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三方检测专业技术

三方检测专业技术

时间:2022-09-06 20:01:46

三方检测专业技术

第1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财神的跟班”为你整理了这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科技创新状况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是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重要的技术支撑手段,是准确评估食品质量安全、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行为、提升生产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保证食品在进入市场或经营流通环节后质量安全的有力抓手。在新形势下,走科技创新引领检验检测机构之路,提高检测技术水平,更新检测管理体系,加强检验检测机构技术引进、推动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机构的综合检测能力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一、检验检测机构现状

杭锦旗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成立于2013年8月(杭机编发【2013】38号),股级建制,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2名。主要职责是负责全旗的食品、药品、化妆品和保健食品抽查检验、委托检验和复核工作。于2018年2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资质认定(证书编号:180500140098),具备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基本条件和能力,可以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2019年为有效解决检验检测领域职能相近、职责分散、条块分割、重复检测、重复建设等问题,将旗农牧局、粮食局相关检验检测职能整合,成立杭锦旗检验检测中心(杭党编发[2019]35号),挂杭锦旗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杭锦旗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杭锦旗粮油质量检验检测站牌子,主要负责全旗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化妆品、保健食品有关卫生和理化指标检验检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粮食质量检验检测及上述产品的委托检验检测工作。

十二五期间因检验检测工作未开展,仅做日常业务工作,配备工作人员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 人,本科学历1人。初级职称2人。十三五期间通过实验室建设认证,检验检测职能逐步完善,技术力量逐步充实。现有工作人员12人,在职事业编制内专业技术人员8人,在岗事业编制外聘用工作人员4名。其中副高级人员2 名,占专业技术人员比例17%,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比例25%,初级专业技术人员7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58%。在岗专业技术人员中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7人,专科4人。70后3人,80后6人,90后3人,逐步实现了专业技术人员年轻化、知识化。

二、 检验检测机构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的专业技能参差不齐, 不能满足检验检测机构发展的需要

现有检验检测机构12名工作人员中,仅有6人是食品检验检测相关专业学历, 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匮乏, 对检测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指标参数理解不透彻, 只能对一些简单的产品进行检测。在进行检测时, 难以掌握不同产品的检测方法, 对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做到全面系统的分析研判。

(二) 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检验检测机构虽然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监督管理体系, 但没有严格执行,从而无法保证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仪器设备老化, 满足不了检验检测技术全面发展的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现有仪器设备于2016年通过招投标采购,部分仪器已出现老化故障,当用老旧的检验设备进行检测时, 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误差增大。 还有一些检验仪器设备虽然比较新, 不存在老化的问题, 但是功能比较单一的, 只能检测一部分项目, 对有的检验项目精度不够, 达不到要求。现在食品检验标准、 要求不断更新提高, 设备精度要求越来越高, 检验仪器设备投入较大, 效益较低, 这样就会出现设备更新慢, 满足不了检验检测技术全面发展的要求。

(四)对标学习、交流培训机会少

检验检测技术、执行标准不断更新,抽样工作进一步得到规范,需要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现有工作人员仅在实验过程中互帮互学,摸索经验,毕竟技术水平有限,虽然按照正常的操作进行检测,但因缺乏更深层次的专业检测技能, 致使检测数据出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抽检人员在抽取样品过程中操作是否规范是否具有代表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五)外聘人员待遇低,检测队伍不稳定。

检测中心十三期间先后聘用在岗事业编制外人员8人,均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操作,都已成长为检验检测中心的中坚技术力量,但由于薪酬待遇低,不断有人离职,到2020年仅有4人在岗。熟练技术人员的离职,无疑给检测中心带来巨大的技术力量的损失。

三、 检验检测机构发展的对策与趋势

(一)加强培训,提升检验检测人员的队伍素质

检验检测技术人员是检验检测机构开展工作的核心, 检测机构应该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检验人员参加培训, 使检验人员对检测专业知识、检测的科学方法有深入的了解。通过参加培训可以完善自己的检测知识结构体系, 提高自己的检测技能。 检测机构还应该定期对人员进行多方面考核, 不同实验室结果比对, 检测人员检测结果比对, 从而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能力。还可以聘请一些优秀的检测方面的专家来开展讲座, 检测机构人员可以在听讲座的过程中学习到最前沿的检测专业知识。检测机构做好这些工作, 才能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使其更加专业。

(二)强化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做到权责利相结合

检测机构只有健全和完善监督管理制度, 才能约束工作人员在检测工作中的行为, 保证工作的规范化, 检测数据的准确度。 要想做好检验检测工作, 不断发展壮大, 应该做到权责利相结合。 对检验检测人员一是在检测过程中, 应该明确检测项目和检测标准方法, 熟练掌握检测技能; 二是检测人员应该为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三是在对产品检测完成后, 应该及时上传系统,打印检测报告反馈检测结果。 四是强化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分析水平,不断总结在检测中解决问题的经验, 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 探索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高检测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及时更新老旧设备,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要不断更新老旧设备, 适应发展的要求, 及时解决因检测仪器设备精度不够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误差增大造成的影响。逐步完善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宽检验检测工作的覆盖面。

(四)提高检测人员待遇,大力发展人才战略

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在实验过程中,经常性的接触大量的有毒有害药剂和气体,建议政府对长期从事直接检验检测人员设置有毒有害保健津补贴。采用政府购买等方式或引进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充实检验检测人员队伍,提高外聘人员的薪酬待遇,调动检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障检测队伍的稳定性。

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路和措施

杭锦旗检验检测中心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机构,面临新形势和机遇,在十四五期间应注重从人员、机构、资金、技术方面加强建设,逐步壮大检验检测机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检验检测技术力量。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深化完善技术机构的整合与布局,努力打造一支“忠于职守、技术一流、严格把关、保国安民”的质检人才队伍。二是通过不断学习培训提高掌握新装备新技术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建设和规划,真正发挥出实验室的最佳效能。三是积极引导技术人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检验检测工作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四是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或技术熟练人员壮大检验检测队伍。

(二)完善实验室建设,加强检验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检验检测能力。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实验室建设,根据检测工作要求,及时更新老旧仪器设备,购置新型仪器,逐步扩大检验检测工作的参数和覆盖面。二是加强实验室能力比对,积极开展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比对工作,促进技术交流,全面提高检验检测能力。三是强化检验检测机构服务质量保证体系,督促检验检测机构严格执行检验检测相关法律、条款,实施检验检测报告责任追溯等制度,切实做到检验检测行为制度化、 规范化。依法查处无资质检验检测、 超范围检验检测、 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以及其他欺诈委托方等行为。

(三)加大财政资金对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

加大对检验检测机构的资金投入力度,努力打造高品质、高效率、高水准的实验室。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能力验证,加强实验室之间的技术交流,全面提升检验检测技术水平。

第2篇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分析

根据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淄博职业学院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最近三届毕业生一年后的就业率及各专业平均就业率见表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最近三届毕业生的就业率稳定提高,2010年已经超过各专业平均水平,主要原因如下。

1.学生的培养质量逐年提高

淄博职业学院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以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为主线,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师资队伍建设、重点专业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有效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水平。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以学院“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培养融为一体、教育与教学融为一体、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技能培养融为一体、课内与课外培养融为一体”的思想为指导,面向汽车后市场,创建并实施了“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汽车机电维修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育德为先、能力导向” 的学分制考核体系、“就业发展、跟踪服务”的评价反馈机制等。

该专业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教育专家共同修订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项目工作课程。专业课教学实行“教、学、做合一”,充分发挥职校学生的形象思维优势,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理念和敬业精神。

2.汽车后市场逐年扩大,就业机会增加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汽车工业加快了国际化进程。目前世界主要跨国公司均已进入中国,并不断加大投资力度。

在淄博市产业发展规划中,确定了一系列汽车产业的发展方针,包括积极融入国内外大型汽车企业的生产体系,搞好配套与协作,推进轻型载货汽车、特种车及汽车零配件发展,并在淄川规划建设以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为重点的产业区,形成年产30万辆轻型载货汽车的生产能力。同时,近年来,淄博市汽车保有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据淄博市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的统计,2011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83万辆,其中私人拥有汽车72万辆,仅2011年私家轿车上牌就达8万辆。在汽车拥有量急剧增加的背景下,汽车销售、汽车维护修理、汽车保险理赔、汽车美容等岗位对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良好的区域经济环境,促进了淄博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率的稳步提升。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析

根据麦可思的统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最近三届毕业生一年后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各专业平均相关度见表2。最近三年,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一年后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逐年下降,但2010年仍超过各专业平均水平十个百分点。

1.原因分析

随着汽车后市场的迅速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越来越宽。有些学生为了提高收入或发挥自身优势,选择了汽车销售、汽车保险理赔等岗位;有的学生擅长钳工工作,选择了汽车钣金岗位;有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技术含量较低的汽车美容工作。学生的就业范围扩大了,到汽车维修岗位就业的比例就降低了,因而近三年该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呈现下降趋势,见表2。

2.对策

为了顺应学生的职业选择,建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如在专业拓展课程中开设汽车营销、保险理赔等课程,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平均月收入分析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最近三届毕业生一年后的平均月收入、各专业平均收入的对比见表3。最近三年,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一年后的平均月收入逐年提高,增加幅度远远超过各专业平均水平,2010年甚至超过各专业平均水平近20%。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汽车维修,这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很难胜任此工作。因此,超高的技术含量决定了从业人员的收入也会高人一筹。此外,随着汽车市场的火爆,汽车后市场出现了用工荒,汽车检修专业的学生供不应求,许多4S店、综合修理厂为了吸引汽车维修专业人才,不得不提高员工的待遇。

第3篇

近年,在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引入百分之百第三方质量检测,是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一大突破,也是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检测惯例。但如何选择第三方质量检测单位,如何评价才能更好地体现独立第三方的作用,是水利水电工程招标中面临的新课题。广东省在省属水利水电工程中开展了百分之百第三方质量检测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以下结合广东省实际,就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第三方检测单位招标评标方法与标准提出建议。

一、第三方质量检测招标基本涵义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第三方检测是由独立于业主、监理、承包人等参建主体单位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化检测单位(公司)承担,采取科学规范化的运行模式,遵循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为工程建设科学地采集数据,正确地评价检测结果。所谓百分之百第三方检测招标,就是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全部质量检测工作通过招标竞争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符合国家资格要求的第三方法人单位负责,充分体现检测工作的独立性和公平性,更好地控制和保证工程质量。

二、第三方质量检测招标性质特点

①服务性。水利水电第三方质量检测作为第三方,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提供专业的质量检测提供重要依据,其性质就是为建设单位(业主)提供技术服务。第三方检测单位必须具有必要的检测资格和检测物质技术条件,其成果是为监理、业主和政府质量监督机构提供公正的检测数据。因此,第三方质量检测招标,从性质上说仍属于服务项目,属于服务招标的范畴。②专业性。水利水电工程属于专业工程,其第三方检测招标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检测单位必须具备专门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熟悉《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国家和水利水电行业标准;具有符合国家和行业规范要求的检测试验设备和相关专业设备。③独立性。水利水电工程中引入第三方质量检测,就是要避免施工单位自检带来的检测工作不独立,或施工单位与检测单位具有隶属关系或其他经济利益关系带来的一些问题。因此第三方质量检测单位的引入,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严格的独立性。④公正性。公正性是第三质量检测单位的生命线,也是水利水电工程第三方质量检测招标选择检测单位的最重要、最关键条件。必须确保第三方检测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良好的工作信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否则引入第三方检测单位就失去意义。⑤针对性。招标选择第三方检测单位时,必须要求检测单位的检测方案与配备的检测设备是针对本工程实际而配置的;也要有与本工程质量检测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现场操作技术工人,否则第三方检测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第三方检测评标方法与合同选择

根据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和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可知,水利工程评标方法可采用“综合评估(分)法、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及两阶段评标法”。两阶段评标法适用于专业技术复杂、技术要求高或者标准和方案还没有确定,需要通过两个阶段进行招标的项目评标;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一般适用于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者招标人对其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招标项目;不宜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招标项目,一般应当采取综合评估法进行评审。在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中,从第三方质量检测单位招标性质和项目特点可知,第三方质量检测属于服务招标的范畴,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而招标目的是为了择优,选取一个具有较强技术、独立公正的法人单位,以确保检测成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因此不宜选用两阶段评标法、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和最低评标价法,采用综合评估法(综合评分法)比较合适。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第三方质量检测,由于设计深度原因,招标检测项目清单难免有个别项目漏列,在确保最高限价时,可以适当考虑这方面的因素,但承包方式则按总价承包比较合适,方便合同管理,避免引起太多变更,不利于结算和投资控制。

四、第三方质量检测招标评标标准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第三方质量检测的性质特点,采用综合评估法进行评标,一般可以分商务、报价和技术三方面进行评审,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分,以总分最高者为推荐中标单位。①商务因素。商务因素一般占总分的30%~35%。投标人经验和业绩(一般占有5%),主要考察投标人对一般工程检测的经验和已经历的检测工程和业主评价情况;类似工程检测经验(一般占10%~15%),主要考察投标人有无与投标项目相类似的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经验和业绩,业主或主管部门的评价意见;资格与资信(一般占5%),主要考察投标人是否通过国家有关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情况,其银行资信等级、行业资信等级与信誉等,资格有无变化,是否全面满足项目检测要求(资格后审的),对于资金要求不高的,可不考察其银行资信状况;合同履约能力(一般占10%~15%),主要考察投标人对质量检测合同的履约能力,可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和业主对投标单位的评价(如“守合同重信用”证书获得情况),投标人检测能力(包括设备和技术)的证明材料等。②技术因素。技术因素占总分的40%~45%。一般情况下,除报价、商务因素外,可以将评标的技术因素分为优、良、中、差四等,各等对应因素评分数可参考分值范围如表1,表1中Y为评标项目各分项的满分值。投标人对检测工程理解(一般占2%~3%),主要考察投标人对所检测工程的检测条件、检测内容、检测范围、检测特点的分析与评价;检测项目的重点与难点(一般占5%~6%),主要考察对将要进行检测项目的重点和难点分析,检测单位对这些检测项目内容应做的准备和适应情况;投入资源及其配置情况(一般占3%~5%),主要考察投标人对本项目检测投入的组织机构、技术力量、技术工人、检测机械和设备的配置,特别是现场检测技术、工人与设备配备能否适应项目全面检测的需要;检测计划及其进度控制(一般占3%~5%),主要考察投标人有无根据项目进度要求进行检测工作计划安排,如何保证检测进度适应工程建设进度和项目验收的需要;检测质量及其公正保证(一般占5%~8%),主要考察投标人对检测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完整,如何保证做到检测质量科学、公正及数据准确,保证措施科学、可靠;投标项目主要检测方案(一般占15%~25%),主要考察投标人对本工程所制定的总体检测方案是否适应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需要,主要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案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质量标准、规范要求,是否做到操作规范、措施落实、科学公正。③报价因素。报价因素,一般占全部的25%~35%。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项目,主要是要确保工程质量控制满足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第三检测的费用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来说,所占比重很低,但作用重大。因此,对于报价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保证一定的竞争性即可,一般根据概算控制和工程难易程度设置最高限价,控制投标价格。第三方检测招标一般采用总价承包合同,检测报价部分的评价,根据公式法进行计算,公正合理。这里推荐一个计算公式供参考:总报价直接得分F3(设报价占总评分的30%时),报价得分F3按下式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当B0≥B,F3=30-100×(B0-B)B0,当B≥B0,F3=30-120×(B-B0)/B0其中,B为投标单位的总报价;B0为所有有效投标报价算术平均值,计算投标报价算术平均值B0时,当有效投标报价超过5个时去掉一个最高报价和一个最低报价;当有效投标报价超过10个时去掉两个最高报价(即第一、第二顺序的高报价)和两个最低报价(即倒数第一、第二顺序的低报价);每增加5家,相应增加去掉2家,以此类推。

五、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引入百分之百第三方质量检测招标,是我国水利水电行业建设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新举措。从广东省直属工程推广应用情况看,实行百分之百的第三方质量检测,可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使工程质量检测更加独立和公正,是值得在全行业推广的一项质量保证措施。

参考文献:

[1]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S].2001.

第4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测试技术

1 研究背景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试验检测是控制和评定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项高质量的建设工程中,试验检测技术应当作为一条主脉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而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试验检测人员则是保障这条主动脉健康运行的新鲜血液。

但目前,土木工程建设领域中普遍存在着试验检测人员匮乏与操作不规范等诸多问题。由于对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试验检测人员的急需,社会已向高等教育提出了迫切而强烈的培养需求。经过对省内大量工程建设单位的调研与专家论证后,我校于1999年率先招收了首届测试技术专业的学生,开创了全国高校土木工程试验检测技术专业从无到有的先例,具有特色鲜明的独创性。我校测试技术专业建设至今,已有14年的发展历史,培养了10届毕业生。在多年的专业建设与突出岗位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探索,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2 土木工程专业测试技术方向的培养目标

基于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的测试技术专业,针对当今社会需求,在试验检测方向的人才应具备哪些知识、能力和素质,及其培养水平应达到何种程度三个核心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并提出了岗位应用型综合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测试技术专业建立了一套注重工程实践,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整体化、立体式的改革方案,为培养创新型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3 测试技术方向突出岗位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土木工程测试技术方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基于CDIO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模式——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并结合实践教学突出岗位特色的培养特点,建立的“四个阶段、三个能力、二个循环、一个资格”的实践教学体系。

3.1四个阶段

指四个教学阶段,就是将四年本科培养方案按照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要求划分为四个试验技能教学阶段。

第一阶段——科学实验意识培养阶段。由普通物理、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课程的实验课程群组成,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一阶段主要培养目标为:结合理论课教学,使学生建立一个认真、严谨、科学、安全的实验意识。通过第一阶段学习,要求学生充分认识实验环境对实验结果的重要性、实验操作规程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第二阶段——工程试验技能培养阶段。由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土质与土力学、水泥混凝土测试技术、基层稳定材料测试技术、沥青混合料试验技术和土木工程检测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试验课程群组成,主要为工程技能性试验,包括验证性与综合性试验。该阶段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试验操作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各门课程的常规工程试验的操作、试验数据的处理、试验结果的工程评价和规范编写工程试验报告的方法。该阶段具有试验性课程设置全面、课程群组配完整、试验课时比例大等特点,是学生由基本技能向专业技能转化的重要过渡阶段。这一阶段除培养学生应具备的以上能力外,还培养学生认知与工程试验检测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等各类技术标准、规范与规程。

第三阶段——综合设计试验能力培训阶段。由第二阶段专业课程的试验课程设计群组成。以培养学生的试验设计、试验技能综合应用、试验分析、应对问题和调整方案等能力为目标,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试验设计、工程合理选材、检验、优化配合比设计等能力,学会熟练地运用各种工程规范、规程与技术标准。

第四阶段——岗位实训阶段。主要由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假期工程实习组成,该实践环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工地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检测等内容。以培养学生工程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要求学生熟悉工程环境、工程项目、工作程序、工程结构、工程材料和检测项目等内容,熟练工程试验应用,熟悉应用各种技术规范、标准与招标文件等技术资料,具有基本的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在实习环节中获得工程实际毕业设计题目,并通过毕业设计环节进一步达到熟悉、熟练工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程能力。

3.2三个能力

结合四个教学阶段,实现由低到高的三级能力的培养目标。第一教学阶段,实现三级科学实验能力目标,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实验意识;第二与第三教学阶段,实现二级专项与综合技能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学生具备试验检测操作能力、试验综合设计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岗位素质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第四教学阶段,实现一级工程综合能力目标,强化综合应用与岗位能力。

3.3二个循环

为使学生的试验技能不断提高,在四个教学阶段中,实施了纵向与横向的内容覆盖。纵向覆盖通过两个循环进行,横向覆盖通过不同课程的交融实现。

第一循环主要在第一到第三教学阶段中完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应完成三个阶段中教学大纲规定的所有实验(或试验)项目,以第一教学阶段基本实验过程训练为基础,通过第二、第三阶段各门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的工程试验和试验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独立操作试验和完成综合试验设计的训练,在第一循环中实现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第二循环通过第四阶段岗位实习,并结合实际工程完成毕业设计等实训实现。在第二循环中,学生获得独立完成工程试验检测、综合试验设计、工程施工与监理等任务,能够基本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3.4一个资格

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对在校生进行交通部公路水运试验检测技术人员和工程监理人员等业务培训与指导,便于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利于学生就业与就业后快速独立顶岗。

4 人才培养效果

通过“四个阶段、三个能力、二个循环、一个资格”的突出岗位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施,我们培养的测试方向毕业生既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又具有扎实的试验检测实践能力,达到了良好的培养效果。

4.1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达到了试验检测工程师的初步要求

经过四年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试验操作与试验设计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工程试验检测与试验设计;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经过多门课程试验课程设计的反复训练,学生具备了熟练运用技术规范、规程、标准的能力,以及设计创新能力;工程试验检测与设计多由几人共同完成,通过几年的连续协作,学生具备了与他人沟通、包容、团结与合作的能力。

4.2毕业生供不应求

土木工程专业试验检测技术方向的每届毕业生都供不应求,学生就业率达100%,学生签约至四大交通类中央企业及省级大型企业比例达70%以上。在目前双向选择的就业形势下,测试技术方向的学生挑选单位的现象仍处于就业主流。

4.3测试技术方向毕业生胜任工作的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由于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案正确、改革思路创新,培养的学生为综合性土木工程技术人才,既能胜任工程试验检测与实验室管理任务,又能承担施工、监理等多项任务。虽然我们培养的试验检测方向的毕业生仅有10届,但多数学生已成为该领域的技术骨干,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5 总结

土木工程专业测试技术方向“突出岗位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经历了14年的反复实践与不断提升,总结出了一套先进、创新、科学、可行的实践体系教学改革培养模式,效果显著。该模式培养的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政治与道德素质、包容合作的工作作风、扎实坚硬的专业素质。同时,在改革实践中,还培养出了一支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专业技术过硬的双师型的优秀教学团队。面对全国性的土木工程试验检测专业人员普遍缺乏的现象,该项改革成果在应用型本科交通土建类高等教育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与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Edward F. Crawley, Johan Malmqvist, William A. Lucas, Doris R. Brodeur. An Updated Statement of Goals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CDIO Syllabus v2.0.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DIO Conferenc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Copenhagen, June 20-23,2011.

第5篇

如何才能对食品进行科学的安全评价?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代谢规律研究覆盖面广,包括从源头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学科交叉领域多,技术要求高。既需要灵敏的检测技术方法,又需要科学的残留代谢规律的探索;既要通过制定标准法规指导技术人员操作,又需要进行科普推广。”吴玉杰从事食品中有毒有害成分分析、食品安全研究10多年。她说:“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国内食品安全研究技术与国际水平接轨。”

在向目标迈进的路途中,她开发出20多套食品中有毒有害成分分析检测技术,先后帮助广西区出口企业攻克了“三聚氰胺”“马来酸酐毒淀粉”“瘦肉精、喹喔啉”类兽药残留检测等国际影响力重大的食品安全技术难题,为打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促进出口创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情牵食品安全

吴玉杰是哈尔滨人,本科学的是化学教育。最初与食品安全“相遇”是在2001年进入湖南师范大学读研期间在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做的一个课题。这期间,她涉及到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吴玉杰发现,检验检疫局的科研工作不仅直接与国际前沿接轨,还能直面企业,体现了科研工作的价值。因而,在硕士毕业后,她选择了读博。

2004年,吴玉杰投华中农业大学“973”首席科学家袁宗辉教授师门。“袁老师在博士期间对于我的帮助很大,现在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老师的严格要求。”吴玉杰回忆说,“他是首位研究出喹喔啉类合成药物的替代药物的科学家,当时我们研究组都在做相关研究,我主要的方向是喹喔啉类的兽药的代谢规律、降解规律和残留检测方法。”

博士3年,校园风景如画,吴玉杰却无暇欣赏。她争分夺秒地推进着自己的学业,完全沉浸在实验研究中。2007年,她最终以申请4项专利,发表2篇高影响因子SCI论文,完成2项国家和农业部标准的优秀成绩如期毕业。导师希望她留校任教,其他几家高校和企业也都表示要提供给她发展的空间,这时广西检验检疫局正在做人才引进,与吴玉杰取得联系,希望她来广西局。“尽管爱人和家都在北京,广西局也没有高校给的待遇好,但我还是没有犹豫就去了广西。可能还是心里对检验检疫工作有情结吧。”吴玉杰笑着说。

创新在广西

2007年,吴玉杰来到广西检验检疫局。回忆当时的情况,她说:“那时虽然条件比去前设想的还要艰苦一些,但很充实。从情感上还是感觉很好,单位和领导都很重视。单位是说引进特殊人才,但对我个人来言,其实就是加入了一个新的团队。来到这里以后,因之前在湖南局的基础,工作很快就上手了”。

在吴玉杰看来,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承担的不仅是我国进出口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卫生项目的检测检疫工作,同时还有很多相关科研的制标活动及技术服务工作。而在实验室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检测样品、写检验报告,更重要的是,还要帮助企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减少企业的损失,促进和扩大出口。

――三聚氰胺快速检测

2008年9月,“三鹿婴幼儿”的三聚氰胺污染事件席卷整个乳品业,这时国内没有一套令人信服的乳粉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标准。在无标准、无方法也无可参考的情况下,吴玉杰只用了3天时间,就研发出了适合乳粉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方法。2008年10月,广西检验检疫局参加认监委主持的乳制品中三聚氰胺能力验证工作,评估获得“满意”。1个月的时间里,吴玉杰带领实验室的同事们完成了包括社会委托和专项检查抽样等共1000多个样品的检测。

2009年9月,印尼媒体宣称广西梧州的冰泉企业的涉奶产品中检出高含量三聚氰胺。一时间,香港台湾印尼所有冰泉产品全部下架,企业陷入困境。吴玉杰采用之前研发的快速检测方法对1000多个出口产品溯源排查,并将结果送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进行复核。最终确定结果一致,所有留样和所用原料经检测三聚氰胺均符合国家限量值规定。广西局以准确的检测数据有力地反击了国外对于中国产品的恶意诽谤,梧州生产的冰泉产品重新上架出口,此举为广西梧州乳品出口企业挽回巨额经济损失。

――二溴乙烷残留检测技术

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水果进出口量大。吴玉杰为解决长期困扰进出境水果及水果罐头中二溴乙烷残留检测技术的难题,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二溴乙烷残留量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及二溴乙烷残留量分析的气相色谱、气相―质谱联用以及顶空气相色谱3种分析方法,其中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二溴乙烷残留量测定的顶空气相色谱法及水果及水果罐头中二溴乙烷测定的气质联用确证技术。

吴玉杰还同时发现了水果中二溴乙烷残留降解动态规律研究,确定了二溴乙烷保质期及施用后的安全期,为水果进出口农药残留安全评估提供了基础数据。吴玉杰制定的《出口水果及水果罐头中二溴乙烷残留量检验方法》标准,于2011年由国家质检总局实施,作为目前国内关于水果及水果罐头中二溴乙烷残留量检测的唯一标准,迅速在全国得以广泛推广应用。

这一成果不仅为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提供了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同时促进了我国水果及水果罐头的出口创汇和水果种植业的发展。据统计,2010至2011年,仅广西口岸新增进出口火龙果、山竹、榴莲、龙眼、香蕉、红毛丹等水果贸易额达50亿元,创税收3.5亿多元。2011年,经由广西口岸进出境的水果数量达到100万吨。由于水果进出口贸易的大力发展,广西物流、服务业得到促进,农民就业机会增多,因此带来的间接社会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瘦肉精、喹喔啉”类兽药残留安全技术

长期以来,养殖业主要借助各种兽药进行抗菌、促生长,喹喔啉就为典型有效的一类抗菌促生长兽药,但因其致畸、致癌、致突变等毒性欧盟等国家已禁用,但国内外滥用现象仍难以遏制。吴玉杰针对这种现状,带领团队开展研究,在国内外首先发明了喹喔啉类兽药残留标识物3-甲基喹喔啉-2-羧酸的合成技术,建成动物源性食品中喹喔啉类2种残留标识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并将其提炼为国家标准1项和农业行业标准1项。同时,在国内外首次开发出饲料中卡巴氧、喹乙醇、喹烯酮、乙酰甲喹、喹赛多等五种喹喔啉类兽药的同时提取、净化、分离技术,建立喹喔啉类原药及代谢产物同时检测及确证系列技术。

这项成果为迄今食品安全检测中最完整、最先进、最系统的研究,填补了多项国内外空白。此项成果系列检测技术被写入国家“十一五”食品安全重点规划图书《兽药残留检测与监控技术》和《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指南》2部专著中,在全国检验检疫、质量监督、饲料兽药监察和食品安全监察系统尤其在饲料、养殖企业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吴玉杰的这一成果,不仅改写了标准物质都是国外首先研制成功的历史,而且确保了进出口的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安全并加快了检测通关速度,更重要的是,未再发生因喹喔啉类兽药残留造成的贸易纠纷,确保了我国养殖业与国外交涉时在技术上处于优势地位,突破了国外贸易技术壁垒,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养殖业的出口创汇和发展。据统计,2010至2012年,仅广西口岸新增进出口畜禽、水产品等动物源性食品贸易额达97.16亿元,创税收8.5亿元,较2007―2009年度分别增长27.8%和19.6%。

――“毒淀粉事件”的应对

面对日益增长的对外贸易量、日益复杂的技术贸易措施,检验检疫实验室必须加强实力,才能满足外经贸企业检验检测的要求。吴玉杰带领团队,用科技手段一次次捍卫了我国企业的形象。2012年,广西明阳生化集团公司被举报在食用淀粉中添加有害成分马来酸酐,这又是国内外告急的检测技术。吴玉杰亲自摸索方法,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淀粉及食品中马来酸酐的检测方法,并通过国家认证认可三合一评审,取得国际通用的检测能力资质认可,为广西的支柱产业之一的淀粉企业正本清源。

有了热爱,还要有坚持

一次次涉及进出口企业的“贸易暗战”就像一次次的“战斗”,吴玉杰都经受住了考验。像这样的突发事件在技术中心还有很多,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日夜连轴转进行着紧急检测技术攻关,她早习以为常。在吴玉杰的工作日志里,除了科研实验,她总会拿出很多的时间来和企业打交道。她说:“目前企业对于产品的控制,特别是对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而企业自身这方面的知识和检测能力还很薄弱,他们非常期望我们在技术上、检测上质量控制上提供帮助。”

吴玉杰深知,检验检疫人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性,因而在工作中有很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虽然工作强度高,但她无论何时都严格律己,有时甚至苛刻。作为技术中心的技术负责人,吴玉杰不仅认真对待日常每一项进出口检测业务,而且不断向国际实验室能力水平看齐。为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她组织中心各实验室开展标准方法的确认、非标准方法开发等工作达3000多项;2007―2013年,她组织中心技术人员参加国内外检测能力水平验证项目达100项,均获得满意结果。

在广西的8年间,吴玉杰先后主持“国家星火计划”、省部级科研课题20多项,制定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0多项,其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出版论著3部。由于在科研上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及在处置进出口贸易突发事件中的优秀表现,她个人也先后被评为广西优秀共产党员、广西十大杰出青年,广西第十二届青年科技进步奖,广西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作为一名检验检疫战线上的女性科研工作者,她只是轻快地说:“有困难就去克服,既然来了,就要把工作做好”。

这就是吴玉杰,行而有思,思而行远,心有信念,何惧远方。思想自会为她拂去尘埃,让她在前进中淡若清风,自在安宁。

第6篇

关键词:课程标准、混凝土无损检测、土木工程检测技术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is to the student accept certain education stage after the results of the specific description, is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in particular stage should achieve the specific index, it is the basic standard of teaching and requirement,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course is the basis of evaluating, is compiling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paper basi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in liaon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f profess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test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he concrete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ourse as an example, and talk about the course of curriculum standard, hope to relevant course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useful help.

Keywords: curriculum standard, concrete nondestructive testing, civil engineering testing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自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一直学习苏联模式,采用教学大纲的提法,课程标准这个术语只是近年来才开始重新被提及。目前,我国高职学校普遍采用课程标准这一提法,本文可以为相关课程提供参考依据。

一、课程名称

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与应用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为该专业核心课程。

三、适用专业

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等

四、课程定位

本课程为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所讲述内容是专业核心能力要求。本课程应开设在校内学习的最后一学期,学生在学习之前应具备《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构造》等专业知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混凝土检测岗位实践能力。

五、设计思路

根据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对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本课程以实用、够用为主,强调理实一体,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手段体现完整工作过程和岗位职业能力。

六、课程目标

(一)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使用混凝土无损检测仪器,并能独立进行试验操作;

2)能够正确掌握混凝土无损检测方法及混凝土强度计算方法,并能为混凝土构件下结论性意见;

3)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检测方案,能够分析比较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4)能够简单编制混凝土无损检测实施性方案,并能完成技术交底工作。

(二)知识目标

1)熟练掌握《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中关于检测技术方面的相关知识;

2)熟练掌握《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中关于检测技术方面的相关知识;

3)熟练掌握《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中检测技术要求;

4)熟练掌握《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中检测技术要求;

5)能基本了解《后装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中检测技术要求。

(三)素质目标

1)应具备获取、分析、归纳、总结、交流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

2)应具备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4)应具备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5)应具备计划组织能力。

七、课程内容与要求

项目一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工作任务:按照委托内容,利用回弹仪,依据《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采用标准检测方法,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强度检测,最后得出结论。

主要知识点:1.回弹法基本原理;2.回弹仪的使用方法; 3.回弹法检测技术;4.回弹值的测量;5.碳化深度值的测量;6.回弹值计算;7.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值计算。

能力要求:能够熟练掌握回弹法检测技术;能够进行实际操作;能够编制检测方案;培养爱岗、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项目二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工作任务:按照委托内容,利用钻芯取样机,依据《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采用标准检测方法,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强度检测,最后得出结论。

主要知识点:1.钻芯法的优缺点;2.钻芯法基本原理;3.钻芯法检测技术;4.芯样的一般要求;5.芯样试验及混凝土强度计算;6.混凝土强度推定区间的确立。

能力要求:能够熟练掌握钻芯法检测技术;能够指导工人进行实际操作;能够根据实际编制检测方案;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项目三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

工作任务:按照委托内容,超声检测仪,依据《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采用标准检测方法,对混凝土内部缺陷进行检测,最后找到混凝土缺陷,并按照检测结果提出处理意见。

主要知识点:1.超声检测混凝土缺陷原理;2.超声检测设备;3.超声检测技术;4.混凝土浅裂缝检测技术;5.混凝土深裂缝检测技术;6.混凝土不密实和空洞检测技术;7.混凝土结合面检测技术;8.混凝土匀质性检测。

项目四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工作任务:按照委托内容,利用回弹仪和超声检测仪,依据《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采用标准检测方法,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并按照检测结果提出处理意见。

主要知识点:1.超声回弹综合法基本原理;2.单一检测方法和综合法优缺点;3.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技术;4.回弹值与超声声速值测量;5.超声回弹综合法计算混凝土强度。

能力要求:能够熟练掌握回弹法和超声法检测技术;能够熟练掌握综合法检测技术;能够进行实际操作;能够编制检测方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精神。

项目五后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工作任务:按照委托内容,利用后拔出试件和拉拔仪,依据《后装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采用标准检测方法和试验试件,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强度检测,最后得出结论。

主要知识点:1.后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基本原理;2.后拔出法试验装置;3.后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方法;4.后拔出法试件装置做法;5.拔出件破坏形式。

能力要求:能够熟练掌握后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能够指导工人进行实际操作;能够根据实际编制检测方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八、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项目一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项目载体:按照回弹法检测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体现理实结合。

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规范、回弹仪、检测报告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时分配:建议理论学时16~20,实践学时4~6。

实践教学内容:1.回弹仪使用操作;2.回弹值测量;3.碳化深度值测量;4.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查找;5.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值计算。

实践教学要求:1.能够熟练掌握仪器操作;2.能够熟练完成碳化深度值测量;3.能够完成试验报告。

注意问题:1.学生实践操作要注意安全;2.仪器使用后要及时归还,正确使用;3.及时更新规范标准内容;4.有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项目二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项目载体:按照钻芯法检测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体现理实结合。

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规范、钻芯取样机、检测报告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自主学习法

学时分配:建议理论学时12~14,实践学时2~4。

实践教学内容:1.钻芯机使用操作;2.芯样的钻取;3.芯样加工;4.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

实践教学要求:1.能够熟练掌握仪器操作;2.能够熟练完成芯样钻取和加工;3.能够完成试验报告。

注意问题:1.学生实践操作要注意安全;2.钻芯取样机不宜学生操作;3.及时更新规范标准内容;4.有意识提高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项目三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

项目载体:按照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岗位适应,体现理实结合。

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规范、检测报告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时分配:建议理论学时10~12,实践学时2。

实践教学内容:1.超声检测仪使用操作方法;2.混凝土内部空洞检测;3.混凝土浅裂缝检测。

实践教学要求:1.能够熟悉超声检测仪的操作及原理;2.能够完成超声检测方案设计;3.能够完成试验报告。

注意问题:1.学生实践操作要注意正确使用仪器;2.超声法检测不好理解,需要启发式教学;3.及时更新规范标准内容;4.有意识提高创新意识。

项目四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项目载体:按照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体现理实结合。

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规范、回弹仪、超声检测仪、检测报告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自主学习法

学时分配:建议理论学时8~10,实践学时2。

实践教学内容:1.回弹仪使用操作;2.超声检测仪使用操作;3.超声回弹综合法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

实践教学要求:1.能够熟练掌握仪器操作;2.能够完成试验报告。

注意问题:1.学生实践操作要注意安全;2.仪器使用后要及时归还,正确使用;3.及时更新规范标准内容;4.有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项目五后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项目载体:按照后拔出法检测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体现理实结合。

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规范、检测报告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自主学习法

学时分配:建议理论学时4~6

实践教学:无

注意问题:1.及时更新规范标准内容;2.有意识提高学生爱岗竞业精神。

(二)教学考核及评价建议

1)本课程知识应结合各个项目对应的最新规范标准。

2)能力与技能标准应满足省级混凝土结构检测员上岗要求。

3)改革传统考核方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考核,采用项目评价和阶段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个项目成绩应由平时表现10%,出勤10%,理论考核40%,实践操作应用40%组成,每个项目加权记入期末成绩。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注重相关辅助材料和实验指导手册的开发和应用,

2)注重检测仪器、投影仪、试验视频等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增强网络课程建设,建立课程资源库,创建多样化学习方式。

3)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与企业人员联合开发课程,将最新的检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手段引入课程,利用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等方式参与实践性操作,提升学生实践技能。

(四)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1)教材选用应注重适用性和前沿性,充分体现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突出实用性和操作性,以够用为主。

2)教材推荐选用《新编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应用新规范)》,邱平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第7篇

关键词 疲劳驾驶 人眼、人脸 嘴巴 专利

中图分号:C18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25%-30%产生于疲劳驾驶,因此疲劳驾驶已成为诱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国内外专家和学者针对疲劳驾驶的检测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研究的重心主要集中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疲劳驾驶检测,因此对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疲劳驾驶检测的相关专利进行分析尤为必要。

1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疲劳驾驶检测专利申请数据分析

1.1全球专利申请量趋势

从图1可以看出,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疲劳驾驶检测专利申请量从1990-2001年间处于技术研发初期,专利申请量相对较少。从2002年开始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逐渐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并在2014年达到最大值153件。由此可知,随着疲劳驾驶的增多,人们对疲劳驾驶的检测也越来越重视,相应的研究也正不断增加。基于此,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相关的专利申请量有望继续保持。

1.2专利申请产出地区分布

目前各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韩国、日本和欧洲,通过对该领域在中国、美国、韩国、日本和欧洲的专利申请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中国的申请量以48%的占比雄居第一,其他几个地区的申请量相差不大,具体如图2所示。

1.3在华专利申请量变化趋势

图3为1990年至2014年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疲劳驾驶检测在华的申请量变化趋势图,由该图可以看出,1990-2002年是技术的萌芽期,在2003年以后申请量才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并且在2012年-2014年将均维持在较高的申请量。因此,该领域国内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最近几年申请量相对其他地区却具有压制性的优势。

1.4在华主要申请人分析

图4展示了在华主要申请人的申请量份额,主要以科研院所和大型汽车企业为主,其中吉利汽车公司以领先优势排名第一。

2主要技术分支的专利申请分析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疲劳驾驶检测的主要技术分支有:基于人眼的驾驶疲劳检测、基于人脸的驾驶疲劳检测、基于嘴巴的疲劳检测。下面从三个技术分支的发展概况、三个技术分支的主要工作原理及重点专利等方面进行分析。

2.1全球专利申请主要技术分支的申请量趋势图

由图6可知,近年来基于人眼和人脸的驾驶疲劳检测的申请量呈现较快增长,申请量也较基于嘴巴的疲劳检测的申请量大,体现了该领域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并体现出基于人眼和人脸的驾驶疲劳检测的技术分支发展已较为成熟。三个技术分支在2006年之前,申请量的差别不大且数量均较小,显示出在2006年以前三个分支的区别并不明显,发展也较为缓慢,这说明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疲劳驾驶检测也是近10年才兴起的一项技术,它依赖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水平。

2.2在华专利申请主要技术分支的申请量趋势图

由图7可知,三个技术分支在2006年以前均只有零星的申请量,这与该领域在全球的发展情况相符合,基于人眼的疲劳驾驶检测在华申请量自2006年以来呈现稳步增长,且近年来申请量最大。基于人脸的疲劳驾驶检测申请量虽小于基于人眼的疲劳驾驶检测,但近年来的申请量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势头。然而,基于嘴巴的疲劳驾驶检测虽有增长趋势,但申请量一直都较小。由此可知,在国内疲劳驾驶的检测主要是采用人眼检测和人脸检测,这两个分支是国内的研究的热门,也是今后国内在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3结语

通过对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疲劳驾驶检测专利的申请量的总体分析,以及基于人眼、基于人脸、基于嘴巴三个技术分支的申请量趋势分析可知,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疲劳驾驶检测在近10年取得了较快发展,这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同时,科研院所作为该领域研究的主体,应加强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国内疲劳驾驶的检测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眼检测和人脸检测,这两个分支是国内的研究的热门,同时,基于人眼的疲劳检测其发展方向明确,后续发展将集中在眼睛定位算法的研究上,并且定位精度将越来越高,越来越满足实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朱淑亮.基于视频图像分析与信息融合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研究[J].济南:山东大学,2011.

[2] 刘学.基于人脸图像分析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研究[J].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3] 张灵聪,王正国,朱佩芳,等.汽车驾驶疲劳研究综述[J].人类工效学,2003.

第8篇

关键词: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 社会服务

我国《高教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大学具有教学、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职能。没有教学,大学就不能成其为大学;没有科研,大学就不是高水平的大学;而没有社会服务,大学就不是现代大学。正所谓“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才是兴校之策”[1]。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也同样如此。“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理念让我们更清楚地意识到,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显得尤为突出。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

社会服务是高等院校的三大职能之一,国内外对高等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进行广泛研究。

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观念源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从历史上看,大学为社区服务的观念源自美国赠地学院创办的时代。”作为赠地学院的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指出:“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所州立大学,必须考虑每一项社会职能的实际价值。换句话说,它的教学、科研、服务都应当考虑到州的实际需要。大学要为社会,州立大学要为州的经济发展服务。”[2]从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经验看,无论是服务于社区的美国社区学院及服务于产业与地方经济的德国高等专科学校,还是法国短期技术学院和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都没有过度强调像科研型大学那样通过纯理论研究、创造发明、知识和科技创新等途径为社会提供服务,而是充分利用自身专长和特点,以服务行业(企业)、政府和社区为主要对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形式直接为个人和地方经济提供智力支持与技术保障[3]。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和技能教学型等四大类,各类型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定位决然不一样,具有的现实或潜在的职能、层次也不一样。因此,各类型高校在社会服务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各不相同,社会服务承担的任务与内容、服务的空间范畴各有侧重。高职高专院校属技能教学型高校,社会服务的特征与高职教育的特征密不可分,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主要任务是向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的人才培训与培养,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使学校成为区域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中心、区域学习型社会中心。

我国国内很多高职院校对有高职高专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出了“校企合作的科技服务”、“大专课程班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以社会实践基地为依托的社会服务”等社会服务模式[4]。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自身特点,对学院社会服务进行科学准确定位,面向社会培养大量紧缺专门人才,在员工培训、技术服务、志愿服务和院校对口支援等方面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形成了多类服务形式[5]。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多功能社会服务平台,拓宽社会服务渠道,积极为社会服务[6]。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还比较严重。但是传统检测方法和仪器很难及时、快速而全面地从各环节监控食品安全状况。快速、方便、准确、灵敏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社会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我国不少高校开设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我校食品学院食品检测及管理专业也于2010年开设了这门课程。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是我校食品检测及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系统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关于食品安全检测的快速检测技术和常见检测指标,对于学生掌握各类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拓宽食品类各专业学生的专业面,提升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技能培养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目标,以高职高专办学理念和市场需求为指导选择教学内容。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教、学、做”合一的效果。

该课程开设五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该课程学习,每届学生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面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都有了很大提高。

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有自己的特点:①实验准备简化,使用的试剂较少,配制好的试剂保存期长,实验设备和试剂容易携带;②分析方法简单、对操作人员要求低;③分析快速,分析结果准确。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还比较严重,我们可以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这些特点为社会服务,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依托《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这门特色课程,带领学生深入社会进行社会实践,开设有关网站,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深入社区进行培训等活动,为社会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带领学生深入社会进行社会实践。通过这类活动,不仅扩大学校影响,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而且为社会服务,培养学生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其次,开设有关网站,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深入社区进行培训,可以普及居民科普知识,提高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有效保障居民饮食安全。

目前,我国不少高校开设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但是利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进行社会服务还未见于各类刊物。所以本次探索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一)前期的调查研究

我们首先和宁波市工商部门联系沟通,农贸市场确实需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以保证食品安全可靠。但是工商部门的检测力量薄弱,很希望我们能携带检测设备和试剂进驻农贸市场进行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同时我们深入社区进行调查,社区居民对当前食品安全比较担心,希望我们能对他们购买的食品进行快速检测,判断是否安全。他们也希望掌握更多食品安全知识,自己能够做一些简单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实验,对自己购买的食品进行快速检测。

(二)具体实施步骤

1.进入农贸市场进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与宁波市工商部门联系,按照一定顺序,教师带领学生,携带检测仪器和试剂,依次进入各农贸市场,特别是没有检测能力的农贸市场进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现场采样,现场检测。主要检测蔬菜中农药、肉中的瘦肉精及其他食品中的甲醛、吊白块等非法食品添加物。检测结束后,让学生按照实际工作要求编写检测报告,并及时向农贸市场反映检测结果。通过这种方式既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又为社会服务,保障居民的饮食安全。例如,我们多次带领学生进入宁波周宿渡路农贸市场,在那里进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周宿渡路农贸市场是宁波市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他们有自己的检测机构。但是他们的检测机构人员缺乏,另外一些检测项目,如甲醛、吊白块等目前还不能检测。在周宿渡路农贸市场我们检测到了有些商户的猪血中含有甲醛,有些商户的腐竹中含有吊白块。发现这些情况后我们及时向农贸市场有关部门做了反映。

2.进入社区为社区居民进行食品安全服务

与学校附近街道联系,教师带领学生依次进入街道下属各社区,对社区居民购买的各种食品进行检测。另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社区居民进行培训,向居民讲解演示一些简单的比较好掌握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如瘦肉精、三聚氰胺、农药、甲醛和吊白块等的检测。这些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易于掌握,检测效果好,检测试剂便宜,检测仪器简单,居民掌握后自己可以检测。也可以借进社区的机会向人们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在学校附近东湖馨园社区进行检测时,一位居民送来了三种粉条进行检测,第一种粉条是从路边上挑着担子贩卖的商贩那里买的,商贩说这种粉条是自己做的红薯粉,绝对保证安全;第二种粉条是从一个小的农贸市场那里买的;第三种粉条是从一家大超市里买的。检测发现第一种粉条中吊白块含量最高,第二种粉条也含有吊白块,不过比第一种要少,第三种粉条是最安全的。所以以后买东西还是要到正规大超市买。在正规大超市买东西安全性一般最高。

3.课程网站的建设

我们还建设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网站,课程网站除支持常规教学外,在网站中还专门设置“社会服务”一栏,“社会服务”一栏里包括以下内容:①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去农贸市场、社区和暑期社会实践进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介绍、视频和图片;②常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方法,这些检测技术和方法既有文字形式的,又有录像形式的。录像形式指这些检测技术和方法由专业人员进行演示,拍成录像,然后传到网上。社会人士就可以通过以上形式学习和掌握这些检测技术和方法;③介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专业进展及食品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如何预防和解决的方法;④社会论坛。社会人士可以在论坛提出有关食品安全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问题,相关教师进行解答,大家也可以在论坛进行讨论。⑤相关教师的联系方式。社会人士如果有问题,则可以直接联系相关教师,相关教师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为他们解答。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积极宣传我们的课程网站,充分利用网络为社会服务。

4.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

我们向学校提出申请,经过学校批准后,把现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实验室建设成为开放性实验室。建成后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开放性实验室不但对全校师生开放,而且对社会开放。社会人士把样品带到实验室,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他们的样品进行检测。如果他们有兴趣,则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对样品进行检测。通过这种方式,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实验室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社会服务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经过近两年积极探索,依托《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这门特色课程进行社会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特点,积极为社会服务,既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又增强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这种服务方式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较好反响。

参考文献:

[1]杨虹.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准确定位[J].中国电力教育,2008,36(4):64-65.

[2]靳润奇.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与水平的思考[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1):36-38.

[3]袁红萍,朱红.江苏省常州科教园区高职院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7):4-5.

[4]贺修炎,欧阳培城.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式探索D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J].辽宁高职学报,2007,9(8):4-6.

第9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课程改革

1课程开发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为了使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更好地服务医疗卫生行业,满足学生在本行业中对知识、技能、素质的需求,实现个体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我们通过研究行业工作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经过课程组成员的讨论、思考,构建适合本区域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尝试性地在课程改革中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该模式倡导课程结构以工作过程为参照,强调按照工作过程序化知识[1],强调学生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创造;强调学习过程的思考、反馈和分析;重视典型工作情境中的案例;重视学生自我管理学习。

2课程开发的过程

2.1行业岗位群调研

课程开发之前,对医学检验行业在西南黔东区域经济建设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调研。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口岗位主要是基层医疗卫生及相关行业的检验岗位。人才培养的定位是面向基层,尤其是乡镇卫生院检验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而且学历偏低。目前,我省正在竭力建设以农村预防—医疗—保健为覆盖面的三级医疗卫生网,对高素质的医学检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此外,新型检验仪器设备和诊断试剂的广泛应用,在营销与维修领域对医学检验人才也有较大的需求。同时,选派专业教师到地(市)各级医院、血站等医学检验及相关行业实地考察,目的是在县乡级医疗检验岗位体验工作过程,寻求课程开发和构建的切入点。通过记录医院实际的工作流程,与行业专家、医院技术骨干组成课程开发组。

2.2课程体系框架的确立

根据我校所在的区域、设备、资源和人力的现状,参照临床检验职业资格考试标准和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将基层临床检验岗位常见工作任务提炼为典型的检验项目任务,以典型的项目任务为引领,对岗位核心能力课程进行合理整合。分析提炼时不直接按工作过程来设置课程,而是深入分析完成每个工作要素,找出具有共性的工作行动,对其进行重组、简化为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情境,并将行动情境转化成学习领域的课程,然后通过行业专家和教师共同论证确定课程。构建更加符合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将传统的三段式学科知识体系(普通文化课、基础课、专业课)进行解构,围绕职业岗位核心工作能力,结合学生认知和职业成长规律,考虑学生今后学习、工作的需要,开发了基本素质课程、通用能力课程、岗位能力课程和拓展能力课程。新课程体系改变了以前课程门数太多、知识庞杂、不实用的弊端,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调整后的基本素质课程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具备从事本行业的科学文化素养、较好的体能、良好的职业道德等。整合过的通用能力课程精心选配了必需、够用的知识点;重构的岗位能力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操作技能;延伸的拓展能力课程关注的是学生在行业内转换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为职业迁移储备知识,

2.3课程标准的确立、修正、完善

课程标准是落实教学计划、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现培养目标最基本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选用和编写教材、组织教学、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价和人才培养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学生学习、制订考核标准的指导性文件[2]。课程标准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制订课程标准要尽量做到正确、可测、易懂、好用,应具备明确性、整体性和弹性。课程标准通常包括内容标准、划定的学习领域和表现标准,即规定学生在某领域应达到的水平。具体做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检验技术和检验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全国卫生职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广泛开展岗位调研,分析检验科室中各个岗位的工作过程,与行业专家共同确立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将教学内容整合序化,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理论设置实训项目,按工作流程实施教学。结合铜仁地区医疗卫生发展情况,开发与人才培养方案相匹配的课程,满足医学检验专业建设需要,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质量。

2.4岗位能力课程重构

我们重点整合了通用能力课程和重构了岗位能力课程,包括新开发的检验应用化学、基础医学概要、临床检验基本检测技术、临床检验细胞形态分析技术、临床检验仪器自动分析技术、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而且着重把精力放在岗位能力课程的重构上。将传统开设的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学检验、微生物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寄生虫检验6门专业课程进行知识和技术的重新排序,考虑到现代检验医学向自动化、科技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又把检验仪器分析、病理学检验纳入在整合课程之中。我们特别多次邀请本行业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反复讨论并达成共识,最终确定整合方案,并聘请部分技术人员全身心投入教学内容的重组和排序工作中。按照课程组研究论证的新分类标准重构为4门岗位核心课程:临床检验基本检测技术、临床检验细胞形态分析技术、临床检验仪器自动分析技术、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学生学习临床检验基本检测技术后能熟练进行检测项目的基本操作;学习临床检验细胞形态分析技术后能正确辨别各种细胞及其特殊形态;学习临床检验仪器自动分析技术后能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熟练操作与保养;学习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后能自觉开展各阶段的质量控制。2.4.1工作任务的分析与归纳通过问卷、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整合融入能力培养目标,对工作任务进行同类项合并,形成以医学检验技术能力为核心的4个方向的工作任务的“集合”。(1)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以手工或实验条件要求较低的典型医学检验项目为任务;(2)涉及的细胞、细菌或其他体液成分形态的医学检验分析,并按形态相近或发育长成的规律分类,运用显微镜就能观察完成的细胞形态分析技术;(3)临床常用的检验仪器使用和维护的典型工作任务,借助项目检验通过运用自动分析仪器完成的仪器自动分析技术;(4)根据控制检测方法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初步把握质量控制3个环节,即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控工作。随后在行业目标中融入教育因素,转化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制订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临床检验基本检测技术270学时,整合了包含临床基础检验、免疫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检验等手工完成的项目内容;临床检验细胞形态分析技术216学时,整合了包含临床基础检验、血液学检验及微生物检验的体液细胞形态、其他体液中的细胞及各种细菌形态特征及致病意义等内容;临床检验仪器自动分析技术108学时,整合了包含检验仪器操作和部分生物化学检验相关内容;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72学时,整合了包含临床检验、生化检验、微生物检验、血液学检验等岗位所需的质量控制知识及统计学知识的内容。2.4.2教学设计与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是在学校、实训中心或医院等场地内采用的课程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基础,通过学习情境实现教学[3]。依据课程标准,将每个学习领域的每个模块的每个检测任务设计出3个或3个以上的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选择相应的载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我们思考选择不同的载体设计教学情境:临床检验基本检测技术以手工类操作项目作为载体;临床检验细胞形态分析技术以显微镜操作类项目为载体;临床检验仪器自动分析技术以自动化仪器检验项目为载体;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以项目检测为载体,分别设置学习情境。例如学生接受项目检测学习任务是“血肌酐测定”。教学实施过程中,首先进行血肌酐相关工作过程知识内容学习;然后选择检测方案,准备所要的仪器和试剂;随后进行医学检验操作,对操作重点、难点进行严格训练;最后对测定结果进行报告评价。按工作过程的6个要素组织课堂,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情境教学过程。见图2。

3课程试运行与效果

按照知识内在承接关系设计安排授课时间。第一学期开设基本素质课程;第二学期开设通用能力课程;第三/四学期开设临床检验细胞形态分析技术、临床检验基本检测技术;第三学期开设临床检验自动分析技术;第四学期开设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第四学期还开设延伸能力拓展课程;第五、六学期顶岗实习。时间设计将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通常以4~6学时连续集中完成一个典型工作项目教学。课程实施及试运行因专业的特殊性,聘请了很多行业技术人员作为外聘教师参与授课,项目课程运行过程中得到行业与学校组建的专业建设管理委员会的协调和推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通过3年的建设,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就业率达到97.5%,部分毕业生已成为用人单位的骨干人才,这使本专业办学的社会吸引力大幅度增强,并与本区市政府达成定向订单培养计划。

4课程特色

4.1重构知识体系,实施模块化教学根据学生从易到难的职业认识规律来重构知识体系,如临床检验基本检测技术是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原专业课程基础上开发建设的一门新课程,主要内容涵盖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及微生物检验4门课程的临床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并将原课程涉及的形态学、检验仪器部分内容相应地归入临床检验细胞形态分析技术和临床检验仪器自动分析技术课程。教材仍然分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微生物检验4个模块,各模块以典型检测项目为子模块,实现模块化教学,每个模块实行集中阶段性教学。4.2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设计教学模式时,技术理论部分由教师在相应实验项目任务实施前指导学生利用课堂外时间学习,手工操作技术主要在项目实施的实验和实训过程中开展训练,然后课堂记录实验检测结果,教师在记录单上签字验收。课后学生书面写出结果评判和临床意义,最后以小组(每6人为一小组)为单位上交一份实验项目报告。课程教学中定期进入临床见习,课程结束后再在校内进行综合实训,最后进入临床实习。4.3形成性评价、阶段性考核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方式由项目完成性评价(40%)、阶段性测评(30%)、综合测试(30%)3项成绩组成。项目完成性评价指在学习每类检验项目测定过程中,都有一个理论信息学习记录、课堂出勤、实践操作训练(以实验报告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记录成绩)等几项考核,最后汇总成本部分成绩;阶段性测评指每完成一个教学模块学习都有一个理论与技能考试;综合测试是在学完一门课程后的一次综合性(融入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的测试。

第10篇

关键词:产品质量;检测;信息管理;技术机构

1完善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机构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1)确保质量检验检测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与准确性。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数据不仅是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的标准之一,也是企业针对产品特征不断进行产品改进、加强质量把控的关键。对于检验检测机构而言,检验检测数据不仅能促进检验技术的提升,也是技术机构检验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和完善检验检测数据等信息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力地确保质检数据的公正性、科学性与准确性,更好地服务于质量检验检测工作。(2)为质量监测工作监督管理提供便利。开展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信息化管理,能对检验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全面把握,维护技术机构质量控制的可靠性,帮助质检人员及时对产品质量进行宏观了解;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开展质量监测和监督管理工作;促使生产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产品质量问题,解决质量隐患,避免不合格产品的出现。(3)我国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行业中存在不规范的行为。当前我国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中,仍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难以察觉,需在宏观的数据动态中进行把握。

2当前我国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行业整体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我国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中,部分领域已开始采用信息化管理,涉及计算机、数据汇总、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但整体上仍处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层次,很多技术机构只是简单的利用到文字和表格处理,未应用到自动数据采集,尚未对检验检测数据进行集中管理,没有建立通用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统一标准,因此无法全面了解产品质量状况。同时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个人工作经验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技术机构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效果。(2)负责信息管理工作相关人员业务水平有限。虽然目前提倡综合性人才,但在部分地市级技术机构中,缺乏相关专业的技术型人才,而现有负责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缺乏信息化管理工作经验,同时对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的有关知识了解不多。总之,综合型人才明显缺失,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与进步。(3)缺乏统一的行业信息管理标准。我国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信息化管理工作水平参差不齐,相关的行业信息化管理标准也未大范围地统一,很多技术机构相继自主开发或购买相关的信息管理软件,开发水平低,重复开发现象严重,很多并不专业的软件也被应用到信息管理工作中。同时在技术机构内部和机构间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机制,缺乏明确的信息统一标准,不同信息系统的数据无法进行共享,难以统一管理。

3如何完善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机构信息管理

(1)从管理理念上来说,需不断转变观念。要想不断完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信息化管理,必须不断改变自身对于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理念,坚持“前端拉制”的信息化管理理念,从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一开始就同步开展相关信息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将信息化管理理念贯穿整个质量检验检测过程,避免后续出现重复作业的现象,提高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要发扬“信息再造”的理念,要充分发挥已有的信息资源的作用,积极挖掘其中的潜在价值,不能一项检验检测工作完成后,相关的信息资料就扔在一边毫无价值,产生严重的信息资源浪费现象。(2)从行业规范性来说,需建立统一标准。规则是有序开展相关工作的指南针,完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信息管理工作,有必要建立统一的行业管理标准,确立一套科学合理且规范的管理模式。在管理标准的建立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实现模式的标准化。将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的统一相关计算方法及具体的处理方案存储到系统中,输入具体检验检测数据后可自动生成详细的检验检测报告;二是坚持模式的实用性。建立统一的行业信息化管理标准的目的是更好地开展信息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确定最终的统一标准时,需要充分集合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的业务范围及具体的工作流程,充分落实,用最直观有效的操作形式体现出来;三是坚持模式的先进性。实现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信息管理,需要建立在先进成熟的信息设备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在引进相关的设备和管理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到其先进性,是否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能适应相关检验检测工作的发展。(3)从从业人员水平看,需不断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信息化管理是一项专业程度较高的工作,需要专业的信息化人才开展相应的工作,因此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是完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信息化管理的前提。专业信息化管理队伍中人员的个人专业技术水平、信息管理技术运用水平、检验检测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实际操作能力都会影响到信息化管理水平,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专业信息化技术队伍的建设工作,主要可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不断引进高校中信息化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向现有的人才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充实队伍,对现有的人才结构进行知识层面和年龄层面的优化升级;第二,针对现有的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加强专业培训与继续深造学习,可通过进行人员外派学习,主动走出去学习他人先进经验,也可通过邀请信息化管理领域中的专家学习,走进来开展专业性的讲座与实际操作指导性学习,在学习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有效提高整体队伍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信息化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将会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已体验到信息化带来的便捷与方便,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管理十分必要,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不断钻研的过程,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应不断地在实践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将信息化管理落实到实际中去,更好地服务于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春龙.LIMS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在制药行业的应用与发展[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2):53-54.

第11篇

(广东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 广东 广州 510450)

摘要:介绍了“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意义及取得的成果。“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以企业对机械产品检验员岗位的职业能力素质要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改革了教学方法及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效果。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117-03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偏重于互换性理论的系统介绍,内容比较抽象,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的结合不紧密。在课程设置中知识性内容较多,实践性内容较少,再加上技工学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普遍感觉学习吃力。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弄懂了,也难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灵活运用。

为此,应以企业对生产操作工与机械产品检验员的岗位职业能力素质要求为依据,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设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过程,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也相应更名为“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该课程改革从2009年开始进入研究与实践阶段,并在校内成立了“‘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课题组,课题组经三年多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改革成果

(一)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框架

完善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改革过程中参考德国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相关做法,不断优化阶段研究成果。笔者走访了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的机械产品加工企业,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掌握了机械加工行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及用工需求情况,调查了学校往届学生就业的岗位种类、岗位技术技能要求、岗位薪酬等情况。调研结果表明: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有机床操作、工艺技术、机电设备装调与维护、产品检验、质量管理等。检测技术的核心岗位是:质量管理员、质量检验员、量仪维修工等。根据企业调研结果,在企业专家指导下,学校把数控加工技术专业(高职班)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为:面向机械装备制造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熟练掌握机械加工与机电液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机床操作、机电液控制、产品检测、设备维修等技能,能从事机械零部件的加工制造、产品检验、量仪维修、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现场管理和售后服务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社会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主要就业岗位后,需要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课题组邀请了广州理工实业有限公司、东莞杰安模具厂等企业的专家及校内课程专家对专业面向的6个主要就业岗位进行了分析,形成了如下页表1所示的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表,明确了机械加工行业的工作岗位对员工各种职业能力的要求。

构建基于机械产品检测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从检测技术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入手,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以机械产品零部件的检测项目为载体,以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为导向,按照“检测项目技术分析——检测方案制定——产品质量检测——产品质量保障”的工作过程,对原有的课程进行解构与重建,融入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新体系。

校企合作开发了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学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组织、评估教学的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标准。笔者根据企业岗位任职要求,开发了课程标准,设计了教学内容、教学载体与教学方法,明确了师资、考核方法及实训条件要求等重要内容,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提供了依据,也为学生明确课程目标,理解考核标准提供了参考。

(二)建设了与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

校企合作,精选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项目源于校企合作的真实项目,依据企业机械零件质量检测的工作过程,以企业典型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开发零件长度误差检测、零件角度误差检测、零件形位误差检测、零件表面粗糙度检测、螺纹误差检测、齿轮误差检测、零件的综合检测、金属材料常见力学性能检测等学习情境,融合因果图、直方图、排列图、工序能力计算等质量控制方法。同时积极吸纳机械零件质量检测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规程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确保教学内容满足企业的需要,从而保证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需求。

开发了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现有设备,结合所选择企业的产品和工序质量控制案例,与企业合作开发了“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的校本工作页。该工作页已经投入了使用,赢得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为便于学生了解有关公差知识与国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了解测量工具的原理与应用,选用了相关学术期刊和教材作为师生的参考资料。

完成部分项目仿真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 按照“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四步教学法实施的需要,进行了项目教学设计、编制了任务书、学习指导书和各种检验计划表和控制图表,开发了多媒体课件、动画、仿真软件,拍摄了教学视频,便于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必备知识,完成工作任务,也有利于学生根据各自情况进行自主学习。

(三)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以任务驱动方式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每一项目教学过程由具体的工作任务出发,按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过程来实施,促使学生为完成任务主动获取检测和质量控制相关知识,学习检测工具和使用方法,在学中做、教中做,在做中学,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方式,最终完成工作任务。通过8个典型零件和质量控制项目,学生逐步领会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检测对象、检测工具、质量控制方法和工作要求,达到知识、能力、态度的教学目标,具备完成岗位任务的实践能力。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各项目宏观上采用“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四步法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思想。(1)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通过完成任务书中检测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具体任务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岗位工作能力。(2)采用引导文引导学生查阅技术资料、相互讨论、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加深对图纸上公差代号和其他技术要求的理解,掌握常用检测工具的结构、原理、使用和保养方法,掌握质量控制方法的应用,也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行动策划能力。(3)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本课程每个项目任务的教学中都设计相应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处理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问题的整个过程,并获得完成类似任务的直接经验。(4)运用分组讨论,使学生制定出合理的检测方案,促进公差、检测及质量控制等知识的构建与分享,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5)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分析任务、制定工作计划、产品检测、质量分析与提出处理意见的过程中,体验操作者、检验员、技术员等不同角色的工作内容、要求和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心。

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反思、改进学习 在考核评价上,打破以往评价主体单一、重终结性评价、重考试评价的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包含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几个方面。重视过程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职业素养,促使学生交流表达,相互协作,积极反思,持续改进。检查评价阶段使用评价考核表对照评价打分,评价包含如下几个方面: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评价(考勤、学习态度、参与程度);过程性学习效果评价(阶段任务完成质量);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获取知识、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评价(相互协助、承担责任);职业素养考核(操作规范、场地环境清洁、行为习惯);表达能力评价(讨论、发言)。

(四)完善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按照“真实产品、真实设备、真实环境”的建设要求和以生产性为主导的建设思路,围绕专业和课程教学,学校建有“机械产品检测实训室”、“精密测量实训室”、“金属材料与性能检测实训室”等,各实训室配置齐全且先进,总面积达六百多平方米。

改革成果评价

第一,社会评价良好。机械产品检测的一体化项目课程与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机结合,模拟了企业产品质量的控制,使学生在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中得到实践的支持与指导。机械制造行业产品检测工作过程和岗位能力培养与企业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客观实际、科学合理、适合课程特色,在同类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中具有领先水平。经过三年多的课题研究与实践,笔者所在学校机械专业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欢迎,尤其是在机械产品检测及质量控制、量具的应用方面得到了企业的肯定,企业对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第二,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提高。任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结合了技工学校学生喜欢动手实践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结合了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测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项目考核以任务完成过程考核为主,并模拟企业的质量管理方式,学生成就感特别强。

第三,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改革的意识和教学能力。从企业调研、专业论证会、课改培训到一体化教学设计、课改研讨课等,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往往是学习、工作、研究一肩挑。经过三年多的研究与课改实践,教师的课程改革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造就了一批热心职教科研的教师队伍。特别是为了适应一体化、工学结合的教学需要,不少教师争先利用寒暑两假到企业参与岗位实践,自觉更新知识,把自己培养成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在每年的技能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当然,这项改革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后续工作主要有:(1)加强一体化项目课程成果的应用,深入探讨与该课题模式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修改和完善项目评价体系,推动课程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2)继续编写完成教师教学手册与教材,进一步完善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课程标准、教材、课程系列化课件、教学设计、考核试题库、项目评价体系等配套资料。(3)进一步加大“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4)完善校内一体化实训场室的建设。(5)完善校企合作校外学生实习基地,向产学研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余曼丽.高校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7(4).

[2]杨琪文.关于机械测量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6(3).

[3]张书诚.《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实验课教学创新与实践[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

[4]覃爱梅,陈燕云.关于公差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6(3).

[5]陈庆隆.《公差实验》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7(10).

[6]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第12篇

摘要:本文结合我们在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将改革中的一些做法进行总结,并且对所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找到我们在今后专业建设中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227-02

一、引言

职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学历教育,而是大众的就业教育,是提高全社会的就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他们专业技术能力的教育。在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学院按照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提出的要求提升教师能力,为构建职业教育信息化平台做好基础工作,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课程体系建设本着教学环境建设、教学设备选择、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职业素质与职业规范培养、专业技术能力培养、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师资专业能力的提升几方面全面开展建设工作。特别是汽车技术类专业建设,汽车是典型的集合多门学科于一身的综合体,涵盖机械、电子、流体力学、环保、材料、单片机、网络等内容,可以说电子技术在汽车这个产品上应用到较高程度。无论在汽车设计与制造业,还是在汽车维修行业,对懂得汽车又精通电子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都是非常需要的。不得不承认汽车行业在近十年已经集先进的电子技术于一体,正在成为北京市强大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今天随着北京功能定位于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各种制造业已经开始外迁,而在北京路上行驶的560万辆汽车的维修服务是万万不能少的。因此企业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得到的认可,特别是对汽车电子技术高端人才的需求依然是非常渴望的。

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立

作为职业学校来说,专业建设本身就是按照企业的需要而设置的,因此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校企合作方向,以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服务于企业为目标,形成了符合本专业特点的“工学结合,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学做合一,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也是从汽车电子高端维修入手,按照实际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能力设置任务。在任务分析中以维修岗位为背景,划分为基础工作、使用各种仪表、检测电部件与电子控制电路、检测整车、诊断与排除故障、安装汽车机械部件与电器六个综合能力。第一项综合能力为基础工作,包括六个专项能力,即分析任务明确维修方案、填写工作记录、阅读安全操作规程、检测使用的仪器、选择使用的维修工具、检查举升机及排气管路。第二项综合能力为会使用各种仪表,有八个专项能力,包括使用汽车尾气分析仪、使用汽车综合测试仪、使用5052大众奥迪专用检测仪、使用发动机综合分析仪、使用解码器、使用四轮定位仪、使用X431汽车检测电脑、使用四通道示波器。第三项综合能力为检测电部件与控制电路,有七个专项能力,包括测试各种电路元器件、检测车灯照明系统布线、检测车用音频系统布线、检测ECU及控制系统、检测车载视频系统、检测汽车空调布线系统、检测CAN总线。第四项综合能力为检测整车,有八个专项能力,包括检测汽车仪表、检测汽车尾气、检测动平衡系统、检测刹车制动系统、检测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检测汽车安全系统、检测汽车防盗系统、常规检查轮胎灯光底盘。第五项综合能力为安装汽车机械部件与电器,六个专项技术能力,包括分析汽车整车机械与电器装配结构、按图纸完成全车电器的布线、拆装发动机、拆装变速器、拆装调试底盘电器、拆装制动系统各部件更换刹车油。课程开发中依据专家提供的3项专项技术能力进行课程开发,最终设置13门专业技术类课程:汽车构造、机械设计基础、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液压与液力传动技术、汽车电气与电子设备检测仪器、汽车传感技术与测试、汽车变速器维修技术、汽车车身电子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汽车底盘电子控制技术、汽车空调与音视频设备、车载通信技术。采用理论加实验的教学方式,完成理论教学后带领学生到实验室进行验证性实验。

这种方式的弊端是理论与实践脱节,沿用了学科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上岗后不能快速的胜任工作。这不是我们培养学生要达到的目标,在我们召开的毕业生座谈会上以及征求企业意见得到的结论是要对教学进行彻底的改革。

三、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1.课程体系的改革。职业教育重点是技术应用,培养技术精湛高端技能型人才,原有课程体系的设置偏离了这一目标。在新一轮课程体系建设中认真贯彻“工学结合,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学做合一,能力递进”的思想,制定以核心技术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以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三门核心技术课程为中心,以汽车构造、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车载通信技术、汽车传感技术、汽车单片机控制等五门课程为基础,以综合职业技术能力训练模块中汽车电控系统综合检测和整车故障检测与维修实现技术能力提升,最终达到岗位实践的要求,形成知识逐步深入、能力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

2.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①创建真实的工作环境。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利于学习者学习;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后安排所有的课程进入实习中心开展教学,将学习场所从教室移到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实习车间;通过校企合作委员会聘请一线技术专家定时到学校授课,同时将企业一线实际的工作任务通过专家带入课堂。真实的工作环境、一线技术专家任教、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训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②三门核心技术课程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采用项目教学法。专业基础课程采用任务落实法,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分解,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际操作内容,以学习任务的方式进行落实,让学生学有所用。③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企业专家来校参与教学。综合职业技术能力训练模块中汽车电控系统综合检测和整车故障检测与维修课程由企业技术人员与我们的教师共同完成,我们称“校中厂”;学习的后期学生进入企业接受锻炼,学生为企业的准员工,我们称这时的企业为“厂中校”,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学生教育的责任。④实施过程考核,激励学生学习。我们为全面的考核学生,改变了以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来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做法,制定出针对项目和任务教学内容的考核方法,实行过程考核。也就是针对每一个工作项目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测评,同时将职业素质与职业规范训练融入专业教学中,对学生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规范的执行情况也要进行考核。由于是按项目考核,内容专一,面变窄了,但是对学生来说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事要更加规范,要认真学习理论还要熟练操作,让学生从各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⑤针对课程中出现的难点,我们在课程开发中制作微课。利用动画、视屏、实物剖析等手段将讲授和操作中难以理解的点进行分解,例如将汽车电路故障分析、发动机的原理与拆装、发动机内部工作过程演示形象的展示出来,提高了学习效率。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们正在课程实施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专业硬件建设,开发新课程,开发课程软件,不断提升教师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使职业教育更具职业特色,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