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论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论文

时间:2022-02-10 07:54:36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论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1

【关键词】 多元智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

一、 多元智能理论特点

上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社会文化对个体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多元智能理论超越并解构了传统智力观,突破了以往对智力的单维认识,使人们对智力的理解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特点为:突出多元性、关注文化性、强调差异性、重视实践性、注重开发性。笔者将依据多元智能理论,针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对课程设计原则进行相应的论述和探讨。

二、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课程设计原则

(一) 综合性原则

“综合与实践”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习领域,这一领域内容的学习重点不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或熟练技能,而是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提出或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

从《标准》所阐述的各学段“综合与实践”教学的阶段目标中可以看出,综合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学习空间上要求结合课内和课外;二、学习内容上要在数学内容中穿插自然、美术、品德与生活等学科的内容;三、活动方式上需要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竞争,需要运用各类知识,各种方法去实践去探索。例如:四年级下册的《我们去春游》的案例设计。一方面数学的内容主要有数学的整数乘法、时间及小数加减法的知识,其中也穿插了语文的调查知识,地理的看地图技能等,体现了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另一方面学生首先要了解景点之间路线图及乘车时间、车型选择、租车等信息,再通过讨论,确定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与手段,体现了学习方式的综合性。所以教师在活动主题的选择上,以及具体活动阶段的设计上要注重综合性原则。

(二) 现实性原则

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内容都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现实性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在设计之前,应先了解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使学习内容的设计能更贴合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生活的问题,使学习活动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另一方面,在活动中让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问题中去,并从中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到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三) 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针对儿童的年龄特征而提出的。小学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于兴趣,感兴趣的就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而如果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熟悉的生活场景或是学习过程中能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也最能激发其探究的欲望,更容易促进课堂的互动生成。

学生是“综合与实践”活动的不二主角,因此对于案例的设计者而言,设计的教案要能够适应小学生的天真率直,能够让他们有参与的积极性。因此,设计上的趣味性应尽情呈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形式上的活泼,这应从活动的组织方面多级考虑,不能仅仅在教室中通过看一看,读一读来学习,可根据课题的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四年级下册《美妙的“杯琴”》可以设计为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五年级上册的“了解我们周围的家庭”可设计为一次校外的调查活动;二、场所的生动,小学生们都特别喜欢体育课,而常态下的数学课都是在教室内进行的,对于“综合与实践”来说它本身有很多内容就应该放置于课堂外,甚至校外进行,在一个生机勃勃的天地里,自然会激起孩子强烈的参与欲望,如一年级上册的“丰收的果园”果园是最佳活动地、三年级上册的“农村新貌”走进新农村是最佳选择等。三、激励的促进,这是一个激励机制的问题,小学生天生有一种争强好胜的品行,所以在活动中应给孩子们精神或物质上激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引进竞赛机制,让他们在小组的合作和竞争中不断进步。

(四)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主要是根据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性质而定的,首先它的内容来源是开放的,学生有较大的自主选择余地,可以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所以设计者在选题时应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和社会生活,帮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主动与他人交往,获得最新信息,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扩大了数学教育的空间,充分感受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其次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学习形式也是开放的,活动可以打破班级授课制的局限,不仅可以在室内进行,而且可以在室外、校外进行,广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把社会、家庭作为活动的空间。这就是设计者该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环境。最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结果也是开放的,所以对于设计者来说不是设定好每个环节怎样进行,而应该给予学生活动的建议,并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在整个活动中始终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并且在活动过程中随时关(下转第116页)

(上接第119页) 注学生所得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肯定得到的结果并及时解决问题,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去探究。

三、 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可以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开展提供依据。但是由于“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内容开放并综合,教师需要有强大的能力才能很好的驾驭它。所以教师在学习新理论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同事之间的团队协作,才能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上取得更加长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赵道钱.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与思考[J].科教文汇,2009.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综合与实践;内容

一、“综合与实践”课的预期效果

“综合与实践”课与传统课堂乃至传统实践课不一样,“综合与实践”课更加重视和强调教育主题的多样化,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多种教育方式的研究和实践,对学生的个体特性进行保护,并且使学生的思维更具认知性和挖掘性。课程当中,学生获得了宽泛和自由的学习空间,能够主动地参与和掌握学习活动,在谋求自我独立兴趣的导向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开发,而教师则化身为一个完全意义的引导者。

1.综合性

“综合与实践”课应当具备鲜明的综合性,对学生各种能力进行锻造和培养,这主要表现在:①综合包含知识理论教学、实践活动、课堂思考、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②综合各种形式的教学,包含多媒体教学、合作式教学、提问教学、小组教学等,丰富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增加了教学环节的趣味性;③综合了多种教学目标,传授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只是最为基本的,关键还在于锻炼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

2.实践性

“综合与实践”课其主旨便是强调学生在活动中汲取知识,在行动中感知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片面地追求学生的“作为”,而应当是学生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通过手脑结合来锻炼自己,开发自己。这是一种科学而且性价比高的实践过程。

3.开放性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综合与实践”课更加开放。首先,它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并且能够调动所有学生积极性的一种课堂形式,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很难产生排斥感和疲劳感;其次,它拥有很多开放性的问题和内容,答案没有固定性,学生能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推断能力,而解答问题也不局限于教材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更为宽泛,更加灵活,正好符合小学生异想天开、纯真活泼的天性。

二、“综合与实践”课内容的设计

1.拓展教学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以教材为基础,借此拓展学生们的学习空间,为学生确定具有价值的探究主题。例如,能被2、5整除的数个位一定为0,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个知识点之后,还可以为学生拓展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可以为学生出一道题:1×2×3×4×5×……×

98×99×100的积的末尾零的个数?很明显,这个问题与上面的教学主题相对应,这样通过提问的方式拓展了教师教学的空间,帮助学生探究了更具有价值的主题。

2.情境教学

将情境教学模式引入到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中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在综合实践课上可以设定特定的超市购物的场景。在活动开始的时候,让顾客自行选择商品,然后告诉顾客,现在巧克力在进行优惠活动,优惠方式有两种:第一种买一包巧克力优惠六元人民币,第二种每包巧克力价格19.2元,买两包赠一包,然后让顾客选择比较优惠的购买方式,这时顾客就会快速地计算优惠的价值,选择合理的优惠方式。在整个实践活动中,既使学生在浓厚的欢乐氛围中度过,同时还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

3.开放教学

小学数学的“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必须要注重学习的开放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要去尝试认识社会,在情感中去体验解决问题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道开放性的问题:在2011年的春节,小明将三万元存入了银行,定期为三年,在存款到期的前一个星期,小明的母亲突发急症住院进行治疗,这使得急需用钱的小明非常为难,所以请同学们帮助小明想想办法,解决住院费的问题。这时,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得到了许多方法,在归纳出这几种方法之后,最后学生和教师再一起讨论,找到最合理的方法。这样既让学生们将课本中的知识活学活用,同时还帮助他们更加深入了解了利息的有关知识。

三、保障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1.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虽然在“综合与实践”课中完全处于指导者和旁观者的地位,但无可厚非的是,教师同时还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课堂中灌输何种理念,以及达到何种效果,都与教师能力直接挂钩。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将会对该课堂的实施和研究提供充足保障。一方面是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对课堂的设计和安排,对知识和教学理念的理解程度,对学生特点的掌握和开发,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等。另一方面,要培养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能力,要让课外“综合与实践”拥有可行之机。

2.加强社会宣传力度

学校方面,通过对网络工具(QQ、邮箱、视频等)的运用,将“综合与实践”的核心理念和教育优势传达给社会,初步博得社会特别是家长的认同之后,广泛地汲取外界意见和建议,以之作为下一阶段教育教学工作革新的参考。班级方面,建立起以班级为主题的统一通信平台,如论坛、讨论群、微信群等,邀请家长参与到课外实践当中,并且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家长也能够一目了然。

3.改革既有教学制度

主要是对教育教学工作评价机制的改革,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借此推动“综合与实践”课的开展和升华。评价标准大致分为三个阶层,第一阶层是对“综合与实践”课开展现状的评价,即考评教师是否转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而采纳了新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设计是否符合既定理念;第二阶层是对开展结果的评价,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该教学模式,是否获得了多方面的成长;第三阶层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评价,主要是查看是否积累了一阶段的教育经验,是否获得了一定的教育启发,并能够开展下一阶段的教学革新。

四、总结

“综合与实践”是我国教育现代化改革与发展下的创新举措,它的产生与发展均对我国未来教育事业产生着深远影响,从现实角度看来,唯有推行“综合与实践”口号,才能够更好地在教育中保护学生的个体特点,创设出更加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综合发展。在此过程中,需理性地认识到该项教育活动本身存在的问题,立足于综合建设与发展的基点,发挥各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作用,循序渐进地研究和探知教育新方式。

参考文献:

[1]龚晓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探析[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3(01).

[2]刘 霓.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探索及思考[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4(03).

[3]王秋菊.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之综合性[J].教育教学论坛, 2013(47).

[4]李秀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谈[J].小学教学参考,2014(03).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3

【关键词】综合实践 小学数学

1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

1.1数学综合实践课具有综合活动性

综合性体现在将语文、美术等其他课程与数学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得到全面发展,另外辅导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法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数学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锻炼数学思维。活动性体现在教师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在进行数学课程教学时增设实践活动环节,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理解数学内容,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数学综合实践课具有生活实践性

生活性体现在将现实生活与数学内容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实践性体现在学生要亲自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得到锻炼并加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即理论与实践结合。

1.3数学综合实践课具有开放趣味性

开放性体现在学生认识社会的方式是开放的,学生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的途径是开放的,不只是从数学教材中获得,还可以从实践活动、交流合作中获得。趣味性体现在设计的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具有故事性。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1.4数学综合实践课具有自主合作性

自主性体现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运用所学的数学方法来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是学习中的主导。探究性体现在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合作,利用自己的优势共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

2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在数学课堂上引入综合实践教学活动。

2.1运用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开端,如果在此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数学内容比较基础但相对于其他学科较为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设计实践活动时,应注意将真实贴切的情境贯穿于活动始终,这样有助于实践活动的生动,更加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此外还应注意情境与数学内容相契合,这样可以把学生带入到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中,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例如,针对四年级的学生,教师设计《小管家》这一实践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可说:同学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要消费,每个家庭也是,不同的家庭开支情况也不相同,这节课我们交流一下班里同学家里一周开支情况,探讨开支规律,学会做小管家。由此引出实践活动主体。

2.2增强教学实践与课本的整合

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模式之一,它是为数学教材内容服务的而不是仅仅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应先明确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理解教学内容。然后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活动,教师还应结合学校特点考察学生的数学水平,综合所有因素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在《小管家》 这一实践活动中,教师在课堂时间分好小组,并辅导小组成员完成任务分工。教师讲解这一实践活动的流程和最终目标以及所需要的数学方法。即小组成员进行小组讨论后选定去一个同学家里记录其一周的开支情况,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表格统计,计算总额,最后用折线图表示出该同学家一周的开支情况。

2.3重视全员参与,鼓励独立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目标是所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都能收获数学知识,因此实践活动必须全员参与。由于学生的数学水平和个性特征不同,教师可采用分组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每个学习小组应选出小组长协助老师开展实践活动,每个小组可根据自己成员的具体情况进行明确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此外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中要先做到独立思考,再进行合作交流。例如,在开展《小管家》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应当参与其中。选定的考察对象应主动记录其家庭一周的开支,由具体同学进行数据整理和计算,绘制统计图也应有专门的同学负责。最后全体成员应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规律。

2.4及时进行评价反思,扎实累积丰富体验

在数学实践活动开展后学生应及时进行反思以便积累丰富的经验,老师应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学生在进行反思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内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老师应肯定学生的操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便下次实践活动的开展。具体方法有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专门开展一节实践活动总结课。鼓励学生介绍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及在进行实践活动遇到的困难以及自己的收获和疑问。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感想,教师最后做出总结。

结语

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产物,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可以帮助数学课程更好地开展,还能丰富课堂内容。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学习自主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师生间的交流、同学间的合作都得到了加强。不过综合实践教学模式仅仅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开端,还需要不断地探究和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雪冰.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设计策略研究[D].宁波大学,2012.

[2]裴立龙.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模式分析[J].学周刊,2015,21:68-69.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4

【关键词】数学教育 实践课程 能力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091-02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下,三维空间上对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阐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作为一个特殊职业――数学教师,应具备的三维内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常规布局为:专业理念与师德是X轴,专业知识是Y轴,专业能力是Z轴。直观上X和Y轴是整个坐标系的基础,Z轴是高度。一名优秀的准数学教师――师范毕业生应该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

针对我系数学教育实践课程的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我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方法。

一、平时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犹如一架照相机,静态的记录某一课程日常学习阶段学习的状态和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的数学教育实践课程作业评价仍以书面解题、简答题作业为主要形式。数学教育实践课程的书面作业形式可是以多元化的,比如:阅读、调研、合作解决问题、小论文、听后感、综述、教学设计等。比如:课程《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数学教学设计》,讲授基础理论知识阶段时作业类型可以抄写理论知识以巩固所学内容,可以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知识点并书写小论文;讲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时作业类型有查阅优秀的数学教学设计,调查某一教学课题的不同教学设计对学生产生的不同结果分析,数学教学设计中对教学知识点的不同理解或不同解决方法做小论文,一组讨论、设计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等。丰富的作业评价形式避免了习题作业评价导致的抄袭现象,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师范生合理制定教学计划,科学编写数学教案,有效组织教学课堂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学业考试评价

学业考试评价犹如一幅画,静态的展示了作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某一方面的达成效果。学业考试评价是数学教学综合评价最为传统的评价方法,以书面考试为主要形式,其中尤为以闭卷考试为主,辅以开卷考试、书写论文、作品展示等方式。实践课程作为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活动的统一体,其中含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指导各项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但更多的偏重于实际教学活动。以书面考试为主要形式的评价可以考察师范生对“知”的掌握,同时促进师范生对理论的记忆和理解,进一步促进实践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的提升。但实践课程不能完全按照书面考试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可以辅助实践活动。比如:《规范汉字书写》、《教师口语》、《演讲与口才》、《数学课件与制作》等课程的学业考试评价可以由三部分构成:闭卷考试比例占20%,内容为这几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作品展示比例50%,内容为一幅书法稿或一段朗读音频或一段演讲视频或一个课件;鉴赏与评价比例30%。课程《数学说课训练》考查学生综合掌握数学教育实践课程情况,对学生的考核可以采取闭卷考试比例20%(理论知识),观摩名师教学并评价比例20%,教学设计比例20%,课堂说课比例40%。多种形式的学业考试评价有助于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的提升。

三、同行、专家评价

同行、专家评价犹如一名医生,毫不留情的指出被评价者身上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肯定了身上的优点。同行、专家评价包括大学同学评价、带队实习指导老师、实习单位指导老师评价和实习单位学生评价四个方面。大学同学评价类似于同行评价,此评价可能局限的反映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外显基本功(粉笔字、普通话、语速、语调、表情、声音、手势、课堂气氛);带队实习指导老师、实习单位指导老师评价类似于专家评价,能够深入的评价师范生的内蕴能力(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解决数学能力的培养、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教学语言的艺术);实习单位学生评价作为受教育者较直接的反映师范生课堂的组织、课堂效率、课堂的流畅和传授知识的教学基本功、教学基本技能和教学水平。比如:《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师范生的两门纯粹的实践课程,该课程的学习能力评价不是让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给出单一的优秀、良、合格、不合格成绩,而是要综合四个方面教学能力评价给出学生的综合成绩。

四、综合档案评价

综合档案评价犹如一架摄像机,动态的记录了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档案评价有别于只注重结果的评价,它立足于动态发展的学生主体和“建构主义”立场,坚持测定与评价的分离,测定仅仅为评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它不仅重视学习结果,更重视对日常学习过程的记录和积累。档案袋中所收集的内容,不仅包含已经完成的作品,而且还包括正在计划完成的内容。它依据档案袋中所收集的表示学生每次“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综合性评价。综合档案评价以个人档案袋的形式存储,档案袋包括两方面。一方面由学生自己保管,档案盒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完善,具体内容包括学生自己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训练课题,制定研究或训练计划,记录研究或训练的过程,总结和反思研究或训练的结果,参加各种教学技能的获奖证书和自我评价;另一方面由教师保管,档案袋的内容由任课教师完善,具体内容包括该实践课程的平时成绩、学业成绩、同学老师的评价成绩、论文、作品、读后感、教学基本功或基本技能各项比赛的成绩和证书和对学生档案袋材料的分析结果。

综上所述,师范生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培养是高等院校数学教育专业长期、艰巨而意义重大的任务,而合理、有效的综合教学评价机制乃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刘洪.对学生数学能力评价方法的思考[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8.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5

近年来,软件行业进入第二春,供需两旺。据调查,以北京为例,软件工程师每年需求50000人左右。据IT英才网数据显示:北京IT职场每月需求达3380个。 [1]但是,软件行业市场的供需出现了错位,一方面,IT企业对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却不高。究其原因,是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对软件工程人才要求。 

软件工程专业是国家教育部在2002年新增的专业。该专业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专业,实践性很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计算机工程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制订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2] 

曲靖师范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从2008年开办至今,已经培养5届学生,一直以来,我们不断丰富和完善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相对完备、效果好的实践教学体系。 

2 实验室建设是硬件基础 

实验室是开展实践教学的硬件保障,实验室建设的好坏,直接关乎实践教学体系执行的成败。一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实验建设能充分满足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硬件要求。实验设备采购的指导思想是实验设备要先进、实用,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实践教学需要。 

该专业已经建成硬件实验室有2个,分别是“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通信与网络实验室有2个,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软件类的实验室有3个,分别是“软件开发与测试实验室”、“数据库实验室”、“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室”。同时,为适应当今云计算的研究需要,我们投资200多万建立了云计算平台。 

以上实验室的更新及新建,能充分满足师生完成实践教学的需要。 

3 软件工程专业技能训练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抓手 

在学生大学期间,为了在不同学期适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们结合“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开展了贯穿大学4年的专业技能训练。我们把专业技能训练当作实践教学体系的抓手,专业技能训练根据训练大纲,着力提升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我院的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两个级别,一级是课程设计训练,本训练以课程为依托,制定课程级别的训练大纲;二级是综合设计训练,主要训练学生的软件论文项目的开发能力,要求学生能灵活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综合性、设计性的软件项目。下面分别对这两级训练作详细介绍。 

3.1 课程设计训练 

“课程设计”是一个多义词词条。它可以指“为掌握某一课程内容所进行的设计”[3]。课程设计是课程实验的高级环节,课程实验是提升学生立体实践能力的根本,课程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课程设计实验,我们在传统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开展课程设计实验,提升学生的课程综合实践能力。 

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为例,课程设计的目的:利用Java语言的语法特性,结合数据结构算法、网络知识、文件处理和数据库等知识完成综合题目的设计和代码实现,并培养锻炼分析程序、撰写报告等能力。 

软件工程专业的已经开出课程设计的课程有4门,分别是:OFFICE办公软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我们针对这些课程,在编写实验大纲时,要求包含课程设计,设计方案要经过专业系的审核和教授委员的审定。最后,以审定通过的课程设计为依托,为后续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综合设计训练 

综合设计训练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设计和开发一个小项目的能力。这些项目有“JAVA程序设计”、“商业数据库开发”、“J2EE企业应用”、“JAVA Web开发”等,这些小项目的训练要基于几门课的知识和技能,如“JAVA Web开发”就需要学生综合数据库、软件工程、JAVA程序设计语言等知识与技能。 

综合设计训练要与毕业设计区别开来,此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和掌握项目开发流程,同时锻炼综合应用所学课程来完成一个具体的小项目。 

3.3 软件工程专业技能训练安排 

为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得技能分,我们规定,学生参加通过全国软件资格(水平)考试(中级),可以获得2学分,参加通过软件资格(水平)考试(高级),可以获得3学分。 

4 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总结性的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计算机技术及软件工程能力的练习。[4]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技能整合,我院对毕业论文(设计)作重大改革,着力打造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分两部分,一部分在公司实习,同时要在公司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余下的学生在曲靖师院完成毕业论文工作,为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经向教务处请示,允许我院结合专业实践性强的实际,改革本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改革思路包括三点,一是我院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以毕业设计为主,弱化对学生文本的要求,强化对实践动作能力的提升和检查,二是做好规范管理工作,制定相关文件,如:“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开发文档的撰写与打印规范”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开发文档”等。 

5 校企合作助力实践教学体系 

为提升学生的实习效果和就业质量。我们自2012年开始,与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毕业实习的合作,该公司是一家集软件外包、信息服务、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公司,在以上业务深耕12年,在全国小有名气。我们的学生参加校企合作实习有两种类型,一是为期三个月的专业实习,二是为期四个月的就业培训。三个月的专业实习分为Java开发方向和计算机网络方向,Java开发实训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的软件开发实践能力和水平,计算机网络方向的实训重点是提升学生的网络规划、设计、实施、部署的能力。 

从2013年开始,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几乎都参加校了企业合作的实习,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了,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很多学生就在四川成都就业、创业。 

6 结语 

本文结合长期的思考和实践,不同的实践环节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6

关键词:激发兴趣;综合实践;途径;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67-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是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实践与综合应用”这种新的学习形式,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数学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有趣、丰富的学习方式转变。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是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开展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活动中的一些收获。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是组织综合实践课的基础

学生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兴趣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师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课活动前,应积极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感兴趣的探究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赏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个性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例如:采用自评、他评、组评、师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重过程,轻结果,重视体现评价的阶段性、过程性。以此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实践、创新的乐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给每个学生的主动探究搭建平台,满足每位学生的个性需求。由于我们的学生惯于从课堂获取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机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探究的资源,这些做法,促进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

二、组织探究学习是开展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活动中,仅仅明确教学目标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一个具体的项目来组织开展探究学习活动。例如:可也从以下几方面来组织:

1、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主题。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活动的主题设计,不是先决定教师该教些什么,学生该学些什么,而是先要思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寻找探究的主题。如:学生在学习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都知道一个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那么它的个位肯定是“0”。这时一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2×……×99×100所得积末尾连续有几个零?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争论不休,于是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确定了“末尾‘0’”的探究主题。因此,在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捕捉确定探究主题的意识。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具有探究性价值的主题。

2、制订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方案。在确定数学综合实践探究活动的主题后,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制订综合实践探究方案。根据各年级学生学习的认知特点,方案的制订必须经历一个循序渐进过程。中、低年级,主要以引导为主,高年级主要以拓展延伸为主。例如:让学生拟定探究目的、探究的内容与方法、探究的步骤及时间安排、预期的探究结果内容等。制订探究学习方案,可以增强探究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为学生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探究活动指明了方向。

3、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探究活动要渗透合作意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成员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被动参和惟我独尊的情况。又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如: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以获得更多的相互交流机会,以利学生更自然、更大胆、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产生共生效应,达到共同发展与提高。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与人协调和施展自我,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4、引导学生交流数学综合实践探究活成果。交流的目的不是评判探究成果的优劣,而是创造一个真诚倾诉和启迪学生思维碰撞的机会。通过倾听分享他人的活动成果和心得感受。交流与分享的成果内容,不仅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问题、还包括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内心体验。例如:在探究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遇到过哪些困难?这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等。

三、优化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在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具有导向和监控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在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方面的作用。必须构建新的评价机制,这是确保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

1、在组织数学综合实践课活动的时,应转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不能把学生作为被评价的对象而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而新的教学课程评价理念则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开放性和互动性。因此,我校部分年级在评价中采用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的、开放性的多方协商评定法,使学生也成为评价的主人。

2、在评价内容上,由过去注重知识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转变。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决定了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而以往的评价内容,只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考试的内容仅局限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综合实践课的评价的内容除学生的学业成绩外,还依据课程标准,从“情感与态度”、“合作与交流”、“课外实践”、“创新与思维”等非学业方面进行评价,丰富评价内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7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教师

一、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1.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与生活联系更紧密,它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课题,对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要求相对较低,而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求较高。活动形式多以学生自主活动和合作学习为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有些原本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活动中都表现得极为出色。

2.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学习了综合与实践活动后,学生已不满足接受已有的结论,他们有了更多的“为什么”。这表明学生已不满足于书本上的现成结论,而关注结论得出的过程,显示出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这种意识要比解决一个数学题目更有意义。

3.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融洽了师生关系。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往往以小组学习形式进行,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而且学生更多地拥有了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空间和时间,体验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和乐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常常和小组的学生一起讨论题目,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方法。教师会更多地倾听学生,引导他们,给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同时,让教师看到了分数以外的东西,看到了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智慧与热情。因此学生更愿意亲近老师,更喜欢找老师问问题。

二、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常用的形式

1.数学应用。它在课题学习中是指面对一个原始的实际问题,通过将其数学化为一个数学问题,然后进行数学处理,从而获得问题的数学解决,最终再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加以检验鉴别的过程。

2.数学探究。主要是在学习某个数学知识时,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它关注数学问题内部关系的挖掘和数学问题相互之间的转化,关注学生数学研究、数学学习的策略和方法的养成。

3.数学实验。在课题学习中它是指为了获得某些数学知识,形成或检验某个数学猜想,解决某种数学问题,学生运用有关工具,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进行的一种以学生人人参与的实际操作为特征的数学验证或探究活动。

4.数学调查。它是指选择某个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要求学生通过一定的调查活动,收集有关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数学处理,从而做出相应的推断,用以指导实践的活动形式。

5.数学制作、数学设计。在课题学习的数学制作、数学设计中,学生并不知道其具体制作过程,而要求学生通过对所提供材料的观察、分析,获得该设计物中蕴涵的某些数学规律并根据探索后得到的数学规律进行相应的设计活动。

6.数学主题阅读。在课题学习中它是指就一个确定的数学内容或主题,由教师或学生自己选择一些相关的数学文献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学习,以达到一定的阅读目标的过程。如:七年级数学下册的“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是属于数学探究型的课题学习。

三、初中数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

1.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的状况,努力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密。

2.开展实践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初中学生,他们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又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与社会生活经验。因此,一般以开展“具体操作、实地测量、参观调查、小课题试验”等活动内容为主,逐渐培养学生发现、探究与应用的能力意识。

3.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与个性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4.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工作。客观、正确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与激励性,因此要积极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工作,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中交流活动体会,达到总结经验与升华认识的目的。

随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认识的深化,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内容还要与时俱进。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8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思考;研究

一、活动应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生活实践为载体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方面在教学实践中必不可少。这个活动是本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必要掺杂其他学科,它的活动过程就是做数学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不单单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因为它还包括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含义。因此,这样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应由三部分组成。(1)根据数学现实找出所要研究的对象,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深入到生活实践之中,让他们处处感受到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倡导学生自己探索、合作交流,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尽量实现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尽管这种转变很难,毕竟教师不容易把过去的教学方法丢掉,总是那么不由自主地运用灌输的教学方法。但是现在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必须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去交流,作为教师一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为学生放开手脚。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众所周知,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学以致用,这是根本目的也是最终目的,让他们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理论联系实际比起单独的课堂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二、实践活动课必须注重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的全新课程。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将实践、体验通过思考与交流获得正确的认识和增长实际才干。在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时刻牢记的就是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的主体已不再是教师,这个主体已经转移到学生身上,这是新的教学理论的要求,也是时代进步的特征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启发引导,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的作用小了,应该说教师的作用更大了,因为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要真正传授给学生技能和知识。那么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就要关注学生实践了没有、经历了没有,发现问题了又是怎样解决的,在实践中有何体验、感想如何等等。课堂上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体验的环境,要关注实践的效果,但不要太在乎学生最后的“作品”“成果”“汇报内容”的质量高低,更重要的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

三、科学选择内容,注重实践应用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所以要不拘一格地开展活动,但是前提必须是注重实际应用,内容设计要紧凑,同时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与教材的进度,而且要易于操作。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比如合理地选择时机和内容,这两者很重要,时机掌握好了也就成功了一半,这个时机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围绕这些来安排内容,切实把他们的学习方法转变过来。有了原则,这个实践活动就好设计了,比如,我曾组织秋游中的数学问题,在秋游中是要花钱的,我就给学生讲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这样,在玩的时候就把知识掌握了,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让他们知道了数学真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知道了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

参考文献:

[1]王瑛.提高教学实践设计有效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C],2010.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9

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个独立的学习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应由几部分组成,即首先根据数学现实找出所要研究的对象,其次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合作交流,最后对活动进行评价小结,进行反思。

一、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确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体验生活,认识社会,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

如一年级下册中“小小商店”实践活动,我设计了一个“我是优秀售货员”现场购物活动。我预先和小卖部老板联系好,地点是学校小卖部,售货员是学生若干名,顾客是全班学生,裁判是老师和同学。我是这样教学的:①提出要求:小组合作轮流当售货员和顾客;②现场购物:练习认钱、算钱、找钱;③全班交流:当售货员的体会;④全班评比:优秀售货员若干名。“小小商店”实践活动给了孩子们一个亲身体验和展示的机会,他们将是多么高兴和激动,这样更加增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同时,“小小商店”实践活动在实地进行,让学生亲身体验,在售货和购物的实践活动中学会认识人民币,学会了元角分的计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让学生大胆体验生活,尽情享受成功。尤其是评上了“优秀售货员”的同学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

数学是科学,更是艺术,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小学实践活动强调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它是在老师组织和指导下学生自己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科学意识的课程。

如四年级上册中“你寄过贺卡吗”实践活动,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①投影出示:造纸、寄贺卡和砍树的关系等相关资料,让学生谈谈看法;②小组合作探究统计:小组里个人与家庭去年收到的贺卡总数和平均数;③推算和估算:全国一年大约寄出多少贺卡;④全班交流:寄贺卡与砍树有什么关系;⑤发散活动:我为环保出主意。这样设计注重了知识的综合应用。其一,将数学科内部的很多知识综合应用在一起。“你寄过贺卡吗”这一活动,其中“统计小组里个人和家庭去年收到的贺卡总数和平均数,推算和估算全国一年大约寄出多少贺卡”的设计,就将数学里面的加法、乘法、除法计算,求总数和平均数,推算与估算,统计等一系列知识紧密相连,融为一体,并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和融会贯通。其二,“你寄过贺卡吗”活动设计,将数学、语文、品德和社会、环保等各科知识联系了起来,有力地增强了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了学科间的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其三“你寄过贺卡吗”这一活动,把节约用纸与保护树木等环保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学习不只是理解题目,而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通过这一活动,提高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的民族要创新,我们的教育要创新,我们的数学教学更要创新。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项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好活动,它们在活动中可以得到淋漓尽致地渗透、培养和提高。

如三年级下册中“设计校园”实践活动,我是这样教学的:①汇报课前调查情况:本校和外校校园有些什么;②小组讨论:我们校园应添设什么;③小组合作:动手设计新校园;④作品展示:评比哪组设计的校园最合理、最美丽。通过活动,一幅幅美丽的校园图景展现在全班同学面前,同时也使学生的能力、才华得到充分发展。开放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标志。“设计校园”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课前的调查是一个开放性设计,是让学生对平常校园有一个大体的印象,从而了解这些校园还缺少什么,还有哪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改进和优化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我们的校园应添设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应建一个大花园,有的说应建一个小喷泉,有的说应建一个单双杠云梯活动区……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思考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这些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大胆设计新校园,人人在为如何把校园设计得更合理更美丽献计献策。大家既动脑又动手,用彩笔描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校园。这节实践活动课,充分挖掘和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收到了非常可喜的效果。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10

一、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问题的选择。问题是激发学生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直接动因,也是学生经历数学实践与思维活动的载体。问题的选择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在学生身边发生的,或学生需要了解、熟悉的事物作为实践活动的主题,这样,学生容易理解并愿意开展实践活动。二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便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调查实验、合作交流等方式加以实践。三是具有一定的数学内涵,体现数学与生活及其他学科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数学领域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二、创设情境,提供研究材料与探究空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紧密结合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需要和教材的进度,在研究材料特点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定准研究点,根据研究内容,创设情境,提供那些与揭示数学概念、数学道理有关的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材料,使易于学生操作,让学生放手实践。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分别给每组提供三套实验材料。第一套: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第二套:圆锥的底和高分别大于圆柱的底和高;第三套:圆锥的底和高分别小于圆柱的底和高的圆柱与圆锥。然后让学生借助水或沙子等材料,运用这些材料分组实验,探究圆锥与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通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这一相对严密的思维过程,得出这样的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或大于或小于圆柱的体积。在这一实验探索的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选择材料、运用材料,也学会了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空间,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教师在提供实践活动材料时,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二是提供的材料要能够全面揭示数学的本质;三是要根据不同的探究思路提供不同的材料。这样,学生在开放的空间里自主探索、发现,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践活动方案,焕发主体活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意识的行动,教师需要激励他们,达到实践活动的目的。在组织活动时,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与体验,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用各种感官去感知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而且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多种可行的实验活动方案。例如,李老师带25名同学去游乐场,售票处规定成人票20元,学生票15元,团体券10元(10人以上算团体),请你设计几种购票方案,怎样买票最便宜?这一活动内容,无论是哪种方案都是学生自己设计的,自己尝试探究完成的。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最后获得的不仅是最佳方案,还有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感受数学的力量,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注重过程体验

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本身已经成为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目标。综合与实践活动有别于具体知识的学习活动,要特别注重活动过程的展开,重视学生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活动的灵魂,是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也是革新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只有培养学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一颗数学的大脑,才能使学生摆脱过去依赖思想和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过程生发体验,过程激发灵感,过程引发创新。比如,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围一围、量一量等活动,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对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这一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操作、实验中去观察思考,去体验,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收获。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同时发展数学能力。

五、重视合作交流

学生在经历实践活动过程的基础上,自然会形成对问题解决或活动过程的独特认识和体验,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合作交流,因而要十分重视给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分享学生群体的智慧。在师生、生生,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大组等的交流中,学生对知识或活动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所以,在合作交流中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畅所欲言,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撞击、知识在整合,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思维会实现质的飞跃。

六、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过程性评价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活动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总结、反思和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体会。然后小组内展开互评,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教师根据自己平时指导的情况,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知识技能、任务完成情况、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客观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以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开展下一轮活动的动力。这一过程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

小学数学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结合,使学生在开放的空间里探索、发现,进行独具个性化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思考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

参考文献:

1.刘敬明,《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发展》,《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0年12期

2.周红俊,《在实践中学数学》,《新课程(教研版)》2011年第2期

3.葛礼俊,《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初探》,《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21期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11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实践; 认识;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009-001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这一基本理念出发,新的数学课程中应该有让学生“用数学”的内容,通过“用数学”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势在必行。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开设好几年了,尤其是学校成功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研究以来,活动更是红红火火。下面笔者结合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谈谈自己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认识。

1.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

1.1趣味性原则。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种最重要的成分,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教学内容和教法上要生动有趣,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实用性原则。实用性主要是指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确实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注重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用性,其实质就是要增强活动的数学思维含量,要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问题资源,为学生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1.3多样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讲座、讨论、竞赛、游戏、实验、操作、调查、撰写小论文等。

2.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步骤

2.1制定计划。凡事欲则立,不欲则废。每学期初,教师要在认真研究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内容、时间、形式。这样就有效的克服了综合实践课的随意性,使活动有序、有效地实行。下面是笔者七年级上学期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的一部分。

2.2课前准备。准备工作应由教师和学生分头进行。教师应根据活动计划写出综合实践课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综合实践课的内容,结合教材,认真分析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方法,设计活动程序,同时还要考虑活动中会遇到的问题,准备好对策。综合实践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因此,教师必须付出一定的精力,做好周密细致的安排。

2.3精心组织。综合实践课与课堂教学有很大差异。它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的导演来安排的。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组织才能和高超的导演艺术。此外,教师自身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也是上好综合实践课的必备条件。

2.4认真总结。活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写出活动报告,教师也要及时对学生活动情况及效果进行评析,并做好记录,写出活动总结。根据教师活动过程中的观察和学生的活动报告,进行活动成果展示和评奖。

3.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3.1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常常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例如,有的调查活动会在户外进行,且活动持续时间长,会因天气、节假日、时间段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必须用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就要求学生有顽强的意志。又如有的实验操作活动,稍有偏差就会导致失败,这也要求学生要有顽强的意志。学生在努力探索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其顽强意志得到了培养。

3.2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一个宏大的过程,基本上不可能独立完成。这就要求学生从实际需要出发,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技能。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积极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人与人相互沟通、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相互团结的协作精神。

3.3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充分尊重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去主动探究。这样,学生就从活动中学会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了与他人协商,学会了尊重他人,健全了学生人格。

3.4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体现数学跟生活的联系,直面实际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3.5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综合实践活动后的总结和反思,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可以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思维品质。

3.6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数学的应用观念,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初一一学期的活动开展,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成绩都有明显的提高。

此外,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要想真正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自觉深入的开展研究活动,积极学习教育理论,钻研教材,搜集和整理好材料,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研究教学方法,同时大胆进行实验探索,从而提高了我们教师的业务水平。

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校长也说:“智慧不完全依赖知识的多少,而依赖于知识的运用、依赖经验,你只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磨炼。”教育大师的话深刻的告诉我们:“探求的意义在于经历。”那就让我们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创造更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条件和氛围,让他们在活动中放飞思维的翅膀,在数学的天空中自由、快乐的翱翔。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在综合实践中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E-c/2011/2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李铁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3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论文范文12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不仅要求从业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求从业者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基于此,我国各高校在制定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培养方案时都配置了一定数量的实践环节,希望以此加强学生在程序设计方面的实践能力,但效果并不理想。

教育部高教司2006年一项调查显示,自2002年以来,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连年下滑,成为大学生就业市场上一大问题,并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

在计算机人才供需两旺的情况下,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其实质不是人才过剩,而是高校教育和企业要求不匹配,由此造成大量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难以胜任企业工作需求,进而出现毕业生难以就业,企业适用人才难求的局面!

这种局面的产生,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实践教学在高校课程体系中一直处于从属的位置,传统的计算机专业高等教育注重理论型、研究型人才培养,但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存在层次单一,教学内容滞后,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情况,课程设置陈旧,设施落后,大多数毕业生理论有余,岗位需要的专业应用技术相对不足。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计算机专业教育就应该提倡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提高高校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就业力。

2现状

实践性教学是指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

置的教学环节。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基础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环节。

基础实验属于基础性实践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训练,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基础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方法、计算机常用软硬件的熟练使用、编程与设计等。

课程设计属于提高性实践活动,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训练,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设计、实现,从而实现一个小型综合性系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能力。

实习一般分为专业认识实习、操作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四个阶段。他主要是针对不同专业特色、不同年级学生专业需要开设的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系统理解本专业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是对学生整个本科阶段学习情况的综合检验,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通常都设置基础实验,学生在基础实验中按照教学内容,分章节进行基础技能的训练。但由于各章节相对独立,学生验证的只是一个个独立章节的知识,而不能从总体上掌握课程内容,更无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应用问题。

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专业的核心课程,如“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这些课程都设置相应的基础实验环节。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在基础实验验证所学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课程设计的时间通常为一周,设置在学期末进行;设计内容主要针对课程独立进行,常见的方式是由教师命题,学生自由选题,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设计、实现,从而实现一个小型综合性系统。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相关性较强,实现一个系统常常需要几门课程的综合知识。而课程设计往往是随课程学期进行的,相关课程被安排在不同学期,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充分领会和掌握相关知识而导致时间浪费,达不到预期要求,效果不甚理想。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教学的改革,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得到重视。但由于实践教学理念落后,长期以来实践教学仅被看作是一种辅教学,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中,侧重于知识;在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中,侧重于思维能力。这种目标定位造成了目前实践教学重实践结果,轻实践过程;重知识巩固,轻能力培养的状况。

课程设计是计算机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的现状,经多年的探索和改进,实行了一种基于课程群的集中实践模式――专题训练。该模式主要从课程群组织规划、课程群实践管理以及实践验收几个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实践。这种模式兼顾课程间的连续性和应用性,从实际应用考虑制定实践方案,针对性强,组织合理,教学效果明显。

3基于课程群的集中实践模式

基于课程群的集中实践模式将相关课程尽可能安排在同一学期或相邻学期,保证学生在融会贯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应用。实践活动时,由相关课程的多位老师同时指导,实践时间通常是2~4周,保证学生在知识连贯性、指导多元化、时间充分的条件下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技能。

3.1课程群组织规划

课程群组织规划针对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进行,充分考虑课程的连续性和应用性:

(1) 将“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等语言类课程划分为一个课程群,学生在系统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的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C、Java、C#语言的系统学习,在第七学期开展为期两周的语言类专题训练,重点训练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由相关课程的老师集体指导,保证理论和编程提高的有效性。

(2) 将“数据库原理”、“高级数据库编程”等数据库类课程划分为一个课程群。学生在系统了解数据库应用的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具体数据库平台的应用技术学习,在第七学期开展为期两周的数据库类专题训练,重点训练学生的数据库的应用能力。由两门课程的老师集体指导,设计、实现一个基于特定平台的实用的小型管理信息系统。

(3) 将“软件工程”、“软件测试”、“信息系统案例”、“软件项目管理”等工程类课程划分为一个课程群。学生在系统了解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软件测试、信息系统案例软件项目管理等实用类课程的应用学习,在第七学期开展为期两周的软件工程类专题训练,重点训练学生的软件分析、设计、实现、测试能力。由相关课程的老师集体指导,严格按照软件系统的用户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系统实现和系统测试等几个步骤来规划、设计、实现一个软件系统,并书写相关文档,实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

(4) 将“微机原理与接口”、“嵌入式系统概论”、“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程序设计”等硬件应用类课程划分为一个课程群。学生在系统了解计算机硬件接口和嵌入式应用原理的基础上,通过硬件编程的应用技术学习,在第七学期开展为期两周硬件应用类专题训练,重点训练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嵌入式应用的分析、设计和实现能力。本课程群集中实践可以针对嵌入式硬件实现,也可针对微机硬件接口实现。

基于课程群的集中实践专题训练统一安排在第七学期,目的是将大学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系统化、分类化、实践化,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储备值。考虑到此时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企业需要,也可将四个专题训练进行有机整合,或者和企业定制、企业实训课程进行学分置换,方便校企合作。

3.2课程群实践管理

以下从实践组织,实践管理,实践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1) 实践组织

专题训练的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以及课程内容给出,并公布于校园网。实践之初,学生根据学习兴趣和选题难度自行选题并组成开发团队小组。实践过程中,学生统一在专业实验室集中实践,由相关课程的多名教师带队指导,每天都有教师值班答疑。集中进行专业训练既方便学生讨论、交流、答疑,又方便指导教师充分地把握实践情况,并给予具体指导。

(2) 实践管理

专业实验室全天开放,每天八小时工作制,晚上可以加班加点,专心设计项目。

研发阶段模拟软件企业的研发流程。研发时,每个学生研发小组安排组长一人。组长组织成员进行项目调研、模块划分与任务分工、接口的确定、进度的监督与协调、集成测试等。

实践期间安排不定期抽检和中期检查环节。指导教师按照专题训练最初制定的任务要求及日程安排检查实践进展,针对学生研发过程、研发进度、研发难题及研发组织等给予监督与指导,一旦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抽检和中期检查结果以文档形式留存,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计入总成绩。

实践期间及时进行项目总结。每天规定一个时间,将同组学生集中起来,针对当天完成的任务进行总结,交流自己的想法,提出存在的问题,集体讨论,这样就能够做到日日有收获,天天有提高,从而锻炼自己的实战水平和组织经验,小组项目小结以日志的形式记录,开发结束后整理写入实习报告。

(3) 实践设计

实践任务采用项目驱动,实践题目一般是指导教师横向或纵向科研项目,或使用某企业已完成的项目案例。这样,学生在校内既可进行初步的客户调研和需求分析,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为将来的职业奠定基础。具体实施如下:

专题训练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答疑式讲座。由于专题训练集合了相关的几门课程,有的课程是以前学过的,学生会遗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任务的基本原理以及后续的应用技术,指导教师在专题训练之初会采用答疑讲座的方式,详细介绍任务的基本原理、企业软件项目开发的基本流程、开发规范和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第二阶段是案例分析。针对专题训练给出的项目题目,提取几个有针对性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了解软件系统生产的基本过程、方法及开发技术。

第三阶段是实际研发。让学生自己动手综合运用前面指导老师所讲到的知识,完成一个中小型项目的开发任务。

3.3课程群实践验收

专题训练最终成果包括系统软件、系统技术文档以及用户操作手册。

考核是检验实践成果的主要手段,科学、合理的实践考核对于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考核也是一个较难把握的环节,既要考核学生的独立编程能力,也要考查其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要考虑其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文档编写能力、纪律性等内容。为了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实际效果,我们实行分阶段考核,各阶段成绩综合在一起构成最终集中实践成绩。成绩由平时表现、中期检查(抽检)、实践答辩和实践报告四部分组成。其中,平时表现占总成绩10%,中期检查(抽检)占总成绩10%,实践答辩占总成绩40%,实践报告占总成绩40%,汇总后总成绩以等级表示。

中期检点考察其开发进度,内容包括调研程度、开发平台及环境的选取是否合理、需求分析是否充分,开发进度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延迟等。

答辩重点考察软件功能、实现的难易程度、技术含量,界面友好性等。具有创新性的作品,适当加分。答辩流程为组长汇报软件的设计思想、主要技术、任务分工等情况,并演示软件,指导教师提问各位成员所设计的模块。老师根据项目完成效果确定这个组的等级,按照工作量大小再确定组内各成员的等级。

实践报告以小组为单位上交,重点考察其规范程度,文档是否齐全,书写是否认真等。

4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不容质疑。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在基础实验基础上的一个提高实践环节。经过实践证明,将主干课程集合成群,按课程群设计集中实践,并辅以严格的组织和管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等综合技能普遍提高,实践效果明显,保证了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建臣. 高等院校计算机学科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改革[J]. 现代企业教育,2006(21):17-18.

[2] 黄传河,黄建中,吴黎兵.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方法设计[J]. 计算机教育,2007(22):87-89.

[3] 黄贤英,李玉桃. 构建面向岗位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11):175-177.

[4] 郑光勇,徐雨明,眭仁武.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J]. 大众科技,2006(7):146-147,149.

[5] 万臣,谢芳,胡泉. 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9(1):33-36.

The Exploration and Realization on Centralized Practical Mode Based on Course Group

LU Ying, TANG Xiao-jun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Dalian 116034,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