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储运工程论文

储运工程论文

时间:2022-04-21 01:49:59

储运工程论文

储运工程论文范文1

【关键词】油气储运安全技术 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各行业领域对能源的需求增长较快,由此迎来了油气输送和储存工业的大发展。增强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油气储运设施的安全运营,是我国油气储运工程人员的重要任务。为了适应这种需求,为石油工程油气储运专业的学生开设了《油气储运安全技术》这门课,其目的是通过储运工程的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应用相关理论、方法和手段,进行油气储运工程的安全设计;掌握油气储运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能对油气处理厂站、油气管道和油库进行安全运行管理,并能对典型的油气管道事故和油库事故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在油气储运系统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从总体上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油气储运安全生产问题的能力。

笔者在油气储运安全技术这门课程教学中,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积极探索适应油气储运安全技术的教学新模式,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油气储运安全技术教学改革的措施和策略。

1 课程特点及教材建设

油气储运安全技术是为了控制和消除油气储运工程中各种不安全因素,针对储运行业设计、生产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以及作业人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作为一门综合性实用学科,储运安全技术的研究涉及石油、机械、电子、电气、系统工程、管理工程等广泛的知识领域,其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生产作业人员)、物(石油天然气与储运相关的设备设施)、环境(内外部环境)等各个对象及其相关的各个环节。

目前国内尚无有关“油气储运安全技术”的教材,编写油气储运安全技术教材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而且紧迫的任务。西南石油大学联合西安石油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徐州空军学院,结合油气储运工程的发展和油气储运专业的需要,启动了高质量的教材编写工作。预计将在2010年完成《油气储运安全技术》教材的编写任务。其主要内容包括:油气储运系统安全技术基础知识,油气储运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技术,油气场站安全分析与管理,油库安全分析与管理,管道安全分析与管理,油气储运中电气安全管理技术,油气储运HSE管理等方面。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指定有关石油化工安全技术与管理的丛书以及相关现行的标准规范,作为教学参考书,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文献资料。

2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2.1 将案例教学引入油气储运安全技术的教学中

由于该课程综合性的特点,若采取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按部就班地讲授型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对实际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1]。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环境,提供进行分析的素材和机会,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进行事故处理等技能方面的训练得到强化[2]。

要求学生在课下查阅有关资料,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预防措施、事故的监测和事故的处理措施。培养学生充分利用西南石油大学教学资源的能力和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拓展学生探究式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第二次课的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此次事故进行讨论和辩论,为学生创造一个探索表达、分享知识、完善思路的空间。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分析。该处的腐蚀是以H2S为主,弯管处积水是导致腐蚀破裂的关键。采取的预防措施有对弯管进行改造,改为直管段,消除积水段,定期通球清管,注入缓蚀剂,加强线路巡查,定期检漏。依据输气管道重大事故的应急抢险措施对事故进行相应处理。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提高了学生理解、运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2.2 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确保教材建设高质量的同时,还应根据油气储运安全技术课程的特点和大纲要求,形成规范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讲义、教学课件等。

在课件的制作上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使教学信息以更加直观、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和表述出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充分使用播放相关新闻和录像的教学形式。

通过以上教学手段,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相同的时间里传授了更多的知识量和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3 充分利用仿真教学实验室资源

西南石油大学在2008年建成了油气储运仿真教学实验室,油气储运仿真教学实验室包括有原油管道仿真教学系统、油库仿真教学系统、油气储运工艺流程演示系统,初步构成了覆盖储运专业大部分课程的教学实验系统。

在油气储运安全技术教学中,利用庆铁线运行仿真培训系统,模拟管道关泵、关阀、堵塞、泄漏工况,使学生了解输油管道在事故工况下,操作参数的变化规律,产生水击的危害,以及维持输油管线正常运行的方法。

利用油库仿真教学系统,在事故工况模拟操作界面,选择事故作业类型,然后依次点击“计算稳态流量”、“初始化”、“事故停泵”(“事故关阀”),开始模拟。了解油库在事故工况下,操作参数的变化规律和保证油库正常运行的方法。

在该实验室内完成了目前在现场生产实习所无法完成的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尽量拟真的环境和场景中进行认识和学习,进一步加深理解油气储运安全技术的专业知识。

3 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做法是:形成“习题训练、上机训练、期末考试”三位一体的考核制度,对每位学生的出勤情况和作业情况给出习题训练成绩,以10%的比例计入课程结业总成绩,对学生的上机实验的表现情况和实验报告的质量给出上机训练成绩,以20%的比例计入课程结业总成绩,期末考试以开卷考核的形式,以70%的比例计入课程结业总成绩。

在习题训练和期末考试中,部分利用分析具体案例来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使考试的内容不再全是需要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点。通过案例来考试,答案不会是唯一的,只要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分析后,得出合情合理、措施方法完善的答案即可。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充分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综上所述,《油气储运安全技术》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要有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思想,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系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石油工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3]。

参考文献

[1] 邓演雯,陈秋华,吴声怡,曹仁稳.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6-3,3:56-58.

储运工程论文范文2

一、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探索

根据目前油气储运工程施工课程所面临的问题,我们调研在校学生理论学习、生产实习、毕业学生工作情况等,在分析总结与课程有关的问题基础上,深入油气储运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凝练课程教学特色,努力创新教学方法。

(一)“实习———学习———实训”的综合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实现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前,教师先带学生到校外生产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使学生对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进行感性认知,通过接触实际工程过程,形成整体认识,进而在课堂上达到更好的理论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课程在校内的工程实训基地以工程训练的方式,使学生将理论同实践进一步结合,并开展开放式的实训探索,让学生自己编制工程施工方案,熟悉施工流程和工作规程,可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由此这样的综合教学模式将生产实习、课堂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工程综合实训有机结合,使课程教学在理念上、模式上、运行上实现新突破和新跨越。

(二)“案例式”、“引导式”教学突出工程人才培养理念课堂教学是课程理论教学的主要部分,也是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我们针对储运工程施工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多而散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广泛采取“案例式”、“引导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参加行业会议、与企业合作交流、参观大型工程建设等方式收集整理油气储运工程施工方面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方法(如自动超声波探伤(AUT)、定向钻穿越施工技术、泥水平衡盾构穿越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等),将国内外一些运用相关技术的工程实例引入教学中,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油气储运施工的相关原理和技术,有利于学生把理论学习所需的收敛思维与创新实践所需的发散性思维进行整合,内化为自身的认识结构。同时,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部分,辅以“引导式”教学,力求让学生自主从工程理论与应用技能实际问题入手,引出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达到突出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目的。

(三)图、文、声、画的多媒体课件开发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即便在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也存在有的施工机械、装置设备拆卸不便和施工过程不可见性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对施工设备的组成和构造、施工工艺和方法感性认知差的现象。对此,我们充分发挥以信息技术手段为中心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利用3Dmax、AutoCAD、Flash等软件技术开发了大量能够直观反映设备结构及内部运行机理和施工操作过程的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以其直观性强,信息量大的特点,全方位地展示教学内容,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应用更加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四)重视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与之相应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应用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熟练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多样化需要的应用型与知识型人才。由于油气储运工程施工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高的课程,为此我们为该课程配备了两周时间的课程设计独立性实践教学环节和一周时间的工程综合训练。在课程设计环节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锻炼学生设计方案、绘制图纸、使用技术资料及编写工程类文件的能力;在工程实训中加深学生对油气场站建设工程理论的深入理解,熟悉油气站场平面布置,了解场区工艺设施及土建施工的基本内容,正确使用常用工具,规范进行站场内工艺管道及设施的安装或更换操作,掌握油气场站试运投产基本流程。由此,以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施工工艺过程的同时进行一些工程实例的技术运用,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油气储运施工的相关原理和技术。

二、结束语

在油气储运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中努力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创建人才培养、素质养成的课程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可使提高教学质量有大的突破。同时,在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树立学生的大工程意识,将“实习———学习———实训”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工程能力得到强化训练,可使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生在专业技能、创新素质和工程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

作者:游赟严宏东王中一单位: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油气储运系副教授

储运工程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从石油工业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要求出发,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在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石油工业也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石油工业人才已迫在眉睫。特别是榆林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所在的榆林市,作为重要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对油气储运人才的需要更加突出。在学院领导的努力下,我院的油气储运专业已被评为陕西省特色专业。为了加强油气储运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造就工程型人才,对油气储运专业的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规划,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专业素质。但是,由于我院油气储运专业的发展相对榆林市石油工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毕业学生不能达到目前油田企业的要求。因此,提高我院油气储运专业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这样的形势,本项目提出对油气储运专业课程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油气储运的课程编排中,《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是可以将储运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衔接的很好桥梁。目前该课程的授课方式有所不妥,使得这门课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条件下,应该配套一系列仿真课件,与教学相结合,学生才能更好地将书本知识融入脑海。仿真课件可以使学生掌握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从而更好地学习该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以便为将来的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加强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加以仿真课件的训练,再配合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结合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可以综合地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以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于他们今后的工作或继续深造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分析目前我院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体系、内容与实践课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作为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打不好,那么其它课就很难学习。据调查发现,学生很多都不太明白课程中一些具体的流态名词,以及抽象的流体损失问题,如果有了仿真课件,这些疑难问题就一目了然了。其次,我院储运专业的实验室设备中,有些由于厂家设计问题造成数据不准确,所以原本刚够学生分组实验的仪器数目,现在只能增加每小组的人数才可以维持正常开设实验课程。由于该课程中涉及的实验数目较多,也导致了场地的严重不足。再次,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课知识与生产实习相互渗透。而《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作为本专业的基础课程,与生产实习的相互渗透又甚为重要。 

 

二、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发挥该课程的作用,针对我院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开设的现状,以及国内一些知名高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情况,笔者提出几点改革建议,以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按照实用、新颖、精练的要求,着力进行教学内容的提炼与更新 

课程建设旨在突破学科专业局限,又要照顾到专业需要,对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例如在本课程中加入非牛顿流体部分的教学内容,形成课程的特色。 

2.强调计算机在流体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应该在教学中加入一部分符合我院具体专业情况的仿真模拟课件的使用量,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和课件相结合,更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样,不但顺应时代的发展,也节省了学生花在琢磨流型变化上的很多时间。鉴于课程自身的特点,对于各种工艺流程图的介绍,传统的板书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笔者因此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中抽象、晦涩、枯燥的缺点,使学生从动态的画面中,比较轻松地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内容。 

3.有效组织实践环节至关重要 

工程流体力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均非常强的课程,因此有效组织实践环节至关重要。学生通过在工厂的实习,可以将在学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厂中实际生产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应尽快解决实验设备结论不准确的现象,使教学仪器百分之百地准确投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去,尽可能地将流体力学作为向外专业进行开放实验,让有兴趣的学生也能参与。 

通过该项目制定的措施实施于油气储运专业教学中,使每届油气储运专业学生受益。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并能够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此举对学生的就业和继续深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效果的考核 

 

前已述及,这门课程主要是油气储运学科的专业基础,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旨在为以后的专业课打好扎实的基础,树立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在考试方式上,更注重应用能力的测试,考察学生与社会的接轨程度。这样,考试题型多是一些发挥性的,让学生用“渔”的本领去为本门课程的学习画上休止符。 

四、结语 

总之,对于《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初步探索分析,可以促进教学观念的改变,按此目标授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可以促进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及其仪器设备的更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科研能力,从而实现“学有所用”,“教学相长”。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和长期艰巨的实践过程,专业教师任重而道远。只要不断努力和探索实践,就可以开拓出一条提高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教学质量、更加富有成效的新途径,而且可以取得更好的教改成果。 

 

储运工程论文范文4

关键词:钢铁企业;SLP方法;布局优化;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TF081 文献标识码:A

钢铁企业仓储布局方案设计类似于大型物流园区的仓储布局设计,但是由于钢铁企业自身的一些特点,在布局方案设计中又有一些特殊性要求,例如钢铁企业的热装热送对时效性的要求等。通过对近年来仓储布局相关论文[1—4]的研究,目前主要的仓储布局方法有ABC分类法,遗传算法、Apriori算法、SLP方法,以及论文[5]提出的仓储布局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对钢铁企业仓储布局方案设计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因钢铁企业自身庞大,其生产单位的主导作用远大于仓储单位,仓储布局需要在生产单位布局确定后才能确定,这与零售商品仓储有明显的不同。经过研究分析,这里主要探讨SLP方法在钢铁企业仓储布局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1 面向钢铁企业的SLP方法

SLP是一种设施规划方法,主要应用于工厂设施设备的规划布置设计领域。鉴于钢铁企业的运输量由生产单位的需求量来反应,仓储量受企业订货和原燃料季节性需求影响,以及某些生产过程中确定的时间约束,因此,从基本要素、物流关系指标、非物流关系指标及综合关系分析方法方面对SLP方法进行改进[6]。

基本要素增加生产单位和仓储单位。定义钢铁企业中生产单位为物料经过后发生物理或者化学变化的单位,仓储单位为物料经过后不发生质变的单位。并将物流量Q分析分为仓储单位仓储量分析和作业单位间运输量分析两部分。

物流关系分析时引进运输强度的概念,以表达钢铁企业内物料运输的难易程度、成本的高低。

非物流关系分析沿用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的分析方法。

改进的SLP仓储布局方案设计的流程如图1—1。

2 改进SLP方法在钢铁企业仓储布局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J钢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特大型钢铁企业。拥有四通八达的公路、水路运输,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其生产厂区分为老区、滨江区和新区三个部分,集采选矿、钢铁冶炼、钢材轧制为一体。布局图如图2—1。

2.1 物流关系分析

2.1.1 仓储物品P分析

J钢铁厂的仓储物品按原燃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备品备件分为五种类别,其中主要包括物品如表2—1。

2.1.2 大宗货物运输量Q分析

大宗货物物料运输量如表2—2。

2.1.3 物料流量及流向分析

对其各个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量及物料的流向进行整理,如表2—3。

2.1.4 物流量从至表分析

根据物料流量及流向表做出运输强度从至表如表2—4。

2.1.5 物流关系相关等级分析

根据运输强度等级划分,整理运输强度从至表做出作业单位间的物流关系相关表。

2.2 非物流关系分析

2.2.1 非物流关系原始表

依据钢铁企业作业单位间非物流关系分析指标及指标标度[7],做出非物流关系等级原始表。

2.2.2 非物流关系相关表

根据改进的SLP方法中非物流关系评价指标对J钢铁厂各作业单位之间的非物流关系进行评价,最终得出非物流关系相关表2—7。

2.3 综合关系分析

根据上文分析结果,将作业单位间的物流关系相关表和非物流关系相关表组合成综合关系表:

将综合关系密切程度按等级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如图2—2。

在生产单位位置固定的基础上以仓储面积、仓储需求、可用面积及需求面积作为约束条件,根据作业单位综合关系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对仓储单位进行布局。做出布局方案如表2—9。

其不同物料的备选仓储位置厂区布局图如图2—3。

3 结束语

通过对J钢铁厂仓储布局优化方案的设计,可以看出改进后的SLP方法在钢铁厂仓储布局优化方案设计中能较好的运用。SLP方法的引入有利于更合理的优化厂区内的仓储布局,对探寻钢铁企业仓储布局优化设计方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荣,李超群. 基于ABC法和自适应混合遗传算法的仓储区域布局优化策略[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1,28(2):183—187.

[2] 戴雪蕾. 基于遗传算法的药品仓库货位布局优化研究[J]. 现代计算机,2009(3):56—58.

[3] 张智勇,张新辉,刘杰. 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挖掘在配送中心储位规划中的应用[J]. 物流技术,2012(4):56—59.

[4] 杨嘉伟,黄浪. 系统化布置设计在物流公司仓储布局优化中的应用[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7):122—125.

[5] 赵晓卓,王利,韩增林. 现代物流环境下仓储设施规划原则与方法探讨[J]. 地球研究与开发,2005,24(6):52—55.

储运工程论文范文5

关键词:“信息存储与检索”;管理科学专业;课程教学

一、培养目标

课程培养目标是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同一门课程可能在不同的专业都有开设,但是因为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课程培养目标会存在差异。

1.

专业培养目标

管理科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管理科学基本理论,能用先进的管理思想、系统方法、数量模型和信息技术去分析企业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高级管理决策人才和技术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学生必须具有宽厚扎实的数理、信息技术、系统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会计与财务、生产与计划、市场与销售等经营方面深入实用的专业知识。

2.

课程培养目标

“信息存储与检索”是管理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相关原理进行信息存储与检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了解信息资源的存储方式,熟练掌握现代常用的检索工具,能根据查找资料种类的不同对资料进行精确查找,增加学生查找信息资源的手段,提高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

二、教材选用

1.

教材选用原则

目前同时涉及信息存储与信息检索两方面内容的教材主要有几个版本:①王知津主编的《信息存储与管理》,该教材详细分析各种信息检索模型、分别介绍文本、多媒体、Web信息存储与检索等,[1]专业性较强,侧重于“技术”类。②张帆编著的《信息存储与检索》,该教材系统阐述现代信息存储与检索的基本原理与技术,重点介绍文本、多媒体、联机、因特网信息存取系统及其检索方法,带有普及性质,侧重于“方法”类。③李四福、叶玫编著的《信息存储与检索》,该建材侧重于“利用”,强调信息检索在科学研究、论文写作、科技查新中的作用。管理科学专业学习“信息存储与检索”的目的是运用检索方法收集资料解决问题,因此教材选用原则重在实用。

2.

教材内容

不同教材因为侧重点不同,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是一般都包括三个大的部分:基础知识部分、信息检索部分、信息利用部分。基础知识部分主要介绍:信息检索的意义和作用,信息资源的类型和特征,原始文献的获取方法、途径及步骤等。信息检索部分主要包括:联机检索、光盘检索和网络信息检索、特种文献的检索方法与途径等。信息利用部分包括:科学研究与开发中的信息用户及信息需求、学位论文的基本构型和要素、论文写作等。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信息存储与检索”的教学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一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觉得这门课程有趣。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是比较枯燥的,因此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比如,在介绍信息检索的作用时,学生可以检索查找恋爱攻略与技巧,提高恋爱的成功率;检索了解明星的励志故事;检索了解一些民间风俗的由来。二是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让学生觉得有用。可以练习实践运用信息检索方法,解决科研工作、企业生产运作及商务贸易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从中感觉到信息存储与检索的价值,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信息存储与检索的能力。比如,针对学生在论文写作与项目研究过程中对中外文献资料的需求,引导他们去使用中英文学术搜索引擎,如CNKI,Web of Science等,让他们在完成学习与研究任务的同时,掌握检索的技巧,感受到检索的作用与价值。

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个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这种“做中学”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比如,在讲授“检索提问式制定”这个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激光治疗近视眼”案例完成“近视眼手术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的检索。学生为了完成这个问题,必须认真分析检索课题所包含的概念,充分考虑近义词、同义词、上位词、下位词,灵活进行内容概念的转化,从而获得检索词,并选择合适的逻辑运算符制订检索提问式,还要根据检索目标和命中文献的有无或多寡而调整其查全率与查准率。当学生完成这个案例时,就已经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信息检索的策略和技巧。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取要具有新颖性和针对性,案例的分析要具有逻辑性[2]。

四、建议

1.

加强信息道德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不良信息在网络泛滥,信息侵权和信息犯罪时有发生。因此,本课程不仅要教学生存储和检索的原理和技能,而且要教学生在信息的创造、使用和传播中遵守信息法规和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整个信息活动中的道德,它是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传递者和信息使用者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通过加强信息道德教育,让学生在使用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自觉遵守信息法律和信息道德,坚决抵制各种违法、迷信、、虚假的信息,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以时代的信息道德准则规范个人行为,承担一位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2.

完善课程教学内容

尽管目前在市场上有几本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存储与检索”的教材,但由于使用对象的不同,加上信息存储和检索技术尚处于发展之中,因此至今尚无得到广泛认可的教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所授对象培养目标的定位,选择一本教材为基准,同时博采其他教材之所长,不断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对管理科学专业而言,“信息存储与检索”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工具类课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被广泛使用,拥有很丰富的实训素材,因此可以加强本门课程的实训体系建设,让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合理。

3.

探索课程教学模式

目前,尽管老师们在讲授这门课程时,会有意识地引进一些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去实践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但是总体来讲,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实际上,目前一些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可以引入到“信息存储与检索”的教学中来,如翻转课堂和慕课。翻转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完全不同,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在家或宿舍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场所[3]。慕课简单点说就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其所持信念是“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送达地球最偏远的角落”[4]。那么,我们是否能集中优秀教师资源,把信息存储与检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录制成视频,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在宿舍或图书馆完成视频学习,然后把课堂时间用于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各种问题,这样既解决了教师常常感觉课程学时不够的问题,也体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 张继燕,欧莹元.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信息存储与检索》课程的研究[J].软件,2013(05):155―156.

[2] ,李光辉. 《信息存储与检索》课程案例教学探索[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04):54―55.

储运工程论文范文6

【关键词】原油 储运系统 问题 策略

1 原油储运系统概况

原油的储运方面包含了卸载,以及在相关码头灌区内的存储,原油由灌区想厂内进行移动,原油在工厂内的灌区进行存储,原油在厂区之内移动到加工装置上。原油在厂区之内需要进行的是卸载、分配、移动以及混合等相关活动,同时需要合理安排装置、管道和油罐,在整个的系统中都应该制定好详细的进厂与炼制计划,其中包括和各种事物的相关效应能力。但是,在原油库中的储运主要是通过人工测量、读取、录入各种数据的方式来进行的,对输油泵等相关的设备进行人工控制,系统中的缺点在于,认为因素比较多,以及非常强的随意性,不能够与国外的自动化相提并论,因此要对所存在的问题,有相应的解决策略,提高原油储运技术的应用。

2 原油储运系统所存在的问题

2.1 原油储罐运行负荷率较高。

原油的供求关系严重影响了原油的价格,而且价格的震动幅度也非常明显,这样就给原油在加工、储运以及今后的销售过程中带来了非常大的矛盾。如今,经常发生高库存的情况,所以在原油储存中储罐的负荷是非常高的。原油在罐中的存放率在九成以上,已经到达了储量极限,油库因此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2.2 原油储运系统的腐蚀问题

现如今,一般的猪油管道都是用钢管,基本都是螺旋焊缝钢管、直缝电阻钢管以及碳素钢无缝光管等。一旦环境中的介质与金属管道两者接触,由于可能发生一定的电化学腐蚀或者化学腐蚀,从而导致管道外侧具有一定的锈蚀物。这种现象对于原油的运输过程是比较普遍的。输送管道在发生化学反应腐蚀之后,管道的机械、物理等方面的性能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对原油进行输送的过程中,其质量也会发生变化,这种管道的使用寿命也会相应地变短,当腐蚀现象变得非常严重的时候,就可能导致油品泄漏,从而对环境产生影响,太严重的情况下,就不能够使用。所以,对于管道腐蚀过程中的因素进行研究能够很好地解决储运系统面临的很多问题。

2.3 原油储运过程中的污染问题

原油在储运中对环境产生一定污染的原因主要有:

2.3.1 原油泄漏

其中泄漏主要有站内和外管线两种泄漏,对于站内泄漏也包括站中的管线和设备泄漏两种。对于储运石油的企业而言,泄漏是非常普遍的事故。

2.3.2 油气蒸发

原油具有容易蒸发的性质,而且蒸发后的气体具有毒性。蒸发后的油气安全隐患非常大,能够引起火宅也能够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储运石油的过程中,油气蒸发的主要关键就是在收发油的时候进行的呼吸损耗。2.3.3 烟尘及废气污染

这一类的污染是通过输油站(油库功口热设备(热媒炉、加热炉、锅炉等)在燃烧的时候产生的。

2.3.4 原油储运管道泄漏的问题

管道在运输过程中的最为主要的故障就是泄漏。道道遇到的腐蚀性穿孔问题、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如河流冲击)、滑坡、地震或者是第三方进行的相关破坏等都能够导致管道泄漏,对于管道的安全运行进行威胁,不仅导致非常多的油品损失,而且有可能导致火宅甚至是爆炸,对环境也产生了污染。 。

3 原油储运损耗的问题

原油储运系统中损耗的原因主要有下述几点:

3.1 蒸发损耗

上文中提到,石油具有非常明显的蒸发性,蒸发导致的损害不仅使得油品总量减少,同时对于油品的质量也产生了影响。油蒸汽一旦散失到空气中,不但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也是火灾的隐患。蒸发损害在石油经营的每个环节都会发生,所以油品损耗的主要原因就是蒸发。

3.2 呼吸损耗

油品在油罐中静止储存,由于白天石油吸收热辐射导致其温度升高,罐中的压力增加。当压力到达一定高度时,油蒸气就与空气混合泄漏到外部空气中,这样就导致了损耗。

3.3 其他损耗

在储运过程中,原油也可能发生漏损的现象。此外,原油的泄漏原因还有管道和油罐损坏或者是在焊接过程中不严密,阀门没有进行足够填料。而且,因为原油粘性很大,可能很强地附着在包装上面,当收到低温的影响时,就会导致很大的损失。混入杂质、混油以及蒸发损失都能够降低油品的质量,没有达标的油品只能够降级使用,或者是再次加工。所以,油品质量降低就会直接导致数量的减少。

4 提高原油储运技术的相关策略

4.1 加大油气回收工作的力度

在运输油气的过程中,在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着油气蒸发损耗,因为损耗一般都是比较隐蔽进行的,所以在运输中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指标进行约束,所以经常导致计量误差掩盖损耗量的情况存在。油田的油气生产、储运系统庞大,回收油气的情况非常复杂,对储运而言,油气回收问题不能够通过单一的回收方法进行解决,所以在回收油气的问题上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

4.2 加强原油泄漏的控制与检测

通过各种方式,对输送油气的管道的可靠性进行提高,能够是事故减少,当发生泄漏问题时应该及早发现,快速赶到出事的地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方式泄漏问题的扩大化从而减少损耗,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已经高新设备,操作人员应该提高责任性,严格按照规定的方式精心操作,保证运输管线的平稳进行。

4.3 降低原油的损耗

在输油管道的角度而言,要对原油进行冷凝处理,然后才能够进行输送,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减少蒸发,在温度很高的白天,原油应该通过管道进行输送,北方气温低,这一点要进行很好地剞劂。其次,要对良好的原油输送机制进行推行,即按照输送彼此之间烃分子相溶最小的原则,确定不同成分油品构成的原油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输送,这样在输送过程中,混油的损失就会降到最低程度。

4.4 完善输送管道工程建设

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方案制定。其次在对铺线位置上要进行合理地选择。从油田到提炼厂的输送管道的直线距离与线距之间的长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同时,铺设管道时还应尽可能的绕过商震级的活动断裂带、采空区、高难度的河流等。第三是对重要参数要进行严格选择。一旦确定了输送油气的数量之后,我们要进行优化管道的材料、直径、压力、壁厚等,最大限度降低投资费用。

5 结论

综述所述,如何提高原油储运技术水平是我们一直不断探讨的课题,油品储运过程中,不论是接卸、调合、贮存,还是输转、泵装、运输,哪一个过程我们都不容忽视,因此在储运系统还不够完善的今天,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储运工程论文范文7

关键词:盐岩储气 能源

中图分类号:TU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200-011 我国能源现状

储气库的建设是伴随着战略能源储备制度的提出而产生的。目前,美国的原油储备已经接近存储能力极限,可以满足200天的使用量。日本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石油储备制度,储备至少相当于180天的原油进口量。现在,我国战略能源的储存量只有20天左右,与国际能源署规定的90天储备目标相差甚远。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战略能源储备制度起步较晚,发展不成熟。我国地域广阔,亟需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能源储备制度,我国的能源特点如下。

(1)能源结构不合理:2012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依旧较大,能源结构不合理。

(2)人均能源不足、对外依存度高:根据中国工程院的有关报告,预计2050年,我国一次能源的人均供给量约为2.0~2.3吨标准煤,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35%,人均能源量严重不足。预计到2020年我国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存度将会从2010年的40%和2012年的50%增加到2020年的60%以上,对外依存度非常高。

(3)我国能源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不均衡:我国能源产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主要的消费市场分布在东南沿海,在空间守丧呈现出南北不均的现象。在时间上冬季能源消耗量剧增、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其他时间,供需稳定,价格平稳。

2 世界上主要储气库的分布(表1)

为了应对国际上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美国、德国、法国都建立了大量的地下盐岩油气库群,用于国家的战略能源储备。据统计[2],美国90%、德国50%、法国的30%的油气储备在盐岩储气库群中。由于能源储备的大量需求,我国已经在江苏金坛、湖北云应和河南在平顶山等地展开了盐岩地下储气库的兴建工作,世界上主要的储气库分布如表2所示。

3 储气库设计发展历程

随着研究和应用的深入,储气库的的设计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过程。

(1)简单应用阶段:20世纪的60年代,加拿大的科学技术人员借鉴矿山设计经验和理论对废弃盐矿进行改造,设计出世界上第一座地下能源储库。在当时没有形成专门的设计理论,储备规模很小,一般只有几万个立方左右。

(2)模型研究与应用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以Dreyer教授为代表的学者通过相似性试验对不同运营条件下的盐岩储气库进行相似实验得到试验参数。此时设计的,储气库基本上没有经过严格的计算,设计都偏于保守和安全,经济性不高,溶腔的储存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3)数值模拟计算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该阶段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数值计算方法引入到了岩土工程领域为标志。数值计算方法的提出有利于学者建立更为复杂的、符合工程实际的几何模型,对实际的工程问题具有较高的精度。在该阶段以LUX教授为代表的学者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储气库设计方面的力学专著,并提出了相关的设计理论和准则。用该方法设计的储气库在实际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运营的经济性较上一个阶段大为提高。

(4)基于损伤力学模型的储气库设计阶段:在这一阶段大致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人们逐渐对盐岩的损伤恢复性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损伤恢复性能对降低盐岩储气库的最低内压有重大意义。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人们对储气库进行了重新的优化设计,使得储气库的运营经济性有所提高,增加了储气库的安全性。现在对损伤恢复理论的研究已经成为储气库研究的热门领域,随着这一领域在蠕变本构方面的发展和完善,储气库设计的经济型和合理性将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4 世界主要储气库事故统计

利用地下盐岩储气库进行战略能源储备对我国的能源安全、长距离能源的平稳运输和天然气的应急调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世界范围内,储气库的灾难性事故也时有发生。

5 结论

我国能源储备起步晚,基础差,在储气库的建设和研究方面与西方等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我国应该继承发达国家在能源储备和储气库设计方面的有利经验,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能源储备长期规划。结合我国的盐岩高杂质和盐层薄的特点,发展符合我国盐岩特征的蠕变本构关系。综合应用理论方法、数值方法和现场实测技术加强对储气库收敛和沉降方面的研究和监测工作,避免灾难性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姚伟龙,邢涛.中国能源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6(4).

[2] 宋桂华,李国韬,温庆河,等.世界盐穴应用历史回顾与展望[J].天然气工业,2004(9):116-118.

储运工程论文范文8

1.课程设计思路

1.1课程设计原则

教育部2006年出台的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高职高专教育要体现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特点,要培养企业工作一线所需的高技能型人才。”为此,在课程设计中教师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各类企业的仓储或配送工作流程和一线工作岗位操作技能要求,以及岗位素质要求。

1.2课程设计目标

该课程的目标以职业性为原则,通过综合分析仓储工作一线所需的高技能岗位,确定课程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与仓储相关职业岗位群主要有:商品检验岗、仓库管理岗、仓储业务岗、仓库统计岗、订单管理岗、商品分拣岗、仓库安全岗等。

教师应以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为中心设置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中掌握技能,构建理论知识体系,形成职业能力。也就是说,在教学阶段是以实践性为原则来安排各阶段的教学。这就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革,由改革前教师独立开发课程、通过“虚拟工厂”实训、“学”“做”分离转变为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真实项目实训和学中做及做中学。

1.3教学内容设计

本着开放性原则,以客户一票货物进出库的工作过程为主线,综合分析所考查的企业仓储管理的工作流程,分解教学项目和工作任务,把理论和原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去。利用校外企业、校内实训基地,设置相对真实的实训项目,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2.课程定位

本课程体系应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第三方物流企业、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仓储配送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另外,还要与前后课程衔接得当。

2.1知识能力分析

与仓储管理相关的知识包括物流基础知识、电子商务、ERP(企业资源计划)等,这些内容都涉及仓储知识或仓储环节。

仓储管理课程还与物流包装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配送管理、企业物流、特殊货物存储管理相关或相衔接。

所以在安排教学计划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仓储管理承上启下的作用。

2.2学情分析

教学离不了学生,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情况。一般来讲,仓储管理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仓储在物流中的作用。学生还要有一定自学能力,除了课堂中教师带领学习外,在课外学生应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从其他书籍中更深刻、更广泛地领会和灵活运用仓储知识。

学生还要有动手能力。《仓储管理》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果没有动手能力或不喜欢实际操作,怎么学都基本是无效的,因为在实践性较强的工作中,才最能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更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是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的、特别难把握的环节。

另外,学生要有锻炼技能、形成职业能力的愿望,这样才能主动学习、主动实践。

2.3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仓库规划设计(建库)、仓储功能拓展(用库)和仓库管理维护(管库)三大部分。教师应以物流企业或企业仓储部门的仓储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客户一票货物进出仓库的工作过程为主线,按主线分解教学项目,构建学习和实训任务,依据项目任务,设置相对真实的实训内容,并考核。结合培养能力目标――“综合素质+一技之长”,在教学中穿插与职业道德、职业规划、交流沟通和团结协作等内容。

3.教学方法和手段

3.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教学过程可以采用讲练结合、师生互动、反复演练透彻掌握。教师先将学生分组,然后将教学内容分配到小组,要求学生选出小组长,小组长相当于仓储部门的班组长,对各自的学习情境进行研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查资料,也可上网查资料,同时听老师上课的讲解,各个小组做出PPT和讲稿。当老师将学习情境全部讲完后,学生项目小组上讲台讲解,并当场接受老师和其他学生的提问,作出答辩,然后进入仓储配送作业的流程实训。这样反复讲解,反复演练,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考试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评分可以采用教师评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教师评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权重可以视情况不同。该课程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论实践一体化,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3.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3.2.1案例教学法

本课程按作业流程分为八个学习项目,按作业性质分为三个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设计一个案例,教师从案例分析入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仓储的作业流程、操作步骤、操作要求。

3.2.2角色演练教学法

教师应通过对仓储职业岗位群的分析,设计出若干个不同的角色,由师生共同扮演各种角色,不同的角色在仓储配送作业的操作中履行不同的职责,相互配合,完成既定工作目标。

3.2.3讨论启发式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设问,以此活跃学生思维。讲解习题时,常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根据教学模块设计思考题,学生以项目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然后做出答案,在课堂上宣讲,教师给予点评。

3.2.4仿真模拟教学法

教师可以利用物流仿真实训室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仿真实训室能基本仿真完成仓储相关的所有作业,操作过程与真实的职业环境基本相同。

3.2.5现场教学法

教师还应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观,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储配送中心。学生观看企业员工的操作,观摩相关的设施设备,能感受企业文化,并对现场的新技术、新设备产生感性认识。

3.2.6六步教学法

储运工程论文范文9

>> 基于执业能力的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践体系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非测绘专业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构建与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多元协同实践教学体系的探析 城市规划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研究 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信管专业对接产业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应用型本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本文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油气储运人才的目标出发,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应用型本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应用型本科油气储运人才的培养目标,满足石油天然气行业对油气储运人才质量的需求。 关键词:应用型 油气储运工程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办学的目标,要实现此目标,不仅要抓好理论教学,更重要的是抓好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突出理论知识在社会中的实际应用,经过实践锻炼的应用型人才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被社会认可,为社会所需要。对于行业要求较高、针对性较强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而言更是如此。由于多数高校存在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导致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流于形式,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高校要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必须研究符合当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使其既与理论教学相互补充,又能独立成为前后衔接的整体。

而目前,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业和油气储运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虽然为应用型本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尚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应用型、能力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经过积极地研究和实践,构建出符合应用型本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加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努力营造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相一致的职业环境,使校内实训基地成为学生专业技能中心和职业素质训导中心,使之成为具备真实或仿真生产性实训、专业技能培养与行业、骨干企业紧密结合,使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质量与社会、行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高素质应用型油气储运人才的目的。

2应用型本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按照石油企业发展对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知识、技能的要求,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为基准,建设技术先进,功能齐全,适应行业需求的实训基地,通过展示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内容、操作过程指导、仪器设备介绍、实验实训考核方法、教学过程以及学生成果等一系列与实训相关的图牌,营造职业氛围,让学生进入实验实训室就能受到职业环境的熏陶。

此外,将获取岗位资格证书的有关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使学生不但有一定的操作技能,更要有胜任专业岗位工作的熟练技术。将学生的专业能力划分为基础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先培养基础能力,再培养专项能力,最后培养综合能力。

2.1探索应用型油气储运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应用型油气储运特色人才,核心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借鉴成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构建工程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项目实现能力及创新能力。实践教学从能力上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基础实践层、专业实践层、综合实践层、创新实践层。基础实践层主要包括学科基础实验或实习,如大学物理实验、大学化学实验、电工电子技术实验、金工实习等;专业实践层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实验(如工程流体力学实验、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实验等)、专业课实验(如油气集输、油气管道输送、储运油料学等)、储运工程课程设计;综合实践层包括油气储运综合实习、油气储运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创新实践层与综合实践层存在交叉,主要包括毕业设计、第二课堂等,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基础能力的培养采用和理论教学穿行,通过随堂实验达到培养的目的;专项能力的培养,在理论教学和基础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课实验、认知学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综合能力是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综合利用,是整体素质的体现,通过专业综合实习、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第二课堂等实践教学环节达到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

2.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①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逐步完善校内本专业各科实验室、仪器设备、试剂药品配备,管理规范到位。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全面启动,满足教学所需,并共创社会经济效益。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加强联系,有机结合,互利双赢。创建前校后场、校企结合的实践实训模式。

逐步开放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将其建设成为开放式、共享型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人才培养提供教学服务,为企业提供应用技术研发服务,为地方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为社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扩大对外服务的范围和能力。

②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储运工程论文范文10

关键词:物流仓库,规划和设计,仓库规划

1物流仓库规划与设计的布局

1.1 物流仓库布局与设计

在确定需要的物流仓库空间类型之前,有必要地分析建立的物流仓库需要多少空间,决定所需物流仓库空间的第一步是对公司业务发展的需求作出预测。这意味着是根据客户在一定的存储时间决定各类货物的数量来决定,通常将安全储备也考虑在内。在计算各部分所占的面积时,通常考虑相对时期增长率。在公司对基本储存空间应有了大致的估计。还必须为过道以及诸如电梯、会议室之类设施留出所需的空间。通常仓库总空间的三分之一通常无储存功能。很多仓库通过计算机模拟对这些空间进行的决策。计算机能考虑很多变量有助对将来的需求作出预测,特别海关监管仓库,除符合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外,还应满足海关监管要求。物流仓库总体面积为5千平方米,其中主要包括包括接货点,存储空间,办公空间,生活空间。

1.1.1 物流仓库与运输工具的接口设计

物流仓库一项额外的空间需求是为物流系统中的运输工具提供一个接口,即收货与运货接口。虽然这一接口可以是单一区域,但通常把它设在两个不同的位置以保证效率。考虑到这些空间的需求,公司必须决定将接货点设在仓库外部还是将货物直接由运输工具上卸载到仓库内部。这关系到装卸货物以及存放设备与托盘所需的空间。

在货物整理及运输前安置货物的场所同样是很重要的。此外,对这一场所还必须有进行核对、点数和检查工作的空间。收发货物的体积和频率决定了对接货与发货空间的需求。

1..1.2 物流仓库按订单进行分拣的空间设计

配送仓库中的另一项空间需求是按要求进行分拣和组装。这些仓储功能所需的空间大小取决于货物的自然属性以及处理时所采用的设备。这一场所的布局对客户服务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

1.1.3 物流仓库的存储空间设计

在一个仓库中,必须尽量最高效能地利用整个存储空间。公司可根据前面进行的分析决定存储空间的大小,这一空间将是物流仓库中占地最大的场所。与按订单进行分拣的空间一样,此外,应仔细考虑存储场所的布局。同时还必须考虑三类额外的空间。其一,许多配送仓库必须有空间进行回收工作,即将未损坏的部件从损坏了的包装箱中分离出来;其二,管理和工作人员日常所需的办公空间;其三,休息室、口岸单位生活空间如餐厅,公共场所及更衣室也需要空间。这三类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一系列的变量,例如,货物的平均损坏量和重新包装未受损货物的难易程度决定了回收工作所需空间的大小,而员工数量的多少决定了所需餐厅和更衣室的空间大小。免费论文。

1.2 物流仓库布局与设计原则

一个典型的物流库对不同空间的需求,则还应对布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首先应考虑的是一般的布局设计准则。并采取以下原则:尽可能采用单层设备,因为这样做不仅造价低,资产的平均利用率也高。货物在出入仓库时应直接流动,以避免逆向操作造成低效运作;采用高效的物料搬运设备及操作流程,在操作流程中采用物料搬运设备能提高仓库运作效率;在仓库里采用有效的存储设计。也就是说将货物置于最大限度进行仓储操作和避免低效率运作的境地。即在对所储存货物提供足够的便利与保护的同时,应充分、彻底地利用空间;因受物料搬运设备大小、类型、转弯半径的限制,尽量减少通道所占的空间。免费论文。当然,也必须考虑到货物本身和它们所造成的一些限制条件;尽量利用仓库的高度,有效地利用仓库的容积。这要求同物料搬运紧密结合起来。虽然能够在狭小通道中调动,并将货物堆码到超过常规高度的装运工具可能很昂贵,但这样的设备潜在地节省了较大的综合系统的费用,因为利用高度的成本只相当于建造等容量存储空间费用的五分之一。毕竟,等容积的高层仓库(12-15米高)与7米高的仓库相比,前者占地面积不及后者的一半,减少了土地成本。

至于分拣和备货场所,必须注意到在一个配送仓库里,这一场所以短距离频繁运输为特征。因为要将各类货物置于分拣工人可触及范围之内,更有效地利用这里的空间是困难的。虽然采用物料搬运设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一问题,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频繁的运动需要更多的开放空间。

1.3 分拣区和备货场所的布局

物流仓库的分拣和备货场所有二种基本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最常见的,即采用将适当的货架和备货设备置于存储场所中,这基本上是将分拣、备货和存储场所结合在,如图: 第二种方法是采用变动的场所,它为存储和分拣、备货提供了各自的场所。为了更方便地进行操作,分拣库房通常比存储库房要小。免费论文。将分拣与存储分开减少了分拣的时间和距离,但同时也降低了仓库运转的灵活性。

2物流仓库实现零库存的规划与设计

2.1 零库存的概念

库存是物流运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没有库存,就不会有商品流通。库存有调节生产和消费的功能。但是,和从事其他物流活动一样,设置库存环节和开展库存活动,也必须占用和耗费一定数量的社会劳动(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库存也会冲减流通的资金比较多,并且冲减利润的副作用,所以,使库存趋于合理化,一直是从事物流的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而零库存则是实现库存合理化的一种重要现象形态。

零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其含义是“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为‘零’,即不保持库存。”不以库存形式存在就可以免去仓库存货的一系列问题,如仓库建设、管理费用,存货维护、保管、装卸、搬运等费用,存货占用流动资金及库存物品的老化、损失、变质等问题。零库存是在物流运动合理化的背景下提出并着手解决的一个理论和实际问题,实现零库存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社会劳动占用量(主要是资金占用量)和提高物流运动的经济效益(即投入产出比)。如果我们把零库存仅仅看成是仓库中存储物的数量变化(数量减少)或数量变化趋势而忽视其他物质要素的变化,那么,上述目的很难实现。因为在库存结构、库存布局不尽合理的状态下(例如,在行行、层层设库、库存相当分散的状态下),即使某些经营实体的库存数量趋于零或等于零(既不存在库存物资),但是,从全社会来看,由于仓储重复存在,用于设置仓库和维护仓库的资金占用量并没有减少。换言之,节约社会劳动的目的并没有全面实现。所以,从物流运动合理化的角度来研究问题,零库存概念应当包含以下两层意义:

2.1.1库存对象物的数量趋于零或等于零(即近乎于无库存物资);

2.1.2库存设施、设备的数量及库存劳动耗费同时趋于零或等于零(即不存在库存活动)。某些经营实体(如生产企业)不单独设立仓库和不库存货物,但并不等于取消其他形式的储存。实际上,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为了应付各种意外情况(如运输时间延误、到货不及时、生产和消费发生变化等),常常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只不过这种储备是采取库存或自行库存的形式罢了。从理论上讲,经营实体储存一定数量的产品,并由此形成“保险贪图”也是一种合理的行动,它与实现零库存的愿望并不矛盾。

零库存是针对微观经济领域内经营实体(企业)的库存状况而言的一种库存变化趋势,它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从全社会来看,不可能、也不应该实现“零库存”。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和其他各种意外事件,为了调控生产和需求,通常国家都要以各种形式(包括库存)储备一些重要物资(如粮食、战略物资、抢险救灾物资等)。因此,在微观领域内,一些经营可以进行“零库存”式的生产和进行无库存式的销售,但整个国家或社会不能没有库存。

2.2 实现零库存的方式

作为来说,建立仓库之目的是营业需要,营业仓库通过为客户存储、保管货物而赚取一定的利润,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它是一种专业化、社会化程度比较高的仓库。委托这样的仓库(或物流组织)存储货物,实现零库存,有以下几点好处:

2.2.1受托方(营业仓库)可以充分发挥其专业化水平高的优势开展规模经营活动,从而能够做到以较低费用的库存管理提供较高水平的后勤服务。

2.2.2委托方可以减少大量的后勤工作,能够集中能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专业流通组织大都拥有配套的物流设施和先进的物流设备,也拥有大量的资金和物资资源,依靠它们去准时而均衡地向需求者供货,实际上就是利用企业的物力(库存物资)、财力去支持社会上的生产流动和经营活动。也就是说以集中库存的形式来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从需求者的角度来看,依靠专业性流通组织准时而均衡供货,等于是把某些后勤服务工作交给了企业。自然,在这样的供应体制下,作为需求者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再保留过多的库存物资,相反,会自动地缩减以致取消自己的库存,从而实现零库存。

2.2.3配送和配送制之所以能够使社会上的库存结构发生变化,致使某些经营实体的库存近似于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种先进的、带有现代化色彩的物流运动或物流体系可以集中库存的优势为众多的客户提供周到的、全方位的后勤服务、能够有效地适应生产节奏变化和市场形势变化。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行为主体的企业,自然无须再设仓库储存货物和过多地库存货物。

3结束语

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网络化的趋势迅猛发展,物流已成为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货物全球化生产与销售过程的一项重要的增值服务。它不仅改变了生产贸易和运输方式,而且对发货人和运输服务提供者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供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产业竞争焦点正在逐步转向对流通领域的争夺,物流产业的发展日益成为企业强劲的增长点。现代物流管理是企业对客户、运输、仓储等活动进行综合管理,目标是按照客户要求和服务标准适时地将货送到用户指定的地点。集仓储、运输等流程为一体,把货物从生产地送到用户手中。企业在其业务运作过程中具有环节众多、信息量大的特点,其信息的动态特性和实时特性较为突出。因此企业的信息系统是物流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降低物流成本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通过缩短货物在流通过程中的时间,提高其流通速度,可以大大降低其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1] 王微. 中国物流产业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对策[J]财贸经济, 2003,(01) .

[2] 张新,田澎. 第四方物流及对物流规划功能的外包[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2,(02) .

[3] 陈杰,屠梅曾,孙大宁. 生态型供应链的设计及其管理[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2,(03) .

[4] 杨华俊. 加强企业物流资源整合 再造企业物流流程[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S1) .

[5] 黄权初. 物流服务供应方——第三方、第四方与第五方[J]集装箱化, 2000,(01) .

储运工程论文范文11

关键词:油气储运;问题;对策;分析

油气作为一项重要的能源,不仅对我国经济的提升以及GDP值的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条件的提高,以及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越来越来越多的人们逐渐摆脱了沉重的液化气罐和煤炭燃烧,改用天然气来做饭或取暖。油气的使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国土面积辽阔,石油天然气的分部位置又比较分散,甚至有些油气资源位于海中,因此,我国一般采用管道的方式来储运油气。然而,我国目前的油气储运系统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完善。

一、我国油气储运中存在的问题

(一)容易引发火灾事故。油气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对储运管道进行加热加压措施,加上油气具有较强的可燃性,一旦遇到明火极易发生火灾事故或爆炸事故。其中引发火灾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储运设备的故障问题。由于储运设备设计不够合理,存在气密性不好、操作压力波动等工艺缺陷,在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往往会出现油气泄露问题,如果遇到明火,容易引发火灾事故;第二,违章动火作业。油气储运管道多深埋于地下,一些建设工程施工时,没有进行施工区域的地质勘查,在埋设储运管道地段施工时违章操作,动火审批程序不规范,导致施工作业时管道受到机械性破损,容易引发火灾及爆炸事故。与此同时,具有毒性的油气会在排放和装卸的过程中挥发,人体一旦吸入这些毒气,会对皮肤、内脏系统以及神经系统都产生较大的伤害。

(二)油气蒸发现象严重。在油气的储运过程中,出现油气蒸发是不可避免的,加上蒸发过程缓慢,给油气监测人员的及时观察和数据记录造成了一定困难。以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为例,它西起新疆轮南油田,东至上海,整个工程长达4200千米。在这样长的距离中,油气的蒸发量是非常巨大的。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因油气蒸发损失的油量,相当于一辆普通汽车行驶一年的用油量。

(三)油气储运管道腐蚀。油气储运管道的材料一般选用的是螺旋焊缝钢管、碳素钢无缝钢管、直缝电阻焊钢管等,这些材料主要是由金属制成的。油气在储运过程中,极其容易与金属管道发生反应,进而出现金属管道腐蚀的现象。被腐蚀后的管道外部形态、金属色泽、机械的性能等都会发生改变,这些问题会大大降低储运油气的质量并缩短油气储运管道的寿命。此外,腐蚀较为严重的金属管道还会导致油气泄露,从而会对周围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二、油气储运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重视防火设计工作,落实动火作业措施。防患于未然是解决油气储运过程中火灾事故发生的最根本手段,因此,加强前期的管道防火设计工作十分重要。首先,在储运管道的选材、选型以及工艺加工上要做到细节优化处理。管材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施工标准,在管材采购时要进行质量检验,并要求厂商出具完整的检验合格书。其次,在管道的安装过程中,除了要按照作业规定进行铺设安装外,还要进行气密性试验,尤其是对管道接口和管道分支处,进行重点检查。再次,严格落实防火审核工作,做好通风、防火隔离、防爆泄压等措施,定期检查、更换消防设施。通过建立体系化的防火措施,从根本上降低油气储运中的火灾问题。

(二)加强技术培训。对于油气储运来说,技术在提高油气储运安全上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主要包括:第一,应当尽最大可能地预防静电带来的危害。通过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就能有效地预防静电带来的风险。第二,可以选择使用新型安装方法解决接地问题,利用先进的检测设备,科学检测螺纹连接处的电阻值,从而能够及时发现油气储运系统的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加强技术培训、总结实际经验并进行讨论,以实现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此外,还应积极邀请专家到企业中进行安全培训,将实际技术与先进理论有效地结合起来,使设备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消除油气储运系统中存在的一些技术上的隐患,预防油气储运事故的发生,使油气储运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抑制油气挥发。油气挥发有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安全事故等严重后果,因此,保持良好的油气密封功能非常有必要。利用内外浮顶油罐代替通用的顶油罐可以有效抑制油气的挥发,固定顶油罐也常被用以防患于未然。

(四)做好油气储运管道的防腐蚀工作。油气管道的材料通常是由金属制成的,也就是说,金属的性能对管道防腐蚀工作非常重要。在选择合理的管道材料时,需选择具有一定厚度的管道材料,避免管道在储运过程中出现丝毫的曲扭失稳现象。由于管道剥离或阴极剥离都会导致管道出现腐蚀,因此施工人员在管道建设过程中需采用喷砂或者抛丸的方法对冷敷之前的钢管表面进行处理,这样一来,锚纹的洁净度和深度就可以得到保证,而储运管道底漆随之也粘结牢固了。管道补口的材料也要进行严格地挑选,尤其要对补口材料与管道材料之间的相容性加以重视。在进行补口时还要做好清理工作,杜绝任何污垢或残留的出现。同时,还要尽可能对管道原材料中的夹杂物加以控制和改善,降低含硫量与含氢量。经常对现有管道进行排查,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做到对完整管道的保养。对于破损的管道,要进行完善的维护工作,无法继续使用的,要及时更换,避免出现事故。

三、结语

综上所述,油气储运在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加强油气储运系统的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注重设备维护以及技术培训,从而使油气储运系统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对油气储运事故进行有效预防。

参考文献:

[1]赵卫江,王治国,王飞丹等.浅析我国油气储运工程的发展与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2):2515-2515,2589.

[2]何晓达.浅谈我国油气储运工程的发展与相关应用[J].化工管理,2014.

储运工程论文范文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水平的提升,油气储运设备的数量开始不断地增加,给国内各个行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相对而言,油气储运设备本身是一项特殊的设备类型,必须将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在维护工作上也不能有任何的马虎,必须及时将各种安全问题充分排除,确保油气储运设备的使用,可以长期保证较好的效果。文章针对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维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油气储运;设备管理;设备维护

与以往的情况不同,油气储运设备在现阶段的研究中,无论是在性能上,还是在操作上,都是按照最简单的标准实施的,很多方面的工作都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很少表现出安全隐患。在国家需求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各地方针对油气储运设备的使用,提高了重视程度,并且在相关的维护工作中,也在积极地讨论,希望由此来更好地完成设备操作任务,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一、油气储运设备的问题

(一)管道的破损

从现阶段的工作来看,油气储运设备的问题虽然都在可控范围内,但是如果不执行有效的手段去管理和维护,势必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对我国的很多行业都将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管道的破损。首先,油气储运设备在运作的过程中,管道是必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大部分的管道都会埋藏在地下,而地下环境是比较复杂的,包括各种植物的根系、微生物、土壤本身等等,这些影响因素都会对管道产生较大的作用,同时也在很多方面都对管道的外部造成侵袭,因此在长期没有开展有效维护的情况下,管道的破损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可是,如果管道长期表现为破损的情况,则很有可能造成更深度的破坏,进而造成的负面影响比较突出。其次,管道的材质影响。在多数情况下,针对油气储运设备的管道材质,必须在抗腐蚀性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因为地下环境的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相对明显,抗腐蚀性较差的管道,特别容易出现损毁现象,届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将难以在短期内弥补。

(二)设计理念缺陷

我国的石油开采和天然气运输,都为国家很多项目的建设产生了较大的积极作用,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油气储运设备的需求量提升,反映了很多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可是,在对市场当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油气储运设备进行分析以后,发现在设计理念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有些油气储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最初的表现非常优秀,可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以后,设备的各项不足则会充分地暴露出来。分析认为,该类型的设备,没有设计出良好的辅助元件,在设备的体系上也不是特别的健全,很多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最初的成绩和工作一段时间以后的成绩,是截然相反的。第二,油气储运设备的设计过程中,对成本的考虑不足。现下的很多油气储运设备,虽然不断地进行优化,可是在优化以后,仍然没有将所有的指标都进行大幅度的提升,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有些设备遵循的是高成本、高价值的路线,但是如果想要压低成本,则意味着设备的价值、性能等,均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此种状况下,油气储运设备的设计理念缺陷,很容易在客观上演变为较大的威胁,遭遇到外界因素的触发以后,所产生的恶劣后果是难以弥补的。

(三)油气储运设备的安全因素

油气储运设备在应用的过程中,自身主要运输的是石油和天然气,这两种物质能够对生产、生活产生很多的帮助。可是从运输的物质上分析,石油与天然气都是危险的物质,自身就具备了易燃、易爆、易中毒的特点。油气储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外部的环境温度,以及内部的输送效率、方法等,都会给设备带来一定的威胁。首先,外部的温度变化、气候变化等,都会间接地导致油气资源受到影响。倘若外部环境的温度有所提升,就容易触及到油气的燃点,或者是爆炸的各项因素。近几年,有些地方发生的油气储运设备安全事故,不仅仅造成了较大的财产损失,同时还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其次,某些油气储运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安全配备体系并不是特别的健全,表面上可以将很多的因素进行处理,可是实际上获得的效果非常不好,遭遇到不利影响和突发事件以后,油气储运设备的安全危险系数直线上升,在抢救和维护上,都显得特别艰难。

二、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一)定期检验

考虑到油气储运设备的各项危险因素较多,再加上现阶段的物质需求强烈,有必要在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及维护上,投入较多的精力,保证该项设备的运行,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必须对油气储运设备加强定期检验。第一,日常的油气储运设备使用过程中,必须做好各项数据、信息的按时记录工作,要观察设备是否表现出严重的反应,是否出现了较大的不足等等。当油气储运设备表现出异常现象后,应及时停止设备运行,要采用专业的设备进行检查和分析,观察问题的原因,及时开展处理。第二,要定期开展大范围的油气储运设备检验,这种大范围工作一般是按照年度计划来完成的,或者是针对某些重点位置的油气储运设备实施检验。在我国的石油事业、天然气事业发展过程中,几乎每年都会进行相应的更新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设备的检验会出现被忽视的现象。年度大范围检验,可以直接将老旧设备淘汰处理,将部分易损元件进行更换,健全管理和维护的内容,为油气储运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等提供更多的支持。

(二)加强主要部件的保养和维护

与一般的设备不同,油气储运设备本身的危险系数较高,必须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想要在日后的安全上、性能上得到较大的巩固,必须加强主要部件的保养和维护工作。首先,要定期对主要部件进行观察记录,发现问题后及时地修补,必要情况下进行更换处理。其次,要统计好需要保养、需要维护的部件,按时进行统一维护。一定要在安全的环境下实施操作,不能有任何的问题发生。同时,主要部件的类型不可以随意地更换,要考虑到油气储运设备的整体体系。第三,针对主要部件的保养、维护处理以后,不可以立即投入运行,要进行试运行,确保油气储运设备可以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

(三)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措施

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工作,必须要从各个方面来开展,将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不可以单纯地执行某一项工作。建议实行“包机到人”制,主要设备要定岗,每台设备的操作人员在上岗之前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并通过考试,才能操作设备;采用多班倒的制度,即多人操作设备执行交接班制度;对于经过大修或者新进的设备,应经过试运转磨合过程,以预防机件过早地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除此之外,操作人员也应该对场地环境、施工要求等间接生产要素有详尽的了解,以保证设备使用时的安全。在储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故障不可避免,因此我们必须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对生产运输的影响。当设备维修时,坚决杜绝带病作业,尤其在场地、设备等必要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切勿进行维修工作,做到切实保证维修的质量拆装过程要使用专用工具按说明书进行,做好拆装前的准备工作。拆装之后,要严防零件的磕碰以及日晒雨淋。设备维修工作按其生产的特点可分为预防性维修和排障性维修。故障前的是预防性维修,即定期的检查、检修和维修保养,以消除隐患于萌芽状态,故障后进行的是排障性维修,是在故障发生后对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修理。

(四)加强油泵的维护与保养

油泵是油气储运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倘若其出现问题,势必会对储运设备造成极大的威胁。同时,当油泵的维护工作没有按照相关规范完成时,将直接造成油气储运设备的较多安全隐患,对日常的工作而言,具有很大的威胁。从以往的安全事故来看,有很多的事故原因,都是由于油泵的维护失误,简单的维护措施下,油泵的性能和安全都得不到较强的保证,一旦外界因素触发,将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油泵的日常维护需要注意:首先选择正确的安装位置,是确保其高效运行的有利条件,还要保证油泵的附属设备能及时地散热,同时禁止随便调节闸阀的流量,以免产生气蚀;其次,在磨合运行期,设备出现少量的泄漏属于正常现象,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此种现象将得以控制或消失;第三,如果油泵运行的时候产生杂音,则说明油泵内部构件出现了问题,需及时处理,避免事故的发生;第四,设备结束运转时,要将其腔内的液体排空,旋转叶轮,以防轴变形,查看其是否能正常运转,在油泵完全冷却后进行清洗;第五,经常检查螺栓的松紧情况、泵体温度是否一致、泵的振动情况以及压力表的波动情况,延长油泵的使用寿命。

三、结束语

本文对油气储运设备管理、维护途径展开讨论。目前,各项工作基本可以按照预期标准完成,各项工作逐一落实,均没有造成特别严重的隐患。今后,需要对油气储运设备本身开展深入的研究,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可行性,在安全体系上进一步的健全。

作者:李亚杰 单位:浙江海洋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