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印技术论文

水印技术论文

时间:2022-02-26 02:48:12

水印技术论文

水印技术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电子商务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从数字水印技术的信息隐藏、不可见性,鲁棒性,安全性等特点出发,把数字水印技术应用到电子商务安全保护中,解决电子商务安全中的数字作品版权信息验证,电子票据保护,身份鉴别、篡改提示等问题。

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使电子商务的发展变得更加迅猛。同时网络中一些不可预料的危险环节,也使电子商务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的认证和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并不能全面解决电子商务安全问题,所以一种新兴的信息安全技术——数字水印技术被应用到电子商务中。

一、数字水印定义、功能及原理

数字水印是信息隐藏技术的重要分支。所谓数字水印(DigitalWatermarking)是指嵌入数字载体(包括多媒体、文档、软件等)中的数字信号,它可以是图像、文字、符号、数字等所有可以作为标识的信息。数字水印既不影响原始载体的正常使用及存在价值,也不容易被人感知。

通过隐藏在载体中的标识信息即数字水印,可以达到验证和确认内容提供者、购买者、隐藏信息或判断载体是否被篡改等目的。

数字水印算法的原理大都相同,即对时(空)域或变换域中的一些参数进行微小的变动,在某些位置嵌入一定的数据,生成数字水印,当需要检测时,从载体中提取水印,与原水印进行比较,检测水印是否被篡改等。近年来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高和改进数字水印算法,其实都是以提高水印的鲁棒性为目的的。

典型的数字水印算法有以下几类:空域算法,变化域算法,压缩域算法,NEC算法,生理模型算法等。

二、数字水印的特点和分类

根据数字水印的定义及功能,可以看出数字水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不可见性:数字水印作为标识信息隐藏于数字作品中,对拦截者而言,应不可见。

安全性:数字水印应当具备难以篡改或伪造的要求,并应当具有较低的误检测率和较强的抵抗性

鲁棒性:在经过多种信号处理过程后,数字水印仍能保持部分完整性及检测的准确性。

脆弱性:能直接反映出水印是否遭受篡改等。

根据不同标准,数字水印分为以下几类。

按照水印特点划分:鲁棒性水印和脆弱水印。

按照水印隐藏位置划分:时域数字水印、空域数字水印、频域数字水印等。

按照水印检测过程划分:明文水印和盲水印。

按照水印是否可见划分:可见水印和不可见水印。

按照水印内容划分:有意义水印和无意义水印。

当然,数字水印还可以按照用途、水印载体等多种方式来划分成更多的小类,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三、数字水印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数字水印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集中表现在电子商务安全保护问题中。电子商务安全可以分为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复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要解决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必须把信息安全作为问题切入点。

目前,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方面已经使用到了加密技术,安全认证技术等多种安全保护技术,但仍有部分问题得不到解决。

首先,电子商务中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问题。在知识产权体系日益完善的今天,版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数字作品提供者必须正视的问题。研究者试图寻找一种方法,既不损害原作品,又达到版权保护的目的,于是,与传统水印功能几乎相同的“数字水印”被应用到电子商务中。数字水印技术利用信息隐藏原理使版权标志不可见或不可听,“悄然”存在与数字作品之中。

目前应用数字水印来解决版权保护问题多用在软件作品中,比较著名的就是IBM公司的“数字图书馆”软件的数字水印功能,以及Adobe公司的Photoshop软件中集成了Digimarc公司的数字水印插件。

其次,电子交易中的电子票据的防伪问题。随着商务活动电子化和自动化的转变,许多交易活动都转变为电子交易,其中电子票据的安全保护变得犹为重要。数字水印技术可以在交易双方的电子票据中嵌入交易时间和签名等认证信息,使交易过程具有不可抵赖性。而且数字水印技术在电子票据中隐藏了不可见的标识信息,无形中也增加了不法分子伪造篡改票据的难度。水印还具有法律效力,可以在交易出现法律纠纷时,作为证据使用。

还有,身份验证信息的真伪鉴别问题。目前,用于信息安全的加密技术对于电子形式的身份验证信息具有良好的保护功能,但无法作为书面凭证进行鉴别。而通过使用数字水印技术,把电子身份验证信息隐藏到普通的凭证图像当中,使身份凭证具有不可复制和不可抵赖等特性,实现了电子信息和书面信息的双重保护。

重要标识信息的隐藏和篡改提示。许多交易作品的使用必须依赖作品中一些标识信息,如果直接把此类信息标注在原始作品上,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利用数字水印技术就可以把重要信息隐藏在原始作品中,通过特殊的阅读程序(水印检测工具等)来读取。数字水印技术还可以用于数字信号的篡改提示,通过水印的状态来检测数字信号是否遭到篡改。

通信过程的信息隐藏。用于信息安全保护的常用方法是对数据进行加密,这样往往更容易引起攻击方的注意,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在人类视觉、听觉等无法感知的范围之内,对各种时(空)域、变换域进行微小的改变,从而实现信息隐藏,达到通信过程信息安全保护的目的。

四、结束语

数字水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安全保护技术应用到电子商务中,表现出其显著的作用和功效,因为区别于传统的数据加密技术或安全认证技术,为信息安全保护领域带来了新思路。但是,由于目前数字水印技术本身并不完善,应用到电子商务中还存在很多实际的问题。例如,水印检测的简便性,水印的鲁棒性,等等,这些也将作为研究者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水印技术论文范文2

古人在造字时,赋予每个单字丰富的表达意思。所以今天再看艺术的问题时,我们不妨做次拆字游戏来探讨。其包含两方面的含义:“艺”是思想内涵,审美意识,所属“立意”范畴;“术”是媒介载体,技术手段,工具材料,属于“操作”范畴。

其实,关于“艺”与“术”的博弈,早在古代就有所定义。画家谢赫的“六法论”把“气韵生动”摆在了首位,这就是“艺”,而“经营位置,随类赋彩,应物象形,骨法用笔,传移模写”是手段,即是“术”。

当代水彩画已经进入多元化的发展。新观念和新技术的介入不断地丰富着水彩画的表现形式。画种之间的借鉴和运用往往成为绘画语言的突破口,不同画种之间的碰撞给水彩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我的创新课题《印制技法在当代水彩画中的运用》正是从技术入手,来研究技术背后的艺术表现。

一、创新课题中关于“术”的问题

水彩画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画种,其技法也是纷繁复杂的。我创新课题《印制技法在当代水彩画中的运用》尝试整合版画中的特有的痕迹,通过版画的印制技术,来探究画种之间的融合带来的可能性。

下面是创新课题《印制技术在当代水彩画中的运用》的技术介绍。

(一)借鉴传统版画拓印的技术:拓印是利用不同的材质(玻璃板,有机玻璃板等)间对水的亲疏性,来创造出不同的挤压痕迹。这种特殊的挤压痕迹,为我们创作提供了很多偶然的因素。我们通过吸收传统物象(例如鱼,青花和漆器演变等)利用这种特有的痕迹,对物象进行解构,尝试赋予物象新的含义。

(二)丝网“漏板”印制技术:丝网版画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印刷技术,当代波普艺术和标签艺术等形式正是通过丝网印制技术的介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丝网印制的颜料属于透明颜色,这点正好促使其可以和水彩画之间实现交叉和融合。通过丝网“漏板”技术的引入,可以在水彩领域中尝试新的表现形式。

二、创新课题中关于“艺”的探讨

(一)综合版拓印技术的延伸

综合版拓印在制作肌理上,有巨大的优势。正是受到版画中变幻莫测肌理的启发,创新课题尝试将印制的痕迹与物象之间进行组合,并运用到水彩画创作中。借鉴综合版画殊的印制肌理效果,来增添水彩画中趣味性的语言,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表现形式。

在实验创作中,将综合版拓印的痕迹与传统的青花纹样相互结合(图1),并依附在传统物象上(如鱼,陶瓷等)。根据画面整体需要来调整肌理与物象的位置。主观的删减或是自然的保留,都为画面提供了解读与思考的因素。

在视觉表现上,印痕具有独特的艺术趣味。斑驳的青花印迹在创作过程中变成了有效成分,经过艺术加工被赋予新的文化意义。青花纹样作为传统艺术中的典型要素,蕴含着传统艺术文化精神和审美价值。在绘画语言的角度上看,正是借助抽象形式的印痕来再现视觉语言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印痕语言作为视觉艺术中的元素自然的成为具有意义性的语言符号。青花的视觉形式已经不是最初的痕迹表象,通过艺术创作,它已经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痕迹肌理自身的审美价值也给当代水彩画发展带来了重要启示。水彩画的研究大多只停留在形式语言的表面上,应该更多的挖掘内在的精神和审美涵义。水性绘画材料的质感和肌理审美属性作为艺术实践的精神层面,是一种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活动。艺术创作作为一种载体,给观众提供了一种直接进入艺术本体的方式。

(二)对现代艺术表现形式,观念的借鉴和运用

创新课题将丝网版画与水彩画进行了有机结合。版画中独特的印痕语言,在技术上和观念上都给水彩画创作注入了一种新的力量。

印痕在水性材料绘画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不仅仅是丝网版画技法中留下的独特肌理。在新的构架中,印痕成为观念性表达的载体。通过对版画印痕的观念表现,赋予水彩画以新的解读。

丝网版画的制作过程是一种具有前卫性的创作方式。它在观念上将版画特征和当代视觉文化的特性联系起来。印迹看起来毫无意义,但经过画面制作后,都赋予其现实含义。作品《玩具之条形码系列》(图2),正是通过这样的手法,将儿时的玩具贴上了商品社会的标签,物品以条形码的形式体现价值。但代表着回忆的玩具又将怎么衡量?系列作品正是通过丝网印迹来体现这种反差和思考,使观者从版画印痕和水彩画组合中得到全新的视觉感受。

丝网版画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中正是利用丝网印痕的形式,来表达了对现代文明社会的生产方式所带出的单一,无中心及本体论消失的一种反讽和思考。印痕成为了构架现实与艺术表现的载体。使用印痕作为绘画语言与社会生活建立起直接联系。印痕不再是一种效果肌理,不再是一种工具手段,而是一种符号和象征,是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表现方式。

当下水彩画的发展对于当代艺术的涉及甚少,艺术思潮也很少会涉及水彩画。这当然与水彩画自身的局限性有关。创新课题中,尝试将丝网版画和水彩画相互融合。通过现代思维与现代表现手段结合,将创作理念,艺术符号注入水彩画中。运用丝网印痕的时代性和创新性来丰富水彩画的表现形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绘画技术和观念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艺术创作中更多需要创新意识的表达,才能符合大众的审美观,才能推动水彩画艺术的发展。

综上所述,创新课题《印制技术在当代水彩画中的运用》吸收了不同的版画印制方法,运用特有的印痕语言来拓展水彩画绘画语言。通过引入技术手段,来提升对水彩画艺术价值的思考。我们不妨把它看成这样一个流程:印制技术―― 整合语言――艺术表现。

从技术层面来看,语言的表达离不开技术技法,创新课题中吸收了版画特有的元素,而版画中技术的独立性,就体现在它的“印”的结果上。通过印制的痕迹传达观念和思想。

印制的痕迹经过主观意识的整合,提炼出适合的绘画语言,再运用到水彩画中。提炼和整合的过程是艺术家主观思维的表达,如何让特有的印痕语言有意义的出现在画面中,如何赋予这些抽象的印痕语言在画面中的涵义。这是从绘画语言升华到艺术思考的尝试过程。

当肌理概念延生到其背后的艺术思考上时,水彩画创作内涵也得到了升华。通过技术手段,将艺术家的思想观念用当代的绘画语言呈现出来。无论是传统青花的象征,还是具有商品社会的条形码,以印制的方式,转化为绘画语言,并在水彩画中进行试验。这本身就是一种水彩画的绘画语言和表现方式的拓展和创新。

水性媒材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态势,水彩画的发展也在顺应时代的变更不断地进行更新,将多种媒介引入水彩画语言范畴里,使其摆脱“小画种”的束缚,真正成为阐述艺术观念,表达艺术思想的有力手段。

关于水彩画“艺”与“术”的博弈还在继续,我们的探索也在继续。

广西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课题,项目编号:ycsw2012086

参考文献:

[1] 蒋跃.《东西方绘画的交汇:中国当代水彩画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 杨峰.《综合材料版画技法》.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

水印技术论文范文3

中心词汇:数字水印中小企业信息化

1数字水印

1.1基本概念所谓数字水印技术,就是将代表版权标志的信息如:数字、序列号、文字、图像等嵌入到多媒体数据中,以起到版权维护、秘密通讯、文件真伪鉴别和产品标志等作用。数字水印系统的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X为原始载体,W为水印信息,在用户密钥K的控制下经过运算在原始载体X中嵌入水印W,失掉被维护信号S。被维护信号S在各种攻击下变为失真信号E。

1.2数字水印的基本要求普通来讲,数字水印系统具有如下几个基本要求。

①不可感知性(透明性):即要求在水印嵌入后原始作品没有清楚的人为修正痕迹,这是数字水印系统的一个重要要求。

②鲁棒性:鲁棒性要求对原始载体停止一些罕见的信号处置甚至是恶意窜改后依然可以检测出水印信息,这是数字水印系统的另一个重要要求。

③对给定水印的提取或验证:无论嵌入的水印信息是特定的信息或图案,还是可答应随机序列中的恣意一种,都要求在水印检测时可以正确提取和验证。

1.3数字水印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可将数字水印停止不同的划分,主要划分有:

①依照数字水印嵌入以后的表现方式可分为:可见数字水印和不可见数字水印。

②依照数字水印的鲁棒性可分为:软弱性数字水印、半软弱性数字水印和鲁棒性数字水印。

③依照宿主信息类型可分为:图像数字水印、音频数字水印、视频数字水印、文本数字水印等。

④依照水印嵌入的位置可分为:时域数字水印、频域数字水印、时/频域数字水印、时间/尺度域数字水印等。

1.4数字水印的运用范围数字水印作为一种有效的数字产品一切权维护技术有着普遍的运用。本文列出几种曾经提出的或实践的水印运用:

1.4.1广播监视:这是数字水印技术被最先提出的运用范围,所谓广播监视就是经过识别嵌入到作品中的水印信号来鉴别作品是何时何地被广播的。在具体完成进程中,通常将鉴别信号独立地嵌入到原始广播信号的独立区域之中,由于水印信号在广播信号分帧之间传送,不会对原始音频信号发生丝毫影响。在水印提取进程中,经过检测广播信号中的水印信号来判别特定的广播内容能否在特定的频道和时间播放。

1.4.2一切者鉴别:罕见的印刷水印文本方式的“版权、日期、拥有者”等,虽然代表了数字产品的版权信息,但存在一定的限制而无法充沛满足版权一切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关于图像而言,文本类型的水印在很大水平上降低了图像的审美,使它们看上去很不雅。

相比而言,数字水印比文本更适宜于一切者鉴别。假设发作了版权纠纷,则可以经过水印检测器来判别带水印的作品的拥有者,甚至是在运用了可以消弭文本版权标志的方法修正了作品之后。

1.4.3操作跟踪:关于数字水印的操作跟踪来说,数字水印记载了对带水印作品停止过的一步或更多操作。通常在这种运用前提下原始数字作品的版权一切者会在数字产品的每份正本中放置不同的水印。一旦发作数字产品被滥用等行为,版权一切者可以经过嵌入的水印信息查明应该由谁担任。在这种运用中,数字水印记载了谁合法购置了作品正本或是将正本分发给了谁。

1.4.4内容认证:经过运用一些很难被检测到的方法,使得窜改数字作品变得越来越轻易,同时被窜改数字作品也很难被人发觉。一种很好的处置这种效果的方法就是用数字水印技术直接把表示作品版权信息的一切者签名直接嵌入在数字作品里。这种表示作品版权信息的一切者签称号为认证标志。通常含有这种水印的作品,即使是经过最细微的修正都会变为有效。

2数字水印在企业信息化中的运用

2.1产权维护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生活中占据着极端重要的位置,如何维护其所消费数字产品的知识产权,使企业可以正常有序开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由于数字产品具有易复制、易传达、易窜改、易伪造等特性,因此有必要采用数字水印等信息隐藏技术完成知识产权维护。数字水印技术经过在原始数字产品中嵌入各种表示版权一切权的信息,当发作版权纠纷时,经过可信的第三方完成一切者鉴别和一切权验证。

2.2票据防伪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开展的明天,传统的票据防伪方案如防伪水印纸、票据防伪油墨、智能谱分析防伪技术等已不顺应以后票据管理识别的要求,可行的高科技票据防伪技术势在必行。数字水印技术在票据防伪中的运用拓宽了传统票据防伪的思绪:结合票据防伪的共同性质和数字水印的基本原理,将有意义的票据公章信息以不可见的方式隐藏在电子票据中,再引入其它密码学加密技术,使得每一种票据嵌入水印信息的内容、方式、位置、强度等都不同,使伪造者难以仿冒伪造。

2.3隐蔽通讯隐蔽通讯是数学、密码学、信息论与计算机运用技术相结合的一个交叉性的研讨课题,其道理似乎生物学上的维护色,巧妙地将自己伪装隐藏于环境中,免于被天敌发现而遭受攻击。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普遍运用使得应用公用网络停止保密通讯有了新的思绪,应用数字化声像信号相关于人的视觉、听觉冗余,可以停止各种时(空)域和变换域的信息隐藏,从而完成隐蔽通讯。

2.4窜改提示数据的窜改提示也是企业日常管理中一项很重要的任务。现有的信号拼接和镶嵌技术可以做到移花接木而不为人知,基于数字水印的窜改提示是处置这一效果的理想技术途径,经过隐藏水印的形状可以判别原始信号能否被窜改。

水印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3D打印;文献综述;建筑业

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3D打印技术不断进步,逐渐走向人们的视野。李晓梅(2014)认为自3D打印机发明30余年来,经历了迅猛发展已成为当今最有生命力的先进制造技术之一[1]。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针对3D打印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找出优点及不足,为3D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提供发展方向和理论参考。

一、3D打印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

(一)3D打印技术概念

江洪(2013)认为3D打印技术是一种增加制造技术,采用分层制造,逐层叠加的方式形成三维实体的技术[2]。李小丽(2014)总结道,3D打印是包括CAD建模、测量、材料、数控等学科[3]。

(二)3D打印技术在建筑业应用优点

李福平(2013)认为3D打印建筑技术优势为速度快;不需要使用模板,可以大幅节约成本,并且具有低碳、绿色、环保的特点[4]。杨健江(2015)认为相较于传统建筑模式,3D打印不仅节约资源,利用废弃物进行制造[5]。丁烈云(2015)认为建筑3D打印数字建造技术满足日益增长的非线性、自由曲面等复杂建筑形式的设计建造要求,是全新的设计建造方法论的革新[6]。

本文将建筑3D打印技术的优点整理如下:

1.基于施工层面。根据图纸以及相关数据,就可制造出建筑墙体、楼板等,大大节约了建筑时间;从设计文件里获得各种指令并进行工作,要求操作业者掌握的操作技能水平要求很低,一方面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将操作者对产品质量带来的影响因素降到了最低;避免了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事故和伤亡。

2.基于经济层面。所需要的材料多可以就地取材,极大节省建造的运输成本;零部件生产一体化成型,既缩短了制造时间,节约了人力成本,又减少了采购及运输成本;仅需更换设计文件和打印材料就可生产不同的零件。

3.基于材料层面。采用增材制造方法,材料利用率高;3D打印技术可打印出高成本曲线建筑;遵照计算机程序,比人工的更加准确,产品质量有保证;打印过程中依据精确的几何计算,采用坚固耐用的材料,质量有保证;墙体是空心的相比钢筋混凝土实心墙体,3D 打印建筑的墙体要轻许多。

4.基于环保层面。原材料可以来源于建筑垃圾、工业垃圾,达到了节能环保、资源再生和改善环境的目标;采用干法施工可避免施工粉尘和噪声影响,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液等有害物质低,减少材料浪费和排污;打印过程几乎不产生噪声和大振动。

(三) 目前建筑3D打印技术存在的问题

3D打印技术虽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弊端。

1.精度问题。3D 打印技术由于工艺问题导致两层材料之间不能光滑过度,且只能形成样式简单且单一的条纹。影响建筑外立面的美观性。而在一定微观尺度下,如果需要制造的对象表面是圆弧形,那么这种具有一定厚度的条纹,就会造成精度上的偏差。

2.行业规范问题。3D打印建筑在行业内还没有任何相关的规范条例。使用年限和房屋产权等一系列问题都没有权威部门的认可。

3.材料性能问题。3D打印建筑多数为低矮建筑,相较于传统方式,在强度、刚度和加工性上均有不足。且其打印是水平逐层打印,缺少纵向钢筋。

4.设备问题。受限于工作原理,目前3D打印机打印速度较慢,且设备和原材料的价格居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3D打印技术的发展。

5.伦理安全性问题。伴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体器官的3D打印技术面临着伦理上引起大众质疑的困境。3D打印技术引发的安全风险也收到相应的质疑。

二、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3D打印技术的相关知识及其在建筑业应用的优缺点、发展前景的梳理和归纳,得到如下结论:

首先,缺少关于适应多元材料的打印设备系统和工艺流程系统的研究,缺少交流和互相融合。

其次,国内外学者研究建筑3D打印研究的初步成果较多,但是缺乏系统、完善的方法体系。

最后,3D打印技术近期发展迅猛,但3D打印的相关专业规定及法律条文并没有得到良好的研究。为避免矛盾与事故的发生,解决由3D打印所造成的冲突,建立公平、公正、完善的相关规定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刘晓梅.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3D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D].东华大学,2014(11)

[2] 江洪,康学萍.3D 打印技术的发展分析.新材料产业,2013 (10): 30-35.

[3]李小丽,马剑雄. 3D打印技术及应用趋势[J]. 自动化仪表,2014,01:1-5

[4]李福平,邓春林,万晶.3D打印建筑技术与商品混凝土行业展望[J].混凝土世界,2013,03:28-29.

水印技术论文范文5

木版水印是以雕版木刻为载体,用水溶性颜料来印刷的复制艺术。充分利用水分和纸张的融合性,恰到好处地表现不同色彩和色阶,水分的掌控是十分关键的技术。用水印方法印制的作品,其色彩的浓淡深浅、对象的阴阳向背等,都能随心所欲地表现出来,艺术效果可达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反映了当前时代的印刷技术水平,展现了当前时代的绘画艺术特色。它不仅是科技和艺术的结合,而且是传统文化的独特传承。

木版水印的始祖是雕版印刷术,源起于何时,有隋代说,也有唐代说,众说纷纭,历代的学者都有着不同的见解。隋代说的代表是明代的陆深。而目前所见世存最早的、有明确年代记录的雕版印刷的实物,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斯坦因在敦煌所发现的《金刚股若波罗蜜经》卷首扉页的《祗树给孤独园》图,画面描写了释迦牟尼佛威坐在须弥莲花座上,在祗树给孤独园的经筵上说法的情景。末尾刊有“唐咸通九年(868)四月三十五日王为二亲敬造普施”的题记。画而内容非常丰富,人物神兽各具姿态。考其挺拔而又道劲的线条,以及雕版时转折顿挫的适度水平,可断在雕印技巧方面已达到了很成熟的阶段。

唐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而且表现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等方面。唐代经济的发展,为佛教的兴盛普及,提供了物质基础;唐代佛教的兴盛,为雕版印刷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目前所见唐代的雕版印刷实物,多为佛教宣传所最通俗的作品,以佛经、佛图、佛画、佛像的形式出现,且社会占有量极大,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平民百姓,都希望通过佛教的造像、经文来体会教义,想通过传经等手段表达自己的虔诚、积累自己的功德。正如郑振铎先生曾言:“初期版画之为宗教图像、信仰象征,中外无殊也。”

五代时期,雕版印刷的单幅佛像已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被广泛用于信徒供养或随身携带以避祸趋福,如刻于五代的《大圣毗沙门天王像》是目前较早的单幅佛像。宋元时期,独幅的雕版印刷作品增多,内容是与佛教有关的经变画,也有民间风俗题材的装饰画,成为了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同时,书籍插图也是雕版印刷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满足社会需求,取材范围极广泛,如《梅花喜神谱》等,雕版印刷成了民间百姓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之一。明代的雕版印刷,早期沿袭了宋元时期的传统风格,包括内容、构图、雕印、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晚期则由于文人的积极参与,形成了流派纷呈、技术精湛、百花齐放的局面,成为最兴旺时期。

雕版印刷技术发明以后,虽然解决了文字和图像的黑白印制,但是人们对还原度更高的彩色印制仍情有独钟。于是,人们逐渐找寻到了一种最为简单易行的墨线填彩方法,即将雕版印刷和手工上色结合在一起,先用雕版术印出黑色部分及分割颜色的黑色轮廓线,然后用手工涂绘上相应的颜色。《炽盛光佛降九曜星官房宿相》采用的就是墨线填彩的技术,它是在墨印后填上红绿蓝黄四种颜色而成的。漏印也是一个简易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对称的图案。如辽代《南无释迦牟尼像》即是用两套版子漏印,先漏红色,再漏蓝色,再手绘黄色。由于是对折漏印,因此右边的“释迦牟尼佛”则成了反字。朱墨套印是最早的套版印刷,如元至元六年(1340)中兴路资福寺所刊的《金刚经注》中的“无闻和尚注经”插图,即是由朱墨两色刷版套印而成的。

木版水印是雕版印刷技术之一,明代称作版,是雕版印刷技术发展的成果,也即今天所谓的套版彩色印刷。作为一种印刷技术,明代晚期的胡正言(1584-1674)将其总结、提炼到了顶峰的阶段,其所印制的《十竹斋书画谱》(成书于明代天启丁卯年,即公元1627年)和《十竹斋笺谱》(成书于崇祯甲申年,即1644年),为此技法的集大成者。李克恭在《十竹斋笺谱叙》中日:“十竹斋诸笺谱,汇古今之名迹,集艺苑之大成,化旧翻新,穷工极变,毋乃太盛乎!而犹有说也。盖拱花版之兴,五色缤纷,非不灿然夺目。”其制作过程是:根据原稿的不同颜色和色阶、各种线条和皴法的不同表现,分解勾描后雕刻成套版,再依照由浅到深、由淡到浓的原则,将不同的颜色逐次套印,印成与原稿基本一致的复制品。成套的雕版有七八块,也有十几、几十块的,甚至上百块的,犹如并陈,故明代人称之为“版”。李克恭在《十竹斋笺谱叙》中曰:“版有三难,画须大雅又人时眸,为此中第一义;其次则镌忌剽轻,尤嫌痴钝,易失本藁之神;又次则印拘成法,不悟心裁,恐损天然之韵。去其三疵,备乎众美,而后大巧出焉。”

木版水印是一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艺术科技,随着图案和色彩的逐渐增多和复杂化,其所承载的内容信息量也在逐渐增大。历经几百年的变革后,无论在技术和艺术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虽然木版水印的工艺极为复杂,与现代印刷术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但其仍有着独到的优势。对于超大型的画幅,用现代机器只能印刷部分再逐一拼接,并且着色处不可避免会留有细微的网纹,而木版水印则没有以上的弊端,能够更生动真实地还原原作。在艺术科技的传承中,我们不能忽略木板水印这朵独特的艺术奇葩。我们有理由保护这个伟大的技术,让属于民族的艺术走向世界,代代相传。

水印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数字水印技术;水印的检测技术;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1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通过网络向人们提供的数据服务也会越来越多,如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出版社、数字电视、数字音频、数字新闻等,这些服务提供的都是数字产品,数字具有易修改、易复制、易窃取的特点,因此,数字知识产权保护就成为基于网络数字产品应用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传统的加密技术无法有效地解决数字产品的盗版问题,若采用传统的加密技术,密文只存在于通信信道或送达最终用户之前,当密文形式的数字产品送达用户后,必须授权用户解密并使用,一旦被解密,数字产品就完全变成明文,此时媒体提供者就无法制约合法用户的非法拷贝与再次分发。

一、数字水印技术的特点

数字水印是指嵌入在数字产品中的、不可见的、不易移除的数字信号、可以是图像、符号、数字等一切可以作为标识和标记的信息,其目的是进行版权保护、所有权证明、指纹(追踪多份拷贝)和完整性保护等。版权保护数字水印包含数字产品的出处和版权所有者标识等,能够为版权拥有者提供版权证明,在版权纠纷中维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这就像给视频信号、音频信号或数字图像贴上了不可见的标签,用以防止非法拷贝和数据跟踪服务,提供商在向用户发送产品的同时,将双方的信息代码以水印的形式隐藏在作品中,从理论上讲这种水印应该是不能被破坏的。当发现数字产品在非法传播时,可以通过提取出的水印代码追究非法传播者的法律责任。

注:数字水印技术与信息隐藏技术具有很多共同的特点,都是采用信息嵌入的方法,可以理解为信息隐藏概念更大,数字水印技术是隐藏技术的一种,但通常讲到的信息事隐藏(狭义上)是隐秘和保护一些信息传递,而数字水印是提供版权证明和知识保护,二者目的不同,因此在本书中加以区别讲解。

数字水印能够证明和鉴别版权所有者身份,具有较强的证明能力和说服力,数字水印应具有以下特点:

(1)鲁棒性:指嵌入数字水印的媒体在受到无意损害或蓄意攻击后,仍然能够提取数字水印,如加入图像中的水印必须能够承受施加于图像的变换操作(如加入噪声、滤波、有损压缩、重采样、D/A或A/D转换等),不会因变换处理而失去,水印信息经检验提取后应清晰可辨。

(2)不可见性(透明性):数字水印不应影响主媒体的主观质量,如嵌入水印的图像不应有视觉质量下降,与原始图形对比,很难发现二者区别。

(3)安全性:数字水印的应能抵御各种攻击,必须能够唯一地标识原始图像的相关信息,任何第三方都不能伪造他人的水印信息。

二、实现数字水印需解决的问题

实现数字水印的有效应用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如消除在视频保护中数字水印与视频的相互影响,在版权保护系统中建立合理的数字水印协议等。此外,数字水印技术更注重嵌入信息与载体的完整性和鲁棒性,数字水印的抗攻击能力是其关键性能指标,某些攻击(如几何变换攻击、灰度直方图调整等)对于数字水印攻击还是非常有效的。

数字水印技术将一些标识信息(即数字水印)直接嵌入数字载体(包括多媒体、文档、软件等)当中,但不影响原载体的功能或使用,也不容易被人的知觉系统(如视觉或听觉系统)观察或注意到。

嵌入数字水印,即按照特定的嵌入算法将数字水印嵌入宿主(图像、音频、视频等)中,输入水印、要保护的载体数据,以及密钥(对称密钥或公钥),输出嵌入水印的数据。数字水印的提取(检测):在需要时将数字水印提取出来,以证明媒体的版权归属或识别版权所有者身份。进行检测水印时,输入原始水印或原始数据、测试数据、对应密钥,输出水印或可信度测量值。

三、评价数字水印技术的优劣

在版权保护应用领域,数字水印技术的评价指标通常包括两个方面:(1)鲁棒性,数字水印算法的鲁棒性基于攻击测试评价,常见的对数字水印的攻击包括低通滤波、添加噪声、去噪处理、量化、几何变换(缩放、旋转、平移、错切等)、一般图像处理(灰度直方图调整、对比度调整、平滑处理、锐化处理等)、剪切、JPEG压缩、小波压缩等,通常通过计算归一化相关度量提取出数字水印和原始数字水印的相似程度,以此衡量数字水印的鲁棒性;(2)不可见性,数字水印的不可见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数字水印的不可察觉性,另一方面指数字水印不影响宿主媒体的主观质量。数字水印的隐蔽性一般峰值信噪比PSNR来衡量。

对数字水印的攻击。盗版者攻击数字水印的目的是通过数字产品的少量处理,在不影响数字产品使用价值的前提下,破坏作为版权标识的数字水印,使版权所有者失去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依据,从而牟取利益。所以盗版者对数字水印的攻击一般会力求不影响数字产品的质量,否则盗版者也无法获得利益。

四、水印的检测

水印检测狭义上指检测器通过一定的方法判断载体数字产品中是否含有数字水印,而水印提取是指检测器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数字产品中的数字水印信息提取出来。水印提取追求尽可能地获得原始的水印信息,而水印的检测目的是判断水印的有无,或判断水印符合度。从广义上讲,这两种技术都可以称为水印的检测技术。一般意义上,检测技术应考虑以下问题:水印信号本身的特性,水印信号的类型、安全参数等确定性参数,及强度、冗余度、概率分布等各种统计特性;水印传输、使用过程中遭受的噪声等无意攻击对原水印信号的影响,以及非法篡改、去除等恶意攻击对原水印信号的影响;水印信息与载体文件的叠加方式,即特定的水印嵌入技术。

参考文献:

[1]张浩军,杨卫东.信息安全技术基础[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10.

水印技术论文范文7

【关键词】烫印 热烫印 冷烫印 数字烫印应用 绿色环保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轻工、包装印刷行业发展迅速,人们对商品包装、书籍封面等印刷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光谱色彩,又要有金属色彩,商品的包装装潢已成为促进商品流通的重要手段。采用烫印工艺,使印刷品具有图案清晰、美观,色彩鲜艳夺目的效果。在印制的烟标上,烫印工艺的应用占85%以上,在皮革、棉布、塑料、玩具及玻璃等行业,烫印工艺也有广泛的应用。

1 烫印相关理论

1.1 烫印的定义

烫印,亦作“烫金”,由于是以金银色为主。传统的烫印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运用装在烫金机上的模板,使印刷品和烫印版在短时间内合压,将电化铝箔按烫印模板的图文要求转印到被烫印材料表面的一种印刷装饰工艺。

1.2 烫印的原理

电化铝烫印是利用热压转移的原理,在合压作用下电化铝与烫印版、承印物接触,将铝化层转印到承印物表面。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由于电热板的升温使烫印版具有一定的热量,热熔性的有机硅树脂脱落层和胶黏剂受热熔化,有机树脂溶化后,其粘结力减小,滤层便与基膜剥离,热敏胶黏剂将铝层粘接在烫印材料上,带有色料的铝层就呈现在烫印材料的表面,随着压力卸除,胶粘剂迅速冷却固化,铝层牢固地附着在承印物上完成一次烫印过程。完美的烫印效果主要取决于温度、压力和烫金速度三者相互配合的水平。

1.3 烫印的特点

烫印的主要功能:(1)表面整饰效果,提高产品的附加值;(2)赋予产品较高防伪性能,采用全息定位烫印商标标识,防止假冒、保护名牌;(3)能够表现产品包装的个性化而且安全环保。

1.4 烫印的分类

烫印的种类繁多,主要有热烫印、立体烫印、全息烫印、冷烫印,随着烫印箔质量和烫印工艺的改进,烫印不断发展,并且广泛应用在不同领域。

1.5 传统烫印工艺流程

电化铝烫印工艺流程一般包括烫印前的准备工作、装版、电化铝箔安装、垫版、烫印工艺参数的确定、试烫、签样、正式烫印等几项,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2 热烫印和冷烫印

2.1 热烫印技术

热烫印技术主要优点是:(1)质量好,精度高;(2)烫印箔的选择范围较广,对不同基材的烫印箔都适用;(3)能够进行立体烫印,通过计算机数控进行雕刻制版的方法来制作立体烫印版,使烫印图文有立体层次感。

在热烫印技术拥有诸多优点的同时,也有以下缺点:(1)需要采取特殊的设备进行加热;(2)需要制作烫印版,时间周期长;(3)工序多,污染高,成本高。

2.2 冷烫印技术

冷烫印技术是一种全新的烫印工艺,不需要使用加热后的金属印版,而是将黏合剂直接涂在需要装饰的图文上,烫印时电化铝箔与黏合剂接触,使电化铝箔附着在印刷品表面上。

冷烫印具有以下特点:(1)冷烫印工艺成本低、节省能源,生产效率高;(2)烫印的部位上印刷阳离子型UV黏合剂;(3)对UV黏合剂进行固化;(4)借助压力辊使冷烫印箔与承印材料符合在一起;(5)将多余的烫印箔从承印材料上剥离下来,只在涂有黏合剂的部位留下所需的烫印图文。

3 数字烫印技术应用现状

3.1 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数字烫印系统

2015年4月,在广东省东莞市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广东)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上,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展出自主研发的数字烫印系统,该数字烫印系统解决了传统烫印中对制版工序的依赖,完成了烫印技术向数字化和个性化的转变。

DS-210/DS-220烫印系统融合了纳米UV技术和冷烫技术,实现了在各种纸张、皮革、布料、金属、塑料、玻璃、陶瓷版材,以及异型材料表面的烫印,将烫印工艺的应用扩展到更广的领域(图2)。

该数字烫印系统能够实现小幅面承印物的烫印,烫印长度范围:150mm-210mm,烫印宽度范围:50-70mm/50-210mm;承印物厚度范围:0mm-100mm;烫印分辨率可以达到300dpi。

与此同时,还具备平、准、快、省、应用领域广等优势,(1)平:纳米水性UV墨水,保证高清图文完美呈现;双向自动恒温加热,保持烫印材料平整性;压力自动调节,确保压印图案边缘清晰;UV固化,实现异型材料轻松烫印;(2)准:平面防滑处理,保证压印精度;(3)快:免版、免工具设定,压印不需调校位置;双面干燥,提高干燥速度;(4)省:烫印材料采用冷烫膜,生产成本低;设备耐损度高,维护费省。该烫印系统可应用的领域包括:图文精装标书、印刷、标牌、影像、礼品、个性贺卡、庆典等行业。

该数字烫印系统的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1)喷印:喷墨打印机在承印物上打印出图文,该数字烫印系统采用的是水性胶水;(2)将打印出的产品放在加热板上,烘干图文的水分(图文由胶水形成);(3)将产品放在压印平台上,按下开关,产品通过裹有金箔或银箔的压印辊,在平台移动的过程中,由于胶水的黏着力完成了烫印工艺;(4)产品在平台上移动,通过固化装置,完成固化工艺。

3.2 威誉领先科技MGI 3D+IFOil数码上光烫金机

威誉领先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销售的法国MGI JETvarnish 3D是一款采用最新喷墨印刷技术的数字特效UV印刷生产设备,可生产有触感的印刷品。同时,烫金作为国人非常喜欢的一种工艺,长期以来一直局限于传统的烫金工艺,无法高效地进行小批量低成本的生产。

JET varnish 3D与MGI一流的IFOIL烫金组件连接后,可无需印版,在线生产100%数字烫金工艺。两台革命性设备的结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触觉体验(图4)。

MGI JETvarnish 3D的性能强大,具有精品级印刷品质,广泛的纸张适应性,生产速度可达3000张B2幅面每小时,适应工业级生产,数字涂层可至300微米,印刷幅面可达到520mm×1050mm,可达至100micron厚度的油墨触感,可实现盲文印刷,开机后16秒即可完成第一张具有上光、烫金效果的印品。其条码扫描摄像系统使上光工作更加简便,只需通过阅读打印的条形码和工作站的图片便可对可变数据进行数字局部上光。

结语

绿色环保的意识深入人心,传统烫印制版工艺复杂,耗时、耗能、高污染,且烫印操作灵活度差。新的烫印工艺,改变了烫印工艺对印版的依赖,降低了能耗和污染,并且使印刷品更具有光泽度、立体感、金属感、防伪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烫印技术在数字化方面也会得到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舜雄,吴文庄,唐万有.印后加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南静生,王世玉,李召华.印后加工工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张选生,施向东,王淑华.印后加工工艺与设备[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7.

[4]唐万有,蔡圣燕,王丰军,王文凤.印后加工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5]汤文杰.热烫金VS冷烫金[J].印刷世界,2008.

[6]汤文杰.数码印后新产品[J].印刷世界,2009.

[7]汤文杰.解读无版烫金技术[J].印刷世界,2011.

[8]汤文杰,褚庭亮.数字烫金技术为印后加工添彩[J].数码印刷,2013.

[9]熊乙蓉.将绿色和数字化融入产品开发之中[J].印刷工业,2014.

[10]李明.浅谈烫金工艺[J].今日印刷,2014.

[11]仵红.浅谈烫金技术的发展及注意事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水印技术论文范文8

关键词:数字水印;水印嵌入;水印检测;电子签章;应用

0 引言

数字水印技术是目前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的一个新方向,是一种可以在开放网络环境下保护版权和认证来源及完整性的新型技术。创作者的创作信息和个人标志通过数字水印系统以人所不可感知的水印形式嵌入在多媒体中,人们无法从表面上感知水印,只有专用的检测器或计算机软件才可以检测出隐藏的数字水印。

在多媒体中加入数字水印可以确立版权所有者、认证多媒体来源的真实性、识别购买者、提供关于数字内容的其它附加信息、确认所有权认证和跟踪侵权行为。它在数据的分级访问、数据跟踪和检测、商业和视频广播、Internet数字媒体的服务付费、电子商务认证鉴定等方面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自1993年以来,该技术已经引起业界的浓厚兴趣,并成为国际上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

1 数字水印技术原理及特征

数字水印技术是通过一定的算法将一些标志性信息直接嵌到多媒体内容中。目前大多数数字水印制作还采用加密(包括公开密钥、私有密钥)体系来加强保护,在水印的嵌入、提取时采用一种密钥,甚至几种密钥。水印的嵌入和提取方法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数字作品嵌入数字水印不应引起明显的降质,并且不易被察觉。水印信息隐藏于数据而非文件头中,文件格式的变换不应导致水印数据的丢失。

鲁棒性是指在经历多种无意或有意的信号处理过程后,数字水印仍能保持完整性或仍能被准确鉴别。可能的信号处理过程包括信道噪声、滤波、数/模与模/数转换、重采样、剪切、位移、尺度变化以及有损压缩编码等。

在数字水印技术中,水印的数据量和鲁棒性构成了一对基本矛盾。从主观上讲,理想的水印算法应该既能隐藏大量数据,又可以抗各种信道噪声和信号变形。然而在实际中,这两个要求往往不能同时实现。不过这并不会影响数字水印技术的应用,因为实际应用一般只偏重其中的一个方面。

2 数字水印技术在电子签章中的应用

2.1 电子印章的原理

电子印章是在电子政务或电子商务实施中使用计算机技术添加在电子文件的文字内容上面的印章图像。经过这种技术处理的有电子印章图像的电子文件,可以在本地或异地直接使用计算机控制下的文件印制设备输出有效的纸质盖章文件。作为现代密码学与东方印鉴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电子印章实际上就是数字签名加印章图片,数字签名是安全的保证,而印鉴则是权威的象征。电子印章技术要求电子印章和纸质盖章文件紧密结合,同时使用电子印章不能引起本单位盖章印件的混乱。电子印章的使用,可防止伪造纸质盖章文件的犯罪行为。然而,电子印章技术普及使用的前提条件是电子印章必须能被相关法律赋予合法性,同时在法院案件审理时能为印章持有人提供有效和权威的证明。

通过数字水印技术的使用,能实现电子印章的防伪性和不可否认性。所谓数字水印技术,是指采用信息处理技术把版权信息、认证信息等秘密信息(这些信息即数字水印),嵌入到原始数据中去,但不影响原内容的价值和使用。数字水印信息可以是产品的序列号、版权所有者的标志等认证信息。通过特定的算法恢复和检测被嵌水印后,可有效地分析信息失真的情况,判断信息是否被篡改,为版权所有者提供信息被盗版的有利证据。因此,实用的数字水印技术必须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安全性和不可见性。

基于数字水印的电子印章将数字签名技术与数字水印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中数字签名技术主要是对电子文档进行验证;而数字水印技术则侧重于解决电子印章打印出来之后印章的防伪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在印章图片中嵌入不可见的水印信息,通过电子印章软件将含有水印信息的印章加盖到文件中。带水印的电子印章的生成和检测如图3和图4所示。

当盖有电子印章的电子文件发送到收文方时,接收方通过电子印章中所含的数字签名,以验证电子文档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验证通过后,文件可以被打印在纸质材料上。通过手持式水印检测仪对纸质文件中水印的检测,可以实现对文件的真实性、有效性的鉴别,以达到防伪的目的。如果没有手持式水印检测仪此类专用设备,也可以将打印出来的印章扫描进电脑,通过水印提取软件提取水印信息来鉴别印章的真实性。

2.2 电子签章应用

基于数字水印技术的电子印章可实现文档签章、手写签名、签章验证、身份认证、撤销签章、证书查看、移动签章的功能。电子印章在应用时,具有以下技术特点:①利用PKI技术,保证了电子印章中的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抗否认性);②通过采用数字证书和电子印章或手写签名信息的绑定,确保签章信息来源可靠;③系统为每一个电子印章生成惟一序列编号,并与证书绑定,即使是同一个签章图片在不同的时刻生成的电子印章,其序列编号也不一样,从而防止印章位图的非法制作拷贝;④采用标准的散列算法(HASH)产生文件内容数字摘要,确保电子签章和被签文件的紧密绑定;⑤采用标准的RSA、DES算法加密电子签章实体数据,加强了签名信息的安全;⑥通过数字水印技术,实现了签章的不可复制性,即使对整篇文档进行复制,粘贴到新文档中的签章也将显示无效,彻底杜绝利用已有电子签章仿造新的文件。

数字水印技术一般包括三个基本方面:水印的生成、水印的嵌入和水印的提取与检测。数字水印技术实际上是通过对水印载体媒质的分析、嵌入信息的预处理、信息嵌入点的选择、嵌入方式的设计、嵌入调制的控制等几个相关技术环节进行合理优化,使得数字水印具有不可感知性、安全可靠性、稳健性等必需特征。密钥,作为水印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运用数字水印技术的设计方案的重要特色所在。在各种相关的技术方案中,可以在信息预处理、嵌入点的选择和调制控制等不同环节中实施密钥的嵌入。

水印技术论文范文9

档案信息化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音、图像、影像等传统介质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数字档案的使用既可以保护原始档案,又能方便公民查阅,但同时也产生了数字档案的保护问题。由于数字化产品可以毫无损失的复制、存储,甚至重新生成,从而数字档案的非法获取也更为容易。这就迫切地需要对这些数字化的档案进行有效的保护。使用数字水印技术在数字档案中加入水印信息,一方面可以防止其它团体或个人非法使用该数字档案或对该数据档案宣称拥有版权;另一方面可以防止伪造数字档案。

2、特点

数字音视频水印技术横跨了信号处理、数字通信、密码学、模式识别等多种学科。数字音视频水印技术就是在不影响原始音视频信号听觉和视觉质量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算法向数字音视频信号中嵌入易于提取的秘密信息的过程。根据应用目的的不同,被嵌入的信息可以是具有特定意义的信息,如:作者的序列号、单位标志或有特殊意义的文本;可以是用来识别音视频作品的来源、版本、创作者、发行者、所有者以及合法使用者对该作品的所有权的标识符;也可以是不具有任何特定含义的字符串或随机序列,用来进行数字音频作品的完整性认证。水印与原始音视频数据紧密结合并隐藏在其中,只有通过专用的检测器或阅读器才能提取。因此,数字水印技术不仅在验证数字档案真实性和完整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档案工作的信息追踪、媒体宣传和防止伪造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研究内容

针对目前国内外音视频数字水印算法所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水印信息生成:水印可由多种模型构成,如伪随机序列、数字标识、文本以及图像等,研究扩频原理,设计包含音视频作品的来源、版本、创作者、发行者、所有者的水印信息,并采取加密和认证机制。

(2)嵌入位置:研究音视频文件格式与编码特性,研究水印嵌入在原始音视频信号的时域还是频域及位置,如频域的高频系数还是低频系数,将脆弱水印嵌入到感知不重要的高频分量中。研究在视频MPEG-4压缩编码中进行可逆半脆弱水印的嵌入方法,在I帧、P帧、B帧嵌入能够篡改定位的可逆脆弱水印;研究运动矢量对视频嵌入水印的作用。

(3)内嵌强度:研究水印的鲁棒性和透明性(不可觉察性),综合考虑并恰当选取内嵌强度,增强水印抵抗攻击的能力,同时保证原音视频信号的质量。研究低频混合域系数两级矢量量化的多重水印方案;避免鲁棒水印和脆弱水印间的相互干扰。

(4)水印的提取与检测:研究混沌映射与小波域变换理论,研究混沌相变检测微弱有用信号的方法、应用混沌振子相变检测技术的快速检测算法,研究利用最大相似序列向量检测水印的方法盲提取过程。

(5)研究相应的数字水印攻击方法,改进水印算法抵抗仿射变换、滤波、重采样、色彩抖动和有损压缩的鲁棒性。

(6)水印算法的透明性和鲁棒性评估:研究各种不同的评估标准和评估软件,对设计的水印算法进行评估。

4. 关键技术

(1)音视频线性预测系数矢量量化;图像宏块与边缘检测问题;

(2)保持小的峰值信噪比损失PSNR 值<40dB,获得较好的视听效果和透明性;

(3)音视频水印的多重嵌入,对于删帧攻击和篡改定位的鲁棒性保持问题;

(4)音频与视频水印盲检测的重同步问题;

(5)含水印音频或视频的差错掩盖补偿算法。

5. 研究具体措施

(1)分析音视频文件格式与压缩编码标准、分析人类听觉与视觉掩蔽特性;

(2)探讨现有与音视频相关的数字水印技术(如DCT、DFT、DWT),用混沌序定水印嵌入位置,结合均值量化技术对水印在小波域进行嵌入;总结相关技术的优缺点并相应提出改进方法。

(3)以水印透明性和鲁棒性为目标,结合离散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分析特性、离散余弦变换的能量压缩特性以及高阶累积量的高斯噪声抑制特性,设计并实现音视频数字水印的多重嵌入与盲检测算法,在隐藏水印信息的同时,嵌入一个同步信号,使水印具有自同步能力。

(4)设计并实现针对含水印音视频流的差错掩盖补偿算法。利用编码器中解码的数据进行边缘检测确定边缘块与非边缘块,选择P帧中具有最大运动矢量幅值的宏块嵌入水印,给出编解码器严格的补偿方案。

(5)构建实验平台,将嵌入算法、差错掩盖算法和盲检测算法集成起来进行综合测试试验。

(6)研究音视频水印的攻击算法和评估标准,对实现的算法和系统进行攻击测试和评估。用水印测试标准软件用来测试水印方案的鲁棒性,如unzing、Certimark等,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和改进水印算法的性能和安全影响。

6.结语

目前数字水印技术研究有了比较健全的理论体系,但音频和视频水印技术的研究还不甚成熟,存在着很多困难,对音视频水印的评估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特别是水印的安全性研究还有待提高;音视频水印技术在档案数字化上的应用更少。因此,开展针对音视频的水印技术研究对档案数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水印技术论文范文10

关键词 视频水印;数字电视;监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8-0022-02

当前,中国广播电视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广播电视正由模拟向数字化过渡,由单向广播向交互式转变。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三网融合”速度的加快,使我国的数字广播事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机遇存在的同时,也使广电运营商面临许多挑战。现阶段,我国的数字电视视频版权受到侵犯的情况比较严重,如何有效保护数字电视的视频版权,成为数字电视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1 关于mpeg视频水印技术

视频水印技术,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信息隐藏技术。在古代,我国有一种密写术,这种古老的密写术就是视频水印技术的思想渊源。在古代希腊,希腊人把比较重要的军事情报刻在木板上,然后用石蜡将其填平,模板加热,石蜡融化以后,就可以看到木板上隐藏着的密信。

视频水印技术指的就是用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在视频数据的冗余信息中,嵌入版权标记,且不能够影响到原始数据的质量,但人们无法感知到水印的存在,通过水印检测器,才能够检测出隐藏的数字水印信息。

而mpeg视频水印技术是视频水印技术的一种,它是基于压缩域的一种视频水印算法,只要进行了相应的熵解和形成码编码,便可以直接运用到VLC域中。

2基于mpeg视频水印技术的原理

2.1基于mpeg视频水印的数学模型分析

在工程应用数学中,判断两个信号之间是否有相似性,常用的方法是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我们知道,基于mpeg的视频水印的嵌入和提取其实都是一种信号。因此,我们就可以得到两者之间的相关数学模型:

NC=∑i=0X(i)Y(i)∑0M-1X2(i)Y2(i)

在这个式子中,X(i)代表的是嵌入的水印信号,Y(i)指的是提取的水印信号,M则表示的是水印容量。

2.2基于mpeg视频水印的嵌入和提取分析

中国数字电视的信号传输采用的是欧洲的相关标准,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的基于mpeg视频水印的嵌入和提取。

现阶段,根据原始的数据能不能够被压缩,视频水印的嵌入和提取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策略。第一种策略是将原始的视频数据通过编码器传输到网络上,第二种是通过视频传输到网络上,第三种是将原始数据直接传输到网络。在这三种策略当中,第一种策略目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是由于其不需要完全解码以及再编码,而且它的计算不是特别发复杂。

其中,基于mpeg视频水印属于第二种策略。和另外两种策略相比,它增加了一个环节,也就是数字电视节目显示之前的核对和审查,从而确保了数字电视节目的版权,打击非法数字电视节目。

3基于mpeg视频水印的数字电视监控系统模型

数字电视的监控系统是主动式的,它由六大模块组成,这六大模块分别是:第一,节目注册与审查模块;第二,节目审查中心;第三,电子许可证嵌入模块;第四,信号的处理模块;第四,数字水印的提取和判决模块;第五,报警模块;第六,显示控制模块。

数字电视节目的制作商在发行节目以前,要先进行节目的注册,通过节目审查后方可进行节目的发行。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节目是第一次送审,则系统会自动授权审查结构对报送的节目进行审查;如果是二次送审的节目,也就意味着节目已注册过该系统,则系统会直接手段审查机构对该节目进行审查。无论是第一次送审的节目,还是重审的节目,只要通过审查,节目审查中心就可以对其下发不可伪造的电子许可证和密钥。

节目的电子许可证需嵌入电子许可证嵌入模块,嵌入之后,数字电视节目的版权所有者或者是电视节目的制作商就可以委托发行机构对节目进行发行。在节目的接受终端,节目成功接受以后,电视节目信号处理模块对接收到的数字电视节目信号进行相应的解码。

数字电视水印提取和判断模块,负责从数字电视节目信号中提取数字水印,利用提取出来的数字水印,和电子许可证进行对比,进而可以判断出数字电视节目中有没有嵌入电子许可证。视频水印就是利用这种相关性来判断数字电视节目的信号,从而实现对数字电视节目的全天候监控。而报警模块的功能则是,如果一旦发现数字电视节目没有嵌入电子许可证,就把信息发送到审查中心,由审查中心负责存贮,作为将来追求节目所有者或者是发行商法律责任的依据。

当前的监测机制其实更侧重于”事后惩戒“,是一种比较被动的监测机制,而本系统则实现了监控系统的升级,因为它采用的是一种双管齐下的策略:在数字电视节目发行之前,审查中心须对报送节目的电子嵌入卡进行审查;而在节目的接受终端,在节目现实之前,系统也会主动对数字电视节目进行实时的审查与监控。因此,相比现有的监控系统,基于mpeg视频水印的数字电视监控系统也就有了两点优势,一是它保证了只有那些通过了审查的节目才能显示,二是它为打击非法节目的播放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电子许可证嵌入到数字电视节目中以后,可以与节目融为一体。为了确保电子许可证的安全,可以根据需要,在节目播出以前,对电子许可证进行加密处理,在提出视频水印时才用解密嵌入的电子许可证。这也充分说明,电子许可证是不可以伪造的。

4数字电视监控系统的实验

在下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上述算法中的视频水印嵌入模块以及视频水印的提取模块的运行界面。在数字电力监控系统当中,这两个模块是核心,是比较关键的部分。

5结论

数字电视越来越普及,把视频水印技术应用到数字电视中,可以有效保护数字电视的视频版权,确保数字媒体的安全稳定播出。视频水印技术是目前公认的能够保护数字电视视频版权的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本文在视频水印的算法方面实现了新突破,成功进实现了DNW算法。同时,笔者还设计出了基于mpeg的嵌入模块和提取模块。此外,笔者提出的数字电视监控系统,可以有效克服当前系统的弱点,提高数字电视监控的水平。

水印技术论文范文11

关键词:高职印刷包装师资队伍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印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3258

一、高职印刷包装专业教师队伍现状

高职院校印刷包装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为印刷包装行业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能承担企业行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认证。这就务必要求承担人才培养重任的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但就目前开来,高职院校印刷包装类师资力量,主要由以下3类教师组成:

(一)印刷包装类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

为充实印刷包装类专业师资教学力量,各高职院校都引进了一批印刷包装类专业及相关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他们的优点是学历高,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在最新的印刷包装技术方面优势明显。缺点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的实践经验,更缺乏教学经验的积累。而高职印刷包装类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教学中应更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因此,刚出校门的本科生、研究生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再企业实践锻炼和学习,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

(二)聘请或引进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印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从企业外聘或直接引进有一线工作经验的印刷包装类相关人员扩大教师队伍,也是近年来高职院校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法宝,这类人才的优点是长期在企业工作,熟悉本行业、本地区一线人才需求情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能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科研成果给学生讲授本专业实用性知识和操作技能。但他们的缺点是学历低、对新的前沿科学技术知识接受慢,在授课过程中,不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及学生再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计算机类教师或艺术设计类教师转型

由于印刷包装类很多课程都直接与计算机或者艺术设计类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很多的计算机类教师或艺术设计类教师开始转型去做包装。他们的优点是能综合其学科专业知识系统地、深入地讲授专业内容,同时能将印刷包装行业综合叉体现出来,缺点是缺乏印刷专业整体知识结构积累,不能将计算机或艺术设计与印刷行业应用很好地接轨,缺乏行业敏锐度。

二、印刷包装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一)指定专业带头人,制定师资队伍建设3年规划

根据印刷包装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分析和预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市场需求和专业今后的发展方向,由教师推荐和自荐、教研室指定专业带头人,在教研室的指导和督促下,由专业负责人牵头,制定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3年规划:在一届学生的教学周期内,统一讨论制定本专业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根据每个教师的专业特点、技术特长、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确定发展和研究方向;根据每个专业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期组织培养,培养方式有课程进修、学历提高、短期培训、校企合作、挂职锻炼等。同时要求每个专业教师拟定各自的3年发展规划,重点提高自己的综合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及综合管理能力。

(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与实训室建设

高职院校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激励印刷包装类专业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每个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和业务特长,在一个教学周期内,着重进行2一3门专业课程的教学研究,并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课程设计等有完整的认识,同时精通印前、印刷、印后专业实践技能其中的l项或2项,做到在整个印刷包装类专业教学中“专而精”,而不是“大而全”,以此促进专业教师理论知识体系结构的完善;同时高职院校应加大力度进行实训室建设,鼓励教师参与实训室建设,实行承包责任制,从实训室建设方案投标到最终实训室安装调配测试,实行包干到个人,管理到个人,以此促进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增强。

(三)核心课程理论实践课教师同时授课,双方互相学习促进

印刷包装类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课和实践课,可分开由不同的教师授课,其中理论课,可由学历较高、理论研究能力较强的本科生、研究生承担,而实践课的教学过程,则由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技术人员主导。在理论课的传授过程中,实践课教师必须全程参与,一来方便对学生的课堂知识内容有所了解,好安排实践课内容,二来促进自身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在实践课进行过程中,理论课教师也应充当“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练,一起学,达到实践能力的增强。

(四)深入印刷包装类企业挂职,提高教师职业技能

对于印刷包装类专业教师而言,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除了自身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外,扎实的专业技能是必不可少的,而提高专业技能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深入到印刷包装行业和企业中。鼓励教师从学校走进企业、从理论深入到实践,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实质性改变。教师定期到印刷包装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一线,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在教师个人能力向“双师型”转化的同时,还能把专业教学与现代企业生产管理、工艺流程紧密地联系起来,将现代生产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贴近实际。另一方面,也加强了校企合作,为“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实现了人才和市场的对接。

(五)寻求高职对口示范院校师资建设帮助

近年来,国家通过建立高职示范校,拨专项资金支持其建设,使高职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其中高职示范校都有一项任务,就是体现示范的作用,要实现对口支援。对于师资力量教薄弱的普通高职院校而言,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还完全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可以寻求示范校的对口支援,直接将专职教师送入对口示范校进行学习,通过学习,可使专业教师本身的理论教学水平综合得到提高,同时可以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等方面进行借鉴,再结合本地区对印刷人才的需求现状进行改革,最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教育模式。

面对印刷包装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以及社会对印刷包装类专业人才要求的日益提高,高职院校必须把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当做一项长期、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来抓。我们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积极勇敢地探索,尽快把印刷包装类专业教师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能真正地全面适应社会对印刷包装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余节约.关于印刷工程高等教育专业师资培养的思考.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1,(8).

水印技术论文范文12

关键词:印刷工程专业;印刷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02-03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及飞速发展的高新技术在印刷业中的广泛应用,使印刷业正在高速发展并伴随着印刷业的结构巨大转变。印刷行业根据行业的发展需要及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1]。在规划中指出了印刷行业的发展目标,并指出了行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研发人才、创意人才等的缺乏及加强人才培养来提升行业的整体素质的急切要求。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作为印刷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者,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印刷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以之作指导,积极进行印刷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使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行业发展需要。

一、确定新形势下的印刷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者对所培养出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规定。它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又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课程体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实践。它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性质和方向,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始终,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2-3]。

我校的印刷工程专业是部级特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氛围浓厚,有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和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及印刷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我校印刷工程系对印刷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印刷工程相关的基础理论,擅长图文信息处理及印刷复制技术,熟悉印刷设备、印刷质量检测技术、印后加工工艺,了解本专业发展前沿和相关学科知识,具备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能在印刷及相关企业、科研单位以及高等院校从事印刷工艺设计、生产操作、质量管理、组织管理、科研与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印刷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印刷及相关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检测及控制、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毕业时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印刷工程专业主干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印刷、制版等工艺、印刷设备维护、印刷质量检测、印刷企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技术。

3.具有印前图文信息的编排处理以及电子出版物的策划、设计与制作的能力,具有印刷复制工艺的策划、设计、操作和印刷产品质量的检测、测试以及印刷企业生产组织、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印刷材料和设备的选择、测试和使用以及印刷复制工程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研究开发等能力。

4.熟悉国家关于印刷以及相关传媒产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印刷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理论前沿。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的设置关系到人才获得的知识结构是否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本专业从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全局出发,认真研究和处理好各知识层次、各教学环节与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之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课内教学和课外指导之间的关系,并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加强课程之间的整合,避免分割过细、简单拼凑、知识脱节和内容重复,防止“因人设课”和“因无人而不设课”的情况出现。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措施,减少课内学时,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空间。加强课外指导,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丰富教学形式,以多种方法和途径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多次调研、讨论,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地调整,经过调整之后,本专业理论教学总学时数为2356,实践教学环节为43周。调整后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该课程体系在保证学生的理论教学学时满足基本学分的前提下,又保证了课程内容的优化,且扩大了选修课程的范围,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及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全面发展。具体调整如下。

1.通识类与大类专业必修课程的学时比例达到总学时的78%,以突出厚基础的要求,既实现了对学生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的培养,又强化了学生对本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使培养的学生既具有广泛的基础知识,又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以适应社会及行业发展的需要。

2.通识课程增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形势与政策》等职业素质类及身心健康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以及促进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

3.加大了通识类和专业选修课程的比例,分别从原来的6学分增加到10学分和8学分,进行学生主体、能力本位的课程设置,让学生自主学习,得到更好的个性发展。

4.新的课程体系对课程进行了优化综合,综合考虑了各课程之间的联系、避免相同内容的重复讲授,注重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相互衔接,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将原《大学化学》和《高分子物理》两门课合并成《印刷化学基础》,将《网络印刷出版技术》合并到《印刷多媒体技术A》中;对《印刷设备电路与控制》合并到《印刷设备》等。为了适应印刷技术的发展,加强了对印前知识及数字印刷等技术方面知识的培养,对部分课程的学时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5.为了让学生较早地接触和理解印刷专业的性质及内涵,第二学期就开有专业基础课程,且专业课几乎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为了使课程之间衔接得更好,将一些课程的先后顺序做了一些调整,如将印刷概论、印刷色彩学、印刷信息记录材料等课程提前一学期开出;而电子出版技术由第五学期改在第六学期开出等。

三、层次性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印刷工程专业是一个由很多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发展起来的综合体,为了适应市场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重视实践环节,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势在必行。按照系统性、层次性、创新性思路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本专业设有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工程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训练等几个层次,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课程的实验及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综合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我校印刷工程专业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有一定的基础,建有计算机房、印刷测试、制版、激光、印刷设备、印前图像处理中心、CTP、印刷材料等实验室;建立了株洲外贸包装厂、长沙金沙利、长沙晚报及以东莞包装印刷基地为中心,辐射珠江三角洲的实习基地,能够为本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教学条件。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国家、地方经济及行业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平台建设方面要紧密依托行业和当地政府与企业,建立“产学研教”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重视校内实验平台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具体措施有以下两方面。

1.运用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等教学平台,分层次进行实践教学,由校内实验室延伸到校外实习基地。利用校外企业先进设备、管理到位等优势,将学生的生产实习安排到企业中去,通过顶岗实习来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择业、就业及毕业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和培养能力,并可为毕业设计积累素材。鉴于企业及学生择业的要求,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到企业去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由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使学生的毕业课题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这样可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生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实践教学、生产应用、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教学形式。

2.整合专业实验室,使实验室成为教师和学生教学、科研的主要场所。教师引领学生有机会直接接触学科前沿,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产学研教”合作,吸引企业为教师、学生提供科研、教学的平台。

四、构建一支融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师资队伍

要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及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需要教师具备印刷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坚定的基础和熟练的业务能力。建设好一支科研团队、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是提高教师学术水平、搞好本专业的根本保证,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加大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在中青年教师中选拔一批素质好、热爱教育事业、进取心强、学术水平较高、教学与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对象,给他们创造条件,提供舞台,压担子,使之能承担较大的教科研课题和攻关项目,出较高水平的成果,上更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并根据学科、专业和办学发展需要,大力引进人才,形成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良好发展态势的教学和科研梯队。

2.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研、科研工作。切实营造学术氛围,加大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学术进修的力度,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报告、进行专题进修和课题研究。组建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印刷工艺技术、印刷材料等科研小组,打造科研品牌,不断提高印刷工程专业教师的整体教学和科研水平。

3.加强教师进修、培训工作。专业进修、培训是教师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鼓励符合规定条件的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根据学科和专业发展的需要,选派各方面素质好的教师到学校、企业进修提高。大力倡导贴近市场,加强产、学、研、教的结合,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专业进修、培训,充分重视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师资培养。

五、建立多元化、立体化的考核体系

考核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也是引导教与学的重要导向。本专业已逐步建立了多元化、立体化的考核体系,通过笔试、报告、作品制作、论文、胶印及柔印模拟系统综合考核等形式,使考核内容更全面、更系统、客观和科学,不仅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考核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和领导能力等。考核后做到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和老师,便于纠正教与学的偏差,以促进更好地开展教与学的工作。

印刷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印刷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迫切需要印刷工程专业的人才。在此从印刷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发,针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环节、师资队伍建设及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与探索。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及实际条件,结合社会、行业需求,为把湖南工业大学的印刷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台阶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新闻出版总署.印刷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J].中国出版,2011,(17):22-24.

[2]龙志军,等.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10,(1):27-32.

[3]刘志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6):79-84.

相关文章