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语言艺术论文

教师语言艺术论文

时间:2022-05-06 03:57:04

教师语言艺术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

语言是一门艺术,合理、恰当的教学语言的使用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实施者,教师跟学生交流感情、传授知识主要靠的是自己的语言。教师的语言具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教师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牢牢粘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引导他们追求生活的真谛,奋然前行。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从小学语文课来看,课堂中教师的语言更尤为重要。因为小学语文除了是一般科学以外,它更是一门工具学科。小学生本身正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我们常说“为人师表”,教师的语言除了担负传授知识的重任以外,也正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有必要掌握教学语言艺术,把课教“活”, 使课堂教学语言达到艺术的佳境。

1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水平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引导学生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课堂上教师运用准确周密、抑扬顿挫的语言,能把无声息的书本知识讲得有理有情、有声有色,让学生感觉“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调查发现,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水平影响学生学习:

如果教师语言水平较低,普通话不纯正、信息有错、量小、深奥含糊、语言贫乏、语调平淡、话语霸权、讽刺挖苦;则大部分同学沉默寡言,两眼无神、淡漠,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或思考其它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课堂秩序有混乱现象。

如果教师语言规范文明、科学准确、通俗易懂、启发诱导;则学生表情平静自然、但注意力集中,能认真、有序地完成课堂各项任务,或读书或伏案书写,整体呈现出平和稳定的气氛。

如果教师语言灵活机敏、词汇丰富、通俗易懂、富有感情;则学生课堂活动井然有序,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泼,学生参与面广,师生双方处于互动积极的状态。

如果教师语言富有节奏、诙谐幽默、声情并茂、有诗意;则学生眼睛放光,脸颊微红,争相发言,情绪激昂,精彩语言时有喷发,整体处于兴奋状态。

可见,教师的课堂语言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尤其是小学语文课堂,小学生非常容易受环境影响。而且语文课是学生学国文化和发展表达能力的重要场所。同样的教案不一样的教师语言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会完全不一样。

2 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化的要求

2.1 准确规范

作为语文教师,能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教学语言艺术化的前提,普通话本身就具有四声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教师首先能够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语言流畅,语义内容表达准确规范,就可以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和鼓动力,能够准确的传情达意,可以感染学生的情绪,博得学生的好感,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一种美的感受从而加强教学的效果,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2.2 富有节奏

为了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师还应把握教学语言的节奏,包括语音,语调和语速,语言切记平铺直叙,语气应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有一定的旋律美和节奏美,和谐动听,引人入胜,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能够刺激学生的优势兴奋中心,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语速的变化,语速更能够体现语言的艺术化,语速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内容而定,学生容易懂的地方速度可以适当的加快,在讲授复杂或重要的内容时速度应该放缓或做适当的重复。

2.3 简洁生动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准确清晰用语恰当,既不夸夸其谈、信口开河,也不含糊不清、空发议论,要做到准确有逻辑,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和细致的分析,掌握其内在本质规律,再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设计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有意识的穿插各种与课本有关的课外知识,把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各种知识联系起来,最大限度的充实教学内容。

在准备好准确的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就应该援用简洁精炼的教学语言来表达,运用简洁的语言教师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有计划的完成教学任务。语言的简洁精炼并不是单纯的削减语言的数量,更应该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少说额外话,尤其应该注意自己的口头禅要避免重复、啰嗦,课堂上不要求面面俱到,倾囊相授,高明的教师应该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去点拨启迪。

2.4 幽默风趣

教学语言出来精确简洁,还需做到幽默生动,苏联著名教育家斯威特罗夫指出:“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运用幽默的语言可以寓庄于谐、化抽象于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使枯燥的教学过程生动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启迪和教育,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讲究语法,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教师语言形象化,增强其艺术性和感染力。

2.5 形式多样

第2篇

一、语言应通俗易懂

教师的语言要通俗化、大众化,流畅自然,让学生容易理解。要防止词语的堆砌,用词要丰富,追求语言生动形象,但不能一味地堆砌华丽的辞藻。要防止说半截话,满口定义概念、技术术语,晦词涩语,故作高深,使学生如坠雾中,如听天书,不知所云。要做到通俗易懂,要求教师应做到四点。一是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摸清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采用学生容易理解和喜欢的语言讲述。二是语言要简短完整,少用过长的语句。三是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声音适当。教师声音过高,学生容易紧张、疲劳;教师声音过底,学生不易听清楚,影响教学效果。抑扬顿挫的语调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四是语言有逻辑性,条理清楚。只有做到这四个方面,才能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提高教师语言的有效性。

二、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言要生动、恰当

语气就是通过不同的声音和气息表达出不同的语意和情感的说话方式和状态。说话的人在不同的情绪、情感中,会自然而然地使用不同的声音、气息。而不同的人在大致相同的情绪、情感状态下说话,声音、气息也会形成一些相同的特点。不同的语气必须为不同的内容和情境服务。教师应善于根据特定的内容、对象、场合与目的,使用不同的语气,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表达效果。专业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除利用专业术语准确地讲解外,生动活泼的语言常常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生动活泼的讲解,能活跃教学气氛,而好的思路、好的想法也往往在活跃的气氛中产生。专业教师在讲解中利用比喻时,一定要注意准确恰当,恰当的认识对实习操作往往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透彻的讲解是消除学生错误思路的基础,也是好的工序安排和好的加工方法的思想源泉。因而,教师在示范指导、讲解新课及巡回指导中,都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恰当和透彻。

三、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教师在精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周密设计、使用教学语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思路,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用启发性的语言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每一个提示、每一个举例都要成为探索点、触发点,打破学生脑海中的平静,恰到好处地点拨,使学生脑海中波涛迭起,点燃智慧的火花。教师的点拨既要把问题说到,又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总之,教师只有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拥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把不容易理解的书面语言转变成学生易于理解的通俗语言,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配合示范操作,达到教学目的,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作者:靳响来单位:山东省邹城市技工学校

第3篇

一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教师语言艺术的有效措施

1巧设语言疑问,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趣和兴奋地智力内心状态,才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在使用语言技巧的的时候应该巧设悬疑,并采用提问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突破学生受固定知识的限制,变无疑为有疑,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吸引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探索思维,使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开展。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绪、掌握知识的能力以及掌握体育的基本动作技能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思维方面出发,结合实际的教材内容,巧设语言悬疑,体现教师语言艺术性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武术练习的课堂上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编一些比较顺口的词语或顺口溜,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记住武术的基本动作和名称,比如说"马步横打"、"抡臂砸拳"等等,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

2在教学中要适时、有节奏的运用语言

突显语言的艺术性价值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在重视课堂语言运用的同时,还应该重视语言的节奏和在什么时候运用什么语言,不同的情境下采用不等同的教学语言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更能突显教师语言的艺术性价值。快速地教学语言是不可取的,不能被广大学生所接受的,因此,在实际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慢节奏的使用语言,并通过一定的动作技巧来伴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这样既突显了语言的艺术性,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和训练情趣。所谓慢节奏的教学语言不是漫无目的"慢"教学语言,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掌握基本体育技能的情况来确定的。如果教师能够做到适时、有节奏的运用教学语言,突显教学语言艺术性的价值,这样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就能够有效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授体操运用中的跨跳抛绳的动作的时候,众所周知,这一个动作具有很高的要求,既要将绳子抛到一定的幅度,又要要求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优美的动作和姿态。此时,就需要教师及时的运用准确、规范、标准、激励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提示与鼓励,使学生在教师的支持与鼓励下,快速的掌握抛绳的动作与技巧,使学生能够对抛绳的力度、顺序等基础性知识有效地掌握,进而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的体育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结语

总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语言艺术性的展现,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学生自主锻炼和学习的能力,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合格的体育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升其我素质,加强语言的运用能力与修养,提高自我的语言艺术能力,进而提高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展现教师语言艺术性的价值。

作者:路明云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公共体育部

第4篇

关键词:教学语言艺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用体现

一、前言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的课程,掌握语文知识的优劣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存在影响。而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则与教师的职业素质密切相关。对此,每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拥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另外,还需具备一定的语言艺术。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必须是生动、具体以及具有活力的。高水准的语言艺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阅历,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美感,对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发挥重要作用[1]。

二、教学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1.教学语言的多样性有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语言的多样性特点,在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文体以及不同风格的文章时,小学语文教师应选择不一样的教学语言[2]。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选择具体、生动、形象以及具有趣味性的教学语言较为适宜;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选择明朗、深刻以及具有哲理性的教学语言较为妥当。又如,在讲述抒情文时,可选择华丽、深情、激情的教学语言;在讲述议论文时,可选择严密、具有力度以及分析、议论性的教学语言。

2.语言艺术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根据思维定律的理论得知,思维启动通常来源于惊奇以及疑问。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的整体意识,不断提高其积极性。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提前编制好课间的问题以及预习的习题,使学生根据问题去阅读、听课等。另一方面,在讲课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注意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多提问疏导性、疑问性或者铺垫性的问题。与此同时,利用丰富精彩的语言艺术去感染及影响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其在教师的诱导下发挥启迪,努力寻求新的知识,掌握知识。总之,高水准的语文艺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阅历,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美感,使其领会到语言的美,甚至陶冶情操。

3.语言艺术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言艺术是一门感性、抽象的艺术,不同于人类语言,但均具有表述的作用。语言艺术犹如一幅图画、一首歌曲,向我们陈述的不仅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也体现了其存在的价值,它是一种精神的表述方式。教学语言作为传授知识的载体,是教师发展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工具,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讲究一定的语言艺术,包括表述艺术以及语言艺术。其中,表述艺术是通过人的体态动作以及面部表情来实现,而语言艺术则是通过听说、读写来实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完善自身的语言艺术表达,促使抽象、虚拟的内容更加具体化及形象化,以增加其感染力,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及运用。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应合理利用丰富的语言艺术以引导及感染学生,积极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学习氛围,争取每个教学步骤的创造性、趣味性以及启发性等,从而促使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良好的教学语言必须是生动、具体以及具有活力的。要想确保每节语文课生动、有趣,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锻炼自身的课堂教学语言。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掌握先进科学的语言表达技巧,并从中领会语言艺术的美,从而大胆尝试语文教学的改革。唯有如此,才能使语言的表达艺术适应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需求,也才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吕燕玉.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小学教学参考,2010(24):56—59.

第5篇

【关键词】艺术院校 外语教师 职业认同 专业发展

艺术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文化艺术领域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多元化复合型艺术人才除了应具备艺术方面的专业水平,还应具备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以适应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流。因此,在艺术类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外语类课程同样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在艺术类院校的教学中,重专业、轻公共基础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外语课程教学面临着如何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的问题。外语教学的职业认同感(即教师对于自身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等方面的看法与学校、社会等对其的评价保持一致)决定了其专业发展的程度,也是决定艺术院校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精神面貌等内在方面重要的因素之一。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艺术院校外语教师中存在职业认同水平参差不齐、自身专业发展方向模糊不清、职业目标不明确等现象,导致外语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滞后。

一、艺术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一)青年教师入职前专业训练不充分,知识结构较单一

艺术院校的不断扩招,导致对外语教师需求增长。一些外语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毕业即到高校入职。综合类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体系中缺少教学方法的实践训练,即使是师范类高校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也是面对中等教育。而艺术类学生的外语知识水平、性格特点、专业领域都具有特殊性。新入职外语教师在外语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能、对学生情况的掌握、对艺术学科的了解等方面缺乏系统的构建,业务水平能力有待提高。

(二)教学内容陈旧并且脱离实际,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目前,大部分艺术院校的外语教学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公共基础类普通英语为主要外语课程,辅以少量课时的综合型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与教材多年没有变化,教学方式为课堂讲授。又由于班级学生人数众多、教学任务量大,难以因材施教。青年教师即便思维活跃、专业基础扎实、掌握学科理论前沿,由于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教科研能力薄弱,对自身专业发展缺乏能动性

外语在艺术院校课程体系中属于公共基础类课程,课时量较大。一些教师在承担大量课时的教学任务之余,几乎无暇顾及学科研究动态,缺乏对教研方法的学习和相关书籍的阅读。教师因对艺术学科知识了解相对较少,难以将外语教研与艺术专业结合。外语教科研立项审批有难度,科研成果应用性不强。教师队伍缺乏科研团队,存在为了评职称而被动、独自做科研的现象。教师对于自身职业发展目标没有明确的规划和内在自主发展的动力。

(四)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进修方式单一

艺术院校外语教师大多数为35岁以下年轻教师。他们精力充沛,但经验不足且科研能力不强,不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校方对艺术学科建设的重视,又导致了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资源支持、机遇提供、政策激励的局限。其他重点院校外语教师或者艺术院校专业教师进修方式多元化,且校际间交流及出国学习机会更多。艺术院校外语教师入职后进修则主要为一些国内短期进修班或会议,青年教师参与校际访问或国际学术交流的机会甚少。单一的进修方式效能性较差,外语教师被动接受知识,无法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并将个人实践经验与校外学者交流,无法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制约专业发展的内在与外在因素

(一)内在因素

职业认同感是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内动力和前提,并直接影响着其对所从事工作的满意程度、责任感、压力感及倦怠感。强烈的职业认同感能够激发教师自身潜能,促进其自主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增强责任心,积极主动地钻研教学,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相反,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角色及意义价值概念模糊,甚至消极评价,则无法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严重制约其专业发展。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积极的职业认同感是教师树立专业终身发展观的内在心理条件。

(二)外在因素

1.社会及校方对艺术院校外语教师职业认可度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英语分值所占比重逐年降低,社会上出现了轻视外语学科的现象。艺术院校高考入学外语分数比普通院校低,学生外语水平高低不一,与专业课相比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外部因素导致对艺术院校外语教师职业发展虽有关注却认同度不够。社会与校方对外语教师的期望、认可,能够使其在情境限制中感悟教学文化,增强其对自身职业意义与价值的认识,以提升职业认同感。

2.教学评价、激励体系不够完善

与大多数高校相似,艺术院校教师教学评价通过督导、系领导、学科带头人、学生等多方对教师进行综合评定。评定的结果仅以分数的方式反馈给教师,并以此为据评定优良。这种评价标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但同时也存在弊端。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教师在其中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获得提高。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教师经过反思取得专业发展。教学评价不应单纯考虑分数,还应考虑教学环境、学生学习水平、教学效果、学生评价客观性、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时数、教学创新、教科研论文质量等多方面因素,更要看到教师的专业进步。只有以多元方式评价教学,才能真正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艺术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一)加强职业认同建设,帮助教师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与信念

学校各级领导应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了解基层教师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积极引导其正确认识职业价值和意义,增强责任心与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度。外语教师要从步入工作岗位之初就建立终身投入教育事业的决心,既要掌握艺术生的个性和艺术专业的特点,善于帮助学生成长。同时也要正确认识自我,制定切合实际的专业发展规划,逐步实现专业目标以不断满足内在成就动机。

(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完善自身专业知识系统

1.提高自身外语基本技能,拓宽文化视野

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是外语教师必备的职业素质之一。艺术院校外语教师只有夯实语言基础,不断学习语言背景相关文化知识,了解语言学及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才能在课堂中准确、灵活地向学生渗透异质文化信息,进而使学生理解不同文化间文化冲突和融合,掌握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专业语言基础与文化信息的学习要靠教师自身坚定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取得不断的提高。

2.学习外语教学相关知识,掌握国内外最新教研动态

艺术院校外语教师应该具备大学外语教育、教学相关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经验。应在教学计划的设置、教材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的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钻研。公共外语的教学不能只是机械地传授语言知识,还要结合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艺术生实际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应做到在备课时对大纲、教材、学生等方面情况的全面掌握,还要加强对国内外外语教学领域科研动态的了解,与艺术院校外语教学实践相联系,形成有艺术院校特色的外语教学研究体系。

3.学习艺术类专业知识,让外语教学兼具语言基础与专业应用特性

随着艺术院校外语课程改革的深入,语言的应用性教学使专业英语的重要性突显。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英语语言文化底蕴,还应掌握艺术相关学科知识。在准备此类课程过程中,外语教师除自主查阅相关专业书籍获取信息外,还可向艺术专业教师虚心求教并发挥各自学科优势组成专业英语教学团队。此外,在普通英语课程教学中,将艺术相关信息融入语言教学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艺术院校外语课程教学整体水平。

(三)教学与科研并重,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

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包括教育性和学术性两个方面。教师专业的发展既不能只注重教学能力的提升,也不能过分强调科研数量。艺术院校合理、有效的教师评价与职称考评体系应该考虑到学科差异,区别对待外语学科与艺术学科。对外语教师的考评要兼顾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两个方面。既要看到不同教师之间的差别,也要关注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自觉性及进步程度。不能单纯地以评分的高低决定教师的优良,还应重视教师评价信息的反馈作用,让教师真正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提高其专业发展能动性。

(四)建立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

教学活动并不是教师孤立的行为,而是一项需要集体协作完成的工作。因而要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建立由学科带头人领导的教学、科研团队,制定集体教研、听课、评课、教学比赛、科研讨论等计划。以专业对话、同伴督导、课程研发、行动研究等方式增加教师间的经验交流与学习,特别是年轻教师与老教师的互动。帮助教师养成对实践教学反思、提炼、改进的习惯,加以专家理论引导,使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艺术院校要为青年外语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机遇,积极鼓励其“走出去”开拓视野。外语教师进修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短期培训,学校可定期邀请专家进行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英语文化、外语教学理论、艺术专业基础等方面讲座,开办专家与普通教师座谈,也要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校际交流、出国学习访问的机会。学校要将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保障标准化、终身化,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提升艺术院校英语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能力。

结语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教师教育机制中的一个不断学习、反思、发展和成长的动态过程。艺术院校在提高对外语教师职业认可度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其自主专业发展,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与专业发展保障体系,打造开放、自主的校园学习文化。同时,外语教师也要深刻认识到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意义,加深职业认同感,善于对教学和科研反思,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促进艺术院校外语教学的新发展。

(注:本文为2014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艺术院校外语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WY56)

参考文献:

[1]芮燕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实证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2]文珊,任杨.缺失与建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外语教师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

[3]杨桦.教师教育新范式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

[4]张敏.国外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6(2).

[5]张严秋,陈研.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1).

第6篇

语言类技能是指幼儿教师能规范化、儿童化地运用语言、文字与幼儿进行交流,引导幼儿正确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交流,主要包括书写、普通话、讲故事等能力。书写能力是指幼儿教师应具备诸如教案、工作计划、总结、教育研究论文等基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以及能规范地使用钢笔和粉笔书写汉字。幼师的普通话水平要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幼师应具备的讲故事技能,要求幼儿教师能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和肢体语言,充分突出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为幼儿演讲故事。幼师专业在语文课的基础上开设语言艺术课,可加强中职幼师生的语言类技能,能更具针对性地提高幼师生的语文素养。

幼师生语言艺术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中职幼师生的语言艺术课程以培养、发展幼师生语言技能为中心,将语言表达与表演技巧、教学语言结合在一起,以体验学习的模式,通过视频学习和专项练习令每一个学生在体验中提高技能,并通过观察和总结巩固成果。本课程的实施要从教学规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入手,以强化幼师生语言技能为目标。

1.教学规划要在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系统设置三年制中职幼师生的语言艺术课一般在二年级上学期开设,一年级仍以基础语文教学和普通话教学为语文教学内容,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语文知识,掌握好普通话。进行语言艺术课程学习前,可组织学生到幼儿园或早教中心进行短期见习或实习,利用语言教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认识语言艺术课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幼师生自二年级始,逐步深入进行语言艺术课程学习,学习时间共计三学期。第三学期的课时要多于前两学期,旨在强化提高幼师生的授课表达能力,为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2.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服务就业教学内容要分专项逐步深入进行,并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给学生做好理论储备,然后再进行实践训练。理论课既要有专项基础知识,又要安排实践比赛后的指导与总结。通过前期指导和实践总结,使幼师生的语言技能获得提高与发展。教学内容设置可以从学生自我介绍入手,逐步进行吐字节奏发声训练、形体姿势训练、配合动作和节奏的儿歌朗读训练、故事专项训练、三句半等简单曲艺训练、课本剧表演专项训练、主持专项训练、演讲专项训练以及故事课、综合课等。每一项内容都以就业技能为指导,令学生毕业就能胜任幼儿园及早教中心的教学工作。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竞争中职幼师生多数性格活泼开朗。实践中如何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营造你争我赶的学习氛围,是语言艺术课需要注意的环节。教师的教学方法忌陈旧,宜新颖,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多给学生提供优秀的利于教学的视频,使学生在观摩中明确差距,努力提高。此外,在实践竞赛环节,可利用录像设备给每个学生的专项练习摄取影音资料,并在回放中指出问题,帮他们总结经验。此外,还可对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情况进行影像资料搜集。

4.教学评价要注重综合评价和能力评价中职语言艺术课应具备明确清晰的评价体系。作为一项以学习技能为主的课程,其评价应充分体现综合性,突出能力考核。实践操作中,教师可对每一个专项竞赛进行评价,同时注意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课程结束时可进行舞台实践汇报,请全体任课教师打分,并将其作为总成绩。课程学习期间,还可借助形式多样的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和评价学生。多种评价相结合,必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采用灵活、务实的教学方法,精讲多练,因材施教,逐个提高,强化每个学生的语言技能。

作者:顾艳婷单位:三门峡中等专业学校

第7篇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教学质量教学艺术是一种属于教学实践活动中语言、动姿、板书等多方面的综合艺术。它具有情理交织的特点和潜在的教育功能,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尤其我们语文小学教学,面对学生家庭环境及学前教育差异较大,导致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个别学生课堂会出现各种小动作,影响干扰课堂运行效果。为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小学生心理,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抓住小学生对新生事物易产生兴趣的特点,科学的运用教学艺术,以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凸显教师课堂主导教学风格的魅力,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萌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达到师生情感交流、心灵碰撞的最佳状态。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能动作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导入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导入是引导学生思路进入课堂学习状态的重要环节,学生课堂的精神状态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导入有简介、疑问、趣味等多种导入形式,导言设计要语言精炼、趣味,紧扣主题,要适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课文内容的需要,可就近取材(乡村自然美景),也可以引入历史典故,正确利用现代多媒体的影像烘托作用,设计出适合小学生好奇心,使学生具有新鲜感,产生探索课文内涵的兴趣,拉开教学运行序幕。如:课文《窗外》为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授课时间正处于金秋时节,教师可以在播放为教学采集制作的乡村金秋景色,农民秋收喜气的多媒体软件中开始导入,“乡村的金秋是非常美丽的,假如我们的窗外就是金秋的原野,我们眼望窗外的美景,更是别有的一番滋味”。几句精炼的导言,把学生的思路引向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金秋原野,板书课题《窗外》映入学生的眼帘。这样,精炼语言把学生的思路带入窗外金秋的意境,把学生引入探索窗外美景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凸显导言“准、巧、奇、精”的特点,又具有“直观性”和“衔接性”,平稳快捷地拉开了教学的序幕。

二、语言艺术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告诫教师语言修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教学语言艺术是渊博的语文素养和教学实践中积累形成的,尤其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面对的是好奇心强的学生。教师必须具有发音标准,丰富的语调,即: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与情感动姿艺术完美的结合,走进学生内心,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引发学生的联想,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如:五年级《舍身炸碉堡》一课,讲解到我军前进受阻段落,教师语态及表情比较沉重。讲解到请战段落,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分析此时此刻的请战前心理,要声音洪亮充满对英雄崇高敬意的语态,把学生的思路从为部队前进受阻忧虑转化为我们部队前进有新希望,使学生内心对英雄的敬意油然而生,使教学进入高潮。每个同学都会自然联想到请战的思想动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为教学的课堂讨论埋下伏笔……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要用标准语言、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根据教学需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描述,具体的事例、贴切的比喻,能使课文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教师情真意切、悦耳动听、诙谐幽默讲解,往往能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耐人寻味,使学生心旷神怡,把学生思维引入教学内容的意境,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教学氛围。

三、动姿艺术是强化语言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教学动姿艺术是无声的词汇,它借助表情、眼神、举止、手势传达教学信息,对教师教学语言表达具有烘托作用,增强课堂教学的凝聚力,强化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消化理解。为此,动姿艺术是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情感交流价值的沟通工具。教师根据教学,选择相应的动姿艺术做好讲授语言的烘托,凸显出教师授课独有的风格与特点。如:《舍身炸碉堡》一课,讲授请战,“我去炸掉它”讲授的语音是高昂的,情绪是激动的,手势是向前有力的,提升了教学语言的感染力,使学生如临其境。学生的脑海里会映出战火纷飞的画面,拓宽了学生想象力……为此,根据教学内容、语态,正确的运用动姿艺术,由讲台前到学生中间的授课方式,形成语言艺术与动姿艺术的融合,讲授与讨论融合,达到师生情感融合,使学生精力高度集中,思路敏捷,发言勇跃。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消化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板书艺术对语文知识消化理解具有强化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板书是一种直观性的教学活动,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它是教师语言教学的浓缩,通过简洁的文字将教学内容,文章结构,写作技巧,语法修辞等重点内容清晰、准确、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教学的强化理解。所以,板书艺术称之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眼睛”和“灵魂”。首先,教师的板书要构思精炼,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字迹规范,为学生提供本次课堂教学的精髓,对学生消化理解语言教学内容及课后复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教师的板书艺术对提高学生汉子书写能力、强化学生对生词记忆、同音字、多音字区别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结课艺术具有协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提炼、梳理、强化作用

结课艺术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简洁简练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概括、画龙点睛,达到“课虽结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结课的方法有多种形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兴趣的心理特点,科学地选择构思结课方法,突出重点难点,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设计悬念,诱发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兴趣。如:《一夜的工作》最后结语,“作者看了总理一夜工作后的心里感受?说了什么?总理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我们要学理什么?”为学生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课堂教学尾声把教学推向新的高潮。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课堂教学艺术博大精深,是教师学识水平、语言表达、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体,是教师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探究、总结、发展、完善形成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它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我们教师永远探讨、发展的课题。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科学性

英语教学必须符合教育理论,体现教育理论的指导性。英语教学艺术取决于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哲学、美学、学科教学论等的掌握水平和运用能力。英语教师应熟悉并能驾驭英语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内容,使教学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产生沟通,以便进行各种形式的有意义的学习,扩大并深化学生固有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得到教育和发展。假如一个教师上课不讲科学性,把学生当容器大搞“满堂灌”,上课无目标,“讲到哪里算哪里”,不懂教学心理,对学生任意挖苦、讽刺,还谈什么教学艺术?科学性还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准确性上。目前有的教师对英语学科的知识体系难以驾驭,“以其昏昏,则使人昭昭”,这样其教学艺术就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另外,不少学生感到英语枯燥难学,表现出信心不足,兴趣不大,有的甚至放弃不学,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注意英语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二、实践性

英语教学艺术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因为整个教学艺术过程都是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像教师的备课,是为教师作为教学艺术家的课堂表演创造活动“运算帷幄”的,上课则是教师教学艺术“决胜千里”的实践,只有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使教学艺术既合于教学规律,又合于师生的个性特长和心理特点。教师组织教学与课堂管理、板书与语言、讨论与提问,也都是教学实践的一部分。所以说教学艺术是实践性非常鲜明的艺术。且教师教学艺术的水平也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的。离开了教学实践,教学艺术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创造性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必须有独创性。”实践证明,创造性乃是教学艺术的又一大特点。因为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英语教学艺术也不例外。英语教学有新意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积极性,才能常具艺术的魅力。就教学实践而言,很长一段时间,英语的教学曾受应试教育所累,教学上的“三重三轻”’“翻译式”、“灌输式”语法知识教学的应试教学模式取代了教学中的艺术创造,相当程度地扼杀了教师教学的个性化、风格化和多元化。课堂上机械的语言知识训练代替了生动活泼的听说读写运用能力的培养,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发展。但是强调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并不否定教师教学过程中有一般的或普通的规律存在。这里的关键是要在创造性的教学艺术中,因人、因时、因地来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这就是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可见,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应当成为每个教师有意识的自觉追求。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如同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是一切外观行为的综合表演,即教师的衣着打扮、表情态度、身姿动作、实验操作、口语板书等。教师讲台形象自我塑造得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艺术的效果。

四、审美性

既然英语教学艺术是教师姻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那么,教学艺术就必然地带有审美性特点。教学艺术以其激憎夺魄的魅力给人带来审美感受,这是教师有意识地按照美的规律和原则进行教学的结果。这就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孤立的语言知识、语言能力的教授与培养,教英语与教文化、培育人才是密切联系的。通过语言学习人类创造的文化、文明、思想、美德,能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教学艺术追求美、创造美,审美性也就成为数学艺术一大特色。英语教师要把仪表美、教态美、开讲美、语言美、结构美、板书美、节奏美、结尾美等综合形成教学美,提供给学生品味、欣赏,从而产生教学魅力。教学艺术的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统一,是教师人格内化和教学美的物质外化,即“因于内”——体现在教学思想德才学识上,“符于外”——体现在教师的风度、谈吐、举手投足、言传身教等方面,两者结合起来对学生会有迷人的吸引力,从而产生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总之,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要用英语教学艺术的科学性、实践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特征,改革大学英语中传统的教学,能够给目前的英语教学带来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作者:赵越工作单位:内蒙古通辽职业学院

第9篇

【关键词】教学语言 生成艺术 审美特性 分类和要求

教学语言艺术是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也是教学成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锤炼和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更美,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就教学语言的生成艺术,教学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教学语言艺术的分类和要求等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 教学语言的生成艺术

研究教学语言艺术必须遵循语言生成的规则。如何正确有魅力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确需狠下苦功。首先要确立正确的表述动机,教师的表述动机是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因此,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明确教学目标的指向性,提高教书育人的责任心,这是教学语言表述动机的出发点。其次要有明晰的表述意图。这时的选词炼字连结着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方面面,是检验教学语言艺术高下的试金石。教师表述的意图和内容与学生听话的态度和特定的语言环境要相适应,教学语言才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因此,研究教学语言艺术,不仅要进行语言分析,而且与教学内容、学生心理、教学环境等密切相关。

二、教学语言艺术的审美特性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思想是客观物质的社会存在,理应具有形象性。美学家认为“形象不是形式,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形式中每一点、线、色、形、音、韵,都表现为内容意义、情感、价值。”因此,教学语言的形象美的根本意义在于内容的合目的性和形式的合规律性。教学语言的形象性是客观物质社会存在的反映,是教师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的物态化的产物。它要求教师对所授的专业知识应深入感受、理解、想象、体验,准确、鲜明、生动地重现客观事物的形象,使学生沉浸在此情此景中来学习语言和知识,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审美体验。教学语言艺术不仅要有形象美,而且要有科学美。语文教材内容是一个严密的优美的理论体系,是“无声之音,无形之像”,不仅具有真理的性质,而且具有审美的意义。教学语言应折射出人类追求真理的光芒,使学生体验到理智的满足和感情的愉悦。

三、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分类和要求

1.陈述性语言——洁净而流畅。教师在运用陈述性语言时,应力求洁净而流畅,象清澈的山泉流响,悦耳地流入学生心田。教师切忌口头禅,做到中心明确,层次清晰,语流畅达,语调柔和,并突出关键词语。如于漪老师的教学语言“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称得上教学语言艺术大师。

2.阐释性语言——活泼而有味。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有很大的比重。这些古今中外的佳作名篇,只有经过教师内化和阐释作用,才能化为学生的真知灼见和智能的力量。教师创造性的阐释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都是不可少的。例如对杜甫《登高》诗中诗句的阐释,“万里悲秋常作客”,写出诗人作客异乡苦,孤单苦,多病苦,年迈苦,苦情也很浓烈。

3.点拨性语言——明晰而富有层次感。教学艺术的妙处,是善于引导。明晰而点拨性的教学语言,往往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导入深层次的思考,为步入“柳暗花明”的境地而欢乐,为获取新知而流连忘返。点拨要点在要害处,且需层层深入。

4.对话性语言——亲切而发人深思。教学中师生亲切对话,既贴近生活,又“教学相长”,是一种美好的教学境界。德国教育家海纳特说过:“创造型教师的特别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发现学生发现他们的自我。”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教学氛围,师生亲切对话,共同探求真理,是创造性教学的手段之一。如果教师凭借声威和体力,用强迫的手段进行强制灌输,学生必定反感,从而影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5.概括性语言——精约而易记。精确、简约而又便于记忆,是概括性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在总结课中,概括性的教学语言则用得更多。“拎得起”与“展得开”一样,都是通过教学语言来实现的。

追求教学语言艺术,达到美好的境界,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富有成效的实践。“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如一支动人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教学要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教学语言的言、情、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很难设想,没有美妙的旋律,能产生动听的音乐;也很难设想,一教学语言贫乏的教师能上出富有魅力的课。

第10篇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实现其教育教学目的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艺术,尤其是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很重视教学语言艺术。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多次提到“教学艺术”一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希腊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方法就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中国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的对话式教学亦是教学语言艺术的典型应用。在对话中,孔子采用了“不愤不启,不啡不发”“因材施教”等方法。回答弟子的问题时,不是全盘说出答案,而是在教学中让他们自己去领悟。同一个问题,针对不同的弟子,回答也不尽相同。   

近年来,关于教学语言艺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亦不少。但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笔者发现目前从事此研究的大多以中小学生为对象,关于高等院校英语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研究还少有涉及。本文从具体课程教学实践人手,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与江西财经大学合办的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实验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努力探索教学语言艺术在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教学语言艺术在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应用   

为满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经江西省教育厅正式批准,2014年,笔者所在的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与江西财经大学在“会计学专业”联合试办应用型本科教育。经历了十年寒窗的学生,对大学生活、学习、教师,普遍都具有一种美好的期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在英语视听说课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优美的语音语调,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愿望,反之,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和渴望。本文以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选用教材《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二册)》,从课堂导语艺术、课堂提问艺术、课堂结语艺术三个方面谈谈教学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堂导语艺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想要在一堂课的开始,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导人非常重要。课堂导人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课堂导人,避免单一的导人方式。下面,结合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内容,谈谈课堂导人的几种形式。  

1.讨论导人型。提问导人的方式,是传统的导人形式。教师提前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话题,在教授新课时,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讨论并回答。结合英语视听说课程的需要,设计的问题,应浅显易懂,便于学生理解、讨论,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促进学生开口交流。  

 例如,在学习十二单元“The I nternet”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Have you ever done onl i ne shopping?Have you ever chatted with a stranger online?   

提问讨论导人的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评价,对主动发言的同学表示赞扬鼓励。[z]大多数英语教学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但应避免重复、单一使用。  

 2.音乐导人型。优美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在教学导人部分,选用适当的英文歌曲,不仅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还可以让他们产生学习兴趣,有助于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如果教师自己演唱或邀请学生唱,效果更佳。  

 在学习“musi‘单元时,就非常适合歌曲导人型。教师选取一首耳熟能详或时下流行的英文歌曲,如“丁ake me to your heart”或“Let it go",便于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播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跟着合唱。通过听英文歌曲,学生的听力能力亦得到一定的锻炼。有些学生因为对歌曲的喜爱,主动练习单词的发音。歌曲听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歌曲、歌手、乐队等相关话题,鼓励学生用英文表达。   

采用歌曲导人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情绪和想象力。但教师在选用这种方式时,必须结合教学需要,避免脱离教学内容,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影视资料导人型。如今,网络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广泛应用,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影视资源来辅助教学。影视资料,一定程度上再现了真实的场景,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相关内容,感同身受。  

 在学习第十单元“Disasters"时,教师可以播放一系列自然灾难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灾难的危害,便于随后展开讨论。影视导人也适用于十三单元“human virtues"。教师播放三、四个人物的事迹视频,然后让学生讨论、归纳总结这些人物所体现的美德。  

 适当的影视视频,能够充分吸引学生注意,渲染气氛。但在使用时,教师要把握视频播放的时间,不易过长,以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4.游戏导人型。新课导人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把教学任务渗透到游戏过程中,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谜语是常用的游戏之一。学生都有较强的好奇心,对猜谜往往很感兴趣。在学习第二单元“Foodand drinks"时,教师可准备一些常见食品的英文谜语,让学生猜。在猜谜的过程中,学生需认真听取谜面信息,随时可以抢答。十一单元“f amous peopl e"也可以采用猜谜的形式。教师列出几条名人的提示,让学生抢答,亦可让学生提问,教师只能回答“Yes'’或“No"。例如:"Is he a Chinese?""Is he asportsman?",学生根据老师的回答,猜出名人的名字。   

导人时还可以采取表演的游戏。如第一单元“sports",请一名学生上台,通过肢体语言表演一种运动,其他学生抢答。   

游戏导人的形式,能够迅速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个学生融人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气氛热烈,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展开教学。   

(二)课堂提问艺术   

英语视听说课程,不是老师单方面的信息输出。它要求学生在授课过程中,不仅听懂老师的话,还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多说,老师少讲,教师主要起组织、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常用的引导方式就是“提问”。  

 课堂教学提问既有助于教师组织调控教学安排,引导学生思路定向,同时也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下面结合英语视听说课程,介绍几种提问的方法:   

1.对比式提问。对比式提问,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或概念进行对比,旨在使学生理解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各自的特点。例如,在学习“culture"这单元时,提问:中国人结婚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西方人的婚纱为什么是自色的?通过分析对比,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可以启发学生举一反三,鼓励学生列举平时生活中发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2.想象式提问。想象式提问,是指基于教学内容而又不局限于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积极思考,针对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思索讨论。例如,在学习“sariet犷时,提问:想象20年后的大学校园是怎样的?  

 3.激趣式提问。激趣式提问,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学习“sports'’这个单元,提问: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s star?教师可以先示范,谈谈自己喜欢的运动明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探究式提问。探究式提问,是针对某件事情,探究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回答这类问题,学生需要分析、归纳、总结,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学习disaster这单元,提问: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有哪些?海平面上升会带来哪些后果?   

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练习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一些学生往往以为自己理解问题的含义,心里有个想法就可以,其实不然。只有当学生组织语言,练习用完整的英文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才明自这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而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的听力口语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三)课堂结语艺术   

课堂导语固然重要,但课堂结语也不能忽视,否则,虎头蛇尾,亦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反之,画龙点睛。精彩的课堂结语,能使学生回顾教学内容,掌握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并能启发学生,使学生课外自学。下面,同样结合英语视听说课程,谈谈几种课堂结语。  

 1.画龙点睛法。这是最常用的课堂结束语。在课堂教学结束时,老师运用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归纳总结,也可以让学生讨论、总结。  

 2.承上启下法。在归纳本次课知识要点的基础上,自然过度到下节课的内容。教师可布置一些作业,安排学生预习。例如在11单元“famous peopl e"教学结束时,可以展示几位网络名人的图片,如马化腾、马云,让学生课后查找他们的事迹,下节课上课时,请几位学生发言,从而引导出12单元“the In-ternet”的话题。  

 3.发散结束法。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如在学习“dreams and ambi-tions"这单元时,学生已经讨论了各自的梦想,那么最后,让他们谈谈,要实现这些梦想,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4.放松结束法。有时,因为教学安排紧凑,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教学目标提前完成,这时,就可以采用放松结束法。师生可以一同听听音乐,共同欣赏一个简短的电影片段,或者纯粹聊天。这样的结语方式,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师生感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11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多模态话语分析 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艺术生

社会对于高素质、多元化英语人才的需要不断增大,艺术生英语能力的运用水平提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成效甚微,尤其是听说能力的提高。在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多媒体教学普及的环境下,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教师把多模态教学模式应用于艺术生大学英语教学中,达到提高了术科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培养多元化人才的教学目的。

一、高校艺术生大学英语教育现状

1 高校艺术生英语基础弱,底子薄

在我国,高等院校在招收术科生时,主要以专业课为录取标准,文化课录取分数相对其他专业偏低,造成了英语得不到系统的学习,加之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大学入学后,学生学学英语时的知识结构不同,自然造成相当的难度。

2 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浓

英语是门要靠长期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够学好的科目,因为无法速成,所以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英语很容易让他们失去耐性和信心,而正是因为艺术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艺术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

3 艺术专业大学英语课程安排不合理

艺术生的专业课一般都是一对一至一对六的小班授课,与此相比,英语课都是五六十人的大课,很多口语课堂活动很难进行。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也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欠佳。

4 艺术类高校英语课没有相对应的教材

艺术类高校学生英语成绩较普通高校的学生普遍偏低,而目前大部分艺术类高校所使用的英语教材却与其他普通高校所使用的教材一致,缺乏针对性,学生学习起来感觉难,没兴趣,这给老师的教学工作也增加了难度。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位理论基础,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张德禄,2009,1)。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本身不需要做任何改动,就可以直接作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这个框架主要由五个层面的系统和选择的基本因素和条件组成:(1)文化层面;(2)语境层面;(3)意义层面;(4)形式层面;(5)媒体层面。是话语最终在物质世界表现的物质形式,包括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两大类;语言的包括纯语言的和伴语言的两类;非语言的包括身体性的和非身体性的两类。身体性的包括面部表情、手势、身势和动作等因素;非身体性的包括工具性的,如PPT、实验室、网络平台、实物(投影)、音响、同声传译室等。多模态信息认知教一学模式正是基于媒体层面上的应用。

三、多模态信息认知教一学模式框架

多模态信息认知教一学模式是一个由多模态、信息和认知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与学交互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多媒体课堂为教学环境,多模态为教学手段,以信息为教学内容,以认知能力发展为教学目标。即多模态是教与学的方法,信息(主要指语篇信息和非语篇信息)是教与学的主要内容,也是该教学模式的核心,而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是教与学的目标。如图1所示。该教学模式中,信息是学习的内容,根据该模式,教师应多模态地教,学生需多模态地学,师生合作进行多模态评估,这是该教学模式最为重要的教学理念(袁传有,2010)。

四、多模态信息认知教一学模式的应用

本节以《新时代交互式英语预备级综合教程2》Unite 6“Do Father andSon Think Alike?”展示把多模态应用于艺术生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路和作法。本单元的内容是“Generation gap”(代沟),本课文摘选自美国电影剧本The Death Poets Society《死亡诗社》(1989)。该片曾赢得1990年美国奥斯卡最佳电影原创剧本奖。由于是剧本模式,所以本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艺术生的诗歌欣赏素养;通过学习和欣赏电影原文剧本英文训练听力能力和口语能力。

1 多模态教学

教师多模态教学表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学生要充分熟悉该电影剧本的文化背景。要求学生课前从多媒体网络中下载或在线观看该电影的节选片段,了解课文内容中出现的剧本幕景和文化背景(剧本幕景在多模态会话理论中提供了背景信息,而声音和语言则是前景化的,两者对文本材料起到了强化作用)。

第二,教师精心备课。除了对剧本中提到的文化背景,诗歌和语言信息精通之外,还精心准备了与本课相关的描述主要情节发展的视频材料和影片中出现的对话的文字版本。本文的主题是“Generation Gap”,所以笔者选择了一部讲述母女之间代沟的热门影片视频《The Fficky Friday》(辣妈辣妹)引入主题。教师还准备了剧中学生“开学仪式”中所用到的道具的PPT图片,通过多模态的教学方式到达教学目的。

第三,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表演剧中开场的“开学仪式”,此时,教师也模仿剧本中教师的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到剧本,成为剧本的一部分。以非语篇的形式创造积极的语境关系。“模态与语境的关系可以看作是积极模态和消极模态之间的关系。情节可以直接参与交际过程,但它本身不能以积极的方式参与进去,而是根据交际者的交际目的和采用的交际方式而被‘拉’进交际过程中去。所以情景依赖性强的话语交际具有多模态的特性”(张德禄,2009)。在语境的环境下,通过教师对重点词汇和文化背景的提问,把握学生的预习情况,鉴于艺术生英语文化基础薄弱的现实,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时,事先给出了预习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在场景模仿中遇到的难点答疑和文化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让学生充分学习到到英语语言和诗歌的魅力。

第四,课堂播放影片片段,让学生通过视觉模式和听觉模式直观的感受到“西方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代沟”问题,组织讨论,让学生用英语表达中西方父母与孩子之间代沟问题的不同表达形式,教师评论和总结,宣布“戏剧表演结束”。

第五,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英文诗歌朗诵,搜集代沟问题的例子,准备进行英文演讲比赛,教师还充分发挥艺术生的专业特点,请学生为该剧本设计英文的海报,和用PPT图画的形式展示剧本中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2 多模态学习

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模态地学习语篇信息和非语篇信息。

首先,充分地预习,通过听觉,视觉模态进行影片视频的观看和教材的剧本文字和语篇信息,找出重点和难点,了解影片的幕景背景和文学文化背景,记录英语语言表达难点。

其次,艺术生改变了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被动接受信息的传统角色,成为积极的施动者和参与者,积极的调动听觉,视觉模式,并且伴随语音、语调,重音和非语言的交际模式,如身体语言,手势语等辅助信息,综合运用多模态认知语篇和非语篇信息。通过接受老师运用的多模态交际获取相关信息,通过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课上讨论,听老师讲解演示等视、听、触觉模态训练表达和思维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运用能力。

然后,学生有效地延伸课堂,保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把英语和艺术专业学习有效的结合,运用多模态输出信息,加强英语听说能力。笔者组织学生参与了英文诗歌朗读比赛和英文诗歌配图比赛,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达到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目的。

教学实践证明,该模式不仅可以促进艺术生大学英语课堂的活跃,而且基于信息的教学内容充实了语篇情景,让艺术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交际中,从而提高了英语听说能力。

3 多模态评估

检验教学效果的方式不应该采取单一的考试评估方式,而是采取多模态的手段,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英文口语和听力的评估(如英文配音,英文歌曲和演讲,辩论和课堂英文PPT展示和介绍的方式),把各个参数按比例计入总评成绩,让艺术生真正学习到英语的应用能力。提高听力和口语水平。

五、结论

第12篇

关键词 教师 口语艺术 修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On Teachers' Spoken Language Art

TONG Xin

(Department of Tourism Management, Liaoning Jianzhu Vocational College, Liaoyang, Liaoning 111000)

Abstract Teacher's spoken language ar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rt, the spoken language art is established under various ideological cultivation and intelligence, knowledge basis, must also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e their own a series of quality,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including the range is relatively wide.

Key words teachers; spoken language art; accomplishment

教师口语的艺术技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怎样选择和运用规范的话语,向学生传播知识、培养能力、启迪智慧、陶冶灵魂的技巧。教师的口语艺术技巧,是教师教育和教学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口语艺术技巧具有下面几种内涵:

(1)注重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所谓科学性,是说无论对学生进行教育还是教学,教师的口语既要符合教师、学生的身份,学校的特点,表述时准确、得体、严密、全面,又要符合公认的语言规范。所谓艺术性是说教师在言语的运用上要巧妙、机智、灵活,并具有自己独特的话语风格。做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教师的口语也就具有了准确性、规范性、严谨性、幽默性和通俗性。

(2)教育性和审美性的统一。教师口语的教育性一方面体现在言语内容中包含的正面的、积极的思想启迪和健康的情感教化上,一方面体现在言语本身艺术性的教育作用上。而审美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上:一是优化语境;二是教师口语本身具有语言美;三是整个教学流程中的言语整体美。

(3)注重声、情、意的统一。教师使用口语时要力争做到声、情、意的有机结合,使自己的话语富于音乐美和韵律美。其中饱含着热情、真情,并言近意远,意蕴深邃,饱含哲理,能具有鞭策、鼓舞和激励的力量。做到了声、情、意的结合,就会使教师口语具有言语的震撼力、穿透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产生春风雨露般的魅力。

(4)注重口语和体态语的结合。教学中,除使用口语这一有声言语,还要使用体态语这一无声语言,这两种言语形式是相互促进的。首先,体态语虽是无声的,却是内心意念的自然流露,具有感染力;其次,体态语虽无声却有形,往往以鲜明的形态作用于学生的视觉,触及学生的深层意识,使学生经久不忘;再次,体态语具有启发性,能以具体的体态先引起学生的直观感受,它的寓意又诱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形成更深的理性认识,产生心领神会的效果;最后,体态语是一种更直接、更深刻的交流方式,能沟通师生深层的感受和意识,便于在师生之间产生同感和共鸣,也是一个移情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教师口语和体态与的结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教师来说,他的口语艺术技巧是建立在各种思想修养和智力水平、知识范畴基础上的,绝不是只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就够了的,还必须注意自身一系列的素质培养。这种素质培养,涵盖范围是比较广泛的,诸如思想修养、理论修养、逻辑修养、语言修养、艺术修养、法规观念、心理知识和专业知识。

(1)思想修养。就教师所从事的事业和职业特点而言,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既要用完美的言语去启迪学生的心灵,又要用光辉的思想去引导学生怎样做人。思想修养还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观念,因为口语表达是一种社会现象,总是包含着一定的伦理道德观念并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这样一来,口语表达者就是某种伦理道德的体现者和宣传者。口语表达中,只有品行端正的人才会受到听众的尊重和信赖,其内容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在教育口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2)理论修养。理论修养包括哲学修养和专业基础理论修养。前者可以给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决定着教师理论修养的程度,后者可以在专业性很强的提问、交谈、论辩、演说中提供专业的支持,使听众信服。因此,对教师来说,加强哲学修养和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同样是必要的。

(3)逻辑修养。口语作为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同逻辑具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口语表达的艺术技巧,应当正确地表现其思维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思维活动要符合思维的规则和规律,这也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因为,无论是各科教学还是对学生做思想工作,都要求口语的表达清楚而准确、重点突出、形象生动,其中准确就是指概念无误、判断恰当、推理合乎规则。

(4)语言修养。教师的口语具有示范性的作用,因此讲究语言修养对教师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全面系统地掌握语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语言规范化的全部内容。为使自己的口语具有充分的交际效果和感召力,还要不断学习那些富有生命力、表现力的语言精华,尤其是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包括群众的、著名辩论家和演说家的,古语的、外语的。此外,还要在口语表达的语音诸要素,语调诸要素和词语、句型、句式等方面进行积极训练,以求使用得合体、娴熟。

(5)艺术修养。教师口语是有声言语和无声言语的结合,它不仅要说,而且还要用身体的动作去演,在一种整体美感中转换出信息形态,传递出去,而为达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从各种门类的艺术中汲取有益的营养,这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6)法规修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缺乏法律意识,即使是良好的动机和愿望,也会产生消极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牢固的法律意识、法规观念,在教育、教学中言行都要符合法规要求,为学生做出表率。学生平时常有违纪现象,长此以往可能走上违纪和犯罪的道路。这就要求教师对此有所了解,准确地判断学生过错的性质,并进行深入有力的思想教育。

(7)心理学修养。教师的口语作为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桥梁,其基础和先决条件是教师对学生特点的了解,对学生心理发生发展的掌握,只有这样,教师口语才能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教学和教育作用。因此,教师应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目的,掌握青少年和成年人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样就会在教育、教学中使教师的口语艺术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另外,还要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常识,比如注意、感知、想象、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并掌握各自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要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去运用不同的口语艺术,使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主要是指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掌握个性差异是因材施教,增强口语艺术效果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