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老师实习论文

小学老师实习论文

时间:2022-09-19 22:34:52

小学老师实习论文

小学老师实习论文范文1

一、合理分组是关键

在传统的小组教学模式下,老师只是按照学生所坐的位置进行简单的分组,这种分组方式虽然提高了效率,但是不科学。因此语文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习惯和基础状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获得语文学习上的满足。具体来说,语文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并且在进行组合时使用交叉组合的方式,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这样就能够做到相互补充,共同进步。另外,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我划分,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具体情况进行分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既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能提高分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举个例子,老师在教屈原的《离骚》时,可以分组让学生进行记忆学习,那些基础水平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快速地记忆文章,并且熟练地背下来,而那些基础水平比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很难认真地记忆课文内容,这时基础好的学生便可以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告诉他们背诵的技巧和要领,用同龄人的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这样一来极大地提高了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

二、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是重点

很多语文老师在开展教学内容时,不管问题简单与否,都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这样只会影响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因为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是没有必要的,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让某些学生形成一种思维惰性,这对于高中生的学习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语文老师务必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真正地发挥小组教学的效用。举个例子,老师在教《劝学》这篇古文时,例如这种比较开放性的题目“请找出本文的论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论点进行论述的?”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小组成员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对于这种封闭性的题目“请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老师便可以让学生单独思考。只有科学安排语文教学内容,才能使教学的效果得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得以激发。另外对于一些需要小组演绎的教学内容,老师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例如在教《窦娥冤》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让小组成员内部进行角色分配,然后对窦娥冤中的某个场景进行想象和延伸,在台上进行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有趣的小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强化自身的学习。

三、教师的适当参与是基础

有些老师在开展小组教学时,并不关心小组讨论的情况和进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小组教学的效果。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老师在进行小组教学时,不能怀有“放羊式”的心态,认为学生在讨论,自己便可以“袖手旁观”,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具体来说,老师要实时地关注学生的讨论进程以及讨论的内容,对于一些讨论不够激烈的小组,老师可以适当地进行引导话题;对于一些讨论偏离主题的小组,老师则要对其进行提醒;对于小组内部遇到争执的情况,老师则要主动地进行调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小组教学的效率。另外,老师的这种参与应当要适当,切不可过分干涉小组讨论。总的来说,小组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的应用需要老师从实际的教学实践出发,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老师也要对小组进行合理的分组,科学地安排语文教学内容,使得小组教学更加高效。另外老师也要适当地参与到小组教学活动中,切不可“袖手旁观”,而是要对小组讨论与交流活动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让小组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用,从而真正地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水平,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作者:江晓凤 单位:重庆市綦江中学

小学老师实习论文范文2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小学语文 实施途径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127-01

探究性学习是在满足新课改要求的前提条件下,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它主要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而获取知识与基本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因此,如何将探究性学习灵活地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目前学校和老师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课题之一。

一、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在小学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启蒙、拓展思维、培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无法代替的作用。而探究性学习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满足教育体制的改革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而获取知识和基本技能。探究性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它让老师从“讲解者”向“引导者”的角色转变,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问题,并同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主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一)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老师认为讲得越多,学生获取的知识也就越多,因此就出现了“满堂讲”的现象,从而减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能力偏低。因此,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要急于解答,而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或者是师生之间共同讨论而得到答案,这样不仅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置情景模式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还处于一个懵懂的阶段,对于一切事物都还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在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设置一个特定的情景模式,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生活情境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犹如现实生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这不仅能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吸收,还能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还应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善于引导他们通过自身的探索实践,对社会事物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是非观念。例如,在学习《失物招领》的课程时,老师可以让同学根据课本中的描述设置一个情景,并让他们分角色扮演,这不仅活跃了可课堂氛围,而且还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那就是不要乱扔垃圾,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三)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训练

在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应该首先让学生通读一遍教材,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但是老师不要急于解答,而是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或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分析讨论,从而解决这些问题。在这讨论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探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是它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于语文的答案并不是唯一固定的,因此老师不应该用某个特定的模式限制学生的思维、创新等能力的发挥,而是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眼光、角度去看待问题,而老师只是给予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思路,从而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四)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老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从学习的客体转变为主体,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把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事物的思考上,并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从而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老师在这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发展要求。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是学校和老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探究性学习不仅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而且要求老师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不断提高,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探究性学习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以后的良好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保障条件。

【参考文献】

[1]王乐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

小学老师实习论文范文3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步采取新的学习方式即合作学习方式,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并使他们的合作意识得到全面提高,下面主要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合作精神的重要前提就是要激发学习兴趣,这也是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某些东西感兴趣了,自然也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全面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老师们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准备好学生们所需要的教学材料,尽量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分组讨论,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要形成好的合作氛围必须要宽和谐和互动。合作氛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还能帮助他们学会自主思考。老师在教学中即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社会伦理道德的传播者,学生通常是被动地受教育。如果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缺乏共同合作的机会,那么就会使学生丧失主动学习的机会,相应的也就无法发展能力和自我完善,更不能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判断。当前,在应试教育中,师生关系逐渐成为学习的障碍,所以,迫切要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要会存同去异,老师首先要热爱、崇尚自己的工作。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不断从学生知识水平和教材内容出发,利用多种方式设计问题讨论情境,并让学生自拟所讨论的题目,从而使他们形成共同思考、共同尝试、共同商议的学习模式,尽而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和互相启发,培养他们互相合作的品质。

三、尊重小学生个性的发展

语文是小学生学习其他各种知识的前提,它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交流机会,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逐渐得到提升。然而,每个学生对同一事物或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面对这种现实情况,老师们在语文教学时对待学生切不可一刀切,应当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的思维方式,鼓励他们在合作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得用合作交流的方式使自己获取更丰富的语文知识。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增强创新意识,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和思考问题,逐步提高自身的创新水平,鼓励同学们一定要重视合作精神,增加合作能力,只有在合作中才可能将他们与众不同的思想表达出来。

四、引导学生加强合作

合作兴趣是合作学习的驱动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努力增设合作情境,逐步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兴趣,使学生将合作当作一种学习乐趣。只有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们才能相互启发、相互合作。然而学生只具备合作意识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教学实践中,初期组织的合作学习,局面往往很混乱,学生们有的盲目附和,有的各执己见,合作学生只流于表面形式。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去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促使学生慢慢地学会同他人合作交流。另外,老师应多组织一些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逐渐学会合作。学生在讨论时应按老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发挥学生在学习时的主体作用,还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合作条件,使学生在对新旧知识进行相互交流、争辩、讨论时,充分提高讨论问题的针对性。

五、注重语言学习和实践

小学语文在教育教学中首先应注重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和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注重语言实践。准确理解语言,且合理运用语言,这是培养合作精神非常重要的途径。只有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语言实践技巧和能力,使他们在语言实践中逐渐发掘新内容。只有在语言实践中利用交流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才能使他们在语言实践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进而实现教学的目的。

六、结语

小学老师实习论文范文4

当前不少高中生存在畏惧阅读文言文的情况,文言文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悟的少,记的多;主动的少,被动的多;灵活性少,僵硬性多;气氛沉闷,效率低下。所以要大力推进文言文课堂教学改革,改变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具体实施方法是“学进去,讲出来”。

马斯洛认为需要只有被人所意识并且试图采取措施来满足时,才有可能转变为动机。学习和求知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据此,“学进去,讲出来”强调以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来维持学生学习的持久动力;以学生“学进去”的成就感和“教别人”的表现欲,满足学生认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就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学进去,讲出来”的基本方法

1.基本概念

作为教学方式,“学进去”是指通过自主学、质疑学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调的是达成“学进去”的结果;“讲出来”是指通过同伴互助的“做、讲、练、教”方式,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同伴解疑释难、解决问题,强调的是在“讲出来”“教别人”的过程中,获得复习、强化所学知识,发展自身综合素质的结果。

2.基本环节

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

(1)“自主先学”:由学生在课前或刚开始上课的时间段内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对文言文进行详尽的阅读,通过“微课”“博客”“QQ平台”,使用网络查找翻译,了解与课文、与作者有关的情节故事,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小组讨论”:对第一步自主先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发现问题的提示未发现问题的”实现“一对一”的教学。在互学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通过讨论可以解决的文言现象。

(3)“交流展示”:这是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可以借助黑板、投影等媒体,由学生报告互学讨论的学习成果,引导其他学生整理文言现象,培养学生理解概括古人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表达、交流等综合能力。

(4)“质疑拓展”:这是深化学习的环节。在小组研讨的基础上,把共性的问题、组内尚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组织提问,由老师进一步加以解决。

(5)“检测反馈”:通过提问、测试、默写、背诵等手段,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成就,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反馈,指导学生查漏补缺。

基本方法的环节不是固定不变的流程,可以根据不同文言篇章自主变通、组合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流程。

三、“学进去,讲出来”实例分析

以《五人墓碑记》为例来说明。

第一步,自主先学

读文章感知文章内容信息,扫除阅读文言障碍,找出理解不了的实词、虚词及重要句子,仔细阅读自主学习任务单,观看微课,借助工具书进行翻译。

第二步,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内容包括两大方面,第一是课前自学遇到问题,学生组内提问,这是真正自主阅读、思考的问题。第二是自主学习任务单中有关《五人墓碑记》讨论的问题。如本文思想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都有哪些。先解决阅读遇到的问题,实现一对一互教,组长负责记录没有解决的难点,有待进一步讨论。老师深入组内参与小组合作,了解组内探究结果。再由组长组织组员发表意见,形成统一文字,定好本次发言的同学。

第三步,成果展示和拓展质疑

这两步是交互进行的,成果展示有两种方式,个人展示和小组代表展示。个人展示由个人主动给大家讲解自己预习的问题和老师布置的问题,小组代表由组长根据组员要求指派展示。

(1)学生展示课文朗读。解决读音和句读。

(2)学生展示他们所了解的张溥、周顺昌和五义士。

(3)学生展示他们所掌握的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4)小组黑板展示或幻灯片展示他们对课文中一词多义的实词、虚词的归纳。

(5)小组展示他们对本文中心的理解,并进一步展示思想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6)自主讨论和自主展示课文中其他的问题和注意点。

边展示边讨论,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静观、倾听。学生参与当老师的角色,会对学习文言文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对语文的钻研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第四步,检测反馈

学进去,讲出来,还要做得对才行!好的教学方法终极的验证标准就是学生成绩的提高。检测反馈尤为重要,检测反馈就是评价、反馈、矫正的环节。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手段,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成就,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反馈。根据学生课堂反映的情况指导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当堂目标达成度。

四、“学进去,讲出来”文言文教学反思

1.注重课前“教学”

“学进去,讲出来”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学,学生教,但是不能因此忽略了老师的教,课前老师要教好学生的预习,指导好学生预习的内容。刚实行阶段学生拿到文言文未必就会读,未必就会查阅,未必就会上网看“微课”,未必就会讨论,未必就会提问。这里就是什么时候学、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讨论、怎么展示的问题。

早自习和晚上在家是最好的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段。文言文阅读的基本点一般有以下几个:一是重要的实词和虚词。二是重要句子的理解和翻译。三是分析文言文的结构和思路。四是归纳各段的内容和文章中心。五是文章的语言和写作技巧。通过课文注释、词典、翻译资料把不会的词义句式注解在课本上,主要文言现象的归纳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及微课进行梳理,基于以上几点,可以由老师制订自主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安排,学习内容。

2.注意教师角色定位

教师要变课堂教学的“主宰者”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协助者。从课前的预习布置到整个教学课堂行为,一直到这一课的学习结束,老师都要站在一个配角的位置上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强调在教学中,老师要沉下心来,对待学生的学习要“慢”、要“缓”,遇到问题要及时停下,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老师要学会“等待”,等待学生进行思考;等待学生学有所得并与大家共同分享。

3.注意兼顾全体学生

“学进去,讲出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文言文习惯。但是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因这样那样的原因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他们或不愿预习,或跟随一些同学闲聊而讨论不出问题,抱着小组里肯定有人展示的侥幸心理而不动笔不动脑。对于这部分学生老师应该自始至终都关注他们,通过检测,在下一次的提问讨论中老师多参与该组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通过检查提问指导“一对一”等方式“逼着”他们去预习,去动脑,去讨论,去展示。

小学老师实习论文范文5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2?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86-02

为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提高政治课教学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与探究能力、参与意识和团体意识,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以教师为指导,教师们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广大师生乐于采用的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商讨、辩论,以弄清问题或提高认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它一般是按照教师提出问题、组内学生展开讨论、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学生自由辩论、教师总结发言等环节来进行。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

小组合作学习摒弃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的灌输式、填鸭式的做法,而让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积极地参与讨论,并有发表自己观点、看法的机会。这种学习方法既能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又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既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又能使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能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汲取知识。从理论上看,这种学习方法确实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团结、合作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然而,我发现在实际的操作运用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三、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存在的问题。①受时间限制,讨论往往不能充分展开,在实际教学中,一堂课时间有限,而理论知识又必须给学生讲清楚,强调清楚,这样一来,用于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时间也就有限。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就宣布现在开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结果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的主题,更谈不上对问题进行深入、展开的讨论。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很容易给学生留下敷衍了事的印象。②少数学生在讨论和发言中唱独角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让学生讨论时,学生马上七嘴八舌,热闹非凡,可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投入到合作学习的话题上来,有的趁机闲聊,说题外话,有的一直保持沉默。最后发言的总是那些平时爱发言、爱表现的少数学生,发言也就成了少数学生唱独角戏,而其他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折,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坐而听之的习惯。并且小组代表发言时往往以“我认为”、“我觉得”开始,这明显可看出他的发言不是本组的意见,而是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这样一来,小组合作学习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③课堂讨论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虽然国家、社会一再强调要实行素质教育,但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不但要与其他兄弟学校比成绩,而且在任课老师之间也要比成绩。所以,为提高分数,显示成绩,老师和学生更愿意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能提高分数的理论学习和题海大战上,学生和老师都不愿意把时间消耗在这方面。因而这种学习方法,老师更喜欢在公开课和观摩课中,把它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调味剂,而在平时应用时多数表现为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小学老师实习论文范文6

 

一、法学硕士培养目标的重点

 

(一)明确学术研究的价值

 

研究应该是一系列的活动:研究者设计全面的策略来挑选可能供解答问题的资料。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研究者的任务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去找到相关的资料。只不过同律师或者其他实务工作部门的人相比,学术研究者需要主动去寻找需要研究的问题,而实务中很多问题无论如何必须解决。学术型的研究与其他工作者如律师商人之间的报告本质生只有程度的区别,其实只有侧重点不同。这个程度的区别就在于问题的提出的环节,实务中的问题不找自来,而学术研究需要寻找现实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法律问题。而这也正体现了学术研究的价值,因为学术研究需要立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将其转化为法律问题,这属于识别问题转化问题的过程,然后再尝试搜集资料探讨从不同的路径解决这个问题。即使对于律师来说,高端的律师业务所面临的实务前沿问题也是可以转化为学术研究问题的。①

 

(二)重视法律思维方式的形成

 

知识体系的构建已经是如今法学院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法律思维方法的培养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具体来说,法律人的思维方式蕴含着十分复杂的概念体系,价值体系,逻辑推理方式,也蕴涵了一系列涉及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分配体系。法律人的思维方式是体现法律人专业素养的核心竞争力。实务工作中,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专业人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往往会产生摩擦碰撞。思维方式犹如“道”,掌握了“道”的层面,在面对错杂复综的问题时就会站在更高的层面理解。王泽鉴老师提出,学习法律的最佳方式是,先读一本简明的教科书,期能通盘初步了解该法律的体系结构及基本概念,然后再以实例作为出发点,研读各家教科书,专题研究,论文及判例评释等,作成解体报告。实例研习的目的在于培养思考方法,去面对处理“未曾遇见”的法律问题。②法律思维方式可以在实例研习过程中形成,下文详述。

 

二、对学术型法学硕士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改革的建议

 

(一)应结合具体课程加入法学理论方法论教学内容

 

方法论类课程在研究生阶段没有受到普遍重视。本科阶段法学方法论类的课程属于选修课,研究生阶段在公共课程中设置了法理学课程,而且是在研究生一年级开设。(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经济法硕士研究生为例)。而对于学生学术研究能力非常重要的课程大多被设置为选修课程。研究生阶段方法论课程不宜单独开设。最好在学生构建了相应的法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在进阶课程如研究生的专业课程中引入方法论的课程,与课程论文相辅。因为课程论文的写作往往是由学生感兴趣的法律问题出发,为解决相应法律问题同学自然会运用相应的法律方法,即使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运用了某一类法律方法。这时有经验的老师对不同同学的法律方法的运用加以评价,并配合相应的专著,效果会比单独开设法学方法论的课程要好。因为这样结合某一部门法的方法论辅导,可以在同学深入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加入方法论的学习,印象深刻。

 

(二)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毋庸赘述,学生已然厌倦了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及教师对学生表现的反馈应该在研究生阶段得到重视。讲师提供了对原材料不同的评价的知识,或者是示范了批判的技能,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学生本人的批判性技能并没有得到提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1.苏格拉底式教学模式

 

问题教学模式的引导下,更需要老师的引导。这种模式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背景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法律规则,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对一个感兴趣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头脑风暴中解放思想,一切围绕解决问题这个中心。问题设计的原则:(1)问题必须能够引出计划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问题应该尽量开放并且真实有争论价值(3)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索(4)问题的选择要考虑到教学的具体目标以及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要想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③这个过程可能会占用教师大量时间,远比按照教科书的体系传授知识要耗费精力。在科研任务的压力下很多教师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2.倡导案例学习模式

 

台湾学者王泽鉴认为:实例研习考察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实例多偏重特殊或个别问题,为避免知识体系不健全,实例研习应该与传统法学教育方法密切配合。就现代法学教育而言,实例研习与课堂讲义及研讨会应该鼎足而立,不宜偏颇。④这是大陆法系法学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霍姆斯法官说:“一般的命题不能处理具体的案件。“大量判例和事实图案的印记可以改善水平思考(lateral thinking),水平思考是指解决问题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从固定的一个方面思考。”⑤

 

笔者在听过台湾学者王泽鉴的讲座后曾组织过小范围的案例研习活动。但是因为没有教师指引,目标不明确,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所以非常期待老师能够引入案例教学,这种案例教学不是指由老师来分析案例展示给同学们,而是指老师布置作业让同学组成小组讨论而由教师引导。何美欢老师结合法学教育的特点将教育心理学范畴的布卢姆分类学⑥与判例法体系的特征相协调,可以认定判例阅读所需要的特定技能。⑦教师可以参考以上分类层次设计案例研习课程并对学生的案例研习加以评价。如果有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引下掌握阅读判决书的技巧并通过阅读判决积累一定的社会常识,再去组织案例研习小组讨论就会事半功倍。但是事实上很多老师似乎并没有这个引导学生阅读判决书的意识,他们的理念还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而我认为老师的作用更应该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引导他们,可以给学生反馈意见使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师重视对作业的设置-教师加强对作业的设计

 

设计作业的方案:为好奇心创造基础

 

(1)重视过程大于重视结果

 

首先教师要做的不是将教师认为重要的问题交给学生去研究。这样就错过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重要的能力。好的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提出他们自己认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难题,注意这里作者用的是“或”,并将“问题”与“难题”并列,这都是从学生的理解能力出发的。

 

(2)设计相应的情境-设定有兴趣的读者

 

具有效果的作业会要求学生将私人利益转化为公共利益。我的理解是,这种设计作业的思路也要求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注意到读者的感受,在写作伊始就明确自己的文章的潜在的读者群。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帮助读者明确他们的读者群,激励他们想象特定的读者群。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班上的同学变成自己的读者群,但是这种做法的前提是学生能够界定出他们感兴趣的难题。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可以方便和班上的同学进行交流。⑧

 

(3)作业设计与学生成绩考核关联

 

研究生阶段老师大多是通过学生提交的论文考核学生的研究能力,但是这和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有些脱节。笔者很不赞同一次考核定成绩的做法。笔者认为应该通过课程进行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多次考核来确定最终的成绩才比较公平。考核的目的不仅仅是评判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其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教师可以通过考核反馈了解到学生是否掌握到其希望学生学习的技能。但是这样假设是建立在任课教师对学生能够达到何种水平有所期待的前提下。如果老师上课没有目标,没有计划,只顾着把课上完,那么在学生没有选课自主权的情况下学生们只能通过用脚投票的方法决定是否上课,抑或采取消极对抗的态度上课。

 

(4)作业设计与课程大纲的提前公开

 

研究生是没有指定教材的,有的课会由几名老师共同任教,这样子同学们对每个老师要讲的内容及课程安排在课前并不清楚。建议每门课在第一节课就由一个老师负责将课程设置大纲及课程考核标准公布,并给同学提出对课程安排疑问的机会。这种做法在网易公开课中美国大学的公开课中很常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一门课的重视。如果学生发现老师对课程安排都不明确,就很容易逃课。所以教师对课程的精力投入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对课程的态度。

 

5.小组分工与课堂展示

 

笔者修习过的法律英语(下)课堂采用小组工作的形式,老师在开学就明确告知大家每次课都会提前发给大家一单元的英文课文资料,并会在下一次课由指定的小组负责用展示PPT的方法帮助大家理解英文课文。课堂展示的情况是,虽然分了小组,但是课下大家并没有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课堂上也是每位小组成员单独展示,因为老师的评分标准是每个人的个人表现。

 

这种方法需要教师的引导,因为设置的问题非常重要。问题教学模式的一般过程包括1.组织小组2.教师课前布置问题3.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4.老师货学生回答问题5.学生讨论和争论问题6.老师归纳和总结问题7.老师提出扩展性或前瞻性问题 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日后的工作中非常重要。其特点是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老师传授的外在的知识体系如果不能转化并融入学生内在的知识系统,就不会发挥任何作用。笔者非常赞同这种教学方法,因为回顾以往的法学课堂的上课经历。韩龙老师任教的国际经济法课堂就会在每节课将下节课要讲授的内容提纲发给大家,这样子非常方便大家为预习课程做好准备。

 

三、学生自我努力的方向

 

(一)通过讲座获取学术动态

 

有关学术动态的信息大多可以到法学院网站上看到相关讲座通知。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讲座听讲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笔记尝试总结归纳讲座所传递出的学术动态。一般来说法学院的讲座都会围绕热点话题或者某位学者的专长来展开。去听学术讲座应该事先做好预习,否则动辄两三个小时的讲座时间往往会打水漂,那些抱着一睹名师风采的心态去听讲座的同学大可不必浪费宝贵的自习时间。

 

(二)通过法学核心期刊获取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也可以通过法学核心期刊的目录来获取。尤其推荐的是人大复印资料,其门类覆盖了全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能够代表学科研究前沿状况,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很多老师都推荐同学多阅读复印资料的内容。

 

(三)通过年会主题获取学术动态,消除对年会的误解

 

同时研究生也可以多关注年会信息,年会的主题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关学术动态。因为年会都是分不同的部门法依托相应的法学会来举办,所以年会更加适合研究生撰写论文后参会学习,参加年会可以帮助同学们从年会的论文集中发现同龄人所关注的焦点。年会也会吸引一些社会实务人事参加,也会有报告人,认真听他们在年会上的发言也可以挖掘到相应的学术研究点。同时为了年会撰写的学术论文往往会为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四)加强与实务部门的沟通-从了解商业思维对法律学习帮助的角度出发

 

从学习商法的角度出发,多接触实务可以增进对商业交易流程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把商业交易框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这就是法律风险所在,这种思维方式对于企业法务及公司法律顾问来说都很重要。

 

实习是接触法律事务的好方法。实习也可以帮助增强法学基本功。笔者在广州实习时发现律师事务所非常重视北大法宝等数据库的使用,法律检索技能在实习期间大大提高。实务中常用的工具有“无讼案例检索”、北大法宝等,随着互联网发展微信上也涌现出很多有实务价值的文章供大家学习,比如“高杉legal”等,都是良好的学习资源。

 

5.正确认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学生往往更侧重阅读而忽略写作。但是研究生阶段的阅读更应该倾向于一种主题阅读。写作活动本身与“构建”法律活动密切相关,构建法律是指描述并归纳适用法律适用法律规则,进行类推区分事实展开法律论证。法律写作是法律推理及分析的培训的中心部分。学术论文有专题研究论文,综述,评论研究简报及学术动态等不同的题材。任何学习过程都是由简单到困难的。遵循这个原理,初学者可以在学习和研究之初先写一些学术动态,研究简报和综述,在此基础上,就会发现有越来越多的问题。肖老师介绍的这种方法循序渐进,对于学术型研究生写专题论文不失一种好的建议。⑨结合本人的学习经历,在论文写作及法学方法论在我校研究生课堂中缺位的现象,学术型硕士应该加强自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多动笔写作,然后主动邀请老师修改。

小学老师实习论文范文7

在当前,探寻促进小学语文学习方式转变的方法,总结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一、正确认识学习方式的本质,科学组织学习活动

为了真正转变学习方式,构建高效语文课堂,首先老师们要正确地认识各种学习方式,科学有效地、有步骤地组织实施,以免过度追求形式上的学习方式转变。例如,在学习《走,我们去植树》一课时,由于文本比较简单,本课的教学完全可以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让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的“退场”。因此,在上课的前一天,我就提醒同学们结合自己学习生字的经验预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课堂一开始,我请学生将预习中的发现进行汇报,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学生还进行了补充。

二、紧密围绕语文教学目标,选择恰当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一切教学活动都需要紧密地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教学方法的选用、学生学习方式的使用都需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否则,就会影响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比方说,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协作能力为目标,就需要在课堂上更多地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如果教学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则需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为了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构建高效的课堂,就需要认真地解读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明确每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并且紧密地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例如,《第一朵杏花》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理解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朗读、表演和品字析句的能力。老师可根据这个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小组同学逐段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可以表现竺可桢科学精神的词语,再经过相互讨论补充,从而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三、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学习方式

为了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就需要充分结合本班学生的语文基础,以及学生能力水平的实际情况选用学习方式。比方说,对于基础比较薄弱、阅读分析能力较差的班级,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任务设计就要相应地降低难度,而且需要更多地为学生创造合作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传统的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向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变时,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机动灵活地应用各种新型学习方式。不论是学习任务的设计,还是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都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例如,在学习《燕子》一课时,由于学生对于燕子的了解比较少,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些帮助,如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燕子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燕子特征的认识。这样,由于降低了自主学习的难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密切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积极转变自身角色

新型学习方式的运用对老师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质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时,老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积极地转变自身角色,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帮助支持,做好配合和指导工作。例如,在学习《人类的“老师”》一课时,老师首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生字词的理解,并速读课文,老师在其中扮演帮助者的角色。在精读课文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获得启示,理解了课文题目的含义及课文内容,老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协作者和指导者。老师灵活地转变自身角色,收到了理想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转变语文学习方式不但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理念指导下,探索白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构建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实践课题,需要我们不倦探索,努力破解,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小学老师实习论文范文8

关键词:课堂气氛;语文;小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282-01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当前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了这么一些现象,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这个阶段,对于刚接触的科目理解能力比较差,在学习过程中难免感到吃力,而语文课对理解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很多学生会对语文课产生厌学、抵制的情绪;而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怕学生理解不了,在课堂上花了很多时间去引入,带着学生绕圈子,整个课堂气氛难免枯燥无趣,导致教学效率不高。

2、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气氛的意义

老师教学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而学生在学习情绪上的变化将导致在接受知识的效率大打折扣。在现代教育中,课堂气氛在小学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愉快,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境,从而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真情流露,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沉闷的气氛不仅让学生感到语文课索然无味,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消极的影响,打击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成功的课堂应该是可以不断的使学生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乐能够积极的在课堂中与老师互动,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同时,良好的课堂气氛也能够促进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这也会影响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此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育追求教学过程中的知情交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情感、态度的养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这样学生才能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启动思维,从而到教学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利于深化教学过程中“知”与“情”的结合,能够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实现预期的效果。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小组讨论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都是由老师在讲台上面讲授学生在课堂下听取,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对于知识的吸收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在当前教学模式中,老师可以适当作出一些改变,例如在课堂上面可以多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学习,通过组织小组讨论,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每个学生都去发现思考问题,一改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可以减少以往学生上课打瞌睡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改变对上课的厌倦感。此外老师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中也要适当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注意观察学生的讨论是否围绕本节课的主题开展的,并且应该注意维护课堂纪律,避免因为学习讨论过于激动而导致课堂秩序混乱,从而影响了教学成果,导致事与愿违。

2、利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如今的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第一次接触可能会感觉比较吃力,老师就算是反复强调,反复讲授,他们吸收的效果也不一定很显著,而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小学生们带来视觉上的体验,通过视觉上面的感受更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语文课是教小学生读书识字的一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文字让学生跟着读记,在学习中学生们难免会觉得枯燥,而现代多媒体教学老师可以在讲课中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视频,这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整节课更生动有趣,让课堂气氛更轻松愉悦,从而使学生们爱上语文课,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提高教师自身教学素养

教育的好坏其实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本身的教学素质,一个具有教学魅力的老师往往可以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个谈吐风趣、态度温和可亲的老师在授课,其实就具有一直无形的力量带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们跟着老师讲授知识的节奏,对学生在学习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中,有时很多知识在老师们的理解中是十分简单的,但是对于刚接触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应该事先预习讲课的内容,注意教学的方式,讲话的技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们理解语文的奥妙,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带来了乐趣,换发出语文课堂的乐趣。

4、激发学生是求知欲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对于小学生来说,刚开始学习一切都是陌生的,这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对他们学习是十分有利的,现代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是;老师讲得多,学生说的少,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动听取老师讲的知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实老师以在教学中提出一些有趣的具有悬念的问题,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一旦激发的学生的求知欲望,他们在听课的时候就会十分认真积极,有了求知欲望学生就会自觉去思考分析问题,在课堂中与老师互动增加,使课堂气氛活跃,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这对于教学来说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总上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良好的教学气氛对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中通过互动,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小学生的性格毕竟都是比较活泼好动的,通过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对他们进行引导、指引,让小学生更快更好的吸收知识,语文科目是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入门科目,因此教师也要结合语文科目的特点,灵活的采取适当去教学模式,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 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2)

小学老师实习论文范文9

【关键词】师范生;教育见习;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宁夏大学“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子项目(生物科学(教师教育)专业教育见习模式探索)(项目编号:8005-11-2014-5-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6-0028-02

教育见习是师范生在实习之前,通过观摩教学实践而进行的学习,可以帮助师范生了解中学教学实际,深入理解教育教学理论,为教育实习奠定基础。而教育实习是师范生通过亲自进行教学实践而进行的学习,由于师范生缺乏对中学教育教学实际的了解,不能够灵活运用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恰当的教学设计,不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及特征,不能很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等客观原因,实习时往往会给实习中学的教学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提高师范生实习时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减少实习期间给中学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实习前应为师范生创造教育见习的条件。而且,教育部在2011年颁发的《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第六条中也明确指出,要“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师范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教育见习,提供更多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但是,由于教学时间、经费、安全等种种原因,中小学对教育见习并不欢迎,师范院校很少安排师范生进行教育见习,有些院校通过观看录像代替教育见习,并没有让师范生深入到教学一线。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我们组织宁夏大学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学生进行教育见习,以探索师范生进行教育见习的模式。

一、教育见习工作的组织安排

由于学校没有为师范专业的教育见习安排专门的时间,见习只能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这也就决定了见习只能在学校附近进行。我们选择了离宁夏大学较近的宁夏大学附属中学和银川市第十六中学作为见习基地,从2015年4月20日至6月10日安排生物科学(师范)专业2012级学生在两所中学进行见习,其中宁大附中安排17名学生,十六中安排12名学生。见习内容主要是听课、评课,宁大附中的见习生听高中(高二)生物课,十六中的见习生听初中(七年级)生物课。见习学生3~5人一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课余时间和见习学校生物课程的上课时间去听课。宁夏大学附属中学安排李小龙、倪峰两位教师与师范生交流沟通,十六中安排了张煜梓老师。为了督促师范生保质保量进行见习,及时总结提升,我们编制了“教育见习登记表”,让他们记录见习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感受体会,还要求见习结束后每人写一份见结,小组长写小组总结。

二、师范生进行见习的效果

1. 深入课堂,了解中学教学实际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2012级36名师范生中有29名参加了见习活动,见习率达到80%,听课最多的达到5次。师范生每次听课时都填写“教育见习登记表”,及时记录听课内容,写出听课感受、体会,还有些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及本次见习活动的安排提出建议。

通过见习,师范生了解了如何处理教学内容,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如何运用教学方法,了解了初中学生与高中学生的特点。例如,王晶同学在“感受体会”中写道:“李小龙老师最大的优点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这样学习效率较高。李老师通过说明、举例讲解抽象的问题。”孙丽丹同学说:“老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资料后自己总结,回答问题。”马燕同学写道:“老师思路清晰,上课氛围非常和谐。”杨英同学写道:“在习题的讲解中,不光讲解本题,还针对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扩展,并且举一反三。”马燕同学还写道:“通过这节课,知道了如何把握课堂的重难点,如何与学生进行互动。”鲍振艳同学写道:“李老师的课联系生活实际,效果很好。”

有些学生通过听课,对中学生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例如,万茹同学写道:“初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课堂气氛好,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老师的提问中。”马小燕同学写道:“我觉得这个班的班风有点不好,上课时后面的学生一直说话,影响了其他学生。”

由此能够看出,通过见习,师范生对中学教学实际有了较深的了解,为今后的实习及参加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课后分析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师范生每次组成小组去听课,每个小组有3至5人,听完课后一起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讨论,还利用课余时间与教师进行交流。通过听课、讨论、交流、反思,加深了对课堂所学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学生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评价。

例如,杨红艳同学对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老师讲课时,重、难点明确,思路清晰,课堂提问很有技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杨英同学对教学方法及师生关系进行了较为准确的评价:“老师上课条理很清晰,板书设计规范,布局合理,学生很积极,和老师配合默契。”李静同学对讲解概念的方法评价非常到位:“老师讲概念时,特意标记概念中的关键词;讲物质循环时,举出相关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图表列出,一目了然。”曹雪美同学对老师的教态进行了评价:“老师的目光及相关肢体语言用得非常好,语言和表情无不流露出一股温情,老师与同学的关系非常和谐。”马红霞同学在感受体会中写道:“这是我第二次听倪老师的课,倪老师的课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课堂气氛活跃,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语言功底是很重要的。”学生的这些认识只有亲自到中学课堂中才能体会到,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见习,一方面加深了师范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认识,一方面也让他们知道如何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工作中。

3.及时进行总结,积累经验

学生都认为见习很有必要,通过见习,他们有了很多收获,总结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如:“教师应苦练基本功,尤其是语言基本功”“通过这次见习,我深刻体会到熟悉教材的重要性”“见习不仅仅是听课,更重要的是在课后多思考,多反省自己,使自己不断地进步”“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熟悉课本,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见习为做一名好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中,要多种教学方法穿插使用,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教具”。

孙丽丹同学还介绍了宁大附中的经验:教室的讲台上摆放了一个竹筒,竹筒里有很多竹签,每个竹签上写着班里同学的名字,老师提问的时候,可以随机抽取一根竹签,让学生来回答问题,这样就可以保证提问的随机性,这是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一种方法。

三、教育见习的模式

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了“就近安排,小组互助”的教育见习模式。

1. 就近安排

首先是指组织师范生进行教育见习时,要选择离学校较近的中学作为见习基地,因为见习是规模较小的观摩实践活动,在培养计划中没有专门的教学时间,或者教学时间非常短,由各学院或各系甚至是教师来组织安排。选择较近的中学,能够保证师范生有足够的时间将见习活动落实到位;其次,见习不仅仅是让师范生到中学听听课,要想通过听课有收获,最好有指导教师跟随听课,而且听完课后,师范生要进行讨论,指导教师进行点评,从讨论、评价中,师范生才能对教学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2. 小组互助

小组互助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师范生到中学见习,每个小组3~5人为宜,如果只有一所见习学校,可以每次安排若干小组去见习,小组成员可以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如果有几所见习学校,可以每个学校安排几个小组,这样可以保证每位师范生都有足够的见习时间。每个小组3~5人一起见习,听完课后学生可以一起讨论,促进大家共同提高。

教育见习是伴随理论学习而进行的实践学习环节,它可以为师范生提供了解中学教学的真实环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能够促进师范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所以师范院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师范生进行见习。

参考文献:

小学老师实习论文范文10

范文一

在紧张而又充实的氛围中,我的研究生生活就要结束了。回顾这两年半的生活,留在心中最多的是感激,感谢在我研究生生涯中给过我帮助的所有人。由衷地感激我的导师窦立军教授的谆谆教导。这几年里窦老师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为我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学习和锻炼。跟窦老师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踏实肯干的生活态度。窦老师,谢谢您,您的教导必会影响我的终生。

衷心感谢我的校外导师王欣研究员提供的企业实习机会,使我在专业实践期间有机会接触先进的设计理论与方法,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感谢长春工程学院对我的培养,向土木学院、研究生部以及所有任课老师致敬,谢谢所有老师在学业和生活上的支持和帮助。

我的毕业论文是在试验的基础上完成的,试验在学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完成。在实验室里学校给提供网络支持,硬件支持,使我们在完成试验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方便、节省了很多时间,谢谢学校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实验室各位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实验室张曙光老师、朱坤老师对试验的指导,感谢王维、李斌、宗逸人、高明亮等师兄弟对试验的帮忙。实验室既是一个温馨、和谐、充满朝气的大家庭,又是一个团结、奋进、战斗的团队。能有这样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归功于实验室的每一位老师及工作人员,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谢谢大家!

最后衷心地感谢为评阅本论文而付出宝贵时间和辛勤劳动的专家和教授们!

谢谢大家!

范文二

毕业设计是对四年专业知识的一次综合应用、扩充和深化,也是对我们理论运用于实际设计的一次锻炼。通过毕业设计,我不仅温习了以前在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同时我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学习和体会到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思想。对四年来所有培养和关心我的各位尊敬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特别对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给予我悉心指导的唐柳丽老师、郑文静老师致以崇高的谢意和敬意!

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很多细节问题很模糊,导致每个阶段的设计,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疑问。但经过唐柳丽和郑文静老师以诲人不倦的精神给我指导和点拨,加上同学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所有疑问都得以一一解决,现在的知识才真正成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XXX和XXX老师在毕业设计上给予我最重要的指导和帮助。他不但使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很多做人,做学问,做工作的道理。此外,对同组同学给予的帮助与支持也深表感谢,在这段日子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研讨共同进步,让我感受到深刻的友情。

在此,我再次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范文三

我历时将近两个月时间终于把这篇论文写完了,在这段充满奋斗的历程中,带给我的学生生涯无限的激情和收获。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老师,没有她对我进行了不厌其烦的指导和帮助,无私的为我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就没有我这篇论文的最终完成。在此,我向指导和帮助过我的老师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小学老师实习论文范文11

下午好,老师们!

我的名字是班上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

我的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此,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向所有不遗余力参加我论文答辩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有机会听我三年半的老师表示诚挚的敬意。

接下来,我将向教师们报告本论文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并敦促教师对指导进行批评。

博士论文防守开放两项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

我是三年级法律一班的学生——刘老大。我的学号是*****。

很荣幸能站在舞台上回答我的毕业论文。我希望用这个答复成功地结束我四年的大学生活。

我的论文题目是“中国民事诉讼时效限制的利弊分析”。

博士论文答辩开场白

各位老师好!

首先,我来自统计学的第一班。

其次,我写的论文是关于医疗贷款的市场研究报告。

选题和实证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我去年的暑期实习。

公司要求我负责两个项目的研究,我选择其中一个作为毕业论文的方向,数据申请得到了老板的批准。

第三,本文的主要框架是进行文献综述,然后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拿出结果并提出建议。

接下来,我将分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范文二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的名字是XXX,我是XX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XXX”。我的论文是在XX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此,我想对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我要向所有老师们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我已经感恩了三年半。有机会听取教义的教师表达了他们真诚的敬意。

接下来,我将向所有老师报告本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并敦促他们批评和指导。>>>更多博士毕业论文

主席(译文):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在你们来看比赛之前,首先我要宣布一下比赛场地的纪律和规则:

I.提交阶段:我们提倡即兴提交,并且有必要引用经典。在演讲阶段,双方提出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个论点。首先,双方一一辩论,然后双方争辩说,两个论点和三个论点在补充党的观点的同时驳斥了对方的观点。顺序是右侧,另一侧,另一侧,第二侧,第二侧,第三侧,第三侧。每人的时间是3分钟。

2。自由辩论阶段:双方各5分钟。演讲是由利弊交替自由进行的。演讲者坐在讲演结束时,另一个发言。另一位发言人必须立即讲话。如果有间隙,累积时间将照常进行。对同一方的陈述顺序没有限制。如果一方当事人用完了时间,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继续发言,也可以要求主席不要发言。在自由辩论阶段,我们主张积极对抗,回避一方对重要问题的两项以上推论,仍然纠缠对方已明确回答的问题。应适当扣除。

三、结辩陈词阶段:时间是3分钟,由双方四辩进行结辩陈词。也就是辩论双方针对辩论赛整体态势进行总结陈词,对于脱离实际、背诵事先准备的稿件者,适当扣分。

花儿盛开,春夏秋冬,时光日新月异,岁月如歌般悄然离去,工作已经十多年了,我现在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和六年级班长工作。XX区语言中心小组成员。学校的骨干教师。国家、市和地区规划项目学校研究小组成员。

多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帮助下,在老师的支持下,几次努力,我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赞扬。二十一年被评为区级高级教师,XX被评为二十二年地区一级优秀中队参赞,参加国家十五重点项目研究被评为区高级科研个人XX年荣获区级优秀班主任称号。

一是加强修养,注重道德

作为人民的老师,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注重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认真学习党的xx大xxxx的重要思想,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意识,用它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尊重,与时俱进,做老师,热爱学生,关注学生心中的象征意义,用言行感染学生,以身作则,树立良好形象。学生中的老师。同事们可以谦虚地要求老师学习,小组的老师们互相帮助,顺利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2。求实创新,追求卓越

在教育工作中,我不放松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微妙的环节,以人为本,教他们做人,教他们自信、乐观、团结、进取。我鼓励孩子们不断的进步,打开爱的学生的心,无意中,我会在他们的书中添加一个红枫叶,在他们玩耍的时候拍摄他们笑脸的照片,给那些在学业上有进步的学生颁奖,把他们自己的博士帽子送给那些优秀成绩的学生,并在整洁的练习本中画一张笑脸和大拇指以示鼓励。这是爱的智慧,这是一种激发欣赏和创造的杰作,是激发、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新方法,也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在教学中,我真正上了好每节课,认真学习了教学改革的经验,深入了解了教学改革的动态和新的教学理念。主题教学情感教学的新教学立体教学诗歌教学给了我启蒙的智慧。我正在努力学习,在线观看特殊教师的观察课程,并订阅新课程改革的期刊和杂志。如果你采取营养并将新想法融入课堂实践,你将继续探索和创造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以主要情感为主线,创造一个充满激情的中文课堂作为您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教学中,我努力贯穿教学方法,教导和爱,娱乐和教育。例如,在学习了“常春藤的肉”之后,我看着常春藤的茎,去学习“我家乡的杨梅”来品尝杨梅的味道,并观看“太阳”的动画片。 。传说当我听“王朝”听潮时,就像是雷声大潮的声音。我还根据不同的文字进行了歌唱,绘画,表演,戏剧,比赛,指导,模仿等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触动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走进生活,激发灵感。情绪;发挥他们的个性,放下他们的情感;打开他们的智慧,释放他们的情感。因此,学生愿意学习中文,喜欢学习中文,学习中文,并通过文本的小窗口,为广阔的中国语言世界打开视野。

在班主任的管理上,我更求实创新,力求精益求精,实践经验丰富。作为班主任,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入手,研究班主任工作专著。同时,大胆尝试将人文教育、鉴赏教育、自我教育、育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现代教育理念融入班级管理之中。在课堂上,我实施了合作小组的多岗位责任制和班级会议的板块式。诸如彩色原木类法庭等改革实验受到了教科文组织教授的赞扬。此外,我还以自己独特的才华感染了学生,带他们练习钢琴、书写书法、设计报纸、排练舞蹈、童话故事、做主持人等等。其中,学生的增长是收益的来源。

在科研方面,我积极参与国家十五规划项目和市、区、学校项目。作为学校研究小组的一员,我率先开展了心理咨询培训,增强了全班学生的自信心。只有一个以我为主题的以研究为导向的探究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新教育的魅力。

三。春秋天赐勤

春华秋实,天道奖励。努力工作,迎来了收获。回顾近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当汗水落下时,我觉得味道咸;当收获来临时,心中溢出的味道是甜的;也就是说,学生每天都在健康成长,那就是学生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并且对奖学金证书进行了一瞥,这是

小学老师实习论文范文12

关键词:语文教学 合作学习 无效教学

根据新课标,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或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小组活动。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应承担具体的任务,并要对自己的任务负责,通过合作最终完成共同的目标”。实践证明,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实效显著,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逐渐显现出独特的优势和魅力。然而,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全面把握,教育倾向的习惯性往往使合作学习“误入歧途”,导致了课堂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的无效性。

一、重形式,轻内容

笔者曾经听过一堂《宽容序言》的教学公开课,教师设计了两次讨论:“一读课文,讨论了解文章大意,口述主要内容。”“二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两个人物的有关句子,总结出这些形象的特点,并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他们的深层含义?”对于第一次的讨论,学生完全可以独立解决,文章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己独立阅读并思考后得出的,而不是让学生讨论出来的。在讨论过程中,其实学生都在自己阅读,很少有学生参与热烈的讨论。在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夸奖时,夸奖的不是学生讨论的结果,而是学生个人思考的结果。第二次的讨论中,虽然大部分的学生是参与讨论的,可是,在要求某一组同学回答问题时,却是一个代表回答,其他同学也没有发表不同意见,好像没有异议,而老师当然也就是一味地表扬。可是在老师满意地总结结论时,有些表情疑惑的同学只能欲言又止,只为跟上教师上课的节奏。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别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解决问题。没有个别学习这一前提,合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结果收效甚微。这是课堂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无效性的一个表现。

二、急于求成,轻视思考

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当学生在独立思考中产生错误认识时, 在交流中就会和其他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在争执中使问题越辩越明, 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在很多公开课上,教师刚提出问题,随着老师“一声令下”,由同桌或邻桌学生组成的自由小组马上“行动”起来,每个学生都在张嘴,各说各的,好不热闹,乍看倒是真有合作学习的样子。而时间不长,只听得老师“啪啪”两声拍掌,学生便又恢复原位,这样学生就很少有时间独立思考问题,导致有些学生根本不开动脑筋,只是听别人的发言或急于在课本中寻找答案,有的则是脱离主要内容进行探讨。如在讲公开课《祝福》时,在讨论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时,老师给的时间不长,有的小组为了答题的速度,根本不加讨论,立刻拿出参考书中的答案,稍加整理一下,便形成答案,竟然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时,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在小组内交流,因为选择的内容不一样,甚至每人都选择了不同的段落,学生就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没有选择的段落,他们怎么能讨论呢?

三、重“主体”,轻“主导”

在现今的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老师扛着《语文课程标准》这柄尚方宝剑,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则退避三舍(尤其在合作学习中)。听同行讲述了一位老师教学苏洵《六国论》的情况:上课伊始,他就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翻译全文,而教师自己呢,则坐在讲台上浏览教案,准备下一个教学环节。教室里一开始就热火朝天,颇为热闹。约30分钟后,教师让小组长走上黑板写出本组成员不懂的问题,结果一个班的学生提出了近20个问题。自然,问题之中确有问题,但如此放羊式的合作有什么效果呢?

事实上,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布置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后,自己要么倒背着双手站在讲台上,一副欣赏自己导演的好戏的模样;要么蜻蜓点水般地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象征性地在这一组插一言, 在那一组提一句,或弯下身子做做样子(给听课者看的);要么时而看看学生,时而看看手表,无所事事。只待此环节所预先设定的时间一到,便迫不及待地命令小组开始汇报?

乍一看,这种做法尊重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重视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实质上是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将自身当作合作交流过程的局外人。这样的合作学习失去了“教师”这一参与学习的主角,学生的思维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指导,急需的帮助不能得到及时的给予,这样的合作学习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四、重个体,轻整体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中,一不留神,合作学习就会成了“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学习。在听课过程中,我们还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一宣布讨论,学生就“千姿百态”,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或窃窃私语,自得其乐;或自己读读课文;或静坐一言不发……当教师确定的时间一到,便请小组代表(均为优生)汇报,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只有尖子生在唱独角戏。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好的同学慢慢地成了小组内的“权威”,基础差的同学渐渐地也失去了发言的勇气,学生虽然团团坐,几个人在一起,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一言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其他小组成员,于是小组讨论让少数人“垄断”。

“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指导、引导学生合作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义务和天职。合作的宗旨和归宿是在学生“个人钻研(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改变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无效性的现状,努力提高“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性,是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