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普惠金融工作思路

普惠金融工作思路

时间:2022-11-14 04:03:02

普惠金融工作思路

普惠金融工作思路范文1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普惠金融;双赢

一、丝绸之路沿线区域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1.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经济现状

丝绸之路是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现陕西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连接地中海地区的陆上通道。现今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了西北五省以及西南四省区及直辖市,从地图上来看位置处于中国的西部地区。

受地理位置的约束,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之东部有明显的劣势,以上9省区直辖市占据的经济总量不足全国的10%,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提出以来,价值西部政策支持力度的加深,西部经济近几年有明显的好转,但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劣势仍然很难打破,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沿线农村地区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十分缓慢。

2.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资源优势

虽然丝绸之路沿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是不可忽略的是作为之前的“黄金之路”,沿线省市的资源相对来说非常富。相关地区的煤炭、油气储量相对十分丰富,现在的中国原油管道――中国至中亚天然气管道等项目已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营。丝绸之路沿线不仅在能源上储量丰富,在文化上也有着相当的底蕴,仅以西安为例就有着世界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北岳华山等优秀的文化资源,随着进一步的开发,必将越来越丰富。

3.丝绸之路经济带普惠金融发展情况

普惠金融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进入中国的时间相对较短,且主要运用区域集中在了东部乡村以及城市周边乡镇,在西部地区运用相对较少。绝大多数西部农村人民从未接触过普惠金融的概念,更不用说利用这一工具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来走上致富之路。

二、丝绸之路沿线普惠金融发展机遇探讨

1.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转型对普惠金融的需求

众所周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很多都是能源丰富型城市,改革开放一来,很多人都吃着开采能源的饭,随着能源开采的加深,很多地市已经出现了能源枯竭,因此即使曾经坐拥大量资本的它们也必须要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城市转型。城市转型要求当地的人民需要不断开发适合自己生存、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因此,在原有资本的基础上,借助普惠金融这一融资渠道,就提升了城乡转型的速度,随着转型速度的提升,逐渐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当地产业,并以此为带动,继续推动普惠金融在当地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2.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劳动力剩余对普惠金融的需求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经济不景气逐渐向全国开始蔓延。对于劳动力输出较多的地市而言,大量劳动力剩余无疑会给当地的社会造成很大的压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很多城乡,由于经济发展的之后,产生了很大的剩余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如何进行安置成为了一大难题。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开始以来,部分配套的政策开始落实,特别是金融方面的优惠力度明显,价值普惠金融本身就带有普惠于民的意义,与国家的政策相适应。且在解决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上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需求十分明显。

三、总结

1.结合政策优势,加深金融意识

自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提出以来,这一黄金之路逐渐被人们认为是振兴中西部地区的一条“必经之路”。这符合国家全局的利益,那么为了推动其顺利开展,国家对该经济带上重大项目进行了非常大的投资,且对于一些小的文化产业、服务类产业等项目予以了相当大的政策优惠。例如从税收、审批到进一步的落实、推广都给出了明确政策支持。从该点出发,普惠金融这一金融工具在发展时遇到的阻力将会大大降低。价值其本事普惠于民的自身含义,更容易被运用于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所以,从政策上来讲,应该提高人们对于普惠金融的认识,增强人民运用金融工具的信心,加深普惠金融运用的深度,使得普惠金融在丝路经济带能够良性发展起来。

2.深化普惠金融改革,增强普惠金融区域适应性

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东西部联动的普惠金融协调发展机制。从东部地区吸收一些优秀的发展经验结合丝路经济带沿线不同地域的各自特色,逐步的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逐渐形成适应性强、促进经济发展显著的普惠金融体制。再通过优秀的成果进一步吸引资金的流入,形成“资本吸引资本”的一个良性循环。

3.由东至西,逐步推动普惠金融贯穿丝路经济带

普惠金融工作思路范文2

2005年普惠金融的概念由联合国提出,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当前,我国经济进入结构优化、增速调整、动力转换及供给侧改革的新常态,而转型升级的主要承载是实体经济,是金融机构的重点服务对象。随着国家政策红利向实体经济倾斜,结合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特点,发展普惠金融成为城商行的战略选择。本文将以普惠金融重要服务对象小微企业为代表,从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现实必要性出发,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探讨解决的可行路径。

二、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必要性

1.政策红利引导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倾斜

我国政府十分注重普惠金融发展,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2016年1月,国务院推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同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抓好金融体制改革,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城市商业银行也必须借助政策红利,调整思路,积极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发展,以业务发展促进战略转型,实现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2.利润空间持续收窄,不良贷款率上升,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及时转型

在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营改增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银行净利润增速持续放缓,不良贷款率小幅上升。

选取中国工商银行等5家上市银行为例:根据2016年年报数据,其净利息收入较2015年有所下降,净利润整体保持个位数的低增长态势。2016年,中国工商银行净利息收入为4718.46亿元,比上年减少360.21亿元,下降7.1%。中国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3060.48亿元,同比减少226.02亿元,下降6.88%。中国建设银行利息净收入较上年减少399.53亿元,降幅8.73%; 2016年净利润及增速如图2所示,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去年分别实现净利润2323.89亿元、1840.60亿元、672.1亿元,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53%、1.8%、1.03%。同时,根据《中国上市银行年报研究(2016)》报告中预计,“2017年中国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1.8%左右”,相比2016年的1.7%有小幅上升。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经济形势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转变发展思路改变现状。普惠金融正为商业银行大力转型提供了思路,如其客户群体实体规模较小,其资金需求具有小型化和快速化的特点,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银行的流动性和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其庞大的客户群也能有效拓宽银行的业务范围。

3.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应着力发展普惠金融

一是由于规模、资金等限制,城市商业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在传统成熟行业以及服务于“头部”的大企业、大项目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面对大中型商业银行的积极布局,互联网金融企业等竞争者对现有市场份额的侵食,城市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转变思路,创新发展普惠金融,追逐新的利润点;二是城市商业银行有深耕普惠金融的天然优势。作为地方性商业金融机构,城商行成立之初就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使命,服务实体经济是城商行的优势所在。对该类客户的拓展,能够有效分散银行固有风险,推动交叉营销,实现客户多元化,促进私人银行和中间业务服务的发展,多方位提升综合收益;三是城商行“船小好调头”。城商行受经营区域限制,网点数量相对有限,但体量小提高了城商行业务转型的速度和效率。

4.互联网技术创新为城市商业银行拓宽普惠金融服务边提供了平台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通过移动支付、大数据、区块链、网络平台等手段对现有的金融制度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在这种操作模式下,市场运转充分有效,大大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与现有资本市场融资可以达到和银行间接融资一样的效率效果,同时还能大幅减少交易成本。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借力互联网金融平台,精准客户匹配、拓展客户规模、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资源适配、增强风控能力。

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面临的困境

1.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普惠金融对象大多是小微企业和中低收入人群,缺乏有效资产抵押担保,信用贷款成为首选方式,但这个社会群体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缺少信用记录。2016年人民银行征信工作会议指出,截至2015年末,个人征信系统中共收录自然人8.8亿人,其中3.8亿人有信贷记录,即70%以上没有信用数据;企业征信系统共收录企业及其他组织2120万户,其中有信贷记录的有577万户,50%以上的法人没有信用记录。除此之外,我国征信体制尚不健全,失信行为并不能全部纳入征信系统,也为对失信人采取制约行为,长久以来导致违约利益大于违约成本。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银行贷款风险程度增加,同时较高的操作成本推高了融资成本,因此行方需要更高的利差进行风险递补,而提高利率则可能带来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2.风险承受能力较弱,风控难度较大

以小微企业为代表举例,其多采取家族式管理方式,员工少,规模小,管理水平偏低,产品档次不高,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从公布的我国银行业统计数据看,各类企业贷款中小微企业的贷款不良率最高。2016年一季度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达2.7%,比年初增加了0.1个百分点,且高出上市银行一季度不良率1.75%近1个百分点。2016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小微企业不良率未公布,但根据趋势推断要大于平均不良贷款率。如招商银行小微贷款的不良率1.54%,同比上升0.46个百分点。华夏银行小微不良贷款率为1.63%,而平安银行的小企业整体不良率为3.13%,邮储银行的小微不良率更是猛增至4.17%。传统金融行业普遍要求小微企业采取有效担保或资产抵押的方式来降低贷款风险,但受自身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小微企业较难采取以上风险补偿措施,风控难度较大。

四、城市商业银行应如何发展普惠金融业务

1.从信用评级上,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动态信用评价体系

首先加强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创造共赢局面。利用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电商交易所留下的海量信息,如物流、交易金?~、客户评价等,对企业的信用轨迹和信用行为进行综合评估,设计出合理的信用评判标准;其次定价方法创新。在定价方面,如果定价高,客户无法承担,则需求减少,如果定价低,金融机构缺少积极性,供给将短缺。因此城商行应主动创新定价方法,精准预判客户信用风险。传统的定价方法对普惠金融客户群体并不适用,而基于大数据的动态互联网信用评价技术,突破了传统财务数据评价方式,其智能模型能够使数据自适应、自学习、自完善,数据分析判断的评估方式、主要内容和方向与传统模型相比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预测准确性得到很大提高。

2.从产品创新上,以客户为中心,多方面满足需求定制

虽然小微企业和居民等客户的需求规模不大,但其对金融服务的种类需求是多样的。一是服务范围方面,要践行普惠金融,必然要求城商行扩大金融服务半径,让众多小微企业和居民享受到金融服务,庞大的客户基数必将使得金融需求更加多样化,如何抓住客户需求至关重要,也是城商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二是金融产品供给方面,城商行要细分客户,根据不同客户层次,推出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产品,以此服务更多更广的客户,从而不断扩充服务对象,增加客户黏性,提高客户满意度。

3.从服务渠道上,线上线下相结合,建立便捷服务网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2016年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快拓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渠道。线上要大力推广手机银行、网络银行等新型终端,线下要突出机构建设的专营定位”。对城商行来说,首先,线上终端打破了传统的地域局限,减少了为扩大服务面而开设物理网点的资金压力,低成本的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从单位成本的角度看,物理网点是手机银行的50倍,是网上银行的23.5倍;其次,随着全社会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移动终端的高度普及,银行可以依靠全新的信息采集、分类、批处理技术,采用更高效的贷款发放机制和更精准的资金匹配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全新的金融服务和支持。

4.从风险管理上,增加应对与管控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关键仍是风险管理,普惠金融受众普遍信用风险较高,其产品创新首先要遵循安全性原则。

其一,引入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与商会、协会、当地政府、保险公司等组织合作,共同承担业务风险。例如齐鲁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展“银保贷”贷款业务,采用“保险公司+银行+企业”模式,由保险公司对贷款申请人进行核保和承保,当借款人未履行还款义务时,由银行提出索赔,保险公司将赔偿贷款本金和利息,弥补风险损失。

其二,信贷资产证券化,将盘活信贷存量,分散风险。将缺乏流动性的普惠金融资产打包重组出售,发行证券获取融资。资产证券化可以为城商行提供一种融资工具,提高自身资本充足率,分散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并得到较高收益。

普惠金融工作思路范文3

近些年来,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业务形态日趋多元,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满足多元化投融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覆盖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互联网金融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和风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工作。2015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通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准予成立。2016年3月2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上海挂牌成立,李东荣当选为协会首届会长。

执掌协会,不辱使命。作为执掌协会的首任会长,李东荣会长肩负着党和国家的重托,从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岗位卸任后,凭着对党和国家金融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坚定信念,带着年轻的协会团队,从零起步、艰苦创业,开启了人生新航程。经过一年多时间艰苦卓越的奋斗,协会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和发展。迄今为止,协会上线了互联网金融举报平台和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初步建立了统计监测和风险预警机制;研制并了自律管理制度;组建了各专业委员会,形成了行业自律组织管理框架;制定了关键业态和关键领域的行业标准;建立完善了多层次风险教育培训体系,提高了从业机构风控水平和普通投资者风险意识;了首份《中国互联网金融年报(2016)》;以及开展中英金融科技合作论坛等国际交流。

风险治理,互金破局。为了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规范健康和有序发展,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规范发展、防范风险”的工作要求,李东荣会长提出了“以行I自律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互联网+普惠金融’改善民生”的总体思路。他认为,互联网金融要按照“明确分类、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全面覆盖,立足当前、重在长效,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基本原则,构建一个包括企业内控、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常态化、全覆盖、立体式风险治理体系。他非常重视行业自律治理在互联网风险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协会筹建之初,他就提出,协会要以“服务监管、服务行业、服务社会”为宗旨,从行业自律入手,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履行社会责任,调动社会力量研制自律规则和行业标准,通过市场机制激发市场机构规范行为,主动融入国家互联网金融治理体系。

情系民生,奋斗不息。李东荣会长是一位忠实践行普惠金融理念的先行者和金融家。在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期间,他就组织推动了我国的银行卡芯片化迁移,并总结我国国情,大力推广金融IC卡应用,促进银行卡产业健康发展。他认为,金融IC卡的标准性、安全性、便利性和创新性不仅可以有效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对安全便捷性的现代支付服务的需求,而且符合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要求。担任协会会长后,他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还亲自为普惠金融事业撰文、演讲,为宣传国家普惠金融政策奔走呼吁,积极推动普惠金融实践。他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道路,认为发展普惠金融,应以服务民生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确保安全为前提,以合作共赢为基础。他强调,普惠金融是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民心事业,必须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落实到服务的各环节,要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场景需求,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增强老百姓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他在国内首先提出移动金融的概念,将移动端的金融服务从支付扩展到征信、信贷、理财等服务,并认为移动金融将是普惠金融实施的重要路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李东荣会长虽已过花甲之年,但同事们还常能看到他在篮球场上跟年青人竞技的矫健身影,犹如互联网金融这个朝阳喷涌的行业。李东荣会长对党和人民的无比热爱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召着协会的每位员工,在他的带领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正以朝气蓬勃、奋发向上、规范高效的姿态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沿着正确的航向乘风破浪。

普惠金融工作思路范文4

“金融惠民工程”简称“金惠工程”,是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推出的中国农村金融教育项目。“金”就是金融,“惠”就是惠民,但“惠”更多的指向是普惠金融和弱势群体。“金惠工程”即,普及金融知识,推进金融惠农惠民,构建普惠金融体系之意,也就是要用爱心和时间传播金融知识,依托普惠教育改变贫穷命运,给“农民”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当然这里指的农民是广义概念,既包括农业、农民、农村,也包括基层农村干部、农村金融工作者、微小工商业主等。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民政部登记注册的民间公益组织,于1992年6月27日在人民大会堂宣告成立。其宗旨是以“科教兴国”方针为指导,动员和依靠理事单位和其他组织、个人的支持捐助,发挥民间组织优势,根据需要提供服务,致力于中国金融教育事业的创新与发展。“金惠工程”旨在用10年左右时间,在我国中西部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开展农村金融教育活动,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构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使农村基层干部、农民和乡村微小企业主认识金融、利用金融、享受到更多、更公平的金融服务。通过农村金融教育和农村金融创新,改善农村社会信用环境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高“三农”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助推农村金融事业科学发展。

二、禄劝县开展“金融惠民工程”的基本情况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隶属云南省昆明市、素有“三水一江地,彝歌苗舞乡”之称,境内掌鸠河、普渡河、洗马河、金沙江等穿境而过,国土面积4,249平方公里,最高海拔4,223米,最低海拔746米,是典型的山区、民族、贫困县,山区面积占98%,森林覆盖率55.4%,辖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94个村(居)民委员会,人口47万。其中农业人口44.3万人,是国务院确定的592个国家重点扶持县之一,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7亿元,全县财政总收入727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85元。2011年,禄劝县被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确定为全国第三批“金惠工程”试点县。成立了禄劝县“金惠工程”领导(协调)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对“金惠工程”的组织领导,确定了来自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一级志愿者5人,二级志愿者31人。经过3年的实践,全县共举办一、二级志愿者培训班3期108人次,组织各种宣传活动216场次,发放金融知识光碟120余张,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5,000多份,电视台宣传两期一个月,放映广场电影6场,组织6所学校放映宣传12场次,悬挂布标或跑屏120余条。培训农户6万余人/次,受众11万余人。

三年来,禄劝县开展“金惠工程”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组织机构、人员职责。人行禄劝支行牵头成立了禄劝县“金惠工程”领导(协调)小组及办公室,具体负责试点工作的规划、组织、实施和指导,明确参与单位和志愿者职责,形成了“人行主导,金融机构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机制,推动了“金惠工程”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二,建章立制,构建“金惠工程”长效机制。为保障“金惠工程”试点工作有序开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禄劝县农村金融知识教育规划》、《禄劝县金惠工程志愿者管理办法》、《禄劝县金惠工程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并对优秀组织者、志愿者进行表彰奖励,以树立先进典型,推动工作的开展。第三,积极搭建平台,为志愿者开展工作创造条件。金惠工程是一项公益性、义务性、社会性很强的工作,为确保参与单位、志愿者正常业务工作和金惠工程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我们在“搞好结合”上狠下工夫,不刻意强调金惠工程,而是更加注重宣传教育普及的效果,充分依托机构网点、人员、时间、特点,利用好内外各种资源优势开展工作。一是与人民银行常规业务相结合,充分利用好金融行政管理的资源优势。在人民币反假宣传、支付结算宣传、征信宣传、金融诈骗宣传、金融消费者知识宣传等活动中,依托人民银行条条管理的专业优势开展金融知识宣传。二是与金融机构网点布局相结合,充分利用好商业银行(农信社)网点分布广、人员较多,资金实力相对较强的优势。三是与央行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好团支部青年人才较多,积极性较高的优势。金惠工程积极为青年志愿者展示才华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同时,央行青年志愿者也为农村金融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为金惠工程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四是与各种专项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好专题活动的专业优势。把送金融知识下乡、金融知识进社区(校园)、消费者(投资者)金融知识普及月、征信宣传日、反假宣传周等专项活动与深入开展金惠工程结合起来,利用金融知识宣传车等各种形式,把金融知识送到农村,走进学校,拓展金融知识受众面和影响力。五是与“一创两建”相结合,提高农村金融知识的可获得性,建立“金惠工程”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禄劝县开展“金惠工程”的三大亮点,通过“一创两建”工作,特别是把“惠农支付服务点”加载金融知识宣传功能,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方便是、快捷、实用的金融知识,“把银行办到家门口”真正地实现了让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农民和乡村微小企业主认识金融、运用金融、享受到更多更公平金融服务的目标。

三、开展“金融惠民工程”试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提高对“金融惠民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开展金惠工程意义重大

1.开展“金惠工程”是农村金融科学发展的需要。开展金惠工程,进行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发展普惠金融,助推包容性金融发展,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三农”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全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很重要,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邓小平);金融作为国家经济安全与战略的“制高点”,一动而牵全局,金融乃一国之重器,是置配经济资源的重要杠杆,可以主导和影响一个产业、一方经济的发展(唐双宁);金融就像人体内的血液一样,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吴晓灵)。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就,农村信用社改革、农行三农事业部改革、农发行扩大业务范围都取得了积极的成就。但总体看来,农村金融仍然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村金融体系结构运作机制存在严重缺陷,机构网点少,产品和服务单一,支农功能不强,农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农村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缺乏金融知识和金融意识,农村金融发展的社会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相对落后,仍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金惠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针对农村地区规模最大的金融教育工程,推广“金惠工程”最初的本意就是为了提高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金融知识水平,推动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及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发展小额信贷,构建普惠金融体系,解决“三农”贷款难而开展的。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金惠工程”的教育培训是双向的,既培训金融机构的管理者和业务骨干,又培训农户、金融服务对象和潜在客户,通过双向的教育培训从市场供需双方入手,构造发展新型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的核心和公益组织重点关注弱势群体,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金惠工程”活动必将对禄劝县农村金融科学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开展“金惠工程”是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金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普惠金融的基本含义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体系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内涵:第一,首先是一种理念。2006年诺贝尔和平得主孟加拉乡村银行总裁尤纳斯教授说,信贷权是人权。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有获得金融服务机会的权利。只有每个人拥有金融服务的机会,才能让每个人有机会参与经济发展,让每个人活得更有尊严,才能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建立和谐社会。第二,为让每一个人获得金融服务机会,就要在金融体系进行创新,包括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第三,由于大企业和富人已经拥有了金融服务的机会,建立普惠金融体系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低端客户甚至是贫困群体、低收入人口和微小企业主提供金融服务,给他们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金融服务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农村金融更不能嫌贫爱富。

3.开展“金惠工程”是金融企业履行社会职责的需要。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这种义务应当超越企业在经济、法律、道德、慈善层面对企业的需求。“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现代社会是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社会,社会分工决定社会责任,金融企业也是一样,不能一心只为了赚钱,在这一点上,我们的银行家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履行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弘扬责任文化,加强责任管理,通过深化责任认知营造良好的社会责任氛围;坚持科学发展,贯彻国家政策,通过优化信贷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维护股东权益,完善公司治理,通过提高经营效益实现股东回报的持续增长;提升服务品质,加快金融创新,通过关注客户体验满足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坚持金融普惠,支持社会发展,通过开展金融教育树立正确的金融服务意识;坚持诚信经营,保障客户利益,通过健全投诉机制提高社会公众的满意水平;坚持依法合规,恪守商业伦理,通过加强廉洁自律维护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倡导绿色金融,支持低碳经济,通过调节信贷杠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热心公益事业,增进社会福祉,通过加大资源保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人为本,保护员工权益,通过拓宽发展路径实现企业员工的共同成长。和谐金融发展,公众教育先行。推进“金惠工程”,开展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是银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资源,多角度、多形式的向公众普及相关金融知识,不断拓展公众的金融知识,提高公众识别和规范金融风险的能力,银行责无旁贷。思维穷是真正的贫穷,观念落后是最大的落后。“金惠工程”教育培训计划的实施,对改善社会信用环境、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维护金融机构信贷安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志愿者有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这项利国惠民的金融普惠工程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农村金融教育资源分散,整合度不高,农村金融教育普及存在较大的困难,需要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从内部看,人民银行金融教育资源分散于人事、会计、国库、支付、调统、征信、货币金银、消费者保护等部门,每年宣传教育各部门单打独斗,各自为阵,没有形成整体合力。以外部看,人行、银监、金融机构各吹各打,协调配合较差。建议整合多方资源,形成整体合力。

(三)制定全省统一的农村金融教育规划,分年度、分阶段、分部门、分层次实施,特别要把金惠工程的农村金融教育与各单位、各部门的金融知识宣传结合起来,统一安排,统一开展

各金融机构也要结合各机构特点,制定具体的金融知识教育方案要,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各条线的工作重点,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

(四)建立健全农村金融知识教育的组织机构架,明确(或指定)部门负责农村金融知识教育工作

加强金融教育人才培养,积极配合、参与金惠工程志愿者活动,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五)以“一创两建”为平台和载体,多渠道、广覆盖开展金惠工程

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是金融惠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一创两建”工作,有利于广大农民群众掌握金融知识、了解金融产品,强化金融技能,提升金融风险意识和信用意识。另一方面,做好金惠工程,有利于扩大金融服务的受众面,提高金融普惠性和包容性,使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更公平的金融业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农村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六)要用开放的思想、普惠的理念、包容的品质开展金惠工程

金融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知识密集型、社会性很强的一个行业。而金惠工程由于它的公益性、义务性、社会性特点突出,限制了它的权威性和强制推广。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发展普惠金融”的决定,吹响了普及农村金融知识的号角,金融不是富人的专利,让每一位农民群众学习金融、认识金融、利用金融、享受到更多更公平的金融服务,是每一位组织者、志愿者、金融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更是每一位金融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七)要加强弱势群体的金融知识教育,特别是金融风险教育

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货币化程度不高,信息闭塞,金融知识相对比较缺乏,要加强针对“三农”、小微企业、少数民族、边远贫困人群、流动人口、留守人员、老人、妇女、残疾人等的金融知识教育,特别是金融理财、金融诈骗、金融风险教育,金惠工程志愿者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教育活动,提高了弱势群体的抗风险能力。

(八)要高度重视青年志愿者的参与作用,为他们开展活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普惠金融工作思路范文5

>> “邮储银行式”普惠金融新路 邮储银行式普惠金融新招 邮储银行:互联网拓宽百年“普惠金融”路 邮储银行高举普惠金融大旗紧抓金融业大发展的黄金机遇 邮储银行定位基础金融服务 择高处立,向宽处行 择优而立,向宽处行 邮储银行难产 邮储银行 邮储银行转型 邮储银行:发挥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 邮储银行:农村金融生力军 邮储银行探索可持续小微金融 邮储银行 构建特色小微金融生态体系 邮储银行股改破题 广发银行网络金融战略探路“普惠金融” 荣海兰家训:就高处立,择平处坐,向宽处行 “中国梦・金融梦”(邮储银行杯)全国金融摄影大赛在京启动 中国梦・金融梦〔邮储银行杯〕全国金融摄影大赛评委谱 邮储行高管鲜有金融背景 业务创新乏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经济法律 > 邮储银行普惠金融向宽处行 邮储银行普惠金融向宽处行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谢玮")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邮储银行参加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这标志着普惠金融成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指出,2015年将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

作为全国网点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服务客户数量最多的商业银行,成立8年来,邮储银行不断完善独具特色的金融服务。时至今日,可持续发展的普惠金融模式已经成为邮储银行的一张名片。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商业银行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更为复杂。面对经济新常态下对普惠金融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进入战略布局与转型关键时期的邮储银行,如何进一步深化普惠金融的探索与实践?

邮储银行董事长李国华表示,“作为普惠金融的忠实践行者,邮储银行将继续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和服务社区的战略定位不动摇,致力于使邮储银行实现从‘普惠金融事业的先行者’向‘普惠金融事业的推动者和引领者’的转变。”

“普惠金融”交出靓丽成绩单

李国华表示,“中国不缺银行,尤其不缺大银行,但是缺有特色的银行。”

从2007 年组建至今,邮储银行传承了百年前“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的16 字精神,始终坚持着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的“普惠金融”发展理念。

邮储银行行长吕家进指出,邮储银行成立以来始终把发展普惠金融放在改革发展的首要位置,充分发挥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规模庞大的资金优势、扎根基层的队伍优势,深入研究发展普惠金融的有效途径。

其中,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成果令人瞩目。截至2014年底,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5900多亿元,是2011年的4.4倍;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500多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84.9%。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超过2.3万亿元,有效解决了1200万家小微企业的经营资金短缺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邮储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公益项目,邮储银行自2010年起,连续五年举办“创富大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有别于此前四届大赛,2014年邮储银行创富大赛在往年设置“三农项目特别奖”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涉农产业和县域小微企业倾斜。在、农业部、广东省人民政府等单位的共同支持下,创富大赛全面升级为“邮储银行杯中国青年涉农产业创业创富大赛”,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导师辅导、基地孵化等方式,示范带动更多农村青年创业致富,为城乡中小微企业搭建起“资金支持、品牌传播、技术指导、商业模式交流”四位一体的综合助力平台。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邮储银行一直以来所坚持的战略――基于网点遍布全国的优势和在百姓心中的良好信誉,有针对性地细分出了适合自己特色的市场。

邮储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成功实践,改变了业界和学界所一直提倡“大银行只适合做大业务,小银行更适合做小业务”的传统论断,在实现了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如今,作为全国网点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服务客户数量最多的商业银行,邮储银行拥有营业网点3.99万个,服务触角遍及城乡,服务客户超过4.5亿人;全行总资产接近6.3万亿元,居中国银行业第六位;收入由成立之初的420多亿元增长到2014年底的1700多亿元,增长了3倍多;资本回报率、利润增长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和经济利润率等关键指标均达到银行同业优秀或良好水平;评级机构对邮储银行的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均为3A。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14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邮储银行按总资产位居第28位。

此外,邮储银行还多次荣获“最具社会责任银行”、“最佳普惠金融机构”、“最佳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银行”、“最值得百姓信赖的银行”、“年度最具责任感企业”等殊荣。李国华也凭借在“普惠金融”方面取得的卓越成绩,获评《银行家》杂志评选的“2014年度十大金融人物”称号。

银政联手 拓宽小微融资“新通道”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特别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列入我国当前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两会期间,李国华结合该行业务实践,提出了加强银政合作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建议。

李国华指出,银政合作已被实践证明是金融服务“三农”及小微企业的一种有效方式。他认为,“引入政府增信机制,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接入政府提供的企业历史大数据信息,了解企业历史信用情况,缓解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政府代偿亦使银行得以适当放松对小微企业和‘三农’抵质押物的硬性要求,从而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

据悉,通过深化银政合作,邮储银行2014年度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快于同业,利率低于同业,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宏观环境下,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商业可持续的发展路径。“2015年度,邮储银行将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大力推动‘政府增信、组合担保’小微信贷模式。”吕家进向记者介绍。

近来,国家先后出台系列财税金融优惠政策,有力支持了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在国家财政部的组织和指导下,地方财政纷纷安排专项资金,设立小微风险补偿基金,建立多方风险共担机制,为商业银行加强服务小微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邮储银行多家分支机构均积极对接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或政银风险分摊机制,通过‘政府增信,组合担保’,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自2014年确立‘政银合作、服务小微’工作思路半年多来,邮储银行全行政银合作意向额度已突破110亿元,放款已超过20亿元。”邮储银行副行长邵智宝介绍。

在河北衡水,中标政府采购项目的王老板就是邮储银行“政府增信”小微信贷产品的受益者之一。“多亏了政府和银行的帮助,凭借良好的信用和200万元政府采购合同,我拿到了180万元的贷款,而且利率优惠。接下来我还有多笔合同呢,以后就不用为资金发愁了。我们每年都多次中标政府采购项目,但是由于资金限制,每年都要放弃几期政府的招投标项目。以后,有了邮储银行的资金支持,我就再也没有这样的难题了。”王老板由衷地说。

据悉,河北省每年的政府采购金额高达400亿元,80%以上的供应商均为小微企业。这些小微企业由于规模限制,没有足够的抵押物,难以获得银行的融资支持。邮储银行的政府采购贷款有效拓宽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除此以外,邮储银行还积极寻求银政的体系化合作,打造商业可持续的银政合作模式。2014年底,中央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圈定北京、山东、安徽、河南、福建、广东六省市,作为中央财政及地方财政风险分摊的“政银担”小微信贷模式的第一批试点单位。2014年12月21日,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列席省“政银担”新模式合作试点座谈会后,邮储银行全行迅速反应,仅用一周时间,即正式批复安徽省分行试单开办“政银担”业务,并在系统支撑、产品要素调整和担保公司准入上给予了专项支持。2015年1月8日,邮储银行安徽宣城分行为安徽宣城青华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发放了全国首笔“政银担”小微企业贷款。截至目前,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邮储银行“政银担”业务已经在安徽11家地市分行成功铺开,业务结余已突破亿元。 邮储银行融资支持连云港港口码头建设 邮储银行创富大赛决赛颁奖现场

“邮储银行力求打造商业可持续的政银合作模式,通过严格客户准入、强化业务精细化管理、规范平台合作等手段,在大力推广政银合作业务,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的同时,确保政银合作业务不发生系统性风险。”邮储银行小企业金融部总经理刘存亮介绍说。

绿色金融 打开实体经济“新局面”

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涵。绿色金融,作为其发展繁荣的必要条件,需要金融机构的鼎力支持。

绿色金融作为邮储银行的长期发展战略,体现在公司业务发展的方方面面。据悉,在内部制度上,邮储银行专门制定了绿色信贷政策。明确要求加大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信贷资源配置继续向低能耗、低资源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行业和客户倾斜,加大支持对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力度。严格控制对“两高一剩”行业的信贷投入,对落后产能企业加快退出,严禁介入环保违法企业和项目。

截至2014年底,邮储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到548.8亿元,比年初增长150亿元,增长率37.6%,为新能源发电、垃圾处理、污染防治、城市轨道交通等多个项目提供了金融服务,为社会减少消耗标准煤277.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6.5万吨。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工程是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的重点项目,也是我国目前单机容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核电项目。作为东北地区投资最大的能源投资项目和首家核电站,对优化东北电网电源结构,推动国家核电自主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在全国人大会议上,红沿河核电站与青藏铁路、三峡工程一起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该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目前一期工程已有两台机组并网运行,累计发电量达100亿千瓦时,相当于大连地区用电量的1/3。

为加大对国计民生领域企业的支持力度,邮储银行与红沿河核电公司开展合作,并专门设立“红沿河”服务部,为核电站提供了一体化金融服务。同时加大授信支持力度,对一期项目已提供20亿元信贷支持,二期项目将在未来7年内投放50亿元,占二期总融资金额的23%。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建成后,将每年节约原煤1600万吨,同时极大地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在带来较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环保效应。

此外,交通运输行业的低碳化和环保化也是邮储银行重点支持的方向。

ETC(不停车收费系统) ,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路桥收费方式。全国高速公路ETC联网项目更是交通运输部为全面提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而实施的重点惠民工程,是促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节约土地资源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公路网络化管理,推进“四个交通”建设的重要载体。截至2014年12月,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等在内的14个省市高速公路ETC实现联网。2015年底前,将基本实现全国所有省(区、市)高速公路ETC联网运行。

在ETC的全国联网推广过程中,资金的跨省结算将依托商业银行的多样服务渠道、专业结算平台以及广泛的客户资源共同配合完成和推进此项民生工程。

普惠金融工作思路范文6

周小川:发展绿色金融实践者

出生在江苏,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系统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研究员。

作为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中国将绿色金融定为G20重点议题之一。周小川表示,全球面临着严峻环境挑战,各国已尝试许多方法,包括推行环境法规、资源定价改革与财税政策,这些措施在控制污染、减缓气候变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当前绿色投资鬃芴逋蹲实谋戎匾廊缓苄。各国需提升绿色投资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他说,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已成为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的一项内容。2016年一季度,在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超过80亿美元,兹球绿色债券发行量的约一半。未来中国需推动上市公司披露更多环境信息,继续发展绿色债券市场。据估计,中国未来5年需要在绿色产业每年投入6千亿美元,这意味着当前投入需要加倍。

他认为,全球正就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凝聚更多共识,如果绿色金融得到有效实施,将惠及全球大多数人口,加强全球经济可持续性。

易会满:进入了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

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工程师。1985年加入中国工商银行。现任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在工行上市後的近10年间,易会满从工行北京分行行长升为工行的副行长,後在2013年5月接替杨凯生出任该行行长及副董事长。在正式担任工行行长三年後,易会满接到了人生中更为重要的任命通知。2013年担任工行行长就已经是副部级,年轻、睿智、严谨、务实,是一个很坚毅而且大度的人。

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新任掌门人易会满和他所即将执掌的工行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寒暑易节,冬藏春发。万物生长自有其规律,银行金融也是如此。”易会满在2015年的行长致辞中谈到了他对银行金融的看法,K提到了2016年对复杂多变局势的应对之策,即围绕董事会制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牢牢抓住转型升级的工作主基调,千方百计稳质量稳增长,谋事蓄势求发展创未来。

马云:神话般的人物

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

马云爱好下围棋,在大学时候,曾以大排为赌注把外语系所有的男生杀了个遍,K因此喜欢上了战略丫郑中盘角逐,收官。

他热爱武侠文化,也把对金庸武侠小说中武侠英雄的痴迷,延伸到了公司文化层面:要求阿里巴巴每个员工都要有个“花名”,要出自武侠或玄幻小说中的正面角色。马云的办公室叫“桃花岛”,会议室叫“光明顶”,洗手间叫“听雨轩”等。

他热衷太极拳,K从太极文化中悟出了许多企业经营思路。马云出席各类重要场合时都很少穿西装,他有不少衣服上都缀着中式传统的盘扣,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演他的太极功夫。国人评价马云多是觉得他是一个神话般的人物,是中国的骄傲。而外媒评价马云,则是觉得他是一个像沃伦・巴菲特一样智慧的人。

吕家进:走商业可持续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

自2013年1月起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行长,自2007年3月起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行长。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是我国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发训氖赘鲎ㄏ罟婊,对推进普惠金融的总体思路、具体目标和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和重要部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金融工作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商业银行要深度参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必须确理解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把握政府引导与市场化主导相结合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厘清普惠金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加快经营转型,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走商业可持续普惠金融发展之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吕家进这样说。

坚持平衡好短期盈利目标与长远社会责任。邮储银行希望通过普惠金融的实践,既能实现盈利,又能超越单纯的企业利润,为谋求更加长远的社会利益承担一份责任。

唐双宁:老想拿第一

东北财经大学投资经济系投资经济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2007年6月底,由於工作需要,唐双宁从银监会副主席调任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用一副对联表达了其心B转变:在机关昂首挺胸做公仆,否则没有权威;到企业猫腰低头当主人,否则没有钱赚。横批:大致如此。在他上任仅50天左右,光大集团重组的方案就获得国务院批,不仅如此,国内首家名正言顺的“金融控股公司”的使命也落在了光大集团身上。而在短短四个月以後,中央汇金公司顺利入主,光大银行随即步入引资上市路。

普惠金融工作思路范文7

【关键词】普惠金融 金融排斥 城乡差异 金融服务 物流金融 微型金融

一、普惠金融及相关理论梳理

普惠金融,来源于英文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又可译作“包容性金融”,这一概念正式被提出是联合国在2005国际小额贷款年会上。纵观之前国内外相关文献,也能够搜寻到“普惠金融”理论的“影子”。Kuzents(1955,1963)认为,在经济社会初期,不平等现象是存在的,并且差距逐渐增大,直到经济效益增长能够蔓延到整个经济体。之后,也有学者对其研究进行发展。直到Helm(2006)才提出“普惠金融”应该是辐射到所有人的金融体系。

国内,由杜晓山、焦瑾璞率先将普惠金融概念引入我国,其基本含义是:存在一个能有效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杜晓山在《建立普惠金融体系》(2009)一文中进行了细致的论述,他将普惠型金融概括为三个层面:一是客户层面,这一金融体系的中心为城乡中的贫困和低收入客户,他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取决于金融体系中各方面的规划及活动。二是微观层面,零售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仍然承担着金融体系的中流砥柱,它直接为贫困和低收入客户提供服务,拥有广泛的客户。三是中观层面,这一层面涵盖了很多金融服务相关人员和机构,它们通过改善基础性的金融服务设施和一系列金融活动,为客户实现降低交易成本、扩大服务规模和深度、提高技能、促进透明度的要求,这些金融服务实体可以是跨国界的、地区性或全球性组织。将其理论核心亦可总结为,旨在将普惠的金融服务赋予经济体系中的每一个人,从而更协调地解决经济不平等问题,最终运用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式方法提升社会总福利效用水平。

二、普惠视角下我国城乡金融服务比较

普惠金融重点研究的是金融服务资源在社会收入分配、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活动,以及信贷资源、社会保险等多领域的均衡配置,基于该理论视角相关数据可得性,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来量化分析我国城乡二元金融服务的差异。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异

城乡金融服务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不平等,对经济不平等的研究,首先以收入不平等为突破口,基于历年数据来看,我国城乡收入仍存在显著差距,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化及比率

由图1可知,尽管国家出台了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相关政策,但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情况仍明显,城乡人均收入比率保持在3.2左右。农村居民从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11年的6977元,而城市居民从1978年与农村居民差不多的343.4元上涨到2011年的21810元,陈宗胜(1994)对比库兹涅茨倒U理论,提出现阶段我国体制条件下收入分配差距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倒U型关系理论假说,即先扩大再逐渐缩小。日本花费了大概100年使农民收入超过非农家庭收入,我国解决城乡收入失衡问题也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二)金融服务基础设施

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是指金融运行的硬件设施和制度安排,主要包括机构分布、金融市场、支付体系以及投资者保护制度等。在城乡区域范围内,信贷业务是金融服务中最基础的业务,基于银监会最新公布数据,截至2011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3800家,营业网点19.8万个,包括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银行金融机构网点共有11.9万个,占全国机构网点总量的59%,平均每个县(市、旗)分布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55.4个,每个镇(乡)分布银行业金融网点仅3.69个,全国尚有3300个镇(乡)未设任何银行业机构营业网点,拥有一家营业网点乡镇8200个。由数据可知,部分乡镇仍得不到最基本的金融服务。在《农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改革发展》一文中,“截至2011年底,农村信用社共有机构网点7.7万个,从业人员76万,提供了全国77.4%的农户贷款,承担了76%的金融机构空白乡镇覆盖任务。”根据于奎(2006)的研究,反映我国农村地区证券、信托、基金等投融资业务基本空白,金融服务业务种类也过于单一。

(三)城乡保险覆盖差异

普惠金融的核心思想是将金融服务赋予经济体系中的每一个人,童广印(2007)认为,城乡保险应把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乡村群体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综合考虑。通过体系改革和政策调整,逐步扩大横向覆盖面,汇集全民的保险体系。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及农业险在农村保险市场的主体地位,选取农业险及非农业险为指标来分析城乡保险覆盖面差异。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农业险及其赔付比率

如表1,明显可见,农业险无论是在购买总额,还是赔付额,都与非农业险规模相差甚远。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就早已开始在某些地区和企业中开展改革试点工作,但从数据上来看,农业险占保险总额仍不高于2%,而赔付率也很少冲破5%,这种城乡保险之间的巨大差异一直以来都未得到彻底性改变。

(四)城乡金融效率水平差异分析

借鉴白钦先(2001)提出的金融效率来衡量城乡金融投入与产出的量化关系,从量化角度找出城乡二元结构之间的差异,结合我国城市和乡村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上述学者的基本思想,遵循廖杉杉的做法,本文拟以存货比来衡量城乡金融效率,即:

FE=SG/LG

农村金融效率:FEc=SGc/LGc

城市金融效率:FEt=SGt/LGt

其中,FE代表金融效率;SG代表全部金融机构储蓄总额;LG代表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总额;SGc和SGt分别代表农村储蓄和城市储蓄总额;LGc和LGt分别代表农村贷款和城市贷款总额。

本文城乡信贷规模数据源于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数据库,根据金融效率计算公式,可将城乡金融效率以图像形式表示出来,如图2所示。

图2 我国城乡金融效率

1978~2008年,我国城乡金融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自2003年起,我国城乡金融效率差距也逐渐缩小,但基于金融服务发展初期城乡存在差异,现阶段城乡金融效率之间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三、结论及对策

本文基于普惠金融理论视角,对我国城乡二元金融服务提出几点创新性建议:

(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抑制城乡经济不均衡

城乡金融服务差异源于城乡经济不平等现象,其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以普惠金融的发展思路来调整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总体目标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逐步建立起以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收入分配格局。根据分析可知,我国收入差距现状符合库兹涅茨“倒U”理论,因此在转变时期更应注重社会公平,处理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效率和公平关系。

(二)有形网络与无形网络相结合,大力发展微型金融

普惠金融的本质是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能够普及全社会的各级群体,然而,农村存在严重的机构缺失导致无法为小乡镇或偏远地区提供最基本的金融服务。目前,工作重点应放在对偏远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弥补金融机构在偏远地区的不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广泛运用,虚拟银行由于其方便并且可减少交易成本的特点,在现代金融服务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然而,虚拟网点却无法完全代替传统有形机构,特别是县及县以下地区,因而可采用有形网点与无形网点相结合的方法,加大金融服务网络的覆盖面。

(三)广泛开展城乡物流金融联合

普惠金融的中观层面意义是为客户实现降低交易成本,物流金融作为一种能够有效融合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创新性金融产品,随着物流和金融产业改革进程的有序开展,城乡金融服务应该同时受益,然而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城乡二元结构较为分裂,应广泛开展联合,“城市带动农村”的合作联盟机制,重点打造创新型合作社系统,采取并购、加盟等多种形式,构建农业生产资料和优势产业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和农村经营体系。

(四)推广小额保险业务,增大城乡保险覆盖面

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是能够构建一个覆盖到社会群体中每一个经济个体的风险防范机制。根据我国城乡较低收入人群的现状,应提供一种产品简易、保费低廉、保障适度、理赔简单的保险服务,也即为小额保险业务的特点。

参考文献

[1]焦瑾璞.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性.中国金融,2010年10期:12-13.

普惠金融工作思路范文8

【关键词】互联网+ 普惠金融 创新驱动

一、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爆发性增长态势,为我国的普惠金融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正在从以小额信贷为主的普惠金融模式逐步向以互联网金融为主的普惠金融的模式转变。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普惠金融列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并从互联网金融云服务平台建设、利用互联网拓宽服务覆盖面、拓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深度和广度这三方面,明确了行动方向和关键环节。互联网金融将成为普惠金融新的契机和突破口。因此,研究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推动“互联网+”普惠金融发展的必要性

“互联网+”普惠金融的核心要义在于,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充分运用互联网理念、技术、渠道和平台,在实现从业机构商业可持续、金融消费者价格可负担的前提下,将服务范围扩展到小微企业、欠发达地区和社会低收入人群,为其提供公平、高效、便捷、安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周小川(2013)认为,中国发展普惠金融将会首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让金融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所有地区”,“惠及所有人群”。谢平(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更“民主化”“大众化”,它不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促进民间金融“阳光化”“规范化”,提高金融“普惠性”。

三、如何推动“互联网+”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

(一)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

普惠金融有四个特征:普及性、可得性、便捷性与包容性,各机构要加强普惠性平台建设,更好的服务客户。发展普惠金融,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在加强的技术支持的同时,还要叠加人性化的服务,为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需求的人提供具有针对性,便利的金融服务。

在“互联网+商业+金融”三者相结合的模式下开展精准扶贫,在保证商业利益的基础上承担社会责任,实现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努力营造“互联网+”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的宽松环境。鼓励从业机构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多元化、定制化、精准化的普惠金融产品创新。允许从业机构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探索开展普惠金融模式创新。

鼓励各类从业机构发展良好竞合关系,建立良好的普惠金融生态环境和产业链体系。相关金融机构之间开展合作,构建开放性的金融形态,用技术对产品、功能、服务进行整合,打造开放式互联网金融布局。

为有效实现互联网金融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有必要整合、 完善现有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实现线上信用评价、投融资服务、财富管理、支付结算和营销服务一体化,将互联网金融提供商的客户信息纳入到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中来,完善已有的征信数据结构。

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应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对落后地区和小微企业的金融资源的供给,改善农村地区和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金融排斥现象,继续提高金融的普惠程度。

(二)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普惠金融的组织体系、探索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等。同时,还需要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环境建设,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制定普惠金融发展的指标体系,同时要高度重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

“互联网+”普惠金融具有鲜明的技术驱动特征。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为普惠金融体系高效运转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实现条件。互联技术与金融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我国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三)加强风险防范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进入金融业的门槛降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普惠,但是也加剧了金融业的风险。因此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应该重视自身的风险管理,不应盲目追求过高的融资满意度而忽视客户适当性管理,不应过度强调服务便捷体验而忽视业务安全要求,不应仓促上线创新业务而忽略风险应急处置安排。外部监管部门主要做好功能性监管,以实现稳健的可持续发展,助推普惠金融建设。将鼓励金融创新与防范金融风险协同推进,促进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由于“互联网+”普惠金融的最终目标在于满足实体经济需求、增进社会福祉,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性,因此,在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加强风险监管等方面还需要更好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作用。同时政府要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和法律法规,实施分类监管、促进与传统金融的监管一致性。

推进“互联网+”普惠金融应与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相结合,既要强调普惠金融发展的社会效益,也要强调经济效益,只有在坚持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推进普惠金融,才能增强“互联网+”普惠金融的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杨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发展研究[J].征信,2015,(02).

[2]肖翔.推进“互联网+”普惠金融的战略意义与实施路径[J].清华金融评论,2015,(12).

[3]周小川.全面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N].人民日报,2013-11-28.

[4]谢平.互联网金融风险更低未来发展空间广阔[DB/OL].网站,2013-08-13.

[5]姜丽明,邢桂君,朱秀杰,李玉翠.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J].中国金融,2014,(3).

普惠金融工作思路范文9

【关键词】农村 包容性 普惠金融

一、普惠金融的概念及其体系构架

(一)普惠金融的概念

“inclusive financial”,即普惠金融(或者金融包容),这一理念是在联合国2005年的国际小额信贷年会上提出来的,其基本含义是:能够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尤其是贫困、低收入群,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在2006年亚太地区小额信贷论坛上,焦瑾璞②首次在我国正式提出了“普惠制金融体系”的概念,并认为,普惠制金融体系是能以商业可持续的方式,为包括弱势经济群体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其所需的一个完整的金融服务的体系。它是不简单的扶贫,而是对贫困人群的援助与商业可持续相结合。李扬③指出“发展普惠金融就是让老百姓享受更多金融服务,发展为草根阶层服务的金融,将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二)普惠金融体系构架

1.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金融市场内的所有客户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可以通过正规金融获得服务的客户;第二类是被正规金融排斥但是可以通过微型金融获得服务的客户;第三类是被正规金融排斥并且也被现阶段的微型金融排斥的客户。其中,后两类客户就是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贫困群体、低收入者。

2.客户需求。主要需求有:中短期的、小额的贷款需求;普通的储蓄需求;小额的转账汇款及支付需求;农村种养殖业、人身保险需求等。

3.普惠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是指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以及农村合作基金会、行业协会等互组织。

4.普惠金融运行环境。一是硬件环境。即基础设施情况,指允许资金在金融机构之间流动,进而促进快速、准确和安全的支付和清算系统。二是软件环境。指国家金融系统为保持其完整性所依赖的一系列辅助,包括机构网络、员工素质、服务流程等;三是政策环境。国家对普惠金融的发展认识、政策措施,国家中央银行、财政部以及其他国家部门在普惠金融体系中的职能作用。

(三)金融普惠评价

评估一个国家金融的普惠程度,通常用金融普惠指标来衡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从2004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金融可获得性调查(Financial Access Survey,FAS),从可获得性(Access)和使用情况(Usage)两个指标维度对世界各国金融可获得性进行评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使用者(通过对个人、家庭、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调查获取数据),二是金融服务提供者(通过对金融机构的调查或者金融监管者报告获取数据)。需求和供应两方数据相互补充,相互结合评估。

二、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现状

(一)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构架

金融农村农村金融最基本的矛盾是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的矛盾,我国现有农村金融体系难以向农户提供充足有效的金融服务。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出发点就是缓解这一矛盾。

1.农村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是“三农”,即服务需求方。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需要得到加强的最大的困难群体是农户,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户的基础金融服务不足,主要存在存取款难、汇款难、贷款难等问题。广义上讲,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三农”。

2.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提供主体主要是指农村金融机构,即服务供给方。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以及保险机构等涉农金融机构,从广义上讲,还包括通讯商、网络金融服务商、银联等等。

(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供需现状

1.农村金融服务网络覆盖范围窄。近年来,人民银行、银监部门以促进城乡基础金融服务均等化为核心,大力推动全国偏远地区金融机构空白乡镇金融全覆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金融服务网络覆盖范围大幅提升,但农村村镇金融服务网点还未实现全覆盖。

数据来源:2013年《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作者整理。

截至2012年末,县域物理网点数量11.3万个,乡镇布设ATM机、POS机等电子机具231.7万台,在40万个行政村设置了助农取款服务点,覆盖面④为58.82%,实现小额取现转账电话覆盖行政村30.4万个,覆盖面为44.7%,农村保险服务网点2.2万个,覆盖面为3.2%。从数据可看出,还有农村村镇没有金融服务网点,而且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

2.农村信贷还难以满足农民需求。截至2012年末,涉农贷款余额17.6万亿元,其中农户贷款3.6万亿元,有8524万农户获得信贷支持。尽管农民的贷款需求大,但获得银行正规借贷并不容易。《中国农村家庭金融发展报告2014》⑤显示,农村有正规贷款的家庭比例为14.1%,低于全国15.1%的平均水平,有借贷需求的家庭比例达到19.6%,可见农村正规信贷需求十分旺盛。低收入农业家庭有农业生产信贷需求的比例达到52%。农村家庭的正规信贷可得性约为27.6%,低于40.5%的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但农村有民间借款的家庭比例为43.8%,远高于全国34.7%的平均水平。我国农村家庭参与民间借贷市场的比例不仅高,而且民间借款占债务总额的比重也大。农村家庭债务总额中有64.6%都来自民间借款,远远高于全国32.0%的比例,农村借贷总额中有40%是民间有息贷款,利率约为36.6%。可见,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具备市场条件,具有较大的服务空间和盈利空间。

3.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随着人民银行支付结算体系建设推进,目前,全国约有3.8万个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接入人民银行跨行支付系统,4万个农村地区银行营业网点开办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支农、惠农、便农的“支付绿色通道”,但是,目前还有大量的农村行政村无金融服务网点,西部贫困地区更加明显。

4.农村网上银行、移动支付等现代科技型银行服务还未普及。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上,家庭网购支付时选择最多的银行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就农村家庭而言,网购支付选择这三家银行的家庭累计占比超出80%。可见农村网银市场主要集中在国有大型银行,农村主要的金融服务机构,如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这方面发展还不足,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健康活力还不够。

(三)普惠金融政策性支持情况

党中央历来重视“三农”,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与“三农”密切相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金融改革明确“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⑥国务院下发了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⑦,提出“优化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布局。稳定大中型商业银行县域网点,增强网点服务功能。按照强化支农、总量控制原则,对农业发展银行分支机构布局进行调整,重点向中西部及经济落后地区倾斜。加快在农业大县、小微企业集中地区设立村镇银行,支持其在乡镇布设网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⑧提出:“切实推动包容性金融发展,让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应该说,党中央十分重视农村普惠金融建设,其政策支持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农村普惠金融正处于最佳发展机遇期,正是扬帆起航时。

(四)农村普惠金融评价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套完成的金融普惠指标评估体系。我国的金融普惠指标评估体系可从三个维度:可获得性、使用情况、服务质量,去构建我国普惠金融指标。

三、制约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因素

我国现有农村金融体系还难以向农民提供充足有效的金融服务,尤其是除融资信贷业务外,其他如金融资产管理,信托,租赁、保鲜和典当等金融服务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贫困地区更为突出。

(一)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服务面不够广,农民获取服务成本高

一是获得服务的成本高。主要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公司商业银行在片区机构不健全,县域级银行机构少,村镇几乎没有金融机构网点,现有的银行服务网点服务半径过大,西部一些县域金融机构一个网点平均服务面积几十平方公里,农民存取款一次要跑几十公里,来回车费需要几十元,成本高。二是贷款成本高。由于农村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成本、风险等原因,以高利率来覆盖其风险,使得农民获取贷款的利率与城市比较普遍上浮幅度大,形成了一个最需要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获得服务的成本最高的怪圈。

(二)金融功能配置不健全,缺位、错位等问题并存

一是政策性金融改革待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成为农主力军,承担了服务金融空白乡镇、贫困农户等大量政策性任务。但另一方面,在近几年一些农村信用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的情况来看,普遍改制后,脱农、去农趋势明显,普惠有弱化趋势。二是游离于法律法规规范和监管之外的农民资金合作社等组织大量出现,给农户代来一定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三是邮政储蓄银行县域分支机构和大中型银行县支行存贷比总体较低,资金上存问题普遍存在,农村资金没有充分的运用到农村发展上。

(三)农村金融业态发展不协调,协同效应发挥不充分

目前,农村缺乏把富余资金转化为信贷投入的机制,农民缺乏抵御农业生产自然风险和农产品市场风险的能力。我国农业保险深度和广度有待提升,涉农信贷风险尤其是因重大自然灾害形成的巨额信贷损失缺乏分散渠道和补偿安排。农村征信体系不完善,覆盖面不足。担保体系建设滞后,缺乏专业化的资产评估、抵押登记和担保机构,银行押品处置渠道不畅。

(四)扶贫机制不完善,财政、金融、产业政策衔接不够

现阶段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着地区差异、机构差异、业务差异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在扶贫开发中,财政、金融、产业政策衔接不够,没有形成合力,制约了金融的支持力度。国家出台的金融扶及相关政策宏观性的比较多,具体可操作性的东西太少,缺乏明确的融资总量、执行标准、考核要求、激励措施等具体政策。

(五)农村金融法规尚不健全

解决农村抵押担保难、遏制农村资金外流和加强农村金融消费者保护需要通过立法予以推进。与巨大融资需求相比,农村合格抵押物匮乏,作为农民最主要资产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设置问题尚存在法律障碍。县域存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村资金外流问题依然严重,无法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得到解决。农民享受金融服务的学习成本较高,金融风险防范能力较差,农村基础金融知识普及工作缺乏系统性安排。

四、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思考

我国加快全面普惠金融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向被传统金融体系忽视的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影子银行和民间借贷自2006年以来的爆发式增长折射出中国现有金融体系的不平衡和农村普惠金融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10年中央发展普惠金融的号召,能确保商业可行且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覆盖所有曾被忽视的群体,优质的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和广泛的无网点银行网络接入点提供了低成本服务广大农户的机会,同时,随着存款保险制、征信和支付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的建立健全,也将进一步推动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

(一)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完善普惠金融体系

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发展普惠金融是政府应有职责,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普惠金融是一个系统工程而非一个孤立的模块,需要明确普惠金融发展的目标和改革路线图,应由人民银行牵头制定普惠金融改革发展的方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消除制度障碍,构建“全覆盖、低成本、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建立普惠金融发展的监测分析体系。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把普惠金融相关指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二)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增强金融服务“三农”的能力

在农村偏远地区积极探索和完善银行模式。积极推动助农取款点建设,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助农取款点银行功能,在农村推广移动支付和助农取款终端,加载其他金融服务,解决农村地区物理网点不足等问题,提升农户金融服务便利性。积极推动小额信贷。拓宽担保物渠道,在稳妥试点基础上,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解决农户抵押物不足的问题。充分利用农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利用新技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大力发展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为农户提供方便快捷、安全高效、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三)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农村普惠金融运行机制

要解决农村金融问题,需要放开金融市场,监管部门应适当的放松管制,提高容忍度,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各种金融资源,让多种金融形式共同发展,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农村金融需求。允许各类资本进入农村金融业,大力发展贴近农村市场和县域微观经济主体服务的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建设,发挥其经营机制灵活、信息沟通便捷、管理扁平化和决策链条短等诸多优势,为农户和小微企业提供质优价廉的金融服务;

(四)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创造条件

加强以支付清算系统和农村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成本,控制经营风险,扩宽盈利渠道;加快发展偏远山区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讯网络覆盖面,降低通讯成本。拓宽社会治安天网覆盖面,为银行、远程银行提供安全保障。

(五)健全政策扶持体系,促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普惠金融发展须有赖对应的法治体系的建立。营造一个让金融机构实现商业可持续的政策环境,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前提。税收政策方面,对农户和小微型企业等贷款,给予税收优惠,优惠税率可因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别。财政补贴政策方面,对处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户和小微型企业贷款,给以一定比例的补贴。对设立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服务当地的地方金融机构,实施差别的监管政策,支持其稳健发展;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给予再贷款支持。

(六)尽快建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掌握农村金融普惠情况、有利于推动普惠金融工作的开展。参照IMF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可从三个维度:可获得性、使用情况、服务质量,去构建我国普惠金融指标。可获得性,其细项包括每万人银行网点数量、每万人ATM数量、每万人POS数量、银行网点空白乡镇数量、银行网点空白乡镇比例、助农取款点覆盖率、助农取款点交易率、银行卡联网通用率。使用情况,其细项包括银行个人结算账户开户率、银行卡人均持卡量、个人网上银行人均开户数、小微企业贷款笔均贷款额、小微企业贷款获得率、农户贷款笔均贷款额、农户贷款获取率、银行卡渗透率、商业保险普及率、农业保险普及率。服务质量,其细项包括个人信用档案建档率、业信用档案建档率、每万人金融服务投诉率。

(七)加强农民金融知识教育和消费权益保护

农民要较好地享受普惠金融服务,需要其具备应有的金融知识,更好地利用金融产品。因此,培育农村金融消费者是普惠金融的一项重要内容。人民银行应深入推动金惠工程,让金融知识进入学校、乡村。金融机构在为农户提供服务时,要充分发挥教育辅导作用,让农户更好管理自身资产,避免过度负债。同时,在农户在金融服务过程中遭受侵权时,可以通过金融消费保护机构得到及时保护。

注释

①周小川.“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推进包容性金融发展”.《求是》(2013年第3期)

②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

③中国社科院副院长,2014年在《中国农村家庭金融发展报告2014》会上的讲话。

④数据来源:新华网2005年5月30日,全国约有68万个行政村为基数,所计算的覆盖率。

⑤2014年4月,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与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联合。

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⑦(〔2014〕1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

⑧周小川,“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推进包容性金融发展”,《求是》(2013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曹力水.《努力破解农村金融难题》,2012.7.

[2]孙涌.《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进程的研究》,2013.12.

[3]刘婷婷.《我国普惠性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路径探析》,2013.

[4]焦瑾璞,陈瑾.《建设中国普惠金融体系》,2009.

普惠金融工作思路范文10

普惠制金融研究现状

围绕普惠制金融,我国学术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多以金融供给中的金融排斥现象为主线,探索健全金融服务,主张完善现有制度,大力发展小额信贷等方式推进金融尤其农村金融的发展,实现金融的普惠性。主要表现在:1)普惠制金融的基本内涵界定及其分析金融排斥是当前世界大多数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1]9-15,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金融排斥现象[2][3]5-10[4],普惠制金融是基于解决社会中由于多种原因难以进入主流金融体系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的那部分人的金融需求和金融供给的问题,它既是金融问题,又是社会问题,能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是金融发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现象[7]14-15,对于打破金融排斥、推进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增加农户收入有重要作用[3]5-10,是弱势产业、弱势地区和金融弱势群体在金融发展中应享有的权利体现[6][7]14-15。普惠制金融与农村金融和小额贷款构成了捆绑性概念,涉及一切被金融市场挤出的融资需求,是一种介于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之间的合作金融形式,合作的边界决定了普惠制金融操作的社区性质,需要立足于金融增量改革[8],以商业可持续的方式,为包括弱势经济群体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全功能的金融服务[9]。2)普惠制金融的结构特点分析普惠制金融体系的核心是不同区域、不同收入阶层的公民都有公平的享有金融服务的机会,特别是贫穷地区、具有强烈脱贫意愿的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都能得到有效满足,它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以价格相对合理的产品为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农户等低收入群体对象提供服务;第二,为客户提供存款、贷款、保险、汇款、养老金、理财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第三,强调放松金融管制,允许社会各种性质的资本在贫困地区设立为中低收入经济群体服务的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使普惠制金融体系包括从专门的小额信贷机构到银行金融机构等各类金融机构组成[9],同时追求机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7]14-15。3)普惠制金融的作用机理分析我国正规银行体系的操作逻辑造成了挤出效应,使相当一部分弱势主体通过金融体系向强势融资主体提供资金,而被挤出的弱势融资主体不仅仅存在于农村金融领域,大量中等收入以下的城市居民和小企业,事实上亦需要普惠制金融服务[8]。KelleeSTSai对中国和印度两国农村金融组织的研究表明,作为实现金融普惠性的非正规金融组织存在的原因在于正规贷款的有限供给、国家执行贷款政策能力有限、地方政治经济分割趋势严重以及许多微观金融组织存在制度缺陷[10]。4)普惠制金融的作用价值分析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分配状况与其金融公平性程度紧密相关[11]18-23,普惠制金融建设滞后容易导致融资集中和系统性风险积聚,过多的金融资源集中于政府项目和投机领域;建设普惠制金融体系,有助于分散金融资源配置,换取更稳定的金融环境;金融业侧重中小经济主体融资,将提高整体盈利水平,盈利来源将从数量扩张转向风险溢价[12];有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破解农村金融排斥,促进农村金融融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13]42-48[14];支持贫困人口脱贫[15]21-26[16]。从全国层面看,中国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为正,组成农村普惠性金融的贷款使用效用维度和产品接触维度显著地促进了农村生产率增长;从区域层面看,中部地区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为正,西部地区不显著,东部地区不存在效率损失[17]。普惠制金融理念是对传统农村金融制度的一种融资矫正与补偿机制[18],为广大群体的金融需求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规模;拓深更贫困和更偏远地区的客户群体(深度;降低客户群体和金融服务提供者双方的成本(成本效益比[7]14-15。5)普惠制金融问题的研究方法与研究逻辑的建构分析研究普惠制金融发展的必然性和建构普惠制金融路径的文献资料采取了多种分析方式,主要有:从二元性金融视角构建城乡金融排斥二元性指数,并在空间差异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剖析城乡金融差异的波动态势和未来演变趋势[19];从金融地理学的角度将金融资源归纳为空间差异、空间过程与空间的相互作用三个层次,认为金融资源空间分布呈现非均衡态势,是一个金融集聚与扩散的过程,是金融效率的空间调整和提高的过程,也是金融功能的空间深化和完善的过程[20];借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制的人类发展指数,构建金融排斥指数测度模型9-15[1];利用欧洲晴雨表数据对欧盟成员国的金融状况进行分析[11]8-23;测算金融扭曲度指标[21]。6)推进我国普惠制金融建立和发展的路径分析完善的普惠制金融体系框架应在坚持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大环境下,集法律体系、服务组织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三位一体[15]21-26[22],从需求引致、供给推动、金融生态入手,处理好金融公平与效率、金融机构盈利诉求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加强政府规制,发展融合性的金融机构并践行社会责任[13]42-48[2];加强风险管理,开展农村征信体系建设,转换经营机制,构建信贷管理及风险防范体制,加强风险保障机制建设,促进供需主体的互利共生及良好金融生态的形成,推动农村金融的加速度增长;重点干预“金融沙漠”问题[23]-[24];激发弱势群体的金融有效需求和增加对弱势群体的金融供给[4];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形成合理的农村业务分层,建立成本收益和比较优势相结合的竞争结构[21]19-25;降低门槛,增加贫困地区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数量;处理好金融监管与民间金融领域自发内部规则的关系,适度放松管制;处理好与政府在推动“普惠制金融体系”建设中的关系[25]-[26]。安明友建议以农民获得的财政补贴为担保建立农民基本信贷保障制度以促进普惠制金融体系的建设[27];董龙训建议以低成本拉近金融服务与农民之间的距离,有效破解支付领域地理排斥;发挥服务点功能,破解金融服务营销排斥;依托服务点开展宣传,破解支付领域自我排斥[28]。

简要结论和总结

目前的研究成果基本以关注我国金融尤其农村金融领域的金融排斥现象为主,直接研究普惠制金融问题的文献相对不足,但从金融排斥的研究成果中不难感受到,学者们都寄希望通过一种机制推动我国金融的发展,实现金融领域尤其农村金融和针对低收入阶层服务的金融走向更公平、更合理,更具有普惠性,实现金融的共享。2借鉴孟加拉国的格莱眠银行(GB)发展模式,改变传统的金融发展定位和金融管理模式,发展符合我国农村地域特色的小额信贷等小额金融道路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可,希望通过对贫困人口提供小额金融服务,以及其他非金融社会服务如技术培训、教育、医疗等,达到实现经济增长和减贫目标,当然,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通过非政府组织的形式对这种普惠制金融的实现机制做出了实践,如: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bank),拉美的行动国际(ACCIONInternational)和印度的自我就业妇女协会(SE-WA)银行,值得我国在金融发展道路上借鉴,以推动我国实现普惠制金融的发展诉求。3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更多的关注普惠制金融问题,不仅要理清普惠制金融的思想底蕴,更要从我国的地域特色构建更科学的实现机制,将普惠性金融的内在功效价值转换成实际的操作价值,推动我国金融尤其面对中低收入阶层的金融设计,解决无抵押群体的金融需求问题。4构建普惠制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将金融的普惠性功效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体化,为金融的普惠性发展建立社会发展的经济诉求。5普惠制金融与小额信贷的关系问题研究。不能将小额信贷等同于普惠制金融,在研究中要注意厘清二者的关系,但一般认可,小额信贷应该是普惠制金融的一种基本的实现机制。

本文作者:安明友工作单位:吉林财经大学吉林经济研究中心

普惠金融工作思路范文11

关键词:农村;普惠金融;完善

1.部分发展中国家开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做法

1.1小额信贷模式

孟加拉国是近代小额信贷的发源地,非政府组织的格莱珉银行是小额信贷机构的成功典范,贷款对象为最贫困的农户,特别是贫困妇女,运行框架采用无抵押担保、小组联保、分批贷放、分期偿还的方式。马来西亚小额信贷的特点是依靠财政支持(政府提供大量的无息贷款),信贷的对象也是最贫困农村人口。

1.2银行模式

巴西将非银行机构,如药店、邮局等为银行机构,通过将银行功能分解外包给机构,向农村提供广泛金融服务,如开立和管理存款账户、开展贷前调查等。同时,出台系列综合政策,使得其运营成本更低,能够大范围、多形式向农村提供金融服务。

1.3手机银行模式

2007年,英国移动运营集团沃达丰在肯尼亚推出手机支付产品M-Pesa,开创了手机银行服务先河,2007年6月,该产品拥有17.5万用户、577家服务商。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无需使用现金即可互相交易。而该年全国平均每十万人才拥有1.5家银行机构服务和1台ATM机。

1.4政府推动模式

墨西哥将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广泛普及金融知识以及推动金融机构的透明化作为主要手段。2005年以来,它出台了《2007-2012年国家发展规划》和《2008-2012年国家发展融资计划》,推动银行改革,使非金融机构(银行商)可以在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允许银行根据差别监管提供不同的服务,同时将小型储蓄和信用机构纳入正规的吸收存款机构管理并帮助其发展。

2.我国部分金融机构和地区开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做法

2.1农业银行推进“金穗惠农通”工程

一金融服务进农村,在农村的各场所设立服务点,布放智付通、POS、自助服务终端等电子机具,满足农民查询、取款、转账、缴费等需求。二综合各项民生金融服务,与新农保、新农合及涉农补贴等民生工程对接,实现农民“养老、看病、补贴钱”发放和管理。三高效服务农业企业,以农业生产流通环节上的企业和农户为重点,围绕产业链、物流链、资金链及供应链,为其提供结算、融资、理财等全方位服务。

2.2农信社(农商行)紧围“农”字做文章

一是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如江西赣州农信社推出金融便民服务三覆盖,将物理网点、自助服务、现代金融服务推广到全市每个乡镇、行政村。二是小额贷款服务种类多,如山东寿光农商行推出“春雨工程”小额信用贷款,在发放贷款的同时,还送服务、送信息,让客户经理和骨干人员与特困农户结对子,定期上门走访,保证“支持一个,成功一个”。该行还推出乡村“2+1”贷款产品,即在村委和农户结成大联保体的基础上,简化手续,将农民最高授信额度由5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利率优惠30%。三是新型服务不断推广,如寿光农商行积极向农民推广理财服务,帮助有需求的农户制定全年资金收支计划,建立服务档案,确定资金需求情况和资金闲置时间,为其量身定做实物黄金、通知存款、单位协定存款等理财规划。

2.3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涉农小额贷款

海南省政府大力发展小额贷款等惠农金融服务,将小额贷款列入省政府民生项目。该省财政设立农民小额贷款贴息专项资金,对10万元以下的农民小额贷款给予贴息,对橡胶、水稻等14个农产品提供保险补贴。贴息率上,全省定为不低于5%,有能力的市县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上调。贴息贷款的额度从5万元提高到10万元,贴息贷款用途从生产领域拓展到自建住房贷款等生活领域,省政府还对农民小额贷款发放金融机构按贷款额的0.5%给予财政奖励。

3.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建议

虽然我国部分金融机构和地区在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引进普惠金融概念时间相对较晚、普惠理念尚未树立,加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欠缺、金融基础设施落后、法规政策支持不足、经营管理方式滞后等原因,目前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整体水平还不高,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端正态度、明确目标,努力使农村地区的居民和企业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实现农村金融服务普及、便利、优惠、可持续的工作目标,让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居民享受到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

3.1农村普惠金融要有法可依

成立其领导小组,出台法律法规,建立金融供给体系,制定其发展战略。健全财政、货币和监管政策,优化税收扶持政策,改进财政补贴方式,减免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等贷款所得税。优化支农再贷款投放,适当降低农信社、农商行存款准备金率等调动涉农信贷投放的内在积极性。

3.2涉农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全覆盖

建立方便快捷的农村金融网络,鼓励其适度竞争。商业银行增加网点,发展村镇银行和民营银行,大力推广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积极应用金融创新产品,使农民足不出村取现、账户转账和信息查询等服务,满足其基础金融服务需求。

3.3树立“普惠”理念,引导金融机构真心为农服务

普惠金融不是政府扶贫,它不同于政策性金融,也有别于普遍服务,而是要求金融机构在遵循商业原则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给予“三农”金融支持。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满足农村居民和农村小微企业的多样化金融需求,在不放松风险管理要求的前提下,通过降低门槛、简化手续、研发适合农民特点和农业实际的金融产品,提高与农户、农业企业的金融需求匹配度,使金融服务惠及农民、农业和农村,提升普惠金融体系的服务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3.4多管齐下构造良好农村信用环境

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为形成资金向农村地区聚集的“洼地效应”创造良好的条件。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消除金融机构的顾虑,努力构建新型的政、银、企关系,在农村营造“守信光荣”的社会氛围。

普惠金融工作思路范文12

关键词:普惠金融;金融风险;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6(9)-0004-06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我国包括广大农村地区的县域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市地区。发展普惠金融旨在通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向处于弱势地位的金融服务需求者(如贫困人口、偏远地区居民等)提供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满意度。随着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侧的改革和县域普惠金融的发展,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形成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多层次的服务体系,涉农金融机构对“三农”支持力度不断提升。从理论上讲,经济与金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农村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与农村金融的承载能力戚戚相关。当前的研究普遍认为,因“三农”的天然弱质性,“三农”领域抗风险能力较差,那么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也是金融资源向“三农”领域配置的过程,普惠金融发展是否加大了金融风险?普惠金融发展是否可持续?显然弄清这些问题,对制定普惠金融发展政策,稳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弄清普惠金融与金融风险的关系,对稳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言

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又称包容性金融,是联合国于2005年在宣传推广小额信贷年时提出的,此后,普惠性金融的概念不断发展,普惠金融着重强调通过多种渠道,为社会所有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尤其是被正规金融体系排除在外的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向其提供差别化的金融服务,核心是让所有人享有平等的金融权利。普惠金融概念被提出以来,逐渐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如国际上成立了G20普惠金融专家组织(FIEG)、普惠金融联盟(AFI)、全球普惠金融合作伙伴组织(GPFI)等组织或机构,专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我国普惠金融概念引入较晚,但民生金融的实践较早,特别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金融扶贫等方面已进行了大量探索,这也为本文的实证分析提供了数据样本支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国务院专门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郑银发〔2015〕74号),标志着普惠金融已成为国家战略。

长期以来,现代金融在追求市场化效率和商业化利润的过程中,有三个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一是金融如何普惠大众,使更多的人更多的县域能普惠于金融;二是金融如何为真正的贫困者服务,使金融成为贫困人脱贫致富的可靠支撑;三是金融如何为县域经济更好地服务,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农民工,使之成橄赜蚓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些突出问题导致我国包括广大农村地区的县域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市地区,也决定了当前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区域分布在县域,尤其是在县以下的乡村,显然选择对县域金融发展的普惠性状况进行相关分析,有利于对普惠金融现状有关基本研判。考虑到“三农”、小微企业、残疾人等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领域抗风险能力差的现实,那么,在县域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资源的配置是否加大了金融风险1?应采取哪些科学对策?这是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主要解决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如何对普惠金融发展状况进行定量计算和评价,是研究普惠金融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外学者较早进行了探索,印度学者Sarma(2010)提出了普惠金融指数( Index of financial inclusion),这个指数吸收了普惠金融三个维度的信息:地理渗透性、使用效用性、产品接触性,从而提供了一个了比较综合的测度包容性金融的方法。Arora(2010)借鉴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通过物理便利性、交易便利性和交易成本三个维度来比较不同国家之间金融服务可获得性的差异。Gupte.et(2012)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金融服务便利性和成本、金融服务使用状况等,对印度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依据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可得性及质量三个维度确立了29个指标。国内一些研究也对普惠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度量。王婧、胡国晖(2013),在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的基础上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对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现阶段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虽历经波折但整体状况良好,同时,应采取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业等弱势产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降低宏观金融政策调整频率等措施,改善金融、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状况,协同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焦瑾璞(2015)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在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使用情况”及“服务质量”三个维度下,建立包含19个指标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集各省数据,计算2013年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对各省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比较,是文献中首次对全国各地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展开了定量评估和实证分析的尝试。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2015)结合县域发展实际,在“信贷+金融服务+宏观环境”三个维度下,建立包含45个指标的县域普惠金融发展评估体系,对陕西各县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指出县域金融发展依然滞后,市场垄断程度高,竞争不充分,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在县域非法人金融机构。本文根据数据可得性和研究需要,在对普惠金融发展的衡量上,借鉴了以上研究方法。

对普惠金融与金融风险的研究,一部分研究从农村金融风险入手讨论,如Douglas Graham(1998)对贫困国家研究,指出在产权制度上和发展规模仍然存在着很多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最终导致了农村金融风险的产生,刘海潘等(2002)通过对农村和城市金G风险所面临的不同环境进行比较,指出农村金融风险具有相对孤立性和信贷风险突出等,这些研究都是通过农村金融的风险高得出普惠金融引发金融风险的结论。而一部分研究则从另外方面得出普惠金融发展能有效降低系统性风险的结论,如舒尔茨(1964)强调小农的理性动机,认为农户相当于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单位,按理性投资者的原则行事,因此,没有必要单独为其设计一套农贷制度安排,而只需将现在已经存在并很好地服务于现代经济的金融体系直接延伸到农村经济(张杰,2005),这意味着金融的普惠不会增强金融风险。周小川(2014)指出,除了少数特别贫困地区,大多数中国农村地区有能力也有必要支撑持续增长的、财务上健康、有活力的商业性金融的发展。陆磊(2014)认为普惠金融发展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的集中度下降,能有效降低局部的外在冲击引发的金融风险。金融风险受区域发展状况、金融监管、政策配套、金融机构主体行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不同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情况,那么,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对区域金融风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河南省对普惠金融发展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采用什么样的对策?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给出结论。

三、实证分析

本部分拟通过从实证的角度来检验普惠金融发展对金融风险的实际影响。在分析思路上,首先度量出普惠金融发展情况,其次检验普惠金融发展与金融风险关系。

(一)普惠金融发展的度量

借鉴学者关于普惠金融指数中三个维度的信息:地理渗透性、使用效用性、产品接触性的思考,本文从金融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划分为金融服务的范围和金融服务的使用。具体来看,在供给端,考虑地理纬度的服务渗透性和人口纬度的服务可得性;在需求端,考察需求方对存款和贷款这种基本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当前河南省县域金融发展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体的特点,选择10个反映普惠金融发展状况的指标(见表1)。

为了构建普惠金融发展指数(IFI),需要对以上10个指标确定权重。为了更合理反映指标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不同赋权方法的基础上,参考王婧(2013)的计算方法,采用变异系数法来衡量不同指标的权重。

(二)模型构建

结合前文分析以及考虑到不同县域金融发展程度的不同,且考虑到时间因素,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并建立如下实证模型:

其中Y表示金融风险,用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Non-Performing Loan), npl)来反映,IFI为普惠金融发展指数(通过表1中衡量地理渗透性、使用效用性、产品接触性这三个维度的10个指标来计算)。

X表示其他控制变量,具体包括政府财政支出(rfin)、固定资产投资(rinv)、人均储蓄(lpersav)等。这里,用政府财政支出(rfin)反映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政府财政支出越高、意味着政府稳增长的作用越强,经济趋于稳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下降,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除以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例来衡量;用固定资产投资(rinv)对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反映,发挥稳经济的作用,但是固定资产投资通常会对经济产生挤出效应,反而导致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可能上升,最终对金融机构的风险影响不确定,用固定资产投资除以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例来衡量。用人均储蓄(lpersav)间接反映一个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在人均储蓄高的地方,人民对金融服务的理解更加深刻,对信用等也更加珍惜,不良贷款率,尤其是农户不良贷款率会下降,用地区储蓄存款余额除以地区人数,并取自然对数来计算。

(三)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H省108个县(市)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为2009-2014年,其中县(市)面积、地区人数、第二产业增加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储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固定投资完成额、中学生在校人数等数据来源于《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2010-2012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3-2015年・县市卷》,而县(市)银行业金融机服务网点数、ATM机数、POS机数、不良贷款率等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

在获得数据后,首先计算普惠金融指数,表2为以年为单位计算的指标权重,从指标权重来看,在金融供给端,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加对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计算越来越重要,而POS机的普及也在不断拉低计算权重。而在金融需求端,存款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和人均贷款余额在计算普惠金融指数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

在计算权重后,通过归一化的反欧几里得距离计算出普惠金融发展指数(IFI),计算结果显示,在2009-2014年期间,河南省108个县(市)普惠金融发展指数(IFI)均不断提高,从0.1不断上升至0.4(见图1)。

(四)实证分析

在计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IFI)的基础上,对普惠金融发展与金融风险的关系实证,首先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3。

由于108个县(市)之间的情况不同,故考虑使用固定效应模型,采用传统的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也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同时为了比较不同模型间的差异,表4列出了混合回归、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结果。

从模型估计结果来看,不管是混合回归模型、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普惠金融指数(IFI)对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都是负的,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从影响大小来看,IFI提高一个百分点,都能带来不良贷款率下降0.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金融机构普惠金融在县域的发展是对金融二元框架中正规金融的发展和补充,不断扩大正规金融的覆盖面,提高低收入者金融获得性,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增长,缓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降低农村非正规金融风险的溢出效应,普惠金融对风险的降低作用更加明显。

此外,政府政支出(rfin)对降低金融风险作用较为明显,每提高一个点,可以带来不良贷款率下降0.08个百分点,而固定资产投资(rinv)对金融风险的降低作用不明显,这也说明“看得见的手”在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人均储蓄(lpersav)的提升对不良贷款率下降的促进作用明显,在1%的水平上显著性,间接反映金融可获得性提高后,河南省县域生态环境在不断优化,人们金融意识不断提高,能够有效降低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

四、结论与建议

尽管普遍认为“三农”领域较一般商业领域风险高,对“三农”、扶贫、县域的金融普惠更易带来高金融风险,但通过对河南省108个县(市)的分析,却得出与普遍认识相反的结论,即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降低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降低金融风险,这表明普惠金融发展与金融风险上升并不是必然正相关关系。通过对河南省进一步考察发现,该省早在2012年就立足金融普惠理念,启动了“强农惠农农村金融创新、金融扶贫、小巨人企业融资培育、创业富民金融服务、保障性住房融资”五大民生金融工程,着力围绕政策联动、财税配套、金融创新、优化信用环境、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货币政策定向发力、差异化监管等重点领域,建立健全普惠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特别是金融支持弱势领域的财政配套政策和农村产权要素盘活等措施日趋完善,针对薄弱领域的金融创新、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取得实质性突破。换句话说,正是在农村金融发展、金融扶贫等工作推进中,风险防控措施的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规避和降低了普惠金融风险,使得普惠金融的发展从总体上能够降低不良贷款率。显然,河南省108个县(市)金融机构风险的降低,是普惠金融发展与金融风险防控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

因此,普惠金融实践中,仍然要坚持金融普惠和金融风险防控的统筹兼顾。一是持续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让更多人拥有接受金融服务的机会和渠道,这也将更好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金融机构业务发展;二是金融机构持续做好风险防控工作,特别注重完善内控制度,提高金融机构自身抗风险能力,确保信贷质量;三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善一方面提高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积极性,利于提高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另一方面也能使广大金融服务需求者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信贷环境,进而降低金融风险。完善现行的征信体系应借助互联网的信用大数据,同时可以借鉴西方经验,提高征信数据的共享程度,降低信用数据的使用成本,最终实现降低普惠金融的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的目标。四是进一步完善配套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用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信贷政策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地区聚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可以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初期对其进行一定补贴,并给予适当的税收政策优惠,帮助其发展。对农村普惠金融实行差别化的利率和信贷政策,进一步放开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限制。五是大力发展涉农保险。建立对农业保险的再保险和巨灾风险的分担机制,不断促进农业保险品种的创新,因地制宜地开发不同种类的农业保险品种,以满足农业发展日益多样化的需要,降低保险成本。

参考文献

[1]Mandira Sarma. Index of Financial Inclusion, Discussion Paper in Economics,2010(10).

[2]Rashmi Umesh Arora.Measuring Financial Access,Griffith Business School Discussion Papers,2010(07).

[3]Rajani Gupte et al. Computation of Financial Inclusion Index for In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37),133-149.

[4]杜晓山.小额信贷的发展与普惠性金融体系框架[J].中国农村经济,2006,(8):70-78。

[5]何大安.中国农村金融市场风险的理论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7):59-67。

[6]焦瑾璞.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性[J].中国金融,2010,(10):12-13.。

[7]焦瑾璞.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及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5,(4):12-22。

[8]王婧,胡国晖.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金融论坛,2013,(6):31-36。

[9]吴晓灵.发展小额信贷 促进普惠金融[J].中国流通经济,2013,(5):4-11。

[10]杨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评估研究――基于陕西300家金融机构数据[J].西部金融,2015,(12):25-36。

[11]周小川.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包容性金融发展[J].求是,2013,(18):11-14。

The Research on County-level Inclusive Finance

Development under the Consideration of Risks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108 Counties (Cities) in Henan Province

YUAN Hao

(1 Zhengzhou Provincial Sub-branch PBC, Zhengzhou Henan 450040;

2 Postdoctoral Station of Financial Institute of PBC, Beijing 100800;

3 Postdoctoral Workstation of Bank of Zhengzhou, Zhengzhou Henan 45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