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编程学习计划

编程学习计划

时间:2023-01-01 16:55:32

编程学习计划

编程学习计划范文1

【摘要】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国内开设的高星级酒店也越来越多,这预示着行业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伴随竞争的同时是酒店行业的不断求新与发展。因此,作为职业教育的我们要紧密联系市场,随时把握酒店行业的发展与变化,在教学计划大方向的前提下,适时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课时比例,以适应酒店发展的趋势和不同性质酒店对人才的不同需要。

正文:教学计划作为学院为学生在校学习而制定的总体教学方案,其编制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此,酒店管理专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为专业教学计划进行编制改革。在整个社会对高职教育大讨论的背景下,本专业充分运用/工学结合0模式进行教学计划的编制研讨,经过多次社会调研、讨论,我们确定了一系列教学计划编制方面的思路。

一、具体编制步骤说明

1.确定培养目标及能力分解。目前本科、高职(专科)、中专三个层次都开设有酒店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既要根据国家对高职层次毕业生的定位,更要考虑让毕业生在市场上找到具有竞争优势的就业岗位,我们认为本科生基础好,学习时间也长,其培养目标以酒店中高级管理人员为主要方向,而中专生基础差、学习时间也短,其培养目标主要是从事酒店基层服务方面的工作。而高职层次介于两者之间,主要从事酒店服务,侧重于酒店管理方面的培养。对应的岗位名称为服务员、主管和经理,相应的能力可归纳为对客服务的操作能力、对客服务的沟通能力和部门协调的管理能力。2.确定能力培养总的顺序。在本专业总体能力培养顺序上,我们将服务能力和沟通能力先进行培养,再培养管理协调能力。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1不进行酒店专业的培训,理论上照样可能完成酒店的基层服务工作,但这并不代表其也能胜任酒店的管理工作,因为对酒店行业特点了解的缺失将使工作无法开展并出现很多问题。因而酒店行业的养成教育的培养将是先期培养的重要内容。o在服务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了解、熟悉酒店工作的案例,使学生熟悉酒店行业的工作内容,组织架构、行业标准及服务程序等方面的内容,为有效管理打好基础。?管理过程的实质上是在综合各种资源的基础上,管理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加以组织,并在营销方面提出适合本企业运作的具体方向。只有多接触并充分熟悉酒店的行业特点,才能做好管理工作。3.确定集中实训的内容及顺序。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在这方面大家已形成共识,现在的问题是在教学计划的编制中如何才能真正地落实,为此,我们采用了以实践性教学为主线进行教学计划编制的具体编制思路来加以落实。这个思路具体落实到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编制过程为:先抛开理论课程,分别按培养目标三个工作岗位中工作项目安排一个集中实训,按能力形成的内在规律确定先后顺序,并确定各集中实训内容、目标要求、形式,形成教学计划的主线框架。4.确定开设的课程及初步内容。在形成了教学计划编制主线框架后,按照完成集中实训的目标要求,列出完成这些小的实训项目需要的理论知识内容作为课程理论部分的学习内容,将课内实训项目和课程理论部分的内容,按照教学要求组合成相应的课程。所设课程主要有5前厅与客房管理实务6、5饭店餐饮管理6、5酒店服务案例与实务6、5酒水服务与酒吧管理6、5康乐服务与管理6。5.确定课程的具体内容、教学方法及课时。在进行了上述分析及得出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框架图的基础上,我们对各课程的教学方法、课程间的衔接、教学课时等进行了研讨,并确定课程开设的学期、课时。

二、教学环节间衔接问题的相关说明

教学计划作为整个专业教学方面的总体设计,必须保证学生能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顺利地完成各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最终形成职业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十分重视各教学环节的衔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并行。编制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是以实践性教学为主线进行的,在集中实训环节设置顺序、课程开设的时间等方面,从总体上体现了专业技术课和专业实训课相辅相成交替进行。为了使学生能更好掌握理论课程的内容,在教授理论的同时,即时将理论付诸实践,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印象。2.公共基础课程的有益补充。酒店专业从行业本身来看是个接触面广,对人要求沟通协调方面较高的专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扩大学生知识面,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利于学生日后在就业和工作上得益。必要的强化训练和详细的实习准备。3.考虑到酒店专业学生在就业之前的顶岗实习的需要,在学生实习前进行一定强度的技能强化训练,有利于学生在即将到来的社会顶岗实习工作的耐受力和技能水平。在专业实习方面,专业上进一步加强了规范化管理,印制了专业实习手册,在其中包括了/专业实习管理规定0、/学生实习周志0、/企业评价0等多个方面。并组织学生在上岗前集中进行实习动员教育。

三、教学方法相关说明

专业教学计划通过课程教学来具体实施,不同的课程需要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同的教学方法也需要相应的教学设施、排课方式、教学素材等与其配套。为此,我们在编制专业教学计划时,根据学院的教学条件及教师的情况,对课程提出了相应的总体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酒店服务技能、酒店养成教育课程和以实训为主的课程采用按周集中排课的方式进行教学。o对酒店服务技能类课程采用在实训操作室进行实践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对管理类课程采取理论结合实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酒店专业技能的培训

酒店专业是一个需要直接参与面对面对客服务的服务性行业,从这个意义上讲,实践操作在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初,无论是中专、高职,或是本科,先期的工作岗位都将是酒店对客服务的第一线,即展现专业的服务技能对客进行服务。酒店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是学生日后工作最主要的三大部门,所以加强学生在这几个重点课程的技能强化,知识面的积累,部门运作架构的了解是专业课程实施教学的重点。

五、酒店管理专业的社会顶岗实习

编程学习计划范文2

首先,在教材编写中应按照岗位工作流程、以工作实践为主线,组织教材内容;其次,教材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第三,教材编写结构应为:学习情境――项目任务――知识点――巩固提高等;第四,教材应是立体化教材。

关键词:高职 教材 编写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科学合理的教材,对改变教学氛围、培养合格人才起了非常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高职教材建设,还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需要、部分教材还没有真正过渡到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体系上来,不适合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阻碍。因此,必须进行高职教材的改革。

1 高职教材的现状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由于我国高职教育总体发展时间较短,高职教材建设落后于高职发展的需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重理论体系完整性,轻动手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特点首先是职业性,这决定了其教学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普通高等院校是学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教学侧重研究(学术型人才)和设计(工程型人才),强调理论体系完整性,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则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而职业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为主,强调现场操作(技能人才)和管理加操作(技术型人才)。在教学中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理论以够用为准,理论为应用服务。因此在教材编写中,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院校有明显的区别,应由理论系统性转为应用系统性,由重理论转重实践,但目前高职教材“还没有真正过渡到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体系上来,不适合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①,为此必须进行教材的改革。

1.2 教材内容陈旧,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由于高职教材编写者,大多是在校的“校门”老师,没有直接接触生产、管理和服务实践的活动,对实践缺乏了解。从而导致教材内容的滞后和脱离实际。以《电子商务概论》笔者曾分析了20本高职教材,在电子商务模式分析,大多只研究了B2C、C2C、B2B等电子商务模式,对于新出现的O2O模式等在教材中很少出现。

1.3 对学生引导不够 在高职教材中,普遍存在忽视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的问题,引导性内容缺失或偏少。很多教材虽然有案例,但没有引导学生如何分析案例,解决案例提出问题应如何查阅资料。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自己分析寻找答案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不能起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目的。

1.4 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缺乏衔接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由于高职是职业教育,因此,在高职教材编写中,应紧密结合职业证书,教材内容要包含和高于职业证书,但是目前高职教材脱离比较严重,学生通过学习,很难直接通过职业证书考试,在考前还要花很多钱去参加培训。这主要是由于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尚处在起步阶段,没有真正理解其含义。

1.5 教材建设的立体化程度不够 立体化教材是指通过多种教学资源的提供而提出的某课程的整体教学解决方案,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提高教学、学习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立体化教材通常包括以教科书为中心的多种资源,但是目前高职学校大多只使用纸制教材。

2 高职教材的编写体系

高职教材应反映高职教育的特点,应坚持:理论的适度性、应用的系统性、实践的指导性、内容的先进性。也就是说,高职教材理论以够用为度――即理论能够为实践服务,能够指导实践就可以了。基本知识采用广而不深、点到为止;应用的系统性――教材没一部分应是实际工作岗位的一项任务或完成任务一个步骤;实践的指导性――高职教材中就应该包含指导学生真做、真感受;内容的先进性――高职教材内容要紧密结合社会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和职业岗位的不断变换,随时更新。高职教材这些特色决定了高职教材编写必须彻底改革,基于工作流程的教材编写机制正满足了高职教材的特色。

首先,在教材编写中应按照岗位工作流程、以工作实践为主线,组织教材内容;其次,教材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第三,教材编写结构应为:学习情境――项目任务――知识点――巩固提高等;第四,教材应是立体化教材。

2.1 学习情境的设计 学习情境是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课程实施方案,是按照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设计的学习单元。设计学习情境应做到每个学习情境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个学习情境应是同一范畴的事物;学习情境之间是平行或递进的关系;个别情况学习情境可采取工作步骤;②学习情境可为实际工作任务或设计的工作任务,另外,在学习情境设计时可将各情境均涉及的内容单列,设为“公共情境”。

《网络广告设计》是按照网络广告策划、设计、管理的流程,笔者在编写十二五规划教材时,进行了如下设计,此书在没有任何修改的情况通过国家教委的审核。

学习情境一,知晓网络广告,这是一个“公共情境”全面地介绍了后面学习用的网络广告的基础知识,使读者能够对网络广告有全面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学习情境二,进行网络广告调查,是设计活动的基础,是进行设计的第一部,网络广告调查结果决定着广告设计;学习情境三,编制网络广告预算,是第二部,预算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媒体选择和设计的其他活动;学习情境四,掌握网络广告设计原理,从心理学、色彩学等不同角度研究了网络广告设计时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是网络广告设计的最基本知识;学习情境五,制定网络广告的目标和媒体计划,主要讲述如何制定广告目标和编制媒体计划;学习情境六,进行网络广告创意,主要从主题和创意方法等角度分析了完成创意的基本工作;学习情境七,进行网络广告组成要素的设计与制作,将一个网络广告划分为文案、图像、声音和视频等部分,研究各个部分的具体设计制作方法;学习情境八:制作网络广告作品,主要从具体实例入手,介绍不同形式网络广告的制作方法;学习情境九:网络广告的,着重分析网络广告的方法和技巧;学习情境十:评估网络广告效果,从心理、经济、社会角度分析如何评价网络广告效果;学习情境十一:撰写网络广告策划书,分析网络广告策划书撰写方法。

2.2 项目任务的设计 项目任务是完成一项工作的流程、步骤必须开展的工作或必须掌握的技能,例如在《网络广告设计》“编制网络广告预算”情境中,根据编制网络广告预算步骤,我们设计了:分析影响广告预算因素、选择预算方法、分配预算、编制预算表等任务。在“网络广告策划书”中我们设计了了解网络广告策划书、设计网络广告策划书封面、撰写网络广告策划书征文。

2.3 知识点的设计 知识点是完成各项任务或形成各种技能时应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在编写高职教材时,这些理论教材的编写应本着够用的原则,以技能形成为核心,而淡化学科的完整性。例如在“了解网络广告策划书”,我们设计策划书结构和作用两个知识点,学生知道谁要写策划书,和策划书撰写的基本内容。

2.4 巩固提高 教材中设计巩固与提高包括两个内容,理论测试题和实际操作题。理论题型主要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和案例分析等。目的在于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题主要是一个学生一个任务环境,让学生完成某项操作,以此来检验和提高学生技能。

2.5 立体化教材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多样化,这要求教师向学生提供多种教学资源,就内容而言,应考虑主体知识、案例及案例分析、习题试题库及答案、教案、课件、学习软件、自测(考试)软件及其他内容的提供;就外在形式而言,应提供主教材、辅教材、配套电子资料(电子资料库)、教学网站;或提供纸质教材、音像制品、电子资料、网络出版物等。就服务对象而言,应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学习资料。

根据《网络广告设计》的特点,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除了编写纸质的主体教材外,还设立了教学网站,网站结构如图所示。

图1 网络广告设计教学网站

注释:

①李辉:《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与评价体系的研究》,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2。

②山颖:《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中学习情境的设计》,载《职教论坛》,2008-08(下)。

参考文献:

[1]雷振华.高职教材编写现状与出版趋势――以高职文秘专业教材为例[J].出版科学,2012-06.

[2]程时兴.高职教材特色及其编写[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3]陈湘,欧阳广.基于工作流程的立体化教材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0-13.

编程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工作任务 学生工作页

一、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背景

一体化课程教学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的教学活动。众所周知,一体化课程改革只有走进课堂,通过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才能将一体化课程改革落到实处。那么,一体化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提倡什么?如何探索和设计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诸如此类的问题成为我们身处课改一线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此外,笔者所在学校正处于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时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通过组织教师参加一体化教学专项培训、编写一体化教材和“学生工作页”、建设一体化教学实训场地,已基本具备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条件,目前我们所面对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设计和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

二、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新形势下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加快技工院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培养满足企业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手段。通过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旨在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实现从“考分”向“考能”的转变,实现从知识教育向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转变。

三、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流程设计

1.工作任务分析与布置

根据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中“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原则,一个工作项目由若干具体工作任务组成,工作项目中涉及的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则由若干个这样的具体工作任务来分别覆盖。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教师首先通过工作描述和演示,提出具体工作任务并进行任务分析,使学生明确任务和学习要求。

例如,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工作项目二“网站策划”之任务1分析。

任务名称:编写网站策划书。

任务要求:能准确定位网站类型;明确网站的用途,定位网站栏目;画出网站结构图;确定网站的配色方案;能编写规范的网站策划书。

2.查阅相关资讯

以“学生工作页”为载体,通过“引导问题”引导学生对本次课学习内容进行自学,并将自学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梳理,对自学内容的目标达成通过解答“引导问题”进行反馈。这样教师就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及时捕捉问题并进行指导,讲授、演示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体现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例如,在实施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编写网站策划书”教学任务时,教师可根据任务要求,设计以下“引导问题”:网站策划的作用是什么?网站策划包含哪些内容?企业网站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什么叫配色方案?

3.工作计划制订

教学过程中,每项任务的开展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可就工作任务先寻求个人解决思路,然后交到小组讨论,集思广益,通过讨论形成小组初步工作计划。教师的任务是对各个小组制订的初步计划进行点评,指导小组完成最终工作计划。

4.工作任务实施

各小组按工作计划分工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在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以“学生工作页”为载体,通过“引导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现场操作、模拟练习等方法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点拨、解疑释惑、突破难点,体现以学促教的教学理念。例如,在实施 “编写网站策划书”教学任务时,采用模拟真实企业工作场景的“任务驱动”教学,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扮演”贯穿始终,教师扮演客户,学生扮演项目经理、项目主管、网站编辑、技术员、美工设计的角色,组成一个工作团队共同完成此工作任务。

5.评价与反馈

一体化课程学生成绩评定机制以学习任务作为考核的基本单位,从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教师考核、组内评分和组间互评相结合。教师依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对学生的个人表现如出勤、安全操作、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价,对每个小组完成任务情况、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进行评价。每位学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并由小组长进行核定。各小组之间对照任务目标进行互相检查,通过小组讲评、其他小组提问与讨论、教师提问与点评、填写互评表等途径完成组间互相评价。通过多方评价,全面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保证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正确反映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探索思考

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也是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1.实施一体化教学,引导学生自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组工作计划制订前,学生要根据工作任务要求,通过自学、师生互动、行业网资讯、网络课堂等多种途径,学习和查找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方法,积极思考并解答“学生工作页”给出的“引导问题”。这个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学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2.实施一体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工作任务实施计划是通过“个人提出解决方案小组分析和讨论小组共同完成初步实施计划小组实施计划展示老师、学生共同点评确认”这样一个过程得到的。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和沟通,不仅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方案的优劣并做出及时调整,而且还能让学生学会质疑与反思,体验与人分享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经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学生的协作能力、交往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等都能得到很好的展示和提升。

3.实施一体化教学,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任务直接面向工作现场,如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业务洽谈与接待”“编写网站策划书”“制作网站主页效果图”等任务均可结合企业的实际要求来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有好的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合作能力、设计能力等,更要掌握专业的操作技能,如动画和视频制作、素材处理、客户端编程等,从而将学生引入专业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学习环境中,养成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工作与学习的教学融合。

编程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 施工经验;技术准备;合同管理;制度健全;轨行区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21.1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727-5123(2009)04-074-02

地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属地下作业,周围工作场地窄小,通风差、环境湿度大,光线差,结构复杂,工作面广,处于市内繁华路段,交通、场地对施工极为不便,协调工作量多。专业施工交叉进行,并且互相制约,区间较长,材料运输难度较大。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所涵盖专业有给排水与消防、通风空调、电气动力与照明、设备房装修、门禁、设备监控、火灾报警、其他灭火等专业,同时又与主体结构、牵引供电、通信、信号、接触网、自动售检票、扶梯、屏蔽门、公共区装修等系统和专业交叉施工并互有接口联系。

根据公司在广州地铁多个线路标段的施工经验,我认为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很重要的,能够为工程的顺利进展提供很大的帮助,地铁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开工前应做的事情很多,要求项目组织者能够认真组织落实准备工作,为即将开始的施工做好技术、人员、机具的准备工作。

作为一个项目承接以后将有很多事情要做,我想从技术准备方面,商务与合同管理方面,现场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健全三个方面,总结笔者的经验,同大家共同探讨。

1 技术方面准备

1.1 学习。作为技术人员,在项目中标后就要进入项目进行准备,准备首先是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之上的。

1.1.1 学习合同文件,合同文件是整个项目运做的基础文件,指导文件,约束文件。学习合同,分析合同把合同责任具体落实到各责任人和合同实施的具体工作上。合同管理人员向项目管理人员和企业各相关人员进行“合同交底”组织大家学习合同和合同总体评审结果,对合同的主要内容作出解释和说明。

1.1.2 学习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是合同的补充文件,各专业的技术要求,材料要求,施工技术要求都在招标文件中有了明确的规定,是要在施工过程中要落实执行的。例如地铁环境潮湿,各专业固定支架用的膨胀螺栓,为了解决潮湿防腐蚀的问题。很多位置都规定使用不锈钢膨胀螺栓,这些都在标书中有明确的规定。

1.1.3 学习图纸(也可以叫熟悉图纸),通过对图纸的学习,发现图纸中的问题,记录整理为图纸会审作准备,通过学习图纸编制各专业的施工方案,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材料采购计划,为即将展开的施工作充分的准备:通过对图纸的学习可以分析本专业的施工重点和难点,及早对重点和难点准备必要的措施。例如设备区走廊空间狭小,管道密集,多专业的管道都汇集于此,往往设计的综合管线布置图需要各专业重新会审调整管线的布置,以确保各专业管线能够顺利敷设和方便检修,这里是一个难点,要求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图纸标高确定。

1.1.4 学习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图集,工艺规程等文件,是直接指导施工的约束性文件,大家都必须遵守的,有些做法大家没有见过,通过学习标准图集,工艺规程就知道怎么做了。比如通风空调风管使用的镀锌钢板在地铁施工规范中要求镀锌层厚度为235g/m2,在采购时应注意镀锌板的技术要求。

1.2 编制技术文件。有了以上的学习,技术工作进一步发展是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即编制技术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施工预案:编制进度计划:编制材料采购计划,材料进场计划:划分专业的施工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等单元;编制检验试验计划(ITP计划);准备资料表格。

1.2.1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在项目总工的组织下各专业应完成本专业的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是本专业的总的施工方案,总的作业指导文件,今后作业过程中的基本过程都应在施工组织设计里进行阐述。各专业的方案汇总形成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完成是项目所有技术人员的共同成果。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完成,并经审批通过是工程开工的必要条件之一。开工报告,工程报监都必须提供施工组织设计。

1.2.2 编制施工专项方案。包括施工临时用电的施工方案,施工临时用水及消防方案,大型设备的吊装方案,特殊作业的施工方案,事故应急预案等。这些方案要在开工前完成编制并通过审批。将对施工进行有效的指导,相关部门的检查也要经常查到这些项目。

1.2.3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通过多图纸的学习,现场的了解。编制本专业的施工进度计划。紧扣业主的关键工期,编制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是项目进行进度管理的基础。

1.2.4 编制材料的进场计划,材料的采购计划。通过对图纸的深入学习,现场条件的明朗,技术人员要编制材料的进场计划,提出材料的采购计划。为项目合理安排资金提供有力依据。

同时根据图纸提出材料计划的过程,也是对图纸重新提取工程量的过程,可以和我们合同工程清单对照比较,即使发现项目的漏项和量差,为项目的成本管理提供帮助。

通过提出材料计划,熟悉各种材料的技术要求,参数要求,为材料的采购提供技术支持,参与到材料采购的技术谈判和技术验收中去。

1.2.5 进行划分专业的施工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等单元:ITP计划编制,准备资料表格。根据划分,结合工艺流程设置质量检查接点,进行过程中的质量检验,是对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技术资料形成的进行准备。

1.3 对图纸会审进行准备。通过对图纸的学习和理解,发现图纸中的问题,研究问题,通过图纸会审解决问题,为工程顺利开展创造好条件。

同时不是简单的解决问题,还要通过解决问题想办法尽量能够降低项目成本,开源节流,为项目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创造条件。

1.4 对施工图纸资料进行整理,分类保存。对于施工图纸,合同签定后将会从业主那里获取12份图纸,其中四份将用于最终的竣工图绘制,其余的将在施工中使用,业主给出的图纸需要我们细细的核对合同图纸目录,看是否有变动。列出图纸清单,方便管理和各专业领用。

2 商务与合同管理

2.1 商务与合同管理人员更要注重合同的学习,研究。领会合同的条款要求,对合同条款进行解释说明,对其他人员进行合同交底。

掌握合同规定的支付程序,索赔程序,索赔条件等,开拓索赔途径。

经济人员开拓的索赔途径,交代给技术人员,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执行、配合。提高项目的赢利能力。

2.2 项目成本的分析和控制。根据合同和技术人员提供的工程量,对合同进行成本核算,对项目的成本管理提出建议。

分专业对工程进行工料分析,对各专业的材料、人工、机具费用分析单列,对专业劳务成本提出预算,为项目经理提供相关数据,分析出项目的劳动计件工资标准,方便管理人员对队组的管理,节约人工费用,统筹材料费用和机具投入。基本弄清项目的成本情况。

2.3 材料准备。材料采购的准备,根据各专业的材料计划,进行材料询价、比价、技术符合性谈判,供货谈判、准备供货商申报材料的准备。建立顺畅的供货渠道。

3 现场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健全

根据以往的经验,形成各种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在地铁施工中区间和轨行区施工是危险区域,在此区域的施工必须落实轨行区作业申请制度,明确未办理申请许可手续,控制进入轨行区施工的作业安全。

编程学习计划范文5

一、项目设置的内容及教学分析

(一)该课程项目的设置内容根据“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课程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将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设计思路,将整个教学内容分成了5个模块,每个模块中又设置了若干个课题,具体的项目设计内容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课程的项目设置,主要是按照学生学习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的入门与升华过程进行规划和设置的。模块一的学习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对数控铣床有个感性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并熟悉数控铣床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操作,熟悉数控铣床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基本养护知识;模块二的学习目标是在模块一的基础上,通过几个具体加工项目的实施,让学生掌握数控铣床的基本加工技能和简单的走刀编程(不带刀具半径补偿),重点在于走刀路线的设计和节点坐标的计算;模块三是在模块二的基础上,根据零件的标准外形与结构特点,分为外形轮廓、型腔以及孔类零件的加工三大部分,引入了学生学习编程入门时比较难掌握的刀具半径补偿问题;模块四是针对特殊的零件结构形状,在前面三个模块的学习基础上,学习特殊的编程指令(如子程序、镜像、坐标旋转、极坐标等),能熟练应用这些指令进行综合编程与加工;模块五属于综合项目,侧重考查学习的数控综合编程与加工能力,培养学生达到数控铣床中级工的水平。

(二)该课程项目设置的教学情况分析该课程的项目设置完成后,通过对各个项目近几年的教学实施状况和学生调查反馈结果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项目的设置难度比较合理从近两年的学生学习掌握程度来看,本课程的教学项目难易度设置比较合理。项目的实施流程是按照从入门到初级,从初级到中级进行规划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充分体验到由简入难、由低到高的学习过程。每个学习阶段中课题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学习能力,每个项目的难易度设置都是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分布的,比较科学合理。2.项目的产品设计比较单调,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从学生座谈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于每个项目产品的设计认可度不高,特别是每个项目所设计的产品比较单调。学习初步阶段,出于对学习数控加工技术的兴趣考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高,但随着知识的慢慢掌握和积累,学生对于加工产品的美观和欣赏性也越来越高。目前设计的大部分零件图纸都是比较单一的,学生在学习中除了反复编程与加工操作外,对于所加工出来的产品没有太大的成就感,后期的学习动力下降明显。3.项目产品之间缺乏系统性的联系,没有形成统一的整体项目与项目之间,除了对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求有所关联外,每个项目的产品都是独立设计的,缺乏整体的设计与规划,产品相互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这与欧洲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倡导的“以综合产品加工为载体的一体化课程”设计理念差距明显,这就需要对所有的教学项目进行重新设计和统一规划,使每个产品变成一个零件,所有的零件最后能组装成一个产品。

二、整合实践

(一)教学项目整合的初步实践针对本课程教学项目设计的不足,对模块二中的前三个项目,即“长方体六面铣削”“直线沟槽的铣削”和“圆弧沟槽的铣削”,见图2,进行了整合实践。通过对上述项目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分析可知,项目一主要让学生掌握六面体铣削的工艺流程;项目二主要让学生学会使用G00、G01指令编写直线的走刀程序;项目三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使用G00、G02、G03指令编写圆弧的走刀程序。根据上述学习目标要求,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这三个项目整合成了一个实用性比较强的项目——“麻将牌中‘条’与‘饼’的制作”,见图3,该项目涵盖了六面铣削、直线与圆弧沟槽的编程与加工等内容。从项目的教学实施情况来看,学生对于这样的产品加工兴趣非常浓厚,通过对不同学习小组设置不同的麻将牌制作任务,使各小组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竞争,各组同学都十分重视产品的质量和美观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的成就感也得到了一定的满足。

(二)教学项目整合的进一步思考在对本门课程中的几个项目进行整合实践后,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但这仅仅是课程改革和实践的一小部分,后期还需要对整门课程的项目进行整合探究和实践,甚至可以延伸到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改革。首先,关于这门课程的项目整合,主要思路是设计一套较为复杂的零件图纸,用于贯穿这门课程的全部教学之中,每个零件的加工为一个子项目,在完成所有零件的加工后,可以将其组装成一个产品,即为一个大项目。因此,“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课程的教学过程,就完全转化为“以完成某个产品加工与装配”的任务驱动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在这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一种“现学现用”“所学服务于所用”的教学理念。关于这个大项目的设计和规划,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与创新,并在实施过程不断完善,最终让这门课程的教学转变成以综合产品加工(如卡车模型、农用拖拉机模型等)为载体的项目教学。最后,参照这门课程的教学项目整合思路,可以将整个数控专业的课程体系也进行项目划分和整合,每门课程就是一个项目,所有的项目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专业课程体系。而这些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教学都是基于某个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设计的,所有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都是为了这个产品的生产而准备,这也是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中提到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三、结论

教学项目的设计与规划,是影响项目教学法是否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设计出能足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项目,能显著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课程的教学项目整合实践表明,以综合产品加工为载体的课程教学设计与探究,将是数控加工类课程今后改革与实践的发展方向,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应紧跟国际发展潮流,提倡基于综合产品加工为载体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提倡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使项目教学法的理念得到升华,使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迈入新的台阶。

作者:蒋三生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编程学习计划范文6

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的布置中普遍存在的新问题是程序设计类课程比例偏大,科目数量偏多,单科学时数量不足,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本文对此现象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且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对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中设置程序设计类课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程序设计类课程设置存在的新问题

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的布置中比较普遍的新问题是程序设计类课程比例偏大,科目数量偏多,单科学时数量不足。以某学校的教学计划为例,在全部 15门专业必修课程中共有8门课程是程序设计类课程,其中还不包括数据结构和软件工程等程序设计指导的课程,其涉及到的具体数据如下图 1摘要:

从中看到程序设计类课程在专业必修课中所占的比例高达 50%左右,学生需要把握的编程设计语言有 C,C++,VB,JAVA,VC++和 OO(面向对象);还有一些学校教学计划布置中同样要求学生把握 c,c++,VB,JAVA和 DELPHI。但是,最终的结果并不理想。

由于程序设计科目数量偏多,单科学时数量不足,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表层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探究,就使课程的学习变得枯燥无味,课程学完后,学生除了学到一些呆板的语句外,其编程水平和分析、解决实际新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和企业的需求出现了严重的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很难适应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

2 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笔者认为产生新问题的根源是教学计划布置的新问题。高职教学不是职业培训班,不是说在大学中学习的程序设计语言越多就越能胜任未来的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程序设计平台出现的时候是不是还需要我们的学生重新回到学校学习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这种教学计划的布置模式不益提倡;另一方面是程序设计类课程讲授的新问题,目前大部分的讲法是“一言堂”,以语言语法作为讲授重点,而考核的重点(非凡是标准化考试)也多以学生背诵语言概念点和语法规则为核心,导致的结果是学生花很大的精力学习语法,即使学生在考试中获取了高分,但还是不知道怎样通过编程去解决实际新问题。

笔者提出从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个新问题。首先针对教学计划布置的新问题,可以布置一门程序设计语言(推荐为 C++),加大讲课和上机的学时数,通过这门课程系统具体的学习,透彻的讲解和学生充足的上机操作练习将使学生最后对程序设计的方法、面向对象的思路和编程解决新问题的角度,甚至于编程的技巧、风格和习惯都具备很好的功底,而其他高级语言,例如 JAVA,VB,VC++,DELPHI,PB,NET等,可以采取指定选修课的方式。为了解决随之产生的师资力量不足的新问题,可以采取跨学院开设指定选修课的方式,当然这需要各个学校之间协商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互相承认学分。

其次,针对程序设计类课程讲授的新问题,一方面,在授课的过程中以程序设计为主线,每章讲述大量的例题。例题不是为了解释语言概念,而是从构造算法出发,着重讲解算法逻辑,以练习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为目标。为了开阔学生思路,可以对同一个例题给出不同算法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在上机和实训的过程中,加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发现身边的新问题,使用编程工具 自己解决;最后就是实习环节。通过和国内某知名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交流发现,实习单位不乐意接受实习学生,对方建议学校请公司的技术总监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以选修或讲座的形式把工作一线的经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传授给学生,以弥补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相互脱钩目前状况以及实习的缺陷。

3 实践效果

(1)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程序设计教材基本上是以一系列语句为基础来讲解语句、语法等知识。例如,c++语言教材首先介绍了 C语言的一般概念,再介绍语句、函数、类和对象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及其描述。尽管这些教材可以将一门高级语言的基本概念、语句系统等阐述得比较全面、准确,但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探究型学习的促进起不了多大功能。因此,在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补充讲解“如何进行编程”“如何提高编程能力”等内容;在课堂上增加算法设计的分析和讨论,强调算法设计的优化和程序的优化;通过典型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社会上选择实用课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2)加强算法设计的思维方法的指导。算法是程序设计的基础,在具体讲解某一实例时应把重点放在分析方法和分析过程上,引导学生自主简洁地描述解题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实践证实,指导学生讨论,通过发散思维来扩展和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线索引导学生探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鼓励他们大胆对传统算法推陈出新,对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十分明显。

(3)加强了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程序设计贯穿计算机学科教学的全过程,程序设计能力是计算机学科学生应具备的第一能力。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建立程序设计颇具特色的符号抽象和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喜好及主动性,学生主动地进行思索、分析,从而提高了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4)增加课程设计环节,加强系统统筹能力的培养。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最后布置课程设计,让学生用相对较长的时间,应用所学的程序设计知识完成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在这一环节中,采用先进的程序设计理论指导课题设计,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学会运用面向对象的理论来分析系统,把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和算法设计方法。同时,注重程序书写风格的练习、上机调试和测试程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增强了学生的系统统筹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林,鲍洁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J.计算机教育,2004,(1).

[2徐福缘.实践和探索摘要:快速 实现由专科向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转变[J.教育发展探究,2003,(8).

[3余组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发展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

[4石爱容.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分析[J.警官教育论坛,2006,(2).

编程学习计划范文7

关键词:城市规划; 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U98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4-0030-04

城市规划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其就业范围较宽,但近年来,随着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各级院校增多,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大幅增长,研究生招生人数也逐年增加,导致学生就业压力增大[1]。在此形势下,如何引导学生就业,扩展就业门路,是高校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以城市总体规划实习教学为例,探讨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与手段。

一、城市规划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由于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量大面广,这一领域需求的专业人员也相对较多。城市规划从业人员主要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与管理工作,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工作。

长沙理工大学2002年开设城市规划专业,虽然学生就业情况一直较好(表1),但潜在就业压力不容忽视。用人单位反馈信息表示,有些本科毕业生虽然能完成工作任务,但是研究能力差需要长时间培养。针对这些就业信息,学校应发扬开拓进取的教学精神,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热爱专业,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的教学安排及教学特点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是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此次调研实习与城市总体规划课程紧密结合,以主城区用地现状调研为主,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研究城市问题的能力,掌握综合处理城市问题的规划方法,并要求学生以物质形态规划为核心,具备城市总体规划工作阶段所需的调查分析能力、综合规划能力、综合表达能力。

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是城市总体规划课程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总体规划系列课程包括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城市总体规划(一)和城市总体规划(二),均安排在毕业设计前的1~2个学期。因此,城市总体规划

调研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岗位前的一次重要实践课程,对学生融入设计类实际工程项目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一次重要的实际体验,对学生就业有一定促进作用。

(一)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的教学内容安排

长沙理工大学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时间与其他五年制本科院校相比时间较短,如同济大学的调研时间是4周,而长沙理工大学只有1周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要将包括城镇体系和主城区两个部分的现状资料收集完成是不可能的,而只能采取分组分片调研方式,以主城区用地调查调研为主,辅以设计院提供的基础资料汇编。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面掌握城市现状。

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强调课程侧重点,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比对自己优劣势,回顾和总结已学知识点。从实习动员到实结,各个阶段都要按部就班,确定教学目标和要求(表2)。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掌握野外实地考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城市总体规划实习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通过到调研城市实地观察、判断和体验,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通过认识实习,学生对专业有了新的感性认识,增加了专业的积极性,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巩固和充实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表2 城市总体规划实习时间安排

序号 实习教学工作内容 教学工作内容教学要求

1 实习动员交待调研任务,下发调研提纲要求学生寒假期间熟悉调研内容及方法。复习《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乡规划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等相关技术规范

2实习准备工作准备实习所需工具(行政区划图、地形图、2B铅笔、马克笔、拷贝纸、数码相机、记录本等学习工具及个人生活用品)要求学生熟悉城市总体规划实习的基本工作要求

3地方技术人员讲解地方技术人员讲解当地城市发展情况引导学生对实习城市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

4 现场调研通过现场踏勘,采用现场讲授和个别指导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现场调研要求学生掌握调研的方法和主要内容,了解县域各乡镇及主城区的现状,能结合理论知识,初步形成对该县城的感性认识

5 实习成果制作、汇报指导学生运用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整理调研成果,完成县域的基础资料汇编、调研报告及相关图纸绘制工作要求学生完成现状分析及其成果制作

6实结针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熟悉程度与运用能力,考虑下一阶段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的侧重点通过对实习过程的组织与指导,总结实习的经验与不足,并撰写实习报告

(二)教学主体多样化有效指导实习进程

在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中,专业教师从动员大会一直到学生调研成果的完成验收,都投入了大量心血。不仅是校内的调研教学,与校外设计院、调研所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联系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实习基地教师先行指导

自2007年成立城市规划专业教学实习基地以来,城市总体规划设计项目即来源于当地基地设计院,为了让学生对城市总体规划内容有初步了解,邀请实习基地教师对实习县城作概况介绍是实习先行阶段。

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不仅能大致熟悉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编制过程,对所调研城市也有了初步认识。基地指导教师的初步介绍还能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

编程学习计划范文8

1 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程序设计类课程设置存在的新问题

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的布置中比较普遍的新问题是程序设计类课程比例偏大,科目数量偏多,单科学时数量不足。以某学校的教学计划为例,在全部 15门专业必修课程中共有8门课程是程序设计类课程,其中还不包括数据结构和软件工程等程序设计指导的课程,其涉及到的具体数据如下图 1摘要:

从中看到程序设计类课程在专业必修课中所占的比例高达 50%左右,学生需要把握的编程设计语言有 c,c++,vb,java,vc++和 oo(面向对象);还有一些学校教学计划布置中同样要求学生把握 c,c++,vb,java和 delphi。但是,最终的结果并不理想。

由于程序设计科目数量偏多,单科学时数量不足,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表层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探究,就使课程的学习变得枯燥无味,课程学完后,学生除了学到一些呆板的语句外,其编程水平和分析、解决实际新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和企业的需求出现了严重的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很难适应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

2 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笔者认为产生新问题的根源是教学计划布置的新问题。WWw.133229.Com高职教学不是职业培训班,不是说在大学中学习的程序设计语言越多就越能胜任未来的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程序设计平台出现的时候是不是还需要我们的学生重新回到学校学习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这种教学计划的布置模式不益提倡;另一方面是程序设计类课程讲授的新问题,目前大部分的讲法是“一言堂”,以语言语法作为讲授重点,而考核的重点(非凡是标准化考试)也多以学生背诵语言概念点和语法规则为核心,导致的结果是学生花很大的精力学习语法,即使学生在考试中获取了高分,但还是不知道怎样通过编程去解决实际新问题。

笔者提出从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个新问题。首先针对教学计划布置的新问题,可以布置一门程序设计语言(推荐为 c++),加大讲课和上机的学时数,通过这门课程系统具体的学习,透彻的讲解和学生充足的上机操作练习将使学生最后对程序设计的方法、面向对象的思路和编程解决新问题的角度,甚至于编程的技巧、风格和习惯都具备很好的功底,而其他高级语言,例如 java,vb,vc++,delphi,pb,net等,可以采取指定选修课的方式。为了解决随之产生的师资力量不足的新问题,可以采取跨学院开设指定选修课的方式,当然这需要各个学校之间协商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互相承认学分。

其次,针对程序设计类课程讲授的新问题,一方面,在授课的过程中以程序设计为主线,每章讲述大量的例题。例题不是为了解释语言概念,而是从构造算法出发,着重讲解算法逻辑,以练习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为目标。为了开阔学生思路,可以对同一个例题给出不同算法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在上机和实训的过程中,加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发现身边的新问题,使用编程工具 自己解决;最后就是实习环节。通过和国内某知名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交流发现,实习单位不乐意接受实习学生,对方建议学校请公司的技术总监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以选修或讲座的形式把工作一线的经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传授给学生,以弥补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相互脱钩目前状况以及实习的缺陷。

3 实践效果

(1)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程序设计教材基本上是以一系列语句为基础来讲解语句、语法等知识。例如,c++语言教材首先介绍了 c语言的一般概念,再介绍语句、函数、类和对象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及其描述。尽管这些教材可以将一门高级语言的基本概念、语句系统等阐述得比较全面、准确,但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探究型学习的促进起不了多大功能。因此,在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补充讲解“如何进行编程”“如何提高编程能力”等内容;在课堂上增加算法设计的分析和讨论,强调算法设计的优化和程序的优化;通过典型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社会上选择实用课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2)加强算法设计的思维方法的指导。算法是程序设计的基础,在具体讲解某一实例时应把重点放在分析方法和分析过程上,引导学生自主简洁地描述解题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实践证实,指导学生讨论,通过发散思维来扩展和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线索引导学生探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鼓励他们大胆对传统算法推陈出新,对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十分明显。

(3)加强了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程序设计贯穿计算机学科教学的全过程,程序设计能力是计算机学科学生应具备的第一能力。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建立程序设计颇具特色的符号抽象和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喜好及主动性,学生主动地进行思索、分析,从而提高了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4)增加课程设计环节,加强系统统筹能力的培养。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最后布置课程设计,让学生用相对较长的时间,应用所学的程序设计知识完成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在这一环节中,采用先进的程序设计理论指导课题设计,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学会运用面向对象的理论来分析系统,把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和算法设计方法。同时,注重程序书写风格的练习、上机调试和测试程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增强了学生的系统统筹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林,鲍洁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j.计算机教育,2004,(1).

[2徐福缘.实践和探索摘要:快速 实现由专科向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转变[j.教育发展探究,2003,(8).

[3余组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发展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

编程学习计划范文9

【论文摘要】 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程序设计类课程比例偏大,科目数量偏多,单科学时数量不足,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本文对此现象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且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对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中设置程序设计类课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程序设计类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是程序设计类课程比例偏大,科目数量偏多,单科学时数量不足。以某学校的教学计划为例,在全部 15门专业必修课程中共有8门课程是程序设计类课程,其中还不包括数据结构和软件工程等程序设计指导的课程,其涉及到的具体数据如下图 1:

从中看到程序设计类课程在专业必修课中所占的比例高达 50%左右,学生需要掌握的编程设计语言有 c,c++,vb,java,vc++和 oo(面向对象);还有一些学校教学计划安排中同样要求学生掌握 c,c++,vb,java和 delphi。但是,最终的结果并不理想。 

由于程序设计科目数量偏多,单科学时数量不足,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表层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探究,就使课程的学习变得枯燥无味,课程学完后,学生除了学到一些呆板的语句外,其编程水平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与企业的需求出现了严重的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很难适应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 

2 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笔者认为产生问题的根源是教学计划安排的问题。高职教学不是职业培训班,不是说在大学中学习的程序设计语言越多就越能胜任未来的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程序设计平台出现的时候是不是还需要我们的学生重新回到学校学习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这种教学计划的安排模式不益提倡;另一方面是程序设计类课程讲授的问题,目前大部分的讲法是“一言堂”,以语言语法作为讲授重点,而考核的重点(特别是标准化考试)也多以学生背诵语言概念点和语法规则为核心,导致的结果是学生花很大的精力学习语法,即使学生在考试中获取了高分,但还是不知道怎样通过编程去解决实际问题。 

笔者提出从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针对教学计划安排的问题,可以安排一门程序设计语言(推荐为 c++),加大讲课和上机的学时数,通过这门课程系统详细的学习,透彻的讲解和学生充足的上机操作练习将使学生最后对程序设计的方法、面向对象的思路和编程解决问题的角度,甚至于编程的技巧、风格和习惯都具备很好的功底,而其他高级语言,例如 java,vb,vc++,delphi,pb,net等,可以采取指定选修课的方式。为了解决随之产生的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跨学院开设指定选修课的方式,当然这需要各个学校之间协商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互相承认学分。 

其次,针对程序设计类课程讲授的问题,一方面,在授课的过程中以程序设计为主线,每章讲述大量的例题。例题不是为了解释语言概念,而是从构造算法出发,着重讲解算法逻辑,以训练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为目标。为了开阔学生思路,可以对同一个例题给出不同算法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在上机和实训的过程中,加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发现身边的问题,使用编程工具 自己解决;最后就是实习环节。通过与国内某知名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交流发现,实习单位不乐意接受实习学生,对方建议学校请公司的技术总监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以选修或讲座的形式把工作一线的经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传授给学生,以弥补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相互脱钩现状以及实习的缺陷。 

3 实践效果 

(1)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程序设计教材基本上是以一系列语句为基础来讲解语句、语法等知识。例如,c++语言教材首先介绍了 c语言的一般概念,再介绍语句、函数、类和对象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及其描述。尽管这些教材可以将一门高级语言的基本概念、语句系统等阐述得比较全面、准确,但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研究型学习的促进起不了多大作用。因此,在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补充讲解“如何进行编程”“如何提高编程能力”等内容;在课堂上增加算法设计的分析和讨论,强调算法设计的优化和程序的优化;通过典型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社会上选择实用课题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加强算法设计的思维方法的指导。算法是程序设计的基础,在具体讲解某一实例时应把重点放在分析方法和分析过程上,引导学生自主简洁地描述解题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实践证明,指导学生讨论,通过发散思维来扩展和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线索引导学生探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鼓励他们大胆对传统算法推陈出新,对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十分明显。 

(3)加强了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程序设计贯穿计算机学科教学的全过程,程序设计能力是计算机学科学生应具备的第一能力。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建立程序设计颇具特色的符号抽象和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分析,从而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加课程设计环节,加强系统统筹能力的培养。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最后安排课程设计,让学生用相对较长的时间,应用所学的程序设计知识完成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在这一环节中,采用先进的程序设计理论指导课题设计,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学会运用面向对象的理论来分析系统,掌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和算法设计方法。同时,注重程序书写风格的训练、上机调试与测试程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增强了学生的系统统筹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林,鲍洁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计算机教育,2004,(1). 

[2]徐福缘.实践与探索:快速 实现由专科向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转变[j].教育发展研究,2003,(8). 

[3]余组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发展模式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 

编程学习计划范文10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新修订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研究了水工专业(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材编排,提出了关于将两门课程合并及合并后的课程名称、课程教学内容和教材编排建议。

引言

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是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简称水工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之一。它除直接分析确定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指标(如正常蓄水位、装机容量等)和效益指标(如保证出力、发电量等)、工程安全和造价外,还要为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等提供正确合理的基本设计数据。据此不难看出,本课程在水工专业培养目标(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而,它是水工专业必修课之一。

但从我院教学实践来看,水工专业的学生似乎并不看重该课程。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水工专业的学生,只对相关的力学及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和水利工程施工等课程感兴趣,而对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则学习积极性低,学习效果差。一般都是等到学习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和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时才认识到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的重要性,结果因基础不牢而捉襟见肘。再深人一层分析,造成这种教学被动局面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固然有学生认识上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更重要的方面,还在于课程自身存在的课程名称、教学内容及其教材编排等问题。

因此,本文试从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的名称、教学内容及其编排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树立本课程的“规划”形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本课程的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

1课程的合并及合并后的课程名称问题

1.1课程的合并

在高等学校水工专业的课程中,1981年以前本课程原名称为“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与其相应的第一轮高校统编教材是(工程水文学)(上册)和(水利水电规划)(下册)。1982年12月,原水电部在南京召开高等学校水利水电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正副主任扩大会议,会议在审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时,一致同意将(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电规划)分开设课,并将后者改称为(水利水能规划)。同时,会上讨论(1983一1987教材编审出版规划)(即第二轮统编教材出版规划)时,同意将第一轮教材下册修订再版,作为水工专业(水利水能规划)课程的统编教材(该教材1986年11月由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在中等专业学校水工专业课程中,本课程1992年以前合称为“工程水文学”,第一版(工程水文学)教材是1979年由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1986年12月出版的第二版(工程水文学)教材,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作了较大修改,并增加了水库调度一章。从1992年开始,中等专业学校水工专业也相应地将其分为(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电规划)两门课,并由水利水电出版社分别于1992年和1994年出版了第三版(工程水文学)教材和由东北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朱伯俊主编的(水利水电规划》教材。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高等学校还是在中等专业学校,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都经历了由合到分的变革。根据新制定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笔者认为,以课程合并改革为重点的新一轮的课程设置改革,必将在中、高等学校全面展开,因此,本课程的合并也势在必行。事实上,关于工程水文学与水利水能(电)规划课程的再次合并,早在1995年实行“五天工作制”时已经开始,只不过它是一种形式上的简单合并,虽然达到了压缩本课程教学时数的目的,但就我院水工专业近几年本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对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是很大。因此,有必要对本课程进行实质性的合并、重组。

再者,针对性强和实践能力强是职业技术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根据我院起草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教学计划),课程结构由过去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三段式变为公共课和专门课两块式;理论教学时数与实践性教学时数之比为1:078(要求1:1),本课程教学时数仅有70学时。因此,不可能再将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规划分开设置为两门课,即使从教学计划角度来看也有合并的必要。

将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规划合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可以从它们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来分析。工程水文学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有水文学的基本知识,了解水文观测的一般方法,并能搜集有关水文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即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的水文计算能力,为确定水利水电工程规模和施工及运行管理规程提供所需的水文数据能力。水利水能(电)规划的教学任务则是在掌握河流水文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水文计算成果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利用要求,分析确定水库的兴利库容和供水效益,确定水电站的发电效益指标和反映水库水电站规模的主要参数—正常蓄水位、死水位和装机容量等,以及通过防洪调节分析确定水库的防洪特征水位和库容、溢洪道尺寸等。总之,使学生在学习工程水文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初步掌握水利水能计算和规划的方法,为其毕业后从事水利工作打下基础。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工程水文学知识是进行水利水能规划的基础,将两者合并是切实可行的。

1.2合并后的课程名称

关于合并后的课程名称,笔者认为可将其称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这可以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两方面加以论证。首先,从水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由于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因此,参照水利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水电站等专业课,将水利水电工程规划作为水工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的名称是合适的。再说,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主要是水库及水电站基本参数的选择,它关系到工程的规模和效益的大小、工程的安全和造价等问题,而且对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一定的水电规划知识。因此,将(水利水电工程规划)作为(工程水文学)与(水利水能(电)规划)合并重组后的课程教材名称是恰当的。

2(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学内容的界定

2.1界定依据

(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原则上应该包含(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但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周期长、工程投资大,需要国民经济各方面协作配合的环节多,影响面广,系统性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按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建设程序分阶段进行,因此,(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规划有关的各个阶段对规划的具体要求而确定。

江河流域规划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前提。它是在勘测和调查所得的流域社会经济情况、地形资料、河流水文资料及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江河上特定河段以及地区的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规划,并经过各种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比较,确定总体规划布局及河流梯级开发方案,提出实施程序及近期兴建的水利水电工程。

可行性研究是在经过审查批准的江河流域规划基础上,对推荐的建设工程项目,从技术、经济和建设条件等方面论证研究其可行性,以保证技术上安全可靠,经济上合理、能用较小投资获得较大效益。可行性研究阶段中的设计工作可以粗略一些,但对工程规模、经济效益、开发的迫切性以及技术力量的落实等问题,必须论证清楚。

初步设计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工程规划对工程进行总体布置,选定主要建筑物型式和控制性尺寸,如选定合理的坝址、坝线和坝型,通过比较,选定最优的枢纽布置方案、水库的各种特征水位和库容,选择电站的装机容量、机组型号。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阶段的任务是随时掌握水利水电工程中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运行情况,发现并消除隐患,确保工程安全;有计划地蓄水、泄水以及合理调度用水,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通过养护和修理使工程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延长工程的使用年限,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工程进行改建或扩建,使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不仅是工程管理部门的工作,也是规划设计部门的工作。

2.2《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教学内容

从上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各阶段的情况来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江河流域规划—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河流与流域、水利枢纽与梯级开发、水文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水库规划—水库地形特性、水库的特征水位和库容、水库水量损失及淤积、淹没、浸没等问题,用水特性与用水资料,设计保证率与设计标准,设计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和设计洪水分析推求,兴利库容和防洪库容的计算,水库死水位、正常蓄水位和防洪特征水位的选择确定;水电站水能规划—水能利用原理与开发方式,水能计算,电力系统负荷图与容量组成,水电站装机容量及运行方式确定;施工导流规划—施工导流标准,施工设计洪水与施工水文预报;水库调度规划—水库防洪调度图、灌溉调度图和发电调度图编制等等。

3关于(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材编排问题

3.1《工程水文学》与(水利水能(电)规划)教材体系

教材质量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材应紧密结合专业要求,打破(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的教材体系,通过删节、补充和调整,建立新的教材体系。为此,首先要了解清楚(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的教学内容编排情况。(工程水文学》教材是以水循环及径流形成过程、水文统计的基本知识与方法、设计年径流及设计洪水的推求、降雨径流分析、水文预报等为主要内容;同时扼要讲述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河流泥沙等方面的知识。高等学校教材是按以学时编写的,全书共十二章,依次为绪论、水循环及径流形成、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水文统计的基本知识及方法、年径流分析与计算、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降雨径流分析、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可能最大暴雨与洪水、河流泥沙计算、水文预报。中等专业学校教材除无水文预报一章外,其它内容与高等学校教材基本一样,只是将可能最大暴雨与洪水、降雨径流分析分别并人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和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两章中,因而全书只有九章。

(水利水能规划)是按42学时编写的,全书包括绪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兴利调节、洪水调节、水能计算及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方式、水利水能经济计算、水电站及水库的主要参数选择、水库群的水利水能计算、水库调度等八章。(水利水电规划)则是按54学时编写的,全书分为绪论、水利水电规划所需的基本资料、水库兴利调节计算、水库防洪调节计算、水能计算、电力系统中的水电站主要参数选择、水库调度等六章。

3.2(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材编排建议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其教材的编排既要有利于教学,又要有利于学生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程序的认知。据此,笔者试提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教材的编排建议如下:

3.2.1绪论含我国的水资源及利用,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成就与展望,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程序,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3.2.2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含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水利事业,河流与流域,与江河流域规划。

3.2.3河流水文含水文学与水文测站,降水的观测与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蒸发与下渗,径流的形成及表示方法,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江河水位、流量、泥沙观测及资料整理,水文资料的收集来源。

3.2.4(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所需的基本资料含径流调节,水库兴利调节分类,水库调洪作用,设计保证率与用水资料,防洪设计标准分类、选择,泄流方式及泄洪资料,水库地形特性,水库的特征水位和库容,水库的淤积淹没和浸没等。

3.2.5水文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含统计分析的任务和方法,现行水文频率计算方法—适线法,相关分析方法。

3.2.6设计年径流推求含年径流及其变化特性,具有长期、短期和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设计年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推求方法。

3.2.7设计洪水推求含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小流域设计洪水推求,可能最大洪水推求简介。

3.2.8水库兴利规划含兴利计算原理,死水位的确定.年调节水库兴利库容和调节流量的计算,多年调节水库兴利库容 的计算简介。

3.2.9水库防洪规划含调洪计算原理,无闸门控制的水库调洪计算方法(列表,试算法、半图解法、简化三角形法),有闸门控制的水库调洪计算方法。

3.2.10水电站水能规划含水能计算的内容和方法,无调节、日调节和年调节水电站的保证出力、保证电能计算,多年平均年发电量的计算。

3.2.11水库及水电站主要参数的选择含电力系统的负荷与容量组成,水电站装机容量的选择,以发电为主的水库特征水位的选择。

3.2.12施工导流规划含施工导流标准,施工设计洪水推求,施工水文预报。

3.2.13水库调度规划含水库调度的意义,水库的兴利调度图、防洪调度图和发电调度图的编制方法,水库的优化调度简介。

参考文献

①吴明远、磨道江、叶守泽合编.工程水文学.水利电为出版社,1986.

②周之豪、沈甘源、施熙灿、李惕先.水利水能规划.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

③广西水电学校丁炳冲主编.工程水文学.(第三版).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编程学习计划范文11

关键词:图书策划编辑;职业能力;培养方式

职业能力是指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对于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由于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不同,就产生了关键或主要的能力要求,主要职业能力是支撑这个岗位任务完成所必需的关键能力,缺了这种能力就无法完成这个任务,或无法胜任这个岗位。在图书出版行业中,图书策划编辑主要是对市场中的图书需求、消费者导向等进行分析,制订图书出版上市的基本计划。图书策划编辑在图书出版领域中具有项目经理的相关责任,将图书作品作为企业的“特色产品”,进行相应的市场调研、细节控制等,借助不同的营销方式促进图书销售,这对图书策划编辑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具有较高的要求。

一、图书策划编辑的主要职业能力

(一)策划能力

首先,图书策划编辑要对市场需求有敏感性,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选题策划,通过市场调研(包括走访、问卷等)进行验证,验证选题的可行性;其次,根据选题的匹配性进行作者的遴选,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合适的作者是图书生产的关键要素,只有作者选对了,才会有生产好图书的可能;再次,要进行图书产品整体的设计,包括体例、内容、配图的选择,版式设计、封面设计的沟通,用纸、包装的选择,从成本投入到预期产出,这些工作都需要图书策划编辑进行整体的安排和统筹;最后,要同时启动运营推广工作,包括渠道的选择、营销物料的准备、市场活动的设计、宣传文案的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图书策划编辑的策划能力就体现在这些具体的工作中,只有具备过硬的策划能力,才能做出好的图书、畅销的图书[1]。

(二)编校能力

编校是编辑校对的简称,编校能力是图书编辑的基本功,是这个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特殊能力要求。作为图书策划编辑,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编校能力,尽管根据工作的要求不同,不少出版单位又分为文案编辑、图书策划编辑、营销编辑等,但对于图书策划编辑来讲,编校能力无疑是其主要职业能力之一[2]。图书的好坏,说到底内容是关键。作为图书策划编辑,要把握好内容,做好“把关人”,应当有意识地对不同的信息内容进行调整和筛选,力求能够借助图书信息宣传先进的社会思想,起到引导民众的作用。编校能力是做好“把关人”的关键,首先,图书策划编辑必须时刻牢记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什么样的书能出,什么样的书不能出,要有清醒的意识,头上要有“红线”;其次,图书策划编辑在收稿过程中,要进行预审,对于存疑的问题要和作者沟通后逐一解决;最后,通过体例修改、内容选取为书稿“锦上添花”。

(三)项目管理能力

项目管理能力指的是在图书出版发行阶段能够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借助现代化的工具和方式,使项目资源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最佳性价比的建设效果。其中包括策划、进度计划和把控项目活动的进展。对于图书生产,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项目,这就要求图书策划编辑要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开展工作,具备项目管理能力,完成图书从选题立项到产品生产,从图书推广到货款回笼全过程、全周期的管理工作[3]。在图书出版这个项目中,首先,要有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能够按照计划的时间推进各项出版工作,确保最终目标的实现;其次,要有处理意外情况的方法和手段,对于突发事件,要有预案,尽量降低不可控风险;最后,对于整个出版过程,结束后要进行复盘,总结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为开展下一个项目积累经验。

二、图书策划编辑现状

(一)数字化转型不力

现阶段,我国已经逐渐步入数字媒体时代,这对于图书策划编辑的工作能力也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图书出版行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需要在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完善自身的能力水平,将传统的人工工作形式转化为数字化工作模式,实现新时期的提升和转变。但是,就图书策划编辑工作的现状而言,其工作的数字化趋势与市场之间的协调性较差,未能有效迎接行业发展的转变。一些图书策划编辑的工作理念认为,数字化工作模式便是将传统的人工工作形式转变成电子版,这种想法是十分局限和片面的[4]。随着网络、手机、手提电脑等设备的出现,图书出版行业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人们在阅读中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承载信息的载体也从纸质版读物变成了数字版页面。一些在传统出版工作中游刃有余的编辑甚至会在数字媒体发展的背景下受到冲击,感到应对困难,这种现象极易导致出版策划工作出现人才断层,使图书出版行业中具有现代化工作理念的人才严重缺失。

(二)工作理念亟待更新

近年来,我国对图书出版行业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为了在其转型阶段发挥自身的引导和帮助作用。但是,在现如今的发展过程中,图书出版行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内部控制等工作中缺少必要的现代化指导思想,未能结合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导致其在新时期的转型过程尤为艰难。图书策划编辑是图书出版行业与外界交流的重要平台,其工作理念和工作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出版行业的成长。图书策划编辑一旦在工作中缺少必要的理论和精神指导,在工作中便会过于局限,难以做到统筹兼顾,出现与时代脱轨的不良现象。这种情况会直接影响图书出版行业的发展,甚至会对其经济收益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即便是当下图书出版行业的成长趋势出现了变化,传统的工作理念仍旧制约着其建设的整体步伐。企业中不乏一些工作时间较长、工作经验丰富的图书策划编辑,认为自身的工作理念和方式已经在过去的时间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便可以在现代社会中毫无保留地继续使用。但是,这种思想是落后且局限的[5]。图书策划编辑应积极学习现阶段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避免多年来的固有工作理念影响其新时代下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制约了图书出版行业的整体进程。图书策划编辑应紧紧抓住时展的脉搏,借助崭新的思想观念丰富自身工作内容,确保呈现给众多读者新颖、优质的内容。新时代的图书策划编辑需要具备良好的时代意识和逻辑能力,既能够结合传统的出版发行行业工作方式,又能够结合当下的新型需求,在工作中将两种理念合二为一,在新时期利用先进的思维逻辑,使出版发行行业得到新的成长和变化[5]。

(三)工作目标不够清晰

“降本增效”已经成为各个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发展目标,图书出版行业受到电子图书的影响,纸质读物市场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需要在新时期改变自身的经营方式,适当剔除传统运作方式带来的弊端和问题,图书策划编辑应积极学习现代化的运营与管理形式,明确自身工作目标,开展具有针对性、灵活性的工作内容,避免出现盲目工作、目标不清晰的消极现象[6]。图书策划编辑需要整理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方式,在图书策划编辑工作阶段应制订科学、详细的工作目标和计划,能够在短时间内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图书策划编辑是否能够有效完成工作内容、承担工作责任,与自身确定的工作目标、自己长时间积累的工作经验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开展目标导向型的工作形式可有效助力图书策划编辑的成长。现阶段,众多出版社的图书策划编辑都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承担复杂、繁重的工作内容[7],短时间内未必能够对工作项目了然于胸,经常出现在工作发现问题之后进行“亡羊补牢”的措施,众多问题在处理和审核阶段被一度搁置,图书策划编辑每天忙于处理细节问题,导致其在常规工作中难以展现自身的优势与强项。

三、图书策划编辑主要职业能力培养路径

(一)多搭平台,为图书策划编辑成长创造机会和条件

出版单位作为智力生产的组织,要充分认清智力生产的规律,认识智力生产的主观性、偶发性的特点,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助力图书策划编辑灵感迸发,有更多更好的想法。同时,要有容错的制度保障,图书策划编辑生产的图书有可能和预想的有偏差,在这种情况下,不要“一棍子打死”,打击图书策划编辑的积极性,要有容错的制度保障,要鼓励图书策划编辑认真查找问题,找到失误的真正原因,从失误中提炼经验,总结提高,为下一个选题策划项目积累操盘经验。

(二)多学多练,在思悟并进中锤炼职业能力

图书策划编辑在锤炼职业能力中,一方面要善于学习,学习书本知识,学习实践经验,学习同行做法,从模仿、看齐中学习图书策划的经验和技巧;另一方面要在学中练,要去亲身实践,从具体工作中找思路、找办法,通过实战获得能力的提高[8]。同时,图书策划编辑要对所策划的领域持续关注,只有持续关注才能保持编辑的敏锐嗅觉,进行相关资源的积累。只有保持这种精神,才能更好地挖掘选题,找到相关的作者或“准作者”,在和作者、“准作者”们长期的互动沟通中,找到自己的选题来源和作者队伍。

(三)内外驱动,为图书策划编辑成长助力

第一,出版社要完善现有的编辑培养制度。良好的人才培养制度是图书策划编辑的成长重点,图书策划编辑需要接受入职培训、在职培训等,并且需要图书策划编辑能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借助互联网平台中的信息资讯,选择最佳的学习形式,在工作中充实自己、在学习中提升自己[9]。需要企业进一步重视图书策划编辑的入职培训工作,使其在培训中清楚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职责等,激发图书策划编辑的工作积极性,在后续工作中获得良好的效果。第二,图书出版行业需要建立健全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机制。借助导师制度、线下活动交流沙龙等方式,使行业内部的信息得到理想的宣传效果,各个出版行业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建立现代化管理方式的交互平台,避免图书策划编辑的能力受到限制。借助多样化的学习和交流活动能够建立健全编辑的专业能力,促使其建立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观念,促进行业内部的良性循环[10]。第三,图书出版行业应构建良性的竞争环境,理想的竞争效果能够进一步推动图书策划编辑能力的提升。现阶段,不同形式的企业、单位都具有自身的激励制度,出版社在培养图书策划编辑职业能力的同时,还需为能力培养和教育工作打上一针“强心剂”,促使其能够在长时间工作中主动积累、积极学习,以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开展工作。在此期间,出版社需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图书策划编辑能够在企业内部各司其职,并借助表扬、激励、奖金、福利等形式对其加以激励,确保图书策划编辑能够积极认真、勤勤恳恳地开展工作,并为了后续的奖励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

(四)自主驱动,实现图书策划编辑全面成长

图书策划编辑是图书出版行业中的引导者、计划制订者。图书策划编辑的工作水平、职业素养都直接影响出版企业的工作能力、项目完成水平。图书策划编辑应积极学习当下的行业知识,做到与时俱进、自我充电。鉴于此,为了提升图书出版行业机构的发展速度,推进图书出版行业的成长进程,需要进一步增强图书策划编辑的自主驱动意识,使其能够在工作阶段转变传统的被动局面,树立自我提升、自我成长的意识。图书策划编辑在工作中需要将自身的成长与行业建设、企业发展之间相协调,避免出现工作短板,力求在工作中实现理想的效果,在保障自身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为行业树立端正的工作理念、良性的工作氛围。图书策划编辑需在工作中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力求通过自身的行为和意识,在工作中完成企业和时代交给自己的任务,将自身成长与图书出版行业成长相适应,实现个人、企业、行业的均衡进步。

四、结语

目前图书出版行业中的图书策划编辑工作面对着灵活多变的市场,其工作能力也凸显出一些短板,如工作中数字化的转型趋势较为缓慢、工作理念与工作意识需要进一步优化、工作目标并不清楚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图书策划编辑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加紧优化自身不足,着重发扬优点和长处,力求在新时期、新环境中实现自身能力的飞跃,促进图书出版行业再创新高。

参考文献:

[1]忻煜,张海涛.论融媒体编辑如何转变策划意识[J].农电管理,2021(10):41-42.

[2]张雅婷.浅谈新时代出版社编辑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J].才智,2021(27):139-141.

[3]杨飞飞.图书图书策划编辑能力内涵及提升路径[J].中国报业,2021(17):124-125.

[4]李永梅.新媒体编辑策划能力提升的创新路径[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5):206-208.

[5]廖粮粮.融媒时代期刊编辑提升三大能力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3):198-200.

[6]谢晓绚.图书策划编辑职业能力及成长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09):213-215.

[7]李军.面向新时代的职业教育教材图书策划编辑必备能力探讨[J].中国培训,2020(09):28-29.

[8]刘伟,王祎,许莉,等.海洋科技期刊编辑学术能力提升路径探讨[A].中国海洋学会、三亚市政府.中国海洋学会2019海洋学术(国际)双年会论文集[C].中国海洋学会,三亚市政府:中国海洋学会,2019:4.

[9]孟飞飞.图书图书策划编辑如何提升职业素养[J].传媒,2019(09):80-82.

编程学习计划范文12

一、学情分析

这一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本册实验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法则”,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所以,应该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都是十分有利的。本册实验教材的计算教学部分,仍然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注意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所以,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这样的安排,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