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时间:2023-01-28 08:23:09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范文1

关键词:语言;表达;阅读;课堂

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用有个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相应的思想,但有的教师自己用的词语却是既不新颖又概念化的词语;阅读鉴赏诗词的课堂,原本应该将诗词赋予多层次、多样化的意义,但有的教师偏向把赋予的意义变得单层次统一化;课文中的故事本来是通过细腻生动的语言表达思想,勾勒人生微妙的波澜起伏,但有的教师用既生硬粗鲁又过于逻辑性的语言来教学等等,这样的语文课堂如何生动有趣?其实,文学隐藏着以魔鬼性来怂恿人背叛日常生活并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快乐的可能,然而,假如上语文课时,阅读充满健全性、道德性这种“教育”性很强的说教,语文课怎么能传达出阅读的乐趣,去吸引学生对语文有浓厚的兴趣呢?

“上课再继续这样下去,我恐怕要失去我自己的语言了。”有见识的语文老师已经对枯燥的语文课产生焦虑了。他们有的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各种教学尝试,探索教学方式,让语文课变得更生动有效,从而优化语文教学课堂。如,在上课的时候,彻底排除教师主导的发问而讨论学生阅读课文后产生的问题,学生之间自由地发表自己意见,过后自己去查资料,不断思想碰撞,不断产生思想的火花。还有的语文课堂,采取个人阅读,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每人的读书感受,教师也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不强加于学生身上,等等。

一、与“人”相遇的语言课堂

我们生活在由大众媒体信息组成的大众消费生活里,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单向地发出无数信息,创造着过多嘈杂浮躁的社会资讯,同时商业主义和宣传活动运用的诗意语言与文学词汇,刺激并主宰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欲望和思想。正像后现代哲学家说的那样,基于科技与大众消费市场带来的语言洪流中,我们已经只能反复地复制语言,丧失了他们本身的“意义”而漂浮不定。脑白金的广告词就是一个反复强调语言而让人记忆而没有任何文学内容的显而易见的例证。于是,我们正挣扎于可以谓之一种“团体性失语症”的危机中。

在这么泛滥的语言信息社会里,学校的语文教育要如何来抵抗这种“失语症”?我觉得,可以从课堂教学的语言实践去寻找语言本身的人文性质,并且探求以语言为内容的语文教学方式教学课堂所拥有的种种可能。

当我们把语文课堂视为语言空间时,介于教与学之间的语言受到三种语言的支配:一是丧失个别经验和具体关系的语言,二是失去作为语言“身份”的声音和形象的语言,三是丧失对话性质的独白语言。课堂上的语言空间由教师“发问”“指示”“评价”与学生“回答”这种定型规则来组成,这个语言空间就是产生教育者(教师)和被教育者(学生)这种权力关系的系统。消除认识与表现的个性性质而将“我”这个第一人称个性以及“我”和“你”这个关系上的对话关系。在语文课堂的主要关系上,教师和学生虽然彼此运用发挥各自“角色”功能的语言,但是大家都只不过是失去有个性的语言和经验的“某个人”。在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个体独立性存在时,教师把单一的语言系统改成了多元化、多层次化的语言实践。这个时候,教师再也不能将自己定位在角色或权威的这种稳定空间里,同时学生也不能处于隐藏自己的安全地带。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独特的真实体验,表达自己真实的个体经验,即作为“人”的真实独特语言。

二、与“事件”相遇的语言

在语文课堂上,除了打破传统的权力式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个人意见,以师生平等合作交流的教学实践,我们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我们还听到别人的语言,那就是别人一个一个具体而生动的“事件”。其实,作为“事件”的语言经验不仅适用于语文学科,还适用于理科、社会学科、艺术学科。而“事情”性的语言教育需要学校教师一起通过自己的语言实践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为作为支配学校语言空间的话语,一大部分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系统,这里,我们先谈到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事件”语言。教师专属的学科语言和逻辑构成了教育内容,是由一个牢固的意识形态足证的系统,也是一种调节教师的实践装置。比如,教师经常使用“学习力”“课题”“目标”等等词汇,或者“追求主题”“深刻理解”“读懂”等等专门术语,都是赋予了教学过程和意义,并且控制和压抑这种过程的装置。这些数不清的概念化的语言泛滥,剥夺了教师经验的个性,失去了课堂事件的具体性和独特性,而掩盖了每个事件的真正意义。教师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自己独特的语言,以便能够表达教育教学经验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只有教师运用自己的真实理解,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才能创造课堂上的“事件”语言。

三、创造“人”与“事件”相遇的语言

作为“事件”的人与语言的相遇以及作为“事件”的语言经验当然是一个以人文教育为主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去探究的课题。而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先解决我们常用的语言,即在我们的语言表面上浅显易懂,但实际上原有的意义日益模棱两可并完全解体。更具体地说,语言原来给我们提供的共同的含义和形象,实际上越来越失去共同性,并丧失对话作用和传达功能,无论我们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意见,运用的词语越多越变得虚伪或者违背说话人要表达的意思,甚至有攻击别人心理以及沉默中处于混乱状态的语言原型。总而言之,我们的语文教育首先应该正视以我们的身体来表现并感受到的语言,即人的语言。

语文课堂教学应带来人和事件相遇的语言。它首先要重新认识语言,不把语言当做“工具”或者“技能”,而把语言当做“经验”或者“纽带”,不断链接人和人的思想情感、事件和事件之间的关联、人和事件之间的主客本质关系。语言在这各种关系中产生,并表达这些关系。在这个意义上,语言既是“经验”,又是“纽带”。它将以具体独特的事件为前提,针对每个人对“事件”的具体想法、独立想法,促进师生思想交流,同学间个性表现,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生动性、有效性。与此同时,这也能根治现代人对社会事件、对别人的问题漠不关心的病症。让学生自然拥有人文情怀,能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真正提高人文素养,从而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范文2

关键词:任职教育;课件制作;多媒体

目前,任职教育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任职教育相对学历教育,具有新的规律和特点,这对每一位教育者,尤其是任职教育教员是一种严峻考验。任职教育教员除了要有深厚渊博的知识,较高的道德素养,还要有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

作为老师,上好每一堂课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主要途径,因此,每一堂课的准备至关重要。从课程标准到课程内容,从教案编写到课程设计,从板书设计到多媒体课件制作都凝结着老师的辛勤汗水。但是,课程内容准备的无论多么充分、课堂设计无论多么好,真正产生效果要通过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听得清、看得明、做得对,这就需要在备课上下工夫。备课除了要对所教的课程内容非常熟悉,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外,重要的是如何表达出来,让学生能够真正听懂,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制作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利用了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图形、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有机组合并加工处理,能把课堂上不易用语言表达的细节内容充分体现出来,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的教学内容更适合用多媒体演示。任职教育教员如何才能又快又好地制作出与岗位任职联系紧密的多媒体课件呢?

一般的,多媒体课件制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界面设计、布局设计、美工设计和交互方式设计等。对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员来说,复杂的多媒体制作应用软件,例如Director、Authorware、Flash等,大多数教员用得不多,也不太熟悉,很难用其来完成效果好的课件。应用最多的是Microsofe Office、PowerPoint等软件,这类软件使用起来既方便又简单。但是,很多教员在制作课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和问题。

一、课件没有充分体现以学员为主体

学历教育是教师为主体,教师主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而任职教育是以学员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参与学习活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过程。某些教员讲课时,将课件从头播放到结束,不停地讲课。教员认真准备的课,学员没有听进去。建议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设计课件时要设疑引思,抓住表征事物现象的基本特征,使教学课件适合任职教育大多数学生的要求,例如讲课前介绍本节课内容、目的,讲课过程中提出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视频引出问题,通过动画引起思考等。

二、课件没有充分联系任职岗位

某些任职教育教员在授课过程中将大篇幅的文字搬入课件中,讲课时所说的内容和课件完全相同,即使没看课件,给学员的感觉也是照本宣科地读课件上的内容,显得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感觉没兴趣。我们应该正确使用多媒体课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议课件上的文字不宜过多,只选择重点的、需要特意强调的内容。口头讲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讲课方式。老师将内容吃透,用最浅显的方式,通过口头将其表达出来,真正将理论与岗位任职的实例联系起来,而不能将课件当作课本,那样就失去了多媒体课件的真正意义了。

三、课件素材选取不当

素材要和内容贴切,内容决定素材,决定表现形式。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当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特点来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看教学内容是否需要,不要认为加入图片就比不加好看,如果没有和内容相关,合适的图片,宁愿不加多余的图片。并不是所有的多媒体都必须加图片、声音、视频、动画,要看它是否和内容相符。有了合适内容的图片,还要对其进行一般的处理,例如将图片上与教学无关的内容要去掉、对图片进行美化和修饰。当然这些内容的完成,需要在平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中完成。

四、课件色彩搭配不协调

现在色彩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环境,如广告、服装、汽车、建筑等,与我们生活最接近的日用品也不断地追求色彩的变换。那么,色彩怎样应用于我们的课件设计呢?不要认为色彩艳丽就是好看,素雅就不吸引人:有时恰恰相反。课件要看是什么内容、何种场合去决定使用何种色调。有些课件让人看了以后,眼花缭乱,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意思。各种图片、动画都往课件中放,反而损坏了课件的意境。现代研究表明,色彩会给人精神很多影响。例如色彩的冷暖、色彩的远近和舒适感、色彩的轻重和软硬感、色彩的易记忆性、色彩的联想和象征等。人对色彩的情感也随着年龄的差异、性别的差异、种族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不同属性、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力”的感觉,康定斯基认为:黄色的“力”是离心的,青色的“力”是向心的;红色的“力”是稳定的等等。建议参考有关平面设计书籍,了解色彩的搭配和色相的象征意义。一般情况下,一张背景图上,放置元素的颜色不要过多,否则,会造成版面混乱不庄重的印象。

五、视频处理不完全

视频播放经常是任职教员讲课所需要的一种素材。可是,经常会遇到播放的视频上有一些无关的内容,例如无关的广告、下载链接、图片等等,这些都应该处理掉,否则,将影响学员的注意力和多媒体课件的完美性,甚至使学员对任职教员教学态度产生怀疑。建议一般情况下,使用“格式工厂”。“格式工厂”运用起来简单方便,可以粗略提取,也可以对界面的大小进行截取。如果需要精确提取,再使用“格式工厂”就不十分准确了,而“绘声绘影”可以精确截取到帧。打开“绘声绘影”,在“编辑/Video”状态下,加载视频,选中视频点击右键选择“单素材修整”,这时视频已经变成了一帧一个窗口。利用“飞梭栏”进行快速搜索和精确定位,然后点击开始标志,找到截取位置执行结束标志,最后,进行确认。当视频上有一些内容你不需要时,例如电话号码、网址、杂乱广告等,而这些帧画面又必须要时,可以使用视频轨和覆叠轨,将视频文件拖放到视频轨,找到需要隐藏不需要内容的帧视频,在覆叠轨点击右键选择插入与内容有关的视频或图片,调整插入的视频或内容大小及帧的长短,将无关内容覆盖掉。图片可以到Photoshop里自制或修改,当然所插入视频或图片内容尽量与主视频有关,色调也要尽量一致。当然,有了好的多媒体课件,还要有好的硬件环境,当硬件条件不利时,我们就要考虑用软件来弥补。

六、充分发挥软件对硬件设备的性能提升作用

任职教育选修计算机课,上课人数有时多有时少。上课人数多时距离远的学员就看不清屏幕上多媒体课件的细节了,这时应使用NetMeeting。

授课过程中经常会讲到细节的地方,远距离的学生可能看不清屏幕,尤其是计算机课程,操作步骤比较多,例如运用Photoshop制图,一个步骤没跟上,后面就没办法做了,只有打断老师或者等下课了再问老师。建议简单而又快捷的方法是安装NetMeefing,

让大屏幕拉到学生面前的计算机屏幕,即学员通过本机可以看到教师机显示的课件或软件内容。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中执行C:/Pmgram Fileknet Meeting\Conf.EXE进行安装,安装过程中要选择局域网,被叫方填写主叫方地址后,点击“电话”图标呼叫主叫方,主叫方点击“接受”或设置为自动接收呼叫,把桌面设为共享。这样学生就在自己的电脑上看到了投影上显示的内容了。当硬件环境不允许,电脑运行速度慢,要提高电脑运行速度,需增加虚拟内存。单击“我的电脑”,右键选择“属性”,依次选择高级/性能高级,虚拟内存,更改/自定义大小,初始大小和最大值可设成相同数,大小为原数值的2倍即可。

在任职教育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克服诸多问题和误区,多媒体课件才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制作应围绕教学需求,适应任职教育特点规律,让多媒体课件与学员学习习惯结合起来,这样多媒体课件在任职教育中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

什么是语文素质?具体地讲,语文素质内涵至少应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内容:(1)语文基础知识素质;(2)语文智能素质,如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力、记忆力;(3)语文技能素质,即听、说、读、写能力;(4)语文审美素质,如语感能力和鉴赏能力等。语文素质教育的实质和中心任务,就是要训练语文基本功训练。那么语文素质究竟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

一、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

训练能力就是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训练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和作文能力等;同时,辅之以一般能力的训练,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所谓语言文字训练,简而言之,就是字、词、段、篇的训练和听、说、读、写的训练。换言之,就是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识记训练、语感训练、读写训练。其中,培养语感是语言文字内化的教学,可以说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功。语言文字是交际的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教学中掌握并运用这个工具,就必须强化操作训练。

二、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陶冶情操就是结合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特点,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和审美意识。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应讲究思想教育的自然渗透,既要到位,又不能越位,切实做到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小学语文教学固然要从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人手,但自始至终要强调的一个根本点,就是要教学生做人之道。“要为人,先做人”,这是文道统一的原则的本质要求,也是传统语文教学思想的精华。从小学语文教学来看,文道统一原则包含双重含义:一是语文课文本身是文道统一体;二是整个语文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地贯彻文道统一原则。

三、教学中锤炼学生的个性品格

锤炼品格就是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品德修养教育。小学虽然是基础教育阶段,但也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品格训练,为他们逐步提高语言文字修养打基础。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的完整性、条理性、准确性、具体性等方面的训练以及语言构造(字、词、句、段、篇关系)与语言速度等方面的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既要将语言文字品格训练贯彻始终,又要注意针对不同年级、不同训练要求、不同训练重点,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语言文字的品格训练中,应以语感训练为基础,以语言规律为指导。

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范文3

关键词: Matlab语言;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4-0013-03

Matlab语言是一门基于矩阵运算、数值分析、数据可视化、以及系统建模与仿真等诸多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的高级计算机语言。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完善和推广,Matlab语言已经成为国内外大学理工科大学生和研究生的通用计算工具,是学习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的有力助手,是基础课、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中最常用、最有效的工具。

国内外高校都为理工科专业学生开设了《Matlab语言及应用》课程。近年来,国内有很多教师对Matlab语言在课程教学应用做了很多尝试,取得一定的效果。潘峰结合东北大学电气信息类专业《MATLAB语言与科学运算》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经验,研究了MATLAB语言课程在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1]。张建珍以汽车动力性计算示例验证,研究了应用Matlab语言提高理工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率[2]。屈克庆的研究基于Matlab语言的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的优点,提出高校课程教学结合Matlab语言的改革和实践[3]。张华等人针对电类专业课程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 matlab 应用于电类课程的教改方案,从基础课和专业课两个方面讨论[4]。此外,国内有很多高校教师对Matlab语言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在课程教学应用做了很多尝试,取得一定的成效[5-8]。

《Matlab语言及应用》课程是我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和电气自动化等各电类本科专业的院级限选课。教师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尽可能掌握Matlab语言基本语法、编程技巧和使用方法, 应用于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解决专业课程的问题,是我们Matlab语言课程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在该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践效果。

一、Matlab语言及应用课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Matlab语言及应用课程存在的问题有:

1)课程学时少,一般高校Matlab语言课程学时都是20到40学时。例如广东海洋大学《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中该课程是24个学时,而《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中该课程是36个学时,学时压缩了50%。

2)课程内容多:MathWorks公司几乎每年都会推出一到两个Matlab新的版本,功能越来越强大,软件覆盖到数学分析、计算、自动控制、系统仿真、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数理统计、人工智能、电子系统、通信工程、生物化学和金融系统等众多领域。每年随着Matlab功能不断更新和补充以及新的工具箱开发, Matlab安装软件包,体积迅速膨胀,由低版本的1-200M,到目前几个G。

3)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明显滞后于新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仍是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另外还存在教学方法不当等问题。

4)学生学习计算机语言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数学生都意识不到该计算机语言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Matlab语言功能越来越强大,内容越来越丰富,然而课程学时日益减少。现有《Matlab语言及应用》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形式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的要求。

二、Matlab语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根据目前Matlab语言及应用课程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人在Matlab语言课程多年教学经验,本文提出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编写适合的教材,课件制作和教学手段要改革和创新等教学改革措施。

1.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

面对教学学时少,Matlab件功能越来越强大,教学内容越来越多的矛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筛选和提炼教学内容。

作为一种基于矩阵运算的计算机语言, Matlab语法的介绍是教学重点之一。由于Matlab是一种基于矩阵运算的语言,因此,在课堂上应该重点讲解有关矩阵的定义和运算规则等。在介绍 Matlab 语言语法时,要同语法特征相似C语言和 C++ 语言对比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尽快学会 Matlab 语言的语法。

Matlab涉及的专业领域非常多,有丰富的工具箱函数,学生只需了解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功能即可。在教学中,任课教师要考虑听课学生的专业背景,有针对性地讲解与其专业相关的工具箱函数,将功能相似的一类函数一起讲解,讲解几个有代表性的函数,点到为止。Matlab 语言具有完备强大的帮助系统,应教会学生使用help和look for 帮助函数以及在线帮助系统,帮助文档一般都会给出函数的功能、语法、参数说明外,还给出具体例子。学生通过学习给出的函数例子,能更好地了解该函数的用法。

每次课程,任课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和Matlab函数之后,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背景,选取和讲解几个本专业实际问题的例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编写适合的教材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参差不齐,难易不适的Matlab语言教材,不太适合我校大电专业学生使用。从我校学生整体基础不太好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我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个专业特点及应用,组织编写一本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教材显得尤为必要。

本书的特点是先介绍Matlab软件基本语法,主要功能知识和基本函数,然后介绍Matlab在电子,自动化和通信专业中的应用问题,最后给出Matlab实验。本书主要内容如下:Matlab语言概述,Matlab矩阵及其运算,Matlab程序设计,Matlab数值计算,Matlab符号计算,Matlab绘图及图像处理基础,Matlab Simulink仿真,Matlab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Matlab在自动化专业应用,Matlab在通信工程专业应用。

3.课件制作要改革和创新

Matlab语言的函数、代码以及帮助文件等都是英文,所以课件制作上尽量要用英文,少用中文,课件例子也尽量用英文表述。课件在制作例子时候,例子的代码要晚一两分钟显示出来,这样可以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思考,或者教师在黑板上带领学生一句一句编写代码,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在制作第一次课件时候,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介绍Matlab 语言的作用。通过介绍相关专业课程中的经典仿真案例,Matlab软件自带的Demo 和 Example,还可以简单讲解本人在博士硕士论文用Matlab编程实现算法的思路,并演示实验结果,来说明Matlab 语言在不同领域和不同专业应用状况。考虑到大一学生还未开始学习专业课程,缺乏对专业的认识,实际例子和仿真案例的讲解不宜过细,点到为止,让学生知道Matlab语言对今后课程和专业的学习是有用的。

另外每次课件后面要结合学生的专业,找到相应的实际问题,给出代码和结果,这样提高学生学习Matlab语言的积极性。在介绍基本语法结束后,最后一次课件中,应该重点讲解Matlab语言解决本专业的问题。让学生知道今后学习专业课时候,Matlab语言是有用的。

4.教学手段要改革和创新

Matlab语言的理论教学要建立以多媒体授课为主、以板书为辅的授课模式。要在黑板上推导一些简单的理论公式,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授课地点应该改在电脑机房里进行,这样学生可以在老师讲解Matlab函数时候,可以在电脑上操作,在Matlab环境下调用函数,查看函数帮助文件,更容易,更直观学习和掌握函数的使用。老师讲解完例题后,学生可以在电脑里输入例题代码,运行代码,很直观的查看到代码的结果,这样将枯燥的代码和函数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语言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此外,课堂上应多引入实例。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先让学生思考一会,然后画出流程图,再给出Matlab程序代码,最后对程序代码进行详细讲解。这种实例教学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问题能力。

另外,还需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在有限学时内讲解基本语法和必要的教学内容外,更多的教学内容可放手让学生自学,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和Matlab的在线帮助系统寻求帮助,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了“教学学时越来越少和Matlab语言内容越来越多”的矛盾。

三、结束语

Matlab语言在教学、科研和工程计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高校很多专业均开设了《Matlab语言及应用》课程。本文分析了Matlab语言及应用课程存在课程学时少,内容多,教学内容滞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结合本人多年的Matlab语言教学经验,提出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编写适合的教材,课件制作、教学手段要改革和创新等教学改革措施。以期为Matlab语言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潘峰,薛定宇,陈大力,崔建江,MATLAB语言n程在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9):57-59,68.

[2]张建珍,陈振斌,何金戈,Matlab在理工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3):276-278.

[3]屈克庆. MATLAB仿真在电力电子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 2014(12): 132-133

[4]张 华,李莉莉,刘玉良,单海校,Matlab 应用于电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3):284-287,291.

[5]吴涓,宋爱国,温秀兰,“Matlab语言与应用”课程教学设计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6):10,11,16.

[6]李秀滢,王建新,彭静.Matlab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2):104,105,113.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大学英语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都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处于人才培养核心地位的教育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其中语言教育,尤其是英语语言教学也深受其影响。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简称CALL)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师所关注。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CALL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行为主义CALL阶段、交际性CALL阶段、综合性CALL阶段。目前CALL所处的综合性阶段,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为工具,力求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地参与活动、进行真实语言交际的空间。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给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CALL对大学英语语言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是充分整合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扩展大学生英语学习空间的途径

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多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教学,老师的教案就决定了学生所接受的信息量的大小,这就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的狭窄和学习方法的单一。但是现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交流学习方法、进行阶段性测试,不断丰富英语学习资料,改进语言学习方法,这样就大大提高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现在互联网上有许多相关的英语学习网站、论坛和电子杂志,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网址,学习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根据需要进行自主阅读。采用配套的电子教材、教案、学习课件,甚至与自制的电子学习课件相结合,以部分取代信息量较小、强度大的传统教学模式。计算机中的课文录音、人物、事件介绍,有的配以生动的画面、音像,从而利用电子手段解决了教材中的难点。计算机中所储存的信息量之大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此外,老师可以把上课所使用的课件上传到校园网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主选择内容,自定学习顺序,自主决定学习时间。

(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积极的语言教学的方法

兴趣是个人研究某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想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基础上的。“当学习者对学习项目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努力地学习,而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反过来,学习上的成功又会使学习者感到学习过程的愉快,从而增加学习兴趣和动力”,哈钦森和沃特斯所论证的这一良性学习过程循环理论说明了“兴趣与学习效率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加强”的观点(赵仕风,1999)。在大学英语的教学活动中,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本身就有专业科目的学习负担而且每周才4节英语课,老师既想让学生顺利通过CET-4的考试,还想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这样的难度是相当大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是学习者主动自我调节学习的一种较好的方法。较之传统的学习方法,个人的学习机会增多,有利于学生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进度,选择难易适度的内容进行人机互动。学生在自主学习期间,该学什么内容、花多长时间、难易程度的把握等都得到最大程度的自主化,使强迫式学习得以弱化,能有机会避开学习者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被动接受知识的无奈。计算机中多种多样和便捷快速的练习、测试、答案反馈信息,使学习者的学习进度与其语言能力得到最佳的适应。

(三)为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学习状况,做出信息反馈开辟了道路

教与学是学生双方的互动与交流,要想建立完整合理的师生交流系统,就可以借助计算机强大的存储功能,随时调用各阶段、各方面的资料,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老师指导学生及时更正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多采用大班教学的形式,教师面对几十个听说或阅读能力不尽相同的学生,往往难以应付。而利用CAI单词或词组再现,图像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等,根据由易到难的规律,利用设计好的软件随机发送习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有效的训练。此外,学生用键盘鼠标做题,比起作业本而言其反馈信息的速度要快,学生的兴趣自然也浓,学习效率自然也高得多。而当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功能,通过话筒和屏幕上的显示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处理英语学习中的问题。

(四)为教师迅速更新语言知识,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准备了条件

现代社会,计算机的硬件配置和应用软件更新的速度都很快,而语言的更新也同样迅速,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接触到最新的英美报刊和英文版书籍,比如可以很容易读到当天的英美电子版的报刊杂志,像《纽约时报》、《伦敦邮报》、《时代》等,这样的信息更新可以弥补由于课本的陈旧或僵化所带来的不足,提高学生实际掌握和应用英语的能力。从老师的角度出发,备课的内容由于受到传统教参的影响较大,因此无法有效地和学生的思维保持同步,导致学生上课时对已经过时的信息失去兴趣,也就失去了语言教学的意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用于交流沟通,而书本上的陈旧表达是无法实现与英语本族人之间的信息交换的,因此通过计算机和网络了解最新最现实的语言,才能达到新世纪跨文化交流的目标。

三、CALL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产生的问题

(一)认识上的误区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很多老师在实践中已经意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强大功能和优势,也知道它必将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许多学校都开展了计算机多媒体公开课活动。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往往发现所谓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过是用计算机代替教师的传统板书罢了,反而让教学失去应有的灵活性。因为大多老师是用一个课件贯穿整堂课的教学,一旦原先的教学设计出现意外,就乱了阵脚,束手无策了。当然,这与老师们对课件的制作水准,以及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解有关。作为英语教师,在计算机的使用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水平都不高,尤其是有的老师事先明知道采用课件后教学质量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却有意无意地把它作为门面来装饰,认为有了几堂多媒体公开课就代表自己已经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证明了自己的水平,这实际上是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乃至现代教育技术的误解,为了CALL而CALL,有时所谓的多媒体课的效果反而不如普通的传统课堂教学效果好。这种脱离教学实际的“多媒体”是没有生命力的,反而使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并没有得到深入人心的发展,多媒体多数时候只起到了显示屏的作用,未能很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网络和网络教室也没有物尽其用,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

(二)技术上的缺陷

这主要表现为:设备不足,硬件配置低。现在很多学校的语音室还是90年代建设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多采用Win98甚至是Win95,对于U盘和移动硬盘无法识别,连用Office2000做出的ppt课件也无法打开。教学软件也比较简单,实用课件很少:软件市场上专门的教学软件很少,而真正使用于课堂教学的软件就更少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老师自己开发制作,但受教师计算机水平的限制,往往开发出的课件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花哨,或是不能反映出老师的全部教学思想,不具有普遍的实用性。此外,目前自制的教学课件多为教学演示型,提供给学生的训练机会较少。课件设计偏重为教师的教服务,忽视为学生的学着想。课件缺乏为学生设计跟读模仿、问答练习、角色扮演等交互式训练,缺乏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和思维训练的个性化学习材料;多数自制教学课件演示和训练的内容缺乏创新,重复课本内容较多,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意识不够;有些课件的内容和训练方法可以通过其它媒体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价值未能充分体现;课件的制作技术尚不成熟,仍有诸如前页和后页操作不便、长时间等候以及点击喇叭不出声音等故障出现。

(三)应用上的不便

多媒体课件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课堂气氛很好,信息量很大,效果比传统教学方式好,但是学生天天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对我国绝大多数大学的英语教学而言是不现实的,多媒体教学往往只是用在公开课上。信息量大,这是事实,这个课是花了几十甚至上百个小时的艰辛劳动弄出来的,效果当然会好,这就等于高效益了吗?平时用三个小时备的课,现在因为要用多媒体,花了几十个小时去准备,也就是说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降低了效率,这对学生、对教师都不是好事。还有,如火如荼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直接影响着“评级”、“评优”等各项考核,所造成的不平等让老师片面追求多媒体教学的形式,而不是内容上的充实。多媒体终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而不能本末倒置,陷入误区,教学要从实际效果出发,眼光不能盯住多媒体不放,而应该提倡“土”、“洋”结合,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教学。教师要真正懂电脑,必须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人与机的结合上做文章,把着眼点放在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来提高授课能力上。多媒体教学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不能一味代之以多媒体,搞教学手段的“一刀切”。

四、结束语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21世纪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它的资源是丰富的,前景是广阔的,但是对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只有不断完善专业知识,并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才能将CALL的研究和CALL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推上一个新的高度。至于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其它诸多问题,如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资金投入、上机条件、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努力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勇帆.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制作[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赵仕风,宋黎.发挥多媒体课件优势,改进英语教学[J].外语界,1999,(2).

[3]董卫,付黎旭.对建构主义指导下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课堂的调查[J].外语界,2004,(2).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范文5

关键词: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县域中学(a county-level school);英语学习(English acquisition);适用度(applicability)

翻转课堂是一种刚刚出现便已经席卷全世界的教学方式上的突破式教学手段。那么,何谓“翻转课堂”?翻转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教学方式?它的特征是什么?适用度怎么样?尤其,教学软硬件方面有什么样的技术要求?以我们英语学科为例,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具体有哪些?本文将就这一系列的问题做出尝试性的、前瞻性的简要分析。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由来和特征

根据Wikipedia对翻转课堂的定义:Flipped classroom is a form of blended learning which brings an interactive engagement pedagogy to classrooms by having students learn content online, usually at home, and homework is done in class wi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discussing and solving questions. Teacher interaction with students is more personalized - guidance instead of lecturing. This is also known as backwards classroom, inverted classroom, reverse teaching, and the Thayer Method.

我可以认识到,翻转课堂翻转的是教与学,师与生,课上与课下之间关系。翻转课堂是学生提前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课前跨媒体获知,而课堂则成为生生、师生之间的以解决特定问题为目的的参与式、互动式的讨论与研究。

翻转课堂的出现是偶然性与必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视频及网络技术的发展,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模式的风靡,人们必然在通过网络获得娱乐、新闻的同时开始将其视为获取知识的一条有效途径。偶然性在于,其起源是美国山林地区的老师们为了弥补孩子们落下的课程,使用视频的办法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再就存在的问题与老师面对面讨论。事实证明,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能完成得更为出色。由此,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很快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开发与应用。

二、翻转课堂的技术要求及适用度

翻转课堂模式是一个大的系统,是一个涵盖了课程开发、先行学习、课堂内化、评价反馈、研讨总结,能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与提高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中,课程开发与研讨总结由老师完成,先行学习由学生完成,而课堂内化与评价测评则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在软硬件技术上都有一定的要求。硬件上,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备是最基本要求,另外,视频拍摄工具、网络、U盘、电子书包等也都是该模式高效执行的有力保障。

软件方面,教师的课前课程开发是一项很关键的工作,而此工作对教师的技术要求也尤为突出。首先,对教师实施传统教学时的各个备课环节的要求有增无减,翻转课堂任务单的设计与制作要求更为严格。其次,除了基本的文本处理、PPT制作能力外,教师还必须具备最基本的视频及音频处理软件的运用能力。如premier特效制作,after effects音频处理,adobe audition2.0,等等。

现就我所在的一所县域完中为例,分析软硬件配备对于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硬件方面,由于近年来教育投资的增加,我校已全面配备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而视频拍摄设备则可借用学校的微格教室(micro-teaching room)完成。总之,硬件方面我校基本具备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条件。

软件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手机的智能化,老师获取新事物的渠道也在与时俱进,对新生事物的兴趣与掌握程度也能与社会保持同步。加之职称评审中对计算机能力的要求,每年的继续教育,尤其近两年的Intel培训,信息技术国培项目的指导,如能更进一步地互相讨论、交流、学习视频、音频软件的操作使用,大部分教师都完全可以胜任翻转课堂任务单制作,以及课程开发、教学视频制作、课件制作等工作。

三、英语的学科特点及翻转课堂在英语学科的适用度

任何一种方法都不会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翻转课堂也不例外。上文已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了简单的介绍,现结合英语学科的学习特征对其略进行试探性的分析。如同所有的语言一样,英语的语言综合能力也是一个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的过程。

美国语言学家、教育家Stephen Krashen 认为:“language acquisition is a subconscious process to acquire a language in natural settings,while language learning is a conscious process to obtain a language in school settings”,and also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are two different processes . The former helps the development of ability of a language while the latter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of a

language ”.

根据教授的理论,尽管第二语言的认知主要依赖于Class-room based learning,而要从知识(knowledge)的层面上升到能力(ability)的阶段,应当尽量多地提供给学生自然源语言环境(natural settings),从语言输入(input)和输出(output)两个方面来提高学生在整个语言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参与度(involvement),以促进学生们的语言内化(internalization),尽量通过大量的各种形式的实际操练来避免学生学习中会形成的语言固化(fossilization)现象,让学生的英语认知过程更大程度上趋向于习得(acquisition)。

因此,在英语教学的操作上,教师可以将尽量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使用英语相互交流,在不断的尝试、错误、更正、再尝试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让语言学习成为一个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过程。而翻转课堂手段的运用真正将课堂转化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自然的源语言环境,通过运用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去交流、探讨,实现在语言运用过程中不自觉地提高语言能力(to get progress subconsciously through trials and errors)。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普通县域完中的硬件设备、技术条件基本可以实施该模式的课堂教学。但由于技术本身的特点及英语学科的特色,也非对于所有课型都可适用。教师应当根据课程特色,将其与其他的课堂模式相结合,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Krashen,2003.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范文6

关键词 PPT 软件 认知工具 课堂教学 学生参与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微软1990年代开发了PPT软件,在此后的20多年里,这款软件极大地改变了外语教学模式,成为教师授课不可或缺的工具。从近年来教育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来看,我国现阶段PPT软件的使用一般都定格在教师施教的层面上,是一种“单向度人”的教学工具。( 于忠海,2012 ) 笔者通过对浙江省台州学院英语教学的观察和研究认为,PPT软件的使用既可以是教师施教工具,也可以是学生的认知工具。

1 软件与教学模式转变

PPT软件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将文字和图片一起带进教室,这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在PPT软件问世以前,国外教育先进国家就广泛地使用着图片图像进行教学。常用的教学辅助工具有胶片幻灯机和薄膜投影仪。那时,我国课堂里除了一些挂图外,则较少地使用图片图像教学。长期教育技术上的差别导致了中国和一些西方国家教育水准的差距。回忆一下当年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观看幻灯片的故事,能使我们认识到图片形象在认知过程中的震撼力量。鲁迅在《藤野先生》和《呐喊·自序》中都提到了在日本课堂里观看幻灯片的事。那是一些中国人被杀头或枪毙的幻灯片故事图片,围观的人群中有日本人,也有麻木的中国人。鲁迅回忆说正是这些幻灯图片,使他弃医从文,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鲁迅所言说的正是图片图象的教学效果。

时过境迁,近年来PPT教学课件将图片图像带进了课堂,极大地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学质量,PPT软件也成了最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一般而言,PPT课件主要是在教学信息量和学生记忆模式上带来了变化。首先是信息传播量的增加和教学效率的提升。上世纪90年代以前,外语老师授课主要依靠口头和板书传递信息。老师很大一部分时间花在板书上,而学生则把时间花在抄录上,教学效率低下。使用PPT课件的不同在于,语料资料事先就制作在PPT页面上,实现了信息的大量传递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其次,在认知模式和记忆模式上也带来了变化。过去,教师基本上是以单纯语言形式进行课堂教学的。虽然偶尔也使用教学挂图,但次数有限。PPT课件使图片图象的使用成了一种教学常态。从理论上讲,学生的识记行为,分为有意识识记和无意识识记。其中无意识识记的内容在头脑中存在时间短, 有意识识记的内容在头脑中存储时间长。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识记,有时是对口语的听觉识记,有时是对书写文字的视觉识记。学生注意力稍不集中,听觉识记和视觉识记就转化成无效的无意识识记。因此,当语言文字内容转化为图片图象时,学生识记的目标发生了变化,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由此得到延长,强化了有意识识记。此外,学生的识记还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容易遗忘,意义识记保存长久。PPT课件中的图片图象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支持意义识记,使记忆保持长久。(郭庆然,2008) 国外认知理论研究表明,人类对于语言文字的记忆与图片的记忆模式不同。语言文字具有一套表示因果关系、类比关系以及两个或更多概念之间联系的复杂的明确标志。语言文字的记忆依赖于这些关系。 而图片的主要特征则是其视觉上的形象性,图像被认为比文字更容易获得传播。因此,在语言文字教学中,使PPT课件中的图片内容与文字内容相结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观察,目前我国沿海发达省份的高等院校的课堂里,PPT教学课件的使用已经普及,实现了从单纯语言文字讲授到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的变革。然而,PPT软件的学生认知工具层面的意义以及方法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关注。

2 软件驱动的教学再创新

PPT软件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推进,源于它的从教师施教工具向学生认知工具的转变;一些看似偶然的在PPT使用方法上的创新,比如令学生利用PPT软件完成课后作业,存在着必然的普及与常态化趋势。

笔者最近对浙江台州学院的调研显示,该学院至少有两门外语类课程的教师,把PPT的使用作为学生完成课程作业的一项要求。一门课程是该学院的《商务英语I》。商务英语课程是一门教育部近年来确认的商务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这门课程除了对同学进行商务英语语言的教学外,还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商务能力的培养。就外语专业的教学而言,英语语言教学为其优势,而加强商务能力培养的要求往往难以落实。为此,该院《商务英语I》课程设计了一系列虚拟的商务活动,要求同学通过PPT软件平台来完成。这些虚拟活动包括,虚拟公司组建,商务信封信笺设计,商务名片设计,员工服装守则制订,文档转换展示,组织结构图设计,图表制作与转换,音频视频编辑展示,商务报告报表制作,市场份额表达,营销促销计划设计,品牌标识和商标设计,产品和广告设计,工作流程设计,虚拟盘存表达,各种商务软件使用展示,群发邮件地址库的建立等近百种虚拟商务活动。要求利用PPT完成作业的课程并非只限于商务英语,该学院的英美国家概况课程也借助PPT软件带动学生学习。英语国家概况在外语类课程中是一种扩大知识面的阅读课程,内容涉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和英国等英语国家的综合知识。该课程课堂讲授内容量大而繁杂,以往教材倾向于使用数字和地图来浓缩讲授信息,因而大大降低了教材的可读性。学生对这门重要课程的兴趣不高,不少学校把它看成是可有可无的自修课。针对此种情况,该院《英美国家概况》课程老师对课程进行了新的设计。他们将每个单元分为两个基本部分,文本学习部分和利用互联网和PPT进行制作的学习部分。比如在主题为“民族”的单元里,除了一段基本英文学习外,学生被要求分组围绕“民族”这个话题,选择规定的子话题,利用互联网和PPT制作来完成学习作业,所涉及英语国家民族话题包括:少数族裔的体貌特征,书写语言的多样化,衣饰首饰的特征,族裔关系的演变,少数族裔对社会的贡献和政府政策等十几个英语子话题。又如在主题为“教育”的单元,除了英文文本学习外,学生利用互联网和PPT完成的十几个子话题包括介绍英语国家大学、国外校园暴力、、歧视等问题,还包括比较中外大学同异,接受留学生政策等。整个英美国家概况课程可供同学选择的PPT学习话题不下上百个。

台州学院的商务英语和英美国家概况教学实践有着较好的效果。学生利用互联网和PPT软件进行学习的热情十分高,他们在此过程中表现出的创新性和能力出乎教师的预料,学生对自己完成的PPT作业也感到自豪。在展示环节,学生表现出了对现代企业商务活动的理解,表现出了商务文案工作的能力,也表现出了对学习话题的研究能力。可以肯定,利用PPT软件作为学生认知平台是一个值得倡导的学习方法。

3 软件认知工具的新定位

学生利用PPT软件完成作业应该被认定为一种新的认知模式。在这个复杂的认知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可以得到培养。以下仍以台州学院的商务英语课程为例,具体分析学生PPT作业的完成过程。这个分析表明,学生至少在9个方面可以获得商务知识和商务能力的培养。(1)团队能力:按规定每个PPT作业子话题均由学生小组完成,同学在团队作业中,可以学会互相依存,互相协作,从而培养了现代企业需要的团队协作精神。(2)审美能力:学生在PPT作业中,对素材的色彩,形状,布局,格调均有机会进行思考和讨论,审美和批评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提升。(3)设计能力:完成规定的商务英语子话题的PPT作业,无意间使学生进入了平面设计领域。商标设计、品牌logo设计、广告设计等均需要平面设计技巧。以前外语专业的学生一向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在此,学生的设计能力得到了实践的机会。(4)自学能力:PPT作业的完成,要求对互联网进行搜索,鉴别材料,取舍资料,接触公司网站,因而可获取商务知识和语言知识。(5)软件能力:人力资源,财务会计,客户管理等软件中包含着商务原则。商务英语课程安排同学试用互联网中共享软件,将数据导出贴在PPT页面上。这个作业能够使同学接触商务软件,也能使学生对软件中包含的商务原则有所体会。这种对商务知识的认知很难通过短暂的课堂语言教学实现。(6)动手能力:PPT页面的制作对学生动手活动有所要求。各种材料压缩解压,下载上传,图表制作,图文设计都有赖于“动手做”才能完成,这种活动部分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7)想象能力:学生所完成的PPT制作页面,均以虚拟公司为背景,各种商务活动的操作,大多出自想象。员工的想象能力是企业创新的源泉,PPT学习平台可以支撑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发展。(8)展示能力:PPT作业完成后,按要求须进行展示讲解。这涉及到英语口语,肢体语言,表情表达,团队配合。讲解中商务展示能力,交际能力和口语能力可以得到提升。此外,(9)计算机网络能力:外语专业的学生以往不太强调计算机网络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基本技能是“听、说、读、写、译。”PPT软件的使用,使学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能力能得到相应的培养。以上分析仅仅部分地论及了PPT软件的使用和学生认知过程的有益关联,其他隐性益处尚待深入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一场教育理念的变革。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正在向学生中心,教师主导模式转变。这个转变是以一系列认知理论为依据的。国外一些培训机构的研究表明,人们大脑记忆的信息10%来自阅读,20% 来自听觉,30% 来自视觉,50% 来自视觉和听觉,70% 来自视觉和讨论,90 % 来自亲身参与。他们提出,“讲授易于遗忘;展示有助记忆;参与获得知识 (Tell me, I will forget soon; Show me, I will probably remember; Involve me, I will certainly learn.)”的认知理念最近几年,教育领域兴起的任务型教学法,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生参与的提倡与鼓励。PPT软件可以认定为外语类学生可资利用的认知平台。这个平台使用的特点是动手参与,进行资料搜寻,资料舍取,图片裁剪,页面设计,逻辑排序,信息识记等。这是个与外语类课程传统学习习惯不同的学生中心-教师主导的认知过程。

4 小结

PPT软件从外国语类教师的施教工具转向学生的认知工具既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变化,也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实现需要支持和认可。一个可持续的支持和促进这种转变发生的方法,就是教师加强对外语类课程的学生PPT活动设计。不仅将学生参与的PPT活动写进教学教案,而且,应该像台州学院的商务英语和英语国家概况课程那样,将成熟的学生PPT活动任务,编入教材里,使其如同听、说、读、写、译的练习一样成为外语类学生的常规认知手段。

参考文献

[1] 罗刚,顾铮.视觉文化读本[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幻灯片事件:9.

[2] 郭庆然.广告理论与实务[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40.

[3] [美]保罗·梅萨里.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M].王波,译.新华出版社,2003.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范文7

[关键词]语言输入 外语教学 质和量

1 语言输入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克拉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二语习得模式――“监察模式”,其中包括:①习得与学习假说;②自然顺序假说;③监控假说;④输入假说;⑤情感过滤假说。Krashen将他的五大假说进行了汇总,并做了细致的描述和论证,同时也肯定了输入假说的重要地位。他认为输入假说“也许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唯一最重要的一个概念”(Krashen 1982:9),因为它回答了语言学习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即怎样习得语言,尤其是外语。Krashen认为单纯地主张语料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需要的是“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可理解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所谓“可理解输入”是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的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如果语言材料中仅仅包含学习者已经掌握的知识或者语言材料太难,它对语言习得都没有意义。Krashen把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阶段定义为i+1。这里的1就是当前语言知识与下一阶段语言知识之间的距离。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属于i+1水平的语言材料,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语言输入的作用就是激活大脑中的习得机制,而激活的条件就是恰当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输入假说”还强调,语言使用能力如口语,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语料之后自然获得的,同时也能获得必要的语法。可见,可理解语言输入是习得语言的关键,教师的最大职责就是让学生接受尽可能多的可理解的语料。

1.1 语言输入必须是可理解的语料。Krashen还提出了理想输入的条件:输入的可理解性,是指输入的语言材料必须是学习者可以理解的,不可理解的输入对学习者无用,只是一种噪音。输入的趣味性或相关性,指的是输入的语言材料要有趣并要有关联,这样学习者就可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习得语言;输入的语法无序性,指的是语言理想输入不按既定语法程序安排,这样的安排也是不必要的;输入的数量性,指的是可理解输入材料要有一定的量。前两者,尤其是第一条是语言习得的关键,违背上述规律必将导致语言学习的低效或无效。可以说,没有可理解输入,就没有语言习得。

1.2 情感过滤因素。习得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学习者面对相同数量相同质量的可理解输入,他们的学习速度和效率不同,最终的语言水平也不同。这就是Krashen所说的可理解输入不是二语习得的充分条件,只是必要条件。只有当输入(input)变成吸入(intake)时,习得才会发生。在输入变成吸入的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也在起作用。诸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信心、学习目的、焦虑等,Krashen称之为“情感因素”,它们对语言输入有着过滤作用,从而决定着学习者接收输入的多少。根据这个“情感过滤假说”,语言习得者的情感过滤强度因人而异:如果“情感过滤器”高,语言输入就会受到障碍;反之,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就会顺利进入语言习得机制。具体地讲,“情感过滤器”低,就是学习者学习目的明确,动力大,自信心强,焦虑适度,对外语学习持积极态度,那么,对语言输入的过滤作用就小,获得的输入就多;反之,过滤作用就大,获得的输入就少。由此看来,习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含有i+1的可理解输入,是语言习得的促进因素;二是低“情感过滤器”,以便让输入转化为吸入。

2 外语课堂教学的特点与局限

根据Krashen的习得模式,“输入假说”与习得有关,与学习无关,以语法教学为主的外语学习,在Krashen看来是一种注重语言形式的有意识的学习,这与“输入假说”主张通过理解输入语的意义,从而习得句子结构的观点大相径庭。Krashen认为,有意识的学习只有一个功能,即对语言的“产出”实施监控。同样,它对于以学为主的外语课堂教学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2.1 外语课堂教学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克拉申认为,对于初学者来说,一开始就置身于本族语者之中,听他们正常语速的谈话,尽管输入语多,但不能理解其意思,容易失去信心,产生恐惧心理,这并不利于他们习得这种语言。这实际上就是肯定了课堂教学对初学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初学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吴丁娥,1990)。根据克拉申的观点,理想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能向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外语学习环境:即它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使用目的语的场所和机会,让学生沉浸于使用目的语的环境之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并能激励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交际活动。也就是说,这种有利于学生习得语言的外语课堂教学环境应具有以下特点:自然而注重内容,学生能直接参加交际,内容要具体而不要太抽象,要提供各种模式让学生模仿。

2.2 外语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在承认外语学习有助于习得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首先,课堂上提供的输入无法与真实的语言环境相比,后者显然能够提供更多,更真实的语言输入。其次,根据Krashen的观点,课堂教学只适合语言初学者,不适合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再者,英语课其形式本身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在学一门外语,从而产生较强的情感过滤,影响学习效果。最后,无论设计多么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课堂始终是一个人为的语言环境,永远无法替代真实的语言世界。

我们在承认课堂教学的这些缺陷客观存在的同时,也在努力改善课堂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我们就试图探讨Krashen的“输入假说”对外语教学的有益启示,并尝试性地提出一些措施,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更富有成效。

3 提高外语课堂中可理解输入质与量的措施

3.1 以增加可理解输入为中心的互动。传统的外语教学由于偏重语法、词汇等的讲解,使得学生的可理解输入下达不到一定的量的标准,造成了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低下。要想使外语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成效,教师不妨采取以下措施:在课堂上,教师有责任向学生提供可理解输入,而且应不断地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语言输出,以确保学生对的输入是可理解的。教师应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熟悉、有趣且相关的话题,引导他们利用语境和自己原有的知识来理解输入。提供有效的语言输入不仅要依靠教学材料和课程设置,更重要的还是必须依靠教师捕捉语言输入的机会,教师在合适的机会出现,要及时、大量地提供能被学生理解的输入。譬如:教师在课堂上用英语授课;教师与学生用英语进行交谈;学生之间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等。

真正有效的交际往往需要双方的互动。课堂教学的另一方――学生在保证可理解输入方面也应发挥积极主动性,听

不懂时应设法调节输入,如请老师重复、解释,变换词频语体或放慢语速等。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图片、幻灯片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提供了成功语言习得的可能性。如果条件允许,应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授课。

当然,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可理解输入量,还必须利用课余时间。一条有效的途径是建立一个多功能语言实验室,全天候向学生提供各种原声视听说材料,包括录音故事、原版电影录像片、英文报纸杂志、流行小说、歌曲、演讲录像,甚至是广告等真实语料。这样的语言实验室可满足不同学生、不同时间的输入需求,无疑是学生大量接触真实语料的良好去处,也是对课堂输入的一个有益补充。另外,由学校组织开展“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沙龙”等活动,让学生在这些较自然的课堂之外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逐步接近社会中的自然语境,使其由中介语系统渐渐靠近操母语者的目标语系统。

3.2 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将大大提高学习得效果。根据“输入假说”,课堂不仅要向学生提供足够的可理解输入,还应具有一个低情感过滤的氛围,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因此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创造一个和谐和宽松的课堂环境。首先,课堂教学模式应该由以往的教师支配型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包括教材和教法的调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倡导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目的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各项课堂活动,使语言运用能力得以提高。教师应由原来单纯的知识讲授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管理者、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等多重角色。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侧重对英语学习的方法的介绍和引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他们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范文8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基于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常将其工具性的一面进行拓展,再以适当的课外素材辅助,有利于学生更直观理解课文中所呈现的语言环境,明白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创作出的文字有何特点,有哪些需要细细品味揣摩,从而升华学生的情感,并适时落实语言文字在造句、习作中的运用。

一、信息化让语文课堂素材丰富

现在的课堂,不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课本一张嘴讲,在教学白板引入课堂之后,我的语文课堂就像哈利・波特有了神奇的扫帚一般,插上信息翅膀在充满诗意的文字环境中自由翱翔。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契合,当今社会注重学科的交叉,而我也坚信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平时的备课虽然多了网上寻找课件的流程,但是一个好的课件本身就是优秀教案的具体呈现。课件的辅助,让语言文字的理解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信息化教学的运用,让课堂外延的拓展没有边界。知识点的展示,几幅图或者动态演示,内容更为直观,学生乐于学习,注意力自然集中。本着“过一种诗意的语文生活”的理念,在白板与网络的助力下,我的语文课堂不再“按部就班”,有时候跳出设计好的教案,课堂生成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教学《秦兵马俑》的时候,怎样理解“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众多的类型和他们各异的神态、特有的气势”?课本的插图有限,学生的想象也有限,这时几幅PPT图片的呈现,一目了然。再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将兵马俑的气势读出来,将他们的“形态各异”读懂了,紧接着再布置小练笔以读促写,学生在课件的辅助下,想象起飞,联想到位,很顺利完成了学习目标。

再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由于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难以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在本课设计中,我引用小诗进行导入,配上背景音乐,营造了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感受的伟大抱负,从而为学习整篇课文奠定了较好的语境。

二、信息化让语文课堂诗意浓浓

在《长城》公开课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了解长城,感受其雄伟气魄?如何让他们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如何让学生理解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依然选择借助课件,让学生在充分的品词悟句中感受长城特点以及劳动人民付出的血汗和智慧。

理解长城的“长”,我选择长城跨越省份的地图,让学生感受直观;理解修筑长城之难,我先让学生谈谈体会,感悟修筑长城的艰难,适时展示课外资料,几组数据让学生明白修筑长城的工作量之大,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多。再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情感得到了积淀。接着让学生展开想象:“修筑长城还会遇到哪些困难?”给了学生几个场景,如“炎炎夏日”“漫天飞雪”等,把这些艰难的劳动场景写下来。有了之前的层层铺垫,学生挥笔自然洋洋洒洒,顺利达成学习的目标。中心句的再次扣读,让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课堂结尾,结合多媒体配乐小诗《长城啊长城》的朗读,将本课的学习氛围推向高潮。学生的爱国情操得到陶冶,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无形,激发了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所有的课堂生成,无一不和信息化、不和多媒体关联上。这节课的成功展示,再次印证了信息化助力语文课堂的诗意化过程。

三、信息化融入语文课堂的思考

凡事皆有利弊,电子白板走进语文课堂也不例外。我们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它,仅是一个辅助教学的工具。如果因为追求课件的完美无缺,而忽略了语文课堂应该有的语言训练,忽略了课文字词句的反复评析与理解,那么必将产生“课堂就是播放课件”等本末倒置的后果。语文课堂里,学生的读、写、记和文字运用能力是关键。信息化的课堂,让学生的眼界大开,教学资源的运用要合适合理,才不会整节课忙着翻页课件而忽略语言文字的扎实积累与语用的落实。

信息化教学中,在语文课堂呈现的内容丰富,学生观看和聆听的时间就拉长了,相对而言,说和读的时间自然就被压缩。语文教学中说和读也是重要的环节,如何做到合理配置、平衡教学资源,也是每节课后应该有的反思。

插上信息翅膀的诗意课堂,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凭借信息化的助力,凭借教学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孩子在诗意课堂里必将有更适合自己飞翔的一片天与地。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范文9

关键词: 大学英语 阅读 课件

若干年前,“课件”对广大英语教师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随着电脑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应和着教育改革的强烈呼声,“课件”走进了英语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很快在英语教育领域应用开来。如今,使用课件进行教学的英语课堂已经是司空见惯,且凡是公开的英语课,授课者没有不使用课件的。

英语课件的制作,从最初的文字组合,到后来融入声音与图画,再往后融入视频剪辑,直至制成flas;从最初的每堂课几分钟内容,到后来的几十分钟内容,直到一堂课差不多全为多媒体所控制;从最初的教师自己制作,到后来的请专业人员制作,再到公司制作并把它当成商品来出售,使用的软件平台越筑越高,采用的制作技术越来越复杂。

点击鼠标,随即出现内容,文字与画面俱在,影视与音乐纷呈――使用课件不仅省去了教师用粉笔板书之苦,而且将视觉和听觉充分地调动起来,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多媒体课件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效果要强得多。无怪乎多媒体英语课堂总会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总会得到一些专家的好评。

然而,在这片热闹与欢呼声中,我们还要提醒自己,不要让大学英语精读课件的制作走偏了方向,不要忘记了大学英语精读课自身的功能与使命。

大学英语精读课的功能与使命是什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的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阅读不仅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听、说、写、译其它技能发展的基础和源头。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其它技能的发展与提高也是有限的。大学英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用自己的语言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与语言的品味,感受其思想内涵,领略其艺术魅力,发展自我的想象力,提高自我的审美能力。在这里,英语重新回归“自我”――语言和文字。在这里,最普通最朴素的工具就是语言与文字本身,应该让学生认真聆听语言,用心咀嚼与鉴赏文字,让他们在语言文字中找到他们要找到的东西,让他们在字里行间发现意料之外的收获。在这个过程当中,课件起到一种辅助作用而不能主导一切。因而,在制作课件时,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不能剥夺学生的想象的权利,不能钳制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扼杀学生的批判能力――不能断送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有时候,讲到的文章里涉及到了风景,教师就处心积虑、费尽心机地去搜罗几张风景画,而不考虑学生是鲜活灵动的个体。其实他们自会把书中的文字变成自己的画面――绝不完全相同的画面,教师不能一刀切。我们承认电影能够综合利用视、听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替进行,从而在大脑皮层产生较强的反射,留下较深的印象。但我们不应忽视的是,学生看电影不一定都是在学习,热热闹闹的课堂到底收获几分?教师如果在整体教学设计中,不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不考虑教学的整体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的统一结合,搞形式主义,就无法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以电教为主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必须为英语教学的总目标服务,在策划一个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施教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这样在总体目标确定之后,方可对具体的分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一个个步骤,然后针对学生的实际,选择使用不同的电教手段,制作相应的英语课件,并且在使用课件时,一定不能忽视传统的教学方式,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上,教师绝不等同于“放映员”。

大学生,无论思想还是心智都已基本成熟,完全能够独立思考。教师应该强调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强调通过文本自身,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感受和体验”中的相当一部分就是抽象的画面、音乐和电影,教师如果在制作课件时把这些抽象的元素通过自己的理解与认知加工成具体的物质,就先验地取代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学生的接受过程就是被动的、消极的,所获得的感受和体验就不再是“独特的”,是教师强加于他们的,是同一的。

网络时代的学生本来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图画、音乐、影视等多元视听信息的世界里,我们如果在有限的英语课堂时间里重复这种比较直观的信息感知方式,学生们将很快丧失最初的新奇感而陷入另一种疲劳。重要的是,我们这样做就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自身功能,放弃了英语课堂的使命。

因而,我们不要让英语课件的制作走偏了方向,不要让英语多媒体教学走向极端。让我们把音乐部分还给听力课,把影视还给电影鉴赏选修课。让我们在制作英语课件时一如既往地抬升语言与文字的地位,立足语言文字自身,让语言文字去碰撞学生的心灵,去震撼他们的灵魂,去激发他们的活力,去陶冶他们的性情,去发掘他们的潜能。让我们把用来搜罗影视画面的时间用来修炼自己:修炼我们的声音,使之美妙动听;修炼我们的语言,使之生动感人;修炼我们的板书,使之美观雅洁;修炼我们的知识,使之渊博精深。用我们的语言与声音去敲击学生的耳鼓,让他们被吸引,让他们有回应、有共鸣。

参考文献:

[1]徐锦芬.现代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1.

[2]余伟康.个性化、自助式学习环境的创建.外语电化教学,2006,2.

[3]陈一希.纸质教材和多媒体教材的语境比较及案例分析.外语电化教学,2006,2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范文10

关键词:教学模式;汇编语言;虚拟PC;模拟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高校计算机、自动化、电子、通信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尤其是对计算机专业来说,它是一门体现软硬件结合的基础课程。因此,学好汇编语言,不但能使学生以后能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内部运行机制,还能为将来进行程序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它对学习“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操作系统”等后续课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当前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汇编语言与计算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汇编指令与机器指令一一对应;能直接操作系统硬件。同时,汇编语言目标程序短、运行速度快,相对于机器语言来说便于书写、阅读和调试,因此从其诞生伊始就迅速地替代了机器语言,成为程序设计人员的最爱。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汇编语言早已广泛应用于程序优化、软件安全、系统工具的编写等各个方面。当前,几乎每个高校的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都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作为专业必修课向本科生开设。然而,经过实践教学发现,由于其先修课程少,课程本身指令复杂,规定繁多,学生往往感到乏味厌学。这样常常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教学效果明显欠佳。

概括起来,目前“汇编语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1) 学生的课程认识不正确

学生往往不知道学习该门课程的必要性。在开设这门课程之前,往往已经先修了C语言课程,而C语言明显比汇编语言具有更好的逻辑性,更接近于自然语言,更符合人类的思维方法,更简单易懂,应用更广泛。相反,汇编语言指令琐碎,知识点太多,学习战线太长,这样学生往往会由苦学到厌学,最后不学。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汇编语言”课程本身的特点外,任课教师引导失误是主要原因。

(2) 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偏差

汇编语言复杂难学,是一门非常重视基础的课程,如要想学好指令,必须扎实理解其寻址方式。而学生在学习中,不重视基础,往往学了后面忘了前面,不去认真理解,而往往死记硬背,结果事倍功半。例如学完寻址方式后,再学习数据传送指令时,还有较多的学生写出两个存储器之间直接传递数据的指令,很显然这是基础不牢造成的。

(3) 教师的教学手段存在缺陷

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方式正逐渐被多媒体教学手段所取代。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生动直观,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信息量大往往使学生对知识消化吸收困难,找不到重点,理不出头绪。而且采用多媒体方式,学生往往产生一种依赖情绪,一旦遇到困难就想课后看课件,从而导致注意力分散,使得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4) 实验和实践环节重视不足

实验和实践环节对于学好汇编语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经过上机实验和课后实践,才能很好的理解教科书上的内容,从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反过来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目前的上机实验时间往往很短,常常是学生才刚刚有点入门,实验环节就结束了;且课外实践环节几乎没有,导致学生即使课内学的再好也不会应用。

3解决方法研究与探讨

(1) 强调学生对课程的正确认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汇编语言指令采用助记符等符号书写,与机器指令一一对应,比机器指令容易记忆和理解。通过学习和使用汇编语言,我们能够感知、理解机器的逻辑功能;实践中向上可以理解软件,向下可以感知硬件。因此在课程讲述过程中,我们应不断强调:学习汇编语言是理解计算机系统的最佳起点和最有效途径;在实际应用中,汇编语言在调试程序或开发底层内核程序方面都有较大的竞争优势。除此之外,教学中还需要例举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应用汇编语言的实例,让学生们感觉到汇编语言的重要性。这一环节,也可让学生们课后自己去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资料,然后课内组织大家一起讨论。学生们一旦理解了汇编语言的重要性,自然会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打好基础,引导学生不断回忆以前的内容,使他们能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尽量用简单的例子对问题进行讲解。

(2) 指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课程中及课后学习中,积极引导学生对汇编语言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编写一些平时常见的并且有实际应用功能的程序,如文件加密程序;让学生阅读或尝试编写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如迷宫小游戏;让学生阅读并用自己的方法修改别人的源程序,如对已有程序进行优化,比较谁的程序最简单高效;指导学生使用反编译工具对较小的软件进行反编译,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

(3) 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网络教学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在教室中,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电子教案、软件仿真等手段,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讲解不易理解的问题时,应放慢速度,除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外,应尽量结合板书讲解,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讲述内容的消化吸收。同时,在教学中应多采用类比的方法,尽量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对比讲解某一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其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4) 增强实验环节,做一些实际项目 。

在实践教学中,积极创造学习环境,挤出时间加强实践环节和编程上机操作的训练。实验室硬件资源有限,学生上机实验次数受限,因此在学习masm等基本汇编工具基础上,指导学生课外利用一些软件模拟工具,如emu8086等进行汇编程序的学习。这些软件基本上都结合了先进的原始编辑器、组译器、反组译器、具除错功能的软件模拟工具(虚拟PC),有的还有循序渐进的指导工具。它们都是可视化的环境,可以完全模拟计算机硬件系统。由于模拟器在虚拟PC中执行程序,因此它不会去存取实际硬件,程序运行中可以随时看到各寄存器、标志位、存储器单元的状态,不但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程序的调试,还可以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深层次的了解,而且这些软件完全兼容Intel 的后继处理器,包括Pentium II、Pentium 4等等。图1就是采用emu8086可视化8086模拟器调试汇编程序的画面。

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各组间互相进行提问、讲解和讨论;各组在课后可以自己寻找感兴趣的题目或实际应用项目(如广告牌等)进行实践,这样就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结束语

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尝试,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又使教师加强了对该课程的教学能力。当然,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需要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和尝试,不断更新观念,取得教学艺术中的精华。

参考文献:

[1] 沈美明,温冬婵. 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M]. 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美)布鲁姆,著.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M]. 马朝晖,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范文11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输入模式 输出模式

一、引言

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费时多、收获少”的弊病,2004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最新《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对大学生英语学习提出了新的标准。新标准要求所有的听说训练都在校园网络或计算机上进行,将大学多媒体、校园网等硬件设施的要求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该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建立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将学生的英语总体水平提高上去,这的确是摆在公共英语教师面前一个最现实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建立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必须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不同课程自身特点,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对影响教学的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个完整的设想,制定出一个全面的教学规划和实施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克服种种矛盾,使教学得到优化,让有限的教学资源产生最大的教学成功和效益。因此,结合最新《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和多年教学经验,笔者提出了“输入—输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二、输入与输出模式的理论基础

输入在语言教学范畴内是指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语言。美国语言学家S.D. 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了著名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他认为可理解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唯一途径,并提出理想语言输入应当符合“i + 1”公式(i为现有水平,1为略高于i的水平),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充足的可理解输入,其中包括学生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i”,又包括新的语言知识“1”。“i”和“i十1”之间的差距是学习者学习的动力所在。语言输人材料的难度要稍高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i+1”学习者为了懂得新输入的语言材料,会求助于以前的知识经验或利用语境、上下文等进行判断。通过努力,学习者理解了语言输入中“难以理解的成分”,从而使语言习得取得进步。

输出在语言教学范畴内是指学习者通过说、写产出的语言。人们在课堂环境或自然环境中进行语言输出。在我国的英语教学环境中,进行“英语输出”的主要途径是课堂,主要形式是学生输出。Merrill Swain(1991)认为语言学习过程中应强调语言输出的重要性。输出不仅可以提高语言的流利性,而且还具有使学习者集中注意力、进行假设验证和自觉反思等调整自己学习策略的功能,从而提高使用语言的准确性。说和听同属一个语篇层次,写和读同属另一个语篇层次,其中说和写是输出形式,其特点可用“生产性”来表述。Swain提出了“可理解输出”假设。他认为,说和写的语言产出性运用有助于学习者检验语句结构和词语使用,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有效地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当学生用英语表达意思时,不得不主动地调用已学过的英语知识,斟酌语法规则的运用,琢磨词语的搭配,掂量词句使用的确切性和得体性。通过说和写,英语知识不断得到巩固并内化,为英语技能的全面发展铺路。学习者若具备这种内化的英语能力,只要对其发音辅以必要的训练,口语就有可能很快跟上。

三、输入与输出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体验“习得”,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能力是输入与输出教学模式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在教学过程中,教的同时应该注重对学生学的指导,强调给学生的信息输入,引导学生操练语言输出,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能力。例如,要有效指导预习,保证课堂效率;上课时把几个单元的课文当作一个整体,重新组合排列,使学生感受语言情境,要求学生对话、讨论、叙述、表演,在创造的语言情境中掌握语法。课后,要求学生要做好,听原声带,复现课堂所学知识,有条件者还要求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完成课后的书面写作,将知识落实在笔头上。学生可以将文章写在作业本上,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发给老师。批改作文的方式也很多,教师可以全批、全改,也可以让学生互相批改,还可以通过软件批改作文。笔者从网上下载了一个辅助批阅英语作文的教学软件Markin32,使用效果很好。借助这一软件批阅学生以电子邮件形式递交的作文,教师不仅可以用3、4种不同颜色和字体写出评语和修改意见,而且可以对近30种典型错误方便地标注,并且自动提供错误的统计数据;对一些具有共性的错误的批注和常用的评语,只要简单地用鼠标点击就可以调出数据库中的相应文本,直接输入到学生的作文上。应用这一软件处理学生作文,既提高了作文批改质量,又节省了教师的时间。

其次,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联网,滚动式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英语认知网络。课堂上创造的评语及情境,实际是给学生提供一个“知识联网”的机会和环境。对各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有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联网。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学为主,如讨论式、质疑式学习;对于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他们“滚雪球”,特别注意“温故而知新”,化解难点,螺旋式上升。因为学生的对话、讨论、表演要大量运用以往学过的词汇、句型等来完成,新旧知识自然相联,达到积累、巩固的目的。

输入与输出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听读“输入”与开放性的说写“输出”,实现学生英语认知网络的建构与不断更新。这一教学模式还充分利用师生间在学生“输出”过程中的交流、对话,实现及时的反馈“输入”。也就是说,在学生更新英语认知网络的过程中,获得了听觉信息、视觉信息、文本信息、情景信息和反馈信息等五个方面的“输入”,产生了口语和写作两个方面的“输出”。本模式把情景信息作为重要的“输入”信息,强调营造学生对语境、情感等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在自然的、轻松的环境中习得和积累,实现滚动式发展。

四、输入与输出教学模式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大学英语实际教学过程中,实施输入与输出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语言的输入必须重视输入语言的正确性,教师在课堂上所进行的语言输入,必须是规范的现代英语,也就是说输入的英语语言信息要正确,即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正确,不能给学生传授错误的知识,因此,为了达到这个标准,教师必须注意不断充实自己,加强业务学习;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所进行的语言输入,必须具有可理解性,必须使学生通过努力可以理解,避免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丧失信心,这就要求教师讲课时要注意使用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不要使用过分艰涩的语言;再次,输入与输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可能造成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必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入学新生进行分级教学,同时,教师必须关注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是他们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尽可能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Krashen. 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pergamon. 1981.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范文12

关键词:英语教学 英语课件 理性思考

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化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日益普遍。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是英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怎样运用多媒体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的热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研究,必然会引发对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学生参与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当前英语课件辅助教学的情况表明,由于英语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还没有跟上时展要求,加上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解的偏差,使得英语CAI课件的制作与运用并不尽如人意。

一、英语CAI课件制作上的误区

虽然大部分的英语CAI课件能够将图像、声音等素材形式集于一体,但是从目前使用情况来看,这些课件在英语教学中还远没有发挥应有的优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制作上存有误区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从笔者所接触的英语CAI课件来看,英语课件在制作上的误区主要有:

1.忽视语言训练

英语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应该是训练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英语教学要紧紧围绕训练学生语言这个根本任务来进行。但是,现在我们有些英语CAI课件,往往只注意了课件的兴趣性和直观性,而忽视了语言训练这一基本任务,在制作上常常以图像或音乐代替学生对英语课文的阅读与感知。

2.缺乏情感

课文不是无情物,作者的作品总是“情动辞发”的产物,课文愈好,思想感情往往愈浓烈、愈真挚。无论哪一种文学形式都是通过无声的文字传递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时代的真挚而深沉的感受。由课文里的情感因素而触发的语感对语句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借助CAI课件辅助英语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情感教育效果。但是现在有些教师在制作CAI课件时,对课件内容的思想性注意不够。

3.资料单一

教师在制作CAI课件时,提供材料要注重它的多样性,即要提供多方面的材料,如文化背景、作者生平、历史资料、对课文的正反评价以及其他相关作品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但是有些英语CAI课件资料比较单一,CAI课件依然是教师的“教具”。而没有成为学生的“学具”。在制作课件时,我们不妨进行一番“换位思考”。其一,把老师置于学生的感知角度,体会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心理,去感知教材和训练语言交际能力,以此来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从而落实教学目标和重点;其二,把学生置于课件主人地位,使学生在不断地语言训练中理解并掌握教材,进而运用,达到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境界。

二、英语CAI课件运用上的误区

英语CAI课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是辅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少教师却偏离了这个方向,有哗众取宠之嫌,其结果是喧宾夺主。

1.公开课的“装饰品”

在部分老师心目中,随着公开课变成“表演课”,英语课件也成了英语教师上公开课的一个装饰品。多媒体课就等于优质课。在现在的公开课竞赛中,使用英语CAI课件,也不是真正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最终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而主要是为了把课堂弄得“热闹”些。不管教者的语言语调、教态、教法和教学效果怎样,如果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难评上奖。也有的老师认为多媒体内容越丰富,形式越多,教学效果就越明显,从而出现了英语课堂教学华而不实的倾向。

2.流水线上的工业品

教学应该做到“实”与“活”的结合。所谓的“活”就是要求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形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做相应地调整。但是教师在使用CAI课件时,由于课件是在课前准备的,并对它的使用过程和时机也作了周密的安排。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只好按照预先的设计来施教,使CAI课件成为“流水线上的工业品”。这样,教学的“活”与课件的“死”形成了一对矛盾。从大多数教学实例来看,教师在处理这对矛盾时,多是选择课件的预先设计而不愿调整教学,课件牵着教师的“鼻子”走。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像力的发挥。

3.粉笔和黑板的替代品

现实中不少教师在利用CAI课件教学时,脱开粉笔和黑板,干脆把英语CAI课件当作“板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在很多情况下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教学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而现在却往往因使用课件无法板书而生出许多遗憾。

三、英语CAI课件制作与运用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对于上述英语课件在制作与运用中的一些误区。笔者认为,在英语课件制作与运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语言情境,关注语言训练

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进行言语思维及表达的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笔者曾做过一个这样的课件,它由三部分组成,前两部分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使课堂生动直观,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情境中掌握了所学内容。第一部分是这样的,一辆小轿车徐徐开来,Kate跑着去够她的球,Jim追过来让她小心。就在车要撞上Kate的一霎那,只听吱的一声,车刹住了,一场车祸避免了。在这个紧张的场面中配上Jim焦急的呼喊和车祸避免后的叮咛嘱咐,使整个场景显得生动真实,学生在良好的氛围和语言环境中学会了此段对话,可谓事半功倍。第二部分是这样的,配上朗读弹出一个问题:When is it safe to cross the road? 接着红绿灯、车辆、行人出现,先是红灯慢慢变亮,只听刹车的声音,车辆停止。行人安全的穿过马路,配上一段朗读同时弹出一段文字:When the lights are red, the traffic must stop. Then you can cross the road. It is safe.让学生充分朗读之后,去掉文字,然后让学生配音。这样就把死板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2.将课件“心理化”

英语课件的制作和运用要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笔者在讲授Unit 5 Dialogue the Flying Objects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对外星文明发生兴趣,引发他们的科学幻想,用Powerpoint设计制作了这样的画面:第一屏,太空图片动态呈现,配以“Is space mysterious? Mysterious?”的文字,其中在新单词space与mysterious下加下划线,大写斜体的Mysterious变换不同颜色,自屏幕中心放大,动态展现,最后变色停留于屏幕中心并同时出现“神秘吗”。第二屏,动态展示呈现一幅海面上的UF0图片,飞入文字“Look,what’s that over the sea? ――Oh,a flying object”。第三屏,动态展示太空中的UF0图片,自远而近出现文字“That is also a UF0,isn’t it? Look at the flying lights of it.How mysterious the yare”(第一、三句留于屏幕)。第四屏,蔚为壮观的飞碟近影,左侧飞入文字“Are you interested in the flying objects”之后消失。接着教师问学生:“Have you read any materials about UFOs?”并利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展示《飞碟探索》等几本介绍UF0的书刊和其中几幅目击照片。学生们兴趣盎然,第一次目睹UF0照片的更感惊奇,在激发他们学习动机之时,教师宣布课题“Today,let’s learn Unit Five Dialogue the Flying Objects”(课题立体字动态出现于画面),至此导入新课。这一导入的精心设计其实具有多重教育功能。首先,学生欣赏了富有神秘色彩的太空及UF0系列图片,开阔了视野,诱发了科学想像力,激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触景生情、师生问答,启迪了英语思维,促进了语言表达与训练;再次,画面文字中,生词的反复动态出现、变色等效果是教师的巧妙设计,便于学生记忆。

3.提高制作课件的能力

从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英语教师习惯于一支粉笔一张嘴地讲英语,对运用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热情不高。由于学科的差距,英语教师平时很少接触计算机,因此部分英语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高。教师公开课所用的课件也多是计算机教师帮助完成的,所以制作出来的课件英语特点不突出。由于制作CAI课件能力不够,平时又不注意积累素材,使得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缺这少那,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如果教师有较强的CAI制作能力,就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使用,伴随着经验的逐渐丰富,上述许多问题将迎刃而解。

当然,英语课件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英语课件能使英语课堂更生动、形象、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多媒体信息量大和速度快的优势可以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和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有利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由于计算机技术自身的局限性,它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应立足于“辅助”这一基本点。在运用英语课件辅助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它的优势,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或避免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之真正物尽其用,为英语教学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使英语CAI技术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惠中.多媒体机助语言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