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部门管理工作计划

部门管理工作计划

时间:2023-01-03 11:59:34

部门管理工作计划

部门管理工作计划范文1

1加强行政管理部门对员工晤谈力度。分析上半年日常工作中有不少员工辞职的现象,决定在下半年的日常工作中要加大对公司员工晤谈的力度,内容主要放在员工升迁、调动、离职、学习、调薪,工作考核或其他因私因公出现思想波动时进行。平时行政部也要做到有针对性地与员工进行工作晤谈,并对每次晤谈进行文字记录,晤谈掌握的信息必要时及时与员工所在部门经理或负责人进行反馈,以便根据员工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工作。

2完善并严格执行考核机制。未经相应部门负责人、行政部签字的请假条一律无效,如需请假必须提前到行政部领取请假条并签字生效放算做请假,否则一律按照矿工处理,如有特殊情况必须事后补假,否则按照矿工处理。行政部将每天进行核查,做到查无遗漏,执行必果。

3签到考核机制监督实施。每天所有办公室人员必须按照规定上下班时间签到签退,禁止代签、忘签,行政部每天统计签到签退情况,用以严格考核工资

4强化办公室办公环境卫生管理。一个好的办公环境不仅是一个企业形象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形象员工的工作心情,一个好的办公环境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所以行政部在下班年的工作中会把卫生管理和考核作为重中之重管理。同时在考核工资中也会重点体现。

5一楼展厅值班及卫生环境管理。一楼展厅是公司库存的表现,是公司实力的体现方法之一,其环境更不容忽视。一楼展厅共分为三个部门:机床产品展厅、配件产品展厅以及焊接设备产品展厅。因此这三部门的环境卫生由相应的销售部门负责安排,行政部做到监督检查工作,对环境卫生不合格者予以警告并强制实施改进,同时对所在部门的卫生考核实施扣分处理。

6制定和完善公司奖惩制度。努力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逐步摸索完善相关制度。

二、后勤管理

1宿舍管理

(1)新员工入职后必须通过行政人员安排后,方可入住宿舍。在7月份重新入住公司人员必须到行政部做登记。

(2)住宿人员不得私自留宿非本公司人员,如有特殊情况,需报经公司行政部管理人员同意,并安排住宿后入住。

(3)每天由行政部考核负责人检查是否关闭点电源、宿舍卫生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三、人员招聘

1合理控制公司人员流动比率,是行政部门的基本性工作之一。行政部按照既定的组织架构和各部门个职位分析来招聘人才来满足公司的运营需求,也就是说尽可能地节约人力成本,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并保证组织能高效的运转是行政部的配置原则,所以在全力达成目标过程中,行政部对各部门的人力需求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控制。

2根据考核标准判定人员合格与否,不合格者行政部有权劝退或勒令辞退。在人情与制度中,制度战胜人情,行政部可以利用相应的职权对不履行公司的规章制度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或者不接受考核或者多次批评仍然不完成考核的人员予以辞退。

3员工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公司有新员工加入需要培训时,由行政助理协助总经理安排新员工培训工作,同时当老员工有培训计划时,行政助理要积极配合总经理安排培训日程。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四、行政部门自我完善

1完善部门组长职能,充分发挥组织职能,提升行政部的存在感。

部门管理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企业管理;经济效益;综合计划;集约管理;经营计划

1实施电力企业经营计划的背景

计划管理是规范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平衡、控制、协调、监督的作用。公司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了一整套综合计划管理的做法,使各项工作都形成了从计划制定、执行、监督检查到评价的闭环管理。计划与财务预算和专业需求的互相统一是综合计划能否有效执行的核心问题,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平衡、控制、协调、监督的作用。公司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了一整套综合计划与财务预算和项目间衔接的做法,使计划、项目与预算间形成了编报理念一致、原则一致、口径一致、数据一致、进度协调的统一管理,充分发挥了综合计划管理应有的作用。

2内涵和主要做法

2.1内涵

2.1.1综合计划管理的理念。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离不开有效的企业管理手段,而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同业对标创一流工作的不断深入,计划管理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企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需要计划管理的指导。因此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应树立以下理念:一是计划的刚性管理理念;二是紧密衔接理念,从制定、执行、监督考核和总结评价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使公司整体工作按照计划安排,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确保实效;三是“重奖重罚”理念,通过严格的考核促进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提高。2.1.2综合计划管理的范围和目标。综合计划管理的范围比较广泛,涉及到生产、经营、行政各个部门和专业,从时间范围上来说,包括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和周计划。从内容方面来说,年度计划包括全年工作目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计划以及专业指标和工作计划,具体包括安全指标、线损指标、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成本三费等具体指标分解计划以及电网建设及技改计划、固定资产零星购置计划、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电量与线损计划、科技进步项目计划、职工教育培训计划、精神文明工作计划等多类内容。季度和月度计划包括重点工作计划、指标计划、资金开支计划、电网建设和技改计划、运维检修计划和专业管理工作计划。周计划指各部门根据月度计划制定的本部门的周工作计划。综合计划管理的目标:通过计划管理统揽全局工作,协调指导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以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目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提高专业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水平。

2.2综合计划管理的主要方法

在落实公司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利用综合计划平台分解每项指标和工作。公司综合计划管控实现了上一年度对下一年度的预安排、年度结合公司综合计划正式分解、季度控制关键指标计划和月度细化指标控制节点的管理模式;在层级上实现了公司总体计划控制,部门(单位)逐级落实,每个部门和岗位均落实指标计划和工作节点,同时直接穿透至县公司;在范围上涵盖了公司电网规划前期、项目建设管控、生产和营销服务、资产经营、企业文化和党群建设、班组管理、重点工作和同业对标等公司全方位的工作。

2.3主要流程说明

节点1:组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每年10月中旬下发年度计划调研与分步提报的安排意见,明确对明年工作计划进行分步调研与提报的实施意见,提出对专业计划制定的具体要求。年度计划从调研到定稿共分部门调研、提出计划初稿、专业小组集中审查、领导小组讨论通过等四个阶段。通知中明确提出,对于凡涉及到资金的项目计划,无论是电网方面还是经营管理方面都要说明详细原因、必要性并附资金使用明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同时提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需求说明,对大修、公共设施维修等各类生产项目,各单位在上报时都要按轻重缓急把项目分出A、B、C三类,便于领导决策和资金合理控制使用。节点2:将年度计划各项目标和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制定部门年度计划控制目标,并纳入公司统一的绩效考核。公司通过出台《预算管理实施细则》《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规章制度,将计划管理与财务预算、资金开支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强化了计划管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监督控制作用,使计划管理真正成为企业一切工作的主线;每年组织与各部门签订的《内部绩效责任书》,内容包括重点指标和重点工作,其中年度工作计划安排的重点指标和工作内容均纳入了责任书中,进一步维护了年度工作计划的严肃性。节点3:组织将计划分解至月度工作计划具体实施,对因内外部环境客观因素的变化,导致不能执行或需变更时间执行的工作项目计划以及未列入工作计划任务书但又必须开展且需花费资金的工作项目或虽然列入工作计划但资金不足的工作项目,组织办理变更和追加手续。节点4:组织对年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考核意见。组织成立经济责任制考核工作小组,根据绩效考核中关于综合计划管理的考核标准,到各部门进行现场考核,重点对工作计划完成情况、材料领用、工程管理等进行检查,考核结果与工资收入挂钩,每月兑现。节点5:各部门于每年年末对本年度相关专业工作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提报至归口管理部门。节点6:归口管理部门汇总相关专业工作完成情况并提交。节点7:汇总年度计划完成情况,形成总的总结评价报告。节点8:领导小组对总结评价报告进行审批。节点9:将审核通过的总结评价报告予以。节点10:将有关资料整理归档。结束流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部条件的变化,年初下发的工作计划可能与工作实际有所偏离,为此公司设置了计划调整这一环节。每年的10月,根据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结合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对年度计划进行局部调整,调整流程同年度计划制定流程基本一致。

2.4确保流程正常进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2.4.1完成工作的组织机构。综合计划管理组织机构设领导小组和专业小组。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组成;专业小组由分管副总经理任组长,主任担任副组长,成员由计划专职和各归口部门负责人组成。2.4.2组织机构中各层次职责。第一,领导小组:审核批准计划管理有关文件和年度、月度综合计划、计划变更申请和追加资金计划申请,组织协调解决计划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二,专业小组:负责组织集中审查论证专业计划管理有关文件和年度、月度综合计划,审核计划变更申请和追加资金计划申请。第三,综合计划的牵头部门:负责制定计划管理有关文件及管理流程,汇总并初步调整平衡综合计划,组织召开计划会议,对计划管理全过程实施监督检查并做出总结评价。第四,归口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并初步审查各相关部门年度和月度综合计划,并组织实施。第五,相关部门:根据归口部门安排,结合自身所担负的职责,立足本公司实际,于规定日期前形成本部门工作计划初步意见,计划员负责上报至归口部门。2.4.3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及岗位人员能力说明。第一,公司总经理:批准公司年度、月度综合工作计划和部门提出的计划变更申请和追加资金计划申请。第二,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审查分管范围内归口管理部门提报的相关工作计划,审核计划变更申请和追加资金计划申请。第三,负责人:组织制定综合计划管理有关文件,及时发现并提出综合计划管理过程中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不断理顺综合计划管理程序。熟悉电力企业计划管理的全过程;掌握电力计划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有关法规及制度;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综合协调分析判断能力及专题论述的文字表达能力。第四,各归口部门负责人:组织归口范围内的部门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开展计划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并提出计划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计划管理主管部门及时沟通。熟悉电力企业计划管理的全过程,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控制能力。第五,各部门负责人:组织开展本部门计划管理工作,以计划管理指导实际工作的开展,按照公司计划管理相关规定开展工作,对因客观原因不能完成的工作计划提出变更申请,对因工作需要必须开展且花费资金的计划外工作项目提出追加申请,具有较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组织协调、控制能力及专题论述的文字表达能力。第六,计划专职:参与制定综合计划管理有关文件,从专业管理角度提出改进建议;对其他部门在计划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不断改进计划管理;按时组织制定年度、季度和月度计划,并组织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掌握电力企业计划管理的方法和有关法规及制度,熟悉计划管理的全过程,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及专题论述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第七,各部门计划兼职:按照公司综合计划管理相关规定,配合部门负责人开展本部门计划管理工作,按时将相关工作计划上报至归口管理部门。熟悉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专业管理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2.4.4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综合计划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加强综合计划管理的考核与控制是实现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这些工作和措施落实情况的考核与控制,有效提高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建国,侯邦安.试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构建的原则和目标模式[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0(8).

部门管理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计划管理 督查督办

一、具体问题描述

(一)计划制定颗粒度不够精细、不够全面

对于基层单位而言,工作计划的制定是否精细、全面直接影响了地市供电公司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或重要指标的完成情况。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管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基层单位作为一项工作任务的重要参与环节,对于管理部门下发的各项工作任务如果没有形成动态的管理机制,想要全部兼顾确实很难。

每一年年初国网公司、新疆公司各专业都会下达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将全年的工作方向传达到基层,基层单位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适合自己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可现实呢,往往是不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下一年工作思路,等靠上级单位下发全年重点工作任务,从源头上忽略了自身存在的短板,并没有把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提升的工作列入下一年的工作任务中,上级单位下发的重点工作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基层单位除了遵照执行外还应将自己的重点工作补充进去,不能在制定计划的开始就流于形式。

(二)计划完成情况未形成监督、考核闭环管理

对于工作计划的监督和考核应是确保公司各项任务和指标完成的重中之重,但目前并未形成闭环管理机制,往往对于工作计划都是缺少督办,只注重考核,对于未完成工作任务引起的考核都是随着考核的结束而结束,未对考核原因进行分析评估,这些都是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监督、考核闭环管理体系缺失造成的,是影响计划制定刚性、影响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工作计划完成情况未进行循环持续跟踪

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的监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基层工作计划管理部门大多存在只注重工作安排,轻于工作任务过程管控的现象,往往造成工作计划处于托管状态,影响年度工作任务完成率,会对公司造成业绩考核风险;工作计划执行单位大多存在等靠思想,不主动上报、反馈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对监管部督办计划完成情况造成了较大影响。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科学制定下一年度工作思路和计划

对于各部门和单位而言,在每一年的年底总结一年工作成绩和不足时,如何科学、准确的制定下一年的工作思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首先积极与上级管理部门沟通,制定下一年的工作思路。为了更好地配合上级管理部门的各项工作,作为基层单位必须提前了解上级部门来年的重点工作思路,将其列入公司或部门的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其次要从主要业绩考核、专业管理以及同业对标等指标入手,查找不足和缺陷,将指标落后原因分析出来,由分管领导牵头,制定年度指标提升计划,分解到部门周、月度工作计划中,分解到部门负责人、指标专责人,层层管控指标,确保指标提升计划完成。

(二)利用星级区分工作计划重要层级

基层单位要在年初对各项工作进行梳理,根据省公司、公司、部门级安排的重点专项工作、一般工作、公司“两会”安排的专项重点工作、一般工作(临时工作也按照以上等级区分),按照重要程度依次设置为五、四、三、二、一颗星,在制定计划时就通过星级对工作的重要程度进行区分,这样有利于基层单位有的放矢、抓住重点,将工作计划上报至管理部门,对于管理部门也是一种提醒,形成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良好的业务沟通体系。

(三)利用“二十四”节气表分解月度重点工作

各单位可以利用“二十四”节气表将上级和本公司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至每月,加上上一年制定的工作思路,再将临时下达的重点工作任务滚动列入节气表中,每一个节气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3-5项重点工作,这样全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在年初基本制定完成,将制定好的月度工作计划再分解到每周,这样就达到了年度计划分解至月、周度计划的目的,形成了工作计划闭环管理机制,避免了遗漏重点工作引起的考核风险。

(四)四个“围着转”加强督查督办管理 提升重点工作质效

办公室把督查督办工作作为确保政令畅通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统一管理、突出重点、分工协作、务求实效的原则开展工作,并坚持做到“四个围绕”:一是紧紧围绕着问题转――问题不解决,督办不终断;二是紧紧围绕着中心转――公司中心工作有需求,督办工作不懈怠;三是紧紧围绕着重点转――年度工作任务重点在哪里,哪里就要有督办;四是紧紧围绕着会议转――会议有部署,任务责任速分解,跟踪督办要到位。通过四个“围着转”,把领导关心关注的“急事”,影响公司安全和稳定的“大事”及时督办,确保了督办工作督到位、落得实。充分发挥好办公室的参谋助手作用,强化执行力建设,确保政令畅通。

三、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描述

部门管理工作计划范文4

论文关键词:立足过程节点探索“T型双要素管理”不断夯实基建投资工作

随着2005年SAP系统上线运行,油田财务管理工作正式迈入集成化、精细化、规范化时代,不同管理模块间的业务信息初步实现了集成,有助于会计核算质量的提升。但受日常运行模式和配套机制影响,基建投资工作相对弱化,业务工作较为被动。一是人员配置少,基建会计侧重于办公室里搞核算,对现场知之甚少,工程结算与现场实际差异大;二是不同业务部门间的目标不能有效统一,工程部门侧重于组织项目施工运行,对结算重视不够,计划部门考虑项目调整因素,对转资工作较为谨慎,财务部门强调结算转资,但协调力度有限;三是乙方施工单位拖延结算,搞年底突击,给基建会计人员年终决算工作带来巨大压力,要按节点完成结算转资任务,只能加班加点连轴转,身心疲惫不说,工作质量也不易保证。以上这些因素导致分公司基建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基础薄弱,结算转资工作滞后,账实差异较大,不利于做实成本。本文结合基建投资管理过程的节点分布情况,围绕项目计划、项目实施、财务管理三个关键节点,抓住工作量、价值量两个过程要素,深入分析问题根源,运用“T型”管理思想,探索实施“T型双要素管理”,力求推进节点要素间的平衡,通过明确部门责任项目管理论文,加大工作协调力度,提升结算转资率,进一步抓实成本核算。

一、“T型双要素管理”的理论内涵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为了挖掘智力资源,许多公司或者把知识集中起来管理,或者投资于知识管理技术,取得了一些成功。能源巨人BP(英国石油公司)则发明了另一种方法:T型管理,其效果非同凡响。所谓“T型管理”是通过跨单元学习,共享资源,沟通思想,来创造横向价值(T的横向部分),同时致力于单个业务单元的业绩(T的垂直部分)。这需要管理者改变他们的行为和支配时间的方式,打破传统的公司等级制度。成功的T型管理者将学会在这种双向责任产生的紧张中生存,最终获得发展。

引用“T型”管理思想的精髓,结合采油厂基建投资工作实际,我们从基建投资管理的过程节点中优选出项目计划、项目实施、财务结算3个关键节点,结合价值量、工作量两个过程要素,探索形成了“T型双要素管理”理念(如图1)。所谓“T型双要素管理”就是以基建项目涉及的价值量、工作量要素管理为抓手,通过计划部门、工程部门管理职能的落实,形成横向的量价平衡(T的横向部分),财务部门的基建会计通过积极过程参与,强化工作协调力度,提升结算转资率,来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T的垂直部分)。

图1:T型双要素管理模式图

作为项目计划节点计划部门主要负责项目计划落实,计划资金的申请、下达,确保ERP项目资金与实物工程进度相匹配。项目实施节点的责任部门工程部门负责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监督项目施工质量,及时反馈工作量进度,督促施工方办理竣工验收结算,配合做好实物转资工作。通过计划部门、工程部门落实部门职责,保持价值量和工作量的有效对接和总量平衡,即T的横向部分维持衡状态。而基建会计的管理职责就是要参与到项目运行过程,及时了解项目进展,与计划、工程部门强化沟通协调,切实抓好结算、转资工作,不断提升结算转资率(即T的垂直部分对应的高度水平),使实物工作量形成的资产与价值量转化的项目成本保持一致性。T型管理可以产生的垂直价值—通过提升结算转资率来做实成本、规范管理、降低风险。

二、实施“T型双要素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油田基建投资管理工作的表象是结算转资率较低,与项目进度差异显著,主要表现是:一是计划、工程部门前期对项目评估不准导致项目超预算运行,竣工后缺少相应资金结算;二是项目进度估计失准及向上级部门反馈项目调整变化不够及时,造成计划资金不到位;三是工程部门重视工作量进度,忽视价值量结算,工程竣工后结算资料在乙方单位长时间滞留;四是财务部门协调力度偏弱,工作手段单一,无法根据业务认知判断及时进行核算,结算、转资工作被动等待。这些现象究其实质是部门责任落实不够、协调工作不到位所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基建项目的管理,带来了核算管理不规范,成本运行前低后高的失衡现象,也潜存着一定的业务风险。

近几年,分公司提出夯实基建投资管理工作,并对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一些针对性预案。从加强采油厂基建投资管理出发,关键是要抓实结算、抓实转资、抓细责任。“T型双要素管理”对于强化基建投资管理、评价工作效能能够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T型双要素管理”的内容

实施“T型双要素管理”关键在于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健全工作考评机制,推进信息及时反馈,强化部门目标责任。在信息共享机制方面,采油厂认真落实“三会联检”机制,即项目论证会、合同会签会、关联交易运行协调会和部门联合现场检查验收。在工作考评机制方面采油厂推行了“两会一通报”制度,即经济活动分析例会、结算工作例会和结算运行通报。

在项目计划前期阶段,通过召开项目论证会计划部门、工程部门讨论优化实施方案,形成工作量计划,经工程定额套算制定出资金计划,由计划部门组织申报项目管理论文,落实项目投资计划。采油厂每周三上午组织召开合同会签会,对各类合同申请、合同履行进行集中审核签认,相关责任科室负责说明项目有关情况,便于信息沟通。财务部门通过参与以上“两会”及时切入到项目前端,能够提前掌握相关项目运行信息,对经济性、合规性有了准确把握。

在项目实施阶段,工程管理部门负责牵头组织计划、审计、定额、财务、技检人员开展现场联合检查,督查项目工作量和施工质量,做好日常监督工作,每月25日及时把项目进度情况报计划部门,由计划部门汇总统计形成工程项目统计月报。计划部门根据统计月报可以提前申请,及时落实项目资金计划,财务部门可以及时掌握工程进展,协调做好项目结算及实物转资相关准备工作小论文。

在财务管理上,财务部门在获取工程项目相关信息后,主要工作就是督促协调甲乙方相关部门加快结算进度。对于基建投资项目中比例较大的关联交易业务,采油厂定期组织召开关联交易运行协调会,由各相关业务科室详细剖析结算差异原因,财务部门进行总体协调,形成会议纪要,明确部门责任;对于地面工程项目,采油厂进一步明确了工程牵头科室作为第一责任部门,负责督促乙方施工单位办理结算,防止年底突击结算。项目竣工阶段,财务部门根据工程部门提供的信息,及时协调基层资产员做好实物资产验收交接,收集反馈上来的资产信息,协调计划、地质等部门认真做好项目转资工作。

为了有序推进基建投资管理工作,采油厂进一步加强了工作考评机制建设,完善了“两会一通报”(经济活动分析例会、结算工作例会和结算运行通报)运行机制。每月6号前,财务部门与计划、工程部门一起分析项目成本差异,形成分析材料,参加采油厂月初经济活动分析例会,及时向采油厂领导汇报基建投资运行情况。每月23号采油厂召开结算工作例会,由财务部门编制结算运行通报,并在会上进行通报。为激励责任部门做好结算工作,采油厂定期开展工作考评,对工作落实、绩效明显的相关责任部门和业务人员进行奖励。

推行“T型双要素管理”紧紧抓住工作量、价值量两个要素,强化了部门责任,密切了部门协作,有助于提升基建投资管理水平。

四、实施“T型双要素管理”取得的初步效果

实施“T型双要素管理”通过强化项目过程节点的职能作用,加大工作协调力度,有力地推进了采油厂基建投资管理工作。

一是部门责任意识显著增强。推行“T型双要素管理”就是要激发职能部门的能动作用,通过考评形成压力效应,促使各节点的职能科室不再从局部利益出发,而是着眼于采油厂总体利益,消除了相互间信息传递的无形障碍,增强了管理的主动性。以往,工程部门侧重于现场管理,现在工程部门既要抓好现场管理,也要时刻关注竣工结算,并且建立了相应台帐专人督促落实。

二是纵横向工作协调力度明显加大。09年,采油厂计划部门针对低油价形势,及时与工程部门沟通,了解项目施工进度,认真做好向油田计划开发处室的汇报工作,积极申请计划资金。财务部门定期做好与计划、工程部门的信息沟通,协调落实单项工程的计划资金,针对少数关联方施工单位结算资料送达不及时问题,财务部门及时收集汇总情况向油田关联交易结算运行办公室反馈,争取上级部门协调解决,确保工程项目结算工作顺畅运行。

三是结算工作稳步提升。自年初探索实施“T型双要素管理”以来项目管理论文,财务、计划、工程等相关节点部门的合力效应日渐体现出了,以前上半年地面工程结算滞缓的现象得到改观,关联交易结算步入良性运行轨道,自4月份起采油厂关联交易综合结算率保持在80%以上的高位运行,较好地推进了成本做实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改进意见

“T型双要素管理”的实施对采油厂基建投资管理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时间短、配套机制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是现有核算环境制约总体结算水平。目前,ERP尚不能支持暂估结算、项目调整转资和批量转资,致使财务管理人员不能根据职业判断进行相应业务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基建投资工作水平的提升。09年,分公司着手改进ERP系统相关功能,逐步推行暂估结算转资工作,这将对基建核算工作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我们将利用这一契机,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加快结算转资工作水平。

二是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不利于管理的深入推进。当前,采油厂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缺乏对基建项目过程管理的支撑,信息反馈时效性、准确性不能得到保证。而“T型双要素管理”的横向量价平衡关键是要信息传递、反馈,通过共享提升平衡性,实现用“杠杆”提升结算转资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条件开发相应的基建(资产)管理平台,与ERP系统、管理工作实现动态对接,促进要素信息的高效传递。

部门管理工作计划范文5

论文关键词:立足过程节点探索“T型双要素管理”不断夯实基建投资工作

 

随着2005年SAP系统上线运行,油田财务管理工作正式迈入集成化、精细化、规范化时代,不同管理模块间的业务信息初步实现了集成,有助于会计核算质量的提升。但受日常运行模式和配套机制影响,基建投资工作相对弱化,业务工作较为被动。一是人员配置少,基建会计侧重于办公室里搞核算,对现场知之甚少,工程结算与现场实际差异大;二是不同业务部门间的目标不能有效统一,工程部门侧重于组织项目施工运行,对结算重视不够,计划部门考虑项目调整因素,对转资工作较为谨慎,财务部门强调结算转资,但协调力度有限;三是乙方施工单位拖延结算,搞年底突击,给基建会计人员年终决算工作带来巨大压力,要按节点完成结算转资任务,只能加班加点连轴转,身心疲惫不说,工作质量也不易保证。以上这些因素导致分公司基建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基础薄弱,结算转资工作滞后,账实差异较大,不利于做实成本。本文结合基建投资管理过程的节点分布情况,围绕项目计划、项目实施、财务管理三个关键节点,抓住工作量、价值量两个过程要素,深入分析问题根源,运用“T型”管理思想,探索实施“T型双要素管理”,力求推进节点要素间的平衡,通过明确部门责任项目管理论文,加大工作协调力度,提升结算转资率,进一步抓实成本核算。

一、“T型双要素管理”的理论内涵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为了挖掘智力资源,许多公司或者把知识集中起来管理,或者投资于知识管理技术,取得了一些成功。能源巨人BP(英国石油公司)则发明了另一种方法:T型管理,其效果非同凡响。所谓“T型管理”是通过跨单元学习,共享资源,沟通思想,来创造横向价值(T的横向部分),同时致力于单个业务单元的业绩(T的垂直部分)。这需要管理者改变他们的行为和支配时间的方式,打破传统的公司等级制度。成功的T型管理者将学会在这种双向责任产生的紧张中生存,最终获得发展。

引用“T型”管理思想的精髓,结合采油厂基建投资工作实际,我们从基建投资管理的过程节点中优选出项目计划、项目实施、财务结算3个关键节点,结合价值量、工作量两个过程要素,探索形成了“T型双要素管理”理念(如图1)。所谓“T型双要素管理”就是以基建项目涉及的价值量、工作量要素管理为抓手,通过计划部门、工程部门管理职能的落实,形成横向的量价平衡(T的横向部分),财务部门的基建会计通过积极过程参与,强化工作协调力度,提升结算转资率,来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T的垂直部分)。

图1:T型双要素管理模式图

作为项目计划节点计划部门主要负责项目计划落实,计划资金的申请、下达,确保ERP项目资金与实物工程进度相匹配。项目实施节点的责任部门工程部门负责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监督项目施工质量,及时反馈工作量进度,督促施工方办理竣工验收结算,配合做好实物转资工作。通过计划部门、工程部门落实部门职责,保持价值量和工作量的有效对接和总量平衡,即T的横向部分维持衡状态。而基建会计的管理职责就是要参与到项目运行过程,及时了解项目进展,与计划、工程部门强化沟通协调,切实抓好结算、转资工作,不断提升结算转资率(即T的垂直部分对应的高度水平),使实物工作量形成的资产与价值量转化的项目成本保持一致性。T型管理可以产生的垂直价值―通过提升结算转资率来做实成本、规范管理、降低风险。

二、实施“T型双要素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油田基建投资管理工作的表象是结算转资率较低,与项目进度差异显著,主要表现是:一是计划、工程部门前期对项目评估不准导致项目超预算运行,竣工后缺少相应资金结算;二是项目进度估计失准及向上级部门反馈项目调整变化不够及时,造成计划资金不到位;三是工程部门重视工作量进度,忽视价值量结算,工程竣工后结算资料在乙方单位长时间滞留;四是财务部门协调力度偏弱,工作手段单一,无法根据业务认知判断及时进行核算,结算、转资工作被动等待。这些现象究其实质是部门责任落实不够、协调工作不到位所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基建项目的管理,带来了核算管理不规范,成本运行前低后高的失衡现象,也潜存着一定的业务风险。

近几年,分公司提出夯实基建投资管理工作,并对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一些针对性预案。从加强采油厂基建投资管理出发,关键是要抓实结算、抓实转资、抓细责任。“T型双要素管理”对于强化基建投资管理、评价工作效能能够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T型双要素管理”的内容

实施“T型双要素管理”关键在于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健全工作考评机制,推进信息及时反馈,强化部门目标责任。在信息共享机制方面,采油厂认真落实“三会联检”机制,即项目论证会、合同会签会、关联交易运行协调会和部门联合现场检查验收。在工作考评机制方面采油厂推行了“两会一通报”制度,即经济活动分析例会、结算工作例会和结算运行通报。

在项目计划前期阶段,通过召开项目论证会计划部门、工程部门讨论优化实施方案,形成工作量计划,经工程定额套算制定出资金计划,由计划部门组织申报项目管理论文,落实项目投资计划。采油厂每周三上午组织召开合同会签会,对各类合同申请、合同履行进行集中审核签认,相关责任科室负责说明项目有关情况,便于信息沟通。财务部门通过参与以上“两会”及时切入到项目前端,能够提前掌握相关项目运行信息,对经济性、合规性有了准确把握。

在项目实施阶段,工程管理部门负责牵头组织计划、审计、定额、财务、技检人员开展现场联合检查,督查项目工作量和施工质量,做好日常监督工作,每月25日及时把项目进度情况报计划部门,由计划部门汇总统计形成工程项目统计月报。计划部门根据统计月报可以提前申请,及时落实项目资金计划,财务部门可以及时掌握工程进展,协调做好项目结算及实物转资相关准备工作小论文。

在财务管理上,财务部门在获取工程项目相关信息后,主要工作就是督促协调甲乙方相关部门加快结算进度。对于基建投资项目中比例较大的关联交易业务,采油厂定期组织召开关联交易运行协调会,由各相关业务科室详细剖析结算差异原因,财务部门进行总体协调,形成会议纪要,明确部门责任;对于地面工程项目,采油厂进一步明确了工程牵头科室作为第一责任部门,负责督促乙方施工单位办理结算,防止年底突击结算。项目竣工阶段,财务部门根据工程部门提供的信息,及时协调基层资产员做好实物资产验收交接,收集反馈上来的资产信息,协调计划、地质等部门认真做好项目转资工作。

为了有序推进基建投资管理工作,采油厂进一步加强了工作考评机制建设,完善了“两会一通报”(经济活动分析例会、结算工作例会和结算运行通报)运行机制。每月6号前,财务部门与计划、工程部门一起分析项目成本差异,形成分析材料,参加采油厂月初经济活动分析例会,及时向采油厂领导汇报基建投资运行情况。每月23号采油厂召开结算工作例会,由财务部门编制结算运行通报,并在会上进行通报。为激励责任部门做好结算工作,采油厂定期开展工作考评,对工作落实、绩效明显的相关责任部门和业务人员进行奖励。

推行“T型双要素管理”紧紧抓住工作量、价值量两个要素,强化了部门责任,密切了部门协作,有助于提升基建投资管理水平。

四、实施“T型双要素管理”取得的初步效果

实施“T型双要素管理”通过强化项目过程节点的职能作用,加大工作协调力度,有力地推进了采油厂基建投资管理工作。

一是部门责任意识显著增强。推行“T型双要素管理”就是要激发职能部门的能动作用,通过考评形成压力效应,促使各节点的职能科室不再从局部利益出发,而是着眼于采油厂总体利益,消除了相互间信息传递的无形障碍,增强了管理的主动性。以往,工程部门侧重于现场管理,现在工程部门既要抓好现场管理,也要时刻关注竣工结算,并且建立了相应台帐专人督促落实。

二是纵横向工作协调力度明显加大。09年,采油厂计划部门针对低油价形势,及时与工程部门沟通,了解项目施工进度,认真做好向油田计划开发处室的汇报工作,积极申请计划资金。财务部门定期做好与计划、工程部门的信息沟通,协调落实单项工程的计划资金,针对少数关联方施工单位结算资料送达不及时问题,财务部门及时收集汇总情况向油田关联交易结算运行办公室反馈,争取上级部门协调解决,确保工程项目结算工作顺畅运行。

三是结算工作稳步提升。自年初探索实施“T型双要素管理”以来项目管理论文,财务、计划、工程等相关节点部门的合力效应日渐体现出了,以前上半年地面工程结算滞缓的现象得到改观,关联交易结算步入良性运行轨道,自4月份起采油厂关联交易综合结算率保持在80%以上的高位运行,较好地推进了成本做实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改进意见

“T型双要素管理”的实施对采油厂基建投资管理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时间短、配套机制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是现有核算环境制约总体结算水平。目前,ERP尚不能支持暂估结算、项目调整转资和批量转资,致使财务管理人员不能根据职业判断进行相应业务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基建投资工作水平的提升。09年,分公司着手改进ERP系统相关功能,逐步推行暂估结算转资工作,这将对基建核算工作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我们将利用这一契机,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加快结算转资工作水平。

二是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不利于管理的深入推进。当前,采油厂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缺乏对基建项目过程管理的支撑,信息反馈时效性、准确性不能得到保证。而“T型双要素管理”的横向量价平衡关键是要信息传递、反馈,通过共享提升平衡性,实现用“杠杆”提升结算转资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条件开发相应的基建(资产)管理平台,与ERP系统、管理工作实现动态对接,促进要素信息的高效传递。

三是指标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受一些因素约束,正常的结算转资相对滞后,对基建投资管理工作尚没有建立相应的指标标准评价体系。进度符合率、结算率、转资率、项目回报率等指标尚不能通过设定标准来动态考核,日常考核主要靠同期对比、月度环比,评价不够规范。今后,随着暂估核算的到位,需要健全相应的指标考核体系,实现分类评价。

“T型双要素管理”目前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仍需探索配套机制,强化评价职能,不断夯实基建投资基础工作。

部门管理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红沿河;核电站;日常运行;大修切换;管理方法;综述

0 引言

随着核电机组的增多,机组日常运行与大修切换的频率和次数也随之增多,在日常、大修计划组织机构分属不同部门的核电站中,这种切换会带来一定的管理移交问题。本文根据工作经验,对这种切换的管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建议。

1 日常转大修项目的选取范围划分,确定交接对象

根据核电站工作的性质,主要分为定期试验,纠正性维修和预防性维修。要保证项目交接的完整性,必须同时兼顾到上述所有种类的工作。机组日常运行的管理单位是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大修期间的管理单位是大修项目组,所以交接的各单位的接口一定要明确。设想可以按照以下方法逐步有序实施。

日常发现的缺陷或者日常预防性维修/定期试验工作,如对机组核安全及发电能力无立即影响的,可按照下述原则转大修执行:

1)日常无检修窗口,必须停机停堆才能处理的工作。

2)需降功率处理但日常无合适降功率窗口的工作。

3)日常处理风险较高的活动,可结合大修主隔离、检修窗口安排以降低风险的工作。

4)经相关专业评价对设备安全性、可靠性无即时影响,日常处理产生核安全设备不可用或潜在核安全设备不可用风险,大修非功率运行模式下可避免产生核安全设备不可用的工作。

5)日常处理有高放射性风险或会大量产生高放射性废物,大修有合适窗口可结合安排降低整体放射性及三废风险的工作。

6)与机组状态相关,只能在非功率运行模式下才能执行的工作。

7)公用机组机可转大修工作范围原则上由双方商议确定。

8)对于预防性维修项目,经调整后计划日期落在大修期间的项目,考虑设备切换等原因,如果安排到日常,调整裕度超过25%,将转大修。

9)部分预防性维修项目有明确的检修期限要求(考虑季节、天气因素、如防冻、防汛项目),如果日常调整将会违反管理程序对检修期限的要求,可考虑转大修。

10)对于定期试验项目,经调整后计划日期落在大修期间且需要执行的项目,转大修。

11)主工作已转大修的配合性工作。

12)其他日常执行有特殊风险或困难,根据大修具体情况经双方评价认为大修执行风险度较低的工作。

2 日常和大修之间的定期试验交接

2.1 定期试验由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过渡到大修项目组流程

1)机组大修开始前1个月,定期试验工程师根据日常年度试验计划筛选出计划安排时间点落在大修期间的日常短周期定期试验项目,编制《日常与大修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草稿。

2)计划工程师将《日常与大修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草稿发给运行处、核安全处、大修处、相关执行处定期试验负责人审查,并组织会议讨论确定《日常与大修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

3)计划工程师编写会议纪要(《日常与大修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作为会议纪要附件),由运行处和核安全处定期试验负责人进行校核,生产计划处长和大修经理进行审查,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经理和主管大修的维修部经理批准。

4)根据批准的《日常与大修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计划工程师调整日常生产计划;大修计划工程师调整大修计划。

2.2 定期试验由大修项目组过渡到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流程

1)机组大修重新启动到热停堆平台时,日常生产计划部门负责定期试验管理的计划工程师清理定期试验的执行情况,编制《大修与日常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草稿。

2)日常生产计划部门计划工程师将《大修与日常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草稿发给运行处、核安全处、大修处、相关执行处定期试验负责人审查,并组织会议讨论确定《大修与日常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

3)日常生产计划部门计划工程师编写会议纪要(《大修与日常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为会议纪要附件),由运行处和核安全处定期试验负责人进行校核,发电日常生产计划部门处长和大修经理进行审查,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经理和主管大修的维修部经理批准。

4)根据批准的《大修与日常交接期间定期试验过渡计划》,日常生产计划部门计划工程师调整日常生产计划;大修计划工程师调整大修计划。

3 日常和大修之间的预防性维修交接

3.1 日常预防性维修项目转大修流程

1)大修开始前1个月,日常生产计划部门从年度计划中筛选计划安排时间点落在大修期间的日常预防性维修项目,制作清单发给执行处、运行处、核安全处、大修处,同时收集反馈意见。

2)日常生产计划部门根据反馈意见制定日常预防性维修项目将转大修的初步方案,召集相关部门讨论,确定日常预防性维修项目转大修的正式方案。

3)日常生产计划部门根据确定的日常预防性维修项目转大修的正式方案编写会议纪要,经日常生产计划部门长批准后,发送到相关部门执行。

3.2 日常预防性维修项目转大修的执行与跟踪

1)各执行处根据大修工作包准备流程准备日常预防性维修转大修项目,准备好的许可申请提交给大修计划。

2)大修计划将日常预防性维修转大修项目纳入大修计划。

3)大修结束后,在大修项目组向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交接报告中反馈日常预防性维修项目转大修的执行情况。

4 日常和大修之间的纠正性维修交接

4.1 日常纠正性维修转大修流程

1)大修前8个月左右开始,每月进行一次日常纠正性维修转大修会议。

2)日常生产计划部门每个月清理拟转大修的纠正性维修清单,发给运行处、核安全处、大修处、设备管理处、相关执行处审查。

3)日常生产计划部门根据审查反馈意见,调整拟转大修的纠正性维修清单,组织讨论,确定日常纠正性维修转大修清单。

4)大修开始前1个月,日常纠正性工作票每周与大修交接一次;大修开始前1周,日常纠正性工作票每天与大修交接一次,交接由日常计划工程师和大修计划工程师沟通和协调后完成。

4.2 日常纠正性维修转大修的执行与跟踪

1)日常生产计划部门根据会议纪要确定的日常纠正性维修转大修清单将工单准备状态,并将所有移交工单的开工条件由“日常”改为“大修”。

2)各执行处根据大修工作包准备流程重新准备日常纠正性维修转大修项目,准备好的许可申请提交给大修计划。

3)大修计划将日常纠正性维修转大修项目纳入大修计划。

4)大修结束后,在大修项目组向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交接报告中反馈移交项目的执行情况。

5 机组由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向大修项目组交接会议

在完成上述前期工作之后,最终需要一个出口,对上述成果进行最终的交接,并对交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澄清,可以组织一次双方交接的出口会议来实现。机组大修解列前约3天(具体时间由两个项目组确定)由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移交给大修项目组管理,并由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提交一份交接报告。

5.1 交接报告准备

1)在机组由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向大修项目组交接会开始前,由日常生产计划部门组织、准备交接报告。

2)相关处根据要求提交材料给日常生产计划部门。需提交的材料和负责处如下:

(a)机组移交概述――日常生产计划部门

(b)大修预检计划及执行情况――日常生产计划部门

(c)日常转大修工作票清单――日常生产计划部门

(d)日常未完成工作票清单及状况――日常生产计划部门

(e)机组现有的临时控制变更清单及状况――仪控处

(f)机组现有的临时系统装置清单及状况――机械处

(g)机组不符合项状况清单――系统设备处

(h)机组带压堵漏清单及状况――机械处

(i)未关闭许可票的清单及状况――运行处

(j)运行关注问题及相应工作票情况――运行处

(k)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关注的需要在大修中处理的重点项目――系统设备处

3)日常生产计划部门根据收集的材料,编写移交报告草稿,并将移交报告草稿发给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经理、大修经理、维修经理、运行处、设备管理处、大修处和相关执行处审查。

4)日常生产计划部门日常生产计划部门根据审查反馈的意见修改移交报告,完成正式移交报告的编写。

5)正式移交报告在移交会后走电子流程完成签字和分发。

5.2 交接会议管理

1)为了保证日常生产日计划和大修日计划的平稳过渡,以及日常生产计划会和大修计划会的平稳交接,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向大修项目组交接会一般要求安排在上午进行;

2)交接会议参与部门和人员规定如下

(a)会议主持人: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经理或其指定的负责人。

(b)与会部门和人员:运行处、发电日常生产计划部门、核安全处、设备管理处、大修处、仪表处、静止机械处、维修经理、大修经理及大修指挥部相关成员。

3)交接会议的主要议程

(a)发电日常生产计划部门计划工程师介绍移交报告概述。

(b)与会人对交接报告内容提出询问和澄清;针对交接报告的复杂疑难问题由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经理指定人员跟踪解决。

(c)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经理与大修经理签署机组责任移交书。

4)交接会议后的行动

(a)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通知:移交机组新产生的通知单请求条件填写大修轮次;移交机组准备好的工单递交给大修计划人员;明确移交机组日常日计划执行的截止时间。

(b)大修指挥部发出通知,启动大修计划会,出版大修计划,移交机组执行大修计划。

(c)机组责任移交后,日常生产计划部门计划工程师和大修计划工程师对日常与大修间相互影响的工作保持沟通与协调。

以上就是移交过程和需要注意事项的综述。

部门管理工作计划范文7

按照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的要求,我局于20xx年4月7日至10日深入到市区7个协管部门和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胜利镇、金星镇等5个乡镇开展工作调研,通过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了各部门、各基层单位、各层次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集中收集合理化意见和建议16条,经过认真梳理和总结分析,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全面掌握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流动人口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统计, 截止20xx年3月底,我市共有流动育龄人口44175人。其中:市区共有育龄流动人口4173人。流入育龄人口2766人,已婚育龄妇女1249人(其中外省流入779人,本区外县流入470人),重点管理对象934人;流出人口1407人;已婚育龄妇女571人(其中流到外省205人,流到本区外县366人),重点管理对象518 人。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没有形成有效的部门联动管理机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有效办法是形成部门职能联动管理机制。目前我市在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中工商、公安、劳动、卫生等有关职能部门并没有在这方面形成合力。虽然市政府对有关部门在流动人口管理中明确了职责,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严格执行和考核。有的部门基本没有把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职责当成自己的份内的事,而是当成了可有可无的事。对计生部门来讲,与有关部门是平级,督查力度不够,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作用不明显,齐抓共管的环节相当薄弱。

2、对房屋出租户不履行计划生育管理义务的处罚措施不得力。其原因:多年来,市区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过程中,始终要求村(居)委会与房屋出租户签订了计划生育合同,但基本起不到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出租业主受经济利益驱动,不在房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擅自出租房屋;有些承租人与出租业主私下商定,不进行申报。即便出现了问题,也没有处罚依据。

3、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经费缺乏。其原因:目前,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将农民工管理等有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支出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特别是乡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经费,没有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支出范围,造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经费严重不足,导致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薄弱,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优惠政策落实率低。

4、管理服务力量严重不足。其原因:流动人口逐年增多,流动量大,分布广泛,管理成本高。根据宁人口组发[20xx]2号《关于加快形成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格局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乡(镇、街道)设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配备2名以上专(兼)职工作人员”, 但每个乡镇仍只有一名兼职管理人员,尤其是撤乡并镇后,管理的人多了,范围加大了,如金星镇、胜利镇和金积镇加上流动人口,人口总数均在4到6万人之间,社区又未配备专职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人员,力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服务需要。

5、全国流动人口padis信息平台提交的部分信息不够准确,核查难度大。其原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与户籍地之间要建立联系制度,及时互通已婚育龄妇女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情况,或者督促已婚育龄妇女流动人口将避孕节育情况寄给户籍地”。我市虽然通过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进行信息交流,但在登记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是不持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的“三无”人员,不愿意说详细地址、编造假地址,是造成流出、流入两地普遍存在着信息通报不及时、不连续,信息反馈率低,查无此人率高的主要问题之一,导致流动人口的生育信息难掌握,节育措施难落实。

三、建议与对策

1、必须加快形成综合治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格局。一是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建议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制度,公安部门定期向同级人口计生部门提供流动人口总数、流入已婚育龄妇女信息,劳动保障部门为人口计生部门提供流动人口就业信息,工商部门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作为个体工商户培训工作的必备内容等。二是开展重点问题联手整治活动。计生部门每年利用公安部门整治租赁房屋、工商部门办(换)营业执照的有利机会,与公安部门、工商部门对流动人口联合登记、联合办公、联合验证,进一步摸清流入育龄妇女情况,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础工作。

2、政府出台房屋出租管理相关规定。一是流动人口无论走到哪里,首先要要有一个居住的场所,房屋出租人是最先得知流入人口的流入时间,最容易掌握其基本情况,因此,建议政府尽快出台 房屋出租管理相关规定,明确出租房主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的责任。二是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管理”的原则,增加物业公司的计划生育管理职能,把出租房业主吸纳为计生协会会员,充分发挥用工单位和出租私房房东的积极性,以便于管理。社区在辖区内建立由楼栋长、计生协会会员、社区志愿者为主体的信息员队伍,提供动态信息,确保计生工作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

3、将乡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中央《决定》和国务院5号文件精神要求、自治区《关于加快形成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格局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人口总数,按照常住人口标准,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经费纳入各级财政正常的预算支出范围,实行专款专用。要在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中划出一定的比例用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以保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部门管理工作计划范文8

一、流动人口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统计,

截止2009年3月底,我市共有流动育龄人口44175人。其中:市区共有育龄流动人口4173人。流入育龄人口2766人,已婚育龄妇女1249人(其中外省流入779人,本区外县流入470人),重点管理对象934人;流出人口1407人;已婚育龄妇女571人(其中流到外省205人,流到本区外县366人),重点管理对象518

人。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没有形成有效的部门联动管理机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有效办法是形成部门职能联动管理机制。目前我市在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中工商、公安、劳动、卫生等有关职能部门并没有在这方面形成合力。虽然市政府对有关部门在流动人口管理中明确了职责,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严格执行和考核。有的部门基本没有把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职责当成自己的份内的事,而是当成了可有可无的事。对计生部门来讲,与有关部门是平级,督查力度不够,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作用不明显,齐抓共管的环节相当薄弱。

2、对房屋出租户不履行计划生育管理义务的处罚措施不得力。其原因:多年来,市区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过程中,始终要求村(居)委会与房屋出租户签订了计划生育合同,但基本起不到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出租业主受经济利益驱动,不在房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擅自出租房屋;有些承租人与出租业主私下商定,不进行申报。即便出现了问题,也没有处罚依据。

3、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经费缺乏。其原因:目前,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将农民工管理等有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支出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特别是乡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经费,没有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支出范围,造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经费严重不足,导致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薄弱,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优惠政策落实率低。

4、管理服务力量严重不足。其原因:流动人口逐年增多,流动量大,分布广泛,管理成本高。根据宁人口组发[2008]2号《关于加快形成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格局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乡(镇、街道)设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配备2名以上专(兼)职工作人员”,

但每个乡镇仍只有一名兼职管理人员,尤其是撤乡并镇后,管理的人多了,范围加大了,如金星镇、胜利镇和金积镇加上流动人口,人口总数均在4到6万人之间,社区又未配备专职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人员,力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服务需要。

5、全国流动人口PADIS信息平台提交的部分信息不够准确,核查难度大。其原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与户籍地之间要建立联系制度,及时互通已婚育龄妇女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情况,或者督促已婚育龄妇女流动人口将避孕节育情况寄给户籍地”。我市虽然通过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进行信息交流,但在登记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是不持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的“三无”人员,不愿意说详细地址、编造假地址,是造成流出、流入两地普遍存在着信息通报不及时、不连续,信息反馈率低,查无此人率高的主要问题之一,导致流动人口的生育信息难掌握,节育措施难落实。

三、建议与对策

1、必须加快形成综合治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格局。一是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建议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制度,公安部门定期向同级人口计生部门提供流动人口总数、流入已婚育龄妇女信息,劳动保障部门为人口计生部门提供流动人口就业信息,工商部门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作为个体工商户培训工作的必备内容等。二是开展重点问题联手整治活动。计生部门每年利用公安部门整治租赁房屋、工商部门办(换)营业执照的有利机会,与公安部门、工商部门对流动人口联合登记、联合办公、联合验证,进一步摸清流入育龄妇女情况,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础工作。

2、政府出台房屋出租管理相关规定。一是流动人口无论走到哪里,首先要要有一个居住的场所,房屋出租人是最先得知流入人口的流入时间,最容易掌握其基本情况,因此,建议政府尽快出台房屋出租管理相关规定,明确出租房主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的责任。二是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管理”的原则,增加物业公司的计划生育管理职能,把出租房业主吸纳为计生协会会员,充分发挥用工单位和出租私房房东的积极性,以便于管理。社区在辖区内建立由楼栋长、计生协会会员、社区志愿者为主体的信息员队伍,提供动态信息,确保计生工作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

3、将乡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中央《决定》和国务院5号文件精神要求、自治区《关于加快形成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格局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人口总数,按照常住人口标准,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经费纳入各级财政正常的预算支出范围,实行专款专用。要在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中划出一定的比例用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以保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部门管理工作计划范文9

[关键词]计划管理;汽车产品;效率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55

[中图分类号]U4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02

项目管理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汽车行业中已得到灵活、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人们日益看中其高效、有序、可控的优势。目前国内很多大型汽车企业也逐步认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技术和管理被看作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两个车轮。但由于一些企业内部对项目管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高层领导对管理工作不够重视,项目管理只在局部和较低层面开展,缺乏系统的、综合的、高水平的项目管理方法。其中计划管理是贯穿整个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系统化的计划管理方法对提升企业汽车产品开发项目管理技术水平意义重大。本文结合汽车产品开发中的项目管理经验,介绍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计划管理方法,为低成本、低风险、短时间和高质量地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计划管理概述

1.1 计划的定义及本质

计划是为了实现决策预先明确所追求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行动方案的活动,即为设定目标以及决定如何达成目标,指明路线的过程。制订有效的计划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清晰的目标;②明确的方法与步骤;③必要的资源;④可能的问题与成功的关键。

1.2 计划管理类别及内容

计划管理体系从总体上分企业战略计划、经营计划、项目整体开发计划三类,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计划制订、过程控制、会议管理、成果管理及计划管理保障措施建设等。

1.3 项目整体开发计划制订的方法及程序

项目整体开发计划以项目开发周期为管理范畴制订全部的工作计划,包括项目主计划、专项计划、签批下发、过程管控与绩效考核等内容,具体流程:项目立项―制订项目主计划―制订项目专项计划―计划报批并下发―计划管控及考核―结束。

1.4 影响计划制订的关键因素

①制订的计划要详尽并且清晰,使最终达成的目标不存在疑问:要完成什么,完成的标准是什么,由谁来完成,什么时间完成;②确保计划的完整性,以免造成行动之中的脱节;③要与实际相符,以现有的人员、资源、时间可以做得到;④计划要具有弹性,能够适应新的情况或能够充分利用新出现的各种机会;⑤列出计划中工作事项的优先顺序,使行动成员能够了解什么事情是最重要的;⑥附有衡量该计划成功的标准;⑦界定行动计划,使行动成员能够明白哪些是希望完成的,哪些是必须完成的;⑧制订计划前与合作者进行充分的沟通;⑨确定具体完成计划的时间节点,以便定期检查计划的进展情况。

2 汽车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中的计划管理方法

2.1 一层网络计划制订及控制

根据新产品开发周期需求,项目管理部门依据产品开发流程制订合理的一层网络计划,包括研发、制造、质保、工艺与计划物流等各相关部门主要工作及关键节点,如图1所示。计划确定后各相关部门进行会签,最终报公司总经理批准,报批后的计划下发给公司各相关部门,各部门严格按照一层网络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图1 一层网络计划示意图

计划管理需企业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的支持,直接影响着计划管理取得的效果与成败,因此,需把计划管理、制度建设及绩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对于超前完成或按期完成节点工作的部门及先进个人应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对延期完成的给予一定的考核且需在以后的工作中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2.2 KPI计划制订及控制

用来衡量组织和岗位工作绩效表现的具体量化指标,即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KPI),是实施绩效改进的基础和依据,明确绩效改进目标及评价标准。KPI通过绩效的形式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岗位及个人,其不仅是一种考核评估的工具,而且通过对流程的分析指明改进的方向。有些企业将KPI指标作为公司运营管理的依据,年初制定公司级的KPI,然后分解至各部门,形成部门级KPI,其中KPI计划完成率就是反映部门工作完成情况的主要依据。

根据一层网络计划及项目具体进展,每月制订项目的KPI计划,KPI制定遵循SMART原则、与公司战略及经营计划相一致原则、重点突出原则、可行性原则、充分沟通原则及综合平衡原则等6项基本原则。经各项目经理评审后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并下发给各相关部门,各部门根据每月的KPI计划开展相关工作。项目管理部门每天对到节点的KPI计划进行监控,每周、每月对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定期举行项目计划调度例会,汇报KPI计划的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在KPI计划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相应的问题,比如:计划本身的问题、国家政策的问题、相关部门之间的问题等,需项目管理部门组织协调解决,解决不了的报项目总监及公司领导协助解决,目的是为了推动计划顺利实施。

2.3 计划管理保障措施

2.3.1 体系管理

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一套完善的计划管理体系,硬件方面,比如:管理制度、规范、产品开发流程、信息系统与人员培训等;软件方面,比如:公司高层领导对计划管理工作的重视;一支具有较高计划管理意识且具有管理技巧的优秀员工队伍;部门之间及内部上下级之间有效的沟通机制。

(1)要有良好的企业执行力,计划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执行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实现产品开发目标;没有良好的执行力,一切计划都是空谈。

(2)工作职责要明确,梳理并完善各部门、科室、员工的工作职责,确保工作计划明确至具体责任人。

(3)与工作计划相配套的绩效考核制度,将部门及员工KPI计划完成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提高全员重视程度。

(4)完善的培训体系,要建立一套实用的计划管理培训体系,首先是全员培训,对企业全体员工普及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参与项目的员工理应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另外,全员培训有利于营造一种氛围,促成整个企业树立项目管理思想和理念,使项目计划顺利开展;最后是对项目核心管理人员及部门经理级别以上人员进行培训,项目核心管理人员及责任领导是重大项目的牵头人及计划的制订者,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效率,避免项目管理的随意性。

2.3.2 会议管理

会议管理分为公司级和部门级。公司级的项目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召集计划管理范围内的各相关部门第一负责人及公司领导参加,主要通报月度、季度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分析项目进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讨解决问题的措施及策略,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部署。有时会召开成本专题会、市场专题会等分别对某一专项计划进行总结、研讨、分析等。部门级的项目会一般每周召开一次,参会人员为执行项目计划的具体负责人,主要通报周度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及完成事项,调度各部门计划进展,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各部门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会议纪要,按照会议决议开展工作。

2.3.3 成果管理

为确保项目计划的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必须狠抓成果管理。由项目管理部门牵头,其他各相关部门协助,制定相应的计划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成果规范及模板,规定各相关单位严格按照模板执行,根据项目各节点计划交付物标准识别完成的成果。结合绩效考核、会议管理、培训等多种手段强调成果标准的应用,同时做好成果的积累和传承。

3 结 语

在欧美国家项目管理技术在汽车产品开发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已经得到成功的应用并成为一种标准的管理办法。随着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汽车产业正受到国外先进技术和新的管理理念的双重冲击,两者互相影响,共同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迅速、及时地推出新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项目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一套科学有效的计划管理方法是缩短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的保障,能增强企业参与世界竞争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俞瑞华.汽车开发项目管理浅谈[J].装备制造技术,2009(12).

部门管理工作计划范文10

我区是流动人口大区,目前已达10万人,占我区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他们大都处在生育旺盛期,且生育观念较为落后,流动性大,而适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特点和新形势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全区低生育水平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事关低生育水平的持续稳定,事关人口问题的统筹解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要求各级、各部门把加强流动人口工作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任务来抓。年月,国务院颁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为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各单位、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精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上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求实创新,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系,加快建立“统筹管理、服务均等、部门联动、信息共享”的工作新机制,积极构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部门联动,综合管理”的新格局,促进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创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

(一)统筹管理。进一步强化区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的职能作用,统筹全区有关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事项。统筹协调公安、劳动、卫生、计生、房管等部门的工作。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全区流动人口综合管理范围,切实做到统一协调、统一管理、统一考核。要立足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纳入各街道、社区的工作范围,依托社区协管员队伍,开展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日常服务和管理。

(二)服务均等。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原则,积极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积极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技术服务、药具发放等工作。建立流动人口登记建档制度,完善育龄妇女定点服务制度。依法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对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在生产经营等方面给予优惠,在社会救济等方面优先照顾,落实国家规定的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查孕查环、出具孕检证明等免费制度。要充分利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平台,采取多部门联动,协调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在就业、就医、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公布热线电话,拓宽渠道,及时妥善处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来信、来访,严肃查处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有关的侵权行为,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

(三)部门联动。各相关部门要树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部门联动的“一盘棋”意识,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和综合服务等活动,形成长效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全区多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合作共赢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格局。

(四)信息共享。各级、各部门要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纳入本单位信息化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全员流动人口统计和重点地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监测制度,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平台。人口计生委、公安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建委、卫生局、区教育局部门要加强协调,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共享机制,共同做好流动人口全员信息采集、录入、上报、和统计分析工作。完善社区楼门长、小区业主委员、计划生育信息员队伍为主体的信息采集网络。把流动人口信息采集与全员人口信息库建立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对象,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流动人口特别是对无固定居所、无固定工作的人员登记工作,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及时掌握流动人口去向、婚育情况和联系方式。

三、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建设

(一)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与工作任务、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机构和服务网络。区人口计生委要在已设立流动人口管理科的基础上,增加干部力量;街道要根据工作实际配备专(兼)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干部,负责本地流动人口信息统计、宣传服务和协助处理违法生育等工作。具备2名社区居委会计生主任的社区,要有一名主抓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同时与公安、劳动等协管员加强协调和沟通,共同做好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工作。人口计生委要建立教育培训机构,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队伍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

(二)实施综合治理。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法定代表人责任制,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各部门职责范围,做到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各单位、各部门在制定流动人口政策措施时,要搞好调查研究,主动征求人口计生部门意见,使之有利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从根本上消除存在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盲区。区人口计生委要认真履职尽责,积极指导、协调和支持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努力提高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公安分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建委、区房管局、区卫生局、区教育局等部门应当结合部门职责,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相关管理制度,及时向区人口计生委通报在办理有关登记和证照等工作中了解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用人单位要认真落实法定代表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做好本单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接受计划生育部门的监督、检查,在招聘外来人员时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做好登记,加强监管,并定期向计划生育部门通报有关情况。

(三)深化居民自治。充分发挥社区的前置性、基础性工作作用,以居民自治和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为载体,逐步建立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全方位、广覆盖的服务管理体系。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社区居委会要管理好辖区内的流动人口,及时向街道办事处通报相关信息。房屋租赁中介机构、房屋的出租(借)人和物业服务企业等有关组织和个人,有责任向属地的计划生育部门如实提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相关信息和情况。推行计划生育居务公开,促进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

四、全面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各部门要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将流动人口工作纳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合、统筹管理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格局。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日常业务工作,解决具体问题。各单位、各部门要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议事机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形势,查找问题,研究对策,落实措施。

部门管理工作计划范文11

「关键词 财政审计 预算执行审计 新路子 探索

1995年以来,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全国各级审计机关普遍开展了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实现了由“财政监督”向“监督财政”的性转变。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作为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重要和预算支出执行情况的主要内容,理应在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中摆到重要的位置,并且审计内容、重点和,也要适应主义公共财政的要求。但是,一些地方的审计机关至今尚未普遍开展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已经实施的审计,也仍然沿用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重点和方法,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工作的客观要求。

我们在审计国务院所属A、B两部门2000年、2001年预算执行情况的过程中,积极寻找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条件下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在跳出传统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模式、探索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新路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的主要思路和做法,可以概括为:在审计方向的把握方面,明确一个目标,抓住一条主线,开展两个结合、两个坚持、十一个系统地看问题;在具体操作方面,紧紧抓住审计各阶段的关键点,即把握一个总体,抓住六个环节,开展两个测试、十三个核对、一个复核、一个深查、一个对照、一个摸清、一个促进。

所谓“明确一个目标”,就是明确地把促进预算管理、计划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化,作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在审计过程中,始终把实现这个主要目标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不仅管理问题时以此为目标,而且查处违纪违规问题时,也在查深查透并纠正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提出改进宏观和微观管理的建议,促进预算管理、计划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所谓“抓住一条主线”,就是把分析预算与计划的编制、执行情况,促进有关方面改进预算与计划的编制、执行工作,作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主线。在整个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始终紧紧围绕这条主线开展工作。审计每一单位、每一方面的内容时,首先审视预算与计划的编制、执行情况,如果存在问题,则研究提出纠正问题、改进编制和执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完成这一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再审视财务管理、核算等其他方面的问题。

明确上述目标、抓住这条主线,是预算执行审计与其他类型审计的根本区别所在。

所谓“两个结合”,就是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管理审计结合起来、将审计与审计调查结合起来。

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管理审计结合起来,就是在审计过程中,不但证实和评价预算资金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并依法处理财政财务收支中的违纪违规行为,而且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宏观和微观管理的建议,促进预算和计划的编制、执行及其他有关工作的科学化。

应始终把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管理审计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既重视分析被审计部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又狠抓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处,促进有关管理的加强,使二者相辅相成。将审计与审计调查结合起来。首先,在审计前,采用多种形式、从多个侧面开展审计调查,用以选准审计重点、编好审计方案。其次,在审计过程中,对遇到的法规制度和政策无明确规定的问题,对涉及财政、计划、等部门的问题和其他涉及宏观管理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调查,并在调查取证和研究的基础上,分别提出纠正问题和改进管理的建议。其三,在审计调查过程中,对有些应当且能够进行审计处理的问题,及时转入审计程序。其四,在审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审计调查的结果,在审计调查过程中充分利用审计的成果,使二者相辅相成。其五,在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的过程中,关注改革中的一些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别提出纠正问题的意见和改进工作的建议,促进有关方面深化改革、改进管理。

一是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和客观公正,始终用这一原则指导预算执行审计的各项具体工作。首先,以现行法规、制度和政策为依据,对照检查预算与计划的编制、执行以及其他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活动,找出其中的偏差。然后,以“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是非曲直、提出改进建议的标准,辩证地、系统地、历史地分析问题,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和处理问题,并努力提出既符合改革方向、又先进可行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有关工作沿着健康的方向。二是坚持狠抓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按照风险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对审计项目实行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以确保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所谓“十一个系统地看问题”分别是,将被审计部门的有关经济活动放到国家的大系统中,从是否符合党的基本与基本路线、是否符合当前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需要,包括是否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角度,对其进行审视和评价,找出存在的偏差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纠正偏差的意见和改进工作的建议,促进被审计部门的经济活动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开展。

将被审计部门的有关经济活动放到所处的社会大系统中,从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和当时当地的社会状况、文化氛围的角度,对其进行审视和评价,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意见和改进建议,促进被审计部门的经济活动沿着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和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实际的方向开展。

将被审计部门的经济活动放到国民经济大系统中,从是否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审视和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向被审计部门及其他有关方面提出纠正问题的意见和改进管理的建议,从一个侧面促进被审计部门乃至国民经济大系统健康地运行。

将被审计部门改革过程中的有关活动,放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大系统中去观察和分析,找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一般规范不相一致的问题,并按照这个大系统的需要,研究提出纠正问题的意见和改进管理的建议。

将被审计部门的有关经济活动,放到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大系统中,从是否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审视和评价,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向被审计部门和其他有关方面提出纠正意见和改进建议。

将被审计部门有关资金的收支活动,放到公共财政改革的大系统中审视。不仅检查预算和计划是否得到了认真执行,而且要透过预算与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预算和计划编制是否科学合理;不仅找出预算和计划的编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研究提出改进预算和计划编制、执行工作的建议;不仅按公共财政的要求,对被审计部门预算与计划的编制、执行工作提出改进的建议,而且透过被审计部门预算和计划编制、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财政、计划、科技等部门的原因,找出这些部门应予改进的方面,尤其是法规、制度以及预算、计划的编制方法应予改进的方面,促进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完善。

将宏观问题和微观问题视为一个系统。一是针对宏观经济管理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从被审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查找相应的微观问题;二是在查处被审计部门微观违纪违规问题的同时,找出其产生的宏观方面的根源,研究提出系统解决或分别解决问题的建议,促进被审计部门和财政、计划、科技等部门改进管理,包括制定或修正法规制度、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解决尤其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将被审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和财政、计划、等部门的预算管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视为中央预算管理、计划管理与财务管理大系统的子系统。一是对部门进行审计时,从部门本级预算管理、计划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情况后,带着去延伸审计部门的所属单位,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二是对部门进行审计时,注意查找财政、计划、科技等部门的问题。三是对审计部门的所属单位进行审计时,注意透过这些单位存在的问题查找主管部门和财政、计划、科技等部门存在的问题。

将预算的编制、执行与计划的编制、执行看成是一个系统。不仅检查和分析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情况,而且检查和分析计划的编制与执行情况,并将二者联系起来,分析预算和计划编制与执行存在的不合规和不够合理的问题,查找原因,提出纠正问题的意见和改进管理的建议,促其分别改进甚至系统改进预算、计划编制与执行工作。

将预算、计划的编制和预算、计划的执行看作一个系统。一是对照已经批复的预算和下达的计划来检查其执行情况,找出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预算和计划的有效执行;二是分析已经编制的预算和计划是否按要求细化,尤其是透过预算和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预算和计划编制得是否科学合理,找出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促进预算和计划编制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在缺乏科学定额与标准的情况下,运用这一促进预算和计划编制工作的科学化,显得尤为必要。

将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视为中央预算执行审计这个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审计有关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过程中,努力站在大局的角度去看问题和处理问题,尤其注意为财政部预算执行审计组和其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组提供有关情况,配合他们拓宽审计领域、分析或查透有关问题,促进中央预算执行审计总体成果的扩大。

所谓“把握一个总体”,就是改变过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局限于按部就班地对照法规翻账簿和凭证查找问题的做法,在审计开始时,先从总体上把握一个部门的基本情况,然后在分析总体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方法。把握被审计部门的基本情况,应该包括其内设机构状况、职责划分、沿革、机构及业务运行情况,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部署、财务管理的新情况、核算关系和核算特点、当年的预算和计划及其他方面的收支情况,以往年度遵守财经法规的情况,甚至有关领导干部的工作风格和有关人事情况等多个方面。搞清这些情况,既有助于抓住预算和计划工作的主干,防止漏掉大的方面,使预算执行审计结果能够反映被审计部门预算和计划的编制、执行情况的全貌,又有利于选准审计重点,查深查透问题并提出具体可行的纠正问题的意见和改进管理的建议。

所谓“抓住六个环节”,就是针对预算管理和计划管理的六个环节,找出预算和计划在编制、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这六环节分别是:被审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预算和计划草案的编制(包括追加预算与计划的编制)上报环节,财政和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批复预算、计划和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下达计划环节,被审计部门转批预算和下达计划环节,被审计部门所属有资金分配权的单位批转预算和下达计划环节,被审计部门及其有资金分配权的单位对下拨付资金环节,预算单位和基建项目计划执行单位执行预算和计划环节。

所谓“两个测试”,就是开展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即针对各个环节开展符合性测试,并根据该项测试的结果,确定审计的范围与重点,进行实质性测试。在实施符合性测试时,着重审查被审计部门的收支是否编制了预算和计划草案,是否向财政、计划等部门报送了这些预算和基建计划草案;财政、科技、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是否批复了被审计部门的预算,计划、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是否向被审计部门下达了基建计划,这些部门批复预算和下达计划的形式是否合规;被审计部门及其所属有资金分配权的单位是否批转了财政等部门批复的预算、是否转批了计划等部门下达的基建计划,批转预算、下达计划的形式是否合规。对测试出的不合规的方面,将其列为实质性测试的重点。

所谓“十三个核对”,一是将被审计部门报送的预算草案与财政、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批复的预算核对;二是将被审计部门报送的计划草案与计划、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下达的计划核对;三是将被审计部门批转的预算与财政、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批复的预算核对;四是将被审计部门转批的计划与计划部门下达的计划核对;五是将被审计部门实际拨付预算资金的情况与被审计部门批转的预算核对;六是将被审计部门实际拨付计划项目资金的情况与被审计部门下达的计划核对;七是将被审计部门所属有资金分配权单位转批的预算与被审计部门批复的预算核对;八是将有资金分配权单位转批的计划与被审计部门下达的计划核对;九是将被审计部门批转的预算与预算资金使用单位决算报表反映的内容核对;十是将被审计部门下达的计划与项目计划执行单位决算报表反映的内容核对;十一是将被审计部门批转财政资金的预算数量、结构、时间,与一部分部属重点单位相应的收入预算的数量、结构、时间进行核对;十二是将被审计部门下达的基建计划的项目结构、资金量和时间,与一部分部属单位编制的相应的基建计划的项目结构、资金量和时间核对;十三是将有关部属单位编制的财政补助收入预算,与被审计部门对这些单位的财政支出预算核对。

所谓“一个复核”,即分析性复核。就是对被审计部门财务资料之间、非财务资料之间、财务资料与非财务资料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调查重要的异常变动及差异,从而对会计报表整体及其各项目进行评价。

所谓“一个深查”,就是对上述核对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查证和研究。虽然“十三个核对”能够较快地找出被审计部门甚至财政、计划、科技、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在部门预算和基建计划的编制、执行中存在的形式上的问题和问题的表现形式,但是,还不能把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弄清楚。因此,需要将上述核对过程中发现的不一致的问题,列为审计的重点,深入查证。不但查明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实质,还要抽查部分预算资金使用单位和基建项目计划执行单位的资金使用和项目执行情况,以证实预算资金是否确实按照预算使用,基建项目是否确实按照计划执行。对于通过其他途径发现的重要问题,也要采取适当方法查深查透。在此基础上,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为研究提出纠正偏差的意见甚至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建议奠定基础。

所谓“一个对照”,就是对照《预算法》和部门预算的具体要求,找出部门预算科学化的深层次问题及其原因。由于被审计部门以及财政、计划、科技等部门存在的,影响部门预算科学化的许多问题尤其是深层次的问题,仅靠开展“十三个核对”是难以查出或查透的,还必须向纵深推进审查工作。一是对照《预算法》和全国人大常委、财政部关于部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方面的要求以及部门预算科学化的其他要求,直接审查被审计部门及部分直属单位的预算与基建计划的编制、执行情况,从中找出核对过程中未能发现和未能查透的,被审计部门在预算与计划编制、执行等方面存在的不科学、不合理、不规范的问题。二是对照上述要求,审查财政、科技和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向被审计部门批复的预算,审查计划和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向被审计部门下达的基建计划;审查被审计部门及其有资金分配权的所属单位对下批转的预算、下达的计划和这些预算、计划的执行情况,从中找出财政、科技、计划、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在部门预算与基建计划的编制和执行等管理方面存在的影响部门预算和计划科学化的问题。然后,针对从上述两个方面查出的问题,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尤其是被审计部门和财政、计划等部门在预算管理、计划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源头性原因,为依法提出处理意见并研究提出促进部门预算和计划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建议创造条件。

所谓“一个摸清”,就是努力摸清被审计部门的家底。一是摸清被审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的财政财务体制,二是摸清被审计部门及其各司局财务管理尤其是内部控制的状况,三是查清财务司及设财务的司局掌握的预算内外资金和其他司局自主支配资金的数量、来源、去向、存放单位,四是查清被审计部门历年滚存资金的数量和来源。

所谓“一个促进”,就是在审计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各项具体工作中,注意采取多种方式促进被审计部门及所属单位预算、计划和财务等方面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着重从被审计部门及所属单位预算和计划的编制、执行入手,查找被审计部门及所属单位和财政、计划、科技等部门在预算管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原因,分别提出从宏观与微观层次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被审计部门和财政、计划、科技等部门及其他有关方面加强管理,尤其是完善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内部控制,达到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

部门管理工作计划范文12

(一)缺乏“一盘棋”思想 

1.不重视审计项目计划的龙头作用,缺乏系统性。部分审计机关在编制计划前,未自上而下地确定下一年度的审计工作思路、审计重点领域和总体目标,计划管理部门只是机械地将上级审计机关下达的任务以及业务部门提出的备选项目进行汇总,往往造成年度计划零散且非系统。此外,部分审计机关的业务部门工作牵涉较广,如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往往并非能由某个部门独立完成,仅仅由财政审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部门分别提出审计备选项目,再由计划管理部门统一协调后分配给各个业务部门,存在不熟悉审计对象的问题。 

2.不重视审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一是部分审计机关未建立审计对象的基础数据库,未能对审计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和规划,审计项目计划的重点领域、重点问题不突出。二是部分审计机关未搭建财政资金联网审计平台,未能利用计算机对财政资金重点支出存在问题的分析作为编制项目计划的依据,审计监督缺乏技术保障。 

(二)频繁调整计划,严肃性难以得到保证 

新《准则》规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一经下达,审计项目组织和实施单位应当确保完成,不得擅自变更;如需调整,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但是,审计项目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往往由于各种突发情况而发生调整,其严肃性难以得到保证。 

1.下级审计机关与上级审计机关的计划年度不一致。如某市审计机关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自1月至12月期间实施,但其上级审计机关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自8月至次年7月期间实施。计划年度不一致,导致上级审计机关下达新的审计项目计划时,下级审计机关已将审计项目计划报同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审批同意并印发实施。其结果是,下级审计机关每年都要通过调整审计项目计划来完成上级审计机关下达的统一组织实施项目。 

2.党和政府临时交办任务较多。党和政府会临时交办一些审计或调查项目,由于交办项目具有不确定性,势必会占用一定的审计资源,加剧审计机关力量不足的矛盾,影响审计项目计划的推进。 

(三)机构设置及人员素质不适应审计实践要求 

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审计机关未设立专职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机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由办公室或法规处承担,部分基层审计机关甚至没有配备专职的计划管理人员。一些审计机关虽然配备了计划管理人员,但这些人员存在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宏观意识薄弱、专业不对口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作用和效能的发挥。 

(四)对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价力度不够 

有的审计机关在计划执行中缺乏检查与控制,领导和计划管理部门对计划执行情况掌握得不充分,跟踪督促和指导落实工作做得不实。有的审计机关对计划执行情况的总结不够认真,对年度计划项目的执行及效果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考核和奖惩不到位,影响了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应有作用的发挥。 

二、提高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效果的对策研究 

(一)形成计划“一盘棋”的思路,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1.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统一审计思路。审计项目计划的统筹过程,可先由计划管理部门根据审计机关制定的长期工作规划,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全面把握相关领域的总体情况,提出下一年度的审计工作思路、审计重点领域、审计总体目标,报经审计机关业务会议讨论确定。计划管理部门应将政府经济工作中心内容及对审计机关的工作要求、上级审计机关安排或者授权审计事项、群众举报或公众关注事项、近年已审计单位名单等,提供给业务部门,由其开展审计需求调查,提出备选项目。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备选项目先由各业务部门提出,再分别由财政审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部门甄选调整,然后报至计划管理部门。这种做法,可以减少计划的零散性和非系统性,既考虑重点部门、重点领域和重点资金,抓住影响大、风险高、资金总量大的项目进行审计,也从维护财经秩序角度出发,抓好一定层面、一定周期项目的审计,避免审计死角。 

2.建立审计对象的基础数据库。计划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本级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财务数据、业务资料、审计情况等进行调查,建立并完善审计对象数据库,逐步实现对审计对象的动态管理,要定期到政府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及时掌握不断变化的情况。 

3.将审计信息化技术作为技术支持。以广州市为例,广州市审计局在2011年完成了财政联网审计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对财政预算管理、国库支付、总预算会计等大部分业务的审计监督,审计人员可以随时访问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导出数据进行分析。目前,广州市审计局正着手研究,在编制审计项目计划时,利用联网系统对重点财政资金支出情况进行分析,选取重点审计对象,确保重点审计对象每年审计一次、一般审计对象五年至少审计一次。 

(二)预留审计力量减少计划调整 

为避免审计项目计划的频繁调整,保持其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又兼顾灵活性,预留一定审计力量是必要的。计划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以前年度党和政府临时交办的工作量,评估自身的审计资源,预留一定比例的审计力量。年度终结时,再将临时增加的审计任务,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 

(三)完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组织架构 

针对计划机构设置及人员素质不适应审计实践要求的问题,应加强计划管理体制及组织机构的建设:一要明确管理机构,保证相关机构以主要力量认真做好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二要强化管理职能,特别注重计划管理的统筹功能,使其在计划的制定、执行、评估环节发挥应有的作用;三要提高人员素质,挑选具有良好的财经知识背景、审计实践经验丰富、宏观意识强的人员充实到计划管理工作岗位,使之适应计划管理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