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退休人员档案管理

退休人员档案管理

时间:2022-06-24 18:17:00

退休人员档案管理

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范文1

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而企业员工具有数量庞大、人员复杂、退休人员数量也非常大的特点,因此对于企业员工的档案管理工作,尤其是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要十分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属于企业的一种系统性管理措施,在对企业退休员工的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为退休人员提供服务业,同时也为企业实现更好人力资源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最终增强企业整体性的发展活力。由此可见,加强对我国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

首先,企业从员工的招聘一直到员工的录用、培训、调配和退休,其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就是对员工这一整个过程中个人经历进行的记录,且以文件材料形式出现,档案中包含了对员工职业、工作表现、技能、思想政治以及工资等方面的记录,而这些都是退休人员的基本信息情况,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能够广泛的应用于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的进步,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利用主体在不断的扩大。以前退休人员档案仅仅是对于企业以及退休人员个人或者其家属有作用,但是现在逐渐扩展到了医疗保健部门、社区服务业部分、公检法机构等。因为企业退休人员在办理房改、参加医疗保险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档案的查询,另外,企业在未来进行改制时,也会用到退休人员的档案。由此可见,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是进行业务办理以及企业改制的重要原始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1.当前我国企业对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现代企业越来越看重企业利润,因此也越来越重视能为企业带来利润的业务部分,而逐渐忽略了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在我国多数企业中,大部分都不太重视对退休人员档案的管理,它们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认识,即企业与员工属于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如果员工退休了,就再与企业没什么关系,因此并不加以重视。这种观念就给今后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导致很多退休员工找不到自己工作的相关资料。2.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当前在我国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中,仍然存在不规范的档案序号、不完整的档案标题以及不全面、不细致的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模式。另外在对档案进行查看或者借阅中,缺乏一定的保密性,也就是档案保密制度不健全。从整个企业员工档案管理上来看,这就是因为其档案管理的制度不健全、不规范造成的,从而大幅度的降低了企业退休人员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档案的利用率,不利于形成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制度。3.企业在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对于企业退休人员档案进行管理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其急需具有相关专业的人才来进行科学管理,并且也需要有专门的资料房来对其进行保存和保护,而这些都需要企业来进行资金支持才能够实现。但是从我国企业来看,大部分企业由于并不重视该项工作,因此也不愿意将资金花费在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显著利润的部门上,导致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因缺乏必要资金而得不到很好的管理。

三、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建议

1.重视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并对其重要性进行宣传要想实现企业对退休员工档案进行很好的管理,首先就要加大对其的重视的力度。企业可以通过电视或者报纸,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企业活动来加大对退休工作人员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宣传,使得企业上到领导,下到基层员工都能认识到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使他们充分了解到,如果丢失或者损害了这些档案资料,无论是从企业角度来说,还是从员工个人角度来说,都会为其未来的发展和生活带来不便。通过这种形式,希望能够加大整个企业对于退休员工档案管理的重视力度,从而能够使得广大企业退休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很好维护。2.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制度是促进其档案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首先,要从企业机构的设置做起,建立专门的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机构,进行责任分配,高效率的管理退休人员的档案。其次,建立专门档案数据库,对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实行信息化的有效管理。另外,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关怀管理机制,如对其医疗保险以及养老金方面的档案服务。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资料发生丢失或者损坏的现象,从而更好地为退休工作人员的日后生活带来保障3.加大对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首先,我国相关部门应当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为改善企业退休员工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而投入经费,使得该项工作所需的软、硬件措施得到不断完善。对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专门机构,进行资金方面的支持,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防止虫蛀、霉化现象的发生,保证资料房管理的安全性,如防盗方面的措施要加强,最终能够保证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已经逐渐开始重视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这既是对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对退休人员的一种尊重,展现了我国政策的落实情况。因此应当引起企业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穆姝婕 单位: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人才流动和人事考试中心

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范文2

【关键词】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对策

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是由证明其个人经历、职业能力、工资水平及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文件材料组成,是档案事业的组成部分。做好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有助于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退休人员。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但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一、 加强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退休人员档案是由证明其个人经历、职业能力、工资水平及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文件材料组成,是历史、全面、真实反映退休人员情况的重要依据。为了加强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国家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16号),各省(区、市)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当地《档案管理条例》分别出台了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从而明确了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主体、条件、管理机构和人员职责、岗位设置、档案材料保管等程序和档案利用流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加强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有利于增强对企业退休人员的服务功能,有利于真实反映退休人员的情况,保障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

二、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虽然各地已经加大了对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管理力度,但在档案管理制度上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存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发达地区在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方面较为先进,而有的落后地区、小城镇等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影响了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整体发展;又比如有的管理部门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对退休人员的资料收集不完整,在档案管理制度中对档案借阅、保密、利用等方面没有进行规范化管理,导致档案混乱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制度,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是档案移交接收管理不规范。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管理分别由省级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市(州)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县(市)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等承担,并由各级各类企业的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管和指导。综观各地管理办法,均要求各参保企业和档案托管单位尽快完成退休人员档案移交的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的移交和接收管理不够规范,导致退休人员档案材料不齐全、档案分类混乱、缺少关键材料等现象十分突出,不仅影响了档案利用,也容易引发关于档案管理的纠纷。

三是档案利用率低,检索效率低下。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办理复查工龄、工伤转退休、更改户籍信息查询、经济房及拆迁宜查询、提供退休人员补办《退休证》材料、为退休人员医疗清算提供材料、提供退休人员子女入党与参军政审材料、办理死亡退休人员的丧葬抚恤费和遗属困难生活补助费等方面,涵盖的内容较广。但由于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不规范,加之档案信息化建设力度薄弱,导致档案利用率低下,档案查阅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是健全完善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机制。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做好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保障。有关管理部门应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增强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大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力度,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把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转变为信息化管理,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二是加强宣传,提高对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认识。有关部门应加强《档案法》《社会保险法》以及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档案管理部门、企业、退休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营造人人懂档案、人人关注档案管理的良好氛围。

三是做好档案移交接收工作。档案管理部门及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应深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掌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强化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移交接收工作,从而在企业退休人员数量不断增加、退休人员档案频繁移交的形势下,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四是转变档案管理观念。进一步转变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观念,把以往的管理意识向管理、服务并重转变,提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发挥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对社会和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重要作用。

总之,做好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企业及相关经办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增强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于斌.探析当前退休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时代经贸(下旬刊),2012(05).

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范文3

【关键词】离退休人员;档案建立;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1-0115-01

伴随着党的十报告中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次提出,我国社会的发展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在发展的路上,我们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离退休人员管理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中,最明显的“绊脚石”就是对其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特别是人社部2008年11月提出适当延长退休年龄方案以来,离退休人员的管理问题更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且不说其他的方面,单就离退休人员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就存在很多棘手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迅速摸索出一套适应社会发展的档案管理方式呢?

一、离退休人员档案建立的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号召下,全国各族人民都在奋斗着。在飞速发展的路上,离退休人员是不能被埋没的功臣。他们的档案建立,有很重要的意义。

1.完善相关制度、维护职工权益的安全保障

离退休人员在单位和部门的发展过程中,献计献策,参与了改革、发展的每一个过程,具有相当成熟的经验。可以说,离退休人员是个无穷的宝藏。对于离退休人员档案的建立,是完善单位规章制度、保护离退休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为离退休人员在办理退休手续、养老金审批等提供重要的保障。

2.挖掘人才资源潜力的重要手段

众所周知,离退休人员群体是一个丰富的人才宝库,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更是在离退休群体中占有很大比例。他们在专业和学术上拥有的绝对优势,且具有成熟的理论和操作技术,无需过多投入人力物力即可创造可观的价值,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人才的二次开发和利用时,要及时收集、整理他们的档案。内容包括专业技术能力、专业分类、工作经验和取得的成绩等等各类重要信息,这项工作可以缓解社会人才紧俏,以解企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缺少人才的燃眉之急。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档案不能及时建立

数十年忙碌、朝九晚五的工作的人,特别是在领导岗位的人,突然从工作岗位上退居二线,很容易产生心理失衡的状态,出现严重的不适应。如果这时候得不到来自工作单位人事部门的保障,就会产生个别极端问题。因此,要注意及时、准确的建立离退休人员档案。

导致档案不能及时建立这种情况的另一个原因,是相关工作人员办事拖沓。离退休人员可能要到相关部门问几次甚至十几次,才能把档案中的信息填写全并得到公示,长此以往,不但是离退休人员心理负担加重,还对企事业单位的信誉产生了负面影响。

2.缺乏有效的离退休人员管理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并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来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在遇到问题、出现问题的时候不知道具体怎么办。最近一段时间,我国明显加大了对离退休人员的关注程度,并针对他们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但是由于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一部分地区并没有完全按照规定对离退休人员进行管理或者只是“走形式”,缺乏实质的内容。因此,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能为离退休人员档案建立提供重要保障。

三、离退休人员档案的管理措施

1.提高认识,从根本上增强档案管理工作的使命感

首先,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意识到,如果没有广大老同志、老前辈的艰苦奋斗,就没有今天党和人民事业蓬勃发展、不断壮大的良好局面,也没有单位今天的辉煌与成就。从根本上加强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好离退休人员档案的建立与维护,就是尊重、关爱老同志,就是尊重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努力。要认识到离退休人员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力量。因此,要充分重视离退休人员档案的建立与后期的管理工作,从心里、从实际行动上,践行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光荣传统,从根本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只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才能对离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有一定的保障作用。而这里所说的工作机制,一是要明确管理职责,明确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厘清工作顺序,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顺序和岗位职责,确立合理的奖惩办法。二是要建立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配合纽带。各部门之间要有相应的协调机制,这样,不论离退休人员在医疗保险、社会保险还是养老金领取等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做出迅速的、准确的反应,及时解决问题。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还要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为离退休人员提供保障。

3.建立专门管理离退休人员档案的机构与管理系统,实现现代化管理

不论是单位还是整个地区,都应该充分利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资源优势,为离退休人员的档案建立中心管理系统。通过对一些分散的信息进行集中化的收集、整理,加强对档案信息的管理;同时,还要加大对档案管理系统的资金投入力度,构建标准的现代化、社会化的离退休人员档案中心管理系统,并为工作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增设相应的编制,解决流动工人对信息中心管理带来的人员流动的影响,强化档案入库管理,确保所有输入中心管理系统的信息全面、准确、真实、可靠、有效。

四、总结

总之,我们要充分的意识到,离退休人员是党和人民在成长、成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基石,是发展路上的开路先锋与引导者,对社会的贡献不可估量。因此,我们要做好离退休人员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大对离退休人员的法制建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文军.认真做好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J].兰台世界,2008,(01).

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范文4

[关键词]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加强;措施

对于离退休人员来讲,其档案最能反映出他们在工作岗位时的表现,同时也是办理离退休工作的重要材料。目前我国的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加,怎样才能解决好我国离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当前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处理好我国离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在履行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而且也是为了维护离退休人员的利益不受侵犯。因此,有必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促进离退休干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离退休老同志的档案内容是:在常规的人事档案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增加以下内容,(1)当退休老干部在职期间实行的政策、规章制度。对于这些方面的内容都要纳入档案管理工作中,这是为了保存老干部在职期间的原始材料。(2)把退休干部在职期间的各种会议记录、参加过的各种活动内容都要归纳到其档案材料中。因为通过老干部在职期间参加过的活动、会议就能反应出老干部们当时工作的状态。(3)把具有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及政策也要纳入其档案中,因为这些档案反映着老干部们的工作特点。(4)把退休老干部们在职期间所出台有关社会建设方面的材料要纳入其档案中,这些可以考核老干部们在职期间的工作质量。

二、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关部门不重视离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

目前在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中,有些部门的管理工作做的不够完善,从工作态度上来讲,对老干部的档案管理工作还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其一,对于离退休同志的关心度不够,其二,与老同志的交流很少,年轻同志认为老同志曾经有过多么大的贡献都已经成为了过眼烟云,退休了就没有必要来往了;其三,有些在职的年轻同志认为,老同志已经退休了,他们也不能给所在部门创造出成果,保存一点重要档案就可以了;最后,还有的部门认为,对于退休老干部解决好其退休后的生活保障问题就可以了,至于档案管理没有必要做的详尽,所以就有一些老同志的档案没有受到重视,使其丢失、损坏。这些都极大的损害了离退休老同志的切身利益。

2.档案管理任务不明确

因为我国对于离退休老同志的档案管理工作最近几年才开始,所以就有许多单位没有把退休老同志的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单位工作计划中,而且对于退休老同志的档案整理工作处理的不够细致,总是认为老同志的档案不够重要。就连离退休管理机构中都没有一个档案管理小组,因此其档案管理任务不够明确,档案管理工作也就得不到重视,基于此就会出现退休老同志档案丢失、损坏等局面。由于相关部门不能够出台有效的档案管理规范,这样一来必然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万一出现管理问题,也无法找到具体的管理工作者,因此老同志的档案得不到切实的保障。

3.档案管理工作者缺乏专业知识

对于一个符合要求的档案管理者来说,要接受过专业的档案管理培训,熟悉国家的一些档案管理条例及法律,懂得基本的档案管理规则及操作,同时还要掌握现代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有良好的责任心。可是对于上述所讲的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基本条件,在目前的各单位离退休档案管理人员中很难找到与之符合的人员,这些档案管理者都是未经专业培训就从事该工作。由于相关部门对这些工作做的不够好,导致档案管理人员受人看不起,这也是一些高素质人才不愿从事该工作的原因。

4.缺乏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档案重视程度低

目前我国的各个单位对离退休同志的档案不够重视,也缺少相应的资金支持,这样一来也就不能促进档案管理技术的创新,现今我国档案管理技术依旧采用过去的传统方法,仅仅是把需要保存的档案放入其个人档案袋中,也不经常的整理。在对有的档案进行管理时,也不能及时的完善档案,档案中的材料缺少真实性。有些单位的档案管理技术比较落后,没有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也没有把其档案形成电子信息化,因此档案管理技术也得不到发展。我国大多数档案依然采用纸张记录,没有形成电子版档案,也就不利于相关档案的查找。再者离退休同志的档案也不被经常使用,也就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三、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加强措施

1.重视离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来讲,许多人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枯燥无味,也觉察不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项工作不被人们看好。从而也促使档案管理人员不认真工作,整天以消极的态度面对档案管理工作,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没有什么晋升空间,混一天是一天,对离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就人为忽略了。所以档案管理部门,特别是分管离休退休干部较多的军休所、干休所,必须要把离退休老同志的档案作为工作的重点,不断的强调离退休老同志档案的价值所在,这样就会得到领导和上层管理部门的重视。因此拥有了上层部门和领导的支持,离退休老同志档案管理工作也就能够更好的开展下去,同时也能把离退休老同志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的工作范围之内,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提供资金支撑,解决好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基于此也促进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2.出台科学的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办法

首先,要把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岗位目标责任制,具体问题要具体到人,如果出现问题要做到责任到人,并实行岗位考核制度,制定相对应的奖罚制度。其次要构建起档案管理工作网,通过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来管理好离退休老同志的档案,与之相关的人员、部门都要参与进来,共同管理。最后,要制定出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科学的制定出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和相对应的操作要求,同时还要制定出严格的管理标准材料的添补制度、档案检查制度、安保制度、统计制度、借出规定、提供证明规定、及转移制度等,杜绝擅自修改档案。

3.对档案管理人员提供专业知识培训

从目前的形式来看要想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就必须对档案管理工作者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同时还要不断的招聘高素质的工作者,来改变档案管理工作的氛围。对于档案管理者的专业培训,要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制度,一方面要对档案管理工作者进行现代化技术的培训,例如计算机的操作、电子信息的管理等。另一方面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培养他们的默默无闻精神、尊重老同志观念,从而使得他们更好的服务档案管理工作。基于此,为了让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还要让档案管理工作者学习比较前沿的档案管理技术,使得档案管理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

4.在对离退休老同志建立档案时要摆脱传统观念

其一,摒弃传统的管理思想。档案工作人员在建档案时,要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利用先进技术来对档案进行管理,从而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其二,要利用现代化技术及其多媒体,把纸质化档案变为电子档案。要想把档案改变为信息化,就必须做好档案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这也是对档案原始材料的一种保护。利用多媒体设备,例如计算机、刻录机、扫描仪、网络等,把离退休老同志的档案转变为电子版,只有这样才会进行信息化档案管理,同时也可以提高档案的准确性,方便人们查阅。利用互联网也可以对一些不是保密范畴的档案向广大民众公布,从而也将会向社会展现出高水平的档案管理服务,档案也在一定范围内发挥出了应有的价值。其三,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是标准化、科学化。这两项要求是档案信息建设的工作重心,同时也是最能反映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对此还要对离退休同志档案材料的收集要进行标准化,所要建立的档案要符合现代档案管理的规范,这样也是为了对离退休老同志档案更好的管理及利用。

做好离退休老同志的档案管理,是我国发展建设中党的干部政策,特别是离退休老同志政策实施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对离退休老同志社会保障条件改善的基本点的原始材料。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对这项工作重视起来,要以饱满的工作态度去对待档案管理工作。因此,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采用科学的管理形式来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才能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走上标准化、法制化、人性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刘晓梅.企业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和服务的思考[J].群文天地,2012,(04):210-212.

[2]于斌.探析退休人员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时代经贸(下月刊),2010,(05):152-153.

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范文5

【关键词】军队;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

新时期下的军队干部档案管理应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需要结合当前信息化系统,实施集约化、统一化的管理,完善军队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中的不足,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从各方面保证新时期军队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符合时展的需求。

一、新时期军队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的内容

首先,离退休干部在工作中所推行的各项制度和政策。这些制度与政策是我国军队离退休干部在职工作中的原始资料,对评价其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应在军队离退休干部档案中全部纳入。其次,在工作期间,离退休干部的会议记录和活动记录可以将退休老干部在职期间内实施的行为进行全面反映,反映其工作状态、工作态度,在评价离退休干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应在军队离退休干部档案中合理纳入。再次,离退休干部在工作期间的有关信息。这些材料和信息都是离退休干部在工作过程中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有关的政策资料,这些资料是军队离退干部在工作中的工作水平、工作能力等综合反映,应将这些信息记录到军队离退干部档案里。现今我国军队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并未重视管理上述资料,管理模式过于传统和古旧,也没有做好审查军队离退休干部档案的工作,导致军队离退休干部档案并未发挥其作用,影响了军队档案管理质量和水平。所以,怎样才能优化上述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军队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水平,这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

二、提高军队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的军队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制度。军队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中,应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为保障,这样才能进一步保障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最终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但结合实际情况来讲,我国多数军队的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工作人员很难正常地、有效地行使自身职责。所以导致管理工作者工作水平低,在管理中有很多漏洞,很难满足当前军队档案管理的需求。存在这样的实际状况,军队应加大力度建设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制度。既需要对专职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有效落实,也需要确保专职档案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和稳定性。同时部队还应经常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实施专业化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掌握多项管理技术,按照具体规定要求分类和归档档案,不断提高档案整理效果。在此基础上,档案库里的档案应遵循具体标准实施统一的分类,之后并做好记录。唯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档案管理水平与质量。

(二)从思想上重视军队离退休干部的档案管理工作。在传统的档案管理过程中,军队并未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军队离退休干部的档案信息不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军队领导都将注意力放在建设军队素质上,但却并未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性。其结果是很多部队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及时到位,很难满足当前军队发展的实际要求。因此在日后发展过程中,军队应给予档案管理部门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进而帮助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和建设。同时还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按照有关具体规定做好军队内部管理,并做好与创新服务有关的工作,这样才能为部队管理人员提供出更多、更好的服务,进而加强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

(三)强化军队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军队应做好相应的建设,不断提高部队档案管理效率。在建设网络信息化中,应做好如下几点工作:一是,应引进专业的、高水平的人才,对有关数据库进行开发,在数据库中输入军队人员信息。二是,构建完善的档案查阅系统。为每位离退休工作人员建立起与之相符的电子档案信息账户,让他们为账户设置密码,及时更新自身的基本状况。三是,军队档案管理工作者还应做好整理和归纳档案工作,定期或者不定期备份电子档案,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四)加强军队离退休干部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管理军队离退休干部档案信息过程中,管理工作人员应对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高度重视。特别是在电子档案管理体系中,应做好相关的保障工作,进而达到军队档案管理的要求,减少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在档案管理安全性建设过程中,应对军队内部查阅与修改档案有关的制度体系进行完善,管理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具体流程实施,保证档案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特别是离退休人员档案不能轻易借出,在特殊情况下应该由有关机构责任人批准后才能借出。同时还应对部队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进行大力完善,尤其是要设置好防火墙,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力度维护网络系统和设备,确保系统正常稳定运作。

三、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当前我国对军队干部档案的管理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还缺少成熟的、完善的管理体系,但是我们应从当下开始认真、深入地研究如何才能提高退休干部档案管理效果,为日后档案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范文6

一、离退休教职工工作档案建立的必要性

离退休教职工工作档案是贯彻执行党和政府有关离退休工作政策,落实老干部“两项待遇”和离退休工作活动的真实记录。“两项待遇”的落实,关系到单位的稳定和发展。我们应从树立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角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离退休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各级政府及部门均加大了管理离退休人员的工作力度,形成了各种有效制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有意义的活动,这些制度的形成和活动的开展更有利于落实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根据离退休工作的特殊性落实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意见》,健全组织,成立离退休党总支,建立党支部,将所有离退休人员编组管理,保证每一个离退休党员和群众,组织上有归属,活动有人管,遇到困难有人帮助解决。从离退休干部工作的特点和实际出发,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生活制度、政治学习制度和民主生活制度。如将这些组织、制度的建立和人员的分组情况分类、存档对以后的工作将提供有利的依据和帮助。

二、离退休教职工人事档案的建立

与其他人事档案的建立基本相同,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如:人事部门为新离退休的老同志办理离退休手续后,及时为他们建立档案。离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大部分材料由人事部门提供,其余情况通过对离退休人员原教学单位、部门和家访逐一了解,包括其子女的联系方式等一一进行登记建档,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要充分发挥离退休档案信息资源的效益,为学校乃至社会各项提供服务。体现档案的作用,更重要的还在于档案信息效益的发挥程度,利用高校离退休专家、教授、老干部等人员的档案,为学校的教学服务,为学校的综合治理工作服务,健康档案为高校医疗、保健、康复服务。

三、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建立

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他们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和对专业的研究,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对他们在长期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形成的,具有保护价值、利用价值的不同载体的各种文字、声像材料和实物进行分类存档,以弘扬他们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时为维护高校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历史地位,激励教育后人向老前辈先进模范人物学习,设立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也很有必要的。

高校离退休的老教师、老专家,他们绝大多数退休后希望就自己的研究成果、积累的知识、生活的阅历著书立说,有所作为。由此,就更有必要将他们的成果进行收集归档,另外为建设小康社会发挥老同志余热;搞好老干部部门自身建设的同时,如何把专业技术人才离退休后的档案建立起来,把它们管理好,充分发挥其作用,服务于社会,应是做好退休人员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范文7

根据北京市企业调整工资办公室《关于北京市国营企业1989年工资工作和离退休人员待遇问题安排意见的通知》(京企调办字〔1990〕1号文件)精神,现就若干具体问题作如下规定:

一、提高档案工资的范围

1.凡地方所属全民所有制企业和执行企业工资制度的局级总公司机关及所属的学校、医院、科研等事业单位,均列入这次提高档案工资的范围。

2.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清理整顿公司的决定》精神,凡属尚未明确性质的公司这次提高档案工资工作暂缓进行,待公司性质明确后,执行企业工资制度的,按有关企业工资工作安排意见和规定进行此项工作。

3.国营企业中1989年9月30日在册的正式职工(含劳动合同制工人,不含未定级人员、停薪留职人员),均列入这次提高档案工资的范围。

4.1989年度军队转业干部10月1日以后到企业报到工作的,也列入这次提高档案工资的范围。

二、提高档案工资的办法

1.这次提高档案工资前每个职工的现行档案工资,应按照市劳动局有关档案工资的规定确定。企业自定升级所增加的工资不列入档案工资。调动工作的职工,按照市劳动局的规定,由调入单位重新确定档案工资的,即以调入单位重新确定的档案工资作为本人现行档案工资。符合提高档案工资条件的职工,在本人现行档案工资的基础上提高一级档案工资。

2.提高档案工资的职工,凡本人现行档案工资已达到或超过本职务(岗位)最高一级工资标准的,干部按上一职务相应工资级别向上顺延增加一个级差的工资,工人按企业干部工资标准相应工资级别向上顺延增加一个级差的工资。

3.根据市劳动局京劳资发字〔1989〕232号文件精神,凡企业自行确定的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最低职务工资等级线高于市劳动局文件规定的最低职务工资等级线的,这次提高档案工资时,应在市劳动局规定的最低职务工资等级线的基础上予以提高。

4.凡1987年以来使用3%奖励晋级指标晋升过两级以上(含两级)档案工资的厂级以上领导干部,这次不再提高档案工资。

5.1989年9月30日以前调动工作的职工,由调入单位负责提高其档案工资;1989年10月1日以后调动工作的职工,由调出单位负责提高其档案工资。

三、提高档案工资的时间从1989年10月1日起执行。

四、关于提高离退休人员待遇

1.国务院国发〔1989〕83号文件第七条规定的适当提高部分离休人员的离休费及第八条关于计发离休人员相当本人一至两个月工资额的生活补贴基数的规定,同样适用于按劳动人事部劳人险〔1983〕3号文件《关于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退休待遇的通知》办理退休的人员。

2.属于1957年以来未升过级,也符合提高退休费最低保证数条件的退休人员,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增加退休费的办法,然后再按国务院国发〔1989〕83号文件有关普遍增发退休费的规定增加退休费。

3.1957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退休人员,参加工作以后至退休前没有升过级的,也按照国务院国发〔1989〕83号文件第九条的规定增发退休费。

4.1957年以来已升过两个半级的离退休人员视为已经升过级的人员,不再按国务院国发〔1989〕83号文件第九条规定增发离休费、退休费。

5.给离休、退休人员增发离休费、退休费,必须查清本人有关调整工资的历史情况,看其是否升过级及其工资的具体数额,而后再按国务院国发〔1989〕83号文件有关政策规定增发离休费、退休费。有保留工资的,在此次增发离休费、退休费时不予冲销。

五、对于1989年10月1日以后至1990年4月30日以前符合退休条件办理了退休手续的人员,在这次增加档案工资时所增加的档案工资,百分之百计入退休费。

六、1989年9月30日前已经按个人工资总额计发离退休费的离退休人员,其离休费比按本人离休前档案工资为基数计算应发离休费增加不足一个级差的,退休费比按本人退休前档案工资为基数计算应发的退休费与困难补助之和增加不足一个级差的,应补足其差额;增加的离退休费达到或超过一个级差的,不再增发离退休费。1989年10月1日至1990年4月30日以前离退休的人员中,按个人工资总额计发离退休费的,也比照上述办法办理。

七、1989年10月1日以后死亡的离休、退休和按国务院规定按月发给生活费的退职人员,按国务院国发〔1989〕83号文件规定增加的离休费、退休费及退职生活费最低保证数,自1989年10月1日起补发到死亡之月。

八、按国务院国发〔1989〕83号文件规定,离休、退休人员增发离休费、退休费以后,不变动离休、退休前的工资级别。

九、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

1.提高档案工资的审批程序

每个企业都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提高档案工资的方案,征求企业工会的意见,并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后分别按以下程序报批:

(1)实行工资总额同效益挂钩的企业,提高档案工资的方案由区、县、局、总公司审批。

(2)实行成本列支工资总额包干办法和不包不挂的企业(含实行提成工资制的企业和全员集体租赁的企业),提高档案工资的方案由区、县、局、总公司审核汇总后,报市劳动局批准。经批准后,提高档案工资增加的工资可列入成本。

(3)企业的干部提高档案工资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

2.提高离休、退休待遇和增发离休、退休费的审批程序。

(1)企业按照国务院国发〔1989〕83号文件规定给离休、退休人员提高离休、退休待遇,由企业负责填写《1989年北京市企业离退休人员提高待遇审批表》,离退休干部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工人由企业审批。

(2)企业负责填写《1989年北京市企业离退休人员提高待遇名册》报主管区、县、局、总公司备案。

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范文8

【题目】企业退休员工社保管理模式优化探析

【绪论】退休企业职工社会保障管理方式探究绪论

【第一章】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概述

【第二章】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现状

【第三章】 【第四章】退休人员社保社会化管理不足的原因

【第五章】完善企业退休社保管理社会化的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控方案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苏州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

苏州在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创新和突破,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同时仍存在不少不足之处值得改进。

第一节 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相关配套不足一、管理服务人员配比不足。

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工作人员不足,大批量的退休人员移交社区、街道后,工作量大量增加,工作种类也更加繁杂,区、街道退管工作人员配比严重不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2007 年至 2016 年十年期间,全国企业退休人数由4544 万人增长至 9024 万人,增长幅度达 98.6%,企业退休人员大幅增长。以苏州市姑苏区为例,截至 2017 年 10 月,仅姑苏区一个区的企业退休人员就达 19.76万人,这近 20 万企业退休人员分布在姑苏区的 8 个片区,17 个街道,172 个社区(村)中。现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管理服务人员配比情况大致为每个社区(村)配备一名退休管理协理员,平均每一名退休管理协理员需要服务好 1000多名企业退休人员,由于企业退休人员住所分布不同,甚至有些社区(村)的退休管理协理员需要面对 2000 多名企业退休人员,这种情况使得退休管理协理员在服务企业退休人员时常常出现捉襟见肘,应对不及时的情况。

在对从事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 112 名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详见附录)中可以看出,区级社保工作者仅有 5 名,在街道从事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工作的也仅有 12 名,大量的一线工作人员为社区退管协管员,他们的平均年龄为37 岁,他们在工作中的困惑点主要集中在事情繁杂和业务知识得不到提高,这也侧面反映了一线工作人员人手不够的问题。

同时,社区基层退管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普遍不高,这就造成基层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而社区基层退休管理工作又具有专业性、多样性、复杂性的特征,从接手到熟练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有人离职后,新接手的工作人员往往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对本社区实际情况的不了解,造成相应社区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工作不能顺利开展。社区基层退管工作人员的配比不足不但给整个退管工作条线造成巨大压力,也不能真正做好对企业退休人员的服务工作。

二、基础养老机构建设不足。

截至 2017 年 4 月底的数据显示,苏州市 60 周岁以上老年人达 172.8 万,占户籍总人口的 25.3%。这其中,又有达 96%的老年人都选择社区或居家养老,为此,苏州不断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苏州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包括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助浴点、中央厨房;下一步还要建立护理站、老年大学等,都要纳入社区建设的体系。截至目前,苏州全大市建有各类日间照料中心 1180 处,要求它具备以下功能:第一是助娱,第二是助医、第三是助餐,第四是助浴,另外还建立了 18 个城市小型托老所和农村老年关爱之家、987 个助餐点等,同时全苏州市有各类养老机构 226 家,床位达到 65301 张。

但以上社区养老服务建设仍不能完全满足照顾企业退休人员的需求。随着现代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对医疗水平的需求和对精神上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过程中,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明显不足。

以苏州姑苏区为例,全区共有 13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姑苏区现有企业退休社会化管理人员 19.76 万人,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面对 1.52 万企业退休社会化管理人员,再加上其他居民的就医需求,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另外现有老年大学、老年兴趣小组等老年学习活动机构普遍存在超负荷运作,常常出现老学员不肯毕业,新学员无法入学的现象,这也反映了现有的老年学习活动机构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退休人员不断增长的现实需求。在笔者对已经纳入社保管理社会化的 367 名企业退休人员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自己单住和夫妻同住的共有 275 人,所占比例达 75%,同时问卷调查中急需要哪些养老服务项目的前两位分别是医疗保健和休闲娱乐活动,说明现在企业退休人员再生活能够自理的情况下,较多是老人自己居住,并且在现代社会物质条件可以保障的前提下,更多的企业退休人员关注的是医疗保健和精神层次的满足,而这两项恰恰是基层社保管理社会化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部分。

第二节 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信息化程度仍不高。

一、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苏州市金保系统的上线及不断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信息化的整体进程,但由于信息化在近些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退休档案常常由于涉及到年代跨度长,保管条件有限的问题,退休档案数字化对于硬件和软件的要求都比较高,而原企业的档案室包括各地的档案中心的设备不是很先进,不利于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发展。另外,早期的档案主要由人工管理,即人工进行整理归档,在归档的过程中本身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在退休档案电子化的过程中即使全部扫描电子化,也可能出现问题,所以说在企业退休人员档案保管及退休档案信息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同时有些退休人员的档案原来由企业本身保管,一些企业由于经济效益不好而倒闭,对这些人员档案保管不妥善,而一些人员在未退休时不重视档案,等到审批退休待遇需要提供一系列的档案材料时有不知道去哪里寻找,影响退休待遇审批进程,甚至影响到退休待遇。另外目前虽然苏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退休人员档案信息化的进程,但仍有大量的异地退休人员牵涉到全国各地的档案管理,而各地的档案信息化水平各不相同,也会造成退休档案管理的混乱。

二、个人及家庭情况采集信息化不全面。

目前苏州市社保部门在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保社会化管理时,会对企业退休人员个人及家庭情况的基本情况进行信息采集,如企业退休人员的年龄、居住地址、联系方式等,这有助于苏州建立覆盖县(市)区、乡镇(街道)以及村(社区)的三级信息管理体系,使社区养老服务实现网络化管理。

苏州市社保部门收集的企业退休人员信息仍不完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采集覆盖人数不全面。通过金保系统收集基本信息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这项信息采集工作开展时间较晚,对于已经退休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企业退休人员,或是一些居住在异地的企业退休人员的信息采集需要通过不断的走访来完善;二是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采集覆盖内容不全面。目前对企业退休人员个人及家庭情况的基本情况进行的信息采集内容过于简单,不含家庭整体情况,如收入状况、健康状况、家人情况等,不利于对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时进行更有效、更具针对性的服务。

三、服务流程信息化不完善。

随着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府信息化已成为政府变革的必然趋势,政府部门作为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的参与者和管理者,其信息化的加强有助于发展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推动力,目前服务流程信息化做的还不够完善。许多企业退休人员由于缺乏及时的信息化沟通手段,对其本人可以享受的社会化服务不了解,不能及时享受到应有的社会化服务。

苏州现在为企业退休人员推出的社会化管理服务较为丰富,如定期春秋游、免费体检,以及各社区结合自身区域优势推出的特色社会化管理服务,但辖区内的企业退休人员没有一个比较方便的了解知悉相应服务流程的信息化渠道,随着移动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使用上了智能手机,这也突显了在移动终端的服务信息化的不足。

四、资格认证信息化覆盖面不广。

为确保养老保险基金不受损失,防止骗领养老金问题发生,也为了保障绝大部分企业退休人员人员的利益,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企业退休人员每年要进行生存资格认证。

目前针对苏州户籍企业退休人员,直接将认证对象信息与公安部门提供的户籍人口信息进行数据比对,凡姓名、公民身份号码同时比对成功者,即通过当年认证。但有时由于信息更新不及时或信息化程度不全面,仍会造成资格认证出现比对不出的情况。如企业退休人员失踪多年,超出宣布死亡时间,且其家属未向相关机构说明情况的;又或者被判刑入狱的企业退休人员,依法不符合养老金领取条件,未及时登记的,都会造成资格认证不能成功比对的情况出现。

另外目前苏州户籍企业退休人员的资格认证信息与公安部门的系统比对的频次为一年一次,即在每年的 3 月底统一比对一次,但一年一次的比对频次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如在非比对期间去世的企业退休人员,其家属未及时申报,就会出现企业退休人员去世后仍旧正常发放退休工资的问题,直到下一次统一比对才会停止发放,之久牵涉到后续清退问题,增加社保经办人员和去世人员家属的办理手续。

对于居住在苏州市的异地退休人员,或是异地居住的苏州退休人员可通过全国网上认证系统开展异地退休人员社保待遇资格认证,但由于全国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很多地方仍未加入全国网上认证系统,加上异地信息沟通不畅,加大了异地退休人员社保待遇资格认证的难度,使得部分异地居住的企业退休人员不能及时顺利完成一年一度的资格认证手续,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养老金领取。

第三节 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管理跟不上。

一、运作主体不够清晰。

从苏州市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社会化管理职能上来看,已经基本实现了对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职能全覆盖,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会出现企业退休人员在退休待遇审批后未及时将个人档案移交至相应社区,从而未纳入社会化管理的情况,单位往往在替员工办理完退休待遇审批手续后不愿再管,退休员工在不了解退休管理社会化的情况下,以为可以正常领取退休待遇即为正常退休,从而不能享受到本该享有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权益。正如笔者在对企业退休人员进行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仍有极少部分企业退休人员在退休后好几年都没有参加过社保中心组织的免费健康体检,也没有参加过社会化管理部门组织的的种种文体活动,究其原因,就是单位以为员工已经纳入社会化管理,而所属街道、社区由于未接收到退休人员档案信息,根本不知道这些人员已经退休,这就造成了这极少部分的企业退休人员没人管的境况。

另外,由于街道、社区条线众多,而社会化管理所牵涉到的多个部门,比如现在苏州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由社保部门主要负责,而同时民政部门也会牵涉到慰问、走访等一系列的活动,多部门的各种活动也让基层单位疲于招架,而不能花更大的精力投入到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活动中。

二、保障项目不够丰富。

随着苏州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不断推进,企业退休人员在纳入社区社会化管理之后,得到的福利项目也越来越多,比如退休待遇的社会化发放、退休人员医疗保障、免费健康体检,春秋季旅游,重大节日慰问,重病慰问等惠民举措都深得退休人员欢迎。

但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另外还有一些原本可以正常生活的退休人员如果遇到重大疾病或是家庭变故(如失独家庭),他们的原本的生活就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他们的生活会牵涉到日常护理、医疗健康咨询、精神慰藉等多重方面保障需求,而这些保障项目正是最初阶段所忽视的保障项目。

苏州外来人口众多,老年人退休后搬到子女所在得城市与子女一同生活的情况也比较普遍,在对外来退休老年人来说,还不能做到完全纳入居住地的社会化管理体系,户口迁移、医保结算等多方面的保障都不是很便利,高龄老人享受迁入地基本公共服务,对发生意外的老年人及时给予救助,建立应急服务机制方面仍有所欠缺。因此如何做好这些失能、失独、生活困难以及外来随迁退休人员的日常生活保障,是苏州社会化管理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专业队伍有待组建。

由于面对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运作具有其一定的专业性,这就要求各级机构在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社会化管理中拥有业务能力强、态度认真、对待退休人员既有有耐心又有爱心的高素质工作人员。基于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工作的复杂性,这就要求这些工作人员不仅要完成基本的工作任务,还要能做到听取退休人员意见,举一反三,高效办理的业务能力。

但在实际社会化管理过程中,由于社区一线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偏低、工作任务繁杂等问题,会造成比较频繁的工作人员流动,这种现象不利于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顺利开展。因此各个退休社会化管理机构在面对这一困境时,需要认清形势,增强危机意识,加强退管协管员队伍建设,强化社区对协管员的考核机制,同时加强业务能力学习,不断提高一线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要让一线工作人员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树立自己的工作目标,真实记录每天的工作轨迹,要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帮助提高工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还要依托社区,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现有社区的资源优势,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传统服务为现代服务、变单一服务为综合服务,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好。

另外,随着企业退休人员的人数增多,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也更加迫切。牵涉到的社会化服务项目一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例如许多退休老人需要专人护理,这就要求有大量的专业护理人才来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服务;又比如对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的日常心灵安抚,又需要专业的心理疏导人才来提供相关服务。而目前在基层社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机构中,这些类别的专业人才是极度匮乏的。

四、管理方式不够丰富。

近几年来,苏州政府推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管理服务,主要以街道、社区为依托来进行社会化管理工作,最初时强调为退休人员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对于企业退休人员的精神与心理层面的需求不是很重视。但这一情况已有所改观。

同时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管理主体较为单一,以社区管理为主,缺乏其他多样性的管理主体,使得企业退休人员在社会化管理过程中出了问题除了找社区,就没有其他选择,变相加大了社区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不利于企业退休人员及时解决突发问题。

在退休人员社会管理方式上以社区退休人员社会管理机构直接管理为主,各个退休人员组织的自管小组互帮互助为辅,缺乏社会团体、志愿者组织一同来进行社会化管理工作。

第四节 企业退休人员享受社会化医疗中的各方压力较大。

一、职工医疗保险费用缴纳的经济压力。

(一)企业退休人员享受职工医疗保险退休待遇的条件。

2016 年 10 月 1 日后达到国家、省规定退休年龄的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市区办理退休(职)手续并按月领取养老待遇,且职工医疗保险缴费年限男满 25年、女满 20 年的人员可申请享受职工医疗保险退休待遇。

(二)不足年限的一次性补足。

经社保经办机构审核,凡退休待遇审批时,男职工医疗保险缴费年限不足 25年、女职工医疗保险缴费年限不足 20 年的,需要按规定一次性补足不足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后,方可享受相应的职工医疗保险退休待遇。以当前苏州医疗保险费用补足的标准来看,月补足基数统一为 3778 元(持有经残联确认的《苏州市无业重残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申报表》的市区无业重度残疾人员按 3778 元的 60%),补足比例为 6%,即一个月的补足金额为 228 元,一年的补足金额为 2736 元,如果企业退休职工从未缴纳过职工医疗保险,那么男职工需要一次性补足 68400 元,女职工需要一次性补足 54720 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国力得到很大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飞跃式的提高,与此同时,为了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我国退休人员的退休养老金待遇已经连续十三年每年递增,但目前全国平均水平仍不是很高,这样的养老金也仅仅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由此来看,一次性的医疗保险补足费用,对企业退休人员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

二、养老医疗体系压力较大。

根据苏州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 年)的数据可以得知,苏州现有三级综合医院 11 所,二级综合医院 34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3 家,乡镇卫生院90 家,护理院 34 所,老年病医院 1 所。在面对苏州市一百多万老年人口的医疗压力下,医疗资源的配置仍显不足。病人数量过于庞大造成医生每天面临巨大压力,这些都不是一个运行良好健康的医疗体系应有的问题。

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范文9

第二条云南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及其退休人员、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退休人员均适用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对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其基本形式是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相分离,参统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由社会保险机构实行社会化发放,退休人员直接纳入街道(乡镇)社区进行管理服务。暂时无法纳入街道(乡镇)社区管理服务的,可采取委托企业主管单位(或企业)管理服务和由社会保险机构直接管理服务的过渡形式o

第四条到2朋年底,全省基本实现对企业退休人员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化管理服务。

从2006年起,凡已建立街道(乡镇)社区且社区功能逐步完善的州、市、县,应及时将企业退休人员纳入街道(乡镇)社区进行管理服务。对实施破产、关闭、注销以及国有资产退出的企业退休人员,必须纳入街道(乡镇)社区进行管理服务。

对远离城镇,退休人员居住比较分散,不具备建立社区条件的,应将企业退休人员纳入乡镇劳动保障所的管理服务范围。

第五条各级政府要对社区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统一安排,加快建设步伐。

(一)州、市、县政府所在城市和城镇,应在原已建社区的基础上,调整和完善社区的规划和建设,到2005年底要基本完成社区的合理布局。

(二)对远离城市(城镇)的独立工矿区和企业退休人员居住比较集中的企业生活区,当地政府应抓紧进行社区规划,建立社区组织。

(三)州、市、县政府要在公共投资上进一步向社区倾斜,为社区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保证,为加快企业退休人员进入社区管理服务创造条件。

第六条各地在进行社区规划和建立社区组织时,应同步规划、统筹解决社区办公、退休人员学习活动等必要的场所和设施,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各地将远离城市(城镇)的独立工矿区和企业退休人员居住比较集中的企业生活区规划建设为社区的,以及将实施破产、关闭、注销和国有资产退出的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当地社区的,可将企业原有的退休人员活动场所和设施无偿移交给社区,用于退休人员的学习和活动。按照"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社区建设原则,各级工会的文化宫、俱乐部,民政部门"老年福利星光计划"服务网络和文化体育部门以及企业单位现有的活动场所和设施,要对企业退休人员开放,为开展好社会化管理服务活动创造条件。

第七条建立健全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完善管理服务职能,抓好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为加快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一)已建立社区的应按规定及时聘用专职管理服务人员,社区专职管理服务人员与退休人员的比例按1:300左右确定。

(二)社区专职管理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标准,按不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确定。

(三)采取措施逐步提高社区专职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可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办法,聘用一批年纪轻、身体好、文化素质高、组织管理能力强、热心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人员,充实到管理服务队伍中。同时要按岗位应知应会标准对管理服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经考试考核达标后再上岗。

第八条多渠道筹集资金,切实解决和保障开展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各项经费。对按规定应由各级政府承担的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给予安排o

(一)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和社区聘用的专职管理服务人员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安排;街道(乡镇)、社区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启动时,财政部门应视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确保管理服务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委托企业主管单位(或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对企业退休人员实行过渡形式管理服务的,其管理服务机构的经费,采取企业主管单位(或企业)承担一部分、同级财政补助一部分的办法解决。财政补助工作经费部分,由各地根据财力情况并结合企业的实际进行确定。

(三)各级政府应根据财力情况,统筹考虑安排移交街道(乡镇)社区和社会保险机构管理服务的企业退休人员的活动经费,按每人每月5元的标准确定,每年由社会保险机构核实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拨付。

第九条企业在向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和社会保险机构移交退休人员时,应承担一定的移交成本,一次性资助相关经费,按每人600元(其中活动费年人均60元,节日慰问费年人均100元,其它费用年人均40元,计算3年)的标准确定,由企业一次性支付。

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或社会保险机构管理的,其相关经费按上述标准进行清算,列入破产相关费用一次性拨付。原已破产的企业,在破产时未清算相关费用,退休人员移交社区或社会保险机构管理服务时,其相关费用采取由同级财政适当补助的办法解决。

第十条企业退休人员活动经费要专户管理,专款用于"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各项活动,不得挤占挪用。

第十一条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退休人员移交街道(乡镇)社区和社会保险机构的协调指导,保证企业退休人员顺利移交。

(一)企业退休人员直接纳入街道(乡镇)社区管理服务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应与企业签订移交协议书。

(二)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保险机构直接管理服务以及社会保险机构今后将企业退休人员移交街道(乡镇)社区管理服务的,也要相应签订移交协议书。

(三)《云南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移交协议书》样式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一制定,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修改补充。

第十二条企业退休人员移交街道(乡镇)社区和社会保险机构进行管理服务时,其人事档案由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和社会保险机构接收和管理。条件具备的地区,可直接将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移交当地档案局(馆)进行统一管理。

企业在移交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前,应严格按照档案管理各项规定认真做好档案清理工作,并详细填写档案移交清单。

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移交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要按规定设置档案室,配制标准档案柜,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认真做好企业退休人员档案接收和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由社会保险机构委托企业主管单位〈或企业)对退休人员进行管理服务的,社会保险机构应与企业主管单位(或企业)签订委托书,并在企业原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加挂"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所"的牌子,进一步统一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利用原有的机构、人员、场所和设施,认真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第十四条参统企业退休人员的死亡丧葬费、一次性抚恤费,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支付,具体办法和标准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商省财政厅另行制定。

改制、重组、关闭企业已经预留死亡丧葬费、一次性抚恤费的,应如数缴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死亡丧葬费、一次性抚恤费仍由企业支付。

第十五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企业要共同做好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宣传动员和思想教育工作,消除企业退休人员的思想顾虑,使他们在思想和行动上积极支持配合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各地要按照省委宣传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印发的《云南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宣传提纲》要求,广泛宣传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重要意义和政策规定。

第十六条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督促、指导和帮助各类社会化管理机构,抓紧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按规定做好对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及其他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机构要尽快建立健全工作流程、岗位责任、工作守则、目标考核、业务培训ll、经费管理、档案管理等各项制度,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

(二)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及其他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应建立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和基本信息台帐,及时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政策咨询。

(三)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及其他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机构要向企业退休人员发放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做到"一人一卡"。联系卡上应注明管理服务机构和管理服务联系人及联系电话,方便广大退休人员进行联系和沟通,及时得到相关服务。

(四)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按照规定的服务内容和要求,进一步强化社区管理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要结合实际,开展各类适合退休人员的文化体育活动,增强退休人员的社区情结,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

第十七条各级政府要加快建立健全"政府规划协调,劳动保障部门牵头推进,其他部门支持协助,企业联动配合,街道(乡镇)、社区实施落实"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体系,按照云办发〔2003〕31号文件的规定,具体明确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及企业的工作职责、目标和任务,形成分工明确、齐抓共管、衔接有效的工作机制。

第十八条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已成立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要建立定期会议制度;未成立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要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总结、分析研究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切实推进本地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范文10

[关键词]退休政策;社会保障;档案管理;退休年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个人档案管理是将有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整体工作至关重要,尤其是大批国有企业改制,员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给个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再加上一些用人较少的微小企业为了减少管理成本,往往更喜欢人事档案管理,人与档案脱节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如何适应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个人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个人档案管理工作,为党和政府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提供完整、科学、详实的基础数据,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个人档案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1.我国档案管理政策的历史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用工档案管理曾经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乃至机关事业单位都曾经设置专人负责档案管理,从招工、体检、晋升工资、晋升职务等环节都印制专门表格层层审批,最终记录保存在个人档案中,一份完整的个人档案几乎全面记录了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因此,个人档案资料弥足珍贵,就目前而言,每一名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来的老员工的个人档案成为他们退休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唯一重要的依据。

2.我国现行的退休政策

目前退休政策仍然执行国发[1978]104号文《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一是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这一条是目前工人正常退休的条件,合同制工人参照执行)。二是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本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三是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四是因公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至于职工的出生日期1999年3月9日颁布实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8号文件规定“对职工出生时间的认定,实行居民身份证与职工档案相结合的办法。当本人身份证与档案记载的出生时间不一致时,以本人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要加强对居民身份证和职工档案的管理,严禁随意更改职工出生时间和编造档案。”

3.在现行退休政策中遇到的问题与措施

在现行的退休政策中,经常会遇到许多问题,但有些问题,在退休时并不涉及到这个问题,所以也没有深究为什么!但是,年龄问题涉及到具体的退休时间,如档案年龄与身份证年龄不一致问题,这个问题到了退休的时候,不同单位和不同的职工,为了解释个人的需要,都会找出种种理由来解决当初的理由,但到了今天,如何来处理呢?在这里给与探讨。

3.1退休年龄不相符合的问题

档案年龄和身份证年龄不相符问题,到了今天-在退休问题上,如何来进行评价呢?这里的原因比较复杂,但这个问题又必须面对,而且要做到平等公正,具有说服力。“当本人身份证与档案记载的出生时间不一致时,以本人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这个规定与《民法通则》第9条: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从这一点看,对退休年龄时间的确定应该以档案为主。但最高法院在贯彻《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自出生时开始,出生时间以户籍为准,没有户籍证明的,以医院出具的证明为准,没有医院证明的,参照其他有关证明认定,从这一点看,对退休年龄时间的确定又应该以身份证为主。中组部,人事部,公安部《关于办理干部退(离)休手续时认定出生日期问题的通知》早有规定。另外《居民身份证法》第3条规定:公民身份证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生不变身份代码。从这一点看,对退休年龄时间的确定,更应该以身份证为主。但到了具体人身上又会出现各自的理由来说服组织,满足自己的想法,有的想早退休,有的想晚退休。

3.2对退休年龄不相符合问题的分析

造成个人档案记载与身份证记载不一致的原因很多,但从工作实践来看,个人档案与身份证记载出生日期不一致的问题虽然比较多,但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是建国初期直到实施第一代身份证时期,我国家对居民户籍管理工作还不够规范,尤其是在农村的出生者,农民自己提供的出生时间就有两种不同的概念,选择公历和农历,对于这种不同的选择,户籍登记人员从来没有意识到给与核实或纠正,但这种记载却存在偏差。但农村一般记载的出生年月日大多是农历日期,而我国在确定退休年龄时又是以公历时间为标准,两者之间存在着时间差,尤其是元旦至春节期间出生者,按照年份计算往往出现一年得差错。

第二,是建国初期我们国家教育水平比较低,尤其是那个年代的父母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子女出生日期究竟是农历还是公历并不在乎,在子女就业过程中填写简历、教育经历过程中没有认真核对,因此造成档案记载出生日期差错者为数不少。

第三,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国有企业招收全民所有制固定工人既有指标限制,又有年龄限制,有的人好不容易搞到一个就业指标,可是年龄又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最大限制,于是只好把就业者年龄改小,以图获得批准。

第四,是国家命令禁止招收童工,由于受计划经济就业指标限制,好不容易搞到的就业指标只能靠更改就业者出生日期来获得批准。

第五,是70年代国家曾经实行子女顶替的就业政策,一些被子女就业困扰者为了子女提前退休,把不够年龄的子女顶替就业,这也是造成职工档案记载出生日期与身份证日期不一致的原因之一。

此外还有笔下误,错填,错写等情况。对于上述这些异常情况如何鉴别、如何确认的确是一件令人头疼的问题。好在公安部门对居民身份证管理日益正规,身份证搞错出生日期的状况比较少见,在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的情况下,是否仍然执行23年前制定的“当本人身份证与档案记载的出生时间不一致时,以本人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值得商榷,也值得探讨,一旦因这个问题引起纠纷被诉诸法律政府部门能否胜诉?这是依法行政的大问题,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个人档案管理工作者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之一。

4.结语

退休年龄是个敏感的问题,到了退休时刻,但是,退休年龄是以进入企事业时的登记表开始,无论当时是怎样填写的,都是你的个人主观意识,作为企事业单位,无论怎样,当时还是接受了你的登记表的事实,就是接受了你这个人,所以到了退休时刻,无论你拿出什么理由,本文认为都不足以纠正当初你的选择,无论这种选择是失误还是有误,责任只能有个人承担,企事业单位只能以登记表为主。

参考文献:

[1]张亮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个人档案管理的思考[J].吉林农业2012-06-20

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范文11

一、争取重视、出台政策,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主动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加强领导的建议。XX年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宣传部、劳动、民政、财政、文体、卫生、工、青、妇、老龄委等单位领导参加的“岳西县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会保险局,具体负责全县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领导小组经常听取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方面的汇报,不定期的召开各种层次的会议,请离退休老同志座谈,了解离退休人员生活待遇的落实情况,帮助解决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的实际困难,部署新的工作任务。二是争取出台政策,根据我局建议县政府及时研究出台了《岳西县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主要特点是:明确了目标,分清了职责,保障了经费,规范了管理。正是根据这个文件,自XX年以来,县财政共拨付退管服务费万元,有力保障了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加强退管服务机构建设。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积极支持下,由县编委批准成立了“岳西县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配置了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全县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并社区退管服务工作的指导。建立“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

二、积极探索、开拓创新,11年退管服务工作呈现新亮点。

目前我县企业退休人员 2248人,离休50人,遗属391人,合计2689人。其中居住县城城关 人,占总数的 %,居住本县乡镇的人,占总数的 %,省内115人,占总数的5%,省外40人,占总数的1.8%。如何将这些人员全部服务好、管理到位是一道难题,11年我们探索出一条新路。一是建立农村协管制度。对散居在县内农村的,建立了片区委托服务机构,确立了协管人员。并按管理服务人数拨付一定的退管费用,要求他们建立辖区内企业退休人员台帐,开展重大节日慰问、资格认证等工作;二是设立县外联系点,对居住在县外离退休人员,全面开展了走访慰问,建立联系站。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我们精心筹备,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领导小组和退休人员较多的原主管部门派人参加走访慰问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在庆祝祖国60华诞和重阳节期间,向离退休人员送上党和人民的关爱、祝福和温暖。并在上海、江苏、合肥、安庆、桐城、怀宁各组建一个联系站,确定联系站负责人。将区域内人员名册、通讯电话、详细住址打印发至各位老同志,同时告知联系人电话和详细地址。经常与联系站负责人保持联系,保证信息畅通,不断提高退管服务水平。三是人性化的开展资格认证工作。在已往的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过程中,常听到退休同志说:不就是问我死没死么,年年填表,烦!2011年,在进行资格认证时,我们精心筹备,准备了热情洋溢的致离退休人员一封信,从精神上给人以温暖,并发放一点小慰问品。变资格认证为生存状况调查工作。通过走访、信函等形式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情况进行调查、核实。了解养老金领取情况,发放点是否有不规范的行动,离退休人员的满意程度和生活状况,有哪些困难需要我们帮助。努力将工作做实做细。赢得了离退休老同志的理解和配合。

三、档案建设,管理规范,为退管工作提供支撑

档案工作是社会保险工作的数据库和基础,是业务规范化的标尺。社会保险档案是一种专门档案,它对社保经办机构开展社保工作,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保事业的健康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推动社会保险工作上水平、上台阶,我们以抓档案,促业务规范工作为切入点,开展了档案达标升级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和辛勤工作,档案管理工作机制、人员素质、档案管理设备、档案保密、保管及库房基础建设日益完善。于XX年11月经省档案部门严格考评验收晋升为省一级。在接收企业离退休人员同时,对其档案也进行了接收。11年在逐步对离退休人员人事档案进行整理归类的同时,加强了对离退休人员数据库的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退休前工作单位、养老金待遇、历次调待情况、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等,为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规范化奠定了基础,目前查阅一份档案,从目录索引到实现查阅,时间不超过3分钟。为退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四、加强指导,分步实施,重点示范社区建设取得成果

1、认真落实《关于推进全省企业退休人员标准化管理服务社区建设的意见》(劳社[XX]7号)文件精神,XX年县劳动保障局颁发了《岳西县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社区实施方案》(岳劳社字[XX]66号,我局按硬件建设、组织建设、信息建设、所开展服务和活动、经费和设备管理五个方面拟订了《岳西县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标准社区创建评分标准》,为社区创建制定了实施细则。

2、对照标准,予以强化。为了使社区创建工作扎实见到成效,我们将创建标准细化、量化后,又根据社区创建工作的实际,进一步推动和强化基础建设,制定了《社区建立自然小组及活动情况专项检查内容及评分标准》,为社区创建提供指导。

3、严格验收标准。根据上级要求,我们决定建立一至二名标准化管理服务示范社区。我们在对示范社区验收中,决不降低标准,迁就达标。实际工作该得多少分,就是多少分;该项工作空白,就是零分。

4、以制度促进标准化创建。为了使社区通过创建来促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规范,我们从实际出发,对创建标准进行了延伸和细化,认真制定了《自管小组活动制度》、《组长联系制度》、《医疗卫生服务制度》、《丧事服务制度》、《图书室管理制度》、《活动中心经费设备管理制度》六项制度,并由我局统一制作后发到社区。由于这些制度保证了退管工作重心的前置和下移,并填补了社会化管理服务制度中的空白,又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受到了社区的欢迎。

5、着力争取经费,保障创建顺利进行。XX年我们明确了创建示范社区实行“以奖代补”经费补助方式,量化补助标准,除正常经费外,示范社区通过验收挂牌后另补助1.5万元。

6、将“经费和设备管理使用”列入社区创建考核内容之一。我们提出两条要求:一是实行专款专用,单独建帐,二是确保退休人员活动器材,用品的提供使用,把经费的使用、监督落到实处。

全县六个社区,城北社区创建措施有力,成效显著,报经市局验收合格,11年挂牌成为我县第一个企业退休人员标准化示范社区。11年城西社区经验收合格,批准挂牌。

五、求真务实,创新载体,丰富离退休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

离退休老同志是党和国家的财富,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根据兴趣、爱好、特长,引导他们投身到两个文明建设中来,支持和鼓励他们参加各项社会活动,使他们真正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一是在抓好退休人员活动中心这一阵地建设的同时,在东南西北四个社区增设了4个企业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争取政府拨出专款为四个社区修缮了管理服务办公场所、阅览室及集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活动大厅,想方设法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为社区配备一些必要的设备和活动器材,给每个社区配备了数码器材,为他们开展走访慰问、文艺宣传等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充分发挥活动中心的“窗口”和桥梁纽带作用,通过组织开展适合老同志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他们每天都到活动中心来,增强老同志的凝聚力。正是由于退管工作的出色,城北、城西两社区在全市率先通过省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重点示范社区验收。二是为更好地开展退管工作,我局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争取到省图书发行公司为我县城西社区企业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捐赠书籍200册,价值3000元,争取县图书馆为城北退管中心捐赠图书1500余册,价值XX0余元。争取文体局在城西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安装50000余元的体育活动器材。三是为适应兴趣不同的老同志的需求,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依托社区平台,打造老同志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在城关陆续成立了老年人“腰鼓队”、“扇子舞队”、“棋类爱好组、书画组”等,还经常组织一些自娱自乐的演出,如城西社区每年重阳节都组织离、退休人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四是为进一步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我们把在离退休人员中建立“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作为退管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根据居住地,按照30—50人为一组的比例,建立自然小组,并选定素质高、身体好、乐于奉献、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的退休老同志担任组长,在自然小组之下按兴趣、爱好、特长、志愿组成各兴趣型、互助型、学习型的小组。小组建成后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互助帮扶,促进了与社区的信息沟通和联系,非常有效的推进了退管工作的开展。五是是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企业离退休职工和全县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经常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XX年隆重举办岳西县首届离退休人员书画展。精心组织,筹集资金布置好280平方米的优美展厅,历经2个月,共收到稿件180余幅,通过筛选展出140幅,其中书法78幅,美术52幅。今年我们又组织十余名老同志撰写作品参加市企业离退休人员书画展。

六、以人为本,优化服务,切实保障离退休老同志生活待遇

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范文12

人事档案排架,是指人事档案入库保存,在档案架或档案柜中组合排列的方式。档案排架科学合理,不仅存取档案方便,还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存放空间。档案的排架方法是否科学,同档案编号、检索方法和贮存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高校人事档案的排架,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三个档案库,在职人员档案库、离退休人员档案库、死亡人员档案库。在职人员档案可以先根据部门(学院)进行分类,每个部门固定一个的架位。每个部门内的档案又可以根据姓名首字母进行排序。离退休人员、死亡人员档案可以直接根据姓名首字母进行排列。在职人员库按照部门(学院)进行排架,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高校在管理过程中,一般以部门(学院)为单位,部门(学院)内的人员工作上关系更密切。在进行档案利用过程中,一般也是以单位为主体进行。其次,在人事档案利用过程中,利用者一般会提供所查人员姓名、所属单位、在职与否等信息,上述排架方式可以快速的根据所提供信息查找到人事档案。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样的排架方式有一定的优势。第一,能够快速定位档案。档案管理人员根据提供的单位信息,可以迅速判定档案的所在架位,通过其姓名可以定位档案的所在位置。第二,高校每个单位人员数量相对稳定,每年退休人员档案从所在单位的架位上转移至退休人员库房的相应架位上。每年新聘人员档案又增添至所属单位的档案架中,只要设计相对合理的档案排架之后,在职档案库可以长时间不用倒架。这样的排架方式也有一定的缺点,即对于退离休档案库及死亡人员档案库来说,可能需要预留出一定的空间,否则可能由于档案的增加,需要及时调整架位。

二、人事档案的编码方法――姓名首字母和职工号混合编号法

人事档案编号也简称为人事档案号或档号。它一般以字母或者阿拉伯数字为基础,根据人事档案的姓名和一定的规律,编排出一定的程序之后,而形成的人事档案的代号。 编制人事档案号的目的是有利于人事档案的保管,有利于管理人员迅速、准确、及时地取、放档案。

人事档案编号在人事档案管理整个过程中都非常重要。编号的唯一性为档案检索提供极大便利,能够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提高服务水平。编号对档案的排架管理也有一定的影响。目前人事档案的常用编号方法有:笔形编号法、姓氏笔画编号法、汉语拼音编号法、综合编号法、大流水编号法等。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笔者提出一种高校人事档案的编号方法,即采用姓名首字母和职工号混合编号法。首先,给字母A-Z赋予相应的数字代码,见表1。根据姓名首字母给予编号。例如,李晓洁,拼音为Li Xiao Jie,其姓名首字母为LXJ,根据下表可将其编码为:122410。姓名为两个字的,中间两位数字用00代替,例如,张宁,首字母为ZN,编码为260014。姓名为四个字的以此类推。这样的编码可能会出现重复,例如,林新继的首字母同为LXJ,其编码与李晓洁相同。但职工号在高校管理中一般是唯一的,不论是新增人员,还是调出、退休、死亡等,号码不重复利用。为避免重复,在首字母编码的后面加上职工号,这样就避免了人事档案档号的重复。同时,职工号对于教职工来说,就像高校里的身份证一样,它还在财务部门、餐厅、图书馆、网络应用等各方面利用,采用这种编码方式,也利于使档案管理与学校的信息化进程相契合(见表1)。

首字母和职工号混合编号法,笔者在表2中进行详细的举例说明(见表2)。

在同一部门中,人事档案可以直接根据编码进行排序。首先,根据前两位的数字(姓名第一个字母代号)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前晌皇字相同的根据第三位和第四位数字(姓名第二个字母代号)进行排序,第三、四位相同的根据第五、六位(姓名第三个字母代号)进行排序,若首字母六位数字都相同,按照员工编号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根据上述方法,表2中的干部档案的排序可以如下排序(见表3)。

在人事管理系统中,通过一定的设置,可以轻松实现对人事档案的编码。从系统中直接导出干部人事档案编码并打印,节省人力。根据档案编码,在上架过程中,直接根据编码数字进行排列,相比直接的音序排列法,能够将每份档案的位置进行更加精准的定位,提高了管理档案的效率。

此种编码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点。第一,采用此种编码方式,在人员调动后,不用对编号进行调整,直接将干部档案放入调入部门的相应架位即可。人员退休后,也可直接将档案拿出,放入退休干部档案架位的相应位置即可。第二,在人们意识中,数字的排序比字母的排序更简单,人们更熟悉从1-26的前后顺序,而对于从A-Z的顺序相对有难度,特别是对26个英文字母不熟悉的人来说,这种编码方式排架时效率更高。用这种混合编码方式,可以更迅速地进行档案排序与上架管理。第三,利用此种方式对档案进行编码、排列,当有档案材料需要入档时,可以快速确定档案位置,节省人力、物力。人事档案具有动态性的特点,档案材料每年都会增加,最常见的材料为年度考核表等。这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将移交的档案材料及时入档。采用此种档案编号方法,将会使档案材料的入档工作效率提高。

此种编码方法在利用相应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档案编号的过程会非常迅速,而人工进行档案编码会相对费时,这是此种方法的一个弊端。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