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创业培训论文

创业培训论文

时间:2022-04-25 02:36:10

创业培训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我国的制造业员工培训

引言:我国的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国家创造国民财富的同时,也为我国劳动力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大大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讲,我国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所以,我国的制造业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制造业发展状况如何越来越受国家的重视。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向制造业倾斜。但是制造业由于受自身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制约其发展壮大。而这些因素中,员工素质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因为员工的知识文化低、技能水平缺乏、团队意识簿弱、企业管理观念陈旧、人力资源重视不够等,由此导致一系列问题,如产品合格率低、原材料浪费严重、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低等。企业市场竞争力因此而大打折扣。严重的甚至导致企业破产或倒闭。制造业由于受自身因素的影响,通过外部招聘人才以改变员工素质低的问题难度很大。其原因为:(1)制造业规模普遍较小,无法满足外部高级人才的发展空间需求;(2)外聘员工成本投入大,很难觅寻到满足本企业自身需要的员工。所以制造业应把目光转向内部人力资源开发。员工培训是内部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造业工培训的必要性、可行性、员工培训相关内容、员工培训模式选择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制造业概念

从字面上看,制造业是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做;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

(二)制造业人力资源现状

我国制造业受到自身因素的制约,在资金、技术、知识等方面都相对不足,所以我国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因为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比较适合我国制造业需要。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人力资源不足的弊端也随之暴露出来。我国劳动力资源具有知识文化低、技术水平低等特征,所以我国企业员工现阶段依然只是劳动力而以,而未形成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调查显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龙头的广东省,制造业百名员工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为15.2人;447户企业拥有18.2万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27813人,占15.31%;其余为大专以下学历员工②。广西南宁市制造业调查发现,制造业员工的教育状况为小学17.76%,初中45.74%,高中32.24%,大专以上4.26%。虽然我国制造业聚集了很多的劳动力资源,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技术在竞争中的作用愈显突出。人才已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我国劳动力资源身上的潜能还未被激发出来,而且企业也还没有充分对劳动力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此外,我国劳动力资源在制造业中的利用也是非常混乱的。

(三)制造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由于制造业也和其他企业一样,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且制造业创造的利润更多是企业经营主所有。所以更容易导致企业经营主乐于把企业剩余财富存入银行而不是用于企业再投资。员工培训是一项隐性投资,这就更减弱了企业经营主的投资热情。因此,我国制造业在员工工作上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

1.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制造业对人力资源投资与开发意识淡泊,管理层更愿意关心的事是“我管什么事能让企业的利润更大”,而不是“我应该怎样管人才能使企业的利润更大及企业能更好地发展”,即我国制造业管理重事而轻人,管理理念仍停留在人事管理的模式中。他们忽视了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员工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有一个系统的、周详的计划,而且这个计划是能保证不影响企业经营业务。企业经营主们的话只能说明他们对员工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2.培训投入少。我国制造业规模普遍小,融资难度相对就大,大多数企业经营主往往都是把资金当作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而且偏好于短期利益,偏好于实物投资。因此,企业经营收入的大部分用于购置先进设备,或是广告宣传。调查表明,我国82.7%的制造业用于人才培养的费用不到当年工资总额的5%,其中低于2%的企业超过半数。从培训经费投入绝对数上分析,据对部分制造业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只有5%的制造业对员工培训投入人均超过30元;20%左右的制造业的教育经费人均仅为10~30元;30%的企业只是象征性地拨一点培训费,年人均10元以下;其余的企业根本没有培训经费计划。这与国外相比,差距非常大。比如英国罗罗公司,每年用于员工培训的费用是全年总利润的10%,折合2亿多人民币。

3.培训内容重知识,轻技能,忽视态度。随着企业用人观念的不断改变,制造业也开始关注人才的培养。但是很多的制造业对培训没有针对性,吃大锅饭现象严重。其表现在不了解企业员工的需求,只要是培训大伙一起上。而且培训的方式多是课堂授课式,全体员工在一起学习企业发展史、公司章程、工作注意事项的居多。而技术方面的培训很少,态度方面根本就不提。

4.培训工作持续性差。我国制造业培训一般出现在以下的情况:(1)招入了新员工;(2)员工职位即将得到晋升;(3)引入了新生产设备。其余时间全体员工按时上下班。

5.管理层员工培训参与度低。我国制造业管理观念十分滞后,认为培训的对象只有一线操作员工,而自己从企业成立开始就一直从事管理工作,管理经验丰富不需要再在培训这种小事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只有管理好我该管的事务才是自己应该做的事。管理人员忽视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即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使企业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这需要接受新知识、新观念予以功克。虽然经验在现代管理中还有一点借鉴作用,经验管理已经成为了历史。企业的长足健康发展需要企业每一个成员不断充电,补充新能量。

二、我国制造业培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企业的竞争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时间比不再是企业盈利的唯一模式,虽然质量始终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但现代的判别标准不再仅仅停留于这个载体上,而是更关心深层次的因素-------员工素质。产品质量是企业员工的载体,企业员工素质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这要求我国制造业有必要对员工进行培训。

1.员工素质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虽然质量始终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但产品只是一个载体,它承载着本企业员工的素质。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原材料生产出最优质量的产品,并给社会带来最小的负面影响,如环境破坏程度。随着环保成为衡量企业的一个指标后,社会对企业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员工素质在企业竞争中的关键作用越显突出。

2.员工培训是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源泉。杰出的科学技术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不再意味着一切,创新逐步成为主宰企业命运的王牌,而人才创新则是企业的灵魂。公司可以开发的有价值的新的资源的唯一对象是它的雇员。管理大师拉里•科林说:“企业最大的财富是员工,企业发展状况取决于对这一财富的关注程度。”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人是首要因素,是创新的主体。员工培训的过程就是一个发掘企业员工潜能的过程。制造业受自身限制,通过外界获取资源的能力有限,能否自主创新决定企业发展前程。

3.员工培训是企业增产节能,降低能耗,减少事故,规避危机的有效途径。经过培训的员工,其知识、技能、观念等各方面都相对较高。他们能更好地知道如何去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正确使用生产设备,熟悉工作流程,对企业论同感也相对要高。所以其随时对对工作充满激情,以高效率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减少原材料的使用和浪费及返工生产所需要的时间,达到降低损耗的目的。同时,专家统计分析发现:60%~90%的事故是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企业很可能因为事故导致危机,培训可以改变企业员工知识、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能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

4.员工培训可以低成本突破制造业“人才瓶颈”。人才短缺是我国制造业的通病,例如在我国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全国各地大量人才流入,但是广东省制造业现状调查显示:广东省42.13%的制造业认为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人才缺乏。那么中西部地区是人才主要流出地,其人才状况更不乐观。我国企业人才需求无法在外部寻找得到满足,而且成本投入较高。但企业要发展,人才问题亟需解决,所以内部培训成为其首选。

5.员工培训可以有效避免人才危机对企业的冲击。人力资源与企业其它资源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力资源的能动性。正是其具有能动性,使其在使用过程中企业必须承担更多的风险。企业员工培训的工作之一是人才储备,可用以应付人才流动带来的才人断层或人才危机,规避人力资源风险或是满足企业规模扩大带来的人才需求。

(二)可行性

可行性是一切活动得以实现的前提,企业员工培训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持续的战略性的项目投资,是否可行是员工培训得以实现的基础。从当今社会的发展看,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现实原因分析,我国制造业员工培训是可行的。

1.用人观念不断改变,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制造业规模普遍较小,给员工的发展空间有限,这使得我国制造业很难在外部才市场上聘到高技术人才。然而,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制造业主们逐渐认识到人才对企业的作用,从而不断地改变用人观念,开始考虑如何招才、育才、留才、用才的问题,人才在制造业中越来越受到管理层的重视。

2.企业管理研究不断深入为员工培训指明方向。企业管理的对象发生了质的转移,由以前的“管事”发展到了“管理人”的研究,并对怎样管人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单从人力资源管理上看,就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阶段的工作指导,再发展到以彼得—德鲁克为先驱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这一发展历程为现代企业员工培训奠定了基础,明确企业员工培训的方向——人力资源开发。

3.权威专家与培训机构的涌现,使员工培训成为现实。首先,企业存在与发展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资深企业家,他们的经历为其积累了丰富的经营与管理经验而成为行业的权威;其次,高等教育发展,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在理论上提供指导;再次,经济飞速发展导致市场上人才供求失衡,仅靠高等教育培养无法使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得到满足。并且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基本上无法满足企业岗位个性化的要求,所以各种类型的培训机构大量出现,使员工培训成为现实。

4.“员工培训是一项投资而不是一种费用”的理念推动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开展。从会计学角度讲,投资是指企业为了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取其他利益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一项资产,而费用是指企业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取得收入而支付或耗费的各项资产。员工培训是一项投资而不是一种费用的认识,把企业员工的地位提升到了又一新的高度,由仅仅作为生产经营者转换为了企业的资源。这一理念驱动企业对员工进行开发和利用,培训工作找到了动力源。

5.员工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求知欲空前高涨。工作是企业员工生存的保障,进入企业后,员工最担心的不是工资有多少的问题,而是“我能在这个企业中呆多久及这个企业能给我多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的问题。我国制造业员工知识、技能水平都普遍较低,而当今是知识的时代,知识更新、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大学扩招及各种培训机构的出现,给社会提供了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新知识、新技能成为对制造业员工的最大威胁。受到压力的驱动,员工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求知欲望高涨,使制造业培训工作开展更加顺利。6.国内外各类企业的成功经验为制造业培训提供了借鉴作用。培训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不是一个两个企业在做的事情,而是世界范围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并且很多的成功经验可以让我国制造业员工培训模仿或是借鉴。如美国加利福尼亚景山市太阳公司的网上培训模式、我国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全员培训模式、熊猫集团“人人都是人才”的培训理念等。此外,日本、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历程,都对我国制造业员工培训与管理有启示作用。

三、制造业员工培训

(一)员工培训及相关概念

员工培训是指企业对其内部职员的培养训练,通过教学或实际操作等方法,使之在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尽可能趋向组织需要,并提高自身胜任工作的能力的活动。员工培训也属于教育范畴之内,但教育是指人类社会的一切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

虽然培训属于教育范畴,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首先,主体不同,教育的主体是社会及国家,而员工培训的主体是企业或社会组织;其次,目的不同,教育的目的是满足个人发展需要,而员工培训的目的是改变员工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价值观念等,以满足企业盈利需要;再次,内容不同,教育以大众科学文化及基本技能为主,而员工培训是以满足企业或企业岗位需要为主;第四,客体不同,教育的客体是符合条件的所有公民,而员工培训只限于本企业员工。

(二)民企业员工培训分析

企业员工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也符合“5W1H”模式。即培训工作的开展应充分考虑Who(培训的主客体是谁)、Why(为什么要培训)、Where(在什么地方培训)、When(在什么时候培训)、What(培训的内容是什么)及How(用什么方式进行培训).因此制造业在组织员工培训时要对自身及员工需求、企业能力及培训评估体系进行分析。

1.需求分析。处于不同岗位的员工,他们的需求是不同的,管理岗位与作业岗位员工的需求更不相同。为此培训工作想要得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对企业员工需求进行周密分析.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员工永远是第一位的,因为企业市场行为从始至终都是企业员工主导着。企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取决于员工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所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首先应对员工需求给予满足,必须明确“我的员工需要什么”。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社交或情感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员工进入企业后生存需要基本能得到解决,制造业员工培训主要解决的是员工的安全需要。知识时代的到来,众多员工因知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下岗,新知识是对制造业员工的最大威胁。通过员工培训可以更新企业员工知识和增强他们的技能,免除他们对新知识时代的恐慌,同时也可以避免生产事故发生对他们生理上的伤害。此外,通过培训,员工可以扩大自身社交面,增进与同事的感情交流,还可以让员工感受到自己受到企业的尊重和重视。

2.能力分析。需求分析是回答“我的员工需要什么”的问题,那么能力分析就是回答“我能给员工什么”的问题。人力资源是当今企业核心竞争力,我国制造业各竞争项指标都处于相对不足的地位,最能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资源也就是人力资源。但是人力资源提升又以企业能力为基础,所以我国制造业员工培训,进行能力分析是必要的。首先,员工培训是企业经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的过程,即是一项投资,这要求制造业必须认清自身财务状况;其次,企业环境能力怎样是我国制造业员工培训的又一问题,即员工培训要结合本企业实际,不可能照本宣科地搬用某一企业成功的培训模式。其原因是不同的企业所处的环境是不相同的,即使硬环境非常相似的两个企业,在软环境上也存在着质的区别。

3.培训评估。需求分析和企业能力分析分别回答了“我的员工需要什么”和“我能给员工什么”的问题,那么培训评估就是回答“员工从培训中得到了什么”的问题。在评估过程中,首先要对需求进行评估,必须确定需要的实在性,即需求是实际的、符合员工需要,且企业能够提供;其次,方案评估,制造业规模小、资金少、技术人才不多,高级人才能力也有限。所以在培训方案选择上必须力求在众多培训方案中找出一个投入最少,效果最好的方案;再次,过程评估,培训是一个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但是培训不是教育,它具有时间短、内容多的特征。在这一个程中应给员工培训什么,不培训什么进行合理评估。最后,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效果评估是对受过培训的员工目前实际工作能力与企业期望工作绩效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分析下期培训工作的过程。

(三)培训内容

企业员工培训的目的是发掘本企业人力资源,使员工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价值取向、知识技能等都有所提高,以满足本企业发展需要。虽然各企业文化背景、企业理念、所处的行业不同,培训方式也不一样,但是大体上培训都是围绕态度,知识及技能三方面开展的。

1.态度方面的培训。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我国人力资源培训目前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开发,而对态度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对我国制造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态度决定一切,企业员工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命运。态度还是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基础。如果我国制造业抢先在态度上开发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就能更好地抢占人才先机,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态度培训应包括员工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价值观、与周围环境关系、对待工作的信心等方面。

2.知识方面的培训。知识培训旨在更新员工的知识结构,为员工传授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指导。知识方面的培训一般涉及到一般性知识、功能性知识和操作性知识,具体说是基本的专业知识、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发展史、必要社会学理论知识、企业发展战略、岗位职责等,即知识培训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员工遇到问题时明白“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三类问题。

3.技能培训。员工技能是企业提高生产率的第一要因,也是企业员工培训过程中最舍得花钱的地方。但是当今个人能力越来越弱化,越来越追求团队合作的知识时代,仅靠生产技能的培训已经远远不够。所以我国制造业员工在技能方面的培训内容应该有工艺技能、人际技能、协作技能等方面。

四、培训模式选择

随着企业人力资源的地位日趋突现,企业员工培训理念不断发展,使得员工培训模式层出不穷,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如联邦德国创立的“双轨制”、世界各国大型企业为了满足自身人才需求而开办的“企业办大学模式”、“产学结合模式”、“跨国培训模式”、“岗位轮换模式”等。但是由于我们制造业有其自身无法克制的先天不足,规模小、资金少,实力上处于弱势。“双轨制”培训模式的大部分经营费用由企业承担,这对我国制造业来说,资金压力过大,企业难以承受;“企业办大学模式”的经费全部由企业支付,在我国虽然有大型企业取用这一模式培训员工,但对于大型制造业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何况我国制造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产学结合模式”好像对于我国制造业能够行得通,但是“产学结合”是企业与高校相结合,但我国制造业员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无法接受高等教育培训,即使有员工能参加,那也是极少部分的高层管理员工;至于跨国培训对于我们制造业更是难以实现的培训方式;然而“岗位轮换模式”可行,不过我国制造业现状是以中小企业居多的,员工少、岗位单一,这一模式培训的效果不佳。由于我们制造业存在着自己的不足与独有特点,在员工培训模式选择上难以效仿国有大型企业或是国外的成功经验。其培训模式必须结合实际,实事求是从自身情况出发。我国制造业的特点之一是资金有限,盈利不足。但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隐性投资,企业必须在员工培训中投入必要的资金。所以我国制造业建立员工培训基金是很有必要的,专用于本企业员工培训之用。我国制造业特点之二是员工成分复杂,其构成有文盲、小学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程度、高中文化程度到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文化程度差距过大,使得我国制造业在员工培训模式选择上增强了难度。现存培训模式不适合我国制造业培训之用,由此我国制造业员工培训必然要自创新模式。在企业建立员工培训基金的基础上,对员工培训实行“AA付费制”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即是培训费用由企业和员工共同承担。因为我国制造业在规模和实力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这样既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困难的问题,又能满足员工个人发展需要。此外,我国制造业员工流动率高,“AA付费制”减轻企业因人才流动带来的损失,能有效驱动制造业培训热情。我国制造业特点之三是知识结构复杂。致使我国制造业难以对员工进行统一培训。对知识文化程度低的员工进行培训,文化水平高的员工没有参与激情;对文化知识水平高的员工进行培训,挫伤文化水平低的工的积极性;对文化知识处于中间的员工进行培训,两头员工都没在参与的兴趣。这样的情况下,选择“自助餐制”的培训方式不失为一个最优选择,即是培训费用由企业和员工共同承担,并给予员工一定的培训时限。告知他们企业对知识技能的需要,然后任其自行寻找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培训期满后,持培训合格证书返回企业上岗工作,这种“AA付费制与自助餐制”相结合模式应该是我国制造业员工培训的最优选择模式,是我国制造业培训的一大创举。

结束语:

员工培训是企业内部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特别是相对于我国制造业来说,员工培训对企业发展犹为重要。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探寻良策对付人才危机对企业的冲击,无疑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借助前人理论、现代企业管理专家学者的观点,对我国制造业员工培训问题进行肤浅分析。最后,在此感谢刘燕华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我写这篇文章做指导。

参考文献:

[1]林泽炎企业培训设计与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

[2]陈玉荣创新赢得市场——珍贝成功之道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广东制造业人才状况问卷调查报告广东省中小企业服务网

[4]胡孝德我国制造业员工培训探析

[5]杨雪芳马立强对我国制造业员工培训的思考

[6]陈国权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7]周三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8]陈立军谷棋中级财务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9]吴健安市场营销高等教育出版社

[10]卢福财胡大立21世纪民营经济发展方略经济管理出版社

[11]伊晓霞广东制造业现状调查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12]张学军中小企业员工培训时兴“AA制”北京人才市场报网络版

[13]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我国民营经济管理现状中国

第2篇

关键词: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创新;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企业的各项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根据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现状分析可知,大多数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的主要问题是培训管理方式单一、缺乏理论指导和考核过于形式化等。那么针对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且本文主要以创新新员工培训管理为发展方向。

一、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现状分析

1.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方式单一。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方式单一,主要体现在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上,大多数的企业采取单一的培训方式是你说我听,问卷考核等。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这种方式不能体现出员工的优势能力,某种程度上成为企业定向的培养有潜力的人才的障碍,而且这种单一的培训管理企业新员工的方式缺乏一定的创新,使得企业在选拔,合理任用人才上有所欠缺。

2.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缺乏理论指导。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缺乏理论指导,主要原因来自于企业对于新员工培训管理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了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意识薄弱,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由于新员工培训管理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就使得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实践工作无法着实有效的进行,更不能发挥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应有的价值。而且缺乏理论指导的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反而会使得新员工对于企业的形象大打折扣等,影响企业形象的树立。

3.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过于形式化。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过于形式化,主要在于考核的方式以问答为主,或以卷面测试为主。这种过于形式化的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没有新意,而且这种考核并不能突出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的优势和特色,由于缺乏考核机制的创新研究,更加起不到对新员工提高自身能力的督促作用。

二、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创新研究

1.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模式创新。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模式创新,应该在充分认识到原有培训模式缺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弥补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模式中的不足之处。首先,对企业新员工培训应该各取所需,根据不同层次的员工,选择合适的培训管理模式,以此增强不同层次员工的各项必备能力。如企业基层新员工培训管理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基层新员工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等培训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以增强企业基层新员工自身实际工作能力为根本目标。而对于中高层员工的培训管理模式,应该倾向于培养其领导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挑战能力等为主要目标,从而激发企业中高层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还应该注重企业新员工与老员工、及中高层的互动、交流培训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从而增强企业的集体协作能力和企业集体荣誉感。最后,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模式创新应该具备灵活性,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适当的培训管理方式,灵活的处理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通过各种针对性的培训管理创新模式解决企业新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创新。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创新,主要来自于企业管理层的基本思路,企业管理层对新员工培训管理思想意识,决定了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创新能否被实现。首先,企业管理层应该重视对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的创新研究,充分认识到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的创新的必要性。如企业管理层与时俱进的不定期的学习新员工培训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企业自身新员工的特点,创新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模式,以便于通过创新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模式,来增强新员工的各项基本能力。其次,企业管理层应该重视对自身培训管理理念的更新,坚持与时俱进的对自己的培训管理能力和理念进行革新,以此指引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创新的方向和趋势。最后,企业管理层应该重视借鉴国外先进的培训管理经验和理念,将先进的培训管理理念应用在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创新研究中去,以此形成企业特色的新员工培训管理理念为其服务。

3.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机制创新。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机制创新,主要是为了促进企业新员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各项技能和水平等,激发企业新员工斗志,从而提高企业新员工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首先,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机制的创新,应该以为企业培养人才为根本目标,并为新员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统一企业新员工的核心价值观等。其次,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机制的创新,应该注重对考核形式的创新研究,通过研究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形式,并使其与绩效产生必然联系,从而提高企业新员工各项技能和水平,并因此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最后,应该建立新员工培训管理长效考核机制,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如定期考核、抽象考核、个人考核和集体考核等。对企业新员工进行全面的考核,并对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后的效果跟踪记录、及时反馈,建立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档案记录,以便于对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机制的进一步创新研究。

三、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创新研究是企业持续发展管理人才的需要,而且对于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创新研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除此之外,完善企业新员工培训管理的创新工作,可以提高企业对人才的甄别能力,激励新员工发挥自身的潜力,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侯书森.美国著名商学院MBA核心课程人力资源整合精华读本[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是针对本科生开展的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是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普遍认同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

1 创新训练项目开展中出现的问题

我校自2012年开始大力宣传和鼓励学生申报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并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条件。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量到达新高,我校共获得自治区级项目135项,国家级项目45项。作为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指导教师,通过实际指导项目的申报与实施,看到了项目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校大学生有一定创新意识与热情,然而科技素养不高,缺乏创新思维。我校作为面向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二本院校,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较薄弱、科研创新能力较欠缺,突出表现在:思考方式较单一,知识积累不足,缺乏知识链条。讨论问题时,脑海中没有相关知识的存储,只能被动地接受,因此发现别人的问题,并形成自己的有一定创新性的见解难度较大。

第二,学生的自我认知不足,“眼高手低”,知行反差较大。一方面,积极申报创新项目,在认识上表现出比较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在后续的行动上迟迟不能落实,特别是当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欠缺。

第三,教师对学生的科研训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单一,力度不够。首先,学生的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大多是在本专业范围内展开为修满该专业所需学分,满足毕业与学位要求而设置的;缺乏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学生创新思维与技能提高的需求而开设的系列专门课程。其次,从教师指导的情况来看,对于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依托于专业课为主的教学过程,其间穿插专业发展新动态介绍,以引导学生进入学科前沿,及时把握专业动态,很难有足够的课时进行科研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的方法。

第四,学校的创新环境与创新氛围有待于提升。虽然教务处、学院等相关部门在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申报过程中,加强宣传,广泛动员,使得我校本年度项目申报数量达到了新高。但是,创新训练项目的申报只是一个开端,学校的后续配套措施以及创新环境才是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可持续性的关键。而校园创新环境的建设以及创新氛围的营造又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之间紧密配合,形成系统的、长效的合力。目前,学校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各部门有效配合的长效机制。

创新训练项目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上述问题,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鉴于上述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本文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首先,扎实而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是进行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专业知识这个基础去空谈创新能力的发展,无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一方面,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并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其培养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本学科前沿的最新研究信息、动态及成果有机地引进课堂,从而让学生了解本学科前沿研究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二,科研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要循序渐进,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学校可以开设一些科研原理和方法的课程,开展一些研究型的讨论课和实验课,要求学生完成具有科研性质的作业、实习、生产、论文等,使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抽象的理论应用到实际中,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并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另外,交叉学科知识也是创新能力培养所必需的,因此,学校应该增加选修课比重,允许学生跨校、跨系、跨学科选修课程,使学生依托一个专业,着眼于综合性较强的跨学科训练。

第三,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最重要的是鼓励其“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做科学研究,往往提出科学问题最难。为此,教师一方面应指导学生多看文献;要提出科学问题,就要到茫茫的文献大海里去泡,多阅读文献,多看别人怎么做,才能启发自己。另一方面,学校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学术交流的校园环境,如:定期举行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和大学生科技报告会,出版大学生论文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科学理论,阅读了大量文献,并注重实践,经常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人,才不会轻易放过一个科学问题,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来。

最后,教师自身的提升以及在进行创新科研训练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至关重要。教师在指导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有机会更详细地了解学生的课程学习状态,进而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此外,在指导过程中遇到不熟悉的专业知识,也要查资料学习,自己真正掌握吸收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和研讨也会促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只有具有良好教学能力、科研经验的教师,才能够将科研经验和知识技能在指导创新训练项目的过程中传授给学生,更好的引领学生完成任务,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结语

创新的本质是创造性的劳动。对于大学生而言,创新能力既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更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转换。在大学生中进行创新训练项目,鼓励大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改进创新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建立学生、教师、学校与社会的互动机制,共同努力,才能使创新训练项目与创新能力培养相得益彰,实现高等学校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郝渊晓,周美莉,等.大学生科研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之思考[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29(6):626-628.

[2]张鹏,于兰,等.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5,91(3):50-53.

[3]吴丽丽,安丽佩.关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8):55-56.

第4篇

关键词:酒店;培训;创新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7-171-02

酒店企业效益的获取和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是依靠员工来完成的,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又是靠酒店的培训工作来实现的,培训是酒店和员工的双重受益行为。酒店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不断地对培训工作进行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酒店培训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创新酒店培训已成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课题和提高现代酒店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一、酒店传统培训的弊端

酒店培训是指酒店及其有关部门根据市场发展变化以及酒店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各种教导或经验传播的方式在知识、技能、态度等诸方面对员工进行培养和训练的活动。当前,大多数酒店仍沿用着传统的酒店培训模式,有着其明显的弊端和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酒店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大多数酒店管理者对培训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一方面,认为培训就是上上课,练习摆台、铺床,属于“老生常谈”, 还没有认识到酒店培训其实是专业知识、技能、意识、语言及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对酒店服务、操作规范等各项标准的坚持。另一方面认为培训太花钱,员工学好就走了,白费劲,浪费时间、经费和场地等等,是一种不必要的投资,在经费上并未给予足够的保障。另外,员工也没有认识到可以通过培训来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服务水平,认为培训仅仅是培训部的事,而与自己无关。

(二)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脱节

很多酒店在培训时往往只注意到理论知识的讲授,以课堂教学、知识讲授为最主要的形式,侧重于员工理论知识的提高,在培训实施过程中,缺少多样化培训手段的运用,忽视了培训内容与员工的实际工作是否紧密结合。另外,培训者的专业化程度也是一大问题,内部培训师精通部门业务但缺乏专业的培训技术和技巧,而请进来的培训师又常常并不了解酒店的实际情况,造成培训内容的确定主观性太强或理论与实际脱节。

(三)培训的针对性不强

有些酒店也认识到了培训的重要性,但开展培训工作收效甚微,原因在于酒店没有准确地把握好正确的培训方向、没有了解员工的具体需求,导致培训缺乏针对性。譬如,一家酒店请来著名大学的老师给员工上课,但发现效果不佳,原因是老师讲授的内容侧重理论知识和认识提高,更适合管理层的提高培训,而对参加培训的大多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学员来说,似乎有些曲高和寡,其实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一个没有经过认真分析而做出的培训决策可能在开始就决定了它的失败,再好的培训者,再好的培训内容也达不到预期目标。这样的培训是对人员物力的浪费,也是培训成本的浪费。

(四)缺乏科学有效的培训评估体系

培训效果评估在我国酒店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尚处于初浅层次。一个完整的培训效果评估包括对学习过程和运用过程的评估,柯克帕特里克 (Kirkpatrick) 把它划分为四个层次:反应层次(reaction)、学习层次(learning)、行为层次(behavior)、结果层次(results)。而目前大多酒店对培训的评估只停留在一、二层面,就是考试加课程评估表,认为行为层面和结果层面的评估操作劳师动众,不但费时、费力、费钱,而且培训的成本效益量化难度很大。因此,没有很好地关注到培训后的跟进管理,使得酒店缺乏一套对培训结果的有效的、持续性的评估体系,无法反馈有用信息,为改进提供依据。

二、酒店培训创新的意义

首先,酒店培训创新是酒店保持和提高人力资本的有效性,促进酒店发展与提高酒店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酒店培训创新,可进一步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增强其推销能力,从而扩大酒店的销售,为酒店带来更多的收益。另外,通过培训还可使员工更好地了解酒店的服务标准,从而降低损耗,减少事故的发生。根据美国酒店协会对纽约州酒店业的统计,像客房、洗衣场、餐饮部等损耗较大的部门,培训可以减少73%的浪费。

其次,酒店培训创新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促进其职业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在酒店中普及,如电脑、大型清洁设备等,酒店必须不断地创新培训方式,更新培训内容,加强对员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才能使之跟上科技的发展,并适应工作需要。从酒店员工本人的期望来看,相当一部分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都希望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并在自己的工作中有发展的机会,创新培训不但使员工熟练掌握现有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还使他们了解和掌握本专业或本行业的最新动态,以增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和补位意识,也为其职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再次,酒店培训创新有助于酒店增强凝聚力,吸引并留住人才。通过酒店培训创新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不断的创新既可使工作富于变化,使原来较单调的工作变得有趣而富有挑战性,也会使酒店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进而使员工对酒店充满信心,产生对酒店的归属感,增强酒店的凝聚力。而酒店的发展和业务的拓展将需要更多的人才,这就使员工有了更多的晋升机会,也使员工对未来和前途充满希望和自信心,更加安心酒店工作。

三、酒店培训创新的对策

(一)明确酒店培训的目标

大多数酒店培训者认为,酒店培训的最终目标是使员工整体素质提高。这种认识从理论上讲没有错误,但很容易形成一个误区,即酒店培训工作的重点就是提高员工素质。事实上,酒店进行培训的目标是使员工为酒店创造更为有价值的工作绩效,使酒店更好的运作,获得更多的效益,谋取更多的利益,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通过进一步明确酒店培训的目标,一方面可以使员工感觉到酒店对自己的重视,把自己当成酒店的一份子,更好的认识到自己的任务和目标,积极的配合好管理人员做好培训工作。另一方面,有了确切的目标,才能进一步确定培训的对象、内容、时间、教师、方法等具体内容,在培训之后对此目标进行效果评估也才能有所依据。另外,培训目标从培训活动的总体目标到具体的某项活动的目标应切实可行,目标设置也必须与酒店的宗旨相符合,确保培训结果的可测评性。

(二)创新酒店培训的内容

1.酒店企业文化的培训。酒店可以将酒店培训和酒店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将酒店的企业文化作为酒店培训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将酒店培训工作纳入到酒店企业文化建设的体系当中。培训过程中要坚持实行人本管理,注重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成就人,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创造潜能。同时,注重培养员工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对酒店的忠诚,引导他们将自己的理想与酒店发展的目标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培训产生最好的效益。

2.员工学习能力的培训。随着培训需求的多样化、专业化,酒店培训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的差异,充分发挥员工个人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另外,还要培训员工的理解能力,使得员工能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联想、比较、分析、综合、推理和概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并能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触类旁通地掌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员工的学习能力,使其尽快将学习的知识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进行创造性劳动,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员工创造意识的培训。对于将“宾客满意”视为生命线的酒店企业而言,固定的流程是没有价值的,酒店的流程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顾客的需求变化而不断调整和优化。因此,酒店要善于在满足客人提出的人性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创新服务产品,并将其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培养一批具有服务创造力和革新意识的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才能使酒店在竞争的浪潮中站稳。

(三)创新酒店培训的方式

酒店培训的方式须视酒店培训的需求、目的、内容与教材、受训员工的层次与水平等因素来考虑确定。培训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方式的选择。创新酒店培训方式,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培训模式,并结合我国酒店业的实际情况,摸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培训模式。

1.多项交叉培训。现在许多酒店的员工仅仅从事一项单一的工作,多项交叉培训就是让酒店员工接受一项以上的专业技能培训,让员工在对自己从事的业务操作熟练的基础上,获得其它的职业技能,促使员工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并提高工作效率。国外酒店对员工进行交叉培训,既可以节省人员,又可以避免出现意外事件为酒店造成损失。

2.校企联合培训。酒店的一些管理者有实践经验,但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没有培训技巧和培训经验,不能很好的担当兼职培训教员的角色。而一些旅游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际管理经验。可以尝试将两者结合起来,也就是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促进理论的发展,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培训效果。

3.培训学校培训。选择培训学校进行培训可以根据酒店对培训教育的实际需要,有效的设计培训方案,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能提高培训师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对于酒店来说,可以选派管理人员或员工去培训学校学习以解决高素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的来源,实现企业员工的培训。

4.酒店学院培训。现在许多酒店缺乏专业的培训人才和组织,只能系统的进行培训,没有针对性,不能达到培训的效果。因此,在酒店内部建立一个专门的培训学院就显得尤为重要。酒店可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员工的情况在内部成立一个专门的培训学院,选聘一些优秀的培训师对员工进行培训。这样一方面能更方便的保证本酒店的学员随时随地进行培训;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这个培训学院来吸收外来的培训学员,为酒店谋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5.建立兼职培训员制度。酒店可聘请一些相关人士如酒店管理专家、培训机构的师资、厂商代表作为兼职培训员。也可通过部门推荐,人力资源部门考核认定的方式从酒店内部选拔一批兼职培训员,其基本要求是平时工作表现好、能干会讲、适应培训工作需要,一般可由各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工作出色的服务人员担任。酒店建立兼职培训员制度,既可使酒店职业培训更有针对性,从而保证培训质量,又可节约培训费用、降低培训投入,还可促进内部兼职培训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四)完善酒店培训的评估体系

培训评估和反馈可以帮助酒店更好的了解培训需求,测量培训结果,帮助管理人员监督检查培训人员,还能对酒店整体的成本与效益产生影响。为了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须进一步完善培训的评估体系,通过培训的评价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对培训组织实施监督和指导。根据柯克帕特里克的评价模型,并结合酒店培训实际,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训评估:

1.对培训课程内容是否合适进行评定。酒店培训部门可在培训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地发放培训意见反馈表,了解酒店管理层和受训者对培训课程内容的反馈情况,包括对培训课程内容的设计是否满意,对教材、参考资料挑选及内容、质量的反应,对课程的组织是否满意,对课程有什么建议等。通过调查分析,可以了解课程内容是否切实符合培训目的,以便及时地进行修正和调整使之更切合实际。

2.对受训者学习效果和成绩进行评定。对受训员工培训前和培训后的知识技能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的结果进行比较,以了解受训员工是否学到了新知识、是否适应培训方式,接受培训后,受训员工的行为有无不同,他们在工作中是否使用了在培训中所获得的知识,以检测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培训的成果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转化,酒店是否从培训中受益。

3.对培训组织和机构的安排进行评定。培训工作的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师的选择和培训场地的安排。酒店培训部门所安排的培训师能否将酒店企业文化融入培训过程中,能否很好的结合酒店的内部活动与员工进行互动、沟通,能否很好的发挥自身的影响力调动受训者积极参与,培训场地的选择能否对培训起到推进作用。对培训组织和机构的安排进行评估,可以帮助酒店培训部门在下次培训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控制,最大限度的发挥培训组织和机构的优势,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四、结论

酒店培训是酒店通过对员工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使员工能够改进目前的知识和能力的一项连续而有效的工作。它所能起到的最根本的作用就是使员工的知识、技能、态度乃至行为得到改善,弥补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与客观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发挥最大的潜力以提高工作绩效。对酒店培训进行创新必须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培训的投入产出的比较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改革,只有这样酒店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贺湘辉.酒店培训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 林泽炎.企业培训设计与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3] 王伟.酒店培训管理实务:酒店业培训体系的建立[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4] 覃江华.再谈酒店员工培训[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第5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人员培训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02

如今的时代是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新型经济时代,是以人才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人力资源的高速发展,也体现了时代的发展特点。纵观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发展趋势来总结全文: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比较简约化,用人机制比较灵活,企业人员流动比较频繁。综合起来看,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例如,管理模式陈旧,人力资源投入不足,管理方法不科学,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完善等。因此,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不断创新,从两个方面进行创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企业人力资源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理论创新能从方向与方法上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指导与帮助。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创新能够在实际操作层面帮助企业雇佣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实践创新就是要从人力资源管理环节的各个流程进行创新,包括人员培训环节、激励与约束环节、人力资源保养与创新环节。

1 人员培训创新:企业总动员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就是企业员工培训,但传统人员培训往往因为投入不足、管理者不重视、培训师水平不足、员工积极性不高等原因流于形式,陷入僵局。要想在人员培训中有所作为,发挥培训对企业发展的最大效用,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1.1 培训理念方面的创新

我国大多数企业不重视人员培训,一味招聘有相同岗位工作经验的新员工,殊不知,同样的岗位却因为不同的外部环境、工作部门、人员机构、对接群体等因素而有着千差万别的工作内容,因此,企业管理者拥有人员培训的工作理念并付诸实践是多么的重要。培训理念的创新不仅体现在职业技能、岗位职能、企业文化、团队意识等的培训内容创新,还体现在培训方式的创新。

1.2 培训责任从人事到各部门的转移

我国很多企业将人力资源培训的责任放到了人事部门,人事部门承担了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技能培训、企业文化培训等多方面培训内容。这种传统培训责任的划分是不合理的,一方面,人事部门的培训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培训各个方面的技能与技巧,与直接参与管理与实践的人相比并不能给予新员工更实际可行的培训;另一方面,人事部门培训出的岗位从业人员可能会在实际工作岗位上遇到重重困难,例如与部门直属领导意见不一致,与岗位要求不相匹配等。因此,人事部门负责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部门负责人对员工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职业技能培训,这是企业人员培训最明智的选择。部门负责人对员工的培训关乎员工岗位职责与责任的履行,关乎工作效果的好坏;人事部门对员工企业文化的培训关乎企业的凝聚力与灵魂,缺一不可,二者的有效配合才能使企业大团体高效运转。

1.3 引导员工从培训的被动接受者到主动参与者

传统培训中,员工往往是被动接受者,接受从培训讲师那里得来指令,被动执行,培训形式往往是培训师唱主角,通过讲演或者视频形式使员工接受所要培训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往往会对培训师产生依赖,懒于思考。真正有效的培训就是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主动参与其中,并在培训中找到乐趣,学到技能,提升自己。为了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妨让员工成为培训的主角,征求员工意见,为员工制定有利于员工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并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合理培训内容与方法。

1.4 培训方式的转变

传统培训方式是将员工集中到某个封闭的屋子里进行讲授式培训,这种培训方式远远达不到培训的最终目的,因此,培训方式需要进行创新与转变。我国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将培训形式从讲课式转变到实践中来,但还处于不完善阶段,培训形式设计远远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培训形式创新需要考虑到职业技能学习、合作意识养成、团队风气建设、自我价值提升等方面。

2 激励方法创新:企业经营参与法

我国目前人力资源薪资成本相对发达国家要低很多,一些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后,大量雇佣我国业务水平和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这就突显了本土企业在人才竞争方面的劣势。那么,本土企业就应强大自身实力,增强激励措施,防止优秀人才外流。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方法方面仍然延续传统方法,缺少创新。毋庸置疑,激励机制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巨大作用:①可以吸引优秀人才;②有利于留住优秀人才;③有利于开发员工潜能;④有利于良性竞争环境的养成。激励机制有如此大的作用,那么,企业在日常管理实践中要将传统激励方法与现代激励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在管理实践中应不断创新激励方法,要将物质激励做到实处,满足员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基本的薪资激励与福利激励可为员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与稳定的收入来源,合理的薪酬福利设计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人才能够长久的服务于企业,这里的薪资福利包括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工商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通讯补贴、教育补贴、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等。股权激励可以让员工有归属感,可以与企业经营者共同参与企业战略规划与发展,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3 人力资源保养与维护创新:健康与安全管理法

人力资源保养维护并不仅仅体现在对员工的福利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一系列关乎疾病与衰老的保障,还要对员工日常工作与身心健康给出相应的保障措施。人力资源保养与维护不应也不能仅仅体现在事后,事中保养与维护也极其重要。人在生产劳作的过程中,无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都会产生疲劳,例如腰椎、颈肩、关节、眼睛等身体各器官的疲劳,而这些疲劳不被人们所重视,久而久之会影响身体健康、工作效率和精神状态等。另一种疲劳是精神上的疲劳,长时间重复、繁琐、单调的工作内容极易使人产生极度的精神疲劳,这种精神疲劳所带来的影响要比身体疲劳严重得多。这种劳动过程中的疲劳往往得不到企业重视,原因有很多,例如,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无暇顾及此层面问题;劳动组织制度对企业员工工作时间与内容分配不合理;全民对身体健康与精神健康的预防和保护还没有普及;市场竞争大环境没有给人以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如何引导企业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与维护过程中的不断创新,如何加强人们对身体与精神健康的重视程度,需要做到如下几点:①将人力资源管理保养与维护写进法律,规范企业员工身体与精神健康的劳动安全检查制度;②规范企业组织制度,加强劳动时间与休息制度管理,引导企业关注员工劳逸结合;③加大劳动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呼吁人们关注自身健康。身体健康与精神愉悦是创造的源泉,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要素。关注劳动安全,关注职工的身体与精神健康,才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同时,更应该预测未来的发展大趋势。未来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点:①人力资源规划将更加系统和全面,企业将会把人力资源管理放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②知识型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也将越来越关注知识型员工的全面发展;③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与网络平台,实现人力资源的虚拟化管理;④跨地域、跨文化、跨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将成为现实。

梳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有利于我国与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最新成就对接,有利于开创属于符合我国国情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力资源总量较大,可待开发的人力资源规模可观,潜力无穷。如何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在数量上的优势,如何开发我国人力资源的潜力,需要经济与制度保障、企业积极配合与创新,更需要人力资源自身不懈努力。人力资源管理总结过去,分析现在,预测未来,与时俱进,努力创新,任重而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1]索志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1.

第6篇

关键词: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满意度;AHP―GEM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3.045

自2006以来,中国在部分省市开展农民转移、创业培训工作,并于2008年在全国各省、市正式启动了以“阳光工程”为依托的农民创业、农民转移培训工作。在过去的8年里,湖北省共投入财政资金7000多万元对2万多名农民进行创业培训,效果到底怎样,急需进行全面而科学的评价。传统以政府项目管理为思路的绩效评价忽略了创业培训对参训农民实际带来的影响。能否全面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才是衡量农民创业培训是否有效的关键。农民创业能力的提升,关键要看农民能否真正融入到创业培训过程中,并从中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融入创业培训过程的参训农民会更加认同创业培训内容,并满意相关配套设施和管理过程,反之,则不然。基于此,探索农民创业培训满意度问题,明确影响农民创业培训培训意愿的主要因素,将有助于相关部门、培训机构制定切实有效的培训政策和方案,在以后的农民创业培训过程中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更好为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服务,培养新一代农民。

1 文献综述

刘玉来(2007)对农村劳动力培训满意度调查发现:总体培训满意度低,培训缺乏针对性、农民追求知识能力结构具有复合性。于敏(2010)对宁波市511位种养户进行调查发现,生产技能培训满意度受培训前是否征求被培训者的意见、培训场所、培训内容、培训教师资历等因素影响。黄会明、鲍海君(2010)将层次分析法与聚类分析相结合来研究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满意度。张亮、赵帮宏等(2010)认为农民培训的满意度对农户参加新型农民培训的影响较为显著。李嘉、杨锦秀(2012)利用Logistic模型研究了成都市农民就业培训满意度,结果表明培训地点、培训内容和培训及时性三个要素对农民培训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何建华(2012)通过对珠江三角农民职业培训满意度研究,提出创新培训方法、丰富培训内容、加强了包括培训师满意度、教材满意度、教学手段满意度等11个指标的培训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伍旭中、李亦含(2014)研究表明培训方法、培训实质作用等变量对于新生代农民培训满意度的影响明显。朱奇彪、米松华等(2014)认为应以学员不同培训需求与满意度为导向,建立不同层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系统,并构建了以受训者满意度为出发点的培训绩效评估体系。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一是学术界非常热衷于以培训满意度来研究农民培训问题;二是众多学者的观点都说明了培训内容、培训教师、培训机构、培训管理等因素对学员培训满意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三是在研究满意度评价方法上,以传统层次分析法(AHP)居多,回归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次之;四是很少构建系统系统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来研究培训学员满意度问题,即使有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学者,也遗漏了培训跟踪服务这一关键性的环节;五是在权重的确定方法上,学者们一直沿用传统的AHP,但其存在专家评分不一致、权重失真等问题,尚未获得有效的解决;六是大部分学者关注的焦点在影响培训满意度的因素上,很少有学者系统性测度出培训满意度的具体值,最多也只是给出了一个培训满意度高低的等级,缺乏直观性,很难发现具体问题。基于此,构建系统性的农民创业培训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准确测度湖北省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满意度显得十分有意义。

2 湖北省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湖北省农民创业培训满意度指标体系构建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影响学员满意的因素以及如何获得与量化。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和预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指标的选取原则,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湖北农民创业培训实际情况,经与相关专家、培训一线教师和部分优秀学员多次讨论后,本文最终构建了以培训课程满意度、培训师满意度、组织安排满意度、跟踪服务满意度4项指标为准则层的19项具体的操作层指标的湖北省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的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下:

培训课程满意度是指参训农民对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其操作层指标主要有课程整体框架合理性、课程案例丰富程度、培训内容实用性、对教学内容认同度等四个指标;培训师满意度是指参训农民对培训老师的满意程度。主要通过培训师备课充分程度、培训师对课程把握程度、培训师语言表达理解度、培训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训师与学员互动性等五个方面来衡量;组织安排满意度是指参训农民对承担创业培训的学校在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满意程度。其操作层指标主要有培训时间安排、培训地点安排、培训单位住宿条件、培训单位饮食条件、培训教室环境、培训形式认同度等六项指标;培训后续跟踪服务满意度是指参加农民创业培训的学员对培训结束后的跟踪服务方面的满意程度。培训后续跟踪服务满意度主要通过创业项目推荐、教师上门指导服务、送技术信息政策下乡活动、组织学员交流经验活动等四个方面来测度。

农民创业培训满意度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自我体验,是农民在参与创业培训后所产生的满足状态等。要想对农民创业培训满意度做出评价,必须界定学员参与创业培训活动的心理状态。本文运用李克特量表法结合农民对创业培训相关评价指标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分为5个等级。其考核评价集、量化集及对应指标特征具体见表1。

3 湖北省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满意度评价指标权重核算

3.1 AHP―GEM权重核算法

传统上,在核算评价指标体系权重时一般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该方法将复杂的问题按照一定的逻辑层次展开,分解为具有层次性的不同元素,并从准则层开始向下,在同一层次所有元素间构建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用来判断该层次中元素的重要程度,最后通过合成核算各元素对整体评价体系的重要性排序,由于人们主观判断的差异性使得判断矩阵a11…a1nam1…amn中,常常出现aij≠aik・akj不一致的情况,目前,普遍采用一致性指标(C.R.=C.I./R.I.)作为判断指标,当C.R.

邱菀华(2000)提出的群组决策向量特征根法(GEM)有效决绝AHP不一致性的问题。GEM提出寻找理想专家的思路,即找到一个与群组专家评分向量(S1,S2,…,Sn)具有最小夹角的理想专家的评分的向量S*作为系统决策的评价的最优方案。

具体而言,假设有S1,S2,…,Sm个专家对B1,B2,…,Bn,第i个专家对第j个目标的评价分数为xij(i=1,2,…m;j=1,2…n),如果xij越大,那么Bj目标越优越。Si决策群组构成的n维列向量和m×n的决策矩阵分别为:

邱菀华教授已证明了理想专家的向量S*为矩阵F=XTX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虽然GEM法克服了AHP法的不一致性和1到9标度带来的诸多弊端,但并不是说GEM就是完美无瑕的,GEM在判断问题过程中过于笼统,逻辑层次结构简单。避二者之短,合二者之长构造AHP-GEM综合分析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按照AHP分析法细分问题的层次结构,构造层次结构图。

第二,从上层依次向下,让专家对各层次元素直接打分,获得各层次的专家评分矩阵。

第三,按照GEM法计算各层次专家评分矩阵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处理后获得各层元素在该层次下的权重,可利用Matlab7.0软件快速实现这一个过程。

第四,从上而下合并便能获得操作层各指标的权重。

3.2 指标权重核算

依照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让武汉东西湖农广校、宜昌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长江大学、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等50名优秀学员和36位一线教师分别按照10分制对各指标进行打分,并将相应评分在Matlab 7.0软件中逐渐核算并汇总,核算出湖北省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见表2。

4 湖北省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满意度评价

4.1 新型农民创业满意度核算

为更加真实了解湖北省农民创业培训效果,选取了从宜昌、荆州两地的秭归、当阳、远安、夷陵区、荆州区、公安、松滋、江陵等8个县(市、区)随机挑选历年参加过培训的学员进行一次全面的问卷调查。一方面,宜昌和荆州两个地区的培训人次相对较多,样本量相对丰富;另一方面,荆州地处平原,创业项目多以种植业为主,而宜昌多山地,创业项目以养殖业为主。两地区分别代表了湖北农民创业的两种最典型产业。共发出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91份,问卷回收率为97.75%,有效问卷384份,有效率为96%。经过严格校对后,依据评价指标体系汇总各调查对象19项指标满意度原始值等级,按照评价等级对应的评价量化级分别录入Excel表格中,汇总形成原始数据。

将各学员各项指标原始值分别乘以对应指标权重,便获得培训对学员各项指标的培训满意度,将各项指标汇总,便能获得各学员的培训满意度。将湖北省农民创业培训满意度分别按照地区、性别、时间和年龄统计的结果见表3。

4.2 主要结果及原因分析

总体来说,学员培训满意度较高平均为0.7961,其中,最大值为0.9713,最小值为0.5873,这一结果与部分学者的农民培训满意度低下的结果形成鲜明对比。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大部分研究者未能建立系统性评价指标体系,由于指标选取较少,使得少数指标反应的满意度效果被放大。而学者们习惯于选择诸如培训内容满意度、教师专业化程度等容易被低估的指标;二是笔者调研的对象是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管理者、农业专业合作负责人以及其他具有创业意愿的新型农民,他们不仅是先进农民的代表,而且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三是由于调研活动是在相关培训单位老师陪同下完成的,部分参训学员可能会碍于培训老师的面子,给出了高于自己实际满意度等级的打分。

从地区来看,荆州农民创业培训满意度平均值0.8152明显大于宜昌平均值0.7761。一方面,是地域不同。荆州位于荆楚文化的发源地江汉平原,文化底蕴丰厚,交通发达,而宜昌处于平原与山区的交界地带,部分地区交通受限;另一方面,平台不同。荆州依托一本院校长江大学进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而宜昌依托职业院校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一本院校比职业类院校有着更加丰富软、硬件教学资源;最后,培训成本差异。荆州地区农民创业培训成本主要集中在教师工资、培训学员生活费等方面,而宜昌地区出来教师工资、学员生活费外,还需要大量支付学员的住宿费。政府统一按照3000元/人的标准补贴,荆州地区有着明显的成本优势,使得荆州地区更有能力做好跟踪服务工作。自然荆州农民创业培训满意度高于宜昌自然就可以理解了。

从性别来看,女性学员满意度0.7678明显低于男性的0.8152。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农村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使得女性学员相对男性文化知识水平更低,对培训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能力普遍不如男性;另一方面,女性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普遍比男性多,个性化问题更为突出,在培训学员较多的情况下,培训老师更多是决绝学员的共性问题,而对学员的个性问题无暇顾忌;最后,女性学员不会像男性学员碍于老师的面子,更多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另外,培训老师绝大部分由男性组成,碍于性别关系不敢和女性学员走太近。

从培训时间来看,自2008年全面开展农民创业培训以来,湖北省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满意度从2008年的0.8445下降到了2013年的0.7951,总体下降近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近1个百分点。具体来看,2008年湖北省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满意度为的0.8445到2010年仅为0.7499,并逐步回升到2011年的0.8136,2012年的0.7860和2013年的0.7951。一方面,由于创业培训前期学员绝大部分是已经成功创业的农民企业家,且人数较少,不仅培训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处理学员们的个性化问题,而且创业培训理论知识能够让他们顺利进行实践,他们的满意度自然会很高;另一方面,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学员的素质的下降,培训老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应对太多农民的个性化问题,所有学员培训满意度在2010年左右有所下降;但随着培训教师培训经验的不断丰富,学员结构的年轻化,特别是国家培训资金投入的加大使得创业培训满意度开始逐渐好转。

从培训学员年龄来看,20到30岁学员的创业培训满意度为0.8264,30到40岁学员为0.7924,40到50岁0.8011,50到60岁0.8006,但60岁以上学员的培训满意度骤降到0.6958。一方面,60岁以上的农民普遍都是文盲,他们对培训课程中的相关理论理解是十分困难的;另一方面,60岁以上的创业农民,他们的思想相对保守,会按照自己固有的思维去开展创业行为,新的管理知识,先进的科学技术很难被他们采纳。故而,对他们进行创业培训是无效。

另外,培训农民普遍对创业培训跟踪服务不满意。在调查过程,当问及培训老师跟踪服务工作开展的情况,他们普遍反映很无奈。一方面是,开展农民个性化的创业培训跟踪服务工作需要大量的费用,而目前国家补贴的费用相对有限;另一方面,培训老师人手不足。宜昌地区2008年一期培训班人数30多人,到2013年一期培训班有200人,而培训老师加上管理人员才13人;最后,创业农户分散,交通阻隔也成为了制约开展跟踪服务工作的重要因素。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新型农民培训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对其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是提升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一方面,本文基于对大量文献的深入研究,结合湖北省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的实际状况,构建基于培训学员视角的湖北省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克服传统AHP权重核算法的多种弊端,引入AHP―GEM综合权重核算法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通过对代表湖北省种植和养殖两大创业类型的荆州和宜昌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湖北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满意度总体较高,但也存在着诸如地区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跟踪服务缺乏等众多问题,并认真分析了可能存在的原因。另一方面,本文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都相对较主观,虽然建立相应的评价集和量化集,还是会受制于培训学员和调查人员的主观感受。宜昌和荆州两地数据虽然能较好表现出湖北省的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状况,但毕竟还是与整个湖北省的样本数据存在差距。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还可以进一步优化。这些问题将是以后研究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5.2 政策建议

基于此,本文认为,为提高湖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满意程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以后的农民创业培训工作更加注重差异化管理。创业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差、个性化需求等差异巨大,在以后的培训过程中,应该做进一步的细分,除了考虑创业的种、养等大类型外,还应该考虑学员学历、创业的阶段、年龄等因素,实施小班教学。二是培训政策和内容应该适当向山区和女性倾斜。山区农民创业培训过程的费用显高于平原地区,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创业培训费用补贴应该适当向山区培训机构倾斜,在培训老师人才队伍中,引入女性老师,以女性老师为突破口关注女性学员的个性化问题。三是加大资金投入,严控把关。之所以创业培训跟踪服务活动的开展十分有限主要原因是资金有限和人员有限,所以拓展新的资金渠道,引进新的人才队伍是现在农民创业培训管理工作的一项主要的任务。调查过程发现,部分地方的培训机构存在拉人头的现象。在以后培训学员筛选过程中应该严把质量关。省农业厅在分配名额的过程中应实行基础名额+机动名额的分配办法。

参考文献

[1]黄德林.中国农民创业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罗昆,邓远建,严立冬.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理论与实务[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3]刘玉来.对农村劳动力培训满意度的调查[J].经济论坛,2007,(21):128-129,140.

[4]于敏.农民生产技能培训供需矛盾分析与培训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宁波市511个种养农户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0,(02):90-94.

[5]黄会明,鲍海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满意度的调查与评价方法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0).

[6]张亮,赵帮宏,张润清.我国农民培训意愿调查分析[J].调研世界,2010,(04):17-18,21.

[7]李嘉,杨锦秀.农民就业培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成都市为例[J].农村经济,2012,(06):110-113.

[8]何建华.农民工职业培训满意度调查研究――基于珠三角五城市的数据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01):62-66.

[9]伍旭中,李亦含.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满意度及回报率的实证研究――基于四川成都、南充地区的调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401-408.

[10]朱奇彪,米松华,黄莉莉等.新型职业农民参与技能培训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规模种植业农户的实证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4,(05):1361-1367.

[11]罗军,张叶平.农民创业培训、创业选择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02):197-201.

第7篇

关键词:育人模式 旅行社管理类 地方本科院校

一、概念界定

旅行社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之一,该专业方向培养的是旅行社服务与管理的厚功底、会管理、善应变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简称旅行社服务与管理人才。[1]

旅行社管理类课程主要包括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理论与实务、旅行社产品与设计、旅游项目策划、导游英语口语、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职业道德等理论与实训课程。该类课程培养的是旅行社服务与管理人才。

旅行社服务与管理人才是指熟谙旅行社业务的高素质多技能的应用型行业人才。它包括策划创意人才,提高业界品位的人才;熟练掌握组团、出团、带团、计划调度,订机票,办签证,发团及与境外旅行社联系等出境游业务经理;熟悉基本流程,善于处理与旅游相关的问题,谙熟各国语言、货币、法律法规等,并具备与各国领事馆打交道,在异国他乡迅速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优秀人才;旅行社产品设计人才、市场营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高级导游、旅游电子商务、度假管理、会展策划专门技术人才等等。

育人模式是指旅行社服务与管理人员德、智、体、美、技等素质能力全方位培养与拓展的指导思想、原则、途径、机制、环节与措施等构成的有机整体。

旅行社服务与管理人才的素质能力是通过旅行社管理类课程教学与实训来培养的。该类课程育人模式主要探讨的是“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一是知识、能力、技能三位一体;二是课堂教学、实训实习、校园相关文化活动等育人方式的三位一体;三是课堂、实训室与旅行社培养平台的三位一体。即人才素质的三位一体,人才素质培养方式的三位一体和人才培养平台的三位一体。

该育人模式是指旅行社管理类课程育人模式。其要素及框架结构包括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培养对象、培养原则、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式、培养途径、培养平台(条件)、培养机制、培养环节、培养方法、培养措施、培养效果、评价体系等。[2]

通过构建旅行社管理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实操训练的育人模式,使旅行社管理方向的学生全面接受知识、方法、能力的培养,成为现代旅行社所需要的集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于一身的新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和内容

1.培养目标

第一,知识培养目标:构建旅行社人才必备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与技术技能知识的课程及其理论体系。

第二,能力培养目标:构建旅行社人才必须具备的公共能力、专业能力、行业岗位能力的能力体系;必须具备的专业政治敏锐能力、道德约束与提升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体系;比较全面熟练的多层面的职业能力体系。

第三,技能培养目标:构建旅行社人才必须具备的行业与岗位服务与管理的技术操作运用的技能体系。

第四,构建现有课堂教学、实训、见习、实习等培养体系的优化方案。

第五,构建现有旅行社人才诸条件、平台(教材、实训室、校园活动、基地体系等)体系的优化提质方案,以及联合培养体系的优化方案。[3]

2.培养内容

第一,国家、社会、旅行社业、游客对旅行社服务与管理人才素质能力的调查研究。

第二,旅行社管理类课程知识结构研究。基础理论知识结构,应用理论知识结构,技能知识结构等及其关系研究。

第三,旅行社管理类课程学生能力培养研究。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公共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及其关系研究。

第四,旅行社管理类课程学生技能培养研究。公共技能、职业技能,创新技能、创业技能等各自内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研究。

第五,旅行社管理类人才的知识、能力、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化研究;活动项目体系化研究;实训实习体系化研究;课程体系、活动体系、实训实习实践体系一体化研究。

第六,育人过程中,教师教学育人能力提高研究,教学方法改进研究,教学手段更新研究;课堂、实训室、校园环境、企业、社会等平台资源一体化整合研究;教师、学生、企业行家、社会专家互动方式及互动体系研究;校内外资源整合、利用与管理研究。

第七,实践条件管理研究。导游模拟实训室建设研究,实训体系优化研究;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研究;省导游培训示范基地质量建设研究。

第八,旅行社管理方向学生的考证认证、持证组织管理研究;就业创业研究。

三、培养方案

(一)总体方案

以主讲教师和旅行社培训指导教师为主,其他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为辅的组织方式,边研究边试行的运作方式,主讲老师全面负责,教授指导,副教授、讲师分工负责的责任方式。

第一,实施优秀旅行社企业家培养方案。着力培养高素质、职业化、国际化的优秀旅行社管理人才。

第二,实施旅游紧缺人才培养计划。整合育人资源,推进联合办学、校企联姻,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构建终身化、网络化、开放化、自主化的培养体系,培养急需的旅行社专门人才。

(二)具体方案

第一,课程调研方案。一是前往兄弟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习、交流教学经验、方法、手段、技巧等;二是前往本地及周边旅行社,了解最新旅行社人才需求的相关动态,拟订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教学育人模式;三是收集、整理本专业已毕业学生就业创业情况,采取扬长避短的教学方案及育人模式;四是调研在校学生对旅行社管理类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训教学及实践要求等方面的意见;五是广泛征求校内外专家学者的意见,使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更趋科学化、合理化。

第二,修订课程教学内容。地方院校应立足于本地,服务于本地,调整教学内容。因此,旅行社管理类课程应加入本土文化的内容进行教学,如湘西少数民族文化(湘西土家族文化专题、侗族文化专题、白族文化专题、瑶族文化专题、苗族文化专题等)、湘西民间非物质文化(傩文化专题等)、自然地理文化(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丹霞地貌等)等科目课程,以满足旅行社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需求。鼓励和激励本专业教师自行编写本专业学生适用的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4]

第三,实行阶段性任务制育人模式。四学年四大阶段,每一阶段都将设制具体任务,具体实训活动,具体校园文化活动,具体旅行社见习、实习任务,具体社会考察、调查及研究任务,实行课程制、活动制、项目制、任务型育人模式。即第一阶段以调研为主,开展景区管理、本地民俗等调研,以调查报告、课程论文撰写进行考核,评定成绩;第二阶段以考证为主,即从业资格证(导游资格证、旅游景区管理员证、人力资源师证等)和学籍证;第三阶段以实训为主,主要是校内实训室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如导游服务中心、旅行社、景区景点等;第四阶段以实践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国家、省校级专业竞赛和各种文化活动,分专业方向进行顶岗实习,形成旅行社服务与管理类探索研究体系。

第五,改革教学育人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和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一是注重平时课程教学育人。二是加强实训、实习操作过程育人。三是注重考核育人,建立以综合评价与过程评价为主的考试评价育人模式。[5]

第六,模拟与实地双重实训育人。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校内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建立相对完备的实训场所――旅游管理实训中心,充分利用已有的张家界武陵源模拟沙盘及湖南主要景区景点的导游仿真模拟厅,充分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的需要。

(四)方案特色与创新

1.本方案的特色

第一,研究方向的针对性强。它是针对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方式,尤其是从课堂理论教学到校园活动训练,再到企业实践操作中高关联度这一难题而提出的,旨在有机衔接三者,破解其中难题。

第二,育人模式的操作性强。尤其一体多层面时空结构性互动模式极具特色,操作性强。该项目侧重于实践教学方法的探讨,是应用性、操作性研究。

第三,理论设计的前瞻性强。实践有机结合为三位一体的人才规格体系,以及与之相应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等。既有研究的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操作的创新,及整体的前瞻性。

第四,研究内容的系统性强。如旅行社业的职业政治素质结构、道德素质结构、业务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技能结构等等。

2.本方案的创新

第一,将育人模式落实到课程和课程群层面。

第二,把专业方向育人课程化,课程育人层面化;将多层面育人、多方式育人、多平台育人一体化。

第三, 育人模式的新颖性。探索与构建旅行社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关联性育人模式,实现旅行社管理方向课程群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改变相关课程课堂教学的单一方式方法,采取生动活泼、吸引力强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案例教学、模拟操作(实训室模拟操作与课程软件操作)、团队演练、验收成果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系各种相关活动,如校园导游大赛、景点讲解比赛、旅行社线路产品设计大赛、导游技能汇演;注重学生实际演练,进入旅行社企业的三习实操(专业见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使学生融入企业、进入社会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管理、经营、操作中不断验证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培养和提高各项技能和创新能力等等,既有特色,也具有创新性。

参考文献:

[1] 王淑贞,王文明.工商类专业本科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本质与规律.中国商界.2010,8:346-347

[2] 王淑贞,王文明.地方院校应用类专业本科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中国科技教育.2010,8:29-30

[3] 王文明等.地方院校经管类本科生职业技能培养方式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0,9:212-213

[4] 王文明等.地方院校经管类本科生职业技能“一三五”培养模式.全国商情.2010,7:81-82

[5] 王文明等.地方院校经管类本科生职业技能培养体系研究.科学时代.2010,15:183-184

作者简介:

第8篇

关键词:丰满培训中心;企业中层干部;创新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128-02

企业中层干部是各单位的中坚和骨干,是桥梁和纽带,他们担负着承上启下、组织宣传、领导协调等重要作用,其能力与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安全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加快发展步伐,深化人才强企战略,对中层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丰满培训中心在配合新源公司举办的2013年优秀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中,通过加快干部队伍培训模式创新,开展125(创建一个自我管理平台、应用两种培训形式、提升五个方面素质)培训模式,实现企业中层干部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方式作了初步应用和探讨。

一、企业发展形势和中层干部培训工作的需求

1.新源公司发展形势

近年来,新源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三优两化一核心”现代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以“三步走”发展战略为指导,加快公司发展步伐,全力推进公司快速发展,目前公司共有下属单位48家,分布在17个省(市),员工总数5615人。管理装机容量2556.775万千瓦。公司总经理林铭山在公司2013年“两会”指出,从现在开始到“十二五”末的三年将是公司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公司完成“十二五”规划、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后三年,需要陆续开工15个抽水蓄能项目,装机容量2115万千瓦。公司将牢牢抓住和用好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奋力把抽水蓄能事业和公司发展推向前进,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调峰调频电源专业运营公司和清洁能源公司,为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作出更大贡献。

2.新源公司中层干部培训工作的需求

2011年,新源公司为加快培养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素质优良、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促进各基层单位中层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明显增强、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明显提高,下发了中层干部管理指导意见,提出了详细的工作目标。2015年,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干部占本单位现职中层干部总数的40%及以上;电力生产相关专业的干部占基层单位现职中层干部总数的70%及以上;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干部占基层单位现职中层干部总数的50%及以上。

按照新源公司“发展提速、能力提升、素质提高、精神提振”和“深化人才强企战略,建设一流员工队伍”的要求,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公司对党性强、作风硬、业务精、会管理的复合型干部人才的需求将变得更加迫切。因此积极创新干部培训模式、全面提升中层干部综合素质已成为培训中心加强干部队伍培训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打造125培训模式 提升干部综合素质

丰满培训中心至今已有50余年职业教育的历史。前身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创建的国内第一所水电类技工学校――丰满水电技术学校,2011年整体划转到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更名为国网新源丰满培训中心;目前主要承担新源公司干部、员工培训工作,根据公司新发展形势下对干部人才的要求,培训中心积极探索干部人才培训新模式,通过打造和实施125(创建一个自我管理平台、应用两种培训形式、提升五个方面素质)培训模式,加快中层干部综合素质的提升。

1.提供一个自我管理平台,树立主人翁意识

自公司2013年优秀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伊始,培训中心就为培训学员提供了一个自我管理平台,明确在培训期间,除了规定课程时间以外,培训班的所有活动都以“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管理模式进行。

在这种自我管理模式下,通过班主任对学员们的引导,由学员们集体讨论,制订活动计划,明确活动时间、内容和目标要求等,并积极倡导各项活动均由学员自己组织开展,培训中心仅负责提供相应服务支持工作。本次培训学员在自我管理过程中成立了班委,制定了班名、班级公约、班级承诺,设计了班徽,创作了班歌,组织开展了班级大联欢、写家书、趣味体育竞赛、演讲朗诵等活动,制订班级述学、论文答辩、结业仪式等活动方案,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活动开展,在培训班中全面营造大家庭氛围,使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员能加快相互熟悉过程,培养了学员自我管理能力。学员们在学习中树立主人翁意识,始终保持较好的学习劲头和精神面貌,为顺利完成培训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应用两种培训形式,实现内外兼修

由于参加培训的学员均为公司优秀青年干部,学员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均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由于学员自身基础、专业、对应师资资质要求有所不同。因此,中心在本次青干培训中,除采用聘请外部讲师为学员开展讲课培训这种常用培训形式以外,为充分利用资源,发挥好这些优秀学员的专业特长,安排了部分学员作为临时讲师开展专题培训。

在外聘讲师讲课培训中,中心围绕“能力提升、素质提高、精神提振”的目标,为学员精心设计培训课程,课程主要包括党性修养、思维创新、管理技巧、形势教育、健康管理、法务知识等方面内容,通过培训共完成了十几个专题的教学内容,这其中既有党性修养又有知识拓展。在课堂上学员们与授课教师积极互动,不断吸收新的知识;通过政治学习,加深对国家和公司形势政策的掌握;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动脑筋,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共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通过情景模拟,学员们练习运用课堂学到的管理知识,开展小组讨论,总结工作得失;开展分享学习感悟活动,在每节课后由学员代表上台发言,与大家分享其一天的学习收获;进行成果展示,将本小组的问题解决方案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学员们进行讨论评估,深入消化学得的知识。

在学员自主培训中,培训课程内容主要围绕新源公司工作实际,通过征求学员意见,收集学员培训需求,合理安排自主培训内容。培训中主要安排公司总部安监和基建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讲课,对公司安全知识、安规理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培训。培训过程中,讲课的学员能通过精心准备培训内容,进一步强化自身专业能力。培训的内容更加贴近工作实际,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经验,参加听课的学员能积极思考,开展互动,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培训取得效果也更加明显。

通过应用两种培训形式,学员们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深挖了学员潜能,丰富了各领域专业知识,拓宽了专业知识面,实现了内外兼修,促进了学员快速成长。

3.精心设计培训内容,有效提升五种素质

(1)强化思想培训,提升政治素质。作为新源公司各基层单位中层干部,要具备较强的政治思想素质。丰满培训中心在培训课程中始终把党的政治理论课程设为基础课程,通过培训使干部学员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信仰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党的政治理论武装头脑,有大局观念,在大是大非前保持清醒,坚决抵制任何不良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崇高信仰和追求,确保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公司党组时刻保持一致,在原则问题上绝对服从大局,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干部学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2)强化专业培训,提升学习素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是构成现代人才体系的三大能力,善于学习,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培训中心通过课后述学、发放读本、撰写学习心得、论文等方式大力培养干部学员的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促进干部学员有效的学习、积极的学习、主动的学习,使每一位干部学员争做学习表率、楷模,自觉把学习培养成一种好习惯,把学习的过程变为解放自己、改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素质的过程,同时通过实践学习,学员围绕本单位战略决策问题、全局性问题、改革创新问题深入学习研究,并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建立系统思维,养成动态思考、本质思考和整体思考的习惯,为理论指导各项工作打好基础。

(3)强化品德培训,提升人格素养。干部的标准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培训中心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与人生等课程培训,加强学员的品德修养,使干部学员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要修身的人生哲理,使干部学员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人,做好干部,促进干部学员把企业的目标和使命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激发他们的团结协作和奉献意识,培养他们胸怀大局、事业至上、不计较个人得失、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素养。

(4)强化管理培训,提升能力素质。一个优秀的中层管理者应具有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才能。学员通过领导力和执行力、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管理实战、群策群力与问题解决等课程的培训,使干部学员在决策、组织指挥、创新和应变能力上能有所提升,并具备驾驭全局,统观全局,从全局出发,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能够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去开展生产经营工作的才能,同时培养干部学员工作留心,细心、热心的特质和勇于创新,勇于开拓的能力,积极引导干部学员在今后工作做到“六多六少”,多鼓励、少指责,多理解、少猜疑,多帮助、少为难,多关怀、少冷落,多指导、少命令,多调查研究,少偏听偏信,全面提升干部学员的综合管理能力。

(5)强化作风培训,提升廉洁素质。为使干部学员在今后工作中做到“干事、干净”,培训中心设置了职业风险和腐败防范、法律实务和风险防范、压力和情绪管理等课程,并通过晨训和严格考勤等方法,强化学员的组织和纪律意识。通过培训学习,使学员熟悉党和国家的廉政法规与法律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正确选择个人爱好,始终保持“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的品行,不为欲所困、为欲所左右。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经常性反思,时刻做到警钟长鸣,让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实现由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三、持续改进,完善培训

丰满培训中心在做好培训的同时,还积极做好培训评估工作,在每次培训结束后及时发放培训评估表,充分征求学员的意见,为下一步合理设置培训课程提供有力依据,同时引导学员结合实际工作,制订学以致用行动计划表,加强对行动计划表的实施情况的跟踪,切实检验培训实效,促进干部学员在今后工作中采取各种必要的方式方法,坚持对理论知识、业务技能等的学习,追求持续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综合素质的愿望及行动。

丰满培训中心还将继续加强对提升干部综合素质方面培训工作的探索,在今后的干部培训中坚持应用125培训模式,总结经验,持续改进,为企业加强干部队伍培训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瑞鸣.创新培训模式打造精品培训班[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0,(6).

第9篇

—在全市宣传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表彰先进,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部署2005年工作任务。

按照常委会讨论的意见,我着重讲两个问题。

一、2004年工作简要回顾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坚持顺势、主动、索新、求效,紧紧围绕培育创业文化、打造人文环境、提升A市发展势能这一核心任务,致力于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创业、服务群众,深入开展了全民创业“四解”服务一线行工作,积极推进理论武装、创业技能培训、公民道德建设等学习行动的落实。全市各级党组织以“培育创业文化,推动全民创业”实践教育活动为统领,各负其责、通力合作、真抓实干,落实九个制度,采取八种方式,开展十个系列载体活动,完成了十二件事。市乡两级8支工作队的千人大军,持续不断地展开了宣传服务行动和系列文化活动,呈现出全党同唱联台戏、共同打造创业文化的喜人局面。以“三个代表”为主要内容的理论普及工作扎实推进。全年组织召开理论专题“千人报告会”15场次;举办理论骨干培训班及研讨活动8次。以培育创业精神为主题的教育讨论活动此起彼伏。围绕“争做勇闯市场的主人,争当创造财富的能人”和“培育三大理念”,相继召开了解放思想研讨会420多场次。“一条龙”服务创业宣传战役高潮迭起。全年围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民创业各项政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振兴东北机遇形势、中央1号文件精神、“四个一”工程建设、合作医疗政策、“四讲”教育等内容,先后打响七轮一线服务宣传战役。集中下乡达240多天,共组织大型宣讲1500多场次;串百家门5.5万户,结亲戚2126户;发放“四解”服务直通卡8万多张,赠送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和创业实用读本近30万份;帮助亲戚户解决创业实际困难有记载的925件,使之增收致富的达70%以上。扶持建立创业示范基地及牧业小区18个,帮助群众上项目67个;推动了沼气池项目和“四个一”工程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大力营造了全民创业的文化氛围。围绕创业,创意征集标语口号700多条,刷写永久性墙上标语和悬挂过街横幅5700多条,设立大型公益广告式宣传标语牌56个;积极开展文学艺术创作展演活动,建立健全了文艺社团组织,创办了文艺园地,创作了一批文艺作品,开通了对外文艺交流渠道。组织以全民创业为主题的各类大型文化活动32场次。总结培树了各类创业典型580个,组织典型深入一线做事迹巡回报告650场次。通过面对面宣讲打样示范,通过在两台《创业先锋话创业》、《为创业者支招》、《致富导航》等专栏专题中宣传推介,扩大了典型的感染力和影响力。通过积极组织开展外宣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用技能培训强力推进。创立了以职教中心为主体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基地和劳务输出协调组织,形成了面向市场、连接百姓,立体化、全方位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输出网络。共组织长期和短期技能培训28批次,受训8670人,输出技能型劳动力2780人。以打造信用A市为核心,大力开展了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加强和改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动了公民诚信理念、道德素质、文明程度的提高。

通过强化培训和实践砺练,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宣传干部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服务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形势任务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与市委的期望相比,我们仍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宣传思想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务必提速推进,不辱使命。

二、2005年工作任务总体安排

今年是培育创业文化、推动全民创业“四解”工作的第三年,也是深入年。我们要紧紧围绕培育打造区域创业文化这一核心任务,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求,继续展开全民创业“四解”服务大行动。借振兴之势,集全民之智,举全市之力,共同打造A市一流人文环境,努力构建“平安、信用、开放”A市。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小康建设步伐提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舆论环境和文化条件。

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眼解决理论深入人心指导实践的问题,把干部群众思想凝聚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

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学习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同落实市委阶段性工作要求结合起来,围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要求六个专题的学习内容展开学习研讨、理论普及。推动理论中心组及各级干部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实践。加大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宣传工作,努力探索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教育的新路子。通过大力开展“送理论下基层”活动。使各项理论政策、创业文化真正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使广大干部群众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使理论真正起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目的,从而增强人们加快发展的意识。

(二)着眼解决障碍发展的观念问题,积极引导和培育创业理念,弘扬创业精神。

通过进一步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系列教育,举办理论政策、经济形势、创业文化专题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等,推动人们争做勇闯市场的主人,争当创造财富的能人,通过举办企业家经验论坛、十大“创业先锋”、十大“打工明星”评选表彰推介等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穷则思变、向往发财的求富理念;永不满足、求新求变的开拓理念;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拼搏理念;敢冒风险、无所畏惧的历险理念;自力更生、奋发有为的自强理念;不甘人后、勇于探索的争先理念。弘扬“敢于创新,善于创意,精于创利,勤于创业”的时代精神,打造A市人文精神。

(三)着眼解决创业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服务创业实践行动。

在党政机关特别是职能部门集中开展“讲诚信、重法制、优服务、提效率”主题教育活动。强化诚实守信的首问负责、首办负责、服务承诺等服务机制,激励和促进机关干部重心下沉,搞好文明服务,着力塑造文明服务型机关形象。通过广泛开展“应对挑战,素质跟进”学习实践行动,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用技术技能等“七大学习工程”,大力培树一批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干部和学习型家庭,积极推动全民创业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职教中心的培训基地作用,切实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大力开展农村“一推双带”活动。通过采取以职教中心为主体的基地式培训、民办式培训和社会化培训多种方式方法,开展经常性、全方位的有效服务,提高其创业就业的能力。通过开展全民创业与文明单位创建对接等活动,在全市形成人人关心创业,人人为创业献计,人人投身创业的良好局面,让创业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屯、进校园。

(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系列文化活动,大力营造昂扬向上的创业氛围。广泛开展“争创文明单位,争做文明市民,打造信用A市”系列创建活动,大力培育信用政府、信用企业、信用村社、信用农户和信用个人,努力构建信用体系,形成重信誉、讲文明、促发展的浓厚社会氛围。积极开展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调研、产业论证、发展规划、项目启动工作,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创业文化的实践。通过挖掘整理提升创作以创业文化为主题的各种文化艺术产品,组织开展系列创业文化展演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名人、名企、名品、名牌”对外商业文化交流活动,提升A市人文精神,打造A市人文环境。

(五)着眼解决创业环境优化问题,全力打造“平安、信用、开放”的A市形象。

全面实施“创业在A市”系列宣传行动。各部门各乡镇要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创业文化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两台一网”特别是电视台,要围绕培育创业文化这一任务,开设主题鲜明,服务性教育性强、有影响力的专题(专栏),加大经济发展的深度报道,提高报道质量,在打造发展强势中发挥主阵地作用。大力推进“创业A市”对外宣传计划的实施。积极组织开展“百名记者话A市”系列主题联谊等外宣活动,把A市区位、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把一城两区建设、项目开发、招商引资、国企改革、“四个一”工程、五业发展、结构调整、富余劳动力转移、全民创业等发展成就、经验及三个文明建设成果积极地进行宣传推介。大力实施“创业A市”城市形象塑造工程。各相关部门要着眼对“一城两区”特别是我市的重点部位和区位进行形象设计和全面包装,提升A市城市的文化含量,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通过大力打造充分展示“地灵位优、平安信用开放、挺进发展”的A市形象。

(六)着眼加大学习培训实践砺练,努力提高宣传干部综合素质和服务实践的能力。

按照党员先进性教育、提高执政能力的要求,站在培养宣传人才、完成宣传工作使命的角度,我们把今年作为宣传干部、“四解”队员的“素质提升年”。认真抓好宣教口基层班子建设,继续开展“爱岗位、学先进、练内功、促发展”实践教育活动。通过强化培训、责任激励、制度约束、设定指标、任务加压、一线服务、交流研讨、组织活动、调度指导等方式方法,加大培训和实践砺练,提高广大干部学习、宣传、服务、执行的综合能力。

第10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干部培训

 

干部素质的高低是决定高校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而干部教育培训是提高干部素质的基础性工作。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围绕高校改革发展的全局工作和中心任务,创新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一流干部队伍,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创新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必要性

(一)创新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是提高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

为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在不断加大,高校干部队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新的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环境,多数干部都面临着角色转换和重新定位问题。如何引导他们尽快适应新岗位,履行新职责,开创新局面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因此,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通过对他们进行系统地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升他们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等能力水平,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岗位要求,特别是刚上任的干部,教育培训可以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干部培训,帮助他们寻找差距,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力争在新岗位上做出新业绩。

(二)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构建和谐校园是保证学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学校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在学校,建设和谐校园需要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不断调动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民主办学,依法办学,各位师生员工要顾全大局,坦诚相待,增进感情,使学校逐步形成“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广大师生和谐相处”的和谐氛围。要构建和谐校园不仅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而且需要一支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管理干部队伍。因此,我们必须改善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周到服务,以及高效率的工作,为建设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三)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当前,我国正在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龙源期刊。高等学校作为汇聚人才的高地和培养人才的基地,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关系十分密切,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要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关键在于领导班子,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对干部进行经常性地教育和培养,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的素养和能力,打造一支党性强、业务精、懂教育、善管理的高水平干部队伍,让他们真正掌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积极解决教育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努力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单调,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目前,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一般采取集中培训、分组讨论、个人撰写论文和心得体会等方式进行。形式比较单调,理论脱离实际,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另外干部培训,由于受条件制约,培训途径单一老化,内容设置单一,适用性和创新性不够,不能够用所学理论很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以适应时展要求,不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二)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不严,考核不够全面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尚不完善,培训管理的力度不够,强调自觉遵守纪律的多,监督检查的少,有关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考试制度难以严格执行,造成部分干部对培训学习的态度不端正,有的甚至认为是浪费时间,即使参加培训也是在混时间,这严重影响培训效果。另外,教育培训结束时,大多数是以提交论文或学习心得体会作为培训考核的唯一依据或主要依据,没有形成健全的考核评估机制,难以对培训效果进行全面系统地测评,这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育培训质量。

(三)高校对干部教育培训重视不够,规划不够系统

干部队伍建设是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和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事业的健康发展。然而,部分高校对此认识不足,只注重扩张办学规模,增强经济效益,而对事关学校发展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视不够,投入经费少,培训资源不足,缺乏整体筹划,难以满足广大干部参加培训,提高综合素质的迫切需求。

(四)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学矛盾突出,效果不够明显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从规模、质量、效益等各个方面都上了一个台阶。高校干部作为高校的一支中坚力量,承担较为繁重的教学、科研、管理等任务,部分干部因为工作忙,任务重,所以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去系统地接受培训。另外,部分干部认为业务工作是实的,学习培训是虚的,对教育培训工作认识不到位,当工作和学习培训发生冲突时,干部们往往都是以工作为先,对培训处于应付的状态,难以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培训效果不够理想。

三、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应注重“五个结合”

创新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是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高校干部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干部培训,概括起来,本人认为应注重以下“五个结合”。

一要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力求实效。政治上的可靠来源于理论上的成熟。一方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我们必须把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组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通过落实学校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营造重视学习、勤于学习的良好风气,让高校干部静下心来多读书,读好书,提升理论水平,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论的理解,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要联系实际,学用结合。我们的干部必须在具体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创新工作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提高工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

二要注重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形式多样。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应多样化,要考虑到学校和干部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干部的业余时间来教育培训,解决好“工学”矛盾,提高教育培训的效果。高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根据干部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集中举办多层次、多形式,充满活力的培训班,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使教育培训真正达到学则有用,学则能用的目的。当然,利用课堂授课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时间毕竟有限,而干部课后自学的时间是无限的龙源期刊。一方面可以结合培训摘要求他们自主学习,并定期撰写读书报告和心得体会,努力让广大干部精通本行业务;另一方面,广大干部可以围绕学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和讨论,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硬的工作本领。

三要注重“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统筹规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定期组织干部外出学习,考察交流,学习其他高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特色做法,亲身体验他们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邀请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某一专业领域有所建树的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让干部及时、准确、深刻地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干部培训,高等教育的趋势和成功的管理经验,开阔干部的思路。

四要注重“传统教育手段”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方法灵活。充分利用先进资源是时代的要求。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既可以采取“课堂授课”、“专题研讨”、“观看教学影视片”、“撰写心得体会”等传统的教育手段,也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网络教学方式,利用网络提问、网上在线学习、在线交流等现代教学方法,拓宽培训空间。正如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网举办学习贯彻全国教育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一样,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广大干部在线学习,充分发挥干部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增强培训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实效性。

五要注重“菜单式”与“订单式”相结合,按需施教。高校干部教育培训要结合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制订长期的教育培训规划,明确干部的教育培训方向,本着“求新、求深、管用”的原则,精心设计“菜单式”培训的内容。“菜单式”教育培训也要丰富学习方式,如通过专题讲座、分组讨论、举办演讲等途径来吸引干部,从而充分发挥“菜单式”培训的优势特点,实现其功能的最优化。另外,干部教育培训也要针对干部的需求,在广泛征求干部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订“订单式”课程培训方案。学校要在整合优质师资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的学科、人才和平台等优势,有针对性地对广大干部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育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举措[N].人民日报,2006.3.30(1)

[2]秦著好,王晖加强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6(5)

[3]李福星,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培训,促进高校全面发展[J].中国轻工教育,2007(专刊)

[4]赵苏杨,沈鲜,把握需求,加强和改进高校干部培训工作[J].调查研究,2004,(9)

第11篇

根据领导班子分工,本人近两年来主要负责创业文化建设工作,同时分管市委宣传部宣教处、理论处和市直宣传文化系统干部人事工作。两年来,无论分工如何调整,我对工作都尽职尽责,务求实效。同时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为推动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政策理论、业务能力和思想作风保证。

一、围绕中心,恪尽职守,全力提升分管工作质量效益

一是强化中心意识,着力打造良好创业投资环境。按照市委“三为主”的总体要求,努力找准招商引资与本职工作的结合点,切实将招商引资融入到创业文化建设中。联合经贸委、科技局、组织部等部门,先后举办苏北创业投资与项目洽谈会、创业技能推介会、招商引资帮办人员培训班等活动;组织摄制了《创业**》外宣专题片,在《新华日报》上刊发了《创业文化润**》专版,在**卫视刊播时长45分钟的同名专题片;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主动投身招商引资活动,借助举办外出创业人员报告会之机,通过他们邀请客商来宿创业发展,目前,一拟在**投资兴建千亩桂花园的农业观光项目正在考察洽谈。

二是突出核心工作,着力培育**突破内生动力。我市自**年确立全民创业发展战略后,我受命担任市创业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两年多来,协助市委分管领导,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从思想引导、制度安排、主体培育、载体建设等方面入手,推动了**特色创业文化逐步由模糊走向清晰,由抽象走向具体,由思想成为行动。首先,强化思想引导,让广大创业者“想创业”。两年来,指导全市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先后开辟18个创业文化专题专栏;树立和推广60名不同类型、不同岗位的创业典型,组织35个创业宣讲团,召开200余场创业典型先进事迹报告会;策划举办了三届创业文化节和两次创业培训月、创业指导服务周等全市性活动,组织开展了创业论坛、创业技能大赛等12项群众性普及活动。其次,抓好教育培训,让广大创业者“会创业”。组织编印了《**创业指南》、《农村创业实用科技指南》、《**创业文化简明读本》等创业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教材近20万册,开展了全民创业培训月、创业指导服务环宿行等创业培训和指导服务活动。据统计,仅**年全市就举办创业知识讲座300多场,组织创业现场观摩200多批次,受培训人员20多万。再次,建设机制载体,让广大创业者“创成业”。在组织上,建立创业文化研究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创业者协会、创业者俱乐部、创业互助联盟等社会组织,服务和带动不同社会群体。在政策上,协调制定了《**创业文化建设纲要》、《关于鼓励全民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全民创业。在服务手段上,形成了创业文化网、创业热线、创业发展基金、创业讲师团、创业图书室等从思想引导到实践推动的立体服务格局。在载体建设上,建立了8家创业示范基地、6家创业培训基地。在考核办法上,设立了“全民创业促进奖”和“**创业文化杯”。创业文化建设开展两年来,全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大幅增加,成为推动**突破的重要内生动力。

三是不断探索实践,着力促进各项工作创新创优。创业文化建设本是一项无例可循创新实践,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关怀下,我和分管处室同志一道,不断实践探索,使之在市内外初步形成了**的概念文化、印象文化,“创业文化建设模式”也因此在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制度创新成果”评比中荣获特等奖。在集中精力抓好创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同时,在其它分管工作领域,努力创新创优。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根据中央和省有关精神,制定了《**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于**年2月全面实施。推动成立了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楚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按改革精神,对**日报社、市广电总台的内部机构实行“事企分设”,重新核定“三定”方案,分别出台了人事、财务管理规定;推进市广电报社按股份制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在市直宣传文化系统干部人事管理方面,根据部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协助常委部长积极做好和指导完成市、县(区)宣传文化系统干部管理权限交接、干部档案管理、人才调查摸底、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等项工作。严格抓好部机关和宣传文化系统干部人事调整的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研究决定等关键环节,加强队伍规范化建设。针对部内机关缺编严重状况,两年选拔充实了6名工作人员。

四是着眼长远效应,着力夯实创业文化发展基础。从体制机制和载体建设方面入手,推动各项工作尤其是创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长期化、常态化、长效化。通过推动创业文化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实现宣传教育大众化;通过组建市创业文化培训讲师团和对全市创业培训市场进行治理整顿,推动创业培训工作规范化;通过建设创业文化基地和创业服务、实践平台,构筑创业服务载体化;通过组织开展创业文化原创文艺作品大赛等活动,促进文化活动多样化;通过完善扶持创业政策机制,建立健全创业促进考核办法,形成组织推动系统化;通过扩大对外宣传,吸引各地组织和干群加盟**创业文化活动,促成创业文化建设开放化。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推动农业、农民创业。力争通过上述措施,逐步推动创业文化走入基层、走近创业者、走出**,使创业文化成为**的民生文化、品牌文化。

二、勤学力行,克己奉公,努力增强干好工作能力素质

充分发挥市委中心学习组参谋助手和全市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策划者作用,在领导干部中开展“走上讲台、宣讲理论”等活动,在市级机关坚持开展“每月两课”、“前沿课堂”讲学活动,在基层党员干部中长期开展轮训、冬训活动,使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和党的创新理论及时得以宣传贯彻,使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紧跟时代步伐,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此同时,注重加强自身学习,两年来,通过参加市委中心组和单位组织的学习及个人自学等方式,努力提高政策理论水平,通过开展“周五学习日”活动,以交流讨论、互助讲学方式,推动部内人员的理论学习工作。坚持学思结合、学以致用,撰写和公开发表了《找准新农村建设突破口》(《群众》20**年第2期)和《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动农民自主创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等多篇理论文章。

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始终从严要求自己,坚持用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约束自身言行,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规定和禁令,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主动参加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虚心听取批评建议。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之间的关系,工作上高标准,待遇上低要求,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来体现自身价值。在加强自身建设同时,积极协助主要领导抓好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抓好对分管处室、所属人员的日常教育与管理。

三、找准差距,正视不足,尽力修正改善工作薄弱环节

虽然两年来在工作、学习和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事求是的讲,与组织要求和人民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尤其在分管的城乡宣传教育工作方面,因为处室人手匮乏,以及自身努力不够等原因,与省委宣传部对相关工作的要求相比,与兄弟市取得的成绩相比,还有相当距离,如宣教载体建设相对滞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尚未成立,造成省、县(区)对口工作的脱节。今后,我要更加关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正视不足,扬长补短,统筹兼顾,合理用力,努力对工作薄弱环节给予改进提高,补齐“短板”,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三个文明”建设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中青班;教学改革;培训质量

党校是党员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阵地,又是学员进行党性锻炼的熔炉。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葛洲坝党校形成了“修学储能,光大精神,熔铸脊梁,奉献集团”的办学理念,提炼了“健全理性、修养党性、团队学习、与时俱进”的教学管理方针,致力教学改革,创新培训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努力打造德才兼备、文理相通、能力突出、忠诚集团的管理团队,发挥了党校培训轮训企业干部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教育和理论宣传的主阵地作用。

中青班被称为葛洲坝集团培养后备领导干部的“黄埔军校”,历来受到集团领导和成员企业的高度重视,抓好该班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党校干部培训的重中之重。在中青班的教学管理过程中,秉承“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树立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进党性修养”的宗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与管理创新,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配备、学员管理、学习考核各个环节加大改革力度,在培训工作的全过程中贯彻教学求新、管理从严、服务人性的原则,确保了培训的针对性、目的性、实效性,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一、合理设计培训课程,体现企业培训特色

根据中青班宗旨和领导要求,我们把中青班培训分五个部分:理论培训、工商管理和项目管理培训、领导科学与管理者素质、人文知识讲座、社会调查研究。理论培训部分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核心开设了近20余个专题讲座,内容包括:“三个基本,五个当代”、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党建等。理论培训着眼于夯实理论基础,培养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党性修养。工商管理和项目管理培训重点讲授了管理经济学、公司理财、财务报告分析、市场营销、公司法、合同法、组织行为学等7门课程。这部分内容的培训着眼于丰富学员管理知识,增强学员依法治企、从严治企、精细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把握经营规律,防范经营风险,促进管理创新。鉴于大部分学员是理工科出身,为提高学员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质,使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相互支持,相得益彰,中青班还开设了人文知识专题讲座(《论语》解读、沟通大智慧等),以圣贤先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涵养与韬略来提升中青年管理者的心灵层次和人生境界。

为深化学员对集团公司改革方略、战略举措、发展走向的认识和理解,树立“又好又快、好中求快”的发展理念,践行“依法、从严、精细”的治企方针,学校特别邀请集团及部门领导来校上课,他们分别就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国际工程管理、集团投资管理、企业民主管理、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发展战略、企业风险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课题作了精彩的演讲,起到了领航企业、修炼人生的极好作用。

二、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不断丰富培训内涵

1.倡导研讨式教学

在完善教学内容的同时,切实进行教学方式改革,鼓励多向交流、提倡案例教学,推进电子课件和多媒体教学。先后多次组织小组或全班讨论,重点就科学发展观与中青年干部素质培养、集团公司丰碑文化建设与企业基业长青、管理经济学与项目效益分析、“创新与发展”、分配理论、项目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讨。

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了团队学习、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通过讨论和交流,学员之间激发了灵感,拓展了思维,破除了自我封闭的思维定势,培养了多角度、宽领域、全方位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师组织讨论既发现了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又了解到集团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学员思想需求,还收集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案例。如白均生教授的专著《工程合同管理与工程索赔》大部分素材来源于中青班课堂讨论的案例。

2.开辟学员讲坛

在教学进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学员在各自专业领域和管理岗位的比较优势,全面调动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使党校的讲坛转变为党校教师主导、中青学子积极参与的思想论坛,成为管理干部进行理论研讨、经验交流、信息沟通、思想碰撞的前沿阵地,成为党员修养党性、充实个性、完善人格、提升品质的精神熔炉。

为此我们在班上主持开展了“中青论坛、精彩十分”的演讲活动,为每位学员提供了表达思想、抒感、交流经验、展示风采的舞台。不凡的工作经历,真切的情感体验,务实的管理风格,深刻的人生感悟,可谓是群英荟萃、精彩纷呈,绘成了中青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尤军华的公文写作的理论与方法、鄢江平的水电施工项目管理、熊英的新闻写作与媒体应对、程兵的法律理论与实务等不仅在中青论坛、班级讨论和交流中给予同学以启示,而且在相关的培训班次成为我们重要的校外师资资源。

3.组织学员辩论

为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中青班策划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学员们就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如分配原则中“效率与公平”组成甲乙双方辩论组展开辩论,双方代表各抒己见,慷慨陈词,进行了热烈的辨论和激烈的交锋。学员章丹林的思辨能力、杨俊的反驳水平、杨国义的应变能力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辩论会受到学院领导和组织部门的高度称赞。

4.思维拓展训练

组织学员开展军事训练和户外思维拓展训练,活动包括信任背摔、穿越电网、高空挑战、驿站传书、酋长特色晚会、极限99秒、七巧拼图、毕业墙,通过拓展训练学员们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促进了信任的建立、责任心的建立、自我信心的建立,实现了生命能量的再开发和人生体验的再跨越。体现生命价值,感受人生快乐,增进团队荣誉,锻炼组织能力,训练取得良好效果,为拓展培训思路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三、组织课题研究和论文答辩,突出培训时效性

本着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的宗旨,为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使学习更加有的放矢,培训班在调查摸底,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确定了企业管理、市场开拓、项目管理、企业文化等四大课题方向和研究小组。每个学员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和专业兴趣加入到相关的课题小组,带着问题开展团队学习、集体切磋与交流,变被动的知识学习为主动的问题研究,变单打独斗为群体攻关,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通过三个月的个人自学、小组讨论、课堂交流、社会考察等学习形式,每位学员对自己确定的研究课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形成了有独立见解、各具特色、富于创新的毕业论文和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以提高理论素养和管理能力为中心,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着眼于管理思路的开拓创新、着眼于工作绩效改善提升,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形式。全体学员递交了论文并通过了答辩,班委会编辑整理部分文章在《葛洲坝论坛》以专刊面市或出版《葛洲坝中青年干部论文集》。没有撰写论文者或论文答辩不通过者不予结业。

四、精心策划社会考察,开拓学员思维视野

本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思想宗旨,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学员赴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杭州、苏州、青岛、大连等地)进行社会调查。重点学习上海宝钢、杭州娃哈哈、苏州工业园、青岛海尔、青岛啤酒、大连国际等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通过考察参观、座谈交流、相互讨论等形式深化企业管理实务的学习,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度开发。在学习先进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的同时,我们积极主动地宣传葛洲坝的企业宗旨、发展战略和丰碑文化,做到知己知彼,取长补短,广交朋友。

沐浴先哲思想雨露,学习现代管理知识,游历祖国奇山丽水,体察民族风土人情。考察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无不激荡起中青学子对伟大祖国的深深热爱和眷恋,更激发起青年才俊牢记宗旨、创业报国的壮志与情怀。不论是内容丰富、寓意深远的考察活动,还是学员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时代使命感,永保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生动课堂,考察学员无不游目骋怀、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五、扎实开展党性锻炼,提升管理者人格魅力

党校是理论学习的阵地,又是党性锻炼的熔炉。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坚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党性原则,努力打造政治坚定、纪律严明、团结协作、求实上进的学习型团队,使融入这个团队的每位学员有健全的理性、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感情、完美的德性。

我们倡导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学思结合、教学相长的学风;努力打造有纪律又有自由、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波的班风;倡导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他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严肃考纪、鄙视抄袭的考风。切实整顿一度在班上存在的学风不浓、班风不纯、纪律松懈的现象。通过严格考勤、严格考试、严格答辩促进了学风好转、学业进步。

为弘扬正气、抵制歪风,在中青班上提出“八荣八耻”的学员守则,即“以勤奋学习为荣,以放松学习为耻。以遵守纪律为荣,以违背纪律为耻。以团结合作为荣,以各行其是为耻。以体健志坚为荣,以体虚志弱为耻。以海纳百川为荣,以夜郎自大为耻。以情趣高雅为荣,以低级趣味为耻。以求是创新为荣,以保守僵化为耻。以忠诚集团为荣,以背离集团为耻”。要求每个学员自觉对照上述标准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借以达到砥砺品行、磨砺党性、促进学业的目的。

在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过程中,组织全体学员开展“科学发展观与中青年干部素质培养”的大讨论,在党性党风建设中,注重摆正党性与个性的关系。讲党性不抹杀个性,彰显个性而不丧失党性原则,以党员的先进性规范个人的自由意志,以个性的丰富性充实党性内涵,在人格独立与人文关怀中塑造新世纪、新时代的党员新形象,使之既信念坚定又个性鲜明、既理性沉稳又激情飞扬,既能力突出又忠诚可靠,真正成为葛洲坝集团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最广大职工群众利益忠实的代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