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期信息化管理员

期信息化管理员

时间:2022-10-25 21:21:33

期信息化管理员

期信息化管理员范文1

一、妇幼信息管理部门及人员设置情况

1.比较2006年和2015年科室设置情况发现,在全市18家区县妇幼保健机构中,设有独立群体信息管理部门的机构由2006年的2家增至2015年的9家,增加了3.5倍。其他未设独立群体信息管理部门的机构,其群体信息管理人员分别分布在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健康教育科、医院信息科及其他科室,部门内人员为专职或兼职从事群体信息管理工作。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全市18家区县妇幼保健机构专职从事群体管理的工作人员仅6人,兼职人员多达77人;2015年共有群体信息管理人员58人,其中专职人员24人,所占比例大幅增加至41.4%,比2006年的专职人员增加了3倍。2015年专职从事群体信息管理人员中,负责信息化管理的人员22人,占84.6%;兼职人员中负责信息化管理的人员10人,占31.3%。2.2群体信息管理人员基本情况2015年对区级群体信息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人员的年龄以30~39岁的中青年为主,最小为25岁,最大为60岁;从事妇幼工作的年限多为1~10年;学历以本科为主,所学专业以医学背景为多,职称以中级和初级职称为主。

2.各区县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情况2006年调查统计显示,全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的机构用户数为242家,人员用户数为397人。2015年调查统计的各区县机构用户数和人员用户数较2006年统计的用户数分别增长了8.64倍和21.22倍,区县信息化管理人员人均管理的机构用户数为73个,人均管理的人员用户数为276个。见表3。2013年,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群体信息管理人员除了完成日常的信息管理工作以外,重点工作为配合开展“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二期工程(简称妇幼二期)”的推广应用工作。北京妇幼保健院组织开展对区县和机构妇幼保健人员关于妇幼二期信息系统的业务应用与管理培训,全年举办了31期师资培训与基层应用培训,相关人员共计2078人次接受了培训,开展专项调研与业务咨询指导12次。各区县妇幼保健机构的信息化管理人员依据本区系统应用的进度对辖区内各机构的系统应用人员分专业开展了妇幼二期应用的区级培训与督导,通过培训与现场指导,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妇幼人员的系统应用能力与信息管理水平,各区县全年共开展培训166场,培训人数达9175人次,组织专项调研与现场督导共计436次。

二、讨论

1.随着妇幼网络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妇幼信息化应用的机构和人员用户范围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妇幼信息化一期工程于2004年开始建设,系统通过市级信息平台的统一建设,实现了各业务统计报表和部分业务个案的事后一次性录入,用户主要为市区两级妇幼保健机构、承担孕产期保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机构,全市机构用户数量为242家。自2011年起开始实施市级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二期建设,实现了所有妇幼业务个案信息在市级平台的实时采集,用户包括全市承担妇幼保健服务与管理的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和托幼机构,机构用户数量高达2332家。2015年较2006年用户数量的明显增加,显示了2015年妇幼信息化应用在全市的普遍开展,各区县与妇幼保健相关的个案及报表信息的采集与统计上报工作已覆盖到更多的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及托幼机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信息管理工作被提高到非常重要的位置,成为评价项目工作进度、进行项目绩效考核和卫生决策的重要依据。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的实时运行,为上述信息的收集统计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区级信息管理人员可以依托信息化手段指导基层机构开展个案信息的采集、统计分析与质控。

2.作为妇幼群体信息管理主力军的区级妇幼信息管理人员,承担着市级妇幼信息系统在各区县推广应用的工作任务,不仅要了解与信息化相关的妇幼业务工作,还要熟练掌握妇幼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对辖区基层机构提供信息系统应用的培训与指导,及时指导基层解决系统应用和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区级层面保障信息系统在区内稳定顺畅的运行,同时通过加强区级管理,推动信息系统在基层机构的应用覆盖。随着妇幼信息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和规范,部分区县妇幼保健机构设立了独立的群体信息管理科室。截至2015年,全市有半数区县妇幼保健机构成立了独立的群体信息科,由群体信息科牵头开展区内妇幼信息管理工作。研究显示,虽然2015年区级群体信息管理人员的总数较2006年有所减少,但其中专职人员的总数及所占比例明显增高。可见,随着全市妇幼信息化工作进程的推进,各区县已逐步重视专业信息管理人才的配备,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市已初步建立了一支年轻化、具有较高学历的区级妇幼信息管理队伍。这对不断提高区县级妇幼信息管理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显示,信息化管理人员人均管理的用户数量偏多,区级信息化管理人员相对不足,难以依托信息化手段对妇幼业务与统计信息工作开展精细化的管理。各机构应根据辖区内服务的人口数和机构数,配备充足的人员开展信息管理工作。妇幼卫生群体信息人员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妇幼卫生信息化是妇幼保健工作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前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保障,是妇幼卫生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基础。区级妇幼信息化管理有其特殊的复杂性,一方面要为基层应用提供培训、指导等技术支持,需要具备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另一方面要做好数据分析利用以辅助科学的管理与决策,需要具备妇幼卫生、流行病统计学背景的业务人员。

3.因此妇幼信息管理人员不仅要精通妇幼保健专业、流行病统计学基础,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从目前区级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分布上看,临床专业占比例较高,医学信息管理和计算机相关专业人员非常少,且绝大部分为兼职人员。这类信息管理人员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在外省妇幼保健机构同样存在。市、区两级妇幼保健机构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量对比数据显示,区级群体信息管理人员在区内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主导作用无可替代。应重视区级信息管理队伍的建设,加大区级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举办信息化继续教育和专项培训等手段提高信息管理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积极培养既懂妇幼保健专业,又精通计算机应用的新型复合型管理人才,以适应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使新技术、新方法在妇幼信息管理中得以更好的应用和推广。综上所述,随着妇幼卫生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妇幼保健群体信息管理人才队伍已初步建立,为保证队伍的稳定和素质的提高及其可持续发展,还有很多工作可做。应进一步探索符合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群体信息管理工作的实际,从细化信息管理职责、完善信息管理体系、合理吸纳信息管理人才等方面做出努力,从而使信息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妇幼卫生事业。

作者:王朝武明辉蒋京伟张娣贾朝霞王军华赵永鲜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市妇幼保健院

期信息化管理员范文2

1 有关知识型员工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知识型员工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患上·德鲁克(PeterDrucker)提出了知识工作者(knowledgeworker)的概念:知识型员工是指,1方面能充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工作的效力,另外一方面知识型员工自身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以及立异知识的能力.知识立异力是知识型员工最主要的特色。另外,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主要是1种思惟性流动,知识的更新以及发展常常随环境前提的变化而有所适应,拥有很大的灵便性。所以,知识型员工兼具知识性、创造性、灵便性等方面的特征。加拿大著名的学者、加拿大优秀基金评选主审官弗朗西斯·赫瑞(Frances Horibe)认为:“简而言之,知识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固然创造进程中了用得手,但只是用手将数据输入计算机而不是用手扛1个五0磅重的麻包。”本文认为知识型员工是指在1个企业组织当中用智慧所创造的价值高于其动手所创造的价值的员工。

二、知识管理、信息管理

信息经济时期企业的出产经营管理发展为知识型的管理简称为知识管理,它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立异的能力,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以及隐性知识同享提供新的途径。纯洁的信息管理则是对于企业信息进行分类等。知识不等信息,知识是信息与人类认知能力结合的产物。知识与信息的不同是知识管理、信息管理这两种管理最大的不同点。知识管理包含对于人的管理以及对于信息的管理,它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知识管理有益于企业信息处理能力与员工的立异能力相结合,进而增添企业应变能力以及预感能力。二0世纪末发达国家不少企业在企业总经理与信息部经理之间设立1种知识主管(CKO)的新职位,并作了适量的分工,信息部经理重点负责企业技术与信息的开发利用,而知识主管主要从事企业立异以及培育有立异能力的员工。

2 知识型员工管理发展新趋势

一、知识进1步资本化

在信息经济形态下,知识作为资本其价值的实现有多种途径。知识型员工知识价值的实现,是以知识介入经营管理的具体表现,同时对于其拥有巨大的鼓励作用。从初始的概念分析,知识也是1项资产,当知识作为资本投资于企业经营进程中时,就已经经完成为了知识资本化的转变。为了充沛施展知识型员工的踊跃性,在经营管理进程中应斟酌其知识价值的实现途径以及方式,可以通过在企业或者组织树立知识资本化的鼓励轨制:对于具有核心知识能力的员工,则可以以技术入股的方式赐与技术价值的承认。对于知识型管理方面的员工,则可用管理入股的情势激励其工作踊跃性。这就是采取股票期权来鼓励员工,股票期权是1种区分于年薪分配轨制以及员工持股规划的新的鼓励方式,它不是简单的鼓励,而是知识资本化鼓励轨制的新的发展。在信息经济时期,更要承认拥有资本功能的人的价值,将知识管理以及技术开发员工的价值赋与与资本一样首要的价值。对于知识型员工履行知识资本化鼓励轨制,有益于鼓励知识型员工对于知识的立异能力的发展,尤其是有益于核心技术人员潜心钻研专业技术,增强企业以及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另外,树立知识鼓励轨制,对于企业资本范围的迅速扩展以及知识资产的升值与范围的扩展均拥有巨大的推进作用,信息时期知识将进1步资本化。

二、信息沟通更为畅通

信息经济时期呼叫现代企业树立完美的知识信息沟通网络,使知识型员工具备信息沟通以及知识联系的各种前提,提高其运用信息进行知识立异的踊跃性。沟通网络是指企业组织中沟通渠道的结构以及情势,其特征在于沟通渠道的数量、散布和信息传递反馈的方向。结合知识型员工特点设计的沟通网络,必需是有益于施展知识型员工介入信息沟通的踊跃性的。1般说来,企业沟通网络根据单向沟通以及双向沟通的分类,主要斟酌组织集权化以及分权化这两种不同状况下的沟通情势,即集权化状况下的沟通以及分权化状况下的沟通。知识型员工沟通鼓励网络的选择,主要是斟酌在分权化状况下的沟通型式的应用,其具体类型主要有风车型、圆型、星型、链型等几种。因为知识型员工对于信息以及知识沟通拥有迫切性需要的特色,要知足其在这方面的需要,就要注意辨识沟通网络的特色,充沛应用分权化的双向沟通网络,提高知识信息的反馈效果以及知识资源的应用效力。高效的信息沟通网络能够调理知识型员工的精神状况,鼓励他们立异的踊跃性。事实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办公手腕的完美,为人们远距离办公及信息交换提供了便利前提。人们足不出户,就可尽知天下大事。通过互联网,员工可以随时在家中与公司联系,并传输信息以及数据,公司管理者也可借此向员工进行指点与调控。在这类情况下,不但可以避免去员工上下班交通拥塞疾苦以及时间挥霍,也为员工提供了1种利便、轻松“柔性”的工作环境。灵便的工作与闲暇,从而可以到达时间的最公道配置,这显然相符知识型员工的实际需要。

三、企业更为注意培训

教育

员工在经营管理中所表现出来的工作热忱以及踊跃性,主要取决于其本身素质的高下。知识型员工是知识素养比较高的受鼓励个体,其本身综合素质较高,在工作中有强烈的进取精神。从需要知足的鼓励理论分析,知识型员工对于高层次的需要比较迫切,在工作中对于自我实现的请求很强,比较容易自我鼓励。因而,通过培训教育鼓励,以提高知识型员工的本身素质,增强其自我鼓励的能力。在培训教育鼓励所采取的方式法子,注意针对于知识型员工的特色,加强对于其进行使命感的教育以及提高其立异知识的能力。知识型员工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表现为个体强烈的成绩感以及骄傲感。在培训教育进程中,注意引导知识型员工把这类个人目标与企业或者组织的集体目标联络在1起,正确处理好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的瓜葛。使知识型员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建立完成组织目标的历史责任感以及使命感,从而为他们在工作中富于进取精神、施展知识立异的踊跃性提供优良的基础。培育以及激起知识型员工的自我鼓励机制,首要的还在于对于其专业知识以及技术能力的培育。为了维持知识型员工延续的知识竞争因素,必需有规划、有组织、有目的、有特点地构成知识型员工的知识能力培育机制,增强知识型员工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吸收功能。结合员工本身的特色,适量给予其出国深造进修、职务提升、专业技术钻研等方面的机会,调动他们掌控知识以及技术能力的踊跃性以及主动性。总之,内因以及外因结合起来,是提高知识型员工知识以及技术更新能力,增进本身素质提高的首要途径。

四、管理对于象交叉化

工业经济时期员工管理,1直较为强调个人的权责利分明,是1种直线式管理。跟着信息经济的到来,社会分工进1步细化,必然请求进1步加强团队协作,同时知识拥有同享性,所以在信息经济时期,知识型员工管理为了更好适应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乃至行业之间,知识型员工边界是“可以渗入”或者“半渗入”的,知识型员工之间以团队为单位,而不是以简单的个人为单位,这类团队逾越原来的职能单位。团队的形成可以是横向职能单位人员的组合,也能够是纵向的人员组合,并患上到其他各部门人力之间的协作;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对于象乃至斟酌到客户、供应商和其他与企业维持利益瓜葛的人材,交叉化管理不仅能充沛发掘本企业知识型员工潜能,同时也能充沛应用与自己的相干单位的知识型员工。

五、管理层次简单化

知识型员工管理层次简单化,是指在信息经济中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层次减少,相应管理幅度增添。从现在西方发达国家来看,不少跨国公司正在不断减少中层管理人员,这类趋势将在知识经济中患上到进1步发展。这是由于:首先,因为计算机的运用,尤其是国际互联网技术的运用,管理幅度扩展已经成为愈来愈简单;第2,管理层次的简单化,有益于1个企业应答日益繁杂的市场环境。信息经济时期,市场的变化将愈来愈快,需要企业做出快速反映,原来那种层次多的管理体制,显明不能应答市场的快速变化;第3,信息经济时期,人力资本将进1步提高,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必定要降低出产本钱,提高收益。因而,减少人员的数量,提高人员的质量,变为是企业对于知识型员工需要的必然趋势,这也是使患上知识型员工管理层次简单化的缘由之1;第4,多层等级制组织结构的严肃性特征,制约了知识型员工介入管理的主动性施展,对于知识型员工的知识立异构成了1种组织障碍。知识型员工知识创造性的踊跃施展,请求企业组织内部成员间的瓜葛将是1种同等的火伴式的瓜葛。知识型员工与组织的瓜葛也势必出现出1种新的情势--扁平型组织结构即请求企业组织结构层次尽可能扁平化简单化,在组织中留给知识型员工以最大限度的自由施展余地,从组织结构上激励知识型员工立异知识的踊跃性。

六、管理手腕先进化

信息经济的到来,使企业的知识型员工管理进1步信息化以及数字化,计算机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被广泛运用到知识型员工管理当中。如:MIS(管理信息系统)日趋广泛运用于知识型员工管理当中,它能依据既定的原则,只要将每一个人的情况数据化后,输入数据库,便可应用知识型员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常规决策,并加以实践,令人事管理趋于严密,排除了大部份人为干扰因素,减少管理的随便性,同时也可为无比规人事决策提供根据。MIS在知识型员工管理中的运用有助于知识型员工管理的优化以及简化。网络等技术的运用,增进了员工的沟通(前面已经阐述),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知识型员工管理调配。固然,还有诸如,系统模型与摹拟、战略信息系统等技术也能够利用到知识型员工管理当中,这些技术的运用有益于实现高效益、柔性化、智能化的知识型员工管理。

七、管理法子灵便化

灵便化是指为了知足各种各样的需要,企业在履行知识型员工管理可以打破常规,采用灵便的办法。传统的知识型员工管理有严格的规章轨制,每一个员工之间职责分明,以显示公平与公正。而在信息经济时期更需要企业员工的主动性、自觉性以及灵便性。因此请求知识型员工管理灵便化,这是由于信息经济时期企业所面对于的市场更为繁杂及不可预测,社会化分工进1步加大,企业以内、之间的协作请求进1步加强,企业的独立性降落,如果依据1成不变的人事规章轨制来管理企业的知识型员工,必然致使企业没法应答多变的市场而关闭。更为剧烈的竞争,也需要用灵便的管理来面对于。只有这样,面对于信息化的信息经济时期,面对于瞬息万变的市场,知识型员工调配才能及时、灵便,企业才能终究立于不败之地。

八、管理内容多元化

信息经济时期,科技不断发展,信息交换更为充沛及时,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内容呈多元化的趋势:首先,企业员工多元化,员工有来自国内的、国外的。员工中有全职工,半职工,临时工,乃至钟点工;第2,员工上班方式多元化,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运用,有些人上班可以在家里上,也能够在公司上班;第3,企业对于员工的报酬及鼓励法子多元化,员工不但看重物资方面的报酬与鼓励,而将更重视精神方面的报酬与奖励,尤其是以实现个人价值方面的精神奖励,或者者说企业可能以赋与员工的更大的权力与义务作为1种奖励;第4,员工就业途径多元化,员工不会把在某1个企业提升看做自己的独一出路,员工常常会选择更能实现个人价值,更富有挑战性,自己喜欢的公司以及工种,人材的活动也将因而进1步加强。

九、管理趋势全世界化

信息经济时期,市场全世界化加重,从事国际性业务的企业愈来愈多,因为各国知识型员工管理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的特色及细则存地很大差异,同时,因为各国的文化、风俗及经济发展水平不1,国家之间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对于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必需进行相应的调剂,这就请求知识型员工管理必需面向全世界化。人材的活动性加强,也使患上知识型员工管理出现全世界化趋势。全世界性公司的不断增添,使患上当公司抉择在其他国家展开业务时,通常需要招聘这些国家的员工,同时也通过提拔驻外人员,这些都是知识型员工管理全世界化的内外部因素之1。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全世界化,有益于提拔本国不拥有的知识型员工,有益于依据需要,提拔引进人力本钱较低国家的劳动力。

一0、考查方式转化

传统上,企业是靠绩效考评的方式来评判员工表现的,而日常绩效考评必需依赖周全的轨制,才能让员工心服口服。但自从网络信息技术兴起后,更新再快的考评轨制,都

因知识工作者行事无常规可循,而很难公平地裁定他们的工作绩效;而且,知识型员工有更好的工作主动性以及寻求胜利的愿望,日常绩效考评对于他们的鼓励作用其实不显明。所以,今天的企业应当通过教育与培训树立威信,借信任取代考查,注重员工的最后贡献,而不拘泥于往常的事务性的考查,并将考查与培训直接挂钩。

总之,在信息经济时期,跟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知识更新节奏的提高,如何加强对于知识工作的管理、如何不乱知识型员工队伍和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踊跃性等问题,是急需进1步深刻钻研的理论课题。

参考文献:

[一] 吉雷,浅谈知识型员工的管理[J]中国培训,二00一(四):五九⑹0

[二] 吕兵,张钢,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鼓励机制建设策略[J],西南金融,二00一(一):二二

[三] 肖光强,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二00一(二):一三⑴四

[四] 孙建国,论信息经济前提下知识型员工的鼓励[J],前沿,二00一(三):九⑴二

期信息化管理员范文3

档案是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而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则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复杂工程。随着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也逐渐被各相关单位提起重视,它不仅有效提高了档案的管理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并且,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目前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在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解决,从而更进一步的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

1 目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1.1 相关部门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档案管理工作涉及的事项很多,工作过程复杂繁琐,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因而不容易引起企业、单位等的重视,

也不会制定统一的制度和流程,来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的

顺利进行提供保证,导致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难以全面实现。此

外,部分档案管理部门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给予足够的资金和人员投入,档案信息化建设难以顺利开展。

1.2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目前很多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技术知识不够丰富,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较低,综合素质不高,难以满足现代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要,也难以适应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一种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知识性的管理工作,这就对档案管理工

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1.3 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不够完善

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是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前提,但是目前由于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相关制度规范还不完善,还有许多空白和不足之处,对于电子档案的管理保存等也没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还不能满足新时期档案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2 新时期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新时期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能有效改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大量减少档案管理所需的人力、物力 、财力等,还能节约大量人工整理档案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档案信息占据的空间较小,传输方便快捷,不仅大大节省了空间,减少了管理成本,还能利用信息技术扩大档案的服务范围。其次,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将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和电子档

案管理进行有效融合,方便档案的检索使用,提高了档案的使用价值。

3 新时期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几点对策

3.1 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作,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负责档案信息的收集,还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工作量相对较大。因此,可以通过建立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规范和工作流程制定统一的标准,从而保障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由于电子文件的载体稳定性差,易损坏,大量的电子档案被传输到网上之后,极易出现档案管理的安全问题,因此,还要建立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制度,防范电子档案信息丢失和泄漏等情况的发生。同时,还要不断落实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增强他们的档案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3.2 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

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一项具体的管理工作,需要严格的技术支撑和完备的软硬件设施。因此,相关企业、单位应加大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投入力度,配备档案信息化管理所需的完善的软硬件设施。只有完善了与档案信息化管理相配套的设备仪器和软件系统,才能为档案管理部门提供很好的基础保障设施,才能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档案管理,最终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3.3 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技术水平

信息安全技术对于维护电子档案文件的安全性、真实性和保密性至关重要。因此,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离不开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撑。通常,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要在开放式的网络环境下立足,才能实现其资源信息的共享和信息社会化服务,只有提高了相关技术水平,才能排除档案信息在网络环境中的潜在威胁,尽量避免档案信息泄露、丢失等现象的发生,实现档案信息的智能化检索,保证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期信息化管理员范文4

关键词:财务管理 信息化 建议

一、引言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指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使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对财务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通过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最终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财务信息的分析结果进行呈现,以提高各种信息资源的合理运用和有效管理。

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人们常常提到的会计电算化以及会计信息化之间存在较大的不同。例如人们通常提到的会计信息化是指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对各种会计信息进行核算,从而为单位提供较为详细的会计表单数据;财务信息化则不仅仅包含前面叙述的内容,还包含通过网络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对账务进行相应的处理等,换句话说,它是对传统会计信息的升级。会计信息化可以对单位中存在的会计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可以解决财务数据信息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财务信息化则不仅仅可以对已经发生的财务数据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还可以对数据问题发生之前和发生过程中的会计信息进行相应的控制和监督,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数据处理技术,可以为财务信息的处理提供非常大的便捷,同时通过现代化技术处理过的会计信息更有利于管理和查,为会计化信息由初级升至高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终可以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之间的有效监管与信息共享。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不健全

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对财务信息进行审查处理时难度更大,其财务信息的管理也存在更多的弊端。由于每个事业单位都有不同的财务管理方式,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也存在较大的不完善之处,事业单位财务数据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信息化需求不明确

事业单位常常会存在财务信息不明确的弊端,财务信息不明确主要是指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较多的弊端,功能的不完善以及系统的不完整造成较多的信息无法直观呈现于人们面前。而且许多的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主要使用传统的财务信息处理方式处理财务数据,对于现代化的计算机处理财务信息较为陌生,甚至一些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已经无法很好地学习使用现代化手段对财务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使用现代化的手段处理财务数据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适应才能够在事业单位中逐渐推行。很多的财务人员无法理解什么是信息化宏观构建,也不清楚在现代化信息处理中应该注重哪些问题,在问题出现之后也没有相应的解决策略。

(三)资金投入不合理

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而言,需要国家财政拨放大量的财政资金才可以完成财务信息化建设,但是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将财政资金投资于硬件建设中,而忽略增加财务人员自身知识含量,增加软件投入,因此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推行速度较慢,最终直接影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进步伐。

(四)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

事业单位对财务信息进行处理的工作人员不仅仅需要具备过硬的硬件操作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会计学等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财务数据信息日常处理的需要,但是我国很多的事业单位没有这样的专业型人才,尤其是缺乏具有全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一是事业单位中负责长期处理财务信息的人员尽管非常熟悉财务信息处理流程,但是没有专业的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导致信息化系统开发商与单位之间形成信息不对称;二是普通的信息化从业人员也不具备较为专业的财务知识,导致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较低。就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而言,既需要熟练掌握现代化的科学计算机操作知识,又需要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各类财务信息处理软件,但是实际情况却与之相反,导致事业单位中缺乏既有专业知识又具有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五)缺少上级主管部门规划指导及技术监控

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事业单位并没有针对上级主管部门形成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管理体系,同时也没有形成财务信息公开化。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必须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各基层事业单位人员提供相应的指导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为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一个较好的发展平台。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且可以随时接收各种财务信息的专业化平台,上级主管部门针对基层部门提供的财务信息不能很好地判断财务信息的有效性。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制定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

事业单位若想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减少财务人员处理财务信息的盲目性,则需要为财务部门制定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完善内部的控制机制,从而使财务管理信息化得到进一步地推行和实施。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不管是怎样的财务信息处理系统,都只是简单的硬件,因此需要相应的软件与之对应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尤其是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以确保问题得以快速解决。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需要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将相关的管理信息直接与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相联系,最终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科学分析并明确信息化需求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推行,需要从全局出发,理顺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种种财务管理关系,同时对其中存在的种种关系进行相应的改造,使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更加科学、高效。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对财务信息进行相应的调整,对各种信息进行充分的分析,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方式对各种信息进行科学的处理,从而最终形成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手段。

(三)加大财务管理信息化投入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以创新为依托,事业单位在制定财务管理信息化投入方式时,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不同的方面对此进行分析,同时需要与信息化系统开发商保持密切的联系,从而保证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顺利进行。硬件方面可根据软件的需要更新、添置一些新型的基于平台的设备及相关配件。

(四)加强人员能力建设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为了实现信息系统的充分利用,发挥其最高效率,需要对财务管理部门中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进行相应的审核,并且对这些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从而更好地发挥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优势。一是加强操作人员的能力,单位在引进新员工时,需要对新员工进行相应的考核,同时帮助新员工树立专业的工作理念,定期给操作人员举办相关培训以提高信息化操作水平。二是加财务人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财务人员要定期寻找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讨论和研究的方式,最终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总之,各个事业单位都需要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和激励制度,从而培养出有利于事业单位长期发展的有较强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例如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定期让财务人员聆听相应的讲座等,从而保证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五)完善信息化建设规划和监控体系

事业单位实行财务管理信息化是较为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涉及到事业单位中的所有部门,且需要从宏观和微观等多个角度对此进行相应的分析与研究,同时对此进行相应的规划,从而有效地解决财务信息采集中存在的不足,也可以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共享产生的不足。就现代的财务管理发展现状而言,财务管理部门还不能很好地将财务各个系统进行统一,因此需要对财务管理中的各个子系统进行一定的规范,最终保证财务管理可以较好地解决信息共享产生的不足之处。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制定统一的执行标准保证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顺利执行,同时也可以根据每个地区的具体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措施。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推广时,需要对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从而保证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对基层单位财务信息的及时掌握与监督。

综上所述,从信息的角度看,财务管理信息化主要是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一种较高效率的使用,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充分把握财务信息中存在的种种优点与不足,对财务信息进行相应的管理,从而辅助财务人员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若想建设较为科学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则需要不断地完善与之相对应的财务管理规划,同时需要将财务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只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才可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各事业单位应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和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期信息化管理员范文5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路分析;具体对策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市场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各个领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稳定的发展,就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就是各个企事业单位应该考虑的重点,而且人事档案的管理水平也会影响企业的稳定运行。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人事档案的管理中,这样就可以减少人事档案的工作量,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因此一定要重视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1 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还存在的问题

1.1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制度不完善

在大多数的单位中,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有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负责的,尽管有些单位已经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但是从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方法和手段上来看却并不明确,并没有针对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制定相关的制度,或许者制定的制度并不完善,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的管理人员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就会变得随意,在没有制度的规范下,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就会变得比较混乱。而且有很多的单位也没有向着具体化、实际化的方向进行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制度的制定,有些职能部门在人事档案的收集上也存在着不规范的行为,这样也就导致了原本应该被纳入到人事档案信息管理中的资料和信息度没有得到有效的保存,这样在人事档案进行变动的时候,就会出现工作移交不清楚或者是档案资料丢失的现象。初次之外,档案目录的标准不统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个管理部门就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理解来进行人事档案的录入工作,但是各个部门在管理的方法上并没有统一,也就导致了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尤其是在查找的过程中,是极为困难的。

1.2 制度的落实不到位

我国各个企事业单位在不断的改革,在新的时期,各个单位都必须要具备完善的机构,而且各个单位在落实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的对考核目标和规章制度进行完善,这是新时期对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本要求。但是在这些制度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各项信息化设置都已经达到了相关的标准,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却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也没有充分的发挥着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作用。各个部门也没有在沟通上达到一致,在处理基本的业务的时候,还要处理一些公共服务,也为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1.3 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低

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在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在人事管理的形势下,也缺乏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人才,这样也就给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安全性问题,从档案管理人员的角度来看,也无法得到信息化人员的基本要求,无法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信息的管理就会亮比较混乱,有些从业人员就会出现故意行为和操作失误的现象,而且档案管理的真实性也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风险性也极大。

2 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2.1 提高管理队伍信息化的意识与制度建设

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要从根本上提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作为企事业单位一定要强化员工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加大信息化的宣传力度,还要提升员工对于档案信息化的意识,还要积极的对资料进行整理和收集。从制度上来看,要想最大限度的保证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必须要完善,这也是最大限度的保证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法律有着约束性的作用,可以保证员工和企业的根本权益不受损害。但是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升了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意识,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作为企业必须要不断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做好信息化人才的储备工作。

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来,很多企事业单位开始走上信息化人事档案的建设进程中,为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就是要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一方面,要强化档案库房的档案保存环境,为电子档案的保存与信息化的设备提供环境基础。针对新建的档案库房制定新的标准,加大其信息化的设备建设,针对已有的建房应着重其改造。对纸质档案的库房管理应保证温度和湿度以及防尘因素,为人事档案的保存提供良好的环境。对于信息化的档案,应加强对信息化设备运营要求的环境建设,对网络中心机房、服务器、电子档案库房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包括一些基本的防静电设施、防磁等基本设施,更要完善防信息泄露以及保密技术等。而对已建成的库房和已有的纸质档案,一定要分区进行保存,做好功能型结构的改造,并逐步完善相应设施。其次,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来说,网络环境是非常关键的条件,很多企事业单位在这一方面做得还不够好,网络布线凌乱、设备共享度低、安全隐患多等现象非常普遍。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科学措施进行改善。

2.3 对单一档案管理方式进行改革

档案管理工作发展至今,由单一的档案管理方式发展为多类型的综合档案。随着企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深入,传统的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每天极速增加的人事档案数量。事实上,人事档案管理向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是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实现人事档案现代化的方向。所以,在实际的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应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运用起来,切实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来指导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同时,通过建立人事档案管理机制和责任机制、以及信息化建设机制,从多个方面共同规范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促进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建设。除此之外,还应加大对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投入,并加快现代化管理进程的发展,以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实际作用。

3 结论

总的来说,对于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应充分结合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通过制定相关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与相关制度规范信息化人事档案建设,加强信息化人事档案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提高相关人员的意识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以推进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朱庆华.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办公室业务,

2014,23:79.

期信息化管理员范文6

关键词:国有林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绩效工资

国有林场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单位,如今我国的国有林场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攻坚阶段,在这一关键的发展时期,如何做好国有林场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保障改革的稳步实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为林场人事制度改革开辟了新的道路,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为岗位绩效工资的稳步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1.国有林场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有林场的人事档案管理一直都是林场事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今我国国有林场的人事档案管理还是沿用传统的管理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时代背景下对人事管理的要求,从传统的林场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我们可以看到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子,所以在实际的人事档案管理中表现出许多不足。尽管随着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人事制度的总体框架刚刚完成,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改进。目前我国国有林场人事档案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我国林场事业的发展。第一,国有林场人事管理模式僵化,国有林场的工作人员中有正式员工和临时员工,而在对员工进行管理时采用的相同的管理模式,而没有针对不同的员工进行分类管理,所以林场人事档案管理不严谨,后期若想在对这些档案进行重新规划管理存在很大的困难。而且国有林场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较为落后,还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手段,虽然应用了网络信息技术,但是信息化程度不高,人事档案管理效率不高,不符合新时期下的档案管理要求,与当今时代的国有林场改革步伐不相符,所以国有林场认识档案管理改革势在必行,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国有林场人事管理的发展趋势。第二,国有林场人事档案管理缺乏资金支持。国有林场是我国的事业单位,众多的基层单位分布在全国各个区域,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支持,但是目前我国国有林场中,大部分的林场人事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比例不高,虽然已经引入了管理型软件,但是人事管理水平不高,而且没有一批具备较高技术水平的管理人员,导致人事档案的数据信息管理不完善。国有林场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管理的软硬件设施、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信息化建设水平等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持。因此,加大对国有林场人事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是未来国有林场人事管理的重中之重。国有林场人事档案是十分重要的信息资源,如果人事档案信息不完善,将会给后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目前我国对于林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国有林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这严重影响了绩效考核的实施。第三,国有林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高水平的技术型管理人才,而目前从我国国有林场人事档案管理情况来看,管理人员技术水平普遍不高,而且没有做到职业技能的及时更新,缺乏对人员的技术培训,对信息技术的接受存在不足,导致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过程缓慢,不利于国有林场人事档案信息化的顺利实施,无法适应国有林场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际需要。第四,国有林场人事档案管理发展滞后。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一定程度上保留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随着国有林场的不断改革,原有的人事制度就表现出不足,与经济体制改革不协调。目前人事档案的档案管理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所以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调整,来满足新时期下的国有林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际要求。第五,国有林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单一,管理手段落后。我国的国有林场人事档案管理方式落后,采用单一的管理模式,而且对于管理工作都采用相同的管理模式,没有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出变动,缺乏分门别类的管理制度,这样十分不利于国有林场人事档案信息化水平的实现。在管理手段上,与国外先进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管理效率低下。第六,国有林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意识不强。目前对于国有林场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缺陷,人事档案信息化发展受到了限制,

2.加强国有林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促进国有林场的改革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国有林场的改革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新时期背景下,需要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应用到国有林场人事档案管理中去,为管理工作配备一批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实现档案资源的信息化以及档案保护的现代化,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加强对林场人事档案设施的完善,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科技含量,最大限度促进国有林场的改革。2.2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实施薪酬改革的重要依据人事档案是林场工作人员信息记录的重要文件,包括林场工作人员工作情况、学习经历、社会经历以及家庭成员等信息,这些信息是后期对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关系着工作人员的薪资、绩效评定、职称评聘等。国有林场工作人员考核制度的完善也要以人事档案为依据,根据员工的个人能力、岗位职责等,依据按劳分配的原则来考核工作人员的绩效,尤其是对于那些骨干职工,要进行一定的工资倾斜,在实施的过程中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使岗位绩效工资更加科学合理,避免在薪酬分配上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2.3有利于促进国有林场的人事管理水平的提升国有林场的改革是未来我国国有林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手段,而且需要一批高技术水平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作为支撑,才能更好地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2.4促进人事档案的社会化管理,提高人事档案信息的标准化人事档案包括本地人才的基本信息资源,同时还包括其他地区的人才信息,为了将全国范围内的人事资源信息更好地整合在一起,使得信息的查询和搜索更加便捷,利用高效的系统软件提供支持,使林场人事档案信息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更好地用于信息的统一调用,优化了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档案的职能发生转变,这样一来,显著地扩大了人事档案信息的社会影响和服务范围,有效地保护了档案信息的完整性。2.5决定着人事管理中的凭证作用和法律效应国有林场人事档案信息化是人事管理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记述,通过档案信息可以反映出工作人员的德才表现,日后可以通过查阅档案信息来了解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岗位情况、业务能力、学历、家庭成员等信息,档案信息完整地保存了员工的真实信息,它原始的凭证作用和法律效应是不容忽视的。

3.加强国有林场人事档案信息化

建设保障岗位绩效的相关策略国有林场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林场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要想保持林场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把握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相适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工资效益。而且加强国有林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利于绩效工资的稳步实施,执行以岗位为主体的绩效工资,形成合理的工资制度。3.1正确认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国有林场实施绩效工资的重要性随着林场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要加大对国有林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保证财力和人力的投入,稳定推进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3.2建立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和业务指导体系为了与当前国有林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匹配,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使国有林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3.3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林场基层单位人事档案管理队伍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使之与新时期下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需求相匹配,档案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业务办理能力,还要不断学习创新,与时俱进,具备现代化的人事档案管理能力。3.4人事档案信息化建立一人一档制度采用电子信息的形式来体现员工的情况,包括员工的升职、调薪、竞聘等情况,将这些资料以电子信息形式保存下来。此外,还要对隐藏在档案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开发利用,为岗位绩效工资改革提供有效的数据。3.5对每位员工的人事档案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实时关注员工的档案信息,不断完善员工信息,如岗位的调动、工资的变动、职称的晋升等都要及时进行修改完善,使人事档案信息能够准确地反映员工的真实面貌。国有林场的人事档案信息是记载职工工作轨迹的重要依据,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岗位绩效工资的稳步实施。因此,应将人事档案信息化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使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绩效工资改革同步发展。

作者:黄碧金 单位:广东省九连山林场

参考文献:

期信息化管理员范文7

关键词:医院财务信息化问题对策

一、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医院财务的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出于社会转型的大趋势下,医院的管理念、管理经式与内部协调都会在各个部分造成各种影响。如今是一个快速发展、信息量剧增的时代,信息量大。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是世界的新兴管理方式。为此,笔者根据我国医院的特征,从人员与专业技术等方面分析和讨论怎样建立一个优化的、良好的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

二、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虽然许多医院已经开始利用信息化来管理财务,但目前为止,医院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中仍然存在一些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目前很多医院的领导和员工并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的本质,甚至想当然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使用计算机来办公,以为使用计算机即先进的表现。甚至有的医院主管财务的领导缺乏基本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常识,更没有意识到自己使用的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中隐藏的各种漏洞。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没有跟上时代的进步,部分财务人员所学知识陈旧,业务技能不适应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二)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不畅

利用信息化对医院的财务管理进行革新,能够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水平。但医院各部门的信息系统相对独立运作,致使不能及时了解各类信息,各部门及医患间的信息沟通也不顺畅,这样,信息化不但没有强化部门联系、优化各部门分工,反而造成了工作的无序性和随意性,不利于医院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

(三)系统不够完善

因为医院各业务的多样性、临时性等特点,各医院当前往往有着多种业务信息系统并存的现象。业务的分割必然会造成内容的重叠设置,而且,无论是财务还是其它业务的需求发生变化,财务和其它业务系统必须同时对接口进行修改,但目前的信息系统,各子系统的维护与协调较为复杂。如果每个业务系统都对应一个财务核算体系,那么财务管理工作本身的工作量不仅不会降低,而且会导致系统功能的重叠、工作量的加大。

(四)财务人员专业技能不足

根据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看,其综合素质仍没有完全适应信息化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管理思想和创新理念不够,理论基础不牢,掌握的知识陈旧,工作水平与效率较低等。在国内医院普遍使用信息化管理医院财务的情况下,系统漏洞,以及工作人员利用系统漏洞违法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医院的财务管理是医院经营运行的重要职能,在这些状况怎样能够更有效的利用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职能,重要的在于医院财务人才的培养。

三、相关对策

根据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完善医院信息化管理模式,应从一下几点着手:

(一)提高人员素质

如果医院的规模较大,财务管理的内容较多,可以聘用专门的信息技术人才来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医院财务人员要选取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经得住诱惑的,并辅助一定的奖励机制、激励机制。同时,专业技术的教育不止针对专门的工作人员,同时也要对议员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并对财务管理人员加强监督监管。

(二)加强部门协调

沟通协调能力是医院良好运行的关键,为此,要在信息系统中要有信息交流与共享的部分。因为医院工作服务方式的改变,医院内部组织结构也渐渐多样化、复杂化。面对各部门之间的差异时,财务人员要能够利用不同的方式来交流协调。财务人员必须擅长和不同的利益主体开展业务,取得共同的收益,实现“双赢”的局面。

(三)健全信息系统功能

笔者认为,健全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该有以下功能:在往来账目中使用结算代码,使各类资金能够形成对应;对于到期的或完成的账目,系统自动结账或销帐,对于同类的账目,系统可以自动归类汇总,节省人力;信息化系统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单位往来账款余额情况,提供各种分析报表,如账龄分析、周转分析、欠款分析、坏账分析、回款分析、合同付款情况分析等,通过各种报表合理地调配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还可提供各种预警和控制功能,如到期债权、债务列表的列示,即时催收到期债权、支付到期账款等。

(四)根据实际效果不断改进系统

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实施后,要在实践中检验运行效果,观察分析期间出现的问题。就目前的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运行情况来看,医院正致力于打造“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的信息系统,通过集中建账、统一基础科目设置、集中数据管理、远程实时查账等手段,全面支持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同时,也要把财务管理信息化推广到医院的各个职能部门,以期达到财务与其它业务协同化,管理信息动态化、实时化,这样,不仅能满足医院财务管理的需求,更可以满足医院各方面的管理需要,促进部门间的协调与医院总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陆新华.计算机网络化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经济,2006,(5)

[2]何雨生,李月东,王秀民.医院信息系统中管理过程控制模型及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01,21(8)

期信息化管理员范文8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政府、企业开发了各种信息系统来满足办公和业务工作(本文不再区分办公信息系统和业务信息系统)的需要,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工作流程,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政府和企业在建设各类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参与的主体基本上包括两类人:一类是系统需求部门人员,负责提出系统需求。另一类是信息化人员,负责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持。笔者认为,在各类信息系统的建?O中,还应当包含档案人员在内,而且,档案人员应当从电子文件长期安全保存的高度参与到信息系统建设中。

一、档案人员参与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一)档案人员参与信息系统建设是档案长期安全保存的要求。在政府和企业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目前的两类参与主体的关注点是,系统能否满足工作需求,提出的需求一般包括系统建设的目的、系统建设的模块、系统建设的基本功能、工作流程建设以及一些附加功能,很少有人关注通过系统生成的电子文件在完结业务流程的若干年后,人们是否还能像现在一样打开当年的一份文件,当年的文件效力是否还在。因为信息系统和系统存储的电子介质都可能面临技术过时的风险,存在未来无法恢复现有电子文件信息的情况。电子档案长期保存问题一直是档案界研究的课题,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档案人员更加清楚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要求和实现方法,档案人员参与信息系统建设,对确保信息系统中电子文件信息的长期真实有效,有积极的作用。

(二)档案人员参与信息系统建设是文档一体化管理的要求。电子文件管理与传统纸质档案管理不同,传统纸质档案单一的保存载体就可以保证其真实、有效,而且在传统纸质档案管理中,文件和档案有着明确的分界线,归档前是文件,归档完成后,文件转化为档案。但是,在电子文件管理中,从电子文件到电子档案的过程是统一的、连续的、不可分割的,根据电子文件的这一特点,必须建立一个文档一体化的管理流程,档案员要对电子文件从产生到保存或销毁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

(三)档案人员参与信息系统建设是建立完整元数据体系的要求。在电子文件管理中,电子文件、元数据、背景信息三者共同组成了电子文件保存的基本信息。其中,元数据是实现对电子文件进行科学、有效、动态、集成管理的基础,其重要程度被外国学者喻为是电子文件管理中的“血液”。元数据是预先制定的标准、方案、体系或规则,是对具体数据的抽象,是数据的数据,信息系统在开发时,依据预先制定好的元数据方案去记录相应的数据。元数据体系,决定了电子文件信息数据的获取程度,同时,也决定了电子文件背景信息的内容和数量。档案领域的元数据标准已经逐步出台,《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DA/T46-2009),《照片类电子档案元数据方案》(DA/T54-2014)等,档案人员参与信息系统建设,有助于将相关标准的要求纳入到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实现完整元数据体系的建立。

二、档案人员参与有助于工作的发展

(一)确保信息系统在建设之初,就能符合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的要求。档案人员通过确认元数据设置是否合理、电子文件流转流程设置是否合理、XML封装结构是否完善、电子文件加解密手段是否合理、信息系统与档案系统的接口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对已有电子文件的影响等,确保信息系统在建设初期,就能够符合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的要求,为将来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打好基础。

(二)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信息系统是依据不同的需求建立的,系统内的信息资源存在结构分散、存储形式不同等问题,而且,信息系统与信息系统之间相互独立,没有建立信息系统间的关联。但是,随着信息一体化的发展,打破信息孤岛的需求日益强烈。档案人员面对的是某一个全宗单位的全部档案信息,掌握着不同档案信息的连接点,档案人员通过在不同信息系统间建立连接点,并且通过连接点的指引,打通各个信息系统的关联,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深入挖掘档案信息资源,将档案编研的成果直接满足业务需求。传统的档案编研需要经历“熟悉馆藏―确定选题―选择材料”的过程,电子文件时代的档案编研则有很大的不同。在信息化环境下,档案编研的选题、选材范围都比较大,而且档案信息资源随着电子文件的产生同时产生,不需要进入档案管理阶段就可以开展档案编研工作,这样,编研成果为业务工作的助力作用更加明显。档案人员参与信息系统建设,可以在系统建设初期,将特定的编研要求设置在系统内部,直接或间接从信息系统提取要素,并将提取的要素作为单独的模块进行汇总、分析、,这样,编研成果就可以直接满足业务工作的需要。

三、结束语

档案人员参与信息系统建设是档案长期保存要求的题中之义,但是,这对档案人员的信息化管理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时代的档案人员不能只埋头于“故纸堆”中,要积极学习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勇于打破“文档分治”管理模式,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为企业发展助力,为社会发展助力。

期信息化管理员范文9

关键词: 教务管理 管理水平 信息化

高校教务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务管理直接关系高校的日常教学,直接关系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校教务管理在高校管理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高校的规模逐步扩大,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更加精细化与系统化,对于教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高校教务管理逐步从原来的人为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迈进,为高校教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实践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一)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系统功能等方面不完善。

近年来,高校教务管理化管理迎来了一个高峰期,但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系统从设计到投入使用时间还比较短,许多应用模块还处于研发阶段,而且高校与高校之间师资差别明显,部分高校存在建设周期短、开发难度大等问题,因此部分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还存在明显漏洞,给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造成了很大困难。

(二)部分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系统缺乏专业的人员维护。

高校教务管理的人员多数不是专科出生,许多高校教务管理的系统开发都是依托第三方进行研发,高校进行引进,在系统应用人才方面只是经过简单的培训,缺乏深度的维护知识。在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后期维护上,缺乏必要的资金和人才支持。尤其是在升级系统,完善系统漏洞等方面,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对系统的关键技术认识不足,无法顺利进行系统的更新换代。

(三)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实践中已有的并未发挥作用。

高校教务管理的应用实践是教务管理信息化推行的最主要目的,教务管理的开发最主要就是需要专业人员、教师和学生能够应用到,真正能在实际教务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发挥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和先进性。当前教务管理的大部分功能已经正式开始运行,如学生成绩汇总,学校日常考核等,但系统的有些功能开处于封闭状态。有的工作还需要传统的管理人员应用传统的管理手段进行管理,如部分高校对日常课程之间的学生考勤工作等。

(四)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与学校的规章制度不统一。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必然使得一些规章制度的管理方法的改变,尤其是对于一些信息数据处理较高的管理方面,信息化发挥的工作比较明显,现在部分高校对高校教务管理中规章制度方面还是以人为管理为主,在管理手段上大都以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这就使得在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和教务管理管理信息化不配套、不协调与不统一。

二、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实践的意义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现代高校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对高校教务管理提出更多、更高要求。

(一)使管理变得更加高效。

采用现代化的教务管理技术,可以让管理变得更加高效。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法,使得管理变得更加科学和规范化。信息化的教务管理系统在数据处理等方面,不仅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使得管理效率得到极大提高。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减少了传统管理上的主观失误,因此管理水平更高。

(二)改变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使得沟通更加便捷。

传统的高校教务管理主要是管理人员通过借助规章制度对教务内容实行控制和约束,在管理过程中,信息交流的方式比较单一,管理水平主要取决于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和师生之间的自觉性等。信息交流的阻碍导致师生交流存在许多不畅,甚至影响管理决策的执行。信息化的教务管理系统,发挥了计算机网络的便捷性、开放性和互动性,通过利用网络公告、学校黄页和网站等,师生可以更加快速地获取相关教务方面信息,同时微信、微博和电子邮件等出现拓宽了信息沟通的渠道,使得管理与被管理之间信息交流更加准确、规范等。

三、促进教务管理信息化的途径

近年来,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已经取得较大发展,管理水平逐步提高。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对高校的日常教务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提高教务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一)提高教务管理信息化水平,需要重点培养系统维护的专业人才。

提高教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使教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更好地服务于实践,除了开发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之外,还需要对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专业的后期维护。对于有研发能力的高校可以通过专业培训培养专门的软件开发人员,对教务管理系统功能进行专业化完善;对于没有研发能力的高校要通过第三方研发单位培养专门的系统维护人员,通过定期定点培训对信息化系统功能进行维护和升级。

(二)制订长远规划,加大资金投入。

教务信息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从系统研发、实践到后期维护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近年来,随着高校管理问题的出现,高校对教务管理信息化逐步重视,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高校管理层制订长远规划,科学地、有目的地加大资金投入,保证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和资金浪费。

(三)制定与信息化建设相协调的规章制度。

教务管理信息化简化了一些教务管理者的管理工作,使得部分管理人员在管理上释放了更多时间和更大空间,这部分管理人员和教师管理由原来的规章制度管理转变为自我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随意性。为了维护日常的教学秩序,使得教务管理更加高效平稳发展,需要学校制定与信息化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使得教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使教务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总之,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高校教务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的今天,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高教务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邵冬华.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期信息化管理员范文10

[关键词]工程建设 提高管理水平 信息化建设 应用平台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071-01

1、前言

项目建设期是指从工程开始施工至全部建成投产所需的时间,建设期内只有项目投资,很少有产出,建设期长短与投资、管理模式、行业性质等诸多因素有关。期间涉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供货方、设计单位等诸多参与单位,合同、进度、资金、采购、质量、安全、资料等诸多要素,合同量大,物资采购量大,设计资料、施工资料多等特点凸现出来[1],这给管理提出了高要求、高质量、高效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我国从工业发达国家引进项目管理的概念、理论、组织、方法和手段,历时20余年,在工程实践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至今多数业主和施工方的信息管理水平还相当落后,其现行的信息管理的组织、方法和手段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和模式上[2]。本文结合工程项目建设时期特点,建设方对工程项目建设阶段管理需求,站在建设单位管理角度,应用信息技术,给出企业信息化在工程建设阶段实施与应用,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进而提高工程项目建设水平。

2、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管理工程项目建设资料等信息的平台,它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价值,建立并完善工程建设期图纸资料管理、合同管理、资金管理、进度管理系统,改变工程项目建设资源分散的现状,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化建设对工程项目建设期技术资料的收集、存储、分类、查询及分析功能,来满足不同层次(决策层、管理层及操作层)的需求,能够更科学、更方便的进行多种类型的项目管理,尤其是大型、特大型、有特殊要求的复杂项目等。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充分发挥其作用,改变工程项目管理资源分散的现状,从而提高工程项目建设水平。

3、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内容

在工程项目建设阶段主要涉及企业日常办公、合同与物资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工程三控(投资、进度、质量)管理、员工培训等方面。本文给出的工程项目和信息化同步建O及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给企业建设期合同管理、设备材料采购、资金管理、资料收集与存档等带来很大帮助和方便,不但节约成本,还提高了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

3.1 协同办公管理系统

该系统包括个人办公、公文管理、信息、公示公告、规章制度、领导讲话、通讯录等功能模块,系统主要针对企业人员日常办公和日常管理建设的,根据不同岗位设置不同权限,亦可与移动办公平台集成,实现随时随地办公,提高办公效率。例如:公示公告模块,实现无纸化节约成本,消息传递及时、速度快。

3.2 基建工程管理系统

该系统包括物资合同管理、领料管理、库存管理、工作流管理、供应商维护等功能模块,系统主要针对合同和物资管理建设的,根据不同岗位设置不同权限,亦可与移动办公平台集成,实现随时随地办公,提高办公效率。

3.3 财务管理系统

该系统包括总账管理、应付管理、发票管理、供应商管理、付款和银行管理、项目成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功能模块,财务管理系统与基建工程管理集成来实现基建期各职能部门数据口径和数据的一致性、实现业务数据的及时传递,便于及时、准确地反映竣工决算报表。

3.4 档案管理系统

该系统包括档案动态、档案管理制度、档案检索、档案文摘等功能模块。档案收集、及时归档、在系统中检索等功能给档案管理人员带来极大方便,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3.5 培训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自主学习、网络考试、网络课件、网络培训等功能模块,给自学者提供平台,通过培训提高工程建设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知识能力,降低了公司培训工作,提高员工上岗速度。例如:员工考试可以利用该系统组卷判卷,节省了人力物力,节约时间成本,效率高。

4、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应用

4.1 信息化应用平台

应用集成技术、整合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系统工程技术、软件开发、通信协议等技术实现信息化平台搭建,下图1为工程项目信息化应用平台。

财务管理系统、基建工程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培训管理系统与协同办公管理系统集成,实现在协同办公管理系统中单点登录,为公司决策层提供信息保证。为了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的信息安全性,最普遍的方法就是设置权限,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权限,对不同的岗位信息进行约束,有权限的人员注意自己的账户密码安全,没有权限的人员不能进入相应的系统。

4.2 效果分析

在工程项目建设时期,利用信息手段,解决了合同量大、档案资料多、三控需要时时掌控等难点,提高了合同接收、查询与归档工作效率,提高了物资采购、领料、厂家管理等工作效率,提高了固定资产统计、收发账款等工作的管理效率。避免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为决策层提供企业资源配置、项目建设过程、现金流动等业务过程,进而寻找降低项目投资成本方法,最终提高企业未来竞争力。

4.3 注意事项

信息化的应用需要注意:首先,它的良好运行需要决策层面的高度重视,支持信息化工作者,坚信使用信息化能让企业降低投资资本,从而给企业投产运行期带来巨大利润。其次,信息化建设中要实现数出一门量出一家,避免计量单位、数据信息的不一致,导致出现错误结果。第三,避免信息孤岛,该集成的集成,该整合的整合,充分利用数据提供证据,解决企业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5、总结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改变着我国传统经济结构和社会秩序,信息带动管理的转变对企业成长有着全方位影响,企业信息化从初始建设到不断优化、升级、扩展和升迁来完成整个信息化建设工作,体现了企业信息管理由窄到宽、由浅至深、由简变繁的特性需求变化。本文利用集成技术,探讨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在工程项目建设时期的实施与应用,而且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与工程项目同时建设和应用,信息系统可以从最原始状态收集数据,可以做到数据全面可靠,为建设单位节省投资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使项目基建时期建设方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先进。但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协调和考虑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融合在项目建设中,才能为项目建设及投产使用创造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期信息化管理员范文11

根据网络在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一)初步应用

网络开始应用于企业人事信息管理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但是由于当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还处于低级的阶段,因此,许多技术条件还都不成熟,这就限制了网络在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当时计算机网络在这方面的应用还仅仅局限于员工工资的结算、人事信息的统计等非常简单的环节中,因此我们将这一时期网络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称为初步应用。

(二)面向事务处理阶段

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应用有了新的发展,在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出现,它除了能够进行工资结算和信息统计以外,还能够对员工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之所以称其为面向事务的处理阶段,是因为这一时期最大的进步是人事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对本单位员工的信息进行维护、统计和查询等事务性的工作。

(三)面向决策阶段

1990年代以来,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这主要是由于这一时期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而导致的。在这一阶段内,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更加升级,逐渐转向人力资源规划、员工的招聘和培训以及绩效管理等方面。因为这一时期网络化的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因此我们称之为面向决策的阶段。

(四)逐渐成熟

进入本世纪之后,我们对网络化的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更加高了,不仅要支持人事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还要求加强上下级之间的纵向配合和不同部门之间的横向配合,同时更加强调对员工实行动态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能够更加全面的开发人力资源。

二、网络化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当前网络化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应当坚持开放、自动、安全、可靠、高效、共享等原则,能够及时更新数据,为企业人事部门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和依据,同时要进一步实现企业人事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一)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对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可行性研究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经济的可行性,人事信息管理系统需要一定的经济支出,因此,企业应当事先进行一定的调查,确定具体的投入金额,考虑是否值得进行系统的开发和研究;其二是技术可行性,当前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据库技术的日益成熟和进步,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日趋丰富都为系统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其三则是管理和运营上的可行性,是指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现存的人事管理是否会造成影响,这种改变能否被企业员工所认可,同时管理人员对这一系统的态度如何,是否同意实施这一系统,如果不能得到员工和管理人员的支持,那么这一系统不管设计的多完善,被闲职的可能性都很大,因此企业在开发和研究网络化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前应对其可行性惊醒分析和研究。

(二)系统应用结构的设计

在对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设计时,要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软件来构件平台,使其具有开发简单、成本低、共享性强、分布性强、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的优势,能够适应企业对信息系统的各种要求,同时因为其不需要开发客户端软件,可以跨平台操作,任何一台装有www浏览器的计算机都可以访问系统,又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还采用防火墙技术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保障,因此是当前企业进行人事信息管理的最好选择。

(三)信息管理流程的设计

当前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应包括企业人事管理的各个流程,从员工的招聘到员工的辞退和离职都会产生许多的人事信息,网络化下的企业人事信息管理应当对这些信息进行动态化的管理,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有用性。当员工通过招聘进入企业后,人事管理系统应当对其个人信息进行录入,包括其婚姻状况、身份证号码、毕业院校、所在岗位、职位、学历、专业等等,对其基本信息进行采集,方便以后对信息进行搜集和分类;同时对员工进入企业后的工作和表现也要记录,如何时参加何种培训,定时对考勤信息进行汇总,还有对其的奖励和处罚,在企业内部职位的升降都要进行信息的录入,这些信息都是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的依据。同时应当将员工的招聘、升降、离职这些变动与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结合在一起,例如,当员工的试用期满正式签订合同时需要先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上进行申请,填??个人信息,同样,当其辞职时也需要先在人事信息系统上申请后才能正式离职,通过这些能够更好地对员工的人事信息进行管理。

(四)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应当包含以下三个模块:其一是人事信息管理模块,包括员工的基本信息、学习的情况、工作的简历信息以及进入企业后的职位调动、奖惩情况等等,这些数据应当是动态的,在客户端能够进行修改、添加和导出等;其二是劳动合同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员工的劳动合同信息进行管理,能够进行劳动合同的查询,并提醒即将到期的劳动合同;第三个模块是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是由系统管理员对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包括权限的设置、数据的还原与备份等等,通过这些管理来加强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期信息化管理员范文12

一、当前教育信息化项目档案管理现状

以教育信息化为龙头,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战略选择[1]。随着“校校通”工程、“普及信息技术课程”、“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教育信息化试点”等项目的开展,教育信息化从基础设施、教师信息素养、关键技术及标准等方面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

教育信息化项目档案包括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设项目的提出、调研、可行性分析、设计、实施、运维等一系列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材料、配置文件,是教育信息化项目进行科学管理、功能完善、后期建设等工作的重要依据。目前,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中,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组织机构和组织保障措施。随着工程项目的成倍增长,加上项目档案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多数高职院校并无专门的项目档案管理人员和档案专用装具,从而造成教育信息化项目档案散失严重,项目档案质量较差。而且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对项目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项目资料的日常积累和归档工作,以致项目档案文件缺失较多,无法弥补。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制定严格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没有把项目验收同项目档案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项目竣工时,往往忽视项目档案的交接,造成后期建设工作很难跟上信息化发展的形势。

二、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项目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信息化项目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意识淡薄

国内自1999年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引进PMP项目管理思想,国际监考机构普尔文进行监考及考试组织。PMP为美国培养了一大批项目管理人才,但是在国内,虽然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思想在我国教育行业尚属新生事物,项目档案管理也无统一标准和可以借鉴的模式。而且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经费紧张、项目经验不足等原因,无法很好的落实PMP的项目管理思想。最终只能将项目档案管理作为“不重要”的工作而附属于项目实施。这就造成大部分高职院校只看重技术及软件系统开发进度,对项目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战略眼光,认识不足,基本上是在项目工程结束时,才突击补充项目档案应付检查。

2.缺乏高效的管理模式及专业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人员

教育信息化项目档案主要涉及需求分析、系统部署文档、软件开发、技术培训等资料。因此作为教育信息化的组织管理部门,应当配备专业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人员。但现实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组织保障及人员培训,往往是随便安排一名技术人员兼任信息化档案管理员,在项目工期紧、任务重、缺乏专业知识及培训、上级领导又不够重视的综合条件下,信息化项目档案的搜集、整理就很难及时准确,与国际标准及规范要求差别较大,造成大量项目档案资料需要返工,甚至缺失,无法弥补,也在很在程度上对信息化的深层次应用造成不利影响。

李 辉: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项目档案的管理与思考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 第26卷第3期三、项目档案管理是做好教育信息化项目的需要

1.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管理是信息化项目科学管理的需要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法人制、监理制以及招投标制以后,特别是国外PMP的项目管理思想深入信息系统行业以来[2]。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为适应高职教育信息化行业标准化的迅速发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应如何开展,项目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怎样的业务素质等问题也摆在了档案工作者面前。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是做好高职教育信息化项目档案管理的基础,只有结合教育信息化系统项目的特点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才能真正的把教育信息化落到实处。

2.项目档案管理是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的必要前提

在高职院校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经常会存在多次的需求变更。每一个信息系统子项目的建设均会牵扯到多个部门业务,这就要求项目档案管理人员应随时做好项目档案的记录工作,并与参建人员统一思想,对于每个项目的变更,均严格按照PERT管理流程进行管理。并做好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文档记录,以备项目审查时使用。通过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档案条目及内容的细化,使得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所要记录或搜集的内容,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纰漏,也使学校领导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状况,为项目的成本控制和采购管理提供详尽完善的资料。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档案管理人员应主动并随时与信息系统使用部门、承建公司和广大师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结合学校档案管理部门的专业力量,邀请校内外专家对项目档案管理及相关人员进行针对性的专项培训。

3.项目档案管理是创设教育信息化良好环境的基础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教育改革,建立高效的教育信息化学习机制,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根本目标[3]。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为教育公平,优质教育共享搭建了信息化的良好环境。但是随着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与深入开发,信息化系统应用的管理成本和沟通成本将出现呈指数增长的趋势。因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两手都要硬,一方面做好项目建设,一方面做好项目档案的管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信息化建设与项目档案管理真正结合起来,适应教育信息化深层次应用及高效服务师生的要求。

四、做好项目档案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1.开展院校间交流与合作,加强横向联系

加强兄弟院校间的交流合作与项目系统开发,积极开展校际间的技术交流活动,虚心向兄弟院校学习信息化建设经验和项目档案管理经验。采取“专家指导”、“业务座谈”、“项目开发”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学习与技术交流,以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参与兄弟院校的项目建设历程,学习他们的信息化建设思想和项目档案管理经验。

2.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过程项目档案的重要性

根据国家档案局、国家发改委联合的《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规定,项目档案验收是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4]。由此可以看出,信息化项目档案管理对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后的应用系统管理、使用、维护、开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信息化建设部门应当对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对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均应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确保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同步进行。定期召集建设人员及档案管理人员参加项目档案工作会议,整理项目档案工作进度,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根据细化的项目档案内容,对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技术性、管理性资料采取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办法:比如一个子项目信息系统项目竣工后,其所产生的资料文档就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档案编号后封档保存;其他每一次系统测试记录、设备的安装记录包括管理员的培训记录均应按照时间表进行线性管理。而对管理性文件如合同、会议纪要等则定期整理后归档(具体周期视项目开况确定)。这样就可以及时的对项目档案实施过程控制,及时发现所搜集的档案是否符合标准及格式要求,避免因为项目档案文件大量积压而导致遗失,从而提高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加强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园信息化项目由于规模大、工期长、开发文档多,特别是由于校园信息化过程中所涉及的部门和工作环节较多,所以要想在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使项目档案管理中做到规范化、标准化,仅靠档案管理部门或信息化建设组织部门少数几个人的力量是根本办不到的。因此,加强和完善有关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就成为做好校园信息化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

总之, 在高职教育信息系统实施项目管理思想以后,教育信息化项目档案管理必将成为项目建设与管理的一部分,对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使用产生重大影响。随着PMP思想的逐步深入,项目档案在项目建设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事后集中归档的观念,重视和加强项目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强化事中控制,确保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每完成一个工作就及时对其进行档案整理归档,以保证信息化项目竣工时项目档案资料的按时移交,从而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快人员周转,降低成本,提高学校整体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的项目档案管理的研究,对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组织部门应从加强思想意识转变、树立新观念入手,以提高人员综合素质为根本,实现项目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并大力开发项目档案信息资源,为教育的信息化服务。促进教育公平、公正的发展,从而促进校园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安徽省档案局.档案学原理[M].合肥:黄山书社,2007:23.

[2]Foster I, Kesselman C. Globus.AMeta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Toolkit[J]. Supercomputer Applications, 1997, 11 (2):11512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