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测控技术论文

测控技术论文

时间:2022-09-18 20:36:50

测控技术论文

测控技术论文范文1

由于历史原因,各高校的专

业基础和行业背景存在较大差异,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通常隶属于电气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仪器科学学院、光电工程学院等单位。这给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认证标准的制定带来了不少困难和问题。2013年8月和2014年8月,教育部仪器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暨教学研讨会分别在上海和西安召开,会上专家们对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的通用标准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对照通用标准,制定了适合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特殊背景的专业标准。2014年8月,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天津大学曾周末教授做了题为《把握认证理念,推进专业教学改革》的报告,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大学王代华教授做了题为《仪器类专业认证标准解读》的报告,这两个报告从认证专家角度介绍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意义和认证准备工作的要点。目前,已有少数高校通过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认证,如天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有很多高校已提交了认证申请,正在积极准备参与专业认证,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专业认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专业认证为契机,持续稳步发展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各高校专业负责人的共识。

二、省属高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模式探索与思考

针对目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工程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省属高等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做出怎样的改变和探索?这是各个省属高等院校面临的亟须解决的一个难题。下面以西华大学为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进行简要分析。

(一)西华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概况

西华大学是四川省省属重点大学,我校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隶属于电气信息学院,是在整合已有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自动化等专业建设的基础上申报的新专业,于2002年成立,以电子类测控为主。其主要专业方向为测控技术和智能仪器,具体领域为工业化信息领域的检测与控制技术等。经过10多年的建设,截止到2014年,已毕业本科学生近700人,在校生400余人,省内生源和省外生源比例约为8:2。

(二)西华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国开设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高等院校越来越多,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加。如何基于学校地域、师资队伍、生源质量等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和方案,如何凝练专业特色及方向显得日益重要,这也成为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面临的热点及难点问题。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第一志愿报考率偏低,特别是省外第一志愿,多数为调剂生源;2.专业方向和特色还需进一步提炼;3.本科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三)西华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探索

在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基于我校自身的特点,探索出一条合适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1.积极修订本科学生培养方案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目标导向”提出了较高要求。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和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本科学生培养方案也必须发生相应变化,必须将学生的要求及其培养目标放在重要的位置,用培养目标和方案来引导学生。应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本着系统性、主体性、先进性、特色性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修订培养方案。修订时务必具体、明确、可量化,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必须完成一个或几个培养目标,任课教师也必须承担相应的培养责任。

2.凝练专业特色,突出学校办学的自主性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鼓励学校办学自主性的,它鼓励各高等院校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结合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地位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培养目标,体现特色。合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可增强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就业竞争力等。与此同时,这对增强该专业在省内、外的声誉也有较大好处,有利于提高第一志愿报考率和生源质量。

3.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积极拓展实习基地建设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工业企业的适应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培养目标和计划时,必须将实践性环节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虽然目前培养计划里有很多实践环节,但大多缺乏过程监管,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明显。因学校经费投入有限,我校本科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一直滞后,每年都在换公司或企业,没有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在制定实践性环节培养计划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参考用人单位的意见,并定期跟踪社会需求变化情况,积极拓展实习基地的建设。

4.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工程教育认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1)在制定培养计划时,预留2-3学分作为创新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新竞赛;(2)将本科生实验室免费、长期开放,鼓励学生长期泡在实验室,自主动手设计一些小实验,完成一些小制作,不能仅满足于课堂上简单的验证性实验;(3)将部分优秀本科生带入硕士生导师的团队,接触本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方法,增长其见识,培养其思维。

5.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自我评价为社会评价

工程教育认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把绝大多数学生真正学到什么作为衡量人才质量的评价标准。只有每个学生都很好地满足本校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才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评价应以社会评价为主,主要体现在毕业生到工作单位后的适应度,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同时定期回访,持续改进,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单纯追求就业率,部分学生就业单位跟所学专业毫无关系,且实行“一锤子买卖”,毕业后就跟学校无关。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定期的回访机制,不断完善培养计划,从而获得较高的社会评价。

三、结论

测控技术论文范文2

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很多考生和家长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就业前景问题很关心。下面是由本站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能力 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电工电子学、光学、传感器技术、测量与控制、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 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和实验研究能力,具有现代测控系统与仪器的设计、开发能力;

4. 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5.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前景 测控技术与仪器是电子、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信息与控制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主要面向测量和控制的新原理、新技术以及仪器的智能化、微型化、集成化、网络化和系统工程化等。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精密仪器的光学、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训练,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现在有很广泛的应用。主要是看方向的研究和知识、技术学习的怎么样。如果实践和动手能力强的话,应该在这个方面有所成就的。工作相对容易找,主要是一些电子芯片方面的,跟电气,机械自动化都有联系,学好了用处非常大,最好能考研,发展会更好!

(来源:文章屋网 )

测控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GPS;测绘技术;线形工程测量;应用

中图分类号:TB22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的测绘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极大地促进了工程测量事业的进步。通过在工程测量中应用测绘技术,使工程测量数据误差越来越小,精度不断提高。在保证工程质量上发挥了的作用。

1GPS测绘技术概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的发展,工程中所用的测绘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尤其GIS(地理信息技术)、GPS(全球定位技术)、数字化技术及RS(遥感技术)等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使我国的工程测绘技术已达到数字化和高效率的目标,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越来越小,在路桥、水利、房屋建筑等领域的工程测量中应用。降低了工程测量的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

1.1GPS测绘技术的含义

GPS技术,即全球定位系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率先进行研发,经过多年的努力于1993年在军事上首次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后来延伸到工程建设、教育、科研等多个领域。它的工作原理为:对目标利用卫星发射无线电信号进行导航定位,能够方便快速的发现目标,且定位精确度高、抗干扰性强,在工程测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2GPS测绘技术的优点

GPS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广泛,它具备以下几点优势:一是测绘时间长,精度高。GPS技术不受时空的影响,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全面全天候的测量工作,且受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比较小,测量数据精度高。二是成本比较低,操作方便。GPS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工程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操作简单,可以减轻工作人员负担。三是GPS技术工作效率高。随着GP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GPS测绘时间缩短,测量效率大大提高,即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完成测量任务。四是应用广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GPS测绘技术已渗透到建筑、市政给排水工程、水电工程、道路、桥梁等工程项目建设中,同时在电视台、天文台等领域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2GPS控制测量技术在线形工程输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

2.1布设GPS静态控制网

输电线路一般比较长,涉及范围比较广,经常需要穿越田地、河流、山地、湖泊等地形,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麻烦和难题。同时输电线路走向是直拐直,没有曲线段,因此控制点要沿着可研路径布设,呈一带状控制网。在进行GPS静态控制网布设时,主要要注意几点问题:一是GPS基线长度最好相差不大,保证精确度的均匀性。二是GPS静态控制网最好采取封闭式闭合环形式(或者为附合线路结构)。三是避免多路径效应。在进行GPS静态控制网布设时,要尽量避免高山、河流、湖泊等比较复杂的地形。四是做好强电磁波抗干扰工作。GPS站点的设置要尽可能的远离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其距离要在400m以上,同时要远离已建高压输电线路至少200m以上。

2.2GPS技术在外业作业测量中的应用

在进行外业作业前,要做好仪器(如GPS接收机等)设置等准备工作。GPS接收机设置要根据输电线路走向来,尽量避免一些复杂的地形,如高山、河流、植被等,同时在设置好GPS接收机等仪器后不要急于观测,在GPS仪器垂直精度因子VRMS和水平精度因子HRMS在不大于0.02、综合精度因子PDOP不大于3后方可进行,且每一次观测时间要不小于10分钟。此外,外业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GPS测量标准和输电高压线路实际情况进行外业作业。先根据卫星可行性预报资料编制观测计划表,然后在实际观测中严格按照计划表执行,同时以实际作业为主相应的进行调整,并做好记录,最后在外业作业完成后及时对观测数据进行检查和分析,若数据不对就要进行补测或者重测。

2.3做好内业数据处理工作

在进行内业数据处理之前,要选定相关解算软件,并把数据输入软件中,然后对每一个观测数据进行查看和分析,把误差大或者错误的数据删除,提高整体数据解算质量。一般而言,数据解算结果有四种,固定相位解、浮点相位解、相位平滑伪距差分解和伪距差分,前三者精度指标分别大于0.1m、0.5m、0.8m,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精度指标。具体来说,在测量完成一天的工作后,要把基站和杆塔的数据导入计算机,使用相关解算软件计算出每一个杆塔的坐标,从而计算出每一条基线长度,然后把计算出来的数据与事前标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允许误差在6m之内,若误差过大就要就行补测或者重测。

2.4GPS控制测量技术使用注意事项

GPS测绘技术具有不可拟比的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会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观测数据精确度存在偏差。因此,在利用GPS测绘技术进行控制测量时,要注意细节问题。

(1)受作业环境的影响。虽然GPS技术不受地形的限制,具有全天候观测的特点,但观测精度还是会受地形等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进行GPS仪器设置时,应尽量避免多种路径、电磁波干扰强(如电视台等)等地段,且保证卫星高度角在10°以上。

(2)观测时段问题。在观测前要对卫星预报图等进行查看,选择最佳观测时段(一般是可见卫星数不小于5的情况下)。

(3)人为因素的影响。在进行输电高压线路测量工作时,要严格按照GPS观测相关标准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失误影响观测质量。这就要求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

3结语

总而言之,GPS测绘技术具有全天候观测、操作方便、成本较低、精确度高等优点,在线形工程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从GPS静态控制网布设、外业作业、内业数据处理等几个方面分析了GPS控制测量技术在输电线测量中的应用,随着GP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GPS测绘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GPS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GPS测绘技术在线性工程的应用越来越多,如输电线路的测量。利用GPS控制测量技术进行测量工作,不仅精度高,而且方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 金国清.GPS RTK测量中的一些关键问题[A]. 第三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暨’2006江苏省测绘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6

[2] 魏金龙,陈军,柳俊岩.RTK系统在测量中的应用[A]. 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优秀论文集[C]. 2005

测控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GPS-RTK技术 ;工程测量;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B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卫星定位技术以及卫星导航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人们对快速高精度位置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在线阶段,应用最为广泛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就是RTK(实时动态定位:Real-Time Kinematic),这项技术的重点在于使用了GPS的载波相位观测量,并利用了参考站和移动站之间观测误差的空间相关性,通过差分的方式除去移动站观测数据中的大部分误差,从而实现高精度(分米甚至厘米级)的定位。在现代化的工程测量中,应用RTK新技术,能够大大减少各级控制点的布设数目,在凭借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的基础上,便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测定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利用测图软件还可以在野外一次测绘成电子地图,然后通过计算机和绘图仪、打印机输出各种比例尺的图件。凭借精确的GPS定位功能、厘米级采集精度、实时数据交互、高稳定的性能等特性,在电力勘察设计、施工、放样等方面发挥作用,为设计、施工及决策人员提供精确的数据来源,这正是GPS-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优势所在。

1. GPS-RTK技术的相关理论

1.1系统组成

GPS-RTK技术测量系统通常包括GPS接收设备、数据传输装置以及软件系统等多个部分。要获得高精度的GPS测量数据,就须使用载波相位观测值,而GPS-RTK技术作为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差分技术,可以实时地测量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还能以厘米级精度的数据表现出来。

1.2作业机理

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的GPS接收设备凭借数据传输设备,把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花费时间不足一秒钟。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可在固定点上先进行初始化后再进入动态作业,也可在动态条件下直接开机,并在动态环境下完成整周模糊度的搜索求解。在整周未知数解固定后,即可进行每个历元的实时处理,只要能保持四颗以上卫星相位观测值的跟踪和必要的几何图形,则流动站可随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

2. GPS-RTK技术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2.1传统工程控制测量存在的问题

关于城市控制网,其占用面积大、精度要求高、应用频繁等特点,再加上其所测量的导线常常布设在掉膘,易于外界多种因素的破坏,给工程测量造成诸多不便。而常规的三角网、导线网、快速静态等控制测量方法,不但增加的工程测量的成本费用,提高外业作业强度,多数控制网点需要一定的通视效果,而且所测得的信息数据精度标准不一。

2.2 GPS-RTK技术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优势

在控制测量中采用GPS-RTK技术能够提供快速精确的控制网点,进而提高测量作业效率。GPS-RTK测量系统中的流动站能够直接对控制点的三维坐标进行测量,其方式就是在测量区域中的高等级控制点搭建基准站;在测量较为复杂的控制点,就可运用手簿提供的交会法间接测量。这种控制测量方法控制点间不需要进行通视,在布设较长GPS三角锁网的基础上,维持长距离线路坐标控制的一致性,这样对控制点位置的选择并未有较多的限制因素,具有测量效率高、结果精度准、成分花费少等优势。将GPS-RTK技术用于公路控制测量、电力线路测量、水利工程控制测量、大地测量等工程项目当中,则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人力强度、节省费用,而且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测一个控制点在几分钟甚至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

3. GPS-RTK技术在碎部测量与放样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在地形图测绘、地籍测量、房产测量中界址点测量、平面位置的施工放样等方面发挥出强大的测量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3.1碎部GPS-RTK技术测量方法

3.1.1应用过程

以往的碎部测量通常要先设立相应的图根控制点,在上部架设全站仪或者经纬仪,在小平板的辅助作用下进行测图,现在外业应用全站仪和电子手簿,在辅以地物编码进行测量,都应该测量流动站周边的地形地貌等碎部点。而这些碎部点应与测站点保持良好的通透性,通常需要2人或者以上进行作业,一旦出现精度不合的问题,还得进行外业返还作业。在所部测量是应用GPS-RTK技术,只需要一位技术人员携带相关仪器,于待测位置停留1到2s,输入特征编码,凭借着电子手簿就可动态了解点位精度,待测量完毕后,经内业软件系统处理即可编制满足工程测量的地形图。

3.1.2应用优势

RTK仅需一人操作,不要求点间通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RTK配合电子手簿可以测设各种地形图,如普通测图、铁路线路带状地形图的测设,公路管线地形图的测设,配合测深仪可以用于测水库地形图,航 海海洋测图等等。

3.2采用GPS-RTK技术开展放样

应用这项技术,只需把放样起点终点坐标、曲线转角、半径等相关参数输入RTK的外业控制器,即可放样。放样方法灵活,可以按桩号也可以按坐标放样,并能随时互换。与一般施工放样相比,具有简捷易行的优点。

4. GPS-RTK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这项技术可应用于大型建筑或者构筑物的地基沉降、位移、整体倾斜等状况进行相关的变形监测。变形监测通常要求测得结果应具备毫米级精度,应用GPS-RTK技术不但能够满足精度要求,还能有效克服监测体尺寸大、监测环境多变、技术标准高等难题。

5.结论

基于以上分析论述,在工程测量中应用GPS-RTK技术,具有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和勘察设计灵活等多个方面的优势,比一般的测量技术有很大的优越性。时代已经步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速猛发展,RTK技术的发展方向有:接收机小型化、增强抗树林遮挡和抗电波干扰的能力、降低码观测值和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噪声、精化误差模型等,在工程测量测量方面具有十分可观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张维宽,高云.矿区工程测量中GPSRTK技术的应用分析[J].电子测试,2013(3)

[2]曾涛.浅析GPS-RTK技术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2)

测控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 矿山;测量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 TD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11-0058-02

1 矿山测量与矿山测量技术

1.1 矿山测量

矿山资源开采是我国获取矿产资源的主要途径。随着我国矿产品消费数量的不断增加,矿山开采工作也随之深化与发展。矿山测量在整个矿山开采中处于重要地位,是矿产资源开采的关键,只有对矿山基本情况进行精准测量,才能顺利开展矿产资源开采工作。矿山测量的任务主要包括:矿山储量勘测;矿山周围区域地理情况勘测;绘制图纸。测量工作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它不仅局限于矿山勘探,而且还关系到矿产的开发、管理与生产等多个环节。

1.2 矿山测量技术

当前我国矿山测量技术主要分为以下方面。

1.2.1 矿区地形图测绘技术

地形图测绘是矿区开采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所谓的测绘技术就是指凭借已知控制网中的已存在的点进行地形图绘制的技术,这一技术的目的在于为矿区开采工作提供参考。

1.2.2 矿山控制网技术

在矿山测量技术中,控制网技术是一项基础性技术工作,对矿山的开采工作影响重大。从我国当前控制网技术发展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控制网技术已经随着在三角测量与水准测量的不断得到逐步提升。我国常见的矿山控制网主要有导线网、三角网以及GPS控制网等。

1.2.3 矿井贯通测量技术

贯通测量技术在整个矿山测量技术中处于关键地位,该技术的发展水平如何对于矿山的开发以及矿产资源的开采状况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其测量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即平面贯通与高程贯通。

1.2.4 联系测量技术

在矿山测量技术中,联系测量技术是一种通过控制矿山井上下坐标而使两者坐标处在同一坐标系之中,并保持协调有序的测量技术。该技术分为平面测量与高程联系测量,两种测量技术分别适合不同的矿山条件。

2 矿山测量技术存在问题

2.1 矿山测量技术落后

从当前我国矿山测量技术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测量技术依旧处于较为落后状态。由于矿山测量工作起步相对较晚,且后期发展和技术应用受到一定局限,使得一些在国内处前沿地位的技术与国外相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在测量技术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测量人员思想存在局限性,对技术的应用仍然停留在传统作业方式上,不敢尝试新的测量技术,加之他们操作水平有限,未能做到因地制宜,理论与实践能力有待于加强,因此导致新型技术缺乏应有的实践土壤。由上述现状可见,很多新兴技术由于未能应用于实践而缺乏可操作性,这种仅仅依靠传统测量方式的作业形式严重阻碍了我国测量新技术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不利于我国矿山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矿山测量人员地位较低

矿山测量工作对矿山的安全生产意义重大,测量工作不容忽视。但从实际情况看,矿山开采工作条件艰苦,需要到地理位置偏僻的山区开展工作,矿山测量人员长期处于工作环境恶劣、社会地位低下的状况之中。长期以来,矿山测量工作并未能得到社会上的广泛认可与尊重,重视程度较低,尤其在矿山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时期,受利益驱使,为盲目追求高额利润,很多企业强迫矿山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因而这种低重视、低报酬的工作状况往往容易造成测量人员心理状态较差,继而影响测量工作质量和工作积极性。

2.3 高水平测量人才紧缺

由上述可知,由于矿山测量工作者工作条件艰苦,社会重视程度低下,工资待遇不高等因素的影响,矿山产业缺乏高水平的技术人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行业对人才的吸引能力较低。当前社会对矿山测量工作存在一定偏见,重视程度不高,很多高水平人才为艰苦的作业环境望而生怯,不愿尝试艰苦的工作;其二,行业人才流失快。受艰苦工作条件的影响,以及低待遇、低重视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已经步入测量工作的技术人才,由于无法适应工作条件,而选择投身到建筑或交通等相关行业发展。由此可见,人才紧缺是影响行业稳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也是矿山行业发展应解决的首要问题。

3 矿山测量技术的创新

3.1 测量技术的理论层面创新

理论基础是实践得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矿山测量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的科学需要以夯实的理论作为基础,为此,要实现测量技术的发展,理论创新应为首要问题。矿山测量技术理论是一个融合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基础理论,该理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实践发展而不断变化,为此,要实现理论创新就要不断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跟随实践发展步伐,不断更新理论基础,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的理论血液,再以创新理论为基础,形成新的测量技术,并应用于实践之中,继而形成良性循环,推动矿山测量技术的发展。

3.2 矿山测量技术层面创新

多年来,我国矿山测量工作均通过传统测量技术完成,尽管传统测量技术具有自身优势,即测量精准度高,但是,这种测量方式费事、费力,不利于测量工作效率的提升,加之S着矿山测量实践的不断深入,测量工作会面临很多新问题,传统测量方式显然无法很好解决这些新问题,为此,技术创新尤为关键。但是,从我国矿山测量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我国的测量技术人员思想大多存在一定的保守性,不乐于尝试新技术,往往拘泥于传统测量方式,无法实现技术创新。为此,要改变技术落后局面最主要的就是要改变技术人员的保守观念,推动观念创新,继而实现技术层面的创新。

3.3 测量技术应用层面创新

应用是基础不断创新的终极目的,我国不断加快矿山测量技术的发展,目的就在于实现矿山行业的安全、稳定发展。为此,在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还应实现测量技术的应用创新,以应用创新推动测量工作向前迈进。实现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相结合,应做到:第一,将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到实践之中,通过实践发现测量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继而不断完善,推动新技术的发展;第二,做到因地制宜,在应用新技术过程中善于与当地矿山的实际特点相结合,实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能取得良好效果;第三,要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实现测量技术的创新,弥补我国自身测量技术存在的不足,引进国外先进的测量仪器,继而在吸收与借鉴中实现测量技术的应用创新。

4 结论

简要说明进入21世纪中国矿山测量面临的特殊问题,探讨新时期面临的形势及任务,矿山测量应采用GPS技术。由于科技的发展,矿山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了矿山测量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永光.矿山测量对煤矿生产的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89-90.

[2]张春.矿山测量事故的分析及预防[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2):102-103.

[3]孙中新.矿山测量现状及发展研究[J].低碳世界,2015(1):45-46.

[4]刘可心.浅析矿山测量面临的问题与发展[J].科技经济市场,2015(4):125-126.

测控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工程测量;测量方法;新型测量技术

工程测量技术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它与生产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工程测量技术主要是为工程施工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服务。工程测量是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在工程施工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工程测量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的质量。

一、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工作的特点

1.精度要求高

必须加强对于施工测量误差的严格控制。同时,对于现阶段的大多数建筑工程而言,多采用阶梯状流水作业方式,大量采用工厂预制与现场装配的施工工艺,如幕墙工程与结构工程等,这同时也对施工测量精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2.影响因素多

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除了受到测量人员与仪器本身误差因素外,还受到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3.技术难度大

随着建筑工程高度的不断增加,测量累积误差不断增加。加上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建筑空间位置不断变化,高空测量控制网的稳定性不断降低。

二、现代建筑工程测量方法

1.测量平差理论

对于现阶段的测量平差理论而言,最小二乘法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同时,对于富有限制条件的平差模型而言,又被称为概括平差模型,这也是现代平差模型的统一模型。在一个施工区域的控制网建立过程中,首级网点宜先采用GPS进行测量,然后使用统一等级的导线网进行全面加密。

2.控制网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

对于施工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方法而言,分为解析法与模拟法两种。对于解析法而言,是以优化设立理论构造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为基础,对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进行求解,并将控制网的质量指标作为约束条件或目标函数。在选择模拟法时,能得到一个更加切实可行的方案,并能够对所得到的观测值进行进一步的平差计算,对于一个精度要求较高的控制网而言,应对其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与精细计算。

三、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测量技术的应用

1.施工控制点的布设与施测

在施工控制点的布设过程中,应对工程建筑的地形、走向、周边环境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与分析,控制点应均匀布设,并要求通视,确保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轴线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

2.轴线与各控制线的放样

对于施工场地的控制测量而言,应坚持“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逐级控制原则,并结合工程结构特点与现场施工需要,以指定的点为高级控制点,并沿施工场地周围敷设一条闭合导线,作为首级导线控制网。在控制网建立之后,应对导线全长的相对中误差以及方位角的闭合差等参数进行检核,确保其各项指标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3.竖向标高控制

根据建筑等级以及测量设计要求,选择相对应的等级水准测量控制方法。对于±0.000以下的工程结构而言,因基坑较深,选择水准仪高程测量方式向基坑中传递,以获得基底的高程,在经过反复的检查以及闭合差调整后对其进行保护来作为标高基准桩,并将桩数控制在3个以上。对于±0.000以上的建筑结构而言,为了避免标高超限现象的发生,应对标高控制点进行联测,在进行检核后再进行上层建筑结构的标高传递,并在适当的位置布设标高控制点,将其精度控制在±3mm以内。

四、新型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1.GP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GPS测量技术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以及终端设备组成。通过GPS接收机捕获的、按照一定卫星高度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信号、静信号交换、放大与处理后再经过计算机与软件的计算最终得到测站点的三维坐标。其具有功能多、用途广、定位精度高、实时定位、观测时间段、测站之间无需通视、操作简便等特点。GPS测绘技术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工程的测量工作,以此提高测量工作精准度、降低野外测量劳动强度。GPS测量技术按照其操作过程可分为准备工作、数据采集以及后期处理三个步骤。根据所需测量工程情况做好采集计划、准备路线图作为底图,并对采集设备进行准备。同时根据有关规范与工程资料拟定作业计划,并对作业方案进行分析与论证,最终确定最为适合的测量技术。

2.GIS技术在工程测量的应用

GIS技术是集地理数据采集、储存、管理、分析、三维可视化显示、成果输出为一体的测绘技术。其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城市规划工程等方面。GIS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工具,可以对在地球上存在的东西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是整个地球或部分区域的资源、环境在计算机中的缩影。其包含有明确的地理参照系统,GIS技术的应用提高工程测量成图效率,利用现代计算机基础简化了繁琐的内业数据处理与绘图工作简单化。减少了传统测量工作中野外测量的工作量,提高了测量工作效率。

五、数字化绘图

1.数字化绘图的特点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是传统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目前,数字化成图技术主要有内外业一体化和电子平板两种模式。内外业一体化是一种外业数据采集方法,主要设备是全站仪、电子手簿等,其特点是精度高、内外业分工明确、便于人员分配,从而具有较高的成图效率。

2.外业数据的采集

在采集数据时,数据采集人员要准确应用地物代码,以免在内业成图时出现错误;在观测开始时,相关工作人员需严格按照要求对测站点进行检查,跑尺人员应严格按照自动成图的要求作业,确保能完整地描述地形地貌的特征点,必须通过绘制草图来表明各个地物碎部点的属性及相互关系,测量坎子时,要量取坎子比高,坎下也要进行地形点采集。当一个测区完成后,如果有必要可把数据备份。

3.绘制内业数据处理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各种大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建设工程、特种精密建设工程等不断增多,工程测量对测绘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新标准。现阶段工程测量的数字测图,主要是面向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带状地形图、纵横断面图、地籍图、地下管线图、交通网络图等各类图件。数字化测图技术实质是一种全解析、机助成图的方法。与传统测图技术相比,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地形测绘发展的技术前沿。数字地形图最好地(无损地)体现了外业测量的高精度,也就是最好地体现了仪器发展更新、精度提高的高科技进步的价值。

六、结束语

随着各种新的工程测量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测量技术的精确要求也在日益提高,这就使得测量人员在测量的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和支持来提高技术水平,增加测量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为工程的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姚b. 我国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应用与质量控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4(02)

测控技术论文范文7

【论文摘要】:gps,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美军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子午仪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全球性、全能性(陆、海洋、航空与航天)、全天候性优势的导航、定位、定时、测速系统。随着gps技术的进一步成熟,gps系统广泛地应用于民用领域,并日益发挥了其卓越的技术优势,文章对gps技术在数字化地形测量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改善数字化地形测量有所帮助。 

 

 随着市政规划和工程建设的需要,地形测量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近两年来相关测绘技术的发展并先后应用于地形测量也为地形测量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供了保障,在此基础上开展gps技术数字化地形测量应用研究对地形测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gps技术 

 

 gps系统包括3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空间卫星系统由均匀分布在地球6个轨道平面上的24颗高轨道工作卫星构成,卫星每2小时沿近圆形轨道绕地球一周,由星载高精度原子钟控制无线电发射机在"低噪声窗口"(无线电窗口中,至8区间的频区天线噪声最低的一段是空间遥测及射电干涉测量优先选用频段)附近发射l1、l2两种载波,向全球的用户接收系统连续地播发gps导航信号。地面监控系统由均匀分布在美国本土和三大洋的美军基地上的5个监测站、1个主控站和3个注入站构成。该系统的功能是:监控站用gps接收系统测量每颗卫星的伪距和距离差,采集气象数据,并将观测数据传送给主控点。主控站接收各监测站的gps卫星观测数据、卫星工作状态数据、各监测站和注入自身的工作状态数据,及时编算每颗卫星的导航电文并传送给注入站;控制和协调监测站间,注入时间的工作,检验注入卫星的导航电文是否正确以及卫星是否将导航电文发给了gps用户系统;诊断卫星工作状态,改变偏离轨道的卫星位置及姿态,调整备用卫星取代失效卫星。注入站接受主控站送达的各卫星导航电文并将之注入飞越其上空的每颗卫星用户接收系统主要由以无线电传感和计算机技术支撑的gps卫星接收机和gps数据处理软件构成。 

 

二、数字化地形测量的组织 

 

 数字化地形测量是工程施工与规划的基础,同时由于数字化地形测量需要较高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因而需要良好的组织。具体来说主要包括: 

 

 1. 测量工序 

 地形测量的工序主要分为两个环节:一是控制测量与计算机辅助平差计算;二是碎部数据采集与软件编图成图。两个环节间以数据传输为纽带,即可平行施工又可顺序施工,与传统地形测量相比,减少了大量的中间生产环节。 

 

 2. 测量方案 

 数字化地形测量项目的作业方案根据仪器设备条件确定,仪器设备条件不同,作业方案变化各异,一般可选用静态gps网作基本控制,导线(网)!动态作加密控制,支导线(点)补充测站点,全站仪!动态碎部数据采集,进而计算机软件机助成图的作业方案。一定条件下,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测量可以一次性全面布网至测站点,并且可以直接先测图而不受先控制后测图逐级加密等测量原则的约束。

 3. 测量方法 

 在生产工序上,数字化地形测量不一定要遵守先控制、后测图的原则,控制测量、碎部测图可以同时进行,甚至可以是先测图后控制,只是后者需将碎部成图以控制点为基准借助成图软件进行测站纠正。在控制点点之记的制作上,数字化地形测量不一定要将其作为一个专门工作来进行,可依据最终成图编绘点之记"碎部测图在数字化地形测量中只是一个数据采集的过程成图大量的工作已从外业转移到了内业,目前,碎部成图作业方法较多,因人而异。 

三、gps技术在数字化地形测量相关技术中的应用 

 

 1. gps技术在数字化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1.1 常规测量方法的缺陷 

 (1) 测量范围不广。一般性的借助人力或一般机械进行测量的方法,由于其技术含量有限,操作起来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测量范围有限。 

 (2) 搜集到的用于路线测量控制的起算点间一般很难保证为同一测量系统,国测、军测、城市控制点往往混杂一起,这就存在系统间的兼容性问题,如果用不兼容的起算点,势必影响测量质量。 

 (3) 国家大地点破坏严重,影响测量作业。由于国家基础控制点,大多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完成,经过30多年,有些点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被破坏,有些点则由于人们缺乏知识遭人为破坏。在这些地区进行路线测量作业,往往在50km以上均找不到导线的联测点。这样路线控制测量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4) 地面通视困难往往影响常规测量的实施。一般地形的控制点要求布设300m范围内。但由于通视的原因,这一条件难以满足,甚至在大范围密林、密灌及青纱帐地区,根本无法实施常规控制测量。 

 

 2. gps用于数字化地形测量的特点 

 (1) 测量范围广。gps技术由于由高策低,测量范围可以很大。可按需布设控制网,简化加密级别,省去联测过渡点。 

 (2) 测量精度高。随着gps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快速发展,现今,生产性作业精度可达1~z10-6mm,国外可达零点几10-6mm,可建立比常规测量精度更高的控制网。 

 (3) 各个联测点之间不要求通视,不必建造高规标。 

 (4) 观测自动化程度高。外业用电纽操作,内业用计算机处理数据,作业时间短,效率高。 

 (5) 测量成果可得三维地心坐标,优于常规测量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分离状况,有利于宇航科学、导弹发射等空间科学的应用。 

 (6) 星座布置完成后,可24h观测,在雨、雾、雪等条件下亦可全天候作业。 

 gps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它是卫星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天文观测技术等高科技尖端技术的综合产物,gps技术的出现与不断完善将会进一步推进地形测量技术的改进,完善和丰富地形测量方法。 

 

参考文献 

 [1] 孟继红, 何秀珍. 《数字化地形测量的几个问题探讨》,载《地矿测绘》, 2005,3. 

 [2] 刘慧. 《论gps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载《科技咨询导报》, 2007, 5. 

测控技术论文范文8

关键词:经济发展;建筑工程;测量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及测量新设备的不断应用,建筑工程测量的要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建筑工程测量的质量高低直接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挂钩,如果建筑工程测量工作没有做到位则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建设。为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这些测量技术问题的策略,以满足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的需要。

1、工程测量技术内涵特点

工程测量技术是指在工程建设进行勘测设计、施工过程和管理阶段时运用的各种测量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总称。工程测量技术是对测绘科学与技术的综合性应用,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综合应用。工程测量技术是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施工阶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关系到一个工程能否顺利按图施工,而且也给施工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证。

2、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测量人员整体素质比较低

好的测量技术就必须要有掌握其技术的专门测量人员,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建筑工程企业均缺乏专业的、又懂测量技术的人员。在一般的工程测量工作中,往往是由其他技术员或者施工员来兼职担任的。而GPS测量技术、GIS测量技术以及数字成像测量技术并不是一时就能学会的,由于测量人员整体素质较低,而不能很好的学习和掌握这些测量技术,那么就会给工程测量带来误差,给建筑工程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严重的可能会造成生命安全问题。

2.2施工测量单位质量控制不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测量技术也层出不穷。尽管现在技术能带给企业很大的效益,但有的建筑企业领导人仍然没有意识到对技术的投入会直接给企业带来很大效益。因此,许多施工测量单位不愿意花巨资投入到测量技术上,从而导致测量技术资源的配置不足。再加上监理部门权责不清,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很难保障。有的在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管上,只是存在于形式上,根本不能真正对建筑工程测量质量进行有效监控。

2.3先进技术培训不到位

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技术决定效益的时代。建筑工程测量人员由于不能很好掌握和利用相关先进测量技术或仪器设备,会给建筑工程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尽管一些建筑工程企业意识到这点,也加大了对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和配置,但是建筑工程企业对测量人员培训不足的情况也出现了,致使测量人员不能很好的应用先进的技术仪器,发挥不了企业配置的先进技术仪器功能。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也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3、工程测量技术分类

3.1测量平差理论

最小二乘法是测量平差理论中比较常用的技术,测量平差理论中应用最多的技术是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是通过平差、线波及相关推算,在一定限制条件下建立建筑测量平差模型,根据所建立模型推算所得出的数据为主要依据,实现测量误差最小化的目的。测量平差理论的核心技术是误差的最小化计算,计算内容包括:平差函数模型误差估计、随机模型误差鉴别和诊断等。基于测量平差模型的误差会对模型的整体估计造成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平差参数和残差统计性质的影响更大。所以,对于测量平差理论的测量模型,应根据建筑场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与测量环境相统一的控制函数,进而对测量过程中具体的参数误差估计及检验建筑网参考点的稳定性,最终对建筑自由网平差的发展规律做出模拟,为以后的建筑测量在监测变形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现代建筑领域,对于建筑测量中的观测值有关专家提出了抗差估计等平差方法,但该种方法同最小二乘法的无偏估计相比,存在有偏估计,更能真实地反映出测量和误差估计的科学性。

3.2工程控制网理论

根据工程测量的平差分类,工程控制网理论主要有两种方法,即模拟法和解析法。其中,模拟法是利用相关软件的功能对采集到的测量数据进行优化处理,并将采集到的测量数据输入到特点的软件中,通过模拟来客观真实地对误差的精度进行测量检验,有效提高工程测量的灵敏度和精准度。解析法是根据数学学科的数据处理知识,优化理论构造目标函数,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对目标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行求解。通常而言,在运用该方法时都是将控制网的质量作为目标函数或者是约束条件,然后根据可靠性网络监测所得数据来控制数据的灵敏度。在整个工程测量中运用该方法首先是将施工控制和安装控制网作为优化设计的总目标,借助GPS定位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然后用解析法编写程序软件,最后通过程序软件操作实现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可靠性。目前,多数的建筑工程都采用解析法和模拟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工程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运用两种方法对工程进行测量比采用一种方法工程测量数据的精准度更高。

4、工程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

4.1控制测量技术

控制测量是施工的基础,对建筑物的控制测量一般要布设控制网,其坐标系采用建筑坐标系,坐标轴平行于建筑物的主轴线。在布网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和逐级控制的原则,实施两级布网方案。第一级主要用于放样建筑物的主要轴线,第二级主要用于细部放样。布设控制网要参考施工总平面图进行,并结合建筑物、换管线的布置情况来选择合理而有效的布设形式,将其主轴线控制在整个场地的中部位置,控制桩的位置应布置在不受施工影响并能够长期保存的地方,要对建筑控制网的主轴线进行一定程度的复核。

4.2工程放样技术

施工放样要根据建筑的设计平面图及高程图将建筑位置和各项设计数据在实地标定出来。这一项工作能为施工提供有效地参照,保证了建筑设计的具体落实。由于机械化施工,加大了施工放样的难度,全站仪坐标法在施工放样测量中的作用极其重要。

4.3定位放线技术

定位放线是每项建筑工程施工的开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最重要的环节,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在施工实地标出施工控制的位置,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设计的标志进行施工作业。根据施工进度要求进行施工的定位放线,主要包括建筑物放线、轴线测设、竖向控制和高程度测设。对于结构复杂,面积较大的工程只有周密、细致的进行测量放线才能保证墙柱插筋质量,避免偏位、移位等情况的发生。

4.4垂直度测量技术

垂直度测量是建筑工程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垂直度测量是指利用测量仪器在一个测站上完成向上向下作垂直投影或提供一条垂直线,将平面上的坐标,经过竖向传递,标定在要求的位置上。垂直度控制的好坏是直接反映施工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锤铅直投测法。

4.5变形测量技术

变形测量主是针对较为重要的大型建筑物开展的,主要包括对建筑物进行沉降检测和平面位移检测,应用于施工期间和建成之后。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建筑物的平面位移和高程沉降现象,这就需要通过变形观测来收集各种变形后的数据资料,用以检验工程设计是否科学、施工是否合理、使用是否安全等问题。随时掌握其变化规律和稳定情况。此环节仍是对施工质量的测定。

4.6验收测量

工程竣工后,需要进行竣工验收测量,它是在工程基本完工定型之后,具体测绘核定工程设计的落实程度,检测建筑物的有关部位的实际平面位置、高程、垂直度等,并与原始数据进行对比,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在工程全部竣工后根据设计资料和验收测量资料写出竣工报告材料。有效把握验收测量,能够及时纠正和修改施工的不足,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工程的质量。

5、工程测量的防治对质量的意义

精确的定位与测量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以往十分令建筑人员头疼的难题一一得到了解决。像垂直度问题、平整度问题、柱体的偏离问题等等,有了高科技的仪器,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阶段性的测量检测能够有效地避免工程误差,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有了精确的数据,给设计人员提供了参考依据,实现最快速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许多濒危的建筑转危为安,对防治质量通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及科学性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及投入使用后功能性的稳定发挥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建筑工程单位应重视工程测量技术的研究探讨,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测量,为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龚逸.数字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02:60.

[2]张伟军.论现代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J].科技风,2012,10:183.

测控技术论文范文9

关键词:自动控制;污水处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4-0021-01

1 国内外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污水排放等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中国的发展经历了高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而对环境的保护却处于滞后阶段,之前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都是未加处理直接排放到大自然中,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使人来的生活生产受到威胁。科技革命的发展,为自动控制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污水处理工程具有复杂性等特点,现场勘测非常困难,为自动技术的发展应用提供了契机。

2 自动控制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主要表现

2.1 过程控制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采用现场控制器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采集污水处理的过程工艺参数,通过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控制层,监控层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分析的结果向现场的设备传输控制指令,控制现场设备的运行,这就是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中的过程控制。过程控制通过对运行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处理、存储达到对现场设备的调度和管理的目的。

2.2 在线监视

通过在线监视将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画面实时显示在控制层的计算机屏幕上,同时还可以实时监视现场设备的运行状态和重要参数的变化情况,通过控制层的计算机对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干预。当现场设备在运行过程产生运行故障时,中央控制室的计算机可以及时发现产生的故障并报警,另外还可以对一些简单的故障进行分析处理,提高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3 故障诊断及报警

自动控制技术中的故障诊断技术,可以有效监测污水处理中出现的故障,及时监测分析,并发出报警,使得管理者能够及时处理。同时,系统还能处理一些常见的简单故障,对复杂故障进行提示,使管理者第一时间准确的解决问题,保证污水处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3 智能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已经进入智能控制阶段,是集人工智能、机械、信息技术等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智能控制论实现了指标的动态监y,使得污水处理工程能保持稳定、精确运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应用:

3.1 模糊控制

1965年,美国著名学者Zadeh 教授首次提出了模糊控制理论,该理论以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集合信息技术等先进的方法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决策。随后,研究人员将模糊控制理论应用到污水处理中,通过输入污水BOD、SS浓度等数值,系统在进行相关“模糊化”计算后与“规则集”匹配,而后转变成相应的信号实施对工程的控制。各国学者围绕此技术进行了多次实验,以厌氧消化污水处理技术为例,由于厌氧消化对操作条件要求严格,工程中产生的生物气量、底物消耗量等需要长时间观测的离线量不易观测,研究人员则利用设计好的模糊观测器,通过输入易测量(底物浓度等)来估计难测量(单位生物量的微生物日负荷),并借助主成分分析法来分析、激活系统中的某些程序,从而保持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

3.2 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是在模糊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加入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对样本进行控制的技术。由于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技术的相关处理指标测量花费昂贵,研究人员则根据人工神经网络软测量办法,建立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污水指标测量模型,对污水的相关指标进行监测。经验证,该系统能很好地完成对COD、BOD等指标的检测,是对污水处理技术的重大改善。同时,还有学者通过采用两级控制,实现了上层监测最佳DO和Xb的浓度设置,下层跟踪计算上层神经网络设置点双层控制。经验证,曝气池中的DO和Xb能根据进水水质变化实时改变,保证污水处理效果的达标。

3.3 专家控制

专家控制系统在原有的技术控制理论基础上,融合专家系统相关理论,使得系统在遇到复杂情况时,能模仿专家思维进行判断预测,完成对系统的合理控制。在造纸废水处理过程中,由于废水中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污水污泥量浓度高、总量大,因此,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学者在模糊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专家控制系统,以此来监测pH值和预防酸化,实现了对复杂过程的系统判断。

参考文献

[1]李英.浅析自动控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6(12):00280-00280.

测控技术论文范文10

关键字:控制测量;工程施工;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社会经济的运行,推动了当前建筑工程的发展。工程测测量技术的推广,促进了现代建筑工程建设的快捷化。工程测量技术,作为现代建筑施工过程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建筑施工现场及相关过程进行及时的测量监控,能预测建筑物发展变化的趋势,也有利于优化建筑施工过程,从而确保建筑的施工安全与质量。

一、工程测量的重要性

工程测量是将项目所在地的数据进行采集,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分析形成系统化的论证,再将目标工程地点的空间信息绘制成图,包括当地的水文特征以及地质特征,为工程设计与建设提供帮助。在工程的操作阶段,工程测量所起到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工程测量放线是工程施工的基础,只有对工程进行周密的、精确的测量,才能保证工程能够按照图纸进行正确的施工,才能最终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更便于日后对工程的整体质量进行检查。因此,工程建设的测绘阶段,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

二、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综述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是建筑工程后期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工程测量主要是采用相关的测量工具对建筑物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进行测量测绘,并做好施工场地实测数据,然后结合相关的技术手段将实测数据融合到建筑设计图纸中,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真实尺寸的几何放样,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制定及施工技术的选定提供重要的依据。从以往的建筑工程实践经验得知,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场地测量放样的准确性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及建筑工程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后的效果有着直接性影响。

1、 工程测量技术特点

工程测量技术是对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工程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测量中的应用程度及测量准确性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及工程项目后期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关联,所以在建筑工程测量过程中,作为测量单位或者个人应秉承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及,选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法和技术,进而保证建筑工程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为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提供重要的技术数据支持。

2、工程测量技术分类

现行,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应用比较多的测量技术主要有两种,即测量平差论和工程控制网理论。

( 1) 测量平差理论,最小二乘法是测量平差理论中比较常用的技术,测量平差理论中应用最多的技术是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是通过平差、线波及相关推算,在一定限制条件下建立建筑测量平差模型,根据所建立模型推算所得出的数据为主要依据,实现测量误差最小化的目的。测量平差理论的核心技术是误差的最小化计算,计算内容包括:平差函数模型误差估计、随机模型误差鉴别和诊断等。基于测量平差模型的误差会对模型的整体估计造成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平差参数和残差统计性质的影响更大。所以,对于测量平差理论的测量模型,应根据建筑场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与测量环境相统一的控制函数,进而对测量过程中具体的参数误差估计及检验建筑网参考点的稳定性,最终对建筑自由网平差的发展规律做出模拟,为以后的建筑测量在监测变形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现代建筑领域,对于建筑测量中的观测值有关专家提出了抗差估计等平差方法,但该种方法同最小二乘法的无偏估计相比,存在有偏估计,更能真实地反映出测量和误差估计的科学性。

( 2) 工程控制网理论,根据工程测量的平差分类,工程控制网理论主要有两种方法,即模拟法和解析法。其中,模拟法是利用相关软件的功能对采集到的测量数据进行优化处理,并将采集到的测量数据输入到特点的软件中,通过模拟来客观真实地对误差的精度进行测量检验,有效提高工程测量的灵敏度和精准度。解析法是根据数学学科的数据处理知识,优化理论构造目标函数,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对目标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行求解。通常而言,在运用该方法时都是将控制网的质量作为目标函数或者是约束条件,然后根据可靠性网络监测所得数据来控制数据的灵敏度。在整个工程测量中运用该方法首先是将施工控制和安装控制网作为优化设计的总目标,借助GPS 定位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然后用解析法编写程序软件,最后通过程序软件操作实现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可靠性。目前,多数的建筑工程都采用解析法和模拟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工程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运用两种方法对工程进行测量比采用一种方法工程测量数据的精准度更高。

三、施工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布置控制点的注意事项

(1)做好原始控制点的复测工作。原始控制点包括平面控制点和水准控制点。测量人员在施工测量以前,要做好控制点的复测工作,以确保施工过程中控制点的正确性。并制作出控制点和水准点的复合成果表。

(2)在加密控制点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力求每个加密点都能满足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有效性,即对控制点做好保护,不易破坏;方便以后的施工细部放线工作;对以后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补充;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保护好城市的环境,测量时要维护重要的建筑物整洁和城市市容的美观。

(3)水准点布设和水准点位置应设于坚实、不下沉、不碰动的地物上或永久性建筑物的牢固处,亦可设置外加保护的深埋木桩或混凝土桩上,并作出明显标志。水准点应每月复核1次,对可能动过的水准点要进行复核后再进行使用。

四、工程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

1、 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工程测量前应首先对测量的场地进行清理和整理,选用符合场地测量要求的测量仪器和工具。认真对施工图纸进行研究熟悉,进而制定出科学的测量方案。

2、工程基础测量

(1)垫层测量

在建筑工程项目基础垫层浇筑施工后要根据工程测量任务进行工程测量。垫层测量时要认真检查垫层龙门板的轴线、钉等标记,采用相应的测量仪器进行各项测量工作。例如采用经纬仪或者拉线挂垂球进行轴线到垫层面的测量工作,测量完成后需打墨线确定中心线位置及边线位置。

(2) 基础墙标高的测量

对建筑基础墙标高进行测量主要是对基础墙中心线到垫层面的平行度和垂直度的测量。基础墙标高测量时所采用的测量工具是水准仪,通过水准仪测量数据参数来确定建筑基础墙同其他建筑结构的位置关系,进而实现对基础墙高度方向的控制。在建筑基础墙施工时应随时检查墙角垫层面高度,高度符合工程施工图纸要求后才能进行基础墙砌筑。

3、 墙体测量

(1) 墙体定位

待基础墙砌筑到一定高度时,应对基础墙轴线和垂直度进行测量。测量工具和方法是经纬仪或者拉线。测量建筑首层强中线和边线到防潮层的相关数据。并用墨线标记,保证外墙轴线交角为九十度。

(2) 墙标高的测量

建筑墙体在砌筑高度方面应符合工程图纸设计标高,即建筑物每层的墙体高度都控制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建筑墙体标高的测量一般采用皮尺进行标高测量; 但如果根据工程设计要求进行必要的模型模拟误差及强度测量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

总之,现代施工技术条件下,由于建筑施工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在施工中广泛应用工程测量技术,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刘国斌.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控制测量[J]. 中外企业家,2013,25:234+236.

[2]秦长利. 工程测量在信息化测绘战略跨越中的拓展[J]. 工程勘察,2009,12:11-16.

[3]刘修德.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质量控制[J]. 科技致富向导,2013,27:90.

测控技术论文范文11

【关键词】现代计算机 控制系统 PLC 工控机 行业应用 发展趋势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以及现代控制理论为一体的综合性自动化技术。从组成来看,计算机控制系统和模拟控制系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其中包含着控制器、控制对象、测量装置、执行机构等,对于系统模拟信号的接受和传输上,还需要借助于D/A 数模转换器与A/D模数转换器。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注入了理论源泉,也为实现连续控制系统的发展带来了内驱力。

1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及特点

计算机控制系统从组成上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系统,系统软件主要包含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及服务性程序,而应用软件主要是结合特定的控制需要而编制的专用程序,如信息采集软件、控制决策程序,报警程序等。对于计算机控制系统来说,数据采集模块通常需要对被控对象模拟量参数进行检测,并A/D转换成数字量信号进行计算处理,对于实时控制模块,则需要将控制信息通过D/A转换出模拟量,以实现对被控设备做出相应的控制。其主要特点为:一是对于系统控制来说,主要是结合程序化模块的修改来实现特定的控制任务;二是从现代计算机控制系统信息传输来看,对被控对象采样、量化等操作都是基于数字信息的输入、输出;三是从实时控制来看,控制系统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与控制过程是相互适应的;四是从控制中心来看,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智能化控制中心能够满足多回路、多对象、多参数、多变量的自适应需要。

1.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现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因涉及多方面的的技术,如软件设备、硬件设备、执行机构、传感系统、检测系统等,因此,探讨其关键技术主要从以下几点来着手:一是对于嵌入式智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特别的微控制器技术、单片机技术等;二是对于实时控制软件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实现了对组态软件编程、实时操作;三是以仿真模拟技术基础的控制系统,特别是数字仿真技术、模型混合仿真软件的开发等;四是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使得网络集成技术与现场智能设备进行互相通信;五是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将网络、信息、软件等融合控制,以满足在线优化、人工智能、预测控制等。

2 计算机控制系统典型应用分析

2.1 基于PC总线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工控机作为典型的DDC控制系统,将PC总线作为信息实时采集、转换、控制决策的重要载体,以促进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控制需要。由于基于总线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应用中组成灵活和成本较低等优点,如根据信号处理需要而集成的模块化结构设计功能,将模拟量输入输出(A/D,D/A)、开关量输入输出、脉冲量输入等多功能板块进行组合,从而满足不同工业生产需要,如台湾研华、德国西门子等工控机厂商提供的工控机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以汽车性能检测系统为例来探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卓越表现,对于汽车工业生产来说,汽车性能测试是确保汽车出厂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对多站点汽车性能动态监测管理,更需要从检测数据的采集、传输、比较分析和输出检测结果中来完成。结合汽车故障检测行业实际,首先从故障检测上来设定各检测项目和内容,通过模块化控制系统来分别针对常见的故障点进行自动判断,并完成对相关检测信息的记录和统计,对于符合相应要求的汽车予以检验合格通过,对于存在性能问题的故障点进行报警并回馈给维修部门,从而实现了计算机控制检测目标。

2.2 基于数字调节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对于数字调节器来说,由微处理器、ROM、RAM、以及数模I/O转换通道、电源等部件构成的微型控制系统。根据控制回路需要分为单路、2回路、4回路或8回路等,还可以实现串级控制和前馈控制等要求。数字调节器从功能上来看相对单一,可以通过软件控制程序来完成不同的控制任务。同时对于数字调节器的通信能力,既可以通过上位机来读取数据,还可以进行设置回路参数。

2.3 基于PLC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对于PLC(可编程控制器)系统来说,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成熟,对于PLC的控制功能应用更加广泛,不仅可以完成工业生产中对开关量、模拟量、状态信息、定时器、计数器等的控制,还能从PLC扩展通信功能中来实现特殊的函数运算。同时,对于由PLC组成的控制系统来说,其良好的可靠性、高精度、以及可维护性,能够通过PLC来实现对被控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以电磁阀的性能检测为例来进行可靠性分析,对于电磁阀性能的检测旨在通过动作试验来分析不同工作环境下动作的可靠性,理论上电磁阀关闭时介质是不能通过的,而对于微量的流体渗漏等问题都需要从泄漏试验中来确定。因此在对电磁阀检测系统进行设计时,需要借助于PLC控制系统来结合电磁阀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来进行整体设计,并依据相关行业标准来全面获得电磁阀的性能指标,以满足工艺生产控制需要。

2.3.1 基于系统检测控制功能的分析

系统检测控制主要从动力源、试验台架,以及测控机柜三方面来布置,动力源的检测是针对电机、泵、变频器、稳压稳流装置、以及必要的模拟量仪表和电动截止阀进行信号采集和转换;对于试验台架主要是结合电磁阀、测试管路、各类传感器,及控制阀等来进行现场控制;对于测控机柜则主要针对工控计算机、软件硬件、PLC控制接口设备,以及采集卡等来进行操作和控制,以满足对信号的采集、转换、传输和分析控制,并对信号进行必要的放大、滤波、隔离等标准化处理。

2.3.2 传感与检测单元的硬件结构配置

在对传感与检测单元的硬件结构进行配置时,为了实现对现场数据的实时采集需要,同时为现场控制提供准确的信息反馈控制,需要对传感及检测单元的硬件进行有效配置,如对于传感器的选择上,结合检测系统的性能特点和要求,针对电磁阀检测中涉及的水、气、油等不同介质压力、温度、流量等开关量与模拟量的差异性,对被测信号进行划分,如涡轮式流量传感器误差范围为±(0.25-1.5)%,可承载的压力损失为8×106Pa,温度范围可达-240℃至+540℃,灵敏度要求0.01m3/h等;对于试验台周边环境的干扰问题,尤其是强电配电柜、变频器柜等产生的电磁干扰,采取强-弱分离技术,针对不同供电线路避免电源线与信号线之间的干扰,同时采用多重屏蔽方案,如对弱电系统中的模拟量与数字量进行分离,以双电源分离供电和分离接地的方式来减少数字部分对模拟部分的干扰;采用光电耦合器件来对输入输出开关量进行电气隔离,并采取滤波电路有效减少干扰量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2.3.3 电磁阀PLC控制检测系统流程

在电磁阀PLC控制检测系统中,主控模块负责对系统进行初始化,以及线程控制等操作;数据采集模块负责软件与硬件间的连接,并通过自检系统来提前对系统校准,以确保数据采集卡、传感器、调理电路等环节的可靠性,并对环境干扰进行动态测量;系统维护模块负责系统自检与故障报警,并通过对各系统模块的功能、可用性进行测试,以确保测试过程中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在故障或异常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过程控制模块负责通信控制与智能控制,并通过向PLC发送指令来完成对工作状态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数据处理模块是实施检测的数据中心,包括数据的存储、分析及报告的生成,并通过数据分析模块来对检测项目进行评估,并形成报告文件;显示操作模块负责用户操作和实时显示功能,对被测阀相关性能参数、测试方式、以及各测量值的状态显示,以满足形成实时控制的需要。

3 结语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发展,以网络为特征的网络化控制系统,能够突破传统回路控制系统实现现场级网络控制目标,特别是网络接口向自动化仪表单元的转移,使得网络化控制系统与网络通讯系统建立融合;同时,基于网络技术背景下网络通讯能力和网络连接规模的扩大,能够满足信息传递和交换的实时性需要,从而突破了分布式与集散式控制系统在交互性上的不足,进而实现了扁平化控制系统目标。总之,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过程当中,借助于对智能控制技术与应用控制理论的作用,必然推动工业自动化系统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郭俊宇,刘昆汶,乔文治.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研究[J].包钢科技,2011(02).

[2]郭北涛,柳洪义,曹阳,罗忠,王菲.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磁阀综合特性测控系统[J].仪器仪表学报, 2010(02).

[3]李文航,汪国平,松.移动远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10(06).

[4]庞 茂,丁鹏程,李龙伟.汽车轮速传感器在线检测系统开发[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03).

[5]姜杨,柳洪义,田洪海,曹洋.电磁阀测试系统综合控制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1).

测控技术论文范文12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历史沿革;培养

1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历史沿革

测控技术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的测控尝试都是来自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对时间的测控要求使人类有了日晷这一原始的时钟,对空间的测控要求使人类有了点、线、面的认识。现代社会对测控的要求当然不会停留在这些初级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测控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开发研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重视。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学者对本专业存在一个明显的认识误区,以为测控技术就是用三角板、直尺之类的仪器进行吃力劳苦的测量,其实这只是很浅显的认识,也是很浅薄的错误。我们可以听听清华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一位同学的话,他说:“进入大学以前,我认为我将来的工作就是拿着大三角板,到处量量,呵呵,谁知开始上专业课了,才知道原来我们的专业是多么尖端,什么激光啦,纳米啊,都是我们测试的手段。现有的电脑硬件和软件,可以让我轻松地模拟实地环境,不仅学起来轻松省事,更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设计更复杂完备的系统。”可见,一个真正的测控专业学者,需要掌握更多电学方面的知识,他们要掌握基本的电路知识,具有新颖设计思路,并且能运用多种新技术、手段进行工作。

中国工业以前很长时间里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路货太多,没有自主创新,没有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无法与其他工业强国相争,这与我国测控专业人才非常缺乏有关。与世界接轨,中国企业要想提高国际竞争力,自主创新、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是关键,因此,测控专业的人才变得越来越重要。

2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目标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的人才都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团队协作和创新创业精神,具备无损检测理论与工艺、计算机测试、工业过程的在线检测与控制等方面的设计与开发能力,以及材料加工、设备安全与质量控制、计量测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工业无损检测、计算机测试、仪器仪表设计开发和工业检测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科技开发、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复合型应用性应用性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并且这个专业主要以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为特色,培养具有现代科学创新意识、知识面宽、基础理论扎实、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强,毕业以后可从事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智能仪器、虚拟仪器、测量与控制等多领域的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经营管理人才。同时因为他们专业知识面宽广,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广泛的发展空间,也可从事计量、测试、控制工程、智能仪器仪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等高新技术领域的设计、制造、开发和应用等工作,转行比较容易。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所以学校对这个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设计、材料加工、控制技术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无损检测工艺设计与检测操作、计算机测试与仪器仪表开发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无损检测应用、计算机测试、仪器仪表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掌握精密仪器的光学、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训练,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

相比起许多理工类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可能是比较难以望文生义的一个专业。究竟什么是“测控”?“测控”的范围是什么?“测控”专业在社会上又能做些什么?这些问题使许多考生在报考的时候对这个专业心存疑虑。其实测控技术就是精确探测和采集各种信息的尖端技术。说白了,“测控技术与仪器”就是去研究、去开发最先进的测量仪器。而高技术含量测量仪器不仅逐渐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最尖端、最激动人心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