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扶贫办两纲工作计划

扶贫办两纲工作计划

时间:2022-09-21 05:20:32

扶贫办两纲工作计划

扶贫办两纲工作计划范文1

同志们:

刚才,传达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扶贫工作会议精神,钱智副主席作了重要讲话。下面,我对的工作进行简要回顾,重点讲一下扶贫系统在“7·5”事件中的政治表现和的几项工作部署。

一、的工作回顾

20xx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迎来了新中国诞辰60周年和xq和平解放60周年,但也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和乌鲁木齐“7·5”事件的双重考验。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把扶贫开发作为解决影响xq稳定问题的重要举措,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突出扶贫效益,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维护全区社会大局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扶贫投入上,国家和自治区投入的三项扶贫资金达到26.1亿元,其中财扶资金6.5亿元、以工代赈资金2.2亿元、信贷扶贫资金17.4亿元;地县财政投入达到1.48亿元;社会帮扶资金5.42亿元,均实现了突破性增长。在重点工作上,集中连片开发试点从洛浦、和田两县扩延到了10个重点县(市);阿合奇县边境扶贫试点形成了一线改善条件、二线创造安居环境、三线增强支撑和服务功能的经验;产业化扶贫探索出通过信贷扶贫资金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发展、通过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贫困户增收的经验,促进了企业和农户互利双赢;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扩大到了19个县(市)、183个贫困村,这项工作哈密地区走在了全区前面,已经实现了全覆盖;昆仑山区、天山山区、阿尔泰山区扶贫搬迁试点探索了高寒山区移民扶贫新路子,实现了综合治理特殊贫困问题的新突破。在扶贫机制上,在墨玉和吉木乃两县开展“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积极创新扶贫项目产权归属制度,建立扶贫宣传机制,实行扶贫业务考核。洛浦、阿合奇两县以创新促发展,工作水平有新的提高;和田地区以制度促管理,提高决策执行能力和办事效率,对自治区的工作部署雷厉风行,各项资料的统计报送也明显快于其他地州。在扶贫成效上,年内有27万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持,具备自我发展能力;345个贫困村完成了整村推进规划,全区累计完成整村推进规划的贫困村达到2668个、占贫困村总数的74%,“三个确保”村也得到应扶尽扶;完成培训任务42.8万人次,实施了“千名村委会主任”培训计划;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农户60万户,其中贫困户33万户;3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2987元,增幅高于全区1.9个百分点;3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生产总值也继续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扶贫开发效益年”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体上看,再努力一下,有望实现《纲要》目标。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认为,一是科学决策为先导。我们制定并坚持“划分区域、分类扶持、整村推进、巩固提高、完善机制”的方针,调整和完善扶贫开发思路,推动了扶贫工作由集中解决温饱转向促进减贫增收、缩小差距。二是突出重点求突破。我们突出南疆三地州、高寒山区和边境贫困农牧区,坚持以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带动为主的开发式扶贫,优先支持“七类项目”,使贫困乡村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三是创新机制夺先机。深入开展各项扶贫试点,健全资金项目管理机制,改革信贷扶贫体制,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大扶贫”的工作格局,引进外资扶贫先进理念,推动实践创新、机制创新,保证了我区扶贫开发工作充满活力,部分工作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四是强化服务作保证。扶贫干部是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服务力量,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宗旨教育,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不断增强扶贫开发的责任意识;必须加强扶贫政策、业务学习,提升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组织和推动扶贫开发的能力;必须大力弘扬廉洁自律、无私奉献的精神,真心实意地为贫困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二、在“7·5”事件中的政治表现

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自治区扶贫办党组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坚定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坚决拥护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主要体现在:

认识高度统一。同志们一致认为,“7·5”事件是境内外“三股势力”相互勾结、策划实施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其险恶用心是妄图挑起民族对立、策动民族分裂、危害社会稳定、干扰我国发展。“7·5”事件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场分裂与反分裂的严肃政治斗争。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对事件进行了果断处置,维护了xq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措施是得力有效的。

行动十分坚决。我们组织声讨“7·5”事件的残忍暴行,揭批“三股势力”制造破坏和分裂的罪恶图谋,使各族干部群众认清“7·5”事件的性质及其严重危害性,认清xq反分裂形势的严峻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坚定不移地维护团结稳定;组织干部职工讲成长经历、谈思想认识,领悟“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真谛,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把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处置“7·5”事件的各项决策部署上;在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思想教育、疏导群众情绪,抽调干部参加WW工作队,进驻社区、乡村,讲真相、辟谣言、

正视听,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敌对势力和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造谣惑众、煽动对党和政府不满情绪的情况下,增强干部职工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坚决制止和批驳错误言论和政治谣言。

工作部署及时果断。在扶贫系统组织开展“唱热爱祖国、讲民族大团结、说热爱xq繁荣xq”主题活动,加强正面教育引导工作,用xq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激发各族干部群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组织扶贫系统向“7·5”事件中受害的无辜群众和台湾“莫拉克”台风受灾群众捐款,慰问WW公安干警、武警官兵;面对“7·5”之后的严峻形势,在积极做好社会面稳控工作的同时,提出“大干100天、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要求,自治区扶贫办领导班子成员发挥带头作用,赴阿合奇总结调研边境扶贫工作,分赴南疆三地州、边境贫困农村和高寒山区开展针对性的调研,各级扶贫干部坚守岗位,激发干劲,不放松工作,努力弥补“7·5”事件造成的损失;协调定点帮扶部门做好贫困地区农副产品营销工作,促进生产经营的全面恢复;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扶贫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并实施千名村委会主任培训、贫困农牧民培训、扶贫干部培训计划,使扶贫培训工作更加适应维护稳定的需要,更加贴近民族团结工作。

三、对工作的分析和部署

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总结之年、规划之年、效益展现之年。我们既面临着实现《纲要》目标任务的收官之战,又肩负着谋划未来十年的重任,必须把准形势、善谋实干,把我区扶贫开发不断推向前进。

有利形势是: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扶贫开发呈现出专项计划与惠农政策、社会各界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新局面,国家强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增长点,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环境更加有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扶贫工作会议对的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自治区党委七届七次、八次全委(扩大)会议都对推进农村扶贫开发作出部署,王乐泉书记特别强调:“以南疆三地州、高寒山区、边境贫困农牧区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大幅度提高贫困农牧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从而为我区扶贫开发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成熟而丰富的工作经验,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有着良好基础;新阶段扶贫工作在制度安排上,重视开发扶贫和生活救济的有机衔接,实行“两轮驱动”,瞄准贫困人口,全面实施扶持政策,重点提高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这些都为及未来十年的扶贫开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有利的条件。

不利因素是: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区扶贫开发制约因素仍然很多,深层次的矛盾依然存在。从客观方面来看,我区气候条件特殊、自然环境恶劣,贫困人口人均占有生产资料少、发展空间狭小,贫困程度深、返贫因素多,影响着扶贫开发进程;地缘政治环境特殊,周边环境复杂,扶贫开发肩负着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双重任务;扶贫开发成本高、难度大,全区仍有938个贫困村尚未实施整村推进规划,还有249万扶贫对象需要进行扶持,缩小发展差距的任务仍然繁重。从主观因素来讲,我们对扶贫开发政策的研究相对滞后,对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还缺乏深刻理解和有机把握,扶贫资金投入与全面扶持扶贫对象的政策需求存有较大差距,瞄准性措施还有待加强;扶贫开发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推进方式和手段也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基层扶贫机构与所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个别地县对扶贫工作研究不深,有的处于应付。

我们的工作思路是: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坚持“划分区域、分类扶持、整村推进、巩固提高、完善机制”的工作方针,突出“三个重点区域”,优先支持“七类项目”,创新扶贫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支撑基础,扶持优势产业,提高增收能力,进一步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缩小差距,推动贫困地区的改革发展和团结进步。

主要任务是:

打好实施《纲要》收官之战;谋划未来十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展现我区扶贫开发成效;科学制定自治区扶贫标准。

几点要求:

一是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自治区在财政扶贫资金、信贷扶贫资金和帮扶单位的安排上,将重点保证完成《纲要》目标的需要。各地州、县(市)、定点帮扶单位也要进一步加大扶贫投入,为实现《纲要》目标提供保证。

二是抓好重点工作。要加大整村推进力度,努力完成《纲要》关于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任务,特别是要突出距边境线25公里范围内的贫困村、人口较少民族的贫困村,保证投入强度,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要继续以“七类项目”为重点,优先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扶持一批从事畜牧业、林果业的大企业,促进产业化扶贫;对扶贫龙头企业实行年度考核和进退机制,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同时要防止个别企业钻国家扶贫政策“空子”;要增加对县级扶贫培训的资金投入,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启动“两后生”农牧实用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继续实施“千名村委会主任”培训计划。

三是全面完成的各项计划。主要是,使26.3万贫困人口得到有效扶持,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完成354个村的整村推进规划,其中“三个确保”村38个;完成“雨露计划”培训15万人;重点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全区平均水平。

四是做好新十年纲要和“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自治区成立以钱智副主席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详细方案。各地州、县(市)要按照自治区的安排,成立机构,制定方案,抽调人员,安排经费,确保上半年完成地县的几项规划。下半年自治区制定十年纲要、“十二五”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

五是把“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扩大到所有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完善扶贫对象识别瞄准机制,为全面落实扶持政策提供制度保障。国家拟于2月份召开试点工作总结会,对扩大试点做出具体部署。自治区正在成立领导机构。鉴于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牵涉面广,各地州、重点县(市)要提前做好准备,扶贫办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抓紧制定工作计划和具体方案。

六是适当调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问题。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部署,结合xq实际,我区将按照“总量不变、动态调整、统筹兼顾、进出平衡、分地进行、统一核定”的原则,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乡、村进行适当调整。这项工作要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由各地州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全面平衡,提出调整意见报自治区。

七是扶贫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去年年初,我们已经安排各地对扶贫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并且4月份在克州召开座谈会进行了集中研讨。按照要求,各地州于去年6月提出了自己的扶贫标准:和田地区是1490元、克州是1604元、阿克苏地区是1450元、伊犁州是1488元、塔城地区是1483元、阿勒泰地区是1870元、哈密地区是1300元,喀什地区经多次催促至今未报。下一步请各地州按照所提出的标准,结合相关依据,对贫困人口进行测算和摸底,在此基础上自治区将统筹制定全区的扶贫标准。对贫困人口进行测算和摸底,要与当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相一致,超过自治区标准的由各地自行解决。

八是自治区确定为“扶贫成效展现年”,将集中宣传我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进扶贫开发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扶贫开发取得的重要成果,全面反映贫困地区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树立和宣传扶贫开发先进典型。今年的宣传工作要围绕这一主题,积极搭建载体和平台,组织新闻采编,营造浓厚的氛围。各地州要提前做好活动方案。

扶贫办两纲工作计划范文2

同志们:

在全省上下深入推进“两个加快”的重要时刻,在我省扶贫开发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经请示省政府领导同意,召开全省扶贫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学习全国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工作,表彰先进,交流经验,分析形势,部署2010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扶贫开发任务。刚才,会议表彰了2009年扶贫开发工作获奖单位和先进集体,听取了经验交流发言。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认真领会全国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打牢扶贫工作思想基础

去年12月27日至29日,全国扶贫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扶贫办主任,有关省(市)协作办主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中纪委、中组部、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等有关部门代表,国务院扶贫办机关各部门及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共13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套开,会议代表列席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分议程,聆听了回良玉副关于农村工作的重要讲话。会议学习了中央领导同志近期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总结了2009年扶贫工作成效和经验,分析了新阶段扶贫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了2010年全国扶贫工作,进行了分组讨论,交流了典型经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范小建出席会议并作了工作报告和总结讲话。会议的主要精神是:

(一)回良玉副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回良玉副强调:“明年是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最后一年,必须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要坚持农村开发式扶贫方针,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确保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逐步扩大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试点,探索基本生活靠最低保障、脱贫致富靠扶贫开发的新机制。增加扶贫资金投入,切实做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以工代赈等各项扶贫工作。加快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综合治理,积极稳妥实行扶贫易地搬迁。继续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事业。研究制定未来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和相关规划。”

(二)关于2009年全国扶贫工作成效。会议认为,2009年,全国扶贫系统在国家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基础上,重点从增加扶贫投入、加大整村推进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支持力度、帮助返乡农民工重新就业和自主创业、扶持扶贫龙头企业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并建立了中央、省(区、市)和部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应对金融危机的动态报告制度。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全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2009年完成1.88万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任务,在全国460多个县的8000多个村开展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前三季度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球贫困人口预计增加1亿,而我国减贫形势保持了平稳。会议主体报告中三次肯定了我省扶贫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一是“四川、宁夏等省区主动扩大省级财政扶贫资金”,开展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二是“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展开,100个试点村重建任务完成过半,70%的贫困村重建规划启动实施”;三是“四川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进展顺利。完成搬迁安置1877户,2.64万名适龄儿童寄宿制学习生活得到巩固,基本控制了新发病例。”

(三)关于当前扶贫工作面临的总体形势。会议指出,新阶段扶贫工作呈现出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在扶贫对象瞄准上,过去主要是瞄准绝对贫困人口,同时关注低收入人口,现在要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二是在制度安排上,过去主要是开发式扶贫,现在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进入了开发扶贫和生活救助“两轮驱动”的新阶段。三是在主要任务上,过去扶贫开发的任务比较宽泛,现在行业扶贫力度不断加大,专项扶贫的重点是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更要强调进村入户。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必须清醒看到,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制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即是贫困人口在持续减少,但致贫因素较多且复杂、返贫压力增大;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收入差距扩大;贫困地区落后面貌总体改善,但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部分地区已经实现整体脱贫,但特殊类型地区和特殊群体的贫困问题仍积重难返;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总体得到初步遏制,但生态环境保护区的农民生计问题还没有稳定解决。为此,新十年(2011—2020年)扶贫开发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将扶贫开发作为长期的历史性任务,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二五”扶贫相关规划,把握好六项基本原则,即是把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缓解发展差距作为奋斗目标;把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作为根本保证;把尽快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优先地带;把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把政策支持和部门协作作为重要保证。

(四)关于今年扶贫工作主要任务。会议强调,2010年扶贫开发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组织编制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二五”扶贫相关规划。国家和各省(区、市)都要做好这项工作。特别是新十年纲要的编制要进一步明确扶贫重点区域,除国家明确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外,2010年要按照“总量不变、动态调整,统筹兼顾、进出平衡,分省进行、统一核定”原则,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进行适当调整。二是全力抓好专项扶贫重点措施。要加大贫困村整村推进力度,继续开展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稳妥推进移民扶贫,加大对集中连片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继续加大东部地区扶贫工作力度。三是进一步完善扶贫工作机制。四是进一步推进社会扶贫和国际交流合作。五是特别要加大扶贫宣传和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力度。同时,还必须从统一思想认识、务求工作实效,加强廉政建设、增强自律意识,强化业务基础、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加强扶贫队伍建设。

这次全国扶贫工作会议,对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会议的主要精神集中体现在范小建主任的主体报告和总结讲话中,讲话原文已编入会议学习资料予以印发。请大家务必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吃透精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这次会议的精神上来,把目标和行动统一到这次会议的部署上来,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二、全面回顾2009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扶贫工作基本经验

2009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扶贫开发工作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扶贫部门紧紧围绕“两个加快”工作大局,强化宗旨,明确使命,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扶贫开发工作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全年投入中央、省级专项扶贫资金20.68亿元,社会扶贫帮扶资金投入达66.4亿元,扶持农村贫困人口93.54万,为年度计划的116.93%。原省扶贫办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受到国务院表彰。

(一)找准着力点,“五大扶贫工程”实现新突破

一是新村扶贫工程深入推进。把新村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样板工程,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将扶贫工程专项资金及其它涉农资金向新村倾斜,全年实施扶贫新村932个,确保了进入规划盘子的扶贫新村当年启动、当年实施、当年见效。各地新村扶贫工程也呈现亮点。达州、资阳、阿坝、泸州等市坚持“提高建设起点、加快工程进度”两手抓,成效明显。一些地方对前几年开展的扶贫新村进行“补课”,扶贫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切实改善。大竹县对11个特困村实施三年脱贫计划,县财政免除村内债务,再对每村每年投入40万元,用以推动发展,已见成效。该县华山村现已步入当地先进村行列。

二是劳务扶贫工程力度加大。针对农民工返乡、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弱的现状,加强工作指导,深入调查研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加大培训、就地就业力度,有效促进了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年完成劳务扶贫培训6.82万人,为年度计划的113.67%。各地加强劳务扶贫培训基地建设,组织实施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程,劳务扶贫取得良好成效。达州市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贫困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8月底就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三是产业扶贫工程富有成效。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工程,因地制宜谋划产业项目,强力推动项目实施。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大力鼓励和支持群众发展规模化蔬菜种植、禽畜养殖和投资少见效快的家庭副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目前,全省共投入1亿元用于推进产业扶贫,项目覆盖贫困户22.63万户、为年度计划的226.30%,有力带动了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地区脱贫增收致富。省上重点指导和支持的乐山竹产业、凉山马铃薯等产业扶贫项目,带动作用明显。南充、遂宁、内江、资阳等地产业扶贫项目发展势头良好。仪陇县、雁江区等地产业扶贫使群众增收比重大为提高。

四是村道扶贫工程扎实推进。以贫困村村道建设为抓手,加强资金整合,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切实推进村道扶贫工程建设,解决了贫困村群众行路难问题、消除了制约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全年建设村道1010.20公里,为年度计划的168.37%。

五是沼气扶贫工程进度加快。各地努力克服因新建成本增高、补助标准偏低群众建沼气池积极性不高等困难,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全年新修沼气池6.09万口,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二)拓展覆盖面,“六大扶贫试点”取得新成果

一是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受到上级肯定。争取国家专项扶贫资金总量达6.34亿元,创试点以来历史新高。及时召开联系会和协调会,编制审批下达年度计划,及早下达资金,制发了《试点工作管理办法》,建立完善了工作报告、统计监测、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积极组织督促检查、调研指导,确保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这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去年5月中旬,国务院扶贫办范小建主任赴阿坝州调研,对试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11月又在《四川省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总结》上批示:“不到两年时间,能够做到防病治病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民收入有所增长,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很不容易。”

二是连片扶贫开发试点形成规模优势。召开全省连片扶贫试点现场会议,深入总结了推广连片扶贫开发试点经验,部署了下一阶段工作。进一步扩大通江县、广安区连片扶贫开发试点成果,把连片扶贫开发从2个扩大到盐源县、高县等18个县19个片区,形成了规模优势。同时,做好了“攀枝花二滩库区连片扶贫开发规划”准备工作。

三是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试点有序实施。研究制定了《汶川地震四川省贫困村灾后扶贫开发总体规划》,狠抓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试点和灾区灾后扶贫工作,探索出“一个好班子、一个好规划、一个好机制”的成功经验。5月国务院扶贫办在广元市召开的“汶川地震灾后贫困村恢复重建工作暨培训会议”,对我省经验予以推广。目前,全省重灾区2516个受灾贫困村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农户住房重建基本完成,村内基础设施、农户产业发展恢复重建工作有序实施。

四是贫困村扶贫互助社试点深入开展。全省807个贫困村成立了扶贫互助社,资金总额1.44亿元,12.20万农户入社,其中贫困户3.60万户。我办联合省委农办深入旺苍、安岳等县调研,撰写的《四川省发展贫困村扶贫互助社的新探索》一文“做法与经验”部分被中农办《农村要情》(第28期)摘发,奇葆书记作出了“这种扶贫方式很好,请继续总结、完善和推广”的肯定性批示。

五是巴中革命老区试点初见成效。为加大老区的扶贫力度,省政府选择了极具代表性的巴中市作为加快革命老区发展试点,下发了《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提出和确定了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建设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工作举措。到年底,试点中的通江县沙溪—瓦室、巴州区上八庙—青木两个片区已投入各类项目资金9771.2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04.50%。

六是广安水淹区试点完成任务。按照“聚合资源、整体联动、连片开发、梯次推进”的扶贫思路,继续大力推进水淹区扶贫开发工作,并顺利完成各项试点任务。

(三)扩大参与度,“四大社会扶贫”跃上新台阶

一是党政机关定点扶贫进一步深化。全年22家中央国家机关、182家省级机关、7800家市县机关赴定点县、定点单位开展扶贫帮扶的干部达1780人,投入和引进各类资金近40亿元,项目15305个,下派干部9451人,定点帮扶贫困村7350个,培训人数达60万人。

二是东西对口帮扶进一步开展。浙江省7市47县区和33个省级对口扶贫协作单位到位援助资金3620万元,企业协作投资11.4亿多元、吸收就业2817人、实现税收1934万元,劳务培训4479人次、输出农民工9275人次。阿坝州和杭州市结为对口扶贫协作对子。

三是社会各界扶贫积极性进一步高涨。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省扶贫基金会、省扶贫开发协会等扶贫社团,主动发挥优势,组织开展了富有特色的扶贫济困活动。全年共为贫困地区募集资金5000多万元、引进资金3亿多元。500多家民营企业开展村企共建扶贫新村800多个,各级扶贫龙头企业到贫困村发展产业基地,投入资金达14.4亿元,带动246万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实现人均增收513元。

四是外资扶贫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世界银行英国国际发展部第四期扶贫项目继续有序实施。截至2009年9月,累计完成投资2.99亿元,占中期调整后目标的81.95%。项目覆盖我省平昌、马边、屏山、叙永、越西和美姑6个项目县86个乡(镇)519个村,中期调整目标实现了全覆盖,累计覆盖农户88.31万户次,工作成效受到世界银行英国国际发展部检查团的肯定。中泰华威国际投资公司捐赠500万美元,在南充实施农村贫困社区综合扶贫试点示范项目,现已到位资金500万元人民币。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CDD)、旺苍Tcc5等项目实现了阶段性目标,取得较好成效。

(四)提高保障力,“三大工作举措”打造新形象

一是党政重视,组织领导到位。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心系贫困群众,多次深入巴中、古叙等革命老区,凉山、甘孜、阿坝等民族地区,以及广元等地震灾区考察调研扶贫工作,解决难点、重点、热点问题。省上先后召开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广安水淹区、巴中革命老区专题会议,以及全省连片扶贫开发现场会等,对扶贫工作作出专题研究部署,扶贫工作组织领导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是健全制度,自身管理到位。不断巩固、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和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成效,狠抓扶贫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年初确立的“强化责任意识、改进工作方法、优化组合力量、提高能力水平”的效能建设总体要求,制定了《关于精减文件提高质量的通知》、《机关行政效能办文办事程序》等规范性文件,机关办事效率有了进一步提高;有效组织开展扶贫干部培训工作,全年举办扶贫干部培训班6期,培训500余人,扶贫干部思想素养、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健全机关财务内部预算制度,强化了机关财务管理。各级扶贫部门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自身建设得到较大提高。

三是强化调研,舆论宣传到位。2009年为全省扶贫系统调研活动年。各级扶贫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撰写了一批实践性、理论性、操作性强的调研报告。省扶贫办完成了《新阶段四川农村扶贫开发对策研究(2011—2020年)》、《四川农村参与式扶贫研究》、《加快革命老区发展政策研究》、《对地震灾后扶贫的调查和具体意见建议》等调研课题。抓住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良机,大力宣传扶贫成果,在“辉煌60年——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第五场聚焦扶贫开发新闻会上,了《农村扶贫开发成就辉煌》,反响良好。达州、南充、宜宾、成都等地的扶贫宣传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为扶贫工作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同志们,2009年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是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鼎力支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扶贫战线广大干部奋发图强、拼搏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扶贫移民局向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省扶贫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向受表彰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大家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三、科学安排2010年扶贫开发任务,布好十年扶贫开篇新局

2010年是我省扶贫开发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既要确保《纲要》、《规划》目标任务的实现,又要制定新十年扶贫纲要和“十二五”相关规划。任务繁重而艰巨,使命重大而光荣。新的一年,各级扶贫部门要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握形势,科学谋划,着力重点,突破难点,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推动我省扶贫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理清工作思路。2010年,全省扶贫开发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进一步加大扶贫投入力度。推进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衔接,创新扶贫机制,瞄准贫困人口,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继续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把提高和促进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增收致富摆上重要位置。加大整村推进工作力度,确保完成整村推进的“万村扶贫”任务。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贫困农民就业。推进产业化扶贫,探索贫困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的有效方式,提升产业扶贫水平。搞好移民扶贫,加快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综合治理和地震灾区贫困村恢复重建扶贫开发步伐。

(二)明确工作目标。2010年,全省扶贫开发的工作目标是:圆满完成《纲要》、《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扶持80万农村贫困人口发展生产、增收致富。启动新村扶贫931个,开展劳务扶贫培训6万人,实施产业扶贫覆盖贫困农户20万户。继续推进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连片扶贫开发、贫困村扶贫互助社、中央公益金等试点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着力抓好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水库淹没区扶贫开发。认真开展检查分析、深入调查评估《纲要》、《规划》执行情况,科学总结和分析工作成效;研究制定新十年扶贫纲要和“十二五”扶贫相关规划。

(三)突出工作重点。2010年全省扶贫开发的中心任务是:圆满完成2000—2010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一五”规划既定任务,高质量完成2011—2020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二五”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全年扶贫开发都要围绕这项中心任务,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机制、方法、措施,具体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1、以扶贫纲要为龙头,科学谋划扶贫工作发展蓝图。要按照全国扶贫工作会议提出的新十年扶贫开发总体思路,坚持长远规划与近期规划相结合,认真贯彻国家扶贫工作的战略与政策体系,按照四川发展战略要求,紧密结合我省贫困地区实际,加强研究,制定我省2011—2020年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二五”扶贫相关规划,进一步理清扶贫工作发展思路、目标任务、体制机制、方法措施,充分体现新阶段扶贫移民工作的新标准新要求,切实谋划好我省扶贫工作的发展蓝图,为新十年扶贫开发指明方向。各市(州)和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也要精心组织,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并积极为省上提供相关资料和意见建议。要研究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适当调整的具体措施办法,结合开展“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建立完善扶贫对象进出机制。省上要研究制定集中连片贫困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的综合治理规划,各地要研究制定1—2个对本区域内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综合治理、连片开发规划。

2、以扶贫工程为平台,精心打造扶贫开发品牌。坚持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两位一体,统筹推进,树立品牌意识,强化品牌推动,深入推进新村、产业、劳务等专项扶贫工程,力争出亮点、上水平。要把新村扶贫作为完成《纲要》、《规划》任务的标志性工作,认真抓实抓好。落实参与式原则和扶贫“首扶制度”,尊重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群众参与发展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市、县,可适度对已实施但发展水平不够高的扶贫村进行再扶持。今年新村扶贫和劳务扶贫“预计划”已经下达,要严格落实思想早发动、任务早明确、措施早制定、责任早落实、资金早到位“五早”举措,争取当年启动、当年投入、当年实施、当年见效。要严格坚持资源整合原则,产业、劳务扶贫项目要与扶贫新村结合,尽可能将项目集中安排在当年启动实施的扶贫新村。找准比较优势,合理开发资源,大力培育村级特色产业。连片扶贫开发产业要重点覆盖贫困村,特别是地震灾区的贫困村,集中力量、集中投入,打造一批增收明显的产业亮点。劳务扶贫要重点加强对地震受灾劳动力、扶贫新村贫困劳动力和自然条件恶劣地区贫困劳动力的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提高转移就业率。探索劳务扶贫培训与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特别“两后生”培训有机结合的办法,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3、以扶贫试点为契机,大力推广脱贫致富成功模式。一要深入推进地震受灾贫困村恢复重建试点。争取国家支持,加大39个极重和重灾县2516个贫困村扶持力度,推动86个一般受灾县5810个贫困村恢复重建。制定实施灾区扶贫开发和就业促进工作方案,引导灾区群众就业创业、脱贫致富,解决好灾区群众当前生活和长远生计问题。切实抓好灾区特困户后续帮扶工作。争取把灾后贫困村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二要巩固提升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严格按照《总体规划》,结合“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有效落实易地育人、结构调整、易地搬迁等项目。加强资金管理使用,确保各项资金尤其是省级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认真开展工程项目检查验收,启动中期评估工作,确保项目实施效果。三要纵深开展连片扶贫开发试点。有序推进2009年新扩试点片区工作,认真做好2010年新扩试点片区的考察、比选工作,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四要深入开展贫困村扶贫互助社试点。加大2009年新扩试点检查指导力度,继续安排财政扶贫资金扩大试点,市、县要落实相应配套资金,不断巩固和提高试点成效。五要扎实抓好巴中革命老区试点。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着力开展巴州区、通江县、平昌县、南江县连片扶贫开发项目的相关工作。六要启动大凉山扶贫攻坚试点。认真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争取国家支持,做好多民族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扶贫工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七要认真做好中央福利基金试点、溜索改造试点、攀枝花水淹区扶贫等工作。

4、以社会扶贫为抓手,着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积极调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慈善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营造社会扶贫氛围,充实扶贫力量,壮大扶贫队伍,实现社会联动。一要抓好中央国家机关在川定点扶贫的协调服务。各受扶县要努力做好23个中央国家机关在川扶贫单位的协调服务工作,争取更大更多的支持。二要抓好浙江省对口帮扶的协调服务。广元、南充两市及受扶12县要加强与浙江省协调沟通,共同研究制定帮扶计划,组织落实好帮扶项目,建立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良好平台。三要抓好省内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工作。省委、省政府将召开全省定点扶贫工作会作专门部署,各地要按照会议精神抓好贯彻落实。四要积极抓好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广泛发动龙头企业、军队院校和社会团体参与扶贫开发,畅通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的渠道,落实好“村企共建”、军队院校帮扶活动。充分发挥老区建设促进会、扶贫基金会、扶贫开发协会等扶贫社团的作用,筹措更多社会扶持资金,惠及更多贫困群众。五要认真抓好外资扶贫工作,加强国际扶贫合作交流。

5、以宣传调研为手段,努力扩大扶贫工作社会影响。一要深入开展扶贫调研工作。各级扶贫部门要将调研工作纳入目标考核。重点结合《纲要》、《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和新纲要新规划制定,主要针对扶贫工作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做法,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扶贫工作成果和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措施,撰写有价值、有深度的理论调研报告,为地方党委、政府推进扶贫工作出谋划策,达到创新研究、总结提升扶贫开发工作的目的。二要大力营造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扶贫宣传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牢牢把握扶贫开发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和报刊、杂志等传统宣传载体,创新宣传方式,拓展宣传渠道,精心组织和策划,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地宣传我省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工作举措、成绩经验、先进典型、精神风貌等各方面情况,正确引导舆论,扩大扶贫开发工作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激发和提高全社会关心、支持扶贫工作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为我省更好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三要着力抓好扶贫开发志书编撰工作。圆满完成《四川省志·扶贫开发志》、《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扶贫办资料长篇》、全国《汶川特大地震扶贫系统抗震救灾志》等的编纂目标任务,为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工作成效修志立言。

四、切实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组织领导,确保扶贫工作再上台阶

我曾在南充、仪陇、雅安等地工作过,这些地方都是贫困地区,也直接或间接地从事过扶贫工作。我的最大感受是:二十多年来,我省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总结的经验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做好扶贫工作,领导是关键,队伍是根本,管理是保障。扶贫开发工作的新目标、新任务,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常规工作、常规重点,又要研究新问题、新热点,攻克新难点。随着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工作对象,今后扶贫工作涉及范围将更广、矛盾将更多、综合性将更强,工作难度也都将比以往更大。我们一定要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形成合力,狠抓落实,打好《纲要》的收官之战。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更加重视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落实目标任务,明确领导责任。加强扶贫机构,关心和支持扶贫部门的工作,确保机构、编制的稳定和必要的资金支持。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强化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检查指导,明确各成员单位的任务和责任,建立工作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逗硬奖惩。各级扶贫部门要履职尽责,科学谋划,创新运作方式、组织协调方式,切实担负起组织协调一方扶贫开发工作方方面面的责任,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也应切实担当起相关职责,共同推进我省扶贫开发事业的发展进步。

(二)强化科学管理,确保规范运作。要创新手段,建立健全科学规范、运转有序、安全高效的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管理,严把项目建设准入关、进度关、质量关,做到从上到下,公正透明,阳光操作,确保项目规范实施,收到成效。进一步加大扶贫资金监管力度,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制度,专款专用,公开公正规范运作,把好扶贫资金的管理关、使用关和监督关,用好用活扶贫资金,着力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安全系数,有效促进扶贫工作有序有效运行。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工作水平。要以省局机构改革为契机,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扶贫移民队伍,以新的风气、新的气象实现新的作为,塑造新的形象。一要加强学习,提高能力。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政策,紧跟时代步伐,增强政治敏感性,坚定理想信念和工作信心。认真学习当前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特别是领会好全国扶贫工作会议和这次会议精神,不断提高组织实施扶贫开发的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二要改进作风,提升修养。大力发扬“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的优良作风,超常规推进工作。要增强大局意识,主动融入大局,做到在大局中找准位置,在大局中谋划工作,在大局中体现作为;要培养心系苍生的情怀,发扬吃苦奉献的精神,为贫困群众付出真心真情,为工作付出真才真知,为事业付出真诚真爱,以满腔热情和赤诚,为扶贫工作挥洒汗水、奉献智慧;要提高服务意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抓实干,苦干实干,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问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发展突出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上不去的地方去打开局面,千方百计帮贫困群众所需,想方设法解贫困群众所难,做到工作踏实、扎实、求实、务实;要强化纪律意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警钟长鸣,做到思想不麻痹,自律不松懈,培育扶贫干部良好的道德风范和人格魅力,树立扶贫移民系统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今年扶贫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有决战的精神、决战的姿态,以击鼓奋进的士气、跳起摸高的勇气、顺势而为的锐气和崛起危难的虎虎生气,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全年扶贫开发任务,为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和全省“两个加快”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新春将至,我代表省局向同志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祝愿,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扶贫工作会议讲话二:

同志们: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到2005年新时期定点扶贫第一阶段结束,2006年转入第二阶段。经过几年发展,扶贫开发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定点扶贫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也将赋予新内涵。今天,我们召开市直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会议,就是贯彻国务院有关扶贫开发工作精神,贯彻市委二届十一次和市人大二届四次会议精神,传达全区扶贫办主任会议精神, 总结 2005年定点扶贫工作和第一阶段我市定点扶贫积累的宝贵经验,表彰2005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安排部署2006年工作,继续动员市直机关单位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投身到新阶段的定点帮扶工作中,为完成扶贫开发的预期目标,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05年定点扶贫取得了新成绩

2005年在自治区扶贫办的指导下,在市委、政府的 领导 下,市直58个部门和区属驻吴26个单位进一步动员起来,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精神,派出88名干部组成28个扶贫工作组,肩负完成村级扶贫规划和帮助群众抗旱救灾的双重使命,奔赴***图等28个重点贫困村展开帮扶。一年来,市直各单位、各扶贫工作组认真贯彻落实市直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的总体要求,以贫困村发展为主题,以贫困户增收为核心,以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为目标,情系山区,迎难而上,千方百计争取帮扶项目,想方设法落实帮扶资金,共筹措资金834.63万元(含实物折款),其中争取 计划 外项目资金 650.5万元,帮助贫困村做了大量地实事好事,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难题,促进了贫困村的发展和稳定,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以赴抗旱救灾,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今年,山区遭遇了五十年一遇的严重旱灾,旱作区夏粮绝产、人畜饮水紧张,贫困村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冲击,群众生活遇到很大困难,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旱情对贫困群众的影响,根据市委、政府主要 领导 的指示精神,各扶贫工作组放弃“五一”长假,以大局为重,义无反顾投身到了抗旱救灾工作之中,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共筹资金81.3万元,购买种子5516公斤,购拉水工具,使6369户贫困户受益;购买面粉40850公斤,大米19825公斤,捐赠衣服9939件,慰问了4370户贫困户,救助特困户235户,使贫困村平稳地渡过了灾荒。

(二)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帮助村上培育当地有条件,农民有技能,销售有市场的产业,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切入点,也是当前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长期的实践经验证明,立草为业、种草养畜是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根本途径。各工作组共筹资40万元,新建圈棚62个,购草籽40850公斤,化肥32吨,购羊200只,支持贫困村草畜业发展。市纪检委、建行**市分行、残联工作组筹措25万元,为**县**镇芨芨沟村修建标准化羊棚 10间,饲草和饲料棚各一间,购改良山羊100只,促进了该村生产结构的调整。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奠定脱贫致富基础。各工作组因地制宜,根据群众呼声和各单位自身的能力,找准结合点,确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提高劳动生产效益。共筹资307万元,修乡村道路90.6公里,打深水井11眼,打水窖21眼,建集水场382个,方便了群众行路,缓解了人畜饮水困难。市交通局、运管局、人寿保险**市分公司工作组积极争取道路建设补贴资金123.45万元,为**县田老庄乡吴家湾村修通20.6公里的道路,使四个行政村交通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被当地群众称作致富路、希望路。

(四)积极推动劳务输出,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是务工者学习知识,增强技能,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增强信心,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各工作组把劳务输出工作当成扶贫的重要措施来抓,挨家挨户宣传动员,多种渠道联系用工门路,对每个务工人员进行引导性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训,解决务工者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维护合法权益,使今年的劳务输出呈现出良好地发展势头。今年28个包扶村全年共组织劳务输出8976人,创收2500万元,务工人员人均收入2800余元。市检察院、工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组帮助**县田老庄乡杨新庄村的30名农民到**石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安装分公司务工,因其良好的表现,被公司领导称赞为能打硬仗的“回民支队”。

(五)改善教学设施,促进村办学校发展。各帮扶工作组站在提高未来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水平的高度,站在增强扶贫开发后劲的高度,关注贫困村教育事业发展,改善贫困村办学条件,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创造比较好的学习环境。共筹资17.6万元,捐赠电脑13台,桌椅229套,书包、铅笔、本子等学习用品871套,**供电局工作组为**县**乡马元山村筹措资金12万元,修建校舍5间,围墙160米,购买桌凳100多套,使该村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六)搞好村级组织建设,促进扶贫开发工作。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做好扶贫工作的保证。各工作组积极配合乡镇党委,以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为宗旨,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好要求,坚持思想整顿与组织整顿相结合,坚持阵地建设和制度建设相结合,使基层组织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共筹措资金30.5万元,新建村部2个,修缮村部12间,修定完善制度28套,赠送书籍3900册,文件柜21个,沙发19套。市财政局、人事局、农业发展银行**市分行工作组投资6万元,帮助**县预旺镇张家树村新建一个标准化的党员活动室,村级组织开展工作,党员、团员、村民开展组织生活和科技文化活动有了一个崭新的场所。

2005年,我市定点扶贫工作掀起了两次热潮,即是春节期间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和第二季度的抗旱救灾行动,带动全市定点扶贫取得了长足发展,筹措资金总量比前三年的总和还多,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宁**日报以《困难时期 共渡难关》为题进行了报道;**日报以《我市干部帮助山区群众斗旱魔》和《撒一片深情 扶一方贫困 促农村稳定》为题,两次在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电视台进行了高密度的跟踪报道。我市定点扶贫取得的成效,市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办公室简报两次刊发,并被自治区先教办全文转发。

二、我市几年定点扶贫工作的特点

自2002年开始,市直各部门各单位视扶贫为己任,把定点扶贫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密切联系党群、干群关系,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动真情、真扶贫。四年共计筹集资金1399.648万元(含实物折款)其中争取项目资金1011.3万元,为贫困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促进了贫困村的发展。在四年的定点扶贫中,我们也探索和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几个特点。

(一)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四年来,**市委、政府始终把组织市直机关单位开展定点扶贫作为推进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摆上了议事日程。市委会、政府常务会,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听取扶贫开发工作汇报,研究定点扶贫工作。市委下发了《关于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帮扶工作 的通知》,明确了2002至2005年的定点扶贫的目标任务,确定了帮扶单位。每年召开一次由各县、市(区)分管领导、组织部长、扶贫办主任、市直部门负责人、扶贫工作队员参加的定点扶贫工作会议, 总结 经验,部署工作,奖励先进。四年共表彰先进集体36个,先进个人55人,确保了 我市定点帮扶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 计划 地进行。

(二)市级领导亲自参与。从2002年开始,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确定了扶贫联系点。四年来,市领导每年都几次深入扶贫联系点调查研究定点扶贫工作,亲自出面协调争取资金,主持解决实际问题,取得了很好地效果,解决了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市领导所在部门几乎每年都被评为先进单位,为我市定点扶贫工作起到了表率示范作用。

(三)所有市直机关单位全部参战。为了调动一切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市委、政府决定动员组织市直所有部门、区属驻吴所有单位全部参加定点帮扶工作,无论是党群部门和事业单位,无论是承担经济发展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的部门,无论单位人多人少,(有的单位只有2-3个人),一律参加定点扶贫。四年来,市直和区属驻吴所有84个单位根据行业性质和职能特点组成28个工作组,每个单位抽调1人,每个工作组由3人组成,组长由1名副处级干部担任。四年来共抽调干部367名,其中处级干部112名,科级及一般干部255名。市委还要求定点帮扶工作一把手负总责,确定分管领导,工作队员全身心投入,使我市定点帮扶工作形成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格局。

(四)进行年度检查考核。市委、政府把定点扶贫工作纳直机关单位定点扶贫考核办法》,对84个单位定点扶贫工作进行年度考核。考核采取深入实地、检验项目、检查效果、听取乡村领导和群众意见,现场评议打分、得分当场公布,乡村干部和扶贫队长签字的办法,确保了考核结果的公开、公正和真实可靠,极大地调动了市直部门的帮扶热情,筹措的资金一年比一年多,帮扶成效一年比一年好。

在四年的定点扶贫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表现在:一是我市贫困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连年发生,农牧业生产极不稳定,农民生产生活年年受到冲击,抗旱救灾牵扯了各帮扶单位的很大力量,很多物资投入到了解决群众生活问题中,影响了投入生产的物资数量。二是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不足。三是由于市财力匮乏,各单位经费紧张,定点帮扶的投入力度与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距离。四是长年定点扶贫,连续作战,个别单位有畏难厌战情绪。在第二阶段的定点扶贫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克服不足,振奋精神,使我市定点扶贫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三、认真做好2006年定点扶贫工作

社会各届参与扶贫开发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经验,党政机关单位定点扶贫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把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机关单位定点扶贫是一个长期地历史任务,将贯穿于扶贫开发的全过程,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明确的认识,一以贯之地关心和帮助贫困地区发展。

(一)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自治区的安排部署上来。根据《千村扶贫开发工程定点帮扶工作实施意见》,全区定点帮扶工作已完成了第一阶段(2001—2005)411个重点贫困村的帮扶任务。鉴于扶贫形势、帮扶对象、帮扶单位等都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决定对全区定点帮扶工作做适当调整。将定点帮扶工作与“整村推进”相结合,缩短周期,加快节奏,集中力量,提高效益。

一是对帮扶时间的调整。将2006—2010年五年的定点帮扶分为三个时间段:第一阶段2006年(整村推进2005—2006年),第二阶段2007—2008年,第三阶段2009—2010年。每阶段结束后,自治区、市、县分别进行总结表彰。二是对帮扶村的调整。原定的1026个重点村经过5年扶贫后,剩余713个村,其中我市130个村。这713个贫困村即为2006—2010年全区定点帮扶对象。结合整村推进时间分三批完成。其中:第一批完成203个村,其中我市39个村,**26个、**8个、**5个。第二批完成248个村,其中我市44个村,**33个、**11个。第三批完成262个村,其中我市47个村,**34个、**13个村。三是对帮扶工作组的调整。原分配在各县的帮扶单位原则不变。我市继续帮扶28个村,其中**10个,**15个,**3个。现已在整村推进村的帮扶单位,2006年继续留在该村帮扶,不在整村推进村的帮扶单位,2006年全部调入各县“整村推进”村帮扶,如2006年“整村推进”村已全部安排完,剩余单位安排到下批“整村推进”村。依次类推,帮扶单位一年调整一次。四是对考核方法的调整。坚持一年一考核制度,采取分级考核办法,中央及自治区的帮扶单位由自治区组织部和扶贫办共同考核。各市及川区帮扶县的帮扶单位由各市组织部和扶贫办共同考核。各县的帮扶单位由各县组织部和扶贫办共同考核。扶贫工作组成员个人工作由各派出单位组织考核。

第一阶段定点扶贫市直所有部门、区属驻吴所有单位全部参加,实践证明,这种党政齐抓共管、部门一起参战的帮扶方式符合我市实际,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合力为贫困地区办实事做好事。市委、政府决定,在新阶段定点扶贫中继续坚持和完善我市以行之有效的帮扶制度。由于机构改革,现市直部门有69个,区属驻吴单位29个,把这98个部门以原来编组为基础进行微调,把新增设的单位充实进来,继续分成28个组,分别帮扶盐、同、红的28个重点村。

(二)充分认识扶贫开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美好勾画和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摆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主义建设更加突出的地位。我们要充分认识扶贫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我市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三县(区)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市81.7%,人口 65.4万人,占全市51.7% ,行政村369个,占全市64.5%。山区农村比重大,经济落后,是我市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需要的时间更长,付出更多,努力更大。第二,建设新农村首先要清除贫困,使贫困人口尽快解决温饱,进而过上宽裕生活,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扶贫开发始终以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为目的,因此,扶贫开发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第三,扶贫开发一直坚持的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化扶贫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第四,我们已经进行的“整村推进”式扶贫,整合资金,集中力量,综合治理,发展贫困村的生产力,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有益探索。因此,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认识到参与扶贫开发就是为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三、整村推进,全面建设,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

近几年,我们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摸索总结出了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大大提高了扶贫效益。自治区在新时期第二阶段扶贫开发中全面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计划,全区选定了713个村,其中我市130个村,集中两年时间,平均每村政策性投入100万元。所有定点扶贫部门全部调入整村推进的村,各单位各工作组在实施整村推进的过程中,要切实抓好五大建设。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抓好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等五个村村通工程和基本农田建设,力争实现户均有4眼配套设施完善的水窖,自然村村村通乡村道路,90%的农户用上电,广播电视、通讯信号覆盖面达到90%,人均有3亩基本农田,使贫困村人畜饮水,交通状况,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有一个较大改善。二是扶贫产业建设。按照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要求,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大力开发培育扶贫产业。草畜产业、马铃薯产业、劳务产业、中药材产业,滩鸡产业等几大产业是**、**、**三县(区)发展势头较好、经营效益较好的产业,要努力培育壮大这些产业,力争实现每户每年出栏5个羊单位的畜禽,人均2亩人工种草,1亩洋芋、1亩经济作物,每户至少稳定地输出转移1个劳动力,为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目标进而实现小康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社会事业建设。配合卫生部门搞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力争使每个村都有合格的卫生室和卫生员,使贫困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有较大改善;配合教育部门不折不扣的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让每个贫困户都享受到党的惠民利民政策,使贫困村适令儿童入学率低,巩固率低的状况有较大改善;配合人口与计划部门认真实施“少生快富”工程,把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向计划生育倾斜,让他们率先富裕起来,影响和带动全村计划生育迈上新台阶;与各部门配合广泛开展科技培训,根据本村产业发展需要,根据劳务市场对务工人员技能需要,通过各种形势,运用各种手段,在贫困村广泛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和生产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科学技术素质和务工本领,推动农业生产基础技术的应用,增强农民工在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力。四是村级组织建设。要健全村级各类班子,完善工作制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贫困村的发展稳定服务,尤其是要以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经济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为目标,加强村党支部建设,把党支部建设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和领路人。五是民主法制和乡风村貌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村民自治法》,提高村干部的民主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水平,完善乡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把农户动员组织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参与全村经济社会建设,民主管理村务。引导教育干部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崇尚科学发展、文明生活的社会风尚。结合村级道路,人畜饮水,农村能源,危房改造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村容村貌整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筑牢基础。

四、发挥优势,群策群力,多办实事

我们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深刻认识为群众办事实、做好事、解难事的重要意义和深源影响。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紧围绕整村推进的五大建设任务,号召干部职工捐款捐物,开展扶贫济困献爱心活动;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向上争取项目;力行节约,勤俭办事挤资金。根据群众的愿望和要求,集中人力物力,切实帮助贫困村解决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一些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使我市定点扶贫成效一年比一年明显,在贫困地区树立起市直机关为民务实的良好形象。

扶贫办两纲工作计划范文3

3月20日至21日,全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新宪到会并讲话,贵州省副省长禄智明致辞,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贾勇全程参加会议。国务院扶贫办、商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残联有关部门领导和贵州省政府、省残联、全国各省(市、区)残联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

会议传达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精神,总结、交流了我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经验,分析了当前残疾人扶贫开发的形势和任务,对今后十年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做了部署,并具体安排了今年的主要工作。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赴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残疾人种植养殖扶贫示范基地考察。

抓好落实

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新宪在会上讲话。他提纲挈领地讲了三点意见。

首先,要充分认识做好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

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不仅是国家扶贫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我国约有农村贫困残疾人2500多万,约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1.28亿的1/5,约占我国残疾人总数8500万的近1/3,约占农村残疾人总数6400万的40%。

与农村其他贫困人口相比,残疾人的贫困问题更为突出,更需要扶持,是扶贫攻坚的难中之难、重中之重。

其次,要全面把握新时期残疾人扶贫开发的总体要求。

2020年我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稳定实现农村残疾人不愁吃、不愁穿,全面保障平等享受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教育、住房和康复服务。农村残疾人家庭收入达到或接近当地平均收入水平,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农村残疾人并不断提高水平,残疾人生存有保障,生活有尊严,发展有基础。

要从4个方面准确把握这一目标。一是这一目标与国家扶贫纲要“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基本是一致的,其他贫困人口得到的保障,贫困残疾人也应得到保障,不能降低标准,并且强调全面与平等的要求。二是针对残疾人的特殊困难和特殊需求,把养老和康复纳入保障内容,这是残疾人扶贫的特点体现。三是提高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是扶贫开发的关键。要着力在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方面下大力气。四是要提高农村残疾人的生存质量。通过把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结合起来,“生存靠低保,发展靠扶贫”,实现农村残疾人“生存有保障,生活有尊严,发展有基础”,这也反映了扶贫目标在过去以解决温饱为核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扶贫内涵。

第三,要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残疾人扶贫新局面。

新的十年纲要印发了,方向、任务、政策措施都明确了,下一步最重要的是要抓好贯彻落实,要真抓实干,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制定好贯彻落实新的地方实施办法。要结合本地的情况,突出地方特色;目标要明确,任务指标要分解,政策措施要细化。他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加强政策扶持,同时要加强摸清贫困残疾人底数等基础性工作。

他指出,现在残联的业务领域拓展得很宽,任务很重,但是广大残疾人的温饱问题、脱贫问题仍然是头等大事。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各省区,要把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放在农村残疾人各项工作的优先位置,作为农村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好。

开局之年

2012年是新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颁布实施的第一年,是推动今后残疾人扶贫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打好基础、做好铺垫的关键一年。此次会议就今年的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强调要做好5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状况摸底调查工作。如实准确地采集各项调查数据,真实反映残疾人家庭的实际情况,及时录入中国残联农村贫困残疾人(户)数据库系统。

二是编制残疾人扶贫开发实施办法。还未出台当地扶贫纲要的省要抓住机遇,将残疾人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纳入地方扶贫开发整体规划;实施办法的内容要融入本省残疾人扶贫工作的特点,目标任务更加明确,政策保障更加到位,扶持措施更加给力,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是推进重点项目的落实工作。残联系统实施的项目,如康复扶贫贷款项目、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和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要确保年度任务顺利完成;残联与有关部门共同开展的项目,如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助残扶贫项目和选聘贫困残疾人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工作,要通过部门间的合作,扎实推进项目,真正让贫困残疾人受益。

扶贫办两纲工作计划范文4

2013年9月6日至10日,国务院扶贫办在京举办部分片区县新任职扶贫办主任培训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和中央领导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讲话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精神,提高对扶贫开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强化理论基础,提升扶贫开发工作能力。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王国良出席开班式并讲话,7个有关省(区、市)、县新任职扶贫办主任及相关人员、部分全国贫困地区干部培训中心的领导及工作人员近100人参加了培训。开班式由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洪天云主持。培训期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做了题为《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扶贫开发的形势与进展》的视频讲座,全国贫困地区干部培训中心主任陈武明做了题为《以十精神为指导 弘扬优良作风 永葆清正廉洁》的专题讲座。此次研修班,既有理论课,也有实践课,既有专家讲课,也有长期在扶贫系统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传授工作心得。同时,也专门结合当前学习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进行了学习。

王国良在讲话中详细阐述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以及下一步扶贫开发的总体部署,并对培训班学员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扶贫工作,各个国家均有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扶贫机构,因此可以看出,绝对贫困消除以后,相对贫困仍然长期存在。他表示,我国贫困地区的致贫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二是部分地区社会发育程度低,劳动力素质低下,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后。这些突出困难也才构成了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王国良建议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应建立一定的考核机制和规章制度,对贫困地区党政工作实行六大机制改革和十大行动计划。

六大机制改革为:改进贫困地区实际工作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改进扶贫资金使用机制,完善金融支持机制,形成社会参与机制,干部驻村帮扶机制。

十大行动计划为:建档立卡,村级道路的畅通问题,饮水安全,危房改造,职业教育促进就业,贫困乡村旅游,特色种养业、增收计划,贫困村的信息化,金融服务,青年干部挂职锻炼行动计划。

王国良强调,六大机制改革、十大扶贫行动计划是片区开发的具体化,也是实化和深化,为片区扶贫开发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和抓手。下一步扶贫工作的任务就是如何把机制改革、扶贫行动计划和片区的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使片区面上一直到乡村户形成一个有机的互动。从不同层次开展扶贫,最终使贫困户受益,使贫困乡村受益,实现扶贫纲要确立的目标。

最后,王国良对参加学习培训的新任扶贫办主任提出了六点工作要求,第一,要充分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从事扶贫的工作任务艰巨,但也是无上的光荣。第二:要带着感情工作,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第三:要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第四:要创造性地进行工作。一个好的、合格的扶贫办主任,不仅会忠诚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扶贫开发政策,而且能够结合本地情况有所创新,有所创造。第五:加强自身学习。第六:廉洁自律,反腐倡廉。

(本文图片摄影:魏巍)

扶贫办两纲工作计划范文5

汤小泉在报告中将2004年的工作归纳为九个方面――

全面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

积极备战雅典残奥会并取得历史性突破;

启动并推进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修改工作;

努力完成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规定的年度任务,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

全面实施公益金项目;

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残疾人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专门协会工作日益活跃;

地方残疾人工作积极开拓,扎实开展;

积极参与国际交往与合作。

对于2005年的工作,汤小泉概括为七个要点――

全面完成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

制定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计划纲要;

切实落实扶助贫困残疾人的各项措施,加强对残疾人奔小康工作的指导;

继续推进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修改等重大业务工作;

加强残疾人体育工作,备战2007年特奥会和2008年残奥会;

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和道德建设;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典型发言

在中国残联第十九次全国残联工作会议上,吉、皖、沪、陕、鄂等省、市的同志,介绍了他们在残疾人工作中的典型经验。

吉林:抓住机遇 改革创新 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2004年,吉林的残疾人工作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以解决残疾人基本生产、生活问题和加强基层工作为重点,认真组织实施“十五”计划,加强重点工作目标管理,全面、超额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以项目带动为载体,整合社会资源,推动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促进残疾人事业向纵深发展。三、强化政府主导,加强法制建设,保障残疾人事业稳步发展。吉林省残联按照中残联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即将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全省残联队伍和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建设一支作风正、业务精、能力强和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事业发展需要。

安徽: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努力推进残疾人工作上台阶

2004年,安徽省残联坚持源头参与制定政策,推进扶残助残机制化;坚持实施扶残助残项目,推进残疾人工作社会化;坚持加强自身建设,推进残联干部队伍公仆化,初步开创了全省残疾人工作的新局面。安徽各级残联依靠党政领导,协调相关部门,为加强扶贫帮困、劳动就业、文体教育等业务工作出台了14个重要文件。其中,在《安徽省农村困难群众救助办法》中,通过省残联争取将“因残”与“因灾、因病”并行列入三大救助对象之一,从而使救助资金1.2亿的40%近5000万元直接惠及40万贫困残疾人,并使之形成了制度。争取省政府出台的新的按比例就业办法,赋予了残联的执法主体资格,确立了地税机制,强化了用工单位的法定责任,明确了党政事业单位应缴保障金的列支渠道,使政令的刚性大大增强。

上海:着眼于为残疾人办实事

2004年,上海市残联全面完成市政府关于残疾人工作的两项实事。一是开发社区残疾人助理员岗位,由残疾人来做残疾人的服务工作。二是推进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险合作医疗工作,受益人数达8.2万人次。上海初步建成了残疾人职业培训体制。创建市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和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见习基地。2005年将以在上海举办2007年世界特奥会为契机,实施“智障人士融入社会阳光行动”计划,为2007年上海举办世界特奥会准备基础条件。继续开发社区残疾人岗位,圆满完成市政府实事项目。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根据贫困残疾人的不同情况,分类实施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标准。并计划围绕4月的国际残疾人口足画展览、9月的亚太区聋人领袖年会和10月的第八届亚太区蒲公英音乐节三项重大活动,广泛开展残疾人事业国际交流与合作。

陕西:坚持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事 全面推进陕西残疾人事业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把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事始终放在陕西省残联工作的首位。2004年省残联向省政府呈送了为全省残疾人做好八件实事的报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出《关于2004年为全省残疾人做好八件实事的通知》。八件实事的全面完成,使17万残疾人直接受益。10月,国务院召开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会议期间,省残联及时抓住时机,建议将“加大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力度”写入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行能力建设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共陕西省委2005年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下发后,省残联又提出把残疾人工作纳入其中,最后省委在《要点》中写入了“更加关心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注重维护社会公平”。这两个文件的出台,在各级党委和各级残联引起了强烈反响,各市市委都将残联工作写入2005年工作要点。各级残联反映,党和政府对残联工作越来越重视,影响从来没有这么大。陕西省残疾人工作在努力抓好“‘08’工程”、“加强残疾人维权工作”、“全面完成我省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的各项任务”三项重点工作的同时,下大力,使实劲,出实招,推动基层和组织建设、康复、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扶贫、宣传文体等业务工作上迈出新步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扶贫办两纲工作计划范文6

郝远副省长从四个方面提出了2012年全省教育工作的重点目标和任务:

一、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纲要实施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第一,要健全完善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工作机制。研究建立我省建设“西部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的考核指标体系,分年量化分解;要将《纲要》落实情况作为考核各市(州)、各职能部门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第二,要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从14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第三,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督导指导。要对纲要落实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和督促检查;要总结经验,梳理问题,咨询决策,营造氛围,推进工作。

二、深入学习领会省委研讨班精神,发挥教育对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

一要增强主动作为意识。克服“等、靠”思想,树立“争、抢”意识,在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争取国家更多的倾斜和扶持。二要增强项目落实能力。三要充分发挥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三、发挥教育基础性资源优势,扎实推进“联村联户、

为民富民”行动。

要“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通过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形成扶贫“造血”功能。

四、认真落实政府工作任务,全面完成为民办实事工程。今年,省政府工作任中教育系统牵头的有15项任务,6

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两项指标列入2012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考核指标。一是抓好学前教育发展,今年内在全省建设400所幼儿园,招聘1000名幼儿教师;二是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抓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职普招生数达到大体相当,在58个扶贫县实现中职免费教育,建成10个集团化实训中心,20个国家示范校,四是抓好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五是抓好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六是抓好校车安全工程。

白厅长全面总结回顾了2011年全省教育工作的成就经

验,提出了2012年的主要工作:

第一,在营造和谐安全稳定氛围上要花大气力。要加强和改进

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大局。

第二,在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上要有新突破。要紧紧把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历史机遇。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育经费管理。

第三,在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上要有新举措。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加快学前教育发展;要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要促进高等教育特色发展;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在促进教育公平上要有新成果。要深入开展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要加快推进民族地区教育;要加快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

扶贫办两纲工作计划范文7

王国良在发言中指出,扶贫开发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伟大的成绩。按照中国的扶贫标准,累计减少了2.5亿贫困人口,按照国际标准测算,总共减少了6.6亿贫困人口,基本解决了我国农村居民的温饱问题。

但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贫困地区发展面临的困难特别是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全国农村仍有接近1亿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仍严重滞后。实现党的十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多次到贫困地区考察指导,总理主持召开了促进西部发展和扶贫工作座谈会,并两次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扶贫工作,副总理深入甘肃最贫困的乡村,采取“解剖麻雀”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根据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经反复研究、广泛征求意见,以“两办”名义印发了《意见》,并于1月25日全文公布。《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做出的新部署,是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颁布实施以后又一个指导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王国良表示,《意见》针对扶贫开发工作和贫困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六项改革措施和十项重点工作。六项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用新机制保障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改革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完善金融扶贫机制,用新机制保障扶贫资源有效利用。建立社会扶贫信息平台,形成有效协调协作和监管机制,完善大扶贫工作格局,用新机制保障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十项重点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村级道路通畅、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以此为抓手,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

为了全面落实《意见》的各项任务,将采取五项措施:

一是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根据《意见》精神,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方案,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每年10月底前要将贯彻落实情况报送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二是立刻开展建档立卡工作。为实施精准扶贫打好基础,进一步摸清底数,分析致贫原因,了解帮扶需求,确定帮扶人员,落实帮扶措施,评估帮扶效果。为此,在全国建立扶贫开发信息系统。

三是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现在社会上关心扶贫事业、关爱困难群众的人越来越多。政府要建立好的机制和办法,让想扶贫的能扶得着,想捐款的捐得上,为扶贫做贡献的能得名得利。今年,将以国务院名义召开全国社会扶贫工作会议,完善制度、研究政策,对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四是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关于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各级政府在扶贫资金监管中的职责,下放项目审批权限,提高扶贫资金使用针对性。完善公告公示制度,对各类违法乱纪行为严格问责,严格查处。

扶贫办两纲工作计划范文8

一、十年扶贫开发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二、主要措施及经验

(一)坚持开发式扶贫方式,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把扶贫开发、解决群众温饱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各项扶贫方针、政策,按照“县负总责、乡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各级党委、政府扶贫目标责任制,层层明确任务,确保扶贫到村到户。成立了县乡两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把县乡各部门纳入成员单位,各级部门共同参与扶贫开发。实行了县级领导联系挂钩到乡,科级领导联系挂钩到村委会,部门联系挂钩到村民小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到户的帮扶制度。

(二)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执行《**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了《**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县扶贫开发项目管理办法》。实行项目资金封闭运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坚持项目资金的年度审计、报账制。县、乡、村全面推行了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广泛接受社会监管。

(三)科学规划,群众广泛参与项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事求是地制定规划,一般贫困群体,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了以村委会为单位《村级扶贫规划》和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整村推进规划》,《规划》一次审批、分批实施;生存环境恶劣的特殊贫困群体,以解决生存无望群众生存和发展问题为目标,制定了易地搬迁扶贫规划;居住茅草房、杈杈房贫困群体,以安居乐业为目标,制定了安居工程规划。始终把农民群众作为扶贫开发主体,广泛调动群众参与扶贫开发。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扶贫政策,(四)建立部门协作机制,整合项目资金。以整村推进为平台,按照“统一规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各类资金

。一是整合扶贫内部各项扶贫资金。易地开发、劳务输出、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安居工程等资金捆绑使用倾斜整村推进村,共整合资金5841万元。二是整合外部门投入,按照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县发改局组建了建设项目资金整合办公室,从水务、交通、电力、林业、畜牧、农业、城建等部门整合到重点村、整村推进村资金累计达9600多万元。

三、目前农村贫困状况

四、今后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和意见

依据**县目前农村贫困状况实际,今后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此,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建议和意见有以下几点:

(一)实施整乡推进建设,尽快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滞后是农村致贫的主要原因,不解决这一问题,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是实现不了的。要以整乡推进为平台,整合资源,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解决农村迫切要求的吃水、通路、通电问题。

(二)加快农村产业开发,确保农民增收。

农村产业开发是农民稳定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发展农村产业要采取:一是要以有偿信贷资金帮助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解决农村种养业产品销售问题。二是实施农村产业开发村建设。按“一村一品、户户有产业”的原则,选择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已基本改善的村民小组,每村补助10万元,实施种植、养殖、农产品粗加工的产业开发。

扶贫办两纲工作计划范文9

今天这次会议是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经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调整后召开的一次会议,是在十年扶贫开发规划执行结束,下一个十年规划即将开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认真总结今年,特别是整个十年规划,查找问题,确保完成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制定下一个十年规划应该说也是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去年以来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分析研究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下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刚才,市扶贫办通报了全市年以来扶贫开发工作和定点帮扶工作情况,海亮同志宣读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帮扶工作的通知》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相衔接试点意见》,大家就“两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进行了讨论,一会儿,吉平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

消除贫困人口,实现共同富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城乡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人口数量明显减少,截至年底,全市贫困人口由新阶段初期的64万减少到28万,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扶贫开发工作与东部振兴计划结合起来,加大对黑龙港流域县扶贫政策、资金、项目的支持力度,确保了扶贫开发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上半年,全市共争取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4172万元,比上年同期(2012万元)增长107%。扶贫政策争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5个黑龙港流域县列入省级财政扶贫资金扶持范围,已争取省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县列入省级“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县列入部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县。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还很艰巨。一是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西部尽管经济总量大,但处在深山区的群众基本生产生活不能满足需要,东部是欠发达地区,基本生产条件不发达,财力有限,发展力不从心。二是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较多。随着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剩余贫困人口所处地域更加偏僻,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素质、劳动技能水平低,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增大。三是扶贫开发试点工作任务繁重,县“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部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等工作刚刚起步,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四是今年是实施十年扶贫开发规划收官之年,在对十年扶贫开发工作进行总结的同时,要认真对照十年规划,查漏补缺,确保十年规划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五是新一轮十年扶贫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开始,要制定一个符合我市实际、切实可行的规划,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

扶贫开发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实现今年各项工作目标,必须在全面推进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是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快速脱贫的有效途径,要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稳步实施。一是调查研究,摸清底数。产业扶贫谋划不好,不但促进不了农民增收,还会带来负面影响。贫困县、乡、村发展什么产业,群众有没有意愿,产品有没有市场,市场有多大潜力,对这些问题都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避免盲目发展。二是扩大规模,提高覆盖面。每个县特别是贫困县都要形成1到2个扶贫主导产业,努力把贫困家庭的增收项目纳入到产业链之中,发挥规模效益,使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依托优势主导产业增加收入,脱贫致富。三是强化服务,促进工作开展。要切实做好龙头企业引进、贫困群众科技培训、农村土地流转等方面的工作,探索完善产业扶贫中的资金捆绑使用机制,协调好各口专项资金,切实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二)定点帮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中,我市开展定点帮扶的中直单位有2个、省直定点帮扶单位31个,市委、市政府安排了131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帮扶。几年来,各帮扶单位始终坚持把帮扶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四到位”,有力促进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但在工作上也存在个别单位领导重视不够、工作开展不平衡、帮扶措施不对路的问题。目前,第三批定点帮扶即将结束,要对对口帮扶工作进行一次回头看,对还没有完成的工作任务,要抓紧盯办,在资金、物资、信息、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确保定点帮扶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三)行业扶贫。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大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重点村支持力度的意见》,要求各有关行业部门,按职能范围分别承担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任务。几年来,各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行业扶贫的责任,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把市委20号文件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着力解决贫困地区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突出问题。

三、着眼长远,狠抓当前,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是我市扶贫开发事业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制定未来十年的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规划,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必须及早谋划,以动为先,力求下一阶段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的发展和突破。

(一)抓紧谋划启动明年扶贫开发项目。十年扶贫开发规划中我市共有707个贫困村,其中第一批318个,占45%,第二批195个,第三批194个,各占27.5%。前期安排的村多、后期安排的村少,而扶贫专项资金逐年增加,省级以上扶贫资金对前期扶持贫困村将在明年给予弥补。因此,各级扶贫部门要严格按照省扶贫办的要求,做好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对欠帐多、困难大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纳入到扶持政策中来,提前谋划扶持项目,与省规划搞好对接,全力争取省里的支持,确保明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二)认真做好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是国家扶贫战略的两个重要支点,将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相衔接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需要,是完善国家扶贫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最近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扶贫办、民政厅等5部门的意见,对开展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作出部署,市扶贫办、民政局等部门根据我市实际提出了开展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的意见,市政府办公厅将于近期转发实施。《意见》确定在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黑龙港流域重点困难县、每个县选择3个贫困村先行试点,9月底前完成,然后逐步在全市推开,并将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两项制度中来,切实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

(三)精心做好“两规划”的编制工作。《市“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和《市—2020年农村扶贫开发规划》,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总纲,事关贫困地区群众切身利益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确保高水平、高质量完成“两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工作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一要有积极科学的目标。“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紧密结合这个总体目标,制定符合我市实际、切实可行的扶贫开发规划。二要有更加有效的措施。在总结推广过去好的经验、好的做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扶贫开发的新方法、新模式,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有更加完善的机制。不断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扶贫开发机制,坚持做到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相结合、开发扶贫与救助扶贫相结合、政府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外部支持与自身努力相结合,集聚各方面力量,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四要有人员经费保障。“两规划”编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群策群力,协调联动,解决好人员、经费等问题,为“两规划”编制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四)全力争取上级扶贫开发工作支持。目前,国家和省都在编制新一轮规划,我们要积极跑部进京,加强与国家和省的沟通联系,汇报情况,反映问题,争取在新十年扶贫开发阶段中,我市应扶持的贫困对象全部纳入扶持范围。明年,国家和省将继续扩大“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要提前做好国家和省级备选县工作,争取更多的县列入国家和省重点扶持范围。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开展

(一)明确工作责任。继续实行扶贫工作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各级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对扶贫开发工作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各级扶贫办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切实做好规划制定、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工作。

(二)完善工作机制。做好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既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扎扎实实地推进,更要根据新情况、新任务,拓展新思路,探索新机制。一是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在扶贫目标上,由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向解决生存问题与提高发展能力转变;在扶贫投入上,注重区域和片区建设,发挥带动和辐射效应;在资金使用上,要研究探索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办法,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增强贫困群众脱贫的内在动力。要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增强贫困人口劳动技能,使他们能够早日脱贫致富。三是研究探索社会帮扶新机制。在开展定点扶贫的同时,要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路子,引导企业实践扶贫挤困的社会责任,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

扶贫办两纲工作计划范文10

一、做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高点起步

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__-2015年)》,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区残疾人现状、分布、类别、残疾人事业面临的任务,科学合理编制实施《陈仓区残疾人事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基本框架,提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原则;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制度保障,权益保护的原则;发展九项重点工程,即残疾人康复服务工程;残疾人托养工程;残疾人扶贫开发工程;残疾人住房改造工程;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工程;残疾人教育培训工程;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工程;残疾人信息无障碍工程;残疾人保障与服务信息管理工程,为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开好局,起好步,带好头。

二、做好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达标验收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残疾人工作建设的意见精神,突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这一中心目标,认真对照创建标准,理清思路,细化分工,夯实责任,全力以赴,狠抓落实,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投入,攻坚克难,确保创建一举达标。

三、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

(一)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在确保残疾人普遍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按照普惠加特惠、重点保障和特别扶助、一般性制度安排和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的原则,落实对残疾人优先和提高标准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参加新农保、新城保工作,鼓励残疾人参加农村合疗、城镇居民医保,加大残疾人医疗救助和就业援助,积极配合扶贫办、民政、财政等部门,全面推行“两项制度”衔接工作,使更多的残疾人享受优惠政策。

(二)健全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健全完善聋儿语训中心、慧心培智康复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康复室建设,开展重度残疾人日间照料、托养工作,通过各种措施,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构建以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服务体系。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快解决残疾人面临的现实问题

结合实施民生工程,继续为残疾人办好十件实事,扩大受益范围,为广大残疾人带来更多更好的实惠,努力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

(一)康复

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着力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协调将残疾人康复救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给予特殊优惠,加大对贫困残疾人康复医疗救助的力度,健全以专业性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的康复服务体系,继续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扶贫工程”、“贫困精神病患者康复医疗救助工程”、“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个性化适配辅助器具工程”,使800名残疾人得到各种医疗救助及康复服务,与相关部门配合开展减少残疾发生和预防残疾的调查研究,采取多种优惠措施,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二)扶贫

切实将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总体扶贫规划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当中,利用康复扶贫贷款、财政无偿扶持资金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帮包带扶活动,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助、五保供养等政策措施,对重度残疾人实施阳光工程,定期发放生活补贴,扶持100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动员党员干部、残疾人工作者、志愿者开展对贫困残疾人进行走访救助,将城乡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充分发挥残疾人扶贫基地示范带动作用,免费或优惠提供猪仔、树苗、花椒苗、核桃苗等服务,带动100户特困残疾人家庭脱贫。认真实施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改善居住条件。

(三)教育

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争取政府

加大对特教事业的投入,以残疾人义务教育为重点,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巩固提高残疾少年儿童学前教育、随班就读义务教育升学率,推进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同步发展。认真开展“扶残助学”、“公益金助学”、“春雨工程”等活动,资助残疾学生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对20__年新考入大中专院校的残疾学生给予一次性助学补助,标准为本科生3000元,大专生元,中专生1000元。(四)就业

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规范和完善政策措施,整合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社会资源,巩固残疾人集中就业,稳定残疾人自主创业,争取更多公益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巩固残疾人就业的稳定性,开发残疾人就业渠道,扩大残疾人就业总量。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班,拓展培训范围,增加培训内容,依托市培训中心,对残疾人进行电脑、皮具护理、缝纫、手机美容、电器修理等职业技能培训,开展“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培训”,继续开展“培训到基层”活动,同区农广校合作开展花椒、核桃种植、养殖等农村实用技能培训,争取全年培训350人,力争做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继续加大按摩行业扶持力度,规范盲人按摩行业管理,确保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新办盲人按摩店1所。

(五)文体宣传

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营造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坚持办好区电视台手语新闻节目,提高节目质量。大力开展残疾人自强健身活动,不断活跃残疾人群众体育运动,引导特奥活动向基层和社区深入发展,培养选拔更多的残疾人体育人才,参加省市重大赛事。落实各类专门协会活动专项经费,保障专门协会活动经常开展,会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建立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开展经常性的助残活动。建一所“扶残助残志愿者示范点”,年内进行1-2次扶残助残教育,推进志愿服务活动进校园,进社区,进基层,开展好第21个“全国助残日”活动,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成就和残疾人自强模范、社会扶残助残的先进事迹,继续办好《残疾人工作信息》,为各镇、街道办、社区、有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征订《中国残疾人》和《三月风》,扩大残疾人事业的影响,引导社会各界更加关心支持残疾人工作。

(六)组织建设

加快基层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健全、完善各镇、街道、社区、村级残联组织建设,正确指导全区238个村级残协积极开展工作,加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切实改善基层残疾人工作局面,按时兑现专职委员岗位补贴,在县功镇、新街镇开展残疾人“温馨家园”建设,使残疾人就近接受康复训练、贫困救助、就业安置、文化体育等服务。

(七)维权

配合人大、政协、司法等部门,健全完善残疾人维权机构,切实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加强残疾人工作,完善接待与问题处理机制,耐心细致地做好残疾人工作,严格规范残疾人证件管理秩序,继续换发二代残疾人证,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

扶贫办两纲工作计划范文11

一、目标任务

2020年,以全区有培训需求或输转意愿的农村(精准扶贫)劳动力为对象,大力开展各类培训1500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培训70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1450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培训70人);高素质农民培育50人(任务分解见附件1)。

二、培训类别

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劳务品牌培训、“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和高素质农民培育。

三、工作职责

农村(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在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开展工作,具体由区人社局牵头,区扶贫办、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团区委、区妇联配合共同组织实施。

(一)区人社局会同区扶贫办、区商务局负责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劳务品牌培训、“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同时区扶贫办负责向相关部门提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础数据。

(二)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

(三)区财政局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根据各业务部门资金性质、用途、管理办法等,负责做好培训资金的分配、调度、拨付及评价资金使用绩效。

(四)区教育局、团区委、区妇联及各乡镇做好本领域服务对象参加农村(精准扶贫)劳动力技能培训宣传动员工作。

(五)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及企业,负责开展具体培训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按需选择培训单位。各业务主管部门从基础设施、师资配置、实训场地等方面确定相应的条件,通过自主选择或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具有合法资质的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开展培训工作,若本地培训机构资源不足、能力弱的,可在全省范围内择优选定,并将确定的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名单报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各业务主管部门应结合市场需求及农村(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意愿,优化培训课程内容设置,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重点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餐饮服务业培训及创业培训等,其中就业技能培训课程要突出操作规程,农业培训课程要突出实用技术,同时将安全知识、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禁毒知识等一并纳入培训内容。

(三)强化培训监管力度。各业务主管部门开展培训前要严格审核教学计划、大纲和教师资质等资料;培训期间通过影像资料采集、随机抽查等方式,督促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结束后,及时了解参训人员满意度、掌握培训内容等情况,并严格核查验收培训资料。若发现弄虚作假、农村(精准扶贫)劳动力“被培训”或培训“缩水”等问题,对培训具体实施单位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视情况给予追回培训补贴、限期整改、吊销办学资格的处理。

(四)积极落实凭“券”结算。为更好保障农村(精准扶贫)劳动力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培训机构、职业院校的权利,各业务主管部门推行“培训券”式培训服务,农村(精准扶贫)劳动力在自愿选择完成培训后交付“培训券”,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凭“券”结算。培训券使用详见《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券”使用管理办法》。

区人社局、区扶贫办、区商务局培训券编码暂定为“2000001-2001450”,如编码不足另行分配。区农业农村局培训券编码为“2001451-2001500”。

扶贫办两纲工作计划范文12

范小建指出,今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颁布及实施,将会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的困难。到去年年底,上一个扶贫开发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实现。扶贫开发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扶贫开发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范小建认为,新扶贫开发纲要有六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作出一个重大判断。到2010年,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扶贫开发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二是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上一个十年的扶贫开发纲要当中,我们所提出的扶贫开发目标主要是围绕着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和温饱问题,而新十年的扶贫开发纲要所提出的“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既包括了解决生存问题的需要,也包括了部分发展的需要。

三是工作方针更加科学。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明确了扶贫促进发展、低保维持生存的工作定位。

四是工作格局更加完善。第一次明确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

五是工作对象更加清晰。分四个层次,即:扶贫对象、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和贫困村。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这样一个宏伟的目标,就必须解决好这些地区的问题。

六是政策保障更加有力。要求完善有利于贫困地区、扶贫对象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同时,从财税支持、投资倾斜、金融服务、产业扶持、土地使用、生态建设、人才保障和重点群体等8个方面提出了原则要求,还要求加快扶贫立法。

他指出,扶贫标准提高以后,扶贫工作将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要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实行农村扶贫开发和低保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巩固、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兼顾;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非常重要。专项扶贫主要指国家安排专门资金、各级扶贫部门组织实施,通过既定项目,直接帮助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行业扶贫主要指各行业部门履行行业管理职能,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政策和项目,承担着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提高贫困人口发展能力的任务;社会扶贫主要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事业,从不同角度扩大扶贫资源,提高扶贫工作水平。

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构建了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完整体系,其互为支撑,相互呼应,将共同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详解2300元扶贫新标准

对于新颁布的国家扶贫标准,范小建称,新标准既考虑了基本生存需要,又考虑到部分发展需要。我国自1986年,我国制定了206元的贫困标准,这个标准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热量的最低营养需求为基准,再根据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来进行测定。后来这个标准随物价调整,到2007年时为785元。在2000年,我国又制定了865元的低收入标准,到2007年年底调整为1067元。2008年,我国将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合一,统一使用1067元作为扶贫标准。此后,随着消费价格指数等相关因素的变化,2009年和2010年标准进一步上调至1196元和1274元。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调整扶贫标准是国际惯例。根据我们初步掌握的情况,目前有88个发展中国家有扶贫标准,过去20年中,有35个国家调整过自己的扶贫标准。

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我们以往的扶贫标准比较低,因此中央明确要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新的扶贫标准符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在确定过程中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这个标准要与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的奋斗目标相一致,不仅考虑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生存的需要,也要兼顾部分发展的需要。

其次,这个标准要与“低保维持生存,扶贫促进发展”的工作定位相一致,以低保为基础,考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需要,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

第三,这个标准与各省提出的自定扶贫标准的想法应基本一致,目前各省初步确定的扶贫标准一般在本省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50%之间,分省平均值约为2200元。

第四,这个标准要稳妥可行。只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完善大扶贫的工作格局,不断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经过努力,可以实现新标准下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的奋斗目标。

范小建指出,根据测算,以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为标准,到2011年年底,对应的扶贫对象规模约为1.28亿人,占农村户籍人口比例约为13.4%。

提高扶贫标准,是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扶贫工作进入新阶段、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标准覆盖了更多扶贫对象,有利于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又充分体现了中央解决好农村民生问题、努力缩小城乡与区域发展差距的坚强决心。

中国扶贫开发转入新阶段

2001年,我们曾以国务院新闻办的名义对外了《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白皮书,对改革开放到2000年我国扶贫开发的历程和成就进展、政策措施、实施途径及特殊群体帮扶等,做了详细阐述,并对新世纪前十年的扶贫开发进行了展望,这对宣传中国扶贫开发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范小建指出,截至2010年底,《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已全面完成,我国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我国的扶贫开发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为了充分展示本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成就,激励中国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的决心,并争取国际社会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国农村扶贫工作,我们决定再次发表白皮书,就近十年来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取得的进展向国内外再做一介绍。

十年来,扶贫开发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有: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从2000年底的9422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2688万,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从10.2%下降到2.8%;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2001-2010年,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276元增加到3273元,年均增长11%(未扣除物价因素)。同时,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持续加强,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贫困地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扶贫开发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也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而扶贫开发成就的取得,是多方面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多年来国家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扶贫开发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纲要》实施期间,国家不断加大统筹区域发展的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同时,促进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新疆、广西、重庆、宁夏、甘肃、内蒙古、云南等地经济社会发展。第三,国家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与“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如全面取消农业税,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种粮农民各类补贴,实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等。第四,国家不断加大扶贫投入和工作力度。2007年以后,在农村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维持基本生存做了制度性的安排。标准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十年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扶贫开发的资金达到2043.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达1440.4亿元。同时,各级政府不断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实行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提高扶贫政策执行力。

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坚持外部支持和自力更生相结合,坚持开发式扶贫和社会保障相结合,采取综合手段,全方位、多角度促进我国减贫事业发展。

未来十年我国农村扶贫

开发的基本思路及困难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我国农村扶贫工作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对此,范小建指出,虽然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需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制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在发展阶段转换和结构调整加快的双重背景下,新旧矛盾相互交织,不平衡、不稳定、不协调的问题增多。这些困难和问题加大了扶贫开发的工作难度,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依旧十分艰巨。

首先,扶贫对象规模依然庞大。按照国家现行扶贫标准,到2010年扶贫对象2688万,占农村总人口的2.8%,比例虽然不高,但规模不小。如果参考所谓“国际标准”,规模会更大。

其次,特殊贫困矛盾突出。特殊贫困现象在西部地区,主要是集中在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在中部集中在老区和山区;东部有少量的连片贫困区,主要是内部发展差距问题。特殊类型贫困地区是扶贫任务最艰巨的地方。

同时,返贫压力也很大。在我国现有贫困人口当中,有2/3属于返贫性质,十分脆弱,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市场冲击成为返贫的重要因素,经济波动对贫困地区影响很大。同时,中国现在的贫困人口,相当一部分分布在自然灾害相当严重、生态非常脆弱的地方,而且防灾抗灾能力相对不足,在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情况下,这些人很容易返贫。

还有就是收入差距扩大、相对贫困凸显问题。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达到1.3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扩大到3.231。同时,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也在扩大,2010年农村内部最高收入家庭的人均收入是最低收入家庭的7.5倍。在收入差距逐步拉大的同时,城乡、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也不小。这些问题越来越引发我们的困扰与担忧。

在谈到未来十年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基本思路时,范小建指出今后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不愁,三保障”,即到2020年,稳步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除此以外,还要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

把扶贫标准以下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作为主要对象。把六盘山区等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已经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作为重点区域,这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此外,要做好连片特困地区以外的重点县和贫困村的扶贫工作。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开发式扶贫作为基本方针,实行农村扶贫开发和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把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作为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措施,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