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生副高论文

医生副高论文

时间:2023-02-01 22:40:55

医生副高论文

医生副高论文范文1

卫生部原副部长孙隆椿、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刘殿奎、卫生部医政司原司长于宗河、吉林省卫生厅党委书记李殿富、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赵明钢、青海省卫生厅副厅长刘魁、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诸葛立荣、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郭积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杨榕等领导出会。

来自全国各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医院院长及基建、后勤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及专业技术人员,各有关科研院所(校)负责人,相关企业代表共7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孙隆椿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本次大会以“健康城市与未来医院建设和发展”为主题,非常有意义。今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卫生工作的基础之年,也是深化医改攻坚克难的关键之年。随着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及重点建设领域规划目标的确立和实施,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新医改的稳步推进,新时期我国医院建设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而本次大会能为我国新时期医院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和促进作用,为大家抓好医院建设工作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帮助,也衷心希望医院管理研究所以“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和《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为平台,在努力做好会议组织和学术交流的同时,加强医院建设的问题研究,积极倡导科学建设理念,大力推进各类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的推广应用,为促进医院科学、经济、高效建设目标的实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刘殿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杨榕、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医改三处处长田佑中发表了主旨演讲。

大会通过主题论坛、新技术及装备专业展示、现场答疑、对话交流、经验介绍、厂商推荐等特设环节,着力为广大医院建设者和管理者提高医院建设及科学管理水平提供专业化的学术交流与服务平台。大会分为主题论坛和展览展示会两部分。有50多名演讲者作报告,其中,5名相关主管部门领导介绍了我国医改和“十二五”规划对医院建设提出的新要求,11位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专家介绍了国外的医院建设理论、经验和技术。

主题论坛的内容包括“创建健康城市与卫生改革对医院未来发展建设的定位要求及影响”、“绿色医院建设理念的创新与实践”、“数字、智能型医院建设与医疗服务品质和管理效率提升”、“节能型医院建设中高新技术、产品的有效应用与价值体现”、“生物净化工程建设与现代化洁净医院的创建与打造”5个方面。论坛期间,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赵明钢、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郭积勇、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诸葛立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深圳滨海医院筹建处主任叶炯贤、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医疗建筑研究院总建筑师黄锡、建设部建筑智能化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文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张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林波荣、上海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沈晋明等领导和专家作了主题演讲。

中建国际设计顾问公司医疗事业部高级咨询顾问徐勤生、RTKL国际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恺及来自TFP Ryder Healthcare的保罗・贝尔等专家、美国HKS国际建筑设计公司、日本三维集团等企业代表就行业内关注的问题与参会者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主题论坛还另辟分会场,邀请数位业内专家与医院代表一道,就医院建筑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和医用气体工程建设与应用展开了积极的探讨和交流。

大会还开设了4500m2的展区,有68家企业参展。有多家大型企业参与其中,如CCDI集团、长春铸诚集团、重庆海润节能研究院、富美家材料公司、江苏华迪净化公司、山东亚华电子公司、山东新华医疗等,他们为创建绿色医院提出了很多建议和建设方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开幕式上还公布了由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卫生摄影协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摄影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和《建筑创作》杂志承办的“人文医疗・魅力建筑――首届中国医院建筑摄影大赛暨医院老照片征集活动”的评选结果。此次活动共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46名。孙隆椿、于宗河、诸葛立荣分别为一、二、三等奖的获奖者颁奖。

医生副高论文范文2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岐黄论坛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晓峰,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沈爱民出席论坛并讲话。论坛以“彰显特色优势,促进全民健康”为主题,旨在立足传统,面向未来,促进岐黄之学薪火相传,推动岐黄之术革故鼎新。来自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管理、文化、产业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共1500余人参加了论坛。

刘晓峰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中医药事业未来的发展,一是以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着力推动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二是以传承、创新、发展为基线,着力提升中医药学术水平使其成为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支撑;三是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为宗旨,着力为促进人民健康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

王国强在讲话中提出了中医医疗机构未来发展需要探索的五个模式:一是要努力探索建立融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全链条的医院发展模式;二是要努力探索建立涵盖医院、社区、家庭的延伸服务模式;三是要努力探索建立多专业联合诊疗服务模式;四是要努力探索建立多种方法并用的综合治疗模式;五是要努力探索建立体现中医药文化和大医精诚理念的服务模式。

沈爱民在讲话中对构建全面的、充满活力的学术交流新格局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要大力鼓励营造有利于孕育创新思想的良好学术生态;二是要大力鼓励不同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三是要大力鼓励学术交流与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相结合;四是要大力鼓励学术成果与为科技政策服务相结合。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李慎明,国医大师路志正,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张伯礼,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凯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吴以岭等专家、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在主论坛大会报告中,陈凯先院士作了题为《中医药特色优势及其在当代的地位和作用》的主题报告。李慎明作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医药事业的振兴》的主题报告。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刘维忠以甘肃省中医药的发展为例,作了《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主题报告。河北中医学院李士懋教授结合自身从医经历以及临床医案病例讲解,作了题为《从经典对临床的指导价值谈中医的传承、创新与发展》的报告。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药理毒理研究室主任高月作了《中药安全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报告。

会议还举办了风湿病中医药防治论坛、血液病中医药防治论坛、肝胆病中医药防治论坛、皮肤病中医药防治论坛、中药毒理学与安全性论坛、中药标准化与合理用药论坛、中药大品种培育策略与路径研究论坛等7个分论坛。

医生副高论文范文3

[关键词] 育龄妇女;中西医优生;认知

[中图分类号] R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2(a)-0103-03

优生是计划生育具体内涵的延伸,是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国民人口素质的重要环节[1]。目前,以优生为目的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制度作为优生重要措施在我国已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关于优生的理论与方法探讨以及相关的围孕期干预内容与模式的研究也受到有关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2-4]。但有着千年历史,并在婚、孕、产、育方面具有深刻认识与独到见解的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包括音乐、饮食搭配、中药调理、针灸、推拿、气功太极等运动、心理咨询等,却未在此领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北京育龄妇女进行调查,了解并比较她们对中西医优生方法认知情况,旨在为将来中医优生干预的推广提供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现有资料 系统、广泛地收集与中医优生相关的资料文献。

1.1.2 问卷调查 于2012年8~10月在分别在北京妇产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国医堂门诊对18~55岁北京户籍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12份,实际回收291份,问卷回收率为93.3%。

1.2 研究内容

1.2.1 一般人口学资料 包括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医疗保障、收入等。

1.2.2 中西医优生认知情况 中西医的喜爱程度、中西医优生知晓程度、中西医副作用认知等。

1.3 质量控制

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分别进行质量控制。在研究设计阶段:前期大量查阅文献和咨询有关专家,明确调查项目和指标定义,编制调查问卷;对调查问卷初稿进行预试验后,进行修改和定稿。在资料收集阶段:严格培训调查员,使其明确问卷调查内容和指标含义;开展问卷调查时,调查员以客观的态度一对一询问调查对象,并对当日回收的问卷进行复查,发现漏项及时填补。

1.4 资料整理与分析

采用Epi data 3.1建立数据库,并建立逻辑核查,进行双录入。录入后的数据,采用SAS 9.1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信息

2.1.1 年龄 北京被调查育龄妇女平均年龄为(32.36±7.04)岁。将年龄分成0~< 20岁、20~< 30岁、30~< 40岁、40~< 50岁、50岁及以上五个年龄组,结果显示:20~

< 30岁年龄组人员最多,达到47.5%;其次为30~< 4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为36.4%;再次为40~< 5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为35.5%;而0~< 20岁及50岁及以上年龄组人员所占比例非常小,分别为0.3%及0.7%。

2.1.2 婚姻及文化程度 婚姻状况可分成未婚、在婚、离异及丧偶4种情况。根据统计结果,被调查育龄妇女以在婚为主,有220人,所占比例为75.6%;其次为未婚女性,所占比例为22.7%;再次为离异者,所占比例为1.7%。将文化程度分成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技校/中专/中技、大专、大学及以上,其中,大学及以上的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4.6%,高中/技校/中专/中技的人所占比例为16.5%,大专学历的人所占比例为15.8%,初中学历的人所占比例为2.4%,小学及以下所占比例为0.7%。

2.1.3 医疗保险及收入水平 统计被调查的291名育龄妇女的医疗保险情况及收入水平,将医疗保险类型分成公费、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自费及其他6种类型,结果显示,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为主,占57.4%,其次是公费医疗(18.3%)、城镇居民(9.7%)、自费(7.6%)。将收入分成0~< 1000元、1000~< 2000元、2000~< 3000元、3000~< 4000元、4000~< 5000元、5000~< 6000元及6000元及以上7个组,有24.7%的育龄妇女收入在6000元及以上组,有20.8%的人收入在2000~< 3000元组,有15.3%的人收入在1000~

< 2000元组,有17.0%的人收入在3000~< 4000元组,9.4%的人收入在5000~< 6000元组,有9.0%的人收入在4000~< 5000元组,还有3.8%的人收入在0~< 1000元组。

2.2 中西医优生认知情况

2.2.1 中西医喜爱程度 询问被调查育龄妇女对中西医的喜爱程度,将喜爱程度分成非常不喜欢、不喜欢、一般、喜欢、非常喜欢五个程度,根据统计结果可知:有140人(48.1%)对中医喜爱程度一般,有130人(44.7%)喜爱中医,有7人(2.4%)非常喜欢中医,而有12人(4.1%)不喜欢中医,有2人(0.7%)非常不喜欢中医;有181人(62.2%)对西医喜爱程度一般,有75人(25.8%)喜爱西医,有2人(0.7%)非常喜欢西医,而有31人(10.7%)不喜欢西医,有2人(0.7%)非常不喜欢西医。

2.2.2 中西医优生知晓度 询问被调查育龄妇女对中西医优生的知晓程度,并将知晓程度分成非常不了解、不了解、一般、了解及非常了解,结果发现:有172人(59.1%)育龄妇女对中医优生方法不了解,有80人(27.5%)对中医优生方法了解程度一般,有33人(11.3%)对中医优生方法了解,分别有3人(1.0%)对中医优生方法非常了解或非常不了解;有116人(39.9%)育龄妇女对西医优生方法不了解,有101人(34.7%)对西医优生方法了解程度一般,有66人(22.7%)对西医优生方法了解,分别有4人(1.4%)对西医优生方法非常了解或非常不了解。

2.2.3 中西医优生副作用认知 询问被调查育龄妇女对中西医优生副作用的认知情况,并将认知情况分成是、否及不清楚,结果发现:有190人(65.3%)育龄妇女对中医优生方法副作用不清楚,有52人(17.9%)对中医优生方法副作用了解清楚,有49人(16.8%)对中医优生方法副作用不了解;有165人(56.7%)育龄妇女对西医优生方法副作用不清楚,有94人(32.3%)对西医优生方法副作用了解,有32人(11.0%)对西医优生方法副作用不了解。

2.2.4 中西医优生方式知晓 将中西医优生方式[5-7]分成音乐、饮食搭配、叶酸服用、婚检、孕检、中药调理、针灸、推拿、气功太极等运动、疫苗接种、心理咨询等,并计算其知晓率。知晓率为知道该种优生方式的人数在总被调查人数中的比例。根据计算得到的结果,按照知晓率由高到低的顺序列举优生方式:饮食搭配(82.5%)、孕检(74.2%)、音乐(69.1%)、叶酸服用(59.1%)、婚检(47.1%)、心理咨询(25.4%)、中药调理(21.6%)、疫苗接种(12.0%)、气功太极等运动(5.8%)、针灸(4.5%)、其他(1.0%)。从排序来看,被调查育龄妇女对西医优生方式知晓率相对较高。

2.2.5 优生知识来源 将优生知识来源分成大众媒体、社区宣传、医疗机构就诊、亲朋好友、孕妇朋友、其他6种方式,并询问被调查育龄妇女优生知识的来源,计算获得率。所谓的获得率为选择某来源的育龄妇女人数除以被调查育龄妇女总人数(291人)的百分比。根据统计结果对6种来源的获得率按照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大众媒体(82.5%)、亲朋好友(46.0%)、医疗机构就诊(45.7%)、孕妇朋友(44.3%)、社区宣传(13.4%)及其他(3.5%)。

2.3 促优生方式选择

将促优生方式分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都不选用和其他5种方式,并询问被调查育龄妇女他们的选择时,发现44.7%的人愿意选择中西医结合促优生方式,有67人(23.0%)愿意选择中医促优生方式,有50人(17.2%)愿意选择西医促优生方式,有37人(12.7%)两种方式都不愿意选用,还有7人(2.4%)选择其他。

3 讨论

3.1 被调查育龄妇女对中医的喜爱程度高于西医

根据结果“2.2.1”可知,有近50%的被调查育龄妇女对中医喜爱或者非常喜爱,而只有不到30%的人对西医喜爱或者非常喜爱;根据结果“2.3”可知,被调查育龄妇女愿意选择西医优生的仅有17.2%,而愿意选择中医优生的人有23.0%,愿意选择中西医结合优生的有44.7%。由此可见,被调查育龄妇女对中医的喜爱程度高于西医。

导致此结果的原因为:①中医的疗效比较好,能够治疗西医无法治疗的疑难病症,而且经过口口相传,中医得到了肯定和宣传。②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以整体观的思想对人进行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而西医是针对性的医学,副作用和疗效明确。人们大多对中医持有好奇的心态,但是这种好奇是在中国文化影响下的正面影响。③目前,因为西医属于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故在医疗机构中广泛使用,但很多疾病通过中医无法治疗的时候,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中医[8-9]。

3.2 被调查育龄妇女对中医的认知程度低于西医

根据结果“2.2.2”可知,只有12.3%的人对中医优生方法了解或非常了解,而有24.1%的人对西医优生方法了解或非常了解;根据结果“2.2.3”可知,有17.9%的人对中医优生方法副作用了解清楚,而有32.3%的人对西医优生方法副作用了解清楚;根据结果“2.2.4”可知,知晓率前5位优生方式中有3种为西医优生方式。由此可知,被调查育龄妇女对中医的认知程度低于西医。

导致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有:①因为中医属于辩证性的学科,而且因为个体的不一中医的治疗方案不一,因此缺乏说明书,即使有说明书者,也很少标识出相应的作用等;②中医属于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因个体不一而治疗方案不一,导致消费者很难总结规律,从而相互间宣传;③整个社会对中医的宣传较少。

3.3 加大对中医优生的宣传

根据结果“2.2.1”及“2.2.2”可知,有44.7%的被调查育龄妇女喜爱或者非常喜爱中医,而仅有26.5%的被调查育龄妇女喜爱或非常喜爱西医,可见他们对中医的喜爱程度高于西医。但是比较他们对中西医的认知程度发现,有12.3%的人对中医优生方法了解或非常了解,而有24.1%的人对西医优生方法了解或非常了解,即他们对中医优生认知程度却低于西医。基于以上结果可推断,中医是受育龄妇女欢迎的一种优生方式,而他们缺乏中医优生的相关知识,因此有必要扩大中医优生宣传。

结果“2.2.5”中根据她们优生知识的来源可知,主要信息渠道为大众传媒(82.5%),而医疗机构的获得率仅为45.7%,社区宣传的获得率仅为13.4%,因此要加大宣传,突破口在医疗机构及社区,尤其是某些中医示范社区。在进行中医宣传时,可以将中医优生的知识放在其中[10]。此外,要达到医疗机构及社区宣传的效果,还需要加强医疗机构及社区医务人员对中医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 王光辉, 王琦,薛俊宏.中医与优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1):52-53.

[2] 杨琳, 侯丽辉,吴效科.天癸理论与优生[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19(4):8-9.

[3] 赵永明.“天癸”的古今文献资料整理和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

[4] 都修波.中医胎教学说探讨[J].中医研究,2009,22(2):12-14.

[5] 王金城.中医胎教理论的认识和实践[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21(1):35-38.

[6] 耿庆玲.浅述中医胎教与优生[J].陕西中医,2007,28(12):1688.

[7] 常存库.中医学优生思想概观[J].中医药学报,1983,15 (6):31-33.

[8] 刘孟宇,彭锦,齐争平.中医优生保健平台在社区医疗服务中的应用模式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0): 87-89.

[9] 吴夏秋.基于中医优生思想的孕前风险评估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5-80.

医生副高论文范文4

关键词:苏涟;名老中医;历程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5―0001―03

苏涟,1927年9月生,云南省昆明市人。1955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云南省荣誉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贡献奖。从事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医疗、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发表论著50余篇,获卫生部、云南省政府、云南省卫生厅科技成果奖4项。曾任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云南中医学院副院长、中国一西班牙两国联办“加泰罗尼亚一云南”中医学院第一副董事长、科教委员会主席、卫生部首届麻醉品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卫生厅中医药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云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云南中医中药杂志》副主编。现任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苏涟,1927年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其父苏镜川系云南省名中医,毕生致力于岐黄之术济世救人,德高望重。苏涟自幼即受庭训,少年之时已熟读《内经知要》、《医学三字经》、《药性赋》等医学著作,并常随父临诊抄方,学习医药,感悟医德,耳闻目睹中医药之效而立志学医。上个世纪40年代末昆明爱国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在著名的“一二一”学生运动中,他和云南大学附中医学小组的同学们就承担起了医疗救护工作,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参加了革命工作,也开始了其最初的从医生涯。中学毕业后就读于昆明五华学院中文系,1949年考入云南大学医学院六年制本科,毕业后留校在附属医院内科、传染病科从事医疗和教学工作。曾师从于著名中医、针灸专家蒲辅周、鲁之俊、朱琏、聂焕然等学习中医、针灸,并结业于云南省首届针灸班、中医骨干班。在北京“卫生部传染病高级医师进修班”学习期间,其在蒲辅周教授指导下进行乙型脑炎的诊治研究工作,并学习有关温病的理论和经验,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受益良深,蒲老是他运用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引路人。他通过临床实践深切地体会感受到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确切疗效,增强了他坚持走中西医结合之路的信心和决心。1957年他在昆明医学院开设《传染病学》课程及传染病科,为奠基人之一,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作出了突出贡献。

苏涟教授坚持中西医结合方向,潜心于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理论探索和临床实践,从事传染病、中医温病学医疗、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他认为中西医结合有利于继承与发扬中医药,也更能体现中国医学的特色。

云南省地处边疆,少数民族众多,解放前被称之为“瘴疫之地”。解放后面对传染病流行和缺医少药的现状,防治传染病是云南省卫生工作的重点。数十年来他一直工作在防治传染病的第一线,踏遍云南的山山水水,云南省107个县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并培养了大批的各民族中西医结合医务人员,为边疆各族人民的健康作出了贡献。他认为中西医结合,临床是基础,治疗上要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疗效是通过实践来检验的。他坚持中西医结合方向,边学习边实践,取长补短,从实践中探索总结提高疗效。他通过实践,从大量的病例中总结有效的防治方法。在1965年以前就总结了十余种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经验,撰写论文16篇。1957年昆明猩红热流行,青霉素虽对病原菌敏感,疗效显著,但早期应用影响抗体形成,复发率高,为此,苏涟教授和他的同事们结合中医文献记载和云南名老中医的经验,选用桔梗进行临床及实验研究,通过110例治疗组和100例青霉素对照组的观察,症状体征恢复二者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早期导师,工作上的良师益友。

他医德高尚,常以《大医精诚》作为严以律己的镜子。时时教导学生“仁者而后有仁术,为医之道,医德为本”,“老老实实做学问,诚诚恳恳待病人”。他接诊患者,热情耐心,循因释疑,据理解惑,告之宜忌,帮贫助困,解急救难;在临床一线工作抢救患者争分夺秒,他为抢救传染病患者而不顾个人安危,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在上个世纪70年代因血源紧张,为抢救危重病人而义务献血六次。他高尚的医德医风,深得患者的赞誉和衷心爱戴。

他不仅亲历亲为实践中西医结合,多年来还为云南中医学院、昆明医学院等单位培养了一批中西医结合科研、临床骨干,并将自己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他的学术继承人有张超、王丽、陈文慧、林青、李顺英、苏平。现苏老已年近八旬,但他仍勤学不倦,诲人不厌,临床也从未中断,还在为广大病人服务。他常引用前贤所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自勉,他说自己的知识学问是很有限的,要珍惜时光,多学一点,多做一点,把自己的经验传给后人,多为病人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可谓“术济三滇,德护桃李”。他崇高的医德医风、治学精神和精湛的医术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医生副高论文范文5

年逾古稀的龙致贤教授是位充满生命活力的人,更是一位大忙人。当我们慕名来到设在京城北四环财富嘉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总部见到龙老时,发现他的办公室内外聚满了向他请示事情、要他批条、同他商议工作的人们。大家来去匆匆,他也三言两语解决问题,显现着当今时代的特色――快节奏。龙致贤教授如今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的副主席、副秘书长兼司库。所谓“司库”,是与国际接轨的称谓,就是国内通称的“财务总监”。

龙教授听说我们是专程来采访他的,他面露难色道:“我实在太忙,详谈恐怕时间不允许。”幸好,陪我们同来的世界中联国际会展合作部的崔朝阳主任给我们准备了一份龙致贤教授的简介,让我们节省了许多采访时间,也让我们便捷地了解了龙教授的“过去”。为了让读者朋友也能知晓龙教授的“背景材料”,现将这份简介转录如下,与大家共同分享:

龙致贤教授196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系。毕业后留母校任教,历任教研室主任;校办药厂总工程师、厂长;中药系主任;副校长、校长;北京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国家中医药考试中心副主任。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并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专委会委员,中韩友好协会理事,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部奖励委员会特邀专家,新加坡中医学院教授,《健康指南》杂志副主编,《中华养生保健》杂志主编,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制剂专业委员会主任。

1964年起至今没有离开过北京中医药大学,一直从事着教学、科研、生产及业务管理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医药防治老年病及疑难病症,注意中医药结合,探索中医药复方研究的思路模式,促进中医药的学术进步发展。在中药复方制剂研发方面,他思路开阔,有成果、有创新、有经验,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他主持研究开发的6种中成药,均获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承担部、局级以上课题多项,如中药防治艾滋病、中药抗心律失常、中药治疗慢性结肠炎、中药抗衰老等,曾获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中药科技进步三等奖。而他主编的《中医学专家集》、《汉英对照中医本科系列教材》、《中药疗效学概论》,他任副主编的《中药学》,任编审的《中药制剂学》,参编的《中国传统康复学》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曾获得过新闻出版署图书一等奖。他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如《论中药复方制剂研究》、《中药复方研究思路》、《中药疗效论述》等。他还先后赴美、德、英、日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讲学、作学术报告,多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作专题报告,扩大了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

这样一位硕果累累,又涉猎广博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尽管年事渐高,但他却如一生劳作的农夫,老了仍不舍辛勤耕耘。几乎一生都在中医药领域内摸爬滚打的龙教授,对中医药情有独钟,他深切地感受到,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与疾病进行斗争过程中积累的宝贵人类财富,它以独特的视角认识生命和疾病现象,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抵御疾病、维护健康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深受国人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尤其是中医把“调节平衡”“扶正祛邪”作为保持健康和治疗疾病的主要原则,主张“天人合一”“上治未病”等医学理念,涵盖了古典哲学思想的全部精华。当西医对某些疾病感到棘手,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日趋突出时,而中医以其和谐、稳定、顺应自然、安全而少副作用和持续发展的特征,凸现出其方法论的优势。具有远见卓识的龙致贤教授和几位志同道合者,于2003年开始筹备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世界中联”),这是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性学术组织,借以弘扬中医药的优秀传统文化,旨在增进世界各国(地区)中医药团体之间的了解与合作,加强世界各国(地区)的学术交流,提高中医药业务水平,保护和发展中医药,促进中医药进入各国的主流医学体系,推动中医药学与世界各种医药学的交流与合作,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

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虽得到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同仁们的鼎力相助,但要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要经民政部登记注册,跑批件、跑手续、跑办公住所、跑人员……创业是要在没有路的荒原上踩出一条路来,那份艰辛,那份忙碌,那份执着,对花甲之年的龙致贤来说是一次新的锤炼和磨炼,但他和他的同仁最终获得了丰收的硕果,2003年9月,世界中联在中国北京隆重成立,总部设在北京。在这次成立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教授当选主席,龙致贤教授出任副主席、副秘书长兼司库,一批优秀的人才进入世界中联,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团队。目前,已有48个国家(地区)的147个团体会员,世界中联已成为中医药界规模最大的国际性学术组织。

世界中联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并与中医药有关的国际行业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国际认证。通过国际标准化建设,推动中医药在世界各国有序发展。开展各类学术活动,促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展学术,培养人才,让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此,世界中联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结构合理的组织体系,日常工作在秘书处的统帅下有序、有业绩地进行着。

让龙致贤教授感到欣慰的是,世界中联成立以来,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已成功地组织了三次大型的国际传统医药大会,随着目前各学科的相互交流、碰撞、融合、渗透,为中医医学的突飞猛进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持。中医药国际组织标准工作进展迅速,6300个条目的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和英译标准即将完成:中医医疗、教育、科研机构质量管理规范已完成初稿;国际考试、培训、人才交流、发展合作、商务促进、信息网络建设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龙致贤教授又送给我一本装祯典雅的《世界中联中药专业委员会》宣传册。龙教授说,为了发展学术,辐射、带动国际中医药界的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的设立是世界中联的重点工作之一,已有31个专业委员会获中国民政部批准登记。中药专业委员会于2005年12月3日在北京隆重举行,经全体代表民主选举,龙教授当选中药专业委员会会长。这次代表大会有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近50名代表和国内26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出席,并进行了学术研讨,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今中药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学术动态。无疑,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这一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聚集起来,为这一专业的发展起着助推的作用。

天色放晚,交谈言犹未尽。我们望着面前这位精神矍铄的老教授,我们觉得,他虽年逾古稀,但他所从事的这项新事业,却如日中天。龙致贤教授告诉我们,世界中联以六种文字创办的《世界中医药》杂志即将创刊,第四次大型国际传统医药大会将于明年在新加坡举办,而大型的中国国际中医药特色医疗展览会明年元月将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国贸展厅举办。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世界中联的国际影响力正在进一步扩大,朋友越来越多,事业越来越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交谈中,龙教授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们由衷地祝愿龙教授健康长寿,祝愿世界中联永远年轻、永远充满青春活力!

医生副高论文范文6

医学生简历模板一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籍贯 ***** 民族 汉 身 高 ****

政治面貌 共青团员 生源 统招 学 历 大学本科

专业 临床医学 实习单位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择业意向 临床医师,研究人员,管理人员,教师,经销销售人员

英语水平 国 家 英 语 四 级 CET-4

计 算 机 四川省二级

知识结构

主修及必修: 生物学、医用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外科学、内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眼科学、耳鼻喉学、皮肤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康复医学、影像诊断学、核医学、卫生学、流行病学、英语、计算机、法律基础、中国革命史、马克思主义原理、邓小平理论

辅修及选修: 中医学、遗传学、血液流变学、医用电子学、高等数学、青年审美学、体育、形势与政策

个人简历 ****年**月~****年**月 就读于****市***附属小学****年**月~****年***月 就读于****市****中学初中部****年**月~****年**月 就读于****市****中学高中部****年**月~****年**月 就读于四川省泸州医学院

性格特征 意志坚韧,处事稳重,胆大心细,诚实谦逊,待人热情,乐观向上,心理素质好,适应能力强,有钻研精神,动手能力强,也善于协作,乐意与他人合作,事业心强,生活作风严谨。

爱好特长 计算机文档编辑(对WIN98、internetWPS、Microsoft WORD等系统尤为熟悉)、图像设计(Corledrow、 Photoshop等软件),英语,写作,演唱,小品编导,各项球类等文体活动

担任职务 学院团委办公室副主任、学院团委社团部副部长、大学生乐韵合唱团副团长、副医实习队副队长、班级团支书、文娱委员

思想情况

1.热爱祖国、热爱党,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严于律己、乐于助人、积极奉献,被学院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系优秀三好学,是泸州医学院综合素质四星级证书获得者。

学习情况

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好学,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过硬,重视实践,知识面广。

1.在校期间获综合奖学金**次(**乙**丙),顺利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及计算机二级考试。

2.临床实习期间,认真主动,虚心好问,深入病房,理论结合实际,熟练掌握各种临床常见病的诊治及临床技术操作,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进一步巩固了基础知识。

主要获奖情况

1.综合奖学金乙等**次、丙等**次;

2.**~**年:学院一二九合唱比赛一等奖,***艺术团优秀团干部,学院篮球赛第一名;

3.**~**年:四川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节文艺汇演歌咏比赛二等奖,年级英语作文比赛第一名,大学生军训优秀学员,院篮球赛第一名,年级合唱比赛三等奖;

4.**~**年:学院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祖国颂综艺晚会三等奖,院篮球赛第二名,年级乒乓球赛女子团体第一名,学院优秀团干部、学院优秀学生干部、系三好学生

5.**~**年:荣获泸州医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星级证书,学院最佳团日活动一等奖;6.所在班级多次获得院优秀班集体和院优秀团支部,所在寝室多次荣获优秀寝室和星级寝室。

主要活动经历

1.**~**年担任年级***艺术团团干部;参加院篮球联赛;代表年级参加学院一二九合唱比赛;加入英语俱乐部、忠山棋协;

2.**~**年积极参加大学生军训;参加学院大学生合唱团,代表学院参加四川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节文艺汇演参加学院举办的主题为二十一世纪的女性英语演讲比赛并进入决赛;参加院篮球联赛;组织并参加年级合唱比赛;参加年级英语作文比赛;

3.**~**年先后担任学院团委干事、院团委办公室副主任、班级团支书兼文娱委员等职务;负责院团委、学生会资料的计算机编辑、存档工作,并参与共青团泸州医学院委员会《工作简报》的编辑排版;代表学院参加泸州市五月花海晚会;参加学院祖国颂综艺晚会;参加院篮球赛、年级乒乓球比赛;从事院外家教

4.**~**年担任学院团委社团部副部长、学院大学生乐韵合唱团副团长;在学院团组织生活评比中,参与策划并表演了题为大学校园不能容忍ABCD的团日活动;筹备并参与组织了学院团委、学生会成员换届选举及泸州市大、中专院校团内交流活动等事务;筹备并参与院团委、学生会成员参观杨桥水库活动;参与创维集团在泸促销活动;

5.01年至今担任附医实习队副队长;参加学院举办的各类知识讲座;作为青年志愿者参加医疗队宣传活动;

临床操作技能 胸穿、腰穿、腹穿、骨穿、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人工气囊安置、导尿、灌肠、洗胃、阴道灌洗、各种封闭、各科术前准备、换药拆线、消毒铺巾、清创缝合、拨管、安置引流条、牵引、静脉输液、静脉抽血、肌肉注射、推血涂片、测血糖、经皮测胆红素、书写简单的X片及CT片报告.

医学生简历模板二

医生副高论文范文7

该系共有教师192人,其中正高12人,副高83人,中级59人,初级39人。

我院中医系专业为全省唯一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医学本科专业,以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国际交流等为主,使祖国传统医学特色与现代医学新知识新理论相结合,把中医学科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科学相融合,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拓展专业口径,优化培育计划。有较宽的学术领域和良好的科研基础,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分呼吸。肾病。消化。心脑。血液。内分泌。脑瘤及中西医结合急诊等7个三级临床学科,其中呼吸。肾病。中西医结合急诊等三科室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中医内科学为江西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中医专业是江西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

科研项目共194项,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8项,省级14项,厅级65项,院级83项。获得省卫生厅技术创新一、二、三等奖各1项,南昌市科技进步奖1项。

中医学(国际交流方向):

(五年制、文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公共英语,医学英语,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著,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等。

2、特色与优势:

中医学是祖国传统医学,为人类提供了健康的保障,具有独立的、科学的医疗体系和行之有效的诊疗技术。该专业既继承保留了传统医学的理论方法,又教授现代医学新成就、新技术。随着中医药学被世界各国所瞩目和接受,顺应中医药进入世界医疗主流体系的趋势,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西医理论的同时,着重加强对英语的学习。

3、就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能够掌握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医药研究所、医药情报所从事医疗诊治及对外交流工作或在高、中等医药院校任教。

中医学:

(五年制、理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著,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等。

2、该专业经历了4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形成了独到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3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本专业教师60%。加入wto后,中医学已被世界各国所瞩目和接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就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具备扎实的中医学理论知识及特殊的中医医疗方法,能够到医药卫生行业从事医疗、科研、教学、社区保舰卫生防疫、卫生行政事业管理等工作。

中西医临床医学:

(五年制、理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著,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针灸学等。

2、特色与优势:

面向新世纪,该专业在传授传统中医学理论的同时,加强了对西方现代医学新成就、新技术的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顺应中医药进入世界医疗主流体系的趋势,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3、就业前景: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掌握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可以从事医药卫生行业的医疗、科研、教学、社区保舰卫生防疫、卫生行政事业管理等工作。并且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量较大,可继续求学深造。尤其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确立,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在广阔的医疗市场中可大有作为。

护理学:

(四年制、文理兼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理学、中医学概论(中基中诊)、中医护理学、护理学基储护理心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康复医学、营养与保舰健康评估、传染病护理学、医学美容学等。

2、特色与优势:

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具备常见并多发病护理知识和技能。熟悉急、难、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操作技术及监护技能。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应用;学习一门外语,借助辞典能够阅读本专业相关书刊。掌握扎实的护理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护理实践技能等方面能力,能在各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从事高级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工作及卫生保健工作。

部分知名校友

吕爱平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所长

吴浈江西省药监局局长

刘晓庄江西省药监局副局长

陈明人江西中医学院副院长

左铮云江西中医学院副院长

何玉信美国澳斯汀东方医学院教授(博士后毕业)

张跃荣美国纽约中医学院院长

管飞私营企业总裁(个人资产超亿元)

程昭擐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主任医师

针灸骨伤系

该系共有教师57人,其中正高4人,博导1人,副高28人,中级20人,初级4人。

针灸推拿专业以针灸为住,结合各项先进治疗技术在痛症。瘫症。功能障碍等方面形成了医。教。研整体模式特色,是江西省卫生厅领先专业。

中医骨伤学科是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学科。其理论和学术即继承了传统中医伤科的特色,又吸取了现代医学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及新的诊疗手段和方法,充实丰富了伤科学的内容,使之培养的学生更适合社会的需要,学生毕业后既能担负临床医疗工作,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出事学科理论研究能力。目前,为全省骨伤病治疗中心组长单位。

针灸推拿专业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专业,也是江西省高等学校的品牌专业。科研项目共54项,其中省级7项,厅级25项,院级21项,获得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中医学(骨伤方向):

(五年制、理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正骨学,中医骨病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创伤学急救,现代医学基础,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2、特色和优势:

该专业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即省骨伤医院的临床高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一大批骨伤科专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专门人才。院系合一后,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注重素质教育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依托附属医院4000余万元先进的医疗科研仪器设备(螺旋ct、双能x线骨密度仪、x线c臂机及闭路电视手术观摩室等),可进行直视手术教学及常规骨伤手术,还能开展前沿的先进骨伤手术。

医生副高论文范文8

同志们:

大家早上好!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广大医务工作者立足岗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形象,按照固原市卫生局党委《关于印发市卫生局开展“三个一”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今天将在我县举办固原市“最美医生”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出席今天报告会的领导有固原市卫生局 ,市人民医院骨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陈志军主任,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闫固林主任,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住院部主任、副主任医师牛红玲主任,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马立贵,县人民医院神经脊柱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宋让,参加今天报告会的还有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和部分乡镇卫生院、社区等100多名职工参加本次报告会。

下面,首先请陈志军主任做报告,请大家欢迎;

请闫固林主任做报告,请大家欢迎;

请牛红玲主任做报告,请大家欢迎;

请马立贵副院长做报告,请大家欢迎;

请宋让主任做报告,请大家欢迎。

以上五位“最美医生”从医多年,他们在工作上始终兢兢业业坚守在医疗一线。在好多同仁外出淘金时,他们依然坚守在这片热土上,用饱满的热情和拥有的医术拯救家乡的诸多病患,挽救许多将要亡失的生命,为广大各族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事业献艺尽瘁,他们的事迹,感人肺腑,也代表了医院的一面旗帜,值得我们为之喝彩,更值得我们以他们为榜样。

医生副高论文范文9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xx局长xx,河北省政府副省长xx;省卫生厅厅长xx、省卫生厅副巡视员xx、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xxx;市政府xx市长、市人大 主任、市政协 主席;还有市委宣传部、市人大科教文卫体、市政协科教工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广电局、市计生委、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老龄委等十六个协办部门的领导,对各位领导的出席,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参加今天活动的还有xx市卫生局机关、市直及驻x医疗单位、xx市xx个县(市、区)卫生局长、县级中医院的院长和民营中医机构负责同志,有保定市“百名名中医”代表、驻xx高校大学生代表以及中央、省、市各大新闻媒体共计400多人,对大家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这次中医中药大型科普宣传和守真文化节活动的主题是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优秀文化,共享健康和谐。主要目的是面向基层,服务农村,惠及百姓,这次活动将大力宣传党的中医药政策,展示中医药悠久的历史、科学的理论、独特的方法和良好的疗效,推动中医药更广泛的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为维护人民的健康服务。

xx市政府对这次活动非常重视,市政府十六个部门联合发起了支持中医工作倡议书活动,市卫生局精心组织了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在军校广场各中医医疗机构、xx市“百名名中医”代表还要开展免费义诊,健康咨询、发放科普资料等。

下面请xx市政府于群市长致辞

……

我们这次活动的核心是普及中医药知识,让百姓得到实惠,为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印了《乡村中医实用技术》、《社区中医实用技术》和《中医药知识科普普及读本》,赠送给保定的医务工作者和广大群众,并且带来了医疗设备。

下面请xx副部长、xx局长xxx同志向保定赠书、赠送医疗设备。

……

xx是历史文化古城,有深厚的中医文化底蕴,具有广泛的中医群众基础,座落在市中医院内守真祠堂“金元四大家”之首,“寒凉派”创始人的刘守真故居。现经多方支持修缮、充实内涵建设,其庙院一体的中医文化风格,得到国家评审专家认可,近期通过了xx、xx组织的评审验收。下面请xx副部长、xx副省长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揭牌。

……

振兴中医是政府的责任,发展中医离不开政府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今天我们这次活动,就得到了xx市各部门大力支持和协助。下面请市委宣传部代表市发改委等xx个部门宣读支持中医事业发展的联合倡议书。

……

中医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繁衍复兴,走过了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为炎黄子孙的繁衍生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xx历代名医辈出,为进一步传承中医文化,展现当代xx中医风采,更好的为人群众健康服务。xx市卫生局近期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了“百名名中医”评选活动。下面请主席台领导为评选出的市百名名中医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

下面请主席台领导为“中医中药中国行”xx站启动暨首届中国·xx守真文化节开幕仪式剪彩。

……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7月7日,国务院xx副总理、xx副委员长亲自参加了中医中药中国行启动仪式,今天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xx局长,省政府xx副省长,又亲临xx,出席我市的中医药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领导对中医药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充分体现了各相关部门对中医工作的大力支持。我们将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将“中医中药中国行”xx站活动,办成中医药宣传群众、惠及百姓、服务大众的健康科普宣传活动,把中国xx守真文化节办成传送百姓健康的节日,加快我市中医药事业更健康发展。

仪式到此结束。

医生副高论文范文10

广西桂林市75660部队门诊部,广西桂林 541002

[摘要] 目的 密切观察基层门诊药品毒副反应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特点规律,确保基层门诊的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针对我部门诊近三年所发生的39例药品毒副反应病例,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类别、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 39例药品毒副反应的发生主要与抗感染药物的种类、给药方式和患者的年龄有关。结论 医疗工作人员要经常性的加强业务学习,及时了解新药特药的用法用量以及副作用,不断提高专业素质能力,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关键词 ] 药品毒副反应;观察与分析;临床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c)-0040-02

随着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药特药不断面市,药品的毒副反应也不断上升,为促进基层门诊临床的合理用药,降低药品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对某基层门诊近三年所发生的39例药品毒副反应进行了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某基层门诊2011年1月—2014年1月的药品毒副反应39例,采用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和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和临床表现等进行临床观察与统计分析。

1.2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性别与年龄

39例药品毒副反应报告中,从性别方面来看,男性31例(79.49%),女性8例(20.51%),男性患者毒副反应的反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这与部队人员构成以男性为主有关;从年龄方面来看,药品毒副反应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有明显的不同,患者年龄最小的10个月,最大的81岁,以60岁以上年龄段最多。其中10个月~18岁10例,占25.64%;19~39岁6例,占15.38%;40~59岁8例,占20.51%,60岁以上15例,占38.47%。

2.2 给药途径与药品毒副反应的发生

所调查的药品毒副反应报告中,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31例占79.49%),其次为口服给药(8例占20.51%)。可见药品毒副反应的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常见,口服给药次之。

2.3 药品类别与药品毒副反应的发生

根据戴德银、代升平《实用新药特药手册》第五版的分类方法,将所收集的39例药品毒副反应报告所涉及的药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统计,具体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在临床上成为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也就在维护大家身体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引起药品毒副反应的药物中所占比例较大,据各地药物不良反应检测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抗微生物药物的滥用是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最根本原因。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其毒副反应发生率及程度一直存在着上升趋势,所以在临床应用中应加大监测力度,中药制剂在提取及制备过程中难免会带入一些杂质,所发生的毒副反应可能与其杂质含量及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因此,在使用中药注射液时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时,应谨慎考虑与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尤其对老人、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液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并加强检测和用药指导,减少药品毒副反应的发生。

2.4药品毒副反应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见表2

2.5药品毒副反应的预后

药品的毒副反应跟药品持续使用的时间和药量的大小密切相关,怎样避免或降低药品的毒副反应,这就要求医务人员熟练掌握本单位每一种药品的药理性质、适应症、配伍禁忌以及毒副反应等知识,给患者用药时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适当的剂量和疗程,明确药品的禁忌,并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发现药品产生的不良反应,药品毒副反应中一般以皮肤和附件损害为主,反应程度以轻中度反应为主,一旦发生药品毒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可疑药物,给予对症治疗。39例药品毒副反应报告中,治愈37例(94.87%),好转2例(5.13%),无不良预后。

3 讨论

3.1 儿童、老年患者的药品毒副反应发生率较高

从本次研究当中笔者发现,不同的用药人群,即使是同一病情、使用同样品种、剂量、剂型的药物也会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以及毒副反应。尤其是对免疫力较低的儿童和老年患者而言,其对药物的耐受性以及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更是因人而异。因此,在给儿童和老年患者用药时一定要格外谨慎。从本次调查研究的39例药品毒副反应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患者年龄小于18岁有10例,占总例数的25.64%,年龄在60岁以上15例,占总例数的38.47%,这就说明儿童和老年患者的毒副发生率高。笔者推断儿童患者易发生药品毒副反应的因素可能与身体各项机能发育不完善、对药物毒副作用耐受差、对药物的吸收代谢都不规则、对大多数药物较为敏感有关。该项研究结论与等人的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儿童总体液占体重的80%(成人60%),相对较成人高,水溶性药物排除较慢,易造成蓄积性中毒。儿童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一些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在体液中游离性浓度高,作用增强所致。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差,药物易进入脑内,加上新生儿的酶系统尚不成熟,肾小球滤过率低而影响排泄,致使血清药物浓度高,半衰期延长,使药物作用增强,故易发生毒副反应。因此,医务人员应根据小孩的病情和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合适的剂量、正确的给药途径、合适的剂型,并让小孩家长适当掌握常用药的药物性能、作用几只、毒副作用、适应症,以及药物剂量的计算方法和用药方法,确保儿童的用药安全。

从本次研究当中笔者发现,在给老年患者用药时,部分患者出现了药物毒副反应与自身基础疾病混淆的情况。笔者结合大量临床实践资料以及本次研究结果推断这种情况可能与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等因素有关。等人的观点也表示:一些药性比较剧烈的药物,其较为容易致使老年患者出现产生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这主要是因为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等在人体吸收以后,多由肝脏和肾脏解毒、排泄。因此,肝肾功能不全的老人,在用这些药时需慎重,不宜长期或大剂量应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长期服用,可以损害肝细胞,并伴有对骨髓、心脏、肾脏及皮肤的损害。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使用时间稍长,能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平衡失调,对肾脏也有影响。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红霉素、呋喃妥因等能在肝胆内郁积,产生中毒和过敏反应。故长期、大剂量使用这些抗生素药物,对老年人是非常不利的。老年患者易发生药品毒副反应的因素大致为:肝肾功能减退,使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减慢;血浆蛋白含量减低,使体液内游离药物浓度增高;靶器官对某些药物作用敏感性增加,长期给药,合并用药多,原患疾病多等特点,导致药品毒副反应发生率高。因此应根据老年人的特殊生理特点、病理特点选择药物,并在给药过程中加强监护和用药指导。

3.2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

随着感染性疾病的不断增多,新药特药的不断涌现,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也就成为临床最广泛的药物之一。该结论在本次研究当中也有较为明显的体现:39例药品毒副反应报告中,抗微生物药引起药品毒副反应共15例,占全部药品毒副反应例数的38.46%,居各类药物首位,这与目前抗微生物药广泛使用和滥用密切相关,抗微生物药在临床应用中,普遍存在无指征用药、联合用药、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问题,由于抗微生物药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有的人就将抗微生物药作为万能药,不管得了什么病,都用抗生素治疗,因此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抗生素的毒副作用是很有必要的。①病毒性疾病不宜用抗生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咽痛、咽峡炎,大部分是病毒感染所致,因此这类疾病无需抗生素而应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及中草药治疗。②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但如果受条件限制或病情危急,亦可根据感染部位和经验选用,然而可靠性较差。一般情况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多见。尿道和胆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多见。皮肤伤口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③抗生素可以治病,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没有一个抗生素是绝对安全而无毒副作用的。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而造成耳聋。青霉素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还会引起皮疹和药物热。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等会使体内耐药细菌大量生长繁殖,而引起新的更严重的感染,因此使用抗生素不可滥用。④新生儿、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的人应避免或慎用主要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毒性较大的抗生素。⑤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要严加控制,尽量避免在皮肤、粘膜等局部使用抗生素,因其易导致过敏反应,也易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可见,医务人员在临床使用药物时必须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避免其滥用,减少其耐药性的发生,降低药品毒副反应发生的机会,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3.3正确使用中药制剂

从本次研究结果当中我们发现,39例药品毒副反应中有8例为中药制剂,占总例数的19.84%,而新的中药制剂不断开发、临床应用的愈趋广泛也使得中药不良反应呈现出上升趋势。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品种来源的混淆、药物加工炮制因素、药物配伍因素、药物的制剂与剂型、个体差异因素、假冒伪劣产品引起的不合理用药因素。因此,避免中药毒副反应的发生应从源头抓起,从药品的生产、销售、临床使用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建立中药安全信息预警机制和控制处理机制,加强对各类中药制剂的检测。临床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常用中药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科学的、客观的判定中药的毒副反应,积极的预防,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或避免中药的毒副反应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中药制剂的用药安全。

3.4静脉给药较易发生毒副反应

由于不少官兵缺乏对医药知识和疾病的正确认识,总觉得静脉输液疗效好,见效快。所以不论大病小病,都主动要求静脉给药,这样一来,不仅加重了自身静脉血管的压力和刺激性,也使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幅度的增加。39例药品毒副反应中有31例为静脉给药,占总例数的79.49%,这与静脉滴注药物的配制、药物浓度、稀释液的PH值、温度、药液放置时间、滴注速度、年龄等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医疗单位要给基层官兵普及药品常识,改善不科学的用药观念,提高官兵对药品毒副反应的正确认识,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口服给药,特别是门诊给药患者。

[

参考文献]

[1] 覃正碧,向继洲,卢祖洵,等.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及其实施探讨[J].中国药房,2007,7(29):2297-2302.

[2] 华伟芳.我院285 例药品不良反应综合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1):111.

[3] 肖顺林,罗宏丽,冯碧敏.240 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1(1):67-69.

[4] 王绍杰.本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及实施探讨[J].当代医学,2014,20(7):146-147.

[5] 罗贤海.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药业,2012,21(8):7.

[6] 李宁,王群.药品临床安全使用与缺陷风险管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6(3):620-623.

医生副高论文范文11

《健康大视野》不仅是各个群体健康的倡导者,同时,也是健康行业的宣传舆论阵地。

《健康大视野》将继续秉持“健康决定未来”的发展理念,为健康行业提供阵地,并为其举办的促进百姓健康的活动予以持续关注和报道。

中国保健食品产业的春天

2012年1月5日,“2011年中国保健食品产业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凤楼,中国保健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秦小明,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栾成章,中国保健协会常务理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司司长童敏,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监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司保健食品处处长李云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司生产经营监督处处长郭海峰等相关领导,及近300位企业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健康大视野》对此次大会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

会上,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凤楼表示,讲诚信是保健食品产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讲诚信是每个企业必须要分担的社会责任。当前我国保健产业处于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保健的要求和投入越来越大,给产业带来了新的巨大的活力;另一方面大家关注的《保健食品监督条例》即将出台,目前市场上存在的违规保健食品严重影响整个行业形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协会积极倡导倡议推行诚信体系建设。诚信体系是企业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标志,也是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标志,更是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诚信体系的建立将为整个保健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此次大会是保健食品产业的一次年度盘点,会上第一次了保健食品公益广告,第一次保健食品产业报告《中国保健食品产业发展蓝皮书》,第一次公布保健食品产业2010年度销售榜。

“蓝皮书”首次全面反映了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发展状况,从产业组织、科技进步、法制建设、监管构建、产品与市场、安全保证、消费认知与评价等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报告期内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发展的全貌;客观分析了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发展中的障碍和存在的问题。

中国保健服务的民生向度

2012年2月6日,中国保健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及企业开展了“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蓝皮书新闻会暨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战略论坛”,《健康大视野》予以报道。

论坛现场,各方声音汇于一点——保健服务产业健康发展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心。

中国保健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秦小明和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揭幕蓝皮书的同时,也开启了保健产业规范化、民生化、多元化的道路。

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凤楼强调,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人类医学模式已由临床医学发展到了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阶段,“治未病”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自我保健、自我医疗、自我护理愈益成为人们改善体质、预防疾病、辅助医疗、促进康复、调整人体机能的首选手段。保健服务业既拥有我国几千年养生保健思想和实践的先天优势,又是正在迅速崛起的新型服务业态,更是形成我国新的文化及产业发展优势的重要着力点,但我国相关保健服务业发展的研究规划却非常欠缺,不利于保健服务业的科学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表示,从我国保健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看,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是缺乏严格、有效的日常监管执法。中国保健协会要切实加强对保健服务业的监管及自律,加强行业研究,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提供参考依据,协助政府部门参与制定、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组织贯彻实施并进行监督,针对解决社会管理的缺位问题,提供充足、有效的市场调查数据和分析报告,制定行业服务参考标准、行业价格调控机制、行业技术应用标准,规范行业无序竞争,引导产业升级,使之走综合化、专业化、品牌化之路。

论坛主持人、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李萍说,保健服务是以中医药传统思想文化为指导,体现的是中医和中国哲学的思想,与西医和西方哲学思想有着较大的不同。发展保健服务业,要宣传、普及、践行中医药和中国哲学思想理念,使之成为普遍接受的大众文化。同时,将中医药传统文化与现代保健技术相结合推广中医药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弘扬中华民族健康文化的重要行动,对于弘扬中华传统医学和文化、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保健产业科学发展

2012年2月25日,中国保健协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上,常务副理事长秦小明从2011年工作回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两个方面对协会2011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2012年工作要点:坚持协会服务宗旨,加大力度宣传和解读《中国保健食品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保健用品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报告》,引导企业良性有序发展和可持续增长;认真学习和宣传2012年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理解和掌握发改委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有关营养和保健食品章节内容,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夯实政产学研用联盟、国家项目和课题申报工作基础;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拟定产业科技发展规划,完善科技服务平台,拓展科研服务队伍,抓实科技项目对接、技术成果合作与转让,组织专家走基层,深入会员企业做好上门服务;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安办和国家药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企业自律规范,积极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维护保健食品行业的整体形象;继续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筹备召开“行业信誉研讨会”,深入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产品“信誉保证”项目的宣传,探讨取得信用等级评价企业受益领域与渠道,提升企业参评的积极性,完成第四届保健品公信力产品和品牌公布、宣传、跟踪调研和监督任务;抓紧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规划与落实,尽力履行社会责任,继续做好协会分支机构的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各分支机构专业化特点,紧紧围绕着协会重点工作,在保健行业三大产业方面不断开拓、创新、进取,探讨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分支机构发展模式。

理事长张凤楼为新增的兼职副理事长颁发聘书,并作了会议总结发言。他提出:中国保健产业将仅仅围绕十二五发展规划,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自主创新,推进科技进步,加快技术改造,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区域布局,促进产业集中度和产业集聚,增强企业作用,培育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兼并重组,培育大的企业集团,保护发展环境,做好节能减排,推动资源技术深加工的综合利用,促进保健产业持续、科学、健康、科学快速发展。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及产业发展的有关内容,进一步分析落实,帮助企业实现目标。

关注中医药立法

2月17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任茂东率调研组在京进行了中医药立法调研。《健康大视野》记者参加了座谈会并就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进行了采访报道。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世雄向记者介绍,2001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北京市发展中医条例》;2008年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以及相关的配套文件,为北京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和政策保障。目前,全市已经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全市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共有9家,每个区县也都有政府主办的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全市68家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均设置了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32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置了中医科,248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全覆盖。但中医药事业发展与北京市民和全国人民的期望和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座谈会上,中医药专家针对中医药立法提出了明确中医药的法律地位,加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理顺基层中医药管理体制,重视发挥中医药行业协会作用,明确规定中医药事业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卫生事业经费的增长幅度,合理调整中医药服务价格,将部分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医保范围等意见和建议。

任茂东说,中医药立法一直是全社会和全国人大代表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已被列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医药立法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推动全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有重要意义。

中华养生保健,文化和技艺的传承

2012年2月15日,“第三届中华养生保健国际论坛暨首届海峡两岸休闲养生保健文化经贸交流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

此次论坛着重就中华养生保健产业的文化传承、技术技艺、海内外传播与交流合作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在论坛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说,中国保健协会休闲保健专业委员会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中华养生文化与休闲保健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开发休闲保健养生资源、休闲养生保健品牌,推动经济社会有序发展。国务院参事、中国保健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秦小明说,现代保健产业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包括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和保健服务,这次高峰论坛实际上是保健服务产业当中的主力军。

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名誉副会长林怡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首届海峡两岸休闲养生保健文化经贸交流大会”是海峡两岸首次在养生保健领域共同主办的交流大会,很高兴邀请到诸位驻华使节、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代表们参会,大会的目的主要是让大家就中华养生文化的传承进行交流,以加强世界各国及海峡两岸的朋友们在养生保健领域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扩大中华传统养生文化在国际养生界的影响,达到以文化促交流、促合作、促发展的目的。因此,这次大会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参加论坛的国际友人巴基斯坦驻华使节(参赞)泽米尔·啊万对于休闲养生事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希望世界人民能够共享中华休闲养生保健事业带来的优秀成果。

休闲保健服务已经成为各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出国门借鉴成功经验,对于现代保健服务行业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中华休闲养生保健国际高峰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标委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对此一直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支持。

关注脑瘫患儿健康未来

2012年9月8日,由健康大视野杂志社主办,北京神经修复组织中心承办的“神经组织修复疗法学术报告会暨脑瘫治疗新技术推广启动仪式”在卫生部举行。

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孙隆椿,卫生部全国卫生产业协会副会长周宜强,健康大视野杂志社常务副社长何勇、执行总编辑刘林,健康报社副社长蔡顺利,中国医药导报副社长张皓臣,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社副社长吕军锋,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管理处副处长荆志伟,总医院博士高进宝,北京天坛医院博士张忠及北京神经组织修复中心神经组织修复疗法课题小组组长冷贵生、副组长杨洁等专家和领导出席了会议。

孙隆椿说,近年来随着高龄产妇的增多,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新生儿成活率提高等多方面因素,造成脑瘫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专家指出,中国现有500万脑瘫患儿家庭,他们大多数都处于艰难的生活状况中,急需社会救济和关怀。对此,河南、四川等地纷纷举办救助脑瘫患儿的大型公益活动,同时,中医学界也积极推广针刀微创治疗技术和方法。

何勇介绍,北京神经修复中心是国内率先对“神经组织修复疗法”治疗脑瘫及各种神经系统疾病进行科研攻关的医疗机构。“神经组织修复疗法”属于一种生物疗法,是一种使用神经因子来激活休眠状态中的脑细胞,替代或修复受损脑细胞和脑组织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强患儿的机体免疫力。“神经组织修复疗法”是治疗脑瘫疾病的一项突破性治疗,相信它的成功问世将会为脑炎患者带来新的希望。而且,该技术目前已在北京武警三院和河南武警总队医院进行技术推广与临床应用。

健康整形,理性择医

为倡导求美者安全健康美容消费意识,2012年1月12日,由《健康大视野》发起众多新闻媒体在北京举办了“健康整形、理性择医”研讨会,旨在倡导消费者安全的美容消费意识,引导健康和谐的医疗市场秩序。

研讨会现场,以中央电视台为首的70余家健康医疗类媒体纷纷表示:从媒体自身做起,共同抵制违规医疗行为。

卫生部原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孙隆椿指出,每逢节假日临近都是求美者整形的高峰期,也是整形事故高发期。健康大视野杂志社牵头主办的“健康整形理性择医”研讨会非常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如果爱美不当,人财两空就得不偿失了。因此,选择一个有信誉的整形机构至关重要。

健康大视野杂志社常务副社长何勇介绍,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是全国唯一一所整形美容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是北京最负盛名的整形医院。北京医科整形美容门诊部隶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是医院特设在北京东部一繁华国贸商圈的VIP窗口,研究方向均侧重于微创整形美容手术,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欧莱雅,关注民众肌肤健康

在所有护肤保健品牌中,欧莱雅深受人们的关注和信赖,并且,其每一次重大的品牌研发和创新都会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实时报道,2012年以来,《健康大视野》密切关注欧莱雅这个护肤品牌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创新动态,为人们传播肌肤健康知识和肌肤保健最新理念。

欧莱雅研发和创新中心医学总监维尔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欧莱雅非常尊重中医药界丰富的经验,特别是中医药在保护皮肤和毛发的质量过程当有的功效。欧莱雅的产品中已经有了一些中医药的提取物,并LiE在对中医药的成分和中医药的提取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希望找到里面所有需要的分子,并且把这些分子重新以一种最有效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促进人体肌肤更加美丽、健康。

2012年8月31日,巴黎欧莱雅全新复颜光学嫩肤组合在北京上市,《健康大视野》出席了此活动并进行了采访报道。巴黎欧莱雅品牌总经理鲍燕悦,巴黎欧莱雅品牌全球科技传播总监Elisabeth Bouhadana及全球顶级护肤专家Joelle Ciocco现场解析了巴黎欧莱雅复颜光学嫩肤组合的护肤机能及正确的使用手法。巴黎欧莱雅代言人李冰冰也现场分享了她的护肤经验及对该系列的使用感受。

助力保健食品质量安全万里行活动

2012年9月14日,健康大视野杂志社记者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支持、中国保健协会组织的“保健食品质量安全万里行”考察团来到碧生源保健茶生产基地进行了考察。

面对保健行业大环境下的企业发展,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李萍肯定了碧生源的产品质量和成绩:“碧生源以严格的产品质量把控、先进的生产工艺融合中国传统的茶文化理论,立足国内,逐步形成了保健行业的中国茶品牌,树立了行业规范的标本。”

碧生源控股集团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中心厂长杨立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质量安全方面,碧生源加强了食品安全生产的源头及过程管控。从实验室设备、人员配置、流程梳理及人员培训上进一步加强了企业自检自控、食品安全保证的能力。同时,质量体系的完善确保了产品品质的提升,生产中心品保科加大对产品生产过程的监控力度,深化重点质量监控点和一般质量监控点的内容,做到“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从源头把关,做到厂原料到“批批检验”,严禁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环节。而对于假冒产品充斥市场的现状,碧生源也强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爱银屑病群体

9月16日,由健康大视野杂志社主办,北京北城中医医院、山东潍坊建国银翘病研究院、山东潍坊金盾医院承办,北城堂(北京)国际银翘病研究院技术支持的“中美多维立体克癣体系临床科研与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学术大会暨全国首条银屑病专家会诊公益热线开通仪式”举行。

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原司长赵自林,全国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办公室原局长贺乃新,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张汉兴,健康大视野杂志社常务副社长何勇、执行总编辑刘林,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药技术开发专业委员会会长刘如等参加了会议。

何勇介绍,城市污染是造成银屑病发病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城市的工业污染。如北京首钢、山西太钢、河南焦作及山西西山矿物局等地的工作人员银屑病患病率为0.229%~0.486%,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城市污染造成的银屑病几率为0.176%,农村为0.10%,这说明环境污染对银屑病患病率的增高是有巨大影响的。何勇说,除了环境因素的影响之外,工作紧张、人际关系复杂、饮食无规律及思想压力大等因素都是银屑病患病的诱因。该病顽固难愈,是全世界皮肤科重点防治疾病之一,已被列为当今世界皮肤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更多的组织去关心银屑病人群,呼吁人们要爱护生存环境,防止城市污染。

梅里埃生产研发基地落户中国

2012年10月,生物梅里埃公司将生产研发基地落户中国,并就此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健康大视野》就生物梅里埃的产品研发与中国的医疗卫生存在哪些内在关系,以及生物梅里埃作为一个药企在环保节能和减排降耗方面的应对策略等跟民众健康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了采访报道。

生物梅里埃公司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抗感染性疾病”为使命,致力开发作为医疗和工业用途的体外诊断产品,是法国最大的体外诊断公司、全世界最大的微生物体外诊断公司,在临床微生物及工业应用微生物领域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微生物、免疫及分子生物学的全线解决方案,是全球传染性疾病诊断行业的全球排名第三的企业,尤其擅长于艾滋病和肺结核的诊断;在免疫分析领域,公司的拳头产品VIDAS是当今世界上免疫分析实验室中安装使用数量居第二位的自动化免疫分析仪,在抗生素药敏检测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此外,生物分子分析技术独树一帜,是仅有的几家能够完全掌握分子生物学三步技术(提纯、扩增和检测)的公司之一。

甘家口的健康传递和延伸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首要条件,也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自2011年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街道办开始实施“健康甘家口”行动以来,从思维、工作、休闲、娱乐和环境等五个方面塑造“健康”,通过实际实施和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利民乐民的措施,将“健康甘家口”理念带入了每一户家庭,引起了媒体争相报道和关注。2012年,对于甘家口地区开展的活动,《健康大视野》用了15期予以了采访和报道,传播健康理念、关注百姓生活和身心健康。

8月31日,作为“健康甘家口行动”的延伸,北京海淀甘家口街道办“甘家口地区公共健康联合会成立一周年即大型健康咨询义诊公益活动”在北京玉渊潭公园举行,让甘家口地区民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义诊服务,同时,也将健康的理念传到了千家万户。

启动仪式上,甘家口公共健康联合会会长、甘家口街道办主任赤飞向记者介绍,“甘家口地区公共健康联合会成立一周年即大型健康咨询义诊公益活动”既是庆典活动也是推进“健康甘家口行动”的延伸和再动员,关注百姓健康、推广普及“健康甘家口”理念,旨在提高甘家口地区百姓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9月21日,在“健康甘家口”行动推出一周年之际,首届甘家口“健康节”在北京玉渊潭公园开幕,同时,2012甘家口“健康节”首场活动——玉渊潭健走赛在玉渊潭公园举行。

2012年10月19日,由北京市海淀甘家口地区文化体育艺术联盟组织举办的“2012年甘家口地区第二届健康文化体育艺术节第三届社区合唱比赛暨金秋十月健康歌会”在北京工商大学大礼堂举行。健康大视野杂志社对此活动进行了关注和报道,将健康理念传递给更多百姓,点燃更多民众热爱生活、热爱文艺的热情。

首儿,儿童的健康基地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健康大视野》同样关注儿童的幸福与健康。2012年,《健康大视野》用了大量篇幅对“首儿”做了全面和系统报道,让人们更多关注与了解儿童药品和儿童专科医院的发展。

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的生命力,李桥儿童医院自成立之初就不断探索和追求着高品质的医疗水平及服务质量,力争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京东及周边地区儿童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李桥儿童医院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与工作室专家优势相结合,根据临床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疾病相关课题研究工作,传承中医经验方法,培养中医专科人才队伍,打造专病专治的中医儿科医院,造福广大儿童。

医生副高论文范文12

唐蜀华名老中医工作室

科室简介

唐蜀华(前排坐者),江苏省中医院名医堂主任医师,中医心血管病专家 ,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1年师承于国内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周仲瑛教授,在1994年取得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颁发的出师证书,曾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

从事中医内科心系病研究20余年,对病态窦房结综合症、高血压病合并胰岛素抵抗等多种代谢异常、病毒性心肌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及其多种危险因素干预等有较深研究,擅长治疗高血压病、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心衰、心率失常、老年病等。

从左到右专家排列

唐蜀华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术后继人才队伍。后排从左至右分别为:

范群丽,江苏省中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参与部级及省级科研课题两项,在核心期刊十余篇。

王石,江苏省中医院心血管科主治中医师,擅长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严冬,江苏省中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世联中医内科学会会员。擅长中医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衰、各类肿瘤。

刘沈林名老中医工作室

科室简介

刘沈林(前排坐者),江苏省中医院名医堂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博士生导师。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曾任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江苏省政府第五届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健康2020战略”中医专家组成员,江苏省卫生厅“135”医学工程重点学科(消化病学)学术带头人。全国人大代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擅长治疗中医脾胃病,对消化系肿瘤的诊治尤有心得。主编《现代中医临床手册》等著作3部,发表临床医学论文20余篇。主持部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3项。曾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多项。长期师从徐景藩教授,2007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

从左到右专家排列

刘沈林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术后继人才队伍。后排从左至右分别为:

祁明浩,国家脾胃病临床研究基地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的中医临床循证及转化研究,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的创新模式研究,医疗科研一体化的关键技术研究等。

李@,江苏省中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恶性肿瘤,特别是治疗肺癌、胃癌、肠癌、肝癌、食管癌、乳腺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

奚肇庆名老中医专家团队

科室简介

奚肇庆(前排坐者),江苏省中医院名医堂主任医师,急症临床研究室主任、急诊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医药学会中医急诊专业委员会常委。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多年,先后师从周仲瑛、徐景藩、李石青等著名老中医,长期致力于肺系疾病的临床研究。

擅长中医危急重症的高热、血证、胸痹、中风、昏迷;中医肺系疾病的咳嗽、哮喘、咯血、肺积;中西医结合急诊的呼吸道及肺部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呼吸衰竭、肺癌、脑梗塞、脑出血、消化道出血、植物状态等的诊治。主持国家、部省级、厅局级课题10余项,获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共三项。

从左到右专家排列

奚肇庆名老中医专家团队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术后继人才队伍。

后排站者为:

吴雅文,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中医师,住院医师,擅长神经内科常见病的诊治。

丁义江名老中医工作室

科室简介

丁义江(前排坐者),部级名老中医,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丁氏痔科”第九代传人,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全国中医肛肠专科医疗中心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全国肛肠学会主任委员兼江苏省肛肠学会主任委员。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日本高野大肠病医院顾问。丁泽民老中医的二儿子。现任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近期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3项,南京市科技进步奖3项。《中国肛肠病杂志》副主编、《大肠外科杂志》编委、《中西医结合结直肠病学》主编兼编辑部主任等。

从左到右专家排列

丁义江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术后继人才队伍。后排从左至右分别为:

丁曙晴,副主任中医师,从事肛肠专业10余年,擅长肛肠良性疾病痔、肛瘘、直肠脱垂、直肠阴道瘘等疾病的诊治。

朱勇,副主任中医师,从事肛肠专业近20年,擅长治疗肛瘘,肛裂,痔疮等疾病,在结直肠肿瘤肠镜下手术(EMR,ESD),TEM手术也有所造诣。

徐荷芬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科室简介

徐荷芬(前排坐者),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一批江苏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指导老师,第三批江苏省名中西医专家学术思想传承指导老师,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指导老师,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指导老师。建有江苏省中医药局名中医徐荷芬工作室,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中医徐荷芬工作室。

徐荷芬擅长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治疗恶性肿瘤,以扶正培本为主,攻补兼施。在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效果显著。主持课题多项,获部级、省部级、厅局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从左到右专家排列

徐荷芬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术后继人才队伍。后排从左至右分别为:

邢海燕: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主攻肿瘤、血液专业。擅长实体肿瘤和血液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霍介格: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擅长常见恶性肿瘤的治疗,尤其是肺癌,乳腺癌,脑肿瘤及胃癌、肠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杨桂云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科室简介

杨桂云(前排坐者),女,1946年11月出生,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医师,1970年起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临床带教工作,2002年被江苏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授予“江苏省名中医”荣誉称号, 2003年、2008年分别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师从全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沈仲理教授,并跟随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妇科专家孙宁铨主任多年,重点致力于女性不孕症及月经病的临床诊疗及研究。近年来在中医药治疗女性不孕症作用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成果,其中主持完成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项目“中药补肾活血汤对小鼠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的作用研究”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从左到右专家排列

杨桂云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术后继人才队伍。后排从左至右分别为:

黄美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中医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擅长妇产科各类疾病的诊治。

邢玉霞,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医师。擅长宫颈疾病的诊治,阴道镜检查、LEEP术及妇产科各类手术。

朱启勇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科室简介

朱启勇(前排坐者),江苏省名老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主任中医师, 博士生导师。1952年生于江苏中医世家,师从名医朱秀峰教授,至今已经行医四十余年。为第五批部级师承指导老师。建有“朱启勇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朱启勇主张中西医结合,以中医整体观辨证与辩病相结合,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治疗以中医药为主,在理、法、方、药的基础上采用现代中药药理研究已证实有效的药物组方,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显著的疗效。主持省部级课题项目10余项,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省科技成果进步奖3次,开发新药4种,获新药证书1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

从左到右专家排列

朱启勇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术后继人才队伍。后排从左至右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