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扩展训练总结

扩展训练总结

时间:2022-08-15 03:32:55

扩展训练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写作特点;仿写;续写;扩写;改写;生活素材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学科的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应用”。口头应用即是“说”,书面应用则是“写”。但表现在教学上最好的体现训练方式就是作文写作训练。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是多么重要。

写作训练关键问题是解决素材,学生往往无事可写,无话可说,重要原因是没有材料,缺少样子。语文教材、其他文学作品都是现成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通过仿写这些作品就能打开他们生活记忆的大门,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所以写作训练中的仿写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一、写作特点总结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在读的基础上完成的。读书应很好的吸取别人的长处,课文写作特点的总结,正是吸取别人长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一步。而教师贯于在学生作文时讲解写作特点,其实这种讲解是架空的,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讲解课文后,学生自己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写作特点,依据课文材料回忆生活中与之相同、相近甚至相反的材料。运用课本特点,对材料进行加工完善,及时积累下来。这样对学生作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会有很好的效果。再在此基础上,依据课本所选材料打开学生思维,进行即时训练。

二、根据写作特点进行仿写是培养写作能力的钥匙

总结写作特点的基础上,教师依据教材特点让学生进行仿写,使学生学有所练,解决学生无处下笔的问题。

在讲述《在山的那边》后,学生总结本文特点:选取生活素材,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原型选材构思;环境烘托、心理描写等手法巧妙运用,表现主题;结尾通过议论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引导学生选取自己经历的类似生活小事,巧妙的运用这些写作特点,进行训练,会取得有效的成绩。

仿写使学生有据可依,写来比较容易,有了成功的可能,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有了兴趣,才有更多写作的机会。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不管什么事情,你对他怀有激情就能成功”。

模仿的目的是借鉴,不是抄袭;是创新,不是守旧。模仿要求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为独立作文打基础,最终力求独辟蹊径,独树一帜,自成风格。写作过程就是一个模仿――掌握――熟练――创新的过程。

在模仿中创新。模仿的多了,自然烂熟于心。熟方能生气奥,方能创新。仿而思,思而创,创而乐。用他人作品的思维激活学生指挥的火花。

三、续写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添加

“形象思维是创造思维发明的先兆”“利用教材中的或其他作品中的情节搭建形象教学的平台”,续写实现了搭建这一平台的可能。

续写是在原有故事情节基础上,通过合理想象,适当展开,使情节更完整。原有的故事情节为学生的创造思维提供了形象性材料,合理想象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空间。如学完《丑小鸭》,可以根据作者的思路,想象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的故事经历。学生兴趣很高。

通过续写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作文有了可比性,发挥了学生写作的创新能力,还巩固了学生对课文知识的了解。这是一石多鸟的方法。

四、扩写是学生写作能力的肥沃土壤

如果说续写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那么扩写同样拓宽了学生的创新空间。

扩写是在原有教材基础上进行深入广泛的开展式写作,使内容更加充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节更加完整,主题更加深刻。

教材原有的情节为学生创新引发思维。扩写的目的即在材料引发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多角度、多方面选取素材,从而思索文中题材的走向,使原有情节有多角度发展,达到培养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目的。

如学完《我的叔叔于勒》,学生对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厌恶至极,我及时抓住这一点,让大家发挥创新思维,想象十几年间在外漂泊的于勒生活。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写作兴趣空前高涨。有的同学想象于勒如何在外勤俭起家,成为百万富翁;有的同学想象于勒在资本主义社会如何阴险、如何势利;有的同学想象于勒靠意外发家,开了大店铺,做了大买卖,但资本主义小市民的劣根性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特点,使于勒再次破产流浪,情节极富戏剧性……同学们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完善人物形象,丰富课文内容,深化了文章主题。

教材原有情节我学生创新引发了思维,扩写的目的即在材料引发下,引动学生从生活中多角度、多方面选取题材,从而思索文中题材的走向、使原有情节有多角度的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同时通过训练还经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扩写中,学生不仅创新了情节,而且创新了语言,训练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巧妙的运用了环境烘托。这比单纯的强迫学生训练效果更佳。

五、改写是培养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重要补充

如果说文章写作特点的总结、仿写、续写、扩写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写作创新能力,那么诗歌教学似乎就与学生写作创新能力无关了。其实,诗歌是培养学生语言创新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的重要补充。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诗歌诞生最早、普及面最广,成就最高,对整个文学的产生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诗歌语言优美含蓄、节奏和意境丰富而深远,具有广阔的想象好创新空间。能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改造并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所以诗歌教学中贯穿写作训练,能很好的培养学生丰富而缜密的思维和想象写作能力。改写就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平台。

如何改写呢?即学完诗歌后,让学生在原有诗歌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能力,应用创造思维,加入适当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使原有诗歌形象更加丰满、内容更加充实、意境更加突出。但要注意,诗歌改写,不是诗歌翻译。

如学完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要求学生用优美的语言讲述一个故事:故事主人公就是你自己,你何时去了何地?看到听到些什么?感觉怎样?学生很快动笔,边欣赏诗歌边构思情节,创新的组织故事语言。十分钟后一则有人物、有时间、有地点、有故事情节、有描写的小故事就从学生口中娓娓道来。

改写是学生在教材提供材料的前提下,创新想象,用自己的思维语言想象材料以外的东西,从而丰富诗歌意象,完善了诗歌意境。

第2篇

【关键词】 高中英语 句型教学 教学方法

句型学习是高中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的前提条件。所以,很多教师对于高中英语的句型学习十分重视,不断创新英语句型学习的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也遇到了一些困惑。下面结合自己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针对高中英语的句型教学,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与做法。

1.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运用句型

众所周知,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需要特定的语言环境。对于我国的学生来说,英语学习之所以效果不太理想,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既让学生们失去了通过交流沟通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也体现不出英语语言的功能和价值,极大地影响了英语的学习效果。句子作为语言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呈现形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功能,一方面练习所学的语法和词汇,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理解语篇的内容。句型的学习与掌握是建立在大量运用的基础上的。所以,在高中英语句型教学中,就需要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感兴趣的内容,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从而达到运用句型进行交流练习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双重否定的句型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幅图画,图画的主题是“A boy is very bored, he can’t come down.”让学生借助图画的内容,来理解双重否定句型“I think it is not uncommon to find him reading the books.”所表达的意思。在这种直接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学生通过接受多种感官的刺激,就可以对于句型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产生运用句型进行表达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句型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展现自己,从而达到训练句型的目的,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 通过多种方式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不同

不同的句型,句子的结构各异。通过比较这种句型上的不同,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句型知识,并且更加准确地运用句型表达,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高中英语的句型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利用不同方式的比较,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差别,总结得到一些英语语言的表达规律。在比较英语句型时,可以通过英语与汉语句型的比较,让学生发现英语与汉语两种不同语言在表达方面的不同,逐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训练学生的双语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比较句型时,教师让学生举例表达“我的英语学习比她好。”这个意思时,有学生说:“My English study is better than hers.”还有学生说:“I study English better than she does.”教师把两个句子让学生比较两种说法不同,引导学生从各种语言学习材料中去发现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并且教育学生要尊重英语的表达习惯,按照英语的思维方式组织句子,让学生认识到通常在英语中表达这种比较句型时,往往都采用“I study English better than she does.”这种句型来表达。

3. 采用不同扩句练习,加强句型应用训练

总的来看,句型的掌握是建立在反复大量练习的基础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大量的练习,句型才能很好的掌握。但是,如果简单机械的重复同一种句型,难免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新鲜感,丧失学习兴趣,所以,就需要教师不断变化句型的花样,对于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各种句型,通过扩展的方式,变换不同的形式,避免学生由于反复的练习同一句型而产生厌烦情绪。

例如,在英语学习中可以总结出一些比较典型的句型,比方说主+动结构、主+动+宾结构、主+动+补结构、主+动+宾+补结构等。对于这些不同类型的句型,在学习时,可以通过扩展句型,让学生反复的运用句型,达到掌握句型的目的。通常扩展句型的方法主要有,对于句型的主语、谓语等不同部分进行扩展。主句可以通过增加定语的形式,谓句可以增加状语、双重宾语等形式,通过逐渐地增加句子的难度,让学生既感觉句型学习有一定挑战性和新鲜感,又可以在反复的训练中学习了句型。在学习“主+谓+宾”句型时,教师让学生举例,“That girl is reading a book.” 然后让学生在这个句子的基础上扩句,达到训练这种句型的目的,学生们在这个句子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扩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第3篇

1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

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了,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口算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口算应从低年级口算教学开始,低年级就该满足基本教学大纲要求,这也将直接关系到以后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形成,所以教师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应反复强调口算的好处。

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上课一开始先出示“14-6=?”,问学生“14-6等于几呢?”“等于8。”“是如何想出来的呢?”“先做减法,再想加法。” “那有没有其他的口算方法呢?”然后大家一起讨论研究一共几种计算方法,归纳出口算的计算方法,再多做练习。口算方法还有“凑十法”、“凑整法”、“基准数速算”、“分解法”等。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适当组织变换训练,开展一系列活动,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

2应用巧妙的计算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会学生采用多种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在掌握了基本的一些计算的方法后,可以让学生做到做得对、快的目的,所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实行数学计算方法的技巧性,同时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能用多种技巧和思维来解决计算问题,或者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或解答数学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倡算法技巧性,可以在学生的技巧多的同时提高学生思维技巧化的思维方式,鼓励和提倡独立技巧的学习。

对于一些计算题,如果我们根据运算法则一步一步地计算,有时候会觉得很复杂,也很耗时间,甚至算不出结果也有可能,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发现其中某些数据的特点、正确运用数的运算规律,把复杂转化为简便的计算这样会节约很多时间。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活跃性思维,所以学会巧算各种各样的方法,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强记忆力以及计算能力。要怎样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计算中的巧算能力呢?首先教师在计算数学的课堂中,应该多强调巧算的应用,多练习,变式练习,针对性的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巧妙的计算。主要还应从下面类似方法上下工夫,才能让巧算更出彩,演绎出其中的真谛。

案例:计算“3+5+7+………+97+99=?”,可以计算为:3+5+7+……+97+99=(99+3)??9??= 2499。我们要注意它全是奇数,只是没有1,所以是49个数。1+3+5+7+……+97+99,大家应该能算出来了吧?巧算的方法还有凑整等,多做便可快速的找到适合题目的巧算方法。其实学习巧算也就是为了化繁为简,使计算快捷、正确、活跃、合理。

3高度重视心算与笔算的结合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重视心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性”,估算对于人们的实际生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作为使用新课程标准的教师,曾在多次实践过程中走过弯路,通过研究思考发现:估算是与精确计算并存的计算。例如创造一个情景案例问题:妈妈带了250元钱去超市购物,要买生活用品138元,买零食100元,请问妈妈带的钱够不够?面对此类现实情景,学生会有两种算法,精确计算和估算。此时便可利用估算大概知道妈妈的钱够不够,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估算其实是一种简化运算,如此便可提高学生估算兴趣,加强估算能力。把数据看成整十数,整百数……使其利于进行口算,可以节约计算时间,还可以验算计算大致是否正确。所以加强估算对于学生计算来说必不可少,新课程标准数学计算教学中应着重加强。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开始从小培养孩子学习珠心算,将这种心算与笔算的结合应用在数学计算的课堂学习中,培养孩子对于数的认识以及数感,也有利于计算数学的基本练习。心算与笔算结合教学,其本质在内容上有密切联系。比如:对心算和笔算来说四则运算中的一些定律和性质都是共有的基础。把心算和笔算同时应用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有非常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其运算技巧和实践的呼应。在以后的数学计算教学中,掌握心算的技能,不但方便而且正确率也有所提高,而且还减少了大量的计算时间,对孩子的数学计算思维的开发有很大好处。

4回顾反思,扩展练习

新课程标准最大的特点就是回顾反思,而不是做完题目就撒手不管,这是计算教学算法中最重要的策略,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有所提高和进步,做完题目就丢一边,这样还不如不做,掌握好好的方法,解题的兴趣自然也会提高。回顾反思是学习巩固的一大步骤,通过一系列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奥秘,总结出经验,吸纳知识。这样处理是为了使学生把知识都总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变成自己脑袋里专属的记忆体系,不仅能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总结经验,可以将知识转化为内部存储。实践出真知,回顾反思得结论。展练习对于学生计算能力优化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学生对于学习是不具备主动性的。只有在教师不断的练习扩展中才能有所提高和改变。教师在计算数学的教学中应注重提升训练,扩展思维,一般教师会从中发现不一样的思维。不仅如此,扩展练习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误区和短处,发现学生学习的进展和情况,从而共同进步。回顾反思,扩展练习对于老师来说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以及教学的误区;对于学生来说还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在现实中加以运用,也能检验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仅如此,还可以改变教师古板的观念,改变教师认为多做重复就能掌握知识的错误思想,所以教师和学生应一同反思,共同扩展。

第4篇

【关键词】钢琴演奏 扩张手指 技术训练与拓展 提高演奏水平

在笔者多年的钢琴教学工作中,遇到过很多学生对钢琴演奏充满向往和热情,也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巧,能够娴熟地弹奏具有一定难度的曲目。但是由于手小,或者后天的训练不够,导致他们对于曲目的选择往往只能局限于古典主义作品,而对于某些乐曲中存在大量八度或大跨度音程的作品,常常只能对着乐谱扼腕叹息,极少有机会学习。曲目选择上的局限性,既是对他们学琴热情的打击,也是对他们顺利学习钢琴的严重阻碍。很多学生不顾自身条件,盲目练习,一味地以为多弹八度,多伸展手指就会有所改善,但是容易导致手指机能出现问题。这些现象都引起笔者的深思。对于手小的学生,是否只能局限于弹奏某一类乐曲?是否能够通过必要的技术练习,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改进手指弹奏大跨度音程的能力?很多钢琴家的手都不大,但是手小并没有阻碍他们在钢琴上弹奏出令人如痴如醉的华美乐章。著名钢琴家科尔托在《钢琴技术的合理原则》一书中写道:“我们坚信,在钢琴演奏上没有不可克服的生理障碍。只要充分认清这种障碍的性质,理智和逻辑就能够战胜它。”笔者通过研读相关理论著作与自身演奏、教学经验相结合,给手小的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技术训练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希望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钢琴学习。

一、 关于手小的界定

本文中所指的“手小”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指成人之后,手的大小不会再有生理性变化;另一种则是指成人后,因训练不足,使得虽然手看上去并不小,但是却不能充分伸展,导致在弹奏八度及八度以上的音程吃力、不能弹奏大跨度音程,或者很难同时弹奏八度音程中加入的音(如C—C的八度中加入E和A音)等问题。

二、如何对手小的学生进行技术训练

在充分认知自己手的条件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扩张手指训练,可以帮助手小的学生适应乐曲中大跨度或是八度段落。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手小的学生提出训练建议,分阶段、有步骤地帮助他们为这样的技术难点提前做出充分准备。

(一)通过常见钢琴文献进行阶梯式训练,提高弹奏准确性

对于天生手小的学生来说,从最基础和常见的钢琴入门教材《拜耳》《车尔尼599》等书中,就可以开始有目的性地对手指进行伸展练习。《车尔尼599》第96课(例1)即是专门对右手进行扩张的训练。在这一练习曲中,对右手2、5指和1、4指进行远距离大跨度练习,可以帮助弹奏者在学习之初就能增强手指间的伸展能力。

例1:

在巴赫的《小前奏曲与赋格曲》《车尔尼849》等书中也有很多这样大跨度的作品可供练习。

在中高级练习曲集中,有更多专门针对手指伸展扩张的训练。在《克拉莫钢琴练习曲》中,有多首练习曲涉及这一技术。如第3课是针对右手1、4与2、4指及1、5和2、5指的扩张训练(例2),第6课是集中训练小指的扩张和远距离大跳的准确性的练习,第53课则是针对左手进行1、5指的远距离大跳练习。

例2:

肖邦练习曲作品10之11(例3)通过琶音滑奏的形式练习手指的伸展扩张;作品25之5则通过2、5指同时弹奏和弦来练习2指和5指的伸张。

例3:

手指扩张练习始终贯穿于钢琴学习之中,从初级曲集到高级练习,如果能够从学习伊始就注意对手小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手指扩张训练,由浅至深帮助他们在弹奏时逐步适应大跨度弹奏,增强手指间柔韧度,提高其弹奏准确性。

(二)通过经典著作中的论述集中练习

针对因后天训练不足而导致手指不能充分伸展的情况,在很多钢琴演奏技巧经典著作中都专门提到了手指伸展、扩张以及八度的训练和弹奏方法,这些练习可以帮助手小的学生集中进行有效而科学的手指扩张训练。以下本文列举几位钢琴家在书中所提到的训练方法、原则:

在科尔托《钢琴技术的合理原则》中第四章“伸张技术”一文中,作者专门提到“自18世纪末钢琴诞生之后,一只手的各个手指之间的伸张能力,成为键盘技术的一个问题”。同时,作者还指出“教师对学生的手的条件必须很好地考虑,即根据他们是属于大的手型还是小的手型而分别引导他们进行练习”。作者在书中针对手小的弹奏者给出很多条练习,如例4是分别针对2指和3指、3指和4指、4指和5指进行专门的手指伸张训练。

例4:

20世纪非常重要的钢琴家涅高兹在其《论钢琴表演艺术》一书中,特别提到“我常常坚持要一些手小的女学生做到手腕的位置比掌骨低,并且把整个支持集中在‘环’上,而不是在抬起的手腕上”。涅高兹的这一论述给手小的弹奏者提出了如何演奏八度的良好建议。

在露丝·史兰倩丝卡《指尖下的音乐》一书中提到“八度模型”及“琴键上的大跳”。作者指出在弹八度时要形成一个“八度的模型”,“永远保持一个形状,双手中间的手指向内弯曲,使手掌中空,手指不会妨碍八度音的弹奏,而大拇指与小指则坚固有力地向下触键”。而对于“琴键上的大跳”,作者则建议弹奏者“练习时,节拍器的慢速度依然是必要的,眼睛不要只注视键盘的中央,必须让眼光凝聚在你将要弹奏的琴键上”。

在美国当代钢琴家西莫·芬克所著的《精通钢琴技巧——钢琴学生、教师与演奏者指南》一书中,提到了“横侧向动作”,包括“横侧向伸张—有准备的移动”,“回弹运动—平行运动—八度”以及“假连音”三种大跨度弹奏时可能运用到的技术手段。在“有准备的移动”一部分,作者给出这样的练习:双手分别弹奏,用大指弹D音,小指跳弹到高八度D,大指再跳回原来D,小指跳弹到高八度E,依此类推,直至小指弹三个八度以后的D音,再大指返回到原来的D音上。作者指出“弹得愈快,愈应松弛地‘抛开’你的手”。而对于没有规律的远距离大跳音程,文中也给出了“瞄准—抛掷发射移动”的概念。这样的练习可以有效地帮助手小的弹奏者在弹奏远距离大跨度音程时更加准确和适应快速弹奏。在“假连音”一部分,作者指出“用假连音为演奏伸张/快速运动的横侧向连音所必需”。在作者给出的练习模式如例5中,弹奏1指的音应放松地落下,3指弹奏的音应“做手指快弹动作将臂部松弛地弹开到新位置;第1指和第3指保持固定间距”。这一练习可以帮助手小的弹奏者在弹奏大音程时保持连贯的感觉。

例5:

在卡尔·来莫尔和瓦尔特·吉泽金所著的《现代钢琴演奏技巧》一书别针对手小的学生指出:“弹奏八度时,较小的手由于其所需张力,而要求其相对地保持较强的固定性”。在需要连贯弹奏八度时,作者指出“因为较小的手必须运用拇指与五指才能够弹奏”,“滑动练习对于legato八度来说尤为重要”。

(三)手小的钢琴家给出的弹奏建议

很多大钢琴家也没有一双天生的大手,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弹奏出美妙的天籁之音。通过总结经验,他们给出了很多良好的弹奏建议。

1.露丝·史兰倩丝卡

在其《指尖下的音乐》一书中写道:“如果你和我一样,有一双小手,那么一定也会发现,采用分散和弦或滑音的方式来弹奏和弦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得在不损害音乐自然流动的前提下才可行。”同时,她在书中也提到了弹奏的方法:“分散地弹奏和弦,除了可以将和弦从左弹到右(自低音到高音),同样,在利于音乐的表现下,也可以自右向左弹奏。弹奏时,最好在‘拍子上’扎实又快速地落下这些分散的音符,使后面的音乐可以按照速度进行。如此,基本的节奏便不致被破坏了。”

2.艾丽琦娅·拉罗查

西班牙女钢琴家艾丽琦娅·拉罗查身材娇小,手也很小,但是她演奏的莫扎特、贝多芬、舒曼和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有口皆碑,她对于西班牙钢琴作品的演奏更是最具权威性的版本。在《钢琴家谈练琴》一文中提到,拉罗查给出“练习扩张手指”的方法:

(1)第2指与第5指之间,用另一只手,将手指张开(不用钢琴)。

(2)有计划、机械式地在钢琴上打开手,尽最大可能张开弹奏和弦。

(3)伸展和弦练习用2、3、4指弹4度泛音,即先弹C、F、A,试着弹C、F、B。

(4)用5个手指弹9和弦。

通过上述研究,笔者尝试总结出手小的弹奏者在演奏大跨度音程、和弦或八度时,除了加强手指扩张练习,还可以采取如下原则,以帮助他们弹奏八度或大跨度音程:1.对于手小的弹奏者来说,弹奏八度时要有固定手型,手臂保持放松,手腕不能比掌关节高。2.在弹奏连续八度段落时,可以采用大指滑奏的弹法,并且提前设计好指法。3.手小的弹奏者可以通过类似“大跳”的弹法,来弥补在分别弹奏两个单音时手不够大的缺点,弹奏时眼睛要提前看好将要弹的位置,眼光要随着手一起移动。同时在弹奏时要注意保持音乐上的连贯感和节奏上的准确。4.对于需要同时弹奏的音程、和弦,可以通过分解和弦、滑奏的弹法。但这样弹奏时需要格外注意节奏的准确性。5.对于手小的弹奏者来说,多做一些手部扩张是很有必要的。这些手部的扩张练习可以通过钢琴上的手指训练达到目的,也可以在没有钢琴的情况下适当进行。但是要注意不要盲目抻拉手指,防止手指受伤。6.合理安排指法可以帮助手小的弹奏者更好地演奏。7.在可能的情况下,用双手代替一只手弹奏大跨度和弦。但要注意不能破坏原有节奏、节拍重音或者旋律进行。

本文通过探讨手指扩张技术训练以及练习过程中的逐级深入,集中练习和运用钢琴家的演奏诀窍三种途径,多角度帮助手小的学生在技巧上逐步得到提高和改善。对于手小的弹奏者来说,通过这些练习,即使无法扩大其手指跨度,也可以增加他们手指的柔韧性和在弹奏时的把握性,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由于手小可能遇到的困难。

手小的弹奏者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虽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不适应,但是手小也并非一无是处,手小的演奏者往往在弹奏时更加灵巧,很多手小的钢琴家的演奏都印证了这一点。而通过合理的技术训练,选择适合的曲目,都将会帮助手小的弹奏者增强手指弹奏技能,拓宽曲目的选择范围,提高他们的演奏自信心,使他们在钢琴学习的道路上有更为宽广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阿尔弗莱德·科尔托。钢琴技术的合理原则[M].洪士,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2]露丝·史兰倩丝卡.指尖下的音乐——给职业与业余演奏家的忠言&钢琴技术面面观[M].王润婷,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西莫·芬克.精通钢琴技巧——钢琴学生、教师与演奏者指南[M].郑兴三,译.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4]卡尔·来莫尔.瓦尔特·吉泽金.现代钢琴演奏技巧[M].姜丹,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一个教师的随笔[M].汪启璋,吴佩华,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6]根·莫·齐平.音乐表演艺术——理论与实践[M].焦东建,董茉莉,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第5篇

训练想象能力的语文教学中还有其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选入教材的极大部分课文属文学作品,作者所创设的意境,塑造的形象,都与想象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时,又必须以自己的经验,凭借想象来还原并充实作品的意境的形象,才能比较深刻地感受作品的内蕴。至于学生作文,就更需要有想象的配合,才能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地再现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而加一方面,丰富的想象活动,还能剌激语言的发展。

在读写教学中,用什么方法训练学生想象能力呢?

1.扩想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用扩想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所谓“扩想”,就是对教材文句的内涵作开拓,或将课文故事扩展。 如教古诗《三衢道中》时,我指导同学们先理解每句诗意,然后把每句意思连起来理解全诗意思中的扩想训练,于是我对每一句的内涵都对学生进行指导扩想,使作品的总体结构,使主题的“发酵”,丰富细节,增大作品的容量,使内容更趋具体化。

2.联想能诱发学生的思维,对体会课文含着思想感情有进一步的理解

联想是此物想到有某一点相关的某一物的心理过程,它把分散的彼此不联贯的思想片断联接在一个思维的链条上。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是训练联想的好材料。 在教《幸福是什么》一文后,我要求学生写《读〈幸福是什么〉后想到的》读后感,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理解,联想自己的亲身经历,也举一个实例来说明幸福是什么。

3.续想能激发起学生的联翮浮想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犹未尽十分含蓄,能激发起学生的联翩浮想。在学习这些课文时,我往往因势利导,诱发学生开展“接续想象”,如教《穷人》时,抓住课文的结尾“‘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帐子。”这一句,我设计了“难能可贵娜拉开帐子以后怎么样?”为题,让学生讨论,续想故事情节。这时同学们有的说渔夫是多么激动,称赞难能可贵娜做得对;有的说难能可贵娜是多么高兴,一切担忧都烟消云散;有的说七个小孩子醒来后,无忧无虑地玩得多么快乐……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用想象进一步焕发了穷人美的心灵,从而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锻炼。

4.拟想既加深理解了课文,又获得想象能力的训练

拟想也就是比拟想象。如《老水牛爷爷》是把人的特征物化,写了他凫水本领,脾性和力气,都像牛一样,从中表现了勤劳朴实、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这是由人拟物。而《落花生》是把物的特征人化,“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教学这些课文时,我就用来对学生进行比拟想象的训练。还有,拟想能力同样在写作中得到培养,这样既加深理解课文,又获得想象能力的训练。

5.补想使学生既收读懂课文之利,又获发展想象之益

作品的艺术形式要求精练含蓄,这就决定了作者对情节和意境往往不能作紧针密线,巨细无遗的抒写,总要给读者留下一些可借想象去补充的天地。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这些“孔隙”启发学生用想象去补充,这样既收读懂得课文之利,又获发展想象之益。如教《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时,扬科进了地主的食具间不小心触动了琴弦,“在那寂静的夜里,一声呼声引起什么效果?”“食具间的情景怎样?”(仆人见扬科站在那儿,立即揪住他;人们以为有贼来了,都冲了出来;……)“扬科这时又怎样呢?”(他站在那儿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不知道自己怎么办,呆住了;他瞪着可怜的双眼,任凭别人怎样打他……)在讲课文的同时就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补想”训练,课后还要求同学们把上面所讲的写成一段话。我就是这样的注意引导,使学生按一般事理逻辑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中间的情节。

6.假想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第6篇

论文摘要:多年来,高校师范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灌输,轻视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现象比较严重。随着新课程实施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必须要落到实处,而且其内容必须要有新的充实与扩展,在充分整合现有办学资源基础上,实施变革与创新。

一、引言

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专业”意味着不可替代性,“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同时还是一门专业,有一定的专业标准,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要有系统化、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也即意味着师范生作为准教师,必需经过系统化的专门学习和训练,才可能具备胜任教师职业的资格。在教师的素质结构中,教师职业技能素质是基础,重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应是师范教育的“本”与“源”;忽视了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则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

二、我国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现状

1994年教育部颁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大纲(试行)》,正式要求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开设针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为此,各级别的师范院校开始研究教师职业技能,并着手制定培养计划和课程,有条件的学校还专门建立了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基地。尽管如此,师范教育中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在实际上的实施力度却很弱。究其原因可能很多,最主要的是因为重视程度不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大力的扶持。没有专项教育资金的保障,师范院校很难搭建好培训的平台。另外,90年代末高校大扩招,许多师范院校合并或升格为综合性大学,“师范性”在高师及综合性院校被弱化、边缘化的趋势普遍存在,一些高师院校忙于追求综合性和学术性,不再坚守原先的师范性,于是相应的师范技能培训流于形式。随着新课程实施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必须要落到实处,而且其内容必须要有新的充实与扩展,在充分整合现有办学资源基础上,实施变革与创新。

三、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创新改革

1.切实转变认识观念

学校决策层,在校本层面的师范培养理念上,要高屋建瓶,既立足于面向教师专业化发展,立足于面向当前中小学新课改的快速发展形势,又要立足于校情,科学利用好现有资源。在当前,以下几个基本观念应当树立起来:第一,树立系统整体观念。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高师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应被作为孤立的教学环节或静态的教学内容来实施,要用联系的观点积极探索,实现重视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与重视学科课程的统一。第二,树立动态发展观念。发展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上,面对教师专业化、中学新课改快速发展,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必须要有新的充实与扩展;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模式上,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乃非一次终结式,而应是渐进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绝不可能是一跳而就或者通过一两门课程就一劳永逸地予以解决的。第三,开放性观念。开放是系统的特性,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不是封闭的,而是多元的、开放式的。

2.进行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模块化”教学综合改革

从国内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经验来看,增强实践性的理想方案就是构筑模块化的培养模式。第一,学科资源整合。目前我省师范高校及一些综合院校的教科院或教育系都设有教育技术学、心理学、小学教育三个专业。小教本科专业沿袭中等师范学校多年来累积的对传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办学经验,毋庸置疑,其对教师传统技能培养的训练模式和方法值得借鉴和学习;另外,自2004年我国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来,教育技术能力也已成为教师专业素质构成的必要组成部分,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由此也成为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新的使命。同时应当看到,当前中小学生成长中遇到诸多心理问题,作为专业化的教师,掌握初步的心理咨询技能也是教师职业技能内涵扩展的方向之一。因此,我们认为,充分依托教科院或教育系现有教育技术学、心理学、小学教育专业的现有办学专业优势,开展整合传统教学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初步心理咨询能力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是值得探究的课题。

第二,教学内容重组。将教学内容分为职业技能基本模块群和拓展模块群。基本模块群是所有学生都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主要由传统教师职业技能课程组成,拓展模块群供有兴趣学生选修,旨在强化师范生在教育技术能力、心理咨询方面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教育研究能力,如开设案例分析课、研究性学习指导等,力求“授之以渔”,为师范生将来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第三,学生重组。我们采用动态管理方法,对学生进行重组。在完成职业技能基本模块后,学生可根据兴趣,登录巢湖学院正方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选择相应的职业技能拓展模块课程,学校根据选修学生情况,将学生编人不同的兴趣小组,每个课程结束后,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改变加人其他的兴趣小组。

3.构筑“师范”氛围浓厚的宏观文化环境

笔者认为,从更加广义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而言,不能将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局限于几门课程上,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何尝不是一种最真实的“示范”?他们的教育态度、教学能力、教学风格、知识面与基本功等无疑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甚至这种影响更深刻。巢湖学院自2001以来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活动、成果展示、经验分享、观摩等活动,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学研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院通过每年举办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使得一大批青年教师得到锻炼与成长,通过举办电子课件制作大赛,举办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且借助这些活动将各学科教师凝聚起来,教师教育意识和能力得到增强,进而使学科教法教师、专业课教师也能够在课程教学中,努力渗透教师职业技能,让师范生更多地在大学课堂上耳濡目染“教师”的风采,让教师技能的培养除了专门的强化训练之外,还有这种现场的聆听。应该说这种教师教育文化氛围的养成,其产生的积极效应和潜移默化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先疑将会在接受这种熏陶中获得体验和成长。

4.重视“应用”,建立开放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

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要经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培养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说,师范也是应用型办学范畴,搞好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就是一种应用,在当前就是要调整师范院校的课程结构,增加和强化实践模块。就“开放性”而言,我院采取的初步做法包括:针对不少学科教法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教师对中学新课程教育教学实际缺乏的情况,我们要求各系科在学科教法课程实施和校内见习期间,通过邀请巢湖一中、二中等示范中学一线教学名师加人,进行观摩示范,交流讨论;每年春季召集学院各实习基地分管校长,以座谈、报告会形式,就教育实习及如何改进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展开大讨论,形成关于如何革新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建议与总结报告。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年暑期召集各学科教学法教师、教育学、心理学教师展开学习与交流活动,结合总结报告,修订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块课程计划。

5.注重技术手段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探索建立基于校园网的数字化徽格教学平台

在当前,技术意识淡薄是巫待改进的薄弱环节,研究表明,微格教学作为“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对于培养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新型教师作用显著。然而,伴随高校近几年扩招,传统微格教室弊端显现,其耗时周期长,难以满足大规模开展训练的需要,扩建则意味着要增加成套摄录、测评设备,耗资巨大,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建立基于校园网的数字化微格教学平台,实现集视音频录制、实时监控、局域网内点播的一体化。另外,还要求学科教法及其他指导教师与电教部门、网络中心加强相互间的配合,不断总结经验,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微格教学效率,甚至可以通过把微格教室全天候向学生开放,以提高利用率,然后在校园网内任意网络终端进行实时观看、回放录像、观摩、分析讨论、评价等活动,以拓展师生以及生生交流的时空。这一方面是迫于传统微格操练的现实困境,同时也应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6.加强初步心理咨询技能的培养研究

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由班主任、团队干部、大队辅导员承担,他们虽然有较为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能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能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发展、变化动态,与学生较为熟悉,有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优势,但他们往往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容易以长者或教育者、训导者的面目出现在学生面前,造成学生心理更加紧张、焦虑,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由此,积极探索师范生具备初步心理咨询技能的培养研究就显得很有意义。除了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供师范生选修之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宣传系列活动,寓教于乐,将师范生初步心理咨询能力的培养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走进师范生的心田。

7.重视认证与评价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发展的导向作用

教师是一个专业化的职业,作为专业化的职业理应有严格完善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目前,师范生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认证环节太过于松散,应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情况与教师资格证书制挂钩。高师毕业生是否具备教师从业资格,不仅要看他是否具有扎实的学科功底,还要考查其实际施教的能力和技巧,考查其是否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正确的教育态度,以及为人师表的人文素养。将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情况与教师证书制直接挂钩,对于激励学生练就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将大有裨益。另外,在教育实习阶段,重视“证书”的激励作用,我们根据实习学校反馈情况,对表现优异的同学颁发“优秀实习生”荣誉证书,原则上每个实习点产生2-3名,证书上真实评价学生的特长表现,这对调动师范生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起到相当大的激励作用。

第7篇

当前,我市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追赶跨越”主题,紧紧抓住国家“增投资、扩内需、保增长”、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机遇,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为我市体育中心暨综合馆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极大激发了亿万人民的体育热情,极大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事实证明,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体育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展示,是国民素质的集中体现,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更加活跃、更加积极、更加全面的综合作用。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我市落后的体育场馆设施,与我市不断发展的体育事业、与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市体育中心暨综合馆,早日改变我市体育设施基础薄弱的局面,满足竞技体育训练和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已变得刻不容缓。

一、启动市体育中心暨综合馆建设,是着眼我市竞技体育长远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体育设施基础薄弱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市竞技体育的发展,体育在训项目少、竞争面窄、夺金点不多。在20xx年省十一运会上,我市金牌总数排在第11位,其中赛场金牌数仅有12枚,排在第15位,**市竞技体育跌落至历时最低点。

自改革开放至今30年来,大型场、馆、池建设几乎是****、**等市,在原有体育设施基础上,建成或正在兴建造价达数亿乃至十几亿元的第二代体育中心,**、**、**、**、**、**、**等市体育中心也正在规划建设中,我市体育基础设施条件在省内已处在严重滞后的状态。

20xx年,市体育局围绕市追赶跨越的目标,提出了在20xx年的省十二运会上实现金牌和总分“双七”的目标,并增加训练项目,调整训练布局,扩大训练规模,新开设了古典跤、跆拳道、射击、体操等竞技项目。截止目前为至,训练项目已由上届的5个增加到18个,在训运动员已达1100名。20xx年8月,我市投资500多万元体育彩票公益金,对始建于1918年的体育场进行了改建,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田径训练的环境,但大多数项目训练场地零散,训练条件简陋,“游击式”的训练模式难以保证训练上规模、上水平,而且承接全省综合性比赛和部分国际、全国单项比赛的设施条件还远远不具备。体育训练基础设施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市体育长远发展的“瓶颈”,我局积极做好体育场馆建设的前期工作,从20xx年开始,邀请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部分市政协委员,分别考察了**、**、**、**、**等省内兄弟市的体育设施,并提出了我市体育设施规划建设方案。

二、启动市体育中心暨综合馆,是丰富我市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彰显我市人文内涵的需要

**是历来受世人瞩目的文化之邦,三张“城市名片”使广大市民倍感荣耀。近年来我市围绕“千亿**、活力**、和谐**和文化强市”的目标,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显著的变化,今年又提出城镇化规模扩大1.5个百分点的城市建设目标,“双百”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增速,**充满生机、蓄势待发。

但受老城区改造难度大、公共财政投入有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市体育基础设施条件已经处在全省十分落后的位次,群众体育健身和业余体育训练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很少,现有体育设施十分简陋,体育社团没有办公场所,一些群众体育活动只能靠租用和借用场地,无法进行规范化建设和开展上规模的活动。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难以满足我市群众体育的日益发展的体育需求,严重地影响了我市做为人口大市、文化强市在全省的形象和城市品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展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活跃、全面的作用,并且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民生不断发展、文化日渐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的重要力量。随着后奥运时代的到来,广大群众享受着“国运兴、体育兴”所带来的健康和欢乐。体育服务业发展能量将持续释放,体育消费热点不断扩散,全民健身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成为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据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群众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结果,将我国居民喜爱的余暇活动分为15类,体育活动排 在前5位(占5%)。因此,在城市建设发展上,必须结合我市实际,启动市体育中心暨综合馆建设,通过提供较好的体育公共服务,不仅仅让**人民分享体育发展成果,也是完善我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文化品位,创造宜居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增强**的影响力。

第8篇

【关键词】 嵌入式训练 数据链 架构 教练机

一、引言

为满足战斗机飞行员对抗能力训练要求,现代教练机及训练系统得到了长足发展,训练系统采购成本也随之大幅增加。如何充分发挥教练机价值,提高飞行员训练效率,降低训练成本,是提升教练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1]。教练机嵌入式训练系统作为飞行员战术训练支援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和高速数据通信技术的组合应用,有效扩展了高级教练机的使用功能和训练效能,并支持将教练机与新型战机的操作特性更好地衔接起来,在较小的代价下,使得高级教练机能够应用于更多的训练任务,相当于提升了教练机的功能和档次。嵌人式训练系统通过模拟的目标战斗机特性以及计算机合成作战环境进行飞行训练,减少了动用各种真实装备的训练保障需求,降低了训练装备的采购和保障的成本,从而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2][3]。嵌入式训练系统的逼真度是系统的核心设计指标。这一指标主要依赖机上完成该部分功能的机载计算机系统性能。近年来,计算机性能大幅提升,通过向任务管理计算机,以及/或者显示控制管理计算机加装单独的计算机模块用于嵌入式训练系统,则可有效实现嵌入式训练功能的扩展[4][5]。目前,国际主流教练机(T-50、M-346等)基本完成了嵌入式训练能力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并以嵌入式训练系统多数以集成独立的嵌入式训练计算机(ETC:Embedded Training Computer)的方式实现嵌入式训练能力[6]。在不挂装雷达和武器系统的情况下,ETC在地面支持系统(GSS:Ground Support Station)规划的训练任务加载数据支持下,通过仿真技术计算,生成训练想定下的传感器数据、武器外挂信息,并通过采集飞行员飞行控制及军械开关操控信息,完成武器模拟解算,生成对抗仿真结果,从而支持空地、空空对抗模拟训练。

此外,上述教练机嵌入式训练系统可通过数据链路模块(DLM)和数据传输端机实现嵌入式训练数据链功能,为飞行员提供有效的嵌入式训练支持能力[7]。

二、教练机嵌入式训练系统研究

2.1系统组成和结构

上述的主流教练机嵌入式训练系统功能模块组成及连接关系如图1所示,均包括了机载嵌入式训练计算机(ETC)模块、地面支持站(GSS)和数据链(包括机载数据链端机和地面数据链端机)三个部分。

其中,嵌入式训练计算机(ETC)模块包括总线接口模块、嵌入式训练处理模块、图形处理模块等,并通过1553B总线实现与总线控制管理计算机(BCMP:Bus Control Management Processor)和任务管理计算机(MMC:Mission Management Computer)之间的嵌入式训练信息交换;通过模块间总线接口实现与机载数据链端机接口。

GSS 作为嵌入式训练地面支持系统,通过训练数据链实现ETC 模块的训练前任务规划数据加载,训练过程中的实时对抗评估、导调控制和辅助飞行安全监控等,以及训练后的记录数据下载和任务过程汇报讲评等功能。

机载嵌入式训练数据链端机和地面端机共同构成了训练数据链系统,为教练机嵌入式训练系统提供空空/空地的多平台组网通信,实现辅助飞行安全监控,训练过程实时监视、对抗评估和实时导调控制等训练信息的传输和分发处理。

2.2基本工作原理

①任务前,通过GSS 进行训练场景设定、任务规划、目标参数设定、目标运动轨迹设计、突发事件列表编辑等相关情景设定;并通过数据链发送至参训飞机的ETC模块,完成训练任务的初始化。②在进入训练空域后,飞行教官选择进入嵌入式训练画面,对训练场景和科目进行选择并启动训练系统。③在模拟训练过程中,ETC模块按训练任务想定文件和飞行员操作控制进程,完成与BCMP和MMC之间的嵌入式训练数据交换,并通过数据链完成与其它参训平台之间的训练信息交换。ETC模块还需要根据规划的目标信息、本机姿态位置信息、及飞行员的操作信息实时仿真解算,完成目标搜索、跟踪和识别,并通过BCMP 送出显控画面进行显示,飞行员根据显控画面进行武器控制。④武器控制解算阶段,ETC武器外挂仿真模块结合当前武器控制信息进行火控攻击解算,在驾驶员平显上实时生成虚拟目标的跟踪、锁定、攻击等提示信息,受训驾驶员一边操纵飞机,一边完成虚拟武器攻击任务;同时通过数据链发送武器外挂及火控仿真信息、飞行员操控信息等,供其它参训平台实现实时监视和仿真解算。⑤武器发射之后,ETC导弹弹道解算模块根据发射点飞机姿态、位置数据等进行仿真计算,并给出实时攻击仿真结果,通过数据链向其它参训节点通报本地武器仿真结果。⑥训练结束后,GSS 通过数据卡或数据链下载机载ETC 记录的训练数据,并结合本地记录数据,按时序生成训练区域内的三维态势回放演示,同时结合DVR 记录的MFD 和HUD 视频数据,对训练过程评估,至此整个训练过程结束。

三、集成式嵌入式训练系统设计

3.1系统架构

当今世界上的主流高级教练机(T-50、M-346及L-15等)有一个很鲜明的设计理念就是既有战斗机的机动性,又有教练机的低速安全操纵性,实际上就是要低成本地再现了三代战机的性能和系统功能[5]。由于针对上述飞机的不同任务能力及高性能方面的额外需求,其航空电子系统的复杂度不断提升。从而导致需要集成更多的基于模块的嵌入式处理器以便实现更多的航电功能 [7][8]。本文展示了一种高效的嵌入式训练系统架构,与传统嵌入式训练系统架构相比,这种架构采用集成式设计思路,可有效实现具备数据链能力的低成本嵌入式训练系统。图2显示了一种可能的集成式嵌入式训练系统架构。在这一架构中,一体化机载嵌入式训练数据链端机将不再需要。其中的1553B接口模块、图形处理模块、数据链路模块以及数据链端机均被淘汰,嵌入式训练处理模块将被集成到BCMP或MMC中。这就意味着嵌入式训练视频信号将在BCMP或MMC中统一生成并送显。传统的数据链系统将被重构设计,以复用于实现嵌入式训练数据链功能。

3.2机载嵌入式训练系统集成设计

与传统方法相比,这一拟定方法去除了独立的一体化机载嵌入式训练数据链端机,简化了系统组成及互联关系。仅在BCMP或MMC中增加了嵌入式训练处理模块;并对BCMP或MMC主处理器模块、视频处理模块,以及CNI系统中数据链终端模块、数据链信息处理模块软件进行必要升级改进即可。本机模拟结果及其它嵌入式训练数据信息通过数据链信息处理模块和数据链终端模块进行处理,并通过现有数据链机载端机传送。也就是说,通过复用现有数据链设备实现了嵌入式训练数据链功能。拟定方法需要对嵌入式训练数据格式进行必要的封装处理,使现有数据链系统设备可识别并提供传输服务。通过这种必要的信息封装处理,用户定义的各种类型的信息都可通过一个通用的途径进行交换。

3.3地面支持系统集成设计

通过对GSS系统中的网络管理及信息处理机软件进行改进设计,并增加接口匹配及数据格式处理软件,即可为GSS提供接入现有数据链网络的能力。通过拟定的地面支持系统集成设计,支持通过现有数据链网络实现训练前任务规划数据加载及训练后的记录数据下载;并可扩展包括训练过程的实时辅助飞行安全监控、训练态势监视、实时评估和导调控制,以及实装飞机与地面模拟器之间的联网对抗训练等在内的嵌入式训练能力。

四、结束语

作者在本文中拟定了一个高效的集成式嵌入式训练系统实现架构。为实现集成式低成本嵌入式训练系统,拟定架构中,机载嵌入式训练计算机模块的嵌入式训练处理模块仅集成在BCMP或MMC中;嵌入式训练视频信号通过BCMP或MMC中的视频处理模块进行集成式处理并统一送显,无需单独的嵌入式训练图形处理模块。对于嵌入式训练数据链来说,本机模拟的结果及其它嵌入式训练相关数据信息通过CNI主机中的数据通信处理模块进行统一处理,并通过现有数据链进行分发。这就意味着现有数据链功能模块将在嵌入式训练系统中得到全面复用。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可实现低成本嵌入式训练系统且方便维护,符合军事应用的要求。

参 考 文 献

[1]徐汶. 军用教练机嵌入式训练系统[J]. 空中力量, 2006(5):54-56.

[2]孙柏林. 在转型中大显神通的嵌入式仿真训练系统[J]. 计算机仿真, 2005(1):2-5.

[3]常天庆, 张波, 赵鹏, 郝娜. 嵌入式训练技术研究综述[J].系统仿真学报, 2010(11):2694-2697.

[4]Brady, B. J., Meyer, R. P., Lambert, R. E., and Scolatti, C. A., “The Basics of On-Board Simulation and Embedded Training,” AIAA 24th Aerospace Science Meeting, Jan. 6-9, 1986, AIAA-86-0493

[5]周煜, 严俊. 某型教练机嵌入式训练系统顶层设计技术研究[J]. 航空电子技术, 2011(6):1-5.

[6]Wedzinga Gosse. E-CATS: First time demonstration of embedded training in a combat aircraft [J].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1270-9638), 2006, 10 (10): 73-84.

第9篇

基地化训练是新世纪军事训练发展的趋势,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建成了十余个训练基地,体系基本形成,基地化训练正在步入常态化。武警部队的基地化训练则刚刚起步,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训练基地具有设施完备,器材配套,教学力量充足等优势,能够承担首长机关训练、部(分)队驻训、实兵演习和网络训练等任务。

网络训练是信息化军事训练的重要手段和形式,是基地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信息化条件下部队战斗力新的增长点。网络训练可以实现跨地区的训练资源共享,节约时间、人力和物力,提高部队训练效益。武警部队依托训练基地开展网络训练应注意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网络训练的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网络训练的质量和效果。

武警部队着眼“建设信息化武警,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推进部队信息化建设,已经建成了具有武警特色的“三网一系统”,初步实现了勤务管理可视化、指挥控制实时化、“教管训保”网络化、机关办公自动化的阶段性建设目标。尤其是在教管训保方面,充分发挥了信息网络功能,初步实现了“网上教、网上管、网上训、网上保”。实践证明,信息化极大地提升了部队建设的质量,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为部队圆满完成以执勤处突为中心的多样化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是,武警部队的基础网络尚需完善,网络结构、网络带宽和网络管理维护方面尚不能满足部队快速发展的需要。今后要重点搞好“三网一系统”的优化拓展,打牢“三个中心”建设基础,实现网系融合、互联互通和综合调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传输快捷、安全可靠的网络体系,提高全部队整体通信能力。训练基地应以一级网为基础,优化网络结构,拓展网络带宽(二级网由8M扩容到24M以上,三级网由2M扩容到6M以上),提高网络可靠性和传输速率,并根据需要灵活扩容。建立智能化网络管理平台,提高网络管理维护能力。加强与军队、公安和地方应急部门网络互联,实现资源共享和指挥协同。

网络的安全性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武警部队的网络线路主要租用地方光缆,服务器、存储设备、核心路由、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重要设备基本使用外国产品,因此在网络安全方面存在较大的隐患。训练基地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从一开始就要注意这些问题,从方案规划、设备采购、 人才培养和法规制度等方面入手确保网络安全。

二、网络训练系统建设

网络训练系统是开展网络训练的重要工具,是网络训练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体现了网络训练的特点。目前全军和武警部队的网络训练系统以模拟训练系统为主。

模拟训练可以直接真实地反映部队的实战化训练效果,提高实战化训练质量,并且解决实兵、实装、实弹训练消耗大、安全系数低等问题,是网络训练的重要表现形式。

网络模拟训练系统(模拟系统)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运用建模仿真技术将部队的编制体制、武器装备、性能参数、军事行动样式、战术战法、数据信息等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模型,计算机接收受训人员的命令,通过运转模型计算出行动结果并反馈给受训人员。

目前武警部队的模拟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系统的种类、规模、性能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在训练基地模拟系统的建设上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搞好项目规划和顶层设计,形成配套体系,保证互联互通,防止各自为战。武警部队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模拟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基本是各个院校按照自己对模拟系统的理解和需求开发设计的,缺乏自上而下的统一设计,功能上往往互相重叠而各个系统之间又不能互联互通,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既浪费了资源又难以发挥训练效果。

2.模拟训练系统功能要完善,能够涵盖武警部队的主要职能任务,尤其要注重对抗训练功能。部队目前使用的模拟训练软件功能比较简单,多集中在参谋业务训练和要素训练领域,比较重视“业务技能”训练,对指挥员“指挥技能”的训练不足,而且对抗训练功能比较薄弱,无法组织红/蓝对抗训练。对抗训练是实兵演习的重要形式,能最大程度的反映部队的训练水平和指挥员的能力素质,因此,模拟训练系统也应突出抗训练功能,尤其要具备“无源案”、“背靠背”的组训功能。能够基于演习方案,但又不完全受限于方案组织演练,让受训人员最大程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练战法、练谋略、练指挥。

3.注重积累统计演练数据,完善评估功能。部队目前使用的模拟训练软件在演练数据统计方面比较薄弱,还停留在简单的记录存储水平上,缺乏统计、分析功能,难以客观全面的评价演练效果,影响裁决、讲评和总结。此外,还应健全模拟系统的评估机制,细化评估内容、标准,明确评估时机、程序和方法,突出对首长机关和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评估,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权威性。

三、训练信息资源建设

训练信息资源建设是开展网络训练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模拟训练系统运行的基础,它决定了模拟系统的可信性和演练成果的有效性。没有信息资源的支撑,网络训练将成为“无米之炊”。

信息资源是建设模拟训练系统的数据基础。模拟训练系统的信息资源主要以数据的形式存在,包括三类:一是基础数据,包括地理信息数据、部队编制数据和装备器材数据,是组织模拟演练的基础;二是模型数据,包括模型参数、装备参数和交互参数,是模型运转的依据;三是方案数据,包括各种文书、电子图、演练方案等,是制定演练方案的基础。

目前部队使用的模拟软件主要是缺乏基础数据和模型数据。基础数据的问题主要是地理信息数据不完善,格式不统一,数据不能共享;编制数据由于保密问题比较敏感,部队不愿提供给相关单位。模型数据的问题主要是建模的方法还不够科学,采集的各种模型数据与部队实际情况不尽相符,造成仿真结果不准确,影响模拟系统的可信性。

此外,还应注重演练数据的采集、分析和运用。网络训练数据和实兵演习数据同样都是重要的训练信息资源,对演练的裁决、评估、总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今后的演练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是模拟系统改进完善的重要依据。目前部队使用的模拟软件的数据采集功能只是简单的记录存储,没有分析、挖掘、备份、容灾等功能,使用起来也不方便,需要人工进行分析整理,效率和可信性都不高。因此,在建设模拟系统时应注重演练数据的存储和应用功能,如自动记录数据,以柱图、饼图或线图等方式分析数据,以不同的分类方式向用户呈现数据等。在此基础上就可以以演练数据为依据对演练活动进行裁决和评估,变定性评估为定量评估,用数据说话,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增强评估的准确性、科学性和说服力。■

第10篇

青工训练营开展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电力企业青年员工的不断涌入,福建石狮电力公司充分认识到青年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把提高青年员工从事岗位工作所需的业务技能、综合素质等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多举措加强对青年员工的培养,促使他们逐步成为推进公司又快又好发展的骨干力量。目前公司有近6成的青年员工,其中团员青年289位,在电网建设、安全生产、供电保障、优质服务等关系企业发展的各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公司开展了一系列青工训练营活动,着力于打造一支业务强、素质高的青年员工队伍。

青年员工现状特点

在电力企业中,大多数青年员工思想稳定、心态平衡,对企业和自身发展前景信心十足,能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投身工作中,总体上呈现良好的状态,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思想观念错位,部分青年员工渴望在企业中展现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表现,工作中易造成心态失衡、情绪不稳甚至过度消极;(2)理想与社会需求较大反差,部分青年员工的个人理想脱离了社会需求,并存在“以个人发展为目的”的主观想象,未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扬己所长;(3)缺乏人际交往、团队意识淡薄,一些青年员工缺乏沟通交往能力,独立自闭的时间较多而参与群体活动较少,其交际的困难也是造成心理压力增大的主要原因;(4)职业生涯规划混乱,少部分青年员工没把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未能准确定位自己,片面理解为向管理层发展,忽视正确制定合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青年员工自身成长需求

针对电力企业青年员工的现状特点,石狮电力公司开展的青工训练营活动正是为了引导青年员工队伍快速健康的发展。该项目的实施同样也是青年员工自身成长的需求:(1)学习与成才的需求,青年员工有追求知识增长才干的需求,渴望发挥个人专长和特长;(2)交往与友谊的需求,自我意识日趋新发展,情感丰富中易产生各种矛盾,引起向他人吐露自我体验以及倾心交往以获得交往;(3)娱乐与审美的需求,随着物质和精神消费日益充实、发展,情绪和情感上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心理上产生渴望文体娱乐和追求审美的才艺需求。

塑造青年员工企业归属感和认同感

青年员工在挑战失败面前容易产生挫折感,同样需要外界的支持和鼓励,企业管理者的适时引导和关怀有利于渗透、改变青年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提高青年员工的满意程度和未来的成就感,坚强青年员工职业意志,才能稳定企业职工队伍。

培训现状分析

目前企业中青年员工的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专业能力培训课程较多,针对青年成才类课程偏少,企业开展的部分课程缺少培训模块需求、培训对象方面的分析,且培训课程形式单一、枯燥,方法常为单向式交流缺少互动,其培训课程缺乏合理规划,培训管理人员未能及时对培训开展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降低了培训效果。

青工训练营实施途径

公司深刻认识到开展青工训练营的重要作用,通过设计需求性强的培训项目以及合理规划项目实施程序才能使青年员工获得最佳的培训效果。公司在培训青年员工业务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工作责任感和良好工作心态,改善青年员工的整体素质。基于这方面的考虑,从公司的实际出发采用体验式培训方式确定青工训练营的活动项目,并应用到培训项目体系中。训练营课程设计注重“体验和反思”,强调“真正实践和理论引导”而不单单停留于理论学习,体验式培训让每个青年员工可以充分参与到活动中,由此得到个人体验,并通过项目负责人或培训师的指导、团队成员交流和交换个人体验中得到认识和提高。图1是公司为青年员工设计的训练营实施程序,首先由项目负责人或借助培训师确定培训主题,同时征集青年员工的需求并对课程模块设计、讨论及确定,以室内或户外活动为载体、青年员工为主体,以提升公司员工核心价值观为目标的训练模式。

近两年来,石狮电力公司根据青年员工的需求,切合实际开展了一些特色的训练营活动。2011年公司为了进一步提升青年员工团队协作意识、优质服务意识,打造一支高素质青工队伍,公司组织部分团干及班组青年员工参加两天一夜的扩展训练,户外扩展训练强调体验式学习,利用扩展基地的特殊环境配合各种精心设计的团队游戏,将一些探险性和趣味性户外活动,如登山、攀岩、极限运动等简化成安全可操作的活动课程带入公司的培训课程中。2012年为了深入实施“三能”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强青年员工心能、体能及技能素质建设,开展了题为“青春促跨越,岗位当先锋”的青工训练营,参加对象为公司各青字品牌集体成员及团干部,课程设计包括理论学习、扩展体验和青工论坛三大主要模块。

理论学习和扩展体验

理论学习主要包括心理学学习和团队建设学习,公司团委依据目标定位确定了理论学习课程有《修炼职场正念》、《成功团队的养成》等内容。心理学学习着力于引导青年员工树立正确的职场心态、提升职场情商、掌握有效沟通技巧,提升“心能”素质,让青年员工认知自身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以及学会消除不良情绪,在今后的生产管理工作中能够保持正面积极的心态。团队建设学习旨在让青年员工了解优秀团队的要素,强化如何进行良好的分工与协作。

扩展训练有赛龙舟、超级电脑、敢问路在何方、盲人与哑巴、谁是好、过呼啦圈等培训内容。活动期间,培训员工分为4个团队,每个团队依据游戏结果获得相应的绩效分,绩效得分最多的团队获评为“最佳团队”,每个游戏环节后均开一次团队分析讨论会进行总结提高。龙舟竞赛其实是对身体素质的考验,让参与的员工感受运动的快乐、挑战自我,了解到协作的重要性,强化了自我“体能”训练;智能游戏超级电脑的意义体现在不断重复的工作中让青年员工学习如何突破自我,从内心去相信同事、相信团队,准确做好自我定位。通过户外团队竞赛、游戏感受分享让青年员工对高效团队应具备的条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团队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青工论坛

青工论坛围绕着以“团班共建”、“创新创效”等主题实践活动进行开展。公司各团支部就“团班共建”争先创优主题活动共同探讨共建项目,形成具有公司特色的“团支部与班组结对”的模式,以“团建带班建,班建促团建”为着力点征集了“思想教育引导、综合素质提升、技术交流、职业规划、志愿服务”等共建内容。思想教育引导方面组织开展了青年员工班团沙龙活动,活动以“新人思想交流会、主题演讲会、主题歌会”为主,以“专家授课、游戏互动、情景体验”等为辅的结合方式;综合素质提升方面举行了球类比赛、团体比赛等竞技活动,口才锻炼、模拟辩论赛等沟通技能培训;技术交流方面以“班团对对碰”、“老将带新兵”的方式开展了专业技能培训讲座、工作小窍门介绍会、经验交流会;职业规划方面进行了职场换位体验——“当一天的班长”、职场通道速览——“职场目标、技能、行动三层次分析”;志愿服务方面提倡节能减排,关爱老弱病残、五保户、留守儿童等公益志愿服务。

青工论坛的另一特色主题为“创新创效”,围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四大创新”内容,各团支部与公司人资部、生技部及工会联合在一线班组试点建设“创新创效工作室”试行青年员工创新创效小额资金支持和“创新项目导师”机制,举办公司技术带头人“带技术进班组”活动,分专业开展青年员工创新创效成果交流,进一步激发青年员工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图2为“创新创效”的实施流程,公司注重青年员工的创新创效能力,并在活动中重点探讨了如何使青年“创新创效”行动成为常态化运转等问题。

效果反馈

公司团委针对此次所组织青工素质提升活动及时跟踪和反馈,了解青年员工对培训课程活动的想法与需求,并进行此次活动意见征求调查活动。调查显示“本次素质培训活动中,您最大收获是什么?(多选)”,89%的青年认为学到了团队合作与分工配合的重要性,68%的青年认为熟识了更多新朋友,28%的青年认为挖掘了自己新的潜力,27%的青年得到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理念。参与培训课程的青年员工普遍认为素质培训活动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提供了交流平台等,同时对此次活动也提出了不少宝贵建议。

进一步开展青工训练营的构想

第11篇

优点:

1、 第一题,按顺序填写大写字母。大部分同学不仅能背下来,而且能准确写出大写字母。少数学生把字母写错。

2、 学生能够理解词语的意思,准确连出反义词。

3、 学生能够正确填写量词、名词。一只( ),一( )糖葫芦,一斤( )

4、 让学生补充句子,组句子加标点这样题型完成较好。学生能够根据给出的标点和相应的文字,进行整理、编辑。特别给带有问号、感叹号的句子补充完成,可见教师在平时的训练时综合性的指导!来训练学生的语感!

5、 古诗背诵比较扎实,多数同学能正确完成地填写。可见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学生背,更注重了学生的写!

缺点:

1、 现在一年考试不见了听写,在看拼音写词语中,出现了“初夏”“挑选”学生错误较多。原因在“初”和“夏”出现在不同的文章中,教师在教学时,缺少了知识的整合,词语的扩展!“挑选”作为二类词让学生来写,虽有难度,但也见教学时,也见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学得片面。

2、 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少,在扩词的时候,多数同学只能组两个词。如“良”。学生只能组成良心、良好,个别学生组成了“粮食”。因此在以后的词语教学中,应该注意让学生不仅认识字,会组词,还要有能力根据不同的字的不不同意思组不同的词。多多益善。

3、 补充词语“()地写字”学生有的答课文的题目,冬0冬写字。学生不了解“地”的用法。

4、 阅读题答得普遍不好。其中学生对文章理解得不透,不明白题意思。如:我家旁边有一条小河。河里的水草和河边的芦苇绿成了一片。学生能准确填出,小河在我家的( 旁 边)。可是就不能填出水草在( ),芦苇在( )。学生没有答题的思路,也没弄清楚什么意思。在阅读中找到表示颜色的词,学生能找到绿和金,但在“一群群灰黑色的水鸟飞出来”中找到的是黑色,很少同学找到“灰黑色”,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学生接触过“黑灰色”但出现这里只是调换位置,可见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迁移能力都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需要我们灵活把知识教得深、教得广。

5、 写话中错字多,一部分学生不会使用冒号和引号。

从出现的问题来看,我们学生学得死板,题型训练不到位。也提醒我们教师,我们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提高自己的认识,才能用行动来服务于学生。

提质措施:

1、 认真钻研教材,用心上好每一节课,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抓好学生的习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

2、 抓好学优生工作,以点带面,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差生的作业做到面批面改。

3、 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增加阅读量,丰富词汇,提高语文修养。

4、 在阅读中增加“动动笔墨”环节,标标自然段,数数句子,圈画重点、优美的词句。可以择优抄写。

5、 以课为本,综合训练,还要进行单独的专项训练。如写字的训练。对字、词、句、篇、看图写话,古诗都应该有专项的训练,并培养相应的答题技巧。

试卷命题的建议:

试题难度适中,对优、中、差有所兼顾。能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知识与能力相融合。试卷全方面、多角度考察学生对本册教材的掌握,题灵活性训练学生审题、思考、分析、概括等能力,对今后教学具有导向性。

【语文教学质量分析总结范文】相关文章:

第12篇

关键词:语言发育迟缓;头针;语言训练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4-0833-03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Scalp Acupuncture and Speech training on

Cerebral Palsy (CP) Children with Language barrier

LI Dong-mei,SHEN Hong-yan,ZHAO Hui-mei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Shengyang 110032,Liaoni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calp acupuncture and speech training on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with Language barrier.Methods:Give speech training to the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with Language barrier,when they were having the therapy of scalp acupuncture, at the same time,use the “S-S” examination to observe the effectiv.Results:After the treatment, remarkable effective were 24,effective was 11, no effective was 1. Conclusion:To have speech training when they were having the therapy of scalp acupuncture is effective for the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with language barrier.

Key words:Speech and Language delay;Scalp Acupuncture;Speech training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sup】[1]【/sup】。CP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致残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CP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听觉、视觉障碍等,语言障碍是脑瘫儿童常见的并发障碍,其发生率约为脑瘫儿童的70%~75%,这种障碍不仅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患儿的语言交流,而且也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甚至影响患儿的心理健康。语言障碍主要为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等,其中构音障碍占大部分,现将近年来我康复中心采用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脑性瘫痪儿童并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治疗情况加以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为2005年5月-2008年5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康复中心就诊的脑瘫并语言障碍患儿。纳入标准:按照2006年8月长沙召开的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届儿童康复及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9届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交流会议【sup】[1]【/sup】,检查确定为脑性瘫痪患者,并存在语言发育迟缓。年龄2-8岁;男26例,女10例;痉挛型18例,弛缓型4例,手足徐动型3例,混合型1例。其中合并听力障碍1例。

1.2 方法

1.2.1 针刺 采用华佗牌针灸针,针刺用30号(0.32mm)1寸(25mm)中柄长(30mm)或30号(0.32mm)1.5寸(40mm)中柄长(35mm)的不锈钢毫针,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连续6日,休息1日,连续1个月为1疗程。

主穴:百会、四神聪、智三针、语言二区、廉泉、地仓。配穴:上肢瘫加臂、曲池、合谷等穴;下肢瘫加还跳、足三里、解溪、三阴交等穴。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头皮针,1寸毫针,快速进针,与头皮呈15°角,深达帽状腱膜下,行小幅度高频率的捻转补法;廉泉,1.5寸毫针,沿皮直刺,使舌根感到酸、麻、胀的感觉;配穴,1寸毫针,与皮肤呈90°角快速进针,行捻转补法或平补平泻方法。头针留针30min,间隔15min行针1次,体针不留针。

1.2.2 语言训练 于头针留针期间对患儿进行语言训练。语言训练采用治疗师与患儿一对一训练的方式,一起坐于姿势镜前,尽量在患儿构音器官充分放松和灵活的状态下进行,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治疗师首先对其进行口周按摩、唇力度训练、舌操、唇舌灵活度训练等。对于有流涎的患儿,可用刷子快速地(5次/s)刷口周、口唇,同时做吸、吹、摄食等动作训练。听力障碍患儿,若平均听力水平在40dB以上,先配助听器,然后进行声音刺激、视觉刺激、语言构成获得训练、构音训练,并定期检查听力。以上时间约为10min。

语言训练根据患儿的语言发育水平、特点,制定具体的、个体化训练程序、个别训练。采用游戏训练、手势符号训练、文字训练、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训练,应用卡片、图片、画册、生活用品等,外加家庭疗育,指导患儿参加集体活动。对各群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要点不同【sup】[2]【/sup】。如:A群(言语符号未掌握)此群的训练是以获得言语符号与建立初步的交流关系为目标。首先导入手势语、幼儿语等象征性较强的符号,逐步过渡到语言符号的理解和初步的交流。B群(言语表达困难)以掌握与理解水平相一致的表达为目标,在进行表达训练时,也要兼顾适当的理解训练。重点是将手势语、言语做为有意义的符号实际应用,从手势符号向言语符号过渡。C群(发育水平低于实际年龄)训练目标是扩大理解与表达的范围,同时也要进行基础性过程的训练,也要导入符合水平的文字学习,数量词学习,问与答的训练。过渡群(言语符号理解但不能讲话)训练目标为获得词句水平的理解,全面扩大表达范围,首先采用手势语训练,逐步过渡到言语表达训练。H群(交流态度不良)除了根据评定的结果进行以上的训练外,此群要以改善其交流态度为训练重点。训练过程中,训练师需要有耐心,调动患儿的积极性,使患儿尽早掌握这一交流工具。此过程持续约20min。

辅助其他常规康复疗法PT、OT、推拿等。

2 疗效观察

语言发育迟缓的疗效观察指标应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CRRC)版S―S法语迟检查评价表【sup】[3]【/sup】,主要包括动作性课题、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基础性过程4方面。在接受头针及语言训练前即对36例入组患儿进行语言功能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训练计划,对患儿进行综合性系统训练,使语言障碍的各个层面都能得到改善与提高,待3个疗程结束时再评估一次,对比治疗前后患儿语言能力提高情况。

2.1 疗效评价标准

①显效: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对语言的理解以及表达能力均明显改善,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个阶段或以上;②有效: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对语言的理解或表达有改善;③无效:语言无改善。

2.2 结果

经过3个疗程的综合治疗,36例患儿按照上述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结果为24例显效,11例为有效,1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7.2%。其中,1例无效的患儿为听力障碍患儿。

3 结 论

临床实践证明,于头针留针同时配合语言训练,是CP并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较好,且简单、方便,不受医疗条件的限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讨 论

4.1 对CP患儿语言障碍的认识

脑性瘫痪患儿常见的语言障碍包括:声音异常、构音异常、言语异常、流畅度异常。脑瘫儿童的口唇、舌、下颌、软腭、鼻咽腔等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均直接影响言语的流畅度及清晰度。脑瘫患儿口腔中残存一些本应随发育而抑制的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口唇反射、吸吮反射、等,不仅阻碍了摄食机能的发育,也阻碍了语言的发育。临床发现,CP语言障碍类型与患儿CP的临床分型有一定关系:发音困难最常见于四肢瘫;痉挛型脑瘫患儿由于肌张力增高,说话时口、舌、下颌及舌肌等肌群的痉挛往往导致构音障碍;手足徐动者构音动作有时费力、缓慢,有时快而不规则,由于 ATNR的存在,头颈部不随意运动和发音器官的运动与发音所需运动的矛盾,致发音时发音器官互相碰触的部位不完全、不准确,特别是舌尖上提的发音更为困难。

中医认为小儿脑性瘫痪属于祖国医学的“五迟”、“五软”范畴,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脾胃失运,以致气血亏虚,不能充养髓海,导致元神失养而致大脑机能受损。头为“诸阳之会”,“元神之府”,《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针刺头部诸穴可醒神开窍、疏通经络、运行气血。

4.2 头针疗法在CP并语言障碍患儿中的应用

头针疗法是运用祖国医学针刺治病的方法,在头部的经穴或特定的刺激区内沿皮透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头为诸阳之汇,是气血汇集的重要部位;脑为“元神之府”,掌管精神、意识、思维、运动等功能,肝脾肾亏虚,精血不能上濡头窍,内灌脏腑,致使心气虚;言为心之声,心络受阻,致流涎言语不清。故以醒脑开窍为治疗原则,选取督脉之经穴百会,刺之以醒脑开窍;语言二区为书写、阅读、符号中枢,主治语言障碍,针刺语言二、三区,能改善运用性及命名性失语,提高语言理解能力;而语言一区的治疗,能有效地改善运动性失语,减轻发音障碍,使流涎有所减轻【sup】[4]【/sup】,在临床中我们多选用语言二区。智三针针法针刺任脉穴及阴维脉之交会穴,廉泉有调神、疏通经络的作用。地仓穴为治疗口腔疾病的首选穴。总之,针刺头部穴位具有调节阴阳和扶正祛邪的作用,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对治疗脑瘫的各种疾病都可取得显著疗效。

现代研究显示针刺头部穴位能扩张椎-基底动脉,迅速建立起脑血管的侧支循环,增加脑组织的血氧供应量,促进丧失或减弱神经功能的恢复,并通过皮质丘脑皮质的调节,使特异性传导系统相互达到平衡,重新建立起语言、活动之神经环路【sup】[5]【/sup】。通过针刺作用还能够调节发音器官局部肌肉的协调能力。

4.3 语言训练在语言功能恢复中的重要作用

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类型有运动性构音障碍和语言发育迟缓。运动性构音障碍是脑瘫儿童主要的语盲障碍,其发病机理为由于神经病变导致与语言活动有关肌肉的麻痹或运动不协调,因此常常会影响到语育产生的各种因素,如发声的质量、发音、呼吸、共鸣和语言的韵律。语言发育迟缓也是脑瘫患儿常见语言障碍类型,部分脑瘫患儿由于大脑功能发育不全可以引起语言发育迟缓,这些儿童的智力和语言能力都落后于正常同龄儿童,在脑瘫儿童的康复方面也不容忽视。

对于构音障碍的训练,由于脑瘫儿童的构音障碍个体差异很大,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训练计划时,应考虑全面,并应在抑制异常姿势反射的条件下进行。原则是先易后难,先元音后辅音,然后是单词、句子、短文的顺序进行训练。在构音训练的同时,还应注意韵律的控制。本类型语言障碍的治疗存在较大难度。

语言发育迟缓作为最常见的语言障碍类型,通过适当的训练,预后较好。脑瘫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必须以其语言发育的阶段为基础,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进行个体化治疗。训练中要遵循横向扩展、纵向提高的原则,如对事物名称可以理解的患儿,可以在单词水平内扩大词汇量,进一步向动词、形容词扩展(横向扩展)。再进一步将单词与单词组合,学习运用二词句(纵向提高)。再如见面时向他人说“你好”,分别时说“再见”(横向扩展),进一步可以说“××你好”、“××再见”(纵向提高)等。另外,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把语言训练的内容尽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加以巩固,以促进患儿交往行为及生活能力的发展。

另外,除部分智力迟缓的儿童以外,听力有缺陷的聋儿,他们的发音器官是健全的。大多数聋儿,他们的视觉、触觉以及智力也是正常的,因此,应尽早开展听力与语言训练。世界各国几十年来的教育结果证明,听觉语言训练是拯救聋儿的关键措施。同时还指出,5~6岁以前的孩子,大脑及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建立语言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个时期训练效果将会大受影响。因此要特别提倡尽早开展听力与语言训练,语言训练越早开始效果越好。然而有的家长只重视大运动的恢复,或者过于溺爱患儿,也有的因经济困难等放弃语言训练,使患儿人为地失掉人类这个表达的重要工具。

5 展 望

脑瘫患儿语言障碍多为运动性构音障碍和语言发育迟缓,这就使脑瘫患儿在与人交往中语意沟通困难重重,对社会生活难以适应。这种障碍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患儿的语言交流,而且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是脑瘫患儿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语言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因此,对于脑瘫并语言障碍患儿来说,他们语言功能的恢复是完全有希望的。我们康复中心选用头针针刺疗法、并于留针同时进行语言训练治疗脑瘫伴语言障碍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希望将此种疗法在临床推广应用,为脑瘫儿童的语言功能恢复创造机会。同时,我们希望,通过同行业的共同努力与协作,能够为本疗法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统一的操作规范,以方便康复工作者的临床应用。另外,在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家长的耐心、信心,并需要训练师及时与患儿及家长沟通,消除家长、患儿的心理障碍、更好的配合治疗。语言是后天模仿学习而得来的,儿童语言发育的关键期是2-4岁,家长与患儿朝夕相处,是患儿最早的启蒙老师,应在语言训练师的正确指导下,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耐心、细心地坚持家庭康复及训练,努力为患儿营造一个轻松、愉悦、氛围良好的语言环境,共同参与,持之以恒,反复进行适当的训练。训练师、家长和患儿共同努力,尽早地使患儿获得和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建立回归社会的希望和信心。

参考文献

[1] 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届儿童康复学术会议,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9届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交流会议.“脊背六法”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临床应用机制浅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4):1742.

[2] 李胜利.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的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2):74-76.

[3] 吴海生.实用语言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