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麻雀教案

小麻雀教案

时间:2022-11-18 16:03:59

小麻雀教案

小麻雀教案范文1

“老师,老师,那里有只麻雀,他们在玩麻雀!”我寻声将目光投向了那个围观的角落,自然而然地迎上去看个究竟。只见孩子们有的不停地拍打麻雀,有的用绳柄时不时地戳麻雀,还有的更厉害,直接用脚踢麻雀。一旁的小伙伴们还不时叫嚷着:“再拍下看!”“再戳重一点!”“快起来呀!”……看得我火冒三丈并大声说道:“你们怎么这么残忍!还不快点停下来!”说完,孩子们一溜烟似的散开在场地上。

当返回活动室时,我再回头看麻雀,它却一动也不动地躺在那里。等孩子们陆续静下来坐到座位上时,我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不快便训斥道:“是谁?把麻雀折磨成那样的!”好一会儿,活动室里一片安静。

只见小男孩A,慢吞吞地站起来支吾着:“老师,我拍拍它,就想看它会不会醒来。”听到这,让我愣了一下,一时不知怎么回答,脸上的气愤表情却缓和了许多。

另一个小男孩B委屈地说:“老师,我用绳柄戳它,也想试试,能不能叫醒它。”

“哦――原来这样呀!”此时,我感觉自己很难堪,被他们的想法与举动震撼了。

……

【现状剖析】

事后,我不敢想象因自己的冲动、独断,带给孩子的伤害有多严重。作为教师,能否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去理解,令人深思!原来,整个事件中最失败的是教师,是我没有真正地读懂孩子。

1.具有好奇是孩子的天性表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讲到,幼儿的真实表现反映在日常活动和游戏中。因为在这样的情景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轻松地、由衷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他们的表现是由自己控制和支配的。事件中,孩子们看到麻雀躺在那里,忍不住地要过去看看,并且用多种方法试图将麻雀唤醒,这是孩子好奇性的真实表现。

2.尝试唤醒是孩子的经验体现

在事件中,孩子们用“拍”“戳”“踢”等方式想唤醒麻雀,这无疑是孩子们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与外在表现。当然,三种不同的方式,所折射出孩子们不同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可以说,“拍”是唤醒麻雀的常态方式“戳”是唤醒麻雀的特殊方式“踢”是唤醒麻雀的另类方式。不管孩子们用哪种,他们的本意都是好的,只不过在方式上各有千秋。然对于“踢”的这种方式,可能略显过激与不妥,需要教师事后给予积极引导。

【引发思考】

针对以上事件,追忆自己的处理过程与方法令人深思。综观日常的教学行为,的确在以下几方面有待引起关注。

1.主观判断是否准确

如案例中,当教师见到孩子用拍、戳、踢等方式玩弄麻雀,就武断是孩子们在伤害麻雀,这是没有爱心的表现。等事后了解,原来是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在呼唤麻雀,教师才恍然大悟。回想日常教学,我们教师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当孩子之间发生小矛盾,教师习惯于当场判断处理,直接批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自己也认为是教师眼中的坏孩子。作为教师,没有静心去听取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及为何要这样做的原因,往往会弄巧成拙,事倍功半。以上事件再次告诫教师,学会倾听,能换位思考,可不能轻易下定性、结论,以防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

2.及时制止是否适切

如果没有教师的训斥,案例中的孩子们依然沉静在对麻雀的好奇,继续在发现、探寻的过程中,那么最终又将是怎样,我们不得而知。这样的制止,是否合理,是否适切?由此让我联想到曾看到过的一则案例,说美术教学中,教师请孩子画太阳,其中一位画了蓝色太阳,教师好奇地问:“你的太阳为什么是蓝色的?”“我想让太阳变得凉快些。”此言一出,令所有教师刮目相看,为他的真实而独特的想法震惊。假设,当时那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并及时制止或引问:“××,你的太阳怎么是蓝色的,应该是红色的吧!”可能就没有后面的精彩,更不能知道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因此,过早地制止孩子的行为,不仅会抹杀孩子的学习兴致与个性发展,而且会影响其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生成活动是否必要

小麻雀教案范文2

由特级教师季科平实践研究的“童真语文”,以其直面儿童、求真务实之道,在获得改革效应的同时也赢得了一定的美誉度。语文课堂教学,要实践以儿童成长为根基的真学,关键在于必须颠覆教师讲得太多的传统,真正为儿童腾出自学自得、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语文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要做到这样,教师就必须在导学的“精准”上下功夫,即不可处处讲透、面面俱到。应当抓住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与激发思维的两三个“靶点”用力。教师将阅读面上的“疏能走马”和靶点研讨时的“密不透风”相结合,方能皈依儿童的真学,达到提升儿童整体语文素养的要求。综观季老师《麻雀》一课的教学,就比较鲜明地体现了“童真语文”精准导学的特点。

一、以“聚焦点”直击语言文字运用

就一般而言,记事一类的课文教学,教师总是要从初读入手,按部就班地以记事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来推进。即使是“略读”要求的课文,似乎也都如此。但在本案中教师没有这样做,由课始检查得知学生已将课文读过好多遍了,就充分利用了这个学情。引导学生在读懂猎狗动作的基础上,快刀直入地画出描写老麻雀动作的句子来感受。这是整个故事情节的矛盾聚焦点,无疑也是学生解读文本、激发思考、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中之重。抓住了这个“点”进行研磨,正是精准导学的目标所向。教师不仅出示句式,帮助交流有困难的学生,而且十分重视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现场生成语言文字的能力。如围绕老麻雀为救小麻雀而不顾庞大凶狠的猎狗,“像一块石头似的落下来”时,学生深入讨论“老麻雀怎么会像一块石头”。有的说,“因为老麻雀落下来的速度很快”;有的说,“因为它是很坚定地落下来的”;有的说, “因为它是从很高的地方落下来的”……可是当一个学生说到“因为母爱的力量很伟大”时,这显然还不足以描绘“像一块石头似的落下来”的直接形象,教师便让学生再体会再表达,从而纠正为“因为它充满了母爱,所以它落下来时的心情很急切”。当一学生说到“它落下来的时候还扇着翅膀”时,教师发现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出现了毛病,就马上点评:“扇着翅膀还像石头吗?”学生便立即修正了错误的表达:“它是笔直地落下来的。”……教师精准地选择导学点,摆脱处处想用力的习惯,于此可见一斑。

二、在“分解”中体悟语言文字运用

精准地把握导学点,目的是为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古诗云:“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为此,教师在精准选择导学点上,就要舍得花力气。怎么花?本案在这方面体现的是深入“分解”,引导学生既能“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入乎其中”是将貌若普通的文句,作细细地分解,知晓它是“怎样写”的,让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知其微”;“出乎其外”是在深入进去之后还得跳出来,在整体语境中体味“为什么要这样写”的道理。如季老师抓住了写猎狗动作的三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比较阅读,于是学生发现了三个句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思考为什么第一句用“放慢脚步”,第二句用了一个“慢慢地”,而第三句又运用了两个“慢慢地”。作如此分解比较,使学生读懂了其中的潜台词,体悟到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力所在。而且读懂对猎狗的动作描写,为接下来读懂对麻雀的动作描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一课里,季老师紧紧聚焦的就是动作描写。后面抓住了描写麻雀动作的四句话,继续引导学生分解比较。在读懂麻雀的心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奥秘所在。

三、用“思维导图”突破语言文字运用

有的课文在结构上颇具特色,表现出作者在文章构思方面的逻辑能力。阅读教学不仅要提升儿童的阅读能力,还肩负着发展思维、建设精神家园的重任。而这两方面又都必须通过对语言文字运用的研究来落实。为此,以课文整体的“思维导图”为载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季老师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归纳出了课文的结构图,然后季老师让学生凭借这个思维导图来说说这个故事。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简要复述,以此促使解读到位,又是一次很好的口语表达训练;同时,这样做还能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推演能力,实在是一举多得。季老师以此来提升导学的精准度,确实独具匠心。但是,笔者认为思维导图的作用还可以发挥得更充分些,在最后让学生 “真情表达”的那个环节,若能再次呼应思维导图,让儿童在三角形导图的中间,简要地写下自己的体会,如此一气呵成,能够显得更紧凑、更合理,也更精准,还可以避免本案结尾处过于偏重“说理”而被“套话”所捆绑的瑕疵。

“童真语文”坚持“以童为本”“以真为先”“以语为要”“以趣为力” 的理念,一直致力于实践“让儿童真学”。此案例的价值就在于让我们看到“童真语文”的研究又更上了一个台阶:童本真学要在“精准”上下功夫!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和畅堂校区 312000)

小麻雀教案范文3

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总以为思想品德课纯属理论说教,学起来无非是按老师勾画内容死记硬背,到时候蒙蒙即可。所以,老师教起来方法简单化一,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毫无兴趣而言,直接影响到考试成绩。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学生学习兴趣呢?

1、情感教学法。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笔者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做到以情激学、以情明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学习合理消费时,我先让学生把自己平时的消费情况列出,然后,学生讨论亲戚朋友及家人的消费妙招,对比自己,找到差距,学到正确的消费知识。

2、活动教学法。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强调“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针对初中学生学习政治课的情况,笔者做了一道调查题:你认为政治课怎样才能学好(注:答案不是唯一,可以是多项选择)?A、老师讲,然后布置作业(15%);B、自己选择学习内容(42%);C、老师给我们明确任务,小组合作,讨论(61%)D、课堂内经常开展各项活动,比如竞赛、演说、辩论等(85%)E、课外多组织活动,比如参观、调查、访向、观察和观测等(92%)。由调查结果显示,他们不愿意正襟危坐,静心聆听老师的讲解,他们更愿意把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穿插于教学中,通过活动来促进学习。因此,我常采用活动教学法来培养学生兴趣,满足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

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而一个生动有趣的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然在选取案例时必须遵循新颖、生动、恰当,比如八年级的《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中讲到破坏环境危害中的“威胁生态平衡”,笔者在讲课时举例:在1774年,普鲁士国王下令杀死麻雀并有赏,因为麻雀祸害庄稼,于是百姓争相捕雀。不久麻雀捉光了,而各地的果园都布满了害虫,树叶被害虫吃光了,果树不再结果,国王不得不收回命令,号召百姓找雀种,并加以繁殖保护。

4、情境教学法,即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政治课教师能从本学科特点出发,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注意自己的教态语言,把学生思维带到情境中。如在讲授“培养爱国情操”这一课时,笔者先播放一段《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的MTV,学生的感情很快被激发起来了,对爱国主义情感有了直接体验,并融入有声有色的教学意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我们不断总结。教师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既要遵循认知的规律,又要辅以恰当的手段、方法、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麻雀教案范文4

关键词:语文教学;主动参与;提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128-01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根据对外地成熟经验的学习及我个人在教学工作中所得,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设计最佳方案

在教学中,学生起着主体作用,而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一个好的教师就是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一个好的组织者,好的领导者。因此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先要吃透教材,先是把课文读几遍,然后再看各类教学参考书,在查阅相关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领悟备课。同时也鼓励学生在学习新课以前通过课外书籍查阅相关资料,在上课时给予表扬肯定,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自觉的学习获得知识。这样教师学生同时运用得来的知识会更牢固,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2.合理引导,剌激想象

在教学课文《开天地》时,我让学生观察头顶天,脚蹬地的图画,想象当时战天斗地的情形,而没有引导学生该从哪方面展开想象。于是有同学想到了要穿多大的衣服;有同学想到了当时的想法:一定要把天地分开;还有的同学想到了睡在那里不吃不喝,他为什么还那么健壮?等一些与主题不符的,表面的东西。后来,我说:"同学们,开天地中也有许多故事,就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西天取经所遇到的困难相似。"于是同学们惊"哦"一声,展开丰富的想象;想到了赤手空拳打败南疆欲神;一口气把前来阻止分开天地的灵火神雀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从此再也不敢来捣乱;一脚踩死了引诱他的青蛙怪兽;还割下大腿上的肉喂快要锇死了的小狗,等一系列对强恶决不手软;对弱小舍身相救的感人故事。也展现出战天斗地的勇气和英勇气概。

3.创设情境,激起共鸣

有些课文记叙的人或事,因为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或者因为学生的社会知识、生活体验的欠缺,阅读时,往往理解困难,出现思维停滞。比如《麻雀》一文,庞大的猎狗,面对弱小的麻雀,竟然不战而退,这是为什幺?从十来岁孩子的生活体验来看,显然不合常理,如果教师仅凭讲述使学生知道,是麻雀面对凶残的猎狗,面对强者,敢于搏斗,敢于牺牲的精神和气势吓退了猎狗,这样做,学生仅仅是囫囵吞枣地记下答案,而没有真正地逾越思维障碍,突破教学上的难点。这里一种较好的做法是:①情景再现。通过投影仪再现三个情景: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走近小麻雀;老麻雀奋不顾身地飞下来掩护小麻雀,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慢慢后退了。②音乐渲染环境,准备一段节奏鲜明强烈表现激烈搏斗的音乐,随画面的变换、事情的发展,音乐由弱到强,再到弱,充分地渲染弱者敢于战胜强者的紧张气氛。③教师伴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这几个步骤,创设情境,学生的情感因素被调动起来了,在不知不觉中与麻雀产生感情共鸣,意会出"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这种情境给学生思维流程的畅通,提供了最优化条件。

4.灵活统一分歧点,激励求异点

由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不同,对同一问题也常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如何把片面的认识引向全面,把分散的意见统一起来,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地抓住分歧点,把各种不同的"负反馈"调整为"正反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揠苗助长》一课时,学生对"第二天禾苗都枯死了"产生了异议。有的同学认为禾苗会枯死,有的同学则认为禾苗虽被子拔高,到第二天也不至于会全部枯死。教师巧妙地抓住分歧点,引导学生再次深入理解课文,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往高里拔"、"长高了一大截",并结合课文插图等方面来理解,通过讨论,很快统一了分歧点。

相反地,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拘泥于"求同思维",还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求异思维"的机会,以鼓励创造性思维。如在《一夜的工作》这课教学时,就"花生米并不多,好像并没在因为多一个人而增加份量"一句引出的讨论:"你认为花生米的份量增加了吗?"得出两种不同的答案:一种认为从"好像"一词,看出了花生米增加了,增加后的花生米还这么少,的生活简朴到了极点;一种认为,花生米只有数得清颗数的一丁点,没有增加份量,是将自己有限的食物分给客人,他是多么简朴和好客啊!截然不同却又同样感人的两种答案,我都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并没有根据教参来确定一种标准答案。教师及时给予的鼓励,激励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5.实施高效课堂

解放思想,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很多老师在实践中发挥才智,在实践中做出了不小的成绩,总结来说,表现为两个方面:

5.1把课堂的某一部分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教师乘势上课。

小麻雀教案范文5

电化教学是现代化教学手段。 它的魅力所在, 不仅是直观形象、光色绚丽和悦耳动听,还能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 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能造就个想象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电教手段的这些优势恰是现代美术教学不可缺少的,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 充分发挥其独特功能, 并与传统教学手段进行优化组合,促使学生较快的掌握知识, 开阔视野, 展开想象, 增强学习兴趣, 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开阔学生视野 提高审美素质

在美术教学中, 运用多种媒体进行美术欣赏, 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 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 “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美的形象性特点, 决定着人们审美活动不是用逻辑思维方法, 而是用形象思维方法。 电化教学为此创造了契机。

打幻灯: 第一幅波提切利的《春》, 画面上到处洋溢着春天的诗情画意。 芳香袅袅的风吹拂着结满金色果实的橙子林和树木间的羊齿叶, 它们不断的颤动闪烁出光影; 郁金香、银蕾花、 水仙等鲜花, 犹如织在地上的刺绣, 遍地盛开。 第二幅,柯罗的《阵》,透明、 银灰色的画面, 在学生的眼里呈现出迷茫的状态, 似乎使他们听到阵风呼呼作响,感受到大自然丰富的生命, 活跃的脉搏, 在心灵上唤起健康与美的情绪。第三幅《梅杜萨之筏》强烈的明暗对比, 强烈的运动感和悲剧气氛, 令人触目惊心. 画面以昂扬的激情赞颂了人与命运抗争的救生意志, 揭示了波旁王朝的腐败和黑暗, 唤起学生对封建统治的憎恶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而当《蒙娜丽莎》出现在屏幕上时, 学生们仿佛沉浸在恍惚之中, 她那恬静的双眸以及脸上呈现出的谜一般的微笑, 分明感觉到画中的某种生命复活起来: 她那高贵、 纤细、美丽无比的手, 象牙雕刻般的手指中流动着红色的血液以及衣下流动着的曲线美, 充满了惊人的力量, 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感觉到了令入神往的韵律。 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 “凡是感受不到的东西, 对美感来说就不存在。 ”电化教学能使学生感受到色彩, 线条、 音响、光等信号, 产生立体感觉, 唤起丰富的表象, 从而让学生在美的领域里, 能鉴别出什么是自然美, 什么是社会美、 什么艺术美, 开阔了视野, 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审美素质。

二、捕捉事物特征 突破教学难点

美术教学中, 我们常常通过实物或对景写生等方法, 让学生捕捉事物的特征, 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这种直观性的教学方法会受到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同时学生受其特殊的心理, 生理特点的局限, 对周围的事物往往缺乏足够的注意力, 对那些需要进行描绘的事物, 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变化掌握不住, 更谈不上去抓住那些带有本质牲的东西。 而投影、录像(录音)却能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演示的事物、 现象、过程, 通过光色绚丽的画面, 欢快感人的乐曲,丰富的动感, 迅速、直观的再现于课堂,并对那些需要学生掌握, 平时用语言等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完整地表达的事动到态特征, 利用电教手段的特长予以显现、 强调、 留住和还原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可以同时用几个感官去接受, 去学习, 这样感知更充分、记忆更牢固,理解更清楚, 学得更实用、快捷、有趣。 为使学生充分感知, 获得丰富的比较鲜明, 稳定的表象,易理解掌握知识,开拓思维, 培养创造能力, 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例如, 在讲解水彩画湿画法时, 用湿画法表现雨景, 雾朦朦、 湿漉漉的景观等。虽然在学生头脑中已形成了表象。但他们对雨、 雾所致景物的朦胧之感缺乏真实的感受,(如对景写生、 观察会受时间等许多因素的制约)课前我绘制了一张风景投影片, 画面轮廓清晰, 色彩阴快(晴天), 当讲到雨、 雾所产生的自然景观时, 我出示一个喷雾器, 沿着投影片平行的方向, 喷出雾状的水珠, 似雾似雨从投影片上掠过, 此时屏幕上呈现出一幅朦胧美妙的雨中景色, 对学生来说这是新奇的, 别开生面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新奇的刺激更能引起注意。 同学们正是用这种新奇的观察方法去捕捉雨雾景观的特点, 并在脑中留下“真实”立体的表象,有的同学说: “我仿佛置身于雨景之中,周围的景物朦胧。 ”有的说“景物笼罩着一层湿气(雾气),景物轮廊起伏, 实中有虚, 虚中含实, 形体柔和很有变化——”在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下, 他们很快地掌握了水彩湿画法表现雨、 雾景等的方法。

教教育心理研究指出学生一股是依靠形象、 色彩、 声音和触觉来思考的。 因此, 直观教学对学生是必须的教学, 不应该建筑在抽象的概念和词汇上, 而应建筑在学生能直接感受到的形象之上。在《线造型——麻雀》一颗课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先试画麻雀标本,通过写生启发学生观察分析麻雀的特点, 这时学生所画的麻雀是一种姿态的那么不同姿态麻雀特征又是忽样? 自然界中飞行的麻雀虽然姿态万千, 但要学生瞬间捕捉它的动态却很困难. 这时, 我播放了录像“麻雀百图” ,通过放慢、 定格、 扩大、 重映,引导学生观察对比、 揣摩分析, 帮助学生理解记住麻雀飞行时各种动态特征和运动轨迹, 领悟各个动作之问的变化与联系, 形成清晰的动态视觉表象。 接着我又借助录像进一步启发学生“麻雀飞行时身体和翅膀的基本形状有没有变化?有的麻雀飞行时为什么翅膀一大一小, 甚至只能看到一个翅膀?你还能想象出麻雀飞行时的其它姿态吗? ’录像的启发,老师的诱导,学生的脑中立刻呈现出许许多多的各种姿态的麻雀。通过观察学生了解到麻雀飞行时基本形态并没有变,出现一个翅朦的原因是前面的翅膀挡住了后面的翅膀。这时,麻雀正面飞行,侧面飞来,直立状,俯冲状一个个生动的形象不断涌现在同学们头脑中。 接着, 我又通过投影演示麻雀画法步骤, 把不同姿态的麻雀形体、 色彩逐一分解, 并渐次复合, 一边演示一边让学生口述作画步骤, 加深了印象.同学们很快池掌握了描绘各种麻雀的方法, 并根据自己的印象, 画出了一只只姿态各异的麻雀。 运用电教手段直观形象, 突出了教学重点, 突破了难点, 优化了教学过程

三、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造能力

电教手段的直观性在教学中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电教手段, 发挥电教手段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直观形象中, 趣味活动中获取知识, 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 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求新求异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增强电教手段的趣味性,把它作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例如《平面构成》一课, 在备课时考虑到要上出新意, 吸引学生,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

趣昧投影。 为了使学生了解“构成”的含义, 我打开投影仪双手放在上面, 重叠、 交叉、 错叠后,屏幕上出观了一个马头、 老鹰,接着我拿出一些大、 小不一的硬币、 剪刀等实物, 拼出了一朵花, 一只蝴蝶, 同学们发出了啧啧赞叹声, 都想亲手试一试, 于是我让大家用身边的实物如尺子、铅笔、 橡皮……等用在桌子上拼一拼看看能“成”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到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有的同学三角尺和铅笔构成了一架飞机, 有的用几块形状、 大小不同的橡皮构成丁一个抽象人物……, 屏幕上一会儿呈现出一座房子, 一会儿又是汽车、 植物、动物。抽象的、 具象的无所不有,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学生学习兴趣倍增。 同学们通过实物理新组合, 了解了构成的含义, 当讲到“平面构成”时, 我又借助投影仪讲述平面构成的方法, 并用圆、方、三角形(硬纸板)经过剪切(分解)移位、构成, 并采用错叠、文叉、 重叠等方法构成丁各兵家或抽象的图案。分别用圆、方、三角形剪一下或两下, 居然有那么大的魔力“拼一拼”在屏幕上呈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图案。好奇、 兴趣激起了大家学习的欲望, 他们来劲了, 创造欲象熊熊烈火又高又旺. 有的同学完成了一幅作品还要继续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趣味性, 创造性……

四、融合传统数学 优化教学手段

当今各种教育手段色彩纷呈, 电教手段以它特殊的功能:和优越性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 重视和运用. 这是课堂教学上的一次革命, 它猛烈地冲无着传统的教学体系, 促了教学从形式乃至本质的变革。但是变革从来都是合理地“扬弃”, 而不是简单的“否定”或轻易的取代。在当前电化教育与传统教育并存而传统教育占优势的情况下, 从教育的目的要求出发,探索电教手段与传统手段的优化组合的规律和途径, 是一项迫切而意义重大的工作。

小麻雀教案范文6

一、咬文嚼字,明晰概念,活跃学生思维

思品课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通过组织学生咬文嚼字,对关键词句进行讨论,可以活跃学生思维,达到明晰概念的目的。如,我在讲授完“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后,让学生讨论“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依据是宪法,因为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全部问题”是否正确,若错误,说明理由。我授课时只讲了根本与基本的区别,没有涉及到“全部”一词,让学生们通过讨论和争论判断题目,明确了“全部”是各部分的总和,“根本”是指事物的根源或重要的部分。而宪法不是简单的各种法律的总和,宪法是其它法律的立法基础,其它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因此不能用“全部”代替“根本”。从而活跃了学生思维,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二、联系实际扩展教学内容,拓展学生思维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内容。九年级思想品德是这样表述的:“现阶段,在我国的经济百花园里,各种经济成分争奇斗艳,主要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等。其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课堂上,我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等概念作了简要解释,就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国有经济,什么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学生一脸的茫然,不知如何下手。于是我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七大的几次会议的决议,将教材理论重新整合,并联系青岛的实际,将本节内容大幅度调整、改进,作了以下补充:

首先,明确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由国有或集体经济与外资经济或私有经济共同出资组建的经济组织(企业),其典型的形式是股份制企业;其次,说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演进既包括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工厂制”,又包括改革开放之初的“承包制”“租赁制”以及能与世界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股份制,像国有股占51%,其它股占49%等;再次,明确国有经济有别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的表述更科学、更符合实际、更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像国有资产、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等。

这样,再讲授“基本经济制度”内容,仍然让学生举例“什么是国有经济,什么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与第一节相比状况大有改观,学生举出“青岛某某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占62%,外资股占38%”“青岛某某有限责任公司,国有股占45%,私营股占28%,个人股占27%”等,说得头头是道。这样不但明确了什么是国有经济、国有成分,而且懂得了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怎样混合的,哪些是公有制,更为重要的是能举出实例予以解释说明,拓宽了学生知识面,也训练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巧用突发事件,激发学生思维

“世界是这样的美丽,让我们把生命珍惜。”我与七年级学生们一起学习《多彩的生命世界》。“自然界中,生命以其丰富多彩的形态存在着,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必须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生命的独特性……”我引导学生把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学习讨论,分析归纳,整理答案。忽然,教室里飞进了一只不速之客——麻雀,它扑棱、扑棱地到处乱飞乱撞,这下,原本安静地教室沸腾了,霎时间,尖叫声、拍打声、吵嚷声、桌椅的咯吱声汇成一团。我努力地拍着桌子,试图让教室平静下来,接上我那没讲完的问题。

可是,学生们太兴奋了,班里没有人在意我神情的变化。好不容易学生才安静了一些,我非常生气,这只可恶的小麻雀打乱了我的教学进程。而且麻雀还在教室里,怎么办?忽然,我灵机一动,决定让这只小生命成为这节课的一部分,我中断了刚才的教学,给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只小麻雀?”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以调皮的李军为代表的多数男生认为要捉住它,甚至有人怪声怪调地要烧烧吃了它,理由很“正当”,因为它原本就不是什么“好鸟”;而以王丽为代表的多数女生认为应该放走小麻雀,教室里又乱成一团。

小麻雀教案范文7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能力;主体能动性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必须关注每个个体的发展,充分利用一切科学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技能。语文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而阅读又是语文课程中的重点部分。因此,小学教育工作中必须将阅读作为一个教学重点。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学习质量大有帮助。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体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学习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运用一切可行手段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消除学生对阅读的厌倦情绪,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在学习中感到困难。例如学生觉得某篇课文难以理解,不愿去阅读它,这时教师就可以找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导入部分,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如果想知道答案就必须去课文里寻找,这样学生为了满足好奇心就不得不主动去阅读学习,从而将被动灌输转为主动学习。

此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立足点。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就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将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而不是充当教师的听众。

以《麻雀》这篇课文为例进行分析。教师在上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导入,向学生们提问:“同学们,麻雀是一种胆小的动物,可有只老麻雀却敢于和猎狗抗争,并将猎狗震慑住,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听到后肯定会非常好奇,这只麻雀为什么有勇气和猎狗对抗呢?这样可以很快的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通过导入语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之后,老师再接着提问:风猛烈地摇晃着梧桐树这句描写有什么特殊作用?我们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掉在地上的麻雀是刚出生不久的?猎狗看到小麻雀是怎样做的?老麻雀是如何与猎狗对抗的?什么力量让它从安全的树枝上飞了下来?(母爱)。通过这些问题再一次调动学生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然后将学生们带入课文的学习中,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接着让学生们讨论课文主题思想,对其进行情感教育。这种通过提问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非常的重要。

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教学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教学,它还包括人的思维养成、学习习惯养成、生活习惯养成等多个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在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理论上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精神力量,它能够推动学生去主动学习,也能够帮助学生将学习过程简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促使学生去积极主动的进行阅读,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在小学教育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进作用,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第一,学而不思则罔,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同时要引导学生勤动笔,遇到不明白的立即划出来做上标记。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勤查资料的好习惯。遇到不懂的成语就查成语词典、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就查新华字典,促使学生养成遇到难点不退缩,积极主动找答案的好习惯。阅读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学习效率立马就会上升,随着学习效率和质量的上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也会逐渐提高。

三、关注学生个体,因材施教

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教师万万不能把学生当成教育工作的附属品。教育家卢梭认为,儿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认知和情感,无论是谁,如果想用自己的想法与感情去替代他们的想法和感情,那么这个人必定是一个十分愚蠢的人。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这种个体之间的差异必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以最宽容的心态来接纳他们,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表现为:对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安排一些难度较大量较多的内容,充分激发他们的潜力。对阅读能力差的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安排一些浅显易懂、篇幅较短的内容。

四、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增强主体能动性

以《海鸥》为例进行教学分析。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逐层设计教学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首先,教师让学生们观察海鸥的照片,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海鸥的样子(白毛、翼尖黑、小眼睛、机灵等)。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再向学生提问:“友人和海鸥的友情都表现在哪些方面?霍然而起、绕室徘徊是什么意思,谁能给大家表演出来?它属于大海是什么意思?(结合全文主题思想来理解)。”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在文中找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再一次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们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种方式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结束语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程大妹.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J].成功(教育),2013.20:32-33

小麻雀教案范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自主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应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就要反对传统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不要在课堂上只有老师一个人,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让学生充分调动大脑积极性。因而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拔,不给出标准答案,多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和自主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例如:《麻雀》一文中写到:老麻雀看见猎狗要吃小麻雀,快速的从树上飞下,准备与猎狗搏斗,保护小麻雀。这时我给让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充分讨论、分析在这件事中,老麻雀是勇敢还是胆怯,让学生讨论后,再引导学生学习:“老麻雀快速的从树上飞下来是不是有战胜猎狗的信心?”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我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既然没有信心为什么还快速的从树上飞下来呢?你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得?”有的学生说“它是出于一种最伟大的母爱才从树上飞下来的”、“它很怕猎狗,它是为了保护小麻雀才从树上”、“从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的尖叫着’可以看出老麻雀很胆怯”、“从老麻雀浑身发抖,声音嘶哑,呆立不动也可以看出来”。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下一个问题:“当脱险之后老麻雀和小麻雀可能会说些什么?”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的主动思考,现在学生是比较容易说出老麻雀和小麻雀的对话的。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学习,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二、拓展问题质疑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小学生学习同样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习惯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或教师代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为确定重点、难点的教学方式就难免有较大的盲目性,学生只能按教师的设计来学习。事实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产生困难的是学生。因此,问题的提出者、发现者理应也是学生。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让学生针对课前预习时提出的问题来研究讨论,让学生在自由辨论中互相补充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不同观点相互碰撞、交流,让学在争辩中自己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李时珍》时,学生通过预习提出李时珍是一个什么时候样的人?从哪些地主可以看出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有些药物明知有毒,李时珍为什么还要品尝等,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在争辩中就能获得,所以我不轻易作出否定性评价,更不轻率予以批评,只在关键处给予巧妙点拔,这样把学生领进问题空间,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活跃了他们的思维,从而

好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倡导自主学习方式,促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帮助学生在学习交往中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并有意识地调整自我,随时都能清醒、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地位和存在价值。确保其学习中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对象意识和目的意识,从而大力释放自身的生命潜能。有效的语文教学必须把学生带入主动学习的“有我之境”,让他们把语文学习与“自我”联系起来,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联系起来,在学习和语文实践活动中,不断深化其感知力、想像力、思考力与创造力。当学生自主学习时,在课堂中就会主动、大胆、尽情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也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在读书时,学生能从学习语言的角度,把课文作为一种学习资源,一个言语的“范型”,一个可供观察、认识的对象和借以进行实践的对象,自觉调动背景知识和已有经验,“潜心”进入课文情境,灵活转换视角,全方位、多层面地获取真切感受,做到“我心有书,书入我心”。通过自主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树立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四、注重开展课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应多提供学生活动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对课后作业进行精心安排并提出灵活要求,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课后作业的要求首先要能够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灵感,不能只局限于课本内容。转变传统观念,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首先要贴近现实生活,能够让学生自由实践;其次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自由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部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对于课外活动的布置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学习层次的学习情况来设计不同的内容,这样才能让学习水平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都感受到自主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教师还可让学生通过亲身接触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活动,如组织学生做周末环保情况调查、社会安全状况调查、社会科学实验等活动,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发挥学生集体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我们只有把语文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为学生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在问题空间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参考文献:

小麻雀教案范文9

一、文本对话

二、个体感悟

三、即时评价

总之,好的语文课要让语文姓“语”,一定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语文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来完成。这就需要让学生感性地接触作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重视语境,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对文本的亲近感、认同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引导 手中有“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50-02

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手中有“方法”呢?“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我们必须抛弃平时教学中那种急功近利,由教师闭门造车、单向、主观、指令式的僵化教学,让课堂充满学生成长的气息。

就是说,教师的“教”应当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学要能够充分地按照课堂所具有的现场生成性的基本规律而作相机诱导、即时处理。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中,一定要顺学而导,把学生从“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高度。永远记住,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充满激情、活力、有待点燃的“火炬”。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为了点亮这些“火炬”,使他们自己熊熊燃烧,从而让课堂充满无限的生命张力。

一、文本对话

阅读教学过程应该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我构建、学习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学习应当是学习者高度个性化的行为,我们老师只能引导,却无法替代。很多时候,我们要退到幕后,把学生推到前台,充当主角。

看看《麻雀》一课的一组交流镜头:

师:当猎狗张开大嘴要吃小麻雀时,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从树上飞下来,想拯救小麻雀。假如你是老麻雀,你会这样做吗?为什么?

生甲:不会,因为……我害怕……那样会死的。

师:你很诚实,其他同学呢?

生乙:我也不会。因为那样做,不但救不了小麻雀,还白白搭上一条性命。

师:你是觉得用不着增加不必要的牺牲,对吗?

生丙:我也不会,反正孩子注定没命了,我去白白送死,还不如回去再孵一只小麻雀。(众哄然大笑)

师:你挺会保存实力啊!

生丁:我会像老麻雀那样做。因为以弱胜强是常有的事,不去试试认输不是太怯弱了吗?去试试也许有可能战胜对手啊。

生戊:老麻雀虽然不是猎狗的对手,但母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它没想那么多。

生己:老麻雀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骨肉被吃了。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死也值得。

师:说得多有道理啊!

……

理越辩越明,让学生养成质疑、讨论的习惯,才能够真正实现文本对话,悟出文本的真谛啊!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还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彰显生本的课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文本对话往往占有很大的分量,这些环节中,我们老师虽说是有目的的隐退,但也不是大撒把。我们还要适时地、恰如其分地或点击要旨,或引出疑窦,或启发补充,或拨疑解难。文本对话的过程,不少时候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只是,很多时候,文本对话是智慧的现场生成,如何对话,如何引导则全凭老师们临场发挥,灵活应变。

二、个体感悟

教育应当十分尊重学生精神的自由展示,不应以统一的答案来压抑学生的个性和灵气。这种感悟的个性化就必然会带来教学过程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让学生通过感悟去建构并进而获得发展。不过,感悟不是凭空产生的,要有基础,感悟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同化、 顺应、建构的过程。 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比如在教学带有“月”字旁的字时,引导学生明确绝大多数都和“肉”字有一定关系,只有很少一部分才和“月亮”有关系。掌握了这样的规律,那么,日后,孩子识字中不是就能依靠脑中原有知识,主动感悟获取新的信息了吗?这就是一个同化、顺应、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感悟。

阅读也是这样,通过阅读书本(阅读材料)中的文字,从外界输入视觉信息――字词,然后和已有经验迅速接通,从而建构出新的知识系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悟文本。

为此,教学中,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并对孩子的感悟作现场的因势利导,课堂上尽可能留出空白,赋予孩子更多的可塑性。

三、即时评价

课堂上,当学生意识到老师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种说教往往是失败的。所以,好的语文课堂,老师还要掌握一点评价艺术,能够水到渠成地对学生予以恰如其分的即时评价。

1.激励性的

举例如下:

・ 评价学生朗读的:“你读得真好!同学们都被你吸引住了。” “你读得就像播音员一样精彩!” “这篇课文因为你的朗读变得更美了。”

・ “你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真好,如果能想的再全面一些就更好了。” 等等。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一名学生把一首儿歌读得轻柔舒缓、声情并茂。教师适时进行了评价:“你们听,他读得多美呀,我们大家都快要进入梦乡了!”

2.自我评价

举例如下:

・ 当学生的朗读较之以前有进步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你今天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呢?”

・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完美时,教师也可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你今天的回答是不是自己也不太满意呀?什么原因呢?总结一下好吗?”

3.口头言语评价与态势言语评价综合运用

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有时,教师一个鼓励式的眼神,就会与学生的心灵产生碰撞,使其消除心灵障碍,战胜困难;当学生朗读课文有进步时,教师面带微笑点点头,就是对他最好的鼓励;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创意时,如果教师赞许地竖起拇指,就是对他最高的奖励。

总之,好的语文课要让语文姓“语”,一定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语文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来完成。这就需要让学生感性地接触作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重视语境,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对文本的亲近感、认同感。

参考文献:

[1]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

[2]严先元 教师怎样设计一堂好课 2007年 第129页-第139页.

小麻雀教案范文10

一、创设情境的点拨

有些课文记叙的人或事,因为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或因学生的社会知识、生活体验的欠缺,阅读时,往往理解困难。比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学生对“碰壁”一词难以理解,不明白鲁迅为什么会说“碰壁”?从现在孩子的生活经验来看,显然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仅凭讲述让学生知道,是反动派到处搜捕鲁迅先生,学生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而没有真正跨越思维障碍。较好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借助幻灯片出示图片)。其次,体会鲁迅的性格特点,特别是说话幽默,带有讽刺的味道。第三,再进行分角色表演。通过这几个步骤,创设情境,积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因子,使学生不知不觉与鲁迅产生情感共鸣,从中体会出“碰壁”的含义。创设这种情境,能帮助学生扫除思维障碍,理清思路。

二、搭桥铺路的点拨

在思维训练中,环节之间距离太远,或问题之间跳跃太大,都会使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教师应有机地补充学生认识过程中的环节,完备解决问题所必需的前提,搭起过渡的“桥”,铺设通幽的“路”,接通思维之线,使之由浅入深,流畅贯通。如教学《穷人》一文时,文中描写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情变得异常复杂,既激动又紧张,既担心又害怕,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许多学生答不上来。显然,在学生认识事物、分析现象的过程中,由于环节之间距离太大而出现了思维障碍。教师应及时增加环节,补充前提,为使学生思维畅通搭桥铺路。可以这样做:1.弄清背景。桑娜一家已经有五个孩子了,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全家只靠渔夫一人出海捕鱼,的确很穷。2.缩短距离,从中看出桑娜有什么品质?3.寻找联系,渔夫回家知道情况后是如何处置的?教师通过设置几个“阶梯”,把学生的思维连接起来,使障碍得以突破,从而明白原来是穷人之间具有高尚的同情心。

三、揭示矛盾的点拨

语文教学中一般存在着“知”与“不知”、知得“深”与“不深”的矛盾。当学生“不知”或知得“不深”,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应抓住矛盾的症结,巧妙揭示,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他们围绕矛盾定向思维,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提高认识能力。如教学《登山》一文,巴果茨基走过险路,回头看列宁时,吓得险些掉进深渊。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一个“知”与“不知”的矛盾,学生围绕这一问题,阅读上下文,可以弄清,因为列宁紧跟在他后边,而且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列宁是俄国革命的最重要领导人,出现不测,将是革命的巨大损失,巴果茨基当然吓得险些掉进深渊。这句话表现了他当时十分紧张十分担心的心情。

又如教学《麻雀》第三自然段,开头写道:“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学生一般只认识到这一句在写什么,而没注意为什么写,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后面写小麻雀样子的语句上。这里就存在一个知得“深”与“不深”的矛盾。教师质疑:“为什么要写风?不写可以吗?”这一提问立即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这一句上,迅速地开动思维机器去主动地寻找答案。有的说,从“猛烈”和“摇撼”可以看出风很大。正因为风大,小麻雀才会从巢里掉下来。这一答案找到了事情的因果关系。有的说,猎狗鼻子虽然灵敏,它能嗅到麻雀气味,发现小麻雀,风肯定也帮了忙。这一答案注意了文章的前后联系。有的说,风吹树摇,这一景象衬托了小麻雀弱小和可怜的样子。这一答案从写作技巧来分析,认识更进一层。从这两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知”,“知得深”,得益于教师善于抓住矛盾,巧妙点拨。

四、展开想象的点拨

小语教材里,有很多课文文字生动优美,为我们构建了深遂的意境,刻画了饱满的人物形象。学生由于知识能力的限制,不能很好领会(出现思维障碍),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即通过读想结合的办法,打通思维,提高认识与鉴赏能力。

小麻雀教案范文11

关键词:思品;课堂教学;生成式资源;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63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过程中碰撞出来的转瞬即逝的“火花”,更具有灵性和生命力,尤其是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闪光点,如果能被教师抓住并能很好地加以评介,在评价中进行利用,对师生的成长都会具有积极的价值,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生命的质量,促进预设教育目标的高效率完成或新的更高价值目标的生成。

一、用教材信息促预设性生成

凡事预则立,教学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从教师方面讲,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因素,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找准学生对教材文本信息的不同理解,抓住矛盾的冲突点,进行预设,促进课堂资源预设生成。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资源的前提。

如笔者在《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48页提到:公安派出所对某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是否违法?笔者认为,根据学生生活经验,直接的感觉是,公安派出所的行为是合法的。但如果笔者直接出示该材料,学生会抓住文本中“在无搜查证”的前提,而作出违法的定论。于是,笔者进行了预设。思路是:1. 先直接提出问题,公安派出所对某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是否违法?隐去了刚才提到的前提。这是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预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学生有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观点,增加了学生思维的不可预测性,有利于生成新的教学资源。2. 出示前提,从而让学生深刻了解我国法律对搜查权的行使有严格的规定。果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部分学生认为,公安派出所搜查行为是他们的法定权利,没有违法。而个别同学则指出,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公安人员在搜查前,往往要出示搜查证,这是怎么回事?那如果不出示呢?从而促进新的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因此,利用预设,可抓住课堂中学生动心的瞬间、困惑的焦点、认知的偏差、意见的分歧、有创意的问题,促使课堂教学资源预设生成,让教材文本产生最大效益,并在运用时不断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完善知识结构、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用课堂活动促开放性生成

课堂是活的课堂,它主要体现在课堂内质的丰富多彩和课堂过程的灵活多变。新课程下的课堂也是活动的课堂,会因人因事、因场景因时空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外象。因此,课堂活动中的资源生成往往是师生的“即席创造”,是“无法预约的美丽”,它犹如天马行空,不期而至。

如笔者在执教《我们共有的家园》时,在课堂内让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小品:由学生装扮成的一排排树木茁壮成长,但两个贪心的人滥砍滥伐,破坏了森林,换来了厚厚的人民币,但随之而来的沙尘暴使之到手的财富化为乌有。由于学生准备充分,表演并且生动有趣。为了形象化,学生动手采集了树条、竹枝做成帽子戴在脑袋上。笔者在评价学生表演时,谈到在这里表演者所用的钱、斧子等都是用废纸替代做成之后,紧接着要求大家思考刚才小品演出有什么不妥之处,进而指出,表演者将树条、竹枝任意折断做成帽子是否符合保护环境的宗旨呢?同学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一石激起干层浪,这时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最后认为如果将废纸涂上绿色做成叶子一样可以达到逼真的效果。学生的活动过程,实际上是知行统一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虽然懂得了书本上的知识,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原因,难免产生偏差,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指出,让学生了解出现失误的原困,并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以提高能力和觉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生成性的资源被发掘和利用,通过教师指导,使学生体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环境保护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我们不仅要懂其理,更要践其行,时刻成为环保小卫士。因此,课堂活动设计要富有变化的呈现方式,增强活动的开放性,诱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开放性地产生新的问题情景――生成新资源,在克服或弱化思维定势干扰的同时,解决来自学生的新问题。同时,活动设计富于探究性的问题情景,以支持学生采用不同思维方式去探究问题,鼓励学生另辟蹊径、标新立异,在问题与探索的过程中,自然会引发开放性资源的呈现与学生多种思维的碰撞。

三、用教学对话促评价性生成

教学交往中的沟通,常常要借助对话的形式来实现。师生间的对话话题可以共同确定,但对话的进程是没法控制的。就学生个性差异而言,学生是生命体,是充满情感、富于想象、极具个性的生命体。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的差异和个性差异,必然会导致教学过程中预设不到的生成性教学资源的不断产生。叶澜教授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活教材’,教师要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他们就会变成课堂的积极因素”。因此,对话并不是预定好的,它在进行中不断地变化,是由对话的活动方式及其活动过程决定的,它没有规则性和确定性。因此,借助学生对话中的评价语言,也是生成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方式。一次笔者在课堂上介绍“人民的好公安局长:任长霞”先进事迹介绍时,有一位学生突然问道:“老师,你说任长霞真非得连夜急着赶回去吗?如果第二天天亮后再回去。是否更安全些?”这位同学的提问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兴趣和附议,有的还谈到邓稼先、陈景润等都应保重身体,这样可给人民多干一些事。面对学生的课堂反问,笔者认为他们分析得不无道理,首先肯定了学生对他们早逝表现出的惋惜和遗憾,以及对他们工作和人品的钦佩之情,指出任长霞的死,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恪尽职守的公安局长对自己工作的深厚感情,那种忘我工作的精神永远是值得人们学习的榜样,正是这些中华民族的脊梁推动着社会向前快速发展。然后从人生价值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说明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任长霞生命虽然结束了,可她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却让后人受益无穷,她生命的价值却获得更长的延伸、更充分的体现。最后,让学生朗诵臧克家《有的人》一诗,许多学生深受感动。“任长霞是否应急着赶回去”是一个极具评价价值的问题,笔者巧妙地利用学生的评价,把它转化为教学资源,动之以情,使学生不仅明白了任长霞以身殉职的意义,还激发了学生对她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同学们不仅懂得要尊重、悦纳、珍爱生命,而且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延伸生命的价值。在生生、师生、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交流碰撞中,借助学生对话中的评价性语言,可评价性的生成教学资源,使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四、用随机事件促动态性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调控教学,提高直觉灵感思维能力,随时准备适应可能出现的种种“随机事件”。特别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因素。教师要有“妙手”,能及时抓取,并会“妙笔”,能巧妙美化,使一个不经意的、不如意的随机事件,成为可用的、有用的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有一位教师在上课时碰到一只麻雀飞进教室,学生注意力全被这只麻雀所吸引,麻雀飞走后学生还议论纷纷,于是教师借机讲起“麻雀的冤案”故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曾经把麻雀与苍蝇、蚊子一样列入害虫名单,在全国开展消灭麻雀的运动,理由是麻雀偷吃掉大量的粮食,但事后的实践表明,麻雀却是蒙受了冤屈,因为麻雀对人类的益处远远大于它对人类的危害。然后,笔者讲起自己小时侯麻雀数量极多,但现在却数量骤减,然后设问:1. 本地麻雀数量骤减的原因是什么?2. 我们能够为此做些什么?利用象山物质化的生态环境,自然化、情境化的让学生与身边环境直接互动,让原本准备的背景材料躺在备课本中,自主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同学们对此热烈响应,兴趣十足,分析得有理有据。

偶发事件的出现,使生成性的资源带有偶然性,面对偶发事件对学生所造成的冲击,教师采取消极回避、视而不见的态度,或对学生的议论采取压制或训斥的做法,不仅会影响师生情感关系,还可能会挫伤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的积极性,甚至扼杀学生思维的火花。当然,这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敏感性,是教师教育教学情境别是突发事件情况下,快速反应、随机应变,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综合能力。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智慧和灵活驾驭教学的能力,才能及时捕捉课堂突发事件中有价值的动态资源并及时进行重组。

参考文献:

小麻雀教案范文12

交卷完毕后,同学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的聚在一起对答案。这答案的对错可关乎“人命”哦!从讲台座上向下望去,教室好比一个菜市场,一个麻雀窝,而同学们则像一只只小麻雀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姿态各异。你看那边的一群,都是女生,她们的嘴巴一张一合,交对着答案,忙得不亦乐乎。她们当中有的眉开眼笑,有的垂头丧气。不用说,“眉开眼笑”的一定考了好成绩;而“垂头丧气”肯定考的不理想,不过不要紧,下次再接再厉哦!没等我看够,班主任老师就急匆匆地赶来了,不用说她也是来对答案的,我们一见班主任“大驾光临”,立刻回到位置上。只见老师拣出最难的题目告诉我们答案,然后,让我们做对的同学举手。一眼望去,举起的手就好象是海上的孤帆,寥寥无几。见此情景,我就有种不祥的预感,哎呀不好,火山要爆发了,我们个个灰溜溜的。

考试,虽然是对一个人所学知识的测试,但它却不能代表一切。我喜欢考试,它可以测试我;但我又害怕考试,因为我怕自己考不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