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保险公司财务工作建议

保险公司财务工作建议

时间:2023-01-14 12:14:11

保险公司财务工作建议

第1篇

今天,是省公司对我们市分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工作考核述职会,有幸在此将我近11个月工作向大家作个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截止今天(11月17日),在省、市分公司党委、总经理室领导下,本人紧紧围绕省、市分公司年初工作会议和省公司非车险专业会议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以“转方式、促发展、强合规、增效益”为工作主基调,带领分管部门(财务中心、财险部、农险部、信息技术部、系统工会办)努力完成分公司总经理交办的各项工作,基本达成了岗位责任目标。现从以下三个方面汇报:

一、主要工作和关键举措

(一)非车险业务发展工作。在市分公司年初全市工作会议的基础上和省公司各个专业会议精神的推动下,于4月主持召开了全市财产险、责任险、意外险业务发展专业会议,并在会议上作了题为《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努力实现非车险业务新跨越》的工作报告。会上,为贯彻省公司提出的“非车险业务发展年”确定的目标任务,下达了全市非车险业务收入增长14%以上,实现保费3313万元的任务目标;确定了对各支公司(营销部)领导班子成员实施“按季考核,与业绩工资挂钩,年终调整兑现”的考核办法;提出了非车险业务发展的工作重点和关键举措。

截止10月,通过分公司产品线和各支公司的努力,非车险业务保费收入330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5%,净增保费1016万元,提前两个月完成省公司下达给(3218万元)的全年保费计划。在增提未决赔款准备270万元、其净额为1762万元的情况下,实现报表口径承保利润170万元。应该说非车险业务经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此,将自己做的几项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1、抓责任险续保和新增工作。一是在专业会议上提出了主要工作思路:责任险领域在抓好雇主责任险、道路客运承运人责任险、危险货物承运人责任险续保和新增的同时,还要勇于从竞争对手30%(583万元)份额中抢夺增长点,同时加紧对责任信用险新业务的开发,培育20__年业务增长点。二是增措施,雇主责任险向高保额要增长。今年,受益于各级政府加强高危行业的管理,特别是赔偿标准的提高(企业普遍投保保额提高了100—300%,最低20万元,最高达到了60万元),也促使我们向高保额要增长的想法。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迎接雇责险的发展机遇,在非车险专业会议上提出了并在时常工作中加以实施的几项措施:第一,做好满员承保提高保费充足率工作。争取当地安检部门对投保人数(按全员)核定工作支持,施行记名投保方式。由此因人员多、交费多的企业,可分期(应计名)投保,减小企业一时的资金压力。第二,做好保额和费率厘定及共保分摊工作。保额可按照当地安检部门的要求设定(医疗费保额不突破2万元);费率应执行总颁标准不得下浮;我司份额应力争达到50%,确保市场份额的提升。第三,做好向安检部门支付费用的相关工作。力争说服安检部门出据行政事业发票,在承保费用中支付防灾费或安全教育宣传费。若安检部门不能出据行政事业发票,应积极给他们引荐保险专业公司,确保费用支出合规。第四,做好共保各方现场查勘出勤协调工作,确保为被保险人提供查勘理赔服务承诺事项的落实,引导客户选择在我司投保。三是为加强与县市安监局的沟通、协调和合作,促进业务发展,在7月全市半年工作会上提出了三条措施:第一,主动向当地安监局汇报半年矿山责任险的承保、理赔工作情况,进一步把握主动权,未达到50%份额的公司力争提高份额;第二,主动做好费用结算工作;第三,提出非矿山高危行业参加保险的方案,能启动则启动,不能启动则为明年责任险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截止10月,全市责任险保费收入1508万元,同比50.63%,净增保费507万元。其中雇主责任险保费收入1__万元,同比增长117.8%,净增保费602万元。责任险提前两个月完成省公司下达的1450万元的保费收入计划,承保利润由于增提未决赔款准备金的影响,亏损0.55万元。

2、抓意外险的续保和新增工作。一是在专业会议上坚定了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意外健康险业务领域,继续抓好个意、团意险的续保巩固和客户新增,同时要从竞争对手52%(550万元)的市场份额中寻找新增客户;在加强传统业务竞争力量的同时,应把借款人意外险放在新增业务开发的首位。二是明确地告知各支公司——今年,争夺意外险市场的瓶颈不是费用,而是开出承保条件后的承保能力。在意外险承保能力上,只要按照总颁费率标准或不超过10%的打折,我们要通过临分来提高自身(40%)的承保能力。三是鼓励在(民宅)建意险、团意险业务领域竞争。在《意外险经营标准》的约束下,其他公司能开的条件我们同样能开,其他公司能保的业务我们同样能保,在竞争业务上实施(+3)的费用政策。“零和博弈”建意险市场,充分应用“责任险与意外险保障互补”的特点,稳步推动团意险业务。四是全力拓宽驾意险的承保领域。抓住摩托车两年一审的时机,充分利 用摩托车交强险承保能力优势销售驾意险;借助摩托车驾意险在驾车人群中的影响,努力将edd、eda扩展到汽车驾驶人群。主张各支公司将驾意险保费指标分解到人与工资挂钩,充分运用分公司高市场费用投入政策(现已将手续费从15%提至20%),借助总公司开展驾意险四季度劳动竞赛的东风,提高了支公司及业务人员销售积极性。由此,在总公司9月模拟获奖名单中,月保收入金额排列全国地市级第22位。

截止10月,意外健康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1122万元,同比增长92.12%,净增保费538万元。其中:驾意险保费收入457万元,同比增长186%,净增保费297万元;团意险保费收入522万元,同比增长81%,净增保费234万元;建意险保费收入78万元,同比增长33%,净增保费20万元。意外健康险提前五个月完成省公司下达的830万元的保费收入计划,实现承保利润135万元。

3、抓好财产险业务的续保、新增和风险控制。面对财产险业务的发展压力,推动和鼓励各支公司从竞争对手44%(612万元)份额中竞回市场份额。指出:一是要激活和巩固银行渠道。分公司与工、农、中、建、农信社都签订了保险合同,要加强对银行的沟通,模清业务流向和经办人员动向,实施(+3)的费用政策,在原协议框架下激活渠道,促使企财险、按揭房屋保险、工程险业务回流。截止10月,仅名山、石棉、天全支公司通过银行,回流企财险30多万元、按揭房屋保险41万元。二是严格控制财产险类业务的承保风险,做好分保增强公司抗风险和承保能力。全市企财险保费656万元,由于电力公司近150万元被系统内保,全市面临省公司下达的738万元、净增保费200万元的任务压力。为了完成上级公司下达的任务,小水电是我市企财险增长点,但做好分保则是前提。全市小水电业务除总公司20%合约分保外,必需加入省公司35%小合约分保,分散风险、提高承保能力。今年石棉、汉源支公司承保的小水电三个电站出险,初估赔偿450万元,但有了大小合约分保,加之分保手续费摊回,自负赔偿成本也就200万元左右,有力地保障财产险的稳定经营。三是加强非车险重点业务的把关力度,培养精通业务承保的人才。工程险和建意险是我多年来把关的业务,在上下沟通承保方案的同时授以业务人员承保经验与智慧,要求他们掌握要并应用新型的出单方式,高效地为承保签单提供支持。

截止10月,财产险保费收入671万元,完成省公司下达任务68.26%,承保利润36万元。其中企财险除前述三个案件增提未决赔款准备金外,实现承保利润133万元。

可能是公司财产险业务发展的低谷期,剩下一个多月时间,还有267万元任务缺口,在此我也只有急呼:在座的各位支公司经理们,加把油,为荣誉而战!

4、加强制度建设,实施手续费集中管理。一是修订了《非车险业务考核办法》,使单项考核在合理、公正、公平的条件下进行。到本月已向支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发放非车险2、3季度产品线奖金近4万元,发放责任、财产、意外险业务发展特别奖近21万元。非车险业务发展得好的支公司经理,已得近3万元奖金。二是实施了非车险手续费由分公司集中管控。首先,共享15%的手续费率;其次,按业务质量、风险高低、竞争程度增加手续费标准。手续费率的增加严格实行报批制,只要是优质业务、竞回业务、抢占市场的业务,都可实行(+y)的费用政策。由此,引导或强制展业人员扭转“重手续费收入,轻业务质量”的习惯思维,较好地控制了手续费支出,提高了手续费支出的效能。

截止10月,按分险报表口径的手续费率为:企财险13.85%,货运险9.75%,家财险24.98%,工程险9.97%,意外健康险15.23%,责任险13.95%。非车险业务总手续费率为14.47%。

(二)农险业务发展及理赔工作。年初,制定印发了《政策性农险考核办法》,下达了农业保险1035万元的保费任务(其中政策性农险935万元)。截止10月,农业保险保费收入976万元,完成自编计划94.3%,已完成上报省公司计划数。其中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收入884万元,同比增长84%。农业险实现承保利润125万元。到年底,预计政策性农险过1000万元,农业险保费达到1100万元,翻开了五年来光辉的一页。主要做了和实施了以下工作和相关举措:

1、报送专题报告,邀请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出外学习。春节前,向市农工办报送了《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建议》、《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方案》,从工作层面上向市政府相关部门做好了汇报。春节收假后,邀请了市农工办、市财政、市农业局的相关人员到分别到了遂宁、南充学习,让外地市的政府部门亲历的工作经验帮我们说话,有力地推动了政策性农险发展。

2、开好政策性农险专业会。继省公司农险专业会议后,在5月召开了农险业务发展专业会。在会议上就今年的农险发展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合规”是经营政策性农险的生命线。“宁伤规模,不伤合规”,“合规”当头,保住我们四年来为之而付出换来的政策性农险业务经营权。二是,认真做好承保、理赔到户工作。强调各业务开办公司按照保监会、总省公司“四到户、两公开”的要求做好承保、理赔到户的工作,该项工作已没有了退路、不进则退,做好承保、理赔到户工作也是为明年落实水稻、玉米、油菜“无赔款优待”工作打基础。三是,抓好农村服务网点的建设工作,提升服务能力。要按“常德”模式增加人、财、物的投入,加快建设农村服务网点,破解我们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四是,加强农险费用管理、确保各项支出合规。严格按照川人保发[]471号文件的规定,做好季节性聘请人员劳务费支出的相关工作,提高协保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严格控制不合理的会议费和招待费列入和其他费用全险摊销。

3、深入基层,指导农险承保、理赔工作。一是在承保收费到户的具体操作上,常与农险部经理研讨水稻、玉米ecel分户清单的要素收集、填写、导入系统的方式方法,并在日常工作中指导支公司的承保工作。二是深入到宝兴、石棉大山深处的乡村查看风灾玉米损失,深入汉源老山乡村查看玉米干旱灾害,与支公司共同研究查勘、定损、理赔到户的办法,共同解决对内对外所存在的具体问题。三是强化经营管理,督办了石棉、汉源公司水稻(玉米)因乡政府索赔发难未决案三件,督办了雨城公司对熊猫乳业奶牛保险亏损事宜,最终都收到了 满意的结果和良好的效果。

(三)财务管理工作。全市财务管理工作按照总、省公司的相关规定,不断加强财务基工作建设和常规检查工作,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经营数据,实现了全市财务核算平稳、高效、安全运转。今年,由于财务省集中,财务中心的管理及事务性工作很多。就分管而言,主要组织实施了以下工作:一是制定了《费用管理办法(试行)》,并坚持实施支公司财务分管制度。认真实施费用预算管理,每月与财务中心做好全市各单位的费用支出预算安排,严格执行先报后用的费用审核制度,确保了各项费用合规。二是认真地组织全市进行了财务、业务数据真实性自查整改和小金库自查自纠工作,按时地向省公司提交了自查自纪报告。三是组织完成了固定资产的清理和系统上机编制工作,全市固定资产得以有序的管理。四是按时完成省公司布置的资产负债、应收应付的清理工作,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五是在省公司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了财务收支省集中和费用、实物支付系统上线支付工作,并积极支持和配合20__年固定费用预算上线工作。

(四)信息技术及数据质量管理工作。一是制定了本级《数据质量考核办法》,加强了数据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了各系统数据真实、完整、有效。在日常的数据质量管理中,不定期通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高数据综合质量。二是积极配合省公司及产品线完成了车险和非车险第三代核心业务系统的上线工作。三是切合实际地计划全市网络设备的新增和更新,确保了财务、业务、理赔网上平稳、高效、安全运行。

(五)系统工会工作。全省工会工作会议后,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并印发了《分公司工会工作安排》,提出了我司系统工会工作的总体要求——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方式、促发展、强合规、增效益”的工作主基调,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推进司务公开,创建“幸福和谐职工之家”,健全员工建言献策机制,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和各种创争活动,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努力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围绕这个总体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加强会籍管理,规范完善入会手续。凡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的人员,在自愿的基础上均加入所在公司工会组织。对劳务派遣人员,凡签订了委托代管书且在我司连续工作满1年(含)以上,根据本人意愿,直接加入我司各级工会,实现了全员入会。

2、完善建言献策平台,健全完建言献策机制。一是,设立了建言献策专用邮箱,广泛征求员工意见,鼓励员工为公司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问题的解决多提合理化建议。二是,市系统工会将组织评选“建言献策组织奖”和“员工金点子奖”。

3、积极开展各类创先争优活动,激发员工活力。一是,在全市开展“家财险业务劳动竞赛”,截止10月,家财险保费收入60万元,同比增长50%,净增保费20万元。将在12月组织评比组织奖与个人奖。二是,开展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争创一流业绩”的良好氛围。涌现出“灾后重建先进集体”、“保险行业服务明星(铜牌得主)”、“五四优秀青年”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激发了广大员工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4、关爱员工,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是,加强困难职工档案的动态管理,做好劳模、病困员工资料库更新工作。今年,市县两级工会对汉源困难员工杨春燕家庭给予了帮助,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二是,组织员工体检,将劳务派遣员工纳入,从感情上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四是,系统工会为全市女职工在省工会办理了重大疾病保险,以实际行动支持省公司工会《促进女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项目规划的开展。

二、工作作风及廉政建设情况。一是在工作作风方面:服从总经理的指挥、协助总经理的工作,努力完成交办和分管职责内的工作;求真务实,不尚空谈,深入基层和展业第一线,脚踏实地办实事,埋头苦干求实效。能按照现化企业对管理者的要求,及时的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全心全意为公司和员工的利益而努力工作。二是在廉政建设方面:认真地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能按照《廉政准则》中规定的8个“禁止”和52个“不准”严格的约束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个人行为;廉洁从业,严以律己,无违法、违纪、违规的行为。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回顾过去,深感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一)没有充分调动分管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主要表现在对分管产品线的指导和管理力度不够,导致对支公司服务不到位。20__年,我将按照常规事务、重点工作、临时性工作制定分管部门的工作时间表,提高产品线的效能,适应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为支公司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没有抓好政策性林木保险政府协调工作。今年省政府启动的政策性林木保险,除给市财政送过一个承保规划报告外,没有做好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工作,在争取政府支持的工作力度上不够。20__年,向市政府作好政策性林木保险工作规划报告,深入区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为基层公司创造展业环境,力争政策性林木保险启动。

(三)财产险业务不能完成省公司计划,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仅仅是考核时扣我的业绩工资,而保费上不去支公司经(副)理受损失。会后,我会认真思考20__年财产险业务的发展思路,找到破解发展瓶颈问题的办法,力争在20__年有一个好收成。

最后,在来年的工作中,自己要勇于创新、不断进取,使分管工作再进一步,为公司又好又快、和谐发展作贡献。

第2篇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管控

一、中小财产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控制不得力,预算管理成摆设

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稳定性差的特点导致其财务预算控制十分困难。因此,实务中很多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没有完全按照预算进行控制,或者由于预算编制与市场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而根本无法按照原定预算执行。同时,由于各财产保险主体发展存在阶段性差异,不同公司预算考核侧重各有不同,有的侧重于对规模的考核,有的侧重于对效益考核,这些考核指标的不统一,既不利于监管部门统一评价与监管,也不利于对自身业绩做出客观的评估。

2.核算结果不真实,报表数据不可信

(1)收入费用不匹配,核算结果不真实

由于财产保险是先收保费、后承担责任,费用发生期间与保单责任期间并不完全在同一会计期间,按照现行核算制度规定,财产保险公司当期发生的手续费、业务管理费、税费及保险保障基金等均按保单生效时间全部计入当期费用,而剔除首日费用后的保费收入则需按照权责发生制在整个保险责任期进行分摊,这就造成了当期确认的收入与费用不配比,在公司快速发展、保费收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由于费用确认时间的前置、保费收入的后摊,会导致其核算利润率低于实际水平;而当公司业务发展迅速萎缩时,由于当期实际发生的费用水平大幅度降低,但仍享受着前期保费收入的分摊,可能会导致核算利润率远高于实际水平,造成核算结果不真实,进而影响经营决策。

(2)费用列支不真实,贴票现象严重

近年来,费用列支不真实、贴票套取费用成为财产保险公司行业内的公开秘密,各地保险监管机关也往往把费用真实性、数据真实性作为其历次对中小财产保险公司检查的重点,检查中也发现大量费用不真实的现象。

出现费用报销不真实、贴票套取费用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①市场竞争加剧,监管机构对保费收入打折比例又作了限制,中小财产保险公司为了争取客户往往通过虚构项目贴票的方式报销部分费用出来贿赂投保人或经办人,造成费用列支不真实;②监管机关对部分业务手续费实行了限高,中小财产保险公司为了争夺客户资源,往往承诺给予保险机构超高手续费,而超高部分的手续费往往只能通过虚列费用的方式解决;③部分优秀业务人员月度业务绩效工资过高,导致其缴纳个人所得税也高,因此部分中小财产保险公司为了留住人才,往往采用所谓的变通办法,将其应得的部分业务绩效工资,采用虚列费用的方式支付予以解决;④通过虚列费用套取用于发放单位职工的奖金及其他活动经费等。

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常见的虚列费用方式有:①在工资科目下,通过虚列业务绩效工资的方式,套取资金用于支付手续费和其他费用;②在业务及管理费科目下,通过虚列人员、虚增人员绩效等方式,套取劳务和派遣人员费用用于其他用途;③以“出单费”、“风险管控基金”等名义虚列业务及管理费,用以冲减对应保单的应收保费;④虚列咨询费、会议费、修理费、燃油费、差旅费、通讯费、电子设备运转、房租水电费、日常办公耗材费费等方式套取资金用于其他用途。⑤通过保险中介机构虚开手续费发票套取费用用于职工福利及其他用途。

这些费用的虚列,造成核算结果的不真实,一方面存在很高的纳税风险,另一方面也给财务预算及费用管控造成很大困难,同时也严重误导了会计报表使用者。

3.风险管控不到位,财务管理风险大

(1)部分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保费规模指标,虚签保单,虚挂应收保费,虚计保费收入,造成资产和收入的虚增;

(2)部分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通过虚假注销保单,一方面冲减应收保费,降低其未能收回保费责任,另一方面在实际收到保费时放入“小金库”作为分支机构活动经费;

(3)通过虚假批单,虚假批减或批退部分保费给客户或留在分支机构作为其他经费使用;

(4)通过虚假赔案套取资金,即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或理赔人员与被保险人串通,通过虚构赔案、扩大赔款支付金额等方式套取公司资金,获取不正当利益。

二、针对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1.关于预算控制的问题

针对中小财产保险公司预算控制不得力的问题,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1)建立全面的预算控制管理体系

在当前财产保险行业整体效益不佳、市场环境有待规范的情况下,中小财产保险公司要想求生存,就必须在业务数量上不断开拓,在业务品质上进行有效的预算调控,就需要建立以承保利润(考虑未到期准备金和未决赔款估损情况下)为中心的全面预算控制体系,分险种、分险别、分渠道进行全方位预算管理。

(2)建立全面的考核和分析评价机制

要使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预算得以有效地控制,必需成立专门的部门组织实施,并建立长效评价机制,监督预算执行情况,确保公司财务预算指标的达成。首先,公司需设一个常设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对财务预算的编制和调整进行讨论研究和评审。其次,要建立全面预算执行控制的审核评价机制。由公司内审部门对预算的编制、修改、调整程序的合规性、工作质量、执行效果进行审核评价并对预算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督。

第3篇

摘 要:本文结合自身从事的外部监管工作,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内部审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内部审计 保险公司 风险控制 问题建议

一、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保险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得到明显改善,但与分支机构业务发展速度不相协调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总体来看,保险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部审计理念存在局限。长期以来,大多数保险公司对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局限于财务审计和合规遵循两方面,更甚者只将内部审计重点放在财务稽查复核上,无法对分支机构在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和决策制定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监控。由于受到内部审计理念的局限和技术上的限制,能将内部审计延展到风险识别与管理。内部控制持续性监督的保险公司较少,分支机构内部审计风险管理职能普遍弱化,未能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深层次作用,一些风险点长期存在,不能从制度层面进行流程再造,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二)内部审计体制不健全。第一是内部审计组织独立性不够。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保证内部审计效果的基础。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其职能发挥的范围和效果。目前,多数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内部审计部门由省级分公司总经理室领导管理。有的分支机构内部审计部门配置较低,资源不足,审计范围有限;有的则将部分内部审计职能交由财务部或人事部等部门承担,没有独立性,审计结论缺乏公允。由于内部审计存在受到管理层干涉的可能,审计结果有可能被选择性报告,不能为上级公司和外部监管提供有效的决策服务。第二是考核机制不完善。一些保险公司虽然建立了总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与省级分公司双重业务考核制度,但考核标准不够科学,导致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存在一定影响。一些保险公司将内部审计人员划归为一般行政人员,没有科学系统的业务考核指标,有的甚至没有对分支机构内部审计工作的考核制度和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要求,人员调动较为随意,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正常开展。

(三)内部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内部审计报告是对公司经营管理以及内部控制情况的综合反映,一份真实客观的内部审计报告能够充分反映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市场行为的规范程度和内控状况。对于内部审计报告的报送,一些保险公司存在担心监管部门会以内部审计报告为线索对公司进行处罚的顾虑,不愿全面完整地报送内部审计报告,致使内部审计结果失真。同时,监管部门对内部审计报告的汇总分析不够深入,不成体系,对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尚不充分,导致内外部监督缺乏合力,没有形成立体监督体系。

(四)内部审计人员力量薄弱。第一是内部审计人力不足,部分保险公司对分支机构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人员配置和硬件支持,存在内部审计人员是二线财务人员的认识误区。第二是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业务能力的限制使其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完成内部审计工作任务的需要。第三是内部审计技术落后,手段相对单一。有的还停留在手工查账式审计阶段,很少运用计算机抽样技术和非现场审计软件提取分析数据。这些导致内部审计监督面窄、连续性弱、期限长、成本高,不能及时发现和揭露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经营活动中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弱化了审计监督的作用。

二、完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审计的建议

随着保险业务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内部审计体制本身存在的缺陷,上述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进一步发挥。基于此,笔者建议从更新理念,强化监管,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丰富技术手段、充分运用内部审计结果等几方面来加强和改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内部审计工作。

(一)更新内部审计理念,树立科学内部审计观。在管理学方面,战略管理理论及其他经济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实践,使得内部审计的缺陷与不足显见;在法规方面,尤其在国外,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领域的各项法规出台很多,要求内部审计在上述领域法规更大的作用,承担更多的职责,推动着内部审计向风险导向模式的转变。风险是保险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对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内部审计,应以风险为导向,监督与内控管理并重,形成一个监督,评价和建议一体化的内部审计体系。第一是内部审计内容应从传统的以财务报表为中心的财务审计向以内部控制为中心的管理审计转变,重点关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问题。第二是内部审计方式应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将内部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第三是内部审计视角应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既按照宏观管理的要求开展内部审计,又要对分支机构审计发现的同性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意见和建议,为公司治理服务。

(二)完善内部审计体制,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健全的内部审计体制是保险公司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保证,一个独立于被审计对象,业务开展、经费核算等不受其他部门牵制的内部审计机构才能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客观性、独立性。第一是要按照中国保监会和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指引的要求,建立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组织体系,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展开。第二是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在分支机构开展内部审计时,确保内审人员可以不受限制地获得其工作所需的业务财务记录、财力和物力支持。第三是建立科学有效考核体系。由总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定并考核内部审计部门的业绩和费用预算,及内审人员的薪酬。

(三)强化内部审计监管,提高外部监管效率。第一是建立内部审计信息共享平台,利用内部审计与保险监管检查具有同质性的特点,做好内部审计信息交流。一方面通过制度化约束,使内部审计结果能够真实完整的报告,另一方面,通过监管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强化监管,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第二是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内部审计报告的汇总分析,及时掌握分支机构存在的问题,对潜在风险隐患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同时,根据内部审计报告的质量,结合内部审计覆盖面和工作量,适时调整对公司外部监管的松紧度,对于公司已报告并已做出适当内部处理的违法违规问题,监管部门应当予以酌情减轻或免予处罚。

(四)丰富内部审计手段,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素质。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圆满完成内部审计工作重要组织保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是对内审人员的基本要求。内审人员应具备足以完成其任务的财会学、经济学、企业管理学、法学和计算机知识等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其他专业能力。同时,应具有独立收集、分析、评价和记录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准则》,2013.6.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保财险支公司(以下简称财险公司)为主体,以“三农”保险“五公开、三到户”(即惠农政策公开、承保情况公开、理赔结果公开、服务标准公开、监管要求公开和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为重点,在市、乡、村三级建立“三农”保险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保障水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二、基本原则

㈠政府引导。通过制定农业保险政策,运用财政保费补贴等调控手段,积极宣传、引导、鼓励广大农户自愿投保,保险机构承保。

㈡自主自愿。农民和种植、养殖企业是农业保险的投保主体,享有自主投保的决定权。

㈢市场运作。按照市场化保险的规则投保、承保。

㈣协同推进。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配合,协同有序推进农业保险工作。

三、工作目标

通过努力,实现“市有领导小组,乡镇有办公室,村有服务站点”和“‘三农’保险覆盖率比上年增长10%”的目标。

㈠市“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市“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附后,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办、检查,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㈡乡镇“三农”保险工作办公室。由各地依托乡(镇、办)经济发展办公室、财经所及涉农部门组建。乡(镇、办)分管农业的领导任办公室主任、财经所及涉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财险公司选聘一名专干,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㈢村“三农”保险服务站点。由开展“三农”保险业务的村建立。财险公司从村干部中选聘一名“三农”保险协保员,负责日常工作。乡镇保险工作专干、村协保员在各乡(镇、办)和财险公司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职责、选聘标准和程序由乡(镇、办)和财险公司共同确定。

四、实施步骤

㈠启动阶段(10月20日以前)。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地各有关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保险知识和“三农”保险政策,营造深厚氛围。

㈡实施阶段(10月21日至11月30日)。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本《方案》要求,完成乡(镇、办)“三农”保险工作办公室、村“三农”保险服务站点的机构建设、人员选聘、制度建设等工作。

㈢验收阶段(12月1日至15日)。各地各有关部门总结“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形成书面材料,于12月5日前报送至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对各地“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五、工作措施

㈠明确职责。财险公司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指导各地开展“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宣传推广相关险种,做好承保工作;与相关部门协同做好具体险种防灾防损和灾后赔偿工作;迅速开展农业保险灾害损失的查勘、定损,做到应赔尽赔,足额到户。

农业、畜牧、民政部门负责指导农民做好灾情疫情预防;向财险公司提供辖区内灾情疫情信息,协助做好承保前的风险评估、承保后的防灾防损以及灾后查勘定损工作;对种植业、养殖业保险数据进行监督、确认,协助确定损失程度及损失原因;积极引导、鼓励种植业、养殖业生产者参加“三农”保险。财政部门负责做好“三农”保险的财政政策统筹指导工作,落实“三农”保险财政支持政策,安排保费补贴资金预算,并根据承保进度及签单情况,及时拨付保费补贴资金。

气象部门负责加强灾害天气预报预警工作,对气象原因造成的风险做出评估;配合财险公司建立“农保气象灾害预警平台”和“农保灾前预警用户群组”,及时气象信息。宣传部门负责农业保险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农业保险的目的、意义、保险方式和政策措施,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第5篇

【关键词】 财务公司; 主要风险; 完善建议

一、财务公司的性质及效能

财务公司是由企业集团设立,以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提供专业化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因此,其性质和效能都具有不同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鲜明特征。

(一)财务公司的性质

1.金融性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是:协助成员单位实现交易款项的收付;对成员单位办理票据贴现;吸收成员单位的存款;办理成员单位之间的内部转账结算及相应的结算;办理成员单位之间的委托贷款及对成员单位发放贷款;经批准的保险业务;从事同业拆借等金融业务。

2.企业性

财务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独立核算、自担风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企业法人,经营管理模式与一般企业相类似。财务公司为企业集团的子分公司,其必然为企业集团整体的战略发展目标服务,增强企业集团发展动力。

(二)财务公司的效能

1.集中管理成员单位资金,节约财务费用

企业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将闲置资金存入财务公司,加快了集团公司成员单位之间资金结算的速度,避免“三角债”发生,同时,通过财务公司在资金使用上的统一调度,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投资与生产经营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建立财务公司使得对银行贷款的资金需求大大减少,极大程度地减轻了企业的债务负担,从而从整体上降低了集团公司的财务费用。

2.加强对成员单位的监督,降低市场风险

财务公司具有财务咨询管理作用,可协助成员单位制定财务方案,并可通过资金上的运作,实现母公司对成员单位的监督和控制,并通过专业化的财务管理来保证资金合理使用、安全流动。

3.具有融资功能和中介功能

企业集团成立财务公司后,资金规模大,流动性强,财务公司还可以根据需要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信用担保,这样就提高了企业集团在银行的信用等级,使成员单位更易于筹集资金。

财务公司不仅办理一般的存款、贷款、结算业务,还可办理成员单位委托投资和委托贷款,承销成员单位企业债券,进行保险,提供财务咨询等中介服务。

二、我国财务公司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及成因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独特的性质和效能决定了其面临的风险及风险成因也区别于一般金融机构。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财务公司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信用风险是财务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中最突出的一个。

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财务公司“服务集团”的特性,使得财务公司关联交易、客户群体与业务范围受限,风险集中度高,风险分散手段单一;二是成员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及其所处环境的风险性很容易通过信用活动波及到财务公司;三是财务公司的经营主旨是为所在的企业集团及集团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加强集团内部资金统一管理,降低集团公司整体财务费用,因此,财务公司受集团整体发展战略影响,在选择发放贷款对象时无法按市场规律选择,即使有不适合继续发放贷款的成员单位也会按照整体战略给予支持,从而给财务公司自身带来很大的信用风险;四是财务公司作为一类较为“年轻”的金融机构,信用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信用管理方法较为落后。

(二)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经济主体由于金融资产流动的不确定性变动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指财务公司发放的贷款到期不能及时足额收回,无法满足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财务公司带来损失的风险。负债流动性风险是指财务公司筹集的成员单位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对其产生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风险。

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主要成因是财务公司的资产、负债在期限结构上不匹配。财务公司“短存长贷”的资产负债结构使得其发生支付风险的可能性极大。目前国内财务公司“短存长贷”情况比较严重,大多数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中,90%以上来源于短期存款,但是对成员单位贷款中,绝大多数却是长期贷款。“短存长贷”的重要前提是财务公司有足够的能力保证可以持续获得良好的现金流,否则一旦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或财务公司筹资能力发生变化,可能迫使财务公司被动地进行资产负债调整,极易出现支付危机。同时,财务公司除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外,可用于周转的资金及可变现的资产数量都太少,存在较大的流动患。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由人的失误、系统失误、不完善的控制和程序、未经授权的活动和外部事件导致的非预期损失。

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员工风险意识不强,部分员工没有充分认识到防范风险的重要性,在日常操作中经常以信任代替既定的流程或制度,为操作风险的产生创造了契机;二是内控制度不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方法滞后,且监督检查预警能力不强,通常只能采用较为传统的人工稽核检查方法,从而受稽核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预防风险的能力不稳定;三是财务公司信息系统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缺陷,遇到网络瘫痪或电脑系统严重故障等情况时的应急处理方法尚不完备;四是人员储备不足,人员增长落后于业务量增长,使员工工作压力加大,同时,员工培训业务针对性不强且基层工作人员参与培训的机会很少,使得被培训人员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

三、完善建议

第6篇

摘要:目前,国内保险市场竞争激烈,保险主体综合经营成本较高,公司经营管理风险意识缺失,特别是基层财务管理仍停留在财务核算层次,财务管理工作是保险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尤其作为基层主体的市、县级保险分支机构,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效益。

关键词 :基层保险;财务管理;水平

一、新时期保险企业财务现状和管理的新要求

当下,我国保险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保险主体综合经营成本较高,几乎没有承保利润,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中国财产险公司综合经营成本率除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继续攀升破百,达到103.8%以外,太平财险、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分别为99.8%、96.5%、95.3%,非上市险企在100%以上,寿险公司除几家老牌公司有承保利润以外,其他各家都完全依赖资本市场股票、债券等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依靠对投资性房地产评价,采取公允价值计量确认、评估增值而增加的利润来增色报表。虽然新时期下中国保险业发展进程逐步加快,但深层次的内部控制风险并未解除、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远未达到先进企业控制目标水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公司持续发展水平与创利目标。因财务计量、确认、核算等管理问题不到位,而造成企业出现突发性财务风险事例时有发生,不仅不利于公司经营发展,对行业发展损害更大,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社会公众对保险业的公信度。

日前保监会推出了新型保险公司监管意见规划稿(以下简称“偿二代”),对风险控制有了详细的管理思路,倡导并要求对风险进行有效动态化管理。相信预计距离正式偿二代体系制度出台时间,也然不远。在意见规划稿中“偿二代”明确将财务管理风险定义为重大风险之一,划分至操作风险,将出现财务管理风险的机构,按风险大小、影响程度分别划分为ABCD 类公司。财务管理风险严重的机构直接进入D类重点监管对象,直接停止新业务开展并整顿,由此可见,监管层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这对于纠正企业管理者“规模为王、严重依赖投资渠道”的思想将有很大的遏制作用,与企业财务管理的最高目标与要求也是不谋而合的。但目前基层公司不注重财务管理、业务分析,没有科学的数据支撑,忽视业务结构改造,导致无效发展频频发生,迫切需要基层公司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走到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

二、提高保险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

基层保险公司作为基层的一个管理分支,在整个组织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基层保险公司在坚持上级保险公司整体战略、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应加强相关政策的灵活性,充分发挥基层公司的整体优势和综合能力,提高整体效益。加强基层保险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科学归集并梳理综合经营成本、企业持续发展管控的重要手段,是助推企业提升创利水准、保持健康经营的有效路径。

1.财务预算管理方面。一是对特定项目进行专项分析,在费用控制系统中加入可供选择的特定选项,如腾飞计划、黄埔计划、纳贤政策等项目,方便总部、省级公司随时运用大数据分析,得出不同地区、不同团队的最优项目投产比数据,有助于对特定项目动态化管理,为领导层提供决策与判断的依据;二是制作动态化公司费用预算执行报表。可将费用控制系统与业务系统对接至产品段层次,将方案类费用按业务进度,预估当月虚拟预提,这样当期保费、预提费用、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支出都可准确计算,便可直接生成当期预算执行表,有利于提升财务资金运用效率;三是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拒绝“大锅饭”现象。对于不同类型的基层机构,费用支出区别对待,严控管理费用支出;对于业务增长迅速、队伍成熟稳定的机构,适当放开业务费用审批权限,鼓励做大做强;对于业务不好的机构,建议采取每月限额报销,一事一报,事项超过规定额度的,均需上报省级公司审批,有效控制基层保险机构费用支出。

2.切实加强基层财务管理职能,增加财务编制,更好的为企业持续发展服务。随着我国保险业规模的快速增长,内部控制要求的不断提高,外部监管要求与口径日趋严格,加之财务基础规范等工作的细化要求。现有三级机构财务人员数量已远远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需要,一天至晚都在忙于基础工作,难以结合本机构发展情况,向领导层提出优化管理的财务分析报告,导致基层财务管理停滞不前,仅能履行财务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未得到科学、细化的落实。建议增加基层财务编制,全面加强基层财务管理职能。

3.提高财会主管考核水平。三级机构财务部经理是协助基层经营核心层管理的重要助手,也是公司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监督人,责任重大。建议完善委派管理制,由过去的省级委派制向总部委派制转变,相关财务主管考核体系直接由总公司垂直管理,强调工作成果和成果评价,并引入奖罚机制。要强化目标管理:一方面激发财会系统人员的责任心和创造性;一方面把目标层层分解,最终化为个人目标,在考核中坚决畅通出口,通过年度目标考核,对责任心不强、完成业务指标能力低下的人员坚决予以劝退或调离岗位处置。让基层财务主管能够着眼于公司真实情况,敢于说真话,为公司发展建言献策,适应公司高速发展的需要。

4.切实加强财务基础工作管理,提升基础财会水平。一是加强收付费管理。公司保单业务收付费是财务工作基础环节,根据风险管控和相关规定要求,尽可能采用批量转帐代收付方式完成,逐步控制直至取消现金交易,规避一切现金交易风险,要做到“收支两条线,定额划拨,集中支付,力求全面无现金支付”,促进资金安全,堵塞管理漏洞,降低经营风险;二是对财务印章、有价单证的使用、作废、销毁要全程管控,责任到人,要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上述工作不得同一人从事,避免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三是倡导开源节流、厉行节约的理念。基层机构员工积极发扬主人翁精神,为公司节约费用出谋划策。同时基层公司要严格执行公司预算费用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要始终将费用投产比作为能否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以公司利益为第一利益。

5.强化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实现培训工作的常态化,采取内育、外引、专业合作等多种方式,通过学习日新月异的财务知识,不断更新财务理念,将竞争观念、风险观念、盈利观念、效率观念、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和法制观念等深深根植在脑海中,并以此指导实际工作去,在培训中建议采用树立学习典型、推广经验的方式,形成经验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6.切实加强基层内控制度建设和合规理念的宣导,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基层保险公司应当根据经营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自身经营战略,按上级机构要求,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规避制度,有效辨别、判断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风险防范手段,减少企业面对风险的概率;设计风险分散措施,使企业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转移、分散或者控制风险的影响,减少风险造成的实际损失。相信在这些内控、风险管理等各项财务规章制度约束和指引下,财会人员才会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施行规范化管理,防止财务风险,实现基层单位财务目标。同时也要加大内控合规理念的灌输,构筑“以人为本,合规经营”的思想道德防线,让每一位员工充分建立起相应的责任感与法律合规意识,做到全员合规、主动合规,确保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偏离目标。

三、结语

第7篇

农险作用凸显但面临多重挑战

去年安徽省枞阳县汤沟镇共赢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不少农田遭受水灾,但最终收入损失不太多,因为社里187公顷地中有127公顷都买了保险。“特别是绝收的那28公顷地都在保险内,社员心里松了一口气。”理事长吴叶胜说,保险公司已经查勘了,会补回一部分损失。去年收入肯定会少一些,但不影响明年生产,“争取今年所有农田都上保险”。

像吴叶胜一样在大灾之年从农业保险受益的农户不是个案。在去年南方洪水灾区,安徽、湖南、江西等地农业保险成了政府和农民之间救灾减损的重要屏障,遇灾找保险正逐渐成为广大农民共识。

农险救灾减损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在于覆盖面逐渐扩大,另一方面得益于保障能力逐步提高。在东北一些县市,一水稻的最高保障已达1000元,基本达到生产成本,南方部分省份的小麦保险保障也在逐步提高。此外,在农业保险发挥作用过程中,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凸显。以黑龙江为例,2015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共在这里投入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约21亿元,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660亿元左右,财政补贴资金放大效应32倍。去年省财政还专门拿出1亿元,为28个贫困县开展巨灾指数保险。

不仅黑龙江,在发展政策性农险过程中,安徽、江西等地的财政杠杆作用也愈加凸显。近年来安徽农业保险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补贴险种已经从最初的不足10余种增加到近60种。江西省财政已经连续十年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保费补贴预算从最初的1000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2.4亿元。

不过,随着农民参保意识增强,农险业务量逐渐增加,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地方财力不足、经办公司承载能力弱等不利因素成为农险继续提标扩面的新挑战。

地方财力不足无力配套

记者在各地调查期间,保险赔付金额偏低成为受访农户反映的主要问题,持此观点的占73.3%。而另一方面,农业保险需求大的地区,往往地方财政较为薄弱,县级补贴负担过重的问题较为突出。

广东省信宜市东镇镇英地坡村村民吴盛龙已经养了8年猪,去年养了200多头,其中母猪30多头。前段时间被大水冲走了110多头猪,近两百平方米的猪舍全被冲垮了。这次损失20万元左右,但保险公司只赔付了2万元,赔的比例还是太少。“重建猪舍要350元一平方米,现在正发愁。”

农业保险需求大的地区,往往财政较为薄弱,县级补贴负担过重的问题较为突出。记者在东北一些粮食主产市县采访了解到,有的县市财政收入才2亿元,想要继续提高对农业保险的配套“有心无力”。江西等地一些干部介绍,由于农险品种大幅增加,基层政府特别是农业大市、大县的财政配套压力也随之增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政府推动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地方政府因配套压力缺少积极性。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农业局副局长张厚武等地方干部介绍,包括蔬菜保险在内的一些新险种大都没有国家财政支持,由省级、县级财政配套,对于不少农业大县来说,财政压力很大。地方财力有限,不少县市连传统保险都配套不齐,更无力配套价格保险,“都是吃饭财政,粥还没喝饱,咋能想着吃馒头”!

当前,由于财力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拖欠保险公司保费。东北一保险公司负责人介绍,有的县甚至连续拖欠好几年,严重影响保险公司积极性。广东一家保险公司有关负责人说,有的地方拖欠该公司保费的情况比较常见,往往是年初应交的保费拖到年底给,下半年应交的保费拖到第二年给。

保险公司基层承接能力不足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安徽监管局在检查中发现,一个基层县支公司往往最多只有十几个人,面对动辄10多万公顷农作物的承保理赔任务,实现精细化管理是不现实的。

中华联合财险公司安乡支公司经理王世刚说,公司在湖南省安乡县有10多个人,其中从事农业保险的只有5个人,“下几天暴雨就有人报灾,支公司这几个人根本看不过来,我们去只能看大户,散户由乡镇村协保员去做,勘灾要实现即时、全覆盖,至少需要200人”。

在记者所到的江西、广东、黑龙江等地,基层承接能力不足问题普遍存在,潜在的风险和隐患不容忽视。黑龙江省一家农业保险公司负责人介绍,由于3S技术应用和影像系统上线,基层农险人员验标、地号标注、影像资料留存工作量大,与目前的人员配备存在一定的矛盾。一些地方的农险承保户次绝对数量大,职均负担户数多,人手不足,业务管理不到位,甚至存在合规风险隐患。

江西省南昌市农业局粮油处处长杨闲冬说,农业保险涉及千家万户,存在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保险经办机构基层服务网络与农业保险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难以称职地履行承办主体职责。虚假土地流转协议、清单等资料屡见不鲜,为保险腐败提供便利。

市场需求条块分割制约保险公司经营

有保险公司反映,农险业务已连续多年亏损,重要原因就是覆盖规模不够“吃不饱”。如何通过合理、有序的竞争促进农险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安徽监管局财产保险监管处负责人说,保险经办机构进行适度竞争,有利于促进经办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这已成为共识。但太多也不利,特别是在农险发展初期,达到一定规模才有利于风险分散。黑龙江省某保险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农险业务已连续多年亏损,重要原因就是覆盖规模不够“吃不饱”。

如何通过合理、有序竞争促进农险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广东一家保险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广东能繁母猪保险基本只有一家公司能做,这是2007年国家开始试点能繁母猪保险时,有关部门专门发文确定的,至今未废除,其他保险公司很难参与进去。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农村保险事业部负责人说,公司从2007年开办能繁母猪保险,总体经营仍处于亏损状态,公司目前已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加以应对,争取达到盈亏平衡。广东能繁母猪总量有限,多家保险主体一起参与可能导致无序竞争,更不利于风险控制,会加剧经营亏损,最终把这个市场做砸了,不利于能繁母猪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增强各级财政补贴的针对性

针对当前农业保险领域存在的三大矛盾和挑战,部分地方干群建议,针对不同性质农产品增强各级财政补贴的针对性,提高保险公司基层承接能力,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引入竞争,促进农业保险有序、健康发展。

一是针对不同农产品属性区别对待,逐步提高战略性和地方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层级。部分基层干部建议,可对农产品进行分类,例如粮食、油料、糖料列入国家战略农产品类别,保费补贴由国家财政承担大部分,省级财政承担小部分,免除市县政府的财政配套。对大宗作物保险,各级财政都加大补贴力度,做到应保尽保。

进一步完善保费补贴制度。人保财险黑龙江分公司农村保险事业部副总经理沈国良等人介绍,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同时也是财政弱省,省内大部分县市^属于“吃饭财政”,没有能力或无法承担过多县级财政保费补贴,这是制约农业保险发展主要瓶颈。为此,他建议提高中央财政保费补贴比例,降低县(市、区)和农民自付保费承担比例,以调动县(市、区)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户投保积极性,放大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效应。

二是提高保险公司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准入门槛,健全农险市场体系。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安徽监管局有关人士建议,将基层网络体系作为经营农业保险的基础性条件,引导保险公司加强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解决农业保险“最后一公里”服务瓶颈,逐步提高保险公司的内控管理能力,包括人力物力投入。

三是完善基层保险协办员制度,确保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的完备。一些地方干部建议,在明确单位农田内保险公司经办人员数量和承办能力同时,完善基层协办员备案制度。并明确资金待遇和责任要求,权责统一,确保遇到灾情查勘理赔时,协办员能够认真辅助开展保险业务。出现问题严厉追责。

四是在充分论证和精算基础上,推进农业保险市场化竞争。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黑龙江监管局财产保险监管处处长刘银刚等专家建议,在市场有需求、管理跟得上、风险可防控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引进市场主体,逐步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市场效率。探索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进一步深化市场竞争,分险种、分区域引入多家经营主体,使农业保险主体有序竞争健康发展。

五是建立客户信息共享机制。一些保险专家建议,结合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和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等相关工作,将农业保险数据、土地确权登记数据以及征信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发挥相关政策之间的协同效应,从源头上真正实现承保数据的精细化。

第8篇

关键词:信托公司;内部控制;COSO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3

一、引言

我国信托公司从1979年至今经历了五次整顿、一次重新登记,从无到有,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不断增加,截至2012年末已经突破7万亿元大关,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子行业。近7年来我国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的复合增长率达62%,随之而来的是各界对信托公司经营能力和风险管理的关注。

应该说,自从信托业“一法三规”实施以来,特别是《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将信托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下来,我国信托公司的内部控制已经开始步入规范发展的道路。但是,随着近年来信托行业规模的快速增长以及信托公司业务的不断创新,内部控制对于信托公司和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信托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需求日益迫切。

二、我国信托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1.定义

内部控制是指由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公司依法合规经营、资产安全和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完整,促进公司提高经营效率与效果,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过程。

2.现状

我国信托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各信托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基本都设立了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组成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并分别建立“三会一层”的议事规则和议事程序,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高级管理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前中后台各部门分别设置,形成互相合作又相互制衡的分工体系;基本实现了信托业务与固有业务分离;不相容岗位相互隔离;初步建立了分级授权的审批、运营管理体制。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公司发展不均衡,各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完善程度不同,内部控制能力差距较大。部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有些制度形同虚设;有些公司片面强调业务开拓,忽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能力的提高;有些公司绩效考核向业务部门过分倾斜,导致相关职能部门人才流失,缺乏人员的稳定性。

由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相对滞后,近期相继爆出部分信托产品兑付问题。仔细分析出现问题的信托产品,无非是产品设计、尽职调查、内部审批、存续期管理环节中的某个或某些环节没有按照相关业务规范,没有遵守相关制度,或者缺乏相应的风险对冲手段,导致交易对手有机可乘或者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导致风险显现。

3.问题

(1)董事会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有待加强

普通董事多为股东单位推荐且大多在股东单位任职,鲜有通过市场化招聘的专职董事。普通董事由于本身承担着不同的工作,缺乏足够精力来履行董事会成员该承担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独立董事占比低、在公司工作时间短、决策参与程度低。从各信托公司披露的独立董事简历来看,大部分独立董事都是各行业的专业人士(有些还是境外人士),各独立董事本职工作繁忙,有些身兼多家公司独立董事,缺乏足够的精力了解、掌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真实情况,为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承担应尽的义务。

(2)专业委员会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专业委员会是董事会的议事机构,是弥补董事会会议决策缺陷的重要手段。从欧美国家的成功实践看,专业委员会发挥的作用很大,每年召开多次会议,还以专业委员会名义开展专题调研。国内信托公司的专业委员会则存在明显规模不够、力量不足和会议频率不够的问题。通过阅读各信托公司年报发现,一般专业会议都是在董事会前一天、半天或同时召开,很显然是应付程序的需要,有些公司甚至就没有召开,更没有针对某一专题展开研究论证。

(3)缺乏对公司发展战略的切实关注与评估

欧美国家的董事会都把研究和确定发展战略作为董事会和管理层的重要任务,欧美和国内上市公司最佳实践为:每年年初董事会首先要对上年战略执行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分析目前所处环境、完善总体发展战略和业务总体规划,并进一步提出保障措施。

从各信托公司的实际情况看,虽然各自都有了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但是董事会忙于日常经营管理,对发展战略的评估判断、持续监督和修改完善讨论不够,有些公司董事长甚至不在公司上班,更无法直接了解、掌握公司的运营情况及结果更无法领导完成制定切合公司实际的发展战略。

(4)薪酬与绩效挂钩不紧密

有些公司对业务团队设定较高的提成比例,导致业务团队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风险控制。与此相反的是,部分职位(部分董事、高管、监事及部分岗位的员工)薪酬与绩效挂钩不紧密,激励作用不强。由于部分董事、监事(甚至有些公司董事长)不在信托公司领取报酬,而独立非执行董事大都聘请各相关专业人士(有些甚至聘请外籍人士)担任,领取固定津贴,与公司得经营情况不相关。

此外,现行的法律法规规定“除上市的信托公司外,个人不能充当信托公司股东”,即便是上市信托公司,也没有实行股权激励。这导致了各信托公司无法真正实行长期激励,影响了信托公司的长远发展。

(5)全面风险管理不到位

董事会与管理层对于风险管理的职责边界划分的不够清晰,风险容忍度指标不明确。目前我国信托公司大都没有明确的风险容忍度,监管部门又要求信托计划刚性兑付,这违背风险客观存在的事实,出现风险最终仍然需要公司(最终是股东)承担。

董事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流于形式。目前各信托公司大多在董事会层面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但风险管理委员会流于形式,很少向公司的风险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各公司风险管理只注重风险的控制,没有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更没有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经营。

风险管理的操作手段比较单一。目前我国信托公司的风险管理手段比较单一,停留在对风险控制的初级阶段,只追求抵押担保等简单的增信措施,缺乏对冲等相关的风险管理手段,更没有经营风险的理念和措施。

三、COSO内部控制模型及经验借鉴

1.COSO内部控制模型

COSO是最为广泛认可的国际内部控制框架标准。COSO是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l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全美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起组织)的缩写。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会计协会(AAA)、财务经理人协会(FEI)、内部审计师协会(IL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于1985年联合创建了自愿性私人组织—The Treadway Commission(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旨在探讨财务报告中舞弊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之道。1987年,基于该委员会的建议,其赞助机构成立了COSO,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问题。1987年,调查显示众多金融机构破产的原因,一半以上是内控失效。1992年,COSO《内部控制-整合模板》(称COSOⅠ,于1994年增补);2004年,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称COSOⅡ);2012年.COSO了COSOⅡ的更新版(初稿)。

COSO内部控制框架认为,内部控制系统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组成,它们取决于管理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融入管理过程本身,其相互关系可以用其模型表示(如图1所示)。

图1:COSO内部控制模型

2.COSO内部控制模型的五个要素

(1)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所有其他组成要素的基础,形成企业的整体气氛,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提供纪律约束和架构。

良好的控制环境包括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的监督,例如定期听取公司关于风险状况及控制措施的汇报;明确的组织架构及权责分配;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正式的行为准则以及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建设;有正式的针对不良行为的举报、调查及惩处的制度和流程。

(2)风险评估

企业及时、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同时结合不同发展阶段与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与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良好的风险评估是指企业根据设定的内部控制目标,收集相关信息,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准确识别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为确保内部控制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包括一系列不同的活动,如审批、授权、确认、核对、考核经营业绩、资产保护等。

良好的控制活动包括结合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吸收那个人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及绩效考评控制等。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4)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从内部和外部及时获取、确定并交流相关的信息,并形成从职责方面的指示到管理层有关管理行动的发现总结等各方面各类内部控制成功的措施的信息流。

良好的信息与沟通指建立信息与沟通程序,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与传递程序;对收集的各种内部、外部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提高信息的有用性;将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在适当的层级和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信息沟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报告并加以解决,重要的信息应及时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分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与沟通中的作用。

(5)监督

监督是指不断独立评估内部控制系统的表现,并进行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等进行监督内部控制活动。

良好的监督是指企业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内部监督分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确定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3.COSO内部控制模型的三个目标

COSO内部控制要达到营运、财务报告及合规三个目标。

(1)营运目标。营运目标主要关于经营的效果和效率,确保信托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体现。

(2)财务报告。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及时性。即确保信托公司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

(3)合规。及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得到充分贯彻执行。

四、形成我国特色的信托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1.全面梳理业务流程

信托公司可将业务流程的全部事项分为三个大类,如表1所示。

表1:信托公司业务流程分类

梳理业务流程,从全公司的角度,每个流程都应当是“从头到尾”的,也就是从业务的发生以及必要的前期决策开始,直至处理、结算、信托收益清算分配等最终环节结束。通过梳理流程,实现完整、直观地了解每一个流程,分析与重要风险对应的流程和节点;迅速、直观地找出每个交易的初始、授权、记录、处理和报告过程,并理解其各自的控制目标;找出容易出现错误或舞弊的环节。经过流程梳理,结合信托公司的组织架构和业务特点,形成涵盖整个信托公司的业务目录,成为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建设与评价的依据。

2.风险评估,掌握风险发生的频率和危害

风险评估用来确定重点风险领域,明确工作范围。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风险,定性和定量分析,对信托公司整体和各个业务条线和主要控制流程进行风险评估。风险因素包括信托公司内部风险因素和外部风险因素。

信托公司内部风险因素主要有“董高监”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因素;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研发、技术投入、IT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因素。

外部风险因素主要有经济形势、产业政策等经济因素;法律法规、监管政策等法律因素;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等社会因素;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自然因素;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通过对各条线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初步确立风险发生的频率和影响程度。

3.采取管理矩阵,有效降低风险

风险控制矩阵系统把一个流程所对应的风险、以及针对这些风险的控制措施展现出来,实际就是建立健全制度,把制度镶嵌到流程中去,并判断现有业务流程中的内控措施是否全面地涵盖了所有风险,并能够有效地发现和防范风险。

4.明确岗位授权,确保职权匹配

对全公司各个岗位都要明确职责权限,不留任何死角,确保无一人有超越职责得“特权”,也无一人无职无权。有职有权就有风险,因此,所有人都要在内控框架下尽职尽责,失职问责并受到相应处罚。

授权类型分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的责任。信托公司应当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并严格控制特别授权。

5.实施不相容岗位分离,做到相互约束和制衡

不相容的职责分离,是内控的最基本手段之一,在不同员工间进行职责分工可以降低出现错误或不当操作、舞弊的风险。一般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为申请、授权、审批、核准、执行和记录几个步骤。如果每一个步骤都有相对独立部门或人员分别实施或执行,就能保证不相容职务、岗位的分离,从而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

6.完善过程管理和监督回顾

信托公司通过上述工作最终形成内控管理和评价手册,对照手册定期开展自我评价,年终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

参考文献:

[1]林斌,舒伟,李万福.COSO框架的新发展及其评述——基于IC-IF征求意见稿的讨论[J].会计研究,2012,11:64-73,95.

[2]白华,郑晓晓,杨春雪.COSO监控指引:一个整体框架[J].财会月刊,2012(02):85-86.

[3]白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一个职能论的视角[J].经济学家,2012(03):46-54.

[4]刘关新.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的有效内部控制体系[J].经济师,2009(08):195-196.

[5]丁宁,杨光浩.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国际比较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0(08):93-95.

第9篇

关键词:企业内控;自我评价;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CSA(ControlSelfAppraisal,简称CSA)是近年来产生的一种新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体现了内部控制评价的新观念,不仅可以用于审计领域,也可以用于企业经营管理领域。基于经营管理目的的内部控制评价最初主要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发起和实施,然而,由于缺乏管理者的支持、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认识的不足以及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等因素的制约,由内部审计人员发起和实施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往往很难有效地开展。于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一种由企业高层管理当局发动,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应运而生。为了保证***有限公司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各种错误、舞弊行为,本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了内部控制,并在执行中不断完善。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CSA)的特征及主要方法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CSA)的含义及特征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CSA)是指企业内部为实现目标、控制风险而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恰当性实施自我评价的方法。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1996年的研究报告中总结了CSA的三个基本特征:由管理和职员共同进行;关注业务的过程和控制的成效;用结构化的方法开展自我评估。具体来讲,CSA将维持和运行内部控制的主要责任赋予公司管理层,管理层、员工和内部审计人员合作评价控制程序的有效性,使管理层和员工与内部审计人员一同承担对内部控制评估的责任;CSA以岗位职责和业务操作规程为中心来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涉及所有员工对控制制度本身及其效果和效率进行的评价以及对参与控制人员的资格、工作程序和工作表现的评价。这使以往由内部审计人员对控制的适当性及有效性进行独立验证发展到全新的阶段,即通过设计、规划和运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程序,由组织整体对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负责。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CSA)的方法

西方国家在实践中已经发展了多至20余种的CSA方法,但从其基本形式来看,主要有三种,即:引导会议法、问卷调查法和管理结果分析法。

1、引导会议法

由内部审计人员与被评价单位管理人员组成评价工作小组,管理人员在内部审计人员的帮助下,对企业或本部门内部控制的恰当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然后根据评价和集体讨论来提出改进建议出具评价报告,并由管理者实施。引导会议法集中体现了CSA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的理念,改变了把内部控制评价看作是审计人员责任的思想,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2、问卷调查法

利用问卷工具使得受访者只要做出简单的“是/否”或“有/无”的反应,控制程序的执行者则利用调查结果来评价他们的内部控制系统。

3、管理结果分析法

指除上述两种方法之外的任何CSA方法。通过这种方法,管理当局布置工作人员学习经营过程。CSA引导者(可以是一个内审人员)把员工的学习结果与他们从其他方面如其他经理和关键人员收集到的信息加以综合。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材料,CSA引导者提出一种分析方法,使得控制程序执行者能在他们为CSA做出努力时利用这种分析方法。

二、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目标和原则

(一)公司建立内部控制评价的五项基本目标

1、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2、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强化风险全面防范和控制,保证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正常、有序、高效运行。

3、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舞弊行为,保护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

4、规范公司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5、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内部控制制度涵盖公司内部的各项业务、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检查、反馈等各个环节。

2、内部控制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要求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

3、内部控制保证公司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既无重叠,又无空白,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服务。

4、内部控制的制定兼顾考虑成本和效益的关系,尽量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三、建立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一)内部环境控制

1、管理理念与经营风格公司把“诚实守信”作为企业发展之基、员工立身之本,将制度视为公司的法律、组织的规范,坚持在管理中不断完善和健全制度体系,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认为只有建立完善高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才能使公司的生产经营有条不紊、规避风险,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2、治理结构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三会一层各司其职、规范运作。董事会下设战略及投资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四个专门委员会,以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促进董事会科学、高效决策。

3、组织机构.公司根据职责划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设立总经理办公室、质量保证部、生产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物料部、研发部、内审部等职能部门并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职责。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公司对控股或全资子公司的经营、资金、人员、财务等重大方面,按照法律法规及其公司章程的规定,通过严谨的制度安排履行必要的监管。

4、内部审计公司审计部直接对**负责,在审计委员会的指导下,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其他部门和个人的干涉。审计部负责人由审计委员会召集人承担,并配备了专职审计人员,对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所有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内控执行等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对其经济效益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做出合理评价。

5、人力资源政策公司坚持“德才兼备、岗位成才、用人所长”的人才理念,始终以人为本,做到理解人、相信人、尊重人和塑造人。公司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制定了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人员录用、员工培训、工资薪酬、福利保障、绩效考核、内部调动、职务升迁等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二)风险评估控制

结合行业特点,建立系统、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准确识别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做到风险可控。同时,建立企业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处理的程序和时限,建立了督察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控制活动

1、建立健全制度

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订《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细则》、《重大投资决策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募集资金管理办法》等重大规章制度,以保证公司规范运作,促进公司健康发展。日常经营管理:以公司基本制度为基础,制定了涵盖生产管理、行政管理、物料采购、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

一系列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管理有序,形成了规范的管理体系。会计系统方面:按照《公司法》对财务会计的要求以及《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了规范、完整的财务管理控制制度以及相关的操作规程,如《会计内部牵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资金管理办法》《成本核算办法》、《成本管理条例》等等,对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会计凭证、核算与记录及其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2、控制措施

(1)管理控制:健全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治理纲要、《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细则》、《内部审计制度》、《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重大投资决策制度》、《募集资金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子公司管理制度以及研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采购管理、生产和销售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企业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之后均能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

(2)生产过程控制:制定公司内部完善的采购、生产、质量、安全、销售等管理运作程序和体系标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管理。公司定期对各项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试,公司质量控制部对公司生产进行严格的监督,保证了公司产品的安全。

(3)财务管理控制: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会计法》、《税法》、《经济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包括《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制度》、《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发票管理制度》等。

(4)信息披露控制:制定严格的公司《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在制度中规定了信息披露事务管理部门、责任人及义务人职责;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标准;信息披露的报告、流转、审核、披露程序;信息披露相关文件、资料的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及监督机制;投资者关系活动;信息披露的保密与处罚措施等等,特别是对定期报告、临时报告、重大事项的流转程序作了严格规定。公司能够按照相关制度认真执行。

(5)公司**资金管理控制。为规范公司募集资金的存放、使用和管理,保证资金的安全,最大限度地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中小企业板募集资金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公司的资金管理制度,对公司资金的基本管理原则,资金的三方监管,以及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等作了明确规定。

(6)对外担保控制。严格控制公司的对外担保,对外担保按照规定,履行审批程序。报告期内公司除对控股子公司进行担保外,没有发生其他任何担保。

(7)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坚持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审计为基础,以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工程审计、经济合同审计为重点,不断拓宽审计领域,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公司每年对下属分支机构进行审计,对财务、制度执行、工程项目、合同等进行审计。

(8)人事管理控制:公司已建立和实施了较科学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惩、晋升和淘汰等人事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9)子公司管理控制:**年以来公司子公司数量大幅增加,增加了公司管理的难度。为此,公司已制定了对子公司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明确规定了子公司的职责、权限,并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得到有效实施,对提高公司整体运作效率和增强抗风险能力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内部监督

公司**负责对**、**及其他高管人员的履职情形及公司依法运作情况进行监督,对股东大会负责。

审计委员会是**的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公司内、外部审计的沟通、监督和核查工作,确保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有效监督。

公司内审部负责对全公司及下属各企业、部门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具体包括:负责审查各企业、部门经理任职目标和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负责审查各企业、部门的财务账目和会计报表;负责对经理人员、财会人员进行离任审计;负责对有关合作项目和合作单位的财务审计;协助各有关企业、部门进行财务清理、整顿、提高。通过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和不足,详细分析问题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并监督落实,并以适当的方式及时报告董事会。另外,公司还经常通过开展部门间自查、互查、抽查、纪律大检查等方式,强化制度的执行和效果验证;通过组织培训学习、普法宣传等,提高员工特别是董监高的守法意识,依法经营;通过深入推进公司治理专项活动、防止大股东占用资金自查等活动,完善内部控制,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四、结论

综上所述,审计委员会认为:公司现有内部控制体系已基本健全并已得到有效执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管理重点环节的控制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公司的内控体系与相关制度基本能够适应公司管理的要求和发展的需要,能够对公司各项业务的健康运行及公司经营风险的控制提供保证。随着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公司将不断深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使之适应公司发展的动态需要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风鸣-内部控制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杨国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刍议[J]-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10期

[3]桑向阳-控制自我评价CSA:企业管理新理念[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第10篇

一、明确小额贷款公司定位

小额贷款公司是以服务“三农”和小企业为宗旨,从事小额放贷和融资活动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各地、各部门在小额贷款公司办理工商登记、税收征缴、土地房产抵押及动产和其他权利抵押、财物监督等有关事务时,应参照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待。对于小额贷款公司在开展与小额贷款活动相关的同业合作、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等金融活动时,也应参照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待。小额贷款公司应按规定执行《金融企业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42号)、《金融企业呆帐核销管理办法》(财金〔20*〕28号)、《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财金〔20*〕53号)等金融财务管理制度。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对于年度考核良好的小额贷款公司,各地政府要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财政扶持力度,并与其贷款投向、利率执行、支持“三农”和小企业的贡献大小等考评情况相挂钩。

(一)实行税费返还补助。小额贷款公司缴纳的各项税费,地方政府有权限减免的,经批准后予以减免;不能减免的,地方政府留成部分专项用于充实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补偿金,期限3年。

(二)实行财政补助激励政策。为体现政府扶持小企业、惠农扶农的政策导向,考虑到小额贷款公司风险较大、经营成本较高等因素,对主动让利力度较大的小额贷款公司实行适当的补助激励,按照当年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于12.15%(含)、当年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高于12.15%且低于14.58%(含)两个档次,分别按日均贷款余额的相应比例给予补助。具体补助比例视省级财政的补助政策和当地财政实力而定。

(三)建立小额贷款公司的计提拨备和风险补偿机制。鉴于小额贷款公司服务对象的高风险性和服务农村经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小额贷款公司的小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税前全额计提拨备损失准备金,并参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标准计提呆帐准备金。建立风险补偿机制,范围包括农户和农村经济组织的农林牧渔业贷款、农户的创业贷款及50万元(含)以下的小额贷款等3项(不重复计奖),按照贷款日均余额的一定比例予以补偿。具体补偿比例视省级财政的补助政策和当地财政实力而定。

(四)再担保风险补偿。将小额贷款公司列入我市工业企业贷款再担保合作银行范围,同时将小额贷款公司对种养殖业的贷款也纳入再担保风险补偿范围。

三、扩大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渠道,增加资金实力

(一)提前增资扩股。对健康发展、经营半年以上的小额贷款公司,实行增资扩股。单次增资最高额度可达资本金的1倍。要严格审查股东资格和资金来源,主发起人的资产负债率应低于70%,其他发起人的资产负债率应低于75%。对于信誉良好、牵头作用突出的主发起人的股份可增持至30%。鼓励经营层适当持股,并不断完善约束激励机制。小额贷款公司的增资扩股由小额贷款公司提出申请,经*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同意,并向省政府试点工作联席会议报批后实施。

(二)降低融资成本。人行、银监等部门应采取措施推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与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合作。根据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省金融办《关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与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合作的通知》(浙信联发〔2009〕10号),鼓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增加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按规定从不超过两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低于资产净额50%的资金,利率原则上以同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为基准加点确定。在市级银行业的业绩考评中,增加银行向小额贷款公司融资(包括利率和额度等)的支持奖励。

(三)扩大融资数量。小额贷款公司可以采取为银行机构包收包放组合贷款并承担贷款全部风险形式,与银行机构联合发放组合贷款。小额贷款公司提供配套贷款余额不得少于组合贷款余额的20%(含),利率由小额贷款公司按规定自行确定。银行机构的组合贷款资金必须按规定由银行直接发放至客户帐户,不得由小额贷款公司转贷,且执行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银行机构可以给予小额贷款公司一定的奖励。小额贷款公司与银行机构签订的组合贷款协议,须经县(市、区)小额贷款公司联席会议审议核准。

四、调整小额贷款公司资金运用规定,提高扶持“三农”和中小企业的能力

(一)逐步扩大经营业务范围。坚持审慎有序、风险可控的原则,适度扩大小额贷款公司业务范围。对年度考核评价达标、内控制度健全、不良贷款比例当年低于1%的优秀小额贷款公司,允许开展票据贴现、资产转让等新业务试点。小额贷款公司开展新业务试点,由小额贷款公司提出申请,经*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同意,并向省试点工作联席会议报批后实施。

(二)适当调整贷款投向比例。小额贷款公司应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在确保服务“三农”和小企业试点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原则上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的70%可用于单户贷款余额10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及种殖业、养殖业等纯农业贷款,其余部分单户贷款余额最高不超过资本净额的5%。

五、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年度考核评价实施细则

根据省政府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考评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小额贷款公司的考核评价实施细则,作为对开拓创新、支持农民创业、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业绩突出的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政策扶持的主要依据;对从事非法集资、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小额贷款公司,实行“一票否决”,并依法严肃处理。

六、适当扩大试点范围,弥补农村金融服务不足

抓紧完成首批16家小额贷款公司的组建工作。探索吸收法人金融机构参股小额贷款公司,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对“三农”和小企业贷款需求较大、民营经济比较发达、民间融资活跃、试点工作搞得好、扶持政策力度大的县(市、区),适当增加试点名额。

七、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

(一)扶持政策的申报审核和监督管理。小额贷款公司按规定向相关县(市、区)金融办(或主管部门)报送月、季度业务报表,年终还要提交经营业绩及融资审计报告。相关县(市、区)金融办(或主管部门)要组织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行监测和分析,每半年度牵头试点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织一次现场检

查。次年第一季度要对小额贷款公司提出兑现上述资助政策的申请进行联合会审,同时参考省、市金融办组织的小额贷款公司综合评价结果,报经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审核后给予兑现。通过公示程序无异议的,由相关县(市、区)金融办(或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联合发文下达资金。

第11篇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财务风险 控制

一、上市公司内部财务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完备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通常要以完备的公司制度和组织及治理结构为先导。公司制度能够保证公司层面的财务控制活动有章可循,组织及架构则能够保证财务控制活动有层次地得以开展。在公司制度建设方面,国内的许多上市公司还远远不到位。许多公司虽然有相关的制度,但其内容通常是泛泛的条文说明,欠缺明确的操作性及操作指引,并且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也缺乏具体明确的工作流程;因而很容易引发财务风险控制活动的混乱。从组织结构建设方面来看,部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欠缺,导致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活动没有专门进行负责的机构,对权利及责任也缺乏清晰的界定。上市公司通常对其下属分支机构缺乏足够的风险管控能力,没有建设必要的风险控制联系机制,难以及时进行风险控制方面的指导;加上相当一部分财务工作人员能力的缺乏使得风险管控工作没有按照科学的制度流程来实施,结果导致对风险的警惕性低,处理措施不妥当、不及时,最后导致财务风险控制效果不理想。

(二)缺乏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分析

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对公司纷繁的财务活动中的风险因素加以识别,然后针对性地控制财务活动。目前,许多上市公司一方面缺乏对公司财务风险全面细致的分析,财务人员只注意到明显暴露的外部因素,而未能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挖掘,对于财务风险信息的搜集、辨别工作还远不到位,缺乏对风险因素的分类以及汇总工作;对财务风险的发展走向及趋势没有预测、判别的能力,导致一些早期的财务风险未能被识别出来,或者是判断有误,导致了意料之外的损失。另外,许多上市公司欠缺对财务风险准确计量的工具或模型。很大一部分上市公司对其财务风险大小的衡量都是以定性的判断或以往的经验来实施,或基于简单的统计方式;没有基于风险的性质及特征采用其合适的计量方式,这样必然导致计量的精确度无法保证,从而给后续的管理、监测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

(三)缺乏对财务风险的跟踪监控和预警

在对财务风险进行初步的识别、计量之后,后续的持续监控和预警工作也非常重要,这直接决定了上市公司能否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识别处理。但是,监控和预警工作却是许多公司风险管控工作的弱项和薄弱点。要对风险因素进行监测就需要建立与之相关的指标。然而目前上市公司在风险监测环节存在着过度信赖定量化财务指标,而忽视定性的指标的状况。此类非财务性指标发生变化时的影响,很多时候要超过财务性指标的影响程度。另外,对相关的监测指标的变化范围难以准确把握,这给监控工作实施的准确性带来了障碍。许多公司还尚未建立起风险的自动识别、预警机制,对风险预警工作没有建立足够的技术支持,使得此项工作经常是落到了财务人员身上,使风险预警的有效性、及时性极大地受到人为性因素的影响。

(四)没有灵活多变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

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应对处理影响着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效果及目标的实现。上市公司以下两个方面工作的不到位,导致了其风险控制工作的低效率。一是缺乏对财务风险因素发生的预防措施。这主要是因为许多上市公司工作缺乏前瞻性,对风险进行管控只是局限于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但缺乏针对特定风险的预防措施和处理预案。当风险因素实际发生时,缺乏预先确定的处理措施导致公司对风险处理的时间明显滞后,导致风险面进一步放大。二是没有建立完备的财务风险应对举措和框架。例如,没有事先确立风险的处理小组,没有明确规定人员的配备,没有建立明确的决策程序,这导致了对具体风险因素处理的进一步迟钝。

二、加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控的建议

(一)完善制度建设,增强财务风险控制的基础性工作

建立并完备制度、组织架构是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应放在首位的工作。上市公司应当经由有关管理咨询公司的帮助和建议,根据本公司的实际状况,对本公司的风险控制有关制度展开梳理,并根据财务风险控制的实际经验,对财务风险控制流程进行改进和及时修订。同时公司还应加强组织架构及治理结构的建设完善工作,建立或分配专门机构部门对财务风险进行管控,并配置具备相当素质的员工。同时,要完善对风险管理体系的分层次建设工作,加强在公司内部各部门及总分公司之间联系的机制和制度。

(二)增强对财务风险分析工作的重视和建设

建立完善财务风险管控的识别分析机制,首先,应当强化公司的信息搜寻建设工作,对影响公司财务的内外部潜在因素进行充分分析,并按照科学的分类基准进行归类和汇总,据此形成条理化的风险分析框架。其次,应当加强风险分析识别工作的前瞻性,加强财务风险变动趋势的分析工作,把握好各种财务风险的预期发展及走势,以便明确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最后,还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计量工作。在已有的风险管控工作经验数据基础上,结合风险的趋势性变动分析,通过建立科学的模型来估计不同风险的大小,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非财务风险的计量工作通常是使用估计的方式,并采用概率计算的方法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三)强化财务风险的持续监测和预警制度

及时的监测及预警制度对于公司处置财务风险至关重要。上市公司一方面要建立一整套的日常性监测机制,完善各种监测的实际措施和安排,还要建立监测的完备指标。指标应当采用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结合并重,并考虑定性指标的建立方式。公司要根据风险计量的结果确定合理的指标变动值范围,并据此形成风险档案。同时,公司也要建立完善其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建立自动化的风险检测及预警制度,通过现代化的系统实时查看风险指标的状态。根据指标的预测及计量来确定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并确定专门人员做好风险波动的监控工作,提高风险控制工作的效果。

(四)做好财务风险管控的预先准备工作

许多公司虽然及时对财务风险成功实施了识别和预警,但由于缺乏事前的措施安排而导致发生财务风险时手足无措。因此,上市公司必须就风险状况的发生做出预先的措施安排:第一,要建立财务风险的防范体系,结合不同财务风险特点制定具体的预防措施和方案,并对有关的风险监控责任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使其能够掌握防止风险扩大和蔓延的有效措施。第二,要建立财务风险应对的领导小组,通过抽调财务部门、内控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的人员组成的小组,可以保证公司具有可以随时处理风险意外的人员;另外,还要建立风险的应急决策程序。第三,要建立对风险处理措施的选择考评机制;应成立专门的评价小组对风险的处理和应急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价衡量,从中选择能够最小化风险损失的方案。公司也可以通过引入外部的风控处理专家来增强风控处理结果的效果。

综上,上市公司要建立财务风险的识别、预警、跟踪等相关风险管理工作,做好预警与预案,使上市公司应对财务风险更加充分,将相关损失降到最低。

(作者单位为东北制药集团沈阳计控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保险公估保险中介公估人

目前,我国保险公估公司的发展正呈加速之势。截止2006年1月,保监会批准成立227家保险公估公司,分布在除、内蒙古、海南、宁夏、青海以外的全国各大城市,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广东、山东均有超过20家的保险公估机构。2003年保险公估费收入为4848.95万元,同比增长25%;2004年保险公估费收入为1.5亿元,同比增长了209%;2005年度保险公估业实现公估费收入为2.97亿元,同比增长98%。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保险公估业已在很短时间内取得了初步发展,开始向稳定发展期转化。

我国保险公估业飞速发展的原因

(一)保险展业环节

在保险公估实务工作中,经常遇到险种选择不当,或设置的条款不完善,在保单生效后,一旦出了险,不仅使被保险人失去了应有的赔偿,无形中也使保险人受到损失。保险展业是保险活动的起点,在保险展业过程中,就由公估机构对保户涉及的财产、生命展开风险意识的调查、评估,无疑会给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带来好处。

(二)保险核保环节

核保部门只有掌握、了解财产、生命的潜在风险,并化解、控制风险,为管理风险提出优秀的建议、方法,才能正确核保,这正是保险公估人善于做的。保险公估人可以对不安全的因素建议被保险人及时消除,增进社会财产安全和减少灾害损失;同时,有效地做好事前预防工作,可以减少保险理赔案件的发生,降低赔款金额支付,增强保险基金的积聚能力。

(三)保险理赔环节

尽管正确、合理的理赔,保险人自己也能进行,在公正性方面,多少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保险公估人的介入,不仅能正确、合理地估损,同时,也能给予合理的建议,使社会财富得到最大化的使用。

促使我国保险公估业理性发展的保障

近年来,中国保险公估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仍相对滞后。主要问题有:绝大多数保险公估机构规模较小;保险公估人自身的实力和技术水平仍相对薄弱等。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促使我国保险公估业更加理性的发展。

(一)保险公估机构要走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我国保险公估公司目前普遍规模较小,如:2005年营业收入前十位的保险公估公司营业总收入占到行业总收入的60.3%,而深圳民太安以4841万元收入遥遥领先,是排名第十位的广州普邦821万元收入的近6倍(见表1)。同时,各家公估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有限,这都决定了我国保险公估业必须走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保险中介是技术服务行业,专业技术是资本。目前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高新技术产业(卫星、火箭、核能、通信等)的出现,为保险业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这表明保险业已经开始渗透到高新技术产业之中。高新技术不断扩散到传统的工农业,引起产品质量、档次的提升和新产品的出现,传统财产保险业务技术含量也随之提高。

目前,保险险种由传统的企财险、家财险、机动车辆险逐渐扩展到机器损坏险、营业中断险、利润损失险、工程险、责任险、保证险等。保险公司需要大批机械、电子、电机、船舶、化工、食品、医药、贸易、法律、财务等方面的专家参与承保和理赔。保险公估理赔已日益成为融合保险知识和各种专业技术知识的技术性行业。保险公估人作为接受委托、专门参与理赔公估的专家,在理赔程序中,既要参与技术部分的工作和保险合同部分的工作;又要参与谈判,与被保险人进行协商,向保险人提出理赔建议等。因此,保险公估人要得到保险公司委托,必须具有保险公司理赔人员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

我们不妨把保险公估业分为:水险、非水险、高风险(航空航天、核电等)、车辆险、人身伤亡等。可以想象,如果保险公估公司能在一两个领域有精益求精的突破,而后逐步向其它领域扩展,那么在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就会少得多。

(二)保险公估机构要与其它主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由于我国保险公估业规模小、服务网络有限,且我国保险公估业现阶段还不可能做到样样精通,因此,保险公估机构积极主动寻求与同行和保险经纪公司、保险人或保险人建立优势互补的战略合作关系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涉及到大型或特大型项目的公估案例,可能要有多家精通不同领域的保险公估公司的介入才能完成公估任务。我国保险经纪公司掌握着大量的客户资源,他们希望保险公估公司能与他们一道维护住他们的客户,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保险人和保险人的合作。无论如何,保险公估公司与上述各个主体的战略合作,并不能动摇保险公估人公正、独立和专业的地位。

(三)保险公估机构要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培训

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尽管对一般的理赔工作能够胜任,但是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理赔,却显得力不从心,同时,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人手少、头绪多,长期陷于事务性工作当中,没有时间进行学习。如果保险公估机构具有保险公司所不具备的技术优势,委托保险公估机构进行高新技术产业的理赔就成为保险人的首选。

目前,我国实行的保险公估人资格考试虽不失为一种选择,但是这一考试刚刚起步,难度偏低,并且仅仅一次考试无法反映应试人员的真实水平,所以对保险公估人才的选择除考试外,还应该通过统一的培训,使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行业中来。此外,由于理赔这一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理赔人员对于各行各业情况比较熟悉,但一名理赔人员不可能熟悉所有行业,对此,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将保险公估人按险种不同分为几类,除考核一般保险知识外,还对每一类人员进行相关险种理赔实务的考试,实现“术业有专攻”,这样才能保证保险公估机构在理赔方面的权威性。随着保险公估人资格考试制度的不断完善,保险公估人员经验的积累,保险公估的从业队伍必将不断壮大,为保险公估业提供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优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