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储能调研报告

储能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30 14:39:46

储能调研报告

储能调研报告范文1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评价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实施卫生疾病预防控制,是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中的专业机构,是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处置调查的主要技术部门[1]。在公共卫生事件中,该机构可依据法律法规,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报告及处置,并负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病因现场快速调查与检测、监测人群健康等重要任务[2]。因此,在卫生应急体系的建设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应急能力成为工作的重点。本次研究针对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应急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应急能力的相关制约因素,为应急能力的改善提供有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某辖区的10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时间为2014年10月~2015年7月,由8名卫生应急系统的相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及考核,本次调查的10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为县级机构,考虑到相关保密因素,采用机构1-机构10表示本次选取的10所应急机构。所有机构的相关在职人员等方面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1.2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中,对10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主要评判方法为模糊综合法。在研究中,顾及到各个指标体系具有不同的层次性,因此,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模型进行判断,在研究中,二级模糊综合评判中的相关因素集由初始模糊综合评判乎得出的每个结果进行评定。通过对指标权重系数中的信息进行充分利用,采用模糊算子运算模糊矩阵的合成,并运用加权平均法对最终平均法进行评判。

1.3评分方法 采用Likert五等级评分法对问卷条目进行评定,评定内容包括协调能力、报告能力、实验室检验能力、应急储备能力、调查能力、处理能力等方面,由相关专家进行现场考核及调查,并记录考核结果。并建立等级矩阵,各等级的分数取中间值进行判定,将评分低于30分评为能力差,30~50分为较差,分值为50~70分为中等,分值为70~90分为良好,分值为90分以上表示优秀。

1.3统计分析 采用EXCEL表格软件将所有原始数据录入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与汇总。

2 结果

2.1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整体应急能力分析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判后,计算出所有机构应急能力的综合值,得出如下结果:在10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综合应急能力得分为48.54~67.25分之间,平均分值为58.62分,应急能力的状态处于"中等"状态,评价结果为"良好"的机构有3家,分值范围在(63.13~67.35)分,但较为趋向于"中等"水平。其中,应急能力中的报告能力与监测能力的评分最高,分别为为73.47、78.36分,善后处理的评分最低,为48.76分,其次为应急处置能力,为52.26分。

2.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应急能力制约因素分析 调查中,协调能力评分为(41.24±2.14)分,报告能力评分为(55.57±1.34)分,应急储备能力为(27.15±2.43)分,均为疾控机构应急能力的制约因素,其中,应急储备、协调能力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3 讨论

自从SARS危机过后,我国已经逐渐建立部级、省级至县级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逐渐完善相关体系[3]。但是,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硬件与软件失衡、机制与体制的相关建设失衡以及城市与农村失衡等诸多问题[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应急能力建设不容乐观,应急储备、协调、报告及实验室检测是应急能力水平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应该加强对相关制约因素的管理,统筹安排,使机构的应急能力能够实现全面提升。

3.1加强应急物质的储备 本次研究显示,该辖区的县级疾控机构中,普遍存在应急物质缺乏的现象,导致应急储备能力明显较低。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应急储备物资联系网络,加强储备物资的清点与查看;科学合理配备应急储备物资;加大对应急储备物资资金的投入,确保经费充足,避免储备物资缺乏,保证随时能够取用。

3.2提高协调能力 本次研究发现,疾控机构中应急建设协调能力不足的主要因素在于应急体系内的成语未与其他部门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导致的,最主要的表现是卫生监督部门与应急机构成员的协调性差,导致疾病监测处于被动状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监督是疾控机构的主要职能,各部门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使各个部门及机构的协调能力及处置能力得到最大发挥。

3.3加强对应急报告的管理 在基层疾控机构中,应急报告是核心职责。目前,该辖区的疾控机构均具有网络直报功能,但无人对信息网进行全天值守,导致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还要以电话作为优先选择,导致网络直报的速度较慢;而在应急事件报告的书写方面,存在内容不完整、书写格式不符合要求等。因此,应该对应急体系的相关部门成员进行培训,明确相关岗位人员的主要职责,并对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保证报告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参考文献:

[1]郝晓宁,薄涛.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心应急能力指标体系构建[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0,27(6):544-546.

[2]宁宁,吴群红,郝艳华,等.某市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13(12):889-911.

储能调研报告范文2

根据市委的总体部署和中心《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从2009年5月中旬到7月中旬,为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方向,重点抓好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两个环节的工作,现就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一)主要内容

认真检查影响和制约土地储备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建设新要求的高度,检查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查找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为研究起草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打下良好基础。着重查找领导班子推进土地储备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等方面的问题;着重查找本人思想观念、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

(二)工作要求

1.做好准备工作。紧密结合土地储备中心当前工作现状,联系自身实际,进一步深化学习,在抓好自学的同时,再拿出一些时间组织开展集中学习和培训,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奠定思想基础。对前期调研收集到的情况进行认真研究,梳理问题、分析原因。通过多种形式征求干部群众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意见建议。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相互谈心,交换看法,并认真撰写发言材料。

2.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充分发扬民主,主要领导同志要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真心实意听取意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重在分析问题,重在总结经验,重在明确方向,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不纠缠历史旧账,不纠缠个人责任,不纠缠细枝末节。通过民主生活会,确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在事关土地储备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专题民主生活会,将适当扩大列席人员范围。

3.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机关党支组织党员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分析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努力方向。

(三)具体安排

1.召开转段动员会

5月26日,召开学习调研阶段总结暨分析检查阶段动员大会。

2、广泛征求意见

5月27日-5月31日,下发、回收征求意见表,梳理群众意见。

3.机关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

6月1日—6月5日,机关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全体党员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分析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4.撰写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6月6日一6月8日,进一步征求对中心党组民主生活会的意见建议;党组成员开展学习,进行谈心活动,撰写发言材料。

6月10日前,将《准备情况报告》报市委指导检查组审批。

5、召开中心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

6月10日前,确定列席会议人员。

6月15日前,中心党组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二、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一)主要内容

在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要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成果,组织力量认真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理清科学发展的思路。分析检查报告要包括土地储备中心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分析,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新认识,今后一个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奋斗目标、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等内容。分析检查报告要突出检查分析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这个重点,充分体现学习调研阶段的成果,避免写成一般性的工作总结和工作报告,要使它成为*市土地储备中心科学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工作要求

1.要运用前段深入调研、开展解放思想讨论和民主生活会的成果,突出检查和分析两个环节。

2.中心主要领导同志亲自主持研究起草工作,加强集体讨论,使研究起草过程成为进一步深化认识、形成共识的过程,成为进一步明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目标和措施的过程。

3.报告初稿形成后,要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行反复修改,并召开机关支部扩大会议进行讨论修改,形成报告评议稿。

(三)具体安排

6月16日—20日,起草中心党组分析检查报告初稿。

6月21日—23日期间,中心党组成员分别主持召开分管部门负责同志会议,对分析检查报告初稿进行充分讨论,广泛征求对分析检查报告初稿的意见建议,并根据这些意见建议对报告初稿进行反复修改。

6月25日前,将分析检查报告报市委指导检查组审阅。

6月底前,召开党组扩大会议,讨论修改完善分析检查报告。

7月15日前,采取座谈会、评议大会等方式,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分析检查报告和评议结果经市委指导检查组把关后,报市委活动办备案。

三、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一)进一步深化学习。在分析检查阶段,中心党组和机关党支部要在前一阶段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联系自身实际,进一步深化学习,在抓好个人自学的同时,继续开展集中学习和培训,组织全体人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中央规定的必读书目,学习上级下发的有关文件精神。要紧密联系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把思想真正从那些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增强科学发展信心、凝聚科学发展共识上取得新进步,切实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的目的。

(二)进一步突出实践特色。在分析检查过程中,我们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紧密结合土地储备工作的实际,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认真做好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的工作。要理清思路,找准问题,深入分析,提出举措。要从实际出发,办实事,解难事,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看到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围绕形成保障和推进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对现有政策、制度、办法进行系统清理,对废、改、立工作作出安排,特别是要及早研究制定土地储备科学发展迫切需要的新制度、新政策。

储能调研报告范文3

关键词:管道项目;进度计划;编制进度计划

前言

每个管道工程总承包工程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拥有自己的一个完整的计划保证体系。它需要应用系统的方法来分析影响进度的各方面因素,合理安排资源供应,考虑相应的措施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经济措施和信息管理措施等,以达到按期完成工程、节约工程成本为目的,编制出最优的管道工程进度计划,在执行该计划的施工中,经常检查施工实际进度情况,并将其与计划进度相比较,若出现偏差,则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对工期的影响程度,找出必要的调整措施,修改原计划,不断地如此循环,直至工程竣工验收。伴随经济增长以及技术的进步,工程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也是大幅提高。在现有的工程实践来看,在工程开工之前制定一个比较优化、合理的进度计划,是保证工程按时完工,达到控制投资、成本目标,及时发挥效益的必要保证。

一、管道工程进度计划编写存在的问题

1、 对管道工程进度计划初步设计编制阶段和项目实施阶段主要作业的逻辑关系分析模糊。

经过调查管道工程进度控制人员对管道工程进度控制作业逻辑关系的了解程度差异很大,基层控制人员对管道工程进度控制作业的逻辑关系理解比较模糊,缺乏统一的认识,专业技术人员和部分管理人员对管道工程进度控制作业的逻辑关系比较清楚,对进度控制作业的逻辑关系对进度控制的价值和重要性有一定的认知,但大多认为管道工程进度控制作业的逻辑关系是一项很复杂变量很多的工作,有意义但不希望给原有的工作带来额外的负担。

2、对管道工程进度计划阀室施工内容、站场施工内容、储油库施工内容、站场压缩机部分施工内容和作业的逻辑关系分析不足。

3、 对进度计划编写标准机制的未建立模板。

管道局在几十年的管道建设工程中积累了大量进度计划主要作业相关知识,这些核心技术和方法往往掌握在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的头脑中成为隐性知识,传承的方式也基本上停留在导师制的模式上,一旦上述技术人员和专家离职,他们所掌握的的方式就不能够方便地为企业所用,之后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就需要继续学习和摸索。

4、对已有的进度计划资料利用不够充分

管道局建设有远程培训中心,由于没有建立管道知识库,因此也无法构建以知识库为核心的进度控制人员培训体系。新员工和晋升员工的培训还停留在师傅带徒弟传统模式上。

二、管道工程进度计划改进方案

1、初步设计编制内容与逻辑关系

初步设计编制内容分为:初步设计内业准备、线路定线及站场选址工作、勘查、测量工作、外协工作、初设报告编制、专项报告编制、技术规格书文件、专项报告文件、支持性文件、投资概算编制、初步设计内审及提交工程。

初步设计内业准备内容分为:接收初步设计重新委托、接收和审查原可研报告、线路完成线路选线和优化工作、工艺根据最新市场数据完成工艺系统核算工作。

线路定线及站场选址内容分为:线路定线工作(含山体隧道)、大中型河流定线工作、站场位置确认及选址工作。

勘查、测量工作内容分为:线路段初步勘察与测量、隧道初步勘察与测量、大中型河流穿跨越初步勘察与测量、站场初步勘察与测量。

外协工作内容分为:线路报批、外电报批。

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内容分为:线路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山体隧道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中型河流初步设计报告编制、线路水工保护报告编制、工艺稳态水力分析、工艺动态水力分析、工艺操作原理编制、初步设计总说明报告编制。

专项报告编制内容分为:防洪评价、职业卫生专篇、消防专篇、安全专篇、环保专篇、节能专篇。

技术规格书和数据单内容分为:线路、防腐及阴极保护、工艺、自动控制和仪表、通信、电力、给排水及消防、供热、采暖通风与空调、机械。

专项报告文件内容分为:安全专题报告、技术专题报告、操作专题等。

支持性文件内容分为:设计依据、会议纪要、设计基础资料、评价报告批文、许可及协议文件。

投资概算编制内容分为:投资概算编制。

初步设计内审及提交内容分为:初步设计报告公司级评审及修改、初步设计报告出版并提交、初步设计概算出版并提交。

初步设计编制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2、施工图设计内容与逻辑关系

项目实施阶段内容包括:施工图设计、物资采购(钢管物资采购)、防腐材料(过滤器、收发球筒等国内生产的材料设备)、物资采购(进口球阀及执行机构)、计量调压、压缩机等国外进口设备(含工艺、仪表、电气、通信等多个专业的设备采购)永久性征地、临时征地(通过权办理)、一般线路施工、隧道穿越施工、箱涵施工、梁跨越施工、悬索跨越施工、斜拉索跨越施工、复壁跨越施工、盾构施工、定向钻施工、顶管施工、大开挖施工、阀室施工、非增压站场施工、站场压缩机部分施工、储油库施工、伴行路施工、调试与投产。

3、阀室施工内容分为:总图施工、土建单体施工、设备基础施工、工艺安装施工、仪表施工、电气施工、通信施工、阴极保护施工、外电施工、单体调试。

4、站场施工内容与逻辑关系

站场施工内容分为:站场总图施工、站场土建单体施工、站场增压换热设备及配套设施基础施工、站场工艺设备基础施工、站场增压换热设备及配套设施施工、站场工艺安装施工、站场仪表施工、站场电气施工、站场通信施工、站场阴极保护、站场给排水与消防、站场供热工程、站场采暖、通风与空调、站场外电工程、站场单体调试。

5、储油库施工内容与逻辑关系

储油库施工内容分为:储油库总图施工、储油库土建单体施工、储罐基础施工、储油库工艺设备基础施工、储罐制作及附件安装、储油库工艺管道及设备安装施工、试压吹扫干燥、储油库仪表施工、储油库电气施工、储油库通信施工、储油库阴极保护施工、储油库给排水与消防施工、储油库供热工程、储油库采暖、通风与空调、储油库外电工程、储油库单体调试。

6、站场压缩机部分施工内容与逻辑关系

站场压缩机部分施工内容分为:站场压缩机总图施工、站场压缩机土建单体施工、压缩机组基础施工、站场压缩机工艺设备基础施工、压缩机组安装、站场压缩机工艺管道及设备安装施工、站场压缩机仪表施工、站场压缩机电气施工、站场压缩机通信施工、站场压缩机阴极保护、站场压缩机给排水与消防、站场压缩机供热工程、站场压缩机采暖、通风与空调、站场压缩机外电工程、站场压缩机单体调试。

三、展望

进度计划是管道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的指导性文件,科学合理的安排进度计划及确立主要作业的逻辑关系,有利于提高工程项目的建设投资效益。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进度计划编制对控制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项目建设前期对于进度计划的编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对于管道工程进度计划编制的主要作业逻辑关系虽做了相关研究,但仅仅是针对建设过程的几个重要工序和环节,对于整个庞大的系统而言,本文的研究工作还远远不够,对于管道工程进度计划编制研究仍需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在总结前期的工作后,就仍需继续研究的工作和内容做更深入的探讨和展望:

由于管道项目每个具体的项目施工都有自身的特点,文中做出的管道建设进度计划编制,仅对重点复杂项目的作业逻辑关系进行了分析,对工序相对少逻辑关系相对简单的项目未做说明。(作者单位:1.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政策研究室工程师)

参考文献

[1]吴俊,刘百兴,何为,杨学红. P3软件在施工总进度网络计划技术中的应用[J]. 人民长江. 2011(16)

[2]李丽萍,于宏新.基于项目流程的工程项目流程构建.管理科学研究[J].2010年4月. 80-83

[3]辛秋燕. P6在大型核电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案列[J]. 项目管理技术,2009(1):39~40

储能调研报告范文4

11月,美国企业研究所(AEI)题为《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全球影响》的报告,探讨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作用及后果。此前的8月份,二十国智库(Think Tank 20)也发表了关于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及其中央银行的报告汇编,收集了G20国家的知名分析家就如何让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研究文章。

两份报告的主流观点认为,过去五年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是防止发生全球性萧条必须付出的代价。该政策在短期内起到了稳定金融市场、引领经济复苏的作用,但其附带的不被期望的后果不可小觑。当下各国面临的问题,不是非常规货币政策该不该退出,而是该如何退出才不致引发一场新的危机。

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顾名思义,非常规货币政策是相对常规货币政策而言的。通常情况下,一国央行通过常规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但在严重金融危机下、常规调节不足以支撑市场反弹时,就需要采取非常规政策。前者包括调整基准利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后者主要是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或膨胀资产负债表的规模直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大型发达经济体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动机是一致的,”AEI报告作者德斯蒙德·拉赫曼说,他们都需通过积极干预金融市场减少雷曼危机带来的损失。在利率趋零而经济复苏乏力、通货紧缩的情况下,这些央行大概都认为通过降低长期利率、抬升资产价格以刺激复苏是一种责任。

这位曾长期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相关部门担任部门主任的经济学家认为,这些国家在具体实施方面差异较大。一是实施方式不同,美联储和英格兰银行主要是购买债券,而欧洲央行主要通过银行系统举债;二是目标侧重点不同,美联储希望支撑房贷市场,欧洲央行意在支持欧元区边缘国家的债务市场,日本央行试图结束多年的通货紧缩,英格兰银行则想刺激公司借贷。

“非常规货币政策确实有效支持了资本市场,”在二十国智库报告汇编的前言中,布鲁金斯学会副会长凯末尔·德尔维什与该学会高级研究员霍米·卡拉斯说,“但其代价是造成央行资产负债表前所未有地扩张。”德尔维什曾任土耳其财政部和经济部部长,卡拉斯则同时担任世界银行东亚首席经济学家。

两位研究者指出,2007年,美联储、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和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分别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7%、21%和15%,2012年该比例分别上升为19%、27%、33%和32%。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这些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分别扩大了2万亿美元、3100亿英镑、50万亿日元和1.5万亿欧元。

稳定蕴含危机种子

两份报告的多位专家认为,短期内,非常规货币政策对所在国以及世界经济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德尔维什和卡拉斯说:“毫无疑问,多轮量化宽松有助于美国经济的复苏,欧洲央行的行动防止了欧元区的危机完全失控,日本的新一轮货币扩张导致明显的产出增长。”

在拉赫曼看来,两个成功案例特别值得一提。一个是欧洲央行2012年8月启动的直接货币交易(OMP),这成功降低了欧元区边缘国家债务的借贷成本,另一个是日本央行去年年底启动的一轮积极的量化宽松,实现了日元贬值并提高了通胀预期。

不过从长期看,非常措施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被期望的后果,现在人们对是否延续这些政策越来越怀疑。

拉赫曼指出,这些“不期望发生的后果”主要表现在四方面。第一,可能已引起过度的冒险行为,造成资本和信贷市场泡沫;第二,通过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对新兴经济体造成溢出效应;第三,可能造成道德风险,削弱政府进行必要改革的积极性;第四,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可能引起全球金融市场混乱。

二十国智库报告的评估与拉赫曼的观点相近。报告认为,造成2008年经济危机的部分原因是长时间宽松的货币和与此相关的风险资产定价过低。报告汇编的几乎每篇文章都反映了一个问题:近年来非常规货币政策本身蕴含着下一场危机的种子,那就是货币宽松、风险定价过低。伦敦房地产市场、一些债券等资产泡沫已经表明了潜在的风险。

左右为难的“退出”

“大型发达经济体出台的大量非常规货币政策,将世界带进了全新的未知水域,”德尔维什和卡拉斯指出,这些政策虽然成功稳定了金融市场,但远没实现G20所希望的“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由于可预期的负面后果,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是一定的,但何时退出、如何退出,不确定性很大。

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也认同这一观点。在10月31日第二届金砖国家财经论坛上,她坦言,非常规货币政策总有退出的一天,但退出时很可能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在研究者看来,非常规政策如何退出?各国左右为难,一是因为退出时机取决于经济复苏情况,难以把握;二是退出对金融市场影响非常大,会否因退出引发新一场危机也未可知。今年5月,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首次谈到量化宽松政策结束的可能时间,市场就应声波动,迫使他基本收回之前的讲话,这反映出有序结束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困难。

新兴市场对退出尤其敏感。今年5月,因市场担心美联储将逐步缩小债券购买规模,大量资本流出亚洲;9月,受美联储表示可能延期缩减购债规模影响,亚洲股市和汇市复苏;在给《华尔街日报》的撰文中,汇丰银行环球资本市场亚太区主管范礼泉指出,“11月8日公布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美国就业数据,或将再次激起市场对美联储逐步缩小购债规模的猜测,并引发新的动荡”。

储能调研报告范文5

关键词 木质林产品;碳储核算;方法选择;关联利益

中图分类号 S7-9;X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7)02-0044-08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7.02.008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社会经济文明的进程。当前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化石能源导致了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大量聚集,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评估报告显示,自工业化以来温室气体的排放持续增加,其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了40%,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率”已超过60%,成为影响气候变化最重要的温室气体。温室气体的持续排放将过一步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威胁人类的生存安全及稳定发展。

气候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1]。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上已形成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文简称为《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下文简称为《议定书》)为框架、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为原则的缔约方间的减排行动,根据《公约》第4款规定,缔约方应采用可比较的方法定期更新、公布并向缔约方会议递交温室气体的源排放和汇清除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2]。

林业碳库的全生命周期均具有减缓气候变化的价值,可有效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森林通过光合作用,以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方式有效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Woodwell 等测定森林和林地碳汇量占植被碳库总碳量的90%以上[3]。作为森林资源的延伸,木质林产品可将碳长期存储,起到二氧化碳“缓冲器”的作用,Pan 等测定每年木质林产品的碳储变化量约占每年林业碳库增量的4.7%[4]。

木质林产品是一个巨大的碳库,在缓解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值得重视。一方面,耐用木质林产品具有碳排放滞后效应,可将碳长期存储在产品内。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不断增长,据估算,全球木质林产品碳储量每年增长约139 TgC,抵消森林采伐碳排放的14%[5]。另一方面,木质林产品在建筑部门及能源部门均具有替代作用,利用木质林产品替代钢筋、混凝土等能源密集型产品或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可直接减少工业及能源部门的碳排放,实现替代减排功能。

在《议定书》第二协议期,缔约国应核算和报告本国木质林产品碳库储量变化,增加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可作为公约附件Ⅰ国家抵消其二氧化碳减排承诺的一部分[6]。2006IPCC指南中提出了林产品碳储核算四种方法,即IPCC缺省法、储量变化法、大气流动法和生产法。指南指出,四种方法的本质区别是碳储量归属和碳排放分配的不同[7]。因此,选择不同的方法,将会导致碳储量在缔约国之间的不同分配,影响缔约国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的评估。尤其是对我国来说,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在今后的气候变化谈判中将面临减排义务,故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的核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IPCC框架下碳储核算的相关议程进行梳理,总结碳储议题当前面临的主要争议;然后,从纵向时间和横向区域两层面分析各国家和地区关于木质林产品碳储核算的方法选择。最后,从清单报告要求及国际贸易角度重点分析生产法和储量变化法的关联利益,归纳不同角度下两种核算方法的适用属性,以反映和把握碳储核算的主流研究方向,厘清当前木质林产品碳储核算议题的焦点。

1 气候变化CBDR原则与碳储方法学争议

1.1 CBDR原t及木质林产品碳储议题进程

为减缓气候变化、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1992年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并于1994年正式生效。《公约》第一次以框架性公约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y, CBDR),即强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承担不同的义务。CBDR对所有缔约国以及附件Ⅰ和附件Ⅱ的缔约国提出三种层面的要求:①附件Ⅰ国家应承担强制减排义务;②附件Ⅱ国家应承担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援助的义务;③所有缔约国应承担的一般性义务[2]。同时,CBDR原则的内涵在应用中持续丰富和发展。2014年IPCC第五次报告中对CBDR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使之涵盖“责任”(Responsibility)、“能力”(Capacity)、“公平”(Equality)和“发展权”(Right to Develop)四个方面,并以“责任”为基础性原则。IPCC鼓励减排能力较强的国家承担更多的气候责任,国家间的区别原则可在道义上进行调整[8]。CBDR原则是划分国家间气候责任承担义务的主要依据。

每次的缔约方谈判都是围绕“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进行谈判、妥协和斡旋。

CBDR原则广泛应用于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分担,在全球HWP碳库替代减排方面同样存在责任分担问题[8]。《公约》自1997年起开始关注木质林产品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减排贡献,其附属科技咨询机构(SBSTA)在第4次会议首次提出木质林产品碳储问题[9],并围绕木质林产品碳储核算方法学问题展开多次讨论。IPCC建议将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纳入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报告中,前提是国家可以证明本国木质林产品碳库的储量实际增长。表1梳理了《公约》通过以来历次缔约国会议气候变化谈判进程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木质林产品碳储核算的进程。目前,2006IPCC指南和2013IPCC 指南应用于木质林产品的碳储核算,两份指南的理论效力相等[10],2013IPCC 指南特别强调该指南与2006IPCC指南一致,并不致力于修改和取代,但是在2006IPCC指南的基础上,2013IPCC 指南附加了限制,仅报告本国伐木生产的木质林产品碳储量,进口木质林产品碳储不计入本国的碳储核算[11]。

1.2 木质林产品碳储核算方法及争议

为满足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报告的需要,IPCC通过SBSTA制定了一系列清单指南,其中涉及了木质林产品的碳储计量方法学。这些报告的提出体现了木质林产品碳储核算方法的演进。1996IPCC指南提出了IPCC缺省法,假设木质林产品碳储量为零[12]。2006IPCC 指南确定了三种方法在国家层级上核算碳储以及报告木质林产品在AFOLU部门的碳清除贡献,即储量变化法(SCA)、大气流动法(AFA)和生产法(PA),这三种方法是核算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的基础方法(见表2)。三种方法区别体现在如何在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分配木质林产品的碳清除贡献,最主要的区别体现在系统界限的划分上。

IPCC缺省法假设木质林产品碳库储量保持不变,为解决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的估算问题,1998年达喀尔会议上提出替代IPCC缺省法的另外三种方法,即储量变化法、生产法和大气流动法。1997―2016年,IPCC框架下木质林产品碳储的四种基本核算方法的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

第一阶段,1997―2006年。Brown等人提出长生命周期的木质林产品可以封存大量的碳;IPCC开始关注木质林产品的碳储作用。1996IPCC指南提出缺省法,假设木质林产品的碳储在采伐年一次性氧化,即木质林产品碳库储量不变。同时,在此阶段,一些替代方法被提出。该阶段木质林产品碳储被视为即时氧化,缺省法占据主流地位[13],木质林产品碳储核算并未纳入国家温室气体清单。

第二阶段,2006―2011年。2006IPCC指南以附件形式列出四种核算方法,分别是储量变化法、生产法、大气流动法和简单分解法。前三种由Brown提出,后一种由FordRobertson提出。京都议定书第一协议期(2008―2012年),附件Ⅰ缔约国被鼓励去监测和报告森林生物量中的碳,并未包含HWP。这一阶段,IPCC对核算方法的选择上依然保持中立态度,并没有单独推崇任何一种方法[14]。

第三阶段,2011至今。德班气候变化大会规定附件Ⅰ国家在第二协议期(2013―2020年)内基于森林管理参考水平报告本国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及其变化,并建议将生产法提为国际上核算碳储量的通用方法,在该阶段生产法成为主流,木质林产品的碳储核算纳入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报告[6]。

从纵向时间看,2011年德班气候变化大会之前,IPCC缺省法一直占据主流地位,木质林产品的碳储核算并未被纳入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2006IPCC指南对核算方法保持中立态度,最新的2013IPCC指南建议在第二协议期内采用生产法为主流核算方法。值得注意的是,IPCC及各缔约国并未否定其它的核算方法。对于木质林产品贸易大国,储量变化法考虑进出口的碳计量更值得重视。进口国报告碳储增加,出口国报告碳排放增加,故储量变化法对进口国有利。

2 木质林产品碳储核算的研究进展

2.1 木质林产品碳储核算研究的科学价值

目前,多数研究均肯定了木质林产品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积极作用。从全球层面上看,木质林产品是一个巨大的碳库[5,15-17],1910―1990年全球木质林产品的累计碳储量为2 700 tC,且碳储量不断增加,每年增加26―40 TgC[18-19],约为森林碳汇量的20%―50%[4],尤其是2000―2005年,每年的增量达到55 TgC[20]。从国家层面看,诸多研究也肯定了本国的木质林产品碳库的碳储贡献。Skog核算美国2005年木质林产品的碳清除贡献为44 MtC,约为森林碳汇的17%―25%[17]。Chen等核算了加拿大安大略省林业碳库的碳流动,结果显示1901―2010年木质林产品碳储不断增加,且储量达到849 TgC[21]。欧盟各国也对木质林产品碳储进行计量,预计在2030年达到22.9 MtC[22]。我学者对本国木质林产品碳储量也进行了估算:伦飞估算我国2000―2009年新生伐木制品的碳储量,研究显示新生伐木制品的净碳储量约为同期森林碳汇量的15%[23];杨红强基于木质林产品的碳储功能研究结果显示其替代减排能力为1.6%,年均碳储量占中国能源消耗排放二氧化碳的0.47%―1.61%[24]。各国研究核算结果也表明木质林产品是一个重要碳库,在减缓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2.2 碳储核算方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

2006IPCC指南提出四种核算木质林产品的方法,即储量变化法、生产法、大气流动法和简单分解法。简单分解法本质上属于生产法,其余三种方法易于核算和关联比较,是目前核算木质林产品碳储的主流方法[8]。目前,有许多学者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核算全球木质林产品碳库的碳储量。Winjum利用储量变化法和大气流动法核算1990年全球森林采伐和木质林产品碳库的碳流动量为980 Mt[5]。为报告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一些研究从国家层面上核算本国林业碳库碳储量,林业碳库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狭义林业碳库主要指森林碳库,广义林业碳库包括森林碳库和HWP碳库。表3概述了HWP碳库碳储量不同核算方法在美国、加拿大、爱尔兰、芬兰、葡萄牙及中国的应用情况。

主流的研究均肯定了木质林产品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减排贡献。表3反映了自1996年《公约》通过以来各国核算碳库收支情况时方法选择情况。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偏向于生产法和储量变化法。对于木质林产品净进口国来说,储量变化法更有利,例如中国;净出口国偏向于选用大气流动法和生产法,例如葡萄牙。

2.3 不同核算方法的对比研究

一部分专家学者在国家层级上比较了不同核算方法的差异性。Lim从技术、科技和政策准则三方面比较大气流动法、储量变化法和生产法,结果显示三种方法的核算结果在全球层面上一致,而在国家层面上不同方法结果不同,另外,系统界限划分不同导致碳储量和碳排放在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分配不同[34];Nabuurs从简便性、精确性、数据获取难易程度以及对贸易的刺激性等四个角度比较大气流动法、生产法和储量变化法,并以瑞典、荷兰和加隆为例分析木质林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果显示生产法对生物质能源的国际贸易起到负向抑制作用,而储量变化法核算结果精确、限制较小,对长生命周期木质林产品及生物质能源的国际贸易起到正向刺激作用[35];Dias将Winjum方法与GPG层级2、层级3方法分别比较,并基于葡萄牙木质林产品碳库比较储量变化法、生产法和大气流动法,层级3方法的不确定性最小,对于核算葡萄牙碳储最有利,Winjum方法下的生产法和大气流动法高估碳储量[36];杨红强研究导致生产法的不客观性的内生因素,并与储量变化法做对比,指出木质林产品的贸易和产量数据对核算方法结果的影响[13]。

2.4 方法选择的关联利益

大多数研究都涉及核算方法对贸易和政策的影响,对系统界限划分不同导致碳储量和碳排放在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分配不同。表4总结了核算方法对贸易、森林管理的影响,并从可行性方面分析了四种方法的差异。

IPCC缺省法假设木质林产品碳储量保持不变,该法高估了木质林产品的碳排放,因此缔约国一般采用另外三种方法核算本国碳储。

从清单报告角度看,IPCC公布的2013IPCC指南要求缔约国在国家森林管理参考水平下报告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及变化[13],生产法是目前技术条件下区别源于可持续森林经营管理森林的碳储核算方法,符合报告的原则与要求。2006―2009年,欧盟成员国更偏向于采用储量变化法,而2009年后欧盟成员国统一采用生产法核算木质林产品碳库的碳通量[28]。Pilli运用2013IPCC指南中层级二方法,采用生产法核算欧盟28国木质林产品碳库总的减排贡献,结果显示2000―2012欧盟木质林产品碳库每年的碳清除贡献为44 MtC [22]。

从国际贸易角度看,对于中国等林产品贸易大国,储量变化法和大气流动法考虑进出口的碳计量更应值得重。表5列举代表性贸易国木质林产品碳库储量情况。

对于葡萄牙等木质林产品净出口国,采用大气流动法更有利,其利益主要体现在鼓励出口,出口不被视为碳排放,规定由产品消费国报告木质林产品碳排放;进口不意味碳储增加,消费国需要进口报告木质林产品碳排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进口。

对于中国、美国、爱尔兰等木质林产品净进口国,采用储量变化法更有利,其利益主要体现在将进口木质林产品视为碳储增加,鼓励进口。爱尔兰学者Green也将三种方法应用于核算本国碳储,结果显示储量变化法更有利[27]。

3 结论及讨论

3.1 主要研究结论

木质林产品的碳储功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贡献已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木质林产品的碳储核算已被纳入缔约国温室气体清单报告。目前,关于木质林产品的碳储核算的主要争议集中在碳储核算方法的适用方面。现有核算方法核算全球木质林产品碳库储量结果一致,但具体核算缔约国木质林产品碳库储量时其结果不同。不同核算方法的本质区别体现在对进行国际贸易的木质林产品,其碳储量的归属认定及碳排放的分配划分在各贸易国间的界限区别。第二协议期内,缔约国附件Ⅰ国家在假设本国木质林产品碳储贡献不为零时采用生产法核算碳储量,核算源于本国采伐木的产品碳库碳收支已成为当前缔约国履行气候责任的基本要求。

本文从纵向时间维度梳理IPCC框架下木质林产品碳储核算议题进程,结果显示在《京都议定书》的第二协议期,IPCC建议各国采用生产法核算本国木质林产品碳库碳收支情况,即仅计算源于本国采伐的木质林产品的碳收支情况,本国进口的木质林产品碳储不计入计算。横向对比分析各国及地区在核算林业碳库及木质林产品碳库碳收支的方法选择,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生产法及储量变化法核算本国木质林产品碳储量。①碳储核算方法影响木质林产品的国际贸易,反过来由影响森林管理活动和市场价格。主流学者研究不同核算方法对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均认同储量变化法对木质林产品进口具有刺激作用。大气流动法对出口有刺激作用,而抑制木质林产品进口;生产法对贸易影响较小。出口刺激降低本国木质林产品市场价格,而进口刺激提高国际市场的木质林产品价格。②总的说来,从清单报告的角度来看,2013IPCC指南要求缔约国需基于国家森林管理参考水平核算本国木质林产品碳储,生产法区别森林管理活动并核算源于可持续森林经营管理的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符合报告的要求,选择生产法更有利。而从国际贸易角度来看,对于葡萄牙等木质林产品净出口国选择大气流动法更有利,对于中国等木质林产品净进口国,储量变化法视林产品进口为碳库储量增加,其应用更具优势。

3.2 关联问题讨论

我国是木质林产品贸易大国,科学核算木质林产品碳库储量对我国参与气候变化谈判有重要意义。生产法符合IPCC清单报告原则,是IPCC建议的主流方法,但需追踪出口木质林产品的使用情况,其成本高,且对木质林产品的国际贸易刺激较小。针对中国等木质林产品贸易大国,在储量变化法模型下国家通过进口木质林产品增加碳库储量,可推广长生命周期木质林产品的使用及生物质能源的使用。在采用储量变化法核算本国木质林产品的同时,定量化分析储量变化法对木质林产品贸易及森林管理等政策的影响也是今后我国研究的重点。另外,应数量化核算木质林产品替代化石能源及能源密集型建筑用材的减排贡献,以综合评估木质林产品碳库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贡献。开发核算模型定量核算木质林产品在土地填埋阶段的碳储贡献、数量化分析木质林产品碳库在替代能源密集型建筑用材及能源密集型化石能源方面的减排效应,以减少核算方法的不确定性,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IPCC. Climate change 2013: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M]. 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

[2]UNFCCC.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R]. Geneva, Switzerland: United Nations,1992. http://unfccc.int/resource/kpstats.pdf.

[3]WOODWELL G M, WHITTAKER R H, REINERS W A, et al. The biota and the world carbon budget[J]. Science, 1978, 199(4325): 141-146.

[4]PAN Y D, BIRDSEY R A, FANG J Y,et al. A large and persistent carbon sink in the world’s forests[J]. Science, 2011, 333(6045): 988-993.

[5]WINJUM J K, BROWN S, SCHLAMADINGER B. Forest harvests and wood products: sources and sinks of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J]. Forest science, 1998, 44(2): 272-284.

[6]UNFCCC.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R]. Bonn, Germany: United Nations,2011. http://unfccc.int/resource/docs/tp/tp0307.pdf.

[7]IPCC. 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2006[M]. 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8]杨红强, 张小标. 共同但有区别原则:基于全球HWP碳焯娲减排的责任分担[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5, 14(3): 309-318. [YANG Hongqiang, ZHANG Xiaobiao. 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 burden sharing based on alternative emission of global harvested wood products carbon pool[J]. Journal of agroforestry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15, 14(3): 309-318.]

[9]白彦锋, 张守攻, 姜春前, 等. 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2013, 26(3):6-10. [BAI Yanfeng, ZHANG Shougong, JIANG Chunqian,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f carbon stock in woodbased forest products[J]. World forestry research, 2013, 26(3): 6-10.]

[10]SCHOU E, SUADICANI K, JOHANNSEN V K.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harvested wood products: data for 2013report to the UNFCCC[R].2015.

[11]IPCC. 2013 supplementary methods and good practice guidance arising from the Kyoto Protocol[M]. Geneva, Switzerland: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2014: 148-173.

[12]IPCC. Revised 199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inventory [M]. Bracknell: UK Meteorological Office, 1996.

[13]YANG H Q, ZHANG X B. A rethinking of the production approach in IPCC: its objectives in China[J]. Sustainability, 2016, 8(3): 216.

[14]SHENG H X. Carbon accounting approaches for harvested wood products[D]. Columbia: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2012: 1-39.

[15]KARJALAINEN T. Model computations on sequestration of carbon in managed forests and wood products under changing climatic conditions in Finland[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1996, 47(4): 311-328.

[16]APPS M J, KURZ W A, BEUKEMA S J, et al. Carbon budge of the Canadian forest product sector[J]. Environmental service & policy, 1999, 2(1): 25-41.

[17]SKOG K E. Sequestration of carbon in harvested wood products for the United States[J]. Forest products journal, 2008, 58(6): 56-72.

[18]SKOG K E, NICHOLSON G A. Carbon cycling through wood products: the role of wood and paper products in carbon sequestration[J]. Forest products journal, 1998, 48(7/8): 75-83.

[19]PINGOUD K. Harvested wood products: considerations on issues related to estimation, reporting and accounting of greenhouse gases[R]. Final report to UNFCCC secretariat, 2003.

[20]MINER R. The 100year method for forecasting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forest products in use[J].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 2006.doi:1007/S 11027-006-4496-3.

[21]CHEN J X, COLOMBO S J, TERMIKAELIAN M T, et al. Carbon profile of the managed forests in Canada in the 20th century: sink or source?[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 48(16): 9859-9866.

[22]PILLI R, FIORESE G, GIACOMO G. EU mitigation potential of harvested wood products[J]. Carbon balance and management, 2015, 10(1): 6.

[23]飞, 李文华, 王震, 等. 中国伐木制品碳储量时空差异[J]. 生态学报, 2012, 32(9): 2918-2928. [LUN Fei, LI Wenhua, WANG Zhen, et al. Spatiotemporal changing analysis on carbon storage of harvested wood products in China[J]. Acta ecologica sinca, 2012, 32(9): 2918-2928.]

[24]杨红强, 季春艺, 杨惠, 等. 全球气候变化下中国林产品的减排贡献: 基于木质林产品减排功能的核算[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12): 2023-2033. [YANG Hongqiang, JI Chunyi, YANG Hui, et al.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China’s contribution to carbon reduction: based on carbon storage accounting of Chinese harvested wood products[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3, 28(12): 2023-2033.]

[25]HEATH L S, NICHOLS M C, SMITH J E, et al. FORCARB2: an updated version of the U.S. forest carbon budget model[R].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 Service, Northern Research Station, 2010.

[26]STOCKMANN K D, ANDERSON N M, SKOG K E, et al. Estimates of carbon stored in harvested wood product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forest service northern region, 1906-2010[J]. Carbon balance management, 2012(7): 1-16.

[27]GREEN C, AVITABILE V, FARRELL E P, et al. Reporting harvested wood products in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implications for Ireland[J]. Biomass and bioenergy, 2006, 30(2): 105-114.

[28]DOLAN J, BLACK K. Future change in carbon in harvested wood products from Irish forests established prior to 1990[J]. Carbon management, 2013, 4(4): 377-386.

[29]COWIE A, PINGOUD K. Stock change or fluxes? resolving terminological confusion in the debate on landuse change and forestry[J]. Climate policy, 2006, 6(2): 37-41.

[30]SOIMAKALLIO S, SAIKKU L.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challenge for wood utilization:the case of Finland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 50(10), 5127-5134.

[31]DIAS A C. Carbon storage in harvested wood products: implications of different methodological procedures and input data:a case study for Portugal[J]. Forest research, 2012, 131(1): 109-117.

[32]白妫 姜春前, 张守攻. 中国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及其减排潜力[J]. 生态学报, 2009, 29(1): 399-405. [BAI Yanfeng, JIANG Chunqian, ZHANG Shougong. Carbon stock and potential of emission reduction of harvested wood products in China[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9, 29(1): 399-405.]

[33]LUN F, LI W H, LIU Y. Complete forest carbon cycle and budget in China, 1999-2008[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12,264: 81-89.

[34]LIM B, BROWN B. Carbon accounting for forest harvesting and wood products: a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possible approache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 1999, 2(2): 207-216.

[35]NABUURS G J, SIKKEMA R. International trade in wood products: its role in the land use change and forestry carbon cycle[J]. Climate change, 2001, 49(4): 377-395.

储能调研报告范文6

关键词:变电站;安全稳定;智能告警系统

作者简介:侯玉敏(1970-),女,辽宁丹东人,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鹤岗供电公司调控中心,技师;程亮(1976-),男,安徽亳州人,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鹤岗供电公司调控中心,工程师。(黑龙江 鹤岗 154101)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0-0197-02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发展,使得电网运行人员需要关注更宽、更深范围的设备信息。智能变电站的信息化改造使得数据信息种类多样化,不仅对变电站侧的数据信息采集、分拣、传输、接收与处理产生复杂的影响,同时也对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监视、控制、统计与分析处理功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将着重介绍变电站在应对海量告警信息时的智能告警措施与方法。

一、智能变电站告警信息分类

智能变电站的告警信息一般用于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电网故障诊断等高级应用,这些高级应用大部分是基于SCADA/EMS等调控一体化平台实现的,因此SCADA系统提供了主要的智能告警信息,其内容主体一般包括开关动作以及保护动作信息,通过整合电网调度自动化的运行与控制的一般性经验型知识并加以分析,完成告警信息的在线智能处理。

1.电网断面信息

电网断面信息包含反映断路器开关动作的遥测信息及继电保护动作的遥信信息。遥测信息是指反映电网运行工况的模拟量数据(电流、电压和功率),反映电网主要电气设备实时运行工况的数据,如有载调压变压器的分接头位置、变压器油温等。遥信信息主要是指监控装置的开关动作(开关输入量)信息,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的开合状态、特殊监控的硬触点和软触点。硬触点有开关储能状态、远方/就地操作位置等;软触点包括保护当前状态、设备异常情况等。

这些遥测、遥信数据经过现场采集后由监控装置按规定的通信规约向SCADA系统报送。SCADA系统根据这些实时数据,完成对电网当前状态的重构、跟踪和监控。电网的断面数据临时存入实时库中,并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写入历史库。

2.事故告警信息

当电网发生事故、运行电压电流越限、设备异常动作等情况时,相应的监控设备将会产生事件顺序记录(Sequence of Event,SOE),这类信息称之为事故告警信息,其内容包括断路器跳闸、设备异常动作、电压越限及保护动作等告警信息,告警信息由保护、监控装置及系统实时上传至SCADA系统并由界面显示。SCADA系统收到SOE告警信息后,立即产生报告,同时通知调度员,并将告警信息以记录的形式追加到告警事件数据库或历史文件中,形成历史库,方便后期调用查看。

二、电网调度中的告警类别

电网调度中的告警方式有多种分类方法。按告警设备范围可以分为电气元件级告警和系统级告警。电气元件级告警指的是某元件发生故障或者电压、电流或潮流越限时的告警方式,系统级告警指的是当电网发生大扰动时,电网中的电气量发生突变,或变化量远大于正常运行工况下的水平。

电气量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公式所示:

δ= ΔM/ΔT > nε

其中ΔM=(Ma - Mlim),ΔT为时间,ε为正常运行工况下的电气量(电压、电流、频率)大小,n代表变化量的倍数。相对于元件级告警,系统及告警是基于整个电网的实时稳定运行状态的告警方式。

按告警设备数目多少可以分为单一告警、串联告警、并发告警和组合告警。单一告警指的是当某一设备发生越限、故障时的单一告警方式,单一告警方式是最为基础的设备告警方式。串联告警方式由一连串的单一告警组成,串联告警一般均由诱发故障引发,其后续均为该诱发故障的连锁反应及现象,例如母线故障,会引发与该条母线相连接的所有线路侧开关跳开,这些线路侧开关跳闸的告警信号就是在母线故障这个诱发故障伴随下的串联故障,从而引发串联告警。

并发告警指的是两个没有联系的故障同时发生,并各自引起相应的串联效应,由这类效应引发的告警称之为并发告警。如某条大容量线路发生故障后,此线路附近线路潮流瞬时增大,造成其他线路或负荷发生潮流越限等故障。

组合告警属于特殊的串联或并发告警,其完整过程可描述为:当发生某个故障后,同时伴随发生了串联及并发故障,诱发故障引发了下一故障,同时与诱发故障点电气联系不紧密的某一处也发生了故障,针对这类故障的告警方式称之为组合告警。

按照电气量变化关系可以分为灵敏度告警以及梯度告警两种方式。灵敏度是反映可控变量与状态变量之间的对应变化关系的参数。灵敏度告警可以让某些变化量很小,但却可以对某些状态量影响巨大的可控变量进行监控,很容易区分出这些可控变量与状态量之间的变化关系,这为电网调度值班人员适时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提供了依据。梯度告警方式针对电网不同时间段的电气量变化特性,呈阶梯状对各时间段逐级进行监视告警,此类告警方式广泛用于制作负荷曲线时对各负荷变化较快时可能发生故障的薄弱环节进行告警。

三、智能告警系统结构与设计原理

智能告警系统并不能准确定位故障告警信息,它通常将所有疑似告警信息综合起来处理,为电网调度运行人员提供电力系统全景图,并明确告警方向,便于调度人员及时作出决策。

1.智能告警系统总体结构

智能告警系统主要由实时信息库、知识库、推理机、数据库、知识获取、翻译、人机接口模块等组成,智能告警系统是一个专家系统,其核心部分是知识库及推理机部分,如图1所示。

上图中各模块功能内容如下:

(1)知识库。变电站智能告警信息领域的一般性经验规则及知识,同时还有相应的知识获取方法及表示方式。

(2)数据缓存库。存储系统模块运行的初始数据,同时对变电站进行告警信息筛选等推理操作时产生的一些中间数据将暂时存储至数据缓存库中,需要与知识库保持一致。

(3)推理机。数据库提供数据信息,根据知识库中的规则及知识,推理得出结果。

(4)解释器。由于系统内部处理是纯数据信息处理,不具有易读性,难以理解,因此解释器将推理得出的结论“翻译”给用户,并通过人机接口告知用户。

(5)统计计算模块。统计告警信息的操作次数及频率。

2.告警信息噪声处理

在电网正常运行以及发生事故两种状态下,调度自动化系统都会收到由底层设备发出的大量告警信息,这些数据中大部分为冗余数据,并不能帮助分析电网状态。其中有用的信息也需要按照特定属性进行分类。因此,针对调度自动化系统接受到的海量信息,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信息筛选过滤及分配。

告警信息的预处理包含清除冗余信息和恢复缺失信号两个主要部分。

当电网发生故障时,伴随着故障告警信息还有大量的开关动作/复位信息、保护动作信息及正常运行信息,因此,需要将这些冗余信息剔除,剩余的故障信号将为调度人员定位故障提供判断依据。

大量告警信息中除含有冗余信息之外,也会缺失某些信息,这些缺失信息将导致信息分析不准确,为弥补信息缺失造成的漏洞,一般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来对告警信息进行校验与补足。

3.变电站智能告警系统的硬件组成

变电站智能在线告警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网络线路、数据库服务器、存储器、前端服务机、通信服务机、调度员工作站等部分构成。

(1)计算机网络线路。用于将各个子系统、服务器、工作站连接起来,同时形成一个连通的网络,便于相互之间传输、统计信息。

(2)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功能是为所有遥测、遥信、通道、厂站、接点的参数等信息建立数据链表,方便其他工作站以及仔细系统连接,并为分析告警内容提供分析样本,数据库服务器一般会设计两台以作备用。

(3)存储器。与数据服务器功能接近,只用作数据信息的存储、读取,含有与数据库服务器相同的内容与格式,特点是存储量大,相对于数据库服务器的中间存储器功能来说,存储器更适合作为历史数据库。

(4)前端服务机。从前端总线到变电站个设备、监控仪器连接到此前端服务机,相互之间建立数据连接,运行告警数据信息的采集、传输、接受和发送功能。同时前端服务机也设置多台,可分别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工作站进行区分。

(5)通信服务机。通信服务机实现调度工作站所有调度决策的通信功能,主要实现对各子站上传告警信息的的解调与综合处理,为每个子站设置一个调制解调器,另外,通信服务机中还应放置网络交换机和物理隔离设备。

(6)调度员工作站。调度员工作站是调度员进行操作并做出调度决策的平台。它将在后成告警信息及数据的辨识、分类,同时通过人机接口显示给调度人员。另外,它将提供特定的人机接口,方便调度员修改、维护和管理系统。

四、结语

本文对变电站智能在线告警系统处理的告警信息来源进行了介绍,按照不同属性将电网中的告警方式进行分类并设计一套智能在线告警系统,列出了该系统的总体结构,阐述各模块的详细功能,最后介绍了系统相应的硬件组成。

参考文献:

[1]郭佳斯.变电站集控告警信息在线处理系统的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0.

[2]彭欣.变压器集控智能告警系统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9.

[3]董勤伟.变电站集中监控告警信号在线处理专家系统[D].南京:东南大学,2006.

[4]张兴.地区电网二次报警信息智能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1.

[5]王伟臣.电力系统在线安全分析的可视化与并行计算技术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6]璩啸.基于短信平台的变电站综合监视系统方案设计[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7]张海波,陶文伟.地区电网设备异常和事故信号智能处理系统研究与设计[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24(2):35-40.

[8]崔法聚.基于集控中心的电力系统警报处理故障诊断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9]顾雪平,刘道兵,孙海新,等.面向SCADA系统的电网故障诊断信息的获取[J].电网技术,2012,36(6):64-70.

储能调研报告范文7

县发改局认真贯彻县委、政府关于病毒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切实履行县联控联防工作机制成员单位相关职责,成立了县发改局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行动方案统筹应对,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歼灭战。现将近期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积极开展全县粮油市场供应和物资储备工作,切实加强储备库存报告和监测工作,在保证自身物资充备的同时密切联系代储企业,做到代储粮油储备充足以便能随时调运,切实保障相关物资供应、有备无患。在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同时,我局张贴了市场保障供应公告,安抚民众情绪,避免部分民众听信谣言引起恐慌。

二是积极开展应急产品及疫情防控相关物资市场价格运行和监测工作,持续加强价格分析研判、预测和预警,确保医用口罩、药品等疫情防控物资价格保持稳定。

三是做好县内各医疗机构和疫情防控的能源供给保障协调工作,通过协调国网县供电公司特成立五个片区的配抢小组,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了疫情防控期间电力充足。

四是做好机关及相关企业自身防控工作,组织开展局内及物资储备中心场所消毒等防控措施和防控知识宣传,并通知了所有在建企业员工(包括企业单位职工、务工人员)近期均不能来丹,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做好登记备案工作,并告知内部不得组织聚餐活动。

五是做好信息报送工作,严格落实春节期间带班和值守制度,建立工作动态日报送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准确及时。

下一步,我局将主动作为,阵线前移,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关于防疫工作的决策部署,有序、有效、科学做好相关工作,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储能调研报告范文8

一、 组织机构

(一)成立白竺村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村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成员:

(二)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贯彻执行乡应急委员会的决定,负责全村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组织实施等工作;负责对突发事件所涉及的全村性重大工作事项提出建议,并报乡应急指挥部。

2、负责全村重大应急救援问题的调查研究,制定全村应急救援系统建设的措施和规划。

3、负责本预案的修订和评估工作。

4、负责全村紧急救援、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常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5、承办白竺乡应急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运行机制

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机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一) 预测与预警

不断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1、监督网络:建立突发事件信息联络员制度,完善信息监测网络,拓宽信息渠道,扩大监测能力。

2、监测内容:负责本村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的普查、登记和管理工作;掌握本村重大危险源数量、重大隐患分布和可能造成危害的程序以及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做好信息收集和风险分析工作。

(二)应急处置

1、信息报告:(1)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发现人应立即向村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如实报告,村应急领导小组接到突发事件重要信息报告后,研究判断各类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及时提出紧急处置建议,向白竺乡应急办报告,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将乡应急办指示传达给村民小组,并跟踪反馈落实情况。(2)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3)村委会、各村民小组要及时掌握突发事件信息,对于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信息的报送,要高度重视,严密监视事态发展,及时上报白竺乡应急办公室。

2、先期处置: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小组要立即做出响应,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并及时向白竺乡应急指挥部报告。

3、应急结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解除应急状态,及时补充应急物资,重新回到应急准备状态。

4、恢复与重建:(1)善后处置。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迅速设立灾民安置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做好灾民安置和救灾款物和接收、发放、使用与管理工作,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并做好灾民的安抚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现场进行消毒、疫病防治、清理污染物。及时归还紧急调集征用的物资或者占用的房屋、土地。(2)恢复重建。积极组织村民做好恢复重建工作,需要上级给予援助的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请求。

三、应急保障

根据事件危害程序,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等保障工作,保证应急救援的急需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1、人力保障。村义务巡防队等志愿者队伍是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要切实加强其应急能力建设,使其掌握一定的救援知识和技能。

2、物资保障。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明确储备地点、储存方式、储存物资种类、储藏数量和调拨程序等,由村委会统一协调应急储备物资调用。

3、基本生活保障。积极配合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4、治安维护。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治安联防,协助公安部门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

四、监督管理

1、宣传教育。(1)通过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常识,公布报警电话。(2)在学校普遍开展紧急避险、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知识进村入户活动,增强公众安全防范意识。 2、应急演练。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技能。

储能调研报告范文9

关键词:关键词:数字心电;心电系统;心电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医院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但就全国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只是停滞在HIS系统上,即传统意义上的门诊、住院、收费、药房、药库、病案统计、人事、财务等几个子系统,缺乏创新和突破。部分医院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上也有纳入如检验(L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等信息系统,但对于心电图检查尚未有成熟的心电信息管理系统,因此,无法实现心电图检查信息化管理,不能满足数字化医院多样化与信息化的工作要求和发展趋势。

    1.应用需求

    将各类的心电检查设备连接入网,采用创新式的通用的输出技术实现统一存储,采用WEB方式到临床共享。为心电图检查建立全新的集中式工作模式和标准化流程。实现心电图检查从预约登记、操作检查、编写报告、集中存储、网络传输、临床共享、医生会诊、统计检索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解决目前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当中心电图检查“信息孤岛”问题。构建心电图检查,建立数字化、信息化工作平台,实现心电图检查数字化存储、信息化共享、提高医生之间协同工作能力。为心电图检查科室与临床科室之间建立起检查信息传输与报告的网络化、数字化流程,解决长期困扰医院的门诊心电图检查检查混乱、急诊心电图诊断效率低下、纸张报告备份繁琐、会诊调阅困难的问题;帮扶下层社区医疗及农村医疗分析心电报告,做出准确合理的诊断,使得下层社区医疗及农村医疗的医生能够及时对病人做出合理的治疗。

    2.系统框架及关键技术

    2.1 系统框架

 

                                                                        系统框架

    通过与HIS系统集成,由HIS系统中的门诊、入院登记处和社区医疗根据患者社保卡或医疗卡等创建患者信息(ADT)。门诊医生、住院部医生、社区医生利用HIS预约检查系统发出心电图电子检查申请(Order)。包含患者详细信息资料的电子检查申请信息发送至心电管理系统服务器。患者到门诊、住院、社区进行心电图预约、登记和检查,或者心电图室医务人员到病床前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数据通过局域网传输。在检查心电图前,使用患者的社保卡或医疗卡在心电图工作站上进行刷卡,或者输入患者住院号、申请单号等信息,就可获取患者ID号、姓名、年龄、检查申请单等信息。检查完成后心电数据传输至心电服务器,心电诊断医生根据病历到达提示分析诊断心电数据和编写心电报告,报告编写完成后自动保存至心电服务器。对于已经分析诊断的心电数据,临床医生可通过WEB方式查询、浏览、打印心电报告。

    2.2 关键技术

    PACS相似,数字心电管理系统也需要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存储和管理,但传输和存储难度较小。实现心电图管理系统的关键在于对心电图信息的采集、后处理和诊断.

    (1)心电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是数字心电管理系统的难点之一,原因是心电信息分类较为繁杂,心电图设备厂商众多,很难用一种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涵盖所有的心电产品型号和心电检测内容。原有的国际试行标准“心电信息的标准化通讯协议——SCP-ECG”由于仅包括静态心电图,不够全面,且其数字化通讯方案在技术上不能为主流心电图设备制造商所接受,因此无法得到认可。目前,国际上尚无权威的心电信息标准。心电信息作为人类最早实现数字化转化的生物信息之一,在存储和传输标准上明显落后于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标准。

    通常心电信息有两种采集方式:一种以图像方式采集心电图数据,该方法实现简单,显示方便,但数据量增大,同时无法实现图像后处理和辅助诊断;另一种以原始采样数据的方式采集和存储数据,虽技术难度大,但数据量大大减少,特别是其采用的全数字化的存储方式,为心电图的后处理和诊断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我们采用了后一种方法,即以原始采样数据的方式采集和存储数据。

    (2)心电信息处理和分析诊断

    分析处理是心电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常规心电图分析模块具有电子测量工具,能够放大观察心电图,对历史心电图进行同屏比较,观察病情发展。动态心电图分析模块能够扩展多个客户分析终端,提高Holter使用效率;系统可以全息存储原始动态心电图数据,方便学术研究。高级查询模块实现心电数据的复杂分析统计功能,能够按性别、年龄段、PR间隙、QRS宽度等条件对几十万条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输出统计结果,并生成Excel或Spss的文件,极大地提高心电研究工作效率。

    3.功能模块

    3.1 预约登记模块

    支持与HIS系统集成,实现检查登记时输入病历号后从HIS调入病人信息,提供按检查项目、病人来源等分类预约,登记病人时,系统自动验证是否新病人或老病人。直观显示每天每一个时段预约、候诊病人的状态

    3.2 电子排队叫号模块

    多媒体排队叫号,根据诊室、医生、检查方法等自动分类排,通过呼叫终端呼叫患者时,语音提示,同时大屏显示,可针对特殊情况进行急诊、优先呼叫、待诊、重复呼叫等。

    3.3 网络传输模块

    通过局域网、无线局域网来接收门诊、病房传输来的心电图数据;通过互联网、3G、GPRS等方式接收下层社区医疗和农村医疗单位传输来的心电图数据。

    3.4 报告编写模块

    对传输来的心电图数据、集中分析处理编写报告,传送电子报告。对患者测量异常值、诊断异常等,按医生需求提供选择性提示。具有多种报告输出功能,支持自定义报告模板。

    3.5 数据存储模块

    提供心电图检查信息、原始数据、诊断报告等的存储服务。

    3.6 临床WEB浏览模块

    支持WEB浏览诊断报告。提供患者的图文报告、心电图数据,下载打印图文报告。支持Windows2000、XP、windows7等操作系统。基于WEB设计,任意一台计算机都可作为临床浏览工作站使用(下层社区医疗和农村医疗单位计算机通过VPN方式登陆),不需安装任何插件、软件;提供用户登录功能,为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查看权限;具备新旧病历对比功能。

    3.7 统计检索模块

    综合查询,支持自定义组合查询条件,查询条件可以按照各种逻辑运算(与/或/非/大于/小于/等于/近似….)的结果组合。符合条件的统计查询结果可以以图表等方式显示,并可浏览 及打印,同时所有统计查询结果都支持EXCEL文件导出。

    4.现实意义

    4.1 减轻医生工作量,提高检查效率

    从申请单的提交、预约、收费、检查、数据录入直到出检查报告,MEMRS数字心电管理系统设计了一套适合各级医院的工作流程,使心电图检查的工作流程实现网络自动化进行,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4.2 建立信息化资料库,提升医院软实力

    规范医院的心电图检查与诊断秩序,在医患矛盾不断的今天,专业人做专业事,所有心电图检查集中出报告,集中数字化的存储,可以实现患者资料统计存储和自动化,疑难患者资料的储备,对于科研分析有重大意义,同时可以对科室员工的工作量和状态进行统计,能够发现管理薄弱环节,更好评价员工,激励员工,为科室创造更大的效益。

    4.3 提高医院形象

    通过为下层社区医疗和农村医疗单位分析诊断心电图,提高医院的影响力及形象;对大量的门诊心电图检查,通过预约登记与大屏幕电子叫号的功能,可以规范检查秩序,规范诊断报告;打印出图文并茂的病历,同时生成电子病历,形成社区电子病历中心,为病人提供电子病历存放查询服务,增加对用户的影响力。

    4.4 方便临床医生

    通过数字心电管理系统实现的网络功能,临床医生所有的心电图方面的检查报告,就不需要走出办公室,就可以得到所有的诊断报告,分析图像。网络会诊,安排更多时间处理其他事情。

    4.5 规范心电管理

    病人的以往心电图检查数据全部保存到网络服务器上,可以随时查阅调取报告,几秒钟便获得检查数据,可以对某患者多次检查进行对比。心电图数据可以永久保存利用,刻录光盘保存,有教学意义或少见的患者资料,更好的保存。直接得到无失真的原始数据用于学术交流。便于进行日常工作量统计和任意病种的统计。

    5.结语

    数字心电管理系统实现不同厂商的不同心电图设备数据集中管理,将心电原始数据、文字信息、诊断信息永久存储;解决下层社区医疗和农村医疗单位心电图诊断报告质量低等问题,有效提高大型医疗单位专业心电医生资源的利用率;解决了目前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当中心电图检查信息孤岛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医院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刘晋兰,丁子承,德宫和等.心电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2-04.

[2] 肖静,冯海鸣,任志刚等.基于HIS的心电网络信息系统研究实施[J].医疗卫生装备,2010- 01.

[3] 马广松,方宇,徐辉.心电网络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 2009- 07.

[4] 陈蜀虎,李桂祥,王放.心电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医院数字化,2007-07.

储能调研报告范文10

关键词: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

现代世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使得国家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各国蕴藏的常规油气资源开始呈现出挖掘的疲态,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产量越来越小。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讲发展的目光转向非常规性油气资源的发展角度上来。所谓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就指的是天然气水合物、煤层气以及深层天然气等资源,同时,利用化学手段对油页岩进行处理而生产出来的天然气和石油也是常规性的油气资源。

1 现阶段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分布概况

与常规性油气资源的分布情况相比,非常规性油气资源具有集中兴奋不,极大的储存量等特点。而纵观全球,非常规性油气资源的储存量十分丰富,分布十分广泛,并且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相关数据报告来看,全球的非常规性石油资源大约有5000亿吨,与常规性油气资源的储存量大致相等。而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则大约有4000万亿立方米,竟然比常规性天然气的数量多了近十倍之多。

根据EIA研究机构进行研究调查的最新研究报告来看,世界上的页岩油能够产出将近4200亿吨的石油量,远比传统的石油资源多的多。此外,报告还声称全球的页岩气资源大约为500万亿立方米,大约占常规天然气储存量的一半。针对全球性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研究调查来看,美国、俄罗斯这种地大物博的国家有着十分丰富的非常规油气资源,而在日本、菲律、尼泊尔、伊朗还有匈牙利和意大利等国土面积狭小的国家发现了巨大的水溶气储存量。因此,综合整个研究报告来说,世界性范围内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储存量是十分丰富的,并且非常规油气资源一定会成为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主导性能源。

2 在未来的发展历程中,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发展机遇

我国经济在整个世界经济中蓬勃发展,并且在整个世界发展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常规油气资源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当前整个世界都十分重视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且有些国家已经实现了表层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采和使用。

2.1 在世界能源的消费结构中来分析,传统能源的使用量大约占据了所有能源使用量的近八成,其中石油能源的使用量最多,煤等燃料资源使用量紧随其后。这说明世界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性能源具有极高的依赖性。然而石油以及煤矿等资源在世界超高速的使用和浪费情况下,将在未来几十年间产量将开始慢慢下滑。

2.2 根据IEA的相关研究报告预测来看,在未来的几十年间,世界能源需求量将会直线上升,其中,以我国的需求量最为高涨。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快对非常规资源的开采和使用,并且将其培养为常规性能源的接班人。

2.3 针对当前整个世界资源的发展状况来看,许多国家开始出台相关优惠性政策来鼓励非常规性油气资源的开采和挖掘。这样不仅能够刺激非常规性资源的开采和生产,并且能够提高这些资源的使用量。

2.4 从整个世界发展状况来看,页岩气资源的开采和挖掘速度提高,而世界储存的广泛地页岩气资源能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十分有效的改善整个世界能源消费市场。因此,就现在世界发展状况来分析,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3 世界性非常规资源开采挖掘和使用中所接受到的挑战

3.1 尽管目前世界非常规性油气资源储存量十分丰富,但由于它们储存位置十分隐蔽,地理环境十分复杂,这些都给非常规性油气资源的开采和使用以及普及带去了十分严峻的挑战。

3.2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对非常规性油气资源开采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是借鉴的传统常规性油气资源开发时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并没有形成符合他们存储情况的具体开采技术手段。

3.3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潜力无疑是巨大的,但从资源到储量再到产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继美国之后,阿根廷、中国和波兰等国家有望在未来十年在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有所作为,但依靠这些国家获得可观产量、改变地区和全球天然气市场格局估计还需更多时日。

4 中国物探公司应对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随着全球能源资源的日益紧张和油气价格的持续走高,非常规油气资源已成为当今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就中国物探公司在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4.1 对于一个新兴产业,公司需要结合当前国际业务的发展现状制定相应的非常规业务发展规划,为非常规能源勘探市场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人力保障,同时调整市场开发思路,把非常规油气勘探业务的市场开发工作很好地融人到现有的市场开发网络中。

4.2 进行专项调研,进一步研究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具体分布、市场前景、客户投资预期与计划、客户及竞争对手的发展动态、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可行的商务技术合作模式等,为公司准确制定非常规油气勘探业务发展战略及市场开发策略提供借鉴。

4.3 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需要强大的地球物理勘探开发技术作为重要支撑,公司需要成立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研发机构,在相关技术的开发下需要制定规划和储备人才。从技术角度来讲,降低技术成本和管理成本是非常规能源开发利用的关键。因此,中国物探公司需要在非常规能源地球物理数据采集方面形成价格优势,特别是应用于非常规资源的开采,在微地震监测和综合物化探等一体化服务领域要形成核心技术,利用一体化运作的优势,走技术引领市场之路。

4.4 在国内,中资油公司已在不同程度下着力推进对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等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工作,中国物探公司应通过运作国内项目,积累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的管理经验、强化"低成本"管理理念,为进人国际非常规能源勘探市场做好前期准备。同时,加强与中资油公司、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特别是推动并积极参与中国石油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项目的技术攻关,形成非常规勘探的特有技术。

4.5 目前,非常规勘探开发还是以国际大油公司为主导,这类客户相对高端。国际油公司在中国勘探非常规油气是中国物探公司进人非常规油气勘探领域并积累技术和经验的契机。在国内反承包项目运作方面需要制定较高的标准,以良好的项目运作带动国际非常规油气勘探项目的市场开发。国际油公司在非常规勘探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加强与国际油公司的技术合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获得技术和经验,提高市场竞争力。

结束语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应用前景十分可观,这就要求各国必须要投入大量的科学技术于其中,但同时要注意隐藏在其中的挑战,才能真正使非常规油气资源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翟光明.关于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几点思考[J].天然气工业,2008,28(12):1-3.

储能调研报告范文11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领导机构建设。根据省、市应急办要求,结合新一轮预案编修,对区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及各级应急管理领导机构进行更名、调整,认真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结合新一轮预案编修、应急预案演练及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强化各级各类应急指挥机构职能,确保关键时刻指挥得力、各司其职、协调有序。二是抓好办事机构建设。进一步规范各级政府值班工作,严格落实应急办、值班室合署办公和一体化运行制度,实现机构、职能和人员的优化整合;督导村居、社区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以及企业、事业单位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人,明确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

二、进一步强化综合规划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及实施。结合省、市“十二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编制情况,编制区级“十二五”规划,并抓好实施工作;督导各镇(办)做好本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并报区政府应急办备案;督导区直有关单位做好本系统、本行业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二是抓好示范项目建设。做好市级示范项目的维护和管理工作,积极争创省级应急管理示范点;在全区范围内建设一批区级示范项目,适时组织召开示范项目观摩会,宣传、推广先进经验。三是抓好应急经费保障。保障应急管理日常工作所需经费,将应急专项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

三、进一步强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应急预案编修。结合省、市级总体应急预案修订情况,及时修订区级总体应急预案,全面启动区、镇、村三级第三轮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编修、审核、备案等各项工作,积极推广预案手册化先进经验,认真组织做好各级预案特别是基层单位预案操作手册编制工作,重点突出预案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抓好应急预案演练。全面总结年度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制定《年市区总体和专项应急预案演练计划》,重点组织好防汛、森林防火、中小学校应急疏散等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性应急演练;强化预案宣传,调动社会公众参与演练和观摩演练,不断增强预案宣传效果。

四、进一步强化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应急平台调度。制定《市区应急指挥系统调度管理办法(试行)》,采取“一周一调、一季一调”等多种方式,对各联网单位设备运行、值守应急及突发事件处置等情况进行综合调度,进一步充实演练脚本,并适时组织演示和观摩,全面实现市、区、镇三级互联互通。二是抓好应急平台管理维护。借鉴市政府应急指挥系统维护模式,组建应急平台技术保障小组,建立联合巡检保障机制,做好应急指挥平台、移动指挥平台的技术保障工作,确保系统设备完好、运行正常。

五、进一步强化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风险隐患排查。加强对各类风险隐患的动态监管,定期对重大危险源、重点污染源、重大地质隐患点等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加强与公安分局、安监局等单位沟通联系,强化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不断增强监测监控的时效性,努力做到实时监测、快速反应。二是抓好预警信息。加强区、镇、村(居)及基层企事业单位等预警平台建设,形成总体调度、上下结合、区域联动的预警信息体系;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相关专业系统等,提高预警信息质量和效能,增强综合预警能力,并利用公共通信短信系统、防空防灾警报系统,实现特殊情况下的全方位、大密度、立体式预警;进一步健全内部预警机制,将区、镇(办)两级党政领导及区直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纳入范围,确保常规预警、决策预警、上级批示、领导指示等能够逐级传达、落实到位;督导各镇(办)及区直有关单位进一步规范本地区、本行业的预警工作,确保预警信息、调整和解除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六、进一步强化物资储备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规划编制。督导各级各部门做好本地区、本行业应急物资储备规划的编制工作,形成完整的物资储备规划体系。二是抓好规划实施。按照社会与专业储备、政府与商业储备、实物与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的原则,对储备物资和储备能力实行动态管理,做好现有社会资源的普查登记和优化整合,科学布局基层应急物资储备,重点抓好生存必需品、生产必需品等物资储备及专业储备库建设,并结合季度考核工作,对各镇(办)、各行业应急物资储备情况进行实地检查。

七、进一步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队伍综合管理。严格落实《市区应急救援队伍协调运行办法(试行)》等文件要求,提高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社会化水平。组织搞好应急救援队伍人员和物资装备情况普查,切实抓好应急队伍和装备建设,严格落实各项防范措施。二是抓好队伍能力建设。在综合队伍建设方面,按照“科学配备、综合管理、高效运用”的原则,逐步健全和完善区、镇两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加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投入力度,强化装备层次,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在骨干队伍建设方面,加强与现役和预备役部队、民兵等队伍的常态联络,充分发挥其突击救援能力。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按照属地和系统管理的原则,重点加大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人员配备及装备投入力度,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在基层队伍建设方面,进一步发挥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和村居、社区等群众自治组织的基础作用,组建或合建学校、村居、企业等基层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前期处置和事态控制能力。在专家队伍建设方面,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部分专家工作变动等情况,及时充实和调整区政府专家组成员,充分发挥其在常态科研、现场救援、决策咨询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作用。在志愿者队伍建设方面,会同共青团、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慈善总会等有关单位,建立志愿者统计数据库。

八、进一步强化疏散避难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避难场所建设。积极配合市应急办、市人防办做好辖区内各类疏散场所的分类管理,整合各类资源,统筹疏散地域、疏散基地和疏散点建设。二是抓好应急疏散演练。结合“5.24”防空防灾警报试鸣,以中小学校应急疏散演练为重点,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疏散演练,增强公众紧急疏散能力。

九、进一步强化宣教培训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应急培训。制定《年全区应急管理培训计划》,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班等方式,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人员、值班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二是抓好应急宣教。利用防灾减灾日、《突发事件应对法》施行纪念日等,开展应急宣传活动,普及应急知识,督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结合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维护好区政府网站有关应急管理的相关内容,重点做好应急知识宣传、预警信息等内容的更新。

十、进一步强化值守报告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日常值班。以调度应急指挥平台和学习《值班手册》为抓手,严格规章制度,加强督导检查,认真研究解决各级值班力量不足、制度落实不严、值班载体不全等问题,确保工作人员到位、设施装备到位、制度落实到位,全力构建更加畅通、高效的值班体系;以学习应急预案为抓手,加强对总体和专项预案的学习、研讨,加快推进预案电子化进度,确保遇有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提供可靠的处置建议。二是抓好信息报告。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考核奖励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明确报告标准,细化报告流程,严格报告时间,重点规范各镇(办)和区直有关单位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确保信息报告准确、及时、高效。

十一、进一步强化恢复重建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基础保障。督导相关职能部门加强与市直部门沟通联系,强化供电、供水、供气、供热、交通等生命线工程系统破坏情况快速调查和抢险能力,提高基础保障水平。二是抓好建筑抗灾。督导科技、住建等部门,加强城市新建工程抗震、防火管理,不断提高建筑抗灾能力。三是抓好灾情评估和社会救助。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灾情评估机制,重点抓好自然灾害的灾情评估工作;督导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单位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捐助体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救灾款物等。

储能调研报告范文12

为增强县(市)区政府对化肥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建立和完善以经济手段调节化肥市场的机制,缓解化肥常年生产、季节使用的矛盾,稳定化肥价格,保证农业生产用肥需要,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铁道部、农业部、商务部、供销总社、粮食局关于做好今年春耕化肥生产供应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对建立县(市)区级化肥淡季储备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目标,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精神,通过建立县(市)区级化肥淡季储备制度,保障当地化肥市场供应,平抑化肥市场价格,保证农业生产用肥需要,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二)基本原则

1.企业储备,银行贷款与政府支农周转资金投入,政府贴息,市场运作。

2.总量控制,动态管理。

3.淡储旺销,保障救灾和应急用肥。

二、储备规模、品种和期限

(一)县(市)区级化肥淡季储备规模为当地化肥需求量的20%,品种暂定为磷酸二铵、尿素和复合肥,各品种储备量视化肥市场状况确定。根据全市土地面积分布、用肥需求、运输情况,淡储区域划分为北安市、嫩江县、孙吴县、五大连池市、逊克县、爱辉区。

(二)县(市)区级化肥淡季储备期限为6个月,储备时间为当年10月至次年3月,个别县(市)区也可延期到4月。

三、储备办法与基本要求

(一)化肥淡季储备全部委托本县(市)区供销合作社农资企业具体实施,由县(市)区发改委、财政局和供销社研究具体确定,并与承储企业签订《市县(市)区级化肥淡季储备协议书》,明确相关责任和义务。承储企业必需具备以下条件:

l.具备合法的化肥经营资格。

2.具备相当的经济实力,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3.化肥供应网点布局合理,具备一定的仓储、运输能力。

4.银行信誉良好。

(二)县(市)区级化肥淡季储备所需资金由承储企业申请银行贷款、政府支农资金解决。市、县(市)区农发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按照简化手续、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保障资金安全的原则,对承储企业给予贷款支持。

(三)县(市)区级化肥淡季储备由同级财政给予利息补贴。县(市)区发改委、财政、物价、供销社等部门要共同参与核定进货储备、销售、库存数量,做到事前介入、事后跟踪,确保财政、银行、企业资金运行安全。化肥储备到期后,由承储企业填报《承储企业化肥淡季储备利息补贴申请表》(见附件2)并编报业务报告,连同有关票据资料复印件上报当地供销社审核,由供销社呈报申请贴息,由发改委、供销社、物价局、财政局协审确认后,及时将贴息资金下拨给承储企业。贴息资金按照储备品种、数量、价格、储存期限和同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计算确定。

(四)县(市)区级化肥淡季储备实行市场化运作,承储企业自负盈亏,但必须体现县(市)区级化肥淡季储备对市场的调控和引导作用,以减轻农民和政府负担。

1.承储企业储备期间在淡储区域内累计调入量不少于近三年同期平均调入量与淡储量之和、平均库存比近三年平均库存高出淡储量的50%以上;如承储企业淡储期间在淡储区域内累计调入量达到或超过当地化肥需求量的70%,其次年平均调入量和淡储量指标可保持相对稳定。

2.承储企业在价格、质量同等条件下,淡季储备非进口品种优先采购省内生产的化肥。

3.在非正常年景,经当地政府批准,县(市)区级化肥淡季储备要优先保证救灾用肥需要。

4.县(市)区级化肥淡季储备的销售实行报告制,由承储企业向当地发改委、财政局、物价局和供销合作社报送《承储企业化肥淡季储备进销存月报表》(见附件1)。承储企业在化肥销售淡季销售储备化肥时,需告知当地政府;在化肥销售旺季销售储备化肥时,要做到均衡销售。

四、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县(市)区级化肥淡季储备是保障化肥市场供应、平抑化肥市场价格、保护农民利益、保证农业生产需要的重要举措,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发改委、财政局、物价局和供销合作社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认真研究县(市)区级化肥淡季储备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