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

时间:2022-12-08 23:49:07

课程考核方式

第1篇

关键词:会计课程;教学;考核

1引言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及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会计的知识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它承《初级会计学》,启《高级会计学》,而目前,中级财务会计在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中存在一些不足,这都直接影响《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效果和与岗位的对接,因此研究基于职业导向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对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点。

2.1重核算,轻管理,不注重知识与岗位的联系

目前《中级财务会计》的授课主要介绍以制造企业为例各项相关经济业务的核算,缺少与业务活动相关的职责、制度等内容的介绍,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会导致学生只懂做账,而缺少与账务处理相关的管理、岗位制度等知识,最终会影响高校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质量。此外,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忽略了岗位技能和岗位知识与所教内容的联系,使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岗位具体联系,到实际工作中无法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

2.2重理论,轻实务的考试模式

目前一般高校《中级财务会计》考试模式一般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构成,平时考核所占比例30%左右,期末考核所占比例在70%左右。平时考核主要根据学生出勤、上课提问回答情况、预习作业、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情况给出平时成绩。由于很多高校采取大班上课,人数较多限制了点名和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此外平时作业形式以客观题和业务题等传统作业形式进行,形式单一,导致教师根据这些给予的平时成绩无法反映学生实际情况,同样的期末考试考核形式也存在一些限制性,大都设置考题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业务题,考题设置很难考核出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2.3忽视职业素养的教育经过对多家公司的调查,我们发现目前用人单位对于会计人才除了核心技能比如会计核算、成本核算之外,在能力结构上,更加重视人际沟通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素质结构上用人单位比较看重学生的团队协作、社会交往、吃苦耐劳、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等职业中应该具备的职业理念和职业能力,而这些可能是我们平时教学组织和教学过程中欠缺的。

3基于职业导向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设想

3.1模块案例教学法的设想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核心作用,将该课程与会计相关岗位对接,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我们认为应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为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取代“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努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可以采取模块案例教学法,以课堂讲授和实训练习为主,同时将课程根据企业会计实际工作岗位划分为相应的会计工作岗位模块:资金核算会计岗位、出纳员岗位、存货会计岗位、资产会计岗位、往来结算会计岗位、职工薪酬会计岗位、财务成果会计岗位、纳税会计岗位、总账报表会计岗位。在此基础上对这些模块进一步细分,模块教学过程中采取案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训练习为辅的教学形式进行。采用此法是由于本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系统性强,理论性与技术性高度融合,造成学生接受的难度和教师的授课难度相对都比较大。教师在不同模块和内容中要注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通过布置实训和作业题、课外拓展案例分析和项目研讨、安排撰写读书报告等手段,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

3.2实训和课外拓展相结合的课程实践的设计思路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根据每个模块特点设置相应的实训和课外拓展环节,完成课程目标和相关岗位的训练,同时训练过程中培养职业素养。《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故作业形式应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传统形式巩固知识点的理解,通过岗位实训练习和课外自学案例分析可以强化岗位技能,通过课程拓展项目研讨报告和文献综述的训练可以开拓思路。

4基于职业导向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设想

为了实现《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我们要打破以往“一张试卷定乾坤”的禁锢,重视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的比重,调整结果考核即期末考试的题型设置,以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1)平时考核以作业、实训、课外拓展为主进行,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比重可以增加到50%,具体考核内容设想如下:①根据课程内容设置各岗位知识和技能实训练习并进行考核,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相应实训内容,可见表2示例。②学生选取教师于本学期初布置的任一与本课程相关的研讨项目选题,参加科研项目小组进行讨论,并完成研究报告,每组成员通过互评和自评方式进行考核。另外设置案例分析,如果《中级财务会计》课时有限,我们可以采取此种方式完成自学部分内容的考核。③《中级财务会计》设置阶段性考核,阶段性考核为期中考试,期中考试形式可以灵活设置,比如随堂测试,比如某些岗位的综合实训能力检验等,通过期中考试可以使学生对前半学期的学习进行归纳和整理,当然,我们认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学期内进行1-3次的阶段性小测或者阶段性的岗位实训能力考核。

(2)期末考核我们要减少其占总成绩的比重,同时改变以往单选、多选、判断等传统题型设置,而转变为以实务账务处理操作技能,以技能考核为主,比如,我们可以整个试卷按照某些重要岗位模拟企业业务,要求学生完成相应岗位的业务处理。通过考核方式的变革与我们教学模式的改革相互匹配,才能实现《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目标。

5结语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新形势下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客观需要,是一个全面和动态的过程,既需要我们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进行改革,也需要我们在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上不断探索,因此,我们要不断思考基于职业导向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思路,并应用到实践中,最终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奔.能力本位的“三全”会计实训[J].会计之友,2007,(1).

[2]余毅.《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企业导报,2011,(17).

第2篇

    考试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科技英语翻译课程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突出英语语言与科技的结合,以适应未来的职业岗位需求,成为会英语、懂专业的合格人才。改革是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才能判断其否合理与有效,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还要继续摸索,以确保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科技英语翻译课程的主讲教师还应重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进行跨文化意识的渗透,缩小文化差异,保障翻译的顺利进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必须学好文化。要想更好地交流与分享,文化学习首当其冲地成为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3]。学生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生活环境、社会习俗、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知识,逐步转换成跨文化交际的一种能力,这是提高翻译能力的根本途径。

    结束语

    考试是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方式,如何使考试方法、考试内容更加科学有效是深化考试改革的关键。教师应要充分发挥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具备“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从而更具竞争力。作为知识讲授的主体角色,教师应该多思考、多研究,使考试改革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第3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项目考核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是体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只有打破传统单一的试卷考试模式,采用项目化的考核方式,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才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达到结果和过程考核并重的目标,实现真正的“教、学、做”的一体化。通过本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研究,可探索出具有我院特色的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课程考核方式,从而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实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同时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课程。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掌握教学效果,实现真正的“教、学、做”的一体化,有必要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实施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项目化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够客观地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以考促教”的作用,从而达到教考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近几年,不少院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在专业定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随之而来的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与之相辅相成的考核方式也需要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作为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塑料模具设计》,以模具结构基础知识为主,通过讲授常见的模具成型工艺、原理,注射机型号及选用、塑件设计要点、常见的模具类型、结构及主要零部件的作用和设计原则等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及掌握模具的主要结构及设计要点,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模具相关的设计、制造与维护等相关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通过此次考核方式的改革,能帮助学生掌握理解课程的知识点,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并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1课程考核方案设计的必要性

本课程一直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手段,后来结合了多媒体教学,引入了大量的动画实例,但由于条件、资源有限,缺乏真正的实践练习,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汇总起来有如下几个问题:首先,《塑料模具设计》课程知识点多,模具结构图也比较抽象,传统的一张试卷的考试模式无法涉及所有的知识点,并且考试受题型、题量和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很难客观反馈学生的真实水平,导致考试成绩会有所偏差,使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失去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丧失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导致学风的下降。其次,对于传统的期末考试,大部分学生是期末临时磨枪,在考试前的几周内对重点内容进行突击复习,这些应试型的学生虽然能应付考试,但考完就忘,不能及时反馈问题和总结经验,知识点根本没有理解透,更别说融会贯通了。考核方式改革后,可以督促学生对重视学习过程,并积极参与项目化的教学过程,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知识过程和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本次考核方式的实施,以项目化的方式引入考核内容要求,教学过程结合“模具设计过程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以某一塑料制品为例,以产品的模具设计为任务进行驱动,以模具的整个设计工作过程为导向,要求学生提出设计方案、优化方案、确定关键零部件结构及尺寸、最终完成设计的思路完成考核项目。通过模具设计过程加强理解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在设计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设计,实现真正的“教、学、做”的一体化,不仅能够客观的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以考促教、教考结合”的作用,更好的实现教考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课程具体考核方案

2.1指导思想

项目考核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式,体现在考核过程中,与学习密切相关,是对学习态度、效果的一项综合考评,更能客观的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能够帮助老师总结难点,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进行查漏补缺,是一种可持续的考核方式,实现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2.2考核方案

按照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效果,考核方式采用学习过程的开放式和项目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最终成绩认定方式由平时成绩和模具设计制作成绩两部分组成。

2.2.1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主要有由课堂出勤、作业、课堂表现及学习态度等几部分组成。根据了解理论知识、重在实践培养目标主要,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应用,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由课堂考勤、作业、讨论和课堂提问等项目组成:平时成绩=课堂考勤(40%)+作业(40%)+课堂表现(20%),老师依据学生表现进行不同的成绩评定。课堂出勤率保证教学环节的首要前提条件,也是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严抓考勤,特别是自制力、约束力有限的学生,必须严抓、狠抓。因此在第一次课,就向学生说明考勤制度,并公布了本门课程的考核方案,以督促监督学生实现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人在课堂、心在课堂”的教学目标。并且在本门课的授课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辅导员的管理制度相结合,随时和辅导员沟通上课出勤实况,也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完成作业和课堂的学习态度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因此在讲完模具设计基础这一部分内容之后,就采用了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作业,启动项目。首先是发散性的让学生自己想题目,汇报设计思路,然后老师对题目进行筛选,并给出建议与评价,最终确定题目及方案。对于作业及时上交并保质保量完成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这种人人参与的考核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作业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受到了启发,更有利于筛选合理的题目和方案。另外,对于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加分奖励,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反之,学生若学习态度不端,缺课或作业量缺交,到一定程度便可按照学院的规定,取消其考核资格。须进行重修申请方能重新学习、参加考核。

2.2.2项目考核

项目考核即模具设计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60%: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老师根据课程特点,要求学生对某一塑料产品的模具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实行过程控制,按环节给分,具体操作流程环节及评分标准如下:(1)方案设计(20分)。根据老师下达的设计任务,制定出设计方案,要求方案合理,能清晰的体现出设计思路。(2)设计说明书(30分)。根据给定的塑料产品外观尺寸、生产纲领、工作条件等等要素,选择模具类型、确定型腔数目、确定浇注系统、推出机构等关键机构,并进行尺寸的计算和校核,并且以说明书的形式完整的展现出来。(3)图纸绘制(30分)。根据已确定的模具结构尺寸,绘制出模具装配图和主要零部件的零件图,要求总图纸量不低于2张A1图,绘图规范、技术要求合理。(4)教师评价(20分)。要求学生能清晰的表达出设计的思路、模具结构的设计原理等设计要点,并能表述出模具工作原理。展示任务实施结果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创新性及团队精神。

3项目考核效果

3.1课程实施项目考核的优势

课程本次实施项目考核之后,不仅反映出了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考查了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容易查漏补缺,对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通过查阅课本、参考书的形式来加深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消化学习中的重难点。鉴于本次的考核项目是模具设计,内容多、任务重,学生在设计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还练习了UG、Proe、SolidWorks等绘图软件的使用,由于这些软件没有专门的讲授过,使用过程中需要查阅资料、讨论问题,所以也培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蹭进了感情、促进了相互间的友谊。由于对学生有绘制模具图的要求,在本次课程考核过程中还巩固复习了机械制图客、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等中的易混知识点,真正做到了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标。同时,通过此次项目化的考核方式,教师真正参与到学生的练习过程中,也利于教师发现问题、总结难点,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分析,最终达到一个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教学实践表明,采用“不断修正、不断改进”的项目考核方式,达到了以考促学的目的,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2科学设定考核项目

该课程的考核项目取自常见的塑料成品,并且是学生经过调研分析选定:如电脑音箱外壳、打印机外壳、电子秤底盘等常见的塑料制品,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从中体验了学习的快乐,这种灵活设定考核项目的考核方式,不仅大大能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又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真正实现了教、学、做”的一体化,起到“以考促教”的作用。

3.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课程考核采用项目化后,在教学开始阶段,仍采用随堂讲课的方式进行,先要进行知识点的讲解,随着项目的引入,方案的细化和深入,需要学生自己的参与度越来越深,对问题的分析也越来越细,教师不仅要讲解知识点、管理课堂,还要把关进度,分析方案、结构,并且提出合理建议并反馈给学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到阶段性的工作完成后,还要进行点评,集中讲解一些难点和共性问题,以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错误和问题。并且,还要对学生的总体方案和学习态度进行综合评价,因此对教师的责任感和综合素养要求的更高。

3.4问题及解决方案

本次项目化的考核方式的实施,老师和学生都付出了大量的课余时间,最终才顺利的完成了考核。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不同方面提高了学生了综合应用能力,但是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比如课时少、老师讲授时间有限,知识点不能面面俱到,并且没有消化时间,单纯的依赖考核来巩固知识点有所被动,并且时间紧、任务量大,难免会有所顾及不到,建议增设课程设计,通过练习巩固、理解知识点,这样就能和考核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促进教学的发展。

4结束语

本次机械类专业模具课程项目化的改革考核方式的革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方式、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参与其中、学在其中的乐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的动力,真正起到了“以考促教”的作用,更好的实现教考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促进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实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石晓梅.浅谈过程性考核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

[2]李学锋.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陈璟,谢帮灵等.过程性考核在《塑料成型模具拆装与测绘》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模具工业,2015.

[4]汪定妮.基于《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考核方案设计[J].职业教育,2012.

第4篇

关键词 TAFE;能力标准;评价体系;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5-0167-02

1 引言

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课程考核称为“评估”,该类型的课程考核将“能力本位评估”的核心思想予以充分展现,将态度、能力及知识三种关键因素都囊括其中。根据澳大利亚职业培训和评估准则,学员顺利通过未来工作所需要的态度、能力和知识等方面的评估,才可以被界定为合格。在澳大利亚职业培训和评估系统中“能力本位评估”的发展,将对澳大利亚职业培训和评估系统的应用和发展产生关键性影响。

评估者、被评估者、标准、企业和雇主、TAFE院校、评估运行组成了TAFE课程评估体系。在这个评估体系中,评估者主体是TAFE教师,根据TAFE评估标准对TAFE学员进行具体、有效的课程评估。“被评估者”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职学员,另一部分是学校学生。根据不同学生性质,评估方式和评估地点也有所不同。评估标准是评估者对被评估者进行评估的唯一依据,其标准通常是由业界的行业委员会和相关企业联合提出而成。

2 TAFE课程评估体系特色

TAFE课程考核有四个非常有特色的亮点:有效性、可靠性、灵活性、公正性。

有效性主要是指对于学员考核的适应程度,表现在与课程评估的制定、规划及执行等内容相关的多个层面。换个角度说,就是这个学生必须通过考核的各个环节才能合格。此外,还需考虑被评估者的特殊情况,如被评估者是否完全理解评估流程和评估要素,是否因评估者的身体状况适当调整评估工具。因此,TAFE教师要保证评估整个流程及其相关环节的有效性。在整个评估流程中,评估者必须让被评估者清楚知道需要评估的内容、评估事件以及评估场所。

可靠性强调评估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一致性,具有普适性要求。不同的TAFE学校课程评估的标准要求统一,考核标准不是由一所学校制定的。

灵活性强调根据具体情况变化进行差异性的评估活动。在TAFE课程评估体系中最常见的两种评估方式分别是对课程学习的评估、对学前的认可性评估。

课程学习的评估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给评估者提供了更多自由,考核方式更为灵活多样,且同一门课程不再设定考核时间和地点等限制,如对于口吃的学员,评估者可以将口头陈述改成书面考试;由于噪音问题影响考试发挥的,可重新安排考试。

对于学前的认可性评估,则表现在前期学习认可和现有能力认可制度。设定学员已经熟练掌握某门课程,并具备相应能力,则就可实现课程学前评估申请。面试、作业及实际操练等都是学前评估方法。如若学员通过学前评估,则可免去该门课程的学习。该类评估制度遵循了灵活、多变的评估原则,尤其适用于学员的终身学习。

公正性是指在对每一个学员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应遵循客观、公正原则,应充分尊重每个学员的个性特点,不刁难、为难学员。如在评估进行之前,应将评估要求、相关信息告知每一个学员,明晰评估流程和细节,给予学员充分的准备时间,并有针对性地回答学员疑问;评估结果公布之后,学员可以提出异议,并就相关意见与评估教师进行交流,而评估教师也应该快速做出响应。交换意见之后,学员仍然不满意的,可以提出申诉,由学校给予相关解释,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如若评估结果确实存在问题,则学校应该重新安排评估考试,再次进行测评,这样就能最大程度保证评估的公正性。

TAFE课程评估具体实施过程中,三个特色尤为鲜明。

一是要求教师至少要在相关的笔试、面试、证明书等12类标准测试方法中选择两类进行评估测试。各门课程都需要运用两种以上考核方式,并最大程度地覆盖每一个课程的学习要点。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应将课程考核的方式及具体时间告知学生,并明确课程中的重点,更好指导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运用该种类型的考核方式,能够确保考核结构真实反映学生课程学习水平。

二是要求每一个要点至少要被考核两次,确保课程考核的完备性和真实性,客观反映学员对技能的掌握程度。

三是强调证据,将TAFE课程评估重点集中在证据收集上,以此作为评判学员合格与否的标准。整个评估活动要考虑寻找和收集什么类型的证据,需要多少证据,如何获得这些证据,这些证据是否客观有效等。因此,要求TAFE教师在评估中做好评估计划,明确说明证据的收集场所、时间、类型、方法和相关人员的参与等。在评估实施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和保存收集到的证据。

3 借鉴和启发

通过对TAFE课程评估体系的学习和理解,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切入点进行学习借鉴。完善现有考核方式,试行两种以上考核方式,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综合选择采用不同组合的考核方式。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在现行的过程性考核中忽略了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抽查。以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在以往的课程评价过程中,基本上采用以任务完成度来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若能在综合测试方式的基础上辅以理论知识抽查,必能实现两种考核方式的互补。

根据TAFE课程评估理念,要使得每个知识点被考核两次,在现行的课程体系中实现比较困难。目前来讲,一门课通常对应一本书,而那么厚的一本书包括很多的知识点,要实现这个理念就成为空想主义。要使得两次覆盖理念得以实施,可以尝试将现行的一门课分解为2~3门相对独立的课程。解析TAFE课程包不难发现,TAFE将所谓的一门课分解为若干门课程。如数据库系统课程分解为创建基本数据库和查询数据库两个相对独立的课程,使得每门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点急剧下降,保障两次覆盖理念的顺利实施。

TAFE课程考核评估倡导多样化、灵活性。结合培养计划,尝试引入以赛代考。省大赛取得三等奖以上优异成绩的学生,允许其直接顶替相关课程。这个等同于TAFE课程考核方式中的现有能力认可制。根据TAFE课程考核中的学前认可制,对于未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允许其直接参加考试。

目前学校在过程性考核评价方面取得不少成绩。若能在过程性考核中强化评估证据收集,势必对目前的课程考核形成有利的补充。目前课程考核中或多或少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不是每个任务都有考核证据支撑,可以注以证据清单,并辅以详细的证据材料得以完善;二是操作类任务缺乏证据支撑,如难以纸质的方式来保存证据,那么可以考虑通过视频或照片形式来收集证据。

参考文献

[1]姜义林.借鉴澳大利亚TAFE评估体系改革医药类高职考核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3):37-38.

[2]张夏雨.澳大利亚TAFE课程评估体系概述及对我国的启示[J].职教通讯,2011,10(10):24-25.

[3]陈炳和.中澳高职职业能力标准的比较与借鉴[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4.

第5篇

1.改革实施方案。

首先,在教学上,坚持在课堂上应对投资项目分析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讨论,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其次,增加平时成绩的组成内容,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等方面的加分。提高学生平时课堂学习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每次学生回答问题后,做出标记,在期末计算平时成绩时酌情加分。这一方法要在每学期上课的第一节课上对学生交代清楚。第三,增加学生的练习机会,每次上交的作业需要等级,期末计分。平时作业量应不少于10学时,在主要章节讲授完之后,要布置一定量的案例分析讨论或习题、撰写读书报告等,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后,通过编写试题和收集试题建设试题库,每学期进行卷面考试,提高期末考试的客观性。

2.实施计划。

首先,教学方法多样化。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以及网上辅导(主要采用E-MAIL、网络课堂等形式)。其次,每节课增加提问环节,详细记录在课程记录册上。第三,详细记录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第四,考核试题编写,编写试卷。第五,把采用考试方式的学生考核成绩和采用论文的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第六,在下一个教学周期完善以上的教学和考核方式。

二、改革考核方式的效果分析

这一部分主要对实施考试方式改革前后的学生成绩的对比分析。首先分析改革方式变化前后的基本情况,包括平均成绩、总成绩的方差。然后进行方差分析,最后进行正态性检验。统计分析用到的软件是STATA11。

1.基本情况对比。

我们把实施考核方式改革前的2011年的成绩以及考核方式改革后的2013年和2014年的成绩进行对比。变量包括A12013、A22013、B12014、B22014、C22011和D22011,变量中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的是不同班级和专业,字母后的数字1和2分别表示期末卷面成绩和加上平时成绩后的成绩。最后四个数字表示考核年份。数据均来源于作者所教授班级历年的真实成绩。经过计算,实施考核方式改革后的平均卷面成绩分别为65分和66分,加上平时成绩后,平均分都为74分,低于改革前的84分和79分。分别低了5分和10分。这种差异主要是考核方式的变化引起的,这表明考核方式变化以后,学生得到的成绩总体上降低了。学生总体成绩的降低是否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要看这对学生学体情况是否有一个较好的反映。考核变化前的成绩的标准差是5.3和9.1,小于考核变化后的标准差是7.0和13。这说明考核方式变化拉大了学生之间成绩距离,让学习情况好的和学习情况不好的“各归其位”。结合平均成绩来看,考核方式变化前后的平均成绩差异确实也反映了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相反,考核方式变化前的成绩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并且让学生感觉容易得高分。从最高分和最低分来看,加上平时成绩以后,考核前后的最高分相差不大,都在90~92分之间。而最低分的差异较大,2011年C班的最低分要比其他年度其他班级的最低分高出整整9分。这说明考核前的2011年,通过课程论文评判学生成绩非常地困难,最差的论文也给了69分。而评判课程论文的成绩高低的一个主要指标就是看态度端不端正,这又反映在论文格式上。格式认真实际上仅只是学课程论文的一般要求,并不能反映对课程内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好坏。

2.正态性分析。

学生成绩的正态性分布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成绩的分布情况。统计学研究证明,现实世界中,在没有外力干扰下,很多现象的发生规律都符合正态性分布。如果学生的成绩分布符合正态性分布,则说明相应的考核方式是合理的,是能够反映学生的实际的学习情况的。反之,如果成绩分布不满足正态性,那么相应的考核方式就是有偏的,没有能够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通过A班学生成绩的直方图和C班成绩的直方图对比,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前者基本是呈正态分布的(去除左边60分附近的成绩),而后者的分布又偏得非常厉害,高分附近的成绩越多。后者的考核方式肯定存在严重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就是课程论文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当然,采取课堂试卷考核的方式也不是绝对意义上“完美的”。可以看出,学生的成绩在60分附近有一个堆积,这破坏了整体考核结果的“正态性”。究其原因,可能是任课老师给部分不及格的成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放松”,让他们也通过了考试。不过,需要看到的是,虽然任课教师让这部分同学通过了考试,可是这部分同学的成绩也是非常低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会给学生压力的。不管是这部分刚好60分的同学自己,还是任课老师,或者是这名学生以后找工作面对的雇主都很清楚,60分意味着什么。因此,让不及格的学生得到60分,同样给了这部分学生相应的压力。这种压力包括学习压力以及未来的就业压力。一门课程,如果对大部分学生没有一丝压力,学生是注定不会重视这门课程的。

3.方差分析。

为了分析考核变化前后,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究竟有没有非常显著的变化,我们对几组数据进行了同方差检验,其中从A班成绩和D班成绩的同方差检验结果来看,在Ha:diff>0时,Pr(T>t)=0.9997,两个班的成绩的同方差假设被否决,存在高度的异方差结果。考核前后的B班和D班,A班和C班,A班和C班的同方差检验都表明,考核前后的成绩是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因此,考核前后的成绩不是同方差的,存在显著性差异。篇幅限制,其他结果不再列出。下面考查考核方式变化后的A班和B班成绩的同方差检验,检验结果是:在Ha:diff>0时,Pr(T>t)=0.3187,说明两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考核方式变化后,不同班级的成绩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考核变化前后的几组成绩的方差分析表明卷面考核和课程论文考核的结果差异显著,而卷面考核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结论

第6篇

关键词: 高校课程考核方式 改革 创新

随着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考核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教学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已经成为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高校目前的课程考核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校作为向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当首先认真分析当前考核方式的种种弊端,研究出一套新的考核方式,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目前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弊端

高校传统的“一纸定乾坤”的模式[4],存在着种种弊端,考试内容覆盖面窄,考试题型固定,考试形式单一,重知识、轻能力,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考试内容覆盖面窄,局限于书本知识。

在目前的高校课程考核中,一般比较侧重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考核,而忽视检查学生对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更别提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了。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现如今的教材也已经无法完全适应专业培养的要求。教师上课以教材为中心授课,考试以教材为中心命题,现如今的学生变成了上课不认真听,一味抄笔记。随着电脑的普及,现在的学生上课上完后直接问老师拷贝课件,上课连笔记都不用抄了,上课玩手机、睡觉的现象很严重,考前把老师的课件打印出来,背一背,考完就扔掉。另外,考试前,让学长学姐回忆前一年的题目,因为考试的时候都是一些差不多的题目,年复一年考核。现在的教学和考核已经发展成为教什么、考什么,考什么、学什么。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真正的培养和发挥。

2.考试题型固定,作弊现象严重。

目前大多课程考试试题大多分为单选、多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客观题一般都有标准答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考试的公平公正,主观题往往就只有参考答案或者说答题要点,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在现如今的考试中,客观题占很大的比重,主观题比重太小,这样在保证了考试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学生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客观题比重偏大,客观上造成了学生考试期间交头接耳、相互抄袭、带小抄、手机作弊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平时上课不认真,考前不好好复习的学生,只要考场上努力,照样考试通过,这给监考老师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因为学生手册中规定考试一旦作弊,就取消学士学位授予权,对于仁慈的监考老师来说,总不太忍心断送学生的前途,老师可怜学生,但是学生不体谅老师,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作弊率越来越高。

3.考试形式单一,高分低能现象严重。

目前高校大多课程的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期末考试前,学校外面的文印店生意总是格外地火爆,考前复印笔记、考试重点和范围、历年试卷的现象很严重。闭卷考试导致学生把重点放在了死记硬背概念、理论知识上,学生考试的时候永远都在回忆考前背熟的那些标准答案,尽量保证一字不差地照搬,而忽视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这种形式考试评定出来的成绩,无法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水平,“高分低能”的现象屡见不鲜。研究生的招生本应该是吸引对本专业具有研究能力的本科生报考,但是由于这种考试形式,造成了很多所谓的优等生考上了研究生,而在研究生阶段才开始对研究能力进行培养,才开始关注专业的前沿问题,这与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符合。

这些弊端说明了,已经不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理念,与现行的考核方式与教学目的、人才培养的要求相背离,因此考核方式的改革刻不容缓。

二、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

高等学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目的在于构建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1.考试内容覆盖面广,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考试内容改革的目标在于拓宽考试范围,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在讲授完书本上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适当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介绍和本课程相关的前沿问题,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中来,从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考试命题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些有创新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从书本上找不到直接的答案的,只有学生在平时认真上课的基础上,通过对书本知识的消化吸收,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才可以给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机会,从而更容易体现他们的创新能力。

2.考试题型丰富,考查学生综合素质。

考试题型改革的目标在于丰富考试题型,调整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命题过程中,降低试卷中客观题的比例,提高主观题的比例,命题的主旨为开放性强、拓展性强、创新性强,这样的题型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一个评分标准,让学生能够运用平时学习的基本理论指导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学术风格[1],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可以降低学生考前机械记忆的压力,缓减学生的厌学情绪,从一定程度上控制考场上作弊的行为,也可以改变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局面。

3.考试形式多样化,增加考核结果的可信度。

考试形式的目标在于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降低学生对考试的惧怕心理,改善考试成绩和实际水平不相符合的现象,增加考核结果的可信度。

考试形式除了闭卷考试以外,还有开卷考试、半开卷考试、小论文、演讲等各种形式。

第7篇

长久以来,从升小学到考博,甚至各类考证无一例外的采取一考定终身的固定形式。这种考试形式自然而然被应用到大学的专业课考试中,看似理所当然,并且用一个尺度衡量学生,能体现出公平性,实则弊端更加突出。学生不需平时积累,即使平时成绩很低,但是期末考试70%的比重依然使得学生依靠考前突击复习就可以过关,没有太大过关压力。这种平时放纵,考试紧张、考后即忘的情况非常普遍,后果很严重,必须加以改观。不仅不能真实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别提对于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和培养各种软实力,首先要从改革考核方式着手。

2.多元化考核方式的改革方案

2.1改革原则

高职教育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能“零距离”上岗,因此课程考核方式尤其是专业课应当以能力考核为主。物流管理专业的应用型较强,要求学生能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加以应用。通过结合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充分利用“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思想探索出一套新的适合物流管理专业的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多元化考核模式,并对这种考核模式进行全新的设计,如考核内容、考核场地、考核方式、最后成绩核算方式的确定,最重要的是如何能从学校、企业、学生、教师各方面冲破障碍,有效地对设计的内容进行实施。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目的性,促进学生的才能和潜能的充分发挥,从而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2改革方案

2.2.1开展全程式考核全程式考核完全颠覆了传统期末为主的形式,而是把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取消期末考试,将其分化为“阶段考核+平时成绩”的形式。可以依托项目式教学、任务式教学等来开展,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分为几大环节,每个环节都分别设置考核,分阶段进行。这相当于给学生戴了一个长期紧箍咒,没有投机取巧的机会。在这种考核形式的鞭促下,学生自然而然会更加注重过程性参与。

2.2.2多元化考核多元化考核是指考试形式和场地多样化,而不仅仅有平时成绩和开卷或闭卷笔试。考核形式既有笔试,还可以有调查报告、现场提问、小组讨论、辩论赛、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用适当的考核方式,不仅有利于检查学习效果,还是现实工作的一种模拟,让学生提前体验生活中的种种考试,就像备受欢迎的《ERP沙盘模拟》课程一样,学生在“残酷”的考试中锻炼了必要的能力,以便于将来应对实际问题时有经验可借鉴,能做出更英明的决策。事实上,这种更加严格的考试反而比死气沉沉的期末考试更受学生欢迎,尽管有挑战性,要求更高,但是这样反而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并全身心的投入。

2.2.3丰富考试内容首先,以上分析的传统考试的种种弊端主要根源就是考核内容过于简单。在学生心目中没有分量,难以引起足够重视。其次,无论是多元化考核还是全程式考核,如果仅仅把原来期末考试的内容分阶段进行的话,那就相当于换汤不换药,没有任何实质意义。因此,必须拓展和丰富考核内容,使其能全方位的起到考核官的作用。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设置权重,并且可以调整。而阶段考试由于考核的时间拉长,次数增加,因此便于更加注重细节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每个阶段侧重点有所不同,同时把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纳入到考核内容中来。

3.结语

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 考核方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a)-0192-02

现阶段,大学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方式,已经有较多的专家与学者进行深入的探讨,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针对的是高校以及其他普通高校,对于独立学院这一专业的研究还是较少,并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考核体系。由于独立学院的成立时间较短,大部分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是按照普通高校设置,当然,其考核方法与普通高校相同,这种固定的考核模式,直接影响到独立学院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此,结合独立院校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以及相应心理特点,进行考核策略的提出。

1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考核内容不合理

与其他科目相同,现阶段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考试内容主要是局限于相应的教材,主要考试的重点为课堂笔记、考前所画的重点等,这种固定的考试模式直接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惰性。这一部分学生平时不注重学习,只在考试的时候进行突击,这种考试方法并不能够进行学生的知识以及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核,这导致部分平时学习认真学生的不满,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这种考试模式侧重于知识考试,并不重视实践能力考核,没有凸显出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大部分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并不能够掌握实际操作,进而导致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不满。

1.2 平时不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

现阶段,在独立学院中,考核方式只是占到平时成绩很小的一部分,成绩主要是由期末考核成绩所决定的,这样的设定看上去已经顾及到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考试模式的多样化,但是笔者认为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较少,无法体现出平时学习的重要性。此外,很多教师往往是按照学生的出勤率以及课后作业进行平时成绩的评价,根本无法进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

1.3 考试形式存在问题

现阶段,我国独立院校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考试形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主要内容如下:一是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较少;二是笔试较多,采用口试或是答辩模式较少;三是理论考试内容较多,操作考试较少;四是一次性考试较多,综合考试较少。与其他学科相同,现阶段计算机核心课程过于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些考试成绩与学生的评先评优、奖学金等相互挂钩,这导致学生也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并不重视平时学习。此外,教师往往在考试之后进行评分,既没有对学生的考卷进行分析,又没有进行考试质量的评价以及考试总结。这种考试模式,大大降低了考试的激励功能以及反馈功能,导致学校的教育以及相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脱节,同时,也违背了独立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2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方式策略提出

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独立院校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以及相应心理特点,进行考核策略的提出,其主要内容如下。

2.1 重视学生平时动手能力的考核

学校可以采用每周两次理论课加上两次实验课的方式进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在学期开始的时候,就要告知学生实验课以及实验成所占的比例,尤其要强调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重要性。在进行每次实验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内容。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根据学生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做实验的快慢,进行成绩的评定。同时,在实验课上,还要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进行学习,这些题目可以作为期末成绩的组成部分。在理论课上,教师可以积极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例如,在进行任务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教学内容,还要注重任务的实用性,同时,还要从中职生的实际出发,符合现阶段中职生的知识结构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除此之外,任务设置的过程中,还要尽可能的切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充分了解知识的用途,进而不断提高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例如,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演示文稿软件应用”就一章中“动态效果设计” 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以小组为单位编辑“欢乐圣诞” 演示文稿的任务,通过这一活动,进行各个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比较,最好是放在圣诞节前后进行讲解,在这一时期,学生也在考虑圣诞节活动的开展,通过这一任务的完成,可以让学生快乐地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2 丰富考试形式

由于传统考试方法较为单一,教师在进行核心课程考核方法的过程中,应该转变其考试模式,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模式。例如,可以同时采用开卷、闭卷、电子作业以及上机操作等多种考核方法进行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进度的考核。对于课程中一些基础知识进行闭卷的考试模式。对于学生进行问题分析、问题解决以及融会贯通的知识,可以采用上机操作等模式进行操作。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可以采用电子作业的考核模式进行。此外,还可以积极引进成熟的自动化考试系统,采用现场选题的方法,进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根据学生的整体操作情况以及结果,进行学生成绩的打分。

2.3 自动化考试系统的引入

针对现阶段独立院校核心课程较教师出卷较为频繁、以及使用FTP考试模式安全性存在障碍等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进行自动化考试模式的引入。这套系统可以实现Word、Excel试题的批改,另外,系统提供了试题接口,教师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模版进行出题,这样就实现了试题的自动化管理,而且逐渐形成了学校自己的试题库,避免了每次考试前老师都要重新命题的麻烦。

3 结语

综上所述,进行独立院校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对于促进独立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提高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这一专业的教师要重视这一问题的探讨。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现阶段独立院校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考试模式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此,结合现阶段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心理特点,进行重视学生平时动手能力的考核、丰富考试形式、自动化考试系统的引入等方法的提出,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方跃峰,王晓勇,奚李峰,等.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1,9(21):1-8.

[2] 忠于使命 积极努力 承上启下 改革创新――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届满工作总结[J].计算机教育,2011,21(15):1-9.

[3] 杨建平.西南地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以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1):15-40.

第9篇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过程考核;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276-0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在进行着全面而深刻的改革和创新,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改革是高职课程改革的方向。目前,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在积极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教学,这样的课程注重学生实践性、创造性和实际技能的培养。而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考核,也必须要做相应的改革,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保持一致。

一、当前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作为教学活动的体现、反馈、导向和控制的重要环节,考试考核改革的滞后性制约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使我们不能正确评估教学改革的效果。

1.传统的考核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最终的课程考试,学生也只是在考试前一段时间内忙于应付,有些学生只是在考试前临阵磨枪,往往也能得到高分。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不利的。

2.考核方式单一,设计不合理。单一的试卷形式,标准的答案,只能让学生感到厌烦和恐惧,也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灵活地考查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试和操作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比传统的考试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也只是最终一次性的考核结果,而忽略了中间学习过程的考核。

3.传统考核方式多以知识为本位,轻视能力的考核。片面注重知识的考核将会使学生习惯于这种考试模式下的惰性思维,遮蔽对发展自身能力的关注,同时也背离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绩效考核方式改革思路

目前,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锻炼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考核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要随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同步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绩效考核方式,是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的方式,并且以过程性考核为主进行的多元性考核评价,考核标准参照企业绩效考核,考核过程中有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其改革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变一次性期末考核为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的综合性考核。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的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因此,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进行考核,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终结性考核为辅。

2.纯知识考核变为能力考核与知识考核相结合。传统考核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考核方式简单。基于工作过程的绩效考核主要是考查任务(或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完成情况,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素质能力进行全面考核。

3.考核载体多样化。传统考核主要以笔试为主要载体,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笔试已不能适应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而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比如操作实践、作品制作展示、设计报告、综合答辩等。

4.考核主体由老师变为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在传统的考核方式中,基本上都是由任课老师来担任考核的执行者,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导致考核结果来源渠道单一。基于工作过程的绩效考核方式更加注重考核的全面性,采用多角度的考核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1)通过学生自评,使学生积极肯定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结果,同时认识到自己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计划,从而在整个工作学习过程中得以成长。(2)通过小组互评,同学之间客观的评价小组内每位同学的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建立和谐的团队环境,提升团队的学习激情。以本人主讲的课程《电子技术应用》为例,在每个学习项目结束后进行小组互评和学生自评,根据小组互评分、教师评分、学生自评分各占50%、30%、20%的比例计算得到个人得分。最终,个人学习项目得分由个人得分和小组得分按40%、60%的比例进行计算,小组得分由教师对项目中各个子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予评分得到。

5.教师自行制定考核标准变为校企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在现有的考核模式中,考核标准一般由任课教师自行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绩效考核标准,则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制定,以“准员工”的要求来考核学生,建立企业绩效模式制度督导,以学校学分考核制度指导,学生自律为目标的考核监控系统。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教学效果。企业绩效考核的内容一般包括:(1)工作绩效: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任务完成时间、工作态度、安全、创造效益等;(2)工作态度:出勤率、积极性、责任心、稳定性等;(3)个人素质:个人修养、计划能力、组织能力、团队精神等。这些内容都可以与课程中的每个学习项目的实施完成情况一一对应。

实践证明,通过这种考核方式的改革,学生在整个学习项目完成过程中都非常投入、非常认真,极少出现学生上课期间玩游戏、聊天等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已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其中,期间如果遇到不懂的知识点,还会主动查阅书籍和网络资料,使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被动过程变为一种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如何解决考核方式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绩效考核方式已经在《电子技术应用》课程中进行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同时,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分配和结合问题。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倡一体化的“教学做”合一的培养模式,使项目的任何阶段都成为过程考核的观察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加强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是否削弱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吸收。在实际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针对课程本身的性质,合理分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课时,并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该考核方式按一定的比例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果整合得到最终成绩。定性评价包括从学生上课情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实施完成等情况综合所得的学生自评分、互评分、教师评价。定量评价包括知识的评价和技能的评价。知识评价可以通过笔试来获得,将需要识记的专业知识制成测试题,题量不宜过大。技能评价可以通过完成一个项目或任务来实现,从问答表现、操作过程、实习报告等方面评定。

3.教师的工作量大幅增加。全过程的考核和多角度的考核,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学校可以出一些政策和课题项目来支持教师的教学改革;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做好考核的准备工作,同时可以请优秀学生辅助考核等方式来减少工作量。

4.学生是否能公平评价自己和他人。可能存在个别学生为了获得高的评价,给出高的自评分,而对其他人做出不客观的评价。针对这一情况,首先,教师要事先做好完备的考核标准供学生参考;其次,如有学生的自评分远远高于最后的项目得分,可以对该学生进行小惩,如取消其下次的评价权利等。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张翠英,罗伟.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考核方式探析[J].广西轻工业,2010,(7).

第10篇

关键词: 高职《光纤通信工程》课程 考核方式改革 流程式教学

随着素质化教育的推行,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高职人才培养的主导思想。当前,各高职院校正在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应该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因为课程考核不只是检测学生课程学习成绩的方法,更是学校办学理念及课程建设水平的集中体现。

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但长期以来,以期末总结性考试和闭卷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方法,严重背离了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产生了种种弊端,制约了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光纤通信工程》是我院“新四块”体系下的岗位能力课程,岗位能力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毕业后的初次入职能力,可以使学生在工作时尽快地进入角色。但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以前曾经学过的知识已经淡忘,学习比较吃力。究其原因,在前面专业课程学习时,学生仅是将考试作为最终目标,很多知识都是囫囵吞枣,简单记忆,不能真正理解,最终的结果就是“学无致用”,不能给后续学习带来任何帮助。因此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大胆探索,以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非常重要。

结合上课经验和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对《光纤通信工程》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接轨的以职业综合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考核为主线、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全程考核的校内考试体系;在知识技能考试方面,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与期末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的,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时间与空间按需设定的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课程考试体系。

与以往的“一考定成绩”不同,新的考核方式采用多方位考核方式的综合,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光纤通信工程》这门课程的学习主要包含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的“流程式管理”概念,即将各部分内容按照教学需要分成一个个的流程模块来进行,流程与流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把每个流程的完成情况作为评定知识掌握程度和表现的标准,同时,流程式的教学需要相应的团队进行配合,把全班同学划分为若干个小组。

第一流程――基本概念的建立。

在该阶段配合灵活的教学法,对学生平时表现做一个详细的记录,记录内容主要有:知识(预习复习、讨论展示、问题回答情况)、态度(活动参与、积极发言)、技能(查阅资料、动手技能)。教师本着认真负责、公平公正的态度以量化的分数形式记录。

第二流程――团队精神的培训。

在经过基本概念的学习之后,需要对本周内容所学进行总结,并对一个知识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每周各团队组长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搜集材料、意见征集、总结并进行文字整理、最终代表发言。根据精彩程度由学生互评,给出合适的分数,教师可适当地评判分数的合理性与否。而组内成员的表现情况则由组长来根据每位组员所做贡献和表现情况自行评定。

第三流程――能力的提升。

理论知识基本结束,学生需要通过完成一些大型学习任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下达任务,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小组讨论最后给出解决方案。教师根据方案的可行性来给出分数,该分数作为全组同学的分数。

第四流程――小试牛刀。

该流程可穿插在前面三个流程中进行。不定期进行阶段测验,该测验包含所有之前所学内容,不复习不界定范围,学生自主复习,对考试结果进行记录,作为考核分数之一。

第五流程――成果验收。

在最终学习之后,一位同学上台,作为答辩人,下面同学作为专家向该同学进行提问,问题不限。答辩结束之后以全班同学投票分数的平均值作为该同学的答辩分数。

学期结束将各个流程的结果根据权重来进行最后分数的评定。以能力为中心的全程化考核方式,考试方法与内容的改革实践,突出了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考核,推动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强化了学生职业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和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使广大学生受益,赢得了广泛好评。这种考核方式的好处是引导学生注重平时学习,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日常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自觉地投身到技能训练中去。

考试方法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必须紧紧围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宗旨确定职业院校考试方法改革的方向,并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职业院校考试方法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要使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牢牢把握考试方法的“流变”方向,探索出适合职业教育的考试方法,以达到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希望《光纤通信工程》考核方式改革能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人的思考,从而为职业教育带来大好前景。

参考文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若干问题学习读本》编写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若干问题学习读本.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陈伟.职业院校考试改革方法研究.卫生职业教育,2008.

[3]俞克新.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需要颠覆性改革.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

第11篇

关键词:考核方式;一体化教学;全面的考核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050-02

一、引言

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考核具有重要的地位。课程考核是人才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课程考核不仅仅是期末一张试卷的通过,而是应将课程考核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成果的教学手段和监督手段,使学生获得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从而具有就业和创业能力。通过考核方法改革,引导学生由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PLC系统集成产品设计》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程开设在第5学期,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属于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我们对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PLC系统集成产品设计》课程介绍

《PLC系统集成产品设计》课程目标是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掌握触摸屏的使用方法,PLC系统集成设计方法,使学生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新技术的能力,能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这门课是教学做一体的课程,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学生设计能完成课程目标的学习情境,教学过程按任务导入、任务分析、任务计划、任务实施、任务评价、成果展示六个步骤实施。

《PLC系统集成产品设计》课程的学习情境的确定原则是以课程目标为指针,将实际工作项目进行改造,使学习情境既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想,在现有的实训条件下又具有操作性。学习情境的安排顺序应按照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的排列方法,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表1是《PLC系统集成产品设计》课程的学习情境的内容。

三、《PLC系统集成产品设计》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

课程考核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课程考核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这门课的掌握程度,应该是对课程的综合、全面、总结性的评定。以前的考核通过一次笔试考试作为学生最终的成绩,既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整体表现,同时一次考试也不能涵盖教学目标中所有的考査点。因此要改变考核方式,在课程考核中采用全面考核的新模式,才能够充分发挥考核对教学过程的促进和监督作用。

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含学生在课堂上的组织纪律、人际交往、学习方法、团队协作等情况,实验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课堂讨论情况。这部分成绩主要由任课教师评定。

2.实践过程考核。每个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2~3人组成,每个小组选出1名组长,负责协调测试。实践过程考核成绩根据平时实训完成情况和实训报告评定,实训成绩全部为过程考核。每个实训项目按给出的标准打分,再把每个项目成绩累加求平均值就是实践过程考核成绩。《PLC系统集成产品设计》这门课有7个学习情境,6个实训项目,实践过程成绩就是六个项目成绩的平均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给予指导,掌控学生的学习轨迹;关注小组的合作情况,参与小组分析、讨论、决策的全过程,实践过程考核成绩是以小组整体水平来评定成绩的。

3.期末理论考核。期末理论考核由教师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出卷,试卷应覆盖课程要求的知识点,难度适中,在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考核的同时,兼顾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期末实训考核。对于实训课时较多的课程,期末考核不应只有理论考核,还应加入实训考核。实践过程考核成绩是基于小组整体评分的,小组中的每个成员的学习情况还是有差异的,基于对学生成绩的公平性原则,也应加入实训考核。期末考核的考核内容就是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实训项目,在期末学生从中任抽一题完成,根据完成情况给出期末实训成绩。下面就是《PLC系统集成产品设计》课程的考核内容和标准,本门课采用平时成绩、实践过程考核、期末理论和期末实训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20%,实践过程考核占20%,期末理论考核成绩占20%,期末实训考核成绩占40%。(1)期末理论考核内容和标准。期末理论考核采用笔试闭卷形式,成绩占20%,考核应掌握的知识点。

(2)期末实训考核的考核内容和标准。期末实训考核成绩占40%,其考核标准如下:

(3)实践过程考核的考核内容和标准。实践过程考核占20%,其考核标准如下:

(4)平时成绩评分标准。平时成绩占20%,其考核标准如下:

在实施《PLC系统集成产品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的两年中,我们对实施效果及时跟踪,并对考核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结论是这种考核方式做到了“以考促学”,考核目的实现了课程目标的要求,重点考核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考核方式符合高职高专“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能更好地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设计合理的考核方式,可以对类型相似的课程提供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金学惠.管理类课程考核方式探究与实践[J].出国与就业,2012,(03):105.

[2]陈越,申荣卫,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考核方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58-160.

[3]杨宇东.《土建工程估价》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132.

[4]乔永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及问题探析[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2):30-32.

[5]王红,孙立娟.谈高等职业教育考核方式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2,(18):93.

第12篇

[关键词]传感器课程;考核方式;职技高师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是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各有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的地位,该课程主要介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特性与应用,以及相关的信息处理技术,涉及电学、磁学、力学、光学、声学、化学、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我校作为全国第一所专门为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专业课师资的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近年来,围绕传感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课程考核却存在与教学改革脱节的现象,为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正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考核方法改革。

一、现阶段传感器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作为职技高师院校,我校是以职技高师教育、高等工程教育、高等技术教育“三位一体”的形式作为办学格局,在传感器课程考核方式上仍沿用传统以笔试为主的单一、死板的考评方式。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相违背,也与目前实施的素质教育相背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考核内容以理论考试为主

传统的考核方式为期末统一安排的理论考核方式,大多以选择、填空、简答、应用的模式设置题型,片面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将会导致学生习惯于这种考试模式下的惰性思维,埋藏自身潜能的发展,造成“高分低能”书生现象,此方式严重不适《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学科特点,无法考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动手能力,很难实现毕业生能力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的对接。

(二)考核时间以期末统一考试为主

传感器课程的考核方式与其它大多数科目一样,大部分是安排在每个学期末的闭卷考试,学生成绩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成绩。由于考试时间过于集中,考试内容少,不能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很好的学习知识,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养成投机心理,增加厌学情绪。这种做法导致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应试教育”倾向,一次考试要涵盖一个学期的知识量,给出卷的教师和应考的学生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仅以一次考试成绩作为结果也难以正确有效的评价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效果,无法时刻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

(三)考核方法单一

传统的传感器课程考试内容在进一步改革优化后,采用题库抽题方式设置考试内容,由于考试内容对授课有绝对的指导性,所以这种方式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搞考前突击,并寄希望于教师考前划重点,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学习兴趣降低。

二、我校传感器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

我校拥有面积120平方米的传感器原理实验室,实验设施足以满足学生验证性实验的要求,师资力量雄厚,并成立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的教学研究小组,项目组成员已形成梯队。可以依托学生科技创新、大学生电子竞赛、机器人竞赛、参与教师教科研项目、3+1校企合作等多种手段,为《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广泛提供项目来源,配合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或基于研究性的主动学习,进行考核方式改革,可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创造学生自主探索的新局面。

三、传感器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实施

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具有我校特色的考核模式。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核为目标,积极开展考试内容改革,建立公正客观的考评体系,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成绩和职业能力水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修订课程考核管理制度

以《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省级优秀课课程为试点,修订适合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考核管理制度,出台相应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意见。

(二)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逐步确立以能力考核为重点的考核方法。取消过去传统的考试、考查两种考核方式,建立过程考核、项目考核、实践和作品考核、结业测试等若干种新的考核方式方法,实现由知识评价为主向能力评价为主转变。

(三)强化实践技能考核

强化实践教学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管理。一要加大实践技能考核在课程考核中所占比重;二要改变传统的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的方式,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四)进一步完善“双证书”制度

学生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可以根据考证内容与《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关联度得到免考或部分免考资格。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另一方面可以达到课程学习与证书考试互相促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