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水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时间:2022-08-28 03:11:59

水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水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1

关键词 水稻;高产配套技术;集成与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084-01

至2013年,粮食生产“十连增”为我国的经济社会稳定及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随着人口总量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产品工业用途拓展等因素的不断涌现,我国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今后一段时间每年约增加粮食需求1 000万t,保障粮食安全面临较大压力。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超过65%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生产的85%以上稻米作为口粮消费[1-2]。水稻丰歉直接关系到粮食丰歉,水稻安全直接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在耕地资源紧缺的今天,如何集成应用水稻高产配套技术,实现水稻丰产丰收,有效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不懈探索的永恒课题[3]。

绍兴市柯桥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宁绍平原西部。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适合水稻生长,水稻是该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截至2013年底,现有人口逾64.29万人,耕地面积逾1.85万hm2,人均耕地面积为286.67 m2(远低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由于人多地少,粮食产需缺口较大,粮地矛盾比较突出。

通过水稻高产配套技术推广体系集成及应用,一是能够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二是有助促进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技术到位率;三是利于提高农民技术素质,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四是积极促进水稻产量提高,利于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五是可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科学集成及应用水稻高产配套技术推广体系,确保了粮食安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4]。

1 建立服务农民档案库

在全区所辖镇(街道)范围内,遴选水稻产业种植规模在0.67 hm2以上、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种养水平及文化程度较高、乐于帮助和带动周边农户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生产的农户并建立农民服务档案库,从中遴选和培育水稻产业科技示范户。由区、镇(街道)农技指导员与示范户结对,根据生产环节指导、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带头开展水稻高产配套技术的推广和示范工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热情帮助带动周边农户推广、应用及传授科技致富经验,履行农情调查员、技术推广员、政策宣传员的义务,成为农民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

2 健全技术服务体系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选拔聘用具有真才实学的专技人员成为专家组成员(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人员)和村农技推广员。建立健全县、镇、村、户四级组成的水稻高产配套技术推广体系,深化完善水稻产业“专家组”(首席专家)―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农业技术指导员(责任农技人员)―农业科技示范户(村农技推广员)―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的农技推广体系。

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明确专家组(首席专家)、农业技术指导员(责任农技人员)的工作职责(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目标要求。

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根据不同专业和岗位,建立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人员)工作考评制度,制订和完善业务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实行农民、主管部门、镇(街道)三方共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年终奖励、晋职晋级等结合。建立农业技术指导员(责任农技人员)补贴经费与工作考评挂钩的机制,实行绩效考核,拉开差距。保障技术服务体系的合理完善和有序运行,提升水稻产业农技人员的服务能力,促进水稻高产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

3 开展技术试验示范

3.1 推介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

根据当地农业工作实际和农民需求,推介水稻产业金早47、甬优12、秀水134、绍粳18、浙粳88、秀水09等早晚稻主导品种以及水稻双季双机插、农作制度创新、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减量增效)、单季晚稻“五改”、稻鸭生态共育以及农业生态循环等主推技术。引导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

3.2 建立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及高产攻关

以新品种引进为抓手,边试验边推广。早晚稻分别在有关乡镇落实新品种对比试验。把水稻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作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措施抓紧抓实。

探索新品种高产潜力及总结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和经验,有效提高水稻高产品种覆盖率和先进适用技术到位率。设立高产攻关田,因地制宜集成、配套、创新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优质与高产兼顾、高产与高效并重,以达到高产优质、节本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粮食生产要求。设立区级水稻良种推广示范基地,积极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做到品种优质化、防病无害化、施

肥配方化、稻米富硒化、栽培轻型化、作业机械化。通过新品种的试种对比,积累数据,为大面积种植、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3.3 组织进行现场观摩交流

组织开展早、晚稻生产现场会及试验示范基地农户观摩会,发挥科技示范户、试验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周边村及农户提供技术交流推广平台。通过现场观摩交流,带动水稻高产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水稻种植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

3.4 强化配套技术培训

培训内容坚持“实用、实际、实效”,注重先进性和针对性。以《水稻高产创建技术》《水稻病虫草害诊断与防治技术》《晚稻高产节本增效技术》《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植保机械基础知识与科学使用》《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农业投入物的安全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等为主要培训内容,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路子。

同时,根据培训内容、农事季节和水稻生产环节,做好、抓实培训“四结合”:一是外聘专家授课与学校专职教师上课相结合;二是集中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指导相结合;三是农技专家授课与“土专家”传经相结合;四是专家现场教学与农业视频教育(网上农业视频与自制农技推广专题片)相结合,运用灵活多样、双向互动的培训形式,积极开展强化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等的水稻高产配套技术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切实提高水稻产业从业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

4 参考文献

[1] 石庆华,潘晓华,黄英金.“江西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的实施效果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3):371-373.

[2] 李长江,杜杰,王永强.浅谈阆中市水稻生产发展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7(10):29.

水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2

1.实施概况

1.1实施地点与规模 汪清县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分布在百草沟镇南城村、西城村、吉祥村、新城村、正阳村;大兴沟镇半城村、双河村、南阳村等。高产创建的目标是示范田亩产700公斤。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总面积2.3万亩,涉及20个村,农户1420户。按照统一要求设立标牌(注明创建单位、工作责任人、生产目标、品种名称、技术要点等内容),方便农民学习,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要求建立高产创建档案,做好生产数据和工作记录。

1.2品种与目标产量 根据水稻优质高产创建总体要求,结合全县水稻生产实际,大兴沟镇水稻高产创建主导品种为上育397,百草沟镇水稻高产创建主导品种为松粳6。示范片内95%以上的田块要达到目标产量设计要求的技术指标。

1.3实施专业化服务 项目区按照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技术服务要求,切实做好示范片苗情、肥情、虫情、灾情等监测与预报工作。

1.4开展专家技术指导 实行专家负责制,强化专家指导,落实专家包片、包点指导制度。在水稻生产的关键时期,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分区域、分季节、分层次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推广农民种田科技水平。

2.具体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4~5月,按照水稻高产创建目标任务要求,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举办技术培训班。重点抓好育秧及秧苗肥水管理,确保苗齐苗壮。

第二阶段:6~8月,重点做好秧苗移栽、苗期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控等技术的指导,建立苗情考查点,定期做好苗情考查、分析工作。

第三阶段:8~9月,搞好水稻中期田间管理,重点抓好水稻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做好苗情考查及分析工作,组织中期检查。

第四阶段:9~10月,搞好水稻后期田间管理,重点做好穗期病虫害防治及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开展现场观摩和高产创建活动宣传,统一制定测产验收方法,组织测产验收。

第五阶:10月~11月,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做好我县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工作总结和技术总结。

3.主要工作措施

3.1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检查指导 成立了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高产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目标考核以及落实项目配套资金与工作经费等,县农业局成立了高产创建技术指导组,负责制定水稻高产创建实施方案,并积极落实万亩示范片的检查指导、技术培训等工作的具体实施。切实加强高产创建工作的督导力度,围绕完成高产创建指标开展工作,认真总结高产创建中的成效和经验,特别是创新投入方式、培植高产种植大户、集成技术经营模式、创新技术推广方法、机制和组织管理等进行认真总结,为翌年开展高产创建提供经验。

3.2强化科技培训,确保技术落实到户 水稻生育各关键时期,由县、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共同组织发动,采取集中培训、田间指导、印发技术资料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根据农时对示范片干部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共召开培训会10余场次,培训农民2000余人次,印发资料4000余份,使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每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同时,乡镇技术指导员制定了分户技术指导方案,定期不定期地入户指导。

水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3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优势;存在问题;对策;安徽无为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有利于突破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当前的农业生产效率,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1-2]。当前,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加速水稻机插秧的推广工作,推动无为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解决水稻生产“瓶颈”制约问题,无为县农机部门在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以示范推广为先导,做了大量宣传与技术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前,水稻是无为县种植业的大宗产品,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尽管机插秧技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机插秧技术推广面积和插秧机的推广数量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现将无为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无为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优势

1.1机插作业市场广

一是水稻种植面积大。水稻是无为县种植业面积最大、总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水稻面积逾6万hm2,占全县可耕地面积的69.2%,总产量为47万t,占全县粮食总量的90%以上,搞好水稻机械化插秧的前景广阔;二是外出务工人员多。全县常年有40万青壮年劳力在外务工,在家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为机械化作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

1.2机插作业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目前推广的小型插秧机单日可插秧1.33~1.67 hm2,高速插秧机单日可插秧6.00~6.67 hm2,作业效率是人工手插的20~90倍。以牛埠镇一种粮大户为例,2009年其共栽插水稻33.3 hm2,往年33.3 hm2水稻请人工栽插,按每天请20人,每人每天栽插666.67 m2计算,需要25 d才能插完;而采用普通的六行式手扶插秧机,可栽插0.27 hm2/h,每天可栽插2 hm2左右,只需16 d就可插完,极大地提高了秧苗的栽插速度,提高了秧苗的大田适应率,为水稻产量提高奠定了基础。由于插秧机操作轻便简单,1~2人就可实现全部操作,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1.3机械插作业效益好,机械技术超于成熟化

目前,购置插秧机可享受50%的购机补贴。2010年,无为县将插秧机补贴专项列出,专门用于推广水稻插秧机,切实做到插秧机补贴优先。因此,在享受50%财政购机补贴的情况下,每台插秧机当年可收回90%以上的投资,有较好的收益。如蜀山镇一农户2009年购置2台井关6行式高速插秧机,除去购置补贴外,只花了9万余元,当年其共栽插水稻面积逾146.67 hm2,共获近10万元纯利。随着近几年来县农机推广站的努力,2009年无为县共建立水稻机插秧推广示范片(点)15个,全年实现机插秧面积近2 000万hm2,机插秧水稻比普通水稻平均产量增加近450 kg/hm2,机插秧技术已逐步得到一些农机户及当地农民的认可,而一些品牌的插秧机的性能也越来越高,适用于田间作业。

2存在的问题

一是机插秧育秧技术较复杂。从营养土、软盘的准备,到苗床的整理,再到秧田的田间管理,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相对于传统的育秧而言,其技术较复杂,不易被农户接受。二是土地流转难。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少,单个家庭的责任田块分布零散,面积较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已实行规模经营的,其随意性大,承包经营合同多是一年一定,承包人对农业机械投入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短缺。目前机插秧推广工作主要由县级推广站承担,而县级财政预算只能保证发工资,省、市两级的补贴全部用在机械上,造成推广单位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3对策

3.1强化宣传,加强示范推广力度

通过广泛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能够充分认识到机插秧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结合、有利于农民分工分业、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加强示范推广力度,重点解决2个问题:一是建立推广示范基地,有重点地选择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加入机插秧示范推广行列,解决人员和机械力量不足的问题。二是农机部门要解决好育秧技术的实用性研究[3]。在结合该地实际的基础上,选择推广适用的机型和适用的机插秧技术。

3.2打造优势机插秧推广平台,建立农机补贴激励机制

以有一定规模的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农机服务组织为依托,打造优势机插秧推广平台,鼓励农机人员领办、兴办机插秧服务组织。如以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引领,带动周边农民逐步加入合作组织,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同时,着重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促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普及,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升无为县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在农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以机插秧技术为主要对象,制定具有长效性、连续性、稳定性的农机补贴政策,并要做到政策早制定、早宣传、早兑现。同时,对采用水稻机插的农机户和种粮户进行专项补贴,以提高农民使用机插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在安排购买机械补贴的同时,适当考虑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以落实好服务工作,增强农机服务体系的后劲。

3.3积极开展各项服务,加快机插秧作业管理一体化进程

一是开展扎实的机插秧技术培训。培训中实行四结合:理论培训与机械实践操作相结合;理论培训与田间育秧管理措施相结合;机插秧苗素质与插秧机性能相结合;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成本相结合。二是开展全过程指导服务[4]。从秧池田规划、机插面积落实,到育秧材料准备等全程介入;从插秧机维修,到秧苗培育、机插及插后管理等全面介入,有条件的地方对大田的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可实行承包服务。通过服务,一方面提高农田科学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可增加推广部门的经济收入,以此推动机械化插秧工作良性循环。同时通过机械化插秧一体化服务,促进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土地资源和技术要素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实现节本增效,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机插秧技术的发展增添后劲。

4参考文献

[1] 张军,徐明桃.水稻机插秧技术在宣州区推广应用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76-77.

[2] 王小莉,陈光明.浅析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难点及对策[J].江苏农机化,2008(6):13-14.

水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稻高产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市超级稻推广示范服务建设为基础,整合科技资源,集约项目,集中力量,集成技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通过典型示范,强化政策支持,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平衡增产;以百亩攻关、千亩示范、万亩创建为核心,通过以镇为单位整建制全面开展万亩高产创建,辐射带动全县水稻主产区平衡增产,全面提升我县水稻综合生产能力。

二、目标任务

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土壤肥沃、农田基本建设基础条件比较好的镇,整镇推进,项目涉及29个村,重点抓好15—20个核心示范村,项目村以村为单位整建制连片种植统一水稻品种,示范区目标平均单产700公斤/亩;在面积集中较大的10-12个示范村创建核心示范区,面积2.5万亩,目标单产720公斤/亩;合理布局,创建6个百亩高产攻关点,面积1200—1500亩,目标单产750公斤/亩,最高单产800公斤/亩以上,以推动整镇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的开展和目标的实现。依托国家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咨询和服务。引进专业化服务组织,对项目区种粮大户和部分种植户进行整合,试点开展0.5万亩,实施“高产创建全程代管活动试点”工作,统一提供品种和种苗、开展稻田全程农事服务,即实施“代耕、代育、代栽、代管、代收”服务。

三、主推技术

高产创建示范工作主要技术路线: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供应高产优质品种、统一种植方式、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订单销售,促进良田良制、良种良法,提高科技到位率,开展“四代一管”全程农事社会化服务试点,促进水稻标准化生产,提高单产和品质,节本增效,不断完善和发展农技社会化服务模式,逐步建立高产创建的长效机制。在百亩攻关点和核心示范村建立苗情监测点,以核心示范区和核心农户田块苗情监测为依据,按照水稻的生育进程指导大田生产,以带动整个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工作的开展。

(一)推广应用优良品种,规范统一供种服务标准。按照“品种合法、性状优良、农民接受、生态适宜”的原则,结合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良种补贴项目主导品种推介,对照我县近几年应用推广的优质品种进行认真筛选,推荐品种为丰两优香1号、两优6326(稻119)、两优华6、两优0293、Y两优1号、丰两优4号。根据农民自愿原则确定品种,项目区以村为单位,统一品种和供种,服务到位,万亩创建示范区统一供种率达100%。要认真做好优质新品种集中展示工作,为新一轮高产创建和大面积推广应用选用优质良种。

(二)推广一批新型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旱育苗、工厂化育秧和机械插秧、抛秧、精确定量栽培等技术;对先进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优化技术路线,探索高产途径,努力形成规范、成熟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增强科技支撑作用。水稻重点推广6项技术:一是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二是精确稻作集成技术,三是水稻轻简化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四是水稻节水、防高温热害高效避灾生产技术,五是新技术从“试验田”到“示范田”到“农民田”的快速转化,六是水稻育栽管全程机械化技术。

(三)加强病虫草害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服务理念,重点打造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技术。项目区要全面开展统防统治工作,今年高产创建所有示范村、百亩攻关点都要组建植保机防服务队,加强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已建的要发挥机防指挥示范作用,新建的要在前人经验基础上,力争扩大服务范围;县农技部门要根据病虫害发生形势,科学制定综合防治方案,把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综合运用,大力开展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工作,努力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对重大病虫害的防治效率。

(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及有机肥、钾肥提升活动。县农技部门要充分发挥测土配方施肥的效果,发挥测土配方施肥在水稻高产创建活动中的作用。根据示范区的土壤养分检测结果和高产栽培所需养分,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施肥卡”,指导创建区农户全面开展配方施肥工作,项目实施镇村要组织开展配方肥的宣传和推广应用工作,有条件的村要以村为单位统一组织配方肥供应与推广工作;开展有机肥提升和增施钾肥示范工作,百亩攻关点全面实行增施有机肥和钾肥示范,带动项目区全面启动有机肥提升和增施钾肥活动开展。

(五)开展“四代一管”试点,建立高产创建的长效机制。由县农委组织,县农技和农机部门联合实施,充分利用示范片、种植大户和高产攻关点平台,在创建示范区组织农机合作社、植保服务队、农事专业化服务组织等作为水稻高产创建“四代一管”活动的实施载体,为农户提供全程农事服务。

四、重点工作

按照有明显的示范标志、有完整的技术方案、有行政和技术负责人、有配套扶持措施、有示范观摩活动计划的“五有”标准,大力开展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活动,通过展示高产品种,优化技术路线,探索高产途径,提升生产能力,带动创建区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一)建立高产创建技术服务体系。为加强这项工作的指导力度,聘请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黄义德,省土肥总站研究员钱晓华为我县整建制镇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创建活动首席专家,县、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抽派技术骨干组建技术指导组,对万亩高产示范镇——镇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对百亩攻关点、千亩示范片实行专家定点、包片指导。项目镇、村要成立相应组织,确定专人负责,工作上实行县镇村三级联动,确保各项技术措施及时到位。技术指导组要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县农技推广中心负责主要技术措施方案的制定和技术培训工作,并负责高产栽培和攻关示范的技术指导,镇村负责宣传和示范片的落实,重点抓好以村为单位开展统一供种和高产攻关点的进村入户指导,协助开展订单生产。为明确责任,县镇技术人员在水稻生产上开展全程技术指导、培训和跟踪服务,定点定时联系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实行技术上整体推进,确保示范效果。

(二)开展专家技术指导服务。强化专家指导,落实专家包片、包点指导制度。在确保指挥田技术应用到位的前提下,示范片重点进村入户开展面上巡回技术指导,发现问题,现场解决,提高示范技术的到位率。

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户的作用,积极开展宣传发动,组织示范片内种植农户在播种、育秧、栽插、田管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时期集中开展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示范片要确定1名县级技术负责人对技术指导服务负总责,要有1名镇技术人员驻村指导服务,示范片所在的村要培养1名能留得住的农民技术员,每个村民小组要培养3个以上科技示范户。通过高产创建形成技术示范网络。

(三)加强技术培训工作。技术培训实行零距离接触,县镇技术骨干要在生产前、中、后期要深入第一线,以自然村为单元全面开展地毯式培训,重点培训到村和重点户。县镇专家指导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培训方案,同时要深入开展巡回指导和服务,实现万亩片有首席技术专家、千亩点有技术骨干、百亩田有技术标兵、自然村有重点科技示范户的高产创建要求。

(四)开展现场观摩。在水稻生长关键季节,组织县镇农技人员、技术专家、科技示范农户、粮食加工企业负责人,在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选择有代表性的千亩片和百亩高产攻关点进行现场观摩,开展技术交流,总结先进组织方式和生产技术模式。

(五)开展苗情监测,指导水稻生产。在项目区内,除百亩攻关点以外,以村为单位,建立苗情监测点,指定专人按时进行记载,及时掌握项目区水稻生产动态,准确分析水稻生产形势,增强项目区水稻高产攻关示范指导的科学性,提升项目区水稻生产的整体水平。

五、主要措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为配合这项工作开展和保证任务的完成,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和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确保全国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活动目标的实现,强化高产创建的协调指挥和技术服务,在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领导组每周召开一次联席会议,讨论本周内工作及要解决的问题;聘请全国知名水稻专家担任我县高产创建技术顾问;县镇两级技术指导组的农业技术人员下乡驻点指导,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和技术人员分片包干,以确保高产创建活动顺利实施。

(二)整合集中项目资金。水稻高产创建以镇为单位整建制推进在我县是首次,工作的难度较大,为实施好本项目,在整合各种资源的前提下,做好经费运筹。农业及各级各部门要合理整合项目资金,要把良种良法配套项目、植保工程、优粮工程、科技入户工程、测土配方施肥、水稻产业提升、水稻增粮、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等项目,向高产创建示范片倾斜,保证在示范片率先落实,最大限度发挥项目资金的综合效益。

为圆满完成目标任务,省部级创建补助经费全部用于创建工作外,县镇各级部门要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县政府今年继续从农业产业化资金中将安排专项资金40万元,用于高产创建镇村级工作补助,县农委整合筹措财政项目实施经费30万元用于工作开展。另外,县科技局在科技入户、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上从科技三项费用中给予重点扶持。

(三)强化宣传发动。通过高产创建典型的示范与宣传,展示高产创建实施成效和工作成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各级部门共同关注高产创建活动,使高产创建活动深入民心,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让全社会的老百姓接受和认可。县农业和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把高产创建项目实施的意义深入宣传到广大农户和各涉农企业。农技部门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全程技术培训和指导,在水稻生长的关键期,组织开展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粮食生产合作社及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参加百亩攻关和高产栽培示范现场观摩。县宣传部门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加大对高产创建活动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四)创新高产创建机制。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在强化行政推动的同时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示范创建区建设要继续实现“六个一”,即“选出一个带头人、培养一批示范户、总结一套高产技术模式、建立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一支专业服务队、引入一个龙头企业”,确保将高产创建活动从行政推动顺利转化为示范片农户的自觉行为。

一是选出一个带头人。从示范片所在村级基层组织要从种粮大户、合作社负责人或农民中选出群众威信高、组织能力强、热心服务群众的带头人,牵头组织带领示范片农民群众开展高产创建活动。

二是培养一批示范户。要在示范片所在地每个村民小组培养3名以上具备一定文化知识的种田能手,重点培训指导,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带头落实田管措施和关键技术,辐射带动周围群众。

三是总结一套高产技术模式。结合示范片具体生产条件,帮助示范片农户总结、应用一套简单、易用、有效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四是建立一个农民合作社。引导、鼓励和支持示范片农户建立专业合作社,规范合作社建设,强化服务功能,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成组织示范片农户落实高产创建各项技术措施的主体,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的主体,享受高产创建成果的主体。示范片所在地要做到一村一社,或在更大范围内建立专业合作社或联合社。国家支持农业生产的项目,可以委托或安排有条件的合作社实施。

五是培育一支专业服务队。示范片所在地要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或村级基层组织,培育一支专业服务队,为示范片农户开展专业化服务,促进“五统一”技术措施的落实。要在政策、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给予扶持,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

六是引入一个龙头企业。积极开展龙头企业与示范片对接活动,每个示范片都要引入一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示范片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行产前提供信息、供应生产资料,产中推广配套技术,产后统一收购产品。把示范片建成龙头企业稳定的生产基地,带动农户增产增效。

水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5

南陵县位于全国“四大米市”的芜湖市境内,是国家优质米生产基地和优质粮生产示范县,种植业以水稻为主,常年复种面积在5.33万hm2左右。为了满足地方不断上升的需求量,通过当地的粮食龙头企业和经销大户,其稻米产品主要销往沿海等发达地区作为食品加工和工业原料。但是由于多数年青力壮的人员在外打工,留守农村的多为妇女或老人,劳动力弱,整体文化水平低,种田技术差,而美洲星恰恰可以满足项目区要求种省心田的需要。

1 美洲星的功效

美洲星作为一种新型矿化有机肥,在水稻上使用具有多项突出的优点,其不仅能够增加产量、优化品质、增强水稻抗逆能力和抗病防病能力,还能够驱逐稻飞虱危害,从而减少杀虫剂和杀菌剂用量,降低劳动力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一是水稻育苗时,将水稻种子用水浸泡至露白至发芽,用美洲星原液30 mL拌稻种5 kg,晾干后播种,可促进根系生长,苗齐、苗壮,防止烂秧,并增强水稻在早稻育秧时遇到低温和双晚育秧时遇到高温的抗逆能力。二是插秧前3 d,用美洲星900 mL/hm2稀释500倍作为送嫁肥叶面喷施,可起到缓苗快、活棵早、减少水稻病害发生等效果,并能解除因除草剂使用不当造成的僵苗现象。三是水稻拔节至抽穗前3 d,用美洲星900~1 350 mL/hm2稀释500倍叶面喷施,可增加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加快水稻灌浆速度,促进水稻提早成熟,并能减轻病害发生,特别是对纹枯病、条纹叶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稻飞虱有一定的驱避效果,从而减少杀虫剂、杀菌剂用量,还能促使水稻收获时籽黄秆青,防止后期早衰。

2 美洲星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概况

2.1 通过培训,加强农户对美洲星的认识

在各项目单位的相互配合下,严格按照计划实施项目,技术组在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同时,在水稻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时期,多次邀请安徽农科院相关专家,与南陵县农技推广中心等部门一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培训人员远远超过了计划的1 000人次。并且编写、购买了技术培训教材等资料发给参加培训的农民。安徽省神农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给参加培训的农民免费提供美洲星产品,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农户应用该肥料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这些措施,使项目区的农民基本明确了对双季早晚稻高产技术的认识,初步掌握了品种的选择、美洲星在水稻上的使用方法、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等水稻生产的实用技术,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2.2 测产结果

2010年7月29日项目组邀请安徽省农科院水稻专家王守海研究员、安徽农业大学武立权副教授等测产专家组对项目区内位于许镇镇的早稻田进行测产。测产意见:专家现场考察使用了美洲星的早籼788百亩直播展示区,正处于黄熟期,田间基本无病虫草害,长势明显优于周边生产田块,高产潜力大。

测产选择具有代表性田块,用5点取样方法,每点取样面积为1 m2,计算有效穗数,取20穗带回室内考种。测产结果:平均有效穗数339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26.7粒,结实率80.2%,千粒重以24 g计,理论产量8 267.3 kg/hm2,按85%折算产量为7 027.2 kg/hm2,较2010年全县早籼(6 300.0 kg/hm2)增收727.2 kg/hm2。

2010年10月27日,项目组邀请安徽农业大学水稻专家陈多璞教授、安徽省土肥总站总农艺师钱国平高级农艺师、安徽农业大学武立权副教授、安徽省农科院陈周前研究员等测产专家组,对“水稻项目组”在许镇镇大浦示范区种植的双季晚稻南粳44进行田间测产,测产意见:使用美洲星的百亩展示区田间水稻长势良好,正处于黄熟期,田间生长均衡一致,熟相好,基本无病虫草危害;通过取样测产,有效穗数为363.15万穗/hm2,平均每穗总粒数110.0粒,结实率94.4%,千粒重按27 g计,理论10 181.6 kg/hm2,按85%折算产量为8 654.4 kg/hm2。当季,南陵县晚稻平均产量为7 800 kg/hm2,使用美洲星的晚稻产量较全县平均产量增产854.4 kg/hm2。

2.3 反馈效果

许镇镇的一位教师向项目组反馈,其初始种植的0.13 hm2农田地力较差,收成不好。2010年项目组向其提供了美洲星产品,该农户结合防病治虫喷施2次美洲星。调查发现,该田块内施用美洲星的水稻长势良好,茎秆粗壮,抽穗明显早于周围田块,早稻平均产量为6 375 kg/hm2,较不施用美洲星的田块增产750 kg/hm2。

另有一农户在水稻3叶1心时喷施1次美洲星。调查发现,喷施美洲星的水稻长势很好,株高较一般田块高10 cm左右,并且分蘖多,茎秆粗壮,抽穗速度也明显较快,水稻穗大、籽粒饱满,无早衰迹象。

水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6

强化粮食生产工作经验措施

20xx年,**市**区以“调结构、增面积、攻单产、提品质、增效益”为目标,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办点示范、培训指导、社会化服务、农资打假等6个方面着手,强化工作措施,促进了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职责。一是区、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把粮食生产纳入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二是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出台了《**区20xx年粮食生产意见》,从区到乡镇实行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干部包片责任制。三是实行粮食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将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并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了粮食生产责任状。区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围绕“压单扩双”、遏制耕地抛荒、病虫专业化防治等工作落实情况,组织开展了3次粮食生产专项督查活动。区长亲自办了一丘高产创建示范田,区级领导多次到各乡镇进行现场调研指导,现场解决问题,协调矛盾。各乡镇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明确专人抓粮食生产,实行乡镇干部联村负责制,建立了粮食生产到户台账,全面掌握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

2.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引导。区财政从粮食生产奖励资金中拿出480万元,用于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粮食生产先进乡镇、先进个人和种粮大户的奖励。坚持“四公开、四到户”,及时兑现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今年上半年,我区共发放农机具购置补贴860万元,比上年全年增加375万元,新购置农机具3100多台套;已核实发放83.17万亩早稻、1.57万亩小麦、0.98万亩良种补贴资金。

由区政府牵头,整合相关部门的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标准粮田、小农水、新农村建设、农村能源、退耕还林后续工程等项目资金,按照“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大对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上半年已投入项目资金2700万元,建成高标准优质稻生产基地14万亩。新规划了周家店镇等乡镇的标准粮田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000多万元,新建高标准优质稻生产基地15万亩。

3. 开展高产创建,强化办点示范。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建立了2个双季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和1个超级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在32个乡镇分别办了1个双季稻千亩高产创建示范片。与中国水稻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省水稻所、省植保植检站等科研、教学和推广部门联合,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开展品种展示、试验示范,共办了27个试验示范点片,形成布局合理、项目丰富的示范网络。各示范点片安排了专门的资金、专门的物资、专门的人员蹲点,统一技术方案、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操作规程。

4.实施科技入户,强化培训指导。以优质稻、超级稻新品种和轻简高效栽培新技术为重点,确定了27个水稻主导品种和10项配套主推技术。把20xx年作为农民技术培训年,狠抓技术队伍的培训,对区、乡(镇)两级的128名农技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编印了10万余字的培训教材,邀请省、市专家授课,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狠抓对农民的培训指导,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把培训班办到村头,把技术送到田间。今年上半年,共举办技术培训班300多期次,培训科技示范户和周边农户5万余人次,上门指导和临田指导2万多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0万余份。

5.狠抓订单生产,强化社会化服务。组织10多个优质稻合作社和金健米业、精为天米业等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开展优质稻订单种植,共落实高档优质稻订单种植面积45万亩,比上年增加5万亩。组织4家病虫专业化防治公司,组建机防队441个,配备机防队员2676名、防治器械3000余套,培训机防队员9000多人次,落实专业化防治合同面积21.4万亩。

6.加强农业执法,强化打假护农。区政府把今年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组织相关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实行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上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400人次,车辆100多台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600多家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0起,种子、肥料、农药质量抽样22批次,清缴禁用农药246公斤。接受农民投诉6起,协调处理6起,共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0万多元。

今年,全区粮食播种总面积可达189.73万亩,比上年增加12.55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可达180.7万亩(早稻83.17万亩、一季稻7.63万亩、晚稻89.9万亩),比上年增加7.4万亩。全区优质稻种植面积115万亩,比上年增加5万亩;超级稻种植面积35万亩,比上年增加4万亩。特别是“压单扩双”成效显著,全区一季稻面积比上年减少7.27万亩,新增早稻面积7.1万亩,预计早稻平均亩产可达355公斤,比上年减少6公斤,总产29.52万吨,比上年增加2.06万吨,增7.5%。预计全年水稻总产74万吨,比上年增加3.8万吨,增5.4%。

水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7

关键词水稻;“三控”技术;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S511;S1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113-02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一项以“控肥、控苗、控病虫”达到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环境友好、增进稻米安全的技术[1-2]。水稻“三控”技术被列为粮食高产创建的主推技术,在龙川县已被大面积推广应用,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龙川县的示范推广应用情况

水稻“三控”技术作为一项节本增效、环境友好、增进食物安全的新技术,其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龙川县从2006年开始在龙母、鹤市、麻布岗、车田试验示范。据统计,2010年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推广普及率为61.8%;推广应用面积为42 866.7 hm2。经广东省粮食高产创建专家组实割验收,2010年龙川县“三控”施肥技术示范核心区的产量为9 451.5 kg/hm2,比同地区前3年习惯施肥产量(8 455.5 kg/hm2)净增稻谷996 kg/hm2,增产幅度为11.8%;按稻谷平均收购价2.30元/kg计,2010年新增产值2 290.8元/hm2,节省化肥、农药等成本525.0元/hm2,2010年增收节支2 815.8元/hm2,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三控”施肥技术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核心区实现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三控”施肥技术应用到位率达到100%,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到100%,辐射带动全县水稻大面积稳定增产。

2推广应用的保障措施

全面落实各项技术措施,保证技术到位,坚持统一整地播种、统一移栽插秧、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的“五统一”技术路线,示范推广优良品种,重点选用国家确认的超级稻品种和省确认的农业主导品种,以核心区带动辐射区均衡增产增效。

2.1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推进示范推广

农业局历来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成立了由副局长担任组长的县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推广应用实施领导小组,各镇都成立了水稻“三控”技术的实施小组。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为水稻“三控”技术的示范推广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2整合各种资源,形成技术推广强大合力

龙川县把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与标准农田建设、低产田改造、优质粮工程、植保工程和农业科技体系建设等项目紧密结合。整合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相关资源,加大投入,扎实有效地开展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集成、展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带动人、财、物、技术、信息直接进村入户,注重与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创品牌相结合。

2.3把“三控”施肥技术列为主推技术

2008年开始把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列为主推技术,集成推广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病虫鼠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和农业机械化应用,进一步发挥“三控”施肥技术对龙川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为粮食生产实现增产稳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4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到户到人

一是外引内联,通过与省农科院水稻所的合作,整合科研和推广部门的技术力量,加快龙川县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示范推广步伐。二是上下联动,切实把推广该技术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增产技术措施来抓,印发施肥指导意见。三是印发施肥建议卡。龙川县组织有关专家,编制简明易操作的“三控”施肥技术建议卡,向全县种粮农民发放,使农民尽快掌握“三控”施肥技术。四是创办高标准示范片。以核心区带动辐射区的“三控”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机整合农业科研、县、镇、村推广机构,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专家和技术服务队伍,形成强大的技术合力,带动人、财、物、技术、信息直接进村入户,实现科技与农民零距离接触,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入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快速推广通道,加快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进程。

3推广应用的主要做法

3.1坚持示范试验,现场观摩交流

召开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现场推广会,在水稻生长关键季节,组织农业相关人员、技术专家、农技人员、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点选择有代表性的“三控”施肥技术示范试验现场,进行观摩。现场会邀请了省农科院的专家现场讲解,“三控”施肥技术示范户对应用该技术的感受现身说法,让农民看得见、问得着,发挥核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全县“三控”施肥技术应用推广的全面顺利开展。

3.2加大宣传,扩大影响

为了更多农民认知、掌握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等宣传工具,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扩大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示范的影响,为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示范推广营造良好的氛围,取得明显成效[3]。开展科技下乡咨询活动、现场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三控”施肥技术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节本增效、生态环保以建立节约型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3.3抓好技术培训,注重专家授课和现场指导

切实抓好技术培训工作,重点培训乡镇农技员、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村干部,并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的开展,把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列为主要培训课程,专门聘请省级专家到全县各乡镇对农民进行授课,并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同时,还充分利用县级农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服务队,在全县各乡镇各村进行巡回技术培训与指导,每到肥水管理和病虫草鼠螺防治时期,技术服务队还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实际需要,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着力提高技术入户率。

3.4注重水稻病虫害预测预报,绿色防控

一是农业防治。指导农民适时犁耙田,清除稻田菌核,压低螟虫基数;各村统一栽培品种和播种时间,培育无病虫壮秧,减少桥梁田;及时处理割后稻草,犁耙沤田;合理密植,科学管理肥水。二是生态控害。保护天敌,创造有利的生态环境,发挥天敌控害作用[4]。三是物理防治。利用害虫趋光性,采用电子灭蛾灯诱杀害虫。四是生物防治。推广Bt防治水稻螟虫、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稻瘟病、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和稻鸭共育治虫治草等技术。五是化学防治。选用甲维盐、阿维菌素、丙溴磷等防治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噻嗪酮、异丙威、吡蚜酮等防治稻飞虱;纹曲灵防治纹枯病;三环唑、稻瘟灵等防治稻瘟病;抗凝血杀鼠剂(杀鼠迷、敌鼠钠盐、溴敌隆)防治农区害鼠。

4效益分析

4.1经济效益

“三控”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谷品质,确保稻谷价格,项目经济效益非常显著。根据统计,累计推广应用面积42 866.7 hm2,直接经济效益12 070.4万元,总投入653.45万元,新增纯收入11 416.5万元,总投入产出比为1∶17.47。项目实施后,当年平均新增纯收入2 664元/hm2。

4.2社会效益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简单实用,适应性广。全县举办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培训班70期,培训人员9 17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7.2万份(包括新品种种性介绍,栽培技术要点,病虫鼠害防治技术等)。只要按“三控”施肥技术规程操做,就可获得稳定的增产增收效果。为粮食创高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较好地解决了龙川县习惯施肥的陋习,促进水稻的安全高产,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增加农民的收入,带动人、财、物、技术、信息直接进村入户,实现科技与农民零距离接触,构建起科技人员直接入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快速推广通道,加快了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进程,实现农业科学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4.3生态效益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一项高产、节本增效、环境友好、增进稻米安全的新技术,协调高产与高效、安全、环保的关系,项目组织实施单位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现科学及时预测,多重措施并举,合理适时施肥打药,进一步提高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水平:一是高产稳定,增产增收,2010年增产幅度11.8%,倒伏大幅减轻,抗逆性强,稳产性好。二是省肥省药,安全环保。通过与农民习惯施肥法比较,2010年“三控”施肥技术可节省氮肥用量41.2%,节约肥料成本45.1%,氮肥利用率提高67.9%;少打农药30次,可节约化肥农药、人工525元/hm2以上,化肥面源污染明显减轻,生态环境系统明显改善,降低农药残留,确保稻米食用安全,保护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产生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5-6]。

5推广前景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与龙川县传统的习惯施肥相比,具有以下5个方面的优点:一是提高氮肥利用率,施肥次数减少,肥料面源污染减轻。龙川县农民施肥习惯:早造一般施肥4次,晚造一般施肥4~5次,而“三控”施肥技术一般施肥3~4次,可减少1~2次施肥。二是中期无需晒田,叶色能自然退赤,转色顺利,可以有效地解决早稻生长中前期天气经常雨水多、无法晒田的难题。三是病虫害发生轻,从而减少农药施用量及次数,提升稻米质量安全,实现减排降耗。四是增强抗倒伏能力。五是后期熟色好,有效穗及结实率高。项目的实施带动全县的水稻生产增产增效,规范技术模式,指导农民抓好技术措施落实,提升高产创建成效,示范带动全县水稻大面积均衡稳定增产增效,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6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部分田块施肥水平未达到“三控”施肥技术要求,增产潜力未全部发挥。集约生产程度低,农户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千差万别,应用该技术存在较大难度,很难真正完全按照技术规程、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施肥,影响效果。专业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加强与农民间的协调和沟通。

(2)农民技术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整合好该技术相关配套技术的基础上,加大对镇、村两级农技人员和农民的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农户对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应用意识和技术水平。

(3)该技术推广普及还有待进一步大力实施示范带动,推广应用过的农户普遍接受采用该技术,仍需加强有效的宣传,辐射带动效应还需继续强化。

7参考文献

[1] 何健灵,李茂禾,钟旭华,等.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增城市的示范应用效果[J].广东农业科学,2010(12):24,31.

[2] 黄农荣,胡学应,钟旭华,等.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示范推广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0(12):21-23.

[3] 黄农荣,钟旭华,陈荣彬,等.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示范效果及增产增效原因分析[J].中国稻米,2009(3):54-56.

[4] 新红,黄农荣,邹华旭,等.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仁化县的示范应用效果[J].广东农业科学,2010(12):25-26.

水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8

一是继续对粮油种植大户实行补贴。对全年稻麦种植面积20亩及以上的种植大户、杂交稻制种基地农户和农业部门认定为运作管理规范的粮食专业合作社社员,按实际种植面积给予每亩20元的直接补贴。对油菜种植面积5亩及以上的农户,按实际种植面积给予每亩20元的补贴。对早稻种植面积100亩以上和油菜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按早稻、油菜实际种植面积,再给予每亩10元的补贴。二是继续实行水稻良种补贴。继续执行中央对水稻良种的补贴政策,对种植省定水稻主导品种或省推荐水稻新品种的,给予每亩10元的补贴。三是继续对农机作业给予补贴。对应用水稻机械化插秧、油菜机收作业或接受植保合作社服务的农民,继续以“农机作业券”的形式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亩40元。四是继续实行高产示范和适用增效技术推广奖励。对连片种植早稻、单季晚稻、连作晚稻面积150亩以上,经农业部门验收,各项适用增效技术推广到位率高,早稻平均亩产达到475公斤以上,单季晚稻平均亩产625公斤以上,连作晚稻平均亩产550公斤以上的示范片,每片奖励1000元。奖励对象:村书记、主任、农技员。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2009年我镇粮食生产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强化政策和科技支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农艺和农机相结合,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专业合作服务组织,推行责任农技员推广制度,积极构建粮食生产新的保障体系和技术体系,促进粮食生产稳定持续发展。总体目标是:全镇确保45000亩粮食播种面积、17000亩早稻播种面积、17200吨粮食总产量。

三、继续实行粮食订单收购政策

一是实行订单早稻谷奖励。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社员、制种基地农户每交售50公斤早稻谷奖励20元,最高每亩不超过140元;一般农户按订单每交售50公斤奖励10元,最高每亩不超过70元。二是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购企业按订单收购农户种植稻谷,凡市场价低于最低收购价的,按最低收购价收购;高于最低收购价的,按市场价收购;2009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90元、92元、95元。三是提高订单早稻预购定金发放标准。对种植早稻面积20亩以上、与粮食收购企业签订订单合同的大户,由粮食收购企业按合同金额40-50%的标准核发预购定金,提供上门签约和收购服务。

四、全面实行种粮大户水稻政策性保险

将水稻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必保品种,保险对象为水稻种植面积20亩(含)以上的种植大户,保障范围为台风、暴风暴雨、洪水和主要病虫害等灾害,保险金额为每亩400元,相应保费为每亩20元,其中财政给予90%的保费补助。

五、切实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加强农田保护和建设。重点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按不同的质量等级,因地制宜推进地力综合培肥和改良,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结合沃土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等项目实施,不断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条件,稳定和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实行基本农田分级管理,并列入常年正常性工作,千方百计防止耕地抛荒,不得出现连片10亩以上(含10亩)全年性农田抛荒。二是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和优质高产品种。广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与示范,各村要建立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重点抓好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应用。早稻抓好中早22、金早47两个高产多用途早籼品种的推广及中嘉早17、中嘉早32两个早籼新品种的示范;单季晚稻抓好中浙优1号、两优培九、协优315三个杂交稻组合的推广及新组合国稻6号、甬优9号示范;连作晚稻抓好新两优6号高产优质杂交稻组合和晚糯稻浙糯36的推广,并做好协禾7号、中优1176两个连晚新组合的示范。实用技术要抓好旱育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优化防治、稻草还田、超级稻强化栽培等五项主推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应用。三是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四是抓好农业(水稻)科技入户工程。今年是我镇实施农业部农业(水稻)科技入户工程的第五年,列入今年实施计划的9个村要按照农业部门的统一部署,切实抓好工程实施各项工作的落实,切实推进科技兴粮,不断提高种粮效益。要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农民信箱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创新农技推广和服务新机制,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不断提高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农技员要加强学习和知识更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为农服务本领。

六、加快机制创新,培育新型粮食生产主体

(一)培育粮食生产规模大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有志青年从事粮食生产规模经营,加快培养一批“有学历、有技能、懂管理、善经营”的现代新型种粮农民,提高种粮大户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培育粮食专业合作组织。要探索适合我镇实际的粮食生产合作化、专业化、规模化、统一化服务模式,鼓励、吸引工商资本和民营企业参与粮食生产的全过程,积极引导组建以粮食加工为重点的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组织。要规范和加强对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理,既要注重量的增加,更要注重质的提升,真正使粮食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的合作社、粮食生产的主力军。

(三)创新粮食生产服务机制。鼓励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采取季节性流转、多年性流转等方式来从事粮食生产,通过托管、代管、承包等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统一育秧、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耕机插机收等社会化、专业化服务。

水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9

[关键词] 晚稻 技术措施 主要经验

[中图分类号] S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032-01

一、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地点、规模和现状

1.项目建设地点。示范片建设在本县尧渡镇和东流镇。示范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气温16.1℃,平均降水量1530.6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088小时,适合双季晚稻生长。

尧渡镇高产创建示范片分布在建东村,汪村、毛田村,查桥村,管山村,大庄村,等6个村,距县城较近,基础条件较好。是2013年高产创建的老点。东流镇示范片分布在塔青湖、桥东等2个村。

2.示范规模。尧渡镇晚稻示范规模11151.6亩,示范农户2505户。东流镇示范片分布在塔青湖、桥东等2个村共11426.36亩,示范农户742户,其中分村情况见附表1。

3.示范效果。通过县专家组织测产统计,尧渡镇示范平均单产472.2公斤/亩,与早稻457.3公斤合计,双季稻示范年单产929.5公斤/亩,达到了900公斤/亩的项目目标单产,高于非示范区60公斤/亩单产;东流示范点平均单产460.1公斤/亩,与早稻471.4公斤/亩,合计年双季稻单产931.5公斤/亩,达到了项目目标。高于非示范区45公斤/亩。

二、2013年粮食高产创建的成效、主要做法和技术措施

1.工作成效及主要做法

1.1成立组织,行政推动。行政推动是实现高产创建目标的基础,为此,县政府成立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县农委成立了由县种植业管理局主要技术人员组成的高产创建技术指导组。加强项目领导,做到种植面积、目标产量、技术方案、支持措施四落实。

1.2项目整合,资金牵动。为促进高产创建活动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各级政府加大投入,把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测土配方施肥、新型农民培训、专业化防治等项目建设与高产创建结合起来,集中项目资金向示范区倾斜。有力推动了高产创建项目建设。

1.3制定实施方案,规范推进示范片建设。我们针对不同地区的示范片建设,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确定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实施品种。尧渡示范片实行“早晚稻双塑盘育秧双抛秧”的技术路线,示范品种为“H优518”,东流示范点实行“早稻直播+晚稻人工栽插”技术路线,示范品种为“金优88”;尧渡示范点重点是病害防治和增加K肥施用量,东流示范点是促早熟和增加基本苗等为主要技术措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各示范片实行“五个统一”。但是由于今年严重的旱灾给项目实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导致移栽推迟,栽后生育进程迟缓,从七月二十三日到八月二十日本地干旱无雨,而且温度持续在35度以上,最高温度甚至超过了40度。

2.技术措施

2.1示范推广优良品种。按照项目要求,我们选择了增产潜力较大、抗性较强的优质高产品种作为创建点主栽品种,双晚品种为“H优518、新优188、”等。从今年示范结果看H优518、示范品种五优103在我县做双晚表现稳产、高产、抗倒伏。圩田高肥地块种植新优188应注意防倒伏。

2.2推广高产实用技术。示范点双晚全部推广塑盘育秧抛栽技术模式。据初步统计,尧渡建新创建点抛秧面积占全部栽培面积的100%,双晚塑盘育秧面积占全部面积的95%以上。

2.3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结合我县2013年开展的“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化防治”的要求,在示范片集中开展晚稻病虫害统防统治3次,指导面上防治面积达6万亩(次)。防治药剂全部按照技术方案要求,在确保防效的前提下,减少农业污染。虫害力求做到达标防治,确保了创建点目标产量的顺利实现。

2.4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结合年初全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开展,发挥项目成果,在项目区和辐射区普遍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晚稻共推广配方肥1000吨,普及率达90%以上。

2.5开展技术指导。为确保创建示范工作扎实稳定推进,我县安排专业技干负责示范点的建设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和信息传递,各示范点均安排一名主要技术人员驻点,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

三、主要经验

1.选择适宜品种。选用晚稻品种一要考虑抗病性,二要考虑抗倒伏,三是熟期要早,四要高产。从今年大田生产看双晚种植H优518非常好,产量高,非常安全。如果今年尧渡点的高田旱情严重,受旱后水稻生育进程延迟,减产严重。

2.晚稻塑盘抛秧。应用大孔径塑盘,加大抛秧密度(每亩100张塑盘),增加基本苗,是保证晚稻高产的关键措施。

3.做好晚稻秧田和大田初期的稻飞虱防治、预防矮缩病发生。

4.各示范片针对当地土壤肥力状况,合理选用适宜的配方肥。

5.晚稻高产创建一定要注重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做好穗期病害的综合防治尤为重要。一定要在抽穗前15天和始穗期用药。

参考文献

水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10

一、主要工作

(一)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稳步推进

20__年全省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工作实现了新突破。水稻机插技术推广作为我省重点推广的农机技术,我省精心组织、全面实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20__年水稻全省机插面积达120万余亩,比上年增长85%,超额完成全省水稻机插任务,并初步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的双季杂交稻水稻育插秧体系。

全省每个县(市、区)均开展了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在机械化重点示范县的带动下,插秧机数量和面积快速增长,今年全省新增插秧机710台,插秧机保有量达2110台。按照农机化司的要求,我省认真组织南昌县、泰和县等7个部级机插示范项目县共建立了52个机插示范点,示范县共投入资金380万元、插秧机282台。示范点均超额完成了机插示范推广面积,合计实现新增水稻机插面积74560亩,超项目计划要求的432%。示范区20__年共举办了插秧机操作机手和育秧技术培训班39期,培训人员3232人次,组织机插、育秧现场会55次,印发宣传资料及技术资料近2万份,各级媒体宣传68次。示范点全省累计举办机插培训班75期,培训技术骨干4500人次,召开示范现场会105场,印发宣传资料3万多份。所做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机插工作快速发展。

(二)油菜、花生等生产机械化新技术得到发展

我省紧紧围绕“兴机富民”工程,坚持把农业机械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途径,在大力推广水稻育插秧技术基础上,在20__年制定了江西农机主推的十大农机技术,积极推动油菜、花生、茶叶等作物的生产机械化技术,全省开展各级别农机新技术推广示范演示会200多次。

一是为促进油菜生产的发展,完善了省级油菜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油菜的免耕开沟直播技术的推广,九江市推广油菜收割机割台、油菜开沟机等油菜生产机具800多台套。油菜免耕直播机械化生产面积已经超过40万亩,新余推广油菜开沟机械化面积预计15万亩,农民接受油菜机械生产技术,使油菜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是全省花生主产县区加大了花生生产机械化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每个主产县至少抓了一个示范点,坚持以点带面,重点抓好花生收获、采摘、脱壳等机械化生产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使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对比机播覆膜、不覆膜与手工播种的花生,亩产分别为685.7斤、623.4斤、472.7斤,使农户进一步看到了机械化生产的优势,提高了他们发展机械化生产的积极性。仅樟树市花生种植面积就达到14万亩,纯收入预计达到1.25亿元。

(三)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成果明显

我省果业在规模、产量、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发展过程中,农机部门实施了“农机上山”果业机械化工程。通过几年来的科学引导,目前,我省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成果明显,在今年秋收冬种全省果业机械演示会上亮点纷呈。

一是中型拖拉机逐步进入果业生产领域,使得果业中耕、开沟施肥、扩穴改土等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的生产环节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目前已形成中拖、手拖、果业耕整机在不同坡地、不同果业面积的大、中、小机械化果园管理的作业格局。

二是节水灌溉越来越受到农民欢迎。从推广节水微喷开始,到目前滴灌、渗灌、药肥水共施系统等一大批节水灌溉新技术、新机具、新设施落户我省果业,在节能环保、节本增效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药肥集成喷施系统。通过二年的实践,大力推广药肥集成喷施系统。以大功率机泵为功力,取代小动力药泵,通过管路按果树定株实施药肥喷施。解决了打药劳动强度大,农村劳力紧张的矛盾。

四是分级包装设施越来越受欢迎。目前,我省赣南脐橙出口生产基地全部都配上了果品分级清洗设施,销售外省的脐橙全部都通过了分级分类包装销售。电子机械化分选设备取代了传统的滚筒式、模板式分级机械。

(四)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取得新突破

我省建设了一批地方特色如茶叶、马铃薯、榨菜、蜜桔、牧草等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浮梁县财政拿出25万元专门用于名优茶加工机械的补贴,补贴率达30%,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五)农机购置补贴成效显著、新机具新技术推广进一步加快

20__年度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已基本结束,共投入补贴金2.15亿元,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有效的引导农民购买选的农机装备,新农机新技术、高效农机具得到较好的发展,农机装备结构得到调整。全年补贴类机具达5.95万台,其中,半喂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大中型拖拉机6800多台,改变了以小型农机具为主的局面。轻型喷灌机具、高效机动喷雾器等一大批新技术新机具通过补贴得到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进一步推广农机新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六)加强农机新技术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从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出发,全省各农机化技术学校按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要求,充分运用师资、设备设施优势,积极开展新农机新技术培训。全省举办农机科技培训班116期,培训农民7625人次,结合科技抗冰救灾,开展农机科技下乡活动16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多份。

(七)借助各种媒体宣传农机技术,促进农机推广工作

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对农机春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大户进行了重点报道,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还组织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对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作业队、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效果进行了调研,摸清情况,了解实情,分析问题,把握趋势。今年在《中国农机化导报》、《中国农机化信息网》《江西农机化信息网》、《江西农业》等各种媒体上发表我省农机推广技术信息200次,撰写调研报告和新技术可推广可行性报告13篇,有力地推进农机推广工作。

(八)部省级农机重大推广项目进展顺利,为新技术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昌县优质水稻区域生产机械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南昌、新干、高安等三县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在湖口县实施的全国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成效显著;省级农业新技术示范与推广重大项目即《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赣州市果园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推广》等已完成;《水稻区域生产机械化技术基地建设》已完成有关试验、示范工作,各个项目的研究示范都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我省农机化发展的新技术,为今后更好推广农机新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农机与农艺结合,实现水稻机插秧技术的集成与创新

水稻机插秧成败的关键是农民能培育出适合插秧机机插的秧苗,各级农机推广部门紧密与农业技术部门相结合,成立联合攻关小组,对水稻机插育秧、栽插及大田管理等配套农艺技术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深化试验研究,推进了农机农艺技术配套组装集成,实现了水稻的群体质量栽培与机械化高产栽培的有效结合,有力保证水稻机插的快速发展。

(二)坚持行政推动与引导市场相结合,狠抓示范项目落实

各级农机部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加大行政推动力度。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是近年来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专门成立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并且把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列入农机化工作年度工作主要目标进行考核。全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任务,落实政策,强化措施,推动水稻机插育秧推广工作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同时,还抓住有利契机,坚持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中,对重点推广的农机技术需要的机具进行倾斜,如利用中央、省、市财政对农民购买插秧机及培训工作实行了稳定的补贴政策,其中手扶式插秧机补贴总比例达到70%以上。通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加大了农机推广力度。

(三)坚持典型示范与整体推进结合,积极营造农机技术推广良好氛围

在机插秧技术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过程中,我省坚持示范先行、典型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在试验示范阶段,重点抓种田大户、农机大户,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让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了解机插秧技术的优势,同时,通过层层召开育秧现场会、机插现场会、大田管理现场会和机插水稻长势现场会,并借助广播电台、电视、网络、报刊杂志、集市、印发小册子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增强基层广大干群的感性认识和认知度,努力扩大社会影响,并为大范围的区域发展提供成熟的模式、技术和经验。

(四)坚持机具推广与技术服务相结合,健全农机技术推广保障体系

技术能否到位是农机技术推广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抓好插秧机推广的同时,特别是在试验示范初期,以市县水稻生产机械化项目负责人、农机、农艺技术骨干为对象,派员到生产厂家或邀请厂家技术人员来当地开展师资培训,逐渐建立了一支既懂农机又熟悉农艺的技术推广骨干队伍。免费组织举办培训班100多期,培训600余人次;结合送科技下乡活动,免费派送“江西省水稻机械化育秧及大田管理技术模式挂图”等有关水稻机插育秧及高产栽培技术、农机维修使用方面的教材和VCD教学光盘、《水稻机插秧实用技术》等科普教材5000余份。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机化技术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农机新技术推广速度相对较慢

在农机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农民购机热情高涨,农机技术推广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是相对于农民日益增长的对新技术需求,农机推广经费相对较少,导致我省农民接受新技术和使用新技术较慢,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还存在农机装备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和老化严重问题一时还难以解决,优化调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要求。

(二)农机化整体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比较薄弱

我省农机化水平还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对农机科技投入不足,农机新产品短缺,基础设施薄弱;机械插秧等关键环节推广工作尚在起步阶段,思想障碍、资金障碍和技术障碍尚未根本解决。

(三)农机推广工作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

水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11

   一、主要成绩

   (一)粮油生产态势良好

   1.小春粮油作物全面丰收

   据各街镇乡农服务中心统计: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小春粮油作物播种面积34万亩,面积稳中有增。其中,小春粮食作物小麦19万亩,豌葫豆5万亩,;小春油料作物油菜8万亩。初步预测:全县小春粮粮食总产量可达7.06万吨,同比增长1.7%。其中,小麦总产量5.555万吨,豌葫豆总产量0.6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9%、1.5%。油菜籽总产可达0.82万吨,同比增加12.3%。

   2.大春实现满栽满插,增产有望

   全县大春粮食作物播栽情况是:水稻45万亩、玉米8万亩、红苕11万亩、高粱2万亩、大豆2万亩、绿豆3万亩,与去年相比,面积保持稳定。

   (二)多种经营走势较强

   1.多经生产

   一是蔬菜生产产销两旺。全县春菜播种面积为6.62万亩,总产量为10.5万吨,总产值为16700万元。其中商品菜生产面积为3.82万亩,产量9.55万吨,产值15280万元,蔬菜设施栽培面积2.2万亩;加工及名特优品种种植面积为0.6万亩,产量1.32万吨,产值2640万元。农民销售收入为17920万元,均价每公斤1.8元。主要蔬菜销售品30余个,产量和销售均价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11%和5%,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效。

   二是水果生产获得丰产。截至6月底,预计全县水果产量可达1.292万吨,其中枇杷已实现产量0.08万吨,柑橘产量0.39万吨,其他伏淡季水果0.822万吨;蔬菜10.5万吨,茶叶0.019万吨。

   2.水产品养殖总量增加

   XX年6月20日止,我县鱼种投种面积22.6万亩,其中专用池塘投种面积0.71万亩,稻田19.98万亩,水库1.13万亩,农村山平塘0.78万亩,江河网箱养殖面积8.8万平方米。全县水产品总产量6321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21吨,增长5.9%。名、优品种2502吨,占总产39.6%。

   3.蚕桑生产效益提高

   全县春季发放蚕种1612张;产茧48000公斤(含外流茧);单产29.8kg/张。提高单产2.35公斤/张,单张养蚕收入增加50余元。夏季发放蚕种1662张,目前正在饲养期中。

   二、主要工作

   (一)抓好技术培训,开展科技下乡活动

   上半年,围绕种粮(良种)直补工程、水稻强化栽培、农田保护性耕作、优质枇杷生产、无公害蔬菜栽培、小蚕共育及省力化蚕台育等重大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展了县、乡、村三级技术培训。其中县级培训4次,共培训乡镇农技人员1120人次;乡镇级技术培训41次,培训乡、村、社干部12200人次;村级技术培训64次,培训村社干部及重点示范户908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2万份。3月份,组织了300余名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开展了“科技下乡进村入户”活动,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采取了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户+示范内容的工作机制,每个乡镇农技人员面对面直接指导20个农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确保科技入户到位。

   (二)强化科技示范与推广,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1.粮油生产科技示范与推广

   (1)大力推广水稻强化(三围)栽培。全县共推广水稻强化栽培面积5万亩,县农业局直接在金山、智凤、高升等八个农业科技入户示范镇、9个村集中成片建立1100亩核心示范片,由县农技人员亲自把关,指导实施。目前各个示范片,长势喜人,实现700公斤亩产满有把握。农业部和市领导已多次亲临现场检查,并予以充分肯定。

   (2)全面推广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共实施农田保护性耕作面积35万亩。其中旱地保护性耕作5万亩,主要模式为麦-玉-苕、麦—豆—苕,核心内容是横坡种植,分带轮作,秸秆还土。水田保护性耕作30万亩,主要模式有稻—菜、稻—油、稻—麦、稻—肥(饲料及绿肥),核心内容是稻草还田、免少耕种植。

   (3)突出测土配方施肥。今年,全县主要高升镇水稻生产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5万亩,重点在该镇旭光、红光、双牌、太和四个村建立了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片XX亩。施肥成本降低元10元,肥料利用率提高5%,预计稻谷亩产可增加50公斤,增加10%。

   (4)建立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加速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在高升镇旭光村四社建立了“×××县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100亩。示范内容:水稻新品种展示50个;水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和大区对比试验各一个;采用频振式杀虫灯防治农作物虫害;优质稻及高产栽培示范85亩;全面推广稻田化学除草;使用水稻专配方肥等。

   2.多种经营生产科技示范与推广

   (1)调整品种结构,改造劣杂果树。重点对龙岗、棠香、邮亭等街镇乡的XX余株枇杷树进行了新品种改造,配置授粉树400余亩,同时对全县柑桔树进行了新品种改造。

   (2)开展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今年引进枇杷新品种5个,蔬菜新品种8个,桑树新品种2个。

   (3)推广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一是推广蔬菜嫁栽培;二是配方平衡施肥;三是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四是推广低残留生物农药。共3页,当前第1页1

   (4)推广生物鱼肥。在13个重点乡镇推广了“牧禾”牌生物鱼肥和肥水素,面积2500余亩,占池塘和水库养殖面积的14%。取替化肥和有机肥养殖,提高水产品质量,改善养殖环境,发展无公害化水产品。

   (5)加大鱼类名、优品种的推广。主要推广南方大口鲶、斑点叉尾回、鳜鱼、丁鱼岁等市场看好名优品种,投种面积4万余亩,投种1946万尾。其中池塘600余亩,网箱3000余平方米。

   (6)推广大蚕省力化蚕台育和优良簇具。在龙石镇推广省力化蚕台30套、塑料折簇XX片。单产普遍在35公斤以上,高出普通育3—5公斤。

   (三)抓好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三大”产业化工程

   (1)优质粮油产业化工程。全县计划发展优质稻25万亩,其中优质中稻15万亩,优质再生稻10万亩,主要品种为Q优一号、渝优一号、宜香9303等。上半年,已完成15亩优质中稻的种植任务。重点在高升、铁山、三驱3个镇建立了5万亩优质稻基地,其中核心示范片XX亩,分布在高升镇旭光、太和两个村。播种前,县粮食局与生产基地农户全部签订收购定单,收购价比市场价高出10%。

   (2)优质枇杷产业化工程。

   今年,以“稳基地,攻单产,保优质,无公害,增效益”为目标,狠抓了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和管护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全县7万亩优质枇杷中,投产面积达1万亩,生产优质枇杷80万公斤,总产值120

0万元,亩产值1200元。与种植粮食作物相比,亩产值增加500元以上。

   (3)冬菜及调味品产业化。一是围绕海天集团、彩阳公司、×××龙岗办事处及专业大户,采取“公司十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在县内12个街镇乡建立冬菜基地一万亩。产量500吨,产值620万元,亩产值620元,亩纯收入400元。二是以宝顶酿造厂为龙头企业,在复隆、棠香、龙岗、龙水、邮亭、宝兴等街镇乡发展辣椒生产8000亩,1—6月份共产加工型辣椒1300吨,产值750万元,共增加农收纯收入250万元。

   2.科技兴粮项目

   在粮食生产上,今年我县争取并实施了个市级科技兴粮项目,各项目及实施情况如下:

   (1)主产特色乡镇项目。在拾万镇实施,主要内容为杂交中稻加再生稻两季双高产示范,面积1300亩。其中,高产示范片1000亩,其中核心示范片300亩。整个项目正在实施中。

   (2)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示范项目。在金山镇实施一万亩水稻超高产栽培,已建立示范片1个,面积1000亩,其中核心示范片2个,每片面积各100亩。计划水稻平均亩产700公斤以上。

   (3)农作物病虫测报及防治示范项目。在国梁镇实施,

   面积15000亩,其中:水稻13000亩,玉米 XX亩;病虫害防治综合示范片1500亩,其中水稻1000亩,玉米500亩。项目内容:建立病虫害测报点;推广频振式杀虫灯杀虫技术;使用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制剂防治水稻、玉米病虫害;组建植保专业队,病虫害统防统治。整个项目正在实施中。

   (4)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在高升镇实施,面积1.5万亩。其中,示范片1000亩,核心示范片100亩,项目内容:在水稻生产上,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开稻田养份监测,实行配方施肥。整个项目正在实施中。

   (5)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全县计划实施35万亩,其中小春季5万亩,大春季30万亩。以龙岗街道办事处为重点,实施100亩稻田免耕种植以冬菜为主的保护性耕作,并开展了冬菜保护性耕作试验;100亩旱地实施中厢带状分带轮作种植小麦、胡豆、蔬菜等作物。

   3.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今年,我县继续列入了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示范县。全县在13个乡镇(办事处),以水稻为重点,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建立科技示范户1000户,实施面积5000亩,辐射带动2万户,辐射面积7万亩。止前整个项目正在实施。

   4.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及配套工程

   一是在龙岗办街道办事处中和村(长龙农业园区内)租地10亩,高标准建成了农作物病虫害观测场,已即将投入使用;二是目前正在筹备区域站及配套工程建设,拟定在下半年开工。

   4.乡村清洁工程

   今年,我县承担了重庆市“乡村清洁工程”建设项目。该项目选定在×××县棠香街道办事处和平新村。建设目标是:农村废弃物资源优化利用,庭院、水源、田园清洁干净,实现农田清洁生产。截至6月中旬未,基本完成“乡村清洁工程”项目建设内容。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基本思路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确保全年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主要工作

   1.继续抓好农业生产的发展

   (1)粮油生产

   一方面,继续抓好大春在土作物的田间管理,包括施肥、管水,病虫害防治,以确保全县大春粮食全面增产。另地方面及早动手,切实抓好以再生稻为重点的晚秋生产。同时,及早谋划XX年年小春生产。共3页,当前第2页2

   (2)多种经营生产

   一是多经生产,加强7万亩枇杷的田间管理,重点是修枝、整形、施肥、除草及病虫防治;扩大秋、冬菜面积,搞好品种结结构调整,严格按照无害标准,组织生产。

   二是渔业生产,继续推广池塘80:20养殖模式,加强在养鱼类的投料和管护工作,抓好鱼病的预测、预报与防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

   三是蚕桑生产,继续抓好夏蚕共育和发展好秋蚕养殖;推广大蚕省力化蚕台育和塑料折簇;狠抓桑树冬季管理。

   2.抓好项目管理,搞好项目验收

   重点是抓好部、市级农业工程和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管理,严格按要求高标准实施,把好质量关;抓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资料、数据的搜集、整理,做好现场验收。

   3.及早编制后续项目,多渠道争取农业投资

   重点是抓好种粮直补、测土配方施肥、乡村清洁示范工程、科技兴粮、科技入户、县级水生动物疫情防治站等部、市级项目的编制和立项工作,确保来年继续实施。同时,要结合我县农业的特点和优势,抓好优质粮油、优质枇杷、优质黄金梨、无公害蔬菜、名优水产品等的申请立项工作。

   4.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技能

   拟定在秋冬季,组织乡镇农技人员进行“冬季练兵”培训,同时对重点项目实施区域的农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

水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12

一、建设要求

按照“调优品种结构,改善稻米品质,提高竞争能力,增加生产效益”的总体要求,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有关龙头企业为主体,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实施“压双(季稻)扩单(季稻)”,形成主导品种从种植到收购每个环节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促进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建设目标

2012年,全县双季稻种植面积压缩5%以上,单季稻种植面积扩大到36万亩(不含白湖农工商14.8万亩),其中订单核心基地面积22.5万亩(附表);单季稻优良品种实行整村推进,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订单收购履约率达70%以上。通过考核验收合格后,对建立优质单季水稻核心基地订单在1万亩以上,统一供应良种,并按订单优质优价收购的龙头企业或单位,县政府按每亩4元标准予以补贴。

三、建设内容

(一)明确订单任务,层层分解。为确保2012年县粮食产业化单季稻生产目标任务的完成,各镇务必将单季稻订单核心基地建设与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建设有机衔接起来,并将订单任务分解到村组。有关龙头企业主动与镇政府、村委会做好对接,签订优质单季稻订单合同。龙头企业直接与种粮大户签约订单合同的,考虑到属地管理,必须经当地村委会、镇政府盖章方可生效。

(二)选准优良品种,统一供种。订单核心基地的优质专用品种率要求达到100%,严禁套牌、冒牌生产。2012年全县中稻主推品种为:新两优6号、扬两优6号、丰两优6号、隆两优6号;单晚主推品种为:秀水09、宁粳2号、宁粳3号、皖稻86、皖稻68(糯),以及其它经过国家或省审定的适宜区域生产中晚籼稻和中熟晚粳稻品种。订单核心基地统一供种,实行市场化运作,由县农委对有资质的种子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审核认定(业经认定的有:县种子公司、县良种繁殖场、县利农种子、白湖种子、华丰种业、县农耕种业、丰乐种业、省连丰种业、国丰农业科技、地发农业科技、徽商同创高科种业、德农正成种业、省皖垦种业、省九成农场农丰种子、江苏省中江种业、市诚信农技发展、马鞍山神农种业、马鞍山市科农种业、省皖农种业等19家供种单位)。订单收购的龙头企业主动与供种单位对接,签订完备的购种合同。

(三)实行规模生产,提升档次。项目实施单位要按照布局合理、品种对路、连片推进、产业开发的原则,将单季稻订单核心基地建设任务分解到村组,并建立登记备案制度,实行档案管理和目标考核。在订单核心基地内,整合项目,集成技术,集中力量,深入开展单季稻高产创建活动。订单核心基地建设要以有关龙头企业、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稻米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村级组织为重点,做到“五有”,即:有明显的订单核心基地标志(展牌)、有完整的技术方案、有行政和技术负责人、有配套扶持措施、有示范观摩活动计划;实行“五统一”服务,即:统一技术方案、统一高产优质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订单收购,真正发挥订单核心基地宣传、辐射和带动农户的作用。

(四)强化技术指导,搞好服务。订单收购的龙头企业主动与镇农技站对接,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因势利导,在田间地头开展培训和示范引导,对技术指导服务总体要求做到有计划、有分工、有措施、有记录、有档案。

(五)狠抓产销兑现,提高订单履约率。大力发展订单生产,积极构建龙头企业与粮农之间利益利享、风险共担的购销关系。龙头企业要方便售粮群众,开展上门收购、预约收购。以订单为依据,提倡实行“一次收购、两次结算”,让利于农。粮农要切实履行合同义务,交齐质量良好、数量充足的粮食,并还清龙头企业垫付的种子款。力争有关龙头企业的订单收购率达70%以上。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单季稻订单核心基地建设是发展优质粮食产业化及打造“一袋米”工程的主体和重点。各镇要强化组织领导,做好谋划与协调,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建设模式,创新工作机制,集中力量、集成技术,全面提升水稻订单核心基地的建设档次,增强单季水稻核心基地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订单收购的龙头企业要建立相应的组织,确定专人负责办理,制定具体可行的单季稻订单核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包括阶段性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

(二)注重宣传引导。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引导作用,通过宣传专栏、专题报道、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展示粮食产业化单季稻订单核心基地建设的政策措施、实施成效和工作成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要重视做好单季稻订单核心基地的情况交流和信息反馈,及时反映工作动态,报送工作情况,促进单季稻订单核心基地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