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能耗管理系统

能耗管理系统

时间:2023-01-18 16:23:17

能耗管理系统

第1篇

【关键词】:供热系统;运行;管理;节能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锅炉供暖的范围将日益扩大。住宅区以及其他居住建筑的供暖锅炉房应坚持既能保障供暖效果又能节约燃料的合理运行制度。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供暖制度的变迁,模糊了一些人的认识,致使某些区域住宅的供暖效果不理想。大多数供暖系统无论是施工质量、设备质量,还是工程设计、运行管理,均存在程度不同的问题。例如,系统冷热不均、热力失调严重,室温达不到设计要求,煤、水、电浪费严重,故障及事故经常不断,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着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在过去的供暖运行中,我们的供暖能耗指标一直居高不下。本文针对目前供暖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对两种供热模式进行了对比,并详细具体地提出相应的措施,已期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实际运行经验探讨

2.1、一次网运行基本思路

(1)根据用户对供热量的需要, 调节热源出力, 保证用户需热量与热源出力平衡, 满足供暖效果, 达到最佳经济运行状态。(2)采用小流量( 恒定) 大温差质调节方式。(3)利用系统出水温度作为运行调节依据。(4)初、末寒期采取间歇供暖方式,即根据室外温度变化情况调整每天的运行时间和不同时段的供热量。2.2 、二次网运行基本思路

现代集中供热多采用二次间接供热系统,多由热源(首站)、一次管网、热力站、二次管网、热用户组成。具体思路如下:(1)采取二次网循环水量调节方式。(2)初、末寒期根据室外温度及用户室温变化情况调整每天的运行时间和不同时段的二次网循环水量, 主要还是根据经验和用户上访情况进行调节。

加强供热系统运行管理

3.1、实施连续供暖辅以间歇调节

根据我们的调查,连续供暖的锅炉热效率为73.6%,现行间歇供暖为55.6%,其原因是在12h间歇供暖时间,二次压火所用的煤,是在无效的情况下消耗的。经对比评价,现行间歇供暖(即每昼夜烧6 h,重复2次)不论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上皆不可取,应尽快改进。实行连续供暖要减炉减人,使锅炉满负荷运行,同时要调整司炉工的班次,由过去工作24h,休息24h,变为工作12h,休息24h,以保证连续运行。在连续供暖时,辅以间歇调节,以达到满足室内温度的要求。

3.2、使用气候补偿器

建筑物的耗热量因受室外气温、太阳辐射、风向和风速等因素的影响时刻都在变化。要保证在室外温度变化的条件下,维持室内温度符合用户要求(例如18 ℃),就要求采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应在整个供暖期间根据室外气候条件的变化进行调节,以使用户散热设备的放热量与用户热负荷的变化相适应,防止用户室内温度过低或过高。通过及时而有效的运行调节可以做到在保证供暖质量的前提下,达到节能的效果。随着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的和实施,以及供暖收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适应“分户计量,分室调节”的要求,供暖系统由静态系统转变为动态系统。动态调节分质调节与量调节,气候补偿器是供暖质调节必不可少的自控装置,主要是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热源处调节二次系统供水温度的控制器,其主要原理是测量室外温度,计算出理论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与实际的供、回水温度进行比较,从而控制电动阀的开度,使热源输出的实际供、回水温度符合理论值,保证热源输出热量等于用户实际用热量,达到节能的目的。

3.3、使用二级泵变频技术

传统室外管网的循环水泵流量是根据系统总热负荷进行计算,其扬程根据最远、最不利换热站进行选择,安装在热源处,这样做的弊端是:(1)锅炉或首站运行压力过高;(2)循环水泵和锅炉均在锅炉房,一旦发生停电后果不堪设想;(3)极易形成水力失调现象;(4)一次循环水泵选型过大,难于选择;(5)输配电耗过大(30%以上消耗在阀门上,流量在初末寒期均偏大)。分布式变频二级泵系统就是在锅炉房内设置一级主循环泵,负责锅炉房内循环流量及循环动力,在各个换热站内设置配有根据室外温度进行变频调速的二级循环泵,负责各换热站循环流量及克服外线和换热站的循环阻力,并通过解耦管将锅炉房系统与换热站系统分开,使锅炉房内流量保证锅炉的最低流量,而一次网可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变流量运行。其优点是:(1)降低了锅炉或首站运行压力;(2)一旦发生停电,外网泵仍在运转,保证热源流量;(3)容易解决水力失调问题;⑤减少输配电耗,消耗在阀门上的电耗减少。

3.4、通过初调节消除热网水力失调, 改变大流量不经济运行

过去热网上使用的闸阀或截止阀调节性能很差,属快开特性,基本上是起关断作用的。因此,在旧有的热网上进行初调节,必须换调节阀。在水泵运行方式上,单台循环水泵过大会增加电耗,而多台循环水泵并联运行,因流量增加不多,功率消耗会大量增加,很不经济,因此要尽量避免此种水泵运行方式。

3.5、改变低负荷不合理运行,提高锅炉换热器的负荷率

分散锅炉房提高锅炉负荷率的主要措施就是减少锅炉运行台数,连续满负荷运行,烧满膛火。集中锅炉房的锅炉低负荷运行在分期建成的小区中经常出现,因锅炉与热负荷不匹配,事先应做周密安排,尽可能根据房屋分批建设的周期,使热负荷的分期增加与锅炉投入运行的台数相匹配,热负荷过小的,可以暂设小容量的临时性锅炉。热交换站板式换热器投入运行的台数应合理,不要过多,以避免板式换热器的低负荷运行。为此,应提高一次水参数,并尽量使一次水和二次水的循环水泵流量趋近合理数值。

3.6、减少系统的失水

系统缺水会造成热量的直接损失导致补水量增大,系统整体温度降低。同时,系统缺水也会引起压力下降,产汽增多造成汽塞,循环不畅。缺水的原因与供暖管理有很大关系,如系统老化、阀门、接口年久失修,保养不好,就可能出现跑冒滴漏现象。再有就是有少部分用户从系统中取水,私自在散热器上安装水龙头,“免费”使用热水,方便了自己,却给整个小区的住户带来了不适。供暖管理单位要加强管理,搞好日常维护,制定严格的制度,使人们自觉地维护公共设施。

3.7、减少系统的堵塞

大多供暖系统由于运行了多年,供热水质不好、水中悬浮物泥沙杂质多、管道或散热器中沉渣污物等会造成淤塞,使过水断面减小,阻力增大,水流量小,造成系统局部不热。被淤塞的散热器通常下部长期不热,严重影响了散热器的水循环。对于这种情况,在运行管理中,要加强对设备的管理维修和养护,经常对运行中的系统进行检查,严重淤塞的要尽快修理,同时,对可能积存污物的地方,在夏季进行拆卸冲洗。

4、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几种可行、有效的方法来解决供热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为切实降低各种能耗,降低供热成本,减轻居民负担提供了方法。另外,供热企业还应制定合理科学的规划与热源、热力管网、热用户统筹安排, 实现热系统各个环节的全面节能工作。

【参考文献】

[1]《锅炉供暖量化管理与节能技术》李德英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2篇

关键词:能耗分析 技术措施 科学管理

1. 空调系统能耗分析及其节能措施

中央空调是医院最主要用电部门。空调全年能耗约占医院总能耗的一半。我院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技术升级和科学管理,在保证正常的诊疗服务和环境舒适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高空调电能利用效率,达到最佳节能降耗的目的。对本院中央空调的问题进行了技术分析,并针对性的开展技术升级。

1.1 改善建筑的隔热性能。房间内冷量的损失是通过房间的墙体、门窗等传递出去的。目前我院采用隔热性能良好的双层玻璃窗。若是单层玻璃可以采用贴膜技术,增强隔热效果。阳光充足的房间,安装隔热窗帘,有效减少光照带来的热量。

1.2 合理使用室外新风量。由于新风负荷占建筑物总负荷的20-30% .控制和正确使用新风量是空调系统最有效的节能措施之一。除了严格控制新风量的大小之外,还要合理利用新风。新风阀门采用焓差法自动控制,根据室内外空气的焓差值自动调节新风阀门的开度。

1.3 防止冷量的流失。厅门、走廊门空气直接和外界流通,很大一部分冷量流失。所以在门厅、走道口安装隔帘,可有效减少冷量的流失。

1.4 降低冷却水温度。由于冷却水温度越低,冷凝温度越低 冷机的制冷系数越高。降低冷却水温度需要加强运行管理,冷却塔的进水管阀设为自动补偿(防止冷却塔水过少,管路里空气滞留,影响制冷效果)。冷却塔、冷凝器定期检修清洗。冷却塔噪音大,应安装在屋顶等空旷,通风良好的地方。

1.5 提高冷冻水温度。由于冷冻水温度越高,蒸发温度越高,冷机的制冷效率越高,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在保障制冷效果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冷冻水的设置温度。蒸发器要定期维护清洗,保持管壁清洁,水阻小,维持高效的热转换效率。

1.6 减少风机电耗。空调系统中风机包括空调风机、排风机和送风机.这些设备是空调系统耗电量比例非常大。所以说,风机节能的潜力也就最大。减少风机能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定期检修、定期清洗过滤网、检查皮带是否松动、送风状态是否正常。使用变频风机将定风量控制改为动态风量控制,降低送风的出风风速,减小风噪。末端风机改为动态风量控制系统,可根据空调负荷的变化和室内设定参数的改变.自动调节空调的送风量.达到减少风机动力以节约能量。实现室内无过冷过热现象.由此可减少空调用电负荷1 5%-30%。

1.7 减小阀门、过滤网阻力。阀门和过滤器是空调供水管路系统中主要的阻力部件。在空调停运的季节,要全面清洗过滤器,如果过滤器被沉淀物堵塞。空调循环水流经过滤器的阻力会增加数倍。而且不能把冷量通过风机吹进室内,严重影响效果。阀门是调节管路水流量的主要部件。不同支路阻力不平衡时主要通过调节阀门开度来使各支路阻力平衡。以保证各个支路的水流量满足需要。不过由于阀门的阻力的同时会增加水泵的扬程和电耗。所以应尽量避免使用阀门调节阻力的方法。

2. 加强医院供用电系统的科学管理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从各用电部门的细节入手,针对性的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全方位减少使用过程中的浪费现象,降低医院后勤管理成本,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以本单位为例,具体措施如下:

2.1 节约空调用电。中央空调作为夏季和冬季最主要的用电部门,在气温超过33℃时,门诊中央空调主机,在上班后开启,并于下班前半小时关闭;随时控制好空调设定温度,制冷温度不得低于26℃;开空调要关闭窗户、门,禁止同时使用空调、电风扇;工作人员离开办公室应及时关闭空调;大厅、过道等公共场所空调上、下午下班前及时关闭,由保安巡视执行。

2.2 节约照明用电。在能满足工作需要的前提下,要做到白天不开灯,人员离开房间应随手关灯,杜绝白昼灯、长明灯、无人灯。夜晚12点以后要及时关闭部分路灯,大厅、过道等公共场合的照明、电视机由保安巡视及时关闭。

2.3 节省设备用电。减少电梯使用频率,倡导医务人员六楼及以下楼层步行上下楼。减少各种医疗设备及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油印机、传真机等办公电子设备待机消耗,尽量根据实际需要即开即用,上、下午下班前要及时关闭上述电器和医疗设备等电源,尽量减少各种设备待机电源损耗。

2.4 实行峰谷电管理。利用电力部门在不同时段电价计费的不同,尽量避开用电高峰,在用电低谷使用。如供应室、锅炉房、煎药房,可让这些科室在负荷低谷时加大生产。另外也可调整大容量的用电设备的用电时间,使其避开高峰负荷,填补低谷,做到均衡用电,从而提高变压器的负荷系数和功率因数,减少电能损耗。因此调整负荷不仅提高了供电能力,而且也是节约电能的一项有效措施。

2.5 加强运行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保,特别是中央空调系统,提高设备的检修质量搞好内部电力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用电设备的检修,可以减少电能损耗,节约电能。如导线接头处不良,发热严重,应及时维修,这样既保证安全供电,又减少电能损耗。加强动力设备的维护,减少水、气、热等能源的跑、冒、滴、漏,也能直接节约电能。

2.6 加强宣传教育。各职能科长、科主任和护士长要将节电措施传达到每位职工,同时向病员家属做好节约用电知识宣传,做到人人参与节约用电、时时节约用电;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增强节约用电意识,养成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

2.7 加强日常督查。总务基建科要加强节约用电检查,对不按医院规定节约用电的科室和个人,按医院奖扣办法中的规定扣罚。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医院耗电量明显下降,应从主要用电部门(如空调)入手,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再通过用电部门的科学管理,平时加强检查,杜绝浪费现象。一定能有效提高电能利用率,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勇,王虹,周辉,等.上海市医院用能状况与节能策略分析[C]. 2007中国(杭州)医院建筑设计年会暨装备展示会资料特辑, 杭州, 2007.

第3篇

摘 要:文章以太和医院为例,分析了医院医用耗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HRP系统在医用耗材管理中应用后取得的成效,指出使用HRP系统管理医用耗材,可以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HRP系统 医用耗材管理 降低库存成本

关键词:HRP系统 医用耗材管理 降低库存成本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165-02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165-02

医院资源计划(Hospital Resource Planning,HRP)是医院引入企业资源计划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整合医院自身资源,创建整体运行的系统化医院资源管理平台。医院借助HRP系统,可加强物资和药品的采购和库存管理,降低运行成本,提升医院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的水平{1}。医用耗材管理是医院医疗活动的基础,如何提高医用耗材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减少浪费和库存占用,优化管理流程,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是医院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所在的太和医院在医院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虽然将医用耗材的管理作为重点工作管理,原有的耗材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医院资源计划(Hospital Resource Planning,HRP)是医院引入企业资源计划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整合医院自身资源,创建整体运行的系统化医院资源管理平台。医院借助HRP系统,可加强物资和药品的采购和库存管理,降低运行成本,提升医院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的水平{1}。医用耗材管理是医院医疗活动的基础,如何提高医用耗材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减少浪费和库存占用,优化管理流程,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是医院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所在的太和医院在医院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虽然将医用耗材的管理作为重点工作管理,原有的耗材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医院医用耗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院医用耗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用耗材名称不规范。近几年新型耗材品种及型号增多,现有的分类和编码体系无法满足对耗材的规范化管理,同类耗材名称有多种,临床科室申报需求计划和实际需求不一致,导致库房管理人员找不到临床科室所需要的东西、财务审核容易出现差错、退货时有发生。每月各科室需专人报送纸质的耗材计划到库房,配送效率低下。

1.医用耗材名称不规范。近几年新型耗材品种及型号增多,现有的分类和编码体系无法满足对耗材的规范化管理,同类耗材名称有多种,临床科室申报需求计划和实际需求不一致,导致库房管理人员找不到临床科室所需要的东西、财务审核容易出现差错、退货时有发生。每月各科室需专人报送纸质的耗材计划到库房,配送效率低下。

2.医用耗材安全性不能保障。首先是供应商资质管理不规范。医用耗材采购有严格的证件管理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目前我国实行经营许可证、注册证和卫生许可证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审查供应商的营业执照、厂家产品授权、销售员授权等证件。不规范的采购供应将给临床医疗安全带来隐患和纠纷,所以在采购环节时要严把资质关,但单靠人力来完成审核和动态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出现差错。其次,存货保质监控缺乏管理。由于医疗耗材的特殊性,有效期要求的存货如果失效后进入临床使用不仅会导致医疗事故隐患,也会造成医院的经济损失,退回给供应商也容易引发经济纠纷。因此,需要加强存货的保质期监控和管理。

2.医用耗材安全性不能保障。首先是供应商资质管理不规范。医用耗材采购有严格的证件管理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目前我国实行经营许可证、注册证和卫生许可证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审查供应商的营业执照、厂家产品授权、销售员授权等证件。不规范的采购供应将给临床医疗安全带来隐患和纠纷,所以在采购环节时要严把资质关,但单靠人力来完成审核和动态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出现差错。其次,存货保质监控缺乏管理。由于医疗耗材的特殊性,有效期要求的存货如果失效后进入临床使用不仅会导致医疗事故隐患,也会造成医院的经济损失,退回给供应商也容易引发经济纠纷。因此,需要加强存货的保质期监控和管理。

3.医用高值耗材监管乏力。医用高值耗材一般指分属于专科使用,直接使用于人体,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且价值相对较高的医用耗材。医用耗材属于高风险材料,其质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高值耗材的特殊性,在实际运行中一直是临床科室直接向供应商提货,临床科室集采购、验收、保管、使用于一身,最后凭使用的四联单办理出入库手续到医院结账。这种现行的管理模式不符合医院内部控制的要求,也不能做到高值耗材使用过程的全程跟踪。2011年我院高值耗材年消耗1200万元,占材料成本30%,是医院成本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高值耗材种类繁多增加了医院监管的难度。

3.医用高值耗材监管乏力。医用高值耗材一般指分属于专科使用,直接使用于人体,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且价值相对较高的医用耗材。医用耗材属于高风险材料,其质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高值耗材的特殊性,在实际运行中一直是临床科室直接向供应商提货,临床科室集采购、验收、保管、使用于一身,最后凭使用的四联单办理出入库手续到医院结账。这种现行的管理模式不符合医院内部控制的要求,也不能做到高值耗材使用过程的全程跟踪。2011年我院高值耗材年消耗1200万元,占材料成本30%,是医院成本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高值耗材种类繁多增加了医院监管的难度。

4.缺货和不良库存时常出现。不良库存指积压库存和过剩库存,缺货指某物品的供应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前两种库存都直接导致物流效率的低下和库存成本的上升,而缺货会直接影响临床使用,容易导致医疗纠纷。日常采购工作对需要耗材的数量和型号还停留在库管的经验层面上,不能有效关注库存的时效性。粗放的库存量控制方式给使过期积压耗材增多,对医院的日常运营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4.缺货和不良库存时常出现。不良库存指积压库存和过剩库存,缺货指某物品的供应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前两种库存都直接导致物流效率的低下和库存成本的上升,而缺货会直接影响临床使用,容易导致医疗纠纷。日常采购工作对需要耗材的数量和型号还停留在库管的经验层面上,不能有效关注库存的时效性。粗放的库存量控制方式给使过期积压耗材增多,对医院的日常运营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二、HRP系统在我院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二、HRP系统在我院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我院自2010年开始使用HRP系统,对医用耗材进行全面管理,取得了以下改善:

我院自2010年开始使用HRP系统,对医用耗材进行全面管理,取得了以下改善:

1.规范耗材名称,提高领用效率。充分利用HRP系统,根据工作要求规范,建立耗材编码体系,做到一物一码{2}。要求供应商和临床科室严格按照规范的耗材名称填写,否则不能入库和领取使用。其次,通过HRP系统实施网上申领。网上申领由科室在HRP客户端进行网上材料申领、库房对申领信息处理、网上申领系统控制功能三部分组成。每个环节的单据可以自动引入生成,避免数据的重复录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简化临床科室申领的手续,提高医用耗材领用效率。

1.规范耗材名称,提高领用效率。充分利用HRP系统,根据工作要求规范,建立耗材编码体系,做到一物一码{2}。要求供应商和临床科室严格按照规范的耗材名称填写,否则不能入库和领取使用。其次,通过HRP系统实施网上申领。网上申领由科室在HRP客户端进行网上材料申领、库房对申领信息处理、网上申领系统控制功能三部分组成。每个环节的单据可以自动引入生成,避免数据的重复录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简化临床科室申领的手续,提高医用耗材领用效率。

2.设置预警功能,确保耗材安全。充分利用HRP系统对供应商的科学有效管理:在HRP系统中录用目前审核过的纸质文件,清理纠正重命名、供应商资质时效过期等问题,如当供应商授权资质时效到期前30天,系统将自动报警,提示供应商在期限内提供相应的有效资料。在供应商重新提交有效的资质文件之前,系统不能发生与供应商的任何业务,确保医用耗材在使用资质上的安全可靠。其次,通过HRP系统可以将供应商的三证及授权等重要文件可通过扫描件导入本系统,在管理需要时可以快速调出和查看,提高工作效率。最后,通过HRP系统对需要进行保质监控的耗材设定保质期预警,确保材料的有效性,杜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2.设置预警功能,确保耗材安全。充分利用HRP系统对供应商的科学有效管理:在HRP系统中录用目前审核过的纸质文件,清理纠正重命名、供应商资质时效过期等问题,如当供应商授权资质时效到期前30天,系统将自动报警,提示供应商在期限内提供相应的有效资料。在供应商重新提交有效的资质文件之前,系统不能发生与供应商的任何业务,确保医用耗材在使用资质上的安全可靠。其次,通过HRP系统可以将供应商的三证及授权等重要文件可通过扫描件导入本系统,在管理需要时可以快速调出和查看,提高工作效率。最后,通过HRP系统对需要进行保质监控的耗材设定保质期预警,确保材料的有效性,杜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3.监管高值耗材,保障合理使用。通过高值耗材业务流程改造和条码技术的应用,HRP系统可对高值耗材实施全过程、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我院在心血管内科和中心手术室建立高值耗材二级库房,其中备有常用高值耗材料的基础库存量。临床使用高值耗材的科室需提前一天用申领系统在库存中选择所需要的耗材,在手术当天由护士将耗材送到各手术间使用,手术结束后在手术室扫描条码即可。这样通过HRP系统减掉二级库库存数量的同时,自动生成补货采购清单,传递到采购部门补充基础库存。HRP系统严格执行一物一码,可以实现高值耗材从采购、入库、出库到最终使用于患者的全过程追踪,实现科学监管,提高管理透明度,杜绝因耗材不合格可能产生的医疗质量隐患。

3.监管高值耗材,保障合理使用。通过高值耗材业务流程改造和条码技术的应用,HRP系统可对高值耗材实施全过程、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我院在心血管内科和中心手术室建立高值耗材二级库房,其中备有常用高值耗材料的基础库存量。临床使用高值耗材的科室需提前一天用申领系统在库存中选择所需要的耗材,在手术当天由护士将耗材送到各手术间使用,手术结束后在手术室扫描条码即可。这样通过HRP系统减掉二级库库存数量的同时,自动生成补货采购清单,传递到采购部门补充基础库存。HRP系统严格执行一物一码,可以实现高值耗材从采购、入库、出库到最终使用于患者的全过程追踪,实现科学监管,提高管理透明度,杜绝因耗材不合格可能产生的医疗质量隐患。

4.采用ABC分类法,有效管理库存{3}。有效的医用耗材库存政策不仅能保证日常医疗需要,还能降低库存占用资金。充分利用HRP系统的功能,将我院库存耗材按照占用资金多少分为ABC三类,并采取不同的库存控制策略:对A类耗材重点管理,在保证经常性库存和保险性库存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库存量,减少流动资金占用;B类耗材可适当控制,C类耗材可增加订货量。ABC分类法可在不影响库存控制整体的同时,减少库存人员管理的工作量。同时在HRP系统中对每类耗材设置库存数量的上下限和保险性库存数量,有效减少库存积压和缺货现象的发生。

4.采用ABC分类法,有效管理库存{3}。有效的医用耗材库存政策不仅能保证日常医疗需要,还能降低库存占用资金。充分利用HRP系统的功能,将我院库存耗材按照占用资金多少分为ABC三类,并采取不同的库存控制策略:对A类耗材重点管理,在保证经常性库存和保险性库存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库存量,减少流动资金占用;B类耗材可适当控制,C类耗材可增加订货量。ABC分类法可在不影响库存控制整体的同时,减少库存人员管理的工作量。同时在HRP系统中对每类耗材设置库存数量的上下限和保险性库存数量,有效减少库存积压和缺货现象的发生。

三、结语

三、结语

我们通过HRP系统管理医用耗材,规范了医用耗材的名称,提高了医用耗材的安全性,加强了高值耗材的监管,避免了缺货和不良库存时常出现,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后勤服务,降低了医院库存成本,并为医院领导及相关的职能管理部门提供了决策的理论依据,提高了医院核心竞争力{4},使医院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我们通过HRP系统管理医用耗材,规范了医用耗材的名称,提高了医用耗材的安全性,加强了高值耗材的监管,避免了缺货和不良库存时常出现,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后勤服务,降低了医院库存成本,并为医院领导及相关的职能管理部门提供了决策的理论依据,提高了医院核心竞争力{4},使医院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注释:

注释:

{1}刘勇.医院信息化HRP系统的探索.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135.

{1}刘勇.医院信息化HRP系统的探索.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135.

{2}杜显峰,卢光泽,刘新明.信息化和集约化的HRP系统在医院耗材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医院,2010,14(6):46-48.

{2}杜显峰,卢光泽,刘新明.信息化和集约化的HRP系统在医院耗材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医院,2010,14(6):46-48.

{3}伍宇空,朱烨.ABC分类法在医院物资管理中的应用探讨.中国卫生经济,27(7):49-50.

{3}伍宇空,朱烨.ABC分类法在医院物资管理中的应用探讨.中国卫生经济,27(7):49-50.

{4}由宝剑,曹亚莉.论现代医院HRP信息系统构建.经济研究导刊,2010,33:215-216.

{4}由宝剑,曹亚莉.论现代医院HRP信息系统构建.经济研究导刊,2010,33:215-216.

(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 湖北十堰 442000)

(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 湖北十堰 442000)

(责编:若佳)

第4篇

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器械科,吉林长春 130062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用的高值耗材的数量及种类也随之增加,为此也增加了医院对高值耗材的管理的难度及成本。对高值耗材建管理的维护难度也随之增加。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发展节奏,为此发现及寻立的信息化系统找新的系统维护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所以该研究就如何进行医院高值耗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维护进行分析及考究。

[

关键词 ] 医院高值耗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维护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106-02

目前,现代的信息技术及科技的网络的迅速崛起,运用网络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已经逐渐设计到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的实践中。就医院方面来讲,像一些重要的学科及科室需要较多的高值耗材设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全方位的诊断,如血管介入方面的治疗,心脏介入类的治疗以及人工关节及眼科相关的治疗等,均需要高端的仪器进行诊断辅助剂治疗。为此这些高值耗材的成本也无形中加大了患者的就医成本,医院方面对其的维护也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对其定期的系统维护及检查,就造成了成本升高的重要原因。为此医院高值耗材设施的增加及对管理水平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对医院高值耗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维护的管理水平也随之增高。因此对于原来的管理及维护的办法,到目前为止不能适应现在种类繁多,消耗量大的高值耗材的有效管理及维护。不仅要达到设备的工作性能,而且能够降低其维护及运行的成本是目前医院高值耗材信息化管理系统维护的关键所在。目前已经成为医院耗材管理的重中之重[1]。

1 医院高值耗材的信息化系统维护的重要性

医院在进行医疗诊断及治疗等一系列的过程中,医院的医用耗材的消耗量是很大的,这其中高值耗材的消耗也是很大的。而且这些耗材不仅用量大,而且种类多,品种多,涵盖的学科及科室也加多,覆盖面及规格大且复杂。对耗材的维护及信息化管理的维护需要专职的技术人员。这些高值耗材的性质及属性就使得对其信息化系统的维护成本增高,相应的难度也加大。又因为医用耗材对自身的安全性能及效率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及挑战,这也就使得专职管理耗材信息维护的专业人员的负担及责任。但由于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壮大,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当今的信息技术发展的大环境下,医院的耗材的库房现已经引进适应现代需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对高值耗材进行信息系统的维护。就目前而言这种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只是简单的对耗材器械的录入及登记入库,一进一出式的管理只是简单的对耗材的跟踪管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系统监测维护,所以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信息系统化的优点,发挥其高效率的优势,全方面进行管理及操控的特点。换而言之既不能从源头上对医院高值耗材的监管及维护,也就不能对高值耗材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保障。所以不管是从医院高值耗材信息系统化维护的重要性来看,还是就医院联合现代信息化技术来提升自己的系统工作水平,都需要加强对医院高值耗材信息系统的维护,为此对高值耗材的维护是当务之急[2]。

2 对医院高值耗材的信息化系统的维护

对医院高值耗材进行信息化管理,就需要对其搭建起一套可以进行高值耗材全过程监控的监管系统。这就需要在原有的物资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联合HIS收费管理系统,使两种管理系统相结合,使功能更全面,应用更合理化,可以使相应的管理化信息得到及时处理,及时记录,及时更正更新。就当下医院高值耗材方面信息化管理着重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改善。

2.1耗材采购招标系统

医院的高值耗材进入医院进行使用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进行购入方面的管理,耗材的采购工作责任较重,负责采购耗材的质量,为质量把关的第一个环节,以及对耗材费用使用的分配。通常情况下,耗材的采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选购耗材的采购人员需要进行质量的把关。需要将采购单位录入系统进行登记备案,如客户地址,邮箱,账号及客户代码等信息,便于追踪供货源,进行系统监督管理,并且在采购时候要按照我国的医疗器械的相关管理规定及办法作为参考依据和标准进行采购。对制造商及供应商进行考量筛选。经过一些列前期考察工作,在能够保证耗材质量的前提下,方可进行采购工作。再者对于首次进行采购的高值耗材器械,一定要通过医院有关部门允许后才可以进行招标采购。在此环节,为了促进医德作风建设,避免在采购过程中出现不适当问题出现,其采购的工作务必按照党支委统一的带领下,各个部门分工进行,各执其责,互相监督。

2.2 二级库存体系

原始的库房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是一级库房管理模式,需要进行升级变成二级管理模式。对医院采购进来的高值耗材进行一对一的管理。不在采取各科室自行管理的制度,由医院进行统一管理及控制,建立二级库房。通过建立二级库房,统一管理的模式,不仅仅使管理的成本降低了,而且使操作更加简单化,规范化及透明合理化。在实际投入运用的过程中,在耗材出库的同时,就进行收费的确认。这样可以避免有些费用没有收取的情况发生。与此同时,还要认真记录及控制从库房出库到各个科室耗材品种的种类及数目的多少,以确保医院的耗材真正的按照相关规范和使用流程给患者应用,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节省资源[3]。

2.3 耗材入库系统

我国高值耗材的销售模式大多是代销的形式进行的。当高值耗材进入库房后,并不把耗材采购的费用算到医院的总账里面,当这些耗材被相关工作人员办理登记入库后,才能被归为各科室的使用成本里面。因此,对于高值耗材这方面的管理需要搭建一个虚拟的库房来配合这种代销方式进行相关的管理。除此之外,有一些比较特殊的高值耗材是在提前1天得到相关要求并告之急需使用,那么管理耗材的工作人员就需要对所需的耗材进行准备。值得一提的是,耗材在送达使用之前需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消毒的处理,经过相应的消毒过程后,才能批准验收进入库房。进入库房后,要认真填写入库信息,如日期、入库单号、供货编码及供货商,便于耗材出现问题后及时查找。还要对每个耗材的信息进行填写,形成明细,将耗材的简拼、商品名称、品牌、规格型号、商品类别、单位、进价、金额等先关信息填写完整,便于出现问题可以进行追踪处理。

2.4 条形码系统

高值耗材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对其安全性的要求相对较高。医院在使用过程中,会偶有出现不良反应的现象,就目前我国的医疗纠纷来看,总结起来,由于耗材质量的问题带来的医疗纠纷有不少案例。但是在实际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想要准确得知具体事故情况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就需要对高值耗材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管理高值耗材。就是采取条形码的模式,对高值耗材加上像身份证一样的条形码。并通过对条形码的信息进行录入,得知每个耗材的信息,便于出现临床纠纷后,通过条形码的录入模式,就可以使用物资系统及收费系统进行收费等工作。值得注意的是高值耗材通常是在准备入库的时候进行,在入库前对外包装及耗材质量进行验收,经过验收合格后在进行每一个耗材的扫描[4]。

2.5 高值耗材的使用与费用计算系统

使用高值耗材之后,要有专门负责计费的人员进行计费,专人负责。医院方面需要对患者的住院号录入到相应的系统中。医院需要将患者的住院号输入到HIS系统中,还要扫描耗材的条形码,随之系统将会自动的把患者及耗材的相关输入信息联系起来,产生关联,计费成功。但是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发现,可以进行关联的高值耗材是需要通过预入库的管理程序,随后才能进行相关后续维护工作。否则就不能进行这种关联计算工作[5]。

2.6入库信息化系统

完成高值耗材关联计费之后,HIS系统会把患者对应的住院号,以及患者的使用费用等信息输送给物资管理系统,经过系统的自动处理,对比分析,可以对已经结算过的收费进行处理。系统会把处理后的耗材进行针对性的减量处理,经由医院的管理人员确认无误后,才能完成高值耗材的准入库[6]。

3 结语

对高值耗材信息化系统行维护,不仅仅强化了对管理设备的部门的管理水平,而且该免除了一些不合格及不合法的耗材的使用。与此同时,还全面提升了耗材的管理水平。并且通过条形码的录入,对高值耗材进行跟踪检查,能够全面及全过程检测耗材的质量情况及使用情况。并且能够确定相关责任人,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排查及时处理。因此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方式,不仅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还可以提升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及业务质量。降低在医院高值耗材方面的医疗纠纷,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

[

参考文献]

[1]彭馨.医院高值耗材信息化管理初探[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69.

[2]韩善清.高值耗材管理问题剖析及解决方案[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3):83.

[3]舒慧宇.浅谈医用耗材名称标准化[J].医疗装备,2013,26(1):42-43.

[4]朱胜军.条码技术在高值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2(2):136.

[5]吴玲萍,许莲芳.手术室医用高值耗材的信息化管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9):76.

第5篇

关键词:能耗监管平台;三网合一;管理

Construction of energy consuming inspection platform system research

Qiu Zhen, Zhao Xiaofeng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 Energy management has become one the most important topics among a series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policies. Researchers of Beihang university have achieved a breakthrough in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university energy management. By utilizing the Internet, supply chain and sensor network along with the new method of data analysis, Beihang university can adopting the method of analyzing historical data, Beihang university can efficiently isolate energy usage problems.

Key words: energy consuming inspection platform; integration of three networks; management

我校能耗监测平台系统利用现代化通讯技术、数字通讯及存储技术、传感器及控制技术以及最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整合和开发,对校园内的水、电、气、热、空调等能耗数据进行详细的分类、分项采集和统计分析,形成各个监测单元的年度、月度、每日、每小时乃至每分钟的能耗曲线,生成费用报表,并提供详细的数据报表。同时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指导能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实现量化管理,建立起我校能源能量平衡管理和节能管理体系。总设计体现了“集中管理、分布监测、灵活构建”的思想。系统构架以校园网为主要媒介,对校园用能建筑、用能系统、主要用能设备进行监测,构建可靠性强、效率高、共享度高的校园能耗数据库,建立能耗监测、统计、公示平台。

能源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各项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如何有效地对提供的能源进行监控,进而对采集的能源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出管理部门所需的各级报表,从而在能源消耗以及管理上提出改进计划已成为现阶段各高校能源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部分高校能耗数据统计粗放、管理疏漏、没有科学的用能预测与监管,导致能耗数据要么不准确,要么人为捏造,增加学校进行节能监管的难度,实际上高校能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节能任务严峻。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对高校缺乏有效地能耗数据监管,理论上缺少能耗数据模型的研究所造成。因此,建立以数据为基础的能耗监管系统,动态掌握学校的用能状况,建立科学的能耗模型,为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实现高校节能减耗目标已势在必行。

1 能耗监测平台设计思路

能耗监测平台系统结构复杂,涉及面广,需要将仪表技术、现场总线技术、计算机监测技术、图形图像技术、软件技术等多学科技术融为一体、高度集成。能耗监测平台系统总体设计立足于技术先进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系统功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软硬件的成熟性,满足“节能型”校园能源分析、管理的需要,并保证长远发展的兼容性。

2 能耗监测平台系统总体架构及功能

能耗监测平台系统以学校校园网为主体,无线传输网为辅建立起了学校三级能耗监测平台系统。整个节能监测平台系统是以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为基础的三级网络模式,由节能监管中心、分类监控中心、现场采集监控系统和通讯网络四部分组成(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网络结构图

图2 北航节能监测平台系统图

能耗监测平台系统主要完成五大功能:能耗监测、能耗分析、能耗报表、能耗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大量采用图形化分析工具,实时监测的各种参数可通过图形化显示,简单、直观而且美观,可视性强。软件界面运用多种形式(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多媒体等手段)使运行管理人员清晰、直观、实时地掌握用能单元的所有信息,使运行管理人员非常方便、精准地管理用能系统。同时,可以利用曲线、图表、饼状图、柱状图以及折线图表示用能信息(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 系统流程图

图4 系统报表

3 节能监管中心建设

为了实现能耗监测可视化管理,以100m2左右经过装修、装饰的房间作为节能监管中心机房,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

北航节能监管中心机房示意图如图5所示:

图5 北航节能监管中心机房效果图

3.1 硬件系统

硬件系统主要包括:服务器、交换机、管理计算机、大屏幕显示设备、打印机及UPS等设备组成。

为保证能耗监测平台系统的高可靠性要求,系统对运行中间件和数据库服务器的主机采取主从模式。

主从模式是最标准、最简单的双机热备,即是通常所说的Active/Standby方式。它使用两台服务器,一台作为主服务器(Active),运行应用系统来提供服务。另一台作为备机,安装完全一样的应用系统,但处于待机状态(Standby)。当Active服务器出现故障的时候,通过软件诊测(一般是通过心跳诊断)将Standby机器激活,保证应用在短时间内完全恢复正常使用。

3.2 软件系统

能耗监测平台系统主要针对校园中电量消耗、燃气消耗、热量消耗、冷量消耗及水资源消耗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管理。系统的软件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数据监控,该部分的核心功能是通过一系列的可视化手段,保障相关管理人员能方便快捷地对北航的实时能耗情况进行掌控,同时对异常情况进行实时报警。

第二部分是数据分析系统,该部分的核心功能是通过一系列的业务计算(如对标体系,标准折算等)与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及相关统计分析算法,进一步从原始数据中发掘出节能的“知识”与措施(如图6所示)。

图6 数据仓库系统结构图

整个软件系统抽象为以下核心粗粒度组件来完成大部分实际功能:数据采集引擎;数据变换与管理引擎;实时数据库;数据仓库;知识管理;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组件UI;数据挖掘与分析工具集(如图7所示)。

图7 软件系统结构图

4 分类监控系统及数据采集

4.1 电力监测系统

电力监测系统主要是对校园内一级和二级变、配电室计量系统和部分典型建筑的三级计量进行采集监测。包括:引入的2路市电110kV电源,1座110kV主变电站和17座10kV配电室及部分分项电量计量。

共采集电量监测点923点,其中:一级参数44点、二级参数100点、三级参数779点。

电力检测系统对主变电站和17个配电室的电参数进行集中监测。配置监测中心计算机,将主变电站和各配电室的用电情况进行集中监测,实现一级、二级和部分三级电量的在线监测(如图8所示)。

图8 北航电力监测系统数据采集界面图

监测中心主机采用高可靠性的工业计算机,电力监测软件采用专业的电力监测软件。监测中心接收现场采集设备上传的电参数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转换、存储,并以数字、曲线、报表等形式显示在屏幕上,并将电能耗数据上传至节能监管中心服务器进行综合分析管理。便于电力监管人员能够在办公室通过计算机远方浏览监测能耗系统运行状态和调看各种运行报表。

4.2 供水系统采集监测

供水系统的集中采集监测是针对一级水量计量的采集监测,包括:市政给水、自备井及中水利用。由于供水系统一级监测点较少,而二级供水主要作为生产运行和建筑能耗系统管理,因此供水系统不单独设子系统监测,而由节能监管中心集中监测管理。

4.3 供热监控系统

集中供暖系统的热源为燃气锅炉房内的3台燃气热水锅炉房,下设有9个间接供热换热站。在锅炉房安装温度、压力、电量、水量、热量采集设备,构建学校集中供热监控系统,配置供热监控中心主机,集中采集锅炉房及各换热站的运行参数和能耗数据,再通过校园网将采集的数据传送节能监管中心服务器,实现供热系统能耗在线监测。

通过以后对供热生产现场运行设备的改造,配合能耗检测平台,就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进行自动监控,实现气候补偿、变频节能和分区供热的自动控制,实现运行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信号报警等多项功能,从而可使供热生产现场设备在“无人值守”的自动控制下安全平稳运行。节能控制的运用、各种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测与调整能够使能源利用和系统运行始终处于科学、合理、经济状态,为现场安全管理和高效节能提供了保障。供热监控系统不仅以本锅炉房(换热站)为单位自成体系,也将相对分散的各供热现场的能耗数据、运行数据和实时状态集中传输到节能监管中心,为相关部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本地锅炉房、换热站现场监控设备作为底层基础数据源通过网络通讯方式,与供热监控中心主机实时进行数据交换,实现了对整个供热网络的集中监控(如图9和图10所示)。

图9 热网系统图

图10 换热站系统图

监控中心接收现场采集设备上传的供热运行数据和能耗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转换、存储,以数字、曲线、报表等形式显示在屏幕上,并将能耗数据上传至节能监管中心服务器进行综合分析管理。

4.4 通讯网络

能耗监测平台系统通讯网络组网方案利用了现有的校园网络作为数据远传网络,数据传输速度快,维护及使用成本低。

现场能耗采集设备通讯主要为有线方式,采用校园网或485总线通讯。所有数据通过校园网或485通讯总线传输到分类监控中心或节能监管中心主机。采用RS485现场总线将多台水表、电能表、热量表分别连接至网络服务器或现场采集监控设备,再通过校园网将采集的能耗数据上传至分类监控中心和节能监管中心。

对于特殊场合不具备有线传输条件的采集点,系统采用无线物联网通讯技术,使用了无线网络与主干网结合的组网方式,很好地利用了已有的基础网络。

部分水表数据传输使用了无线网络,现场安装方便,不需要破土布线,后期维护方便,成本低,电表数据传输中,使用了现有的RS485总线,在有数块电表集中的场所可以只用一个信号采集装置,节省成本;信号采集装置与信号传输装置以无线方式连接,现场施工及后期维护方便,成本低,整个系统无运行费用。

5 结束语

本系统采用了高校校园网、无线物联网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高校的水、电、气消耗的实时在线监控,可以迅速、准确地了解高校各建筑物以及用能点的能耗状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学校的用能环境,制定节能方案,提高能效。建设高校能耗监测平台,对于促进高校能源节约和合理应用,缓解能源供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保障能源供给和节能育人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开源软件;检验科;网络版耗材;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2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0-01

检验科信息化是医院信息化建设重要部分[1],多数实验室已不同程度的安装了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但LIS系统功能参差不齐。有些LIS系统不带有试剂和耗材管理模块,部分LIS系统带有相应的试剂和耗材管理模块,但是也存在功能不齐、扩展受限、费用高等缺点。检验科耗材管理也关系到实验结果的质量[2]。

1 材料与方法

开源软件是指开放源代码软件,其源代码可以被公众使用的软件,并且此软件的使用,修改和分发也不受许可证的限制,并且多数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免费使用该软件。

现在多数实验室都进行了实验内,医院内局域网互联。基于这种联网方式我们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建立自己的实验室耗材管理系统。B/S结构是将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采用Web浏览器做为应用软件进行相应操作。其他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局域网内的任何一计算机上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

实现网络版实验室耗材管理系统需要首先要使用Web服务软件,用它建立服务器端的Web网络服务,在此我们选用Apache Web服务器软件。服务器端脚本语言选用PHP,它是一种创建动态交互性网页的强有力的服务器端脚本语言,用进行动态网页处理。数据库软件选用MySQL,它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用它保存数据。

首先在服务器上配置好Apache,PHP,MySQL软件,使用Notepad++开源代码编辑器进行网站和网页模块代码的编写。根据检验日常试剂耗材运行规律分为耗材细目管理、供应商管理、耗材入库、耗材出库、报表管理等常用模块[3]。

2 结果

该网络版实验耗材管理系统在我科通过几个月的维护运行,达到了方便易用,改善了传统的管理流程。

2.1 耗材细目管理

对于实验室使用的各类耗材按专业组分为临检、生化、免疫、微生物及其他,各耗材的详细信息包括名称、生产厂家、规格、包装单位、价格、采用方法等。

2.2 供应商管理

对耗材供应商详细信息进行管理,详细记录各供应商的资质材料、联系方式、联系人、地址等进行管理。

2.3 耗材入库管理

通过耗材细目管理已经建立了实验室所有使用的耗材库目录,可以对每批耗材通过送货单实对实物后按送货单号进行入库操作。每次入库操作将详细记录耗材相应的供应商、批号、生产日期、失效日期、采购量、采购单价等。

2.4 耗材出库管理

在正常使用或者其他需要出库操作的情况,可对库存耗材进行出库操作。通过查询出相应库存耗材后输入出库数量后确认,将自动记录出库耗材数量、出库日期、出库人等。

2.5 报表管理

对出入库记录可以生成年报表、月报表,也可以查询指定耗材生成相应报表。报告格式可有PDF格式和EXCEL电子表格格式选择,方便进行二次编缉。

系统还设置了耗材过期失效预警功能,耗材库存过少预警功能,人员管理功能,留言板功能。各项功能均能按要求进行相应的扩展升级,仅需要简单的更新相应服务页面。

3 结论

通过Apache,PHP,MySQL等开源软件搭建的B/S架构实验室耗材管理系统能够完全满足实验室对各类耗材的管理。该系统有网络化、易用、扩展性好、维护简单[4]。为实验室信息化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马晓英,王国勇.信息化系统在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职 工医学院学报,2012,24(5):715-717.

[2] 张坤波,杨光,蔡锦河.加强检验试剂管理提高检验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5):140-141.

第7篇

关键词:除尘 空气质量 节能 降耗

中图分类号:X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a)-0087-02

1 技术背景

现有工业生产中,包括化工行业、钢铁行业、食品加工行业、烟草加工行业等,除尘系统一般为集中除尘,即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尘气体进行集中收集,采用通过除尘管道运输到除尘房,再通过除尘器进行二次处理的方法,净化过的气体直接排入大气。图1所表述的是一套典型的卷烟厂集中除尘系统,系统参数如表1所示。

所述除尘管道风速大多处于16~18 m/s的区间内,部分管道风速可达24 m/s。上述集中除尘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除尘管道能耗高。系统能耗分布如图2所示,在上述集中除尘系统中,袋式除尘器的能耗仅为20.34%,其余大部分能耗均浪费在除尘管道上。

(2)除尘管道易堵塞。由表1可知,粉尘在进入除尘器之前最长的行程有100多米,易发生粉尘堵塞管道的情况。

(3)存在安全隐患。部分设备所产生的含尘气体含有火花(例如卷烟行业的切丝机),在管道中长距离输送,存在引起粉尘爆炸的可能性。

(4)维修保养不便。设备管道路径较长,且产尘点距离除尘间距离较远,维修保养不便。

针对以上问题,特别是集中除尘的能耗问题,大部分能耗均消耗在除尘管路环节,在做无用功。如何在保证除尘效果的基础上降低除尘系统能耗,是许多生产车间需要迫切解决的技术问题。

2 技术方案

该课题选用自激式双向对流多相交换水幕除尘系统来实现除尘系统“分散处理、就地排放”的目的,其原理为以液体为承载媒介,利用气液固三相交换时同步进行物质交换,将气体中的灰尘在液体中过滤,实现含尘气体高效净化。自激式双向对流多相交换水幕除尘系统出口含尘浓度在2 mg/m3以下,处理过的气体含尘量符合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职业因素接触限值》中规定的空气中粉尘接触限制,可在车间内就地排放,符合国家的环境检测标准,且对生产车间的温湿度均无较大影响,有利于车间空气质量的控制,避免了远距离输送的能源损耗,是一种全新的除尘系统。

所述除尘管道风速处于10~15m/s的区间内,上述就地除尘系统主要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

(1)除尘管道能耗低。系统能耗分布,在上述就地除尘系统中,节流式气液交换器的能耗比例为69.57%,管道部分能耗所占比例低于25%。

(2)有效避免除尘管道堵塞。除尘管道的长度短、复杂程度低,除尘主管道末端都设置风力平衡风口,主要用于平衡系统风量以及调整除尘主管道风速,除尘主管道风速稳定且可调,因此能够有效避免尘管道堵塞。

(3)精确控制系统启停。在设计之初尽可能将同时产尘的产尘源归于同一系统,这样就地除尘系统可以根据产尘源的状态控制该系统的启动与待机,系统实际能耗低。

(4)压空系统节能。与布袋除尘系统相比较,就地除尘系统无需耗用压缩空气,布袋除尘器每处理1 000 m3风量每小时消耗压缩空气量26.6 m3,约合0.18 kWh。

(5)无耗材,维护保养简便。就地除尘系无耗材、维护保养简便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一是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无需加入添加剂、更换滤袋等消耗性材料;二是系统配置自动清洗装置,能够全方位清洗设备内部,保养工作量少;三是系统无运动与传动部件,维护简单方便。

(6)消除火灾隐患。就地除尘系统使用水补集粉尘颗粒,交换强度高,能够有效熄灭火花、火星,消除火灾隐患,保证生产安全。

3 系y特点

(1)使用方便:可以就近安装,无需建造专用的除尘房。

(2)单机能耗低:管道除尘器的压力损失远小于传统的除尘器,能耗低,运行费用可大幅降低。

(3)除尘系统能耗低:本地除尘技术由于风速低、管道压力损失小,缩短了除尘管路,因此系统能耗大幅降低。

(4)简单可靠:本地除尘技术传动部件少、可靠性高、无耗材、维护保养方便。

(5)除尘精度高:排放尾气的含尘浓度低于2 mg/m3,达到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4 结语

经过理论验证和在生产厂房的实地测试,采用“分散处理、就地排放”的新型除尘模式,能够在保证除尘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除尘系统能耗,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建筑节能管理体系

Abstract: this paper in the full analysis building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nd on the basis of large-scale public buildings in combination with unit building area of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energy saving poten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energy-saving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put forward in large-scale public buildings set up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proposal, used to master the energy utilization and energy use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finally reach the goal of saving energy. And explains th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design goal, function, design elements and structure, can be used to guide large-scale public buildings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Keywords: large-scale public buildings;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 TU2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型公共建筑经常被作为一个城市现代化的象征,兴建大型公共建筑既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又增强了为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服务的功能。新建建筑中大型公共建筑的比例呈增长趋势。大型公共建筑一般指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枢纽等公共建筑。由于此类建筑结构和用途的特殊性,且往往片面追求外形,用能系统复杂、运行工况变化大、影响能耗因素多,再加上再设计、施工、使用和运行维护等环节的粗放式管理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得当前的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往往是耗能的大户。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我国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高、能效低问题突出。根据清华大学与建设部的2007 年研究抽样调查,大型公共建筑面积占城镇建筑总面积的比例为4%,但消耗的电量却占22%[1]。据测算,我国大型公共建筑单位面积年耗电量达到70~300kWh,是普通居民住宅的10~20倍,其节能潜力亟待挖掘。

(2)超过70%的大型公共建筑没有专职的节能管理人员,大多数大型公共建筑业主的用能设备管理仅仅是从安全使用的角度考虑,缺乏系统的能源管理制度和手段,不能及时掌握能源的整体消耗情况,对主要用能设备的运行情况和节能状况未能及时把握及管理。因此,建立建筑能源管理体系,依靠先进的节能管理手段来实现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约束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和提升物业管理的运行管理水平,提高运行管理效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多能源系统与复杂负荷的结合体。在能源危机的今天,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越来越普遍,大型公共建筑的这一现象尤为明显。大型公共建筑可能设置多种能源,如常规电制冷、三联供、地源热泵、冰蓄冷、蒸汽供热、太阳能、风能等。这么多能源在楼宇中综合使用所带来的多能源的协调优化、负荷预测与优化控制等问题将逐步凸显。

(4)缺乏有效的能源管理手段。大型公共建筑往往同时伴随着供能系统众多、用能系统复杂、位置分散、用能信息量庞大等特点,常规的、针对设备或能耗的管理系统(如BA系统、能耗监测系统)一般只注重对设备自身管理或对能耗的计量监测,缺乏对整个能源的系统管理。因此,为保证整个建筑的能源的优化运行必须建立具有有效的监视控制、完善的通信系统、科学的分析诊断、合理的优化管控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同时结合建立的能源管理体系,实现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有效管理。

由上可知,我国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高,节能潜力巨大。其节能改造工作成为了一个系统的复杂工程。结合“十二五”期间我国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降低15%的节能目标,这就需要针对大型建筑的使用特点,建立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科学地进行能耗监测、分析诊断、优化管理与控制,提高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利用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本文将在充分研究分析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大型公共建筑的特点及需求,提出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功能以及架构,用于指导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

2、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建筑能源管理系统是指对建筑物或者建筑群内的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空调系统、供热系统、给排水系统等能源使用状况实行集中监视、分析管理和分散控制的软硬件系统。目前所提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三类:

第9篇

关键词: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软件;节能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11

0 引 言

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应用,嵌入式系统的功能部件越来越多。处理器功能的增强和存储器容量的增大,为把应用软件从操作系统中独立出来提供了条件。软件复杂化必然带来功耗的扩大化,从电路设计角度来看,传统的硬件低功耗技术虽降低了局部器件的功耗,但无法顾及系统运行特征,且降低功耗的范围和程度有限。操作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资源管理者,能够根据工作负载和硬件资源电源状态,在满足系统性能约束条件下作出电源管理决策和控制,降低系统能耗。应用软件则可以结合实际的硬件特征和操作系统平台的特性,从设计、编译、运行等方面进行优化,减少执行指令数目,降低执行时间,从而达到降低功耗的目的。

1 嵌入式操作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负责嵌入系统中全部软、硬件资源的分配、调度,控制、协调并发活动。 由于嵌入式产品应用的特殊性,嵌入式操作系统需要在满足性能要求的条件下,使系统以最小能耗方式运行。

1.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节能原理

操作系统的节能是通过有效管理各部件的功耗来实现的,其电源管理技术的硬件基础是系统各部件的低功耗特性,尽管硬件的种类繁多,但降低功耗都依据CMOS电路的功耗原理:

式中:Е廖输入结点每个时钟周期的变化概率;C为门输出结点的总电容;fc为时钟频率;V┆dd为CMOS供电电压;Iq为漏电流。其中,V┆ddIq为静态功耗,主要由反偏PN结的漏电流和晶体管的亚阈值电流引起,其最主要的形式是漏电损失;αCV2┆dd为动态功耗,е饕由各器件的门电路跳变时引起[2,3]。在0.18μm工艺水平情况下,静态功耗中所占比重大约为5%~10%,一般可以忽略。这样,在CMOS电路中,动态功耗就成了这个系统功耗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整体功耗的90%以上。降低动态功耗的基本方法就是找出减小α,f,C和V的方法。传统的硬件节能策略主要是实现在这几个参数中的最佳平衡点。操作系统作为系统资源的统筹管理者,通过制定一定的策略,可以从系统级的层次,管理各部件的动态功耗,从而实现系统的低功耗。

1.2 操作系统的节能策略

在系统确定部件的情况下,操作系统电源管理器决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工作负载特征进行建模。在性能约束条件下,对系统部件功耗状态的转换时机和选择何种状态做出决策。目前,各种嵌入式操作系统(如Linux)中,都内置有电源管理模块。在进行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开发或对现有系统进行剪裁时,可根据嵌入式系统运行环境的特征、微处理器及其他功能部件的使用情况,增加必要的电源管理策略。根据不同的工作负载特征抽象方法,把动态功耗管理(Dynamic Power Management,DPM)策略分为三类:超时策略、基于预测的启发式策略和基于随机过程的优化策略。

1.2.1 超时策略

超时策略是最简单的DMP策略。如果部件空闲时间超过预定的时间,则该策略认为未来的空闲时间将大于部件的能耗平衡时间,从而设置系统为低功耗状态。该策略不关注应用的特征差异和需求,比较通用。超时策略的主要缺陷是等待超时过程中增加能耗,唤醒部件时会造成系统部件响应延迟。如果超时阈值选择不当,会带来性能损失或降低节能效率。针对非平稳工作负载,可以通过保存阈值,加权平均以及动态自适应等方法优化超时阈值。研究表明,对无线传输网络设备等具有非平稳子相似业务请求的设备,最优动态功耗管理策略是超时策略(确定性Markov策略)。

1.2.2 基于预测的DMP策略

动态预测策略分为预测关闭和预测唤醒。预测关闭根据预测的结果关闭系统部件;预测唤醒根据预测的空闲时间提前唤醒部件。

预测方法属于启发式方法,假设系统部件访问在时间上存在关联性,未来的空闲时间可以通过历史信息进行估算,如何提高部件空闲时间预测的准确度是这种策略的关键。一种采用离线的非线性回归方法可以较好地拟合系统部件的空闲时间特征,但对应用依赖比较严重,并需要离线计算,适用于事先确定的工作负载。指数滑动平均方法易于实现,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应用范围较广。基于BP神经网络自适应学习来预测系统空闲时间的方法无需预先获得工作负载特征,具有传统的回归算法不可比拟的优点。

1.2.3 基于随机过程的优化策略

基于随机过程的优化策略是通过较高层次数学抽象建立系统的概率模型,解决启发式方法遇到的是最优化问题。

基于随机过程的方法用Markov链对部件能耗、状态转换时间和工作负载的不确定性建模,定义给定性能约束下的全局能耗优化问题,用线性规划方法求解。需要得到系统工作负载的先验信息,但系统工作负载很难提前建模。一种改进静态随机过程的方法是在不同的工作负载下在线学习,动态调节工作负载的Markov模型参数。

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性能和能耗是期望值,不能保证对特定工作负载得到最优解。构造的Markov模型只是复杂随机过程的近似,如果模型不准确,优化策略也只是近似解。与启发式方法相比,该方法求解复杂度和计算开销较大,实际中难以直接实现,但可以用于离线系统分析和DPM策略评估。

2 应用软件

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应用需要专门的应用软件,硬件技术特别是处理器和存储器技术的发展,为把专门的应用软件从传统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中独立出来提供了条件。与普通计算机应用软件相比,嵌入式应用软件除了满足时间、空间性能的要求之外,功耗也是嵌入式应用软件必须考虑的问题。

2.1 应用软件节能原理

系统的运行过程,就是计算机硬件执行各具体的应用程序指令的过程。低功耗软件设计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功能部件的物理特征,让它们在需要的时候才处于工作状态,其他时候处于各部分的省电状态,关键在于如何降低CPU要完成任务而必须执行的指令条数。

2.2 节能策略与方法

应用软件的节能依赖于硬件特征和操作系统平台的支持,涉及到软件的设计、编译、优化等环节。

2.2.1 编译低功耗优化技术

通过编译技术,降低系统功耗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对于实现同样的功能,不同的软件算法消耗的时间不同;不同的指令,其功耗特性是不同的。编译时,对功率和能量的优化技术是对硬件和OS技术的有效扩充,编译器具有能够分析整个应用程序行为的能力,它可以对应用程序的整体按照给定的优化目标进行重新构造。

指令级编译优化可以从指令选择和调度两方面进行。

编译时,通过采用低功耗的指令替代高功耗的指令作为程序的实现,达到低功耗的目的。指令的选取标准是指令的基本功耗,这种思想是由Tiwari提出的,他认为含有存储器操作数指令的功耗比只有寄存器操作数的功率指令大的多,尽量使用只含寄存器操作数的指令,可以降低程序功耗。在参考文献[7]中,在指令级功耗仿真器xpPower环境下,采用四个程序:bubble(冒泡查找)、heap(堆查找)、quick(快速查找)、perm(置换排序)对指令功耗进行了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 随着多媒体应用的迅猛发展,许多硬件现在都支持SIMD指令或短向量指令,使用这类指令可以大大地提升性能和降低功耗。

低功耗指令调度技术是在不改变程序语义的前提下,重新安排指令执行的顺序,这样通过调度可以改变程序运行的功耗行为。为了减少程序执行中的功耗,低功耗调度通常指通过适当安排指令执行的顺序减少指令间效应造成的功耗,减少功能部件的电路信号翻转,对应在硬件上就是减少程序在执行部件、通信部件和存储部件因电路信号翻转造成的功耗。软件流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细粒度循环调度方法,它产生一种周期模式的并行调度,使得相邻轮次循环的指令尽可能地重叠执行,以充分开发指令级的并行性。从而提高性能/功耗比。整数线性规划(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ILP)方法对具有简单有限资源的嵌入式系统寻求最优化周期调度提供了途径。

2.2.2 软件设计成中断驱动方式

典型嵌入式系统,例如移动终端,其能耗主要部件包括嵌入式微处理器(CPU)、内存、LCD及背光、电源转换部件,其他部件还可能包括基带处理器、DSP、外设控制器等。据统计,CPU占20%~25%,LCD以及背光占用了20%,内存占15%,电源转换占5%~10%,其他的组成占30%。CPU产生的功耗在各功能部件中所占比例是最大的,因此减少CPU功耗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整个系统的能量开销。在程序中用“中断”代替“查询”,避免嵌入式系统花费太多的处理器时间检查掣霆轮询循环的单个状态位而拖累系统。 CPU在空闲时就转入待机或休眠等节能状态,既减少了能耗,也延长了特殊场合下CPU的寿命(如传感器网络节点)。

2.2.3 其他降低功耗的软件策略

现代嵌入式操作系统都内嵌电源管理器(PM)并提供了应用编程接口,可以编制智能化电源管理程序驻留内存,或者利用内核提供的API实现节能。

通常,硬件电路都消耗功率,基于此,可以减少系统的硬件电路,把数据处理功能用软件实现,如许多仪表中用到的对数放大电路、抗干扰电路,测量系统中用软件滤波代替硬件滤波器等。

在多机通信中,尽量提高传送的波特率。提高通信速率,意味着缩短通信时间,一旦完成通信,通信电路进入低功耗状态;并且发送、接收均应采用外部中断处理方式,而不采用查询方式。

在测量和控制系统中,数据采集部分的设计,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设置采样率,因为模/数转换时功耗较大,[HK]过大的采样

速率不仅功耗大,而且为了传输处理大量的冗余数据,也会额外消耗CPU的时间和功耗。

第10篇

【关键词】能耗数据库;建筑节能;应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建筑数量正在以一个极快的速度在增长,继而导致能耗的日益加剧,在此背景下,合理利用能源便成了世界各国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等理论被相继提出。发达国家在该方面起步较早,几乎全部制订了符合本国情况的建筑节能标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是能耗大国,更应重视并做好相关工作,下面将针对绿色建筑能耗数据库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1.建立能耗数据库的意义

我国建筑物数量众多,采用人工的方式对其能耗情况进行一一调查和统计将是一件十分繁琐的工作,所以,结合具体需要,编制绿色建筑能耗数据软件并将其应用到工作实际中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将建筑能耗当作一个单独的统计项目,然后通过对不同建筑能耗的系统累加,便能得到某个地区的建筑能耗信息,进而得到我国建筑能耗整体情况,如此一来,无论是能源结构调整工作,还是一系列能源政策的制定,均有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总而言之,建立健全独立的、科学的建筑能耗统计体系,发展绿色建筑能耗数据库,已经刻不容缓,这也是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2.能耗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

2.1能耗数据库的开发

绿色建筑能耗数据库是一种工具,能够实现对建筑能耗信息的有效统计、整理以及分析。该类软件不仅有助于政府能源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而且有助于国家宏观政策的正确制定,为上述二者提供了强大的、准确的数据支持。这也是开发该类软件的一个主要目的。开发该类软件时,一方面要确定合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另一方面要确定相应的开发应用程序,只有如此,才能使其后续使用、管理更为便利,才能使其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最终满足各种复杂的统计需求和变化。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Paradox等)对管理者要求较高,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程序设计基础,这样才能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因而存在一定程度局限性。微软研发的Access 数据库管理系统则有效规避了上述缺憾,所以,本文将采用桌面型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2000为研究对象[2]。现阶段,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3大数据库开发工具如下:一,Borland Delphi;二,MicrosoftVisual Basic;三Sybase PowerBuilder 。其中,Delphi 这一开发工具,实现了可视化技术、Object Pascal 语言二者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更加稳定、可靠的访问平台,所以,本文将采用Delphi6.0来实现对绿色建筑能耗数据库的开发。该软件的关键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系统登录模块,该模块有两大功能,一是登录权限管理,二是操作权限管理;二,基本表数据维护模块,可实现对能耗数据的相关处理,如统计、输入以及删改等;三,动态查询模块,可实现对一系列绿色建筑能耗信息的即时查询、有效查询;四,数据报表模块,能以报表这种形式将建筑能耗信息输出、打印[3]。

该图从整体的角度对能耗数据库整理样本数据以及计算能耗指标的一系列过程进行了大概描述。

绿色建筑物能耗数据库系统可为多种类型建筑(民用建筑、商用建筑、公共建筑等)提供准确的能耗统计服务。需要指出的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软件系统,所以,在实际应用环节,应根据统计调查的数据和资料,对该软件系统进行持续的调整和完善,减少其漏洞,增加并强化其功能。基于这种理念,在开发绿色建筑能耗数据库的过程中,应将数据库、应用程序这两部分隔离开来,即采用“分别设计、各自开发”的模式,如此一来,便能保证整个软件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如统计方案中的某一个统计指标需要调整,便可对应用程序中的功能模块进行相应的改变,从而实现上述需要。由于调整范围较小,因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4]。

2.2能耗数据库的应用

本文基于绿色建筑能耗数据库对某市的民用建筑展开了一系列全面、深入的能耗调查,并将所得数据、信息准确录入绿色建筑能耗数据库的基本表中,然后利用其统计功能以及计算功能得到了相关民用建筑的具体能耗信息,如此一来,用户或者操作者便可通过数据库人机界面(即数据库应用系统)即时调看相关信息(如动态信息、统计图以及数据报表等),并可将这样信息打印、输出。利用绿色建筑能耗数据库,用户或者操作者可以获取以下信息:一,每日的实际耗能量;二,每月的实际耗能量;三,每年的实际耗能量等[5]。

在该绿色建筑能耗数据库的帮助下,能够将各类能耗信息通过统计图这种形式随时输出,如此一来,相关单位或个人便可由统计图直观而快速地掌握某些建筑的实际耗能情况。获得相关能耗统计信息后,还应对其展开系统化的、多角度的分析,如在分析民用建筑能耗信息的基础上,便可准确掌握城市民用建筑的整体用能构成情况,包括电的耗用及比例、煤气的耗用及比例、天然气的耗用及比例以及液化石油气的耗用及比例等,这些信息、数据是极为重要的,是该城市开展能源结构综合调整的现实依据和理论基础[6]。

图2为能耗统计软件的统计图窗口,打开之后,选择并输入查询条件(如城市名称以及查询日期等),该软件便会进行相关的内部处理,并以统计图这种直观形式将指定的各种信息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如果查询者需要,还可将其打印、输出,相当便捷、实用[7]。

3.结束语

在应用绿色建筑能耗数据库的过程中,尤其要做好总体能耗指标的相关处理,如全面的统计、精准的计算以及高效的管理等。基于现实对能耗数据库的强烈需求,本文设计并开发了一款绿色建筑能耗数据库,然后以某市为应用研究对象,并对其所属的各类民用建筑的能耗情况展开了全面而系统的收集和计算工作,最终得到了这些建筑翔实而准确的一系列能耗信息。这直接证明了该款软件的强大功能,无论在人机界面方面,还是在数据处理能力方面,又或者在数据管理功能方面,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实用性,为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随着绿色建筑能耗数据库的不断发展,其功能将会愈加成熟和强大,将会在我国能源结构政策调整方面发挥出十分积极而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修明,赵辉,陈杰,姚清. 美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政策、技术解析及思考[J]. 建筑节能. 2012(12).

[2]杨修明,赵辉,廖中川,廖会志. 重庆市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工作现状及思考[J]. 重庆建筑. 2013(02).

[3]谢厚礼,林学山,陈红霞. 重庆地区建筑节能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J].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2011(07).

[4]谷丽霞,张耀中. 基于绿色理念的建筑规划节能设计[J]. 北京农业. 2013(12).

[5]江澜,翟理名. 解析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 城市建筑. 2013(10).

第11篇

关键字:节能, 电能效综合管理系统 , 电能单耗 , 厂用电率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ystem, and user show complete and legible factory with the system equipment energy consumption network diagram, help power generation enterprise convenient electricity measurement equip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et up perfect energy-saving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effectively develop production index competition, will bring the long for the enterprise economic benefit.

Key words: save energy, energy efficiency, the electric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power consumption, factory electricity rates

中图分类号:TM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节能减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中的关键词汇之一。发电企业作为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既是响应国策的客观需要,又是降低自身发电成本,提高盈利能,在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经济环境下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出路。发电企业中辅机电能耗偏高,有效降低综合厂用电率是节能增效的关键环节,开发建设电能效综合管理系统,通过主要辅机电能耗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电能量平衡计算等技术手段,为企业进行耗能诊断并为企业节能改造提供确切、详实的依据和明晰的节能改造方向。

2发电厂目前厂用电系统电能效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发电企业厂用电系统主要辅机电度表配备情况大致分以下三类:(1)大多数较老发电厂装配有机电式(感应式)电度表,该类型表计易受外磁场影响,功能单一,设备电能耗统计只能依靠人工进行定时抄表;(2)也有较多电厂采用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该类表具备分时计量、跨月结算、事件记录等功能,部分电厂还配置了相应的自动抄表系统,该类系统均不具备计量回路PT、CT实时参数显示及数据分析、对比等综合功能,仅用于代替人工定时抄表;(3)还有不少新建电厂在工程建设阶段没有为厂用电系统主要辅机设计和配置相应电能计量表计,仅用保护测控装置自带的电度测量功能来代替,对设备单耗的统计和管理较为粗放。

发电企业要想降低厂用电率,首先必须以机组为单位摸清厂用系统主、辅电机、主要变压器的电能单耗及电能耗厂用电占比等情况,并持续不断进行数据比较分析(包括环比、同比、与设计值对标等),确定主要耗能设备及其电耗增高或下降原因,为制定下一步节能降耗方案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最终为发电厂开展厂用电率与国内先进指标进行对标管理奠定基础。

但上述三类电能效管理现状因存在诸如人工抄表误差大、不具备电能耗参量实时数据查询、无法分班、分时、分机组、分线路进行负荷分析、不具备厂用电分析、电能量平衡分析等功能,管理人员只知总的厂用电率而无法准确知道电能都用在了什么地方、有没有电能量浪费、哪里有节能空间,无法准确判断机组内的电能量是否平衡,影响厂用电率计算的准确性,较大的局限性使其不能满足现代化节能管理要求。

3系统组成与应用前景

电能效综合管理系统主要由智能化电表采集终端、电能量数据采集器、采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及其相关辅助系统组成。

开发建设模式为:首先通过对发电厂重点耗电系统及其厂用电系统主要辅机、厂用变压器进行智能化电能表计改造,实现全厂电能量消耗信息的就地采集;其次通过FFC电能表处理器对终端电能量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加工处理后,通过多种通讯介质和规约将数据传送至电能量数据采集服务器;电能量数据服务器同时调取发电厂既有其它数据管理系统的相关数据,连同自有的电能表终端数据经过处理后,送至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对所有数据进行最终编程处理后,向用户展现直观、丰富、功能强大的电能量报表或图示。

发电企业通过电能效综合管理系统在线监测重要能耗节点的用电状况,自动或手动形成报表,由电能管理专家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对发电企业现有用电方式和结构是否合理、用电负荷、功率因数如何动态变化等情况作出准确判断。有这些统计信息,通过精准化用电管理和技术改造,发电企业可以大幅降低电能消耗。发电企业所属集团公司也可以通过及时掌握下属企业的实时能耗状况,为制定全面营利能力优化策略提供参考。

4实际应用案例及其效果初步评估

广东惠州平海发电厂2号机组电能效管理系统由南方电网综合能源有限公司协助进行开发建设。本项目包括2号机组6kV厂用系统2A、2B、2C、2D段电源系统、2号机组脱硫6kV系统、2号机组脱硝系统0.4kV系统总计新增73块多功能电能表及电能效综合管理系统开发建设。

4.1系统模型

4.2项目建设效果初步评估:

4.2.1项目实施前状况:平海发电厂上述厂用电源系统的设备均未单独配备电能表,所有厂用系统设备电能单耗统计通过相应保护测控装置(美国GE产品)的电能计量功能实现。电能量消耗实时数据通过FECS(厂用电监控系统)读取并实时转发至SIS系统(生产实时监视系统)服务器进行存储、运行,需要时人工手动生成相关电能量数据报表。该统计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GE保护测控装置与FECS系统、SIS系统三者之间通信稳定性差,时常发生数据丢包情况;(2)GE保护测控装置内的电能量数据不具备保存功能,若三者任一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或重启时电能量数据无法补录;(3)GE保护中用于2000kVA及以上大容量厂用变压器的T35保护装置不具备电能计量功能。以上三点使得厂用电系统主要设备单耗统计很不完整、数据不准确,使得厂用电系统电能耗分析处于粗放状态。

4.2.2项目实施后总体效果:为用户展现完整、清晰的厂用系统设备电能耗网络图,便于运行专业生产指标竞赛、设备人员维护管理、节能人员建立完善的节能监督管理平台。例如:

4.2.2.1依据准确、齐全的电能量消耗数据的分析,建立与国内先进值、厂家设计值、历史寻优值,建立更全面、广泛的厂用电自动对标体系,提升电厂竞争力和整体效益;

4.2.2.2依据准确、客观的数据记录,可以有效开展本企业机组间、运行班组间指标竞赛,调动生产人员工作积极性;

4.2.2.3自动计算和统计功能可以使用户方便地以图形、图表方式对设备单耗、直接厂用电率和综合厂用电率完成情况进行准确、清晰的分析与比较;

4.2.2.4通过厂用电趋势、设备电能量单耗同比或环比分析、自动趋势图表分析等进行多角度的节能分析诊断,对电能量消耗信息进行实现管控;

4.2.2.5电能量状态监视模块可以对各设备的电流、电压、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等运行工况进行实时监控;

4.2.2.6通过电表参数越限分析、电能量实时平衡计算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设备计量缺陷。

第12篇

关键字:物联网智慧园区信息平台管控平台

一般而言,园区的管理涵盖消防、治安、市政、道路、交通、绿化、城管、环境等众多对象,职责部门繁多,管理条线复杂,专业化程度高,设施运营难度大。传统的园区管理以“人”为载体,通过人工巡检与重点设施的半自动管控结合的方式保障园区的运营,存在信息沟通不畅、反馈机制欠缺、管理比较被动等问题。传统的园区管控模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服务性园区精细、实时、主动的管理要求。

物联网主要分成3层: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通过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按一定的通讯协议,把相关联的物体或人进行智能化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对于物联网产业来说,发展的关键主要在于把现有的智能物体和子系统的有效链接,实现应用的大集成。

能效管控平台架构概述

能源管控平台是一个能源管理、控制、优化的系统,通过企业内部的专用网络,将分布在现场的能源数据采集站、检测站、现场控制站、操作管理控制中心的操作站以及管理控制站等联系起来,共同完成能源的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的综合管理与控制系统。

能源管控平台一般包含以下功能:1、能耗采集:基于真实抄表数据,按照用户自定义的方式,计算出建筑物的能耗效率;2、能源分析:采用综合的图形化能源数据分析,包括重点能源消耗、能源累加等;3、财务分析:提供季节性或峰谷电价计费率,并以货币方式显示能耗费用;4、超限预报警:采用报表、邮件等预警、报警通告机制;5、用户管理:对应用权限、现场数据存取进行全面管理。

综合能效管控平台设计

平台以地图方式对某园区内的电/水/气能耗情况、环境监测情况、节能减排效果评价进行统一综合展示,地图上标注建筑体的名称、位置、建筑结构信息、当日/当月/当季度/当日能耗统计。在宏观展示能效管控工作的同时,平台通过绘制分类表格,汇总建筑体不同时期的能耗总体情况,并以色彩丰富的图形方式配合说明,使用户通过本能效管控平台对虹桥交通中心区域内能耗情况做到基本全覆盖掌握。

数据监测

数据监测可在不同的能源种类(电力、用水、燃气)之间切换。以电力系统数据监测为例,在平面图上以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建筑体逐时用电负荷率的高低,并可按时间段显示单位面积用电量、空调单位面积用电量以及逐时用电负荷,主要体现在在.1、各类监测仪表的读数。2、该建筑或区域能源消耗总量、单位面积均量、空调单位面积均量的逐时数据曲线。3、查看监测园区各类能耗、各类分项能耗总量、单位面积均量、空调单位面积均量的历史曲线。4、查看各类能耗异常报警信息、数据通讯故障信息。

数据汇总

对经过数据处理后的分类分项能耗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和整合,通过静态表格或者动态图表方式将能耗数据展示出来,为节能运行、节能改造、信息服务和制定政策提供信息服务。

1、数据报表和数据图表

包括各类日常工作的数据报表,以及对应不同度量值不同展示维度的数据图表。数据报表是反映不同类型建筑体的监测状况和分类分项能耗状况的统计表格和分析说明文字,可分为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季度报表、年报表等,格式相对固定。

数据图表是反映各项采集数据和统计数据的数值、趋势和分布情况的直观图形和对应表格,可分为饼图、柱状图、曲线图、仪表盘或动画等,格式灵活,可交互操作。数据图表的度量值一般包括:能耗(或者总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单位空调面积能耗和其他度量值(比如单位人均能耗);展示维度一般包括:能耗分类、能耗分项、时间轴(可以细分为逐日、逐周、逐月、逐年、任选时间段等)、建筑体选择。

2、数据分析预处理

数据分析预处理主要是对于确定的时间序列,自动生成数据报表和数据图表。主要是考虑到数据量比较大的时候,即时数据分析展示比较困难,应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平台信息系统

平台系统信息模块主要是针对平台需要的所有数据字典和建筑物概况等基础信息、建筑用能支路及监测仪表安装等专业配置信息、时间同步信息和用户权限信息等进行录入和维护。

1、基础信息维护

包括建筑物基本信息、区域信息、建筑物类型、分类分项能耗数据字典及其他数据字典等基础信息维护。所有的基础信息都可更新维护。

2、专业配置信息维护

建筑物的用电回路配置信息对电力分项能耗的拆分计算特别关键。建筑物的电力分项计量方案中必须清晰地包含其配置信息,包括建筑物计量仪表信息、变配电回路信息、各用电回路计量仪表安装信息、设备铭牌上的电器参数信息等。

3、时间信息维护

保持本平台时间与标准时间的一致性,包括机房服务器时间、各建筑监测仪表和数据采集设备的时间。

4、用户权限管理系统

包括用户组维护、用户维护、授权管理、权限验证。

能效管控各区域子平台设计

根据业主方各区域物业管理的需要,对园区内的电力、水、气等能源使用情况、建筑室内环境状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测、管理。为提高能源利用率、保证建筑内人员健康、舒适提供信息支撑平台。

能耗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面向园区内的BA系统、变配电系统及空调/新风机组能耗采集。平台通过OPC通讯与BA、变配电系统链接,从中采集数据,OPC是为了不同供应厂商的设备和平台应用程序之间的软件接口标准化,使其间的数据交换更加简单可行。

建筑的设备运行参数、环境参数值主要来自于BA系统,通过变配电系统对所有电力相关数据进行采集,以直接存储或间接模型拟合的方式将结果值存储至临时数据缓冲池中,统一汇总处理后通过数据通讯系统送至平台。

本文描述的园区内总计有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在每台机组的电控箱上安装有数字电表,从中采集有功用电量、有功功率、三相电流等能耗数据,结合BA系统中的机组运行参数,对于判断空调设备的运行工况、是否达到最优运行方式,非常有益。采集方式如下:

1、电控箱上数字电表通过RS-485通讯线缆手拉手串联的方式连接,就近连接到弱电机房。

2、弱电机房安装有RS485集线器,从设备房接出的RS-485通讯线接人RS485集线器的通道中。

3、弱电机房安装有前端能耗采集设备。设备可以看作是一台小电脑,操作界面为触摸屏,组态软件,可设定IP地址,用于电能数据采集、本地数据保存查看。RS485集线器的出线端与能耗采集设备相连。

4、弱电机房中前端能耗采集设备通过TCP/IP链入到网络交换机,通过交通中心的主干网络将电能数据发送到机房中的数据通讯服务器。

园区的客户端主要担负着将采集数据发往平台的任务,作为园区和平台的过渡端,主要实现园区的各类能源数据,通过可靠的途径发向平台的任务;该部分设计采用模块定义的设计思路,首先确定作为通讯的核心系统(通讯系统Client端)的基本协同运行模块,其次以功能接口的定义,将内部的数据供给划分为数据源区域。

能耗数据处理系统

平台展示的园区的能耗数据并不是单一仪表采集的数据,也不是单一设备运行的数据,而是多个数据根据平台指定的组合关系而成,对一些环境评价参数、空调效率系数等一些参数需要根据其他参数按照能耗模型进行数学计算得出。数据处理系统对这些数据根据平台规则进行后台数据处理,供平台统计、分析展示之用。部分处理内容罗列如下:

按照功能区、用途或楼层等方式划分为小时、日、周、月、季度、年总用电量、用气量和用水量,单位面积用电量、用气量、用水量,设备运行指标评价等;

环境分析和环境评价;

电力分项计量数据:分项计量的一级目录(空调、照明、动力、特殊)和二级目录(细分)的小时、日、周、月、季度、年统计,指标为总量、单位面积均量、空调单位面积均量、人均量;

能耗数据监测系统

对于每个楼层,包括地下空间,都有一张电子地图,地图上标明用电支路、设备安装位置、设备服务区域、能耗计量仪表安装位置的点位。显示监测能耗数据时,按照能源关系从能耗数据中直接读取并显示在相应的图表中。

设备运行监测系统

设备运行监测系统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综合集成技术,构造整个园区所有重要设备的状态监视和报警监控,即通过对建筑物内各种设备信息资源的采集、监视和共享以及对这些信息的整理、优化、判断,给建筑物的各级管理者及时提供决策依据和管理的自动化。

系统提供整个园区的中央监控与管理界面,通过可视化的、统一的图形界面,管理人员可以十分方便、快捷地对系统所包容的所有子系统设备(空调、新风机组、排风机、照明、电梯、变配电、冷热源、给排水)进行实时监视和集中的统一管理,生动形象地显示所有子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系统提供彩色动态图形显示,包括楼层的平面图及机电设备系统图。

能耗数据分析系统

分项特征积累:通过长期积累实际末端数据及分项能耗数据,发现各分项能耗客观规律不断修正分项能耗特征,补偿实测过程中的偏差及错误。

对分类能耗的纵向(按时间)和横向(按不同对象)的数据分析:

监测对象(建筑、分项、单一单位、组合查询的单位)在任一时间段(日,月,季度、年)分项能耗组成比例;

监测对象在任一时间段(日,月,季度、年)分项能耗组成的比较;

监测对象各分项能耗在任一时间段(时,日,周,月,年)总量、均量的比较。

根据当前的能耗监测数据,在外部环境(气候温湿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与昨日、环比的同期数据进行比较,如发现能耗数据偏差较大,则此设备可能是工作异常。因为在环境温湿度相同、作息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当前设备的能耗数据与昨日、环比的同期数据偏差不至于太大。系统如发现这样的情况,则告知相关人员某些设备能耗数据有异常,请相关人员检查处理,处理过后,记录相关处理过程。

结论

系统管控平台的建设能很好的解决传统模式中信息量少、流通不畅、缺乏综合分析、难以共享、应对突发事件反应迟缓、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让常规园区管理更加智能顺畅。项目的技术性能达到了国内领先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洪波.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Sarma S,Brock D L,AshtonK.MIT Auto ID WH-001:TheNetworked Physical World-Proposalsfor Engineer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Computing,Commerce & Automatic-Identification.Massachusetts:MITPress,2010.

[3]Ye Tian-Chun,Huang Xiao-Gang,Wang Wen-Sheng petaLThe Annual Blue Book on Chinais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ofThings Industry.Published by CIT-CHINA,2010(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