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

时间:2023-06-04 10:48:22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1

[关键词] 水稻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098-01

水稻,一种重要的粮食资源,全世界许多地方的人都依靠其作为基本食粮。尤其是在我国,水稻作为一种绝对主食,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我国,水稻的播种面积约占所有粮食作物的百分之二十九左右,而总产量却高达百分之四十左右,我国约百分之六十的人口都以此作为主食。但目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这就对水稻栽培、供应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使我们必须在一定的耕地面积内,栽培出更加高产、优质的水稻作物,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水稻供应。

一、水稻的选种与处理

在水稻的选种上,应该针对地域特征,选用抗病虫害能力强、生育期适宜的高产、优质品种。然后做一定的挑选,剔除秕粒、病虫粒以及杂质。然后可选用25%史百克或是保鲜克做两到三天的浸种处理。播种前还应在晴天对种子进行两到三天的晾晒处理,以提高种子的出芽率。晾晒时种子厚度约在3厘米左右,还要时常对其进行翻动,夜间注意收装。另外要掌握好温度与水分,催芽到破胸时期的谷温应该控制在38~40℃,并保持种子的湿润度。破胸之后,谷温应掌握在25~30℃。

二、培育壮秧

水稻播种一般在每年的四月底到五月上旬。要使水稻可以优质、高产,壮秧是一个关键环节。应选用露地湿润育秧技术,以方便排灌的田块作为秧田,每公顷施腐熟的农家肥15吨、氯化钾75千克、三元复合肥375千克、尿素75千克到150千克。秧田的播种量应该掌握在225千克每公顷之内,秧大田比为1比8到1比10。培育壮秧应该达到的标准为:生长整齐、旺盛,无病虫,有3个之上的分蘖,苗体健壮且有弹性,叶片要挺健、宽厚,苗高适中,颜色为深绿色,少黄、枯苗叶。另外,秧苗要保持整齐、一致,每株之间的差异较小。当水稻秧苗育龄达到30天到38天时,便可进行移栽。

三、大田栽秧

栽秧前要进行整地,要使土地平整、膨软,土肥均匀相容,无大块的泥土,也无任何残茬、杂草,这样才能保证秧苗的生长速度与质量。整地时通常为一犁一耙一耖,如果有黏重的土壤泥块,可以在不影响其他作业的情况下进行三犁二耙,使原本壤黏的土壤可以变得松软、细碎。秧田的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铺。还要注意适时的提前早栽,提倡中小苗移栽,以延长本田生长期,增加有效分蘖。在具体的插秧作业时,要保证好质量,要做到深度浅,间距均匀,秧苗正,秧列平直,并且不要有漂秧现象出现。

四、秧期田间管理

1.科学配方施肥

插秧前4~5d,在苗床上施送嫁肥,施用一次性水稻专用复合肥或腐熟农家肥7500kg/hm2、二铵150kg/hm2、硫铵300kg/hm2作底肥。底肥翻后耙前要全层深施,有机肥肥效持续时间长,能保持秧苗中、后期稳健生长,不脱肥早衰。秧苗开始生根时追返青肥,施硫铵和钾肥75~150kg/hm2,拌入除草剂撒施,有利于稻秧快速活棵和中耕除草。2~3周内再追施发棵分蘖肥,施尿素150kg/hm2、钾肥或复合肥225kg/hm2,有利于水稻快速发棵分粟和抽穗齐。

2.科学管水,防止烂秧

插秧后在水层管理上,保持稻田水层“浅、湿、干”的节水灌溉模式,水层要保持苗高的2/3(以不淹没秧心为准),扶苗返青,防止长期深水泡秧。

3.打好送嫁药,预防病虫害

水稻移栽前3~5d,用吡虫啉0.30~0.45kg/hm2或40%毒死蜱乳油1500ml/h㎡兑水喷雾可以预防水稻稻蓟马、一代螟虫、稻瘿蚊;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g/hm2,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00g/hm2对水750kg/hm3喷雾,以预防水稻稻瘟病发生。

五、生育后期田间管理

1.合理灌水

水稻孕穗期需水最多,要间歇灌溉,即灌3cm浅水层,待落干至脚窝有水,晾晒1~2d,再灌3cm浅水,如此往复。减数分裂期要保持有水,如遇低温冷害,要保持18cm水层防御低温冷害。结实期保持3~5cm水层,水稻齐穗后到灌浆期,灌跑马水,进行湿润灌溉,增加土壤通气性,增强水稻根系活力,提高地温,可以养根保叶壮秆,延长上部叶片寿命,促进水稻早熟。黄熟末期停灌,以利于收获。

2.及时晒田

晾田3次以上,第1次在水稻七叶期(分蘖达80%);第2次在始穗前,7月20日左右;第3次为齐穗后,晾田程度达到有微裂,脚踏有印痕为准。

3.灭草

要及早割净田埂和渠道两旁的杂草;若前期封闭除草处理效果不好,于水稻有效分蘖末期,选晴天,用48%苯达松1500mL/hm2混50%二氯喹啉酸750g/hm2对水450L/hm2进行茎叶喷雾。施药前一天排干田间水,施药后第2天灌水正常管理;对田间残存的杂草,要在齐穗后人工除草1~2次,以利于稻田通风透光,提高水温和地温,促进水稻早熟。

4.科学施肥

一是要合理施穗肥。倒数2.5叶时至孕穗末期,田间有效茎数不足,出现拔节黄的要早施,低部叶片枯萎的先晾田后再施,有叶瘟病的防治后再施,同时要观察天气,多雨寡照不施或少施,施尿素750kg/hm2或硫酸铵1125kg/hm2、硫酸钾750kg/hm2。二是要增施磷。喷施磷酸二氢钾,提高植株功能叶片寿命,改善植株营养状况,增强抗逆性,促进籽粒饱满,在齐穗至灌浆期,均匀撒施含磷、钾较多的草木灰750~900kg/hm2,或选择晴天喷洒0.2~0.3%磷酸二氢钾稀释液750~900kg/hm2,每隔7~8d喷1次,连喷2~3次,利于水稻早熟。

5.病虫害防治

当田间叶瘟达到防治指标时,选择具有保护及治疗作用较强的新型药剂进行预防和防治。提倡多种药剂交替使用,延缓抗性产生。防治适期是倒2.5叶、孕穗末期、齐穗期。在叶瘟发病初期,用40%富士一号乳油,或25%使百克等咪鲜胺类、拿敌稳等药剂喷雾,在孕穗末期再喷1次,同时兼防叶鞘腐败病。预防穗颈瘟,可在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各喷1次药,用2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喷雾。7月末至8月上旬防治2代二化螟,选晴天9:00之前或15:00之后,用18%杀虫双水剂或杀虫双撒滴剂等喷施。

参考文献

[1]刘洪祥.水稻栽培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装备,2008(5):57-58.

[2]陈晓燕,陈利,段坤.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117,119.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2

【关键词】水稻;育秧管理;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的高产一方面离不开品质优良的秧苗,另一方面还得益于有效的栽培技术。水稻育秧不仅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也是培育多蘖壮秧获得高产的基础。栽培技术则是决定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下面结合实际经验,对水稻育秧管理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1.水稻育秧管理

1.1品种选择和适时播种

在品种挑选时,应选择高产优质、抗逆力强、抗病虫害强、成熟饱满、产量在1000斤以上的杂交水稻品种,以实现增产效果。为了确保种子的适时生长,在确定播种时间时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土壤状况、气候条件、品种特征以及前后茬种植作物。如果播种时间过早,水稻的发芽与生长时达不到温度、湿度等要求,会出现烂种甚至死苗的现象。如果播种时间过晚,水稻生长不能得到适应的气候环境,如抽穗扬花期碰到高温伏旱等,直接会降低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因此播种时间选择应确保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0℃以上,此时播种不仅出苗快且齐,而且烂秧少,秧苗生长健壮。

1.2整理土墒和育秧技巧

在苗床选择时应注意背风向阳、质地疏松、通透性好,而且还要选择排灌方便的土地。为了给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应进行土墒整理,深翻细化、施肥灌水、堆闷沤置等一系列处理工作,特别是基肥的施加,应以农家肥做底肥,然后使用磷、钾肥作为辅肥以增加地力和提供秧苗生长的营养元素,同时还要做好苗床的消毒。在播种前为了减少种子病虫害的发生以及提高出苗率,要对其进行处理。如晒种、消毒、筛选、浸种、催芽等,在此过程要掌握水份、温度、气候等因素,避免催芽时温度过高,使种子失去发芽力,露白后可进行播种。播种前要将土壤浇透,然后根据地理条件确定栽秧密度,进行合理密植。播种可使用定距播种器或撒播等方法,注意播种密度的均匀,也可以使用塑料秧盘,但是要将秧盘表面上多余泥土清理干净,以免串根。播种后应每平方米秧地用2.5克(含量70%)敌克松,兑成600倍液喷雾,杀灭土壤病菌,以防治立枯病,然后在种子上洒一层细土轻轻覆盖,以保证发苗整齐,然后再进行浇水补充。播种后要覆盖地膜,膜内温度应随着秧苗的生长阶段逐渐下降,出苗前控制在35℃以下;一叶期控制在25℃左右,二叶期控制在20℃左右,然后慢慢揭膜炼苗,如果遇到低温寒潮可覆盖地膜以保温。同时秧苗生长在不同阶段应施加相应的肥料以促进其生长。如在2叶1心时可施加断奶肥,在4-6叶期应注意促根促蘖,防治稻秆蝇2-3次。在移栽前3-4天施加送嫁肥,施尿素8-10g/m2,以便在移栽时能够带土移植,减少秧苗适应新环境出现的问题。

2.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2.1秧苗移栽和肥水管理

移栽可选择手插、抛(钉)秧、机插等形式。移栽的密度要综合考虑包括品种类型、产量、地力条件、种植形式等。施肥还应以有机肥、无机肥配合使用,促进使用水稻专用复混肥。水稻在栽种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氮磷钾元素的施加,根据种植的总量与测土配方进行定量,确定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及氮磷钾肥的比例系数,一般亩施氮肥应在10-15kg,氮、磷、钾的配比为1:0.5:0.8-1,其中氮元素的施加是提高水稻单产的关键。施加氮肥的几个关键时期为底肥(移栽前)、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等。底肥的施加应注意控氮增钾,以增强地力。分蘖肥可在移栽后5-10天和15天分2次施用以促进分蘖早生快发。促花肥和保花肥是增施穗肥的重要时期,可以促进大穗,这两次施加氮钾的总比例为10%-20%和30%。水份的控制是秧苗生长的又一关键技术,可以通过水份调整土温,改善水稻生长的土壤环境,促进根系生长和深扎,从而提高根系的活力。在插秧时应浅水进行,水层在2-3cm,分蘖时应露泥以促进分蘖。够苗达到80%-90%时要进行晒田控苗,多次搁田以减少苗木徒长,促进通风。施钾肥后应薅秧中耕1次,间湿间干,以促进练根,交替灌溉可以促进灌浆。浅水孕穗时,应切忌干旱。散籽后要保持土壤湿润,以提高结实率。在收获前的5-7天应进行断水,适时排水落干,以避免影响灌浆和品质。

2.2病虫草害防治和适时收割

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常见病虫害有:稻瘟病、纹枯病、褐飞虱等。稻瘟病的防治可在秧田期用三环唑或富士1号喷施,带可药下田节省用药和用工;在封行期可用三环唑喷施;后期还要注意穗颈瘟,可用三环唑加多菌灵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喷施。纹枯病在封行时期,用井冈霉素、多菌灵混合防纹枯病。稻曲病可在破口时用多菌灵加井冈霉素等喷施。褐飞虱可使用蚍蚜酮进行喷施防治;稻纵卷叶螟、螟虫(钻心虫)可用天菊、金菊、毒死蜱等在第一次田间出现飞蛾时或低龄幼虫发生时喷施。病虫害的防治应主要通过栽培技术进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然后以生物农药为主,化学农药为辅进行防控和治理。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通过合理栽植和晒田,来改善田间的通风透气条件,从而减少病虫害的滋生。除此之外适时播种、调控肥水增强抵抗力、合理轮作等都是减少病虫害的有效方式。杂草的处理可以结合施肥、喷水进行,采用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都可以,化学除草可选用丁苄或其它除草剂拌肥于分蘖期施肥时撒施并保持浅水层5天左右进行防治。收割时要特别注意天气的变化,应选择晴朗无风的时候进行,同时还要根据水稻生长的成熟度与饱满度进行判断,避免对产量有所影响。 [科]

【参考文献】

[1]潘圣刚.水稻超高产栽培及调控措施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2010.(6).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3

关键词:水稻;生长周期;栽种技术;田间管理;四川大竹县

水稻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5%,具有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等特点。成熟后的水稻一般称作米,通常是煮成饭或粥。碾米的副产品包括米糠、磨得很细的米糠粉和从米糠提出的淀粉,均用作饲料。加工米糠得到的油既可作为食品,也可工业使用。碎米用于酿酒、提取酒精和制造淀粉及米粉[1]。水稻使我们的饮食生活丰富多彩。改进水稻种植技术,采取适当的田间管理措施,能提高水稻产量,对以水稻为主食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 水稻生长周期

水稻的生长周期一般分为5个时期,每个时期的表现形式及环境要求都不同。地膜水稻栽培每亩可增产200斤左右,水稻提早5-7天成熟,有利于再生稻的生产,再生稻可收350斤稻谷,每亩又可增收270元以上。强化栽培,调节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发展,宽行有利通风采光,易于人工田间施肥、除草等农事操作。单株个体间分蘖快,上林早,有效穗成林,停止无效分蘖,比等行、宽窄行提前15天左右,有效穗成林早,有利于养分向有效穗积累,形成个体穗大、穗长、产量高,亩增产200斤左右。

1.1 幼苗期

幼苗期的形态变化是由1颗种子变成萌发出3叶的幼苗。一般种子在低温条件下易出现腐烂坏死的情况,所以在进行种子培育的时候,应该将温度控制在30~32℃。为了培育出健壮的水稻秧苗,选择排灌良好、光照充足的地理位置。

1.2 返青期

返青期是秧苗移栽后,秧苗逐渐变成青绿色的时期。培育温度与幼苗期一样,在秧苗从秧田移植到种植田时要经过4 d的培育方能确定它的存活情况。因为幼苗较小,在进行秧苗浇灌的时候,必须控制水位低于秧苗新叶,以免造成秧苗闭气而烂秧。

1.3 分蘖期

分蘖期是秧苗生长期中根、茎、叶生长高峰期,它对温度、光照、水分、营养都有严格的要求。在32~34℃时秧苗分蘖的有效穗数达到最高,适宜进行插秧。光照不足时,秧苗分蘖延缓甚至秧苗死亡。水分应该适当,水分多时,秧苗会因缺氧而导致分蘖停止;当水分少时,秧苗会因干旱而枯萎死亡。

1.4 分穗期

分穗期是水稻生长的高峰期,也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期间,水稻的形态会发生很大变化,根群分化变大,稻叶变得繁茂。其中,在根群增加的时候,为了保证幼穗可以正常分裂,应该在抽穗20 d后进行施肥。在减数分裂时期,颖花对温度尤其敏感,保持在26~30℃时可以避免颖花孕育失败。幼穗到抽穗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一般由颖花光合作用而成,因此适当的光照也是维护水稻生长的重要条件。

1.5 结实期

结实期是稻株生长停止,决定水稻产量的时期,这时的工作重点是水稻的管理。为了使稻粒饱满充实,应该保持适当光照进行光合作用,温度决定稻粒的质量,水分决定水稻物理性质,矿物质决定水稻的根茎生长状态,在进行培育的时候应该控制得当。

2 水稻栽种技术

大竹位于重庆西部,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有着大量的矿产资源,境内有多条河流纵横,比较适合水稻的生长。笔者主要介绍大竹县适用的水稻栽种技术。

2.1 种子处理

水稻种子在播种之前一般要经过晾晒、盐水浸泡、消毒、菌拌4个步骤。晾晒是将稻种均匀铺摊在席地上,选在晴天的正午时分暴晒6 h,连续2~3 d,并定时查看是否有种子破皮。这样可以将稻种杀菌,提高其对水分与空气的吸收率,增加稻种进入培育田的发芽率。盐水浸泡选种可以将不合格的稻种及其他杂质淘汰。消毒是利用药水将选好的种子进行浸泡,间隔2 h换清水泡,反复2次,可以防止稻种病害。菌拌是将增产菌与稻种混合,用以增加水稻的产量。

2.2 插秧

插秧是水稻种植的重要环节,水稻插秧技术要点概括如下。

(1)适宜水深。秧田水位的高度决定着插秧机作业的难易程度与秧苗的存活率。

(2)田面硬度。插秧时,如果田地很硬,秧苗无法插入,插秧机不容易行驶;但如果田面很软,秧苗也无法直立,扎根不牢。以田面至田里深度2 cm为适当深度判断是否插秧。

(3)插前三带。按照插秧计划,在插秧的前期对田地进行施肥,一般以磷肥、生物肥、增产菌为主。

(4)插秧深度。插秧的深度决定着秧苗的生长过程与结实产量。

(5)适龄壮秧。选择适当时期的秧苗进行嫁接。

(6)合理密植。在综合考虑秧苗田的地理状况后科学选择种植。

(7)科学灌溉。保持合适的温度与湿度进行灌溉。

(8)早施蘖肥。在秧苗尚未完全返青前施蘖肥。

(9)及时防虫。记录秧苗成长情况,及时喷药防治害虫。

3 田间管理措施

3.1 苗床及秧后管理

苗床是秧苗赖以生长的温床,重视苗床管理对培育健康的秧苗有着重要意义。种植水稻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好、排灌良好、无病虫害的沙壤土作为水稻种植基地。一旦选定,还要在种植过程中坚持定时定点监测、监控,保持、优化种植基地环境[1]。秧苗插秧后发现苗歪、苗缺的情况立即补救。待幼苗进入返青期,追加肥料保证枝叶繁茂。待秧苗开始分穗时,清除田间杂草。

3.2 光照、风力管理

秧田水分过多时,会导致秧苗根部缺氧腐烂,因此必须保证秧田通风。阴天时,可以打开顶棚或者使用农业风扇进行风干处理,秧田在旱育条件下更容易培育出强壮的秧苗。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根茎叶都会有足够的无机养料,这不仅促进根系的快速发育,还增加枝叶对养料的吸收。

3.3 水分、温度管理

水分管理应该严格按照标准,不能随意加量。水稻生长的障碍温度指标是播种至出苗期最低气温为-1℃,地表温度为-3℃;出苗至三叶期最低气温为3℃,地表温度为-1℃;三叶期以后最低气温为5℃,地表温度为1℃。如插秧期气温有1℃以下低温时,要将秧田盖好,或采取其他增温措施,严防秧苗受害[2]。

3.4 施肥、防病管理

水稻施肥应该重施优质有机肥,有机肥料肥效长、养分全、含有大量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3]。一般每667 m2施用500~1000 kg有机肥,同时每667 m2配合施用尿素3~5 kg、磷酸二铵8~15 kg、氯化钾7~8 kg或施复合肥20~30 kg,以达到供肥均匀的目的,促使苗壮苗齐[4-5]。在病虫防治方面,如白叶枯病、三化螟等复合为害时,可用叶枯宁与杀虫双的混配液防治,这样既省工省时,又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6]。

参考文献

[1] 任仕伟.浅谈水稻种植技术与中后期田间管理[J].新农村(黑龙江),2014,(12):93-94.

[2] 汪佐荣.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 (8):106.

[3] 尹鸿艳. 试论水稻种植技术[ J ] . 农业与技术,2014,(4):129.

[4] 邰浩东.有机水稻种植技术初探[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12):332.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4

关键词:水稻 高产创建 栽培管理

泸水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地理座标为东径98°34′~99°09′,北纬25°33′~26°25′之间,全县辖九个乡镇73个村民委员会,农业人口13.8144万人,耕地面积1.28hm2,人均耕地0.092hm2。其中水田面积0.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3.4%。由于受地质构造和河流深切割的影响,形成世界少见的高山峡谷地貌,境内海拔738~4161.4m,高差达3423.4m,立体气候差异明显。境内气温特点是南北差异小,垂直差异大,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降低0.65℃,年平均温度21.1~8.73℃。年降雨量为1150~1400mm,集中分布在5~10月份。年日照数为2071小时,日照时数常年的分配特点为:2~10月份1411~1481h,占总量的65~68%,11月份至次年1月份为590~660h,占总量的32~35%。太阳辐射达127.2千卡/平方厘米。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泸水县农业生产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水稻是泸水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008年至2011年都被云南省列为水稻高产创建活动项目区之一,先后开展了7个百亩核心区,累计完成面积886亩,平均单产698.7千克,7个千亩展示区,累计完成面积0.72666万亩,平均单产641.88千克。其中百亩核心区单产较泸水县前三年平均单产419.92亩增221.96千克。通过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实施,泸水县水稻单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栽培措施如下:

一、选用优良品种

选择内香8156、宜香2292、冈优527、Ⅱ优58、Ⅱ优63、滇屯502等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优质良种。

二、采用旱育秧、培育适龄壮秧

农谚有“秧好一半谷”之说,培育适龄壮秧,是水稻高产创建取得成效的主要措施之一。

1.苗床的选择与培肥

按大田所需秧田面积杂交稻10~15m2,选择地势高、背风向阳、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最好是菜园地)作苗床地,在播种前30~50天,按1∶100倍的过磷酸钙与有机肥料(最好是猪粪)充分腐热,待播种时备用。

2.施肥作厢

苗床按床宽1.2m,沟宽0.4m,厢长8~10m开墒作厢,清除杂草,整平厢面,每平方米施堆制好的有机肥3~5公斤,过磷酸钙100克,尿素10克与厢面10cm的表土层充分混合,以达到床土培肥。

3.浇透苗床底水

播种前分两次浇透床土水,使苗床出现两次水分饱和状态,充分满足种子发芽所需的水分,避免出现干芽现象。

4.播前种子处理

精选种子,并在播种前将种子日晒1~2天,打破其休眠,然后将精选的种子在清水中浸泡12~24小时,将浸好的种子捞出,用清水冲洗后,沥至稻种不滴水即可用“旱育保姆种衣剂”进行拌种,每袋“旱育保姆种衣剂”(350克)拌稻种1~1.2公斤。

5.播种、除草及盖膜

根据秧龄的长短和大田移栽期确定播种量,按每平方米干谷60~70克(芽谷100~120克),将种子均匀地撒于厢面,播种后用木板轻压种子,使种子三面入土,与土壤紧密接触,盖上一层0.5~1cm厚的过筛细土,再用清水喷于厢面,同时按每平方米0.02克农得时兑水2~3公斤均匀喷施秧田床进行化学除草,最后盖膜保温。

6.苗床的管理

苗期管理主要包括温度调控、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6.1控温

播种后3~5天出苗后,白天两头透风降温,傍晚盖膜保温,现绿后采取晴天揭膜,夜晚盖膜进行炼苗,三叶期后全揭膜。

6.2肥水管理

根据苗床的水分状况和秧苗的生理缺水情况进行浇水1~2次,并喷施一次1%的尿素。

6.3防治病虫鼠害

1.5~2.5叶期秧苗易感病,每平方米用敌克松2~2.5克1000倍液喷雾防治立枯病;长降雨或土地温度过大时,每平方米用15%多效唑0.2克700~800倍液喷施防止秧苗徒长,培养矮化壮苗;每平方米用25%扑虱灵或10%吡虫啉0.04~0.05克兑水1~1.5公斤喷雾、防治稻飞虱、稻叶蝉;投放磷化锌、溴鼠灵等慢性杀鼠剂或用膜围严秧田四周防止鼠害。

三、浅插稀植

1.大田整地

移栽大田整地做到两犁两耙,耕深20cm以上,做到田平土细。

2.测土配方施足底肥

移栽前结合耕地,在最后一次犁耙田前亩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复合肥25公斤,尿素10~15公斤作底肥。反复犁耙于土层内,达到全层施肥之目的。

3.适时移栽

移栽适宜秧龄为4.5~5.5叶(有条件的地方可在3.5叶移栽)。

4.薄水浅插

要求大田整田做到面平整,呈薄水现泥状态,秧苗栽插深度为2cm,最多不能超过3cm,一般插稻不倒为宜。

5.合理密植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等因素组成,这些因素的形成及相互间的合理组合都受基本苗数的影响。合理的基本苗数就是要充分发挥各个因子对产量的增产效应,争取高产创建活动达到最高产量水平。根据泸水县的茬口、管理水平及土壤肥力情况,移栽规格一般株行距为0.4尺×0.7尺,0.4尺×0.8尺,每亩栽插1.5~2万丛,或移栽规格(0.4尺+0.9尺)×0.4尺,(0.4尺+1尺)×0.4尺,每亩栽插2.1~2.3万丛。杂交稻每丛一苗(不包括分蘖),常规稻2~3苗。肥水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的可以按0.5×0.9的规格进行移栽

四、大田管理

1.测土配方施肥

1.1早施分蘖肥,水稻前期是根、茎、叶迅速生长期,对各种肥料的吸收量大,吸收能力强的时期。因此,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追肥要早要速,保证禾苗生长和分蘖有足够的养份。追肥要求在移栽后3~5天内亩施尿素10公斤,钾肥10公斤。

1.2施好保蘖肥,晒田前3~5天(插秧后40~50天开始晒田),每亩施尿素3公斤,钾肥2公斤,锌肥1公斤

除草。移栽后5~10天后,每亩施用“金稻龙”药肥7公斤。

1.3巧施穗肥,看苗追穗肥,每亩追尿素5公斤,钾肥4公斤。

1.4四是补施攻粒肥,每亩用施可富(硼锌铁锰)100克兑水150~20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以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

2.除草

旱育移植由于前期空间大,有利于杂草生长,因此移栽后5~10天后,每亩用农得时20克拌细土50公斤进行化学除草,并进行中耕除草1~2次

3.科学管水

栽后保持寸水管理,到30~40天,进行晒田3~4天,控制无效分蘖发生。齐穗期到黄熟期实行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溉方法,水稻腊熟后进行撤水。

4.病虫害防治

在抓好秧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田间调查和病虫情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及时防治稻瘟病,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和水稻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将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优质高产,成熟期如发现鼠害就及时投放鼠药。

4.1稻瘟病

在分蘖期、孕穗期和始穗期视发生情况进行防治。亩用20%三环唑75~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也可以用硫三环悬浮剂、多茵灵、稻瘟散、甲基托布津等其它农药防治。

4.2白叶枯病

于发病初期,亩用20%叶枯宁(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也可以用70%叶枯净(杀枯净)胶悬剂每亩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或用其它农药农用链霉素、敌枯宁等。

4.3稻曲病

始穗期亩用50%的井冈霉素100~150克或25%粉锈宁50~6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4.4 水稻螟虫

根据当地预测预报,在关键时期,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2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亩用50%杀螟松乳油50~75克或5%锐颈特乳油30~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4.5 稻飞虱。在若虫发生盛期,亩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亩用10%吡虫啉10~20克兑水50公斤喷雾,或用康福多、敌敌畏等其它农药防治。

五、适时收获

水稻成熟后,要及时进行收获,做到九黄十收,颗粒归仓。

参考文献:

[1]刘汉学、夏纬萍、叶勇《水稻旱育稀植》,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

[2]云南省粮油作物栽培实用技术手册.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5

[关键词]水稻;丰产;栽培技术

1我国提高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的重要性

提高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是适应我国实际国情客观发展需要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全国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可以耕种的土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我国需要种植大量的水稻等农作物来养活十几亿人口,为了有效解决粮食供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就要通过研究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单产量,增加总产量,以此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保证粮食安全。

2我国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的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的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栽培技术也在逐渐完善。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我国不断研发水稻栽培品种,从原来的高秆水稻到矮秆水稻,从原来的常规水稻到如今大量种植杂交水稻,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另外,水稻的育秧技术也经历了从开始的水育秧、湿润育秧、旱育秧到如今的塑料软盘育秧的过程,使秧苗的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水稻的丰产也与施肥技术、灌溉技术及种植时间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些方面,我国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合适的栽培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但是,为了保证水稻得到丰产,还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栽培措施。

3水稻丰产栽培关键性技术措施

3.1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

首先,在种植水稻之前,应根据水稻种植地的生态环境以及栽培和管理技术等现实条件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品质好的水稻具备米质高、口感好、产量高、抗性强等特点,选择好的水稻品种是水稻丰产的基础。在选用过程中,要选用抗病性好、有包衣的优良品种,同时要充分结合客观情况,选择与地域环境相适应的水稻品种,进而提升水稻的产量[1]。

3.2完善秧苗培育工作

想要实现水稻丰产栽培,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对秧苗培育环节的管控力度,而这也是水稻高产的关键所在,秧苗的质量好,水稻高产的概率就会更大。对于秧苗培育来讲,其有多个流程,即发芽试验、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催芽及育秧7个步骤[2]。想要提升秧苗的质量,就需要完善这7个步骤。同时,要认真筛选育秧的地址和规格,从而更好地完成秧苗培育工作。

3.3选取合适时机进行播种

播种时机选得好,水稻才能有高产的基础,特别是秧龄的长短,对培育壮秧及移栽后,水稻生长情况有非常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在栽培过程中,要有效控制秧龄,提倡“乳苗移栽”,秧龄的长短以不超过40d为宜,在培育过程中,要选取3个以上分蘖的秧苗,因为这种秧苗能够更好地发根,返青速度快,不容易出现死叶且生长势头较好,能够更好地积累营养物质,有效实现水稻丰产。

3.4合理选择水稻栽插标准

在栽秧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水稻栽插标准,选择分蘖力较强水稻时要有效降低栽插的密度。保证水稻栽植密度为1.5万~1.6万穴/667m2,每穴4~6个茎蘖苗,8万~9万/667m2基本茎蘖苗[3]。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可以应用宽行窄株栽插方式,一般保持行距26.67~30.00cm,株距13.33~16.67cm。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同时要有效调整通风和透光性,并且要有效治理病虫害。

3.5水肥管理与稻田晒田

对于水稻水分的管理非常必要,要保证分蘖期浅水勤灌,足苗期排水晒田,幼穗分化期浅水常灌,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灌浆乳熟期干湿交替[4]。在水稻分蘖期以后到幼穗分化前的排水晒田环节非常重要,要合理控制无效的分蘖,进一步提升抗倒伏能力,同时要合理增进水稻对营养的吸收,这样能够有效改善水稻根系的生长状况,更利于根系向下扎,进而提升水稻的产量。在栽培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水稻的施肥量,肥料要分期分批使用,前重后轻,后期注重磷钾肥的补充等。对于底肥,要多应用有机肥料,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补充养分,之后施用复合肥及尿素作为分蘖肥。然后,观察水稻的生长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具体来说,水稻抽穗灌浆期需要有效保障施肥量,对于施肥时间,一般选取水稻抽穗前15d左右。对于追肥的数量选择上,要结合水稻秧苗的实际情况进行施肥,可以选择尿素2.5~5.0kg,具体结合水稻苗的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但是,要充分保证追肥的数量,要将前期施用的氮肥扣一部分在后期施用,总的施氮肥量不变。需要注意的是,要特别注意对钾肥的施用。在抽穗灌浆期,水稻对于钾肥的需求量非常高,在这一阶段增加钾肥的施用量,能够有效提升水稻茎干的强度,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水稻抗早衰的能力,使得稻叶不会过早衰老。另外,也能过有效提升水稻的光合作用,促进水稻的生长。正因为如此,该时期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地施用穗肥,并且要有效结合防治穗期病害,喷施叶面钾肥对增产效果非常明显。另外,在施用底肥时,可以只应用磷肥、碳铵的应注重根外施肥,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水稻的抗倒能力,让水稻可以更加健壮地生长。

3.6有效防控高温热害

对于水稻生长来说,其难免会遇到高温天气,如果气温过高会使得水稻不结实的问题较为严重,如果气温过高,就会出现高温热害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合理进行灌溉,通过灌溉来调节气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喷水来降温。此外,可以进行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和植物调节剂,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水稻对高温的抵抗力,进而降低高温的热害。

3.7合理管控虫害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要对二化螟、三化螟危害现象进行有效治理,这些虫害对于水稻的产量有非常大的影响。对于二化螟来说,当幼虫进入到稻秆时,治理难度将会增加。因此,想要有效治理,就需要在幼虫未蛀入乳稻秆前进行治理,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对于三化螟来说,其防治对于时间的要求较高,要求破口期施药。总之,想要提升水稻的产量,就需要从选种、育秧到成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努力提升水稻在各个环节的质量,为水稻生长营造最佳的生产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水稻的质量,最终实现丰产、高产的目标。

4结语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有效提升水稻的产量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通过加强对水稻的栽培管理,能够有效保障水稻生产的效率和有效性。无论是种子的选取,育秧工作的开展,还是施肥的选择、病虫害的防治,都对最终水稻产量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全面进行管控,保障每个环节的质量,最终实现丰产、高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跃东,侯守贵,林洪祥.辽宁省水稻栽培技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农业科技通讯,2009(6):5-7.

[2]付景,杨建昌.中国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作物杂志,2010(5):1-4.

[3]马兴全,侯守贵,陈盈,等.辽宁省水稻栽培技术发展与展望[J].中国稻米,2014(1):36-40.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6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实践

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其他产业转移,水稻生产面临着复杂的形势,水资源短缺且土壤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生产规模有限,严重制约了水稻高产高效发展。此种情况下,为全面提高中国水稻产量,促进粮食问题的妥善解决,加大力度探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是非常必要的。

1 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1.1 矮杆品种配套高产栽培

随着中国矮秆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以增密、增肥、增穗为主导。为保障粮食安全,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中国南方稻区大力发展双季稻生产,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的产量,针对长江中下游双季稻生长季节紧张等问题,创新了薄膜育秧等技术,利用薄膜覆盖育秧,增温保湿、防止烂秧、提高成秧率,实现早稻提早播种,缓解了双季稻生产的季节紧张和品种搭配问题。同时,采用壮秧密植、增施化肥等技术,解决了双季稻高产形成过程的穗数及粒数不足等问题,为促进双季稻在中国南方稻区的推广应用及高产打下了基础。

1.2 杂交稻品种配套高产栽培

矮秆品种高产主要通过增大群体的办法,来增加穗数,但群体搞得很大,成穗率不高、结实率较低、千粒重偏小、病害重、易倒伏,水稻不一定能增产,却更耗费种子、肥料及农药。随着中国杂交水稻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杂交稻需要通过少本稀植,充分扩大水稻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与生存空间,达到壮个体、促大穗、得高产的目的。该技术研发实现了品种与技术的配套,对杂交稻品种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

针对双季稻生产晚稻育秧时间长,秧龄过大,不利于高产,研发创新了二段育秧方法,这是减少专用秧田,培育矮壮秧的好办法。同时两段育秧秧龄弹性大,有利于提早播种,早栽夺高产。二段育秧技术在双季晚稻上应用,对促进双季稻高产栽培起到了重要作用。水稻高产栽培强调群体与个体,穗数与粒数、粒重等因素的协调发展,杂交稻稀植大穗高产,需要适当控制群体数量、提高群体的质量,因此,需建立水稻群体质量指标体系,通过高产群体空间结构的指标合理诊断,优化群体结构。

1.3 超级稻品种配套高产栽培

水稻矮秆品种和杂交稻选育及栽培技术配套应用实现了中国水稻产量的二次飞跃,对水稻生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实现第三次突破,20世纪末中国实施了超级稻研究与推广计划,超级稻品种推广对中国水稻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普通稻相比,超级稻生长量大、穗大粒多、产量潜力大。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更新,水稻机插秧技术快速发展。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结合机插毯苗和抛秧钵苗的优势,采用钵形毯状秧盘,精量定位播种,培育具有上毯下钵壮苗,及定位定量按钵取秧机插,有效解决了传统毯状秧苗机插存在的机插定量定位性差、漏秧率高、及返青慢等问题,实现水稻钵苗机插,大幅提高水稻机插产量和效益。

2 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

2.1 水稻良种良法配套栽培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条件下,农业也不断发展进步,中国水稻生产中,高秆品种、矮杆品种、杂交稻直至超级稻,都与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存在密切联系,从而为水稻产量提供可靠保证。不同类型品种水稻的生长特性也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在中国水稻生产方式不断转变的条件下,应当对水稻良种良法配套栽培进行优化利用,结合水稻品种选取适宜的种植方式,将育种与栽培进行有机协调,依照实际需求对水稻品种进行选育,从而为水稻高产栽培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水稻生产逐步实现规模化和机械化作业,但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自然灾害贫乏,土壤结构发生一定变化,土壤肥力下降,水资源短缺,为加强水稻产量控制,应当通过育种与栽培的科学化联合来促进上述问题的妥善解决。而在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的过程中,基于传统高产高效优质出发,以水稻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综合生产作为主要目标,以加强水稻产量控制,推进农业发展。

2.2 水稻生产机械化

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科学技术不断优化,促使农业生产逐步实现机械化。当前我国以水稻为主要粮食,水稻生产机械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人力物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水稻规模化生产的顺利实现,扩大水稻生产面积,促进水稻高产目标的顺利实现。当前中国水稻生产中大多以插秧机作为主要生产机械设备,其在实际应用中主要依据实际水稻种植需求来调节水稻插秧距离和插秧深度,亩保证水稻插秧操作的规范化,提高水稻生产的高效化和规模化。水稻插秧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并且水稻机械实际应用中操作环节较多,成本较高,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特殊性。为促进水稻产量的不断提升,应当深化对水稻生产机械的研究,不断创新水稻栽培技术,从而推进水稻机械化发展,全面提高水稻产量。

2.3 水稻肥水高效管理

在水稻高产栽培过程中,科学且合理的施肥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在水稻生产栽培过程中应当结合水稻品种等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肥料,并保证施肥适量,以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为水稻产量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过程中,应当对水稻肥水高效率开展深入研究,提出现代化的水稻实施氮肥管理技术,对水稻植株生长过程中的氮肥需求进行准确测试,并对土壤养分中的含氮量进行准确检测,基于SPAD等方式对叶片氮含量指标进行科学化控制,进而采取可行措施加强水稻实地氮肥管理。此种条件下,能够为水稻实时输送氮肥,更好的满足水稻对氮元素的需求,促进水稻植株的健康生长,从而全面提高水稻肥水高效率,促进水稻产量的不断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加大力度探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并积极投入到生产实践中,能够促进传统水稻栽培方式的不断优化,结合水稻品种的特点,改善土壤生理化特点,优化调整水稻密度,促进水稻植株的健康生长,促进水稻高产栽培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水稻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奠定可靠的基础。由此可知,加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在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以及解决民生问题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峰,张玉屏,陈惠哲,向镜,张义凯.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404-3414.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7

关键词:东北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关键问题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105

引言

多年来,东北地区在水稻种植上采用了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对水稻的秧苗培育予以高度重视,使得水稻的种植更为规范,确保了稻田管理科学合理,由此提高了水稻的质量和产量。但是,由于一些稻农的栽培技术水平不足,导致稻秧死亡率较高,对水稻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 水稻的足蘖壮秧

1.1 苗床地的准备

东北地区在对于水稻种植采用旱育秧技术,就需要培育好根系,苗床地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以将旱育秧所具备的优势发挥出来,

对于苗床的选择,要求地势要平,阳光充足且背风,土层厚而疏松,肥力较强。

为水稻强根奠定良好的基础。苗床地土壤要具有良好的通透性,不仅水分充足,而且养肥充足,土壤的pH值不超过6.5,偏沙土是最好的[1]。

土壤中要具备一定的有机质含量。要为水稻塑造良好的栽培环境,就要采用人工增加有机肥的方式提高土壤的肥力。

在水稻播种之前的1个月,要播撒有机肥,以提高土壤的营养成分。有机肥要充分腐熟,以避免导致水稻秧苗烂根死亡。

1.2 播种和管理

与水稻的水培育秧苗相比,旱地培育秧苗的时间要提前10d。在旱地培育秧苗的时候,要求土壤中有足够的底水,底肥充足。水稻长出1个叶的之前,土壤的湿度和温度都要符合要求,当水稻长出2个叶时,就要会水分予以控制,当水稻长出3个叶时,就要保障非分和肥料充足,以加速水稻秧苗的生长速度。做好病虫害防御工作,确保水稻秧苗茁壮成长。

1.3 苗床的温湿度管理

苗床的温度管理工作中,当水稻种子出苗之前,盖膜要封闭好,生长的环境温度要控制在32~35℃。当水稻长出1个叶,就要将生长的环境温度要控制在24~26℃。当水稻长出2个叶之后,就要将生长的环境温度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予以控制[2]。

苗床的湿度管理工作中,播种时土壤中要有充足的水分。在水稻种子没有出苗时不可以浇水。如果水分不够充分,就可以将盖膜掀开适当地补充水分。水稻种子出苗了,如果稻秧的叶子没有卷,就不需要浇水。当水稻秧长出2个叶时,可以选择阴天喷水或者晴天17:00―18:00之间喷水。所喷的水为60gCO(NH2)2与20kg的清水混合液。当喷过之后,就用清水对水稻的页面进行清洗,盖膜,以避免水稻叶子被肥料烧伤。之后可以根据水稻秧苗的生长情况追肥1~2次。

1.4 水稻疾病的防治

东北水稻旱育稀植栽培中,常见的疾病就是青枯病和立枯病,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要注重水稻苗床土的选择,调整要土壤的酸碱度,施肥要适量。在水稻种植种植之前,可以使用敌克松对土壤进行消毒。如果水稻已经发生了立枯病,就要对水分予以控制。

2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问题的解决

东北地区多年来采用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不仅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而且水稻的品质也明显提高,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稻农采用这种技术的过程中,依然会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在水稻栽培中会存在出苗缓慢而且出苗率比较低的问题,而且还会产生立苗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是没有做好催芽工作,种植水稻种子的时候底水不够充足,土壤的温度不达标,盖膜不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做到催芽工作,底水要保证充足[3]。在水稻种子播种时,环境温度以10℃左右为宜,确保水稻N子要紧紧地接触到土壤,在还要在苗床的周围开出排水沟以避免水在土壤中淤积。

东北地区水稻旱育稀植栽培中,还会存在死苗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由于苗床地质量比较差,施肥过多,环境温度比较高,存在病虫害。采用壮苗技术解决我替你,就是要求在水稻旱育稀植栽培中,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秧苗要低矮、健壮。通常而言,当水稻秧苗长出2个叶的时候,根系的长度要达到地上部分的两倍,而且分蘖要多,以提高水稻秧苗的素质。

3 结束语

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低,所种植的水稻成熟较晚,对秧苗的成活率以及水稻的产量都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水稻种植中采用稀植栽培技术,采用旱地培育的方法,通过早栽培,可以促进水稻早成熟,从而使得水稻分蘖较早,穗数也会有所增加,达到了提高水稻产量的效果,是值得推广的水稻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谭文平.杂交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及其优点[J].农技服务,2013,30(11):1151-1152.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8

关键词:水稻;高产技术;推广;发展

中图分类号: S51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0.017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对于保障粮食供给具有重要的意义。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研究提高水稻产量的技术及方法,经过多年来的研究与探索,我国的水稻高产技术研究取得了颇丰的成果,为我国粮食来源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1 水稻高产技术概述

目前,我国水稻高产技术主要有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机插高产技术、麦秸全量还田轻简稻作技术、水稻肥床旱育高产栽培技术、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技术等[1]。此外,还有集水稻机插高产技术、水稻抛秧高产技术以及麦秸全量还田稻作技术为一体的水稻高产集成技术等。

1.1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这项技术是在叶龄模式和群体质量两种栽培理论和技术成果基础上研究出来的,其主要是以叶龄生长的过程为主线,将水稻的生长过程同器官建成诊断进行定量化,依据高产形成规律再将水稻群体质量和动态指标进行定量化,用最少的作业次数,选择最合适的作物生育时间,用最合适的定量化技术措施对水稻培育种植和生长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以实现水稻生产目标。

1.2 水稻机插高产技术

这项技术要求必须先培育出适宜机械栽插的水稻秧苗,通过插秧的机械将水稻秧苗按照一定的行间距、一定的栽插要求,栽插到水稻田,并且要在一定时期内实施相应的肥水运筹措施,以保证水稻高效、优质、高产。

1.3 麦秸全量还田轻简稻作技术

这项技术相对比较高效、环保,就是在收割麦子之后,先用机器将麦秸粉碎,然后浅水泡田2~3天,再用旋耕机将粉碎的麦秸与泥土混合在一起,配套机插、抛秧、机直播等稻作方法,施以肥水运筹管理,促进水稻茁壮生长。

1.4 水稻肥床旱育高产栽培技术

这项技术就是在肥沃的水稻苗床上,通过旱育旱管,培育出水稻苗体壮硕、发根力很强以及抗逆性很强的标准化水稻秧苗,配套稻田适宜的秧苗行间距和肥水运筹管理等措施,以培育高产优质的水稻,实现水稻高产质优[2]。

1.5 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技术

这项技术是在专门培育水稻的塑料育秧盘里使用旱育旱管方法,培育适宜抛栽的苗株壮硕的水稻,在稻田抛栽之后加以科学配套栽植培育管理的一项技术。由于这项技术既能保证高产又能保证稳产,还节省工时和劳力,因而在许多地区被广泛推广和种植。

2 水稻高产技术的推广与发展

目前,在我国南方地区水稻高产集成技术应用范围较广。本文将以水稻高产集成技术为例,对水稻高产集成技术在江苏盐城地区的推广与发展做重点论述。

江苏在2010年~2013年间,实施了省级水稻高产增效项目,并在盐城地区构建了区域化试验和推广体系。经过筛选确立了以超级稻为核心,集合了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抛秧高产稻作技术、压盐改土种稻技术等配套技术[3]。专门对该市水稻高产增效问题开展指导,并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统一的试验内容和推广方法,确立了水稻高产增效品种及整体规划,并以优化种植栽培技术、优化品种为布局,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水稻壮秧培育。同时,精确种植密度,合理规划和栽培,精确肥水运筹,定量灌溉,进行分区域的试验田种植,集成了粳淮稻11号、淮稻13号等高产栽培模式,最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水稻高产增效项目启动期间,其应用范围涵盖盐城9个市辖县的水稻主产区,总面积为68.04万公顷,水稻总面积占全市的60.8%。而水稻高产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还减少了用药量,节省了用药成本,以1亩为例,1亩节省用药16元,节省用工0.5个,每个用工单价为60元,合计节省用工成本为30元,总节省成本为62.4元。依据推广规模值系数0.9、单位规模新增加的纯收益缩值系数0.7以及推广单位经济效益分计系数0.2进行统计计算,在2010年~2013年间,总推广费用为950万元。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粮食需求急剧上升的严峻形势,有必要对水稻高产集成技术进行推广应用。水稻高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还能推进粮食机械化生产,净化生产环境,降低劳动强度,节省人力[4]。此外,还有效提升了土地的综合使用率,确保了粮食的供给。

3 结语

目前水稻高产技术主要有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机插高产技术、麦秸全量还田轻简稻作技术、水稻肥床旱育高产栽培技术以及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技术等,其中,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和水稻机插高产技术应用范围相对较广。水稻高产技术今后将继续为我国的粮食供给提供保障,水稻高产技术推广与发展需要依靠科学的技术指导和正确的实践探索,需要同行的共同努力。笔者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投身到这个课题的研究之中,为水稻育种科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学明.机插水稻高产技术集成与推广研究[J].大科技,2015(08):237-238.

[2]孙宇峰,马万里,邓首峰,等.盐碱地水稻高产技术[J].中国种业,2012(06):65-66.

[3]陆华明,杨仕忠,徐黎华,等.机械栽插水稻高产技术推广的实践与探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09):85-86.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9

中图分类号:S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272-01

一、水稻简化种植技术现状

简化水稻种植包括机插秧技术和直播水稻栽培技术等,目前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水稻播种多是直播种植或机器插秧种植方式。在我国,水稻机插秧总面积366.7 万hm2,而瓮安县机插秧尚处于示范阶段。有的地区近几年开展了“沿黄直播水稻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瓮安县提出了适宜当地水稻生产的整套技术,在一些乡(镇)示范效果良好,为发展直播水稻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机插秧技术比人工插秧可增产3%~5%,人工栽插水稻每667m2 需用工1.5 个工日,采用手扶插秧机和高速插秧机栽插只需0.13 个和0.05 个工作日,效率分别提高11.5 倍和30 倍。水稻直播就是无需育秧移栽而直接将种子播于大田的栽培方式。水稻直播种植可省去40~45 天 的育秧工序、繁重的插秧工序及育秧插秧成本。据调查,目前水稻插秧每667m2 需要用工价值90~120元,育秧成本每667m2 约60 元。如推广直播水稻可节省成本165 元左右。10 万hm2 水稻每年可节省成本2.48 亿元。虽然直播水稻比育秧移栽水稻生育期少40 天 左右,但直播水稻无拔秧植伤和栽后返青过程,有利于低节位分蘖,成穗率高,总穗数多。只要技术到位,直播水稻和育秧移栽水稻产量基本持平。

二、发展水稻简化种植技术建议

1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稻农的种稻补贴,实行较高的保护价收购;解决稻农引黄灌溉问题,给稻农进行水费补贴;加大对插秧机、水稻收割机的补贴。

2、加快水稻简化种植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要加强机播和直播水稻技术的研究、大面积生产示范和推广工作。农业科研单位和农技推广部门相结合,积极做好新技术的宣传、引导和示范工作,以点代面,加速机播和直播水稻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促进水稻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水平。

3、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水稻抛秧具有“一减四省两增”的优点,即减轻了劳动强度,省工、省秧田、省种、省水,增产、增收[3]。抛秧的秧苗不能过大,以是否均衡(每穴的苗数相当,生长大小一致)、矮壮、暴发力强来衡量。旱育苗步骤:一是选好型号,确定好秧盘用量。早稻选用561 孔秧盘;中、晚稻选用434 孔秧盘。秧盘的数量可按“每1m2 计划抛栽穴数×大田面积÷每盘孔穴数”推算,考虑到成苗率,实际备盘数量还应多10%~15%。二是选好整好苗床,准备好盘土。在放盘前进行施肥、耕整、分厢。盘土要求质地疏松、养分齐全、透气通气和较好的结块保水能力。盘土要捣细过筛,按2.5kg/盘备足。盘土最好用壮秧剂培肥。三是认真摆盘,精细播种。摆盘前一天,置床要浇透水。将秧盘穴孔深度的2/3 用加了壮秧剂的营养土装好,按顺序摆放在置床上,然后播种(或播好后按顺序摆上)。种子应催芽、破胸露白,一般杂交稻播1~2 粒/穴,常规稻播4~5 粒/穴,再用营养土盖平,扫除多余营养土。播好种的秧盘用木板等压入秧床土中,以防悬空,产生“吊气”死苗。四是加强管理,培育壮苗。其管理方法同旱育秧育苗的管理。抛秧田管理: 确定好抛的密度,早稻和晚稻一般30.0~37.5万穴/hm2,中稻22.5~27.0 万穴/hm2。抛秧的大田应田平泥融;抛时要顺风向高抛,以田定盘、分厢分次、力求抛匀。晚稻抛秧时间宜在16 时以后。抛秧田一般在抛后5d 进行化学除草。抛后2~3d 内应湿润管理,促进发根,防止积水漂苗;分蘖期以浅水管理为主,促进低位分蘖的发生和生长。抛秧稻低位分蘖多,分蘖快,有效分蘖终止期比常规栽培早5~7d,应提早7~10d 晒田,而且要适当重晒。防止倒伏,注重施好钾肥和防好纹枯病。

4、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直播栽培减少育秧移栽等环节,但技术掌握不好很难高产。直播稻分蘖早而节位低;根系分布浅,易早衰和倒伏;库源矛盾激烈,枝梗退化明显。选熟期对口、抗倒性好、分蘖适中的杂交稻作直播稻。通常以有效穗的1/6~1/5作为群体起点, 即早稻、晚稻基本苗60~__________75 万根/hm2, 中稻45.0~52.5 万根/hm2。做好种子处理和催芽,整好大田,要求畦面平整、泥融;分厢分次播匀,确保苗全苗匀。直播田草害较重,必须加强化学除草。晒田不仅能抑制无效分蘖,而且可促进根深扎,提高抗倒能力。以田间群体达到有效穗70%~80%开始晒田,适度重晒,后期以湿润为主。一般在抽穗前15~20d,施尿素75kg/hm2,以减少颖花退化,达到保花增粒作用。此外,还要注意防好病虫。

参考文献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10

关键词: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插秧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5-28-2

1 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由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不仅吃饱,而且要吃好,吃得安全。人们争先购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由此,有机大米在市面上诞生了。有机大米是由有机水稻加工生产出来的,由于有机水稻生产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要求严格禁止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化工合成物质,禁止使用转基因品种。这给有机水稻生产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水田杂草,二是病害,三是虫害。针对上述三方面的问题,相继出现的稻田养鸭技术、绿萍压草技术等对这三方面问题的解决都不是很好。2008年开始,柳河县采取用黑色地膜覆盖栽培的办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基本解决了上述三方面的难题。截止到2013年在柳河县累计推广面积1500亩。

2 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优点

2.1增加有机水稻产量

从6年试验示范推广结果看,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亩产量可以达到该品种普通栽培产量。较常规有机水稻栽培增产40%左右。

2.2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

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由于用黑色地膜覆盖,因此能够有效控制了畦面杂草的生长,畦面除草效果达100%;在整个分蘖期内畦面没有水层,改变了生态环境,有效控制了水稻潜叶蝇、稻水象甲的为害,同时也控制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纹枯病防效达到60%~70%。

2.3省肥、省种、省水、省工

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较常规有机水稻栽培技术减少有机肥用量25%~30%;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每穴插秧1~2棵苗,普通栽培每穴插秧2~3棵苗,常规有机水稻栽培每穴插3~4棵苗,因此,较普通栽培省种20%,较常规有机水稻栽培省种50%;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耙地后到有效分蘖期前,需排干畦面积水,不用灌水,因此,节约用水20%以上;节省除草用工,常规有机水稻生产一般人工除草3次,每亩3个人工。

2.4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有利于早插秧、早成熟

地膜覆盖栽培可以增加有效积温100℃~150℃ ,增强土壤微生物活动,加快肥料中养分释放,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水稻有效分蘖期提前7~10天,水稻整个生育期提前5天左右。由于地膜覆盖栽培,地温较高,土壤升温快,较普通栽培可以提前5天插秧,有利于缓解插秧期用工矛盾。在柳河县终霜期过后,5月13日即可插秧,而普通栽培要在5月18日以后才开始插秧。

2.5增加收入

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较有机水稻常规栽培每亩增产125~150公斤,每公斤稻谷按6元计算,增收750~900元,减少人工费用300元、节约有机肥费用75元、节约种子费用5元,合计亩增收1130~1280元。扣除地膜费用70元、覆膜费用30元、插秧费用多20元、撤膜费用50元、铲除畦沟杂草费用50元,与有机水稻常规栽培相比亩增加纯收入910~1060元。

3 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3.1选择好品种

生产有机水稻的前提是正确选择优质的有机水稻品种。首先要以非转基因水稻种子为前提,既综合考虑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和优质,同时要选择外观品质、碾米品质、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都符合优质米标准,还要兼顾产量高、抗性强的品种。在柳河县通常选用的品种是:稻花香、秋田小町和松粳12(松01-173)。

3.2稀播培育壮秧

健壮的水稻才能生产出优质的稻谷,所谓“秧好半年稻”,育秧是关键。只有培育出壮苗,才能培育出健壮的群体。有机水稻育苗与普通栽培育苗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种子消毒方法不同。普通栽培水稻育苗采用化学合成药物消毒而有机水稻育苗采用浓度为1%的石灰水消毒;育苗土配制所用肥料不同。普通栽培育苗用化肥或营养土母剂配制育苗土,有机水稻育苗采用有机生物肥料配制育苗土。一般50公斤育苗土加3.5公斤含氮5%的有机生物肥;除草方法不同。普通栽培育苗采用药剂封闭除草,有机水稻采用人工除草。育苗时间,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育苗要求育苗时间较普通栽培早5~7天。

3.3整地施肥

水田耙地前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整地与普通水稻栽培整地相同。洼地或粘土地最好是秋翻,春翻应早点进行,翻地不及时土不干,很难保证耙地质量。耙地不是耙得越细越好,耙地过细,土壤中空气少,地板结影响根系生长。因此,耙地应做到在保证整平度的前提下,遵循上细下粗的原则,既要保证插秧质量又要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只能用有机肥,而且要求做底肥在翻地或耙地前一次性施入,不用追肥。一般亩施完全腐熟优质农家肥750公斤(以含氮量为标准,保证亩施纯氮6公斤)或含氮5%的有机生物肥120公斤、含氮3%的有机生物肥200公斤。耙地整平后排干田面水分。

3.4做床覆膜扎眼

水田中的水排干后,白浆型水稻土等待12小时、冲击型水稻土24小时、泥炭型水稻土等待36小时左右。用专用做床覆膜扎眼机一次完成做床、覆膜、扎眼作业。要求地膜宽度1.8米,厚度0.01毫米,颜色为黑色,畦宽1.6米,畦长自然长度,畦沟宽0.4米。

3.5插秧

覆膜后人工插秧,人站在畦沟中,按照地膜插秧孔插秧。每畦6行,人站在畦沟的一边一次插3行,由于畦中间温度高水稻分蘖多,要求畦边行每穴插2~3棵稻苗,中间行每穴插1~2棵稻苗。

3.6田间管理

3.6.1水分管理 水稻有效分蘖期前不用灌水,保持畦沟有水,畦面无水,畦面有水畦面温度低影响水稻分蘖。水稻有效分蘖期后正常灌水管理,以利提高有机水稻米质。

3.6.2水稻病虫草害防控 水稻稻瘟病正常预防,使用生物农药枯草芽孢杆菌进行预防;水稻潜叶蝇、稻水象甲不用防治,其他害虫使用性诱剂或杀虫灯进行防治;用黑色地膜覆盖畦面无杂草不用防治,畦沟杂草在水稻生长中后期进行人工铲除。

3.6.3撤掉地膜 水稻有效分蘖结束,有机水稻田正常灌水,灌水2~3天后,畦土变软,二人一组站在畦沟,从畦的一头开始撤掉地膜,拿出田间统一处理。

3.7适时收获

一般情况下,水稻齐穗后40天左右收获,稻米的食味最佳。当然,有些灌浆速度慢、灌浆期长的品种,过早收获会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可以适当延迟收获,但有机水稻生产应尽可能适期收获。过期不收常常会导致裂纹米和断米率增加,整米率下降,食味向差的方向转化。

4有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尚需研究和探讨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11

1.1近几年来,随着气候逐渐变暖。无霜期为本地区推广生育期在135天以上的中晚熟水稻品种提供了基本保证。

1.2提早育苗、提早插秧,抢积温、抢生育期。通过以上两抢,可多抢积温200℃左右,抢生育期7~10d,使种植生育期在138~142天以上的中晚熟、晚熟水稻品种成为可能。两年来以周边市县为学习典范,凡用稻草盖育苗床,3月1~5日扣棚,4月5日之前育完苗,5月2~12日插秧,水稻品种均为吉粳88,公顷单产达到了10000~11500kg,而4月15日以后育苗,5月25~30日插秧的农户,水稻公顷单产只有7500~9500kg/hm2,每公顷少收水稻1500~2500kg,减产幅度15%~25%,而且出米率低,每市斤少卖0.1~0.15元。

1.3水稻早育苗的前提是化通置床。利用稻草覆盖置床技术,可使水稻能够提早育苗,培育壮秧,一般可争取积温150℃左右,同时稻苗很少得病。

1.4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稻草盖置床,提早扣棚,早育苗、早插秧的基础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高茬收割,培肥地力等技术,为推广晚熟品种、实现水稻创高产提供了先决条件。

1.5典型示范带动推广。本地区在推广水稻科学“两早”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实施中,采取抓典型示范户的方式,以点带面,通过示范户的现实说法带动大面积推广。

2寒地水稻科学“三高”高产栽培模式基本要点

2.1寒地水稻科学“三高”高产栽培模式的时间要求。春冻秋防,推广稻草覆盖置床技术。具体措施是在填充冻前,用稻格荛30cm以上,稻草捆1m以上,覆盖育苗床,使置床冬天基本不上冻,或冻层很浅,第二春天在3月上旬提早扣上棚膜,加带置床隔化速度,待置床全部化通后开始育苗。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置床化通后,水稻3月下旬育苗没有问题。尽管在出苗前期及育苗期遇到了较长时间的低温,但稻苗仍安全无恙,并且健壮。到4月末在苗床上已经看见分蘖。最早插秧的示范户是5月1日,5月5日面积插秧,5月10日掀起插高潮,5月20日插秧基本结束。

2.2选择优质品种、培育壮秧,是三高栽培的前提。要选择能在当地正常抽穗、安全成熟、分蘖率高、抗逆性强、丰产性能突出的大、中穗型优质品种。方正目前大面积应用五优稻3号、垦稻10号、东农426、东农3489及龙稻3号等优质品种。培育秧龄35d左右。叶龄3.2~3.5叶,充实度高的敦实矮壮、基部粗壮偏平、整齐带蘖、叶片挺举、植株富有弹性的壮秧。采用大棚育苗,严格控制播量,精细配制营养土;手插的以钵体盘育苗为主,敏孔播芽种2~3粒,机插秧盘播量控制在110g以内。播种期控制在4月15日之前,推广三膜覆盖技术。

2.3培肥地力、科学施肥,是“三高”栽培的保证。以超稀植为重点的三高栽培,要依据寒地稻区水稻生育期短,前期营养生长要早生快发,后期生殖生长要防止脱肥早衰的特点。在施肥技术上,一要控氮、稳磷、增钾。二要遵循底肥要重、追肥要早、量要适中、穗肥要稳的原则,特别是氮肥的使用应向穗粒并重,提高穗的质量方向发展。同时要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挖掘潜力增施有机肥,实施全层施肥法。目前方正稻区NPK比为2:1:1、4,亩施N9,16kg、P4、5kg、K6、7。其中N肥按基、蘖、穗比为5:3:2三次施用,P肥全部作底肥,K肥基、穗比为6:4。蘖肥在水稻4叶期、6叶期两次施用,穗肥在水稻倒2叶长出一半时施用。

2.4壮秧稀植是“三高”栽培的关键。从生产实践看。目前方正稻区大力推广超稀植技术,依据现有的品种、施肥水平及管理和地力等因素,平方米20穴左右,400穗以上方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就栽培密度而言以行距9~10寸。寸,穴距5寸,每穴插2~4株为宜。大面积于5月25日前(在增产期内)结束插秧,目前由于机插面积酌逐步加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不育5月苗、不插六月秧,也充分发挥了中晚熟品种的增产潜力。

2.5本田管理叶龄指标计划化、精细化。本田管理全面实施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技照叶龄指标计划管理,做到实时准确诊断,提高各项栽培措施的到位率。对施肥、防病、防虫、灭草的时期和各生育阶段的灌水标准进行叶龄指标确定。根据叶龄进程和叶色,诊断水稻植株营养状况,随时调整管理措施,改善水稻生长环境,调控生育进程,确保水稻安全抽穗成熟。大田管理要做到精细管理,提高各种栽培技术综合增产效果。施肥方面要使各种肥料混拌均匀,且田间施肥要施匀,到头到边。应用安全性较高的除草剂,进行2次灭草,药剂配万可用瑞飞特750ml、吡嘧磺隆225g。水稻生育后期阔叶杂草可以使用48%排草丹进行喷雾防治。施药要选择晴好无风天气,进行甩喷或喷雾,施药要均匀,防止药害发生。严格进行水层管理,达到以水凋湿的目的,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2.6节水灌溉是“三高”栽培的调控手段。首先,三高栽培采用科学节水灌溉技术,协调水、肥、气、热。改善田间小气候,培养健壮的水稻群体。插秧本田除泡田耙地、插秧扶苗、施肥用药外,全生育期实行湿润灌溉,即前水不见后水的过水灌溉,保证本田的湿润状态,以利提温促进水稻生育。在水稻孕穗期、扬花期如迂17℃以下低温时,水层加深至17cm,以利深水护胎,防御冷害。同时要加强病、虫、草害的防治,确保稻作安全。水漏影响水稻生育,尤其是寒地稻区更加突出。井灌面积占60%左右。二是渠道覆膜增温;三是设晒水池,早晨灌水,只灌不排,利用回水;四是本田加宽池口,定期交换位置,曲线灌水;五是山区沟塘地挖沟排水,降低水位,提温增氧;六是推广空气增温技术,可提高水温2~3℃。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12

关键词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高寒冷凉山区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032-01

会泽县是一个高寒冷凉山区农业大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经103°3′~103°55′,北纬25°48′~27°4′。全县共有21个乡(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其中水稻就是主要产业之一。现将高寒冷凉山区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高产、抗逆强、综合性状好,且通过省、市审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水稻品种。会泽县主要以楚粳、云粳、合系系列为主。播前晒种2 d,然后用施宝克浸种48 h,保证苗全,苗匀,苗壮。会泽县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种,4月下旬摆栽结束,大田用种量为30 kg/hm2。

2 培育壮秧

育苗方法为塑盘旱育,准备561孔塑盘900个/hm2。播前调酸消毒,每900个盘用1 350 kg细土拌7.5 kg壮秧剂[1-3]。选择前作冬闲、肥力中等的田块,挖田晒垡40 d,施底肥农家肥15 t/hm2。播种后,用丁草胺除草1次,适时通风炼苗,二叶一心期揭膜,揭膜后人工除草1次,打孔蓝膜平铺式覆盖20 d,施碳酸氢铵300 kg/hm2作送嫁肥。

3 整地移栽

大田前作为绿肥,土壤肥力中等、疏松,通透性好,排灌方便,机耕1次耙田1次,耕层深度约30 cm,耙地质量高,做到田平泥化表层无杂物。结合整田,施用水稻专用复合肥600 kg/hm2作底肥。选择最佳节令适时栽插,一般在5月1—20日移栽,栽插深度以3 cm为宜[4]。注意移栽秧龄不能超过50 d。塑盘旱育秧采用(25.0 cm+12.5 cm)/2×12.5 cm的规格进行双行定向摆栽。根据大田田块肥力和海拔确定移栽密度,每丛2根苗,高海拔地区栽植基本苗52.5万~60.0万根/hm2。

4 肥水管理

4.1 科学施肥

根据当地水稻生产情况,按照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一次性全层施入的原则施肥[5]。中上等肥力田块在犁田时一次性施入优质农家肥15 t/hm2、水稻专用复合肥(10-10-10)600 kg/hm2、硅肥750 kg/hm2,确保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匀;中下等肥力田块可适当提高施肥量。移栽后7 d,追施碳酸氢铵375 kg/hm2作分蘖肥。以后视苗情巧施微量肥料如磷酸二氢钾等,不再追施速效氮肥[6]。叶浓绿、长势过旺的稻田,不宜追施粒肥,以免水稻贪青晚熟、发生穗茎稻瘟病。剑叶露尖时施保花增粒肥,施尿素45.0~67.5 kg/hm2。

4.2 合理管水

做到干湿交替,科学管水,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露泥摆秧、寸水活苗、薄水分蘖、苗够(苗数达到穗数的80%~90%)晒田、适水孕穗、干湿壮籽为原则[7]。分蘖盛期,要实行浅水灌溉促进分蘖,保持适当水层。低洼和排水不良的地块,水浆管理以浅湿为主。达到要求的茎蘖数后,适时进行晒田。水稻抽穗结实期遵循的灌溉原则是:足水(3 cm左右浅水)抽穗,湿润灌浆,适时断水。灌溉方法为:深水抽穗,浅水灌浆,湿润养籽。黄熟中期即可排水落干,促进早熟,便于收割,一般收割前5~7 d停止灌水落干,做到晚断水养老稻,提高稻米品质,收获前7 d左右断水。

5 病虫草害防治

水稻生长的中后期病虫害较多,要做好稻瘟病防治工作。重点防治稻瘟病、稻曲病,交替使用药剂,重点喷稻株中下部,同时重点防治埂边杂草。移栽前10 d,秧田用三环唑300 g/hm2对水225 kg集中预防稻瘟病。用溴氰菊酯300 mL/hm2对水750 kg喷雾防治粘虫。在孕穗中后期,用井冈霉素150.0~187.5 g/hm2对水750 kg,对穗部喷雾防治稻曲病。在稻苗枯鞘高峰期,用三唑磷450~600 g/hm2或氟虫腈22.5~37.5 g/hm2,对水750 kg喷雾防治二化螟。在田间保持水层条件下,用吡虫啉22.5~30.0 g/hm2对水750 kg防治稻飞虱[8]。人工拔除杂草,若需化学除草,大田在移栽前2~3 d或移栽后4~6 d用丁草胺3 000 mL/hm2拌土撒施或施田草光(苄嘧磺隆与丁草胺复配剂)375~450 g/hm2,拌化肥或细泥土450 kg撒施。

6 适时收获

中熟品系水稻的最佳收获期为剑叶金黄色时,最高产量和最佳食味的适宜收获期为最小分蘖穗的尾谷进入黄熟期。

7 参考文献

[1] 顾兴花,李耀立,刘福久,等.水稻塑盘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87.

[2] 蒋良才,赵玮.水稻软盘旱育抛秧的技术组装[J].安徽农业科学,2000(3):297-300.

[3] 彭素云.早稻塑料软盘抛秧技术效果初探[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0(2):20-22.

[4] 黄国利,黄少鹏.水稻旱育稀植标准化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6):108-109.

[5] 姜明波,翟顺国,潘晓波,等.豫南稻区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7(9):31-32.

[6] 刘梅.水稻富源4号特征特性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