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多媒体教学论文

小学多媒体教学论文

时间:2022-07-21 02:12:41

小学多媒体教学论文

小学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1

多媒体教学方式中对教学资源的使用会产生根本性的变化,通常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具有如下一些典型特点。

(一)使用方便,展现内容丰富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为了直观显示一张图片可能需要特意去购买或者绘制;为了播放一段声音,可以需要使用特定设备去录制以及播放等。但在多媒体计算机环境下,可以很容易实现对声音、图像等进行收集、编辑等处理,将所要展示的教学内容以更丰富、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节约时间,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做创造性的工作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是用纸和笔准备讲授材料,从教学内容的设计到教学策略的选择,再到教学方法的使用均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准备。更为困难的是在讲授过程中材料使用的一次性,典型的比如板书,每讲解一次都需要花费绝大部分时间进行书写,但这些材料又是不可保留的,所以这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学材料的多次重复使用,将教师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课程讲解内容的设计、讲解方法的研究上,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三)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虽然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师工作效率以及教学效果,但如果要真正的使用好这个工具,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个人需要有相当的技术素质,才能正确、高效地使用这些与计算机相关的软硬件工具;二是教师需要更加主动的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和热情,用更多的时间精心地、因材施教地、因境施教地将知识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提高教学效率。

二、应用多媒体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需要以合适的、正确的方式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才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有效的多媒体课堂教学。

(一)多媒体教学应用体系的建立

小学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需要体现其知识性、趣味性,但由于教师个人关注点不同、课堂教学任务的繁重,使得很多教师没有精力或者能力去设计实现完善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完成多媒体教学的任务,很多教师使用“拿来主义”,通过网络查找、拼凑多媒体教学内容,甚至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这样就直接造成教学内容体系混乱,教学效率的低下和效果的不理想。而事实上,由于小学教学内容通用性和一致性,完全可以由教学资源编制机构建立统一的多媒体教学内容框架和资源体系,在此基础上再由各学校教学团队或教师个人结合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定制。从而形成的多媒体教学应用体系包括两个主体:资源编制机构和教师。前者主要完成一般性教学资源以及特定知识点的教学资源设计;后者结合具体的教育环境以及教学经验实施多媒体教学,并通过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完成教学应用体系的持续改进。

(二)多媒体教学实施过程的建议

由于小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较低,通常需要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来实现抽象逻辑思维。因此对于此阶段的教学不应该以知识量的输入为目的,而应该强调知识的渐近引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将知识使用趣味、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小学阶段的学生尚处于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其兴趣点多变、注意力集中能力低,所以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应加强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让学生通过听、说、做等多感官参与,实现多维度的学习和理解,提高教学效率,而灵活多样的多媒体内容也提高了学生参与互动式学习的可能性。在小学的多媒体教学中,更应该强调多媒体的“辅助”性。多媒体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展现大量的内容,在高年级学生教学中,学生通过做笔记,从而实现知识的大量输入。但小学生不可能这样进行。这样,一旦教师在教学过程过于依赖多媒体,则很容易陷入“放电影”的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轻松向学生输出了大量的内容,而学生也仅仅是停留在浏览层面,从而大大削弱了教学效果。

三、结语

小学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优势。

首先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结合教学实例,说明在教学中,从哪些方面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最后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的需要,选取课件,绝不可以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从而失去电教媒体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明确倡导:“我们不能假设孩子们都非常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数学,也不能单纯依赖教师或家长的权威去迫使孩子们这样做,事实上,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产生兴趣,那么学习就变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学生就会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近几年来,多媒体辅助教学正在逐步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及文字、图形、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体手段于一体,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思维的空间,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其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生动,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使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下面结合实例谈谈哪些教学环节使用多媒体教学效果较好。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无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运用多媒体进行导入教学,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上课开始屏幕上出现画有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的人物,并带有配音。身体大的三角形说:“我的个头最大,我的三个角的和一定比你们两个的大。”直角三角形不服气地说“我有一个角是直角,我的三个角的和一定比你大。”身体最小的三角形比较自卑说:“那我的三个角的和是最小的了”。我趁机问他们谁说得对呢?同学们的回答不一致,有的说大三角形说得对,有的说直角三角形说得对。那怎么检验呢?同学们有的拿量角器测量,有的进行折叠,(每组都有一张这样的图片)求知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再如,三年级下册《分桃子》这节课是一节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学起来非常乏味,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两只小猴在树上荡秋千,不小心把树上的桃子碰落了许多,点击鼠标桃子纷纷落地,在树下玩耍的两只猴子看到从树上落下来的桃子非常高兴,他们数了数正好48个,两只猴子比比划划好像在说什么。一会儿,一只小猴说:“这些桃子都是我的。”另一只猴子说:“这些桃子是我们两个人的,我们两个是好朋友,分桃要公平。”最后电脑里配音向学生提出要求,看了上面的动画你们怎样帮小猴解决这个问题,并且使两只小猴都满意。学生很快地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估话说:“力气要用在刀刃上”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重点、难点处,如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

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②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如教学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动画:有两辆汽车,由动画显示两车相遇的全过程。如果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一个小小的Flas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直到两车相遇的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再如“平移与旋转”这节课的重点是根据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前后位置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与距离(数格子),如果只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掌握,利用多媒体,这节课就好上了。如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电脑演示小船一格一格向左平移到虚线的位置。让学生走到投影仪前数一数,然后让全班同学数一数,理解平移的方向与位置。利用多媒体教学这一教学手段解决了“纸上谈兵”的问题。化静为动,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平移的方向与位置。而且,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多媒体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使学生的知、情、意、行都保持了良好的状态,打破了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模式。使知识面不断扩大与更新,有效激发了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三、运用多媒体恰到好处的验证数学结论

在验证数学结论时,借助电教手段,通过多媒体的参与,使结论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如《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学生通过测量、剪拼,得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º”这一数学结论。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个角拼到一起,形成一个平角。非常直观、形象,学生感兴趣,便于理解记忆。

如四年级《节日礼物》——观察物体,课的要点是观测点不同看到的范围也不同。远近相同,观测点由低到高,看到的范围由小到大;高度相同,观测点由远到近,看到的范围由大到小。课件出示小狗贝贝看到的四幅情景图,得出远近相同,观测点由低到高,看到的范围由小到大。接着课件出示一个人由A点走向B点,判断哪幅图是在A点看到的树的范围,哪幅图是在B点看到树的范围。大多数同学由于课件的直观能正确做出判断,最后由电脑出示了画观测的范围角,更清楚的验证观测点由远到近,看到的范围由大到小的结论。

四、、运用多媒体解决学生思维困惑

教师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时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

小学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122-01

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和图文音像并茂的表现形式,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大脑功能,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培养思维能力,大大提高记忆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1 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学习内容

学习书本知识只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步,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本领,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思想,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鼓励学生自由阅读,拓展知识面,丰富知识量。多媒体具有操作简单、信息存储量大、信息传递渠道广等特点,所以,教师要积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这些优势,通过图片展示或者制作PPT课件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利用精彩欣赏、课前导入图片教学难点重点,让课堂精彩纷呈,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丰富学习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可以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学生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写景类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能力,如《桂林山水》这篇文章,学生通过文字并不能看到具体的景物,再加上学生对桂林不了解,所以学习的积极性比较差。这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将文章描述的山水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看到具体的实物,欣赏桂林清净的水、奇特的山,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部分,通过阅读可以发展思维、认识世界,获得审美的体验,是学生与文本沟通对话的主要方式。多媒体技术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将视频、音频、图形与文字集于一体,可以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另外,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提供了多种渠道,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文章的时候,如果只靠教师语言解释,学生很难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这时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能显现出来了,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介绍爬山虎的视频资料,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爬山虎的脚有个形象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开展“添脚”实践活动,不但可以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增强感性认知,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切换的屏幕背景,声音与画面的完美结合,场景的立体式展现,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新颖的教学模式会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因为好奇而乐于参与其中,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又能锻炼学生思维。另外,掌握学习主动权的学生更能发挥自身的主体优势,促进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

4 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文字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思想内涵,更好地理解文本形象和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詹天佑》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对描述詹天佑开凿隧道的句子不是很理解,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一画示意图,讨论火车如何爬上那“人”字形线路的,最后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人”字形隧道的示意图。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学生会有直观的认识,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5 多媒体辅助教学,陶冶学生情感

置身特定的情境之中可以让人产生思想的共鸣,陶冶学生情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多媒体具有最佳视听效果,是创设教学情境工具的不二之选,因此,我们要发挥多媒体声情并茂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陶冶学生情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王二小》这节课时,由于这篇文章的感彩浓厚,教师可以一边展示多媒体课件,一边用深沉低缓的语调描述来创设情境:王二小的血染红了大石头,染红了蔚蓝的天空,染红了碧绿的草地,秋风为之哭泣,小鸟为之哀鸣。当学生看到王二小的尸体时已经泣不成声,此时的学生做到了入情入境,带着这种情感阅读课文,深入文本渲染的情境,阅读效果必定会大大增加,实现了情感陶冶的目的。

总而言之,我们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积极研究新的课题,促进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满足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

(淄博市博山区北博山中心学校,山东 淄博 255207)

参考文献:

小学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人类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社会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毫无疑问也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是师生平等对话互动的过程。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迅速、高效、生动地传播信息,实现个性化互动的交流方式,是摆在我们中小学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现就如何把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利用信息技术为数学课程提供资源

应用信息技术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能创设出声情并茂的

场景,使学生手中有物,目中有景,口中有所言,心中有所想。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小学数学论文,这样学生的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在创设的场景中尽情地发挥作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

例如,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统计”内容时,我设计课件引入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活泼的卡通人物给孩子们以美的享受,在比较真实的展现教学过程的同时,使他们体会到记录的重要、方法的多样,进而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以《九的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一课为例,就可以在资源库中找到用手指指法记忆九的乘法口诀的图片和一段关于乘法口诀的动画视频,这些资料都可以在网上点击预览,需要的话直接下载到指定的地点就可以使用了。如果还有需要的话,还可以通过百度、 google、雅虎等搜索引擎进一步搜集资料龙源期刊。多媒体凭借其特有的方式,为孩子们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掌握数学知识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也增长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使数学贴近生活实际。

为什么许多的孩子对数学缺少兴趣呢?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利用计算机教学可展示优美的图象、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计算机的动画、渐变、叠加等效果和计算机的声像功能能将知识难点和某些过程直观化,以多种媒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深化认识程度,并通过揭示内在的规律和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多媒体可以变静为动,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演示,强化算理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小学数学论文,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我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比较容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解决了课堂教学内容的许多矛盾,增强了教学效果,使声、形、色并茂,给小学生鲜明的表象,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的知识更多更广。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放开一些,真正把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人,从他们最近的发展区出发,给其更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体尝成功的愉悦。例如,在应用电脑课件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用优美的图案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再现学校派来了三辆汽车来接同学们去旅游的画面,伴随教师的提问:同学们猜一猜看,你们最喜欢坐哪一辆车?为什么?接让学生观看三辆车行进的效果图:第一辆车,车轮是方的,车子在行驶时颠簸不已;第二辆车,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中间小学数学论文,车子在行驶时也会颠簸;只有第三辆车,车轮是圆的,车轴装在中向,车子行驶起来,又快又稳;为什么第三辆车开起来又快又稳呢?认识了圆以后,就能圆满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中去了。在这一主体活动中,学生呈现出极高的热情,很快理解了题意,进行了解答。这样的教学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在思考发现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四、利用信息技术因材施教的进行练习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活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反馈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龙源期刊。

例如,在《百分数的意义》的练习环节中,学生可以任意点击课件动画图中的任意景物,问题和答案是不惟一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均得到训练,这一点光靠教师是很难做到的。

在练习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兴奋小学数学论文,减少疲劳,焕发精神,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无意注意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技术的反馈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心态,达到了扩展思维,提高练习效率的目的。利用信息技术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而且可以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做到每类同学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与计算机的表扬和鼓励中不断进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发挥,让各类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

总之,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环境下,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生也能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学习的兴趣、能力和效率越来越高。我们应努力使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开创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小学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1-0124-02

21世纪是一个全球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中学语文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向现代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转变,作文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时代性、灵活性让人耳目一新,从而使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创新初中作文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

一、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提供了教学资源平台。

在网络教学出现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得到丰富作文素材的愿望很难实现。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①农村中学的图书室资料缺乏,甚至有半数或者以上的图书室学科资料根本配不全,再者电教室装备也不全;②语文教师私人拥有的教学辅导资料较少,再加上能够积极主动与其他语文教师进行交流探讨进行资源共享的也少,这样一来,语文教师们又失去了一条可以获得教学资源的途径。而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和应用,为语文教师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了教学资源平台。

1.作文素材资源平台

众所周知,语文教师都需要“储存”丰富的作文教学素材,如文体知识、文化常识、修辞知识、名人轶事、典型材料、范文佳作等,这些“东西”在各个网站进行简单的搜索就可以获得,极为快捷方便。

2.作文教学经验模式的平台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在同一个学校基本上相同。如果只满足于现状而不能及时“更新”,不懂得向他人、向外界学习借鉴,做不到取长补短、博采众长,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师是不可能获得进步,也不可能形成独特而有魅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网络教学的出现最大可能的为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教学经验与模式的交流学习借鉴的平台,教师们甚至可以通过QQ直接与全国各地的精英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探讨学习,掌握、理解并消化吸收当前最好最佳的教学经验与模式,达到最满意的教学效果。

3.图片音乐影像资料的平台

传统的作文课的教学,基本上都是纸上谈兵,出于安全的考虑,现在很少带学生外出观察大自然,进行参观访问,因此作文素材不丰富,感性认识不强。而现在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为作文教学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作文教学运用网络中各种各样的丰富的图片影音资料,制成课件来进行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比如,改写《卖炭翁》的作文教学课,可以用PowerPoint制成四幅幻灯片:白发苍苍的老翁满面灰尘地烧炭,十指黑黑,衣着单薄;深雪寒天中,饥寒交迫的卖炭翁伛偻着身子蹲在泥中牛旁卖炭;两个太监骑在马上,驱赶着卖炭翁走向皇宫;卖炭翁伤心无奈地将不能御寒充饥的半匹红绡和一丈绫绢系在牛头,瘦弱肚瘪的老牛瞪着白眼呆呆地看着。上课时先让学生看投影说故事,讲出四幅图所表现的主要内容,在教师进行适当指导的基础上进入课文改写,我想学生一定会写出描写传神、形象鲜明的人物。

二、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提供了理想的虚拟的教学情境。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作文教学的要求明确强调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在合情合理的想象情境里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然而,初中学生的生活阅历与社会经验实在有限,无论怎么发挥,他们想象出来的内容往往都是空洞的、苍白的,这样一来,初中生当然很难进入能激发真情实感的情景中去,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会逐渐失去写作的兴趣,作文水平当然会毫无起色或者一落千丈了。此时此刻就需要一种新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境,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和应用,无疑为作文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虚拟教学情境。比如,在教学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与写作“献给母亲的歌”时,要让一群十三四岁的农村孩子说出母亲的伟大,的确有较大的难度。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的母亲所做的一切实在是很平凡、很普通,跟“伟大”很难联系在一起。这个时候,就完全可以借助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的优势,从网络中选择一些与他们同时代的生活实际相似(相同)的典型的伟大母亲的事例(画面)将其展示出来,让他们去读、去看、去感受,进而联想到母亲平时对自己的教诲与关爱,自然而然他们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会变得深刻而真切起来,最后也就到达了虚拟教学情境的目的。笔者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就通过展示一些事例后再让学生说一两件母亲关怀自己的小事,结果当堂有好几个女生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可想而知,情境创设成功了。

诚然,初中作文教学中现代网络教学媒体的应用,并不是对传统媒体与教学的绝对取代,而是将现代化网络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多媒体组合教学的各种模式。其实,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使用现代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具体应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写作教学时还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①教师在上作文课时应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才能达到感受深刻、体验真切的效果。②教师应该把握好网络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数量和展现时机,画面和影音片段不能出现得太多,否则就会造成眼花缭乱的感觉,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仅充当多媒体画面的观众。③画面影音片段的设计要和教师所讲的作文主题相一致,尽力营造写作意境,让学生能感受并表达出真情实感。

综上所述,现代网络教学手段的应用是当前课堂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信息全球化的当今世界,改革势在必行,作文教学的改革亦是如此。因此,我们要在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根据作文教学的特点、自身规律和学校实际,围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创新和发展,运用网络多媒体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做到合作探究、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发挥网络多媒体教学的特有优势,形成有独特魅力的作文教学方法,让网络多媒体技术在我们的语文写作教学改革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海龙.网络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6.4

小学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6

1.安全以及行政管理方面

借助于多媒体设备,行政人员利用电脑,管理学校的后勤情况,如档案等资料。

2.文字和表格

借助于电脑,将文字等打印出来,可以做墙面,或者是装饰环境。此外,学校需要处理的表格比较多,应用电脑,制作表格,提供极大的便利。

3.提供专家咨询的机会

网络世界资源比较丰富,动画故事比较有趣,教学方案制作精良,教育理念比较先进,网络资源可以对教师起到辅助的作用,教师能够获得一些信息,并可以和专家进行在线咨询。通过电子邮件,和其他人实行业务往来。

4.对教学发挥辅助的作用

多媒体设备,借助于现代的技术手段,处理信息,应用模拟技术、仿真等技术,直观表现图像。采用技术,多媒体设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比较广泛。多媒体技术传输信息方式出现变化,传统的传输是线性传输,现在是全方位的传输,具有生动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提升教育的质量。

5.选择并共享资源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是重复的,一线的教师,部分工作具有重复性,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资料存储以来,形成资料库,将资源共享,大家能够不断的学习。

二、多媒体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课程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环节比较重要。在开始上课时,需要将学生注意力快速的集中起来,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其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新课导入,学生思维被打开,引发学生联想,转变学生学习状态,改为主动学习,在一种比较轻松的环境下,学生就可以将新的知识掌握。以数学课为例,在讲解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两个人相对行走场面,对两人行走方向进行演示,进入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运动方式。应用多媒体技术,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学生对此知识的学习抱有强烈的热情。进行视频播放,听录音,进而将课题引入,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比较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趣得以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一直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教学的过程比较自然,有助于提升教学的质量。

2.重点突出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通常是将教学的重点逐步表现出来,在这个问题上,会占据很大的精力,并且花费时间,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不愿意去学习知识。在学习重点方面,教师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比较生动,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发挥协同作用,将难以传达的内容以具体可感的形式表现出来,重点问题突出,难点问题得以解决。

3.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如果对某一项事物的学习产生兴趣,会产生很大的动力去学习,学生的学习欲望也比较强烈。多媒体技术采用的方法是音像结合,这样的教学过程比较有趣,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以语文看图课为例,应用多媒体设备,画面以动态的形式得以展现,情景比较生动。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

4.借助多媒体设备,对知识进行巩固练习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

先是把知识变成能力的过程,再则将能力变成智力的过程。借助于多媒体设备,可以实现多种练习方式,训练的方式比较丰富,可以一题变为多题,也可以一题具有多个解法,新知识得以巩固,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学生可以有机会表现自我,学生具有成就感。以《分数的意义》为例,练习是根据制定的分数,进行图形填色。在这种情况下,练习答案不具有唯一性,教师可以应用计算机,给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机会,在将答案填出来以后,教师为学生加油,让学生继续想办法,如果学生填写的正确,系统会给反馈信息即肯定,如果学生出现错误,教师也要安慰学生,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对教师也提出了要求,教师自身需要不断的学习知识,学会运用现代化的科技,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地进行探索,教师自身的能力会不断提高。

三、结语

小学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7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来讲,主要变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多媒体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组织比较死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多媒体介入语文课堂后,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受,把视频、图片以及声音等与语文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使语文知识以更加形象化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颐和园》(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在观看中愉快地学习知识。第二,多媒体可以扩展课堂教学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上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多媒体的运用还可以扩展课堂探讨多媒体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及实践江西省鄱阳县团林乡中心学校付丹教学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具多元性和开放性。比如,在学习《日月潭》(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学过这篇课文之后,学生对于“日月潭”的美还是没有什么印象。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学生不仅记忆深刻,而且还可以在视频中了解到一些课本之外的知识。

二、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利用多媒体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一般来说,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法。正如上文所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兴趣不高,与教师的互动较少,课堂不活跃。而多媒体的介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一些问题观看视频短片,在看完之后,教师对刚才的问题进行提问,这样不仅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和师生问答中学习了知识,而且还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2.借助多媒体明确教学中的重难点

把知识内容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是多媒体技术的一大特点,我们可以利用它的这一特点,帮助学生掌握语文课文中的重难点知识。首先,在知识重点方面。在学习课文之后,教师以图表的形式把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列出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要点一目了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其次,在知识难点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存在一些教学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这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比如,在学习《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这篇课文的时候,有些小学同学接触的网络知识比较少,对于课文中提到的“电子邮箱”、“网络购物”等十分陌生,而老师在讲解的时候,由于它们都是虚拟的,解说的时候也不方便,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什么是“电子邮箱”,什么是“网络购物”等,这样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信息高速公路”。

3.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学习《汉语拼音》(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运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法向学生讲解发音要领一会,可以利用多媒体中的语音系统,让学生对这些汉语拼音进行跟读,这样不仅简单方便,而且发音也更加标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如,对于《菜园里》(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这类看图识字的课文,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一方面可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对汉字的结构、书写顺序等进行讲解,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图片的形式内容展示出来,让学生看图识字和看图说话。

三、结语

小学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8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营造美术课堂的梦幻美感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欣赏水平有限,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工具的欠缺,美术老师往往会感觉不知道如何开讲,很难将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做到认真描述,而美术课堂的所特有的色彩美感也不能与学生充分分享,对于学生的课堂教学大打折扣。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美术教学,教师可以将事先挑选的图像、声音、视频和背景知识整理成为课件,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多媒体课件所传达的教学内容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眼睛和耳朵,刺激其视觉和听觉,充分渲染美术课堂的课堂教学氛围,打造亦真亦幻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在进行模型结构分析和色彩搭配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模型内部结构和外观设计,而且可以通过模型的旋转来充分体会到建筑之美,感受到建筑物的3D立体之美,整个课程教学可以立体生动,比教师简单的宣导要有效的多。而在色彩搭配教学方面,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三原色的之间色彩原理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就可以通过三原色的搭配模拟出自然界任何一种颜色,这种教学模式就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到色彩的原理,充分感受到自然界的色彩之美。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拓展美术课堂的创新视野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脱离家庭环境,步入社会的第一个阶段,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通过课堂知识的宣导,学生可以继承过去创新思维的结晶,也可以为将来的创新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努力拓展学生的创新视野也是广大美术老师的教学重点之一。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因为没有必要的辅助学习资料和自身的年龄限制,对于创作感觉无从下手。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极大地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提高学生的信息吸收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比如,在进行相关的设计课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课堂搬入到多媒体教室,教师通过多媒体电脑给学生们播放相关的光盘资源或者相关的音频资料,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和不同的手段来表现设计元素,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美术课堂的德育渗透

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是教学目的之一,也是教学的手段。美术教育作为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育培养方面也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大多停留在教师的课堂宣导和课下温习巩固上,德育渗透或者流于续表,或者成效甚微。多媒体技术作为最强的信息技术,它可以充分结合小学课堂的审美教育,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课本中的德育内涵,从而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比如,在美术欣赏课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我们国画大师的山水画精品,带领学生们感受我们国画所特有的氛围,也感受到我们国家独有的文化魅力和国家的大好河山,通过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将爱国心和民族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美术课堂教学中来,使得学生,们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而在《我爱劳动》、《美丽家乡》等主题创作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的创作素材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于劳动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憧憬,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总结

多媒体技术作为当前炙手可热的课堂辅助教学工具,能够真正有效地将趣味性、实用性和开拓性融入到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极大地减轻老师的教学工作量,又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的小学美术老师一定要积极努力地掌握这门技术,将它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不断地将小学美术教育推向纵深发展。

作者:李霞单位:河北省昌黎县杏树园小学

小学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9

一、搭建音乐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就是注意力很难集中,对于不感兴趣的问题,他们很难给予关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偏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兴趣是吸引他们学习的东西。至于兴趣主要就是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感兴趣。多媒体以图像、动画、声音等优势,全方位的给予学生多角度的感官刺激,可以在音乐的教学中创造既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多媒体技术辅助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扭转了以往那种依赖教师口述、黑板和粉笔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生动和直观,也使得课堂由静态变成动态,优化了教学过程,提升了教学效果。在学习《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做好情绪的酝酿和情感的铺垫。多媒体的使用,可以让老师轻松自如,首先选择一些关于“鸟语花香”,“春色满园”的录音或者是视频,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和联想,让他们置身于“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浓郁的花香”等情境体验之中,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强化小学生对歌曲意境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提高对歌曲的认知和情感的领会。在情境体验之后,教师在讲授此歌曲的时候,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和把握它的情感和韵味了,这样自然就会提升音乐教学与学习的效果了。

二、完美转化知识,呈现知识的直观化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由于受到年龄和阅读的限制,对于抽象性的或者复杂化的问题还不能很好的给予全面正确的理解,所以在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对于抽象性的音乐乐理知识和理论知识要细心的讲授,最好采取有效的方法,实现教学内容的转化。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把静态的授课动态化,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轻而易举的理解那些较为繁琐抽象的学习内容了。如,在学习《愉快的梦》这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时,小学生一般还没有接触和了解分声部歌曲,对于其中的技巧也没有一定的掌握,所以如果采取理论的讲授,很多的学生是不可能掌握和理解的,本身就很抽象的知识,再加上教学方法的滞后,那么学生只能是一知半解。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拓展了教学的路径,优化了教学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在演唱时做到声部和谐、音高、节奏准确,教师可以将高低声部用不同颜色显示在屏幕上,并且用“音频解霸”分别录制两个声部的伴奏,这样学生就能一清二楚地了解整个演唱的过程及存在的问题,方便教师开展针对性的指导。为了针对性地学唱歌曲,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在学唱时轮到哪个声部就播放那个声部的伴奏,并且将歌曲中的渐强、渐弱等速度记号设置成“移动播放”从而提醒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唱歌曲。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提升歌唱的水准,教师也可以配上歌唱的画面或者MV之类的视频,让学生有感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一方面简化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通过直观的授课,大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优化教学结构,扩充教学容量

音乐教学确实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以往的教学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录音机,这种设备的使用在那个时期确实给音乐教学带来了一定活力,但是在当下,相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说,就显得黯然无色了,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非常的麻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让课堂变得简单,易掌控,实现了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创新,优化了教学过程,提升了教学质量。在学习《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我先给学生按照原速进行播放,学生听起来有些悲伤,心情变得沉重。然后我就加快播放速度,学生就没有了原来的那种情感体验,貌似变了一首歌曲似的,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音乐节拍的变化也会导致作品的韵味变化,让学生多角度的认知音乐。多媒体教学的容量是非常大的,只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都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适当的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直观的体验与教学内容相似或者相关联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多媒体技术以其自身的优势赢得了一线教学老师的青睐,极大的方便的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体验和感悟知识,实现知识的完美转化,提升学生的接受能力,这都是传统的常规课堂达不到的教学效果。至于如何让多媒体发挥更大的优势,还需要教师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创新。

作者:周菲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永安洲镇中心小学

小学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注意事项 策略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诞生,“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语)。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可以说多媒体技术在改变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但是,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新奇,一味追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造成了多媒体的“泛滥”,不但没有起到帮助解决教学难题、提高教学效率的预期目标,反而还分散了学生精力,浪费了备课、上课的时间。因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正确、恰当,适合师生实际和教材需要。笔者认为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不是手段的唯一性

一些老师一上课就离不开“多媒体”,有的仅把教学内容以文字形式输入电脑,把教学环节编成程序,然后播放,教师整堂课没有离开鼠标;又有人给有关作品提供的文字配画,输入电脑,学生整堂课没有离开读连环画。可见,相当一部分人误认为只在把教材搬进电脑,或简单地给文字配以图象、声音;然后播放,便是多媒体教学。毋庸置疑,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这一点勿庸置疑。但以上种种做法都有为用电脑而用电脑的倾向,而对于学生是否受益,受益什么没有作进一步的思考。电脑的使用成为一种肤浅的赶时髦,带有极大的盲目性。教学中,认为多媒体运用的唯一性,这实在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种之一。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的本身。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要有必要性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不是盲目、无原则、杂乱无章的,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用恰当,会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三、培养学生“语感”的内容不宜用多媒体

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母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朱熹提了“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它和数、理、化等别的科学也不同。其它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着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和朗读。

四、培养学生“想象力”时不宜用多媒体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汉姆莱特”。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方式。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五、培养学生“情感”时不宜用多媒体

文字作品贵在以情感人,语文教学不容忽视情感的作用。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作为用语言构筑起来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十分重视情感的交流。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分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每个有经验的老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然后作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举首投足、脸部表情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的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另一种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满堂灌”。

小学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11

关键词: 多媒体 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

1.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技术开始出现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模式。正确使用多媒体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吸引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但如果使用不当,多媒体技术则会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2.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这个情境既是教材内容的反映,又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将数学枯燥无味的知识转换成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同时因为创设与数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比如,在教学“秒的认识”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春晚主持人数数的情境,引导学生跟随主持人喊“10、9、8、…3、2、1”,再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时钟的图片,将无形的时间变成可观、可感的图像,让学生兴致高昂地融入到时间的学习中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2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抽象的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多媒体既可以展示文字,又可以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的巧妙演示,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使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如果直接告诉学生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进行剪拼,通过测量得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或者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成为一条直线,这样也可以通过平角等于180度的理论得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这样,整个教学内容就显得非常的直观,而且生动形象,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跳跃出来,形成抽象的思维。

2.3利用多媒体,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数学知识的理论是抽象的,小学生还处在思维不发达的阶段,对抽象的数学理论往往难以理解。对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抽象的数学理论转换成丰富多彩的图像、文字、视频等,这样可以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达到理解抽象的数学理论的目的。学生通过多媒体对抽象的数学理论有所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去掉多媒体上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视频等,进而展现学生已经了解的知识理论,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比如,在上到四边形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里出现的四边形,如书本、课桌、门、人民币等,在同学们对四边形有所理解之后再展示相应的四边形的图片,最后去掉所有的图片和文字,强调“四边形是有四条边、四个角的图像”,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4利用多媒体,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是多媒体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最直接的表现之一。传统教学强调的是教师的主体性,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是一味地进行讲解,学生的主体性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可以运用计算机实行个别辅导,解决学生个体差异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进行小组辅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无论是哪一种辅导,教师所起的都只是辅助作用,真正的教学主体是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之处

目前,我国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已经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但是在多媒体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多媒体在教学中如果使用不当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扬长避短。

3.1过分依赖多媒体。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以为多媒体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碰到数学问题,一味地叫学生观看多媒体,没有进行一些必要的解释,导致学生机械地抄写多媒体上呈现的答案,而不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会使学生对多媒体产生厌倦感,减弱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此外,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一些教师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

3.2多媒体受干扰因素太多。

由于多媒体反映的信息比较全面,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时受到的干扰因素也相应有所增加。比如,当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边形的图片时,多媒体上出现的是一张书桌,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四边形的特点。可是有些学生可能偏离四边形的思考,而去讨论书桌里到底有什么,这样就会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甚至扰乱课堂教学秩序。

3.3多媒体缺乏人格教育。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多媒体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多媒体并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教师都应起到主导作用。但在一些教学活动中,由于依赖多媒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已经被削弱,教师沦为播放多媒体的奴隶,教师与学生的接触相对减少,弱化了师生间的交流,造成师生间感情的冷漠,教师也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4.结语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该扬长避短,将计算机的辅助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结合起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小学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12

21世纪随着大众传媒的普及、新媒体的产生,媒介逐渐成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改变世界的主要途径,媒介素养也成为未来公民必备的素质。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对中小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使其能够“批判性的自主”――遇到信息,有能力自主地质疑尤为重要和急迫。对中小学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现代公民意识,增强批判创新能力,改善媒介依赖现象,提高甄别、使用信息能力,规避各种非理,同时能够在“主体间性”视域下,体验“人媒交互与共生”,从而获得对生活新的理解,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

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比较完善,主要集中在教育理论与组织实践两方面,后者成为研究重点与热点。教育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与实质、发展历程、发展理念和理论范式四个方面,研究内容是不断超越和发展。组织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教育组织、媒介素养教师培训和课程教学方法方面,近几年教师教育和课程设置、教育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

(一)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

1.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与实质

媒介素养教育内容不断拓展,教育对象不断更新,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从大众传媒到自媒体;教育形式从单一的教育倾向性到与新闻、教育技术、教育学相融合;教育手段也是与时俱进,由训练到分析再到甄选、使用、评价等,呈现出时代性、丰富性、延展性的特色。20世纪30年代,英国李维斯、汤普森提出大众文化是伪文化,训练学生区分、抵制大众传媒(新闻、广告、流行小说)的错误影响和腐蚀。60、70年代,美国马斯曼提出运用符号学的表征范式来解读大众传媒。1992年在“媒介素养领袖会议”指出媒介素养教育是指教育学生获得、分析、评价和创造各种媒介信息,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90年代,日本提出儿童媒介识读是指儿童在了解传播媒体的性质及常用的传播技术、技巧的基础上,批判性地解读媒体信息,并有效利用传播媒体的能力。媒介识读的对象既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体,也包括电脑、游戏机等个人媒体。[2]

2.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历程

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由民众、社会、国家参与,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穿行。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历程经历起步、发展、完善三个阶段。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自下而上过程――社会基层发起、社会支持推动发展、后期政府推广普及。加拿大、美国、日本的媒介素养教育经历自上而下的过程,初期建立媒介的素养教育组织,中期开发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资源、后期教育部门实施推广。

3.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范式

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从保护主义、干涉主义再到开放主义,理论范式构建从单一走向多元,由独立走向融合,由封闭走向开放,不断完善,并且本土化特色明显。30年代,英国教师充当疫苗的角色,这是一种文化保护的教育理念,一种机械式的媒介理论范式。60年代,美国沃尔特提出儿童电视暴力学习研究,关注媒体对人的影响,媒介素养教育转向对媒体内容管制和伦理教育。[3]这是一种干涉主义的教育理念,一种实证主义的媒介的教育理论范式。20世纪80年代,媒体教学、文化研究的方法引入课堂教学,教学要向学生日常文化经验开放,这是一种文化融合的教育理念,一种宏观的媒介素养理论范式。20世纪90年代至今,强调学生解读媒体的差异性、方法的科学性,教育展现了一种文化共荣的教育理念,一种跨文化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范式。

(二)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组织实践研究

1.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教育组织与媒介素养教师培训

欧美国家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成功,离不开教育组织的推动和教师培训的发展和一系列创新做法。教育组织的科学化、规范化,教师培训的体系化、专业化都是推动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动力。1986年英国成立全国媒介素养教育工作委员会,英国伦敦大学设立教师培训项目。70年代,加拿大成立全国性的加拿大教师联盟,成立媒介素养教育协会,编写了《媒介素养教育指南》,后期成立了媒介意识网,让人们了解媒介教育资料。美国有两个全国性的媒介组织,每年组织工作、短期的培训课程,设立媒介教育课程的学士学位。[4]美国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师的教育工作。日本创新地形成了政府、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的媒介素养教育的模式。

2.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与教学方面的研究

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呈现三种模式,即独立模式、综合模式、渗透模式,课程开发集中在课程资源、课程实施等几个方面,如课程标准的颁布、课程教材的编写、课程内容的整合。英国中小学的媒介素养教育从渗透模式走向综合模式,英语课和公民课是其最主要的载体。英国义务教育的中小学阶段划分为四个关键阶段,每个关键阶段的教学中都明确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要求。[5]课程资源是以主题的方式进行实施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讲解、小组合作、总结评价,1997年英国有三分之二的学校开设了进阶式的媒介研究课程,三分之一的学生参加中等教育考试。加拿大采取渗透模式,当地的教育部门指导方针,规定在7-8 年级学生的课堂中,必须有十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媒介素养教育。美国于1990年制订媒介素养的课程标准,并将媒介教育分为四个阶段:儿童、初中、高中、成人。2001年日本在中小学设立“综合教育”将科目引入素养教育课程,与此同时推出《小学教育媒体教育教材》,2002年公布媒体素养教育的白皮书。

二、当今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

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大学开始注重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基础教育阶段则处于被忽视地位。

第一,学校、家长、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学校认为媒介素养等同于信息技术,开展计算机课程,没有必要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家长认为在课堂过多地接触媒体,对孩子没有好处;教师应试教育的担忧以及自身媒介素养教育能力的缺乏等。这样会导致家长、教师与学校在最基础的环节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第二,缺乏媒介素养教育资源。由于媒介素养教育的教材、教学案例以及教育设备的缺乏,导致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仅限于探索阶段,大多融入在学校的校本课程中,广泛实施的可能性较小,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并推广实施需要耗费较多的精力、较长的时间,所以,很多学校望而却步。专业教育师资缺乏是重要的障碍之一,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师需要新闻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的知识,但据了解小学教师相关的知识十分缺乏,媒介素养教师培训较少、媒介素养教师组织薄弱,导致媒介素养教育的主体缺失。

第三,国家、科研团体、民间团体力量薄弱。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对媒介素养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提供有效的措施和政策引导。科研团队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现在多集中在对外文的引荐以及新兴的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对于传统的纸质媒体研究较少并且针对中小学年龄特征研究的就更少。民间团体可以发挥其自身的社会优势,建立专业性的网站、开展有影响力的活动为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支持。

三、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对于我国来说,我们既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引进西方优秀的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和实施策略,提升我国对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的重视程度和深入程度,又要提升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水平,学习一系列创新的做法,让中小学生真正学会获得、分析、使用媒介,提高媒介素养,成为现代公民。

(一)外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具有普遍性,同时受时代和文化的影响,有一定的文化倾向性和民族价值观,有其局限性

笔者认为,中国学者应该自己对媒介素养教育概念进行界定,对中小学媒介素养的概念也要进行细化,将与中小学学生相关联的媒介加以突出,比如:纸质媒体漫画、电子媒体游戏机等等这样可以避免研究对象的广泛性,这样将不会出现将“信息技术素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相互混合的局面,同时,媒介素养教育重点由大学生转向中小学生,针对年龄阶段对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进行细化,更有利于后期媒介素养课程的设置。

(二) 建立中国特色的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范式

外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历程、基本理念和理论范式,对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要用开放式心态面对信息社会,未来的媒介素养教育具有大跨度、多元化、时代性等特征,需要根据我国国情,社会的发展,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和理论范式。对媒介素养教育要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的同时,保持我国固有的保守和缜密的思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国家、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给予媒介素养教育以引导与支持

国家应该重视媒介素养教育,提供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利用行政力量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同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属于我们自己的课程,开发《中国的媒介素养指南》和我国《媒介素养教育教材》,可通过借鉴许多优秀的地方课程、优秀的教学案例加以逐步推广,使得地方课程上升为国家课程。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要提供教育资源,如:教材、影像资料、国外先进的设施,让媒介素养教育实施有充足的物质基础。其次,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协助作用,如:媒介素养教育的组织、新闻媒体、素质等,开展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论坛、讲座、研究中心、教育栏目等为媒介素养的开展提供外部环境。最后,要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先导作用,尤其要加强对媒介素养教学研共同体的研究,成立媒介素养教育的项目,合作可有利于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和深层次的研讨,成立媒介素养教育教师联盟和组织,能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建立媒介素养教育的网站,提供最新最权威的信息资料。

(四)要发挥学校与教师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直接推动作用

学校应该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为孩子未来考虑,加强教师媒介素养教育师资培训,积极鼓励校本课程的实施,并完善媒介素养教育的考核评估机制,鼓励教师提高媒介素养能力,加强在职学习,促进教师培训的科学化、系统化。教师应该多开展相关的活动,让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国外的媒介素养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我国才刚刚起步,与他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应当奋起直追,结合我国的教育体制、文化氛围、学生思维特点建立属于我们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开创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教育模式,虽然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之路还很遥远。但是,只要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创新,未来之路一定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 黄勤.中小学媒介素养策略探讨[J].教育研究,2008,(08):34-38.

[2] 王东.日本媒介教育的兴起和背景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2.

[3]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 Center of media literacy: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In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And Their Impact On Students’Learning[DB/OL].

[5] 顾瑶君.英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述评[J].国外教育研究,2008,

(08):35.

[6] Len Master man,(1995)“Media Education:Eighteen Basic Principles”,

MEDIAC Yvol17,No.3, Association for Media Literacy.

[7] 日本总务厅.青少年白皮书[M].东京:大藏省印刷局,1999.

[8] David Buckingham. Media Education in the UK:Moving

Beyond Protectionism[J].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998,

Winter:33-43.

[9] Ferguson,Robert.Debate about media education and media

studies in the UK:The sound of silence[J]. Critical Arts:A

South -North Journal of Cultural & Media Studies,1994,(8).

[10] 巩义群.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媒介素养教师教育研究经验与

启示[J].教育研究,2010,(09):34-35.

[11] 李霞.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软件导刊(教

育技术),2008,(07):23-26.

[12] 赵婷.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综述[J].教育理论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