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2-09-06 18:59:00

大班数学教案

第1篇

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获得胜利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对学习数学产生爱好。以下是我整理的一班级数学教案,盼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一班级数学教案___一:《7,6加几》

教学目标:

1、探究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主动主动参加学问的探究过程,提高分析、解决简洁数学问题的力量。

3、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获得胜利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对学习数学产生爱好。

教学重点:

探究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依据一幅图中两个已知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并理解这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的组成嬉戏。

2、完成数的组成和口算。

二、情境导入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很多果树都会在这个季节收获果实。秋天有很多同学宠爱的水果,你喜爱什么水果?就让我们一起去果园看一看吧。

三、互动新授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例1图。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有7筐苹果,5筐梨,一共有几筐水果?指生列出算式。(7+5或5+7)猜想,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会不会是一样的呢?为什么?让生经受用小棒来感知过程。

小结:这两个算式算的都是水果的筐数,所以是相同的结果。

同桌沟通,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7+5=12

总结算法:

方法1:从7起往下数5个。

方法2:摆学具。

方法3:凑十。

方法4:凑十。

方法5:把7看做10。

10+5=1515-3=12

归纳:知道了这两个算式会有同一个结果,我们计算出了一个,就知道另一个的结果。

2、对应练习

这里还有几个果子,让我们来摘一摘吧!(出示算式)

7+4=()6+7=()7+7=()

生独立练习。

指生说出你是怎样算的。

用7+4=11还能算出哪道加法算式?

小结:4+7,由于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自己举出两个加数是7的算式,要求和相同。

如:

7+6=136+7=137+5=125+7=12

3、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例2图。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猪八戒有5朵花,孙悟空有6朵花,它们共有多少朵花?

指生列示。

5+6和6+5。

独立计算,并把算法与同桌进行商量沟通。

总结方法:

方法1:从6起往下数5个。

方法2:摆学具。

方法3:凑十。

方法4:凑十。

方法5:把6看做10。

10+5=1515-4=11

对比观看:想一想6加几和刚才学习的7加几有相像的地方吗?哪些地方相像?

归纳7加几和6加几的计算方法:7加几是把另一个加数分成3和几,6加几是把另一个加数分成4和几,都是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得10后,再加余下的数。

4、对应练习

师:同学们能从中发觉规律,真不错。请大家运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计算下面的算式。

6+6=6+8=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日我们学习了“7,6加几”,进一步巩固了“凑十法”,课后同学们要进行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预备。

一班级数学教案___二:《8加几》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学问必需具备的基础,在整个学校数学学习阶段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单元内容既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本单元教学的内容是: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两步思维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计算8加几的式题。

2、初步培育同学思维力量和动手操作力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1、猜猜看“你真棒”手势

2、口算

9+()=108+()=107+()=106+()=105+()=104+()=1010+5=()10+3=()10+8=()

3、聪慧屋

3=2+()4=2+()5=2+()6=2+()7=2+()8=2+()8+()=108+2+1=()

师指8+()=10问:8加几等于10?板书:2

4、凑十法口诀

一九一九好伴侣,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热,四_六一起走,五五五五一双手。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了9加几的加法,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凑十法)

今日我们还用凑十法来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8加几)

1、教学例1

(1)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师说:同桌沟通,发觉信息,提出问题

生说:信息:一组领了8瓶橙汁,二组领了7瓶橙汁

问题: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橙汁?

信息:一组领了6瓶矿泉水,二组领了7瓶矿泉水

问题: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矿泉水?

师问:同学们通过第一个信息跟问题,知道怎样列式吗?(板书:8+7=)

师问:8+7这道题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学问来解决新问题.现在用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同桌说一说商量一下。

指名用小棒演示说计算方法。

(2)自主合作,探求新知

师说: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假如没有小棒,计算8+7应当怎么想呢?

把小棒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先认真想一想,再小组沟通一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

(3)讲计算过程

请一个同学把计算过程完整地说一遍:同学边说,老师边在式子上用连线表明。

师问:

①为什么要把7分成2和5?

②计算8+7时怎样想?

引导同学说:这样想:

①先把8凑成10,把7分成2和5,

②8加2等于10,

③10再加5等于15。

(4)其他计算方法汇报

(5)方法优化

(6)总结:凑十法口诀:8加几不用怕,借个2凑成10,计算起来对又快。

三、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今日我们讨论的是8加几的计算方法。你学会了吗?先想想8加几怎么算。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伴侣,想认识他吗?出示:潇洒哥图片。

师:今日,我们要和潇洒哥一起进行闯关嬉戏。

1、第一关:摆一摆,算一算。

(1)8+6=8+5=

(2)圈一圈,算一算

师说:左边摆8个菠萝,右边摆6个菠萝.(指名一个同学同时在磁铁黑板上摆圆片)

看图,自己小声说加法算式。

指名说算式:8+6=

师问:8+6怎样想?请同学们边摆圆片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一个同学上前边摆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看算式说计算过程。

师问:8加6时,为什么要把6分成2和4?

(3)其次关:解决问题,看图列示

(4)第三关:开放题

8加几的算式你能写出哪些?把你想到的写在纸上。

看算式,找规律。

8+3=118+4=128+5=138+6=148+7=158+8=168+9=17

规律:

1、其次个加数每次多1,结果每次多1

2、8加几得数个位上的数比其次个数少2

四、课堂总结

1、计算8加几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

2、8加几与9加几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一班级数学教案___三:《9加几》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第69~71页的单元主题图,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第1题、第2题和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提示:

允许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敬重同学的选择。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理解“9加几”的口算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2.感受口算9加几有不同的方法,培育同学初步的多向思维力量,进展共性。。

教学重点:

会口算9加几。

教学难点:

使同学在已有阅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并用完整的语言来概括其思索过程。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同学预备小棒20根,(或小圆片20个)。同学每人预备20根小棒、(或20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谈话法、主题图导入、复习回忆导入法等。

谈话法:同学们,今日起我们来学习第5单元的学问,有信念学好吗?

主题图导入法:老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同学提出数学问题。老师:同学们,这是一节体育课上同学活动的场景,请大家观看,图中小伴侣们都在干什么呢?

同学会说有踢足球的,有做嬉戏的,还有跳绳的。老师进一步问:大家能不能依据这幅图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然后指名回答。

老师对同学的回答分别赐予确定,然后点题。同学们所提的这些问题中多数都要用到我们第五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问,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9加几”。

板书课题:9加几。

由主题图的情境引入,既有利于同学体会所学学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又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

复习巩固导入法

师:学新内容之前,我出几道题目考考你们,看谁完成得又准又快。

1、复习10加几。(课件出示复习题)

10+1=10+4=10+2=

10+5=10+9=8+10=

9+10=

指名回答,回答正确后老师点出答案。假如同学回答不上来,赐予鼓舞指导。新课标第一网

2、复习数的组成:分一分。

指名学困生回答。

师问:9加几等于10?板书:9+(=10

启发谈话:我们把9+1等于10换一种说法,可以说成是9和1凑成10.这节课我们要用9和1凑成10的方法,也就是“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题。(板书课题:9+几)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导入法适合班级状况不太好的状况或者计算练习不够的班级。有老师提出“在课前复习阶段可以先行练习让同学圈出10朵红花等活动”,目的是渗透“凑十法”。我以为不是很妥。认真分析本课教材,我们可以发觉,教材主题图中明显突出了“算法多样化”这一思想,这很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所以在下面新课教学中,让同学用小棒代替饮料,摆一摆,想一想9加4等于几,其目的也是让同学用自己的方法探究,预设的目的是让同学消失“从1数起”、“接着9数”、“凑十”等多种方法,假如课前过于强调“圈十”,同学有了这一剧烈刺激,唯恐在探究9加4等?的环节中很难消失多种方法了,这与新课程及教材意图不符。当然,当同学在探究中得出“凑十”方法后,老师的确应当强调“圈十”这一过程,并指导同学动手圈一圈,让同学有个明确的表象。

三、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以下教学接着上面的主题图导入法来开展教学

1.教学例题1.

老师:大家所提的数学问题中有2个涉及“9加几”,我们就先解决饮料瓶数问题(课件呈现主题图中饮料图)盒子内有9瓶饮料,盒子外有3瓶饮料,如何求饮料的总瓶数?请同学们想想怎么列算式。

同学回答后板书:9+3

老师:谁来说说结果是多少?(连续板书:9+3=12)

老师:你是怎么知道9加3等于12的?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饮料瓶,摆一摆,看看你能用哪些方法计算9加3。

同学独立思索后同桌或者小组沟通自己的思索过程。

然后全班沟通

师:哪一位同学说一说你的算法?

(1)把9看作10,10+3=12,3—1=12。多媒体课件显示教科书上红衣服小女孩的方法。

(2):接着往后数3个,10,11,12。多媒体课件显示教科书上蓝衣服小女孩的方法。

(3)9和1组成10,把3分成1和2,先用9加1得10,再用10加2得12。多媒体课件显示教科书上小男孩的方法。

老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鼓舞同学大胆说。

同学:我这样算……

老师:刚才大家介绍了许多方法,都很好,翻到教科书第70页,看看你的方法和书上哪个小伴侣算的一样?

同学回答。(略)

【设计意图】用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的方式学习例1,充分发挥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在培育同学多向思维力量的同时使同学获得胜利体验。

师小结算法

师:你们觉得哪一种算法算起来又快又准?同桌之间或者小组之间说一说。(师留意组织课堂中的小组商量,避开一个孩子说其余的都在玩的状况消失)

谁到展现台上演示这种算法?

指名演示,依据同学完成的状况适时评议。

师:我们可以把这种算法写出来,大家留意看。(有的老师认为应当让同学自己思索写出算法,这个观点我不同意,费时费劲难度不是一点的大)

师:先把3分成1和2,再把9和1凑成10,最终10+2得12.师边写边示范。

师:这个方法就是叫做“凑十法”。你们学会了这种方法吗?下面再来试着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吧。

课中活动

唱歌:青蛙跳水歌。

1只青蛙跳下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跳下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跳下水,6只眼睛12条腿。

4只青蛙跳下水,8只眼睛16条腿。

【设计意图】消退课中的疲乏现象,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利于学习后面内容。

2.教学例2

老师:解决了饮料瓶数问题,我们又来看小伴侣的嬉戏图(出示主题图中小伴侣嬉戏部分),谁来说说图的意思?

指名回答:有9个小伴侣在做嬉戏,又来了5个,一共有多少个?

老师:求一共多少个,怎样列算式?谁会列?(板书:9+5=)

老师:请用你喜爱的方法算出9+5。

同学自行计算。

老师:谁来汇报你是怎么算的?

指名同学回答:我这样算……新课标第一网

预设

方法一:接着数,即从9往下数5个

方法二:把9凑成10(看大数,分小数)

由于9和1凑成10,所以把5分成1和4,先算9+1=10,在算10+4=14

方法三:把5凑成10(看小数,分大数)

由于5和5凑成10,所以把9分成5和4,先算5+5=10,在算10+4=14

方法四:把9看成10,10+5=15,多加了1,所以要从15里把多的1减去,即15-1=14

老师:大家真聪慧,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看来学得不错。用凑十法计算的同学请举手。看,这么多同学喜爱凑十法,说明这种方法的确很好,大家要多多用法这种方法,而且凑十法,也有两种凑法,被同学们都发觉了,你们真聪慧。

【设计意图】让同学叙述自己的算法,既巩固了所学学问,又培育了同学的口头表达力量。

四、巩固新知

1.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同学计算后摆一摆并写出得数后集体订正。同学可能有多种摆法,如摆成两行,下面一行7个,上面一行6个,然后采纳跳数的方法,2,4,6,8,10,12,用加上多出的1个,共13个。教学时应鼓舞同学多种摆法,依据摆的方法所对应计算思路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计算9加几时,辅以摆一摆的操作活动,加深同学对9加几的计算方法,格外是“凑十法”的理解。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让同桌的两位同学对着9加几的算式,根据图中供应的方式,进行计算,强化算理。同学计算后集体订正。集体订正时还应引导发觉规律:横着看,第一排都是连加,都有9+1,其次排,都是一步计算;竖着看,结果都相同。都是9+几

五、课堂小结

老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你觉得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同学回答。

第2篇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学生主动地发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很好地符合了学生学习与认知的自然规律,遵循教育教学原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在高中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与实践。

1.1学案的概念

学案指由教师依据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为指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知识构建、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既呈现了教学主体内容和教学结构,又为学生提供了可供研究的问题、练习,除此之外还关注数学教学的新思想、新方法等。学案是学生在自学、探究、讨论、练习、整理、复习与反思等学习环节作为有据可依的学习材料。

1.2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学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学案源于教案,二者都是由教师设计的,并指向共同的教学目标。教案较学案最大的不同在于教案注重课堂环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构思,是课堂教学的纵向设计,有利于教师有效控制教学进程。更主要的是以“教”为目的,较少考虑学生“学”的感受。

1.3学案的重要性

学案侧重知识面的拓展与教学过程中辅助材料的提供,是课堂教学的横向设计。其优点是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效地辅助教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学案很好地充当了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载体和平台。[1]学案完整地记录并呈现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联结新旧知识,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形成牢固的知识体系,成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和载体,开放的形式有利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2.学案教学模式的构建

2.1学案的主要组成

学案的内容构成一般有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学习活动设计、课内练习、回家作业等,但学案中的栏目大小、名称可能不同,如有的分为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学习指导、课内练习四部分[2],有的分为学习目标、学习准备、导学指路、学习巩固、创新舞台五部分[3],还有的分成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活动设计、达标练习、推荐作业六个部分,或分为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读书思考题、学习活动的设计、梯度导学导练、知识拓展、课外阅读七部分[4]。

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实际需要及数学学科的特点,我校数学教研组所编写的学案主要包括四部分,具体为:(1)课题、课型、学习目标及重难点;(2)课前准备;(3)课堂流程;(4)课后练习。

2.1.1课题、课型、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学案的第一部分采取开门见山的形式将以上内容交代清楚,2.1.2课前准备

主要针对学生近一段时期内易错的概念和知识点设置一些问题和习题,请学生课前完成,突出先学后导的思想,目的是将学生推到学习的主动地位上。题目的难度合理控制,习题既有查漏补缺的作用,又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1.3课堂流程

首先提供学生近期易错知识点的变式题让学生独立解决,给学生第二次学习的机会,提高查漏补缺的有效性。

然后通过典型例题通解通法的分析,体现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同时规范书写过程。在师生合作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教与学双主动,体验学习的快乐。

最后是课堂练习部分。在课堂例题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暴露的问题做进一步的变式练习,力求课堂上暴露的问题,当堂解决。再次为学生点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练习过程中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想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2.1.4课后练习

这部分内容的作用类似课后作业。仍然以大纲、考纲为依据,难度适中,紧扣当天课堂主题,与课堂练习相结合,重点仍是课堂上学生暴露出的问题。这部分练习可针对学生学习程度不同,设置有梯度的选做题。即照顾差异,又利于共同参与,坚持层次性原则在学案中的使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知识内化整理的机会。

2.2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研究方法是为研究问题服务的,要与研究对象具有适宜性。[5]因此本课题采取了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设计一系列相关题目,采用不记名方式,请学生回答,详细了解我校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情况。

2.2.2师生访谈:考虑到高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对于学生的访谈工作主要放在假期。选取班级中数学成绩好、中、差的不同学生展开调查。此时学生没有了学业的压力,交谈比较随意,能够反映出他们的真实想法以及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对教师的访谈主要放在周二下午。这个时间段是我校规定的数学组集体教研活动时间。访谈在活动室进行,多是同一年级组的三四位教师一起交流和讨论,气氛宽松融洽,被访的教师较能畅所欲言。

3.实验分析

3.1实验假设

本研究的基本假设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提高。

3.2实验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上海市祝桥高级中学的高一年级的6个平行班级。这6个班级进入高中时班级中考平均成绩相差不到0.5分,无显著差距。其中3个班级作为实验班级,与另外3个班级形成对比。

3.3实验过程

实验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前测。将实验班级与对比班的以高一学年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分析实验班与控制班的现状。第二阶段:实验干预。在实验班采取学案导学教学实验,控制班进行常规教学,为期一年。第三阶段:后测。实验班与控制班参加期末考试,分析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学习现状。第四阶段:6个班级都采取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为期一年。再次分析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学习现状。

3.4实验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在实验之前,实验班与控制班的两次考试各项指标差别无显著差异。从表2可以看出对实验班采用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且对控制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经过一学年的实验后,各项指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高二学年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中,3个实验班的均分比3个控制班的均分高出了6.2分。及格率和优秀率分别平均高出26.4和34个百分点。

4.总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并分析了该模式对教学的影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于我校学生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的改变是显著的。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学生,在2011年高考中数学成绩取得了喜人的佳绩。

在该模式的应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对学生自主学习要求较高,必须注意学生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达成度;(2)对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引导介入的时机、程度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效果。

参考文献:

[1]徐金月.学案导学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2]王会.中学生物学教学“学案”的设计[J].生物学教学,2001(5):8-9.

[3]贾伟合.关于学案设计的几点思考[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6):32-35.

[4]崔纪伟.学案教学中如何实施导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8/9):67-72.

第3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阅读教学;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语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作为英语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研究学案导学教学法在小学生英语阅读中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的方式,证实学案导学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1. 研究主体和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体为80名来自六年级两个平行班的学生,一班是实验班,采用学案导学进行英语阅读教学,二班是控制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两个班级各有40名学生。两个班级由同一个老师教了半年,学习状态稳定。两个班级使用同样的教材,每周有八节英语课,每节课时长为45分钟。两个班级在实验前的英语阅读水平几乎是一样的。以上条件保证了研究的可行性。

本次研究的工具主要包括:前测试、后测试、调查问卷、采访和统计软件。在实验前后,在试验班里发放调查问卷,以调查学生对学案导学的态度。前测试试卷和后测试试卷都是由四篇阅读理解组成,总分为40分,要求学生在35分钟之内完成。在实验开始前,前测试试卷分别在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测试,以了解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在实验结束的时候,后测试试卷仅在实验班进行,用来测试学案导学是否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调查问卷一共有14个问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关于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态度;二是关于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和策略;三是关于学案导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效果。

2.数据收集

试验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进行,前调查问卷在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测试,80个学生均在30分钟之内完成,80名学生均完成调查问卷,所有收集上来的调查问卷都是有效的,当实验结束的时候,两个班再次做同样的调查问卷。前测试和后测试分别在新学期开始时和结束时进行,试卷收上来进行批改、统计分数并通过SPSS进行数据分析。

3.数据分析

(1)前测试结果分析

从以上两个表格,可以看出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具有相同的英语阅读能力。

(2)后测试结果分析

对比表1和表3可以发现,采用学案导学的实验班,在试验结束后,平均分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说明学案导学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对比表2和表4可以发现,控制班的前测试结果和后测试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异,这说明控制班的英语阅读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三、结语

通过调查问卷和测试结果分析,本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现:一是学案导学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因此,有理由相信学案导学教学法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效;二是学案导学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动机和热情;三是学案导学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了一些英语阅读技巧;四是学案导学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希望将来有更多学者投身到学案导学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研究中来,共同探讨高效地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曹雪峰.(2006). 通过学案提高高中生的英语自学能力. 博士学位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

[2]范增民.(2003).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曲阜师范大学.

[3]高变英.(2006).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博士学位论文. 山东师范大学.

第4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经济法;案例教学

经济法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会计专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经济法也是会计初级、中级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税务师考试的必考科目。所以,学好经济法对学好会计专业、通过职称考试、资格考试等均具重要意义。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好经济法,案例教学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通常认为,案例教学生动活泼,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比传统教学方法号。但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如何运用,仍值得探讨。下文以一个保证案例来进行诠释。

一、引用的案例

林某从某担保公司借款100万元,请利康酒店、保利商行二家公司共同作保。在合同书中利康酒店和保利商行均声称:“若林某不能还款,愿代为履行”,并签字盖章。后债务到期,担保公司要求林某还款,林某声称不能还款。担保公司鉴于林某和保利商行一直经营不善,资产不多,遂直接告利康酒店,要求其代债务人还本付息,并承担违约责任。利康酒店提出如下抗辩:(1)原告应先林某要求其还债;(2)即使林某不能还,也应将保利商行列为被告,因为利康酒店曾与保利商行达成协议,若林某不能还款,双方各分担50%;(3)保证书上写明“代为履行”,因此,即使有责任,也仅限于偿还本金,不能承担支付利息的责任和违约责任。请逐一评价利康酒店的抗辩理由[1]。本案例主要考察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考察一般保证与连带保证的区分;第二,考察共同保证人的责任问题;第三,考察保证责任的范围问题。

二、案例于课堂中的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连续使用了该案例三年,分别适用于会计专业2013级、2014级、2015级,每一个年级三个教学班级,每个班级用了不同的方法。1班运用了理论先行的教学方法。通常一节课前30来分钟讲述保证的相关理论知识,后10分钟左右讲述该案例。2班运用了案例先行的方法。通常该堂课的前20分钟由学生去看教材相关内容,思考案例,后面的时间师生互动探讨案例,最后做总结,讲解理论。3班同样运用了案例先行的方法,但与2班又有所不同。上课之前,就把案例布置给了学生,并要求学生按照要求预习书本相关内容、思考案例。上课时一开始即进入师生互动环节,持续约30分钟,剩下时间进行理论讲解。

三、案例运用的效果

从教学效果来看,三个班级有所差异。第一,案例教学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学生在听课时还是非常认真的,能够跟随老师的节奏起舞。第二,在互动的过程中,1班回答问题时准确率最高,基本上能够回答出:利康酒店为一般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利康酒店与保利商行达成的协议有效,但不能对抗债权人;利康酒店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止于还本付息,不包括违约责任。2班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是不能准确回答这三个问题,并且不知道考察什么知识点。3班学生活跃度明显比1班、2班高,互动过程中也能明显感受到比1班、2班同学考虑问题更全面,并且还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许多新问题。第三,从课后的相类似的案例作业来看,3个班级的同学做得都是非常不错的,但1班的作业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中规中矩,话语的组织都能明显看出受老师影响的痕迹,而3班的作业,明显思维更活跃,有着自己的理解。第四,连续三年每学期期末,都考试了一个同类型的案例分析题,分值10分。从案例分析题的得分来看,三个班级的差距明显。3班大多数同学得分为9分以上,2班大多数同学得分在8分左右。1班大多数同学得分在6分左右。

四、案例运用的思考

从上述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经济法教学课堂中插入案例的运用,的确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第二,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先讲理论,再评述案例,最终效果并不好。其实在理论先行时,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进来,还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由于学生主观能动性没发挥出来,对于理论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并未真正理解,所以虽然在学习该理论时似乎掌握得很好,但由于并未经过深刻思考,印象可能比较淡然,导致考试结果不佳。第三,案例教学的第二种方法,效果也不是非常好,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用于思考的时间不够,自然思考的不是很周到。为此,我们可以把案例小型化,多用选择题式的案例题,应该可以解决该问题。第四,案例教学的第三种方法效果最佳,其原因在于: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比前两种方法,都多花费了大量时间;正因为学生在课前预习时,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所以经过师生互动、讲解后,对理论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靠。虽然如此,但我们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时间冲突问题:一方面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课时不多,但内容繁多,案例教学更显得教学课时过少;另一方面,如果案例、理论都通过课前预习的话,则意味着在经济法这门课程上花的时间多了,自然其他课程花的时间就少了,冲突需要调解。第二,少数与多数的问题: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只有少数学生能参与互动过程,多数学生都不能参与进来,怎么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激发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ACCESS;案例驱动;教学改革

ACCESS是一种关系型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具备功能强大和操作简单的特点,适合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理解数据库技术。在ACCESS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引进案例分析,有助于合理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并可帮助学生对项目背景、业务需求分析、功能需求分析、数据需求分析、数据库管理软件开发等过程进行系统的学习。

1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目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中,将ACCESS列为二级程序设计考试的可选语种之一,大多数学校将ACCESS程序设计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然而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中施受(师、生)双方所持有的理念、教学方法的设计等都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第一,在课程的内容设计上,目前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数据库理论为主,另一种是数据库的基本应用为主。前一种内容设计架构主要着眼于提升学生在数据库方面的理论素养,但这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有“舍本求末”之嫌;后一种情况虽然在内容设计上强调“学以致用”,但要么是以比较陈旧的案例作为训练的素材,例题设计陈旧,要么就把实验内容设计得过于复杂。

第二,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课程教学中虽然引进了多媒体教学方法,但课程上的教授、教师往往过于侧重理论,一味讲解各种控件的属性、事件、方法等,且往往缺乏新颖、有趣、精简的课堂案例设计。

第三,等级考试引进后带来的新问题。等级考试中ACCESS语言的引进,本意是为了加强ACCESS语言的应用推广。不料它引发了一个副产品,教学中教师为考而强调基本概念和语法,只讲解无忧软件中的例题等,根本讲不透,学生为考而死记硬背标准答案,很少涉及实际应用,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几近荒废。通过对最近几年考试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综合编程题30分题中,满分只占20%左右,即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故此种种,再加之各个高校扩招以来,学生素质已呈逐步下降趋势,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教学中施受(师、生)双方所持有的理念――为“考”而教,为“考”而学,自然而然形成并流传,几乎难以纠正。

显然,ACCESS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如箭在弦,势在必行。我们认为,课程的应用性特点要求我们必须以应用能力的提升为目标,以案例本身的更新和案例教学法的优化来驱动这一改革。

2案例教学实践

案例驱动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1]。案例驱动是将知识点分解到若干实际案例,使学生从知识的被灌输者变成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变成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2]。让学生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再剖析理论知识,理解高层次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参与思考、讨论、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讲授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时,大多数教师都从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开始讲解,如关系数据库、对象、类、属性、事件、方法等,然后再讲窗体、报表。对于大一新生来说,理解难度太大,容易产生厌学情绪[3]。如果采用案例驱动教学,给学生先介绍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从实际的例子入手,让学生掌握设计用户界面,激发学习兴趣之后,再引出界面所需的数据。而输入数据时要注意各数据的类型匹配,再讲解基本概念,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专业术语。

2.1案例设计

教师设计案例时,必须把握教学内容,从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设计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符合实际教学要求,难度适中。同时应用多媒体技术表现,实现各章节内容的嵌入,促进学生的自修能力让学生成为主体[4]。案例设计要有连贯性,讲解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发现问题,从而实现知识扩展[5]。

将学生成果纳入案例教学,对历年学生创造程序进行评优,挑选最优秀的程序设计项目。在教学中演示给新生,分析案例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进而引出该案例中用到的知识点;举一反三,启发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对案例完善和扩展;最后达到知识融会贯通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2案例组织

案例的设计非常重要,如何对案例进行合理编排与组织使学生能够接受与理解也是我们要认真考虑的问题。Access中程序设计是用VBA来实现,所以我们必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VBA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及编程思想。用最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案例,如循环语句可以设计学生成绩评定等级的案例。

案例组织应本着由简单到复杂,知识点由浅入深,有效扩充的原则。案例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可以有选择性的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的案例,基础差的学生可以由老师参与一起分析案例,有目的地训练他们如何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6-9]。

案例组织最重要一环还是教师课前准备,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全面的分析。掌握各个案例之间联系、把握各章知识点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问题的方法,启发和诱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归纳与总结。教师在课后认真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容易出错环节,整理容易出错的案例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从而实现整个案例教学进程的有效调控,确保教学的质量。

2.3案例实施

案例实施最重要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提前将下次课案例分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前对内容进行阅读、思考、分析。教师在课堂组织学生讨论,总结与评定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存在的疑问进一步思考和分析。

3经典项目案例分析

3.1教学大纲的要求

1) 掌握数据库表的基本操作步骤;

2) 表结构的设计与字段属性的设置;

3) 表之间的关系设置。

3.2提出问题

根据以上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提前设置一个案例场景,描述如下:

“一所高等院校进行扩招以来,教师批改试卷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为了减轻教师批改的工作量,让教师把工作重点放到教学案例设计当中。因此,学校教务处委托你开发一个‘试卷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实现学生无纸化考试。包括考生管理、教师管理、试卷管理、成绩查询管理等。现在,作为一名程序设计人员,要求完成试题表与答题表的设计。

3.3分析问题

1) 试题表与答题表的信息,方便以后的查询、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通过建立数据库来存取试题和答题信息;

2) 如何设计试题表的结构,如何设计答题表的结构。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结构。

3) 在建立表的结构时,如何合理的设计各字段的属性,包括类型、大小、主键等?操作步骤是怎样的?

3.4解决问题

1) 根据案例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完成数据表的设计。具体参考操作步骤如下:

Step1:根据案例要求,教师规划出试题E-R图,如图1所示。

在此参考步骤中,根据图1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要设计属性1、2、3和4;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答题E-R图”,并引申出关系数据库中的实体、属性、联系、域等基本概念。

Step2:根据E-R图,规划出试题数据表的数据字典,如表1所示。

Step3:根据数据字典,在ACCESS数据库中创建testque表,并输入测试题目记录;

教师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和实践:①题目字段类型为什么要设置为文本型?它的大小为可以设置为10吗?从而引出ACCESS中的中英文字符长度相同的概念。②将题号的数据类型 “数字类型”更改为“自动编号”类型,输入数据时是否更快捷?(请学生自行体会)。③题号字段为什么要设置主键?它的值能不能重复?(教师可在此引导学生进入答题表的建立,并强调试题表与答题表之间的联系)。

3.5课堂总结、学生独立设计

通过建立数据库和表的步骤,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设计表结构的重要性。通过这个案例,学生掌握建立表的操作步骤,明白了表的设计过程以及表之间的联系,易于理解实体、属性、域等概念,为后续的程序设计奠定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完成后,教师对各知识点进行归纳,对未纳入案例的内容进行补充,引导学生独立设计案例,巩固所学知识。完成表记录输入后,教师提出根据试题表中记录如何实现批量修改、批量删除,从而引出操作查询设计。

4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验证案例驱动教学法,能更加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验证过程中,选取不同专业的新生,分为4个班,文科、理科各有两个班。甲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乙班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法。教学后4个班级都参加全国计算机二级ACCESS等级考试,考试内容分为笔试和机试两部分,统计成绩如表2所示。

以上统计显示,文科笔试乙班比甲班及格率高12%,机试乙班在基本操作题和简单应用题正确率平均80%,特别是综合应用能力强于甲班3倍以上。理科笔试乙班比甲班及格率高20%,机试乙班在基本操作题和简单应用题正确率平均96%,综合应用能力强于甲班2倍以上。

5结语

在Access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采用案例驱动方法,可以增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用数据库的综合能力,有助于提高其所在专业应用计算机的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调查证明,采用范例引导型教学、师生互动教学,以综合实际案例为教学模式的案例驱动式教学是适合社会发展和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值得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去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冬梅,王爱继.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案例教学[J]. 计算机教育,2009(16):126-129.

[2] 袁维新. 影响知识建构的环境因素探析[J]. 教育科学,2003,19(1):41-44.

[3] 庞晓琼. 案例驱动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62-64.

[4] 龚沛曾,杨志强,顾春华,等. 大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和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08(6):16-18.

[5] 黄永灿,徐甜. 案例驱动教学法在VFP程序设计课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 广西轻工业,2009,25(4):169-170.

[6] 李宏图. 案例驱动教学方法的探析与实践[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2):90-93

[7] 常梅,李迎秋,李永. 案例驱动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探索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22):82-84.

[8] 龚沛曾,杨志强,顾春华,等.构建综合教育环境,提高大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J]. 计算机教育,2009(12):110-112.

[9] 黄陈英,曾俊,黎明. 教育技术在“Access数据库应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 20(10):73-75.

Cases-driv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ACCESS Programming

LIANG Hua, CHEN Zhen, ZHANG Bo

(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ollege, Changsha 410205, China)

第6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中职数学;应用;反思

1、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中职数学课堂大多毫无生气,犹如一潭死水,压抑沉闷。学生各忙各的:看课外书、玩手机、睡觉,真正听课的学生不到三分之一。教师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教学热情递减,只管照本宣科、按授课计划完成任务就万事大吉。造成此种局面,与学生的数学能力低,教师的教学方法旧有直接的关系。一直以来,中小学为了升学率,数学科的教学大量停留在题海战术中,令到部分成绩低下的学生渐渐失去兴趣,这些学生大多数带着良好的愿望进了中职学校,期盼在新的学校能有所改变。但是他们数学基础知识差、厌学情绪浓,为重拾中职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学有所得,教师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

此外,教材的编写也是不可忽略的原因。现行的中职数学教材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数学教学中往往采用严密的模式:定义、定理、公式变形。从抽象到抽象,脱离现实,使学生觉得枯燥难懂、学无用处。其实,中职数学应是“应用数学”,应该少考虑“抽象性”和“严密性”,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与专业知识、技能紧密联系,使学生学有兴趣,学以致用。

因此,教师应根据现有中职教材,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在教学方法上,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中要避免大量烦琐的纯数学推导,注重概念,注重结论的应用,唤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知道学了有什么用,用在哪里,怎么用。通过案例来组织数学教学,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2、案例教学应用的模式

案例教学遵循“建立案例一解决案例一结合案例学习新知识一再建案例,强化新知,回归课本”的模式。让学生通过案例明白可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从实例中展现大纲要求学生了解、掌握、领会的内容,利用案例将课本抽象的定义、概念转化为易理解的实际例子。

2.1 建立案例: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数学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师应根据教育理论和已有的教学经验,认真剖析教材,并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体系,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进行提炼、重组,使之便于学生消化吸收,从而更好地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

用于课堂的案例,我都根据中职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收集来自生活的素材进行编写,课前将教学案例发给学生预习,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

例如:讲授集合章节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基础模块中集合内容教学大纲要求如下:授课时间8学时。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材编写如下案例:

例1、姚明和科比一起去买体育彩票36选7,姚明选的号码为1、8、10、17、20、29、35,科比选的号码为8、13、17、18、21、29、33,问:

(1)姚明和科比有多少个相同的号码?它们分别是什么?

(2)姚明和科比合起来有多少个不同的号码?它们分别是什么?

2.2 解决案例:由于例1比较简单,同学们都能回答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并不难,从而消除了恐惧感和抵触情绪,为重拾信心迈出了一步。

利用例1按下图标示,教师分析以上问题:

从图中我们可清楚地看出:

(1)姚明和科比有3个相同的号码,它们分别是8、17、29。

(2)姚明和科比合起来有8个不同的号码,它们分别是1、10、20、35、13、18、21、33。

2.3 结合案例学习新知识

(1)集合定义: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如姚明和科选的号码。

(2)集合中的元素:其中各事物,如每一个号码。

(3)集合的元素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集合的表示:列举法、描述法。

(5)元素与集合问关系。

(6)集合间关系:子集、真子集与两集合相等。

(7)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2.4 再建案例,强化新知,回归课本:有了上述案例作铺垫,学生的学习热情已经被点燃,老师顺势推出新案例,强化对新知识的掌握。

例2:汽修1班共有60位同学,未交费的同学有5人,55人至少交了班会费或书本费,其中交了班会费的有30人,交了书本费的有45人,问交了班会费和书本费的有多少位同学?

让学生思考并解决上问题,并从上例连接课本内容。

集合这一节有许多内容较为抽象,不易理解,从实例讲述集合有关内容把这些难点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及乐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好。

3、案例教学应用的反思

案例教学并不新鲜,实践的老师、班级很多,但收到的效果却大不相同,数学课堂依旧毫无生气的“大有班在”。不可否认的是:案例教学运用得法,的确能提高课堂质量。那么,如何使案例教学有效实施,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精心设计案例:案例教学中,数学例题应突出教材内容的基础性、针对性、实效性,案例的设计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数学课堂案例的设计,不能照本宣科,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精心思考,设计丰富多彩的案例,使学生愿学、易学,便于学生把握知识本质,提高教学效率。

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从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开始的,案例教学法还应注重情境创设。有趣的情境能引起学生注意,能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问题意识,使学生在美的情境中产生好奇、探究、交流等学习欲望。

同样是讲授集合章节,请看另一位老师设计的案例。

例3:小明的书包装有分别标号为1、2、5、7、8、9号码共6个小球,小华的书包装有与小明书包大小一样的7个小球,其标号为2、3、4、6、7、8、9,问:

(1)小明与小华有多少个相同的小球?它们分别是什么?

(2)小明与小华合起来有多少个不同的小球?它们分别是什么?

例3中的“小明与小华”和“书包的小球”都是一些平淡、乏味的东西。对于厌学的中职生,又怎能提起学习兴趣呢?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加入一些时尚的、新颖的、现实的元素,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令其大脑兴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上述例1中的姚明、科比买体育彩票,例2中的汽修班的交费问题都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熟悉的生活化的情景:崇拜的明星、学校的现实问题,都令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身边,学习可以解决生活问题,从而自发去学习。例1、例2设置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实践的模式又能课内、课外结合,由案例到教材内容,难度适中,有针对性,寓“新概念”于“问题”、寓“新知识”于“情境”之中,这是案例设计的技巧。

又如讲授函数一节,根据大纲要求,结合生活实际,我设计了如下案例。

例4:机电班准备网购班服,一次性要支付固定的运费20元,衣服价格为20元/件,他们班有50人,每人买一件需要支付多少元?若加上5件给科任教师,需要支付多少元?

案例中题目不难,学生完成后教师即可讲授课本下面内容:

(1)函数的定义

(2)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

(3)函数表示方法:解析法、图像法和列表法

(4)函数作图方法

总之,数学教师尽可能发挥你的想象空间和创意,力求使案例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有机结合,创设一个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和实物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3.2 科学掌控课堂: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的积极发挥是关键。

很多老师都尝试案例教学,也都遵循模式一步一步去实施,依瓢画葫,这样的课上多了,学生稍微倦怠,或玩手机或睡觉,又或在课堂上扯无关的话题时,有些教师就会觉得不耐烦,抱怨学生素质差,烂泥扶不上壁。这样的心态会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作为老师,课堂上要懂得灵活变通、科学掌控课堂。比如,分析案例,可挑一些学生到讲台表述,教师适时引导,避免冷场;再建案例,可让学生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把生活中的一些与数学相连的事情说出来,构建案例,最后各组派代表到黑板上写出来,老师进行分析;评价时,让学生发表意见,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这样,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这样的课堂,不仅关注了各层次的学生,在知识摄取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若是遇上玩手机、睡觉的问题,教师可以微笑提醒或小声询问是否身体不适,让学生感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同时给他们一个下台阶;若是学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告诉他,并让他来解答该问题,并及时作出表扬,这也能收到一种激励的效果。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最大限度地把时间还给学生。案例展示后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适时加以点拨、归纳,让学生去体验、感受、经历数学。使学生亲身体验到自己发现的成功喜悦,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使教学有序地进行。总之,师生配合和谐一致,营造一个竞争合作、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第7篇

关键词:隶属函数;观测点;重复;模糊聚类;模糊综合评判

中图分类号:TP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5-2428-03

1 引言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是必要的,因为大多数学生都不可能由一次听讲就能掌握相关知识,若干次反复讲解可以由量的积累,逐渐实现教学效果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而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衡量,如果完全掌握记为1,完全未掌握记为0,则掌握程度d是一个[0,1]值,随着反复次数的增加,d的值也将增加,趋向1并最终等于1,因此用模糊集这样的现代分析理论定量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是可行的。

2 隶属函数的确定

2.1 观测点的选定和重复次数

以“VB程序设计”课程(一门公共课程)为分析对象,首先取得必要的观测数据,观测按照如下方案(称为“一号方案”)进行:

a) 根据课程内容选择15个知识观测点,各观测点均匀分布,在内容上相对独立,即没有内容的直接重叠,这样可以把前观测点对后观测点的影响调节至合理范围内,保证了观测数据的相对可靠,各观测点依次记为O1、O2、O3、……O15;

b) 学生学习受班级学风因素影响,不同的班级会有不同的学习氛围,考虑到生源的一致性,数据观测、整理和分析都以班级为单位;

c) 在每个观测点上,教师反复讲解四次,第一次为正常的课堂教学,约25分钟,以后各次均为3分钟的重复, 重复安排在连续的不同课段(2节课为一个课段)内进行;

d) 每一次讲解或重复讲解后,立刻用测评卷考核学生,实时获得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及其应用的程度值数据,把它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依据;同一个观测点的4份测评卷,其内容的宽度和深度应保持一致,分值在0~100之间,考核时间为3分钟,一个观测点的四次测量依次记为:m1、m2、m3、m4。

2.2 班级的选择

在连续的4个学期中各选择一个班级实验,4个班级依次记为A、B、C、D。A、B两班严格按照“一号方案”实施教学并取得数据,在对A、B两班的重复效果做出分析并总结后,再对“一号方案”做出局部调整形成“二号方案”,C、D两班将依据“二号方案”实施教学并取得数据。

2.3 用统计方法求隶属函数

以班级为单位求解隶属函数。在一个班级中,除了少数人之外,大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会有一个一定时间的复习过程v教师也要求怎么做w,为了进一步求得一致性,应将没有复习的少数人和复习效果特别好的学生从隶属函数统计中排除,根据经验一个班级排除30%左右是合适的。如果剩下来参与统计的人数是n,sk 是第k位参与统计学生的成绩,则可用如下公式计算在某个观测点上的某次讲解后全班对该观测点的掌握程度:

表1 A班掌握程度表

表2 A班程序增量表

根据该公式,A班所有观测点上各次统计结果如表1。根据表1,表2给出的是所有观测点上每次统计结果的增量,一个观测点的第i次统计结果增量的计算按如下公式:

因此对于每个观测点,都可以建立两个模糊集合,一个是程度模糊集合,依次取观测点的四个掌握程度值为隶属度,如观测点O1的程度模糊集合可用查德法表示为:;另一个是增量模糊集合,依次取观测点四个增量值为隶属度,如观测点O1的增量模糊集合可用查德法表示为:,其它各观测点的模糊集合都可用同样方法表示出来。各观测点两个模糊集合的隶属函数见图1和图2。

3 知识点重复效果分析

3.1 A班的重复效果

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增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反映了可挖掘的潜力减小,重复的效率降低;但从图1看出每次重复都会促进掌握程序的提高,可以推断: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掌握程序值将趋近1并最终等于1,因此重复也是非常必要的;从表1看出,有些观测点在m4上的程度值还不够理想,≤0.85的观测点有O5、O9、O14、O15。

增量隶属函数可分成三种类型v图3w:

a类型:随着重复次数增加,程度增量单调减小;这是大多数观测点表现出来的性质,如O1、O2、O3 、O5、O6 、O7、O8、O10、O11、O13、O14,重复效果平稳,有的观测点还需要增加重复次数,如O5、O14,因为它们目前的程度值还比较低。

b类型:第3次统计增量大于第2次统计增量,表明该观测点知识内容有些难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瓶颈,观测点O4、O9属于这种情形。但从O4观测点的第4次程度值0.97来看,这个瓶颈问题已经被解决;而O9观测点的第4次程度值仅为0.81,表明重复次数不够。

c类型:第4次统计增量大于第2次或第3次统计增量,表明观测点知识内容难度较大,但总的来说是先难后易,c类型观测点应是重复教学的信心点,观测点O12、O15属于这种情形,O15观测点的第4次程度值仅为0.85,如实施第5次重复,则教学效果将脱离“不理想”的状况。

3.2 A、B班的重复效果对比

A、B两班由同一个方案实行,先对它们作重复效果对比分析,如表3。

根据经验, m4程度值≥0.95的观测点是教学容易点,简称易点, m4程度值≤0.85的观测点是教学难点,简称难点。A班的易点数多于B班的易点数,A班的难点数少于B班的难点数,说明A班的教学效果要好于B班。O4是两班共同的易点,简称稳定易点,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它应是乐观的;O5、O9、O14是两班共同的难点,简称稳定难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之不能掉以轻心;c类型的信心点是一样的,都是O12、O15观测点。

根据上面的对比,针对C、D两个班的“二号方案”在O5、O9、O14等稳定难点上各增加一次重复,使重复次数达到5次,其它不变。

3.3 C、D班的效果对比

见表4,D班m4或m5程度值≥0.95的易点数多于C班,m4或m5程度值Q0.85的难点数也多于C班,说明D班的教学效果与C班的教学效果大致相同,暂时不能分出高下。O1、O2、O4是两班的稳定易点;O13、O14是两班的稳定难点;c类型的共同信心点是O12。

与第一种方案的A、B两班相对比,易点增加了,O1、O2转变为稳定易点;难点减少了,稳定难点数由3个降为2个,O5、O9已经不是难点或稳定难点了,但O14是四个班级的稳定难点,即便通过5次重复都不能让它脱离不理想的状态,这对今后的教学会有所警示;O12是四个班级共同的信心点,它是最稳定的信心点。

4 各班级最终效果分析

4.1 模糊聚类分析

表5

表5给出了每班所有观测点的最终值,以数据行作为观测点向量,则第i班与第j班相似度可用如下的最小最大法函数求得:

式中n是观测点数。显然rij满足作为模糊关系的三个条件,经计算得出相似矩阵为:

于是R1的分类为{A},{B},{C},{D},R0.99分类为{A},{B},{C,D},R0.97分类为{A,C,D},{B},R0.95的分类{A,C,D,B}。

由此看出,C、D两班掌握程序的相似度最高,教学效果也最好,其次与C、D两班相似的是A班,教学效果次之,相似度最低的是B,教学效果最差。

而实际上,C班是信息电子专业,D班是生物工程专业,A班是工业设计专业,B班是高分子材料专业;信息电子专业和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数理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学习“VB程序设计”有较好的基础。其它方面的若干数据也证明了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上,各专业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结论与这里的分析完全一致。

4.2 模糊综合评判

用加权平均模型对表5数据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判,根据经验,各观测点按如下权重分配:2%、6%、5%、3%、5%、4%、10%、10%、10%、10%、10%、8%、8%、4%、5%,则四个班的模糊综合评价v满分100分w分别是:A班87.79,B班84.21,C班89.38,D班88.32,C班最优。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模糊集理论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首先能发现教学中的难点、易点和信心点,将对教学有所提示和帮助;其次针对公共课程,也能发现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依据。但是实验方案的理想程度较高,对经验的依赖程度也很高,要取得完全客观的观测数据是有一定困难的;另外用已经获得的数据进一步推出有价值的结论,不是单靠模糊集理论能做到的,还需要引入其它的分析手段。

参考文献:

第8篇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要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体系有助于学生监控、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要有助于学生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 2005年3月以来,我院公共英语教学部深入学习《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针对我院新建本科院校外语教师人数少,人员构成新,班额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单纯用终结性评价难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的现实问题,在立足学生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重反思性、重过程性、重自主性、重成长性的自我评价为核心的档案袋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改革思路,并在充分可行性论证的情况下付诸实施,以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我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二、档案袋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

1.档案袋评价的内涵。档案袋评价是在某过程中围绕某种目的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有组织地呈现,展示事情的进展过程或者个人成长经历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运用到教育中,通常是以一个文件夹的形式,由学生与教师有意识地、系统地收集每一个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和反思报告,以反映学生在特定领域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努力、进步或成就,集中反映学生向预期目标进步的过程。

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新兴的质性评价方法,具有传统评价所没有的一些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学生自我评价;促进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把档案袋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及时了解课程教学效果,总结成果,发现问题,强化或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改进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档案袋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⑴多元智能理论。档案袋评价的核心理论是多元智能 (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论,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 (H. Gardner)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能评价观认为:如果提供适当的鼓励和教育,能使每个人的多元智能都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应创造更适合学生的教育,对学生的评价应以关注“智商有多高”转为‘智商类型是什么”,这就要在评价的方式与内容上予以转变和体现,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多渠道、多方式的,让学生以适合自己个性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智能特点,把评价权交给学生自己,鼓励开展学生自评和互评,让更多的评价者看到每个学生独特的智能特征,倡导“真实性评价”和“情境化评价’,在实际的学习活动过程之中完成评价,真正实现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结合。档案袋评价以学生收集展现自己的学习作品为特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独特性,能够激励学生发挥多方面的潜能,发挥出其智能强项。

⑵元认知理论。“元认知”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1976年在《认知发展》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是关于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就是个体在认知过程中知道做什么,知道何时,如何去做。可见,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领域进行的反思和控制、是对认知的认知。

元认知理论提出学生应学会利用某些方法去评估自己的理解,计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解决具体的学习问题,这就是元认知策略,可分为三种:第一,计划策略,即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等。第二,监控策略,指对学习进程的领会监控和集中注意。第三,调节策略,是对学习障碍或困难的调整与化解。可见,元认知理论重视个体对自己学习与认知过程的控制及有关因素的协调,这些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

档案袋的建立与丰富是与学生认知能力的拓展分不开的,每个学生形成的档案袋的过程就是对获取知识的计划,学习过程的监控和个体思维的调整等,是元认知理论的运用与体现。档案袋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和教师的反思能力和认知调控能力,学生富有差异与个性的档案袋的展现,就是一次元认知策略的运用与强化。因此,档案袋评价可认为是元认知理念的具体体现。

三、档案袋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档案袋评价在教学中的实施步骤。本实验持续时间为一个学期,开学之初根据学生上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把学生分别分成了实验班和控制班。本次实验的受试者英语整体水平上没有明显差别。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两个班的学生接受同一教师、同样学时、同样授课内容的英语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同样的授课方法,但是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对于实验班级使用档案袋评价,而另一个班级仍然采用传统的评价方法。试验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准备阶段、实施阶段、 评价阶段、反思阶段。

⑴准备阶段。①向全体实验学生解释档案袋评价的内涵;②确定评价的目的与目标,为学生收集资料信息提供方向;③制作评价标准和方法;④确定档案袋收集的主要内容。

⑵ 实施阶段。①研制档案袋评价手册;② 确定档案袋评价标准。

⑶评价阶段。

2.档案袋评价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验数据分析。

⑴实验前后测试得出的数据及分析。在实验开始前,取得中文系1.2班和数学系1.2班的大学英语期末考试成绩,并做出均值的比较。将均值得分低的班级作为实施档案袋评价的实验班,将均值高的班级作为实施传统评价的控制班。在课程结束后,将本课程的期末考试试题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后测,形成档案袋评价的量化统计结果。

对比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班学生成绩的均数显著性高于控制班学生成绩的均数。

⑵两次问卷及访谈得出的数据及分析。为了检验实施档案袋评价的效果,了解学生对教学评价的看法,使用档案袋评价后在学习策略的使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在试验初和实验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两次访谈。调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使用学习策略和使用档案袋评价的情况,在学生实验开始前共分发问卷150份,收回150份,问卷全部有效。通过对实验前后问卷数据的对比,得出使用档案袋评价和不使用档案袋评价的区别。

①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分析。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可以大面积改进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还可以减轻学习负担,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获得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为终生学习创造条件。关于学习策略的问卷一共分为四部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

通过对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使用档案袋评价前后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基本没有什么不同。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两个班的使用情况都是一般,情感策略两个班都属于通常不使用状态。这就是说他们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或多或少的使用学习策略,只是在使用策略的频度和内容上有差别。经过一个学期档案袋评价的使用,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了明显的改变,而控制班基本没变化。实验班的学生在各种学习策略的使用上都有了明显的差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经过了档案袋评价的使用,学生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开始更加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在学习中不仅学习课堂上老师所教的知识,还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外的内容。在学习中他们积极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所使用的方式,找出自己的不足,在学习中进行改进。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增强了学好英语的信心,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为他们能够进行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这一结论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也得到了证实。

②评价方式改变得出的数据及分析。从对学生的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使用档案袋评价持积极态度。在使用档案袋评价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有意识的自我反思,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当被问到是否愿意继续使用档案袋评价手册时,实验班的同学回答是肯定的。他们都愿意继续使用档案袋评价,因为是档案袋评价让他们找回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参与了同伴评价,并且在同伴评价中受益匪浅。学生的这种积极主动性在其刚刚进入自我反思时期尤为重要,通过同伴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通过同伴评价机制的建立,建立一种建设性、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档案袋评价手册正好满足了学生自我发展、自主反思的需要。档案袋评价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努力结果,增强了其学好英语的信心。

档案袋评价要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反思,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思辨能力。(学生李梦瑶)“原来的时候只知道英语学习只要练习就够了,听说读写经常做,就能取得好成绩。通过档案袋评价我认识到,不仅要努力学习,更要注重反思,反思使我们在学习中少走弯路,用少的时间学习更多的东西,使我们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档案袋评价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平台,使我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

“我现在乐意去学习,我所努力的结果都可以呈现在我的学习档案袋里,这样我就能看到自己进步的过程,逐步树立业学习的信心。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平时不看书,考前抱佛脚了。”(学生戴雨)“以前学习的时候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会借助网络来寻求解答,但从未想到我的这个过程会当作资料放进我的学习档案袋里,这大大的增强了我探寻未知领域的兴趣和动力。”(学生宋文)

在资源策略方面,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学生档案袋的内容,发现一部分学生学会有意识的使用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源等多种课外学习资源来促进学习,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有一定的帮助。

四、启示

首先,档案袋评价是帮助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以及促进师生交流的有力工具。一方面档案袋评价的正确运用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实施档案袋评价实施的过程中,师生、生生通过协商,促进了相互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促成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和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

其次,使档案袋评价既有实效性,又不至于占去教师太多的时间。档案袋评价强调教师在评价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教师又是学生评价中的合作伙伴。在评价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示范学习方法和评价方法,组织和指导学生收集和编辑档案材料,帮助、引导学生学会自评,学会学习;其次,在学生学习和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目的,定期评价学生的进步,抽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仔细检查他们自定的改进目标,及时给他们提供反馈意见。最后,教师要善于发挥班级小组长、小干部的助手作用,让他们参与对学生档案袋的定期检查和管理工作。在档案袋评价中,教师的作用是多层面的。教师只有真正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才能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也能保证评价具有较高的效度。

总之,通过本项目研究我们更深切了解到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档案袋评价不是现有教学方法的替代工具,而只能是辅助工具。只有将档案袋评价融入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对档案袋评价的认识,使学生更多地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只有当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反思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档案袋评价的效果才能更明显地显现出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不足之处仍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参考文献:

[1]Airasian. 1997. Classroom Assessment. New York: McGraw -Hill,Inc.

[2]Brown H.1994.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Genesee,F. and J.A. Upshur,1998. Classroomba-sed Evalu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Howard. Gardner:《多元智能.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1999。

[5]Scott G. Paris:《培养反思力》,袁坤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6]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7]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黄光扬:《正确认识和科学使用档案袋评价方法》,《课程.教材.教法》,2003.2。

[9]金娣、王刚:《教育评价与测量》,科学教育出版社,2002。

[10]李兆增:《档案袋评价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当代教育科学》,2003.2。

[11]林雯:《档案袋在我国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分析》,《开放教育研究》,2005.11。

[12]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第9篇

关键词:知识点题型化;小班化;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60-02

1.调查目的与方法

为了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适应当代教育观念的变革的问题,同时为了解决广大家长对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普遍愿望,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近十多年对学校教育的空间范围作了调整,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正适应了这种形式的需要而应运而生,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成了教育的一场新革命。小班化教学在我市逐步推广之际,我校今年也实行小班化教学,作为一位即将担任小班教学的数学教师,为了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及促进教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促进我校的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特作这个研究。为此,我们对本市的中小学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200份,其中一份是学生的调查问卷,一份是教师的调查问卷,收回调查表140份,其中学生60份,教师80份。此外,我们还查阅了有关教师上课的学案和学生的作业。从而制定适应小班化教学的"知识点题型化"的教学方法和学案。

2.调查情况分析

2.1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有很大关系,但教师上课的教学手段才是最关键的调查结果表明:以往我们老师是采用传统式"填鸭式"教学,照本宣科,由老师讲,学生在下面只光是听,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并没有产生共鸣,学生接受这样的教学,实际上知识的收效甚微!但当老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这种效果往往发生惊人的变化。老师上课前就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即“知识点题型化”。在课堂上布置这堂课的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老师将本节课的概念、公式、定理以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证明题等的形式制作学案,学生有针对性的练习,那么就能清晰地理解,却不需死记硬背,而是理解地记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见多识广”,从而可以灵活地应用它们,增强综合解题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要优于以往的照本宣科的教学,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解题能力得到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提升。比如我校实行小班化教学的学生成绩(初一、初二级)明显优于没有实行小班化(初三级)教学的学生成绩,初三的学生数学成绩在区里36个学校的成绩是33名,而初二的学生上学期学生的成绩在区里排名可以排至19名,有的班级的成绩甚至可以是全区的第9、第13名。

例如在学到一次函数的这一章时,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以及一次函数的性质是本章知识的重点,为了学生理解以及使用这个知识点,选取例题:

例如:已知一次函数图象经过(3,5)和(-4,-9)两点,

①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②若点(a,2)在该函数的图象上,求a的值。

通过调查,发现实行小班化“知识点题型化”教学的重点班的学生100%通过,实行小班化"知识点题型化"教学普通班的学生也可以95%的学生通过,那5%的学生可以求出第①问,第②问基本上掌握,只是因为将x=a、y=2分别代入而不是同时代入解析式求a值而扣分;实行小班化"知识点题型化"教学的学生关于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基本上能掌握,但初三的学生仅仅有28%的学生可以完全得满分,41%的学生完全不能得分,知识没有等到及时的训练,不能掌握和理解这些概念,更不能应用,更别提活学活用了,由此可见,“知识点题型化”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明显。

2.2 学生学习成绩比以往要好。调查结果表明,小班化教学,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老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往往实行"0+40"或"5+35"或"10+30"的授课安排时间,讲课时间很少超过20分钟,完全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学习、合作交流,通过渗透知识点的学案来完成学习,课堂充分体现“以生为本”,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管理者以及辅导监督者,这样学生可以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老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学生学习情况好的,能得到老师的及时表扬,特别是学习吃力甚至不好不过关的,老师及时发现也可以给以及时辅导和帮助,及时解决问题;“知识点题型化”能当场帮助学生引导学习的方向和明确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以及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一个很有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学得好而有信心,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得到及时帮助而解决问题,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信心。

有的学校条件限制,还没有实行小班化教学,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的状态与以前是差不多,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成了书呆子;有一大部分学生怕学数学、甚至厌学等等不良情绪,老师对这种情况又往往无能为力,照顾不了那么全面。实行小班化的教学的学生可以很明确课堂学习的学习目标,通过老师的学案中检验自己自学的状况,不懂的地方可以得到老师和小组成员的及时帮助,不会遗留问题或者不懂的地方,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的合作交流中,互相帮助,成绩好的学生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同学的友谊,获得了成就感,学习较慢的学生,在学习和做题中,解决了问题,获得了成功。学生的学习状况是越来越好,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有兴趣。通过调查问卷,只是照本宣科的教学,起码50%的学生不喜欢数学,甚至很惧怕数学,认为数学是最难的一门学科;实行"知识点题型化"教学的学生基本不怕数学,喜欢数学,认为数学是一门很灵活的学科,有信心学好数学,也喜欢钻研数学,特别是比较灵活的题。

例如:利用函数y=2x+6的图像图象解答下列问题:①求方程2x+6=0的解;②②求不等式2x+6>0的解;③③若-1≤y≤3,求x的取值范围。

初二的学生可以很快作图,并且回答出答案,但初三的学生仅仅有两个同学可以回答出来。这是平时上课的一个训练的结果,学生见识多,讲知识点渗透到题中得到训练,效果肯定好过只有知识理论听讲而没有动手操作过程体会的学生,解题能力也要强很多。

2.3 学生学习的素养提高很多。调查结果表明,坚持每堂课知识点题型化,即将知识点渗透到题型中,学生对概念、公式、定理、公理的理解更透彻,解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数学素养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2.3.1 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加强。例如做一件事情,有时有不同的实施方案,比较这些方案,从中选择最佳方案作为行动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在选择方案时,往往需要从数学角度进行分析,涉及变量的问题常用到函数。学生通过做学案中例题:

例如:一种节能灯俄功率为10瓦(即0.01千瓦),售价为60元;一种白炽灯的功率为60瓦(即为0.06千瓦),售价为3元.两种灯的照明效果一样,使用寿命也相同(3000小时以上).如果电费价格为0.5元(千瓦·时),消费者选择哪种灯可以节省消费?

学生可以体会如何运用一次函数选择最佳方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体会一次函数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感受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2.3.2 会注意知识间的联系,有机地整合相关知识。例如《轴对称》时,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各个部分的有机结合,能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机的整合。把"形"与"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3.3 当经历了观察、实验、探究、归纳、推理、论证、比较等的过程,完成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在学案中选择习题:

例1:在ΔABC中AB=AC (已知),∠

=∠

例2:①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50°,那么它的顶角为

②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那么它的一个底角为

③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底角为

④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130°,则底角为

学生通过这两道题的训练,学生对“等边对等角”的性质能清晰地理解和灵活使用。

3.建议

本调查告诉我们,为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解题的能力,我们的课堂要"以生为本",教师将我们要传达的数学知识和理念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传达,"知识点题型化"完全可以帮助老师教学以及我们的学生。针对我们小班化"知识点题型化"数学课堂教学,现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

首先,认真备课,不仅要认真研究我们上课的教材,这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重点、难点,确定我们的教学过程,上课需要采用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同时还需要备学生,明白学生学习的进展和接受能力的程度,确定需要加深或拓展的知识点,涵盖课本知识点,题型多变,制定适合学生上课用的学案。比如为了帮助学生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理解,可以是选择题,也可以是填空题型出现:

选择题:实数-1.732,π2,34,0.121121112…,-0.01中,无理数的个数有( ).

A.2个 B. 3个 C.4个 D.5个

填空题:在-π2,π3,2,-116,3014,0,2-1,52, |4-1|中,其中:

整数有

;无理数有

;有理数有

.

这样学生关于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有了清晰的理解,同时对知识点的外延和提升也能得到训练,以后做这个知识点的题完全可以把握。

其次,把握上课的节奏,让学习能力慢的学生能学到知识,能得到训练,同时也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也有事做,恰当安排适当的事恰当的题,或者辅导学生,或者检查其余学生的学习情况;让这一类学生能力能得到充分训练,能及时得到复习巩固。

再次,及时检测,及时批改。在学案中的要有小测题,对学生进行摸底和测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清楚哪些学生需要课后辅导,哪些学生有哪些部分需要加强的地方,要整堂课的效果清楚。

最后,及时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学能使教师不断成长,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我们只有通过上课时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反思,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中的种种本质特征。

(上接59页)4.从“交际”入手,培养学生思维的综合性

所谓交际,就是要把学生的“读”“想”“说”“练”作为切入点,实现认识事物从感性到理性的实践过程。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读题”是感性认识的过程;“想”是思维向理性过渡阶段;“说”则是理性认识的一种表现;"练"即是对实践的指导。因此,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只要感性认识充分,才能保证思维的正确。在读题中,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认真审题,理解其意。

思维先于语言,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想"就是要引导学生针对所提问题展开思维,如:"第一小组养鸡10只,第二小组养鸡比第一小组多6只,一共养鸡多少只?"在学生读题后,启发学生认真审题,抓住"比"、“多”、“一共”等关键词,问:"能直接算出来养多少只吗?要先算什么?为什么?用什么方法?为什么?"这样,思维训练就显得有的放矢了。

第10篇

关键词:中学生管理系统;信息管理;普通中学

中图分类号:TP311.52

中学生信息管理是任何一个普通中学日常管理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高效快速获得准确的学生信息学校中的管理者与教师都十分关注的事情。随着在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学生信息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学生信息存在着效率低、保密性差、产生大量的过渡性文件和数据等缺点。这对于查找、更新学生信息与保障安全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利用计算机管理学生信息,具有检索快、可靠性高、成本低、存储大、保密好等优势。它能够极大地提高普通中学管理学生信息的效率,对于提升学校管理层次和提高学校办公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学校管理迈向的科学化、正规化的重要途径。

1 需求分析

根据普通中学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本管理系统设计了如下几个主要功能:第一,系统要提供学生基本档案信息的管理与维护功能,管理员用户能够通过此项功能及时添加、修改、删除、导出和打印学生的基本信息,实现对学生信息的实时管理。第二,系统要提供对全校学生各阶段的考试成绩的管理,使得班主任和普通教师用户能迅速地查询到指定学生的成绩,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发现问题尽早解决。第三,系统要能提供对学生在日常管理中的表现、奖惩情况及学生活动情况等方面管理,使得教师用户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行为表现,为评奖、评优或和推优提供依据,方便学生领导者作出客观、准确的判断。

2 系统总体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的结果,将中学生管理系统总体设计为用户管理、档案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奖惩管理、数据管理、系统设置和系统说明8个模块,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关数据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生管理系统。整个管理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3 数据库设计

在学生管理系统中,数据是最重要的信息,其中结构复杂、类型多,对数据的检索、分类、统计、存储等管理过程要求高。因此,数据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显得十分重要。同时,其字段项数量要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具体情况,字段命名要考虑到字段长度,尽量做到读名知意。根据以上的总体分析和设计,在Access2003建立如下7个数据表:(1)学生信息表(StudentInfo):学生ID、学号、班级、姓名、性别、民族、政治面貌、家庭住址、联系电话、邮编;(2)成绩表(ScoreInfo):学号、考次、课程、分数;(3)年级表(GradeInfo):年级ID、年级名称;(4)班级表(ClassInfo):班级ID、班级名称;(5)课程表(CourseInfo):班级名称、课程名称、学期;(6)奖惩表(BiaoxianInfo):学号、年级、班级、姓名、日期、奖惩;(7)角色表(RoseInfo):角色名称、权限;(8)用户表(RoseInfo):用户名、密码、角色名。

4 系统功能设计

中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是针对普通中学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建立的,能够根据用户需要实现随时输入、查询、修改、存储和导出等,并可以按要求打印结果和进行统计分析。下面对其主要功能描述如下:

4.1 用户管理模块。此模块主要是为了维护本系统的安全,由管理员根据需要添加不同角色类型用户信息,赋予他们相应的操作权限。由管理用户和退出系统2个子模块组成。管理用户子模块主要是实现用户的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退出系统子模块用于用户从系统退出。

4.2 档案管理模块。此模块包括添加学生档案、浏览班级档案和查询学生档案3个子模块。该模块是本系统核心内容之一,用于对中学生档案进行管理。添加学生档案子模块可以让管理员用户一次成功添加一个学生的档案信息,包括:学号、班级、姓名、性别、民族、政治面貌、家庭住址、联系电话、邮编等信息。浏览班级档案子模块可以让班主任用户浏览到指定班级学生的档案信息,并可以将全班档案信息导出或打印,方便班主任的对学生的管理。查询学生档案子模块用于对单个学生的档案信息进行查询,其中管理员用户修改学生档案信息。

4.3 课程管理模块。此模块包括添加课程和浏览课程2个子模块。添加课程子模块是管理员根据每个学期各年级学生选课情况进行课程的输入。浏览课程子模块可以方便用户浏览指定班级在某一学期中所开设的课程。也可以将结果导出或打印。

4.4 成绩管理模块。此模块包括学生成绩录入、班级成绩查询和学生成绩浏览3个子模块。成绩管理是本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通过此功能可以实现对普通中学中学生成绩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以便学校教务部门及时了解全校学生的阶段性学习现状与教师的教学实绩。学生成绩录入子模块可以让管理员对某一年级某一班级中指定学生的某一次考试成绩进行录入,重复上述步骤,可以完成全校学生考试成绩输入工作。班级成绩查询子模块可以让班主任用户浏览班级中全体学生的所有课程的成绩,对各课程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参考人数、总成绩、均成绩、最高分和最低分信息,并可以将结果导出与打印,同时管理员用户还具有编辑学生成绩功能。学生成绩浏览子模块可以让用户查询一名学生的各门课程的成绩与并进行对成绩时行统计计算出总分与均分信息,可将结果导出与打印。

4.5 奖惩档案模块。此模块主要包括添加奖惩与奖惩编辑2个子模块,可以对进行登记与变更管理。管理员用户可以对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奖励与受到的处罚信息进行浏览、修改、删除管理,同时具有导出与打印功能。

4.6 数据管理模块。在数据管理模块中,管理员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定期备份数据库,根据需要还原指定数据库,必要时初始化本系统中数据库记录。

5 结束语

“中学生管理系统”是针对普通中学学生信息的管理而开发的软件,通过用户管理、档案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奖惩管理、系统管理和数据管理模块对学生信息进行高效管理。因此,它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方便对学生各种信息的进行快速与准确地汇总和统计,更好地能为学校领导者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宋静.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8(08):201-203.

[2]贾真真.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03):227-229.

[3]明日科技.C#从入门到精通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第11篇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1一、基本状况分析

任教153班与154班两个班,其中153班是文化班有男生51人,_22人;154班是美术班有男生23人,_21人,并且有音乐生8人。两个班基础差,学习数学的兴趣都不高。

二、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善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潜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潜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三、教学推荐

1、深入钻研教材。

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资料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大纲。

新大纲修改了部分资料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数学应用;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务必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

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5、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的资料和特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教研组要根据教材各章节的重难点制定教学专题,每人每学期指定一个专题,安排一至二次教研课。年级备课组每周举行一至二次教研活动,积累教学经验。

6、落实课外活动的资料。

组织和加强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资料,加强对高层次学生的竞赛辅导,培养拔尖人才。

四、教研课题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法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集合

第二周函数及其表示

第三周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四周指数函数

第五周对数函数

第六周幂函数

第七周函数与方程

第八周函数的应用

第九周期中考试

第十——十一周空间几何体

第十二周点,直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十三——十四周直线与平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第十五——十六周直线与方程

第十八——十九周圆与方程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2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05财会(3)班数学,所选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中心编著的《数学(基础版)》。该教材是在原有职业高中数学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行)》重新编写的,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基础:

“大纲”对传统的初等数学教育内容进行了精选,把理论上、方法上以及代生产与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知识作为各专业必学的基本内容。根据“大纲”要求,把函数与几何,以及研究函数与几何的方法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

2.降低知识起点

多数中职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需要复习与提高,才能顺利进入中职阶段的数学学习。这套数学教材编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中职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多数学生能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要求,以保证中职学生能达到高中阶段的基本数学水准。

3.增加较大的使用弹性

考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的多样性,各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也不相同,教学要求给出了较大的选择范围,增加了教学的弹性。教材中给出了三个层次:一是必学的内容分两种教学要求(在教参中指出);二是教材中配备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做,培养这些学生的解题能力;三是编写了选学内容,选学内容主要是深化基本内容所学知识和应用基本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每章专设应用一节,列举数学在生活实际、现代科学和生产中应用的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工具的能力

在“大纲”中,要求培养学生使用基本计算工具的恩能够里。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使用计数器的技能,所以在新教材中增加了用计数器做的练习题。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

教材内容:

本学期使用的是第二册的教材,内容包括: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概率与统计初步。

每章编写结构:引言,正文(大节、小节、联系、习题),复习问题和复习参考题,阅读材料(数学文化)等。除个别标注星号的选学内容外,都是必学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对策:

05财会(3)班是我刚接手的班级,因而对学生的情况并不是非常熟悉。从总体上看,该班的学习中坚力量主要在一小部分的女生,其他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在要学习的学生当中,普遍表现出底子薄、基础差的特点,对以往知识的缺漏非常多。因而在教学过程当中,及时补遗、查漏补缺尤为重要。知识引入环节我设置旧知识补遗,先回顾新课所涉及到的旧知识点;对学生的要求以能处理简单的操作题为主。另外,舒适的环境对学生的情绪也有挺大的影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渗入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 学 进 度 表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

执行情况

1

8月28日至9月3日

学期准备工作

2

9月4日至9月10日

8.1(1);8.2(2);8.3(2)

5

3

9月11日至9月17日

8.4(2);8.5(2);8.6(1)

5

4

9月18日至9月24日

8.7(1);8.8(1);习题(1);8.9(2)

5

5

9月25日至10月1日

8.10(1);8.11(1);8.12(1);习题(2)

5

6

10月2日至10月8日

国庆放假

7

10月9日至10月15日

8.13(3);8.14.1(2)

5

8

10月16日至10月22日

8.14.2(1);8.15(3);习题(1)

5

9

10月23日至10月29日

习题(1);第一章复习(2);9.1(2)

5

10

10月30日至11月5日

9.2(1);9.3(2);9.4(1);9.5(1)

5

11

11月6日至11月12日

期中考复习

5

12

11月13日至11月19日

期中考试

13

11月20日至11月26日

9.6(1);复习(2);9.7(1);9.8(1)

5

14

11月27日至12月3日

9.9(1);9.10(2);9.11(2)

5

15

12月4日至12月10日

习题(2);9.12(1);9.13(2)

5

16

12月11日至12月17日

9.14(1);9.15(1);9.16(2);9.17(1)

5

17

12月18日至12月24日

9.17(1);习题(2);9.18(1)

5

18

12月25日至12月31日

9.19(2);9.20(1);9.21(2)

5

19

1月1日至1月7日

9.22(1);9.23(3);9.24(1)

5

20

1月8日至1月14日

9.25(3);习题(2)

5

21

1月15日至1月21日

期末复习

5

22

1月22日至1月28日

期末考试

23

1月29日至2月4日

期末结束工作

24

2月5日至2月11日

期末结束工作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函数图象,了解可导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2〉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与极小值

2 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例,借助函数图形直观感知,并探索函数的极值与导数的关系。

3 情感与价值

感受导数在研究函数性质中一般性和有效性,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极值是函数的局部性质,增强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意识。

二、重点: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

难点: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三、教学基本流程

回忆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与已有知识的联系

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

组织学生自主探索,获得函数的极值定义

通过例题和练习,深化提高对函数的极值定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导数和函数单调性的关系是什么?

(提问C类学生回答,A,B类学生做补充)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2、观察图1.3.8表示高台跳水运动员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函数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4.9t2+6.5t+10的图象,回答以下问题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1)当t=a时,高台跳水运动员距水面的高度,那么函数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在t=a处的导数是多少呢?

(2)在点t=a附近的图象有什么特点?

(3)点t=a附近的导数符号有什么变化规律?

共同归纳: 函数h(t)在a点处h/(a)=0,在t=a的附近,当t0;当t>a时,函数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单调递减,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3、对于这一事例是这样,对其他的连续函数是不是也有这种性质呢?

探索研讨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1、观察1.3.9图所表示的y=f(x)的图象,回答以下问题: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1)函数y=f(x)在a.b点的函数值与这些点附近的函数值有什么关系?

(2) 函数y=f(x)在a.b.点的导数值是多少?

(3)在a.b点附近, y=f(x)的导数的符号分别是什么,并且有什么关系呢?

2、极值的定义:

我们把点a叫做函数y=f(x)的极小值点,f(a)叫做函数y=f(x)的极小值;

点b叫做函数y=f(x)的极大值点,f(a)叫做函数y=f(x)的极大值。

极大值点与极小值点称为极值点, 极大值与极小值称为极值.

3、通过以上探索,你能归纳出可导函数在某点x0取得极值的充要条件吗?

充要条件:f(x0)=0且点x0的左右附近的导数值符号要相反

4、引导学生观察图1.3.11,回答以下问题:

(1)找出图中的极点,并说明哪些点为极大值点,哪些点为极小值点?

(2)极大值一定大于极小值吗?

5、随堂练习:

如图是函数y=f(x)的函数,试找出函数y=f(x)的极值点,并指出哪些是极大值点,哪些是极小值点.如果把函数图象改为导函数y=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的图象?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讲解例题

例4 求函数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的极值

教师分析:①求f/(x),解出f/(x)=0,找函数极点;②由函数单调性确定在极点x0附近f/(x)的符号,从而确定哪一点是极大值点,哪一点为极小值点,从而求出函数的极值.

学生动手做,教师引导

解: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x2-4=(x-2)(x+2)令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0,解得x=2,或x=-2.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下面分两种情况讨论:

(1) 当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0,即x>2,或x

(2) 当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当x变化时,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x

(-∞,-2)

-2

(-2,2)

2

(2,+∞)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

_

+

f(x)

单调递增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单调递减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单调递增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因此,当x=-2时,f(x)有极大值,且极大值为f(-2)=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当x=2时,f(x)有极

小值,且极小值为f(2)=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函数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的图象如: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归纳:求函数y=f(x)极值的方法是: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1求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解方程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0,当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0时:

(1) 如果在x0附近的左边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0,右边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2) 如果在x0附近的左边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0,那么f(x0)是极小值

课堂练习

1、求函数f(x)=3x-x3的极值

2、思考:已知函数f(x)=ax3+bx2-2x在x=-2,x=1处取得极值,

求函数f(x)的解析式及单调区间。

C类学生做第1题,A,B类学生在第1,2题。

课后思考题

1、若函数f(x)=x3-3bx+3b在(0,1)内有极小值,求实数b的范围。

2、已知f(x)=x3+ax2+(a+b)x+1有极大值和极小值,求实数a的范围。

课堂小结

1、函数极值的定义

2、函数极值求解步骤

3、一个点为函数的极值点的充要条件。

作业 P32 5 ① ④

教学反思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导数的极值,有了上节课导数的单调性作铺垫,借助函数图形的直观性探索归纳出导数的极值定义,利用定义求函数的极值.教学反馈中主要是书写格式存在着问题.为了统一要求主张用列表的方式表示,刚开始学生都不愿接受这种格式,但随着几道例题与练习题的展示,学生体会到列表方式的简便,同时为能够快速判断导数的正负,我要求学生尽量把导数因式分解.本节课的难点是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为了说明这一点多举几个例题是很有必要的.在解答过程中学生还暴露出对复杂函数的求导的准确率比较底,以及求函数的极值的过程板书仍不规范,看样子这些方面还要不断加强训练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案

研讨评议

教学内容整体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体课堂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合理清晰的引导思路,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培养和提高,教学内容容量与难度适中,符合学情,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不同效果的收获。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4我以前一向是在教文科班的数学,这学期对于我来说,面临着挑战,因为本学期我接手了两个理科班。以前我带的始终是文科班,对于文科班的学生的状况比较理解,但对于理科班来说,我不明白他们对学习会有怎样的想法与做法。针对这种状况,我制定了如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数学组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严格执行“三规”、“五严”。利用有限的时间,使学生在获得所务必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数学潜力方面能有所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教学措施

1、以潜力为中心,以基础为依托,调整学生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培养学生的运算潜力、逻辑思维潜力、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精讲多练,一般地,每一节课让学生练习20分钟左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坚持每一个教学资料群众研究,充分发挥备课组群众的力量,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上课效率。

调整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3、脚踏实地做好落实工作。

当日资料,当日消化,加强每一天、每月过关练习的检查与落实。坚持每周一周练,每章一章考。透过周练重点突破一些重点、难点,章考试一章的查漏补缺,章考后对一章的不足之处进行重点讲评。

4、周练与章考,切实把握试题的选取,切实把握高考的脉搏,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潜力的考查,注意思维的层次性(即解法的多样性),适时推出一些新题,加强应用题考察的力度。

每一次考试试题坚持群众研究,努力提高考试的效率。

5.注重对所选例题和练习题的把握:

6.周密计划合理安排,现数学学科特点,注重知识潜力的提高,提升综合解题潜力,加强解题教学,使学生在解题探究中提高潜力.

7.多从“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角度,选取典型的数_系生活、生产、环境和科技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强的训练,多给学生锻炼各种潜力的机会,从而到达提升学生数学综合潜力之目的.不脱离基础知识来讲学生的潜力,基础扎实的学生不必须潜力强.教学中不断地将基础知识运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潜力.

三、对自己的要求――落实教学的各个环节

1.精心上好每一节课

备课时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备课组分工合作,利用群众智慧制作课件,充分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为教学服务,提高四十五分钟课堂效率。

2.严格控制测验,精心制作每一份复习资料和练习

教学中配备资料应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老师要给予检查和必要的讲评,老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三类练习(大练习、训练、月考)试题的制作分工落实到每个人(备课组长出月考卷,其他教师出大练习、训练卷),并经组长严格把关方可使用.注重考试质量和试卷分析,定期组织备课组教师进行学情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及时解决,确保学生的学习用心性不断提高。

3.做好作业批改和加强辅导工作

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对象──学生,那里需要关心、帮忙及鼓励。我们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超多的细致工作,批改作业、辅导疑难、及时鼓励等,个性是对已经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我们的辅导更为重要。在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不仅仅要给他们解疑难,还要给他们鼓信心、调动自身的学习用心性,帮忙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用心主动地去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12篇

关键词:三方联动;订单班模式;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8-0132-02

探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内容,作为主要成功模式之一的“订单班”模式充分发挥了校企双方各自优势,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职业能力的对接,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1]。同时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订单班”模式也被发现存在着就业有局限性、发展乏力等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简单介绍了校企合作模式后,深入分析了“订单班”模式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学院所在区域行业发展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情况,将行业第三方引入“订单班”模式中,形成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共同参与完成订单式培养。本文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数字城市”订单班为例,开展计算机专业三方联动“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探索实施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1 高职“订单班”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高职骨干校建设和发展的中心任务就是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形成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运行模式则是校企合作具体实施的重要载体。当前国外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德国“双元制”模式、美国“合作教育”模式、英国“工读交替”模式、澳大利亚“TAFE”模式等,国内高职院校根据国内的经济发展、政策及教学实际情况开发出了工学交替模式、“订单”合作模式、教学见习模式、顶岗实践模式、共建实训基地模式等校企合作模式[2]。“订单班”人才培养是目前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模式之一。在订单班人才培养中,学院与企业作为双主体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借鉴企业“订单生产”概念而提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即指校企双方针对岗位需求,共同选拔学生,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相互合作,突出校企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组织教学等一系列人才培养活动的办学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相对比较成熟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具有很多优势。“订单式”模式具有就业优势,订单培养是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的,学院和企业有就业协议,学生毕业即可进入合作企业,就业率高,就业稳定性好;“订单式”模式针对性教学质量更高,对职业岗位技能掌握更直接,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能够为企业“量体裁衣”培养人才[3]。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同时发现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订单式”是根据企业需求定制的,针对性强、就业率高的同时也存在着就业面窄的问题,学生适应其他企业的工作能力较差[4]。其次很多订单班培养的工作岗位相对比较初级,劳动密集型的比较多。最后订单班培养中,学校相对比较被动,培养人才质量和时间完全根据企业需要,学校没有主动权,经常出现订单班只合作两三届的情况。

2 计算机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背景

随着秦皇岛大力发展数据产业,打造成为中国的“数谷”,同时开始三维数字城市的建设,三维数据建模成为一个新的应用方向,如三维数字城市建设、汽车导航、移动位置服务,包括广告、家装等行业的信息采集及设计,因此对三维数据处理人才产生了大量的需求,三维模型制作员也成为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南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是三维数据行业的实力企业,面向数字城市提供数据整合、建库服务、遥感动态监测等全方位、高质量的数据服务,以及数字国土、数字房产、信息化测绘、数字市政等数字城市建设中的软、硬件产品、系统和服务。北方三维数据业务的飞速发展,使三维数据处理人才缺口加大,公司迫切的需要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来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要。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展开[5],因此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根据秦皇岛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及人才需求趋势基础上,以三维建模制作员等职业岗位为依据,开展了高职计算机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通过与数字地理信息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带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施校企共同参与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改革。以企业生产项目为载体将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通过真实工作环境将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相结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实现课岗交融、项目主导的人才培养过程。计算机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对调整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3 计算机专业三方联动“订单班”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秦皇岛地区数字信息化产业发展、企业对数据处理人才需求、计算机专业发展的需要都为成立“订单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其他高职院校“订单班”人才培养实施情况,针对“订单班”人才培养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引入行业参与订单班培养,实现学校、行业、企业三方联动的设想,开展了高职计算机专业三方联动“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3.1 行校企三方联动“订单班”构成模式

相比与传统的订单班合作模式,计算机专业三方联动“订单班”引入了行业参与,主体由秦皇岛数据产业研究院、学院、南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组成,共同实施人才培养。

秦皇岛数据产业研究院具有政策和平台优势,主要起到的是引导服务角色。秦皇岛数据产业研究院提供秦皇岛地区数据产业发展中的用人需求信息,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信息支持,同时提供行业技术标准。

学院提供基础教学设施与场所、教学组织与监控,是“订单班”人才培养实施保障者、监督者、参与者,负责基础课程教学,提供日常管理。成立信息工程系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行校企直接的日常交流运行。

企业是“订单班”人才培养实施的主要实施者,负责实践课程教学,负责对专业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企业将部分数据产品的生产、加工设置在校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数据产品生产加工,由企业技术人员负责组织生产、现场教学指导、质量把关。参与生产数据产品的学生可以根据绩效标准领取工资。

3.2 三方联动“订单班”教学实践探索

3.2.1 行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指导性关键性文件,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可以合理确定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保障教学实施[6]。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由行业企业学院三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既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能力建设,又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能力需求,同时还要考虑行业标准要求。

计算机专业“数字城市”订单班主要面向城市信息化建设及数据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三维数据处理类岗位。与企业共同进行岗位能力分析,根据企业发展方向及岗位需求开设课程。由于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不尽相同,会出现相同的岗位工作内容和要求有所不同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需求增加企业提供的内部资料,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同时行业给出具有普适性的内容要求,增加学生岗位适应性。

3.2.2 共同实施教学,实行课程置换

为保证教学秩序,同时体现订单班教学特色,信息工程系根据学院及专业实际教学情况,实施了订单班课程置换措施。进入订单班学习的学生,原专业课程由订单班实授课程置换。原专业课程可以免修,订单班每学期课程考核合格就可以给予相应学期专业课程成绩,“订单班”的成绩单独管理,学期末统一交给系教学办进行成绩置换。订单班学生在第六学期进行生产性实训,可以置换毕业实习,在第六学期末,由学院与企业共同组织毕业答辩,形成实习成绩。“订单班”教学课程中的公共基础课程通常由学校教师来完成,而实践部分则在企业进行。

教学过程中借助企业资源优势,推行以项目为主导的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四个学期项目逐步构建学生的职业能力,项目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基本上达到岗位能力要求。

3.2.3 三方联动“订单班”教学与学生管理

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教学与学生管理。订单班学生身份有其特殊性,他们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企业的员工,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管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企业。

订单班教学管理遵循基本的日常教学管理制度,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情况,进行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的调整。订单班要根据系部教学要求提供教学材料,系部定期对订单班教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订单班学生管理方面采用双向管理制,学院配一名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在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学生需要正常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种活动,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按《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手册》进行。企业配备1-2名管理人员,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融入企业文化中去。学生在订单班实训基地的日常行为规范完全按企业准员工的要求来进行。

4 结论

计算机专业结合秦皇岛数据产业研究院的政策和平台优势及南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在数据产业上的技术优势,成立“数字城市”订单班,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与秦皇岛数据产业研究院紧密联系,探索形成由行业参与指导、学校投入建设经费和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及技术支持的“行校企”共同合作的订单班模式。将行业第三方引入“订单班”模式中,扩展了学生岗位的适用性,强化了学校的作用,完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丽娜.高职校企合作订单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11):175-176.

[2] 董纯奇,顾金孚,俞幼娟.“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高职教学模式下的订单班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9):263-264.

[3] 邱丽芳,李德尧,张宇驰.高职校企合作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3):119-121.

[4] 朱敏.“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订单班学生学习、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J].网友世界,2012(2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