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进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新进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2-06-15 06:29:09

新进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新进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 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 放飞的是希望, 守巢的总是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块黑板, 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支粉笔, 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 奉献的是自己。”一首歌,唱出的是教师的真谛。**年8月15日,我的梦想成真了,我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样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在这场新进教师培训中,我听了许多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讲述教师的真谛,讲述这么多年来他们的从教经验以及心得体会。这对于一个羽翼未丰的新进教师我来说,就像久逢甘露的树苗,抓紧机会,汲取养分,丰满羽翼。

一句“走进实验门,你就是实验人”,已经深深印刻在我的心中,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实验中学,它的发展是一部拼搏的历史,是一部逆境中求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历史。众所周知,一个学校的历史影响着一个学校的校风,影响着一个学校的精神文明。这样一所拥有积极与向上氛围的学校,又怎能不迎来它的春天呢?我听着实验中学的历史,看着一位又一位认真负责的实验教师,我的心中有感动,更多的是骄傲和自豪,我为成为一名实验人而感到骄傲,为成为一名实验人而感到自豪。与此同时,我感到自己肩上的那一份责任,为实验增光添彩的责任,为实验努力奋斗的责任!

还沉浸在实验学校历史之中的时候,却被众多经验丰富教师的报告拉回了现实。新进教师培训,说是培训,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更像一场振奋人心的演讲报告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为教师的无私奉献而感动落泪,我为教师的坚实的业务能力而惊叹崇拜,我为教师灵活的应变能力而叹为观止。即使培训结束了,我还沉浸在这场盛宴里无法自拔,这就是实验人的魅力。会后,我细细回味,努力反思。将这次新进教师培训会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态度决定高度,用心决定深度

每位名师在作报告的时候,都提到了态度。对待教师这一职业,你的态度是什么?是你谋生的职业,还是你为之奋斗的事业?你需要的是给自己一个明确的角色定位。你只有端正态度,你才能明白教师的内涵,明白教育的真谛,你才能看到教育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你会发现教育是一个美妙的过程,是一个提升的过程,是一个感化的过程,是一个美化的过程,是一个开化的过程。不是真正爱教师这一职业,就无法真正体会教师的快乐。一个明确的态度,决定你在教师这条道路是所能达到的高度,用心决定你在这条道路的深度。其中一位教师做的报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为了能把自己的学生从高一带到毕业,身兼数职也不辞辛苦,却因学校安排不能带自己的学生而失声痛哭。这样的教师真谛,这样的教师境界,是每一个真正爱自己学生的教师感同身受的吧。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爱献给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这才是一个教师该有的态度,该有的用心。

二、打铁还需自身硬

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就是要求教师有坚实的业务水平,精炼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方法,敏捷的应变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首当其冲的就是教好每一堂课。因此,要刻苦钻研业务,备好教材,吃透教材,研读教学大纲。对于新进教师而言,这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是新进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活到老,学到老,要想能跟上学生的成长,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就应该不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多读书,多学习,多积累。尤其对于新进教师而言,不仅要丰富教学理论,更应该丰富自己的实战经验。多听经验丰富教师的课堂,多听课,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在思想上重视,在态度上认真,在行为上坚持,最后学会反思总结。多写教学反思,收获感悟。只有这样,你才能在进步中成长。

三、学会处理“三关系”

“笑着做教师,蹲着看学生,乐着做同事。”杨老师这句话,十分贴切的道出了教师要学会处理的三个关系:自己与教师职业角色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笑着做教师,明确自己的教师理想,学会处理自己与教师这一职业的关系,学会在工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蹲着看学生,学会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会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与爱戴。乐着做同事,学会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下工作。

这次的新进教师培训,教给我了许多的经验,给了我很多的心得与体会。正如歌曲中所唱,教师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集五心(信心,耐心,爱心,细心,虚心)于一体,就要拥有一种能力,担负起一种责任。作为一个羽翼尚未丰满的新进教师,在教师的道路上,我需要做的努力还有很多。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勉励自己;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坚持要求自己;用“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的角色定位自己;用“十年育树,百年育人”的心态坚持自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新进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

教师培训 策略 参与式

一、参与式教师培训提出的背景

1.新课改对教师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涵盖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教育理念,到教学行为,从教学方式到教育技能,从课程评价到课程资源开发,都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与实践的交替运动中逐渐达到驾轻就熟,不断完善的境界。那么教师培训的内容、策略等都要着眼于教师终身学习、自我更新,使教师真正融入培训,以参与培训的教师为主体,以发展教师的能力为目的。

2.参与式教师培训与新要求契合

参与式教师培训提供了教师参与的氛围,使教师亲身体会,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学习和喜悦和困惑,以达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并能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培训实践,这种倡导教师亲自体会、主动参与的培训方式与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不谋而合。

二、参与式教师培训在教学中的运用

我校的县级教师培训,主要有小学的学科培训,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等,那么培训者在这几天的培训中,怎样才能让参训的教师有所收获呢?在教学中,我尝试了让教师参与培训,在一次小学教师关于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教学模式,我设计了10个题目,内容有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将参训的教师分成了八个小组,让各小组抽签决定题目和上台交流的顺序,然后各小组做准备。在这个准备的过程中有个小组的老师就问我,说他们小组的方案己定了,但是可以让他们小组的两个老师出去下吗?我同意了。经过准备,教师们开始上台进行交流了,那个小组的成员又悄悄地对我说,能不能把他们小组的顺序往后推一下?第一次尝试这种教学方法,心中的确也没底,虽然不知两个老师出去具体做什么,但我也只能大胆地说行,就把他们小组放到了最后。〗老师们的交流活动顺利地进行着,有的在当老师,有的就当学生,课堂气氛很好,也很活跃,大家都参与进来了。但我在想那两个老师能不能及时赶到呢?就在我担心的时候,两个老师满头大汗的,手里还提着些东西悄悄进了教室。还好,赶上了他们小组的表演,我悬着的心放下了。轮到他们小组表演了,我好奇的看着,一个女老师走上讲台,手里抱着一个纸箱,然后让一个朦着眼的老师上来,让他摸一摸箱里的东西,说一说它的形状,闻一闻味道,猜一猜摸到的东西是什么?哦,原来纸箱里放了几个苹果。接着上课的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画苹果!”

这个小组的教学设计,给参训的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给我们培训的课堂增加了很多色彩,充分展现了他们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老师们是全身心地投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上街去买了苹果,准备了纸箱,朦眼睛的布),给我们的教师培训带来了精彩的回顾,成了我最难忘的一课。老师们也说,通过这种参与式的培训,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让他们对新课程的理念、上课的操作技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对今后的课堂教学起到引领作用。也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实现自我的提升,用自己的行动改变现在教育的现状。

三、参与式教师培训的作用

(一)对培训而言

1.有利于提高教师培训的绩效

参与式教师培训通过实施各种策略,让教师在培训中有所得、有所思、有所悟,真正感觉到通过培训而提升自己,并解决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培训的绩效。

2.有利于丰富教师培训的资源

培训资源是培训中利用的一切资源的总称。在传统的教师培训中,重培训教材、设备等有形化资源,而对各种策略,以及教师本身丰富的个人经验等无形的资源则关注和积累不够。在参与式教师培训中,想要得到教师参与的效果,各种策略的设计实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须结合教师的实际经验,这样在无形中就增加了培训资源,除此之外,教师的反思、交流,讨论等也是丰富资源。在培训中主讲教师与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大量的互动交流,以达成最佳的培训效果。

(二)对参训教师而言

1.促进教师合作学习,参与式培训的主要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成员之间广泛交流,不同意见的交锋、思想的碰撞,形成新的知识,新的看法,体会分享的快乐,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小组凝聚力和对小组的归属感,进而增加相互理解和尊重,促进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

2.促进教师全面参与培训

在参与式教师培训中,实施的各种策略是为了保证教师可以全身心参与到培训中来,通过教师自身的思考,与小组内、小组间,以及培训者之间各种形式的交流,成为培训真正的主人。

2.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其中“以人为本教育观”、“合作精神”、“探究创新”在参与式教师培训中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因为参与式教师培训真正的以教师为中心,对教师的合作精神和反思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参与式教师培训中,将教师的实践知识作为一个取之不竭的源泉,并给予应用的重视,做到了真正将培训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相联系。

3.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课堂,而要改变目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的关键是改变教师。新课程改革迫切需要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改善教师参与的能力与技巧,这就要求对传统的教师培训做出改革,而参与式教师培训与新课改的思路不谋而合,在培训中体验各种参与策略,对教师使用新课程改革有促进的作用。

新进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教师培训;积极心理;专业成长;生命成长;专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 (2012) 12-0010-03

记者(以下简称记):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每年培训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其他各类教师以及各类社会培训学员一万余人次,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培训了大批专业人才,可以说是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这一领域的先行者和领跑者。请问在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目前最关注的是哪些突出问题?

包华影院长(以下简称包):首先我们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段时间以来,大家讨论和关注比较多的是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从教师成长的角度讲,我们不太赞成“教师职业倦怠”这样的说法,教师在个人职业生涯过程中出现迷茫和困惑是完全正常的,但是在较大范围内、跨年龄梯度、群体性的教师心理不良反应就是不正常的。

二是团队建设和团队合作。在教师从属关系方面,一般包括个人层次、团队层次和学校整体层次;从教师培训和教师队伍建设来看,团队层次一直是一个薄弱层次,也是相当一段时期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大有作为的层次,针对教师团队的多元性和功能的多样性,把握教师培训的走势,引导高效率的教师团队建设,是学院培训工作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是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一批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良好的职业形象、有多元的知识结构、有完善的能力结构、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和谐的人际交往的教育家型教师,来发挥学科带头的作用。这也是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师范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四是教育教学薄弱环节。教师队伍建设,包括专职和兼职的,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育部1999年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但是目前从全国来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意识不足、总量不够、分布不均、专业性不强等突出问题。为满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我们将加大这方面的师资培训力度,联系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通过切实有效的培训,提高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的能力,改变教师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全新的视角看待学生表现出的各种行为问题,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学生看到问题或是烦恼背后的原因,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平衡教师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压力。使教师在培训中通过互动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教育理念。

记:目前我国教师培训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地方,教师是被领导“点名”参加培训的,参加培训成了执行行政命令,而非教师的内在需求。对这一现象您是如何理解的?

包:学习和成长是人终身的生存方式,也是获得专业发展、享受工作的基本途径。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教师培训不仅仅是教师为了适应工作变化需要的一种外在的强制和约束,更是一种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教师培训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作为“受训者”,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选择权。虽然近年来,实施培训的单位和培训者越来越关注受训学员的需求,注意并引导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但传统的培训习惯往往使“学员”的主体地位“旁落”,结果必然是学员被动应付,培训收益不大。现实中,确实存在教师被动参加培训、学习热情不高的现象。我认为,随着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的进一步重视以及课程改革的深化,只有站在一线教师的立场上,倾听教师的心声,从教师的需要出发设计培训方案,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出发改革我们的培训模式,才能让培训成为教师的内心需要,才能使培训成为“一切为了教师”的培训,成为促进教师快速发展的培训。

记:针对这些现象,学院准备采取什么措施来激发学员的内在动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培训的实效?

包:首先我们要作好培训需求分析。教师培训除了满足教师的知识更新、思维转变、能力提升、信息交流等基本要求以外,还应当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我经常提到教师培训工作要深入教师的心理,首先就要把握受训教师的心理动机,奖励优异、稳定普遍、消除滞后。教师培训是一种服务,可提供培训课程、培训资料和咨询服务等一系列产品,同其他提供服务的产品一样,教师培训也要使自己的服务和产品满足学员的兴趣和需要。因此,培训项目开发前,我们会尽可能多地了解教师工作中有哪些困惑、参训的原因、对培训的要求和期望;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背景资料,以及对各种培训方法的态度等。培训需求分析是有效实施培训的前提条件,是培训工作的起点,是使培训工作及时、准确和有效的重要保证。只有从学员的需求出发,才能设计出好的培训项目。教师的进取心都是很强的,但培训内容必须是紧密联系实际、切实有效的,是教师们真正需要的知识,才能激发教师参训的内在积极性,才能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是改革评价制度,应以正面评价为主,激发教师学习的内在动力。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人类本性中最深切的渴望莫过于期望被重视、被尊重、被赞美”。教师们也同样期望得到赞美和享受成功的快乐。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教师参加培训的“要我学”现象,我们需要改革评价制度,采取正面评价的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使“我要学”变成教师深切的渴望。例如:优秀学员评选、优秀学员表彰、优秀学习论文结集出版、优秀学员与媒体交流,培训后跟踪评选优质课和优质教案等,使他们受到鼓舞和激励,真正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参加培训的动力和积极性。

记:我们注意到学院在今年的工作规划中提到了要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注重在培训过程中激发教师的潜能和优势、提升教师的积极情感和愉快体验,请您谈谈这一举措的初衷,以及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

包:积极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一股新兴的研究力量,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调适者,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它关注人的心理机能、重视人潜能的发挥,把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激发与培养人的积极情绪,帮助人们快乐与成功,引导人们走向幸福当作自己的历史使命。积极心理学为我们在培训工作中,重视学员正在经历的乐观、满意等主观感受以及积极体验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我们要重视提升教师的职业情感,使教师享受教育。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我们的教师面临很多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压力。这些压力使得很多教师身心俱疲,陷入心理困扰和负面情绪之中。长期的不良情绪导致了一些教师的悲观、易怒、情绪暴躁等不健康心理,工作上得过且过,生活上感觉疲惫而单调乏味,教师个体生命呈现低迷、低质量的状态。如果教师不能从作为生涯历程的教育生活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那么,他们的日常教育生活就可能成为生命中不得不承受的一种沉重的压力和负担。

教师职业情感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产生的带有稳定性的情绪体验,包括对职业性质、价值和意义的正确认识,对教师职业浓厚的兴趣和神圣的使命感,对学生的爱心、耐心和强烈的责任感,能够从学生的成长中体悟到自身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所在,时刻享受职业生活乐趣和幸福的情感体验。积极的职业情感是促使教师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它能不断引导教师激发内心潜能,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时刻充满活力和激情,并力求实现职业生活与主体生命的完美结合。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教师培训不仅要扩充教师的教育科学知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水平,更要努力提升教师的职业情感,使其正确认识职业的特性和意义,逐步将实现个人的生命价值与教师职业生涯联系起来,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使教育教学工作不再是压力和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其次,在培训过程中要激发积极体验,让教师享受培训。合格的教师培训应当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被信任、被支持,这样才能实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才能让教师把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支持学生的行为带进课堂。因此,我们导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注意保护和激发学员的正向情绪,培养学员的积极情感和生命价值体验,比如通过发现进步点、闪光点来激励学员进步;给予学员足够的交流和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学员享受阶段成就所带来的快乐,克服传统培训中“听了一火车,一句话没说”的填鸭式培训模式;导入新的培训模式,满足学员丰富多彩的个性以及多样的心理需要。

记: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基于积极心理和积极情感的培训模式都有哪些?

包:比如参与式培训模式,适应学员学以致用的心理需要。在根据教师需求确定培训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员积极参与,在参与的氛围中,让学员亲身体验主动、合作、探究学习所带来的喜悦和困惑,以达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并能将所学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其优点在于,学员通过参与式活动转变角色,获得感受、体验、思考、辩论的空间,容易在专家、学员之间产生共鸣,增强学员消化、提升培训内容的责任感。更重要的是,参与者有如临其境之感,容易产生乐趣体验,培训内容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容易得到升华,培训效果得以增强。

提问式培训模式,满足学员渴望互动的心理需要。借鉴新课程教学双向影响、双向交流的教育理念,加强培训者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平等的态度面对学员,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建立平等合作关系,实现专家与学员、学员与学员的互动。培训专家从培训的目标出发,根据学员已有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向学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引发学员积极思考;学员在思维的不断碰撞中,不断分析,寻求自己教学实践中的最佳答案,进而找到新的理念与实践的结合点。这样,原来高高在上的理论转化为学员的新理念,成为学员可使用的技能,又促使学员不断产生新的需要。

反思式培训模式,激发学员追求自我改进的心理需要。学员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受原有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影响,可能存在对新观念、新理念一时难以接受,或者是当时听着很有感触,回到自己的工作单位,一切又恢复原样等问题。因此,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撰写培训心得的方法,促使学员反思。不光写,还要交流评比,最后从学员的心得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装订成册或结集出版。学员们通过理性的思考,既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又反思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同时与其他学员比较,看到自己存在的差距,产生自我改进的需要。而培训者及时给予反馈,会促进学员产生更多的思考,取得更大的进步,使教学变革成为其内在的动力,最终成为一个变革的践行者。

参加培训的学员内心需要各不相同,培训需求多种多样,培训模式也各有所好,单一的相对固定的培训模式是不能满足学员需要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种培训模式以外,我们也会尝试采用主持人模式、案例教学模式、小组讨论模式等,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模式进行培训,尽量满足学员不同的心理需要,从而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记: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学院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有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包: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只要发掘和培养潜在的积极心理特质,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和幸福。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强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实施人性化管理,注重发掘人性的美好,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规章和规范的范围内,采取柔性管理手段,在整个培训管理过程中,创设尊重与民主、沟通与对话、和谐与舒畅的氛围,充分尊重学员的人格、价值和合理需求,给学员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促使他们实现自我价值,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最终达到实现专业发展的目的。

新进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

个人校本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一

通过一学期的校本培训,和其他的培训方式、继续教育方式,本人谈一下在校本培训中的三个问题。

一、校本培训的意义

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校本培训在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是深化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教师实际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观定》明确提出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性质与目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指对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而开展的培训。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

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其学习的目的不只是提高自已的学术水平,更主要的是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并直接为教学服务。

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价值最终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来体现的。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直接为教学服务、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上,决定了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灵活性,必须有助于中小学当前的问题解决。

(二)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积极性

成人教育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很强,当他没有意识到参加培训是一种需要时,效果不会很好。也就是说,缺乏主体的活动,就没有主体的发展。

由于教师身心发展已经成熟,认知结构达到一定水平,在教师身上显现出来的学习者应是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探究、自我解决、不断进取的个体,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具备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的自我教育者。利用教师主体经验、发挥主体作用是参学者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前提。事实上,教师在培训机构和培训中心参与继续教育,参学者往往抱着我是来接受教育的的被动心理,信息流向主要是培训者参学者,基本没有参学者培训者、参学者参学者的信息沟通与信息交流,这种信息流向一方面是培训者信息的陈旧和日渐枯竭,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自身经验不被重视、教师缺乏主体外化实证主体的机会,他们中蕴藏的宝贵的信息资源得不到重视和利用,很容易失去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校本培训的环境有利于形成教师主体意识:培训过程中,第个教研组一个下午不排课,分教研组培训人数少一些,活动效果可能要好一些,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明确教师参与的义务和责任,而且增加了教师的参与机会;同时,校本培训培训主题集中在所在学校的问题中,和当前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教师的经验和问题更容易受到重视和关注,教师参与积极性更强;更为重要的是,校本培训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学习需求,培训成果可以直接内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转化为实际教育教学效益,有利于形成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在动机。所以,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三)校本培训有利于弥补继续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广大教师不可到高校去参加继续教育、去参加社会机构的培训,所以校本培训以学校为阵地,因校制宜、内向挖潜,学校、老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式,选取适合需要的内容,有的放矢地完成培训任务,是一种机动灵活的培训方式

(四)校本培训有利于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适应21世纪的社会需要,必须开展终身学习。在诸多社会职业中,教师是最先感受到终身学习必要性的社会工作者之一,学校必须以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理念顺应形势变化。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习不再是孤立的活动,人们不必撇开工作专门抽出时间来学习。相反,学习就是工作的核心,学校就是教师学习的场所。因此,要改变过去脱产才能学习的陈旧观念,在教学和工作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提高和充实自己。只有组织捅有众多会学习的团体,才可能发展成为善于学习的组织。校本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以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工作能力的变化和工作效益的提高体现学习的价值;同时,通过校本培训的组织和管理,加强教师间的协作与交流,增进团结与友谊,互帮互学,互教互学,互相激励,比学赶帮,建设会学习的教师群体,促进学校由教师忙于授课、辅导、出题、判卷的事务性组织向学习型组织发展。

二、校本培训的组织

(一)校本培训的制度化建设

1、教师发展不仅是学校和学生发展的条件,也应该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学校要对学校教师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实现途径进行认真规划,这种规划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校领导层的头脑中,而是应该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成为明确而具体的规划方案,使每一个教师都能从中找到位置和方向,使之成为全体干部、教师的共识,激励学校成员为此目标奋斗和努力。

2、学校领导要注意挖掘和协调继续教育资源,实施校本培训。

3、教师参与业务培训提高,不仅是中小学教师的义务,也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学校要把保障教师参与培训提高作为以法治教的重要内容,依据《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等政策法规,创造条件,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条件保障。

4、校本培训的制度化:(1)校本培训的工作制度,即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内容、什么人实施、什么人参训、什么要求等以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成为教师群体和个体必须遵守的规范;(2)检查考评制度,每学年(或学期)对教师继续教育检查考评些什么、由谁实施、怎样实施、对检查考评结果怎样处理进行明确要求,使之成为制度。

(二)、和学校和教师实际紧密结合是校本培训的根本

校本培训以学校和教师当前及发展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教、学、研、做合一、即知即传、互教互学为主要教学方式。

(三)、继续教育活动中,必须有其他培训活动的完善和补充。

三、校本培训的模式

校本培训的模式应该是多样的,不能把大家集合在一起学习就称为校本培训。

1、专题研讨式:参与学校教研活动是每个教师教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活动不仅是中小学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常用、最普遍的措施和手段,也应该是培训提高教师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

把教研、师培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教研活动必须有教师提高的目标追求和功能定位,其次教研内容要专题化、微格化,一次甚至几次解决一个问题。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例:首先要运用系统的方法对课堂教学要素和环节进行系统分析,然后按照最优化教学原理,一次或几次教研活动集中解决一个要素或环节的优化问题,最后将优化的各要素和环节整合在课堂教学中,以改进课堂教学,有利于中小学教育教学问题解决和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

2、个别指导式:个别指导式也就是传统的师带徒培训方式。接受指导的教师一般包括以下几类:一类是新上岗教师,以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熟悉教材教法、掌握基本教育教学技能,尽快适应教育教学为目标;第二类是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第三类是新调入学校的教师,以熟悉了解学校、尽快融入教学体系和教师群体为目标;第四类是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以继承和发扬名优教师优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经验、形成教学风格和特长为目标。

3、课题研讨式:课题研讨式校本培训就是通过组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学习新理论、接受新信息、探索新模式、实践新方法、创造新成果,提升教师精神追求,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课题研讨式培训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促进教师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最适合促进骨干教师的提升和发展。对教师成长规律进行研究表明①,教师成长有两个重要的转化期:一是从教育的新手向教育能手转化的时期;二是教育能手向学者型教师转化的时期,由教学能手向学者型(科研型)教师转化的根本途径是参与教育科研。

4、专题培训式:把专题培训式与专题研讨式进行比较,专题研讨式主要以教研活动的方式进行,侧重于当前教育教学的问题解决;专题培训主要以集中办班和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侧重一些全局性、共同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问题解决,侧重于信息交流,它是一种相对集中的培训活动。专题培训在时间上可长可短,可以是一小时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也可以是延续几个月的计算机培训班、英语口语训练班;在内容上可以针对当前突出存在或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师德建设研讨与报告、新教材与新教法培训,也可以是系统性、规范性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指导教师既可以是或先一步了解信息、或自身有研究成果的校内教师,也可以是外聘的教育骨干和专家。

5、资源共享式:充分利用学校的软硬件资源,学校的校园建设为广大教师学习提供了一个很的平台,同时我校有很多名师和先进模范也是我们广大教师的学习榜样。

6、学校管理的个别自学式:在学校教师成长总目标指导下,学校明确规定学习任务,由教师个体实施,每个教师根据自身实际确立自我成才目标,自我定位,自我导向,自我修养,自我提高。促进教师自学,学校要把激发教师内在学习积极性作为根本,必要时辅以制度、检查和奖惩;我校的青年教师参加月考就是一种很好的自学形式,学校要积极为教师个别自学提供条件,使教师有资料可学、有时间可学、有地点可学、有好心情可学。

个人校本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二

本年度,我参加各种校本培训,观摩了多节优质课学习等等。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论,也和我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说此次培训收益颇丰、获取匪浅。我上了四年级数学课,在教学中我能够将在培训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我能够虚心向一些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请教,积极地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并认真上了一节公开课。经过培训、实习、实践,既有知识上的积累,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既使观念更新了,也将理论有所提高,现对整个学习培训过程总结如下:

一、更新教育观念。

这次校本的培训,给我带入了一种求学的氛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教学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乐园,学习才是唯一的路!我深深地意识到:一名优秀的教师没有先进的教学理论充实自己,那么,他的教学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就难以提高了,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所以回到课堂后,我更加努力,仍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我更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快达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小学的教学工作。通过培训,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自己;每上一节课我都认真地准备,精心设计,通过利用农远工程资源、网络这便捷方式来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因此,现在,我的教学更注重反思了,我上完每节课都认真反思,反思这节课成功地方和不足的地方,有哪些地方要改进,写好课后小记,单元小结。

二、做好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1、权威者转向参与者,激励者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

2.向专家型转变

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

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善自身,勇敢迎接更多挑战。

个人校本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三

我认为,做一名现代化不落伍的老师,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同时,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终身学习,不断进步,这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为人教师的重要内容.

以前我的认识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的工作的确需要奉献。通过这学年的校本培训后,我又认为新课程中有爱心,有创意,能够扩展教学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产生影响的具有注重人文关怀的教师。如关于真才实学的老师。也许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的说法已经有些过时,但若将自己拥有的那桶水变成不断更新的活水,又有何不可?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以学生为友,甚至以学生为师都是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勤学善思。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和谐地与学生相处,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性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长远的,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新进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5

下面将2015年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15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二)学历教育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15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15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15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四、2015年师训工作特点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新进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培训 教师发展 实践 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的数学教学改革正在蓬勃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新教材的广泛应用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师角色的转换。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效果和成败如何,教师是一个关键因素。教师一直是“教材”的使用者和“课程”的实践者,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教师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生的学业评价等,都直接影响新课程实验的开展及效果。新课程改革不仅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我们的教研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即研究者”已成为时代对每一位教师的起码要求。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师应具有适应现代教育特点的全面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新理念,积极进取,主动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我们觉得要把教师的在职学习培训看作教师的一项义务,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培训活动,加强对新课程下数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研究,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成长,促使数学教师在新课程下得到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的目标

根据新课程改革实验和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让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轮流进行离职培训不现实,因此,在职培训才是符合教师实际可行的方案。我们认为教学培训是在职培训有效方式,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需要。我们研究的目标是:

1.通过培训,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进一步研读《课程标准》,使数学教师树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基础教育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构建优化适应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案例》的培训学习,使教师学到新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积极运用新的成果,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3.通过培训,树立数学教师终身学习的新理念,提高教师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加强对数学教师的学习意识、发展潜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促进数学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师成长。

4.建设校本教研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也是这次课改的一大亮点,通过培训,构建教研网络,营造校本教研培训的氛围,加强教师的教研课题的研究,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5.教学培训是专家的教育理论引领与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的纽带和结合点,以教学培训为载体,以主题教研活动为形式,开展多元化的培训。探索适应新课程的教研工作方式,加强对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的研究。

三、研究的思路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数学教师渴望有效的学习培训。根据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教学培训以“在实践中培训、在研讨中反思、在困惑中学习、在感悟中探索”为研究的基本思路。注重活动的实效性、创新性和发展性。

为了尽快适应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明确教研工作目标,把对全体教师的培训贯穿始终,在课改实验开始后,我们加强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培训的研究,我们研究的具体思路是:

1.在实践中培训

一线教师都处在教学第一线,是课改中的主力军。为了解决好工学矛盾,我们坚持在实践中进行针对性的培训,重点帮助解决课改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如何实施课程改革实验中的课堂教学活动”、“怎样迈好课改的第一步”,一时间成为实验教师讨论最多的话题,也是他们最感困惑的问题。我们把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作为教研的立足点,把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为教研的着眼点,把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作为教研的切入点,把提倡教师改革创新作为教研工作的生长点。

2.在研讨中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实验中每一位教师都面临着新的问题,都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在新课程的改革实验中肯定会遇到新的问题和困惑。针对新课改中这一实际情况,我们采用在研讨中反思的互动式教研,让他们在和同事的合作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交流、实践、探索和反思中得到成长。

我们以“研究课”、“教师论坛”等活动为载体,为教师提供交流、探讨的机会。教师通过教学反思交流,使他们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共识,在实践与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3.在困惑中学习

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启动,问题与困惑将会不断产生,我们要积极面对,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回归理论、对比分析。针对问题与困惑,组织实验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解读,学习特级教师张淼名师谈教学中的《对数学备课的几点认识》,通过举行《以课改实验中遇到问题》、《让我们做一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好教师》为主题的论坛活动,使实验教师在学习中理解新课程,解决新问题。

4.在领悟中探索

新课程重要特征之一是将课程设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是从人的素质要求出发设置相应课程,解决传统教学中独立分科教学产生的问题,即所谓的学科本位问题,提倡课程的整合性,培养学生人格的完整性,为进行多学科交流建立了理性认识的基础;其次课程的综合性提出学科交融的需要,学习方式的转变也需要学科间交融。

四、研究的方法

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实验的过程中,为了尽快适应现代教育和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需要,必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观念先进、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为了提高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我们在新课程下对数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对教学培训的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针对性地开展了下列培训活动。

1.分类培训

根据有关资料,对一个数学教师成长进行全程研究后表明,一个数学教师要经历适应期、发展期和创新期的不同发展阶段,才会走向成熟和成功。在不同的阶段要对数学教师进行不同的培训,以满足不同起点的培训对象的要求。

适应期的培训对象是新教师的培训,是一名新大学生成长为合格教师的过程,要使新教师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要让他们做到“四会”:一会分析了解学生,二会设计教学方案,三会实施教学策略,四会教育管理学生。新教师刚刚开始从教生涯,要对他们强化数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如帮助他们学会对教材的整体分析,帮助他们熟悉和了解学生,做到了解学生学习意向、体察学生学习情绪、诊断学生学习障碍、做出全面科学评价。在编写教案时,要指导新教师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分开设计,这样才能避免只从教师出发和课本出发的现象,做到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生者为中心,使数学教师做到心中有学生。还要对他们进行例题选择与分析、解题策略、学会自制教具、组织数学竞赛、开展数学活动课的训练等,提高新教师的基本施教能力,打好他们的教学基础。

具体方法:通过举行师徒结对的形式,以名师引领,积极开展帮教活动,以《新教师教学论坛》、《新教师汇教活动》、《新教师说课比赛》、《名师谈备课》等活动为载体,加强对新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的培训,并对新教师进行“过三关”和学年的考核工作。

发展期的培训对象是初中数学青年教师,是一名合格教师成为骨干教师的过程,以使一名数学教师从“站稳讲台”到“站好讲台”。这时要拓展他们的知识背景,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建构自身经验系统,形成指导他人的能力。一名骨干教师在学校工作中要发挥双重作用:一是要模范地完成所任班级的教学任务,二是要承担指导他人教学的培训任务。一名数学教师要完成这双重任务,就要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总结自身积累的教育实践经验,并能有分析地吸纳他人的教育经验,从而建构自身的教育经验系统,以便能很好地指导其他青年教师的成长,使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做到可持续发展。

具体方法:通过举办《初中数学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形式,聘请教育专家、学者来研修班授课,给数学教师传授相关的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原理。联系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典型案例,运用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原理对案例进行剖析,从理论上作出合理的解释。教学培训,以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原理为引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如《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比武》、《优秀课展示活动》、《初中数学专业知识测试》、《外出考察学习》等,加强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促进骨干教师在市级、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中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创新期培养对象是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是一名省级、绍兴市级名优教师培养的过程。这要使每一名数学骨干教师努力做到以研立教、追求卓越,在创新期阶段要使骨干教师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教育理念以及鲜明特色的教学风格,能够传播先进的教育经验,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

具体的方法:结合嵊州市教体局对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的考核细则为具体内容,加强对名师培养的力度,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同时积极创造机会,搭建展示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智,宣传自己的业绩,提高他们的知名度,有效促进他们更上一层楼。如:《送教下乡活动》定期组织名优教师培养对象送教下乡活动,为山区和薄弱学校传播教改信息,同时也使名师培养对象的教学实践得到锻炼;《专题辅导活动》由名优教师培养对象承担专题讲座和学科培训任务,负责教材分析讲学和说课、上课展示;《成果汇报活动》每学年,举行名优教师培养对象成果汇报活动,展示他们的课堂教学、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课题研究成果,提高名师培养对象的自身专业水平,又促进了我市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2.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为区别于教育行政部门、进修学校、教科研、电教等培训机构实施的专业培训活动而提出的,校本培训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区、县培训机构的组织与指导下,以学校为培训基地,由校长计划、实施的对本校教师进行的培训与训练的活动,它是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充分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旨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培训。校本培训的价值是可以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减少“工学”矛盾;可以促进教师的个性发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上面讲的适应期、发展期等的分期培训只有在校本培训过程中才能实行,因为只有学校最了解教师的实际发展水平,校本培训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由于校本培训内容贴近教师的工作实际需求,因而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较高。

数学教师的校本教师培训一方面参加学校组织的面向各科的教师培训,另一方面主要通过教研组活动来进行,在继续加强教研组活动中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工作的基础上,要充实丰富教研组的活动内容,要将教育科研引入教研组工作之中,这是提高处于发展期和创新期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其具体方法是:组织数学教师开展实证研究,例如马寅初中学数学教研组的“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探究”,教研课题很切合当前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教学实际,深受教师欢迎。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但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合作学习往往只有形式而忽略了实质。通过对新课程改革实验中课堂教学出现的几种典型现象的透视,为解决这问题,可以引导教师学会做个案分析,深入分析各种典型现象形成的原因,积极寻求提高合作实效的策略,不断总结、反思,合理组建合作小组,加强合作方法指导,善于把握合作时机,进行有效合作。

五、存在问题和反思

通过两年的教学培训的实践和研究,我们深感新课程下对数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的必要性。面对我市初中数学教师的现状和新课程下对数学教师的新的要求,我们觉得对数学教师在新课程下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要从根本上提高数学教师自觉吸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必须要求数学教师加大对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思想道德修养的积累力度,自觉养成多看书、勤积累、常反思、求发展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的综合素质。

通过两年来的教学培训,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认为还可以而且也应该做得更好。从客观环境来说,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开展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教师提供了新的发展的机遇,一部分教师陪伴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已逐渐成长为一名素质全面、有发展潜能、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发展的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但还有一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和自身素质的影响,没有完全冲破“应试教育”的束缚而影响课改的进展,如少数教师的教学方法存旧、课改意识淡薄、作业多、考试难等,这些现象和问题还需要我们继续加强研究,真正使我市的初中数学教师都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严育洪编著.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进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7

关键词 幼儿园新手教师 专业成长 经验参与式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and Inspiration of Experience Participatory Special Training in Kindergarten Novic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XIE Hongqing

(Meizhou Meijiang Teachers' Training School, Meizhou, Guangdong 514031)

Abstract Experience participatory training main emphasis is to use existing experience, activ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Special training in participatory experiences topic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d connected with subsequent field studies. The training mode is easily accepted by novice teachers' nursery,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kindergarten novic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articipatory experience

近年来有关幼儿园新手教师成长问题的研究很多,但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多不相同。根据调查我区幼儿园新手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与其他地区既存在共性,如初始学历低、参加区级以上教师培训少、上班压力大、工作量也大、教师身心疲惫;多数幼儿园教师都是从幼师中专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在进行培训时难以处理好家庭、工作、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此外,幼儿园园长支持度不够、有关专业成长学习方式和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等。同时又有其个性,本区民办幼儿园占绝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大,学习的自我要求低,特别在一些小规模的幼儿园,只要能将孩子安全地约束在班内即可或过度小学化。面对这一群体,采用什么样的培训模式才能提高他们的专业精神和专业技能,是教师培训部门的新任务。

在这几年的培训中,我们采用经验参与式的培训模式,与新手教师一起学习研究幼儿教育的策略与技能,促进幼儿教师从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品质。

1 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的基本特征

(1)关于参与式。参与式教师培训使用的是“参与式方法”。“参与”指的是个体在群体活动的状态,既包括个体的外显的行为方式也包括个体在认知和情感方面在活动过程中的状态和程度。参与式培训是一个系统的、互动的过程,所有参与培训的人都要平等地参与。培训者是被培训者的“协助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帮助并与参与者一起学习,共同提高。学员是 “参与者”,是培训内容和形式的主动创造者,是丰富的培训资源,同时也是培训者的“协作者”。参与式培训没有固定的形式,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即兴创造,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观看录像、看课、评课、角色扮演、访谈等。

(2)关于经验。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主要强调的是利用已有的经验,主动建构知识。参与式培训鼓励参与者调动自己的已有的经验,在合作交流中生成新经验。培训者应为参与者分享一些经验和理由提供足够的机会和空间,对自己过去的经验重新进行评价,整合自己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够从众多人那里获得启示和灵感,在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和体验。

(3)关于专题。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还强调以专题为突破点,与后续的现场研究相衔接。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设立明确的学习主题,在主题的指引下进行专题的学习讨论研修。主题的选择要有兴趣性、持久性、启发性,能促使教师领会和感悟《纲要》中的新理念、新策略,并能通过活动直接指向各领域中学习内容,从而调动参训教师的原有知识和经验,最后明晰自己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认识,从新的角度思考,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2 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在幼儿园新手教师培训中的目标与组织实施

目前,在许多教师培训中,参与式学习还停留在形式性参与、认知性参与、短暂性参与。如何让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在真正意义上地开展实施,我们在幼儿园新手教师培训中进行了新的探索与思考,针对不同的专题设计不同的策略。

2.1 培训目标

在本区的幼儿园新手教师培训中让新手教师置身于整个培训过程,明确培训对于其适应职业要求、获得良好的职业开端的支持和帮助;在培训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和乐趣,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在培训中感受以幼儿、学科、教育为支点的课程理念与实践策略,促进形成有个人风格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培训中对对新手教师的成长起点、成长飞跃、成长氛围、成长阶梯进行研究,有效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2.2 培训的组织与实施

(1)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以调动新教师培训内在需要为出发点。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需要是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我们非常重视新教师培训内在需要,在选择和确定主题时主要考虑二个维度。一是通过问卷调查,确立教师感兴趣的、有一定挑战性的主题。如在“活力无限,挑战自我”的拓展活动中,表面与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无关,但却让教师们获得了一些全新的认识与感受,并体验了与《纲要》倡导的新理念。二是生动有趣且对新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有直接启发意义和价值的培训活动。如在课程“体育游戏设计与实施”中的“快乐的鱼儿”,“幼儿园教玩具制作有效指导”中的“骄傲的公鸡”。这些活动既让教师们在培训中获得快乐的体验又能直接用于幼儿教育教学之中。只有在设计培训主题时能符合老师的培训需求,才能是真正有效的培训。

(2)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以实践经历为落脚点,亲历理论落地的过程。理论落地,意味着要把理论落到现实世界一件件的具体事情上。以往的培训也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培训要指向教学教育实践,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还是理论高高挂起,不能落到实处。虽然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还很生涩,但并不是一张白纸,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强调培训要基于新教师的实践经验之上。这些实践经历包括:教师在培训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对培训中组织的教育教学真实情境的观察、教师根据培训要求完成的教学案例、同伴列举的类似的教育教学情境、通过观看录像感知的教育教学情境等等。总之,新教师在培训活动中获得的新的认识都是在实践原型基础上获得的。

(3)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以合作学习为依托,体验与培训者之间的伙伴关系。合作学习是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在同伴之间合作互助的一种活动。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的形式。这种合作既包括培训者与新教师的合作与互动,也包括新教师间的合作互动。在合作中,根据学习目标不断交流,发表不同的观点,提出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视点,相互碰撞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成培训的目标。

(4)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以专题形式展开,与后续的园本研究衔接。与以往的培训不同,此次幼儿园新手教师培训以专题形式展开,每天的培训都有明确的主题,而且这些主题都可以延续到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中。这些主题大都是《纲要》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内容。例如,培训活动中破冰行动“我是谁”,不仅可以帮助培训的新教师们互相认识,融入团队,建立新的学习集体,还可以让新教师将这次活动的“互动墙饰”有新认识,并在自己日后的幼儿园实践活动中继续进行互动墙饰的探索和研修。后续的现场研修又能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新经验的获得和提升,使理论真正落地生根。

3 实施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对幼儿园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

(1)主题选择要尊重培训辅导老师的实际与新手教师的内心需要。我们在选择主题时既从教师培训需求出发,选择具有兴趣性、挑战性、启发性的主题,同时也从本校的教师资源出发,充分发挥优势。如美术、音乐、体育三位老师从专业角度设置大的培训课题“体育游戏设计与实施”“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幼儿园教玩具制作有效指导”。在具体的教学中又设计系列小主题活动,如“鱼儿来了”“蓝色的海洋”“过独木桥”等体育游戏,直接指向《纲要》各领域中的内容。此类活动对于新手教师而言很有吸引力,她们可以将所学内容直接迁移至教育教学实践中。

(2)充分体验调动新手教师原有经验,思考、分享、建构新经验。幼儿园新手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第一年最关心的问题是“我能不能生存?”“能否给园长和同事留下好印象?”仅靠原有的知识储备和有限的教学技能难于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这一时期的新手教师既需要支持、理解、安慰和辅导,更需要教学现场实际技能的支持和指导。在这样的情况下,培训中若能通过还原教学现场,通过回顾、思考亲身经历,明晰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并在培训导师的引导下,从新角度重新思考问题,最终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与经验体系。

(3)形成以实践为基础,全面参与、合作学习的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的主要形式。在几年的培训实践中我们形成了经验参与式专题培训的形式,主要有:①拓展活动 通过开展拓展活动,使每一教师都参与活动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相关的经验,体会和感悟新的学习方式和培训者的引导方式,感受同伴间的支持和合作,领会辅导老师、同伴、自己在学习中的关系转变,感悟不同的学习成果展示和分享方式带来的心理变化,最终理解什么是主动学习、什么是有效的支持和引导。②案例分析式培训。辅导老师提供课前征集的教学情境,以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演绎,引导新教师进行对比与深入的思考,从而获得更符合新理念的教育策略。③学科背景的专题培训。以学科为背景的培训中亦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共同学习探讨新知,共同增进学科的知识经验。④以同题异构为形式的现场研修。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幼儿园现场,聘请幼儿园里的骨干老师为实践指导老师,按学习要求选择不同的实践主题,进行现场操作。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最终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素养。

参考文献

[1] 左志宏,席居哲.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承诺特点:新手与熟手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8(11).

新进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8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校本培训应当面向全体教师,以师德为首,以教育科研能力培训,新课程改革和青年教师培训为重点,造就一支师德好、观念新、素质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

(一)集中培训与阶段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由学校统一安排,学期初和学期末开辟专门数天时间全校教师集中;集中培训的内容包括名家讲坛、教师先进事迹报告、新教学观、教学法培训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培训等。自2011年开始,学校集中培训的天数已达31天,集中而有效地对教师某一方面的观念和技能进行突破和提高。阶段性培训是指学校组织教师在学期中按照既定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系统培训,包括教学论坛、学习体会交流、青年读书会、研究课等。每学期,青岛幼师每学期都有10人次以上的教师开设校级研究课、教改实验课和高讲示范课,全校教师进行观摩学习,课后举行全校范围的评课。通过这种集中与阶段的结合,可以激发教师的兴趣,有效地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除了在校内组织集中和阶段性培训外,学校有计划有选择地派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和培训,博采众长,弥补校本培训的不足。近两年来青岛幼师先后多次派出217人次的教师赴各大城市参加学前教育及有关学科研讨活动.组织全体班主任教师参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班主任培训;组织校本部和附属幼儿园的教师到北京参加“十二五”规划课题培训会;组织各学科教研主任参加在长沙举行的学前教育相关培训青等等。学校还组织教师参加了青岛市、山东省、部级各级各类的学科培训,受益面达到90%。

(三)校内一线教师与名师专家相结合青岛幼师形成了以学校自主培训为主体,聘请校外专家参与培训和校际交流培训相结合的开放式的培训体系。例如教师在参加了青岛市教育局组织的首届德国教学法的培训之后,参训教师将培训的心得与全体教师进行了分享,让全体教师感受了德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学校还还聘请了其它著名高校的课程论和教学论方面的专家来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讲学,并进行课堂教学指导,参与教师培训,拓展了教师们的视野。今年,学校就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教育学博士、世界学前教育组织中国委员会秘书长刘占兰在学校学前教育“名家季讲堂”中为老师们解读了幼儿教师的新标准;陈鹤琴的外孙、教育名家柯小卫做了《陈鹤琴与中国现代幼儿园》的讲座。

(四)校本培训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青岛幼师以各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把培训中获得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用于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互相听课、评课、交流,多下幼儿园,与幼儿园教学实际接轨,促进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提升,用于实际班主任工作中,促进教师提升育人水平。学校组织相关学科教师深入到校附属幼儿园、市实验幼儿园、市府机关幼儿园、广和幼儿园等岛城知名幼儿园开展调研活动,把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幼儿园的实践相结合,让校本培训延伸到幼儿园。

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校本培训效果研究

仍以青岛幼师为例,经过全校领导教师的共同努力,近几年的校本培训工作突破了旧观念的束缚,其效果经过几年的积累,也是非常振奋人心的:

(一)教师理念逐步升华首先就体现在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观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全体教师的理念得到了更新。新理念在广大教师心中已经内化、扎根,有效的提升了教师理论素养。近2年,教师根据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93%的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30多人次参加教材编写。

(二)课堂改革生机勃勃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走进幼师,你可以看到“亦师亦生,教学做合一”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渗透,许多可喜的变化,新颖的教学方法,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环境,张扬起生命的活力。近两年,开设市级以上公开课7节次,优质课评比,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获市级2等奖以上的8人。

(三)科研成果丰硕喜人教育科研既是对已有实践的反思和提炼,又是对校本培训成果的检验和升华。迄今为止,青岛幼儿师范学校已拥有部级重点课题3项;省市级课题5项,教改实验项目10项,精品课程5门;近两年来,青岛幼师有45人在省论文评选中获奖,有30余篇文章发表。

三、结语

新进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9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及学生的特点,中职公共课教师在工作中成就感低,导致工作动力不足。教师培训可以帮助中职公共课教师克服职业倦怠,使中职公共课教师坚守教育理想,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经验,管理更加科学。

关键词:

中职公共课教师;培训;专业成长

在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课教师往往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一方面,很多教学技能大赛及教师培训都是针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公共课教师很少有参加教师培训的机会;另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为中考的失利者,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行为习惯养成相对缺乏,加之多数学生存在着专业课有用、公共课无用的心理,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不重视公共课的学习,使得公共课教师在工作中很少能体会到成就感。长此以往,中职公共课教师缺乏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动力,慢慢动摇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所以,中职公共课教师尤其需要心灵滋养,使他们保持学习的动力,对工作的热情。定期的教师培训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1教师培训在中职公共课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1.1帮助中职教师忠于教育,思想不立,则教师不立

培训能帮助教师“立”自身的身份地位和工作基点。唤醒教师发现自我的能力,让他们能获得专业成长的深刻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存在感。如果一所学校里的每一位教师都能看见自己的成长进步轨迹,那么必然带给学生的是“成长增值”。特别在中职学校,教师接触的多是应试教育的被淘汰者,他们不同程度存在着自卑心理和失落感,如果心中就没有爱、责任和坚定的信念,将对学生健康品格的培养产生负面的影响。不仅如此,教师若疏于对教育对象——学生的关注,不仅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升,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也不会实现。

1.2唤醒教师要谨记厚学育人、行为世范

教师教育学生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个人发展又何尝不是这样。教师要崇尚严谨苦学,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坚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把最先进的方法、理念和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举一动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唯有教师人格高尚,才能使学生心灵纯洁。教师唯有身体力行,不断提高人格修养和学识水平,以德修身、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1.3培训专家生动的有针对性的讲解是心灵催化剂

培训专家既具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他们全国调研对中职学校进行评估,担任过各种教学技能大赛的评委,对中职学校的情况有着清晰的认识。知晓其它学校在做着什么,怎么做,存在哪些问题。通过培训专家有吸引力,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培训,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进一步认清职教和普教的区别,认清职教的目标,帮助教师看清自身在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从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专家的讲解,帮助教师开阔视野,了解外面的教学经验,知道还有很多同仁在做着同样的工作,而且做得非常出色,增强了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心,也激发了干好本职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2如何使培训能有效支持中职公共课教师的生命发展

2.1转化

培训的理念之一就是转化,所进行的学习和培训都是为了实现转化,只有把所听到的、想到的实践出来,加以反思,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特色,才真正实现了参与培训的目的。

2.2训练

只有教师把所有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通过自我训练的方式练进去,练出来,才可能让培训内容真正变成日常化,需要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渗透自我训练的意识,例如,把每一次教研活动都变成自我训练,把每一次与家长交流都变成自我训练等等。未经转化的培训,不可能是有效的培训,未经自我训练的培训,也很难落到实处。

2.3培训中和培训后创造大量的让教师自我培训的机会

只有参与,置身其中,教师才能感受到培训的活力,才会以积极的心态理解并接受培训的思想和理念。

2.4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和常态化

培训形式可以是短期集中培训、远程网络培训、校本培训、教师的自主培训等等,定期的常态化的培训可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结语

教师培训能点燃中职公共课教师工作热情,激发工作动力,为中职公共课教师提供了更新理念、寻找差距、学习借鉴经验的机会。作为中职公共课教师,应当有坚定的信念,高度的责任感,自觉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能力,积极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中职学生的“成人、成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任艳红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体育运动学校

参考文献:

[1]朱宝山.一次教育考察带来的启示[N].中国教师报,2014-09-17.

[2]马小宝,张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新课程解读与实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新进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0

关键词: 身份重构 校本培训 情绪管理

现今教育变革已成为常态,学校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正经历着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课程、教材和教法等变化,面临着全面改革的挑战。作为改革核心动力的教师在汹涌的变革中并非波澜不惊:教师正逐渐失去本体性安全[1],面临着自我认同危机[2]。

变革时代呼吁教师需要进行身份重构,即通过角色更替,以新的角色定位来满足社会对新教师的期待。教师培训是教师身份重构的重要途径,可以在短期内集中使一线教师的角色和行动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因而备受改革的领导者青睐。近些年,校本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校本研修、校本研习、校本教师教育等概念愈加受到研究者重视,在实践中愈加受到一线教师的欢迎。

对于校本培训这种新范式的兴起,研究者多从国际比较的视角解释这种转变背后的国际潮流,或者探讨其立论基础,或者介绍一些成功的校本教师教育的经验,而很少从情绪的视角剖析这种范式兴起背后的教师情感体验。本文基于探讨校本培训与教师情绪、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以苏南某市N小学教师培训的调研为例,尝试分析情绪因素对校本培训兴起的影响,以及对继续完善校本培训中的教师情绪管理提出建议。本文所引资料如无特别标注,均来自问卷调查和访谈所得。

一、教师培训中的情绪问题

每逢教育变革的来临,教师作为一线人员总成为改革的焦点,因为改革逻辑通常都是由学术界或行政层面来引入新内容,再透过培训教师以提升其专业能力,最终保证改革内容被教师贯穿于实践中。因而在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中心的话语场域中,教师培训的地位愈加突出,作用愈加关键。若将一线教师视为实施变革的根本动因,那么教师培训则是促进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因此,无论怎样强调教师培训在教育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均不为过[3]。教师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已经经历“教材教法过关”、“学历补偿”、“继续教育”和“教师教育”四个阶段[4],其形式和内容不断得到丰富。

其次,纷繁复杂的教育变革使得教师的生活被一切不确定的关系所包围,现有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不断被颠覆,教师需要不断重新审视、评估和革新所有的事物,教师的本体性(教师职业)安全正受到威胁。教育改革的另一个副产品是教师正面临着严重的自我认同危机:面对“例行化”、“有序性”的消失,教师的自我同一性正遭到破坏;伴随知识传授者和权威者角色的日益消解,教师的自我归属感正变得模糊;面对学校改革中“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大行其道,教师的自我价值感正逐步丧失。

变革时代的教师急需进行身份重构这一现实,赋予教师培训新的使命和内涵。改革的领导者期望借助教师培训,促使教师新旧角色的更替,以新的角色定位来满足外界对新教师的期待,从而使教师不断地实现自我认同、完成身份重构以适应改革。教师身份重构主要表现为:教师本体性(教师职业)安全的维系、教师自我同一性的建构、教师自我归属感的获得和教师自我价值感的追寻。因而,在教育变革的时代,教师培训的意义已经超出了“赋予教师新角色”和“改变教师行动模式”,其本质上就是教师身份重构,即通过角色定位和更替,不断完成旧角色向“新教师”的转变,从而实现教师自我的内外统一。

而身份重构作为一种自我认同的重构,与情绪是紧密相连的。在社会学有关自我认同的理论中,情绪就是作为自我指代(self-referent)的反应所带来的感觉[5];自我是社会互动的产物,“反身性”(reflexivity)在自我形成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osenberg指出,反身性在人类情绪中发挥着基本作用,至少体现在“情绪识别(identification)”、“情绪呈现(display)”和“情绪体验(experiences)”这三个方面的情绪过程中[6]。总之,教师自我认同重构中的每一处细微变化都不可避免地影响教师的情绪状态。

具体而言,教师的本体性安全一旦受到威胁,教师就会产生“存在性焦虑”,在职业层面,就表现为教师被沮丧、不安等消极情绪所困扰;教师的自我同一性一旦遭到破坏,不仅会使教师陷入心烦意乱、焦躁不安的情绪,而且造成因人格分裂带来的极度痛苦;教师的自我归属感一旦模糊,就会让他们陷入迷茫,失去继续前行的动机和目的,成为“迷途的羔羊”;而教师一旦经历着“自我价值感、自我意义感的丧失过程”,他们那种“觉得生活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的感受”就将“成为根本性的心理问题”。正如Denzin所言:“情绪的栖息之处是自我。情绪是自我感受。情绪是体现在、坐落在、产生于人们指向自我或他人指向自我的情绪的、认知的社会行动之中的自我感受。”[7]总之,教师身份重构与教师情绪息息相关,因而教师培训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师身份重构策略,无法回避和忽视教师的情绪问题。

二、主流教师培训的困境

在我国,主流的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基本都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大学(专家、研究人员)主导的,其主要形式包括新教师试用期培训、职务培训、小学教师基本功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四种,培训者通常是各级教研系统中的教研员和大专院校中在学科知识、课程研究及教师教育等方面具备专长的大学专家。这种以校外或者培训机构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基于这样的假设:教师要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提升服务的质量,那么必须随时更新知识,以应对愈加复杂的社会需求。而这些知识,绝大部分并不能通过教师自发摸索或者同伴讨论就能获得,需要适当脱离当前的工作任务,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才能获得。

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推动下不断增加的经费投入、不断扩大的培训机构布局、不断细化的培训模式分类、不断更新的培训项目设计及随之而来的培训评估都表明,这种教师专业发展范式仍然主导着当前教师培训的趋势和发展方向。因为无论在认识论还是实践层面,这种教师培训的“有效性”都有着不可置疑的假设。首先,这种培训范式在形式上是严谨的,其内容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崇和专家权威的论证,并且往往借助最新的技术支持,因而天然地代表着“科学”和“理性”。在这个科学主义盛行、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大行其道的时代,这种教师培训模式无疑是一种范例,并且代表着发展方向。当前,很多研究者都在研究“教师培训模式的系统设计”及不断完善的“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和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推行的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就是很好的例证。其次在实践中,这种培训范式下的教师培训逐渐简化成一种标准化、程序化的模板,便于复制和大规模地推行,因而代表着一种高效的培训,深受教育改革领导者的青睐。

然而,主流的教师培训似乎并未给教师的身份重构和专业发展带来必然的改善。很多新教师认为岗前培训“毫无效果”,而且教研员重视经验,大学专家侧重理论使得培训活动本身存在明显差异。这体现在一些一线教师对于培训结果的反馈中:“那些主管教研的人自己也不知道新课程怎么搞,他怎么来培训我们呢?”“教研活动指导性不强。每次教研活动,就给我们听一些实验课,各种各样的都有,他也不给一个统一的评价。怎么样上课比较好?才算做到新课程?他们只说‘这个尝试很好’,一直都给我们这个答案,所以我们无法了解方向在哪里”“刚开始那些大学专家不讲理论也不行,(那时候)大家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但第一年让我们转变观念,第二年让我们转变观念,总不能老是只让我们转变观念吧!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你都不解释?”[8]总之,主流的教师培训模式本身的预期与现实效果之间还存在很大的距离,培训者要么不合乎教师的实用伦理,要么欠缺对于改革方向的清晰把握,导致教师对他们提供的培训活动的质量提出质疑。

三、校本培训兴起背后的情绪因素

近些年来,一种以教师的任教学校为培训基地,以全体教师为学员(既是学员,又都是教师),本校校长和领导干部为组织者、领导者,以提高教学实际能力为目的的“校本培训”模式,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欢迎。“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认为脱离学校真实情境的培训都是低效甚至是无意义的,教师专业发展最好是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生,该理论还论证了教师能够及如何在学校中获得自身专业发展所需要的绝大部分知识[9]。与主流的教师培训模式相比,校本培训的典型特点就是立足于教师的真实需要,以教师熟悉的环境为基地,以教师为组织者、领导者,以教师的经验知识为资源,以解决教师现实专业发展中的困难为目的,因而是一种“以师为本”的培训。

在对N小学的调研中,我们发现老师们耳熟能详的关于自身专业发展方面的培训方式主要有“两周一次的跨校区研讨会”、“备课组集体备课”、“班主任沙龙”、“‘三人行’教研活动”(指通过三位老师合作,一人说课、一人上课、一人评课的授课形式)、“师徒结对”、“校内听评课”、“同事间课后交流”、“请进‘名师顾问团’指导教研”、“教师跨校交流”、“外出听课”、“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个人脱产进修”、“各种科研活动”、“个人自主阅读专业文献”等。其中,除了“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个人脱产进修”、“个人自主阅读专业文献”等属于政府层面和个人层面的培训外,其他基本都属于学校层面的(包括教研组/备课组层面)、主要依靠学校自身资源进行的教师培训。一项对132位中小学“中高”职称教师的调查表明,教师参与各项专业发展活动的频率中最高的前五项分别是“校内听评课”、“与同事讨论”、“阅读专业文献”、“集体备课”和“教研组的小组学习”,平均每月至少参加一次或以上的频率分别为95.4%、93.2%、89.4%、85.6%和78.8%[10]。可见,“校本培训”已逐渐兴起,并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教师培训范式。

调研发现,一线教师更倾向于接受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有着深层次的心理基础:这些培训方式较主流的培训模式,往往更能给被培训者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减少很多负面情绪。以调研中N小学的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情感体验为例。对于学校“将各学科名师请进来”,组成“名师团”、“学科顾问团”的做法,教师们表示十分支持。他们普遍反映喜欢参加“跟自己学科相关的培训”,希望在校内公开课、教研活动时“最好得到专家指导”,希望和专家在“课堂情境下”探讨有针对性的问题,得到“操作性强一些”的建议。因为与本学科的教学能手零距离对话拉近了一线教师与名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教师的自信,使其找到了专业发展的榜样,看到了自身发展的希望。对于学校采取的“走出去”式培训,即校际定期教师交流的做法,校长认为“这是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年轻人得到肯定以后,学习氛围都发生了变化”,这样使得年轻教师“能看到别人做什么,触发他们的感想”,“他们(年轻教师)回来后以身现法地讲,让更多年轻教师看到希望”。年轻教师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首先会认识到这是学校对自己的重视和肯定,进而产生积极的情绪,看到专业发展的希望,因而他们会首先从心理上认可这种培训,培训的效果自然是高效的。

对于其他形式的校本培训,教师们认为“同事间的备课组/教研组讨论的(培训)形式还是不错的”,绝大多数骨干教师认为,他们最感兴趣的培训方式是“自己阅读专业文献”、“脱产学习/进修”和“外出听名师的课”。教师认可教研组/备课组层面的专业发展活动,是因为在这个团体中学科背景相同,人际关系和谐,彼此是平等的,探讨的问题也是很有针对性的,因而教师在这样的专业共同体中拥有存在感,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教师普遍对“自己阅读专业文献”、“脱产学习/进修”和“外出听名师的课”等培训方式感兴趣,因为“阅读专业文献”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专业自;“脱产学习/进修”被教师视为是自身专业发展所需要的,因此他们对这种培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很高的积极性;“外出听名师的课”可以开阔教师的眼界,拉近他们与名师间的距离,增强他们专业发展的信心。

四、完善校本培训中的教师情绪管理

对N小学的调研还发现,针对传统的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自上而下集中讲座式的培训,教师普遍反映“理论性讲得太多,实际指导意义不大”,“光听讲座不能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各种讲座听多了,以至于最后“让人反感”。之所以让教师反感,是因为传统的教师培训往往给教师们带来负面的情绪经历,在情感上遭到教师的抵制。比如,传统培训中对专家权威的迷信和对教师自身实践经验的贬低,导致教师本体性安全受到威胁,给教师带来恐惧和不安;“自上而下”的培训范式忽视教师自主参与权,导致对教师能动性的压制等。

可见,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充满情感色彩的事业,是教育研究中无法忽视和回避的情绪问题,“即便教育改革者对教育变革的情感向度置之不理,但情绪和感情总是会从其他途径进入变革之议程中”[11]。因而,忽视了教师培训中的情绪因素,我们就很难理解为什么主流的、自上而下的培训常常是低效的、受到教师抵制的,而为什么校本培训更高效、更能被一线的教师欣然接受。因此,任何校本培训形式要想真正地被教师接受,并高效地完成教师身份重构,就必须注重教师培训中的教师情绪管理。

具体而言,首先,在校本培训中应该尊重教师的经验,尤其要重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教师身份重构中的重要性,这有利于维系教师的本体性(教师职业)安全和教师自我归属感的获得和教师自我价值感的追寻。尊重教师的经验,在一定的意义上,就意味着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个体的价值,这是教师培训充满生命力的原因[12]。实践知识为教师认知活动提供了最终的解释性框架乃至知识信念,构成教师认知和社会实践的必要基础,是他们真正信奉的知识,并将在他们教学活动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13]。尊重教师经验关键是要重视教师的实践知识(缄默知识),因为实践知识是教师自信的源泉。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这样的专业共同体在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因为教师日常教学中多是遇到具体的、微观的、技术性很强的问题,这需要教师之间平等地共享彼此的实践经验。教师在这样的学术共同体中会感到自身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喜悦。

其次,在校本培训中应该尊重教师的专业自,这有利于教师本体性(教师职业)安全的维系和自我同一性的构建。传统的教师培训总是将教师视为培训的工具和对象,培训的领导者总是错误地预设教师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预设了教师应该扮演的新角色。这不仅忽视了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而且使教师失去了对于培训的话语权,也就是说,培训一旦出现问题,责任就自然推到教师身上,这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和负面情绪。领导者必须承认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力量,将其视为改革的同路人。在实践中,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继续给学校赋权,使学校成为教师培训的主体,学校应该给教师赋权,承认教师基于自身需要参加的各种形式的专业活动。当教师被充分地赋权,获得自身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他们才会真正将培训视为自身的内在需要,并从中感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

五、结语

变革时代的教师面临着自我认同危机,急需完成身份重构。教师培训一向被视为教师身份重构的重要策略,在教育变革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很多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的教师培训范式已经逐渐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培训向校本培训转型,培训的重心正在下移。

情绪和自我、身份认同都是紧密相连的,身份重构本质上就是一个情绪问题。因而忽视情绪向度便很难理解教师培训范式转型背后的情绪因素。正是因为教师在校本培训中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而传统的培训常给教师带来负面的情绪经历,所以教师培训范式转型在微观上就是教师的情感选择。

为此,改革的领导者应该加强教师身份重构中的情绪管理,增加教师的积极情绪,减少负面情绪。在校本培训的实践中,首先,领导者应该尊重教师的个体经验,重视教师的实践知识;其次,领导者应继续对教师赋权增能,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支持,使教师自身真正成为变革时代身份重构的核心力量。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校本培训相对于传统的培训,能够更好地做到激发教师的积极情绪,避免传统培训中造成的一系列负面情绪,因而更有助于在变革时代完成教师的身份重构。但是校本培训自身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只依靠它无法使教师完成身份重构。因为在当下这个转型的时代,现代性困境、现代性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现代主义对人们声音的剥夺使得“焦虑”、“悲哀”、“空虚”占领着人们的内心。在物质欲望和消费主义盛行的环境中,在归属感的淡化中,在权威的不断消逝、身份感的不断模糊中,产生自我认同危机的不仅仅是教师。因而局限于教育系统而忽视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大系统对教师自我认同的冲击是无法从根本上完成教师的身份重构的,这需要整个社会环境的逐步改善和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力量的参与和合作。

参考文献:

[1]操太圣,乔雪峰.能动性与教师本体性安全[J].全球教育展望,2011(5):45-49.

[2]周建平.教师自我认同:危机与出路[J].教师教育研究,2009(4):27-30.

[3]尹弘飚.重新理解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培训[J].教育发展研究,2010(10):48.

[4]操太圣,卢乃桂.教师专业发展新范式及其在中国的萌生[J].教育发展研究,2002(11):71-72.

[5]Self Theory and Emotions.Howard B.Kaplan,Handbook of the Sociology of Emotions(pp.229).Springer

[6]Rosenberg M.1990.Reflexivity and emotions.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53(1):3-12.

[7]Denzin N K.On Understanding Emotion(pp.49),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

[8]尹弘飚.重新理解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培训[J].教育发展研究,2010(10):50.

[9]柯政.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的立论基础[J].全球教育展望,2011(9):37-43.

[10]崔允漷.关于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调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1(9):27.

[11]转引自操太圣.抗拒与合作:课程改革情境下的教师改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3(1):72.

新进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1

关键词: 理工科高校 教师培训 必要性 问题 对策

一所高校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所高校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参照系,是一所高校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能否赢得主动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理工科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理工科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受教师本身学科、专业的局限,理工科高校大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职业素质亟待提高,理工科高校教师的培训工作亟待加强。本文以河南理工大学教师培训工作为例,在阐明理工科高校加强教师培训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理工科高校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理工科高校加强教师培训的对策。

一、理工科高校加强教师培训的必要性

一所大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师德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一所大学教学质量的好坏。世界一流大学都非常重视教师的培养,特别是把青年教师的培养看作学校永续发展的基础,看作学校引领、推动社会进步永不枯竭的“发动机”。

1.加强教师培训是强化青年教师培养的需要。近几年来,河南理工大学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从2005年到2009年底,河南理工大学共引进博士281人,硕士520人。在近五年引进的876名教师中,青年教师占了70%以上,且75%以上来自国内的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高校。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没有接受系统的教师教育,踏上教书育人的新岗位,一时难以适应。面对新情况,如不加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不仅会影响青年教师自身的发展,而且必将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

2.加强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一所大学成为好大学的根本保证。教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依靠教师自身的实践,另一方面靠教师培训来完成。近年来,河南理工大学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采取各种方法,通过各种渠道、途径,狠抓教师培训工作,但效果不是很明显,教师的职业素质没有得到明显改观,教书育人的本领没有得到根本提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整体提升教师的素质,绝不是应景之需,而是实现理工科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当务之急。

3.加强教师培训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2007年年初,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指出:要“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使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结合更加紧密;……基本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质量工程的核心,是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但是,质量工程实施三年来,无论是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还是在高校创新体系建设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除各高校在创新的政策与制度环境建设中还不够完善外,广大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就不可能出创新的成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因此,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和产出更多创新成果,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

4.加强教师培训是实现理工科高校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河南理工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位点申报、科技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为达到河南理工大学制定的多科性、高水平、教学研究性大学的奋斗目标,在完成机构、专业布局调整、处级干部换届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要工作后,我校还面临着争取更多的博士授权单位、实现部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和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等一系列艰巨的任务,这就对广大教师的整体素质、工作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挑战和压力,通过学习培训使全体教职工增长才干,应对挑战;通过学习培训凝聚智慧,开拓思路,形成广大教师争做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教师的良好氛围,是实现我校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是理工科高校认清形势、迎难而上的需要,更是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理工科高校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河南理工大学为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出台了《河南理工大学2009―2014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河南理工大学师资培训工作规程》、《河南理工大学资助教师出国(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制度,鼓励教师到国内一流大学进修或攻读学位,资助教师到国外做访问学者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以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截止到2009年底,我校共有100余名教师在外攻读学位,有60余人次到国外访问或参加学术会议。通过“走出去”,教师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而且带回了很多国内外一流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为学校办学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借鉴和参考,取得了明显成效。此外,我校还通过邀请校外优秀教师和国家教学名师来校举办专题讲座,依托院(系)教研室组织召开新老教师经验座谈会,开展“越崎杯”、“力行杯”、“希望杯”三大杯教学技能竞赛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培养了一批德才双馨的部级教学名师、部级优秀教师,一大批教学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省级教学名师和数以百计的校级“特聘教授”、“示范教师”,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河南理工大学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是基层领导重视还不够。部分院(系)领导认为,教师素质提升主要靠教师自身实践,培训的作用不太,效果不明显。院(系)领导对教师培训工作认识不到位,造成其对教师培训工作不重视,对教师培训工作抓得不紧、抓得不实,导致学校教师培训工作出现“搞形式”、“走过场”等问题,影响了教师培训效果。二是教师对参加培训的认识不足。这种认识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对培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起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教师参加培训的学习兴趣不高,成效不明显。另一方面是教师,特别是新进教师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基本了解,缺乏对教学工作的感性认识,学习难度大,效果不是很理想。三是针对性不强。由于参加培训的教师来自学校各个不同的学科和专业,一般来说,不同的学科、专业有着不同的教学规律和特点,教学工作存在很大差异性,而现有的培训大多是针对教学的一般性特点组织学习,与学科教学工作结合不够,针对性还不够强。四是与教师的后期培训缺乏有机联系。教师培训是教师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一个有组织、成系统的职业和专业培训。但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理工科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师集中培训与教师后期所受的其他培训、培养脱节的问题,没能与教师后期的学习、进修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教师培训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三、理工科高校扎实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的对策

本世纪初,河南理工大学提出了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必须把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基础工程来抓。抓好了教师的培养,就抓好了学校的发展,抓好了学校的未来。理工科高校要围绕各理工科高校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以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为出发点,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活动,不断创新培训形式,不断更新培训内容,不断扩大培训群体,使教师培训真正成为推动高校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推力。

1.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做好教师培训工作,事关理工科高校发展大局。理工科高校特别是校领导和基层院(系)领导要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充分认识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要把教师培训当做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在培训前要确立培训目标、制订培训计划,明确教师培训是开发教师潜能、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提升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健全完善培训制度,完善培训形式,精心安排、周密计划,把教师个人的自我教育培训与学校的培训、教研活动,以及到一流大学的进修、访问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严把培训质量关,切实增强教师培训工作的责任感,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

2.改革培训模式,完善培训内容。一是要建立“导师带教”制度。学校要聘请师德好、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结对子”的指导老师,有计划地开展“拜师带徒”活动。导师带教主要是要帮助青年教师学会科学制订学科教学计划、上课、设计作业、辅导答疑和开展各项科研活动等教学、科研方面的常规工作,以及指导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的组织等班主任工作,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二是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青年教师在参加集中培训后,要把集中培训学到的理论、知识、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对集中培训时研究不深、不透的内容,要虚心向导师请教,再学习、再研究、再提高,达到练功与教学相互促进、学习与工作相统一,不断提高的动态良性循环,提升育人本领。三是加强跟踪指导工作。在教师培训工作中,要由单一的显形课程培训向显形与隐性课程相结合方式转变,重视实践环节。要利用教学督导组,做好培训的跟踪调查和指导工作,延长培训时间,扩展培训空间,构建立体交叉的培训体系。同时通过跟踪调查,及时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完善培训工作。四是完善培训内容。教师培训除了要有与教师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制度的解读外,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设包括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学方法论、科学研究方法、课程论、课堂管理技巧等在内的培训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培训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科研业务素质。

3.加强培训考核评估,扎实推进培训工作。针对目前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理工科高校要通过建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人事、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人事处、教务处、监察处和各院(系)主要负责人和一线教师为成员的教师培训工作考核评估工作组,对学校及各院(系)开展的教师培训工作进行考核评估,促进个相关单位和各院(系)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建立培训制度,完善培训内容,下真工夫,出奇招、高招,自主开展各种教师培训活动,加强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培养,切实把教师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做出成效,提高广大教师职业素质和教书育人本领,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新进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2

【关键词】民族地区 新课程改革 困惑 出路

一 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当前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面对新课程,教师将一切从“新”开始:重新理解教育,重新理解课程,重新认识学生,重新设计教学。这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然而,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在课程改革的实施环节出现了许多诸如形式化、极端化、表演化等堪为人忧的问题。新课程实施一段时间后,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是变得越来越适应,而是表现得越来越不适应,甚至有些教师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对新课程开始产生疏离、排斥和倦怠。教师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课程设计得再完美,如果不被教师所接受和内化,不变成教师切实的教学行为,也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明确教师为何会在新课程实施中表现出如此之多的消极态度和行为,其背后的影响和制约因素是什么,应如何看待这些消极的态度和行为,对于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临夏民族地区高中英语教师对新课程适应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旧的教师评价体系扼杀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形成了以分数和升学率为标准的评价方式,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和家长关注的是学校的升学率。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方面,学校评价教师工作成绩的主要考核标准是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另一方面,新课程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和价值观,而这些综合素质往往因为缺乏直观性和见效慢而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2.教师、领导的行动与观念相脱节

教师、领导对于新课程改革的看法和认识能够顺应社会主流意识,做出符合“社会期望”的选择,但他们在进行教学实践时却很难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转变过来,特别是当“传统”的、“应试”的教育体制还没有完全改变时,这种“转变”就更难。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部分教师一节课只留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讨论或自主复习,其他绝大多数教师仍然津津有味地进行“满堂灌”。学校行政领导更看重整齐划一的、井然有序的教学,课堂中出现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时,被认为教学秩序混乱,可能还会受到批评,致使部分青年教师不敢在课堂上大胆尝试新的教法。

3.教师的心理不适应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部分教师表现出心理不适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自我否定的痛苦感。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各方面的根本性转变,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和压力。因此,当教师必须否定和改变自己已有的、落后的观念和做法时可能比较痛苦。如果这种痛苦的情绪没能得到有效调适,将极易动摇他们对改革的信念。(2)缺乏交流沟通引发的不适感。由于缺乏教学交流与心理沟通,目前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自信心,总担心自己的教学方式会对学生获取知识不利,产生忧虑和为难情绪,这也正是造成他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压力较大,影响其对新课程适应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4.教师的知识技能缺失

新课改对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如在知识结构上,从原来只要求会处理本学科的知识发展到还要求会处理一些跨学科的知识;在思维方式上,要求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并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在教学能力上,要求具有驾驭多种教学方式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要求能利用包括网络在内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等。参照这些标准和要求,许多教师都感到自身素质和技能的不足。诚然,教师可以通过培训等多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素质,但现状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

5.缺乏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层理解

甘肃省刚刚进入新课程实验,不少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还有待加深,还需要学习和把握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也有一些教师虽然认同新课程的理念,但对于理念如何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困惑,特别是缺乏可操作的技能和方法。例如,教师对语言知识,尤其是语法和词汇的教学应该如何按照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定位把握不准;在语言技能的教学上还不能有效地发展听、说、读、写的策略;对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深层次思维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困惑。

6.新课改培训方面存在问题

目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的教师培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培训机会少。

对于民族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的英语教师来讲,在职培训几乎是他们接触外界有关专业发展信息的唯一途径。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都渴望通过培训来促进自身的职业发展。但是,民族贫困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师资薄弱的局面,这使得当地的教师培训对象相对过多、培训任务较为复杂、培训机会少。

(2)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缺少对教学操作层面的指导。有很多老师都对目前的教师培训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对今后的培训充满了希望,但也有不少老师表示了遗憾。他们认为目前的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如迫切需要的教学方法的培训与指导并没有体现在培训内容中。

(3)培训方式单一。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目标,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式是有效培训的一个重要保障。新课程改革要求这些受培训者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那他们接受的有关新课程改革的培训模式是怎样的呢.据调查大部分接受过培训的教师表示“满堂灌”的培训模式仍然很普遍,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培训者与他平常的教学方法差别不大。事实上,教师希望通过难得的培训机会获得新的教育理念下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方面的示范和指导。

三 对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1.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1)更新评价观念,“为发展而评”应成为教师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和评价实践的行动指南,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必须体现在整个评价体系的始终。

(2)从评价的目的来看,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发展。评价不是为了制定教师的奖惩标准,而是为了客观地了解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势和不足,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帮助,使教师能得到充分发展。

(3)从评价主体来看,倡导自评为主,多元互动,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主动参与评价,以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体,从而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和公正,使被评教师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以利于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

(4)从评价的内容来看,多元智力理论启发我们,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每个方面的发展也不一致。因此,课程评价应立足于从智能结构的各个方面去全面评价教师,综合考查教师,不仅要考查教师的教学成绩,还要评估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和自我发展能力,让他们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5)从评价的方法来看,应整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由于人的丰富个性往往是几个僵硬的数字所不能全面反映的,应当改变过去单一的定量评价方法,引入档案袋评价、评价日程表、反思日记、成果展示等定性评价方法,以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情况。

2.建立健全培训体系

(1)培训内容、形式和手段科学化。在新课程培训中,要充分了解教师的需求,将培训重点放在教师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上,做到有的放矢。培训内容中应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具有超前性和先进性,开发能够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教师创造力的课程,关注本地区本民族的实际情况,了解地方风俗习惯、宗教传统等。在培训形式上,要改变单一的“讲授式”培训方式,多开展案例讲座、观摩研讨、课改研讨会等互动活动,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使教师在培训中能获得实质性的提高。在培训手段上,充分利用卫星电视、广播、互联网等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师培训,能缓解贫困地区师资不足的矛盾。

(2)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校本培训通常有这样几种方法:一是对本校教师进行各种教育教学基本功训练,如“说课”训练、信息技术教学技能培训、活动课技能培训、班主任工作培训等,这类培训旨在让教师掌握操作要点,培养教师的基本功;二是实践性培训,其方式是导师带教、校际教师之间交流、教学案例分析等,旨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三是组织教师在学校真实环境中开展课题研究,学会选题、设计研究方案、调查研究,旨在培养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四是开展评价培训,即开展听课、评课、课堂教学评优等,旨在帮助教师认清自己,提出改进的建议;五是开展学校、教师、家长、社会联动,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旨在收集多方面意见和建议,共同谋求学校的进步。

(3)倡导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增强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必须加强三个方面工作:首先,使教师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树立科研先行的观念,并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克服遇到问题“凭直觉、靠经验”去解决的思维定式;其次,努力提高教师科研能力,通过举办科研方法培训班、指导教师做科研课题、交流科研经验的方式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第三,建立教师科研支持系统,各级教育科研部门要与学校加强联系,确保教师在教育研究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高中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民族地区高中英语教师必须主动投入到新课程的改革当中,把新课程改革当做自己专业更新和成长的有利时机,自觉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课程知识和教育情景知识,优化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结构现状。要彻底改变教育观念,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和学生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同时又是学生进步的观察者、鼓励者和积极的评价者,从而摆脱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被动和困惑局面。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高洪德.理解与实践高中英语新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何锋.高中新课程实践引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