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国培高中英语研修

教师国培高中英语研修

时间:2022-02-19 06:46:28

教师国培高中英语研修

教师国培高中英语研修范文1

论文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师素质;构成;提高;途径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能型人才。随着中国加入WTO,与世界经济进一步接轨,作为必备技能之一的英语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对高职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培养有较高英语水平的人才,关键在于高素质的英语教师队伍。笔者认为,高职英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素质。

高职英语教师素质的构成

(一)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教师职业活动的方向、态度和工作效益,同时也深深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高职生正处于可塑性较大的发展时期,但缺乏社会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对他们一旦放松正确的思想教育,就会给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以可乘之机。因此,英语教师在教会学生语言的同时,也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每个单元、每个主题都要注重中西方社会文化知识的渗透。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语言知识的讲授上,更应善于挖掘教材所蕴涵的深层意义,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思想行为和良好的品德修养教导学生怎样做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职业道德方面,英语教师要热爱教育工作,要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和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道德修养。高职生最大的欠缺表现在道德修养方面。他们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差,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整体素质和个人修养尚待提高。英语教师要以严谨治学、精益求精、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热爱学生、教育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教师表现出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教学中才会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高职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分辨是非能力,并激发其爱国热情。

(二)深厚的专业知识素质

高职英语教师只有掌握一套完整的教育和教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适应日益变化和发展的高职英语教学新形势。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系统的现代化语言理论知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译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使用语言的技能,具有较熟练的口头和书面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而语言又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高职英语教师要善于学习和研究国内外的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学习理论,诸如认知主义、联结主义、构建主义及人本主义等学习理论,及时吸收先进的理论和观点,掌握学科领域前沿的新知识,运用这些知识来指导高职英语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语言使用能力。

过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英语教师不仅要了解语法,还要有很强的英语实用能力。只有听、说、读、写、译能力过硬的英语教师,才能提高高职生该五项技能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英语语言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使用英语的机会。在教学中认真贯彻“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听、说、读、写、译”并重和“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的原则。

丰富的中外文化知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和运用英语必须了解与这种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高职英语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的语言本身,还要具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知识。高职英语教材每个单元的主题都有对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实现得体而有效的交流。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此方面狠下工夫,加强修养,提高综合文化素质。

相关的行业知识英语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基础课程,它应满足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开设行业英语是为了使高职生能结合专业和岗位进行具体的日常会话和专业交流。行业英语真正体现了高职特色,开设行业英语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一定的行业知识,还必须了解本行业发展的趋势,即要求英语教师具备“双师”素质。

(三)优秀的教育科研素质

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因此,科研能力是高职英语教师应具备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教而不研则浅。教师要搞科研必须面向实践,面向教学工作实际,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科研活动,把日常教学与科学工作结合起来,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英语教师要增强科研意识,树立教学质量提高和职业生涯发展离不开科研的思想。

(四)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

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高职英语教师改革创新的意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理念要创新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是从中专直接升格或由几个专科学校合并而成的。如我院是在原通辽教育学院、通辽师范学校、内蒙古通辽电大分校和通辽卫生学校四所院校的基础上合并组建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因此,很多英语教师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对职业教育的特点、特性和规律了解不够。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同,所以高职英语教学既不能简单地复制普通高校的英语教学模式,也不能沿用中专的英语教学模式。这就需要高职英语教师转变思想,更新教育理念,适应高职英语教学工作。

教学内容要更新英语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必修公共基础课。除了要注重向学生传授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策略,更要顺应新时期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改革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应在“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在将来工作中所需要的英语应用能力,坚持“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高职英语教学原则,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改革英语教学内容。英语教学内容要与学生未来的职业有效结合,满足不同岗位需要的英语应用的能力,真正体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

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要与教学目的相适应,教学方法应服务于教学目的。传统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忽视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违背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精神实质。在教学方法上,不应局限于某一特定理论而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强调听、说、读、写、译各种技能的整体培养,确立教学中学生的中心地位,以任务、项目的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最终获得必要的英语过程性知识及综合能力提高。

教学手段要创新多媒体有机地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于一体,将结果综合展现在屏幕上,能增加语言输入,创设情境,增加语言交际的真实感,是传统英语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多媒体教学能营造一种轻松、愉快、适度紧张的课堂气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国家教育部曾多次指出: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把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进行普及和应用。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需要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因此,娴熟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是高职英语教师必备的素质。

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素质的途径

(一)学习

高职英语教师学习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改革创新高职英语教学。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要继续学习就要学会挤时间,要善于学习,正确处理好教学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可以通过自我进修和在职进修的方式学习。

自我进修英语教师的自我进修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学习有关学科理论。高职英语教师应坚持多阅读各种英文报刊,坚持收听、收看诸如BBC、CNN和CCTV第九套等的英语节目,以便更新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译能力。二是订阅有关高等职业英语教学研究之类与教学结合十分紧密的教学科研杂志、书籍,如《中国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理论研究》等。

在职进修高职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每年的寒暑假期,参加英语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培训。如参加外研社和高教社举办的各种假期培训班。

(二)反思

反思是教师通过内省或其他方式对自己的教学思维、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活动的再认识。

由于经费和教学任务繁重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参加英语教学理论学习活动和培训进修的机会较少,而反思性教学易于操作,立足于教学实际,是“教师发现自己的隐形教育思想工具”。教师应通过教学日志、录像或听课等主客观方式,自己观摩、内省和反思课堂上自己的教学活动,反思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符合高职教学的实际要求,使英语作为高职生提高应用技术的工具,为专业学习和研究服务。有的学者认为反思性教学为高职英语教师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在职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形式。甘正东教授认为:在反思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应使反思教学实践成为教师走上科研道路的起点,成为他们自身素质和职业能力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科研

教师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对于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完善自我知识结构和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英语教师要在科研过程中学会如何搞科研、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我院公共教学部非常注重课题研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注重课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先后开展了内蒙古自治区大学外语教改课题2项,院级课题4项。许多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习,撰写了大量科研论文,不仅提高了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还在科研中迅速成长,提升了自身素质。

(四)实践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英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行业知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规定“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的比例,要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因此,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到用人单位了解最新要求,使教学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是英语教师积累行业知识最有效的办法。

教师国培高中英语研修范文2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师 师德修养 必要性 内容

一、师德修养的必要性

1941年,美国学者Freeman的《一个良好的现代语言教师应具备什么素质》[1]一文,向美国学术界首次正式提出了语言教师的培养问题,开创了美国语言教师培养的先河。他认为教师培养在任何体制下都是主导因素,它比课程、教学方法甚至教学内容更能决定教育计划的结果。随着学术界对教师的研究,强调教师自觉性、主动性的教师发展已是当今研究教师的关键词之一。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承担着高校几乎所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接受大学英语教师的培养,无论是以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教育还是从大学生接受西方文化熏陶等素质教育角度来看,他们是一支担子重、影响大的队伍,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主力军。一名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更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师德修养可以促进大学英语教师顺利地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和尊重,从而具有更高的成就感,发展的途经更加宽广,最终在物质上、精神上得到回报。

英语语言承载着西方文化和文明,大学英语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还要意识到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培养出来的可能是具有民主意识、创新思想的学生,其最终可能发展成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这个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具备优良的品德素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恰当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不仅表现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上,而且包括教师对待职业、对待学术的态度,并在师德修养上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总之,无论是从学生利益、学校利益和社会利益还是从教师自身利益的角度来看,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都是极其必要的,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二、师德修养的内容

1.“尊重”和“平等”:教师与学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高校教师工作关系的核心。美国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和修养是以规范的形式出现的。1975年,《美国教育协会道德规范》明文规定,教师的责任是“相信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和尊严,帮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他们作为有价值的、有效的社会成员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民主信念”[2]。这就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追求公平、公正和多元,该规范还规定:“不得无故限制学生在求学中的独立活动;不得无故阻止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观点;不得故意隐瞒或歪曲与学生有关的材料;尽力保护学生在学习、健康和安全方面免受伤害;不得有意为难学生或贬低学生,不得根据种族、肤色、性别、国籍、婚姻状况、政治观念、家庭、社会文化背景或性别倾向,不公正地排斥任何学生参加任何课程、剥夺任何学生的任何利益、给予任何学生以任何有利的条件;不得利用与学生的职业关系谋取私利;不能透露在职业过程所获得的学生个人信息,除非是基于必须的职业意图或法律的需要。”[3]美国高校师德规范体现了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对待学生的具体要求。

美国高校师德规范的根基是法律,是由公民权利派生出来的,即作为一个公民或公职人员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和修养,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要求和践行也是如此,而我国的高校教师师德规范大多基于传统文化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性认识上,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的这一职业往往被看作是理想的道德化身。“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一种相当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个人人格修养要求,在现实生活中,首先,这种要求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不仅要求太高,而且剥夺了教师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其次,这种要求在现实中很难有比较客观、科学、便于操作的考评体系,使得理想和现实之间形成很大的落差,不仅不利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践行,反而会扭曲教师的人格,无形中对教师、社会造成伤害。再次,中国大学英语教师是一支女性所占比例远远高于男性的独特队伍,一方面,这批女教师要承担和男教师同样的教学、科研和自身的进修、职业发展任务,另一方面,她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无法摆脱传统女性相夫教子的角色,这就使得她们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困难,在无法减少工作数量和降低工作质量的情况下,在她们的体力和精力无法支撑现实的需求时,很多女教师只得放弃自身的发展机会。在男权思想仍然盛行的中国,女性在晋升职称和争取科研资助方面的弱势,使得女性在学校的话语权、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更处劣势,或者是由于女性在学校的话语权、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弱势导致女性在晋升职称和争取科研资助方面处于劣势,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对她们的要求没能很好地和对她们的关心结合起来,其间必然有不合理的地方。

那么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对学生评价、科研过程和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方面是否有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的、显性的、评价起来比较方便的师德规则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

(1)尊重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所有的学生并平等地为他们提供学习指导和学习资源,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关注。

(2)承认差异性,知道班级中学生在社会背景、语言技能、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差异,知道差异的价值,理解差异也是一种资源。

(3)理解公平地对待学生即意味着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学生,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即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留有发展的空间,即要因材施教。

(4)通过认可、肯定、鼓励等方式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相互信任和合作的氛围,并能理解而不是讽刺、挖苦学生所犯的错误,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信任感和归宿感。

在评估时应做到科学、公正:全面、客观、科学、准确、公正的评估是教师对自己上课效果和学生学习结果的检查,评估的过程和结果也是反映师德修养的显性标准。一个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要能利用形成性和终结性的评估方法指导、监控和评价学生,让学生参与整个评估过程,并能向不同对象汇报关于学生的评估结果。

(1)知道评估的重要性,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评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语言学习中的优点和缺点,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2)知道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的方法,知道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的各种方法,并能选择、设计多种评估方法,并利用这些评估方法推进教学,作出重要的教学决策。

(3)明白学生参评对学生成长、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评估使用的标准,和学生一起制定评估的目标和设计评估的方法。

(4)善于报告评估的结果,能清楚地和学生、家长、其他教师及行政人员交流评估的结果,使学生、家庭和整个社会从科学、公正、公开的评估体系中受益。

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刻,拥有较好师德修养的教师无疑会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评估等实践中言传身教。科学、健全、公正、公开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应该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更是培养具有民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公民和人才的有效措施。民主思想和创新精神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关键,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石,在我国高校扩招、普及、绝大部分学生步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和高校思想熏陶的当代,通过英语语言承载的民主意识、创新思想,在中国人的青年时期奠定好基础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协作”和“尊重”:教师与同事关系。

教师与同事的关系是教师在工作岗位中的横向联系,“协作”和“尊重”应该是教师和同事等关系处理的基本原则。在实际的工作中,对西方文明有更多了解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比其他许多课程的教师更容易做到:

(1)知道协作对职业成长的重要性,能与其他学校的教师或其他学科教师、政策制定者、专业教学研究机构成员等进行合作,促进自身职业的发展。

(2)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能让同事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善于吸收别人的知识和经验。

(3)积极参加各种教学专业组织,在专业组织中能相互学习,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4)相互尊重人格和名誉,尊重同行的意见和建议,保护同事的隐私,不在同事的背后闲言碎语、挑拨是非,不拉帮结派。

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许多方面都可以进行交流与协作,比如评价工具的设计、教科书、电子教案、课件的制作或其他教学资料的选择、教学、科研信息的交流,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乃至跨学科学习内容的设计,等等。对于工作量繁重、压力很大的女教师较多的大学英语教学队伍来说,通过这些交流与合作,不仅能从同事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拓展思路,少走弯路,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要知道当教师之间能够相互交流思想、在活动中有合作精神、相互帮助时,教师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学生也会受益匪浅。

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要极力排除文人相轻、侵犯对方尊严、影响协作的种种行为。在交换意见和进行评论时,应该对别人的意见表示尊重,努力客观地对待同行的评价,分担学校管理中教师应承担的责任。总之,“协作”和“尊重”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师师德修养中处理同事关系的基本原则。

3.“诚实”和“学无止境”:教师对待学术的态度。

在大学校园里,不是只有学生才是学习者,教师也应把自己看作终身学习者,作为语言教师,更必须不断地学习无所不包的语言,文化,新的教学理念,等等,这既是客观现实的需要,又是教师发展的主观要求,而科研则是教师不断学习的有效途经之一。诚实、学无止境的理念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师对待学术的基本态度。接触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大学英语教师在搞科研时,不仅要遵守诚实、不伪造或篡改原始实验数据,不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这一基本原则,还有本课程自身的特点,即:

(1)积极履行向公众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尤其是西方文化知识、纠正各种错误思想和观点,提高公众的鉴赏力。

(2)在课题申报,数据资料采集、记录、分析和解释,成果公开、传播,成果审核、评价等过程的各个阶段,均应做到实事求是、客观诚实。

(3)在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遵照数据共享、思想共享、理论共享和成果共享的科学公开原则,加强交流与讨论,接受学术界检验。

(4)学无止境,不断探究。

首先,近几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学生数量猛增,而大学英语教师的数量却没能在短时间内满足扩招的需求,这使得大学英语教师上课的次数偏多;其次,许多高校把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看作是窗口课程,往往把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比例看作是学校评估、教学质量的一个显性标准,这就使得大学英语教师的压力更大了;再次,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进行了分级教学、网络自主化学习等教学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小班上课、分课型上课等,又给教师增加了新的负担。英语这门课程似乎所有上过学的人都学过,似乎所有人都有一点兴趣,所有人都会一点英语,也似乎是所有人都可以对英语教学发表意见,近年来,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老百姓,都曾对英语教学提出这样或那样的看法,随之而来的则是教育界新的反思、思考,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虽然被全社会所关注是好事情,但也增加了教师的压力,而全国大学英语教师大多数没有到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语言和感受文化,中国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大都要考第二外语,这就增加了考英语研究生的难度,而即使考上研究生,很多学生也不得不在用途并不很大的二外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使得外语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数量少于其他专业,有的即使拿到了学位证书,在毕业后也要花很多的功夫才能真正在英语领域驰骋;在职的外语教师,有条件的大多教授英语专业的课程,而教授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师所教的内容往往和科研的内容脱节,所以很不容易出成果,因此在评职称时吃亏;在很多高校,其他专业的教授很多,英语专业的教授却少之又少,正如美国学者Freeman所说:培养一名外语教师要比培养其他专业的教师难得多,希望英语界的权威、专家、学者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在制定政策时能客观地、适合中国国情地推动大学英语教师这支队伍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科学、客观地保障大学英语教师乃至所有英语教师的利益应该是保证大学英语教师诚实、不断探究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

4.“克服困难,不断发展”: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

大学英语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是师德修养的重要环节,这种态度直接影响到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而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则是决定大学英语这门课程质量的关键因素。时代在变,人的思想观念在变,知识在变,生活在时代洪流中的学生必然发生变化。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把个人进取和职业发展看作是个人的责任,否则就可能出现职业枯竭。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只有教师自觉地完善自己,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的特殊职责,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允许失败、分享成功、兼容并包,形成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坚持真理,与时俱进,不断地探索和追求,这应该是教师对待职业和学术的态度,也是师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三、结语

除了培养大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之外,大学英语教师还肩负着传播西方文化的特殊职责,使得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对大学英语的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应该有着和本课程紧密结合的特点。“尊重”和“平等”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尊重”和“协作”是教师之间和谐关系的基础,“诚实”和“不断发展”是科研和职业态度,这些是大学英语教师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不仅仅是教师本人的事情,更是大学英语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努力提高师德修养。

参考文献:

教师国培高中英语研修范文3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困境;课程改革;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182-02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要适应国家经济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的李宇明司长在讨论中国外语规划的文章中提出,我国由本土型国家转变为国际型国家,对外语有多方面的需求,最主要特点是需要外语服务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虽然多年以来,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大学英语教育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很长,但是往往付出的努力与成绩不成正比。在大学的英语教育中,缺少语言的应用的环境。除了大学的英语课堂,很少有机会能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在有些高校中,即便是在英语的教学课堂,由于学生的基础差,教师需要运用汉语去解释,这样的汉语教学会影响到学生的英语思维。当然教材也比较陈旧,没有跟上时代的需求,更与学生的专业完全脱离,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部分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面比较狭窄,不能在这样的教材上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有效地拓展,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二、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困境

1.教学对象英语水平的提高

目前我国从小学开始便开设了英语课程,而且面对当前就业的压力,家长逐渐意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社会上出现了各样的英语培训班如剑桥商务英语、北美英语、阿斯顿英语等等,最重要的是这些培训机构中充足的师资力量成为高校教学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高薪聘请外籍教师,这些教学团队不仅注重语法知识的讲授,还关注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所以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较之过去,英语的水平有明显的提高。高考英语课程改革以后,高考英语的词汇量要求达到3 500个,几乎接近了四级词汇。此外,一些重点高中在开设英语课的同时,还增加有相关科目的选修课如应用文写作、文学欣赏、演讲与辩论等,这些科目在很多高校也是未曾开设的。据调查,很多大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因为即使将大学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英语的学习上,却仍然不能通过国家的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也许是这样的应试教育限制了学生在学习英语上的个性需求,当教师把大部分的精力用来解决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时候,学生自身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热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英语教师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学的难点,也是大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2.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在很多高校在开设大学英语基础课的同时,开设了相关的选修课与专业英语课程。例如]复旦大学把大学英语压缩为三个学期完成,这三个学期的英语学习组合方式有多种,或学习一到两个学期的基础英语,然后选修一到两个学期的应用能力课程;或2+1的形式,先学习1年的基础英语,再学习一个学期的应用英语。其双语课程的开设已有百门以上,其中管理学院就有48门课程是用英语开设的。该校采用的是大学英语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分选修制。就笔者的院校而言,文学院增设了旅游英语课程、对外贸易课程,这些课程的任课教师依然是基础大学英语的教师。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首先,没有被学生选课的老师,将面临着没有课上的局面,所以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此外担任专业课英语教学的基础英语教师必须对所讲授专业深入了解,拓宽与外语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部分英语教师的知识面较为狭窄,直接影响到了英语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对世界的认知与思维更无法得到拓展。目前我国在高校任教的教师多数为师范专业毕业的学生。师范院校在培养的目标上较为侧重英语的培养,而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很少涉及,这样的学生毕业之后很难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如果从事教学,何以应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与其他学科接轨,形成最快的转型,以胜任英语课改的需求。

三、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方向

1.由大学英语教学转向科学研究,形成自身的科研团队

当前高校的本科生英语基础不一致,也就是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学生英语水平都能够达到大学英语的课程要求,这样的学生还是需要进行基础英语的教育的。这样基础英语的教育仍然是大学学科教育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学能力比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大学英语教师可以继续奋斗在这一工作岗位上,研究大学英语教学的规律,对于在英语的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帮助。当然大学英语教师的研究效果并不会局限于此。当前我国从小学开始便开设了英语课程,特别是对于初中和高中的英语教师而言,上课的负担较重,升学的压力较大。平时除了上课外,没有更多的时间研究英语的教学规律。大学教师身处在高校之中,研究的资源丰富,可以对中学英语教学进行研究,提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和中学教师的教学成果。

此外大学英语教师可以依托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通识应用类课程,以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通识教育的概念来自于欧洲的自由教育,之后成形在美国。当前,国内的部分重点大学在本科生的教育中都开展了通识教育。考虑到高校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识课程教育体系可以分为人格培育课程、基本技能课程、学科知识课程、专业教育课程。这些通识应用类课程是基于基础英语的基础上创办的,学生可以以英语为依托,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通识应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辨识能力。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找到与本校紧密相关的应用类课程,通过教材的开发、设计研究,使大学英语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迈进,建立高校自己的特色,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培养应用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迈进。

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都有由骨干教师所带领的教学团队,但是在二本院校,因为师资力量有限,这样的教学团队发展的广度与深度都面临着挑战。如果在同一个单位形成方向相对一致的学科团队,如英语中的写作团队、听说教学团队,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商协同努力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这样的教学团队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该领域的知识,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成为优秀的科研团队。

2.掌握至少一门跨学科的专业知识

在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年龄越来越早。如上所述,经过小学、中学的英语教学之后,升入大学的学生已经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基本上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尽管这样,大学的学生由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单一,教师知识结构的局限性,慢慢地失去了对基础英语的认同感。尽管有很多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很重要,而且对专业英语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是部分高校中专业英语教师的资源极为匮乏,有的专业英语教师除专业术语之外,甚至无法给学生解释最基本的语法语义问题。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在学校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完全可以攻读一门跨学科的学位。毕竟英语作为一种交际语言,只是一个工具,慢慢失去了一门专业知识具备的价值。现在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选择了去攻读哲学、教育、艺术等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专业英语课程。通过这方面的进修,让大学英语教师才能找到自己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同时开阔视野、提升自信、使自己具备专业英语教学与基础英语教学研究的双重身份。这样对于学校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为学校节省资源,教师的知识结构得以合理利用。

3.与其他学科合作教学

对于有专业学科背景或者是有类似专业爱好的大学英语教师,建议他们选择跨学科进修。教师个人利用院校内部资源,旁听学习相关课程或积极与专业教师开展合作教学,在学习和合作中提高并发展自己;参加ESP某一方向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获得相应的从业资格;关注该专业领域的国际动向,并经常与专业领域的从业者沟通和交流,把最鲜活的业务案例应用于教学中。

英语教师也可以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2004年,我国高校兴起了合并的浪潮,以创办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大学,各个高校的学科比较齐全,包含了文、理、工、商、法、医科学科门类,办学规模宏大,科研实力强劲。以后的几年里,很多高校又不断新增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如西安外国语大学于2009年开设了艺术学院,这所全国知名的语言院校利用自身的语言教学优势发展多学科的专业教学。如艺术学院表演专业的英语教学课堂兼备了两名教师:基础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这两个老师的合作下,表演专业的学生排演英语话剧或者戏剧,这样在学生感兴趣的专业课教室,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一举两得。也许对于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来说从课程的准备与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只要努力,就可以取长补短、合作共赢。高校管理层面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机构,当时是利用本校现有的资源,帮助英语教师转型,从知识单一的结构体系转向具有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英语教师。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是否会在高校的教学中消失还是一个未知数,大家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仅仅掌握一门英语语言,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单一的英语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面对上述的困境时,最好的出路是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拓展与外语学科相关的综合知识,找到成功的转型方法。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与研究,2007,(1).

[2]俞理明,袁笃平.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5,(3).

教师国培高中英语研修范文4

【关键词】应用本科 英语专业 创新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已经达到世界上最大规模,为现代化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面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特别是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同质化倾向严重,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越来越跟不上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服务生产一线紧缺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一、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

同志曾指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而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如何才能培养英语专业的创新人才成为当代英语教学专家和教育工作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英语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由三大模块组成: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英语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手段,以及英语专业创新人才的评估体系和实践方案。在这三大模块中,第一模块是关键,是核心。教师是创新教育的实施者、激励者和监督者,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有创新型的师资队伍。没有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无法制定英语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手段,更谈不上行之有效的评估和实践方案的实施。因此如何建立一支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成了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主体。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师资现状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给学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带来了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学生就业时,有着较高英语水平的专业人才是市场上的宠儿,因此尤其给英语专业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英语专业的师资建设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首先,年龄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师队伍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社会招聘教师(大学毕业生)、退休教师和兼职教师。总体来看,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大。青年教师虽然经历充沛,拥有新颖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语言技能,但是他们的教学经历短暂,教学经验相对不对。其次,性别比例结构不合理。由于女性对语言的独特感悟能力和英语专业的特殊性,选择以英语教育作为专业的女生的比例远远大于男生。而从业后,女教师的人数也大大超过了男教师的人数。她们不仅要承担着同男教师相同的教学任务,还面临着生育、进修等问题。第三,职称结构不合理。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凤毛麟角,大部分为讲师。

2.教学模式陈旧。多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一直采取“填鸭式”“ 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而随着高校的扩招,英语专业人数激增,班型不断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机会。这种单向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既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违背了语言学习规律,更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科研水平较低。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一直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师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在学科级、核心级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数量少之又少。主要原因是教师对科研的认识上有一定偏差,认为搞科研仅仅是评职称的需要。虽然部分老师具有科研的意识和热情,但由于缺乏科研学术氛围以及自己本身科研力量有限,科研水平的提高一直是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

4.师资培训制度不健全。有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缺少长远性计划,只在乎短期效果,培训质量和培训收益不高,资金和人力投入不足,尤其是不能体现英语教师的个性化和多元化。且培训重点不突出,只注重基础性培训,缺乏对教师更新知识、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职业发展的继续教育。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建议和策略

1.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招聘和培养教师时,要把握英语专业的学科特点,本着“四个结合”的原则,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第一,专业基础性和专业理论性教师相结合,确保教学发展的需要。在英语师资建设上,要依据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去分配基础课教师和专业理论课教师的结构比,努力使师资配置科学化。第二,老、中、青梯队性建设相结合,确保可持续性发展。中年教师短缺、青年教师过多是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师队伍中的一个显著特征。而中年教师又是梯队中的中坚力量。因此,稳定中年教师、培养提高青年教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第三,校内培养和校外引进相结合,促进交流,发展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除了大力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英语人才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周边院校的英语师资优势,达到资源的优化与共享。第四,国内与国外相结合,促进国际文化的交流与渗透。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根据其英语专业的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有针对性地引进外籍教师,这既是满足英语教学的需求又是英语教育发展的必然。

2.加强英语师资队伍培养。要加强英语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人格的培养,教师要把实施创新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当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最终建立一支集教育观念、教研能力、师德修养等多方面素质于一体的英语师资队伍。

首先,教育观念要体现“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教师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走出去”,才能“引进来”。教师应尽量多接触国内外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动态,并及时组织讨论、交流,并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强化创新教育意识,将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次,教学手段要体现“多样化”、“先进性”。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传统教育方式的变革。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诸如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将发挥主导作用,使高等教育的内涵、功能都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促使教学方式向远程式、交互式、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广阔的平台和空间。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师要学会并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应用于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再次,教学方法要体现“开放性”、“互动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式,实施开放的教学模式,将单一的课堂讲授扩展成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课堂交流和课堂实践,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估。

3.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着眼长远,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全方位、多渠道地推动教学科研工作。要充分发挥教育科学研究的作用,营造重视科学研究,倡导“以科研促教学”的学术氛围。并且要不断完善与规范研究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工作,对课题的申报、评审、验收、考核、奖励等进行具体规范,调动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依据英语学科和英语教学的特点,积极为英语教师外出进修创造条件。要鼓励教师在职攻读高一级的学位;增加访问学者的选派数,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师职称偏低,缺乏学科带头人和重点科研项目。为此,要建立较为完善的学术梯队,要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培养学科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以重点科研项目为切入点,逐步建立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科研小组,重点突破,从而闯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科研之路。

4.师资培训和职业发展相结合。为了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实现长远发展的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采取一定的行政和指导办法,借助市场法则和经济手段,充分调动单位和教师个人在培训进修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以保障师资培训的正常进行。依照英语的学科特点,增加教师脱产进修的机会和外出学习的比例,同时把短期进修、在岗培训制度化,在学校内部形成教师学习提高的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此外,培训的重点应该从基础性培训和学历补偿教育逐步转向着眼于更新知识、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继续教育培训;从以理论培训为主转到以提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技能教学水平为重点的能力教育上来;培训机制从主要依靠学校逐渐转向学校、个人相结合上来。在英语教学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英语教师本身也应该积极进行自我建设,提高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利用现代多媒体资源进行自我学习,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和个人素养的提高。

教学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而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在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重视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多渠道全方位地调动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不断创新、富有活力、相对稳定的英语专业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雪貂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社,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吕乐,戴炜华.教学探究: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J].外语界,2007(4).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和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社,2002.

[4]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2002.

[5]叶立青,吴晓燕.应用型本科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构建[J].吉林工学院学报,2002(1).

[6]张昌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战略定位[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5).

[7]张辉莹.实用性人才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人才,2011.

[8]张光.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稳定新问题的思索[J].中国西部科技,2007(6).

*本论文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 2016年度课题立项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G16DB249。

作者简介:

教师国培高中英语研修范文5

1.立法支持与资金保证

纽约州英才教育的资金保障在2011年的立法案中有最新的体现,2011年2月S03301号法案明确提出了该州在立法支持下,为英才教育所做的努力,该法案已与2011年7月份通过。法案中指出如下三点。①在纽约州,每个区设立本区范围内的英才教育项目,为那些符合标准的学生提供适合其特点的教育项目。[2]②同时,为每一位纽约州从事英才教育的新老师参加培训提供资金保障。③在在英才教育学校中,由教育委员会使用专门资金,为资优儿童提供专门服务,其中服务包括如何判断与识别英才、为其制定教学计划、咨询策划、在学校接受教育项目评估等方面。[3]

2.加强对英才教育的研究工作

为加强对英才教育的研究工作,纽约州专门成立英才研究中心(TheNationalResearchCenterontheGiftedandTalented),为学生提供专业服务,加强研究工作。TheNationalResearchCenterontheGiftedandTalented简称NRC/GT,它正在兴起的研究主要是关于拓展所有美国学生的潜能和为需要发展“高端学习”的学生提供机会。该研究机构所创立的方案及提供的服务,旨在挑战学习和创造力的最高水平,促进与给予很高的期望,制定严格的标准,更大程度地参与课程设置应是每所学校的整体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4]

3.师资力量保障

在选拨教师方面,纽约州制定了严格的考试制度,从事英才教育的教师必须参加由纽约州组织的“英才教育教师资格考试”。考卷共分为5部分,14道题,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学生的天赋和才能,对学生天才、天赋的评价与评估,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学习,在专业的环境中工作以及促进学生发展与学习的结构性作业分配。[5]同时,在保证英才教育的师资力量方面,纽约州专门制定了一系列“教师证书和教学实践的要求”。纽约州的教师、管理员和为学生提供服务的人员,都要求持有纽约州的资格证书,否则不能被州立学校聘用。资格证书由教学机构授予。持有证书的人员必须符合所要求达到的程度、课程、接受评估和一定的经验要求。证书的授予有三种类型:课堂教学者、管理监督者、学生个人的服务人员(例如,学校的辅导员,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6]这样就保证了教师队伍的质量与水平,为英才提供更专业和有针对性的服务。此外,社会力量对英才教育的关注以及非营利性组织的参与(如资优与专才教育宣传处(A-GATE)、国家资优儿童协会(NAGC)等)为纽约州的英才教育做出了有力的贡献。

二、纽约州英才教育的实践

(一)资优儿童的测评

一直以来,纽约市的英才教育存在各种教育形式与解决方式,这其中包括建立全市性的专门学校和教学方案,在当地有吸引力的中学开设资优儿童班等等,还有其他形式的教学干预来确保英才的教育。每一年,纽约市的教育部门都会组织类似于竞赛性质的考试来为8所公立特殊高中选拔生源。根据1971年的州立法规定,有资格招收英才的学校必须通过唯一的考试———特殊高中资格考试(SpecializedHighSchoolsAdmissionsTest,简称SHSAT)。这项考试由一家美国私人公司———美国咨询服务公司(AmericanGuidanceService)执行并给出测试结果,考试合格的学校将在本年秋季开始招生,来年九月份正式开学。[7]对于英才的界定,纽约州有独立的评判体系与测试标准。纽约州将允许每个孩子参加两项资优测验,分别是:欧提斯—列农学业能力测验(Otis-LennonSchoolAbilityTest,简称OLSAT)和布来肯学校能力评估(BrackenSchoolReadinessAssessment,简称BSRA)。欧提斯列农学业能力测验有21个子测试,共分为5部分,每一部分都有数目相同的语言和非语言测试项目。5个部分的具体内容包括:言语理解,言语推理,图案推理,图形推理,定量推理。测试等级分为7个等级(A~G),分别针对幼儿园以及1~12年级的学生,每个等级的测试题难易程度不同。[8]

(二)纽约州英才教育的课程设置

在纽约州,共有9所针对英才的特殊学校,分别是布朗克斯科学高中(BronxHighSchoolofSci-ence)、布鲁克林拉丁学校(BrooklynLatinSchool)、布鲁克林技术高中(BrooklynTechnicalHighSchool)、菲奥雷洛H.拉瓜迪亚音乐和表演艺术高中(FiorelloH.LaGuardiaHighSchoolofMusic&ArtandPerformingArts)、城市大学的数学,科学和工程高中(HighSchoolforMath,ScienceandEngineeringatCityCollege)、雷曼学院美国研究高中(HighSchoolofAmericanStudiesatLehmanCollege)、纽约大学皇后科学高中(QueensHighSchoolfortheSciencesatYorkCollege)、斯塔腾岛技术高中(StatenIslandTechnicalHighSchool)、史蒂文森特高中(StuyvesantHighSchool)。

1.纽约州英才教育的课程概览

从总体上来看,纽约州各校英才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有艺术、英语语言艺术、双语学习、数学、物理、科学和技术、体育教育及社会研究。(1)史蒂文森高中(StuyvesantHighSchool)史蒂文森高中的学生要参加大学的预科课程,其中包括四年的英语学习,历史、实验基础课程(包括生物、化学、物力都是必修课)、四年的数学课程、三年的第二语种的学习、一个学期的艺术、音乐、健康和绘画技巧的课程介绍,两门实验室技术课程,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免修。除了以上的必修课程外,该高中还有大量的选修课程,如纽约城市的历史、妇女权益研究、数学金融市场等。绝大多数学生在一年级就可以完成纽约州规定的高中会考课程,二年级时就可以参加微积分的学习,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该校在数学课程设置上(尤其在等差方程方面)开设不同等级的课程,以供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9](2)布鲁克林技术高中(BrooklynTechnicalHighSchool)该中学开设的课程涉及面广泛,除了学校的必修课外,还有大量的选修课,这就要从学生自己的爱好与能力出发了。从总体上来看,该高中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生物、职业技术教育(包括新生技术基础、高年级技术教育)、化学、英语(包括新生和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健康(体育)教育、第二外语(可供选择的语种包括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汉语等)、数学、物理(物理实验)、社会研究课程、计算机科学、土木工程、自动化、环境科学、工业设计课程、国际艺术和科学、法律人文社会科学、媒体沟通、西方学术研究、医学入门学习等。同时,该高中也要求学学预科课程。[10](3)布朗克斯科学高中(BronxHighSchoolofScience)该高中有代表性的选修课程有英语(包括英文悲喜剧剧本的研究、妇女文学、邪恶剧研究、文学电影、莎士比亚剧研究、戏剧制作、新闻学研讨会、年鉴研讨会等);社会研究(包括研究二战纳粹大屠杀的领导阶层,还有各种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数学(微积分,多变量微积分,预备微积分,高级数学组,初中数学组,二年级数学组,一年级数学小组,数学项目程序,VisualBasic和Java,高级安置计算机程序设计,线性代数和微分方程);生物科学、物理科学、二外、技术教育、艺术、健康体育教育等。该校的大学先修课程有英语、社会科学、数学、科学、语言、艺术等。[11]

2.纽约州英才教育课程设置的特征

首先,开设课程的广泛性及灵活性,确保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积极性。必修课程主要有英语(语言基础写作、文学、诗歌、戏剧、修辞逻辑、新闻等)、数学(代数、几何、三角、微积分、统计、计算机等)、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球科学等)、社会科学(美国历史、世界历史、经济、时事、地理、心理学、社会学等)、艺术(绘画、音乐、舞蹈表演等)、卫生安全(卫生、医药、营养、安全等)、体育(运动、健身、游泳等)等门类。这些科目有的贯穿高中四年,有的则只在低年级或高年级开设。选修课涉及工、农、林、商各行业,经济、法律、文秘、家政、环境、通讯、驾驶、制造、建筑、财会、时装、食品、维修各科,以及非裔美国人历程、美国对外政策、程控音乐、灾害研究、人类基因、海洋生态、文学与妇女等许多领域。每种选修课程依据其深度分为基础、一般、高级三档,供不同年级、不同程度的学生选择。基础水平课程是进一步选修的台阶;一般水平课程为基本要求,修满规定学分即可达到毕业水平;高水平课程与大学衔接,学分为大学承认。其次,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与研究性。既有陶冶学生情操的艺术课程,也有开发学生语言能力的英语语言艺术及双语学习。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纽约州设有数学、物理、科学和技术等课程。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扩展学生兴趣爱好等方面,开设有音乐、体育教育等课程,该课程能充分挖掘学生除了在课堂教育方面的优越性以外,更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在各个方面的比较优势,成为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纽约州对天才学生所开设的程度不仅体现出其全面性的一面,更带有其研究性的目的。它的各个科目都有初级和高级层次的区分,对于那些对该学术领域有浓厚研究兴趣的同学可进一步参加该课程的高级课程,对此展开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对英才教育的学习带有浓厚的研究性。此外,纽约州各校专门开设有社会研究课程,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从而对此展开研究,既可以是对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的小事的伸展研究,也可以是社区、州级乃至国家大事及政策的研究,这就要看学生的兴趣与关注点了。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做中学,学习效果更加明显;二是学习带有一定的研究性,研究更有目的性与标的。

三、美国英才教育对我国基础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个重要课题。当前,我国的一些示范性高中也开始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迈出了课程与教学创新的第一步。当今的世界面临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球化,美国英才教育的立法与实践对我国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建立健全创新人才教育立法

美国对于英才教育的立法是相当完备的,从联邦级到地方各州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法律法规来保障英才教育的顺利进行。法律法规的健全及保障,使得英才教育有法可依,并不断规范化、制度化。美国的法律法规中除了明确规定对于英才教育要提供资金保证外,一些法案中也明确指出:要“确保我们国家最优秀的学生能够最有效和最充分地接受教育”[12]。可见,美国为英才教育提供了法律、法规保障。中国基础教育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正在起步阶段,必须明确意识到相关法律与法规的建设也是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

(二)课程设置具有学术性、广泛性和全面性特征

美国的高中课程设置十分广泛与全面,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兴趣爱好,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美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为资优儿童建立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标准并加以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学校应提供有挑战性的学习良机,提供多样的和可变的内容,鼓励学生在校内校外都进行学习。为此,美国中学开设的课程是相当广泛与全面的,学生除了参加艺术、英语语言艺术、双语学习、数学、物理、科学和技术、体育教育及社会研究等学习外,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感兴趣的相关科目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没有所谓的学年限制。因为在美国除了传统的分级制度以外,对于资优儿童还存在“不分级制”和“多级制”。[13]不分级制又称无学年制,其原型是道尔顿制,这种制度的优点就在于能最大限度地照顾个别差异,避免班级教学中一刀切的现象,使学生能持续不断地前进。多级制同样能照顾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人才能。学生选修的课程决定于他的兴趣和愿望。学生的升级、进步完全取决于其个人的才能和努力,而不受人为的限制和束缚,因此这种学习是主动积极的而非强迫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学习与研究自己感兴趣课题的时间与空间。而且,美国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基础教育十分注重创新教育,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如本世纪初流行与提倡的“木匠教学法”,[13]教师让学生像木匠那样利用工具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几何模型。在课堂教学中,较注重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从小学开始,教师就要求孩子开展研究活动,并为孩子独立研究、独立动手能力的发展提供所需的时间与空间。

(三)教师资格筛选坚持严格性与专业性标准教师是教育最重要的保证,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否成功实践的关键所在。在美国,从事英才教育的教师,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候选者需要经过参加各项考试才能最终踏入教

育界。美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分为初级教师技能测试、中级教师技能测试及高级教师技能测试,每个级别的测试都对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测试是定期的,获得教师资格等级的准老师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要定期接受教师资格的测试,其授课效果等也要接受检测。如在美国“有20个州要求从事英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颁发证书;有22个州对英才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定期进行评估并责任到位”。[14]同时,美国在上个世纪90年表的一份《国家的优秀者:促进美国的超常者个案研究》的报告中就已对从事英才教育教师的上课技巧及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为保证英才教育的师资力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制度保障。

(四)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教师国培高中英语研修范文6

一、ESP教学理论在我国的发展

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际间的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交往日益扩大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其主要针对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简称EGP)而言,意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它是围绕着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而EGP即通用英语主要是指基础英语教学,其内容以词汇、语法、结构等普通的英语语言知识为主,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译这些基本技能。对于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我国外语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通用英语教学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直到1999年修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时才正式提出了“专业英语”的名称,并把ESP课程定为必修课。虽然目前的情形是大多数高校仍然处于理论多于实践的状态,但这一规定为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导向。伴随着应用型大学的提出,近年来教育界一直高调主张培养“实用性人才”,因此众多应用型高校纷纷力争贯彻“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此时,实施ESP教学的迫切性再一次显露出来,学术界也又一次掀起了研究ESP理论的热潮,ESP教学实践活动也在很多高校中如火如荼地展开。

二、独立学院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上肩负着重要使命。而独立学院不同于普通公立院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理念使其在教学模式上也具有其相应的独特性。大学英语作为独立学院的一项基础必修课程,其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意义重大。然而,目前来看很多独立学院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都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首先,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存在脱节现象。随着我国高校的逐年扩招,作为民办三本院校的独立学院录取分数也在逐年降低,学生的总体学习水平也呈逐年下滑趋势,很多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一届不如一届。尤其理工专业的学生,偏科现象尤为严重。这些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存在误区,学习积极性不高。然而,针对独立学院英语教学的这种情形,我国并没有制定与之相匹配的教学大纲,亦没有编撰相应的大学英语教材。因而,独立学院不得不套用普通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用的是和普通本科院校相同的英语教材。这种不合理的配置导致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其次,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课,牵涉到学生多、老师少的现实问题。因此绝大多数高校的大学英语公共课仍然采用的是大班授课模式。这就使得教师在授课方法上受到极大的限制。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教师在授课内容的编排上困难重重,学生人数众多致使教师无法兼顾到每个学生,师生互动难以达到良好效果。

再次,目前独立院校公共英语课的师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学院引进的专任教师、外聘教师和少数共享本部院校的教师,其中以引进的专任教师为主。而这些专任教师多数都是从刚刚毕业的英语专业研究生中选拔而来。他们具有较好的英语语言专业知识,但是却缺乏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也就是说,他们能很好的实施EGP即通用英语教学,而在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施上存在很大障碍。而这也必将阻碍独立学院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相融合的教改步伐。

此外,很多独立学院的教育目标存在问题。随着国家对办学政策的逐年开放,我国的民办院校队伍日益壮大。然而,随着教育成本的增加,大学生的生源却在不断减少,生源竞争日趋激烈,独立学院的生存面临考验。要增加竞争优势,就要提升软硬实力,因而各类考试的通过率便成了衡量指标之一。在英语教学方面,四、六级和研究生考试成为主抓的目标。不少院校还占用常规教学时间进行专项培训,教师为了考试而教,学生为了考试而学。教育目标的功利性使英语教学违背了最初的宗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落为一句空话。

三、ESP教学理论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ESP教学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和扩展,是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把基础英语教学扩展到ESP教学,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用人单位所需的人才。然而,目前独立学院英语教学基本上还没有摆脱普通本科院校基础英语教学的模式,教学效率较低,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效果较差,无法适应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要求。因此,把ESP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加以应用,建立适应独立学院教育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首先,在ESP教学理论指导下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进行相应修整。目前,很多独立学院的课程体系并不合理,只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基础大学英语课程。很多学生反映,在剩下的大三、大四两年里,英语学习基本处于断片状态,以至于到毕业找工作之时,之前储存的基础英语知识在脑海中所剩无几。因此,基于ESP需求分析理论,我们要建立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方案,将大学英语教学贯穿整个大学学习阶段。比如,大一、大二阶段开设通用学术英语必修课程,即教授学生如何听讲座、做笔记、参加学术讨论、进行学术陈述、学术阅读和学术写作等技能,培养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基本语言交流能力。大三、大四阶段开设与专业相结合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选择与自己职业规划相关的专业英语课程,将大一、大二所学的英语知识技能在所学专业中加以运用,深化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教师国培高中英语研修范文7

【关键词】大学先修课程;通用学术英语;中学

一、大学先修课程与通用学术英语的概念界定

(一)大学先修课程的概念

大学先修课程的概念最早是美国学者提出的,英文是Advanced Placement(简称:AP)指的是“在高中阶段开设的、达到大学学术标准与学业水平的课程,供高中学生选修,在大学先修课程教学结束后参加并通过全美统一组织的大学先修考试,学生可在升入大学之前获得大学认可的学分,或获准进一步升入高级课程的学习的课程”。在我国,大学先修课程的概念主要由中国教育学会提出并推广,其英文是Chinese Advanced Placement(简称:CAP)指的是“让学有余力的高中生及早接触大学课程内容,接受大学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的训练,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最符合其能力水平和兴趣的教育,帮助其为大学学习乃至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同时也为深化我国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课程”。

(二)通用学术英语的概念

通用学术英语的概念是在上文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的概念提出之后产生的。它也是由中国教育学会定义并推广的。通用学术英语以提高学生英语学术研究论文读写能力为目标,精心挑选阅读素材,巧妙安排各单元的写作重点,循序渐进帮助学生了解研究论文的基本框架、写作原则和写作技巧,最终使学生能独立完成以IMRD格式为标准框架、以APA格式为基本要求的英语研究论文写作任务。

二、中学开设通用学术英语的背景

为落实“树立系统培养的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的有机衔接,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精神,中国教育学会针对目前我国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衔接存在断层,高中优秀人才缺乏多样性,联合国内多所知名大学,一流高中及教育科研服务机构共同组织实施大学先修课程试点项目。从2014年9月起,全国首批试点校开设的课程就有通用学术英语。

三、中学开设通用学术英语的困境

(一)中学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衔接较难

中学开设通用学术英语最大的困境便是中学英语与大学英语的衔接问题。从理论上讲,中学英语与大学英语具有良好衔接效果。其知识体系、培养目标都是连续而发展的,不应该存在衔接困难的现象。然而,据笔者所在教研室英语老师反映,不少中学英语教师都感觉开设通用学术英语之后授课难度加大了,容易出现中学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错位或者断层的现象。

(二)授课教师水平差异较大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虽然倡导在中学要开设英语选修课,但由于缺乏师资,特别是受授课教师自身素质所限,各个学校的英语选修课(影视欣赏除外)开设效果都不是十分理想。通用学术英语作为中学的一门选修课同样面临这样的困境。各个中学的通用学术英语授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中学请的是大学英语教授,有的中学则是中学任课英语老师。这样通用学术英语授课老师水平差异较大将直接影响授课效果。

(三)学生接受程度不一

由于资源的开放,培训渠道的多元化,现在很多中学生的英语学习途径也呈多元化趋势。一是为应付高考参加的传统同步或备考补习;二是跟本族语的人练习口语听力;三是为到国外留学或交流而进行的各类语言测试培训,如托福,雅思等。鉴于此,中学英语教学面临尴尬:英语程度差的学生觉得课程太难,跟不上;而很多其他的学生又觉得课程缺乏挑战性。这直接导致学生对通用学术英语课程的理解和接受水平出现较大差距。

四、中学开设通用学术英语的对策

(一)找到中学课程和大学课程的衔接点

中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习得英语知识,提高英语技能,优化情感态度,培养国际视野。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也明确规定,要求学生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能阅读所需专业的综述性文献”。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学要有效开展通用学术英语教学,必须要找到中学课程和通用学术英语的结合点。例如将奥赛学科的专业学习、国际部的雅思,托福考试学习与通用学术英语的课程学习是进行衔接点。

(二)以大学英语教学的共性为基础,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习得语言理论告诉我们最好的语言教学方式是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浸泡”或“暴露”在修习的语言环境中。因此,中学开设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应以大学英语教学的共性为基础,构建新型的中学英语教学模式。换言之,中学英语教学包括普通英语课程教学以及通用学术英语教学都应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体验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中学生的体验偏重生活,普通语言体验,而通用学术英语的体验探究应该是重视技能产出(productive skills- driven) 和学术结果呈现,如poster presentation 等。在中学开设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可以在这些共性的基础上侧重强调文献的阅读以及研究报告,调查问卷的英文撰写。

【参考文献】

[1]谭娟.21世纪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三大谬论及剖驳[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12):6-9

[2]赵正元.北京拟在高中开设大学先修课程[N].中国教育报.2011(2)

[3]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罗组兵,陈方.高中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困境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4(9)

【作者简介】

教师国培高中英语研修范文8

[论文关键词]创新 英语教师 培养模式  

  

在信息时代,作为高校基础学科之一的大学英语教育正在进行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课程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具有创新素质的英语教师极其缺乏。而创新型英语教师能够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优质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力支持。因此,在教育部不断倡导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构建创新型英语教师培养模式是各高校和英语教师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创新的含义及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本质特征和独有品格,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简单地说,创新就是利用已有的物质资源创造新事物的一种方法。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由此可见,创新的内涵不仅仅适用于物质生产领域也适用于精神文明领域。创新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有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新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包括教育目标的重新设定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改善。  

二、构建创新型英语教师培养模式的意义  

构建创新型英语教师培养模式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一方面,每个高校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受到学生、学校和社会的认可。英语专业的学科特点要求英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创新素质的培养为英语教师的个人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源泉,成为个人价值实现的终极目标。另一方面,其社会价值体现在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能创造巨大的精神财富,以自身的能力和品格对青年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创新型英语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  

创新型英语教师是指在外语教学和科研中具有创新品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骨干人才。创新型英语教师培养模式是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用以培养创新型英语教师的相对稳定的策略和方法。模式的构建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和保障体系三个层面。  

(一)创新型英语教师的培养目标  

创新型英语教师的培养目标是根据高等教育的实际需要设定,它制约着培养的方向、内容和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内容:(l)理论探究型。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是成为学者型教师的基础和前提。理论探究型英语教师应该以教育理论为基础,充分理解教育策略。因此,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教师创新素质的首要任务。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倡导教师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2)教学创新型。教学创新型教师能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创新型英语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也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此,加强教育实践活动的训练,是提高其教学能力的主渠道。(3)科研创新型。培养科研创新型教师既包括学习理论知识,又包括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因此,创新型英语教师还应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  

(二)创新型英语教师的培养途径  

1.从师范教育入手重新确定英语专业教师的培养目标和方法。首先,要求每一个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师范生要有爱生敬业的职业道德。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每个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都要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呼唤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英语是一个时代性较强的专业,以注入式教学法为主要特征的师范教育已经不再适应英语师范生就业和从业的需要,因此,师范教育应把培养目标转向培养创新能力,发掘内在潜能,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观念。 

2.鼓励英语教师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改革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但是在更新教学方法的实践上仍存在着一些困难。为此,应鼓励教师改变教学方法,特别是要把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英语教学方法改革带来了新的活力,英语教师可以把多媒体技术和教材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对于单一教学方法的弊端,英语教师可以尝试将不同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例如,自主学习模式和任务性教学相结合,这样既弥补了自主学习目标性不强的缺点,又弥补了任务型教学缺乏自由发挥空间的弊端。英语教师要勇于将新方法应用于教学实际,在实践中检验新理论、总结新经验。 

3.培养英语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基础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标志。创新的基础是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仅掌握有限的语法知识和英语单词无法形成新型知识框架。英语教师科研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以整体教育观念设计教育方法的能力,收集、加工、输出信息的能力,熟练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组织、指导教学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创新精神的能力。 

(三)创新型英语教师培养的保障体系 

创新型英语教师培养的保障体系是构建创新型英语教师模式的必要条件。 

1.创新自主权。应用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有一定自主权,但实际上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都由教务部门统一负责,那么新的教学模式就必然和固有的教学安排相冲突,这就需要高校管理层的支持和配合。例如,分层次教学的应用需要教务部门配合教师重新编排班级。对于没有成型的教学改革,可以在小范围内试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检验后再全面铺开。 

2.良好的科研环境。社会各界应该对教师的优秀科研成果给予承认和肯定,以促使他们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成果。高校领导应该在政策方面对英语教师的科研工作给予扶持和重视,提倡建立科研团队,评选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带动更多的教师参与。此外,还应提倡教师互相学习,积极鼓励老教师帮助年轻教师,使其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在政策支持的同时,政府和高校还应给予适当的科研经费支持,为研究型、创新型教师提供最基本的发展条件。 

3.竞争氛围。学校应营造竞争互助的和谐环境,让每个教师树立在教学和科研中的竞争意识。例如,可以定期在本单位内召开英语教法研讨会,交流优秀教学成果;组织开展英语教师讲课大赛、课件大赛。但同时还要注意正确处理好竞争与互助的关系,提倡在竞争中互助,在互助中竞争。 

4.进修机会。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英语教师英语运用能力却在下降。教师在工作3~5年后就需要进修充电。一次性的教育已不能适应英语学科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的师范教育仍把重点放在英语教师的前期培养上,而忽略了英语教师的在职培训或进修。英语教师语言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地接触真实的语言环境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因此,阶段性的进修成为教师更新语言和教学方法的必要条件。在具体操作上,培训的时间和方法应该具有持续性和全面性;应将出国进修和国内交流相结合,英语教师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亲身体验语言文化,能够为英语能力的提高奠定文化基础,而参与国内交流则有助于启发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国培高中英语研修范文9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语言文化类选修课 批判性思维 课程设计。

在过去几年里, 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已经普遍增设了选修课( 或称“ 通选课”) 。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师们对如何建设科学、规范和有效的选修课体系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 有关语言教学研究者们也就此撰写了许多相关研究论述。然而,其中专门针对关于选修课中语言文化类课程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论述却并不多见。这使得开展文化类选修课的英语教师在需要完成更高教学任务要求的同时缺乏相关的教学理论的指导。随着英语选修课建设的不断深入, 如何科学规范地开展语言文化类课程教学, 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已成为一个值得所有大学英语教师思考的课题。

1 语言文化类英语选修课简介。

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特别制定并于2007年进一步修订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下称《要求》),规定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

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同时指导性地将大学英语选修课划分为:语言技能、语言应用、语言文化和专业英语四大类课程,明确了除“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外,大学英语课程还应着重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要求》所建议的大学英语中的语言文化类选修课,是以英语为载体,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实施的文化类选修课程教学,根据各校师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开设, 以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由学生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择。这类课程尤其“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帮助学生“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要求》,2007)。

目前我国各高校已开设的语言文化类选修课主要涉及: 文学诗歌类, 如《美国文学赏析》、《英诗鉴赏》;人文历史类,如《西方简史》、《美国文学史》; 文化知识类, 如《西方礼仪文化》、《美国大学校园文化概览》;以及艺术鉴赏类,如《影视作品欣赏》、《艺术鉴赏》等等。

然而, 这些文化类英语选修课的开展主要还处于开课教师各自为政, 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及特长对所开课程进行设计和展开教学的阶段,这就使得选修课教学在为大学英语教育注入了“个性化”和“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等特色的同时出现了因教师对课程设计整体把握不同导致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有效性”的千差万别。

2 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要讨论批判性思维, 我们应该首先对西方学术界给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进行一个简单回顾。就曾对学界纷繁复杂的论述进行了一次梳理, 认为常见的与批判性思维紧密相关的还有“ 批判性分析(critical analysis)”、“批判性意识(criticalconsciousness)”、及“批判性自我反思(criticalreflection)”等概念。 他认为批判性思维的“批判之力”主要在于思维者接受某种观点或结论时进行评价和辨别的能力, 这种能力使思维者在假设的基础上检验命题,并发现偏见和正确看法、以及看法与事实之间的区别。被誉为现代批判性思维之父的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将批判性思维中的“反思”定义为: 对自己的一种信仰或所偏好的某种知识形式, 从其所依存的基础上和可能得出的结论上, 进行积极的、持续的、仔细的审视。另一位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Robert·Ennis则在1991年将这一思维形式精炼地表述为:

“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Ennis的定义把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活动”, 强调“个人判断”

及采取的相应的取舍(知识)的“决策”。一个较新的观点来自于把批判性思维定义为一种调查研究的说法,认为其目的是探究一种情景、现象、问题或假设, 以达到整合所有有效信息并能够有说服力地证明结论或假设。与其他众多从纯思维角度所给的定义不同,Kurfiss把批判性思维比作一种调查研究活动, 使批判性思维过程更加易于理解的同时强调了“ 信息整合的效度”和“说服力”两条标准,而“批判”活动的基础是“有效信息”或“知识”,因此,在大学生日常知识学习过程中注重批判性思维技术训练并有意识地鼓励其批判性思维精神的培养, 能逐步提高其整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990年,在美国和加拿大教育界发表的《批判性思维:一份专家一致同意的关于教育评估的目标和指示的声明》将批判性思维认知能力的核心分解分为: 阐述、分析、评估、推论、解释和元认知六个方面, 认为其中的“元认知”是一种“自我的、有意识地监控认知行为, 以及这些认知行为中所运用的认知手段和所引起的结果, 特别是以一种质疑、反省或校正推论或结果的态度来分析、评价自己的推论性判断”。

批判性思维还可被细分为认知技能(cognitive skills)和情感意向(affectivedispositions),也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批判性思维精神。前者可以说是批判性思维具体的运作和构成机制,偏重于指导学习中的实际操作; 而后者则指思维者个性气质中的一种趋向性, 起到主观引导作用。[论文网 LunWenData.Com]

3 语言文化类选修课与批判性思维培养。

“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在1998年发表的《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

的第一项议题中指出教育的使命是: 培养批评性和独立的态度。这一态度已经被确立成为当今许多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而我国的“批判性思维”教育和研究起步较晚,“只在近三、四年,才有对国外批判性思维教育的零星介绍出现”。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类选修课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谓是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带有批判性思维技能训练的语言文化类选修课, 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其批判性思维精神;另一方面,在主动的逐步增强的“批判性思维精神”驱使下, 学生又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强化其批判性思维技能,进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人文素养以及思辨能力。

下面我们将遵循《课程要求》指出的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结合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 对大学英语中语言文化类选修课的课程设计作一些建设性的讨论。

4 文化类选修课中自主学习与批判性思维精神的培养。

《课程要求》明确指出, 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思维过程具有“ 内隐性”和“ 自动化”的特点, 人们在进行思维时往往并未意识到自己是如何思考的或自己的思考方式具有何种趋向性。在英语提高阶段的选修课教学中, 教师应正确理解自己在文化选修课中的“ 辅助者”角色, 力求放弃课堂中的“ 主角”地位,而仅应为学生规划出学习范围和方向,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利用文化类课程的知识性、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共鸣或好奇, 为学生搭建一个通过自主收索并消化信息的平台。同时,教师应起到科学调动学生自己“计划、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内容的”的主动性,使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能动力, 树立起培养自己批判性思维精神的自信心。

5 文化类选修课中教学模式设计与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

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的设计;第二,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求》中建议学生充分利用校园网及互联网等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教师应该利用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 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进行科学训练。当今社会网络咨询飞速发展,学生可以非常容易地通过网络收索到丰富但略嫌庞杂的相关知识。选修课教师可为学生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讨论话题; 建议合理的关键词或关键话题的网上搜索; 或是推荐一些优秀的原版英文网站或链接地址, 并且据此安排相关课堂活动任务,如:要求学生将收集到的原版英文资料打印出来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将其浓缩为简单易懂的PPT文件。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摸索Kurfiss所说的“调查研究”技能, 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选择”和“有效整合”。为了在课堂中参与小组讨论或进行上台讲解, 学生必须要对应该“做什么和相信什么”作出分析、解释、推论、说明或自我校对, 以使自己的发言能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从而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6 文化类选修课中教学评估方式与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

《课程要求》倡议教师采用“ 过程性评估”,其中排列在前两位的“学生自我评估”

和“学生相互间的评估”同样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最有效训练和考验。针对这一倡议,教师可以根据“元认知”理论,调动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等认知手段, 积极地通过“质疑、反省或校正推论或结果的态度”来分析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观点、论述方式、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表现。具体的做法可以是: 设计出一套“全面、客观、科学、准确”但又可操作性较强的评估标准,让学生充分了解应该从那些方面去评价自己和同学,通过反复的相互比较,学生逐渐熟悉了导致“课堂成功表现”的构成因素, 因而更容易发现自己学习策略中的不足, 并及时做出“取舍”和改进。

7 结语。

在开展语言文化类选修课时, 大学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语言学习自然而有效地融合到其他文化知识体系的学习过程中, 通过主观情绪的调动帮助学生提升其批判性思维精神; 通过客观教学手段和评价手段的设计强化训练其批判性思维技能。最终达到使学生能主动地、有意识地调 动其批判性思维技能, 逐步建立起自己个性化的学习策略, 稳步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有效地拓展知识面, 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最终建立其稳定的批判性思维体系。

参考文献:

[1] 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模块化和超文本—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

[2] 刘儒德。 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与内涵[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

[3] 王玮。重新认识“批判性思维”及其在课程中的运用[J].比较教育研究,2004.

[4] 王祥兵, 刘晶。 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

[5] 武宏志。何谓“批判性思维”[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4.

[6] 朱新称。 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 意义与策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7] Alec,Fisher. Critical Thinking: AnIntroduc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2001.

教师国培高中英语研修范文10

关键词:护理英语;课程体系建设;调查研究

1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护理英语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在护理类高职高专院校开设,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护理英语语言能力及综合素养,且课程结构设置较为科学合理,突出了以学生为核心、将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旨在满足护理专业岗位需求、提高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岗位竞争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规模逐渐壮大,英语护理人员作为技能型紧缺人才,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课程体系研究者们对每年护理人才的需求和护理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析调研结果及护理专业岗位的需求不断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与优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基本达到岗位要求,其就业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2 研究的目的

如今,护理行业对于“复合型人才”有大量需求。许多大型医院或诊所在招聘护理人员时要求应聘者具有护士资格证书、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并能熟练地操作电脑、使用网络等等,这可以说是对当代复合型护理人才的基本界定。因此,一般本专科院校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适应英语护理教育与护理服务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护理理念与护理技术,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与跨文化沟通能力,为英语护理人才成长奠基。由此可见,护理专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英语护理工作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即英语语言能力+护理技能。

3 研究的背景

首先,由于高职高专的生源中既有应届高中毕业生,又有 “3+2”模式的中专生,其入学成绩普遍偏低,英语成绩更是低于其它科目,英语程度不一的问题尤为显著。近年来,随着各院校不断扩大招生,学生数量大幅度上涨,导致英语水平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这就给原有的教学增添了新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以学生现有的薄弱基础,他们很难适应较高的英语教学要求,无法与高专英语课程内容接轨。其次,英语教师普遍缺少护理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在护理英语人才的培养方面,虽然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具有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但是很难保证学生掌握护理专业综合英语知识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能力形成与发展。再次,与护理专业的其它课程相比,护理英语课程起步晚,发展慢,与教学相关的各项规范还处于不断摸索、完善的过程中,特别与国际护士学习的教学标准相距甚远。此外,大多数院校都缺乏为学生营造英语护理工作语言环境的意识。许多学者认为,护理英语教学能否取得明显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置身于一个丰富的英语学习环境中,以真实的情境模式学习运用护理英语。但是,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以普遍的视听学习为主,与针对护理英语的专业化的教材极少,难以保证英语护理情境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很难提高学生英语护理的实践能力。这些问题反映出护理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亟待解决。

4 研究的内容

4.1 护理英语课程体系的设置

本课程体系从结构上体现了以专业知识和工作岗位结合为核心的设计理念,与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符。英语课程与护理专业课程相结合突出英语护理职业能力的培养,以真实情境下的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并注重个人修养及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全部课程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其中,必修课与选修课相辅相成,课堂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必修课程是护理类高职高专院校的主要课程,包括护理英语、英语精读、泛读、听力、写作、语法等。

选修课程突出基础性和实用性的结合,以此来扩展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语用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一专多能、学有专长的护理人员。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包括英美国家概况及雅思课程等。

实践课程是对学生护理英语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和护理职业技能训练的综合课程,是英语护理人员职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日后从事英语护理行业的学生了解现阶段国内外医疗护理行业状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巩固专业思想,培养英语护理实际工作能力。根据本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英语护理实践课程一般包括假期国内合资医院护理实习和国外医院护理实习等。此类实践课程由学校自行安排,时间一般不少于2周。

活动课程的开设具有辅助学校教学活动的功能,对于增长学生的护理英语知识,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而言意义重大。本校的活动课程主要从办学条件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英语护理技能展示为主要表现方式,并结合综合考量做出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

4.2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护理技能为重点,根据授课内容设计较为合理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及学习能力,恰当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形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例如,在进行大班授课时,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式教学,将学生尽可能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不但便于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控,而且可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培养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和团队意识。此外,情境教学也是护理英语课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医护角色扮演的方式为学生创造护理英语的语言环境。同时,教师定期为学生推荐一些医护行业相关的英语电影作为课后学习材料,督促学生在反复观看的同时记录和学习影片中出现的护理英语表达方式。这些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大胆说英语的习惯和英语的思维习惯,并且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护理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4.3 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创新进展

传统的高职高专护理英语教学主要以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因此基础英语教学几乎占据了英语课程的各个分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成为既具备良好的护理技能,又能熟练地运用英语交流的复合型护理人才,高职高专的护理英语课程中正逐渐增加英语语言技能训练、语言交际能力训练及护理专业与语言相结合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的能力、阅读英语护理资料的能力及处理与之相关的工作业务的能力。同时也将基础性课程和护理英语专业课程的学时比例分配及选修课的增设等问题纳入改革过程中。

在教材改革方面,鉴于多年来的高职高专护理英语教材种类单一,缺乏科学性、实践性、趣味性等问题,护理英语教材编写者逐步转变理念,在编写过程中从护理工作及现实生活情境出发,有针对性地加大听力及口语材料,增加大量可行性较高的课堂练习和语言实践设计,并提供符合学情的、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思维水平的的语言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适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各院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规模日益壮大,具备高科技的教学设施逐步更新,教师的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断提高。

2.4 课题组师资水平

本校重视教学名师、教师骨干的培养,聘请国内外专家指导教学,加强英语教学团队及双语教学团队建设,基于学校的大力支持与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明显提高。

本课题组负责人学识渊博,教学业务水平高,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积极致力于教育科研,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及科研成果,并不断致力于教学团队文化和作风的建设,以身作则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发展,曾主持过一项省部级课题和一项省级课题且均已结题。本课题组其他成员治学严谨,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较强,具有教学方法的创新意识和教学科研意识,均为本校护理专业雅思班授课教师,具备完成此课题的客观及主观条件。

2.5 课程体系建设的教学条件

本校共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共51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办学基础设施较先进。有护理实训基地和口腔实训基地两个中央财政项目及150多个实验实训仿真模拟技能训练室。2013年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9443平方米的现代护理实训中心,这是一个具有国际水准、国内一流的护理实训基地,是黑龙江省卫生职业教育区域共享型和专业引领型的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建有现代化的生命科学馆,完成、形象、真实的反映了人体结构的秘密,为医学基础教学提供直观的教学场景。实践教学条件基本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以较为完善的护理实训基地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利用各项护理设备有针对性的完成实训项目。实践教学项目经过科学化、系统化的设计,其技能训练内容及考核标准与实际护理工作岗位相符,每年获取护士资格证书的毕业生人数达总数的90%以上。

2.6 招生与就业情况

护理专业近五年连续稳定招生,且招生规模适度,师资占有比率较为合理。新生报到率均在95%以上,就业率在90%以上。大多数毕业生在护理及相关岗位工作,起薪较高且较稳定,各医院及相关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较好。其中,部分参加本系雅思培训学习的毕业生中,8名学生赴新加坡中央医院实习,5人赴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留学,15人在办理到新加坡及沙特工作的手续,初步体现护理事业与国际接轨这一教学理念。

2.7 职业资格水平

本专业学生护士资格证通过率达90%以上,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约为60%。本专业不断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的护士职业技能,从理论知识、语言能力、护理操作技能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训,通过学生护理实习及其他培训学习、完善护理实习基地建设等方式提高其护理实践能力。

5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分班试验法、比较分析法及问卷调查法。

6 研究现状与对策

随着护理类高职高专院校护理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逐步发展,为了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对复合型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完善护理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并对本课程建设现状进行客观的评估势在必行。

6.1 护理英语课程建设现状及问题

6.1.1 师资团队创新及科研能力偏低。本系教师队伍里中青年教师比重较高,平均年龄32岁。基本职业素质良好,具有可观的发展潜力,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但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有所欠缺,年均科研数量及科研项目申报数量有限,科技创新迟滞不前。

6.1.2 课程设置缺少实践性。护理英语课程中实践课程比重略低于理论课程,二者之间很难达到恰当的融合。学生在校前期着重接受理论知识的传授,实习时间较少,导致护理理论和临床实践脱节;而后期一年中主要进行临床实习,又缺乏理论的深入指导。

6.1.3 教学方法相对落后。目前高职高专护理英语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讲授-练习-运用的传统教学方法,以讲解语言知识点为主,忽视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难以提高学习效率。

6.1.4 教学设施建设亟待完善。本校已拥有先进护理实习实训基地本,并通过校内外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额护理实践能力,但语音室数量少,设备陈旧,图书馆内相关的护理英语资料短缺,英语音像资料及电子期刊资源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学生护理英语水平的提高。

6.2 护理英语课程建设的改善措施

6.2.1 师资团队建设

(1)教师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是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关键,师资团队的整体素质也标志着院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高低。所以,应与时俱进,更新教育教学及科研创新理念,加快职业教育的研究脚步,提高整体师资水平。

(2)在当前形势下,应完善师资团队建设,吸收大量青年教师,争取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等方面合理分配师资比例。通过岗前培训和导师制使新教师快速了解护理英语教学,提高职业素养,适应教学要求。同时,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国内外培训、在职进修等机会,组织教学研讨会,使全体教师共同交流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探讨如何将这些理念运用到教学中以不断增强教学实践能力。

(3)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改革,并逐步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科研能力。由本系的学科带头人负责申报科研课题,制订年度科研工作规划和目标,合理分配科研任务,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调研并不断改进量化考核标准及激励措施,促使教师团队成员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及教学改革。在课题的参与、逐步展开和阶段性总结直至课题完成的整个过程中,师资团队建设得以改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6.2.2 课程设置

(1)修改教学大纲,科学合理地改善课程设置,将英语语言运用于护理理论与操作技能,尽可能保证理论教学又突出实践教学,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合理设计教学计划,突出英语护理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加强教学计划的可操作性,确保对实践教学全过程的调控。

(3)开发校本教材,增加实践性强的教学材料。选材过程中以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为指导,注重护理工作岗位及现实生活情境,提供大量课堂技能练习和语用实践。同时尝试编写突出实践性的校本教材,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促进实践教学的有序进行。

6.2.3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上突出护理英语特色。适当使用英语原版教材进行护理英语授课,注重学生英语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同时增设国际注册护士课程及涉外护理课程;在原有的英语专业课程基础上,长年聘请外籍教师教授跨文化交际课程,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上与时俱进。教师应通过在职学习及培训等方式学习国内外最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使“一言堂”教学模式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根据学情在护理专业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如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学等。

6.2.4 教学设施建设

(1)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大语音室和图书馆的建设力度。尽可能开拓多种教学资源,增设语音室及先进设备,为学生创设护理英语学习环境。同时增加与专业相关的图书、影音及电子期刊资料的数量,为学生丰富专业知识、拓宽视野提供服务并保障教师高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及专业建设能力的提升。

(2)尽可能多在国内合资医院开发实习基地。虽然本校与国外几个医疗机构保持合作关系,但实习时间和实习费用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仍是难以克服的客观问题。在学校做好实践教学基地的考察基础上,于合资医院学生创设英语护理的实习环境,其可行性更高。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英语语用机会,通过不断的运用英语进行护理实践,提升其护理英语水平可谓事半功倍。

教师国培高中英语研修范文11

论文摘要:在培养研究生的目标和实际的教学中出现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错位、教学与考试的错位、输入和输出的错位、教师的期望和学生的期望错位、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错位的现象。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提出建构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术写作能力培养,增加英语选修课程和实施英语课程评估多样化来调整这些错位现象的对策。 

英语作为国际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提出培养研究生基本原则:要努力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中国研究生英语水平,尤其是提高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术写作能力以及科研方法能力,对于加强与国际学术同行的平等交流和对话、提高中国学术界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以及传播中国先进文化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研究生英语教学系统结构的错位现象

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原则以科研为基础,这是研究生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本质所在。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和宗旨在于培养某个方向或领域的专才,而非通才。英语是工具学科,英语教学的目标就应该为研究生所从事的科学研究服务。然而,现在的英语教学还停留在本科教学水平上,没有考虑研究生的学习特点来设计教学。教学手段和方法相对单一,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单项教学方式。这就造成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错位。现在研究生英语课主要还是由教师担当整个教学活动主体的角色,整个课堂跟本科生课堂没有太大的区别,从而造成研究生课堂教学的低效率。为研究生开设的英语课应该注重研究生的科研方法训练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为他们将来阅读英语学术文章和发表国际学术论文及参加国际会议等科研服务。而当研究生学完英语后只能掌握一些语法和词汇,应用能力差,无法满足这一目的需要,这就造成了研究生教学的输入和输出的错位。研究生英语教学的问题主要是,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基础差,起点低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而基础好、起点高的学生又吃不饱,无法满足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研究生的英语课形同虚设,收效甚微,浪费时间。2006年,北京理工大学对2005级800多名研究生进行了开设选修课的问卷调查,共列了17门课程,统计结果表明,700多选课入期望选的是科技论文英语写作课。这就说明学生的需求和国际化的需求是一致的。而教师期望的则是学生们对他们教的东西能感兴趣。这就造成了教师的期望和学生的期望错位。研究生学英语最需要得到的,除了知识,应该是研究方法、研究习惯和学术写作能力的训练。而研究生英语教材建设却滞后,内容陈旧不注重科研方法和学术写作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社会和国际化的需要。

二、错位成因分析

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有效性不高是普遍的现象。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与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协调发展,主要有两个问题:

1. 从研究方法和学术写作等方面对研究生进行系统有效的培养难度大。课堂教学的经历和实践主要都花在语法和词汇上,因为研究生的扩招人数逐渐增多,研究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无法进行高一层面的英语课程教学,所以,造成了研究生英语课重形式而忽视英语学术写作方法、修辞方法和研究方法,也就只能产生出大量虽然合乎语法要求,却在表达上让说英语国家的读者不知所云的学术文章,达不到与国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目的。国外写作理论研究表明,外语写作水平的高低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技巧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思维发展的问题。多数中国研究生都是伴随着枯燥的练习题、单一的考试题训练出来的,应试能力较强,但实际的语言应用能力较差,尤其在用英语进行学术论文写作方面的不足表现更为突出。因此,从研究方法、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学术写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培养难度很大,这也是研究生英语教学错位现象存在的原因之一。

2. 研究生的学习方法没有根本转变。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和头脑里。什么是研究生?就是“不断地追寻”的学生,英语所以由re和search构成re-search。然而,研究生学习英语方法的习惯是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会带着探究的问题去认知学习的过程,发散思维能力较差,教师喂一口吃一口,特别是当研究生利用目标语来表达观点的时候,不论使用何种方式,在脱离教师这一拐棍时,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的能力很差。尤其对于英语学术写作而言,要求研究生对信息的复杂处理、对语言的精确表达以及对读者意图的准确把握,这对研究生来说就更难了。动机也是研究生学好英语的问题所在,现在大部分学生学习的动机是应付考试,而不是凭兴趣,兴趣是认知语言的最好动力,只有具备了语言学习的动机,才能实现语言学习的主动认知。因此,对于研究生来说,要想探究学术,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原有的研究生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才能适应国际化的需要。

三、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调整错位现象的对策

1. 培养建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四个要素:一是“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是“协作”,它发生在学生相互学习过程的始终;三是“会话”,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计划,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四是“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性质、规律以及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由以上所述的学习理论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构建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因此,外语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建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的方法。在学术写作中开放性思维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这里开放性思维训练不仅仅强 调语言表达或者写作技能的开放性,更强调从学术研究开始至学术全过程的开放性思维。多组织学生围绕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在学生相互协作与会话中建构他们自己的研究思维、研究兴趣以及意义建构,使他们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科学分析问题,并学会整合语言学习和写作训练两个方面的认知过程,在完成写作任务中提升语言能力,在语言能力的提升中促进写作水平,从而提升研究生学术写作能力和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生教育的产生决定于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内部条件,主要是科研成分和专门训练进入教学过程,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训练达到新的高度:二是外部条件,即社会提出了对更高级学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应该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师注重培养研究生研究性地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才能体现研究生课堂教学存在的独特价值。

2. 增加英语选修课程。研究生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增加选修课程,开设国际化课程与实用性课程,加大研究生选修的灵活性是必要的。在研究生英语选修课程上,尤其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应该引导他们阅读研究国外学术文章;介绍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在目前学术界的应用;介绍国外英语学术写作的模式和方法,比如,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等;应用案例分析研究这些研究方法和模式,并进行实际的英语学术研究写作训练,包括写作规范、语言运用、写作策略等诸多方面内容。而且,研究生课程教学应由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转向以研究性教学方式为主要特征。在教学上采用启发式、讲座式和研讨式,主要培养研究生要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最终达到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实施英语课程评估多样化。对于研究生英语学习的评估不能只凭一卷成绩,这种不科学的评价方式使许多研究生丧失了学习外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极大地降低了外语学习的效率。因此,有必要采用多样性评价的方式去评估学生,比如,让学生作相关的书面报告和课堂演示;英语论文学术写作等任务。对研究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进行评估,而且评估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这样的评估能够比较准确和客观。传统的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实施评估多样化,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学生变被动的、强迫性的英语学习为主动的、有兴趣的学习,变死记硬背的学习为轻松的实用性的学习。多样性评估更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给予学生极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的自信心,能更好地提高研究生学习英语的效率,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柳君丽,研究生公共英语选修课程设置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3).

[2]杨汉清,韩骅,比较高等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0.

教师国培高中英语研修范文12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模式;人才培养

1双语教学的定义及由来

关于双语教学定义有很多,本人比较认同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本华的观点“双语就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因而双语教学是一种将语言运用于学科的教学。

1.1全球经济一体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信息处理手段网络化影响了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中国同样如此,教育的内容与手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强化英语教育成为高等教育调整的重要内容。据估计,世界上大约70%作用的网络信息是用英语传播的,英语在全球化过程中起着独特的媒介作用,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世界语,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加强英语教学。中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重视并强调双语教学也正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1.2社会对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越来越多,社会对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人才极度需求,因此如何培养出专业素质高,熟悉有关国际规则,能够熟练掌握外语进行国际交往的复合型中高级专业人才,已成为高等院校责无旁贷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双语教学应运而生。

1.3外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传统外语教学专注于语言本身,缺乏应用性,往往学生过了“四级”、“六级”,可到了实际工作中发现语言应用能力不强。双语教学强调语言的应用性,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分析、思考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适应外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2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国外双语教学中,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2.1浸入型双语教学(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

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中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强调完全用非母语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2.2保持性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

2.3过渡型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由于我国不像加拿大、新加坡那样是双语国家,语言环境决定了我们只可能是“保持型双语教学”,即对部分学科在适当的时候开设双语教学课程。

据有关学者对国内双语教学模式总结,我国目前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混合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或外文讲义,汉语讲授为主,板书中的标题或主要结论用外文。(2)半外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或外文讲义,外文讲授为主,并用外文板书。(3)全外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或外文讲义,全部用外文讲授。

由于各校的具体情况、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只能循序渐进。由以汉语授课为主是混合型,到英语使用比例占到50%以上的半外型,最后到英语授课占到90%以上的全外型。

笔者所在的江西财经大学,是较早开设双语课程并重视双语课程师资培养的高校之一,自2001年以来,我校已先后派出数十名专业骨干教师出国培训,回来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笔者从2003年开始一直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双语教学,授课对象主要是商务英语专业大四学生,以及第二专业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大三学生。学生的特点是英文水平较高,然而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因此老师在讲课时就要注重用浅显的语言讲解理论,使学生便于理解,同时将有关事件编成案例,以帮助理解理论。主要采取“沉浸式教学法(Englishimmersion)和案例教学法(Caseteaching method)。“沉浸式”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用英语进行授课,甚至代替汉语作为唯一使用的教学语言的方法。在使用这一双语教学模式过程中,我们注意运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教学,把复杂的理论内容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能顺利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和知识。而案例教学法(Caseteaching method)则是在教学中首先提供丰富的英文案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引导学生思维,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英语语言和专业知识分析、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

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建立公共邮箱,或开设教学博客,个人网页等与学生进行交流,把一些教学辅助资料发到网上,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巩固,加强理解。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还采用灵活的考核方式,如要求学生分小组,搜集一个案例,或就某一个热点问题,如人民币升值,国际储备过多,通货膨胀,股市房市泡沫等,收集整理资料,做成PPT,在全班同学前面进行演示,做presentation,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一个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去学习;同时又可以给他们充分锻炼口语的机会,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国际金融(英)》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考试成绩及格率达到95%以上,优良率达到70%。学生普遍对该课程评价较高,吸引了很多外专业同学来选修该课程。

综合各种双语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应该以全外型模式为目标,实现全部用英语教学,而中文释义仅在需要时提及,或在PPT上标注,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英文水平,尤其是口语能力,要流畅表达,灵活自如。

3双语教学师资培养

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研究者认为,目前各高校能胜任双语教学的老师实在是凤毛麟角,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开展双语教学的最大问题是师资问题。在我国,目前各高校的双语师资主要由两类人员构成:外语教师和懂外语的专业教师。外语教师的优势是外语好,但是不懂专业;而专业教师专业强,但外语水平不高。因此双语教学师资的培养就是要对外语教师培训专业,而专业教师加强外语。

语言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促成的,传统英语教学注重阅读和应试而忽略听力和口语,导致某些专业教师无法开口或不敢开口说英语,即使送到国外短暂地留学,恐怕归来后英文水平依然如故。笔者认为应该鼓励外语教师学习专业知识,报考跨学科跨专业学位,培养复合型师资人才。

双语教学师资培训的途径可以有以下几种:

(1)在职培训:校内培训,国内培训,出国研修,或聘请国外专家来校讲学;

(2)学历培训:选派英语骨干教师获取相关专业学位,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3)加强骨干教师的外语培训、进修。强调加大投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语培训和进修,对于积极投身于双语教学的教师应予以优先安排外出培训进修,做到学以致用,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同时对双语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应当给予适当倾斜,从而鼓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总之,随着全民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不远的将来,既懂专业,外语又好的人才会越来越多,合格的双语教学人才也会不断涌现,同时双语教学的模式也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