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卫星应用市场调研报告

卫星应用市场调研报告

时间:2022-05-07 22:09:12

卫星应用市场调研报告

卫星应用市场调研报告范文1

为推动电视业在未来几年从HD/SD向UHD的全名过渡,继欧洲两大卫星运营商SES和Eutelsat公司以及西班牙Hispasat公司、日本Sky Perfect JSAT公司之后,全球排名首位的固定卫星运营商Intelsat有限公司联手电信设备及服务供应商爱立信公司(Ericsson),今年6月25日在美国亚特兰大特纳广播公司的设施成功演示了一次真正的4K超高清(UHD)视频端到端的卫星传输。这是UHD信号第一次通过卫星在北美地区的传输试验。

据称,这次演示使用Intelsat公司Gulaxy 13卫星(127°W)一个带宽36MHz的转发器,上行信息速率为140Mb/s.4K UHD信号4:2:2格式,扫描方式为60帧/秒,视频分辨率为3840*2160,从而造成一种身临其境的观看体验。在演示期间,爱立信公司利用其AV2000专业编码器和RX8200接收机对4K UHD信号进行实时编码和解码,Newtec公司提供卫星调制器和解调器,而卫星下行天线由特纳广播公司提供。演示证明,一旦广播公司已经准备好内容提供,卫星交付链可以适应下一代的信号。

Intelsat公司表示,4K UHD是电视广播下一个发展步骤,就像此前支持电视从标清(SD)到高清(HD)的平稳过渡,公司也准备支持4K UHD模式过渡到全时段的分发。爱立信公司称,这次演示表明,满足消费者对最高质量的需求的可能是可行的。随着运营商开始构建必要的UHD生态系统和UHD电视内容库,现在业界正准备在未来几年推出UHD商业服务。爱立信是下一代视频压缩系统的先驱,我们很高兴和Intelsat一起共事,引领卫星传输超高清电视之潮流。

DSAT网络泛欧洲分发数字电影

2013年6月21日,欧洲一家专门从事卫星分发数字电影及文化活动直播的DSAT电影公司宣布,其DSAT电影网络在欧洲已抵达1000座复合式建筑物。这代表大约7000块数字银幕现在完全可以利用卫星接收数字电影,也使得DSAT电影网络成为欧洲最广泛的数字电影卫星分发网络。

随着数字电影的稳步扩展,电影通过卫星的非物质化传输,对于将内容广播到一个给定覆盖区域内数量不限的电影院来说是一种快速、安全的解决方案。利用卫星技术,DSAT电影公司也可以从包括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莫斯科大剧院和伦敦皇家歌剧院等现场在欧洲各地进行文化活动(如音乐会、体育赛事)的电视直播。

DSAT电影网络在各电影院安装的设备包括一个双馈源卫星天线和一台专业卫星解码器。由于所有的卫星解码器都受控于DSAT电影网络运营中心,可以确保快速、安全地分发电影内容。使用Eutelsat 5west A卫星(5°W)一个转发器的容量,DSAT电影公司就能够以70Mb/s的上传速度广播数字内容到欧洲各地所有设备齐全的电影院。依靠这一卫星容量并结合该卫星或Eutelsat 8west A卫星(8°W)的第二个转发器,就可使总流量传输速度高达140Mb/s,做到分发一部150GB的数字电影在三小时之内。

据介绍,目前在欧洲配备设备完整安装的1000个地点都与DSAT电影公司签订了合同。这些客户包括UGC、CG、UCI等主要电影院线和许多独立电影院。DSAT电影网络设备齐全的电影院主要集中在意大利和法国,每个国家各自有超过300座复合式建筑物;在奥地利、德国和瑞士总共有超过200家的电影院;另外150个地点在西班牙、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剩下的安装地点主要是在波兰、罗马尼亚和斯堪的纳维亚(北欧的芬兰、瑞典、丹麦和挪威)。

DSAT电影公司称,我们的目标是在欧洲运营一个最广泛的卫星分发数字电影的网络,并在未来两年将该网络扩大两倍,从规模经济中收益。这将允许我们在最好的条件为公司客户提供最灵活而高效的服务。

DSAT电影公司成立于2012年9月,是欧洲知名的卫星运营商Eutelsat通信公司与比利时数字电影公司dcinet的一家合资企业。该公司现在在欧洲1000个地点部署和控制一个通过卫星发行数字电影的网络。DSAT电影网络是欧洲大部分分销商选择以非物资方式分发数字电影的解决方案。该网络也可以用于可供选择内容的文化活动2D或3D电视现场直播。多亏了Eutelsat卫星以及dcinex和OpenSky公司的支持,DSAT电影网络已成为欧洲一个庞大的电影交付网络基础设施。它包括两颗Eutelsat卫星的容量,两座卫星地面站和一个网络运营中心,一个多语种的热线电话以及一个由硬盘提供的物流备份服务。经历了超过450部数字电影的卫星分发和250多次文化活动直播,DSAT电影现在是领先的泛欧洲电子交付电影内容的参照点。

意大利电视市场卫星扩大份额

据2013年4月18日Eutelsat通信公司在罗马发表的2012年意大利卫星电视市场检视报告,在2012年底,配备DTH卫星接收天线的意大利电视家庭已达820万户占意大利全部电视家庭的三分之一。这表明卫星在意大利电视市场继续扩大占有的份额,并巩固了其作为意大利核心广播基础设施的地位。

按照惯例,这份每两年一次关于意大利市场电视接收模式及趋势的调研报告,是Eutelsat公司委托世界领先的市场研究机构法国Ipsos公司承担。据称,相关的市场调查2012年9月至11月在意大利各地采用面对面访问的方式进行。该研究报告以2010年底为比较的基点。

卫星是意大利核心的数字电视广播基础设施之一

随着意大利于2012年7月关闭模拟电视广播网络,意大利电视数字化率也从2011年底93%提升到100%。但在电视接收模式方面,意大利与电视数字化率也达100%的应该明显不同。基于传统等方面的原因,意大利绝大部分家庭收看地面电视或卫星电视,只有为数不多的城市家庭订购IPTV服务。而在英国,大部分家庭接收卫星电视或地面电视,少数家庭接收有线电视或IPTV,在2012年底,英国卫星、地面、有线电视和IPTV分别占46%、37%、13%及4%的市场份额。

这份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过去的24个月,意大利卫星电视市场继续扩大,特别是在意大利关闭模拟电视广播之后,有更多的家庭选择从卫星直接接收数字电视。根据报告,在2012年底意大利2470万户电视家庭中,820万户家庭选择通过卫星接收付费或免费电视频道,1600多万户家庭通过地面广播网络看电视,另有25万户城市家庭接收IPTV。卫星电视、地面电视和IPTV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3.5%、65.4%及1.1%,这表明卫星是意大利核心的数字电视广播基础设施之一,也是第二种最受意大利家庭欢迎的收看多频道电视的方式。

“热鸟”广播卫星是意大利家庭首选的DTH电视平台

报告称,在2012年底,接收Eutelsat卫星舰队星座的意大利电视家庭达800万户,占意大利所以卫星电视家庭的98%。而在接收Eutelsat卫星广播的意大利家庭中,长期透过13°E“热鸟”广播卫星(Eutelsat HotBird 13A/13B/13C)接收数字电视的家庭比2010年底增加了20万户,达到730万户;其余70万户家庭则通过Eutelsat 16A(16°E)、Eutelsat 9A(9°E)和Eutelsat 7west A卫星(7°W)接收数字电视。

目前,3颗“热鸟”广播卫星共为意大利家庭传输378个电视频道,包括免费和付费电视频道提供用户选择,同时“热鸟”卫星平台也成为意大利快速增长的HDTV市场的首个入口。在接收“热鸟”卫星广播的730万户意大利家庭用户中,480万户家庭接收Sky Italia卫星DTH平台的付费电视,其中四分之三用户(360万户)收看HDTV;另有240多万户家庭收看免费电视频道,其中150万户家庭接收意大利地面数字电视卫星平台Tivusat的免费电视服务。据悉,Sky Italia卫星DTH平台现为订户传输297个频道,包括60个HDTV频道、199个SDTV频道和36个广播频道。

市场分析家指出,卫星电视在意大利市场的持续增长,说明卫星正继续扩大在意大利数字广播中的影响。可以相信,随着电视向高品质的HD、3D以及未来4K的发展,卫星将进一步巩固其作为核心数字广播基础设施的地位。

卫星助力罗马尼亚电视数字化

2013年5月,随着一个新的DTH电视平台Freesat在16°E Eutelsat 16A卫星上启播,罗马尼亚的数字广播格局出现了一个新的大转变。

据称,这个新电视平台集合了在罗马尼亚最受欢迎的公共和私营电视频道,包括TVR 1/2/、ProTV、Acasa TV、ProCinema、Sport.ro、Kanal D、Prina、TVR HD等16个频道。用户只要配置一台口径不小于80cm的卫星蝶形天线和一台插入Freesat智能卡的卫星电视机顶盒,向当地服务经销商交纳每年仅99列伊(约合23欧元)的订购费,就可以接受脱钩Eutelsat 16A卫星传输的Freesat 平台以及其它罗马尼亚电视公司的50多个电视频道和40多个广播频道。用户配置一台双LNB的卫星天线,还可以接受相邻13°E三颗“热鸟”卫星(现为Eutelsat HotBird 13B/13C/13D)传输的500多个国际电视频道和400多个广播频道。

Eutelsat通信公司表示,Freesat电视平台将有助于国家地面广播网络关闭其模拟电视广播。推进罗马尼亚数字广播。Eutelsat 16A卫星的高性能极其覆盖面,使Freesat的广播可以抵达罗马尼亚各地的家庭,加上星上已经有许多罗马尼亚频道,Freesat平台选择该卫星是自然不过的事。Freesat公司称,我们的目标是以一个令用户满意的价格、最高的品质和抵达最大数量的家庭为罗马尼亚人提供访问数字电视的选择。收看Freesat平台的节目,不需要签订合同,也没有每月的账单,用户只须每年一次性付费99列伊,就可以全年收看自己最喜爱的电视频道,没有后顾之忧。

分析家指出,在2012年底,罗马尼亚电视数字化率为50%,其中卫星电视数字化率达100%。推出Freesat电视平台,将促使罗马尼亚各地尚未获得数字电视服务的350万户家庭加快向数字化过渡,同时也使Eutelsat 16A卫星成为许多罗马尼亚国家和地方公共频道以及私营频道首选的广播平台。目前,罗马尼亚卫星家庭接收的DTH电视除了来自Eutelsat 16A卫星外,也来自由SES公司Astra 1G卫星(31.5°)传输的Orange罗马尼亚平台,该DTH电视平台现为订户广播88个SDTV和HDTV频道。

乌克兰加快发展卫星数字电视

2013年7月26日,乌克兰一个新的付费电视平台Lybid TV通过Eutelsat 36B卫星(36°E)开始了DTH电视服务的全面商业运营。该平台的推出,为乌克兰电视观众提供了高品质电视服务的新选择,也有助于数字广播在乌克兰全国各地更快地发展。

据悉,Lybid TV平台租用Eutelsat 36B卫星两个转发器广播50个数字电视频道,包括乌克兰的一些优质频道,如Football、Fooball+、Sport 1/2;此外还有知名的欧洲和俄罗斯的品牌频道,如Tiji、Gulli、Boets和Zagorodnaya zhizn。乌克兰电视数字化率在2012年底为26%,其中卫星点数字化率已达100%。目前,乌克兰卫星家庭接收的DTH电视平台,除了Eutelsat 36A/36B卫星上的NTV+(俄罗斯)和Lybid TV外,还有Astra 4A卫星(5°E)上的Viasat Ukraina平台和SES Ukraine平台,以及Astra 1G卫星(31.5°E)上的Ukrkosmos平台。

分析家称,卫星在乌克兰是观看多频道电视最快的路径,也是乌克兰领先的数字电视广播基础设施。根据独立的市场研究机构Gfk乌克兰公司于2012年底对乌克兰电视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后撰写的报告,在2012年底,卫星继续增加其在乌克兰家庭的抵达范围,卫星DTH电视家庭已增加到372万户,占乌克兰1656万户电视家庭的22.5%,这意味着每10户电视家庭中有2户家庭从卫星直接接收电视。相比之下,乌克兰地面电视家庭从2011年底800万户减少到764万户,占电视市场46.1%的份额;而有线电视家庭也从2011年底580万户减少到519万户,占市场31.3%的份额。此外,乌克兰IPTV家庭约1万户,占电视市场0.1%的份额。

卫星应用市场调研报告范文2

如何在全国性的卫星电视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力(MARKETPOWER)”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研究工具。萨缪尔森说:“一个或一组企业对某一行业价格和生产决定的控制程度。[1]”市场力存在于一定的市场结构之中。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不存在市场力,在绝对垄断的市场中没必要讨论市场力,只有在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的市场中,市场力才发挥作用,而所谓垄断竞争,是指市场中有很多竞争者,所谓寡头垄断,是指市场由少数几个竞争者所控制。

一、中国卫星电视的市场结构

目前,我国已有中央、省和副省级、专业频道和境外有限落地4种类别,90余个卫星电视频道,计有中央电视台14个频道和11个省级卫视的单频道覆盖人数超过了4亿,也就是说,如果以覆盖总收视人口的三分之一为标准,在中国卫星电视市场上的竞争者已经达到25个。如果从覆盖率的角度来看,中国卫星电视市场处于有很多竞争者的垄断竞争阶段。但从收视份额来看,情况则有所不同:

表一2005年8月中国11个城市的卫视市场份额

(18:30―24:00)

观察上表可以发现,由卫星电视构成的全国性电视市场,只占全国总收视的三分之一强,而且明显地向少数几个频道集中。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还可以进行市场集中率分析。市场绝对集中率又称CRn指数,它通常用来测量一个市场的集中程度,集中程度越高则垄断程度越高[2]。它的计算公式为:

对于一个特定市场,一般测量4家企业集中率或8家企业的集中率,也就是说,n的取值通常为4或8。根据上表左侧的数据求解:

a)4家企业集中率

CR4=收视份额前四位卫星电视频道总份额/全国性电视市场的收视份额

CR4=0.156363637/0.432727276

CR4=0.361345≈36%

b)8家企业集中率

CR8=收视份额前八位卫星电视频道总份额/全国性电视市场的收视份额

CR8=0.249090909/0.432727276;

CR8=0.57563≈58%

(“全国性电视市场的收视份额”系指由卫星电视组成的全国性电视市场在全国收视总量中的份额)

也就是说,市场份额大的前4家卫视频道占到了整个全国电视市场份额的近4成份额,市场份额大的前8家卫视频道占到了整个全国电视市场份额的近6成份额,前者显示整个市场的集中度比较高,更接近垄断竞争状态,而后者则显示整个市场的集中度相当高,更接近寡头垄断状态。有研究表明,一名观众能够有效收看的频道数在8个左右,实际上,我国电视观众还能收看本省和本市地面电视频道,因此,这里取四家,也就是CR4更为合理。

由于不少省级卫视是省级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上星,它们原本就在本地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如北京卫视在北京市的市场份额达到12%,但它在全国其他地方的市场份额并不高。因此,再计算上表右侧剔除了各家卫星电视在本地的市场份额数据:CR4=0.395403≈40%;CR8=0.629889≈63%(计算方式同上)

可以看出,在剔除了各家省级卫视在本地的市场份额后,市场的集中度显著上升。当然,这种计算方式也有缺憾:它对没有“本地市场”的中央电视台诸频道并不产生任何影响,只是减少了各省级卫视的市场份额)。

折中考虑,通过市场集中度计算所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卫星电视市场处于垄断竞争和寡头竞争的中间状态。

二、中国卫星电视的市场力分析

尽管没有一个能在实际操作中精确度量市场力的公式,但是,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些描述市场力的方法来帮助理解市场力的如何存在、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其内在逻辑。譬如需求弹性,它的表达式为:

抛开繁琐的定义和公式,其实需求弹性表达的产品或服务对消费者来说不可替代的程度,就电视频道而言,它的节目对观众而言越不可替代、就所有的电视节目的水平而言越更值得看、与看其他电视节目和其他阅读、休闲方式的比较而言更有意思,它的市场力就越大。人们认为电视是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中完成经营活动的:观众付出观看广告的时间,购回欣赏节目的时间,电视台将观众观看广告的时间再出卖给广告商,换回金钱。因此,电视的需求弹性公式可以地写成:E=广告投放量变化的百分比/广告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10年来广告主对中央电视台广告标王的狂热争夺,生动地说明了CCTV-1的市场力大小:

表二十年来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

安·道尔就表示:“受众是众多媒体公司的主要货币”[4]。因此,电视的需求弹性最后还是应该写为:

E=观众收看节目变化的百分比/广告投放量变化的百分比

它所描述的,是观众愿意花多少时间接受广告以欣赏节目,或者说,观众愿意支付多少观看广告的时间以购买欣赏节目的时间。湖南卫视2005年夏季的“超级女声”节目在全国掀起的热潮,为媒体市场力分析提供了另外一个生动的例证。

这个唱歌选秀节目几乎成了一场全民的狂欢。8月份的11城市收视份额调查表明,湖南卫视的收视份额已经达到3.55%,超过专门播放电视剧的CCTV-8(3.36%)和同样专攻综艺的CCTV-3(3.27%),跃居第二,仅次于CCTV-1(5.45%),超级女声总决赛的随片广告报价高达每15秒11.25万元,超过了CCTV-1黄金时段电视剧最贵的每15秒11万元的广告报价。9月份,湖南卫视播出韩国电视剧《大长今》,虽然根据国家广电总局规定被安排在晚上10点的非黄金档,而且广告超量受到观众的广泛抱怨。9月5日的《新闻晨报》就报道了一位上海观众的抱怨:“从晚上10:00开始播,首先要进行一轮赞助商的广告,之后才正式开播。在10:30左右就会再插播广告,广告有将近10多个,要播3.5分钟,之后再播出剧集。到近10:50第一集快播完的时候就又会有广告,等广告结束后就只有片尾曲了。花1个小时看1集,光广告就要看20分钟,实在是太累人了。[5]”但截止于9月17日的统计,其在全国11个样本城市的平均收视率达到4.3%,市场份额达到15%。媒体研究人员感到:“10点档的节目能达到这个收视率,已经相当厉害了。”还有同行表示:“除去自办节目不说,同样电视剧,湖南卫视总能高出同步播出的其他卫视”[6]。

图一湖南卫视全国市场份额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广播影视》、《每日经济新闻》、NielsenMediaResearch收视调查数据整理

“10点档的节目能达到这个收视率,已经相当厉害了”,说明观众愿意为节目等得更晚,付出更贵的时间成本;广告超量说明观众在支付更多的广告时间;“同样电视剧,湖南卫视总能高出同步播出的其他卫视”,说明就频道而言,其他卫视对于湖南卫视的可替代性较弱,也就是说,湖南卫视已经具有较高的市场力水平。湖南卫视能开出和CCTV-1差不多的广告报价,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可以说,从中国卫星电视市场来说,CCTV-1具有不容置疑的市场力,因此虽然广告竞标价格居高不下,大多数标王的最终结果也并不如愿,但还是保持强卖方市场的态势不变。而湖南卫视等少数省级卫视市场力经过多年蓄势,目前也已达到一定水平。

三、影响卫星电视市场力的因素

由于竞争者的进入和替代,会削弱目前的市场力,所以只有存在比较强的进入壁垒时,市场中的企业才能拥有较高水平的市场力。进入壁垒有很多形式,如规模经济、要素壁垒、品牌效应、消费者锁定、网络外延、政府设置的壁垒等[7]。

1、规模经济。当每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的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时,就出现了规模经济。而电视市场的边际成本总是比平均成本低,因此,落地覆盖成为卫星电视竞争的关键也就不难理解了。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尤其是CCTV-1具有其他卫视不可比拟的优势。各地卫视虽然没有中央台的政策资源,主要靠自身努力来进行推广,通过交换、补偿、协议定价、广告分成等方式进入有线电视网络,但从今年初的全国30个中心城市卫星电视入户率调查情况来看,省级卫视的覆盖率已经和中央电视台相差不大:

表三各卫星频道在全国30个中心城市的入户率

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尤其是“网台分离”导致的电视台和有线网络之间利益分离,以及“上星运动”导致的频段资源稀缺,有线落地的情况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观察上表可以发现,CCTV-9、CCTV-12和CCTV少儿频道的入户率已经低于大部分省级卫视频道。而对于地方卫视来说,落地的挑战来得更直接。据估算,如今一个卫星电视频道要完成全国市场覆盖,起码需要支付6000万元以上的落地费用,如果再算上上星传输的数百万元费用和数千万元的节目制作费用,一个卫星电视频道的年收入如果在一亿元以下,它为扩大覆盖所增加的边际成本就会大于因此而增加的边际收入,形成规模不经济,从而不得不从全国覆盖的市场中退出。

可以预计,包括中央电视台各频道在内,全国卫星电视的覆盖率将在近年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CCTV-1将因其特殊地位和政策优势将保持第一的位置不变,CCTV-2、CCTV-6、CCTV-3、CCTV-5、CCTV-8、CCTV新闻将与湖南卫视、安徽卫视、浙江卫视、上海东方卫视、山东卫视等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也许在某种情况下还会处于劣势——因为中央电视台不可能,也不能够为自己任何一个频道开付费落地的先例——因此,即使是CCTV字号的弱势频道,也可能将和其他没有能积聚起市场力的省级卫视一样,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进入弱者更弱的恶性循环。

2、要素壁垒。要素壁垒是指对于原材料的控制,它也是影响市场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节目就是电视频道的原材料。在中国电视市场,大众最喜欢收看的节目一般有四类:新闻、电视剧、体育、综艺(见图二)。在卫星电视领域,通过采购方式来对要素的垄断,主要体现为新闻、电视剧和体育赛事这三种“原材料”,其原因在于:这三种节目的社会化供给程度最高。电视剧自不待言,如果承认新闻和体育赛事不是由电视台生产出来,而是原本就在那里的,新闻和体育赛事节目的价值本质上也是由新闻和比赛本身的价值而不是阐释、解说和制作技巧来决定的话,新闻和体育赛事的采访转播,也就和电视剧的采购分销没有什么差别。而综艺节目,倒更多地是在电视播出过程中完成生产和销售的,因此,如果说要在综艺节目领域形成垄断,则要靠创新能力和制作能力,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经营能力等“原材料”了。

图二全国79城市节目收视份额2004年1-9月资料来源:央视-索福瑞公司

中央电视台在新闻“硬资源”的绝对优势不容置疑。地方卫视则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原材料”。湖南卫视《晚间新闻》征集全国各地的逸闻趣事,江苏卫视则提出“民生新闻”的概念,努力寻求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台的视野之外的新闻资源。唯一有实力进行正面竞争的,只有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所属东方卫视。它通过与新华社、武警电视宣传中心的合作,尽力争取新闻“硬资源”;同时,通过后期的编辑、制作和组合,也就是东方卫视成立之初提出的“怎么说”[8],来增加说明、分析和评论等“软资源”。不过,由于宣传纪律上对跨行政区域舆论监督的管理,由地方政府设立的地方卫视即使在“怎么说”上,其实是很难对中央电视台尤其是CCTV-1构成有效竞争的。当然,新闻节目还有另外一种潜在的“原材料”——议题设置,但议题设置首先要受到“主旋律”的约束,其次这也更需要“规模经济”的支撑。

2003年9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以东方卫视为播出平台,用1.5亿元的对外报价买断了2004年开赛的“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三个赛季的全国性电视播出版权。这是体育赛事“原材料”第一次落入中央电视台之外的地方电视台手中[9]。但由于两个原因,地方卫视很难有更大的进展:首先,2000年1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强体育比赛电视报道和转播工作的通知》,将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的统一采购权、定价权、分配权、标准制定权都明确给了中央电视台;其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还将进一步为中央电视台加强在体育赛事领域的绝对优势提供契机。

这样看来,除中央电视台各频道之外的其他卫星电视能够争夺的垄断资源,只剩下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因此,全国卫视自觉不自觉,主动或被动地走上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同质化竞争,就毫不奇怪了。但是,电视剧已经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首先从供片方来说,已经完全市场化、社会化,既可以以单集6、70万元的价格卖给中央电视台,也可以先走全国城市台首轮发行,再卖给省级台和卫视频道;其次,从播出方来说,作为最大众化的节目类型,没有任何电视台会对此掉以轻心,放弃竞争;最后,从购买方——观众来说,口味多变,地域差异大,而且是在数十个电视频道所组成的电视剧超级市场中寻找合乎自己口味的商品,不可能坐等一家“送货上门”。可以说,尽管谁也离不开电视剧的主要支撑,但通过对电视剧资源的垄断来形成在全国电视市场中的市场力,难度和风险系数极高。

最后是综艺节目。这是一个定义含混,外延极大的筐,如今已经不仅是《春节联欢晚会》、《正大综艺》这种综合了唱歌、小品、相声、杂技表演门类的文艺演出,还要包括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真情》、《超级女声》;东方卫视的《莱卡我型我秀》、《今天谁会赢》、《花开中国》、《创智赢家》;CCTV-2的《幸运52》、《开心辞典》、《非常6+1》、《梦想中国》;广西卫视的《寻找金花》;河南卫视的《百姓擂台》;江苏卫视的《情感地带》;安徽卫视的《超级大赢家》、《相约花戏楼》;湖北卫视的《超级星秀场》;江西卫视的《生活新发现》等具有娱乐、休闲、流行、竞技、生活等各种元素在内的,形式多样的,以满足人们休闲需求为主的综合性电视娱乐节目。可见,这一产品满足的是人们娱乐休闲需求,它与另外三种“原材料”的区别在于:它是生产出来的(因此不是新闻资讯和体育赛事),它是由观众一起参与创造的(因此不是电视剧)。因为它主要是靠生产出来的,所以任何电视机构都不具备先天的垄断优势,因为它是需要观众一起参与创造的,国家电视台可能反而缺少优势,诚如李咏所言:“央视是国家大台,这一定位决定其必需代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审美走向,也决定了央视制作的电视节目必须是大气的、有品位的、时代感强的、民族性强的、符合中国受众收视习惯的”[10],换言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在迎合观众的休闲需求上,难免有腾挪不开的地方。这也就是“梦想中国”不敌“超级女声”的原因所在。由于综艺节目较少行政许可和外部资源的垄断特征,最可能成为中国卫星电视市场要素争夺的热点。

3、品牌效应。品牌效应在电视市场中尤其明显:电视频道向观众提供的是了解新信息、领略新知识和享受新娱乐的体验,但是观众无法提前知道他们是不是喜欢这种新体验以及这种新体验对他们有多少价值,观众只有“消费”了电视节目之后,才知道是否需要和值得,对电视频道的另外一方消费者——广告主来说,情况更是这样,他们只能根据过往的经验和数据来进行消费,从而降低付出不可测机会成本的风险。随着上星运动所带来的全国电视市场频道过剩,人们开始意识到:电视也正由节目的购买、制作、播放的竞争阶段,进入到品牌竞争的时代。从2003年开始,各家省级卫视就开始了一股更改频道标识和推广频道定位的热潮,至今未曾降温。但许多看似清楚的频道定位,其实既缺乏市场特点,更缺乏节目内容的支撑,真正能做到特色明显、内容相当的频道,也就是上海东方卫视、重庆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安徽卫视、福建东南卫视、广东卫视、旅游卫视、湖南卫视、江西卫视等十来家。而且光就品牌而言,任何一家单打独斗的地方卫视频道,都难以形成与多频道、集团化运作的CCTV相抗衡的影响力。倒是重庆卫视等推出的方言节目,因为其地域和文化的壁垒,倒是有可能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独特的品牌识别和品牌影响。

4、消费者锁定和网络外延。消费者锁定使得原有的消费者继续保持消费,而网络外延使得新的消费者不断加入进来。在电视市场中,消费者锁定可以理解为:观众切换到其他频道可能要付出较高的转换成本,譬如无法进入剧情,重新了解复杂的人物关系。网络外延则可以理解为:当一档节目的观看人数增长到一定的数量时,它的提供公共话题,建立共享空间,增进人际关系的传播学价值就随着观众数量的增加日益增强,这就使得其他还没有观看这个节目的人不断加入进来,形成一个“滚雪球”效应。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电视剧越播越长,而且电视剧的拍摄期间会冒出那么多真真假假的“黑幕”、“绯闻”——因为拉长消费期,可以逐步增加期待,形成话题,增加消费转换的成本,形成消费者锁定,同时产生滚雪球效应,形成网络外延。不过,与通过购买有线电视网络节目包和直播卫星解码卡的中长期消费决策不同,由于遥控器的存在,目前我国电视市场的消费者是极为活跃和易变的,消费者锁定和网络外延所形成的市场力,虽然具有潜在的深远影响,但却是需要靠不断创新来营造和维护的。

四、如何看待卫星电视的市场力

可以预见,随着规模经济、要素争夺、品牌,以及政策影响的作用,2006年中国卫星电视市场少数卫视频道市场力日益增强,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两极分化的趋势将日益显现。如何应对在市场作用下,可能而且是实际上已经初现端倪的卫视频道资源运作与整合,将不仅是各级卫视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将是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需要研究的课题。

从世界媒体产业的发展来看,媒体市场从垄断竞争走向寡头垄断的趋势明显。虽然传统的观点总是认为竞争越多越好,但也有人发现,“当一家企业支配一个市场时,它的行为就像垄断企业一样:它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其产量低于完全竞争下的产量。但是,如果它希望保持其地位,主导企业就必须将一部分利润重新投资到新产品的研究和成本更低的新工艺的开发上。依据熊彼特的观点,不完全竞争市场在垄断一方面的缺点——产量的降低——完全可以被垄断利润所资助的研究开发的优点所抵销。”因此,经济学家张五常表示:“要反对的并不是‘垄断’本身,因为它是普遍存在的,合理的经济现象。‘垄断’的成因有多种,包括天赋(如演员)、产品差异、知识产权保护、交易场所分散、人为准入障碍等等。在众多的成因中,我们只反对一种成因,那就是‘人为准入障碍’,换言之,我们只反对通过行政手段设置的行业壁垒。[11]”

由于媒体经济的独特性尤其是媒体产品的公共商品特性,广播电视的公共福利效用并不能完全在市场竞争中达到最大化,而且“市场也不能实现效率意外的其他对社会有利的目标,如维护民主和社会凝聚力。”我国应将研究将现有的事业、企业不分的电视体制分为公共频道和商业频道,分类管理。具体说来,可实行频道特许经营的权证化:公共频道采用招标方式,提供财政资助,商业频道采用拍卖方式,缴纳权证费用,以拍卖所得作为财政资助,从而取得一种制度上的平衡,以保证产业发展和公共目标的协调。

注释:

[1](美)萨缪尔森.《萨缪尔森辞典》.陈迅、白远良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年:180.

[2]陈蕾、李本乾.《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分析》.《新闻大学》.2005年秋.

[3](美)S.Charles.Maurice,ChristopherR.Thomas.《管理经济学》.陈章武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365.

[4](英)吉莉安·道尔.《理解传媒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

[5]邱俪华.观众抱怨<《大长今>广告太长湖南卫视:我们的广告比平时少一半》.《新闻晨报》2005年9月5日.

[6]王永连.《份额竞争时代来临》.《中国广播影视》2005年6月下半月.

[7]《管理经济学》.(美)S.Charles.Maurice,ChristopherR.Thomas著.陈章武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69-372.

[8]王惠蓉.《上海东方卫视:“怎么说”媒介品牌战略批评》.《中国广告》2004年6月.

[9]李兆丰.《资源整合与品牌构建——SMG“中超”战略与集团化管理的创建》.《新闻记者》2005年4月.

卫星应用市场调研报告范文3

对于卫星运营商来说,购置卫星时有三个关键性因素需要考虑:一是价格和效益;二是卫星的可靠性;三是一旦需要是否能及时供货。Futron公司的此报告针对最后这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对6个主要卫星制造商截止至2003年年底的各自10个通信卫星的制造项目进行了研究。

因为不断增长的预算和为了实现管理目标,卫星经营商总是不断地向制造商提出加快交付卫星的要求。卫星交付时间的延迟会造成经济损失,一般每年高达上百万美元。同时,运营商们希望更多更新的技术集成到卫星里,这也需要开发和试验的时间。更好卫星的更快交付似乎成为了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制造商对质量和稳定性的要求要远高于对时间的要求,但经营商因要向股东报告财务情况,计划时间不可能太长。如此说来,这种经营商对制造商的压力可能会继续发展下去。

Aircaims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宇航损失评估理算和信息公司,其数据被视为此类信息的产业标准。Futron公司报告依据的就是Aircaims的数据而进行的更加严密和客观的分析。Futron公司使用合同宣布时间作为产品周期的起始点。而这一时间并不总是与合同的最后签订或产品的长期项目的起始时间相吻合。

此研究报告最后形成以下结论:

所有制造商都存在或长或短的生产周期。

当推迟的调整与制造商无关(例如,发射推迟,运营商资金因难等),主要卫星制造商最近发射的10个通信卫星的生产周期,从最短的Astra 3A(Boeing 376)的15个月,至最长的Astra 1K(Alcatel Spacebus 3000)的59个月。

使用相同的标准,制造商的生产时间从洛克希德・马丁的24个月,至劳拉空间系统公司的40个月,平均为30个月。

生产时间变化值最小的也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其最短至最长项目的差值为12个月,所有制造商的平均数值为30个月。

背景

运营商购置卫星时的几点考虑:

价格和效益;

卫星的可靠性;

运营商一旦需要能否能提供。

卫星价格和效益的平衡对每个运营商来说都是不一样的。这种平衡要将卫星的商业预算能力与购买、运营和担保费相比较。然而,另外两点考虑则相对容易分析。

在此之前,Futron公司研究了各类商业卫星的稳定性,以及运营商容易接受的卫星载荷舱的设计。其研究结果在Futron有关卫星的保险率和载荷舱效果的两份白皮书中报告过了。

今年,我们分析了制造商近来关于卫星生产时间和生产时间变化值的情况。例如,当运营商需要时能够生产出来。卫星运营商不断要求制造商千方百计地让所制造的卫星符合市场要求,这点对卫星运营商的长期业务的增长至关重要。另外,各个国内和国际远营商都要求制造最好的卫星,并在最后期限前占据轨道位置。最后,卫星运营商自己也不喜欢他们的卫星交付日期的变化与不确定。

因此,卫星生产日期的总长度,以及生产时间变化值是卫星运营商们购置卫星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Futron公司报告的分析参数。

方法

为了集成分析的数据,Futron公司使用自己的卫星订单和制造的数据库,并综合了Airclaims SpaceTrakTM数据库,该数据库跟踪了已发射的商业卫星从建好至退役的重大事件。Airclaims的数据被确认为最完全,并被业界(包括保险商和其它金融机构)视作标准。Futron公司的数据通常也被认为是一致和有效的。通过使用上述两个数据库,Futron公司保证了此报告数据的准确性和无偏见性。

除了使用SpaceTrak数据,Futron公司还与Airclaims的分析师一道工作,获得了解析这些关键数据的建议,并研究了整个报告。

分析数据起始于制造商们最近制造的10颗卫星,以及以下制造商:

阿尔卡特

EADS Astrium

波音

洛克希德・马丁

轨道科学

劳拉空间系统

以下数据来自每颗卫星

订单日期

发射日期

至发射的总交付日期(月)

对因发射延迟进行的生产/交付日期调整的评估(月)

对非关制造商的因发射延迟进行的生产/交付日期调整的评估(月)

许多卫星的订单大都只知道签订的月份,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我们假定所有卫星订单日期为当月底。一旦多个卫星在同一时间签订,并在不久的时间段发射(例如Intelsat的9代系列),订单中的所有卫星的生产起始时间相同。如果卫星原本就定为地面交付(例如AsinaSat 4),那么发射延迟就被确认为与制造商无关。有一些项目过于复杂和创新(例如瑟拉亚),制造商的项目既有复杂和创新的部分,也有简单的部分,当分析制造商近来的10个项目时,其卫星的复杂程度被视为平均水平。

军用和民事政府项目被排除在此分析之外,它们无论是技术特点还是购置要求特点,都与商业用户不同。

对卫星生产计划的分析

与其它因素不同,影响卫星生产计划的主要因素是制造商的控制,它们包括:顾客对设计变更的要求,或者暂存和延迟执行的要求(包括发射延迟的要求)。然而,有时的延迟是明显的,这种随机信息一般并不提供给将产生这种延迟因素的公共领域。因此,Futron公司的分析表明,在最近10颗的发射中,所有的制造商都有长周期和短周期。如果延迟发射的调整与制造商无关(例如发射延迟、顾客财政困难),生产时间从Astra 3A(Boeing 376)最短的15个月,到Astra 1K(Alcatel Spacebus 3000)的59个月。如图1所示,一些制造商的趋势线比其它制造商的变化要大,这种变化将在本报告后部分进行说明和分析。

如图2所示,使用相同的调节标准,制造商最近发射的10颗商业通信卫星的制造卫星的平均时间从洛克希德・马丁的24个月至劳拉空间系统公司的40个月 ,总体平均为30个月。

图3粗略描述了制造商的产品时间的不同长度,以及两个卫星制造商间的变化。有趣的是,在本告中,所有制造商的最长和最短的平均值为30个月,这也与总体平均产品时间完全一致。

制造商的生产计划分析

以下部分提供了本报告所考虑的更多细节,尤其是截至2003年年底的最近的10颗卫星的制造和发射。

1、阿尔卡特

无论是较长还是较短的项目,无论是客户还是老客户,阿尔卡特的最近发射的10颗卫星表现出了相当平均的制造周期。阿尔卡特的总生产时间比平均值要稍低(29个月)。但最短和最长的平均值要高于所有制造商的平均值(42个月),既反映出了非常快的Eutelsat W4的制造周期,又反映出了特别漫长的Astra 1K的制造周期。在Eutelsat W4和AMC-9的情况中,总时间比生产时间要长的原因是金融/市场状况影响了运营商,而不是制造商的问题(表1)。

2、EADS ASTRIUM

EADS Astrium的最近10颗卫星的总生产时间比较接均值(32个月),其最短和最长的生产时间与阿尔卡特相似,接均值(也是32个月)。AsiaStar卫星比其伙伴卫星AfirStar显现出较长的生产时间。运营商指出,这也在他们的原计划之内。Hotbird 7至发射的总时间应归咎于加载的延迟,而此次发射也完全失败了。至于HellaSat 2,发射的追加时间反映出运营商多重计划的停止和重新启动,不是制造商的问题(表2)。

3、波音

根据总体调整后的生产时间,这里分析的波音项目比总平均时间要短(27个月),却是最短时间和最长时间间变化最大的厂商之一(36个月)。瑟拉亚项目的特珠时间长度反映了计划的复杂性,以及无集线器的太阳能电池需要改型(在相类似的卫星发现了同类错误之后)。AsiaSat C的制造没有延迟,是由于原本就是地面交付。随后发射的延迟则是缘于亚洲经济危机和市场困难。e-bird的延迟也是由于加载问题,而不是制造(表3)。

4、洛克希德・马丁

洛克希德・马丁的最后10颗制造和发射的卫星,比总体平均制造时间要低(24个月)。这个平均值也比本分析中所有制造商要低。另外,洛克希德・马丁从最短至最长的周期中具有最小的变化值(12个月)。最长的项目是一家全新的客户(新天卫星),或是一项新的合资业务(SES Americom的AAP-1)。最短时间之一是Nimiq 2。也许是因为曾有一项该卫星的订单,但在该卫星订单前,没有明显启动生产的证据(表4)。

5、轨道科学公司

作为此分析中的制造商之一,轨道科学公司不足完全执行的10颗卫星来提供研究,只有6颗。我们之所以列入它,是因为当客户看好较小型卫星时,轨道科学公司持续地直接加入与其它制造商的竞争。这是因为轨道科学的卫星相对小型,与其它制造商相比,也欠复杂。这些卫星的总生产时间也较总生产时间要稍低。然而,相对地从最短至最长(38个月)的变化值的平均数要高,部分原因是产品制造遗留的溶合问题(CTA和轨道科学)(表5)。

6、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最后分析的是此次研究的卫星中生产周期最长的公司之一(40个月),却是周期时间中第三个最小变化值的公司(22个月)。然而,相对长的生产时间是Intelsat 9代系列中的6颗卫星,签订在4次不同的时间。Intelsat因严重干涉生产过程而闻名,并且时常调整计划。因此,它的卫星生产周期时常较其它卫星要长。在这里的其它卫星中,Optus c-1因客户的财政问题而延迟了5个月(表6)。

结论

卫星生产要求将重点放在两个因素上:可靠性和及时性。可靠性是卫星长期成本的一个主要因素,而且是保险商和操作商最关心的。获得项目资金的能力,时常取决于金融机构对生产周期中没有不适当风险的满意度。获取生产潜力保险费的能力,则取决于用户在卫星发射失败后其网络不受其影响的的满意度。

同时,面市的时间对卫星操作商和客户来说,逐渐成为一个关键因素。对于卫星质量和可靠性来说,尽管最快并不一定意味着最好,但还是存在商务上可接受的卫星交付时间的限制。此外,行政当局和管理者也时常要求建设时间表,要求不超过发射时间的极限。

该报告仅只是西方卫星主要制造商近期生产周期的简要分析。但很明显,所有制造商在生产周期中都遭遇过挫折。事实上,这种挫折产生了生产时间的不断变化。而通过观察变化,便能分析出趋势。这种趋势在我们的这组数据中也得到了确认。

十分明显,某些较小和较简单的卫星承载舱设计的卫星较其它卫星的建造要快(例如波音376HP)。如果制造商提供了不同的生产线,也不表明卫星生产的变化会有什么不同。有时,卫星生产变化的原因只是当卫星遇到了意外延迟。尽管这一延迟被看作制造商造成的,但却是因相似的在轨卫星明显的类似错误所造成的额外的重新试验和制造的需要(例如波音 702/GEM系列)。我们也注意到了所产生的明显相似的卫星生产变化时间,这是因为某些运营商签订了额外试验的合同,这样因其追求更高的稳定性而使生产时间延长。

卫星应用市场调研报告范文4

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日前在第11届上海电视“东方电视高峰论坛”上透露了中国广电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即:一个满足、两个关键 、三大任务。

朱虹说,广电改革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广电改革发展,要正确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宏观控制力和微观竞争力的关系。只有处理好了这两个关键,改革发展才能顺利进行。 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电台、电视台可经营性部分要积极通过改革转变机制,增强活力,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广电改革是为完成历史赋予广电的使命服务的。为保证广电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必须明确广电的任务。我认为,中国广电的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强化公共服务。广电的公共服务由政府主导,政府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使其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和加强。二是加快产业发展。主要是面向市场,通过生产提供更多更好的广播影视产品,做大做强整个广电产业。三是参与国际竞争。主要是认真实施好广电的“走出去”工程。重点是要大力实施环球广播电视战略,加强广电产品的海外销售,积极进行中外合作生产,更多地打入国际市场。

海尔年内将上市全球首款UWB电视

美国飞思卡尔半导体(Freescale Semiconductor)6月20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开幕的“2005年飞思卡尔技术论坛”上宣布,中国著名家电厂商―――海尔集团(以下简称海尔)采用了该公司的UWB(超宽带)无线芯片。据称,海尔计划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在中国、2006年在美国上市这种液晶电视。此次是首次在全球上市支持UWB的电视。设想通过与硬盘录像机和DVD影碟机等无线连接的方式来使用。

飞思卡尔公司首席执行官米歇尔・迈耶 (Michael Mayer)在会上演示了海尔开发的37英寸液晶电视,支持1080i分辨率的HDTV显示,具备组合端子和DVI端子。所配UWB的最大数据传输速度为114Mbit/秒,可多信道同时无线传输HDTV影像。会场上,进行了利用UWB从媒体服务器发送20Mbit/秒HDTV影像视频流的演示。海尔将先于第4季度在中国市场捆绑上市液晶电视和媒体服务器。美国市场则计划从2006年开始上市。

此次配备的UWB芯片组是飞思卡尔生产的"XS110"。由最大数据传输速度为114Mbit/秒的3枚芯片组成,工作时的最大耗电为 750mW。UWB传输方式采用飞思卡尔和美国摩托罗拉推崇的DS-UWB方式。MAC协议采用基于IEEE802.15.3标准的规格。所用频率带宽为 3.1-5GHz。

收发模块由台湾通用科学工业(USI)开发。专用天线由飞思卡尔开发。主题演讲中使用的媒体服务器配备DVD影碟机功能和硬盘。另外,飞思卡尔还计划在2005年供应最大数据传输速度提高至500-600Mbit/秒的UWB芯片组工业样品。

海信数字电视芯片通过专家鉴定

6月24日,信产部科技司和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的专家团对由海信研发的数字电视芯片进行了鉴定,海信的“中国芯”获得了全票通过,海信成为国内第一个拥有数字电视芯片自主知识产权的家电厂商。据了解,到2004年底,我国境内彩电的实际年产量已达7328.8万台,但这7000多万台电视机所使用的视频处理芯片全部依赖进口。信产部副部长娄勤俭作为政府方面的代表出席了海信产品的新闻会,而此前信产部对于各种产业标准的表态一直很低调。据称,这款被海信命名为“Hiview信芯”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可应用于各类平板电视、CRT电视等。7月初,海信运用此芯片的电视将大批量下线投放市场。

据商务部统计,2004年上半年我国芯片进口价值262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中国芯片的需求量将放大到700亿片。海信测算,一旦海信自主研发的芯片的产量达到10万片时,就能实现前期研究投入持平;10万片之后的利润空间会越大,在发达国家,芯片被称做是“工业粮食”。

据介绍,海信计划为三个内容:一是向系统级的芯片进发;二是向更高级的多功能芯片进发;三在这款芯片的开发成果上派生出若干面向市场的、具有成本竞争优势的系统产品。

航天科技集团研究探讨加强国际宇航合作

6月6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北京召开了2005年国际宇航合作研讨会。外交部、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五院、八院、时代电子公司、长城公司以及集团公司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雷凡培出席了研讨会,并做了重要讲话。

会议期间,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部就《宇航国际合作战略》做了专题报告,长城公司和五院也就国际宇航市场形势和策略作了专题报告。代表们讨论了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的《宇航国际合作战略》和《宇航产品出口管理办法》(试行版),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在听取各方报告之后,雷凡培强调国际宇航合作需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策略。为了更好地开展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需理顺内部管理机制,各方应站在国家的立场上一致协调对外。

航天光学遥感器发展规划与咨询研讨会召开

6月10日,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航天光学遥感器发展规划与咨询研讨会召开,张履谦、王希季等11位院士共同研讨和策划了我国光学遥感以及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光学遥感专业的发展,院长助理李明博士,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所领导和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会上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所长从航天装备发展对光学遥感器的需求、空间光学遥感产品"十一五"的发展规划,发展途径和方法以及所科研能力四方面对该所遥感器的研制能力和发展历史进行了较详细的汇报。

与会专家围绕国家对光学遥感器的需求及遥感产品技术和核心技术如何发展展开了热烈地讨论,为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遥感专业的发展和顶层定位、人才培养提出了大量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张履谦院士在发言中肯定了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为国家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培养了光学遥感的研制队伍,他希望该所要重视基础技术的研究,重视技术创新,通过加强与知名高校、院所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技术储备,把基础项目搞好;同时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发现。王希季院士在发言中强调,目前我国对空间光学遥感器的需求非常迫切,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作为国家光学遥感的主力军责任重大,要有信心主动承担,并完成好下一个五年计划,他希望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理清思路,开阔胸襟和视野,通过构建虚拟实体,加强合作,提升研制能力;要加强理论研究,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长城工业总公司在巴黎航展上展示中国航天实力

6月13-19日,第46届巴黎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东北郊的布尔歇机场隆重举行。来自40多个国家的2000余个厂商参加了本届航展。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自1985年以来连续第10次参加这一世界最大的航空航天盛会。

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外贸经销商,长城公司展示了集团公司的国际贸易实力、中国宇航贸易成果与新发展。长城公司在本次航展上主要推介了即将出口的东方红4号卫星以及长征3号甲、长征3号乙、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还在展台中摆放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模型,吸引了众多眼球,不少业界同仁和公众纷纷询问有关情况。法国公众对中国十分友好,他们对中国航天的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表示出了极大兴趣。借巴黎航展这一国际航空航天界最大的商业展示平台,重组后的长城公司开展了积极的商务拓展。长城公司总裁王海波与国际同行阿尔卡特、阿里安、SES、THALE公司进行了高层商务洽谈。展团向来访的各方宾客、专业人士介绍了中国商业发射、轨道交付的业务及中国航天的发展。参展的五院等单位与外商商洽了零件出口等业务。通过航展,中国航天展示了形象,拓展了业务,架设起各国客商连接中国航天的桥梁。

日本航天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6月16日,日本文部科技省航天活动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对日本航天发展的长期计划进行了探讨。在宇航探索局未来计划的基础上,该委员会将提供制定2007年开始的10年计划的素材。问题是宇航探索局计划中的大多数议案,如果只有宇航探索局、文部科技省以及航天委员会付出努力,是无法实现的。许多议案包括了与私营公司及政府的合作,如研发某一系统,在卫星及其它设施收集了地震、大雨,及其它灾害天气的信息后,将警报信号发送给移动电话。要实现这一计划,委员会就必需与若干部门、机构及公司协同努力,不只是建造卫星及必需的观测设备,还要收集、分析并分发信息。这需要来自全国的力量,但委员会没有能力和权力动员它们。

2001年的部门及各局改革之前,科技厅厅长是航天委员会主席,负责国家整体的航天发展政策。首相也要支持并尊重委员会主席的意见。改革之后,该职位仅仅成为宇航探索局的咨询顾问。虽然设立了由首相小泉纯一郎领导的科技政策顾问小组,作为推动科技发展的政府重组举措之一,但顾问小组并非一个能讨论国家航天发展计划全部图景的论坛。

当各方面鼓吹航天发展的实际应用,且政府及私人部门已设法实施联合计划时,若干问题浮出了水面。例如,如果一颗气象卫星失灵,航天活动委员会无权运行一个备份系统,因为卫星的运行权归属气象局。委员会也无权管理GX火箭,该火箭正由一个私营公司团队研发建造,其发动机由宇航探索局建造。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讨论日本GPS系统的采用上。这也是公众始终对航天计划目标不甚明了的原因之一。有些人认为,政府应该在内阁设立一个论坛,或将该委员会改组为可讨论一切问题的机构。还有一些人希望政府能够通过修订法律给予该委员会更多的权限,使其直接与涉及航天发展的其他各部、各局打交道。

试验卫星2号成功完成在轨演示

卫星应用市场调研报告范文5

“2009年全国电视频道覆盖及收视状况调查结果”于2009年11月11日在京揭晓。该项调查始于1999年,已经连续进行了11年,由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策划执行。调查范围为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暂缺),是当前国内规模最大、最全面的电视覆盖及收视状况调查之一。

本项调查采用分层不等概率多阶段抽样,由中国科学院著名抽样专家主持设计,由国家统计局评定的高级统计师全面控制调查执行过程,调查结果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国家广电总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的部级统计学、传播学专家每年进行评审鉴定。本次调查在2008年的基础上再次扩大抽样点,进一步调整样本量配置,最终确定抽样点数449个,获得有效问卷16029份。在95%置信度下,抽样误差控制在1%以下。

一、有线与卫星数字电视双力齐发,卫星电视传播通路分化渐显

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主要依靠地面无线、卫星、光缆、微波等技术手段进行传输,各种传输手段各有所长,互为补充。2009年,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继续稳步推进,直播卫星产业积极部署,两种传输手段在技术及应用层面均取得良好进展。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8年,我国居民主要通过省市区级有线电视公共网(模拟网)接收各卫视频道,有线数字电视、自备普通室内外天线、直播卫星数字电视以及自备卫星接收天线四种接收方式形成有力补充。在全国共计3.38亿户电视家庭中,省市区级有线电视公共网(模拟网)的使用规模达1.93亿户,普及率为57.1%;以城市市区、县城及镇为主要分布区域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总数达到5787万户,普及率增至17.1%;自备普通室内外天线仍有较大使用规模,普及率约9.3%;以农村地区及偏远地区为主要分布区域的直播卫星数字电视与自备卫星接收天线的普及比例均达到7.1%。

2009年,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稳步推进,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09年8月,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达5787.0万户,较去年同期增长58.2%。其中,江苏省有线数字电视规模拔得头筹,有线数字电视用户高达799.1万户,占全国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市场份额的13.8%;广东、湖北、湖南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均达到370万户以上,占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的市场份额均达6%以上;吉林、贵州、河北、陕西等10个省(市、区)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均突破200万户,形成显著规模。

受直播卫星整体产业发展的强力助推,2009年我国直播卫星数字电视这一电视传播通路形态得以快速稳步推进。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8月,我国直播卫星数字电视用户规模达到2415.9万户,在全国各省均有分布。其中,广西的直播卫星数字电视覆盖范围较广,直播卫星数字电视用户达287.5万户,占全国直播卫星数字电视市场份额的11.9%;河北、安徽的直播卫星数字电视用户也均达到200万户以上,所占全国直播卫星数字电视的市场份额均达8%以上;陕西、内蒙古、河南、四川、重庆、贵州6个省(市、区)的直播卫星数字电视用户均突破100万户。

二、卫视频道累计覆盖人口创新高,省级地面频道覆盖率又攀升

2009年我国卫星电视频道累计覆盖人口再创新高,达到368亿人次,比去年增加38亿人次;1999~2009年11年间持续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12.2%。其中,15家中央电视台频道、2家中国教育电视台频道及山东教育电视台的全国累计覆盖人口共计达到155.2亿人次,11年年均增长率为10.7%;省/副省/市级卫视全国累计覆盖人口达212.8亿人次,11年年均增长率为13.5%。15个中央电视台频道中,中央一套、中央七套、中央二套等7个频道的全国覆盖人口均超过10亿,中央新闻频道的全国覆盖人口增长量超过1亿;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全国覆盖人口超过8亿,较2008年亦增长1亿人以上。42家省/副省/市级卫视中,浙江卫视、安徽卫视、山东卫视等7家卫视频道的全国覆盖人口均已超过8亿;卫视、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深圳卫视等10家卫视频道的全国覆盖人口增长量均在1亿以上。

近期,国家一些大的经济举措正在从沿海逐渐向内陆转移,一批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正在形成,省级地面频道作为区域强势媒体对于企业开拓当地市场的巨大作用日益成为企业整体媒介战略所必需。近年来,省级地面频道也在逐渐加大覆盖力度,不断提升自身覆盖价值,覆盖进展非常显著。2004~2009年连续6年间,省级地面频道的覆盖率水平始终保持稳定上升趋势。2009年,全国省级地面频道在本省的平均覆盖率再创新高,达到56.9%,较去年同期增长1.4个百分点。

三、卫视频道平均月到达观众再度增加,电视收视平稳上行

月到达人数是反映频道收视的重要指标之一。调查显示,近年来全国卫视的平均月到达观众数量持续增长:2009年全国卫视频道平均月到达观众达到4.04亿,较2008年增加0.33亿,2005~2009年5年年均增长率达11.8%。其中,中央电视台卫视(包括15家中央电视台频道、2家中国教育电视台频道和山东教育电视台)平均月到达观众人数达到5.93亿,较去年同期增长0.11亿,5年年均增长率为8.8%;42家省/副省/市级卫视平均月到达观众人数达到3.23亿,较去年同期增长0.42亿,5年年均增长率高达16.0%。

四、各类型电视节目喜爱度均提升,电视受众喜爱节目因人而异

2009年全国电视受众最喜欢的节目类型首推电视剧类,喜爱率达到68.8%;其次是新闻、时事类,喜爱率为66.9%;综艺娱乐类、电影类与法制类节目分列第三、四、五位,喜爱率均超过25%。与2008年同期相比,喜爱率排名居前五位的节目类型中,除法制类节目出现小幅下滑外,其余四类电视节目的喜爱率均实现一定幅度提升,其中综艺娱乐类、电视剧类、新闻时事类节目的喜爱率提升幅度超过3.5个百分点。

电视受众喜欢的节目类型因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分析发现:女性受众较爱看电视剧类、综艺娱乐类等节目,男性受众则偏爱新闻时事类、专题类、体育类及财经类节目;12~19岁少年受众较爱看青少类、音乐类、综艺娱乐类节目,20~34岁的青年受众较爱看电影类、体育类、外语类节目,35~49岁中年受众青睐新闻时事类、生活服务类及专题类节目,50岁以上老年受众则偏爱戏剧类、法制类节目;初等文化受众比较喜爱戏剧类、电视剧类、法制类节目;高等文化受众则对财经类、体育类、外语类节目情有独钟。

五、电视媒体接触频率居榜首,网络媒体超越报纸居第二

2009年,电视仍然是传播最为广泛的媒体类型:87.4%的受众几乎每天都会接触电视媒体,平均接触频次达到5.3天/周。网络媒体跃升至第二位,平均接触频次增至1.5天/周;报纸居第三位,平均接触频次约1.4天/周。与2008年同期相比,2009年各类型媒介的平均接触频次均有所提升。其中,新媒介类型中的网络媒体、户外媒体及公交、地铁等移动电视的平均接触频次提升显著,分别较去年增长0.4天/周、0.2天/周、0.2天/周;网络媒体的平均接触频次已经超过传统媒介类型中的报纸。

六、电视广告信任度最优,网络、手机媒体广告信任度提升

电视广告仍然是最有效的广告表现形式,在电视受众中的信任度均高于其他媒介广告;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所承载的广告以及户外、网络、手机等新型媒体所承载的广告信任度均较去年大幅提升。数据显示:2009年电视受众对电视广告的信任度(信任比例与比较信任比例之和)达到19%,领先于其他各种媒介的广告形式;报纸广告的信任度提升至10%以上;除电视广告与公交、移动电视广告的信任度出现小幅下滑外,其余各类型媒介广告的信任度均获得一定程度提升。

七、有线数字电视满意度提升,基本收视仍系主要服务内容

随着有线数字电视的不断推广,电视受众对有线数字电视的认知度与认可度均有显著提升。调查显示:2009年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对有线数字电视的满意度达到47.9%,其中表示“满意”的比例为12.6%,表示“比较满意”的比例达35.3%。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对有线数字电视比较满意的地方突出表现在频道数量增加、收视更清晰、增加了节目预告功能等诸多方面;对有线数字电视不满意的地方则集中体现在资费太高、信号不稳定、比较好的电视节目需要付费收看、一台机顶盒只能配一台电视机等几个方面。

当前有线数字电视所推出的诸多服务项目中,基本收视服务仍是最主要的服务内容,使用比例高达99.1%;电子节目单居第二位,使用比例达到48.5%;信息查询(生活、教育、置业、旅游、理财等)、图文广播、新闻快讯的使用比例分别居第三、四、五位,均达10%以上。从满意度状况来看,使用程度居前五位的有线电视服务项目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对电子节目单的满意度最高,达51.9%;其次是基本收视服务,满意度为46.9%;新闻快讯、信息查询(生活、教育、置业、旅游、理财等)、图文广播也已达到相对较高的满意度水平。

八、家电下乡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电视传播优势无可比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启动我国农村市场提供了重要契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内需成为2009年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大动力之一。作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内需的“试水”之举,“家电下乡”由2007年12月三省一市的局部试点迅速发展成为2009年一项惠及全国的“家电盛宴”。“家电下乡”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以及家电消费补贴的不断落实,使农村地区广大消费者真正享受到了“家电下乡”带来的实惠。调查显示,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的耐用消费品进一步丰富,其中,普通电视、手机/电话/PDA、洗衣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冰箱/冰柜居前五位,拥有比例均达60%以上,与“家电下乡”前期补贴的四类产品(彩电、冰箱(含冰柜)、洗衣机和手机)高度契合。

卫星应用市场调研报告范文6

作为载人空间探测的下一个重大着陆地点,NASA正把目光放在一颗小行星上。但作为该局国际空间站项目两大合作伙伴,俄罗斯和日本航天局高级官员却表示应以月球为目标。在5月22日召开的华盛顿全球空间探测大会一次政府航天局领导人圆桌会议上,俄联邦航天局局长波波夫金称,探月是该局载人探测的重中之重,国际空间站各伙伴方应利用这座前哨站来试验重返月球所需的技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助理理事(执行役)山浦雄一虽未明确支持波波夫金建设永久性月球基地的呼吁,但赞成全球各航天局应寻求派人前往月球,并利用国际空间站来试验所需技术。他说,月球是人类的下一个目的地,继续开展国际空间站计划可能有助于准备月球上的人类活动。NASA副局长莱特富特也称国际空间站可作为很好的探月技术试验台,但并未回应推动探月活动的呼吁。(阳光)

美两公司联手推销

私营空间站载人飞行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比奇洛宇航公司宣布将联手推销前往私营空间站的载人飞行。按计划,用户将由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火箭和“龙”飞船运送到由比奇洛公司建造的一座轨道居住设施。双方希望该方案能引起全球各类用户的兴趣。

太空探索公司总裁肖特韦尔说,双方将向希望获得长时间载人空间环境的国家或公司实体提供特有的机会,将共同与国际用户接触。“龙”飞船将能把多达7名乘客送到低地轨道和更远处。比奇洛公司从事大型充气式空间居住舱的建设。它打算把至少两个BA-330舱段连接起来,形成私营空间站。每个BA-330舱有330立方米的可用空间。比奇洛还已同波音结成伙伴,后者拟利用其CST-100飞船向比奇洛公司的空间站运送人员。太空探索公司和比奇洛公司将在“龙”飞船发射后在亚洲启动其联合推销工作。两家的代表打算届时与日本官员会面。(江山)

SES将订购至少两颗卫星

欧洲卫星公司(SES)称,它很可能将新订购至少2颗卫星,拟在2015年~2017年发射,将面向拉美和亚洲市场。卫星订购数量有可能达到4颗。SES正在开展一项大规模的资本扩张,未来30个月将新发射7颗卫星。该公司说,尽管有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希望拥有本国的通信卫星,但它的投资欲望并没有因此下降。这些及其它国家性项目正在使几家最大的老牌运营商所经营的通信卫星容量在全球市场上所占的总份额下降,首当其冲的便是SES和国际通信卫星公司。但SES称,鉴于全球电视节目传送需求正在推动总体容量需求的攀升,市场份额下降并不意味着收入下降。SES官员强调,该公司的扩张瞄准的是最具增长潜力的那些市场。(阳光)

美加同意共享空间监视数据

美国和加拿大已签署一项5年期的轨道监视数据共享协议,并建立了更长期合作的磋商框架。这项初步的空间态势感知(SSA)数据共享协议已在5月4日生效。加拿大规划中的“蓝宝石”卫星系统将在该项安排中发挥作用。这颗已长时间推迟的卫星暂定于今年底由印度火箭发射。加方的“蓝宝石”是一个天基光电探测系统,将加入美“空间监视网”(SSN)。它将能对深空目标进行非常精确的跟踪,有助于实现更及时、全面而准确的空间态势感知。白宫此前已在4月30日宣布,作为两国更广泛航天关系的一部分,美国将和,日本共同建立一个空间态势感知数据共享框架。2011年1月的《美国国家安全航天战略》要求加强同他国的伙伴关系。该战略指出,共享轨道环境感知数据将会预防灾难、误解和不信任。(阳光)

美参院推出卫星出口改革法案

5月22日,美国参议员迈克尔·贝内特推出一项法案,提出赋予总统把某些商业卫星技术的出口管辖权从国务院转给限制偏松的商务部的权限。该法案题为《保护美国领先地位与安全法案》(S.3211),与作为《201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H.R.4310)一部分5月18日由众院通过的一项类似措施相对应。众院的卫星出口改革法案最初是由众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副主席、加州议员伯曼起草的。

贝内特办公室5月22日发表声明说,他提出的出口改革措施是以最近的由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编写的“1248”报告为依据。该报告作者认定,很多卫星及相关部件技术可转由商务部管辖,而不致危害国家安全。报告于是建议赋予总统自行决定卫星及相关部件出口管辖权的权力。

卫星应用市场调研报告范文7

品牌意识在电视行业内部的日益强化,使节目品牌逐步发展到栏目品牌,进而走向频道形象品牌。对电视媒介而言,实施品牌战略,塑造独特的频道形象,可使观众能够了解该频道的节目特色,甚至达到使他们不看台标只看节目,便可识别出其独到的频道特征。良好的频道形象,虽然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而一旦形成,就会以独特而深刻的感染力在观众和频道之间建立起较稳定的联系。良好的频道形象,已不再是各类节目的简单相加;在各尽其责的基础上,各类节目必须相互支持和协调,并且要在频道运作上做到有重点有计划地塑造频道形象,这就需要实施品牌战略。因此,未来的频道经营战略将由单纯的节目联播转化为媒介整体品牌战略,而品牌战略的高下将决定频道整体对于目标受众注意的吸引力,及对于广告商市场选择的注意力。

作为后期之秀的凤凰卫视是近几年来卫星电视业中的佼佼者。从1996年3月31日凤凰卫视中文台开播,到2000年6月30日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的成功挂牌上市,仅四年多的时间,这个华人受众最广泛的华语卫星电视,已从单一频道扩展成为多频道的卫星电视平台。在其成功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是其"开拓新视野,创造新文化"和"咨讯与娱乐中心"的媒介形象,深深地扎根在数以亿计的受众心目中。凤凰卫视在塑造频道形象方面实施品牌战略的成功,无疑为内地诸多电视媒介的频道经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凤凰卫视的品牌战略作简要的分析。

一、 频道的总体形象定位

得天独厚的地理、历史及文化条件,是凤凰卫视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

以国际卫星为传播载体的电视媒介,凤凰台的总体定位可以从朱光烈先生的评语中窥见一斑,"香港凤凰卫视是东西传播的联姻,南北文化的荟萃,具有将代表内地深厚传统的北方文化,代表港台前卫潮流的南方文化以及西方的现代表现手法熔铸一炉的'凤凰'风格。"分析香港的文化特征,其一方面保留了5000年的中国文化底蕴,承载了中华文化的传统内涵;另一方面又旁采西洋文化,形成各种文化思潮的交汇点。身处香港的凤凰卫视,适应这一"多元化"的文化特点,采用"以港台表现手法为基础的国际化电视样式"的电视风格,呈现出雅俗分赏、多元并存的节目格局。人们既看到了没有俯就世俗、情趣高雅的《百年叱咤风云录》、《杨澜工作室》等,也看到了贴近世俗、生活气息浓厚的《锵锵三人行》、《相聚凤凰台》之类的节目。

凤凰卫视从成立之日起,就在认真地寻找其基本观众群体,这是决定凤凰能否获得良好开端和快速发展的基础。如果从凤凰卫视的覆盖范围分析,它的收视对象是面对整个泛亚地区的华人群体。但是,它也不能不考虑到世界上华人最集中的地区是在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和台湾岛。因此,两岸三地自然而然地成为凤凰台潜在最庞大最重要的收视群体。也正是因为如此,凤凰卫视在香港、大陆和台湾都有节目制作基地,面向整个泛亚地区,乃至面向全世界华人播出的节目基本上是以两岸三地的观众需求为基准制作的,并在这三地的节目制作点完成的。它选择的主要竞争对象也均为上述三地区的强势媒体。可见,争夺两岸三地的电视观众,是凤凰卫视生存选择的第一定位点,也最有利于这一新生媒体先求生存,再图发展的基本定位选择。

凤凰卫视面对的是生活在不同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带着不同意识形态、生活理念、思想传统和学识修养的电视观众,以什么作纽带才能建立与观众的联系呢?政治性节目?显然不行。社会性节目?缺乏兴奋点,也不行。综艺节目?缺乏着陆点,也不够格。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咨讯和娱乐性的节目才能吸引住观众的目光。虽然将娱乐性置于首位,不等于凤凰凤凰卫视就是重娱乐而轻新闻,以不断加强的新闻性来留住观众的目光是凤凰卫视的又一策略。所以至今令凤凰人津津乐道的大制作和精品节目恰恰都是新闻节目,可见其对新闻的重视程度。

同时,凤凰卫视奉行"以人为本,贴近观众,摒弃政治文化和精英文化居高临下的感觉"的节目方针,以平民百姓的视角制作节目,而不是政府官方的视角。如《'97香港回归报道》,就是用普通观众看回归的眼光和兴趣报道这一历史进程,并融入许多背景知识的介绍,不仅使一般观众了解了事件进程,就是一些学者也看得饶有兴味;同时根据事件进展及时调整卫星讯号的切换内容,适时地满足了观众的兴趣转换。

以两岸三地为目标受众,多元并存的节目格局,娱乐性和新闻性节目相辅相成,平民百姓的节目制作视角,构成了凤凰卫视独特的形象定位:立足香港,沟通两岸三地,联结东南亚及全世界的华人。这是凤凰卫视品牌战略的首要体现。

二、 频道节目的全方位包装

频道包装实际上是一个树立频道形象、展示频道魅力的工程,对频道参与市

场竞争具有重要意义。频道节目的全方位包装,使凤凰卫视获得了加倍的品牌效应。从四个方面可以体现:

1. 台标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台标是识别频道的主要标志。在频道的整体包装中,台标的设计应该是主要着力点,并将其融入到各个栏目的包装中去。这样,一个频道的形象特征也就表现出来了。台标要有很强的象征性、艺术性和装饰性,有长期使用和反复使用的特点。

凤凰卫视的台标设计成当空起舞的"金凤凰"形象,以示其国际卫星电视频道的性质;"飞舞的金凤凰"以其蓬勃的活力加娇媚灵动的舞姿,形象地表明凤凰卫视活泼明快的总体风格。凤凰卫视的台标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在整套节目中的包装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渲染了频道个性,增强了频道整体感,提高了频道知名度,还使各类栏目间的切换变得顺畅自然。其简练流畅的线条,长短不等的设计样式,虽然在频道中无处不在,反复出现,却让人百看不厌。

2. 栏目名称

频道是由众多栏目组成的,栏目名称不仅应贴切、生动、吸引人,还要以

整个频道为根基,统筹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说,栏目名称也是频道包装的一部分。凤凰卫视栏目取名大都有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时事新闻类的《凤凰早班车》、《时事直通车》、《时事开讲》、《小莉看时事》,访谈类的《锵锵三人行》、《两岸三地一点谈》、生活咨讯类的《联想电脑新纪元》、《完全时尚手册》以及系列专题类的《百年叱咤风云录》、《千禧之旅》等,在贴切内容的基础上力求形象生动,使频道洋溢着蓬勃向上的韵律感,从而增强了节目的吸引力。

转贴于 3. 主持人明星制

主持人与栏目、频道越来越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格调相近、形神相通的主持人群体,既直接包装或主持了各类节目,也是形成频道特色的重要因素。

风格各异、光彩夺目的明星主持人是凤凰卫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被誉为凤凰卫视的"驰名商标"。凤凰卫视高层把名牌节目以及明星主持人称之为电视节目主持人"明星制"。拥有明星主持人和名牌节目,也就意味着可能拥有较高的收视率,从而带来丰厚的广告收入。为此,凤凰卫视努力营造有利于才华出众的节目主持人脱颖而出的环境,出台了有利于培养明星主持人的相关措施。

首先,主持人的个人魅力和节目风格的完美结合。为有利于充分发挥主持人的主动性和个人风格,凤凰卫视根据主持人的性格、风格和特长,为主持人度身订造相应的节目。例如,《凤凰早班车》的主持人陈鲁豫模样亲切乖巧,由她来"说"新闻就再合适。

其次,以明星效应推动新节目的播出、收视。1998年3月,在新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新闻会上,吴小莉被朱总理点名而获得采访提问的机会,吴小莉因此也成为新闻媒体的关注热点。借助这一大好时机,凤凰卫视趁势推出了新闻时事节目--《小莉看时事》。

再次,对主持人进行形象设计,积极对外宣传。为提高本台主持人知名度,除了让他们在凤凰卫视的媒体上尽可能多地露面,公关部门还要想方设法的安排主持人出席各种社交场合,并利用其他媒体为本台主持人进行形象宣传。在宣传主持人的同时,凤凰卫视作为一个媒体的形象也就展现在观众面前。

正是凭借种种有效手段和技巧,使得凤凰卫视的主持人一个个成为光彩照人的明星,凤凰卫视才得以在强手如林的亚太地区站稳脚跟。观众对明星主持人和名牌节目的认可,也就意味着认可了凤凰卫视。

4、节目的自我宣传

广告式的节目自我宣传,的确比字幕式的节目预告前进了一步,也生动了许多。由于它制作精美、简短生动,可视性强,不仅起到了节目预告和收视指南的作用,还带有很强的包装性,使得整个频道显得生机勃勃。

凤凰卫视的节目预告,永远都是有"预谋"的。在预告中的包装宣传,已经跨越了编辑技术层面,而上升到了创造性的艺术境地。在播报的时机上也打破了栏目间的分隔,将其灵活地插入到各个广告时段,统筹安排,给人以很强的频道整体意识。《时事直通车》、《小莉看时事》、《相聚凤凰台》、《音乐无限》,这些节目的宣传片本身就很值得一看,除了具有吊你胃口的基本功能之外,还能格外给你一份赏心悦目的感受。如《小莉看时事》的宣传短片,以一只 "呱呱"大叫的可爱青蛙,作为栏目的"代言人":"真假莫辨?视野广阔?全面、真实、清楚,只有在《小莉看时事》。"同时,这样的宣传短片不是夸大的,而是平易近人,娓娓道来的。如:"我觉得自己以前没干什么,这回呀,我把宝全押在《锵锵三人行》上了……","我喜欢说新闻。说新闻的时候,我就不用稿子……",这样的宣传独白就象和朋友聊天一样,没有距离感,观众自然容易接纳。

三、 全频道的整体运作方式

凤凰卫视始终把一个频道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善于通过全频道的整体运作

来展示频道的勃勃生机并获得强大的市场生命力。这一点是凤凰卫视品牌战略的核心所在,也是凤凰卫视引人注目的关键所在。

凡是重大新闻报道,凤凰卫视必定合全台之力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报道炒作,掀起整个频道的收视热潮。从十五大报道开始,"江泽民访美"、"98大洪灾"、"中国人今天说不"等重大报道,无不贯穿着全频道整体运作的传播策略。所谓全频道的整体运作是指,每遇重大事件,决不只在固定的新闻栏目里进行就事论事的报道,而是让相关报道贯穿整个频道,并且动辄打通栏目时间,推出长达一两个小时的大型报道。既为关注报道的观众提供详尽的背景资料和相关信息,也借此适时地掀起报道的高潮,为整个报道造出浩大的声势。如报道1998年大洪灾时,凤凰台除了常规新闻栏目密切关注洪灾消息外,隔一段时间就推出一个强化性的大规模的深度报道,两个多月推了三期一个半至两小时的大型节目,使得整个频道的洪灾报道形成了一个起伏有致的完整结构,形成了一定规模。因此,许多观众认为,观看重大新闻报道,锁定凤凰卫视足矣。

在推出一些重头节目时,凤凰卫视也运用了全频道的整体运作方式,在充分利用频道内节目资源同时,强力宣传了自己的产品。《千禧之旅》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早在节目开播之前的一个月,就推出了一系列可观性极强的宣传片。在《千禧之旅》开播后,除自身宣传外,该频道的其他几个强档节目也同步进行着配合宣传。在中午12:00黄金档谈话类节目《锵锵三人行中》,每天都有关于《千禧之旅》的话题,介绍它的行程和拍摄情况;在新闻类节目早上7:00的《凤凰早班车》和晚上21:00的《时事直通车》,以及晚上19:30的娱乐节目《相聚凤凰台》中,都有与之相关的同步报道。观众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状态下,产生强烈的观看欲望,同时对该节目的印象一次次的被加深了。从另一角度看,这种配合性宣传在完成主要任务的同时,各栏目也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这种将节目素材经过巧妙组合和统筹安排,由一个节目引发多个节目的方法,可谓是多、快、好、省的经营策略,使得节目素材得到增殖。

对比其它许多电视媒体,栏目的设置就是对频道进行瓜分和切割,一旦领地划定,便各自埋头经营,所有节目的考虑,都只从栏目的立场出发,而不是站在整个频道的高度。其市场特征是栏目凸显于频道之上,观众往往通过栏目来认知和记忆频道。媒体则把注意力放在打造精品栏目上,很少考虑全频道的整体运作。但在凤凰卫视,栏目是频道这盘棋上灵活机动的棋子,或进或退,全由大局需要出发,每遇重大报道,要么一发牵而全身动,各个栏目密切配合、充分互动,共同构成全频道的有机运动;要么条块分割的栏目暂告隐退,取而代之的,是整个频道整体凸现,直接面对观众,面对市场。比较这两种频道传播策略可以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频道的栏目以及节目之间的关系。从传播效果而言,全频道的整体运作自然比某一栏目的单独运作要有效得多。

凤凰卫视国际广告总监刘庆东认为:电视节目的最终发展趋势是,没有台只有频道,甚至没有频道只有节目。观众不会因为某个电视台的级别多高而看你的节目,而是因为你的节目内容好。在媒介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情况下,面对各频道节目严重雷同化的现状,我们要把目光由传统的节目、栏目形象转向频道形象的塑造上来。为了做到了让整个频道活跃起来,运动起来,强健起来,凤凰卫视成功地实施了频道形象的品牌战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的。

参考文献

1. 胡一峰:《凤凰卫视在中国内地的成功之道》,《当代传播》2001年2月。

2. 叶凤英,杨晓凌:《从〈千禧之旅〉看凤凰卫视的传播策略》,《现代传播》2000年4月。

3. 赵帆:《频道形象塑造的品牌战略--凤凰卫视〈千禧之旅〉的启示》,《现代传播》2000年4月。

4. 张静民:《雏凤清于老凤声--对凤凰卫视中文台的理解与感悟》,《南方电视学刊》1999年3月。

5. 应天常:《多元化、边缘化的可贵探索--凤凰卫视中文台节目文化评析》,《南方电视学刊》1999年2月。

6. 李雯:《试论整合营销传播在电视媒介经营中的作用》,《南方电视学刊》2000年6月。

7. 牟汉杰:《解析凤凰卫视的两个"上帝"》,《电视研究》2000年第8期。

8. 袁胜华:《凤凰卫视主持人特色》,《电视研究》2000年第4期。

卫星应用市场调研报告范文8

有人称,卫星导航的应用范围之广可与PC机相媲美。这句话并不为过,因为卫星导航技术已经渗透到国家安全、经济建设与发展以及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几乎所有领域,可谓无孔不入,改变了人类的商业和生活方式。导航卫星系统提供的导航、定位与授时服务正在或已经成为交通、金融、通信、电力等系统高效、稳定、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交通运输、基础测绘、工程勘测、资源调查、地震监测、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国民经济众多领域,在保障船舶安全航行、交通运输、海洋石油勘探、海洋资源调查、海上搜救打捞、海洋和关口工程建设施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交通运输的大脑

卫星导航技术最显著的应用就是交通运输,在保证现代交通运输系统高效、安全、准确地运行,从而保证社会经济发展与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了世界交通运输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它可为船舶、汽车、飞机等运动物体进行定位导航,如船舶远洋导航和进港引水,飞机航路引导和进场降落,汽车自主导航,地面车辆跟踪和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等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从一个资源、能源的出口国转变为资源和能源的进口国。为此,资源与能源海上运输的效率与安全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的关键性问题。海上运输具有全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特点,而卫星导航技术在海上运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无论是雷达导航,还是罗兰-C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等均受到不同因素的限制。因此,卫星导航已经成为保障海上运输效率与安全最重要的导航、定位方法。

公路交通运输目前是我国内陆交通运输重要的途径,然而,效率与安全一直是困扰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的难题。一方面,城市交通的拥堵造成了城市交通系统效率低下,导致资源、能源的极大浪费,加剧了环境污染,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公路货物运输的效率与安全也是现代物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利用卫星导航技术能比较容易地实现对出租车、物流配送、长途运输、危险品运输车辆的跟踪与调度管理,规划最佳路线,提高道路和车辆资源的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保证安全,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危险品运输领域,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危险品运输的安全性,缩短事故救援的应急反应时间,提高救援效率,降低事故损失。

凡是装了“北斗”用户机的公车,在节假日的时候都是放在单位里面的。要是周六、周日有人要开公务车,车内系统会提醒“今天是休息日,如果要使用的话要办理手续”。而且车启动之后,监督系统就会自动生成信息发给监督系统的管理员。截至2011年年底,广州共计8316辆公务用车安装了“北斗”卫星电子监控系统,公车行驶里程较以往减少了20%以上。

工程建设的利器

卫星导航技术是高效、高精度地完成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与大地测量的重要保障,它已基本取代了无线电导航、天文测量、传统大地测量技术和测图控制及工程测量,使测量制图在精度、实时性、全天候等方面产生革命性变化。它可为建筑等提供精确的导航和测量技术,大大提高工程建设的生产力,并提升相关活动的精度和效率,包括挖掘、路基、城市规划和现场安全监测等。它还在资源调查、物理勘探、石油钻探、林业和渔业等领域大有市场。

我国卫星定位控制网的绝对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相对定位精度达到107以上,比传统测量方法的效率高3倍以上,费用降低50%。“北斗”还能在地壳运动监测、地震带区域站网监测、三峡库区地形/地质变化监测等方面作出贡献。此外,它也广泛应用于规划设计、交通勘测和矿山、石油、地质、海岛礁、国防建设等工程与勘探定位测量。

“北斗”融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信息实时交换,使得空间测量更加精确和实时。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对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迅速获取满足应用需要的信息,并能以地图、图形或数据报表的形式显示处理后的结果,提供活动目标的精确位置数据和周边环境,以及历史态势重放或者模拟态势,实现在数字地图上动态显示,从而提供多种形式的空间查询、空间分析和辅助策划。

既可以使用单台“北斗”用户机作业,完成高精度测量任务,也可以多合作业,完成快速静态/动态和实时动态测量,以及完成工程测量和快速保障测量,如放样测量、隐蔽点测量、面积测量、交会测量等。

卫星导航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与大地测量中。比如,应用该技术已使道路、桥梁的建设精度达到毫米级,大大提高了隧道、地铁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测量与建设精度,降低了建设成本。“北斗”技术用于公路边坡、桥梁变形监测后,由于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因而选点灵活,可以根据监测需要,将监测点布设在对变形体的形变比较敏感的特征点上。基于“北斗”的大型桥梁安全监测系统能监测桥梁锚锭处沉降、桥塔处变位偏移、桥身相对变形;监测桥梁在异常状况下(地震、台风、船只撞击等)的动力响应,并且可以通过实时观测,得出桥梁的固有动态特性的发展状况;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试得到的桥梁变形与动态数据,对桥梁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并实施预报警。

精细农业的核心

卫星导航技术现已用于农场规划、田间测图、土壤取样、拖拉机引导、作物田间检测、播种速度选择以及肥料、杀虫剂和产量检测系统。在应用卫星导航技术之前,农民为不同的土地匹配不同生产技术和设定作物产量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限制了他们为增产找到最有效的耕作方法。今天,卫星导航设备能够提升农药、除草剂、肥料使用的精度,同时更好地控制化学物质的扩散,从而降低成本、扩大产量,创造环境友好型的新农场。

例如,10年前,国外一个4000英亩的农场需要配备8~9台拖拉机,而今天却只需要3~4台,在关键的种植和收获季节,这些设备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卫星导航技术能够使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作物增产3%~50%,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的人力、资金(机器和设备)和原材料(种子、肥料、杀虫剂、其他化学药品、燃料、油和电)成本,降低的投入占总成本的1%~50%不等。据估计,卫星导航技术带动的平均增产可以达到10%,平均成本能够降低15%。

我国很早就成立了精细农作研究中心,研究和探索适合于我国的精细农作之路。北京市于2000年启动了占地2000亩、为期3年的精确农业示范工程。精细农作的实践将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生产提供新的途径。可以相信,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精细农业会迅速发展。

海洋渔业的帮手

渔业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最早也最为广泛的一个行业之一。安装了“北斗”用户机,不仅可以为船只导航,还可以通过“北斗”独有的短报文技术,报告船只位置和船上人员的情况。目前,我国已经有近10万艘出海渔船都安装了“北斗”用户机,使用它可以在手机信号不好的茫茫大海上,免费发送短信,极大地保障了渔船出海安全,巩固和发展了渔业生产。

对渔民来说,“北斗”的短报文功能至少有四大好处。一是与家人联络,满足情感需要;二是与国内市场联络,打了什么鱼,有多少斤,可以提前通知预售,提高收入;三是与周边渔船联络,遇险时及时自救互救;四是有了准确定位,可以避免打鱼越境的纠纷。

截至2012年2月底,通过“北斗”已先后向渔民发送了12500余次热带气旋等危险气象信息警报,指挥救助9起,救助渔船6艘、旅游船1艘、危重病人1人、渔民27人、游客6人,有效避免涉外事件4起,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

目前,“北斗”海洋渔业综合信息服务的海上用户量已达数万,短信量月高峰可达70万条。也难怪会有渔民夸张地形容,现在渔船上只供奉两样东西,一样是妈祖,另一样是“北斗”。

金融电力的保障

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的精度取决于时间的精度,其授时功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所以导航卫星都装有时间精度极高的原子钟,其每300万年~2000万年相差1秒。“北斗”导航卫星上的国产原子钟稳定程度也相当高,每天变化只有十亿分之一秒,其已用于金融、电力、通信、邮电、铁路等网络的时间同步,准确时间的授入,准确频率的授入。

现在,网络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业的重要基础,例如,基于网络的服务已经成为银行和证券服务最为重要的手段。可以说没有网络,就没有现在的金融体系与现代金融服务。然而,在网络条件下的金融服务体系中,时间的同步是至关重要的,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精确授时服务可使现代金融体系实现网络时间同步段,保证现代金融系统安全运行。如果没有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准确的时间同步,现代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将受到严重威胁,从而威胁国家的金融安全,威胁国家的经济安全与发展。

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在很大的范围内,实现较高精度的时间同步。导航卫星系统提供的高精度授时服务具有全球覆盖、全天候、高精度的特点,是电力系统理想的时间同步方式。采用导航卫星系统进行时间同步,可实现整个电网高精度的时间同步,实现同步相位测量、运行稳定性判断、故障定位、高可靠性的电流纵差保护、继电保护等,从而提高电力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了统一内部时钟,以前我国电力系统把美国的GPS作为主要的授时手段,通过GPS的民用信号向电力系统的电力自动化设备、微机监控系统、安全自动保护设备、故障及事件记录等智能设备提供授时信号,以实现电力系统的“同步”运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北斗电力全网时间同步管理系统”投入使用,结束了我国电力运行时间完全依赖美国GPS的历史,解决了电力系统时间同步应用中的三个难题:可靠的时钟源、全网时间同步管理、远程集中实时监测维护,有效保障了我国电力安全和国家安全。这套系统的单向授时精度为100纳秒,双向授时达到20纳秒,指标均优于国外同类系统。

我国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市场,仅手机用户就达10亿以上。然而,通信业务所涉及的安全、认证和计费等都是以一个共同的标志“时间”为基础的,即需要精确的“时间”和“时间同步”。所以,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精确的授时服务是现代通信网络获取精确的“时间”与进行高精度“时间同步”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是保证通信安全的重要基础。从安全性和可靠性角度考虑,在国家关键经济部门使用我国自主的“北斗”的授时,比GPS 的授时要好得多。

防灾救灾的大腕

在紧急救援上,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导航定位、短报文通信以及位置报告等功能,已实现全国范围的实时救灾指挥调度、应急通信、灾情信息快速上报与共享等服务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灾害应急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在2008年南方冰冻灾害、汶川抗震救灾,2010年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都大显身手。例如:

2008年汶川地震时,震区通信中断,中国卫星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为救援部队配备了1000多台“北斗”用户机。“北斗”的短报文功能,让救援部队和指挥部的联系保持顺畅。借助“北斗”用户机,灾区的各重灾乡镇甚至村社都建立了通信联系,并使后方指挥部实现了“看得见”的救援指挥,前方救援部队实现了实时的短报文通信。指挥命令及时下达,灾情信息也实时上报,前后方之间架起了有效的信息沟通桥梁,保证了整个救灾的指挥调度,在决策、搜救、医疗等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期间,我国自主研发的“基于北斗的救灾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为灾区搜救工作提供了诸多帮助,成为抢险救灾过程中最有力的通信手段。

该地震造成了2000余座水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随时可能发生重大洪灾,所以急需对堰塞湖和众多水库进行实时监测和灾害预警。然而,当地仍然余震不断,人工勘测十分危险,采用无人值守的“北斗远程自动数据采集系统”代替人工值班便成为了最佳的方式。

地震时,四川的三个部级和多个省级气象数据采集站通信链路中断,无法上报气象数据,而灾区天气又连日多雨,对受灾群众的安置和救灾工作极为不利。我国研制的“基于北斗的自动气象监测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气象数据的远程测报问题。近年来,国内不少地区建设了自动气象站,但其中一些自动气象站处于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码分多址等网络的通信盲区或通信信号不稳定的地带,无法保证稳定的数据传输,造成部分资料的丢失。用“北斗”能有效弥补原有通信网络的不足,因为“北斗”可以提供全天候、全天时和大范围的实时短报文通信,上下行频率采用S、L频段,这不仅能有效避免地面各种噪声的影响,而且易穿透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等外层空间,穿透衰减小,再加上采用扩频调制和卷积编码,进一步保证了数据的可靠传输。“北斗”通信机体积小,安装灵活方便,其天线为小型全向天线,天线的架设调整极为简单,无需天线地基,且不存在雷击的威胁。整机功耗低,方便使用电池组和太阳电池供电。另外,系统不需建设中继站,可以大大节省系统的维护费用。因此,将“北斗”引入自动气象站,增强了自动气象站的适应性。

我国将“北斗”技术与井下监测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井下瓦斯浓度、风机转停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数据流从矿井口的监测站(PC机+“北斗”用户机),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数据链路传送到“北斗”卫星运营服务平台,经平台转发,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到各级监测中心,实现对矿井瓦斯、风压和设备工作状态等数据的远程监测,为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又一种有效的监测监控手段。

由于“北斗”可实现全国范围的无缝覆盖,具有定位、授时、短报文等功能,所以为森林防火、扑火的指挥调度提供了新的技术,有效解决了火场定位、侦察、引导扑救、后勤保障、损失评估等问题。目前,全国各地森林防火系统已经配备200多台套“北斗”用户机,森林武警指挥部及所辖总队共配备500多台套“北斗”用户机。基于“北斗”研制的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防火信息系统、澜沧江上湄公河船舶调度管理系统和郑州铁路局铁路机车到站报点系统等应用示范工程,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物联网业的主力

“北斗”可作为物联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在感知、网络两个层面。

在物联网感知层的精准时间信息和位置信息感知中,用“北斗”可完成位置感知的任务,成为感知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感知层面上,“北斗”实现精准时间信息和位置信息的感知,主要应用在物流、航空、铁路、电网等行业。

物联网的网络层主要实现感知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传输,可采用从无线到有线的多种传输手段,卫星短报文通信是重要的传输手段之一。物联网要成为一个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无缝隙的智能物联网络,卫星通信手段必不可少,“北斗”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就是非常适合物联网应用的卫星通信手段。在网络层面,“北斗”实现感知信息和控制信息的全天候、全天时、无缝隙传递,主要应用在水文、水利、气象、地质、地震等行业,以及作为其他行业的应急数据传递手段。

为了用于物联网,“北斗”的地面设备应该针对物联网不同的应用领域采取不同的形式。对于感知层应用,应提供专门的授时型设备或定位型设备;对于网络层应用,可仅提供通信型设备;对于某些综合应用领域,需提供定位、授时、通信复合型设备。同时,“北斗”的地面设备也应该根据物联网应用的特点,努力实现模块化、小型化、芯片化、多模化、低功耗,尤其要注重模块化,设计开放的、方便的软硬件接口,以便比较容易地嵌入到其他物联网设备中。

其实,卫星导航在水文、水利、气象、林业、电力、石油、地质、车辆运输和船舶等行业的应用,不外乎位置报告、授时和短报文通信,这些均属于物联网感知层和网络层的应用范畴。“北斗”未来的应用模式更可以归结为物联网的应用。因此,“北斗”除了是一个独立的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支撑起卫星导航产业外,还将是物联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受想象力的限制

随着卫星导航接收机的集成微小型化,人们可以将其嵌入到通信、计算机、安全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中,使其应用领域更加扩展。卫星导航系统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融合是目前导航系统在社会中最广泛应用的一种方式,如在MP3、MP4、笔记本、手机和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中集成导航功能,提供一种基于位置的服务。

在科学研究上,“北斗”已用于电离层和中性大气反演以及气象学研究,卫星跟踪地球重力场和大气探测,以及航天器或地球卫星精密定轨、导航与对接等科学目的,为科学发展服务。

在水利上,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水文监测系统已建设完成,实现了多山地域水文测报信息的实时传输,大大提高了灾情预报的准确性,为制定防洪抗旱调度方案提供重要的保障;气象观测预报上,研制成功了一系列气象测报型“北斗”用户设备,提出了实用可行的系统应用解决方案,解决了国家气象局和各地气象中心气象站的数字报文自动传输和可视化问题……

它还用船和低轨道卫星等航天器的定位和导航,提高了航天器定位精度,并简化了相应的测控设备。

卫星导航的用途远不只如今的车辆导航、手机定位、电子地图……由于智能产业与时空信息密切相关,能提供位置和时间信息的卫星导航技术必将被用于智能网络、智能传感、智能交通、智能通信、智能物流、智能社区、智能电网等所有智能产业中,并形成各种前所未有的新型商业模式。

卫星应用市场调研报告范文9

关键词:卫星导航系统;导航信息应用;服务模式

1 引言

卫星导航系统可发送高精度、全天时、全天候的导航、定位和授时信息,是当今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该系统在国民经济众多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已形成庞大的卫星导航产业,随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开通运行,在我国及周边地区、海域已经能够实现连续实时三维定位测速能力、高精度授时能力和部分地区的用户位置报告及双向报文通信能力,我国的卫星导航应用领域即将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从gps发展的过程来看,以军民两用乃至民用为主的指导策略已经成为gps从诞生、起步、扩大到垄断的成功经验。通过全球民用市场的开发,gps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经验和技术,并转而应用于军事领域。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应用gps最早的国家,目前gps在我国民用市场占据了95%左右的市场份额[3],其低廉的成本和先入为主的现状成为限制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的主要障碍。为打破gps在我国民用导航领域的垄断地位,实现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在我国乃至全球应用的快速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独有的技术特点,研究中国独特的导航信息应用与服务模式。

2 gps、glonass、galileo系统

2.1 gps系统

gps是全球应用最广的卫星导航系统,gps 系统是美国国防部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一个天基无线电定位、导航与授时系统。gps系统不仅给军方提供了强大支持,而且主导了全球民用卫星导航市场。

gps系统的导航应用主要包括:(1)陆地应用,主要包括车辆导航、应急反应、大气物理观测、地球物理资源勘探、工程测量、变形监测、地壳运动监测、 市政规划控制等;(2)海洋应用,包括远洋船最佳航程航线测定、船只实时调度与导航、海洋救援、海洋探宝、水文地质测量以及海洋平台定位、海平面升降监测等;(3)航空航天应用,包括飞机导航、航空遥 感姿态控制、低轨卫星定轨、导弹制导、航空救援和载人航天器防护探测等。

2.2 glonass系统

俄罗斯的全球定位系统 glonass开始建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可覆盖俄罗斯全境。目前在轨19颗星,但由于经费不足最少时只有6颗在运行。

glonass系统的导航应用与gps类似,主要应用于车辆调度、船只导航等方面,但远不如gps应用广泛,主要在俄罗斯境内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政府的关于卫星导航政策的基本原则中明确,把发展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与外国导航系统的一体化,以确保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未来的伽利略系统的匹配性和可互用性作为重点方向。同时把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建立及进一步发展,确立为俄罗斯联邦经济现代化的一个优先重点[2]。

2.3 galileo系统

为减少对美国gps系统的依赖,欧盟于2002年决定启动“伽利略”导航卫星计划。该计划总投资预计 36 亿欧元,由分布在3个轨道上的30颗卫星组成。

galileo系统在建立之初就已经明确以民用为目的,其服务主要包括:(1)公开服务。能够免费提供用户使用的定位、导航、时间信号和固定用户的精时间服务;(2)商业服务。相对于公开服务提供了附加的功能,包括加密附加数据、精确的局部差分应用、定位应用和无线通信网络的良好性领航信号等;(3)生命保险服务。与gps系统结合后有效性超过99.9%,包括船舶进港、机车控制、交通工具控制、机器人技术等;(4)公众控制服务。用于欧洲国家安全、紧急救援等;(5)局部组件提供的导航服务。对单频用户提供差分修正;(6)寻找救援服务。提高目前寻找救援工作的定位精度和确定时间。

2.4 三大导航系统比对分析

从以上gps、glonass、galileo系统的应用方向和发展趋势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完善。

卫星应用产业是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应用卫星研制生产已形成系列化,正

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卫星应用已成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的重要支撑。gps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卫星运营服务、地面设备与用户终端制造、系统集成及信息综合服务产业链,卫星应用产业发展迅速。

(2)从个体用户定位测速向用户信息共享发展。

无论是航空、航海、陆上车辆用户,还是空间用户,均需要实现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调度指挥者之间的导航信息共享。虽然采用了通信接入的方式,暂时满足了用户需求,但通信手段的多样化造成了系统总效能的下降,需要寻求统一的标准。

(3)单一服务方式向多类型服务方式发展。

gps和glonass都是从以军用为目标的单一授权服务逐步转向民用开放服务。但由于起始设计的限制,民用开放式服务等级少,在精度控制方面缺乏更多手段[4];galileo一开始就明确提出多种民用服务,并以不同的信号调制、信号与信息加密方式,向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精度等级、不同安全级别的服务。

(4)多系统兼容是未来发展方向。

能够接收一个以上卫星系统信号的多系统兼容接收机能够大大提高卫星导航系统的完好性、精确性和可靠性。各导航系统终端设备生产厂家已经开始着力发展研制兼容性更强,功能更加完善的导航终端。

3 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于2004年开始建设,系统在轨星座由5颗geo 卫星、5颗igso卫星和4颗meo卫星组成,完成中国及周边地区覆盖,计划于2020年建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中国及周边区域提供 rdss(radio determination satellite service,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服务能力。

3.1 主要特色

相对于目前gps系统、glonass系统和建设中的galileo系统,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在设计之初就拥有着自己的优势。

(1)通过北斗卫星试验系统完成了顶层设计及关键技术验证试验,以区域卫星导航为目标,以当时中国国情可以承受的经济及技术能力,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卫星导航系统,为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打好了基础,完成了技术积累。

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继承了试验系统,实现了定位与通信相结合的一体化设计,定位与位置报告同时完成,建立了用户信息共享的统一标准。创建了双向定时方法, 解决了动态用户的高精度授时。

(2)通过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完成了卫星无线电导航频率申报和启用,为中国卫星导航赢得了空间及频率资源,同时也为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兼容gps、glonass、galileo系统创造了基本条件[4]。

(3)采用了用户等级划分,逐步实现公开民用服务、授权民用服务、高级民用服务,并以不同的信号频率和调制方式加以区别,提供不同精度和安全级别的服务。

3.2 发展方向

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应当在顺应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大方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特色,逐步发展建设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1)实现多系统兼容,实现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信号共用;

(2)发挥特色功能作用,除导航、定位外,大力发展通信、定时等功能的应用;

(3)通过多种方式拓展系统功能,如移动通信、互联网络、wi-fi、伪卫星等;

(4)建设局域增强系统,实现高精度定位服务;

(5)开展组合定位研究,充分利用多源信号完成导航定位服务。

4 我国导航应用服务发展模式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卫星导航产业经历了孕育、萌芽、快速发展、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等几个阶段,即将步入加速腾飞期。在 90年代的萌芽期,国内相继注册登记的与卫星导航相关的企业有近百家。2000年以后,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05年前后,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内的企业已经达到2500多家。目前,企业总数已经达到6200多家。形成了包括卫星导航系统、基础类产品、终端产品、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等组成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为进一步快速腾飞奠定了重要基础。

4.1 建立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体系

坚持远近结合、军民结合、自主研制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的原则,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安全重大需求为牵引,以业务化和规模化发展为目标,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卫星应用公共资源的共享、培育卫星应用企业集群和产业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和开放式发展为途径,以加强卫

星应用和培育卫星应用市场为突破口,加强国家对卫星应用产业的宏观管理和政策引导,统筹规划与建设卫星及其应用系统,加大对卫星应用产业扶持力度,促使卫星应用产业成为加强与改善政府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不断提高卫星应用业务化运行能力,形成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从2006年开始,原信息产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单位先后多份关于重点发展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通知,并将卫星导航作为新兴产业列入空间海洋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给予大力扶持和专项资金支持,为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创建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4.2 行业用户建立示范工程,全力推广应用

2007年11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印发的《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对于涉及国家经济、公共安全的重要行业领域,须逐步过渡到采用北斗卫星导航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服务体制,鼓励其他行业和领域采用北斗卫星导航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服务体制。”

具体而言,发挥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特点,重点在以下几个行业建立示范工程。

(1)交通行业

交通运输部通知,规定从 2012 年起“两客一危”(长途客车、客运包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车辆必须安装卫星定位装置。2010 年国内公路危化品车辆、大型客车共约37 万辆;如计及其他类型的专用货车、普通货车、中小型客车,规模则达1133 万辆;通过提供gps兼容系统,北斗系统能够快速提高渗透率,最终在技术与价格上与gps 形成竞争态势,是北斗产业链从专业迈向大众市场的契机。

(2)海洋渔业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为渔业船舶提供通信联络、监控和救助功能,提高渔船的远航和外海作业能力。大中型渔船由于行驶范围较大,要求加装兼容gps 的北斗终端设备。2010年全国海洋大中型捕捞渔船数量为9.08万艘。农林部渔业局的“十二五”规划细则指出要为90%以上渔船配备必要的安全通信、避碰设备,北斗导航终端应成为首选。从军事角度讲,沿海106万艘装备了北斗终端的渔船将能够极大地扩展我国海防预警范围,意义极为重大。

(3)电信、电力、银行、传媒等行业

移动通信网的运行,电力的调度与切换,银行和证券的结算,广播电视的播出等均需要时间同步设备,国内上述行业的时间同步系统的时钟源大都采用 gps 系统作为主时钟源。3g/4g 通信网络以及数字电网的时间同步精度的要求更高,北斗系统双向定时服务能够保证10ns的精度,国家安全的需要使得北斗系统替代gps授时成为必然,结合可靠性方面的考虑,基于多系统兼容的卫星授时方式成为优选。  4.3 面向大众市场,大力发展多种服务模式

4.2.1 发展多模终端设备

北斗多模导航终端进入大众市场为大势所趋。虽然目前gps占了中国95%左右的市场,但未来北斗多模终将是大势所趋。

核心原因是,多模系统兼容gps和北斗的各自优势,用户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切换。同时gps 系统无法覆盖国内偏远地区,而多模导航应用范围更广、系统精度更高。虽然北斗多模是大势所趋,但由于目前北斗多模导航终端成本相对较高,大众接受还有难度。大规模应用取决于成本降低的速度。

为实现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民用领域的产业化,系统用户终端关键元器件必须解决国产化问题。北斗系统用户终端设备关键元器件研制要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投入资金,组织有基础的部门联合攻关,以解决系统用户机主要元部件依赖进口、用户设备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使系统用户机的关键元器件与北斗系统一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只有这样,才能研制出性能好、价格廉的终端用户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北斗系统在与国外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应用的竞争中取胜。

4.2.2 建立多手段服务机制

建立北斗导航信息通畅的服务渠道,按级别提供对应的服务:

(1)公共服务

建立北斗导航信息公共服务网站,提供gps、glonass、galileo、北斗系统的卫星预报星历,预报钟差、电离层模型、格网等导航信息,对用户提供免费查询和下载服务。

(2)授权服务

通过安全网站向授权用户提供北斗监测接收机原始测量信息、公共误差修正参数、精密星历、精密钟差等信

息,为长期用户提供数据推送服务,制定标准数据接口,提供云计算服务等。

(3)广域差分服务

提供广域差分增强服务,为用户提供精度在厘米级别的高精度定位服务。同时监测各种误差改正精度实现系统完好性监测,提高报警能力。

(4)信息扩展服务

与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公司合作,实现北斗rdss短报文与手机短信、cdma、wi-fi等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北斗rdss通信链路将得到极大的扩展。

配置伪卫星,提高定位精度、改善卫星导航系统的完好性和可用性[5]。

4.4 立足长远,研究未来导航服务新方法

随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和galileo系统的即将建成,可增强的系统由两个扩大到四个,有充分条件通过兼容增强形成 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能力。以后的gnss将是四大系统兼容共用形成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4]。

因此,未来导航服务能力的首要研究方向依然是如何兼容共用四大导航系统。

(1)gnss组合定位技术

与现有的兼容接收机工作原理不同,gnss的兼容共用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可以称为组合导航技术,通过分析cdop值与卫星数目的关系,确定选星数目以及设计星座选择算法,并对各系统不同的导航电文进行时空统一以及观测向量的误差修正,最后完成定位解算[1]。组合导航技术拥有反应时间短,定位精度高,可用性好等优点,将成为gnss必然的发展方向。

(2)卫星信号干扰监测/定位技术

卫星信号干扰是卫星导航应用的心腹大患,为解决gnss卫星信号干扰问题,需要建立全国范围的信号干扰监测系统,监测可能出现的干扰信号,对干扰源进行定位,并及时上报处理,确保gnss的正常使用。卫星信号干扰监测是确保gnss连续可用的必需手段,是未来导航服务的关键环节。

(3)室内导航和室内外导航的无缝融合技术

由于gnss信号容易受到遮挡和多路径等传播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城市密集城区和室内封闭空间无法保证可靠的定位精度和可用性[6]。需要研究卫星导航与无线/有线通信的融合、与自主导航系统的融合,实现室内外导航定位的无缝融合和平滑对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泛在定位服务。

5 结束语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之一,是实现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工具,也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象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建成并投入使用,打破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垄断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局面,提高了我国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北斗系统的应用发展涉及到国家各个领域。我们期望政府高度重视北斗系统的应用和生存发展,采取有力措施推进系统应用,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北斗卫星导航产业,使北斗系统更好地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references (参考文献):

[1] li chuan, xu fan jiang, liu li xiang, zhou ya wen, research on data processing for compass/gps/glonass integrated positioning, csnc 2011,

李川,徐帆江,刘立祥,周文亚,compass/gps/glonass卫星组合定位数据处理研究,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2011.

[2] a37-wp/1951, te/109, 22/9/10,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大会第37次会议工作文件.

[3] tang jin yuan, yu lu, wang si chen, analysis of compass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application status, gnss world of china, 2008.2, p26-30,

唐金元,于潞,王思臣,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应用现状分析,全球定位系统,2008.2,p26-30.

[4] tan shu-sen, development and thought of compass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journal of astronautics, 2008.3, p391-396,

谭述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与思考,宇航学报,2008.3,p391-396

[5] geng jian ping, tang xian hong, study on positioning of pseudolite-assisted beidou-2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csnc 2010,

耿建平,唐先红,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伪卫星辅助定位技术研究,第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2010.

[6] tian hui, xia lin yuan, mo zhi ming, wu dong jin, signals of opportunity assisted ubiquitous positioning and its key elements for outdo

oor /indoor environment, 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 2009.11, p1372-1376,

田辉,夏林元,莫志明,吴东金,泛在无线信号辅助的室内外无缝定位方法与关键技术,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11,p1372-1376.

卫星应用市场调研报告范文10

【前言】

几年来,Futron开发并每年更新其世界卫星业务需求的预测模型。正如前几年一样,我们今年回顾了当前电信市场和卫星产业的情况,同时在模型中增加了新出现的趋势和市场结构,以保证这些模型不仅反映过去的需求,而且准确地预测未来发展的模式。

在过去的10年里,人们可以看到包括卫星产业在内的总体电信产业的巨大变化。金融投资商们对目前复杂的市场发挥了作用,使人们再一次地对电信和卫星公司的前景感到欢欣鼓舞。这些投资商知道市场的过去并不能作为未来经营的主要决定性因素,Futron的预测方法则有助于他们和其它用户评估经营计划的关键要素,例如:

分地区的反映应用情况以及供给和需求的缺口,以改进卫星运营商在投资、战略计划和销售策略等方面的决策。

了解额外的新卫星容量的需求,有助于卫星制造商预见潜在客户的需要,并集中解决设计和销售行为。

确信何种领域何种业务可能最快启用,以助于地面设备销售商决定核心销售领域和人员,或者建立当地制造的合资企业。

提供新业务的核心趋势和业务提供商的情况,以助于政府做好数据采集和管理战略等计划。

全面而严格的市场分析能极大地降低商业通信产业所有领域的内在风险。这就是Futron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研发其预测能力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能力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Futron的预测模型是内部资助的,完全独立于目前和未来的所有卫星系统或组织。

卫星业务的需求产生于电信业务的需求。比较为期10年的以供给为出发点的预测,这是一种更加严格和更加广泛的方法。

这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产品。Futron开发了预测模型,有能力为用户完成广泛的经营咨询项目提供结论。发展预测对高层人士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有用的,Futron则更希望解决用户感到最困难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宏观市场报告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强调。

Futron公司

编者按:Futron是美国一家涉及宇航和卫星领域的咨询公司,在全球宇航和卫星通信广播业界拥有大量用户,其决策支持方法和结论具有很高的权威。2006年6月9日,Futron了《未来10年卫星业务的需求分析》的报告,对卫星业务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现将该报告编译发表,供各位领导和专家参考。

概述

像整个电信产业一样,卫星产业从轰轰烈烈到泡沫破裂,再到共同发展。现在,卫星产业正处于一个非常复杂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大型运营商们正在并购,而计划建立混合网络的新型运营商也在崛起或者重新崛起。SES Global/NSS和Intelsat/PanAmSat的并购,像Sprint/Nextel和AT&T/SBC的并购一样,代表着影响市场的同样强大的因素。

10~15年前,光缆和地面无线技术遍布全球,人们关注着卫星产业是否会逐渐消亡。产业坚持寻求新技术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并拓展他们对卫星容量的需求:一是数字音频广播业务(DARS)和卫星广播电台的出现,其业务已进入现实经营阶段;二是应用在Ku波段的军事和其它方面的移动运营设备,这些设备更加地灵活和更加地紧凑;三是集成了卫星和地面能力的混合网络方案的实施,这些方案通常要与电信公司进行合作。

Futron最近的10年预测表明,随着这些方案和其它发展趋势的发展,商业卫星业务的需求将继续强劲并不断增长:

卫星容量的总体需求在未来10年里,将以高于每年5%的速度发展,见图1。

尽管模拟频道份额下降,压缩技术仍必须迅速地加以改进,作为卫星产业生存的基础,广播商仍将迅速增长并加强自身的作用。

数据业务需求继续稳步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专用网络业务的新兴应用和用户面的扩展,包括应用广泛的政府市场。

Futron对卫星需求的预测独立于我们计划中提供的容量预测,提供和需求的相互作用是认识未来趋势产生的关键因素。使用我们的在轨、预订、预期替换的卫星数据库,我们发现下列条件在评测影响需求的趋势时十分重要:

供大于求的情况正在缓解,全球超过60%的卫星应用在未来数年里表现为首次使用。Furton预计这一数字将于2012年达到84%,可能影响卫星业务的价格与需求。

尽管没有计划在其它地区发射相似的、大规模的卫星,Ka频段容量已在北美最终形成了规模。

Futron的预测方法

自1996年以来,Futron公司每年跟踪评估静止商业卫星的未来需求。在这些跟踪评估中,我们曾经成功地预测了未来卫星的数量和类型。

2006年,我们一如既往地分析了十余个独立市场,评估了包括200个国家在内的每个市场10年用户需求的发展趋势。由于电信和媒体的影响,Futron已经将卫星业务进行了重新分类,2006年的预测矩阵如图3。

Futron的需求预测方法可以简要论述如下:

(1)明确电信和广播业务在每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动力:数据统计;历史趋向;新兴应用。

(2)应用限制了卫星需求,这是每个市场的关键环境因素。包括:地面竞争(增建、应用和价格);管理环境;价格及负担能力;用户设备分配和应用。

(3)将现实需求转化为转发器容量反映卫星产业的趋势:技术(例如数据压缩和频率复用);价格竞争。

(4)当前商业同步卫星使用的规范化:通过Futron提供的数据库分析转发器层次的应用。

今年预测最有意思的一个方面是加强了电视中继需要的作用,因为高清电视(HDTV)正在成为全球主流。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我们看到了基础结构业务容量的需求以用户业务需求一半的速率增长。作为全新应用的用户业务,则更加地激动人心。正如图4所显示的,基础设施业务在整个时间段里的确在持续增长。

视频、数据和音频市场需求的关键驱动力在以下各部分中讨论。

视频对卫星需求的影响

近期视频因HDTV内容的发展而出人意料地急剧增长,并与承载内容的容量需求相联系。这些趋势预计将因新技术的发展而继续发展下去,全球视频管理的变化将有助于驱动卫星容量对视频业务的需求,在今后的10年里几乎要翻上一番。

1.高清晰度频道中长驱动容量要求

对于卫星提供商来说,既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模拟频道数量的下降,压缩技术不断地改进,预计在近期将对视频的需求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视频业务需求的份额随着时间的进程会不断增加。模拟信道所占带宽10倍于数字信道,2006~2015年将迅速地从所占全球全部信道的8%下降至1%,如图5所示。然而总信道的增长使载波成本下降,高清晰度频道份额的增加(带宽要求是标准清晰度频道的大约4倍),驱动了容量需求。

2.管理驱动需求

就在美国DTH市场携载当地HD频道和全部220个视频市场运行良好而产生容量需求爆炸时,亚洲市场的开放将驱动下一步的需求。近期印度DTH市场的开放已经迅速吸引了一些运营商开展业务。DTH业务目前在中国是非法的,中国市场对限制的放宽将很可能吸引更多的运营商。与北美和西欧这些成熟市场相比,Futron预计亚洲用户在此期间将大幅增长,如图6所示。管理是驱动这一需求的强劲因素,特别是在美国,“必须承载”的法律要求DTH提供商在每个市场提供广泛的频道,因此提高了所要求的卫星容量。

3.数据市场有所增加,总量变化不大

由于IP平台在音频和视频以及两者之间的所有类型的业务中的实际应用,数据市场复杂而多变,这一变化改变了许多数据市场的结构。随着蜂窝电话和其它主流电话业务公司安装VSAT网络数量不断增加,数据和音频市场的重叠部分不断扩大。同时,一些VSAT用户转移到低成本的基于IP的能提供所有数据业务的地面电话网络。

这些趋势在不同地区的市场有不同的变化,因此限制了数据业务的普及。然而有一点是明确的,数据业务需求总体增长最高的是中东地区,以及非洲、亚洲、美洲的主要地区。正如前面所叙述的,不同的数据市场有不同的模式。例如,VSAT的需求包括不断增长的昂贵的政府网络需求,预测将翻上一番VSAT的需求,大约有1/4来自美国。

另一方面,最后一公里宽带应用的需求有更加复杂的趋向,随着地理和用户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如图7所显示的,美国的居民宽带需求随着时间而起起伏伏,既反映了卫星容量的变化,也反映了不同国家在有吸引力的价格变化和地面应用为竞争的形势面前而采取更有吸引力的价格变化。同时,对卫星容量需求更小的企业用户数量也开始增长,但随着地面业务商通过主流和镜象市场的竞争,这一数据开始下跌。

4.音频业务载波

正如前面数据市场所讨论的,IP电话的应用是降低全球音频业务带宽需要的关键因素,它让载波更有效。同时,诸如农村电话亭等固定电话业务的需求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区持续地强劲增长,这些农村网络通常采用VSAT网络模式,并且不再仅应用于音频业务。

卫星电话业务容量需求明显增长的地区是撒哈拉地区。如图8所示,非洲总体需求开始时与中东地区一样,但在预测期的中段,不同因素,包括地面国内中继和国际中继设施的拓展,致使中东地区的需求稍有下滑,而非洲的需求则持续增长。

结 论

卫星应用市场调研报告范文11

政治、模棱两可和关系

按照考克斯委员会的结论,美国为了迎合商务利益,放松了对敏感技术的控制,结果使中国有机会接近美国发射技术,发展了自己的导弹技术。

早在考克斯报告出台前,美国立法已走在前面。1999年,国防立法规定卫星许可证的管辖权从商务部交还国务院。商务部已经于1996年放权。所有卫星技术再次被列入从冷战时期制定和实施的军火控制条例(USML)中。此举旨在加强对原商务部管辖的美国敏感技术的控制。

技术“控制”是一个多层次、多变化的复杂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得“需要控制什么”的定义更加复杂化了。目前在商业卫星业务中一些基本的电子元器件在汽车配件商店就能买到。难道要五角大楼的职员天天看守为外国顾客开放的汽车配件商店吗?十分明显,在改变美国出口管理体制之前,这些问题并没有考虑过。

中星-8号项目:在2000年1月一次有关商业发射的国际贸易论坛会议上,一位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官员对许多美国宇航工业观察家说得很清楚,在大选之年,做出向中国出口中星-8号卫星的决定,实在是太困难了,因为这纯属是一个政治问题。按照考克斯委员会的说法,中星-8号卫星由劳拉公司制造,是两个参与中方火箭故障调查的公司之一,在参与调查中向中国转让了技术。看来,实际上中星-8号项目并没有因为技术转让而推迟,而是被美国党羽和国内的政治耽误了。美国国家安全并不是利益所在,而是选票在作怪。

劳拉公司从1998年12月就一直等待美国发放中星-8号的许可证,以便运到西昌发射。尽管单方面可以取消该合同,但双方没有这样做。劳拉公司私下同意向中星公司免费提供亚太二号R卫星的3个转发器。劳拉公司在1999年2月指出,这笔与中星公司的交易是为了补偿中星公司因许可证延误所造成的3600万美元的损失。这笔小钱与撤销合同给劳拉公司造成1亿7400万美元的损失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这些美元的价值不是失去买卖本身的损失,而是双方友好相待、守法守纪,从合同签署时许可证已经批准到许可证吊销期间,已经完成工作的成本。实际上,美国政府已经没收了这颗卫星,而没有任何补偿。

雷达2号卫星。这是一个计划于2002年投入使用的卫星成像项目。和雷达1号卫星一样,加拿大出钱造卫星,NASA负责发射,换取资料共享。问题出在美国航宇局想把雷达2号的分辨率从雷达1号的8米提高到3米。结果引发了安全问题。还有一个让加拿大犹豫的是卫星平台由美国科学轨道公司提供,它能否获得出口许可证,把平台运到加拿大分包商手里也是未知数。这种“等待”和模棱两可的状态让加拿大方面的项目经理难以接受。结果,这笔5000多万美元的合同被意大利阿莱尼亚宇航公司“撬走”。

是朋友,还是仇敌?

冷战结束后,以前敌对的国家成了合作伙伴,在类似国际空间站项目中,他们密切合作,互相拥抱。这样,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就得重新确定,去认识这些变化,但这些变化只是一种国际安全问题的过渡。一个人对某个国家来说是恶棍,但对其他国家来说是客户。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如何互相对待呢?根据考克斯报告对美国出口许可证审批程序做出的变化,分辨不出敌人和朋友。就和分辨不出卫星技术和导弹技术一样。尽管1999年国防立法有意把日本和欧洲从严格的监控条例中排除,但并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

1999年底,国际通信卫星组织总执行官库曼先生,对出口控制问题发表讲话。他说,国际通信卫星组织为了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搞好和美国宇航工业的关系,花了很大精力。

在修改许可证审批程序以前,国际通信卫星组织主要的卫星系列69颗卫星都是从美国卫星制造商采购来的,这并不是一种巧合。下一个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的合同 ―― NI ALPHA卫星合同给了英法公司马特拉-马可尼宇航公司(现ASTRIUM公司―译者注),而且最近该合同又增加了采购第二颗卫星的内容。

1999年,德国宇航公司总裁命令其公司放弃与美国分包商的合作,原因是美国出口许可证太耽误事儿。德国人的口头指责并不是无独有偶。在一次竞标两颗欧洲卫星的项目中,法国阿尔卡特公司担心美国许可证问题,结果把美国分包商的竞标资格取消了。

观点的差异

五角大楼、国务院和国会,都是美国政治舞台的主角儿。

五角大楼总想控制局势的发展。在1999年大型商用客机的订单中法国空中客车公司占了70%。在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阿里安公司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为此,五角大楼1999年9月提出建议,应停止安全方面的限制,因为它是美国跨洋合并浪潮的绊脚石。

国务院:国务院的职员在美国官僚机构中是较为自由的。对那些能引起国会注意的特殊问题,国务院通常处理得很保守。

国务院称,发放许可证的周期几乎可以控制在90天之内。不过有几项说明是很重要的。首先,90天是用工作时间计算的,不是日历日。卫星申请本身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在和保险商和火箭提供商协调卫星接口和合同谈判中,需要获得技术支持协议(TTA)。出口一颗简单的卫星通常需要好几项技术支持协议。

国会:国会一小部分势力较大的人,极力叫嚣要对许可证审批持保守态度,而其他持保守态度的人却只是默然处之。对反对“怀念冷战”的行为被冠以“不爱国”或“牺牲国家安全”的帽子。从考克斯委员会听政会开始,许可证问题已经成了政治问题。

瞄准目标:国家安全

想广泛保护尖端技术的企图是徒劳的。半导体产品、设备和材料的设计和使用是为了大批量生产市场需要的商业芯片。但这些产品由于其使用目的的双重性却被列入军用关键项目清单,需要严格审查。关闭市场、减少收入来源影响了美国公司的技术创新:研发和创新减少了,产品销售量下降,要长期依赖外国公司,美国“控制”被削弱。

自从美国开始丢弃宇航工业,中国已经宣称要建立新的宇航关系。的确,意大利阿莱尼亚宇航公司选择了中国长征火箭发射阿莱尼亚制造的通信卫星,阿莱尼亚还和中国联合投标,制造大型通信卫星。欧洲公司投标,帮助中国制造C频段和Ku频段的通信卫星。而美国公司则不参与任何这些项目。

卫星应用市场调研报告范文12

>> 中国火箭商业发射之路 快舟火箭将于年底完成首个商业发射 中国一民企要为丹麦发射火箭 中国模块化箱式发射火箭炮 中国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六年之阻 火箭重新发射 《火箭发射》等 发射吧!小火箭 逆势成功秘辛 质子火箭成功发射国际十六号通信卫星 中国航天国际化稳步推进2012年拟实施5次商业发射 中国正式开启火箭商业化运营 神八发射创造中国火箭入轨精度最高纪录 火箭发射燃气流场仿真分析 火箭是在哪里发射升空的 私人订制发射探空火箭 可回收火箭助推廉价航天发射 自制火箭发射架,保送清华 全球最小运载火箭发射失败 俄“联盟/进步”火箭发射失败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中国火箭国际商业发射谈判秘辛 中国火箭国际商业发射谈判秘辛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齐岳峰")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1987年1月28日,中美双方在北京签订用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美国卫星的第一个合同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为中国航天带来了发展契机。

在后来被称为“旋风九日”的访美期间,邓小平与美方沟通了大量问题。后来有记者问他都谈了什么?邓回答:“从人间到天上,无所不谈。”

5年后,作为邓小平当年访美成果之一,中美航天交流合作拉开帷幕。

1984年10月,当时的中央领导在军委座谈会上强调,国防科技工业必须服从国家建设大局。次年5月的军委扩大会上,中国军队被要求由临战状态转向和平发展轨道。作为武器生产研制单位,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也随之实行了战略转变。

多年以后,曾任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的乌可力对《t望东方周刊》回忆,1984年初,中方已决定通过对外招标,向美、法等国购买急需的通信卫星及商业发射服务――当时的中国航天。尚不具备发射同步通信卫星的能力。

幸而1984年4月8日,中国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本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中国有能力将同步通信卫星送入3.6万公里高的赤道上空了。同时,发射中心、地面测控系统和“远望号”测量船队均已组建完备,并具备执行任务能力。

很快,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将出现中国人的身影。

这不是几个钱的问题

中美正式建交的次年,中国长城工业公司成立,当时其使命是将中国的航天技术和服务带出国门。这成为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对外开放的一个标志。

中国成功发射同步通信卫星后,一批航天人觉得,既然中国已经能够承担此类任务,何不走出国门,到国际市场承揽业务?

曾任长城工业公司副总经理的陈寿椿记得,当时的航天部部长李绪鄂和副部长刘纪原召集他们谈话,希望研究中国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的问题。

1984年底,当时的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收到一份报告,详细阐述了中国航天的发射能力以及国际空间发射商业市场状况,希望能够批准进行国际商业活动。

在报告中,时任航天工业部预研局局长乌可力与科研局局长陈寿椿写道:中国有一支过硬的航天技术队伍,已经具备了数套完整的发射、测控设施,并且又有了“长征”系列火箭。如果能将中国的航天技术打入国际商业市场,岂不正是改革开放的最好体现?

在对《t望东方周刊》的回忆中,乌可力与陈寿椿都提到,那时国家的航天基地任务并不饱和,而专业队伍又面临年龄断层,若没有饱和的工作任务刺激人才成长,中国航天事业岌岌可危。

报告被肯定后,航天部拨款20万元,组织成立了以乌可力、陈寿椿、黄作义为首的“航天开发十人小组”。

当时的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乌可力与陈寿椿的报告上批示:“我完全同意这个建议,希望你们为中国的火箭走向世界而努力奋斗!”

国际市场上的卫星主要由美国研制。1986年夏,在国务院召开的一次专门会议上,聂荣臻元帅说,中国能为世界上最发达的美国发射卫星,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现实,既可在政治上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作为一个行业干下去,也会在经济上得到好处。现在,既然已经在国际上引起注意,那将来肯定还会有别的国家请我们发射。所以,“这不是几个钱的问题,是我们国家的名誉问题,一定要搞好!”

“中国有没有自来水”

1985年6月,中国航天界组织的代表团飞赴巴黎,参加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

乌可力等人带去了中国火箭的相关资料。他记得,很多外国观众说:“过去,我们只知道中国有原子弹、氢弹,没想到中国还有‘长征’系列火箭、返回式卫星、同步通信卫星,而且,还有像‘长征三号’这样世界第一流的火箭!”

在同期举行的国际空间技术会议上,陈寿椿作了关于《中国向外国提供发射服务可能性》的报告。他说:“长征三号”火箭发射服务的价格,将比国际市场同类发射服务价格低15%。

首次出现在国际视野中的中国火箭队伍让全球瞩目,甚至有外国媒体惊呼:“羽毛未丰的中国航天技术要参加国际竞争了!”

当年10月,李绪鄂正式向世界宣布: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和“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以优惠价格承揽国外卫星发射业务,并负责培训技术人员;而且,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愿意以国际市场优惠价格,为要求发射卫星的外商承担经济保险。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失利,“大力神”火箭亦发射失利,打乱了其航天计划,以至于美国宇航局局长宣布:在以后的三四年内,可能仅有3架航天飞机提供发射卫星服务。

全球哗然,几十颗已经签订发射合同的卫星用户,要么推迟发射,要么重新寻找发射服务商。

全球有发射能力的国家都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法国人四处招揽生意,苏联迅速宣布将自己的“质子”火箭投入国际市场,日本则直接开始研制具有2吨发射能力的大型运载火箭,并以惊人的速度在华盛顿设立了卫星发射服务办事处。

乌可力等人觉得,时不我待。

1986年4月,中国商业发射代表团前往美国进行有关卫星发射的商务接触。

抵美次日,当地报纸的头版头条是:《中国发射服务代表团到美国游说,企图争夺卫星发射市场》。

当然,中国代表团面临的仍是怀疑。有人甚至问他们,中国有没有自来水?

虽然事实不像外方疑虑的那么惨,可当时中国的西昌发射场,的确还没有符合国际标准的卫星测试厂房,没有直达专机,连起码的宾馆都没有。

“听说全砸了?”

说是商务接触,代表团希望尽最大可能谈成合作协议。

1987年年初,中方在美国签订了第一份发射外星的正式合同,对方是美国特雷卫星联合公司。

陈寿椿记得,当年双方签订合同后,特雷公司发现,自己无法再从银行获得贷款,相关手续在美国也一再受阻。最终,公司被生生拖垮破产。

当另一家企业上门要求协商时,中方提醒他,合作有风险,特雷公司就是前车之鉴。

但这家企业的总经理仍然坚持草签了协议书,并预付了定金。

1987年2月20日,双方在北京签订了正式合同。但没过多久,中方突然收到对方要求解除合同的文件――据说,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在收到美方要求中止合作的法律文件时,泪水长流。

幸而,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时中方准备与特雷公司合作发射的卫星由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特雷公司破产后,休斯公司又将卫星卖给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财团,亚洲卫星财团最终同意中国火箭发射该卫星。按惯例,承担发射业务的公司与卫星制造方要签署一个发射定座协议,当时长城公司与休斯公司的澳星发射定座协议规定:在1988年10月31日前,如果双方没有正式签订发射合同,将失去合作的可能。

在与休斯公司最后一天的谈判中,双方从上午9点一直谈到下午7点,始终无法突破。离最后的期限只有5小时了,休斯公司的代表提出终止谈判。

中方代表说:“如果不能在今天签订这个合同,明天我们将面临困难的选择。”“什么困难选择?”“我难以决定向另一个潜在客户提供哪一种服务价格。”

话音刚落,美方代表席上一阵骚动,“请允许我们离席30分钟。”30分钟后,美方人员返回谈判桌,草签了合同。

次日,休斯公司总裁道夫曼知悉前一晚的内幕后,在致辞中说:“从今以后,我们要学会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

作为高难度、高技术、高风险的商业活动,航天发射通常都会有专业保险公司提供保险。中国进入国际市场时,保险公司正犹豫不决。以美国为代表的强国接连失败,保险公司损失惨重,不得不大幅提高保率。这样一来,发射成本会激增,双方谈判的难度亦会增加。

最关键的是,作为高技术产品的卫星,要受到本国政府的多方限制。美国卫星出口,必须经国务院、国防部及武器出口委员会批准,方可成行。

也就是说,即便买卖双方签订了合同,卫星也不一定能运来中国发射。

但中方的专用发射场正在紧张抢建,国家也为外星发射大开绿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承担了经济保险业务,海关对入境卫星推出免检政策,这工程不做也得做。

最关键的是,竞争形势变了――1988年,全球发射了125颗卫星。从运载工具来看,苏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首次发射成功;缓过气来的美国航天飞机恢复了发射;法国“阿里安”火箭也重振雄风。

中国航天人头上的“金箍”越来越紧,一些客户也发生了动摇。国内的疑虑更是纷纷扬扬,乌可力和陈寿椿走到哪里都被人问:“听说全砸了?”

还有更直接的指责:“花了那么多钱,现在人家又不干了,这不是犯罪吗?”

不愿得罪十亿中国人

1987年1月28日是中国农历除夕,当时还在美国谈判的刘纪原等人走进纽约唐人街一家中餐馆,老板奇怪这群中国人为何不在家过年,得知情况后,老板感慨道:过去我们出来只能开餐馆,现在你们是来推销火箭的,你们是我们海外华人的骄傲!

驻外谈判时,中方人员住的是当地最普通的旅馆。

一天,乌可力打电话联系当地公司洽谈业务,但对方最终只派了低阶工作人员应付了事。 1986年10月, 中国长城工业公司与美国公司谈判

中方不明所以,回程中出租司机揭开了谜底――对方看你们住宿条件一般,以为你们是骗子。

这让乌可力很是恼火,当天即联系中国驻美使馆,请使馆出面邀请对方公司赴宴。“我要让他们看看中国卫星发射代表团是不是正牌货!”

在此之前,美方近乎裸地对中国航天领域的商业活动表示反对。美方谈判人员觉得,在国家力量支持下的中国火箭公司,构成了对西方私人火箭公司的威胁,违背了平等竞争原则,且以低价扰乱了国际市场。

中方回应说,中美之间的差距有目共睹,中方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不会对他人构成威胁。至于低价,是因为中国原材料价格较低,劳动力亦相对便宜,中国科技人员的收入在当时是美国同类人员的四分之一。

1988年9月9日,美国国务院正式宣布:批准一项用中国火箭发射3颗美国通信卫星的计划。

乌可力说,这是有史以来美国政府第一次批准由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射美国卫星。

为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当天发表声明:美国的卫星运到中国发射,安全是有保证的。

可美方仍纠结于一些问题,不肯发放卫星出境许可证。比如,中方如何保证卫星在华技术安全?中国还不是联合国空间责任条约国,一旦发射失败波及第三国,如何处理?

这些意见被报回国内后,中国的反应堪称迅速。1988年11月24日,中国代表团前往美国进行卫星商业发射服务问题的第二轮谈判。12月14日,中国向联合国交存了加入《外空物体所造成损害之国际责任公约》。至于卫星在华安全问题,中方确认,中方人员不会接触外方卫星,中国海关经特批,准许其直接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