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南开大学远程教育

南开大学远程教育

时间:2022-03-16 02:54:33

南开大学远程教育

南开大学远程教育范文1

关键词:管理 需求 远程开放教育 学习支持服务

1 发展历程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它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由选择自己想学的内容,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的自我发展。远程开放教育的这一特点,客观上为所有愿意接受大学教育的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学历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云南,开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相对较为完善的仍然是以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简称云南电大)系统为主。云南电大自1979年成立开始,就是一所采用遥距教育的没有围墙的大学,它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主要手段,采用广播、电视、文字、音像教材、计算机和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远程教育的开放性高等学校。学校目前已形成以省电大为中心、36所州市和行业电大分校、66所县级工作站和131个教学点为基础的、初步覆盖全省城乡的远程教育网络,有在学学生5.5万余人,30年累计培养各类毕业生25.6万人。成为云南省现代远程教育的主力军,是云南省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支撑,也是云南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999年,远程开放教育在云南电大系统开始实施。远程开放教育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习者可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课件学习,可自行安排学习内容、时间、环境、方式。学习者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合理地选择专业与课程;根据需要和条件自主地选择学习媒体,如文字教材、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网上辅导材料、直播课堂等多种媒体的选择;自主地学习课程内容,包括学生自主地安排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学习地点、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等。这就要求云南电大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一是向学生提供多种媒体学习资源的支持服务,既包括文字、录像、录音、VCD、IP课件等,也包括CAI之类可以进行交互的课件;二是建立网络学习支持服务,云南电大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在网站上向学生提供了远程开放教育的各种学习辅导材料、作业练习、模拟试题、疑难问题解答等内容,甚至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站参加互动性的面授辅导,网上在线讨论,BBS答疑等;三是建立辅导和答疑支持服务系统,如信函答疑、电话答疑、语音信箱服务,以及通过电子邮件答疑、网上互动答疑等;四是提供学习场所的学习支持服务,现阶段已向学生开放图书资料室、视听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网络教室等,供学生查阅资料,观看辅导课录像带及直播课堂录像带和其他教学光盘,同时提供学生自由上网学习的机会。

十年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结果表明,作为云南远程开放教育主要实施机构的云南电大已经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目前在云南电大校园网的远程教学平台上拥有自建网上课程资源657门,直播课堂1979学时;接收中央电大课程资源3927门,直播课堂3377学时;VOD点播系统IP课件339门,总计1065小时;网络课程27门,精品课程6门;网上报告厅拥有16个专题,10952篇视频资源。云南电大还是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节点基地,存有资源200G容量。电子图书馆使用了自动化集成管理软件,实现了图书馆查询、借阅电子化;拥有书生之家电子图书25个专题,49114册,清华同方电子期刊10个专题,2341余万篇。虽然如此,学校所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收到的效果却不十分令人满意,这说明硬环境的改进应与软环境的改善相一致,学习支持服务的质量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2 现状分析

什么是“质量”呢?可以从绝对和相对两个方面来分析。从绝对的意义来说,“质量”与柏拉图式的善良、真理和公平等等完美的标准相似,因此是不可以评量的。从相对意义来说,它指的是能够切合目标,能够一贯地合乎规格,以及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教育组织过去和现在都利用正式和非正式的外界和自我评鉴活动来评价自身的质量。这主要是外来的压力迫使教育组织更重视质量这个课题,其中主要的因素包括:教育经费紧缩,以致出现“物有所值”的要求;社会关注到教育成就的评鉴标准;外界对院校在教育和财政方面的表现不断提高问责要求;教育组织要提供有适当技能的人力资源,帮助国家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政府改变原本均衡的形势,削减教育“生产者”(即院校、地方教育局)的部分权力,把它转交到“消费者”(即学生、家长等)手中。

我们知道,如果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院校有更大的自主权,再加上采用以市场为本的资源分配方法的话,这些因素都会激励学校及学院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目前,云南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质量究竟如何呢?现对几个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2.1 文字媒体

为学习者提供的文字媒体主要包括主教材、辅助教材及其他文字教辅资料。云南电大远程教育学习者的主要学习媒体仍然是文字媒体,有60%以上的文字教材是由中央电大组织知名专家,针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专门编写的,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质量。文字媒体以其系统性、成本低和方便性等特点,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但同时也存在不能令人满意之处,主要表现在:①文字媒体的交互性差,不能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望。②中央电大统设必修课的有些教材在知识性、系统性、编辑印刷等方面存在问题。例如,《宏微观经济学》主教材系统性较差、知识结构不合理且印刷错误较多。③有些课程缺乏必要的配套教材。例如,《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主教材与教学大纲不配套。这些教材的质量问题,影响了文字媒体的有效使用。

2.2 音像媒体、CAI课件及直播课堂

音像媒体、CAI课件及直播课堂较之文字媒体更具生动、直观的特点,能有效地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促进积极思维、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更能适应开放教育自主学习的需要。中央电大和云南电大在开放教育试点工作中,先后为学习者提供了高质量的音带、像带、光盘、CAI课件和直播课堂等学习支持服务,收到较好的效果。但音像媒体、CAI课件和直播课堂等学习支持服务仍然有其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表现在:①提供的音像媒体特别是CAI课件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②有些音像媒体的内容与教材不符,如《宏微观经济学》的光盘内容与主教材内容不配套;③直播课堂安排时间过少,无滚动播出,若与工作时间冲突,则无法收看。

2.3 计算机网络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远程开放教育也逐渐向网上教学的方向发展。为了适应开放教育的需要,云南电大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在网站上向学生提供了远程开放教育教育的各种学习辅导材料、作业练习、模拟试题、疑难问题解答等内容,甚至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站参加互动性的面授辅导,网上在线讨论,BBS答疑等,同时开通了电子信箱。由于网页有信息量大、功能强、无时间限制等优点,学习者可根据自己学习进度和遇到的问题,随时访问网页,下载相关信息资料(如课程教学实施细则、重点难点辅导、平时作业等),了解教学最新动态;并通过电子信箱与教师或同学交流、沟通,讨论或解决有关问题。从1999年至今,十年的实践表明,云南电大的网上教学,已具一定规模,并达到一定质量,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起到了强大的支持作用。但是,由于网页内容更新较慢、内容针对性不强,硬件设备的条件限制,电子邮件这种交流方式没有被人们广泛接受,上网学习的学习者人数不多,点击率不高。

2.4 语音信箱与电话答疑

云南电大为学习者开通了语音信箱和电话答疑,使学习者能方便、快捷地学习,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这种方式,由于受师资力量、时空及表达方式等因素的限制,难以达到学生期望的教学效果。

3 解决策略

质量的重点在于活动,过程或效果,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确定或改进价值或结果(Pycock),而英国标准协会的定义则侧重于满足需求的重要性,认为质量是:产品或服务的特征或特性的全部,这些特征和特性会影响到产品及服务在满足顾客需求上的能力,不论这是明示还是暗示的需求(BSE,1990,第4页)。这表示质量的重点应该放在顾客的需求上,教育质量的重点也应该放在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上。从前面的分析可看出,云南电大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为云南远程开放教育提供了可靠的硬件保证,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中发挥了它应有的功能,但由于远程教育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研究、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云南电大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存在不足之处也是难以避免的。目前,尚有很多不能真正满足学习者需求之处。下面,就提升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质量提出一个简要的方案,以便进一步地改进、发展和完善云南电大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3.1 发挥云南电大的优势,切实加强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

内容完整系统、知识新颖科学、适合成人自主学习的学习媒体建设,是进行远程开放教育的当务之急。

目前,云南电大开发的适应远程开放教育的文字媒体、音像媒体和课件的数量和质量都有限,远远不能满足远程学习者的需求。因此,云南电大应该大力组织开发一批内容新、适应性强的文字媒体、音像媒体和课件,加大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开发力度,以满足开放教育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求,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效果。在网络建设方面,要增大网络带宽,提高网页访问速度;对网上资源的应进行总体规划,提出具体要求,及时更新内容,增加课程的重点、难点辅导,以达到对学习者的同步指导;开通网上在线讨论,进行实时交流,及时沟通,以解决学习者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应将直播课堂的资料上网,便于学习者查阅或下载。

3.2 转变观念,提高学习效率

(1)教师要从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向引导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方向转变,承担起学习者学习观念的转换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习习惯的培养者、学习动机的维护者、学习潜能的开发者和学习者学习的信息源等诸多角色。

(2)远程开放教育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学习主要是一种内部操作,必须由学习者自己来完成。所以学习者应充分认识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并在教师引导下,切实转变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根据自身特点安排学习进度,使自主学习和教师的面授辅导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从而保证教学的顺利完成。

3.3 进一步加快和完善区域性学习支持服务中心的建设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按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基本要求,逐步将分校、工作站建设成当地远程开放教育的区域性学习支持服务中心。

(2)学习支持服务中心要加快自身现代教学设施的建设,加快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以适应学习者对教学辅导和教学媒体的不同需求。

(3)学习支持服务中心要加强自身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熟悉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和规律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并转变职能,以灵活方便、形式多样的方式为各类学习者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

3.4 教学质量的控制

远程开放教育与质量控制是质与量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如何在开放教育中求质量,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建立由中央电大、云南电大、分校和工作站组成的分级教学质量控制系统,分别制定控制内容和控制目标,并通过定期开展教学工作检查和教学评估来保证教学质量。

(2)教师是远程开放教育教育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教师必需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业务水平,掌握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才能真正保证教学质量。

(3)考试是教学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应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完善平时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制度,逐步加大平时形成性考核的比重。在终结考核中,其试题的覆盖面和难易程度既要达到学习目标的基本要求,又要反映学习者学习的实际情况,使学习者学习成绩符合正态分布的一般规律。同时,考试应当逐步向无纸化方向发展,让学习者自主安排学习进程,随时参加考试,以充分体现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

参考文献

[1]于云秀.开放教育入学指南百问[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3

南开大学远程教育范文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年,数千名遍布全国各地的学子,满怀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对百年学府东南大学的景仰,报考了东南大学远程学院。四年寒暑,跨过世纪,从成人到成才,今天,你们圆满完成了学业,开始书写新的人生篇章。在此,请允许我代表远程教育学院所有教学点向完成学业的所有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东南大学和所有参与远程教育的老师们、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远程教育,硬件为先。现代远程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比广播教育形象,比电视教育直观,又有师生教学互动性,是传统教育无法实现的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但是如果没有学习者的自觉性、自制力,再好的网络硬件也只能是闲置的设备。 东大以科学名世。东南大学网络教育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定点教学模式,因此严格管理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远程教育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面对与普通大学生同样的课程设置、专业教材,同样的国家英语考试,同样的学位标准,更需要教与学双方的加倍努力。四年来,秉承止于至善东大校训,在远程学院指导下,我校和其他教学点一样,大力营造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培养刻苦、勤奋、创新的学风。在学院教学部指导下,一丝不苟执行教育教学规范,狠抓教学的每个环节,严格课堂教学关,严抓作业辅导关,严把考核考试关,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学院技术部指导下,网络教学硬件、软件运转正常,满足了广大学生学习辅导的需求。四年来,各教学点通过了学院、各省教育厅及教育部的评估验收,为东南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出现了一批优秀教学站点。 在远程学院指导下,教学点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数千学生,不乏能人。同学们开展了各种文体活动,丰富了课余生活,增强了同学间、集体间的凝聚力,锻炼了一批学生干部。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自觉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学院领导深入站点,开展思想工作,上好党课,一批批德才兼备的新鲜血液加入了党的组织,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同学们,你们不愧是东南大学的学子。 在每年学院纪念一二九文娱汇演中,你们展示了艺术才华; 在东南大学运动会上活跃着你们的矫健身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四年岁月,大浪淘沙,经过严格考核,同学们毕业了。 在此,向学院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表示祝贺; 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同学表示祝贺; 向获得学士学位的同学表示祝贺; 向走上社会的每一位毕业生表示祝贺。 同学们;你们的毕业,是东南大学领导关心的事,是远程教育学院领导期盼的事,也是我们教学点领导教师欣慰的事。 凭借百年名校的盛誉,和你们四年的来刻苦专研,勤奋学习,学有所长,今天同学们拿到了国家统一的毕业生推荐表、就业报到证,据我所知,许多同学业已被机关、企事业单位、军队、警校等地方录用。 同学们;你们的到来,开启了教学点与东南大学联合开展远程教育的新天地,你们的毕业,必将开创东南大学未来百年辉煌的起点。 你们是跨世纪的人才。中国入世,走向市场经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正是你们的用武之时。 祝同学们事业有成!祝同学们一路顺风!

毕业典礼讲话稿

南开大学远程教育范文3

作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赴南非考察组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

1、南非高等教育质量的宏观控制

南非高等教育质量享誉非洲大陆,来自非洲大陆的生源是除南非本地生源之外最主要的来源,南非许多著名高校的“非洲化”程度很高;一些大学在世界上也有相当的影响,如本次重点考察的开普敦大学、金山大学,南非大学等。南非的高校管理体制与高校管理体制相近,根据南非法律,南非的高校具有办学自。但是同时南非有一套宏观控制的制度和措施,保障整个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持在很高的水准。高等教育理事会和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是保障、监控和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组织,它们在南非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了必不可少的杠杆作用。

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隶属于高等教育理事会,主要负责高等教育质量的监控、评估,既包括对申请举办学校、学院、系和专业的部门进行资格认证,也包括对实际举办高等教育的部门进行评估鉴定,并责令不合格的高等教育部门停止现行的计划和项目。质量评估和监控涉及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举办资格、学生质量、学科评估、专业认证,各类专业进修项目以及卫星校园的标准等等。该委员会认为,高等教育的举办者对质量负有首要的责任,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根据院校的自我评估,组织校外的专家小组就该学术教育机构质量管理系统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来确认其外部效度,评估报告要向社会公布。南非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特别注重保障黑人学生的学术和教育权益。

最近,南非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committee) 公布了目前南非注册的27所高等院校开设的mba鉴定结果 。其中经评估有10所院校的mba项目不合格。南非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表示,这些开设不合格mba项目的院校必须重新制定它们的mba教学计划,两年后才能够重新申请mba的教学资格。此次被通报不合格的10所学校的mba项目将不能再招收新的mba学生,目前已在学习的可继续完成他们的学业。为此,驻南非使馆提醒有意向到南非高等院校就读mba的中国学生一定要选择经鉴定合格的。

公布评估结果,撤销不合格部门的学术或教育资格,这只是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监控和评估的消极目的。更积极的宗旨在于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促进各学术和教育机构在教学质量、学术研究以及基于知识的社区服务等方面的提高,变压力为动力,以便于各院校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优化学术和教育管理系统,才能确保不被淘汰。该委员会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促进学校效能和质量提高,质量评估审查小组的成员由各校专家组成,由他们经常性地提供学校改进和学术发展的专业意见,另外具体出台教与学的提高计划,提供质量保障管理手册等等。

2、高等教育协作组织和内部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南非具有纵横交错的、发达的高等教育协作组织。这些协作组织源于共同的学术和教育兴趣,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维护共同的利益,结成共同体,谋求各自领域的发展。

南非的高等教育组织可以分为:全国性的组织,如理工大学校长委员会(ctp)、南非国际教育协会(ieasa)、南非全国远程教育协会(nadeosa)、南非全国专业教师组织(nptosa)、全国高等教育职员协会(ntesu)、南非院校研究协会(saair);地方性的组织,如开普高等教育协会(chec)、南非图书馆合作协会(cosalc)、西开普高等教育协会(echea)、西海岸第三级教育机构协会(esati);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非政府组织,如教育政策发展中心(cepd)、高等教育变革中心(chet)、高等教育信息服务机构(ishe)、南非远程教育协会(saide);大学内部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组织,比如西开普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金山大学教育政策研究机构。

西开普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类似于中国各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所或研究室,主要从事该大学本身的研究。金山大学教育政策研究机构主要从事院校的教育政策研究,为学校教育政策出台提供建议或方案。南非高等学校内部的教育研究一般属于院校研究(institutional research)范畴,定位比较明确。

3、南非高等学校类型和分布 4、具体考察的三所大学情况

(1)开普敦大学 开普敦大学现有6个学院,分别是商务学院、工程和建筑环境学院、法学院、健康科学学院、人文学院(包括人文学科、社会科学、音乐、教育、美术等)及科学学院。高等教育发展中心负责满足各学院学生教和学的需要,一并考虑学生学术发展和职业发展的计划,促进学生的发展。 (2)金山大学 (3)南非大学 南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面临的挑战是从粗放型向精细型的教育模式转变。传统的远程教育比较注重知识的普及,更多沿袭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但是现代远程更持久的魅力在于充分注重学习者的教育需求,发挥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使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个体终身的兴趣。正如南非大学校长安东尼•梅尔克先生所言:“根据较小的群体、甚至是个体的需求,按照不同的规格进行学校改制是我们的任务。”这是南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5、南非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白人统治时代,南非高等教育,特别是精英教育这部分在世界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像金山大学、开普敦大学都是世界著名学府。但是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主要是精英化取向,白人享受最好的高等教育,绝大多数黑人被排斥在高等教育的门外。黑人获得管理国家的权利后,高校中黑人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得到了保障和落实。教育民主化的进度在迅速地加快,开普敦大学新出台的招生计划要面向黑人社区宣传,很多大学黑白学生的比例已经达到1:1,教职员工中黑人教师的比例也有很大幅度的提高。这是南非高等教育杰出的成就。但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南非高等教育面临着学术和教育质量的考验。

注释

国家教育部留学预警[2004]6号,

[南非]安东尼•梅尔克:《南非大学如何应对新世纪的挑战》,《中国远程教育》第70页,2001年5月

参考资料:

2004 wits research showcase,university of witwatersrand,south africa

study at wits,international office,university of witwatersrand,south africa

impact:a report on research and outreach at the university of cape town,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and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cape town,south africa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uct,university of cape town,south africa

vice-chancellor’s report 2002,university of cape town,south africa

expanding managerial expertise through the sbl’s programmes,unisa,south africa

master of business leadership 2005,school of business leadership,unisa,south africa

doctor of business leadership 2005,school of business leadership,unisa,south africa

www.uct.ac.za

www.wits.ac.za

www.unisa.ac.za

南开大学远程教育范文4

一、澳大利亚远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

1916年以函授教育为主要手段和特征的远程教育在澳大利亚出现,这一时期澳大利亚的远程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被称为“必需的,但是第二位”的教育。20世纪50年代,远程教育突破函授教育的局限,把广播和电话等通讯技术融合到教育之中,出现了以广播和电话方式进行的远距离学习。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远程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联邦政府成立了专门的远程教育管理机构――澳大利亚远程教育委员会,全面负责远程高等教育资源和课程的开发,以及办学质量的监督-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促使澳大利亚远程高等教育的规模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远程高等教育的办学层次含盖了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甚至研究生教育;教学手段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函授、广播等形式,也有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网络学习包等学习手段;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办学实践活动非常活跃,例如詹姆斯・泰勒的“五代远程教育”理论、南昆士兰大学的“双重院校模式”、迪肯大学的“在线学习”等等。目前,多数学生都在运用远程教育和面对面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其教育需求。

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的需求要求人们必须进行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成为新时期发展远程高等教育的大背景。现代通信技术不仅为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终身学习开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即通过现代化的远程教育手段进行终身学习。

澳大利亚远程高等教育适应了以远程教育发展终身学习的国际趋势,在构筑终身学习的远程高等教育体系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为澳大利亚远程高等教育赢得了一定的国际声誉。众多高等院校都在以一体化双重院校的模式发展远程教育,这些高校为接受远程教育的校内生和校外生提供与传统学生同等的教学内容和证书认证,从而形成了传统学校教育与远程教育相互融合且平等发展的格局,包含本科、研究生和成人继续教育等多种教学层次,学生可以通过全日制或部分时间制、校内或校外等形式注册远程教育课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远程教育的办学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并且在部分高校已经超越厂传统学校教育的规模。以澳大利亚远程高等教育的典范――南昆士兰大学为例,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学习的校外学生数量已接近校内学生数量的3倍(见表1)。

在远程教育课程传送技术上,各高校都积极开发现代通信技术在远程教育领域的运用,尤其是以万维网技术为主的第五代远程教育在学生学习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学校的课程发送、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辅导实现了自动化,其灵活性、及时性和高交互性是以往历代远程教育所不及的。

澳大利亚远程高等教育在办学模式、办学规模和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全新探索使有各种不同学习需求的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远程高等教育的手段进行学习成为可能,满足了人们终身学习的要求。

二、澳大利亚远程高等教育的实践

1.一体化双重模式

双重模式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一种重要办学模式是指由同一所大学同时承担校内学习(On―Campus)和校外学习(Off―Campus),即传统学校教育和远程教育在同一办学主体中共同进行。同时,双重院校模式分为两类:一是一体化双重院校模式,即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享受同等的学习、考试和证书资格,远程教育享有和传统学校教育同等的地位和待遇,所以称为“一体化”;另一种是分离式双重院校模式,即远程教育不享有传统学校教育的地位,两者的学习标准、考试指标和证书资格都是有区别的。一般情况下,远程教育的证书资格和声誉要低于传统学校教育的证书资格与声誉,因此称为“分离式”。

双重院校模式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认可,并逐渐成为未来高等院校的选择。澳大利亚开办远程教育的高校基本都是采用一体化双重院校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远程教育获得了与传统学校教育相同的地位和待遇。以南昆士兰大学为例,一体化双重院校模式的办学体制是以双重院校模式的大学为基础,以同等的经济支持、同等的教学要求、同等的证书认证为支撑。具体来讲,以双重院校模式的大学为基础,就是传统学校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同时由南昆士兰大学这一办学主体承担和实施,传统学校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的“双重”工作是大学日常教学与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同等的经济支持、同等的教学要求、同等的证书认证为支撑,是实现“一体化”的主要原因和重要保障。

澳大利亚政府并没有因为远程教育不同于传统学校的原因而在教育拨款方面区别对待,而是“远程教育学生按学时折算成全日制学生学时,政府同样拨款”,经济上与传统学校享有同样的待遇,消除了高校开办远程教育的后顾之忧,保证了远程教育的平稳发展。远程教育的教学要求、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与传统学校教育的标准相一致,不会因为远程教育的学生远离校园、远离教师而放松对他们的考核要求,同等的教学要求能够保证远程教育的学生获得与传统教育的学生相同的知识和能力。同等的证书认证是指远程教育的学生在毕业时能够获得与传统学校学生一样的证书,不会因为远程教育而有所歧视或偏见,同等的证书资格保证了学生接受远程教育的积极性,也保证了用人单位认可那些通过远程教育形式获得毕业证书的应聘者。

可见,远程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一体化双重模式”的实现,是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阶段的远程教育赢得国际声誉的重要因素。

2.远程教育的跨国发展

近年来,远程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远程教育的课程传送和学习交流等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现代化的远程教育技术推动了澳大利亚远程教育的跨国发展。目前,澳大利亚众多开办远程教育的高校都面向全世界招生,国际学生可以到澳大利亚本国留学学习其远程教育课程,也可以通过因特网在本土注册澳大利亚远程教育课程,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以南昆士兰大学的数据为参考,该大学作为澳大利亚跨国远程教育的先锋,为全世界80多个国家的学生提供远程教育服务,良好的课程质量和国际声誉,使注册该校远程教育课程的国际学生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见表2)。

澳大利亚远程教育的课程非常丰富,学生可以根 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跨国远程教育的课程资料一般在新学期开始前以学习包的形式邮寄给海外学生,其中包括课本、精选资料、录音或录像磁带、计算机学习管理手册、光盘或软盘、作业安排以及练习和常见学习问题问与答,这些内容同在校学生的学习内容一样并且是同步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注册自己的账号进行在线学习和辅导以及提交课程论文,教师将通过网络对问题与论出及时的回复与批改,并反馈给学生。另外,澳大利亚高校还在海外设立远程教育合作机构,主要负责当地远程教育学生的面授和考试工作。远程教育的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可以申请澳大利亚高校的学位或证书,由于远程教育的课程十分丰富,学位和证书的类别也比较全面,既包含了学士、硕士甚至博士学位,也有适合成人继续教育的各种能力文凭证书。

因为澳大利亚远程教育的课程设置比较全面且与在校学生学习内容一致,作业与考试比较细致严谨,吸引了众多海外学生注册澳大利亚的跨国远程教育课程。大量海外学生的加入和海外远程教育合作机构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澳大利亚远程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3.第五代远程教育技术

远程教育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经历了五代的转型,依次是函授型、多媒体型、远程学习型、灵活学习型和智能灵活学习型,这种转型过程是伴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完善的。“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为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需求和最大限度地保证未来远程高等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尤其是基于因特网的万维网技术被应用于远程教育教学,这始于第四代远程教育时期,这些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为远程教育工作者所利用,彻底地改变了传统学校教育的状态-到了第四代,远程教育在学习的灵活性、教材的精致度、学习交流的高交互性等方面较之以往各代都有重大突破。

目前,澳大利亚开办远程高等教育的高校都在开发第五代远程教育技术。第五代远程教育是在第四代远程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继续提升对计算机和万维网的运用水平而形成的。该校第五代远程教育的创新点在于它运用计算机协调通信的技术发明了自动回复系统和通过校园端口处理行政事务和使用资源的系统,这两种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远程教育实施和运转的费用,使机构可变成本接近于零。以南昆士兰大学为例,在第五代远程教育之前的各个阶段,可变成本(随规模的变化而变化)会根据学生数量的不同或增或减,如第二代的学习包(印刷品、音像磁带等)的发送就是可变成本,学生数将直接影响其成本。相比之下,南昆士兰大学的第五代远程教育由于有了自动课件制作系统、自动教学咨询系统和自动业务系统而能够大大降低可变成本,在规模效益和成本效益方面效果显著、

另外,第五代远程教育还使学习与辅导实现了自动化,南昆士兰大学开发了智能数据库系统,该系统将师生、生生的交互活动进行归纳整理,按类别储存在数据库里。学生通过电子邮件说明要咨询的问题,数据库将根据预设的关键词在储存的资料里进行搜索,匹配成功后,系统将自动回复,整个过程并不需要人力操作,如果数据库内没有合适的资料,系统就会将问题自动转发给教师。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的不同,系统可以将回复发送给所有学生、或者部分学生、或者某个提问者。目前,还须有一名教师检查从数据库自动生成的答案是否真正匹配,但操作较之以往已经简化了很多。这个系统的优点是能以最低的可变成本,及时给学生提供教学建议,大大提高了教师回复学生问题的速度。该系统也被应用于处理行政事务,节约了开办远程教育所需的人力资本,提高了学校行政部门的工作效率。

澳大利亚其他开办远程高等教育的高校也纷纷效仿南昆士兰大学的做法,把第五代远程教育运用到学校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之中,真正实现了e-大学的建设和e-学习的自动化。

三、澳大利亚远程高等教育的特色分析

澳大利亚远程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鲜明的特色为其赢得了一定的国际声誉。澳大利亚远程高等教育一体化双重院校模式为其他国家创办远程高等教育提供了参考;第五代远程教育成为远程教育技术的新探索和新形式;南昆士兰大学远程教育中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认证的远程教育组织。具体分析澳大利亚远程高等教育的特色,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远程高等教育终身化。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正规教育在时间和规模上的限制,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尤其是对于已经离开校园、不能继续接受正规教育的成年人。远程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适于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灵活、自主的学习。因此,远程教育是满足现代社会人们教育需求的有效途径。澳大利亚远程高等教育体系涵盖了高等教育的各个层次,不仅为正规教育中的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和个性化的课程,同时也满足了已经脱离正规教育的成年人继续教育的需求。终身化的远程教育是澳大利亚远程教育的主要特色之一,成为现代社会中正规传统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

第二,远程高等教育一体化。远程教育一体化是澳大利亚远程教育的另一个鲜明特色。一体化的优势在于使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享有同传统学校学生同等的地位和待遇: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考试标准、同样的经济支持和同样的资格认证,一体化充分体现了教育公平的精神。澳大利亚远程教育一体化体现的平等精神,从根本上保证了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人们对于远程教育的认可以及接受远程教育的积极性。澳大利亚一体化双重院校模式是世界各国开办远程高等教育的典范,它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汲取。

第三,远程高等教育国际化。自上个世纪末期以来,经济全球化给教育带来的影响之一就是教育的国际化:世界各国纷纷推出各种政策吸引海外留学生来扩充自身的教育市场;同时,将本国的教育产品推向海外市场,投资海外教育事业。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教育国际化、特别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将持续深入发展,这为远程教育的跨国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澳大利亚远程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顺应了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开办远程教育的高校纷纷把自己的课程推向国际市场,并在海外设立远程教育合作机构。澳大利亚远程教育的跨国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其措施和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四,远程高等教育现代化。可以说,现代通信技术是推动现代远程教育获得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动力。澳大利亚大学正在开发的第五代远程教育技术就是充分依托了现代通信技术,完成了e-大学的建设并实现了e-学习自动化。这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使大规模的、超越空间界限的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在灵活性、师生和生生交互性等方面也较之以往有重大突破,尤其是使远程教育机构可变成本接近于零,提高了远程教育的办学效益。

南开大学远程教育范文5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现代远程教育;南京大学

一、学习型社会与现代远程教育

(一)学习型社会的概念

“学习型社会”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哈钦斯于1968年提出来的:“所有全体成年男女,仅仅经常地为他们定时制定成人教育是不够的。除此以外,还应该以学习者的成长及人格的构建为目的,并根据此目的制定制度,以及以此制度来促使目的的实现,而由此建立一个朝向价值的转换及成功的社会。”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报告书《学会生存》中明确提出“向学习化社会迈进”的口号,指出:“学习社会是一个能支持个人终身学习的社会。”近年来,随着世界科技、文化、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发展,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并引起各国的重视。

(二)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创建和现代远程教育

在我国,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而我国作为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国民经济基础薄弱,教育发展需求与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矛盾尖锐。“穷国办大教育”是现实,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大力开展远程教育。

1998年9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和湖南大学这4所高等院校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1999年教育部正式启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从当年3月至今教育部已经批准68所普通高等学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进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这68所普通高等学校在全国设立了2 027个校外学习中心(点),试点工作有效地推动了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在短短的几年中,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取得了飞跃发展。据统计,2006年底,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学生总数已经达到了280万,占全国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的11.1%。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估入学率为23%,其中现代远程教育占2%之多。现代远程教育的飞速发展,有效地推动和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正逐渐成为建立终身化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二、南京大学在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实践

今年,是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建院六周年。南京大学作为经教育部批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68所重点高校之一,一直非常重视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经过六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创建了自己的特色,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定位,加强统筹规划

南京大学自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一开始,就研究和借鉴国内外远程教育先进经验,明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结合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办学优势,倡导“开放的教育教学思想、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严格有效的质量保障和管理体系”的办学理念。依托南京大学一流的师资力量和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坚持把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放到第一位。

结合学校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的总体目标,我们的发展定位为:“职业性、高起点、应用型”,强调“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突出“四个结合”,即: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相结合;在职学习与脱产学习相结合;远程教学和面授辅导相结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由此,我校远程教育适应社会需求,得到健康发展。

(二)注重培育,打造“三名工程”品牌

我们始终坚持把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放到第一位,在网院创建之初,就提出了“三名工程”(即名师、名课、名教材)建设的设想,并作为我校实施建立现代远程教育品牌特色的重要举措和发展目标。

目前,开设的所有课程都精选学术造诣深、教学水平高的优秀教师担任主讲,其中包括三位部级教学名师(即外国语学院院长王守仁教授,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桑新民教授,多媒体科教中心主任徐士进教授);各个专业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融合了理论基础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和实践应用知识,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知识体系的系统性,适合在职从业人员业余学习和持续学习;积极改革考试内容和评价方法,改革了单纯闭卷考试模式,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以期达到学以致用;注重教学中的网上交互,开展课程讨论,开设研究性课程,同时,各门课程还配备一支由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辅导、研究和设计队伍,对学生远程学习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不断探索出融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媒体于一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我们坚持抓新任课教师开课前的培训,无论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无论是院系领导还是普通教师,都要接受网络教育教学相关知识的培训,如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平台操作以及开篇导学、实时辅导、网上交互、作业批改、论文指导等。总之,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支团队人员稳定、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网络教育师资队伍,确保了教育质量。

六年来,我校自主研发了优质网络课程100多门。我们狠抓课程内涵建设,制订出台了一系列网络精品课程建设规范,成立了精品课程制作项目组,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确保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尤其是,《大学语文》《刑法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及《国际经济法》4门课程被评为教育部07,08年度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名列68所试点院校前列,在弘成教育合作院校中名列第一。另外,《国际经济贸易》《商务英语口语》《大学语文》3门课程获得江苏省高校第三届“天空教室杯”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优秀奖。所获奖项,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级别上,均居国内网络教育试点高校前列。近几年来,我们还重视教材建设的一体化和课程建设的精品化。我们组织名师和骨干教师,编写出版了现代远程教育专用系列教材,其中《商务英语口语》被高等教育出版社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出版教材。

(三)彰显特色,强化优质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是网络教育的核心内容。近年来,结合由我院牵头承担的学校“985”工程二期重点项目“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制订了《南京大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总体设计方案》等一系列实施方案。学校在教学资源建设的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条件上给予支持,从经费上给予保障,从人员上给予落实。先后共投入专项建设资金1 500万元,重点加强了网络教学课程和课件、基础设施及支撑系统建设等;拨款近4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成教、网教特色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拨款286万元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由于经费投入多,来源稳定,充分地调动了院系和教师参加网络教育教改的积极性;学校还采取一定措施,提供各种便利条件,选派了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熟悉网络教育特点和规律的人员组成研发团队,确保了研究队伍的合理结构、研究实力以及成果的应用前景。

目前,该资源库已经拥有网络课程、学术讲座、精品课程、研究性教学资源等丰富的资源,另外还有MIT精品课程、中国精品课程及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丰富的教学与学术资源,已经向学院的学生开通了名师大讲堂、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等,方便了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让他们感受到名校的学术氛围,这在我国网络学院中是不多见的;向全校师生开放了学院的100多门网络课程,校外学生只需申请注册即可使用,真正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共享和广泛利用。

(四)以人为本,强化支持服务

学生是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主体,围绕学生,坚持育人为本,加强制度建设,搞好教学改革及支持服务,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办学之道。

我们努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支持服务。为了加强学生对网络学习的认识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每门课程均安排导学,使学生更快地适应远程教育的学习形式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设立了院长信箱、主讲教师信箱、教学服务热线、技术服务热线,对学生的相关要求和意见做出及时的支持与反馈;为激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努力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服务。

我们根据远程教育特点,优化了教学设计,尤其是教学支持服务的设计。如2007年的国家精品网络课程“大学语文”,通过分析《大学语文》远程学习者的特征,提出围绕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设计思路,一方面,每个课程内容单元,采用十字交叉法设计辅学资源,每个课程单元均提供了“学习目标”“即时练习”“思考题”“相关资源”等自学栏目;另一方面,提供“难易度选择”功能、“疑难解答”功能和可共享的“随堂笔记”功能。这些支持服务功能模块全部整合于课程中,不需要借助其他bbs或mail,让学生感觉到了极大的方便。再如,建立了call center中心,提供咨询服务,及时研究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规范管理,立足长远发展

近年来,我们先后制定修订了50余个文件以保证我校现代远程教育各项工作的有章可循、有序开展。在招生管理上,明确定位,加强管理,规范录取;严格审查入学资格,杜绝不规范行为;在考试管理上,建立了一整套管理细则和管理制度,有效地强化了责任制。在选择校外学习中心时,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合作共赢放在首位,既注重硬件环境,也注重软件建设;成立了由学校代表、合作单位负责人及教师代表等人员组成的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管理委员会,建立了校外学习中心管理人员数据库,加强培训、考核和指导,效果良好。

(六)探索规律,加强远程教育研究

我校还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把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研究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来抓,成立了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首届部级教学名师、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桑新民教授出任所长。该所在学院设立了研究室,与学院联合招收高级访问学者和研究生,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专业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精品课程建设、网络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学生管理等相关课题研究。

由我校参加的《综合性大学成人高等教育特色专业与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成人教育内涵建设与创新发展》分别被评为200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重点课题和江苏省高校成人教育研究会教育研究重点课题;由我校主持的《教学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建设与管理实践和研究》被评为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课题。近几年,在成教研究会论文评选中学院有多篇论文获得一等奖,居全省高校之首。

三、发展远程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有关远程教育的定位问题

在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社会、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目标,不仅是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工作指南。要保证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准确而科学的定位。而自1998年教育部批准高等院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以来,试点院校大多都是以开展学历教育为主。其中以“专升本”专业最多,约占所开专业的40%,其次是“高起专”专业(所占比例约为25%)和“高起本”专业(所占比例约为19%)。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发展节奏与知识更新频率都大大加快,仅仅发展学历教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更新知识的需要。如果我国的远程教育发展定位仅仅是学历教育,那样将有悖于远程教育大众化的特点,有悖于以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素质为根本目标的方针,有悖于“学有所教”的终身学习体系建立的要求。因此,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不能仅仅把学历教育作为单一的需求,其定位应当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学习型社会和学习者的需求出发,充分发挥高等院校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人才的优势,开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现代远程教育。

(二)有关技术支撑的问题

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是建立在双向交互式的信息传输系统之上的,它包括卫星和光缆电视、各类电子通信和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等。可见,现代信息技术是远程教育得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其后的技术支持。所以,要不断推进远程教育技术创新,为现代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三)有关远程教育质量的问题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质量上来,这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树立适合成人教育特点的远程教育的质量观,遵循远程教育规律,按照科学的发展观,扩大办学投入、调整办学结构、优化专业设置、健全师资队伍、建立特色化科学化的远程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四)有关资源方面问题

创建学习型社会,实现“学有所教”、“有教无类”,就是要让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全体公民所享有。而远程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和共享。但是目前我国的远程教育的办学主体之间的合作还不是太紧密,优质教育资源还未能实现互通有无,共享共惠。这就要求各个办学主体要高瞻远瞩,大胆创新,积极加强与其他办学主体的合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

参考文献:

[1]郝克明.跨进学习社会――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6.

南开大学远程教育范文6

近年来,重庆市潼南区远教工作紧紧围绕“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目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全方位提升党员教育水平,确保远教工作取得实效。

完善机制,提升党员教育高度。成立以部长为组长、分管部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全面工作有人管、具体工作有人抓的良好工作格局。建立健全《远教设备管理制度》《学习收看制度》《信息记录反馈制度》等10余项制度,保证远教工作开展有章可循。积极协调远程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8个督察小组,不定期深入到各站点进行巡查,区委组织部每两个月对313个站点的使用情况及排名情况在全区进行通报,实现了远教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创新载体,拓展党员教育广度。依托“潼南网”“潼南组工”微信公众号开设党建动态、组织工作、干部工作、远程教育等11个栏目,打通全区组织工作宣传渠道。按照现代远程教育、党员电化教育、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分四批建成313个远教终端站点和一个拓展型终端站点,实现了终端站点建设覆盖率100%、培训活动覆盖率100%的“双百”目标。建立“潼南区党员远程教育”QQ群和依托“12371”短信平台,不定期编发工作型、知识型和祝福型信息,努力把远教打造成党员干部群众家门口的“免费大学”。

扩展服务,挖掘党员教育深度。将“12371党建信息平台”“新农村商网”“潼南农业农村信息网”等网络资源融合到远教中,把远教网络打造成“一网多用”的立体式服务平台,为党员干部群众及时提供农产品供求、农业科技等方面信息。开通网络视频教学,借助市级远程呼叫中心平台不定期举办“远程在线课堂”“专家网络访谈”等知识讲座,通过远程网络帮助党员干部群众解决难题。开通网上语音视频,积极开展亲情服务,把远教站点模拟成“网吧”模式,让外出务工人员可以和留守的老人、孩子“面对面”沟通交流,以解相思之情。

学用结合,延伸党员教育长度。争做优秀终端站点管理员,打理好站点日常管理工作,确保远教站点设备的正常运行。争创优秀终端站点,使远教成为党员干部群众学技术、增本领、奔小康的重要手段和主渠道。争当学用标兵,发挥典型示范效应,建立远教学用基地,促进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南开大学远程教育范文7

摘 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笔者根据南宁市53所城乡学校以结对方式开展基于网络通讯技术的校际远程协作学习项目研究近4年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对如何应用网络通讯技术以最经济的成本促进区域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提出一些思路和想法,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城乡学校共同体;网络通讯技术;低成本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2-0079-03 当今,“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创建活动在中国基础教育界方兴未艾,全国许多地区陆续开展了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的实践和探索。南宁市教育局也于2011年12月9日印发了《南宁市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决定从2012年2月至2014年底,在南宁市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开展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活动,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区域城乡学校共同体是指在特定的一个县区或以上更大的区域中将独立的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联合起来,把各自的教育教学和学校资源连结在一起,构建起“理念共享、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协作机制,建立平等的、相互对应、相对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联合体。城乡学校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也是引领教育管理和教学改革与创新,共享优质资源,促进师生成长,推动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是打通城乡学校之间共同发展之路行之有效的重要推进手段,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这一点可以从下面几个例证看出。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将12所乡(镇)小学与城区小学一对一地“捆绑发展”,形成了12个各具特色的“理念共享、资源共享、利益共享、荣辱共担”的“城乡教育共同体”。通过“捆绑”发展,武侯区城郊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极大改善,整体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通过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积极探索农村教育发展新路,将城区各中小学分别与农村中小学建立起相互对应、相对固定的实体,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把城乡教育共同体双方在学校管理与发展诸方面结为一体,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江苏省海门市以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采取“城区学校+农村学校”的方式组建城乡“新教育共同体”,通过近两年的实践,初步探索出了打通共同体学校之间共同发展通道的途径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新机制。

虽然各地、各校开展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一些区域、学校在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中也遇到了区域位置、物理距离、交通条件、沟通费用、师资交流成本等因素的困扰。从各地、各校开展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现状来看,一些城乡学校共同体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只关注共建结对面上的形式和宣传,不重视共建结对的内在实际效果;二是缺乏活动载体和促进机制;三是拘泥于传统的面对面共建帮扶形式,如我们常见共同体教研活动,多数是面对面的交流、研讨、听课、说课、评课,所有的参加人员必须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才能进行;活动议程固定,发言人数有限,被动听众多;教研资料共享困难,惠及面小。同时由于城乡结对学校间的距离较远,造成开展共同体面对面教研活动开支大、往返耗费时间多,这对城乡结对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经费支出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对共同体建设的长效性是一个挑战,对城乡结对学校众多人员群体经常开展交流研讨的需求非常不利。因此笔者认为,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必须重视网络通讯技术在共同体建设中的应用,充分发挥网络通讯技术扁平化、跨时空的交流特点,以最经济的成本有效地实现城乡学校共同体校长与校长、教师与教师之间零距离的沟通与交流,使之在推动城乡学校共同体发展的校际融合、人员交流、资源共享、教研研讨、教师培训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我市参与实施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协作学习项目、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VCT应用实验项目研究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效中得到启发。

“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协作学习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2008年—2010年),于2008年4月在重庆市启动。该项目通过网络通讯技术将东西部、城乡小学建立起手拉手合作关系并开展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实践活动,将城乡学校间的差异转化为相互学习的资源,以此加强城乡学校的对话与交流,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缩小城乡学校的数字鸿沟和教育差距。

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VCT应用实验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2010年—2012年),于2010年3月在南宁市启动。该项目应用网络通讯技术开展基于项目的校际远程协作学习实践活动,将城乡学校间的差异转化为相互学习的资源,以此加强城乡学校的对话与交流,深化城乡学校的课程改革,提高城乡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城乡学校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南宁市从2008年4月起参与实施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协作学习项目和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VCT应用实验项目的研究,共选取南宁市53所城乡学校以手拉手结对方式,通过网络通讯技术结成教育共同体,并在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开展基于项目的区域校际远程协作学习研究活动,经过近4年的实践与探索,南宁市由53所城乡学校结对形成的24个项目学习团队采用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模式,通过项目专题网、QQ、博客、微博、新浪UC语音视频聊天室、面对面等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和协作完成了84个项目课题的学习任务,整理编写出了这些项目课题的学习研究成果报告和作品。这些项目课题的学习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央电教馆和项目专家组肯定,获得了多项全国奖励。其中,2009年春季获得一等奖的VCT作品“鸡宝宝孵出来啦!”作为中国二个代表之一于2009年11月赴巴西参加2009年微软全球创新教师大赛。2010年春季获得一等奖的VCT作品“校门通拥堵现象的探究”作为中国二个代表之一于2010年11月赴南非参加2010年微软全球创新教师大赛。

参加项目的农村教师在城市优秀教师的指导和带动下,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在2009年—2011年南宁市广西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竞赛评比活动中,项目学校农村教师获奖人数与往年相比有很大幅度提高。在2009年—2011年度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大赛中,我市项目农村教师共有5人获得全国一等奖,16人获得二等奖。西乡塘区坛洛镇中心小学的青年教师杜泽德在谈到参加项目的收获时说,参与项目实施给他提供了与国内专家教授请教交流,与城市优秀教师“同题异构,交流研讨” 合作备课的机会,获益匪浅,表现在参加项目活动后转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了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促进了专业发展,教学及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城区奖励,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项目的实施成效证明了实施基于网络通讯技术的城乡校际远程协作项目学习可以以最经济的成本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社区,并在农村学校快速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南开大学远程教育范文8

论文摘 要: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投资与日俱增,巨大的投入能否带来相应的效益呢?而效益是通过信息化资源应用得以实现。文章通过对宁夏南部山区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应用状况进行调查,针对教育资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教育信息化效益的策略。

一、 研究背景

近年来,宁夏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线路改造、流量扩容、设备升级等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了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覆盖市、县、校三级的教育信息化基础网络体系。截至2010年,宁夏全区的中小学计算机总数达8.3万台,生机比达到12∶1。全区40%以上的农村小学也以不同形式接入互联网,全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宁夏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南部山区基础教育非常薄弱,师资水平不高,所以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效益要求更为迫切。教育信息化为宁南山区的教育带来了什么效益,哪些因素影响了教育信息化效益的提高,如何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效益?为此,我们对宁夏南部山区(以下简称“宁南山区”)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应用状况进行调查。全面了解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应用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二、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本调查从宁夏南部山区的盐池县、同心县、原州区、西吉县、海原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等八个县(区)中,每县(区)随机各抽取城市高级中学1所(县城及以上城市的高级中学),城市初中1所(县城及以上城市的初级中学),农村中学2所(乡镇中学),城市小学1所(县城及以上城市的小学),农村小学2所(乡镇及行政村小学),农村教学点1所,共64所中小学校作为样本学校。在样本学校随机选取部分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问卷采用集中填答方式。每个学校选取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1名、技术人员1名、一线教师2名,进行访谈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830份,回收793份,回收率96%。有效问卷776份,有效率98%。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育信息化资源的来源状况

根据回收的776份有效问卷显示,宁南山区八县(区)89%信息化教育硬件设施为政府投入,7%的硬件设施为社会捐赠。教师使用的软件资源有76%来源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供,10%的资源通过网络下载,8%的软件资源为教师制作,6%的软件资源为区域共享。可见,政府为宁南山区信息化教育的主要投入者,同时,社会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份力量。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软件资源区域共享非常欠缺。

2.基础设施状况

宁夏南部山区八县(区)的生机比为16∶1,远远低于宁夏全区的平均水平(全区平均水平为12∶1)。学校联网计算机占计算机总数的76%。学科教师家庭拥有计算机的占教师总数的74%,其中有83%的计算机联网。这四个指标中,城市初级中学高于农村初级中学,城市小学高于农村小学,农村小学高于农村教学点。可见,宁南山区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

被调查的64所中小学校平均拥有计算机187台,平均拥有手提电脑17台,平均拥有数码投影机3.7台,平均拥有数字视频展示台1.9台,平均拥有电子白板0.6个,平均拥有数码摄像机0.7台,平均拥有数码照相机2.9个,平均拥有打印机3.2台,平均拥有卫星接收系统1.2套。单从平均数看,宁南山区信息化硬件资源比较欠缺,从实际走访调查中发现,设备数量城乡差异较大,重复建设比较普遍,如有些学校依靠各类项目资助卫星接收系统有达3-4套,有些学校为零。

3.经费配置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宁南山区八县的教育信息化经费87%为政府投入,学校自主投入约占7%。其中用于购置设备约占总经费的74%,软件平台建设约占总经费的17%,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支出约占总经费6%,教研等其他支出约占总经费的3%。可见,重视硬件、轻视软件,重视设备购置、轻视资源的应用的现象比较严重。

4.人员培训状况

被调查的64所中小学校平均有技术人员1.6人,平均有专职技术人员0.4人。学校校长平均每年参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为16天,教师平均每年参加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为10天,技术人员平均每年参加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为14天。

根据回收的776份有效问卷显示:有53%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培训很有必要,有47%的教师认为培训没有必要;有41%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需要调整;有31%的教师认为培训教师的能力有待提高;有41%的教师认为培训的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可见,培训作为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手段,还存在诸多问题,培训时间、培训范围、培训内容、培训教师、培训的组织管理等各环节都没有得到教师的普遍认同。

5.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状况

根据回收的776份有效问卷显示,有24%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信息技术,有51%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偶尔应用信息技术,有25%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不使用信息技术。

在影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主要因素中,有82%的教师选择使用不方便,有63%的教师选择技术能力不足,有8%的教师选择用不着。

在信息技术课堂使用方式的调查中,有24%的教师选择“培训所得”,有64%的教师选择“自己探索”,有21%的教师选择“仿照他人”,有12%的教师选择“其他”。

有36%的教师在课余经常浏览教学资源网站,有54%的教师偶尔会浏览教学资源网站,有10%的教师从来不浏览教学资源网站。

可见,教师在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差,应用次数不多,应用的热情不高。

6.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状况

根据回收的有效问卷显示:有71%的教师认为学校的信息技术环境没有形成,有65%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明确的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有83%的学校没有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作为考核教师的指标。

四、宁南山区教育信息化资源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信息化投资不足,投资方向不合理

尽管宁夏近年来不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但由于宁南山区地处宁夏南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受当地条件限制,教育信息化的基础非常薄弱,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以及教学点,设备不足、老化问题尤为突出。虽然我们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一些学校的信息化设施有了改观,但早期部署的远程教育设备已逐步老化,亟待更新。

宁南山区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大量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轻视了软件资源建设,忽视了教师培训、资源应用等环节,制约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系统建设不足,区域共享水平低

宁南山区教师所用的资源绝大多数来自“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没有符合当地教学实际的软件资源。区域公共教育资源建设匮乏,虽然一些平台已经建成,但功能简单,可用资源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没有建立,还处于学校自建自用、教师自制自用的状态。

3.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高,课堂应用不能得心应手

宁南山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普遍不高,导致课堂应用手忙脚乱、力不从心,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还处于非常落后的水平。尽管针对教育信息化的培训较多,但由于培训内容只是停留在信息技术简单的应用,缺乏技术与学科深层次整合的培训,培训内容大多是简单的重复,不能满足教师的现实需要与发展需要。另外培训教师水平不高,培训组织不合理等导致大量的培训形同虚设、走过程。

4.信息化教育评价缺失

教师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主要取决于个人喜好,行政管理部门、学校既没有硬性的要求,又缺乏有效的指导。部分学校虽然也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导致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淡薄。用与不用一个样、用好用坏一个样,对学科教师而言,最关心的还是学生的分数与升学率。

5.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虽然个别城市中小学的信息化管理已具雏形,如个别学校建有“教务管理系统”,但绝大部分中小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非常低。日常教务管理、教研活动、考试等都依靠office办公系统简单的统计、日常打印功能,甚至有些学校还用手写、手抄的传统方式。

五、宁南山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考

1.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基础,逐步改善信息化基础条件

宁南山区地处宁夏南部山区,经济落后,学校基础薄弱,绝大部分中小学校地处农村,在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学质量、教学手段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差甚远、甚至与宁夏北部存在很大差异。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正是为缩小城乡教育差别而实施的一项浩大工程。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三种模式”非常贴合农村学校的实际,从硬件设施到软件资源非常符合农村中小学校的实情。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支持下,宁南山区的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从无到有,为宁南山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所以,宁南山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在“农远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适当调整投资方向与投资结构,有序推进宁南山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对现有硬件维修、组合、升级

宁南山区学校的硬件主要来源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其他零星项目的资助以及社会捐赠。设备老化、功能单一、重复投资现象比较严重,价值万元的设备因为缺少几百元的维修费用而停用。所以当前急需对现有的设备进行维修,让其发挥作用。同时,对各类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与升级,合理投资、实现效益最大化。

3.培养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意识,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通过案例示范、教研活动以及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的培训,培养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促进其教学观念的改变,使其能真正理解并接受“信息技术能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事实,并乐意通过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其次,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的培训,使教师能将所学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的融入课堂。建立健全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的长效机制,对教师培训进行系统规划与统筹安排,分层、有序的进行。

4.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发达地区的经验证明,教育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宁南山区的教育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做好规划,建立长效机制是核心任务,对基础硬件建设、软件资源建设、人员培训、绩效考核评价等各环节做出贴合实际的统筹安排,每走一步都是下步的开始。

结论

宁夏南部山区教育信息化资源应用,要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基础,结合实际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建立长效机制与可持续发展规划。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投入与效益的关系、一次性投入与持续投入的关系、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建设与应用的关系、创新与借鉴的关系。循序渐进,结合实际,走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杨永贤.宁夏南部山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调查[j].电化教育研究,2009,(6):93-95.

[2]曾祥翊.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1,(1):30-35.

南开大学远程教育范文9

我的服务地本应是村里的,可是我却留在了市里,这是有原因的。我之所以留在市里工作,主要是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参与远程教育志愿服务工作,对于这样的活动进行并不了解,而且对于我们村而言,这样的活动在那举办并不显成效。如果让我一个对远程教育活动本身都不了解的人去实行策划、进行活动,它的有效率会很低,所以我留在了市里进行工作,为我回老家进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更好地为家乡服务做好充分的准备!

从7月19日的培训到8月12日的结束,短短的21天在钦南区南珠街道白水塘社区居委会,学习了远程教育的要领和实践操作,经历了许多,学到的更多!这是我终身受益的!

对于这21天的工作,我作了如下的总结:

一、对广西远程教育的了解

全区已建设完成了前段视频播出系统、“八桂先锋网”网站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多媒体资产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和自治区、市、县三级工126个教学平台;建成1.49万个终端接收站点,完成计划内站点建设任务的90%,整个远程教育系统的建立,如血脉网状似的覆盖在广西这块辽阔的土地上。我作为钦州市钦南区远程志愿者大学生联谊会组织部部长,在7月19日上午,参与了“钦南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万村远程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前培训会,进行了远程教育设备的操作培训。远程教育设备操作简单,用处大。远程教育开发了一大批深受党员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1.8万多个节目,时长近一万小时,给广大党员群众多样的课堂,如政治课堂、经济课堂、文化课堂、生活课堂、信息课堂、技术课堂、致富课堂。是让干部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有效载体,也是用信息化带动农村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组织开展学习远程教育,切实做好远程教育工作

7月21日,我正式到居委会报到。由于远程教育电视出现了故障,因此远程教育的具体实施推迟了两天。7月23日,白水塘居委会的远程教育电视修理好了,远程教育正式实施。7月26日上午开展了观看新农村,展现了新农村的发展实态,优秀的发展致富的类型.如:田阳县头塘村的绿谷屯,全村发展新观念,五保老人居住村养老院,建设农家超市,多项种养,干部与群众和谐发展;7月27日上午观看国防体制,学习到了国防体制包括:国防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国防动员体制、兵役体制等组成.为抵制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的国防体制等。

在居委会,我不仅学习到了党员远程教育设备中所提供的知识,在居委会干部的身上我也学到了做人的原则、办事的态度。接待群众要热心,听取群众意见要耐心,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要真心,改正错误要有决心!无论作人或做事,我们都要真心相对以诚相待。

三、参加假期活动,充实假期生活

7月28日上午,我们南珠区举办了“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通过宣传,与市民亲密交流,发现有大部分的市民并不了解艾滋病,更不懂得其相关的预防知识。7月29日上午参加了市红十字会“艾滋病防治无偿献血知识培训班”在这里我们接受了专业的艾滋知识传授,并了解了钦州的艾滋病传播主要途径是吸毒和不安全性行为,而且逐年艾滋病的病例在不断的上升。1997年,钦州那蒙发现了吸毒致艾滋首例。XX年,钦州艾滋病病例位于广西区第三位。这样的结果显示着我们钦州市的艾滋病为严重,我们必须做好预防措施,加强预防意识,了解和健全艾滋病知识。

南开大学远程教育范文10

关键词:幼儿;农村;学习与发展

2012年10月,教育部推出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旨在指导教师、家长更好地进行教育与培养工作。目前,《指南》对规范幼儿园的办园行为、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对引领幼儿园的办园方向等方面所起的促进作用已经逐渐凸显。但在经济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偏远山区,受环境和条件的影响,《指南》没能得到好的实施,甚至有部分教师、幼儿园对这一内容视若无睹,仍按原始的方法开展保教工作。这样的情况就使原本教育就落后的偏远山区与发达地方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对《指南》在偏远山区的落实意义进行分析,并为如何让其在农村幼儿园真正落地提出具体建议。

一、《指南》在农村幼儿园落实的意义

1.是幼儿早期教育的基础

《指南》的颁发与实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早教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指南》中明确规定了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具体方法、指导思想等各个方面,并且将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点都纳入考虑范围内,可以说是涵盖了早教的每个环节。在农村幼儿园落实《指南》,能够有效地改善农村早教效率低、受教范围窄等问题,使农村的孩子都有机会接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于教师来说,这项《指南》能够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从而完善教学思想与观念,对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十分有效,使教师在农村幼儿园的工作平台上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2.是科学的早教理念

《指南》是一套十分科学、系统化的早教理念。它明确提出了“一日活动即课程”“幼儿一日生活应以游戏为主”。在农村幼儿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式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把握了大的教育方向、明确教育目标后,开展保教活动的方式才会不断更新,才不至于在幼教这条道路上偏移。以前,由于教学资源等条件滞后,部分农村幼儿园师资的专业化程度远远低于城区教师。现在,有了《指南》,教师在工作中的困惑就能解决,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如何让《指南》在农村幼儿园真正落地

1.创造良好的环境

环境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它给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力量,环境是立体化的“三维教材”,就像青蛙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改变不同的体色,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会长成不同的个性。

这里所指的环境,并不仅仅指孩子的学习环境,也包括人际环境、智慧环境和意志环境等多个方面。

【人际环境】――民主、平等、亲爱、和睦、欢快、恬静。

【智慧环境】――丰富、整洁、优美、爱阅读、提问、爱操作。

【意志环境】――按时起居、规律生活、自我控制。

在幼儿时期,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状况都不完善,往往比其他年龄段的学生更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和爱护。因此,良好环境的创造是《指南》贯彻落实中最基础的一步。

2.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

(1)利用自然环境,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我们通过对当地自然环境――山、田、水以及日常种植的各类农作物、花草树木等的观察和感受,让幼儿在司空见惯中学到知识,懂得道理。如每班种几盆当地的植物,让幼儿观察它们一点一滴的变化,以此培养幼儿的爱心、耐心,以及观察、比较方面的能力。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山、水、石的不同形状后,让幼儿画出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挖掘艺术资源,开发幼儿艺术潜质

各地都有一些地方艺术形式,如老戏、评书、花灯及民间故事等,教师可择其幼儿兴趣浓厚的,让幼儿一学就会。

(3)开展多种活动,激发幼儿创新意识

户外活动中,以我们当地人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如,“黄鼠狼吃鸡”“切西瓜”“爬山”“走独木桥”“跳圈”“木头人”“打地鼠”“跳格子”等为主,或让幼儿模仿见过的小动物,这样,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才不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

3.注重家园沟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在农村,很多家长往往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如何教育孩子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偏差,认为教育孩子仅仅是幼儿园的责任,这种观念是十分不科学的。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比教师要大得多。因此,注重家园沟通,是提高幼教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又一条路径。我们可以通过橱窗、书刊、材料宣传,促进家园信息交流;也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重大节日庆祝、运动会等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与家长建立起真诚的伙伴、互动关系,使教育形成合力,对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南开大学远程教育范文11

2003年深圳宝安电大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办学,并通过广东省教育厅审批,在该校设置(建设)华南理工大学远程教育深圳宝安教学中心,该中心是2003年度深圳市唯一一家通过教育厅审批的远程教育教学中心,也是深圳区第一家通过广东省教育厅审批的合法远程教育教学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座落在南方名城广州市,毗邻港澳,紧邻广州天河高新技术开发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学校占地面积200公顷,建筑面积90多万平方米。校园内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绿树繁花香飘四季,民族式建筑与现代化楼群错落有致,环境优美清新,文化

(来源:文章屋网 )

南开大学远程教育范文12

要分析我国“三农”远程教育在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现状及其模式,首先需要分解网络教育资源的内涵。祝智庭教授将网络教育资源按照资源的形态分为教育环境资源,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人力资源。教育环境资源指网络物理空间的各种硬件设备以及网络正常运行的各类软件;教育信息资源指在网络中所包含的能够为教育过程所用的知识、资料、情报、消息的集合,是一种软性资源;教育人力资源指网络教育中所涉及到的各类人员。

笔者认为在“三农”远程教育中,教育环境资源包括卫星主站及接受站点、广播电视网和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络等,教育信息资源包括广播电视教学节目、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等,教育人力资源包括教师队伍及各类管理人员。在“三农”远程教育中,教育人力资源是比较特殊的资源,也可以简单地划分为教育环境资源管理类人力资源和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类人力资源,也就是说,人力资源可以对应地分解到教育环境资源和教育信息资源中。在分解了网络教育资源的内涵后,我们对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并总结概括出我国“三农”远程教育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四种典型的资源共享模式,如图1所示。

(一)硬件共享模式———党委组织部门和教育部门的资源共享

硬件共享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指各机构之间在教育环境资源上进行共享共用。通过文献调研,我们发现这种硬件资源的共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共享主前端播出平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既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卫星节目播出平台(空中课堂频道),也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卫星节目播出平台(卫星数字专用频道),即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是这两大工程的共享平台。此外,中国教育电视台在面向全国中小学的空中课堂频道中还安排专门时段,开设党员干部教育空中课堂。(2)共享终端接收站点。教育部制定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技术方案包含了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技术配置的所有功能,并鼓励各地政府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三种硬件资源配置模式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正是在中央政府的积极倡导下,我国许多基础的农村党员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终端接收站点就共享了当地农村中小学配置的教学光盘播放系统、卫星收视系统或者计算机教室,许多农村小学的卫星教学收视点已经成为当地农村党支部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依托,农村初中已经成为当地乡镇党委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阵地。(3)共享信息传输网络。知识信息的传输都是通过全国的远程教育传输网络,公用通信网,有线电视网等。这种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产生的模式,即由中央政府制定政策、地方政府具体落实的资源共享模式,因此这种资源共享模式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首先在中央层次上,我国中央政府在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时,就明确指出要依托农村中小学逐步建设农村信息化平台,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党员干部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提供支持。例如,教育部在2003年下发了《关于教育系统积极参与并切实做好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就明确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托农村中小学,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并组织兼任操作人员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业务培训。2005年,时任国务委员的陈至立指出:“我们在农村中小学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就要同时将其建成农村文化中心、党员干部教育中心、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中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以及医疗、卫生、市场等信息的传播中心,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

可以看出,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国中央政府在主推这两大工程的资源共享,而这种资源共享主要是一种硬件资源的共享。其次在地方层次上,上述两大“三农”远程教育工程的硬件资源共享在贵州省的实践中被形象概括为“村校结合”。“‘村校结合’其典型特征是:村校共建、共用,一校两教,一校帮一村,一师帮一户,小手牵大手,一校一基地。在贵阳市的息烽县、黔东南州各县、铜仁地区思南县都积累了好的经验。……从建的角度看:‘村校结合’使贵州用较少专项投入建立了覆盖全省99.8%行政村的远程教育站点(76%远程教育站点都建立在农村中小学)”。

这种硬件共享模式,除了大幅度降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站成本之外,还可自然地实现部分教育人力资源的共享,例如可借助中小学的管理人员来负责站点运行和维护,从而使得设备运行维护有保障。这种模式的优点也被杨晓宏教授等人(2011)概括为建设及运行成本低、运行及维护有保障、资源共享程度高。在一些地方,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两大工程的硬件资源共享,还进行了特殊的人事调整。例如,新疆巴州博湖县塔温觉肯乡采取“交叉任职”(即乡镇党委副书记兼任学校的副校长,学校的校长兼任乡镇党政副职)的方法,本着“宁可让设备用坏,不能让设备放坏”的思想,充分发挥中小学远程教育站点的作用。

(二)课程承建模式———农广校、广播电视大学和党委组织部之间的资源共享

课程承建模式,指在教育信息资源上借用农广校与广播电视大学的原有优质资源及借助其丰富经验开发新的资源用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三农”远程教育信息资源方面,农广校系统积累了相当丰富和优质的资源。例如,中央农广校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有固定的“农广天地”栏目,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固定的“致富早班车”栏目,并建立有“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广天地”央视视频点播专栏,尤其是“农广天地”中的电视教材,绝大多数属于C类节目,即无需教师讲授,纯用外景素材结合资料、动画、特技等后期编辑而成,画面由播音员解说,这类软件资源非常适合广大农民学习。所以可以从中央农广校原有的课程资源中筛选一批资源(包括文字教材、录音教材和录像教材),供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资源库选用。

鉴于农广校系统在“三农”远程教育软件资源建设方面的巨大优势,可以围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需求,开发和建设新的课程资源。要充分利用农广校现有和新增课程资源,在试点省的所有试点县(市)建立农村远程教育音像资料库,在重点村建立农民科技书屋。在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的资源目录中,共有8282条,其中农业部(主要是中央农广校)所提供的资源2437条,就占到29.4%。除了中央农广校承办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课程资源之外,中央电大也参与了该工程的课程资源开发建设。例如,中央电大在“十五”期间为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提供音像教材800余小时,同时在“十一五”期间继续整合利用中国燎原广播电视学校的相关教学资源,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供服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央农广校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之间的课程资源共享,中央政府还任命中央农广校郭智奇校长担任了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的教学资源组组长,刘永泉副校长则担任了教学资源建设专家。种特殊的人力资源共享也为课程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毫无疑问这种课程资源的承建和协办模式,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高质量的教学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为该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学习中心模式———广播电视大学、农广校以及三所农业大学之间的资源共享

学习中心模式,是指利用三所农业大学的课程资源及广播电视大学和农广校的基层办学经验,建设校外学习中心,此外农广校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进行了联合办学,形成一个统一的学习中心。

在三所农业大学的现代远程教育中,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和农广校系统,尤其是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已经成为这三所农业普通高校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为例,95个校外学习中心中广播电视大学和农广校共有35个,占37%。在这种校外学习中心的资源共享模式中,广播电视大学和农广校主要利用原有的基层办学条件以及师资力量提供以招生和日常管理为主的非学术性支持服务,而农业大学则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提供相应的学术性支持服务等。这种模式使得农业大学的涉农远程教育就得以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除了扮演与我国其他高校的校外学习中心一样的角色外,一些校外学习中心还继续发挥这种资源共享模式的优势大力开展新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例如,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临沂市分校校外学习中心,积极运用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在临沂市开展了新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十大示范培训活动,包括农村返乡青年创业培植示范培训,农村新型能源实用技术示范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操作员示范培训等等(截至2008年底)已累计培训2680名农村基层干部、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村返乡青年、农村科技带头户和农民群众。

除了上述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和农广校系统承办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校外学习中心之外,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还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进行了联合办学的实践。例如,山西省农广校与山西省广播电视大学在2001年开创了联合办学的实践,其主要做法是:“省农广校作为省电大的一个教学点,将农科园艺、动物生产、乡镇管理等专业作为省农广校的专招专业,省农广校负责此类专业的招生、教学工作,业务上属省电大直接领导。”

由此可见,在这种联合办学中,农广校本质上也是广播电视大学的校外学习中心,因此我们也将这种联合办学划归为校外学习中心模式。类似的实践案例还有,北京市农广校与中央电大在2004年联合开展的《中专+专科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项目,该项目属于中央电大开放式教育的子项目,农广校则作为中央电大该项目的教学实验基地,承担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共同探索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实施阶梯式人才培养。这种校外学习中心的模式对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以及农广校系统的生存和发展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三农”远程教育的社会效益,避免了系统之间的重复建设,优化了这几大系统“三农”远程教育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配置。

(四)项目融合模式———广播电视大学和党委组织部的资源共享

项目融合模式,是指利用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的项目融入党委组织部开展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实践中,湖南省委组织部将湖南电大开展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纳入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此为依托来提升农村党员学历,为基层培养后备干部。到2007年秋,湖南电大招收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生中,农村党员干部占90%以上。除开展学历教育外,湖南省电大系统还为组织部门开展农村远程教育培训了大量信息员和管理员,省电大部分教师一直参与湖南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上资源的筹集工作,一些县级电大工作站有多人被抽调协助当地组织部门进行相关的管理工作或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工作。

这种将省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与该省组织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面融合的做法,一方面使得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内涵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推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的发展。这种资源的共享模式中,既有硬件资源的共享,也有软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共享,是一种多方位的系统层次的融合。在这种项目融合模式中,“广播电视大学开展远程教育经验丰富,远程教育技术能覆盖到县市,教师队伍齐备;而(党委)组织部门已在全国大部分乡镇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将广播电视大学的优质教学课程等软件资源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硬件资源实现共享,在农村开展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才能成为可能”。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