审计工作上任重道远。“财政同级审”是审计工作永恒的主题。如何按《预算法》的要求和同级人大通过的财政预算,对财政资金的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服务,是审计干部必须认真做好的工作。这项工作要求我们既要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又要考虑政府工作中的临时性和突发性;既要确保上级专项资金的安全、有效和管理规范,又要调动全县各级向上争项目、争资金的积极性;既要减轻财政的压力,又要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机关的正常运转;既要确保财政增收,又要为今后的发展积蓄后劲;既要保证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又要保证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等等。

――在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上任重道远。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也是审计部门的重要工作职责。搞好行政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揭露其资金收支管理和使用中的违法违纪问题,对维护财经法规定的严肃性,创造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营造公平和正义的社会秩序具有深远意义。这项工作要求我们既要维护财经法规的严肃性,又要考虑在实际工作中的灵活性;既要规范其行为,又要调动其积极性;既要保证单位能正常运转,又要有利于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既要使干部职工的收入有保障,又要考虑单位之间的个人收入相对平衡,等等。

――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上任重道远。财政对固定资产的投入审计,也是审计部门的重要职责。目前国家新增拉动内需的投资,各地都有不少项目。从应付国际金融危机层面上看,是中国政府对确保我国经济增长的重大战略,但从科学发展的层面看,又是协调和统筹发展的重大举措。这些资金使用情况,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员到百姓都非常关注。还有地方各级政府对民生工程等方面的投资情况,同样也倍受社会各界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审计干部作风要更正派,技能要更高超,眼睛要更明亮,思想要更纯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每笔资金、每个项目审深审透,审清楚投资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中央和地方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固投审计监督要求我们既要使资金做到效益最大化,又要使承接建设单位能接受,所以深感责任重大而又任重道远。

――在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上任重道远。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和实行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体系,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工作”。在经责审计实践中,评价领导干部是否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履行自己职务和职责的情况,审计部门责无旁贷。在今后的经责审计实践中,应努力从以下十个方面创造条件进行思考和探索。(1)节能降耗的情况,节能设备使用的情况;(2)环境保护对比情况,重点是水质变化和“三废”排放情况,辖区范围内的动植物资源和数量增减情况;(3)区域内的协调发展、统筹发展情况;(4)社会治安状况,安全生产状况,群众安全感状况;(5)区域内各种资源的节约和利用状况,是否有过度开采、砍伐等行为;(6)重大投资的决策程序和效益情况;(7)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情况;(8)耕地、林地保护情况;(9)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10)负债情况。进行这些思考和探索,深感审计部门责任重大而又任道重远。

第5篇

第一条 为了发挥社会保险的统筹、储备和调剂功能,提高统筹的社会化程度,解决地区之间、企业之间退休费用负担不平衡的矛盾,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根据《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本自治区境内列入统筹范围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工作的领导。自治区和各地、市、县劳动行政部门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具体业务工作由自治区和各市、县劳动部门所属的社会保险机构负责。

第二章 统筹范围、对象和项目

第四条 统筹范围:

凡全民所有制企业,包括中央驻宁企业(经国务院批准实行系统统筹的除外)以及非财政拨款、经费完全自收自支并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农、林、水、牧以及劳改、民政部门所属企业、事业单位暂不参加全区统筹。

#13第五条 统筹对象:

(一)在职固定职工;

(二)城镇劳动合同制职工;

(三)1971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的计划内临时工;

(四)混岗工作的集体所有制职工;

(五)离休、退休和按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办理退职的人员。

第六条 统筹项目:

(一)离休费、退休费、退职生活费;

(二)生活补贴;

(三)退休费补贴;

(四)粮、副、肉、水电、洗理、煤价补贴;

(五)冬季取暖补贴;

(六)知识分子工龄补贴;

(七)护理费;

(八)离休干部交通费补贴;

(九)丧葬费和一次性支付的抚恤金;

(十)六十年代精简退职人员生活困难补助费;

(十一)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执行机关事业工资标准的企业离退休人员书报费;

(十二)劳动合同制职工退休费用。

第七条 离退休(职)人员的医疗费、易地安家补助费、建房补贴、住房困难补助费、车船费、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暂不纳入全区统筹项目,仍由原单位按规定支付。

前款所列费用原已纳入市、县统筹项目的,仍以市、县为单位实行统筹。

第八条 实行全区统筹后,如遇国家提高离、退休人员待遇或新增加福利补贴待遇,暂由原单位支付,待调整统筹方案时再纳入统筹项目。

第三章 退休养老基金的筹集

第九条 固定职工退休养老基金的筹集,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由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对市、县按参加统筹单位的固定职工工资总额加离退休(职)费用总额之和的18%计提,退休养老基金不够使用时,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可适当调整计提比例。

各市、县可根据自治区的基金提取比例和调拨计划,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提取比例和办法,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并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备案。条件成熟后,实行各企业按全区统一比例计提。

工资总额的构成以国家统计局的规定为准,离退休费用按统筹项目计算,一年核定一次。

第十条 养老保险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从1992年7月1日起,凡参加统筹的在职固定职工必须缴纳养老保险费,其标准开始时不超过本人标准工资的3%,由职工所在单位按月在发工资时代扣。

职工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属基本养保险金的组成部分,列入全区统筹基金统一使用。

第十一条 劳动合同制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征集,按国务院〔1986〕77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1986〕130号文件执行。原有固定职工退休养老基金和劳动合同制职工的养老保险基金,应逐步按统一比例计提,合并调剂使用。各市、县在1992年6月30日前,按自治区有关规定,从劳动合同制职工养老基金收缴总额中上缴20%;从1992年7月1日起,在当年或当月收缴的基金总额中按50%计提上缴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作为全区统筹后备调剂金和积累金。其余部分留存各市、县代管。留存在各市、县的劳动合同制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属全区统筹基金,如需动用,必须经自治区养老保险基金委员会批准。

第十二条 各参加统筹单位缴纳的退休养老基金,企业在营业外列支,事业单位列事业支出。

第十三条 退休养老基金由社会保险机构委托银行按月代为扣缴,统一使用银行的“委托收缴凭证”,并加盖社会保险机构的“退休养老基金专用收款凭证”印章。各开户银行应视同在职人员工资,以优先顺序代扣缴(免签收缴协议书),各单位不得拒付和反托收。

凡参加统筹的单位必须按时缴纳退休养老基金,逾期付款的,按日加收5‰的滞纳 金,滞纳金在企业留利及单位结余中列支,并转入退休养老基金。

第十四条 全区统筹开始时,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从市、县差额预提一个月的周转金(即上月提取,下月拨付)。

全区统筹实施前,各地结存的全民所有制固定职工退休养老基金(含积累储备金)仍留市、县作为后备基金存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挪用,如确需动用,必须经自治区养老保险基金委员会批准。

第十五条 退休费用实行全区统筹后,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上缴的退休养老基金超过本企业离退休费用负担部分,视同实现利润,列入工效挂钩项目结算。

第十六条 凡纳入统筹范围的单位,均须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所属的社会保险机构领取《社会保险证》,并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退休养老基金;以此作为到劳动人事部门办理劳动工资计划、调资审批、招工、招干、职工调动等业务手续的必备条件。

《社会保险证》由自治区劳动人事厅统一印制,各市、县劳动行政部门所属的社会保险机构办理和发放。

第四章 退休养老基金的支付

第十七条 离、退休(职)人员的离、退休(职)费用,由社会保险机构按照统筹项目应支付的退休养老基金标准,按月直接发放或委托银行给离、退休(职)人员。条件暂不具备的市、县,仍先拨付给企业,由企业发放给离、退休(职)人员。

凡由社会保险机构发放或委托银行发放离、退休(职)费用的,应当采取全额收缴全额支付的办法结算。

第十八条 凡未达到国家法定离、退休(职)条件而办理离、退休(职)手续的人员,其费用仍由原单位支付。待达到国家法定离、退休(职)条件后,再由社会保险机构支付。

第十九条 离、退休(职)人员死亡的,由原所在单位及时报告当地社会保险机构,凭死亡证明书按规定领取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金,并从死亡的下月起停发离退休(职)费用。

第五章 退休养老基金的结算与管理

第二十条 退休养老基金按照“全区统筹,分级管理”的原则,根据年度预算,实行统一核算、统一调剂、分级平衡、差额缴拨的办法。

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负责市、县之间退休养老基金的调剂工作,各市、县社会保险机构必须执行自治区的基金调拨计划,并负责本地区退休养老基金的筹集和拨付等管理工作。

凡逾期不上缴统筹基金的市、县,均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滞纳金在管理服务费中列支。自治区所得滞纳金收入并入养老基金。

第二十一条 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从固定职工统筹基金总额中提取3%的积累金,作为后备基金。

第二十二条 各级社会保险机构的管理服务费,在全区统筹的初期,实行“分级提取,调剂使用”的办法:

(一)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从全民所有制企业固定职工统筹基金总额中暂按1.5%提取,在全区范围内调剂使用;

(二)各市、县社会保险机构从收缴的劳动合同制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总额按5%提取,留存本市、县使用;

(三)自治区和市、县社会保险机构每年根据编制内的实有工作人员,编制经费预算,报同级劳动和财政部门审核。经费的使用按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年终结余可结转使用;

(四)财政不再划拨事业费。

第二十三条 退休养老基金和管理服务费,不计征各项税、费,不缴纳能源交通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

第二十四条 退休养老基金存入社会保险机构在银行开设的“退休养老基金专户”,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银行应按规定提取“应付未付利息”对存入银行的基金按其存期照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所得利息转入退休养老基金。

第二十五条 各市、县社会保险机构和参加统筹的单位,应如实提供本地区和本单位在职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离、退休(职)人员数以及需要支付的离退休费用等数据。各级社会保险机构有权稽核参加统筹单位的有关帐目、报表,督促其按规定缴纳和支付退休养老基金。

对弄虚作假、少缴或虚报冒领的,除补交少缴部分、追回多领部分外,并处以少缴或多领部分一至三倍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建立健全全区统一的财务、会计、统计、计划和审计制度。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负责编制全区养老保险基金和管理服务费的收支预、决算,经自治区劳动人事厅、财政厅审核后,报自治区养老保险基金委员会批准后下达各地执行。预、决算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在预算中列收列支。

第六章 离退休人员的管理

第二十七条 离退休费用实行全区统筹后,离、退休(职)人员与原单位的关系不变,待遇不变,其管理服务工作仍由原单位负责。

第二十八条 凡参加统筹的单位发生关、停、并、转时,离、退休(职)人员应按规定转由主管部门负责安排,或由兼并企业管理,并及时到当地社会保险机构办理转移手续。处理破产企业的财产时,必须先留足离、退休(职)人员十年的离退休生活费,拨交当地社会保险机构。

第二十九条 各市、县政府应加强对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的领导,建立离退休管理组织,形成管理网络,开展有益于离退休人员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规定由自治区劳动人事厅负责解释。

第6篇

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至今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其中三个阶段在计划经济时期。

初创阶段:1949年至1957年,建国初期,国家对社会保障给予了特殊的关注。1950年5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开始了创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195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颁布实施,规定了老年、工伤、生育、遗属等项目的保险办法。以后又陆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女工保护条例(草案)》、《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等法令,构成了企业职工社会保障的框架。同期,还制定了一系列适用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医疗、女工保护、退休退职、伤亡抚恤等规定。机关和企业两套社会保障体系的待遇大体相同,与当时实行的统收统支的计划经济模式相适应。

第二阶段从1958年至1965年,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补充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通过并了大量社会保障的《规定》、《通则》、《办法》等法律文件,根据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对社会保障框架进行了细化和补充。国家从企业按工资总额提取一定比例的劳动保险基金,机关和事业单位则由财政部门负责所需资金,形成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基金征集、管理、调整、使用的制度。

第三阶段是1966年至1976年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在这一时期遭受严重破坏,最突出的是1969年财政部决定国营企业停止提取劳动保险金,社会保障及其他劳保费用在营业外列支。这一“改革”意见完全破坏了社会保障的统筹调剂作用,造成企业间负担失衡,也使积累基金调节人口老龄化负担高峰的职能完全丧失,成为当前面临的社会保障问题的根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面临许多新的情况,作出了许多变革,正在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的新的社会保障制度。

1978年到1994年是新制度孕育、酝酿的时期,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第四阶段。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地区差别、行业差别等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加,社会对保障制度的需求也随之增长。根据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社会保障制度应当包含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待抚恤四个方面的内容。中国政府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看作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次组织了大规模的调查,进行了多方案的人口预测,深入研究了各层次人群对社会保障的要求,在一些地区实施了不同方案的社会保障制度试点,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并建立计算机仿真模型,一些研究人员还将人口变动、经济发展、体制转变、劳动就业、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综合起来,形成大系统模型,进行系统分析。

1994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项决定提出:按资金筹集方式、保障目标分类,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大致由三大部分构成,含13个项目,由国家、工作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第一部分是主要由国家财政支付的保障项目,主要为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区服务四项。第二部分由法律规定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和住房六项。这些项目涉及面广,直接影响人民生活的最基本方面,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第三部分是以自愿为原则的商业保险,主要是个人投保、企业投保和互保险三项,可以满足社会各方面、各阶层的不同需求,是社会保障主体部分的一个补充,使中国社会保障更加灵活、有效、丰富多彩。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近年来人口老化过程加速,离、退休人员不断增加,企业改革中下岗人员增加,又受到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育高峰期的影响,每年新增劳动力待业人数也在增加。这三个增加形成了对社会保障的巨大压力。因此,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提出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重点,带动其他社会保险体制改革的方针。许多政府部门曾过一系列有关退休、养老制度、保险工作方面的文件。

1995年至今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革的第五阶段,这一阶段仍未结束。为了加强对社会保障工作的管理,国务院成立了劳动社会保障部,逐步统一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过去分别由各企业、各行业分头征集资金、提供保障的办法,逐步转向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制度,以便与经济体制的改革相适应,与劳动力跨行业流动扩大的情况相适应,与社会保障基金的需求日益增长的状况相适应。养老资金的管理模式从计划经济下的现收现付制(pay as you go program)转变为部分基金制(patially funded scheme)。在全国许多地区的试点工作说明,采用这种新的管理模式是完全必要的,但也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由此而引起的双重负担问题(twiceburden problem)、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的问题及社会保障基金的分摊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涉及到正确体现社会保障的劳动属性、分配属性、保障属性、互济属性,同时,还应当解决好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的可靠性、保值与升值,资金的易分割性,以便有效地用好资金,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保证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二、中国养老保障的定量分析模型及其结论

中国最早的养老保障数学模型及其仿真研究由蒋正华、李惠京、张羚广、朱力为等人(西安交通 大学、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于1989年完成。1990年7月通过评审。该模型包括人口、经济、就业、生活、养老金支付等五部分,在模型中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劳动生命表,作出了其动态参数预测。模型对1988年至2050年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多方案的仿真运算,得到六点结论:

1.按照当时的生育水平,2000年中国总人口将超过13亿,因此必须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但从实际工作条件分析,当时确定的12亿5千万人口目标难以实现,做好工作可能控制在12亿8千万人左右。

2.到2000年,中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38%至10.60%之间。21世纪中国老龄化速度将超过任何国家,将面临着劳动就业与养老问题同时发出警报的局面。

3.就业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经济的发展,较高的积累率仍需保持一段时间,同时主要应依靠科学进步推进经济增长。

4.到2000年非农业人口中劳动力约为2亿人,农业人口中劳动力为5.4亿人。同期生产部门可提供就业岗位总数为1,8亿个,非农业人口中将有1500万至1900万人不能由国家安置到国有或大集体的企、事业单位就业。农业人口在乡镇企业吸收部分劳力外仍将有近1亿剩余劳动力。

5.在适当时机提高退休年龄可以减轻养老负担。

6.对各种退休金制度的分析结果说明,现收现付制难以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时养老负担的沉重压力。全基金制虽可为组织水平较低的农民、城镇个体劳动者接受,但易受通货膨胀的冲击,同时又使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在体制转轨时期承受双重负担。作为折衷,部分基金制(逐步基金制)更适应中国国情。只要根据人口老龄化、就业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对退休金的基金征收率和退休金的替换率进行调节,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综合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的优点而避免和减少其负面影响。

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若基金复利率为5%,从1991年起逐步提高基金征收率,到2006年左右使总征收率达到20%,即可依靠基金的调节作用,在总征收率稳定在20%左右的情况下兼顾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

在该模型分析结论中,还就计划生育、为老龄化社会作准备、努力做到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合理解决就业问题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就养老保障体制改革提出了设想,提出在“八五”(1990年至1995年)期间以普及、提高退休金统筹水平,职工个人直接参与分担退休金负担,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基金制过渡作为三大工作重点。

1994年厉以宁等人建立养老金筹集一支付模型,考虑就业政策、经济环境、财政状况和企业效益各种宏观因素的作用,对工资结构和退休金作了测算,提出了三种退休金计发方案。第一种,以退休时点记录工资为计发基数,工龄20年以上者发75%,工龄在15-20年者发70%,工龄在15年者发60%;第二种,以指数化平均工资为基数,工龄满15年者发60%,工龄15年以上者每超过1年增发1%,退休金随上年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幅度的80%调整,在社会平均工资下降的年份退休金不作调整;第三种,按连续最高工资时段计算,以陆续最高三年平均工资为基数,基础养老金以平均工资的50%计,每工作满1年加发1%。研究表明,在影响退休金变化的因素中,以工资增长系数的影响为最强烈。

1993年,顾志家在他的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市退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模式研究与仿真模拟测算》中以上海退休职工万人调查资料为基础对上海采取“统帐结合”的改革方案进行测算,结果认为改革方案适合于上海。

复旦大学国际保险研究所于1999年完成了《上海市社会保障体系研究》,提出八项建议:加快立法步伐;实施优惠政策;规范经办机构的行为;加强宣传力度;加快养老金社会化发展步伐;选择适当时机提高退休年龄;降低人口赡养率;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开设人寿保险新品种,扩大覆盖面。研究报告还就方案实施提出建立、健全上海市社会保障体制的四条对策。

尽管各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对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国家计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在1997年完成的调查中发现,1992年以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缴率不断下降,各地基本养老保险金替代率平均水平为83%,普遍高于国家规定的60%的水平。各地改革方案不统一,显示出种种弊端,亟待总结各方面的经验教训,形成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障制度。

三、养老保险资金征集中的双重负担和三重负担问题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全部企业属于国家,企业的所有利润上交国家,亏损由国家财政负担,所有资金需求全部按计划由国家支付,因此不需要建立专门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多种经济所有制使情况复杂化,劳动者在不同经济所有制之间的流动更增添了资金管理的难度。就是国有企业,由于经济体制的变革,经营状况的差别使职工享受社会保障的程度发生巨大差别。人口老龄化在社会保障资金的征收、管理、使用中增加了另一个困难因素。表1中列出了几个国家中人口老龀化的数据。

表1 五个国家人口数据比较

附图

注:CBR—粗出生率,EXO—平均期望寿命,65[+](%)65岁及以上人口百分比

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是许多国家的共同趋势,其主要原因也相同,都是由于出生率下降,平均期望寿命提高的结果。这两个驱动因素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间在中国仍将存在,因此,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将继续下去。据作者的预测,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高时在中国将出现在2050年前后,这一数字届时可能达到20%左右,远超过目前世界其他国家的水平。这就形成了所谓“双重负担”问题,即在职的职工不但要负起供养目前的退休人员,还要为今后自己的退休积累基金。表2是作者对今后100年中国人口发展的预测,表2中的数字说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过程将是长期的。

表2 中国人口预测

附图

看起来似乎互相矛盾的是,在人口老龄化的同时,就业问题同样在近期成为中国需要解决的重点之一。根本原因在于,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曾经出现过两次生育高峰,这个时期出生的孩子造成了巨大的人口惯性,推动中国人口不断快速增长。这些孩子达到入学年龄时,形成对教育机构的巨大压力;达到劳动年龄时,形成就业的压力;达到老年时则形成老龄化高峰和对社会养老保障的压力。80年代,每年劳动力净增加数量达到1400万。90年代,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成功,劳动力年净增减少到1000万人,仍然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全国人口总数。可以说,对政府而言,所面临的是“三重负担”问题,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所需的投入也是沉重的财政负担。

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是经济上努力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在社会保障方面建立一个稳定、统一、平衡的体制,实施过程中则需要综合、协调、有前瞻性的科学计划。依靠这三个方面的努力,中国有信心解决上述的“三重负担”,并充分发挥三重负担中的积极因素。三个方面中,经济发展是基础,体制完善是关键,科学计划是保证。只有经济的发展才能提供就业机会和深化改革所需的资金,只有完善体制才能使 社会保障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转,只有符合实际的计划才能在各种条件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社会保障体制能够顺利地逐步完善。

养老金制度改革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核心,现收现付制在中国已经明显地不能再维持下去,全基金制对目前在岗的劳动者将造成过高的筹资压力,也是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所难以承受的,唯一可能采取的养老金制度是部分基金制或逐步基金制,根据发展的水平,逐年增加养老金统筹的提取率,使在支付当前需要的资金之外,还有少量积累,为将来的基金作好准备。近年来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增长,近年每年增加近1000亿元人民币,2000年财政收入增加近2000亿元,超过年初预算数。超过预算的收入中,很大一部分也投入社会保障基金,从而有力地支持了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仅2000年一年,从超预算的中央财政收入中补充到社会保障系统就达到数百亿元,保证了各项社会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

最近,中国政府提出了《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其内容主要包括:

1.在辽宁全省和其他省确定的试点地区实行企业缴费入社会统筹基金,个人缴费开设个人帐户,两者分帐运行。

2.逐步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并入失业保险。

3.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暂时维持不变,公务员转入企业工作者,执行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原在国家机关工作的工龄在退休时按机关社会保险办法予以补偿。

4.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

5.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城市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6.推动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养老保险金从原来由原工作单位转到由银行等社会服务机构发放。退休人员逐步实现由职工户口所在地或常年居住的街道居民组织管理,以利于做好服务工作。

试点方案已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展开,根据试点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社会保障费用支出包括退休金、在职人员保险福利费、优抚费用、城乡贫困救济、孤老残和养老福利院费用、价格补贴费、住宅投资等,其中养老金约占总支出的一半。90年代,社会保障费用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最高曾达到13.60%,近年来稳定在5%左右,管好、用好这一笔规模巨大的资金并保证其保值、增值是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

四、目前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根据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的建议,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提出,到20世纪末,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公平和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管理体制集中统一,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建立起适用于各类企业和个体劳动者的,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调剂使用资金的社会保险制度。为了解决待业人员生活保障,1993年国务院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对国有企业职工下岗以后的待遇、安置办法作出了决定。1995年国务院又《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的决定》,确定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采取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办法。1997年国务院《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具体规定了企业和个人缴费的比例,即: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0%缴纳统筹的养老金;个人则缴纳本人工资的4%,并逐步提高到8%;个人帐户按本人缴费工资的11%建立。个人所缴费用全部划入本人帐户,不足部分由企业缴费补满。决定还统一了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与个人帐户组成,基础养老金按职工平均工资20%计发,个人帐户按储蓄额的1/120计发。

最近几年,各地区、各行业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已经全面展开。煤炭行业从1995年起实行养老金由省级统筹,1996年起实行全国全行业统筹,有286家企业参加统筹,在册职工达327万人,离退休人员120万人,发放养老金数额占工资总额的29%,由部级统筹后保证了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获得养老金。上海市的养老保险改革始于1993年,现已覆盖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私有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机关事业单位,覆盖面达到97%,保证了社会安定、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表3、表4和表5给出了若干年各种所有制社会保障、退休和辞职人数、养老金发放的数字。

表3 社会保障和福利基金(亿元)

基金总

国有单

城市集体所有制

其他所有制

年份

位基金

单位基金

单位基金

1978

7.81

6.91

0.90

-

1980

13.64

11.93

1.71

-

1983

21.25

18.27

2.98

-

1984

25.77

21.34

4.34

0.09

1990

93.79

77.73

15.28

0.78

1992  130.95

109.58

19.88

1.49

1993  167.02

138.65

23.86

4.51

1995  236.13

198.04

29.45

8.64

1998  336.07

279.74

32.44

23.47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9年。

表4 退休和离职人员数(年末数,万人)

城市集体所

年份

总计

国有单位

有制单位

其他所有制单位

1978

314

284

30

-

1980

816

636

178

-

1985

1637

1165

467

5

1990

2301

1742

566

11

1995

3094

2401

621

72

1998

3594

2783

604

204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9年。

由表3中的数据可见,中国社会保障和福利费用支出从1978年到1998年的21年间由78.1亿元增长到3360.7亿元,增长42倍,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其中国有企业这部分支出增长39倍,1998年占全部社会保障、福利费用的83.24%,是主要部分。集体所有制的这项支出增加35倍;其他所有制则从无到有,到1998年其支出占总额的约7%,并且还将继续增加。表4的数字显示,同一时期退休、辞职人数增加10.45倍,其中国有

企业这部分人数增加8.80倍,城市集体所有制企业这部分人数增加19.13倍。表5则分项列出了社会保障及福利费用的使用情况,其中最大部分支付了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表5 国有单位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障和福利基金(亿元)

项目

1995

1996

1997

1998

总计

127.68

151.78

173.36

194.24

离休干部养老金

11.40

12.85

15.21

15.37

退休人员养老金

80.78

99.25

118.39

140.05

离职人员生活补助费

1.07

1.20

1.73

1.70

医疗费用

20.32

23.00

24.06

24.61

丧葬费用及遗属补助

1.88

2.28

交通补助

1.16

1.25

冬季取暖补助

0.83

0.88

其他

10.24

11.10

13.96

12.51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9年。

表6分年度按企业所有制列出了养老金支出情况。由表可见,养老金支出从1980年到1998年增长40.14倍,由50.4亿元增加到2073.7亿元。其中国有企业支出的养老金占总额比例在1980年为86.11%,1998年降到83.23%,反映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在中国发展的情况。

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系统发展较城镇滞后,大部分农户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消费,因此养老的责任主要仍由子女或其法律责任人承担,这种办法也符合当前农村习俗和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并且得到法律的保护。尽管如此,近年来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也已经开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大部分情况下是由村级组织出资,根据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为老人发放养老金,举办养老院等,并在许多方面为村民提供各种福利。在有些富有的村子里,这些福利所提供的隐性收入大大超过村民的名义收入。表7分地区列出了农村社会保障机构的发展和为该系统所覆盖的人数。200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1.26亿人,65岁以上的为8600万人,其中约70%居住在农村地区,照此估计,农村老人中现已由村集体提供养老金的人数不足2千万人。由表可见,山东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系统覆盖农村人数达到1千8百万人;江苏其次,由农村养老保障系统覆盖的农村人数达到近9百万人,约占江苏农村人口数的百分之一强,这与山东、江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和村级组织有力的情况是一致的。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农村经济增长,城市化的发展,中国社会保障系统无疑将会进一步扩展到目前的农村地区。商业保险也将在这方面发挥有力的辅助和促进作用。

表6 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亿元)

养老金

城市集体所 其他所有 人均基金 国有单位人均

年份  总计  国有单位

有制单位

制单位

(元)

基金(元)

1980  5.04

4.34

0.70

-

714.0

781.0

1983  8.73

7.40

1.33

-

726.0

787.0

1984 10.61

8.46

2.12

0.03

766.0

815.0

1990 39.62  31.97

7.47

0.18

1760.0

1907.0

1992 57.85  47.43

10.08

0.34

2300.0

2493.0

1993 75.93  62.32

12.39

1.22

2824.0

3029.0

1995 130.56 109.31

18.24

3.01

4335.0

4701.0

1998 207.37 172.60

22.90

11.48

5972.0

6369.0

注:a.本表数据未包括退休及离职职工的医疗费用。b.1985-1988年数字未包括按1985年规定向退休及离职职工发放的肉食等副食补贴。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9年。

江西财经大学与南昌市劳动局合作,根据国务院1995年6号文件规定,于1997年完成一项研究,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与结构进行了测算,得到的结果是:当养老金的替代率达到65%时,养老保险的投入需要本人可支配工资收入的26%;替代率为60%时,该项比例应为24%;替代率为55%时,比例为20%。按目标替代率计算,职工个人缴费数额应逐步提高到10%,企业与个人总征费率不超过工资总额的30%,可以考虑由企业及个人合计负担26%工资总额的费用,其余部分由国家财政投入。这项研究还设计了养老金计发办法,对不同时期就业的职工养老金发放标准作了计算,提出了新、老职工养老金计发办法的过渡方案,并对基金的积累提出了建议。

近年来,社会保障部所属的研究所根据各地试点情况,分析各国社会保障系统的优缺点,根据中国发展的需要,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正在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表7 按区域分中国农村社会保险养老金(1997年数)

农村养老机构及职工数

区域

市区

县级机构

职工数

系统覆盖的老人数

全国总计

214

2046

55894

74518149

北京

-

14

251

344985

天津

1

-

24

80000

河北

11

165

4717

4985443

山西

7

87

2302

1938596

内蒙古

8

56

2154

1134774

辽宁

12

59

1456

3049306

吉林

-

-

-

-

黑龙江

14

114

1559

2340576

上海

-

24

3069

1240256

江苏

12

84

2517

8964196

浙江

10

70

2942

5818572

安徽

9

86

2243

3085416

福建

9

79

1408

1404612

江西

10

89

2784

2462555

山东

17

134

5692

18099126

河南

15

122

2404

3401959

湖北

7

92

2347

4109312

湖南

8

116

2474

2667745

广东

-

2

57

97343

广西

15

91

3235

1637931

海南

2

20

349

261976

重庆

-

23

454

436823

四川

6

88

3166

3356148

贵州

7

67

1420

437566

云南

7

104

2384

1184651

1

37

166

56864

陕西

9

97

2499

1210944

甘肃

6

38

697

370947

青海

2

26

368

91804

宁夏

-

18

221

139000

新疆

9

44

535

108723

数据来源:1998年中国人口年鉴,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编。

五、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情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中国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因此,社会保障事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起就得到各方面的关注,正在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制度。

2.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也必须相应地作出调整。社会保障制度转变的标志是1994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根据这项决定,1995年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决定了一系列具体方针、政策。

3.中国养老保险由三个部门分工负责:劳动部门负责城镇企业,人事部门负责机关事业单位,民政部门负责农村(含乡镇企业)。三部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都在持续进行,推进速度最快的是城镇企业部分。

4.计划经济下的国家统包、现收现付、不留积累的养老保险制度将成为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的障碍,因此必须进行改革。新的社会保障基金制度由国家、用人单位、个人三方面共同负担费用,总的原则是以支定收、略有节余、适度积累,以兼顾当前和将来的需要。

5.根据有关部门调查,中国在职职工平均负担1.6人,退休职工平均负担为0.6人,因此,养老金的目标替换率确定在60%左右是适当的。

6.解决因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双重负担”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小心地设计过渡方案,使各代人之间的负担适当平衡。提取适当的养老基金,由国家财政给予适当的补贴,将部分国有资产转入养老保险基金,三管齐下,可以解决“双重负担”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是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7.国家重视将尽可能多的人群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的范围之内。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都在进行试点,已经有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应当选择适当时机、逐步推广。

8.尽管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已经获得突破性的进展,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进一步采取措施,不断加以补充、改进。这些问题包括:基金的征收、管理、保值、增值,城镇养老制度的统一;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平衡在职与退休职工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的需求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保证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政法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司.社会保障常用政策法规[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5).

[2] 么树本,檀婧,成勋,刘捷.中国最新离退休政策汇编与解答[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4).

[3] James,E."Providing Better Protection and Promoting Growth:A Defense of Averting

the Old Age Crisis"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1996.

[4] Takayama,N."The Greying of Japan:An Economic Perspective on Public Pensio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5] Franco D.,Gokhale J.,Guiso L.,Sarter N."Generational Accounting,The Case of

Italy"in Ando A.,Guiso L.and Visco I.(eds.)Saying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Wealth,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6] Arenas de Mesa,Alberto and Marcel,Mario,"Fiscal Effects of Social Security Reform in

Chile:the Case of Minimum Pension"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APEC Regional

第7篇

【关键词】 Excel; 函数; 薪酬管理

目前,很多企业薪酬核算都是利用薪酬管理系统软件来实现,比较简单方便,但在实际应用时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由于企业的薪酬项目明细繁多,还经常增减项目,这样会出现薪酬管理系统软件解决不了的问题;二是由于薪酬管理系统软件的查询统计条件设置不灵活,功能有限,不能满足企业管理上的一些要求;三是由于薪酬管理系统软件使用的数据库一般只存有工资性数据,如果企业的人员数量大,数据变动时,工作量会非常大。实际工作中很多数据在表与表之间都可以用Excel函数取数来完成,这使得数据在人事部、财务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社会保险中心、税收部门以及银行之间的转换变得非常方便。尤其在每个月都要变动时,优势就更明显。利用Excel的一系列功能编制薪酬管理有关表格,可以很好地实现薪酬的核算和管理,不仅提高效率,还能满足不同企业的不同要求。

一、企业薪酬操作流程

企业的薪酬管理工作经常由人事部和财务部两个部门共同承担。人事部门一般会与社会保险中心、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及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发生数据往来,而企业财务部门除了和人事部门发生数据往来,还会与税务、银行等发生数据往来,具体的流程见图1。

二、Excel表格在人事部门薪酬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从企业人事部门看,对内主要和企业财务部门发生相关往来,对外则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社会保险中心等发生相关业务联系。从具体工作来看,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形成企业人员基本情况表

(二)形成企业员工工资调整表

(三)形成企业职工福利表

(四)形成企业五险一金(个人)表

按照国家现行政策规定,企业用人时,要为其在职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企业人事部门要根据相关规定从其薪酬项目明细中,统计出要计算社会保险的缴交基数,然后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的缴交比例计算其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和住房公积金,其中企业部分由企业缴交,个人部分按月由企业从其工资中代扣代缴至社险中心和公积金中心。

(五)形成企业五险一金(企业)表

三、Excel表格在财务部门薪酬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从企业财务部门来看,财务部门除了和企业内部的人事部门发生数据的往来,还会与税务、银行发生相关业务往来。从具体工作来看,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形成工资结算单

(二)形成个人所得税申报表

(三)形成银行打卡表

企业工资发放一般采用银行打卡方式进行,银行打卡表是企业根据银行要求制作的工资发放表,是企业要求银行给员工发放工资的依据,其表格如表8。财务部门主要完成编号、姓名等栏目的录入;另外账号、金额等栏目由公式产生。其中账号和金额栏目是从人员基本情况表和工资结算单中用VLOOKUP函数取数过来的。银行打卡表格完成后,利用银行网银助手把该表转换成银行特定的格式,最后通过网银或用盘片上交银行发放工资。

(四)财务部门月末的账务处理

薪酬是企业主要的耗费之一,月末,财务部门要将本月发生的薪酬作相应账务处理。在账务处理之前,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首先,形成工资总额汇总表。用SUMIF函数把工资结算单发生的费用按照企业各个部门汇总各项金额,从而形成部门工资总额汇总表。SUMIF()求和函数的功能是在满足指定的统计条件下,对给定数据区域中的某一栏目范围进行累计求和。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IF(工资结算单!$D:$D,$B3,汇总表工资结算单!E:E),表示将“部门”列中所有的行所对应的列合计。其他项目汇总公式均参照此单元格填写,然后利用SUM函数算出合计数即可。工资总额汇总表是财务进行账务处理的主要依据。

其次,形成薪酬记账凭证清单。为了做账计算方便,可以制作薪酬记账凭证清单。我们可以利用INDEX、MATCH等函数计算工资总额汇总表中应该计入管理费用的各部门金额合计数。同理也可以计算出工资总额汇总表中应该计入生产成本的金额。

四、结束语

薪酬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往往需要人事部和财务部共同来完成,利用Excel设计一整套薪酬管理系统,让人事和财务共享相关数据资料,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也能为企业薪酬管理及时提供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

[1] Excel Home.Excel高效办公——会计实务[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第8篇

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第6条指出,内部会计控制应当达到以下基本目标:(1)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3)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这些可以概括为保证资料真实、保护资产安全、遵守规章制度,但仅只概括了监督职能。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工作,不应仅是这样。从我国会计工作的实践看,内部会计控制不仅有保护财产安全、保证信息质量的功能,还具有运用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参与企业管理,进行责任考评的功能。日本《新版会计学大词典》释:accountingcontrol指“通过会计进行的经营管理。……大体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提供会计资料,根据会计资料对计划和控制作出决断。第二种方式是:把会计同企业经营组织上的其他系统适当地结合起来,使会计能自动地发挥管理机能。……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第二种方式的重要性也相对的提高了”。“现代企业的会计管理,不仅要发挥所谓保全财产的消极机能,而且要进一步使用企业资本计算的组织方法,发挥会计控制的积极作用,从企业全局观点出发,集中地、有效地进行一系列活动,如对各种经济活动制定计划、调节其实施过程和评价其实绩等等。”这种解释较只从监督角度看待会计控制,要全面、深刻得多。

和财务报表目标决策有用论或经管责任论比较,和下述管理会计目标比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提出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目标的提法也不够概括,不便于记忆,不利于指导实践。WWw.133229.COm

以成本会计师为主体的美国全国会计工作者协会所属的管理会计实务公告颁布委员会1982年颁布《管理会计公告:管理会计的目的》。见下图:

上图明确提出管理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参与管理过程,说明了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管理会计的功能和目标应当包括在内部会计控制功能和目标之中。内部会计控制更宽一些,还包括财务会计的控制功能和目标,保证账账、账实、账表相符,以保证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二、会计控制基本职能、目标和会计总目标

系统科学指出,“系统同时具有许多目标或特定功能”,“系统功能表达系统结构的目的性,并且是检验系统结构的尺度”。系统功能的对应性“是指功能和结构具有相互对应的性质。这一性质可表述为: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表现;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作用于结构”。本质是结构的描述。会计研究说明,“职能是体现会计本质的功能,而目标则是按照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把会计职能具体化”。本质描述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表现结构和本质,目标体现功能,它们是前后一贯的理论范畴。

社会环境对会计目标有重大影响,社会环境的需要、经济管理的需要必须与会计本质、职能相结合,才能制定会计目标。制定会计目标根本性的依据应是建立会计系统的客观需要。为什么要建立会计系统?根据节约劳动时间规律,社会发展必须努力节约劳动时间。既要计算劳动时间的节约量和劳动产品的增加量,又要强化经济管理,以促进劳动时间的节约,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前者形成会计的信息处理结构、信息系统本质、核算职能和提供有用信息的目标;后者形成会计的经济控制结构、控制系统本质、控制职能和强化经济管理的目标。前者具有基础性,后者具有主导性间者互相渗透,相互为用,正如系统科学所强调的“信息和控制是不可分割的,信息论是控制论的基础”。

正是由于社会环境的作用,各国会计的具体目标,不同时代的会计目标,才会产生差异。

由于会计基本职能表现本质和结构,外联社会环境,是基本需求与可能的统一,会计目标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应当根据会计基本职能,建立会计的基本目标。

我国大多数会计学者同意会计具有核算和控制两种基本职能,基于核算职能,产生“提供真实信息”的目标,已成共识。基于会计的控制职能,还应提出“强化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上看,会计的产生和发展,都为强化经济管理服务,并直接从事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包括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的大系统。包括总会计师在内的会计人员要协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并实施规章制度,加强资金诚本和利润管理,进行分析、预测、考核,参与经济决策,这些显然都属于管理活动。不仅记账、算账、报账,还要用账。会计信息,首先并直接为会计人员所用。管理会计参与管理过程,已成共识。即使单就财务会计来讲,记账员要记好账,首先要对凭证进行审核,要注意所记内容的真实性、合理性。譬如材料账、商品账,要注意材料。商品是否数量足、质量好,是否适用或适销,是否有霉烂变质、损失浪费或贪污挪用,还要经常分析库存结构,减少或杜绝积压浪费,协同采购部门提出采购计划等,都是以强化经济管理为目标的具体的管理活动。财产清查也是管理活动。随着知识经济和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发展,核算工作有所减轻,控制职能将愈益重要。强化经济管理意识,对于每一个会计人员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要努力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1条规定:会计工作要“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启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1995年颁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新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是:“建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强化经济管理为中心,有利于完善经营机制的基层单位会计管理体系。”“坚持强化会计管理职能……的指导思想”。加强基础工作、强化经济管理,是突破当前会计工作薄弱环节、提高会计水平的关键,因而提出建立核算管理型会计的要求。所以提供真实信息、强化经济管理,并列为会计的两大基本目标。

我们赞成把提供有用信息作为会计的基本目标之一,它体现了会计的核算职能和信息系统本质。信息提供了,会计的基本目标就实现了,这显然是很不够的,还有大量经济管理工作要会计人员去做,广大会计人员都要主动运用信息,强化经济管理,建立核算管理型会计。

作为会计基本目标之一,我们建议用“提供真实信息”代替“提供有用信息”,因为“有用”的含义已经体现在另一基本目标和会计总目标之中。而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是有用性的基础,不真实的信息,不仅无用,而且十分有害。

从基本目标的构成来看,提供真实信息是基础,强化经济管理是主导。提供信息,要从管理的需要出发,为强化经济管理服务。经济管理,不仅限于会计人员和会计主体,还包括所有使用会计信息的有关方面。信贷决策、投资决策,都属于经济管理。

目标是职能的具体化。会计基本职能是核算和控制,决定会计基本目标是提供真实信息和强化经济管理。这样提的优点是:简明易记,便于指导实践。具体目标则应当详细、清楚些。

会计目标是多层次的,基本目标为总目标服务,受总目标指导,总目标指导会计基本目标、具体目标和会计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1条,会计工作的总目标可概括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人认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企业的总目标,但过于笼统,实难苟同。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重要的职能工作。企业的总目标,必然也是会计的总目标,此其一。其二,建立经济效益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已成共识,就是因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会计的总目标。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目标,具有控制职能的会计系统,必须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己任。

从会计总目标来看,“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现了市场经济和各种社会的共同要求,“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要求。它们都体现会计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三、对会计控制内容和具体目标的认识

控制是会计基本职能之一,是会计工作的主导职能。其主体是本会计单位和有关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其对象主要是有关的价值运动包括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从范围看,会计控制主要是内部控制,即会计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国家和有关部门,也要运用会计方法,对会计单位实施控制。

会计目标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会计具体目标必然是会计具体职能的具体化。具体职能是根据庞大的会计实践进行理论概括而提炼出来的。control德文是kontrolle,为同一词汇,可译为管理、调节、监督、稽核,含有操纵、节制、驾驭、支配、掌握等含义。它具有管理概念的基本内容。从外延看,控制包括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引导(设计运行方向,将活动导向预定目标)、监督(查看活动是否偏离既定目标)和调查修正(对偏离目标的活动进行校正)等三过程,监督是控制的一个过程,把“过程控制”简单理解为监督是不全面的,在实践中也不利于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马克思所用的控制是广义的。根据会计控制的形式和内容,作为会计具体职能和具体目标,可概括为下述四方面:

1、规划——分析经济情况、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济活动。根据会计信息和其它信息,对财务状况和成本升降进行分析,对需要研究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地预测经济前景,运用决策方法,提出并选择最优的经济方案,进行规划,配合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参与经济决策,编制经济预算,制定经济定额,划分责任单位,建立责任指标,拟订完成经济计划的措施,促进经营决策的实施。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改善工作的建议。

2、调节——参与调节经济活动、处理分配关系。根据计划(预算)目标采用一定的调节手段,参与调节经济活动,对经济活动实施影响,使其按预定目标进行,纠正偏离目标的差异,谋求最佳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并实施有关规章制度;第二,协调相关财务关系;第三,参与处理分配关系,提供分配方案等。

3、监督——监督经济过程,保障资产安全。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加强稽核工作,通过凭证审核、财产清查和内部信息,消除账账、账实不符,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发现并揭发贪污浪费行为,防止弊端,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保护资产安全,保护投资者权益。

4、考评——考评经济责任,提供奖惩标准和依据。实施责任会计,对企业、部门和职工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联系经济责任制,奖优罚劣。

上述只是从会计控制的具体功能出发所进行的归纳。确认、计量、报告、分析,是会计基本职能核算的体现,用以认识、反映会计对象;规划、调节、监督、考评,是会计基本职能控制的体现,用以控制会计对象。可否认为:基本职能体现在具体职能中,具体职能是基本职能的具体化和拓展。而且具体目标,多种多样。每一项会计工作都有自己的具体目标。各种目标还有自己的数量目标、质量目标。譬如: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明晰性等,是会计信息的质量目标;合法性、合理性、预见性、严密性等,是会计控制的质量目标;效益性、适用性、公正性、及时性、重要性、全面性等是核算与控制的共同的质量目标。

四、新职能、目标体系的优点

1、概括全面,能够准确说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各层次的职能和目标。克服了把财务报告目标扩大为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会计目标的缺陷。“提供真实信息”可以包括决策有用论、经管责任论以及各方面需要的各种信息。“强化经济管理”,不仅是财务会计的目标,更是管理会计的目标。基本目标和总目标是各种会计工作的目标。

2、体现环境特征和时代要求。新目标体系体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符合我国的实际。两大基本目标和总目标,更是针对时弊,有利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核算管理型会计。

3、体现会计本质,体现会计系统运行规律的要求。根据系统理论,本质是“结构的描述”。会计工作系统包括密切联系、互相渗透的信息处理结构和会计管理结构。两系统运行的规律性要求是提供真实信息。强化经济管理,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充分体现在会计目标中。

4.促进会计理论和会计改革的发展,指导会计实践。新的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体系是既借鉴国际经验,又继承我国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成果而发展之;既强调会计基础工作,又突出会计控制职能。按照质量目标,提供真实信息与强化经济管理,同时并举,较之已有的会计基本目标的几种提法,更为全面、合理;具体职能和具体目标也是对会计工作内容和要求的较为全面的概括。可以更好地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推动会计工作的发展。会计职能系统。会计目标系统不仅自成系统而又密切联系,组成会计基础理论体系的子系统。

第9篇

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第6条指出,内部会计控制应当达到以下基本目标:(1)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3)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这些可以概括为保证资料真实、保护资产安全、遵守规章制度,但仅只概括了监督职能。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工作,不应仅是这样。从我国会计工作的实践看,内部会计控制不仅有保护财产安全、保证信息质量的功能,还具有运用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参与企业管理,进行责任考评的功能。日本《新版会计学大词典》释:Accountingcontrol指“通过会计进行的经营管理。……大体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提供会计资料,根据会计资料对计划和控制作出决断。第二种方式是:把会计同企业经营组织上的其他系统适当地结合起来,使会计能自动地发挥管理机能。……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第二种方式的重要性也相对的提高了”。“现代企业的会计管理,不仅要发挥所谓保全财产的消极机能,而且要进一步使用企业资本计算的组织方法,发挥会计控制的积极作用,从企业全局观点出发,集中地、有效地进行一系列活动,如对各种经济活动制定计划、调节其实施过程和评价其实绩等等。”这种解释较只从监督角度看待会计控制,要全面、深刻得多。

和财务报表目标决策有用论或经管责任论比较,和下述管理会计目标比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提出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目标的提法也不够概括,不便于记忆,不利于指导实践。

以成本会计师为主体的美国全国会计工作者协会所属的管理会计实务公告颁布委员会1982年颁布《管理会计公告:管理会计的目的》。见下图:

上图明确提出管理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参与管理过程,说明了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管理会计的功能和目标应当包括在内部会计控制功能和目标之中。内部会计控制更宽一些,还包括财务会计的控制功能和目标,保证账账、账实、账表相符,以保证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二、会计控制基本职能、目标和会计总目标

系统科学指出,“系统同时具有许多目标或特定功能”,“系统功能表达系统结构的目的性,并且是检验系统结构的尺度”。系统功能的对应性“是指功能和结构具有相互对应的性质。这一性质可表述为: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表现;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作用于结构”。本质是结构的描述。会计研究说明,“职能是体现会计本质的功能,而目标则是按照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把会计职能具体化”。本质描述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表现结构和本质,目标体现功能,它们是前后一贯的理论范畴。

社会环境对会计目标有重大影响,社会环境的需要、经济管理的需要必须与会计本质、职能相结合,才能制定会计目标。制定会计目标根本性的依据应是建立会计系统的客观需要。为什么要建立会计系统?根据节约劳动时间规律,社会发展必须努力节约劳动时间。既要计算劳动时间的节约量和劳动产品的增加量,又要强化经济管理,以促进劳动时间的节约,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前者形成会计的信息处理结构、信息系统本质、核算职能和提供有用信息的目标;后者形成会计的经济控制结构、控制系统本质、控制职能和强化经济管理的目标。前者具有基础性,后者具有主导性间者互相渗透,相互为用,正如系统科学所强调的“信息和控制是不可分割的,信息论是控制论的基础”。

正是由于社会环境的作用,各国会计的具体目标,不同时代的会计目标,才会产生差异。

由于会计基本职能表现本质和结构,外联社会环境,是基本需求与可能的统一,会计目标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应当根据会计基本职能,建立会计的基本目标。

我国大多数会计学者同意会计具有核算和控制两种基本职能,基于核算职能,产生“提供真实信息”的目标,已成共识。基于会计的控制职能,还应提出“强化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上看,会计的产生和发展,都为强化经济管理服务,并直接从事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包括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的大系统。包括总会计师在内的会计人员要协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并实施规章制度,加强资金诚本和利润管理,进行分析、预测、考核,参与经济决策,这些显然都属于管理活动。不仅记账、算账、报账,还要用账。会计信息,首先并直接为会计人员所用。管理会计参与管理过程,已成共识。即使单就财务会计来讲,记账员要记好账,首先要对凭证进行审核,要注意所记内容的真实性、合理性。譬如材料账、商品账,要注意材料。商品是否数量足、质量好,是否适用或适销,是否有霉烂变质、损失浪费或贪污挪用,还要经常分析库存结构,减少或杜绝积压浪费,协同采购部门提出采购计划等,都是以强化经济管理为目标的具体的管理活动。财产清查也是管理活动。随着知识经济和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发展,核算工作有所减轻,控制职能将愈益重要。强化经济管理意识,对于每一个会计人员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要努力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1条规定:会计工作要“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启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1995年颁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新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是:“建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强化经济管理为中心,有利于完善经营机制的基层单位会计管理体系。”“坚持强化会计管理职能……的指导思想”。加强基础工作、强化经济管理,是突破当前会计工作薄弱环节、提高会计水平的关键,因而提出建立核算管理型会计的要求。所以提供真实信息、强化经济管理,并列为会计的两大基本目标。

我们赞成把提供有用信息作为会计的基本目标之一,它体现了会计的核算职能和信息系统本质。信息提供了,会计的基本目标就实现了,这显然是很不够的,还有大量经济管理工作要会计人员去做,广大会计人员都要主动运用信息,强化经济管理,建立核算管理型会计。

作为会计基本目标之一,我们建议用“提供真实信息”代替“提供有用信息”,因为“有用”的含义已经体现在另一基本目标和会计总目标之中。而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是有用性的基础,不真实的信息,不仅无用,而且十分有害。

从基本目标的构成来看,提供真实信息是基础,强化经济管理是主导。提供信息,要从管理的需要出发,为强化经济管理服务。经济管理,不仅限于会计人员和会计主体,还包括所有使用会计信息的有关方面。信贷决策、投资决策,都属于经济管理。

目标是职能的具体化。会计基本职能是核算和控制,决定会计基本目标是提供真实信息和强化经济管理。这样提的优点是:简明易记,便于指导实践。具体目标则应当详细、清楚些。

会计目标是多层次的,基本目标为总目标服务,受总目标指导,总目标指导会计基本目标、具体目标和会计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1条,会计工作的总目标可概括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人认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企业的总目标,但过于笼统,实难苟同。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重要的职能工作。企业的总目标,必然也是会计的总目标,此其一。其二,建立经济效益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已成共识,就是因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会计的总目标。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目标,具有控制职能的会计系统,必须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己任。

从会计总目标来看,“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现了市场经济和各种社会的共同要求,“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要求。它们都体现会计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三、对会计控制内容和具体目标的认识

控制是会计基本职能之一,是会计工作的主导职能。其主体是本会计单位和有关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其对象主要是有关的价值运动包括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从范围看,会计控制主要是内部控制,即会计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国家和有关部门,也要运用会计方法,对会计单位实施控制。

会计目标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会计具体目标必然是会计具体职能的具体化。具体职能是根据庞大的会计实践进行理论概括而提炼出来的。Control德文是kontrolle,为同一词汇,可译为管理、调节、监督、稽核,含有操纵、节制、驾驭、支配、掌握等含义。它具有管理概念的基本内容。从外延看,控制包括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引导(设计运行方向,将活动导向预定目标)、监督(查看活动是否偏离既定目标)和调查修正(对偏离目标的活动进行校正)等三过程,监督是控制的一个过程,把“过程控制”简单理解为监督是不全面的,在实践中也不利于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马克思所用的控制是广义的。根据会计控制的形式和内容,作为会计具体职能和具体目标,可概括为下述四方面:

1、规划——分析经济情况、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济活动。根据会计信息和其它信息,对财务状况和成本升降进行分析,对需要研究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地预测经济前景,运用决策方法,提出并选择最优的经济方案,进行规划,配合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参与经济决策,编制经济预算,制定经济定额,划分责任单位,建立责任指标,拟订完成经济计划的措施,促进经营决策的实施。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改善工作的建议。

2、调节——参与调节经济活动、处理分配关系。根据计划(预算)目标采用一定的调节手段,参与调节经济活动,对经济活动实施影响,使其按预定目标进行,纠正偏离目标的差异,谋求最佳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并实施有关规章制度;第二,协调相关财务关系;第三,参与处理分配关系,提供分配方案等。

3、监督——监督经济过程,保障资产安全。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加强稽核工作,通过凭证审核、财产清查和内部信息,消除账账、账实不符,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发现并揭发贪污浪费行为,防止弊端,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保护资产安全,保护投资者权益。

4、考评——考评经济责任,提供奖惩标准和依据。实施责任会计,对企业、部门和职工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联系经济责任制,奖优罚劣。

上述只是从会计控制的具体功能出发所进行的归纳。确认、计量、报告、分析,是会计基本职能核算的体现,用以认识、反映会计对象;规划、调节、监督、考评,是会计基本职能控制的体现,用以控制会计对象。可否认为:基本职能体现在具体职能中,具体职能是基本职能的具体化和拓展。而且具体目标,多种多样。每一项会计工作都有自己的具体目标。各种目标还有自己的数量目标、质量目标。譬如: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明晰性等,是会计信息的质量目标;合法性、合理性、预见性、严密性等,是会计控制的质量目标;效益性、适用性、公正性、及时性、重要性、全面性等是核算与控制的共同的质量目标。

四、新职能、目标体系的优点

1、概括全面,能够准确说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各层次的职能和目标。克服了把财务报告目标扩大为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会计目标的缺陷。“提供真实信息”可以包括决策有用论、经管责任论以及各方面需要的各种信息。“强化经济管理”,不仅是财务会计的目标,更是管理会计的目标。基本目标和总目标是各种会计工作的目标。

2、体现环境特征和时代要求。新目标体系体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符合我国的实际。两大基本目标和总目标,更是针对时弊,有利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核算管理型会计。

3、体现会计本质,体现会计系统运行规律的要求。根据系统理论,本质是“结构的描述”。会计工作系统包括密切联系、互相渗透的信息处理结构和会计管理结构。两系统运行的规律性要求是提供真实信息。强化经济管理,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充分体现在会计目标中。

4.促进会计理论和会计改革的发展,指导会计实践。新的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体系是既借鉴国际经验,又继承我国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成果而发展之;既强调会计基础工作,又突出会计控制职能。按照质量目标,提供真实信息与强化经济管理,同时并举,较之已有的会计基本目标的几种提法,更为全面、合理;具体职能和具体目标也是对会计工作内容和要求的较为全面的概括。可以更好地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推动会计工作的发展。会计职能系统。会计目标系统不仅自成系统而又密切联系,组成会计基础理论体系的子系统。

第10篇

一、工作目标

(一)通过调查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消费等基本情况,为党和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支持,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

(二)为未来几年常规城镇住户调查提供基础样本框;

(三)监测城乡统筹发展现状,为推进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资料;

(四)利用大样本调查的分层信息,改进样本轮换方法,提高常规住户调查样本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二、组织领导

成立市城镇住户基本情况调查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姜明担任,副组长由国家统计局调查队队长朱庆河、市统计局局长魏亚伦担任,成员有市发改委副主任王铁立、市民政局副局长王宝库、市总工会副主席邢其运、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副队长李忠堂。领导小组下设市调查办公室,设在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国家统计局调查队负责市区调查方案设计、组织调查抽样、动员培训、监督检查、验收调查问卷、录入上报工作,同时负责指导各县(市)城镇住户基本情况抽样调查工作的实施;市统计局、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和市总工会负责配合调查队做好调查前期准备和启动工作;市总工会同时负责抽选后基本情况调查和常规调查户所在单位的协调、沟通和落实工作。

三、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

(一)调查对象

城镇住户基本情况抽样调查对象为居住在城镇区域范围内的常住户,不包括军营、学生公寓等非传统住宅中的人群。城镇是指《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中的城区和镇区,城区包括主城区和城乡结合区,镇区包括镇中心区、镇乡结合区和特殊区域。常住户是指已经居住或打算居住6个月以上的住户。

(二)调查内容

1.住户基本情况,包括城镇居民家庭人口、住房、收支情况。

2.住户成员基本情况,包括城镇居民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职业等。

四、数据采集

本次调查采用调查员入户访问形式搜集资料,入户访问时间为7月至8月,调查数据的报告期为上半年和6月。

五、工作步骤

市区调查工作由国家统计局调查队负责,市统计局、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和市总工会等部门配合,各区政府协助组织。

(一)抽样准备阶段。一是各区、县(市)核实大样本目录。二是召开区、县(市)领导工作会议。三是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在民政部门和各区政府的配合下,负责组织对市区住户实施抽样、指导抽中社区编制抽样框,抽选调查小区和调查户,并按照统一要求规范整理各级抽样框。四是培训调查员,各区政府负责确定调查员,协调组织街道、社区实施调查工作。

(二)入户调查访问阶段。社区调查员于7月12日开始入户进行调查登记,各区政府负责将调查问卷整理后,于7月30日前报市调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调查队负责向各区派联络员,协助调查工作;向各社区派督导员,指导调查工作,监督调查质量,抽查复核调查问卷。

(三)抽查、录入上报阶段。市调查办公室负责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审核、录入、整理及初步分析,经检查无误后,按国家有关要求进行上报。

(四)汇总评估阶段。汇总、评估调查结果,开展分析研究工作,建立数据库,抽选常规调查样本及轮换样本组。

(五)总结表彰阶段。对大样本调查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总结表彰。

县(市)调查工作由各县(市)政府负责落实,县(市)统计局组织实施。可参照市区做法执行,于8月25日前结束,具体时间可与市调查办公室协商确定。

六、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此次城镇住户基本情况调查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时间紧、要求高,各区、县(市)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组织有关人员成立领导小组,扎实推进,保证调查进度和调查质量。

(二)注重协调。各有关部门要顾全大局,认真负责,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各区政府要积极配合市调查办公室,建立有效联络体系,确定高素质调查员,并为调查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开展。各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要认真落实,协助调查队做好此次调查。各区、县(市)政府要根据本地区情况,在财力上给予支持,保证调查工作顺利开展。

第11篇

多年来,中国养老金发放缺口尽人皆知。据以往社保部门透露,中国每年征缴的养老金收不抵支,当期发放一般都存在数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的缺口。

为此,各地不得不挪用个人缴费力保当期养老金发放,以至于个人账户出现近万亿元“空账”,愈显出养老金出现收支缺口的无奈。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宣布中国社保基金出现大幅盈余,引起了诸多好奇和关注。

6月1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其网站上公布2007年全国社会保险情况的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末,全国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存额总计已超过1万亿元。

具体而言,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441亿元;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存979亿元;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62亿元,储备金结存33亿元;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27亿元。养老保险一项历年累计结存额高达7391亿元,其中2007年结存1869亿元,和上年相比又有大幅增长。五险汇总,2007年年末,全国社保基金总计累计结余额达10254亿元。

万亿元结存由来

当然,在全国范围内,社保盈余也是苦乐不均。

《财经》记者了解到,巨额结存主要来源为东南部沿海发达省市,其中尤以广东省为代表,仅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额度已有上千亿元。此外,浙江省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至2005年就已达到300余亿元。

而对于中西部各省市区而言,虽然近年基金收入有所增长,但结存数额仍相对偏少。以养老保险基金为例,个别省份仍需要中央、地方两级财政的支持,以确保当年发放。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人士向《财经》记者介绍,之所以产生如此巨额的社会保险基金结存,一方面得益于各地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与近年来社保部门力推征缴“扩面”有关。各地社保部门不断扩大社保基金征缴的范围,参保人数每年都有稳定增长。其中,仅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每年增长上千万人。

不过,该人士也表示,按目前进展,继续“扩面”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各地有能力参保的企业基本已经纳入社保范畴;此外,一些自由职业者、个体经营者或者农民工等,是否参保仍是自愿,如果没有新的鼓励政策,很难全部纳入社保体系。”

他还解释,对于广东而言,社保基金的巨额结余也与当地人口结构有关。例如,深圳的结存额在广东省内相当高,约有数百亿元。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深圳人口总体年龄较为年轻,“缴费的人多,领钱的人少”。未来随着人口总体年龄的增长,基金的结构还会发生变化。

同时,广东等地大量农民工也被纳入社保范畴。由于社保不能异地转移,导致大量农民工退保。但退保后,农民工只能带走属于个人账户的基金,统筹账户基金虽名义上是企业为农民工所缴纳的,但不能划归个人,只能仍留在参保地。这也是构成当地社保基金结存额大幅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更值得关注的是,还有学者分析,中国社保缴费率,尤其是养老保险的缴费率与国际水平相比偏高。近年来,随着各地收入水平的提升,社保部门也在不断提高参保人员的待遇水平,但相对于缴费水平而言仍显不足。这在某种程度上致使社保基金大量结存。

尤其对于东部发达省份而言,当地工资水平较高,且退休人员待遇的绝对值也相应较高,但其养老金水平占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替代率)却往往低于中西部省份。

结余与欠账并存

在某些业内专家看来,社保基金结存额膨胀的同时,问题也在不断积累。

事实上,中国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的管理办法。为保证基金安全,投资方式只允许存银行、买国债。随着CPI的一路走高,上万亿元资金其实更像一个“烫手山芋”,很难避免巨大的贬值压力。

与此同时,中国现有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却又存在对参保职工的巨大欠账。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对养老保险制度实行转轨,形成了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结合的制度格局。其中,统筹账户主要由企业为职工缴费形成,当期缴费用来支付当期退休者的退休金,原则上不做积累,使用时也不对应到人。个人账户原则上由职工个人缴费形成,不用做当期退休者的养老金支付,而是积累下来,与缴费职工一一对应,待其未来退休后支取。

根据这项制度安排,统筹账户本应与个人账户分账管理,但转轨后各地均未实现分账。由于转轨前参加工作的“老人”和“中人”并无缴费积累,国家财政又未能一次性对其做出补偿,加之老龄化加剧,退休者日益增多,国家对“老人”和“中人”便形成了巨额的历史“债务”。

在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未实现分账管理的制度安排下,对上述历史“债务”,社保部门便得以通过偏高的缴费率,将其转嫁到企业和正在工作的年轻一代头上;同时还动用转轨后新一代人缴纳的“个人账户”基金,以保证当期的养老金发放,使得转轨后“个人账户”有名无实,形成“空账”运行。

为消除空账,偿还历史欠账,本世纪初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注资,展开了做实“个人账户”的国家试点。

截至2007年末,相继参与试点的辽宁、吉林、黑龙江、天津、山西、上海、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新疆11省区市,共积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78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01亿元。

从统计数据看,各地基金收支状况已比转轨之初改善良多,基金不断结余。一些专家透露,各地本可借此加大做实个人账户试点的力度。但由于个人账户做实试点启动后,这些年国家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投资管理办法,从保值增值的意义上来说,做实与否差别不大,反而又增添了管理账户的巨大麻烦,地方政府并没有积极性。况且,做实账户还需要地方财政大量注资,这对于各地方政府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宁愿大量基金在统筹账户沉淀下来。

如此情况下,上述巨额基金结余,其实主要来自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合并管理的大账户。而个人账户仍然存在大量的“空账”。

因此,另据一般估计,即便目前账户结余较多,一旦开始做实,随着做实账户比例从3%逐步扩大到8%,部分基金结余充沛地区仍有可能出现“保发放”基金缺口,这也导致地方政府对做实个人账户心存顾虑。

此外,全国总体基金结余虽多,但各行政区苦乐不均,结构很不平衡。各地基金实际上仍掌握在各地方政府手中,中央政府并不能直接调用。一些比较落后的省份仍需要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保证当年养老基金的发放。

对此,也曾有专家提出,基金统筹层次越高,抗风险能力也越高,若能将各地养老基金统筹使用,也就能在尽量减少中央财政支出的前提下,缓解部分地区“保发放”的紧张。

不过,全国各地社保基金统筹层次总体偏低,社保养老基金省级统筹进展缓慢,相当数量的省区尚未实现省级统筹,不少地方基金统筹层次仅限于市县一级。

截至2007年底,全国仅有北京、天津、吉林、黑龙江、上海、福建、重庆、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3个省区市实现了省级统筹,其他省区市仍在探索和观望,全国统筹更遥遥无期。

由此,在中央和地方财政注入巨资弥补“欠账”的同时,社会保险基金尤其是养老基金的巨额结存却又不断膨胀。

制度隐忧

针对目前巨额空账和基金结余并存的现象,有业内人士表示,只有当有关地方政府将个人账户逐步做实,至少要记账明晰,才能够摸清各地养老基金或结余或空账的真实情况。目前做实个人账户试点的“扩面”虽然仍在继续,但实质性的操作进展甚是缓慢。

2007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下发了进一步扩大做实个人账户试点的文件。

文件指出,江苏、浙江等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可在中央财政不实行注资的前提下,自费开展做实个人账户试点。不过,到目前为止,这几个养老基金结余额度最高的省份,做实账户的试点仍处于前期准备阶段,最终方案仍未确定。

其中,浙江省原计划从2006年1月1日起做实个人账户,但国务院确定浙江省属于“自费改革”范畴后,计划便有所推迟。

江苏省政府则选择了在较小范围内先行试点、再择机向全省推开的过渡性方案,先期计划仅在省直管行业单位和江阴、张家港、吴江、昆山、太仓、常熟、丹阳、扬中、江都九个县(市),开展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

江苏劳动保障部门有关官员解释,整体做实虽有利于全省范围内有关政策的制定和业务操作系统的统一,但相当一部分市县的养老保险基金将遇到较大压力,地方政府和财政投入恐难维持,因此选择省内各地分批做实。

此外,各地已经展开的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当中,也存在不少尚未明朗的具体问题。

据有关人士透露,在各试点省份,对于个人账户管理责任人究竟是谁,现有政策并未做出具体规定。由于做实个人账户须各级财政注资,个人账户基金的归集其实存在社保部门和财政部门两个途径,财政补贴资金若不与社保部门归集款合并,必然存在相互割裂的两个账户。由此,一些省份的社保部门对个人账户的记账、收益计息、财务核算等工作并未进入实际操作程序。

同时,随着试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财政注资的额度越来越大。但目前经济形势令购买国债和协议存款相继出现困难。据了解,山西、天津、山东、上海、湖北、河南等省市地方做实资金尚存在财政专户,并没有进行投资运营。如不及时运营,则会导致基金贬值,做实个人账户试点有可能失败。

对此,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员在公开场合指出,做实个人账户工作形势十分紧迫。

第12篇

一、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我市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工作模式也发生了一次重大改变。2002年起,根据省、市政府要求,我市社会保险费征收工作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征收改为由地税部门代征。

我市社会保险费改由地税部门征收后,逐步理清了劳动保障部门与地税部门在社会保险费征收方面的职责分工。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在完成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缴费基数的申报审核、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和接续、社会保险费稽核和个人帐户管理等大部分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环节的手续后,于每月初将生成的用人单位当月应征的社会保险费报盘给地税部门,由地税部门负责征收。地税部门于每月底将社会保险费征收情况回盘给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据此及时分帐至职工个人帐户。

与此同时,市劳动保障部门创新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体制,实行社会保险“五险统一征缴”的运行模式。2002年以市级机关机构调整为契机,在市劳动保障局设立了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处和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中心,实行对外两块牌子、对内合署办公,统一负责全市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生育五个险种的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工作,并成立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和工伤、生育保险三个保险结算支付中心,分别负责五个险种的待遇支付管理工作。同时,在全市全面推行社会保险费“五险合一、一票征缴”的工作新模式。对全市参保单位、参保个人和社会保险费征缴实行统一管理,实现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个险种统一缴费基数、统一申报结算、统一征收管理、统一稽核监督,从而改变了过去五个险种分别参保、分别征收、难以综合协调管理和不同步增长的局面。

我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参加社会保险人数累计达847.09万人,覆盖城乡各类劳动者;基金征收总量逐年提高,2008年全市五项险种基金征收总量将达160亿元,有效保障了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的正常支付和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市社会保险费征缴实时监管系统建立的必要性分析

(一)构建社会保险费征缴实时监管系统是劳动保障部门切实履行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职能的迫切需要。

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和省、市政府相关法规都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明确赋予劳动保障部门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职能。我市社会保险费自2000年7月起改由地方税务部门代征后,增加了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环节,不利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全面及时掌握缴费单位事关社会保险参保缴费的信息,面对这种情况,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该加强对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管工作方法的研究,克服不利因素,不断完善和提升对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的管理力度。

在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程中,随着社会保险制度安排和政策覆盖由过去主要面向国有集体企业及其职工向面向城乡各类经济组织及其从业人员转变、工作领域由过去以城镇为主向城乡统筹兼顾转变、服务对象由过去以城镇职工为重向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转变,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的面急剧扩大。与此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增长幅度大等原因,社会保险费支出规模逐年大幅上涨,社会保险基金支付风险居高不下,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的量急剧上升,劳动保障部门面临的征收压力也与时俱增。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和监督检查职能,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迫切需要扭转长期以来在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工作中重收轻管、重突击性工作的处理轻长效机制的建立、重面上问题的处理轻深层次问题研究等倾向,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思路和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等,通过加强对社会保险信息资源数据的充分采集、分析和处理,以及对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各重点工作环节的实时把握和对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内在规律的探寻,增强对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的监控力度和对这项工作宏观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加快实现对社会保险费征缴科学化、规范化、最大化管理,更好地促进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2、构建社会保险费征缴实时监管系统是我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

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险基金征收总量是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受我市独特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影响,我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工作实践中面临着需要高度重视以及加强研究解决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缴费额高度集中。以2008年6月份统计数据来看,全市月缴费50万元以上的缴费单位为270户,仅占全部缴费单位33430户的0.8%,但月缴费额达47609万元,占全市月缴费总额50.2%。要保证全市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不出现大的风险,必须对重点缴费单位的缴费情况实现实时监管。二是社会保险欠费总量居高不下。今年1-6月份,社会保险基金当期清欠11672万元,当期新增欠费10958万元,收支相抵仅清欠714万元。截至6月底我市社会保险欠费仍高达34810万元,严重削弱了我市社会保险基金风险备付能力。三是欠费单位情况复杂。截至6月底,我市欠费单位共计4799户,欠费金额多少不等,欠费时间长短不一,单位还欠能力也各不相同,清欠工作管理难度大。四是社会保险参保质量亟待提高。截至6月底,中断缴费人员达165746人,占参保职工9.4%;原五县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仅占全市的19.11%,城乡社会保险覆盖结构失衡,农村社会保险覆盖面偏低等。上述问题只有在社会保险费征管机构采取措施,较好地实现对社会保险参保、缴费各环节的实时监控与管理后才有可能得到解决。

3、构建社会保险费征缴实时监管系统是维护劳动者社会保险权益的重要手段。

现行社会保险制度设计的原则之一是待遇与缴费挂钩,不缴费不享受、多缴费多享受。特别是养老和医疗保险,分别为参保人员建立了个人账户,并按保险费到账时间进行计息,利息一并进入个人账户。这样,劳动者是否参保、参保对象是否按时与是否足额缴费,都将直接影响着劳动者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是否能享受以及享受水平的高低程度。据统计,到今年6月底,我市市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42.57万人,但其中私营企业参保人数仅为11909人,大量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仍游离于社会保险制度之外;58.75万参保职工以缴费基数下限标准进行缴费,占全部缴费职工的44.31%;全市3.48亿社会保险欠费中涉及参保职工9.1万人。面对我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非公有制单位参保率比较低、部分参保单位缴费基数申报不实、社会保险费欠费严重等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问题,我市社会保险费征管机构应加紧建立健全社会保险费征缴实时监管机制,认真及时地做好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和加强基金征缴工作,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切实维护和保障广大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合法权益。

三、我市构建社会保险费征缴实时监控系统的框架思路

(一)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劳动保障信息系统中独立于社会保险各险种之外的用人单位、劳动者个人和社会保险缴费三大共享资源数据库为基础,以实用有效的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分析功能为支持,以优越的实时预警功能为标志,通过对社会保险费征收各环节和影响社会保险费征收工作信息的实时采集、分析,及时提供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决策方案,真正实现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工作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从事后管理到事中管理和事前预警的转变,依法提高社会保险惠及面,增强社会保险保障功能和水平,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

(二)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社会保险费征缴实时监控系统是一种动态的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由社会保险费征收实时监测、实时评价、实时预报、管理决策支持、控制和后评估子系统所组成。

1、社会保险费征缴实时监测

社会保险费征缴实时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险种的参保、缴费以及其他信息等,。

(1)参保情况

A:参保单位中当月新参保、正常结算、暂停结算、封存、注销单位参保情况,并区分其组织机构类型、经济类型、隶属关系、行业分类。

B:参保人员中单位职工、灵活就业人员新参保、原参保、跨统筹区转入等情况,并区分性别、年龄、户籍、缴费状态、所属单位性质等。

(2)缴费情况。

A:缴费单位当期缴费基数、同比增/减缴费基数,并区分单位组织机构类型、经济类型、隶属关系、行业分类等。

B:缴费人员当期人均缴费基数、同比增/减缴费基数,并区分性别、职工/灵活就业人员等。

C:当期各险种应征/实征社会保险费(区分统筹基金、个人账户)、当期各险种应补征/实补征社会保险费(区分新参保、稽核、基数调整等因素)、各险种同比增/减社会保险费等。

D:月缴费额100万元以上重点缴费单位社会保险费征收情况,区分

E:当期新增欠费单位、新增欠费总量、当期清欠总量,区分险种、单位、单位隶属关系等。

F:历年累计欠费总量,区分欠费时间(当月新增/连续欠费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连续欠费一年以上/……)、欠费金额(1000万元以上/500-1000万元/100——500万元/……)、还欠能力(有缴费能力/有部分缴费能力/无缴费能力/……)等。

2、社会保险费征缴实时评价

通过建立相对固定的评价模型,在时段(每月/季/年)初对上一时段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数量、质量等状况进行实时分析和评价,确定社会保险费征缴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建立预警机制。

(1)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数量实时评价:根据参保单位数、参保人数、缴费基数总额、社会保险费征缴额、收缴率、清欠等,通过与历史同期的对比分析,确定和评价社会保险费征缴数量及发展形势等。

(2)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质量实时评价:根据各险种参保单位、参保人员、缴费基数、欠费额、征缴额、收缴率、社保关系封存人员等信息增减情况,通过与历史同期的对比分析,确定社会保险参保缴费质量及发展态势。其主要评价内容包括:参保率、缴费人数同参保人数占比、收缴率、缴费水平、征缴额增长率等。

3、社会保险费征缴实时预报

社会保险费征缴实时预报主要包括参保情况预报、征缴情况预报和基金结余情况预报。

参保情况预报。根据本期参保情况以及与历史同期比较情况,预报下期单位参保情况(区分新参保、正常结算、暂停结算、封存、注销等)、人员参保情况(区分险种、单位职工、灵活就业人员、跨统筹区转入/转出、中断缴费、续保等)。

征缴总量预报。分为当期社会保险费收入预报、当期社会保险费清欠预报、当期其他社会保险费收入预报等。

基金结余情况预报。根据各险种基金征收总量预报和基金支出总量预报,实时预报各险种基金当期结余情况和历年累计结余情况。

4、社会保险费征缴实时管理与决策支持

利用社会保险费实时评价和实时预报结果等,通过社会保险费征缴实时管理模型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社会保险费的实时管理方案,为劳动保障部门科学地行使监督和管理职能提供支持。

(1)将系统中单位参保监测信息与质监部门提供的新成立组织机构信息、地税部门提供的新纳税单位信息进行比对,以此确定社会保险扩面的工作重点,增强社会保险参保执法检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根据社会保险中断缴费人员监测信息,及时组织做好中断缴费人员上门宣传和跟踪服务工作,提高社会保险参保缴费率。

(3)通过建立欠费单位“预警”机制和对重点缴费单位各监控指标的评估、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主动采取发放欠费《催缴通知书》、欠费单位公示、“还欠走人”、“资产保全”等措施,实施对重点缴费单位和欠费单位紧急干预制度。

(4)根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参保缴费情况,与银行信贷、证券监管、诚信评定机构、出入境管理、工商管理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对欠费单位办理银行信贷、上市融资、评定社会诚信单位、法定代表人和公司管理人员办理出入境以及重新成立经营机构实施严格限制。

(5)综合社会保险费实时监测信息,科学制定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社会保险费补缴、滞纳金加收等有关社会保险参保与缴费的政策,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健康运行。

5、监控管理后评估

为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系统的各项功能,需要对系统的重点功能进行后评估。主要内容包括:针对社会保险费征收预报方案的准确性、征收工作的实效性以及控制情况等进行评估,重点分析导致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方案不合理、预报不准确、工作实效性不强的原因等。

四、建立社会保险费实时监管系统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切实组织做好系统研发工作,最大化实现系统预定的功能。

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管系统是一个较大型的决策支持系统,面向与社会保险费征缴有关的所有工作环节和因素,涵盖的范围较大,主题较多。为此,系统构建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将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涉及的多个主题作为一个整体一并统筹规划,从总体上构建整个监管系统的框架结构,并制订分步实施的进度计划。同时,要保证系统具有广泛的可扩充性,提供灵活的结构和对外接口,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政策和用户的需求。二是加强数据资源采集研究。社会保险费征缴实时监测、分析评价、预警预报、辅助决策等都必须建立在丰富、真实、准确的数据基础上。要遵循为社会保险费征缴决策服务的准则,明确采集目标,构筑采集模型,提高信息采集的宽度、信度和速度,力求自动、高效、及时、全面和准确地收集系统所需决策信息和知识,为系统有效实现监管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提高软件开发的科技水平,提高系统的监管力度。对一些重要应用系统软件开发的业务需求,应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和软件开发商共同进行研究编制,力求能够通过历史数据存储、监控和诊断、趋势图等管理软件自动实现将所得的数据信息加工处理成为用户需要的形式。要加强对系统决策支持模型研究,力求将静态的知识与动态的决策结合在一起,增强决策的科学能力。

(二)加快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建设,为提升社会保险费征缴实时监管效能提供政策保障。

社会保险费征缴实时监管系统建设的难点不只局限于技术,而更重要的是要依据社会保险费征缴实时监管的内容,抓紧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当前,一是要重点研究如何有效控制欠费单位的出现以及如何督促欠费单位主动清偿欠费的制度和办法;二是要重点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有效防范缴费大户缴费情况出现大的波动以及出现波动后的应对措施;三是要重点研究如何加快社会保险市级统筹步伐,将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管的范围由市区拓展至全市,更好地实现社会保险费征管工作公平、公正问题;四是要重点研究如何通过政策扶持和宣传服务防范参保人员中断缴费,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参保缴费率问题;五是要重点研究如何将系统监控的实时信息,同劳动保障诚信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健全用人单位社会保险激励和约束机制问题。总之,要针对实施社会保险费征缴实时监控后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配套政策和措施,以保障实时监控系统效能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