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低保动态工作总结

低保动态工作总结

时间:2022-06-10 03:53:46

低保动态工作总结

低保动态工作总结范文1

社区低保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一

xx年柳背桥社区居委会在石桥铺街道事务科的指导下,认真开展低保调查审核以及低保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一)严格低保审批程序

社区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低保评议制度、评议小组成员名单、低保分类管理工作名册,社区居委会按不同人员实施了分类管理及参加公益劳动管理制度; 搞好长效管理,我们社区,分每周一、三、五、上午10:00至11:00时,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到社区签到,由低保居干和社区管卫生的居干一起带队,打扫居民活动场地、绿化带等。一方面安排有劳动力的低保人员在门岗值班,参加社区巡逻队巡逻,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劳动不到位者严格按低保管理条例处理。

(二)加强动态管理

(1)柳背桥社区到20xx年11月份低保发放表止,享受低保户数35户,总人数59人,其中a类人员 21 户、b类人员 9户、c类人员 5 户;从20xx年12底至20xx年11月止,新增低保户 16 户;调增低保金3户,停止低保户18户,其中2 户迁离本辖区、12 户办理超龄养老保险、 2户不原意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取消、4户社区干部推荐其就业、已走上就业岗位。

(2)我社区坚持按街道统一的工作程序办事,坚持户主申请、入户调查、张榜公布、群众评议,将低保政策落到实处。社区对申请享受低保的人员坚持认真调查、严格审核、规范材料,确保低保对象不错、不漏、不误。每月对三类人员进行审核、二类人员按季审、一类人员半年审核一次;为了让上级部门及时掌握各种数据,我社区均能在规定时间上报各种统计报表,并做到真实、正确。

(三)、强化分类救助工作

社区现有分类救助人员24人, 70 岁以上的有 1 户、重残和残疾人2户、重病有3户

(四)低保与就业联动工作

(1)社区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积极为低保对象联系单位争取再结业,对实现再就业的低保对象实施低保渐退制度,在三个月的试用期中,本人收入不计入家庭收入,使低保对象免除了后顾之忧,09年社区干部推荐其就业、已走上就业岗位的有 4人;

(五)基础管理工作

(1)社区对群众的来电、来访,均做到热情接待,仔细调查,认真记录,认真处理,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为了方便群众举报,社区在张榜公布的公告上公开了街道事务科、居委会的举报电话号码,另设有举报箱一个。

(2)社区根据街道的要求,对每户低保对象的本人申请、审批表、证明材料等都进行归类建档管理;

(3)认真开展低保建档工作。社区居委会为每一户低保家庭建立了档案,做到人数清,人员情况准确,并对低保人员实行分类管理社区低保工作总结社区低保工作总结。

(六)创新低保管理方法和工作手段

(1)社区居委会干部对辖区特困户低保居民 5 户,执行一帮一服务、对辖区享受低保困难残疾人 2人,执行二帮一服务;

(2)为辖区卧床不起的低保老人、困难户家庭申请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款 10050元。

(3)在20xx年春节来临之际,社区工作人员分批、分期走访、了解、看望了辖区 45户低保户;为 24 户特困低保户送去了米、油、腊肉、板鸭等。

社区低保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二

x年我社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在市、区民政局低保中心及镇办的指导下,遵循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原则基础上,坚持认真做好各项低保工作。现将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 建立建全组织机构,加强管理

我社区今年把低保证工作作为社区居务工作的重点来抓,由社区支部书记亲自挂帅,社区低保专干认真贯彻落实《汇川区高桥镇20XX年城乡低保提标工作实施方案》,加强管理、组织、落实辖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强化学习,坚持每月工作例会中学习研究有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政策、文件,提高业务水平。

二、 严格规范操作,健全动态机制

为掌握第一手材料,我社区紧密联系社区低保评议小组成员,深入走访、调查,了解特困群众疾苦,做到应保尽保。坚持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和失业保险标准相衔接,对不同人员实行不同的保障金额,使保障金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规范操作,确保公正、公平,制定了从个人申请到逐级审核、资金发放的一整套操作规程。做到保障对象有进有出,低保补差有升有降,加强了规范化管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低保的动态管理机制。

回顾这半年的低保工作,汗水、带着泪水一路走来,我们从艰辛、困苦中磨练了意志,提高了业务能力,坚定了“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难”的工作信念,决心立足低保岗位,服务弱势群体,切实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做好低保工作。我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我自身的热情和干劲,有社区同事的共同努力,我将与时俱进,积极践行“中国梦”重要思想,不负众望,努力将社区低保工作再上新台阶。

社区低保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三

X年年我社区在办事处的领导下,领会文件精神,让真正有困难的居民感受到党的温暖,让他们的基本生活有所保障,现就具体的情况总结如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可喜成绩。就低保工作而言,认真落实党的政策,努力学习文件并我社区现有低保57户,130人。其中享受生活困难补助的有7户,残疾低保户的有16户,享受分类施保家庭有9户。

从XX年开始,我社区实行了“低保听证制度”成立了监督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对新申请的低保户实行先签到一个季度,同时,召开由各类人员组成的听证会,使低保工作更加透明、公正、肯定。

我社区为了把政府的有限资金真正发放给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居民身上。我们经常入户走访调查,每季度对低保家庭进行审核给予调整,做到应保、尽保(如:我社区郝中敬,户在人不在,路振江家里经济收入增加了,经调查落实,我们按政策及时停止了他们享受低保资格。)

我社区对低保人员加强管理,定期组织低保人员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组织低保人员参加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如;‘环境创新年’活动中,组织低保人员清理垃圾45吨,铲处小广告300多条,同时社区把低保人员分为6个小组,每天轮流值班。在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服务的活动中,大家都积极主动踊跃参加,受到了居民的好评。

我社区在为低保户、特困户提供服务的同时,还注重为他们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冬季来临前社区就组织募捐活动,捐的衣物和现金极时送到享受低保孤儿乔云云家中;每逢传统节日到来之际,为社区困难家庭送去米面油,使他们充分的感受到党的温暖和政府的关怀,同时社区还通过黑板报进行大力宣传,让低保人员树立自强自立为国分忧的思想,同时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招聘会,并给他们提供信息,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创造就业的机会。

今后,我们更要努力把低保工作做的更好。

看了“社区低保上半年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2016年社区民政工作总结

2.低保工作个人总结

3.低保工作年度个人总结

低保动态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低碳生态城区 盐田区 规划建设

“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工业化进程副产品的“典型”之一,反思现有的城市发展模式,探索低碳生态城区,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城市是低碳排放的关键,作为城市的规划管理者,如何确定低碳城市的规划定位、实施以及发展方向,需要经过多方认证与思考。本文通过对国外低碳城区的实践经验的阐述,以盐田区的低碳生态城示范区的规划建设为例,系统的构建低碳生态城规划的实现途径。

1.国外低碳生态城区实例分析

1.1瑞典马尔默生态城

瑞典马尔默生态城——可持续发展规划城市建设瑞典马尔默是世界闻名的低碳城市,其中该市的西港区,更是著名的“哈默比”,也就是生态城。这个城市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100%的能源是来自太阳能、风能、垃圾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马尔默在雨水收集、厨余垃圾回收、太阳能利用等方面均有先进经验。1.雨水收集。整个城市都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从楼顶流到地面,通过透水的地砖流入地下。地下特别种植一些植物,将汇集的雨水先行净化,然后收集在水库里,以备使用;2.厨房垃圾回收系统。在社区内设有专门回收厨余的管道。住户把剩饭剩菜倒在楼层专用垃圾箱,这些厨房垃圾就会顺着真空管道,送往巨大的储藏罐内,再由专用垃圾车运到郊区的垃圾清空站。经过专业处理,这些厨房垃圾最终被加工生成沼气,成为替代汽油的生物燃油或者生物燃气;3.普及太阳能能源。马尔默在太阳能能源利用投资方面,处于瑞典的领先地位。值得一提的是,马尔默拥有瑞典最大的光伏发电站,太阳能采集面积达1250平方米,峰值发电功率可达166千瓦,该国大部分的太阳能能源在马尔默生产的。

1.2香港

香港特区政府在2007年成立了由环境局领导的“气候变化跨部门工作小组”,成员包括5个决策局和16个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制订和推动政府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以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有关要求。此外,香港特区政府还重视区域及国际合作,借助城市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减排概念的构思和分享实质经验,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能力。

香港政府为改善维多利亚港的水质,推行策划性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推出“净化海港计划”及“海港污水处理计划”以处理水质下降的问题。净化海港计划第一期的设施于2001年年底启用后,令维港东部和中部的水质得到显著的改善。

绿化总纲图的主要目的是透过研究地区的特色和需要,制订整体的绿化大纲。为配合不同的绿化时机,绿化总纲图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绿化措施。短期措施与地区的规划相互配合,不会影响现有土地用途或交通安排,并可于一至两年内实施。中期措施须配合工程倡议者的其他发展项目或须私营机构参与。长期措施则描绘地区的最终绿化远景,须配合市区重建等发展才能实施,包括在主要道路两旁建立绿化长廊等建议。

2.盐田区的低碳生态城区发展分析

盐田区作为深圳市的一个快速发展城区,全区国民生产总值逐年上升,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05-2009年,盐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68倍,平均增长率为15.1%。2009年,实现本区生产总值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下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2亿元,增长1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0∶28.4∶71.6,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上升4个百分点。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盐田区资源能源也得到高效利用。重点引进和扶持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创新型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项目。节能改造项目成效显著。2009年万元GDP电耗较2006年下降22.7%;单位GDP水耗比2006年下降16%。经过历时4年的艰苦努力,2008年8月1日,盐田区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国家生态区”称号,成为华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行政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完成污染物减排和治污保洁任务,每年均超额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任务。通过实施沙头角、梅沙海滨栈道及小梅沙生态公园建设,大梅沙海滨公园修复改造,深盐路等主要道路周边厂房绿化改造工程等,辖区内绿化覆盖率、公园建设和园林绿地面积均呈上升趋势。2009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92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5%。

3.构建低碳生态城区规划体系

通过对上述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分析,我们结合盐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关于构建盐田低碳生态规划的途径。

3.1明确规划的指导思想以及发展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纲领,以丰富的山海资源为基础,以生态旅游和港区经济为依托,以先进低碳城市建设经验为借鉴,以技术自主创新改革为手段,始终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持滨海城镇特色作为重要发展目标,把建设低碳生态城区和宜居城区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抓手,将生态保护理念、循环经济理念、低碳发展理念渗透到港区建设、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全面探索建设“低碳生态城区”的路径和方法,推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高度融合。结合盐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城区发展特征,加快低碳产业体系、低碳能源体系、碳汇资源体系、宜居环境保护体系、低碳交通体系和低碳生活体系建设,建立起符合低碳生态要求的城区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全面巩固“国家生态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将盐田区建设成为在深圳市有示范作用、在华南地区有重要影响、在全国有明显特色的低碳生态城区和宜居示范城区。

3.2完善激励机制与配套机制

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投入到低碳生态城区建设公共项目中。建立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补偿与激励机制,重点支持有条件的港口物流、旅游、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技术改造,形成示范效应,促进全区产业走上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之路。制定盐田区建设低碳生态城区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景目标,建立健全低碳生态城区建设的政策体系和考核机制。结合盐田区实际和有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盐田区创建低碳生态示范城区工作方案》,明确目标的具体措施,制定严格的考核机制,强力推进低碳生态城区建设。制定促进低碳经济示范项目建设和低碳经济产业化项目发展的具体操作办法。加大产业调控力度,加大对新材料、新能源、生态工程、资源再利用等技术与应用创新活动的政策倾斜力度。

3.3低碳生态城区体系构建

(1)以低碳生态发展为目标,调节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港口物流、旅游、黄金珠宝制造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发展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大规模的总部型企业。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着重规划好优势产业的整合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逐步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完善产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将华大成坑生物基地、周大福总部建设成为低碳产业示范基地。

(2)利用港区优势,发展低碳物流。持续推进“以港兴区”战略,加快完善港口后方陆域和港区疏港道路系统,大力推进盐田港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盐田港西港区、盐田港东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等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港口物流管理体制,将盐田港综合保税区、盐田物流园区建设成为低碳物流工业园区。

(3)制定低碳旅游政策,实施游客总量调配控制措施,引入低碳旅游指标考核体系,提高旅游智能化发展水平等。将京基喜来登、雅兰、海景等酒店建设成为低碳酒店,在酒店行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温室气体盘查和碳减排工作。

(4)推广节能新能源技术。制定政策鼓励太阳能和LED企业联合开展太阳能-LED照明产品的生产和集成应用示范。通过财税补贴、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充分利用全区公共空间和海洋空间开展太阳能发电。协助盐田国际、周大福、先进微电子等大型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继续支持东部华侨城、万科总部风能、太阳能发电项目,形成示范推广。积极支持盐田垃圾发电厂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发展生物质能。

(5)促进炭汇资源建设。加强梧桐山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通过梧桐山登山环道连接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三洲田森林公园和东部华侨城,打造山海生态旅游大观。开展沿海防护林和库区涵养林建设,加强水土保持林的建设,进一步做好水土保持日常监测和执法工作;配合城中村改造拓展配套绿色空间,大力建设社区和街头公园;全力打造“三横一环”绿道系统。

(6)构建宜居环境体系。加强陆源污染防治、赤潮防灾减灾、船舶污水污染控制、滨海岸线生态保育和重建工作;加强赤潮监测机构监测能力建设,加大经费投入近岸海域建立自动化监测系统;开展盐田港区压舱水外来种的生态风险评估及对策研究,防止船舶压舱水和沉积物传播赤潮藻种,从根本上减少赤潮发生;开展盐田避风塘生态治理工程;开展珠宝废气专项调研工作,通过对辖区内珠宝废气的成因、废气成分进行监测分析,深入探讨沙头角酸雨产生的原因,并开展保税区等工业区内珠宝黄金加工业酸性废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完善盐排高速深圳外国语学校段声屏障工程,开展噪声防护专项研究,探索进一步开展防噪措施;完善城市垃圾收运处理系统,重点开展城市垃圾循环利用,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处理处置体系,提高盐田污水处理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率。

(7)构建低碳交通体系。始终遵循“通达性、便捷性、高效性、低排放”原则,以“构建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系统”、“营造便于游览的慢行交通网络”、“打造智能化、一体化的交通环境”及“倡导低碳、特色的交通工具”为核心发展战略。主要建设低碳快捷的轨道交通系统、便于慢生活的悠闲式内部公交网络、构建宜人的骑行空间、便于游阅的登山系统、风景怡人的滨海栈道系统和浪漫悠闲的海上公共交通网络。

(8)构建低碳生活体系。大力建设“低碳政府”,建成2-3家机关办公大楼低碳示范项目。将大小梅沙、东部华侨城、沙头角等旅游景区全部建设成为低碳旅游景区;以机关、学校、社区、家庭、商场、企业全面辐射为目标,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努力构建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新局面;树立低碳消费理念,倡导低碳消费模式,引导市民尽量延长产品使用周期,减少消费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通过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和独有的行为模式及宣传方式,在辖区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市民环境教育和低碳行为模式宣传活动,使辖区居民从不同角度认识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的方式方法,并逐步渗透到日常行为中,真正做到低碳环保融入生活。

参考文献:

[1]沈素青、梅耀林、张培刚.城市快速扩张与集约用地的矛盾协调研究——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8(04)

[2]黄勇、丰培奎.常州市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的创新研究[J].江苏城市规划.2011(03)

[3]柴岳、张晓东、孙杨.基于模糊识别的铁路多经物流企业转型发展模式选择研究[J].物流技术.2010(20)

低保动态工作总结范文3

(====年=月==日)

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称“农村低保”),是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基础工程,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维护农村安定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总结农村低保工作的经验做法,研究农村低保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__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省、市的部署和要求,扎实稳妥地推进农村低保工作,初步建立了全县农村低保工作体系,较好地维护了特困群体的基本权益,保障了他们基本的生存权,真正使这项“德政工程”发挥了应有的社会作用。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一是成立了以分管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县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县处级领导干部包乡镇工作责任制,督促挂钩乡镇抓好农村低保工作的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二是县委、县政府、县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传达上级有关精神,通报全县农村低保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部署全县农村低保制度建设的具体工作;三是县政府根据上级精神和要求,研究出台了切合本县实际情况的《__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试行)(*政综[====]==号),对各乡镇、各村居如何组织实施农村低保制度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和规范;四是及时召开了全县农村低保工作会议,要求各乡镇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抓紧抓实抓好农村低保有关工作。

(二)保障措施切实有效。一是设立了县财政局农村低保资金专户。县政府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研究决定将县乡配套资金先由县财政垫付===.=万元,连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款===万元,共计===.=万元,全部转入专户,确保农村低保资金的专款专用和按时发放;另外,安排====年度专项工作经费=万元,保证了农村低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指导乡镇做好各项汇总和上报工作。在抓好乡镇民政办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的基础上,县民政局按照统计台账软件的格式规范,专门设计了《农村低保汇总表》和农村低保工作审核章分发各乡镇民政办,使各乡镇民政办在对贫困家庭进行审核和公示后,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各项汇总和上报工作。三是强化信息管理,确保低保信息准确无误。县民政局将各乡镇上报的《农村低保汇总表》信息,全部录入《民政统计台账管理系统》软件中,经审核无误后予以保存,除因动态管理需要,按规定程序经审批后才能变更之外,任何人无权更改低保信息。全县低保金发放数据都从该套软件生成的季度发放单中调取,确保了低保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四是减少拨付环节,全面实行社会化发放。为了减少中间环节,方便特困群众,防止欠发、少发、漏发、错发和平均发放现象发生,县民政局除了对各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的===户、===人五保对象低保金实行“拨出经费”核算外,其他低保金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乡镇民政办只负责低保对象的审核及上报工作,不涉及低保金的发放。县民政局按季度将低保金从县会计核算中心拨到县指定金融机构,由该金融机构为每户低保对象开立银行活期存折帐户,通过存折发放,发放回单由民政局收回核销。五是认真核实,防止错漏。县民政局派出=个工作小组到各乡镇,协助民政办核对分发银行存折和低保金领取证,确保准确无误。在分发过程中,要求低保对象必须持本人户口簿、身份证,经工作人员认真核对,并签名盖章后,方可领取银行存折和领取证,确保不出差错。

(三)动态管理规范有序。一是我县农村低保工作按照县政府制定的试行办法和实施方案,严格审批程序,认真按章办事,坚持县、乡、村三级政务公开和张榜公布的原则,实行规范化操作;二是按照逐步完善和动态管理机制的要求,建立抽查核实制度,保证一年重新核定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使保障对象有进有出,保障金额有升有降。====年,我县对部分乡镇==多个村居===户、====名违规入保的对象进行了动态管理,冻结或暂停发放低保金,并责成相关乡镇、村居限期纠正。今年上半年,我县又对__、__、__、__四个乡镇的农村低保工作进行清理核查,作了部分的调整。今年=月,县民政局再次派出=个工作组到==个乡镇检查低保落实情况,每个乡镇选择一个村居入户调查,通过检查又发 现了一些不规范的问题,及时向所在乡镇党委政府作了通报,并责令限期整改。三是通过*渠道和公布投诉电话等方式,接受群众的咨询和投诉,实行个案管理,经过认真调查核实,取消了部分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调整部分低保对象的补助标准,将一些符合条件的特困群众纳入低保范围。在工作中,坚决杜绝违法违纪现象,保证全县农村低保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二、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我县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以来,根据应保尽保、全员纳入的要求,帮助越来越多的特困群众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年,全县共有====户、=====人(全年平均数)贫困居民入保,其中五保人员====户、====人,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万元,其中五保供养费===.==万元。====年在保的贫困居民有====户、=====人(平均数),=—=月共发放农村低保金===.==万元,其中五保供养费===.==万元。

我县的农村低保工作始终坚持高起点、严要求,总体运行良好,各项工作正处于逐步规范,不断完善中。但是,全县低保工作仍然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个别村居干部没有严格按照低保标准,认真核实上报低保对象,有的甚至草率估算、随意填报家庭人均收入,存在工作简单化和马虎应付的现象;二是个别村居存在人情保、关系保和权力保问题,虽然比例较小,但影响甚大,群众反响强烈;三是由于低保对象变动频繁,民政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又缺乏网络对接平台,影响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和低保金发放的工作效率;四是各乡镇敬老院普遍存在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公用经费缺乏保障的问题,影响了敬老院集中供养工作的正常运转。此外,五保户中的孤老人员患病期间的医药费和死亡后的丧葬费的来源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五是农村低保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我县从====年开始全面开展农村低保工作,当年县财政追加了=万元低保专项经费,====年仅剩下=万元。这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没有必要的经费保障势必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对策及建议

(一)政府部门要结合全县低保工作实际出台一些可操作性较强的政策,以规范农村低保工作中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杜绝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二)省市民政部门要协调金融机构建立资源信息对接平台,加强低保工作动态管理,提高低保金发放工作效率。

低保动态工作总结范文4

根据部门在5月19日组织岗位职责履行情况的培训,也结合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及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进行总结如下:  设备管理员应该是为了生产所需要的设备进行监督、维护、监督设备卫生符合性、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降低设备运行成本、有效控制设备故障发生率,对设备操作岗位人员上岗培训,让操作人员熟悉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故障排除方式方法,让岗位人员“会操作、会保养、会维修、懂原理”要加强对设备的操作岗位人员定期培训设备的保养及操作方法及不定期抽查岗位人员对设备的熟悉程度。降低五金零配件采购价格,保证采购回来的五金配件质量、时效不影响正常生产,不因设备的配件采购时效而影响整个生产线停产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确保设备零配件在县内的半个小时采购到位,县外的在三天内采购到位,县外可根据部门批准后再按相关程序办理合同等采购工作。五金零配件采购根据“采购管理规范”中相关要求执行,如有紧急采购任务应先通过领导批准后再进行采购,采购回来后按“采购管理规范”中办理相关手续。作为设备管理人员应该对待每台(套)设备都应该了如于掌设备的每天运行的情况要及时把握,对存在隐患的或是带病运行责令操作岗位人员对设备全面检查排除隐患,设备存在安全隐患严重的要组织操作人员对这些安全隐患专题讨论会分析原因。每个月的月初应该有本月的计划对每台(套)设备重点监督、维修、维护保养等,结合上月监控中存在的问题未能及时分析并查出原因并列入本月的重点监控内容,对重点设备、单套设备运行的操作岗位人员进行抽查或是问答对设备的维护、维修、设备运行基本的监控参数等。每天到车间的检查必须是带着问题到岗位人员抽查或是自己检查发现的问题询问岗位人员存在这些问题会有什么影响对设备、产品、车间卫生有怎么样的影响?要确保车间的设备运行正常、监控操作岗位人员杜绝违章操作、设备带病运行、设备无人看守运行。

设备管理员不但有管好设备的运行状况,还有明确的设备台帐、设备动态信息记录要及时把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反馈出来,对每台(套)设备的一个月或是一个季度设备运行是否正常,设备维护维修成本是多少都要把这些信息及时整理,如在设备动态信息记录中有明显是维修成本过高或是频繁出现故障的要组织人员对这些设备存在的问题专题讨论并列出具体的整改措施,设备动态的信息记录内容,要求各车间的负责人对设备的运行中出现的故障信息和设备维护维修中出现的故障信息记录要完善,对部分交的设备动态信息记录不完整的车间负责人要专项目组织学习“生产设备管理制度”中的相关有收集的设备信息记录情况的整理并每月要上交到设备归口管理的所有信息记录表,设备信息记录表上交到设备归口单位的所有表格中存在大部分都是记录不清楚、设备维护维修、设备病历卡等信息记录不够完整,上交的表格中存在数据乱填、模糊填写不够统一,车间的负责人上交设备信息记录表的不能按要求上交这样会直接影响到我的工作开展,我是需要这些设备信息数据及时录入设备动态台帐内,要开展这些工作能方便及有快捷只能我们在服务器中设定专用文件,把各车间所领用的五金配件安装到什么设备上或是那台设备需要维修维护的信息记录及时在服务器中录入即可,每个月都进行汇总各车间的维修、维护成本后在通过设备运行报告体现每台(套)设备的运行状况。

根据自己的岗位职责要求在履行过程都是需要车间和其他设备管理的配合才能完成相关的工作要求和工作量,目前设备管理员和车间的沟通存在很大的问题,信息沟通不到位、设备监督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操作岗位人员违章操作车间内部不能及时整改纠正,车间对设备的应该要承担的责任理顺不清楚,因此做好这些工作必须要跟车间沟通到位,结合设备动态信息内所需要的记录信息跟车间负责人加强沟通填写的要求和上交时效要求,填写的规范要符合设备动态信息记录要求中,以便我开展下步的工作时效和质量要求。 tags:培训总结上半年工作总结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5.19培训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综上所诉进行工作09年半年来的工作,在今年岗位职责重新分工结合部门的重点工作要求把设备台帐整理理顺并在能将设备台帐的放在服务形成共享文件夹,经过今年的一季度的重点工作按排理顺整理并在服务上形成共享文件夹,由于去年的设备台帐没有设立动态设备台帐信息表,因此在今年的一季度就建立设备动态台帐表,并按每个月各车间上交的设备维护保养执行情况记录表、设备维修记录卡、还有是在3月份项目提出的设备病历卡等设备运行情况记录表完善整理并在按要求时效录入设备动态台帐信息记录表内,动态设备台帐内的信息记录要完善也是经过了很多与领导沟通和车间的负责填写记录表的人员商量要去如何才能把这些信息填写完整和我的工作要如何才能把这些设备运行的相关数据及时录入。经过这么长的时间的整理和理顺终于能将设备台帐内的信息和动态设备台帐建立起来并填写的数据信息清晰完整,能在服务器上及时反馈设备每月设备运行状况。

分管设备的管理与监控得有良好的发挥,在用的制冷系统都能正常运转,得到有效的维护、监控,通过在3月份组织岗位人员对制冷系统的全面讲解和设备的维护保养中的相关注意事项,还对机修班的人员培训制冷系统的设备工作原理、维护保养方式方法、维修技能等,通过培训电工人员对制冷系统的维修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在实际的应用中也能很好的发挥出来,如办公室二楼会议室的空调机制冷效果不好电工人员(覃武)能判断是雪种不足而导致空调机的制冷效果下降的原因,而他能主动的提出能自己操作添加雪种,经过了这些小小问题自己能主动提出维修技能,通过今年的工作重点安排发挥制冷系统的维护、监控制冷系统的设备能有效的发挥设备的应该有效能、使用设备得有效监控运行、降低设备维修成本,制冷系统到目前的维修成本比去年的同期下降了70%,经过对岗位人员和电工人员的培训制冷系统运行状况能很好的发挥,降低了故障发生率从而使用制冷系统设备能有效的发挥应有的效能,岗位人员对设备的维护保养也能维护到位、岗位人员懂维护、懂维修简单维修技能,电工人员对制冷系统的设备也能及时维修处理排除故障,如在5月份制一车间主控室的空调机不能开机,经过电工(马永彬)的检查后发现是空调机的主板没有电到,后经过自己的对电路的进行下一步的检查发现在进入主板的前接线端是有220v电源达到,后经过自己的对电路的思考很快能准确的判断故障点应该是在变压器,经过检测变压器的线圈电阻确实故障点就是变压器,后经过更换同等规格型号的变压器,后开机设备运行正常。电工的人员自己对电路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再加上在3月份我组织培训后加深对制冷系统的电路熟悉程度与排除故障的准确判断性,因此在今年上半年制冷系统有得到有效的监控降低设备维修成本。

五金零配件采购管理与工作,根据今年的工作安排将五金零配件采购工作由我负责采购机械类配件等其他劳保用品和县外的五金零配件采购工作,在1月份制二车间采购牧羊搅拌机的气缸时由于当时本人与供方是第一接触,签订的合同时效也不能及时而间接影响正常生产效率,因此此采购时效不及时而被考核扣3分。发生这件事情完全都是自己还没熟悉采购管理与办理相关的程序而造成采购时效性,经过了这次对采购管理程序不熟悉和办理相关程序存在的问题,在每次的采购物品时都应该要考虑周到,合同的签订、供方的发货及时性、物品在物流运输过程中需要消耗的时间等,因此在这些物流或是在办理程序中所需要消耗的时间都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到位,充分合理分配时间。在今年的上半部分采购的五金零配件的采购价格有所降低,喷码机耗材油墨、制一车间粉碎机不锈钢筛网、膨化机的轴承、劳保用品等,喷码机耗材经过在网上查询和扩大采购渠道,3月分通过在网查询喷码机耗材方面的信息,在网上找到一个是在福建厦门市的是专业生产喷码机耗材原料的,与这个公司的联系人联系后知道目前所用的依玛仕牌子的喷码机基本都已经是升级到s8的性能,而我们现在所用的喷码机是s4机子因此在油墨等其他耗材都是有特殊的要求,也结合公司所用的外袋材料都是特殊材料因此该生产家的负责人说不能随便更换别的产家喷码机的耗材,但是据了解厦门的公司也是与目前我们长期合作的广州珠海区金匙贸易行的是有合作关系的,因此通过根据厦门的相关人员协商把喷码机的油墨价格降低,通过商量后广州珠海区金匙贸易行的负责人来电话告知喷码机耗材油墨由原来的1000元/支的,降低到950元/支其他的耗材暂时还没有降低的价格。因此通过多方的沟通与协商终于能在3月分达到部门制定的采购价格降低的部分目标,在网上查询和扩大采购渠道能降低采购成本的可行性确实很高,粉碎机所用的不锈钢筛网经过多次的上海园菱贸易有限公司联系减低每张的价格,以前每张的价格是550元,经过多次与他们商量在3月末就已经得到他们回复可以每张筛网可以减低50元,因此今年的所有采购的每张筛网的价格均在500元以下,并扩大的不锈钢筛网的采购渠道联系上海沃仕机械有限公司根据我们的不锈钢筛网的特征根供方商量能基本达到不锈钢筛网要求,价格也减低到350元/张,通过上半年的努力已经把部分的采购价格有所减低和扩大采购渠道。

今年上半年的工作总体比去年的工作有所提高,工作作风、行为规范都比去年的有所突出,工作的目标、职责都是已经是很明确能相关要求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突出设备管理员的管理作用为车间的设备运行正常提供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每台设备都正常运行不影响正常生产,设备得到有效的维护保养监督到位、岗位人员按章操作设备,使用设备得到有效的发挥应该有效能,使用设备运行成本降低、提高生产产量。

tags:培训总结上半年工作总结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5.19培训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低保动态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社会保障 网上审批 民政管理

城市低保网上审批工作的开展,从革新工作手段上着手,依托信息技术,在市、县、街办、社区四级低保业务机构间,搭起了便于管理的工作平台,亮化了便于服务的办事窗口,推动着整个社会救助工作向着“信息化、网络化、法制化、社会化”的现代民政事业方向迈进。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城市低保由手工操作转向网上审批,已成为太原市快速推进“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转变的重要步骤,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然而,也须看到这项工作的推进,和别的任何工作一样,必然是“之”字型的,即要发展就会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再求更大的发展,并不断坚持下去。近期,太原市民政信息中心结合县区网络扩建工作,实地调查了十县(市、区)低保网上审批的情况。在县、街办、社区,召集有经验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开座谈会,认真访、仔细听,所得材料不少。就问题讲,集中的、较为突出的是面对新的工作手段,县区、街办、社区普遍缺乏制度上的准备和应对。其情形如同“用牛车牵着奔驰轿车跑”,先进的被落后的包围着、束缚着,表现于工作思想、态度及方法等方面存在着的种种错误与不适,使既定的目标打了“折扣”。因此,把握并解决好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做好城市低保工作的第一要务。

一、关于工作任务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要求,作为改革传统救济制度的城市低保工作,始终面临着两个主要的矛盾,即救助对象及范围的扩大与工作组织不足或缺失的矛盾,以及救助需求的多样、时效性与工作手段(方式)的落(滞)后的矛盾。前者的解决,便是“应保尽保”,后者的解决,便是“应给尽给”。如何做到既“应保尽保”又“应给尽给”,就是摆在各级低保工作者面前的总任务。

⒈为什么要实行网上审批?

就全市来看,1997年至2002年间,民政信息中心主要努力于强化市、县两级业务机构的专业性,并向街办、社区延伸,组建了低保四级办事机构,有效应对了救济对象从少数的“三无人员”向以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为主的所有困难市民的调整,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2002年至2004年间,主要从制度建设着手,重点在政策宣传、程序规范、人员培训上做强化,尽全力解决业务管理、基层操作与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巩固“应保尽保”。从2005年第一季度起,实行了网上审批,将审批作业在网上公开,低保对象减少了近3万人,且无一人上访,彻底解决了手工办理中久治不愈的“错保”、“漏保”、“重保”等“顽症”,真正做到了“应保尽保”。同时,将待遇标准硬化在软件中,确保上下一个政策无折扣,努力在结果上做到了“应给尽给”。2006年12月,应市房地局、市委组织部、市经委等单位的要求,民政信息中心对反映低保对象的200余类数据作了分组统计,将相关数据信息及时报送相应单位,为廉租房救助、困难老党员及集体企业职工救助等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定量分析的依据,推进了相关政策的落实,从而在构建社会救助体系上迈出了实在的步子。虽然这些做法不全面,但却真正取得了救助需求与救助供给的统一。10年的实践体会是,愈是想求得“应保尽保”,仅仅在队伍的教育与管理下力气,就越是摆脱不了与“手工操作”相联系的“错保”、“漏保”、“重保”及“骗保”的问题,即使有了一些进步,其成果也难以持久地巩固。这样苦苦干了整整7年后,太原市民政工作实行了网上审批,克服了“手工”的弊端,不仅巩固了“应保尽保”,而且确保了“应给尽给”。其结果是,反映城市低保的事件大大减少(据市低保中心统计),而四级机构均有接到老百姓送旌旗、表感谢的好事,这正标志着城市低保工作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⒉网上能审批吗?

尽管城市低保已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了网上审批作业,但部分单位主要是个别同志对网上审批还是存在一些想法的。调研发现,有一个区虽然也在搞网上审批,但他们并不舍得丢掉手工办理的“老一套”,而是在三级手工办理确定后,将其结果再经网上走个过程。为了“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区和街办的人员主动地将其审批用户名、密码告知社区低保专管员,由该同志连录带审,一并搞定。社区的同志反映,“网上审批了,任务更重了”。 区和街办的回答是,“网上审批不放心,数据还得网上报,咬牙干吧!”。结果三级机构还是共同致力于调解纠纷、应对上访等(目前,全市低保上访主要集中在该区),他们已习惯于在“吵闹”中干工作,没人找、没人闹是一点“审批”的感觉也找不到的。他们总认为“人手不够”、“经费不足”才是“大问题”,并希望将网上审批流程改为“批处理”,最大限度地“简化”操作。入户调查发现,一些保障对象的实际情况与网上审批结果不一致,相关责任人却始终给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在多数县区,我们看到的却是另外的情况:取消了季度末月集中审批制,通过网络做到了随录随批,利用网上数据掌握工作进度,提高了效率,保证了进度;配合网上审批,规定社区低保专管员填写入户日志,并推行了议事制度(或听证会),确保了社区录入数据的准确性;对应电子档案,对各级的档案管理做了调整,申请人资料由一式三份变为一份,方便了百姓、减少了成本,等等。一切均围绕“网上”改变着、进行着,“开机上网”已成为上班的第一件事。大家认为“不能熟练操作电脑,不很熟悉软件功能”才是“大问题”,并急切希望上面能经常组织一些培训和指导。

应该看到,网上审批后,各级业务机构的具体任务,与手工操作条件下的相比,应是有区别的。有了网络,社区、街办、县区就从以“表格填制、计算待遇、统计汇总、档案管理”为内容的“审批”中解脱出来,解脱以后怎么办?社区应对低保对象做及时、周到的入户调查;街办应对低保员做经常、有序的培训教育;县区应围绕工作的一切环节做全面、细致的制度建设;而对于市级则应借助网络对数据做更为科学、准确的统计分析,以便推动新的决策,并将决策及时硬化在软件上,以确保更好的管理与服务。因此,市级定政策、县区立制度、街办做维护、社区搞服务,这就是信息化条件下,各级低保工作机构的具体任务。

二、关于工作方法

经验说明,工作任务明确后,为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就非常重要了。实行网上审批后,在手工操作条件下形成的管理办法、服务方式等就应当有所改变。管理方法应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服务方式由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然而,这种转变是不容易的,需要重新学习。

⒈县区如何立制度?

实行网上审批后,县区对街办、社区的管理就主要不是街办、社区能否掌握政策标准、统一口径办理了(因为政策标准已经被硬化在软件系统中,不会因工作人员的更换或不同,出现政策执行不一的情况,上下口径与标准绝对统一),这种管理的重点已成为如何确保社区有足够的精力完成入户调查,并做好数据录入;如何指导街办有能力做好对社区的经常性教育培训;如何通过网络掌握全区(县)的工作进度、动态;如何通过网络做好相应的数据查询及档案管理等。为此就要仔细地研究相关问题的实际情况,并具体制度化。调查中,部分有经验的县区负责人提出了能否将季度集中审批变为月度随报随批,能否简化区级档案管理的内容,能否通过网络下发通知、召开会议,等等。这些就是精细化管理的方向和内容,我们应号召全市都向这个目标努力。

⒉街办如何做维护?

实行网上审批后,街办对社区进行的诸如政策培训、调解纠纷的管理普遍“失效”,因为突出的问题已经不主要是“政策走样”、“人情低保”了,而是如何指导社区正确操作软件(网上录入数据中填错如何修改、退档,如何正确理解软件中指标的含义,熟练使用电脑的问题)、如何指导社区做好全面细致的入户调查并监督有力、如何调整档案管理内容等。调查中发现,街办普遍没有积极适应这种转变,缺乏开展新管理工作的能力(有的街办对软件操作还不如社区熟练),出现了管理“真空”。事实上,此类维护工作一直是由市级技术部门承担着,很难保证及时性、针对性。因此,必须加大对街办人员的重新训练,以便使其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管理社区的工作能力和方法,而不是用“老一套”越管越出问题,或干脆“甩手掌柜”的,不闻不问了。这种不正常的局面必须得以改变。

⒊社区如何搞服务?

实行网上审批后,社区低保专管员在“掌握政策”、“把关审核”上的要求就大大降低了,而能否耐心细致地做好入户调查,并据实录入数据就成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和要求。过去的低保工作有这样一些做法:有人申请低保就先请本人来社区做一个月的义工,不能坚持的(说明其有工作),就不批准,如此“不入户便知其有无收入”;坚持下来的,一张纸贴出去,无人举报,就可批准,如此“不入户便可审批”;查看已保对象低保金存折记录,不按月取(说明不穷了),就办停救,如此“不入户便知其收入有无变化”;定期组织低保对象做公益活动,活动中谈谈议议,谈的投机,就复核不变,如此“不入户便可做复核”;只待有人来举报,才去搞入户调查,等等。这些办法还行得通吗?调查中发现,一些社区总是谈到如何“把关”,列举上述种种做法,把时间和精力全部花在这上面,而不是入户;如此导致数据录入就很难全面、准确了,于是他们把的“关”总是和计算机审核的结果有出入,也只能找一些荒唐理由“忽悠”低保对象了;随之就是上访不断,等等。社区受街办的委托做低保,只能是服务,即不折不扣地、认真细致地做好入户调查工作,就要多少掌握一点做群众工作的办法,而不是把关,这个“关”就交给冷冰冰的“电脑”好了。

方法问题,向来都是具体的、灵活的。与手工操作相适应的一些办法、举措,须在实施网络审批后重新给予评估与取舍。然而,毕竟我们的工作是始于“手工”并持续了7个年头,对已经“习惯了的”做取舍很难有自发的态度。这就需要从上到下引入制度约束,由不自觉向自觉转变。其中,重新训练低保工作干部,应当是主要的一环。

三、关于工作态度

任务明了,办法有了,就能成功吗?不一定,因为还会遇到困难,就有了一个对待困难的态度问题。积极的态度,就会产生“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结果,工作总是先进的;而消极的态度,就会出现“怨气总比干劲大”的窘态,工作无疑是落后的。

应该看到,太原市民政系统的网上审批工作刚刚起步,又是仅以市局为主体推动的,存在薄弱环节是难免的。各级是怎样对待的呢?网络不通、电脑有故障,是想法设法去临近的单位录数据呢,还是怨天怨地甩手不干呢;社区电脑配备不足,县区是是主动协调帮着解决呢,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呢;社区低保专管员调换后,街办对其是积极组织培训呢,还是任其自由走弯路呢;对于入户调查,社区是设身处地找“他”去呢,还是以逸待劳叫“他”来呢,等等。调查中发现,取前者态度的,工作局面总是新鲜的,虽然付出很多,但还是不满足;取后者态度的,工作局面总是陈旧的,只要付出一点点,就“煞有介事”不满意。在现有体制下,态度问题,主要集中在各级机构的负责人上,转变态度,也主要的是转变他们的态度,同样离不开对他们的教育。

总之,网上审批工作,说到底,是个工作手段变革的问题。如同生产工具变革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网上审批对低保工作在思路、制度、队伍、效能等方面的推动也将是深刻有力的。积极适应,将此项工作进行到底,我们才能实现“应保尽保”、“应给尽给”, 才能真正打造“阳光低保”。

作者简介:

低保动态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低丘缓坡;开发利用

低丘缓坡在浙江省指的是广大低山丘陵区集中连片分布的, 坡度25°以下且面积大于2hm2 的缓坡地, 主要包括荒草地、裸土地、废弃园地、低效林地等多种土地后备开发资源。通常集中分布在盆地底部河谷平原与周围山地之间的过渡地带。

浙江省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耕地资源相对匮乏,人均耕地仅0.55亩,人均占有耕地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义乌市人多地少,土地利用率高, 用地供给紧张,耕地资源、后备土地资源匮乏, 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大,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综合开发利用低丘缓坡,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主要途径,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合理需求的有效手段,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当前,义乌市面临着部级、省级两大综合改革试点的良好机遇,正处于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建设的关键期,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低丘缓坡,拓展土地开发利用空间,挖掘土地开发利用潜力,努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合理需求。由此,开展低丘缓坡宜建地块开发利用工作意义显得尤其重大。

1 义乌概况

义乌市地处浙江省中部, 金华市境之东北。义乌位于金衢盆地东部。市域面积1105平方千米,现辖6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计722个行政村,60个居委会。2009年末户籍人口73.0183万人,暂住人口122.5万人,常住人口120万人。

地貌以丘陵为主,丘陵占34.40%,河谷平原占23.73%,低中山地占23.48%,岗地占18.39%。在地面坡度构成中,小于3度的平坡地分布在河谷平原;3-6度的平缓坡地74.17%分布在岗地,20.48%分布于山间谷地;6-15度的缓坡地67.50%分布在低丘岗地;15-25度的斜坡地64.05%分布于丘陵岗地;大于25度陡坡地则主要分布在高丘和低中山的山区。

2 低丘缓坡开发现状与可行性分析

义乌市拥有土地资源总量110500公顷(1656801.20亩),其中平坡地20712.7公顷,平缓坡地24396.8公顷,缓坡地9505.9公顷,斜坡地10888.5公顷,陡坡地4494.9公顷。其中平缓坡地和缓坡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30.69%。低丘缓坡总资源(通常包括丘陵岗地缓坡和平缓坡地)27475.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4.88%。

低丘缓坡是义乌市重要优势资源,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低丘缓坡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建国后,通过兴办各种农场,进行丘陵岗地开发利用;改革开放后,由政府主导,又进行了红黄壤改造、造田造地、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兴办工业园区等一系列丘陵岗地开发活动。

义乌市在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方面可行性分析如下:

(1)经济社会条件比较发达。义乌市是浙江省经济较发达县市之一, 特别是近几年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精神文明和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步。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19.5亿元,比上年增长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6亿元,分别增长 2.4%和2.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89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41元,分别增长8.5%和7.4%。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54 亿元,比年初增加206.4亿元。良好的经济条件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开发资金来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区域分布相对集中, 连片性好,交通比较便利。从分布区域看低丘缓坡相对集中,全市低丘缓坡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陈镇、苏溪镇、赤岸镇和江东街道,四个镇合计占全市低丘缓坡资源的59.62%,而其他地区特别是主城区的稠城、稠江、北苑等街道,虽然人口众多,低丘缓坡资源却相对较少。镇(街道)之间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差异很大。低丘缓坡集中区域离城市、镇建成区都比较近,交通比较便利,有利于节省低丘缓坡的开发成本。

(3)低丘缓坡地流转利用模式不断创新。随着国家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政策的出台,义乌市林业产业发展的总投入中,民间资本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林业托管合作”模式等一批林地流转利用模式不断创新,缓解了长期困扰林业生产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这种模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发展优势,专业公司解决了个人投资者不懂技术的困难,并实行林地配套设施共享、统一管理使营林成本大大降低。

4 合理开发将带来巨大的效益

(1)社会效益。义乌市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 能够扩大农业资源基础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空间, 提高区域经济人口容量, 扩大就业。根据典型地区经验测算, 利用低丘缓坡进行开发建设, 可节约一定的耕地, 按平均0.04hm2/ 人计算, 每节约2hm2 耕地可减少失业农民45人。每增加1hm2 工业用地, 平均可以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135-150人。

(2)经济效益。义乌市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 直接提高土地的经济产出能力。义乌市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 可以减少耕地占用, 减少农转非的费用支出。

(3)生态效益。义乌市在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同时, 也是在进行土地改良和生态环境建设。利用低丘缓坡资源进行城镇建设, 可以利用坡地地形的独特环境景观, 增加城市建筑设计的活力,使城市景观丰富多彩, 提高人居环境的品质。

3 低丘缓坡开发的现实意义

义乌市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这使得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用地之间矛盾变得更加尖锐。加强低丘缓坡的开发利用,实现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对于加快推进我市城镇化、工业化步伐,创建新农村建设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义乌市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而全市低丘缓坡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低丘缓坡占了国土面积的24.88%。因此,通过对低丘缓坡资源可供建设用地的可行性分析,制定低丘缓坡开发建设用地规划,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山地资源和低丘缓坡资源,是贯彻落实好省政府84号文件,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合理需求的有效手段,是缓解土地供需紧张矛盾,拓展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空间的需要。

3.1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阶段,旧村改造、村庄整理在广大农村蓬勃兴起,这就对建设用地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市许多农村地处低丘缓坡,科学合理利用农村周边的低丘缓坡资源,可有效地推动新农村建设。

3.2 加快城镇化步伐的需要

目前,我国坚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根据义乌实际,要坚持把城镇化建设同加快工业化步伐结合起来,坚持把城镇化建设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城镇化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特别是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只有工业和服务业真正发展起来,才能增强城镇吸纳就业,集聚人口的能力。通过低丘缓坡重点开发区块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快义乌主城区和两个副城区建设,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城镇化的重点在于减少农民,通过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将农村劳动力向当地低丘缓坡开发区块的工业、服务业转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3.3 充分发挥生态效益的需要

低丘缓坡是重要的森林资源,在义乌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十分突出。要以确保全市生态安全为前提,依据“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林则林”的原则,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要突出以低丘缓坡保持林地规划为基础,实施低丘缓坡林地生态化经营,开展森林观光旅游,加强低丘缓坡开发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发挥低丘缓坡综合生态效益。

4 低丘缓坡宜建地块开发利用规划

4.1 规划对象

根据义乌的实际情况,本次规划中的规划对象为:

(1)海拔300米以下,坡度在25度以下(包括部分25度以上地块),无地质灾害隐患;

(2)林相单一,长势较差,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退化,生态价值不大的地带;

(3)在城乡规划建设区附近,适宜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开发、农村新社区建设或休闲旅游项目开发地块;

(4)以商品林地为主;

(5)尽量避免水源保护区。

4.2 基本思路

义乌人多地少,作为浙中城市群中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城市,土地供需矛盾尤为突出,低丘缓坡资源开发利用更显重要。今后一个时期义乌市低丘缓坡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思路是:要因地制宜利用低丘缓坡资源,对集镇、中心村和其他非撤并村庄周边的低丘缓坡,适宜开发建设的,可确定为建设用地,并依法纳入市域总体规划、建制镇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林木生长茂盛的成片林地,要保持林地现状。位于省级以上重点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含自然保护小区)、重要水源保护区、省级以上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有古树名木和珍贵树种分布的林地,坡度在25度以上的低丘缓坡一般不得规划开发为建设用地。

4.3 规划原则

低丘缓坡宜建地块规划应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结合义乌生态市建设要求,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做到开发利用低丘缓坡的同时,森林覆盖率不下降,森林资源总量不下降。

(2)坚持依法依规开发利用。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要遵守土地、林业、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征占用林地涉及农民经济补偿的,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合法、合理,依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3)坚持有序有度开发利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产业带建设、耕地保护和城乡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实施,统筹安排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地块和时序,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4)坚持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要根据低丘缓坡的自然属性和区位条件,合理确定开发用途,做到“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建则建”;节约集约利用低丘缓坡资源,科学安排建设项目,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保护好耕地和生态环境。

4.4 规划目标

4.4.1 规划战略目标 通过规划,充分发挥低丘缓坡资源优势,切实保护、开发、利用好我市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加快推进低丘缓坡宜建地块开发利用工作,缓解我市土地供需紧张矛盾,实现全市耕地占补平衡,保持森林覆盖率的相对稳定,实现林业产业生态化经营,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4.4.2 规划的具体目标 加快推进低丘缓坡宜建地块开发利用工作,缓解全市用地紧张矛盾。全市低丘缓坡宜建地块总面积达7758.99公顷。规划期内开发建设用地5790.99公顷。

确保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9.85%以上。

4.5 宜建低丘缓坡地类构成

全市低丘缓坡总资源面积27475.5公顷,通过内业预判、外业调查和评估分析,全市低丘缓坡宜建地块总面积7758.99公顷,占全市低丘缓坡总资源的28.24%。

本次规划调查的宜建低丘缓坡包含了多种地类,分别是林地、园地、耕地、水域、建设用地及其他用地等等。规划宜建总用地7758.99公顷,其中林地3288.83公顷,占42.39%;园地1192.204公顷,占15.37%;耕地2519.075公顷,占32.47%。各乡镇街道详细地类构成见表1。

4.6 宜建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方向规划

本规划所指低丘缓坡宜建地块开发利用,包括低丘缓坡的工业、住宅、休闲、旅游开发、农家乐、新农村建设等的综合开发利用。

全市低丘缓坡宜建地块面积共计7758.99公顷,其中宜开发为工业的面积为1021.44公顷,约占13.16%;宜开发生态住宅的面积为3464.218公顷,约占44.65%;宜转为新农村建设用地的面积共计1378.273公顷,约占17.76%;宜休闲旅游开发的面积共计1731.64公顷,约占22.32%;宜开发农家乐的面积为163.42公顷,约占2.11%。宜开发工业、住宅、新农村建设的地块总面积5863.93公顷,占全市低丘缓坡宜建地块总面积的75.58%,这些地块需转化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各乡镇综合利用方向详见表2。

4.7 开发利用保障措施

(1)认真编制低丘缓坡宜建地块规划。

(2)明确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政策。

(3)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合力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

5 结语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要求,2010年2月义乌市委、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义乌市低丘缓坡开发利用领导小组。2010年2月-5月为规划编制阶段。2010年5月召开了《义乌市低丘缓坡宜建地块开发利用规划(2010-2020》专家论证会,对本规划高度评价,一致认为通过评审。认为该规划符合相关文件精神,合理界定了低丘缓坡宜建地块范围,明确了宜建地块的开发利用方向,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体现了较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符合义乌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该规划坚持:“保护、开发、利用”相协调和因地制宜原则,并于当地的相关规划相衔接,为规划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该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义乌市土地资源现状、利用特点、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土地适宜性,在对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及科学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低丘缓坡土地利用战略布局及建设用地开发等方面的总体设想,对义乌市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本规划编制完成后,后宅街道岩南村新农村建设、佛堂镇盘塘工业区块开发、上溪镇寺口陈工业区块开发、廿三里街道里兆村休闲旅游开发等一大批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地块都已经完成规划编制,开发建设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人民政府 .关于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通知 ,浙政发〔2006〕20号 ,2006.

[2]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08]84号,2008.

[3]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义乌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

[4]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义乌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2006-2020)

[5]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义乌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07-2020)

[6]义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义政发〔2010〕15号,2010.

低保动态工作总结范文7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发展模式的需要

目前,怀化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大力推进阶段,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和构筑新型城市化的双重任务。怀化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拉动,即在现有增长模式下对温室气体排放有着倍增需求。2009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达41•1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6•7%。在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焦点的条件下,国家要求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应该说,怀化市的经济发展将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环境约束。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建设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是尊重自然客观规律,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新举措。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怀化的需要

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最有力的突破口,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怀化是湖南省第一个通过全国生态示范市考核验收的地级市。森林资产达220亿元,活立木蓄积量为6691万立方米,林地面积达3033万亩,占辖区国土面积的73%,为全省之最。森林覆盖率达67•14%,远远高于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平均水平。以怀化为主体的湘黔川鄂边境山地,被《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列为9个生态良好区之一。截至目前,怀化境内有雪峰山部级森林公园、借母溪部级自然保护区,此外还有1个部级环境优美乡镇、有34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78个省级文明生态村。市委书记李亿龙在接受《潇湘晨报》记者采访时说:生态是怀化的最好资源、最大优势,是怀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发展不能只为发展而发展”,而应该是为了获得更加美好的生活。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生态破坏,减轻环境污染,改变消费模式,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升城市生态文明的水平。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

要实现节能降耗,就要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一、二、三类产业的格局。而怀化2005年至2008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5•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了3•6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怀化市服务业仍以传统的商业、交通运输业为主,一些基础性第三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发展仍然不足,服务领域狭窄,亟待转型升级。2008年,怀化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6•3%;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只占GDP的2•5%、1•5%、1•3%和0•4%。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不折不扣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实际上也是能源结构的调整过程;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实际上代表着“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要求。发展低碳经济,也可以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四)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需要

金融海啸以来,“低碳经济”越来越多地与经济复苏联系起来,甚至被许多学者看做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英美等发达国家纷纷部署“低碳经济”战略,目的就是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2009年,国务院强调要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点,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以期在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在拉动经济的4万亿投资计划中,有2100亿元人民币用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对于怀化来说,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应对金融危机,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市委书记李亿龙就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这一问题谈到:“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逼迫感,对于怀化来说也是一个机遇。我们要利用这一‘倒逼’形势调整产业结构,把发展工业、扩大第三产业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项重点措施。”目前,怀化对外贸易不发达,进出口总量小。2008年进出口总额为2728万美元,相对于全省的125•7亿美元,仅占0•22%。历年来已办理对外贸易经营登记的企业数为160家,而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还不到30家。2009年一季度,怀化市进出口总额为425万美元,同比下降45•62%。其中,出口309万美元,同比下降58•01%,进口116万美元,同比增长156•16%,形势确实不容乐观。要摆脱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提高怀化市的外贸出口地位,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低碳贸易,在国际竞争中抢占战略制高点。

二、怀化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目前国家已把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与单位GDP挂钩,这将对怀化今后的发展产生较大压力和挑战。

(一)经济结构偏重,煤炭消耗总量大

全市工业是以煤炭、耐火、化工、建材、冶金、电力等为主导产业,均是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重型资源利用产业,对能源和资源的依赖程度高、工业结构性污染相当严重,影响了全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在2009年全市工业涵盖的33个行业大类中,一季度能源消费总量排在前4位的行业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46•57%。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总消费量达到236•97万吨标煤,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原煤消费207•8万吨,折合148•4万吨标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2•6%。从整体上看,煤炭依然在我市能源消费存量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存在不少弊端。煤炭作为初级的能源产品消耗大、污染高、热值和效率相对较低,据测算,每消耗一百吨标准煤将排放烟尘3•5吨、二氧化硫3吨、废渣15吨。而排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烟尘总量分别约有90%和70%来自燃煤。目前,煤炭消耗对我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二)能耗强度偏高,节能降耗难度大

怀化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量的能源投入,成本代价过高。工业发展还是主要依赖于能源耗费,而非技术进步。全市大部分产业都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产值主要是原材料本身和劳动加工,要实现技术突破相对困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0家,属于高耗能行业的企业就有318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8•9%。高耗能企业的耗能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总能耗的80•08%。目前发达国家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达到60%左右,而怀化市在40-50%之间。大量分散燃煤锅炉房的燃烧效率仅为55%左右,建筑耗能热指标平均在55kcal/m2-h,距节能法规规定的35~40kcal/m2-h还存在很大差距。由于产业能耗强度居高不下,导致节能降耗难度加大,到“十一五”末完成节能减排规划目标还有一定的难度。

(三)市民低碳观念淡薄,生活能耗节节攀升

目前社会公众的低碳意识较为薄弱,基本上没有形成低碳生活的理念,加之节能成本高,运用不便捷,宣传力度不够,低碳观念要真正融入到广大市民的现实生活中,仍存在不小的距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能耗增长迅速。据统计,截止2008年7月,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1万辆,且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递增。机动车废气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加重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不容小觑。居民住房装修和空调的普及,也使生活用电量大大增加已成为全社会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怀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与出路

(一)打造低碳园区,构建发展平台

2008年,“国际生态工业园”落户怀化,这是国际民间合作组织在中国的第一个生态工业园示范基地,项目的定位与核心价值就是“生态”。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节能、环保的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的生态化,同时要继续加强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环境的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编制低碳经济发展区、低碳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积极开展低碳经济的产业和园区试点工作,建立低碳经济产业示范园,逐步建立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坚持用低碳理念统筹城乡建设,走出一条具有怀化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同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在高耗能行业强力推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如怀化2008年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减排项目22个,关停了90家污染企业。2009年SO和COD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7•33%、3•32%,其中SO排放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

(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清洁生产

应降低煤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煤炭净化比重。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以生物质能、风能、氢能、太阳能、燃料电池等为主要方向,积极发展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加大产业化力度。如2009年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在怀化城区和郊区周边乡村推广太阳能路灯160盏、太阳能热水器3万余台、户用沼气5000余户。这些节能减排和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资源能源工程的实施,使怀化市去年减少常规能源消耗折合标准煤12万吨以上,有效减少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此外,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软件)、文化创意等低碳产业和服务业。积极推进研发设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咨询策划、文化传媒和时尚消费等创意产业,大力支持以创意设计工作室、创意产业园和文化创意体验区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发展。加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基地的建设。积极推进低碳科技服务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三)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低碳技术

科技创新是低碳经济的核心之一,也是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所谓低碳技术(Low-CarbonTechnologies),也称为清洁能源技术,主要是指提高能源效率来稳定或减少能源需求,同时减少对煤炭等化石燃料依赖程度的主导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CO2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能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对怀化来讲,要引导风险投资,鼓励企业开发低碳先进技术。加快现有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以及关键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要加快低碳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成果的推广,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加快经济转型提供有力支撑。根据全市资源特点、优势,要重点突破的技术领域包括,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技术、余热回用技术、绿色能源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围绕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发挥优势,整合资源,重点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逐步脱钩。加强低碳方面的技术交流,低碳产品的贸易,充分有效利用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转让,促进怀化低碳经济发展。

(四)开发碳汇潜力,推进生物固碳

所谓碳汇(CarbonSink)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CO2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CO2的能力。研究表明,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固定0•6亿—7•1亿吨碳。清洁发展机制下的造林碳汇项目,是《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林业领域内的唯一合作机制。发挥碳汇潜力,就是要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生物固碳(Biologi-calSequestration)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控制碳通量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和碳储存能力,所以其是固定大气中CO2最便宜且副作用最少的方法。生物固碳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保护现有碳库,即通过生态系统管理技术,加强农业和林业的管理,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长期固碳能力;二是扩大碳库来增加固碳,主要是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通过选种、育种和种植技术,增加植物的生产力,增加固碳能力;三是可持续地生产生物产品,如用生物质能替代化石能源等。就怀化市来讲,发展碳汇林业和农业潜力较大。[1]近年来,通过加强和改进林业生态建设和管理,强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绿色长廊、水土保持等工程,大力发展林果业,扩大造林面积,碳汇效果明显。2008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45•3万亩;林业总投入达1•6亿元;林业社会总产值达82亿元,其中林农来自林业的人均纯收入达55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10%;林业生态保护也得到加强,林区社会秩序明显好转。2009年启动“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活动,完成“三边”造林7•3万亩,封山育林114万亩。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标准化生产,支持和奖励农业企业开展有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如2008年全市共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97万亩,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0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13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50万亩。

低保动态工作总结范文8

面对极端天气的频繁来袭,有效遏制全球气候变暖,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以成为全球性热点话题。湖北省恩施市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这一主题,积极倡导低碳理念,践行低碳生活,培育低碳经济,打造低碳城市,建设仙居恩施。

恩施市低碳发展的路径选择

恩施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山川秀美、森林繁茂,森林覆盖率达63%,素有“鄂西林海”之称,也被称为“动植物黄金分割线”和“华中药库”,是非常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因此,发展低碳城市有利于生态恩施的建设。恩施市在能源结构方面,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较高,水电、天然气、沼气大面积推广和使用,煤炭在能源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而清洁能源在居民生活用能中比重明显提高。目前,恩施城镇居民80%以上的家庭以电能和天然气为主,农村60%以上的家庭使用沼气。这些都为恩施市建设低碳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恩施以创建低碳城市为抓手,以发展低碳经济、强化低碳管理、倡导低碳生活为切入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坚持政府推动、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公众参与、循序推进的原则探索低碳城市发展的理念,并通过四个路径大力推进恩施市的低碳发展。

首先,建好低碳城市试点。2012年同志到恩施市实地调研,要求恩施市在扶贫搬迁、移民建镇、退耕还林、产业结构等方面先行先试,做好中西部城市的示范工作。在规划任务上要求建设低碳工业园在内的五个园区,实现经济发展与低碳建设的统筹兼顾。

其次,做好两个结合。一是“六城同创”结合,将建设低碳城市与“六城同创”结合。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民俗风情城、山水园林城、生态旅游城、交通枢纽城和区域生态城市。二是与“生态家园”相结合,建设美丽乡村。立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将创建“中国低碳城市”与“生态家园”建设有机结合,立足于新农村建设与自然生态、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建设新民居、新村庄、新集镇,探索并形成在全国推广的新农村建设的恩施模式。

第三,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转型升级,发展低碳经济。重点在现代农业、新兴工业、生态旅游三大产业。恩施的黑猪、黄牛等特色畜禽品牌深受市场青睐,板党、窑归、紫油厚补等地道药材供不应求,以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加大,2009年带来的产值达到29亿多元。目前三大产业的结构比达到15.8:38.5:43。二是突出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的根本在于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需要实施构建低碳交通,推广绿色建筑,建设新能源三大工程。目前,恩施州建设沼气池的农户已达45.5万户,占全州总农户数的48%左右。据报道,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主持开发的“湖北省恩施州生态家园户用沼气池”项目已于2009年底获联合国批准,并成功注册为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三是突出生态建设。主要采取了生态保护,绿地建设,碧水计划三大行动,加强生态保护,深化林权制度的改革,加强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做好封山育林的工作,保护好生态环境。特别是与湖北东风公司合作建设的碳平衡生态经济林示范基地,东风公司在恩施市投资建设生态林,以此来弥补碳费。

最后,强化四个保障。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明确总体思路。制定《恩施市创建低碳城市实施意见》,编制《恩施市创建低碳城市规划》,以科学的规划引领低碳城市建设。二是强化机制创新,确保统筹推进。中央政府高度关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在要求中西部地区保护好生态的同时也给予恩施大量的生态补偿政策,因此在进行中西部地区在生态保护的同时做好低碳产业的发展尤为紧迫。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夯实发展基础。必须整合院校、企业相关的资源,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大力推进减排技术、新能源节能开发技术和创新。四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加大低碳理念宣传力度,倡导广大市民低碳生活,提高全民参与创建低碳城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恩施市的下一步目标构想

低碳发展,是时展的必然选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要求,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趋势。在建设低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方面,需要进一步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

恩施市的低碳发展还处于起步的阶段,但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恩施州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鉴于恩施州低碳经济的发展有自身的特殊性,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下一步利用碳交易市场机制,借助绿色利益驱动,是恩施州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

低保动态工作总结范文9

1.1社会经济概况昆明市国营西山林场场部设在西山区马街街道办事处,从1999年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林场定为全额拔款事业单位,林场以森林管护为主,无额外经济收入。1.2林业建设现状1.2.1林业机构设置昆明市国营西山林场设有财务科、森林防火办公室、办公室。下设5个营林场,分别是武家箐、普吉、马街、黑泥凹、陷塘营林场。林场现有在职职工4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人(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4人、技术员4人),其它35人。场部人员主要从事营林生产、技术指导、森林防火、林政执法、森林管护、森林病虫害防冶及林火预报预测工作。1.2.2林业经营管理现状1998年西山林场被列为“天保工程”项目的实施区。2005年实施人工造林40hm2、育苗0.133hm2。森林保护总投资27.6万元,其中:森林病虫害防治0.5万元,森林防火20.7万元,森林管护6.4万元。近年,西山林场通过实施“天保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森林病虫害监测防治和植物检疫工作不断加强;进一步加强查处乱砍滥伐、偷砍盗伐林木和制止毁林开荒的工作力度,严格执行限额采伐管理;不断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和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工作,总体上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1.2.3林业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林业用地占西山林场土地总面积的81.07%,西山林场有林地面积达3308.6hm2,拥有森林蓄积量182400m3。西山林场地处昆明市区、滇池面山,又是普渡河上游,且工厂、矿山较为集中,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森林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方面,对昆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昆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西山林场的的结构组成

西山林场的三级机构分别是生态系统、经济系统、技术系统。就西山林场而言,生态系统包括:生态现状、生态目标、退耕面积、树种结构;技术系统包括:树种的选择、技术规程、能源改造、家畜圈养;经济系统包括:收入变化、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财政收入、转移支付(由于西山林场是国有林场,主要收入是靠财政拨款,所以经济效益较低)。在西山林场这个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为基础,以技术系统为中介,经济系统为最终导向,从而实现经济效益。

3西山林场的要素组成和运行目标

西山林场这个生态系统的五大组成要素包括:人口要素、环境要素、信息要素、科技要素、资本要素。西山林场运行目标:由于西山林场是国有林场,其存在的意义偏重于生态效益。西山林场地处昆明市区、滇池面山,又是普渡河上游,且工厂、矿山较为集中,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森林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方面,对生态环境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时对昆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昆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西山林场生态系统熵值分析

4.1熵值和生态位熵值,熵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说,热自然的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但它不能100%的转化为功,从一种能量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时,所有的转化率也是低于100%的。也就是说存在能量的散失,但如果这个系统是封闭的,那这种散失的能量是以其他的形式依旧存在在该系统中的,这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熵是对这种不能转化的能量的度量,熵越高说明转化的效率越低。熵值越低说明该系统的效率越高。生态位,在纯粹的林场生态环境中,林场中的森林资源的破坏率较低,在林场中的各种生物与生存的生态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能量交换、信息交换与反馈的良性互动,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国有林场中的林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林场人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发和利用林场,在通过资本投入、人力投入、技术应用和组织协调对自然资源采掘和利用的同时有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反馈作用(以破坏生态为主的负反馈和以修复生态的正反馈),社会经济关系这一多变敏感要素的引入,对生态环境系统发展产生了干扰,并增强了生态环境系统发展的复杂性,我国国有林场实质上是以人的行为为主导、依托自然环境、以资源流动命脉、以社会体制为经络的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这三个系统相互协调、相互适应,共同决定林场的生态位[2]。4.2国有林场区域生态位的演化国有林场的区域生态位说明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状态。就如生物的消化功能,国有林场的区域生态位的演化是内部和外部各要素的有机结合,这个过程是个“耗散结构”。国有林场的区域生态位有着明显的层级性。人的生产活动使得国有林场的区域生态位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迁移,这种迁移可能是正向的,使得整个生态系统的熵值减小、更加稳定,该区域生态位层级提高。但这种迁移也可能是负面的,使得整个生态系统的熵值增大,该系统变得敏感脆弱,区域生态位层级降低[3]。4.3造成熵值变化的因子4.4西山林场熵值上升的原因西山林场作为国有林场,重在建设生态效益,忽视了经济效益。该林场的运作方式较为原始,技术、信息都不能技术更新,因而人均产值较低。主要靠木材和树苗盈利。从影响熵值的因子出发,正向的:该林场人均GDP较低;人均林业产量低;产业系统总产值增长率低;非林产值占地区总产值比重几近为零。从而该系统的熵值增高。负向的:由于技术含量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高,也引起了该系统的熵值增高。

5综合效益分析

5.1生态效益西山林场土地总面积为4980hm2,其中,林地面积4037.5hm2,非林地面积942.5hm2。林场活立木总蓄积量182400m3。森林年净生长量9970m3,该林场森林覆盖率为67.12%,其中,有林地覆盖率66.44%。林场林木绿化率为68.91%,其中,森林覆盖率为67.12%,灌木林覆盖率为2.47%。从生态指标出发并利用相生相克原理进行具体分析。相生相克原理:在生态系统中,任何生物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生相克的,即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长期进化的结果使得各物种间的关系得以发展和稳定。相生相克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相克作用、相生作用以及中性作用这三个方面。以上是引用生态学相生相克原理,将其运用到生态经济学中,有关生态指标与生态效益的关系如下表所示。5.2社会效益林场现有在职职工4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人(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4人、技术员4人),其它35人。其文化程度差异较大。林场位于近郊,加之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不少城区游客踏青,从而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林场交通方便,各营林场都有公路。这个当地的居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从社会指标出发并利用相生相克原理进行具体分析5.3经济效益由于该林场属于国有林场,重在建设生态和社会效益,因而经济效益几近为零。

6建议

低保动态工作总结范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创新发展

新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低碳经济视域下,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提升节能减排效果,人们必须结合低碳经济的变化,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快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1-2]。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工业会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为了提高节能减排效率,人们要系统分析低碳经济的变化,优化节能减排方法。同时,节能减排理念必须贯穿于项目全过程,才能有效地降低能耗。

1低碳经济的概念

从社会总体发展来看,社会发展离不开经济和文化的融合统一,受不同经济模式的影响,不断发生变化。为了有效地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企业可以改革创新制度,从根本上降低能源消耗,创建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加大保护环境力度。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节能减排意识,但是仍有部分企业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不重视节能减排,污染物排放不达标,造成环境污染。所以,企业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有效结合经济发展指标,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3-4]。从当前社会的总体发展态势来看,节能减排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为了有效降低低碳经济的节能成本,人们就必须革新观念和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2低碳经济视域下的节能减排改进之处

2.1节能减排效果不是非常显著。总体而言,我国企业的节能减排程度仍然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尽管许多企业具有节能和排污设施,但是许多企业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生产方式,使得节能减排还存在很多问题[5-6]。从某种程度上说,效果还不是非常理想。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排污系统,急需完善。低碳经济时域下,人们要有效分析污染变化,做好污染控制,提高节能减排的整体效果。2.2未构建低碳经济发展体系。从节能减排整体发展进程来说,目前,各企业的节能状况仍然处在一种不均衡的状态。特别是节能环节非常多,我国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水平较低。同时,低碳指标也不完全相同,使得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加上缺乏规范标准,很大程度地阻碍了节能减排的全面实施,低碳经济运行成本也不能得到有效控制。2.3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当前,建筑业能源消耗过大,严重污染环境,绿色建筑设计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城市绿化的目的是充分发挥绿色植被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保护和提高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但是,一些地区盲目引入外来植物,忽视了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7-9]。城市化会破坏森林植被,威胁以森林为主导的自然生态系统,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因此,在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人们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3低碳经济视域下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方法

新时代,我国城市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发展速度,保证发展质量。企业要合理利用各项资源,降低生产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节能减排可以促进我国城市快速发展,提高发展质量[10-12]。低碳经济视域下,人们要不断探索提升节能减排效果的有效方法。3.1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加大执行力度。当前,企业要积极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加大执行力度,有效地实施节能减排,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各级政府要深刻地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地位,合理配置公共资源,通过一系列手段推动节能减排责任的落实。除此之外,也应该强化每个企业的责任。企业必须遵守有关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履行职责,自觉开展节能减排工作。3.2优化节能减排环境。当前,城市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节能减排环境,有效地提升竞争力,促进节能减排切实落实。人们要结合节能减排要求,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生态环境体系。同时,要采取不同层次的节能减排措施,对工业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升级,积极提倡节能产品的开发与推广。3.3进一步构建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现阶段,企业要优化生产模式,进一步构建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因此,企业要结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做好环境污染控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有效地采取综合措施来提高节能减排效率,最终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市场机制。3.4项目规划环节融入节能减排理念。项目规划环节,人们应树立节能减排理念。例如,新能源和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可以提升建筑节能效果。因此,建筑结构设计要贯彻绿色设计理念,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满足节能减排要求[13-16]。绿化屋顶和墙体可以提升节能效果,已逐步应用于建筑领域。设计者要将绿化与建筑外部维护构件相结合,使建筑同时具有节约能源、美化环境、耐久性高三大功能。如果设计存在缺陷,可能会导致建筑漏水,不仅会影响节能效果,更会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3.5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倡导低碳环保生活方式。人们要采取多种方法宣传政策,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逐步将低碳环境意识渗透于生活中。同时,要使用不同的宣传方法,如电视、互联网和新媒体等,让更多人参与节能减排行动,达到多层次的宣传效果,推动节能减排工作有序开展。所以,要不断完善节能减排宣传机制,有效地提升节能减排效果[17-19]。企业应该积极地参与节能减排宣传活动,有效地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人们要积极倡导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20-22]。

4结语

低保动态工作总结范文11

2003年以来,果洛州按照国家在三江源地区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总体要求,大力抓好天然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予以了高度认识和重视。在这一形势下,发展生态效益畜牧业以及以旅游为主的特色经济,被各级政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与其相比,工业经济因基础薄弱、市场竞争能力差、发展难度大等原因,整体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低的问题十分突出。2006年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玛沁县建成投产,果洛州工业经济出现了强势增长态势。工业生产所表现出的强势增长对推动全州工业能否起到积极作用,如何透过表象深入认识工业发展的一些实质性问题。对此,本文结合果洛州工业统计数据对全州工业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作一分析和思考。

一、工业经济的历史发展情况

果洛州现代工业起始于建政后,本着为机关建设服务、为牧业生产服务和群众生活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的原则下起步的。在此之后,各级党委政府逐步认识到地区所蕴含的丰富矿产和畜土特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努力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但纵观全州工业发展的历程,由于工业发展容易受体制、机制以及市场变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发展之路。工业发展的稳步攀升时期(1958年-1998年)。建政后,果洛州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得到了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煤碳采挖、黄金开采、采盐业、乳制品和皮革加工制造、火力和水利发电、建材业、印刷业、自来水生产等为主的工业体系。这一时期工业生产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体制特征,工业生产、产品销售、资金运转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都能够得到一定保证,促使工业企业数量增加、生产规模和工业产值逐年增长,是果洛州工业经济发展较好的历史时期。1998年全州国有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019万元,比1958年增长518倍,比1978年增长6.34倍,比1990年增长8.52%。1998年,全州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37个,比1958年增加32个,比1978年增加12个。全州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59.6万元,比1978年增长21倍,比1980年增长14倍。工业生产下滑时期(1999年-2006年)。1998年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由于果洛州工业粗放式发展方式很难在短时期内转变,致使经营者管理水平低、设备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企业适应市场发展能力差,以及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影响工业发展的各种深层次问题凸显出来,全州工业经济出现了持续走低现象。针对这一不利情况,自治州以改革求发展,以改革求突破,积极进行了股份制、租赁、破产、重组等形式的企业改制工作,但从总体来看,改制方法单一,改革成效不显著,主要是对负债亏损严重的企业实行了破产,而在如何通过资产重组,盘活资产,提高企业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建立骨干型企业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扭转工业生产下滑的趋势。1999年,全州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58.8万元,比上年下降39.57%。2006年完成1473.1万元,比1998年下降71.82%。工业生产强势增长时期。2006年后,随着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投入生产,全州工业出现了强势增长的势头。2008年,全州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0768.40万元,比2006年增长14.49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9698.30万元,增长39.17倍。规模以上工业中,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增加值19247.40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7.71%,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2.68%。

二、近年来工业发展特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1、工业企业数锐减,工业增加值增长。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投入生产后,全州工业经济呈现出增加值增长,企业数减少的明显特征。2007年、2008年,工业增长速度分别为5.16倍、1.50倍,工业发展呈现出一个持续高幅增长的态势。但从企业数来看,却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2007年全州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数14家。2008年13家,比历史上企业数最多1998年的37家减少了24家。这说明全州工业增加值虽然增长,但工业的整体发展能力却在降低,全州工业的增长主要依靠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拉动。2、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得到显著发展,成为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为扭转经济体制转轨之后,工业经济发展不利的局面。果洛州在加大国有企业改制的同时,积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制定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了个体私营工业发展,使其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在促进工业经济整体形势好转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2年,全州以个体私营工业为主的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42.99%,2004年为52.13%,2006年为63.42%。2006年后,规模以下工业在整个工业中比重大幅度降低,主要是青海省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比重过高所致。2007年,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10.07%,2008年为5.15%。比重虽有所降低,但总量仍呈增长态势。2008年,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70.1万元,比2007年增长28.74%,比2002年增长44.73%。以个体私营工业为主的规模以下工业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因起步晚,发展水平低,规模小,层次单一,主要以门窗、日用品简单制造和汽车、摩托车修理、建材制造业等为主,不具备技术密集性和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行业。因此劳动生产率低,生产集约化程度低,中间物耗大,增加值率小,抑制了全州工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3、工业增长对GDP和地方财政的贡献增强。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果洛州紧紧把握历史机遇,充分用足用好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努力加大项目和资金争取力度,项目投资建设取得了空前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一度成为全州经济增长最具活力和最有力的拉动因素。但在2006年后,随着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工业增加值高幅度增长,工业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一改以往GDP主要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局面。2008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1%。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83.69%,拉动经济增长10.9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62.64%,拉动经济增长8.21个百分点;工业对GDP贡献率提高的同时,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也显著增强。从全州地方财政收入看,2000年,全州地方财政收入达到了3016万元。此后工业生产持续走低,税源锐减,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2006年,全州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937万元,比2000年下降35.78%。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投入生产后,工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增强,地方财政收入出现了高幅增长。2008年,全州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41万元,比2006年增长1.14倍。4、工业生产能耗上升带动GDP能耗增加。以矿产开采为主的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使工业呈强势增长态势的同时,也使工业增加值能耗增加。2008年果洛州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4888吨标准煤/万元。在青南三州中,低于黄南州的0.5412吨标准煤/万元,高于玉树州的0.1274吨标准煤/万元。工业能耗带动了GDP能耗上升。2008年果洛州单位GDP能耗为0.8639吨标准煤/万元,在青南三州中,低于黄南州的0.9417吨标准煤/万元,高于玉树州的0.4694吨标准煤/万元。5、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影响工业整体效益提高。2008年,全州工业企业13家。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家,非金属矿采选业1家,屠宰及肉类加工业2家,砖瓦为主的建筑材料制造业1家,电力和水的生产供应业8家。可见,全州为数不多的企业中仍以服务于居民电、水等基本生活需要的企业占绝对比重,而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仅为2家。果洛州作为一个以畜牧业为传统优势资源的地区,缺少了畜产品加工企业,就使畜牧业基础产业与工业之间形不成有效链接,难以使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所以,不合理的工业结构必然导致工业生产整体水平低、规模小、效益差等问题。

三、工业发展的远景分析

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以来,果洛州工业出现了强势增长。但是由于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企业数量少、底子薄、以畜产品生产加工为主的龙头型企业缺乏,全州工业整体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当前,以铜矿开采为主的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州工业的重要支柱企业,在工业经济增长、地区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铜矿开采企业与全州最基础的畜牧业资源之间形不成相互带动的关系,工业增加值大幅度增长带动不了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就矿藏资源开发来看,见效快,短期收益高,但也造成环境的污染。果洛州生态现状和历史经验充分证明,忽视了环境保护,单纯以追求经济增长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导致的是得不偿失的结果,矿产资源开发中必须要处理好企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因此,矿采资源开发是全州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但不一定是最适合果洛牧区发展的产业,单纯依靠矿产资源开发是无法持久稳定的推动果洛州工业和整体经济发展的。果洛州工业若持续目前状况,在无其它工业经济增长点的情况下,随着铜矿资源开发,品位下降,资源枯竭,以铜矿开采支撑工业发展的格局就会打破,工业经济将会出现由增到降的转变,工业对地区经济、对财政的贡献能力也将会弱化,从以上方面讲,全州工业的远景并不十分看好。

四、工业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在国家全面实施三江源总体规划,生态建设与保护成为三江源地区主旋律的新形势下,是应该忽视果洛牧区工业的发展,还是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进一步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好民族工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把握,将直接影响着全州经济总体水平能否快速的提高,影响着生态移民后续产业能否顺利的推进。

(一)深入认识发展牧区工业是推进畜牧业经济产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拓展增长空间的重要工作。从2003年果洛州实施生态移民和退牧还草工程以来,全州有2702户移民从世居的草场搬迁到了县、乡附近的移民新区,但搬迁群众只占全州牧民总人数的9%,绝大多数牧民仍留居草场从事畜牧业,说明畜牧业始终是全州牧民群众赖以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其基础地位是不会改变的。提高畜牧业发展效益是促进牧区发展,增加群众收入的根本所在。畜牧业效益的提高一方面要强化畜牧业发展措施,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应把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作为畜牧经济的根本目标。因此,在深入贯彻落实三江源保护政策,大力推进三江源生态综合治理的新形势下,应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举的方针,既要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又要重视工业发展能力的提高,发挥工业经济在提升产业结构,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提高工业发展能力是扎实搞好移民后续产业的必然要求。退牧还草和生态移民工程实施后,移民后续产业的发展问题,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各地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多方面措施在引导移民群众自主创业,增加收入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总体来看,受牧区群众文化素质低、传统观念掣肘和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低,就业渠道窄等因素的制约,移民群众后续产业实质性进展不大,在此情况下,各方面提出了争取国家三江源补偿机制,以稳定增加群众收入的思路。但要从根本上推进牧区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必须使世居草场的牧区群众改变传统观念,融入现代社会文明和历史发展的潮流,融入现代化的社会生产活动当中。而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可以为移民群众从事各种社会生产活动创造机会和场所,促进各方面的转变和进步。另外,从移民后续产业来看,它是一项极具复杂性、系统性、社会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事情,需要各方面有利因素的逐步培养和形成,更需要提供包括工业在内的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所以,结合实际,大力发展民族工业,通过发挥工业在产业链上的重要作用,既可以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为发展移民后续产业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同时也可多层次、多方位,直接或间接的拓宽群众就业增收的门路,为深入实施移民后续产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对促进果洛州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后,果洛州地方财政收入水平显著提高,说明良好的工业发展形势对增强地区经济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果洛州经济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这些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政策性支持和大量的资金投入。2008年,果洛州财政支出12.11亿元,而地方财政收入仅占财政总支出的3.42%。因此,在继续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民族工业,提高发展效益,提高工业经济的产业带动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地区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为地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五、把握方向,准确定位,全面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在全面推进三江源总体规划的新形势下,要不要发展民族工业不仅不是可以忽视的事情,更需要各方面的高度认识和关注。但是,果洛牧区作为三江源生态保护治理的核心区,作为生态脆弱地区,要发展工业必须应切合实际,把握好发展的方向,科学准确的定位,深入研究果洛州工业经济的发展路子和发展模式。

(一)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以不破坏生态为底线。国家在“三江源”地区实施天然草原生态保护治理工程,是从全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出发,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果洛牧区作为一个生态脆弱地区,加大生态治理,遏止草场退化、生态恶化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因此,包括工业的各项建设中首先应把坚持国家生态建设保护的方针政策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把不破坏生态环境作为各项建设的底线。在这一认识基础上,应认真探讨果洛州工业的发展路子。就果洛州经济发展来看,特殊的地域环境决定畜牧业始终是地区的主导经济,发展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企业,带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是全州经济最根本的发展之路。因此,发展以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企业理应作为是今后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畜产品精深加工既可以最有效的发挥基础产业的优势,同时相比矿藏资源采挖等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果洛州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畜牧业基础产业,以畜牧业基础产业为依托,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业既是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也是工业赖以发展的产业基础和根本保证。针对全州畜产品加工企业仅为玛沁县和甘德县肉联厂两家的实际,应把尽快培育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具有较强竞争力,能引领本州市场的龙头企业作为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在此基础上,引导企业建立与牧民群众生产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形成龙头带产业、产业带基地、基地带牧户的产业化体系。在按照这一思路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努力提高畜牧业基础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目前的果洛州畜牧业仍延续着靠天养畜的生产方式,畜牧业整体效益低下,不仅影响到了畜牧业自身发展水平,同时也对延长产业链,发展加工和畜产品贸易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前,在全面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情况下,如何来巩固畜牧业基础地位,关键是要打破靠天养畜的传统发展模式,牢固树立发展生态畜牧业、效益畜牧业的思想,通过畜种串换改良,优化畜种、畜群结构,提高牲畜的个体生产能力,提高出栏、出售加快畜群周转以及加大科技投入等,使畜牧业生产进入良性循环,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效益有所显著提高,以畜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为畜产品的加工业发展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解决全州工业自我发展能力低的问题。果洛州由于人才、经验、资金、技术和管理水平缺乏,依靠招商引资,引进有利于果洛州工业发展的各种要素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应下大的决心制定优惠政策,在近十年甚至二、三十年内,从减免税费,争取信贷资金等方面为招商引资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吸引外部投资。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从而真正形成几个发展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和整体带动力强的畜产品加工生产骨干企业。三是充分认识果洛州畜牧业资源的优势,在提高畜产品加工销售上下功夫。果洛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畜牧业具有纯天然、无污然和高原绿色畜牧业独天得厚的优势,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建立在这一优势上的畜产品加工销售行业也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在提高精深加工和包装基础上,尝试性的通过打通内地市场,提高果洛州畜产品性价比,以高于普通畜产品几倍的价格在内地销售,以高原畜产品独有的优势获得较好的经济利益具有可行性。

(三)结合生态保护与治理,发展中藏药生产加工业。三江源地区特有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主要有冬虫夏草、红景天、切莲、大黄、藏茵陈、羌活等植物性药用中藏药资源。随着高效、无副作用的中藏药制品的社会需求量持续增长,为发展中藏药生产业创造了条件。2001年建于果洛州大武镇的青海格萨尔王制药厂,使果洛的中藏药加工生产业步入了正规化生产。但目前来看,中藏药生产业的社会影响力、生产规模、整体效益还有待于提高。全州应从实际出发,在国家有关政策引导下,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把发展新型中藏药生产加工业作为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性产业,进一步扩大中藏药生产的规模、影响力和生产能力,努力使中藏药生产成为果洛牧区工业经济的一大重要支柱产业。中藏药生产离不开中藏药材资源种植基地的培育,在这一方面,应结合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实施,利用好黑土滩土地,采取适合的种植方式开展大黄等中藏药材种植,为中藏药材培育生产基地的同时,起到恢复生态环境的作用,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四)开发利用好水能资源。果洛州境内湖泊众多、河流纵横,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水力资源,水能理论蕴藏量较大,水利资源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因此应进一步加大水电资源开发力度,积极做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期工作,积极争取项目,以达日河、格曲河、柯曲河以及黄河等河流为重点,加大黄河流域及其主要支流上的水能资源开发力度,尽快建成梯级电站。对已争取立项的项目做好落实和开工建设工作。同时,应积极推进现有电网延绅,努力使现有电网东西贯通,南北展开,扩大电网覆盖面,为今后实现电力联网并网,有效发挥水电经济的效益创造条件。

低保动态工作总结范文12

【论文关键词】 森林 低碳经济 发展

引言

低碳经济就是要求能源利用水平、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经济质量、环境保护水平都有质的提升和转变,是对传统能源利用、产业结构的挑战。森林在低碳经济模式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林产加工等可通过新技术、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开发生物质能源来达到低排放,减少因非法采伐等引起的森林破坏、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通过科学规划增加森林面积,利用科学经营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碳汇功能;建立造林与更新长效机制,处理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使经营主体保持积极性,使森林经营与林农致富紧密结合,实现持续碳汇。本文就森林低碳经济的发展谈几点粗浅认识。

1. 发展森林低碳经济的作用

1.1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碳库

森林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森林植物体内和森林土壤中。同时,森林固定二氧化碳持久而稳定。同样,木材及木制品也是十分重要的碳库,固碳的时间可达几十年、上百年。统计分析表明,通过植树造林方式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成本要远低于核能、风能和生物质燃料等各种工业活动减排的成本。

1.2森林是地球表面利用太阳能的最大载体

森林每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占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固定太阳能总量的多一半,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能源宝库。树苗长成大树,不仅吸收、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和储藏了太阳能。因此,选用那些易繁殖、萌发力强、能固氮、生长快、热值高、用途多和抗性强的树种,以大密度造林的方法,使薪炭林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和阳光,就可以达到固碳储能的目的。

1.3消除各种污染源排放

很多森林植物由于结构复杂,树叶表面不平,多绒毛,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大量飘尘。杜鹃、木槿、紫薇等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氧化锌等有害气体。松属、圆柏属、云杉属、桦木等许多森林植物能放出大量杀菌素,可杀死各种疾病的病原菌。采用人工措施或者喷洒各种杀虫剂或杀菌药来消除环境污染,不仅要付出能耗,而且需要较高的成本。

1.4减少了人工措施的土石方工程

人们投资、投劳耗用水泥、钢材以及其他材料和化石能耗修建各种拦水、蓄水工程,不仅耗费了大量化石能源,而且产生了污染。当使用寿命结束时,清理报废工程仍然需要消耗能源。森林拦蓄降水,调节径流,减少洪涝灾害的成本远低于修建水库的成本。森林蓄水的同时,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损失,从而大大降低了农林业发展对化工产品和化石燃料的需求,减少了化石燃料使用量和温室气体排放。

1.5降低生态系统调控的物质与能源消耗

近年来,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有增加的趋势。采用人工措施增雨、调水、防洪、减灾,不仅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动力,更需要大量的物质与能量投入。森林能够调节气候,降低或减缓洪涝、干旱灾害,保持和维护有利的生产环境,减少了化石养分或能耗投入,使农作物和畜牧业在比较自然的状态下发展并获得高收益,从而降低了灾害控制和恢复成本,减少了生态系统调控的物质和能源消耗。

1.6改善人类生活环境

森林所形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对人类生存有着良好的影响,森林生态环境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嗅觉,使人精神放松,增进人体健康。同时,森林也是人们旅游、爬山、远足,甚至探险的场所。生活在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意味着用于调温、调湿、滞尘的各种人工设备使用数量和时间的减少及其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数量的降低。

1.7林产品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战略性能源资源,森林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的特点,而且还有占地少、一次种植持续利用的优势,是大有希望的新兴的绿色能源。森林提供的木材作为生物类的材料,以及各种非木质林产品,不论作为能源,还是作为生产、生活资料,都是一种低碳经济材料。在石油、煤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选择。

2. 促进森林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2.1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及长江和沿海防护林体系、防沙治沙、湿地及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商品林基地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制定和实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油茶等木本粮油等林业重点工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实行木材加工产品“下乡”补贴试点,推动低碳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在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增加森林碳汇。

2.2实施森林经营工程

目前,我国大多数森林属于生物量密度较低的人工林和次生林,森林蓄积很低,这是增加森林碳汇的最大潜力之所在。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将森林经营作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既符合国际林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也是未来气候谈判增汇减排的重要筹码。因此,应尽快启动《全国森林经营工程》,同时应积极发展农林复合经营,提高森林蓄积量,增加森林碳汇。

2.3开展碳汇造林试点

在现有造林规划的基础上,开展碳汇造林试点。碳汇造林即在设定了基线的土地上,对造林和森林经营以及林木生长的全过程都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的营造林活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营造林模式。建立与“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相匹配的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体系,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增汇固碳和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开展“三可”奠定基础。

2.4提供科技支撑

深入开展森林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研究。加强林业减排增汇的技术潜力与成本效益分析;继续加强森林灾害发生机理和防控对策研究;加强气候变化情景下森林、湿地、荒漠、城市绿地等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并提出适应技术对策;加强森林作为重要可再生能源库的研究和开发利用。通过科研,推进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的进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2.5引导全社会参与低碳发展

森林在维护气候安全、生态安全、物种安全、木材安全、淡水安全、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全球高度关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林业被提到了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前途与命运的战略高度。联合国粮农组织前总干事萨乌马指出:“森林是人类之前途,地球之平衡”。因此,应广泛宣传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充分调动企业、公众参与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等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林业措施,实践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