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生分享学习经验总结

学生分享学习经验总结

时间:2022-10-18 23:54:27

学生分享学习经验总结

第1篇

心理课最大的特色在于活动、体验和分享,分享环节有时甚至比活动环节更为重要。这里的分享环节指的是学生对于心理体验的思考和交流,可以是经验的交流,也可以是感受的交流。然而,新手教师常常无力调控分享环节,给人留下心理课深度不够,热闹过后收效甚微的印象。

2016年9月,江苏省中小学统一使用审编教材。针对新教材,省市接连开展了几次观摩课的学习。在观摩课学习中,我带着平日里上课最大的疑惑――“分享环节的设计”来听课反思,获得了几点启发。

一、心理课规则的制定有助于引导学生勇于分享

心理课的教学素材大多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的经验密切相关。然而,学生的经验通常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因此,心理课的问题通常不会有标准的答案,在学生们各色的回答之后,教师会进行澄清和适当的引导。所以,在课程的开始,教师就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心理课的一大规则:每个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回答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源于自己的实际经验的答案都是值得尊重的。

在观摩课中,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在每节课开始之前会呈现一张PPT,上面写着心理课的规则,如“积极参与、开放自己、尊重他人、真诚表达”等,并且会作简单说明,提醒学生注意自律。江苏海安中学的孔翠老师还提到,她课前会请学生做自我评估,评估一下能否做到上述椎悖当学生承诺“能”的时候,不少学生会在分享的环节自觉地兑现自己的承诺。

另外,作为一门走进课表的课程,心理课对学生的考核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暗示学生心理课需要认真对待。比如在经验交流中,有教师提出他会请心理委员在花名册上标注出回答问题的学生、回答次数、主动回答还是被动回答等,同时记下明显破坏课堂纪律的学生的信息,并在学期结束时的考核中体现出来。

二、安全的氛围有助于促进学生敢于分享

安全的心理氛围是学生分享的基础,只有在一个相互尊重和接纳的集体当中,个体才愿意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除了心理课规则对学生的约束作用外,心理教师营造的安全氛围也会促进学生的分享。通常,心理教师不会随意评判学生的想法,但会提醒意见不同的学生尊重别人的想法,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达成共识。心理教师很少会点学生起来展示的自己作品或暴露自己的想法,而是尽量遵循自愿原则,让学生放心地面对自己的真心;在学生自愿分享的时候,心理教师会即时地鼓励他的分享行为并且会确认学生的意思,给出自己的反馈;若是学生自我开放的时候涉及到内心深处脆弱的地方,教师会及时给予肯定和关怀,也会适当开放自己类似的个人经历,让学生感到被接纳、被认同。

三、教师的自我开放能够促进学生的分享

许多教师都有经验,当教师开始讲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会特别集中,这个时候也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思考。这种用自己的经验引发学生经验的方法在心理课中叫作“教师的自我开放”。而教师自我开放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会起到一个示范作用,提高学生的课堂卷入度,引导学生有深度地分享。

例如,2016江苏省心理教育年会上一节“认识并塑造自己”的示范课中,当进行到“多彩名片”环节,需要学生就自己的多重身份现状和对这个身份的未来期待进行分享时,教师首先分享了自己作为家人、作为教师角色的现状和期待,给学生做了一个较好的示范。课后有听课教师提出,如若再多一些不同身份的自我开放,再增加一些开放深度,将更能启发学生的思路。

再如在2016年南通市的心理观摩课上,如皋一中的崔娟老师在讲“自我学习监控”时,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自我学习监控中已经做出的努力。在学生分享之前,她先深情地讲述了几天前自己身边刚发生的事情:上大三的儿子突然间觉察到自己的大学学习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并对此懊悔不已,她帮助孩子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孩子最终勇敢面对了问题。

在这段描述中,崔老师作为母亲,情感卷入度很高,自我开放得比较深,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亲闻了一个真实的个人经历。大家都被崔老师深深地带入到课堂中,每个人的体验也涌现出来。这为之后设计的“自我学习努力确认并站队”的活动和分享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问题设计的好坏影响学生的分享

不少心理教师抱怨,抛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学生竟然答不出来,并由此判定这个班的学生不能积极分享。可课后反思时,教师才发现并不是学生不分享,而是问题设计得不好回答,需要调整。比如,在市观摩课上,一节“我的学习我做主”主题课中教师讲到学习评估时问学生:“如果你是老师,会从哪些角度来评估一份研究性学习报告?”这样的问题理论性强,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教师回答都难,何况学生。但如果换种方式,问学生通常会从哪些角度评估自己最近的学习状态,学生就有话可说了。

同样,在这次观摩课学习中,我发现小调查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提问方式。小调查可以设计在进入正题之前,首先了解学生自身的某一现状,将学生的关注点直接聚焦到个人生活实际。如通州中学的蔡志红老师在开始“我的学习我做主”这节课前,先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做了五项选择的小调查(A你一直以来都是主动学习的;B你一直以来都是被动学习的;C以前是被动学习的现在是主动学习的;D以前是主动学习的现在是被动学习的;E有时是主动学习的有时是被动学习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选择,当然也能说出自己的选择原由,这样就迅速地将学生往自己的学习实际引导,当提问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何体验时,他们就可以较容易地根据自己的现状说出感受。

五、耐心地等待、鼓励学生分享

在进行完一轮活动体验邀请学生分享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没有学生愿意分享的局面,这个时候如果不是提问的可答性的原因的话,教师就需要再多点耐心、多点鼓励。分享并不是一个形式,而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体验、思考、表达,教师多花点时间来鼓励有想法的学生表达,耐心地等待没有想法的学生思考,这些都是值得的。如市观摩课上,孔翠老师在进行完“我的学习成长树”活动之后,让学生分享以往助我成长的经历和展望对未来成长的目标。

学生分享了前一个问题,但是后一个问题没人分享。这时候,孔老师没有急于完成任务,叫人起来回答,而是反思了一下自己的问题,并且多给了点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再请人自愿分享时,学生就主动举手分享了。再如,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在一个活动、一节课结束的时候,请学生分享收获或者感悟,都会请学生先写下来,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总结的时间,这样学生就能准备好,自信地站起来分享。

第2篇

〔关键词〕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亲历;感受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4-0010-03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提出了“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然而,现实生活中,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现象仍大量存在,要真正实现“三个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生为本”,让学生“乐学”、“善学”,其方法是打造一个学习的平台,而体验式学习则是支持这种学习平台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

所谓体验式学习,其主要的教育哲学及理论架构是整合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以及其他学者的理论而形成的学习框架。体验式学习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和活动,让学习者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体验式学习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体验式学习的几个重要理念

1.促进人格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重视人的发展,强调教育以学生人格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为核心是这一报告的中心内容,并成为世界各国比较公认的教育原则。这一教育理念落实在教育行为上,就是要强调教育者通过行为实践和内心体验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2.改善心智模式。彼得・圣吉关于心智模式的研究,从另一角度诠释了体验式学习的原理。心智模式是指一种深植于人们心中的对周围及世界的看法及其采取的行动。他认为人们常常以自己的观念和假设来看世界,很多时间透过自己的“过滤眼镜”去诠释和认定外在的世界,其实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假设,然而人们却把它当成真实的世界。体验式学习探询的就是改变的根本动因――根植于心中的观念,而且从操作层面观察和改善人们的心智模式――这些观念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成果。根源改变了,导致行为改善,成果自然彰显。

3.激发潜能。体验式学习的教育宗旨就是“你的拥有超过你意识到的”(There is more in you than you think),让每个学生学会向内学习,向内发掘潜能,发现影响我们创造和发展的盲点、障碍,把那些平时总认为的“不行”、“不能”、“没希望”等负面的东西清理掉,从而把每个人身上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向外不断挑战自己,“还有其他办法吗”、“我还能干什么”、“我还能不能做得更好”等,从而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通道,使整个人的综合素质得以有效发挥,为个人的持续健康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体验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1.基本结构。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结构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亲历:由教师依据课程目标创设情景和活动,由学生单独或团队合作去经历一个事件或完成一项任务。

感受:学生置身其中,得到最真切的感受。这种感受将是全方位的、印象深刻的。通过回想和对这段经历进行分析,产生自己的观点。

分享:学生个人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毕竟是有限的、范围狭小的,学生们聚在一起把自己的感受拿出来分享,每个学生就会得到数倍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积极地鼓励学生发言,灵活运用提问的技巧,引导学生的思维在原有观点的基础上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

总结:当学生把观点分享了之后,得到的是一些超过自己想象的、零散的信息,这时教师将引导学生在反思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总结,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形成积极的思维和价值观。

应用:这个过程是在学习之后的生活中由学生自己完成的,认识在实践中产生,最终还是要回到实践中去,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到了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后,最终要用来指导实践,这也是体验式学习的终极意义所在。

现以思想品德课的案例《怎样对待不公平》来说明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结构。

上课了,老师告诉学生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准备了蛋糕请学生分享。说着,取出了一个小小的蛋糕,切成两份,只分给了坐在前面的两位学生。(亲历)

结果,没吃到蛋糕的学生很有意见,吃到蛋糕的学生也不自在。(感受)

老师坦诚“交心”:看来老师带来的蛋糕是太小了,可现在蛋糕吃完了,你们看怎么办吧,是继续带着不满的情绪,还是想办法让自己高兴起来?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不公平”的声讨逐渐转向了探讨“让自己高兴”的思维和办法。学生的消极情绪在集体讨论中得到了宣泄,并形成集体共识,即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肯定老师的情意而不在乎表面的形式。(分享)

老师升华主题: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今天确实是老师不好,弄了那么个小蛋糕,使同学们不能公平分享。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是怨天尤人,还是设法调整、改变,或主动适应现实环境?这取决于个人的努力。比如今天分蛋糕,你没吃到,又不说――只好自己受罪了;你说了,可能老师就分给你――满足了你的需求;蛋糕确实没有了,你怎么办――主动适应才能获得快乐。(总结)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如何正确地对待不公平问题。(应用)

2.基本技术

(1)启动技术。体验式学习活动之初,需要让全体学生放松,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通常是教师带领学生做轻柔体操,以促进身心放松、协调。如果是新组建的班级,还可进行多种形式的自我介绍,或谈论一些轻松有趣的话题,活跃气氛,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降低自我防卫心理。之后,随着活动的深入,才有可能作较深层次的自我探索。

同时,还要建立必要的团队规范(或称游戏规则),团队规范是引导学生行动的准则,也是保障学生权益的重要依据。团队规范不仅规定个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还有舆论导向的作用,破坏规范者不能被团队所接受。对团队目标和规范的认同会有效提高学生对团队的归属感。所以,教师要善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技巧,建立积极的、有效的规范。

(2)过程技术。体验式学习主要采用科学的多重感官学习法,包括小组研讨、尝试会谈、情景活动、角色扮演、静心冥想、作业练习、行动指南等。其中常用的是角色扮演法,即通过行为模仿或角色替代,使学生受触动而领悟。以思想品德课《了解自己的情绪》为案例,运用角色扮演法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A哑剧:用行为动作表达赞美别人或讨厌别人,促进非语言沟通。

B角色互换法:一个人按顺序扮演对立的两种角色,如欺侮人的人和被欺侮的人。

C双重角色扮演法(也称“镜向扮演法”):由两个人表演,一个表演有问题的人,另一个完全模仿前一位的动作重复表演一遍,使前一位(有问题者)得以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德性。

体验式学习以沟通为纽带,而沟通的有效性来自于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的简约和准确,而且,沟通的双方既要考虑自己的需求与动机,也要考虑对方的需求与动机。这里隐含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与人交往时,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个人主观经验的影响,个人的主观经验包括生活经验、第一印象、价值倾向、社会知觉等。沟通的双方都会倾向于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和意图来表达信息或“翻译”信息,尤其是个体的社会认知偏差,常常会歪曲他人发出的信息。这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既要提高自己知觉的敏锐性和客观性,觉察、理解学生沟通信息的真实涵义,又要运用澄清、面质、鼓励等多种技术介入与协助团队的有效沟通。

与传统接受式学习不同,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会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激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遇到冲突时,不会去平复学生的情绪,而是让学生自己管理情绪;教师犹如一面镜子,不是指挥学生做什么,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有策略性的过程,运用聆听、发问、区分、回应等技巧,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现状、心智模式,以及限制自己达不成目标的障碍,鼓励学生调整心态,修正行为,达成目标。

(3)结束技术。体验式学习活动将要结束时,可让学生作个具体化的自我评估,教师更要全面、具体、明确地对活动作一总结,以帮助学生整理学习成果并促进他们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这里的“全面”,一是指向学习目标的各方面,二是兼顾团队中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里的“具体”,即表达具体,也就是不要笼统、抽象地叙述。例如:以“我学会倾听别人说话,不再随便插嘴,在争吵时,我学会不动气……”代替“我在人际关系上长进了许多”;以“你说话时面带微笑,令人很舒服”代替“你表现很好,有进步”之类的抽象语言,这能较好地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对活动中比较被动、沉默的学生,可以说:“每次讨论,你总是最后一个发(下转第14页)(上接第11页)言,而且说得很少。”这样的反馈和评价也有益于接收者采纳。

四、教师在体验式学习中的角色作用

教师在体验式学习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如领导者、协调者、教练等。具体来说,教师应注意把握以下三对角色关系。

1.既是教练,又是学员。在体验式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制订活动目标和活动方案,机智地创设情境、引导讨论、提炼精髓、延伸主题,这无一不需要教师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同时,这类活动特别强调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为了较好地维护团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气氛,教师还要降低自己的高度,保持对每位学生的同理心,即能够设身处地对学生进行移情性理解,并把这种理解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让学生知道。

2.既是局内人,又是局外人。在体验式学习中,分歧和碰撞是经常发生的。教师既是“局内人”,能敏锐地洞察学生的思维与情绪的变化,分析、判断学生真实的声音,引导鼓励学生更具体、更明确地提供信息和表达意见;而在表达时,又要充当“局外人”,尽量避免主观意见介入,力求公正性和客观性,使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关心与尊重,有助于他们更深入的自我探索。

3.既是团队的中心人物,又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体验式学习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教师必然是活动的中心人物,然而活动的主体毕竟是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要善于运用领导技巧(包括反应技巧、交互作用技巧、行动技巧等)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欣赏、观察、参与的态度和行动,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和活动的热情。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饭店;组织学习;持续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2)08—0036—09

1 引言

在全球经济转型的背景下,饭店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呈现出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这在客观上要求饭店必须不断地进行服务创新。戴斌的研究结果表明,饭店要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就得着力于市场、产品、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持续创新。姜锐则认为,饭店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活动,才能获得新的推动力、增长力和生命力。

组织学习与企业持续创新关系是新课题,当前研究成果集中在生产和技术行业。蒂斯等、科恩和利文索尔(Cohen and Levinthal)均认为,学习导向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影响。梅比(Mabey)和沙拉曼(Salaman)也认为组织学习对组织创新有重要影响。谢洪明认为学习导向对组织的技术创新及管理创新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李燚、芮明杰从理念创新、结构创新、方式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4个维度,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组织学习对管理创新成效具有显著作用。曾萍、蓝海林则采用来自珠三角企业的数据,用SEM实证检验,指出组织学习对知识创新有着直接正向影响。

针对饭店行业,学者们近年来开展了一些相关研究,如胡梦蕾等认为饭店内团队的知识共享能促进服务创新,杨(Yang)强调饭店行业应引入知识管理战略,许春晓等的研究发现,知识共享对服务创新有正向显著影响。但上述学者大都是从知识共享单一维度研究其对饭店服务创新的影响,尚没有人从系统、动态的视角来研究组织学习对饭店持续创新能力的影响。特别是除了知识共享,是否应该综合考虑知识获取、知识运用与记忆等因素,才能有效推动饭店的服务创新,以及这些要素对饭店持续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如何,都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实证研究而在这些方面有所发现,以期深化认识组织学习与饭店持续创新能力的关系,并为饭店管理实践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2.1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持续创新能力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博格曼(Burgelman)和鲁斯(Roos)认为,持续创新能力是支持企业创新战略的一系列要素,它包括可利用资源及分配、对行业发展的理解能力、对技术发展的理解能力、战略管理能力、结构和文化条件。巴洛夫(Baloft)认为,持续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技术系统能力、管理系统能力及企业的价值观。艾米顿(Amy Benton)认为,持续创新能力是企业创造新思想的能力,使用好思想的能力,好思想最终成为市场化的产品或服务,并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能力。总之,持续创新能力是为支持企业创新战略实现,体现于企业创新全过程中的一种系统整体能力,持续创新能力主要是由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支持创新等三要素构成。技术创新是核心要素,制度创新是确保技术创新和相关支持创新要素形成协同作用的关键,而支持创新则提供企业文化、人才和学习创新的机制支撑。

在借鉴休伯(Huber)、马丁(Martin)和汉斯(Hans)等人观点,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组织学习是企业通过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运用及知识记忆等重要环节达到充分掌握和利用企业资源,改进企业组织自身行为,从而使企业保持持续优化调整与持续发展的行为与过程。组织学习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有4种观点:(1)组织学习过程观。休伯认为,组织学习是一个包含知识获取、信息分发、信息解释和组织记忆的过程。格拉蒂(Gherardi)和尼科林(Nicolini)研究表明,组织学习是在组织中开展的集中在创造和使用知识的学习过程。张钢和许庆瑞认为,组织学习可以视为一个以共享的知识基础为中心带有控制反馈机制的、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陈国权认为,组织学习是组织成员不断获取知识、改善自身的行为、优化组织的体系,以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使组织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并通过发现、发明、执行、推广、反馈、知识库等来衡量组织学习。(2)组织学习结果观。道奇森(Dodgson)的研究则表明,组织学习是在组织文化影响下,组织用以增补或建构知识及常规方式,增进员工技能,以调整或开发组织的效率。卡尔弗特(Calvert)、莫布里(Mobley)和马歇尔(Marshall)认为,组织学习是一种有企图的行动,透过适应与创新的学习持续地改变组织自身。雷丁(Redding)和卡塔拉内洛(Catalanello)认为,组织学习通过不断吸收环境中的变数,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做出合理反应,以此帮助组织生存的学习。(3)组织学习能力观。梅耶斯(Meyers)认为,组织学习是企业观察、评估组织的内外部刺激,并以积累的、相互作用的、目的明确的方式采取行动的一种能力。金(Kim)将组织学习定义为透过心智模型建立一个联结个人学习累计成效与组织学习的架构,增加组织采取行动的能力。(4)组织学习活动观。吉尔(Gill)和斯洛克姆(Slocum)认为,组织学习是组织内部通过察觉各自经验的品质、形式及后果,并透过心智模型的构建与发展以了解这些经验的行为。

2.2研究假设

知识获取是组织成员从企业内外部获得并增加组织知识的行为,休伯认为组织的许多正式行为均用于获取信息或知识,如市场调研、竞争对手分析、顾客行为分析等等。斯莱特(Slater)和纳瓦尔(Narver)认为,组织还通过组织成员自身的直接经验和他人的间接经验来获取知识,如工作中经验总结、标杆学习、战略联盟等。

内部获取知识包括干中学或经验学习,外部获取知识包括标杆学习、顾客分析或战略联合等等,无论是知识获取的哪种方式,它们都与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有莫大关系:知识获取是为了积累饭店的知识资源,而饭店的知识资源才是创新的动力与源泉;标杆学习有利于饭店与同行领先者比较时,发现自己的优劣势,以助于饭店扬长避短,从而产生创新的动力和需求。李国津通过市场调研和顾客行为分析,及时捕捉顾客的需求变化,适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推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有利于饭店提高创新的效率和实用性,保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持续优势。总之,知识获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饭店增加社会资本,掌握市场发展动态,跟踪顾客消费趋势,改进工作,推出具有新意与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的过程。因此,知识获取与持续创新能力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基于此,笔者提出如下的假设:

H1:饭店知识获取对持续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

H1a:饭店知识获取对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

H1b:饭店知识获取对制度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

H1c:饭店知识获取对支持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

知识共享是指信息在组织内部的交流与传播活动。休伯、罗默(Romer)认为组织中的许多成员掌握着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与知识,但是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信息的价值,同时组织中有些成员正在努力寻找这些知识与信息,而他们不知道组织中有人已经掌握了这些信息,由于在一个组织内部没有实现知识共享,导致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的时效性。野中(Nonaka)从社会化、知识的整合、外部化和内部化过程说明了信息在组织内部的交流与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在组织内部若能将知识在第一时间进行共享,让知识在内部得到充分的交流,则能够让饭店在第一时间掌握顾客信息,从而缩短饭店产品开发时限,增强饭店创新的主动性,提高服务创新效率。基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H2:饭店知识共享对持续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

H2a:饭店知识共享对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

H2b:饭店知识共享对制度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

H2c:饭店知识共享对支持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

如果说知识获取是为了增加组织的知识单元,而知识共享是为了增加组织的整合知识,那么,知识运用便是充分利用知识单元或整合知识而进行组织行为和决策的行为。休伯认为,如果组织没有较高的能力处理获取的信息(他称之为信息过载),必然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邓(Day)认为,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组织学存在,这些企业内部的部门或成员必须对获取的信息对经营效果的可能影响有一致性的认识,才能促进组织开展创新活动。也就是说,一旦饭店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之后,若不加以理解、合理利用而是束之高阁的话,那将会削弱组织进行创新的动力,影响组织对变化进行反应的速度,对创新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基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H3:饭店知识运用对持续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

H3a:饭店知识运用对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

H3b:饭店知识运用对制度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

H3c:饭店知识运用对支持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

组织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组织必然存在储存知识或信息的记忆机制。组织记忆的形式包括无形的知识载体和有形的知识载体。在饭店,无形的知识载体主要是指饭店战略、饭店文化等等,而有形的知识载体则包括顾客信息、客史档案等文献资料。罗默和迪伦认为,当个人知识转变为组织记忆,实现信息在组织内部的共享,便于任何部门和个人对信息的检索,能够减少信息拥有的不对称现象,从而降低信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导致的信息退化风险。也就是说,饭店可以通过将组织成员个人掌握的顾客信息,收集、整理、共享,以便于全体员工检索,最大可能地发挥信息的功效,既能从记忆的信息中分析顾客变化的需求,又能帮助每位员工认识饭店顾客,尤其是常客,从而有助于饭店为顾客持续提供具有新意的个性化服务,增强顾客忠诚感,提高饭店效益。基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H4:饭店知识记忆对持续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

H4a:饭店知识记忆对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

H4b:饭店知识记忆对制度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

H4c:饭店知识记忆对支持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饭店组织学习与持续创新能力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

3 研究设计

3.1问卷设计

本文参考马丁(Martin)和汉斯(Hans)及李正卫的成果,结合饭店行业特征,编制了组织学习预测试题,共31题;参考唐健雄和王国顺使用过的量表,编制了饭店持续创新能力预测试题,共26题。所有的测题都由陈述句组成,均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1为非常不符合,5为非常符合。

由于笔者根据文化差异和行业特征对原始量表进行了修改,所以通过预测试对量表进行了修订,本研究采用SPSS16.0对预试数据进行信度及总体项目分析(Corrected-Total Correlation,CITC),对初始量表的测题进行进一步筛选,筛选标准为Cronbach’sAlpha值大于0.7,CITC值大于0.4,最终组织学习量表保留了15个题项,饭店持续创新能力保留了19个题项,如表1所示。

3.2抽样方法与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分为预测试和正式调查两个阶段。

在预测试阶段,考虑自身资源,本研究选择了三亚君澜度假酒店为对象,2010年9月笔者首先在该饭店对量表进行了预试,希望通过预试对试题作进一步筛选,完善问卷的设计,如删除不相关选项、修饰问卷语言,让被调查者更容易理解等等。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0份。问卷回收采用严格的剔除原则:对填写有规律的问卷予以剔除,如全部填写同一选项或按一定数列规律填写;删除填写缺失太多的问卷。根据以上原则,共剔除13份,有效回收问卷57份,有效回收率达81.5%。通过总体项目分析,共删除22项不符合项目分析原则的题项,整理之后得到组织学习15个题项,持续创新能力19个题项。第二次为正式调查,时间为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主要考虑饭店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成立年限等因素,本次选择了神农大酒店、普瑞温泉大酒店、长沙华天大酒店、通程国际大酒店、明城国际大酒店、富丽华大酒店、五华大酒店、长沙紫龙湾大酒店、三亚希尔顿大酒店、三亚丽兹卡尔顿大酒店等四星级、五星级饭店的员工,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其中,选择2家三亚地区饭店主要考虑其代表外资管理的国际度假型饭店。选定饭店后,再进行分组抽样,问卷发放涉及到饭店高层、基层管理者及一线员工,部门包括前台、客房、餐饮、人力资源部等部门。通过与饭店方进行事先沟通与联系,在征得饭店同意之后,由笔者与饭店方联系人一起发放问卷。第一次正式发放问卷300份,第二次补充发放问卷120份,共计发放420份问卷,实际回收290份,删除无效问卷45份,有效回收245份,有效回收率为58%。

样本中,男性(40.4%)女性(59.6%)比例反映了饭店业从业人员特性;以16~24岁(71.4%)以及25—34岁(24.9%)的中青年为主;从业时间方面,约1/3受访者从业时间在3~4年;在职位层次上,普通员工最多,占63.7%,基层管理者占24.5%,中高层管理者占11.8%;饭店规模在500间以上的占30.2%,300~499间的占38.8%,200~299间的占19.2%,199间及以下的占11.8%;成立时间在3年以下的饭店占0.3%,3~5年的饭店占43.3%,6~10年的饭店占33.1%,11年以上的饭店占23.3%。总之,以上数据比例符合高星级饭店行业现状,具有较强的随机性,数据较为可靠。

4 结果分析与模型检验

4.1探索性因子分析

4.1.1组织学习维度

按照因子分析的前提要求,首先采用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使用SPSS16.0对组织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得到Bartlett球形检验相伴概率为p=0.000,KMO值为0.804>0.8,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经过方差最大化旋转来对数据进行分析,用最大似然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最终选定4个因子,它们的特征值分别为5.041、1.922、1.337和1.217,对总方差的累计解释程度为63.445%。根据各因子特征,把4个因子分别命名为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运用及知识记忆。

4.1.2饭店持续创新能力维度

使用SPSS16.0对持续创新能力量表进行分析得到Bartlett球形检验相伴概率为p=0.000,KMO值为0.918>0.8,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经过方差最大化旋转来对数据进行分析,用最大似然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最终选定3个因子,它们的特征值分别为8.542、2.003和1.164,对总方差的累计解释程度为61.625%。根据各因子特征,把3个因子分别命名为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和支持创新能力。

4.2验证性因子分析

使用AMOS7.0软件对概念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4大项8个指标对模型进行拟合指数评价。具体判断标准分别为:x2df在0~3之间;GFI、AGFI大于0.9,可接受;RMSEA通常小于0.08,越接近0越好;TLI、IFI、CFI大于0.9,越接近1越好;PNFI、PGFI大于0.5,如再进一步检查组织学习与持续创新能力各维度的组合信度及平均变异数抽取量,按规定,不存在负的标准误差值,标准化系数在0.5 ~0.95之间,组合信度大于0.6,平均变异数抽取量最好大于0.5。运行AMOS7.0对组织学习与持续创新能力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各项拟合指标均达到模型要求的水平(具体结果见表2),说明该模型整体拟合效果可以接受,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见表3。

4.3模型检验

首先,建立组织学习对持续创新能力的影响路径初始模型,然后运行AMOS7.0统计软件,对初始模型中的相关参数进行检验,根据初始模型产生的“修正指标”,不断建立对应变量的关系,从而减少卡方值、p值增加,对初始模型进行修正的最终结果如图2与表4。

从表4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模型修正后的拟合指标x2/df=1.1260.9;TLI=0.976,IFI=0.983,CFI=0.982,均>0.9;PNFI=0.651,PGFI=0.614,均>0.5,由此可见,拟合指数都达到拟合标准,故模型整体拟合较好,可以接受。

4.4假设检验结果讨论

H1:饭店知识获取对持续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结构方程分析结果表明,知识获取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路径系数为0.304,为正向影响,C.R=3.952,p0.1,说明没有显著影响;知识获取对支持创新能力的路径系数为0.044,为正向影响,C.R=0.495,p=0.620>0.1,说明没有显著影响。总体分析表明,假设1得到部分支持,即饭店知识获取能力越强,饭店持续创新能力不一定越高,也就是说饭店持续创新能力不一定有所提升,它需要考虑知识共享、运用与记忆等综合因素。

H2:饭店知识共享对持续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结构方程分析结果表明,知识共享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路径系数为0.335,为正向影响,C.R=2.929,p

H3:饭店知识运用对持续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结构方程分析结果表明,知识运用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路径系数为0.209,为正向影响,C.R=2.097,p

H4:饭店知识记忆对持续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结构方程分析结果表明,知识记忆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路径系数为0.531,为正向影响,C.R=5.162,p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国内外关于组织学习与持续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大多集中在生产和技术行业,相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理论及实证研究相对缺乏。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组织学习对饭店持续创新能力影响的概念模型,并提炼出具有饭店业特点的量表,以试测方式,然后通过项目分析、因子分析论证,得出饭店持续创新影响的因素不仅包括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而且饭店内部的组织学习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决定性要素,饭店应综合考虑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运用及知识记忆4个环节对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支持创新3个层面的影响。同时,通过结构方程分析发现,组织学习对持续创新能力影响的假设模型整体配适度均达到可接受的检测水平,表示概念模型可获得支持,结果表明,组织学习维度中知识共享、知识运用、知识记忆均对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支持创新的影响较强,知识获取只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较强,对制度创新和支持创新的影响较弱,表明饭店知识获取能力强,将有利于技术创新,但如果饭店要提升制度创新和支持创新的能力,必须不断地将获取的知识进行共享、运用与记忆,才能有效提升饭店持续创新能力,不断推动服务创新,使饭店保持核心竞争优势。本研究结论对饭店通过组织学习提升持续创新能力具有以下管理启示:

首先,树立标杆管理,重视知识获取途径。由于组织存在路径依赖性,饭店管理者的思想容易僵化,缺乏创新意识。因此,饭店管理层应不拘现状,抱有积极的学习心态,经常走出去参观与学习,不断向行业领先者取经,尤其要学习国际先进的饭店管理经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分析其失败原因,合理借鉴其成功经验,坚持服务创新理念,积极开展服务创新工作,以帮助和提升饭店服务质量。

其次,强化知识共享管理。高星级饭店应该强化知识共享管理,营造浓厚的组织学习氛围。一方面,建立饭店知识共享机制。饭店应定期召开员工培训或经验分享会议,鼓励饭店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经验交流与学习探讨;另一方面,合理利用激励手段。对于服务创新过程中涌现的好点子、好技巧要善于总结,对于服务创新中出现的失败要给予理解和支持,对于合理化建议被采纳的员工要及时奖励,充分利用物质奖励、精神奖励、职务升迁等激励措施,树立创新性员工典范,刺激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形成,从而在饭店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与创新氛围,让员工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

第4篇

六月,伴随着学长学姐们的毕业而来临,作为学弟学姐的我们,正处大学迷茫中,他们的经验给我们带来了一点阳光,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关于毕业生经验交流会主持词范文,给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毕业生经验交流会主持词范文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前来参加我们的“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和经济金融学院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我是主持人杨易。

又是一年五月中,待聆骄子忆往昔。闻着夏日的芬芳,08级的学长学姐将撷取那最后一片云彩,结束那流光溢彩的大学生活。曾经的学海苦渡、曾经的年少轻狂已变成美好的追忆。他们即将告别勤奋耕耘的大学老师、告别朝夕相处的大学同学,他们就要走向社会、踏上新的征程、开辟新的航道、拥抱新的希望、创造新的辉煌。而他们也不忘为身后的我们留下足迹,与我们一同分享这四年的点点滴滴,给我们留下最宝贵的建议和最诚挚的祝福。今日,让我们借此次优秀毕业生交流会与各位学姐们共话岁月,齐瞻美好未来!

那么下面有请我们的优秀学生代表

首先让我们请上今晚第一位发言的考入四川大学的谭佳妮学姐,她曾多次获得二等奖学金暨优秀学生干部,掌声有请!

谢谢谭佳妮学姐的精彩发言。熬过寒冬的人,最知道太阳的温暖,走过沙漠的人,最知道水的甘甜。接下来跟大家分享考研心得是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的刘欣怡学姐。掌声有请!

谢谢刘欣怡学姐的发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考研的心境冷暖自知,享受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痛并快乐着。下面有请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的宋晨学姐,掌声有请!

听过了宋晨学姐给我们带来的丰富经验,看来考研真是磨练人意志和耐心的过程,接下来有请考入吉林大学的孟庆辉学姐与我们分享她的考研岁月!

谢谢,想必大家从孟庆辉学姐的身上学到了很多,那么大家一定也很期待考入复旦大学的谭亚亚学姐又会有什么宝囊向我们展示呢?下面掌声有请最后一位与我们分享经验的谭亚亚学姐。

谢谢谭亚亚学姐的精彩发言!

优秀其实是一种习惯,学姐们不仅品学兼优,还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作为学妹我不得不为你们的优异折服,谢谢你与我们分享你们的经验。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的精彩发言。此时此刻,相信在场的观众一定有很多问题要问他们,下面让我们进入今天交流会的第二个环节。现在有请谭佳妮,刘欣怡,宋晨,孟庆辉及谭亚亚学姐。那么现在把时间留给大家,同学们可以向各位学生嘉宾自由提问。

由于时间关系,很遗憾不能让每位同学的问题都得到解答。

感谢学姐们精彩发言和大家的积极配合。此时此刻。相信大家都受益匪浅,正如“金凤吐睿,锦囊探计”,相信今天这么多锦囊总会有适合你的一计。那么从现在开始明确自己的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确定努力方向,充实大学生活,为未来而努力奋斗!

再次感谢各位的光临,本次经验交流会到此结束。再见!请大家有序退场!

毕业生经验交流会主持词范文2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前来参加我们的“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马上就是大三了,同学们往往会有压力感,一些是源于专业课学习的深入,而大部分学生则开始考虑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和升本问题,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大三的学姐,学长们就要走向社会、踏上新的征程、开辟新的航道。而他们也不忘为身后的我们留下足迹,与我们一同分享这三年的点点滴滴,给我们留下最宝贵的建议和最诚挚的祝福。那么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几位上一届比较有代表性的学姐、学长来为大家指点迷津,并介绍一些关于升本和就职等方面的信息。

1、作为财经管理学院11级工商企业管理2班班长,曾担任学院团总支副书记,现工作于深圳市西域鞋业有限公司,管理培训生岗位。

想必大家都知道是谁了吧?

那么,让我们请上今天第一位发言的A学姐,掌声有请!

谢谢A学姐的精彩发言。

2、熬过寒冬的人,最知道太阳的温暖,走过沙漠的人,最知道水的甘甜。

下面这位学姐参加了今年的专升本考试,以262分的成绩,被文理学院录取。在这里我们先恭喜她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么,下面我们再来听听B学姐的专升本的心得。掌声有请!

谢谢B学姐的发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享受这个过程,我们也可以痛并快乐着。

3、除了专升本,就业也是毕业生的选择之一。

如何在莘莘学子中脱颖而出呢?下面有请C学姐与我们分享她的面试就职经历,掌声有请!

感谢学姐为我们带来得宝贵的经验。

4、D学长,财经管理学院11级工商企业管理2班团支书,现工作于中国石化广东深圳分公司,零管处-规范化管理岗位。

下面,有请朱蒙学长与我们分享下他的就业经历,

感谢学长为我们带来的宝贵的工作经验,据我所知,D学长不仅工作努力,在学校期间更是学习成绩优秀,我想他的努力与勤奋一定会让他走得更远的

优秀其实是一种习惯,学姐学长们不仅品学兼优,还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作为学妹我不得不为你们的优异折服,谢谢你们与我们分享你们的经验。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的精彩发言。

让我们放飞青春的理想,畅想青春的旋律,追逐成功的喜悦,把握无悔的明天!今天的交流会到此结束,感谢到来的所有同学以及嘉宾,请大家有序退场!

毕业生经验交流会主持词范文3请大家注意,毕业生经验交流会即将开始,请大家将手机调至静音或关机状态,谢谢合作。 敬爱的嘉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毕业生经验交流会

我是本次交流会的主持人:

又是一年毕业时,闻着夏日的芬芳,09级的师兄师姐即将带走最后一片云彩,结束流光溢彩的大学生活。今天我们有幸请到几位优秀毕业生代表,借此机会聆听他们细述拼搏岁月,瞻望美好未来。

首先让我介绍一下出席本次交流会的嘉宾:他们分别是……

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想听听师兄师姐向我们分享他们的经历。那么接下来有请今晚第一位发言的……讲话,掌声欢迎!

……

感谢……的发言。熬过寒冬的人,最知道太阳的温暖,走过沙漠的人,最知道水的甘甜。下面有请……讲话,大家掌声欢迎!

……

感谢……的发言。听过了……给我们带来的丰富经验,接下来有请……与我们分享她的大学四年。掌声欢迎!

……

谢谢……的精彩发言,想必大家在师姐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不知道……又会有什么宝囊向我们展示呢?下面掌声有请……上台发言。

优秀其实是一种习惯,师姐师兄们不仅品学兼优,还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作为师弟师妹的我们不得不为他们的优秀折服,谢谢他们给我们分享经验。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的精彩发言。

接下来是我们的观众提问环节,请师兄师姐们移步到前排座位这边来。

此时此刻,相信在场的观众一定有很多问题想问师兄师姐,大家可以就自己遇到的问题或是心中的疑惑向嘉宾提问,互动环节现在开始,请大家举手提问。

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的互动环节就到此结束,还有问题想向嘉宾咨询的同学可以在会后与师兄师姐继续交流。

再一次感谢师兄师姐的精彩发言,同时也感谢大家的积极配合以及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让我们放飞青春的理想,畅想青春的旋律,追逐成功的喜悦,把握无悔的明天!今晚的交流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请大家有序离场。

毕业生经验交流会主持词范文4敬爱的学长学姐,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前来参加“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之优秀毕业生交流会”。

又是一年五月,伴着夏日的芬芳,又将有无数学长学姐结束流光溢彩的大学生活。曾经的学海苦读,曾经的年少轻狂都将变成美好的追忆。对学生生涯中取得辉煌成绩,即将走向社会,踏上新征程,开辟新航道的他们在这里为我们留下充满价值的足迹,感谢他们与我们一同分享这四年的点点滴滴,给我们留下最宝贵的意见和最诚挚的祝福。今日,让我们借此优秀毕业生交流会一起与各位学长学姐共话商院岁月,齐瞻美好未来。

大学四年的生活结束,踏上读研,求职之路的他们在今后的道路上都做了哪些准备?静心听他们讲述大学生活的经验及面对今后人生的规划,这将作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首先让我们掌声有请今晚第一位发言的….学长。

….学长是商学院工业工程--01班学生,现担任商学院辅导员助理,班长,第五学生党支部副书记,20--年考取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有请。

谢谢….学长的发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考研的心境冷暖自知,享受这个过程,我们里成长又近了一步。

下面有请会计--02班….学姐,在报考甘肃省金昌市国税 的公务员考试中…学姐取得优异成绩,掌声有请。

听过了学姐给我们带来的丰富经验,接下来我们请上曾就读于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现就任于长城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高停学姐为我们带来他的经验之谈。

感谢学姐的精彩讲述,我们有请金融--02班….学姐,…..学姐现已是金融学硕士,并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掌声有请学姐与我们分享她的成功岁月。

感谢…学姐。

非常感谢各位即将毕业的优秀学长学姐的出席和精彩的演说,在这里祝愿各位学长学姐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同时,也预祝在座的各位在以后的考研就业中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的交流会进行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后期我们还会再次邀请学长学姐在毕业之际进行小规模的沟通交流,详细的通知和信息大家可以时刻关注商学院团委微信,最后,再次感谢各位的到来,本次交流会到此结束,谢谢。

毕业生经验交流会主持词范文5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前来参加我系09级 测量专业 优秀毕业生就业经验交流会,我是主持人钟振涛。

又是一年五月中,待聆骄子忆往昔。闻着夏日的芬芳,09级的学长学姐将撷取那最后一片云彩,结束那流光溢彩的大学生活。曾经的学海苦渡、曾经的年少轻狂已变成美好的追忆。他们即将告别勤奋耕耘的大学老师、告别朝夕相处的大学同学,他们就要走向社会、踏上新的征程、创造新的辉煌。而他们也不忘为身后的我们留下足迹,与我们一同分享这三年的点点滴滴,给我们留下最宝贵的建议和最诚挚的祝福。今日,让我们借此次优秀毕业生交流会一齐与各位学长学姐们共话武工职岁月,齐瞻美好未来!

接下来请允许我介绍参加今晚交流会的嘉宾是:

大学三年的生活即将结束,踏上求职之路的毕业生们是否已经做准备好了呢?想听听毕业生们大学生活的经验之谈及他们如何面对今后人生的规划吗?

首先让我们请上今晚第一位发言的 掌声有请!

谢谢 的精彩发言。熬过寒冬的人,最知道太阳的温暖,走过沙漠的人,最知道水的甘甜。下面我们再来听听 的实习心得。掌声有请!

谢谢 学长 的发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享受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痛并快乐着。下面有请 学长,掌声有请!

听过了 学长 给我们带来的丰富经验,看来实习真是磨练人意志和耐心的过程,接下来有请 与我们分享她的武工职岁月! 谢谢,想必大家从学长的身上学到了很多,那么大家一定也很

期待 学长又会有什么宝囊向我们展示呢?下面掌声有请 学长。

各大高校除了传统的专业方向以外衍生出很多新的方向,从而让测量专业 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学姐如何另辟蹊径,掌声有请发言!

做一名 是我校很多 建工系 学子的梦想,就像苏格拉底曾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然而奋斗也要讲究方法,今天我们有幸请到已顺利被录取的--学长,与我们分享他的经验。掌声有请!

优秀其实是一种习惯,学姐学长们不仅品学兼优,还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作为学弟的我不得不为你们的优异折服,谢谢你与我们分享你们的经验。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的精彩发言。接下来就是我们的互动环节,在这个环节里,大家可以就自己所学专业以及自己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和以后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难题向优秀学生代表们提问,有问题的同学可以踊跃提问。互动环节现在开始。

同学们都很有热情,但是由于时间原因我们的互动环节就到此结束,还有问题的同学可以在散会后留下同优秀学生代表们继续交流。

有请_________老师对我们此次学习经验交流会作总结,大家掌声欢迎。

感谢_________老师对本次学习经验交流会的总结。

第5篇

一、精心充足的课前准备是合作学习的必要准备

合作学习模式在西方多数国家已经率先实行了,它是继我国实行中学教程改革后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但是,相对于教学的应用中,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这种教学模式。必须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地区,切不可盲目效仿,使之适得其反。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中,老师便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老师必须结合实际,在课堂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结合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并且针对每个每节课堂课程的难点,将难点进行分化,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方式这种模式,使没节课的难点得到解决。然后就是合作学习选取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选取那些开放性、探究性、创新性、实用性的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将这些问题抛给学生,才能在探讨中得到解决。例如苏教初中版,在生物实验课堂上探讨“洋葱切片的细胞研究”在这个小试验中,通过学生的亲手实施实验,问一些初中生在实验课堂上能得到解决的问题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脱离了初中生这一特定的框架范围,问一些高深的学术研究问题,就显得没有必要了。因此,教师做足课前准备是十分重要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编排,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通过在完成学习任务中的分享和交流,在学习探讨过程中分享彼此的经验、心得、知识储备,把达到团队之间的共同进步定为终极目标。

二、给学生们营造合作学习的气氛

在中国传统教育的背景下,一直灌输自己学习自己的观念。认为学习是一个孤独的过程,一直标榜忍受的了孤独才能创造辉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初中生都是属于独生子女,习惯了一个人,在合作学习中或多或少会有矛盾和摩擦,就使得合作学习更显得拘泥于一种形式而不是真正的学习。因此,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就显得越发重要了。合作学习模式的根本就是在不断学习中分享和交流学习的经验和教学,而不是老师生搬硬套的逼着我们去学习。在分享和交流中增加了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生物学习增加了乐趣,并在学习中明白了如何为人处世。众所皆知,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本质是在完成学习任务中要注重分享和交流,那么课堂纪律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要营造学习氛围,给学生们指引正确的学习方向。初中生物很容易在枯燥的课堂中走神,一遇到特别难的专业知识,有些学生就会失去继续学习下去的兴趣。例如苏教初中版,老师课堂上采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方式,用新颖的方式教学,如采用ppt的方式,让学生增添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可以通过消耗一些化学生物用品,让学生在持续试验中,对较为复杂的专业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开展,就是以教师具备良好的团队组织能力及协调能力为基本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编排,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通过在完成学习任务中的分享和交流,在学习探讨过程中分享彼此的经验、心得、知识储备,把达到团队之间的共同进步定为终极目标。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并给学生灌输合作学习理念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知识已经在教师中得心应手了。例如,苏教初中版中,新兴的现代教学方式却显得特别难得。老教师经验教足,可是缺乏创新的意识,新的教师经验不足,但是在创新教学方面比较强。因此,在这差异的背景下,教学之中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统一进行教师能力培训是至关必要的,在这差异的背景下,提高生物教师的教学能力。生物属于偏理科的一门课程,初中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因此,在困难的教学压力下,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团队中寻找自己的价值,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是很关键的。

四、总结

总之,学生普遍信心和好奇心欠缺,更需要老师的诱导和家长的督促。中国的应试教育催生了一大批只为应付考试的学生,让很多学生成为应试教育的傀儡。但事物的演变发展就是这样的,新的事物取代旧的事物往往是需要大量的经验以及实践来检验的。像传统的老师在台上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的教学模式,显然是与我国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大相径庭的。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一种能带动学生积极性,化枯燥为生动的教学模式。所以,“合作学习”这种先进的、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上是极其必要的,有助于学生自觉培养这种能力。

作者:唐克珍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

第6篇

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合作学习都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值得肯定和推广。尤其是对于语文学科来说,由于其内容包罗万象,且与其他学科都息息相关,所以更加需要学生之间的互相取长补短。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以下笔者就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来简单谈一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希望能够对其教学工作有所助益。

一、“独思-交流-共享”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

所谓“独思-交流-共享”,顾名思义,指的就是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及共同分享。这种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在当代西方教学中有着非常普遍的应用,其非常适合于突破重点或难点学习任务,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独立及深入思考,并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接受和吸收他人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交流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阿Q正传》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这样运用“独思-交流-共享”教学组织策略:

第一步: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及特长等对其进行分组,一般每组4-5人;第二步: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提出几条问题,如:“阿Q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事件或者描写上能够看出阿Q的人物性格?”“不同人眼中的阿Q有什么不同?”“作者是如何塑造阿Q这个人物的?”之后学生就会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课文和进行思考,从而完成“独思-交流-共享”中的“独思”环节;第三步: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人知识经验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对上述问题所得出的答案也各不相同,而“独思-交流-共享”的第三步就是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相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并交换各自的想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应当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倾听他们的讨论,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纠正学生的行为、引导课堂的气氛;第四步:学生在组内进行完热烈的讨论后,必然会形成许多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这时候教师应该让各个小组将自己组内的讨论成果分享给全班,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对好的结论予以褒奖,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第五步:教师要对本节课进行整体的总结,并对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中肯评价,找出其中的不足,然后下次尽量改善。

二、“已知-未知-建构”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

“已知-未知-建构”指的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寻找相应的条件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其同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可以适用于完成各种语文学习任务,能够起到辅助学生思维活动的作用。

以《陈情表》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这样运用“已知-未知-建构”教学组织策略:

第一步:教师首先为学生设计一个表格,表格中包含“已知”“未知”“建构”三个栏目项,其中“已知”指的是学生已经学习过并掌握和理解了的知识,“未知”指的是学生尚未学过但又想了解的知识,“建构”指的是通过梳理已有知识和探寻未知知识而形成新知识体系的过程;

第二步: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表格的填写;

第三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其在小组内进行适度交流,以便互相纠正和自我修正;

第四步:学生在经过小组讨论后会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时候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总结,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三、“文学圈式”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

“文学圈式”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是由里克?诺艾发明的,其指的是让学生分组对某一经典文学片段进行深刻探讨,探讨内容可以是文章中的故事、人物或作者等等。

以《琵琶行》这篇诗词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这样运用“文学圈式”教学组织策略:

第一步: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个文本范围,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赤壁赋》这篇诗词,所以教师可以提供几首经典诗词如《赤壁赋》《春江花夜月》《长歌行》等为文本范围;

第二步:根据学生喜好的不同对其进行适当的分组,即为“文学圈”选择成员,一般每组6-8人;

第三步:给组内每个成员分配角色及其相应的任务,一般主要有负责收集和选取文本材料的“讨论组织者”、负责查找和解决生僻字词的“生字采集者”、负责总结和描述文本信息的“内容总结者”、查找文本相关背景资料的“背景调查者”、负责将文本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的“生活经验联系者”及负责把握文本主要线索和脉络的“线索追踪者”。有些比较复杂的任务可以交由两人共同负责,以保证每项任务都有人保质保量地完成。

第四步:让组内成员根据任务分配的情况及文本长度等来适当安排阅读时间、完成文本阅读。

第五步:根据实际情况而约定交流时间。

第六步:开展交流会,互相交流各自的任务成果和阅读感受。

第7篇

关键词:教学反思;社交化学习;社会性软件

学者波斯纳提出过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1]。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教学反思。随着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的流行、普及,在社交化技术工具的支持下,日常生活的各种领域都在走向社交化,呈现网络社交化的趋势。教育领域同样不例外,也呈现教育社交化的趋势。微信、QQ等社会性软件被应用于教学,教育社交学习网站开始流行并运用于教学。作为教育领域的一员,教师的教学反思也受到了社交化的影响。社交化技术的发展方便了教师进行知识的获取和分享,以及进行更为广泛的人际互动交流,只是教师在社交化活动中更多的是进行个人的分享、交流,专门用于教学反思的情况还比较少。社交化学习的出现为教师利用技术手段开展有效的教学反思提供了帮助和支持。

一、社交化学习的内涵

社交化学习也叫社区学习或人际学习,人们在社交化学习中通过各种渠道与其他人或者人群进行互动分享和学习。社交化学习往往依托于网络。社交化学习改变了传统的交互模式,实现了学习者与学习材料、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之间更有效的交互[2]。便于分享、互动交流及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是社交化学习的显著特点,正因如此,社交化学习满足了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技术需要和互动交流的深层次要求。

二、利用社交化技术开展教学反思的优势

通过技术的支持,教师能够随时进行教学反思,进行分享交流,从更广的社交范畴获取反馈意见,实时和异步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反思效果。借助社交化技术,教师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人际交流和互动,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协作;教师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知识管理,促进知识的积累和更新;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开展教育叙事研究,进行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提炼经验知识,促进教学反思。社交化技术手段便于教师开展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通过社交网络教学平台或者通过像QQ类社会性软件提供的群视频功能进行授课直播并进行录制,课后教师自己观看视频进行教学反思,也可以把视频直接进行分享,让不同的人(学生、专家或者其他非专业领域的感兴趣观众)来给予意见。教师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分享教学心得和教学经验,获取更多的反馈意见,并且这些互动交流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异步的。教师可以借助社交化技术工具的便利性,使用智能终端设备提供的各种软件在闲暇的时间实现碎片化的教学反思,最后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进行最后的经验总结。社交化技术手段可以充分利用教师的空隙时间实现随时随地的教学反思,从而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时间效率,弥补传统教学反思时间不足的缺点。同时,社交网络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观看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频,参考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心得和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技术的帮助下,这一切都变得简单。当然,社交化学习也存在缺点。教师在进行社交化交流中有可能被大量“感兴趣”的信息所吸引,而这些信息对开展教学反思可能无用,教师在交流中有可能“沉迷”,然后偏离了教学反思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社交化教学反思时要把握好互动交流的度,不然会适得其反。社交化技术改变了交互的方式,把从以信息为中心的交互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交互[3]。通过社交化技术,可以把“志同道合”的教学反思人群聚集在一起,进行定期的教学主题类内容学习探讨,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的相互交流、定向交流和专家分享,在网络中共同进行教学反思。以人为中心交流的社交化技术可以建立更为广泛的交流群体并建立现实和虚拟相结合的反思团体,促进教师教学反思的开展。

三、社交化技术下教学反思的渠道

1.社交网络社交网络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朋友、兴趣爱好、血缘关系、理念等建立起来的社会网络结构。国内代表性的社交网络是微信朋友圈、QQ空间和新浪微博。不管是现实(线下)还是网络中(线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网络圈子,原因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朋友、同事以及其他熟悉的人。在线社交网络就是把我们现实的社交网络扩大到了更大的范围,能够连接到一些可能平时不是我们现实社交网络中的人,实现社会关系在网络上的虚拟延伸,使时间和空间差异都不再成为交流的障碍[4]。借助在线的社交网络,教师可以方便地跟其他人进行协作交流,进而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在社交网络进行教学反思获取反馈信息的过程中,不仅同事、其他教师和专家可以给予反馈,学生也可以给予反馈,而且跟教育行业不相干的朋友都可以给予反馈意见,只要教师自己需要或者社交网络中的人愿意。这是传统的教学反思难以实现的。2.微共享和聊天通过聊天工具等社会性软件进行分享、交流和学习。社会性软件是指一类基于互联网强调协作与交互的工具,它将技术和人际交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Web2.0的重要组成部分[5]。常见的社会性软件是微信和QQ。通过微信和QQ,教师可以跟需要的人群随时进行教学反思,进行深入的互动交流。同时,微信和QQ除了分享和聊天功能,还内置了朋友圈类的社交网络,教师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在需要的时候接入互联网进行所需要的教学反思,这一社交化的教学反思学习过程可以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无缝对接。3.博客和微博利用博客和微博,教师可以方便地书写教学日志,并进行管理,还可以选择把教学日志到网络上与其他人进行信息分享。借助博客和微博,教师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互动,实现信息的互补。4.百科知识共建百科知识共建来源于维基百科共建理念,是指对某个主题内容感兴趣的网民群体共同进行内容的创建、修订和更新。国内代表性的百科共建项目是百度百科。教师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百科共建,进行协作交流,从而在百科知识共建中学习并进行教学反思。5.在线社区在线社区,也即网络论坛,用户在平台上发帖、跟帖,互相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在线社区和在线社交网络的不同之处在于两者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方式不一样。处于在线社交网络中的人是由已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的,例如亲人、同学、同事等。人们加入在线社交网络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持这些已存在的社交关系,或者去继续拓展社交朋友圈。而在线社区没有这一限制,人们通常针对某一共同主题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交流的人可能是认识的,也可能是陌生的。在线社区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提供了在线交流的场所,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都可以在其中进行充分的交流。师生间的这种信息交流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着更为宽松的信息交流环境。在线社区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实践提供了一种互动的信息化交流平台,使用得当的话可以让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过程[5]。

四、借助技术开展社交化教学反思的策略

1.记录教学反思内容,实现自媒体式教学反思教师可使用微博、朋友圈等技术工具发表教学反思,通过时间或者主题顺序等进行教育叙事,想到什么教学反思内容就写什么,内容形式可以是教学视频、图片、录音或者是文字等。通过反思自己教学的不足,表达自身教学反思需求。通过社交化技术手段实现反思的电子化档案存档,教师可以灵活地通过不同的查看方式来回溯自身的反思过程及反思内容,更好地进行经验总结,达到通过教学反思实现学习提高的过程。通过社交化技术手段,教师可以选择教学反思是否分享、是否互动交流,也可以选择是匿名或实名分享,实现实时或非实时相结合的教学反思。通过分享认为有价值的教学实践内容,跟不同人群进行互动交流,进而获取更多的有价值反馈信息,改进不足。社交化教学反思与其说是改进不足的过程不如说是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2.关注社交圈的同事或他人,实现互动分享交流式教学反思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不能只局限于单独的个人反思,还需要借鉴他人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社交化工具,教师可以关注他人的实践经验,并参与他人的各种实践经验分享和互动交流。传统的教学反思一般以同事为借鉴对象,因为同事容易找到,而且借鉴的对象一般局限在某个特定范围,然而在社交化学习环境中,可供借鉴参考的对象范围呈几何级的增长,可以是社交网络认识的人,也可以是在线社区中不认识的人。在线社交化环境中的交流会比现实更加频繁,而且由于匿名和实名的不同情况使用、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同时存在,这种交流会显得相对更加真实。而不是像传统的教学反思中借鉴他人经验时看到的只是别人组织好的教学实践材料,不一定能看到更多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减少他人在进行反馈时怕碍于面子不敢给予真实的反馈意见的情况。3.加强交流与讨论,实现网络共同体式教学反思社交化技术工具便于开展分享和互动交流。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育叙事在社交环境中进行分享,和社交圈人群进行交流,依托社交化技术工具的电子化存档功能收集反馈意见并分类,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反思效果。教师除了分享自身的案例,还可以参与社交圈的各种教育事件讨论交流,发表个人观点,了解别人观点,实现网络学习共同体式的教学反思,通过群体氛围促进教学反思的开展。借助智能终端和网络,配合微信等社会性软件及其支持下的社交网络环境,教师随时记录、随时反思,并随时分享自己的反思内容,跟不同的人群进行互动交流,共同建构知识体系,实现无处不在的教学反思。通过社交化技术的支持,教师可以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实现更多的分享和互动交流,实现比传统教学反思更多的交流反馈,达到较好的教学反思效果。同时,在社交化教学反思中教师不断进行经验总结,提高自身,进而完成知识的积累,是一种实现社交化教学反思的学习过程。然而,任何东西都存在两面性,在使用社交化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反思时,不能被社交化的各种无价值信息和无意义交流吸引,从而偏离教学反思,最终导致效果不佳的社交化教学反思,影响教学反思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常虎温.教学反思刍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4).

[2]陈澄波,张雷.移动学习:企业培训的分风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云亮,等,编著.智慧教育: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转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4]李凡,陈琳,殷旭彪.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的大学生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11).

第8篇

幼儿园通过展学给学生提供交流分享、表达表现的平台,让学生在展学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这种体验则是自主学习的最大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成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为了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幼儿园需要积极探索开展展学的有效方式,以下几种方式供大家参考。

一、墙面展学

涵义:指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将幼儿感兴趣且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作为课程内容的主线,通过引导幼儿自主观察、合作探索、大胆尝试等学习实践活动,将幼儿自主获取的知识经验,通过图片、绘画、成人笔录等方式展示在教室墙面,与同伴学习交流分享的一种方式。

班级(室内与走廊)墙面展学的主要类别:与教育活动相呼应的主题墙布置展示、与区域活动相适宜的墙布置展示、功能区的墙布置展示、常规性的主题墙布置展示、过渡区的墙饰与布置展示等……

案例:与教育活动相呼应的主题墙展学的案例:沙区实验幼儿园在一次科学探索活动中,小朋友对“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老师将孩子们的兴趣点为课程内容,生成了“奇妙的线”的主题教育活动。为了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老师一是给孩子们布置自主学习任务;二是请孩子回家同家长一起收集关于线的信息资料;三是在留白教室的墙面建立起信息分享栏。在展示线线大集合(线的各种材质)、特别的线线(生活中奇特的线)、线的本领大(线的各种用途)、我的发“线”(讲线的故事)、线的艺术等有机地渗透了幼儿园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健康等五大领域学科教育目标,科学――主动了解各类绳子的材质,会分类,了解不同种类绳子在生活中的用途。运用穿、绕、捆绑等方式探索绳子的不同玩法。语言――大胆想象续编(创编)绳子用途的故事,积极讲述自己对绳子的认识。计算――能根据绳子的长短进行分类、测量数学活动。艺术――能运用各种的绳子制作装饰物品。健康――能运用绳子开展如跳绳、拔河锻炼身体的运动。

通过展学“有趣的线”,既让儿童获得五大领域的关键知识经验,又让儿童与同伴交流分享了关于线的名称、种类、用途和人们生活中的关系等学习经验,使儿童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得到发展。

二、学习记录卡展学

涵义:指老师根据教育目标,为幼儿设计的操作活动记录卡,将孩子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获取的知识经验,以自己喜欢的符号、图表、流程图等方式记录下来,通过讲述展示与同伴分享经验的一种方式。

案例一:数学活动“学习测量”中,老师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自主探索测量的工具、测量的方法、测量的物体、测量的结果,并以绘画和文字符号等方式记录下来,分组进行展学交流。

案例二:科学探究活动“物体的沉浮”中,老师以问题,驱动幼儿自主尝试,教师设计记录卡,让儿童记录操作的结果,与同伴分享。

三、演绎展学

涵义:指幼儿将自己在小组合作获取的经验,在活动结束时以角色扮演、艺术表演、表演赛、表演游戏等各种演绎来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

案例:在认识《水果》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将孩子们自主学习收集到的有关水果的材料,按照水果的外形特征、种类及营养等知识点分组开展了一次“水果王国”比赛:通过知识竞赛――讲水果;表演赛――朗诵水果文学作品和画水果;厨艺赛――演示制作水果拼盘材料及讲述营养价值等演绎流程,既给孩子们提供了表达表现的机会,让孩子们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经验与同伴展示和分享,又将教育目标的知识点巧妙地融进了演绎活动,对孩子们零散的经验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四、作品展演

涵义:指幼儿将自己或小组合作学到的知识经验以成果会、作品展、录像等形式与同伴展示与交流的方式。

第9篇

【关键词】协同学习技术系统;学习效果;协同学习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2―0035―07

急剧的全球化、信息与通讯技术的深远影响、以及国际竞争下社会发展的强烈诉求,都成为世界各地教育改革和学习变革的发展动力。为了能够给知识时代的教育变革和学习革新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持,研究者做了许多努力而有效的工作,他们从多维度审视来学习并试图建构新的多层面的学习理论体系。贾维斯(Peter Javirs,2006)从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信息时代的综合学习理论[1],该理论认同学习的主体是完整的人,人类学习是一个包括身体、心理和体验的系列过程的综合,并将这种理论应用与在线教学材料的开发中。郑燕祥(Cheng,1998)从学校效能研究出发提出了知识时代的多元思维与多元创造理论[2],指出学校面对新世纪应该培养学习者五种不同智能,这为学校变革提供了一种系统框架;格雷松等(Garrison,Anderson&Archer,2000)提出了技术条件下的临场理论(Presence),该理论从学习的三个维度探究在线学习环境中的临场感[3],分别是认知临场、教学临场、与社会临场,最近关于在场的研究(Campbell & Cleveland,2005)则延伸到学习的另外一个重要层面――情感,提出了情感在场的研究角度[4];而昆因(Clark Quinn,2006)在教育模拟游戏开发研究中把情感作为一个重要的设计要素[5],上述体系阐述了不同视角和需求中的学习策略框架,面对快速变化的知识社会,还缺乏一种全面的框架,而要考虑技术条件下的学习新框架,同时整合传统学习观,必须对现有学习技术系统框架作深度的思考。

一 协同学习元模型

对于学习技术系统来说,学习理论与技术发展是互为作用的。近几十年中,技术的变革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在教育领域,技术的促变作用显得颇为缓慢。究其原因,依据传统的学习理论设计的学习技术系统难以满足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的知识工作者的要求。知识复杂性及其生态演化和技术持续革新使得教学和学习转型的需求剧增,同时个人和群体知识管理成为一种新景观,时代需要个体具备多重素养、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基于对现有学习技术系统的考察,祝智庭教授及其团队指出现有学习技术系统框架表明了一种离散的思维,教育者和学习者在一种分裂的教学框架内行动,执行的是一种孤立的教学观,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在交互层面,缺乏学习者与内容的深度互动;在通信结构层面,缺乏信息聚合机制;在信息加工层面,缺乏群体思维操作;在知识建构层面,缺乏分工合作与整合工具;在实用层面,信息、知识、行动、情感、价值缺乏有机联系。这种孤立严重影响到教学效能。基于此,祝智庭教授提出了协同学习(synergistic learning)这一概念,并构建了协同学习新框架及元模型,作为一种面向知识时代的基于创新的学习技术系统新框架[6]。协同学习以系统协同思想和知识创新为基础,对传统学习理论进行了拓展,以协同学习为基础的学习技术系统,将成为一种能够适应当前网络时代社会结构和技术要求、满足社会变革和学习创新需要的新框架。

图1 协同学习系统(SLS)元模型

协同学习框架以系统协同思想和知识创新为基础。使用协同学习(synergistic learning)一词表明了一种协同学意义上的教学关系构建和教学结构变革。协同学习是对现有学习技术系统框架的突破:在信息、知识、行动、情感、价值之间建立有机的、协同发展的联系;交互层面,提供内容与学习者的深度互动;通信结构层面,提供信息聚合机制;信息加工层面,提供群体思维操作和合作建构机制。简而言之,我们将协同学习的基本原理归纳为“深度互动,汇聚共享,集体思维,合作建构,多场协调”。[7]

二 协同学习技术系统

协同学习技术系统是一个面向实践的创新模型。祝智庭团队研究采用学习科学领域的基于设计研究(DBR)方法(Collins,1992)[8],在理论-技术-实践的交互中构建面向知识时代的原创性的学习新框架。从技术层面开发了协同学习工具以支持协同学习,包括协同标注和协同建构两个子工具。标注工具的作用是将思维外化为符号;建构工具的作用是方便教师以图的形式描述集体思维。协同学习工具的作用是将课堂信息视觉化,通过将存在于学生们心理活动中的信息可视化来帮助教师形成决策,课堂信息包括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概念、规则、过去经验的回忆、情感体验等内心的制品。

1 协同标注工具:ClassCT

协同标注工具的原理是,首先把学生头脑中的信息符号化,然后把符号汇聚起来,最后用算法生成适用于不同情境的逻辑视图。这就像医生诊断病情需要用CT机(computed tomology)获取分层扫描图那样,协同标注工具可比作教师用的CT机。符号化是非常关键的步骤,需要通过行为动作把内在的东西转换为符号并记录在媒介上。从具体操作的层面上看,教师把一份电子学习文档传递给所有学生,然后学生在文档上添加标注。一旦外化为符号之后,就可以用符号机器也就是计算机来快速地汇聚,加工这些符号,接着根据需要进一步生成各种逻辑视图。例如学生问题分布图等。

图2 问题汇聚可视化

2 协同建构工具:ClassKC

协同建构工具实现了知识的集体建构和集体记忆的图式化呈现。了解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同伴的解题方法更能引起班级中其他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把作业本发给学生以后,对错误之处学生就很想知道别人是怎么做的。教师除了提供参考答案之外,还应该展现其他学生的正确解法。教师虽然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各种展示或者讨论形式,但是一旦下课,这些短时的集体记忆就消失了。若能将个人记忆汇聚成集体记忆并保存下来,那么可以帮助学生在期末复习的时候回忆起以前的课堂讨论,避免犯重复的错误。协同建构工具可以用来汇聚、加工和保存集体记忆。

三 研究设计

本实验以某大学本科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堂教学为实验环境展开,每周一次进行网络化教学,利用协同建构工具支持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实验前未告知本研究的数据收集之用,以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减少干扰。数据收集在任意抽取的两节课时间内,由教师控制并使用协同建构工具进行问题的讨论,问卷、问题、主题均进行课前设计。讨论的主题包括开放性的主题如对过程性评价主题的探讨、学程记录袋主题的探讨。

1 量表设计

为了解协同建构工具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和教学效果,本次实验设计了相应的量表进行调查。根据协同学习的五个基本原理“深度互动,信息汇聚,集体思维,合作建构,多场协同”,分别针对每个原则进行量化,并对综合学习效果进行相应的量表设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 量表信效度分析

在进行量表分析前必须对量表进行信效度的分析。量表的信度通过计算Alpha信度系数的具体数值,参考判断标准,对信度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可知,该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Alpha值均大于0.7,说明各项目基本上能够较好地反映其所在维度。并且整个量表的Alpha值达到0.9510,认为量表的信度很高。

效度分析是衡量综合评价体系是否能够准确反映评价目的和要求的一种分析方法。进行效度分析是对问卷的准确性即有效性进行研究,也就是检验问卷是否能够既简洁又准确地描述抽样数据的属性和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这里主要对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分析。

(1)内容效度:

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对量表各项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计算各题与总分之积差相关,相关系数越大表示该题越有鉴别度,一般在0.3以上,达到统计显著水平。通过数据分析,量表的每一项相关系数值都大于0.3,达到统计显著水平,说明量表的每一项都能较准确地反映所要表达的内容。

(2)结构效度:

对问卷进行结构效度分析,所使用的因素抽取法为主成分分析,并采取正交因素转轴,以因素的特征值大于1为取决。KMO值小于0.7不太适合因子分析,通过对各维度KMO值的统计,只有汇聚共享和合作建构两个维度的KMO值处于0.6~0.7之间,但其Bart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认为适合于因子分析。

四 协同学习效果分析

该协同学习研究量表由六个分量表组成,每个分量表依次研究使用建构工具进行协同学习在深度互动、汇聚共享、合作建构、集体思维、多场协同五个方面的效果及整体综合效果。由于样本数量不多,所以我们以分量表为单位,取50%分为高低二组进行T检验。若量表中有反意题项,应将其逆向处理后再计算总分。我们将量表中,综合效果分量表中的第二、三、四题进行逆向处理后再进行分析。并根据信度和效度的分析结果,删除量表中汇聚共享分量表的第五题和第六题后,通过统计各项的平均值、标准差、众数等进行一般特征分析,了解总体情况。

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协同量表的一般特征数据统计

(1)深度互动

深度互动,反映使用建构工具进行交互的程度。结果如表2所示:该分量表的总均值达到4.000,且众数多达到4、5,表明在使用协同建构工具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学

生与老师之间能很好地进行交互,交互程度较高。A3项众数为3.00,表明大部分同学认为使用该工具想法充分表达的程度不高。各项均差异显著。

表2 深度互动情况

(2)汇聚共享

汇聚共享,反映知识、信息的共享情况。结果如表3所示:该分量表的总均值为3.681,且众数多达到4、5,表明在使用协同建构工具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参与者能较好地共享他人的观点、信息,并且较多的学习者能分享自己的观点、资料等供其他学习者使用,共享程度较高。B7项众数为2.00,表明较多的学习者有了观点后,较少地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就将其发表。B5、B6项差异不显著,其余各项均差异显著。

表3 汇聚共享情况

(3)合作建构

合作建构,反映该建构工具在知识共同建构方面的效果。结果如表4所示:该分量表的总均值为3.564,众数多达到4.00,表明使用协同建构工具进行教学,总体上能反映知识的合作建构,但其程度不是很高。且如C4、C5两项,均值都小于3.0,众数为2.00,表明学习者在参与使用建构工具学习时,对知识进行合作建构的意识不是很高。C3、C7项差异不显著,其余各项均差异显著。

表4 合作建构情况

(4)集体思维

集体思维,反映使用该工具教学对学生思维创新,发散思维,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作用。结果如表5所示:该分量表的总均值为3.955,且众数均达到4、5,表明使用该协同建构工具进行教学,能较好地提高学习者群体的思维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各项均差异显著。

表5 集体思维情况

(5)多场协同

学习场是协同学习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和发展的具体空间,而这一学习场又是由多场协同作用而成。多场协同包括了互为作用的信息场、知识场、行动场、情感场和价值场(Zhu,2006),使其协同发展。结果如表6所示:该分量表的总均值为3.616,且众数绝大部分都为4.00,表明大部分学习者认为,使用该协同建构工具能提高学习者多场协同学习的意识。各项均差异显著。

表6 多场协同情况

(6)综合效果

综合效果,反映该建构工具使用的总体教学效果。结果如表7所示:该分量表的总均值为3.756,且众数绝大部分都为4.00,表明大部分学习者认为,使用协同建构工具进行教学,对促进学习者的共同学习,发散思维,知识的共同建构有较好的效果。各项均差异显著。

表7 综合效果情况

五 结论与问题讨论

协同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框架,在支持技术条件下的课堂教与学活动,从认知主体的社会性、认知过程的动力论和知识建构的生态观对当下的学习技术系统进行了重构[9]。基于协同学习原理的协同学习技术系统工具,是一种可视化的知识建构工具。本次研究即基于此工具的使用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及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协同学习研究量表》的调查发现,协同学习技术系统能够支持学习者之间或学习者与辅导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交互,实现有较高程度的的共享;并且支持培养学习者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习者的群体思维操作能力和多场协同学习的意识。研究中也发现,在协同学习技术系统情境的课堂教学中,形成了不同于一般网络讨论平台中参与者的社会关系网,使用该工具进行课堂问题的讨论,更容易快速地将学习者的观点想法汇聚到一起,主要是通过教师这一角色。教师在该网络中处于重要地位,他将所有学习者的信息汇聚并共享给所有学习者。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学习者之间的直接连接较少;学习者参与协同知识建构的意识不高。而且本研究进行的实验对象、实验中讨论主题、实验时间等因素,还存在不稳定性。实验针对特定的实验对象,研究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还需进一步提升。

――――――――

参考文献

[1] Peter Javirs.Towards a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Learning[M]. London: Routledge, 2006.

[2] Cheng, Y. C. The Knowledge Base for Re-engineering Schools: Multiple Functions and Internal Effectivenes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1998:12(5), 203-224.

[3] Garrison, D. R., T. Anderson, and W. Archer. Critical inquiry in a text-based environment: Computer conferencing in higher education[J].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00,(23): 1-19.

[4]Campbell&Cleveland Innes.Emotional Presence in the Community of Inquiry Model:The Students’ Viewpoint [DB/OL].

[5] Clark N. Quinn.Making It Matter to the Learner: e-Motional e-Learning[J], The eLearning Guild’s learning solution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technology for learning,2006.

[6] 祝智庭,王佑镁,顾小清.面向知识时代的协同学习技术系统新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06,(4):5-9.

[7] Zhiting Zhu, Youmei Wang, Hongwei Luo. Synergistic Learning for Knowledge Age: Theoretical Model, Enabling Technology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R].ICWL2007.

[8] Collins. A. Toward a design science of education[A], in E. Scanlon & T. O'Shea, eds., New directions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C]. Springer-Verlag, 1992.

第10篇

园长挂职学习是园长培训的重要形式之一。园长们以脱产的方式走入高水平的幼儿园,充分参与挂职园的一日活动和管理。体验、学习、借鉴有益的经验,寻找、对比、反思自己园的优势和问题,达到共享资源、共促发展的目的。几年来,我园多次接待园长挂职学习,来挂职的园长们认为确实学有所获,因此争相选择到我园挂职学习。总结接待园长挂职学习的经验,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以人文的关怀接纳。关注服务细节

挂职园长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幼儿园,走进陌生的环境她们往往比较拘谨,更有挂职园长表现得很紧张、不自信。因此,我们首先以友好、平等的态度接纳她们。总园园长只要没有特殊事务。都会亲自到场接待,详细介绍我园的发展历程和团队建设、园区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并就挂职园长学习计划和活动安排征求意见,使挂职园长感受到幼儿园对她们的重视和尊重。在学习期间。总园园长、教育教学园长和各分园园长会分别陪同挂职园长,随时与她们沟通交流,答疑解惑,听取建议,提高学习的实效。

为使挂职园长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我们细致做好各项接待工作。挂职园长来园前,我们与带队园长联系,了解住宿、来园时间等信息,告知园所的地址和乘车路线等。挂职园长来园后,为每个人准备一份资料袋,里面包括幼儿园简介、挂职学习活动安排、笔记本和笔,使挂职园长对幼儿园的整体情况和学习安排有清晰的认识。每天安排上下午水果加餐,中午午餐加菜等,使挂职园长感受到幼儿园对她们的关心和照顾。我们还特别关注细节,为大家的学习营造一个温馨、有序的环境。比如有时挂职学习的园长比较多,为避免水杯混用,我们会在每个杯子上贴上数字或图案,便于园长们识别、使用。

二、以开放的胸怀共享,搭建研究平台

在历次接待中,我们一直秉承着一种共享的理念,就是尽可能把我们研究的成果、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开始的时候我们也心存疑虑,担心如果好的经验都让别人学去了,我们的优势就没有了。但是总园宁园长经常说:“我们要有一种开放的胸怀。要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与大家共享,从而让更多的幼儿园提高办园质量,让更多的孩子受益!”她的言行激励着我们与挂职园长形成研究共同体,共同行走在每一天的教育现场。

在挂职园长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提出一个观点:输入和输出要平衡。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让挂职的园长们学有所获,我们还要为她们提供表达和展示的机会,从她们那里得到宝贵的经验和建议。因为挂职园长来自不同的园所,都有各自的优秀经验,她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教育现场,甚至提出质疑,会促进我们自身的发展。这种近距离、跨园所的交流和分享,形成了群体智慧的碰撞,实现了双赢。

三、以严谨的态度规划。精心安排学习内容

结合挂职园长的需求、园务计划中的研究问题以及日常研究的焦点等。我们精心安排学习内容。详细制订活动计划。首先,在学习时间上做到让挂职园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其次,在学习密度上做到学习和研讨有机结合。在学习内容方面,有课程实施角度的,如区域活动的观察与指导、小组教学与指导、集体教育活动观摩与评析、教学法研讨、教师读书沙龙等;有幼儿个性发展角度的,如家园沙龙、特殊儿童干预策略研讨等;有家长工作角度的,如家长进课堂、家长工作坊等;有园所管理角度的。如后勤管理、园本文化构建等。挂职学习即将结束时,总园宁园长会与挂职园长座谈。倾听大家挂职的感受,了解她们对幼儿园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共同研究和探讨焦点问题,以便不断完善挂职活动和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丰富的学习内容、周到的活动安排,全方位展示了我园的各项工作,满足了挂职园长们的不同需求,赢得了她们的高度称赞。

第11篇

学情分析:微课《水滴总是接近球形》,是建立在学生对水的表面张力有所了解以及对《浮力》有了系统学习的基础之上,专门为六年级下学期毕业班学生设计的。意在激发毕业班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提高学生实验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延伸和拓展教材内容。

自我分析:微课《水滴总是接近球形》,是校本课程《神奇的水》课堂教学的顺产“宝宝”,更是多年校本课程的“杰作”。在《神奇的水》成功的教学中学生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水的表面张力”是怎么形成的?为了解答学生的疑惑,确定以生活中常见的《水滴总是接近球形》为题展开微课教学。在深入备课中发现《水滴总是接近球形》这一内容,只有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才会使抽象的、学生难于理解的“水的收缩趋势”直观、形象地被学生所接受,同时视频短小精悍,节省时间,能把相对于小学生深奥的分子力知识讲清楚。在这之前我已有《动物的卵》、《各种各样的花》、《生活中的静电》三个微课制作的经验了,对微课对教学有充分的理解,对微课的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的融合有一定的经验。经过十几天的钻研,微课《神奇的水》就在课上使用了,并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课中学生积极动手实验,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小组研究,查找资料,学习兴趣前所未有的高涨。这一切深深感染了我。微课《水滴总是接近球形》符合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培养,深受毕业班学生的欢迎。经专家初评,我入选了总决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滴接近球形

2.水的表面张力与浮力是两个不同的力

能力目标: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方法:观察入手,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得出结论,科学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观点;

2.根据观察,客观真实地描述水现象;

3.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科学探究兴趣

4.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

5.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6.延伸和拓展教材内容。

教学重点:

水的收缩趋势(动画视频直观、易懂)

教学难点:

水的表面张力是怎么产生的,认识水滴的收缩趋势

教学过程:

课后《自主学习任务单》

1.课程名称:水滴总是接近球形

2.知识点来源:水的表面张力学科:科学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教科版

达成目标:通过观看《微课水滴总是接近球形》,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任务。了解水滴总是接近球形的事实,知道水的“收缩趋势”是水滴接近球形的原因,进一步理解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能解释回形针浮在水面受到的是水的表面张力,木块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是浮力。从而养成对科学探究的深入思考的习惯及对科学学习的热爱。

3.学习方法建议:

(1)自主探究(2)小组合作(3)亲手实验(4)查找资料(5)归纳总结

4.学习任务:嗨,同学们,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微课学习吧!同学们,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在《神奇的水》一文中,知道了水具有表面张力,做了《硬币盛水》的实验,水面鼓鼓的,水却有惊无险地没有流出来,这一切都源于水的表面张力。那么你们是否像科学家那样深入思考过,水的表面张力是怎么形成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踏上科学探究的旅程吧!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围绕《水滴总是接近球形》这个话题展开研究吧!

任务一:阅读微课观看要求。

任务二:整理相关实验。

任务三:准备材料,动手实验,体验水滴总是接近球形的事实。

任务四:我们的方案:围绕问题,大胆猜想,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验证结论。

围绕达成目标提出问题:

A.水滴为什么总是接近球形?

B.使水滴接近球形的力是怎么产生的?

C.记录我们的研究成果。

D.积极动手实验,感受水的表面张力的大小、方向等。

任瘴澹赫故窘涣鞒晒:

A.图片、视频展示;

B.科学手抄报展示;总结学习成果:

我收获的知识:知道水的“收缩趋势”是水滴接近球形的原因

我提升的能力:PPT制作、实验分析

我需要努力的方面:学习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

C.讲关于水的故事展示。

QQ共享展示;

学习支架设计:

(1)微课观看任务单作为主要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架;

(2)引导学生寻找材料,动手实验,大胆想象,体验水的表面张力的形成的实践活动;

(3)以“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之”的现念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展开自主学习;

5.学习评价设计:

(1)学生填写自主学习任务单,完成基本任务,如,发现几个实验;都用了哪些材料,怎样设计的实验;

(2)实验展示交流提升操作技能,分享创造性实验及实验感受;

(3)学生提交实验心得、实验图片、视频资料等表达与分享学习收获。

(4)充分利用班级微信平台,交流学习成果。

6.课前出示自主学习任务单,带着问题去观看微课,课后有创造性的提问、猜想、实验,寻找正确答案。

微课《水滴总是接近球形》让我思考了很多,克服了许多困难,也磨炼了我的意志,提升了技能,增长了才智;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实验、科学探究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延伸和拓展了教材内容。

一、微课设计、制作前的几点思考

作为教材的延伸与拓展,微课教学的目标如何定位;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点在哪里?

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是什么?

以上思考都得以完美的解决。具体在教学设计、视频中有具体的体现。

二、微课设计、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

1.用什么样的软件实现微课

制作PPT,需插入图片、动画、视频方能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而这一切的完成要付出太多的辛苦。几天时间,我学会了视频的转化、升级软件的应用。

2.从一直面对学生上课,到面对视频录制的翻转,让我心里忐忑不安,历经磨炼,最终还是克服了困难。

3.时间问题。八分钟视频播放,让我有太多的“舍不得”,清楚的交代,透彻、明了的讲解,都需要语言的凝练,事实告诉我,要充分用好微视频的优势,学会“巧”处理,学会“舍得”。

三、微课制作过程中的提升与不足

1.提升太多了方面。只说一点。浮力与水的表面张力是既具有相同特征,又有本质区别的两个不同的力,这是在以往的备课中没有思考过的问题,从来都是分开讲授的,好像各不相干。此微课的深入研究使她如一朵可爱的小花绽放灿烂。

2.微课让我知不足。为准备决赛,我观看了大量的国内、国外的微视频课:让我收获,更让我知不足,也更让我认识到目前国内共享的教育微视频资源匮乏,品质有待提高。我想,组委会组织此次大赛的目的,很重要的是要提升国内的微视频教学的水平,为丰富、充实我国微视频课程的优质资源,在做一件利国利民,且关乎千家万户的大事。

最后仍用一首打油诗《明年大赛我再来》,抒发我花甲之年前来参赛的那种情怀!

微课阐述将离开,内心澎湃似大海,

学习交流与提高,万般收获脑中载,

第12篇

关键词:教学平台;在线学习;资源共享;高校教学资源

引言

目前,许多高校都在进行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但很多资源系统投入很大,却无针对性、不易使用而且利用率不高;同时,虽然各高校也对某些需要开设实验课的课程开发或购买了相应软件应用,可是随着实验课程的增加,繁多的软件应用存在使用分散,不好管理的问题。在本校实验室实验教学实践当中,发现传统实验教学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限于时间空间局限、学生和老师下载、上传实验课程资料不便等问题。针对本校经济管理类实验课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B/S模式的安全稳定、可广泛共享、方便易用的高校实验室在线学习及资源共享平台,通过该学习平台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线学习以及方便快捷地下载实验室教学资源。以辅助教学为目的,为学习实验课程的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和资源下载服务,从而提高学生实验课程的学习效果和实验室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1.实验教学现状及系统实现的意义

该平台的建设具有以下意义:

(1)提高实验室教学资源利用率。平台可以实现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在线访问,能极大的提高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

(2)加强实验室软件的集中管理。可以将所有基于web的教学软件整合到平台课程学习模块和软件链接模块当中,实现单一入口多路访问方式,便于学生找到相应软件资源。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平台,在宿舍学生可以方便访问系统,在线进行实验课程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辅助教师实验室教学。平台不仅可以提供给教师实现在线教学的功能,也方便教师共享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以及收集学生实验结果反馈等。

(5)减少时间空间局限性。使教师和学生在宿舍也能通过浏览器访问平台,并快捷的找到与实验课程相关其他web应用,进行实验课程的在线教学以及课程资料共享。

(6)加强实验室教学针对性。教学平台主要以实验课程为导向,实现在线教学和资源共享,学生通过进入某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从该课程模块中找到与该实验课相关的所有教学资源。

(7)完善实验室教学和管理。学生能通过平台及时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任课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能根据学生反馈,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解决实验室教学和管理中不足之处。

总而言之,平台的建设有助于改变学生实验课程的学习模式、教师实验课教学模式和实验室资源管理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2.系统性能需求

结合已有的高校教学和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理论需求,以及我校经管类实验中心实验课程的实际情况,我校实验室教学平台在设计时,将以实验教学平台的简单易用、安全可靠、便于管理和美观大方为基本设计原则;并以能够充分满足实验课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应用需求为设计目标。基于以上设计原则和目标,平台的设计与实现需要满足下面几点需求:

(1)界面设计友好、简洁大方。

(2)信息分类清晰、准确。

(3)教学资源存储安全、可靠。

(4)强大的查询功能,保证数据查询的灵活性。

(5)提供灵活、方便的权限设置功能,使整个系统的管理分工明确。

(6)具有易维护性和易操作性。

(7)确保平台运行稳定、负载均衡

该平台的设计目标是根据我校实验室实际情况,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整合现有的实验室教学资源,实现基于WEB的实验室教学资源的安全访问和网络共享,使得教学资源库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广泛共享。

3.系统功能模块

3.1 系统功能模块图

3.2 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平台旨在实现四个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验室web教学软件统一访问平台、一个以课程为导向的在线教学平台、一个实验室教学资源搜索和下载平台以及一个对于实验教学和管理的意见反馈平台。

实验室教学共享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大致可以分为四大部分,即系统管理员管理模块、教师管理模块和前台功能模块。系统功能模块描述:

(1)系统管理员模块:实现对系统参数配置、资源链接管理、实验室公告信息管理、问卷管理和权限管理。系统参数配置包括系统页面的显示信息、首页动画、系统背景和文件存储路径等的修改;资源链接管理针对基于web的实验课程软件应用的添加、修改和删除;实验公告信息管理主要是对公告信息的和删除;问卷管理可以问卷并对提交的问卷进行集中处理。

(2)教师管理模块:包括基本信息管理、实验课程管理和资源上传。基本信息管理主要提供教师对现有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中青年教师,分别采用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例如,对原来只有本科、专升本和专科学历层次的教师,可以选择送往邻近重点大学进修、参加产学研合作教育,或者鼓励他们参加国家考试,选择在职攻读研究生,提高学位层次。对于已经取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则应给予合理的奖励。此外,采用“导师制”、“老带新”等方式,来培养缺乏工作经验的新进教师。通过高职称、高业务水平的骨干教师,在教学及科研工作中起到示范作用,逐步形成合理、科学的教师梯队结构。以此来有效地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业务水平,更好地改善校方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以及学历结构。

(四)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师德教育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指的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渐形成的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我国民办高校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师德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也会有着重要作用。具体的做法包括:定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加大对师资队伍的职业道德约束;创建严格的师德建设监督部门与体系,通过赏罚机制,净化各院校的校园风气;重视对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引导,创造和谐的师德氛围。另外,民办高校管理层也应当适当地进行人文关怀及感情投资,如重大节庆日慰问教师,多开展开师生互动活动,按照人事档案为教师派送生日礼金等,这些举措不仅能形成和谐积极的校园氛围,也有利于师资队伍的稳定。

综上所述,我国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必然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各民办高校只有遵循教育规律,把握时机,更新教育思想,采用合理的人才引进、考核及培养机制,才能建设出一支结构科学合理、适合民办高校特点的优秀的师资队伍。(作者单位:闽南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凤利.浅谈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